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19 養生.抗老養生
搜尋
乳品
共找到
234
筆 文章
-
-
2024-01-17 養生.養生
吃起司補鈣真的健康嗎?營養師告訴你起司優缺點,「這5種人」要注意
你是「無起司不歡」的人嗎?無論是義式料理、韓式料理,只要任何食物加上起司,就可以讓美味程度大加分,營養也加倍!但起司真的健康嗎?有哪些人不能吃?營養師高敏敏幫你科普起司的小知識。吃起司補鈣真的健康嗎?成人每日鈣質攝取量為1000mg,每日攝取1.5-2份乳製品。依據國民健康署2013- 2016國民營養健康調查結果,發現19~64歲成人每日平均乳品攝取不足1.5杯高達99.8%。而攝取2片起司(1片/22g)的熱量為136kcal,含有266mg的鈣質,大約等於1杯牛奶/240ml的鈣含量。.乳品類食物有什麼優點?1.含有豐富鈣質,維持骨骼健康2.構成免疫細胞的蛋白質,維持免疫力3.卵磷脂可維持記憶力,是腦神經、腦細胞組成的必須成分.吃起司前要注意2點1.加工過度?人工的起司可能過多加工、添加物(防腐劑、磷酸鈣、乳化劑、色素...),建議挑選標示「Natural Cheese」的起司,較天然無添加物。2.鈉含量過高?國健署建議,一餐鈉含量不超過800mg,而2片起司的鈉含量為500~700mg,若再加上其他重口味配餐,鈉含量可能就超標了。5種人食用起司要注意1.高血脂起司是牛奶的濃縮食品,熱量、脂肪都較高,若高血脂病友要吃起司,盡量選擇天然起司。2.高血壓患者起司易導致鈉含量攝取過高,一不小心過量,容易加重心臟、血管的負擔。3.容易脹氣的人起司屬於濃縮乳製品,建議乳製品、蛋糕、乳酪等等,盡量減少食用,若是乳糖不耐症的人更要注意攝取,以免引起脹氣、腹瀉等等症狀。4.腎臟病友腎臟病友無法正常代謝磷 ,應避免攝取過多磷含量食物。而加工過度的起司,易有過多的磷,建議盡量少吃,(1片起司(22g)大約=磷含量95mg)。5.重視天然成分的人重視食品成分的人會在乎成分有沒有過多的添加物,需注意看外包裝的成分標示,起司產品是否有過多加工、添加物(防腐劑、磷酸鈣、乳化劑、色素...)。看完以上的起司小知識,有沒有讓你更了解起司的營養價值,不光是很百搭的美食,還富含鈣質、卵磷脂、蛋白質,適當補充有益身體健康!不過高敏敏提醒,吃起司還是要注意攝取量、多多看營養標示,就能更加了解食品的優缺點!延伸閱讀:.幾歲開始老很快?醫曝3年紀是斷崖式衰老關鍵,6方法延緩老化.眉毛越長更長壽?專家曝50歲後眉毛變長要當心!做好「這事」才能長壽.當70歲時想過什麼樣的生活?6種生活態度讓你更健康長壽、自在圓滿
-
2024-01-16 癌症.飲食與癌症
大腸鏡檢查前的低渣飲食是什麼?三天清腸菜單一次看懂怎麼吃
大腸鏡檢查是身體健康檢查中很重要的一個項目,目的是對大腸內部的檢查,包括結腸、直腸和肛門,為內視鏡檢查的一種。在大腸鏡檢查中,大腸鏡由肛門進入依著大腸的走向,由下而上依序為肛門→直腸→乙狀結腸→降結腸→橫結腸→升結腸,可以觀察整個大腸的任何病變,例如潰瘍、發炎、息肉、腫瘤及出血源,以利進一部治療處置,像息肉切除、切片、電燒止血等。為了能夠順利完成檢查,事前的準備就相當重要,例如大腸鏡檢查前三日要開始吃低渣飲食(low residue diet),以減少糞便體積及腸道中的殘渣,避免糞便殘渣殘留在大腸黏膜、遮蔽鏡頭視線,才能幫助診斷病灶及提升檢查品質。若是清腸程度不佳,反而會影響檢查品質,甚至可能需要重新安排檢查。什麼是低渣飲食?纖維是食物中未充分消化的部分,經由腸道並隨糞便排出體外。雖然高膳食纖維飲食通常是健康的,但在某些情況下,低纖維飲食計劃可能會有所幫助。低渣飲食的具體作法是,將每日粗纖維攝取量應控制在4公克以下,以減少食物經消化、吸收和發酵後在腸道所留下殘渣的一種飲食。低渣飲食該怎麼吃?執行低渣飲食時,需留意均衡飲食,以軟質型態為主,避免油炸、油煎或煎太久、煎焦,建議採用蒸、燉方式烹煮,以及減少食用刺激性調味料(如辣椒、大蒜、胡椒)。食物選擇上,以去筋去皮的肉類及精緻的五榖類優先,蔬菜儘量以瓜類、嫩葉及過濾蔬菜汁取代,水果則以過濾的果汁或纖維含量少且去皮的水果取代。需要特別注意的是牛奶,因牛奶在型態上雖為液體,但經消化後會在消化道形成殘渣及引起脹氣,必須禁食。另外,可適量增加水分攝取且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以防止便秘發生。以下根據不同類別的食物,具體說明該如何挑選。全穀雜糧類.可以食用:所有精緻全穀類及其製品,例如米飯、麵條、土司、饅頭等。.切忌食用:全榖類及其製品,例如糙米、燕麥、玉米、全麥麵包等。根莖類食品,例如甘薯、芋頭等。綠豆、紅豆。豆類及其製品.可以食用:加工精緻的豆製品,例如豆漿、豆花、豆腐、豆干等。.切忌食用:油炸過的豆製品,例如油豆腐、麵筋、油炸豆包及未加工的豆類,例如毛豆、黃豆、黑豆。肉、魚類.可以食用:去皮去筋的肉、魚或絞肉。.切忌食用:未去皮、筋之魚肉類及油炸、油煎的魚、肉類,雞肫、鴨肫、牛筋等。蛋類.可以食用:除油炸、煎外,其他各種烹調法製作之各種蛋類,如蒸蛋、滑蛋。.切忌食用:煎蛋、荷包蛋、滷製過久的蛋類。奶類及其製品.可以食用:無。.切忌食用:各式奶類及其製品,例如鮮奶、優酪乳。蔬菜類.可以食用:各種過濾蔬菜汁,去皮、去籽的成熟瓜類,例如冬瓜、大黃瓜、瓢瓜、苦瓜,嫩的葉菜類,例如菠菜、莧菜等。.切忌食用:粗纖維多的蔬菜,例如竹筍、芹菜等。蔬菜的梗、莖及老葉,生的蔬菜或容易產氣的食物,例如高麗菜、花椰菜、青花菜、韭菜、青椒、洋蔥、蘆筍。水果類.可以食用:各種過濾果汁,選用熟透的水果(去皮、去籽)例如香蕉、木瓜、蘋果、葡萄、枇杷、香瓜、紅柿、西瓜、哈密瓜。.切忌食用:未過濾果汁及高纖維的水果,例如黑棗、鳳梨、番石榴等。油脂與堅果種子.可以食用:無。.切忌食用:堅果類,例如腰果、花生、核桃、杏仁、芝麻等。點心類.可以食用:海綿蛋糕、原味蘇打餅乾、果凍。.切忌食用:加工水果、乾果的蛋糕及派,油膩過甜的點心,例如沙其瑪、綠豆糕、八寶飯等。飲料類.可以食用:運動飲料、蜂蜜水、椰子汁、黑咖啡和茶等。.切忌食用:添加乳品的飲料,例如拿鐵、鮮奶茶。低渣飲食三日菜單可以吃什麼?低渣飲食具體該怎麼吃?以下為大腸鏡檢查前低渣飲食示範三日餐。第一天.早餐:吻仔魚杏菜粥、滷豆腐塊、炒大黃瓜。.午餐:滑蛋瘦肉粥、炒菠菜、過濾果汁。.晚餐:稀飯、清蒸鱈魚、滷冬瓜、餛飩湯、木瓜。第二天.早餐:白饅頭、清豆漿。.午餐:白飯、去皮清蒸魚、過濾果汁。.晚餐:瘦肉燥拌麵、味噌蘿蔔湯。第三天大腸鏡檢查前一天吃清流質飲食(clear liquid diet)並開始清腸,清流質飲食是指無渣且不添加纖維的飲品,例如米湯、無油肉湯或魚湯、無渣菜湯、過濾果汁、紅茶、蜂蜜水等,而清腸藥的使用則是依醫囑指示服用。可以長期採取低渣飲食嗎?低渣飲食不是健康的長期飲食方式,因為它會忽略許多重要的營養素,若長期採取低渣飲食,容易缺乏膳食纖維、維生素與礦物質,因此應將其視為檢查過程中的一個階段。以下為低渣飲食適用對象:1.配合大腸鏡檢查。2.腸胃道(如結腸、直腸部位)施行手術前後,須數日不排便。3.肛門腫瘤、人工肛門手術前後之過渡期。4.腸胃道有部分阻塞病人。5.憩室炎急性期、急性腹瀉、潰瘍性腸炎者。【資料來源】.Cleveland Clinic: Colonoscopy.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大腸鏡檢查.台大醫院健康電子報:【健康營養補給站】大腸鏡檢查低渣2日餐.奇美醫院衛教資訊網:低渣飲食.WebMD: Should You Try a Low-Residue Diet?
-
2024-01-09 養生.聰明飲食
為何腎病患不宜吃低鈉鹽、低鈉醬油?血鉀過高或過低都會出問題,營養師教日常飲食如何降低鉀含量
鉀是人體內一個非常重要的礦物質,它幫助我們保持體液及電解質平衡、傳遞神經訊號,以及肌肉和心臟的收縮。人體體內的鉀是以離子形式存在,當血鉀濃度不正常時,身體會透過鈉鉀幫浦,也就是經由尿液(約90%)及糞便(約10%)將鉀離子排出,以調節體內鉀離子的濃度。血鉀濃度過高或過低都會出問題一般血鉀濃度參考值介於3.5至5.1mmol/L,如果血鉀濃度過高,可能會使心臟擴張鬆弛、心臟收縮力減弱及出現異常心跳;如果血鉀濃度太低,會使身體出現心律不整及心肌收縮力下降。有些人需注意鉀離子的攝取,例如進行血液透析的患者,因尿量減少,且透過透析排出的鉀離子有限,需要限制飲食中鉀的攝取。此外,像腎功能不佳、進行腹膜透析,以及服用某些降血壓藥的人,若出現高血鉀情形,也需要限制高鉀食物,以確保身體維持鉀離子平衡。國人每日飲食將食物分成六大類,全穀雜糧類、豆魚蛋肉類、乳品類、蔬菜類、水果類及油脂與堅果種子類,即使同一類食物含鉀量也有高低不同。豆魚蛋肉類及油脂堅果種子類中的烹調用油含鉀量較低,可放心食用。乳品類富含鉀,如果有血鉀過高問題,應避免食用。同類食物 含鉀量仍有差異全穀雜糧類、蔬菜類及水果類食物含鉀量差異大。.根莖類多屬高鉀食物,像馬鈴薯、芋頭、山藥、南瓜、蓮藕等,只有地瓜例外。.豆類像紅豆、綠豆、花豆、豌豆仁也屬於高鉀食物;以白米飯、白麵條及白吐司等作為主食,相對不會攝取過量的鉀離子。.乾燥蔬菜、蕈菇類、深綠色蔬菜及筍類屬高鉀蔬菜;淺色蔬菜、瓜類蔬菜及新鮮藻類多為低鉀蔬菜。.乾燥水果乾、大部分瓜類水果、芭樂、小番茄、香蕉、水蜜桃、楊桃、草莓及奇異果等屬於高鉀水果;蘋果、葡萄、鳳梨、柳丁、橘子、蓮霧、芒果、櫻桃、新鮮的紅棗及黑棗則屬於低鉀水果。但要特別注意,若食用過多低鉀食物,亦可能使血鉀過高。日常飲食如何降低鉀含量?除了選擇合適食材外,也可以運用烹調技巧來降低飲食鉀含量。像是先將高鉀食材浸泡在水中1-2小時,或將食材切成薄片或小塊再烹調,或用足夠水量汆燙3-5分鐘,皆可減少食物含鉀量。特別提醒,市售常見的低鈉鹽、低鈉醬油、健康美味鹽及薄鹽醬油,因為是將部分鈉改用鉀取代,所以需避免食用。更要避免食用濃湯、高湯及蔬果汁,亦勿使用菜湯、肉汁或湯品拌飯,避免中草藥類保健食品,如需使用中草藥,建議先諮詢醫師,以確保食得健康。
-
2024-01-03 養生.聰明飲食
少了這一味口感差很大 麥克雞塊用天然澱粉替換的磷酸鹽到底是什麼
「麥克雞塊」一直都是麥當勞的明星商品,但在2023年7月時,麥當勞微調麥克雞塊配方,造成口感有著明顯差異,引發消費者間的熱烈討論。近期麥當勞也透露,影響口感的關鍵原因,就是以「天然澱粉」取代雞肉的合法添加物「磷酸鹽」(phosphate)。2023年初起,陸續有網友猜測麥當勞調整麥克雞塊的配方,並表示「好像比以前乾和硬」、「像是炸物冷掉再炸一次」。實際求證麥當勞,證實麥當勞在2022年就微幅調整麥克雞塊的配方,並在2023年7月完成改版,造成口感的變化。其他如大麥克、雙層牛肉吉事堡、吉事堡等品項,也都因「漢堡美味優化工程」而有所調整。「麥克雞塊改版」一事曝光之後,立刻引起粉絲們的關注,但當時麥當勞並未公佈改版的相關細節。近期麥當勞調整官網的麥克雞塊介紹文字,文中指出「嚴選優質鷄肉,以鷄胸和鷄腿黃金比例調配,並依照麥當勞全球產品規範,以天然澱粉取代雞肉中做為保水成分的合法食品添加物-磷酸鹽,讓美味更簡單!」磷酸鹽對人體有害嗎?台灣大學食品科技研究所許庭禎博士曾指出,磷是人體中含量第二大礦物質營養素,僅次於鈣,磷在人體內可以磷酸鹽的形態存在於骨骼與牙齒中,也可與其他的蛋白質或軟組織結合,成為調節人體機能的物質。磷經人體吸收後,約85%的磷與鈣形成磷酸鈣,存在於骨骼與牙齒中,作為人體支架的主要結構,也作為血液中鈣與磷的存取倉庫,調節血液中鈣磷含量,其他的部分則經由腎臟排出,或重新回流於血液中。磷酸鹽天然存在於各類食物中,且因磷酸鹽具有穩定蛋白質與酸鹼值的功能,部分食物中含有較高的天然磷酸鹽,通常乳品、肉品、水產品、堅果及豆類作物的含量較高,例如魚類的天然磷含量可達0.6%,而蝦類或乳製品可達0.15-3.5%,堅果類亦可達0.4%以上。腎臟科醫師姜至剛曾指出,「磷」是人體很基本也很重要的元素,而且是體內第二多的元素。因此,一般消費者不需要聞磷色變,反而是避免磷酸鹽的全身性毒性效應,以及減少不必要過多的磷酸鹽攝取,特別是在加工食物,才是首要之事。以漢堡排和牛排為例,因為製作漢堡排,需要加工讓肉塊聚集在一起,為了更容易成形、更飽和,所以會加入磷酸鹽,所以兩者的磷酸鹽就相差了好幾倍。貢丸是另一個典型的例子,同樣是豬肉,貢丸中就含有很多的磷酸鹽。磷酸鹽有哪些功效?磷酸鹽對食物的保存及口感,有其角色與功能,例如加磷蚵仔,保水性會比較好,新鮮度也會較佳,在加磷酸鹽的過程還會讓它形狀比較大一些。此外,遠洋漁業為了保鮮漁獲,還是得加含有磷酸鹽的冰,所以不只是一般加工食品,海鮮也要注意高磷的問題。由於用肉眼、外觀很難去分辨是否含有磷酸鹽,姜至剛建議消費者只能多選取看得到原形的食材,這些通常較少添加磷酸鹽。吃了含磷酸鹽食物會怎樣?如果體內含磷過高該怎麼辦?姜至剛表示,只有尿毒症患者才需主動排除,因為磷對尿毒症患者產生的效應是一般人的3到4倍,因此需要特別使用磷結合劑將其排出,其他人則沒有這樣的需要。姜至剛提醒,磷的攝取過量反而跟提早老化有關係,如果要避免出現身體提早老化,就必須了解低磷飲食的重要性,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少吃加工食品。【資料來源】.台大醫院健康電子報:磷酸鹽讓你提早初老報到!.衛福部食藥署藥物食品安全週報
-
2023-12-26 名人.好食課
這樣吃逆轉白髮危機!兩圖看懂白髮原因及8大營養找回黑髮
再過幾天就要迎來2024的曙光了,但不少人除了擔憂提案報告還沒寫完、跨年要去哪跨外,更憂心自己的頭髮又白了幾根,朋友見到會不會又笑自己老了幾歲……到底為何有些人不到25歲就白髮遍佈,就讓好食課Titan林世航營養師解析給你聽!助你2024年能找回烏黑亮髮!為何會有白髮?正常頭髮毛囊中的黑色素細胞會分泌黑色素來維持毛髮烏黑,當黑色素細胞受損或是缺乏黑色素的原料時,頭髮顏色也就會因而變淺,逐漸變白髮。常見8大少年白原因黑色素細胞受損原因主要是因氧化壓力過大、血液循環不佳導致頭皮血氧不足或本身DNA即有受損。因此當家族中本身父母、阿公阿嬤即有少年白問題(亞洲人25歲前出現白髮),或是受生活壓力、抽菸、酗酒、過度曝曬紫外光導致黑色素細胞受損,即會有白髮問題!另外部分營養素缺乏(如:維生素B12、銅、鐵、鋅等)亦會導致黑色素原料不足,而部分化療、抗瘧藥物則會抑制黑色素細胞中的酵素,減少黑色素生成。8大改善白髮關鍵營養維生素B12雖然目前仍未明瞭具體機制,但研究發現缺乏維生素B12容易有早發性白髮問題,主要推測是因維生素B12與造血有關,缺乏易導致惡性貧血,頭皮缺乏充足血氧導致。飲食可吃:動物性食材居多,如:蛤蜊、豬肝、乳製品。維生素C有助於幫助身體抗氧化,減少頭皮氧化壓力及傷害。飲食可吃:芭樂、甜椒、苦瓜、奇異果、青花菜。維生素D具有調節免疫、發炎情形的作用,研究發現缺乏維生素D易有早發性白髮問題。飲食可吃:乾香菇、鮭魚、鰻魚、雞蛋、強化牛奶。蛋白質指甲、頭髮皆是由角蛋白構成,身體缺乏蛋白質就容易有掉髮問題。飲食可吃:豆魚蛋肉、乳品類皆為很好的蛋白質來源,建議每餐可吃一掌心大小的肉,並早晚喝杯奶補蛋白也補鈣。銅為合成黑色素的原料,有助於維持頭髮烏黑。飲食可吃:黑芝麻、牡蠣、黑巧克力、未精製雜糧。鐵合成血紅素的原料,幫助促進頭皮血液循環,也會去影響黑色素生成。飲食可吃:豬血、豬肝、干絲、紅莧菜、蛤蜊。鈣有助於黑色素生成,研究發現缺乏鈣易有白髮問題,過去亦有研究使用泛酸鈣來幫助改善早發性白髮問題。飲食可吃:起司、豆乾、芝麻、小魚乾、牛奶。鋅鋅會影響黑色素生成,缺乏同時會造成毛髮、指甲生長受阻。飲食可吃:牡蠣、牛肉、南瓜籽、全穀雜糧(小麥胚芽、燕麥)。【本文獲好食課授權刊登,原文標題:【#一張圖懂吃】 營養師揭秘8大白髮原因+改善方法】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12-23 養生.聰明飲食
食品包裝認證很重要!避免買到地雷食物,常見「10個食品標章與認證」你認識多少?
