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10 新聞.用藥停看聽
搜尋
健保
共找到
4128
筆 文章
-
-
2021-05-10 新聞.杏林.診間
許惠恒導入AI管理 讓病人準時開刀 不重複用藥
「手術室上午8點開第一刀,但只有65.5%的病人能準時被醫師畫刀。」這是2015年以前的台中榮總手術室,時任中榮院長的許惠恒看到有阿嬤為了等待手術空腹18小時,後來手術竟被取消。病人的難處,讓許惠恒決心透過AI大數據管理,將精實管理導入手術室,減少患者等待時間,讓手術室運作更有效率。發展雲端藥歷 幫患者控糖這是「AI快思你慢想:許惠恒院長給決策者的6張處方箋」 一書中的案例,這本書記錄台北榮總院長許惠恒的醫院管理心法,除了手術室管理,許惠恒透過流程的重新檢視和再設計,開發資訊平台系統,發展雲端藥歷幫助患者控糖、避免重複用藥等,收錄中榮變革的實戰經驗。「AI快思你慢想:許惠恒院長給決策者的6張處方箋」新書發表茶會於上周六舉行,許惠恒說,為何手術會被延遲?原來一名麻醉醫師負責兩到三位病人,完成麻醉後,再由護理師打電話聯絡醫師;而手術結束等待下一位患者的過程中,經常發生等不到電梯而傳送病人太慢,造成延誤等。訂出指標 掌握手術時間為搶回被浪費的時間,許惠恒透過專案小組檢視,發現必須縮短等麻醉、等醫師等時間,於是藉流程管理並設置可目視的儀表板,即時掌握時間並訂出指標,確保醫師能準時為病人畫下第一刀。出席新書茶會的退輔會主委馮世寬說,許惠恒讓醫療有科技感,靠科技幫助病人,這讓他印象深刻。他說許惠恒行事猶如「怪手」一樣,能大破大立且徹底,遇問題一定向下挖掘,全面挖除,再重新建構系統。才能以AI管理觀念跟系統,把台中榮總變革經驗貫徹到其他榮院,加上榮院金字塔式的醫療照護,必能讓病人更有笑容。許惠恒利用健保雲端藥歷為糖尿病患控糖,再擴大全院,使全院重複用藥比率從百分之八降為百分之二,健保署長李伯璋對此十分佩服,也感謝許惠恒慨然同意把對雲端藥歷的改良,免費給全台醫院始使用。台大健康政策與管理研究所教授鍾國彪也稱許,書中六個案、十心法和十三個案例,深入淺出討論醫院管理,是極實用的工具書。新任的台中榮總院長陳適安則回應說,他如今每天都很晚下班,因為許惠恒奠下一部一室一科一AI基礎,共有一百多個計畫,為了弄懂這些計畫,他每天都到凌晨才能下班,「睡得很少但收穫很多」。買了新鞋 走遍北榮各角落許惠恒則說,出書的出發點是為了分享。打造理想的醫院,是許惠恒畢生努力目標,他說台北榮總院區規模和患者人數都比中榮更大,他上任特地買了雙新鞋好走遍醫院各角落。他相信,將AI等觀念導入管理,加上重視病人的感動式服務,北榮將在原有基礎上,成為更有科技感和亮點的醫院。
-
2021-05-09 名人.林頌凱
林頌凱/媽媽手 不是媽媽才有
「媽媽手」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小麻煩,今天是媽媽節,就來談談媽媽手是怎麼回事,該怎麼治療。媽媽手雖名媽媽手,卻不是媽媽才會得的病,任何人都有可能發生。之所以叫媽媽手,是因為這疾病特別容易發生在新手媽媽(或阿嬤)的身上,或許是因為抱小孩出力頻繁,或者使用擠奶器時用力不當,久而久之就演變成肌腱炎。媽媽手在照顧第一胎嬰兒時特別容易出現,比例可能高達三分之一。有趣的是,生了第二胎後,往往媽媽手就痊癒了!這有可能是因為照顧嬰兒上手了,也可能因為不間斷的「重量訓練」,手指的肌力增強了。因此有過來人說:「別怕媽媽手,趕快生第二胎就好了!」媽媽手就是發生在大拇指和手腕交接處的肌腱炎,是兩條特定肌腱(外展拇長肌和伸拇短肌)的發炎,主因是手部不正常施力或使用過度造成,很容易變成慢性發炎。除了患部局部疼痛,當大拇指翹起來(比「讚」的動作)時更痛。疼痛的位置會腫脹、無力,再嚴重時會有「筋卡到」的感覺。需要大拇指重覆使用或手指出力的工作,都是罹患媽媽手的高危險群,例如家庭主婦、銀行人員、生產線人員、清潔人員、廚師、美髮師,或是在某些特定運動的人身上,如棒球、壘球、網球、桌球、羽毛球等。媽媽手剛發作時會腫痛,這時休息、冰敷就可以改善。急性期最重要的,是暫停原來會導致疼痛的動作,讓受傷的肌腱能獲得休息。但媽媽不可能不照顧小寶寶啊?餵母奶也不可以吃藥啊?怎麼辦?這時建議使用手腕拇指護套(媽媽手護套,醫療器材行或藥局都買得到),限制受傷的兩條肌腱過度收縮,並且提供適度的保護。如果症狀很嚴重,可以局部使用消炎藥膏或貼布。如果已經庝痛難耐,或變成慢性疼痛,就應該乖乖去看醫師了。醫師會安排物理治療儀器,例如蠟療、遠紅外線、超音波、電療等,幫助症狀緩解。震波治療或高能量雷射是較新式儀器,利用高能量刺激組織修復,效果比傳統復健儀器好,當健保復健效果不彰時可以考慮。手術治療極少見,除非肌腱已經沾黏或手指活動受限才會考慮施行。局部注射是媽媽手常見的治療方式,藥物通常含有麻醉藥及少量類固醇。類固醇注射效果很好,一針就可改善八成以上。很多人對類固醇聞之色變,但媽媽手注射治療使用劑量很少,且只是局部注射在肌腱腱鞘之間,並不會擴散到全身,也不會導致胃潰瘍、骨質疏鬆、月亮臉等副作用,對於餵母奶的媽媽或是糖尿病患者都是安全的治療。增生注射治療是害怕類固醇注射的另一種選擇,利用高濃度葡萄糖或是PRP高濃度濃縮血小板等刺激組織修復再生的藥劑,針對肌腱、腕關節旁韌帶、還有淺橈神經(Superficial radial nerve)做神經解套注射,臨床上也有很好的效果。媽媽手不是嚴重的疾病,痛起來卻會讓人生活不便,尤其對於新手媽媽或阿嬤來說,更是無形的壓力。注意手用力的動作和避免過度使用,是最好的防範之道,平常加強手指和手腕的肌力,更可以避免媽媽手反覆發生。作者個人網站請見:https://dr53-lin.com。
-
2021-05-0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5月10日起 軍人及65歲以上長者可公費接種AZ疫苗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昨說有16萬劑AZ疫苗5月底就到期,需要快點開放更多公費對象。陳時中今表示,為儘速建立社區群體免疫力,降低疫情傳播機會,宣布5月10日起,開放實施計畫第七類對象(軍人、軍事機關及國安單位文職人員)以及第八類對象(65歲以上長者)接種COVID-19疫苗。依統計,我國65 歲以上人口超過達350萬人,全台灣志願役軍人約有17至18萬人。指揮中心說明,截至5月6日止,國內AstraZeneca COVID-19疫苗庫存量約24萬劑,為提升疫苗接種可近性,目前全臺已有330個接種點可提供COVID-19疫苗接種服務,後續將視接種進度及疫苗供應期程與數量再陸續擴增。指揮中心表示,為增加疫苗接種便利性,提升接種意願,符合現階段開放之實施對象者,除可透過接種預約網址、COVID-19疫苗接種服務專線預約COVID-19疫苗接種事宜,亦可直接攜帶健保卡與身分證明文件,至 COVID-19疫苗接種合約院所或已經開始提供接種服務之衛生所,經醫師評估後完成疫苗接種。指揮中心表示,依據最新國外接種計畫實施後追蹤研究顯示,相較於未接種疫苗的人,接種疫苗能有效降低感染機率及感染後重症、住院及死亡的風險。由於接種疫苗後,身體需要時間產生保護性抗體,指揮中心呼籲符合公費接種對象之民眾踴躍前往接種,接種前應與醫師討論評估相關風險,接種後應於接種單位或附近休息並觀察至少30分鐘,無恙後再離開。
-
2021-05-06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疫情延燒 高雄各醫學中心即起門禁再趨嚴
北部爆發群聚疫情,南部醫療院所拉高警戒,高雄長庚醫院今起全面取消探病,高雄榮總陪病訪客需先上網預約,高醫建議以電話及視訊代替探視。因應新冠肺炎疫情,高雄長庚醫院今起防疫措施再趨嚴,包括全面取消探病(特殊醫療狀況視需求辦理),每床限定1人陪病;進入醫院需攜帶健保卡或身分證件過卡,一律採實名制入院。高醫今起進入醫院也需持健保卡或身分證過卡,採實名制入院,探病限制2名(含陪病者1名),並採實聯制登記,院方建議親友以視訊或電話方式替代探訪。高雄榮總即起也採實聯制登記,民眾到院須填寫TOCC(旅遊史、職業別、接觸史、群聚),出示健保卡、居留證及預約掛號單、抽血等檢查單。陪病訪客需先上網申請預約,如未事先申請,須配合查核身分。家屬或照護員須持陪病證,訪客探視人數限陪病者及照護員兩人。
-
2021-05-05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新冠肺炎疫情升溫 我國調升寮國、不丹風險等級
國際新冠肺炎持續,其中寮國本土疫情持續,尤其近期病例快速增加且分布於多個行政區,因此我國自即日起,將寮國自提升風險;另外,不丹也因近期本土病例持續增加,調升疫情從低風險到中低風險。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寮國4月20日迄今累計逾900例本土確診,當局研判多數個案於4月中新年假期間感染,近期病例快速增加且分布於多個行政區,研判疫情將持續升溫,故自即日起,將寮國自中低風險國家移除;不丹近期本土病例持續增加,且仍自社區擴大採檢檢出零星病例,故自即日起,將不丹自低風險調整為中低風險國家。各國/地區感染風險級別最新名單如下:低感染風險國家/地區:紐西蘭、澳門、帛琉、汶萊、諾魯、馬紹爾群島、澳洲、新加坡、越南。中低感染風險國家/地區:香港、斐濟、不丹。陳時中心提醒,接種新冠肺炎疫苗可以減少罹病、重症及死亡的風險,並可形成社區群體免疫力,降低疫情傳播機會。符合目前公費疫苗接種對象者,無須等候接種通知,請於接種前先上網或電話預約,並攜帶健保卡至接種院所施打。如無法預約,得攜帶身分證或其他身分證明文件等至接種單位,由醫療院所確認後接種疫苗。請符合公費接種對象者踴躍接種,及早獲得保護力。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自國外入境時,如有發燒、咳嗽等不適症狀,應主動通報檢疫人員,並配合防疫措施;入境後應落實居家檢疫,期間如出現疑似症狀,請主動聯繫衛生局或各縣市關懷中心,並依指示就醫,勿搭乘大眾運輸工具;就醫時請告知醫師旅遊史、職業別、接觸史及是否群聚(TOCC),以供及時診斷通報。
-
2021-05-05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獎勵通報!找一例陽性診所賞金一萬、採檢單位五千
