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18 醫療.中醫
搜尋
保健食品
共找到
553
筆 文章
-
-
2022-08-14 醫療.婦產科
火山族、熊貓族、暴龍族 更年期也能平穩活躍
現代女性追求好的生活品質,當出現類似更年期症狀時,多會尋求治療,醫師表示,若確診為更年期且影響生活,除了採藥物緩解,同時可使用荷爾蒙補充品改善症狀。面對更年期觀念逐漸改變,女性有不適症狀多不再隱忍。如何判斷女性更年期到來?禾馨民權婦幼診所院長陳保仁說,女性停經必須在排除懷孕下,超過一年月經沒來,並經抽血檢驗濾泡刺激素、雌激素,同時研判臨床症狀即可診斷。近年來,女性對更年期的態度、觀念已有轉變。陳保仁說,過去女性停經後,多會隱忍四到五年後,也就是約55歲時,症狀極度不適時才會就醫;但現在許多女性高階主管、知識份子,因更年期造成情緒不穩、睡眠障礙等,影響工作或親密關係,而提早在50至52歲尋求治療。尿失禁、陰道乾澀都有改善方式,可依症狀給予個人化治療。陳保仁以更年期常有的尿失禁、頻尿、急尿、泌尿道感染等困擾舉例,在過去,50多歲女性可能已很少出門,即便有此困擾也影響不大;但現在50多歲女子的生活、旅遊仍十分活躍,如果不解決尿失禁,除了生活品質之外,還可能影響尊嚴。而陰道乾澀問題也會影響與伴侶的親密關係,陳保仁說,只要經藥物治療改善症狀後,尿失禁等已不是問題,親密關係更不再是「苦差事」,還可以享受其中。女性更年期症狀主要是缺乏女性荷爾蒙所致,陳保仁說,為改善症狀需給予荷爾蒙藥物,雖然藥物可改善更年期整體不適症狀,但更年期症狀多元,目前治療多依個人 不同需求給予個人化治療。如熱潮紅的「火山族」可以使用藥物緩解;但陰道乾澀的「乾太太族」應多合併潤滑或是保濕保養品等整體協助;而有睡眠困擾的「熊貓族」建議藉由運動達到舒緩放鬆目的;有情緒困擾的「暴龍族」則要搭配情緒管理等治療。情緒變化影響職場生活,積極就醫可穩定症狀。陳保仁臨床曾收治一名50多歲女性主管,因熱潮紅、情緒不佳,因為主導創意性工作,因此無法專注業務。問診發現,女主管不適症狀已有一年多,但因擔心服藥對身體不好或有風險,遲遲不就醫。但身體愈來愈不舒服,自覺應該要認真面對,經荷爾蒙藥物治療,兩周後熱潮紅、情緒不佳明顯改善,一個月後症狀穩定,又回復到創意女王的狀態。另一名52歲女性主管,以往個性和善,對待員工有如媽媽一樣和藹可親,但更年期後,情緒易怒,當員工做不好,就會拍桌子、罵人,經藥物治療一個月後,情緒明顯好轉,員工因此共同寫了一封感謝信給陳保仁,感謝他把「熟悉的主管找回來了」。補充荷爾蒙須經專業診斷,相關補充品須慎選合格商品。陳保仁表示,臨床上有些人對荷爾蒙藥物有疑慮,不願意服用;有些則是停經已超過10年,繼續服藥可能增加血栓等風險,須與專業醫師討論;有些則是停經後無症狀,或是希望延後停經的女性,可以採用荷爾蒙類似物補充品,以填補藥物空間。他說,如大豆異黃酮、蜂王乳等補充品,成分包含蛋白質、果糖及抗氧化物質等,可幫助抗老、抗衰及改善代謝。有研究顯示,此類補充品依個人體質不同,約可改善女性更年期症狀五至八成,降低情緒、睡眠等困擾,也能改善血糖、血管疾病及乾眼症等。特別是蜂王乳含有40種以上的營養素,包括完整的胺基酸、維生素B群、鈣、鐵、礦物質、脂質、碳水化合物,以及獨特的癸烯酸。陳保仁表示,癸烯酸是蜂王乳獨有的成分,且具有殺菌力,其多寡是判斷蜂王乳好壞的標準,但美中不足的是,癸烯酸非常容易氧化,為了避免這點,在產品的選擇上推薦含有抗氧化的成分,像是芝麻素,才能確保攝取完整的蜂王乳營養。他說,芝麻素的好處可不只有抗氧化,還能幫助入睡,特別適合有失眠煩惱的更年期女性做為補充成分。陳保仁建議,挑選保健食品時選擇多數合法規範的大品牌以及有論文支持成分的產品,挑選複方成分時,除了上述的抗氧化成分外,維生素D及維生素E也是更年期女性所需的營養素,可以依個人需求試試,讓自己活得更好、更有品質。另外,陳保仁特別提醒,吃任何補充品,也要考慮劑量。有些人會擔心藥物或是補充品是否會養大子宮肌瘤,他認為單純食物或一般補充品不太可能養大子宮肌瘤,無須過度憂慮。女性更年期後,若有不適症狀就要尋求治療,如果沒有症狀,就是好好養生,定時定量、適當補充營養素。定期做乳房攝影、骨質密度等健康檢查,健康迎接50、60歲的第三人生,以及70、80歲的第四人生。
-
2022-08-10 醫療.新陳代謝
久坐不運動罹糖尿肥胖症 醫用這個方法讓她變瘦
1名33歲女性每天久坐又不愛運動,對美食毫無抵抗能力,身高158公分,體重有70幾,走沒幾步就會喘與心悸,醫師查出她的各項血糖數值超標,經採用降血糖針劑,3個月後體重明顯減少。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家醫科醫師劉又銘說,患者長久以來一直希望能減肥,嘗試過各類減重藥物、保健食品等,卻又會出現心悸、胸悶等症狀,影響到日常生活,但停藥後又因飲食不忌口復胖,於是向醫師求診。他說,現代人飲食習慣不節制、缺少運動有關,以致於肥胖已成為國人的文明病,這名患者抽血檢查發現,糖化血色素達6.8%(正常值為
-
2022-08-10 焦點.健康知識+
長期喝酒危害大,當心免疫力現警訊!醫:掌握喝酒3守則
長期飲酒免疫機制會下降!根據世界衛生組織「飲酒與新冠肺炎」指引提到,喝酒除了會導致胃潰瘍、肝硬化等 200 多種的疾病,也會破壞身體的免疫系統,提高染疫或轉為中重症的風險。近期也有越來越多研究證實,台灣近半人口其實缺乏酒精代謝酵素,這也是為什麼有些人喝酒會很容易臉紅的原因,不僅如此,更會提高罹患癌症和失智症的可能因此若碰上交際場合,或是偶爾想放鬆的時刻,也請各位朋友們盡量掌握以下三個飲酒守則:一、勿空腹飲酒或搭配高油食物飲用因為酒精在胃中就可被吸收,所以空腹飲酒很容易被吸收,這也是為什麼喝酒前要墊胃的原因,但若是搭配高油飲食,可能反而會提升血液中的酒精濃度,建議可選擇搭配高水分的蔬果,例如:黃瓜、番茄、青椒等。二、放慢飲酒速度控制酒精攝取量放慢飲酒速度,可以提升酒精在胃中先分解的比例,減輕肝臟的工作量,建議每天的酒精攝取量控制在 20g 以下 (相當於1罐啤酒) ,女性和肥胖者因體內脂肪較多,建議不超過 10-15g (相當於半罐啤酒) 。三、補充 B 群加速酒精代謝因為酒精代謝過程,需要藉由 B 群的協助,所以我們可以藉由補充 B 群,來加速酒精代謝,建議直接食用本身含 B 群的原型食物,例如:糙米、瘦肉、蛋黃等,會比直接吃保健食品來得有效。除了掌握飲酒原則,讓自己在放鬆之餘也能守護健康之外,提高自身免疫力增強保護力也很重要,我們也能透過三合一防護療程,從根本增強生理機能,打造防疫好體質! 來源出處/長春藤預防醫學健康管理
-
2022-07-30 焦點.健康知識+
老化跟氧化有關係嗎?營養師帶你認識體內抗氧化物及必吃的8類抗氧化食物
現今世界人口有越來越高齡化的趨勢,台灣也已在2017年正式進入高齡社會。面對這樣的轉變,「老化」相關的議題也越來越被重視,努力活得健康、活得長久是人人都得面對的人生課題,而一直以來跟「老化」聯想在一起的「抗氧化」也成為熱門的關鍵字。今天《PrimePlus健康設計家》品牌營養師Evelyn來帶你了解究竟什麼是抗氧化?我們體內又有哪些抗氧化機制呢?一起來看看吧!什麼是氧化?跟老化有關係嗎?長久以來,大家聽到「抗氧化」都會聯想到「抗老化」,究竟這兩者有什麼關係呢?「老化」這個詞,是指人們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機能慢慢下降、器官逐漸衰退的過程。而「氧化(Oxidation)」其實是一個化學名詞,狹義的解釋就是物質跟氧氣(Oxygen,O2)結合,而廣義來說就是物質在反應後失去一個電子(Electron,簡稱e–)的過程就稱作氧化。氧化是我們身體維持正常運作以及代謝中必然會的發生的反應,然而在丟失電子的過程中,會產生一些自由基(Free radical),因為其結構的關係自由基是非常不穩定的,容易跟其他物質結合再產生更多的有害物質。自由基可能會造成許多細胞損傷,長久下來便可能導致一些器官或生理功能受損,例如:破壞遺傳因子DNA使得基因發生突變或異常、破壞蛋白質分子或酵素並干擾它的活性、刺激白血球產生不正常的反應……等等,這些破壞都有可能導致身體產生發炎物質,進而導致細胞凋亡並造成人體的病變及老化,因此氧化所造成的傷害可以說是老化的一部份,這或許就是為什麼抗氧化會跟抗老化頻頻搭上關係。體內的抗氧化機制前面提到氧化是我們維持正常代謝必然會發生的反應,那麼難道只能任由不斷氧化對身體造成傷害嗎?其實我們身體自己是有一套抗氧化機制的,透過這些機制我們能夠清除身體代謝或飲食而產生的自由基,減緩或抵禦它們所造成的氧化傷害。體內的抗氧化機制大致可以分為兩種,以下會簡單介紹這兩種機制:一、酵素抗氧化系統人體能夠自行製造許多抗氧化酵素,這些酵素對於體內所產生的自由基有極高的專一性,能迅速地將自由基利用氧化還原的方式轉變成毒性較小或是對人體無毒的物質,是人體中抵抗氧化傷害最有效率的一道強力防線。例如:超氧化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簡稱SOD)、穀胱甘肽過氧化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簡稱GSHPx)、過氧化氫酶(Catalase)都是體內非常重要的抗氧化酵素。由於上述這些抗氧化酵素通常不耐胃酸且原則上不會直接以酵素的型態被小腸所吸收,所以很少經由食物或是其他口服食品來補充。 但這些抗氧化酵素需要一些輔因子才能在體內作用,所以我們可以藉由適量補充這些輔因子來讓體內的抗氧化作用更順利,例如:攝取紅肉來補充鐵、攝取海鮮來補充硒、攝取肉類來補充鋅及銅。二、 非酵素抗氧化系統除了前面提到的酵素抗氧化系統外,人體內也有許多非酵素的抗氧化劑一起幫忙清除自由基喔!雖然沒有像酵素一樣具有專一性跟高效率,但它們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抗氧化防線喔!而這些抗氧化劑通常都是可以藉由飲食或是保健食品來補充的。下面就來簡單介紹幾種常見的非酵素抗氧化劑吧!1. 維生素C維生素C應該是大家很常聽到的抗氧化物!它參與了體內許多抗氧化的反應,主要是因為結構上的特性,讓它可以提供電子給體內代謝所產生的自由基,使其形成比較穩定的化合物進而減緩身體的氧化破壞。其中最常見的就是維生素C可以還原在脂質代謝過程中失去活性的維生素E,維持維生素E在體內的量,讓它能繼續在身體作用!另外,維生素C也是膠原蛋白合成過程的必要因子,所以對維持皮膚的健康也非常有幫助。維生素C的主要食物來源為新鮮的蔬果,含量最多非芭樂莫屬!2. 維生素E維生素E也是因為結構的關係能夠提供電子給自由基,並阻止脂質過氧化的連鎖反應,進而能降低體內的氧化壓力,保護細胞膜的完整性,是細胞膜上最重要的自由基清除者!另外因為它能夠減少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的產生,因此在預防血栓及心血管疾病上也有重要的功能喔!前面也有提到維生素C可以幫助還原維生素E,彼此之間有互相保護的作用,所以維生素E才能再生使用,讓體內的量維持在一定的濃度,幫助抗氧化的作用喔!維生素E常見的食物來源有:深綠色蔬菜、植物性油脂、堅果種子等等。3. 穀胱甘肽(Glutathione,GSH)穀胱甘肽是由三種胺基酸所組成的化合物,分別是:甘胺酸(glycine)、穀胺酸(glutamic acid)及半胱胺酸(cysteine)。穀胱甘肽也是人體細胞內非常重要的抗氧化劑,它可以還原已經被氧化的維生素C,幫助它的再生,而這個反應需要前面提到的穀胱甘肽過氧化酶(GSHPx)來輔助才能執行。另外,穀胱甘肽也能抑制黑色素的形成,有許多研究顯示對於皮膚的美白有顯著效果喔!常見的食物來源有:蘆筍、酪梨、菠菜、秋葵等等,此外,由於穀胱甘肽裡面含有硫,因此補充十字花科蔬菜、洋蔥等含硫食物也能作為體內合成穀胱甘肽的原料喔!4. 硒(Selenium,Se) 硒是穀胱甘肽過氧化酶(GSHPx)的輔因子,幫助保護組織以及維持細胞膜避免受到氧化破壞,另外,在抗氧化作用上它能與維生素C一起協助維生素E的再生,與維生素E具有協同作用,因此是非常重要的微量元素喔!常見的食物來源有瘦肉、海產等等。 看到這裡的你,有沒有發現人體的奧妙之處呢?其實無論是酵素抗氧化系統還是非酵素抗氧化系統,彼此之間都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硒是穀胱甘肽氧化作用的重要輔因子、穀胱甘肽需要穀胱甘肽過氧化酶才能產生功能、而穀胱甘肽能還原已經被氧化的維生素C、維生素C又能與硒一起幫助維生素E的再生……等等,這些抗氧化物互相輔助反應、互相幫助再生,功能間相輔相成的結果,才能讓保護生理功能的效果達到最大值。除了上面介紹的這些重要抗氧化物,體內還有許多其他具有抗氧化能力的物質,讓身體能夠對抗氧化壓力所造成的傷害。氧化及老化雖然是必經的過程,但其實,你的飲食型態跟生活作息才是決定老化速度的關鍵!所以維持均衡的飲食及良好的生活型態,再輔以這些抗氧化機制的作用,才能讓身體在正常的速度下慢慢老化,也比較不用擔心因為快速累積的氧化傷害所造成的疾病及生理功能失調。若是有用保健食品來補充的需求,則可以選擇複方類型的產品,因為抗氧化成分在做用上如果能夠多元補充,會比起單一成分的補充更有效果喔!本文為《PrimePlus健康設計家》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
2022-07-28 養生.保健食品瘋
B群、維生素D、魚油、益生菌…哪些是必要吃的?醫生公開自己吃的保健食品清單