近幾年經歷數次食安事件後,食品衛生安全已經逐漸被大家所重視,許多人在購買食品時也都開始會養成仔細閱讀外包裝的習慣,而在這些食品包裝上常常會看到一些五顏六色的標章和英文數字的認證,它們分別都代表著什麼呢?今天《PrimePlus健康設計家》品牌營養師Evelyn就來帶大家認識10個常見的食品標章與認證吧!10個常見的食品標章與認證1. 台灣優良食品TQF標章適用食品:各類型加工食品TQF(Taiwan Quality Food)標章的前身是大家所熟知的「食品GMP標章」,也就是微笑標章,而隨著台灣對於食品安全更加重視,在2015年時GMP標章就轉型升級為TQF標章,將資訊更加公開透明化,並落實源頭管理,爭取成為更具有指標性的標章。2. 台灣優良農產品CAS標章適用食品:國產農水畜林產品及其初級加工品 CAS(Certified Agricultural Standards)標章是國產農產品及其加工品最高品質代表標章,由農委會秉持著發展「優質農業」、「安全農業」、「精緻農業」的理念而設立,講求追本溯源、品質及衛生的標準,進而提昇國產農產品的競爭力。推行至今也已普遍獲得國人的信賴與認同。3.台灣有機農產品標章適用食品:農產品或農產初級加工品 指農產品整個生產、加工、分裝及流通的過程,都符合「有機」的驗證標準,產銷過程無使用化學肥料、農藥及食品添加物,並且完整記錄產銷流向,才能取得這個標章,並以「有機」的名義販售。民眾可以利用這個標章來辨認有機農產品。4. 產銷履歷農產品標章適用食品:農水畜林產品及其初級加工品產銷履歷的制度有三種特色:「資訊公開可追溯」、「臺灣良好農業規範(TGAP)」、「第三方驗證制度」,只要貼有產銷履歷標章的產品皆可以透過包裝上的追溯碼或QR Code追溯生產地及來源等資訊,並且也代表著該產品除了符合TGAP的標準外,更經過公平的第三方機構驗證資格,因此是非常安全、品質優良的產品。 5. 鮮乳標章適用食品:國產100%純鮮乳 鮮乳標章是依據乳品加工廠每月向酪農收購的合格生乳量及實際所產製的鮮乳量來核發,且管控和查核作業非常謹慎,促使廠商誠實地以國產生乳製造鮮乳,因此可以視為「國產鮮乳」的身分證。選購貼有鮮乳標章的鮮乳產品,就能確保是100%的國產鮮乳,也比較有保障喔!6. SNQ國家品質標章適用產品:生物科技、醫療保健器材、化妝品、營養保健品、藥品、中草藥品、醫療院所、護理照護服務等目前共計16類別SNQ(Symbol of National Quality)標章秉持著「品質與安全比什麼都重要!」的理念精神,集結國內在生物科技、營養、醫療領域的權威專家,進行專業的書審、實地考察,審視市面上的醫療保健服務與產品,為消費者的健康做嚴謹的把關。 7. 健康食品標章適用食品:機能性食品、保健食品、機能性飲品等 健康食品標章就是我們常說的「小綠人標章」,擁有此標章的食品才可以稱為「健康食品」,代表具有實質科學證據的保健功效,並且能夠宣稱13種目前衛福部公告的保健功效:調節血脂功能、免疫調節功能、胃腸功能改善、骨質保健功能、牙齒保健、調節血糖、護肝(化學性肝損傷)、抗疲勞功能、延緩衰老功能、輔助調節血壓功能、促進鐵吸收功能、輔助調整過敏體質功能、不易形成體脂肪功能。健康食品是經過核可的食品,但並不是代表吃了就會變健康喔!它們屬於輔助調整體質的保健食品,最重要的仍然是健康的飲食及生活習慣,若身體有不適也應該向專業的醫師尋求協助。8. HACCP認證適用對象:各類食品製造廠、加工廠、餐飲業等等 危害分析重要管制點系統(Hazard Analysis and Critical Control Point System,HACCP)是一套全球通用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之一。其概念為預先分析產品生產過程中可能會產生的各種食品危害風險,並針對危害風險較高的步驟制定控制措施加以預防。除了注重後端成品的品質,更注重「前端」的安全系統建立。因此獲得HACCP認證的餐飲業或加工廠,確實能夠大幅降低食安問題的發生。9. ISO22000認證適用對象:整個食品供應鏈的廠商皆可申請ISO22000也是一套全球通用的食品安全管理系統標準,它包含了前面介紹的HACCP的內容,因此涵蓋的範疇更廣泛,更確保了食品供應鏈的安全性,從初級生產商道供應商、零售商、服務環節,甚至是食品設備、配料、包裝等等都是ISO 22000適用的範疇。 10. Monde Selection國際品質評鑑大賞適用食品:酒類、軟性飲料、食品、菸草、保健食品及化妝品Monde Selection國際品質評鑑大賞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品質研究機構之一,對於各國市面上眾多的產品進行品質的評估與分析,且每一項產品都是獨立評鑑而非進行比較,由80位國際專家做測試及評估,因此獲得此獎項的產品被認為其品質能夠在眾多產品中脫穎而出,對於消費者而言也是一個足具參考價值的指標性獎項。 看完今天的介紹,你是否對這些標章與認證有初步的認識了呢?大家選購食材與食品時,一定要仔細閱讀包裝上是否有完整的標示,若是產品上有這些標章與認證的把關,多一份保障,食用時就更能安心喔!延伸閱讀:.高血壓是沉默殺手!把握得舒飲食5原則+居家量測722法則.「彩虹飲食法」怎麼吃?遠離癌症、心血管疾病 5色蔬果神奇功效.糖尿病怎麼有效控糖?專家曝扭轉關鍵時刻,「3撇步+9種食物」幫你控制血糖本文為《PrimePlus健康設計家》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12-16 退休力.社會連結
屏基7-ELEVEN年紀最長店員 61歲朱王双鳳「我的心沒有退休」!
「歡迎光臨!」屏基7-ELEVEN超商店員61歲朱王双鳳熱情與消費者問候,這是屏東基督教醫院內屏基門市,是7-ELEVEN與畢嘉士基金會攜手首創的樂齡門市,開店3年,店員由中高齡者組成,超商工作多元,微波餐點、結帳、寄件取貨等,難不倒他們,基金會與超商也為中高齡者職務再設計,打造友善工作環境。年紀最長店員 朱王双鳳「我的心沒有退休!」61歲朱王双鳳曾擔任幼教老師、保母工作近20年,轉戰超商店員3年,也是開店創始員工,是門市9名店員年紀最長者,「我的心沒有退休!」充滿朝氣朱王双鳳說,一開始為讓自己趕快上手,將工作事項、提醒寫在筆記本隨身攜帶,現在工作熟悉,會列出今天要做的事項清單。在醫院超商工作,有時還會遇到以前學生家長,消費者來自患者、醫護人員等,朱王双鳳也多份同理心對待,有些患者可能固定時間回診,彼此也熟悉起來,展現溫度一面。「高年級實習生」 用經驗與熱忱化解困難超商工作包括結帳集點、寄件取貨、製作咖啡、微波餐點、影印列印,要在短短幾分鐘內完成各種任務,考驗這群「高年級實習生」多工處理,一開始難免緊張出錯或動作較慢,但在他們豐富職場經驗應對,與親切友善笑臉,化解門市各種突發狀況。朱王双鳳笑說,「遇到較不熟悉項目,卡關時,趕快找支援,問店長」,也會跟客人仔細說明。朱王双鳳對工作熱忱,更感染消費者,還有消費者被她的服務態度大受感動,還想要跟她拍照。55歲孔姿淑今年7月加入超商工作,先前雖有在速食店工作8年經驗,但超商工作結帳事務較複雜,起初「看得眼花撩亂」,坦言「霧煞煞」,花近一個月學習後很快就上手,當遇到收銀台塞車,大家分工合作,一起幫忙。「學得慢不代表不會」 中高齡投入職場打破年齡框架畢嘉士基金會指出,2025年即將到來超高齡社會,如何運用中高齡人力資源實為迫切,透過職務再設計與相關輔具運用,幫助熟齡長輩重返社會從事經濟性活動,不僅可預防延緩失能、失智,肯定自我生命價值,同時也能增加社會資源,解決高齡社會勞動人力不足的問題。 畢嘉士基金會以加盟主身分與7-ELEVEN合作,在屏基開設樂齡門市,畢嘉士基金會指出,起初為解決長輩搬運重物可能受傷問題,與7-ELEVEN合作討論,從最重的乳品箱改良,讓單箱重量減半進貨,減輕搬運負重。也提供放大鏡,讓長輩在檢查架上貨品較不吃力,在課程學習上,畢嘉士基金會提供平板等工具讓中高齡員工使用學習。樂齡門市提供店員每天4到6小時彈性排班工時畢嘉士基金會指出,招募人力之初,希望以「保有長輩原有的退休生活」為前提,提供熟齡店員每天4到6小時的彈性排班工時,相較於一般門市,須招募一倍以上人力才足夠。大部分長輩沒有服務業工作經驗,對3C及多元支付管道較陌生、較易感受挫折,需適時給予心理支持與鼓勵,讓熟齡長輩發揮優勢同時,使門市運作相得益彰,讓大眾看見中高齡就業可能。畢嘉士基金會公關專員陳宛忻說,中高齡長輩投入職場,重要是「破除刻板印象」,打破什麼年齡就一定或不能做什麼事情的框架,也要給中高齡員工們多些耐心、鼓勵,「學得慢不代表不會」。7-ELEVE「屏基門市」當時籌備期長達1年,從門市設置、建構經營模式、優化工作流程到人力聘用,畢嘉士基金會與7-ELEVEN共同研擬適合樂齡者工作流程,現營運3年,中高齡者員工累積約28人次,員工平均年齡46到50歲,陳宛忻說,成為樂齡門市店員,最重要是願意學習、對超商工作有興趣。●來測退休力不論是不是一個人,都要準備老後,好好生活。聯合報推出「六種動物測驗你的退休力」,歡迎填寫評估,來看你的退休準備夠不夠。https://pse.is/3uraub(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12-03 名人.好食課
控制血壓到底該怎麼吃?一圖看懂高血壓飲食原則幫助降血壓
台灣氣溫就跟坐雲霄飛車一樣,時冷時熱,每天早上都要先看好氣象預報再出門,而除了注意衣著外,有高血壓的人更是要時時注意血壓,到底飲食上能怎麼吃幫助降血壓!就讓營養師煮什麼(周亦秀營養師)解析給你聽!*注意:本飲食法因為需吃到高鉀及多蔬果、堅果,因此較不適用於有腎臟疾病、糖尿病或是堅果過敏者,建議先諮詢醫師、營養師再採用。*本表所列的「份數」是參考得舒飲食Dash diet所列之份數,會與過往營養學份數稍有差異。多選全穀雜糧每日建議食用6-8份的主食,其中建議2/3換成全穀及未精製雜糧,如糙米、地瓜、馬鈴薯、玉米、南瓜等。這邊的一份相當於半碗飯/一顆馬鈴薯/一片吐司/一盎司燕麥等。每日5份蔬菜因為鉀有助於排鈉、鎂則有助於降血壓,因此蔬菜方面可多選富含這兩項營養成分的蔬菜,如莧菜、菠菜、空心菜、地瓜葉等。蔬菜一份約為生菜一碗或煮熟的葉菜類半碗。每日5份水果多選高鉀水果,如香蕉、奇異果、棗子、龍眼、榴蓮等。水果一份約是一顆拳頭大小、水果碗裝八分滿。每日2份乳製品鈣質可幫助血管、肌肉放鬆,缺鈣也容易導致高血壓風險增加,因此建議每天至少 吃2-3份的乳製品,且最好選擇低脂/脫脂乳品,有乳糖不耐則可選優格、優酪乳等乳糖含量較少的產品。乳製品一份約為牛奶或優格一杯/起司兩片。每日6份白肉蛋白質食物的選擇,建議以白肉為主,減少紅肉、加工肉的攝取,建議優先順序為豆、魚、蛋、家禽,且家禽最好去皮減少脂肪的攝取!一份大約是一盎司的肉、一顆雞蛋、半個手掌心大小的肉。吃堅果用好油建議減少反式脂肪、飽和脂肪的攝取,每週攝取4-5份堅果,每日2-3份植物油。一份為一湯匙堅果或一茶匙油。除此之外,也建議要控制每日鈉攝取於2300毫克以下(約是一茶匙鹽),因此調味料建議優先選擇白醋、檸檬、蔥、薑、蒜、辣椒、鉀鹽等調味以減少鈉攝取。【本文獲好食課授權刊登,原文標題:【#一張圖懂吃】高血壓飲食原則,這樣吃幫助降血壓】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11-22 癌症.飲食與癌症
癌症病人化療食慾不振怎麼辦?一定要喝營養品嗎?營養師教你如何補充足夠營養
癌症之治療除了手術、化學治療、放射治療及藥物配合外,需維持均衡之飲食,保持良好的營養及適度活動量,以增強抵抗力。癌症病人為何需要足夠營養?而「良好的營養」首先需補充足夠優質蛋白質食物(如:豆製品、魚肉、雞蛋、豬、雞、牛肉…等),同時需攝取足夠的主食類(如:飯、麵、冬粉、地瓜、麵包…等),且需注意攝取足夠之油脂(如:燙青菜改為炒青菜、白飯改為炒飯),以達到足夠的熱量攝取,避免治療或病情造成的體重減輕。再者補充適量的煮熟蔬菜、洗淨之水果、已殺菌之乳品類,適時搭配營養品,以達到均衡營養的目的,良好的營養支持不僅可預防營養缺乏、矯正營養不良、修補身體組織,同時可減輕治療所引起之副作用,並提昇生活品質。化療、放療有哪些副作用?癌症治療有時會造成不同程度的副作用,最常見的治療副作用為食慾不振、味覺或嗅覺改變、黏膜發炎、口腔疼痛、噁心、嘔吐、白血球減少等,接受治療應依症狀需求調整飲食或營養供應方式,同時監測體重變化,避免造成營養不良。化療、放療導致進食不足怎麼辦?一定要喝營養品嗎?當癌症病人發生食慾不振、噁心、嘔吐等副作用導致進食量減少,進食策略通常建議在身體較舒適時刻多攝食、少量多餐、優先進食熱量高之食物(在正餐時間吃固體食物,等點心再補充液體食物,避免過飽),同時依照醫師指示服用止痛藥或止吐藥物,以緩解身體之不適。若癌症病人若因治療之副作用導致進食量少於平常餐量的一半或體重嚴重減輕時,應積極採用營養品補充。.一般均衡營養配方-適用於進食不足的人:一般均衡營養配方,通常所含之熱量、蛋白質、油脂約為正餐的一半以內,若食慾差僅能吃完半份正餐,至少搭配一罐均衡營養配方,舉例若一日三餐都吃半量,則一日至少需另外補充三罐一般營養品,以補足所需營養;若為體重減輕之病人也可考慮在點心時補充,達到增加體重之目標。.濃縮均衡營養配方-適用於食慾不佳的人:濃縮均衡營養配方顧名思義,將一般均衡營養配方「濃縮」成一罐,所以熱量、蛋白質、油脂約為一般均衡營養品之2倍左右,但容量跟一般均衡營養配方相似,喝一罐相當於接近七成至一份正餐,可供食慾較差、易飽脹、體重減輕的病人,當正餐進食量非常少,可直接飲用取代正餐;並配合「給藥式營養補充」方式,例如每罐營養品分4次,每次喝60c.c.(2個小藥杯),短時間內補充,亦可達到增加熱量攝取的目標。.癌症專用配方-適用於癌症病人:相較於均衡營養配方,腫瘤配方額外添加藻油或魚油(含魚油之配方一天至多2罐),富含Omega-3脂肪酸,故有調節生理機能及促進食慾等功效,所以可考慮在治療前、化療期間、療程結束後或食慾不佳時進行補充,達到儲備體力、維持體重、恢復元氣之目標。治療副作用導致口腔黏膜破損怎麼辦?若癌症病人化、放療後造成黏膜發炎、口腔疼痛者,可優先選擇質地軟嫩、細碎的食物(絞肉、豆腐、豆花、鮮魚、蒸蛋、軟質之蔬菜:冬瓜、大黃瓜…等瓜類蔬菜),以助於咀嚼與吞嚥,同時需避免刺激性食物,且必要時補充麩醯胺酸。.麩醯胺酸-促進黏膜修復:麩醯胺酸為人體中之非必需胺基酸,可經由人體自行合成或藉由飲食中補充,其存在於蛋白質食物中,如:肉類、海鮮、豆製品等。若化療、放療後口腔、腸道黏膜損傷或傷口潰瘍,可依醫師或營養師指示額外補充麩醯胺酸,其有助於黏膜修復,並減少化療造成腹瀉之持續時間。手術後怎麼吃才能促進傷口癒合?部分癌症病人可能會面臨手術切除病灶,術後建議補充足夠優質蛋白質食物或依醫師或營養師指示補充精胺酸。.精胺酸-促進傷口癒合:精胺酸為人體中之非必須胺基酸,通常可經由人體自行合成,但當人體處於壓力、疾病或存在手術傷口時,體內合成量可能無法滿足人體需求,此時可經由配方補充足夠之精胺酸,促進傷口癒合,加速傷口復原。營養品使用時機與策略※癌症病人若有營養品購買需求,可請門診醫師開立,或掛營養諮詢門診以提供個人化之營養建議。若由口進食量少,不足以供應每日熱量需求,此時建議補充營養品:.情境一:便當一個→只能吃一半時→補充營養品1罐(250大卡).情境二:僅吃二三口便當(非常少)→補充濃縮營養品1罐(300-400大卡)責任編輯:陳學梅 延伸閱讀:.化療後噁心想吐怎麼辦?4招助你調整飲食面對化療副作用.抗癌飲食不好吃、吃不下怎麼辦?腫瘤科醫師教1撇步 食慾、營養兼具.許多癌症是自己吃出來的!營養師曝「12大類易致癌食物」你絕對要少吃
