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28 醫療.新陳代謝
搜尋
乳品
共找到
234
筆 文章
-
-
2023-06-03 焦點.健康知識+
高血壓是沉默殺手!把握得舒飲食5原則+居家量測722法則,遠離死亡風險
依據108年衛生福利部國人死因統計資料顯示,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及高血壓性疾病而死亡者,分別位居十大死因的第2位、第4位及第6位!而這些疾病的成因,都可能與高血壓有著高度的關聯。根據另一項由國健署公布的106-109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結果發現,18歲以上國人高血壓的盛行率接近26%,到了40歲以上時更是來到了38%,而且這個數字還會繼續隨著年齡增加而繼續上升!所以今天【PrimePlus健康設計家】品牌營養師Sean會來告訴大家怎麼監控自己的健康狀況,並用飲食來幫助自己的血壓維持在健康的範圍!高血壓的成因與診斷高血壓常常是由很多種因素交互作用下而生的結果,其中可以大致分為生理方面的因素如遺傳、肥胖等;至於飲食及生活方面如熱量攝取過多、鈉攝取過量、鉀鈣鎂攝取不足、缺乏運動、吸菸、酒精過量等則可歸類為環境因素。這些危險因子都會對血壓造成不良的影響,包括血管壁的損傷、血管緊縮、水分過度再吸收等。目前台灣針對高血壓的診斷標準,是依據台灣高血壓學會及心臟學會發布的「2022年台灣高血壓治療指引」中,將高血壓判定為收縮壓130毫米汞柱/舒張壓80毫米汞柱,若檢查出來的血壓超過這個數值,飲食生活習慣就要開始做出改變囉!居家血壓量測722法則高血壓初期卻沒有什麼明顯的症狀,所以很常被人們忽視,無形中增加了疾病惡化的風險。因此平時就做好血壓的監測才能時刻掌握自己的健康狀況,及早發現並及早應對。根據「2022年台灣高血壓治療指引」建議,18歲以上的民眾每年至少要在家量一次血壓並搭配「722」原則,也就是連續7天量血壓、早晚量血壓共2回、每回量2次取平均值,如此一來就可以得到相對準確的數據,進而判斷自己是否有罹患高血壓的可能。【PrimePlus小學堂劃重點】「得」到健康,「舒」緩血壓,正確「飲食」除了時刻關注自己的血壓狀況外,透過飲食生活習慣的改變,無疑是個簡單又有效率的一種方式。目前國內外最推崇的得舒飲食(Dietary Approaches to Stop Hypertension;DASH diet)便是專門針對改善高血壓情況而設計的,這種飲食方針有著高鉀、高鎂、高鈣、高膳食纖維、富含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及控制飽和脂肪酸的特色。接下來讓Sean和大家一起學習怎麼從市面上挑選這些得舒食物!‧高鉀食物:鈉與鉀的平衡是身體調控血壓很重要的一個因素。現代人飲食口味偏重鹹,常常在無意之中吃下過量的鈉。過量的鈉會刺激血管收縮及增加身體水分滯留的能力,使血管張力增加而血壓升高。因此可以攝取黃豆、山藥、香蕉等含有豐富鉀的食物,鉀能幫助身體把多餘的鈉與水分排出及使血管平滑肌放鬆,有利於降低血壓。根據國健署發布的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指示,每日應攝取鉀達2500~2800豪克。‧高鎂食物:腰果、菠菜、酪梨都是日常生活中很好取得的高鎂食物,血漿中鎂的濃度與血壓呈現負相關,可能的原因是鎂能抑制血管平滑肌收縮,扮演著類似血管擴張劑的角色。依據國健署建議,我們每天應攝取320~380毫克的鎂。‧高鈣食物:高鈣食物包含小魚干、黑芝麻、牛奶等,鈣能維持心血管健康、保持肌肉正常收縮與舒張,雖然目前並沒有明顯的證據表明高鈣飲食有助於降低血壓,但高血壓的出現卻有很大的機率會與鈣質缺乏有關,所以對於較易缺乏鈣質的族群來說要特別注意鈣質的補充,避免讓自己落入缺鈣危機中。在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中提到,我們每日應攝取的鈣質應達1000毫克,但在106-109年的國民營養調查中發現,國人對鈣的攝取量仍遠遠不夠!若平時的飲食習慣中無法攝取到足量的鈣質,適量以保健食品補充也是一種有效率的選擇。‧高膳食纖維食物:燕麥、黑木耳、百香果都含有許多膳食纖維,它可以延緩醣類在腸道的吸收,調節血液中胰島素的濃度在正常範圍。若胰島素濃度過高,就會刺激身體保留鈉鹽及水分滯留的情形,造成血管張力增加,血壓變高。國健署建議每天應攝取膳食纖維量達25-35公克。‧挑選好油脂:在攝取等量油脂的前提下,增加魚油、堅果、橄欖油等多元不飽和脂肪酸的攝取比例有助於降血壓、幫助身體對抗發炎、促進血液流動、增加血纖維蛋白的溶解等保護心血管的益處。 高血壓常在沒有徵兆的情況下悄悄形成,等到身體開始產生不適時已經非常嚴重。【PrimePlus健康設計家】的使命與願景,就是幫助大家提升對健康與疾病防治的認知,打造美好生活。在年輕時就照顧好自己的健康,無疑是最好的投資。若你是屬於高血壓的族群,只要在飲食上遵守得舒飲食的五大精神:選擇全榖根莖類、每日五蔬五果、每日兩份低脂乳品、白肉取代紅肉、適量攝取好油脂,再搭配醫師的指示服藥、適度的運動與維持理想體重,就可以快樂地享受人生囉!貼心提醒:若您是屬於有腎臟方面疾病、糖尿病、腸胃敏感或對堅果乳品類過敏的族群,在採用得舒飲食之前,請先向專科醫師評估自己的身體狀況再作決定。 延伸閱讀:.5大易缺鈣族群當心「骨質疏鬆」!不只牛奶,6種高鈣食物也能幫你補鈣.魚油不只護心,還可抗發炎!但這4種族群食用前要注意.維生素B群有哪些?營養師曝富含B群8種食物及8大功效本文為《PrimePlus健康設計家》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5-15 焦點.元氣新聞
糖尿病是否建議吃素?醫師推薦多元營養這樣吃
50歲的林先生被診斷患有糖尿病,他聽其他病友說,糖尿病適合吃素,便開始了素食生活,三餐吃素不吃肉,沒想到糖尿病情況卻不如預期。其實,素食中有一些過度加工的仿肉食品,會讓糖友攝取過多糖、鹽、油脂和熱量,素食者大多沒有補充蛋類和奶類,容易造成營養不充足。糖友想要做好健康管理,建議還是掌握多元飲食原則,才能事半功倍、健康加分。新版「每日飲食指南」,更適合現代人的生活型態國民健康署考量現代人生活趨於靜態,熱量消耗減低,造成各式代謝相關慢性病盛行,因此參考最新流行病學研究成果,提出新版「每日飲食指南」。建議糖友和大多數人攝取6大類食物,才能得到多元的營養。每個人所需的營養,會依年齡、體型、活動量有所不同。(註*)以每日需要1500大卡為例,建議每日攝取全榖雜糧類2.5碗(其中1/3為未精緻)、豆魚蛋肉類4份 (1份以7公克蛋白質計算)、乳品類1.5杯(1杯=240毫升)、蔬菜類3份(1份=100公克生重)、水果類2份 (1份=100公克可食部位)、油脂與堅果種子類4份,其中油脂3份,堅果種子1份 (1份以5公克脂肪計算)。(註*)每人每日熱量大卡攝取計算,可透過中研營養資訊網查詢。糖友聰明吃,「飲食陷阱」小心閃吃飯學問大!常見許多糖友以為自己吃得很健康,殊不知自己正狂踩看似安全的「飲食陷阱」,讓我們一一來破解這些飲食迷思:【飲食陷阱1】以為「吃素」就代表「健康」吃素仍要注重多元攝取六大類食物營養,若只吃特定幾種食物,長期下來缺乏多元營養,素食中的加工食品也可能會添加過多油跟鹽,造成身體的負擔。【飲食陷阱2】三餐只吃燙青菜、水煮食物油脂也是不可或缺的營養素,油脂攝取不足會影響到脂溶性維生素A、D、E、K的攝取,長期之下可能造成這些維生素的缺乏,並隱藏其他健康風險。【飲食陷阱3】外食族吃蕃茄炒蛋、宮保雞丁,以為吃鹹食就很安全?若非吃素的人,外食便當常會吃到蕃茄炒蛋、宮保雞丁等醬料濃稠食物,大多添加過多糖份與鹽份;麵線羹、蚵仔煎等勾芡食物採用精緻澱粉,高GI且熱量高,丸子等加工製品也是有較多油脂的食品,糖友少吃為妙。【飲食陷阱4】補充營養多喝湯飯前一小碗湯,能夠增加飽足感,減少主食的攝取量,但不能覺得湯很美味就多喝幾碗,尤其是味道濃郁的湯,糖份、鹽份、脂肪含量通常也很可觀,糖友宜淺嚐即止。【飲食陷阱5】吃南瓜很健康,所以把南瓜當主食吃?很多民眾以為南瓜是蔬菜類,其實南瓜屬於澱粉類,吃多了一樣會攝取過多糖分,建議糖尿病患者少量攝取,或是以南瓜取代部分米飯,若該餐有吃南瓜,就減少飯量,才能吃得健康又安心。糖友每餐營養怎麼吃?5招教你輕鬆遠離飲食陷阱糖尿病飲食禁忌多、好麻煩?其實,只要透過事先計畫、正確觀念,糖友也可以輕鬆吃美食,建議糖友日常飲食把握以下5大原則:1.湯品選用清湯:用餐時可先喝清湯,增加飽足感,再多吃一些蔬菜類及優質蛋白,最後再吃澱粉類和水果。2.注意烹調方法:減少使用沾醬、調味料等,少吃醬菜和醃漬物,可搭配天然調味料提味,減少鹽份的攝取。3.多吃原型食物減少加工食品:食物盡量以少加工的原型食材為主,丸餃等火鍋料、臘肉等都要淺嚐即止。4.不要讓自己餓過頭:下午茶和消夜可選擇超商的茶葉蛋、小型的地瓜帶皮吃,或是用營養補充品代替零食點心,以免自己因為太餓、隨便亂吃一通,或是吃下比平時還多的食物。5.留意蛋白質的攝取:糖友飲食需攝取多元充足的營養,特別留意蛋白質攝取,才有助於健康維持。年紀大的長輩更需要取充足蛋白質,增加肌肉量,建議搭配市售的糖尿病配方營養品,更方便有效率的補充營養。專業醫師唯一推薦,糖尿病專用營養補充品有些糖尿病患者胃口不佳、牙口不好,或經常外食,該如何攝取充足的營養?台灣研發製造、專為國人需求所設計的「力增飲」,是超過100家醫院使用、10000位醫護選用的專業營養補充品。「力增飲」糖尿病配方符合美國糖尿病學會ADA建議,無糖、低GI,有16%蛋白質黃金比例,提供糖尿病患優質的蛋白質,補充營養、少負擔;並添加優質脂肪酸組合和關鍵營養素:鉻、鎂、鋅……等,幫助調節生理機能;水溶性膳食纖維能增加飽足感,促進腸道蠕動和排便順暢,有益健康維持。「力增飲」品牌旗下的力增糖尿病配方通過衛福部認證之檢驗單位檢驗合格,同時也是專業醫師唯一推薦的糖尿病專用營養補充品,順口好喝,是糖友隨時充電、攜帶方便的多元營養神隊友。
-
2023-05-04 養生.抗老養生
銀髮族必備三大營養素!「一原則」加「六口訣」維持肌力保健康
超高齡社會來襲,為了不讓自己被「老」所困,無論是50歲以上熟齡族,或逾65歲的銀髮族,每日三餐應正確攝取營養,為自己打造出黃金營養力。營養師建議,熟齡族應超前準備,包括顧好牙齒、規律運動、均衡飲食,維持肌力預防肌少症;銀髮族基礎代謝率下降,每日著重攝取高營養密度食物,牙口不好也可調整烹調方式,更好入口也吃得健康。銀髮族不可輕忽「營養失衡」帶來的各問題一位90多歲阿嬤因牙口不好,咀嚼能力不佳,偏偏又挑食,認為魚類腥味過重、不喜歡豆腐口感,因此大多吃豬肉且偏愛肥嫩、三層部位,也覺得青菜不好咬容易塞牙縫,導致體重過重,引發高血糖等慢性疾病,而長輩自知罹患高血糖,完全不敢攝取澱粉,導致營養嚴重失衡,因而到營養門診進行飲食調整。新光醫院營養課課長廖淑芬表示,長輩常見因為牙口不好、裝假牙等,導致咀嚼困難,間接使得長輩不敢吃肉,又或是挑軟嫩的肥肉吃,以為可以獲得蛋白質來源,但其實大多是動物性脂肪。且隨著年紀增長,基礎代謝率降低,活動量減少,熱量需求也相對降低,食慾也不佳,導致體力變差。銀髮族飲食需掌握「三好一巧」的原則,才會吃得好與健康為建立高齡族群正確營養觀念,廖淑芬建議以「三好一巧」原則:「吃得下」:調整烹調方式及食物質地,協助高齡者吞咬,像是滷牛肉時加入木瓜、鳳梨,利用水果酵素協助肉質軟化,更好入口,而台灣人較愛吃豬肉,也可多搭配豆腐、豆乾、雞蛋、雞肉,補充豐富蛋白質。「吃得夠」:若長者無慢性病或特殊情況,建議少量多餐、能吃盡量吃,達到一日所需熱量與營養。「吃得對」:每天吃足6大類食物,包括全穀根莖類、豆蛋肉魚類、油脂類、蔬菜類、水果類、低脂乳品類,也建議每天應攝取高營養密度的食物,如深綠色蔬菜、瘦肉、魚類、黃豆製品、低脂牛奶或乳製品等,且要避免高糖、高脂食物,每日應喝1500cc的水,攝取充足水分。「吃得巧」:可選擇較軟食材、運用小量擺盤、添加天然調味料等增添料理風味,家人、親友陪伴用餐,也能提升長者飲食動機。三大營養素銀髮族飲食攝取分配要得宜廖淑芬提醒,三大營養素「醣類」、「蛋白質」、「脂質」分配要適宜。蛋白質可維持肌肉組織、免疫功能、促進傷口癒合等,除了選擇高優質蛋白質食物,也要留意健康脂肪含量.醣類是提供熱量的主要來源,食物來源像是米飯、麵製品、南瓜、地瓜等全穀根莖類,建議可攝取糙米飯等未精緻過的高纖食物,可攝取更豐富膳食纖維、維生素、礦物質,不過有肥胖、高血糖、高三酸甘油脂血症長者,應控制份量。.蛋白質建議選擇優先順序為豆類、魚類與海鮮、禽肉、畜肉、蛋類。長者代謝膽固醇功能下降,不建議常吃內臟、蝦蟹卵等食物高膽固醇食物,蛋黃1週建議攝取2至3份。.脂質可產生飽足感、協助部分脂溶性衛生素吸收,不過攝取過多恐引發高血脂症、肥胖,建議家禽肉去皮再吃,烹調以植物油取代豬油。6口訣搭配國健署「我的餐盤」配三餐:1.每天早晚一杯奶:每天早晚各喝一杯240毫升的乳品,或是用起司、無糖優酪乳等方式增加乳品類食物攝取。2.每餐水果拳頭大:1份水果約1個拳頭大,切塊水果約0.8至1碗,每天至少攝取2份水果,並選擇在地、當季、多樣化。3.菜比水果多一點:青菜攝取量應足夠,體積需比水果多,並選擇當季且深色蔬菜需達1/3以上(包括深綠和黃橙紅色)。4.飯跟蔬菜一樣多:全穀雜糧類之份量約與蔬菜量相同。5.豆魚蛋肉一掌心:蛋白質食物1掌心約可提供豆魚蛋肉類1.5至2份,但應避免加工肉品。6.堅果種子一茶匙:每天應攝取1份堅果種子類,1份堅果種子約1湯匙量或三茶匙(約杏仁果5粒、花生10粒、腰果5粒)。資料來源/國健署、新光醫院營養課課長廖淑芬(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4-20 醫療.消化系統
一緊張就拉肚子!營養師教你怎麼吃「低腹敏飲食」來緩解腸躁症!
