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09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搜尋
分級醫療
共找到
138
筆 文章
-
-
2022-04-09 新聞.元氣新聞
健保部分負擔新制 挨轟漠視弱勢
健保部分負擔新制將於五月十五日上路。健保署長李伯璋說,此次調整不是為了彌補財務缺口,而是基於使用者付費,控制不必要的醫療支出。但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認為,衛福部漠視民間團體訴求,政策上路後,將持續關心經濟弱勢補助等措施,是否落實。李伯璋說,當部分負擔從零元變成要付一點點錢時,有助於更珍惜有限的健保資源,並落實分級醫療及轉診,讓大型醫院回歸照顧「急重難罕」的角色,對身強體壯較少利用醫療資源的年輕世代也不會增加經濟負擔。「對於健保部分負擔調整新制,給予嚴厲譴責。」醫改會執行長林雅惠說,部分負擔調整研議時提出,為照顧民眾於假日、夜間有急診就醫需求時,應免收部分負擔,以及慢性病患、邊緣戶等就醫公平性訴求,衛福部均漠視。如今政策準備上路,將持續關心經濟弱勢族群的補助措施是否落實。林雅惠說,調整部分負擔是為增加民眾就醫成本意識、增加醫病溝通、減少醫療浪費,健保署應定期針對調整項目進行成效分析及檢討,並追蹤與公告相關結果,醫改會將加以監督。對於補助中低收入戶等經濟弱勢族群的部分負擔。李伯璋表示,新制上路之前將公布補助條件與辦法,預計國健署將挹注菸捐經費達三千萬至四千萬元。陽明交通大學醫務管理研究所兼任副教授洪子仁說,健保未實施總額制度前,每年醫療支出成長率為十%至十二%,實施總額後,每年僅以三%至四%幅度成長,顯見健保總額無法因應醫療支出,建議往後健保費率調整應與健保支出連動,避免財務吃緊。
-
2022-04-09 新聞.元氣新聞
健保部分負擔 輕症大醫院急診自付800元
衛福部公告,健保部分負擔調整新制於五月十五日正式上路,此次同步調整急診、藥品、慢箋、檢驗檢查部分負擔,未來輕症患者未經轉診至醫學中心急診就醫,部分負擔將調高至八百元,慢性病等患者到基層院所檢驗檢查,新制部分負擔起徵點為一千元,逾千元需支付部分負擔一百元。年挹注健保約百億健保財務狀況緊繃,衛福部長陳時中去年宣示兩年內不調漲健保費率,今年底安全準備金將不足一個月。衛福部健保署長李伯璋表示,新制實施後,每年約可挹注健保九十九點九億元,年底安全準備金預計可維持一點三二個月。調整藥品部分負擔影響八百九十六點二萬人,挹注金額卅九點七億元;檢驗檢查部分負擔影響九百八十一萬人,挹注金額五十八點九億元;急診部分負擔影響一百一十七萬人,挹注金額一點二億元。近兩千萬人受影響新制上路後,受影響人數近兩千萬人,其中卅七點五萬人一年得多花三千元以上,增加負擔兩百元以下有六成四八。衛福部社會保險司長商東福指出,這次公告與預告不同之處,主要將基層院所檢驗檢查起徵點,從五百元上調至一千元;其次是藥費、檢驗檢查部分負擔級距從五十元調整為一百元,方便醫院行政作業,影響民眾人數也隨之減少。此外,健保投保薪資上限調升五級預告已截止,預計可順利實施。依現行規定,門診藥費一百元以下,免收部分負擔;一百元以上依級距收取,上限二百元。新制為基層院所、中醫、地區醫院藥品及第一次慢箋藥費一百元以下,仍免收部分負擔,逾一百元則按比率兩成收取,上限兩百元;區域醫院及醫學中心按藥費兩成收取,上限三百元;慢箋第二次、第三次領取不收部分負擔。急診部分負擔,現行基層院所及地區醫院為一百五十元,區域醫院三百元,醫學中心則依檢傷分類收取四百五十元至五百五十元。新制為基層院所及地區醫院仍為一百五十元,但區域醫院及醫學中心依檢傷等級收取,重症分別收取兩百元及三百元,輕症則收取六百元及八百元。增檢查部分負擔費檢驗檢查部分負擔為新增,基層院所、牙醫、中醫檢驗檢查一千元以下免收部分負擔,超過千元定額收取一百元。地區醫院則五百元以下免收,逾五百元依比率收取一成,上限一百元;未經轉診至區域醫院、醫學中心檢查,部分負擔上限為三百元及四百元。新制上路後,如民眾未經轉診到台大醫院門診就醫,包括基本部分負擔四百廿元、掛號費一百元、藥費部分負擔上限三百元,以及檢驗檢查部分負擔上限四百元,總計達一千二百廿元。李伯璋指出,盼民眾珍惜健保資源,落實分級醫療,讓健保財務妥善運用,省下的健保費將以照顧癌症、重大傷病患者為最大目標。
-
2022-04-09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陳其邁指要揪漏網之魚 今起娛樂場所擴大採檢7天
高雄市今天確診案例又暴增58例,主要來自娛樂場所傳播鏈。高雄市長陳其邁表示,直至今天娛樂場所從業人員的到檢率只有六成,呼籲員工今天內務必配合到檢,另透過衛生局及警察局通知顧客採檢,4月8日至14日持續擴大採檢7天,要盡快把漏網的零星個案及時找出來。陳其邁指出,案25606在3月31日傳染到今天已有8天時間,第一波31日傳染至雅閣,之後又傳至大帝國及帝堡等場所,大帝國的家人也有感染,所以已經進入第三波傳播,所以目前要做的事,盡量在第二及第三波時有效控管,盡量圍堵住漏水;匡列隔離可做到7成已很困難,難免會有個案漏掉,盼根據社區監測,把漏網的零星個案及時找到,所以4月8日至14日會持續擴大採檢7天。陳其邁說,直至今天中午,娛樂場所員工到檢率只有六成,未達原本規劃進度,所以4月8日起擴大採檢7天,在此呼籲,第一波員工今天務必配合到檢,若能把感染源群聚部分清除,可以更快恢復健康、恢復營業。顧客部分,基於保護原則,由衛生局及警察局通知,務必在7天內到檢。有關患者的照顧部分,陳其邁說,高市以分級醫療、分級照護為原則,目前專責病房數523、使用率22%,對於中重症住院觀察者的量能足夠,其次,中央設立六家加強版集檢所可容660人,另市府委託四大醫學中心(高醫、長庚 、榮總、義大)經營管理加強版防疫旅館,照顧確診個案。
-
2022-03-31 新聞.元氣新聞
基層提2修正方案 首次領慢箋應免收部分負擔
健保部分負擔調整昨預告截止,基層醫療協會提出兩項修正方案,一為檢驗檢查部分負擔起徵點由五百元上調至一千元;一為首次領取慢箋,應免收部分負擔。藥師公會全聯會則重申,對各層級醫療院所領取第二次後慢箋免費,深感失望,另有民間團體提出急診於深夜或假日時段不收取輕症病人部分負擔。健保署署長李伯璋說,健保署將彙整各界意見後,最後由陳時中拍板定案。「新修正方案是希望真正落實分級醫療。」基層醫療協會理事長林應然說,盼病人從基層診所開始就醫,若病情需要,再轉診到大醫院;由於診所較少執行檢驗檢查,也少用高價藥品,建議民眾到診所領取第一次慢箋時,免部分負擔。李伯璋說,基層診所檢驗檢查部分負擔起徵點上調至一千元,不是不能討論,但希望診所將病人檢驗檢查結果上傳至雲端病歷,讓其他醫療院所避免重複檢查。
-
2022-03-30 新聞.元氣新聞
獨/檢驗檢查部分負擔調整 要求做檢查病人比率增1成
健保部分負擔調整今預告時間截至,調整新制即將上路。醫師發現,近日有民眾為省荷包,就醫時竟希望醫師多開立檢驗檢查,避免部分負擔調整上路後,檢驗檢查需支出部分負擔。台大醫院內科部整合醫學科主任王宗道說,近期觀察,此類詢問患者人數多為個位數,雖然於門診並不顯著,但對比未宣布調整部分負擔前,詢問比率約已增加5%至10%。檢驗檢查部分負擔調整在即,當有患者詢問希望多做檢查時,當然也有想過可能是這個調整所致。王宗道說,「但這都是可以理解的,因身為病人當然希望省一點。」因此他不會直接問病人,畢竟人數不多,而病人多希望進行的檢查為心臟超音波或心肌灌注掃描檢查等。王宗道說,醫界多支持調整部分負擔減少醫療浪費,因此面對病人要求,會站在不浪費健保的角度,不會浮濫開立檢查,如心臟超音波檢查,除非是真正病情需要的人,才會進行檢查,如果是症狀穩定的病人,每次檢查須間隔一至兩年,另心肌灌注掃描檢查,對於病情穩定者來說,應至少間隔兩年以上。「如果病人提出的檢查需求是不需要的,通常溝通後,病人也都能接受。」王宗道說,畢竟檢驗檢查醫療行為不是到百貨公司買東西,民眾想買什麼,就買什麼,而是必須依醫師的專業考量,於民眾健康及不浪費健保的前提下,進行最有利的選擇。王宗道指出,心臟超音波檢查費用約3000至5000元,而當心臟病患者要確定有無心肌壞死或血管狹窄,進行的心肌灌注掃描檢查,這是種放射線的核子檢查,費用約6000至8000元,以往都是健保給付,但部分負擔上路後,民眾將需自付部分負擔。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內科部主任黃群耀說,目前門診尚未有患者要求多做檢查,原因可能是尚未公告部分負擔調整上路時間,待正式上路後,每次就醫若有藥費、檢驗檢查部分負擔,總費用可能破千元,相信民眾對醫療費用會很有感覺。不過,即使民眾可能因為擔心檢驗檢查部分負擔調整,希望醫師多先進行檢查。但黃群耀說,醫師仍會依病人的需求及檢查的合理性進行檢查,避免檢驗檢查費用被健保署核刪。黃群耀認為,部分負擔造成醫療費用增加,目前醫院多半還沒有擬定試算公式提供給民眾或醫師,未來可能會出現很多紛爭,如治療心臟內科病人的藥物多為高價藥,如果領取藥物要多付高額的部分負擔,病人有可能會適應不良,而這些現象須待部分負擔調整上路後,才能再行觀察與擬定解決方法。