-
2023-11-17 養生.健康瘦身
低GI飲食不只添飽足感,還能控血糖!一表看低GI食物清單及16種地雷食物
現代人越來越重視健康,近年來低GI健康餐相當流行,各種店家也如雨後春筍般湧現。那麼,低GI是什麼?低GI食物有哪些?對於減重、血糖控制有幫助嗎?以下為您詳細介紹。低GI是什麼?先了解GI值定義啟新診所指出,GI值(Glycemic Index) 即「升糖指數」,是指食物進入人體2小時內,血糖升高的相對速度。用來衡量醣類食物對血糖上升的幅度影響,有些食物雖然含糖量少,但引起血糖升高的速度反而慢。食物的GI數值越大,表示越容易讓血糖上升。因此攝取「低GI食物」,能讓血糖不會急遽地提高,對身體健康較有益處。高GI與低GI食物攝取後血糖變化。(圖片/國健署。)根據國健署衛教資訊說明,GI值介於1~100之間,其計算方法是根據食用純葡萄糖(pure glucose) 100公克後2小時內的血糖增加值為基準(GI值=100),其他食物則以食用後2小時內血糖增加值與食用純葡萄糖的血糖增加值作比較得到的升糖指數,是顯示食物經腸胃道消化吸收後,其所含的醣份造成血糖上升的速度快慢,這就是所謂的GI值,即 Glycemic Index「升糖(葡萄糖)指數」。升糖指數(GI值)可分為低、中、高三個等級,以利民眾飲食選擇參考: .低升糖指數:≦55,對血糖波動影響較小.中升糖指數:56~69,對血糖波動影響介於中間.高升糖指數:≧70,對血糖波動影響較大 低GI食物有哪些?低GI水果、澱粉一次看常見低GI食物、水果有哪些?高雄榮民總醫院屏東分院營養室從乳品類、蔬菜類、水果類、全榖根莖類、蛋豆魚肉類等,分別列出低、中、高GI常見食物,詳如下表:低GI飲食好處有哪些?國健署指出,低GI飲食不只適合糖尿病族群,對於減重也相當有幫助。低GI飲食好處如下:.較有飽足感且較不容易餓,可避免吃過量。.可降低血中胰島素值,來減少熱量產生及脂肪形成。.對於減少體脂肪有幫助,且可維持瘦體組織 (lean muscle tissue)。.可降好的膽固醇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可提升好的膽固醇 (高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可協助管理好血糖值,降低得到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及其併發症的危險性。有哪些因素會影響GI值? 食物本身澱粉的可消化性:多醣類澱粉質消化時間長,GI值因而較低;相反,單糖類很快被身體吸收,GI值自然較高。食物營養素成份:蛋白質或是脂肪類的食物,消化代謝的程序較複雜,使血糖上升的速度就會比較慢,因此GI值就會較低。 食物的型態:和塊狀的食物相比,稀爛及切碎的食物較易吸收,GI值較高;以水果為例,果汁令血糖上升的速度就比直接吃水果來得快。 纖維的含量:纖維量愈高,GI值愈低。以纖維量較高的全麥麵包為例,其GI值為69,屬中升糖指數食物;而白麵包則為88,屬高升糖指數食物。 烹調方式:相同重量的飯和稀飯,由於澱粉糊化後的GI值愈高,所以稀飯和米飯相比,稀飯為高GI食物。另外,像炒飯炒過以後澱粉老化,腸道排空慢,和米飯相較是低GI食物,但是加了油去炒的炒飯,熱量可能比米飯高了1倍之多,因此低GI食物不代表是低熱量,此點要特別注意「烹調方式」也會影響熱量多寡。同時吃入的其他食物:高GI值的白飯或白麵包,若和蔬菜一起吃,亦可降低GI值,因此臨床上營養師總是向患者說明白飯要配青菜吃的原因。除此之外,要提醒您,食物的升糖指數會因不同食物來源地、品種、成熟度及烹調加工方式等而有差異。誰適合低GI飲食?低GI飲食法適合的人有: 糖尿病患者國健署指出,「低GI」這個觀念最早用在糖尿病飲食的。糖尿病患者常因進食後血糖偏高,而為了控制血糖,除了藥物之外,選擇「讓血糖上升速度較慢的食物」,對於糖尿病患者也很重要。 想減脂、瘦身減肥的人國外研究指出,吃較多的高GI食物(如精緻的澱粉類食物,白飯、糯米飯、白吐司或白麵包等),會加速血糖上升,容易引起飢餓感而誘發食慾,增加進食量,並促進食物代謝,大量產生脂肪,增加人體血液或細胞中脂肪的堆積,妨礙減重。攝取「低GI食物」血糖濃度才不會上升太快,胰島素也不會大量分泌,進而達到控制血糖、減重的目的。誰不適合低GI飲食?翰方御品Daisy營養師指出,因低GI食物通常含纖維量較高、消化吸收時間較長,因此以下族群較不適合:.低血糖患者.體重過輕者.腸躁症.容易脹氣、腹瀉等腸胃道症狀者每天吃低GI食物就不會胖嗎? 低GI不等於低熱量除了GI值之外,飲食的總熱量對於血糖控制也是相當重要的,因為「低GI」並不等於「低熱量」。很多人對於低GI飲食一知半解的人會認為,只要是GI值低的食物,就可以放心的吃到飽都不會胖,其實這是一個嚴重錯誤的觀念,低GI飲食模式其實是要在一定的食物總熱量範圍內,做好食物種類的挑選,才能發揮減肥、控制血糖及血脂肪濃度的效果,換個角度來說,低GI飲食其實是在固定熱量飲食內,重新組合食物的品質而非食物的量。若攝取低GI、總熱量高的食物,還是會造成血糖上升或是體重增加。健康是最大的財富、生命的基石,平常的主食應盡量選擇低GI食物,再搭配有氧與肌力運動,有利於體重控制及遠離慢性疾病發生。【延伸閱讀】 你的頭痛、身體癢,可能是「組織胺」太多了!醫師公開「高組織胺飲食」:原來酪梨、茄子都榜上有名
-
2023-10-29 慢病好日子.糖尿病
慢病主題館【糖尿病】共病糖友的一天,一天要吃最少8顆藥!
露露姐60歲女性,患有糖尿病、心臟病、高血壓三種慢性病。18年前因易喘胸悶而檢查出冠狀動脈心臟疾病,隔年檢查出高血壓,再過二年確診糖尿病。目前皆由同一位醫師診斷開藥、定期回診檢查,各科的慢病藥物加在一起,一天要吃最少8顆藥。目前慢性共病控制穩定,在飲食、運動、服藥都有配合醫師建議,與疾病和平共處中。【飲食篇】8:00 吃早餐不同疾病吃藥的時間都不同,一下飯前、一下飯後,我可以怎麼做?成大醫院糖尿病衛教護理師鄭巧雯指出,依據疾病不同,需要在不同時間點服藥,對病人常帶來困擾,對患有不同慢性疾病的人來說,吃藥時間和方式可能帶來挑戰。專科醫師會盡量根據病人的生活習慣開立藥物,幫助病人簡化用藥方式,讓慢性共病病人在飲食和用藥上達到一定的平衡。對於糖尿病患者而言,鄭巧雯強調均衡飲食的重要性,包括定時定量、少油少鹽,及減少加糖食物的攝取。她提到,每天應攝取六大類食物,全穀雜糧、豆魚蛋肉、蔬菜、水果、乳品及油脂和堅果類。這個飲食原則對患有多重慢病的人同樣適用,但特別要注意的是合併患有慢性腎病的糖友。鄭巧雯說,有些人認為麥片和五穀粉是健康選擇,因為它們不含糖,但事實上,未經精製的全穀雜糧含有高磷,對於腎臟疾病病人不利。她建議這些病人應該避免攝取高磷食物,可以選擇低氮澱粉(冬粉、米粉和米苔目)、白飯等全穀類,吃得更安心。鄭巧雯也提醒糖友,過多的水果攝取可能導致血糖急劇升高,進而對血管和器官造成損害,甚至引發併發症。她建議每次只吃一份水果,約棒球大小。對於糖尿病監控,空腹、飯後血糖和糖化血色素是重要指標。如果病人發現自己儘管飲食控制得當,但血糖仍難以控制,建議使用連續血糖監測儀或每周測量一次配對血糖,以找出控制不佳的原因。延伸閱讀:慢病好日子-享學糖->破解迷思!「吃甜食」是罹患糖尿病的主因?【治療篇】10:30回診 得了糖尿病後,腎臟也出現問題,好擔心其他方也壞掉,可以怎麼預防?「唉…我有三種慢性病,每天吃的藥一大把,聽鄰居說有慢病整合門診,但是到醫院網站查資料卻遍尋不著,也找不到地方掛號,到底整合門診是什麼?我可以去看嗎?」「隔壁盧太太說她最近在看慢病整合門診,醫師會一次看完所有疾病,我也想試試,但打開Google搜尋發現有專科中心的整合門診,也有成人慢病的整合門診,看半天也看不懂,我可以問誰呢?」台大醫院副院長、家庭醫學部主治醫師黃國晉教授說,台灣邁入高齡社會,老年人口增加,慢性病的盛行率也逐漸上升,而且罹患「共病」也愈來愈多,尤其糖尿病盛行率越來越高,若沒有控制好,患者容易有併發症產生,例如大小血管病變、神經病變和足部病變。但在確診糖尿病前,可能就已經存在的疾病,進一步造成腎臟功能惡化,稱為「多病共患」。黃國晉強調,併發症與多病共患的因果關係不同,再加上老化會造成身體功能的退化,需要經過整合診斷找出原因、控制疾病。黃國晉說,為因應多重慢性病人的醫療照護,健保署陸續制訂整合性照護計畫,從基層到各層級醫療院所,目的是希望避免重複領藥及藥物交互作用。再者,以病人為中心的門診整合,提供多重慢性病人有效率的醫療服務,以「守門人」制度整合的看診需求,一次就診完成糖尿病、腎臟病、心血管疾病及三高追蹤管理,包括疾病治療、篩檢項目及提高健康識能等,建立全人照護醫療模式,保障多重慢性病人的醫療權益。但黃國晉表示,即便整合門診有其好處,也不盡然適合每一位多重慢病患者,還是有許多患者個人化、家人照顧者等時空背景因素須考量。以「高齡醫學整合門診」為例,患者收案前,醫師會先進行周全性的老年評估,先了解長者身體狀況及疾病脈絡,甚至探索心理層面,才會確認收案。黃國晉建議民眾多了解多重慢病資訊,提前做好健康管理,了解共病的關聯及危險性,與醫師配合討論共享決策。雙向配合才有機會改變現況、打破專科界線,將患者的需求視為一個整體,設定照護目標降低死亡率、改善疾病、提升生活品質,達到慢性病防治及延緩。【檢查篇】15:00 看報告檢查報告上數字這麼多,到底哪幾個是重要的?我要注意哪些?「除了糖尿病,我還有心臟疾病和高血壓,每次回診報告都密密麻麻一大張,擔心慢病惡化,到底要怎麼看這些數字啊?」成大醫院內分泌新陳代謝科主任歐弘毅說,糖尿病管理要看的數值很多,雖然控制血糖是預防及延緩併發症的不二法門,但不僅是血糖數值而已。廣大慢性病友都應該要注意,長期治療追蹤慢性病的過程中,都應該要認識和重視各項數據,及其背後代表的意義,尤其心、腎、糖慢性病的患者,更要注意其間的交互作用。以糖友為例,其可能引發的各種急、慢性併發症具不可逆性,可能演變成洗腎、失明、截肢、心臟衰竭,病友不能掉以輕心。歐弘毅說,三個月的定期回診檢查中,更應該要好好的認識檢查項目和數據,例如和大血管病變相關的ABC數值:A糖化血色素、B血壓、C血脂;以及小血管病變如腎臟功能(尿液白蛋白、腎絲球過濾率)、視網膜檢查等,當發現身體功能有異常衰退時,需要即時和主治醫師討論、調整治療用藥。歐弘毅說明,因為慢性疾病之間有很強的關聯性,為強化防治工作,全台積極推動糖尿病共同照護網絡,以及不同慢性科別的共同照護,跨科、跨領域追蹤管理病況。看診前,先由護理師、營養師提供衛教,了解日常生活型態及過去病史,先揪出潛在問題,協助醫師看診時快速找出共病因子,或可能產生併發症的高風險群。另外,「血糖降下來,是不是可以停藥或減量?」歐弘毅說,國人擔心傷腎而不敢吃太多藥,或認為血糖狀況穩定是就可以停藥,其實都是不正確的迷思,務必配合醫囑定期用藥,才能有效控制糖尿病以及避免共病發生。目前的糖尿病藥物有助降低心血管疾病、保護腎臟,聽信偏方才是讓病情雪上加霜的原因。若想要減少藥量,或擔心糖心腎共病的藥物過多,可轉介至整合門診進行看診及多項檢查,透過跨科別醫師的共同照護,提升疾病控制效果。【睡眠篇】21:30 休息衛教師鄭巧雯指出,衛教門診常有病人抱怨睡眠問題,可能因為睡眠品質不佳或疾病症狀干擾夜晚安眠。她建議,應著手檢視日常作息和飲食習慣,因很多睡眠問題起源於生活方式。例如,糖尿病友可能因睡眠不足或質量不佳而導致血糖波動。露露姐分享,剛得糖尿病時,血糖控制不穩容易夜尿影響睡眠。鄭巧雯建議,除了按時服藥外,可以在白天安排活動,以避免長時間午睡,時間不超過30分鐘;晚上保持固定入睡時間,同時避免下午3點後攝取含咖啡因的飲品。如果這些方法無法改善,病人應主動與醫師討論,共同探討包括藥物服用時機等其他治療方式,或透過定期運動來提高睡眠品質。延伸閱讀:【慢性共病防治】生活習慣病 個人、家庭應負責,分享健康資訊 實踐建康永續個人SDGs【慢病94愛你慣】壞習慣總改不掉?專家手把手教你走向健康之道【慢病好日子】糖友早上出門太匆忙,不吃早餐會影響血糖控制嗎?為什麼洗腎的人會便秘?有什麼助排便的好方法?提供最接近病友真實疑問的慢病衛教資訊,與您一起好好過慢病日子! 📍瀏覽專題>>慢病好日子主題圈 📍觀看影音>>慢病好日子YouTube 📍專屬訂閱>>慢病好日子電子報 📍追蹤加入>>慢病好日子-一起最愛問粉絲團
-
2023-10-18 醫療.骨科.復健
如何有效「存骨本」預防骨質疏鬆?骨質疏鬆可篩檢?篩檢適合哪些族群?