華航諾富特群聚事件延燒,早於四月中就發病的諾富特房務主管,自行就醫三次才確診,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都說,這顯示通報送採檢警覺性不夠,但基層診所卻喊冤說,病人如實回答TOCC(旅遊、職業、接觸、群聚史)才是關鍵。對此,指揮中心今祭出對策,指揮官陳時中宣布,即日起只要是經基層院所建議轉診採檢而確診,就發給診所通報獎勵金,每例一萬元,採檢院所也可獲得五千元獎金。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國內近期發生航空公司機師感染及本土COVID-19感染疫情,考量COVID-19感染個案臨床症狀多屬非特異之發燒或呼吸道症狀,為強化基層院所與指定社區採檢院所分級醫療服務,即日起,基層院所將建議採檢對象轉診至指定社區採檢院所採檢,並經主管機關證實檢驗陽性者,依「執行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醫療照護及防治發給補助津貼及獎勵要點」及「傳染病防治獎勵辦法」發給確診病例通報獎勵金。基準說明如下:一、民眾前往基層院所(非指定社區採檢院所)就醫時,經醫師依其症狀及TOCC問診(如詢問旅遊史、職業別、接觸史及是否群聚)等研判為建議採檢對象,開立電子轉診單,安排轉診並向所在地直轄市、縣(市)衛生局完成通報資料,經轉診至指定社區採檢院所採檢且檢驗結果為陽性者,發給開立轉診單之基層院所確診病例通報獎勵金,每例新臺幣10,000元。二、依「傳染病防治獎勵辦法」第5條發給醫事人員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確診病例通報獎金,每例新臺幣10,000元。另指定社區採檢院所於接受基層院所建議採檢之轉診個案完成採檢,且檢驗結果為陽性者,並於電子轉診平臺回復轉診個案處理情形,發給指定社區採檢院所協助轉診個案採檢獎勵,每例新臺幣5,000元。三、前開獎勵對象為主動發現並通報確診個案之醫療院所,排除入境時經由發燒篩檢、症狀評估,或於接受居家檢疫、集中檢疫、居家隔離期間出現症狀,或屬檢疫/隔離專案對象,經指揮中心/衛生單位安排採檢確診;檢疫期滿/出國等需要,自費採檢確診;流感重症陰性個案檢體回溯檢驗等之確診個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表示,為落實醫療院所分流就醫及病人適當安置,指揮中心已建立COVID-19社區採檢院所共165家,民眾若有疑似症狀時,應優先至指定社區採檢院所就醫評估採檢;若至基層院所就醫,經評估符合採檢對象,則請醫療院所於健保署電子轉診平臺開立COVID-19建議採檢對象轉診單,並衛教民眾於24小時內儘速至社區採檢院所就醫。另籲請醫療機構落實詢問患者TOCC,如是否有進出高風險場所或職業之暴露風險、是否曾至公告確診個案之活動足跡等,並加強疑似COVID-19個案通報採檢,以及早發現可能個案,共同保障國人健康。
-
2021-05-05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因應疫情影響 北市聯醫、萬芳醫院今起禁止探病
因應華航機師群聚風暴及新冠肺炎疫情發展,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及萬芳醫院即日起至5月17日止,實施全院門禁管制,除特殊情況,停止開放探病及探視住院病人陪病者及長照機構住民陪伴者為1名,就醫、住院、洽公民眾及陪病家屬,進入醫院需持健保卡、身分證或相關文件,配戴外科口罩並主動告知TOCC。住院探病例外情況如病人實施手術、侵入性治療等,須由家屬陪同或基於法規需要家屬簽署同意書或文件;急診、加護病房或安寧病房等特殊單位,因應病人病情需要;其他因病患病情惡化或醫療處置需要,或長時間住院病患等情形,經評估有必要探病且經醫療機構同意者。探視長照機構住民例外情況則包含住民出現嚴重身心不適症狀,如失眠、血壓不穩、情緒暴躁等,機構無法安撫住民;其他經機構評估有必要探視者。聯醫表示,陪病家屬(包含照服員)每床限1名,且須出示陪伴證並測量體溫,無發燒、無呼吸道症狀者才能入院陪病,但仍建議家屬多改以通訊軟體滿足探病需求。萬芳醫院提醒,民眾切勿鬆懈,應養成量體溫、以肥皂勤洗手、妥善處理口鼻分泌物、減少觸摸眼鼻口及盡量不要到人多擁擠的公共場所等習慣;若有發燒、咳嗽及呼吸急促等症狀,需在家休息,外出務必戴口罩。
-
2021-05-05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高市防疫加嚴!有4月雙北桃園活動史者要自我健康監測
高雄市長陳其邁今天主持防疫會議,特別邀請高雄市駐港埠單位也列席。他表示,在諾富特事件影響下,台灣疫情有升溫現象,防疫應有加嚴措施,疫苗是最有效的防疫策略,也是終結疫情的最後一哩路,鼓勵醫護、防疫人員及港埠工作者及其同住家人,應儘速完成疫苗接種。今日參加防疫會議的除了市府各局處,還有高雄市駐港埠23單位列席,包含兩國籍航空公司代表。因應當前社區疫情風險,市府防疫團隊建議加嚴措施,針對高風險接觸族群,包括「加強防疫旅館防疫稽查」、「加強港埠防疫稽查」、「加強宣導鼓勵醫護、防疫人員及港埠工作者接種疫苗」及「落實查核高雄市轄內飛航機組員自主健康管理」。針對一般民眾防疫的加嚴措施,則應落實公共運具戴口罩;百貨賣場、賣場及遊樂場落實戴口罩、量體溫、普設乾洗手液、飲食部(含醫院餐飲街)強化防疫;一般旅館落實戴口罩、量體溫、設乾洗手液。醫療院所看診時留意健保註記,落實TOCC,還有四月份雙北、桃園活動史的市民,要自我健康監測,就醫時確實告知四月以來有涉足風險地區者,進行自我健康監測。AZ疫苗即日起已開放第一至第三類公費接種對象的同住者接種,民生醫院副院長林俊祐說明,接種AZ疫苗是多一層無形防護。根據英國數據,疫苗有效率達8成以上,針對COVID-19重症更有百分百的防護。接種疫苗、提高疫苗覆蓋率,拉開無形的社交距離,建構最堅實的防疫防線。
-
2021-05-01 醫聲.院長講堂
中山附醫總院長蔡明哲/ 在美國接受外傷訓練 返台投入急診醫療,推動緊急救護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總院長蔡明哲,是急診醫學與外傷醫學權威醫師,30年來大力推動國內緊急醫療救護系統、建立消防體系救護制度等,打造中山附醫成為重視「急、重、難、罕」醫療的醫學中心。被派赴美接受外傷訓練 去年八月升任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總院長的蔡明哲,是國內第一批出國接受急診醫學與外傷醫學訓練的種子醫師,返國後即投入急診醫療、外傷教育的導入,積極推動緊急醫療救護系統。蔡明哲先在衛福部桃園醫院接受一般外科訓練,有感於急診醫學與外傷醫學有很大的進步空間,所以在成大醫院擔任主治醫師時,被派往美國接受外傷訓練,特別是到院前緊急醫療救護。到消防隊教急救技術回國後,他開始推動緊急醫療救護系統,自1993年起十多年來,擔任種子教官的他到各消防隊教急救技術,分享美國經驗,建立消防體系救護制度,培育很多消防緊急救護人才,讓台灣的救護技術與歐美並駕齊驅。蔡明哲舉例,像新冠肺炎確診者或陽性個案都是藉由緊急醫療系統送到醫院,這讓台灣醫院、民眾免受病毒攻擊,靠的就是台灣有這套系統建立,結合衛生、消防單位、防疫計程車等,才有這樣的成績。2010年蔡明哲從成大退休,回到母校中山醫學院服務,除了急診醫學臨床工作,也擔任醫學系系主任、醫學院院長,他把過去30多年行醫的經驗和預防醫學的體會與學弟妹分享。建立到院前救護制度他在去年八月升任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的總院長,仍不忘情於繼續從事醫學教育跟醫療管理工作。「培養人才、醫療管理、醫學教育與傳承」是他目前重要的工作。「急、重、難、罕」是醫學中心在健保制度中的核心角色、分級醫療的任務,與基層醫療為夥伴關係。蔡明哲在中山附醫不僅從事急診、到院前救護制度建立,也引進肺癌團隊、兒童癌症與血友病團隊等進駐,顯示醫院對於急診、重症、癌症與罕病的治療非常重視。引進AI建置醫療大數據目前中山附醫結合人工智慧、醫療研究與臨床服務,引進國內外AI系統,建置醫療大數據。蔡明哲說,可在0.1秒內運算出院內電子化病歷初步結果,醫師有這樣的利器,容易找到研究方向,AI的導入讓研究與臨床獲益,並且與國際一流醫院醫療資料比較,提升醫療水準。蔡明哲小檔案年齡:62歲專長:消化外科、急診醫學、創傷、公共衛生、災難醫學、流行病學、國際人道援助現職: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總院長、中山醫學大學副校長學歷:中山醫學院醫學士、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公衛碩士、中山醫學大學醫學博士給病人的一句話健康是每個人的權利,保健是每一個人義務。如何讓自己保持健康,把寶貴醫療資源留給生病、特別是重症病患,這樣台灣的健保、醫療才能走得長、走得遠。
-
2021-04-30 該看哪科.眼部
眼球「打針」治許多黃斑部病變有效 病患卻常害怕排斥
黃斑部病變日漸盛行,過去許多無法治療的狀況因為藥物的進步、許多眼科醫師採用「眼內注射」方式搶救勢力成功。不過一般病患對在眼球「打針」,還是相當害怕,甚至納悶是否真的能在眼球內打針?高雄榮民總醫院台南分院眼科主任周俐禎每年以這種方式治療患者1000多人。她表示,隨著醫藥進步眼球玻璃體藥物注射可治療老年性濕性黃斑部病變、糖尿病視網膜病變併黃斑部水腫、視網膜血管阻塞、葡萄膜炎、眼內炎以及其他視網膜疾病誘發之脈絡膜新生血管等許多眼科疾病。所謂眼球玻璃體藥物注射,是指將藥物注射入眼球玻璃體腔,藥物作用達到抑制眼球內新生血管增生、黃斑部病變水腫、葡萄膜炎或感染等,改善、穩定或延緩視力惡化治療方式。藥物主要有抗血管內皮細胞生長因子、長效型類固醇、抗生素。病患究竟該選擇何種藥物注射以及是否有健保給付,因疾病不同,規範也不同,病患必須先接受完整的眼科檢查評估並與眼科醫師討論後,才能做決定。周俐禎說,並非所有黃斑部病變都能藥物注射治療,例如嚴重黃斑皺褶,仍需視網膜手術治療。眼球注射沒有絕對有效的藥物,也不是藥物越貴就越有效,自費藥物不一定比健保藥物好,在每一次的治療後,詳細地追蹤評估,才能決定是否繼續注射或更換藥物。周俐禎指出,眼球注射後可能會出現看見浮動的黑點或線狀體,或有暫時性視力模糊的情形,這些現象會逐漸改善,注射後結膜可能會出現些微紅色出血現象,也會逐漸吸收改善,不用太過擔憂。但如果有眼睛急性紅、腫、疼痛、視野缺損等情形,則須立即返院就醫。黃斑部產生病變時,會出現視力模糊、中心視野看不清楚等症狀,病患應及早就醫,許多患者常常不以為意,或是因害怕打針治療,不敢就診,直到視力嚴重惡化就診時,黃斑部往往已退化結痂、幾近失明。
-
2021-04-30 該看哪科.牙科
不洗牙沒事,洗牙後牙齒反而酸軟!是牙醫把牙洗壞了嗎?
