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27 醫聲.領袖開講
搜尋
健走
共找到
302
筆 文章
-
-
2024-01-20 養生.聰明飲食
咖啡會加速鈣質流失?紅茶、牛奶能預防骨質疏鬆,是真的嗎? 做好6件事趁早存骨本
隨著年紀的增長,人類的骨流失速度會加快。如果骨流失過多,使得原本緻密的骨骼形成許多孔隙,呈現中空疏鬆的現象,使得骨骼變脆、變弱,就是所謂的「骨質疏鬆症」,骨密度減弱會使發生骨折的機率增高,嚴重會造成永久行動不便、長期臥床或死亡。因此,預防骨質疏鬆是每個人必須面對的課題,專家建議趁早存「骨」本,多攝取高鈣與優質蛋白、適度曬太陽、負荷運動;對此,元氣網也針對3大飲品與骨質疏鬆的迷思進行闢謠,告訴你茶、咖啡、牛奶對人體骨質的影響。為什麼會骨質疏鬆?人體骨骼骨量大約在20歲至30歲會達到最高峰,之後骨量逐漸減少,女性停經後因為荷爾蒙減少,骨流失速度會加快。如果骨流失過多,使得原本緻密的骨骼形成許多孔隙,呈現中空疏鬆的現象,使得骨骼變脆變弱,就是所謂的「骨質疏鬆症」。骨質疏鬆症列為全球第二大的重要流行病,台灣高達160萬人患有骨質疏鬆。據國健署統計,骨鬆是國內65歲以上民眾常見慢性病第4位,50歲以上男性中,每5人就有1人有骨質疏鬆症,其中女性的比例更是男性的2倍。骨質疏鬆症是一種沈默的疾病,大多沒有明顯的症狀,有些中高齡患者,可能只有出現身高變矮、駝背的外觀變化,這些患者平常不會覺察到它的存在,大多不以為意,但是只要一個輕微跌倒,或是突然過猛外力,如彎腰搬運物品,就可能造成骨折。骨折後引發嚴重的疼痛、無法行動、可能長期殘疾、永久行動不便,需長期臥床、影響健康生活品質,甚至死亡。哪些人是骨質疏鬆症的高危險群?1.七十歲以上的年長者。2.停經女性,根據統計,五十到六十歲的女性骨質量平均會減少25%,而同年齡男性的骨質量僅減少12%,明顯女性較男性嚴重。3.具遺傳體質,家族中有骨質疏鬆症病史的人。4.具不良飲食習慣或生活型態者。5.長期濫用類固醇藥物的人。6.經常減重、體重過輕的人。7.未生產過的婦女。8.罹患特殊疾病患者。(如甲狀腺機能亢進、糖尿病、肝臟病或洗腎病人,以及性腺功能不足者,如早發性停經的人。)咖啡、茶、牛奶會影響鈣質吸收嗎?常聽人家說喝咖啡會導致骨質疏鬆,喝紅茶、牛奶可以補鈣延緩骨鬆,真的是如此嗎?一起來看看真相。Q1:喝咖啡會導致鈣質流失,應該少喝?根據歐盟食品科學專家委員會評估,咖啡因每日攝取量建議在300毫克以下,對健康不致造成影響。從生理學的角度來說,咖啡因會增加尿中鈣質的排泄,增加鈣質的流失;但若從臨床的角度來看,目前並沒有直接證據顯示喝咖啡會造成骨質疏鬆,僅將咖啡因列為骨質疏鬆的危險因子之一,而非引起骨質疏鬆的主因。至於淺焙咖啡跟深焙咖啡,兩種咖啡的咖啡因含量是差不多的,並不會因為咖啡的烘培方式而對骨質有影響。若您已有骨質疏鬆的情形,仍想享用咖啡的美味,請記得多補充鈣質,以免鈣質流失情形加劇。所以想要健康喝咖啡,就要先吃夠鈣質!Q2:喝紅茶能預防骨質疏鬆,可以多喝?過去研究紅茶中的茶黃素有助於增加骨質密度,進而達到預防骨質疏的效。對此,食藥署闢謠解釋,目前沒有確切的科學實質證據論述指出喝茶與骨質疏鬆性、骨折之間有關,有喝茶習慣的人,並不會導致骨質疏鬆,也不能預防骨質疏。但濃茶中含有大量咖啡因,會影響鈣質吸收,應避免喝濃茶。Q3:喝牛奶能預防骨質疏鬆,可以多喝?美國醫學會期刊有文獻指出,牛奶可以弭平咖啡因帶來的骨質風險。成年人每日需要的鈣質約800到1200毫克,建議盡量由奶製品、蝦米、小魚乾、紫菜、黑芝麻、豆類製品及深綠色蔬菜等食物攝取,或在醫師及營養師的指導下服用鈣補充劑。在營養學的角度,攝取乳製品是補充鈣質的最佳方式,因為乳製品除了含鈣量高,且人體對它的吸收率也高,因為每份牛奶(240毫升)約可提供270毫克的鈣質,接近一般成人每日建議攝取量的四分之一,再加上恰到好處的鈣磷比及乳糖,使鈣質更易於被人體吸收利用,能增強牙齒及骨質密度,預防骨質疏鬆症,牛奶是補充鈣質的最佳食物來源。但若你有乳糖不耐症,身體無法完全消化乳糖,會因飲用牛奶後有腹瀉、胃痙攣、腹痛等症狀,建議靠牛奶以外的其他食物(黑芝麻、豆漿、紫菜、小魚乾、香菇...),來補充身體所需的鈣質。平日做好6件事預防骨質疏鬆專家建議平日做好6件事,趁早存「骨」本,預防老後骨質加速流失。1.維持健康的體重,攝取均衡飲食,尤其補充含鈣量豐富的食物,如小魚乾、蝦米、黑芝麻、紫菜、髮菜、莧菜、海帶、豆腐、豆漿、牛奶、香菇等2.養成規律且適度的運動習慣,特別是有某種程度牽拉擠壓的活動,如慢跑、健走、打球、划船等,或是負重體操如使用啞鈴、沙包舉重、伏地挺身,蹲馬步、墊腳尖訓練等3.平時可服用鈣片及維他命D,尤其更年期後更應加強補充。停經後女性可考慮適量補充荷爾蒙,以減少骨質流失及增加骨質密度4.適度的曬太陽,人體皮膚只要曬十至十五分鐘的太陽,每週三~四次,就可獲得足量所需的維生素D,幫助體內鈣質吸收5.遠離菸酒,並減少攝取不利於身體吸收鈣的含咖啡因食物(包含濃茶、可樂)6.定期接受健康檢查,測量骨質密度,並接受骨質疏鬆的藥物治療看完以上,你知道茶、咖啡、牛奶對身體的鈣質吸收的影響是什麼嗎?想要預防骨質疏鬆,必須從年輕時就開始注重均衡飲食的攝取,多吃富含鈣質的食物、適度曬太陽、保持理想體重及適度運動,並避免抽菸、喝酒、熬夜等造成骨質流失的行為。如有骨質疏鬆症之症狀,應尋求醫師協助,避免錯過黃金治療時機。參考資料:、長庚醫訊、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台灣食品科學技術學會-食品生活網、元氣網、元氣網疾病百科-骨質疏鬆症延伸閱讀:.幾歲開始老很快?醫曝3年紀是斷崖式衰老關鍵,6方法延緩老化.眉毛越長更長壽?專家曝50歲後眉毛變長要當心!做好這事才真長壽.運動防癌降低死亡!專家曝每周運動「這時間」抗癌,散步、腳踏車都算
-
2024-01-19 醫療.腦部.神經
吃番茄、健走,皆能降低中風機率!研究指血中茄紅素濃度是關鍵
發表在《英國醫學雜誌》,由丹麥Bispebjerg大學針對10000多位年齡在21~98歲的研究對象所做的研究發現,堅持慢跑或快走的參與者,較之不運動者更不易患心血管疾病。而進一步分析,健走能降低50%的風險,慢跑則能降低40%的風險,而這些人在進行研究前,約有20%的女性和27%的男性在研究開始時,患有如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及腹部肥胖等的代謝症候群。刊登在《神經學期刊》,由東芬蘭大學以1031位46~55歲男性為研究對象,定期測量他們血中茄紅素及各種抗氧化劑濃度,追蹤12年後,發現血中茄紅素濃度最高的259位男性中有11人中風,而濃度最低的258位男性中則有25人中風,即血中茄紅素濃度高者,較濃度低者發生中風的風險低了55%,預防血液凝結血塊的風險更高達59%。 《神經學期刊》中另一項由美國辛辛那提大學醫學院所做的調查則提醒,在現代忙碌及飲食失調等生活型態帶來的風險因子,中風患者年齡有年輕趨勢,1993年~2005年間,55歲以下成人中風率增加近2倍。【延伸閱讀】·量血壓要用右手還是左手? 專家曝「6個NG行為」:多數人都做錯 ·天冷血壓就高!科學認證「有效降血壓6食物」1圖看 1飲品少喝1/4瓶收縮壓就減5成
-
2024-01-13 醫聲.領袖開講
院長講堂/張達人用靈性安寧照顧!助病患坦然面對死亡,了無遺憾地離開
新竹縣湖口鄉人口8萬2千人,是全國第二大鄉,天主教仁慈醫院是當地唯一醫院,主要服務亞急性患者和臨終長者。仁慈醫院院長張達人認為,行醫的核心價值在於「如何超越個人徇私心」,因此擔任院長20多年,不僅盡力引進先進醫療設備,在臨終病人照顧上,更注重靈性照顧,用安寧的方式讓患者了解生命的真諦和死亡的必然性。養生秘訣/保持身體活力 養生追求內在的平靜在養生上,張達人追求內在的平靜,平日閒暇喜歡接近大自然,參與慢跑、打球、登山和健走等運動,保持身體活力。面對巨大的工作壓力時,會靜坐或參與教會彌撒及靈修反省等活動,盡可能記錄內心動態變化過程。「人生有很多挑戰、有很多抉擇。」張達人說,人習慣從外面找安慰,很少從內在找答案,像現在年輕人的憂鬱和焦慮,就是不知如何調節活力,以及過於重視外在評價,無形中讓自己陷於框架中。他認為,人生難免經歷挫折、創傷,要學習傾聽內在聲音,跌倒時別忘記內在有個光,會去撫摸你、安慰你,鼓勵你不要放棄,「光會帶你走出痛苦、黑暗」。教會活動經驗 成當身心科醫師主因張達人13歲時,父親因為心臟病、中風早逝,當時的台灣醫療便利性和就醫流程並不完善,讓他感到許多無奈。他的大姨媽是小兒科醫師,母親受到姊姊的啟發,鼓勵他和弟妹習醫,也激發了他對醫療事業的興趣,後來他與弟妹3人都各自在醫界闖出一片天。身為天主教徒的張達人,除了關注身體健康,也尋求身心靈的平衡,在高中和大學時期參加了教會基督生活團(CLC)活動,豐富了靈性成長機會,這成了他選擇當身心科醫師的主要原因。2006年,張達人擔任嘉南療養院院長期間,與台南地檢署及台南縣政府合作,首創使用地檢署緩起訴金提供海洛因成癮者美沙冬替代療法。因為這項計畫,大幅降低全國的愛滋病感染人數。張達人在精神科療養院工作時,致力確保病人照護的連續性及完整性,由於他曾在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攻讀衛生政策與管理碩士學位,因此能夠結合理論與實踐,推動精神病患在門診、住院以及延伸到社區復健領域的完整性醫療服務。高齡患者居多 臨終照顧注重3面向仁慈醫院主要服務亞急性患者和臨終的長者照顧,其中7至8成都是高齡患者,張達人表示,在臨終病人照顧上,醫院更注重靈性照顧、生命回顧以及死亡識能三面向,從簽署DNR(Do Not Resuscitation)拒絕臨終急救開始切入,讓患者與家屬從避談身後事進而溝通、互相理解需求,從畏懼死亡到坦然面對。張達人說,老年人60%會有輕度精神上困擾,如睡不著、焦慮、不快樂等,造成身體衰弱,其中最重要是親子關係,家庭溫馨與否,對老年人快不快樂、願不願意活下去有很大的關係,透過團體小組治療,讓長者一起聊天,共同寫下生命歷程,最後再由醫師給予啟發,用安寧的方式回顧生命,進而了解生命的意義和死亡的必然性,讓患者了無遺憾地離開。對未來的展望,張達人說,仁慈醫院定位為照顧亞急性、臨終患者,年長的亞急性患者最需要的是發燒、肚子痛、跌倒時,能有醫院可以緊急處理、就近治療,老年人在意的是「照顧大於治癒」,為此院方也和長照機構配合,並且和亞東醫院合作,聘請眼科、心臟血管外科、骨科等醫師團隊到院服務,減去民眾舟車勞頓之苦。張達人小檔案.年齡:68歲.專長:焦慮症、憂鬱症、重大精神病診療、個別及團體心理治療、社區精神醫療、精神醫療政策與醫院管理.現職:天主教仁慈醫院院長、天主教主教團牧靈中心主任.學歷:美國約翰霍浦金斯大學衛生政策與管理碩士、紐約市西奈山醫學院附設醫院精神醫學部心理治療研究員、高雄醫學大學醫學士.經歷:衛福部草屯、嘉南療養院及玉里醫院院長、桃園療養院副院長、台大醫院精神醫學部兼任主治醫師、台灣精神醫學會常務理事給病人的一句話:除了注重飲食均衡、定期健康檢查和運動外,並學習聆聽內心及身體的聲音,照顧好自己,才能夠照顧好別人。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1-12 養生.健康瘦身
重量訓練可以減脂嗎?醫:增肌和減脂是兩回事,忽略1事體重降不下來
藝人董至成體重顛峰時曾達到90公斤,他在看到健檢報告每一項都紅字時,驚覺再不減肥可能就要死了!後來靠著重訓、打羽球、飲食控制,讓自己瘦到70幾公斤。重訓這幾年很夯,很多人都想透過重訓減重,但醫師提醒,只做重量訓練卻忽略節食,無法讓體重下降。胖到連走路都會喘 董至成靠重訓、羽球甩肉10幾公斤董至成最近出現在瑩光幕前,明顯瘦了許多,不像以往圓滾滾的。他在去年接受《聯合報》專訪時說,之前因為在大陸發展,餐餐重油重鹹加宵夜,那兩年體重顛峰達到90公斤。他看到自己的健檢報告每一項都紅字,血壓超過180,三酸甘油酯是平常人的3倍,驚覺「再這樣下去,我會死的,尤其高血壓,我若沒死卻中風,天天躺著,拖累別人怎麼辦」。胖到連走路都會喘,董至成在88公斤時下定決心減肥。靠每周2次重訓、3天高強度羽球,另根據媒體報導最近他也開始嘗試喝喝花草茶幫助燃脂。就在飲食控制、多運動、少吃多方面努力下,董至成順利甩了一大圈肉,終於讓自己瘦到75公斤以下。羽球跟重訓,適合所有想減肥的人嗎?以羽球而言,確實是一項很全方位訓練全身肌肉,很適合燃脂的運動。前幾年權威醫學雜誌《柳葉刀》就曾發布一項關於運動的研究顯示,最佳運動為「揮拍類球類運動」。因為揮拍運動可以刺激肩部肌肉及手臂肱二頭與肱三頭肌,有效增強肩部和手臂肌肉的力量。在快速移動的過程中,需要全身肌肉協調,特別是腿部肌肉會得到有效的鍛煉。同時,促進大腦快速緊張思考,有健腦功能;也能讓眼睛進行調節運動,促進眼球組織的血液供應和代謝。重訓能夠減脂?先「少吃」才對而重訓也是近幾年很多減脂者的運動選擇。不過,肥胖研究協會理事長蕭敦仁醫師曾受訪表示,「重訓能夠減脂其實是迷思。」透過重量訓練確實能促進肌肉量增加,但增肌和減脂其實是兩回事,只做重量訓練,卻忽略節食,並無法讓體重下降。董至成除了運動,還有做飲食控制,就是正確的減重方式。蕭敦仁強調,想要減脂,首先應該先少吃,並搭配有氧運動。需要大口呼吸、大量流汗的有氧運動,能透過氧氣燃燒掉脂肪,例如踩飛輪、健身車、滑步機、快走、跑步等。減肥末期再增加重量訓練讓肌肉增加,讓自己身體的基礎代謝率更好。除了上述幾項運動,根據台灣大學公衛學院、台北榮總與國家衛生研究院於2019年發布的研究顯示,6種運動遠離肥胖的效果很顯著,包括:慢跑、爬山、健走、散步、瑜珈、土風舞或國際標準舞。想減肥的人不如列入選擇清單。早起運動最能減肥運動項目選好了,考慮何時鍛煉也很重要,因為在正確的時間做正確的事情,對於維持健康的新陳代謝和健康的體重很重要。根據發表在醫學雜誌《肥胖》的研究指出,在早上7點到9點之間運動鍛煉的人,其BMI和腰圍低於中午或晚上鍛煉者。因此,明天開始早起運動吧!【資料來源】.《噓新聞》.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
-
2023-12-30 醫聲.領袖開講
院長講堂/被病人需要是一種幸福!吳榮州 「屏基需要我」打造急重症醫療重鎮
