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05 新聞.食安拉警報
搜尋
上班族
共找到
895
筆 文章
-
-
2021-10-05 該看哪科.泌尿腎臟
血脂超標傷心又傷腎 腎臟科醫師曝高血脂危害
四十多歲的李先生是位上班族,多年的糖尿病讓他的腎臟功能變得比較差,而且高血脂的問題也讓他相當在意。「醫師,我的三酸甘油脂TG之前都很高,吃藥一段時間後,三酸甘油脂已經漸漸達標」李先生拿著一疊抽血報告,憂心地問:「可是,最近驗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卻越爬越高,為什麼會這樣啊?」「這個現象叫做翹翹板效應,臨床上還蠻常見的。」高雄長庚醫院腎臟科楊智超醫師指出,「腎臟功能較差的患者,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較高,不僅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要達標,也同時要考慮到病人更常會合併高三酸甘油脂以及偏低的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需要更積極的治療來控制混合型高血脂的問題,不過,控制三酸甘油脂TG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可能爬升,兩者的關係像翹翹板一樣。」經常被稱為「壞膽固醇」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若是超標,對心血管相當不利,對於慢性腎衰竭的病人來說,偏高的三酸甘油脂更是反映出這些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顆粒比較小,楊智超醫師說,顆粒越小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可以用地溝油來比喻,因為更容易會造成粥狀動脈硬化斑塊(plaque)。為了解決這樣的問題,可以併用不同機轉的藥物,幫助患者改善血脂肪的質與量,以免顧此失彼。血脂超標,傷心又傷腎!高血脂是極為常見的問題,常用的指標包括三酸甘油脂(TG,triglycerides)、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楊智超醫師解釋,僅膽固醇過高,稱為「高膽固醇血症」;僅三酸甘油脂過高,稱為「高三酸甘油酯血症」;若是兩者皆超標,稱為「混合型高血脂症」。有些膽固醇高得很離譜的患者,皮膚上會出現「黃色瘤」,一顆顆像米粒大小,黃色或橘黃色的丘疹,楊智超醫師提醒,大多數患者在血脂超標時往往沒有明顯症狀,需要抽血檢驗才能察覺,千萬不能因為沒有症狀而輕忽高血脂的危險性。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是好膽固醇,至於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與三酸甘油脂TG超標時,可能產生粥狀動脈硬化,導致血管狹窄、阻塞,使心臟、腎臟、腦部等各個器官的功能受到影響。慢性腎臟病或者接受透析的病人,大概50%都有糖尿病,是最高心血管風險的病人,歐美心臟學會所發佈的治療指引都認為對這一個高風險的族群,治療要越來越積極。楊智超醫師解釋,腎臟病患者還有一個較特別的現象「高血磷」,可能進一步讓血管鈣化。因為腎臟功能不好,無法排除體內的磷,當血中的磷升高,會刺激副甲狀腺素分泌,副甲狀腺素上升則讓骨頭釋放出鈣和磷。除了導致骨質疏鬆,多餘的鈣和磷會沉積在血管壁,使血管鈣化。地溝油的存在也會進一步的促進這樣的血管硬化和骨質疏鬆的現象。「腎臟不好,骨頭會越來越軟,血管則會越來越硬!」楊智超醫師說,高血磷將衍生骨質疏鬆、骨折、血管鈣化等多種併發症,都會影響慢性腎臟病患者的預後及死亡率。大家對於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都很熟悉,因為是不好的,所以可以叫它為回鍋油,不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其實還可以分為大顆粒、中顆粒、小顆粒,楊智超醫師用淺顯易懂的比喻解釋,「小而緻密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sdLDL-C,small dense low density lipoprotein)」常見於慢性腎衰竭尤其是合併糖尿病的病人身上,就像是地溝油,地溝油相較回鍋油更加劣質,對身體造成更壞的影響,也就是說當sdLDL-C在血液中滯留更長的時間時,更容易被巨噬細胞吞下去形成泡沫細胞,就會對心血管造成危害。因此,在治療高血脂時,除了關心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也希望可以降低小而緻密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sdLDL-C。積極治療,預防翹翹板效應根據治療指引,對於高血脂的建議越來越積極,楊智超醫師說,針對慢性腎臟病第三期的患者,便建議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控制到70 mg/dL以下;針對慢性腎臟病第四期進入透析、心血管風險更高的患者,甚至建議降到55 mg/dL以下。越來越多證據顯示,積極控制高血脂對患者有保護效果,目前已有多種藥物可以使用。臨床上常見到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達標,但是三酸甘油酯TG依舊比較高,楊智超醫師說,我們都會積極處理,以降低相關風險。「使用降三酸甘油酯TG的藥物時,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可能會代償性上升,像翹翹板一樣,」楊智超醫師解釋,「翹翹板效應跟身體的膽固醇生成路徑有關係,你阻斷了一個,另外一個會代償性的上升。如果想要將三酸甘油酯TG壓的越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的上升情形也會更加顯著,這是經常遇到、較為困擾的狀況。」「很多慢性腎臟病患者的三酸甘油酯TG都高到300至400 mg/dL,甚至大於500 mg/dL。三酸甘油酯TG很高時,急性胰臟炎的風險會上升,必須積極控制。在降低三酸甘油酯TG的過程中,若沒有考慮到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上升的話,便會有一點顧此失彼。」,楊智超醫師說,「對於慢性腎臟病的病人合併有混合型血脂異常,要預防翹翹板效應,又希望可以改善血脂的質與量,就得運用不同機轉的藥物。例如含有Niacin成份的複方降血脂藥物,除了藥錠本身有statin,可以有效降低LDL,Niacin不會造成TG的反跳,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解決方案能更有協同藥效的加乘性,讓血脂治療上更有效果。」併用不同機轉的藥物,可以發揮互補的效果,讓三酸甘油酯TG、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更容易達標,而且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也可以提升,對改善混合型血脂異常相當有幫助。另外Niacin 還有其他的益處,除了有抗發炎抗氧化的效果外,還可以抑制腸胃道對磷的吸收,這種降低血磷的效果對於慢性腎衰竭的病人特別受用。預防高血脂,日常保養重點除了藥物治療外,生活型態調整也對改善高血脂非常重要。規律運動、減重、戒菸等皆有助於改善高血脂,楊智超醫師說,「運動方面不能只有散步,要做阻力運動,才能維持肌力。」飲食方面要少喝糖飲、少吃加工食品,增加含有膳食纖維的食物,多注意油脂的質與量,請減少攝取飽和脂肪、不要使用反式脂肪。蛋白質是人體不可或缺的營養,一般成年人的蛋白質建議攝取量為每天每公斤體重1.2公克蛋白質;若是腎功能較差,則會限制蛋白質攝取量,慢性腎臟病第三期、第四期的患者,蛋白質建議攝取量為每天每公斤體重0.6-0.8公克蛋白質;進入透析治療的患者,蛋白質建議攝取量為每天每公斤體重1.2公克蛋白質。攝取足夠的高生物效價蛋白質與熱量,才能避免蛋白質-能量損耗(protein-energy wasting),而導致更多併發症。楊智超醫師補充,請勿聽信偏方或使用來路不明的草藥,以免讓病情雪上加霜。貼心小提醒血脂過高通常沒有明顯症狀,必須抽血檢驗才能發現,但是日積月累下來會導致動脈粥狀硬化,而對心臟、腎臟、腦部造成傷害。楊智超醫師叮嚀,不管是胖、還是瘦,只要血脂異常,包括混合型和單純型,都需要積極介入,透過生活型態調整及規則用藥,將三酸甘油酯TG、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控制達標,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原文:
-
2021-10-04 該看哪科.腦部.神經
醫病天地/熬夜後頭暈 偏頭痛作祟
陳姓上班族沒有3高等慢性疾病,但在連續幾天加班熬夜後,有天起床覺得不舒服,準備出門時一陣天旋地轉、直冒冷汗,連早餐都餵給了馬桶。醫師診斷為「前庭型偏頭痛」,病因是腦內神經傳導物質失衡引起,按時服藥3天後逐漸好轉,1周後恢復正常生活。衛生福利部基隆醫院神經內科醫師李亭儀說,偏頭痛是一種體質,有遺傳傾向,也是女性常見疾病之一。當腦內神經傳導物質失衡,會活化腦內痛覺神經造成偏頭痛。典型的偏頭痛是出現單側、搏動性頭痛,合併怕光、怕吵,出現惡心或嘔吐等症狀。李亭儀表示,約4成偏頭痛患者不適時,並不會頭痛或僅出現輕微頭痛,反倒是以眩暈的症狀為主,就叫做「前庭型偏頭痛」,發作時可能會出現各種眩暈,如持續性悶悶脹脹的暈,持續性天旋地轉的暈,突然躺下或起身時的眩暈。誘發前庭型偏頭痛的因素包括情緒、睡眠、壓力、荷爾蒙(如更年期、月經周期或排卵期等)、食物(如起司、紅酒、醃製品或巧克力等),環境(如氣候變化、大聲或高頻的聲響、閃光等),藥物(如避孕藥)都有可能。李亭儀說,前庭型偏頭痛雖算是良性疾病,但無法根治,仍有復發可能。建議病人應保持均衡飲食和充足睡眠,維持規律運動習慣,養成定期作前庭復健運動。
-
2021-10-03 新聞.元氣新聞
你從沒注意到的另類工作犬,呵護忠心夥伴5要點
每天陪伴在你身旁、討你開心的狗狗,都是另類的「工作犬」。毛小孩照護五要點可參考內文:1.安全舒適的環境2.新鮮均衡的飲食3.定期健身檢查4.充分運動與陪伴5.定期注射疫苗及驅蟲本篇文章你可以學習如何寵愛毛孩:・給牠安全舒適環境,在愛與信任中互相陪伴。・新鮮均衡飲食,牠才能健康伴你日常。・當牠身體退化,更應定期健檢與驅蟲。・陪伴牠適當運動,維持良好生活品質。・關注牠身心狀態,完整健康守護網。理應成為雄赳赳氣昂昂的威武警犬,但一隻比利時狼犬娃娃卻因太愛跟人撒嬌,兇不起來,無法通過訓練及考核,成不了警犬,但一名警員將牠收編,變成另一種工作犬,一生陪伴主人。這一段狗狗溫馨感人影片,毛小孩可愛、逗趣的模樣,贏得千萬人的點擊,也融化了許多人的心。事實上,每隻愛撒嬌及討摸摸的毛小孩,守候家門,在主人打開門的瞬間,開心地往上跳竄,猛轉圈圈,不管飼主貧賤富貴,狗狗終其一生的工作就是「忠心陪伴」,而「討你開心」就是一項超高難度的工作,也是另類的「工作犬」。 對於狗狗來說,主人就是天、就是地,就是牠的全部,一輩子努力地討好、示好。因此,飼主更應該守護狗狗的健康,提供舒適居家環境,給予均衡飲食,每天陪著散步、運動、玩耍。最重要的是,應該定期安排毛小孩做健康檢查,按時用藥驅蟲,施打預防針,並在獸醫師評估下,完成節育手術。在其年老、身體退化,行動不便時,仍給予滿滿的愛,陪牠走完「狗」生最後一段路。【陪伴,是一輩子的工作】另類工作犬在我家】給狗狗的真心話中年幸福爸:我是視障者,很幸運和狗狗配對成功。一路走來,我們的默契愈來愈好,即使我看不見你,卻能用撫觸和你親密溝通。謝謝你,我人生的「開路天使」。第一點:給牠安全舒適環境,在愛與信任中互相陪伴你知道「心輔犬」嗎?不同於其他工作犬,心輔犬培訓浪浪為專業的互動陪伴犬,研究證實,可以降低患者消極負面情緒,促進特殊族群的人際互動社交。「人與狗之間是互相療癒」,大部分的心輔犬來自浪浪,以前常被欺負、虐待,被捕捉時的回憶也容易造成創傷。承受許多悲慘經歷,不少浪浪容易焦慮、緊張、吠叫、攻擊,連成為家犬都有困難,更何況是心輔犬。在跟狗老師相處的過程中,心理諮商師教導小朋友如何理解各種情緒與環境,例如,當狗老師出現眼睛飄向別處、肌肉緊繃、想要逃跑等緊張焦慮的反應,讓孩童也能了解自己的情緒、學會同理心,「從理解到覺察,再到行動」等過程,有助於同儕間的相處,學習適當表達自己的情緒。人類和狗狗的互動過程中,安全的環境更能幫助牠們建立與人類的信任關係。給狗狗的真心話農夫張大哥:狗狗總愛陪我一邊耕田,種出新鮮蔬果。不只人類,狗狗也需要新鮮均衡的飲食,才能健康陪我生活、農作。第二點:牠也需要新鮮均衡飲食,才能健康伴你日常工作犬訓練多以品種犬為主,那麼米克斯犬也有機會成為專業的工作犬嗎?是否能解決收容所流浪犬暴增的問題?農委會公布109年全國流浪犬隻數量調查報告,推估全國流浪犬數為15萬5869隻,每百人流浪犬數則為0.66,與10年調查結果相較,流浪犬數不減反增。曾經歷流浪生活的浪浪,每隻個性、穩定度都不同,需要更多專業評估。雖然動物團體有不同看法,但以領養代替購買,不離不棄照顧牠們一輩子,是共同的信念。動保意識逐漸抬頭,劉偉萍表示,除了餵食與處理便溺等生理需求,提供均衡的飲食、日常醫療照顧等均為重要義務,最重要的是,無論生病或衰老,都不應該棄養。給狗狗的真心話國中生陳同學:一起長大到現在,我在長高但你在變老,我會好好開始照顧你的身體,陪著你去檢查打針,就像我的小時候你一直守護在我身邊一樣。第三點:當牠身體退化,更應定期健檢與驅蟲工作犬退休後,因多半是老齡犬,「就像人老一樣,狗狗老了也會有慢性病。」姚勝隆指出,骨骼關節退化、心臟病或腫瘤問題百百種,超過八歲以上建議每年做X光檢查,包括心臟、腹腔超音波,查看有無腫瘤或是心臟衰竭,若有慢性心臟病,得終身服藥,若有腫瘤則必須切除或化療。不論是生理或心理,狗狗都需要完整照護,姚勝隆說,工作犬多半會節育,每年注射預防針,包括四合一、萊姆病、狂犬病、內外寄生蟲等,定期投驅蟲藥、心絲蟲預防藥,還有例行抽血健康檢查。給狗狗的真心話上班族陳小姐:親愛的狗狗,分享我每天的喜怒哀樂,我也想為你做點什麼。原來,陪你散步、陪你運動,是我們最幸福的時光,也是守護你一生健康最好的方式之一。第四點:陪伴牠適當運動,維持良好生活品質許多人對於導盲犬與人類深刻情感的印象,來自電影「再見了,可魯!」。可魯在退役之後,回到小時候的寄養家庭終老,電影完整呈現導盲犬的一生。現實中的導盲犬退役後的生活,也同樣需要主人充分的陪伴,適當運動,維持良好生活品質。養狗經驗豐富的李昆霖建議,民眾在收養退休導盲犬或到動物之家領養狗狗前,都必須謹慎評估自己是否適合養狗,包括自身經濟狀況、家人能否接受、居家環境適不適合,以及是否有足夠時間陪伴狗狗。他也提醒,因為黃金獵犬、拉布拉多都屬於大狗,老化之後髖關節容易退化,行動不便,除了醫療費用,還可能還得抱上抱下,自己要有足夠體能。不管大型犬或小型犬,每天都需要適當的運動散步,尤其大型犬髖關節容易出問題,如果缺乏足夠運動,容易讓關節周圍的肌肉萎縮。給狗狗的真心話中年幸福爸:我是視障者,很幸運和狗狗配對成功。一路走來,我們的默契愈來愈好,即使我看不見你,卻能用撫觸和你親密溝通。謝謝你,我人生的「開路天使」。第五點:關注牠身心狀態,完整健康守護網法定的「職業」工作犬,與人組成「最佳拍檔」,認真工作的帥氣身影,讓人印象深刻。有些工作犬出入的環境,容易造成職業傷害或心理壓力,領犬員必須隨時關注狗狗的身心狀態。姚勝隆指出,獸醫師透過動物行為學,可觀察狗狗有無焦慮現象,並進行藥物或物理治療。像是狗狗無法專注、眼神飄移,或是打哈欠、不自覺咀嚼,耳朵呈現水平的「飛機耳」,都有可能是恐懼、害怕的表現,若狗狗有這類情況,會透過行為治療師協助治療,獸醫師也會定期到犬隊講習,教領犬員行為學基本常識。這些使命必達的狗狗,無論執勤期間或退休之後,都需要完整的健康與心理守護。為人們辛勤工作的狗狗都是廣義的工作犬,其實還有許多受過特殊訓練的狗狗們,也在台灣各角落守護著我們。衷心感謝受過特殊訓練的狗狗們,警犬、軍犬、緝毒犬、搜救犬、檢疫犬,堅守崗位、衝鋒陷陣、不畏危險保護人類安全。還有一群無私忠誠的狗狗們,導盲犬、導聾犬、肢體障礙輔助犬,如影相隨、分秒守護,給予人類陪伴依靠,幫助身障朋友,擁有安全便利的生活品質。>毛孩子五大呵護要點,專家知識分享與暖心故事看更多【陪伴,是一輩子的工作】另類工作犬在我家。【收養退休導盲犬】是我們生最棒的決定之一。【浪浪變身工作犬】家才是他們最期盼的地方。【心輔犬狗老師出馬】腦性麻痺女孩站起來。【工作犬值勤中】預防職業傷 更要紓解壓力。不管是使命必達的工作犬、等待領養的浪浪,或已成為家中一分子的狗狗,都需要呵護、疼愛,提供友善完備的身心照護,是我們該回饋給這些忠心工作夥伴的基本義務。10月4日是世界動物日(World Animal Day),別忘了跟身邊的夥伴說聲謝謝。
-
2021-10-03 寵物.寵物故事
充分運動與陪伴/收養退休導盲犬 「是我人生最棒決定之一」
