公廁暗藏染疫風險,台中科技大學室內設計系教授李孟杰調查國內61間公廁,發現通風不良會造成公廁菌落數大增,無異是病菌培養皿,成了交叉感染的溫床,新冠疫情交叉感染風險甚至高達5至10倍。這項研究成果已發表於國際期刊Nature旗下的Scientific Report。
李孟杰隨機抽樣調查包含圖書館、醫院、辦公室、百貨商場、購物中心、捷運站及高鐵站等使用頻率高的公廁,通風與不通風的占比為22%與78%,顯示多數公廁通風換氣設計不良。
結果也發現,在不通風的公廁中,二氧化碳濃度較高,環境的菌落數約為公廁外的1.5至5倍,顯示不通風的公共廁所存在較高的交叉感染風險。
如果帶原者進到該公廁,產生的飛沫、排泄物沖水噴濺或無蓋的垃圾桶,都容易造成病毒停留在公廁中,影響後續進入的使用者,尤其醫院內的公廁菌落數更是明顯高出其他場所,若不通風,將成為交叉感染的溫床。
李孟杰表示,在座式馬桶、蹲式馬桶和小便斗等附近的區域最容易受到病菌高度汙染,除有必要加強清潔外,無蓋垃圾桶存在更高的風險,因為垃圾桶內的汙染物易因沒被遮蓋而擴散到環境中,改善廁所通風換氣和清潔,是降低交叉感染風險的當務之急。
有窗的公廁盡量開窗通風,沒窗的要加強用機械強制進氣改善對流,垃圾筒也要加蓋,水龍頭最好改感應式,沖水前要先蓋上馬桶蓋。
台北市環保局長劉銘龍表示,環保局2020年3月已全數汰換環保局管轄的公廁水龍頭為感應式水龍頭,節約用水也能防止各種細菌交叉感染;北市各公廁管理單位也正配合換裝感應式水龍頭,目前進度逾33%,其餘將在2023年之前換完。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