案例病人花小姐,因為最近感覺刷完牙後都會流血,這情況持續了快一個月,於是決定到公司附近的「好習慣牙醫診所」先檢查看看。掛完號,由郝醫師負責幫花小姐看診,郝醫師聽完主訴並拍攝X 光檢查後,告訴花小姐牙齦流血的最主要原因是牙周清潔狀況不佳,導致牙菌斑堆積造成牙結石嚴重沉積,因此產生急性齒齦炎的現象,但還好有早點就診,否則很可能變成嚴重牙周病。郝醫師又再詢問花小姐上次洗牙是什麼時候,花小姐說應該有快三年了,郝醫師回覆:「如果可以最好是半年要洗一次牙,那今天我就先幫你洗牙,一星期後再回診,觀察看看牙齦發炎狀況是否有改善。」花小姐想說也許真的是沒定期洗牙的緣故,於是同意郝醫師的建議。洗完牙後,花小姐晚上買了一杯正常冰、半糖的珍珠奶茶,正享受大口喝下時,沒想到瞬間不是快感,而是酸感,所有牙齒如針鑽似的,根本不用等到三天,隔天一早花小姐就衝到診所找郝醫師告訴他這狀況,沒想到郝醫師不疾不徐地說:「本來很久沒洗牙就有可能洗完會酸啊,過幾天應該就會比較好了,別擔心。」沒想到,過幾天後不但沒好反而更慘,花小姐本來是喝冷熱才會敏感,結果現在是連不吃東西牙齒都會酸軟無力,於是又再衝回去找郝醫師,滿臉怒氣的對著郝醫師說:「哪來的過幾天會更好,現在是酸到完全連呼吸就會酸,根本無法吃東西!」此時郝醫師臉也露不耐地說接著說:「那是因為你的牙結石太厚,洗完牙後牙根露出所以才會這麼敏感,一般人根本不會有妳這情況。」此時花小姐更火了,大聲咆哮說:「如果你早告訴我洗完會這樣,我就絕對不會洗的,本來只是牙齦流血,結果洗完後連吃東西都不能吃,我要你賠償我這幾天痛苦的損失!」郝醫師這時火也上來了:「如果每個人都像你這樣,自己口腔沒有好好照顧還怪別人,那誰還敢幫病人洗牙?」花小姐更暴怒的說:「好,如果你不賠償我,再來我每天都來診所坐著等,等到牙齒不酸了,等到你願意賠償我。」結果再來花小姐真的每天都來診所坐,而且是默默的坐著,兩眼直瞪櫃檯,診所受不了叫警察,但警察說病人又沒吵鬧,愛莫能助,診所再詢問律師,律師說:「不用擔心,她告不成,更不用賠償她。」但……花小姐還是每天都來坐在診所一整天,診所更困擾了,那到底要怎麼辦?做對三件事,不怕醫療糾紛一、告知《醫師法》、《醫療法》及《病人自主權利法》都有規定,「診治病人時,應向病人告知病情及醫療選項,而且病人有權知道預後情形、可能之不良反應及選項之可能成效與風險預後。」對於洗牙,因為實在太日常、也太平常,幾乎是每個病人來就診都會做的處置,也是醫師每天至少會做好幾次,甚至十幾次的處置,因此牙醫師真的都不太習慣告知病人洗完牙的預後,也就是洗完牙可能會酸軟敏感的症狀,本來洗完後的牙齒敏感或多或少每個人都會有,但隔太久才洗或者牙周不太好的病人,洗完後出現較嚴重敏感現象的比例會比較高。但不管比例高低,法律就偏偏有規定,牙醫師照理說應該告知處置的預後,「洗完後可能會有酸軟敏感的現象」這件事,但真的很少看到牙醫師有這事先告知的習慣。面對牙結石累積很厚、很久沒洗牙或者牙周狀況很不好的病人,其實洗牙前不僅該告知洗完可能會酸,甚至會很酸這件事,依法還應該告知病人處置的選項,也就是「洗完牙後可能會酸,你可以考慮一下要不要接受洗牙這個處置」。二、病歷《醫師法》第12 條第2 項第6 款是「其他應記載事項」,而老鄧一直強調所謂「法律上病歷」的記載重點就在這「其他應記載事項」,包括了「inform」、「mistake」、「yes」、「no」這四大要項。(1)inform就是把你有告知病人的,你認為的或者你建議的內容記載在病歷中,以本例來說,你告知病人你認為病人的牙周狀況、建議該如何處置及可以處置的選項,例如洗、不洗等,這些都該記載在病歷上。(2)mistake當你即將進行的處置,可能會出現的預後或風險,或者你已進行的處置,但病人似乎覺得不滿意或者認為你沒做好,這時你的處置過程或內容絕對是記載的重點,因為有記載,至少表示你有注意,因為有記載,甚至表示你有積極處理。例如不洗可能會有怎樣的結果,或者洗了以後有機會出現的狀況,甚至洗完之後病人覺得不舒服時你處理的方式及說明,這些更要記載,因為病人心中開始有一絲絲懷疑你的處置或者結果有問題時,通常就是醫糾的起點,所以這時候的病歷記載更重要。(3)yes就是在病歷上記載病人同意你所建議的治療、處置或者用藥等。例如病人同意你建議的洗牙處置選項,或者同意其他選項,這些記載就是證明病人自己選擇及同意最好的證明,但別忘記,除了記載病人同意,還要記載病人同意的內容。(4)no這是四項重點中的重點,因為此時病人拒絕牙醫師建議的項目或者處置,往往就是日後造成醫糾的種子,因此當下記載病人拒絕你告知的建議或者選項,絕對是超級無敵重要,例如病人怕洗完可能會敏感或酸痛而不願洗牙,但如果日後真的因為沒洗牙造成牙周更糟,甚至變成需要被拔牙時,有些病人會反咬說牙醫師沒跟他講要洗,才害他的牙齒變成這樣,要是這時病歷沒記載病人當初自己拒絕洗牙的內容時,大多數牙醫師能拿得出的證據,大概又只能說「自己真的有講,是病人自己不要洗」的空口白話。也許牙醫師講的是真的,但沒有證據來證明你的話,才是真的問題。因此雖然多寫這些內容,健保不會多給付,雖然沒寫這些應記載內容,還是符合醫療法規上病歷記載的規範,但多花幾分鐘多寫幾個字、幾句話,卻是能讓自己在醫糾及訴訟上,省掉好幾十倍麻煩及時間的好習慣。三、錄音萬一你真的有講,但你的病歷又真的忘了記載,這時只能指望自己沒忘了要錄(影)音,還記得「能得同意是最好,只錄彼此沒煩惱,錄音隱私爭議少,醫病關係是王道」,因為有錄不知誰死誰手,沒錄只能死於病人之口。老鄧給個說法因為實在太日常、也太平常,對於牙醫師而言,只要幾乎是每個病人都可能會做的處置,甚至是每天至少會做好幾次或者十幾次的處置,例如洗牙、補蛀牙或者簡單性拔牙,牙醫師真的都會忘記還有「告知」這件事。特別是告知病人處置的預後或者預後的處置,例如洗完牙可能會酸、補完牙可能會痛,拔完牙可能會感染,及萬一真的酸、痛、感染,可能的處理方式,牙醫師常會因為這類處置量多而忘記這習慣,但這些地方往往就容易產生醫糾,也許不見得會出大紕漏,但絕對可以耗掉牙醫師的歲月,所以真的提醒大家,不要因為這處置簡單而覺得不需告知;不要因為這些處置很頻繁而覺得不必告知;不要因為這處置健保給付低而覺得不用告知,因為法律規定你就是要告知,千萬不要被告才知道要告知。對於洗牙前需特別注意的狀況,老鄧的建議是從沒洗過牙的病人、很少洗牙的病人、牙結石很厚的病人、對於酸很敏感的病人(有時洗下去的第一時間就可以感覺到)、牙齒搖動很厲害的病人、有感染但自己沒感覺的病人,在洗牙前,最好告知洗牙完後可能的狀況,要不然洗牙這種簡單、健保給付不高的處置,若是產生麻煩,可一點也不簡單,有時得花好幾十倍的時間跟金錢來解決。有人會說這個案例病人一定告不成,所以不用搭理,老鄧也這麼認為,病人真要告可能告不成,只不過怎麼證明病人告不成?當然是病人已經告,你也被告,最後檢察官不起訴,或者歷經民、刑事法院一、二審,甚至三審定讞後,才知道病人告不成。而且老鄧更認為就算病人告不成,絕對不等於不用理病人,因為病人告不成,不代表病人不會去告;病人告不成,也不代表病人不會硬凹到底。但萬一被告或產生糾紛,只要牙醫師的日常病歷真的有記載了上述內容,就能有助自己盡快脫身、脫困、脫離,而且這也才真正是面對醫糾的重點。這個案例,牙醫師最後花了寫病歷數十倍的時間及健保給付數十倍的金錢消災解厄。※ 本文摘自《為自己而戰:預防牙科醫糾,你應該做對的三件事》。《為自己而戰:預防牙科醫糾,你應該做對的三件事》作者:鄧政雄出版社:商周出版 出版日期:2021/03/13《為自己而戰:預防牙科醫糾,你應該做對的三件事》書封。圖/商周出版提供
-
2021-04-29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公費擴大接種「只要看健保卡」 陳時中:我們信任民眾
因應華航機師家庭群聚事件,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宣布5月3日起擴大公費對象,只要是第一到第三類公費對象的同住者,以及所有在醫事機構工作但非醫事人員同事及其同住者,統統都可打公費新冠疫苗。該怎麼證明自己是這些人的同住者或同事?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對民眾有一定的信任,採取開放態度,只要有預約登記、持健保卡就可以接種。5月3日起,醫護人員、中央及地方政府防疫人員、高接觸風險第一線工作人員的同住者,都可以接種公費新冠肺炎疫苗。另考量診所、藥局、捐血機構、病理機構、醫事檢驗所等,也有還沒未納入公費接種對象的非醫事人員,其實也屬於為高感染風險者,這些人員及其同住者也納入本階段公費開放對象。如果有預約登記、持健保卡就可以接種,該怎麼查核?如果無法查核,豈不形同全民都可接種?陳時中表示,「我們對民眾有一定的信任度」,本來目標就是開放給全民,往例又看到風險族群的家人也處於高風險區,所以提供機會讓大家接種,畢竟針對這些相對風險高的家人,如果還要等造冊,可能緩不濟急。
-
2021-04-29 該看哪科.心臟血管
八旬婦不「開心」 北榮瓣中瓣術無痛搶救心臟二度狹窄
