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2-26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搜尋
口罩
共找到
4989
筆 文章
-
-
2020-02-25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陸續傳出家庭群聚案例 專家教你如何阻止病毒在家擴散
COVID-19(新型冠狀病毒、武漢肺炎)不斷發現輕症或無症狀感染者,同時因為傳染性高,病毒在環境下推估能存在數天,台灣陸續傳出家庭群聚案例。台灣大學公衛學院24日公開提醒,居家環境與個人清潔可以大幅降低接觸感染風險,勤洗手、戴口罩、規律清潔環境,可以降低家庭感染率至20%以下。台灣大學公衛學院教授張靜文表示,目前資料顯示,COVID-19(新型冠狀病毒、武漢肺炎)最主要傳播媒介就是飛沫,如果人與人距離比較近,有可能直接吸入帶病毒的飛沫,如果飛沫掉落在物體或床上,另外一個人手接觸,就會把病毒帶到自己身上。另外,飛沫如果在空中變成飛沫核,就容易隨著空氣四處飄。武漢肺炎病毒在環境可能活數天 居家消毒非常重要張靜文說明,目前沒有研究能夠證實,新型冠狀病毒能夠在外在環境能夠存活多久,但藉由同樣是SARS與MERS冠狀病毒研究,可以推算新型冠狀病毒也應該能存在數天,也就是說,當新型冠狀病毒離開人體到任何環境表面,連續數天都有可能接觸感染的風險,所以最好的防護措施就是勤洗手跟環境清潔。勤洗手可以把手上病源去除外,如果可以把環境病源規律去除,雙手碰觸到病毒機會也能減少。張靜文強調,目前台灣家庭群聚都仍是零星個案,沒有繼續向外擴大,因此只要家庭環境清潔做好,就能有很好防疫方式。而漂白水就是很好的居家消毒工具,成本低也容易取得,增加家庭清潔頻率,環境病毒致病風險就能降低。張靜文提醒,使用漂白水清潔環境,由於漂白水可能對皮膚黏膜有些傷害,要記得戴上口套、口罩、手套,不要讓皮膚直接接觸漂白水。漂白水和清水比例最好保持1:100,清潔的環境一定要通風,讓身體不會因揮發物質而受傷。張靜文特別指出,如果跟有高風險家人同住,不論是有輕微呼吸道症狀、疫區旅遊史、容易接觸病患的醫護人員等,就一定要做好居家防護,不但防護自己,同時也降低其他成員危險。家庭群聚管控好,也就阻止病毒繼續擴散,社區散佈的危險也就降低,醫療防疫資源就能維持,台灣醫療力量也不會被擊潰。戴口罩勤洗手 家庭感染率能降低至20%以下目前越來越多無症狀或輕症武漢肺炎患者,傳染力也都非常高。台灣大學公衛學院副院長陳秀熙表示,分析湖北省病患,除初期高燒患者比較多外,接下來的病患出現高燒比率約43%,也就是說很多人沒有發燒。因此目前必須考慮,假使沒發燒卻有呼吸道症狀,到底該不該採檢,要不要列為疑似患者非常關鍵。陳秀熙說明,分析目前台灣28名病患,平均潛伏期約7天,比中國大陸病患稍微長一些,康復時間需要2周以上,需要非常多醫療資源。如果家庭感染可以管控好,就能保護住台灣的醫療能量,目前武漢肺炎家庭感染率(密切接觸)約46.2%,如果家裡有高風險者,戴上口罩加上勤洗手,感染率能降低至20%以下。無症或輕症患者隱憂 自我判斷成關鍵陳秀熙強調,分析中國大陸武漢病毒與台灣流感相關數據資料,民眾或醫療單位就可以先行判斷對武漢肺炎的危險評估。沒有發燒的狀態下,基礎分數50分;有下呼吸道症狀或慢性病,如咳嗽、呼吸急促、糖尿病,分數往上加;有上呼吸道與全身性症狀則往下扣分,如鼻塞、喉嚨痛、肌肉痠痛等(類似流感症狀);危險分數大於與等於40分,就須要採檢確認有無感染武漢肺炎。台灣大學公衛學院副教授黃俊豪提醒,傳染疾病自我防護,必須要隨時提醒自己,勤洗手、戴口罩、維護環境消毒,這是一定有防疫作用的;但假如社會風氣越恐慌,反而會降低防疫行為意願,因此疫情報導不能引起恐慌。如果防疫單位能將過往傳染疫情作為參考,將有利於民眾對預防新興疾病的現實感。★本文經《健康傳媒》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健康傳媒】
-
2020-02-25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尿液和糞便都被證實能傳播新冠病毒,那放屁呢?
新冠肺炎疫情人人字危,先前大陸防疫專家鐘南山團隊從尿液和糞便中分離出冠狀病毒,證實排泄物中確實有病毒存活,就有提出疑問:既然屎尿都有了,那屁也會傳播嗎?知乎科普公眾號「阿源老師」指出,如果要形成屁鼻傳播,需要屁裡帶出來大便,或者很小的糞便顆粒,它們才能載著病毒一直飄到下一個人的鼻子裡。通過褲子裡出來的屁都是很純粹的氣體,雖然臭,但是糞滴無法通過褲子,所以穿著褲子放屁是安全的。曾經有科學家做實驗,穿褲子對培養皿放屁,第二天培養皿中沒有生長細菌。然而又衍生出另一個問題,褲子能隔絕傳染,為何同樣是普通布料做的布口罩就不行?阿源老師提出兩點解釋,一個是隔絕的東西不同,褲子隔絕的糞便多為乾燥,而口罩隔絕的液體則溼潤,滲透力更強。另一方面距離也是重點,嘴和鼻子與口罩的距離通常不會超過1公分,但是鼻子與褲子的距離較遠,就算是身高150 公分,距離也有接近70公分,而且是與重力是相反方向。
-
2020-02-25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食藥署研究掛保證:布口罩證實有效阻擋飛沫
民眾瘋搶口罩,布口罩第一時間被專家認為沒有辦法阻絕病毒,一般外科口罩或是N95才有辦法阻絕,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的記者會中,衛福部食藥署長吳秀梅表示,根據食藥署的研究,布口罩中層只要有不織布等適當的材質,對於飛沫就具有阻絕的能力。吳秀梅表示,經過食藥署的研究測試,布口罩對於阻絕飛沫是具有一定的效果,只要布口罩中有不織布或是其他適當的材質就有效,近期食藥署將會製作相關的宣傳影片,讓社會大眾瞭解布口罩的效用。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經過測試布口罩也具有一定的效果,但是目前生產量不高,相對也比較貴,不過依照目前測試的結果,具有阻絕的能力是可信的。另外,陳時中表示,從本周起,口罩的產線拉至九條產線同時生產,一條產線可產製十萬片口罩,大約可以增加72萬片,預計可增加八成產量,目前每周可產550萬片,之後可能可達到每周620萬片,三月中希望產能全開。
-
2020-02-25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本周四起兒童口罩不限單雙號 可持3張兒童健保卡代購
今天開始中小學及公立幼兒園開學,已在開學前將2萬5000隻額溫槍,645萬片口罩送各縣市指定據點供學校戰備使用。為利學童防疫並讓全國家長可方便代購小孩所需口罩,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天也宣布,本周四起取消兒童口罩單雙號分流限制,每日可購買。「口罩實名制」調整兒童口罩配銷方式如下:1.13歲(含)以下兒童健保卡不受身分證字號尾數單雙號分流限制,每日都可購買,但每7天仍限購買1次。2.每人每次最多可代持3張13歲(含)以下兒童健保卡購買口罩。3.其餘的規定不變。陳時中說,因為兒童口罩目前供應量充足,且購買率僅五成多,也因應開學因此放寬限制,其他部分則不變。指揮中心未來也會視情況隨時更新。
-
2020-02-25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疫情升溫心情起伏 專家:調息找回生活控制感
