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0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搜尋
凝血因子
共找到
56
筆 文章
-
-
2021-09-02 該看哪科.心臟血管
女工作久坐小腿腫脹壓痛5天 竟是腿深部靜脈栓塞
33歲劉姓女子近期因左小腿腫脹壓痛5天到醫院急診就醫,醫師詢問病史,發現劉有多囊卵巢,已服用荷爾蒙治療3個月,又因工作因素需久坐電腦桌。醫師理學檢察時發現,劉的左小腿微溫腫脹疼痛,凹陷性水腫並有輕微壓痛,足背動脈左側脈搏較右側微弱,她卻無發燒或外傷史,最後經左小腿血管超音波檢查,診斷為左側膕靜脈栓塞,便安排住院使用血栓溶解劑及抗凝血治療,左小腿腫脹症狀明顯的改善。新竹台大分院急診室醫師陳憲青表示,深部靜脈栓塞 (Deep Vein Thrombosis) 指的是血凝塊(即血栓)在深層靜脈形成,阻礙血液回流,造成靜脈血管發炎或患肢肢體腫脹疼痛,大多發生在下肢的脛骨靜脈、膕靜脈、股靜脈與髂靜脈。在開始形成深部靜脈栓塞時往往沒有直接症狀,常見的不適包括患側下肢水腫,出現腫脹、疼痛及溫度上升等現象;另外,小腿肚的腓腸肌在足背屈曲時會疼痛,則稱霍曼氏徵象 (Homan's sign)。陳憲青說,造成深部靜脈栓塞的可能致病原因及危險因素包括血液回流受阻(血液鬱積),如長期久坐或臥床、鬱血性心臟疾病患者、肝硬化、靜脈曲張、腹部壓力過大(懷孕或腹水)、靜脈瓣功能不良等患者。或是血液中抗凝血因子減少,如服用避孕藥、生產、瀰漫性血管內凝血等。又或者是血管內層損傷,如靜脈注射、創傷、惡性腫瘤、過於肥胖。目前臨床對於深部靜脈栓塞治療方式首要選擇是使用血栓溶解劑,但可能會有出血風險,須經醫師審慎評估。另一種治療方式是運用抗凝血劑控制血凝塊繼續形成或變大,待病患症狀改善、穩定後,再改以口服抗凝血劑持續服用約六個月以上控制病情。藥物之外也可採外科治療取出血栓及危險因素,預防血栓脫落、進入心臟而引起致命肺栓塞。陳憲青表示,劉女可能原因及危險因素包含長期久坐不動及服用避孕藥。經使用血栓溶解劑及抗凝血治療,左小腿腫脹症狀明顯的改善。提醒民眾,常久坐不動、搭乘長程交通工具或因工作需要長時間坐著的民眾,每隔一段時間要多起來走動與伸展背部和腿部肌肉,以保持血液循環的暢通,此外,也要多攝取水份,穿著寬鬆、舒適的服裝,這都是避免發生深部靜脈栓塞的方法。
-
2021-08-2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岳母打AZ猝逝 九把刀:我們要答案
國產高端疫苗開打短短四天,已有四件疑似不良反應死亡個案,個案之一的死者陸之駿昨解剖,他的妹妹昨在臉書發文表示,「一個非常驚悚的星期二,改變了我們家的未來」,一個死亡數據背後,是曾經鮮活的生命;作家九把刀岳母打完AZ疫苗四天後猝逝,他已寫陳情信,盼法醫多進行幾種檢測,他貼文感嘆:「這不是給媽媽一個答案,需要答案的是我們。」九把刀發文稱,每到晚上,妻子周亭羽就無預警大哭,九把刀指出「許多醫學專家在電視上隔空發表媽媽可能的死因,我們都謹記在心,做了筆記」,希望「正在撰寫解剖報告的法醫,可以參酌一下諸方意見,驗一下免疫螢光反應,驗一下小板第四凝血因子抗體。我們遠遠不是專家,只能藉著這種方式提醒。」法醫研究所昨天發聲明回應指出,會在完成各項相關的科學檢驗後,盡速製作解剖鑑定報告,協助釐清疑義;對於當事人家屬所提意見,也會以最嚴謹的態度,詳加審酌。專欄作家陸之駿廿三日接種高端疫苗,隔日猝逝,桃園地檢署昨天解剖遺體,陸的兒子低調不願受訪。檢方表示,死因仍待法醫研究所檢驗報告出爐才能進一步釐清。桃園溫姓男子廿三日打完高端疫苗,廿五日休克,送醫不治。溫妻昨受訪表示,丈夫打完疫苗後在家休息,無不適症狀,不解為何突然倒下,家人想知道死因是否跟疫苗有關係。溫妻指出,體重九十幾公斤的丈夫,被指揮中心報成一百廿公斤到一百卅公斤,家屬無法接受。溫男弟弟指出,哥哥五月還獲桃園市模範勞工表揚。檢方安排下周解剖。基隆市四十一歲王姓女子廿四日上午施打高端疫苗,下午因胸悶、胸痛,送醫不治,醫師診斷死因為主動脈剝離;王女的父親認為女兒沒有慢性病史、心臟病史,血壓雖稍高,但無法理解為何打疫苗後就死亡。
-
2021-08-26 新聞.元氣新聞
岳母打AZ猝逝 九把刀寫陳情書等解剖報告「我們需要答案」
九把刀的岳母在打完AZ疫苗4天後就猝逝,為了能找出死因,家屬同意進行解剖,25日是九把刀43歲生日,他在臉書發長文透露岳母離世後一家人的心境,也透露寫了陳情書,目前靜待解剖報告的出爐。九把刀在臉書發文透露為岳母處理後事家人的心情,更回憶與岳母生前相處的點滴,對於岳母的猝逝,九把刀透露「我們一直尋找媽媽去世前的種種線索,一些藏在生活細節裡的暗示,努力拼湊出兩個結論……一,媽媽的離世是冥冥中註定,是早已安排好的。二,媽媽的早逝其實是幸運的,避開了病痛,避開了即使急救回來產生的嚴重後遺症(大概吧),在人生中至為幸福的高光時刻華麗轉身,留下無數思念。」九把刀岳母猝逝消息傳出後,「許多醫學專家在電視上隔空發表媽媽可能的死因,我們都謹記在心,做了筆記」,他更希望「正在撰寫解剖報告的法醫可以參酌一下諸方意見,驗一下免疫螢光反應,驗一下小板第四凝血因子抗體。我們遠遠不是專家,只能藉著這種方式提醒。」,最後更感嘆「這不是給媽媽一個答案,需要答案的是我們。」
-
2021-08-17 養生.聰明飲食
吃高麗菜可預防骨鬆?營養師曝一條件:不宜多吃
不少停經女性都有骨鬆問題,網路流傳更年期女生如果多吃高麗菜,可有效預防骨鬆,台安醫院營養師劉怡里提醒,高麗菜裡含有維生素K,可促進鈣質、維生素D的吸收,但仍須補充足夠的鈣質,多曬太陽,避免菸酒、熬夜,才能延緩骨密度流失。女性骨質比男性差 幾乎沒有明顯症狀根據統計,國內60歲以上的人口中,骨質疏鬆症盛行率達16%,其中8成為女性,主要原因在於女性骨質原來就比男性差,在進入更年期後,雌性激素分泌降低,骨質流失速度增加,以致骨密度減少,造成骨頭脆弱,而導致骨質疏鬆。骨質疏鬆症患者幾乎沒有明顯症狀,有些病人在幾年之內身高變矮、駝背,但過程緩慢,較難察覺。部分患者骨鬆嚴重,在跌倒、彎腰搬重物,甚至只是咳嗽,就可能引起骨折。高麗菜預防骨鬆 仍須補充足夠的鈣質不少網友推薦,多吃高麗菜可以預防骨鬆,對此,劉怡里表示,高麗菜含有維生素K,這是凝血因子合成的必需物質,具有促進促進凝血作用,且可促進骨骼和心臟健康等功能,還能幫助鈣質、維生素D的吸收,進而促進骨骼的新陳代謝 ,但仍須補充足夠的鈣質。劉怡里表示,骨質疏鬆患者必須補鈣,一般建議,多攝取鮮奶等奶製品,如果是年長者,則以低脂牛奶為主,平時多食用深綠色蔬菜、黑芝麻、小魚乾、豆腐、豆干等,來補充足夠的鈣質。劉怡里說,高麗菜屬於十字花科,特色為低纖,且含有植化素,適合胃痛、胃發炎等民眾食用,舒緩症狀,因此,有「廚房裡的胃藥」之稱。但不宜多吃、生吃,否則容易引發脹氣。骨鬆高風險族群 應提高警覺食藥署則提醒,防治骨質疏鬆,除了攝取足夠的鈣質與維生素D,還應規律運動,特別是從事荷重運動,如慢跑、健走、負重運動,以增強骨質的密度,強健肌肉,進而減緩骨質的流失。此外,適當日曬可以增加體內維生素D3轉化,建議在每天上午10時以前,或下午2時以後,紫外線較不強烈時,曬太陽10到20分鐘,藉此透過維生素D3幫助人體從腸道中吸收鈣質。最後,國健署特別列舉4大骨鬆高風險族群,請民眾務必提高警覺:1.有骨折史:如果父母曾骨折,尤其是髖骨骨折,個人骨鬆風險較高。 2.曾骨鬆性骨折:骨鬆性骨折者發生第2次骨折的機率,則是未曾發生過骨折的人2倍。 3.服用類固醇:服用類固醇藥物者,骨骼較為脆弱。 4.婦女:停經後婦女、卵巢切除,或45歲前提前更年期的女性。(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NOW健康)延伸閱讀:·研究發現高麗菜可防4癌症發生! 營養師提醒「1族群」要慎食 ·四肢纖細卻肚子大? 餐桌上常見「7種食物」刮肚肥油、減腰圍
-