扮演心臟血流通往全身的大門是主動脈,隨著老化,80歲後狹窄盛行率約2至3%,嚴重恐會心臟衰竭致死。曾置換主動脈瓣膜的病人,再置換率仍有5%,傳統手術卻因易沾黏及嚴重出血,風險不小,台北榮總透過「瓣中瓣」手術,病患不需全身麻醉插管,就可以讓原本瓣膜正常運作,三年來併發症機率僅0.9%,是老人家不用「開心」的低風險選擇。北榮心臟外科主治醫師張效煌表示,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手術(TAVI)是治療主動脈瓣膜嚴重狹窄的低侵入性手術,而瓣中瓣就是運用TAVI手術,在原本的瓣膜再裝一個支架瓣膜,宛如TAVI的2.0升級版,可讓年紀大的長者迅速恢復健康,降低二次手術風險。現年80歲的唐媽媽,72歲時罹患主動脈瓣膜狹窄合併升主動脈瘤,以傳統開心手術置換主動脈瓣膜,但近期卻因走路爬樓梯會喘再度就醫,發現第一次置換植入的豬瓣膜已退化造成二度狹窄,需再次手術。張效煌說,考量唐媽媽已屆高齡,這次以「瓣中瓣」解決問題,術後三天就出院返家。值得注意的是,TAVI手術一般經由股動脈(腹股溝處)輸送導管到心臟,透過導管植入支架瓣膜,再把瓣膜狹窄的部位撐開,但有些病人可能會因為置放的位置比較深,容易壓迫到心臟的「電傳導系統」,導致心跳過慢,甚至造成心跳停止,需放置心律調節器治療,北榮107年迄今,接受TAVI手術的110位病人,成功率達百分之百,且無任何病人於手術中死亡、中風或其他合併症產生,僅有0.9%患者需置入永久性心律調節器。張效煌指出,TAVI醫材已於今年2月納入健保給付,只要80歲以上患者、曾接受心臟手術,經由二位心臟專科醫師判定開刀危險性過高的患者皆可適用,給付也包含瓣中瓣手術,是瓣膜置換手術治療新選擇。
-
2021-04-28 該看哪科.皮膚
妙齡女紋眉長50多顆病毒疣 醫:器械只用酒精消毒不夠
台中市一名20多歲女子紋眉後,在眉毛及頸部長出50多顆小肉芽,皮膚科醫師鍾佩宜診斷發現患者因紋眉在眉毛部位的真皮層造成傷口,可能透過紋眉器具感染了具傳染力的病毒性的扁平疣,加上病人手部亂抓,再將病毒再擴散至頸部所致。後來經過「液態氮冷凍治療」及塗抹A酸之後,才控制住病情。茂盛醫院皮膚科醫師鍾佩宜說,病毒疣最常長在手腳趾,極少長在臉上,經詢問,病人說年前曾去紋眉,這些小肉芽是在紋眉後的幾個月內陸續冒出。鍾佩宜提醒病患切忌再亂抓,否則會傳染給他人或是造成自身不同部位的一再交互感染。她說,因為病毒疣數量很多,治療期拉長,原本建議病人採用自費的雷射治療,較不易色素變化並能較快痊癒,但病人選擇健保支付的液態氮冷凍治療方式,副作用是會起水泡,接著再塗抹A酸來進行治療。鍾佩宜說,紋眉的原理其實就是在眉毛的部位進行「刺青」,把染料用針具刺進皮膚的真皮層。臨床上較常遇見患者因不滿意刺青的形狀、外觀,才會前來就醫,通常醫師會建議採用雷射方式來修整。另外,刺青會在皮膚上造成傷口,以致於發生感染的問題,如發生疱疹病毒引發小水泡的感染;再者,刺進真皮層的染料也可能誘發過敏。她說,病毒疣也跟病人的免疫力有關,通常是小孩、老人、糖尿病因免疫力較弱,容易中招。年輕的病人若較晚睡、作息飲食都不正常,也恐無力抵住病毒入侵。建議民眾調理好身體之後,再去紋眉、刺青,避免因免疫力下降感染了病毒疣。另外,病毒疣非常難消滅,一般酒精殺不死,需要用紫消燈至少照射30、40分鐘以上,才能徹底殺死病毒。但坊間業者並不懂這點,只以酒精消毒。再者,多個消費者使用同一套染料,也有被污染的可能性。因此,衛福部108年頒佈「刺青紋身紋眉等消費行為之注意事項」,請業者自主管理,例如應使用一次性的針具與染料,每次為病人施做時要戴手套,也要注意病人施做部位有無傷口。這些也都是民眾在紋眉、刺青前要注意的事項。
-
2021-04-28 該看哪科.呼吸胸腔
短效吸入劑只治標,錯誤用藥死亡風險高!氣喘日常保健6法
●氣喘若未正確治療,急性發作有可能休克●國人每10人就有1人有氣喘問題●吸入型類固醇是治本,短效急救吸入劑是治標氣喘若未正確治療,急性發作時,恐危及生命風險。最新「台灣氣喘短效急救吸入劑使用與住院急診風險」研究指出,每年使用短效急救吸入劑超過3支以上的氣喘病患,相較於每年使用短效急救吸入劑2支以下的病患,未來一年發生氣喘急性惡化的死亡風險高出9成。短效吸入劑 愈用愈沒效一名39歲女性氣喘患者,不敢使用吸入型類固醇,每次氣喘發作僅使用短效急救吸入劑,當下覺得氣管舒張、呼吸順暢,一年下來竟使用3支以上,直到嚴重感冒引起急性氣喘發作、差點休克,送醫急救插管治療後,才發現已錯誤用藥多時。台灣每10人就有1人有氣喘問題,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理事長、台大癌醫中心醫院副院長暨台大醫學院內科教授王鶴健表示,氣管發炎時使用短效急救吸入劑就像用滅火器,只是短暫緩解,無法根本治療氣管發炎,甚至會愈用愈沒效。反覆使用 恐致氣喘惡化 王鶴健與耕莘醫院胸腔內科主任王誠一分析2001年到2015年健保資料庫中,近21萬8千多名氣喘病患的用藥習慣。研究發現,每年使用短效急救吸入劑超過3支以上的氣喘病患高達16%,相較於每年使用短效急救吸入劑2支以下的病患,未來一年發生氣喘急性惡化的風險高出7成2,死亡風險更高出9成。保守估計,過度依賴短效急救吸入劑患者的比率可能高達3成以上,除健保用藥外,病患自費購買的現象也很普遍。「吸入型類固醇是治本,短效急救吸入劑是治標。」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呼吸道委員會副主委、亞東醫院胸腔內科教授鄭世隆表示,臨床觀察,每10位患者中約有8位長期只使用短效急救吸入劑,但短效急救吸入劑僅能暫時緩解緊縮的氣管,雖當下覺得呼吸順暢,但氣管一下子就會再度緊縮,並未緩解過敏發炎反應,反覆使用恐導致氣喘惡化。吸入式類固醇 相對安全鄭世隆指出,過去民眾普遍認為使用類固醇會導致青光眼、白內障、變胖、骨質疏鬆及免疫力下降等,而短效急救吸入劑的價錢便宜、取得方便,因此很多人害怕使用吸入型類固醇。氣喘標準治療使用吸入式類固醇,吸1年的劑量等同於1至2顆口服類固醇,劑量相當低,且經特殊設計,可以直接於肺部吸收,安全且有效,能控制過敏氣喘的發炎反應,規則服藥1個月,病況穩定後,就可降低吸入劑量,不會發生坊間說的全身性副作用。減少接觸塵蟎、寵物貓狗除規則用藥,鄭世隆提醒,氣喘患者預防急性發作,應減少接觸過敏原,如塵蟎、寵物貓狗,當面臨空汙、溫差大時,應避免外出;運動還能提升免疫力,但「不可以為有運動就不用藥」,小心氣管發炎反應不降反升。
-
2021-04-28 該看哪科.心臟血管
靜脈曲張別輕忽 嚴重引發血栓
經常久站、久坐的人,小心腿上布滿青筋的「靜脈曲張」上身。醫師提醒,靜脈曲張不只是外觀上不美麗,嚴重者甚至引發血栓、肺栓塞等併發症,可能致命。一名中菜廚師長期久站,導致靜脈曲張愈來愈嚴重,不時有痠、麻、抽筋、腫脹、疼痛等症狀。因未及時治療,某天突然呼吸不順、胸口喘不過氣,緊急就醫確診為血栓及肺栓塞,住院治療兩周後才順利出院。台北、桃園長庚醫院皮膚科醫師張學倫表示,靜脈曲張是常見的疾病,發生率約為兩成,和遺傳、年齡有關,女性、常久坐或久站的工作型態、懷孕,都容易導致靜脈曲張。靜脈曲張除了外觀問題,嚴重患者發生深層靜脈栓塞的風險是一般人的5.3倍;產生肺栓塞是一般人的1.73倍;發生周邊動脈血管疾病是一般人的1.72倍。許多人會用抬腿、按摩方式改善靜脈曲張問題。張學倫說,抬腿雖可讓血液回流,卻緩不濟急;按摩只能舒緩痠、麻、腫脹,無法改善根本問題,甚至可能讓已很脆弱的血管因按摩而破裂。張學倫指出,要根治靜脈曲張,最好的方式是以手術處理壞死、堵塞的血管。過去以傳統手術切除壞死的血管,不但需要全身麻醉,且恢復期長,術後也需要一直穿著彈性襪維持血液回流。目前新式微創手術主要有兩種,一是雷射燒灼術,一是靜脈膠水閉合術。雷射是以導管雷射直接燒灼病變靜脈的血管壁,成功率達95%以上,術後需穿彈性襪一至三周,預防再惡化;膠水閉合則是利用導管將靜脈膠打入病變的靜脈使其閉合,成功率98%以上,術後則不需再穿彈性襪。根據長庚醫學資料庫及健保資料庫,針對2005至2016年1323位接受新式微創血管內治療的靜脈曲張病患進行研究及追蹤,發現減少血栓機率減少51%、減少肺栓塞機率44%、周邊動脈疾病也減少36%。張學倫說,兩種手術的傷口小、恢復快,術後可立即下床行走;但微創手術健保並無給付,需自費6至10萬元。
-
2021-04-27 該看哪科.呼吸胸腔
氣喘錯誤用藥險休克 醫:短效急救吸入劑無法根本治療
氣喘若未正確治療,恐因急性發作,救治不及逝世,亞洲歌姬鄧麗君便是如此。39歲女性氣喘患者不敢使用吸入型類固醇,每每發作僅使用短效急救吸入劑,一吸便覺氣管舒張、呼吸順暢,沒想到一年下來竟使用超過3支,直到嚴重感冒引發急性氣喘發作,差點休克,才緊急送醫插管治療,發現自己長期未正確治療氣喘。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呼吸道委員會副主委、亞東醫院胸腔內科教授鄭世隆表示,過度使用短效急救吸入劑,恐導致氣管發炎反應更嚴重,吸入型類固醇的類固醇含量低,且能實際解決氣管發炎問題,通常穩定用藥1個月後,病況漸穩定,可降低治療劑量。我國每10人就有1人有氣喘問題,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理事長王鶴健表示,「氣管發炎時使用短效急救吸入劑就像滅火器,只是短暫緩解,無法根本治療氣管發炎,甚至會越用越沒效」。王鶴健與耕莘醫院胸腔內科主任王誠一分析2001年到2015年健保資料庫中,近21萬8千多名氣喘病患的用藥習慣,探討「台灣氣喘短效急救吸入劑使用與住院急診風險」。研究發現,每年使用短效急救吸入劑超過3支以上的氣喘病患高達16%,相較每年使用短效急救吸入劑2支以下的病患,未來一年發生氣喘急性惡化的風險高出7成2,死亡風險更高出9成,王鶴健保守估計,過度依賴短效急救吸入劑患者的比例可能高達3成以上;除健保用藥外,病人自費購買短效急救吸入劑的現象也很普遍。「吸入型類固醇是治本,短效急救吸入劑是治標。」鄭世隆表示,臨床門診觀察,轉診患者中,每10位約有8位長期只使用短效,患者因為覺得一吸就有效,而不使用類固醇,但短效急救吸入劑只能短時間緩解氣管緊縮、打開氣管,雖當下覺得呼吸順暢,但氣管一下子就會再度緊縮,因未緩解過敏發炎反應,反覆使用短效急救吸入劑,恐增加氣管收縮,加劇發炎,導致氣喘惡化。為何氣喘患者常使用短效急救吸入劑,而不使用吸入型類固醇?鄭世隆表示,短效的價錢便宜、取得方便,吸入型類固醇則相對昂貴,且過去民眾普遍認為使用類固醇會導致青光眼、白內障、變胖、骨質疏鬆及免疫力下降等,因此害怕使用吸入型類固醇。鄭世隆說明,氣喘治療所使用的類固醇是吸入式的,吸1年的劑量才會等同於1至2顆口服類固醇,劑量相當低,且經特殊設計,可以直接於肺部吸收,安全且有效,能控制過敏氣喘的發炎反應,規則服藥1個月,病況穩定後,就可以降低吸入劑量,不會發生坊間說的全身性副作用。