多年臨床工作心得,讓自己深刻有感,如果不好好保養身體,將來就是生病、吃藥等,與其未來可能花大筆醫藥費,不如把這些錢拿來投資自己的健康,因此家中不只備有十多種油輪流食用,以飲食補充維生素 C,也會慎選保健食品來補充,除了必備綜合維他命及 B 群外,維生素D、葉黃素、薑黃素、酵素、益生菌等也是較常吃的保健食品。》薑黃素選擇理由│如何選擇為超強抗氧化劑,可預防失智,顧腸胃道1 來源產地要清楚,不買散裝或在路邊市場購買。2 需有產品農藥重金屬檢測報告,確保產品安全。3 若買粉劑以偏橘紅的秋鬱金為主,薑黃素含量比較高。4 膠囊的成份劑量會高於粉劑,可視自己需求選擇購買。早在 2009 年,我就開始服用薑黃素,當時外界對薑黃素的認知還不甚了解,但學界已開始進行很多研究,當年我正在陽明大學生物醫學影像暨放射科學系唸博士班,有幾位學弟妹在進行薑黃素對癌細胞的小鼠試驗,因而得知薑黃素是很強的抗氧化劑後,就開始注意到薑黃素的保健功效。2010 年後相關研究就陸續發表,最為轟動就是「吃咖哩防失智」,由於印度是全球阿茲海默症發生率最低的國家,科學家們就開始研究,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發現是因咖哩中的薑黃素可以抑制 β- 類澱粉蛋白沈澱,因此能防失智症。美國杜克大學的相關研究,更建議每週吃二到三次咖哩可防失智症;德國尤利希的神經學與醫學研究所實驗室更進一步發現,咖哩中的香料薑黃可以讓小鼠的神經幹細胞提升增生速度約八成、修補腦部損傷,未來可做為治療神經退化性疾病的藥物。近年來,全球對薑黃素的研究方興未艾,多達數千篇論文研究,從癌症、心血管疾病、失智症、糖尿病、消化性潰炎及克隆氏症、大腸激躁症、關節炎等疾病皆有相關研究。薑黃因含有百餘種成分,除了薑黃素(Curcumin)外,還含有鈣、鉀、鎂、硒、維他命C、E。印度傳統醫學或中國、古希臘,都將它當成生藥的一種。但民眾在食用時也必須了解,薑黃素不易溶於水,會造成人體吸收率差,且它代謝也極快,因此不太能留在體內。薑黃素較易溶於有機溶劑或油脂,因此,在烹煮咖哩時加入薑黃粉是最好的方式。另外,薑黃粉也可以放到豆漿內也比較好吸收。》益生菌選擇理由│如何選擇提供好菌讓腸胃道更健康,鞏固第二大腦1 益生菌產品很多,目的為改善腸胃道或過敏現象,確認需求再購買。2 益生菌一段時間就沒有效果,需2 至3 個月換一次。3 可先買一小罐試試,沒有效果就換不同品牌。在必吃的保健食品中,特別在意腸道的健康,總認為「有進有出」是最健康的方式,包括酵素、纖維素及益生菌等。人體神經細胞最多、最複雜的是大腦,腸神經系統擁有一億個神經細胞,是身體中擁有第二多神經細胞的器官,因此腸胃道又被認為「第二大腦」。腸道內有腸內菌叢,而且每個人的腸道菌叢種類、數量都不同,要維持身體健康就得讓菌叢保持平衡。目前台灣健康食品與益生菌相關的功效,大致分三類,一為輔助調整過敏體質、免疫調整,二是腸功能改善,三是能通過胃酸及膽酸考驗,有助於增加腸內益生菌,降低胃幽門螺旋桿菌之數量。包括膠囊、粉劑、優酪乳等。由於益生菌種類非常多,我的選擇是越單純越好,常服用的大概只有三到四種益生菌。但在補充益生菌的同時,也要提供食物給益生菌,這就稱之為「益生質」也就是膳食纖維,五穀雜糧、蔬菜水果。固定吃 3 個月以上,讓菌叢能有生長的時間,若吃 3 個月後沒有特別改善,就可以換不同種的益生菌來吃,找出自己最適合、最有效的益生菌菌種。》酵素及纖維素選擇理由│如何選擇有助於消化吸收及順腸排便1 可多嘗試不同產品,再選擇適合自己的三或四種輪流吃。2 仍以有品牌的產品為主,或能提供相關檢驗證明的產品。酵素就是「酶」,簡單的說就是分解、消化食物,我們每天吃進去很多食物,包括蛋白質、澱粉及油脂,在消化的過程中,就需要不同的酵素來幫忙將大分子分解成小分子,會讓吃下去的食物可以快速分解。至於纖維素是從減肥開始後才認真吃,由於外食機會多,若擔心蔬菜量不夠,就吃些纖維素,多少可以補充身體所需纖維素。這些產品都有助於消化吸收及順腸排便的作用,可以讓肚子消的比較快,但每個產品都有它的優缺點,吃久了都會降低耐受性,因此,我會多方嘗試各種品牌,最後圈選出自己認為有效果的三、四種品牌輪流吃。除了保持保健食品的新鮮度外,還可以避免食安問題踩到地雷。》維生素D選擇理由│如何選擇調節免疫力,提升保護力及防疫能力1 選擇覺得好入口的純維生素 D。2 瓶身標示的單位為 IU 的非活性維生素D。3 標有「USP」、「GMP」等合格認證字樣的產品,品質比較有保障。根據多項研究,大家都知道,維生素 D 可以促進骨骼、牙齒健康,預防骨質流失,同時也對於免疫系統、大腦與神經系統有益,另外也有協助維持肺功能與心血管健康。近來由於 COVID-19 疫情影響,適當補充維生素D,也可以提高防疫力,對抗病毒。維生素 D 除了多曬太陽,多從鮭魚等魚類、黑木耳、蛋、香菇等食物攝取之外,也可以多補充維生素D 補充品。》葉黃素選擇理由│如何選擇改善或預防眼部疾病,還能抗氧化1 選擇葉黃素:玉米黃素 =10:2 的黃金比例。2 建議優先選擇吸收率較佳的游離型葉黃素。3 對 3C 族來說,建議選擇配方富含花青素如山桑子、藍莓等的葉黃素。隨著 3C 產品普及,現代人常用眼過度,長時間使用平板、電腦,容易伴隨眼睛痠澀、視力模糊,甚至黃斑部病變等不適症狀。想要維持眼睛晶亮有神,除了適當地讓眼睛休息、均衡飲食外,現代人也會選擇透過補充葉黃素,讓眼睛明亮舒適。人體無法自行製造葉黃素,必須由飲食中攝取。當無法從食物獲取足夠葉黃素時,則可選擇葉黃素保健食品來補充。一般普遍認為游離型葉黃素吸收率較佳。此外,衛生福利部建議補充葉黃素每日不應超過 30 mg(毫克),也有研究指出,健康成人每日攝取 6 mg(毫克)葉黃素,有助減緩黃斑部退化的風險,因此,葉黃素多吃無益,適量攝取即可。(本文摘自原水文化出版《類生酮+宅運動 方式瘦身法:精神科名醫方俊凱8個月甩肉19公斤健康祕笈》)
-
2022-07-23 名人.許金川
許金川/懂得養生防癌 90歲還能玩股票
去病房探視90歲病人,只見她在病床上,眼睛看著螢幕,執筆在紙上書寫個不停。「自從兩眼開了白內障之後,電視上股票數字看清楚得多了,不必再問小孩,也不會看錯而買錯股票了!」家人在旁邊插嘴:「阿嬤腦筋粉清楚,這是她最大嗜好!」我問阿嬤:「那妳投資的錢哪裡來?」她說:「沒錢都跟女兒拿呀!女兒比較孝順!」「那賺的錢呢?」「賺的錢當私房錢,這樣他們知道我有私房錢,才會來看我呀!」生活的智慧很重要,其實養生保健的智慧更重要。年紀大了,許多器官自然會退化,但退化速度的快慢,與養生之道有關。例如到了90歲,腦筋還粉清楚會玩股票,表示頭腦保養得很好,頭腦保養好不好,除了一些原因不明的疾病,例如巴金森氏症或腦瘤之外,會退化基本上是動脈硬化及高血壓,動脈硬化除了體質之外,膽固醇的控制很重要,因此要飲食清淡,血管才不會硬化、狹窄,血壓控制得好,腦血管才不會受影響,也不會腦中風。腦袋的保養之道,與心臟的保養之道是相似的。心臟是人體的發電機,如果心律不整,或心血管不通,心肌梗塞可能中年,不到老年就致命了,當然不會到90歲還能玩股票。至於肝臟保養,就是不要傷肝,可以偶爾傷心。不要傷肝第一要件是不可酗酒,不可隨便吃有的沒的來路不明的保健食品或健康食品,以免變成猛爆性肝炎。此外,最重要的是至少每年腹部超音波「超」一下,才能知道你的肝臟或腎臟或胰臟是否長了東西而不自知,如有B、C肝更要每半年「超」一次。俗語說:「防人之心不可無。」用在醫學上說:「防癌之心不可無。」中年以上隨時都會長癌症出來,因此聰明養生防癌之道,也是疫情中必備的國民常識。●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定期出版好心肝會刊、並發行B型C型肝炎暨肝癌治療小手冊,最新的好心肝會刊已出版,歡迎來電索閱。若您有肝病醫療問題請洽本會免費肝病諮詢專線0800-000-583或上網:www.liver.org.tw查詢肝病相關資訊。
-
2022-07-22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染疫康復後長新冠如何保養? 醫:維生素ACDE不可少,4招改善喘與胸悶症狀
新冠病毒絕非只影響肺部,對人體器官的危害,遠超過一般人想像,除了影響肺部,還可能危及心血管系統、腦部、消化系統、泌尿生殖系統與皮膚等組織。醫師提醒,染疫後攝取適量的維生素D,以及攝取維生素A、C、E,增加抵抗力, 清除體內病毒。約2萬名確診中重症有肺炎 醫:應持續回診檢查聯安預防醫學機構聯安診所胸腔科醫師蔡哲龍表示,新冠肺炎是1種系統性的疾病,只因在肺泡組織內的ACE2受體較多,因此在肺部上顯得特別嚴重,以致部分民眾染疫後一段時間仍有呼吸困難、咳嗽等「長新冠」問題。據統計,國內已有近2萬名COVID-19中重度患者會有不等程度的肺炎,蔡哲龍建議,應持續回診,透過胸部X光或肺部電腦斷層觀察呼吸系統,如有異常,應接受治療。至於無症狀或輕度患者,也可能出現易喘、呼吸不適等「長新冠」症狀,研究報告顯示,許多「長新冠」患者接受高解 析度電腦斷層(HRCT),影像顯示,毛玻璃狀病灶或小呼吸道疾病(SAD ),雖然毛玻璃狀病灶可能逐漸消失,但小呼吸道疾病可能引發「空氣滯積」,影響肺部肺部功能。染疫者這4招要學起來 可改善喘、胸悶症狀如何降低易喘、胸悶等症狀,蔡哲龍提出4大建議:▸1.攝取維生素D、益生菌等保健食品來調整免疫力。▸2.攝取維生素A、C、E,增加體內抗氧化功能。▸3.攝取好的油脂,包括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如Omega-9與多元不飽和脂肪酸攝取如Omega-3、Omega-6,降低體內發炎狀態。▸4.在無症狀7天以後,漸進式增加運動量,逐漸恢復心肺功能。★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
-
2022-07-18 癌症.飲食與癌症
化療期間可以補充魚油嗎?教授解析癌症患者到底該怎麼吃
讀者陳小姐在2022-5-3利用本網站的「與我聯絡」詢問:「荷蘭研究團隊發表的研究指出,魚油食品中的脂肪酸可能阻礙對抗腫瘤的化學療程,病患應停止食用。……請問教授這是真是假?化療期間可以補充魚油嗎?」這位讀者的提問其實是比較長,而它是拷貝自一篇2011-9-12雅虎新聞發表的魚油食品恐礙化療 癌病患止步:【荷蘭研究團隊發表的研究指出,魚油食品中的脂肪酸可能阻礙對抗腫瘤的化學療程,病患應停止食用。含omega-3和omega-6的魚油食品暢銷全球,廠商標榜這類產品為促進心臟和大腦健康的方式。然而,荷蘭烏特列茲大學醫學中心(University Medical Center Utrecht)研究人員指出,在動物實驗中發現,名為PIFAs(platinum-induced fatty acids)的2種脂肪酸阻礙1類形式的化療。這項研究結果發表於「癌細胞」(Cancer Cell)期刊。烏特列茲大學醫學中心癌症醫師沃斯特(Emile Voest)表示:「等待進一步研究結果的同時,我們目前建議正接受化療的病患不要攝取這些產品。」研究人員在老鼠皮下腫瘤的實驗中發現,被注射這類脂肪酸的動物對於化療變得較不敏銳。】這篇新聞報導所說的研究是2011-9-13發表的Mesenchymal stem cells induce resistance to chemotherapy through the release of platinum-induced fatty acids(間質幹細胞通過釋放鉑誘導的脂肪酸引發化療耐性)。有關魚油的部分這篇論文是這麼說:「我們發現我們鑑定的 PIFA 16:4(n-3) 大量存在於市售魚油產品 (0.4–0.6μM 16:4(n-3)) 和藻類提取物 (27μM 16:4(n-3) )。……我們給帶有腫瘤的小鼠餵食純化的 PIFA 或市售的魚油產品,並用順鉑對其進行治療。 我們發現口服純 PIFA 在我們的腫瘤模型中誘導了對順鉑的抗性。此外,單次口服 100 μl 兩種不同的市售魚油產品或藻類提取物可中和順鉑在 C26 和 LLC 腫瘤中的抗腫瘤作用。」針對這篇論文,一個加拿大研究團隊在2013年發表A fishy conclusion regarding n-3 fatty acid supplementation in cancer patients(關於癌症患者補充 n-3 脂肪酸的可疑結論)。(註:Fishy是「魚腥味」和「可疑」的雙關語)。它說:「最近一份使用實驗模型的報告得出結論:『……在化療期間應避免使用 [魚油] 產品』。該建議不符合當前對人類營養需求的理解,需要仔細權衡支持魚油補充劑的證據。 ……總體而言,Roodhart 等人在討論中提出的人類營養建議沒有得到論文中提供的實驗證據的支持,也沒有得到該領域其他工作的支持。」可是,那個荷蘭研究團隊在2015年又發表Increased Plasma Levels of Chemoresistance-Inducing Fatty Acid 16:4(n-3) After Consumption of Fish and Fish Oil(食用魚和魚油後血漿化學抗性誘導脂肪酸 16:4(n-3) 水平升高)。它的結論是:「所有測試的魚油和鯡魚和鯖魚魚都含有相關水平的脂肪酸 16:4(n-3),這是一種在臨床前模型中具有化療無效作用的脂肪酸。 攝入這些魚油或魚後,16:4(n-3) 迅速吸收到人類誌願者的血漿中。 在獲得進一步數據之前,最好在化療前後避免魚油和含有高水平 16:4(n-3) 的魚。」針對這篇論文,那個加拿大研究團隊很快就又發表Let Them Eat Fish(讓他們吃魚)。它說:「Daenen 等人提供的證據不能用於為人類提供關於魚(油)、二十碳五烯酸 (EPA) 和二十二碳六烯酸 (DHA) 來源的飲食建議。 只有在充分了解人類營養需求、膳食攝入量、食物成分和營養代謝的背景下,才能提出膳食建議。 飲食建議是由國家機構根據現有證據評估的嚴格預設標準制定的。 目前沒有關於魚油攝入量的正式建議,但健康人群中 ω-3 脂肪酸、α-亞麻酸 [18:3(n-3)] 和 EPA+DHA 攝入量的建議定義在 一些國家和地區。 囓齒動物數據不是確定人類營養需求或飲食建議的基礎。」針對荷蘭團隊那篇2015年的論文,Dana-Farber Cancer Institute也在2015-4-15發表Should Cancer Patients Avoid Fish Oil?(癌症患者應該避免魚油嗎?)。它說 :「該研究仍被認為是初步的,並且在小鼠而非人類中發現了化療抗性。」同樣地,WebMD也在2015-4-2發表Could Fish Oil Interfere With Chemotherapy?(魚油會干擾化療嗎?)。它引用腫瘤科醫師Nagashree Seetharamu 說 :「目前,沒有強有力的證據支持或反駁在化療期間使用魚油補充劑。」台灣新生報也有在2015-4-5發表吃魚油可能影響化療成效。它說 :「美國南加大醫學工程教授與腫瘤醫學醫師大衛˙奧古斯表示,如果沒有證據顯示魚油有益癌症患者,卻有潛在負面影響時,最好還是避免補充。但吃天然的魚,並無不可。」雖然有很多所謂的健康資訊網站一再表示魚油補充劑對癌症病人有益,但事實上目前的證據並不足以建議癌症病患需要補充魚油。我也發表過幾篇文章,表示魚油補充劑的臨床試驗一再顯示無益。所以,不管是不是癌症病患,只要吃魚就好了,又何必煩惱魚油補充劑是否會妨礙化療。原文:魚油會妨礙化療嗎