新冠肺炎疫情升溫,多個國家也紛紛出現確診案例。隨著疫情發展,民眾的心情也跟著起伏,從「口罩之亂」到「酒精之亂」都在在顯示民眾出現不安、恐慌的情緒,對此心理衛生學會也提出心理衛生對策,處理疫情下的情緒危機。中華心理衛生學會常務監事、台灣大學健管所兼任教授張玨表示,現行個人或政府提出的防堵疫情、增產口罩避免傳播、提升免疫力等,多為針對生理健康的防疫措施。但「離開心理健康就不能稱之為健康」,因此無論在個人、社會或是國家層面,皆須提出更多提升心理健康的方案。亞安情緒危機處理團隊執行長張愛倩則依過去處理震災時的經驗表示,當重大事故發生,生理、心理、社交都會產生一些改變,而這些改變可能會降低日常生活的功能,例如身體感覺會較僵硬或無力感;因此建議此段時間可將行動放慢,並記得運動、放鬆。張愛倩說,可以按照以下的方法放鬆,以降低生活上失控的無力感:一、用個人平時熟悉的放鬆方式,如運動、繪畫、聽音樂等放鬆緊繃的身體和心情。二、使用調息的方式呼吸吐氣、放鬆身體的肌肉,心情也會跟著放鬆。三、睡前泡腳、避免喝含咖啡因飲料,保持正常規律作息。張愛倩也建議,如果是上班族可能會因為疫情使專注力下降,可在上班離家前、下班離開工作場所前,先調息幾分鐘,對自己說幾句打氣的話。每天持續這樣的流程,可以讓自己漸漸找回失去的控制感和安全感。
-
2020-02-25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新冠肺炎患者橫屍街頭 外媒揭中國官方忽視真相
中國國家衛健委按日公佈新冠肺炎疫情的死亡、確診與新增病例,隨著疫情蔓延成了數字堆疊的例行公事,但外媒報導指出,有許多非正常死亡根本未納入統計,就像是楊元運的遭遇。美國之音報導,武漢封城23日屆滿一個月,51歲的楊元運是當地汽車塑料製品公司員工,也是家庭經濟的主要來源。2月16日那天,他默默離家出走,寫給妻子的遺言草稿還存在手機裡:「如果這次疫情和我開了一個玩笑,我坦然接受它的洗禮。如果我的病體有用,就獻給這次疫情做醫學研究。願天下人不受病魔的折磨!」楊元運離家出走後,女兒楊晶晶透過網路發出尋人啟事,但警方後來通知她,有人在路邊發現了她父親的屍體。據報導,楊元運失蹤後,母女才發現,一連幾天,他曾發微信說明發燒、胸悶,哀求漢南區紗帽街薇湖路社區的管理人員安排就醫,卻獲得這樣的答覆:「我覺得你根本就是沒有什麼病,就是你想太多了,知道吧。」楊晶晶說:「他一直瞞著我,不跟我說他的身體狀況,也瞞著我媽…我媽從頭到尾都不知道我爸在跟社區求助,我打電話去社區問責,他們說我是騷擾他們。他說,我們100%沒有責任,你們作子女的幹嘛去了?」中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今天公布2019年冠狀病毒疾病(武漢肺炎)24日的數據,湖北省以外地區的新增病例數僅9例,再創新低,累計死亡病例2663例,確診病例7萬7658例。不過報導質疑,倒在路邊的楊元運不會被納入這些數字,像他這樣沒有確診,甚至連醫院的門都進不去的非正常死亡者,在中國大地上不知還有多少。一個月前,楊晶晶和很多人一樣,在朋友圈中轉發官方那句充滿正能量的口號「武漢加油」。一個月後,這位28歲的武漢房地產銷售員說,她的世界崩塌了。撰寫武漢「封城日記」的當地作家方方寫道:「武漢現在是在災難之中。災難是什麼?災難不是讓你戴上口罩,關你幾天不讓出門,或是進小區必須通行證。災難是醫院的死亡證明單以前幾個月用一本,現在幾天就用完一本;災難是火葬場的運屍車,以前一車只運一具屍體,且有棺材,現在是將屍體放進運屍袋,一車摞上幾個,一並拖走;災難是你家不是一個人死,而是一家人在幾天或半個月內,全部死光。」報導形容:「這場舉國大疫中,很多人死了,卻連一個數字都不是。」
-
2020-02-25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媽祖保佑進香免驚?黃立民:有一位超級傳播者就完蛋
新冠肺炎群聚感染人數逐漸增加,大甲媽祖進香活動決議照常舉辦。台大小兒部主任暨兒童感染科主任黃立民說,義大利、南韓的經驗都已經明確告訴台灣「停辦是最好的選擇」,進香活動雖在戶外,但只要出現一位超級傳播者,新冠肺炎將會在活動後大規模爆發。黃立民表示,義大利及南韓的確診案例在一夕之間暴增,明顯與大型集會活動有非常大的關係。義大利一名38歲男子確診新冠肺炎,追查他的活動史,發現義大利倫巴第大區所有新冠肺炎的感染者都與他有關,進而發現他曾在發病前,參與兩場路跑活動。黃立民說,大甲媽祖進香雖是戶外活動,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幾乎是摩肩接踵,加上每日遶境時間至少8小時起跳,大夥兒一起吃飯、聊天,人來人往,都是增加傳播的風險與機率。他說,義大利路跑的距離,拉得比媽祖進香都還來得遠,如此都能造成大規模傳播,他不認為媽祖進香不成為防疫破口。他表示,若要防堵病毒傳播,人與人之間要保持至少一公尺以上的距離,每一個人全程戴口罩,過程中不聊天不說話,甚至必須不吃飯,避免口罩被拿下來,過程勤洗手,做到「百分之百」才有可能防堵疫情擴散。若是無法做到如此,只要出現一位沒有發燒、也沒有症狀的超級傳播者,跟著一起徒步,就可能傳播給超過10人,這些被傳播者再接觸給別人,後續就會出現不可逆的疫情爆發。他還說,媽祖繞境的過程中不會發生什麼事,因為病毒會有潛伏期,活動結束後十四天,將是我國的防疫大挑戰。他強調,沒必要在這個時間點,增加任何一個「不利防疫的因素」,再次呼籲大甲媽祖繞境停辦,否則我國難保步上南韓、義大利的後塵。
-
2020-02-25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不愛戴口罩、擔心爸媽死掉 小朋友恐慌蔓延
新冠疫情確診案例不斷增加,對疫情的恐慌也逐漸蔓延到年紀小的兒童身上。兒童心理師朱謹伶表示,最近為4到10歲的孩子進行心理晤談,常聽到有孩子主動提出不想戴口罩,或不知疫情何時結束等擔憂,有人甚至擔心爸媽會因為得到新冠肺炎死掉;建議家長可機會教育,讓孩子建立正確衛生習慣,自己也要減少焦慮感,避免影響孩子情緒。家長潘欣莉表示,自己孩子就讀國小一年級,戴口罩常因覺得熱就拿下來,很難戴整天,她會要求孩子到密閉空間要戴口罩,去公園、戶外才把口罩拿下,但孩子為了不戴口罩,連最愛去的圖書館都不願意去了。今天開學,孩子雖然開心可以見到同學,但又擔心「人多會有病毒」,主動要求戴口罩。朱謹伶分析,人體鼻子上方有一個犁鼻器,是用來感知生活中安全或危險的化學物質,小朋友因感官發展還不成熟,對知識的理解也不全面,之所以不願意戴口罩,除了覺得太熱、太悶,口罩正好罩住鼻子,也讓他們無法透過犁鼻器聞到周遭氣味,進一步造成緊張和焦慮,本能下就會抗拒戴口罩。朱謹伶建議,家長要提高孩子戴口罩意願,可以用柑橘類、薰衣草或木質系等精油20cc,與3cc酒精稀釋後,噴在口罩外,增加孩子對氣味的掌握度;此外,口罩耳掛對耳朵可能造成壓迫感,可以將面紙折成舒適墊包在耳掛上,減少不適;另也要告訴孩子,可觀察環境周遭的人數密度,再決定要不要戴上口罩,讓孩子理解怎麼與環境互動。耕心療癒診所院長林耕新表示,其實孩子對於疫情的恐懼,主要關鍵來自家長的心理狀態,門診上常聽到家長問「開學了要不要延期?要不要整天戴口罩?何時可以拿下來?團體活動怎麼辦?」,「媒體上充斥肺炎疫情訊息,很多家長比孩子更緊張!」林耕新說,防疫要圍堵、減災,孩子有問題家長要立刻帶回家,不然保健室一下子擠進2、3人,又成為另一傳播源;很多門診個案原本就會喘、胸悶,口罩加上去更難受,還有人想辦法要找到N95口罩,徒增恐慌感。他呼籲建立健康的防疫心態,減少每天看電視的時間,只接觸衛福部官網的正確資訊,並多做個人化活動,減少聚餐、唱歌等團體接觸。
-
2020-02-25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防疫 柯文哲:台灣還是處於危險狀態