-
2021-04-27 該看哪科.心臟血管
靜脈曲張恐致血栓! 新式微創手術減少併發症
靜脈曲張是十分常見的疾病,只要久站、久坐,就容易造成腿上布滿青筋。但是醫師提醒,靜脈曲張不只是外觀上不美麗,嚴重者甚至可能引發血栓、肺栓塞等併發症,可能致命。台北、桃園長庚醫院皮膚科醫師張學倫表示,透過新式微創血管內手術治療,可減少發生嚴重併發症的機率。一名中菜廚師,工作久站導致靜脈曲張愈來愈嚴重,不時有酸、麻、抽筋、腫脹、疼痛等症狀。因未及時治療,某天忽然出現呼吸不順、胸口喘不過氣等症狀,緊急就醫確診為血栓及肺栓塞,住院治療兩周後才順利出院。張學倫表示,靜脈曲張發生率約兩成,是很常見的疾病,和遺傳、年齡有關,而女性、常久坐或久站的工作型態、懷孕也都容易導致靜脈曲張。但靜脈曲張不僅導致外觀問題,其發生深層靜脈栓塞的風險是正常人的5.3倍;產生肺栓塞是正常人的1.73倍;產生周邊動脈血管疾病是正常人1.72倍。而許多人會用抬腿、按摩方式來改善靜脈曲張的問題。但張學倫表示,抬腿讓血液回流的方式不是沒效,但緩不濟急;至於按摩則只能舒緩酸、麻、腫脹的症狀,但無法改善根本問題,甚至可能讓已經很脆弱的血管因按摩而破裂。張學倫說,要根治靜脈曲張,最好的方式仍是以手術處理壞死、堵塞的血管。過去以傳統手術方式切除壞死的血管,不但需要全身麻醉,且恢復期長,術後也需要一直穿著彈性襪維持血液回流。而目前新式微創手術主要有兩種方式,一是雷射燒灼術,一是靜脈膠水閉合術。雷射是以導管雷射直接燒灼病變靜脈的血管壁,成功率達95%以上,術後需穿彈性襪一至三周,預防再惡化;膠水閉合則是利用導管將靜脈膠打入病變的靜脈使其閉合,成功率98%以上,術後則不須再穿彈性襪。張學倫說,兩種手術的傷口小、恢復快,且術後可立即下床行走,「馬上跳土風舞、接孫子都可以」。但微創手術目前健保並無給付,需自費。而長庚醫院皮膚科及長庚大學於利用長庚醫學資料庫及健保資料庫,針對2005至2016年1323位接受新式微創血管內治療的靜脈曲張病患進行研究及追蹤,發現可有效減少產生嚴重併發症的機率,減少血栓機率減少51%、減少肺栓塞機率44%、周邊動脈疾病也減少36%。該研究成果今年三月也登上國際著名醫學期刊「循環-介入性治療雜誌(Circulation: Cardiovascular Interventions)」。不過為避免其他血管又出現靜脈曲張,張學倫提醒,日常保養重點應避免久站、久坐,穿彈性襪保持血液回流,並應戒菸、維持規律運動和理想體重。
-
2021-04-26 養生.人生智慧
朱慧芳/思念種櫛瓜的她
淑華託她姊姊送來兩顆栗子南瓜給我,剩下的一顆南瓜還端坐在我家廚房,躺在醫院的淑華已經離開,不像過去一樣,在醫院長長短短的住上幾天,然後出院回家,休息幾天又掛著便袋笑瞇瞇的往田裡去。我把南瓜慎重地放在窗前供著,打算能放多久就放多久,等到出現腐壞再埋入土堆,滋養其他的生命。大腸癌末期,她樂觀相信自己是幸運的那一個。差不多是四年前,元氣周報的主編得知淑華種的有機櫛瓜滯銷,卯起勁的團購,助她解決難關。當時淑華已經是大腸癌末期的患者,但還是樂觀地相信自己會是幸運的那一個。畢竟距離發現病徵已經三年,切了這個、那個,做了人工造口,還是可以像往常一樣作息,可以下田工作,繼續吃想吃、愛吃的鹹酥雞。除了作息沒什麼改變之外,因為有健保給付,再加上之前買的保險,每一次的住院、開刀,都可以領到幾萬至十幾萬的重大傷病理賠。過去幾年,全家的生活都是靠她開腸破肚,賺取理賠,她好像不怎麼在意所謂的「血肉錢」。只要有治療就可以領錢,不健康的輪迴已經變成七年來的常態。而她自己也甘之如飴,覺得如果可以這樣繼續活下去,也是個不錯的方式。靠開刀養全家還樂觀面對,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一次又一次從她姊姊那兒聽到她又住院的消息,總是讓我質疑保險這件事的正確性。沒有人喜歡生病,可一旦購買了不怕生病的保險理賠契約,生病反而變成了確幸,而且病情越嚴重理賠越大條,就像是黑色的荒謬劇。我聽說,躺在護理之家靠插管殘活的老人家,有些是家屬不肯同意拔管,才維持著植物人的狀態,因為只要還有一口氣在,就可以繼續領取保險理賠或是退休撫卹津貼。不能自主決定是否要拔管,以及像淑華這樣,靠開刀養全家還樂觀面對,才是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金剛經》裡提到一個故事,佛說他在前幾世時曾經被歌利王割截身體,因為心中沒有嗔恨,隨即又長出新的手腳,因此得到歌利王的衷心信服。過去幾年,淑華體內的癌細胞轉移到其他器官,腹腔內器官割了再割,原來的主治醫師曾跟她說,「不要再來了,我們這裡沒法醫妳,妳還是轉院吧!」最後她在台大醫院得到了照顧,幾乎每個月都在化療,醫師還鼓勵她,說她是打不死的蟑螂。而她也以為,自己就是這樣的命。旁人不可承受的苦,她卻是永遠的樂觀。病重還惦記南瓜沒賣完,她是單純開朗的生命勇者。聽她姊姊說,淑華兩歲的時候從樓梯摔下,頭破血流人卻無大礙,全家都說她該死沒死,必有後福。那份後福,可能就是她一生不愛計較,寬厚待人也憨厚地相信生命、享受人生。那兩顆最後的栗子南瓜,一顆已被我切割料理,一半做南瓜濃湯、一半做海鹽烤南瓜。她姊姊說,人都病成那樣了,還惦記著南瓜沒賣完,剩下的南瓜要怎麼辦!我想,日後若是看到南瓜或是櫛瓜,都會讓我想到她,一位單純開朗的生命勇者,賴淑華。
-
2021-04-25 該看哪科.婦科
健保大數據/109年女性骨盆腔發炎門診就醫10大院所
資料來源:健保署資料範圍:本項統計係採主診斷為女性骨盆腔內器官發炎性疾病:ICD-10-CM_CODE為(N70.01、N70.02、N70.03、N70.11、N70.12、N70.13、N70.91、N70.93、N73.0、N73.1、N73.2、N73.3、N73.6、N73.4、N73.8、N74、N73.5、N73.9、N71.0、N71.1、N71.9、N72、N76.0、N76.1、N76.2、N76.3、N75.0、N75.8、N75.1、N76.4、N76.6、N77.0、N75.9、N76.5、N76.81、N76.89)之案件,並排除代辦案件。
-
2021-04-25 該看哪科.婦科
健保大數據/骨盆腔發炎治療特色醫療院所
基層診所No.3林正宗婦產科/排便後擦拭不淨 也可能造成骨盆腔炎林正宗婦產科109年診治女性骨盆腔發炎患者16,683人次,居全台醫療院所第三名,高於許多醫學中心及區域醫院。院長林正宗表示,相對於醫學中心,診所有一定的便利性,但骨盆腔發炎最怕反覆感染,問診品質才是門診人數關鍵。常見在他院治療復發多次的病患找上門,診所會透過細菌培養找到源頭對症下藥,又或者請患者把性伴侶找來一起治療,讓男性也進婦產科,根治滿意度不斷提升。林正宗表示,骨盆腔炎在婦科疾病的嚴重性說大不大、說小不小,最怕患者以為肚子痛,不當一回事,久了沾黏引發不孕或外孕,變慢性骨盆腔炎更難醫治。由於骨盆腔炎以抗生素治療為主,遇到慢性骨盆腔炎患者吃抗生素不見好轉,一定會先透過細菌培養找出感染菌源。林正宗說,別以為披衣菌、淋病雙球菌才是感染主力,若大便擦不乾淨,或者溫泉池子清洗不乾淨,泡到前一個人的「屁屁水」,都可能因大腸桿菌、糞便腸球菌經肛門感染後,引發骨盆腔炎。若沒有用對抗生素便無法改善,曾有病患在醫學中心看了兩個月沒好轉,直到尿道膀胱炎進一步培養細菌,才找到發病癥結。地區醫院No.1宏其婦幼醫院/經期保護功能弱 經後常見急性發炎健保署統計,109年骨盆腔發炎門診就醫件數,宏其婦幼醫院居地區醫院第一名,共11,494人次。院長張紅淇表示,骨盆腔發炎最主要的原因是,陰道內的病菌感染子宮頸,破壞子宮頸的保護功能,使細菌往上跑至子宮。張紅淇指出,月經期間保護功能較薄弱,因此急性骨盆腔炎常發生在月經後第4至5天。常見致病菌有淋病雙球菌、披衣菌或多種細菌同時感染,性行為是主要感染途徑,15至40歲生育年齡、且有性經驗的女性較易發生。此外,陰道感染、陰道沖洗、裝置子宮避孕器等,都是危險因素。骨盆腔發炎常見下腹部疼痛或腰痛,其他如月經失調、陰道分泌物異常、性交疼痛、解尿疼痛、發燒畏寒等。急性骨盆腔炎若未治癒,會演變為慢性骨盆腔炎,只要免疫功能不佳,就可能復發。張紅淇說,骨盆腔發炎常由多種細菌同時感染造成,因此患者須接受10到14天完整的抗生素治療,不能因為自覺症狀改善擅自停藥。一旦反覆感染,很容易造成沾黏、不孕症、子宮外孕及慢性骨盆腔發炎。骨盆腔發炎確診困難,後遺症又難纏,因此當有疑似骨盆腔發炎症狀時,應該積極治療,以免造成遺憾。