給狗狗的真心話上班族陳小姐:親愛的狗狗,分享我每天的喜怒哀樂,我也想為你做點什麼。原來,陪你散步、陪你運動,是我們最幸福的時光,也是守護你一生健康最好的方式之一。許多人對於導盲犬與人類深刻情感的印象,來自電影「再見了,可魯!」。可魯在退役之後,回到小時候的寄養家庭終老,電影完整呈現導盲犬的一生。現實中的導盲犬退役後的生活,也同樣需要主人充分的陪伴,適當運動、預防髖關節退化,維持良好生活品質。每隻狗狗,都是伴你一生的工作犬,如何好好照顧牠?「收養退休導盲犬安卡,是我人生最棒決定之一。」提提研創辦人李昆霖說,才養一個多月,八歲的安卡已經變成媽媽的金孫,為了陪狗狗散步,她願意出門走走,不再唉聲嘆氣,家裡充滿愛的能量。安卡到來,變成可愛的「金孫」,鼓舞了情緒低潮的媽媽。李昆霖表示,「許多民眾不知道導盲犬是可以收養的。」幾個月前,他至台灣導盲犬協會申請導盲犬寄養家庭,這才瞭解除了八至十歲退休導盲犬,或年紀輕、培訓失敗的狗狗也可領養。 李昆霖說,孩子很小就希望可以養一隻導盲幼犬,但申請之後,才知難度真的很高,需通過層層考核,指導人員親自家訪,觀察環境、飼主生活態度、過往養毛小孩經驗,並評估是否有足夠時間陪伴狗狗。安卡(Anca)是退役的導盲犬,原本已經找到收養家庭,卻因可能導致幼兒過敏而被退養。李昆霖表示,安卡第一次到家裡時,相當穩定,乖乖地坐著,不怕生,也不躁動,適合正處於情緒低潮的媽媽收養。想散步尿尿都能用肢體表達,智商之高超乎想像。養過一、二十隻狗的李昆霖表示,安卡是他看過最聰明的狗,不管是想散步、尿尿、吃東西,都能透過肢體清楚地表達意思,智商之高,超乎想像,「不覺得養一隻狗,而是養了一個小朋友。」 最重要的是個性夠穩定,在家裡從來不吠叫,安靜乖巧,完全收服了李媽媽的心,把牠當成另一個金孫,視為小孩來教養,生活作息必須有紀律,這也讓她因為溜狗而願意外出,與人互動。大狗老化髖關節易退化,須適當運動避免肌肉萎縮。如何幫退休的導盲犬找到一個可以安享天年的家,是一大挑戰,惠光導盲犬教育基金會教育推廣組主任彭筱涵表示,一般導盲犬約在十歲時退休,想認養的人一聽到狗狗已經十歲,未來可能必須面對龐大的醫療費用,就興趣缺缺。養狗經驗豐富的李昆霖建議,民眾在收養退休導盲犬或到動物之家領養狗狗前,都必須謹慎評估自己是否適合養狗,包括自身經濟狀況、家人能否接受、居家環境適不適合,以及是否有足夠時間陪伴狗狗。他也提醒,因為黃金獵犬、拉布拉多都屬於大狗,老化之後髖關節容易退化,行動不便,除了醫療費用,還可能還得抱上抱下,自己要有足夠體能。不管大型犬或小型犬,每天都需要適當的運動散步,尤其大型犬髖關節容易出問題,如果缺乏足夠運動,容易讓關節周圍的肌肉萎縮。認養老犬雖然需要付出更多心力照顧,但退休導盲犬個性沉穩溫和,整天開心地笑著,帶給他們一家人很多溫暖,可說是最佳陪伴犬。李昆霖說,「收養安卡是上天送給我們家最棒的禮物。」狗狗乖巧懂事,喜歡撒嬌,對其他動物有著超高的包容性,連貓咪搶吃狗食,也不會生氣,就傻呼呼地站在旁邊看著,超級可愛。導盲犬養成內政部登記,全國約有六萬多名視障者,以國際導盲犬聯盟的理想比例1:100估算,台灣至少需要600隻導盲犬,但因養成訓練相當困難,數量遠低於實際需求。 彭筱涵說,訓練導盲犬,專業且複雜,且成功率並不高。挑選品種後,成功配種的幼犬必須在二至四個月至寄養家庭生活,學習社會化生活,適應各種環境。 一歲至一歲半時,回到訓練中心由訓練師接手,八至十二個月才能結訓。之後則是共同訓練階段,安排導盲犬與視障者共同生活,由指導員指導如何照顧導盲犬,並與導盲犬培養感情,接下來再安排一至三個月不等共同訓練,如果兩方都適應良好,才算是成功圓滿。
-
2021-10-02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第10輪加開BNT仍被「放生」上班族痛批:我的第一劑在哪
由台積電、鴻海永齡、慈濟三間企業和民間團體捐贈BNT疫苗,近日陸續到貨,指揮中心也宣布,第十輪除了第二劑AZ、高端以外,更加開BNT第一劑接種。不過BNT開放的對象為64歲以上民眾,18歲至63歲的第九類及18至22歲者,23歲到50歲青年上班族仍連第一劑都打不到,痛批「什麼時候才輪我們?」。指揮官陳時中表示,第十輪疫苗本來供應第二劑的高端與AZ,現在配合BNT到貨,也新增9月29日前選擇BNT的民眾可接種第一劑,對象包括64歲以上民眾,以及18歲至63歲的第九類,等於是第九類全部開;同時18至22歲新增加者也可以預約,可預約時間為10月4日上午10點至10月5日下午4點為止,施打時間為10月6日至14日。不過這次開放對象仍然沒有「23歲到50歲青年上班族」,該群組的人也紛紛痛罵,「七年級到底惹到誰了」、「還是輪不到7.8年級」、「什麼時候輪到我啦」、「我的第一劑BNT在哪」、「再度被跳過」、「18-22歲要開放幾次啦」、「第十類的都是疫苗孤兒,可憐喔」、「第十類=非人類,台灣最低的」。指揮中心說明,由台積電、鴻海暨永齡基金會、慈濟基金會共同捐贈的BNT疫苗1500萬劑,目前共計到貨305萬劑,分別為首批於9月2日送達的93萬劑、第二批9月9日91萬劑、第三批9月30日54萬劑,以及於昨天(1日)送達的67萬劑。本批疫苗效期至2022年2月10日,將由指揮中心統籌運用,儘速提供民眾接種。
-
2021-10-01 養生.人生智慧
82歲才結婚!89歲霍剛「從不煩惱」一切順其自然:就算明天要我死、今天也會很高興
今年高齡89歲的藝術家霍剛,走起路來步履穩健、說起話來中氣十足,而且耳聰目明,他的身體健康,幾乎沒有太大的病痛。10多歲便決定往藝術這條路前進的他說:「我從沒想過要大富大貴,只要隨心所欲、聽其自然,就算要我明天死,我今天也很高興。」 經歷戰亂的他,一生註定要流浪!或許是習慣了身無分文的離開,他學會豁達的人生觀,並且活在當下。 1949年才17歲,他就隻身跟著國民革命軍遺族來到台灣。離開前,寫了封家書給母親,「她要我能走就走,跟著學校至少還有書能讀。」就這樣,他跟著300多位師生抵台。 其後考上台北師範學院藝術科,每月省下伙食費,跟著有「台灣現代藝術導師」之稱的李仲生習畫。 畢業後,霍剛成為國小美術老師。但他心中一直有個藝術家夢,渴望赴歐洲深造,「在圖書館找資料時,看到畢卡索、米羅等人的畫,就會想去看原畫。」他說:「我想要進步。」 那年代,出國很難,他整整張羅了1、2年,「要找5到6個保人,保證你反共大陸要回來打仗,保人還要有10萬台幣存款,當年愛國獎券特獎是20萬元,能有10萬存款的人多困難?」 「我只能盡量辦。」他說:「這件事做不成沒關係,但如果沒有盡力去做,我會後悔一輩子。」 他成功了!1964年,霍剛抱著「一輩子不要回來」的決心搭上前往歐洲的輪船。他計劃到法國習畫,時值台灣與強權外交關係中斷,無法申請簽證,停留一段時間後,只好暫時前往義大利米蘭,沒想到,一待就長達半世紀。 張羅錢才能出國,卻從沒煩惱錢 霍剛沒帶多少錢出國,他卻從沒煩惱過錢,「我很快樂,每天看電影、逛美術館、藝廊、拜訪藝術家、畫畫,我的時間都花在這裡。」他活在自己熱愛的世界裡。 歐洲開啟了他的藝術視野,發現繪畫世界無限寬廣,「米蘭是『藝術之都』,每天都有最新藝術資訊。」出國時,他想朝「超現實主義」方向發展,到了國外才發現畫得比他好的藝術家太多了,很難出頭。 當時,幾何抽象正在起步,「它乾淨、濃縮、講求精神性,難度較高,且很理性。」為與西方藝術家區隔,他從中國書法及金石汲取靈感,並將東方的空靈、虛無等哲學概念放進去,「因為中國書畫都很薄」,他用平塗法,意外開闢出一條新路,成為台灣幾何抽象藝術風潮的先驅。 今天不去想明天,充分「活在當下」 他的畫極為簡單,就像他的人,從不去思索生活是否困難,「我在戰爭時吃過更多苦。」他不去想明天,「就算明天就會死,今天還是這樣過。」他是徹徹底底「活在當下」的人。 如此無煩無惱,自然不會擔心沒飯吃。在米蘭,沒錢吃喝時,他就到藝廊參加開幕酒會,「這座城市一周有2~3場活動,有食物吃、有酒喝,還有畫可以看。」談到這個問題時,他呵呵大笑。 鄰居知道有個來自東方的藝術家,邀請他到美專教授東方藝術,也有人來學書法、帶小孩來學繪畫、創作。靠著零星收入,他得以儉樸過日。「我從來不生病,因為獨身在國外,要特別留意身體。」霍剛強調。 儘管日子過得並不富裕,他卻是個慷慨大方的人。 在米蘭接待、陪伴來自台灣、中國等地音樂家、聲樂家,受過他幫助的留學者無數。而在平時,他的休閒活動是聽音樂、買黑膠唱片。他收藏上萬張黑膠唱片,在他的畫作中經常可以看見音符,就是深受音樂的影響。 82歲才結婚:一切都是順其自然 2012年霍剛80歲,那年台灣邀請他回到台北,在藝術村駐村,因而認識小他32歲的萬義曄,兩人一見如故。萬義曄對他悉心照顧,讓他深受感動,交往後、兩人決定結婚。這是他第一次婚姻。如同他的人生態度,婚姻也是順其自然。 結婚時,他已經82歲,他說:「我沒想過那時候幾歲,只是遇到喜歡的對象,就結了。」婚後因太太不願搬到米蘭,霍剛只好於2014年遷回台灣定居。 「我天生就是要畫畫,藝術家不言退休。」霍剛從沒想過,一生最想要做的工作竟然可以做一輩子,「我的工作不像上班族有固定時間,我想畫就畫。」 養生哲學:不計較,想吃啥就吃啥 最近,因疫情嚴峻、在家中閉關,他翻閱喜歡的藝術家作品研讀後,構思新系列——在圓形畫布上以黑色為底的創作。他閃著俏皮的神情說:「這是我的新作品,還沒對外曝光!」89歲的他,腦中還有源源不絕的創作力,也有體力完成。 談到養生哲學,他說:做自己喜歡的事、不要和人計較。在飲食方面,想吃什麼就吃,「我都活到這個年紀,還能吃幾年?不要活得太苛刻。」 至於能夠留給後世什麼?霍剛則是笑笑說,他不會去思考這件事,「活在當下」就好。●原文刊載網址●延伸閱讀:.享受獨處,發現高級的自己!6位孤獨達人:如何度過孤單時間,會決定你的偉大程度.丈夫升主管常出差,竟外遇希望離婚!1故事體悟:外遇,是夫妻之間最深沉共謀.抱怨、與世界為敵有什麼用?中年後明智選擇,是用所有力氣變美好、義無反顧走下去
-
2021-09-30 新聞.長期照護
長照2.0日照中心不好用 衛福部:會輔導做彈性設計