2021-08-14 名人.許金川
許金川/染疫後才體會到的愛!同島一肺、同島一肝都是生活必備
二男士得了新冠肺炎。出院後二對夫妻聚會。王先生:「住院期間,老婆無怨無悔貼心照顧,感激在心。」王太太:「就這樣一句感激在心而已?」王先生:「之後與老婆的連結只會更緊密!」老婆聽了,開心的笑了。張先生:「住院期間,我才真正的體會到真正愛我的是我的老婆,感激不盡!」張太太:「就這樣,感激不盡而已?」張先生:「我與老婆永遠同床一命!」說得更具體,張太太笑得好燦爛開心!人在生命垂危之際,才會深深體會到有人在你身邊用心呵護關心的重要,也才體會到生命共同體的重要。新冠肺炎防不勝防,盡心盡力了,有時還是會意外的感染,但有預防,做好防護,例如戴口罩及施打疫苗,就可以大大地避免感染,以免造成不幸。人的生命是脆弱的,它是一些生化物質所構成的有機體,需要睡覺充電,需要進食攝取能量。人體不是鋼筋水泥,怕外傷,人的發電機馬達 ──心臟也要一直跳動,否則不到幾分鐘,大腦沒有氧氣,人就會昏迷死亡。人要呼吸,吸入氧氣,在肺部進行氣體交換,將廢氣排出,將氧氣送到全身。感染新冠肺炎或其他肺炎,肺部失去功能,人也會死亡。肝臟這個化學工廠,每日處理人體消化完的養分,又合成人體的蛋白質送到血液,也合成凝血因子,讓傷口可以止血。同時它也可以發揮解毒功能,將廢物排除到膽汁內,它也可以殺死細菌,避免感染。總之,肝臟是人體最重要的後勤系統,沒有肝臟就沒有生命。對抗新冠肺炎,要防護要打疫苗,保護肝臟,也要防護,就是不要傷肝,不要酗酒,不亂服來路不明的藥物、偏方。此外,要施打A肝及B肝疫苗,如果還沒抗體的話。有沒有感染新冠病毒,要常挖鼻子做PCR;肝好不好,要定期抽血驗B、C肝,驗肝功能,並定期做腹部超音波檢查。不同器官的保養之道不同,但知道如何保護我們的肉身,保護我們的的肺臟及肝臟,「同島一肺」「同島一肝」都是亂世之中與親人可以快樂生活的必備之道。●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定期出版好心肝會刊、並發行B型C型肝炎暨肝癌治療小手冊,最新的好心肝會刊95期已出版,歡迎來電索閱。若您有肝病醫療問題請洽本會免費肝病諮詢專線0800-000-583或上網:www.liver.org.tw查詢肝病相關資訊。
-
2021-06-27 新聞.用藥停看聽
抗凝血劑有哪些飲食禁忌?藥師這樣說
有人說用抗凝血劑不能吃綠色蔬菜、葡萄柚、甚至不能喝綠茶?這些是真的嗎?為降低民眾疑慮,食品藥物管理署(下稱食藥署)邀請社區藥局吳厚澤藥師說明抗凝血劑(Warfarin)是什麼?有那些飲食禁忌?Warfarin的發現史:老鼠藥,變身心肌梗塞藥物?Warfarin是一種雙香豆素的衍生物,早期發現牲畜進食發霉的甜苜蓿(含有雙香豆素衍生物)乾草後,傷口不易止血、血液難以凝固,研究人員將這種雙香豆素衍生物取名為Warfarin,並開發成老鼠藥,且有醫師嘗試於臨床上作為抗凝血劑。Warfarin的作用機轉Warfarin作用機轉為阻斷維生素K的還原作用,減少凝血因子的產生,進而抑制凝血,用於曾有栓塞性中風、曾做心臟瓣膜置換術、或是有動脈、靜脈、肺臟或心臟血管栓塞風險的病人,以預防其血栓形成,但如果使用過量,則可能引起出血不止。常見商品名有Coumadin(可邁丁)、Orfarin(歐服寧)等。Warfarin的飲食禁忌 吳藥師提醒,Warfarin很容易與其他藥品或食品產生交互作用,而影響藥品的吸收與代謝。因此醫師會隨著患者的病情、是否服用其他藥品或是飲食習慣等進行劑量調整,所以病人需定期監測INR(國際標準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觀察藥效是否有達到預期、有無造成出血。日常飲食中,有些食品會降低Warfarin的藥效,當攝取過多時,抗凝血劑藥效就會減弱,例如富含維生素K的蔬菜(如菠菜、甘藍菜、綠花椰菜、萵苣)肝臟、綠茶、高劑量維生素 C及輔酶 Q10。相反的,不少食品或中草藥會增加Warfarin的藥效,大量食用可能會造成出血的風險,例如:丹參、當歸、銀杏、鳳梨酵素、蔓越莓、葡萄柚、魚油(每日超過2克)、維生素 E(每日超過400 IU)及葡萄糖胺等。觀察是否有出血、中風與栓塞症狀 既然有這麼多食品及藥品可能會影響Warfarin的藥效,病人在日常生活中,必須經常自我檢視,包括是否有疑似出血(不明瘀傷、血便、血尿、黑色便、暗色尿、牙齦出血不止)、疑似中風表徵(臉部肢體無力、感覺異常、突然單眼或雙眼視力模糊、語言障礙)、疑似靜脈栓塞(下肢腫脹、疼痛)等。若有這些症狀,應儘速就醫,請醫師調整劑量。食藥署提醒正在服用抗凝血劑的民眾,對於所有食品都應適量攝取,如欲併服健康食品、中藥或其他藥品時,應先向藥師或醫師諮詢,以確保用藥安全。原文引用自:藥物食品安全週報
-
2021-06-09 該看哪科.血液.淋巴
老醫師請命 盼TTP納罕病保護傘
一名八十五歲的老醫師呼喊,盼TTP納入罕病,獲新藥治療,減少復發,增加生活品質。他曾經由彰基送件衛福部,得到「非罕」、「屬後天性疾病」、「有機會自然緩解」、「有治療方式」的回覆,老醫師不氣餒,他說,已傷及腦、心的TTP嚴重病患,仍應納入罕病照顧。台灣血栓暨止血學會常務理事沈銘鏡解釋,溫韋伯氏因子(vWF)是人體內大型凝血因子,需靠ADAMTS13蛋白酶裂解。TTP病患因ADAMTS13活性降低,巨大vWF堆積在微血管造成血栓。發病死亡率是八成,血漿置換可大幅降低死亡率,但半數仍復發。他曾接治一名七歲先天TTP的小女孩。沈銘鏡是國內的血友病之父,他發現國內血友病患因診斷遲、治療落伍而跛行。幾經奔走與努力,成立我國第一個血友病醫療中心。愛滋病毒汙染血漿分離製造的濃縮凝血因子,血友病人因而感染,為此,照顧一生的血友病患竟反過來責怪沈銘鏡,深受打擊的他,在參與國際會議時,獲悉加熱可殺死愛滋病毒,立即返國建議停止輸入未經加熱之凝血分子。十年後,獲頒壹等衛生獎章。沈銘鏡找到國人靜脈血栓病因,獲王民寧醫藥衛生傑出貢獻獎。他畢生奉獻給血友病、類血友、罕見血液及靜脈血栓病患,於二○○六年獲頒醫療奉獻獎。沈銘鏡說,TTP發生率低,血漿置換風險高,併發症多,復發機率高,美國FDA與歐盟已核准用TTP病患使用罕見孤兒藥 。北慈血腫科主治醫師高偉堯認為,罕病中的PNH,也是罕見複雜的血液疾病 ,也非遺傳性,盼將TTP納入罕病保護傘。國健署婦幼健康組簡任技正陳麗娟指出,罕病認定有罕見性、診斷治療困難、疾病嚴重度、是否需要遺傳諮詢或有利於疾病防治等原則,予以綜合判定審議,目前請彰基補件中。
-
2021-06-09 醫聲.罕見疾病
罕病認定/搶救TTP之2:醫療奉獻獎85歲老醫師呼喊 讓TTP納入罕病
血栓性血小板低下紫斑症(TTP)雖然是個極罕見的血液疾病,致命又帶有不確定性,我們就像「深海中無聲吶喊的海天使」;但隨著疾病衛教資訊增加,許多病友陸續現身,讓我們知道自己不是孤身一人。現在即將舉辦的病友會,我們想邀請大家一起共襄盛舉,彼此分享與交流,減少面對疾病的茫然驚慌,也歡迎提供您寶貴的生命經驗,讓彼此做最佳的後援!●時間:3/30 14:00-16:20●地點:Happ.小樹屋|大葉桉分館2樓(台北市中山區民權西路20號2樓)●報名連結:https://reurl.cc/G4nnjD「血栓型血小板低下紫斑症(TTP)病人很慘。」這是來自85歲的沈銘鏡的呼喊,盼TTP病患納入罕見疾病,獲得新型藥物治療,減少復發,增加生活品質。為此,他曾經由彰化基督教醫院送件衛福部國健署,得到「非罕」、「該疾病屬於後天性」、「有機會自然緩解」、「目前有治療方式」等回覆,老醫師卻不氣餒,他說,對於已經傷及腦部、心臟的TTP嚴重病患,仍應納入罕病照顧。沈銘鏡被稱為台灣血友病之父,目前是台灣血栓暨止血學會常務理事,他解釋,溫韋伯氏因子(vWF)是人體內的大型凝血因子,需要靠ADAMTS13蛋白酶裂解。TTP患者因產生ADAMTS13抗體活性因而降低,巨大的vWF凝集血小板堆積在微血管而造成血栓。