區域醫院No.1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少穿緊身褲、少用護墊 多補充優格、益生菌健保署統計,109年骨盆腔發炎門診就醫件數,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以9,249人次居區域醫院第一名。北市聯醫仁愛院區婦產科主治醫師詹景全表示,男女因先天身體構造不同,女性較容易有生殖上的感染,建議骨盆腔發炎患者,除了吃藥治療,也盡量少使用護墊、穿緊身褲。詹景全指出,北市聯醫仁愛院區骨盆腔發炎的門診,每月多達2600至3000人不等,由於是婦幼科門診,所以95%為女性患者,但也有不孕症夫妻為了檢驗一同來看診。看診時需做內診,做超音波檢視是否有感染或囊腫情況,要排除器官病變,才能判定是否為骨盆腔發炎。由於細菌喜愛潮濕、悶熱環境,建議女性盡量不要穿緊身褲、不要憋尿、少用護墊,分泌物若多就勤跑廁所擦拭。另外,性行為也是造成骨盆腔發炎原因之一,若沒有生育需求,建議男性盡量不要在陰道內射精,避免改變女性陰道酸鹼值,以及把病原體送往陰道,增加感染機率。至於生產完安裝避孕器的女性,詹景全說,由於避孕器五年需更換一次,因此會留一條尼龍線在外方便取出,但該線也會成為帶入細菌的管道,建議婦女可多補充優格、優酪乳、益生菌。醫學中心No.1台北馬偕醫院/醫師多、門診也多 開夜診方便上班女性在這次女性骨盆腔內器官發炎疾病門診就醫排行中,台北馬偕收治5,431人次,成為醫學中心之冠,該院婦產部主任王有利說,婦、幼兩科一向是馬偕醫療強項,且醫院又位居台北市中心,當然婦科患者人數相對較多。王有利指出,每個醫院都有其特色,以台北馬偕為例,婦科就屬於大科,共有二十多名主治醫師,其中包括多名女性醫師,加上相關護理人員超過百位,這對於個性保守的女患者來說,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該院堅持開設夜診、周六診,讓上班的女性患者方便看病,只要提高就醫可近性,收治人數就會變多。在這項婦科疾病就醫人數排行上,幾家基層婦科診所取得絕對領先,排名第一的診所收治人次達22,598,約莫等於前六名醫學中心人數總和。王有利分析,骨盆腔內器官發炎屬婦科常見疾病,多數與性行為有關,許多女性認為這是小病,只需吃些消炎藥,且易聯想到較負面的形象,因此習慣就近在婦科診所就醫。許多婦科診所擁有醫療團隊,早中晚均有門診,甚至假日也開診,加上醫療費用較低,可近性比醫院高出許多。門診觀察,這類疾病患者常在診所多次就醫,不見效果才會轉至醫學中心。
-
2021-04-25 該看哪科.婦科
陰道分泌物增多!2行為當心成骨盆腔發炎高風險群
一名20多歲女大生平時常感下腹痛,卻未多加注意,直到嚴重腹痛、發燒,方至婦產科就診。診斷是骨盆腔發炎,卵巢、輸卵管化膿,病況嚴重,需住院治療。連續注射抗生素五天,再服用抗生素兩天後,明顯改善。台灣婦產科醫學會理事長黃閔照提醒,年輕女性不要因為不好意思、就不到婦產科就診,若有慢性腹痛、異常發燒、分泌物多等問題,應及早至婦產科相關醫療院所就診,以免病情拖久更嚴重。常見症狀:持續性下腹痛、發熱、陰道分泌物增多骨盆腔發炎(PID)是一種常見的婦科感染性疾病,細菌藉陰道由下向上感染,進而造成骨盆腔內的子宮、卵巢、輸卵管發炎。黃閔照指出,正常狀態下,子宮頸處的黏液屏障能阻擋有害細菌進入骨盆腔。當陰道受到細菌感染時,會破壞子宮頸黏液結構,讓子宮頸的保護功能減弱,細菌就能沿著子宮頸往上入侵子宮內膜,向上擴散感染子宮、輸卵管、卵巢等處。患病後,臨床常見的症狀是持續性下腹痛、發熱、陰道分泌物增多且有臭味等。觸診時,骨盆腔器官會疼痛,抽血可以看出白血球數值上升等。陰道不當沖洗、性行為頻繁,都是發炎主因。黃閔照說,「陰道不當沖洗」是造成骨盆腔發炎的原因之一,陰道內的菌種是弱酸性,大部分乳酸桿菌的PH值約在4、5,若用自來水或是鹼性沖洗液沖洗,可能導致陰道環境改變,好的乳酸桿菌無法生存。太頻繁的清洗會讓子宮頸黏液喪失保護作用,更容易引起骨盆腔炎。性行為也是造成骨盆腔發炎的原因之一,過早發生性行為、性行為太過頻繁、性伴侶較多,或是月經期間性交,都會提高骨盆腔發炎的風險。此外,黃閔照補充,侵入性的婦科檢查,如子宮鏡、輸卵管攝影、人工流產、裝設子宮內避孕器等,都可能破壞子宮頸的保護能力,增加感染風險。做好基礎藥物處置,裝設避孕器感染風險不高。對於有婦女擔心裝設避孕器會導致骨盆腔發炎,黃閔照說明,「其實只要做好基礎藥物處置,子宮內避孕器造成感染的風險其實並不高。」但產後三個月內,子宮不夠強壯,不太適合裝設,因為可能會有穿孔的危險。他強調,裝設避孕器過程的感染風險雖不高,但若有嚴重腹痛、出血、發燒等症狀,應到婦產科相關醫療院所就診,釐清是否裝設避孕器的過程造成發炎,切莫大意。避免感染兩重點:內褲洗淨曬乾、安全性行為。預防骨盆腔發炎需從日常生活做起,不孕症治療權威醫師李茂盛指出,平時內衣褲要洗乾淨、曬乾,避免和其他衣物雜洗;進行性行為應配戴保險套,並選擇單一性伴侶;排便後要處理乾淨,擦拭方向由前往後,避免大腸桿菌感染。李茂盛進一步提醒,女性若有慢性腹痛、異常發燒,陰道分泌物過多、化膿或分泌物顏色呈現黃色等,就是不正常,最好立即至婦產科做檢查。
-
2021-04-25 該看哪科.婦科
健保大數據/骨盆腔發炎3次以上 不孕機率高達54%
臨床上,求診婦科的患者中,20位約有一位因骨盆腔發炎上門,是育齡女性最常見的問題。專科醫師提醒,別以為這疾病只是單純的細菌感染,若太晚治療或反覆發炎導致沾黏,成了慢性骨盆腔炎,將是女性不孕的最大殺手。更重要的是,治療過程除了嚴禁性行為,最好連性伴侶都能配合檢查,才能大幅降低復發機率。以抗生素治療為主,嚴重膿瘍需考慮手術引流。骨盆腔發炎主要是由細菌感染引起,常見砂眼披衣菌和淋病雙球菌。馬偕紀念醫院婦產部資深主治醫師暨婦產部主任王有利表示,一般急性骨盆腔發炎確診後,會投以口服抗生素治療,病患通常24至48小時症狀便會緩解。倘若到了72小時還是沒有改善,伴隨高燒、白血球上升,就得懷疑敗血症或輸卵管、子宮有膿瘍可能,此時就要住院接受治療,而且不能只用一種藥物,必須以多種抗生素治療,通常約兩周能恢復。亞東醫院婦產部醫師吳文毅表示,若透過超音波檢查發現有膿包,會以腹腔內視鏡手術將膿包劃破引流,有點類似擠痘痘的概念,以開小洞方式放置引流管取出。切除子宮、卵巢為下下策,育齡女性務必妥善治療。不過,吳文毅說,臨床上也有極低的機率發現膿包位置過於隱性或因多處沾黏,以至引流手術完成後,患者仍有發燒、白血球升高等感染現象,這時候最不得已的處理,可能就得將子宮、卵巢切除。王有利也說,開刀引流骨盆腔內的膿瘍,並不是容易處理的手術,由於子宮、卵巢附近有其他臟器,像輸卵管前面是膀胱,後面是大腸直腸,遇到反覆性發炎的骨盆腔,沾黏比例就越高,處理更複雜。理論上應該把子宮、卵巢拿掉就可根除,但骨盆腔炎的好發族群多是育齡中的年輕女性,拿掉子宮、卵巢等於終身不孕,一般來說,會盡可能讓患者避免走到開刀切除一途。性行為、侵入性檢查,都可能帶來細菌感染。除了性行為是造成骨盆腔發炎的主要原因,吳文毅表示,一些侵入性檢查和處置也是原因之一,例如子宮輸卵管攝影、子宮內避孕器等外來物引起發炎。研究指出,急性骨盆腔炎若沒有接受完善治療,約1/4患者會出現骨盆疼痛、性交疼痛或影響生育功能等後遺症,若因輸卵管反覆感染造成沾黏,嚴重可造成不孕或子宮外孕。值得注意的是,臨床上,不少女性因為骨盆腔反覆發炎導致阻塞而不孕的案例,吳文毅表示,這些婦女多透過回溯推理,才找到自己無法懷孕的真相,之後只能以試管嬰兒的方式協助受孕。治療過程,最怕未按時服藥或自行停藥。醫學文獻調查也指出,骨盆腔發炎是造成女性輸卵管不孕最大的原因。發生一次骨盆腔發炎,會有12%機率造成不孕;發生兩次則有23%的機率;三次以上的骨盆腔發炎,不孕機率高達54%。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資料,骨盆腔發炎造成的不孕,在歐洲某些國家比率達38%,非洲約64%。要避免沾黏最後導致不孕的遺憾,醫師強調及早治療的重要,尤其務必接受完整療程,免得發生抗藥性「春風吹又生」。初期的骨盆腔炎九成以上可治癒,最怕的是病人未按時服藥或自行停藥,導致一再發作,治療上就比較麻煩。2招防細菌感染全程戴保險套 性行為前後沐浴 亞東醫院婦產部醫師吳文毅:門診常見求診女性表示,對先生要求配合性行為覺得無奈困擾,此時會建議患者請伴侶戴保險套。馬偕醫院婦產部主任王有利:骨盆腔炎患者治療期間一定得禁止性行為,建議性伴侶一起接受檢查,同時作性傳染病篩檢,如:梅毒、愛滋病等,一併治療才能杜絕再犯的可能。新竹國泰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張瑜芹:性行為前雙方都要先洗澡,全程正確戴好保險套或指險套。如果希望懷孕而不戴套,就要特別注意性行為前後的清潔,及個人免疫的維護。
-
2021-04-25 該看哪科.婦科
健保大數據/骨盆腔發炎診治 九成在基層診所