世界衛生組織(WHO)訂每年10月20日為世界骨質疏鬆日,骨質疏鬆在中、高齡族群中是一種沉默的疾病,平常不易發現,所以元氣網整理骨質疏鬆常見三問題:為什麼會引起骨質疏鬆?骨質疏鬆怎麼改善?如何早期篩檢出骨質疏鬆症?三面向帶領讀者深入了解骨質疏鬆。為什麼會引起骨質疏鬆?骨質疏鬆有生命危險嗎?人體的骨質密度(骨本)大約在20歲至30歲間會達到最高峰,尤其女性在停經後,因為荷爾蒙分泌減少,骨質密度流失速度會加快。會使原本緻密的骨骼出現許多孔隙,呈現出中空疏鬆的現象,使得骨骼脆弱,此時就稱為「骨質疏鬆症」。骨質疏鬆症是一種沈默的疾病,平時沒有明顯的症狀,中高齡的病人症狀大多只有出現身高變矮、駝背的外觀變化,不易覺察到疾病存在。等到發生輕微跌倒,或是突然外力過猛,例如:彎腰搬運物品,就可能發生骨折。骨折引發嚴重的疼痛、最終導致殘疾或無法行動,嚴重時甚至會引起死亡。骨質疏鬆怎改善?30歲前開始存「骨本」,避免日後骨質疏鬆!預防「骨質疏鬆」並非等到年長以後才開始做,因為人體骨骼在「30歲前」達到高峰,之後骨質密度(骨本)隨著年齡增加而逐年遞減。根據國民健康署民國106-109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的結果顯示,50歲以上的民眾約有8.1%發生骨質疏鬆的問題,其中女性又高於男性,平均女性約每10位就有1位有骨質疏鬆。國民健康署吳昭軍署長呼籲:從年輕開始存「骨本」觀念很重要,骨骼中最主要的成分是鈣質,年輕時有足夠的鈣質攝取,是維繫骨質密度(骨本)的重要關鍵,提醒國人必須把握30歲前就開始存好骨本,避免日後逐年骨質流失,引起健康與生命的危害。世界骨質疏鬆基金會指出在年輕時,多增加10%的骨密度,就可以使骨質疏鬆症的發生延緩13年。目前19-64歲的國人多數都有鈣攝取量不足的問題,攝取量僅略高於建議攝取量1000毫克的一半,在505至566毫克間,甚至少數族群會低於建議攝取量一半以下。國健署提供存骨本的4大訣竅,教你吃什麼可預防骨質疏鬆:1.飲食保骨本:攝取足夠量鈣質,可從乳品與高鈣食物著手。其中240毫升(ml)的乳品約含有240毫克(mg)鈣質。常見的高鈣食物有起司、小魚乾、黑芝麻、傳統豆腐和深綠色蔬菜。【健康知識家】:深綠色蔬菜比一般疏菜還有較多的鈣質,每份100公克深色蔬菜的鈣含量大於75毫克。常見的深綠色蔬菜有:地瓜葉、莧菜、芥藍、油菜、芥菜、川七和紅鳳菜等。2.運動保骨本:運動有助於成長過程中的骨骼生長,並有助於維持成人的骨骼,運動類型以對抗地心引力運動和肌力運動為主,如:健走、慢跑、爬樓梯、跳舞、跳繩、登山、舉啞鈴(雙手拿約0.5~1公斤的啞鈴或同等重量之安全物品)。3.適度曬太陽:建議可於清晨及黃昏時,在戶外進行活動並曬太陽,適度的陽光可以活化體內維生素D,幫助鈣質吸收,同時強化骨骼。4.良好生活習慣:維持正常體重,並戒菸和酒,才能有效減緩骨質流失,避免日後骨質疏鬆的發生。如何早期篩檢出骨質疏鬆症?骨質疏鬆症的檢查,目前較常用的是中軸型的雙能量X光吸收儀(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 DXA)的骨質密度檢查,檢查結果以T值(T-score)呈現:●T值≧ -1 表示是正常的骨質●T值介於 -1與 -2.5之間則稱骨質流失或骨質減少(osteopenia)。●T值≦ -2.5則表示骨質已經達到骨質疏鬆症的診斷標準另外一種超音波檢查骨質的方法雖然方便,目前仍不建議做為診斷的標準方法。如果超音波檢查發現骨質密度異常,建議仍應接受雙能量X光吸收儀檢查做確認。骨質密度檢查適合那些人?並非所有人都需要作骨質密度檢查,根據中華民國骨質疏鬆學會所彙編的「2015台灣成人骨質疏鬆症防治的共識與指引」中骨質密度篩檢的建議:●建議65歲以上的婦女或70歲以上男性●臨床骨折高風險因子的婦女,包含:體重過輕、先前曾經骨折、服用高骨折風險藥物●50至70歲並具有骨折高風險因子的男性參考資料:聯合新聞網-避免骨鬆30歲是關鍵 國健署建議4大招存「骨本」國健署─骨質疏鬆國健署─老年人如何避免骨質疏鬆症的危害
-
2023-10-16 養生.聰明飲食
喝全脂牛奶不健康?吃優格可取代牛奶嗎?劉怡里解答乳製品挑選各種疑問
診間故事曉萱每天都要去便利超商喝一盒寫著「加鈣牛奶乳飲品」,同事阿睿拿起曉萱的飲品:「你怕老了會骨質疏鬆啊?牛奶補鈣不夠,還要加鈣。」曉萱點點頭,阿睿把盒子翻過來看成分表:「可是後面的成分表好像不太對耶,成分是水、奶粉、糖、各種添加劑⋯⋯,這是鮮奶嗎!你確定是喝牛奶還是喝糖水?」曉萱搶回牛奶飲品細看:「Oh My God !我在喝什麼啊?」這些都是對的.牛奶、豆漿不能替換.乳糖不耐症可以改善.別喝高鐵又高鈣營養師劉怡里帶觀念常常有人在營養門診諮詢時,問我:如果不能喝牛奶,可不可以喝豆漿。其實我很難回答,因為按照6 大類食物來分類,牛奶是乳品類,豆漿是豆魚蛋肉類,兩個完全不一樣的分類。如果我們按照這個每日飲食指南六大類扇形圖示,是牛奶要喝、豆漿也要喝。會問不喝牛奶改喝豆漿的人,可能是有乳糖不耐症,喝牛奶會拉肚子,要怎麼辦呢?乳品類主要提供營養來源是:蛋白質、乳糖、脂肪、維生素(特別是維生素B2)、礦物質(鈣質最為重要)。國人普遍缺鈣,一天攝取1~2 杯鮮奶是比較容易獲取鈣質的來源。不吃乳品類的,鈣的來源建議可以從傳統硬豆腐、小豆干、綠色葉菜類、黑芝麻、小魚乾來補足。乳糖不耐症可以改善乳糖不耐症是有方法改善的。第一,就是慢慢的、分階段的喝;其實每個人身體裡面都有乳糖酶,可以分解乳糖,也就是分解牛奶裡面的乳糖,變成乳酸後,就不會脹氣、拉肚子。但是有的人身體乳糖酶的活性比較少,口語化一點的說法就是:「身體裡面的乳糖酶還沒有醒來。」要訓練自己的身體把乳糖酶的活性增加,怎麼刺激它?先喝一點點牛奶,少量、少次開始,每天再多喝一點點,慢慢增加。所以有人之前喝牛奶不會拉肚子,可是隔了一陣子沒有喝,再喝牛奶又會拉肚子了,就是這個原因,表示他身體裡乳糖酶的活性下降了。第二種方法,適用於乳糖不耐症比較嚴重的人。有的老人家喝很少量的牛奶就會拉肚子、腹瀉,我便會建議可以選擇低乳糖或沒有乳糖的牛奶,都可以提供乳糖不耐症的人做選擇。如果真的很排斥,可以改吃優格;優格經過發酵,發酵的過程裡會把部分乳糖轉化成乳酸,所以不容易造成拉肚子。因此,有人說,喝牛奶會拉肚子,吃優格就還可以;便是這個原因。這個方法對於嚴重乳糖不耐症的老人家或小孩都適用。優格裡面的營養成分跟牛奶大部分很接近。就乳製品來說,我們會建議優先攝取的是牛奶,不行的話,就吃優格或優酪乳,再來是吃起司片,這三種食品可以相互取代。不過市售的優酪乳,可能會有含糖的問題。而優格的選擇上要挑選原味的,不要加果醬、不要加精緻糖。乳製品怎麼選、怎麼替換吃?牛奶、優格、優酪乳、起司,這些都是在乳品類的範疇,建議攝取量中的一杯是240 毫升牛奶,不管喝全脂還是低脂一杯牛奶也是一樣的量。我以蛋白質、醣類、脂質三大營養素的份量來替換:以下是不同的乳製品替換法:乳品類1 杯(1 杯=240 毫升全脂、脫脂或低脂奶= 1 份)=鮮奶、保久奶、優酪乳1 杯(240 毫升)=全脂奶粉4 湯匙(30 公克)=低脂奶粉3 湯匙(25 公克)=脫脂奶粉2.5 湯匙(20 公克)=乳酪( 起司)2 片(45 公克)=優格210 公克有人喝牛奶會胃脹、不適,可以吃兩片起司片來代替。不過,牛奶跟起司片的有個差異要特別注意,起司片裡通常會添加了鹽,所以你可能會吃到比較多的鹽分,怕吃到太多鹽分的人,市面上有低脂少鹽的起司片可以選擇。全脂、低脂跟脫脂牛奶,要選哪一個因為多數國人的飲食習慣比較油膩,所以我會建議低脂牛奶。有人會問低脂牛奶的營養成分夠不夠呢?就營養成分來說,全脂、低脂跟脫脂牛奶在於脂肪含量的差別,相對可以減少油脂的攝取。如果說個人飲食習慣並沒有攝取太多油脂,其實喝全脂牛奶也沒什麼關係;現在國外有研究,不管是低脂、全脂都可以放心喝。脫脂牛奶影響最大的,可能是脂溶性的維生素A、D、E、K 的吸收,因為脂肪的含量比較少,會影響到這些營養素吸收。不過剛剛有提到,其實國人平常就吃得較油,有些時候光是早餐就食進大半的油脂量,因此不用太擔心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配合國人的飲食習慣,脂肪的含量不是主要的重點,重點是牛奶中蛋白質和鈣質。牛奶是良好的鈣質來源,一天喝一杯牛奶240 毫升,就提供了240 毫克的鈣,一天鈣質的建議攝取量是1000 毫克,所以一杯就提供近1/4 的來源,所以六大類食物分類中,會建議一天最少要喝1.5 至2 杯牛奶,原因在此。而牛奶裡的鈣質是乳酸鈣,較於其他的鈣質成分,吸收率比較高,牛奶可作為良好的鈣質來源。鮮奶、調味乳、乳飲品傻傻分不清常見乳品名稱――根據國家標準(CNS)的定義:生乳:從健康乳牛、乳羊擠出,經冷卻且未經其他處理之生乳汁。鮮乳:以生乳為原料,經殺菌包裝後,須全程冷藏供飲用之乳汁。保久乳:以生乳或鮮乳滅菌後,可於常溫保存,供飲用之乳汁。調味乳:以50% 以上之生乳、鮮乳或保久乳(滅菌乳)為主要原料,添加調味料等加工製成之調味乳。乳飲品:將乳粉或濃縮乳加水還原成比例與原鮮乳比例相同之還原乳,並佔總內容物含量的50% 以上,又或是還原乳混合生乳、 鮮乳或保久乳後,佔總內容物含量50% 以上,得混和其他非乳原料及食品添加物加工製成未發酵飲用製品。另外,根據國家標準CNS3056 針對鮮奶的規定:高脂鮮乳:乳脂肪3.8% 以上全脂鮮乳:乳脂肪3.0% 以上未滿3.8%中脂鮮乳:乳脂肪1.5% 以上未滿3.0%低脂鮮乳:乳脂肪0.5% 以上未滿1.5%脫脂鮮乳:乳脂肪未滿0.5%目前建議,兒童2 歲以下,喝全脂牛奶;兩歲以上可以選擇全脂或是低脂。而我的建議是如果要減重或控制飲食中脂肪的人,可以選擇低脂或脫脂的鮮奶更為健康。注意不要喝「高鐵又高鈣的牛奶」,我會強調是因為鐵質跟鈣質的吸收其實是相互拮抗,也就是兩個互相競爭、影響,如果乳品添加高鈣又高鐵,兩者的吸收率反而都會下降。鮮奶裡面已經有豐富的維生素B 群,不過還是有添加維生素B2 的強化奶,還有為了保健眼睛添加了葉黃素,這些我都不會反對。有些廠牌的強化奶,真的用鮮奶去進行營養強化,增加營養成分,這當然是比較適當的做法,不過這種價格相對比較貴,消費者可能要先掂掂自己的口袋深度。(本文摘錄自出色文化出版《全民營養必勝攻略》)
-
2023-09-22 養生.聰明飲食
「咳、喘、痰」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病人吃什麼?6飲食原則補足營養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一種因為呼吸道長期發炎,而導致呼吸氣流受阻的病症,典型的症狀為「咳、喘、痰」,是不可逆的疾病。該疾病是全球十大死因第3名,也是台灣十大死因第8名,每年死亡人數將近5000人。根據研究顯示,90%的慢性阻塞性肺病,都是由吸菸或接觸二手菸而引起;吸菸者更是每四人就有一人罹患慢性阻塞性肺病。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容易有肌少症、免疫功能下降等狀況發生,是營養不良的高風險族群,元氣網整理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飲食原則、常見進食問題之飲食對策,進而改善免疫能力及生活品質。慢性阻塞性肺病患6飲食原則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病人常因喘不過氣、痰黏液過度分泌、咳嗽、過量空氣腹脹等問題,讓身體熱量消耗增加,造成進食障礙。長期攝取不足加上呼吸肌肉無力、肌少症、免疫功能下降及系統性發炎問題增加情況下,是營養不良的高風險族群,提供足夠的營養、維持理想體重並改善呼吸肌肉的功能,可避免體重減輕及肌肉流失而導致病情惡化,改善免疫能力及生活品質。1.飲食宜少量多餐:飲食不要一次吃很多,盡量少量多餐,以避免餐後腹脹導致呼吸困難。2.每日攝取適當熱量:平常體重公斤 x 30大卡,為每日的建議攝取熱量。.體重較輕病人(BMI27)應考慮限制飲食來控制體重,以減輕呼吸肌的負擔。3.攝取足夠蛋白質:應多攝取優質高蛋白質食物,攝取蛋白質對於病人維持肌肉質量相當重要。每日建議蛋白質總攝取量為1.2-1.5公克/每公斤體重。但若有腎功能不佳的病人,應由醫師或營養師評估蛋白質攝取量。.動物性蛋白質來源:豬、雞、魚、蛋、牛、內臟類、乳製品等。.植物性蛋白質來源:黃豆及其製品 (豆干、豆腐、豆腸、素雞等) 。4.攝取足夠的水分:適度補足水分以避免排痰困難、脫水及便秘。避免攝取濃茶、咖啡及酒等刺激性飲料。每天水分建議如下:.18-60歲成人:每公斤體重 x 35毫升.60歲以上成人:每公斤體重 x 30毫升若有心臟疾病、水腫或腹水的病人,則應醫師評估限制水分攝取。5.攝取足夠膳食纖維:每日攝取膳食纖維的建議量為20-35公克,並確保水分攝取足夠可預防便秘。但須注意不要攝取過多膳食纖維,可能導致脹氣而引發呼吸困難。飲食小提醒,牙口不好者,可將蔬菜切細碎、烹調時間拉長等方式增加蔬菜攝取、將水果打成果泥食用(保留果渣,不要過濾),盡量攝取原型水果,避免市售果汁。6.補充口服營養品:若患者有熱量攝取不足、營養不良情況,可依醫師或營養師指示補充口服營養品。特定營養素補充1. 鈣質可防止類固醇使用導致的骨質疏鬆症,如乳品類、小魚乾、豆製品等。2. n-3脂肪酸有抗發炎效果並有助於緩和疾病造成的慢性發炎,如鮭魚、鯖魚、秋刀魚、鮪魚、鱈魚、堅果類、亞麻仁、菜籽油等。3. 維生素 A、C、E可緩和疾病急性發作及相關症狀並提升肺功能,如肉類、蛋、肝臟、深綠色蔬菜、胡蘿蔔、木瓜、柑橘、鮮奶等(A);蔬菜類、水果類等(C);植物油(橄欖油、紅花籽油、亞麻仁油等)、堅果類、蛋黃等(E)。4. 支鏈胺基酸(BCAA)可能有助於改善全身的蛋白質合成和代謝狀況,如黃豆製品、瘦肉、魚類、家禽類、雞蛋、鮮奶、乳製品、白乾酪、堅果類、全穀類等。5. 肌酸(Creatine)可改善部分肺功能表現、身體肌肉組成和呼吸困難,如牛肉、豬肉、魚類或單方肌酸補充品(建議諮詢營養師)。肺阻塞病人常見進食問題之飲食對策食慾不振、厭食飲食對策:.保持良好的口腔衛生.提供色、香、味俱全的食物以增加食慾.供應高熱量高蛋白的濃縮型食物.少量多餐,切勿一次大量進食.使用促進食慾的藥物.適當活動,改善消化情形.必要時以口服營養品補充熱量或利用管灌食,給與營養支持進食時呼吸短促飲食對策:.進食時以鼻導管給予低流速氧氣.姿勢引流、扣擊及呼吸治療運動等,應在飯前30分鐘執行完畢.進食時將腳平放地板,肘置放桌上、上身前傾,充份利用輔助肌並能預防嗆食.進食期間若發生呼吸困難,可先休息直到舒服再繼續進食腹脹、便秘飲食對策:.避免食用易產氣食物,如洋蔥、甘藍或豆類.勿張口呼吸,進食時不要講話,以免吸入過多氣體.適度增加活動量,以促進腸胃蠕動.攝取流體、溫和等容易排空的食物.攝取適量的纖維質和水果,以預防便秘.必要時可依醫囑給予軟便劑或消脹氣藥物看完以上慢性阻塞性肺病患的6點飲食原則、常見進食問題之飲食對策,以及需補充的特定營養素,知道每天該怎麼吃才不會造成身體不適,補充身體所需的營養了嗎。90%的慢性阻塞性肺病,都是由吸菸或接觸二手菸而引起,因此戒菸及遠離二手菸是預防及治療COPD最經濟有效的方法。延伸閱讀:.肺功能檢測到底在測什麼?醫:出現喘、咳等呼吸道症狀就該測.肺阻塞易與感冒混淆,咳痰喘逾三週要注意!醫教一招檢測肺功能.印表機也傷肺!「這群人」超過七成不知道肺健康正在被侵害參考資料:.高雄榮總醫訊-肺阻塞病人常見的進食問題及改善方法.奇美醫療體系衛教資訊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飲食及特定營養素補充.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慢性阻塞性肺病病人飲食原則
-
2023-09-08 養生.健康瘦身
不吃早餐容易胖!外食早餐大多缺乏1營養素,營養師教6招健康吃
