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02 醫療.腦部.神經
搜尋
偏頭痛
共找到
218
筆 文章
-
-
2023-02-25 焦點.科普好健康
暫時性耳鳴怎麼辦?醫:姿態性耳鳴3原因,引發高頻聽幻
耳鳴門診有一種患者相當特殊,主訴:「每晚一躺下,會聽見一陣『嘩啦~嘩啦~』,好像水流聲。」「一抬頭看天空,會聽見一聲『咕嘟~』,像水壺裡水在晃動。」「一低頭,就聽見水杯敲擊聲,『噹~』半秒鐘,屢試不爽。」他們都是描述一種會被姿勢改變所引發的「暫時性耳鳴」,儼然是「被動性聽幻覺」,這是怎麼回事?暫時性耳鳴 出現迴音 原因一:上半規管裂顳骨未完全包覆住半規管,上半規管上方跟顱內僅隔一層薄膜。若突然搬重物、打噴嚏、咳嗽或頭部撞擊,該薄膜破裂,內耳跟顱內相通,上半規管會直接暴露於腦脊髓液中。當患者改變身體姿勢時,上半規管鼓起又凹陷,內淋巴液出現多餘的擾動,壺腹內頂帽來回扭動,會引起暈眩。當內淋巴液擾動通過球囊,經由連接管傳進耳蝸管時,震動聽毛,會反覆發出聽覺訊號,出現「迴音」,以高頻為主。原因二:外耳道炎外耳道浸水,或者發炎分泌出液體,蔓延到耳膜上。轉頭或改變身體姿勢時,液面跟著晃動,震動聽小骨,傳進內耳,患者就會聽見「迴音」,以低頻為主。原因三:耳蝸炎耳蝸因感染、自體免疫、過敏或缺血而發炎,中階管分泌出蛋白質濃度較高的內淋巴液,較為黏滯,且比重較高。整條中階管變重,依著重力方向,壓迫鼓室階管或前庭階管。當患者躺下時,壓迫位置改變,震動聽毛,發出聽覺訊號。由於聽毛並非同時擺動,訊號不是同時傳進腦幹,就會被大腦解讀為「迴音」,高低頻都有。打噴嚏應張口 讓氣流排出若是上半規管裂,會先請患者靜養至少一個月,避免彎腰搬重物、體力勞動或劇烈運動;若要打噴嚏時,應張口盡快讓氣流排出,避免為了消音而捏鼻閉嘴,如此上半規管裂才有機會自然癒合;同時改善睡眠品質,預防偏頭痛發作,避免飲酒,才能恢復腦部調節(抑制)耳鳴及暈眩的能力。若是外耳道炎,醫師會直接用抽吸管把分泌物吸乾,局部塗抹消炎藥膏,往後一至二周,請患者保持耳道乾燥,避免洗頭、游泳或淋雨。椎動脈壓迫腦幹 也會引起若是耳蝸炎,建議接受抗組織胺、副腎皮質素及抗生素療法,靜脈注射或口服均可,逐漸緩解耳蝸發炎,療程大約數月。需注意的是,前下小腦動脈、基底動脈或椎動脈硬化扭曲,壓迫腦幹,也會引起姿態性耳鳴,宛如有人在使用打字機時,發出快速卻無固定頻率「噠、噠、噠」的聲響,並非水流聲,有類似病症者,宜先正確就醫。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2-15 養生.運動健身
有片|月經來前身體不舒服?2個瑜伽體式有效舒緩經前症候群!
女性生理期28天分為濾泡期和黃體期,在晚黃體期,尤其月經來臨前一週左右,絕大多數的女性對身心內外壓力會感到特別敏感,例如精神無法集中、焦慮或有偏頭痛等不舒服症狀出現,產生所謂「經前症候群」。想要緩解不適感?不妨跟著「寶拉瑜伽風」的寶拉老師來做做兩個舒緩體式,釋放被壓縮的骨盆腔器官,同時可以安定神經系統,也有助於維持激素的平衡,趕快點開影片來看看!第一個練習是腳推牆支撐犁鋤式,停留採漸進式,從30秒到1分鐘,熟練了可以停留5分鐘。第二個練習是靠牆支撐倒箭式,停留3到5分鐘,這是一個可以深度安定神經系統的體式,幫助血液回流心臟,讓心臟可以好好休息,是很好的自我修復體式。寶拉老師指出想要舒緩經前症候群,一定要確保有足夠的睡眠和適量的運動來放鬆身體。想了解更多關於瑜伽健身的資訊嗎?快上「有肌勵」粉絲專頁按讚追蹤。練習修復體式放鬆身心靈!原始影片寶拉瑜伽風 YT寶拉瑜伽風 IG延伸閱讀先天性氣喘、心臟病?67歲的她靠重量訓練享受健康的退休生活!跑步容易傷膝蓋?馬拉松選手教練傳授心法教你這樣做「有肌勵」是女性專屬健身夥伴,提供健身資訊、健康方法,更提供滿滿的鼓勵和正能量,給女性肌力,也給女性激勵,讓姐妹們的健身路上,不孤單!YT:有肌勵https://pse.is/UYA9XFb:https://www.facebook.com/udnGpowerIG:https://www.instagram.com/udnGpower社團:女性專屬|健身的我超美
-
2023-02-14 養生.聰明飲食
黑巧克力有7好處 但營養師揭唯一雷處!吃過量可能產生4危害
巧克力是情人節送禮的好選擇,不過許多人以為吃最純最苦的黑巧克力比較不會胖?營養師提醒,黑巧克力雖然營養成分高,但所含可可脂成分較高,熱量也最高,怕胖的人要節制食用。黑巧克力最營養,熱量也最高常見的巧克力百分比代表所含的可可成分比例,可可的成分包括可可粉、可可脂、可可固形物跟非脂可可固形物等等。可可脂雖然是油脂,但含有抗氧化物、類黃酮,所以可可脂含量越高的巧克力,抗氧化物質越多。但100%的巧克力,不一定百分之百都是可可脂。台北慈濟醫院營養師楊灼華就市售最多的三類巧克力:黑巧克力、白巧克力及牛奶巧克力分析,若以相同重量來看,黑巧克力的可可脂成分較高,熱量最高,但營養成分卻多於其他兩者,至於白巧克力跟牛奶巧克力,因為有添加物,熱量雖較低但較影響健康。楊灼華還提醒:因巧克力含有大量的磷,患有慢性腎臟病、透析的民眾,為避免造成腎臟的負擔,不宜食用。此外,攝取過多飽和脂肪、糖不僅會造成肥胖與蛀牙,亦會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影響健康,若想當零食或是點心吃,必須控制份量,減少負擔。 提醒大家,不管哪種巧克力,每日攝取量建議控制在100至200大卡之間,吃過量容易讓好處變壞處。巧克力吃過量4危機1.熱量高容易胖。2.容易蛀牙。3.吃多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4.有慢性腎臟病、透析的民眾,不宜食用。黑巧克力好處多 護心、健腦、養顏美容外媒《healthline》曾報導,黑巧克力含豐富的抗氧化劑與礦物質,適量吃對健康有7大好處。營養師宋明樺也曾受訪指出,黑巧克力中含有類黃酮、可可多酚等,抗氧化功能比維生素C、E還強,不僅可以保護心血管,對大腦保健也都有益處。黃烷醇也有抗氧化功能,有助於肌膚養顏美容。此外,巧克力中含有色胺酸,是體內合成血清素的重要成分,而血清素又有「快樂荷爾蒙」之稱,這也是許多人在吃完巧克力後會感覺心情愉悅的原因。黑巧克力7好處1.營養價值高:根據食藥署食品營養成分資料庫,每100克含有85%可可的黑巧克力,有14.2克膳食纖維,還有鈣、磷、鉀、鎂、鐵等礦物質。2.強大的抗氧化劑:所含類黃酮、可可多酚等,抗氧化功能比維生素C、E還強。3.可保護心血管、降血壓、提高HDL並保護LDL免受氧化,降低罹患心臟病風險。4.改善大腦功能:高含量黃烷醇可改善大腦血液流動,進而改善大腦功能。5.防止陽光傷害、有助肌膚養顏美容。6.含色胺酸,是體內合成血清素的重要成分,吃了會讓人感覺心情愉悅。7.巧克力含礦物質「鎂」,可放鬆肌肉、改善經痛不適感。認識巧克力/成份含量比較根據食藥署規定,市售巧克力若植物油含量超過總重的5%則無法命名為「巧克力」。而「黑巧克力」除了總可可固形物含量需在35%以上,可可脂與非脂可可固形物也必須分別佔巧克力的18%及14%。黑巧克力、白巧克力及牛奶巧克力所含成份如下:【資料來源】.巧克力功效有哪些?營養師:巧克力抗氧化功能比維生素C、E還強大.《healthline》7 Proven Health Benefits of Dark Chocolate.巧克力%數越高就越苦?高%數巧克力就能多吃嗎.純度高的黑巧克力就不怕發胖?偏頭痛的人不能吃巧克力?
-
2023-02-08 養生.運動健身
有片|脊椎骨折手術後如何自我復健?物理治療師教你三種核心運動訓練
什麼是爆裂性骨折?脊椎骨折手術後該如何自我復健?年輕人由於活動量大遭遇到外力撞擊的機率高,是爆裂性骨折的高風險族群。「肌治生活」物理治療師阿文解說著兩種脊椎骨折特徵,同時也教導術後自我復健的三種核心訓練動作,趕快打開影片來看看!物理治療師阿文說明,爆裂性骨折除了外傷,主要特徵有三種,第一種是外力直接由頭頂作用造成頸椎受傷,合併一些顱腦傷;第二種是骨折碎片位移,破壞神經,造成癱瘓的機率比較大;第三種是脊椎受傷位移,造成脊神經嚴重受到壓迫。關於手術後患者可以做哪些自我復健運動,他示範了頸椎、胸椎和腰椎三種核心訓練動作。每個動作需停留5秒到15秒,每天做15-30下,一天可做3組。物理治療師阿文也叮囑,由於術後脊椎仍不穩定,絶對切忌身體大幅度、劇烈和速度過快以及過度彎曲脊椎等的動作。想了解更多關於身體健康的資訊嗎?快上「有肌勵」粉絲專頁按讚追蹤。脊椎骨折別輕忽!原始影片肌治生活 YT肌治生活IG肌治生活FB延伸閱讀時常偏頭痛、腳痙攣抽筋有可能缺鎂?醫師教你補鎂飲食四招!別再輕忽肩頸痠痛、手麻、手肘痛!治療師帶你認識「胸廓出口症候群」「有肌勵」是女性專屬健身夥伴,提供健身資訊、健康方法,更提供滿滿的鼓勵和正能量,給女性肌力,也給女性激勵,讓姐妹們的健身路上,不孤單!YT:有肌勵https://pse.is/UYA9XFb:https://www.facebook.com/udnGpowerIG:https://www.instagram.com/udnGpower社團:女性專屬|健身的我超美
-
2023-02-04 焦點.健康知識+
常眩暈可能血栓、中風警訊?醫指3情況共同風險,盡早超音波檢查!