每年因為骨盆腔發炎就醫的女性將近百萬人,所幸有逐年遞減趨勢,從107的99.4萬人減少到109年的92.2萬人,30到49歲患者就佔一半。新竹國泰綜合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張瑜芹表示,骨盆腔發炎與性行為有關,因此好發於性生活較活躍、計畫生育的年紀,病況也與個人免疫力有關,因為不容易根治,身體狀況不好的時候容易復發。就醫人數前十名,僅有一家地區醫院。骨盆腔發炎就醫集中於基層診所,就醫人次依院所層級而遞減,全國醫療院所就醫件數最多的前十名中,有九間診所、一間地區醫院。109年總門診數達91.9萬人,主要執行尿液檢查(11.5萬人次)、細菌培養(5.2萬人次)、血液檢查(2.1萬人次),治療以口服抗生素為主,住院僅4800人次。另可做腹腔鏡檢查(168人次)、手術清創引流(1.2萬人次)等侵入性檢查和治療。醫療可近性佳,婦科醫師多能臨床診斷。張瑜芹表示,骨盆腔發炎可由臨床診斷,不一定要用影像學檢查,通常病人會自述腹痛,醫師內診時用手指推子宮頸,如果骨盆腔發炎,就會引發疼痛。通常也會做尿液檢查,藉此排除泌尿道感染的可能性。按照治療指引,病人需要吃七天或十四天的抗生素,如果反覆發作,就可能要做細菌培養,如果發現是特殊的細菌,就要考慮換藥。台灣大部分地區的醫療可近性高,在診所很少看到病人忍到化膿才就醫,但在大醫院就不是如此。烏恩慈表示,醫院急診都會遇到女性肚子劇痛,以為自己是闌尾炎,其實是已經嚴重化膿的骨盆腔發炎,通常是年齡較大的女性,因為天生免疫有問題,或因糖尿病導致免疫力較差而發炎,卻因各種因素一忍再忍、延誤就醫。年長女性多忍痛延遲就醫,嚴重案例併發腹膜炎。張瑜芹剛到新竹國泰的時候,曾為一位住在山上、五十多歲的婦女動緊急手術,她因就醫不方便而一直忍耐,結果卵巢嚴重感染併發腹膜炎,肚子裡都是細菌,再不開刀恐怕會喪命。張瑜芹表示,年輕女性若希望懷孕,卻因骨盆腔曾經發炎,導致兩邊輸卵管蓄膿或水腫,很難自然受孕,也有蠻高機會子宮外孕,可能需要預防性切除輸卵管,不孕治療也需要採取體外受精。生殖結構差異,女性若反覆感染,伴侶也該就醫。張瑜芹提醒,男性攝護腺或泌尿道感染比較不會有症狀,也不見得會痛,但是如果女性反覆感染,男性也可能需要接受檢查。烏恩慈表示,男性生殖器沒有通到腹腔內,細菌在表皮比較不會引起感染,也不需治療。反觀女性,陰道和子宮都在腹腔內,如果免疫差,加上性行為將細菌帶到體內,就可能引起發炎反應。女生有疑問Q:備孕期間發炎,可以吃抗生素嗎?有些準備懷孕的女性會擔心,備孕期間如果骨盆腔發炎,吃抗生素會不會有問題?禾馨婦產科診所主治醫師烏恩慈表示,大部分的抗生素都是孕婦也可以安心服用的,如果沒有好好服藥而反覆感染,反而會使懷孕機率下降。建議可以主動告知醫師正在備孕,確認自己服用的藥物是懷孕可吃的,按照醫囑服藥、回診,繼續備孕。Q:常常發炎,代表性生活亂?「女性也不要因為骨盆腔發炎,就懷疑男友在外面亂來。」烏恩慈表示,生活環境中本來就有很多細菌,骨盆腔發炎就像感冒一樣,是身體受到病原侵襲,不一定是因為性生活亂。男女之間的差別,主要在於女性構造上比較容易發炎,就像有些人體質就是比較容易感冒一樣,建議以平常心看待,好好解決問題比較重要。有些人免疫力低,特別容易反覆感染。如果知道自己體質如此,就要多注意維護個人免疫力,包括睡眠充足、少吃促發炎的食物,作息不正常或身體比較虛弱時,應暫時停止性行為。
-
2021-04-25 該看哪科.婦科
健保大數據/骨盆腔發炎為何多集中在三、四十歲階段?
台灣每100個女性當中,就有8個人在一年內曾因骨盆腔發炎而透過健保就醫,比率不低。女性的骨盆腔為什麼會發炎?為何年齡層多集中在三、四十歲階段?今天「聰明就醫×健保大數據」分析每年近百萬患者的就醫數據,作為女性朋友相關問題的就醫參考。健保署署長李伯璋表示,從每年將近一百萬名女性的骨盆腔發炎就醫資料,可以看到女性因步入戀愛、結婚、生子等不同人生階段,開始承擔骨盆腔發炎的健康風險。也可以看出台灣衛教知識的普及、健保分級醫療制度的適切分工,有需要的女性都能獲得有效的治療。計畫生育、性生活活躍,患者以年輕女性居多。李伯璋表示,年輕女性性生活比較活躍、計畫懷孕,較容易有骨盆腔發炎的問題。不過近年少子化趨勢明顯,年輕人不願意生小孩,避孕做得更徹底,有骨盆腔發炎的女性因此逐漸減少。李伯璋表示,女性如果下腹疼痛,有可能是骨盆腔發炎,也可能是泌尿道系統發炎,因為兩者構造很接近,因此醫師會需要進行鑑別診斷。正常的膀胱裡面是無菌的,陰道則是平常就有一些細菌,若進行尿液檢查,可以排除泌尿道系統的問題,再進一步透過內診、超音波等檢查,確認是不是骨盆腔發炎。台灣婦科診所多,就醫可近性高。李伯璋表示,這些都是基層診所就可以進行的檢查,台灣有不少診所特別專精於婦科,就醫可近性很高。女性只要稍有不舒服,通常都能及時在自己熟悉的婦產科診所,進行必要的檢查、接受恰當的治療,例如抗生素的療程。少部分病情比較嚴重的女性,也可以透過基層診所轉診,到大醫院接受腹腔鏡或是手術引流等治療。抗生素拿三天藥,記得要回診走完療程。說到抗生素療程,李伯璋表示,很多民眾在診所就醫,只拿到三天份的藥,會以爲這是健保署的規定,其實不然。抗生素的療程通常以七天到十四天為一個單位,只拿三天藥是不夠的,需要再次回診,才能走完療程。只是,如果很多人吃完三天的抗生素,自認改善而沒有回診,療程沒走完,細菌沒殺乾淨,生命力強悍就像「打不死的蟑螂」,除了可能反覆發炎,也可能會增加群體的抗藥性。那麼,為什麼診所通常一次只開三天藥呢?李伯璋表示,其實就算院所一次開七天抗生素,健保也會給付。但是,因為西醫基層的總額是固定的,如果申報越多點數,點值就會下降,基層總額為了穩定點值、進行內部管理,透過「簡表申報」的方式,藥品費用一律固定三天申報66元,不多也不少。如此不但能夠穩定點值,藉由回診,診所也能多獲得一次的掛號費。骨盆腔發炎患者,在診所就醫就能得到妥善治療。李伯璋重申,醫師可以視病人病情治療需求,決定用藥天數。依據全民健康保險醫療辦法的規定,健保給付的處方用藥,是每次以七天份用量為原則。如果屬於慢性疾病,病情穩定,也適合長期服用相同藥品,醫師可以依照病人的病情需要,一次給予30天以內的用藥量,或開立三個月的慢性病連續處方箋。李伯璋表示,骨盆腔發炎的病人,絕大多數都在基層就醫,就能接受到很好的治療,顯示台灣各層級醫療院所的醫療品質都是很高的。健保署也持續在部分負擔、論人計酬等改革方向上不斷努力,希望引導民眾小病到基層,大病才到大醫院。落實分級就醫、提升健康識能,成就健保永續。李伯璋說,健保署也支持各層級院所垂直整合,民眾就近到診所就醫,也有醫學中心作診所的醫療備援,希望民眾對於地區醫院和診所有信心,相信厝邊好醫師。此外,健保署也透過持續壯大健保快易通App及健康存摺,提升民眾的健康識能和醫療成本概念,選擇落實分級醫療的就醫行為,希望醫病雙方共同達成醫療人員不過勞、醫療品質提高、健保永續的美好願景。疾病小檔案骨盆腔發炎骨盆腔內器官的發炎疾病(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PID),指的是女性生殖系統(包含陰道、子宮頸、子宮、輸卵管、卵巢等)發生細菌感染,導致發炎,是常見婦科病症之一。
-
2021-04-23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首例!打AZ疫苗顏面神經麻痺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天公布國內首例接種AZ疫苗後顏面神經麻痺個案,這名三十多歲男子接種隔日右側臉部麻痺至急診就醫,目前門診追蹤中。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根據過去健保資料,十八至四十九歲顏面神經麻痺背景值為一年每十萬人有五十五點三一人,未接種疫苗也可能因病毒感染或不明原因引起。英國分析個案也發現,不論接種AZ或BNT疫苗,發生顏面神經麻痺個案數和背景值差不多。AZ疫苗至今施打三萬六七三一劑,累積通報接種後不良事件二一九件,疑似疫苗接種後嚴重不良事件廿件。而AZ疫苗接種出現「公費冷、自費熱」奇特現象,昨天為自費開打首日,施打一七三二劑,但公費只打七八三劑,疾管署正研議疫苗假及請假方式,希望增加疫苗接種人數。另外,昨新增四例境外移入確診病例(案一○八四至案一○八七),包括首例哈薩克籍個案、兩名菲籍移工、一名印尼籍船員。哈薩克籍個案於檢疫期間確診,同班機七名乘客列居家隔離,其餘三人都是檢疫期滿後確診,未與他人接觸,無匡列接觸者。有關兩例國籍航空貨機機師感染源調查,莊人祥表示已採檢一六二人,一五五人陰性,七人檢驗中,仍無法確定感染源是否在境內。但據了解,兩人染疫前十四天曾出入公共場所,尚無法完全排除社區感染疑慮。
-
2021-04-22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明擴大接種AZ疫苗 莊人祥:接種達規模前戴好口罩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自明天起,開放第五、第六類公費疫苗接種對象開始接種新冠肺炎AZ疫苗,包含警察、憲兵、社福、長照人員等,約25萬人。發言人莊人祥表示,第五類的警察、憲兵將列冊依照名單施打,可由單位與醫療院所接洽方便接種的方式。另在疫苗接種達到一定規模前,民眾務必戴好口罩。莊人祥說,憲兵和警察只要符合身分就可以施打。向單位報名後列冊,指揮中心會將名單提供給健保署,醫院便可連到健保資料庫確認是否為合格的接種對象。而相關人員可以自行預約,也可以由單位和醫院簽訂協定,整批接種。至於長照機構,則由各衛生局與當地的長照機構聯繫,由醫療團隊進駐施打,如同過去到長照機構施打流感疫苗一樣,排程委託醫療機構派團隊進入機構施打。而昨天指揮官陳時中曾表示,當台灣疫苗打到一定程度,就會鬆綁口罩政策。至於相關時機點,莊人祥今天表示,至少要打到六成,可望鬆綁。他說,目前這兩批疫苗還無法達到這個規模,希望未來疫苗陸續到位之後,可以達到六成以上接種。而目前我國防疫利器就是民眾願意戴口罩和遵守社交距離等措施,是維持社區沒有流行的關鍵,希望民眾在疫苗接種數量未達一定規模前,一定不能鬆懈。
-
2021-04-22 該看哪科.牙科
以為補牙只補1顆,就醫紀錄卻是3顆!是牙醫浮濫申報嗎?
