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31 該看哪科.婦產科
搜尋
健保
共找到
4128
筆 文章
-
-
2021-01-31 該看哪科.婦產科
長庚、馬偕、禾馨...全台接生特色醫療院所
台南安安婦幼診所 剖腹產率25%剖腹費用南北差異大 選擇自然產省很多健保大數據顯示,基層診所剖腹產率明顯高於醫學中心、區域醫院,但位於台南市的安安婦幼診所卻剛好相反,108年剖腹產率僅25%,甚至低於同在台南的成大醫學中心48%。該院院長潘咸安說,「台灣少子化嚴重,只要想生,不管用哪種方式生產,相信婦產科醫師都願意配合。」「自費剖腹產費用南北大不同。」潘咸安說,台北號稱貴族尊榮婦科診所,平均剖腹產費用五萬起跳,有些高達七萬元。相較下南部診所平價得多,以安安婦幼診所為例,不到一萬五。儘管北部費用高,但剖腹產比率卻比南部高。潘咸安分析,北部民眾多半較捨得花,自費剖腹產費用連同坐月子,差不多得花二十幾萬,南部則比較「踏實」,如果沒有必要,「能省就省」。潘咸安指出,安安婦幼診所遵守健保給付規定,一切照標準行事。另外,在孕婦回診接受產檢時,也會提供正確衛教訊息,讓孕婦瞭解自然產的優點。如果孕婦採取自然產,生產順利,且選擇健保房,住院兩天,出院結帳可能只需自付幾百元。潘咸安說,年輕孕婦多會上網瞭解自然產、剖腹產的優缺點,不太聽老一輩的建議,挑時辰生產的比率愈來愈低。台北馬偕醫院 剖腹產率28%降低剖腹產率 鎖定新手媽媽溝通根據健保署108年統計,馬偕醫院剖腹率28%,遠低於其他醫學中心。馬偕紀念醫院婦產科部主任王有利表示,醫院長期以來就以低於30%的剖腹率為目標,更以新手準媽媽為率先溝通對象,透過精準管控達成此一目標。王有利說,各大醫學中心婦產科多有每月一次的「周產期罹病及死亡討論會」,馬偕這個會議至少已經運作27年,主要透過統計報表,由主治醫師指導住院醫師,針對每月剖腹產病例的原因進行檢討及討論。王有利表示,婦產科每個月也有全院剖腹產適應症排行,並公布自願、非自願剖腹的當月人次,在不影響醫學指引下,若這個月剖腹產比率高出三成,就會依照適應症排行,檢視醫師對孕婦的處置原因。結果發現,多年來,非自願剖腹產的適應症第一名為「前一胎剖腹」,還占一半,王有利說,這個現象讓科內醫師達成共識,花更多時間讓第一胎產婦了解剖腹產是否必要。「最重要的就是溝通,有些執意要剖腹,我們會尊重,但也會讓病患了解兩種生產方式的好處及問題。」王有利說,大部分第一胎自願剖腹的原因是「怕痛」,醫師多會透過產檢建立互信醫病關係,本來要求剖腹的媽媽,多會改變心意。林口長庚醫院 剖腹產率38%避免倡議剖腹 接手高危險產婦健保署統計,108年度全台剖腹產人數5萬8669人,林口長庚居全台之冠,剖腹產數1885人,剖腹產率為38%。林口長庚醫院產房主任詹耀龍指出,林口長庚有全台最多的產科醫師,接生人數也最多,因此接受剖腹產的產婦也多,但主動要求且沒有剖腹產適應症者,估計僅3%到4%。詹耀龍表示,林口長庚每月接生人數約300到330名,但並非所有來院生產的產婦,都在林口長庚產檢。林口長庚是重度級急救責任醫院,當周邊診所遇上高危險懷孕或胎兒異常,多會轉來。他估計,林口長庚每接生一百名新生兒,有33名是高危險狀況,需要進到新生兒加護病房。詹耀龍表示,除了情況特殊的產婦,林口長庚不提倡剖腹產。許多孕婦主動詢問,「可不可以協助剖腹產?」甚至要求擇吉時剖腹,通常會被勸退。主要是剖腹產多了麻醉風險,如腹腔沾黏,可能會有產婦臟器及新生兒受傷風險,若產婦有潛在心臟疾病,麻醉也可能出現意外。詹耀龍表示,院內也避免讓醫師向孕婦倡議剖腹產,剖腹自費約二萬元,直接納入醫院營收,不會進到醫師口袋,也讓醫師較能秉持客觀的立場,協助孕婦分析,哪一種產程較合適。台中茂盛醫院 剖腹產率44%專精不孕症治療 雙胞胎多 剖腹率高在這次健保大數據調查中,茂盛醫院剖腹產率為44%,在地區醫院位居第一。茂盛醫院院長李茂盛表示,該院專精於不孕治療,許多不孕患者接受人工生殖,胚胎順利著床,約一半比率屬於雙胞胎,生產風險較高,為此,許多孕婦選擇剖腹產。不孕症治療權威李茂盛表示,與一、二十年前相較,現在剖腹產率明顯較低,以前自願剖腹產主要原因是希望寶寶「好命」,但最近幾年則是因為孕婦怕痛。李茂盛說,許多孕婦怕痛,有些人是痛了好久生不出來而選擇剖腹產。其實現在無痛分娩技術進步,大幅降低自然產疼痛感,如果只因怕痛,倒可不必多挨一刀,在醫師評估下選擇無痛分娩。另一個讓孕婦選擇剖腹產的原因是高齡懷孕。李茂盛表示,晚婚晚孕已成趨勢,許多孕婦年齡都超過四十歲,身體狀況相對較差,為了安全會選擇剖腹產。茂盛醫院剖腹產率為何偏高?李茂盛解釋,醫院收治眾多不孕症患者,接受人工受孕時,雙胞胎比率高達一半,依現行健保給付條件,適用於剖腹產給付。再者,不孕症患者在接受不孕治療後,後續產檢及生產多在同一家醫療院所,只要收治較多不孕症,剖腹產率也一定跟著提高。禾馨新生婦幼診所 剖腹產率44% 腹膜外剖腹產 需有團隊技術配合健保數據顯示,108年禾馨新生婦幼診所剖腹產以981人次居基層診所第一名,剖腹產率則是44%。禾馨醫療執行長蘇怡寧強調,禾馨診所不是「剖腹產」特色醫院,而是「生產」特色醫院,給予媽媽全人照護。蘇怡寧說,多數產婦以自然產為主,但因生產有風險,剖腹產提供一個「救贖」。他解釋,自然產風險最常見胎位不正,另外還有胎盤位置不對的「前置胎盤」、胎兒相對媽媽骨盆還大的「胎頭骨盆不對稱」,或是媽媽身體狀況不佳。剖腹產的方式,除了需打開腹膜的傳統剖腹產外,現在也有許多媽媽選擇「腹膜外剖腹產」,避開腹膜腔再切開子宮,將胎兒娩出。蘇怡寧表示,腹膜外剖腹產並不是新手術,在過去抗生素不發達時就有,因為不用進到腹腔,較不易引起感染。但因手術方式複雜,且隨著抗生素發展,許多醫師改採傳統剖腹產。但近幾年發現,腹膜外剖腹產仍有其優點,包括減少感染、術後恢復快等,因此又開始興起。不過仍需有團隊和技術的配合,才能應付如此複雜的手術,也非人人適合。蘇怡寧說,禾馨採雙主治醫師開刀,並配合產科麻醉專科醫師,以經驗值和技術來說,面對腹膜外剖腹更有把握。木生婦產科診所 剖腹產率80%剖腹原因多元 院內產婦多高齡根據健保署統計,108年度各層級院所剖腹產人次,基層診所排名中,木生婦產科診所以907人次位居第二,但以剖腹產率80%來看,則為整體最高。木生婦產科診所院長李木生表示,應該沒有80%這麼多,不過來院要求要剖腹產的產婦與過去相比確實大幅增加。產婦要求剖腹產原因大概有幾種,擔心難產最後導致「吃全餐」、擔心胎兒受傷、怕痛、有時辰的迷思、擔心產後陰道鬆弛影響性功能、網路資訊影響產婦決定等。李木生表示,不僅上述原因,曾有對夫妻,因先生準備外派,搶在出國前,太太滿足月的時間剖腹生產,讓先生能看見孩子。近年則因高齡產婦增加,顧慮的原因更多,院內近年協助的產婦約落在35歲,皆具高齡生產風險,臨床已少見20幾歲孕產婦。院內多採腹膜外剖腹,減少感染。當孕婦主動要求剖腹時,一定會給予衛教,由孕婦選擇,日前也有39歲的孕婦選擇自然產。院內的麻醉方式,使用多模式自控式硬脊膜外止痛法,以超前部署的概念進行先前止痛,產婦亦可依自己需求加強給藥。目前可達到術後不痛、可動、宮縮無感的良好狀態,產婦可盡早下床活動、哺餵母乳、加快恢復。※完整專題》健保大數據/自然產或剖腹產 準媽媽準備好了嗎?※剖腹產人次10大醫療院所排行,請點此
-
2021-01-31 該看哪科.婦產科
自行要求剖腹產、非自行要求剖腹產前5大主診斷人次
※完整專題》健保大數據/自然產或剖腹產 準媽媽準備好了嗎?※剖腹產人次10大醫療院所排行,請點此
-
2021-01-31 該看哪科.婦產科
生得少 更捨得花 自願性剖腹產費用價差大
對於部分婦科診所剖腹產比率及相關費用均高得嚇人,婦產科醫學會理事長黃閔照也覺無奈。他說,這完全取決診所的態度,如果來者不拒,而醫師也覺得自然產的醫糾較多,而剖腹產只需一刀,相較簡單容易,風險也低,當然也會傾向剖腹產。不孕患者增加,懷孕後多指定剖腹產事實上,婦產科醫學會、衛生福利部均提倡自然產,不鼓勵非必要的剖腹產,為此,健保也擬定嚴格給付標準。不過,黃閔照臨床觀察發現,自願性剖腹產人數愈來愈多,寧願多花點錢也沒關係。黃閔照分析,這與台灣不孕患者持續增加,以及生產數少等兩大因素有關,許多人接受不孕治療,嘗試多次,費用昂貴,且身心俱疲,順利懷孕後,不想承受任何自然產風險,而指定剖腹產。此外,台灣平均生產數僅一點多,大部分女性只願意生一胎,生第一胎時,考慮就多一點,常擔心要是待產時間拖得很久,還生不出來,倒不如一開始就選擇剖腹產,免得白痛一場。醫師提醒,硬要照時辰生,恐帶來更多危險國內不孕症治療權威教授李茂盛說,昔日剖腹產幾乎都是公婆的主意,早在媳婦生產前,就花錢請命理師算出金孫出世的良辰吉時,要求醫師必須在幾點幾分執行剖腹產。近幾年來,女性意識抬頭,要求擇時剖腹產的個案明顯變少。李茂盛說,自然產好處多多,如果硬要挑「好日子」,決定剖腹產時間,千萬不能過於執著,如果一定要依照命理師指示開刀,還可能增加手術風險。舉例來說,如果預定凌晨一兩點,即使醫師願意,但此時剛好是大夜班,護理師與麻醉醫師、護理師等人力容易不足,一旦發生意外,風險更高言,不可不慎。李茂盛指出,如果剖腹產時,產婦突然大出血,或是新生兒出生後呼吸窘迫,這時候必須緊急請求外科、小兒科等專科醫師支援協助,風險極高,一有差錯,反而危及產婦及胎兒生命安全,「醫院診所及醫師都不應該順著孕婦及其家屬的意願,而看時接生。」提供各種醫材選擇,南北收費差距大值得注意的是,依照全民健保規定,產婦如果選擇自願剖腹產,就必須自付一部份手術費用,但這筆費用南北差距甚大。黃閔照指出,少部分婦科診所積極經營品牌形象,以產科界的名牌包包自居,號稱提供更好的醫療服務,例如,防沾黏的貼片等醫材,費用當然就貴上許多。黃閔照表示,相關醫療費用均需通過當地衛生局審核,只要收費在合理範圍,而產婦也願意自費,婦產科醫學會並無意見。非常規時間出勤費,應在3000~12000元間此外,基於醫師與產婦的信任感,及使用者付費原則,已有部分醫院收取「非常規時間出勤費」。經婦產科醫學會核算後,建議「非常規時間出勤費」應在三千至一萬兩千元之間,黃閔照說,只要通過衛生局審核,就能向產婦及其家屬額外收取這筆費用。不過,此制上路兩年多,並非每家醫院都會收取這筆費用,例如,同為馬偕體系,台北馬偕收此費用,但新竹馬偕就沒收,黃閔照說,各家醫院考量不同,目前收取「非常規時間出勤費」的醫療院所以基層診所居多。黃閔照提醒,準媽媽在生產之前,應與醫師充分溝通,由醫師評估情況,選擇最適合的生產方式,站在醫學會立場,如果能夠自然產,就不要剖腹產,沒有必要白挨這一刀。※完整專題》健保大數據/自然產或剖腹產 準媽媽準備好了嗎?※剖腹產人次10大醫療院所排行,請點此