台北市長柯文哲今(25)日前往社子國小視察開學日的校園防疫工作,接受媒體訪問時他表示,台灣的疫情還沒開始,如果每天這樣一個一個都還可以應付,但不要像韓國這樣一天出現200例,這樣系統會崩潰,所以在中國大陸疫情還沒控制之前,台灣都處於危險狀態,畢竟就在旁邊。他說,台灣要維持每天一個一個這種情形,拉到中國大陸疫情有辦法真正控制,台灣才有辦法真正解除危險。到現在為止,台灣還是處於危險狀態,所以在危險狀態,辦正事要緊。記者詢問,類似大甲媽祖遶境是否認為該停辦?柯文哲認為,完全停辦影響很大,相對地照常舉辦的影響也很大,他以台北燈節為例,需要配戴口罩及不准設置小吃攤,因為如果要吃東西拿下口罩就有可能群聚感染,所以他認為,大甲媽祖遶境以台北燈節的作法,可以舉辦但需要作出很多修正,但是台北燈節也因此參加人數也大約剩下七成。記者詢問是否應該分開上下班或上下課?柯文哲回應,北市的學校上課時間有做調整為七點半與八點半,不過這個問題在於是否要每個學校切開還是每個班級自由調整,事實上如果太集中,大眾運輸恐怕也承受不了。現在日本、南韓警示等級提升,但北市的日韓遊客還是很多,該如何因應?柯文哲表示,這就是為什麼當台灣被美國列為社區感染這麼在意,因為國際上有一定的標準,如果被貼上標籤,很有可能造成航班停航或是列為旅遊危險的影響很大,而台灣既然是國際社會的一員也不能說就自己訂標準,所以就按照國際的標準,當WHO定義為旅遊危險區,就按照這個分級去處理。
-
2020-02-25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憂染新冠肺炎避回診 衛生局:慢性病患者勿擅自減停藥
新冠肺炎疫情日趨嚴峻,讓許多民眾憂心忡忡,部分慢性病患者近來更擔心進出醫院恐被傳染,逕自停藥或減少服藥次數,認為這樣可降低到院回診的次數,台南市衛生局提醒,慢性病患者絕對不能擅自減藥或停藥,務必先與主治醫師討論,否則可能會導致病情出現變化。42歲擔任作業員的阿宏有思覺失調症病史,平時有規則返診及規律服藥,每3周返診一次,病情穩定,但最近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容易緊張壓力大、睡不好,擔心若到醫院返診時會不會被傳染,衛生所公衛護理師追蹤關懷阿宏時,予以傾聽、評估精神症狀及衛教規則服藥重要性,並分享教導防疫新知,陪伴個案返診與主治醫師討論用藥及返診頻率等。南市衛生局指,疫情快速蔓延,病毒也傳播至全球,台灣有1人死亡,造成多數民眾恐慌,擔心買不到口罩、酒精等防疫物資,更擔心被傳染,且有許多大型醫院為嚴格感染管制,而管制醫院出入口及縮減門診等防疫措施。更有多人因有旅遊史或接觸史,需居家自主隔離。衛生局表示,原本即有思覺失調及心理困擾的民眾,對平時熟悉的醫療行為可能感到擔心焦慮,甚至為了不想頻繁進出醫院而嘗試減藥或停藥,導致病情的變化。思覺失調是一種慢性病,藉由生活作息調整,透過家人的支持及適當的藥物治療,定時返診追蹤治療就能穩定病情,恢復正常生活;在病情穩定期間,可藉由調整返診頻率,或是領取慢性病處方籤等方式,這過程一定要與主治醫師討論,不能擅自減藥或停藥,若病情復發,症狀可能更嚴重,須更長治療時間才能恢復穩定,這過程對自身健康維護可說是得不償失。目前南市衛生局長期追蹤關懷有思覺失調的市民,由37區衛生所公衛護理師定期提供關懷訪視。
-
2020-02-25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影/開學了!醫師說學校防疫 這一招最有效
受新冠肺炎影響,中、小學順延到今天開學,不少家長雖然擔心疫情,卻不得不送孩子上學,以免跟不上學習進度。醫師提醒,抗疫期間,勤洗手比戴口罩更重要,而濕洗手比乾洗手抗病毒的效果更好。開學後,家長最擔心的是學校發生群聚感染,因此目前教育部規定,全班只要1人染疫就停班,2人染疫,就全校停課。但不少家長今天送孩子上學,仍掩不住擔心,一名陳媽媽就說,「很怕,但也不能不讓孩子上課,只能一直叮嚀、一直叮嚀」。義大兒童醫學部長蔡璟忠表示,要求學童多洗手、戴口罩,還是防疫的不二法門。除此,學校公共區域的門把、水龍頭、馬桶按水鈕或球具教具等,要加強清潔消毒。「小朋友最怕的是手愛摸來摸去,萬一手部沾染上口沫後,又揉鼻子、眼睛,以致造成傳染」。蔡璟忠表示,上課時,教室最好打開窗戶,讓空氣流通,而小朋友的課書椅不可能隔上一公尺,因此有咳嗽流鼻涕的孩子,就戴上口罩,如果發燒,最好就不要到學校。上課前、吃飯前一定要洗手,洗手時謹記「內外夾弓大立腕」口訣,取肥皂把手心、手背、指尖、指縫、虎口及手腕都搓洗乾淨,且洗手至少要達20秒才具效果,濕洗手比乾洗的抗病效果更佳。蔡璟忠說,台灣不似高緯度國家四季分明,加上天氣潮濕、地小、人 口稠密,民眾互動頻繁,不只現今流行的新冠肺炎疫情容易傳播,一般流感、腺病毒、黴漿菌等病症,長年可能發生,其中黴漿菌還出現抗藥情形,但這陣子因為防範新冠肺談呼籲大家勤洗手、戴口罩,相關病例都有下降情形,因此民眾應趁這波疫情建立勤洗手的防護習慣。
-
2020-02-25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有過抗SARS經驗 葉金川「我較怕新冠病毒」
新冠肺炎(COVID-19)國內確診病例攀升至30人,其中有三起感染源尚未尋獲,人心惶惶。走過SARS疫情、當時的台北市衛生局長葉金川表示不怕SARS、較怕新冠病毒,台灣應盡快找到感染源、盡量圍堵病毒,「大甲媽祖遶境若真要辦,主辦單位應負全責」。葉金川今早接受電台《周玉蔻嗆新聞》節目接受訪問,分享自己在SARS期間出和平醫院時曾被隔離兩周,當時不如今日可以隨時透過手機上網,只能自己打電腦、看電視,「很無聊」。葉金川說,相對而言,他不怕SARS病毒、較怕新冠病毒,因為新冠病毒傳染力強,重症率約20%、致死率0.5%至2%,「一百支籤當中有兩籤抽到會死,能不怕嗎?」他認為,台灣當務之急應盡快找到社區感染個案的感染源頭,雖然困難、雖然目前的30例當中就有好幾例是無症狀帶原者,感染者「就像是被無影腳踢到」,但只要像現在這樣從被踢倒的人往外擴大追查,就會查得到。葉金川說,目前新冠病毒沒有特效藥與疫苗,只能用時間換取空間,也就是盡量作足隔離阻絕措施,以防止病毒傳遞。疫情是否會像SARS在天熱時趨緩,這就要問上帝了。大甲媽祖進香活動的大型人潮聚集活動,是否會增加社區傳染風險。葉金川說,媽祖會保佑人們心靈平安,但不會阻擋病毒,人潮中有一個帶原者大家都不會知道。主辦單位如果一定要辦,就要擔起責任小心翼翼地辦,包括進行發燒篩檢、限制有症狀與有旅遊史的人不要參加等。葉金川雖憂心疫情擴大,但上午受訪時並未戴口罩。他表示,我國尚未有廣泛的社區傳播,病例不算多,且勤洗手比戴口罩重要,口罩在必要時刻才戴即可,像是在捷運上、人多之處或自身有症狀之時。
-
2020-02-25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全民防疫何去何從?感染科醫師:2個準備3個迫切點