【延伸閱讀:國內血液腫瘤科醫師,對TTP納入罕病的呼籲】過去死亡率8成 TTP患者的辛酸過去,TTP病患發病的死亡率是八成,在使用血漿置換術與免疫製劑後,死亡率才降低,但半數會復發。但沈銘鏡曾接治一名七歲患有「先天性」TTP小女孩,至今已十多年,每三周就要到醫院補充血漿,需輸血四個單位,生活品質堪憐,更不要說輸血隱含的感染風險,而血栓也會持續造成多處器官的損傷。沈銘鏡被稱為血友病之父,是因為他發現國內血友病患因診斷太遲、治療落伍、肌肉關節系統的嚴重損害而跛行,幾經奔走與努力,成立我國第一個血友病醫療中心。愛滋病毒會汙染血漿分離製造出來的濃縮凝血因子,血友病人因而感染,為此,照顧一生的血友病友反過來責怪沈銘鏡。深受打擊的他,參與國際會議時,獲悉凝血分子加熱可以殺死愛滋病毒,立即返國建議停止輸入未經加熱之凝血分子,10年後,沈銘鏡獲頒壹等衛生獎章。沈銘鏡更因發現S蛋白缺乏,C蛋白缺乏和凝血酶缺乏是國人靜脈血栓的病因,獲得王民寧醫藥衛生傑出貢獻獎。他畢生奉獻給血友病患、類血友病和罕見出血性疾病病患及靜脈血栓病患,於95年獲頒第16屆醫療奉獻獎。美國FDA已核准新藥 盼國內能將TTP納入罕病照顧沈銘鏡說,TTP發生率低,血漿置換風險高,預後併發症多,患者恍如抱著不定時炸彈過生活,如今美國FDA已核准新藥可以緩解嚴重症狀,盼國內能將TTP納入罕病照顧,引入罕藥治療。台北慈濟血腫科主治醫師高偉堯也認為,罕病中的陣發性夜間血紅素尿症(PNH),也是罕見而複雜的血液疾病,也非遺傳性,盼也能將TTP納入罕病保護傘。衛福部國健署婦幼健康組簡任技正陳麗娟指出,罕病認定有罕見性、診斷治療困難、疾病嚴重度、是否需要遺傳諮詢或有利於疾病防治等原則,予以綜合判定審議,目前請彰基補件中。「十三分之一罕見血液病友聯誼會」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OneThirteenthAlliance
-
2021-05-08 名人.許金川
許金川/保護心肝寶貝 定期做腹超
旅客到阿拉伯遊玩,到了清真寺。旅客問導遊:「為什麼那麼多人在膜拜?又看不到阿拉在哪裡?」導遊:「阿拉無所不在!」有些東西是人眼看不見的,例如不可見光;有些東西是人耳聽不到的,例如超音波。人體很多器官是看得到、摸得到的,例如手、腳、眼睛、耳朵;有些是看不到但感覺得到的,例如我們會感覺心臟的跳動,會感覺肺部幫我們呼吸,會感覺尿道幫我們尿尿,大腸幫我們排便。但有些內臟器官深藏人體裡,看不到、摸不到、感覺不到,只有當它生病的時候,才發覺它的重要性。這其中,肝臟是個最典型的例子,因為它平常摸不到,也感覺不到它的存在,直到有一天,小便像茶葉色,眼睛黃了,或肚子大了起來,才發現原來是心「肝」寶貝出了問題。肝臟功能是多方面的,例如它是人體合成蛋白質的器官,肝不好,會水腫,會有腹水,因為肝臟合成的蛋白不成。它也會合成凝血因子,肝不好,這些凝血所需的因子缺乏,因此肝硬化厲害或猛爆性肝炎,容易瘀青、易出血。肝也是人體解毒的器官,肝不好,人體新陳代謝產生的毒素無法排除,此時,蛋白質代謝的廢物淤積在血液內,流到腦部,造成肝昏迷,甚至死亡。肝這個器官也是B、C肝炎病毒愛好攻擊的標的,人體一旦感染B、C肝,輕則纖維化,重則肝硬化,最後導致肝癌逼人於死,人癌雙亡。面對感覺不到它存在的阿拉也好,肝臟也好,知道如何培養智慧,讓它可以為我們保平安是很重要的,對肝臟而言,最重要的是養成定期抽血及做腹部超音波的習慣,才能擁有好心肝,也才能到中東地區旅遊,拜見阿拉。●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定期出版好心肝會刊、並發行B型C型肝炎暨肝癌治療小手冊,最新的好心肝會刊94期已出版,歡迎來電索閱。若您有肝病醫療問題請洽本會免費肝病諮詢專線0800-000-583或上網:www.liver.org.tw查詢肝病相關資訊。
-
2021-04-21 該看哪科.血液.淋巴
不自我設限 血友病患也能活出自信光采
血友病患醫療上要長期抗戰,健保每年挹注在1200名血友病患藥物資源約34億,高雄長庚等醫院也扮演醫療後盾,高雄長庚血友病中心主任蕭志誠照顧患者健康,也像是心靈導師,鼓勵病患只要落實醫囑,生活其實與常人無異,一樣能追逐夢想,發光發熱。高雄長庚醫院響應世界血友病日「順應變化Adapting to change」主題,今天起連3天在兒童大樓一樓辦「友凝友我 充電挑戰」血友病衛教展覽,邀血友病友分享治療心得,也鼓舞更多病友能勇敢跨出改變的那一步。展覽現場設置飛輪互動裝置,邀請民眾透過騎乘飛輪替病友「充電加油」,將累積的里程數轉換為「充電圓夢基金」,盼藉由大眾的行動支持,讓更多病友得到實質幫助。蕭志誠指出,國內約有1200名血友病患,幾乎都是男性,臨床較常見症狀除關節出血,部分病友會發生關節病變,只要做好預防性治療與個人化醫療管理,生活其實與常人無異,能放心嘗試許多事情,治療上最怕產生抗體,但醫療日新月異,很多棘手狀況都能克服。蕭志誠也說,許多人將血友病、白血病兩者混淆,世界血友病聯盟將每年4月17日訂為世界血友病日,就是希望大眾能對血友病有更多認識,血友病主要治療方式為預防性注射,每周施打1至2次長效型凝血因子,搭配個人化醫療輔助工具,就能有效降低病友出血風險。28歲血友病患阿旭目前在南科工作,他說,因為疾病,在成長過程中,他要比同儕更謹慎,有時候是老師等旁人會反應過度,許多活動無法參與,其實只要做好醫療,就能和血友病當好朋友,彼此相互理解,就能跨出去,也能過得自信精采。
-
2021-04-18 該看哪科.血液.淋巴
輪椅族血友病病友重新再「站」 每日步行10公里謝醫師
血友病是一種凝血功能障礙疾病,患者的關節常因長期反覆出血,造成病變;血友病病友王華舘1歲時確診為重度A型血友病患者,25歲時關節破壞嚴重、變形無法行走,以輪椅代步10年,原以為就此與輪椅為伍,但因台灣血友病之父沈銘鏡一句「你人生真的要這樣嗎?」他毅然決定做關節置換手術,術後透過復健找回行動力,每日堅持步行10公里,誓言將年輕時沒走的路,統統走回來。根據最新健保資料統計,台灣領取重大傷病卡的血友病患者超過1500人,登錄在家治療之個案,至2020年有896人,其中676人為A型血友病患者,重度552人,中度68人,輕度81人。為嚮應世界血友病日,台灣血栓暨止血學會舉行記者會,邀集血液科專家及血友病病友分享相關經驗。年近50歲的血友病患者王華舘於會中指出,早年沒有健保給付,父母為了籌措藥費,至少賣了5棟房子,無奈當時沒有預防性藥物,只能等到出血相當嚴重、忍無可忍才會往醫院跑,但因此練就他超乎常人的忍痛能力。王華舘1歲時因缺乏第8凝血因子,確診為重度A型血友病,從有記憶以來全身就經常莫名出現多處淤青、關節腫脹疼痛,晚上關節血腫,常不好意思半夜打擾家人,忍痛到早上才告知與就診,真的痛苦難耐,才到醫院注射血漿,平均1到2個月就需治療一次。到了25歲,王華舘關節嚴重變形無法行走,只能以輪椅代步,以為自己一生都無法靠一己之力,重新站立,因而有過輕生想法,幸台大醫院名譽教授、台灣血友病之父沈銘鏡一句「你人生真的要這樣嗎?」點醒了他,讓他決心擺脫輪椅人生,接受髖關節和膝關節置換手術,如今不僅可以步行,還堅持每日一定要走上10公里,將年輕時沒走的路,統統走回來。另一名血友病患者、金曲歌王Leo王也至現場,用歌聲勉勵病友勇敢追夢,並揮動自身關節,展現治療後,並有一樣能生活如常。沈銘鏡說,血友病治療自1995年即納入健保給付,且長期陸續引進新的長效藥物,如今血友病治療已從早期出血才治的「需要性治療」進步到「預防性治療」,病友及早開始進行預防性凝血因子注射,可大幅降低日常生活中的出血風險,讓日常生活及肢體活動與常人無異。台灣血栓暨止血學會理事長、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兒童血液腫瘤科醫師彭慶添說,很多病友因擔心意外出血,不喜活動身體,長期下來導致肌肉萎縮、影響關節健康,呼籲病友應多選擇游泳、羽球、桌球等避免激烈碰撞的運動,增強肌肉力量,並同時減少出血情形發生。
-
2021-04-13 該看哪科.血液.淋巴