屏東基督教醫院在地深耕70年,從當年16床小診所蛻變為有600多床的區域醫院,守護屏東縣民健康。今年初上任屏基院長的吳榮州,高醫醫學系學業後,秉持「到一個需要我的地方發揮專長」信念而落腳屏東,希望打造屏基成為屏東人日夜信賴的醫院。吳榮州出身台南將軍漁村家庭,父親是漁夫,媽媽曬鹽,家有六個兄弟姐妹,他排行老么,當初學醫單純是聽從家人建議。台南二中畢業後,考取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助學貸款完成學業。選擇走心臟內科的吳榮州說,當時是受到高醫心臟科主任是台南二中大學長影響,「心臟內科比較像外科的內科,很多數據可以推理,跟理科較相近」,但在高醫當4年主治醫師後,他決定到屏東基督教醫院服務,「高醫不差我一個主治醫師,找一個需要我的地方,讓我的專長可以發揮」。創立屏東首個心導管室吳榮州在屏基創立屏東第一個心導管室,它扮演了救命角色,展開各種心血管疾病經心導管介入性治療,每一種治療都是屏東第一例,針對急性心肌梗塞病友提供風雨無阻全年無休、24小時心導管介入治療,打通阻塞的冠狀動脈血管。屏基急診是屏北緊急醫療救護基地,急診量占屏縣的三分之一。吳榮州說,急重症醫療是屏基發展重點,醫院承擔屏東地區逾半數心肌梗塞病人處置,每月執行超過100例心導管手術,疫情期間,他完成屏東首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人心肌梗塞冠狀動脈支架置放手術。屏基擴區籌畫10年,瑞光院區今年動土,預計2026年完工營運,設置一般病床499床及特殊病床362床,打造國際級智慧醫療醫院,強化重大創傷、心肌梗塞、腦中風等急重症照護體系,發展急性後期及腫瘤治療照護,提高在地醫療照護。雖受少子化影響,婦產科與小兒科的經營受挑戰,醫院仍高度重視,提供全天候高危險妊娠病患及新生兒加護病房治療。養生秘訣/喜好爬山、吹薩克斯風吳榮州喜歡爬山、打高爾夫球,近年還學會薩克斯風,他也常追劇、看影集,戲劇中的對白有時會發人深省。屏基每年舉辦員工體適能檢測,可自由參加,他從沒做過檢測,因擔任院長有帶頭示範責任,今年被秘書ON上行程,拿下「13分優」成績,肌力、心肺耐力都是5分滿分。幾年前吳榮州完成爬玉山,為說服太太讓他爬山,自我訓練負重、爬樓梯等,讓太太看到他的訓練決心。但他說,和朋友爬山,他的腳程是最差的,先前走訪浸水營古道,走了8.5小時,今年6月則完成阿朗壹古道健走。吳榮州熱愛音樂,以前學過小提琴「音準還不錯」,一次聚會時有賣薩克斯風樂器,當下覺得很美,買了一個放在家裡,之後醫師公會揪團學薩克斯風,他就加入學習行列,利用下班時間練習,有時會在醫院心導管室旁的機房練習吹奏,「站在高崗上」就是他的招牌歌曲。醫師工作忙碌,吳榮州經常3、5分鐘就解決一餐,長期處在高壓環境,所以他的血壓、膽固醇偏高,吃了15年的降血脂、血壓的藥物控制,他很注意體重管理,但他笑說,「好像效果不是很好」。吳榮州行醫30多年,從臨床醫師到醫院管理職,不忘行醫價值。「病人有需要我就來協助」,他說,被需要是一種幸福,當醫師可以被病人需要,盡力幫助,不會覺得辛苦。屏基建院70周年見證屏東醫療發展,吳榮州說,期盼協助同仁在救死扶傷日常工作,感受到工作價值與成就感。吳榮州小檔案年齡:63歲現職:屏東基督教醫院院長兼醫事副院長、心臟血管科心導管室主任學歷:高雄醫學大學公共衛生學研究所碩士、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畢業經歷:高雄醫學院附設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屏東基督教醫院心臟內科主任、內科主任、醫務部主任、醫務副院長專長:冠狀動脈疾病、心導管、動靜脈廔管阻塞通血路治療、心律不整、昏厥 (人工心臟節律器、去顫器)、頸動脈阻塞支架植入處置、下肢動脈阻塞通血路治療、高血壓、先天性心臟病、風溼性心臟病、心臟衰竭給病人的一句話:預防勝於治療,早期介入治療可以發揮更持久的效果。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12-24 醫療.骨科.復健
骨質流失無感?骨折為時已晚!骨本是否存夠關係熟齡生活品質
骨質疏鬆是高齡者「無形又致命」的殺手,在醫界積極的宣導下,民眾大多已知道「骨鬆容易引起骨折」,但多數人會認為,骨折只要手術就會好,嘉義基督教醫院骨鬆中心主任吳政誼說,如果手術後不會好呢?根據統計,骨鬆骨折治療後半年內再次骨折的機率高,避免骨鬆骨折,最好的預防方式就是在骨折發生前「不要骨鬆」,術前預防更勝於術後補鈣。「打噴嚏」導致骨鬆骨折,兩個月內發生三次。骨質疏鬆是高齡化社會重要的議題,人類的骨質密度在30歲達到高峰,35歲以後將逐步流失。在台灣,50歲以上成人,76%有骨質疏鬆,骨鬆本身不可怕,骨質流失人體不會感受到疼痛,要擔心的是骨鬆引起的骨鬆骨折,若以骨鬆引起的髖關節骨折為例,死亡率達15%到22%。一位70多歲的林姓太太,去年因為「打噴嚏」導致骨鬆骨折,全身疼痛緊急手術,術後雖順利恢復,但接下來二個月內,又發生第二次、第三次骨鬆骨折,從腕部骨折,一路到髖部、椎肱骨骨折,每天晚上因為骨折疼痛「半夜唉唉叫」,全家都沒辦法休息,生活也得依賴家人,家人工作嚴重受到影響。吳政誼說,這位患者過去一直都有嚴重骨鬆,卻遲遲未就醫,骨鬆骨折後第一次完成骨水泥灌漿,但其餘骨質依舊鬆軟,即使每一次都給予最好的治療,骨質若無法從「本質」改善,骨折將如同骨牌般,一次又一次接連發生。已開始治療骨鬆的患者,仍有45%機率發生骨折。治療或預防骨質疏鬆看似容易,但人都有「惰性」,根據健保署統計,2022年因骨鬆就醫者有11萬8010人,雖然與罹病人數相比,就醫比例極少,但這群已經有病識感,或是因骨鬆骨折開始使用骨鬆藥的患者來說,已開始治療者,後續仍有45%的機率發生骨折。吳政誼說,主因是患者「漏藥」機率高,骨鬆不會痛讓服藥者少了定期服藥的意識。骨鬆不僅得做好「提早察覺」,如果被診斷有骨鬆,也一定要定時服藥,避免骨折。目前要察覺自己是否骨鬆,可透過骨密度檢查確認,骨密度的數值以「T分數」的標準差方式呈現,數值如果在+1.0到-1.0之間屬於正常,介於-1.0到-2.5表示骨密度過低,屬骨質缺乏症;數值在-2.5以下表示有骨質疏鬆,如果-2.5以下又發生過一次骨折,表示有嚴重骨質疏鬆症。骨鬆盛行率高,50歲以上民眾建議自費檢查骨質密度。吳政誼說,如果尚未發生骨鬆骨折,健保不給付骨密度檢查,但為了自身的健康,呼籲50歲以上民眾,盡可能自費檢查骨密度,好制定自己的預防骨鬆計畫。他說,骨鬆盛行率極高,以嘉義基督教醫院連續二年替700位民眾篩檢骨質密度的結果來看,多數骨密度都偏低,且女性骨鬆比率高於男性。骨質如果要優化,必須遵從三大要素,攝取足夠的鈣質提高骨本、規律的負重運動刺激造骨細胞、適當日曬獲取維生素D。吳政誼說,八成的女性都知道自己是骨鬆的高風險群,不少女性都會補充鈣質,但最終仍是骨鬆候選人,主要是沒有選到適合自己的鈣質補充品。每天攝取1000-1200毫克鈣,並補充維生素D。每人每天建議攝取1000到1200毫克的鈣質,傳統的鈣片主要是「碳酸鈣」,吃了容易脹氣、便祕;有些人會改用「乳酸鈣」或是多喝牛奶攝取「牛奶鈣」,只是也會有過敏的問題,特別是亞洲人多數有乳糖不耐症,也容易脹氣。目前市場上有新的選擇為非晶鈣,於大鼠實驗中,骨骼流失預防效果顯著優於碳酸鈣及檸檬酸鈣;臨床研究針對停經後婦女,使用非晶鈣也有較佳的吸收率,且非晶鈣是唯一能促進成骨細胞增生的口服鈣,因此取得用於加速骨骼生長的專利認證及與美國NASA合作改善太空人骨質研究計畫。除了補鈣,維生素D可以幫助人體鈣質吸收,建議每天攝取800到1000IU,同步做好負重運動,健走、爬山、慢跑、跳繩、韻律舞、太極拳等,多管齊下才能減緩骨密度流失速度。
-
2023-12-24 醫療.消化系統
明明不胖肚子卻超大,不停打嗝、放屁...「胃脹氣」3大NG行為一次看,快速消脹氣方法馬上試
你是否也有這樣的經驗,剛吃完飯就覺得肚子脹脹的,想打嗝、想排氣?腸胃老是鬧脾氣,其實胃脹氣的原因不只是飲食習慣不良,也可能是某些疾病導致的。胃脹氣怎麼辦?有哪些快速消脹氣的方法?可以吃、不能吃什麼食物?以下為您說明。胃脹氣症狀啟新診所指出,胃脹氣是指肚臍以上的上腹部,出現腫脹、壓迫感,或是指整個肚子脹氣的感覺。正常情況下,胃內的氣體會經打嗝或放屁排走,若沒有排走就會變成脹氣,出現大量排氣、腹痛、食慾不振等。一旦出現以上症狀,代表有胃脹氣。胃脹氣原因胃脹氣是一種症狀,飲食習慣與某些疾病都會引起胃脹氣,綜合整理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與台北榮總、中醫大附醫說明資料,導致胃脹氣的原因有:.進食習慣不好:很多人吃飯趕時間狼吞虎嚥,或是喜歡邊吃飯邊說話,要炒熱氣氛,但也因此同時吃進大量空氣;另外,很多人久久不喝水,等到很渴了才大口喝水,這種灌水的方式也很容易把空氣直接灌到肚子裡引起脹氣。.吃過多易產氣食物:一般來說,豆類及高纖維食物比較容易產氣,但也因人而異,不見得每個人吃了都會脹氣。所以可以依照自身經驗,若發現吃某些食物特別容易脹氣,就盡量避開。.藥物因素:某些藥物也會引起脹氣,例如有些抗腸道痙攣的藥物,如果真的不舒服,可以跟醫師反映調整藥物。.疾病因素:許多疾病都會導致胃脹氣,如乳糖不耐症、大腸激躁症(女性患者居多。韓國之一項研究則發現,女性患者中,58%有肉眼可見之腹脹情形,男性則有16%。)此外,結構性的病變如:胃潰瘍、胃食道逆流、腫瘤、寄生蟲感染等,乃至肝臟、膽或胰臟的病變等,都是可能因素之一。另有一類胃脹氣則是功能性病變引起的。胃脹氣怎麼辦?消脹氣最快的方法啟新診所說明,運動、按摩有助於排氣,提供以下3點建議:.適度的運動可減少腹部脹氣的產生,例如健走就可幫助排氣、改善胃脹氣.多起身動一動,改變姿勢能減緩胃脹氣。.睡前做簡單伸展操,可排除一天累積下來的脹氣。消脹氣6個穴道按摩胃脹氣除了運動,也可以透過穴道按摩來舒緩不適,爾雅中醫診所就分享6個穴道,幫助緩解胃脹氣:1、足三里足三里位於小腿上、膝蓋下四指幅,外側凹陷處。是照顧腸胃的重要穴道,算是有健腳的優點,當腸胃不適時按壓此穴,會有明顯痠麻感傳達至腳背處,有助於改善便秘、腹瀉、消化不良、消脹氣,並強化腸胃功能,防止經常感到胃脹胃痛。2、內關穴內關穴位於手腕關節上三指幅的凹陷處。當胃脹氣和胃酸逆流情況發生時,用大拇指指端稍加用力按壓,最理想是能持續3到5分鐘,並搭配深呼吸,有助於消脹氣、調暢氣機、安心神以改善失眠和紓緩心悸。3、合穀穴合穀穴位於食指與拇指中間的虎口處。是手陽明大腸經的代表穴位,當胃痛和胃脹致噁心、想吐,加上頭疼的狀況發生時,用大拇指施壓力予虎口能有效緩解,也有調節腸胃、通絡鎮痛之效,並幫助腸胃順利消化、促進新陳代謝。4、中脘穴中脘穴位於肚臍上三指寬之處。是治療腸胃疾病中相當重要的穴位,一旦發生脹氣狀況,利用食指按壓中脘穴,持續約2到3分鐘,能有效消除胃脹氣造成的胃凸現象,胃痛時進行按摩也能止痛,並有通降胃氣、健脾和胃的效果。5、太衝穴太衝穴位於第一、二腳趾間交接的凹陷處。特別因壓力大而造成胃痛的情況,可按壓太衝穴緩解,用指尖大力按壓可以改善肝胃機能、疏肝理氣、和胃止痛,有助於胃脹氣和消化不良,而對於暴飲暴食造成的胃痛也有幫助。6、脾俞穴脾俞穴位於背部第11、12胸椎棘突下、左右側約兩指寬之處。一樣有健脾和胃之功效,按摩脾俞穴的好處有治療腹脹、胃出血、胃脹痛、消化不良、噁心嘔吐,改善腸胃相關毛病,搭配足三裡穴位可紓緩便秘、腹瀉等狀況。消脹氣可以吃什麼?不能吃什麼?消脹氣可以吃什麼?胃腸肝膽楊子緯醫師/金田勤耘聯合診所曾於粉專發文介紹5腫消脹氣食物,平時可以適量食用,脫離腸胃脹氣惡性循環:.白蘿蔔:促進腸胃消化.益生菌:整腸胃道健康.鳳梨:特殊蛋白酶幫助消化.薑片:促進血液循環但需依個人狀況食用.香蕉:鉀離子能夠消水腫與減少脹氣容易導致脹氣的食物有哪些?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以下整理容易產氣的食物要盡量避開:.豆類、根莖類:豆類因為含有不易被消化的寡糖,吃太多易產生大量氣體。而地瓜、馬鈴薯、南瓜、玉米、山藥、蓮藕等根莖類,則是含有大量不易消化的多醣類,攝取過多也容易產氣。豆類食物如果煮久一點,可幫助分解寡糖。.十字花科蔬菜:除了綠、白花椰菜,包括紅、白蘿蔔;高麗菜、青椒、洋蔥、小白菜、大白菜、蘆荀等,因為含有不易消化的多醣類,而且含有硫的成分,不但容易脹氣,也比較容易放臭屁。.高油、高熱量食物:我們的腸道細菌分解脂肪時也會產氣,如果喜歡吃油炸類的炸雞排、高油高糖的甜點,也要小心容易脹氣。.奶類:因為東方人腸道較缺乏消化乳糖的酵素,常有乳糖不耐症,喝到牛奶就可能引起脹氣或腹瀉。.碳酸類飲料:汽水等碳酸飲料本身就有很多氣體,喝太多也容易脹氣。.麵包:麵包是高醣類,且使用泡打粉或酵母發酵,所以都很容易在腸道產氣。資料來源: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台北榮總、中醫大附醫、胃腸肝膽楊子緯醫師/金田勤耘聯合診所、爾雅中醫診所、啟新診所延伸閱讀:.幾歲開始老很快?醫師曝3年紀是斷崖式衰」關鍵,6方法延緩老化.長壽最佳步數不是1萬步? 歐洲研究:走「這個步數」可降低死亡風險.當70歲時想過什麼樣的生活?6種生活態度讓你更健康長壽、自在圓滿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12-22 醫聲.醫聲要聞
暉致百位員工愛心總動員 歡喜陪伴長輩、慢飛天使
「阿姨、伯伯,有沒有吃飽?食物好不好吃?」台灣暉致的愛心志工週,結合弱勢團體進行4場的關懷活動,陪伴關懷老人,為慢飛天使加油打氣。11月第二週至伊甸新北鶯歌大湖社區長照機構,進行「老人陪伴」志工活動,與長輩一起準備餐點、做手工藝、聊天,現場氣氛熱鬧滾滾,在寒冷的暖天,長輩的心則暖呼呼。台灣暉致的「IMPACT WEEK」期間,與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信望愛智能發展中心合作舉辦「愛心志工週」活動,當週共舉辦4場志工活動,除了伊甸新北鶯歌大湖社區長照機構,也包括伊甸宜蘭教養院、台中沙發后花園與伊甸高雄旗山早療中心等機構,超過百名團隊夥伴利用工作日參與志工服務,從長輩、慢飛天使到身心不方便的朋友,每位參與者皆用心陪伴,透過愛與溫暖的行動,為他們加油打氣。志工來到伊甸宜蘭教養院,幫忙粉刷牆壁、拔草,協助整理家園;來到在伊甸高雄旗山早療中心,兩位志工朋友陪伴一名小孩,帶著慢飛天使去公園遊玩,看到慢飛天使展露笑容,所有人的心,也都開朗了起來。至於在台中沙發后花園,除了幫忙除草,也陪伴心智障礙青年一起工作,讓所有參與者收穫滿載,滿心感動。為了實現健康管理的永續概念,也舉辦「Walk for Health, Walk for Charity—健走樂公益」活動,只要連續三季每位團隊成員皆達成日行6,000步目標,公司就履行達標即捐贈的承諾,實現環境減碳、增進個人健康及社會公益貢獻的三重目標。。該公司總經理張博勝表示,這一系列結合公益服務或捐贈的活動,讓員工有機會親身參與各項志工活動,並和家人一起建立運動好習慣,也關注員工身心靈需求,除具競爭力的薪資獎金與福利,也包含彈性更好的混合工時,呼應「幸福企業」的願景,今年還獲得中華民國商業總會金商獎《優良外商獎》等四大獎,發揮企業永續經營的概念。
-
2023-12-15 醫療.風溼過敏免疫
手指痠麻、打字卡卡要當心!罹「這疾病」未治療,關節半年內恐遭蝕
因工作需求,60多歲陳小姐需長時間打字、緊盯電腦螢幕,去年年初發現手指、腕與肘等關節開始出現腫脹疼痛等症狀,伴隨手指痠麻,清晨起床後更覺僵硬疼痛,時間長達1小時以上,四處就醫,最後確診為類風濕性關節炎。不料,陳家女兒今年也出現類似症狀,透過精準抗體檢測以及搭配骨骼關節超音波檢查,證實亦為類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主要症狀為關節紅腫熱痛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內科部風濕免疫科主治醫師洪偉哲表示,類風濕性關節炎屬於全身系統性發炎疾病,受到先天基因遺傳影響,加上後天免疫失調,引起發炎反應,進而攻擊侵犯相關組織與器官,主要症狀為關節紅腫熱痛,以及關節晨間僵硬。以陳小姐為例,起初被認為職業病,因為常用電腦、滑鼠,引發腕隧道症候群,使用消炎止痛藥物合併復健,但情況時好時壞。當時因關節腫痛,活動受限,她只能單隻手指敲打鍵盤,工作幾乎停擺,患者也陷入長時間憂鬱情緒,就醫確診為類風濕性關節炎,但骨頭已遭侵蝕。早期診斷及積極藥物治療 非常重要類風濕性關節炎被列在重大傷病範疇,早期診斷以及積極藥物治療效非常重要,越晚診斷越延遲治療則會導致患者關節腫痛變形,失能風險大幅提高。隨著免疫調節藥物、生物製劑與口服標靶小分子藥物陸續問世,雖仍無法治癒類風濕性關節炎,但病友只要積極治療,規律用藥,就能達到緩解目標,延緩病程進展,減少關節腫痛不適,擁有與一般民眾相同的生活品質。洪偉哲醫師以口服標靶小分子藥物為例,優點在於使用方便,能妥善控制疾病,讓病友長期維持「疾病緩解」治療目標。飽受關節疼痛之苦的陳小姐,以前總是眉頭深鎖,但現在則能健走、慢步、爬山,充滿熱情,活力四射。發病半年內關節即遭侵蝕、受損全台約有近20萬名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女多於男。洪偉哲醫師提醒,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若未積極接受治療,發病半年內關節即遭侵蝕、受損,病友務必把握前半年的黃金治療期。國外相關研究亦顯示,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罹患心血管疾病,腦血管疾病以及糖尿病代謝症候群的比例遠高於一般人。骨質疏鬆,肌少症以及失智憂鬱的風險也會增加。針對骨質疏鬆部分,洪偉哲醫師建議,臨床可以搭配使用「10年骨折評估風險工具」 ( FRAX )來做進一步評估;患者應攝取足量的鈣片以及維他命D,但需先與主治醫師討論適用劑量。另外,評估肌少症也很重要,統計上顯示,超過52%老年族群有肌少症,一般人從20歲到80歲,預估肌肉質量減少40%,而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患者,更因發炎以及營養不良而更加惡化,這些都是全人整合醫療以及精準醫療所需重視的課題。「123守則」控制病情洪偉哲醫師表示,目前針對類風濕性關節炎的醫療處置,只要患者及早就醫,定期回診以及規則接受治療,絕大多數都可達到很好的控制效果且有效降低罹患共病的機率,甚至達到完治的目標,回歸正常的生活功能與生活品質。中華民國風濕病醫學會提出「123守則」:1個月回診一次、2個治療目標(令疾病達到緩解或低疾病活動度、使生活品質最佳化)及3個月後未達目標時則進一步討論是否調整用藥。洪偉哲醫師叮嚀患者切勿自行停藥造成病情惡化,建議可從事復健、散步及伸展活動,同時避免高強度運動,調整動作及作息、避免熬夜及壓力,讓疾病控制得更好。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12-03 退休力.來測你的退休力