這個季度的業績目標還沒達成、大考在即,書卻只念了一半、工作崗位時常要輪早晚班…,這些情形是否讓你有過腹部脹痛、時而拉肚子,時而便祕,而且還持續好長一段時間的經驗?如果你對以上描述有切身的體會,那你很有可能是罹患了「腸躁症」!但是不用擔心,腸躁症並不是一個很嚴重的疾病,只要透過正確的飲食與生活習慣就可以解決。接下來就由『PrimePlus健康設計家』品牌營養師Sean和你一起克服腸躁症!什麼是腸躁症?現代人生活步調緊湊,生活中各種各樣的大小事都等著自己去處理,無形之中也給自己的腸胃帶來了不小的壓力。大腸激躁症(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簡稱為腸躁症,是一種歸類在大腸的疾病。目前腸躁症的成因及機轉尚未有明確的定論,但大致上可以歸類出以下數種原因:神經系統所致的腸胃道蠕動異常、腸道菌叢生態的改變及心理壓力如生活作息、工作、情緒等變化,導致下腹部疼痛、脹氣、便秘或腹瀉情形交替出現時,就可稱為腸躁症。診斷腸躁症的「羅馬準則」雖然腸躁症的症狀有包含腹瀉,但可別一拉肚子就斷定自己得了腸躁症!腸躁症的診斷,其實是有一套邏輯及標準可循的,而這個標準,稱為「羅馬準則」,是由一群來自世界各國的腸胃道專家及學者所提出的診斷標準,詳細的內容如下:‧主要條件:症狀於六個月前就已開始,且在過去三個月中,每周至少一天的經常性腹痛,並有下列合併症狀達兩項以上者。‧合併症狀:1.排便之後腹痛情況可以緩和2.排便頻率發生改變,如每天解便三次,或每周排便少於三次者3.糞便外觀形狀的改變,如軟便變成顆粒狀的硬便者如果你的症狀符合主要條件,且合併症狀中出現達兩項以上者,就可診斷為腸躁症,此時建議先向肝膽腸胃專科醫師掛號來尋求醫療協助。【PrimePlus小學堂劃重點】健康飲食,快樂「腸」久雖然看醫生吃藥可以快速減緩腸躁症症狀,但更重要的還是從日常飲食中保養,才可以確保健康長長久久哦!以下就讓Sean來為大家介紹,對抗腸躁症最有效的飲食計畫-低腹敏飲食(Low FODMAP diet)!FODMAP,英文全文為Fermentable Oligosaccharides Disaccharides Monosaccharides And Polyols,簡單來說就是要減少攝取會讓腸道中細菌分解利用並產生氣體的食物成分來避免腹脹腹痛的情形產生。接下來Sean會以六大類食物來做分類,幫大家逐項找出低腹敏的食物來做每日飲食的搭配,一起來看看吧!‧乳品類:在選擇乳製品來補充營養時,記得要選擇無乳糖的產品來避免乳糖在腸道中被細菌分解產氣。市面上已經有推出許多無乳糖牛奶及優酪乳,想要以乳品來補充營養的腸躁症患者可以將其視為一個替代的方案。‧全穀根莖類:作為一天三餐的主食,全穀根莖類的選用原則是使用糙米、米粉、南瓜、玉米等食材,避免使用大麥與小麥製品例如麵包、麵條,以免對腸胃造成太大的刺激。‧蔬菜類:在台灣的蔬菜好幾十種,如何正確選擇低腹敏的蔬菜便成了腸躁症患者飲食生活中很重要的一環。常見且適合腸躁症患者食用的蔬菜有:竹筍、甜椒、小白菜、芹菜、黃瓜等;同時也須避免洋蔥、大蒜、花椰菜、香菇等容易產氣的蔬菜。‧豆魚蛋肉類:豆魚蛋肉類做為一般人飲食中蛋白質的主要來源,在挑選上也是要特別注意的。對於腸躁症患者來說,牛肉、雞肉、魚肉、雞蛋都是屬於低腹敏的食物,可以放心食用。需注意的是要減少使用黃豆、黑豆、豆漿,以減少腹脹腹痛發生的機率。‧水果類:台灣素有「水果王國」的美譽,在水果的選擇上自然是比其他國家要多元豐富許多,低腹敏的水果有葡萄、哈密瓜、橘子、木瓜等,都非常適合腸躁症患者使用,同時也要少吃如蘋果、芒果、西瓜、水梨等會明顯讓人感到脹氣的水果。‧油脂及堅果種子類:日常中補充好油可以對抗發炎、維護心血管健康等助益。對於腸躁症患者來說,除去腰果與開心果外,大部分的油品及堅果種子都是可以放心選用的。腸躁症在台灣的盛行率大約10~20%,換句話說,每五到十人就有一人有腸躁症的問題,雖然腸躁症不會對健康造成嚴重的危害,但也會大大降低生活品質。從日常的飲食及生活習慣去開始改變,無疑是遠離腸躁症最有效率的方法。只要遵循低腹敏飲食菜單,再搭配健康的生活作息與運動,以及適時的調解抒發精神或工作上的壓力,相信你一定也能很快復原並「腸」保健康囉!本文為《健康知識Plus專欄》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4-08 養生.聰明飲食
季節變換狂打噴嚏、流鼻水?營養師授5大抗過敏飲食技巧,助你脫離衛生紙人生
你也是每次一到換季時刻,總是在流鼻水與打噴嚏中度過,一整天的好精神都被過敏消磨去了大半的人嗎?究竟除了吃藥來緩解過敏症狀外,我們還能在生活上做出什麼改變來改善過敏情形?今天就讓『PrimePlus健康設計家』品牌營養師Sean和你一起認識過敏,也與你分享日常生活中的飲食技巧來對抗過敏!過敏的成因像是吃了海鮮後覺得喉嚨癢或是換季一直打噴嚏…等,這些情形,都是很常發生的過敏現象。所謂的過敏,其實是身體的免疫系統,把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物質如棉絮、花粉、海鮮…等,當成了細菌與病毒來對付,因此而產生的過度免疫反應。目前科學家們依據過敏反應發生機制的不同,分出四種過敏類型,今天我們要探討的便是一般人生活中最容易碰到的第一型過敏反應。以下Sean會用圖片來簡述第一型過敏的反應機制。當我們接觸到過敏原時,體內的抗原呈現細胞會將其吞噬,之後把過敏原身上的情報交給輔助者T細胞來分析,分析完畢之後,輔助者T細胞會呼叫B細胞開始分泌大量抗體進入血液,同時抗體也會附著在肥大細胞上,當肥大細胞再次接觸到過敏原時,肥大細胞就會開始釋出組織胺、細胞激素的發炎物質,導致人體出現「紅、腫、熱、痛」等發炎現象,所以過敏所出現的症狀就是這麼產生的。過敏與感冒的辨別根據統計,台灣具過敏性鼻炎的人口佔總數的20%,換句話說,每五個人就有一人在過敏時會出現鼻塞、流鼻水、打噴嚏、頭痛等症狀。這些症狀跟感冒十分相似,但我們仍可以透過以下幾點來區分出兩者的不同來進一步做出相應的對策。‧體溫:過敏時的體溫通常是正常的;而感冒時可能會發燒,所以體溫普遍偏高。‧鼻涕:過敏時鼻水是透明的;感冒時則會出現黃綠色的鼻涕。‧喉嚨:過敏時的喉嚨較不會有明顯疼痛情形;但感冒時的喉嚨會有較明顯的疼痛。‧身體狀況:過敏時較不會出現身體痠痛情形;感冒時則容易出現腰酸背痛的症狀。‧病程:過敏的症狀普遍會持續數日甚至數月;感冒病程約一周即可痊癒。※小提醒:若是發現自己或周遭親友出現嚴重的過敏反應如呼吸困難、蕁麻疹、噁心嘔吐等症狀,還是要儘速就醫治療哦! 【PrimePlus小學堂劃重點】5大抗過敏飲食技巧現在我們了解了過敏的成因,也懂得如何分辨過敏與感冒,但最重要的還是我們要如何從生活中改善過敏發生的機率及減輕過敏所引發的不適感。從日常的生活習慣可以透過以下幾點來減少過敏出現的可能:正常作息、調整飲食習慣、規律運動、維持室內空氣品質良好、遠離過敏原及少吃含過多添加物的食品。其中最簡單且最天然的方法就是從我們的餐盤開始做起!以下Sean在這個章節會列舉出幾個特別能夠幫助改善過敏現象的功效成分與食材,一起來看看吧!‧維他命A:飲食中如豬肝、南瓜、菠菜內都含有豐富的維他命A,維他命A除了能維護夜間視覺外,還可以促使上皮細胞分裂增殖,保持眼、鼻、口腔黏膜的健康,有效阻絕過敏原。‧維他命C:蔬果中的芭樂、綠花椰菜、甜椒都是補充維他命C的好選擇。維他命C除了能合成膠原蛋白外,科學家們也發現維他命C在免疫調節上也是非常重要的,除了能讓免疫細胞保持活躍外,還能控制這些細胞的生命週期,避免免疫反應過度活躍而對身體造成傷害。不過由於維他命C是一種非常不穩定的維他命,在食物製備時很容易因為環境因素如光照、加熱等因素而破壞流失,因此選擇以保健食品的形式來補充維他命C也是個很有效率的辦法。‧維他命D:富含維他命D的食物有黑木耳、鮭魚、乾香菇…等。研究發現身體內許多免疫細胞上都有可以與維他命D結合的位置,稱為"維他命D受器",這表示要能夠讓免疫細胞正常的運作也需要維生素D的幫忙。‧Omega-3脂肪酸:Omega-3脂肪酸多存在於奇亞籽、鮭魚、核桃…等食物中,這類型的脂肪酸可以幫助身體降血脂、抗血栓外,還能有效幫助身體對抗發炎反應,改善免疫表現,降低細胞癌化的可能。隨著健康意識的抬頭,市面上也陸續出現許多含Omega-3的魚油產品,若你屬於外食族或較難攝取到Omega-3的人,選一款安全、放心的魚油保健品做為日常的補充,也是個不錯的選擇。‧益生菌:發酵的乳品如優酪乳、優格或益生菌保健食品內都含有豐富的益生菌。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益生菌在腸道的功能不僅是維持消化道機能,更能夠幫助我們調節免疫功能,減少過敏症狀的發生。在這裡要提醒的是,許多益生菌產品為了好吃會加入許多人工香料等不必要添加物,因此在選購益生菌產品時記得特別注意產品成分。世界過敏組織 (WAO)與世界衛生組織(WHO)將每年的7月8日訂為世界過敏性疾病日,希望藉此提升人們對於過敏疾病的關注與重視。與此同時世界衛生組織也已將過敏列為21世紀重點研究和預防的疾病,由此可見過敏已經是一個全球高度關注的議題。充實自己的知識,保護身邊的人成了我們必須努力的方向。透過文章將正確的保健知識傳遞給大家,也是『PrimePlus健康設計家』所追求的理想,相信大家看完本篇文章後一定對過敏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就讓我們就從現在開始做起,以知識為自己及親友打造一個美好生活吧!本文為《健康知識Plus專欄》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4-04 醫療.兒科
如何長高不長胖?營養師授健康飲食4重點
今天是兒童節,許多父母的煩惱就是怎麼讓小孩吃得健康、長得高人一等。食物中所含醣類、蛋白質、脂質三大營養素,是維持人體生理運作及提供日常活動所需營養的主要來源,可從全榖雜糧類、豆魚蛋肉類、蔬菜類、水果類、低脂乳品類及油脂與堅果種子類等六大類食物中獲取,各類食物提供人體不同的必需營養素,缺一不可。高壯孩童的飲食對策幼兒期是飲食行為養成的關鍵期,從小培養良好飲食習慣相當重要。體位肥胖對於生長期的孩童來說,若攝取過多精製糖及高熱量脂肪等,不只會阻礙生長,降低營養素吸收,且增加心臟血管疾病、糖尿病、脂肪肝及骨骼肌肉疾病發生,對心理與社交學習也有不好影響。建議日常飲食應優先選擇低熱量高營養密度食物,包括蔬菜、水果、全穀食物、低脂乳製品、瘦肉、低脂魚、豆類等;減少食用高脂肪肉類香腸、火腿、熱狗等加工食物;烹調上要少油炸、勾芡,多搭配蔬菜以增加飽足感;減少過多糖分及油脂攝取,如蛋糕、餅乾、甜點、冰品、手搖飲、汽水等;直接吃水果,避免喝果汁以減少糖分攝取。瘦小孩童的飲食對策蛋白質主要負責建造新的組織、促進成長發育,保護骨骼促進鈣質吸收協助生長,對於孩童成長期來說是非常重要的營養素。主要的蛋白質食物來源,包含豆魚蛋肉類、蛋品、魚貝海鮮、各種肉類及乳品類。體型較瘦小的孩童鼓勵正餐多吃點外,應避免食用低營養密度的零食飲料及油炸物。餐間點心可選擇牛奶、優酪乳、優格、豆奶、豆花、蛋類等,取代零食、餅乾、飲料類,市售保久乳或保久形式豆奶也是一個外出攜帶好選擇。健康飲食4重點定時定量:三餐為主,點心為輔,不養成吃點心零食的習慣。均衡攝取:飲食要重視均衡性,優先選擇天然原型食物。多吃蔬果:蔬果含有豐富維生素、礦物質及膳食纖維,都是生長所需營養。少糖少油少加工:少喝含糖或咖啡因飲料,喝白開水為宜;減少油炸、燒烤食物,改選烤、滷等少油烹調;減少加工製品、過多調味料等種類。(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3-29 養生.聰明飲食
潤餅並非輕食!下肚需跑2小時才消耗 避免吃進熱量做法一次看
【本文重點】除了掃墓祭祖,清明節還有吃潤餅的習俗,但一份潤餅熱量約300至500大卡,需要慢跑2小時才能消耗。衛福部國健署提供潤餅DIY的5大原則,包括選擇高纖餅皮、多吃五彩蔬菜、適量補充優質蛋白、減少精製糖及適量食用堅果種子類食品。注意潤餅要做成均衡飲食,且存放時間不宜過長。--by ChatGPT清明節除了掃墓祭祖,包潤餅也是習俗之一,而潤餅與粽子一樣也有南北作法差異,但無論是北部潤餅還是南部潤餅,一份熱量約300至500大卡,以60公斤成人為例,要慢跑約2小時才能消耗這些熱量,衛福部國健署提供潤餅DIY的5大原則,讓民眾吃得美味又健康。國健署社區健康組長羅素英表示,一般來說,北部潤餅內餡多以燙熟或水煮的蔬菜,加入炸紅糟肉、豆干及蛋酥等配料,最後再撒上花生糖粉;而南部潤餅內餡則多為乾炒蔬菜,再搭上香腸、滷肉、油麵等配料,因習慣的口味偏甜,花生糖粉會混入較高比例的砂糖。國健署提供潤餅DIY的5大原則,包括:1.餅皮優先選高纖,主食代換不過量傳統潤餅皮一般以中、高筋麵粉、鹽和水製成,屬於精製澱粉,建議選擇富含纖維的全麥、紫山藥或南瓜口味。此外,潤餅皮及內餡包的油麵皆屬於主食類,應取代當餐的主食,以避免攝取過多的熱量。2.多吃新鮮五彩蔬,清爽健康無負擔蔬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植化素及膳食纖維。建議潤餅中多添加新鮮、顏色多樣的蔬菜,如:紫高麗菜、韭菜、紅蘿蔔、甜椒、苜蓿芽、小豆苗、香菇絲等,可以延緩血糖上升,幫助維持腸道健康,同時也能增加飽足感。3.優質蛋白聰明吃,烹調少油不肥胖建議選擇油脂含量較低的豆干絲、蛋皮、雞肉或瘦肉絲等豆魚蛋肉類配料,取代飽和脂肪含量高的五花肉、香腸等,並多以汆燙、水煮、低溫烘烤等烹調方式,以避免攝取過多油脂及熱量,減少身體負擔。4.精製糖減少用量,水果替代風味佳潤餅會加入花生糖粉,而花生糖粉中常混入不少的砂糖,一旦攝取過量的精製糖,容易造成肥胖、代謝異常、齲齒及情緒不穩等問題,對於需要控制血糖的患者,食用時應更加注意。建議民眾減少花生糖粉的使用量,或以新鮮水果的甜味來取代花生糖粉,如:蘋果、香蕉、奇異果等,同時也能增加維生素C及膳食纖維的攝取。5.堅果種子宜適量,辨明標示安心食花生屬於堅果種子類,富含單元不飽和脂肪酸、維生素E、鎂等營養素,能為潤餅能帶來特殊的香氣及口感,不過也要注意花生含有較高的熱量,提醒民眾避免攝取過多花生粉,建議每餐攝取1茶匙。如自行購買花生粉時,也要看清楚食品標示、保存期限,挑選外觀正常、包裝完整的產品,才能吃得更安心。羅素英提醒,若將潤餅當作正餐,食用時記得把餐點中的主食、肉類及油脂類減量,並搭配「我的餐盤」均衡飲食的概念,適時補充水果及乳品類,才能滿足一天所需的營養。另外也要留意潤餅的存放時間不宜過長,避免細菌孳生導致食物腐敗,確保食用安全。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3-27 養生.聰明飲食