-
2022-07-15 養生.聰明飲食
夏天吃鳳梨最好!鳳梨的營養價值、判斷熟成度、選購技巧、食用禁忌教學
端午過後天氣日漸炎熱,身體是不是有點吃不消,只要滿身大汗就想要來個冰涼涼的飲品?不如吃個當季水果「鳳梨」來解渴,不僅可以增加膳食纖維攝取、又可吃進豐富營養素及幫助消化的鳳梨酵素喲!鳳梨整年都生產 不同季節所產的品種不一樣國內農業不斷進步,鳳梨整年都可以生產,但不同季節所產的品種可不一樣!5-7月產那些品種鳳梨:香水鳳梨、甜蜜蜜鳳梨、金桂花鳳梨、開英種。夏季鳳梨轉色1/5-3/5表示鳳梨已成熟,會從鳳梨頭開始轉色,由綠變橙黃,由此判斷果實成熟度。鳳梨營養價值鳳梨助消化、幫助腸胃機能、血壓調節、維持視力及皮膚黏膜健康、有助紅血球生成、保護心血管。鳳梨每100公克:熱量53 kcal、膳食纖維1.1公克、鉀162毫克、維生素A 29 IU、葉酸11.2微克除了上述營養素之外,鳳梨還富含「鳳梨酵素」天然成分,其作用可以幫助分解餐食中蛋白質,有助消化;值得一提的是,鳳梨酵素常應用於保健食品中,常見於助消化的產品,在關節類產品中也有所見,主要作用為降低疼痛及腫脹。鳳梨怎麼挑選?眼看、鼻聞、手彈三招挑選鳳梨外表不平整,削皮可是件大工程,鳳梨最甜的部份的鳳梨頭!1.眼看:果實結實飽滿、無裂縫、果目明顯突起2.鼻聞:香氣濃郁表示新鮮、汁多3.手彈:肉聲富有彈性,品質佳;聲音緊實品質較差些鳳梨還可以這樣吃!鳳梨除了當水果之餘,其實也常應用於中式料理了,像是鳳梨蝦球、鳳梨苦瓜雞湯、炒飯等;另外想要多點風味,也可以切丁加入生菜沙拉中、無糖優格,都是不錯的吃法唷!鳳梨雞湯這樣料理:食材:醬鳳梨1小碗、苦瓜半條、土雞半隻、新鮮鳳梨果肉1/4顆、水烹煮步驟:1.將醬鳳梨、新鮮鳳梨及苦瓜切片後,加入這些材料準備將清水煮成高湯2.雞肉切塊後以沸水川燙去血水3.將雞肉放入高湯中燉煮即可鳳梨食用上小建議鳳梨含有消化酵素,一般建議飯後食用。胃寒、寒咳、虛咳三種症狀的人,要記得吃鳳梨前要先處理過,像是煎煮,不建議直接食用或打成鳳梨汁飲用!
-
2022-07-13 醫療.骨科.復健
別延誤骨鬆治療時機 醫揭為何髖關節骨折是最危險骨折
自從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在西元2000年,定義骨質疏鬆症為一種全身性骨骼疾病以來,台灣社會還沒有對骨鬆具備充分的認知。其實骨質疏鬆症的特徵很明確,包含骨強度變差與骨折風險提高;而骨強度由骨質密度與骨品質所決定。但是臨床診斷上,沒有辦法測定骨品質,而是根據骨質密度來判定是否確診。經過世界衛生組織的研究,我們用白種女性的骨量與骨折風險相關性作為平均值,訂定了一套相對性的診斷標準,即T值=(骨密度測量值—平均值)/標準差。依照低劑量X光測出來的數值,與標準相差多少,即可得知量測對象目前的骨質密度是否在正常範圍內。・正常:T=+-1・骨量偏少:T=-1~-2.5・骨質疏鬆症:>-2.5骨質健康惡化的前期,身體並不會有顯著的症狀,只能依靠定期篩檢才能看出差異、並及早治療。平時多運動,適量補充保健食品,如鈣片與維生素D,就是預防骨鬆的不二法則。長者的骨骼健康尤其隨著年歲增長,無分男女,骨骼健康便跟著惡化,長者由於活動力下降,加上多半有慢性病纏身,免疫系統通常比較虛弱,因此務必要謹慎以待。因骨質疏鬆引發的骨折隨著年紀,部位會有所不同。在統計上,台灣50歲以上的人口當中,1/3女性、 1/5 男性一生會發生一次髖骨、脊椎或手腕關節的骨折。婦女從50歲開始,容易出現停經性的骨鬆,這是第一個危險期。容易因爲施力方式不對,在提重物時,或是滑倒或絆倒時以手撐地,造成手腕的骨折。手腕的傷口範圍小、影響小、恢復快,但不可不慎,因為這是骨質密度已不如過往的警訊,這時應該開始使用鈣補充劑,或是在醫師處方之下,使用防治骨鬆或骨折的藥物。而60歲以上的長者則容易發生脊椎的壓迫性骨折。它的表現方式不若外部創傷造成的骨折那麼明顯,而是會從身高變矮、駝背,還有背部劇痛等方式悄悄上身。這是因為脊椎體的壓迫性骨折原理,為脊椎體長期受到壓迫,導致脊椎骨之間空隙縮小、軟骨破裂造成的傷害。因此發現以上症狀,請積極求診,到醫院進行骨質密度的檢查與X光診斷,盡快開始補充鈣質,以防範骨質密度的持續惡化。到了70歲則要特別注意:不論男女都可能發生「髖關節骨折」其中髖關節骨折最為危險!髖關節位於骨盆腔,是支撐身體站立、步行、各種日常活動的重要關節,可以支撐超過體重好幾倍的重量,是全身受力最重的關節。因此一旦發生髖關節的骨折,通常必須接受「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並且需要長期的臥床照顧才能恢復。在這段期間很容易因為長期臥床而使整體健康狀況惡化,增加後續的死亡風險。平均來說,髖關節骨折患者中有1/5離世、3/5失能,只有1/5病患維持良好餘命。結語上面講了這麼多骨折的可怕後遺症,並不是為了嚇唬民眾,而是台灣人太少去注意骨質疏鬆,常誤以為年紀大了就駝背、身高倒縮是正常的,因此延誤了骨質疏鬆最佳的控制與治療時機,希望本篇文章能夠促進民眾對骨質疏鬆的認識。而防治骨鬆最好的方式就是從年輕開始存骨本。人類骨質密度最高的時間大概是30~35歲,之後以1%~3%/年的速率自然下降。在骨質開始流失之前,養成規律運動的習慣,並且每天補充鈣質1200毫克、維生素D800單位,這樣就能維持骨強度與肌肉量,預防骨質疏鬆的發生。參考資料:2018 美國國衛院2017 台大醫院電子報吉安醫院衛教【本文獲問8健康新聞網授權刊登,原文標題:【鄭崇佑醫師】人生最後一次的骨折!? 認識髖關節骨折】
-
2022-07-08 醫療.婦產科
私密處搔癢有異味!藥師教多吃含維他命C的這些食物,直接吃比打成果汁效果好
炙熱的夏天來臨了,再加上台灣溼氣重,許多女生因為私密處搔癢而困擾,通常還會伴隨著有異味、分泌物多而黏稠…等症狀,另有一部分女性更因為免疫力低下而經常反覆發作。藥師教你幾招照顧私密處好朋友,往後才好長相廝守:飲食1.多選擇富含維他命C的食物,例如:奇異果、鳳梨、洛神花、柑橘類、芭樂、蔓越莓、藍莓、桑葚,建議直接吃,效果比打成果汁加糖更好。2.少吃油炸、煎、烤、重鹹食物,也要留意勿攝取過多糖份。3.多補充水分。保健食品1.選擇適合的益生菌補充品,例如:羅伊氏乳桿菌、鼠李糖桿菌,建議連續服用四星期以上,對於私密處困擾反覆發作會有改善2.平時可以補充幫助提高抵抗力的,例如:維生素C、維生素D、靈芝…等衛生習慣1.內褲材質挑選棉質,流汗過後建議沖澡或更換內褲,以保持乾爽2.盡可能勿長時間穿著緊身褲,保持下身通風3.改掉長期使用護墊的習慣4.減少熬夜5.切勿經常性使用陰道灌洗劑6.平時多補充水分,勿憋尿穴位按摩以下三個穴位每處按壓10-15下,每天可按摩二至三次1.三陰交穴:位於腳踝內側突起,往上四指幅處2.太衝穴:位於腳趾大拇指、食指中間並且向外延伸兩手指寬處3.陰陵泉穴:在小腿內側靠近膝蓋處,有一股頭突出處,其下緣凹陷處即是中藥坐浴將中藥龍膽草、苦參根、蛇床子、黃柏各5錢加入600毫升的水中煮沸15分鐘後,稍微冷卻至約40度,坐浴15分鐘
-
2022-07-08 養生.保健食品瘋
「綜合維他命」真有效?其實就像「魯肉飯、刨冰、珍珠奶茶」混著吃!台大化工博士3招破解保健食品迷思
綜合維他命到底該怎麼吃?以下幾件事你得先知道!最近鬧哄哄的太空人維他命,引起熱烈討論,很多專家學者都給了大家建議~ 「謝博不要打太極拳!你的看法是什麼???」 我喔?我自己是有在吃營養補充品的,我個人看法,不論是常見的綜合維他命、維他命B群葉黃素,或是女生常吃的補鈣、補鐵等營養補給品,適當的劑量下對身體肯定會有相對程度的輔助,特別是因為生活節奏緊張,沒空注意均衡飲食的現代都會生活,營養補充品的確是方便、省時的方式。但如果產品本身行銷文字,會讓大家對功效有不切實際的幻想,或是在劑量上有所疑慮,就值得來好好探討了! 「不切實際的幻想?我覺得看起來真的超厲害耶!」什麼是合理劑量?首先強調,理性消費!理性消費!讓我們試著用理工人的角度去看這件事情!第一步先想想:到底各類營養素每天補充多少才能達到預期的輔助效果?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的網站其實有充分的資訊給大家參考,例如維生素B1、B2建議攝取量(RDA)落在1.3mg~0.9mg之間,B12建議攝取量2.4µg。購買營養補充劑之前,可以參考這些資料,判斷商品的劑量是否合適。千萬不要求好心切,覺得劑量高就一定比較好喔~ 但反過來說,既然是「營養補充品」,營養素含量也要在一定的值以上,才會達到效果。台灣本地生產的維生素類膠囊,其每日攝取量在下表的「認定基準值範圍」,是必須經過查驗登記的。 「查驗登記?什麼意思啊」 簡單說,「認定基準值範圍」都大於建議攝取量(RDA),其實就是一般市售的維生素類膠囊所使用的常見劑量。只要在範圍內,按照建議量服用,都可以補充到RDA。但如果你發現你買的維他命,劑量比「認定基準值範圍」還要低,無須經過查驗登記的話,與其說是「營養補充品」,倒不如定義為「食品」比較合適。 「可以說白話文嗎?」 嗯,比「認定基準值範圍」還低,含量就嫌低了啦!衛生福利部/應辦理查驗登記之國產維生素類錠狀膠囊狀食品認定基準表。每個營養素的吸收途徑不一,放在一起不見得通通都好「謝博!那如果我想要吃營養補給品,一次吃很多種類一起是可以的嗎?」 嗯,你會同時把魯肉飯、刨冰、珍珠奶茶有果汁機打在一起喝下肚子嗎?營養補充品要良好吸收,要根據各自的特性,不是一口氣吃下去就OK的。 「為什麼不行?」 第一、有些成分會互相打架,最簡單的例子就像是鐵跟鈣,使用鐵劑的缺鐵性貧血患者,或是服用含鐵保健產品,通常不建議搭配牛奶,且最好隔2小時以上再吃高鈣的食材、補充品。此外,有些上班族為了提神,每天早上一定要來杯咖啡,沒喝就全身不對勁;或是從事長跑、三鐵、重量訓練的運動愛好者,也會選擇在健身前補充高劑量的咖啡因錠,幫助在訓練過程中有更好的爆發及專注力。但咖啡因會加速鈣質代謝,增加尿液中鈣質排出可能。所以如果鈣片跟咖啡因同時吃,等於就是白吃了~ 第二、脂溶性成分,最好配飯吃/飯後吃。維生素A、D、E、K、魚油、Q10、葉黃素.......等脂溶性的營養素,隨著消化系統運作,跟脂肪一起吸收效果比較好,空腹吃吸收率就比較差了。 「嘎!那早上起床吞維他命,不就浪費了?」 如果你早上吃的是B群,因為是水溶性為主,是OK的;如果是綜合維他命、葉黃素,那最好是跟早餐一起吃效果比較好唷。基本營養素都是純物質:貴不見得就一定比較好以常見的維他命A、B、C、D、E,鈣、鐵、鋅、鎂、葉黃素來說,不同來源的效果差異其實並不大,能作為補充劑販售,純度也有一定水準。所以千萬不要迷信「貴就是好」,確認每種成分的劑量是否足夠,才是最重要的。營養補充只是補助,均衡飲食才是根本「營養補充品」顧名思義就是補充原本不足的營養素,如果本來就很注意飲食均衡,有做到每日五蔬果「3蔬2果」的飲食原則,搭配「營養補充品」,就是事半功倍;但如果你是餐餐都是高油高糖,也不吃蔬菜水果,那就算是火星人、宇宙人的營養品,都只能算是事倍功半的亡羊補牢。規律作息、均衡飲食、良好的運動習慣,才是健康之本,才能從源頭改善營養素不足的狀況。 總歸來說,世界上不可能有一顆「萬靈丹」型的綜合維他命可以適合每一個人:因為每個人的體質、生活習慣都不一樣,所以可能欠缺的營養素也會不一樣。大家都是獨立的個體,與其盲目相信單一顆綜合型態的「營養補充品」,不如花點時間去釐清自己需要的營養素是甚麼,再去補充。如果身體發出異常的警訊,建議還是要找醫生診斷「但我常常會感受到疲倦或精神不濟,怎麼辦啊?」 如果身體長期感到疲倦無力或是精神不濟,拜託千萬不要以為吃吃營養補給品就可以徹底解決。營養補充品只是輔助,如果身體都已經發出警示訊號,還是要盡早尋求醫師協助,找出問題所在!像是病毒性肝炎、憂鬱症、甲狀腺機能低下、貧血等等病症,都會導致身體有容易疲勞、精神不濟的狀況,如果長期感到身體疲累,盡早尋求醫師協助才是上策! 參考資料:衛福部公告有關業者申辦國產維生素類錠狀膠囊狀食品查驗登記及相關作業規定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 作者簡介_謝玠揚 博士謝玠揚,台大化工博士,在30歲那年創辦醫美保養品牌Neogence霓凈思。近年來成功打入東南亞及歐美數十國市場,努力為台灣品牌走上國際。「謝玠揚的長化短說」專欄文章列表【新書推薦】謝玠揚的長化短說:化工博士教你一定要知道的餐桌、美容保養、居家清潔的58個化學常識作者: 謝玠揚 出版日期:2017/08/01化學是一門很重要的基礎學科,於日常生活也有不少應用,所有需要購買「含化學成分」產品的讀者,身為明智的消費者,請務必記得,懂得越多,在閱讀關於科學、健康、食品的報導時,擁有良好的化學常識可以減少受誤導的機會,而不會再被似是而非的恐嚇行銷所欺瞞了。延伸閱讀: 誰才有資格決定生死》親弟腦中風 兄阻醫開刀:我養不起他
-
2022-06-27 養生.保健食品瘋
你在浪費你的錢在補充劑上嗎?為什麼過多的維生素讓人感覺恰到好處?