長照2.0上路五年,能否對準民眾需求引發外界關注。以日照中心的服務時間為例,衛福部官員表示,會請縣市政府輔導轄下的日照中心,針對服務量能和收托的服務對象家屬的需求,做一些有彈性設計,以回應民眾的多元時段需求。國發會今天召開委員會議,會中討論衛福部提報的「長期照顧十年計畫2.0及整建長照衛福據點計畫的推動情形」,主持會議的國發會主委龔明鑫表示,我國老年及失能人口逐年攀升,長照需求快速增加,長照政策的落實推動已成為因應高齡化社會的重要政策,請教育部、內政部、國防部及輔導會等相關部會持續全力配合衛福部推動,並請衛福部督導各地方政府,公私協力加速推動,積極強化長照據點營運管理,以提升長照服務效益。衛福部長照司專門委員楊雅嵐指出,到110年7月為止,已布建ABC三級據點1萬797處,長照服務使用人數31萬3614人,在職照顧服務員人數8萬2850人。為加速及均衡發展長照資源,推動一國中學區一日照中心,並針對無住宿式機構之地區布建住宿機構資源,至110年7月已於472學區布建650家日照中心,預計113年前達成814國中學區至少各設置1處日照中心;住宿式機構部分,已核定布建10個生活圈,預計114年優先完成布建34個高、中需求生活圈。針對民眾對於日照中心服務時間不符合上班族需求的問題,楊雅嵐說,顧名思義,日照中心比較像是老人的幼兒園 ,對於開放時間如何對應到民眾需求,目前已有有交通接送服務,以配合家屬工作後的回家時間;此外,在長照相關補助方面,若日照中心有提供夜間服務,例如提供晚餐等,會有加乘設計,鼓勵日照中心提供比較符合民眾需求的服務時間。楊雅嵐指出,就像幼兒園也有延托設計,因此衛福部會敦請縣市政府輔導轄下的日照中心,針對服務量能和收托的服務對象家屬的需求,做一些有彈性設計,回應民眾的多元時段的需求。
-
2021-09-29 新聞.長期照護
新聞眼/一廂情願 長照2.0不好用不夠用
長照政策喊得震天價響,但仍成為拖垮女性勞參率的原因之一;近年,社會還時不時就傳出長照悲歌。推行多年的長照政策,之所以無法接住有長照需求的家庭,顯然一路以來出現「不知道、不會用、不想用、不敢用、不能用、不夠用、不好用」等政策盲點。長照二點零上路五年,剛開始問題在於民眾不知道有此政策;就算知道了,也不會用,光長照四包錢如何用就讓民眾霧煞煞。此外,長照也挑戰傳統文化觀念,不少長輩抗拒外人進家門,對子女來說可能被孝道文化綁架,導致家庭明明有需求,卻不想、不敢使用。申請長照服務資格認定也是問題,有被照顧需求,礙於資格落在邊緣,導致不能用。現階段長照預設勞工晚上都在家,在家就等於有能量可照顧失能者,於是長照服務多集中在白天,導致民眾認為不好用、不夠用,是長照面臨的最大障礙。目前提供的走動式服務,居服員一天頂多來家裡兩、三小時,但只適用輕中度失能家庭,對廿四小時隨時有照顧需求的中重度失能家庭來說,可能光兩小時就要翻身一次,在夜間未提供服務的狀態下,家人仍無法適度喘息。對許多勞工來說,長照服務固然有幫助,但服務卻是斷裂的,像是日照中心大多五、六點就關門,但上班族可能要七、八點才下班,勞工來不及接長輩回家,這也是為何有家庭寧可選擇全天候的看護移工,因服務型態相對靈活、機動。儘管民團呼籲政府仿照育嬰假提供長照安排假,該假雖可讓勞工不必離開職場,但也僅能說是長照總體政策的配套之一,主責長照政策的衛福部應讓有長照資源需求者能想用、好用、也夠用。
-
2021-09-23 養生.運動天地
有片!下班後的舒壓儀式 5招緩解腰痠背痛
不少上班族習慣在下班後去按摩舒緩一整天的疲勞與痠痛,但現在疫情期間,能盡量減少與人接觸才是安全上策,那就該如何舒緩痠痛呢?知名YouTuber 「凱蒂瑜珈Flow With Katie」今天要來教大家5招緩解腰痠背痛的方法,自己在家就能完成哦!久坐容易造成腰痠背痛、肩頸疼痛,長期忽視還可能會造成更嚴重的傷害哦!各位久坐的上班族不妨準備一張瑜珈墊,一起跟著瑜珈老師緩解腰痠背痛。這些瑜珈動作不僅可以放鬆胸椎、腰椎,改善體態,還能幫助放鬆緊繃肌肉,與強化背部肌群,有效舒緩疼痛問題。瑜珈老師「凱蒂瑜珈Flow With Katie」時常在個人頻道上分享許多瑜珈訓練項目,單元輕鬆有趣非常適合入門者,許多粉絲都喜歡跟著凱蒂瑜珈一起練習,希望能透過瑜珈緩解腰痠背痛老問題的觀眾不要錯過囉!原始影片:點我看影片授權:@凱蒂瑜珈Flow With Katie凱蒂瑜珈Flow With Katie YT:點我看凱蒂瑜珈Flow With Katie FB:點我看「有肌勵」是女性專屬健身夥伴,提供健身資訊、健康方法,更提供滿滿的鼓勵和正能量,給女性肌力,也給女性激勵,讓姐妹們的健身路上,不孤單!YT:有肌勵https://pse.is/UYA9XFb:https://www.facebook.com/udnGpowerIG:https://www.instagram.com/udnGpower社團:女性專屬|健身的我超美
-
2021-09-19 養生.聰明飲食
葉菜類攝取不足靠保健品補充夠嗎?營養師給答案
南部只要颱風、淹大水,菜價立刻飆升,不僅葉菜類漲價,連蔥蒜也不便宜,讓不少民眾荷包縮水。營養師建議,若攝取蔬菜量不足時,可透過維他命補充,但仍建議以原形食物為主,保健食品為輔。近年科技進步,冷凍蔬菜殺菁技術越來越好,若無法購得新鮮蔬菜,冷凍蔬菜包也可派上用場。保健品無法取代原形蔬果,只能當輔助。營養師程涵宇指出,蔬菜中最主要營養素,包括維生素A、維生素B群、維生素K,以及礦物質鉀、鈣、鎂、鐵,還有膳食纖維,若吃菜量不足時,可以透過綜合型維他命補足缺乏的營養素。不過,蔬菜中植化素如葉黃素、玉米黃素、花青素、茄紅素等,難以透過維他命補足,建議仍要攝取蔬菜。新光醫院營養師許為捷表示,依照衛福部國民健康署建議,一天至少攝取28至30克纖維質,等於一天要吃三份青菜,若民眾攝取蔬菜量不足時,可透過保健食品補充,但不建議只吃一份青菜,其餘都靠營養品。此外,蔬菜纖維含量高,除了富有飽足感,也可以協助腸胃蠕動,若只吃保健食品,維持飽足感不如原形食物久,纖維質不足,仍無法取代吃蔬菜好處。蔬菜吃太少免疫力差,更要少喝含糖飲料。程涵宇表示,若蔬菜吃太少,身體免疫力相對較差,建議平時少喝含糖飲料、食物等,減少身體負擔,可改喝無糖咖啡、不易形成體脂肪的茶類幫助解膩,促進身體代謝。除了葉菜類外,若要補足膳食纖維,程涵宇指出,像是木耳、菇類、牛蒡、海帶等,還有百香果、香蕉、蘋果、奇異果、葡萄等水果,以及腰果、奇亞籽等堅果種子,或毛豆、黃豆、鷹嘴豆皆可補足。另外全穀雜糧類,包括地瓜、燕麥、藜麥、糙米、穀米、玉米也能攝取得到,近期民眾喜愛的燕麥奶、高纖豆漿也富含膳食纖維。有些上班族因工時關係,不一定有空選購新鮮蔬菜,會改用冷凍蔬菜。冷凍殺菁技術進步,冷凍蔬菜品質也不錯。許為捷表示,早期的冷凍蔬菜,冷凍殺菁技術沒那麼好,營養不如新鮮蔬菜。但近十年技術進步,保留一定的營養成分,雖然沒有新鮮蔬菜好,但若青菜缺乏時,冷凍蔬菜也是不錯選擇。程涵宇說,冷凍蔬菜常見花椰菜、三色豆等,或是無添加的玉米罐頭,營養豐富,也保留高量膳食纖維、維生素,除了烹調,也可打成蔬果汁、綠拿鐵,或搭配優格一起食用,兼具口感且省時,對現代人來說方便性高。蔥蒜貴參參 調味怎麼辦?近期除了菜價貴,蔥蒜等辛香調味料也不便宜。許為捷表示,若以辛香料排名,蔥、薑、蒜列在營養價值前三名,因其含有薑黃素、硫化物、酚類物質,難以被其他香料取代。若要改用其他佐料,辣椒可增加新陳代謝,天然九層塔可提升香氣,檸檬含有機酸可增加腸蠕動。1.用薑取代蒜頭程涵宇表示,料理中加入蒜頭,可增進香氣層次,若要改用其他辛香料,薑、辣椒、洋蔥也是好選擇,例如用生薑切絲炒秀珍菇,有天然的鮮甜滋味,生薑溫熱屬性,兩者搭配下可吃到更多營養素,像是菇類中的多醣體、膳食纖維,薑富含的薑烯酚、膳食纖維。2.用洋蔥(粉)、九層塔代替青蔥程涵宇指出,蔥可用洋蔥或市售乾燥洋蔥粉取代香氣。若要煮蛤蠣湯、紅燒蝦,常用來提味的青蔥可用九層塔取代,九層塔富含高膳食纖維,還有維生素A及高鈣、鐵、鎂、鉀,不僅美味也能獲得身體所需營養,也可善用八角、花椒或迷迭香等,搭配不同料理做變化。
-
2021-09-18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網路、超商不再供實名制口罩 指揮中心:維持藥局通路
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超商、網路通路實名制口罩,經決定第44輪後即暫停服務,藥局通路1.0仍持續。他表示,會停止超商、網路實名制,是因為使用相對少,加上網路費用多,市面上也購買的到,因此後續維持口罩實名制1.0,藥局通路維持運作,網路、超商通路停止,至於偏鄉衛生所則維持實名制通路。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表示,考量目前國內口罩產量已大幅提升,足夠供應每位國人所需,且有多元購買口罩管道,民眾透過實名制通路取得口罩的需求已大幅下降,因此實名制口罩網路/超商販售通路,將運作至第44輪後暫停服務。藥局通路及無健保特約藥局的偏鄉衛生所,則仍持續維持實名制口罩販售服務。指揮中心說,最後1輪(第44輪)實名制口罩網路/超商販售的續(預)購時間為今年9月27日至10月6日,取貨時間為10月11日至10月24日;另外第43輪及第44輪已預繳款未領取口罩的補領時間,分別為10月25日至11月7日及11月8日至11月21日,請民眾依時程續(預)購、取貨及補領。此外,為保障停用口罩網路/超商販售通路後,民眾持續可以購買到口罩,藥局通路與無健保特約藥局的偏鄉衛生所,仍維持提供實名制口罩販售服務。指揮中心指出,去年初COVID-19疫情初期,因應民眾突然增加的購買口罩需求,且當時國內口罩產能有限,為讓徵用口罩能有效分配及提供民眾購買,指揮中心去年2月6日推動口罩實名制,透過藥局通路販售徵用口罩;之後為讓沒時間排隊買口罩的上班族、學生等族群便於購買口罩,再於3月12日增加網路/超商販售通路,民眾上網路預購後,可選擇到統一、全家、萊爾富、OK、全聯社、美廉社、屈臣氏及康是美等全國8大超商/市/藥妝店的1萬4千餘家門市取貨。實名制口罩推行至今,已販售約17億片,在此次COVID-19疫情的防疫過程,發揮相當重要之貢獻。指揮中心特別感謝藥師/藥劑生、衛生所及各超商/市/藥妝店相關人員,一年多來對疫情防治付出的努力和辛勞,重大貢獻值得民眾肯定。現在網路/超商通路已完成階段性任務,暫停服務,未來實名制口罩,將由藥局通路與偏鄉衛生所繼續販售,落實醫材管理,以及提供民眾專業諮詢服務。