-
2021-01-31 該看哪科.婦產科
需經麻醉、傷口恢復過程 剖腹產具短期和長期風險
自然產是胎兒經由陰道娩出,剖腹產則以手術方式切開孕婦腹部,從子宮裡取出嬰兒,侵入性較高、具有一定風險,風險隨剖腹次數增加而提高。理論上,若產婦未具備絕對的剖腹產適應症,醫師都會支持鼓勵產婦朝著自然產計畫努力,經適當評估,即便曾經剖腹產,下次也有機會安全順利地自然產。自然產導致母胎罹病、致命率,都低於剖腹產母胎醫學會創會理事長、長庚醫院婦產部教授主治醫師鄭博仁表示,站在健康促進和恢復觀點,都要謹慎考慮短期風險和長期風險。自然產導致母胎罹病、致命機率都比剖腹產低,剖腹產需要經過麻醉、等待創傷恢復的過程,具短期和長期風險。鄭博仁表示,短期風險例如併發症、感染,傷及其他正常器官或組織,長期除了提高下一胎懷孕生產風險,也會留下一些後遺症,例如有些人剖腹後月經型態改變,因為經血可能滯留在子宮下段的疤痕裂隙,影響經血排出。若無絕對適應症,醫師和產家都值得為自然分娩努力;但若出現胎位不正、有危及產婦的高風險因素,例如子癲前症等,合乎剖腹產適應症,還是得接受剖腹產,兩害相權取其輕。併發症機率雖較高,但高齡產婦也有機會自然產婦產科醫學會秘書長、馬偕醫院婦產部資深主治醫師黃建霈表示,許多人誤以為「剖腹安全、自然產不安全」,其實這是迷思,主要是考量適應症,不必要的剖腹產,就不應該開。很多人以為高齡產婦剖腹較安全,這也是迷思,他曾接生49歲生第一胎的自然產案例。黃建霈表示,高齡產婦出現孕期併發症的比率較高,例如妊娠毒血症,因此而需要剖腹,也使高齡產婦剖腹比率變高,但這不代表高齡就一定要開刀。前置胎盤分四等級,輕等級仍可試試自然產此外,前置胎盤是剖腹產適應症之一,乍聽很危險,其實分四個等級。黃建霈表示,最嚴重的兩個等級必須剖腹,但較輕等級仍可試試自然產,醫師通常會提醒產婦,如果胎盤位置較低,有可能需要臨時剖腹,產後大出血機率也會提高一些。2019年美國婦產科醫學會(ACOG)建議指出,若曾出現前置胎盤,每次剖腹產發生植入性胎盤(胎盤不正常緊密附著子宮肌肉層)的比率倍增,第二次懷孕增為1.3倍,第三次懷孕2.4倍,第四次懷孕9倍,第五次懷孕9.8倍,第六次以上29.8倍,如果有產婦有意願剖腹,醫師務必要與她討論未來的生育計畫,包括不預期懷孕的可能性。第一胎剖腹,第二胎想自然產,先評估子宮破裂風險黃建霈表示,現在漸漸有愈來愈多產婦第一胎剖腹,第二胎想嘗試自然生產,臨床上叫做剖腹產後的經陰道生產(Vaginal birth after cesarean;簡稱VBAC),兩胎懷孕時間相隔半年以上,便可考慮。但黃建霈也提醒,仍要看上一胎剖腹的原因。如果是因為骨盆狹窄等原因剖腹,這胎VBAC成功率只有一半;如果前一胎胎位不正,這次胎位正常,VBAC成功率高達80%。黃建霈提醒,VBAC有子宮破裂風險,若上胎剖腹的傷口是橫開,這胎VBAC子宮破裂機率0.5%,若是直開,風險高達25%,一旦破裂,母嬰都有生命危險,所以雖然機率低,產婦大多仍會卻步。鄭博仁表示,接受VBAC之前,可評估子宮破裂風險,以超音波觀察子宮條件、胎頭大小等,評估和溝通的過程相當花費時間,加上去有風險,即便「推廣VBAC」是各國努力降低剖腹產率的重要策略,在台灣接受度仍低。前置胎盤分四級1. 低位性前置胎盤是胎盤未蓋住子宮頸內口,但位於子宮下段。2. 邊緣性前置胎盤指胎盤蓋住子宮頸內口的邊緣。3. 部分性前置胎盤指胎盤蓋住部分子宮頸內口。4. 完全性前置胎盤為胎盤完全蓋住子宮頸內口。●等級1、2可嘗試自然產,等級3、4建議剖腹產。不管怎麼生 想要生得順 體重控制最重要黃建霈表示,無論自然產或剖腹產,現在臨床上都會跟產婦說「要生得順,體重控制最重要。」1. 體重控制得宜產婦和胎兒的體重若能控制得宜,不要過重,可減少很多生產併發症和風險。2. 要吃對不是吃多很多人以為孕婦要多吃才有營養,但其實重點不在吃多,而是吃對。黃建霈提醒,葉酸、鐵等微量元素,孕婦務必均衡攝取。3. 適當運動很重要運動量少不但提高合併症風險,產後憂鬱發生率也會上升。4. 產檢要做,但不是愈多愈好如果聽到有人推銷各種自費檢查或產品服務,應保持客觀,詳細了解其目的、評估必要性、費用,再做決定。※完整專題》健保大數據/自然產或剖腹產 準媽媽準備好了嗎?※剖腹產人次10大醫療院所排行,請點此
-
2021-01-31 該看哪科.婦產科
近三年剖腹產人數各級醫院多下降 診所大增
台灣進入晚婚晚育、生育率低迷的年代,複雜的社會變遷痕跡、當代產婦的特質,都可以從剖腹產的健保給付數據中看出端倪。自行要求剖腹人數,診所三年內增加近900人次健保署統計,106到108年的剖腹產率從34.1%攀升到35.1%,其中自行要求剖腹產人次從3478人次增至3936人次;自行要求剖腹人數在各級醫院都下降,但在診所,三年內持續增加近900人次。診所剖腹產率也明顯高於各級醫院。綜觀108年全國剖腹產人次最高的40間各級院所,第一名是林口長庚(1885人次),但若將診所前五名的三家禾馨診所加起來,達2531人次,超越林口長庚,恐才是真正的全國之冠。以剖腹產率看,最高前十名依序是木生婦幼(80%)、菡生婦幼(67%)、馨悅婦產科(61%)、王立文婦產科(51%),成大醫院(48%)、禾馨內湖診所及童綜合醫院(47%)、育禾婦幼診所(46%)、禾馨新生及茂盛醫院(44%)。高風險產婦多的醫院,剖腹產率未必較高台灣婦產科醫學會秘書長、馬偕醫院婦產部資深主治醫師黃建霈分析,一般來說,剖腹產常見於高危險妊娠及生產,比較適合在醫院,診所剖腹比率高,可能是診所配合度高,例如可接受「看時」剖腹,也可能是診所人力及各科資源不如醫院,擔心自然產緊急變化處理不來,傾向剖腹避免醫療糾紛。另外,少子化也改變產婦想法,捨得花錢購買優質服務,許多診所看準需求,行銷一條龍服務,例如附設月子中心,這些是一般醫院較不會提供的配套。母胎醫學會創會理事長、長庚醫院婦產部教授主治醫師鄭博仁表示,通常高風險產婦都會轉診到大醫院,診所以低風險產婦為主,剖腹產率還這麼高,確實有待管理。其實高風險產婦多的醫院,剖腹產率不一定較高,例如接生量大的台北馬偕,一年剖腹產上千人次,剖腹產率僅28%;也有接生多但剖腹產執行很節制的診所,例如安安婦幼診所,剖腹產率也僅25%。近三年具適應症剖腹產人次變動不大,常見適應症依序是前胎剖腹、胎位不正、產程過長、胎兒窘迫。去年非自行要求的剖腹產中,有1萬8093人因前胎剖腹而再次剖腹;1萬1341人胎位不正;產程遲滯或胎心音窘迫加總1萬2806人。「新式產程」不過度干預產程進行,減少剖腹機率產房有所謂「吃全餐」,即產婦本來要自然產,等待子宮頸開,也持續內診,可以忍痛或已接受無痛分娩,但最後還是剖腹。鄭博仁指出,因產程遲滯或胎心音窘迫而剖腹的產婦,很可能就是「吃全餐」,但產程遲滯和胎心音窘迫的判定,與醫師專業和人格特質有關。如果了解「新式產程」進行判斷、膽大心細分辨胎心音是窘迫或生理性減速,知道如何處理生理性減速,又能營造良性溝通而不過度防衛的醫病關係,剖腹產的機會便降低很多。鄭博仁指出,1950年代建立的舊式產程,子宮頸口開到四公分就算進入活躍期,2014年美國婦產科醫學會與母胎醫學會共同發表新式產程,六公分才算活躍期。子宮頸口開至幾公分處於活躍期,非常重要,根據新式產程,就知道子宮頸口從四公分到五公分可能超過六小時,五公分到六公分可能超過三小時,低於這速度才算產程延長,醫師因此比較不會過度干預產程,按照舊式,產婦容易被判定為產程過長,建議剖腹,黃建霈表示,臨床上,「吃全餐」機率不高,大概不超過5%,有些是生到一半,小孩忽然心跳不好又缺氧,別無選擇、只能開刀。過去年代,生產造成的死亡率是百分之一,現已降到萬分之一,因為醫療進步,減少了99%的可能傷亡,所以非自然也不一定不好。黃建霈認為,民眾不需太執著自己的產程過長,醫師會給予專業判斷與建議,若想嘗試自然產,在沒有危險前提下,醫師會全力協助。台灣剖腹產率無明顯惡化,但仍有進步空間世界衛生組織建議的剖腹產率大約在10%到15%之間,但很多國家的數據都高於此數。鄭博仁表示,長期來看,台灣剖腹產率沒有明顯惡化,在亞洲,比韓國好,但比日本差,還有進步空間。根據各國經驗,重點在減少「吃全餐」的比率、提高剖腹產後自然產比率,從這兩個方向著手並妥善管理,剖腹產率就會下降。※完整專題》健保大數據/自然產或剖腹產 準媽媽準備好了嗎?※剖腹產人次10大醫療院所排行,請點此