睡不好代謝差又升血糖 營養師教補充4種營養從吃對抗失眠問題
【本文重點】失眠是現代人文明病,睡前使用手機、壓力、環境、疾病等都會造成睡眠品質下降。台灣慢性失眠患者至少超過200萬人,年齡愈高失眠比例更高。慢性失眠會影響生理健康,而缺乏睡眠會提高血糖數值,容易增胖升血糖,也會增加失智風險。攝取含色胺酸食物、鈣和鎂能改善失眠,例如吃肉類、魚類搭配碳水化合物、牛奶、豆干、海帶、腰果、花生、小魚乾、綠色蔬菜等。建議每天睡足7至9小時、固定起床時間、不賴床、保持適當溫度與光線、避免烹調重口味和喝酒助眠。--by ChatGPT失眠是現代人的文明病,主要原因是生活失衡,包含壓力、飲食、環境、藥物、疾病等,睡前滑手機更是造成睡眠品質下降的一大主因,螢幕藍光影響褪黑激素分泌,導致生理時鐘混亂。台灣睡眠醫學學會調查發現,全台至少超過200萬人有慢性失眠困擾,隨著年齡愈高,失眠比率也愈高。大里仁愛醫院營養師徐佳靖說,慢性失眠的定義為每周三天以上睡不好,白天出現倦怠、嗜睡、情緒煩躁、難以專心等症狀,影響學習或工作,持續時間超過一個月。睡眠不足有害身體健康,大腦交感神經沒有獲得充分休息,不僅免疫系統失衡,還會使代謝降低,有三高問題的民眾更無法好好控制血糖、血壓、血脂。睡不好代謝差 易增胖又升血糖許多研究顯示,缺乏睡眠會使血糖數值上升,因為修復胰島素的敏感度降低,易增胖又升血糖。睡不飽也會增加失智風險!臨床研究證實,睡眠能幫助大腦清除β類澱粉蛋白,當身體代謝作用變差,就容易累積成高濃度的β類澱粉蛋白,造成掌管學習和記憶的海馬迴皺縮,經年累月逐漸瀰漫全腦。想要預防或延緩失智症,應調整生活型態,每天睡足7至9小時,固定就寢與起床時間、不在假日賴床補眠、寢室保持適當溫度與光線,戒掉睡前滑手機的壞習慣,並且可藉由規律運動和均衡飲食改善睡眠品質。色胺酸安穩睡眠 鈣鎂放鬆肌肉「吃對食物」也可以改善失眠,徐佳靖表示,藉由攝取含色胺酸食物,進入大腦合成血清素,能安穩睡眠。首要掌握均衡飲食原則,可參考國健署的「每日飲食指南」,吃足全穀雜糧類、豆魚蛋肉類、蔬菜類、水果類、乳品類、油脂及堅果種子類等六大類食物,其中肉類、魚類所含的色胺酸較多,搭配碳水化合物一起食用,能更順利吸收。鈣和鎂可穩定神經、放鬆肌肉,徐佳靖建議,可多吃牛奶、豆干、海帶、腰果、花生、小魚乾、綠色蔬菜等食物;維生素B有助於安定情緒,可食用糙米、燕麥、動物肝臟、小麥胚芽等食物。徐佳靖提醒,睡前4小時要避免吃太飽,烹調要清淡,重口味易引發胃食道逆流,導致夜咳或氣喘。民眾還有「喝酒助眠」的迷思,酒精的確讓人想睡,但會造成深睡期易醒不連續,破壞睡眠結構。元氣網推出「你放心,我們照顧你」單元,推出一系列飲食保健、居家運動、肌力訓練、失智照護等課程,免費線上觀看https://pse.is/4uva2a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3-21 名人.好食課
植物奶不是奶?一張圖看懂鮮乳、豆漿、燕麥奶、杏仁奶差異
早餐大家都配什麼來喝呢?天天聽營養師說早晚一杯奶,但你喝的奶跟我們說的奶一樣嗎?就讓好食課Angela 施沐恩 營養師 解析給你聽!鮮乳 vs. 植物奶:以同樣一杯(240毫升)份量做比較.低脂鮮乳:屬於乳品類,富含鈣質、維生素B2及蛋白質等營養,一杯熱量103大卡,蛋白質7.4克,可滿足成人一天24%的鈣質需求!目前每日飲食指南已經沒有強調乳品要喝全脂或是低脂,只要每日喝足都是好奶!.無糖豆漿(豆奶):屬於豆魚蛋肉類,同樣一杯蛋白質含量比鮮乳略高,且含有膳食纖維,比起鮮乳,少了動物性食物會有的飽和脂肪酸及膽固醇,但鈣質含量也比較低,一杯熱量84大卡,蛋白質8.6克,脂質4.6克,對於運動想增肌減脂者,可喝豆漿來補補蛋白及能量.燕麥奶:雖然近期許多咖啡店以燕麥奶取代鮮乳,但燕麥奶其實就是燕麥萃取+水的產物,屬於全穀雜糧類,本身無乳糖,也比較不會有豆製品脹氣的問題,相對於其他三者,含有較多的碳水化合物,含有特殊的營養素「𝝱-聚葡萄糖」可以調節膽固醇,也能幫助改善腸道菌相,適量補充有益身體健康!一杯熱量106大卡,碳水化合物19克,蛋白質僅含2.4克.杏仁奶:屬於油脂及堅果種子類,但通常市售產品用大量水份稀釋,比起其他三者,熱量相對較低,一杯僅有56大卡,但蛋白質含量也是最低的,脂質則含有4.1克迷思破解.植物奶可取代鮮乳?NO,與植物奶相比,鮮乳含有較豐富的鈣質、蛋白質及其他營養,所以植物奶是無法取代鮮乳的,需要額外搭配其他食物或是額外添加其他營養來補足.喝植物奶減肥?雖然植物奶普遍熱量比鮮乳低,但是市售產品多有額外添加糖或其他添加物來增添植物奶的風味口感,所以購買時除了要注意成分外,也要注意食物的代換,如果早餐喝燕麥奶,就不建議選麵包等同樣是全穀雜糧類的食材,建議搭配茶葉蛋等高蛋白食品,營養上較均衡!【本文獲好食課授權刊登,原文標題:植物奶不是奶?鮮乳植物奶營養大PK】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3-20 養生.聰明飲食
珍珠輸了!快速看懂手搖飲加料熱量排行:冠軍1杯等於1碗白飯
你也天天一杯手搖飲嗎?沒喝總覺得渾身不對勁?而你喝手搖飲都加什麼料呢?手搖飲配料 熱量排名營養師程涵宇分享,這次整理的手搖飲配料熱量排名,把最近夯夯的超級新人草仔粿也加進來一起比一比,結果一比草仔粿,實力堅強、熱量炸裂,直接衝到冠軍:1、草仔粿/1份280大卡人氣王兼熱量冠軍!草仔粿成分為糯米粉、蓬萊米粉、糖,帶有小湯圓的Q彈口感,又比波霸小一點,喝起來相當順口,不過草仔粿的成分多是扎實的碳水化合物,所以一份吸起來份量普通,但熱量和一碗飯完完全全一樣,務必要適量攝取!2、珍珠 /1份261大卡珍珠可以說是加料必點的基本款,熱量眾說紛紜摸不透!主成份為地瓜粉、樹薯粉、玉米粉、糖等, 一份熱量逼近一碗飯。要注意珍珠是由澱粉製成,在過程中會用糖蜜漬瞬間熱量增加,一樣要注意適量攝取!3、芋圓 /1份255大卡4、冰淇淋 /1份234大卡5、奶蓋 /1份230大卡綿密的奶油香鹹鹹甜甜,搭配飲料雙層口感的享受,也是近期很夯的手搖配料之一成分有奶油、糖、鹽等,所以熱量也是不容小覷!6、杏仁凍 178大卡7、粉粿 161大卡8、多多 144大卡9、椰果 141大卡10、布丁 110大卡11、蜂蜜 99大卡(推薦閱讀:蜂蜜熱量不低!醫曝「2吃法」都錯了 易腹瀉、1歲以下寶寶也別碰)12、仙草 77大卡13、寒天 56大卡14、綠茶凍 54大卡15、桂花凍 50大卡(熱量為飲料店販售之一份的份量,數值來源為實測及各大飲料店公告熱量)聰明選配料 熱量立刻減80%程涵宇指出,優先選擇較透明的配料熱量相對較低,像是寒天、茶凍、桂花凍,同樣是一份,選這些熱量直接比帶有嚼勁口感的草仔粿、珍珠等熱量直接少80%!還是好想喝手搖飲 把握這些撇步更健康程涵宇建議,以無糖飲料為主,像是純茶最無負擔,而適量喝茶對於不愛喝水的人來說可以補充水分,而且還含有兒茶素,幫助增強保護力很。此外,以鮮奶取代奶精。加入鮮奶的拿鐵系列也能符合每天都要攝取到乳品的建議,還能補充到蛋白質!真的嘴饞偶爾想加配料也沒問題,程涵宇表示,當選擇熱量較高的配料如珍珠、草仔粿、芋圓時,當餐要減少其他碳水化合物的攝取血糖更穩定。延伸閱讀:·含糖量堪比全糖手搖飲!1圖看「瓶裝飲料排行」 果菜汁還超越巧克力奶茶 ·愛喝奶茶小心喝進的全是油! 營養師曝「手搖飲陷阱」:無糖也可能糖分爆表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3-19 慢病好日子.糖尿病
慢病主題館【糖尿病】四成糖友腎病變:控糖不只看數值 還要防共病
台灣糖尿病人口高達240萬,每10人就有1人罹患糖尿病。聯合報健康事業部與腎臟病防治基金會日前舉辦「高血糖困擾你?掌握飲食原則,成功逆轉腎!」講座,與會的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副院長黃尚志指出,糖尿病共病眾多,高達四成的糖尿病患者同時患有腎臟病變。他直言,糖尿病患者控糖的共同目標不應只為「數字好看」,而是減少併發症,避免降低生活品質。第二型糖尿病患最多,與胰島素阻抗性增加、生活習慣不良有關。黃尚志說,在糖尿病四大類別中,第二型糖尿病的患者人數最多,主要發病的原因是胰島素阻抗性增加,加上生活習慣不當,如:缺乏運動、嗜吃甜食、飲酒、抽菸等,長久以往,也會造成胰島素分泌不足,血糖更難控制;第二型糖尿病的高危險群包括高齡長者、具有家族史者、高血壓等心血管疾病患者、曾罹患妊娠性糖尿病的患者等。根據國健署定義,糖尿病的診斷標準包括糖化血色素≧6.5%;空腹血糖值≧126mg/dL;飯後血糖值≧200mg/dL。黃尚志強調,雖然正常人的糖化血色素落在4-5.6%,但糖尿病患因胰島素阻抗性問題,不必追求和常人相同的數值,只要控制在6-7%即可。血糖失控易致多重器官病變,未來恐面臨洗腎。黃尚志表示,糖尿病患若血糖控制不佳,會導致多重器官病變,包括中風、心肌梗塞、感染、腎衰竭、截肢等狀況,都有可能發生,不僅讓患者生活品質下降,也可能連帶導致患者預期壽命變短,「所以糖尿病是很麻煩的疾病。」他也指出,除了控制血糖要花費醫療成本,眾多共病也會增加社會負擔。「糖尿病患裡面,很多人有腎病變。」黃尚志說,有統計指出,糖尿病腎病變的盛行率約為18%,或許有所低估,實際盛行率可能高達四成。他表示,糖尿病腎病變長期下來會導致尿毒症,若不介入處置,最終需要面臨洗腎或換腎,才能維持生命,「最好的方法是好好控制,不要讓腎病變發生。」腎功能可透過尿液檢查、對照量表評估。糖尿病腎病變主要症狀包括水腫、泡泡尿、高血壓、貧血和倦怠。黃尚志表示,腎功能的好壞,可以透過尿液檢查評估,檢測尿蛋白與肌酸酐等數值,再以肌酸酐為基礎,加入年齡、性別的資訊,可透過公式算出患者的「腎絲球過濾率(eGFR)」。他指出,在健保署的雲端健康存摺APP中的「腎臟風險分級(KDIGO)」量表,其橫軸為蛋白尿分級,縱軸為腎絲球過濾率,並有色塊分級,顏色越深風險越高,民眾可對照健檢報告自行評估。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腎臟專科營養師黃泰傑建議,糖尿病患要對飲食分類有所掌握,在六大飲食分類中,水果類、全穀根莖類、低脂乳品類是容易導致血糖上升的類別,攝取時需要注意。此外,烹調方式也會影響飯後升糖的速率,他舉例,台灣料理常見的烹調方式,如蜜汁、勾芡等,就可能造成血糖提升速度增加。定時定量優於少量多餐,有吃早餐血糖較穩定。過去多認為「少量多餐」能夠幫助減肥,黃泰傑指出,國外研究顯示,「定時定量」比起少量多餐,更能幫助控制血糖,建議民眾在正餐時間均衡飲食,減少在下午茶、消夜等非正常時間攝取熱量。此外,他說明,也有研究顯示,「有吃早餐」的患者比起「不吃早餐」的患者,飯後血糖更加平穩。黃泰傑表示,糖尿病腎病變患者的飲食,需要把握「控制好血壓」、「控制好血脂」、「避免攝取過多蛋白質」三大原則。他表示,控制血壓的飲食原則,主要是減少鹽分攝取,建議民眾可用天然辛香料,或適時運用酸味,減少鹽分攝取,同時增加食欲。黃泰傑強調,糖尿病腎病變患者要注意蛋白質攝取量,吃太多蛋白質會導致腎絲球壓力增加,長期以來可能造成腎功能衰退。他鼓勵患者以植物性蛋白質取代動物性蛋白質;半盒嫩豆腐約等於三指的家禽、家畜肉類,係一份蛋白質份量,建議男性一天5-6份,女性一天4-5份,特殊疾病患者的豆魚蛋肉類份量,則可諮詢醫師、營養師進行調整。糖尿病腎病變患者飲食注意● 搞清楚六大類食物,哪些會使血糖上升。● 少用蜜汁、勾芡等烹調方式。● 定時定量優於少量多餐。● 吃早餐比不吃早餐者,飯後血糖更平穩。● 減少鹽分攝取,控制好血壓、血脂。● 避免攝取過多蛋白質,長期易致腎功能衰退。責任編輯:辜子桓【慢病好日子】糖友早上出門太匆忙,不吃早餐會影響血糖控制嗎?為什麼洗腎的人會便秘?有什麼助排便的好方法?提供最接近病友真實疑問的慢病衛教資訊,與您一起好好過慢病日子! 📍瀏覽專題>>慢病好日子主題圈 📍觀看影音>>慢病好日子YouTube 📍專屬訂閱>>慢病好日子電子報 📍追蹤加入>>慢病好日子-一起最愛問粉絲團
-
2023-02-18 養生.聰明飲食
減脂、減醣、168斷食、生酮飲食...營養師詳解常見減重飲食方式!你想用哪種來減肥?