美國醫學會期刊JAMA前天(2022-6-21)發表4篇跟維他命相關的論文。我昨天把其中兩篇做了重點整理,請看心血管疾病、癌症預防:β-胡蘿蔔素、維他命 E有害、綜合維他命無益。美國主流媒體也都有對這幾篇論文做了報導,例如CNN的Are you wasting your money on supplements? Most likely, experts say(你在浪費你的錢在補充劑上嗎? 專家說,很有可能)。不過,CNN的這篇報導其實還包括了一個標題為How safe are supplements?(補充劑有多安全?)的影片。在這個影片裡,美國CDC的醫療官Andrew Gellar醫生說美國每年有超過兩萬三千人因為服用補充劑而被送入急診室。JAMA前天發表的那四篇論文裡,有一篇是編輯評論Why Too Many Vitamins Feels Just About Right(為什麼過多的維他命感覺恰到好處)。這篇評論的作者是杜克大學的教授Peter Ubel 醫生。他是這麼自我介紹:「我是杜克大學的醫生和行為科學家。我的研究和寫作探討了影響我們生活的人性中的怪癖——理性和非理性力量的混合,影響我們的健康、幸福和社會運作的方式。」我把這篇評論翻譯如下:目前,美國成年人每年在維他命和膳食補充劑上的花費超過 100 億美元。…… USPSTF總共審查了對近 70 萬人進行維他命測試的 84 項研究,而所得到的最樂觀的結論是「需要更多證據」。面對如此平淡無奇的好處,有多少人經常食用這些不必要的補充劑?根據人口調查,人們服用維他命是為了保持健康,感覺更有活力,或者是為了安心。巧妙的營銷活動支持了這些違背證據的信念。廣告告知消費者潛在的維他命缺乏跡象包括疲勞、動力不足和頭髮稀疏。好像這個信息沒有引起足夠多的人的共鳴,他們給他們的產品貼上誘人的名字,比如「真正的力量」、「核心營養」(拐角處的 6 塊腹肌)和「不朽的精英維他命包」(因為誰會想要 以精英的方式獲得不朽?)。必需營養素加上巧妙的營銷:很明顯為什麼維他命和礦物質補充劑會如此吸引人。但這就引出了一個問題:為什麼推銷這些產品未經證實的好處是如此容易,而說服人們接受拯救生命的疫苗卻是如此困難。有幾種可能的理論。首先,人們傾向於以尖銳的二分法來看待世界:好/壞,支持我/反對我。面對這種二分法的想法,維他命被歸為好和健康(相對於壞和不健康)的類別。一旦人們認為維他命是好的和健康的,第二點心理學就開始了——行為科學家稱之為劑量不敏感(dosage insensitivity)——他們假設某些東西要麼改善健康,要麼不改善健康,而忽略了這種產品的健康益處可能會因劑量而異的可能性。與這種心態一致,人們知道不攝入維他命 C 對健康有害,而攝入少量維他命 C 可以改善健康;因此,額外的攝取應該會進一步改善健康。好萊塢明星梅·韋斯特 (Mae West) 巧妙地捕捉到這種心態,她打趣說,如果一點點很棒,多點更好,「那麼過多就是恰到好處!」第三種心理現象強化了這種心態——人們對天然物質的偏見,與這些物質是否能改善他們的幸福感無關。例如,在一項研究中,人們可以在兩種藥物之間做選擇:一種被描述為天然藥物,另一種被描述為人造藥物。他們還被告知,這兩種藥物的危害和益處沒有區別。然而,他們還是會比較喜歡天然的。廣告公司認識到這種偏見,強調維他命補充劑是天然的,這意味著它們一定是對人們的健康和福祉有益。更厲害的是,他們強調他們的產品是「植物性的」,而這就意味著,人們可以通過攝入日常補充劑來彌補飲食中水果和蔬菜的不足。第四個因素進一步增強了維他命補充劑的吸引力,即行動偏見——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寧可因為有所作為而犯錯,而不要無所作為(to err toward harms of commission rather than omission)(類似台語的「有呷有保庇」)。這種行動偏見在對精英足球守門員的研究中得到了出色的證實。大型研究表明,阻擋點球的最佳策略是保持原地不動,而不是向左或向右跳躍。但是,在面對射球時,站著不動會感覺很糟糕。因此,守門員通常會向一個方向或另一個方向拋出身體,想到當對手不可避免地得分時,他們至少是有做出英勇的努力來阻止這種結果。當然,人們並不總是喜歡行動而不是不行動。考慮所有拒絕接受有益疫苗的人。這就是為什麼值得考慮維他命和疫苗之間的差異,這可能解釋這種偏好從行動到不行動的轉變。首先,人們認為維他命是天然的,而疫苗是人造的。維他命是必需的,而疫苗是可有可無的;維他命是沒有爭議的,而疫苗是政治的。此外,當人們接種疫苗時,他們會感到手臂酸痛,偶爾還會出現一兩天的流感樣症狀。儘管有這些不愉快的感覺,但他們永遠不知道疫苗是否可以防止他們生病。相比之下,當人們攝入維他命時,他們不會出現手臂酸痛或流感樣症狀。相反,他們體驗到了安慰劑效應:更多的能量、更強烈的健康感和幸福感。所以,儘管專家組說維他命補充劑的益處是微乎其微或根本不存在,但是科學事實又如何能與他們的生活經驗競爭呢?USPSTF 出色地綜合了有關維他命和礦物質補充劑對健康的影響的證據。但工作還沒有結束。如果我們希望人們停止服用不必要的維他命並開始接種拯救生命的疫苗,我們需要解決導致人們接受與證據不一致的信念的心理(和政治)因素。原文:為什麼過多的維他命感覺恰到好處
-
2022-06-23 名人.張金堅
張金堅/新冠疫情趨緩,如何營造生活新常態?7QA教你與病毒和平共存
截至6月22日新冠肺炎全球確診人數已高達537,388,235人,雖然全球的疫情包括台灣在內已漸趨緩,加上疫苗覆蓋率已經普遍,住院及重症人數也已逐漸減少,根據世界各國的專家學者分析,未來新冠病毒將會流感化,我們不要再執意清零,而是要重新思考怎麼與病毒共存。所以我們的生活要做全新的考量與適當的因應。所謂新常態(新正常生活)(New Normal)。事實上,在這段疫情期間,很多專家學者也對我們的生活方式(如飲食、運動、睡眠、保健食品等)都有很多的探討。以下本文根據國內外的醫學期刊的實證醫學研究報告,綜合整理與讀者分享。(1)正確的飲食可以增強免疫力,對抗新冠肺炎嗎?根據今年4月份日本大阪大學Dr.Hibino及美國哈佛大學Hayashida在營養醫學期刊(Nutrients)發表。他們認為地中海飲食(如圖一)其飲食成分,具有抗發炎及抗氧化作用,可以減低COVID-19之症狀,此外他們也指出以糙米、米糠等全榖物為主食的國家,其腸道中好的益生菌會增加,可以分泌較多之短鏈脂肪酸可以穩定先天性免疫,比起麵食國家症狀較輕。(2)那些維生素與COVID-19有關?根據一些研究,認為靜脈注射維生素C可以藉由抑制過度活化的免疫反應來提高COVID-19患者的存活率,但這還要大型的研究才能證實。很多研究指出,人體體內血液中維生素D低的人,其罹患COVID-19之風險較高,因確診的住院率、ICU住院率及死亡率較高,此外根據Louca P及Ling SF等人的研究報告指出,每週補充Vit.D超過三次並持續3個月,COVID-19感染風險降低9%,高劑量 Vit.D3之加強治療,亦可降低死亡率。至於VitD 亦可藉由曬太陽及運動獲得。(3)礦物質及Omega3脂肪酸與COVID-19有關係嗎?根據德國學者Semba RD研究,他們發現血液中硒量足夠的話,確診COVID-19患者恢復比較快,死亡率比較低,所以多攝取含硒較多的食物,應是可行,如大蒜、堅果、南瓜等。至於鋅會參與體內許多免疫反應,如缺乏鋅,則感染COVID後比較會有味、嗅覺異常,如鋅足夠的話,則有抑制新冠病毒複製的功效;大都存在於魚貝類、肉類、全穀類、堅果及乳製品中。至於Omega-3脂肪酸是否建議食用,根據多項研究指出Omega-3脂肪酸具有抗氧化、抑制發炎及抗病毒作用,如Doaei等人之小型雙盲隨機臨床試驗證實,每2周服用1公克Omega3之重症患者其存活率會較高,其存在於高脂肪深海魚類及堅果等食物中。(4)夜間充足的睡眠可以減少COVID-19感染嗎?根據Kim等人在英國內科醫學雜誌2021年之期刊發表,他們發現包括英、美、德、法等六國的統計,晚間睡眠延長一小時,則減少12% COVID-19感染之機會,如果白天多睡一小時反而增加6%COVID-19感染的機會,至於嚴重睡眠障礙的人,比常人高出88%之感染機會,所以要有充足的夜間睡眠及保持良好睡眠品質非常重要,可以減少COVID-19之感染機率,至於每天有過勞現象的人,其得感染的機會高於常人2.6倍。特別第一線的醫療工作人員,暴露在高危險地區不宜過勞。(5)疫情期間喝咖啡、喝茶可減少感染嗎?疫情期間,很多人都會擔心喝咖啡、喝茶與新冠肺炎有關嗎?根據2021年義大利的官方統計,在疫情期間喝咖啡的人比過去高出54%,此外在其他國家喝茶及喝咖啡的比率也增加。根據美國西北大學Marilyn Cornelis領導的研究團隊利用英國人體生物資料庫約4萬名成人追蹤分析,發現咖啡具抗發炎及抗氧化作用,飲用咖啡與發炎生物指標CRP,IL-6及TNF-1有關,而這些指標亦與COVID-19之嚴重度及死亡率有關,這些生物指標,喝咖啡者會降低,所以喝咖啡是不錯的選擇,此論文發表於2021年Nutrients的期刊,論文中指出如果每天喝2-3杯咖啡的人與每天少於1杯的人相比,COVID-19之感染率降低10%。此外亦證實如果喝咖啡再加上多攝取蔬菜可降低更高的感染率。至於喝茶方面,有更多的期刊報導,大部分都是正面的,包括綠茶及紅茶,都認為茶含有很多酚類(polyphenol),其實多酚包括很多不同的化合物如EGCG、TF、TF2b、TF3等,這些多酚化合物,分別作用在新冠病毒不同的位置,甚至也會作用在人體細胞之ACE2受體上,其作用就是可以阻止病毒進入人體內,或阻止病毒複製,所以茶可以預防感染或減緩症狀,是有學理根據的。到目前為止,在疫情期間喝咖啡或茶,國內外學者都持肯定的看法。另外最近很多學者發現,新冠病毒除了對肺部表皮細胞影響以外,還會影響腸道黏膜細胞及腸道好菌,即所謂「腸肺軸」,但茶含有多酚可以保護腸黏膜,進而使好的腸道細菌增加,透過「腸肺軸」,反而使肺部比較不會受損,可使症狀減輕,咖啡亦可能有此作用。(6)補充益生菌與COVID-19有關係嗎?最近在美國杜克大學醫院Dr.Paul E. Wishmeyer發現針對有家庭接觸者並在7天內確診後隨機分配兩組各91人,一組給予乳酸菌。使用28天,結果發現,服用組只有26.4%有症狀,而安慰組則有42.9%人有症狀。另外,香港中文大學及瑞典卡羅林斯卡學院亦有同樣的發現。總之,攝取益生菌會引發一連串的免疫調節作用,全身的腸黏膜免疫力因而提升,再透過「腸肺軸」使呼吸道的表皮細胞,也可以活化免疫作用,對新冠肺炎的症狀亦可減緩。(7)運動對於COVID-19的實證研究到目前為止,有很多報告指出「持續性的運動」(每週60-149分鐘)的活動,可以使COVID感染症狀較輕,也使確診者一般住院及ICU住院比率降低,根據南非Steenkamp等人在英國運動醫學的期刊發表,此報告是回溯性觀察研究,總共收集65361名研究個案,發現過去低度身體活動者(共13366人),當作基礎組,中度(每週運動60-149分鐘,共22526人)及高度(每週≥150分鐘,共29469人),分別均可以降低住院率、重症率及死亡率從15%至65%不等,可見運動對抗新冠肺炎的症狀改善有其重要性。韓國首爾大學Dr.Dong等人,針對2015-2019進行健康檢查的民眾,比較確診COVID-19的重症風險,結果發現肌力加上有氧及適當強度之運動均有顯著的助益,可以降低重症比率及死亡率。(如圖二級圖三)眾所皆知,COVID-19的病毒,應該不會消失,將來的新冠病毒,可能會像流感一樣季節流行,而且病毒的變種會與時俱進,變化很快,遠大於人類可以回應的速度,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保持戒慎恐懼的心理,學習與病毒和平共存。如上所述,我們的生活無非與食衣住行息息相關,所以疫情之後,如何因應,怎麼樣的飲食?怎樣的運動及睡眠?如何選擇保健食品,如何提升免疫力,應該是我們要正視的議題,疫後新常態,也是我們要嚴肅面對。當然個人防疫的習慣(包括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等),藉此機會要內化成生活的一部份,更重的是要藉由上面所闡述的飲食指南,飲品使用原則及一些健康食品之選擇還有如何養成規律運動及良好睡眠的習慣,應該從日常生活去體驗與力行,那麼「疫後新常態」才能真正落實。
-
2022-06-15 養生.運動健身
有片|維他命C怎麼吃才對?專科醫師告訴你維他命C對身體的7大益處!