-
2022-03-30 新聞.元氣新聞
獨/健保部分負擔調整今預告截止 基層診所新提兩方案
健保部分負擔調整今預告期截至,新制何時上路?將由衛福部長陳時中拍板定案。基層醫療協會於截止日前,再提出兩項調整案,首先盼檢驗檢查部分負擔起徵點,由現行500元再次上調至1000元;其次,病人於基層診所領取第一次慢箋,應免收部分負擔。藥師公會全聯會則重申,對各層級醫療院所領取第二次後慢箋免費,深感失望。健保署表示,將彙整各界意見向陳時中面報,並由陳時中拍板定案。「如此方案是希望真正落實分級醫療。」基層醫療協會理事長林應然說,希望病人從基層診所開始就醫,如果病情有需要,再透過轉診到大醫院,而診所少做檢驗檢查,也少用高價藥品,若病人到診所領取第一次慢箋免部分負擔,也可以不需要多花錢,如此增加民眾到診所就醫意願,降低大醫院醫師、藥師的工作負擔。健保署長李伯璋說,依健保稽核發現,疫情期間,有醫療院所申報疑似新冠肺炎病人胸部X光檢查費用,但所付影像卻是腳的檢查X光影像,此為申報不實,且有高達235億點數申報健保時,沒有附任何申報資料。基層診所希望可以將檢驗檢查部分負擔上調至1000元。李伯璋說,這不是不能討論,但希望診所將病人檢驗檢查結果上傳至健保署雲端病歷,避免其他醫療院所重複檢查。林應然說,基層診所並非不願意上傳檢驗檢查報告,而是依健保署規範,基層診所每年約需花費2萬元使用相關電腦程式,且每個月還需支付維護程式等費用,「對檢驗案件數不多的診所來說,負擔真的太重了。」盼健保署應設計簡單容易使用的方案,而不須支付電腦公司高額的使用費。此外,基層診所也希望民眾第一次領取慢箋免收部分負擔。李伯璋認為,基於分級醫療與使用者付費,於診所領取第一次慢箋,仍應比照藥費部分負擔收取。此外,藥師公會全聯會昨也向衛福部發出公文重申,對各層級醫療院所領取第二次後慢箋免部分負擔,深感失望,建請政府針對慢性病人的醫療分級與解決不合理藥價差利益,擬定短、中、長期的改革政策。李伯璋說,健保署將彙整各界對調整部分負擔意見後,向陳時中面報,再由陳時中拍板定案。
-
2022-03-27 該看哪科.兒科
新生兒死亡率難降 林靜儀:健保別讓醫師「做佛心的」
台灣新生兒死亡率居高不下,行政院院長貞昌去年底公開表示「覺得很慚愧、不該如此」。台灣新生兒科醫學會今召開共識會議,邀集衛福部、健保署、國健署,醫師立委邱泰源、林靜儀都到場關切。要降低新生兒死亡率,林靜儀提出六點對策。首先,高危險妊娠產婦生產時,新生兒科醫師到場待命並適時介入,健保都應給付,不該讓新生兒科醫師「做佛心的」。台大醫院新生兒科主治醫師周弘傑表示,美國研究顯示,產婦早產時如果有新生兒醫師在場,新生兒死亡風險可減少32%。台灣2019年新生兒死亡率為千分之2.4,顯著高於同樣少子化的日韓(日本千分之0.9、南韓千分之1.5)。今年是虎年,出生數必定下降,還有15萬人就不錯了,如果今年新生兒死亡人數與去年相同,今年的新生兒死亡率只會更難看。若希望今年新生兒死亡率降低到千分之2.3,今年至少得多搶救39個寶寶。新生兒科醫學會「降低新生兒死亡策劃委員會」主委林瑞瑩表示,新生兒科醫師到產房待命或介入,健保都沒有給付。遇到有新生兒需要緊急轉診到醫院,搶救分秒必爭,但緊急救護技術員沒有這方面專業,這時新生兒科醫師就要帶著可以上得了救護車的改造保溫箱,出隊跟車去接寶寶,這也沒有任何給付。周弘傑表示,一大可能原因早產和低出生體重寶寶大增,過去數字可看到以2013年為界,近10年來,小於500公克以下的巴掌天使倍增,這些寶寶在新生兒死亡的佔比也在增加。再者是,台灣產婦死亡率近年也持續攀升,1996年僅千分之7.7,2019年卻高達千分之16,2020年高達千分之13。從2004年到2017年,妊娠糖尿病產婦增加了四倍,產婦子癲前症增加了五成。「診間遇到要墮胎的,醫生都會跟她們講一堆,但是願意生的,反而沒有更深入的評估和思考。」林靜儀也感嘆,連人工生殖治療規定必須做的「諮詢評估」,就她自己臨床實務的了解,多半也都只是在談「要花多少錢、做幾次可以成功」,都沒有談多胞胎新生兒可能早產的問題、早產時應如何面對?亞太母胎醫學基金會董事長、林口長庚醫院婦產部教授鄭博仁表示,產科醫師掌握產婦生產前最關鍵的500天,要減少新生兒死亡率,應該從產前介入做起。可惜的是,台灣目前缺乏生產相關的「品質管理機制」,他呼籲相關政府部門,要針對產前到產後各個環節訂定指標。例如高危險妊娠的「胎內轉診率」是否理想?建立品管機制、做好監測,才能真正有系統地改善新生兒死亡率、提升母嬰健康。林靜儀的第二點建議,是讓「婚、育脫鉤」,想生的早點生,可減少高風險妊娠。第三,林靜儀指出,「家庭教育法」已經通過,要求各縣市的家庭教育中心內部要也專家,協助不知道怎麼照顧新生兒、高需求嬰兒的家庭。這部分家庭照顧,也應該要早些與婦產科醫師、新生兒科醫師的專業做連結。第四,林靜儀建議,「母嬰親善」的政策任務該拿掉了,因為現在幾乎所有的媽媽都已經有母乳哺育的概念,與其花這麼多時間精神去做母嬰親善評鑑,不如把這塊資源挪過來,改投入於高風險家庭的介入。第五,林靜儀說,如果有達到真正的分級醫療,醫學中心剖腹產率高達八成也堪稱合理,不同層級的醫療院不應以同樣的剖腹產率去要求,應該要訂定不同的指標。她也再次強調,醫學中心的新生兒科醫師在高風險分娩過程的待命和介入,應該包括在高風險分娩的給付中,如此一來,兒科醫師也會更願意留在醫院做新生兒科醫師,不會持續流失去診所。第六,林靜儀說,「孕前教育」要提早到國、高中就開始。現在性教育都只會一昧叫人「不要做就沒事了」,到了30幾歲,誰會忽然知道怎麼生小孩?應該要從國高中時就引導學生思考,人生中是否要有生育計劃、生育前應該如何充實自己的心理和身體知識。
-
2022-03-21 名人.李伯璋
李伯璋/調整部分負擔抑制浪費 健保才能永續
最新健保部分負擔調整方案上周預告,健保署秉持改革漸序、健保永續、照顧弱勢的精神,追求將健保資源提供給真正需要支持的重大傷病、癌症、罕病的民眾。衛福部長陳時中對這次改革的看法是:「增加部分負擔,強化費用意識,進而優化就醫行為與醫病決策共享,醫病關係、醫療品質的進步可期」。改革關鍵 減少不必要醫療 「使用者付費部分負擔調整」對台灣醫療改革十分關鍵,期盼醫界團體與民眾以正向思維看待,共同減少不必要的醫療行為,讓新藥、新科技、新特材等有機會納入健保給付。我們常接到病友訴求,希望能擴增高價藥給付範圍、新增特材給付項目,也讓給醫療體系過低的給付能有調整空間。有些民眾屬於經濟弱勢或邊緣戶,恐無力支付部分負擔費用,我們也精算需求並籌措合適財源,規畫符合「全民健康保險經濟困難認定標準」條件的中低收入戶、失業勞工、弱勢兒童及少年等弱勢家庭,給予補助,降低就醫障礙。落實分級醫療 照顧弱勢健保愛心專戶獲得多位健保會委員大力支持,如中華民國全國工業總會代表何語、中華民國全國建築師公會代表劉國隆、中華民國全國職業總工會代表楊芸蘋等。落實醫療平權及照顧弱勢,進而避免「因病而貧、因貧而病」,共創健保、醫療提供者與被保險人三贏。成長過程影響生命態度,身爲外科醫師、我知道必須務實、有效率面對疾病、解除病人的痛。落實分級醫療、照顧弱勢及尊重醫療專業,是執掌健保署以來的核心理念。「使用者付費部分負擔」方案並非紓解健保財務壓力的唯一手段,部分負擔調整而增加健保收入推估僅107.3億,但全體民眾減少一次就醫行為,就可減少健保支出378億點。慢性病到基層院所 落實分級癌症用藥、罕藥及血友病藥費占率以醫學中心逾六成為最高,C肝用藥以區域醫院41.6%最高。但以三高慢性病人來看,西醫基層藥費占率高於其他層級,約30.4%。顯示大型醫院以照顧急重難症患者為主,穩定的慢性病人已逐漸在基層院所就醫,相信佐以「使用者付費部分負擔」策略,將更有效落實分級醫療。從經濟學概念,當部分負擔從零元變成要付一點點錢時,就會產生所謂「零元效應」,一項物品或服務從免費變成付費,能顯著降低需求。部分負擔不用訂得太高,但不應免除,小額部分負擔在不增加民眾太多財務壓力下,應該可相當程度抑制浪費。國小課本 納入健保主題為深化未來主人翁珍惜健保,108年上學期國小五年級「南一出版社」的國語習作「孔雀錯了」、下學期「翰林出版社」的國語課本「亞洲最受讚譽的健康照護制度」,皆已納入健保主題,翰林出版社新編版本亦將加入「使用者付費部分負擔」觀念。國際知名出版社「Springer」預計今年五月協助出版「Digital Health Care in Taiwan-Innovations of National Health Insurance」,與世界分享台灣健保。健保永續,你我有責,「使用者付費的部分負擔」將為台灣健保奠定永恆基礎。(本文作者為中央健康保險署長)