-
2021-01-31 該看哪科.婦產科
為什麼政府要鼓勵自然產?健保給付與剖腹產相同
迎接新生的喜悅之際,準媽媽也要面臨生產的忐忑。自然產或剖腹產?哪一個對產婦有利?只有醫病良好的溝通,才能做出最好的選擇。本期「聰明就醫╳健保大數據」從全國孕婦生產數據統計,探討近年的生產趨勢,提供即將迎接新生兒的家庭參考。經過數個月的孕育,小寶寶終於來到母親懷抱,這動人的一刻,是許多醫師不畏辛勞投入產科的原動力,身為移植外科專科醫師的健保署署長李伯璋也曾經親身體驗。李伯璋在實習醫師受訓時期,前幾個月在八堵礦工醫院實習,當時也接生了好幾次,自然產、剖腹產都有。當時帶他學習的婦產科醫師還曾經力勸他留下來擔任婦產科住院醫師,只是李伯璋當時已屬意走外科。現代人生育少、更看重生產品質、捨得花錢。「婦產科和移植外科有個相似之處,是願意把兩個生命都交在醫師的手中。」李伯璋說,這樣的醫病關係特別的緊密,個案都期望看到醫師的行醫態度是慎重、負責的。生孩子這件事,對於整個家族來說都是很大的生命轉變,加上現代人越生越少,對於生產經驗的要求提高,通常也會更加捨得花錢。李伯璋分析,為了滿足產家的期待和需求,現在有很多診所從產檢、生產到坐月子,都設計了一條龍的服務,也有高規格的設備、親切的服務、專長的技術,會到這些診所生產的人,大多數經濟能力也比較好。李伯璋也聽說自己的朋友抱孫子,從生產到坐月子的花費都不便宜,但是大家都捨得花。自然產優於剖腹產,醫病溝通更顯重要。李伯璋表示,理想上,自然產是比剖腹產更好,但現實上卻看到剖腹產還是會以一定比率發生。理論和現實的落差,可能就是與這些社會經濟因素有關,或許也有受到某些社會風潮的影響,現在的產婦意見比較多,但醫師與產婦之間就和所有醫病關係一樣,也有資訊不對等的問題,所以很難說剖腹產的結果是出於哪一方的主動或意願。為了鼓勵自然產,健保給付上已將自然產的給付調高到與剖腹產相同,為了不鼓勵自行要求剖腹產,非自行要求剖腹產的給付也比自行要求的高。非自行要求剖腹產給付三萬六千到三萬七千點,自行要求剖腹產僅給付一萬五千多點,其餘的差額,是民眾要根據各縣市衛生局核定的收費標準去自行負擔,以兼顧健保負擔公平和使用者付費的精神。生產的健保給付雖是包裹式給付,以避免做越多給付越多的現象,但如果是多胞胎,或產婦有其他健康照顧需要,也可以另外向健保署申請給付。生產安全性提升,多元產科專業人員投入。李伯璋表示,雖然每個生產過程都有很多風險和不確定性,不過在現代醫學的進步之下,無論是自然產或剖腹產,相關風險都變得越來越小、越來越可控,產前檢查也能越來越準確地了解胎兒狀況,生產的安全性一直在提升。生產的人力也從過去年代有助產士接生,到後來助產士漸漸失去傳承,轉變為由醫師接生。但最近也開始有一些年輕助產士投入接生,未來不論是在都會或偏鄉,對民眾的生產服務上,都期待有更多元的產科專業人員投入。產婦的產檢是由國健署支應,生產則是由健保署給付,醫界常提到給付不合理,但產婦也搞不清楚哪一塊是誰給付。對此,李伯璋表示,以人為中心的整合服務、給予專業人員合理的給付,一直是他在健保署努力推動的方向,比較好的技術和藥物,例如更安全的安胎藥或催生藥,健保署都抱持很願意評估和討論的態度;給需要的人最好的治療,也是健保署一貫的目標。年輕世代多能接受「使用者付費」和「負擔公平」李伯璋表示,現在年輕世代是主要承擔健保財務的族群,對於「使用者付費」和「負擔公平」都很能接受。年輕世代資訊使用能力較高,透過廣泛使用健康存摺,對於自己所使用的醫療服務也越來越具有成本意識。加上年輕人自主意識更強,有更高的意願參與醫病共享決策的過程,不論是自然產或剖腹產,相信都有助於朝向減少不必要醫療行為、促進合理報償、提升服務品質等好的方向前進。※完整專題》健保大數據/自然產或剖腹產 準媽媽準備好了嗎?※剖腹產人次10大醫療院所排行,請點此
-
2021-01-3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部桃專案獎勵金出爐 收部桃患者醫院最高加1倍獎勵金
部桃院內群聚事件發生至今已過半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日前說明將祭出「部桃專案」,但僅說明部桃院內醫事人員獎勵辦法,今公布協助收治部桃轉出患者及治療被註記的曾赴部桃民眾,其醫療院所也可獲取防疫獎勵金,收治一名部桃患者,最高可加成100%的獎勵金,最快過年前核發第一筆獎勵。衛福部醫事司今公布部桃專案之防疫獎勵金,醫事司司長劉越萍表示,該獎勵金的規畫,主要是依照「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醫療照護及防治發給補助津貼及獎勵要點」規定,如同先前指揮中心公布,凡是在部桃執勤的醫事人員皆有獎勵金。治療新冠肺炎患者的部桃醫師每人每天發給1萬元、照顧新冠肺炎患者的護理師每人每班給予1萬元、協助治療新冠肺炎的專責醫事放射師及感染管制人員每人每月1萬元。同時也將提撥獎勵費用給予院方,院方將提撥一定比例給予該院行政人員、社工、清潔人員等。劉越萍表示,因應部桃院內群聚事件,指揮中心啟動「部桃清空計畫」,總計轉出169名原在部桃住院的患者,協助收治這169名患者的醫療機構,同樣也有獎勵金。收治患者的醫院,在治療部桃轉出患者的期間,申報的健保費用將加成100%。健保署署長李伯璋表示,假設協助收治住院一位部桃患者,總計申報1萬點(一點不等於一元),健保將加碼給予1萬點,該院可收到2萬點的健保費用;加碼的部分,並非從健保總額提撥,而是從防疫基金撥款,不會影響到總額。除了收治部桃住院患者的醫療機構,有獎勵金可以拿,因應部桃專案總計註記2萬2312人,需自主健康管理。劉越萍表示,由於健保卡註記這些民眾,擔心影響被註記的民眾就醫權,協助診治被註記的民眾之醫療院所,其申報的健保費則加50%。劉越萍強調,協助診治被註記的患者有獎勵金,不代表醫療院所有「無故拒診」的權利,註記的目的是希望醫療院所能強化詢問接觸史等,若醫療院所有拒診的情形,將依醫療法規定予以處罰;若是需要開立轉診採檢,開立電子轉診單也需要通知當地衛生局。劉越萍表示,協助收治住院患者的健保費用提撥會採「預撥制」,過年前第一筆費用一定會提撥出去;至於協助診斷被註記的部桃患者,則由健保署直接勾稽,核發健保費用,醫療院所毋需額外申報。
-
2021-01-3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部桃專案已通知1600人採檢 鄭文燦重申防疫沒有假期
部桃群聚至昨日連5天本土0確診,而部桃專案回溯解離對象,目前已通知篩檢1600人,桃園市長鄭文燦今在防疫會議重申,疫情還沒結束,仍要維持戒慎恐懼態度,部桃專案匡列近4000人、居家檢疫達5000人,每個環節都不能馬乎,因此周六、周日假期仍要開防疫會議,因為疫情沒有假期。鄭文燦表示,雖然連續幾天都沒有本土確診案例,但疫情還沒結束,希望整個防疫團隊都要站戰戰兢兢、戒慎恐懼,把每個環節都防堵好,防疫不能有破口,所以這次部桃專案匡列近4000人,要把追蹤、隔離做好,居家檢疫達5000人,大家都很辛苦,防疫仍要高標準。鄭也說,今天雖然是星期六、明天星期天,但一樣要開防疫會議,把每一項工作檢查、追蹤好,該做的工作不能馬乎。桃園市衛生局統計,截至昨天為止,全本共通報2764例,包括121例確診、2604例排除、39例尚待研判結果,疑似新冠病毒感染送驗有1萬8146例,居家隔離列管4698人,累計解除3451人,目前列管中1247人。另外,本土確診案接觸者有183名在集中檢疫場所、208名在外縣市,合計列管1637人,居家隔離者有症狀轉通報個案共2363例,其中13例確診。桃園市衛生局長王文彥說,部桃專案已通知居家隔離結束個案已經採檢1600人,另陽性個案出院後關懷情形有44案例,其中38人自述和生病前沒明顯差異,其餘人有經濟、情緒及適應障礙,目前有社工輔導中。王文彥說,目前已經進入流感期,1月30日起公費流感疫苗提供6個月以上尚未接種民眾接種至疫苗用完止,民眾可攜帶身份證及健保卡,就近前往本市13區衛生所或276家合約醫療院所接種疫苗。王指出,流感與新冠肺炎症狀相似,接種流感疫苗可降低就醫風險、幫助臨床鑑別診斷,因流感與新冠肺炎均可能出現發燒及呼吸道症狀,接種流感疫苗除了可減少罹患流感、降低住院機率,也幫助醫師臨床評估時可更快做鑑別診斷。
-
2021-01-29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桃園發醫護防疫補償金 醫師公會全聯會感謝鄭文燦