你是否知道男性每日維他命攝取量建議90毫克以上,女性則是75毫克以上,大部分人對於這個數字一定相當陌生,不知道在每日飲食中可以攝取到多少,所以很多人會選擇補充營養品,不論是片狀、粉狀或水狀的維他命C在市面上都很常見,但你是否吃對了呢?什麼時間吃才會是最好的呢?今天「美上美皮膚科診所-醫學美容」的黃韵婷醫師就要來為大家解惑,並告訴我們7個我們可能不知道的吃維他命C好處!維他命C的補充固然重要,但若是攝取過量也容易有嚴重的副作用,黃韵婷醫師告訴我們當每日攝取維他命C超過2000毫克的時候,最常聽到的副作用是腎結石,原因是維他命C屬於水溶性維他命,需要由腎臟代謝,服用過量也容易造成腸胃道不適,容易出現噁心、嘔吐、胃食道逆流和拉肚子等現象,也要注意維他命C和某些成分的藥物不能同時服用,會和維他命C交互作用,像是含鋁的藥物,通常胃藥中會存在鋁,因鋁為偏鹼性可以中和胃酸,但同時服用維他命C會使身體吸收鋁離子,使血液中的鋁離子過多,洗腎患者要特別注意。吃對維他命C的好處很多,但吃錯也可能造成很大的危害,今天黃韵婷醫師的詳細解說都在影片中,快點開影片才不會錯過維他命C對身體的7大益處,也不用怕吃錯造成身體不適喔!想了解更多關於如何吃對保健食品的知識?快上「有肌勵」粉絲專頁按讚追蹤,適量吃對維他命C,健康美麗不擔心!原始影片美上美皮膚科診所-醫學美容YT延伸閱讀九成台灣人都缺鈣?專家教你缺鈣該怎麼補最天然生小孩看這裡!營養師:六種營養素增加受孕機會「有肌勵」是女性專屬健身夥伴,提供健身資訊、健康方法,更提供滿滿的鼓勵和正能量,給女性肌力,也給女性激勵,讓姐妹們的健身路上,不孤單!YT:有肌勵https://pse.is/UYA9XFb:https://www.facebook.com/udnGpowerIG:https://www.instagram.com/udnGpower社團:女性專屬|健身的我超美
-
2022-06-13 養生.更年期變化
睡到半夜常熱醒、一點小事就暴躁…飲食攝取3大營養素 舒緩更年期不適
● 更年期常發生於45到55歲●吃對食物能緩解不適症狀● 服用保健食品應諮詢專業人員「最近睡到半夜常熱醒,是更年期來了嗎?」「一點點小事就讓我暴躁或陷入低潮,到底是怎麼了?」惱人的身體變化、情緒反應,都是更年期的徵兆!女性步入中年後,不可避免地會面臨更年期到來,最常見盜汗、熱潮紅、心悸、睡眠障礙、情緒沮喪、煩躁易怒、頻尿、皮膚乾燥、腰痠背痛、容易疲倦等症狀。用天然食物補充雌激素更年期是正常的生理現象,女性大約在45到55歲左右,卵巢功能開始退化、雌激素分泌逐漸減少,到最後月經完全停止。這段時期受到雌激素下降影響,身體會產生許多變化,不僅生理不適,心理壓力也隨之而來。營養師徐佳靖表示,可以飲食調理來舒緩各種症狀,尤其是補充鈣質、天然雌激素,能有效預防心血管疾病和骨質疏鬆。徐佳靖說,更年期的症狀,大致可歸類為神經血管、精神心理、泌尿道異常、皮膚乾燥等類別,藉由調整飲食和生活型態,順勢為未來打下健康的基礎。若出現盜汗、熱潮紅、心悸等症狀,屬於神經血管問題,建議可多食用豆類、乳製品、香蕉、堅果類等富含天然雌激素的食物,並且攝取維生素B群維持神經穩定。選擇複方維他命助吸收如果有睡眠障礙及情緒不穩定症狀,則要補充鈣、鎂來幫助入眠,睡飽了精神狀況自然佳。徐佳靖說,人體無法自己製造鎂,建議可以多吃五穀雜糧、深綠色蔬菜,以對抗身體發炎;食用小魚乾、紫菜、牛奶、豆製品等,可以補充鈣質。若要補充鈣、鎂保健食品,應選擇複方維他命,提升互相加乘的功效,亦能讓酵素多元分解及吸收。頻尿、尿失禁、膀胱發炎是婦女最難以啟齒的困擾,除了吃蔓越莓,補充益生菌有助於維持泌尿道的菌叢生態,以及陰道的酸鹼值。徐佳靖建議,多吃富含大量益生菌的大蒜、味噌、泡菜等發酵食物,不僅能提升免疫力,還能預防泌尿道感染。另外,多喝水,多吃亞麻籽、豆製品、水果、堅果類食物,可以幫助增加雌激素,改善陰道乾澀。保健食品諮詢專業醫師徐佳靖提醒,蜂王乳屬於動物性荷爾蒙,食用前要注意是否有其他婦科疾病;月見草油則會影響抗凝血劑、精神科的藥物,要洽詢專業醫師和藥師,並注意劑量。少了雌激素的保護,更年期會引起身心不適,也會引發身體疾病,例如心血管疾病、骨質疏鬆等,應及早攝取營養均衡的飲食,可以護心又保骨。
-
2022-06-12 養生.保健食品瘋
魚油能不能預防乾眼症?美國醫學會期刊最新研究出爐
美國醫學會期刊JAMA Ophthalmology(眼科學)今天(2022-6-9)發表兩篇跟魚油相關的論文:臨床研究:Efficacy of Marine ω-3 Fatty Acid Supplementation vs Placebo in Reducing Incidence of Dry Eye Disease in Healthy US Adults: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海洋 ω-3 脂肪酸補充劑相對安慰劑在降低美國健康成人乾眼症發病率方面的效果:一項隨機臨床試驗)專家評論:Another Disappointment for ω-3 Fatty Acid and Dry Eye Disease(對 ω-3 脂肪酸和乾眼症的另一個失望)臨床研究那篇論文是這麼介紹研究的動機:ω-3 脂肪酸經常被推薦用於乾眼症的管理。 基礎科學研究報告了 ω-3 脂肪酸在與乾眼症發病機制有關的幾個炎症過程中的有益作用,包括促炎細胞因子的產生和 T 淋巴細胞增殖。來自乾眼症患者的一些隨機臨床試驗的數據(其中大多數持續時間短且樣本量有限)支持每天 420 至 2400 毫克劑量的 ω-3 補充劑在減少 1 種或多種乾眼症體徵和症狀方面的益處。很少有研究檢查 ω-3 補充劑在預防乾眼症發生的功效。炎症過程,直接或響應淚液滲透壓的變化,被認為在乾眼症發展的最早階段發揮關鍵作用,並且一些橫斷面研究表明,在攝入量較多ω-3 脂肪酸的人群中,乾眼症的患病率較低。然而,就我們所知,沒有隨機臨床試驗數據,甚至沒有前瞻性觀察數據來檢驗 ω-3 脂肪酸補充劑是否可以降低發生乾眼症的風險。這項臨床研究的對象是從全美國招募的23523人,男女約各半,平均年齡67歲,而在實驗開始時都沒有乾眼症。他們被隨機分配到試驗組(11757人)或安慰劑組(11766人)。試驗組的人每天吃含一克魚油的膠囊(EPA和DHA的比例是1.2 : 1),而安慰劑組的人則吃安慰劑膠囊。(註:有關EPA和DHA,請看魚油,EPA/DHA,Omega-3)在平均大約5年又4個月後,試驗組裡有232人被診斷出罹患乾眼症,而安慰劑組則有240人被診斷出罹患乾眼症。也就是說,兩組之間發生乾眼症的機率幾乎是一模一樣。所以,這篇論文的結論是:不支持推薦海洋 ω-3 脂肪酸補充劑以降低乾眼症的發生率。專家評論那篇論文的最後一段是:不幸的是,隨著大規模臨床試驗結果的積累,補充 ω-3 脂肪酸能為多種疾病帶來益處的希望已經破滅。被認為補充 ω-3 有益的情況已縮小到降低三酸甘油酯、冠心病的二級預防,以及少許其他。那些進行臨床試驗的人正在尋找更好的治療方法,甚至是治愈的方法,來幫助患者,而當隨機臨床試驗沒有顯示出陽性結果時,就會讓人有失落或悲傷的感覺。關於 ω-3 補充劑對乾眼症的作用的爭論可能會繼續。這項臨床試驗的結果令人失望,因為原本以為對乾眼症的預防性治療將使許多人受益。其實,早在四年前我就發表魚油補充劑,棺材添釘,指出,儘管受到廣大追捧,魚油補充劑在臨床試驗裡卻一再受挫,已經瀕臨要被蓋棺論定。半年期我又發表魚油對抗憂鬱症,再度受挫,又再添一根釘。不過,請注意,這裡所說的魚油是來自補充劑的,而非來自食物。所以,來自食物(主要是鮭魚)的魚油仍然是對健康有益。原文:魚油預防乾眼症,剛出爐的臨床研究
-
2022-06-07 養生.保健食品瘋
保健品吃錯時間=浪費錢!空腹、隨餐、飯後、睡前何時吃?1圖秒懂服用時段
現代人工作忙、壓力大,常會購買保健營養品顧健康,但你會不會買了一堆卻忘記什麼時候該服用?或者一口氣集中在同一個時間吃?小心此舉可能浪費錢還沒辦法充分發揮效用!保健營養品 吃對時間表 ▲空腹吃:飯前至少1hr以上∕飯後至少2hr以上・滴雞精、鱸魚精、蜆精、人蔘飲、莓果飲、代餐飲品(推薦閱讀:雞湯、滴雞精滋補養身,什麼時候喝吸收好? 專家揭「一天最適合時段」)・膳食纖維、青汁、菊苣纖維、綠藻・鈣、鐵、鎂・膠原蛋白、甲殼素、苦瓜素、蜂膠、精胺酸、馬卡、益生菌、B-聚葡萄糖(推薦閱讀:吃膠原蛋白會胖嗎?膠原蛋白補充有用嗎? 營養師告訴你哪些可以吃、哪些不能吃)▲飯後吃:飯後1hr以內、隨餐吃:跟著餐一起吃(吃完保健食品立刻吃飯)・水溶性營養:B群、葉酸、維生素C、綜合維他命(推薦閱讀:B群解疲勞、提神!單品or複方好? 「挑選要點」曝:飯前、飯後吃也有差)・礦物質:鈣、鋅・脂溶性營養:維生素ADEK、葉黃素、魚油、藻油、DHA、蝦紅素、磷蝦油、魚肝油、月見草油、Q10、大豆卵磷脂(推薦閱讀:魚油、魚肝油差在哪? 兩者用途不同!營養師揭「食用時機」過量會積毒)・酵素類:酵素、鳳梨酵素、納豆酵素、中和酵素、蔬果酵素・莓果萃取錠:藍莓錠、葡萄籽、接骨木、蔓越莓・其他:薑黃、大蒜精、紅麴、蜂王乳、胎盤素、靈芝、牛樟芝▲睡前吃:睡前30分鐘以內吃完就去睡・礦物質鈣、鐵(要特別注意,鈣、鐵不可同時食用),因為兩者具有拮抗作用、彼此會競爭吸收;若想補充鐵與鈣,建議每天輪流著吃或空腹時吃鐵劑、睡前吃鈣片(推薦閱讀:失眠、憂鬱=缺鈣警訊! 「NG食物組合」恐加速骨質流失:巧克力牛奶也在內)・維他命C、膠原蛋白、莓果養顏飲、一般劑量B群、葉酸(推薦閱讀:維他命C「飯前or飯後」服用? 營養師曝「正確時機點」:過量小心5大危害)保健營養品特性大不同 攝取前諮詢醫師有保障營養師高敏敏強調,保健營養品每款都有他的特性、常內含多種成分加上每個人身體狀況也不同,因此建議服用的時間也會有所不同,記得除了服用時間要注意,購買前也須看清楚標示、攝取前也可以詢問醫生、藥師或營養師,在保健身體前,必須先理解自己的需求。延伸閱讀: ·健康、保健食品差在哪?可以和藥一起吃? 藥師曝嚴重後果 ·保健食品吃了一個月感覺沒效該放棄嗎?  專業醫師說這樣吃才看得出效果
-
2022-05-31 新冠肺炎.防疫懶人包
清冠一號先停、紅麴也要小心!吃輝瑞抗病毒藥Paxlovid有禁忌!藥師詳列交互作用藥物名單與處置方式
【編註】確診者愈來愈多,有些患者需要使用抗病毒藥物治療。但究竟誰才該服用,而輝瑞「Paxlovid」跟默沙東「Molnupiravir(莫納皮拉韋)又有什麼分別,相信許多人仍不清楚。以下由游佩雯藥師撰文與大家分享,針對輝瑞「Paxlovid」的部份,需注意交互作用的藥物清單與處置方式,提供大家正確的藥物服用資訊。最近PAXLOVID(輝瑞口服抗病毒藥)處方暴增,全台抗病毒藥核心藥局、衛星藥局、醫院藥師都超超超忙碌的!藥師姬整理了這週常遇到的幾個狀況,分享給大家。還是要貼心提醒大家,開始使用PAXLOVID前會有許多評估:1️⃣醫師評估是否符合風險因子,年齡、發病時間及臨床症狀。2️⃣肝腎功能評估,是否需要調整PAXLOVID劑量或不能使用。3️⃣平常慢性用藥/中藥/保健食品評估藥物交互作用。請大家務必主動告知醫師藥師平常使用的西藥、中藥、保健品,也請在領藥時耐心等待評估。因為PAXLOVID的配方是容易發生交互作用的藥物,但也不用過分擔心,絕大多數的藥物交互作用在專業醫藥的處置下,可以讓病人用得有效又安心。Paxlovid交互作用紅燈區Paxlovid交互作用黃燈區Paxlovid交互作用暗藏5危機(以上內容由「長生不老藥師姬.游佩雯藥師」臉書粉團授權提供,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
2022-05-30 養生.保健食品瘋
即便知道毫無益處仍會吃 知名醫師揭自身服用營養補充劑原因