新冠肺炎疫情升溫,台灣已有30例確診,1人死亡,國中小今天開學,校園防疫大作戰,未來全民防疫何去何從?嘉義長庚醫院兒童感染科醫師王盈翔提建言:「兩個準備、 三個迫切點」防疫策略。王盈翔說,防疫面要有兩個準備:(一)轉進「減災模式」準備:政府認真防疫,依科學證據採取有效措施,在國際上表現可圈可點,亦獲得多數民眾信賴與認同。擴大篩檢政策仍屬圍堵思維(雖然有些積極的專家學者,已喊話政府要提早轉進「減災模式」)。他認為台灣目前篩檢量能(採檢端及實驗室端)也還OK,就配合政策盡可能找出可疑個案,未來若出現:(1)台灣確診個案真如雨後春筍般冒出。(2)「送檢量」遠超過「篩檢量能」負荷時。擴大篩檢自然就會喊停,然後全面轉進「減災模式」,防疫重點也會隨之改變。若在不對的時間點,隨意改變防疫焦點,非但對我們沒有好處,還可能有害處。(二)轉進「季節性流感模式」準備:病毒具「無症狀帶原者」、「輕症多、死亡率低」、「發病前就具傳染力」,類似季節性流感病毒的特性,要像SARS一樣圍堵它很難。再思考目前「居家檢疫14天」民眾已超過1萬人,若不考慮斷航情況下,這種圍堵策略還能維持多久,長期下來一定拖垮台灣民生經濟。況且繼續圍堵策略,很多專家提出警告,病毒找到破口進入社區也只是時間問題,他認為「勿恃敵之不來、恃吾有以待之」,千萬不要陷入SARS時期強調「三零」的迷思,也不必執著於「無社區傳播」的虛榮,提早整備才是解脫之道。尤其開學後,病毒或將循季節性流感傳播模式,以學校為感染源頭,經學童陸續帶回家庭內,造成「社區大量感染病患」,這時候的減災重點就進入「季節性流感模式」。由「確診者隔離、接觸者居家管理」轉進到「治療重症、輕症自主健康管理」,所以「重症治療準則及藥物」務必儘早確立下來。既然無法圍堵,未來就用「nCoV疫苗」來降低人群易感性,這就是所謂「季節性流感模式」。如果上述防疫面推想沒錯,感管執行面就有三個迫切點:(一)醫療體系保全:此次疫情,湖北省死亡率特高,醫療體系崩潰應該是主因,使得COVID-19病患得不到好治療,甚至其他疾病治療也停擺。湖北醫療體系崩潰,肇因於病毒另一特性「確診病人的病毒排放時間相當長」,導致確診病人住院時間拉很長,這不全然是病人治療需要,有些輕症甚至已恢復正常的病人,只是因防疫需求而被隔離在醫院,要等體內病毒陰轉後才能出院,因此醫療機構是被這類輕症住院病人拖垮的。台灣目前雖僅有30例確診個案收治,但也發現了上述問題,所以規畫「防疫專責醫院」,收治這類隔離為主的輕症病人,避免他們拖垮台灣各大醫療院所,是「減災模式」的第一個迫切點。疫情一旦進入「季節性流感模式」後,「防疫專責醫院」就可功成身退,輕症就留家中自主健康管理就好,只有重症才需住院治療。(二)避免醫療機構院內感染:醫院及長照機構是人口密集機構,住院病人又是最虛弱的族群,萬一不幸感染COVID-19,其致死率或致殘率會比健康族群高。醫院如何籌劃感管配套措施,好好保護他們,「分流」、「集中管理」與「有效監測院內異常感染事件及快速因應」豪無懸念是第二個迫切點 。「減災模式」時,到醫院的疑似病人數爆增,住院端設「檢疫病房」方便集中管理、門診端設「防疫門診」方便分流病患,皆可降低交互感染機會。疫情一旦進入「季節性流感模式」後,因為輕症不住院,「檢疫病房」可先功成身退,醫院留下「防疫門診」即可,這時候基層診所就要接棒,承擔像流感一樣「社區防疫門診」的責任,進一步實現「輕症社區就診、 重症醫院就診」的病患分流。此外醫院發展病患即時監測系統,能主動即時掌握院內異常感染事件,並快速佈署因應對策,譬如「醫護分組上班、劃定工作區域」,能阻止院內感染事件擴散,也是當務之急。(三)防止社會失能:減少社區群聚是重中之重,否則「武漢封城」之窘態將殷鑒不遠。「圍堵」思維要轉進成「防堵」思維,可適度減少大型聚會活動,在不影響社會運作和經濟損失最低下,也可適時停班停課。越來越多證據顯示,環境接觸而導致病毒感染是防治重點,最新研究發現,武漢新冠病毒可在環境中存活長達9天,因此繼「口罩」之後,「落實手部衛生」、「減少揉眼、搔鼻、碰唇」、「環境重點清消」,是家戶社區、學校、公司行號的第三個迫切點。政府也應善用媒體網路溝通平台及村里社區功能,持續加強民眾衛教知識、保持健康生活來提昇民眾免疫力,平安度過這次疫情。鑒於這陣子台灣疫情嚴峻,許多專家學者紛紛跳出來,猜測台灣未來疫情可能走勢,提出防疫策略要超前佈署。他從醫院感管實務端觀察,提出個人看法,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
2020-02-25 醫療.自體免疫
乾燥症婦憂防疫狂喝中藥補氣、吃薑黃素 醫籲:母湯
56歲曾女士因罹患乾燥症,必須服用免疫調節劑藥物,她擔心免疫力下降,增加感染新冠肺炎風險,為了是否服藥夜夜失眠,一度還狂喝中藥補氣湯,以及號稱抗炎的「薑黃素」,但醫師陳書怡提醒,免疫系統失調的患者千萬不可自行停藥或亂服藥,若有任何疑慮,應尋求專業醫師意見。亞洲大學附屬醫院中醫科主治醫師陳書怡說明,自體免疫功能亢進患者,自行服用坊間常見以當歸、黃耆為主的補氣湯品,反而更容易助長自體免疫細胞的攻勢,口乾、關節疼痛可能更加嚴重,此外,號稱抗炎的「薑黃」,性味辛、苦、溫,除了對於關節無力痠痛可能有些微幫助外,也會加重免疫疾病的嚴重程度,故使用前應諮詢合格中醫師。陳書怡說,防疫成全民運動,口罩、酒精幾乎是出門的標配,許多罹患自體免疫疾病的患者不免擔心「這樣真的夠嗎?」,尤其乾燥症、紅斑性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等都屬於自體免疫疾病,是因免疫系統紊亂,導致免疫細胞將自家的黏膜、內臟、關節當成攻擊目標,造成組織發炎失能,必須使用免疫調節劑治療。陳書怡指出,除了基因、賀爾蒙外,細菌病毒的感染都有可能引發或加重自體免疫細胞的異常狀況,所以常見的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或是泌尿道發炎,常常會加重這類病人的病情,因此防疫、抗病毒,對自體免疫疾病患者而言更需謹慎。陳書怡強調,國人奶蛋魚肉蔬果樣樣不缺,營養不足造成免疫力低下實在少見,臨床上常見的患者反而是過敏、免疫系統「亢進」的族群居多,一般民眾常言「免疫力差」,其實是免疫系統失衡,與真正免疫力低下族群(常見如移植、免疫不全患者)相差甚遠。
-
2020-02-25 科別.感染科
流感重症較上月降8成 「防疫附加效益」
衛福部疾管署「傳染病資料查詢系統」顯示,今年二月全國流感併發重症本土及境外移入病例數,近五年首次低於一月,且降幅達八成,專家認為,這是防範新冠肺炎後,邊境流動人員減少、全民落實個人防護的附加效益。統計顯示,二○一六年帝王寒流來襲,一月流感病例二四○例,二月暴增為一○四七人。二○一七年因前一年大流行,不少民眾體內有抗體,一月病例數四十八人,二月五十二人。二○一八年後趨於常態,二月流感重症病例數皆多於一月,今年卻明顯反常,一月病例數三六三人,二月降為六十一人,降幅高達八成三。中研院生醫所兼任研究員何美鄉兩周前表示,從流感病例數變化,可間接了解民眾個人防護有沒有起作用,因為除了未經證實的空氣傳染理論,流感和新冠肺炎的預防方式完全相同。所以,若未來兩周流感病例大幅下降,代表目前各級單位宣導、民眾落實的防疫作為都是有效的。如今剛好滿兩周,流感重症患者人數下降對疫情有一定指標。中國醫藥大學附設兒童醫院感染科主任黃高彬表示,二○○三年因為SARS,全民戴口罩,當時也發現感冒個案幾乎都不見了,今年流感也出現一樣的情況。黃高彬認為,一月底二月初以來,國內戴口罩的人明顯變多,合理推測這波流感疫情的變化,與邊境人員管制、全民勤洗手、戴口罩有關。另外,流感疫情數據下降,與民眾就醫行為也有關,部分民眾不想去醫院,若病況不嚴重,可能自行購買成藥解決,大醫院門診量已減少一成以上。疾管署疫情中心副主任郭宏偉表示,近五年來,門急診類流感就診輕症人次,大致二月後即有下降趨勢,相較往年,今年降幅也特別明顯。可能是因為民眾加強落實個人衛生,勤洗手、戴口罩並少去公共場所,對於流感防範有相當的幫助。
-
2020-02-25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名家破解新冠肺炎/顏慕庸:洗手是這次疫情決勝點