部立桃園醫院群聚感染武漢肺炎,桃園市長鄭文燦親自出席桃園市醫師公會召開的應變會議,並提供醫護確診與隔離補償慰問金。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今天發表聲明,肯定與感謝鄭文燦照顧醫護,並給予防疫決策的支援。桃園醫院武漢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群聚案累計15人確診。桃園市醫師公會26日召開「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應變會議」,鄭文燦親自出席,感謝各醫師公會同心協助防疫,針對醫事人員執行醫療任務確診者將發給新台幣10萬元補償慰問金,若是因而居家隔離,則發給3萬元的補償慰問金。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聯會副秘書長羅浚晅說,醫師公會與全聯會針對武漢肺炎,一年來由身兼民進黨立委的理事長邱泰源召開過多次全國性應變會議,而各縣市醫師公會開會時,縣市長親自出席並給予實質鼓勵則非常罕見,全聯會給予鄭文燦市長高度肯定。他說,也由於鄭文燦親自出席,桃園市政府在行政上的決策,與跨單位協調的效率大幅提升,對於市府與醫師公會、各醫療院所的資源整合,也大有幫助,為其他縣市處理疫情時,樹立了良好的示範。針對桃園醫院群聚感染事件,羅浚晅說,除了桃園市醫師公會外,因為北北桃是共同生活圈,台北市及新北市等醫師公會都已召開緊急應變會議,這次桃園醫師公會應變會議也針對跨縣市的就醫,以及各醫院落實分流分艙,相關的健保卡註記等進行討論,希望讓細節更完備。他說,尤其社區診所是醫療的最前線,每天都有大量的發燒病人,需要第一線的社區診所篩選、診療與通報處理,目前在醫師公會全聯會與全國各縣市醫師公會都已超前部署。
-
2021-01-29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桃園防疫旅館9成已滿 鄭文燦:高峰期已過 應夠支應過年返鄉潮
部桃群聚至昨日連4天本土0確診,桃園市長鄭文燦今主持防疫會議表示,桃園防疫旅館使用率已達90%,剩下95個房間,經評估應仍可支應過年前返鄉潮,他也提到,有關外縣市拒診曾到部桃就醫民眾,桃園市的醫院、診所並無拒診狀況,呼籲不該予以歧視或標籤化。桃園市有26間防疫旅館,總房間數超過2600間,目前已使用90%,仍勝下95間,應可支應過年前的返鄉高峰期,因為經過試算返鄉高峰期已經過了,昨天、今天回國大約都700多人,屬於桃園居民僅佔部分,所以防疫旅館目前是充足的,若不夠還有100間的備用房間會派上用場。這段時間居家檢疫人數到達5000人,起初評判最高點可能來到7000多人,但目前仍維持在5000人左右,會保持居家檢疫與防疫旅館能量,因應回國的高峰期。部桃專案回溯部分,正在做居家隔離滿14採檢工作,昨天桃園南、北各設置1處機動篩檢站,單日各300人,共600人,昨天視察採檢動線,基本上都可以不塞車、不用等待程度,另有5家較大責任醫院也設有篩檢站, 民眾可自費篩檢,前幾天有排隊,民眾不必過分擔心。鄭文燦說,部桃就診過病人,衛福部會在健保卡雲端註記21天,桃園的醫院、基層診所都沒有拒診情況,醫生守則就是把病人權利放在心中,桃園醫療院所非常認真、貼心,服務所有病患,桃園並無發生拒診情況。另有媒體問到,本土至昨日連4天0確診,加上海外返鄉潮高峰已過,是否會比較安心?鄭文燦說, 關鍵期、風險期還沒度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官陳時中有說,2月4日是觀察點,是第一輪的14天,現在還不到7天,防疫工作不能有任何鬆懈。
-
2021-01-28 新聞.元氣新聞
春節期間慢箋 明起可提前領藥
迎接辛丑年春節,長達七天假期,為避免春節假期使用慢性病連續處方箋的民眾用藥中斷,台大、北榮、長庚等各大醫院配合健保署規定,提醒慢性病人上次給藥天數最後一天,也就是藥吃完的日期,落在2月10日至2月16日春節期間,可提前於明(29)日起到醫院領藥備用。「慢性病連續處方箋」是指醫師開給病情穩定的慢性病患的長期用藥處方箋,目前「慢性病連續處方箋」的效期,是依醫師實際處方給藥的日數計算,最多90天,並分次(月)調劑,每次給30天以內的用藥量。依「全民健康保險醫療辦法」的規定,持慢性病連續處方箋領藥的民眾,必須在上次給藥期間屆滿前10天內,才可以憑原處方箋再次領取下一個月的用藥。因應110年春節假期,健保署援例放寬規定,提醒持有慢性病連續處方箋的民眾,可提前領藥,避免中斷用藥,安心過好年。台中慈濟醫院藥學部藥師謝蕙霞表示,過去經驗,常有慢性病人在農曆春節前,忙到忘記提前領藥,臨時無「藥」可吃,被迫停藥,影響病情控制。所以健保署將2月10日小年夜到16日年初五領藥期間的慢性處方箋,提早到明天開放領藥,家裡有慢性病人,一定要注意春節假期的備藥,吃藥千萬別放假。謝蕙霞從假期時間長短研判,應該有許多家庭安排出遊,慢性病人長時間在外遊玩,不如居家方便,因此長備慢性病用藥外,保命急救藥物也不能忽略。謝蕙霞舉例,心臟病人減緩心絞痛使用的硝化甘油舌下錠,或氣喘病人在發作時需要的支氣管擴張劑,務必隨身攜帶,以備緊急情況使用。
-
2021-01-27 癌症.胃癌
男子四肢無力食慾差、發燒就醫 正子造影揪出腫瘤源頭
58歲吳姓男子患有糖尿病,因四肢無力、食慾差、發燒到急診就醫,經腹部超音波及電腦斷層檢查發現肝臟左葉有顆5公分大的病灶,懷疑是肝膿瘍或是膽管癌,經醫師建議接受正子造影全身檢查,發現不僅肝臟有腫瘤,在胃及大腸也各有一顆腫瘤及瘜肉,讓他驚訝不已,幸在接受手術治療後恢復健康。大千綜合醫院一般外科主任劉信誠說明,病患的症狀原懷疑為肝膿瘍,但電腦斷層與核磁共振檢查一直無法排除惡性腫瘤的可能性,且患者吃東西如果太大口,吞嚥常會卡卡不舒服,食量也變少,因此建議他自費接受正子造影檢查確認有無其他惡性腫瘤,經正子造影檢查結果懷疑胃有腫瘤且合併肝轉移,在接受胃鏡檢查後,證實為胃腺癌。劉信誠以腹腔鏡手術切除病患全胃及肝臟左葉腫瘤,術後病理報告顯示,肝臟腫瘤確實為胃腺癌轉移,與正子造影檢查的推論吻合。另外,正子造影檢查發現的大腸瘜肉經大腸鏡切除後,也發現有輕中度的細胞變性,還好及早發現切除,免除後患。大千綜合醫院核子醫學科主任趙剛宏指出,多數惡性腫瘤細胞的葡萄糖代謝比正常細胞旺盛,會吸收大量的葡萄糖,因此正子造影檢查利用此一特性,讓檢查者注射氟化去氧葡萄糖正子藥劑後,觀察體內是否有葡萄糖攝取異常增高的部位,進而可以找到惡性病灶。他表示,藉由正子造影檢查不僅可提高診斷準確性,更可讓病人獲得適合的治療方式;現行健保可給付乳癌、淋巴癌、大腸癌、直腸癌、食道癌、頭頸癌(不包含腦癌)、原發性肺癌、黑色素瘤、甲狀腺癌、子宮頸癌等,若罹患其他癌症或來源不明的惡性腫瘤,可選擇自費檢查,及早揪出病灶,讓癌症無所遁形。
-
2021-01-27 新聞.元氣新聞
春節期間慢性處方箋 提前於1月29日開放領藥
迎接春節7天假期,台中慈濟醫院藥學部藥師謝蕙霞提醒,慢性病人藥物要準備好。他指出,配合健保署規定,慢性病人上次給藥天數最後1天,也就是藥吃完的日期,落在2月10日至2月16日春節期間,可提前於1月29日起到醫院領藥備用。謝蕙霞表示,過去經驗,常有慢性病人在農曆春節前,忙到忘記提前領藥,臨時無「藥」可吃,被迫停藥,影響病情控制。所以健保署將2月10日(小年夜)到26日(年初五)領藥期間的慢性處方箋,提早到1月29日開放領藥,家裡有慢性病人,一定要注意春節假期的備藥,吃藥千萬別放假。謝藥師從假期時間長短研判,應該有許多家庭安排出遊,慢性病人長時間在外遊玩,不如居家方便,因此長備慢性病用藥外,保命急救藥物也不能忽略。例如心臟病人減緩心絞痛使用的硝化甘油舌下錠,或氣喘病人在發作時需要的支氣管擴張劑,務必隨身攜帶,以備緊急情況使用。萬一因為車程或行程延誤應該吃藥的時間,謝蕙霞建議,應掌握「時間切半」原則,舉例來說,醫囑指示4小時吃一次藥,萬一超過2小時沒吃藥,就建議不要補吃,在下次正常時間服用藥物即可,千萬不要為了補吃藥,而服用雙倍藥物,這是非常危險的行為。出遊備藥齊全,也要注意服用細節,謝蕙霞提醒妥善保存藥物外,也不要因為出門在外,隨意搭配茶、咖啡、牛奶等飲料服用藥品,務必謹慎搭配溫、涼開水服藥才是正確方法。他說,只要維持正常用藥、注意均衡飲食與假期間的充足睡眠,慢性病人就能健康快樂過好年。
-
2021-01-27 癌症.乳癌
好累!乳癌化療重度疲憊有解 醫師:藥物運動一起來
癌症連38年蟬聯國人十大死因之首,全民聞癌色變,九成癌友最難熬過「癌疲憊」,更是化療過程第一大敵。台灣癌症希望基金會董事長、基隆長庚醫院癌症中心主任王正旭表示,「癌因性疲憊症」盛行率高達96%,但在醫療照護過程中,僅三成病人曾獲得處置,值得正視。根據國健署癌症登記報告,乳癌每年新增人數14,217人,平均不到37分鐘就有1位女性罹癌 ,是國人第三大癌症,也是女性癌症第一名,早期乳癌5年存活率超過9成,但四期病友存活率不到兩成,如何完成化療展開癌後人生,備受考驗。王正旭表示,癌因性疲憊症與嘔吐、掉髮等化療副作用不同,但若病人累到不願再接受治療,或因為本身相關數值低下,都可能導致無法繼續治療,少數病友甚至曾出現輕生念頭。臨床上,碰到癌疲憊副作用的癌患,可根據「癌因性疲憊症治療指引」分為「非藥物」和「藥物」處置,王正旭指出,小於四分為輕度階段,只要透過認知療法如運動、飲食得以改善;但一旦惡化到4分以上就是中重度疲憊,治療指引建議加上藥物治療。王正旭表示,過往的癌疲憊並沒有治療藥物,近日有一款國人自行研發藥物獲健保,可提供乳癌四期患者使用,有助提升癌友生活品質、幫助抗癌順利。
-
2021-01-27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醫院啟動查核健保卡管制 探病時間也縮短