▌維生素多多益善?根據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說法,這筆錢最好花在維生素的真實來源上,如水果、蔬菜、健康的碳水化合物和乳製品等。2013年國際期刊《內科醫學年鑑》發表了一篇社論,標題為〈適可而止:別再浪費錢購買維生素和礦物質補給品〉,文中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研究人員回顧了三項特定研究的驚人數據。首先,研究人員針對一項涉及四十五萬人的研究進行分析,發現綜合維生素無助於降低罹患癌症或心臟病的風險。另一項研究追蹤了五千九百四十七名男性,在十二年間使用綜合維生素的情況及其心智功能,結果發現綜合維生素並未減低思考緩慢或記憶力衰退等心智衰弱的風險。第三項研究主要針對一千七百零八名心臟病發的倖存者,他們被隨機分為兩組,長達五年期間,一組服用高劑量的綜合維生素和礦物質,另一組則服用安慰劑。(病人、負責照護的醫師及研究人員,皆不曉得服用安慰劑或綜合維生素和礦物質的病人是哪些人。)後來發現,兩組人在心臟病發、心臟手術和死亡的發生率結果類似。此外,另有兩項1995年完成的著名研究,橫跨十多年追蹤了數十萬人,結果顯示:補充β- 胡蘿蔔素和維生素E對人體尤其有害,會大幅提高罹癌風險。其中的研究引發了後來深具里程碑意義的美國「佛明罕心臟研究」(Framingham Heart Study),該研究原先以為補充β-胡蘿蔔素有助於防癌,後來研究人員發現:服用過多的β-胡蘿蔔素,與癌症相關的死亡人數大幅增加有關,因而必須提早結束。上述所有研究在媒體報導上時有所聞,但似乎並未改變大眾服用營養補品的習慣,甚至連我都動搖不了。我每天服用綜合維生素和維生素C。如果感冒了,還會狂吞兩顆維生素C;心情好時,我還會多補充維生素D和鈣片。我丈夫既是醫師又是研究人員,同樣也會服用營養補給品;還有,我的孩子每天早上都會吃兒童綜合維生素軟糖,直到牙醫懇請我們停止為止。我之所以服用維生素,主要原因在於安慰劑作用。正如第9章〈輔助性另類療法〉中會進一步解釋,若人認為某項事物有所幫助,便確實會產生助益。服用維生素讓我感覺「更健康」;若我的孩子某天吃了口味很重的炸物而沒吃青豆,我感覺他們可能得從維生素補充一些必須的營養。但是,我從不服用任何特大劑量的營養補給品(雙倍劑量、三倍劑量、或甚至高達一千毫克的維生素C,統統毫無用處,但若不常服用,就無安全疑慮),而且我從不仰賴維生素補給品來提供真正的營養和健康。加在飲料中的強化維生素粉,其實是浪費時間和金錢,但有危險嗎?或許不會。是否有證據顯示它們有助於改善健康狀況?並沒有!我與科學界及醫學界一群受過高等教育、且十分注重健康的護理師和醫師共事,他們定期運動,並經常在鍛煉後,補充高劑量的蛋白質奶昔和富含維生素強化的果汁。這些飲品有助於肌肉增長嗎?不會。這些強化飲料會危害他們的健康嗎?也不會。他們的肌肉之所以壯大,是因為做重訓、游泳或跑步。但是,我又再次吃了這一套。身為一名忙碌不堪的外科醫師,我的當月主打午餐經常就是蛋白棒。我常定期對醫務人員(包括外科醫師、護理師、住院醫師和醫師助理)進行完全未經科學驗證、但是趣味十足的民意測驗,調查大家的維生素攝取情況。我的問題很簡單:「您有在補充維生素嗎?」結果獲得了各異奇趣且截然不同的答案:「我沒有,但應該要。」「沒有,我該這麼做嗎?」「沒有,但我母親是藥師,經常從亞馬遜會員網站訂購鈣片寄給我。」「我吃完了,所以就停止服用綜合維生素了。」「我會經常補充維生素E、C、D、B12、綜合維生素、葡萄糖胺、鈣片和魚油。」「不太會,為什麼問我?好吧,不,我沒有。」「每天都吃。」「沒有,但我的孩子有。」關於維生素和其他營養補給品的使用,爭辯永無休止,通常話題還會延伸至含維生素和礦物質的強化食品和飲品。冰沙加入高劑量維生素C等免疫強化營養品,是否有任何科學根據?上飛機前能否服用什麼補品,以避免在機上髒汙且重複循環的空氣中感冒?鋸棕櫚(saw palmetto)真的有益前列腺健康嗎?回答這些問題時,涉及了服用維生素和營養補給品的心理。本人便是絕佳範例:我知道所有科學研究都說這些營養補給品並無益處,但我依然會服用。原因為何?為什麼比起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核准的藥物,一般人更信賴維生素公司呢?無論是傳統維生素、還是順勢療法的草本補給品,關於營養含量的規定極少,因此難以確定內容物的實際含量。2012年,美國衛生及公共服務部(HHS)建議食品藥物管理局新增更多關於營養補給品含量的規定。儘管如此,食品藥物管理局依舊未做控管。2015年一項針對連鎖藥局沃爾格林(Walgreens)和塔吉特(Target)等幾家大型零售商店的調查發現,銀杏和鋸棕櫚等草本補給品的內容物根本不含這些成分。大約同一期間,消費者實驗室(ConsumerLabs.com)網路公司分析了數種主要維生素的實際維生素含量,發現每種維生素的實際含量與標示所聲稱相比,差距甚遠。因此,我們除了煩惱是否該補充維生素、礦物質或順勢療法草本補品外,還必須質疑吃下肚的營養補給品是否真如所想的那般營養?※ 本文摘自《誇大不實的醫療迷思:醫師教您如何分辨虛與實》。《誇大不實的醫療迷思:醫師教您如何分辨虛與實》作者:妮娜‧夏皮羅 , 克莉絲汀‧羅伯格 譯者:張嘉倫出版社:天下文化出版日期:2022/03/31
-
2022-05-21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清冠一號是什麼?民眾可以自行購買嗎?營養師帶你從清冠一號認識食品及藥品的差異
近期台灣本土新冠病毒疫情持續高燒,由台灣中醫團隊與衛福部中醫藥研究所研製出的「清冠一號(NRICM101)」頻繁登上新聞版面,究竟清冠一號是什麼呢?民眾可以自行購買嗎?以下就讓《PrimePlus健康設計家》品牌營養師Evelyn來告訴你吧!清冠一號是什麼?相信大家近期對「清冠一號」這個名詞並不陌生。它是由荊芥、防風、薄荷、桑葉、黃芩、板藍根、魚腥草、瓜蔞、厚朴、甘草等多種中藥材組成,就衛福部國家中醫藥研究所指出,可用於治療新冠肺炎的無症狀帶原者與初發作症狀者。按照法規規定,清冠一號是屬於中醫師的「處方用藥」,供確診者用於治療新冠肺炎症狀,需經過中醫師的診斷及評估才可以使用,且由於處方裡的十幾味藥材中,有幾味是沒有列在食藥署「可供食品使用原料彙整一覽表」中的,所以清冠一號在台灣沒辦法被認定為「食品」,而是「中醫師處方藥」,因此民眾不能自行抓藥煎服,而且如果有中藥行自行販售清冠一號的處方給民眾也是會有違法問題的喔!藥品?食品?差在哪裡?前面提到清冠一號是「處方用藥」屬於「藥品」而非「食品」,這兩者差在哪裡呢?其實無論是用途、還是給予使用的族群都是完全不一樣的喔!【藥品】「藥品」分為處方藥品、指示藥品、成藥,共有三種等級。就像電視節目會有分級一樣,藥品也有依據它的管制程度作分級。1.處方藥品:「限制級」藥品。只有醫師診斷後開立處方,民眾再拿著處方箋去藥局才能拿到的藥,在沒有醫師處方的情況下藥局是不能販賣處方藥的。例如:血糖藥、血壓藥。2.指示藥品:「輔導級」藥品。可以在醫師、藥師的指導下輔導一般民眾使用,購買時也不需要處方箋。例如:止痛藥、胃藥。3.成藥:「普遍級」藥品。人人都可以購買使用。例如:綠油精、萬金油。依照「藥事法」管理規定,藥品是針對症狀或以治療疾病為目的,具有醫療功效,須要在產品包裝上標示藥品許可證字號,例如:「衛署(部)藥製字第○○○○○○號」等,且開發過程中必須要有足夠的臨床案例和數據去證實藥物的療效,再經過重重審查才能取得藥證並上市,通常在台灣一顆新的藥品從研發、動物實驗、人體實驗,到審核通過、生產製造及上市至少需要耗費5~10年的時間。雖然耗時但是更能確保藥品的品質及成效。另外,藥品通常會有一些副作用,所以通常不適合大量使用或作為保健目的的長期使用。【食品】我們最常聽到的「保健食品」其實是歸類在一般食品的喔!例如:葉黃素、膠原蛋白、益生菌、膳食纖維等,它不是藥品,不能宣稱療效、也不是以治療疾病為主要目的,但可以補充每日的營養缺失或機能性成分以幫助調整體質,且較沒有副作用和毒性,所以在正確的使用方式下,長期食用對人體幾乎是沒有危害的。而能夠做成「食品」的原料其實都必須符合食品安全衛生法規規定,每一個出產的食品,廠商都必須確認過裡面的成分是可以使用的食品原料才能合法。食品原料可分為:一般傳統食材、可供食品使用原料、非傳統性食品原料、可供食品使用之中藥材、食品添加物及其他,若製成品中有成分是不在上述表列中的原料,就不可以稱為「食品」。所以「清冠一號」無法稱為食品,就是因為裡面所含的部分藥材不在上述的食品原料範圍裡喔!「冠清一號」的假消息!看完前面的介紹,大家應該有比較清楚「藥品」和「食品」的差別了吧!在這個知識爆炸的時代裡,科技的方便同時有可能也導致錯誤資訊的傳遞更為頻繁。像「清冠一號」就有「冠清一號」的「假藥品」出現,在政府還沒有開放清冠一號使用前,就有許多流傳在網路、訊息間的「假消息」,惡意將名稱改為「冠清一號」,並隨意拼湊網路及新聞的內容,假傳處方及販售地點,告知民眾可至中藥行自行抓藥煎服,每日服用就有「預防新冠病毒及日常保養」的功效。衛福部見狀也趕緊公布此假的處方跟國內中醫團隊所研發的「清冠一號」根本不同,且假藥品內所含的「生石灰」,具強烈腐蝕性,不屬於中藥;而「生附子」則為毒劇藥,若誤食將嚴重影響健康。而且真正的處方藥「清冠一號」是必須在中醫師的處方下才能使用的「藥品」,目的在治療疾病而非日常保養及預防,所以並沒有日常服用就能強身體健的功能喔!看完今天的文章相信大家應該對於食品及藥品的差異有更多的了解!有購買需求時一定要看清楚是「食品」還是「藥品」,而若真的有身體上的不適,一定要尋求醫師的協助,不要擅自購買藥品及保健食品而延誤就醫。而在這疫情緊繃的時期,大眾的恐慌造成假消息的傳播更加氾濫,唯有當個具有辨別能力的閱聽人,多方查證消息來源、不隨意相信與傳播來路不明的訊息及文章,才能保持安穩的心度過這次疫情!本文為《PrimePlus健康設計家》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
2022-05-2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居隔輕症吃止咳化痰藥、腸胃藥緩解不適…藥師提醒常備藥有這些副作用
近日新冠肺炎疫情不斷升溫,其中無症狀或輕症確診者占大多數,也都照指揮中心指示在家裡進行居家照護,進而維持充足的醫療量能。在此同時藥師公會也建議民眾可以準備一些家庭常備藥物如解熱止痛藥、止鼻水藥、止咳化痰藥、腸胃藥等以備不時之需。然而購買這些藥物還是需要藥師進行用藥衛教與提醒才能安全正確使用,下表為這些藥物需要叮嚀與衛教民眾的注意事項。除了這些常備藥物之外,民眾平日若有服用保健食品或維生素補充品等也應依照建議用法用量標示來使用,切勿過量以避免造成身體的負擔。最後在這疫情嚴峻的期間,仍然要鼓勵民眾接種完整疫苗,勤洗手以及保持好社交距離,若服藥後仍有任何身體不適,也應盡快就醫,勿拖延病情惡化。常備藥使用品注意事項(本文節錄自《藥師週刊》2260期、藥師劉俊良授權刊載。>>原文連結)
-
2022-05-2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防疫清冠一號非必備 7面向從日常生活增加抵抗力
這幾星期Covid-19疫情迅速擴散全台,「清冠一號」成了大家閒話家常的關鍵字,許多人誤以為吃了能夠預防染疫、提高免疫力,因此到處詢問哪邊可以購買、哪邊看診後醫師可以開立‧‧‧這邊來告訴大家真相是:清冠一號是中醫師處方藥,需由中醫師診斷臨床症狀後開立,做為治療新冠肺炎患者所使用;再者,清冠一號藥性偏寒涼,健康的人吃了有可能引起腸胃不適、上呼吸道不適等症狀,還有可能降低自身免疫力,因此也不是用來預防使用。接下來教大家七大方式來提升抵抗力,這些適合每一個人,不管是健康的你、輕微感冒的你、或是確診的你,一開始可以每天挑選至少三個類別去嘗試,慢慢地變成習慣後,可以再增加去實踐!那當然在疫情期間,仍要落實戴口罩、勤洗手、不群聚,以達到免疫平衡的健康目標。一、保健食品:1.Vitamin C2.接骨木莓3.牛樟芝二、中藥茶飲:這邊提供國家中醫藥所防疫茶配方:黃耆三錢、桂枝二錢、桑葉三錢、薄荷三錢、魚腥草三錢、生薑三錢、紅棗五枚(揑破)、甘草二錢可將藥材置於鍋中加入2000~3000 mL的水,用大火煮沸,改小火熬煮約15分鐘即可熄火,濾出藥汁,當茶飲用*注意事項:肝炎及自體免疫疾病患者不宜使用三、飲食:1.盡可能每天均衡飲食,攝取此六大類食物:全穀雜糧類、乳品類、豆魚蛋肉類、蔬菜類、水果類、及油脂與堅果種子類2.選擇原型食物,少吃加工食品3.減少使用含糖分的調味料,如海鮮醬、蠔油、茄汁等4.減少食用油炸類、炭烤類餐食四、穴道按摩:按摩此三穴道可調理脾胃、補氣注陽、扶正祛邪,增加抵抗力1.足三里:膝蓋外側下方3吋位置2.關元穴:肚臍下方3吋位置3.湧泉穴:腳底板前1/3處五、生活習慣:1.每天至少補充2000c.c.水分2.保持充足睡眠(7-9小時)六、運動:可以循序漸進慢慢養成規律運動習慣,達到一星期至少三次,可選擇有氧與肌力間隔,舉例來說星期一(有氧)、三(肌力)、五(有氧)運動。1.有氧運動:快走、慢跑、條繩2.肌力訓練:深蹲、棒式七、放鬆身心:1.泡澡、泡腳2.冥想