「洗手是這次疫情的決勝點!」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昆明防治中心主任、急診醫學會感染防治委員會副主委顏慕庸說,「進醫院前洗手是幫助國家,出醫院後洗手是幫助自己」。二○○三年抗煞時,顏慕庸擔任高雄榮民總醫院急診科主任,卻自願到和平醫院支援。他輕描淡寫說,感染科是他的專業,「不站出來是很丟臉的事!」十七年後,新冠肺炎又造成全民驚惶,日前白牌車司機、北部六十七歲無旅遊史案例出現,讓大家擔心國內進入社區感染,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定調為零星社區感染,但美國疾病管控中心官網卻列出台灣出現社區傳播,引發防疫是否應由圍堵轉為減災的討論。圍堵到減災 應該是漸漸演化顏慕庸支持指揮中心作法,表示「防疫一條鞭」,但他也認為,圍堵到減災並非一刀兩斷,應是漸漸演化的過程,指揮中心日前放寬採檢條件,就是試圖讓更多人提高警覺,早期偵測到社區流行。要達成及早偵測的目標,顏慕庸認為,關鍵在於社會大眾和醫護人員都要懂得辨識與疫情有關的旅遊史(Travel)、職業史(Occupation)、接觸史(Contact)及群聚史(Cluster),也就是防疫單位常提醒的「TOCC」。顏慕庸分析,疫情幾乎都從旅遊史開始,例如這次新冠肺炎確診案例,一開始都是境外移入;接下來次級感染,職業史就很重要,例如司機或導遊案例;疫情繼續發展,就會出現接觸史個案, 包括親戚、朋友、同事、醫護人員。旅遊史、職業史和接觸史,只要透過有秩序條理的釐清,都可以透過疫情調查找出來。但若疫情蔓延,接觸史很快就會抓不到了,此時「群聚史」就是偵測社區傳播最重要的關卡,白牌司機和北部六十七歲女性案例的家戶群聚就如此。先檢視TOCC 再找醫師採檢顏慕庸強調,不只醫師,民眾也要能懂得自我檢視TOCC,例如出現發燒或呼吸道症狀,可先問自己幾個問題:兩周內有出國嗎?有接觸最近出國且有發燒或呼吸道症狀的人嗎?我的職業或家人職業屬性,是否有較高的感染風險?親近的家人或同事親友,兩周內有人出現跟我類似的症狀嗎?檢視發現有風險,再去找醫師評估採檢,才能發揮擴大採檢美意,更重要的是讓醫療體系保留能量。醫療體系抗疫支點 務必守好顏慕庸指出,院內感染如同燒開水快要沸騰時所冒出的泡泡,一旦冒泡,表示社區傳播已臻飽和,隨時會出現大量個案或群聚感染,而醫療體系是支撐我們對抗疫情最重要的支點,一定要守好。顏慕庸表示,對抗新冠病毒,洗手比戴口罩重要,沒有清水洗手,也可用乾洗手。環境媒介傳播是新興傳染病長期被忽視的傳播機制,洗手保護自己,也保護他人。
-
2020-02-25 科別.眼部
眼睛防疫 醫師:別戴隱形眼鏡 眼鏡早晚消毒
防範新冠肺炎延燒,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眼科主任陳瑩山提醒家長和學生,除戴口罩和勤洗手外,保護眼睛避開病毒一樣重要,建議暫時不要戴隱形眼鏡。一般眼鏡可視為護目鏡概念,有保護作用,眼鏡每天要清潔2次,多一層保護。陳瑩山解釋,粘膜可以保護器官,眼睛結膜是唯一裸露在外的粘膜,因此保護眼睛很重要。他建議大家暫時不要戴隱形眼鏡和角膜放大片,雖然隱形眼鏡可能每天清洗,但是外面的髒空氣,如PM2.5或病毒可能會沾在鏡片上,延長病菌附著在眼睛的時間,造成感染、發炎。陳瑩山最近發現,不少小朋友沒有發燒或上呼吸道症狀,但眼睛紅,家長憂心是否罹患新冠肺炎,也分不清楚過敏性結膜炎或細菌造成的結膜炎。他說,開學後,小孩子過敏性結膜炎很常見,主要是容易癢、紅腫,且結膜出血,眼屎滿眼。若是病毒性的結膜炎,例如新冠肺炎屬於病毒的結膜炎,眼睛會大面積紅腫、充血很嚴重。陳瑩山提醒,小朋友要勤洗手,切記不要用手揉眼睛,避免病毒從眼睛侵入。有戴眼鏡的小朋友,要每天早晚以酒精擦拭消毒,也可以再戴淺色的太陽眼鏡多一層保護。因應疫情,陳瑩山提高看診的防護措施,病患必須先以酒精乾洗手消毒,他則戴上眼鏡和護目鏡雙層保護,使用儀器檢查時,也裝上塑膠片,降低雙方近距離接觸的危險,保護病人也保障醫師。
-
2020-02-25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滯留湖北血友病少年晚間返台 機場加強疾管防護
武漢肺炎疫情延燒,滯留中國湖北的血友病少年與母親今天晚間將搭機返台,預計晚上10時40分降落桃園機場,疾管單位與航空公司特別在飛機上準備隔離裝備,做好嚴密防護。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與航空公司人員表示,為了安全戒護少年與母親返台,特別在飛機上準備好隔離衣、頭罩、口罩、護目鏡等防護裝備,讓血友病少年與親人在搭機時穿著。航空公司也表示,執勤的機組員與旅客,也會做好各項防疫措施,班機將於晚間從四川成都返台,預計10時40分降落。行政院大陸委員會昨天證實,滯留中國湖北省的血友病少年是兩岸婚姻在台所生的子女,具有中華民國國籍。陸委會聲明表示,血友病少年的母親原為中國大陸人士,與少年的父親(台灣人)結婚後來台,並已依規定程序定居,取得台灣身分證多年。
-
2020-02-24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新冠肺炎康復速度不如預期 公衛籲提升醫療量能
台大公衛學院副院長陳秀熙今天說,新冠肺炎康復速度不如預期,住院天數超過SARS患者,此時要注意醫療量能提升;另外也不排除若是中國復工後,會有下一波流行,防疫不可鬆解。台大公共衛生學院今天召開俗稱武漢肺炎的2019年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說明會。學院副院長陳秀熙認為,台灣整體而言,只有一點點家戶感染,並沒有像其他國家密集感染,台灣28個病例,都還停留在有接觸史的感染,但要注意病患康復速度不如預期。陳秀熙指出,從中國的經驗,疫情大流行省市的患者需要大概2週才康復。台灣目前案例的潛伏期約7天,住院天數約17.5天;相較於當年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潛伏期約6.1天,住院天數約11.1天,顯然需要較長時間治療,因此醫療措施都需要提升。另外,以台灣的案例而言,陳秀熙表示,已確認新冠肺炎可以在無症狀的情況下傳播,會擔心在近距離下傳染,甚至出現超級傳播者。他根據飽和傳染模式推估,新冠肺炎家戶感染率約46.2%,相較流感家戶感染率僅8%高出許多,也就說病患朝夕相處的家人受傳染的風險高;但若是戴口罩加勤洗手可以降低20%以下,執行環境消毒還能降得更低。陳秀熙表示,統計湖北病例再生數,在嚴格檢疫隔離管理後,上週已經降到1以下,但對住院、看病的人仍有相當大的感染威脅。他認為,不排除中國大陸復工後會有下一波的流行,如果再發生,對人類會是非常大的浩劫;一旦侵襲到醫療體系脆弱的國家,會是非常大的衝擊,例如伊朗在短短的時間就這麼多人死亡。
-
2020-02-24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口罩之亂」最新民調4成5憂不夠 7成搭捷運必戴口罩
台灣民意基金會今天公布最新新冠防疫相關民調,這份民調顯示,4成5受訪民眾基本上會擔心家裡口罩不夠用。另外這份民調也顯示,7成左右的大眾運輸族,每次搭捷運都會戴口罩,嚴格遵受政府呼籲「健康人不用戴口罩」的,僅百分之5。台灣民意基金會今天公布「武漢肺炎、 政府效能與兩岸關係」二月全國性民調。對於蔡政府宣導健康的人包括搭捷運等,不需戴口罩,不過最新民調顯示,7成左右的大眾運輸族每次都戴口罩,1成7大多時候戴, 僅有4.9%從來不戴。也就是說,過去這三、四個禮拜,絕大多數搭乘大眾運輸的人都會戴口罩,反而嚴格遵受政府的呼籲「健康的人不用戴口罩」的只有百分之5。至於口罩之亂,這份民意顯示,7成1支持政府「口罩實名制」政策,但也有4成5擔心自己家裡口罩不足,顯示許多民眾一方面服從政府政策,一方面仍對口罩不足擔憂。董事長游盈隆說,儘管表面看,有過半公民不擔心口罩缺乏,但仍有4成5的人表示擔心,以全國二十歲以 上人口數 1931萬多人口數看,近870萬擔心家裡口罩不夠用,其中有約348 萬人憂心如焚,這是政府必須正視的問題。這份民調也調查蘇貞昌內閣的整體施政表現,最新民意顯示,新冠肺炎防疫期間,近7成的受訪民眾,基本上滿意蘇內閣的整體施政表現,約1成9不滿意,滿意的人 比不滿意的人多 51 個百分點,游盈隆說,這不僅創下蔡政府前後三任內閣最高滿意度, 也創下1996年第一次民選總統以來內閣施政的最高滿意度紀錄。至於蔡英文總統聲望最新調,超過6成8的受訪民眾,基本上贊同蔡英文總統處理國家大事的方式,接近1成7不贊同。整體而言,贊同的人比不贊同的人多 52 個百分點。這也是罕見的高人氣,表示蔡英文新的總統蜜月期不但提前降臨,而且很快就登上 一個新高峰狀態。相關跡象顯示,近期兩大因素急遽推昇了蔡英文總統的聲 望,一個是2020 總統大選,另一個是新冠肺炎。