-
2022-03-20 新聞.元氣新聞
藉由調整部分負擔落實分級醫療?專家:態度是悲觀的
衛福部預告健保部分負擔調整方案,包括急診、藥品、慢箋、檢驗檢查部分負擔均有所調整或新增,最快5月1日上路。衛福部表示,調整部分負擔是促進醫療資源合理使用,並有助實施分級醫療及轉診制度。但專家學者直說,調整部分負擔對分級醫療的影響應該不太明顯,態度更是悲觀的。政治大學台灣研究中心、台灣健康經濟學會昨共同舉辦「部分負擔,部分調整?」研討會。衛福部社保司長商東福說,調整部分負擔的目的,外界說要避免醫療浪費,但應是要促進醫療資源合理使用,並有助實施分級醫療及轉診制度。與會專家學者、中央大學產業經濟研究所長蔡偉德說,這次新增檢驗檢查部分負擔,健保將多收入63億元為最多,占整體增加收入約6成,也是民眾最有感的部分。經模擬計算,醫學中心未經轉診門診部分負擔為420元、檢驗檢查部分負擔上限400元,總部分負擔是820元起跳,與經轉診總部分負擔370元起跳,相差450元,但若是從區域醫院轉診醫學中心,再加上原先區域醫院門診掛號費、部分負擔等,差距更縮小至60元,對民眾誘因恐不夠強烈。蔡偉德說,若是要以部分負擔落實分級醫療,除定額的部分負擔外,再依不同的檢驗檢查等項目等,依定率收取費用,且收取的上限費用可以再拉高,如此民眾才會思考醫療費用及服務是否對等,選擇到區域或地區醫院就醫。蔡偉德說,台灣民眾就醫自由,因此必須要有機制,讓民眾依病情需要,選擇合適的醫療院所,目前健保署於不同醫療等級收取不同定額的部分負擔,讓民眾自行落實分級醫療,但不同等級醫院的醫療費用差距,無法反應民眾對醫療品質的差距,主因是民眾認知醫學中心有如百貨公司,其醫療品質及保障確實比較好,寧可多花錢也願意。蔡偉德說,若是要以部分負擔落實分級醫療,除定額的部分負擔外,再依不同的檢驗檢查等項目等,依定率收取費用,如此民眾才會思考醫療費用及服務是否對等,選擇到區域或地區醫院就醫。檢驗檢查加收部分負擔,對重大傷病患者來說,並非是完全沒有影響。台灣病友聯盟理事長吳鴻來說,如果所就診的疾病與重大傷病無關,仍需支付檢驗檢查部分負擔,且許多重大傷病患的共病,醫師為照顧方便,也都還是在醫學中心看診,這也將讓病患經濟負擔增加。陽明交通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教授周穎政說,調整部分負擔以落實分級醫療,「我的態度是悲觀的」,因門診醫療於醫院及診所是互相競爭,這部分應同時考量供給面及需求面,再從支付制度加以檢討,支持推動家庭醫師制度。這次健保部分負擔調整金額不大,依以往研究指出,新制上路後,預估3至6個月就醫需求會有所下降,但6個月後就會恢復常態。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說,長期來說,還是抑制難以醫療浪費。健保署長李伯璋說,經最新統計,調整部分負擔後,高達九成民眾,每人每日增加部分負擔均小於4元。分析發現,小於1元約占7成,以此累計小於2元占7成8、小於3元占8成5、小於4元約占9成,調整部分負擔是要讓民眾付費有點感覺,健保永續是全民共同的責任。
-
2022-03-18 新聞.元氣新聞
部分負擔調整擔心沒錢看醫師 經濟弱勢者不禁掉下眼淚
衛福部昨預告健保部分負擔調整方案,民間醫改及藥師團體大感不滿。醫改會表示,對經濟邊緣戶就醫費用,衛福部應立即撥予百分之一至二的菸捐到健保署愛心帳戶,並公布申請管道,否則新制不應上路。藥師公會也重申,慢箋第二、三次調劑無論在醫療院所或藥局領取,新制都維持免費,讓分級醫療精神蕩然無存,將於14天預告期間內提出異議。「衛福部昨預告部分負擔調整後,今已接獲5、6通民眾來電,都是擔心沒錢看醫師,還有單親媽媽邊說邊掉眼淚。」醫療改革基金會董事長劉淑瓊說,基金會同仁今已接到數通民眾表達擔心就醫的電話,真的讓人不捨。一位單親媽媽來電表示,她有三高及其他疾病,自從膽囊切除後,偶爾有腹痛、噁心或拉肚子等問題需要就醫。每個月收入扣掉必要生活開銷,只剩下一千至兩千元可以過活。當她說到,自己不是低收入,也沒有重大傷病身分,當昨晚看到新聞要調漲那麼多項部分負擔時,忍不住哭了出來。此名單親媽媽很擔心自己能不能繼續看病,萬一孩子也生病,該怎麼辦?生活怎麼過下去。她希望醫改會一定要幫她這樣處境的人說話。劉淑瓊說,健保部分負擔調整後,大家多關心個人醫療費用增加,但對一個家庭來說,更是沉重經濟負擔,包括家中長輩、孩童就醫,若自己又是多重共病患者,經濟負擔倍增。衛福部長陳時中與健保會付費者代表會面時,劉淑瓊當面表達,如果民眾就醫後,就是付不出500、600元部分負擔,衛福部、醫院應如何協助。她說,看到這些經濟弱勢、甘苦人的就醫障礙心聲,真的是十分痛心。劉淑瓊說,會面時,陳時中允諾撥百分之一至百分之二的菸捐款項到健保愛心帳戶,但現在還看不到相關規畫,希望陳時中不要畫梅止渴、不要隨便說說,不負責任。提醒衛福部應清楚說明,菸捐要支出多少錢到愛心專戶,經費何時可以到位,而相關單位如何認定及申請程序為何?配套措施應都到位後,部分負擔調整才可正式上路。藥師公會今也重申,慢箋第二、三次調劑無論在各層基醫院或藥局領取都維持免費,對此,分級醫療精神蕩然無存,表達深切失望。分級醫療於健保制度是重中之重,但以收入金額計算2020年各級醫院門住診占率,醫學中心門診占52.3%,住院占47.7%,區域醫院門診占52.5%,住院占47.5%,大型醫院門住診分配明顯失衡。大型醫院擁有先進醫學技術、設備及研究量能,應集中醫治「急、重、罕、難」病患,至於慢性病患者通常病情穩定,僅需定期追蹤一次,且請領慢箋第二、三次藥品也無須進入診間,返回大醫院領藥不具任何實益,本應回歸社區醫療體系領藥。藥師公會針對預告部分負擔調整方案,將在14天預告期間內提出異議,再次呼籲健保署把握改革契機,透過制度引導及鼓勵民眾一同往分級醫療目標前進。民眾到社區藥局領藥,不僅減少舟車勞頓、返回醫院感染的機會,也能保留大醫院醫療量能給最需要的病患,且藥師也較有充足時間,一併協助檢視民眾相關用藥問題。
-
2022-03-17 新聞.元氣新聞
聰明就醫 病友盟:選合適醫院省荷包
健保部分負擔調整出爐,民眾得聰明就醫,否則荷包恐大失血。台灣病友聯盟表示,民眾就醫前應多先了解自身病症,落實分級醫療,不要迷思大醫院的醫師一定比較好,選擇合適醫療院所。不過,有網友點出輕症患者至醫學中心急診就醫費用可能比門診還低的盲點。舉例來說,急診檢傷分類第四、第五級的輕症患者,如直接到台大醫院等醫學中心急診就醫,除需付掛號費二百五十元外,另付八百元部分負擔,因不需付藥品及檢驗檢查部分負擔,自付金額為一○五○元。相較之下,如果是到台大門診就醫,掛號費一百元、部分負擔四百二十元,藥費、檢驗檢查費用上限三百元及四百元,總計一二二○元,這比輕症急診還要貴;有網友認為,直接到醫學中心急診就醫,好像比門診划算。衛福部社保司長商東福說,至大醫院急診醫療費用與門診醫療費用看似相差不多,但健保署試算後發現,輕症患者到門診就醫,因病情輕微,不需安排檢查,藥費也不需多付部分負擔,因此門診醫療費用仍遠低於急診醫療費用。此波調整後,區域醫院藥費與檢驗檢查費用逼近醫學中心,以台安醫院(區域醫院)來說,門診未經轉診部分負擔為二百四十元,掛號費一百五十元,藥費上限三百元,檢查檢驗費用上限三百元,總計九百九十元,接近醫學中心水準。相較之下,地區醫院、基層診所自費增加幅度有限,更具競爭力。台灣病友聯盟理事長吳鴻來說,台灣以往就醫方便、費用較低,民眾常喜歡往大醫院就醫,但如今部分負擔調整,建議先到基層診所看診,有需要再轉去區域醫院或醫學中心,落實分級醫療才算聰明就醫。
-
2022-03-17 新聞.元氣新聞
藥界跳腳「分級醫療看不見曙光」
健保部分負擔調整方案出爐,原先規畫民眾至大型醫院領取第二次及第三次慢性處方箋時加收一百元部分負擔,達到分級醫療效果,但預告版本大轉彎,確定不收,維持現況。藥界跳腳,批評健保改革毫無進展,分級醫療看不見曙光,碰到醫界壓力就急轉彎,藥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黃金舜表示會在十四天預告期間提出異議。黃金舜表示,健保署調整部分負擔的初衷就是促進「分級醫療」,藉由政策引導民眾小病到診所、大病到醫院。原規畫至醫學中心或區域醫院領取第二、三次慢箋多收一百元部分負擔,就是希望達到此目的,結果現在連棒子都沒有,此次健保改革根本沒意義,回到原點。黃金舜指出,每張慢箋平均藥費一千元,醫學中心藥價差約四八三元,議價能力強的醫學中心藥價差更大,宛如金雞母,如果民眾持慢箋領藥需多付一百元,許多人應會轉向藥局、基層診所,這讓大型醫院急著跳腳。「以藥養醫」為台灣醫界長久以來陋習,關鍵在於健保不合理給付,大醫院只能挖東牆補西牆,健保署應解決核心問題,不是把手伸到其他地方。區域醫院協會理事長吳鏘亮表示,健保制度在多方面給付不足,如病房費、護理費,如願意補足,醫院非常樂意不要開藥,不必「以藥養醫」。此外,大型醫院反對慢箋加收一百元部分負擔是站在民眾領取藥物的方便性,如果真要收費,應該各層級一致才合理。新預告版本,醫學中心與區域醫院藥費收取上限調整至最高三百元。黃金舜表示,這只是彌補健保財務的不足,無助於分級醫療。此次部分負擔預告調整的結果,根本就是讓分級醫療的制度回到原點,完全看不見曙光。