-
2022-05-15 養生.聰明飲食
牛初乳能提升免疫力嗎?研究牛初乳的專家這麼說
讀者Abo在2022-4-17利用本網站的「與我聯絡」詢問:「教授您好, 最近家母從朋友那裡購買了直銷的牛初乳奶粉,並附上很多牛初乳的好處,尤其針對抵抗力和免疫力的部分,深信自己沒有被騙,尤其有很多嬰兒奶粉也加了這種成分。不知道能否藉由專業的角度解釋牛初乳是否如同人初乳都能提供好的保護力(提供可信的證據打醒媽媽) 感謝!」初乳是雌性哺乳類動物於產後2-3天內所分泌的乳汁,含有大量的免疫球蛋白和生長因子。這是因為剛出生的幼畜或嬰兒的免疫系統尚未發育健全,所以需要藉由攝取初乳來避免感染以及完善免疫系統。而也就是因為這樣,初乳產品的廣告一定都會特別強調能提升免疫力,促進發育,等等。讓我感到意外的是,台農鮮乳廠的一篇文章非但沒有吹噓牛初乳的好處,反而是這麼說:「曾有業者強調可以提升免疫力的初乳產品電視廣告。事實上,牛初乳只適合小牛喝,因其內含的抗體適合用來對抗牛隻可能感染的疾病,且初乳的顏色黃,濃稠,口感差,有腥味且酸度高,成分相當複雜,在加熱的過程中還會呈現凝固現象,與一般常乳並不相同,因此並不適合人類食用。……許多母牛在分娩後,乳房在授乳過程中容易受感染發生乳房炎,酪農戶常用抗生素治療,因此牛初乳亦可能含有抗生素殘留,較不適合作為食用乳之原料。」事實上,就像一般牛奶一樣,市售的牛初乳也是需要通過高溫殺菌,而這樣的處理就會破壞裡面的免疫球蛋白和生長因子。所以,這又是另一個不支持把牛初乳當成保健品的理由。縱然沒有被破壞,由於免疫球蛋白和生長因子都是蛋白質,所以根本就無法進入血液循環。我在2018-5-23發表的胜肽,蛋白質,怎麼吸收裡有這麼幾句話:「只有在一種特殊的情況下,蛋白質是可以被小腸吸收而進入血液循環系統。那就是,新生嬰兒(或幼畜)的小腸是可以吸收母乳裡的免疫球蛋白。這一特殊功能的目的,是讓新生嬰兒(或幼畜)可以從母乳獲得被動免疫,從而有能力抵抗病菌和病毒。還有,少許生長因子蛋白質,也可以在嬰兒的小腸被吸收,從而促進嬰兒成長。但是,這個吸收蛋白質的能力,在出生不久後(一天左右)就會消失。」Raymond Playford醫生是英國西倫敦大學的教授。他是研究牛初乳的專家,所以當然是希望能證實牛初乳是對人的健康有益。可是,在一篇2021-12-27發表的編輯評論裡他卻這麽說:「牛免疫球蛋白G 可能不會完整地穿過人體腸道屏障,因此不會導致活性牛源性免疫球蛋白 G 存在於人的血液中。」他又說:「大多數研究表明,即使攝入高劑量的牛初乳也不會增加血漿 IGF-1。 由於 IGF-1 的分子量為 7.5 KDa,與牛初乳中的許多其他生長因子和激素成分(例如表皮生長,EGF)相似,因此這些其他生長因子似乎可能不會完整地進入 血液循環。」請看The Use of Bovine Colostrum in Medical Practice and Human Health: Current Evidence and Areas Requiring Further Examination(牛初乳在醫療實踐和人類健康中的應用:當前證據和需要進一步檢查的領域)。有關牛初乳是否能提升人的免疫力,請看下面這三篇最新的論文。2020-12-30發表的這一篇是臨床研究Effects of Long-Term Supplementation of Bovine Colostrum on the Immune System in Young Female Basketball Players. Randomized Trial(長期補充牛初乳對年輕女籃球運動員免疫系統的影響。 隨機試驗)。27 名精英女籃球員(16-19 歲)被隨機分配到實驗組或對照組。實驗組是每天兩次口服 3.2 g 牛初乳,持續 24 週。在服用牛初乳或安慰劑之前,和服用之後的3個月和6個月,受試者進行了體育鍛煉壓力測試。在壓力測試之前和之後的3 小時抽血檢查免疫系統指標,包括血漿白細胞介素 (IL)-1α、IL-2、IL-10、IL-13、腫瘤壞死因子 (TNF) α、肌酸激酶 (CK MM)、免疫球蛋白 G (IgG)、胰島素樣生長因子 1 (IGF1) , 和白血球、淋巴細胞 (LYM)、單核細胞 (MON) 和粒細胞 (GRA) 。結果是,這些免疫系統指標在兩組之間沒有統計學上有意義的差別。所以,研究人員說:「與我們最初的假設相反,補充牛初乳對免疫系統功能指標的動態沒有顯著影響。」2020-4-8發表的這一篇是回顧論文Immunological Outcomes of Bovine Colostrum Supplementation in Trained and Physically Active People: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牛初乳補充劑在訓練有素和身體活躍的人群中的免疫學結果:系統評價和薈萃分析)。它的摘要是:「幾乎沒有證據表明牛初乳對訓練有素和身體活躍的人的免疫功能有真正的好處。此外,補充策略也沒有達成共識。出於這個原因,這項薈萃分析的目的是量化牛初乳補充劑對身體活躍人群免疫結果的影響。分析了來自 10 項隨機對照試驗的數據,該試驗調查了 牛初乳補充劑對運動員和身體活躍的成年人的影響,涉及 239 名參與者。結果表明,牛初乳補充劑對提高運動員和體力活動參與者的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G)、淋巴細胞和中性粒細胞以及唾液免疫球蛋白(IgA)的濃度沒有影響或影響相當低。先前的研究表明,牛初乳可以減少上呼吸道感染;然而,在這些影響背後的機制方面存在科學知識空白。」2021-10-26 發表的這一篇也是回顧論文Diverse Immune Effects of Bovine Colostrum and Benefits in Human Health and Disease(牛初乳的多種免疫作用及其對人類健康和疾病的益處)。這篇論文是很明顯地想要為牛初乳說好話,但它還是坦白指出,目前還沒有單純用牛初乳來針對老年人的免疫力做實驗的臨床研究。從這三篇論文就可看出,就運動員而言,目前的證據無法支持牛初乳能提升免疫力的假設,而就老年人而言,目前還沒有單純用牛初乳來測試免疫力指標的臨床研究。原文:牛初乳能提升免疫力嗎
-
2022-05-12 養生.保健食品瘋
保健食品吃了一個月感覺沒效該放棄嗎?專業醫師說這樣吃才看得出效果
保健食品的使用方式,一般在包裝上都會註明要天天吃,但所有的學者專家們都認同,最好的營養素是來自於天然食物,甚至有專家認為,人類根本不需要額外補充保健食品。與醫師討論是否該每日服用新光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柳朋馳指出,對於想要補充營養素的民眾來說,「有需要時再吃」是最折衷的辦法,並不需要天天依照指示劑量服用,如果今天體力較虛弱或飲食不均衡,這個時候補充保健食品,或許是身體的及時雨;但假如平常就已經飲食正常,還天天吃保健食品,反而可能攝取過多營養素,造成身體負擔。但是,如果使用保健食品的目的在於「治療」,則應與醫師討論是否該每日服用,才有療效與維持性。一般會想要透過吃保健食品做為治療的人,不外乎就是期待包裝上所標榜的效果;但買保健食品回家後,可別以為吃個1、2天,就可以像服用處方藥一樣「藥到病除,立即見效」。連續服用至少3個月以上,才看的出效果柳朋馳說明,因為保健食品不是藥品,想看到效果,千萬不能性急,它是需要循序漸進的,透過固定的補充,慢慢在體內累積到一定的劑量,才能達到功效,因此,三天打魚、五天曬網的補充方式,是吃不出效果的。若是強調治療性的保健食品,通常要達到所標榜的效果,必須依照包裝上的使用方式,「定時定量」連續至少3個月以上的時間才看的出來,不過,部分特殊營養品有特別的使用方式則不在此限。另外,要提醒民眾注意的是,許多保健食品一旦開封,最好要在半年內食用完畢,否則會影響品質與效能,變質的保健食品吃下肚,壞處恐怕比好處還多。延伸閱讀: 。每天都在吃B群,但你吃對了嗎?營養師傳授4吃法,才不會有吃等於沒吃 。壓力大小心是維生素B群害的! 「NG飲食吃法」恐狂耗體內B群
-
2022-05-11 養生.保健食品瘋
每天都在吃B群,但你吃對了嗎?營養師傳授4吃法,才不會有吃等於沒吃
走進藥妝店一看,架上更是琳琅滿目的維生素B群保健食品,不只台灣,連到了美國、日本旅遊,也常是親友託買代購的熱門名單,到底維生素B群是不是厲害的神藥,要怎麼吃、怎麼補呢?台灣營養基金會副執行長周怡姿說,因為就保健食品來說,B群是人體每天所需的營養素,從小孩到老年人都需要,加上維生素B 群可說是最早開發出來的營養補充品,使用歷史久遠,早年很多人都會託國外親友帶回來,民眾對它並不陌生,也相對覺得安全。一般以為B群是水溶性維生素,就算多吃了,也可藉由尿液排出體外,所以,大部分人的使用觀念都是「沒病補身、吃安心的」;也就是上述的多種原因,造成B群一直是國人心目中必買必吃暢銷保養品。營養師建議的B群應該要這樣吃才對!1.搭配規律作息和適當飲食維生素B群是協助酵素代謝營養素的輔酶,是催化的角色,本身沒辦法供應能量,因此,假如身體缺乏均衡的營養素攝取,不好好吃飯,單靠補充B群想要抗疲勞還是無法作用的。這就像一部車,空有馬力超強的引擎,如果沒有吃油或車身不完整,車子一樣沒法前進。2. 適量補充為原則所謂的適量,就是包括從日常食物攝取的和額外補充攝取的量合計起來,符合每日營養素的建議攝取量就行了,補充太多,身體會自動排出體外,並沒有好處。市售的B群健康保健品,舉凡藥丸錠狀、液體或機能飲料,樣式繁多,有的還含有賦形劑或添加物,在選購上必須研究清楚外包裝的成分說明標籤,看看純度和劑量到底是多少。善用最新的膠囊錠狀食品的營養標示規定,可以清楚檢查每一份量是幾顆以及每一份量所含營養素的種類及其含量,和其占每日建議攝取量基準值的百分比,這樣就可以輕鬆掌握「適量」補充的關鍵。3.攝取整體B群,比單一吃效果好B群有協同作用,因此,建議同時攝取適當比例,一起補充效果佳。若很清楚飲食需求狀況,比如素食者和老年人缺乏維生素B12或孕婦的葉酸特別補充,可以在醫師指導之下選擇單劑維生素做補充;一般若是飲食不均、攝取不足,或因壓力大或常喝酒需要補充B群者,建議可以整個B群一起均衡補充,要比單一個別攝取效果更好。簡單來說,B群一起的均衡攝取,要比單一個別攝取效果更好。4.吃過量會有副作用一般來說,維生素B群攝取過量的副作用雖然不大,但並不表示完全沒有副作用,過量攝取維生素B2,有人會有暫時性的皮膚癢、灼熱感及抽痛;菸鹼素過量,有人會有頭痛、腸道痙攣、噁心、腹瀉、皮膚癢、臉部潮紅等副作用;過量的維生素B6 ,可能出現神經系統障礙和失眠的情形。.延伸閱讀: 。B群解疲勞、提神!單品or複方好? 「挑選要點」曝:飯前、飯後吃也有差 。壓力大小心是維生素B群害的! 「NG飲食吃法」恐狂耗體內B群
-
2022-05-09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海外親友寄快篩受阻 衛福部:將比照血氧機簡化程序
國內快篩一劑難求,許多民眾的國外親友都願意幫忙代購寄送回台,卻因快篩試劑屬於醫療器材,面臨高達2000元申請費、30到60天審查曠日廢時等難關。國民黨立委徐志榮、葉毓蘭今天都特別關切此事,衛生福利部部長陳時中允諾「會請食藥署研究一定量以下可免申報」,次長石崇良進一步表示,將比照去年允許放寬民眾寄送或攜入血氧機的方式,簡化程序。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委員會今審議醫師法及醫療事件與爭議預防處理法,徐志榮表示,現在國外親友若想寄送快篩回國,手續繁複、收費高昂、曠日費時,為什麼要管這麼嚴?葉毓蘭說,國內快篩嚴重不足,國人都在苦苦排隊,現在連維他命這些吃下肚的保健食品都可以寄送攜帶了,為何要管快篩管得像是戰略物資、槍砲彈藥一般?不讓快篩來源更多元,也會讓政府被質疑有護航特定廠商股價之嫌。石崇良表示,可以研議比照去年血氧機的方式,切結個人使用、不會販賣,在一定數量之下,可以簡化程序。陳時中允諾,會請食藥署研究,一定量以下可免申報,但要強調「絕對不能賣。」食藥署去年6月28日宣布,去年12月31日以前開放民眾自國外攜帶或寄送醫療用血氧機來台,每人1台為限。若自國外攜帶或寄送2台以上醫療用血氧機到台灣,仍須依照規定,繳納審查費、備齊診斷證明等資料提出申請,且不得販售轉讓。