彰化縣31家醫院因應防疫,今天起啟動門口查核健保卡管制,部桃醫院的接觸者不能入院,部立彰化醫院今天上午一度因管制而大排長龍;員榮醫療體系除了門口管制外,探病時間也改成一天一時段30分鐘,請民眾配合。衛福部桃園醫院因院內群聚感染,緊急匡列5000人隔離,彰化昨天接獲中央通報彰化縣有4名部桃接觸者,目前3人居家隔離,1人自主健康管理中,疫情指揮中心擴大回溯1月6日至19日的接觸民眾,彰化縣衛生局也公告今天起縣內醫院需以健保卡或身分證進行刷卡管制,以查詢出曾至部立桃園醫院就醫病人及接觸人員。部立彰化醫院今天在大門口設立3線查核平台,不過上午仍因作業費時,大排長龍,由於未帶健保卡或身分證刷卡的民眾不得入院,少部分民眾抱怨,不過多數民眾都能配合,有人陪年邁母親就診,甚至回家取了健保卡再帶母親入院。如果健保卡刷卡後發現曾於1月6日至19日有到部立桃園醫院就醫者,將得走發燒篩檢站路線,從院外走到急診室就醫,不過彰化醫院今天並未發現這類民眾。彰化醫院院長曾孔彥也向辛苦執勤的院內醫護人員喊話,感謝同仁們的辛苦,請大家作好防護,再一起攜手走過這一次的危機。為了不出現一絲的防疫破口,多數民眾都願意配合管制,一名張先生說,部桃的院內感染不能再出現第二家,才能保有足夠的防疫醫療能量。而員林市員榮醫療體系的員榮和員生醫院也都落實門口刷卡管制,員榮醫療體系探病時間也從一天二個時段縮短為一天只有上午10時30分到11時一個時段,探病者限2人,陪病者限1人,也提醒除了居家檢疫、居家隔離及自主管理者,不宜到醫院,有發燒及呼吸道症狀者也不宜到醫院探病。
-
2021-01-26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雲林縣醫療院所新門禁 即日起「先過健保卡再通關」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針對1月6日至19日自部立桃園醫院綠區出院病人健保卡註記「自主健康管理」專案對象,為避免發生群聚感染,雲林縣各醫療院所即日起要求一般民眾入院前須出示並讀取健保卡,也須配合登錄接觸史才可通關。因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升溫,除強化醫療院所門禁管制措施,所有醫療院所探病時間也限縮為1個時段,每名病人至多2名訪客、陪病者限1名。縣衛生局呼籲,居家隔離、居家檢疫及自主健康管理者等對象,在管理期間禁止到醫院陪病;若有探病需求,須依「開放民眾自費檢驗COVID-19(新冠肺炎)申請規定」由衛生局安排自費採檢相關事宜。另外自主健康管理者應避免出入無法保持社交距離、或易近距離接觸不特定人士、無法落實佩戴口罩的公共場所等場域,並暫停非急迫需求的醫療或檢查行程。衛生局指出,如有出現新冠肺炎相關症狀者,不得自行進入醫院,務必撥打衛生局防疫專線(05)5345811或1922由專人安排前往就醫。
-
2021-01-25 新冠肺炎.防疫懶人包
QA/部桃居家隔離,我沒收到通知,要隔離嗎?在哪隔離?
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爆發醫護群聚感染累計已有15人確診,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擴大居家隔離匡列人數,初估約有5000人。許多民眾現在有疑惑,不確定自己是否需要隔離,以下整理此波隔離對象及注意事項,也可直接撥打管制署19221922防疫達人專線諮詢。對象:回溯1月6日至19日醫院感染事件相關範圍之(一)出院病患及其同住者、(二)陪病者及其同住者、(三)案889就醫時之相關接觸者。方式:.以上對象全數列入居家隔離至出院後14天,若已完成14天居家隔離者,將安排採檢,並持續進行7天自主健康管理。.未完成14天居家隔離者,將持續完成居家隔離後,再安排採檢。.為使醫療院所提高警覺,另於健保雲端提示增列自1月6日起曾至部桃門急診就醫病人及工作人員,列入自主健康管理對象。居家隔離QAQ1:我目前尚未收到通知,是否需要居家隔離?A1:(1) 目前衛生人員已陸續通知中,若您符合 1 月 6 日至 19 日醫院感染事件回溯對象如:.出院病患及其同住者.陪病者及其同住者.案 889 就醫時之相關接觸者請暫時不要離開家裡,並等候衛生人員通知。(2) 若您接到衛生人員通知需居家隔離,請依指示完成 14天居家隔離及後續採檢,並進行 7 天自主健康管理。Q2:1/6 後有去部桃門診或急診就醫或陪同就醫,要自主健康管理?A2:若您自 1/6 起曾至部立桃園醫院門、急診就醫,請於最後就醫次日起進行 14 天自主健康管理。Q3:自主健康管理期間要注意哪些事情?A3:(1)請隨時留意自身健康(早晚量體溫、勤洗手、外出時嚴格遵守全程佩戴口罩,避免搭乘大眾運輸工具及出入無法保持社交距離,或容易近距離接觸不特定人之場所等);相關規定可至疾病管制署 QA 查閱。(2)若自主健康管理期間身體不適,請下載線上醫療諮詢平台,經急診專科醫師線上諮詢後,給予處置建議,若醫師評估需就醫,則會通知當地衛生局與指定就醫院所。Q4:我被通知要居家隔離,該在哪裡隔離?A4:於自家進行居家隔離(以 1 人 1 室,且含專用衛浴設備為原則);如為全家均需進行居家隔離者不在此限,且應經常消毒共用區域(含衛浴設備)、交談或需接觸時需全程佩戴口罩,用餐時盡量保持適當距離、使用公筷母匙或分菜完後再進食、避免近距離接觸等相關防疫措施。若您有需求,亦可預訂防疫旅宿,或向地方衛生單位申請集中檢疫所(需自行付費)完成居家隔離。Q5:居家隔離天數怎麼算?A5:
-
2021-01-25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遭批不聽專家建言 陳時中:現在比較先見之明沒有意義
部立桃園醫院院內感染群聚恐擴及社區,有立委質疑之前便有專家提醒,但指揮中心都沒有聽進建言,建言者甚至屢受攻擊而造成寒蟬效應。對此,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陳時中表示,「任何人要來檢討我,本來就應該」,但現在比較先見之明或後知後覺都沒有意義。陳時中表示,不論是先見之明或是有人是後見之明,都各有高明之處,現在正遭受病毒攻擊,不要再繼續傷害,這都沒有意義。醫護現在正在第一線抵抗病毒,全民都做醫護的後盾,事後可以好好的檢討。他表示,自己也是「察納雅言,有則改之,無則勉之」,任何人要檢討他,本來就是應該,很多爭議或決策點,他身上背著很多箭靶本來就都有覺悟,不會因為被射箭就有怨言,但還是要呼籲現在敵人是病毒,「檢討可以稍歇」。另有醫護防疫津貼很難拿,陳時中則表示,防疫津貼是實質問題,「難拿是主觀」,應該要把真實的狀況提出來,是不是應拿多但拿不到。他指出,現因為直接照顧確診病人,費用都不包括在原本健保,都是外加的,獎勵金也是外加的,也不會因為防疫關係減少收入就降低人力比,人力比也受到醫療法和評鑑的要求,不能任意要求刪減。
-
2021-01-25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如何做一個好醫生?醫師分享他的醫學生涯規畫二十年
【編者按】繼上星期的主題「邁入老年的醫師做什麼想什麼」,這星期我們邀請了三位較年輕世代的醫師,分享他們對醫學這條路的看法與憧憬。一位中生代的醫學院副教授誠懇地分享自己如何在行醫與研究中,探索出自己得到成就感的一條路;一位醫學院畢業快兩年,目前在接受住院醫師訓練的醫師分享自己如何步入習醫之路,並分享他如何找到行醫的「火花」;一位再一年就要畢業的醫學院雙主修博士生,從最小(細胞與分子)到最大(病人與社會)的探索,領悟到「了解自己的不足並坦然接受,是對病人負責的最佳表現」。希望這兩星期來自醫界不同世代的分享,可以幫忙社會大眾了解醫師,更拉近醫病之間的距離。「醫學生涯規劃」一直是初入醫學院的學生很想好好處理的「人生大事」,看到不同醫界前輩的身影,難免會去想:「我是不是也可以走上他那條路,像他一樣,有為者亦若是!」畢業至今二十年,當年眼前的典範人物,一一完成了他們在醫界的使命,而我很確定,我沒有複製出任何一個人的成功,卻也走出了頗能知足與自得的路。 在尚未接觸到病人的學生階段,我對於臨床醫學一無所知,唯一跟醫生接觸的經驗,來自於小朋友時看感冒和中學生時看青春痘的開業醫,而很明顯地,那並不符合我心目中高級知識分子的形象。大學時代,受到台灣學者李鎮源、吳成文、陳定信院士的影響,加上校內幾位沒有當醫生卻專注在生理學研究的教授耳濡目染之下,我也起而效法進入實驗室,自以為可以複製他們那一代的理想主義:放棄醫業,投入學術,所謂「醫學研究一旦有所突破,便可以救治更多的人」。我也一度以為我的人格特質過於批判、分析與憤世,沒有傾聽病人的耐心,也不會用台語與人溝通,應該非常不適合做第一線的臨床醫師,所以做科學家的選項一直是擺在做醫師之前。不過實驗室殺老鼠的生活,沒有帶來甚麼令人興奮的成果,直到五年級時,一位美國大學內科的訪問教授來做臨床教學,他從病歷寫作、身體檢查、診斷思考、到日常的回診報告,無一不嚴格要求,完全改變了我對臨床醫學的刻板印象,我才真正體會到臨床醫學更需要全方位的思考,除了演繹(deduction)、歸納(induction)之外,還要綜合式的假設推論(abduction)。