-
2020-02-24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防新冠肺炎 醫師:勿戴隱形眼鏡,眼鏡早晚消毒
明天就要開學,學校都嚴陣以待防範新冠肺炎(武漢肺炎),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眼科主任陳瑩山提醒家長和學生,除了戴口罩和勤洗手,保護眼睛避免感染病毒一樣重要,建議不要戴隱形眼鏡,配戴眼鏡可作為護目鏡概念,有保護作用,另外眼鏡每天要清潔2次,多一層保護。陳瑩山解釋,粘膜可以保護器官,其中眼睛結膜是唯一裸露在外的粘膜,眼睛一打開保護力就消失,因此保護眼睛很重要。他建議民眾不要戴隱形眼鏡和角膜放大片,雖然隱形眼鏡可能每天清洗,但是外面的髒空氣例如PM2.5或病毒可能會沾在隱形眼鏡鏡片上,延長病菌在眼睛附著的時間,造成眼睛感染、發炎,會比較容易感染上結膜炎。陳瑩山最近發現,不少小朋友沒有發燒或上呼吸道症狀,但眼睛紅,家長憂心是否罹患新冠肺炎,更分不清楚過敏性結膜炎或細菌造成的結膜炎。他說,開學後,小孩子過敏性結膜炎很常見,主要是容易癢、紅腫,且結膜出血,眼屎滿眼。若是病毒性的結膜炎,例如新冠肺炎屬於病毒的結膜炎,眼睛會大面積的紅腫、充血很嚴重。他提醒,若發現有過敏性結膜炎可做四步驟:1 不要再揉眼睛。2 乾淨毛巾用塑膠袋捲起來冰敷眼睛幾分鐘。3 之前給醫師看過的眼藥水若放冰箱,期限不超過2個月可先點眼睛紓緩。4.馬上帶來看醫師專業看診。陳瑩山建議,小朋友勤洗手切記不要用手揉眼睛,避免讓眼睛有「空窗期」 成為病毒來源。如果有帶眼鏡的小朋友,更要每天早晚用酒精擦拭消毒,也可以再戴上淺色的太陽眼鏡多一層保護。因應新冠肺炎,陳瑩山近期看診也作了高規格防護,除了病患看診前必須用酒精乾洗手,陳瑩山也戴上眼鏡和護目鏡雙層保護,並且用儀器檢查時,也裝上塑膠片,隔絕雙方近距離接觸,保護病人也保障醫師。
-
2020-02-24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隔離嚴謹專家猛讚 新加坡防疫…2原因台灣學不來
鑒於2003年SARS疫情的慘痛經驗,新加坡政府此次對新冠肺炎疫情祭出嚴格防疫政策,包括頒布陸客旅遊禁令,積極追蹤確診病患活動史和其密切接觸者,並要求去過中國大陸的勞工隔離14天。專家指出,星國防疫有其獨特性,包括國土小容易追蹤,政府財力雄厚且控制力強,因此別的國家難以複製星國的防疫策略。路透報導,51歲美國籍女子金珍熙(音譯)剛搬到新加坡社區大樓後不久,疫情就爆發,她得知同社區有一例確診病例後隔天,一名氣度不凡的男子登門拜訪,詢問她家人的身體狀況,給了一些醫療用口罩,並向她保證政府全盤掌握疫情。金珍熙後來才知道,男子是政府高階官員。動用警方、監視器 追蹤隔離數千人金珍熙的經驗凸顯新加坡採取一絲不苟的方法對抗疫情,贏得國際讚譽,包括動用警方調查人員和監視器追蹤並隔離2500多人。世界衛生組織(WHO)秘書長譚德塞說:「新加坡防疫仔細,毫無漏網之魚。」國土不大 政府財力雄厚且控制力強然而,專家表示,新加坡國土不大、財力雄厚且政府控制力強,其他國家要複製新加坡的防疫策略並不容易。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傳染病學家奧斯特荷姆表示:「若連新加坡都無法控制疫情,那我不認為有任何國家能做到。」為何病例多? 因追蹤接觸者能力強新加坡人口570萬,至23日有89起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是除了中國大陸以外感染人數第4多的國家,僅次於日本、南韓和義大利。但專家表示,星國病例多,原因之一是星國監測疾病的能力比較高。哈佛大學傳染病動態研究中心估計,由於星國監測疾病和追蹤接觸者的能力比較強,該國病例數會是其他國家的3倍。國土大小也有關係,新加坡面積不到大陸武漢的十分之一,人口約為武漢的一半,這使疫情較容易控制。新加坡自1965年獨立以來就是一黨獨大國家,對出入境嚴密控管,並立下嚴格法律管制潛在的病毒傳播者。星國上月底出現第1起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時,政府立刻組織一支140人的團隊,負責詢問病人活動史,找出曾與病患密切接觸者並加以隔離。密切接觸的定義是和確診病患距離2公尺內並共處30分鐘以上的人。監視器畫面 追查病患到過哪些地方衛生部官員表示,找到這些密切接觸者的方式包括要求航空公司交出乘客名單、從監視器畫面追查病患到過哪些地方,並請警方協助搜查。新加坡國立大學政治學教授莊嘉穎(音譯)表示:「星國民眾普遍能接受政府這種侵犯隱私的要求,因此有助於追蹤疫情。」隔離14天 未遵守勞工雇主都要罰隱瞞疫情和提供不正確的資訊給官員是違法的。此外,違反隔離命令的民眾可處以最高1萬新加坡元的罰金(約台幣22萬元),或最高6個月監禁,甚至可能同時遭受這2種刑罰。當局也規定最近去過大陸的外籍勞工必須隔離14天,當局每天電話訪問和突擊檢查共1000多次,確保他們遵守規定,違者吊銷工作證,他們的雇主也會失去雇用外國人的權利。政府WhatsApp 提供訊息和闢謠星國政府透過WhatsApp群組發布資訊,有近40萬民眾訂閱,每天收到最新疫情訊息、防疫建議和闢謠通報。果決應對 源於SARS曾釀30人死亡星國果決的應對措施一定程度上源於2003年的SARS疫情,當年造成超過30人死亡,是大陸以外死亡人數最多的國家之一。星國也是本月上旬率先對陸客頒布旅行禁令的國家之一,這對身為全球交通樞紐的星國造成沉重經濟損失,因為大陸是星國最大貿易夥伴及遊客來源。總理李顯龍已警告,疫情爆發可能使脆弱的經濟陷入衰退。然而,新加坡財力雄厚。以名目人均國內生產毛額來說,星國是亞洲最富有的國家,也是全球前十大富國。新加坡17日公布年度預算,其中,防疫和減緩疫情對經濟衝擊的預算就高達45億美元(約台幣1350億元)。仍有失誤 提高疫情警報引發搶購潮然而,星國的應對不免有些失誤。政府表示,2周前提高疫情警報時有些「誤解」,引發民眾恐慌,大肆購買民生必需品如白米、麵條和衛生紙。高強度防疫 專家:恐無法持續不過,星國高強度的防疫措施可能無法持續,特別是萬一疫情擴散更廣時。WHO旗下「全球傳染病通報反應機制」主席、新加坡流行病專家費舍表示:「我們不能一直取消所有常規手術,也無法一直阻止所有人去度假。最終,將不得不取消一些措施。」印尼沒有確診? 哈佛:只是沒診斷出來相對於新加坡積極想讓防疫滴水不漏,另一個東南亞大國印尼是另一個極端。人口2.8的印尼,和新加坡一樣是陸客熱門旅遊地點,但印尼至今沒有任何新冠肺炎確診病例,讓專家覺得不可思議。事實上,美國哈佛大學根據印尼和中國大陸武漢地區人員流動量推估研究指出,印尼應該已有新冠肺炎病例,只是沒有被診斷出來。日籍男子 返國確診感染新冠肺炎日本 NHK 22日報導,一名日籍男子2月中旬去印尼旅行,返國後確診感染新冠肺炎。大陸安徽省政府本月13日也表示,一名男子1月22日在從武漢搭機到印尼峇里島旅遊,1月28日從峇里島返回上海,2月5日確診。但印尼衛生官員說,這名男子離開峇里島8天後確診,無法確定他是在峇里島感染或返回上海才感染。印尼衛生部長普蘭多說,印尼政府沒有大意,總統府和相關部會多次就疫情議題召開因應會議,全國醫院也持續通報,但至今疑似感染案例都已排除感染。
-
2020-02-24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防疫時期出現發燒、咳嗽?就醫時「這件事」一定得做