開學一周了,你家早餐都吃些什麼呢?一日三餐,最容易忽略的就是早餐,尤其是雙薪家庭,親人們共聚晚餐已不容易,更別論早餐了。許多家長擔憂,未能親自替孩子準備早餐,或是孩子常常晚起沒吃早餐,是不是會影響身體健康呢? 依據106-109年的「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發現,臺灣7-18歲的青少年,每天至少有一餐外食,且早、午餐選擇外食的比例遠高於晚餐。另外,研究也發現,不吃早餐容易出現精神不濟或低血糖的症狀,且肥胖的機率較高,而定時吃早餐的孩子,飲食及生活作息較規律,早上也不會因為肚子咕嚕咕嚕叫而影響上課,因此吃早餐可說是一個培養青少年健康飲食習慣的好機會。 常吃外食早餐,鈣質攝取恐不足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營養科營養師蕭文君指出,市售早餐品項多是油炸、加工品(如:熱狗、炸雞塊)及紅茶、奶茶等含糖飲料做配餐,容易攝取過多糖分。根據最新的「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發現,13-15歲的孩童是所有年齡層中膳食纖維攝取最少的族群;所有年齡層中鈣質攝取最少的是13-18歲間的青少年,甚至遠低於75歲以上的高齡長者。 因為臺灣的飲食相較於歐美國家,較少有喝牛奶的習慣,早餐店販售的牛奶也多為調味乳,中式早餐店雖有無糖豆漿可選擇,但豆漿的鈣質又只有牛奶的十分之一,因而容易發生鈣質攝取不足。 健康早餐選擇6要點蕭文君說,其實只要注意選擇品項,超商或早餐店外食也能搭配出合適的早餐,以下提供幾個選擇的秘訣,讓我們一起準備營養均衡的早餐吧。 一、合理的份量:為符合生長發育期所需,一日的熱量攝取應在1800-2500大卡之間,早餐建議熱量為550-700大卡。外食時可請店家不要加沙拉醬或抹奶油,以減少不必要的油脂攝取,配餐中的含糖飲料改選低糖或無糖飲品,以避免攝取過多的糖分。另外提醒,番茄醬及甜辣醬、醬油膏等,含鈉量高,建議少用。 二、多樣化的食材選擇:一個麵包搭配一杯奶茶的早餐形式非常方便,但較不健康。一頓均衡的早餐建議應至少包含三種以上的食物種類,如吐司或饅頭夾蛋,搭配低脂牛奶等。 三、豐富的纖維質:盡量選擇綠色鮮蔬及配料豐富的全麥三明治或是穀類米漢堡為主食。高纖維的水果和蔬菜有助於促進腸道健康,並提供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可幫助改善便秘的問題。除此之外,纖維質也能緩和飯後高血糖的問題,避免一早上課腦袋昏昏沉沉。 四、優質的脂肪攝取:Omega-3脂肪酸對孩童及青少年的大腦發育至關重要。建議可以選擇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食物,如鮭魚、鯖魚、堅果或使用葵花油、亞麻籽油來烹調食物,有助於提高學習上的記憶力和專注力。 五、遠離加工食品:避免攝取過多的鈉、糖、食品添加物和不健康的脂肪。食材的挑選盡量以原型食物為主。若孩子想額外挑選附餐時,盡量不選熱狗、雞塊、火腿等加工品,可改用一份水果取代,增加維生素攝取及增加飽足感。 六、足夠的鈣質:青少年的發育期是補鈣的黃金時期,為了幫助體格生長發育,建議早上的飲品優先選擇乳品,乳糖不耐症的孩子可以改選起司、優格或優酪乳。若偶爾想選擇其他飲料時,建議以無糖飲料或無糖高鈣豆漿為佳。 自製早餐DIY蕭文君建議,為免匆忙來不及準備均衡的早餐,可於前一天事先準備好切好的蘋果、芭樂、奇異果或是番茄、小黃瓜等好攜帶的蔬果,並搭配茶葉蛋、牛奶、豆漿等高蛋白食物,就能吃得飽足又健康,讓美好的一天,從早餐開始吧! 《活力高鈣口袋餅》一、食材(四人份):鮪魚100克、玉米粒20克、大番茄80克、高鈣起司片8片、全麥吐司8片、黑胡椒粒少許、黑芝麻抹醬10克二、做法:1. 全麥吐司烤至金黃色。2. 將大番茄洗淨切片備用。3. 吐司舖平,並依序舖上起司片、鮪魚、玉米粒、番茄片。4. 可依個人喜好添加黑胡椒或是黑芝麻抹醬調味。5. 最後在餡料上方舖上第二層起司片後蓋上第二片全麥麵包。6. 用大碗或鋼杯於吐司上方壓模成半圓形即可享用。三、營養成分分析(一人份):延伸閱讀: 。長期不吃早餐,胃潰瘍、消化不良,提升膽結石風險;早餐吃對了,助代謝還能遠離糖尿病 。明天是開學日,選對早餐健康不NG,麵包、蛋糕、飯糰都不建議(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9-08 養生.聰明飲食
長期吃素竟失智!原來是缺乏維生素B12,多吃這類食物可補足
許多人因為健康或各種因素而吃素、吃蔬食,演藝圈大咖藝人如張學友、劉德華等,也都是長期素食者。不過醫師提醒,長期吃素容易造成維生素B12缺乏,你可能沒想到,吃素可能讓你吃出失智症來!失智症的致病因子很多,有醫師曾分享,神經內科門診常見一種因缺乏維生素B12,引發記憶力衰退、出現早期失智症狀的病人。而大部份的失智症類型病況是愈來愈明顯,也不可逆;所幸這種飲食失調造成的失智,藉由飲食及B12的補充可改善及逆轉。可逆性失智症7致病因子(1)腦部創傷:像是常壓性水腦症、因外傷造成腦震盪、腦挫傷、顱內血腫或硬腦膜、及腦部長腫瘤等。(2)中樞神經遭受感染:如愛滋病毒、梅毒螺旋體等,都可能侵犯大腦中樞神經,造成腦機能受損引發失智。(3)自體免疫疾病:如紅斑性狼瘡合併腦炎。(4)營養不均:缺乏葉酸、維生素B1、B2、B6、B12等營養素。(5)代謝失調:與甲狀腺功能低下、糖尿病、肝功能、腎功能異常有關、或體內電解質的失衡。(6)有毒物質的侵害:藥物中毒、酒精中毒、重金屬汙染如鋁製食器的使用等。(7)憂鬱症、長期壓力大引發的假性失智。》看完整疾病百科/失智症哪些人容易缺乏維生素B12?1.吃素者B12在動物性的蛋白中含量較豐富,例如魚肉蛋奶製品,B12缺乏常見於吃素者,長期吃素較容易造成維生素B12缺乏,導致貧血、手麻腳麻、記憶力衰退、失智。2.飲食過度清淡,幾乎不吃紅肉者有些人上了年紀可能因為牙口不好、食欲較差,也覺得應該要「養生」,飲食變得特別清淡、不吃肉,這也容易缺乏維生素B12。3.長期用藥者:使用胃藥、雙胍類糖尿病藥或多重用藥患者,也會因藥物影響維他命B12吸收,出現缺乏現象。缺乏維生素B12會出現哪些症狀?早期症狀不明顯,通常只會感到倦怠。如果長期缺乏維生素B12,未及時補充或以藥物治療,就可能導致永久性神經病變,如失智症。●症狀輕者:疲倦無力、貧血、舌頭發炎、胃炎、記憶減退●症狀嚴重者:神經病變,出現腳麻、無力和疼痛,有的病人會出現走路像企鵝的類似小腦病變等步態不穩。另有的甚至會造成不可逆的神經損傷,導致失智症。憂鬱、精神混亂等。素食者缺乏維生素B12,飲食如何調整?吃素者容易缺蛋白質、B12、鐵質、鈣質等營養素。國健署的「素食飲食指南」建議,素食者每日飲食指南需涵蓋之六大類食物:全穀雜糧類、乳品類、豆(蛋)類、蔬菜類、水果類及油脂與堅果種子類,以補足各種所需營養素。素食者每日蔬菜類攝取建議至少包含 1 份深色蔬菜、1 份菇類及藻類食物。每日熱量攝取 1200 大卡者,建議至少包含 1.5 份為深色蔬菜。每日至少攝取一份海藻類並使用加碘鹽,以增加碘的來源。在B12方面,藻類中紫菜的維生素 B12 含量多,可藉由攝取 0.3 份乾紫菜(約 3 公克,1張海苔壽司皮大小)獲取足夠的維生素 B12。平常可多吃海苔、紫菜、昆布等,如一天吃1張捲壽司的海苔,量就差不多足夠了。此外,營養師也建議,多喝優酪乳、牛奶也有助補充。【資料來源】.衛福部國健署.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
-
2023-09-07 名人.好食課
三天大一次大便是便秘嗎?一圖看懂便便類型及飲食改善方法
工作卡卡已經很不開心了,腸胃也卡卡就更難受了,但不同類型的大便的飲食方針可是大大不同喔!快來跟好食課楊哲雄Oliver營養師一同看看你的便便屬於哪一類型?又該如何對症下藥! 根據布里斯托大便分類法可將大便分成七類屬於便秘問題.第一類:像羊大便,硬且小顆,並且分散不聚集,會有此種類型的便便,主要是因膳食纖維及水都攝取不足,沒足夠的膳食纖維促進腸道蠕動與增加糞便體積,也無水幫助潤滑腸道,因此變得更難將便便順利排出! →飲食上建議:1.吃足膳食纖維:每日五蔬果,吃足三份蔬菜(約燙熟後一碗半的份量)、兩拳頭的水果,主食類也可選擇全穀及未精製雜糧增加纖維攝取。2.喝足水:每日喝足體重公斤數 x 30毫升的水。 .第二類:呈長條形香腸狀,但表面凹凸不平。 →飲食上建議:膳食纖維比起第一類有吃更多一些,但仍有略微不足,而水分仍舊喝不夠,因此建議需再多加留意纖維及飲水量。低油飲食也容易因油脂攝取不夠,腸道缺乏潤滑而有便秘問題,可靠適度補充油脂改善便秘!屬於正常情形.第三類:長條形香腸狀,外表偏光滑但仍舊帶點裂痕,飲食上建議可再多增加一點水分攝取,其餘正常,可繼續保持。.第四類:長條形並且光滑,排便時不用花費太多力氣,表示膳食纖維、水分、油脂皆攝取充足,可繼續保持。另外提醒排便頻率1天3次~3天1次都是正常範圍!屬於腹瀉情形造成腹瀉的原因很多,可能是因腸躁症、乳糖不耐、吃壞東西或是腸道菌相不平衡導致,從嚴重度輕至重分別為:.第五類:糞便呈一段段的,斷側呈光滑柔軟狀,可能是腸道發炎、吃到刺激性食物導致。→飲食上建議:可適度補充益生菌,幫助腸道菌平衡,並減少辛辣、油炸等易刺激腸道的食物。.第六類:糊狀大便,部分糞便仍有形體。.第七類:水狀,無固定形狀。 後兩類可能是因食物不新鮮、手不不乾淨或是腸胃炎及乳糖不耐者食用到含乳糖食品導致腹瀉情形較嚴重。 →飲食上建議:除了減少辛辣、油炸等易刺激腸道的食物,也要時時注意個人衛生清潔與食物儲存情形,乳糖不耐症嚴重者則減少乳品攝取。如果嚴重腹瀉,記得除了補充水分及電解質外,建議立馬就醫諮詢醫師、營養師,必要時採取低渣低纖飲食甚至禁食,減少對腸胃的刺激!【本文獲好食課授權刊登,原文標題:【#一張圖懂吃】應“便”飲食對策,便便檢測表大公開】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8-27 養生.保健食品瘋
B群什麼時候吃最好?詳解B群功效與正確吃法:別同時喝茶或咖啡
維生素B群的重要性有哪些?.促進身體代謝.維持神經系統穩定.保護心血管.避免憂鬱三軍總醫院營養部營養師林晏如表示,維生素B群(Vitamin B Complex,又名維他命B群)包含8種維生素,包括B1、B2、B3(菸鹼酸)、B5(泛酸)、B6、B7(生物素)、B9(葉酸)、B12,這些營養素時常共同存在,需要彼此合作,因此常統稱維生素B群。民眾每日均衡攝取六大營養素的情況下,基本上不會缺乏維生素B群,B群不會為人體帶來熱量,但在人體代謝蛋白質、脂肪及醣類過程中,扮演帶原輔酶角色,若身體少了B群,代謝速度就會變慢。林晏如表示,維生素B群屬於水溶性維生素,除了促進代謝以外,也可以維持神經系統穩定,根據研究顯示,B群可保護心血管、避免憂鬱。B群不會沉積於體內,必須每天透過食物、保健品補充,才能維持人體正常機能運作,因此不必擔心補充過量,攝取多了會透過尿液排出。缺乏維生素B群對身體有什麼影響?.代謝變慢、容易疲勞.易有心血管、肥胖問題林晏如表示,研究顯示,B1與維持醣類代謝、維持神經系統、腸道系統健康有關,若B1缺乏,使得體內醣類代謝速度變慢,不僅造成身體乳酸堆積,容易疲勞,也可能造成心血管、肥胖問題,近年也有報告顯示,B1缺乏恐與心臟衰竭、憂鬱症有關。林晏如指出,包括懷孕婦女、剛手術完的病人,因為B1大量消耗,需要多加補充;而酗酒或罹患肝病、腎臟疾病者,也會影響B1吸收,也需要多補充。近年民眾夯腸道菌保健,B1也可以參與腸道好菌生成。林晏如說,常聽到的三種維生素B6、B9葉酸及B12,若缺乏容易造成貧血、使同半胱胺酸濃度過高,引發心血管危險因子,包括容易心肌梗塞、中風,甚至可能心臟衰竭,影響層面遍及全身。臨床上吃素病人常缺乏B12,林晏如表示,B12主要為動物性來源,包括肉類及肝臟、豆類、堅果、蛋黃等,以及水果、蔬菜。近年研究也發現,B12與糖尿病、心臟病、癌症等預後也有相關,有助於增強身體免疫力。維生素B群的食物來源有哪些?.均衡攝取6大類食物林晏如表示,均衡飲食下較不易缺乏B群,因此建議民眾每日均衡攝取6大類食物,包括全穀雜糧類、豆魚蛋肉類、乳品類、蔬菜類、水果類和油脂與堅果種子類,而奶類至少一天1杯,肉類也要攝取,蔬菜更要多吃,每天至少一餐全穀雜糧,心血管疾病者可多攝取低脂肉類。.維生素B1(硫胺、硫胺素)主要作用:維持醣類代謝、維持神經系統、腸道系統健康。存在哪些食物:青江菜、瘦肉、動物肝臟、糙米、燕麥、全麥麵包、乾腰果、黃豆等。.維生素B2(核黃素)主要作用:維護皮膚、黏膜、眼睛健康,有助醣類、蛋白質與脂肪代謝、協助紅血球形成。存在哪些食物:包括內臟類、魚類、牛奶、藻類、起司、納豆等。因人體無法儲存B2,因此每日需透過飲食攝取足量。.維生素B3(菸鹼酸、菸鹼醯胺)主要作用:維持皮膚健康、精神神經狀態,參與血脂、醣類代謝。存在哪些食物:肝臟、瘦肉、胚芽、酵母、魚等。.維生素B5(泛酸)主要作用:增加好膽固醇、維持皮膚神經健康、增強免疫力、消除疲勞。存在哪些食物:鮭魚、沙丁魚、動物肝臟及菇類、燕麥片等。.維生素B6(吡哆醇、吡哆素)主要作用:參與蛋白質與脂肪代謝、協助造血與維持免疫力,維持神經與皮膚健康。存在哪些食物:全穀類、肉類、牛奶、菠菜、香蕉、核桃等。.維生素B7(生物素)主要作用:使頭髮、指甲、皮膚等細胞生長健康、參與醣類與蛋白質代謝。存在哪些食物:花椰菜、黃豆、全穀類、熟蛋黃、肉、牛奶、家禽、海鮮類等。.維生素B9(葉酸)主要作用:預防貧血、有助胎兒神經細胞發育。存在哪些食物:糙米、大麥、堅果類、鮭魚、鰻魚、柑橘、蘆筍等。.維生素B12(鈷胺素、氰鈷胺素)主要作用:有助紅血球形成,預防貧血、穩定情緒、睡眠、維持神經健康。存在哪些食物:多存在於動物性食物,包括肉類、蛋、動物肝臟、牛奶、乳酪、海產類等。市售的B群產品非常多,有各種不同配方,對於想要提神的上班族、需要提升腦力的民眾,以及腰痠背痛、希望幫助睡眠、改善貧血、素食族等,如何依照個人需求選購適合的B群產品?聯安預防醫學機構聯安診所營養師劉潔澐表示,一般B群成分包括B1、B2、B3(菸鹼酸)、B5(泛酸)、B6、B7(生物素)、B9(葉酸)、B12等維生素。人每天攝取三大營養素(蛋白質、醣類、脂質),於體內進行代謝、產能,B群扮演重要的輔酶角色,有助於三大營養素代謝。過去常聽吃B群可以提神、抗疲勞,劉潔澐指出,B群在體內協助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質等營養素代謝、參與反應,讓人體獲得能量,因而有提神感覺。而神經細胞發育、神經傳導物質合成、血球生長、胺基酸代謝、免疫力增強等過程,B群也都參與其中。誰需要吃B群補充劑?.提神醒腦、消除痠痛╱綜合B群一般上班族、學生族,想要提神、提升腦力或消除腰痠背痛,劉潔澐表示,可挑選富含上述8種B群維生素的產品。.幫助睡眠╱B6、B12現代人常碰到睡眠困擾,劉潔澐建議,想要改善睡眠品質的民眾,有助於大腦神經傳導物質合成的B6、B12,是不可或缺的兩種成分。.素食者╱B12針對吃素的民眾,劉潔澐表示,因為平時較少攝取雞蛋、肉製品等動物性來源的食物,較容易缺乏B12,建議可補充B12。不過市售B群有錠狀、膠囊等不同形式,一般大多是動物性膠囊製成,吃素的民眾選購前可注意膠囊成分,或是挑選素食可食的植物性膠囊。.貧血者╱B6、葉酸、B12女性時常有貧血問題,血基質、紅血球細胞生成主要仰賴B6、葉酸、B12,民眾亦可針對此三種B群進行補充。.懷孕、備孕婦女╱葉酸可以多補充葉酸,以懷孕婦女來說,葉酸有助於胎兒發育時,幫助神經正常生長,比較不容易產生缺陷。對備孕女性來說,補充葉酸能預備足夠的營養狀態,迎接新生命到來。.心血管疾病患者╱B6、B9、B12若於健檢時檢測出「同半胱胺酸」數值異常,恐有罹患心血管疾病風險。劉潔澐表示,人體內的同半胱胺酸,正常情況會在葉酸、B6及B12的輔助下,轉化為甲硫胺酸,被身體利用、經分解排出,但部分亞健康、高血壓患者,較不容易代謝掉體內的同半胱胺酸,使得留存在體內的濃度過高,建議可多加補充B6、B9及B12。檢測同半胱胺酸數值,亦是預防心血管疾病的前端參考指標。劉潔澐指出,每個人隨著年齡、生長環境不同,所攝取的營養素及種類也不一,需求也不同,民眾要積極補充營養素前,建議應先透過相關檢測,了解本身有哪些營養素缺乏或過量,進一步與醫師、營養師討論。何時吃B群效果最好?.飯前、飯後食用皆可.腸胃敏感族群別空腹吃劉潔澐提醒,B群本身是水溶性維生素,因此於飯前、飯後食用皆可,建議搭配白開水使用,不建議和含咖啡因飲品,如咖啡、茶類同時使用,因為會加速B群排泄;而腸胃敏感族群,也不建議空腹吃B群,建議可先吃些食物後,再吃B群,讓B群代謝三大營養素。劉潔澐說,維生素B群吃過多,會隨著尿液排出,並不會對人體造成過多影響,但若於短時間內大量攝取B群,可能會出現噁心、嘔吐、腹瀉、皮膚容易發癢、發紅等症狀,建議民眾按照產品標示的使用方法攝取,避免攝取過量。哪些藥物避免與B群一起吃?.所有藥物建議隔半小時至2小時左右再服用。若有在服用藥物的民眾,應避免同時與B群一同服用,劉潔澐說,因考量藥物機轉複雜,可間隔半小時至2小時左右再服用,若要同時服用,建議先詢問醫師。現行健檢診所也提供相關有機酸代謝檢測,以尿液評估40多種有機酸,包括細胞營養、能量代謝與抗氧化營養素、神經傳導物質及腸道菌相等代謝指標,了解體內主要代謝途徑是否正確或出現異常。劉潔澐提醒,現代人瘋保健食品,不過民眾應以正常飲食為優先,保健食品只是加強營養素補充,像是常外食的民眾或胃口不佳的長輩,可以透過保健品讓營養素攝取更加完整,但無法取代原有食物的角色。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8-16 名人.好食課