減重背後有個很基本的原理,就是打破「熱量平衡」。當「消耗掉的熱量」大於「飲食攝取」的熱量時,就可以達到熱量赤字(熱量消耗 > 熱量吸收),累積一段時間後,體重就會下降了。為了追求理想體態,有人靠少吃來減少熱量攝取;有人則靠增加活動量、提高新陳代謝等方式來增加身體的熱量消耗,也有人兩種方式同時並行。其中,「飲食管理」是最常被使用的方式。在力求「減重也兼顧身體健康」的模式下,我們要如何運用「飲食管理」來達到減重的目標呢?以下就讓《PrimePlus健康設計家》品牌營養師Jane帶你認識四類常見的飲食方式!減重四類常見飲食方式以下依照不同營養素比例,介紹四類常見飲食方式:均衡飲食、減醣飲食及減脂飲食;另外還有一些限制較多飲食,歸在「特殊飲食」。◎均衡飲食熱量攝取百分比約為醣類(50~60%)、蛋白質(10~20%)、脂質(20~30%)此熱量攝取百分比是根據衛福部國健署的建議訂定,藉由攝取各類型的食物,來滿足一天的營養需求並提升健康,在沒有特殊條件的情況下,只要營養均衡配合熱量控制,就能瘦得健康了。搭配以下提供的健康飲食小技巧,可以更容易達成減重目標:1.多吃蔬菜水果(建議至少3蔬2果),裡面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及礦物質,還有膳食纖維能提高飽足感、促進排便順暢及增加腸道健康。2.以全穀或根莖類食材(如南瓜:地瓜)取代部分白米、白麵作為主食,可以攝取到豐富營養素,更有飽足感、熱量也更低喔!3.減少高熱量食物攝取並注意高熱量醬料使用,如:油炸物、減少美乃滋、沙茶醬、咖哩塊…等。4.多吃原型食物,保留更完整的營養素;少吃精緻澱粉(如:糕點)或加工食品,以減少鈉及熱量的攝取。5.以水或無糖茶來取代含糖飲料,減少熱量攝取。6.六大類食物(水果、蔬菜、全榖雜糧、豆魚蛋肉、乳品、油脂與堅果種子)均衡攝取,營養素不漏掉。*衛福部國健署-每日飲食指南手冊中有說明各個熱量需求下,六大類食物的建議份數,可以一併參考。◎減脂飲食低油飲食, 熱量攝取百分比約為醣類(50~65%)、蛋白質(15~25%)、脂質(20%以下) 藉由減少飲食中的脂肪,來降低熱量攝取。支持此種飲食法的人認為,因1克脂肪9大卡,是醣類及蛋白質的2倍以上(1克4大卡),能量密度較高,所以少吃高脂食物,就能更輕易降低熱量;且脂肪吸收的效率很高,進食後大多會經由腸道進入體內,同時脂肪的食物產熱效應(Diet Induced Thermogenesis, DIT)較醣類及蛋白質低,代表身體在消化及儲存脂肪時,消耗掉的能量較少。除此之外,當飲食中含有大量脂肪時,會改變腸道菌相、使好菌數量下降,影響腸道健康,並且具有增加體脂肪囤積及促發炎反應的作用,因此採用低脂飲食,可以更容易達到降低熱量攝取及維持腸道健康的效果。一般來說,脂肪佔總熱量攝取10%以下就能算是極低脂飲食。如:特殊飲食中的歐尼森飲食。值得注意的是,就算要減少脂肪攝取,也不代表應該要吃到「無油」, 還有以下兩點須注意:1.人體有2種必需脂肪酸,無法自行合成,需透過飲食來提供,包括亞麻油酸omega-6(ω-6)及次亞麻油酸omega-3(ω-3)。且脂肪在人體中具有很多功能,如:構成磷脂質,它是細胞膜的主要成分;合成抗發炎物質,協助免疫系統;保護內臟及儲存能量等,所以使用減脂飲食,也要注意必需脂肪酸的攝取。2.飲食中的脂肪可以在腸道中幫助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所以脂肪吃太少時,可能會間接使脂溶性維生素攝取不足。 若使用減脂飲食法,還可以搭配以下三個小技巧:1.選擇用油量較低的烹調方式(如:清蒸、水煮);也可以適量食用堅果類。2.蛋白質來源優先選用低脂肉類、海鮮或豆製品,少吃較高脂的食材(如:豬蹄膀、五花肉、百頁豆腐、香腸、臘肉等加工食品)。3.減少高油食物的攝取(如:蛋糕、洋芋片、鹹酥雞)。 ◎減醣飲食熱量攝取百分比約為醣類(50%以下)、蛋白質(20~35%)、脂質(30~60%)藉由減少醣類攝取,來降低高醣飲食可能造成的危害。當人體吃下大量精緻澱粉或簡單醣類時,餐後血糖會上升快速,使體內胰島素分泌增加,將血糖轉換成脂肪囤積,進而增加肥胖及相關代謝性疾病的風險;而胰島素作用使血糖降到過低時,又會產生飢餓感,導致飲食量增加,促使熱量攝取過多。因此支持者認為透過減醣飲食使血糖波動和緩,就能避免過多胰島素分泌,降低醣類囤積成脂肪及減少餐間吃零食的慾望,更容易降低熱量攝取,達到減重效果。美國家庭醫師協會將低醣飲食定義為醣類佔總熱量攝取20%,而當每日的醣類熱量攝取
-
2023-02-14 養生.聰明飲食
外食注意「三少、三多」!營養師調配一日三餐健康菜單 ,麵攤、自助餐、超商版都有
外食幾乎已經成為你我的日常,疫情解禁後,餐廳位置更是一位難求。根據國健署調查,成人三餐外食的比例已突破六成。近年外食的選項,開始走進標榜營養均衡的「健康風」,但價格通常偏高,一盒健康餐盒動輒百元起跳,也讓小資族仍會選擇價格相對實惠的麵食、自助餐、便當等。但這些價格怡人的小吃,則藏有肥胖以及三高等飲食風險。外食最容易「營養不均衡」 四大營養素國人超級缺 據國民營養最新的調查結果,台灣人普遍缺乏維生素D、E、鈣、膳食纖維。而六大類飲食中,99%成人每天乳品攝取量不足1.5杯、91%堅果每天攝取不足1份、86%蔬菜每天攝取不到3份、86%水果每天攝取不到2份。「外食也能吃得營養均衡」國泰醫院營養組營養師楊蕙萍表示,外食也想吃得健康,可以從三方面著手「選餐廳」、「選食物」、「選份量」。1. 選餐廳:優先選擇「飲食不易過量餐廳」外食多是「色香味俱全」的餐廳選擇,有些餐廳標榜「俗又大碗」、「吃到飽」、「加菜加湯免費」等,看似賺到的標語,可能都會讓你那一餐攝取的熱量過量,或是單一營養素攝取過多,像是肉吃太多,卻沒有吃到蛋豆魚類,膳食纖維等也沒攝取到。這類容易讓自己當餐飲食過量的餐廳,不要列為外食用餐的首選,可以偶一為之。2. 選食物:優先選少油、少鹽、少調味餐點外食族礙於經費考量,大多會選擇自助餐店、便當店、小吃麵食或是速食店。這些店家提供的菜色五花八門,希望健康飲食,盡可能先看餐點能否符合「六大類飲食」的標準。能夠選擇一份有飯、有菜、有蛋、有肉的便當,就不要選擇只有油脂、飯加上少量的肉與菜的炒飯或是炒麵。3. 選份量:記住六大類飲食每日份量依據衛福部每日飲食指南建議,一天吃至少3份蔬菜、全穀雜糧類1.5-4碗、豆魚蛋肉類3-5份、乳品1.5杯、油脂3-6茶匙、堅果種子1份、水果類2-4份。依照每人每日需求熱量及六大類食物,調配三餐的份量。蔬菜可以以葉菜類為主,煮熟後的葉菜類半碗的份量算一份、生菜的話兩碗算一份、根莖類如花椰菜、蘿蔔等不會因為煮熟收縮的蔬菜,大約是一個碗六、七分滿,作為一份。乳品240毫升算1杯,其餘的份數計算都是以一碗當作單位。六大類飲食中,肉類的選擇,最好用白肉取代紅肉,像魚肉優於去皮雞肉,去皮雞肉優於牛肉。豆製品建議不要油炸,清蒸或是水煮取代油炸。其餘的建議則是清蒸、川燙、涼拌優於勾芡類食物。外食多精緻澱粉、加工毒素 「三少、三多」原則趨吉避凶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營養室主任蘇秀悅表示,台灣的外食幾乎都是以「精緻澱粉」當作基底,如白米飯、白麵條,備受喜愛的小吃如麵線羹、肉圓、蚵仔煎等,都是精緻澱粉的產物。精緻澱粉較容易讓飯後血糖升高,隨後立刻下降,血糖長期不穩容易增加胰島素抗性的機率。精緻澱粉不像是全穀米等,幾乎沒有營養素,吃下肚大多會轉換成熱量,增加肥胖的機率。較常被詬病是外食族「毒素來源」的加工食品,蘇秀悅表示,加工食品如丸子、火鍋餃類、香腸等,使用的食品添加物都是合乎法規,但食品添加物對於人體而言,需要經過肝腎代謝,如果沒辦法代謝就會累積在體內,長久以來可能就會增加身體的負擔。如果希望能減少身體的負擔,不只是外食,一般在家烹飪也建議可以減少吃加工食品,盡量選擇原形食物。外食的選擇上,除了秉持少油、少鹽、少加工,多喝水,多吃穀物、多吃蔬菜水果以外,烹調方式也能多加注意。蘇秀悅表示,外食販售環境以及食物是否有徹底加熱,避免細菌滋生。有些外食販售的食物,看似已經煮得滾燙,但放置太久也可能會有滋生細菌,吃下肚可能感染刺激腸胃道導致腹瀉等。營養師調配 日常版、便利商店版的健康菜單無論是上班族、業務、忙於課業的學生,常選擇的外食地點,大多為麵攤、自助餐、便當店、或是便利商店。國泰醫院營養組營養師楊蕙萍直接調配日常版以及便利商店版本的健康三餐,提供給民眾以此為基礎,調整參考。早餐:別忘記吃蔬菜一般早餐店/菜單一蔬菜三明治或鮪魚三明治、火腿三明治(沙拉醬少)一杯牛奶一般早餐店/菜單二一份蘿蔔糕+蛋一杯牛奶或無糖豆漿一條小黃瓜或是芹菜或一顆牛番茄便利商店/菜單一一份蔬菜包+一碗茶碗蒸一杯無糖豆漿便利商店/菜單二烤地瓜+茶葉蛋+生菜或關東煮(茭白筍、蒟蒻、蘿蔔)不要喝湯一杯牛奶或無糖豆漿午餐和晚餐:五穀雜糧加進來一般自助餐店/菜單一五穀飯(女生小碗一碗,男生完整一碗)主菜雞或鴨或魚豆製品(優先選滷、烤、清燉的烹調方式)蔬菜一到二份肉片一份一般麵攤/菜單一湯冬粉或湯米粉(可加肉片作為主菜,避免添加肉燥)一份嘴邊肉(如果沒有肉片當主菜,可加此小菜)一份豆腐(滷豆乾或是水煮豆腐)一份燙青菜或一份海帶一般麵攤/菜單二8顆水餃一份豆腐一份燙青菜或一份海帶便利商店/菜單一關東煮:玉米、豬血糕、白蘿蔔或高麗菜捲、豆腐、煮蛋一包蔬菜包一根香蕉或一份芭樂便利商店/菜單二一份涼麵蕎麥麵一份蔬菜包一根香蕉或一份芭樂便利商店/菜單三一份手捲或一份壽司一杯牛奶一份生菜包速食店/菜單一烤雞排堡或魚排堡一份生菜一份玉米一杯無糖飲料
-
2023-01-30 養生.聰明飲食
多吃蔬菜、莓果類…麥得飲食法延緩失智穩三高!一日3餐建議食譜
●高糖高脂讓身體發炎,影響大腦認知功能●高齡族飲食重點,掌握「三好一巧」原則年節不忌口、不定時用餐,加上熬夜打牌作息大亂,超級傷身。若吃進了過多熱量,會增加體內發炎物質,不僅身材腫了一圈,肥胖也會加速大腦老化,傷害大腦神經元、認知功能變差,增加罹患失智症風險。營養師徐佳靖表示,除了不良生活習慣,「吃」是最直接影響身體健康的關鍵。民眾常見的NG飲食行為,包括加工食品及重口味食物吃太多、愛吃炸物、紅肉吃過量、攝取過多含糖飲料等,都會讓腦部受到自由基損害。吃原型食物 多食蔬菜、莓果類害怕失智症上身,徐佳靖建議,可採行有「心智飲食」之稱的「麥得飲食」,此飲食法結合得舒飲食和地中海飲食,提倡多吃原型食物、大量食用綠色蔬菜及莓果類,只要認真執行,對於預防失智、穩定三高都有效。徐佳靖強調,藍莓、草莓、桑椹、黑醋栗等水果富含類黃酮和花青素,是絕佳抗氧化劑,多食用有助減緩認知功能退化、保護心血管,特別是血管性失智症的發生。失智症好發於65歲以上族群,徐佳靖說,可藉由飲食延緩惡化速度。以國健署的「每日飲食指南」為基礎,均衡攝取全榖雜糧、蛋魚豆肉類、乳品、蔬菜、水果、油脂及堅果種子類,獲得完整營養素;掌握「三好一巧」:吃得下、吃得夠、吃得對、吃得巧,做為高齡族群的飲食原則,依長輩牙口狀況準備餐點、提升進食意願。失智症用餐 食物裝在1個碗內徐佳靖提醒,失智症患者因認知功能變差,可能無法辨識菜餚,最好將食物盛裝在一個盤子或碗內,筷子或叉子、湯匙擇一使用,並在患者的視線內放置食物。若有吞嚥障礙問題,務必諮詢語言治療師進行評估,討論如何準備餐點,可轉介營養師了解失智專業照護技能;若合併缺牙、假牙、牙口不好等咀嚼問題,也要尋求牙科治療,維護口腔衛生。均衡飲食一日餐飲建議早餐:一片全麥吐司或一碗地瓜飯、一顆水煮蛋、一杯240毫升牛奶、一顆拳頭大的當季水果午餐:一碗糙米飯、一份深綠色蔬菜、一碗小魚乾味噌湯、一份煎鮭魚、一杯無糖優格晚餐:一碗五穀飯、一份豆腐、一份雞肉、一份深綠色蔬菜、一匙堅果種子、一顆拳頭大的當季水果麥得飲食注意事項1.每周至少食用一次海鮮2.每周食用紅肉不超過4次3.避免加工肉品
-
2023-01-21 養生.聰明飲食
年菜如何健康吃? 醫授「6大飲食技巧」讓您健康快樂過好年
農曆春節即將到來,過年與家人圍爐吃年菜是長年的傳統習俗,圍爐桌上擺滿各式各樣的美味佳餚,讓人想大快朵頤,然而近年受到疫情影響,也讓許多民眾越來越關注自己的身體健康,因此年節享受美味佳餚時,勢必會擔心自己或長輩的健康有負擔,因此營養師在此分享年節如何選擇年菜飲食,讓大家能健康快樂過好年。 年菜健康吃六大技巧1.均衡攝取營養、份量剛剛好年節最常出現的年菜包含佛跳牆、豬腳蹄膀、糖醋魚、年糕或長年菜等,民眾若無特別注意食物份量,在開心進食氣氛下食物容易吃過頭,導致年節過後,檢驗報告呈紅字、體重增加或是出現腸胃道問題,因此建議民眾可參考衛福部的「我的餐盤」健康均衡攝取食物,提醒每餐要有蔬菜、豆、魚、蛋、肉類及全榖雜糧類(如:米飯、麵條、玉米或芋頭等),又以蔬菜量佔最多,最好佔有餐盤的1/2量,每餐豆魚蛋肉類大約掌心大小。另外,家裡通常會準備零嘴點心,建議也要準備新鮮水果(如:蘋果、橘子等)及堅果類(如:花生、開心果等),增加有營養點心攝取是提升健康的好方法,別忘了每日也要安排1-2份乳品類攝取(如:牛奶、優酪乳等),如此整天下來就會均衡攝取到身體所需要的營養素喔。瞭解均衡營養攝取的概念後,年節菜餚及零嘴點心還有哪些要注意呢?下面內容有更詳細的說明。2.『高纖維』吃足蔬菜最健康吃年菜時容易大魚大肉,而忽略蔬菜的攝取,導致當餐攝取過多的油脂及熱量,除了造成營養比例失衡,也容易發生排便不順問題,因此吃年菜時可先吃足蔬菜類、再吃豆魚蛋肉類,此外,準備年菜時可於肉類的菜餚裡加入筍片、青椒等配菜拌炒,若煮火鍋或佛跳牆時,可加入蘿蔔、香菇、金針菇或葉菜類燉煮,這些方法都能夠再提升當餐的蔬菜量。尤其糖尿病病人需搭配足量的蔬菜,才能穩定當餐的血糖變化。3.『低油』烹調、低脂肉類無負擔年菜烹調選擇以低油為佳,建議採用燉煮、清蒸、燒、滷、烤、涼拌等,避免高油的烹調方式。舉例說明如下:(1)炸年糕換成烤年糕、煎蘿蔔糕換成港式蒸蘿蔔糕。(2)糖醋魚換成清蒸魚、蔥燒魚,炸蝦換成醉蝦、椒鹽烤蝦。(3)佛跳牆的食材(如:芋頭、排骨酥),油炸、直接燉煮,火鍋湯撈去浮油。此外,肉類也需減少高脂肪的蹄膀、東坡肉、內臟及肥皮,改選低脂的豆製品、魚蝦、海參、雞肉、牛腱肉或腰內肉取代。對於高血脂及糖尿病病人,需減少高脂食物攝取,才能避免血脂升高及心血管疾病的風險。4.『低鹽』調味、少選加工品調味的部分,不使用過量的調味品,例如:沙茶醬、豆瓣醬、番茄醬等,調味品最多一種、且少量添加即可。此外可多運用具風味的食材入菜,例如:蔥、蒜、薑、香菜、九層塔、辣椒、八角、花椒等。而加工食品在製作過程時會加大量鹽份,因此需留意淺嚐即可,例如:甜不辣、香腸、臘肉、烏魚子等加工品。其他減少鹽份方法為不淋滷汁或湯汁拌飯。高血壓病人飲食需減少鹽份攝取,因此更需留意烹調調味及避免加工品選擇。5.適量『無調味』零嘴點心年菜大餐後,想必要有點心作為美味佳餚的結尾,常見的年節零嘴包含:花生糖、紅白生仁糖、牛軋糖、麻荖、蜜餞、魷魚絲、肉乾等,由於這些屬於高糖、高油鹽的零食,吃多容易增加多餘熱量及身體負擔,因此建議僅選擇一種並少量淺嚐,例如:花生糖1個、或紅白生仁糖1湯匙、或牛軋糖1個、或麻荖1個、或蜜餞2個、或魷魚絲1-2湯匙、或肉乾1片(40克)。年節零食建議選擇「無調味」為主,如:原味堅果類(每日1湯匙),或水果乾(約20克) ,水果乾含有水果的醣份及纖維等,因此一樣會有熱量,也不宜攝取過多,提醒果乾要選擇無額外添加糖、無過多添加物為佳。糖尿病病人需控制血糖,因此更要避免含糖的零食或糖果,若吃水果作為點心,每日攝取2份、每次僅1份即可,而腎臟病病人除了避免高鹽加工零食、也不可吃堅果類,以免增加腎臟負擔喔。6.少飲酒、多飲水過年期間若要飲酒建議小酌即可。建議男性每日攝取小於2個酒精當量,女性每日
-
2023-01-19 養生.聰明飲食
研究稱素食者BMI低、肌肉狀況差 營養師教你如何改善避免骨鬆
●防骨鬆,每天飲食補足鈣質、蛋白質、維生素D●慢跑、健走、肌力運動維持肌肉量,避免跌倒骨折女性長期吃素,小心髖部骨折風險高。根據「每日科學」發表的英國研究顯示,女性素食者相較普通葷食者,髖部骨折風險高出33%,分析可能與素食者攝取較少維持骨骼、肌肉健康的營養素有關。國健署提醒,若長期鈣質攝取不足,易發生骨質疏鬆症,建議每日應攝取足夠的鈣質、蛋白質及維生素D。素食者BMI低 肌肉狀況差這是由英國里茲大學團隊進行的研究,2萬6318名女性受試者經過20年追蹤,發現822名髖部骨折患者,約占總人數3.1%。受試者區分普通葷食者及素食者,並進行兩組對比,發現素食者罹患髖部骨折的風險,較葷食者高3成3。研究結果顯示,女性素食者恐有髖部骨折的潛在風險,且素食者平均身體質量指數(BMI)略低於普通葷食者,意味骨骼、肌肉狀況可能較差,髖部骨折風險更高。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營養師莫雅淳指出,女性相較男性來說,有較高的骨折風險,若是素食者,更需要注意營養素攝取。國健署調查發現,國人每日鈣攝取量不足,19至44歲平均攝取505毫克、45至64歲攝取566毫克,僅達到建議攝取量一半。為延緩中年以後骨質流失速度,避免發生骨折或肌少症,莫雅淳強調,每日應攝取足夠的鈣質、蛋白質及維生素D。像「每日喝1.5到2杯乳品」可滿足成人一日約四分之一鈣的建議攝取量,或「攝取高鈣食物」,包括起司、黑芝麻、小魚乾、傳統豆腐,以及深綠色蔬菜如地瓜葉、莧菜,每份100公克深色蔬菜的鈣含量大於75毫克。傳統豆腐豆乾 鈣含量較高莫雅淳表示,以葷食者來說,攝取鈣質的來源比較豐富,包括牛奶、乳製品等,但純素食者的鈣質來源較侷限,有些豆製品的含鈣量沒有想像高,例如比起吃嫩豆腐,更建議吃鈣含量更高的傳統豆腐、豆乾;豆漿雖然是豆製品,卻不能取代乳品的含鈣量。建議素食者可多從豆製品、深綠色蔬菜攝取鈣質。人體肌肉主要由蛋白質構成,若肌肉量過少,恐會增加肌少症風險。莫雅淳指出,相較葷食者可以透過蛋奶素、不同種肉類來攝取蛋白質,純素食者的蛋白質來源大多以豆類為主,包括黃豆、毛豆、黑豆或豆腐、豆乾等,雖然市售不少黃豆加工品,像素雞、素鴨、素火腿等增加菜色風味及造型,但加工過程營養容易流失,且為精緻加工食品,建議仍以食用原態食物是較好的選擇。莫雅淳表示,研究中提及女性素食者BMI較低,代表體重也較輕,骨頭外包覆的肌肉量、脂肪量可能不足,保護作用也不高,因此骨折風險相對高。建議除攝取鈣質外,要多補充維生素D,可透過吃菇類食物、每日曬太陽約20至30分鐘生成維生素D,進而促進人體鈣質吸收。也要透過慢跑、健走、肌力運動來維持肌肉量,以避免跌倒、骨折,影響未來生活品質。
-
2023-01-14 養生.聰明飲食
買鮮奶怎麼選?這種包裝,維生素易被破壞!但過度加熱問題更大
你買牛奶,會買紙盒包裝的,還是玻璃瓶包裝的。營養師指出,市售鮮乳較多採用紙盒,因牛奶裡面其一種營養成分維生素B2,被陽光照射到就會被破壞,不過仍有其他的營養成分。市售鮮乳品牌很多,包裝也略有不同,有紙盒、塑膠瓶、玻璃瓶等,有些人會因包材偏好而選擇購買。營養師呂孟凡在其臉書粉絲專頁發文分享一冷知識,鮮乳包裝通常使用避光的紙盒,或不透明的塑膠瓶,較少看見透明的包裝,這是因為牛奶裡面富含的營養成分維生素B2怕光,被陽光照射到就會被破壞,甚至是用於治療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症的光照都可以破壞維生素B2,所以通常鮮乳不會被放在玻璃瓶中販賣。不過當然也有因行銷考量以玻璃瓶裝的,也不是說就不能買。呂孟凡強調,營養有很多面向,牛奶不會因為少了維生素B2就沒有營養價值或不值得喝,它還有優良的蛋白質、鈣質等。牛乳加熱別過度 理想溫度40~50°C根據《食力》比較各種不同牛乳,依加熱殺菌方式的不同,口感不一樣,對營養成份的影響也略有不同,但對於主要營養價值蛋白質、鈣質而言,不同的加熱方式影響不大,僅少數機能性成分,像是乳清蛋白、維生素等,會因加熱溫度升高而被破壞,但這些成分在生乳中並不多。而天氣冷時,許多人習慣將冰冷的鮮奶加熱,不過切記不要過度加熱,不可煮沸。根據牛乳業者分享給消費者的乳品小知識指出,鮮乳在加熱過程中最容易流失的是維生素,蛋白質也會產生性變導致人體較不易吸收,但最重要的鈣質並不受高溫影響。整體仍建議以較溫和的方式加熱,理想加熱溫度為40~50°C,加後熱可用手指沾一下,皮膚感受到的會是微溫而不會感受到燙,如果感覺很燙,那就是加熱過度了。【資料來源】.營養麵包(呂孟凡營養師) 粉絲專頁.為什麼有些常溫、有些需要冷藏?牛奶存放溫度與一件事有關.外國的鮮乳比較純?加熱殺菌方式影響口感.乳品小知識| 鮮乳怎麼加熱?牛奶加熱時間會營養流失嗎?