頸部動脈超音波檢查,是暈眩門診相當重要的檢查,可以評估受檢者腦中風風險。通常受檢者年紀愈大或慢性病愈多,動脈內膜愈易變厚,管壁愈易硬化,若發生在後顱窩循環,其實會引起眩暈,這是為什麼呢? (圖解說明:前方前庭動脈是迷路動脈發生硬化時,最易發生狹窄者,會影響到上半部橢圓囊、上及水平半規管的功能。) 眩暈可能是血栓、中風警訊? ・狹窄引起平衡器官缺血 兩側椎動脈離開頸椎孔進入顱內後,先分支出後下小腦動脈,接著匯聚成基底動脈。基底動脈分支出聽神經動脈與前下小腦動脈,後者會分支出迷路動脈,供血給內耳。 ・小腦動脈 若狹窄發生在後下小腦動脈,會影響後外側延髓及兩側後下方小腦,影響到前庭神經核功能。若狹窄發生在前下小腦動脈,會影響後兩側前下方小腦,特別是小腦小葉,使其無法協同前庭神經核一起對內耳前庭覺輸入進行調控(抑制)。最後,雜亂無章且大量的前庭覺,全數向上傳進大腦顳葉前庭皮質,患者感到眩暈,自覺身體向病變側旋轉。 ・聽神經動脈 發生狹窄時,會影響近端聽神經,造成許旺氏細胞缺血壞死,神經軸突上的髓鞘崩解,無法有效地傳遞內耳前庭覺,出現平衡失調。由於另一側的輸入較強,患者感到眩暈,自覺身體向健康側旋轉。 ・迷路動脈 若發生在前方前庭動脈分支,會影響到上半部橢圓囊、上及水平半規管,若發生在後方前庭動脈分支,會影響到下半部橢圓囊、球囊及後半規管。橢圓囊或球囊功能受損,不僅會出現平衡失調,耳石鬆脫掉進半規管,或是黏在半規管根部壺腹內頂帽上,就會在患者轉頭或改變身體姿勢時,誘發眩暈。 ・誘發救援性偏頭痛 狹窄引起末梢器官缺血時,會刺激小動脈壁內之三叉神經末梢,釋放出大量降血鈣素基因相關胜肽激素(CGRP),試圖擴張腦動脈,並經由三叉神經血管疼痛機制,誘發偏頭痛。偏頭痛發作時,電位波動起自腦幹,通過前庭神經核時,使其功能失調,加重眩暈。 ・扭曲變形壓迫神經 動脈硬化發生時,健康的管壁會試圖擴張,以維持適當的內徑,經年累月下來,會使椎基底動脈系統的動脈逐漸扭曲變形,若壓迫到聽神經或腦幹,就會在搏動時,干擾聽覺及前庭覺傳遞,患者不僅會聽見猶如打字機般「噠、噠、噠」的聲響,還會感到一陣一陣的眩暈,稱之為「陣發性前庭症候群」。 超音波檢查+穩控三高 防動脈硬化釀中風! 為了遏止動脈繼續硬化,改善眩暈,預防中風,我們會建議患者,若有三高,宜好好地控制血壓、血糖及血脂,可規則服用高單位二十碳五烯酸(EPA),穩定血管內膜,但病況嚴重者,須長期口服抗血小板劑,穩定血小板,預防血栓。坊間流傳口服銀杏萃取物可以改善微細循環,但在攝取後,大多被肌肉所吸收,鮮少到達後顱窩循環,有眩暈者,仍宜先正確就醫找病因。 (圖解說明:醫師正在使用超音波檢查眩暈患者。) 《延伸閱讀》 .騎車、開車突然暈眩!?「駕駛座暈眩症」轉頭看車時最要注意 .換氣過度也會暈眩?醫教緩解,數分鐘未止速就醫!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
-
2023-02-04 焦點.科普好健康
為何酒醉會暈眩平衡感變差?醫分析5原因,嚴重導致神經細胞死亡
酒醉就是急性酒精(乙醇)中毒,先是影響腦幹中的上升網狀活化系統,使人警覺力下降,意識變差;接下來,會壓制大腦皮質功能,讓人無法抑制心中原有的情緒、欲望和衝動,開始胡言亂語、膽大妄為或暴力發作。尤其,為什麼酒醉幾乎都會使人感到暈頭轉向,平衡感變差呢?酒醉會暈眩,平衡感變差?一、眼球反射動作變慢只要血液中有酒精,不管濃度高低,都足以影響大腦及腦幹,使眼球反射動作變慢,無法準確地追蹤物體,視力變差,影像在視網膜上出現擾動,因而產生震動視幻覺及暈眩。二、半規管壺腹內頂帽彎折血液中,酒精濃度每增加100mg/dL,就會增加22mOsm/L的滲透壓,內耳迷路之內、外淋巴液同時被脫水,比重增加;又因為酒精比水輕,順著血液循環進入半規管根部壺腹內之頂帽時,會使頂帽變輕。不管酒醉者擺任何姿勢,所有頂帽都會因浮力向上彎折,出現向上的眼震,因而感到暈眩。數小時後,血液中酒精逐漸減少,滲透壓降低,內耳迷路之內、外淋巴液內水分增加,比重降低,頂帽也會逐漸變重。這時,不管酒醉者擺任何姿勢,所有頂帽都會因重力向下彎折,出現向下的眼震,還是感到暈眩。三、外傷性耳石脫落酒醉者因平衡不良,若不慎跌倒撞擊頭部,耳石脫離橢圓囊耳石斑,會進入某一支半規管,或黏在頂帽上,就會在患者改變身體姿勢或轉動頭部時,因慣性、重力或浮力因素,繼續帶動半規管內淋巴液的迴流,或使頂帽扭曲,引發眼震,因而感到暈眩。四、前庭性偏頭痛發作酒醉者已有偏頭痛體質,酒精使血液滲透壓增加,加上酒內大量的組織胺或亞硝酸鹽,特別是在宿醉時,會誘發偏頭痛。由於神經元電位波動起自於腦幹,通過兩側前庭神經核時,無法調節兩側內耳前庭覺的輸入,因而感到暈眩。五、前庭性癲癇發作酒醉者已有癲癇病史,特別是在醒酒時,酒精促使癲癇發作,電位波動經過大腦顳葉皮質時,出現前庭幻覺,因而感到暈眩。酗酒引起神經細胞凋亡對於酒醉所引起的暈眩,送醫後,也只能接受葡萄糖水及維生素B點滴注射,還要預防翻身落床、嘔吐嗆食。唯有等到酒醒後,若暈眩持續不止,才會去安排檢查,以確認病因,並加以治療。若持續天天酒醉或酗酒,酒精直接作用在腦部神經細胞膜上,跟神經傳導物質受體蛋白質交互作用,經年累月,神經細胞間的聯繫與交通逐一損毀,加上營養不良,缺乏維生素B,神經細胞會逐一凋零死亡,此後即便沒有酒醉,也會出現平衡不良、運動失調或動作障礙,代表已有大量神經細胞死亡,發生小腦變性退化,目前並無方法可以逆轉如此病情,更無藥物可以止暈,貪杯者宜慎之。 ※ 提醒您:禁止酒駕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
2023-01-26 醫療.骨科.復健
按摩按得對,緩解腰痠背痛!按4穴位助好眠
現代人常會犯頭痛、肩頸腰痠背痛,專家指出,腰痠背痛若未處理、治療,可能引起頭痛、腿部疼痛。研究證明,正確適當的按摩,可以疏通氣血、紓壓解痛,進而幫助入睡、改善失眠的困擾。根據衛福部統計,台灣人腰痠背痛盛行率超過7成,傳統整復推拿師郭唐佑表示,上班族長時間久坐、3C「低頭族」、姿勢不良等原因,容易導致肩頸腰痠背痛,甚至引發偏頭痛。氣血不順易發炎郭唐佑指出,中醫骨傷理論講求整體性,髖部、腰部是乘載上肢部、下肢部的重要樞紐,在正骨理論中「骨不移位,筋不受損,筋骨不分家」,若腰部歪斜則「牽一動百」,因此長期姿勢不良者,易導致整體結構歪斜,會壓迫神經、經絡不順,使氣血循環變差,引起發炎現象。氣血不通恐釀腰痠背痛,甚至壓力性頭痛,出現暈眩、嘔吐等不適症狀。郭唐佑建議,民眾若出現腰痠背痛,在家可運用按摩球,使緊繃的軟組織放鬆,像腰大肌、腰方肌疼痛者,可以拿按摩球頂在牆壁,於相對疼痛處滾動,或平躺在瑜伽墊上,雙腳捲起手抱膝,確保腰椎、尾椎貼合瑜伽墊後,進行左右搖擺各15下三回,可稍稍放鬆腰部疼痛。郭唐佑說,腰痠背痛久了也會影響身心靈,容易不耐煩、心情低落,久坐也會壓迫尾椎導致痠、麻、痛,民眾可透過按摩大小腸經絡來緩解情緒,從左側肋骨下緣腹部位置,往右按摩至胃部,不僅可讓排便更順暢,也能把「晦氣」壞情緒變為屁放出來。骨折、酒後不按摩郭唐佑提醒,有些人不適合按摩,像骨折、急性扭挫傷者,因周遭軟組織紅脹,血液循環加速,若推拿恐增加骨折風險,建議個案應先冰敷、固定,避免按摩二度傷害。此外,過年期間民眾會飲酒,但酒後不適合整復推拿,因酒精會使痛感遲緩,造成整復師誤判,按摩力道過猛恐釀休克。新光醫院中醫科主治醫師劉宗翰建議,疼痛出現大多是血液循環不佳、缺氧造成,透過按摩可讓血液循環變好,按摩時搭配暖暖包、吹風機加熱,可加乘舒緩效果。如兩側頭痛可輕揉太陽穴、後側頭痛就按風池穴;後腦杓、肩頸兩側肌肉緊繃,可按摩斜方肌、肩井穴;上背部疼痛可按摩天宗穴,往下沿伸頸椎、胸椎將兩側的筋推開;下背部疼痛可按摩腰眼穴、腎俞穴。按摩4穴位助好眠穴位按摩可促進氣血循環,舒緩肌肉、神經緊繃,以及改善失眠。可透過指揉法,按住穴位後畫小圓圈,約3至5分鐘;或以點壓法,以手指點穴位重壓。1.神門穴:位於手腕橫紋上,靠近小指側的凹陷部。2.翳風穴:位於耳垂後,耳後乳突與下頜角間凹陷處。3.內關穴:手腕橫紋向上三指寬,位於兩條筋中間。4.印堂穴:位於左右兩邊眉心中間,皺眉紋處。(資料提供/整復師郭唐佑)
-
2023-01-19 養生.聰明飲食
有片|時常偏頭痛、腳痙攣抽筋有可能缺鎂?醫師教你補鎂飲食四招!
常頭暈腦脹、累累的?經常偏頭痛或失眠?假若這些症狀看過醫生又找不到原因,有可能身體缺鎂了。作為人體不可或缺的重要礦物質營養素,「Cofit我的專屬營養師」初日診所吳榛槿醫師將從鎂的重要性、流失的原因,以及缺鎂會導致的症狀來說明,並教大家如何從飲食中補鎂,趕快點開影片來看看!根據衛福部國民健康署的調查報告,國人70%對鎂的攝取量不足,女生又比男生少約5~10%,是繼鈣之後攝取不足的礦物質第二名。由於鎂能幫助人體調節陳代謝、神經傳導、降低血壓、對抗發炎、改善失眠,因此缺鎂將有可能發生肌肉疼痛、痙攣抽筋、焦燥、淺眠、便祕、胰島素阻抗造成的肥胖和糖尿病等等。吳榛槿醫師指出現代人容易缺鎂的原因,始於環境使用碳酸鉀肥料、農藥、除草劑使植物缺少礦物質,加上食物烹調過度等。而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的許多行為如喝咖啡、濃茶、酒精、過度精緻飲食或高甜重鹹,都會干擾鎂的吸收。攝取足夠的鎂對保持身體最佳機能很重要。吳榛槿醫師建議可從深色蔬菜、堅果類和全穀類食物中去補鎂。想了解更多健康資訊嗎?快上「有肌勵」粉絲專頁按讚追蹤。鎂也是抗壓的重要元素喔!原始影片Cofit我的專屬營養師 YTCofit我的專屬營養師網站Cofit我的專屬營養師IG延伸閱讀別再輕忽肩頸痠痛、手麻、手肘痛!治療師帶你認識「胸廓出口症候群」腹部脹氣好難受?4個瑜伽體式舒緩助消化!「有肌勵」是女性專屬健身夥伴,提供健身資訊、健康方法,更提供滿滿的鼓勵和正能量,給女性肌力,也給女性激勵,讓姐妹們的健身路上,不孤單!YT:有肌勵https://pse.is/UYA9XFb:https://www.facebook.com/udnGpowerIG:https://www.instagram.com/udnGpower社團:女性專屬|健身的我超美
-
2023-01-15 性愛.性福教戰
經期可不可以有性愛?除了懷孕之外你該關心的感染問題
《碧血洗銀槍》是小說家古龍的一部作品名稱,不過也常被老司機暗指在經期時闖紅燈,也就是所謂在女性月經來潮時做愛,一般人對月經期間性愛有很多疑問,像在經期性生活有沒有懷孕的風險,或是性行為會不會增加感染風險,到底在生理期可不可以做愛?根據外媒Everyday Health報導,對於一些女性來說,月經期間的性生活可能比一個月的其他時間更令人愉快。由於經期對潤滑的需求會減少,性高潮可緩解與經期相關的症狀,例如痙攣。此外,發表在《國際頭痛期刊》(Cephalalgia)上的一項研究表示,無論是否在經期,性活動可能會減輕某些人的偏頭痛和叢集性頭痛。美國波士頓馬薩諸塞州總醫院的婦產科醫師Carrie Coleman說,性是生活中正常的一部分,所有女性都應該享受性生活,只要確保在整個月經週期都採取良好的避孕措施和性病預防措施,應該會使其更加安全和愉快。即便在月經期間,在發生性行為之前,請確保了解性傳播感染(STI)、其他感染和懷孕的風險如下:經期性行為的感染風險根據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的說法,在月經期間進行安全性行為至關重要,因為在此期間仍然可能感染或傳播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等性病,病毒和其他病原體可能存在於經血中。因此,醫師強烈建議使用避孕套來降低這種風險。據悉,造成這種風險的原因有兩個。美國芝加哥西北大學費恩伯格醫學院婦產科臨床教授Lauren Streicher表示,任何體液都可能攜帶HIV或其他STI,並且在月經期間,子宮頸會稍微打開,這可能會讓病毒通過,就算有做保護措施仍未擺脫困境。此時也可能更容易感染某些疾病。根據美國婦產科醫師大會(ACOG)的數據,你的陰道整個月的pH值都保持在3.8至4.5之間。但在月經期間,由於血液的pH值較高,該數值會升高,酵母能夠更快地生長。陰道酵母菌感染的症狀更有可能在月經期前一周出現,而在此期間進行性交會加劇症狀。但是,如果在月經期間發生性行為,感染酵母菌的風險會增加,目前還缺乏明確的證據。還有泌尿道感染(UTI)。Coleman表示,有些女性在性交後更容易患尿路感染,這很可能與細菌能夠通過性交進入膀胱有關,但它可能在月經週期任何時候發生。期間懷孕的風險經期性行為的確可能會懷孕,尤其是如果你的月經週期較短(21至24天),並且在月經快結束時發生性行為。精子可在陰道中存活長達五天,因此懷孕是可能的。 減少對陰道潤滑的需求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醫學院婦產科臨床教授James Simon表示,如果你在月經期間進行性交,則不太可能需要潤滑劑,因為月經排出往往會提供足夠的潤滑。如果你確實需要潤滑劑,那麼可以選擇水基潤滑劑,而且對性愛和保險套都是安全的。經期性愛作為止痛藥如果在月經期間出現痙攣、悲傷或憂鬱等症狀,此時做愛可能是有益的。Streicher表示,由於性高潮會釋放腦內啡,一如催產素和多巴胺這類讓人感覺良好的賀爾蒙。另一方面,患有子宮內膜異位症的女性在月經期間可能會經歷更多的疼痛和其他症狀,以及性活動或性高潮時出現的疼痛。然而,治療是可行的,而且性生活不一定會造成傷害。盡快與你的醫生聯絡,你越早說出來,就能越早好起來並再次享受性生活。月經期間的性慾高漲由於賀爾蒙水平的變化,你可能會在每月這個時候感到性興奮和敏感,有些女性會感到骨盆區域充血感增加,這也會增加性慾。但對於一些女性來說,這種額外的敏感性可能會讓你在經期做愛感到不舒服。
-
2023-01-07 焦點.用藥停看聽
止痛藥大缺貨怎麼辦?藥師教2重點選別的,別在網上買!
