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78歲老爺爺因痔瘡傷口無法止血,轉診至醫院血液科,經醫師問診,才知數年前進行盲腸炎手術,原傷口3日即可癒合,爺爺竟拖了1年才好,診斷為輕度血友病。血液腫瘤科醫師提醒,輕度血友病患者因症狀不明顯,診斷年齡較大,未給予治療的老年人若有傷口長期未癒,嚴重恐引起感染,導致生活不便;建議「傷口長期未癒」、「身體出血位置2個以上」或「止血緩慢又反覆出血」者,至醫院血液科門診就診。
每年4月17日為世界血友病日,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今年響應全球主題「順應變化Adapting to change」,展開「友凝友我 充電挑戰」血友病巡迴衛教展,邀請民眾共同認識血友病。
血友病是凝血因子濃度不足,可能因創傷造成出血不止,甚至有自發性出血,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小兒血液腫瘤科主任翁德甫指出,在台灣,每1萬名男性就有1位是血友病病友,估計全台約有2000名男性病友,但據衛福部資料顯示,僅有1000名病友被診斷出來。
國外研究顯示,輕、中、重型患者平均分別占比4成、2成、4成;台灣血友病患者中,重型就占85%、中型10%、輕型則只有5%,顯示多數輕、中度患者未被診斷出來。
翁德甫說,血友病主要是先天遺傳因素所致,症狀以凝血不全導致血流不止為主,患病雖不會致命,但老年人身體狀況不如大部分年輕人,傷口長期未癒,嚴重恐引起感染,醫師便需反覆打開傷口檢查,降低長者生活品質;目前治療上以每周施打抗凝血因子為主,只要配合醫師治療,生活可以跟其他人一樣正常。
翁德甫提醒,若有傷口長期未癒、身體多處出血或止血緩慢又反覆出血,甚至要去看急診等,建議至醫院血液科門診就診。
他舉例,一般民眾牙周病或口腔、牙齒出血看牙科,流鼻血看耳鼻喉科,消化道出血看消化科,肌肉出血看中醫或復健科,忽略身體多處出血可能互相關聯,恐是凝血功能有問題或罹患血友病,若身體出血位置有2個以上,如流鼻血、瘀青、消化道出血等,建議至醫院看血液科。
流鼻血流很多,但很快止住,不需擔心,但翁德甫提醒,若止血緩慢又反覆出血,如流鼻血需耗費15分鐘止血,接著反覆流血,甚至需去醫院急診;一般傷口如瘀青,復原時間大約7天,若傷口超過7天仍未癒合,也建議至血液科就診。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