-
2022-03-17 新聞.元氣新聞
部分負擔調整預告出爐 大醫院領第二次後慢箋免付百元
健保部分負擔調整出爐,衛福部今正式預告調整方案,包括急診、藥品、慢性處方箋、檢驗檢查均有所調整。健保署原方案為到大型醫院領取第二次、第三次慢性處方箋,需加收部分負擔100元,最新預告版本為確定不收。在檢驗檢查部分負擔部分,基層診所、地區醫院的起徵點從原先規畫的100元,調升至500元,超過500元,才需多收一成,最多收取一百元。此方案預告14天,預計5月前正式上路。至於,急診部分負擔原規劃檢傷分類第四、第五級患者,若到醫學中心、區域醫院急診就醫,將多付800元、600元部分負擔,這部分維持原案。檢驗檢查費用方面,將依分級醫療收取,如基層診所、地區醫院檢驗檢查費用500元以下免收,而500元以上則依費用10%收取,上限為100元。區域醫院則依10至20%比率收取,經轉診上限為150元,未經轉診為300元;醫學中心經轉診上限為200元,未經轉診為400元,據了解,調整原因為許多基層診所、地區醫院主張,檢驗檢查為多是服務偏鄉民眾,若起徵點為100元,將造成弱勢民眾就醫障礙,因此起徵點調升至500元以上。藥品費用方面,於基層診所、地區醫院一般藥費為100元以下免收,而100元以上則依藥費20%收取,上限為200元,而醫學中心、區域醫院一般藥費依20%比率收取,上限為300元,第一次慢籤領取費用比照一般藥費。此外,健保署原規畫方案為,到大醫院領取第二次後慢性處方箋需加收部分負擔100元,而最新預告版本為確定不收,一旦收取影響人數預估高達700萬人。衛福部長陳時中為順利推動健保部分負擔調整,2月底、3月初積極與健保會醫界人士、付費者代表及民間相關醫療改革及監督健保團體會面溝通,如今預告公布後,顯見陳時中多納入醫界意見,不僅取消到大醫院領取第二次後慢箋不收費,基層診所、地區醫院檢驗檢查部分負擔起徵點也提高。醫界人士表示,衛福部是從善如流。「健保資源有限,民眾已認知使用者付費的觀念。」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說,健保部分負擔調漲歷經兩年多,民眾多已體認到健保資源有限,可能必須多付一點錢,讓大家更加珍惜健保資源,這次雖然取消到大醫院領取第二次後慢箋部分負擔,但或許往後可以再討論擬具共識,相信大家對調整方案都是予以支持。
-
2022-03-15 該看哪科.泌尿腎臟
台美居家透析論壇/疫情助攻 居家透析新契機
台灣已經成為洗腎王國,在洗腎盛行率及每年新增洗腎人數,均位居世界各國之冠,如未能有效防治,洗腎人口即將突破十萬大關。為提高末期腎病患者的生活品質,降低健保支出,聯合報健康事業部與美國在台協會攜手召開「台美居家透析政策交流論壇」,與會學者專家建議,政府應盡速擬定新式支付方案,提供誘因,讓醫療院所願意投入腹膜透析,民眾了解自己擁有多元治療的選擇。延伸閱讀:美國經驗 提供以人為本透析選擇與會專家還指出,疫情促使遠距模式神速開展,現在該是檢視居家醫療政策的時機。台灣人口快速老化,因慢性病醫療、長期照護帶來的財務負擔只會更嚴峻,勞動力不足,如何讓民眾願意擔負更多自我照護的責任,降低醫護負擔以及染疫風險,國家應通盤考量人力、物力、財政、科技導入等面向,明定醫療給付政策,輔導醫護團隊遵循,多方共同來降低國家在洗腎費用的負擔。近十萬人洗腎 占健保總額一成聯合報執行董事項國寧致詞時表示,感謝美國在台協會在醫療及衛生等領域,與台灣緊密交流。聯合報長年關注聯合國二 ○三○永續發展目標(SDGs),千里之行,始於足下,「促成對話是改變的開始」,希望透過經驗分享,嘉惠更多腎臟病友。聯合報將善盡媒體責任,為讀者的健康發聲。衛福部次長薛瑞元說,慢性腎臟疾病嚴重威脅國人健康,如未能及時治療,到了末期,就需透析,除影響個人生活品質,也讓健保承受極大的負擔,二○二一年全台透析病友達九點五萬人,二 ○二二年健保編列四三 ○億元預算,用來支付相關費用。健保署署長、成功大學醫學院外科教授李伯璋以「提升腎臟病人照護品質與面臨透析費用持續增加之挑戰」為題,發表專題演說,他表示,自己當住院醫師時,一年約兩萬三千多人,現在當了署長,去年洗腎人口竟逼近十萬大關,多達九點五萬人。李伯璋說,慢性腎臟疾病位居健保支出的第一名,約有十分之一健保總額用來支付透析費用,而洗腎人數增加幅度始終高於一般醫療支出的成長率,「如何減少洗腎人口,這將是很大的挑戰」。近年來,健保及相關學會積極推廣腹膜透析,但血液透析與腹膜透析仍有差距,以二 ○二一年為例,血液透析人數八萬八千兩百九十七人,但腹膜透析僅六千五百五十一人。二 ○二○年血液透析八萬六千五百五十二人,腹膜透析六千五百四十八人。專家盼提高腹膜透析點值給付李伯璋說,在台推廣居家透析(腹膜透析)是一大挑戰,健保總額體系下,部分醫療院所「衝量」,從經營角度,血液透析有持續收入。因院方添購設備,聘請醫護人力,為固定支出,須考量回本。國衛院高齡醫學暨健康福祉研究中心執行長許志成說,照健保支付度,幫患者做一次血液透析,可獲約三千八百點值,每周三次計算,一整年下來,保守估計,醫療院所約可獲取五、六十萬元。相較之下,腹膜透析的健保支付較少,一個月支付八千多點,一年申請十二次,換算下來,一年還不到十萬,差不多只有血液透析的六分之一。「居家透析已經成為一種氛圍。」台北醫學大學副校長吳麥斯說,受到新冠疫情衝擊,在家上班、居家醫療成為一種趨勢,其中也包括居家透析。建議腎臟科醫師在面對不得不洗腎的患者時,應詳細告知相關訊息,讓病人思考後做出選擇。延伸閱讀:創新模式 在家洗腎也能視訊聊天政大財政學系教授、台灣健康經濟學會理事長連賢明建議,健保署擬定新的支付制度,並制訂配套措施,藉此逐步提高腹膜透析比率,希望五年內能將占比從一成拉至一成五。台中榮民總醫院內科部主任吳明儒指出,希望健保支付制度能提出足夠的誘因,提高腹膜透析的點值給付,讓醫院聘請個管師,提供充分衛教資訊。立委林靜儀認為,疫情開啟台灣推展居家透析契機,此時應落實分級醫療,醫學中心執行急症洗腎,讓病患回到基層醫療;另鼓勵家醫科、內科醫師投入腹膜透析,將醫療行為納入居家醫療照護。醫病共決助病人多元治療選擇衛福部醫事司司長劉越萍表示,洗腎是等待腎臟移植之前的不得不的選項,希望臨床醫師能夠提供「多元選項」,在病人面臨透析抉擇時,做好醫病溝通、醫病共享決策(SDM)。政府可用小型試辦計畫來驗證成果,未來實施會更具信心。成大醫院內科部副部主任宋俊明持同看法,因為醫師只要多講一句「有風險」,就可能影響病患的治療決定,因此臨床醫師要謹慎評估患者的病情、生活習慣及背景,做好醫病溝通。對於學者們各項建議,李伯璋表示,除了擬定新的支付標準,還將推廣洗腎前的醫病共享決策模式,醫師應提供足夠的訊息,讓病人了解血液透析及腹膜透析的優缺點,擁有多元選擇的權利。延伸閱讀:數位轉型 提升腎友的自我照護能力聯合報副總編輯洪淑惠表示,透過這次論壇希望促動居家透析試辦計畫,甚至成立跨部會工作小組,提升慢性腎臟病治療、照護品質。延伸閱讀:做對的選擇 去想去的地方延伸閱讀:洗腎照常工作 自信奔向勝利人生
-
2022-03-11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民眾正確就醫——健保永續基石