-
2022-12-25 醫療.消化系統
營養師認證「消肚子脹氣9個作法」真的有效! 高麗菜、蘋果、人工甜味劑都要少碰
不知道為什麼腸胃常常鬧脾氣?常飯後肚子堵堵,腸道內有氣體或壓力覺得怎麼上不去又下不來好不舒服,有時候甚至還會痛,這就是脹氣了! 脹氣發生 常見8大原因營養師程涵宇指出,脹氣非常常見,一般人發生率在16-31%,有些人深受其擾甚至影響到生活品質。而脹氣有可能是因為一頓大餐、吃了產氣食物等原因造成,也有可能是身體的警訊!1.腸道過多氣體‧吃了過多在結腸中發酵的食物,例如纖維、糖醇和 FODMAP(在腸道發酵的短鏈碳水化合物)‧食物耐受不良,例如乳糖或果糖不耐受‧吞下太多空氣‧腸內液體增加‧便秘‧腸道微生物群生態失衡2.內臟超敏反應:對腸道內正常量的氣體和張力的感受增加3.壓力、焦慮4.變胖5.高脂肪飲食6.月經週期的變化7.腹壁和橫膈膜的肌肉反射8.其他警訊:感染、吸收不良、腸阻塞、肝病或癌症 改善脹氣問題 9飲食法則要牢記程涵宇也分享,9個消脹氣科學飲食法,幫助大家消除脹氣問題:1.避免容易脹氣食物例如青花菜、高麗菜、洋蔥、蘋果、小麥、糯米、口香糖、炸物、鹹酥雞、碳酸飲料等;其他像是糖醇、人工甜味劑、豆類和部分高纖維蔬菜和水果,含有大量可能導致腹脹的不易消化的化合物,建議減少或避免吃這類食物幫助緩解。2.乳糖不耐症改喝優酪乳乳糖不耐症會導致多種消化症狀包括腹脹。如果有乳糖不耐症的人,乳品來源可以先以優格、優酪乳優先。3.規律排便也有關係如果有便秘問題可能加重脹氣症狀。4.吃益生菌改善例如優格、味噌、豆豉、泡菜、康普茶都是豐富益生菌的來源。益生菌會改善腸道中的細菌環境,解除脹氣問題,若選的是保健食品形態的益生菌,建議至少連續吃四週來確定效果。5.少鹽少油也有幫助大餐和高鹽或高油食物會增加腸道中氣體和水的產生及滯留,而導致腹脹。6.吃東西慢慢吃不說話吃東西慢慢吃不要邊講邊吃,可以幫助降低腸道中的氣體量來減少腹脹和打嗝問題。7.飯後走走飯後走路或騎腳踏車有助於清除腸胃中的氣體。8.不要跟吹汽球一樣快速變胖體重快速增加會增加腸張力、發炎反應易導致脹氣9.練腹肌也有用有些人的脹氣問題可能是由異常的肌肉反射引起的。生物反饋是一種有助於重新訓練這些肌肉幫助放鬆並緩解腹脹。最後,程涵宇提醒,如果有長期無法解決的脹氣問題,請務必看醫生找到根本原因,才是根本之道。延伸閱讀: ·不只要避開麵包!1圖看「最易讓你胃脹氣兇手」 高麗菜、地瓜、蘋果都上榜 ·莫名胃口差、常脹氣小心是胃癌! 醫警告:這些「用餐習慣」恐增罹癌風險
-
2022-12-24 養生.聰明飲食
寒流來襲!優酪乳可以加熱再喝嗎?專家曝真相
大陸冷氣團南下,全台各地溫度斷崖式下降,這也影響飲食習慣,許多人將冰飲換成熱飲,不過,營養專家提醒,優格、優酪乳等飲品可不能加熱,因為內含益菌、微生物,一旦處於高溫狀態就會死亡,如此便失去補充益生菌的目的。優酪乳的益生菌 只能存活在低溫環境台北醫學大學保健營養學系教授劉珍芳指出,含有益生菌的優格、優酪乳等乳製品,都需放置於冰箱冷藏保存,原因在於有益菌等微生物只能存活在低溫環境。冬天低溫,若要食用這類乳製品,不建議加熱,因為溫度只要超過55℃,微生物菌體就可能死亡。劉珍芳表示,民眾可以將優格、優酪乳等發酵乳品放置於室溫,等待10至15分鐘,稍微回溫後再食用。如果喝熱牛奶,也就注意溫度,不宜過高,如果煮到沸騰,蛋白質就會遭受破壞。「純」優格、優酪乳 這樣吃更健康由於「純」優格、優酪乳等發酵乳品偏酸,劉珍芳建議,可以添加新鮮水果或是穀片,增加甜味及口感,因為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蛋白質、益生菌,可以視為健康早餐。再者,大部分優格、優酪乳產品偏酸,業者習慣添加甜味劑,並加入草莓、藍莓等口味,劉珍芳提醒,民眾在食用、飲用發酵乳製品時,一定要注意熱量,免得變胖。食藥署則提醒,從冰箱取出優格後,務必儘速食用,剩餘部分,請冷藏(7°C以下)保存,並在保存期限內食用完畢。★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
-
2022-12-22 醫療.腦部.神經
腳步不穩、頭暈…秋冬留意中風徵兆 3大議題 800位照顧者最想問
進入冬季,低溫及溫差變化影響下,血壓、血流壓力容易升高,使中風與再次中風危險性增加。一旦中風留下如癱瘓、認知障礙、失語等失能後遺症,照護上更是需額外花費不少心力,因此預先辨識中風前兆成為照顧者十分重要的課題。台灣腦中風學會與聯合報健康事業部合作,於WaCare遠距健康平台舉辦「不可不知的腦中風大小事」,針對常接觸中風高危險族群的照服員、家屬等照顧者進行線上教育課程。此次特邀請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神經部腦中風暨神經重症科主治醫師黃虹瑜及嘉義基督教醫院神經內科腦中風中心個案管理師侯玫妅授課,分享如何辨識再次中風的警訊、中風危險因子及預防、復能照護等以避免再次中風。近八百名參與線上課程的照服員,對於如何預防中風、反覆中風以及中風高危險因子心房顫動的警訊等議題,十分關注,發問踴躍。照顧者問卷調查,最想了解的議題前三名:TOP3:如何預防中風與再次中風「相較昨天,出現任何一個輕微變化都可能是中風前兆」黃虹瑜說,「中『風』就是一陣風吹來,一個突然的變化,一下子就發生的事。」中風是血管產生急性血塊堵塞腦部血管,當有新的血塊產生,就會有新的症狀,除了半身肢體或臉部麻痺等讓人較有警覺,有些症狀輕微易被忽略,但若比起前一天症狀突然出現或有新變化,就需額外注意,如: 💡突然暈眩 💡走路不穩 💡四肢不協調 💡理解或說話能力下降、溝通出現困難 💡口齒不清或原因不明的劇烈頭痛比起第一次中風,再次中風會弱化對症狀的感受,病人較難察覺身體是否有出現異狀,需要透過照護者協助回顧病患的病史,找出可能再次中風的危險因子加以預防,才有機會避免再次中風。TOP2:如何快速辨識中風徵兆及如何處置「再次中風危險因子,心房顫動是最危險的不定時炸彈」黃虹瑜說,中風危險因子有八大項,分別為: 💡心房顫動 💡腦中風家族史 💡吸菸史 💡體重 💡血壓 💡膽固醇異常 💡糖尿病史 💡運動不足其中,心房顫動是最危險的不定時炸彈,根據台灣腦中風學會登錄實際的中風案例,每6人就有1人是因為心房顫動引起。心悸、頭暈、胸悶等,可能都是心房顫動發作的疑似症狀,但仍有8成的病患沒有任何症狀,建議45歲以上民眾每年至少進行一次心電圖檢查,定期回神經內科追蹤,若檢查出患有心房顫動,可提前評估合併中風的風險,透過口服抗凝血藥物來預防。病患如中風後半身癱瘓或失去語言能力,也需注意症狀的急性變化,如: 💡原先為左邊癱瘓,卻突然右邊身體機能也退化 💡使不上力 💡語言表達能力變差 💡開始流口水、嗆到此時應省去討論時間,盡快聯繫119送醫,保握黃金搶救時間,降低肢體偏癱及認知障礙等後遺症。TOP1:中風後的營養照護與日常生活訓練「中風後仍有機會回復正常生活」侯玫妅說,腦中風後六個月為復健黃金期,積極復健有較高恢復身體功能的機會。 💡剛中風的急性期(3-21天):復健重點在關節運動、翻身擺位等維持肌肉與關節的活動度。 💡恢復期(3-6個月):待病情穩定後加強復健能力,訓練日常生活所需功能 💡慢性期(6個月後):著重預防再次中風及機能退化。一名30多歲的年輕病患,中風後積極復健,鍛鍊患肢的肌肉與關節及調整過往的飲食與生活型態,不僅重新回到工作崗位,生活也恢復正常,醫師驚訝地說,「就像沒中風過一樣,整個人精神煥發。」鼓勵病友積極復健,中風就有機會逆轉勝。值得注意的是,每個人的恢復程度不同,對於中風症狀嚴重者,為避免中風後的肢體發生攣縮及退化,照護者可協助病患多使用患肢拿取物品進行練習,透過患肢執行動作來學習,刺激大腦產生新連結,及訓練病患練習獨立穿衣,肯定自我價值。「預防再次中風:治療控制、身心復能、長照資源」照護者是病患預防中風、再次中風的關鍵角色,侯玫妅說,9成的腦中風與危險因子有關,控制危險因子包含: 💡協助病患穩定服藥及定時監測健康數值,如:心律、血氧、睡眠品質 💡避免血壓、膽固醇及血糖、心跳數值異常波動 💡若有服用慢性病藥物,勿自行停藥或減少藥量 💡控制飲食及體重 💡改變生活型態,如:規律運動、復健、戒菸、戒酒等。飲食照護上首重讓病患吃得下、均衡攝取六大類營養(全穀雜糧類/豆蛋魚肉類/蔬菜類/乳品類/水果類/油脂堅果種子類),如病患進食後聲音改變、咳嗽或流口水、吞嚥後呼吸急促或出現類似噎到的症狀、將食物吐出等,可能是吞嚥出現困難,需注意嗆食後可能引發吸入性肺炎,透過復健科、語言治療師、營養師評估狀況調整飲食質地,或指導預防嗆食等餵食步驟。此外,根據1項發表在《Neurology》(神經病學雜誌)的研究統計,每三人就有一人中風後伴隨憂鬱情緒,當病患出現不想活動及交流等狀況,照護者多陪伴、聊天有助短暫的憂鬱隨時間蒸發,但若憂鬱持續超過一個月,回診時應向醫師反應。中風後的長期照護面臨壓力及經濟負擔,侯玫妅說,視病患狀況由醫師認定後,可申請重大傷病及身心障礙手冊,減免部分醫療等負擔,或透過社工或1966長照服務專線,評估居住縣市可利用的社會資源提供幫助。
-
2022-12-14 養生.聰明飲食
多喝牛奶真的能補充更多鈣嗎?破解你的鮮乳10大迷思!