痔瘡血止不住、術後傷口1年才好 醫:3狀況恐是血友病
一名78歲老爺爺因痔瘡傷口無法止血,轉診至醫院血液科,經醫師問診,才知數年前進行盲腸炎手術,原傷口3日即可癒合,爺爺竟拖了1年才好,診斷為輕度血友病。血液腫瘤科醫師提醒,輕度血友病患者因症狀不明顯,診斷年齡較大,未給予治療的老年人若有傷口長期未癒,嚴重恐引起感染,導致生活不便;建議「傷口長期未癒」、「身體出血位置2個以上」或「止血緩慢又反覆出血」者,至醫院血液科門診就診。每年4月17日為世界血友病日,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今年響應全球主題「順應變化Adapting to change」,展開「友凝友我 充電挑戰」血友病巡迴衛教展,邀請民眾共同認識血友病。血友病是凝血因子濃度不足,可能因創傷造成出血不止,甚至有自發性出血,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小兒血液腫瘤科主任翁德甫指出,在台灣,每1萬名男性就有1位是血友病病友,估計全台約有2000名男性病友,但據衛福部資料顯示,僅有1000名病友被診斷出來。國外研究顯示,輕、中、重型患者平均分別占比4成、2成、4成;台灣血友病患者中,重型就占85%、中型10%、輕型則只有5%,顯示多數輕、中度患者未被診斷出來。翁德甫說,血友病主要是先天遺傳因素所致,症狀以凝血不全導致血流不止為主,患病雖不會致命,但老年人身體狀況不如大部分年輕人,傷口長期未癒,嚴重恐引起感染,醫師便需反覆打開傷口檢查,降低長者生活品質;目前治療上以每周施打抗凝血因子為主,只要配合醫師治療,生活可以跟其他人一樣正常。翁德甫提醒,若有傷口長期未癒、身體多處出血或止血緩慢又反覆出血,甚至要去看急診等,建議至醫院血液科門診就診。他舉例,一般民眾牙周病或口腔、牙齒出血看牙科,流鼻血看耳鼻喉科,消化道出血看消化科,肌肉出血看中醫或復健科,忽略身體多處出血可能互相關聯,恐是凝血功能有問題或罹患血友病,若身體出血位置有2個以上,如流鼻血、瘀青、消化道出血等,建議至醫院看血液科。流鼻血流很多,但很快止住,不需擔心,但翁德甫提醒,若止血緩慢又反覆出血,如流鼻血需耗費15分鐘止血,接著反覆流血,甚至需去醫院急診;一般傷口如瘀青,復原時間大約7天,若傷口超過7天仍未癒合,也建議至血液科就診。
-
2021-03-22 醫療.心臟血管
心律不整會影響全身!醫曝5大危害:一發生恐跟你一輩子
多半人會認為心律不整只會影響到心臟,其實其他器官也會跟著受影響,因此若發現有心律不整的現象時,請不要輕忽。1、腦部血液循環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心臟內科江碩儒主治醫師說,根據臨床實驗的結果發現,不同類型的心律不整對腦部血液循環的影響也不盡相同。一般來說,腦部血液循環量減少25%以上時,會出現相對應的症狀。腦血管健康的正常人若發生短暫性腦缺血症狀可於短時間內忍受,但患有腦血管疾病,例如腦部動脈硬化或已有狹窄(即中風患者)則會因為腦血管流量降低而出現腦血管功能障礙的症狀,包括頭暈、無力、抽搐、暈厥、視力障礙、肢體麻木甚至癱瘓。另一方面,如果由於心房心室傳導阻滯或竇房節律點出問題了,會造成心搏過慢,常會導致腦部供血嚴重不足,出現無血壓、摸不到脈搏等症狀。(推薦閱讀:洗澡先洗頭易致中風? 國健署曝洗完澡「1動作」才危險)2、冠狀動脈血液循環心臟本身的養分與氧氣來自於冠狀動脈供應的新鮮血液,對於維持心臟功能非常重要。不同類型的心律不整對於心臟的冠狀動脈循環有不同程度的影響;偶發性的早期收縮影響最小,心律過速的心室頻脈則會使冠狀動脈血流量降低60%左右,及心臟收縮輸出量減少80%以上。3、腎臟血液循環發生心律不整時,腎臟血流量會發生不同程度的減少。頻發性的早期收縮會使腎臟血流量降低10%左右;嚴重的心律不整則會造成腎臟血流量減少60%,而腎臟血流量減少會使患者出現尿蛋白、氮血症甚至腎衰竭。(推薦閱讀:腎不好,什麼情況要洗腎?泡泡尿是前兆? 醫解答「透析條件」)4、腸系膜血液循環江碩儒表示,當發生嚴重心律不整時,造成心輸出量降低,腸系膜血管會發生收縮反應,屬於人體內自行調節的一種代償反應,目的是為了確保心臟、腦部、腎及肝臟等臟器的供血和灌注壓的平衡。房室性期外收縮對於腸系膜血液循環影響很小,而快速的發生上心室頻脈、心房顫動時,則會造成腸系膜血流量減少34%左右,引起腸系膜動脈痙攣、胃腸道缺血的症狀,患者會出現的臨床表現有腹脹、腹痛、腹瀉、胃腸道出血、潰瘍,嚴重的話甚至導致腸麻痹及腸壞死。(推薦閱讀:肚臍週圍疼痛又想吐? 小心是腸中風!4大典型症狀要留意...心血管疾病更危險)5、心房顫動心房顫動的危險是不容忽視的,若不謹慎防範可能會有中風的可能性。隨著心房顫動的進展,心房組織的電位不穩定或肌肉組織的老化,心房顫動發作的頻率會由「陣發性」逐漸成為「持續性」,心跳則完全成為不規則節律。心房在失去有效收縮的情況下,心房中的血液會容易出現沉滯和小亂流的情形,體內凝血因子、心臟內膜及血管內皮細胞功能將會變差,易在心房內形成血栓,隨血液運送流至全身,進到器官血管的血栓,就有機會使那部位的血管造成阻塞,如血栓阻塞腦部的血管,就會造成腦中風的現象;進而阻塞腳部的動脈血管時,造成缺氧性腳動脈阻塞。江碩儒提醒,心律不整的原因和症狀很多,也容易造成嚴重的併發症,積極治療是刻不容緩。延伸閱讀: ·心跳過慢要裝心律調節器? 醫揭「6症狀」影響生活最好要裝 ·心因性猝死7成跟冠狀動脈疾病有關! 男女發生因不同,猝死前一天到一週都有3大症狀
-
2021-03-09 養生.抗老養生
鳳梨解毒、助睡眠,還能護肝?營養師揭日常養肝要點
最佳綠葉吳孟達(達叔)日前因肝癌過世,除了演藝圈痛失英才之外,許多從小看他電影長大的影迷更是大呼難過。肝癌向來是台灣人十大癌症的熱門,近年來推廣肝病三部曲(肝病、肝硬化、肝癌)已讓許多民眾重視自身健康,但肝臟的確是沉默的器官,多到晚期才有明顯症狀,治療手段十分有限,但除了肝病為主要大宗之外,營養師叮噹表示,事實上不健康的作息及飲食也會傷害肝臟。肝臟四大功能 解毒、代謝、膽汁、凝血肝臟的四大功能為解毒、代謝、膽汁生成與排泄、凝血功能。營養師叮噹說明,肝臟的解毒功能主要把脂溶性毒素轉變為水溶性,並將其溶於血中,經由尿液或糞便排除;同時肝臟掌管醣類、蛋白質、脂肪、維生素、激素合成代謝及運輸,其中又以醣類儲存代謝及蛋白質合成最為重要;另外製造及分泌膽汁,幫助脂肪消化吸收;還兼製造凝血因子。肝功能異常 常見原因為病毒性肝炎一般人的健檢中都會抽血檢驗肝功能,主要測量血液中的肝酵素(GOT、GPT)、蛋白質和膽紅素等含量,從而評估肝臟或膽道功能,檢測是否出現感染、損傷或炎症。若肝功能數值異常時,應先尋求肝膽胃腸科醫師的意見,營養師叮噹表示,有可能會導致數值異常的原因有常見的病毒性肝炎(B肝、C肝)、脂肪肝、代謝症候群、酒精、藥物、自體免疫疾病。養肝聖品鳳梨 解毒、抗氧化、助睡眠在肝臟健康時,應好好保養,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盡量睡眠充足。飲食上需注意多攝取蔬果、蛋白質,營養師叮噹提到,鳳梨即是絕佳的養肝水果,它富含維生素B群、C、錳、鐵、鎂等礦物質,B群可幫助肝臟解毒,維生素C可抗氧化,幫助消除自由基,錳跟鐵協助人體自行製造抗氧化酵素,鎂更可以幫助睡眠,好好睡覺修護肝臟。除了睡眠充足與飲食之外,營養師叮噹提醒,也要注意控制體重避免過胖,減少代謝症候群的威脅;減少精緻糖份攝取,避免脂肪肝;同時避免過度飲酒、少加工醃漬物、避免吃進發霉食物。
-
2021-03-08 科別.血液.淋巴
月經來每天得用12片夜用衛生棉 類血友病作祟