營養師教你避開拉肚子危機 一圖看懂常見食物中毒關鍵來源
夏天可說是細菌性食物中毒的高峰,東西一沒存放好,就容易有細菌滋生,導致近期新聞常常時不時有因吃冰、吃法國麵包而拉肚子、嘔吐進醫院的消息,到底常見的細菌中毒原因有哪些?又該如何預防?就讓好食課Sally何采璇營養師說給你聽!常見細菌性食物中毒 腸炎弧菌:截至目前為止發生最多起的食物中毒事件!常見食品:生鮮海產、魚貝類或受其污染的食品台灣四面環海,海產豐富,也使生魚片等生鮮海產成為不少老饕的愛,但腸炎弧菌也同樣喜歡住在這種溫暖的沿海地區,因此生鮮海產、魚貝類也就成為腸炎弧菌中毒的熱門食物,另外如果有被接觸到而交叉污染的食物也有機會染菌造成食物中毒。沙門氏菌:近期新聞常常提到!常見食品:受污染的畜肉、禽肉、蛋、乳品等動物性食品及豆餡、豆製品等高蛋白植物性食品過去講到沙門氏菌,一般即會聯想到未煮熟或有加生雞蛋的食品,但其實沙門氏菌只要是富含蛋白質的食物都能見到他的蹤影,所以豆製品、禽肉、畜肉、未滅菌的乳品也都有其蹤跡,另外蒼蠅、蟑螂等帶菌病媒如果碰觸到食物也會有二次污染問題,所以食物存放及調理的衛生環境便很重要!金黃色葡萄球菌:去年案件及受害者最多的細菌性中毒事件!常見食品:主要是調理食品人員傷口感染菌並接觸食物所導致的中毒事件,常見於沙拉、便當、麵包店產品等各項即時食品歷年來食物中毒案件數排行第二,存在於人體皮膚、毛髮、鼻腔等處,尤其是化膿性的傷口,所以如果餐飲業調理食品的人員手部有傷口沒充分包紮,又沒有戴手套,就容易導致食品污染!仙人掌桿菌:歷年第三大食物中毒!去年細菌性中毒排名第二常見食品:米飯等澱粉製品及濃湯、肉汁、肉醬等肉製品,因此便當、學校桶餐皆是常見污染食品仙人掌桿菌中毒發生原因多半是因為食物烹調一段時間後未妥善保存,放於室溫下讓灰塵、蒼蠅污染到而導致。怎麼預防?掌握這四大關鍵,相信食物中毒問題可減少大半!1.生熟食分開:不將魚肉等生食與即食食材(沙拉等)或熟食放一起,也不要共用刀具、砧板。2.徹底加熱:多數菌只要煮沸15分鐘即可殺菌,而即便是隔夜飯經冷藏後也要充分復熱!近幾年腸炎弧菌中毒的案件數有大幅下降,主要原因也可能是因普遍民眾有掌握好清洗食材及充分加熱兩大重點!3.注意衛生清潔:不論是餐飲業者或消費者,都因注意環境及自身整潔,餐前餐後皆勤洗手,調理人員也要注意手部傷口的包紮,烹調及儲存食物的場所也應注意病媒蚊及環境落菌數。4.妥善保存:危險溫度帶為細菌大幅增生的溫度區間,主要於7-65度,因此沒吃完的食物最好放於7度以下冷藏保存,如果像是自助餐會長期將食物放置供人夾取的,則要將溫度控制於65度以上,避免細菌滋生。【本文獲好食課授權刊登,原文標題:【#一張圖懂吃】食物中毒四天王!四關鍵避開拉肚子危機!】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8-05 養生.抗老養生
「立秋」宜養肺!「6個養生術」助潤肺去燥 常見5疾病教你預防
立秋,是中國二十四節氣中的一個重要節點,通常落在國曆8月7日或8日後的15天。從這時候開始,夏天的炎熱漸退,初秋的氣息漸濃。農民們通常會趕在立秋前後完成插秧工作,因為稻作後期如果碰到低溫,會影響稻榖的充實度、降低收穫量;所以再晚一點,稻作就容易生育不良而沒有收成了。同時,秋天是陰氣漸盛的季節,為了適應季節之變化,養生保健尤為重要。所以更需要了解立秋養生方法和重點,讓身心都準備好迎接秋天來臨。立秋養生6重點一、調整飲食:立秋開始,早晚氣溫逐漸降低,人體代謝也會隨之變化。在飲食方面,建議以清淡為主,也需要注意食物的多樣性。選擇新鮮水果和蔬菜,透過蔬果中豐富的維生素和纖維,增強人體免疫力,預防常見的秋季疾病。同時,可以適量食用一些水梨、蘋果、柿子等秋季水果,有助於清熱潤燥。對於脾胃較弱的人群,可以多吃些水梨,有助於潤肺止咳。二、適度運動:秋天之後,早晚溫度宜人,適合進行戶外活動。可以選擇散步、慢跑、太極拳等輕度運動,有助於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此外,還可以多做一些舒緩壓力的運動,如瑜伽、太極拳等,以緩解生活和工作帶來的壓力,保持心情平和。三、注意保暖:立秋之後,早晚跟中午的溫差大,因此要注意及時增添衣物,避免受涼。特別是長者和兒童更需加強保暖,以免引發感冒等季節性疾病。四、調整作息:隨著秋季的來臨,白天逐漸變短,夜晚變長。我們應該適時調整作息習慣,早睡早起,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合理的作息有助於身體的恢復和新陳代謝,對於增強免疫力和提升身體抵抗力有著重要作用。五、補充營養:立秋是個收獲的季節,各種蔬果豐收。我們可以多吃一些含有維生素、蛋白質和礦物質的食物,補充身體所需的營養元素。例如,黑木耳、核桃、花生等食物,都是秋季補養的好選擇。六、保持愉快:心情舒暢對於養生非常重要。立秋之際,秋風送爽,大自然也進入了一個豐收的季節。我們可以利用這個時節去感受大自然的美麗,與親朋好友一起分享快樂,保持心情開朗,這對於身心健康都大有益處。總結起來,立秋是一個適合養生的季節。調整飲食,保持適度運動,注意保暖和作息,適當補充營養,保持心情愉快,這些都是立秋養生的重點。立秋時節盛產的蔬果根據農委會的資料,立秋前後盛產的蔬果有:.蔬菜:烏豆、白豆、大蔥、大豆、芹菜、花椰菜、甘藍、茄子、番茄、芥蘭菜、玉蜀黍、甘薯、越瓜、金針花、蓮藕、竹筍、筊白筍等。.水果:龍眼、水梨、葡萄、香瓜、橘子等。立秋時節的幾種常見疾病及預防方法1.咽喉炎秋天空氣變得乾燥,溫度也逐漸降低。如果出現明顯的咽部不適,應該注意多喝溫熱水,多吃些滋陰潤喉之品,如百合、銀耳、黑木耳、梨等,平時用嗓較多的人更要保護好嗓子,盡量減少說話。另外,秋天容易上火,建議容易上火的人少吃辛辣食物,以免刺激嗓子影響健康。2.感冒立秋後溫差大,容易著涼,著涼後身體抵抗力下降,導致病菌乘虛而入,是感冒的主要誘因。夏秋之交要注意防寒,室內註意通風。身體健康的人,常用冷水洗洗口鼻,有助於預防感冒。感冒是誘發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原因,老年人及心血管病患者、呼吸系統疾病患者相對抗病能力差,對秋天氣候的變化適應能力和耐受力也差,因此要特別注意提高免疫力,避免感冒、感染。3.胃腸疾病夏秋之交多發胃腸疾病,有胃病的人要注意保暖,飲食以溫、淡、素、鮮為宜,定時定量,少吃多餐,不吃冷、硬、燙、辣、黏的食物,戒菸禁酒。4.呼吸道疾病季節變化時,呼吸道防禦能力差的人很容易得病。因此,立秋後應特別注意防範呼吸道疾病和肺病。老幼等體弱者需注意鍛煉,加強營養,保持輕鬆心態也很重要,時常大笑能增加肺活量。5.腦血管疾病寒氣與燥邪相結合,使血管收縮,導致腦血管病變增多,容易誘發中風。特別是中老年人,立秋後應注意多攝入含蛋白質、鎂、鈣豐富的食物,可有效的預防腦血管疾病。進餐時防止過飽,以七到八分為宜。立秋的日常注意事項1.警惕早晚溫差立秋時節,依然會有一段炎熱天氣,被人們稱為「秋老虎」,仍要適當進食清熱解暑食品。但從立秋後,晴熱高溫會逐漸緩和,人們會逐漸感到涼爽,晝夜溫差也會逐漸加大,要注意適時添加衣服、被褥,尤其是晚上,睡覺時要注意肩頸、腰腹的保暖。2.注重潤肺去燥肺與秋季相應,而秋季乾燥,氣燥易傷肺,宜潤燥、養陰、潤肺。適當食用芝麻、蜂蜜、百合、杏仁、乳品等食品,可以益胃生津,有益健康。秋天,人們有時會感到煩躁,首先宜多喝水、粥、豆漿,多吃些蘿蔔、蓮藕、荸薺、梨等潤肺生津、養陰清燥的食物,特別是梨,有生津止渴、止咳化痰、清熱降火、潤肺去燥等功能。還可進食酸味的食物以收斂肺氣,如橘子、檸檬、柚子等。少吃蔥、姜、蒜、韭菜、辣椒等辛辣食物,以防瀉肺氣。另外,立秋時暑熱未消盡,還需適當服食防暑降溫之品,如綠豆湯、蓮子、百合等,以消暑斂汗,健脾開胃。根據自身的體質狀況,可以選擇一些適合自己的鍛煉項目。像太極拳、八段錦等傳統健身運動,對於增加肺活量、改善慢性呼吸病患者的肺功能、練習深沉而緩慢的呼吸具有明顯的作用,是老年人、體質虛弱者、慢性病患者最佳的鍛煉方法。潤燥養生料理:百合銀耳蓮子粥材料:百合20克、銀耳40克、蓮子15克、粳米80克、冰糖適量。作法:將銀耳洗淨、用清水發脹後,先煮蓮子,再放入百合、銀耳、粳米煮沸後,加入冰糖即成。功效:百合性味甘微苦平,潤肺止咳、清心安神;銀耳性味甘淡平,具潤肺生津、提神養胃等功效,可改善乾咳或咳嗽痰中帶血。蓮子性味甘澀平,可養心安神、健脾止瀉。粳米性味甘平,功能補中益氣、健脾益胃、止煩止渴。參考資料:.二十四節氣:立秋.立秋養生先養肺,吃這些東西潤肺去燥!6種常見疾病教你預防.部分內容參考自ChatGPT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7-22 養生.聰明飲食
別被名字騙了!減腹部脂肪「3食物都是隱藏版地雷」 乾燥蔬果片上榜
減重除了要飲食控制外,最好要天天運動。而減腹部脂肪的「3食物都是隱藏版地雷」,吃了當心減肥不成反而變更胖。避免攝取過多熱量*輕度工作者:學生、辦公室職員等。建議一天所需熱量攝取熱量為體重(公斤)×30大卡。若是體重過輕或過重,視情況增減5大卡/公斤。*中度工作者:業務員、經常要外出洽公者等。建議一天所需熱量為體重(公斤)×35大卡。若是體重過輕或過重,視情況增減5大卡/公斤。*重度工作者:建築工、農作人員等。建議一天所需熱量為體重(公斤)×40大卡。若是體重過輕或過重,視情況增減5大卡/公斤。 均衡飲食營養師何佳玲表示,每天要均衡攝取全穀根莖類、豆魚肉蛋類、乳品類(以低脂為佳)、蔬菜和水果,不要偏食,也不要完全不攝取某種營養素。尤其坊間有很多偏食減肥法並不可取,這些偏食的減肥法不只對身體有傷害,而且復胖機率高。*斷醣飲食法:即不吃澱粉,短時間會變瘦,但身體仍然需要均衡飲食,尤其腦部需要能量,長期不吃澱粉對身體不好。*蛋白減肥法:也就是吃肉減肥法,過度攝食肉類可能產生酮酸中毒。不要太晚進食有些上班族會加班,晚上9點、10點才下班,結果因為要犒賞自己,吃宵夜如鹽酥雞、飲料或是滷味等,何佳玲認為,因進食完後又馬上要睡覺,易造成脂肪囤積在腹部,建議最好不要吃宵夜。多喝水人每天需求的總水量為30ml×體重(kg),例如60公斤的人每天要喝1800ml的水,茶料、湯食可計算在內,多喝水,可以促進新陳代謝,有助減重。吃足蔬菜及水果攝取足夠的蔬菜及水果,以提供足夠纖維質、維生素及礦物質。把握每天蔬果579的原則,蔬菜與水果總量,兒童至少5份(蔬菜3份+水果2份)、女性7份(蔬菜4份+水果3份)、男性9份(蔬菜5份+水果4份),蔬菜要大於水果的量,因為水果有糖分,多吃仍有增胖風險,蔬菜熱量低,多吃無妨。其中提到的水果量1份等於1拳頭,蔬菜1份約等於煮熟後半碗的份量。3種地雷食物要少吃1.水果乾以金鑽鳳梨果乾為例,一包120 g,約有350大卡熱量,相當於6份新鮮鳳梨的熱量(一份為碗的八分滿),而且一包果乾可能吃不飽,吃完還想再吃其他東西,應盡量攝取新鮮水果。另外,芭樂乾一包135 g,也約400大卡,但一顆新鮮芭樂大概只有60大卡的熱量。2.蔬菜片乾每100公克蔬菜片乾,約有510大卡,等於20碟蔬菜,需適量攝取。3.堅果一包堅果熱量約600大卡以上,每天吃一湯匙(一湯匙為塑膠湯匙一平匙)就好,不要過量。飲食+天天運動 雙管齊下有效減肥減重除了要飲食控制外,何佳玲強調,最好要天天運動,若是不行,一週至少要運動5天。每週應累積150分鐘的中度身體活動,例如健走、打羽球、網球、太極拳、一般速騎腳踏車;或從事75分鐘的費力身體活動,例如跑步、上山爬坡、爬樓梯、快速騎腳踏車、有氧舞蹈、跳繩等。可以採分段方式累積,但每次至少要運動連續10分鐘才有效。有人習慣去健身房運動,從事飛輪、跑步機、腳踏車等運動,因為健身房運動多半都要求速度及強度肌耐力,屬於費力運動,對於減重很有效果,不過要持之以恆。除了運動之外,每天要有充足睡眠,至少睡足7~8小時,學會放鬆、紓壓、找時間休假,也是保持健康、擊退過勞肥的必要方式。更要學習不過度消耗身體健康,路才能走得更長更遠。
-
2023-07-18 焦點.食安拉警報
吃高雄知名剉冰吃到出現血便、腎衰竭!毒物權威授4招防沙門氏菌中毒