-
2022-05-05 養生.保健食品瘋
保證菌數真的有效嗎?添加酵素為何不一定有用?藥師一次破解「益生菌」行銷話術
近幾年來益生菌的產品像戰後嬰兒潮一樣一個一個不斷冒出來,各家主打各自不同,有的主張保證菌數、有的主張專利菌株、有的主張無添加,到底這些是行銷話術,還是真有其事呢?今天保健食品稽查員,就來帶各位一起稽查益生菌!針對個別的行銷用詞來做評論,是否真的符合現實情況,還是只是行銷話術! 保證菌數的益生菌官方文案:我的益生菌,出廠菌數每條都必須達到2000億以上的菌數。為了確保我的益生菌在生產後的2年內,還存活至少300億,那麼工廠一開始生產就必須拉到300億的數倍。這是我的作法,也是高成本的做法,所以通常沒有人這麼做。微笑評論:符合現實,但效果存疑這個行銷內容果真帶來革命性的觀念,那就是,益生菌菌數衰退的狀況,比大家印象中的快很多。益生菌的活性會隨著時間逐漸衰退,以目前大多數的菌種穩定性報告資料來看,經過24個月的保存限期,大多菌數活性量下降至僅有10%,有的甚至更多。也就是說,出廠菌數報告若為300億菌,經過2年適當保存條件下,每包的菌數大約會降低90%,也就是說剩下30億菌而已,若是較不穩定的菌種,剩餘的菌數可能不到5%。因此有廠商主張將出廠的菌數提高數倍,讓產品在效期的最後一天,檢驗出來的菌數仍符合產品標示。聽起來非常的佛心,但這樣的作法真的比較好嗎?出廠高達2000億菌的配方,效果如何呢?很抱歉,沒有證據足以評論是否較好!目前缺乏確切的研究結果支持合理的菌數應落於怎樣的範圍。不過目前益生菌的人體研究,採用的菌數很少高於1000億菌!另外,提高產品的菌數,甚至高達2000億,會不會增加配方菌株中的競爭性呢(因為立體結構而相互卡位!)?仍待求證(但目前沒有研究佐證菌種間的競爭說法!)。話說回來,每個人對於各種益生菌配方的感受性不同,如果服用後有改善或幫助你的生活品質,那對你說來,這就是有用的益生菌產品。購買益生菌產品時,切勿過度囤積,以免放到菌株活性都已衰退了。建議至多購買幾個月內能服用完畢的量,或是寄庫於商家,才能拿到效期較更新的產品。包埋技術比較好官方文案:經「五層凍晶專利微包埋結構」技術處理的益生菌,其菌株定殖力表現優於未包埋菌株優良率高出約3.4倍。微笑評論:符合現實。凍晶技術就是利用低溫及真空的條件,將物質水分去除的冷凍乾燥技術,可以增加益生菌的穩定性!不過,大家知道什麼是包埋技術嗎?多層包埋技術是一種改善益生菌定殖率的解決方案。益生菌從生產製造,經過產品儲架時間,一路到被購買並食用後,還要經過胃酸、酵素、膽鹼,最後才能定殖於腸道,發揮其保健效果。這麼重重的考驗,大幅降低益生菌的效果,但藉由天然或合成的高分子材料,將益生菌包覆起來,阻隔外在環境,能提高益生菌的穩定性及耐受性(生存率)。就好比是消防員穿著防護衣隔絕火焰一樣,益生菌包埋技術可以減少外在環境的刺激,溫度、濕度、胃酸、膽鹼等。但包埋技術也面臨到一些挑選及缺點:1.包埋技術的好壞如果益生菌抵達作用處但其包埋外殼未完全溶解,那麼益生菌將無法定殖,發揮效果!甚至直接被排出體外,所以包埋設計的拿捏非常重要,並非包埋愈多層,效果就愈好!2.較多添加劑包埋層是以各種天然或合成的高分子材料來進行包覆,如:多醣、澱粉、藻酸鹽、明膠、殼聚醣、麥芽糊精、硬脂酸鎂等。對於添加劑較為講求的族群,例如孕婦及嬰幼兒,勢必需要在益生菌的效能及添加劑中,做個取捨!3.包埋效果有限整體來說仍無法做到百分百,部分研究顯示,縱使包整3層包埋以上,經過24個月的保存期,菌株活性下降90%。桿菌比球菌好官方文案:100%桿菌。我的菌株配方都以桿菌為主,比如「鼠李糖乳桿菌等」,也因此成本也比球菌高。但我只想給我的客戶最好的,所以我的益生菌絕對是100%桿菌。微笑評論:行銷話術目前大多數的益生菌的確屬於桿菌,例如常見嗜酸乳桿菌、比菲德氏菌、乾酪乳酸桿菌、植物乳桿菌。但也有部分的球菌扮演益生菌的作用,典型的例子就是腸球菌(糞腸球菌及屎腸球菌),甚至添加在知名醫藥級的益生菌產品中。腸球菌能搶奪致病菌的生存空間,減少壞菌的增長,具有幫助腸道的效果。另一個重點就是菌球的體積小,很容易填充到高菌數,發揮良好的保健作用。此外,該菌種的死菌,也曾經被應用在免疫提升的保健領域。不過近年來因為腸道菌潛在增加細菌抗藥素的風險,目前需提升完備的安全性檢驗報告,才核予使用。所以目前腸道保健益生菌產品,比較少添加腸球菌。另外,成本較高並不代表是較好的益生菌,必須要看益生菌的特定及使用目的!添加酵素比較好官方文案:添加鳳梨酵素,鳳梨酵素是一種蛋白質分解酵素,能幫助分解消化道內的食物,幫助消化,更助順暢一臂之力。微笑評論:行銷話術的確,消化酵素可以幫助營養素分解成更小分子,幫助消化!但一般正常飲食狀況下,人體自行製造的消化酵素已足夠使用,無需額外服用,不會有加分的效果。但若是分泌不足,例如銀髮族群、或是胰臟切除患者、暴飲暴食情況下,的確是可以選擇含有酵素的產品,來幫助消化!專為東方人/台灣人/亞洲人設計官方文案:專利菌YMB520為東方人飲食習慣量身研發的專利菌株微笑評論:符合現實的確,不同飲食習慣會大大影響腸道菌叢的生態,美式速食文化與地中海飲食、或是習慣吃發酵製品,泡菜、納豆等,人體腸道中的菌態差異很大。也因此,腸道保健的菌株也大不相同。舉個簡單的例子,去北海道遊玩時,現場購買馬油,非常好用,但帶回臺灣後,發現太過油膩,一樣的道理。不過目前腸道保健的益生菌大多是A菌、B菌、C菌、鼠李糖桿菌、羅伊氏乳桿菌…等。所以實外添加一個納豆菌,能加分多少?是否真的較符合東方人的腸胃道?有待查證。(本文獲「微笑藥師網」授權轉載,原文:益生菌要有效,真正的關鍵其實是這個!)作者簡介_廖偉呈台北醫學院藥學系畢,中華民國註冊藥師,糖尿病衛教師,居家藥師照護合格藥師。部落格:微笑藥師網粉絲專頁:微笑藥師藥局微笑藥師藥局電話:02-27009655諮詢Line ID:@smilerx地址:臺北市大安區新生南路一段149-10號延伸閱讀: 「快篩、PCR」差在哪?什麼時候該用哪一種?「家用快篩試劑」哪裡能買?「711、全家超商」3步驟馬上查
-
2022-04-22 養生.保健食品瘋
背痛吃B1、助眠吃B12... 藥師親授「B群挑選法」:該吃哪種、劑量多少一次告訴你
許多民眾會諮詢選購哪種B群比較好?微笑總是先反問:「請問你服用B群的目的是什麼?」是的!服用目的不同,挑選B群的原則也大不相同,本周微笑想與大家分享B群挑選小撇步。市面上的B群商品琳瑯滿目,各自主打不同的特色與優點,但明明都是B群,為什麼有這麼多的區別?身為消費者的我們,到底該如何聰明選購呢?一、不同需求,B群選擇大不同B群產品的保健用途,與其所含的成分、結構、劑量大有關係。微笑依據不同需求,幫大家統整B群的功能及相應的配方設計。腰痠背痛:又稱神經性B群,主要為高單位B1、B6、B12。高單位維生素B1、B6、B12之所以能發揮輔助止痛的效果,歸因於能提升人體noradrenalin、5-hydroxitryptamin的身體利用率與效益,增加背椎的痛覺抑制作用與降低腦神經對痛覺的反應,進而阻斷痛覺神經的傳導 。另一方面,高單位維生素B1、B6、B12可以增加抗發炎藥物及止痛藥物的效用,尤其與Diclofenac搭配使用。故通過搭配高單位維生素B1、B6、B12與止痛消炎藥,以減少發炎期與減少消炎止痛藥的使用。由以上的資料我們可以清楚知道,高單位B群對於神經痛覺的掩蓋作用,可以減少止痛劑的使用, 但微笑在此呼籲大家,高單位B群仍是治標不治本,要請專科醫師診斷造成身體發炎的原因,改善根本,而不是一味的服用高劑量B群來阻斷痛覺傳導 。提升腦力:高單位B1與B2。大腦能量的來源主要靠葡萄糖,所以攝取足夠的維生素B1、B2來幫助醣類代謝對於大腦的正常運作非常重要,針對考生或上班群,想要提升腦力的B群選擇,可以選擇B1及B2含量較高的配方。另一方面同半胱胺酸(homocysteine, Hcy)可造成細胞內氧化壓力上升,它也被認為是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而身體代謝「同半胱胺酸」必須以維生素B12、B6及葉酸作為輔酶。所以維生素B12、B6及葉酸缺乏時,會造成血中同半胱胺酸的濃度上升,而增加細胞的氧化壓力,所以針對年長者大腦記憶力的維護,補充足量維生素B1、B2、B6、B12,是非常重要的。提振精神:高單位B1、B2、B3、B6、B12不少民眾購買B群是想是要消除疲勞,不過B群本來是沒有熱量的,在人體的新陳代謝中,維生素B群是協助代謝營養素的輔酶,當身體缺乏維生素B群時適當補充,可以幫助「更有效率地將營養素轉換成能量」。所以囉,如果選購B群的的目是想提神,那建議您挑選同時含有B1、B2、B3、B6、B12的綜合維生素B群,劑量較高的配方效益佳。以下簡單整理維生素B群的代謝角色營養補充:綜合B群,「建議攝取劑量(RDA)」即可。如果你選擇B群沒有特定目的,只是想當作營養補充,那麼微笑會建議您可以參考RDA劑量綜合B群或者RDA劑量的綜合維生素(市售常見為4-7倍RDA劑量)。所謂RDA,就是每日營養素建議攝取量(Recommened Dietary Allowance,指針對性別、年齡、能量需求不同的健康人群,建議每日飲食中各種必需營養素的攝取量。一般高單位的B群劑量與RDA劑量有明顯的差距,舉例來說,常見提神B群配方中,B1與B2幾乎都添加至50毫克(約略33倍RDA劑量),而營養補充B群配方中的B1及B2,至多添加4-7倍RDA劑量。解酒使用:B1、B2、B3。身體代謝酒精過程中,需要維生素B1、B2及B3當作輔酶,所以三杯黃湯下肚,想要幫助酒精代謝,不妨可以在飲酒前後補充這些成分。幫助睡眠:B3、B6、B12。維生素B6是身體中將色胺酸轉變成血清素(Serotonin)的重要輔酶,每天到了入睡時刻,身體就會把血清素轉換成褪黑激素,幫助身體進入睡眠狀態,所以補充足夠的B6,有助於褪黑激素生成。然而,人體一旦缺乏維生素B3(菸鹼酸)就會出現焦慮、易怒、睡不好的情況。適量補充維生素B3,可以延長快速動眼期的時間,減少失眠患者在夜間醒來的次數。另一方面,維生素B12有助於維持神經系統健康、消除煩躁和不安。所以若想幫助睡眠,不妨選擇含有B3、B6、B12的配方。預防心血管疾病:B6、B9、B12同半胱胺酸(homocysteine)是一種我們身體的代謝產物,會增加許多疾病的風險,最主要在心血管與腦血管疾病。而人體代謝同半胱胺酸的作用需要維生素B6、B9(葉酸)及B12,所以日常生活補充足夠的B6、B9、B12能預防心血管疾病及腦血管疾病。改善貧血:B6、B9、B12造血反應中,維生素B6參與血紅素(heme)之合成反應,而維生素B9、維生素B12參與紅血球的細胞核中的DNA合成,所以針對改善貧血選用的B群,主要看配方中的B6、B9、B12。二、RDA建議劑量與添加劑量的差別不少民眾看到購買的B群營養標示「每日參考值百分比 3571%」就會嚇一大跳,甚至擔心服用過量而不敢服用。事實上每日營養素建議攝取量(簡稱RDA)與上限攝取量有著極大的差距。舉個簡單的例子,一般成人每日維生素B6的RDA為1.5毫克,而上限攝取量高達80毫克,一般市售產品若含25毫克維生素B6,其每日參考值百分比為25/1.5=1666,乍看之下有點驚人,但事實上並未超過每日上限值。再者,維生素B群為水溶性,不太容易會有過量的問題,當中只有維生素B6及維生素B9(葉酸)有明確限定每日上限攝取量。所以大家服用各種保健食品或是綜合維生素時,記得注意一下維生素B6及B9的劑量,尤其是懷孕補充的保健食品。本文獲廖偉呈藥師授權轉載,原文:B群挑選小撇步作者簡介廖偉呈:台北醫學院藥學系畢,中華民國註冊藥師,糖尿病衛教師,居家藥師照護合格藥師。部落格:微笑藥師網粉絲專頁:微笑藥師藥局延伸閱讀: 生下2個重度智能障礙兒,拖垮幸福家庭...父母告白:我們也是人,也曾發怒和怨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