女性經血過量得當心,高一彭同學因經期長達3週,每天用超過12片夜用加長衛生棉,更排出50元硬幣大小血塊,確診類血友病。醫師說,全台多達98%患者未確診,籲女性提高警覺。台灣血栓暨止血學會理事、台中榮總罕病暨血友病中心主任王建得今天表示,據國際統計,生育年齡的女性約3成有經血過量問題,可能原因除了子宮內部病變、荷爾蒙失調外,也可能是凝血功能異常引發的疾病,例如類血友病就是其中之一。王建得說,國內研究證實,月經過量且有貧血問題女性約有16%是類血友病患者,就全球類血友病盛行率千分之1推估,全台約有2萬3000名類血友病患者,但至今全台有註記領有重大傷病卡的病例僅約300人,恐怕有約98%的患者未被診斷出來。他說,血友病是性聯遺傳的疾病,超過95%病友都是男性,因此許多人常認為這是男性的疾病,但類血友病是非性聯遺傳,因此患者男女比例相近,女性又因月經量大、產後容易出血等症狀,確診個案比男性稍多。台灣血栓暨止血學會理事、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小兒血液腫瘤科主任翁德甫進一步解釋,類血友病是一種凝血因子缺乏導致的疾病,但因多數病人症狀輕微,常見症狀像是經血過多、無故流鼻血、瘀青、牙齦滲血等,容易被忽略,想確診得靠運氣,否則一旦做手術或遇上意外出現大型開放傷口時,恐危及生命。為提高確診率,台灣血栓暨止血學會推動「經血過量123」自評,女性月經若持續超過1週、每2小時內需更換衛生棉、排出血塊大於3公分,即為經血過量,有可能是類血友病作怪,提醒女性重視經期健康。翁德甫也提醒,除經血過量123口訣,若民眾一年內流鼻血逾10分鐘超過5次,每月出現1到4次不明瘀青或刷牙、使用牙線時牙齦容易血流不止,都應提高警覺,諮詢血液科醫師。
-
2020-12-23 科別.罕見疾病
影/2.5歲女娃尿布有血多處瘀青嚇壞保母!原來是罕病
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兒童血液腫瘤科醫師蘇旻昱今天分享,二歲半的女娃二周前保母換尿布時,發現尿布上面都是血,家長急忙送急診,發現女娃身上多處瘀青,甚至手臂有腫脹血塊;院方以不能排除外力因素請社工師陪同就醫,後經婦產科醫師檢查確認陰部無外傷後,轉介至兒童血液腫瘤科,診斷為罕病「狼瘡抗凝血因子併凝血酶原低下症候群」,女娃經住院治療後,狀況改善出院,定期在門診追蹤。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兒童血液腫瘤科醫師蘇旻昱說,狼瘡抗凝血因子併凝血酶原低下症候群為罕見疾病,此疾病為身體產生抗體攻擊凝血相關的因子,干擾身體內血液凝固的平衡,因而導致易出血栓塞。蘇旻昱說明,兒童族群中,約有一半是感染後造成暫時性的凝血問題,多數病人在三個月之內會痊癒。但也有將近四成的病人,其實是原本有自體免疫性疾,例如紅斑性狼瘡。因此需要定期追蹤此病症是否緩解,並追蹤是否有自體免疫性疾病或者及他原因導致狼瘡抗凝血因子併凝血酶原低下症候群。蘇旻昱指出,狼瘡抗凝血因子併凝血酶原低下症候群患者出血情況差異性大,有的孩童只有稍微瘀青,之後沒有使用藥物便可自然恢復。也有的像此案例二歲半的女娃,有較嚴重的流血,需要藥物介入治療。蘇旻昱建議家長,若孩子身上出現多處不明的瘀青以及流血時,除了考量孩童可能受到不當外力對待以外,也需要確認是否凝血功能出現異常,建議適時轉介至兒童血液腫瘤科門診評估凝血功能。
-
2020-12-19 新聞.用藥停看聽
吃抗凝血藥避免配綠色蔬菜?當心預防中風不成反加重病情
冬天一波波冷氣團接連報到, 氣溫屢探新低,讓心血管疾病患者發生中風的機率大增,由於日夜溫差大、天氣不穩定的型態,注意保暖、預防中風也成為中老年人的重要健康課題。為了避免中風後失能、臥床、死亡等嚴重的併發症,有些患者更得長期每天 服用一次抗凝血劑,避免腦中風、心肌梗塞、肺栓塞等疾病發生。 抗凝血劑屬於預防血管栓塞的藥物 5大族群需要服用 抗凝血劑屬於預防血管栓塞的藥物, 它的作用在於干擾體內凝血因子的製造、 合成,避免血管內發生凝血,降低血栓出現。心臟內科醫師徐國基表示,目前國內醫師普遍建議服用抗凝血劑的對象,包括曾因心臟病,以人工機械瓣膜置換受損心臟瓣膜,可能因為人工瓣膜造成血栓;以及曾經中風或是心房顫動的患者,這些都是發生血管栓塞的高危險群,以防產生小血塊後,跑到腦部演變為腦中風。另外,還有肺動脈栓塞以及腳部靜脈栓塞的患者等,也是建議可以服抗凝血藥,預防疾病發生的對象。 抗凝血劑藥物副作用大 出血、瘀青、解黑便快就醫 至於有些置放心臟血管支架的患者,會長期服用保栓通、阿斯匹靈等藥物預防缺血性中風。徐國基解釋,這一類藥物則是屬於「抗血小板凝劑」,主要作用在於預防血小板的凝集,若跟抗血小板凝劑相比,抗凝血劑的效果較強,對服用者的副作用也較大,在抗凝血劑藥物的仿單上,也都加註可能導致出血風險的警語。 另外,病人也應自我監控,是否有服藥後出血、瘀青、出血不止、解黑便或解紅棕色尿液等身體不適的症狀;雖然服用抗凝血劑後,需要注意的事項「一籮筐」,但徐國基說,患者怕麻煩、配合度不高,很容易「不吃沒事,吃了反而有問題」。 抗凝血劑併服須知 飲酒、健康食品、維生素K都應避免 徐國基提及,服用抗凝血劑首先要注意的就是,除了不能飲酒,這類藥物本身跟許多的食物、健康食品、其他藥物可能會產生交互作用,可能讓藥物失效,或是藥物於血中濃度過量。 由於維生素K會協助凝血因子的合成,因此在服藥期間,一些富含維生素K的食物可能會影響藥效,例如肝臟、綠色蔬菜、高麗菜、花椰菜、 蔓越莓汁、豆類、海帶、菠菜、蛋黃等,建議患者應避免改變先前的飲食習慣,避免突然大量攝取。 抗凝血劑也必須避免同時服用消炎止痛藥、抗生素或是荷爾蒙類等西藥;萬一服藥時患者正好感冒,須同時服用常用的普拿疼、力停疼等乙醯胺酚類的止痛退燒藥,則必須注意是否造成異常出血。 還有,國人習慣吃補,但抗凝血劑更應避免 與丹參、當歸、人參、銀杏、連翹等有活血化瘀 功效的藥物並用,並要小心Q10、聖約翰草、甘 菊、蜂王漿、維他命A、維他命E、魚油、大蒜 精、龜苓膏等健康食品。徐國基也提醒,每次就醫時,應主動告知醫師或藥師,目前正在服用抗 凝血劑。 空腹、夜晚睡前服用 忘記服藥不可自行補吃 由於跟抗凝血劑會發生交互作用的食品、藥品實在不勝枚舉,因此,徐國基強調,最好於空腹時服用抗凝血劑,因為抗凝血劑多半是1天1 次,最佳時機可於夜晚睡前服用,此時胃裡的食物正好消化得差不多了,讓胃可以單獨吸收藥物,盡量避免與食物產生交互作用的可能性。 抗凝血劑需定時、定量服用,如果當天不小心 忘記服藥,隔天才想起來,徐國基叮嚀,千萬不可以自行「補吃」,服用兩倍的劑量,免得造成 血中藥物濃度過高,引發出血危機。 值得一提的是,不少人長期服藥常會「憑感覺」自行加減藥量,於服用抗凝血劑時,一定要避免這種錯誤的用藥習慣;服藥期間也切勿自行停藥,以免血栓形成造成血管栓塞。 拔牙、開刀前必須停藥 提前告知醫師避免憾事 除了小心與藥物、食物發生交互作用外,由於抗凝血劑會抑制凝血因子的合成,因此,藥品仿單中也註明可能會有出血的風險,萬一受傷,也會增加出血不止的危險性,患者服藥後也要當心,避免從事易引起傷害的劇烈運動。 因此,徐國基說,當需要進行拔牙等牙科手 術,如果醫師事先不知患者的服藥史,可能會發生不易止血的危險,因此,需進行侵入性的檢查、治療,經諮詢過醫師後,至少於術前3~5天,患者一定要事先停藥。 抗凝血劑是「預防」非「治療」 高危險群應作息、飲食正常 除了遵從醫師指示,按時、按劑量正確服藥, 才能順利藉助抗凝血劑藥物的幫忙,免得患者未 蒙其利反先受其害。徐國基也強調,服用抗凝血劑是「預防」、不是「治療」,因此,這類曾置 換人工瓣膜、曾中風過、有心房顫動等中風的高 危險群,仍要維持正常生活作息,不要熬夜。 徐國基也說,飲食上必須忌口,盡量把握清淡的原則,避免高油、高鹽、高糖,積極控制血壓、血糖、膽固醇等數值,並且養成運動的習慣,才能讓自己遠離中風的危機。萬一觀察到自己疑似發生中風現象,也應提高警覺,及早就醫,避免延誤病情。 文章授權刊登/常春月刊 編輯部 責任編輯/Mei 圖片設計/Kato
-
2020-11-07 科別.心臟血管
心律不整不只影響心臟! 小心身體這5大部位可能也受累