我開始喜歡上了臨床醫學,尤其是那種難以捉摸的「不確定性(uncertainty)」,在醫生與病患的對話之中展開,那種人文與科學兼具的理性與感性,深深吸引著我。 實驗室失敗的經驗,反而讓我在臨床學習更加用心。自實習開始,我把自己的路定調成以臨床為主的醫師。其中一個很個人的因緣,讓我對這個決定深信不疑。實習之前,醫學生有個授袍典禮的儀式,立下誓約要做一個醫師,而我當天在典禮結束後,就在火車上,遇到了緊急救援事件,車掌廣播後只有我一個人到現場,我小心翼翼的搬出急診室學到的評估步驟,最後留下我的病歷紀錄,交給前來接手的醫護人員。許多醫生也都經歷過緊急事件,但這樣的經歷卻是在我宣誓當醫生的第一天發生!即使沒有宗教信仰,我還是很難擺脫一種命定的想法:「也許我註定要好好當個醫生吧!」 服兵役的兩年期間,是我從學生進入社會的第一課。除了讓我有機會接觸到社會不同角落的人,也讓我對當時同儕多數技巧性地逃避兵役,心生極大的不平與厭惡。這段期間的意志磨練,看似浪費時間,但是很深刻地增進我對「人」的理解。跟醫學生談起習醫的意向與動機,每個人都可以大談史懷哲式的故事,但遇到切身利益的關係出現時,真正的挑戰才開始。就像是我們不能在太平盛世,跟軍人談論戰爭時他會多麼勇敢一樣。這一課,我上的很認真,因此在履歷表上,我總是不忘這兩年的磨練對我醫學生涯的影響。 退伍後我回到熟悉的母校完成住院醫師訓練。訓練過程中,有亦師亦友的前輩,見賢思齊,激勵我思考、查書、回到病人身上驗證,歷經確診也歷經誤診,讓我紮實地成長;也有對病患照顧非常隨便馬虎,只重視個人論文及升等的主治醫師,見不賢而內自省,我也把握住自由發揮的機會,很快地學習獨立。四年的訓練,磨出我臨床實務的信心與能力,我也即將進入新的階段,需要選一個次領域做專研。臨床醫學吸引我之處,就在於多樣性,所以單一技術或疾病的次專科訓練顯然不適合我。我反倒是將臨床暫停下來,思考如何將研究應用在病人照顧上的可能性,因此我選擇了臨床研究(clinical research)。臨床研究的核心就是流行病學,當年流行病學是個冷門的領域,我很幸運的取得研究員獎助的機會,赴美進修。重回課堂的心情是興奮的,當時流行病學系主任曾經師從Olli Miettinen,他帶的「因果推論」,幾乎是當一門哲學課在上,開啟了我在這門學問上的興趣,我花了很多時間做理論的學習,並且順利發表論文,取得學位。這時我的定位,似乎又從臨床走進學術。 國外研究的磨練歷經四年,學成回國後,臨床工作的挑戰才剛剛開始。相對於住院醫師來說,主治醫師必須對病人負起完全的責任,而門診的病患服務也需要重新學習。當時科內的人力吃緊,即使是主治醫師每個月也必須值夜班高達八個班。前一分鐘還在複習疾病發生率(incidence density rate)的概念,下一分鐘就要評估住院病患是否需要插管進住加護病房。主治醫師穿的白袍似乎更重了些,我深感過去住院醫師時期對於臨床能力的自信是種錯覺,因為每一年的經驗,都有每一年的累積,好好地多看一個病人,就又多增加了一分鑑別與應變的能力。一方面在當前全民健保體制下,我調整出合理的工作速度,兼顧看診的效率與品質;另一方面開始建立團隊與規劃特別門診,累積疾病的診療經驗。博士畢業匆匆數年過去,我又從學術回到臨床。 另一個四年過去,也又過了第二個四年,不知不覺中進入四十歲的年齡。如果學生時代有所謂的生涯規劃,那麼即使現在還不用算總成績,也至少該交期中報告了。也許寫了幾篇論文,多了個名校學位,也許看了些病人,滿足了經濟上的需要,很多的幸運讓我的醫學生涯即使稱不上功成名就,卻也是一帆風順。然而,附加在個人身上的名與利,卻令我心生不安,因為那些集中在醫生個人的功名,其實是相當不公平的社會分配現象。現代疾病的治療與照護,包含了很多護理、醫技、藥學、公衛、資訊人員的心血與付出,而病患回饋與醫療收益卻順理成章地集中在臨床醫生個人上。從取之於社會的角度來說,我享受到非常豐富的教育資源,尤其讓我以醫學之名,窺探了病人隱私的生命故事;從用之於社會的角度來看,我只安於一份穩定收入的工作,而沒有好好思考如何將所學發揮到最大的貢獻。因緣際會下,我認識了天主教的偏鄉醫院,也看到了服務人群的價值,因此固定每兩個星期撥出一天的時間到偏鄉醫院義務支援,就這麼一個起心動念,至今也進入第四年了。表面上我是無償付出,但事實上我的看診非常從容自在,也學習到更多不同族群的疾病經驗,尤其能實踐年輕時相當嚮往的那種俠骨柔情,受益最多的還是自己。很多醫師前輩,也能道出「如何做一個好醫師」,甚至辦講座、辦營隊、辦義診。然而在這一點上,我不會忘記一位棄醫從文的作家對我說,關於偏鄉服務,之所以可以在同一個地方、每年都讓義診的年輕醫師感動,是因為學長姐最後沒有一個人願意留下來。這段深刻的諷刺提醒我,不要只有蜻蜓點水,一年半載只來一次的服務,那不是真的服務,而是矯情。 如何做醫學生涯的規畫?如何做一個好醫生?其實是我二十多年來,每天都在問自己的問題。我現在終於明白,那個答案就在「每天都問自己這個問題」的歷程,因為每個階段有不同的挑戰,需要去適應去調整,沒有人能在起點就知道未來怎麼走,只能一步步把不適合自己的路線刪除,掌握住地利與天時,那麼隱隱約約地,屬於自己的路就會出現。
-
2021-01-25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部桃全院列紅區 抗SARS醫師憂這些族群難追蹤:恐成潛在破口
指揮中心今晚緊急舉行記者會,宣布針對1月6日至19日部桃出院病患及其同住者、陪病者同住者等,不再分紅、綠區,即日起全數列入居家隔離至出院後14天。新光醫院內科部主任、感染科主治醫師張藏能提醒,病患就醫還有健保卡紀錄,但探病、陪病者,藥商、送貨員等卻很難追蹤,可能成為潛在破口必須注意,未來幾天是關鍵。張藏能以過去新光醫院曾收治一名的SARS病患為例,當時曾去過和平醫院探病,之後出現腹瀉症狀到新光醫院急診。由於當時和平醫院發生群聚感染,該病患害怕自己就診被排斥,因此隱匿和平醫院的足跡未告知。所幸當時急診醫師有所警覺,胸部X光檢查發現個案左肺有浸潤現象,緊急送到隔離病房採檢而確診,經過插管治療後出院。張藏能說,當時若不是急診醫師謹慎,新光醫院也可能爆發院內感染。提醒,曾去部桃探、陪病的民眾務必誠實告知;部桃如果在探病、陪病部分實施實名制,應盡力找出相關接觸者。長庚醫院副院長邱政洵表示,探病者的回溯確實較為困難,但「目前能做的都做了」。現在就是一步一步來,第一線醫院根據自己防守範圍,把政策落實。
-
2021-01-24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王必勝曝光部桃前進指揮所第6天情況 盼早日解除危機
部立桃園醫院前進指揮所設立第6天,指揮官王必勝醫師透過臉書曝光了目前桃園醫院內部的情況,並表示現階段與各醫療專家不斷討論如何妥善調度,更感謝聯防醫院的協助,簡單以「我將病人的健康與福祉作為我的首要顧念」,對外表達期盼疫情危機早日解除的想法。王必勝表示,他代表部立桃園醫院,向這次事件受到影響的病人,致上最誠摯的歉意,更感謝桃園市長鄭文燦能協處桃園各級醫院聯防,全力協助處理部分部桃相關病人,他也坦承「當然這也造成各友院的負擔和風險,至為抱歉。透過健保卡註記的方式可以提醒各醫院多注意。」目前前進指揮所狀況仍在確實分艙分流的感染管制,從指揮中心前幾天深夜調派救護車清空桃醫的住院病患,目前還有部分患者仍在住院治療,也有數百名醫護留守,更有醫護前幾天就選擇自願住進病房,希望不要將病毒帶出院區影響家人或民眾。王必勝指出,這2天討論並執行了很多病人照顧的相關問題,並研擬如何在確實分艙分流的感染管制前提下,妥善調度照護重症、戒護、安寧、居隔、洗腎以及等待化療或放射線療程的病人,許多困難都必須考慮周詳。他除了向受到影響的病患及民眾致歉外,更表示希望桃園醫院能早日解除危機,讓醫療能量、醫護人員能恢復日常運作,也讓桃園醫院能繼續照顧病人的天職、善盡地區醫療的職責。
-
2021-01-23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健保署熬夜註記部桃自主健康管理者 個資保留21天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啟動「部桃專案」,其中1月6日至19日從部桃綠區(低風險)出院的患者,目前正在執行自主健康管理者,約800多人,健保卡須特別註記,健保署署長李伯璋表示,同仁昨天深夜趕工註記今天凌晨完成,目前各醫院已可使用,該註記只要監測保留21天,只要期滿就會註銷,被註記者無須擔心。李伯璋表示,因應疫情需求,健保卡原本就設計與TOCC結合,不過部桃專案的彈跳出的資訊,與TOCC仍有差別,因此專案推出後,健保署資訊組與醫審組皆加班建置,直到今天凌晨12點多才完成,他稱,同仁們都是這次防疫的幕後英雄。李伯璋表示,除了部桃專案須註記以外,目前仍有註記者,皆以職業別作為註記單位,如空服員、機師、醫療人員、安養中心照顧服務員等。先前則也有因應相關的專案,做一特別的註記,不過,每一次專案的註記皆會在每個月25日統整,只要過了監測期,就會立即刪除。而此次部桃專案的註記時間,會保留21天,監測期滿也會立即刪除。李伯璋表示,台灣因為有健保資料庫,在此次疫情防範上,發揮很大的功用,雖然被詬病是「天網」可能引發侵害個資的權益,但是在非常時期,會有一些監測、警示的作為,一旦度過監測期,會立即註銷,不會再持續監管。