-
2021-09-18 養生.抗老養生
因時養生,從一天7個「黃金時間」做起!預防醫學名醫教你,打造不易失眠、生病的體質
了解時間醫學,除了提前避災遠禍,另一方面,也讓人更準確地察覺自己的弱項,以作為保養時的參考。人體內每個器官,在不同時間區段的表現是有波動的。洛桑加參醫師出版《簡單豐足:減法養生的52個關鍵字》(時報出版)書中指出,比方說早上是心臟病與中風的好發時間,到了下午,心臟跟肺都會變得比較有力。因心臟病開刀的患者,若在下午推進手術室,出現心肌受損等併發症的風險少50%。就連運動員,都很容易在下午時段,取得個人最佳成績。這,就是現在很夯、越來越多學者投入研究的時間醫學(Chronomedicine)。西方人研究時間醫學,因時間醫學而獲得諾貝爾獎,不過是近幾十年的事。而早在幾千年前,東方人就已經把時間醫學運用得淋漓盡致。綜覽東西方醫學,隨順時辰、完美的一天該如何度過?洛桑醫師分享順時鐘完美的一天健康大規則,隨順不逆天從一早醒來開始說:◉【早上六點起床】喝一杯溫熱開水,幫助排便,預防便祕。六點前後起床,是迎接展新一天的好時機。久臥傷氣,人不是睡越多越飽,睡了超過自己需要的時間,有可能越睡越虛。冬天太陽出來得晚,可稍微睡晚一些,等大地回暖再起身活動,忌過早的晨練。避免寒氣傷身。◉【早上八點上班前】運動一下、吃少許早餐。於晨光中健走特別讚。人體生物鐘的一天並非精準的廿四小時,曬到太陽有助於人體小宇宙與外在大宇宙校準調對。沐浴陽光升高白天血清素的濃度,不但改善心情低落,還能調節夜晚褪黑激素的水平,助你一夜好眠。如果你想要有更棒的學習力、記憶力,不需要吃什麼聰明藥,早晨的健走,就能幫你達成目標。身體動起來,大腦也會開機,開始進入良好的學習、判斷狀態,人體,就是這樣設計的。◉【早上十點暫停一下】久臥傷氣、久坐傷肉,上班族坐辦公桌記得換個姿勢動一動。做做肩頸背的伸展,敲敲大腿捏捏小腿。或者你還可以上YouTube 搜尋「洛桑瘋」跟著一起動一動。面帶微笑,效果尤佳。子午流注九點到十一點屬巳時,這是脾的時間。久坐傷肉,等於是在傷脾。經常覺得困倦濕重提不起勁的人,可留意自己是否有久坐活動量不足的問題。心情上最好保持愉快、存善念、說善語,脾氣好、命氣也會跟著變好。◉【中午十二點享受食材豐富的營養午餐】怕吃太多下午昏沉沉,採取以植物性食物為主的飲食法,可解決這個問題。若想減肥,不妨把午餐當成一天中份量最大的一餐。晚餐減量,甚至不吃,覺得餓時喝蜂蜜水或無糖優格。◉【下午兩點三十分~太陽下山前】把一天該喝的大部分水,慢慢喝完。這是一天中第二個排毒的好時機。傍晚前就喝夠一天的八、九成水量,還能避免夜尿擾眠。在這段心與肺的高峰時間,你要專注學習、認真工作,或加強鍛煉身體,都是極好的。◉ 【晚上六點三十分理想狀況下,這時間工作應該結束了】最好能陪伴愛人或寵物或朋友。改掉熬夜加班後暴飲暴食的習慣,三酸甘油酯、膽固醇紅字的人,請避免晚餐吃過晚、吃過多。◉【晚上八點三十分~入睡】從事令你愉悅的靜態活動。忌情緒大波動、生氣吵架、激烈運動。宜閱讀紙本書籍、練習呼吸、靜坐靜心、泡澡足浴、按摩放鬆。改善睡眠障礙、肥胖、代謝症候群,宜縮短「螢幕時間」。在睡前一段時間關閉所有會亮的螢幕,暫別手機、電腦、平板和電視,不追劇、不傳Line、不收發E-mail 。眼睛避免3C藍光與強光刺激,心腦避免思慮過度,並盡量在十點半前上床躺平。以上是我建議的理想作息時間。但養生沒有絕對,掌握順時鐘原則,怎樣最順、最舒服,請自由彈性調整。老罈裝新酒,新名詞舊事情在西藏,統合天文曆法與醫學的重量級經典《時輪攝略經》,不只修行人拜讀,學醫的更是要精通。時輪意指時間之輪,有內外之分,外是自然界大宇宙中的日月星辰天體運行、春夏秋冬季節更迭,內是人體小宇宙中的經脈、地水火風空五大元素,以及色受想行識五蘊之間互相影響的關聯性。什麼季節採藥、哪些天可以製藥,又在哪個時辰用藥,藏醫都有講究。印度阿育吠陀則把白天劃分為水火風三個時間區段,入夜後,水火風又再輪一遍。依時間推移隨順養生、不違逆日夜節律是瑜伽士的基本守則。而中醫最精闢的要屬「子午流注」,每一個時辰真氣運行到哪裡,清清楚楚。避災遠禍不分中西醫,會保養最重要西方醫學從臨床經驗上注意到了時間與病理變化間的關係。某些病在某個時間點,特別容易發病。除了心肌梗塞大多集中在早上六點到中午這段時間,還有季節交替時的眩暈、夏天的濕疹,以及上班族每周一的心情低落(Blue Monday)。包含荷爾蒙的分泌、血管血壓的變化,你不用擁有超能力也能未卜先知,對時間醫學理解越多,預防的時機就能抓得越準。比如要預防氣喘,除了日常排除過敏因子,凌晨時分的冷空氣也要注意。有趣的是,在中醫子午流注理論中,凌晨三點至五點寅時,恰好是真氣運行於肺經的時間,若肺氣失調、在屬於它的時段氣血運輸不暢,有人會咳嗽,而有人會在這時間轉醒。了解時間醫學,除了提前避災遠禍,另一方面,也讓人更準確地察覺自己的弱項,以作為保養時的參考。書籍介紹簡單豐足:減法養生的52個關鍵字作者:洛桑加參出版社:時報出版出版日期:2020/11/24作者簡介洛桑加參,現任Dr. Lobsang洛桑預防醫學集團創辦人學經歷印度聖菲洛梅娜大學物理系臺灣國防醫學院醫學系美國哈佛醫學院研究醫師臺北榮總神經再生中心特約醫師臺北榮總白金逆齡中心執行長京妍生技董事長樂沛德健康管理顧問公司董事長中華國際扶倪協會創辦人獨創「ACT自體生長因子療法」,精擅「免疫細胞療法」、「幹細胞療法」、「血液淨化」、「慢性病調養」、「睡眠調理」與「退化性疾病預防」。經常受邀於海內外各地傳授整合東西方醫療體系的養生知識。作品散見於各大媒體,著有《不生病的藏傳養生術》、《靜心・淨心》。Facebook粉絲專頁:www.facebook.com/DR.LOBSANG (洛桑加參)延伸閱讀: 她靠「走路」7個月重度脂肪肝痊癒還瘦8公斤!達人教你這個時間走路,治病效果最佳
-
2021-09-16 養生.人生智慧
不讓生活變成生存!日本人的幸福哲學「Ikigai」 讓工作生活都幸福的關鍵詞
對於日本許多上班族而言,每天清早擠在人滿為患的車廂裡,是典型的「一天的開始」。日語中甚至有一個詞專門用來形容這樣的景象:sushi-zume,把車廂裡的通勤者比喻成了壽司飯糰緊緊包裹住的米粒,擁擠而令人窒息。長時間的工作、職場上的等級制度、無可避免的交際應酬等日本職場文化,許多人在這樣的生活中,偶爾也可能感到喘不過氣。然而,近年日本社會也發展出「本物志向派」這樣講究生活品質的一個族群。看似日夜奔波、朝氣殆盡的日本人,又是如何為自己覓得一絲喘息空間,在繁忙的生活裡偷得片刻閒,享受生活「本質的美好」?讓生活和工作幸福滿滿的關鍵詞:Ikigai工作雖繁忙,卻仍然對生活品質有所執著的日本人,漸漸地有了「Ikigai」(點我聽發音)這樣著重生命本質、追求理想生活價值的一套生活哲學。這個詞沒辦法簡單地直翻,但可以藉由回溯日文歷史來一探究竟這個迷人的詞。臨床心理學家長谷川明弘,在與他人合著的一篇研究中把「Ikigai」歸類為每日用語,是日本人日常生活中時常使用的詞。而這個詞由兩部分組成:iki 有「生命、生活」的意思;gai 則用來形容「價值」或「意義」。長谷川認為,這個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日本的平安時代,gai 在當時的日文有「貝殼」的意思,而貝殼在那個時代是具有價值的貴重物品,因此「生活價值」的意義也就隨之衍生而來。讓你每天起床的動力是什麼?光談「生活的價值」或許還有些抽象,為了更精確地解釋「Ikigai」這項生活哲學的概念,其實也可以透過一張文氏圖來理解:在這張文氏圖中,可以看到「你熱愛的」、「你擅長的」、「你能獲得的回報」,以及「這個世界需要的」,而這四個概念的重疊之處,就是「Ikigai」。也就是說,當我們正在做的事情,能夠帶來快樂、成就感、能夠回饋社會,如果還有幸能從中得到相對的回報,那麼就體現了「Ikigai」的核心價值。Ikigai 其實也是找到「生活的價值」,比起單單「幸福」二字,Ikigai 在意義上更多了一種實際踏實感。它可以是完成一項深具挑戰性的工作、對於人生的新目標有了日常中可以實踐的具體行動,也可以是為了某個重視的人,精心地想在特定日子裡帶給對方滿滿的幸福感。它不僅是日日清早起床的動力、疲倦時能展望未來的幸福,也是日常生活中令人充實且滿足的樂趣。從日本人的「Ikigai」生活哲學中,能夠窺見他們在日復一日的工作與生活之間,有著一份「對幸福的堅持」,而這樣的堅持就像在回沖多次的茶裡放入一顆方糖,簡單細膩,就回甘而美好。在繁忙的生活裡,或許我們也能從日本人面對生活的智慧中,找到屬於自己「美好生活」的靈感。參考資料:1.《BBC》:Ikigai: A Japanese concept to improve work and life2.《Sloww》:The True Meaning of Ikigai: Definitions, Diagrams & Myths about the Japanese Life Purpose3.《Savvy Tokyo》:Ikigai: The Japanese Concept Of Finding Purpose In Life※本文由《VidaOrange生活報橘》授權刊登,原文出處:【不讓生活變成生存】日本人的幸福哲學「Ikigai」:讓工作生活都幸福的關鍵詞