多半人以為心律不整只會影響到心臟,其實其他器官也會跟著受影響,因此若發現有心律不整的現象時,請不要輕忽。1.腦部血液循環: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心臟內科主治醫師江碩儒說,根據臨床實驗的結果發現,不同類型的心律不整對腦部血液循環的影響也不盡相同。一般來說,腦部血液循環量減少25%以上時,會出現相對應的症狀。腦血管健康的正常人若發生短暫性腦缺血症狀可於短時間內忍受,但患有腦血管疾病,例如腦部動脈硬化或已有狹窄(即中風患者)則會因為腦血管流量降低而出現腦血管功能障礙的症狀,包括頭暈、無力、抽搐、暈厥、視力障礙、肢體麻木甚至癱瘓。另一方面,如果由於心房心室傳導阻滯或竇房節律點出問題了,會造成心搏過慢,常會導致腦部供血嚴重不足,出現無血壓、摸不到脈搏等症狀。2.冠狀動脈血液循環:心臟本身的養分與氧氣來自於冠狀動脈供應的新鮮血液,對於維持心臟功能非常重要。偶發性的早期收縮影響最小,心律過速的心室頻脈則會使冠狀動脈血流量降低60%左右,及心臟收縮輸出量減少80%以上。3.腎臟血液循環:發生心律不整時,腎臟血流量會發生不同程度的減少。頻發性的早期收縮會使腎臟血流量降低10%左右;而嚴重的心律不整則會造成腎臟血流量減少60%。腎臟血流量減少會使患者出現尿蛋白、氮血症甚至腎衰竭。4.腸系膜血液循環:江碩儒表示,發生嚴重心律不整時,會造成心輸出量降低,腸系膜血管會發生收縮反應,屬於人體內自行調節的1種代償反應,目的是為了確保心臟、腦部、腎及肝臟等臟器的供血和灌注壓的平衡。房室性期外收縮對於腸系膜血液循環影響很小,而快速的發生上心室頻脈、心房顫動時,則會造成腸系膜血流量減少34%左右,引起腸系膜動脈痙攣、胃腸道缺血的症狀,患者會出現的臨床表現有腹脹、腹痛、腹瀉、胃腸道出血、潰瘍,嚴重的話甚至會導致腸麻痹及腸壞死。5.心房顫動:心房顫動的危險是不容忽視的,若不謹慎防範可能會有中風的可能性!隨著心房顫動的進展,心房組織的電位不穩定或肌肉組織的老化,心房顫動發作的頻率會由「陣發性」逐漸成為「持續性」,心跳則完全成為不規則節律。心房在失去有效收縮的情況下,心房中的血液會容易出現沉滯和小亂流的情形,體內凝血因子、心臟內膜及血管內皮細胞功能將會變差,易在心房內形成血栓,隨血液運送流至全身,進到器官血管的血栓,就有機會使該部位的血管造成阻塞,如血栓阻塞腦部的血管,就會造成腦中風的現象;而阻塞了腳部的動脈血管時,就會造成缺氧性腳動脈阻塞。心律不整的原因和可能引發的症狀很多,也容易造成嚴重的併發症,因此,積極治療是刻不容緩。(圖文授權提供/NOW健康)延伸閱讀: 心因性猝死7成跟冠狀動脈疾病有關! 男女發生因不同,猝死前一天到一週都有3大症狀 心臟血管支架什麼情況該裝?放置後就沒問題了? 這種情況必須動手術!醫師完整解析
-
2020-10-23 新聞.生命智慧
人生一定會碰到的7種「臨終急救法」:葉克膜、氣切、CPR…你該知道可以怎麼選
編按:如果走到人生終點,你想怎麼告別身邊的人,和這個世界?自己的生命,自己作主。自己的終點,自己來寫!醫療科技的進步,讓人們擁有更多的「生存」機會。但是,「活著」≠「好活」。過多的醫療行為,只是延續生命,並未帶來更好的生活品質。我們都會老,但是又該如何「安老」?由《好活與安老》作者蔡宏斌醫師告訴大家。最後的尊嚴—臨終急救與處理臺灣高齡醫療時代來臨,「如何好好告別」已成為現今每個人都不可避談的事,無論是身邊摯友親人,還是自己遭遇,當生命無預警來到最終回,你會想要如何寫下生命結局呢?在媒體新聞中,或電影、電視劇中,常會看到昏迷很久的病人身上插滿各式各樣粗細不一的管子,獨自躺在加護病房的畫面。依照古典醫學的定義,「心臟跳動」就代表人還活著。但是隨著醫療技術進步,依靠機器運轉雖然能使心臟持續跳動,但這樣躺著,真的算是「活著」嗎?根據加護病房的資料統計,一個依照自然病程,5至7天便會自然死亡的病人,若已呈現多重器官衰竭,使用維生醫療延長30天生命,則相對的會失去救助其他六條生命的機會。換個角度想,如果躺在病床上的人換成自己或是親人,你會願意嗎?臨終急救的種類當因重大意外或是重病,導致生命即將走到盡頭或生命徵象消失時,你會接受哪些臨終急救?我們常聽報導,「某某人因葉克膜關係,撿回一命……」,甚至「有家屬哭求醫院,找『葉醫師』救自己的家人一命……」,大家似乎耳熟能詳,但又有多少人真正知道「葉克膜」是什麼、何時使用,又會帶來什麼後果?我們先來談談,所謂的「臨終急救」,一般可以分為以下幾個種類:一、心肺復甦術(CPR)一般人最常聽到的「心肺復甦術」,是指對臨終末期病人所做的標準急救程序。雖然在心肺復甦術的搶救下,有15%的病人得以存活;但根據證據顯示,心肺復甦術無法讓多數重症末期病人的身體功能恢復到先前的水準,且若是患有多重病症,或是無法自理行動的病人,存活率更低於2%。此外,「成功的」心肺復甦術可能造成包括:肋骨骨折、胸部電擊灼傷、腦部受損、身體機能退化、無法恢復意識、必須依賴維生機器度日等等可能的後果。二、維生醫療意指用以維持末期病人生命徵象,但無治癒效果,只能延長其瀕死過程的醫療措施。可能包含:1. 氣切(氣管切開術): 將氣管在頸部的位置切開一個洞,可以流通外界空氣,也可避免意識昏迷者的口腔分泌物嗆入肺部,同時做為長期抽痰使用。2. 透析治療(洗腎): 分為「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兩種,在血液透析中,病人全身的血液必須流經一台機器,「洗淨」血中雜質,再將乾淨的血送回病人體內。透析的過程有時會讓病人感覺不適甚或精疲力竭,也常會伴隨有噁心、盜汗、頭暈、心跳加速、昏厥等現象。3. 呼吸器: 當病人無法自行呼吸時用來協助呼吸的機器,連接機器的軟管會從嘴巴置入直通氣管,利用機器將空氣打進肺部。對於可能會拔掉管子的病人,通常需要綁住雙手,或是注射鎮靜劑,避免因意外拔管而造成危險。4. 人工營養與流體餵養: 以一根能裝載流質食物的塑膠管,經由鼻腔直接插入胃或腸子。但對於末期的病人來說,太多的營養可能造成病人不適,且若對身體功能逐漸停擺的病患強迫灌水(靜脈輸液),累積的水分反而會讓病人感到不適。5. 抗生素: 末期病患常會反覆發生經常性肺炎,此時便會使用抗生素治療。藥物雖然可能暫時有效,但無法根治持續惡化的基本問題。6. 血液製品輸注(輸血) :當病人血紅素過低、血小板低下,或是有凝血功能障礙時,分別給予濃縮紅血球、血小板,或是新鮮冷凍血漿與凝血因子的輸注治療,可能延長病人數天時間 ,但若其病因無法治癒,會繼續出血或身體出現瘀青及血斑。過度輸血有可能發生肺水腫或是輸血過敏反應。7. 葉克膜(ECMO)體外維生系統:葉克膜是一台取代或輔助心肺功能,使身體器官能得到充足的氧氣與血液灌流的機器,可能引起的併發症包括:形成血栓或出血,感染時甚至會引起敗血症或敗血性休克。而機械性幫浦運轉也可能引起溶血症狀,肢體末端也會因動脈插管造成的缺血而需要截肢,其他還會造成心肌的傷害或肺水腫等。葉克膜僅可以維持病人的心肺功能,但不能治病,生命末期病人使用葉克膜僅是延長死亡的過程,病人仍會死於原本罹患的疾病,或因葉克膜導致的併發症。在台大醫院的研究顯示,如果使用葉克膜超過14天,病人的臨床問題仍無法改善時,醫療團隊就應該與病人家屬討論未來的治療計畫,避免最後成為對病人無益的治療。在《安寧緩和醫療條例》所提到的維生醫療,是指對臨終病人的無益醫療,和《病人自主權利法》中所提的維持生命治療,是對病人有益的醫療並不相同,雖然在醫療技術上同樣可以使用這七種方法,但是仍要依照病人的自主意願、醫病共同決策與臨床實際情況來做妥善處置。書籍介紹好活與安老:從病人自主權到安寧緩和,「全人善終」完全指南作者:蔡宏斌出版社:發光體出版日期:2020/02/26作者簡介/蔡宏斌臺北醫學大學醫學系學士、台大環境與職業健康科學研究所碩士、台大健康政策與管理研究所博士,現職台大醫院整合醫學科主治醫師。台灣醫院整合醫學會理事、台灣腎友生活品質促進協會理事、台灣酒駕防制社會關懷協會發起人、荒野保護協會永久會員。長期關注醫護過勞與健康不平等議題,用心守護重症病人的健康, 陪伴家屬走出生命的幽谷。曾出版《好命到終老》系列書籍,主編《生命末期腎臟病人安寧緩和醫療評估指引》,經營《用心守護》臉書專頁,於2017年榮獲公共健康數位傳播獎。用心守護-蔡宏斌臉書粉絲團:www.facebook.com/ntuhhint (粉絲人數14萬)延伸閱讀: 老舊枕頭捨不得丟,都是在養黴菌!譚敦慈:出現這兩種狀況,就應該要換新的