【編者按】本週的主題是「病人的感受、醫者的立場以及醫療費用的考量」,首先由一位剛畢業的醫師寫出他與醫學生在醫學人文個案討論會裡,對一位慮病症病人罔顧醫師的專業意見,執意要求更多的實驗室檢查,以探討「病人自主」與「醫療專業」的拉鋸;照顧這位病人的資深主治醫師語重深長,提醒習醫者謹記以同理心對待病人的感受;最後健保署署長指出不必要的就醫行為會影響醫療體系的健康運作,呼籲民眾正確的就醫態度是健保永續的基石。【延伸閱讀:醫病平台/ 尊重、同理病人感受的重要】【延伸閱讀:醫病平台/以病人為中心?——「病人自主」與「醫療專業」的拉鋸】台灣健保帶來國人健康保障,是民眾最滿意的公共政策,110年滿意度91.6%創歷史新高,但醫療人員的滿意度卻僅3成,成功抵抗COVID-19、守候國人健康的醫護是否得到合理的報酬呢?分析健保開辦至今的醫療支出分配,給付醫療專業的診療費、診察費占率逐年下降(分別由42.3%降到35.1%;23.8%降到16.8%),靠機器施行的檢查(驗)費用占率由3.4%大幅上升到12.7%;藥費支出占率亦高,其他先進國家最多約16%,我國則高達28.9%。健保醫療給付是總額管控,醫護服務的給付受到藥費、檢查(驗)、特材等費用高漲擠壓,造成血汗的醫療生態,我是醫界出身的健保署署長,一定要務面對及解決這個問題。不必要的就醫行為影響醫療體系健康運作台灣就醫的便利造就了平均每人每年15.9次的門診,遠遠高出其他國家,有民眾一年就醫甚至高達839次,這樣的就醫習慣,耗用了許多不必要的資源,更讓醫護疲於奔命! 在此我要呼籲社會大眾,除了珍愛健保,也要疼惜辛苦付出的醫療體系。曾聽說病患就醫時向醫師要求多開幾條藥膏、多安排幾項檢查(驗),醫師認為不需要時,還會遭病患抱怨「人家某某醫師都會開給我……」。健保開辦初期,健保醫療支出一年僅約2,000億,而111年已破8,000億大關,成長高達4倍。醫療費用若未獲得有效控制,未來勢必要從民眾口袋拿出更多錢來支付醫療費用。過去我們對醫界施行「斷頭」、「攤扣」等財務管控來控制醫療支出,這絕非長久治本之道,務實作為仍需醫界及民眾與健保共同努力,讓醫療體系健康且永續的發展。我們期許醫療體系基於醫學專業、醫療倫理規範,提供符合民眾健康所需的醫療服務,避免因機構營運、績效考量,或配合病患要求提供非必要的醫療服務;我們亦呼籲民眾培養正確的就醫行為,尊重醫療專業,與醫師充分討論醫療處置必要性,檢查(驗)不是作越多越好,藥品不是拿越多越好,許多民眾家中有囤積不吃的藥,堆起來N座101大樓,浪費全民繳納的健保費!「使用者付費的部分負擔」的一生懸命擔任臨床醫師40餘年的我,非常珍惜台灣的醫療資源,期許醫界同袍能得到合理的醫療給付,期許所有國人在健保照護下能得到完善的健康照護。有人說「健保不倒,台灣不會好」,我擔任署長已超過5年9個月,是目前任期最長的健保署署長,對健保的營運有充分掌握,我確信「使用者付費的部分負擔」是完善台灣健保醫療制度的最後一哩路!我國門診部分負擔佔醫療費用的比率,從民國96年的9.9%,持續降低到109年的6.2%,遠遠低於健保法規定,顯示民眾就醫部分負擔的責任一直降低,這對很少就醫的年輕族群,卻要承擔相對高的財務責任是不公平的。部分負擔調整的目的絕非是為了收取更多醫療費用挹注健保財源,而是期許能引導民眾正確的就醫習慣,輕症或是慢性病儘量在地區醫院、基層院所就醫或拿藥,急重症再前往醫學中心或區域醫院就醫,落實「分級醫療」及「醫藥分業」制度。經濟學家提出的「0元效應」(zero price effect)指出,消費者將0元(免費)視為一個特別的價格,對0元附近的微小價格變化很敏感,若從免費變成要付費,也能顯著降低需求。我所主張的部分負擔調整即是應用這樣的理論,讓一些不必要的醫療行為能因此下降,讓醫療資源使用在民眾健康更需要的地方,醫療體系運作得以正向循環。健保資訊公開協助民眾就醫選擇常聽說民眾骨折就醫,出院時自費支付高額醫材,1組骨板骨釘要價約5萬,醫師表示健保醫材易鬆脫且不符合人體構造,用自費比較牢靠,民眾表示自己什麼都不懂,應該相信醫師,沒錢也要去籌!後來得知鄰居換了健保給付的人工膝關節,只繳26,000元部分負擔。心裡疑惑醫院收的自費合理嗎? 根據健保資料統計,自費醫材逐年增加,109年民眾選擇全額自費醫材的費用是103年的5倍,民眾經常質疑為何健保不給付新式醫材?健保給付與自費醫材如何判斷選擇?在醫療高度的專業下,如何協助民眾正確選擇、聰明就醫呢?我們要再次呼籲,醫材不是貴就是好,使用自費醫材前應該要求醫師提供使用的醫材品項名稱、與健保給付品項之療效差異、需自付的金額、產品特性、副作用等。應思考健保給付項目是否已可滿足需求,是否真的需要使用自費醫材,考量自身狀況並與醫師共同討論,再選用合適的產品。為協助民眾瞭解自費醫材的院所收費價格,本署於103年建置「醫材比價網」,提供健保特約院所自主上傳醫材收費資訊,以便民眾查詢各院所收取醫材之自費價格,作為就醫參考。110年10月1日更全新改版上線,讓民眾更易查易讀(路徑:健保署全球資訊網(https://www.nhi.gov.tw)/健保服務/健保藥品與特材/健保特殊材料/醫材比價網)。透過提升資訊透明,強化民眾知能,選擇真正合適自己的醫材,做出CP值最高的決定。結語台灣健保走過了1/4個世紀,過去我們與醫界共管共營,提供台灣的人民負擔得起的醫療服務,但每年高達15.9次的門診以及部分負擔佔率持續下降提醒我們,民眾應負起管理自我就醫行為的責任,不因就醫部分負擔低廉就過度耗用珍貴醫療資源,也不因就醫便利、院所選擇多,就對醫療體系提出各式要求,可能造成醫病關係緊張,對健康照護未必帶來正向影響。健保永續才是全民之福,期許民眾在醫療自主的前提下,培養正確的就醫習慣、尊重醫療專業判斷,與醫師妥適溝通切合需要的醫療照護,避免過度耗用醫療資源,與健保及醫界共同努力,建構台灣永續的健保醫療體系。
-
2022-03-06 新聞.元氣新聞
調整部分負擔 醫改會促先公開健保10資訊
為了最新健保部分負擔調整方案,衛福部長陳時中上周邀民間團體溝通,與會的醫療改革基金會表示,已向陳時中提出十項應公開的資訊清單,盼部分負擔調整要有實證基礎;部分健保會委員則指出,調整部分負擔應整體考量,不要增加經濟弱勢者的就醫門檻。對於醫改會要求提供十項應公開的資訊清單。健保署長李伯璋指出,陳時中已要求健保署調閱資料,將盡快提供。陳時中上周與醫界代表會面,醫學中心、區域醫院反對收取慢性病連續處方箋第二、第三次領藥部分負擔。醫改會董事長劉淑瓊表示,若衛福部決定改變方案,一定要把道理說清楚。醫改會要求公開十項資訊,包括慢性病連續處方箋開立率與釋出率、急診假日與夜間不同檢傷分級統計與變化、基層假日開診率等趨勢。她舉例,根據新方案,醫學中心、區域醫院急診部分負擔對檢傷分類第四、第五級輕症患者,最高加收八百元。劉淑瓊說,健保署應先提供夜間及例假日到大醫院急診就醫的輕症患者人數,若人數比平常日多,凸顯可能是夜間及例假日時,基層診所開診率不高等因素,造成民眾須到大醫院急診就醫。健保會委員胡峰賓指出,站在分級醫療角度,領取第二次後慢箋於基層診所、社區藥局免收部分負擔,這是合理的;急診部分負擔若僅針對第五級輕症患者收取,希望藉由分級醫療合理運用醫療資源,減少輕症患者到大醫院急診就醫。台灣病友聯盟理事長吳鴻來說,慢箋第二次部分負擔免收,健保署應提供更詳細試算數據,讓付費者代表充分討論。急診部分負擔僅收第五級患者,應是考量對患者衝擊小,但要充分教育民眾善用急診,不要增加經濟弱勢的就醫門檻。
-
2022-03-05 新聞.元氣新聞
慢箋部分負擔方案擬調整 領藥第2次起不收費
衛福部原規劃加收慢箋部分負擔,第2、3次到醫學中心和區域醫院領藥須多收新台幣100元,引發大醫院反彈。衛福部長陳時中與醫界討論後可能統一收費規定,第2次起領藥一律不收費。為強化健保財務狀況,衛生福利部全民健康保險會2月底開會討論5大措施,其中健保藥品、檢驗檢查、急診等3項部分負擔多有爭議,待衛福部長陳時中拍板。在藥品方面,慢性病連續處方箋是否收取部分負擔,是爭議最大方案之一,衛福部原規劃到醫學中心、區域醫院領取第2、3次慢箋者,須多收100元部分負擔。有媒體報導指出,陳時中2月底和醫界代表會商後,可能統一慢性病連續處方箋收費標準,即民眾無論到哪個層級醫療院所領慢箋藥品,第2、3次都不收費;此外,檢傷分類第4級跑大醫院急診的部分負擔也不漲,僅檢傷分類第5級非緊急類將調漲、最高收800元部分負擔。衛福部社會保險司司長商東福今天上午告訴中央社記者,據他了解,醫界的確有表達慢箋藥品統一收費標準的共識,但並未聽說急診部分負擔也有調整規劃。健保會付費者代表、中華民國全國工業總會常務理事何語接受中央社訪問時表示,他支持慢箋部分負擔統一收費,畢竟有些特殊藥品只有大醫院有存貨,民眾為了拿藥就得多付100元並不公平,也不認為差了100元就能解決分級醫療問題;健保署將於10日召開醫療共同擬訂會議,屆時也將針對部分負擔案再做討論。健保會醫事服務提供者代表、藥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黃金舜則認為,這次衛福部提出的健保改革方案確實有助於改變民眾就醫習慣,相關配套雖然不盡完善,但應試行半年確認成效,若發現弊大於利再調整,而不是還沒實施前就因不同意見而轉彎。黃金舜說,如今健保安全準備金已不足,健保改革迫在眉睫,若不改革,今年底準備金恐低於1個月,恐怕只剩調高健保費率一途,呼籲政府拿出改革魄力,解決問題。商東福重申,此次改革有3原則,包括小幅度調整、不影響弱勢族群、不違反分級醫療,若能儘快凝聚共識,最快近期就會預告相關草案,力拚上半年實施。
-
2022-03-03 新聞.元氣新聞
檢驗檢查部分負擔調整爭議 基層診所盼提高起收金額