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關於鮮乳的添加物與營養成分總是流傳著許多謠言與迷思,大眾對台灣的鮮乳有什麼誤解呢?一起來看《食力》整理關於鮮乳的十大傳言,破除對於鮮乳的錯誤印象!「鮮乳、保久乳中有添加物嗎?」、「喝鮮乳會比喝保久乳營養嗎?」、「多喝鮮乳真的能補充更多鈣嗎?」,這些也是你的疑惑嗎?《食力》整理網路上各種對於鮮乳的十大傳言,一起來看看到底是真是假!迷思1:台灣鮮乳是因為加了添加物,所以喝起來比國外鮮乳更濃醇香?首先,這並不是因為台灣的鮮乳有添加物,在台灣法規中除了強化營養鮮乳外,是不得添加任何食品添加物。而會造成國內外兩者口感差異的原因是來自於「加溫殺菌法」的不同。鮮乳在加熱過程中,乳糖和蛋白質會產生梅納反應、加上蛋白質變性等反應,會造成鮮乳風味更香甜、濃郁。而台灣市售鮮乳多使用加熱溫度125~138度、加熱時間2~5秒的「超高溫瞬間殺菌法(UHT)」,是鮮乳殺菌法中溫度最高的一種,也造就了鮮乳的「濃醇香」風味。而國外鮮乳則多採用相對溫度較低,72~75度、加熱時間15秒以上的的「高溫短時間殺菌法(HTST),溫度較低,也較能將鮮乳原有的風味保存下來。迷思2:鮮乳、保久乳中會有添加物嗎?濃、醇、香,可說是現在消費者對於鮮乳的想像,不過會有業者在鮮乳中加入添加物來符合消費者期待的口感嗎?依造現行法令「乳品類衛生標準」的規定,在鮮乳、保久乳中是不能添加任何食品添加物的。僅有「強化營養鮮乳」被允許添加「生乳中所含之營養素」,只要是生乳中原本含有的營養素(例如:維生素A、維生素D、維生素B1、維生素B2、鈣、鐵、乳清蛋白等)等都可以添加。而添加量的多寡,如果所添加營養素屬於食品添加物,用量應符合衛福部標準(例如:乳清蛋白添加量需少於1%);若不屬於食品添加物,則不得超過生乳中原有含量。至於一般市售保久乳的保存期限能長達6個月,也並非含有防腐劑等食品添加物,而是因為製程中已經過殺菌、無菌充填等步驟,所以得以常溫、長時間保存。迷思3:明明都是鮮乳,台灣鮮乳保存期14天、進口鮮乳卻可放70天,是有防腐劑嗎?台灣人最常購買的進口鮮乳,符合CNS3056鮮乳定義的好市多販售的「Kirkland Signature 科克蘭全脂鮮乳」上的保存期限長達70天,同樣是鮮乳,台灣市售鮮乳保存期限多為12~14天,為什麼差這麼多?其實這款進口鮮乳和台灣大部分市售鮮乳都使用「超高溫瞬間殺菌法(UHT-pasteurization)」,國內鮮乳常見加工溫度為125~135度、2~3秒,在未開封下可以保存15~60天,不過為了確保品質,台灣市售鮮乳保存期限多為12~14天。而殺菌溫度越高、時間越長,越能延長鮮乳的保存期限,科克蘭鮮乳加工的溫度為138度,略高出台灣常見的125~135度的殺菌溫度,也是能存放較久的原因。不過不管是國內外的鮮乳,開封後還是盡量早日飲用完畢。迷思4:喝鮮乳會比喝保久乳營養嗎?有一派選擇喝鮮乳的人會認為,鮮乳會比保久乳更營養,不過這是真的嗎?根據《鮮乳保久乳調味乳乳飲品及乳粉品名及標示規定》,產品若標示鮮乳或保久乳,原料均為100%生乳。台灣市售大部分的鮮乳與保久乳均使用「超高溫瞬間殺菌法(UHT)」,兩者不同之處在於,鮮乳加熱溫度較低,且需使用冷藏保存;而保久乳以高溫、高壓滅菌後得以常溫保存。也就是說,其實兩者的差別只是殺菌方式與保存方法、期限的不同,在營養素含量上並沒有太大的不同。迷思5:加熱殺菌鮮乳的營養也會被破壞嗎?鮮乳中主要提供的營養素為脂質、蛋白質、和鈣。而「鈣」並不會因為受加熱而遭到破壞,所以不論是哪種殺菌方法都不會有影響。而鮮乳中含有約3~4%的蛋白質,其中有8成為酪蛋白,另外2成則為乳清蛋白。不過乳清蛋白在約80°C時會產生變性、遭到破壞,降低部分鮮乳中乳清蛋白所提供免疫調節、抑制細菌的機能性。而水溶性的維生素B群(維生素B1、B2)在熱環境下也會受到影響而流失。像乳清蛋白、維生素等鮮乳中的機能性成分,雖然會因為高溫而受到破壞,不過也並非鮮乳中主要提供的營養素,就整體營養價值來看,影響並不大。迷思6:多喝鮮乳真的能補充更多鈣嗎?鮮乳雖然是補充鈣質的良好食物來源,但並不代表你喝越多就能吸收越多。喝下一杯鮮乳,其中「鈣」的吸收率只有30%~32%,且喝進去的鈣是存在於血液中,並不會馬上進入骨頭中,也就是說,血鈣濃度高不代表骨骼中的鈣濃度高,必須透過「維生素D」的轉化才能增加人體骨骼鈣質的吸收,而維生素D可以從雞蛋、豬肝、鮭魚等食物中攝取。迷思7:鮮乳中會有藥物殘留的食安風險嗎?2013年商業週刊《牛奶駭人》的烏龍報導,指出台灣有進7成鮮乳含有抗生素、抗憂鬱、避孕藥物的動物用藥,並指出可能造成肝腎負擔、過敏等身體危害,造成消費者對喝鮮乳的恐慌。不過農委會及澄清並抽驗台灣13家CAS乳廠的原料生乳,檢驗86項「動物用藥殘留抗生素」、塑化劑、抗憂鬱劑、止痛劑等項目,均符合規定。而台灣是禁止對牛隻注射生長激素,抗生素也僅能用於治療,所以台灣鮮乳中並沒有藥物殘留的疑慮。迷思8:鮮乳中有高量雌激素?乳牛之所以一整年都可以產奶,是因為乳牛的「品種」所造成,並非使用藥物或施打雌激素。而雌激素在血液中主要由性激素結合球蛋白(SHBG)來結合運送,也就是說,雌激素並不會輕易進到牛乳中,所以不用擔心牛乳中會有雌激素的存在。迷思9:有「鮮乳標章」才是真的鮮乳嗎?要取得鮮乳標章,需使用「國產生乳」為原料,且需領有乳品工廠登記證的乳品廠並訂有契作生乳才可申請,其標章的設計用意是用來控管乳品廠的生乳量與銷售量是否對等,因此市面上有些沒有乳品廠的小農品牌鮮乳無法申請標章。而要能稱作「鮮乳」,依照《鮮乳保久乳調味乳乳飲品及乳粉品名及標示規定》,只要以生乳(符合中華民國國家標準CNS3055)為原料,經過加溫殺菌、包裝後以「冷藏」形式供飲用之乳汁,皆可標示為「鮮/牛乳」、「鮮/牛奶」。也就是說,並不一定要取得鮮乳標章才是真鮮乳,可以從成分表來看是否以「100%生乳(符合CNS3055生乳之規定)」為原料,且產品規格是否符合CNS3056鮮乳之標準。迷思10:「業務用奶」是什麼?是化工奶嗎?「業務用奶」為在連鎖咖啡廳、手搖飲店使用的乳品來源,其中包括鮮乳、保久乳、冰磚奶、乳粉等原料,其實都可被稱之為業務用奶,並非所謂的化工奶。因商業使用需考量成本、貨源穩定等因素,會有以其他乳飲品來替代鮮乳使用的情況,其中進口冰磚奶為台灣連鎖咖啡業中最常使用的乳源。【本文出自食力Vol.26季刊《乳業戰爭 九大擂台誰是贏家》】延伸閱讀▶殺菌加工不只擔任牛乳安全重責!保存溫度、風味、營養物質也全靠它決定▶植物奶想將動物奶踢下飲品寶座?營養價值大不同 兩相難以取代▶想獲得牛奶好處,小孩怎麼喝才健康?解決3大常見營養疑問(本文獲「《食力》」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
-
2022-12-08 養生.聰明飲食
為什麼有些常溫、有些需要冷藏?牛奶存放溫度與一件事有關
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食品包裝不僅是帶來美觀,也顧及良好的保存效果,而「牛乳」的包裝不斷地在演進,從最早期無包裝使用各式容器盛裝,到現今可經殺菌後封裝。而不同的包材也影響著牛乳的保存溫度與方式。「食品包裝不僅滿足的是穩定品質,你還能從其中看出一個國家文明技術發展的成熟度。」呈曜包裝事業有限公司總經理許呈湧説。而牛乳屬於安全風險高的食品,從加工端妥善地經過殺菌後,出廠一路從儲存、運輸到貨架販售,甚至是消費者購買回家後的安全穩定性,仰賴的除了溫度的良好控制以外,最重要的就是包裝。包裝能夠賦予食品的價值遠超過消費者所認知的美觀,從根據食品的安全需求選擇包裝材料,到預估消費者的使用習慣,以及品牌行銷溝通等,無一不是透過包裝來達成目標,而牛乳不論是利樂包或是家庭桶裝的高密度聚乙烯(HDPE)等包裝方式,全都是考量到這些因素而誕生的包裝外衣。台灣牛乳包裝演進:從鍋盆裝奶,到貨架包裝「台灣最早期的牛乳,是沒有包裝的。」許呈湧笑著回憶起孩童時期,4、50年前冰箱並不普及,想要喝上一杯牛乳,必須要親自到牧場農家購買生乳,回家後需要利用直火的方式將牛乳煮沸,也就是所謂的加熱殺菌,在殺菌完成後再另外使用乾淨的容器分裝。演變到後來使用鋁罐、不銹鋼等容器承裝,都是為了讓加熱殺菌步驟可以可簡單。根據《食力》「你是『鮮奶』控嗎?市售鮮乳國內外、大小廠你如何選?」問卷調查發現,在影響牛乳消費選擇時,僅有5.9%的消費者會受包裝影響,如此低的比例與牛乳的包裝產業成熟有很大的關係。現今放眼望去在貨架上一整排的乳製品,不論是置放在冷藏櫃或是常溫貨架,最常見的其實不外乎幾種包裝材料:新鮮屋、利樂包、HDPE、玻璃瓶裝;即使對消費者來說差異不大,但這些不同的包裝方式考量到的要素截然不同,唯一個共通點就是維持安全穩定性。而牛乳的包裝其實與存放條件之間也有絕對的關係,好比最常見的屋頂型「新鮮屋」、利樂包雖然外型看似無差異,但其實這類包裝材料是以複合包裝材料壓合在一起,材料選擇會根據存放溫度、目的而不同,利樂包裝公司大中華區行銷協理陳紹琼就解釋到:「包含印刷層來看,常溫包裝通常會是7層,冷藏包裝僅有4層。」再配合牛乳的殺菌程度,就可以影響牛乳的存放溫層與時間長短,所有包裝材料也都能根據產品的需求量身訂做。20世紀重大發明:利樂包的誕生若是說到利樂包,身爲消費者的你我絕對不陌生,最外層的紙感材質,到方正、辨識度高的外型,是保久乳、冷藏鮮乳常見的包裝方式。「利樂包不只是不敗的代表性,更是包裝歷史上極為重要的發明,顛覆液體食品包裝的歷史與可能性!」許呈湧説,1951年,Ruben Rausing在瑞典隆德建立了利樂公司,起初是為 Åkerlund & Rausing的子公司,該公司創立前的1943年開始著手研發可以取代當時以玻璃瓶裝牛乳運輸的包裝,最後利樂包的誕生出自瑞典工程師Erik Wallenberg之手,1944年3月完成了專利申請。讓牛乳從一奶難求,瞬間成為了只要仰賴低溫運輸就沒問題的食品,同時也成為了貨架上的食品包裝常客。「乳源往往與消費者相差十萬八千里遠。」陳紹琼笑著分享利樂包裝一路以來的演進,最一開始的動心起念其實就是為了要解決牛乳不容易存放的問題。在1940年代的歐洲,交通不便,許多鮮乳的乳源地與消費者距離甚遠,要喝上一杯新鮮沒有安全問題的牛乳相當困難。除了安全穩定性以外,利樂包裝(Tetra Pak)令人印象深刻的外表,其實一路上隨著消費需求改變也有不小的變化。「從安全性良好的掌握以後,利樂包裝隨之考量的是便利性、美觀與功能性。」陳紹琼說道,若是牛乳採用軟包裝,在儲存位置上的安排不僅不容易,使用起來也相當不順手,這是利樂始終選擇使用方正堅挺外型的主要原因;美觀考量到的則是品牌需要完整的版面溝通,怎麼樣包裝更有效地傳遞品牌理念與價值的同時,讓外包裝設計恰到好處的吸引顧客,是很大的一門行銷學問,即使許多人認爲美觀不夠重要,陳紹琼説:「當馬斯洛的基本需求都已滿足,人自然就會追求美學。」;最後就是因應時下的市場需求,利樂包的誕生始於解決距離問題,而今不管是小家庭、忙碌的上班族獨食需求與環保概念提升,例如:瓶蓋讓保存便利性提升、小包裝讓人口不多的消費者做選擇等,全都是利樂包微調包裝以因應消費需求的變動方向。環保與便利性 將共存未來牛乳市場「零售通路很重要。」陳紹琼一語劃破牛乳市場未來包裝的趨勢,不管是便利性或是追求環保,很大一部分影響將取決於零售通路端的需求。會這麼說也並非是將包裝的進展推給零售通路端,而是看見從零售業者開始可以產生更大的影響力。知名連鎖大型量販店好市多(Costco)台灣官方在2021年12月正式發出聲明將遵循美國總公司的包裝政策及目標,在不影響產品品質的最大原則下,對於包裝減塑及減少包裝材料外,增加可回收材料及認證纖維等也是努力的目標,而其中具有環保價值的認證纖維,也是目前許多食品廠積極努力在尋求替代原料的方向之一,國內牛乳品牌義美食品就是與利樂包裝合作,推出了由FSC™驗證的甘蔗渣所製成的生質塑膠(Bio-based PE)牛乳包裝,除了原料可永續利用外,使用過後的包裝還能與傳統塑膠一起回收再製成塑粒,循環再利用。其實不論是任何食品都需要仰賴包裝,而根據不同的時代背景、消費者使用習慣、市場銷售趨勢等,食品包裝會在這些潮流中不斷地演進過程,但不論如何變形進化,不變的本質就是食品包裝必須要穩定維持食品的安全品質,而發展環保永續材質絕對是必須精進的目標。【本文出自食力Vol.26季刊《乳業戰爭 九大擂台誰是贏家》】延伸閱讀▶可食用包裝的材料有新發現!牛奶蛋白可塑性高、還能補充營養!▶啤酒糟也能變成可食用蛋白質薄膜?營養價值、阻隔性、彈性更高!▶裸裝茶包新趨勢!來自印度的Woolah Tea以「全茶葉」包裝帶起一股裸裝風潮(本文獲「《食力》」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
-
2022-12-04 養生.聰明飲食
鮮奶、奶粉、保久乳營養差別在哪?過期幾天的鮮奶還能喝嗎?