近日中國疫情升溫,世界各國紛紛出現止痛藥搶貨、囤貨的情況,台灣也不例外,民眾也擔心是不是真的有需要止痛藥的人反而買不到,特別是普拿疼。馬尚榮藥師呼籲,普拿疼雖是個能讓人使用放心的老品牌,不過若真有需求也可挑選其他,買藥時可把握2重點。 止痛藥大缺貨怎麼辦?2重點選別的(1):看種類! 馬尚榮藥師說明,止痛藥依成分可分「乙醯胺酚」、「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兩類型。普拿疼屬於乙醯胺酚,具有止痛、退燒的效果,不具消炎作用,而使用上較少出現藥物過敏,但使用過量恐引起肝毒性,成人一天最多建議使用上限為8顆,不過也盡量避免到此數量,若服用到4顆還是症狀未解,還是盡早就醫檢查為佳。 非類固醇止痛藥則除了同樣具有止痛、退燒的效果,也具有消炎作用,出現藥物過敏大多是使用此類型,而此類型對腸胃道、腎臟較有負擔,須謹慎使用。劑量上因非類固醇止痛藥還有分許多種類,各種類有所不同,普遍來看4顆還在可接受範圍,但還是應遵照醫囑或與藥師了解使用。 上述兩種止痛藥在安全的情況下可一起使用,一般醫生開立的藥物也有可能如半顆乙醯胺酚、半顆類固醇消炎止痛藥。 止痛藥大缺貨怎麼辦?2重點選別的(2):選正規! 馬尚榮藥師表示,民眾買止痛藥大多會以普拿疼優先,合理推測是因為普拿疼為止痛藥老字號,意味著是能夠讓人安心使用的藥物。基於這點,其實民眾只要透過藥局、醫師開立等正規管道取得乙醯胺酚成分的止痛藥,或視需求選擇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未必一定要普拿疼。 特別需要注意的是,近日止痛藥搶購、囤貨情況頻傳,不少人也考慮網購,馬尚榮藥師提醒,藥物只能在藥局販售、醫師開立等正規管道取得,網路上為非法販售,應避免在網路上購買,以免買到假貨、水貨、過期、變質等風險,且沒有保障,應多加留意。 存放止痛藥注意小細節,發現受潮、變質就別吃! 止痛藥民眾也多會先預備幾盒,以備不時之需,存放就得留意幾個細節。馬尚榮藥師提醒,應留意保存期限,過了保存期限盡量避免使用。也盡量避免浴室、廁所等潮濕之處,以及陽光照射、高溫之處,以免受潮、變質。使用時也建議養成先觀察藥物的習慣,若有發現藥物濕軟、出現小點點、剝落的顏色等疑似受潮的情況應避免使用。 馬尚榮藥師也提醒,止痛藥使用上千萬避免像電影情節中常看到以酒配藥的舉動,此舉對肝臟負擔相當大,其他茶、咖啡等也應避免,以水配藥才是最好的。而若是使用止痛藥後還是難以止痛,要使用止痛貼布也是可以的,但要注意貼布的使用時間一片不宜超過6小時,一天不宜超過2片,以免出現皮膚過敏等問題。 普拿疼是知名大廠,相信日後若又出現相似情況,勢必也還是會再出現大缺貨,民眾了解購買止痛藥的重點,並妥善保存、良好使用,更有利放心用藥、確保健康! 《延伸閱讀》 .偏頭痛狂吃止痛藥好不了?醫:不只傷肝傷腎!更會讓頭痛惡化 .胃痛別亂吃止痛藥!醫教4招助改善,5情況速就醫。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
-
2023-01-06 焦點.杏林.診間
名醫與疾病的對話/偏頭痛不敢吃止痛藥,痛到三天無法下床!改變用藥觀念、避開易誘發東西
「其實偏頭痛的患者很常去看眼科,因為疼痛區域通常在眼窩附近,但就是找不到原因。」回想我第一次偏頭痛發作,是在小學四、五年級的暑假。這是孩童會盡情玩耍的年紀,我與朋友相約出遊,未料,那天在大太陽底下,突然偏頭痛就發作了。我感覺「喀喳」一下,外面的世界如同被玻璃紙罩住,一瞬間變成藍色,沒多久又「喀」得一下變成紅色,隨後右邊眼窩周圍開始劇烈疼痛約5至10分鐘,由於幼時家裡管教較嚴,家人也沒有醫學背景,遇到這樣的情形,都以為是因為近視導致,自己也不敢跟家長說。誤當眼疾點散瞳劑 很痛苦後來雖然沒有再發生顏色切換的前兆,但是到了冬天,尤其睡不飽的時候,頭痛仍會發作,到了高中階段課業壓力增加,頭痛頻率更頻繁外,連看東西都會覺得眼窩很痛,那時以為是高度近視加深變成青光眼「要瞎了」,但去眼科檢查都是正常,只能拚命點散瞳劑,因為散瞳劑會讓眼睛畏光,早上去上課都很痛苦,等我念了醫學系後,回想一路來的過程,才發現這些都是偏頭痛症狀。一點點痛立刻用藥 才止痛一開始家裡用藥觀念跟普羅大眾一樣,認為止痛藥非常傷身,「不到非不得已,不吃止痛藥」,因此每次只要偏頭痛發作,我都需要靜靜窩起來休息,根本無法活動,發作時間從4小時到全天都有,甚至一度我嘗試戒咖啡,沒想到一開始戒得太凶、一滴咖啡都不沾,偏頭痛發作直接讓我三天無法下床,一吃就吐。由於偏頭痛發作的機制,類似於發炎反應,因此,只要有一點點痛就開始用藥才能有效止痛,如同還沒集結的軍隊,僅是游擊部隊就殲滅是最容易的,若等到軍隊都散出去,頭開始痛,此時想要止痛,就會變得困難。也因為自己的切身之痛,醫學系我選擇神經內科,專研頭痛、神經痛、周邊神經疼痛、腦血管疾病等領域,並透過預防及正確用藥觀念,讓偏頭痛不再頻繁發作。預防之道 避開易誘發東西在預防方面,需要知道哪些東西容易誘發自己偏頭痛,像我對光線及氣味比較敏感,尤其香蕉水、特定芳香蠟燭容易誘發偏頭痛,我就會避開。此外,規律生活也非常重要,我一天只喝一杯咖啡、飯量不能多也不能少。醫學辭典/偏頭痛偏頭痛指單側(左邊或右邊)頭部疼痛,部分患者則是後腦杓、眼睛周邊甚至這些部位都會一起痛,患者經常有惡心、嘔吐的現象,且會怕動、怕光、怕吵;偏頭痛前會出現一些視覺症狀,例如單眼或雙眼的視力模糊、視野缺損、閃爍的光點或線條、物體的形狀改變等,有些患者會肢體無力、感覺異常、眼球動作障礙、暈眩等。小檔案/郭宇倢現職:衛福部台北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專長:頭痛、神經痛、周邊神經疾病、腦血管疾病、動作障礙、癲癇、睡眠障礙、失智症經歷:長庚醫院神經內科總醫師、長庚醫院神經內科住院醫師
-
2023-01-04 醫療.精神.身心
偏頭痛、肩頸背痛、皮膚病都和它有關 專家教你如何緩解不適
偏頭痛、腸躁症、背痛、炎症性皮膚病……你也有這些小毛病嗎?雖然不至於危及生命,發作時卻又很惱人。事實上,種種跡象可能顯示你正遭受壓力和焦慮引發的健康問題。據外媒《衛報》報導,有數以百萬計的人都有相似的困擾,以下為壓力會對你的身體有什麼影響,以及該如何戰勝它。偏頭痛偏頭痛本身會造成相當大的壓力。發作可能在疼痛到來前數小時或數天開始,帶來注意力不集中、情緒變化、疲勞、光敏感或頸部不適等問題。倫敦國王學院神經病學教授Peter Goadsby說,想想如果你不能專注於事情,生活會是什麼樣子?一切看起來都會更有壓力,不過不是因為它是這樣,而是因為偏頭痛開始發作了。然而,偏頭痛沒有任何特定的壓力管理技術,反覆試驗才可找到最好的治療方法。偏頭痛可用「54321」口訣作為診斷參考,頭痛超過5次以上、頭痛持續4小時以上、3天內會自行緩解、具有至少兩項特徵,包括中重度頭痛、單側發作、搏動性疼痛、日常工作或走路會使頭痛加劇,以及合併其中一項症狀,包括噁心、嘔吐、畏光及怕吵等。台北榮民總醫院神經醫學中心主任王署君曾表示,慢性偏頭痛的急性治療,以各式止痛藥先治標,包括乙醯氨酚、阿斯匹林等,但一周不可使用超過兩天。另需搭配口服預防性藥物,包括血清素促動劑、抗癲癇藥、乙型阻斷劑、鈣離子阻斷劑或抗憂鬱藥等,長期服用,一般療程為3至4周。【延伸閱讀:與頭痛同行超過30年「頭痛醫學的行走教科書」王署君最知患者苦】腸躁症對於患有腸躁症的人來說,當壓力誘發戰鬥或逃跑模式時,它會向腸道發送信號以減緩消化,或者你可能突然需要去廁所。倫敦國王學院心理學教授Rona Moss-Morris說,「我們試圖教人們思考,當我開始感到壓力時,我如何識別這些生理信號?每當我感到壓力時,我可以做些什麼來阻止我的自主神經系統啟動?」Moss-Morris建議做一些放鬆的事情,比如散步。「與其說『我不能感到壓力』,不如說,當我感到壓力時,我需要做什麼來讓我的身體平靜下來?」新光醫院健康檢查中心主任朱光恩曾表示,治療腸躁症不一定要吃藥,維持良好生活作息才是重點,包括飲食定時定量、兩餐不要隔太久、避免「亂吃」冷熱交替食物、酸辣不忌口、暴飲暴食等,更應戒酒、戒菸,適時補充優質益生菌、酵母菌,曬曬太陽、多運動,紓解壓力,遠離腸躁症。【延伸閱讀:腸躁症好不了?!避開這五類食物有效改善】炎症性皮膚病英國皮膚科醫生協會心理皮膚病學專家Anthony Bewley教授說,「如果你有患牛皮癬、濕疹、痤瘡或白斑等一系列不同炎症性皮膚病的遺傳可能性,那麼壓力大的生活事件就會引發皮膚問題。」Bewley說,「我們從大量研究中了解到,睡眠不足和睡眠質量差會加劇皮膚病。」盡量保持有規律的睡眠習慣,在平時的時間上床睡覺,即使沒有睡覺,也要盡量躺在床上。經常鍛煉對皮膚也很有幫助。Bewley說,「運動有助於減少引起皮膚問題的炎症,它促進皮膚更好的修復,無論是色素沉澱還是重塑屏障功能。你正在改善血液流動,皮膚中的炎症介質會因運動而關閉。」Bewley補充,高脂、高鹽和高糖飲食以及酒精非常有利於炎症,水果和蔬菜以及以植物為基礎的飲食則可以抗發炎。【延伸閱讀:紓解壓力 皮膚病好得快】頸部、肩部和背部疼痛英國物理治療師Matthew Harrison說,有時以前的傷病會因感冒、流感和壓力而發作,因為我們的身體處於警戒狀態。Harrison表示,了解痛苦如何影響那個人很重要。通常情況下,連續幾個小時在同一個位置工作是罪魁禍首。Harrison建議對於許多人而言,更加活躍是緩解壓力所帶來的疼痛最好方式。以下為Harrison針對頸部、肩部和背部疼痛建議的伸展運動:脊柱伸展仰臥在地板上,然後抬起膝蓋,將臀部彎曲至約45度。慢慢地將膝蓋移到一側,將肩膀放在地板上。你可以在一個位置保持更長的伸展時間,或者逐漸將膝蓋移動到另一個方向。你應該感到背部下部有拉伸感,可能還有腿外側。橋式仰臥在地板上,然後抬起膝蓋,將臀部彎曲至約45度。通過你的腳後跟推動身體,將你的臀部抬離地板,將你的肚子推往天花板,保持數秒鐘,然後恢復躺姿。下背部伸展四肢著地跪下,盡可能將你的臀部向下壓向腳後跟,同時將你的手放在面前的地板上,你應該能夠感覺到下背部有拉伸感。你可以保持這個姿勢,或逐漸將臀部抬回起始姿勢,然後慢慢重複。你應該能夠感覺到下背部有拉伸感。肩膀和脖子伸展向前滾動肩膀五次,然後向後滾動五次。要緩解變得僵硬和緊繃上背部肌肉,請向後移動肩胛骨並嘗試將它們接觸在一起。你應該感到上背部有拉伸感,也許還有胸部。然後非常緩慢地轉動你的頭,直到你看向一側肩膀,然後是另一側。然後向下看,將下巴盡可能靠近胸部。【延伸閱讀:最佳藥物是它!7個身體健康問題 專家教你靠運動解決】
-
2022-12-30 醫療.腦部.神經
經常頭痛怎麼辦?從位置、特徵、時間不同,判斷是哪種頭痛 按壓三穴道助緩解