2023退休力論壇/退休力博覽會為你健檢財務 練肌力
「唉呦,沒想到蘿蔔這麼重!」60多歲黃小姐參加「退休力博覽會」的「肌力大挑戰」,右手握著蘿蔔,必須在30秒內完成20個手臂拱舉,盡管勉強及格,拿到蘿蔔,卻覺吃力。在體適能老師解釋下,儘管每天慢走、健走等有氧運動,無法增加肌肉量,必須透過重訓,才能訓練肌力。聯合報今天舉辦「以防萬一活到100歲」 2023退休力論壇,除了專家演講,場外也有博覽會,讓參與者體驗成為「一日退休練習生」,現場設置退休理財規畫諮詢、器捐及病主法、藝文票券、熟齡學習課程平台,以及零腦力及肌力大挑戰等攤位,只要玩些小遊戲或拍照上網打卡,就可以拿到小禮物,許多人排隊等候,場面熱鬧有趣。在「肌力大挑戰」攤位,排隊人潮眾多,參與者先挑選一顆白蘿蔔,在體適能老師見證下,只要30秒內完成20個手臂拱舉,就可直接拿走白蘿蔔。不少體型纖細、手臂無肉的長輩做起來相當吃力,直喊「怎可能這麼難?」。不少人聚集在中華民國退休基金協會提供的攤位,接受退休理財規畫顧問(RFA)的退休財務健檢,希望盤點經濟狀況,規畫適合退休計畫。顧問李小姐表示,這一兩年尋求諮詢民眾所面臨的困境,可用年齡來畫分,中老年人經濟能力不錯,擁有股票、基金、不動產,電腦簡單評估後,退休後經濟缺口不高,但最大風險卻可能家有「啃老族」,只要有一個孩子窩在家裡,不想工作,人生幾乎暗淡無光。至於年輕族群,大部分屬於月光族,有多少、賺多少,一年多次出國、島內旅遊,「妥善」運用薪水,幾乎沒有存款,自覺與退休距離甚遠,無須早做準備。不少退休族群則在勞動部北基宜花金馬銀髮人才資源中心攤位前詢問二度就業等相關問題,資源中心代表指出,人口老化,中高齡退休後再度投入職場,已成為常態,就曾媒合過一名80多歲大哥至運動中心網球場工作,幫忙撿球,整理環境,從中獲得成就感。
-
2023-11-24 養生.運動健身
CP值最高的中等強度運動!國健署教健走這樣走 提升體適能、改善心情
今天運動量足夠了嗎?國健署調查發現,疫情過後國人肥胖更加嚴重,每2人中就有1人有肥胖問題。國健署因此推動全民健走,5個月共27萬人次參加,累計走了71萬公里。國健署副署長賈淑麗指出,健走是相當容易融入生活的運動,鼓勵更多民眾養成運動習慣,遠離肥胖。BMI超標成人 疫情後比率升高新冠疫情使人肥胖?賈淑麗表示,疫情前調查,18歲以上成人體重過重、BMI超過24比率47.9%,疫情後升高到50.3%。調查也發現,18歲以上中52%自覺有運動,但實際每周達150分鐘、中等強度規律運動僅34%。為了鼓勵國人養成規律運動習慣,國健署今年6月至11月舉辦「走路趣尋寶全台齊步走」全民線上健走競賽,全台規畫70條虛擬健走尋寶路線,以鼓勵國人健走運動。賈淑麗說,健走活動總步數9.34億步,相當於繞行台灣357圈,消耗超過4257萬大卡,等同燃燒16萬5523個大麥克漢堡的熱量。健走怎麼走才能達到運動效果?國健署提醒,健走刺激身體骨骼肌肉及神經系統,也是世界衛生組織推薦且最有CP值的中等強度運動。透過增強走路的步頻、步幅及速度,建議時速至少4.83公里、每分鐘至少走90步以上,每天10分鐘的健走或一周70至90分鐘的健走,可以減少15%的過早死亡風險、提升體適能、改善心情、減重及維持健康體位,如果每天身體活動時間拉長到30分鐘,每周累積150分鐘,更能對健康有巨大的益處。
-
2023-11-24 焦點.元氣新聞
秀傳超音波導引人工膝關節手術 精準度提高 2.8倍
根據衛福部統計,在台灣,膝關節退化盛行率高達15%,等於全台約有350萬人飽受膝關節之苦;膝關節退化原因以年紀引起的「退化性關節炎」為最大宗。手術是改善關節炎最後一線治療方式,手術精準度若高就能大幅改善病灶預後、提升人工關節存活率。秀傳體系與國內醫療器材大廠共同研發「超音波導引人工膝關節手術」,精準度與未使用超音波導引手術相比提高2.8倍。退化性關節炎人數增 關節受損末期僅能手術治療秀傳醫療體系副總裁、骨科醫師古鳴洲說,因為社會高齡化與國民體重增加,加上各種激烈的競技運動盛行、退化性關節炎需要治療的人口急速上升。治療退化性關節炎,早期可以採取消炎、止痛藥物,但是長期使用有影響肝腎功能或干擾抗凝血機制,對心冠疾病治療造成影響。局部施打藥物成為廣為骨科醫師推薦的治療方法,譬如玻尿酸注射或類固醇。施打高濃度自體血小板血漿(PRP)也是常被使用的方法。而手術治療則是針對末期關節炎患者,或其他治療無效時。退化性關節炎可分為四個期別。第一期是軟骨有輕微磨損、可隱約見到骨刺,但硬骨並未變形;第二期是軟骨輕微磨損、骨刺明顯可見,關節輕微變窄;第三期是軟骨中度磨損,骨刺多處可見,關節已明顯變形,硬骨變白等;第四期是軟骨已被骨刺磨穿,硬骨變形,病人常走一步痛一下,這就是需要置換人工關節的主要適應症。古鳴洲說,造成退化性關節炎與過度使用關節或姿勢不良、活動不足有關,因此年紀愈長,罹患退化性關節炎的機率愈高,最常發生在承受全身力量的「膝蓋」。人工膝關節置換術 精準度決定手術成功度膝關節有三個關節面,為內側及外側股脛關節面、前側髕骨股骨關節面。如果退化性關節炎發生在膝關節的二面以上,通常會建議做「全膝」人工膝關節置換術,如果只有一面關節損壞,則可能會建議做「半膝」人工膝關節置換術。半膝雖然傷口較小,但未來10到20年再損壞的機率略高於全膝置換。人工膝關節手術目前大多皆採開放式微創手術,微創主要著重在減少軟組織的傷害、保留十字韌帶。一般來說手術成功率極高,但手術步驟甚多、技術複雜,醫師需要經過長期的培養與訓練才能維持穩定的手術品質,減少失敗機率。人工膝關節置換術,裁切骨頭、關節韌帶鬆緊度的調整、安裝關節組件、墊片置放等都需要精準的角度與距離的掌握,若放置不夠精準恐會增加長期組件鬆動的失敗率。近年,機器人手臂透過電腦導航具有精準的手術導引,可以降低術後關節對位不正或是再次翻修的機率,是過去30年來電腦科技在骨科的主要應用。但是機器手臂手術價格不菲,自費要25萬到50萬元。退化性關節炎主要還是發生在過度使用的勞動者或是運動不足、姿勢不良的婦女為主。高額的自費對於一般的民眾來說還是一個不小的負擔。因此秀傳醫院研發超音波導引讓一般民眾也可以享受高精準度、高品質的人工關節手術。古鳴洲說,超音波導引人工膝關節置換術,主要是針對「全膝」人工膝關節置換,使用超音波探頭幫助醫師在手術中,提高使用手術的精準度。古鳴洲說,這項技術加上近年在國外逐漸成為主流的運動型的關節對位法(Kinematic Alignment)與十字韌帶保留術(Cruciate Retaining Knee),可以提升患者術後的復原速度與保留原有的膝關節感覺。他樂觀的預測其效果與機器人手臂的精準手術導引相當。除了經費上面的考量、其實手術時間也是一個原因。超音波導引不會增加手術的時間,不需要改變原有手術的流程。算是對醫師與病患雙贏的一項創舉。目前秀傳體系已經幫300多例患者執行過超音波導引人工膝關節手術,病人滿意度普遍極高。術後運動增股四頭肌力 保護膝蓋降低受損機率古鳴洲表示,完成人工膝關節手術的患者不應不痛就滿足,術後要持續增加「股四頭肌」的肌力運動,包含抬腿運動等,逐步增加肌力保護膝蓋,避免受損。術後三個月內皆建議避免跪姿、提重物、跳躍、爬山、爬坡等運動,術後六個月建議可以開始游泳、健走等,逐步可恢復正常生活。如果要從事慢跑、打高爾夫球或是網球都應該經過復健師的評估與建議。古鳴洲醫師小檔案● 現任:秀傳醫療體系副總裁● 學經歷:美國杜蘭大學公共衛生碩士英國倫敦大學臨床骨科碩士台北醫學院醫學士台中榮民總醫院骨科主治醫師秀傳紀念醫院骨科主任、醫療品質副院長、院長英國骨科醫學會會員中華民國骨科醫學會會員、運動醫學會會員、關節重建醫學會會員中華民國關節重建醫學會第11屆 理事長中華民國骨科醫學會監事教育部部定助理教授● 專長:關節疾患、關節退化、人工關節手術、膝關節鏡手術
-
2023-11-09 養生.抗老養生
打太極拳有助長壽!降低血壓血脂、改善睡眠質量...醫師盤點對身體的10大益處
你打過太極拳嗎?太極拳是一種中國傳統的武術運動,它不僅具有強身健體的功效,還有許多其他健康益處。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表示,打太極拳有益身體健康,除了可以提高平衡感、改善背部疼痛,還有助於減輕壓力和改善情緒。此外,根據2022年上海一項針對6萬名男性的跟蹤研究《Effect of long-term Tai Chi training on Parkinson’s disease: a 3.5-year follow-up cohort study》顯示,經常練習太極拳的人比不做太極運動的人壽命更長。太極拳對身體的10大益處太極拳被認為對於改善一系列的健康狀況有好處,以下是一些研究發現的益處:1.改善平衡與協調:太極拳的動作涉及到身體的各個部位,能夠增強肌肉力量和靈活性,從而有助於預防跌倒,這對於老年人特別重要。2.心血管健康:一些研究顯示,練太極拳可以有助於降低血壓,改善血液循環,並減少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在一項研究中,針對208個高血壓患者進行測試,發現練習3個月與沒有練習太極拳的人相比,不僅血壓明顯降低,還有控制體重,減慢心率,改善新陳代謝等好處。3.提高心肺功能:太極拳的練習可以提高心肺功能,這對於心血管健康至關重要。心肺功能的提高可以增強心臟的泵血能力,使血液更有效地流向全身,為身體的各個部位提供充足的氧氣和營養。4.降低血壓:太極拳的練習可以降低血壓。高血壓是心血管疾病的一個重要風險因素,因此降低血壓可以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5.改善血液循環:太極拳的動作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增加周邊造血功能。良好的血液循環可以將氧氣和營養物質有效地運送到身體的各個部位,並將廢物和二氧化碳從身體中排出,這對於心血管健康非常重要。6.改善血脂:太極拳的練習可以改善血脂等體內機能指標。血脂異常是心血管疾病的一個重要風險因素,因此改善血脂可以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7.減輕焦慮與壓力:太極拳強調呼吸和身心的和諧,這可以帶來心靈的放鬆,有助於減輕焦慮和壓力。8.帕金森病的緩解:有些研究顯示,太極拳能改善帕金森病患者運動能力和平衡,有助於緩解部分症狀。太極拳中流暢動作和深呼吸,對於帕金森病患者的神經肌肉控制有正面影響。9.增強免疫系統:一些研究還發現太極拳能夠提升免疫功能,使身體更能夠抵抗疾病。10.改善睡眠質量:定期練習太極拳的人通常報告睡眠質量的改善。黃軒表示,雖然太極拳並不是治療所有疾病的萬靈丹,但它作為一種低強度的運動形式,對於許多人的整體健康和福祉都有積極的影響。但在開始任何運動計劃之前,最好先咨詢你醫生的意見,看你適不適合進行此項運動。延伸閱讀:.讓免疫系統更年輕!專家推薦9種適合熟齡族的運動,膝蓋無力也做得來.每天公園健走較健康?醫:快走、有氧和這幾種運動,提升心肺和認知功能.幾歲開始發現自己老很快?醫曝3年紀是斷崖式衰老關鍵,6方法延緩老化
-
2023-10-27 焦點.元氣新聞
中國前總理李克強心臟病發猝死,享壽68歲!心臟病為什麼來的這麼快?
根據大陸央視新聞報導,中國共產黨第17屆、18屆、19屆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前總理李克強,近日在上海休息。2023年10月26日因突發心臟病,經全力搶救無效,於10月27日0時10分在上海逝世,享壽68歲。通常來得又快又急的心臟疾病主要有心肌梗塞與主動脈剝離,這兩種疾病常見於高血壓病患,以及大於45歲的族群,其中男性高於女性。心肌梗塞為什麼又快又急?心肌梗塞是因為心臟冠狀動脈突然阻塞,導致供給心臟肌肉的血流中斷,導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壞死,如果嚴重、大面積的心肌壞死,心臟就會停止跳動,這樣的過程非常短暫,經常在1小時內就會結束,這時候病患也會死亡。臨床表現上,持續性胸痛、盜汗和呼吸困難是典型的病徵,但約有一半以上的心肌梗塞患者,病發前沒有任何症狀。心肌梗塞患者在症狀和影響的程度上也有所不同,輕微者可能只感到胸悶,嚴重者則會造成心肌細胞永久性的損傷,引發如心律不整或心臟衰竭等併發症。急性心肌梗塞更是令人措手不及,患者通常在發病後1個小時內猝死,是一種死亡率相當高的急症。主動脈剝離是「模仿大王」,常會造成誤判影響救治主動脈剝離是罕見但高致死率的急症,常需及時的緊急手術治療以挽救病人生命。急性主動脈剝離在第一時間如果沒有進行手術治療,至少有50%的病人於發生後的48小時內會死亡,約71%的人會在2個月內死亡,一旦破裂甚至連進開刀房的機會都沒有,病人可能在短短幾分鐘內因出血過多而過世。主動脈是將心臟血液輸送到全身的大血管,結構包含內、中、外三層,當內層有破裂使血液跑到中層及外層之間,血流便會將主動脈撕裂剝離成兩個腔室,造成主動脈剝離。若不幸血液從假腔破出,主動脈便破裂大量出血,是猝死常見的原因之一。國內主動脈剝離的發生率約每年十萬分之五到十,每年大約有近2‚000人發病。主動脈剝離根據發生時間分為「急性」與「慢性」,從有症狀到診斷出主動脈剝離在十四天以內稱之為急性,若超過十四天則屬於慢性。主動脈剝離與冠狀動脈心臟病都屬於心血管疾病。這兩個心血管疾病,都有共通的症狀「胸悶」。臨床上,如果沒有豐富的經驗及高警覺度,當患者主訴「胸悶」時,又沒有額外照心電圖、胸部X光、電腦斷層,很可能會被誤判為心肌缺血的冠狀動脈心臟病。想要避免心臟病突然發生,需要這樣做…這兩種急性心臟疾病有一個共通點,就是:高血壓。所以想要避免急性心臟疾病時,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血壓。這樣做預防高血壓:●養成定時定期測量血壓的習慣,並做記錄。●心血管疾病高危險群建議定期到醫院做健康檢查。●飲食方面,少吃高澱粉、油炸類的食物,多吃新鮮蔬果及富含高纖維的五穀雜糧。採低鈉飲食(盡量少碰醃製類、罐頭類、甜點類、調味料等),並減少攝取會導致高膽固醇的食物,如內臟、卵、有殼海鮮等。●適度的規律運動以維持理想體重,如體操、游泳、各種有氧運動、健走等。●杜絕吸菸喝酒的習慣。●充足睡眠與休息,避免過於疲勞及熬夜。●放輕鬆過生活,常保愉悅的心情,可多從事休閒活動以調節緊繃情緒,讓壓力有多方面紓解的管道。當你有高血壓時,你該這樣保養:●高血壓並不是一種經治療後就可以將其拋之腦後,它是一種終生都需要控制的慢性病。●高血壓的照護通常從改變生活方式開始,包括減少飲食中的鹽分、必要時減輕體重、戒菸、減少飲酒和規律運動。●除了改變生活方式外,定期服用藥物也很重要:藥物可以協助降低血壓,避免猝死風險。目前有幾種治療高血壓的藥物,每種藥物都有相關功能和風險,應該和醫事人員仔細權衡後進行服用。要記住:高血壓是一種長期存在的疾病,通常很少或沒有症狀,因此定期服藥非常重要!參考資料疾病百科:心肌梗塞高血壓傷心血管 主動脈剝離一發生九成恐奪命疾病百科:主動脈剝離疾病百科:高血壓
-
2023-10-18 醫療.骨科.復健
如何有效「存骨本」預防骨質疏鬆?骨質疏鬆可篩檢?篩檢適合哪些族群?