市售鮮奶品牌愈來愈多,除了鮮奶還有奶粉、保久乳等,如何挑選成為一門學問,營養師表示,鮮乳購買前可認明鮮乳標章,對於來源品質較有保障。雖然鮮奶營養價值最高,不過奶粉、保久乳也是不錯選擇。而鮮奶需注意保存期限,若出現濃稠、顏色偏黃或酸味,千萬別再喝。Q:購買鮮奶前哪些標示一定要看?鮮乳標章代表的意義?選購鮮奶需看乳源品質、畜牧場衛生條件、加工廠食品安全、供應鏈冷鏈保存等,必須從源頭看到餐桌,包裝上若有明確標示出製造商、供應商相關資料,就可避免買到來路不明的鮮奶。也要注意保存期限,雖鮮奶經過殺菌,但仍建議愈新鮮愈好。鮮奶標章可透過兩標準辨識,包括「國家標準CNS3055」及「鮮乳標章」。通過「國家標準」的鮮奶,即代表生乳來源經過國家核可,有經過適當殺菌冷藏、乳汁來源不含異物、生乳脂肪標準化等,符合國家安全標準規格。至於「鮮乳標章」可分辨買到的是「真鮮奶」還是「假鮮奶」。農委會針對每個乳廠,每個月收到的乳量、製出鮮乳量必須等量,並給予標章認證,避免黑心廠商利用奶粉回沖,混成一般鮮乳販售,這也代表購買到鮮乳標章的產品,就是真鮮奶。Q:鮮奶採用高溫殺菌或低溫殺菌,營養成分有差異嗎?鮮奶殺菌過程中分高溫、低溫殺菌,過程中例如維生素C等不耐熱的營養素會流失,但人體維生素C主要來源並不是鮮奶,牛奶主要提供蛋白質、鈣質、維生素B等營養素,此三類不畏高溫,經殺菌後不受影響。Q:全脂、低脂、脫脂鮮奶,我適合喝哪一種?全脂、低脂、脫脂鮮奶主要差異在脂肪含量,全脂鮮奶熱量約155大卡、低脂鮮奶約107大卡、脫脂鮮奶約98大卡,雖然最多可差距50至60大卡,但對比四分之一碗飯就有70大卡,民眾挑選鮮奶可不必過度計較熱量差異,仍以每日熱量攝取來進行分配。若有心血管疾病、三高疾病、肥胖族群患者,代表身體代謝已出問題,不應再攝取過多脂肪,以鮮奶等動物性蛋白來源來說,當中含有飽和脂肪居多,對脂肪代謝會造成負擔,建議這類民眾選擇低脂、脫脂鮮奶。至於一般人,三種鮮奶都可以喝。鮮奶挑選除了關注脂肪含量高低,更應該在意「有無調味」,不少小朋友不喜歡乳腥味,媽媽就買調味的蘋果牛奶、巧克力調味乳讓孩子喝,也有些大學生喜歡喝調味乳,卻不知道當中添加大量糖,久而久之喝出一圈肚肉。Q:鮮奶、奶粉、保久乳營養價值是否有差異?鮮奶、奶粉、保久乳之間的差異,主要在殺菌時間及溫度,保久乳是當中殺菌時間最久。若以營養價值來看,鮮奶營養價值較好,而奶粉、保久乳的營養價值差距不大,僅微量怕熱的維生素會流失,乳品中主要提供的蛋白質、鈣、維生素B2、B12等營養皆不受影響。Q:選購奶粉如何看標示?市售奶粉品項多,除了有高脂、中脂、低脂、脫脂等,還有提供乳糖不耐症患者的低乳糖奶粉。不過依照台灣的法規標準,奶粉乳含量必須達50%以上,若沒達到標準就不算奶粉,建議民眾選購時,應挑選外包裝有寫出「奶粉」品名的商品,若沒有寫出「奶粉」,而是寫相似的名稱,就要懷疑鮮乳含量是否未達標準。Q:有些鮮奶或奶粉強調添加營養素,比一般牛奶更營養嗎?市售奶粉也有添加膠原蛋白、膳食纖維或維生素A、C、E等不同配方,添加營養素是希望彌補加工過程中營養素流失,不過若添加過多礦物質,喝進體內後,礦物質吸收過程會互相競爭,例如鐵質吸收會受鈣質影響,建議民眾喝牛奶主要以補充鈣質為主,若要補充鐵質,可透過蔬菜或其他動物性食物。Q:過期幾天的鮮奶還能喝嗎?過期鮮奶不建議再喝,不過仍可看鮮奶有無變質決定。根據研究,未開封鮮奶過期3至5天內沒有變質,且沒出現酸味等異狀,勉強可喝。若出現結塊、濃稠、顏色偏黃、酸味等,不要再喝。有些開封過的牛奶,即使冰在冰箱、也沒過期,但還是會壞掉,可能因為冰箱冰度不夠,或者拿出冰箱飲用後,放在室溫下太久,導致牛奶變質。無論從冰箱拿出來喝,或自賣場購買後返家路程,鮮奶都不建議放置4度以上的環境、超過30分鐘,建議民眾購物時可以帶保冷袋,裡頭放冰磚、冰塊維持鮮奶溫度。諮詢/營養師方慈聲
-
2022-12-04 養生.聰明飲食
牛奶和豆漿哪個比較營養?營養師詳解2者強項及誰不適合喝
冬天早晨,來杯溫熱的牛奶或豆漿,帶來幸福感,而豐富的營養也喚醒身體的元氣。在超市的冷藏櫃,鮮奶和豆漿是鄰居,你是否曾在此猶豫買鮮奶好,還是豆漿好?牛奶含鈣多、維生素A豐富;豆漿不含膽固醇、膳食纖維豐富,這兩種飲品有各自的營養專長,我們請營養師分析,看看你適合哪一種,或者,兩種輪流喝,是更營養均衡的選擇。早晨喝一杯牛奶或豆漿醒腦,豐富營養也補充身體元氣。營養師提醒,許多人誤以為「豆漿可以取代牛奶」,其實牛奶和豆漿所含有的營養不同,雖然都有蛋白質,但動物性、植物性各有不同特色,而兩者的鈣質含量差別大,建議輪流喝或挑選適合補充品,才能均衡營養。牛奶強項→鈣、維生素A、B營養師張家榕表示,牛奶屬於乳製品,是常見補充鈣質、蛋白質的來源之一,尤其每100ml的牛奶中,即有100mg的鈣質,更是補充鈣質的最佳來源。營養師夏子雯表示,牛奶中含有維生素A、B6、B12、D、K,而維生素D及乳糖、蛋白質、胺基酸則有助於增加鈣質吸收。以補充鈣質來看,夏子雯指出,成年人一天需攝取1000mg,青少年需1000至1200mg,而更年期婦女一天也要1200mg,飲食中如小魚干、小方豆干、黑芝麻等鈣含量高,但較難大量攝取,因此牛奶是快速補充鈣質的來源,或透過鈣片來補充。牛奶富含維生素B2,也可解決口角發炎問題。豆漿優點→膳食纖維、大豆異黃酮張家榕表示,豆漿為豆魚蛋肉類,富含膳食纖維,含有大豆異黃酮、卵磷脂等天然植物雌激素,大豆異黃酮可緩解女性更年期所產生的不適;卵磷脂可乳化油脂,將附著在血管壁上的膽固醇、脂肪乳化成微小粒子,使其溶於血液中,運回肝臟被代謝掉,有助維護心血管健康。夏子雯表示,豆漿是良好蛋白質來源,一般市售盒裝豆漿400毫升,約有2份蛋白質,若濃豆漿約3份蛋白質,若一天需攝取6至8份蛋白質,每天喝一瓶豆漿即可補充2至3份,且豆漿內含大豆異黃酮、植物固醇,可降低血液中低密度膽固醇(壞膽固醇)含量。用豆漿補鈣,CP值太低;糖尿病患者,喝牛奶注意血糖。比較牛奶、豆漿的熱量,張家榕指出,以100ml來看,全脂牛奶平均為63大卡,無糖豆漿則是35大卡,兩者所含有的蛋白質約3克,但熱量卻相差近一半,想要減脂的民眾多半選擇補充無糖豆漿;但若想增肌,則可選擇低糖豆漿或是低脂牛奶;牛奶有助於生長發育,衛福部也建議小朋友每天攝取1至2杯,補充每日所需的鈣。。張家榕表示,鈣質有助肌肉、神經放鬆,因此許多人睡前習慣喝杯牛奶較好入睡。但若有乳糖不耐症、乳製品過敏者,喝牛奶容易脹氣;而牛奶中的乳糖會影響血糖波動,有血糖問題、糖尿病患者,喝牛奶時應注意份量。常有人誤認「牛奶可用豆漿替代」,張家榕表示,若要補充蛋白質,豆漿的確可以作為替代選擇,但若要補充鈣質,每100ml的豆漿僅有14mg的鈣質,要補充鈣「CP值太低」,建議鈣質補充可透過其他食物,像是豆腐、豆乾、小魚乾、芝麻來攝取。動物性蛋白含必需胺基酸,植物性蛋白含纖維、特殊植化素。牛奶、豆漿中所含的蛋白質,分別是動物性蛋白、植物性蛋白。張家榕指出,動物性蛋白中含有人體所需的9種必需胺基酸,此外也含有維生素B12,有助於鐵質吸收;而植物性蛋白除黃豆及其製品、黑豆、毛豆等,其餘需搭配全穀類,蛋白質吸收才較佳。不過植物性蛋白含有膳食纖維、特殊植化素,且飽和脂肪較低,較不會造成膽固醇過高問題。營養師分析乳糖不耐症 改喝優酪乳夏子雯指出,乳糖不耐症者因缺乏乳糖酶,無法完全消化牛奶中的乳糖,而產生脹氣、腹瀉等不適症狀,若仍想喝牛奶,可嘗試連續喝1至2周,誘發體內乳糖酶生成,若無法適應身體不適,可改選擇優酪乳、優格、低乳糖牛奶等乳糖含量較少的,或選擇無乳糖牛奶。全脂或低脂 看個人需求市售牛奶分為全脂、低脂等,夏子雯表示,以國健署建議來看,一般人無論喝哪一種乳品皆可,像小朋友成長過程很也需要脂肪,喝全脂牛奶也很好。至於有高血脂、三酸甘油脂較高者建議選擇低脂;有糖尿病者應控制份量;腎臟疾病者不建議攝取高磷食物,牛奶就是其一,建議要觀察抽血報告再飲用。痛風患者 也能喝豆漿黃豆雖然屬於高普林食物,但豆漿是中普林食物,張家榕表示,當痛風患者急性發作期,不要喝太多豆漿,若沒發作,每天一杯豆漿不是問題。夏子雯表示,許多文獻指出,攝取黃豆製品後血中尿酸會微幅增加,但跟痛風發作並無相關;反而是酒精、含糖飲料才會抑制代謝、使尿酸值過高,更應避免。
-
2022-11-15 養生.聰明飲食
咖啡廳、飲料店使用的業務用奶與市售鮮乳差在哪?專家這麼說
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許多咖啡廳、飲料店所使用的鮮奶都為「業務用奶」,「業務用奶」並非不是鮮乳,只因商業使用上對於飲品的搭配、成本的考量等等因素而形成差異。走進咖啡廳、飲料店,不少消費者看到「業務用奶」便擔憂其成分並非「鮮乳」,但其實不然。業務用奶單純只是在手搖飲、連鎖咖啡店等業務通路所使用的乳品來源。因此不管是鮮乳、保久乳、還原乳(還原自冷凍濃縮乳或是乳粉)等乳品,嚴格來說都可以稱之為「業務用奶」。只不過,因為純飲牛乳的需求與商業使用不盡相同,前者必須顧慮到消費者需求、品牌包裝、通路位置,後者則必須考量與飲品的搭配、業者的採購成本、貨源穩定性,因此也可能會使用鮮乳以外的乳製品,其中以進口冰磚奶為台灣連鎖咖啡業者的最大乳源。對於業務用奶,廠商有以下3大使用考量。1、風味:添加「乳脂肪」更香濃、增加「酪蛋白」讓奶泡更持久首先,考量到飲品口感,部分「業務用奶」會在乳品中添加不同成分提升口感。以供應多家餐飲業者的乳品大廠光泉為例,旗下的業務用奶產線就有標榜「添加功能性的牛奶蛋白」的「咖啡專用乳」。台灣大學動物科學技術學系教授陳明汝分析,牛乳中的兩種蛋白質分別是親水的乳清蛋白與疏水的酪蛋白(佔比2:8),後者在牛奶加熱並與強制灌注的空氣成為球體狀後, 會維持氣泡的空氣感。因此,增加「酪蛋白」可延長奶泡發泡時間、起泡性會提升,對於拿鐵、卡布奇諾等咖啡飲品大有幫助。而「乳脂肪」越高則可以提升奶香,也因此不少業務用奶會做脂肪調整,例如台灣主要咖啡配套供應商開元食品乳脂肪含量4.0%的「戀職人特級牛奶」,成分為水、牛乳、濃縮全脂乳。咖啡師出身、全台最大連鎖咖啡品牌路易莎董事長黃銘賢形容,大約是3.8~4%乳脂肪的鮮乳就可以打出「天鵝羽毛般」細緻的奶泡。2、成本:固狀乳製品的進口運費較低此外,業務用奶成分中經常聽到的「濃縮全脂乳」指的通常都是澳洲冷凍進口來台灣的「冰磚奶」,是透過低溫殺菌、再減壓抽去水分,經過濃縮後急速冷凍、使乳固形物含量高達40%以上,把牛乳變成固狀乳磚後,冷凍海運來台,再解凍加入水分還原5~20倍製作成業務用奶。台灣最大紐西蘭乳品進口商台紐企業總經理張敏玲指出,牛乳有87%成分都是水,因此不管是乾燥成奶粉、亦或製作成冰磚奶,比起液態乳都是更有效率的進口型態。3、貨量穩定:進口冰磚奶補足國內不足奶量除了運送優勢,手搖飲與咖啡業者皆指出,冰磚奶的用途是確保有穩定與足夠乳源。以國內超商雙雄的咖啡為例,台灣乳品因為國產量不足,經常需要進口乳源補足,尤其在夏日牛隻胃口差產乳量減少、消費者冷飲需求提升時更明顯。業內資深相關人士透露,7-ELEVEN超商City cafe夏天會使用約70公頓鮮乳,冬天用量為50公噸,主要因為夏天時國人對能外帶手持的拿鐵飲品需求更高,因此City Cafe除了瑞穗鮮乳,視情況則會用的「City Cafe 專用乳」,其原料「100%澳洲原裝進口高優質鮮乳」實質為保存期限90天的牛乳。全家便利商店Let's Cafe同樣因應季節調節,自2016年起使用「光泉Let's Cafe專用乳」,成分原料為「水」、「國產生乳」和「澳洲進口濃縮牛乳」(冰磚奶)。2014年全台「滅頂風暴」期間, 85度C表示因乳源不足而採用林鳳營鮮奶,透露多數咖啡業者已改用業務用奶,老字號茶飲品牌樺達奶茶也因使用光泉「業務專用牛乳」於2017年遭到消費者關注,業者表示使用業務用奶才能保證乳源足夠。冰磚奶易引起誤會、產業輪廓不明確不少消費者對於冰磚奶抱有擔憂,陳明汝解釋,其實不管是冰磚奶等業務用奶,並沒有食品安全或營養價值疑慮。問題是,但消費者以為自己飲用的是鮮乳製成的飲品,卻發現來源是「濃縮乳」就會產生「受騙的的感覺」。黃銘賢呼應:「嚴格來說,只有添加『鮮乳』的咖啡才能稱之為『拿鐵』,畢竟法文 Latte 原意就是牛乳。」對於冰磚奶的來源管控與監督,乳品進口業者與乳業協會指出,目前台灣進口的「冰磚奶」在海關的進口貨號為「其他乳及乳油,未加糖或未含其他甜味料者」(0402919000),並沒有獨立分開出來,因此無法確切掌握每年冰磚奶的進口量。可見,不管是產業人士或一般民眾,都無法清楚知道冰磚奶的來源與去處。對此,農委會畜牧處處長張經緯告訴《食力》,確實有聽到該需求,未來將會納入管理,期望未來台灣的冰磚奶市場能有更清晰的輪廓。相比市售鮮乳以不同品牌、殺菌法、甚至是包裝做出識別,2B所使用的業務用奶因為必須考量到與咖啡、茶飲的搭配性、採購成本、以及是否能整年穩定供貨,而使用其他乳品類別。【本文出自食力Vol.26季刊《乳業戰爭 九大擂台誰是贏家》】延伸閱讀▶【紐乳侵入】2025年紐西蘭進口液態乳全面零關稅!台灣牧場成長受限、價格戰迫在眉睫▶帶動鮮乳單品風潮的鮮乳坊,如何顛覆咖啡業務用乳市場?▶鮮乳標章只代表100%使用國產生乳!只靠「國產牌」恐難敵國外進口低價鮮乳(本文獲「《食力》」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
-
2022-11-12 醫療.一般外科
77歲老婦空腹8天沒人理,病房活活餓死!為何手術前須禁食?6原則ㄧ次看
病人在開刀手術前,通常都會被要求空腹6-8小時。原因是為避免手術麻醉時胃中食物液體逆流嘔出,造成死亡率極高的「吸入性肺炎」,禁食是手術前醫師囑咐的必要重點。法國因此發生77歲婦人空腹8天等開刀,在病房活活餓死的離譜事件。根據BFMTV報導,今年8月23日一名77歲法國婦人西蒙(Claudette Simon),日前因為腿部骨折被送往醫院急診室,但當天醫院沒有人力為她動手術,西蒙被列入「手術等待名單」,當天就安排她住院等待,並要求禁食空腹以便隨時手術。然而由於醫院人力吃緊,西蒙的手術時間一再被拖延,護士每天都告訴她「明天就會開刀」。醫院於住院隔天8月24日給了西蒙一碗「蔬菜湯」,這也是她死前唯一一次進食;之後就要求她維持空腹狀,導致長達8天僅喝下一碗蔬菜湯,最後在病床上活活餓死。西蒙的女兒透露,母親在醫院等待時天天都有打電話向孩子們抱怨,自己曾多次向護理師要食物,確被要求「不,你必須禁食,明天要接受手術」。這樣的情況持續好幾天,最終不但沒有等到手術,還因多天未進食而脫水昏迷。家屬8月29日晚上接到醫院通知「西蒙因完全脫水進入重症監護室」,急救後仍於31日宣告不治。家屬悲憤的向醫院提告,此事件才被揭露,相關調查仍在進行中。為什麼手術前必須空腹禁食?除緊急手術外,接受常規手術均會被要求午夜以後禁食,它的道理在患者接受全身麻醉時,必須在氣管內放置氣管內管,以利患者呼吸及接受麻醉氣體;當全身麻醉藥物作用後,患者處在一個沒有意識的情況下,食道和胃間的括約肌會放鬆,如果胃內充滿食物,容易嘔吐嗆入氣管,造成死亡率極高的「吸入性肺炎」。 也因為早年這樣的醫療悲劇層出不窮,所以才有現在嚴謹的午夜禁食,目的是讓患者在安全無虞的情況下接受麻醉與外科手術,雖然過程會令患者感到有些不適。而半身麻醉過程中,有可能因為醫療上的需要,在術中改全身麻醉,所以,除局部麻醉外,其餘均須空腹進開刀房。午夜12點禁食是否適用全體患者?術前禁食是醫院需要患者配合的項目之一,若害怕飢餓難熬,建議可在術前一日,於主治醫師查房時詢問施行手術的大約時段,如果是安排在中午以後,可和主治醫師討論,是否能在當日用完早餐後再禁食。慢性疾病患者需長期服藥 麻醉前可喝水嗎?罹患慢性疾病需長期服藥控制的病人,麻醉前需「空腹」該怎麼辦?目前除了身心科有服用含單胺氧化酵素抑制酶MAOI的藥物、降血糖藥物、部分降高血壓及抗凝血藥物外,絕大部分都建議應規則服藥,而且在服用時喝水量以少量將藥物吞下即可,切勿大量飲用。術前空腹禁食6原則美國麻醉醫學會提出一套術前空腹禁食原則,依食物的種類區分所需的空腹時間: 1.正餐或富含油脂的食物:例如一個御便當或香雞排,這些東西會在胃內停留較長的時間,食用後至少要8個小時才能排入十二指腸,所以空腹時間至少8個小時。 2.簡單的餐點:例如不塗奶油的麵包,它的油脂含量較少,胃排空時間較正餐快,所以空腹時間至少6小時。 3.乳品:乳製品與胃酸作用後,會產生結塊的固體,效果等同於簡單的餐點,空腹時間至少6小時。 4.母乳:母乳停留在胃內的時間較牛奶短,空腹時間至少4小時,所以尚在哺乳期的嬰幼兒,以食用乳品的種類,空腹時間只要4-6小時以上即可,也減少嬰幼兒因 飢餓而哭鬧不休。 5.清流質:泛指不含雜質或添加物的飲料,例如:白開水、清茶、不含果粒的果汁、黑咖啡(不加奶精),這些不含固體的單純飲料,在胃內停留的時間較短,空腹時間大於2小時即可,若飲料添加內容物,按添加的內容物來決定空腹時間,例如:咖啡牛奶比照牛奶的空腹時間,珍珠奶茶則比照簡單的餐點的空腹時間(粉圓是低脂固體)。 6.藥物:患有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每日常規用藥不受空腹時間限制,繼續按時服用(請以白開水配服)。 以上原則並不適用胃食道逆流、吞嚥失調、腸蠕動異常、或預計施行腸道手術的患者,上列患者以傳統午夜禁食較為保險。最重要的是,當醫護人員詢問您或家人最後一次吃東西的時間,一定要清楚告知,現況除了危及生命的緊急手術,不需考慮禁時間外,其餘常規選擇性手術都需符合禁食原則規定才執行手術,術前的叮嚀提醒,可千萬不能忽略喔!參考資料:‧BFMTV新聞報導‧澄清醫院:空腹禁食 開刀麻醉前應遵守‧臺北醫學大學:麻醉前為何要禁食?