高雄市知名剉冰店傳出民眾食物中毒事件,後續遭衛生局檢出沙門氏菌陽性。毒物醫師表示,沙門氏菌常見於蛋、肉類製品中,對長者、幼兒來說非常危險,嚴重將導致「敗血症」發生,建議便當、冰品、手搖杯等食物,不宜放在室溫超過一小時,在7°C至60°C「危險溫度帶」環境中,細菌非常容易孳生。日前有高雄市民眾日前到知名剉冰店買剉冰,家人集體食用後,13人有11人腸胃不適,最嚴重的出現血便,還有小孩疑似發生腎衰竭住進加護病房。高市衛生局初步檢出沙門氏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未超標)、大腸桿菌,但在3名廚工、住院患者體內都檢出沙門氏桿菌陽性反應,目前已勒令停歇業並裁處6萬元。沙門氏菌常在蛋、肉製品孳生 烹飪完全再食用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指出,沙門氏菌屬於革蘭氏陰性細菌,通常在蛋、肉製品上較容易孳生,不常在冰品中驗出,也因此生蛋、生肉務必要烹飪完全再食用,冰品中的沙門氏菌應儘速調查釐清來源。顏宗海表示,一般民眾若吃到微生物汙染的食物可能會引起急性腸胃炎,常見症狀為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甚至發燒,多數人服藥後可康復。但免疫力不好的族群,像是長者、幼兒、懷孕婦女,或者糖尿病、肝硬化等疾病患者,嚴重的腸胃炎可能會合併脫水、電解質不平衡、代謝性酸中毒、敗血症,造成生命危險。留意「危險溫度帶」 食物不要放在室溫超過1小時顏宗海表示,諸多細菌在7°C至60°C的環境下皆可孳生繁殖,醫學上稱之為「危險溫度帶」,食物保存在低於7°C可抑制微生物生長,加熱高於70°C則可以徹底殺菌。「食物不要放在室溫超過一個小時。」顏宗海建議,室內溫度約20多度,室外溫度則在30度上下,都處於危險溫度帶內,買了冰品儘速吃完,手搖杯則不宜放在辦公桌上慢慢飲用,便當要在一個小時內吃完,若工作過於繁忙,可先放置冰箱存放,4度的溫度可避免細菌生長。四措施預防食物中毒顏宗海也提醒四大措施,讓民眾預防食物中毒一、徹底清潔:微生物存在廚房各角落,準備食物前中後,都要徹底清潔雙手、餐具、砧板和檯面等。二、生熟分開:生、熟食砧板分開,同時避免靠在一起存放。三、加熱完全:食物徹底煮熟,徹底殺菌。四、冷藏保存:熟食1至2小時內食用完畢,吃不完盡快冷藏。食藥署副署長林金富則表示,近來天氣炎熱,微生物相當容易生長,餐飲業者應注意食材的儲存環境衛生狀況,調製人員保持良好衛生習慣,若手已遭汙染,不可再調理食品,應充分清潔後再進行;上游廠商的水質也需要符合食品良好衛生規範準則(GHP),否則冰品、沙拉、飲品都容易孳生大腸桿菌群,務必特別注意。食藥署則說,沙門氏菌潛伏期約6至72小時,平均為18至36小時。人體誤食沙門氏桿菌後,在4至48小時(平均約24小時)內就會發病,發病時間愈短,症狀愈嚴重。主要症狀為下痢、腹痛、寒顫、發燒(高燒維持在38~40℃)、噁心、嘔吐,症狀持續 2~3天後會痊癒,但5%的人會成為帶菌者。死亡率在1%以下。一般治療以補充水分及電解質為主,免疫低下族群,或疑似菌血症或腸道外感染患者,則應採行抗生素治療,避免發生移轉性感染。認識沙門氏菌發生原因:1. 主要中毒原因食品為受污染的畜肉、禽肉、鮮蛋、乳品、魚肉煉製品等動物性食品。2. 豆餡、豆製品等蛋白質含量較高的植物性食品。3. 可由環境媒介或由人、貓、狗、蟑螂、老鼠等接觸食品而產生二次污染。4. 在2018年歐盟引起沙門氏桿菌感染主要原因為食用「雞蛋與蛋製品」,其次為烘焙製品及複合調理食品。潛伏期:6~72小時,平均為18~36小時。中毒症狀:1. 人體誤食沙門氏桿菌後,在4~48小時(平均約24小時)內就會發病,發病時間愈短,症狀愈嚴重。2. 主要症狀為下痢、腹痛、寒顫、發燒(高燒維持在38~40℃)、噁心、嘔吐,症狀持續 2~3天後會痊癒,但有5%的人會成為帶菌者。死亡率為1%以下。》看更多「沙門氏菌」北市12冰品腸桿菌科超標 GODIVA、莫凡彼等名店上榜【聯合報/記者洪子凱/台北報導】夏天是飲冰品消費高峰,北市衛生局抽檢發現21件不合格,複檢後仍有9家12件未過關,共開罰30萬元,其中,玖仰茶食飲品紅烏龍驗出腸桿菌科110000 CFU/g,是標準值的1萬1000倍。業者表示,會配合改善,更注意食品安全衛生。不合格冰品包括永康街思慕昔香脆花生蜜芋、芋頭芋圓牛奶雪花冰、玖仰茶食文化永康店探春與紅烏龍、GODIVA巧克力微風南京黑巧克力霜淇淋、莫凡彼慶城店歐利歐巧克力冰酷樂、人从众厚切牛排光復店麥香紅茶、進發家大安店祖傳綠豆沙和萬丹紅豆沙、三良品茶100%綠豆沙沙、錢都火鍋內湖成功店霜淇淋,以及黑丸嫩仙草古亭店四季青茶,許多都是知名店家。北市衛生局這波共抽驗冰品、食用冰塊、飲料共83件,其中12件飲品經初、複檢驗仍不符衛生標準,不合率達14.4%。其中,玖仰茶食飲品紅烏龍驗出腸桿菌科110000 CFU/g,超標10 CFU/g最多。衛生局食品藥物管理科科長陳怡婷表示,這次12件不合格產品主要都是腸桿菌科超標,複檢仍有飲品不合格,其中永康街思慕昔、玖仰茶食文化永康店、進發家大安店被罰4萬元,其餘開罰3萬元,明年也會列抽檢重點店家。永康街思慕昔陸姓店長說,不符規定商品都已下架,也全面改善生環境。玖仰茶食向姓負責人表示,有定期清洗製冰區、更換濾芯,會更留意食品安全衛生。飲料及冰品不符合規定名單》詳細名單連結(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7-10 名人.好食課
都是同種植物?詳解毛豆、黃豆、黑豆的營養素差異及該怎麼吃
紅豆、綠豆、毛豆、黃豆、黑豆各式各樣的豆,是不是讓你搞不清楚哪些蛋白質多,又有哪些澱粉、碳水化合物比較多呢?營養師也常常碰到民眾分不清楚「豆」的分類,在營養學上紅豆、綠豆是全穀雜糧類,澱粉較高;而毛豆、黃豆、黑豆則因蛋白質含量豐富,因此被歸類在豆魚蛋肉類中,今天的專欄就要解析這三種的差異。問題一⟫毛豆、黃豆、黑豆的差異?解析一⟫毛豆、黃豆、黑豆都是大豆種的植物? 黃豆、黑豆都是大豆(Glycine max)的一種,依照種皮的不同有黃、綠、褐、黑四種顏色,分為黃豆、青皮豆(青豆)、黑豆等,毛豆是未成熟時的大豆,也就是大豆的小時候。解析二⟫毛豆長大後會變成黃豆、黑豆?台灣的大豆大多在春、夏、秋種植,毛豆是生長期65至85天收割的未成熟大豆,大豆則是種植至全熟。不過,這是以植物成長觀點,實務上是針對毛豆或黃豆用途分品種種植。1.毛豆用途:高雄7、8、9、11與12號2.黃豆用途;高雄9、10號、花蓮1、2號與台南10號3.黑豆用途:台南3、5、8、9號、高雄7號等各家農產與食品公司會再依據產品屬性使用不同品種的黃豆或黑豆。問題二⟫毛豆、黃豆、黑豆的營養素差異?解析一⟫毛豆、黃豆與黑豆都富含蛋白質乾黃豆與黑豆的蛋白質佔比,大約是35-37%,生鮮毛豆約有14.6%,含量十分豐富,因此在營養學被當成豆魚蛋肉類的食物。解析二⟫黃豆與黑豆含豐富維生素E維生素E是人體很重要的抗氧化營養素,以國民營養調查的數據而言,我們目前維生素E攝取量都低於建議量,這也與一些發炎、氧化等問題有關。黃豆與黑豆的維生素E含量不錯,每百克乾豆約有19毫克的維生素E,每天只要吃50克就達到一天建議量的81.6%!解析三⟫黑豆的維生素A與葉酸更高,是黃豆的40倍不少人吃黑豆來養身,黑豆真的比較營養嗎?每份的黑豆(大約一湯匙)比黃豆多了40倍的維生素A,可滿足成人一天32%的需要量,每份黑豆的葉酸可達需要量的36%,除此之外黑豆也富含花青素,對於抗發炎、抗氧化有良好的作用。問題三⟫該怎麼吃黑豆與大豆?解析一⟫每天要吃多少大豆呢豆魚蛋肉主要營養素為蛋白質,依據脂肪量及多元飲食,營養師建議攝取的優先順序為豆、魚、蛋、肉,因為提供的營養素相近,因此大多數人常常會攝取過量,其實每餐加起來的份量大約吃一個手掌的大小就足夠!解析二⟫針對需求,吃對大豆食品大豆的營養相當豐富,而且應用性極廣,從直接食用的汆燙毛豆到蜜漬黑豆,也可以再加工成其他豆製品,如果想要補充蛋白質,這些大豆製品都是不錯的食物,但如果是想要補充到鈣質,要選擇傳統豆腐型態的豆製品,才能補到鈣質!解析三⟫ 多一步驟提高大豆異黃酮活性?聰明的煮豆漿可以讓我們攝取大豆滿滿的營養,煮豆漿前先用50度的水泡豆8小時,不要小看這個步驟它可以提高6倍大豆異黃酮的活性,再來就是打碎黃豆、加水煮滾,黃豆中有一種蛋白質分解酵素的抑制劑,會阻礙人體吸收蛋白質,因此我們需要將黃豆充分加熱。解析四⟫能喝豆漿補鈣嗎?能取代牛奶?乳品類也是蛋白質的良好來源之一,雖然兩者都提供優良的蛋白質,但牛奶有吸收率高的鈣質,每一杯的鈣是豆漿的14倍,可以滿足一天25%的需求量,其他的維生素及礦物質也大不同,因此建議大家可以輪替喝,攝取不同的營養素。【本文獲好食課授權刊登,原文標題:營養師最新解析⟫毛豆、黃豆、黑豆品種、營養差異懶人包】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7-08 養生.聰明飲食
適量攝取有效降低死亡率!「植物性飲食6大好處」一次看懂
民眾普遍以為少吃飯(碳水化合物)及多吃肉(蛋白質)能夠保持體態與增進健康,這樣的飲食型態近幾年蔚為風潮。殊不知有多項大型研究發現攝取過多或過少的碳水化合物均對健康不利,唯有適量未精製碳水化合物搭配植物性蛋白質有助於健康又長壽。董氏基金會提醒,碳水化合物在身體代謝上有其必要性,大腦、神經系統和肌肉皆需要碳水化合物作為能量來源。飲食中的碳水化合物來源除了乳品,幾乎來自植物性食物,這種以植物性食物作為基礎的植物性飲食法,兼顧環境友善、營養健康與多樣化。攝取碳水化合物要適量! 過多或過少皆可能提高死亡率董氏基金會許惠玉主任引述2018年期刊《刺胳針公共健康The Lancet Public Health》,追蹤超過1萬5千位成人的飲食長達25年,估算發現碳水化合物攝取與死亡率呈U型關係,即碳水化合物吃太多、吃太少死亡率皆上升!死亡率最低的碳水化合物攝取比例約為總熱量的一半(50~55%,如圖)。董氏基金會提醒,若還是想採取低碳飲食,應首重以植物性蛋白質取代,因同篇內容指出若以動物性蛋白質及脂質(紅肉-豬牛羊)取代碳水化合物時,死亡率顯著增加18%,反之,若以植物性蛋白質及脂質(未精製全榖雜糧、大豆、堅果等)取代時,死亡率顯著降低18%。這是因為動物性蛋白質及脂質會增加飽和脂肪、血基質鐵、膽固醇等攝取,可能會誘發發炎反應、生物老化和氧化壓力。而植物性蛋白質及脂質可增加膳食纖維、植化素等攝取,可見不同食物來源對健康的影響亦截然不同。 愛地球又護健康!針對國外期刊揭植物性飲食的好處,許惠玉進一步說明,以植物性食物為基礎的飲食方式以雜糧、穀物、蔬果、種子為主,但不完全排除健康動物性食物,稱為「植物性飲食」,是一種「愛地球護健康」的新形態飲食觀念,並具備6大好處。植物性飲食適量的未精製碳水化合物配合植物性蛋白質,是健康又長壽的關鍵。董氏基金會再引述2022年期刊《細胞Cell》,若從20歲開始,飲食從典型的西式飲食轉變成富含豆類、全穀物和堅果,並且減少紅肉和加工肉品,則女性預期壽命將增加10.7歲、男性增加13歲;即使從60歲開始改變飲食,預期壽命也可以增加超過8歲。實踐永續行動 從改變每日餐盤做起因應全球植物性飲食的趨勢,全球消費品大廠聯合利華與世界自然基金會和華盛頓大學公共衛生營養專業中心主任Drewnowski博士合作,推動「Future 50 Foods未來食物」植物性飲食的概念。為了在台灣廣泛推動植物性飲食,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考量友善在地環境、食材可獲性、基因獨特性以及台灣民眾的飲食習慣等因素,從中嚴選出台灣30種未來食物清單,鼓勵民眾多以未來食物入菜,增加植物性食材的攝取,另也希望從消費端推動需求,鼓勵民眾多吃少見的食材品種,增加這類農作物種類成長,促進農業生物及飲食多樣性。董氏基金會莫雅淳營養師建議,在飲食中實踐永續行動就從「改變餐盤」做起,每日的餐盤有一半比例為蔬菜和水果(且蔬菜多於水果),另一半主要包含全穀雜糧、植物性蛋白質、不飽和脂肪酸豐富之堅果種子及植物油、乳品和酌量動物性食物。避開精緻穀物、以原型食物為主 採植物性飲食應注意這些事莫雅淳營養師鼓勵民眾多元攝取各種植物性食材,因為飲食越多樣化,能攝取到更多不同種類的微量營養素。民眾可以在煮湯或烹飪料理時,加入各種不同的未來食物,1鍋就能攝取到不同的營養及好處,方便又省心!董氏基金會呼籲,多植物性、少動物性的飲食模式是許多國家建議的健康飲食方式,亦提醒植物性飲食分為健康和較不健康(精製穀物、果汁、含糖飲料、甜點等)的食物選擇。正確的植物性飲食包含未精緻的全穀類、蔬菜類、水果類、豆類、堅果種子類,以原型食物為主,選用當令、在地的植物性食物,而非選擇萃取加工過之植物蛋白、植物蛋白粉、植物胺基酸等。另也特別注意應選擇健康的烹調方式,如清蒸、水煮、汆燙、清燉、烘烤、滷、涼拌等,就能吃得健康又環保!期望喚醒全民對友善環境飲食的重視,讓全民了解如何吃得健康、均衡,盡己所能護衛地球並預防慢性病,更達到環境永續的目的。延伸閱讀:.70%的老化速度可由自己掌握!專家曝「延緩老化」秘訣,加速變老7地雷別做.長壽的祕訣其實很簡單!新研究曝只要多做一件事.怎麼吃才長壽?美研究「4種健康飲食」早逝風險少20%★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7-05 養生.生活智慧王
醬油、醋、番茄醬、蜂蜜要不要放冰箱?專家曝調味料最佳保存方式
番茄醬是家中必備的調味料之一,可以拿來煮茄汁煮義大利麵、作為雞塊跟薯條的沾醬。究竟番茄醬要不要放入冰箱冷藏保存?來聽聽美國專家怎麼說。番茄醬要不要放冰箱保存?根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美國知名調味料品牌卡夫亨氏食品公司(Kraft Heinz)近日在twitter發布一條推文,重申番茄醬應該要冰進冰箱,讓「番茄醬要不要冰」的議題引起熱烈討論。2023年6月27日,亨氏美國食品公司再度發文,僅用五個字「Ketchup. goes. in. the. fridge!!!」(番茄醬要冰進冰箱),就引發了一場關於如何儲存番茄醬的爭論,該推文至今吸引了超過517萬人次瀏覽。FYI: Ketchup. goes. in. the. fridge!!!— Heinz (@HeinzUK) 2023年6月27日而一天後(6/28),該公司通過twitter的民意調查,詢問大眾番茄醬該如何保存:放在冰箱冷藏/在室溫的櫥櫃中。調查結果顯示,13,000多張選票中,有63.2%的人選擇了「番茄醬要放冰箱」,36.8%的人選擇「番茄醬要放櫥櫃」。對於此貼文的票選結果,不喜歡冰冷口感番茄醬的部分網友表示,一般餐廳也都把番茄醬放在室溫桌子上;但其他網友不明白爭論的必要性,聲稱番茄醬瓶一旦打開,就應該放在冰箱裡。Where do you keep yours? It has to be… in the fridge!— Heinz (@HeinzUK) 2023年6月28日事實上,2017年亨氏美國食品公司就已經表示「番茄醬要冰進冰箱」。一位網友透過twitter向亨氏美國食品公司提出了「番茄醬要不要冰」的問題。當時,亨氏回應稱:亨氏番茄醬的天然酸度,能讓番茄醬在室溫中穩定保存,但是開封後應冰進冰箱冷藏,以維持產品品質。此外,番茄醬不是所有人都能食用,對於腎臟病患者而言,番茄醬是隱藏版的高鈉食物,應盡量少吃,以免傷胃傷心傷腎,造成身體負擔。這些調味品要不要放冰箱?而除了番茄醬,你的家中冰箱一定也塞滿各式各樣的調味品,但其實不是所有的調味料都要放冰箱冷藏,有些調味品放室溫保存即可。根據世界日報報導,一般而言,含有乳製品、蔬菜和水果的調味品必需冷藏,含有醋、糖、鹽和酒的調味品可能不需要。.需要冷藏的調味品:某些成份一定要冷藏,例如乳製品,因此以鮮奶油或優格製作的調味醬必須放進冰箱。以蛋製作的美奶滋也是,堅果油(杏仁油或麻油)放進冰箱,較不易有油耗味。含有紅蔥頭、柑橘醬油或柑橘類果汁的油醋汁,應予冷藏。雖然一般認為高糖調味品不需冷藏,但是食物安全專家建議謹慎一點,把果醬和果凍存放冰箱,較不易壞。.不需冷藏的調味品:醬油、蠔油、魚露、蜂蜜和辣醬等普通調味品不需冷藏。醋和橄欖油應存放在陰暗涼快的地方,椰子油別放進冰箱,否則低於室溫就會變硬。花生醬也可不冷藏,但是專家提醒,如果家中的小朋友把沾了果醬的餐刀插進花生醬,就應冷藏免得細菌滋生。延伸閱讀:.吃番茄醬、熱狗等同「吃蟲」?專家曝紅色素真相 6方法分辨人工/天然色素.牛奶放冰箱門邊更易壞!專家曝「最佳存放位置」,肉類跟乳品也放這.番茄、蘋果、咖啡豆該不該放冰箱?常見食物冷藏儲存指南參考資料:.To fridge or not to fridge? Ketchup company clears the air on how you should store the popular condiment.調味品不是全都要冰!這些調味品不需放冰箱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7-04 養生.聰明飲食
多原型、少加工!我的餐盤+麥得飲食 健腦防失智