「這幾天有點微燒,也出現咳嗽症狀,但最近都沒有出國,會不會得了武漢肺炎啊?」近期「COVID-19」(武漢肺炎)肆虐全球,加上天氣不穩,感冒及流感的患者亦不在少數,使得許多有類似上述症狀民眾不免擔心:自己究竟罹患了什麼病?亞洲大學附屬醫院感染科主治醫師張為碩表示,「COVID-19」(武漢肺炎)迄今已造成29個國家流行,超過7萬人感染,死亡人數也達1千7百多人,此病症狀與台灣時常流行的流感難以區分,令不少民眾出現發燒、呼吸道症狀時,不免擔心自己是否中鏢。張為碩指出,依照中國傳染病專家鍾南山所領導的團隊發表論文(案例數:1099)來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症狀以發燒(87.9%)、咳嗽(67.7%)、倦怠感(38.1%)與痰(33.4%)為主,肌肉痠痛比例僅14.8%,不幸的是,在疾病初期發燒的比例並不高,僅有43.1%,顯示無症狀感染者將會增加防疫難度。由於疫情於國際間延燒,為及早發現疑似個案,以及避免社區傳播,張為碩強調,無論從哪個國家歸國,就醫時務必確實告知旅遊史,除了保護自己,也提升大眾的安全;此外,被要求居家檢疫者,若有就醫需求,務必聯絡地方衛生單位,切勿自行就醫。由於武漢肺炎與流感的症狀頗為相似,若非由專業醫師依不同個案判斷,恐怕難以正確解讀,所幸流感已有疫苗可以預防接種,也有藥物可供治療,武漢肺炎目前雖尚未發展出疫苗與藥物,一旦有類似症狀,都應儘速就醫尋求協助。張為碩提醒,在武漢肺炎可能的治療效果尚未被確認前,防治此疾病須仰賴有效的感控措施,除了口罩以外,避免出入擁擠的公共場所,同時避免前往疫區,以及勤洗手等,才是避免感染的不二法門。延伸閱讀: 這3種NG衛生習慣最易染病! 第一點超多人都會犯 超過38℃發燒了! 感染科醫師解析退燒藥正確使用時機 肺癌、普通感冒咳嗽有差別! 咳超過「這天數」別再拖
-
2020-02-23 名人.許金川
許金川/慢性肝病殺傷力 不容小覷
新水滸傳。話說幾千年前有一對兄弟,哥哥叫武松,弟弟叫武漢,哥哥學武,武功高強,可以空手打死三隻老虎,弟弟學生化,一直被家人恥笑,認為沒有什麼路用,弟弟悶不吭聲,努力研發,與蝙蝠合作,終於成功開發跨世紀的新型冠狀病毒,震驚全球,一吐千年悶氣。武漢病毒之可怕,在於它是飛沫及空氣傳染,人與人呼吸咳嗽中的分泌物即可傳染,來勢洶洶,傳染率強,與17年前之SARS比起來有異曲同病之妙。武漢病毒至少已造成二千多人死亡,台灣目前一人死亡,恐慌之餘,人人自危,全民搶口罩以求保身。但同樣是病毒,B、C肝病毒危害全世界二、三億人口,禍害更大,以台灣而言,目前約有二百萬B肝帶原者、四十萬C肝帶原者,每年死於猛爆性肝炎、肝硬化及肝癌者有一萬兩千人,其禍害不輸給SARS及武漢病毒,但因大都為慢性病,一般人不知恐慌。武漢病毒致死率約2%,而B、C肝引起的禍害,單單肝硬化,每年就有5%的人會長肝癌,有些肝硬化患者會因肝硬化或肝昏迷而死亡。C肝現有藥可治癒,但新藥發明得太晚,許多C肝病友肝臟已纖維化或硬化,甚至長了肝癌;B肝不容易治癒,但可控制。不管如何控制,肝臟感染B、C肝,大都會發生質變,種下日後肝癌之因。由此觀之,遠離B、C肝禍害的重要性不亞於遠離武漢病毒,保肝之道只能呼籲有識之士重視B、C肝之可怕,定期抽血及做腹部超音波檢查,以免肝硬化、肝癌上身而不自知。●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定期出版好心肝會刊、並發行B型C型肝炎暨肝癌治療小手冊,最新好心肝會刊89期已出,歡迎來電索閱。若您有肝病醫療問題請洽本會免費肝病諮詢專線0800-000-583或上網查詢肝病相關資訊。
-
2020-02-23 失智.名人專家
謝敏蘭/7個巧思 失智者在家防疫不悶
自從過年假期以來,人人聞疫色變,過完年後幾乎各類據點活動都暫停,心愛的失智長輩悶在家裡,漫漫長日好難受;偶爾外出也被厚重外套、口罩、帽子包緊緊,感官反應和行動力也受限。瑞智社會福利基金會建議,失智者家屬在這段時間充裕的居家時光裡,應好好把握患者仍具有的能力,在精心經營的愉快氣氛下,可以在家中一起嘗試進行以下的活動:A.每天可做的事:1. 做家事從三餐備料、到打掃清潔,讓阿嬤阿公都有可以發揮的空間。在熟悉家裡,充滿安全感的氛圍下,不要催趕長輩,共同攜手完成日復一日的家事。2. 動動口手做家事的同時,開口聊聊家人、憶往事,輕鬆好愉快。唱老歌、講笑話、猜謎語、朗讀書報、禱告,只要長輩願意開口,情緒必定平穩溫和。3. 多運動若住家附近有公園、運動場等空曠公共空間,戶外運動是最安全而有益身心的。提供獎勵辦法,鼓勵尚有行動能力的長輩每日設定目標走萬步;室內運動項目,可以是伸展體操、經絡拍打、太極拳、椅上運動等多元選擇,搭配小小競賽、熱情音樂,讓運動更可親。4. 玩興趣長輩本來就有興趣的活動,此時更要持續多做,例如寫書法、看電影、下棋、麻將、益智桌遊等,家人、來訪親友、照顧者一起參與,有趣味又有感情。B. 行有餘力的進階版:這是增加驚喜、提高刺激度的進階活動,可以變化、調劑患者和家屬的日常生活步調。1. 派任務:視長輩能力指派任務,提高長輩成就感,例如問路、獨自進便利商店完成指定採購(如買一條吐司、兩瓶飲料)、撥電話給孫子、一起做口罩套(實用,自用送禮皆宜)。2. 看照片:搬出珍藏老照片或是放映數位相片(能在電視上呈現更好),充滿美好回憶的人事物,是極佳的孝親、娛親好禮物。3. 留紀錄:上述活動進行時,以手機拍照、錄影記錄點滴,可以和其他親友分享,也成為每晚入睡前的最佳安眠劑,讓長輩帶著微笑入夢,一天的任務圓滿完成。立即加入失智・時空記憶的旅人粉絲專頁!無論你是否為失智者,我們都期盼能認識你。我們提供專業醫療資訊和交流平台;而你來告訴我們,那些關於失智的故事。加入>>
-
2020-02-2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醫師發文「新冠肺炎社會觀察」 這一點超多網友有共鳴
經常在網路上發表文章的奇美醫院加護醫學部醫師陳志金,最近在臉書上發文「武漢肺炎疫情的社會觀察」,列出因為新冠肺炎疫情而引發的許多特殊社會現象,其中像是「很多人發現自己變漂亮了,在戴上口罩以後」、「大賣場的人潮其實很多是來試吃的」、「原來順著時中走這麼令人安心」等,都讓網友超有同感。陳志金原本在網路上發文的觀察只有10則,但數千名的網友熱烈接龍,又讓他再添了20則,臉書發文如下:武漢肺炎疫情的社會觀察:1.可以讓人耐心排隊的,不只是高價的iPhone,五元的口罩也可以2.很多的會議,原來可以說取消就取消,根本也不必再補開3.醫院的出入口,其實只剩下一個,也還夠用4.探病其實是一種可有可無的社交活動5.寒假即使多放兩週,其實作業也還是沒辦法寫完6.假日的大賣場人潮,其實有不少是來試吃的,現在就明顯少很多7.大部分人都不知道自己虛弱到連講話也會喘,直到戴上口罩以後8.很多人發現自己變漂亮了,在戴上口罩以後9.終於能夠體會追劇者的心情,每天固定時間,等待同一個人在電視上出現10.不能喝的酒精比能喝的珍貴,原來也有這麼一天以下是我新想到的和網友的補充:11.這是一個,撿到一包口罩,不知道要不要送去派出所的年代12.其實不用評鑑督考,大家也都會把感控做好13.洗手不必稽核14.妝少化一半,原來可以多睡半小時15.手上拿著錢和口罩,被搶的竟然是口罩16.這是個衛生紙也會被偷的年代17.連續假日,花東線車票都可以買得到,還可以包廂18.在電梯放屁,比在電梯咳嗽,更能讓人接受19.咳一下,是結束談話的最好提示20.原來自己會煮的菜比想像中更多21.健保卡比信用卡更有存在感22.醫院評鑑以後也可以改5年一次23.從來沒覺得自己的手有這麼髒過24.在廁所裡排隊的,原來不是為了上廁所25.不熟的人突然打電話來,不是要借錢,是要問「你有多的口罩嗎?」26.原來順著時中走這麼令人安心27.進銀行不必脫口罩,警衛還會提醒你把口罩戴好28.家中遭小偷,要先查看口罩還在不在29.才知道不能隨意盡情的摳鼻孔是多麼痛苦的一件事30.原來口罩最重要的角色,是通行證許多網友紛紛回應自己的觀察,也都很有看點,像是「放在櫃子裡18年的N95比18年的威士忌還珍貴」、「化妝這件事真的是說到我的心坎裡,省太多時間了」、「城鄉差距倒過來了,偏鄉的口罩剩的最多」、「全民都學會內外夾弓大立腕」、「口罩就跟蔡依林演唱會的票一樣,大家都說買不到,但演唱會當天大家都突然有票了」、「最好的防疫方法就是宅在家」、「終於知道附近哪家藥局是健保哪家不是」、「戴口罩後懷念用指紋解鎖的iphone」、「以前是金錢難買早知道,現在是金錢難買口罩」