-
2022-11-07 醫療.風溼過敏免疫
牛奶當水喝,熱量攝取超標!體重飆誘發氣喘
秋冬是過敏氣喘好發季節,小學五年級的小志由媽媽陪同來看鼻塞及夜間咳嗽,經由病史及身體檢查,確診罹患過敏性鼻炎及氣喘。小志是籃球校隊,有足夠中強度運動,肚子卻圓圓的,身高151公分、體重51公斤,BMI 22.36(11歲男孩正常值為14.8-20.7)過重,腰圍76公分,體脂肪29%(11歲男孩理想值是小於22%)過多了。過重增過敏、氣喘發生率兒童過敏氣喘有多樣的分子機轉及表現型,體重過重或肥胖也會誘發氣喘過敏,與傳統的塵蟎過敏機轉不同。體重過重包括幼兒期持續體重過重或快速體脂肪增加,若持續體重過重,青少年時期罹患氣喘機率增2.47倍、鼻過敏機率增1.44倍;快速體脂肪的增加,亦增加兒童首次氣喘及呼吸道發炎的風險。此類型氣喘治療除藥物外,須同步控制體重,才能獲理想氣喘控制。均衡營養有助體重控制選擇均衡飲食比例、適當份量且不超過每日熱量需求,是體重控制飲食的必須。食物營養成分有6大類:全穀根莖類(醣類)、豆魚蛋肉(蛋白質)、乳品類、蔬菜類、水果類,以及油脂與堅果種子類,各類食物提供人體不同的必須營養素,缺一不可。小志的基礎代謝加上運動,每日可攝取2000大卡,建議可依照「我的餐盤」來配置三餐食物比例。全穀根莖類及蛋白質各約四分之一,各色蔬菜及水果則占餐盤二分之一,蔬菜要多於水果,每類食物體積口訣:「早晚一杯奶、每餐水果拳頭大、菜比水果多一些、飯跟蔬菜一樣多、豆魚蛋肉一掌心、堅果種子一茶匙」,腦海中存在各類別營養的比例及份量,既能兼顧營養需求又不需擔心熱量超標。小志攝取過多的醣類,又把牛奶當水喝,導致他每日熱量攝取超標,體重過重,常氣喘發作。建議他三餐間應盡量喝足水分,更應學會健康均衡及適量的飲食原則。三個月回診後,小志的體重減了1公斤、腰圍少了2公分,加上藥物治療,氣喘過敏控制十分穩定。
-
2022-11-06 養生.聰明飲食
植物奶能取代牛奶嗎?專家解答哪種營養成份更能被人體吸收
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近年,以植物奶取代動物奶的風氣興盛。除了疾病如乳糖不耐症的影響,許多人也因營養價值或環保考量而開始飲用植物奶,但動物奶與植物奶的成分其實大不相同,且計算碳足跡還需考慮長程運輸的問題,兩者難以輕易相互取代!近年來吹起植物奶的風潮,從率先搶進咖啡廳市場的瑞典植物奶品牌Oatly帶起,不少品牌提倡健康、環保、愛地球、營養價值等口號,根據《食力》「你是『鮮奶』控嗎?市售鮮乳國內外、大小廠你如何選?」問卷調查發現,消費者由動物奶轉為飲用植物奶的主因分別為:營養價值(44.1%)、環境永續(32%)、個人疾病(27.7%)等,難道植物奶這些項目真的都輸給牛奶嗎?動物奶營養價值無可取代的原因是它:人體吸收率佳「植物奶終究沒有辦法取代牛奶。」國立臺灣大學動物科學技術學系教授陳明汝說。不管是動物奶或是植物奶,多數人最在乎的就是營養價值,但以基質來源完全不同的兩種產品來看,這樣的比較其實並不公平。即使不是自己主動選購植物奶,走進咖啡廳也常聽見店員在點餐時詢問,是否要「升級」加購更換成燕麥奶,讓不少消費者下意識認為植物奶是更好的選擇,覺得營養價值更高或是更健康,「以燕麥奶來說其實它的熱量並不低,因為Carbohydrate(碳水化合物)含量很高。」陳明汝說,且即使是植物奶也有營養成份的差異。「如果真的要說營養價值,豆漿才是最理想的植物奶選擇。」陳明汝分享到在比較營養價值時,最重要的是看消化率(digestibility),也就是指食物經過人體消化系統後,真正能吸收營養素的比率。除此之外,牛乳在重要的營養素鈣質提供上,植物奶很難取代,動物奶在此略勝一籌。特殊族群對植物奶仍舊有需求植物奶並不是完全沒有優勢。「乳糖不耐症、或是對牛奶過敏的人,可以選擇植物奶飲用。」陳明汝笑著說。亞洲人高達70%都患有乳糖不耐症,有這類症狀的人喝了乳製品最多的反應就是腹瀉,陳明汝也直言症狀輕微的人其實可以透過循序漸進的方式去喝,腸道微生物其實可以透過刺激、訓練,對於乳醣的分解能越來越好,腸胃也會越適應。此外,在加工技術上,通過水解其實可將90%的乳醣進行分解,但這樣的加工過程中可能會讓牛乳產生些許苦味,消費者在喝到苦味後往往難接受,也因此在鮮乳上不太常見到這種處理方式,多是配方乳粉才會以此加工來解決乳醣所帶來的腹瀉問題。此外,對牛乳過敏主因是牛奶中含有β-乳球蛋白(β-lactglobulin),這個物質是人體中不存在的蛋白質,面對外來蛋白質,部分群眾就可能在飲用過後發生過敏不適反應。面對這樣體質不適,植物奶就會是更好的選擇。而植物奶所能提供的營養與動物奶也有不同。以燕麥奶為例,之所以被極為推崇的主因被認為是一種健康、可持續的牛乳替代品,其健康益處與β-葡聚醣(Beta-Glucan)的存在有關。EFSA(歐洲食品安全局)於2009年就公開表明,β-葡聚醣每天攝入至少3公克,能夠幫助維持血液中膽固醇的含量。豆漿中同樣也含有許多對人體有益成分,如異黃酮、多酚等,對心血管健康同樣具有很好維護效果。從生產體系來看,植物奶真的比較環保嗎?植物奶最常被提出的優勢,莫過於環保概念。牛奶最常被拿出來檢討的主因是畜牧業不管是在土地、水資源的使用高,加上牛隻溫室氣體排放的程度對於環境也造成不小的影響,但植物奶就真正環保嗎?事實上,以台灣的現況來說,植物奶不管是原料或是產品,居多仍舊是以進口為主,從整個供應原料到最終產品來計算碳足跡歷程,以台灣仰賴海運進口來看,加上長途航運,硬生生就是將碳足跡的數字上加了一筆。面對這樣的問題,其實台灣也有品牌選擇在地原料製作成植物奶產品,好比由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糧署所輔導,並由義美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與新北市農會合作製造,所推出的「100%台灣產黃豆奶」產品,所使用的黃豆就是來自高雄的「高雄9號」及「台南10號」產銷履歷黃豆,以環保的角度上來看就能更落實碳足跡減少。而瑞典植物奶品牌Oatly為了更符合自己所倡議的環保訴求,也盡可能去改變長程運輸的事實,除了2022年將以新加坡工廠供應亞洲市場需求之外,也將在2023年在英國開設工廠,目前預估的產量約為年產3億公升植物奶,以因應英國植物奶需求提升的趨勢,相較於當地的畜牧業碳足跡可望減少至少7成。而能不能相應對走到地產地銷、減少碳足跡,主要的考量仍舊脫不了市場需求與產業型態。反觀畜牧業對於環境所造成的影響,其實不少牛乳品牌也都將關注落在環保,除了牛隻養殖環境、飼料改進來減少碳排放外,也思考排泄物要如何再有效利用。除了大規模的循環利用資源可能要耗費大量成本投注,但其實也有相對較簡單、成本較低的方式可以下手,如食品大廠義美將牛乳的包裝材料首先納入可改變的範疇,利用甘蔗汁所製成的生質塑膠,讓紙盒能夠100%回收再利用,這也都是希望夠平衡畜牧產業帶來環境困擾。而單純以運輸成本來看,台灣地產的牛乳除了免除長時間航運以外,以加工流程上來看鮮奶進場的時間幾乎是2天內就絕對需要進行處理,否則品質就容易產生變化,在新鮮程度上、運出成本上相近於進口植物奶產品仍具有一定的優勢。簡單來說,不管是牛乳或是植物奶的存在價值,並沒有可能取代對方,而是能夠滿足各自不同需求的族群。踏入植物奶市場已有15年愛之味董事長陳冠翰也表示:「植物奶是完全另一個市場的存在,並不是為了取代牛奶而生。」在現下的趨勢來看,如何開發出符合消費習慣的產品,才是植物奶真正應該鑽研的道路。【本文出自食力Vol.26季刊《乳業戰爭 九大擂台誰是贏家》】延伸閱讀▶2019年起植物奶成長率持續超越動物奶! 燕麥奶空降咖啡館、搶奪牛乳市佔▶燕麥奶大勢崛起,但它的健康、環保價值真的如宣稱說的那麼好嗎?▶瑞典研發出全球第一款「馬鈴薯奶」飲品!不含常見過敏原、生產比燕麥和杏仁更環保(本文獲「《食力》」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
-
2022-11-05 失智.大腦健康
走路沒力、容易跌倒,小心是「肌少症」!從飲食、運動2方面改善
長期活動量不足、沒有運動習慣,隨著年齡增長,開始出現走路沒力、容易跌倒的情況,小心是被「肌少症」找上門了!研究顯示,人過了30歲後,肌肉質量每10年流失3至8%,70歲以後,每10年更以約15%的速度流失,若沒有及早正視肌肉量流失的問題,就可能罹患肌少症,讓老年失能、臥床的風險提高。這裡就整理出有關「肌少症」的常見問答,讓大家了解這個疾病,學習改善、預防等等的方法。Q:肌少症是什麼?A:肌少症是一種進行性的全身性肌肉疾病,身體骨骼肌的肌肉量快速減少,並伴隨患者生活功能上的退化,隨著年齡增長,會影響身體骨骼肌的代謝平衡,使此疾病發生率隨增加。罹患肌少症的人會有肌肉質量減少、肌力下降、行動能力變差等情形,隨著骨骼肌肌肉量減少,會影響到患者的核心肌群,進而使肌力和肌耐力減退,患者會無法從事較費力的運動,生活型態逐漸轉趨靜態。患者又因運動量不足,而加速疾病進展,形成惡性循環,到達一定程度後,就會出現體能退化、反覆跌倒、生活無法自理、失能及衰弱等現象。Q:為什麼會罹患肌少症?A:肌少症可分為原發性與次發性,原發性主要是因年齡增長所導致,次發性則跟是否罹患疾病,或是個體營養攝取狀況,如是否攝取足夠蛋白質,以及生活型態如是否有充分運動等相關。肌少症上身的常見原因有以下5個:肌少症上身的5大原因1.年齡2.活動量不足3.營養不良4.內分泌失調5.發炎Q:什麼樣的人罹患肌少症的風險比較高?A:肌少症與年齡、本身是否罹患疾病、飲食、運動等生活習慣都有關聯,因此以下幾類人罹患肌少症的風險也會比較高。1.高齡長者:依統計,65歲以上長者約1成有肌少症,75歲以上即高達3成,而且70歲以後,肌肉質量每10年會以約15%的速度流失,所以高齡長者很容易出現肌少症。2.罹患慢性病者:如果本身患有心臟病、糖尿病、關節炎、腎臟功能惡化等慢性疾病,也容易引發肌少症。3.營養不良者:肌少症跟是否攝取足夠蛋白質等飲食習慣相關,所以營養不良的人也是肌少症的高危險族群。4.活動量太少的人:長期活動量不足、沒有養成運動習慣,也可能提高罹患肌少症的風險。5.臥床、失能的人:長期失能或臥床或失能,會因為無法活動,而使肌肉及肌力快速流失。此外,民眾普遍認為男性肌肉較多,肌少症較不會找上門,但調查結果卻相反,男性風險高達51%,高於女性的43%。因男性隨年齡增長,荷爾蒙改變,會影響蛋白質吸收與肌肉生成。Q:如何預防預防肌少症?A:「運動」和「飲食」是預防肌少症最有效的方式。「運動」方面養成規律的習慣非常重要,特別是負重運動,如深蹲及舉啞鈴,以及平衡運動如太極拳等,可避免跌倒、維持身體活動力及減緩肌肉流失。另外「阻力訓練」也是預防肌少症的好方法,它透過外在阻力,讓肌肉進行收縮時,肌肉纖維能感受到張力,刺激荷爾蒙生成,提升神經傳導能力,促使肌肉生長訊號刺激骨骼肌裡的蛋白質合成。日常生活中隨時隨地都可以進行「阻力訓練」,不需要太大空間,只要利用彈力帶、啞鈴、寶特瓶,或是自身的體重,都可以達到阻力訓練的目標。中老年人進行阻力運動時,3大注意事項:1.如患有慢性病,務必徵詢過您的醫師後,在了解疾病的影響下,安全規律運動。2.若從來沒接受過阻力訓練,建議先尋求專業醫師及治療師的協助,制定個人化運動計畫。3.建議每周運動3次、每次30分鐘、運動後心跳達130下,持續6個月。「飲食」方面,補充蛋白質非常重要,蛋白質是合成肌肉的原料,60歲以上民眾的蛋白質需求量,可能比年輕人還高,如果蛋白質攝取不足,有運動也沒幫助。好的優質蛋白質食物包含豆、魚、肉、蛋類,尤其是運動後1小時內立即補充,效果最好。建議高齡者每餐均衡攝取約手掌大雞胸肉的蛋白質,魚、豆類、蛋或牛奶均可,也可以接攝取市面上含優質蛋白質、吸收利用率高、並具有醫學實證之均衡營養補充品。Q:肌少症有什麼治療方法?A:目前肌少症沒有藥物治療,營養及運動是肌少症的最佳解藥。當篩檢出罹患肌少症後,可採用一些非藥物的處置,包括飲食調整和復健運動,來改善肌少症現象,減少病程惡化,進而增進生活品質。另外,會建議增加蛋白質、維生素D、抗氧化物以及長鏈不飽和脂肪酸的攝取量,並量身打造合適的運動模式和運動量,以增進肌力、肌肉量和平衡,並避免運動傷害。Q:生活中有什麼改善肌少症的方法?A:想改善肌少症,適當的「運動」與「肌力訓練」不可少,每週至少要2-3次,每次約20分鐘,且每一個肌群都應該訓練到,特別是股四頭肌(位於大腿前側的四大塊肌肉),與行動便利的關聯性很大,因此要著重訓練。而若肌肉量已經很少或者身體較虛弱者,則以少量多次為原則,透過較低強度但次數較多的訓練,慢慢增加訓練的強度,才不會操過頭。「飲食」也是改善肌少症的重要因素,平時應多攝取優質蛋白質,像是蛋豆魚類、乳品類,或者高蛋白粉等,足量的蛋白質攝取適肌肉維持與增加的基礎,年長者每日都應攝取體重乘上1.2公克的蛋白質,意即體重60公斤者,每日應攝取到72克的蛋白質(60 x 1.2=72),例如雞蛋一顆約含有7克的蛋白質,低脂牛奶200cc約含有3.1克的蛋白質,雞胸肉100克約含有24克的蛋白質。而除了蛋白質攝取外,「維生素D」也應多攝取。維生素D的攝取最簡單的方法就是透過曬太陽,但天氣過於炎熱時,不宜長時間日曬,以免造成皮膚受傷或者中暑、脫水等,建議在清晨或黃昏時曬比較適合,日曬時應該要讓皮膚曬到太陽,不要全身包緊緊的曬。另外也可透過菇類或者保健營養品做補充,相較於長時間的日曬,對於身體來說會比較能負擔。Q:如何發現自己有沒有肌少症?有自我檢測的方法嗎?A:透過日常生活觀察,可以注意自身是否有肌少症的風險,有5個要點需特別注意:1.站起來或蹲下時吃力:如坐在較矮的椅子上會難以起身,或者上完廁所後要從馬桶上站立起來很困難。2.走路緩慢:即使在平地行走也很緩慢無力,甚至過馬路時,會來不及在綠燈的時間內通過。3.反覆跌倒:近一年內連續跌倒的狀況超過兩次。4.體重減輕:沒有刻意減重,體重卻不斷減輕,半年內體重減少5%以上。5.握力下降:如濕毛巾擰不乾,或者連扭開寶特瓶蓋都很吃力。另外可以藉由問卷評估、握力測試和分析身體組成等檢查,來評估罹患風險,像是量測小腿圍、了解受測者目前的運動能力和功能,目前常用的篩檢量表為SARC-F和SARC-Calf。篩檢量表的評估項目包含提舉5公斤重物、在房間走動、從椅子或床鋪起身、爬10階樓梯以及過去1年跌倒次數,評估項目從0到2分評分,若加總分數逾4分,就可能有肌少症,建議就醫評估。而「小腿圍」也是有效的評估方式,若男性低於34公分、女性低於33公分,再加上上述評估有任一項感到有點困難,也可能有肌少症。Q:肌少症患者要如何補充蛋白質?可以吃高蛋白粉嗎?A:可諮詢營養師適當補充,但由天然食物中獲取蛋白質最佳。高蛋白粉雖然蛋白質含量高,但不可以當作蛋白質主要來源,含蛋白質的食物,如豆、魚、蛋、肉類還含有其他人類所需的營養素,如紅肉類有礦物質鐵、維生素B12等,海鮮有微量元素鋅等,這些都是高蛋白粉沒有的,且每項食物所含蛋白質的結構及胺基酸比例也不同,因此補充蛋白質須依靠多元飲食。高齡者補充高蛋白粉時要事先諮詢營養師,注意高蛋白粉所含的糖分,以防攝取過量,增加體內熱量及脂肪生成。另外也要注意,對年長者來說,不是吃蛋白質就會長肌肉,如果沒有從事重量或負重訓練,光吃高蛋白粉也無法增加肌力。 立即加入失智・時空記憶的旅人粉絲專頁!無論你是否為失智者,我們都期盼能認識你。我們提供專業醫療資訊和交流平台;而你來告訴我們,那些關於失智的故事。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