-
2021-09-16 該看哪科.精神.身心
易怒、緊張、失眠是焦慮症上身?醫曝3項診斷標準
●新冠肺炎影響下,20至40歲族群求助精神科暴增●多為憂慮、焦躁不安、睡眠障礙等症狀●焦慮症上身,影響生活,盡早就醫改善新冠肺炎疫情燒不停,不少青壯年的工作、經濟受衝擊,收入銳減影響生活。書田診所精神科主任醫師施姸安表示,近來求診的20至40歲族群增加3成,多是因職場相關問題困擾而焦慮失眠。他們對未來充滿不確定感,不知如何規畫未來,家人長時間待在家,容易放大相處問題,爭執衝突頻率增加,也擔心染疫,以上種種都造成壓力而引起焦慮。公司放無薪假 壓力增加一名24歲男性去年畢業後,待業3個月後找到工作,但薪資低也並非自己興趣專項,想換工作遇到疫情爆發,公司放無薪假,頓時經濟壓力大增,導致焦慮失眠,疫情趨緩後求助門診,診斷為焦慮症,持續於門診治療。一名22歲剛大學畢業女學生,有找工作的壓力,求職觀念與父母衝突,讓她十分焦慮憂慮、易怒、失眠、精神不濟、注意力無法集中,就醫診斷有焦慮症及睡眠障礙,給予藥物及心理治療後改善,現在準備公務人員考試並規律治療中。開餐飲遇疫情 擔心倒店一名33歲男性原為一般上班族,一直懷抱創業夢,今年農曆年後離職與友人共創餐飲業,沒想到5月時疫情嚴峻,收入大減,擔憂店要面臨轉型或倒閉,常做噩夢,也害怕自己染疫,情緒緊繃,與合夥友人經常爭執,白天易怒、焦躁不安,夜間失眠,經就醫診斷為焦慮症,持續治療。我有沒有焦慮症?3項診斷標準施姸安說,焦慮症有3項診斷標準:1. 對於很多事件、活動過度焦慮和擔憂且難以控制此種情緒,持續超過六個月,其中有症狀天數比無症狀天數多。2. 焦慮跟擔憂伴隨著下列症狀中的至少三項:坐立不安或感覺緊張或心情不定、容易疲倦、無法集中注意力、易怒、肌肉緊繃、睡眠障礙。3. 焦慮、擔憂的情緒或相關症狀,已嚴重到影響日常生活、人際關係、職業功能。當出現上述情況時,當心焦慮症已經上身。施姸安指出,當發現對於求職轉職有焦慮不安時,可嘗試用6方法自救,倘已影響日常生活,最好盡早就醫,除了藥物幫助緩解症狀,藉由專業的心理治療協談,可增加對自我的掌握,了解自己專項,提升適應能力,積極找尋到自我方向。焦慮自救6方法1. 放下擔憂,轉移注意力:養成運動習慣,維持生活作規律。2. 找朋友聊聊:尋求親友支援管道,了解其他人的工作情況,其產業狀況,增加機會。3. 提升自己競爭力:進修、證照、政府補助項目,或是因應疫情興起的各類線上課程,都是增強自己能力的方式。4. 善用網路資源,了解就業管道:各種徵才網站及政府徵才資訊:線上的職業性向評估。5. 多給自己耐心:允許錯誤或失敗的機會,多方嘗試,幫助了解自己想要的工作,允許自己有時間摸索找尋自我定位。6. 培養正向思考:對自己有信心,建立方向感。資料來源/施妍安醫師 製表/許政榆 聯合報
-
2021-09-08 該看哪科.骨科.復健
常常關節痛是什麼問題?3大關節炎症狀、休養、治療一次解析!
關節發炎、疼痛是生活上常見的問題,許多人上了年紀會愈加明顯,不過未必如多數人所想的和退化有關,也多的是年紀輕輕就出現。 關節炎種類繁多,常見包括了退化性關節炎、痛風性關節炎、以及類風濕性關節炎等,究竟如何分辨?有哪些症狀?又該如何應對?台南市立醫院家醫科盧泰潤醫師一一解析。 退化性關節炎:隨時間漸漸加劇的疼痛! 盧泰潤醫師指出,退化性關節炎主要和退化有關,常見出現於中老年族群,不過不論年齡都有可能因為肥胖、O型腿、X型腿使得關節不當使用、使用過度、關節負荷過大等,使得關節軟骨受損、進一步導致發炎。而像是長期不動的上班族、低頭族也可能使得關節退化,是個動太多或動太少都有可能形成的問題。 退化性關節炎的患者,除了關節疼痛外,也常見短時間關節僵硬的情況,特別是在長時間不動並恢復動作後,如起床的時候,過一會便消緩。另外患部也常會出現如折手指「喀喀」的骨擦音。症狀主要出現於容易使用過度的手部,以及主要承受身體整體重量的髖部、膝蓋等處。這些症狀初期較不明顯,但隨著時間可能逐漸增強,甚至就連休息不動時也會痛。 痛風性關節炎:突如其來的紅腫熱痛! 關於痛風性關節炎,盧泰潤醫師指出,台灣是痛風體質比例最高的國家,男性多於女性,女性也會發生,主要和飲食不當有關,包括了普林含量較高的海鮮、紅肉,又或者啤酒、手搖飲等果糖含量較高、容易影響尿酸排出等食物攝取過量所致,而肥胖也會因為會影響代謝功能,間接影起痛風。 痛風性關節炎有別於退化性關節炎,症狀往往來得突然,走得也快,因此得名。發生的位置大多集中於單一的關節,特別容易出現於手指及腳趾,尤其以拇趾最為常見。患者不單單會感覺到疼痛,且也會出現紅、腫、熱的情況,而若患者未妥善處理,若出現痛風石,很有可能造成關節變形。 類風濕性關節炎:留意兩側同時的關節痛! 至於類風濕性關節炎,是和自體免疫疾病有關,風險因子主要為遺傳、家族史,特別常見出現於中年族群,當中又以女性更為常見。值得注意的是,類風濕性關節炎雖和遺傳有關,但未必年幼就會出現,不少患者是小時沒事,中年時才出現,需多留意。 類風濕性關節炎和前述兩種關節炎相似,但也有不同之處,症狀常見出現於末梢小關節,如手掌關節,且也會出現紅、腫、熱、痛的情況,較特別的是會成雙成對的出現,例如身體左右兩側的手長關節一起出現疼痛,就可以合理的懷疑是類風濕性關節炎在作祟。另外也會有關節僵硬的情況,與退化性關節炎不同的是時間較長,患者往往一到兩小時過症狀還沒消退。類風濕性關節炎若沒有妥善治療,免疫系統可能攻擊到身體各處,如侵略眼部引起鞏膜炎、入侵腎臟引起腎炎、攻擊心臟引起心肌炎等。 關節炎治療方式各不同 改善問題應先經醫師診斷! 在治療上及保養上,退化性關節炎不動會使得情況惡化加速,建議適度的活動,但也避免不當或過度運動,可以熱敷患處改善不適,日常也應留意體重控制,減輕關節負擔。治療上多以消炎、止痛藥物為主,或是關節內注射類固醇、玻尿酸,若藥物無效則可考慮手術治療。 痛風性關節炎,除了應避免前述海鮮、紅肉、啤酒、手搖飲、肥胖等風險因子外,平常也要多補充水分或是補充維生素C,促進尿酸代謝。治療方面一樣以消炎、止痛藥物治療為主,視情況可使用秋水仙素等藥物,若反覆發作則考慮急性期過後接續使用降尿酸藥物,以避免痛風石形成。 至於類風濕性關節炎,因為自體免疫疾病,除了消炎、止痛的藥物外,更進階的治療方式也包括了生物製劑或免疫抑制劑,以改善自體免疫狀況,從根本改善。配合醫師的指示、遵照醫囑,可與疾病共存,改善生活品質,但萬不可自行中斷服藥,以免情況惡化。 盧泰潤醫師提醒,不論是何種關節炎,雖然對民眾最直接的影響就是疼痛等生活上的不適,但保養和治療的方式各有所不同,且除了不適以外,各關節炎久不治療也都會使得情況加劇或引起其他問題。因此建議若有發現關節不適,當下可初步了解自身情況,治療、改善還是應由醫師診斷,應盡早就醫,找出原因從根本改善為佳。 《延伸閱讀》 .沒吃海鮮也會痛風?醫指常見5地雷,手搖飲也在其中! .常關節疼痛或喀喀響?醫:3症狀留意退化性關節炎找上門!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1-09-02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BNT增大學生卻漏上班族 北市:學生有上課、宿舍問題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BNT疫苗可擴大開放給18至22歲大學生預約接種,被質疑為何不按照年齡施打,恐為政治操作;另傳BNT疫苗有效期限從原先的6個月衰減1個月,解凍後需在6小時內打完,否則就失溫報廢,台北市副市長蔡炳坤回應,大學生盡快接種才能讓校園更安全,而BNT所有規範跟莫德納差不多,後天跟中央討論,做好校園接種。蔡炳坤說明,台灣目前最大困境就是疫苗不足,全世界越來越多國家都在準備、甚至正在接種第三劑,台灣還在討論第一劑的順序,不要說歐美各國,光亞洲各國,台灣就在後段班。台灣第一劑施打覆蓋率為42.5%、第二劑僅3.8%,相較於新加坡第一劑覆蓋率8成、第二劑77.7%,相差很大,日本、韓國也超越台灣,問題就是疫苗不足,要趕快把疫苗買進來才是根本之道。BNT擴大給大學生接種,介於30至40歲的上班族打不到也沒得選,不僅感覺被插隊,也質疑為何不按照年齡接種,批是政治操作,蔡炳坤表示,9月中旬後大學陸續開學,大學上課是不特定教室,還有住宿、活動問題,趕快讓大學生接種,才能讓校園較為安全。針對BNT疫苗問題,蔡炳坤表示,BNT疫苗的所有規範跟莫德納疫苗差不多,唯一要注意的是保存在負70度以下,一旦解凍有效期為28天,開瓶後6小時內要打完,上述這些在接種莫德納時都有經驗,後天也會跟中央討論,做好校園接種。