世界衛生組織(WHO)訂每年10月20日為世界骨質疏鬆日,骨質疏鬆在中、高齡族群中是一種沉默的疾病,平常不易發現,所以元氣網整理骨質疏鬆常見三問題:為什麼會引起骨質疏鬆?骨質疏鬆怎麼改善?如何早期篩檢出骨質疏鬆症?三面向帶領讀者深入了解骨質疏鬆。為什麼會引起骨質疏鬆?骨質疏鬆有生命危險嗎?人體的骨質密度(骨本)大約在20歲至30歲間會達到最高峰,尤其女性在停經後,因為荷爾蒙分泌減少,骨質密度流失速度會加快。會使原本緻密的骨骼出現許多孔隙,呈現出中空疏鬆的現象,使得骨骼脆弱,此時就稱為「骨質疏鬆症」。骨質疏鬆症是一種沈默的疾病,平時沒有明顯的症狀,中高齡的病人症狀大多只有出現身高變矮、駝背的外觀變化,不易覺察到疾病存在。等到發生輕微跌倒,或是突然外力過猛,例如:彎腰搬運物品,就可能發生骨折。骨折引發嚴重的疼痛、最終導致殘疾或無法行動,嚴重時甚至會引起死亡。骨質疏鬆怎改善?30歲前開始存「骨本」,避免日後骨質疏鬆!預防「骨質疏鬆」並非等到年長以後才開始做,因為人體骨骼在「30歲前」達到高峰,之後骨質密度(骨本)隨著年齡增加而逐年遞減。根據國民健康署民國106-109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的結果顯示,50歲以上的民眾約有8.1%發生骨質疏鬆的問題,其中女性又高於男性,平均女性約每10位就有1位有骨質疏鬆。國民健康署吳昭軍署長呼籲:從年輕開始存「骨本」觀念很重要,骨骼中最主要的成分是鈣質,年輕時有足夠的鈣質攝取,是維繫骨質密度(骨本)的重要關鍵,提醒國人必須把握30歲前就開始存好骨本,避免日後逐年骨質流失,引起健康與生命的危害。世界骨質疏鬆基金會指出在年輕時,多增加10%的骨密度,就可以使骨質疏鬆症的發生延緩13年。目前19-64歲的國人多數都有鈣攝取量不足的問題,攝取量僅略高於建議攝取量1000毫克的一半,在505至566毫克間,甚至少數族群會低於建議攝取量一半以下。國健署提供存骨本的4大訣竅,教你吃什麼可預防骨質疏鬆:1.飲食保骨本:攝取足夠量鈣質,可從乳品與高鈣食物著手。其中240毫升(ml)的乳品約含有240毫克(mg)鈣質。常見的高鈣食物有起司、小魚乾、黑芝麻、傳統豆腐和深綠色蔬菜。【健康知識家】:深綠色蔬菜比一般疏菜還有較多的鈣質,每份100公克深色蔬菜的鈣含量大於75毫克。常見的深綠色蔬菜有:地瓜葉、莧菜、芥藍、油菜、芥菜、川七和紅鳳菜等。2.運動保骨本:運動有助於成長過程中的骨骼生長,並有助於維持成人的骨骼,運動類型以對抗地心引力運動和肌力運動為主,如:健走、慢跑、爬樓梯、跳舞、跳繩、登山、舉啞鈴(雙手拿約0.5~1公斤的啞鈴或同等重量之安全物品)。3.適度曬太陽:建議可於清晨及黃昏時,在戶外進行活動並曬太陽,適度的陽光可以活化體內維生素D,幫助鈣質吸收,同時強化骨骼。4.良好生活習慣:維持正常體重,並戒菸和酒,才能有效減緩骨質流失,避免日後骨質疏鬆的發生。如何早期篩檢出骨質疏鬆症?骨質疏鬆症的檢查,目前較常用的是中軸型的雙能量X光吸收儀(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 DXA)的骨質密度檢查,檢查結果以T值(T-score)呈現:●T值≧ -1 表示是正常的骨質●T值介於 -1與 -2.5之間則稱骨質流失或骨質減少(osteopenia)。●T值≦ -2.5則表示骨質已經達到骨質疏鬆症的診斷標準另外一種超音波檢查骨質的方法雖然方便,目前仍不建議做為診斷的標準方法。如果超音波檢查發現骨質密度異常,建議仍應接受雙能量X光吸收儀檢查做確認。骨質密度檢查適合那些人?並非所有人都需要作骨質密度檢查,根據中華民國骨質疏鬆學會所彙編的「2015台灣成人骨質疏鬆症防治的共識與指引」中骨質密度篩檢的建議:●建議65歲以上的婦女或70歲以上男性●臨床骨折高風險因子的婦女,包含:體重過輕、先前曾經骨折、服用高骨折風險藥物●50至70歲並具有骨折高風險因子的男性參考資料:聯合新聞網-避免骨鬆30歲是關鍵 國健署建議4大招存「骨本」國健署─骨質疏鬆國健署─老年人如何避免骨質疏鬆症的危害
-
2023-10-14 焦點.杏林.診間
第33屆醫奉獎/走出校園的部落校護!賴春美守護部落族人健康 照顧中風失智90歲母和癱瘓哥哥獲「孝行獎」
今年51歲的賴春美來自萬榮鄉太魯閣族,小時候體育很好,學業成績普普。因為大姊是護理師,就跟著讀護理,專科畢業後,到門諾醫院任職,擔任臨床、專科護理師。醫院的工作從早忙到晚,可怪的是她越來越喜歡進修,先後就讀慈濟大學的護理系在職專班和公共衛生研究所。接觸公衛領域,啟發了她改變部落族人健康的理想,決定捨棄16年的醫院護理師職位,轉換跑道到明利國小擔任校護。從預防醫學到部落文化 把校護角色最大化賴春美是花蓮縣萬榮鄉明利國小的學校護理師,她不止步於校護,而是一再走出校園,到有頭蝨的學生家裡打掃;到雜貨店裡勸人少抽菸少喝酒;深入部落教導減重、帶領長者做運動;甚至幫忙原住民技藝師開班傳授編織文化,還陪同去市集銷售。有當地人士讚美她改變了部落風氣,賴春美則說,這裡是她的家鄉,她希望「小小校護」也可以成為大家的健康守護天使。視力、口腔、體重列重點項目,讓預防走在疾病的前端原先父親擔心會不會「大材小用」,賴春美也認為在醫院才能救更多人。但是「預防勝於治療」,校護角色正可以做更多「預防」的工作。回顧校護生涯,賴春美舉了幾個認為成果不錯的例子。她發現學生有頭蝨、手上長疥瘡,不是「盡校護本分」的塗抹藥膏就算了,而是帶學生就醫,也幫學生洗頭,再擦藥,還邀請慈濟大學公衛研究所的師生幫學生義剪。她又考慮到學生的家裡如果不做好環境衛生,頭蝨、疥瘡有機會再犯,乾脆邀請老師一起到學生家裡打掃,教導家人要保持清潔。治本的計畫執行1個月後,有頭蝨的學生從占半數減為五分之一,短時間即改善頭蝨問題。賴春美將視力保健、口腔健康、體重管理,列為校護的重點項目。老師們也會主動發掘學生的健康問題,像是視力不好的學生,賴春美會請老師輔導追蹤;體力不佳的學生,體育強項的賴春美在每個上學日利用半小時下課時間,帶他們做運動。學校位於偏鄉,牙科醫療資源明顯不足,有些孩子有齲齒(蛀牙)問題。賴春美請來陽明交通大學口腔衛生服務隊,固定到學校做口腔檢查與教育宣導;也從校外找資源,拿免費的牙刷牙膏給小朋友用。2017年,賴春美針對學童的睡前潔牙、定期檢查,進行口腔保健行動研究;2018年代表花蓮縣的校護,參加亞太地區學校護理與衛生教育專業學術研討會發表研究;2021年再製作學童潔牙微電影,榮獲全國第二名佳績。著眼部落肥胖問題,申請經費推動「長者動動班」計畫賴春美還建立孩子的體重觀念,要求體重過重的學生少吃多動。有個國小三年級學生,從104公斤減到71公斤,孩子變得健康,她也很有成就感。部落族人也有肥胖問題。賴春美自認對部落健康有責任,於是請教慈濟大學教授學著寫計畫書,申請到10萬元經費辦活動。為了節省講師費,她先學會健康操,再邀過胖的族人按時聚集學校操場,由她帶領做運動。加上大家互相認識後會彼此提醒少吃多動,成效很好。10餘名肥胖者共甩肉205公斤。賴春美的觸角伸向社區後,寫了更多計畫書,申請更多經費。因為她注意到部落有許多獨居長者,老人家孤單坐在門口沒有活力。她以經費推動「長者動動班」計畫,在周末邀請45歲以上居民,到社區多功能中心學習健康促進課程,也安排長者與孩子牽手登山健走。有位48歲居民雙腿受傷需用輔助器行走,參與活動後,只需要拐杖即能走到教室上課,賴春美非常感動。部落居民多有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肝硬化與痛風等慢性病,賴春美已經在思考如何寫申請書,推動慢性病防治計畫。擔心傳統技藝失傳,申請文化部落營造計畫在眾多計畫中,最令賴春美印象深刻的反而不與健康相關。她說,部落有傳統技藝師,作品卻沒有人看見也賣不出去,更有隨時失傳的危機。五、六年前,她向花蓮縣文化局申請文化部落營造計畫,拿到10萬元經費,利用寒暑假期間在部落文化健康站開編織班,供有興趣的人來上課。成品在花蓮林田山林業文化園區展售,也與社團法人花蓮縣牛犁社區交流協會合作協助銷售,各方蒙受其益。「讓部落活躍起來」一直是賴春美心中的夢。她想吸引年輕人回部落,進一步培訓年輕人成為部落導覽員,與旅行社合作,將遊客帶進部落,認識原住民太魯閣族文化之美。賴春美銘記父親「有多少能力就要做多少事」的訓示,下班後會跑去圖書館,希望吸收更多知識把事情做好。她得過許多獎項,包括全國視力保健優良獎、菸酒檳防治網紅優良獎、擔任教育部菸害防制編撰委員,還獲得「台灣傑出護理人員服務奉獻獎」。在新冠肺炎疫情嚴峻期間,賴春美運用通訊軟體,讓學童與家長得知要配合的防疫事項,也規畫學校及社區的防疫宣導、消毒、諮詢,製作學童、教職員及訪客體溫記錄表,隨時補充防疫物資,也對未到校學童及老師追蹤原因。座右銘「不要侷限自己」,有餘力就致力謀福利賴春美以「不要侷限自己」為座右銘,期許自己「只要有餘力就去做對的事」。她特別感謝明利國小校長熊湘屏的信任。熊校長讓她「對於學童、居民有益的事,直接去做,不用特別問校長」。熊校長的放手給了她很大空間。她說,也感謝慈濟大學副教授謝婉華的鼓勵,還有高雄左營國中校護黃芝萍,猶如職場上的心靈導師,都是一路上的貴人。在父親過世後,賴春美負責照顧中風失智的90歲母親和多年前受傷癱瘓的哥哥。儘管辛苦,不過她仍保持樂觀的心,今年獲得花蓮縣「孝行獎」,哥哥也對妹妹讚譽有加。因為媽媽失智,賴春美想要進修老人相關的健康照護,5年前考取台北醫學大學老人暨社區健康護理組研究所,學習最新的照護知識。賴春美說,教授曾問自己退休後要做什麼,為了繼續為大家謀福利,想做萬榮鄉鄉民代表,這是心中對自己的期許與夢想,希望有天能實現。個人獎:賴春美年 齡:51歲出生地:花蓮縣學 歷: 台北醫學大學老人暨社區健康護理組研究所肄業、慈濟大學護理系經 歷: 門諾醫院內外科病房、加護病房臨床、專科護理師、護理長花蓮縣卓溪鄉太平國小學校護理師現 職: 花蓮縣萬榮鄉明利國小學校護理師主要事蹟:●代表花蓮縣學校護理師,參與亞太地區學校護理與衛生教育專業學術研討會●全國性國小學童潔牙微電影觀摩獲全國第二名●榮獲台灣傑出護理人員服務奉獻獎●榮獲花蓮縣孝行獎【看更多得獎者故事】.第33屆醫奉獎系列專題報導(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10-13 退休力.健康準備
好好走路就不會老!87歲金融退休董座推薦CP值最高銀髮運動,這樣「健走」防失智遠三高
本人每日維持健走已有46年,迄今已走了地球三圈半,有幸被稱為「臺灣健走先生。」雖然已高齡87歲,但是健檢數字仍與60多歲的壯年人不相上下,這都是因為長期運動與重視養生所獲得的結果。2020年底,應臺北大學社科院USR計畫之邀,與臺北大學城高齡族介紹「健康學老」,透過五堂課與七百多人次分享個人實踐力行的體驗。本文謹摘錄五堂課的講授重點,鼓勵高齡者積極追求健康老化。2016年WHO對於「健康老化」的定義是「健康老化不只要免於病痛,還要維持身體功能,不失能、失智,就連心靈層面也要健康,擁有活躍社交生活,對社會有所貢獻。」而要維持身心健康,便需要養成「三加一」的良好生活習慣。其中「健康均衡飲食(50分)、適量運動不傷身(30分)、充足睡眠(20分)、加上良好的情緒管理」,就會擁有健康百分百的效果。CP值最高的銀髮運動 健走有十大效益維持健康的許多方法當中,「健走的十大效益」對長輩而言是CP值最高的運動。不僅可以預防失智、遠離癌症、擺脫三高、強力瘦身、神奇抗老、強化心力等。持健走杖健走更能預防跌倒骨折、增進骨質密度,並可降低30%膝關節和髖關節所承受的壓力、挺直上半身,避免駝背等,可謂益處多多。但在運動的同時,要多瞭解個人的體適能和運動性質,不要勉強,避免過度造成運動傷害。現實生活中對長者影響健康的七個殺手:包括有「高血糖症、高血壓症、高血脂症、高尿酸血症、肝功能病變、骨質疏鬆症、阿茲海默症」,平時應定期進行健檢,同時關注健檢數據的變化。例如HDL(高密度膽固醇)維持在60至80之間,男性低於40、女性50(因有雌激素)是屬代謝症候群,應就診治療,以防突發心血管疾病。指數越高血管較不易堵塞,而健走運動也有助於大幅提升HDL。美國舊金山運動醫學會曾提出一項口號:「運動即良藥(Exercise is Medicine)、一天走一哩,醫生遠離我(a mile a day keeps doctor away)」,鼓勵中老年人要多運動。運動雖非萬能,但沒有運動是萬萬不能的。「健康學老」並不難,只要你有三心(決心、信心、恆心),加上三力(知識力、意志力、實踐力),必能心想事成,實現「健康老化 活躍老年」的璀璨人生。要養成「運動」的習慣,必須要有堅定的信念,尤其不希望帶給後代照護的辛苦,更要持續運動。常聞道「一人中風,全家發瘋」,這句話彰顯出一人的不健康,會對家人帶來龐大的財力負擔與精神壓力。2021年國人平均壽命為80.86歲(女性84.23歲、男性77.69歲),但健康餘命僅有72.3歲,平均仍要遭受8.5年病魔的折騰。根據衛福部統計,平均一人臥床至離世需支出710萬元,一人不健康就會對家庭成員造成極大的負擔,何況如果是兩個人呢?讓食物成為最佳的健康醫藥「健康是要讓食物成為最佳的醫藥」,健康均衡飲食:飲食不傷身,要吃非加工健康食物。健康均衡飲食注意6件事❶ 用餐至少30分鐘,每一口細嚼慢嚥20~30下,如此有益腸胃消化,且咀嚼有預防失智之效。❷ 要三低三高選用低糖、低脂、低鹽、高纖維、高蛋白和高鈣質食物。❸ 均衡飲食,蔬菜、水果、脂蛋白、澱粉類各25%,腸胃健康者除鳳梨外,宜飯前先吃水果,可避免食道逆流,若有腸胃疾病者則飯後吃。❹ 適當補充營養品:如維生素B、C群;但A、D、E、K屬脂溶性,過多不易排出體外,會影響腎臟代謝。❺ 補充足量水分,每天喝水2000cc至3000cc,能預防中風及維護良好腎臟功能(有心臟病、腎臟病患者應遵醫囑限量)。❻ 每天攝取1800大卡熱量為宜;足夠基礎代謝、運動和工作等所消耗熱量(若長期累積7700大卡熱量,會增加體重1公斤) 。「水」是人類生命力的來源:生活當中可以養成隨身攜帶水的習慣,水可以讓身體完整吸收食物中的營養分。而茶和咖啡都含有單寧酸會破壞蛋白質、鐵質吸收,因此要避免餐前或隨餐飲用,最好在餐後一小時才喝茶或咖啡。預防失智殺手(阿茲海默症)的良方:睡眠、健走美國克里夫大學法克多拉(Factora)博士的研究指出,失智症是大腦認知功能退化所引起的疾病,但大腦卻是人體重大器官中最晚才開始老化者,大腦要到70歲才開始老化,但其他身體器官如耳朵於60歲開始老化,眼睛、肌肉、腎臟40歲開始老化,而肺臟30歲、心臟20歲起就開始老化。失智症的預防包括「均衡飲食、適當運動、增加身心靈活動」:而中強度有氧運動(如健走、游泳、慢跑、自行車、部分球類運動等)也可以讓大腦產生多巴胺、血清素、正腎腺上素,進而強化記憶力(認知功能),避免發生失智症。1998年的醫學研究指出,健走等有氧運動可以促進大腦「海馬迴」細胞再生,代謝腦部「β類澱粉蛋白」,同時也分泌多巴胺等物質降低罹患失智症的機率。「海馬迴」負責大腦記憶功能,透過健走可以刺激「海馬迴」提高記憶力或延緩老人失智。不僅健走可以刺激「海馬迴」延緩失智,良好的睡眠品質也能將大腦中的「β類澱粉蛋白」代謝掉。「睡眠是健康長壽美容的良藥」,對高齡者而言「睡眠」的確十分重要,但大多數沒運動的高齡者都很淺眠,無法進入第四期深層睡眠狀態,因此大腦無法有效代謝「β類澱粉蛋白」,經年累月的堆積也易導致失智。