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頭痛的經驗,造成頭痛的原因形形色色,不過依據頭痛的位置、特徵、時間的不同,導致頭痛的原因也不盡相同。元氣網整理導致頭痛的不同原因,讓您可以對症下藥。也教您按三穴道緩解頭痛的不適感。頭痛分兩類:原發性頭痛、續發性頭痛根據國際頭痛協會的最新頭痛分類標準,把頭痛分成主要兩大類,第一類是原發性頭痛,亦即沒有其他致病因的頭痛,第二類是續發於其他疾病造成的頭痛。‧第一類是「原發性頭痛」,也就是沒有其他致病因的頭痛,包括偏頭痛、緊縮型頭痛、叢發性頭痛與其他三叉自律神經頭痛。‧第二類是「續發性頭痛」,續發於其他疾病造成的頭痛,如頭部及頸部外傷的頭痛、顱部或頸部血管疾患的頭痛、非血管顱內疾患的頭痛、物質或物質戒斷的頭痛、頭顱顏面等結構的頭痛和及精神疾病的頭痛等。一般而言,原發性頭痛是慢性與反復發作的頭痛,病人會較熟悉頭痛發作;續發性頭痛則常是以前沒有頭痛,而現在開始頭痛,或新發生的頭痛特徵與之前的頭痛不一樣。◎原發性頭痛(非疾病)1.偏頭痛 - 常見單邊陣陣抽痛偏頭痛是一種原因不明、反復發生的頭痛,每次頭痛持續四至十二小時。頭痛的特徵包括:半邊頭痛,像抽痛或脹痛,伴隨心跳或脈搏跳動,痛的厲害常會噁心嘔吐,怕光怕吵;此外,走動、上下樓梯或頭晃動都會加劇頭痛。另有百分之十至二十的病人,在頭痛發生的前後會經歷到預兆,如複視、盲斑、閃爍亮點、半邊麻感或無力麻痺等。預兆通常持續時間不會超過一個小時,頭痛也常在預兆開始後一個小時內發生。有預兆的偏頭痛,以前稱為典型偏頭痛或複雜性偏頭痛。紅酒、乳酪、起司恐誘發偏頭痛:治療偏頭痛可分為非藥物治療、藥物治療,雙和醫院神經內科陳龍主任陳龍解釋,非藥物治療方面,要避免攝取紅酒、乳酪、起司會誘發偏頭痛的食物,養成運動習慣也可以降低偏頭痛發作的嚴重度、發作頻率;藥物治療則分為疾病發作時的治療與預防治療,疾病發作的藥物通常投以,非類固醇類抗發炎藥物、抗焦慮、抗憂鬱、止吐藥、血清素等;預防藥物則包含,鈣離子阻斷劑、抗憂鬱、抗癲癇藥物等,來預防偏頭痛發作。2.緊縮型頭痛- 常見後頸部開始 緊縮型頭痛是一般成人最常見的頭痛,頭痛的特徵是緊繃、壓迫的感覺,通常位在頭的兩側,如前額、頭頂及後腦,就像孫悟空的金箍緊緊壓迫著頭,程度輕至中度,不會嘔吐,也不會因活動或頭晃動加劇頭痛。緊縮型頭痛與肌肉緊繃無法放鬆有關,病人常會有肌肉筋膜疼痛的問題,在頭部、頸部與肩膀可找到有壓痛點,因此也稱之為肌肉收縮性頭痛。可能因工作環境、心情及職業的關係,而導致頭痛的產生。根據頭痛發生的頻率,如果頭痛次數不多,每個月不超過15次是屬於陣發性緊縮型頭痛,但是如果每個月頭痛次數超過15次、每次痛超過4個小時,連續6個月以上,就稱為慢性緊縮型頭痛。分為陣發性緊縮型頭痛、慢性緊縮型頭痛:‧陣發性緊縮型頭痛:一般的陣發性緊縮型頭痛予以熱敷及按摩或給予阿斯匹靈、普拿疼即可止痛。若是單純的由姿勢不良引起,則改變姿勢或做伸展運動也可幫忙解決頭痛。‧慢性緊縮型頭痛:慢性緊縮型頭痛需考慮因生活不規律,或是心理上的不平衡,可尋求醫生的幫助,或藉由心理治療,使病人能夠充份瞭解自己,自我調適,防止心理上的問題轉變成生理的障礙。切忌自行服用止痛藥,以免長期成癮或導致藥物依賴性的頭痛。3.叢發性頭痛 - 常見從眼窩開始相較於偏頭痛及緊縮型頭痛,叢發性頭痛極為罕見,但是其頭痛特徵十分特別,令人印象深刻。叢發性頭痛都只發生在一邊的眼窩周圍、後面或太陽穴附近,每次頭痛15分鐘到180分鐘,發作頻率從每兩天一次到一天8次不等,頭痛發作時十分劇烈,病人坐立不安,疼痛的感覺像刀割或撕裂般劇烈,並且還會有同側眼球充血、眼皮浮腫下垂、流淚、鼻塞、流鼻水與半邊臉的流汗等特殊的症狀。又因頭痛的發作非常規律,一天中就固定在某時段,一年就發生在固定季節,固定的幾個禮拜,好像是簇擁著「叢」集「發」作,故稱為叢發性頭痛。通常這種頭痛好發於青中年男性,有時會因喝酒、服用血管擴張藥物而引發。◎續發性頭痛(不少疾病都有可能引起)因病而起的續發性頭痛,又稱次發性頭痛,不少疾病都有可能引起,問題可大可小,許多疾病民眾也耳熟能詳。例如青光眼,常見痛於眼窩或顳側。鼻竇炎隨位置不同,可能出現於眼窩、山根、額頭、頭頂等。中耳炎痛在耳朵附近、太陽穴或顳側。而牙痛若是前方的牙齒,常見牽引到眼睛下方或鼻翼,若痛在後方牙齒,則較容易牽引到太陽穴。當然,也可能和腦部疾病有關,如腦膜炎、腦瘤等,其疼痛位置則會因發病位置而有所不同。這些都需治療根本原因,而非單單止住症狀。提醒民眾,雖然前述的原發性頭痛,可約略從位置、症狀等初步判斷,但續發性頭痛各處皆有可能發生,症狀也會有所不同,因此建議先檢查排除病理原因為佳。壓力疲勞頭痛 按三穴道緩解:百會穴、風池穴、合谷穴除了肌肉群影響,頭痛還有很多原因,屏東基督教醫院中醫科主治醫師鍾貴馨說,一般大多是因過於疲勞、工作壓力大、失眠所造成,應適時解壓、養成運動習慣,保有睡眠充足,避免吹冷風。鍾貴馨說,一般疲勞、工作壓力、失眠所造成的反覆頭痛,還是有些減緩的方法。在中醫上,穴道按摩可有效減緩頭痛,可用手指在穴位環形按揉或垂直按壓10分鐘,達到緩解頭痛之效。常見能緩解頭痛的穴位有百會穴、風池穴及合谷穴。熟知這三大治頭痛的穴位,在頭痛時,趕緊按壓或環形按揉,就能盡快舒緩身體不適。如果想要再找尋小穴位,他建議就診,以免誤判穴位。‧百會穴:位在頭頂正中心,兩耳交連線和頭頂正中線的交點處。百會穴位是全身氣之匯集處,頭痛時按壓此穴,能有效解緩疼痛。‧風池穴:位在耳後頭枕骨下,髮際附近的凹陷處。‧合谷穴:又名虎口穴,位在手背,第1、2掌骨間中點處。教你看病時如何說病況1.必說:是否有高血壓、糖尿病2.症狀敘述‧位置:如太陽穴、鼻樑等。‧疼痛分數(1到10分)是幾分。‧疼痛方式:如悶痛、爆炸痛等。‧一天痛多久;如幾小時、幾分鐘。‧頭痛時間:如早上、下午、晚上。‧伴隨症狀:如頭昏、嘔吐。‧其他感覺:如閃光、幻影。參考資料:‧按揉三大穴位 有效緩解頭痛‧頭痛觀念篇/原發性頭痛 沒有致病因‧一般頭痛跟偏頭痛怎麼分?醫建議固定運動及避開3種食物
-
2022-11-18 醫療.腦部.神經
睡夢中、打噴嚏會頭痛恐是長腫瘤!醫曝「超常見卻詭異跡象」:50歲後出現不妙
37歲李先生,半年前突然開始頻繁頭痛,頭痛狀況時好時壞,一度有改善一些,但九月初開始又每天發作,極度脹痛的感覺讓他無法忍受,還會伴隨乾嘔、反胃感覺,需要每天靠普拿疼才比較能夠正常生活,且曾因頭痛而自睡夢中痛醒,甚至打噴嚏跟咳嗽也會讓其頭痛惡化,因而至腦科頭痛門診就醫,經安排腦部電腦斷層後發現腦部額葉區有一顆腫瘤,以致壓迫周圍組織,導致近期頭痛頻繁發生。 頭痛成因分2種 9成屬原發性 安南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杜宜憲說明,頭痛成因分為原發性跟次發性,九成以上病人都屬於原發性頭痛,包括偏頭痛、叢發性頭痛和緊縮型頭痛等;次發性頭痛則代表背後可能有其他疾病因而導致頭痛,比如腦出血、腦瘤、腦膜炎及癲癇等,必須透過醫師詳細問診後才能找出潛在的次發性頭痛病人。 頭痛加上這些情況 恐是次發性頭痛 像李先生提到「打噴嚏咳嗽會讓頭痛惡化」及「頭痛讓他痛醒」就是非常需要注意的警訊。杜宜憲強調,當自身的頭痛出現以下情形時,必須小心次發性頭痛的可能性,例如突然出現的劇烈頭痛、頭痛在數秒內衝到頂點、頭痛逐漸加劇惡化、在出力咳嗽打噴嚏時發生的頭痛、頭痛程度會因為不同姿勢有變化、五十歲以後才出現的頭痛。 頭痛合併其他症狀 應盡快就醫 此外,頭痛伴隨其他症狀,如發燒、昏迷、複視有疊影出現、肢體無力、平衡困難和口齒不清,如有以上症狀,杜宜憲呼籲,務必趕緊來神經科評估檢查,千萬勿以為只是一般頭痛錯失最佳治療時間,輕忽不得。延伸閱讀: ·頭痛小心是低頭造成的! 醫揪「NG動作」:歪頭脖子夾手機也不OK ·愛吃「這3樣食物」恐誘發偏頭痛! 眼睛冒馬賽克、反光、彩虹是預兆
-
2022-11-17 失智.大腦健康
一圖看懂人體的「十二井穴」,幫助清熱安神健腦、調五臟
《難經》:「所出為井,所流為滎,所注為俞,所行為經,所入為合。井主心下滿,滎主身熱,俞主體重節痛,經主喘咳寒熱,合主逆氣而泄。此五藏六府其井滎俞經合所主病也。由此可知,上古先人的養生智慧,認為身體就像是大地,經絡就是蔓延其上的江河,井穴則是經絡的源頭,調整著五臟六腑的和順康泰。其中,人體的上肢和下肢正是井穴的所在。人體有十二經脈,個別對應著一個井穴,因此總稱「十二井穴」。十二井穴位於手部和足部,分別有:少商穴、商陽穴、中衝穴、關衝穴、少衝穴、少澤穴(以上手部)、厲兌穴、隱白穴、至陰穴、湧泉穴、足竅陰穴、大敦穴(以上足部),透過按壓這些井穴,幫助清熱、排瘀、安神、醒腦、開竅,等於是掌握了養生健腦的關鍵密碼。人體十二井穴小檔案‧作用部位:手部、足部‧體質症狀:頭暈、頭痛、偏頭痛、目眩、頭頸僵硬‧穴療要點:少商穴、商陽穴、中衝穴、關衝穴、少衝穴、少澤穴;厲兌穴、隱白穴、至陰穴、湧泉穴、足竅陰穴、大敦穴‧疏通指引:上述穴道擇其二三,按壓五秒、十次為一個循環,並依情況增減延伸閱讀:預防失智怎麼做?專家:8種腦補食物+10個健腦好習慣,助你提早護腦!本文節錄:《活到100不失智:大腦逆齡對策,穴道醒神養腦術》一書
-
2022-11-14 焦點.用藥停看聽
治偏頭痛藥不純物超標、主成分不足 逾107萬顆全回收
食藥署今發布兩款藥品第二級回收警訊,為「安成國際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克癇膜衣錠」25毫克、100毫克兩款藥品。在安定試驗中發現主成分含量不足、不純物超標,因此廠商主動通報後,食藥署下令回收4批號、107萬7千顆,限期12月2日前完成作業。克癇膜衣錠主成分為TOPIRAMATE,主要用於成人及兩歲以上兒童局部癲癇或併有LENNOX-GASTAUT症候群之癲癇及原發性全身性強直陣攣癲癇的輔助治療,用於PARTIAL ONSET SEIZURE病患之單一藥物治療、預防偏頭痛。食藥署藥品組視察許芷瑀說明,「克癇膜衣錠」25毫克效期為4年、100毫克效期3年,廠商皆於第12個月的安定試驗中發現出主成分於規格,第36個月時又檢出主成分不合格外,不純物也超標。許芷瑀指出,「克癇膜衣錠」核准的主成分標準需在95%至105%,但安定試驗結果僅94%上下;不純物則分別檢出0.33%以及0.54%,皆超出標準0.25%,根據初步的調查,藥品內的不純物是在製程中降解產生,但主成分不足加上不純物超標,恐導致藥效受影響。許芷瑀表示,需回收的兩款藥物,其中「克癇膜衣錠」25毫克需回收「1904441、210466」兩批號,預計90萬3000顆;「克癇膜衣錠」100毫克回收「210467、210471」兩批號,預計17萬4000顆。「克癇膜衣錠」健保年申報用量,許芷瑀說,2021年分別有12萬顆以及32萬顆;同成份、同劑型藥品在市面上分別也有5張以及7張的替代性用藥。食藥署已要求廠商應於12月2日前完成回收作業,並應繳交回收成果報告書及後續預防矯正措施,同時請各醫療院所、藥商、藥局配合辦理回收作業,立即停止調劑、供應,倘對使用藥品有任何疑慮,應盡速回診與醫師討論,處方其他適當藥品。
-
2022-11-10 養生.聰明飲食
腦霧怎麼辦?醫師傳授7大護腦食物讓你越老越聰明,「喝好水」也很重要
新冠肺炎爆發至今「腦霧」現象(Brain Fog)十分受矚目。若出現腦霧現象,我覺得應該高興,因為你確實收到了來自身體的提醒,腦霧不是病,它只是暫時的休眠或當機,重新整頓身心靈,例如好好睡上一覺、活化腦細胞、吃好一點、修煉靜心、活動筋骨……,就能讓腦霧完全散開。知名身心靈預防醫學專家,洛桑加參醫師出版《不生病的藏傳煉心術:護你身心均安的內在醫學》(時報出版)一書提到, 我有個朋友阿肥,某天他在東區被一個小姐姐搭訕,找他做問卷,準備推銷阿肥塑身整形療程,問卷第一題:「你對自己身上哪個部位最滿意?」阿肥答:「頭腦。」本來要接著問「那你對哪個部位最不滿意」並順勢推銷產品的小姐姐瞬間傻眼語塞,一時間不知道她的業務人生該怎麼繼續下去。希望你我的頭腦都能跟阿肥一樣靈活好用還很幽默,而不是像做問卷的小姐姐這麼容易當機。話說,常常用腦就不怕腦袋卡卡。我們人身上符合「用進廢退」原則的,是大腦跟肌肉。少年人別光顧著自己爽,快揪長輩戰一場腦力跟肌力一樣,都可以鍛煉、都需要營養。想要活得長、想要不生病、想要快樂能自理,有尊嚴又不麻煩到別人,腦跟肌肉這兩樣,特別關鍵。鍛煉頭腦預防退化的技巧很多,比方說現在日本就很流行讓老人家打電動,一方面這對長輩來說頗為新鮮,學新玩意兒等於在幫大腦神經元創建新迴路。另一方面打電動必須勤動手指,十指連腦,能刺激不同腦區做出反應。7大護腦好食 讓你越老越聰明天佑勤勞人,勤快使用手指,活化頭腦的效果總令腦科學家十分滿意。喜歡編織的人最能感覺到有編織有差,既紓壓,思路也更清晰。其它像是玩拼圖、手洗衣服、幫家人按摩、撫摸寵物,也都可以喔!除了打電動、靈活運用手指,接下來,我們輕鬆一下來吃好料,七大護腦好食有吃有保佑,趕快記下來。1.藍莓抗氧化食材中的佼佼者就是藍莓。實驗證實,連吃藍莓十二週,有失智風險的成年人不僅改善記憶力和情緒,就連空腹血糖的數值都更為理想。當然不用非藍莓不吃。別這樣限制自己。草莓、覆盆莓、蔓越莓、黑醋栗、桑葚,看到「莓」字或什麼什麼「Berry」的,你都可以像看到寶物一樣,心懷感激吃下去,護腦、抗氧化、預防退化性疾病,有它們陪你更勝過我說千言萬語。2.巧克力每週至少吃一次巧克力,你在視覺空間記憶和抽象推理能力上,將有更出色的表現。不過為了避免攝入過多精製糖反而傷身,這裡指的是「黑巧克力(Dark Chocolate),黑巧克力的可可粉濃度較高,請至少選擇可可粉含量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不怕苦的人,百分之八十五、九十以上的更好。可可粉含有一種現今八成人口體內都缺乏的珍貴礦物質「鎂」。缺鎂容易出現睡眠障礙、偏頭痛、情緒不穩與腦神經衰弱的問題。吃好的黑巧克力,味覺上享受,還幫自己補充鎂,多讚啊!