-
2021-01-23 新聞.生命智慧
「他在手術檯上,連心臟都沒有,這16天也叫做活著嗎?」全球首例無心人,衝擊柯文哲生死觀
手術檯上的無心跳病人,連心臟都被摘掉了,但透過葉克膜的支持,再加上心臟移植手術,竟然還可以再活過來。這讓我不由得思考,到底什麼叫做死,什麼叫做活?每救一個病人,無論成敗,累積的病歷都是厚厚一疊。在這些紀錄裡,有必須視為前車之鑑,永遠不可以再犯的教訓,也有可以繼續深入研究,說不定能延伸出全新治療的新思路。心跳沒了,人就死了?無心人不僅是全球首例和台灣奇蹟,也因為這個病例改變了我對於生死與人生的看法。這個案例發生在2008年,病人56歲,家住南部。據說他在這次生病之前,健保卡一次也沒用過,結果第一次被送進醫院就是一場大病,還差點要了他的命。他因為蛀牙,細菌侵入血液,隨著血液循環跑到心臟,演變成細菌性心內膜炎。住院後,很快就出現心臟衰竭的症狀。外院緊急為病人的心臟進行清創手術,修修剪剪的結果,把整顆心臟給拿掉,只好替患者裝上兩台葉克膜,轉送到台大醫院,看有沒有機會做心臟移植。病人運氣非常好,等到第16天,居然得到了一顆心臟。移植手術也很成功,他在醫院裡休養一段時間後就康復出院。這樣敘述起來,好像整個過程都很順利,但其實在心臟移植前,我們非常猶豫要不要進行手術。試想,一個人被摘掉了心臟,裝上葉克膜,等了16天,這16天裡我們為了防止他中途醒來掙扎,或是昏迷中亂動導致管線鬆脫,於是給他下了大量止痛、鎮定及肌肉鬆弛的藥物。從外表看來病人一點反應也沒有,難以預料除了心臟問題,還有沒有其他的併發症。我們擔心就算做了心臟移植手術把人救回來,但萬一成了植物人、不會醒過來,那要怎麼辦?為了保險起見,我們先幫病患做了電腦斷層,確定沒有可見的腦中風或出血,然後大家就豁出去了,替他做移植手術。進行心臟移植時,把病人的胸腔打開一看,原本該是心臟的位置什麼也沒有,只看見幾條塑膠管子連接到外面的葉克膜機器。這個景象實在詭異!心臟移植手術後,病患意識清醒且復原狀況良好。其他人看到這則新聞,只覺得是醫學奇蹟,殊不知它徹底衝擊傳統的生死觀念。在傳統醫學的認知裡,心跳沒了,人就死了。可是手術檯上的無心跳病人, 連心臟都被摘掉了, 但透過葉克膜的支持, 再加上心臟移植手術, 竟然還可以再活過來。這讓我不由得思考, 到底什麼叫做死, 什麼叫做活?人生又是什麼?有很長一段時間,這些問題一直困擾著我。後來我想通了,人遲早都會死的, 所以死亡不是人生的目的, 人生只是一個過程, 在過程當中,我們尋找人生的意義。當然,奇蹟會出現,成功的案例也不少,所以葉克膜才會如此被重視和發展;不過實際上,失敗的經驗往往更是慘烈。很多時候看著病患裝葉克膜裝到最後,全身水腫、併發感染或器官衰竭,我知道他一定會死,但什麼時候關機?怎麼跟家屬溝通說明?每一個案例都不一樣,每一步都是醫師的考驗。每個病人都是不可取代的唯一有位剛生產的女性病患,因為肺動脈高壓,只能等待肺臟移植。後來她雖然等到肺臟,卻因為移植手術失敗而過世。她臨終的遺願,是將眼角膜捐出來,我們最後也幫她完成了心願。半年後,病患的丈夫寫了封信給我。 柯醫師你好,也許你已經忘記,我是去年11月因為肺臟移植去世的病人XXX的先生。時間匆匆已過半年多,這半年來我一直想提筆,感謝你在最後的時刻為我老婆做的總總。只是一觸及內心的創痛,總是無法下筆。今夜又是一個人面對這個靜靜黑夜,我想應該寫信謝謝你,在我太太漫漫苦等的最後日子裡,給了我們希望。雖然結果是那麼令人失望痛苦,但我和我老婆還是衷心感謝你對病人的付出。 還記得我第一次靦腆地去請求你幫助,想不到你竟在百忙之中立刻撥空去看我老婆。那時我和太太都非常驚訝,因為這與我倆在醫院那麼久的經驗和認知不符。我和太太都心想,手術後最要感謝的人是你,讓我們在等待中有了一絲光明。 對醫療,身為病患與病患家屬,實在無任何資格要求過多的關心與照顧。畢竟醫生是人,也有喜怒哀樂,沉重的壓力讓醫生們臉上不容易露出笑容,也不容易傾聽病人及家屬的心聲。畢竟有那麼多的事情要處理,不可能對單一的case 付出太多的心力。 但我常想,如果照顧的是自己最親最摯愛的親人,那又是如何?如果身為醫師能深刻體認到,或許自己多一些關懷,就可以讓一個原本快樂安詳的家庭, 免受親人離散; 讓一個出世未久, 還不會叫媽媽的小孩, 有母親溫暖懷抱可依; 讓一個伴同愛侶相知相惜走過十一年頭的年輕人,能更有希望地走向未來⋯⋯相信醫師們就能更有悲天憫人的胸懷,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因為他們做的不只是救一個人,還有那個人背後傷心無助的家庭。 我太太手術前告訴我,萬一手術失敗,就把她所有可用的器官捐贈出去,因為她不願意有別的家庭,再有如我們般痛苦的等待與無助。看著她眼角流血,我的心也跟著滴血。我想人生無常,有機會可幫助別人的時候,我也會捐出全身器官,畢竟這可為多少瀕臨絕望的家庭,帶來多少的歡樂與希望。 寫這封信,除了感謝還是感謝。你為病人的付出,相信許多人都默默記在心裡。每次當你拖著疲憊的身心在巡房時,請了解我和太太以及每一位受你幫助的人都感念在心頭。也希望每位醫師都能有你的影子。謝謝你。這封信給我很深的感觸。對醫師來說, 每天看診的病人實在太多了, 所以每個病人不過是眾多病人的其中之一。但是對於病患家屬來說, 這個病患是唯一的、無可取代的, 她可能是丈夫深愛的妻子, 也可能是嬰兒依賴的母親。以前我當醫師時,住院醫師都知道柯P最好拜託。有時候我回到家已是半夜,躺下去睡沒幾個鐘頭,就接到住院醫師打來的緊急電話:「柯P,病人胸導管已引流1,500CC的血,怎麼辦?」我實在累得爬不起來,很想跟他說就繼續輸血,其他明早再說。但我總是會想起那句話:「他們做的不只是救一個人,還有那個人背後傷心無助的家庭。」想到那封信,我再怎麼累還是會奮力起床,黑夜中騎著腳踏車趕去醫院看病人。我們看到很多關於葉克膜的傲人成績,以及各方面的醫療進步,彷彿有葉克膜的存在,就能扭轉生死的命運。無疑的,葉克膜確實衝擊了一般人對生死的想像,然而生死是不可能改變的。做為急重症醫師,即使醫學再怎麼昌明、我們擁有那麼多的尖端醫療技術,但至今還是沒有人可以百分百確定哪個病人會活、哪個病人會死。我曾經歷多次眼看病人狀況好轉,隔天就可以離開加護病房,但當晚發生一個誰也沒料想到的意外,就直接掉落瀕死邊緣。也有那種送進加護病房時,我們都覺得希望渺茫的病人,結果卻慢慢一點一點好了起來。所以我常說,凡事盡力就好,不要問結果。可是,回歸人性,我會自問,除了盡力,我還能為病患或家屬多做點什麼?這是我站在醫療第一線多年,從生死中領悟到的真理;即便後來從政,我始終沒有改變這樣的初衷。書籍介紹書名:生死之間2︰葉克膜的故事作者: 柯文哲 出版社:商周出版 出版日期:2020/12/26作者簡介/柯文哲台北市長。曾任台大醫院創傷醫學部主任、台大醫學院教授。台大醫院史上首位專責重症加護的醫師,引進葉克膜急救方式,建立器官捐贈移植登錄系統。以「白色力量」為號召,打破藍綠對立,改變選舉文化;以急重症外科醫生的務實、效率、精準、誠實、尊重專業、要求細節為原則,打造SOP,翻轉政治,管理與擘劃市政。2019年成立台灣民眾黨。相關著作:《生死之間︰柯文哲從醫療現場到政治戰場的修練》
-
2021-01-23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因應部桃院內感染 指揮中心啟動專案、頒布五點新措施
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院內感染群聚持續擴散,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指出,昨(22)日國內新增2例本土新冠肺炎確定病例,都是由部桃擴散。因應醫院感染事件,指揮中心持續強化相關防治作為,啟動部桃專案,並發布五點新措施,包括:1、門診降載,考量診療必要性及延續性,僅提供複診病人服務。另外,針對住院病人清空部分,出院或轉院之病人列為居家隔離對象,轉院後須住專責病房,14天隔離期滿或移出前須再次採檢;出院者須居家隔離14天,期滿安排採檢。2、將針對1月6日至1月19日由綠區出院病人於健保卡註記為「自主健康管理」專案對象,提醒醫療機構注意詢問接觸史,提供適切之醫療服務,並將提供診治醫療機構防疫獎勵,不得無故拒診;如需轉診採檢,請開立電子轉診單並通知當地衛生局。指揮中心將另針對協助收治或診治部立桃園醫院轉出病人之醫療機構,其相關照護之醫事人員,依獎勵要點發予津貼,醫療機構則發予獎勵金。3、醫院清空後改善措施,繼續收治病人及執行照護之醫事人員,依據「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醫療照護及防治發給補助津貼及獎勵要點」規定,核發人員津貼;另該醫院內配合指揮中心啟動院內感控改善方案,所需經費由特別預算支應。4、醫院自1月12日起住院病人只出不進,適用「衛生福利部對受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影響醫療(事)機構住宿式機構藥商補償紓困辦法」申請補償。5、醫院應持續落實動線管制,人員不跨區移動,強化環境清消等感染管制措施。指揮中心指出,呼籲國人進入醫療機構應全程佩戴口罩,遵循呼吸道衛生與咳嗽禮節,並於進出醫療機構時落實手部衛生。此外,仍須避免不必要的陪病或探病,建議以視訊或電話方式替代實地探視,如需提供病人物品,建議可交付予醫院轉交;若仍有實地探視之需要,應配合實聯制登記及院方相關管理措施。