-
2021-09-01 新聞.元氣新聞
中醫大新竹附醫推「藥來速」 批價領藥快篩一次搞定
為方便民眾領藥,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打造「藥來速」領藥免下車窗口,總藥師黃柏豪表示,藥來速不只可領藥,因應疫情還結合防疫,除了領藥免下車省時方便且避免感染,批價領藥一次搞定,藥來速也是探病家屬抗原快篩的辦理窗口,現場掛號領取採檢用品完成後,僅需等候約60分鐘即可立即於原窗口領取報告。黃柏豪表示,在該院領慢箋的民眾,前一天只要透過手機讀取慢箋上的QR-Code,完成資料填寫,隔一天即可到藥來速快速領藥。目前可透過三種方式預約領藥,第一,手機掃描慢性處方箋上領藥欄的QR-Code進入預約畫面填妥資料即完成預約。第二,在醫院網站預約,在就醫服務中點選網路掛號,再選擇連續處方箋預約領藥;第三,下載中國醫點通APP後,選擇「新竹附設醫院」,可在「請點我」中找到「一般民眾」,再選擇用藥服務中的西藥服務,就可以點選慢性病連續處方箋。黃柏豪也提醒,藥來速服務時間為周一到週五,上午9點到下午5點,中午時段沒有休息,方便更多上班族可以利用午休時段來院快速領藥。另外,透過視訊看診民眾,上午看完診,當日下午2點即可進行批價和領藥。下午完成看診民眾,則於隔日來院。藥來速除了領藥之外,也新增功能作為探病家屬處理抗原快篩的窗口。感染科主任張凱音表示,兒科病房、新生兒加護病房與加護病房探病親友可持健保卡到藥來速批價窗口現場掛號,藥來速的窗口人員會給予採檢用物並說明篩檢方法,民眾自助採檢並將檢體試管放置指定地點,等待約60分鐘後即可再至原窗口領取報告,如非藥來速服務時段可至對面急診批價櫃檯領取。掛號時段為周一至週五上午9點至9點40分及下午2點至3點,周六、日及國定假日探病者請提早於周五辦理採檢。
-
2021-09-01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BNT疫苗90萬劑今抵台 18-22歲躍第二順位
慈濟基金會昨證實,首批BNT疫苗約九十萬劑今晚抵台,慈濟跟台積電都會派人前往接機,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也表示會親自前往接機。陳時中表示,這批貨對台灣意義重大。此外,指揮中心更改BNT疫苗接種順序,第一優先順位十二歲到十七歲學生外,十八歲至廿二歲年輕族群躍居第二順位,取代原先從第一至十類依序施打的方式。此外,指揮中心昨公布第二類施打情況,有一萬多人連第一劑還沒打、十萬六千多人還沒打第二劑,一旦BNT抵台後開放一至三類人優先打或混打,第二類中央和地方官員約有十二萬人將和其他民眾「搶BNT」。消息傳開後,大學生紛紛喊讚,但不少上班族至衛福部臉書留言,表達憤怒,「照順序打很難嗎?不知道該說什麼,心已死,廿三至卅七歲死不足惜」、「每次快輪到,就一堆人插隊…只要你是選莫德納或是改選BNT,就活該一直等嗎?」對於政策急轉彎,陳時中解釋,「這是騎馬還是騎牛問題」,第一類到十類接種對象還沒打疫苗的人已很少,十八歲至廿歲族群,雖然可以打高端疫苗,但機會仍少,加上學校逐步開學,決定將缺口先補起來。桃園市長鄭文燦昨天向中央喊話,希望將來決定疫苗施打順序時,讓十八至廿八歲的年輕人早一點接種,提高疫苗的覆蓋率,也讓每個年齡層都公平打到第二劑。至於BNT疫苗施打順位,陳時中表示,十二至十七歲學生將從高年齡層往低年齡層造冊施打,集中於校園接種;十八至廿二歲族群預估約有百萬人,將透過疫苗平台意願登記及預約。台大提議十八至廿二歲學生族群也造冊施打,陳時中持反對意見,他認為此年齡層的學生自主性高,且施打據點多,直接在平台預約更方便。第七輪施打AZ疫苗,昨中午預約截止,比原先估計的一百萬人,少約廿萬。為此,陳時中宣布,將這次AZ疫苗預約接種對象年齡從原本廿九歲降至廿三歲,約五十三點二萬人符合資格,將於九月九日至十日施打疫苗。
-
2021-09-01 該看哪科.新陳代謝
年薪百萬不可及, 腰圍破百卻大有人在!醫師告訴你代謝症候群的5大危險因子,4個自我健康管理絕招
國人10大死因排行榜中,約有一半與代謝症候群有關最近威力彩開出大獎1人獨得27億,讓全台灣人都羨慕這位幸運兒,許多上班族只能努力提高自己的年薪比較實在。不過,年過半百的老謝在職場打滾多年,期待年薪百萬尚未如願達成,看看自己的腰圍、體重竟雙雙破百,身材肥胖,儘管太太一直提醒他減重、控制飲食,但他總說「還好、不急」,直到健診報告滿江紅,血壓、血糖及血脂均超標,且有心血管疾病跡象,這才驚覺事態嚴重,必須有所作為。2020年國人死因統計結果顯示,國人10大死因排行榜中,約有一半與代謝症候群有關,肥胖者容易罹患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性疾病、腎炎腎病症候群及腎病變。代謝症候群5大危險因子台灣家庭醫學會副秘書長、糖尿病治療權威陳宏麟表示,代謝症候群5大危險因子包括:(1)腰圍過粗、(22)血壓、(3)飯前血糖偏高、(4)血脂異常、(5)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偏低。腰圍是判定代謝症候群最簡易的指標,也是最容易超標的項目,成年男性腰圍大於等於90公分,女性腰圍大於等於80公分,就代表腰圍過粗、腹部肥胖、內臟脂肪多。陳宏麟說,堆積在腹部的脂肪組織會影響身體代謝,導致血液中三酸甘油脂濃度及血糖升高,因此造成罹患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風險增加,增加腦中風、心肌梗塞等急重症危機。前述老謝就是典型代謝症候個案,因工作繁忙,三餐不固定,常暴飲暴食,又缺乏運動,越來越胖,BMI≧27,腰圍達100公分,血液報告幾乎都是紅字。自我健康管理4絕招,遠離代謝症候群如何遠離代謝症候群?國民健康署署長吳昭軍表示,應從自我健康管理做起,尤其是三高、腰圍過粗、體重過重的族群務必提高警覺,透過運動、均衡飲食、良好生活作息等方式,降低罹病風險。同時也提出以下自我健康管理4絕招,遠離代謝症候群:1.晨起10分鐘量血壓、腰圍及體重,掌握健康狀況。2.力求健康飲食,適量攝取6大類食物,盡量自炊及外食均應掌握每天早晚1杯奶、每餐水果拳頭大、菜比水果多一點、飯跟蔬菜一樣多、豆魚蛋肉1掌心、堅果種子1茶匙的原則,以達各項營養素需求。3.少坐多動30分,每周至少運動5次,每次達30分鐘。4.拒絕菸酒不熬夜,維持正常作息等良好生活型態,以遠離代謝症候群。步入中壯年後,身體開始走下坡,吳昭軍提醒,40歲以上民眾應定期健康檢查,注意健康檢查報告紅字,並了解自我血壓、體重、腰圍數值,及早進行健康管理,避免慢性疾病上身。★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
-
2021-08-29 該看哪科.心臟血管
比起AZ疫苗更要注意 心臟科醫曝血栓3大風險因素
國內疫苗持續接種,民眾也相當關切各疫苗所產生對身體的負面影響,AZ引起極罕見的血栓就相當另人關注。不過國泰綜合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張釗監提醒,雖然疫苗引起的血栓需要注意,但比起疫苗,民眾日常也更需注意容易引起血栓的風險因子,特別是高風險族群更要小心。 血栓靜、動脈大不同,AZ疫苗為靜脈血栓。 張釗監醫師表示,血栓顧名思義就是血管塞住,隨塞住的路線不同,可分成靜脈血栓、動脈血栓兩種,不論是靜脈或動脈塞住都會對身體健康造成影響,血管塞到哪,身體就有可能壞到哪。例如民眾較常聽到的心肌梗塞、腦中風就是因為動脈血栓所引起,而近日民眾所關注AZ疫苗所引起的血栓則為靜脈血栓。 靜脈血栓常見容易出現持續出現頭痛、視力模糊、癲癇、腹痛、胸痛、呼吸困難、自發性瘀青、紫斑等症狀,而若是血栓塞在肺部,一樣有可能因為肺部血管阻塞,導致供氧不足,一樣有致命的可能性。 不過張釗監醫師表示,AZ疫苗所引起的靜脈血栓,約在施打疫苗後4~30天會出現,發生機率極低,約為百萬分之一左右,極為罕見,多加留意即可。相較之下民眾也更需留意其他可能引起血栓的風險因子,以避免真正該加強防範的完全沒有注意到。 血栓3大風險因素,比起AZ這些更要注意! 張釗監醫師表示,血栓的主要成因包括了凝血異常、血流異常、血管壁受損3大因素。凝血異常指得是血液較為濃稠,容易形成血栓,其可能因遺傳所致,如抗凝血缺乏。而飲水不足、身體缺水、長期服用女性避孕藥或荷爾蒙等也可能使得凝血機率上升,除此之外也包括了部分的癌症、感染疾病等。而長期久坐、久站等,長時間沒喝水、處於不動狀態的族群,則較容易有血流異常的情況。血管壁受損則可能因外傷、感染等引起。 因此張釗監醫師提醒,像是上班族、孕婦、老師、警察、警衛、司機、久病臥床的病患等,容易久坐不動、不易補充水分或忘記補充水分的族群,都應特別留意,時時提醒自己活動、補水,以避免血栓的情況發生。 防範血栓從日常做起,遠勝過度擔心新冠疫苗! 張釗監醫師強調,防範血栓發生的方法,最基本也最容易做到的就是多補充水分,不僅有助於稀釋血液的濃稠度,在裝水的時候也可以活動身體,解除長時間不動的狀態,可說是「一兼二顧」。除此之外,就是多讓自己除了裝水以外,能多有運動的機會,例如散步、快走、慢跑、單車等。若要再加強,平時也可以穿著彈性襪,避免血栓發生。而若是有發生血栓者,則可經醫師診斷開藥,服用抗凝血劑進行治療。 也提醒民眾新冠疫苗盡早施打,有疾病、用藥等身體狀況不佳者,經與醫師討論評估是否施打疫苗。若經評估可施打疫苗則注意相關症狀及不適,情況不對盡速就醫。從生活中簡單的細節防範血栓,遠勝於過度放大檢視、專注在極為罕見的疫苗不良反應.日常生活時時提醒自己,更有助防範血栓。《延伸閱讀》 .靜脈曲張可能導致肺栓塞?女性風險更高?醫:速就醫減少併發症 .水喝太少小心血栓!醫:易中風、心肌梗塞,別渴了才喝水!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1-08-25 該看哪科.婦產科