健走之所以能被WHO稱為最完美的運動,除了施行便利之外,還具有預防失智(代謝大腦有毒類澱粉蛋白)、遠離癌症(腦內啡抑制癌細胞)、擺脫三高(增強血管彈性)、強力瘦身(代謝燃燒腹部脂肪)、甩掉憂鬱(陽光療癒心情愉悅)、神奇抗老(排泄系統良好)、強化心臟(迷走神經使心肌有力)、增強骨密(骨骼強健不易跌倒骨折)、舒緩壓力(交感神經轉化成副交感神經)、及激發創意(湧現靈感增強記憶力)等十大效益。只要「好好走路,就不會老」,這也是健康學老最簡單的方法。 正確強力健走:腳尖向上微翹+深呼吸「行禪」就是「動禪」,效益是「靜(坐)禪」三倍以上。是動中有靜、靜中有動的中強度有氧運動(健走禪)。如何健走?首先要學習「走路」,「腳後跟先著地,再次腳板、腳尖向上微翹、腳離地時用腳尖頂住地面,身體往前推出(Push Off)」,這樣走路的時候速度就會快,「腳尖向上微翹」的用意在於避免跌倒,如果腳尖沒有往上微翹,可能會踢到路上的障礙物或凹凸不平的地面,跌倒骨折,反而會造成傷害。其次是呼吸的方法,平時練吐吶,多運用長而慢的「深層腹式呼吸」,用鼻子吸氣至腹部下丹田,再以口吐(呼)氣。以「吐」的時間,相對「吸」的時間長更佳(2:1倍)。「深層腹式呼吸」可以將肺臟使用的部分提高20%~40%,透過大量的氧氣來活化身體60兆細胞。在健走時,可用8步為一個循環,前4步用鼻子吸氣看向遠方,後4步用「嘴巴吐氣同時提肛(凱格爾骨盆底肌運動),視線焦距也可適時遠近調整。視距的調整有助於預防老花眼,而凱格爾骨盆底肌運動也具有維護男性攝護腺功能、或預防女性尿失禁的效果。健走若不使用健走杖時,要讓肩膀放鬆不用力、將雙手手臂往斜前方、斜後方擺動,這樣可以保護肩膀不受傷。健走也可以強化大腿股四頭肌的肌力,而擺手可以強化手臂二、三頭肌的肌肉,都可以預防肌少症和跌倒骨折的風險。使用健走杖可以增強背部肌力、防止駝背、減緩髖關節和膝關節30%的壓力負擔。此外,用健走杖規律前後擺動時,肌肉連動和諧共振,也有助於防止脊椎側彎。健走速度是要每分鐘達120~140步(快走140/m以上)、心跳率達100~120下,每分鐘便可以消耗5大卡的熱量(300/H),同時排汗比排尿具有17倍(100cc 84mu/4.9mu)更好的排毒功能。美國總統艾森豪的心臟外科主治醫生 Dr.White曾說過:「腳是第二個心臟」;經常健走可以逐漸增強小腿肚肌肉,強健的小腿肌和下肢微血管力量,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將靜脈血液強力輸送打回心臟,若小腿肌肉圓周男性<34cm、女性<32cm,有肌少症跌倒骨折的風險,易導致失智。運動的時候也要注意日出時間,因為太陽出來之後植物才會開始行光合作用,這樣呼吸到的空氣才會是氧氣,最好的運動時間是日出後一小時;在清晨運動可以呼吸空氣中的負離子、芬多精及少量臭氧,是上天恩賜有益人類健康的禮物。有「規律運動」生活化的人,睡眠品質一定好。每天應該要睡7–8小時,太短或太長對身體都不好。重視睡眠黃金時段,有利身體的器官排毒,褪黑激素修補細胞。以下為各器官修復時間:淋巴PM.9~PM.11膽囊PM.11~AM.1肝臟AM.1~AM.3肺臟AM.3~AM.5大腸在清除廢物的時候AM.5~AM.7,這時必須要清醒過來,以便如廁讓大腸排除廢物。小腸最佳的吸收養分時間是AM.7~AM.9,所以早餐在這時間吃完,對身體最好;但運動後30分鐘用餐可增加肌肉7%,減少腹部脂肪增加24%。「健康學老」不是單純壽命延長,而是要免於疾病、失能、失智、臥床。唯有實踐才能享有健康長壽的幸福樂活人生。生活習慣維持「三慢四快」「追求健康、熱愛工作、終身學習、美好人生」,這是我個人的座右銘。我過去觀察到許多事業有成的董事長和總經理,平時都會利用時間去運動,日復一日的閱讀、思考,也可以避免大腦失智。尤其保持每天學習金融、基礎醫學等新知識的習慣,這些維持數十年的生活習慣,更帶來健康和快樂的生活。我個人也有「三慢四快」的生活習慣。首先,「三慢」指的是「吃飯要慢、火氣上升要慢、脈搏要慢」。吃飯要細嚼慢嚥,每次用餐時間超過30分鐘,因唾液是最好的抗氧化劑,當牙齒嚼動時會衝擊大腦內皮細胞,有防止老人失智症之效;生氣不僅傷害大腦與心臟,同時也會對免疫系統、內分泌系統、肝臟、肺臟、腸胃系統造成傷害;一般人靜息時脈博跳動每分鐘約在60–100下之間,正常人每分鐘脈博次數愈低,代表心肌越有力,以每分鍾55~65下最健康,特別是運動選手。「四快」則是「走路要快、反應要快、排泄要快、入眠要快」,健走時內心哼歌,可以促進體內產生大量HDL-C(俗稱好膽固醇),也是我的秘方(選定自我喜好歌曲);平時多動腦、多閱讀、多運動,可以維持大腦反應快速與靈活,也能預防失智症;平時飲食營養均衡、水分攝取充足、每天有運動習慣,自然睡眠品質會好,腸胃自然健康,排泄也會順暢;快速入眠可以讓身體確實得到休息,平日有養成運動習慣的人,到了晚上就寢時,也會很快進入深層睡眠。 日常作息遵守「三、八」制經營健康和經營一家公司一樣,企業對於各部門、各處室的運作是否順暢,經營體質是否健全良好等,都必須要十分用心注意。同理,個人經營健康管理,也要關心五臟(心、肝、脾、肺、腎)、六腑(胃、大腸、小腸、三焦、膀胱、膽)、和按摩12長壽穴位(百會穴、風池穴、迎香穴、膻中穴、神厥穴、命門穴、合谷穴、內關穴、湧泉穴,太衝穴、三陰交穴、足三里穴)。五臟六腑就像企業總公司的五大部、六大處室,而12個長壽穴位如同12家分公司。這些都需要每日用心經營。「健康的身體是需要意志力不斷努力實踐所得來的」,正如同公司透過財務報表來管理績效,自己也可透過健康存摺與健檢報告來檢視自我健康。生活作息要遵守「三、八」制,即睡眠8小時、坐姿8小時及站姿8小時。國人平均日坐10.5小時,美國人平均日坐12.5小時。醫學研究發現「久坐會短命」,每多坐一小時將減少22分鐘壽命;因此每天坐著時間要以8小時為目標,盡量不超過。韓國醫學大學研究,睡眠效益呈現U字型,U型底是每日睡眠7–8小時,每日睡足7–8小時對身體最健康,過少或過多都會對身體造成負面影響。另外要切記「坐不如站、站不如動、動不如走、走不如健走」,期盼高齡者要盡量避免久坐。「三憂六怕」意識警愓人上了年紀之後,也要有「三憂六怕」的意識。三憂:憂失智(要健走)、憂肌少症(要運動)、憂骨折(要曬太陽)。六怕:眼睛最怕曬(要帶太陽眼鏡)、頸椎最怕吹(要圍圍巾)、喝水最怕快(喝一口水時要呼氣停頓半秒防嗆)、腸胃最怕冷(要喝溫水,少吃冰冷)、室內最怕灰(要維持室內空氣清新)、晨運最怕早(樹木要等日出後才行光合作用)。這三憂六怕也是我個人的養生心得,與大家分享。總之,你想要「健康學老」並不難,只要有三心「決心、信心、恆心」和三力「知識力(方法)、意志力、實踐力」,投資時間「持續健走」,就能心想事成達成願望。(本文轉載自國立臺北大學高齡與社區研究中心發行之《學老誌》創刊號)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10-10 養生.運動健身
想消耗連假累積的熱量,選哪種運動最有效率?科學實證給了這些建議
國慶連假是否吃進過多高熱量食物,假期尾聲就透過健身活動消耗大量熱量,還能鍛鍊體魄!各種健身活動的運動困難度與上手容易度相差甚大,該如何挑選適合自己的項目?元氣網整理國外媒體WebMD的專文,對常見的健身活動進行科學實證化的解析。1.誇大不實的健身運動神話:局部腹部減肥國慶假期想減掉腹部脂肪,廣告建議在軟墊上進行仰臥起坐,減少腹部脂肪嗎?據專家研究,進行運動時,無法將特定區域中的脂肪快速減少,那是一則運動神話。專家建議透過整體的健身活動,不要專注在特定區域,才能達到燃燒脂肪的效果。2.破解六塊腹肌的迷思,其實消耗熱量不多的健身活動:仰臥起坐仰臥起坐消耗卡路里不多,如果背部已不舒服,仍以仰臥起坐來進行健身,會對脊柱施加過多壓力,導致脊椎受傷。國慶假期如果想消除腹部脂肪、鍛鍊六塊腹肌的人,仰臥起坐不會是一個好的健身活動選擇!3.挑戰運動極限的健身運動:混合健身(CrossFit)混合健身(CrossFit)是一個整體性的訓練項目,包含速度、心肺耐力、最大肌力、爆發力、柔軟度、協調性等各種動作要素,此健身活動注重開發個人運動能力極限可能,屬於高強度的激烈訓練,對不熟悉操作的新手非常容易受傷,混合健身(CrossFit)較適合特殊且有專業需求的運動人士鍛鍊使用。4.訓練肌力與爆發力的健身活動:增強式訓練(Plyometric Training)增強式訓練主要透過跳躍來進行鍛煉,藉由跳躍運動來鍛煉自己的肌力和爆發力。增強式訓練的動作自我鍛鍊時容易做錯,尤其當沒有教練進行指導時,容易因為不正確的著陸方式而導致身體受傷,容易對身體的關節造成嚴重的傷害。進行前最好與合格教練討論,不太適合健身初學者貿然執行。5.透過合理的阻力來燃燒脂肪、強健體魄:阻力訓練阻力訓練是讓肌肉感受到阻力的身體活動,通過肌肉對抗外在阻力的方式,來達到鍛鍊肌肉的效果。具有幫助鍛煉肌肉、燃燒卡路里和強健骨骼的功效,都有很大的助益。同時阻力訓練對於中、老年的族群,也可刺激大腦,活化腦力的效果。6.重量訓練中的舉重挑戰,存有運動傷害的可能重量訓練是給予身體重量的訓練,重訓如果進行外加的自由重量來進行舉重鍛鍊時,操作時需有好的技巧與方式,稍有不慎會發生運動傷害:•加載過重的重量•不正確的舉重姿勢•熱身不足•沒有教練從旁指點7.國慶假期後想消耗大量的熱量,可認真考慮跑步一個小時的跑步,燃燒的卡路里是同時間騎自行車或健走的的兩倍。想快速消耗熱量,不妨跑步盡情揮灑汗水。但如果自身膝蓋已經發生問題,則不適合進行跑步。8.簡易就能輕鬆上手的老派健身活動:健行健行缺點是消耗熱量需要進行較長的時間,但健行對強健身體與大腦,都有顯著好處。並且幾乎沒有場地限制,國慶連假時來場旅行,不僅對關節傷害不大,還能舒緩情緒,保持心臟健康。9.滿足所有期待的健身運動:游泳游泳可滿足所有運動的期待:並且不會對關節造成過度損傷,還可能促進心肺健康,轉換情緒,並燃燒大量卡路里。尤其是身上已經積累大大小小傷病的族群,透過水減輕身體重量的負擔,能夠更安全和無痛地進行運動。10.快速消耗熱量的跳躍運動:跳繩跳繩活動並沒有太多的場地限制,只要準備一根合適繩長的繩子。跳繩優點可以在短時間消耗巨量的熱量,良好的間歇性運動,缺點是很難長時間進行,同時不適合膝蓋有問題的人進行。增加小腿肌力、腿部協調能力,幫助頭腦敏銳的優點。11.體驗太空漫步般的新型健身器材:橢圓機橢圓機又稱為太空漫步機,最早開發用來強化心肺功能訓練的器材,運動時不不存在著力點,減緩膝關節的震動,移動手柄時也能進手臂鍛煉。反向還能鍛鍊腿部肌肉,但橢圓機消耗熱量相比跑步的效果較差。12.輕揚的樂音中盡情扭動肢體消耗卡路里:跳舞跳舞中可伴隨著節奏就能持續性的運動,可以鍛鍊腿和手臂,並且同時得到心理的愉悅,也能夠消耗大量的卡路里。國慶佳節進行跳舞健身,輕揚的樂音下,更容易讓人樂此不疲。13.強健各處肌肉,消耗熱量有限的健身活動:瑜伽瑜伽的輕柔伸展,對於緩解壓力、改善呼吸、強健身體各處肌肉和雕塑體態具有很大的好處。消耗熱量上,瑜珈是熱量較低的運動,或者需要選擇運動量較高的瑜珈活動。14.低強度也能消耗熱量的健身活動:皮拉提斯(Pilates)皮拉提斯是一種低強度的運動類型,專注於核心肌群——臀部、背部和腹肌的鍛鍊。這些動作透過自己的身體作為合適的阻力,不容易引起運動傷害。皮拉提斯可以有效增強肌力,並且合理的增加關節靈活度,消耗熱量上會比瑜珈更多。 15.隱藏版中強度的運動,國外有「不流汗的減肥活動」美稱:太極拳根據研究報告指出,太極拳可以極大地促進情緒和身體健康,透過冥想付諸於運動中,它的一系列緩慢運動有助於肌肉的平衡和抒發壓力,對於任何年齡段的族群都有好處,重點在動作有確實到位。國慶佳節想要好好的健身運動,不妨從國外的研究中挑出適合自己的健身活動,來讓自己身輕如燕。參考資料‧《WebMD》
-
2023-09-30 名人.劉秀枝
寧得癌症也不願是阿茲海默症?權威醫授預防失智症簡易3處方
預防失智症的簡易處方──郊山健行讀醫學院時,我對細胞的「不正常增生」(即癌症)與「凋亡」(即退化)特別好奇,很想探究這兩種生命極端的奧祕。半世紀後,銀髮族的我看著癌症的治療突飛猛進,從手術、放射線治療、化療、標靶療法與免疫治療等,不斷推陳出新,讓不少癌症能被治癒或控制。相反地,阿茲海默症的藥物研發雖然蓬勃,常以為會有突破,結果療效卻不如預期,因此目前仍僅止於症狀治療。曾有位朋友感嘆:「我寧願得癌症,即使不能治癒,但有明確的努力目標,而且親友會因我的奮鬥而鼓勵我。然而,得了阿茲海默症,心智慢慢流失,不知如何圍堵,親友看了既難過又無奈。」相信很多人都有同感。因此,「預防是最好的治療」,對阿茲海默症尤其重要。我們無法改變高齡、基因與家族史等先天的罹病因子,但可以從後天的危險因子著手,也就是要受教育、多動腦、治療三高、常運動、多活動、維繫人際互動與睡眠充足等。「走路」是最溫和、可行的運動「走路」是最溫和、可行的運動,一般建議每天至少要走四十分鐘。近年來,手腕計步器流行,可記錄每日累積的步數,簡單實用。《美國神經醫學期刊》(JAMA Neurology)於二○二二年九月,刊登一篇來自「英國生物資料庫」的論文:讓七萬八千四百三十位四十~七十九歲的無失智症者,連續戴腕計步器七天,在追蹤六.九年後,有八百六十六位罹患失智症。經統計分析,發現每天走九千八百步者,患失智症的機率減少了51%;但超過一萬步,機率不降反升。而每天走三千八百步者,失智症也能減少25%。當然,這只是參考值,每個人還需量力而為。每天走三千八百步並不難,但若能達到九千八百步,就要讚賞自己了。遠離空氣汙染,降低失智症發生機率空氣中的汙染物如細懸浮微粒(PM2.5),被二○二○年《刺胳針》(The Lancet)期刊的「刺胳針報告」,列入失智症的危險因子之一。包括台灣在內的世界各國眾多研究也有同樣的結論。二○二二年一月,《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刊登的一篇論文:「美國女性健康促進記憶研究」(WHIMS-ECHO)追蹤兩千兩百三十九位七十四~九十二歲的社區婦女,平均追蹤六.一年,發現空氣汙染的情況改善後,她們失智症的發生率也跟著降低(PM2.5每減少一.七八微克/立方公尺,失智症便減少20%),顯示這兩者可能有因果關係。郊山森林浴,適合高齡族群大部分銀髮族的生命力仍很旺盛,距離台灣的平均餘命(男七十六.六三歲,女八十三.二八歲)還有好幾年,因此得好好預防失智症,才能享受健康的老年。銀髮族不若年輕人活蹦亂跳,也不時興上健身房,「走路」是最方便且不花錢的運動。因此,我想到一項適合高齡族群、簡單易行的預防失智處方:「走入山林」。走入山林,尤其是城巿近郊海拔一千公尺以下的郊山,步道設施和指示牌較為完備,北部如軍艦岩、草嶺古道和陽明山的許多步道等。郊山健行,除了欣賞風景、遠離空汙、走路運動、認識生態,沿途如有人文典故或歷史遺跡,更可動腦。最好有同行夥伴,萬一發生意外有人幫忙,更可增加人際互動,交換心得,或健行後聚餐同樂。回家後,整理相片、做筆記或寫個簡單遊記,以加深記憶,如此把預防失智的元素幾乎都囊括了。郊山健行的地點何處尋?最好與三五好友,固定每個星期、走不同的景點。社區大學和不少民間團體也有許多走入山林或健走的課程,只要有心,一定可以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當然,如果時間與體力不允許,不見得要走郊山,每天在住家附近的公園或綠地走走,也有預防失智的效果。※ 本文摘自《終究一個人,何不先學快樂的獨老》。《終究一個人,何不先學快樂的獨老》作者:劉秀枝 出版社:寶瓶文化出版日期:2023/10/03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9-15 養生.運動健身