健保部分負擔調整勢在必行,各界雖有調整共識,但對調整幅度想法不盡相同。基層醫療協會表示,依衛福部規劃,檢驗檢查部分負擔為基層診所與地區醫院一致,檢查費200元以下免收,201元以上,收費上限100元,但基層診所應有不同收費,提議免收額度應從200元以下提高至300元以下。衛福部表示,目前持續收集各方意見,往後調整上路前會給各醫療院所約一個月準備時間。「基層診所增加檢驗檢查費用,恐影響民眾就醫意願。」基層醫療協會理事長林應然舉例說明,以慢性病患者每3個月到診所門診抽血檢驗,以及開立慢性病連續處方箋為例,如抽血檢查100元,加上慢箋第一次調劑200元,共增加300元部分負擔,再加上50元基本部分負擔,對比未收檢驗檢查、慢箋部分負擔前,僅有50元基本部分負擔,醫療費用將為原先的7倍。林應然說,如此不僅影響民眾就醫意願,且難以提升慢性病醫療品質,建議健保部分負擔改革,新增檢驗檢查部分負擔方面,地區醫院維持原方案,診所則免收或提高起收金額,如免收額度應從200元以下提高至300元以下,不同層級醫療機構的部分負擔收費要有所區隔,如此民眾較能接受,衛福部應做更細緻的考量。衛福部社保司長商東福說,健保仍有社會保險的精神,即便是調整部分負擔也是微幅調整,必須要顧及弱勢,無法完全偏向使用者付費,醫界提出的看法已於上周健保會議充分表達,衛福部就是持續收集各方意見,加以溝通,也一定會再有修正的方案,調整部分負擔不是要藉此達到分級醫療的目的,也不是要改革健保制度,希望各界討論調整方案共識是,「雖然不滿意,但可以接受。」商東福說,部分負擔調整上路時間,當然是希望愈快愈好,降低民眾疑慮,但現在與各界溝通、取得共識及後續整理,將會花多一點時間,並縮短新制上路前先預告再公告的時間,也希望上路前,應給各醫療院所一個月的準備時間,減少醫療院所行政流程上的困擾。健保署長李伯璋說,現在就是收集各方意見,但新增檢驗檢查部分負擔,是希望民眾進行檢查前可以多思考一下,減少不必要的檢查。
-
2022-03-01 新聞.元氣新聞
再議部分負擔 醫院共識:慢箋一視同仁急診輕症加碼
為使健保部分負擔方案儘速上路,衛福部部長陳時中今天下午四時邀集醫學中心、區域醫院、地區醫院、醫院協會、診所等代表,在疾病管制署開會討論。會議近傍晚六時結束,各層級醫界代表看到守候多時的媒體,都不願多談,擺擺手就離去,陳時中則僅說「相談甚歡,一切都在討論。」健保署署長李伯璋表示,已進入實質溝通,近期會再開會討論,將由部長定案,相信部長會有最好的考量。健保會委員、台灣醫院協會副理事長朱益宏會後接受電話聯訪時表示,今天開會氣氛融洽,大家都支持部長的改革大方向,各層級院所大致意見未有不合之處,只是著重方向不同。雖然各自的意見都在上禮拜健保會講過,「今天是親自對部長說,不過部長沒有做出最後的裁示。」以慢箋為例,朱益宏表示,醫院協會內部已經找三個層級醫院討論過,針對慢箋部分負擔達成兩個共識,就是「要收就大家(各級醫院、診所、藥局)都收,不然就大家都不收。」今天的會議中,各層級醫院代表以及醫院協會理事長翁文能,都再次做出這樣的表示。朱益宏表示,藥物浪費沒有層級之分,如果收取部分負擔的目的是為了不要浪費藥物,第二、三次領藥也都應該要收部分負擔。考量到健保會有委員提醒,慢性病患有不少是近貧戶,年紀又大,所以如果都不收部分負擔,醫院協會內部也是同意的。至於急診部分負擔,朱益宏表示,各級醫院都同意第四、五級輕症確實不該占用急診資源,提高部分負擔應有助於紓解急診壅塞。至於檢驗檢查,目前規劃200元就開始收,診所方面認為200元起徵點太低,希望把起徵點調高一點再開始收。檢驗檢查開單之後,如果民眾沒有在期限內來做檢查,如何進行退費?朱益宏表示,部長在會中表示,這比較偏向行政執行流程的細節,待裁定後,再請健保署與醫界商量執行面配套怎麼執行。基層醫療協會理事長林應然表示,他認同醫院的講法,即慢箋不論哪裡領,都應該要有固定的金額。因為診療才與醫院層級有關,當病人沒有診療,只是領藥,都應該要收取一定的部分負擔,才會符合使用者付費的精神。但如果當慢性病患去領藥,需要順便做一些檢驗,這部分就應該要更強化分級醫療的收費差異。林應然建議,如果容許民眾「跳級看病」,就要搭配增加部分負擔的制度。例如檢驗費應該要調整,不同層級要有所區別,而且差距要拉大,才能減少跳級就醫。比如說,在診所可能300元以下檢驗費可免部分負擔,但如果不經轉診去大醫院做看診或檢驗,部分負擔與診所的差距應該要拉大,現在的差距還是太小了。「分級醫療一定要成功!」林應然強調,世界各國只要有國家健康保險的,沒有人可以直奔醫學中心看病的,一定要先看家庭醫師,經過轉診才到區域醫院或醫學中心,這樣大醫院就忙死了,無法專注在重大傷病的領域,看小病還賺更多。健保署署長李伯璋表示,現在已經進入實質溝通,各醫院團體都支持部分負擔改革大方向,目標都是要讓醫療利用友善、便民,不會構成醫療障礙,不會讓任何人因病而貧;同時也能提高醫療品質,強化醫療服務使用者的責任感。
-
2022-02-26 新聞.元氣新聞
健保部分負擔調漲激辯 交陳時中拍板
衛福部健保會昨天討論五大健保財務調整措施,其中廢除旅外國人停保制、調高健保投保金額上限兩案獲多數委員支持,但部分負擔方案討論激烈,交由衛福部拍板。衛福部社會保險司長商東福指出,部分負擔調整、提高投保上限僅須修改施行細則,衛福部長陳時中裁示最慢六月底上路。健保會昨會議時間四小時,其中三個多小時在討論部分負擔。根據最新部分負擔調整方案,新增慢箋、檢驗檢查項目,並調整藥品與急診部分負擔,影響人數逾一千五百萬人,其中輕症患者若到醫學中心急診就醫,部分負擔高達八百元,引發不同意見討論。健保會執行秘書周淑婉昨天表示,健保會委員肯定財務調整措施,但認為部分負擔不是分級醫療的最終目標。部分委員認為,領取慢箋多為弱勢族群,若新增部分負擔,將增加就醫經濟障礙且造成階級化,建議健保署應針對近貧、高齡、弱勢等特定族群進行分析,降低特定族群財務負擔。急診部分負擔,周淑婉說,部分委員認為,檢傷分類是為評估治療優先順序,依此作為部分負擔依據應審慎考量。健保會委員、民間監督健保聯盟發言人滕西華說,依檢傷分類進行部分負擔收費,違反第一線急診醫師專業判斷,健保署應三思。檢驗檢查費用持續上升,滕西華說,檢驗與檢查幫助醫師確定診斷及治療效果,且部分項目是健保署要求,否則無法取得特殊藥品或接受第二階段治療,調整檢驗檢查部分負擔對患者並不合理。不過,前衛生署長葉金川支持調整檢查檢驗部分負擔,避免有些病人認為免費就要用到底。健保會委員、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董事長劉淑瓊說,健保署應說明調整部分負擔的出發點、收費規畫、影響族群及配套措施等,在經濟不景氣時增加民眾負擔,如同「雨天收傘」。五大財務調整措施包括調整部分負擔、提高投保金額上限、廢止短期停復保、強化政府責任、改革補充保費制度,其中提高投保金額上限、廢止短期停復保昨天達成共識。商東福說明,未來擬廢除停保制,但事涉修法,將盡快推動。
-
2022-02-25 新聞.元氣新聞
健保大變革!部分負擔調漲 最快四月上路
健保會今將開會討論健保五大財務調整措施,包括調整部分負擔、提高投保金額上限、廢止短期停復保、強化政府責任、改革補充保費制度。據了解,部分負擔調漲最快四月上路。健保署試算部分負擔調整後,七成總人口將受影響,每年可挹注一二一億元,影響金額在每年兩百元以下者,占總人口六成。健保費率去年調漲至五點一七%,衛福部長陳時中允諾二年內不再動健保費率,但改善健保財務方向往調整「部分負擔」著手。健保署署長李伯璋表示,健保資源有限,近十四年來,門診部分負擔占醫療費用的比率遞減,已經低於健保法定要求的兩成。其中以藥費和檢驗檢查費用的占比上升最明顯。提高部分負擔可改變民眾不必要醫療行為、減少就醫、減少健保支付點數,以達到穩定健保財務;另一方面,醫療人員不用做那麼多服務,醫療院所也能獲得更好的點值。李伯璋表示,新制基於分級醫療和醫藥分業的概念,小幅提升藥品、檢驗檢查、急診輕症的部分負擔,但重大傷病、分娩、山地離島、低收入戶、在基層醫療網領慢箋仍免收部分負擔,急診重症甚至調降部分負擔。估計有七百多萬人持續免收,不受新制影響,另有六百多萬人一年影響不到兩百元。外界擔心檢驗檢查費若按二成收取部分負擔,一次恐付出上千元,負擔沉重。李伯璋表示,檢驗檢查費或藥費都設有單次金額上限,也會根據轉診有無、院所層級,訂定不同的收費標準,金額只是「微調」,單次檢查部分負擔不超過四百元。不符免收資格的經濟弱勢邊緣戶,則可申請健保愛心專戶補助,補助規則及募款計畫都在擬定中。衛福部社保司司長商東福表示,基本工資年年調整,但投保金額上限卻十二年未調,試算上限若提高至廿一萬九千五百元,每人最多增加保險費一千九百多元,包括眷屬預計影響十三萬人。旅外國人出國二年內允許短期停、復保,若廢止停保,預估每年增加六億健保收入、影響十六萬人。明定政府負擔比率、擴大補充保險費費基並導入結算機制,皆可增加健保收入,都在今天會議討論範圍。
-
2022-02-24 新聞.元氣新聞
衛福部研擬醫療機構設置規範 基層醫療協會:強人所難