對了,喝熱可可也可以耶,一樣別加太多糖就行。3.深綠色蔬菜包含菠菜、芥菜、青江菜、花椰菜、羽衣甘藍皆富含大腦所需的營養素,諸如維生素K、葉黃素、葉酸、β胡蘿蔔素等。這些營養成分有助於維持大腦正常運作,並減緩認知功能下降。天天吃豐富深綠色蔬菜的人,掃描顯示他們的大腦比普通人年輕十一歲。在臺灣買葉菜類非常方便,選擇也很多,我希望你能儘量吃、各種當令蔬菜輪流吃。在一些乾燥的內陸國家,想吃綠色蔬菜,不僅沒這麼多選項,而且還很貴呢!4.核桃外型長得像大腦的核桃還真能「以形補形」,讓人不容易「頭殼壞掉」。最主要是裡頭的Omega-3 脂肪酸在護佑著你。西方國家很流行給學童吃核桃當作課餘點心。專家發現,給予充足的 Omega-3 能改善小朋友注意力渙散、毛毛躁躁的問題。用好油護好頭,除了核桃,亞麻仁油、苦茶油、酪梨、腰果,你也都可以常吃。想預防腦霧,不管是長新冠或慢性疲勞引起的,好的油脂都是你最可靠的撥雲見日小幫手。5.杏仁若血漿中的維生素E濃度低,人的記憶力也會比較差。在《美國醫學會期刊》發表的一份研究報告中指出,高劑量的維生素E顯著減緩了阿茲海默症的退化進程。什麼東西維生素E很多,當成零食吃又很方便?我給的答案是「杏仁」。其他還有芡實、炒花生、葵瓜子、芝麻醬、松子、小麥胚芽和南瓜,也都是補充維生素E的好來源。6.全穀物包含糙米、全麥、蕎麥、燕麥、藜麥等未經精製加工、仍保留完整營養的穀粒,都屬於全穀物。我之所以列入護腦好食中,主要是因為它們富含維生素B的緣故。維生素B除了為你我帶來活力,它同時也是確保腦神經傳導物質能被製造出來的關鍵原料。神經元間訊息傳導無礙、你有沒有足夠的快樂荷爾蒙,以及降低腦神經退化風險各方面,維生素B都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7.好水人身上每個細胞都含有大量水分。水真的太重要太重要太重要了!體內含水量不足,不僅弱化大腦認知力、判斷力,還可能引發恐慌、憂鬱、暴怒等不良情緒。心情不美麗,也許不是別人害你的喔,更有可能是在暗示你正處於慢性脫水的狀態。因脫水導致判斷力失準、反應速度失常,因而造成的交通事故,其危險程度不亞於酒駕。喝酒不開車這個大家都會注意,但確保細胞水分充足這一點,很多人常常會忘記。請彼此互相關懷提醒,有事沒事一起來喝一杯,我是說「水」。本文節錄:《不生病的藏傳煉心術:護你身心均安的內在醫學》一書
-
2022-11-05 焦點.科普好健康
轉頭、起身眩暈又頭痛!醫:4原因造成,需找到原因治療
一名40歲女性,多年前發生過一次車禍,之後一轉頭或改變姿勢,就會頭昏,眼前景物會晃一下,有時會旋轉,持續一、兩分鐘,接著出現肩頸痠痛,會蔓延到頭頂,得趕緊服用止痛藥,否則會惡心、嘔吐,頭痛難耐。半數眩暈者 飽受頭痛困擾一名80歲男性,每次只要坐太久,一起身就會頭昏眼花,得趕緊回復坐姿,否則心跳加速、肩頸痠痛,整個頭好像被電到,又麻又痛,持續一整天。在眩暈門診中,約有半數患者飽受頭痛困擾,眩暈者也容易頭痛,不少患者是在眩暈發作後,接著開始頭痛,類似上述兩例狀況,究竟是麼回事?原因一:頸部肌肉反射性收縮當兩側內耳平衡失調時,例如前庭神經炎、耳石症、梅尼爾氏病發作,為了維持身體的平衡,頭頸部肌肉會反射性地收縮,擠壓肌膜上的本體感覺受器,過勞時乳酸堆積,刺激經由三叉神經或第二、三頸部脊髓神經,傳進腦幹,牽連到神經所支配的頭皮區域,導致頭皮周圍肌肉及肌膜收縮,就會出現張力性頭痛。原因二:交感神經興奮、顱內動脈擴張眩暈發作時,人體交感神經功能興奮,通過刺激腎上腺素受體,使四肢或軀幹表面的動脈管壁平滑肌收縮,把大多數的血液擠向體內,血壓會上升,顱內循環血容量大增,撐開腦膜上大小動脈管壁,刺激分布其上的神經末梢,再經由三叉神經傳進腦幹,產生血管性頭痛,會感到跟心跳一致的搏動。原因三:刺激周邊神經、續發偏頭痛頭頸肌肉緊縮或顱內動脈擴張,都會刺激三叉神經,或經由第二、三頸部神經根傳進脊髓,干擾三叉神經脊髓路徑核。以上種種,會直接促使三叉神經釋放出降血鈣素基因相關胜肽激素(CGRP),或者間接經由三叉神經血管疼痛機制,誘發偏頭痛。原因四:罹患前庭性偏頭痛,先暈再痛在眩暈發作時,神經元的電位波動起自於腦幹,當通過前庭或耳蝸神經核時,即出現眩暈或耳鳴,很像梅尼爾氏病;當到達大腦時,出現振動視幻覺,最後整個腦部動脈會因神經性發炎而擴張,出現搏動性的頭痛。服藥僅治標 找到原因治療眩暈所引起的頭痛,服用止痛藥只能治標,最好能找到引發眩暈的主因,加以治療。若是前庭性偏頭痛,最好適時使用預防性用藥,同時預防眩暈及頭痛。例如那名40歲女性就醫時,先請她平躺,頭向後仰,出現眼振,確定是「耳石症」,經過復位術後,眩暈痊癒,不再頭痛;另一名80歲男性就醫時,經由穿顱超音波及核磁共振檢查均發現基底動脈狹窄,在長期服用乙醯化水楊酸後,眩暈消失,頭不再痛了。中風會眩暈頭痛 宜先就醫值得注意的是,腦幹、小腦中風或出血會先出現眩暈,在動脈梗塞或出血後出現,必須緊急治療,有類似病症者,宜先就醫,千萬別亂服止暈或止痛藥而輕忽。
-
2022-10-23 醫療.腦部.神經
頻繁偏頭痛有較高的憂鬱症風險 醫提供2口訣做好預防保健
根據統計,偏頭痛在台灣盛行率多達9.1%,約有200萬人飽受偏頭痛所苦。台灣頭痛學會理事長陳韋達,頻繁偏頭痛可能導致較高的憂鬱症風險,慢性偏頭痛患者合併焦慮、憂鬱、失眠等身心問題風險更高。更提供「54321」口訣,讓民眾自行判斷是否有偏頭痛症狀。現年40多歲的陳小姐,9年前坐月子期間經常劇烈頭痛,後因多次服用止痛藥並未改善,經神經內科診治後以口服藥物治療,但近年卻症狀加劇,讓她身心俱疲,但經過積極的治療後,頭痛次數、頻率與疼痛指數皆有改善。偏頭痛在台盛行率為9.1%,約有200萬人飽受偏頭痛所苦,根據台北榮總神經內科頭痛門診統計顯示,民眾因頭痛求診最常見的原因為「偏頭痛」,占比高達6成以上。陳韋達指出,偏頭痛患者往往是生產力最高的青壯年族群,因此造成的勞動力損失也較大,不僅台灣每年因偏頭痛而請假造成的經濟損失46億元,更有研究指出美國每年因偏頭痛所產生的就醫費用高達780億美元。「頻繁偏頭痛可能會導致較高的憂鬱症風險。」陳韋達說,慢性偏頭痛患者合併焦慮、憂鬱、失眠等身心問題的風險更甚一般患者。不過,陳韋達也指出,近年偏頭痛治療已進入精準醫療領域,健保陸續開放許多新型藥物用於偏頭痛治療,包括肉毒桿菌素與 CGRP單株抗體等。台灣頭痛醫學會提供,偏頭痛的簡易判斷口訣「54321」,當頭痛發作時符合以下情形,便可能是偏頭痛。1.頭痛超過5次以上。2.每次持續4小時以上。3.3天內會自行緩解。4.單側、搏動性抽痛、疼痛程度中或重度、日常活動會加劇頭痛,至少有2項特徵。5.合併噁心或嘔吐、畏光及怕吵等1項症狀。台灣頭痛學會也提倡的「123口訣」,讓民眾進行偏頭痛的預防保健。1.每周頭痛超過「1」次要看神經內科。2.止痛藥每周吃超過「2」天恐讓頭痛惡化。3.預防偏頭痛要靠運動、紓壓、預防性藥物「3」招。台灣頭痛學會秘書長王嚴鋒表示,偏頭痛不只是症狀,做好預防保健,便能及早防治偏頭痛,確實解決頭痛問題,擺脫頭痛之苦。陳韋達也呼籲,民眾若有頭痛問題,更應積極尋求治療,不要輕忽偏頭痛所帶來的危害,以重拾生活節奏與人生掌控權。
-
2022-10-23 焦點.杏林.診間
獲第32屆個人醫療奉獻獎 王署君:研究頭痛是快樂的事
第32屆醫療奉獻獎今天舉行頒獎典禮,獲頒個人奉獻獎的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主任王署君,與「頭痛」同行逾卅年。王署君說,他進入神經內科領域時,老師建議他走失智、神經肌肉疾病等領域,他都沒有選,「辜負」了老師,但他選擇了一個冷門但對很多人都有影響的領域,謝謝醫療奉獻獎對他的肯定,是莫大的榮幸。王署君與頭痛隨行,從臨床治療、田野調查、學術研究、課堂教學,莫不是從無到有、點滴積累。台灣曾忽略的頭痛醫學,在他手上開創,難怪被醫界稱為「頭痛醫學的行走教科書」,他的醫學生涯即是一部台灣頭痛醫學史。王署君說,研究頭痛是件快樂的事,他希望醫師快樂,才能減決病人的不快樂。其實早在卅年前,世界衛生組織(WHO)就說過,解除頭痛是人的基本權利。王署君在台上自曝自己原來是「頭痛家族」,解決病人的問題,也解決家人的問題,也讓他對頭痛更了解。王署君說,在他投入頭痛領域時,其實並不知道太太頭痛很嚴重,而女兒也頭痛,後來兒子也是,頭痛時連肚子也會痛。王署君是醫師,太太是護理師,兩人工作都很忙,每次女兒頭痛躺在保健室時,老師打電話請家長接,兩人都無法馬上去,女兒只好在保健室躺1到2個小時。後來王署君和女兒說,頭痛時自己拿止痛藥,吃半顆並自己紀錄用藥和頭痛感受狀況,自始女兒可以自己與頭痛和平共處。後來兒子也頭痛,他便跟兒子說:「頭痛就去找姊姊」。因為一雙兒女頭痛,讓王署君對青少年和小學生的頭痛有更多了解。王署君說,現在很多人不敢自己用藥,其實有一種給藥方式,即「需要時用藥(PRN)」,大家以自己的判斷和處理。他趁機衛教,頭痛是可以治療的,建議找到吃了之後,2個小時內不痛的藥,如果一周頭痛2次以上,就要服用預防用藥,如果無法改善,便尋求神經內科醫師協助,國內有200萬名偏頭痛患者,但絕對可以找到方法預防和治療。
-
2022-10-19 焦點.杏林.診間
第32屆醫療奉獻獎/與頭痛同行超過30年「頭痛醫學的行走教科書」王署君最知患者苦
三十多年前,年輕小伙子的王署君前往金門進行老年人頭痛流行病學調查,遇見一位老太太。老太太訴苦年輕時候頭痛到想自殺,甚至把婆婆裹小腳的裹腳布裹在頭上希望止痛,當然沒法止痛,還挨了婆婆一頓罵。她說,頭痛糾纏她一輩子,那時94歲了,仍然時不時頭痛。剛從陽明醫學院醫學系畢業兩、三年的王署君,被這樣的痛苦觸動了,霎那間明白:書本上輕描淡寫的「頭痛」兩個字,落實在一個人真實的日常生活裡,其實是這麼深刻的痛,以及深刻的苦。隨著流行病學的調查,王署君發現,金門的頭痛長者出乎他想像的多。更糟的是,無藥可醫;連醫師也可能不認為頭痛需要治療,頂多止痛藥吃一吃,頭痛醫頭,就算了,等下一次頭痛發作再說。於是,受頭痛之苦的人都陷入不知盡頭的循環,不是無助地忍耐,便是擅自到藥房買止痛藥吞,常導致藥物濫用並成癮。金門進行老年人頭痛訪查,開啟對頭痛醫學的興趣。怎麼會是這樣呢?醫者的惻隱之心,使王署君也「頭痛」,好奇心並激發了興趣,因此擇定以頭痛為醫學研究對象。如今位至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主任,已超過30年與頭痛隨行,臨床治療、田野調查、學術研究、課堂教學,莫不是從無到有、點滴積累。台灣曾忽略的頭痛醫學,在王署君手上開創,難怪醫界稱呼他「頭痛醫學的行走教科書」,他的醫學生涯即是一部台灣頭痛醫學史。1991年,王署君第一次的金門調查揭開這部頭痛醫學史的首頁。1995年,王署君到美國賓州費城天普大學頭痛中心進修一年,眼界更開。再先後前往金門十次,每次停留一至兩周,走訪調查2003位、65歲以上長者,結果顯示,3%長者超過一年有偏頭痛的狀況,5.2%終生偏頭痛,比率都是出乎預料的高。王署君對頭痛的研究,馬不停蹄。1997年,觸角從金門轉向大台北地區,針對15至69歲民眾進行頭痛家戶調查,3年間完成3377人。王署君回想,當時正值白曉燕命案轟動全台,犯嫌陳進興在台北榮總附近的石牌地區流竄,住戶們十分排斥家戶調查。他只好把問卷放在受訪者住家門口,下次再來回收。那次的大規模調查發現,大台北地區偏頭痛一年盛行率為9.1%。往後此調查數字不斷的被其他研究所引用。進行十年青少年頭痛普查、深入偏鄉,發現與自殺相關。當進行大台北地區頭痛調查時,王署君觀察到,在詢問成人偏頭痛問題時,對方家的孩子往往在一旁說自己也會頭痛,因此他認為孩童、青少年的頭痛相當值得調查。類似這樣「一想到新的頭痛研究方向」,行動派的王署君就「立刻背起書包實地調查」。因而1998年起,王署君展開為期十年的青少年頭痛普查,範圍擴及全國,在十所國中裡,研究團隊訪問了超過3萬名國中生。調查發現,青少年偏頭痛一年盛行率達6.8%,其中原住民青少年常因頭痛而服藥問題嚴重。王署君進一步深入台東偏鄉調查,發現青少年頭痛常與隔代教養、生長逆境有關,並且容易引發精神、自殺等更大問題。因為急迫,研究人員都在調查時即轉介頭痛青少年至精神科診治。令王署君欣慰的是,不僅頭痛孩子經治療後好轉,還吸引美國廣播公司(ABC)電視台專題報導台灣青少年頭痛與自殺問題,喚起國際上對此議題的關注。在台北榮總和當時的陽明大學,王署君成立榮陽頭痛醫學團隊,投身學術領域及治療病人。