-
2020-02-23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這動作增加感染風險 研究:多數人平均每小時做23次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在這波COVID-19(武漢肺炎)疫情影響下,街頭幾乎人人戴口罩,藥局前排滿購買人群。然而,口罩雖阻擋空氣的病毒,是否有想過病毒其實是從雙手進入身體?英國國家廣播公司(BBC)報導,澳洲新南威爾斯大學2016年研究發現,大部分人每小時不自主會摸臉約23次,如果手沒有徹底洗乾淨,身體馬上陷入疾病風暴。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家醫科兼任醫師謝瀛華表示,不論一般感冒與流感,或者現在防疫重點武漢肺炎,大部分都是靠飛沫傳染。病毒藉著患者咳嗽或打噴嚏,飄散2至3公尺掉落在物體表面上;或病患不自主用手遮住口後,觸摸各式各樣物體,例如捷運手把、門把、電梯按鈕,另一個人再接觸,雙手就沾上病毒。謝瀛華解釋,受到汙染的雙手沒有馬上清洗,不小心觸摸到眼睛、鼻子、嘴巴,沒有皮膚只有黏膜的地方,如果免疫力不足抵擋不住病毒侵入,病毒就會隨著血流到器官發展疾病。相對於皮膚有外層阻隔,病毒如果跑到黏膜上,就等同到了人體內部,需要動用免疫細胞才能對抗病毒。謝瀛華強調,一般感冒病毒在外界,約可在存活1至2天,現有資料研判,武漢病毒可能3至5天。雙手不小心觸摸到汙染物,再下意識抹眼睛、鼻子、嘴巴,或是習慣性挖鼻孔,眼睛癢揉一下眼睛,疾病恐怕沒多久就找上身,其實不論何時何地都應該隨時把雙手洗乾淨,降低疾病感染風險。謝瀛華建議,洗手一定要徹底洗乾淨,不要清水沖兩下就完事,一定要從手腕到指尖,全部沾到肥皂或洗手乳,任何細縫都要搓揉到,過程最好3分鐘以上,才能用清水把肥皂洗手乳沖掉,如果可以最好也能把臉也洗乾淨。突然眼睛鼻子癢想要用手揉的話,也最好先把手洗乾淨,才能觸碰鼻子和眼睛。(圖文授權提供/NOW健康)延伸閱讀: 這3種NG衛生習慣最易染病! 第一點超多人都會犯 一人中標全家遭殃! 感染諾羅病毒其他人該如何自保?
-
2020-02-2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新冠肺炎研討:60歲以上死亡率高 中國復工疫情反彈
新冠肺炎(COVID-19)全球疫情持續上升,因還未有疫苗,如何防治成為各國重點。有醫師指出,目前流行病學統計數據顯示,60歲以上的年長者感染新冠肺炎,死亡風險的確較高。而由於中國各地陸續復工,恐將有一波疫情反彈上升。由台灣臨床病理檢驗醫學會主辦,台灣微生物學會、台灣病毒學會等多個學會合辦的研討會,邀請多位專家談論新冠肺炎的的病毒解析、感染管制與防疫措施。被譽為「冠狀病毒之父」的中研院院士賴明詔致詞時表示,他研究病毒逾50年,沒想過冠狀病毒有一天會變成醫學研討會的主角。他說,新冠肺炎是對人類健康最大的一個疾病,目前看來比SARS更嚴重。首位講者、疾管署防疫醫師蘇家彬,講述新冠肺炎的流行病學。他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從去年12月至今一直在改變,一開始最早接到中國官方唯一發布通知時,台灣醫界就認為是新型冠狀病毒而非SARS。蘇家彬說,據統計至2月20日,全球逾7萬5000例確診個案,而中國死亡者中60歲以上比例較高,占31%,但卻占中國全部死亡人數的80%,故年紀大的確是死亡的高風險群。而中國疫情病例數雖呈下降趨勢,但由於各城市如廣東省、北京市接復工,人流可能造成疫情反彈上升,目前中國光累計密切接觸者已破60萬人,就需深思。而在其他國家對疫情的作為上,蘇家彬說,跨國傳播持續增加,如近日的日、韓疫情擴大,使日本政府目標由防堵轉為減災。在台灣,目前26例個案中,50歲以上個案占了六成,且其中14例有糖尿病、高血壓等潛在病史,也出現四起家庭群聚,故政府也應面對在台灣本土傳播的個案做研擬方案。台灣醫院感染管制學會理事長李聰明表示,他今早戴口罩進來會場,看到賴明詔沒有戴口罩,他趕緊拿下來,認為感染界權威戴不戴口罩,具帶頭作用。他說研究感染管制是很寂寞的,回想上次跟賴碰面已是在17年前SARS時期,沒疫情時「沒人會理我們」。李聰明也對於政府目前疫情管控給予肯定,他打95分。面對下一波疫情,他認為社區防疫上要做的,是讓民眾防疫觀念提升而非恐慌,但還要努力。他認為春節跟清明節有大量人員移動,是疫情較危險時,他建議政府未來如出現社區傳播前,可公布相關準則。希望冠狀肺炎疫情能在五月底結束,也希望醫療照護人員在疫情結束前,非必要不要出國。
-
2020-02-23 名人.吳佳璇
吳佳璇/疫病的隨想
我是從去年底開始關注零星傳來的武漢不明肺炎消息,並從1月21日中國專家鍾南山證實病毒人傳人,以及台灣出現首例境外移入確診病例,開始看診與搭乘大眾交通工具戴口罩。緊接的春節假期,則在疫情資訊爆量,還有口罩、酒精等防疫用品整備不足的焦慮中度過。隨著新加坡、泰國與日本相繼發現社區感染,台灣政府快節奏的防疫策略,即便異音不斷,仍獲得絕大多數民眾的支持配合。然而,面對中國境內不容樂觀的疫情,重以兩岸連結千絲萬縷,雖然開工後口罩不缺,我始終抱著社區感染必定發生的心態,戰戰兢兢站在第一線。於是,我決定徵詢過去習慣半個月或一個月來談談並領藥的病人,「因應武漢肺炎疫情,我想開三個月的連續處方箋給你。」多數病人喜出望外,因為進出醫院,就會耗掉一個珍貴的口罩。「洗手比較要緊。還有,口罩不必用過就丟。」問完診等待電腦作業空檔,我開始傳授口罩延命術,無論是兩層穿戴、陽光/紫外線曝曬、甚至電鍋烘烤,都產生很多共鳴,且接受度似乎比要失眠病人睡前不滑手機、不熬夜追劇更高。也有一派樂觀(天真?)的病人反問「沒這麼嚴重吧」,並強調「我相信妳、相信台灣!」這時,在台大醫院經歷過SARS風暴的我會正色告知,儘管沒有人願意染病,可來看診的病人,因為對疫病抱持不同態度------無論是滿不在乎、過度自信、甚至是害怕被歧視而有所遺漏、隱瞞,都可能形成防疫缺口,「所以,這陣子我是抱著隨時會被隔離的心情在工作。萬一我休診,你就靠連續處方箋撐著,三個月後再見。」當然,關心我口罩夠不夠(甚至當作新年伴手禮),叮嚀我多休息的病人亦不在少數。為了長期抗疫,我們一定要好好保重、正常生活。我也開始自我約束,不能為了及時資訊一直待在網路河道,且要明辨慎思,不要被飽含焦慮、甚至暗藏惡意的資訊淹沒。雖不能「馬照跑、舞照跳」、世界趴趴走,牆角的杜鵑依然按時綻放,樹梢的鳥兒一樣婉轉啁啾。我還找了一些應景書,包括SARS期間讀過的小說《瘟疫》,和來不及讀完的《十日談》。打算一面複習卡謬的教誨,用正直對抗病毒與每個人心中的瘟疫;一面隨機翻閱薄伽丘藉由十名因瘟疫躲在佛羅倫斯郊外別墅的男女,為了打發隔離時間,連說十天的一百個荒謬故事。眼看台灣中部已出現社區感染,防疫確定進入持久戰,我的書單也得持續擴充,撐過這場瘟疫。人類學家認為,文化是一個民族適應生態環境的產物。人類的疾病雖是一種生物現象,卻往往由文化來定義。人類認知疾病以及預防疾病的知識是該社會文化的一部分,反映該文化的基本模式和價值觀。歷經過SARS和COVID-19的台灣,將以何種形式留下印記?或許會出現一部關於口罩的小說,東港燒王船也益發興旺,直追京都祇園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