台灣步入高齡化社會,為促進行動不便的年長者或殘障人士到基層診所就醫的便利性,衛福部兩個月前預告「醫療機構設置規範」,要求基層診所依樓地板面積不同,設置不同規範的無障礙空間,範圍包括通道、廁所、結帳櫃檯及服務台。但基層醫療協會強力反對,原因是基層診所開業地點多為租賃使用,若租約到期房東不續約被迫遷時,原既有診所視同新開業診所,將受新設置標準規範,對基層診所影響非常巨大。「衛福部強制設置友善及無障礙設施,對基層診所影響非常巨大。」基層醫療協會理事長林應然說,並非「不溯既往」就不影響,如果診所要變更名稱、住址、改變科別等,就會當作是新設診所,必須強制設定友善通道及殘障廁所的影響。林應然說,基層診所使用的處所,很多是租來了,可能原本就沒有廁所,或因空間狹小無法增設廁所,若是用獎勵、鼓勵的性質,大家都可以接受,「可以設置的診所一定都會設置」,也不會故意刁難,像他開業的診所就有坐式馬桶與扶手,但衛福部卻是強制基層診所都要設置「友善廁所」,這是「不合理的」,如果可以強制診所設置,那其他如小吃店等為何不強制設置。林應然說,未來一旦老舊社區診所凋零後,當受限於硬體規定,也難以再設立新診所,將使醫療資源不均狀況,更加雪上加霜,民眾就醫可近性必然大受影響,也與分級醫療的國家政策背道而馳。此外,將與醫療品質毫無相干的「廁所」納入診所設置標準,徒生爭議,更是令人費解。林應然說,政府過於強調硬體設施,卻忽略人文關懷,實為本末倒置。政策的推行應兼顧理想與現實,需要是真正可行,而非強人所難的規定,甚至引發對立導致社會不安。基層診所設定的目的是讓各方人士可以前來看病,並非到診所來上廁所。林應然說,希望政府是用鼓勵及獎勵的方式,代替強制性的規定,以免新診所開設發生困難,降低優秀年輕醫師投入基層醫療服務的意願,影響全民的就醫權益。林應然指出,設置殘障廁所應是政府責任,而不應該獨獨制定規範,由基層診所負責,希望殘障人士可以了解這一點,基層診所當然希望為殘障人士看病,提供各種醫療服務,但不希望政府以強制方式,要求基層診所設置殘障通道及廁所。林應然說,基層診所醫師為行動不方便的長者、殘障人士,常提供居家醫療、視訊診療、送藥到府等服務,但如今卻癥結在廁所的硬體設備,對軟體服務漠不關心,如此對基層診所予取予求是不對的。
-
2022-02-23 新聞.元氣新聞
慢箋領藥將收部分負擔 區域醫院跳腳反對
衛生福利部擬於今年上半年調整「部分負擔」收取規則,為加強分級醫療,原本全面免收部分負擔的慢箋領藥,未來只有到地區醫院、診所、藥局領藥者免收,區域醫院及醫學中心要收。引發區域醫院反彈,今晚間發出聲明要求「區域醫院應該與地區醫院相同條件」,即慢箋領藥免收部分負擔。區域醫院協會理事長吳鏘亮透過聲明表示,台灣在二線城鎮的多數區域醫院是後送醫學中心前的緩衝,但最主要的功能還是在社區醫療照護。此次部分負擔改革,把區域醫院歸類在醫學中心層次收費,勢必造成區域醫院的功能下降。吳鏘亮表示,部分負擔政策對於醫院能否永續生存,影響甚鉅。協會主張所有層級包含社區藥局慢箋應該一致,若採分級調整,則區域醫院應該與地區醫院相同條件。未來檢驗及檢查收取一到兩成部分負擔,吳鏘亮擔憂,未來民眾可能為節省部份負擔,就醫行為趨於保守,錯失早期發現疾病的機會,等於是「省小錢、花大錢」。有關急診檢傷分類較不嚴重的四、五級,也研擬要調漲部分負擔,吳鏘亮也擔憂,民眾無法辨別本身的疾病嚴重度,依照檢傷分級有不一致收費標準,可能導致「不適當的選擇性就醫」,也容易引發「不必要的醫療爭議」,最終可能引起更大的民怨。區域醫院協會呼籲,部分負擔調整的財政手段應與分級醫療脫鉤,粗暴的調整將使區域型醫院陷入困境,降低重裝備投資與更新投資與人力成本投入,最終轉而降級經營求生存。此照護品質下降的結果,應非主管當局所思的改革成效。區域級醫院於都會區具有調節醫學中心量能,支持急症處理與防疫的多重功能,於偏鄉更多扮演準醫學中心的功能角色,倘因不當健保支付變革設計,致使醫院降級求生,實非百姓之福,國家之幸。因醫院醫療品質在醫院評鑑要求下,已拉近醫院與醫院間的醫療水準,現已差距不大,目前醫院分級是否仍需要維持基層診所、地區醫院、區域醫院、醫學中心四個層級醫療網,值得再討論。
-
2022-02-19 新聞.元氣新聞
獨/部分負擔調整箭在弦上 藥品、急診依分級醫療收費
健保部分負擔調整箭在弦上,包含急診、藥品、檢驗檢查、慢性處方箋部分負擔。健保署規畫部分調漲,但也有部分調降,避免造成民眾經濟負擔卻又「有感」。健保署長李伯璋說,調整急診等部分負擔,可讓醫師對有醫療需求的病人花費更多時間,增進醫病關係。據了解,急診部分負擔將依檢傷分類等級收費,第一、第二級緊急重症患者至醫學中心就醫,部分負擔減少100至200元,檢傷分類第四、五級患者則將多付250至300元;至區域醫院急診就醫將多付150至200元。收費設計區分重症與輕症患者,落實分級醫療及醫院轉診。李伯璋說,急診部分負擔調整精算,每年挹注健保僅1.2億元,但同時希望提升急、重、難、罕病人至醫學中心急診就醫的醫療品質而進行調整。檢驗檢查部分負擔依醫院層級不同,有不同收費上限,醫學中心上限400元、區域醫院300元、地區醫院及基層診所200元。慢性處方箋部分負擔,第二次、第三次拿藥時,若到醫學中心、區域醫院,需多付100元,到地區醫院、基層診所及社區藥局領藥免部分負擔。藥品部分負擔方面,醫學中心非轉診患者上限400元,轉診患者上限300元,區域醫院非轉診患者上限300元,轉診患者200元,地區醫院及基層診所上限100元,藥費100元以下免部分負擔,社區藥局免部分負擔。健保署調整健保部分負擔考量為三大方向為「分級醫療」、「醫藥分業」及「醫院轉診」。李伯璋說,分級醫療不能做半套,台灣民眾就醫方便,健保藥費及檢驗檢查費用不斷上升,但醫療人員獲得的健保點值卻很低,藉由調整部分負擔,減少民眾就醫次數及降低健保點數,提升健保點值,讓醫療人員獲得合理待遇。李伯璋說,期待醫師看診時,對於有醫療需求的病人可以有更多時間,好好治療,增進醫病關係,健保署明年度將規畫於提高區域醫院、醫學中心急、重、難、罕病人等醫療相關的健保給付,真正落實分級醫療,促進患者就醫的公平性。李伯璋以「一生懸命」說明自己改革健保部分負擔的決心,由使用者付費改變民眾就醫行為。他認為,減少醫院檢驗檢查、開藥,是健保署、醫界及病人的共同責任。他說,部分負擔調整須處處小心,不要造成民眾負擔,衛福部長陳時中曾在部分負擔研議會議上說,不能讓民眾「因病而貧」或「因貧而病」。「健保部分負擔調整,對台灣醫療改革十分關鍵。」李伯璋說,調整部分負擔是回應醫界期待,增加民眾就醫責任感,改變就醫習慣,減少不必要醫療資源的浪費,只要全台民眾就醫次數少一次,可以節省378億健保點數,節省下來的醫療資源,除讓醫療相關人員有合理給付,更提供急、重、難、罕患者所需醫材及藥費,避免健保財務吃緊,調高健保費率,增加年輕世代的經濟負擔。李伯璋說,下周五健保會議討論,他會以最誠實的態度,向健保會委員說明,他所觀察目前健保的現況,並依委員們的意見進行修訂,一起努力讓台灣的醫療環境更完整、更健康。
-
2022-02-18 新聞.元氣新聞
急診部分負擔朝兩方案研擬 輕症患者最高將多支出300元
健保部分負擔調整箭在弦上,項目包含急診、藥品、檢驗檢查、慢性處方箋。據了解,急診部分負擔,將依檢傷分類不同等級收費,如緊急的第一、第二級患者至醫學中心急診就醫,收費有兩個版本,將少收100至200元,第四、第五級輕症患者收費方式也有兩個版本,將多收100至300元。健保署表示,目前急診部分負擔收費尚未定案,不同收費方式都是討論的方向。據了解,往後急診部分負擔收費方式,將依檢傷分類不同等級收費,如緊急的第一、第二級患者至醫學中心急診就醫,收費有兩個版本,A方案為少收100至150元,B方案為100至200元。至於,第四、第五級輕症患者收費方式也有兩個版本,A方案為多收100至200元,B方案是250元至300元。確定收費將於下周五經健保會委員進行討論。「為落實分級醫療,降低醫學中心急診壅塞情形,必須調整急診部分負擔。」健保署署長李伯璋說,經健保署精算,急診部分負擔調整,每年挹注健保僅1.2億元,但為減少輕症患者到醫學中心急診就醫的情形,並提升急、重、難、罕病人至醫學中心急診就醫的醫療品質而進行調整。可是,若病患感覺自己的病情很危急,至醫學中心急診就醫,但經醫師檢傷分類歸類為輕症,必須多付部分負擔,如此是否會增加急診醫療糾紛?李伯璋說,「應不至於有這樣的情形」,如果民眾病情真的非重症,但也不完全是輕症,往往歸屬檢傷分類第三級,部分負擔將不受影響。李伯璋說,衛福部部長陳時中曾在研討部分負擔的會議上說,不能因為調整部分負擔,讓民眾「因病而貧」或「因貧而病」,因此包含急診、藥品、檢驗檢查、慢性處方箋各項部分負擔調整,必須要整體規劃,現在是關鍵時刻。健保署也規劃,明年度將提高急、重、難、罕病人相關醫療、藥品等健保給付。
-
2022-02-18 新聞.元氣新聞