-
2021-01-23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台中榮總防院內感染!今起提升防疫設檢測站門禁管制
衛福部桃園醫院群聚感染,疫情緊張。台中榮總公告,為配合防疫,今天起提升防疫等級管制措施,有四棟大樓管制通行,門診大樓一、二樓門口設置旅遊史檢測站,落實TOCC(旅遊史、職業別、接觸史、群聚),21天內有出國史,且非就診病患禁止進入院區,訪客探病一律預約制,訪客時間限縮,陪病限一人,夜間十時以後設門禁。台中榮總提升防疫等級管制措施包括:一、院區出入口管制:台中榮總精神部大樓、第一醫療大樓、第二醫療大樓、急診大樓管制通行,門診大樓一、二樓門口設置旅遊史檢測站,請民眾持健保卡、居留證、護照等身分證件刷卡,落實TOCC(旅遊史、職業別、接觸史、群聚),21天內有出國史,且非就診病患禁止進入院區,晚間十時後,非緊急必要情況,避免進入院區。二、限縮探病規定:訪客探病一律採預約制,探病前需掃描或完成官網線上預約,每次2人,需實聯制登錄,探病時段為上午10時30分到11時。三、陪病規定:陪病者需陪病證,每名住院病患限1人陪病(含照服員),請持「陪病證」、身分證件進入醫院。
-
2021-01-22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部桃專案 1月6日至1月19日出院病人成健保卡註記對象
因應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院內感染群聚事件,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持續強化感染管制作為,啟動部桃專案,門診降載,考量診療必要性及延續性,僅提供複診病人服務。將針對1月6日至1月19日由綠區出院病人於健保卡註記為「自主健康管理」專案對象。另針對住院病人清空部分,出院或轉院之病人列為居家隔離對象,轉院後須住專責病房,14天隔離期滿或移出前須再次採檢;出院者須居家隔離14天,期滿安排採檢。出院病人於健保卡註記為「自主健康管理」專案對象,提醒醫療機構注意詢問接觸史。陳時中表示,提供適切醫療服務,並將提供診治醫療機構防疫獎勵,不得無故拒診;如需轉診採檢,請開立電子轉診單並通知當地衛生局。指揮中心將另針對協助收治或診治部立桃園醫院轉出病人之醫療機構,其相關照護之醫事人員,依獎勵要點發予津貼,醫療機構則發予獎勵金。陳時中說,醫院清空後改善措施,繼續收治病人及執行照護之醫事人員,依據「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醫療照護及防治發給補助津貼及獎勵要點」規定,核發人員津貼;另該醫院內配合指揮中心啟動院內感控改善方案,所需經費由特別預算支應。陳時中表示,醫院自1月12日起住院病人只出不進,適用「衛生福利部對受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影響醫療(事)機構住宿式機構藥商補償紓困辦法」申請補償。醫院應持續落實動線管制,人員不跨區移動,強化環境清消等感染管制措施。民眾進入醫療機構應全程佩戴口罩,遵循呼吸道衛生與咳嗽禮節,並於進出醫療機構時落實手部衛生。另請盡量避免不必要的陪病或探病,建議以視訊或電話方式替代實地探視,需提供病人物品,建議交付醫院轉交;若仍有實地探視需要,應配合實聯制登記及院方相關管理措施。
-
2021-01-21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部桃轉院病人已全數轉出! 專家:「最近有個隱憂」
部立桃園醫院新冠病毒群聚事件升溫,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感染管制中心副院長黃高彬表示,「最近有個隱憂」,該醫院分散出去的病人可能會造成風險,要保護接收病人的8家區域醫院,因其人力、物資設備等跟醫學中心有落差。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該院轉院病人已經下修至72人,並已全數轉出至9家醫院;據了解,有醫學中心也有區域醫院等。新冠確診病患已送到專責醫院,今已向收治確診患者的醫院發公文,要求遵守既有SOP及隔離期滿需確認採檢陰性,才能解除隔離、移出醫院。黃高彬表示,「最近有個隱憂」,該醫院分散出去的病人可能會造成風險,要保護接收病人的8家區域醫院,因其人力、物資設備等跟醫學中心有落差。部桃新冠病毒染役事件升溫,凸顯檢視目前智慧醫療的重要,衛生福利部次長石崇良表示,去年國內生產總值(GDP)全球幾乎只剩下台灣是正成長,讓台灣有新稱號「角落生物」,歸功於防疫措施受限民間發展的程度低,其中,「數位技術」有一半的功勞,特別在「邊境管制、」「社區防疫」、「醫療應變」有很大的幫助。石崇良表示,就此次指揮中心智慧防疫而言,國內有「防疫追蹤系統」、「入境檢疫系統」、「口罩實名制」、「疫止神通line bot」、「電子圍籬系統」、「健保醫療資訊雲端查詢系統」。石崇良表示,國內防疫從境外就可開始做登機檢查,包括檢驗陰性證明,以及要入住集中檢疫所還是防疫旅館,候機時便可透過「入境檢疫系統」填寫資料,入境後再填寫健康申報憑證;原入境至關懷時間要19小時,現下降成4.5小時,大大縮短入境後至關懷的時間。此外,石崇良說明,上述系統填寫的資料均會導入「社區防疫追蹤系統」、「電子圍籬系統」。防疫追蹤會由里長、里幹事等人追蹤14天內的行程等;電子圍籬則透過繼弟台偵測居家檢疫者的手機電磁訊號,判斷是否超過住家範圍,一旦超過範圍便啟動,「告警簡訊」會發送給當事人、民政、衛政單位及轄區警察。至於「居家檢疫關懷系統」疫止神通LineBot,石崇良表示,能線上輔助居家隔離或簡易的民眾,進行自主健康管理及通報,輔助關懷比例從一開始的6.1%提升至38.3%。然智慧醫療照護仍有挑戰,除了民眾擔心的資訊安全與個人隱私保護,石崇良表示,實現系統性的技術整合十分重要,科技技術跟服務的系統要能對話,法規管理要能及時調整、倫理保護是接下來的挑戰。
-
2021-01-21 新聞.用藥停看聽
「藥」安全「藥」健康 藥品回收要把握六步驟
農曆春節將屆,家戶開始大掃除,若家中有剩餘或過期藥品要如何處理?高醫大今天宣導正確處置及回收方式,籲民眾把握「藥品回收六步驟」,含化療抗癌藥等5類則須送藥局回收。高醫大附設中和紀念醫院今天召開記者會,宣導對剩餘藥品或過期藥品的處置方式,呼籲民眾落實,以免造成環境污染。高醫大副院長黃尚志引用2019年消費者文教基金會及藥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公布的調查指出,國人每年丟棄藥物約193公噸、近5億顆;藥局回收民眾棄置的藥品以慢性病用藥居多,也不乏高貴的標靶藥品,籲民眾珍惜健保資源,包括正確用藥及回收藥品,落實「藥」安全、「藥」健康。高醫指出,曾有民眾拖著一只裝滿藥品的行李箱外加兩大袋藥局要求協助處理剩餘藥品,經辨識其中有化療及保健藥品等,藥品數量之大令人咋舌。高醫藥學部主任王雅玲表示,藥品保存首要注意期限,過期即使未拆封也要丟掉。藥品正確保存,口服藥或藥膏一般有3至6個月效期,眼藥水或口服液劑最多保存1個月,未過期但變色、變質、有異味的藥品必須丟掉,建議藥品避光、陰涼、乾燥並避開兒童易取之處。過期或變質無法使用的藥品,請依照「藥品回收六步驟」處理—倒入:剩餘藥水倒入夾鏈袋;沖洗:將沖洗藥罐的水併倒入夾鏈袋;集中:廢棄的藥丸及膠囊放入夾鏈袋;混合:將用過的擦手紙及茶葉渣放入夾鏈袋混合;密封:夾鏈袋密封並隨一般垃圾清除;回收:乾淨的藥瓶和藥袋回收。另有5類藥品須送藥局回收,包括:化療抗癌藥、鎮定安眠藥、麻醉止痛藥、荷爾蒙和抗生素等,不可自行隨意丟棄,更不可倒進馬桶和水槽,可能造成環境污染。
-
2021-01-21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台大雲林分院探病管制 加護及一般病房明起僅有一時段
台大雲林分院今天下午公告最新探病管制,明天起加護病房及一般病房每日探病時段限縮為1個時段,探病時間分別為上午11點至11點半,及上午11點半至12點半;針對預約自費檢驗新冠肺炎或居家檢疫隔離期滿須做採檢民眾,院方於急診大樓外成立「疫病門診」提供新冠病毒核酸檢驗,降低交叉感染風險。院方表示,因應新冠肺炎疫情發展,明天起調整門禁及人員管制措施,每日探訪時段改為1次,目前每位住院病人限制2人探病、1人陪病;入院前恢復讀取健保卡及旅遊史措施,如有讀卡異常,有14日內旅遊史及7日自主健康管理未期滿者禁止陪探病,需看診者將由專人帶往戶外疫病門診看診。院方鼓勵民眾減少進出醫療院所,盡量以電話或視訊取代到院探病,並呼籲有洽公或陪探病需求民眾,可先至醫院官網申請探病登記服務,填寫個人資料、旅遊史、自覺症狀等資料,完成登記後將收到預約簡訊,進入醫院大門時出示QR CODE即可快速通關;此外入院民眾務必戴口罩並配合相關防疫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