他認為,醫學必須往前走,「要兼顧學術研究這一塊,才能創造一個很好的醫學進步。」果然,王署君著力於研究雷擊頭痛與低腦壓頭痛,並以此建立了國際聲望。雷擊頭痛名列世界級專家,為臨床治療提供重要指引。其中,在雷擊頭痛領域,王署君是世界級專家。他的研究團隊於2004年首先發表雷擊頭痛診療方法—鈣離子阻斷劑臨床療效報告;2006年發表全球第一個大型調查報告,對日後國際頭痛分類標準幫助極大。2008與2010年還發表穿顱都卜勒腦血管超音波結果及磁振血管造影研究,為後續雷擊頭痛臨床治療提供重要指引。至今,王署君領導榮陽頭痛團隊已治療超過900位雷擊頭痛患者,使用鈣離子阻斷劑方法治療成功率高達83%。在低腦壓頭痛領域上,王署君率領榮陽頭痛團隊與北榮放射線部合作,研發全球首創非侵入性、無放射線暴露的「重T2加權磁振脊髓攝影」技術,以定位腦脊髓液滲漏,且發展出診斷及治療流程,提升低腦壓頭痛患者治療效率。王署君還帶領一個跨領域的醫療團隊,有電機、物理、資訊等各類專家,與雪梨科技大學電腦科學學院跨國合作,共同開發以腦波變化預測偏頭痛發作,準確率高達八成,可以協助預告醫師以及警示病患偏頭痛即將發作,讓病患早期投藥,獲得最佳治療效果。此研究成果獲得去年科技部未來科技獎。王署君在全球頭痛研究的學術界已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曾同時擔任頭痛醫學領域最具影響力的三本醫學期刊的副主編,包括國際頭痛學會官方雜誌─Cephalalgia、美國頭痛學會官方雜誌─Headache及歐洲頭痛學會官方雜誌─Journal of Headache and Pain。首創頭痛門診,為頭痛患者找回生命樂趣。全國頭痛經過王署君地毯式的研究後,台灣的頭痛醫學已推向國際。目前國際公認台北榮總是亞洲區治療頭痛、研究頭痛做得最好的。但王署君強調,台灣的頭痛醫學不可以只有他或榮陽團隊,為鼓勵專業人士深入研究頭痛醫學,王署君創立台灣頭痛學會,擔任創會理事長。創始第一年僅150位會員,現在會員已達521人。學會積極為醫療院所與研究單位牽線合作,要讓頭痛臨床醫學與基礎研究充分完整的結合。王署君於1996年首創頭痛門診,建立頑固型頭痛患者標準化住院診療流程,改善病患藥物濫用引發頭痛的情形,引入靜脈注射、肉毒菌素、單株抗體注射、神經阻斷等治療,目前已有超過4500人次住院,調查近三年住院患者的整體滿意度,高達92.3%。科技時代,王署君於2015年時建構智慧頭痛門診,開發電子頭痛問卷及手機電子日記,協助病患記錄頭痛、情緒等起伏,患者既可藉此自我審視病情,也協助醫師正確診斷,大幅縮短病患在診室等候時間。至今電子頭痛日記App已累積逾一萬人次下載。王署君小檔案年齡:60歲出生地:台南市學歷:國立陽明醫學院(現為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醫學系美國賓州費城天普大學頭痛中心進修現職:台北榮民總醫院神經醫學中心主任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醫學院副院長經歷:台北榮民總醫院神經醫學中心一般神經科主治醫師台灣頭痛醫學會創會理事長主要事蹟:●完成全國部分地區及齡層頭痛詳盡調查●台灣雷擊及低腦壓頭痛治療翹楚●將台灣頭痛醫學專科化且推向國際
-
2022-10-16 名人.劉秀枝
為什麼醫師看診總是先留意年齡和性別?名醫告訴你原因
與好友走郊山,兩人拄著登山杖一步步地下階梯,生怕走太快會傷膝。她說,有次她9歲的孫兒從二樓樓梯蹦跳地跑下來,她看得好羨慕,孫兒卻說:「奶奶,我才羨慕妳呢,不是看電視就是睡覺,都不用唸書。」兒子連忙說:「奶奶是先幫我們準備了晚餐,才躺著休息一下呢。」各個年齡層的體力、心智與責任都不同;每個人都曾經年輕,將來也都會老。社交場合問別人的年齡很失禮,但年齡和性別在醫療上至關重要,才會有兒童、婦女與高齡醫學等不同科部。不同年齡層好發的疾病有所不同,如嬰幼兒多感染或飲食不適,青少年常為青春痘煩惱,中年開始要注意三高,老年則需小心癌症及器官退化等。然而,年齡是個連續數字,並沒有明顯的界線,好發年齡並非絕對。例如屬於自體免疫疾病的重症肌無力就有兩個好發的年齡層:20-30歲以及50-60歲。又如腦瘤雖是中老年人的病,但兒童也可能罹患腦瘤,只是其病理不同,治療和預後也有差別。不僅疾病的發生與年齡有關,同樣的症狀也常因年齡層不同而需考慮不同的疾病。例如頭痛在各年齡層都很常見,發生在青少年常是偏頭痛,中年人多為肌肉緊縮型頭痛,到了老年才出現的頭痛則要考慮是否有腦部病變。又如癲癇,出現在幼兒時可能是腦部發展異常、代謝疾病或不明原因,在老年人則需先排除腦瘤或其他腦病變的可能。而且,同樣的疾病,其療效與預後也會因年齡而不同。例如老年人的COVID-19死亡率較高,是因為老年人的免疫力降低,並常有其他共病的關係,因此老年人優先打疫苗,且健保給付抗病毒藥物。有位外表年輕的朋友,快篩確診後去看門診,詢問醫師可否開立抗病毒藥,醫師說她不符合條件,但看了她的健保卡資料,才發現她是「長輩」,讓她樂得症狀當場好了一半。但醫師考慮其活力十足,生理年齡較年輕,且症狀輕微,因而沒開立抗病毒藥。性別也是個重要因素,除了明顯與性器官有關的疾病,如女性的子宮肌瘤與男性的攝護腺肥大外,其他像偏頭痛、紅斑性狼瘡和多發性硬化症等好發於女性。叢發性頭痛則好發於男性。又如肺癌,肺腺癌以女性居多,而小細胞肺癌和鱗狀細胞癌則是男性居多。在病例討論會,醫師的開場白如果是「一位30歲男士突然頭痛且左側肢體無力」,患者很年輕,大家就會想應該不是一般的中風,也許是先天的動靜脈畸形破裂造成的腦出血。又如二十多年前,一位10歲女孩來看門診說:「我有時從椅子上站起來,或是走得快一點時,手腳就會自己動起來,但一下子就好了。」簡直就是「陣發性動作誘發型運動不良症」的最佳描述,讓我印象深刻。因此,當有人要問他親友的某種病痛時,我一定會打岔:「請問他幾歲?」當然,年齡加上精準的症狀描述是很好的診斷線索,但還是要靠醫師的分析、鑑別以及進一步的檢查,才能正確診療。歡迎瀏覽作者網站:http://blog.xuite.net/hcliujoy/blog
-
2022-09-21 醫療.腦部.神經
頭痛就吃止痛藥恐害症狀加劇! 醫授「3關鍵」舒緩不適
45歲張小姐,國高中時期起就開始頻繁頭痛,多年來一直苦不堪言,其媽媽在年輕時也有類似症狀,每天痛起來就像脈搏跳動,甚至還會反胃嘔吐去急診打止吐針,在生理期前更容易發作,嚴重時還痛到必須請假或推辭聚餐。多年以來其試過多種止痛藥,劑量愈吃愈重結果反而讓頭痛更嚴重。藥物過度使用頭痛 口服預防藥物治療獲改善安南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杜宜憲表示,張小姐狀況是為慢性偏頭痛合併「藥物過度使用頭痛」,也就是1個月中有15天在頭痛且已經持續3個月以上。經杜醫師安排看診頭痛門診並接受口服預防之藥物治療後,目前其頭痛已不再影響正常社交生活。偏頭痛易遺傳、多為女性 影響因素多杜宜憲醫師指出,門診中偏頭痛的病人以女性朋友居多,女性在20–24歲是發病高峰期,男性則是15–19歲。偏頭痛和許多神經傳導物質有關,容易受到外在刺激因素而引起頭痛,比如飲食、天氣變化、飢餓、睡眠不足、酒精、生理期等,而且偏頭痛容易遺傳,但家人間的嚴重程度可能會不同。治療偏頭痛 須從3大方面著手杜宜憲醫師也說,治療偏頭痛有三大重點,也就是正確用藥、調整習慣及記錄頭痛。發作不頻繁的病人以非藥物療法為主,再輔以運動習慣培養跟調整睡眠作息,如偏頭痛時再使用專用止痛藥來治療偶發頭痛;但如頭痛頻繁又影響生活品質的病人,建議可服用預防頭痛藥物,通常數週後即有明顯改善。值得一提的是,近來更新之藥物包含肉毒桿菌和頭痛標靶治療,患者都能尋求台灣頭痛學會所認證的醫師來進行深層評估。服用止痛藥須謹慎 防成為頭痛幫兇杜宜憲醫師強調,止痛藥必須要小心使用,否則真的會變成頭痛的幫兇,甚至需要住院來戒除藥物之癮,務必要透過正確方法來預防及治療頭痛,如此將能真正一免頭痛之苦,重新找回自在生活品質。(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延伸閱讀: ·每天2杯美式小心頭痛、腹瀉! 營養師點名「6種人」注意:還會愈喝愈累 ·愛吃「這3樣食物」恐誘發偏頭痛! 眼睛冒馬賽克、反光、彩虹是預兆 
-
2022-09-17 焦點.科普好健康
為何老人容易暈眩? 醫:老年暈眩有4原因,詳解不同症狀如何治療
根據流行病學研究,近三成老年人有「暈眩」困擾,往往因為長期多重用藥、多科看診,他們總是很無奈地說:「老了,沒救了」、「身體整組壞光光,天天暈」、「一直暈,得一直吃藥」等等。老年性暈眩症儼然成為高齡社會的流行病,伴隨著意外跌倒、生活恐懼、自卑及憂鬱,成為日益重要的公共衛生問題。老年暈眩原因一、動脈硬化動脈內皮反覆受傷結痂,經年累月的鈣質沉積,攔截血液中膽固醇,形成斑塊,壓縮動脈容量,管壁失去彈性。若發生在內耳動脈,前庭半規管缺血,功能受損,出現持續性暈眩;橢圓囊缺血,耳石斑受損,耳石鬆脫,掉進半規管內,出現姿態性暈眩。若發生在椎基底動脈,就會在患者快速改變身體姿勢,如久坐突然站起,或勞動和運動時過度換氣,搬重物或解便時用力憋氣,使腦幹或小腦缺血,出現暈眩。二、半規管變形顳骨經歷長期反覆地發炎脫鈣及骨質再生,會使半規管不再呈現圓弧形,慢慢地變成方形、菱形或多角形,甚至扭曲狹窄。一旦有耳石顆粒從橢圓囊鬆脫,落進該半規管內,卡在狹窄或彎角處,很難順著內淋巴液的迴流歸回原位,變成頑固性姿態性暈眩症。三、多重器官退化人體在站立和行走時,中樞及周邊神經系統會迅速地做工,整合所有感覺輸入訊號,透過肌肉骨骼關節系統維持身體姿勢,利用視覺來維持眼球直視。只要老化造成脊椎椎間盤狹窄、膝關節退化、老花眼、白內障、肌少症等問題,超過神經系統所能代償的範圍,或是罹患糖尿病、腦中風或巴金森氏症,神經反射變慢,就會感到暈眩。四、既有病變作祟有些人上半規管的骨性外殼發育不良,直接暴露於大腦中,就會在咳嗽、聽到大聲聲響或改變姿勢時,震動膜性上半規管,年輕時,因腦幹及小腦功能良好,可抑制掉平衡失調訊號,尚無症狀。60歲後,腦幹及小腦萎縮,遂開始感到暈眩。不同症狀治療•動脈硬化引起暈眩者:要好好控制血壓、血糖及血脂,建議每日服用大劑量二十碳五烯酸 (EPA),穩定血管內膜,並規律運動,清除血管沉積物。•半規管變形引起暈眩者:根據半規管型態,針對特定角度進行客製化復位術,把耳石歸回橢圓囊內,即可治癒。•多重器官退化或既有病變引起暈眩者:建議平衡訓練,加強腦部對平衡的調控,統合剩餘的肌力及感覺功能,並藉由醫病互動,改善情緒,避免社會退縮。任何暈眩發作,均有可能經由三叉神經血管疼痛機制,誘發偏頭痛,使病況雪上加霜。目前並無任何方法可以遏止老化,頂多α-硫辛酸或輔酶Q10等線粒體抗氧化劑,在動物實驗時,提供了一點希望。
-
2022-09-16 醫療.泌尿腎臟
腸道細菌也會讓泌尿道發炎!教你如何判斷腸道健不健康,5方法助改善
腸道是人體最大的免疫器官,有7成的免疫細胞落在腸道。但你知道,越來越多研究「腸道健康」與漏尿間竟顯示出有關聯性,到底兩者之間如何互相影響,繼續看下去吧!腸道健康,如何影響身體?腸道作用包括吃進的食物後的消化吸收。但是腸道健康,主要是指腸道中微生物的菌相平衡。微生物群系又稱為正常菌群微生物群系遍布全身,主要存在於大腸和小腸中。包含數萬億種不同類型的微生物,有好有壞。這些微生物通常在健康的環境中和平共存。但是,因為疾病、不良飲食習慣、使用抗生素等都會破壞菌相平衡,在不平衡的狀況下身體會出現各種反應,更容易生病。良好的腸道健康很重要,預防疾病發生!當腸道健康菌相不平衡時,身體就更難吸收營養素、儲存脂肪和調節血糖。腸道健康狀況不佳不僅會導致疾病,還會對免疫系統、皮膚、心臟、情緒、睡眠品質、大腦和消化等造成嚴重影響。更重要的是,保持腸道健康甚至可能有助於預防某些疾病,像是癌症或自體免疫性疾病。腸道健康與漏尿有關?長期以來,尿液被認為是無菌的。不過近來新的研究顛覆了以往的觀念,發現原來尿液含有微生物。 研究還顯示,引起泌尿道感染的細菌,在易患泌尿道感染的人的腸道中也有會該細菌。反之,腸道中含有大量有益細菌(即糞腸球菌和屎腸球菌)的人中,泌尿道感染的風險降低。如何判斷腸道健不健康?腸道會影響身體的層面很廣泛,從情緒到消化,甚至皮膚,腸道健康狀況不佳會以各種方式表現。腸道中的細菌不平衡會有的情況:1.消化問題,例如脹氣、腹脹、便秘或胃部不適2.睡眠障礙、睡眠品質不佳3.老是覺得疲倦和反應慢4.皮疹或刺激5.偏頭痛6.對糖的渴望7.影響體重8.情緒障礙,例如焦慮或抑鬱改善腸道健康方法1.慎選食物:吃進益生菌(如 Keifer、優格、酸菜和泡菜)和益生元(高纖維蔬菜、水果和全穀類)有助維持腸道“好”菌。減少加工食品,其中含有大量糖分和有害細菌。飲食方式也很重要,細嚼慢嚥,以確保身體能夠正確消化正在吃的東西並吸收。2.充足睡眠:睡眠不足會改變荷爾蒙,無形中增加壓力,導致腸道問題。還可能會影響你想吃不健康的食物或在睡前吃東西,這都會影響腸道健康。3.經常運動:運動對身體有許多益處;此外,研究發現運動還可以改變腸道中細菌的組成。4.盡量避免使用抗生素:抗生素會破壞腸道中的好菌、壞菌。除非有必要,否則不要服用抗生素。5.充足水分:多喝水可以促進新陳代謝,也有助於消化。大腸癌的早期症狀並不明顯,除了透過大便潛血反應檢查,亦可透過大腸鏡和乙狀結腸鏡做篩檢,不過這兩種檢查有什麼不一樣呢?https://bit.ly/3QFg2NP