新北坪林一日遊,親民好走7個親水健行秘境公開!置身蕨類樂園感受心靈洗滌
金瓜寮魚蕨步道位於坪林山區的一處健康型步道,長度約1公里左右,沿著河水旁向上游前進,隨處可見在溪水裡悠游翻滾魚群的自然生態!鄰近的九芎根親水公園也是坪林推薦的親水秘境,親民安全的戲水池與淺溪,吸引不少親子同遊。坪林金瓜寮溪魚蕨步道24小時開放地址:新北市坪林區金瓜寮路位於新北市坪林區的金瓜寮魚蕨步道,步道總長1公里,分為北入口及南入口,步行往返時間大約1個小時,踏尋步道時都是沿著金瓜寮溪而行,行走其間可以欣賞豐富多樣的地形與森林景觀,耳聽溪水淙淙與隨處可見的悠游魚群,拋開煩擾的心,靜心用五感探索層巒疊翠的坪林山林與溪流。整體而言,金瓜寮魚蕨步道算是平坦好走、無難度的健行步道,清新空氣與純淨清澈的溪水,還有豐富多元的蕨類植物,保留原始森林的風貌,沒有太多人為設施的痕跡,滿滿的芬多精與負離子,讓人即便夏天走在步道中,也感覺舒暢又舒心!交通資訊【自行駕車】這裡停車空間並不多,靠近「金瓜寮魚蕨步道」入口處,金瓜寮路上有一塊空地可以停車。停好車後,走路一分鐘就能抵達金瓜寮魚蕨步道入口。【大眾運輸】銀友溫馨提醒,巴士山區採隨招隨停,不開放站位,提醒大家留意時間,以免乘客太多擠不上末班車!路線一:搭乘松山新店線至捷運新店站,轉乘公車923於「坪林國中」站下車。轉搭公車F722免費接駁車,至「蕨類步道」站下車,從公車站牌到金瓜寮溪魚蕨步道走路只要1分鐘。路線二:搭乘松山新店線至捷運新店站,轉乘新店客運923於「坪林國中」站下車,轉搭免費接駁車「F722金瓜寮路線」或「F723大林路線」,至「蕨類步道」站下車。路線三:搭乘松山新店線至捷運新店站,轉乘新店客運綠12於「坪林國中」站下車,轉搭免費接駁車「F722金瓜寮路線」或「F723大林路線」,至「蕨類步道」站下車。九芎根親水公園24小時開放地址:新北市坪林區粗窟里沿著金瓜寮魚蕨步道往南走,步行半小時,可以順遊另一處同樣適合夏天避暑的玩水景點「九芎根親水公園」!九芎根親水公園位於九芎根山登山口附近,海拔約330公尺,佔地並不大,兩處可以戲水的地方分別是金瓜寮溪與內側引水道,人潮並不多。與金瓜寮魚蕨步道一樣,這裡的水位都不深且水流緩慢,可以直接泡在水裡,彷彿天然游泳池般沁涼暢快,大小朋友可以安心玩水,一旁還有兩座涼亭及露天桌椅,置身坪林山間享受野溪的乾淨水質,綠意山巒及草地環抱,宛如大自然教室,踏青、玩水、野餐都很適合。交通資訊【自行駕車】雖然九芎根親水公園周遭山路是白線,但蜿蜒山路還是不太適合停車,建議遊客將車輛停放在金瓜寮魚蕨步道附近空地,再順著步道走過來親水公園。【大眾運輸】跟前往金瓜寮魚蕨步道一樣搭乘免費接駁車「F722金瓜寮路線」或「F723大林路線」,蕨類步道的下一站就是九芎根親水公園。九芎根親水公園公車站旁邊就是入口。【廁所資訊】捷運站廁所可以先上。另外在坪林國中站牌旁、蕨類步道都有公廁。蕨類公廁有無障礙廁所。九芎根親水公園入口處就有公車站牌及廁所,無論是上廁所或是戲水後要換衣服,都很方便。【路面狀況】步道路面整體而言算好走,偶爾有階梯要爬,但遇下雨路面濕滑,提醒大家攜帶健走仗輔助並小心行走。【賞景特色】隱身新北坪林山間的親水沁涼友善步道,金瓜寮魚蕨步道不僅是夏日避暑勝地,也是一條親民的戲水步道。整治過的金瓜寮溪清澈無比,可以看見苦花魚、馬口魚悠游其中,森林蘊含著多種蕨類植物。因此這裡也以蕨類步道而聞名,各式各樣的蕨類恣意生長,儼然是一座蕨類樂園。夏日健行戲水的同時還能觀察豐富生態,是適合親子共遊的寓教於樂秘境。步道的南北端皆有出入口,銀友實地走訪認為,從南入口步道進入比較好走,途中會經過賞蕨平台、拱橋、賞景木棧道等。建在溪流旁邊的金瓜寮魚蕨步道,走起來十分舒服,沿路有清楚標示的告示牌,可以通往斷層瀑布、月牙灣、蕨類公寓、猴橋等特色景觀。樹蔭乘涼處多、夏天來走不會感覺炎熱,同時有溪水聲相伴,慢慢欣賞秀麗風景,往下俯瞰金瓜寮溪,清澈見底。晴朗天氣有陽光灑落在水面上,發出閃閃銀光,仔細看就能發現魚兒水中游,通往溪谷的步道路徑抵達戲水區,有不少民眾帶著小朋友前來戲水野炊。愜意遨遊在這片寫意山林,金瓜寮溪有清澈溪流、光華岩石、周邊綠蔭等風景,搭配不時傳來的歡聲笑語,許多家庭會來此享受天倫之樂,一家人歡樂戲水的畫面相當溫馨。儘管是盛夏,但在這裡感受不到令人不耐的熱氣,涼爽環境讓人忍不住想再駐足停留,順便提醒遊客來溪邊戲水野炊,不要忘記將自身垃圾帶走,共同守護環境生態喔!順遊九芎根親水公園,這裡有金瓜寮溪自行車道經過,從入口往下走小徑,旁邊就是金瓜寮溪。抵達親水公園的大片綠地,同樣擁有豐富生態與水中悠游的魚群。放眼望去都是青山綠水與森林,空氣清新且遊客不多,九芎根親水公園設置了步道、涼亭與池塘,水流平緩而清澈,還備有救生圈,家長可以安心帶孩子來戲水休憩,享受不被打擾的愜意氛圍。公園內還種植了一整排的落羽松與櫻花樹,相信花季期間來訪一定更加美麗!坐在涼亭或露天座椅,感受微風吹拂過青青草原傳來的草香與泥土味,不用大老遠開車來深山叢林,也能讓自己真真正正與大自然融為一體。可以戲水的溪流區裡頭有許多大小石塊,每一處的深淺不一,但大致深度上都差不多到膝蓋,提醒民眾戲水時要留意腳邊步伐,留意水底濕滑青苔。炎炎夏日來坪林避暑,輕鬆感受大自然捎來的涼意,遠離濕熱煩躁的都市,在山林中找一片綠洲讓自己好好休息。 金瓜寮魚蕨步道與九芎根親水公園都是很好的玩水秘境,健行踏青與戲水一次享受,如果是搭乘大眾運輸的旅人請務必注意班次時間,找一天好好規劃坪林一日遊。新北坪林其他熱門景點坪林茶業博物館江南庭園山水X閩南四合院,五感體驗茶藝美學,放空避人群療癒身心!坪林遺世美景!𩻸魚堀溪觀魚步道橋中腳下透明玻璃景觀遠眺清澈溪流,竹林曲徑通茶園幽處清神怡情!新北坪林私房景點:南山寺觀景台賞日出日落,不時山嵐飄雲海如仙境!新北坪林獅公髻尾山/大舌湖健行步道茶園X梯田,被溪環繞的山丘遠觀如蛇吐舌!新北坪林秘境|北宜縣界公園九彎十八拐制高點藏賞花秘境,季節限定繡球花海、遠眺整個蘭陽平原、龜山島!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9-06 養生.運動健身
登山健行3步驟口訣!先拉筋、帶工具 跟著簡老師這樣動不受傷
「假日要不要去宜蘭爬抹茶山!」近來登山健走掀起一陣潮流,行前準備了各式裝備行頭,但卻經常忘了最基礎的熱身。物理治療師簡文仁手把手教學,動身前的拉筋、上下坡道怎麼走、運動抽筋怎麼辦,就連行動不便的長輩都能用「工具」來運動,一步步到結束後的收操,簡單易懂好操作。簡老師的行前小提醒:1、運動大量流汗,單純喝水還不夠。可以在水中加入些台鹽,補充鈉、鎂、鈣和鉀等電解質。2、高溫警報!室外攝氏超過38度,盡量不要外出運動。簡老師行前教育!上下坡口訣保護下半身,運動前後這樣拉筋緩解酸痛1.爬山健行會遇到上下坡,髖關節的拉筋格外重要,出發前可以找一處石椅或高處,將左腳踏上去,弓箭步姿勢,身體慢慢向下壓,拉到髖關節和膝關節的肌肉,只要感受筋膜稍微拉開、靈活點,就能換邊伸展。2.「上坡用腳掌、下階用腳尖、下坡用腳跟」三步驟口訣。爬上坡時,要用三分之二的腳掌往前踏,踏得穩才能避免扭傷。下階梯的時候,則是先踏出腳尖做緩衝。下坡要用腳跟,因為很多人會用腳掌踏地,這樣容易造成膝蓋衝擊而受傷,如果是用腳尖,可能會造成腳指甲瘀血。3.一趟登山健走的旅程結束後,可以攙扶樹木或牆壁以保持重心,將右手拉起右腳踝往上提,慢慢拉到大腿,伸展股四頭肌,結束後換另一邊。行動不便也能啟程,拐杖、護膝兩「工具」讓你走的安心簡老師的行前小提醒:1、爬山健行慢慢走、不用急,隨時觀察身體只要稍微喘或疲累,可以先找個地方休息、拉拉筋,伸展舒服後再出發。2、如同視力不好要戴眼鏡一樣,雙腳不便也能拿拐杖、穿戴上護膝,緩慢小步地踏穩階梯步道,利用工具的「代償力」,也能享受登山樂趣。啊!運動時抽筋怎麼辦…「反方向」鬆開繃緊的肌肉抽筋分為很多種:1.過勞:例如大量運動造成肌肉疲勞。2.冷熱溫差:肌肉受涼突然抽筋,例如大熱天跳到水溫低的游泳池。3.突然用力抽筋4.大量流汗後電解質失衡5.心肺血液循環功能不良6.腰椎 等問題抽筋是肌肉突然地緊繃造成疼痛,放鬆是首要第一步,再來緩慢地將抽筋部位反向伸展拉開,例如:小腿抽筋時,可以做弓箭步去拉小腿;大腿抽筋時,可以坐在地上將大腿伸直,雙手放在腳趾處,身體慢慢向下壓。簡老師小提醒:籃球場上總會看見有人打球到一半抽筋在場邊休息,隊友們會踢腳底板的位置去緩解症狀,但這樣其實很危險!如果踢的力道過猛,反而造成肌肉嚴重拉傷。因此,建議抽筋民眾自行拉筋,如果無法伸直扳腳,能請人適度前推施以力量輔助,或者拿毛巾拉著腳底板伸展。(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8-31 慢病好日子.慢病專欄
地方名人堂【嘉義縣】老年人口占比第一 趙紋華:五計畫提升疾病衛教
嘉義縣的老年人口占比全台第一,因應長者照護的需求,嘉義縣近年積極推動腦中風防治,從衛教、運動、營養多管齊下,利用桌遊、複合式歐式健走等有趣的方式帶動長者邁向健康,同時結合社區據點與醫療科技,更能提早防治失智、巴金森病(帕金森氏症)、老人憂鬱等身心疾病。計畫一:設計桌遊 推廣腦中風防治 嘉義縣衛生局統計,全縣人口老化比率21.69%,冠居全國,腦血管疾病(包括腦中風)在嘉義縣歷年十大死因排名第四。衛生局局長趙紋華表示,老化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險因子,為加強腦中風防治,嘉義縣運用圖卡或社群平台、發布新聞稿、地方電台廣播等方式宣導「微笑、舉手、說你好」的腦中風前兆辨識口訣,提醒民眾只要其中一項做不到,應該立即撥打119送醫,爭取治療黃金時間。●微笑:臉部表情是否不對稱或嘴角歪斜●舉手:單側手腳是否無力、舉不起來●說你好:說話是否口齒不清衛生局並委託北醫大副教授林立峯設計「腦中風識能提升創意桌遊」。趙紋華說,桌遊中融入了腦中風知識、危險因子辨別、症狀辨識和急性處置方法等知識,衛生局已培訓社區據點的139位種子教師學會桌遊卡牌的製作和玩法,他們回到社區後便透過桌遊來帶領民眾認識腦中風,學會照護自身健康,衛生局也會不定期到各社區據點驗收。趙紋華強調,透過這些模式推廣下去,老人家雖然不能100%清楚疾病,但至少懂得做不到「微笑、舉手、說你好」時要馬上撥打119求救,不久前她認識的一位住在很鄉下的老人家中風,就是因為記住了口訣,在第一時間打119,幸運地搶救成功。嘉義縣衛生局會在特殊節日時加強宣導,同時運用LOCAL(在地化)的方式和語言,拉近與縣民的距離。例如10月29日「世界中風日」曾與腦中風醫學會合作,由縣長翁章梁用台語拍攝「微笑、舉手、說你好」的宣導影片。此外,衛生局也常透過各村里辦公室,用在地民眾最熟悉的台語舉辦健康講座。計畫二:推動複合式健走翁章梁同時把運動與營養列為施政重點。疫情期間,衛生局特別與中正大學合作,推出「在厝顧健康」的30分鐘教學節目,每天早上和下午在地方電視台播出一次,由運動教練和翁章梁示範如何在家運動,同時還有日常的身體保健、 健康飲食等衛教內容。針對高齡長輩,近年衛生局推動複合式健走,是在健走時雙手握著特製手杖前後擺動,給予全身額外的推進力,可同時大量使用手部和背部肌肉,讓走路從半身運動變成全身運動。衛生局鼓勵長者每天健走30分鐘, 每周150分鐘,並利用嘉義縣梅山鄉生產的竹子製作竹製健走杖。趙紋華說, 複合式健走不但可防止長者摔跌,還能訓練四肢肌力、平衡力,減少對關節的負擔,延長行走時間,促進心肺功能,達到預防及延緩失能。在營養的衛教方面,衛生局推動「營養灶咖」。趙紋華表示,這是出動營養師到社區據點教導老人如何採買、烹調和食用才健康,例如中秋烤肉盡量選用原形食物,少烤加工食品,衛生局還製作「食物紅綠燈」、「阿嬤的冰箱」圖卡,從生活中教育民眾正確的飲食觀念。計畫三:強化ICOPE 主動出擊趙紋華也說,嘉義縣的衛生所功能很強,因為醫療資源不如都會區,所以要往前延伸,強化ICOPE(長者健康整合性照護評估),延緩失能,希望早一點找出長者的問題,今年全縣ICOP 評估5349人,有1011人異常,其中597人是行動不便,406人是用藥問題,篩檢出來之後再做轉介,盡早展開治療與照護。另一方面,社區據點對民眾的健康照護格外重要。趙紋華表示,衛生局常前進各據點舉辦活動,或由種子教師下去推動衛教,讓前往參與的民眾成為「種子的種子」,讓他們協助找出真正的高危險群來篩檢。例如有憂鬱症的老人不會出門參加據點的活動,但種子教師可以教導參加活動的老人如何辨識憂鬱症,讓他了解「隔壁的老人有類似症狀」,畢竟偏鄉仍有許多熱心民眾會主動通報和關心他人的問題。衛生局還主動訓練村里幹事和農藥商學會辨識與通報憂鬱症,扮演自殺守門員的角色,不久前就有農藥商很機警的通報一位平常從不買農藥的阿嬤來買農藥,原來她正是因為被詐騙而憂鬱想輕生。失智與巴金森病(帕金森氏症)也是高齡化社會的常見疾病,嘉義縣推估2023年全縣失智人口約8493人,目前設有29處社區失智據點、3個失智共照中心,今年5月也與故宮南院、台北榮總合作研發「今牌人生-認知牌卡」的桌遊牌卡,以故宮文物內容做為促進認知功能的藝術輔療工具,帶著老人用圖卡去回憶生活和生命故事,強化認知功能,延緩失智。趙紋華也說,嘉義縣衛生局去年起推出「失智整合照護計畫社區篩檢」,以老年人口占比高達27.99%的六腳鄉為示範點,第一年篩檢出58位確診的失智人口,失智率很高,今年是第二年,要繼續前進其他村落篩檢。她強調,嘉義縣的高齡人口多,但很多老人不願主動篩檢,衛生局要透過多種管道,例如出動車輛載著老人到社區衛生室室篩檢,同時整合共照中心、長庚科大、長庚醫院與鄉鎮公所的力量,提供失智整合照護,「衛生局絕不能放著他們不管」。趙紋華表示,目前比較困難的是巴金森病(帕金森氏症)的篩檢, 因為沒有篩檢工具,國家政策也沒有推動,某些患者初期易被誤以為是失智,之前衛生局曾在社區據點篩檢出一位疑似失智的老人,後來因為使用巴金森病(帕金森氏症)用藥有效,才發現原來他是巴金森病(帕金森氏症)患者,但無論是哪一種疾病,衛生局都希望能盡早發現 ,盡早治療,讓老人在地照護。計畫四:全台唯一 智慧綠能醫療車嘉義全縣18鄉鎮市遍布山區與海濱,為照護行動不便、出門不易的慢性病長者,嘉義縣衛生局積極推動行動醫療,每一個鄉鎮每月都會有醫療車巡迴至當地辦理 成人健檢、慢性病篩檢,長照的照護專員也會跟著到當地宣導,深入社區拜訪村里長長,了解有哪些長照需求 。趙紋華特別介紹,嘉義縣採用全台獨有的智慧綠能醫療車,以鋰鐵電池取代車輛柴油發電,結合AI科技推動心房顫動篩檢、智慧眼底鏡檢查,還有高科技雙能量 X 光骨質密度儀器(DEXA),病人的檢測影像結合AI,直接上傳雲端, 由醫師在後端判讀,讓社區健康守護更上一層樓。計畫五:潛伏結核篩檢計畫隨著嘉義縣的新住民人口增加,衛生局推出「潛伏結核篩檢計畫」。趙紋華說,東南亞國家因為沒有結核病的預防接種政策,結核病發生率較高,而嘉義縣目前有五千多位新住民,大多數來自越南、印尼和泰國等地,為免他們可能有潛伏性結核且在免疫力低落時發病,必須提早篩檢、提早治療。這項計畫去年先進行試辦,今年3月24日的世界結核病日正式展開,預計以三年半的時間完成。趙紋華說,今年目前篩檢一千例,已完成765例,陽性率高達18.7%,這些潛伏性患者正進行用藥治療中。預算分配 健康優先趙紋華同時談到,嘉義縣的預算有限,衛生局在爭取預算時,第一是考量是否與民眾健康相關、而且目的與對象都清楚的計畫,第二是考量死亡率,凡是和其他縣市相比偏高的疾病,衛生局也會加強防治預算,而縣長翁章梁都會非常支持。例如胃癌在嘉義縣的發生率占癌症的第八位,衛生局今年即展開胃癌篩檢,之前嘉義縣的C肝因陽性率偏高, 近年也加強篩檢,做的非常不錯,C肝篩檢率全台排名第四,肝癌發生率已逐步下降。而當預算有限時,衛生局會積極尋求民間資源,例如智慧醫療車的心房心室顫動、智慧眼底鏡等設備,都來自扶輪社等單位捐贈。【慢病好日子】糖友早上出門太匆忙,不吃早餐會影響血糖控制嗎?為什麼洗腎的人會便秘?有什麼助排便的好方法?提供最接近病友真實疑問的慢病衛教資訊,與您一起好好過慢病日子! 📍瀏覽專題>>慢病好日子主題圈 📍觀看影音>>慢病好日子YouTube 📍專屬訂閱>>慢病好日子電子報 📍追蹤加入>>慢病好日子-一起最愛問粉絲團