年紀愈大失智症盛行率愈高,且每5歲盛行率倍增,隨著社會高齡化,失智症發生率逐漸增加。飲食是守護大腦健康的重要關鍵,內湖國泰診所營養師張斯蘭推薦,平常飲食不妨多採用「麥得飲食」,這是由地中海飲食與得舒飲食截取其優點修正而得的一種飲食方式,藉由食物所含的營養素保護大腦的認知功能。麥得飲食健腦、護腦 預防失智營養師劉怡里表示,健腦、護腦的「麥得飲食」,又稱為「心智飲食」,應多攝取富含維生素B1、B6、維生素C、E等四大護腦營養素的食物,其中維生素B1是穩定腦神經的重要營養素,維生素B6可抗發炎、幫助睡眠,維生素C可抗氧化,維生素E則具抗氧化、保護心血管等功效。麥得飲食與我的餐盤多有相似張斯蘭指出,麥得飲食強調多食用綠色蔬菜、堅果、未精緻的全穀雜糧、豆類、家禽類、莓果、魚類以及橄欖油等食物,與「我的餐盤」有很多相同之處,「每天早晚一杯奶、每餐水果拳頭大、菜比水果多一點、飯跟蔬菜一樣多、豆魚蛋肉一掌心、堅果種子一茶匙」,並融入麥得飲食元素強化預防失智,多吃原型食物,少吃加工食品,將健康飲食習慣融入日常生活中,讓長輩輕鬆健康護腦防失智。預防失智的飲食,張斯蘭建議,食材選擇上,可以麥得飲食所建議的種類為其選擇,而攝取量則以我的餐盤為基準,這樣不僅能選對的食材,也能吃對的量。麥得飲食小檔案麥得飲食(Mediterranean-DASH diet intervention for neurodegenerative Delay, MIND) 是結合得舒飲食及地中海飲食而延伸的一種飲食型態,被認為能改善認知功能減緩阿滋海默症病程。地中海飲食型態包括全穀類、植物輕加工食品,包含了穀物、豆類、蔬菜、水果、堅果、及魚類和少量肉類、乳類、和規律適量飲酒。得舒飲食特色為高鉀、高鎂、高鈣、高膳食纖維、低飽和脂肪和膽固醇,原則是選擇全榖類食物,天天三蔬二果,低脂乳品,紅肉改白肉,吃堅果選好油,並且避免含糖飲料。麥得飲食則結合兩種飲食並強調天然,以植物性食物為主,特別提倡莓果類和綠色葉菜類蔬菜,和限制攝取動物性食物和含高飽和脂肪食物。麥得飲食包含了10種護腦食物(綠色葉菜類、其他蔬菜類、堅果類、莓果類、豆類、全穀類、魚類、家禽類、橄欖油、紅酒)及避免5種不健康的食物(紅肉類、奶油及人造奶油、起士、糕點和甜點、油炸和速食食品)。(資料來源/臺北市立聯合醫院 守護記憶 友善社區)(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7-03 養生.聰明飲食
少吃飯才能健康?營養師:改變「餐盤」60歲開始這樣吃,多活8年
近幾年流行低碳飲食,也可稱為低醣飲食,意思是指「減少飲食中的碳水化合物含量,增加好的油脂和蛋白質。」民眾普遍以為少吃飯(碳水化合物)及多吃肉(蛋白質)能夠保持體態與增進健康;然而,研究發現攝取過多或過少的碳水化合物都會影響身體健康,唯有適量未精製碳水化合物,搭配植物性蛋白質才對身體好。碳水化合物攝取與死亡率呈U型關係 碳水化合物在身體代謝上有其必要性,大腦、神經系統和肌肉皆需要碳水化合物作為能量來源。飲食中的碳水化合物來源除了乳品,幾乎來自植物,這種以植物性食物作為基礎的植物性飲食法,不僅對環境友善,也對身體好。 董氏基金會主任許惠玉引述2018年期刊《刺胳針公共健康》(The Lancet Public Health),該研究追蹤超過15000位成人的飲食長達25年,估算發現碳水化合物攝取與死亡率呈U型關係,即碳水化合物吃太多、吃太少死亡率皆上升,死亡率最低的碳水化合物攝取比例約為總熱量的一半。以植物性蛋白質取代 董氏基金會提醒,若民眾還是想採取低碳飲食,應以「植物性蛋白質」取代。該研究指出,若以動物性蛋白質及脂質(豬牛羊)取代碳水化合物時,死亡率顯著增加18%;反之,若以植物性蛋白質及脂質(未精製全榖雜糧、大豆、堅果等)取代時,死亡率顯著降低18%。 這是因為動物性蛋白質及脂質會增加飽和脂肪、血基質鐵、膽固醇等攝取,可能會誘發發炎反應、生物老化和氧化壓力。而植物性蛋白質及脂質可增加膳食纖維、植化素等攝取,可見不同食物來源對健康的影響亦截然不同。植物性飲食6大好處 許惠玉進一步說明,「植物性飲食」以植物性食物為基礎,飲食方式以雜糧、穀物、蔬果、種子為主,但不完全排除健康動物性食物,該飲食法具備6大好處:.零膽固醇、較好的脂肪、豐富膳食纖維、植化素、各種維生素、礦物質 .有利於改善血脂和膽固醇 .有益腸道健康 .抗衰老 .減少碳排放,有利環境永續 .多樣化種植,避免單一品種栽培 董氏基金會再引述2022年期刊《細胞Cell》,該研究表示,若從20歲開始,飲食從典型的西式飲食轉變成富含豆類、全穀物和堅果,並且減少紅肉和加工肉品,則女性預期壽命將增加10.7歲、男性增加13歲;即使從60歲開始改變飲食,預期壽命也可以增加超過8歲。每日餐盤建議 董氏基金會營養師莫雅淳建議,想要在飲食中實踐永續行動就從「改變餐盤」做起,每日的餐盤有一半比例為蔬菜和水果(且蔬菜多於水果),另一半主要包含全穀雜糧、植物性蛋白質、不飽和脂肪酸豐富之堅果種子及植物油、乳品和酌量動物性食物。 以一日1800大卡為例,莫雅淳建議餐盤食材包含以下幾種:.全榖雜糧類:建議攝取3碗(12份),盡量攝取未精製全榖雜糧類,至少占1/3,並選擇富含蛋白質的夾豆類、全穀類,可增加及延長飽足感。 建議食材:台灣藜、蕎麥、紅薯山藥、蓮藕、台灣番薯、蠶豆、綠豆、米豆、紅豆、原住民樹豆、小米、黑米、豆薯。 .豆魚蛋肉類:建議攝取5.5份,每天至少1餐換成植物性蛋白質。 建議食材:黃豆、黑豆、毛豆。 .蔬菜類/水果類:建議蔬菜類攝取熟食1.5碗(3份)、水果類攝取2份;多元選擇各色蔬果,可攝取膳食纖維、維生素及各式植化素;建議至少包含1份深色蔬菜、1份菇藻紫菜類食物;水果於正餐後接續食用,維生素C可促進鐵質之吸收率。 建議食材:針菇、裙帶菜、秋葵、牛蒡、球花甘藍、羽衣甘藍、青江菜、紫甘藍、菠菜、西洋菜、紫菜、舞茸、白蘿蔔、苜蓿芽、橘色小番茄。 .油脂與堅果種子類:建議攝取5份(油脂4茶匙+堅果1份),烹調選擇植物油,因動物脂肪較不利心血管健康。此外,攝取原態無調味堅果種子,比起經過精煉的食用油,可同時攝取到必需營養素與植化素。 建議食材:芝麻 .乳品類:建議攝取1杯,國人飲食中鈣質攝取大多不足,每日攝取乳品是最容易滿足鈣質需求的方法。 建議食材:牛奶 董氏基金會呼籲,多植物性、少動物性的飲食模式是許多國家建議的健康飲食方式,亦提醒植物性飲食分為健康和較不健康(精製穀物、果汁、含糖飲料、甜點等)的食物選擇。正確的植物性飲食包含未精緻的全穀類、蔬菜類、水果類、豆類、堅果種子類,以原型食物為主,選用當令、在地的植物性食物,而非選擇萃取加工過之植物蛋白、植物蛋白粉、植物胺基酸等。【本文獲uho優活健康網授權刊登,原文刊載網址:https://www.uho.com.tw/article-60984.html】(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7-02 癌症.飲食與癌症
雞、鴨、鵝比較毒,生病的人盡量不要吃?癌友該怎麼補足營養
癌友最忌諱的是不均衡的營養補充方式,導致身體沒有足夠的能量抵抗癌症。高醫大附設醫院營養部主任黃孟娟表示,癌症治療過程中的副作用,例如胃口不好、噁心、嘔吐、吞嚥困難,常會影響癌症患者攝食的情況,造成營養不良的風險,甚至讓體重往下降,進而影響患者的免疫力,甚至影響療程。黃孟娟說,在癌症治療期間,要關注體重有沒有下降,如果病人的體重有較大流失,在治療之後,要先把體重恢復到正常;有一些癌症,例如乳癌,與肥胖有關係,治療後一定要維持理想體重。癌友要怎樣維持健康均衡飲食?國民健康署公布「我的餐盤」圖像,將每日應攝取的六大類食物「我的餐盤」圖像分成六個部分,分別為全榖雜糧、豆魚蛋肉、蔬菜、水果、乳品及堅果種子,以提醒民眾每餐皆應攝取到6大類的食物。癌友正確營養觀念蔬果、蛋白質攝取要足量黃孟娟說,台灣人比較注重吃飯,癌症患者更要重視蔬菜水果、一定要足量,「飯跟蔬菜一樣多,菜比水果多一點!」每一餐都要有深綠色蔬菜,因為營養豐富,再搭配其他顏色蔬菜及各色水果,才能攝取比較多的營養素、維生素、礦物質。除了蔬菜水果足量,還要提高蛋白質攝取,尤其動物性蛋白質不能少,素食者可從奶、蛋中攝取。黃孟娟說,蛋白質類的食物,食用順序黃豆類擺在第一位,第二位是魚類與海鮮,第三是蛋類,第四是兩隻腳的肉,最後是四隻腳的肉。癌友每一餐大約要吃一個掌心大小的豆魚蛋肉類食物,才能攝取足夠的蛋白質。紅肉限量、加工品建議別吃黃孟娟表示,癌友食用紅肉,也就是豬、牛、羊肉,建議一星期小於500克,換算成每天的攝取量,一天最多不要超過女生手掌的三分之二。加工肉品例如熱狗、肉乾、香腸、粉腸、逢年過節的醃肉、臘肉,都不建議食用。糖攝取量不能超過總熱量5%黃孟娟說,如果有慢性病或癌症,糖的攝取量不能超過總熱量5%,一個60公斤到70公斤的人,一天約需2000大卡熱量,5%就是100大卡、大約是五顆方糖,一杯750c.c.半糖飲料的糖含量,就可能超過癌友一天的糖攝取量。黃孟娟建議癌友,要追蹤記錄體重,尤其是必須做好體重管理的大腸直腸癌或女性乳癌患者,最好能養成每天早上起床記錄體重的習慣。如果想了解自己的飲食有無缺點、健不健康,就診時可到醫院諮詢營養師。癌友飲食最想問Q:癌友能不能外食?黃孟娟說,癌友並非不能外食,而是要盡量選擇比較原型的食物,並謹記「我的餐盤」圖像,「飯跟蔬菜要一樣多」。例如去麵店可以點水餃,水餃就是水餃皮包肉,再搭配燙青菜,紫菜湯或酸辣湯,大部分的食物原型都看得到。湯麵與乾麵來說,湯麵比較好,乾麵放了很多豬油,豬油對很多癌症比較不好。便當店盡量找可以選三格蔬菜的,這樣蔬菜的份量才會跟飯差不多。不要選油炸肉品,因為台灣常用飽和油脂或豬油去炸,高溫烹調致癌物較多,可以選滷雞腿,也能選燒肉,但不要有烤到變黑的部分。超商最好的主食是番薯,如果有用小麥粉、五穀粉加上堅果、乾果製成的雜糧麵包也很好;超商的蔬菜不多,不過可以買到生菜沙拉、水果;蛋白質可以選擇茶葉蛋或蒸蛋、豆漿、牛奶、燕麥奶、優格或優酪乳;超商也有白飯,不過是微波爐食品,含防腐劑、保存期限二到三天,如果一個禮拜吃兩、三次還行,再多就不建議。Q:癌友能喝雞精嗎?黃孟娟表示,雞精是把雞放在電鍋上加熱,讓牠所有的汁往下滴,汁再去油就是雞精,內容物是水解的胺基酸或維生素,加上少許的蛋白質,一般的雞精一份是35大卡左右,熱量相當低。癌友可以吃雞精,但不能把雞精當成主要食物,曾有案例一天吃六罐雞精,卻造成熱量與蛋白質不足,體重減輕、免疫力變差。Q:雞、鴨、鵝比較毒,癌友盡量不要吃?民間流傳雞、鴨、鵝比較毒,生病的人不能吃。黃孟娟說,其實這句話是錯的,雞、鴨、鵝可提供蛋白質、胺基酸、鐵質、維生素B等營養素,而且都是健康的白肉,只是皮的脂肪含量高,建議避免食用。烹調時不要用油炸或長時間燒烤,可以用水煮或滷,並注意均衡飲食原則即可。Q:卵巢癌和乳癌患者不要吃黃豆?黃孟娟說,雌激素過高有引起卵巢癌跟乳癌風險,天然的黃豆食物如豆腐、豆漿,雖有大豆異黃酮但含量不高,而且其作用僅雌激素的百分之一到千分之一,不足以改變體內雌激素狀態,一天可以吃一份到三份的黃豆製品,一份黃豆製品相當於一杯240c.c.的豆漿,或嫩豆腐半盒,或豆皮三分之二塊。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7-01 醫療.新陳代謝
糖尿病7大飲食禁忌!這些食物不要碰,進食3口訣有效減緩血糖上升
糖尿病是國人位居十大死因之一,是體內胰島素缺乏或功能不全的慢性代謝異常的慢性疾病。每年近萬人因糖尿病死亡,根據國民健康署統計,全國約有200多萬名糖尿病的病友。而除了糖尿病本身,它的併發症心臟病、腎臟病變、視網膜病變、糖尿病足、腦中風等,都是隱形殺手,忽視不治療恐會慢性自殺。若能穩定控制血糖,糖尿病雖無法治癒,但有機會停藥緩解。對此,「控制血糖」成了病友很重要的生活課題,元氣網整理《糖尿病飲食禁忌》,告訴你哪些「地雷食物」糖尿病患者絕對不能碰,及怎麼吃能減緩血糖上升。糖尿病的7種地雷食物糖尿病患有許多不能吃的食物,若不注意攝取過量,恐使血糖快速升高加重病情。‧地雷食物1:含糖食物任何含糖(麥芽糖、紅糖、白砂糖、冰糖)食品,像是、巧克力、各式糖果、果脯、水果罐頭、碳酸飲料、果汁、煉乳、果醬、霜淇淋、各式含糖糕點等,糖尿病患者皆不宜食用,攝取後會使血糖快速升高。‧地雷食物2:高膽固醇食物糖尿病患者不宜食用富含脂肪和膽固醇的食物,原因是當患者體內的糖分代謝紊亂時,必然會引起脂質代謝異常;所以,許多糖尿病患者都合併有高血脂症,肥豬肉、豬油、牛油、奶油、動物內臟、豬腦等富含脂肪和膽固醇食物必須避免食用。‧地雷食物3:過鹹的食物除了高糖、高油食物,吃太鹹也會導致糖尿病,甚至增加40%罹患糖尿病的機率。攝取過量的鹽不僅造會成高血壓,還會抑制胰島素的分泌,間接導致胰島素不起作用,促使血糖升高。‧地雷食物4:過於軟爛食物是不是很意外「過於軟爛食物」也是糖尿病患的禁忌食物。原因是有研究發現,如果將白米熬成粥,其中的澱粉大部分轉化為糊精(人造膠,為澱粉分解的中間產物);糊精更易被消化吸收,並很快轉化成葡萄糖使血糖迅速升高,且粥熬的時間越長,食用後血糖升高的速度越快。所以,糖尿病患者最好「吃硬不吃軟」,米粥、米糊、糊羹、軟飯、爛麵條等食物也應慎食。‧地雷食物5:紅肉肉類是優質蛋白質來源,不過,紅肉是糖尿病「地雷」食物之一。研究顯示,攝取大量紅肉會增加第二型糖尿病風險。建議糖尿病患者,若要攝取紅肉,建議一周吃一次,避免天天吃,每次份量不要超過500克。或是以雞胸肉、魚肉等白肉取代。‧地雷食物6:高糖水果荔枝、龍眼、香蕉、西瓜、鳳梨等都算是高糖水果,糖尿病患者建議避免,吃完後當心血糖快速升高。建議優先選擇升糖指數較低的水果,包括芭樂、大番茄、蘋果、梨子、草莓等食用,避免血糖在短時間內產生波動。‧地雷食物7:酒酒精會損害肝臟的功能,使其無法正常調節血糖水平,使得血糖難以維持穩定。此外,飲酒會讓糖尿病患疏於控制並檢查血糖數值,而導致血糖失控的風險。糖尿病患者如何控制飲食?可以正常吃嗎?對糖尿病患者來說,飲食是很重要的一環,許多糖尿病患者以為只要避開澱粉類主食就能有效控制血糖,甚至擔心一輩子只能吃得苦哈哈。對此,台灣營養基金會執行長、台北醫學大學保健營養系助理教授吳映蓉提醒,糖尿病患者只要認真作功課,分辨食物種類,也能正常飲食。根據國健署「我的餐盤」飲食指南,將食物分為六大類,全穀雜糧、豆魚蛋肉、蔬菜、水果、乳品與堅果種子,而在六大類食物當中,全榖雜糧與水果跟會影響血糖變化。吳映蓉表示,全穀雜糧類是身體重要能量來源,除了民眾熟悉的米飯、麵包等穀類,口感綿密的番薯、芋頭、馬鈴薯等食物屬根莖類,但富含澱粉,全榖雜糧與水果類,糖尿病患者應適量攝取。而民眾與糖友最常分不清的食物種類就是紅豆、綠豆,有人認為有個「豆」字,就是豆類,其實並不正確。紅豆、綠豆、花豆、薏仁跟豌豆仁全屬全榖雜糧類;也有人以為玉米、南瓜是蔬菜,但它們其實是全榖雜糧類,屬於主食,如果吃太多就有可能血糖飆高並發胖。糖尿病飲食5指南1.紅豆、綠豆、花豆、薏仁、豌豆含澱粉,屬全榖雜糧類。2.玉米、南瓜是全榖雜糧類,屬於主食,會影響血糖。3.口感綿密的番薯、芋頭、馬鈴薯等是根莖植物,但富含澱粉,也屬全榖雜糧主食;胡蘿蔔、白蘿蔔、洋蔥等雖是根莖,但屬蔬菜類。4.稀爛、切碎或重複烹煮的食物,因糊化後吸收佳,GI值相對高,如稀飯的GI值較白飯高。5.建議先吃不含醣類型,如蔬菜 蛋白質,再吃含醣類,如全榖雜糧類,減緩腸胃吸收速度。糖尿病患進食順序3口訣糖尿病患者必須透過飲食跟藥物來控制血糖,但除了慎選吃下肚的食物,進食的順序也對血糖動有不同影響。建議糖友吃飯時照著「進食順序3口訣」的步驟吃東西,能有效減緩血糖上升速度。1.先吃蔬菜類高纖跟低升糖指數的蔬菜,除了能增加飽足感,還能增加腸胃蠕動,可以有效減緩血糖上升速度。2.再吃蛋豆魚肉類接著吃富含蛋白質的蛋豆魚肉類食物,蛋白質食物消化較慢,也容易有飽足感。像是魚、豆腐、雞肉、雞蛋。3.最後吃優質澱粉食物最後選擇富含膳食纖維的全榖雜糧類食物,像是糙米麥、麥、全麥麵包、帶皮地瓜等。這類食物的升糖指數較低,除了較易有飽足感外,也能延緩血糖的上升。看完以上的糖尿病食物7大地雷、如何控制的方法、進食順序3口訣,是否更了解糖尿病患者的飲食該怎麼吃了呢!如果你本身是糖尿病病患,或者是家人有糖尿病,請謹記以上的飲食指南,跟著吃幫你有效控制血糖,讓你的血糖不因亂吃食物而失控。延伸閱讀:.從吃飯看出人性格!專家揭秘「12型吃飯人格」,你是哪一型?.外食族注意!營養師曝「懶人搭配術」,教你健康挑選碳水、蛋白質、蔬菜.糖尿病前期是可以改善!醫教你如何靠運動和飲食控制逆轉最後機會參考資料:.新北市藥師公會-不可不知慢性病患,宜控制紅肉攝取量.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三高防治專區(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元氣網-糖尿病到底該怎麼吃才正確?詳解美國糖尿病學會最新飲食建議.元氣網-糖尿病患者的七大飲食禁忌.元氣網-控制血糖不困難!營養師:這2大類食物直接影響血糖責任編輯:陳學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