-
2022-09-13 焦點.用藥停看聽
曾引發英國知名專利災難 單株抗體療法其實不只用於治療新冠
第一份報告發表後那三年,他們繼續在這個領域深入研究。米爾斯坦在他的劍橋實驗室,克勒轉到瑞士巴塞爾免疫學研究所(Basel Institute for Immunology)的新工作崗位。這個領域受到的關注越來越多,因為越來越多免疫學家知道他們可以製造無限多的標靶抗體。只要有人詢問,米爾斯坦都樂意分享他的技術、觀點,甚至他的融合瘤細胞。這是科學界的舊式作風,如果其他科學家有意跟進你的研究,你會大方地拉他們一把。直到一九七八年,才有人意識到那是多麼龐大的商機。那年美國費城威斯達研究所(Wistar Institute)的研究人員為他們製造的病毒與癌症單株抗體申請專利,而他們也曾向米爾斯坦索取細胞。他們的單株抗體來自米爾斯坦和克勒提供的細胞與概念,申請專利時卻不覺得良心不安。就像製藥公司拿別家公司的研究成果稍加修改,用新的藥物申請專利一樣。米爾斯坦震驚得說不出話,他根本沒想過專利的問題。他跟克勒發表第一份融合瘤報告以前,基於對所屬單位劍橋高層的尊敬,曾經發函通知官方人員,他們發現某種或許值得申請專利的東西。等了一段時間沒有得到回應,就發表報告。這麼一來,他們失去在英國申請專利的大部分權利。報告發表後又過了一年,英國政府終於慢條斯理地捎來回覆,這封信不但遲到,顯然也在狀況外:「我們看不出這項發現在當前實務上的應用具有任何商業價值。」威斯達研究所申請專利後,那些人才發現他們犯了非常昂貴的錯誤,那些細胞確實有商業價值。威斯達研究所的專利帶動一波單株抗體淘金熱,英國卻只能作壁上觀。這起事件變成英國知名的「專利災難」,最終引起當時的首相鐵娘子柴契爾夫人(Margaret Thatcher)關注。柴契爾夫人從政之前曾取得牛津大學(University of Oxford)化學系學士學位,威斯達研究所那些美國人竟然利用英國人的發現獲利,這種無禮行為令她震怒。這件事跟盤尼西林的情況太類似,因為一九二○年代弗萊明在他的倫敦實驗室發現這種抗生素,卻無法大量提純,研究被迫中斷,後來美國人找到大量製造與儲存的方法,並且申請專利,收割成果。如今歷史重演,簡直就像不斷重複的惡夢:英國科學家拿英國研究經費贊助、在英國實驗室所做的發現,到頭來卻沒有取得任何金錢上的收益。官方展開調查,政策重新修訂。科學家收到警告,所有研究心得只能經由正式管道發布,如果涉及專利問題,還得先確定已經取得相關權利。大學研究人員的全新運作模式確立,以追求有力專利為原則,而後建立新創合資公司或獨立型小公司,最後是商業化與創造獲利,米爾斯坦那種公開分享與友好和諧的老派作風從此退場。一間又一間實驗室,一家又一家製藥公司,針對一個又一個目標製造出單株抗體。這是藥物發展的分水嶺。過去科學家必須篩選一種又一種化學物質,希望找到有用的物質,比如能針對導致疾病的系列反應之中的某種酵素產生作用,就像遠藤章尋找第一款史他汀時,對黴菌所做的一切。如今他們可以找出那個特定酵素,注射到老鼠體內,製造出能產生與目標完全吻合的抗體B細胞。再將它與癌細胞融合,製造出融合瘤,利用這些融合瘤製造能夠攻擊那個目標的單株抗體。唯一的問題是,哪些目標最有機會賺錢。當然也有技術問題。米爾斯坦和克勒最早的成功實驗使用的細胞取自老鼠,也就是說,他們製造出來的抗體也來自老鼠。這些取自老鼠的單株抗體注射到人體後,本身就可能會被判定為外來入侵者(畢竟它們的確不是人類細胞),因此啟動免疫反應,導致嚴重的副作用。科學家花費數年的時間,學習製造部分老鼠、部分人類的嵌合體。一九八四年,FDA核准的第一款單株抗體,就是大約三分之二取自人類、三分之一取自老鼠,只是來自老鼠的那部分在很多病人體內引發免疫反應。科學家又花費多年時間,採用最新的基因與細胞生物學技術,才讓那些抗體完全「人源化」。如今幾乎所有單株抗體都完全來自人類,很少產生嚴重免疫反應。達成「人源化」需要不少器材與技術,比如想辦法讓基因啟動或關閉,或者使用越來越精準的技術切割與接合DNA,將某些細部從這個有機體移到另一個有機體。這一切推動其他科學的進步,在越來越精細的層次操縱DNA,把基因當成拼圖片般挪移,這些努力就像當初人類基因組的解碼一樣,終於大獲全勝。生物科技從此變成藥物研發的全新溫床。科學家很快運用各種DNA技術,尋找更好的方法來製造全人源單株抗體。科學家開發出所謂的「噬菌體展示」(phage display)之後,重大突破就出現了。所謂噬菌體展示,是一種利用細菌和病毒來打造全人源抗體的高明技術。生物學大老開始預測,我們很快就能辨識出跟癌症和阿茲海默症等疾病有關的基因,找到這些基因製造的物質,而後研發出特製單株抗體,在疾病發展的任何階段打斷它。單株抗體將協助我們擊敗重大疾病。事實不然,單株抗體也有它們的限制。首先,它們成本高昂,需要花大錢集結各種層級的生物學專門技術和高科技設備。其次,它們必須能附著在目標上,才能發揮作用。換句話說,它們只在細胞的表面產生作用,不能深入細胞內部,而很多引發疾病的活動可能都發生在細胞內部。再者,它們還無法跨越守護腦部組織的血腦障壁(blood-brain barrier),對腦部疾病的效果有限。即使如此,單株抗體的應用盛況空前。在二○○○年代初期,一款接一款的全人源單株抗體被推向市場。到了二○○六年,它們已經是成長最迅速的療法。二○○八年,全球市場共有三十種單株抗體,變成價值三百億美元的產業。六年後,市面上有將近五十種單株抗體。根據估計,單株抗體的市場規模在二○二四年會達到一千四百億美元。目前最暢銷的單株抗體是復邁,每年創造兩百億美元的銷售額,用來舒緩某些無藥可治的自體免疫疾病導致的疼痛或腫脹,比如多種關節炎、嚴重乾癬和克隆氏症(Crohn’s disease)。效果並不是萬無一失(藥物不都是這樣?),不過它們能幫助已經窮途末路的病人。它能創造出那麼龐大的銷售額,並不是使用的人多,而是因為價格高不可攀。打一針復邁可能要花掉病人或保險公司一千多美元,一年的療程花費可能高達五萬美元。單株抗體是醫學上最重大的事件。目前還在初期階段。我們正在累積龐大的資料庫,了解抗體如何在原子層次製造出來,描繪它們活動範圍的圖譜越來越清晰、尋找並攻擊可能的疾病目標的器材越來越精密。到了那時,我們就有能力量身打造並測試可以對疾病發動攻擊的單株抗體。單株抗體幾乎是完美的神奇子彈。每一次的新進展,都讓我們製造出的藥物多一點正面效果,少一點副作用,藥效更持久,能對抗更多疾病。它們在治療某些癌症、各種疾病的發炎和偏頭痛都有不錯成效,而且在治療阿茲海默症方面也有不錯的表現。理論上,免疫系統有多複雜,單株抗體藥物的潛在目標數量就有多龐大,我們才剛開始探索它們的可能性。費用必須下降。單株抗體藥物療法價格不菲,以至於能受益的人只限於有錢人、擁有高規格醫療保險的人和最重症的病人。好消息是,隨著單株抗體藥物越來越多,專利陸續過期,競爭更激烈,價格就會下降。總有一天會。比方說,復邁的初始專利在二○一六年到期,可是二○○三年開始製造這款藥物的公司另外取得大約一百種附帶專利,涵蓋製造過程與技術的各個面向,這是花大錢請律師打造的加固保護牆,平價非專利藥必須等到二○二三年才會出現。大多數巨獸藥廠靠著他們所謂的小分子藥物賺錢。那些藥物分子結構相對較小,由化學家在實驗室裡製造出來,而後以類似一九二○年代多馬克發現磺胺時使用的方法篩選出來。他們越來越擅長開發小分子藥物,行銷與銷售的本事也非常高超。本書介紹的大多數藥物,都被歸類為小分子藥物。可是藥廠並未準備好迎接單株抗體帶來的新藥。相較於小分子藥物,抗體是巨無霸分子。科學家設計與製造抗體,靠的不是化學,而是生物科學,尤其是遺傳學和免疫學。大型製藥公司沒有研發生物製劑的心理準備,也沒有足夠的設施。他們不是沒試過,據說拜耳公司就曾投資五億美元從事生物製劑研究,其他大型製藥公司也不落人後。可是老一輩製藥業巨頭是依據不同的研發模式建造而來,那個模式在性質上更偏向化學,而非生物學。關鍵在於,在體系內增建生物科學部門花錢又耗時。更何況,各大學研究中心周圍冒出許多生物科技新創公司,從中挑選最有前途的一家做交易,豈不是更快、更省錢?何必建立全新的部門?藥物研發可以外包。一九七六年,一名教授和他的金主合作創立基因泰克公司(Genentech),成為早期規模最大的生物科技公司。許多大學研究人員因為這家公司的成功受到激勵,紛紛運用他們對藥物開發的聰明構想,建立自己的獨立事業。目前最活躍的正是這批規模更小、運作更靈活的公司。而各大學也學會聘請律師、訂定新契約,把研究人員的靈感變成豐厚財源,因而更擅長保護智慧財產,增設創業育成中心,建造研究園區。在某種程度上,這讓人安心,大學仍是偉大心靈與創新思維的寶庫,背後的驅力似乎是對知識的渴望,而非獲利。從這個角度看來,純粹又高貴的科學好像有機會勝過巨獸藥廠凡事向錢看的生產線思維。可是換個方式來看,這樣的場景卻又令人憂心。米爾斯坦所在的劍橋大學下達指令,凡是具有潛在價值的研究成果,在經過官方審閱、學校的利益也受到保護之前,校內的研究人員絕不能對外透露。時至今日,全世界所有知名研究型大學都有同樣的規定。大學的科學家很清楚這可能是致富之路,也配合調整他們的研究,尋找好機會,以科學上的突破作為創業依據。從這個角度看來,各大學和他們的科學家好像非但不排斥以利益為考量,反而隨波逐流。當然,這兩種角度都沒錯,說到底還是孰輕孰重的問題。有些研究人員最初的動機是想減輕患者的痛苦,其他人卻更重視獲利,兩種動機都非常強大,也都正正當當。但願他們能繼續攜手並進,讓藥物發展朝向造福全人類的方向邁進。※ 本文摘自《食藥史:從快樂草到數位藥丸,塑造人類歷史與當代醫療的藥物事典》。《食藥史:從快樂草到數位藥丸,塑造人類歷史與當代醫療的藥物事典》作者:湯瑪斯.海格譯者:陳錦慧出版社:聯經出版 出版日期:2022/08/04
-
2022-09-08 焦點.健康知識+
6種常見、不起眼的健康警訊!醫籲3情況盡早就醫別再拖