-
2023-08-12 養生.運動健身
68歲周潤發維持年輕的秘訣!超慢跑7大好處 這樣跑熱量消耗勝快走
周潤發常年跑步 近來愛上「超慢跑」香港影帝周潤發今年已經68歲、身材卻仍精壯,與他多年來一直維持著跑步登山的運動習慣有關。之前他接受媒體訪問時曾指出,工作再忙,他仍每天跑步,跑步是讓他維持年輕的秘訣。他從年輕跑到老,今年2月還參加香港舉辦的10km馬拉松,不僅完賽,成績還很優異。港媒《香港01》報導,周潤發甚至在今年上檔的《別叫我賭神》中加入許多跑步的元素,鼓勵社會大眾多運動。周潤發認為,跑步不但是強健身體,更可磨練意志,是一項值得堅持下去的運動。近來他也在電視節目分享他的跑步心得,重點是要「跑得慢」,他所推薦的,就是近年來受熟齡族喜愛「超慢跑」。什麼是超慢跑?超慢跑,在國外也稱「長距離慢跑(Long Slow Distance)」,是以較高步頻、較短步長,類似「小碎步」速度完成長距離慢跑,平均時速為每小時5到6公里,看起來雖然速度慢,實際上腳步快速,屬於有氧運動的中等強度,但不會過度疲累。在同樣速度下,超慢跑的能量消耗比快走多2.5倍,心跳為每分鐘110到120BPM,比健走80至100BPM快一點,很適合銀髮族。超慢跑「微笑速度」定義:也就是「邊跑還能邊微笑」,不僅不會臉紅氣喘,甚至還能邊跑邊聊天,特點是距離要長、速度要慢,跟馬拉松配速跑不同,速度介在健走與慢跑之間。超慢跑如何跑?1.前腳掌先著地,後腳跟再落地。避免踮腳或踢地板。2.跑步中膝蓋保持微彎,關節不可鎖死(呈ㄍ字形可避震)。3.輕量落地,聽不到自己的腳步聲,就跟練輕功一樣,越輕越好。4.小步伐、高步頻(180步╱分鐘)。注意:1.腰桿打直、肩膀放鬆、手臂自然擺動。2.呼吸頻率穩定不急促。3.下巴要微微抬高,眼睛望向遠方。4.跑步時不要低頭,否則後頸部張力過大,加上跑步時身體晃動,就容易受傷。超慢跑在哪跑?超慢跑在室外或室內都可進行。在室內赤腳跑更健康,因為足底有許多穴道,赤腳跑可直接刺激穴道,且肌肉與地板接觸更完整,有助於穩定髖關節及膝關節。但沒有跑步習慣的人,嘗試赤腳跑時,足踝、小腿肌肉會有些微不適,建議可先穿鞋跑,漸進地改踩在瑜伽墊上,再進階到赤腳跑。超慢跑好處1.增加心肺耐力2.減肥、消除內臟脂肪3.降血壓、膽固醇、三酸甘油脂4.降低慢性病危害5.幫助腸胃蠕動、改善便祕6.促進血液循環,減少肩頸痠痛、手腳冰冷7.降低憂鬱、改善睡眠品質適合超慢跑的族群.超慢跑的特色是小步伐、高步頻,可大幅降低對膝蓋的負荷,適合年長者、肥胖族群。.相較於快走,超慢跑安全性較高,肌耐力不好的銀髮族,可搭配一分鐘超慢跑、一分鐘快走,漸進運動。.對工作壓力大的上班族,超慢跑也是很好的紓壓管道。總是擔心跑步太累不肯動的人,一起來試試超慢跑吧!【資料來源】.《香港01》別叫我賭神|周潤發從跑步領悟人生啟示 精選香港山野登上大銀幕.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
-
2023-07-23 養生.運動健身
簡文仁的減輕膝蓋負擔走路法:上坡用腳掌、下階用腳尖、下坡用腳跟
防疫解封後第一個暑假,許多人早已安排出國旅遊行程、開好購物清單,卻忘記「腿力」也要準備。物理治療師簡文仁根據自己多次參與國際健走節的經驗,分享他的日行4萬步「勇腳馬」訣竅,從行前的養肌和備鞋,到行程中如何聰明走路不傷膝,還有每天回到旅館的快速舒緩密技,這些觀念不只能讓旅遊更盡興,也能讓日常事務更省力、每一步都輕盈愉悅。簡文仁觀察,國人出國旅遊,熱門景點經常是古蹟、自然保護區,或是逛街購物,這些活動都不能坐車,只能靠自己的雙腿,每日步數通常可以高達2萬多步。如果是參加國寶運動員紀政創立的希望基金會定期舉辦的「國際健走」活動,以他個人經驗來看,日行走20到30公里,每日步數更可高達4萬步。行前2周開始部署,每天增加1、2千步,達成2萬步目標。簡文仁說,平常只走5、6千步的人,出國旅遊忽然一天內走到2萬步,很可能鐵腿、腳起水泡、走不動,這時只能休息,不得不犧牲一些遊歷機會,非常可惜。預防日行數萬步的疲憊痠痛打壞遊興,唯一方法就是超前部署,在旅行前就達成每天輕鬆走2萬步的目標。算算看平常的步數距離2萬步還有多少步,每天增加1、2千步,慢慢達成目標。簡文仁預估,行前訓練約需至少2周時間, 如果發現體力比預期差,一天走2萬步很困難,那也要量力而為,斟酌減少步數,同時要重新檢視出國行程,長時間步行的行程不能安排太多。提早買鞋、試鞋,讓新鞋變軟、更合腳。有了一雙耐走勇腿,也要有雙好走的鞋。簡文仁表示,很多人會為了出國特地買漂亮新鞋,要注意提早買鞋,並在行前增加步數訓練時就穿上,用兩周時間來「馴鞋」。如此才能真正知道這雙鞋是否適合久走,會不會磨腳,也可以讓新鞋變軟、更合腳;如果發現鞋子不適合久走,還有時間換一雙試試。出國旅遊如果缺乏購物計畫,也會令人舉步維艱。簡文仁提醒,邊走邊買、手裡拎著大包小包,就會變成負重行走,影響走路姿勢,可能增加受傷風險。建議最好在行程的最後再購物,或是購物後先把戰利品收好,再繼續接下來的行程。善用工具減輕膝蓋負擔,三原則減少關節衝擊。「我膝蓋不好,可以出國玩嗎?」簡文仁經常被問到這個問題,他都會鼓勵他們去,除非是膝蓋正在疼痛,那就不應勉強。不只老年人需要注意,中壯年常忽略自己行動力已逐漸出現問題,可能在長途旅遊中敗興而歸。如果擔心久走加快膝蓋退化,可以善用護膝、健走杖或單枴等小工具,這些都可以分散體重帶來的壓力和衝擊力,讓膝蓋少點負擔。在許多古蹟或名勝地,都有長長的上下坡或樓梯得走,簡文仁提醒,大家可以謹記,在膝蓋不鎖死的前提下,記得「上坡用腳掌、下階用腳尖、下坡用腳跟」。這樣的姿勢可以將體重造成的壓力,平均分散到腳踝和膝蓋,減少膝關節受到的衝擊,下坡時也不會導致腳尖一直往下戳到鞋子,而引起甲溝炎等傷害。肌力平常就要練,出國旅遊才不會力不從心。「練肌力,平常就要練。」簡文仁表示,如果平常就覺得上樓梯很費力、蹲下站不起來、坐低一點的椅子就爬不起來、重物提不起來、抹布擰不乾、罐頭開不了,這些都是肌少症的徵象。不能輕視行動力退化前兆,提早保養才是根本之道,如果連日常生活功能都因應不來,出國旅遊只會更力不從心。要增強肌力,除了維持運動習慣,也要注重營養,肌肉才能長大。年長者容易有胃口不好、消化吸收不好的問題,光靠天然飲食,不容易均衡攝取足夠營養。簡文仁建議,可適度補充保健食品,例如葡萄糖胺、軟骨素等可保養關節靈活的補充品,還有提煉自洄游里程高達數千里魚類的「咪唑胜肽化合物」,有助於提升肌肉耐力。市面上營養品眾多,簡文仁建議民眾可優先選擇大廠、老牌,較有保障。營養和運動兩者相輔相成下,原本費力的日常活動會變得愈來愈輕鬆,形成正向循環,身體越動越健康。健走團恢復祕技由下往上冷水沖腿 可迅速消除疲勞簡文仁曾經徒步環島,一天走20、30公里下來,就連他這麼耐走的人也會腿痠,這時候他就會用從健走團學到的祕技:去浴室用冷水沖腿。簡文仁表示,用蓮蓬頭開冷水,依序從腳板、小腿、大腿,慢慢往上沖,沖個15分鐘就非常舒暢。因為水柱有按摩效果,冷水有冰敷效果,雙管齊下,可以幫助持續整天用力的腿部肌肉冷卻、讓代謝廢物被血液循環帶走。接著再做些伸展操,雙腿更放鬆,就可以準備睡個好覺,隔天又是一尾活龍。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7-23 養生.運動健身
走路走到腳痛?走長路前3大行前訓練及行程中4招伸展運動一次看
近年許多人為了圓夢,出國走西班牙朝聖之路,也有人在國內挑戰百岳,到底要走長路之前,怎麼提前保養膝蓋?衛生福利部金門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黃珮榕說,若平時沒有運動的習慣,突然長時間行走,易造成身體不適,也可能導致腰、膝、踝、足的傷害,如足底筋膜炎、延遲性肌肉痠痛、肌肉拉傷,或是使得原有的膝髖關節退化問題症狀加劇。黃珮榕說,我們的雙腳平日承受的壓力不小,因此在進行長途行程規畫時,要先了解自己的體能狀況,不要過度挑戰自己,在行程中安排適當休息時間,確保腰腿部的負擔適中,也讓身體有時間恢復。她建議,長時間行走時,應避免攜帶過重的行李,可將行李分散在不同的背囊中,以減輕腰部、肩部、下肢關節的壓力。另外,要隨時留意身體的信號,如感到疲勞、疼痛或不適感,應即時休息並調整行程。旅行中休息時間,簡單伸展運動有助減輕肌肉痠痛。行程中的休息時間進行簡單的伸展運動,有助於減輕肌肉的痠痛,如:1.大腿前側肌群群伸展:一手扶著牆壁維持平衡,將一隻腳向後抬,用手抓住腳板向臀部方向輕壓,上半身挺直不彎腰,感受大腿前側伸展,停留15~30秒,兩腳交替執行。2.小腿後側肌群伸展(弓箭步):雙手撐牆,腰背挺直,前腳膝蓋彎曲不超過腳尖,要伸展的腳放在後方,腳跟踩住地面,後腳腳尖對身體正前方,膝蓋不內夾,感受小腿後側伸展,停留15~30秒,兩腳交替執行。3.坐姿臀部伸展:將痠痛側的腿屈膝轉向放置在對側的腿上,核心收,腰背挺直,前屈身體直到臀部伸展的緊繃感覺產生,停留15~30秒,兩腳交替執行。4.背部伸展:面向牆壁,手推牆壁,後退一步後,雙腳打開約2倍肩寬,腳踝向外約15度,將臀部向後、向上推的同時,背部向下壓,直到手肘伸直為止。停留3個呼吸後慢慢復原,持續30秒。有氧、阻力、柔軟三大行前訓練,須以漸進方式進行。行前運動訓練做什麼好?黃珮榕建議,有氧訓練、阻力訓練(核心和下肢肌群)與柔軟度等,都相當不錯。有氧訓練可做像是游泳、騎自行車、健走、慢跑等。平常無運動習慣者,可逐漸增加每天的步行時間和距離,調整點到點之移動方式,如改為爬樓梯、走路或騎自行車上下班,以增加每日活動量。年紀大的長輩若有關節疼痛問題,可優先考慮以水中運動或踩固定式腳踏車,作為有氧訓練的選擇,兩者皆屬低衝擊的運動,可減少關節負擔,同時能鍛鍊大肌群並提高心肺耐力。體力較差的衰弱族群,訓練的時間可以每次10分鐘多次累積。阻力訓練,可著重在大腿前後側肌群、臀部肌群及核心肌群訓練,常見的運動如:直膝抬腿、坐姿抬膝、起立坐下(簡易版深蹲)、深蹲、弓箭步蹲、開蚌式臀肌訓練、橋式、死蟲式、麥吉爾三大核心運動(McGill big 3 exercise)等。而柔軟度訓練有助於增加關節活動性,減輕肌肉的緊繃感,可加入每天的運動項目中一起執行。運動需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和能力,調整訓練強度和頻率,再逐漸增加,減少受傷的風險,特殊族群或有骨關節疾病患者,建議諮詢醫師。登山杖可減輕下肢關節負擔,護膝提升關節穩定度。黃珮榕說,帶健走杖和使用護膝,在長途旅行期間會有幫助。健走杖能提供額外支撐,尤其在不平坦的地形或長時間行走時,可以分散身體重量,減輕下肢關節負擔。護膝有助於穩定膝蓋,藉由限制關節活動及受力,來減輕關節疼痛,簡易的護膝類型是全包覆式無開孔的設計,可保暖及增加膝蓋血液循環,體積不大,然而此類型的穩定度較低,適用於膝蓋輕微痠痛的族群;有些護膝會在兩側增加金屬條或固定帶以增加穩定性,但穿戴上就比較明顯。鞋身和後跟要有足夠支撐,鞋墊能吸震,鞋底要防滑。黃珮榕提醒,選擇鞋子可考慮幾個面向,包括挑選正確尺寸的鞋子,有足夠的空間給腳趾活動。建議在下午或晚上買鞋,因為此時腳部會稍微腫脹,試穿時嘗試走幾步,感受鞋子的舒適性和穩定性,確保沒有壓迫感、摩擦或不適。另外,可選擇透氣性好且柔軟的鞋面材質,有助於保持腳部的乾爽和舒適;鞋身和鞋後跟要有足夠支撐,增加足部落地時的穩定性;鞋墊要有足弓支撐,有良好的吸震功能;鞋底能防滑,以確保在各種地面上行走時的穩定性。每個人的腳部特徵和需求都不同,選擇鞋子時可根據自己的個人情況做出判斷。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7-22 養生.聰明飲食
別被名字騙了!減腹部脂肪「3食物都是隱藏版地雷」 乾燥蔬果片上榜
減重除了要飲食控制外,最好要天天運動。而減腹部脂肪的「3食物都是隱藏版地雷」,吃了當心減肥不成反而變更胖。避免攝取過多熱量*輕度工作者:學生、辦公室職員等。建議一天所需熱量攝取熱量為體重(公斤)×30大卡。若是體重過輕或過重,視情況增減5大卡/公斤。*中度工作者:業務員、經常要外出洽公者等。建議一天所需熱量為體重(公斤)×35大卡。若是體重過輕或過重,視情況增減5大卡/公斤。*重度工作者:建築工、農作人員等。建議一天所需熱量為體重(公斤)×40大卡。若是體重過輕或過重,視情況增減5大卡/公斤。 均衡飲食營養師何佳玲表示,每天要均衡攝取全穀根莖類、豆魚肉蛋類、乳品類(以低脂為佳)、蔬菜和水果,不要偏食,也不要完全不攝取某種營養素。尤其坊間有很多偏食減肥法並不可取,這些偏食的減肥法不只對身體有傷害,而且復胖機率高。*斷醣飲食法:即不吃澱粉,短時間會變瘦,但身體仍然需要均衡飲食,尤其腦部需要能量,長期不吃澱粉對身體不好。*蛋白減肥法:也就是吃肉減肥法,過度攝食肉類可能產生酮酸中毒。不要太晚進食有些上班族會加班,晚上9點、10點才下班,結果因為要犒賞自己,吃宵夜如鹽酥雞、飲料或是滷味等,何佳玲認為,因進食完後又馬上要睡覺,易造成脂肪囤積在腹部,建議最好不要吃宵夜。多喝水人每天需求的總水量為30ml×體重(kg),例如60公斤的人每天要喝1800ml的水,茶料、湯食可計算在內,多喝水,可以促進新陳代謝,有助減重。吃足蔬菜及水果攝取足夠的蔬菜及水果,以提供足夠纖維質、維生素及礦物質。把握每天蔬果579的原則,蔬菜與水果總量,兒童至少5份(蔬菜3份+水果2份)、女性7份(蔬菜4份+水果3份)、男性9份(蔬菜5份+水果4份),蔬菜要大於水果的量,因為水果有糖分,多吃仍有增胖風險,蔬菜熱量低,多吃無妨。其中提到的水果量1份等於1拳頭,蔬菜1份約等於煮熟後半碗的份量。3種地雷食物要少吃1.水果乾以金鑽鳳梨果乾為例,一包120 g,約有350大卡熱量,相當於6份新鮮鳳梨的熱量(一份為碗的八分滿),而且一包果乾可能吃不飽,吃完還想再吃其他東西,應盡量攝取新鮮水果。另外,芭樂乾一包135 g,也約400大卡,但一顆新鮮芭樂大概只有60大卡的熱量。2.蔬菜片乾每100公克蔬菜片乾,約有510大卡,等於20碟蔬菜,需適量攝取。3.堅果一包堅果熱量約600大卡以上,每天吃一湯匙(一湯匙為塑膠湯匙一平匙)就好,不要過量。飲食+天天運動 雙管齊下有效減肥減重除了要飲食控制外,何佳玲強調,最好要天天運動,若是不行,一週至少要運動5天。每週應累積150分鐘的中度身體活動,例如健走、打羽球、網球、太極拳、一般速騎腳踏車;或從事75分鐘的費力身體活動,例如跑步、上山爬坡、爬樓梯、快速騎腳踏車、有氧舞蹈、跳繩等。可以採分段方式累積,但每次至少要運動連續10分鐘才有效。有人習慣去健身房運動,從事飛輪、跑步機、腳踏車等運動,因為健身房運動多半都要求速度及強度肌耐力,屬於費力運動,對於減重很有效果,不過要持之以恆。除了運動之外,每天要有充足睡眠,至少睡足7~8小時,學會放鬆、紓壓、找時間休假,也是保持健康、擊退過勞肥的必要方式。更要學習不過度消耗身體健康,路才能走得更長更遠。