-
2020-10-17 新聞.用藥停看聽
抗凝血藥吃對了嗎? 藥師提醒5種情況需注意
「我吃了好多種藥物,有哪些需要暫時停用呢?」食品藥物管理署邀請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柯彥志藥師說明,許多患有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的長輩或病患,經常在手術前急忙詢問藥師,該停用哪些藥,其中最常見的一種就是「口服抗凝血藥物」,其主要功能是透過抑制體內凝血因子的作用,以免形成血栓,藉此預防中風、治療或預防深層靜脈栓塞及肺栓塞。柯彥志指出,口服抗凝血藥物主要分為兩種:傳統的口服抗凝血劑Warfarin與較新型的口服抗凝血劑,包含Dabigatran(Pradaxa®)、Rivaroxaban(Xarelto®)、Apixaban(Eliquis®)及Edoxaban(Lixiana®)。 由於傳統的Warfarin口服抗凝血藥,易與其他藥物或食物產生交互作用,尤其是維生素K含量較高的食物(如菠菜、花椰菜等),造成許多使用限制,服用此藥也需抽血監測、評估患者的凝血功能,確保療效及安全性。若病人正在服用此藥,需特別注意自己的飲食攝取,並留意平時是否常有因輕微碰撞而瘀青,或產生異常出血狀況(如流鼻血、牙齦出血、血便或血尿等),女性患者也需注意經期是否異常。 至於新型的口服抗凝血劑,較少與其他藥物或食物產生交互作用,且不需特別監測病人的凝血功能,雖然不必另外抽血檢測,是否適合使用此類藥物,也須經由專業醫療人員仔細評估,病人在日常生活中仍得小心留意,一旦發生異常出血或不適,需立刻向醫師或藥師諮詢,以評估生活習慣或用藥情形是否有問題,如果要動手術或拔牙,也要主動告知醫生目前正服用抗凝血藥物,確保自身用藥安全喔。原文引用自:藥物食品安全週報
-
2020-09-26 科別.消化系統
什麼情況要接受「肝臟移植」手術呢?哪些人不適合?
8月初由於不幸事故,有警員大愛捐贈了不少的器官,救了很多病人,讓人心疼不捨,思念及感恩。於2009年,在前院長朱副董的指導下,成立了「肝臟移植團隊」,包括有大愛的肝臟移植與活體肝臟移植,並成立跨領域照護團隊,有個管師、護理師、藥師、營養師、呼吸治療師、加護病房團隊、社工師等等的加入,為病患做最佳的照護。什麼是肝臟移植?肝臟移植係將有病的肝臟完全摘除後,植入新的好的功能的肝臟。新的肝臟將取代了原有的肝臟,重啟代謝、儲藏、解毒和合成蛋白質(例如:凝血因子、免疫球蛋白等等)等等的功能,使病人儘快恢復健康。植入的新肝的來源,有的是善心大愛的腦死病患,也可由五等內血親或姻親捐贈活體部分肝臟。什麼情況要接受肝臟移植呢?大多數有末期肝臟衰竭的病患都適合接受肝臟移植,包括先天性膽道閉鎖、先天性肝臟代謝疾病、B型肝炎或C型肝炎或酒精性肝炎引致失償性肝硬化、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原發性硬化性膽管炎、自體免疫肝炎、原發性肝臟惡性腫瘤,但肝功能不適合腫瘤切除、Budd-Chiari症候群、猛爆性肝炎或藥物引起之急性肝衰竭、或其他末期肝臟疾病,無法以傳統方法治療者等等,均是移植的適應症,至於禁忌症則包括敗血症、有肝以外的惡性腫瘤治療後未達五年(原位癌不在此限)、重度的心肺疾病、酒精成癮而未戒酒半年以上或藥物濫用的人等等,這些就不宜考慮執行肝臟移植手術。有肝細胞癌(肝癌)的病患適合接受肝移植嗎?肝癌病患接受肝臟移植是有限制條件的,如果患者為以下的情形者,即符合肝臟移植的條件:●癌細胞沒有轉移到肝臟以外的器官。●肝臟相關的大血管沒有癌細胞造成的侵犯或癌栓。●腫瘤如果為單顆,大小不得大於6.5公分;腫瘤如果為多顆,最多不能超過3顆,此情況下每顆大小也不能大於4.5公分,3顆腫瘤最大的直徑總和不得大於8公分。肝臟衰竭末期接受肝移植之必要性導致末期肝臟衰竭的理由,可能是...●慢性肝臟疾病持續進展而逐漸惡化,造成肝臟幾乎完全失去代償功能時。●原已罹患慢性肝臟疾病,肝臟雖仍有代償能力,但某些原因突然功能急劇惡化時。●肝臟本來健康的個人,但發生猛爆型肝炎,導致進行性不可逆的肝衰竭時。這些患者若即時接受肝臟移植,有機會可以有效地挽救危急的生命。有關接受活體肝臟移植手術目前由等待捐贈者之數目而言,全國捐贈器官相對非常稀少,等待有時是很困難的。因此肝臟衰竭病患在等待無門時,如果情況持續惡化,在爭取時間的考量下,若有機會,會建議病患作活體肝移植。如果有親人願意捐贈,事先檢查過,肝的品質相對也比較好,在適當、充足的準備下,肝臟移植手術的成功率自然也會提高,捐贈者由於術前有嚴謹的評估,術後很快恢復是可以預期的,而剩餘的肝臟會再生長大。全民健保給付肝臟移植相關費用不論是親屬活體或腦死病患大愛捐贈的肝臟移植,除了一些特殊的需求,大多數的特殊藥物及處置,全民健保均有給付。
-
2020-09-01 科別.心臟血管
心房顫動篩檢 有助預防中風
心房顫動患者中風風險是一般人的三到五倍,國人終其一生有六分之一到七分之一的機會罹患心房顫動,但大多數人在中風前毫無徵兆。為了幫助衛福部擬定心房顫動的國家篩檢政策,心律醫學會和國健署合作,在嘉義縣、宜蘭縣和基隆市針對社區民眾進行心房顫動篩檢,並進行效益分析,發展人工智慧預測模型。計畫總主持人由台北榮總副院長陳適安擔任,團隊成員包括北榮、中榮體系和長庚醫療系統的心臟專科醫師。陳適安表示,對於檢出心房顫動的民眾會進行轉介,由醫師評估後,給予口服抗凝血藥物,預防中風,也同步發展台灣自行製造的篩檢工具。中風才確診 早期篩檢極重要心臟是人體最重要的幫浦,一刻不停的將血液推進到全身各處,如果心臟跳動突然變快或拍子亂了,即發生心律不整,心房顫動是最常見的心律不整。陳適安指出,約有三分之一至三分之二的心房顫動患者並無症狀,很多人中風後才被確診,因此早期篩檢出心房顫動至關重要。2018年,台灣心律醫學會和美國心律學會、歐洲心律協會共同簽署和發布「台北宣言」,呼籲全球正視心房顫動治療及中風預防的重要性。智慧穿戴 可做早期偵測工具過去要抓出心房顫動必須使用傳統12導程心電圖檢測,不僅需寬衣解帶,還得將貼片依標準位置逐一黏貼,耗時又耗力。所幸,訴求健康監測、健身的智慧穿戴裝置愈來愈夯,隨著科技日新月異,可透過穿戴裝置長時間連續監測心律,有些裝置的敏感度和特異性都高達九成以上,可做為早期偵測的工具。嘉義逾6千人篩檢 檢出率約1.7%針對社區民眾進行心房顫動篩檢,心律醫學會是以簡易式單一導程心電圖進行評估,較原先傳統心電圖方便,還有AI自動判讀功能,但所有的心電圖,均由心電生理心臟專科醫師再次判讀和確認。今年1月至7月,已在嘉義篩檢6045位民眾,其中103位有心房顫動,檢出率約1.7%,大多數的民眾都轉介接受治療。北榮心臟內科主治醫師趙子凡表示,心房顫動檢測和篩檢方式很多,還可以自我檢測脈搏是否規則、使用具心房顫動監測功能的血壓計等,各種方法的敏感度、特異度以及優缺點都不盡相同,民眾和醫師可以根據自身需求和目的,選擇適合工具。7成患者沒症狀 宜再做分數評估不過,調查顯示,篩檢發現的心房顫動患者約七到八成沒有症狀,建議進一步以「CHA2DS2-VASc」分數系統,評估每年中風風險,例如若分數9分,每年中風風險高達一成。當男性分數大於等於1分或女性分數大於等於2分,除非存在禁忌症,建議長期口服抗凝血藥物來預防腦中風。常用來預防心臟病的阿斯匹林,主要是抑制血小板凝集,預防心房顫動引起中風。而必須使用抗凝血因子的抗凝血藥物有很多種,傳統用藥是「華法林(warfarin)」,可以降低約64%中風機率,但與許多食物如芒果及藥物有交互反應,增加患者腦出血風險。目前有4種新型口服抗凝血藥物可用於心房顫動的中風預防,針對65歲以上有共病或75歲無共病的心房顫動病患,健保皆有給付。但新型口服抗凝血藥物不適用重度腎功能不全,風濕性二尖瓣狹窄或接受過金屬瓣膜置換患者。