日常生活常會出現許多毛病,許多民眾習以為常,確實很多只是個小問題而已,但怕的就是其實身體已經出現嚴重問題、亮起了紅燈。台南市立醫院家庭醫學科盧泰潤醫師就指出6種常見不起眼的健康警訊,提醒民眾多留意,必要時盡早檢查。 6種常見、不起眼、卻可能嚴重影響健康的警訊! 盧泰潤醫師指出,常見不明顯但卻可能潛藏重大疾病的症狀,如體重減輕、時常頭暈、反覆頭痛、容易疲倦、異常耳鳴、經常胸悶等,這些問題可大可小,不可大意。 體重減輕:體重不明減輕是許多重大疾病常見症狀,定義在沒有特別的減重計畫下,6個月內下降了5%。較輕的問題可為胃食道逆流、胃潰瘍等腸胃道疾病,或是憂鬱症、焦慮症等精神疾病。較嚴重的則如糖尿病、甲狀腺疾病、自體免疫疾病、慢性感染等,也包括令人聞之色變的癌症。 時常頭暈:頭暈也是診間常見的主述症狀之一,檢查下大多如良性的耳石脫落症、貧血、姿態性低血壓等。但嚴重的問題也可能為梅尼爾氏症、糖尿病血糖過高、聽神經瘤等,腦中風也會以頭暈的方式呈現。 反覆頭痛:一樣是診間常見問題,大多是偏頭痛、緊張性頭痛等原發性頭痛,較無健康疑慮。不過偏頭痛為單側、疼痛為中重度以上,且時間可能長至幾小時或幾天,也可能有畏光、噁心、嘔吐等症狀,通常比一般頭痛來得嚴重些,需經醫師診斷,並非痛一邊就是偏頭痛,因此也建議盡早檢查。而嚴重的問題則如腦部血管瘤、腦部腫瘤、中樞神經感染等續發性頭痛。 容易疲倦:診間常見大多為找不到原因的「非特異性倦怠」,可能為自律神經失調或貧血所致。疾病嚴重的情況下,後期也常出現疲倦,如心臟病末期、腎臟病末期、肝硬化末期、癌症末期、嚴重自體免疫疾病、慢性感染等。 異常耳鳴:耳鳴常見為自律神經失調所引起,但也有可能為聽神經問題或過敏等,大多為良性,此情況多為兩側同時耳鳴。嚴重的如梅尼爾氏症、中耳炎、耳膜穿孔、耳中風、聽神經瘤、鼻咽癌等,這類情況大多是單側出現。因此特別提醒除了耳鳴太常發生需留意外,也要特別注意單側耳鳴。 經常胸悶:胸悶也多為自律神經失調所致,或是流感等一般呼吸道感染,但此處是心、肺重要器官所在位置,萬不可輕忽,也可能為心律不整、狹心症等心臟疾病,氣喘、肺部慢性阻塞、肺癌等肺部疾病,或是嚴重的胃食道逆流等。 身體出現症狀再觀察?該檢查?醫指3情況盡早就醫別再拖。 盧泰潤醫師提醒,前述這些症狀若是太常發生就應提高警覺。若是以前沒有但現在出現,或以前還好但現在變得較嚴重,也應盡早就醫。特別是若伴隨了其他症狀、症狀不只一種,例如頭痛伴隨著耳鳴,或頭暈伴隨著體眾減輕等,症狀種類越多越要小心。觀察時間除了體重減輕可觀察6個月,其他不宜觀察過久,多數一般疾病症狀通常約兩周就會好轉,但如有明顯疑慮自然越早就醫檢查越好。若不確定該到哪檢查個好可先至家醫科,並在必要時作後續轉診,以利確保健康安全。 男60歲無慢性病史,胸悶不以為意,檢查發現心血管阻塞有狹心症! 盧泰潤醫師也分享案例,一名60多歲有登山習慣的男性,常有些胸悶的情況,但只是輕微,自身也沒有三高等慢性疾病,因此認為只是年紀大了、心肺功能比較差,不以為意。約經過一年左右的時間,注意到胸悶的情況有比以往更明顯,與家人討論後決定到家醫科檢查一下,看個心安也好,經檢查發現心臟血管阻塞相當嚴重,轉診至心臟內科作更進一步的心導管檢查,發現為「不穩定型狹心症」,三條血管皆有嚴重阻塞。後續心臟內科為他裝上三個支架後並無大礙並作陸續觀察。盧泰潤醫師表示,該案例還好警覺性較高,雖若再更早一點檢查或許就不必裝支架了,但也應檢查得還算早,並沒有出現其他危險。 沒看醫生還好,看了反而嚴重?醫指常見就醫迷思,千萬母湯! 許多民眾也常見會有幾個迷思,例如「我才不要看醫生,沒看還好,看了反而更嚴重。」或是「看了醫生增加心理壓力,疾病反而容易惡化」,又或是「朋友吃那種藥都說有效,吃那個就好。」以及「我透過飲食保養、健康作息、好好生活就好。」等等。 迷思1:醫生沒看還好,看了反而更嚴重?對此盧泰潤醫師表示,看了醫生問題反而更嚴重,這比較像是結果論,用結果來檢視所發生的事情,其實常見是因為該問題已發展到「能被當事人觀察到,且需檢查的地步」,此情況自然在檢查完之後問題往往會更嚴重些,但在治療下得以控制。反觀,若此問題已經被觀察到,卻沒就醫,那後續恐怕就不只是變得嚴重些而已。 迷思2:看醫生增心理壓力,疾病反而容易惡化?心理壓力確實也會影響身體健康,但相較疾病而言影響幅度較小,以癌症舉例,不就醫拖到第四期,對健康的威脅絕對遠超過心理的影響,更不用說慢性疾病可能帶來急性危險,如糖尿病及心肌梗塞,千萬別因為怕心理負擔不看醫生,反而增加不可預期的生命危險。 迷思3:朋友吃那種藥都說有效,吃那個就好?至於親友推薦的藥物、保健食品、民俗療法等,盧泰潤醫師表示,若是合法且正常管道自然可以嘗試,前提是必須確定,來源是出自於如醫生、藥師、營養師等專業人士,或各大藥局等合法通路;若非如此,自然建議避免,以免偏方反而加重身體負擔使得惡化。而即便安全無虞的,這些也未必適合每個人、每種疾病、每種疾病的類型,還是應以正規治療為主,上述方式為輔進行,也可以與主治醫師討論是否可行,誤單以上述方法自行改善,以免延誤治療。 迷思4:透過飲食保養、健康作習、好好生活就好?飲食、作息、好好生活等,也是同樣的道理,確實良好生活是有助改善身體狀況,但身體出現慢性疾病已是長期累積的結果,若不接受治療單以生活改善,往往只會越來越嚴重,急性疾病更不用說,自然是相當危險。因此若是症狀、疾病還沒出現,是可以健康生活維持;但若是已經出現就還是需要先檢查,並以健康生活輔助。 《延伸閱讀》 .頭暈4類型一張圖了解!醫:成因各不同,3情況盡早就醫! .貧血怎麼辦?是什麼問題?醫:注意合併症狀小心癌症!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
-
2022-09-07 養生.聰明飲食
楊丞琳「在台灣沒吃過什麼海鮮」惹議!吃海鮮助減重、心腦都健康,但4壞處也要避免
藝人楊丞琳在大陸上節目時講出「在台灣沒吃過什麼海鮮」一番話,引起台灣網友炸鍋。姑且不論哪種海鮮,也不管價格多少、吃不吃得起,我們還是少點口水戰,多吃點海鮮,因為比起肉類,海鮮熱量低,且富含蛋白質和omega-3脂肪酸,更有許多微量營養素,這些好處都更甚肉類。吃海鮮4益處海鮮類其實包含很多,如各種魚類、蝦、蟹、貝類,透抽、小管等…都是我們常吃的海鮮。根據健康網站《healthline》報導指出,海鮮的營養價值高,對腰圍、大腦、心臟和免疫系統都有益處。1.有助減肥海鮮熱量低,又富含蛋白質,想瘦身的人多吃海鮮,不但可獲取足夠的蛋白質,又能達成控制體重的目標。尤其海鮮類含豐富omega-3脂肪酸含量,魚類最多DHA、EPA,吃了更能讓人有飽足感又有助於減肥。2.促進心臟健康海鮮富含可以促進心臟健康的營養物質,包括 omega-3 脂肪酸和維生素 B12。omega-3具有抗發炎作用,也有助降低罹患心臟病的風險。陽明交通大學醫學院藥理學研究所兼任教授潘懷宗也曾在《元氣網》專欄撰文(預防心臟病 不可不知的13種營養素)指出,例如魚油富含Omega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像是為人熟知的EPA與DHA,可以幫助減少體內LDL(壞膽固醇)與三酸甘油酯。除了可以保護心血管,預防心臟病外,Omega3必需脂肪酸還有抗發炎、促進大腦細胞發育、提升視力,減緩退化,甚至有預防並治療憂鬱症的功效。3.促進大腦健康海鮮富含的營養素對大腦健康也很重要。一些研究指出,血液中維生素 B12及omega-3 不足,會造成兒童大腦發育問題,也可能危害成人大腦功能。補充維生素 B12 和 omega-3 脂肪酸則可以促進大腦健康。一項針對 168 名患有輕度精神障礙的老年人的研究發現,與血液中 omega-3 脂肪酸水平較低的人相比,維生素 B 減緩了血液中 omega-3 脂肪酸水平較高的人腦部問題的進展。20可信來源)。4.富含免疫增強營養素海鮮也有增強免疫力的鋅,尤其是貝類,包括牡蠣、蛤蜊、龍蝦和螃蟹等。鋅對於發育構成身體免疫防禦的細胞是必需的,還可以作為抗氧化劑,防止炎症損傷。經常吃貝類海鮮可以改善你的鋅含量和整體免疫功能。海鮮吃多4壞處不過海鮮吃太多,也是有壞處的。1.重金屬積累深海大型魚類位在食物鏈高階,體內容易累積重金屬汙染物。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曾受訪指出,甲基汞具神經毒性,以50公斤的人而言,一般建議,鮪魚、旗魚、鯊魚、油魚、鯨魚等深海魚的每周食用量別超過80公克,相當於半個手掌大;懷孕婦女與嬰幼兒則不建議食用,否則可能影響孩子的腦部發育。營養師宋明樺則建議,最好就是淡水魚和深海魚輪流攝取,魚皮、魚卵等部位,能不吃就盡量不吃, 可將重金屬殘留的風險降到最低。2.寄生蟲傳染病吃到受污染的海鮮,可能導致傳染病。近年來海洋污染情況愈來愈嚴重,如重金屬、塑膠等各種垃圾充斥,海底生物吃了這些垃圾,而人們又捕撈了受污染的魚獲,生物鏈最後,人們把自己製造的污染也吃下肚了。此外,有些食物中毒也可能是由從環境中獲得的細菌、病毒或寄生蟲引起的,病原體在未正確冷藏的海鮮中大量繁殖,如果沒有妥善儲存,就可能遭受污染。孕婦和哺乳期婦女、幼童、老年人和免疫系統不佳的人,吃了就可能感染,預防方法是確實煮熟再食用。3.過敏反應海鮮好吃,但對海鮮過敏的人也不少,而且通從吃下食物幾分鐘到幾小時內就會發生。根據台北醫學大學院附設醫院過敏免疫科主治醫師林子閔、張棋楨在《聯合報》撰文指出,過敏發作頻率及嚴重度因人而異,輕者皮膚蕁麻疹、濕疹、或者鼻癢、打噴嚏、流鼻水,重者引發氣喘,更嚴重的引起上呼吸道水腫阻塞,如嘴唇、舌頭、喉嚨腫而造成呼吸困難及休克,有致命危險。也有腸胃過敏,症狀為噁心、嘔吐、胃痙攣及腹瀉;過敏發生在神經系統會有偏頭痛。4.膽固醇飆高?許多人怕海鮮吃多會有膽固醇過高的危險。事實上,海鮮的膽固醇含量雖比肉還高,但它的飽和脂肪較少,只要少吃海鮮頭部、內臟或卵黃,就能大幅降低膽固醇攝取。例如吃魚肉不吃魚皮或內臟,蝦蟹食用前去掉集中膽固醇的頭部及卵黃。海鮮內含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吃了反而可降低血中的壞膽固醇。【資料來源】.海鮮過敏埋危機 吃、嗅、觸都會引發.怕膽固醇太高,不吃海鮮就對了?營養師:錯誤觀念.吃魚怕重金屬下肚?營養師:2部位能不吃就別吃.《healthline》Is Seafood Healthy? Types, Nutrition, Benefits, and Risks
-
2022-08-20 養生.抗老養生
當眼睛出現不適症狀怎麼辦?中醫:少吃辛辣燥熱物,按摩5大護眼穴位助改善
一般人只想到眼睛屬於五官,有了問題自然是找西醫眼科治療,其實,從中醫的觀點看,眼睛不好也能反映出身體內臟部位可能出了問題,必須多方調理,才能夠養出靈活雙眼。台灣中醫臨床醫學會理事長、台北天心中醫診所主治醫師陳麒方副教授指出,眼睛是我們吸收外界資訊來源的重要媒介,但如果因為過度使用、長時間近距離盯著3C產品,或者缺乏日照,甚至是飲食、作息不好時,也會影響體內流質如氣、血、水的循環運作失調,這會加重眼睛器官的負擔。今本《黃帝內經》也指出,人體「五臟六腑之精氣,皆上注於目而為之精」、「兩目者營衛魂魄之所常」,等於是與肝、腎、脾等內臟都有關。陳麒方表示,「從中醫的學理來看,眼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臟腑的疲勞與損傷;反之,體內器官若出了問題,也會間接影響眼睛的健康」。注重飲食 少吃辛辣燥熱物當眼睛出現不適症狀如老花眼、白內障、乾眼症、多淚症時,中醫的治療方式會先辨別疾病的症候,再依據個人狀況開立各種湯方或科學中藥,甚至可搭配針刺、線灸等來舒緩眼睛不適並消除疼痛。陳麒方說,中醫對眼疾治療已有現代科學雙盲試驗證據支持,無論是幼兒近視初期、老年黃斑部病變、青光眼前期、白內障前期、視神經萎縮、視野缺損、眼睛疲勞、乾眼症、多淚症、眼痠、眼睛癢、過敏以及其他眼疾等,都能配合西醫眼科共同處置。對於現代人過度使用眼睛而出現的眼睛退化現象,陳麒方建議除了尋求中醫或西醫外,也要搭配飲食禁忌,才能讓效果加乘。包括要少吃辛辣如辣椒、胡椒、大蒜等,以及少碰任何燥熱食物如燻、炸、燒烤物、肉桂、韭菜、羊肉等;還要避免刺激物如醃漬品、咖啡、咖哩、酒或導致發炎過敏的芒果、榴槤、筍類、鴨肉、鵝肉、帶殼海鮮等。至於平日建議多喝水,可吃雞蛋、白米飯、平性蔬菜水果如蓮子、豌豆、四季豆、地瓜葉、黑木耳、銀耳、山藥、紅豆、菠菜、高麗菜、花椰菜、苜蓿芽及蘋果、香蕉、木瓜等,陳麒方提醒,這些好的食材要盡量在白天食用較佳。按摩眼周穴位 可用毛巾熱敷穴位按摩是中醫精髓之一,所謂「通則不痛、痛則不通、將通未通也痛」,若適當進行,可舒緩不適。中醫師陳麒方表示,眼區的穴位相當多,平日可以透過熱毛巾熱敷,可比體溫高5度左右(約42至43℃左右)直接蓋在眼睛區域上,能幫助舒緩眼睛。另外,也建議可每天依序按壓眼睛周圍穴道數十次,五大護眼穴位供參考;按摩方式可以大拇指指關節慢慢用力順時針壓迫,但須留意不要壓迫到眼球。魚腰穴/有鎮驚安神、疏風通絡之用;可改善眼睛紅、腫、痛及眼瞼下垂、近視與急性結膜炎等。瞳子髎穴/清腦明目、疏通經氣、消腫止痛;可舒緩一切眼疾、偏頭痛、角膜炎、夜盲症、青光眼、近視、視力減退、白內障、眼睛癢等。承泣穴/明目止淚;可舒緩眩暈、口眼歪斜等,也對多淚、近視、遠視、青光眼、眼睛癢、散光等有效。攢竹穴/清腦明目、通經活絡;可舒緩頭痛、頭昏腦脹、緊張性疼痛、目眩等,也能改善淚液過多、視力減退、近視、急慢性結膜炎、眼睛癢等症狀。睛明穴/明目消翳;可舒緩頭痛、目眩、鼻塞等疾病,也對眼球充血、角膜炎、結膜炎、早期輕度白內障、青光眼、夜盲症、近視、遠視、散光等緩解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