-
2023-07-21 養生.運動健身
宜蘭大同松羅國家步道 老少皆宜的國家級消暑仙境!超詳細交通及步行指引
宜蘭大同鄉的國家級消暑景點!松羅國家步道沿著溪流而建,步行往返2小時,路途雖長但沿路平緩好走,是老少皆宜的親子同樂步道,擁有豐富生態資源,能欣賞流瀑、溪石、山澗等景觀,親山又親水的泰雅族古早獵徑。松羅國家步道位於宜蘭縣大同鄉松羅村,松羅國家步道沿著松羅溪而上,松羅溪的源頭來自雪山山脈,是蘭陽溪的上游之一,溪水終年不枯竭,一路上溪水淙淙,潮濕的低海拔森林,長滿了茂密高大的蕨類與綠樹,孕育出豐富多樣的動植物生態,造就宛如雨林般的原始景觀,也陪伴一又一代的泰雅族人,堪稱是當地松羅部落的「生命之泉」。松羅國家步道是早年泰雅族人用來打獵的路徑,為了守護這片珍貴的土地,部落居民從步道的規畫、設計到管理都親力親為,2002年起更自主發起封溪運動,保護松羅溪不過度開發與汙染,這也成功復育了當地一度瀕危的苦花魚,如今水質清澈的松羅溪經常可見成群結隊的魚群現蹤,是族人攜手守護的幸福步道。詳細交通路線◎自行駕車:導航「松羅國家步道停車場」,從停車場到步道入口約步行半小時。 ◎大眾交通【火車+客運】搭乘台鐵至宜蘭火車站,從後站廣場出站。出站後,沿著林森路步行,接著往校舍路的方向走,約4分鐘即可抵達。宜蘭轉運站周邊設有汽、機車(收費)停車場,方便民眾轉乘使用。雙北地區的旅人想前往宜蘭,可於市府轉運站、板橋轉運站、臺北轉運站、捷運科技大樓站、大坪林捷運站、圓山捷運站及南港捷運站,轉乘客運至宜蘭轉運站、羅東轉運站或礁溪轉運站。1. 首都客運台北乘車處:市府轉運站宜蘭乘車處:宜蘭轉運站、羅東轉運站或礁溪轉運站車次、時刻表查詢:https://bit.ly/2VTm9n72.葛瑪蘭客運台北乘車處:板橋轉運站、臺北轉運站及捷運科技大樓站宜蘭乘車處:宜蘭轉運站、羅東轉運站或礁溪轉運站車次、時刻表查詢:https://bit.ly/3lR3LWB3.大都會客運台北乘車處:大坪林捷運站上車宜蘭乘車處:羅東轉運站、蘇澳車次、時刻表查詢:https://bit.ly/3mXE3Rl4.國光客運台北乘車處:圓山捷運站、南港捷運站宜蘭乘車處:宜蘭轉運站、羅東轉運站或礁溪轉運站車次、時刻表查詢:https://bit.ly/2K63LVy抵達宜蘭轉運站後,轉乘綠12、1743、1744、1751,於「松羅」站下車,搭車時間約53分鐘。下公車後橫越泰雅路二段,進入對面松羅村的巷口,開始朝松羅國家步道的方向前進。路程中會經過松羅村,當地的民宅聚落、基督教會、活動中心及大同國小等。走到盡頭處看到一處階梯,繼續往上走。經過階梯後,接下來是一段下坡路,續接松羅南巷往前直走。途中會經過溪河木露營區,這裡有一大片寬敞平坦的露營地、兒童遊戲場、戲水池、烤肉區、化妝室、淋浴間、停車場等設施。開車前往的民眾,可以將車輛停放在松羅步道停車場,停好車後再走回來,往松羅步道的方向前進。往前走一小段路,會先經過第一處公廁,接下來繼續走,又會經過另一處公廁,如果怕內急可以先上廁所。繼續往前進,右手邊會經過一處自來水淨水場,代表離松羅步道入口已經不遠,再往前走一小段路即可抵達。從最外面的松羅國家步道停車場,走到步道入口大約還有2公里左右的路程,停好車後出發需要徒步半小時左右。如果不想要走太遠的路,將可以將車子開進去停在淨水廠旁邊,但這裡空間最多只能停放8台車,加上道路狹窄,會車十分困難,如果不是開車技術特別好的人,還是建議把車停在外面的步道停車場。路況資訊無論是從公車站牌或停車場出發到步道入口,亦或是行走在松羅國家步道途中,沿路走起來十分平緩。柏油路與碎石路交雜,屬於老少皆宜的簡單步道,缺點就是路程較長,來回時間請預估抓個2.5~3小時左右。座椅資訊步道、溪畔有巨石可以坐下來休息。廁所資訊抵達松羅國家步道入口前,至少經過三處廁所,其中一處位於露營區。賞景特色松羅國家步道海拔位置約在280至400公尺,昔日泰雅族獵徑整修成傍溪而建的步道,親山又親水,也拜溫濕氣候所賜,造就了宜蘭其他步道少見的豐富生態。一路上觀賞魅力無限的巨石、溪流等自然景色,經常見到獼猴、果子狸、松鼠、山羌、竹雞等動物出沒,昆蟲則有蝴蝶、蜻蜓、豆娘穿梭林間,植披以樟楠次生林、九芎林等亞熱帶植物為主。由於緊鄰松羅溪,行走其中總能感覺到涼爽濕潤的水氣繚繞。全長2公里的松羅國家步道,每隔100公尺左右設有里程指標,置身這片原始森林就像踏進另一個仙境,耳聽淙淙水聲、眼看綠色世界,大把吸入芬多精與負離子,步道雖長卻讓人越走越感覺快活!涼快舒心的松羅國家步道天然景觀豐富,沒有太多人為色彩,簡單的桂竹虹橋、繩索吊橋、休憩涼亭、木棧道等設施,保留環境特色。部分路段為石頭路且有少數階梯,由於當地濕氣較重,多數石階上都有青苔覆蓋著,提醒民眾行走時留意腳邊狀況,銀髮族請攜帶登山健走杖行走,以免滑倒。松羅國家步道是苦花魚的復育地,泰雅族人將苦花魚稱為「kole-balai」,意思為「真實之魚」,日本人則賦予牠「高山鯉魚」的稱號。過去受到森林濫砍、生態破壞的影響,苦花魚的數量一度驟減。2002年之後松羅社區推動封溪復育計劃效果有成,目前在管制站前方約500公尺的休憩區,松羅步道途經的幾處水潭中,都能見到一大群苦花魚聚集。走到步道終點,會抵達松羅溪上游的巨石區。溪水穿梭於其中,形成數個小瀑布,適合找一處平坦寬敞的石頭,簡單用毛巾鋪在上面席地而坐。宜蘭大同松羅國家步道一邊喝水休息,同時聆聽大自然的蟲鳴鳥叫與流水聲,也適合在此野餐賞景,將眼前翡翠色的水藍清澈溪水盡收眼底,如此仙境可以稱得上是人間享受。宜蘭大同鄉周遭景點九寮溪自然步道走訪泰雅族傳說秘境!步道輕鬆好走臨瀑布,來自雪山山脈的流水飛瀑【完整介紹】https://egoldenyears.com/73696/ 太平山國家森林遊樂區最美最安靜都在宜蘭太平山!國際認證全球第一條寧靜步道僅25分貝:翠峰湖,CNN認證全球最美小路之一:見情懷古步道【完整介紹】https://egoldenyears.com/71843/ 【延伸資訊】.北中南3大腎友友善步道(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7-18 養生.抗老養生
學會與老化後的身體共處 葉金川:老後生活安排必要2件事
沒有疾病的「健康」是老年生活的目的嗎?當然不是!年紀大了,難免有毛病,體能也衰退,退休後要能與老化後的身體共處,依然過得有活力,才是我們要追求的生活目標!因此年老後的生活安排一定要包括2件事……「健康是身體上,心理上和社會適應上的完好安寧狀態。」這是世界衛生組織在1948年提出的「健康」定義。多年以來,我們認定的「健康」一直依循著這個概念,但年紀漸長後,我有了不同的想法,我認為世界衛生組織提出的健康概念是個理想;隨著醫學科技的發展,許多疾病已經可以預防、也可以治療,然而,並非所有疾病都能防範與避免。尤其是上了年紀,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慢性病、及面臨身體各功能的衰退,我們都需要學習與疾病共處、跟衰老共活!健康不是生活的目的完全沒有疾病的「健康」是生活的最終目的嗎?當然不是!年紀大了,都會視茫茫、髮蒼蒼、齒牙動搖,難免有小毛病,體能也衰退,要能夠與老化後的身體狀況共處,依然過得有活力,才應該是我們要追求的生活目標!要達到活力生活,除了身體健康外,心靈自由也是必要的。因此我們需要去規劃、學習,有動機和有毅力,讓自己享受生活,每一天充滿希望、快樂與活力。所以,退休年老後的生活安排一定要包括:有戶外活動嗜好,不論是什麼樣的運動都可以,但要是戶外活動,並且與社會有所連結;另一個是靜態嗜好活動,不論是繪畫、插花、琴棋書畫……,重要的是戶外與室內嗜好,兩者必須兼有且持續,才能真正享受活力生活的趣味。(延伸閱讀:別等肌少症、骨鬆才補救 延緩衰弱和防治疾病一樣重要)最健康的阿嬤我的太太張媚在50歲之後開始自己的第二人生,正值孩子長大離家,生活重心順位也因此從工作、家庭調整為自己的健康與生活。有一次,她覺得生為台灣人,一生之中應該要攀登過一次玉山!她原來其實有在運動,只是不是定期定量的習慣,因此我建議她先練習走我們家後面的小山,每天走5公里,逐漸增加到走10公里。訓練一個月後,她當日來回、花了十小時多就完成單攻玉山。她相當有成就感,同時也能享受登高望遠的壯麗美景,自此之後就養成健行、登山的習慣。今年一月,我和她到紐西蘭自助旅行,一個月內我們走遍都市、郊區、海濱、國家公園的步道,合計走了快300公里,她絲毫沒有顯現疲累的感覺。(延伸閱讀:七十歲的背包客)我的小兒子因為工作關係有時候無法照顧孩子,想請我太太幫忙照顧幾天,還曾因此「遊說」我太太說:「媽媽,妳是我看過最健康的老人!」太太跟我說:「我70歲了,要我幫忙看孫子,救急可以,要長期照顧孫子,門都沒有!」脱胎換骨登大霸我有一群山友,經常相約登山,因為每個人的體能狀況不同,往往會分成三組:A組是完登組,B組目標則是爬一半折返,而C組是只參加登完山後的聚餐。一位以前在醫政處工作的同僚陳美蓉原本都是參加B組,中年之後,她想要改變,所以先參加健身房的有氧舞蹈課程,體能增進之後,登山她已經可以參加A組了,前一陣子,她還完登大霸尖山,當成自己的60歲生日禮物。她的故事因此也激勵了她的幾個姊妹淘,原本都沒有運動習慣的,開始相約訓練,以登上百岳的閂山、鈴鳴山為目標。癌後登山重生楊德嘉是我的一位多年好友,他在70歲時罹患攝護腺癌,經開刀治療後,體能衰退、元氣大傷,他原本只待在埔里家中寫書法、畫國畫,我建議他多到戶外走走,藉此恢復體力。因此,他開始走步道,因緣際會認識了一位老山友,對方帶著他探訪了南投各式各樣的步道。(延伸閱讀:攝護腺癌術後健走登山復健 拿回身心主導權)持續走了五年,他因此走出心得,還開始寫文章分享自己走過的步道,向大眾介紹適合老人、全家健行,兩、三小時就可以走完的「樂齡步道」。最近他更跨越居住的縣市,開始走台中、彰化地區的步道了。此外,為了讓文章吸引人,他也開始學拍照,希望文圖並茂的呈現方式,增加閱讀性。(延伸閱讀:樂齡健走養生 私推中台灣3條適合老人 親子遊的森林步道)自行車勇闖花東慈濟大學前公衛系主任蕭正光教授,多年前我認識他的時候,50多歲的他並沒有運動習慣。有一回,我邀他和我們一群車友們一起從太魯閣長春祠騎到天祥,路程大約17公里上坡,ㄧ般來說,我們大約騎一小時就會到達天祥晶英酒店前的廣場休息、喝咖啡,但是那次我們騎到那裏,又等了三十分鐘後,他才終於出現,車友們就開他玩笑,怎麼年紀不算大、還騎這麼慢。他因此發憤圖強,找兒子一起每周練騎。最近和他碰面時,他說,剛完成了洄瀾自行車挑戰賽,在24小時內騎完300公里,換言之,平均一小時至少要騎15公里,速度不但要快,也只能短暫休息。真沒想到,十年前被嘲笑騎車太慢的他,現在已經成為自行車高手。(延伸閱讀:有慢性病的銀髮族,可以做哪些運動?)七十歲開始全球六大馬幾年前我在走我家後山崇德街的步道時,結識了跑馬拉松的知名好手林觀芝,他是退休後開始跑步而跑出興趣,很積極參與國內各大馬拉松賽事。(延伸閱讀:跑步跑出「鐵腿」?DIY按壓穴道來緩解)他70歲的時候,他的女兒看到爸爸這麼喜歡跑馬拉松,就資助他參加國外的馬拉松比賽。他第一次到國外參賽後,更著迷參與賽事,因此每年都報名參加國際性的馬拉松,到75歲時已經取得象徵馬拉松甜甜圈的世界六大馬拉松獎牌了。他今年已經78歲,在國內各大賽事仍可見到他身影。(延伸閱讀:想參加馬拉松,如何自我訓練?) ㄧ年半完成小百岳我以前的同事,前健保局局長戴桂英在65歲時退休,當時她的運動嗜好主要是登山,也完成許多座百岳。她先生相當熱衷跑馬拉松,因此鼓勵她一起陪跑。從陪跑5公里開始,她逐漸增加跑步距離,經過了五、六年,原本只能參加親子組、健走組的她,變成完成了100個半馬,並且參加過20、30場全程馬拉松,而且還經常獲獎。幾年前,她先生完成百岳之後,想要挑戰完登台灣小百岳,邀她一起參加,自此開始他們跑遍台灣各地、甚至到金門、馬祖、澎湖、蘭嶼等地爬郊山,很有毅力與鬥志,花了一年半時間達成完登小百岳的目標。問她,接下來的目標呢?她說:「就再完登一次小百岳吧!」(延伸閱讀:50歲後爬山,怎麼避免上下坡吃力?)活力樂齡 人人做得到上述分享的都是我身邊朋友的真實故事,他們都不是什麼體育好手,多是從40、50、60歲才開始接觸戶外運動,因為不同的動機像是樂趣、生病後要復健、覺得自己太弱要雪恥、或自覺要保持體力而開始運動,加上有同伴的引導,進而成為能持久、終生的興趣。所以,我們不能只把「健康」當作目的,它只是一種手段,最終應該是要過著享受能走、能跑、能騎、能划……,擁有樂在其中的嗜好、有品質的生活。不論是否有身體健康問題或生活上的其他困難,不需要是天選之人、也不需要具備特殊才華,只要願意開始學習、有意志與毅力,追求活力生活,人人都做得到!(延伸閱讀:倒退走舒緩退化性關節炎?醫師更建議4項改善膝痛的運動)責任編輯:吳依凡
-
2023-07-15 焦點.健康知識+
5個日常習慣正在摧毀你的膝蓋!坐太久、過度「挺直」膝關節其實超傷身
全身保護膝蓋的肌肉有好幾種, 臀部肌肉(glutes)和股四頭肌(quads)特別重要,健身教練哲尼根(Stacey Jernigan)說,如果保護膝蓋的肌肉不夠強壯,或出力不平衡的話,膝蓋就要付出很大的代價。起坐姿勢不對、走在不平的路面上、坐太久、上下樓梯太頻繁或太快等,這些看似無關緊要的生活習慣,也會加速膝蓋的耗損。下述五個日常習慣會摧毀你的膝蓋,專家提醒大家務必注意。5個日常習慣恐摧毀你的膝蓋一、超大伸屈動作讓膝關節過度「挺直」的動作一定要避免,要伸直雙腿之前,切記先動膝蓋上方的股四頭肌,以免膝關節拉傷。二、未利用到臀部肌肉一般人從座位站起來的時候,不假思索很自然就直接站立,不會想到要讓臀部肌肉幫忙。不動用臀部肌肉就直接站起來,會讓你的膝關節承受過大的壓力。哲尼根建議大家,要站起來之前,先給腳跟一點壓力,「傳達」訊息到臀部肌肉,啟動臀肌的作用,這樣就可解除膝蓋的壓力。三、坐太久人坐久了,膝關節及周圍組織會變很僵硬。哲尼根說,「用手表或手機設鬧鐘,每一個半到兩小時一定要站起來走走,即使只走個兩三分鐘,也可以讓關節、組織鬆軟、滋潤,保持血液暢通。」四、膝蓋-臀部不協調要保護膝蓋,最好馬上就要注意膝蓋和臀部的協調。哲尼根說,即使光是椅子高度不合,坐下來的角度不對,就足以增加膝關節的壓力,「一定要讓膝蓋和臀部同高,或比臀部稍低。」這樣的高度,就不會增加膝關節的壓力。五、鞋子的支撐不足鞋子「不對腳」,不是最適合你的腳的話,全身都會遭殃。走路或光是站著,但膝蓋、腳踝、兩腳不協調的話,身體就要付出代價,全身骨骼、關節,特別是膝蓋關節,會承受額外的壓力。延伸閱讀:.健走很健康,為何專家卻說無法鍛鍊雙腳?日本體能訓練師解析腳衰退原因.健走好處多!醫師親授間歇式健走、北歐式健走、不倒翁健走怎麼走才對.一走路就膝蓋痛、腳跟痛?專家教你正確走路2關鍵責任編輯:陳學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