健保調整部分負擔 醫:調漲助分級 民團:未對症下藥
討論許久調漲部分負擔,可望下周五健保會討論定案。多數醫院管理階層對於調整部分負擔樂觀其成,可望透過部分負擔,達到分級醫療,降低民眾的就醫次數,雖然就診人次可能減少,但健保點值會提升,得到一樣的費用還能避免血汗醫護;但民團認為,調整部分負擔號稱可達到的效果,論據不足以支撐論點,貿然上路恐無法對症下藥。無論是藥品、檢驗檢查、慢箋、急診的部分負擔,恐在今年調漲。衛福部社保司司長商東福強調,衛福部的版本「調幅不會很大」。但無論是何種調幅版本都將直接衝擊民眾荷包。中研院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楊子霆表示,民眾對於部分負擔變化會有明顯反應,開始收費後,民眾會自我把關,但醫院端也必須要更完善的說明。台大醫院急診醫學部主治醫師顏瑞昇表示,醫學中心的任務就是多照顧急、重、難、罕的病人。畢竟台灣不像國外強制民眾從家庭醫師開始就醫,是自由就醫,只好透過各項主動或被動的管理策略,來誘導民眾醫療行為符合分級醫療的精神。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執行長林雅惠表示,過去部分負擔已調整過很多次,也透過許多方式支持慢箋從醫院釋出,但一直沒看到健保署拿出成效評估,論據不足以支持論點。盼開會前先提供實證基礎,才能對症下藥。
-
2022-02-17 新聞.元氣新聞
獨/急診重症負擔降!新方案7百萬人免收、6百萬人
健保會本周五將討論部分負擔調整方案,健保署署長李伯璋今表示,「重大傷病」和「到地區醫院、診所、藥局領慢箋者」仍免部分負擔,免收人口約占三成,另有三成民眾一年增加金額不到200元,合計約有六成人口一年影響金額在200元以下。另外,未來在醫學中心或區域醫院急診,檢傷一、二級較嚴重者,部分負擔會調降,但四、五級輕症者則會調漲。衛福部社保司司長商東福表示,希望今年可推動。針對醫院急診,李伯璋表示,為了促進分級醫療,將按急診嚴重程度,調整檢傷分類的收費級數,一到二級部分負擔會調降,也就是傷病較嚴重者到大醫院急診負擔減輕。但四、五級等輕微者,部分負擔則會加重,希望藉此促進醫學中心及區域醫院回歸急重症照護任務。李伯璋表示,部分負擔改革方案符合使用者付費原則,保障重大傷病,經濟弱勢有愛心專戶支持,也會透過訂定分項上限給予保障。部分負擔不是調整整體費率,也不會對就醫次數少的年輕人造成無妄之災,有助推動分級醫療和醫藥分業,希望社會大眾支持。根據試算,新方案預計可挹注健保安全準備金121億元,約742萬人不受新方案影響,約619萬人一年影響不到200元。全國平均每人口每年就醫15.93次,又以1到7歲、45歲以上年齡層就醫次數高於全國平均,每人每年減少一次就醫,健保可省下378億點,減少2次可節省755億點,減少3次可節省1133億點。李伯璋表示,點數下降,醫療院所點值會更好,有助醫療品質提升,加上部分負擔改革增加的經費進入安全準備金,這些都有助健保財務更加穩健永續。
-
2022-02-02 新聞.元氣新聞
獨/民眾有感!健保部分負擔調整 健保會25日開會討論
健保部分負擔調整討論多時,目前初步規劃已經完成,衛福部將於2月25日送交全民健康保險會(簡稱健保會)討論,如果順利通過,經由預告收集外界意見後,就可公告實施,預計調整案最快5月上路。據了解,健保部分負擔調整,從原先討論的藥費、慢性處分箋、檢驗檢查等部分負擔,確定納入門急診部分負擔,若門急診部分負擔調整,將是繼上次2017年調整後,再次調整。「部分負擔調整方案,一直都在討論中,將會與外界溝通後再定案。」衛福部社會保險司司長商東福說,這次部分負擔調整,為兼顧低收、中低收等經濟弱勢,以及重大傷病者等疾病弱勢等,不讓他們受到太大的影響,調整幅度不會太大,同時也顧及分級醫療及全民健康。他說,部分負擔調整因影響民眾權益,一般患者的就醫負擔還是增加,須先送到至健保會討論。據了解,健保部分負擔調整於2月25日送交健保會討論,並從門急診、藥費、慢性處分箋、檢驗檢查同步考量。其中門急診部分負擔曾於2017年調整,今年將再次調整,主因是門診費用為健保支出大宗,約占整體醫療資源接近7成,對比國外門診約占4成5、住院5成5,高出許多,反而讓住院相關醫療服務無法獲得合理給付。急診部分負擔調整原則,依檢傷分類不同等級有不同調整,如病情嚴重度較高的第一、二級患者,到醫學中心就醫,將會調降部分負擔,但若是傷勢不嚴重的第四、五級患者到醫學中心、區域醫院就醫則要調升部分負擔,第三級則沒有改變,藉此提升急診醫療品質。慢性處方箋部分負擔調整將依醫院等級有所不同,如到藥局、基層診所、地區醫院領藥將不調整,但若到區域醫院、醫學中心領藥則要收取部分負擔。此外,於醫學中心、區域醫院相關藥費及檢驗檢查費用,這次也會進行調整,檢驗檢查為依不同項目,進行不同程度的調整,希望該等級醫院的醫療人力多用於照顧急、重、難、罕患者,落實分級醫療,確保醫療服務品質。長期關注健保部分負擔調整的健保署署長李伯璋說,國內長期推動分級醫療、醫藥分業,「使用者付費對台灣醫療體系是很重要的突破。」部分負擔調整一定會做到照顧弱勢,對弱勢族群影響不會很大,至於費用調整細節部分,須經健保會委員討論後,再對外說明。「健保會委員對健保財務十分關心。」健保會執行秘書周淑婉說,健保會於上月21日會議中,委員們對於今年健保總額突破8千億元,多關切健保財務要如何開源節流,以及部分負擔調整情形。衛福部核定今年度健保總額突破8千億元,全年經費約8095.62億元,相較去年度總額約7836億元,約增加260億元,成長率為3.32%。周淑婉說,醫院總額部分,核定內容主要為持續引進新醫療科技及放寬藥品與特材給付規定,編列30億元及6.5億元;為持續落實分級醫療,編列壯大社區醫院10億元,及區域級以上醫院提升重症照護費用20億元。
-
2022-01-03 名人.李伯璋
李伯璋/救健保 民眾也要節制就醫次數
健保財務管理的概念,是每年以固定總額框住醫療費用支出,醫療服務給付用點數計算。若單就醫療院所申報醫療點數與每年編列總額預算相較,每年財務不平衡金額高達六百多億元。不能只要求醫院、醫師、藥師、護理師、檢驗師「做功德」,未獲合理給付,民眾必須適度負擔部分責任,讓健保真正優質化。台灣人就醫次數 遠高於歐美民眾每年門診就醫件數,從民國95年14.7次到108年16.7次,遠高出歐美國家的6次。醫療費用占率,民國108年時,門診66.6%、住院33.4%;歐美體系,門診與住院占率分別是45%與55%,顯示台灣健保資源的使用有檢討空間。大醫院門診檢驗科排隊擁擠,放射線科電腦斷層、核磁共振排檢都要2至3個月,這些是否都是必要的醫療行為?健保署雖然提供醫療資訊雲端分享,已要求醫師減少重複檢驗檢查,重複開藥,但民眾端無限制的就醫次數與主動要求檢驗檢查,健保署必須提出管理對策。「使用者付費部分負擔」的概念,並不只因健保財務問題而用來增加收入,而是透過機制改變民眾及醫師的醫療行為。在落實分級醫療與醫藥分業的目標下,期望被保險對象在不同層級醫療院所就醫,必須支付相對基本的價格,以更加珍惜醫療資源,與醫師討論檢驗檢查與用藥的必要性。每人減少就醫1次 共省361億經推估,若每人就醫次數減少一次,可減少支出361.3億元,若每人就醫次數減少三次,可減少支出1083.9億元。另外,健保署將透過商業智慧工具(Business Intelligence, BI),即時掌握各醫院健保醫療服務提供情形,對於高度耗用或異常申報建立預警機制,提醒醫院經營者不要衝業務量。提供優質醫療服務給偏鄉離島民眾,是政府的心願,我們認為,一定規模(床數、醫事人力)以下地區醫院,若為該鄉鎮唯一或提供具特色服務的社區醫院,一旦消失勢必衝擊在地社區醫療供給,必須協助整合鄰近社區醫院促成跨科資源共享,減少不必要競爭與專科醫師的人事成本,確保在地醫療服務不間斷。台灣的偏遠角落,即使都會區沒電梯的5樓公寓,有些行動不便的醫療弱勢族群,我們積極提供「居家醫療」,改善就醫不便利;「遠距醫療」則拉近缺少專科醫師的偏鄉,使其也能有大醫院的醫療支援,滿足民眾專科診療需求,達到「平等就醫」、縮短城鄉醫療差距,進而落實健保照顧全民健康的責任。最近,健保署同仁更將「走向雲端—病醫雙贏,健保改革日記2.0」翻成英文,獲得國際醫學公衛領域權威出版社Springer支持,將在今年5月出版我國健保英文專書「Digital Health Care in Taiwan-Innovations of National Health Insurance」,有助提升台灣健保的國際能見度。健保改革 醫界民眾共同面對醫界與藥界對全民健保有期待有批判,我身為外科醫師,深知有些改革沒有開始就沒有改變的機會,我們會務實面對台灣健保的盲點,與醫界、民眾共同面對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