案例病人張先生,因為感覺這一星期來右邊上面牙齒吃東西的時候會酸酸的,於是決定先到公司附近的「好習慣牙醫診所」找醫生檢查看看。掛完號後,由郝醫師負責幫張先生診治,郝醫師聽完張先生主訴並詳細檢查後,告訴張先生右上有蛀牙,張先生直覺反射的發出了一聲「嗯」,接著經過一連串磨來磨去的聲音,及一陣一陣酸痛感覺後,郝醫師跟張先生說:「好,你的牙齒補好了。」張先生帶著一臉茫然離去,回去越想越不對,為何只跟他說有蛀牙,但沒跟他說可以有哪些處理方式、處理完後可能會怎樣、該注意什麼,更沒讓他自己選擇想要如何處理,而且補牙也沒得到他同意,就直接補下去。更誇張的是,回家透過手機上「全民健保行動快易通」app 一查,以為只被補了一顆牙,沒想到竟然一次被補了三顆牙,越想越氣於是除了打算向衛生局投訴醫師未告知外,還要再向健保署投訴診所有虛報之嫌。做對三件事,不怕醫療糾紛一、告知《醫師法》跟《醫療法》都有規定,「診治病人時,應向病人或其家屬告知其病情、治療方針、處置、用藥、預後情形及可能之不良反應。」法律上的這個「應」就是醫師有義務,必須主動告訴病人,換句話說,只要當醫師被病人告的時候,法院一定會要求醫師自己先證明自己有告知。2019 年1 年6 日通過的《病人自主權利法》第4 條第1 項更規定,「病人對於病情、醫療選項及各選項之可能成效與風險預後,有知情之權利。對於醫師提供之醫療選項有選擇與決定之權利。」條文中已明確指出,病人對於病情、醫療選項有知情的權利,還有選擇與決定的權利,其中必須注意的是,以往只有在簽手術同意書需給病人手術及治療的選項,但現在則是不限手術,包括門診看診治療或處置,也都要給病人選項。以本例來說,只建議補蛀牙不叫給選項,因為病人沒其他選擇,因此至少要給病人「補」或「不補」兩個建議,才叫有給病人選項,而病人對這些選項有選擇與決定的權利。也就是說告知選項是一回事,病人自己決定要不要同意是另一回事,醫師有告知不代表病人就一定得同意,因為告知是醫師的義務,決定是病人的權利。如何才可以有效告知,老鄧接下來的內容會用「四四如意」來跟大家說明。首先,「四四如意」中的第一個四,也就是「四不一要」,病人有「嗯」≠有「好」,有「好」≠有「要」,有「要」≠有「懂」,有「懂」≠有「效」,不要聽到病人「嗯」一聲,或者聽到「好」就直覺反射病人同意,或者代表他同意,一定要「確認、確認、再確認」。二、病歷其實大部分的牙醫師在看診時,發現病人真的有蛀牙,都會告訴病人有蛀牙及蛀在哪裡,但被要求拿出證據來證明自己真的有講時,卻很少可以拿的出證據來,而平常補牙所寫的病歷,很多都是用以下方式來記載,cc: upper R't teeth sensitive for many days15 CRF 2 surface for MO caires這種病歷的記載方式,乍看之下真的有符合《醫師法》及《醫療法》的規定,因為有包含主訴、診斷及處置等,可以算是「醫療上病歷」,再加上這樣寫也符合健保規定,當然最重要的是可以申領到健保費用,因此這種記載方式的病歷,也可稱為「健保上病歷」。問題來了,當衛生局或法院需要醫師證明自己有告知時,絕不是口中唸唸有詞的一再重申「自己真的有講」,衛生局或法官就會相信你有講,因為那並不算證據。更慘的是,從這份大多數牙醫師會寫的「醫療上病歷」或「健保上病歷」來看,似乎只看到醫師有寫診斷及處置的證明,卻無法得到有告知病人的證明,因此老鄧常說我們最不會寫、最不常寫及最需要學會寫的,就是一份「法律上病歷」,也就是如何寫出一份能證明自己真的有講、有做的病歷,這包括了「為什麼」、「給選項」、「提證明」這三個要素。(1)為什麼包括「為何會下這診斷?」、「為何會建議做這處置?」。(2)給選項醫師下了診斷後所建議的處置,依《病人自主權利法》的規定,必須要給病人選項,而提供醫療選項是為了讓病人有選擇與決定之權利。請記住,超過一個以上的建議才叫選項,做與不做是選項,做A 或B 或C 三種處置方式叫選項,而且你必須告知病人每個選項的可能成效與風險預後,因為這會影響病人選擇與決定的結果。(3)提證明當醫師真的有告知病人「為什麼」及有「給選項」,可是面對醫療糾紛或訴訟,你怎麼證明自己真的有說及有給選項,反而更是重點,而這也是最多牙醫師面臨的難處,因為都習慣口頭說,很少會記載入病歷中,而這「提證明」所需的記載內容就是《醫師法》第12 條第二項第6 款的「其他應記載事項」。《醫師法》第12 條是有關病歷記載的規定,其中第二項第6款是「其他應記載事項」,而老鄧一直強調所謂「法律上病歷」三要素中的記載重點,就在這「其他應記載事項」,包括了「inform」、「mistake」、「yes」、「no」這四大要項。(1)inform就是把你有跟病人說的,你認為或者你建議的重點,都記載在病歷中,以本例來說,你認為及你有告知的病人蛀牙狀況、建議該如何處置的選項,例如補、不補,或者願意先補,但如果會痛就可能需要治療神經等選項。(2)mistake當你即將進行的處置,可能會出現的預後或風險,或者你已進行的處置,但病人似乎覺得不滿意或者你沒做好,這時候就該有警覺,這些過程絕對是記載的重點。因為有記載,至少表示你有注意;因為有記載,甚至表示你有積極處理,例如不補可能有怎樣的結果,或者補了以後可能會出現的狀況,或者當補完可能會敏感(這一定要在做處置前先說,千萬不要等病人會敏感,才跟病人說補完蛀牙本來就可能會這樣),甚至病人覺得不舒服時,你會處理的方式。(3)yes就是在病歷上記載病人同意你所建議的治療、處置或者用藥等。例如病人同意你所建議的蛀牙處置方式,或者選擇你所建議的選項中的哪一項,這些記載就是病人自己選擇及同意最好的證明。(4)no這是四項重點中的重點,由於此時病人所拒絕的建議、項目或者處置,往往就是日後醫糾的種子,因此記載病人所拒絕有關你告知的內容、建議或者選項,就超級無敵重要。例如病人怕補完可能會痛或甚至需要根管治療,而不願填補蛀牙,如果日後真的因為沒補,時間久了越蛀越深,最後蛀到神經會痛,萬一病人如果反咬說牙醫師沒跟他講要補,這時你除了說「你真的有講,是病人自己不要補的」之外,你還能拿出什麼證據,證明真的是病人自己拒絕不要補的。因此雖然多寫這些內容,健保不會多給付,雖然沒寫這些內容,還是符合醫療法規上病歷記載的規範,但多花幾分鐘多寫幾個字、幾句話,卻是能讓自己在醫糾及訴訟上,省掉好幾十倍麻煩及時間的好習慣。三、錄音萬一你真的有講,但你的病歷又真的忘了記載,這時只能指望自己沒忘了要錄(影)音,還記得「能得同意是最好,只錄彼此沒煩惱,錄音隱私爭議少,醫病關係是王道」嗎?因為有錄不知誰死誰手,沒錄只能死於病人之口。老鄧給個說法健保或醫療上的病歷,絕對是現今險峻醫療環境下醫師的頭號殺手,但許多醫師似乎都還沒發現它的嚴重性。舉例來說,當牙醫師發現病人有蛀牙時,以往最多只跟病人講有蛀牙需要填補後,就習慣直接補,老實說這是個很不好的習慣,特別是現在醫療糾紛頻繁的時代,也許牙醫師都很忙,但是不要忙到沒有空花幾分鐘去跟病人說明他的牙齒狀況,現在省下解說的幾分鐘,很可能日後要花幾天、幾個月,甚至幾年的時間去跟法官說,而且法官還不見得相信。因此依法跟病人先告知牙齒狀況及蛀牙位置,得到病人同意或者病人自己選擇後才做處置,這是牙醫師依法該做的事,也才不會因未告知病人病情而有可能被衛生局罰鍰2 萬元。病人前來就診,有時到底被補了幾顆牙,就算醫師有講,病人其實大多不太清楚,或者根本搞不清楚,最多可能知道有被補了牙。也許這些狀況在以往不見得會有什麼問題。但是各位可能沒注意,現在「全民健保行動快易通」app 因為疫情期間可以用來購買口罩的關係,民眾下載的非常踴躍,這個app 除了可以購買口罩外,還可以查詢自己就醫的資訊及被處理的狀況。今天也許你好心幫病人一次補了三顆牙,卻忘了告訴他,更沒問他同不同意,而病人心裡可能最多只認為被填補了有狀況的那顆牙,但是當病人一查app,發現竟然被你申報了三顆蛀牙填補,當下你便很容易被病人誤認沒填補及故意虛報詐領健保。要是病人向健保署檢舉,你知道自己得多花更多、更多、更多的時間向健保署說明,才可能有一絲絲的機會證明自己的清白,萬一剛好又沒有足夠證據證明自己時,說不定還會因未能證明自己真的有補,而被健保署處分,甚至被以詐欺罪移送法辦。因此依法告知病人,依法給選項,依法給病人選擇、依法確認並得其同意、依法誠實申報健保、依法記載「法律上病歷」,才是安心行醫不煩惱的正道。※ 本文摘自《為自己而戰:預防牙科醫糾,你應該做對的三件事》。《為自己而戰:預防牙科醫糾,你應該做對的三件事》作者:鄧政雄出版社:商周出版 出版日期:2021/03/13《為自己而戰:預防牙科醫糾,你應該做對的三件事》書封。圖/商周出版提供
-
2021-04-22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AZ疫苗公費接種冷?莊人祥:因民眾多挑周五打可休息兩天
AZ疫苗公費冷、自費熱。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天開放有出國需求民眾可自費接種AZ疫苗,自費施打1732劑,而公費只有783劑。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疫苗目前共施打3萬6731劑。昨天也新增一件疑似嚴重不良事件,為30幾歲男性,於接種隔日出現右側臉部麻痺,為首例顏面神經麻痺個案,目前仍在門診追蹤中。莊人祥表示,昨新增八件疫苗接種後不良事件,其中七件為非嚴重,一件為出現臉部麻痺的疑似嚴重不良事件。他說,顏面神經麻痺相關的個案,依據過去健保資料的背景值,18至49歲族群中,每10萬人約15.31人,多是不明原因或是病毒感染引起。英國也針對接種疫苗後出現顏面神經麻痺的個案進行分析,發現不論是AZ疫苗或BNT疫苗的發生數和期望值都差不多,目前沒有看到因為接種新冠肺炎疫苗導致顏面神經麻痺個案增加的現象。至於公費疫苗接種狀況不佳,這兩天每日都僅有700多名公費對象前往接種,較之前低很多。莊人祥分析,可能因為周五接種後可以休息兩天,大多數人都會挑周五接種。疾管署目前也在針對可以接種者,研議如何提供方便的方式可以請假、協助民眾可去附近醫院做施打,希望都有助於疫苗接種人數增加,並多提供資訊,讓接種人數更踴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