-
2020-07-29 科別.血液.淋巴
運動讓血友病患關節受傷?錯!醫呼籲運動增加肌肉強度
血友病患者因為缺乏凝血因子,若是不及時予以治療,可能造成大量失血,或是關節、體內積血而造成內部損傷。因此,血友病患者從小就會被限制上體育課,降低碰撞的機會。但中華民國血液學會理事、三總血友病中心主任陳宇欽表示,血友病患者不能運動是一種迷思,患者需要規律運動訓練肌肉強度,才能對關節有更好的保護。陳宇欽表示,台灣血友病患約1500人,以缺乏第八凝血因子的A型最常見,其次為缺乏第九凝血因子的B型。由於血友病病因是凝血因子濃度不足,會造成嚴重出血。重度血友病患凝血因子濃度小於1%,常出現自發性出血,即使沒有碰撞也會出血,頻率約一個月二至三次;中度血友病患凝血因子介於1%至5%,通常介於是碰撞、受傷時就會出血,頻率約一年四至六次;輕度血友病患的凝血因子濃度則介於5%至40%,發生嚴重創傷或手術時才會有出血不止的問題。而血友病患常因關節出血,刺激滑膜增生,導致更容易出血;因此有許多人認為血友病患因為要避免受傷出血的風險,不能運動。但陳宇欽表示,這是錯誤迷思,血友病患者更應多適當運動,因為運動能訓練肌肉,讓關節有更好的保護。他進一步表示,過去A型患者一周要注射二到三次凝血因子,B型則是每周一至二次,但現在健保已將長效型藥物納入,可拉長藥效半衰期,四到七天注射一次即可,因此可與醫師討論何時運動,以及進行何項運動為佳。陳宇欽建議,可選擇合適的運動項目,如游泳、桌球、羽球、跑步等非接觸型運動,尤其游泳因不增加關節負擔,最為合適。
-
2020-05-28 科別.呼吸胸腔
電子菸傷身 WHO建議:「從嚴管制!」
我國十大死因有6項(惡性腫瘤、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糖尿病、肺炎、慢性下呼吸道疾病)直接與吸菸有關,另4項與吸菸間接有關。近年菸商刻意採用各種行銷手法,設計新穎造型或添加不同香味料的產品,吸引青少年使用,已對青少年形成新的健康危機。世界衛生組織(WHO)將今年5月31日世界無菸日主題訂為「保護年輕族群免於菸商操控,並預防他們使用菸品與尼古丁商品」。108年調查我國青少年電子煙使用率為4.2%,較107年(2.7%)增加1.5%,增幅超過五成,推估超過5.7萬名青少年使用電子煙,國民健康署結合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全國家長會長聯盟及醫師代表,共同呼籲為了國家未來競爭力,請各界支持打擊電子煙害,一起守護青少年健康!美國近3千名因電子煙患肺病 WHO建議:「從嚴管制!」 多數電子煙含有尼古丁易致成癮,更有爆炸、致癌等風險,已有國外研究顯示學生吸食後會導致氣喘盛行率上升及上學缺課率增加,經常吸食會使腦中葡萄糖的數量減少,也會破壞凝血因子,比吸菸者更容易引起中風與出血。根據2018年美國國家科學工程與醫學研究院報告發現,使用電子煙的青少年、年輕人會增加使用菸品的風險,成為持續吸菸者並導致咳嗽、氣喘症狀惡化;青少年若曾在2年內吸過電子煙,其嘗試紙菸的機會是沒有吸過電子煙青少年的6倍。依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表示,截至2020年2月18日有2807名因使用電子煙而造成呼吸道疾病之危害,甚至釀成死亡案例共68位,其中近8成的患者都小於35歲5。有鑑於電子煙對健康危害的嚴重性,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各國針對電子煙應「從嚴管制」。教育及衛生部門與家長攜手守護青少年 陳木榮醫師表示青少年對成癮性物質之警覺低,紙菸中若添加不同口味,掩蓋菸草辛辣的刺激味,更容易吸引青少年因好奇接觸或誤以為加入各種口味之加味菸較無危害,而持續使用甚至上癮,嚴重影響健康。全國家長會長聯盟潘品睿理事長呼籲,家長應多關心青春期的孩子,教導孩子勇敢向菸(煙)說不,作自己的主人。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學務校安組林良慶組長表示除持續落實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全面禁止吸菸外,已將電子煙議題納入推動校園菸害及藥物濫用防制內容,讓學生獲知正確資訊,更要求各級學校納入校規規範管理,嚴禁教職員工生攜帶及吸用。國民健康署王英偉署長表示,電子煙在我國是非法產品,目前若查獲之電子煙含毒品,涉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若含尼古丁或宣稱療效則依藥事法辦理,皆有刑責;若似菸品形狀,依菸害防制法第14條規定,最高處5萬元罰鍰。吸用電子煙是吸菸、毒品的入門磚,菸商以酷炫吸引青少年接觸或讓其誤以為較無危害而持續使用,導致成癮。基於保護兒少健康權之立場,政府正積極推動「菸害防制法」修法,期強化對此類新興菸品的管制法源。 面對菸商為吸引青少年使用而不斷推陳出新於菸品及尼古丁產品,需要各界共同攜手,為青少年築起拒菸的防護網,避免青少年被菸(煙)操控未來。記者邱宜君/即時報導而有些煙癮族戒不了菸又擔心罹癌,便以電子菸取代香菸,認為電子菸對身體危害比較少,不過這個理由已經站不住腳。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委託紐約大學的最新動物研究觀察到,電子菸煙霧會導致實驗鼠罹癌。台灣醫界菸害防制聯盟理事長顏啟華表示,美國近期爆發一千多例與電子菸相關的嚴重肺病,已導致19人死亡,引發恐慌,美國各州政府紛紛宣布禁售加味電子煙或禁止所有電子煙。現有研究已證實電子煙會引發心臟病、哮喘、過敏、癲癇、肺部發炎等等疾病,且同樣存有二手及三手菸的健康危害,此動物研究則是首篇證實電子煙致癌。台北榮民總醫院家醫部賴志冠醫師則指出,根據今年初美國南加州大學發表在《國際分子科學雜誌》上的研究報告,電子煙吸食者的口腔組織變化是和吸菸者相同的,可能進一步癌化。賴志冠估計,至少還需要十年以上的研究,才能論定電子煙對健康的危害程度。戒菸資源:◎免費戒菸諮詢專線:0800-63-63-63◎洽地方政府衛生局(所)接受戒菸諮詢或服務,可免費索取戒菸教戰手冊◎全國超過4,000家戒菸服務合約醫事機構(查詢電話:02-2351-0120)※ 提醒您:抽菸,有礙健康原文引用自:國民健康署
-
2020-01-08 新聞.用藥停看聽
吃避孕藥可以豐胸?食藥署提醒可能會引發血栓風險
許多女性想要擁有豐滿圓潤的胸型,而去做豐胸手術,或是到處探聽豐胸秘方,舉凡青木瓜燉排骨、喝豆漿等,甚至有傳言「吃避孕藥」可以豐胸。但是食藥署提醒,口服避孕藥可能會引發血栓風險,使用前須經醫生診斷確認,才可開立處方。食藥署在「闢謠專區」提到,月經周期,因為雌激素及黃體素濃度發生變化,會使乳房感到充血,可能導致乳房組織發生變化。由於許多避孕藥含有相同的激素,在開始服用時可以刺激乳房,因此讓人有豐胸的錯覺。但是,胸部尺寸的增加通常有限,且服用避孕藥後的幾個月後,乳房就會恢復到原來的尺寸。中山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郭安妮則表示,乳房腫脹是避孕藥的副作用而非功效,常見的副作用還有噁心、嘔吐感、頭痛、血壓升高等,但不是每個人都會發生。郭安妮也表示,避孕藥除了有避孕的效果,臨床上通常也會用來調整經期,像是多囊性卵巢、慢性不排卵的女性,便可透過避孕藥讓月經變得較為規律。但是食藥署提醒,有血栓風險,體重過重、肝腎功能不佳、有血栓及中風病史、偏頭痛、糖尿病、超過 35 歲且有吸煙習慣、凝血因子異常、懷孕中及哺餵母乳中的婦女不建議使用,口服避孕藥在我國是被列為處方藥管理,使用前須經醫生診斷確認,開立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