長輩帶寶寶收驚,義大利爸爸從反對到直呼「真的有用!」吳子龍克服台義文化差異,帶女兒一起玩音樂
原本在威尼斯就讀中文系的吳子龍,多年前曾以交換學生身分來到台灣,畢業後,他選擇再次踏上這片土地,在這裡落地生根。成為奶爸後,他沒有迷失在育兒的忙亂中,反而將生活視為創作動力,持續在音樂的夢想路上堅持不懈。來到台灣14年,吳子龍說,台灣已經是他的第二個家,不僅說得一口流利中文,台式習慣與飲食也難不倒他,只是當遇到婚姻、育兒,面對觀念不同的另一半與長輩,可就不是調整心態如此簡單的事了。面對文化差異更需溝通與適時退讓吳子龍提到,剛開始,他與老婆曾因為「對異性朋友的態度」而發生爭吵,「在義大利,有異性朋友是很正常的,如果你因為交了一個女朋友,就不和其他異性朋友來往,或是把關係打斷,其實是很沒有禮貌的行為。」看在台灣老婆的眼裡,難免有些介意,但當時兩人都不願意放手,僵持了幾天後,才決定各退一步,衝突才總算和平落幕。除了個人想法,有時還需面臨文化差異,其中他對「買房」特別有感。婚前,他們住在合租公寓,吳子龍一方面覺得合租的租金較划算,且對歐洲人來說,為了買一間房而背負著幾十年的房貸,根本是天方夜譚,認為租房子比買房子還划算,因此普遍不願意買房。而台灣人則難以接受婚後繼續住在合租公寓,也容易對於「一輩子租房」感到不安。吳子龍坦言,即便經過多次討論,買不買房,仍是無法解決的一大難題。長輩帶女兒收驚.他從驚嚇轉為驚喜談到育兒觀,夫妻倆還算相似,讓我們好奇的是,當自然派的義大利女婿遇上傳統台灣長輩,究竟會產生哪些化學變化?吳子龍分享,女兒Martina是去年8月出生,儘管正值炎炎夏日,但有種冷,是阿公阿嬤覺得冷!長輩擔心寶寶著涼,總是將孫女裹得厚厚的,他不解「為什麼不能只穿尿布?穿這麼多,還要為了不讓寶寶滿身大汗,開很強的冷氣,有必要嗎?」但台灣的傳統習俗更是讓吳子龍大開眼界。他表示,有段時間,女兒晚上都睡不好、哭鬧不休,因此岳父岳母提議要帶孩子去「收驚」,他第一時間非常反對,「義大利信天主教,對這種宗教儀式有點反感,而且又沒有科學根據。」無奈最後只有他一人反對,只好妥協。沒想到收驚後,女兒不但安穩入睡,還睡得頗好,讓吳子龍驚呼「好像真的有用!」當爸爸後.發現自己和父親的共通點回顧和爸爸相處的記憶,吳子龍說,「其實我本身也是混血,爸爸是匈牙利人,因為是上班族,所以基本上只有週末才看得到他,爸爸會教我匈牙利文、騎腳踏車、爬樹,印象中都是在教我一些能力,比較嚴格,小時候跟爸爸玩的回憶很少。」雖然父子間的對話不多,但吳子龍的生活軌跡,卻與爸爸有許多雷同,「我的生活都是複製爸爸的,爸爸當初就是20歲從匈牙利到義大利當兵後,再也沒回去,我也是,20歲到台灣,就一直留在這裡。爸爸不斷努力融入當地環境,他娶了義大利老婆、說起義大利文流利到聽不出他是外國人,我也差不多,在台灣結婚生子,落地生根。」孩子出生前,吳子龍原以為自己會是個很隨性的爸爸,沒想到他反而是扮黑臉居多,像是女兒堅持不吃飯,便會將她抱到遊戲區,從小開始培養「坐在餐桌就是要好好吃飯」的好習慣。吳子龍表示,他嚴格的一面可能遺傳自爸爸,「自己帶孩子後才了解,爸爸的行為和每一句話,都會在孩子身上留下深遠影響。」重新找到家庭與工作間的平衡從前,吳子龍無時無刻不在思考工作上的事,但寶寶需要的是24小時全天候的照顧,「女兒讓我了解到,家庭、工作、健康都是一樣重要的,不應該為了工作犧牲家庭,尤其是因為孩子成長得很快,每天都不一樣,如果我沒有參與她的成長過程,以後一定會很後悔,所以更珍惜全家人在一起的每一天。」今年5月,吳子龍發行了單曲《我選擇快樂》,女兒也是他的小小粉絲,「不管在家、車上,都會放給女兒聽,後來甚至變成安撫女兒的歌,只要她聽到這首歌,就會停止尖叫。」雖然單曲發行一波三折,發行後又不巧碰到疫情升溫,只能轉向網路宣傳,但他不氣餒,「我還是做該做的事,把握防疫的日子多陪家人,也持續錄製新歌,準備發行新的音樂作品,不會因為這個狀況就失去樂觀、失去希望。」正如他的單曲歌名,在育兒和人生的道路上,你永遠無法控制即將發生的變化,但仍然能夠選擇用正向的心態,擁抱迎面而來的挑戰。採訪諮詢暨圖片提供/吳子龍※本文由媽媽寶寶授權提供,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
2021-08-23 名人.陳亮恭
陳亮恭/國人不健康壽命延長 預防失能失智要趁早
內政部統計國人平均壽命再創新高,平均餘命延長代表台灣整體社會的穩定發展。柏林圍牆倒塌前,東西德人民同文同種且居住環境類似,唯一差異是社會制度,兩德統一前,東德人民壽命比西德少10歲,而兩德統一後的20年間,東德人民壽命快速跟上西德,顯見國民平均壽命與國家整體社會及經濟發展的密切關聯。而台灣持續的長壽現象與社會的成就有關,是相當令人欣慰的現象。國人長壽 並未伴隨健康然而,先前政府公布國人不健康壽命時間持續延長,顯見國人的長壽並不是伴隨著健康前行,國人持續擴大的失能與國際趨勢走向相反,我國健康照護體系有多重困境與轉型挑戰,但國民自我健康意識與預防失能、失智的作為需要更積極。雖然每個人都有各自關注的健康議題,從已開發國家的宏觀思維,壓縮失能與失智對人生的困擾是絕對必要,且必須從每日生活習慣做起。平日沒運動 假日可補上運動除了活動筋骨的概念之外,必須顧及強度、頻率與複雜度,我們對於老後生活的目標愈積極,運動時這三項就缺一不可。但上班族如何有效運動?我們新近透過穿戴裝置研究發現,每天持續穩定運動當然最好,但若平日工作忙碌而無暇運動,假日補運動的效果很好,可以大幅拉近與每日運動族的差距,反之,假日若只拿來補眠,未來衰退程度更為明顯。多元挑戰與持續學習的腦力訓練很重要,生活必須不斷的學習,研究發現持續上班有助減少失智風險,推測是與上班期間持續因應各種挑戰與人際互動有關,所以,從年輕時養成持續學習的心態,即使退休也不能耍廢,反而要更積極為自己補上多元學習的人生功課。人際關係 從年輕時培養就整體而言,健檢、疫苗、避免危險行為等預防保健作為具有高度效益,人生總有難以預見的旦夕禍福,這些預防保健行為能預防或早期發現疾病,早期介入也能免於後續長期的病痛困擾,更是必須定期執行的功課。人生晚年最大的支持系統可能不是家人,而是朋友與社會支持體系,而這樣的人際關係需要從年輕時培養,與不同年齡層與背景的人交友,在社會互動中建立面對老化的心理韌性,及正向樂觀的心態,也是每個人一生的功課。兼顧所有疾病 做健康管理中年過後不免或多或少有各種慢性病,慢性病的重點在於控制,慢性病的數量可能隨著年齡增長而增加,此時需要兼顧所有疾病的觀點,建立一個整合式的管理策略,畢竟老後生活需要各種器官系統良好的協同運作,不是僅靠單一器官就能擁有生活品質,必須與醫師建立良好夥伴關係,以全人觀點從事慢性病的健康管理。
-
2021-08-22 新冠肺炎.居家隔離怎麼伴
慢性病患打新冠疫苗 醫師:不需停藥
新冠疫苗陸續抵台,不過,許多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患者因長期服用預防血栓藥物,擔心打疫苗前後是否需要停藥?醫師表示,即使打疫苗,服用中的藥物也千萬不能停,但罹患風濕免疫疾病患者,在施打疫苗前,則建議先經過醫師評估再施打疫苗。生活大小事都有風險,對疫苗不需過度恐慌。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神經部主治醫師劉崇祥表示,他的門診患者超過半數為75歲以上長者,到底能不能打疫苗成為患者必問的問題之一。面對患者從電視上看到疫苗副作用、擔心疫苗安全,他經常以出門、睡覺都有死亡風險為例,告知他們出門、睡覺甚至大於打疫苗的風險。他建議打疫苗前,停止看電視一周,避免不必要的擔憂,同時保持充足的睡眠和水分,然後放心的施打疫苗。劉崇祥也舉例,該院設有深層靜脈血栓的24小時待命團隊,但在1000病例中僅出現1例靜脈血栓,且並非疫苗造成,是患者本身的疾病所引發,疫苗血栓沒有那麼常發生,呼籲民眾不需恐慌。慢性病不需停藥,可找醫師諮詢,復健仍要持續。他也認為,面對疫情威脅,身為醫師必須以更權威的方式提醒患者「一定要打疫苗」。至於中風、三高等慢性病患者,擔心打疫苗該不該停藥,他則建議不需要停藥,不過,有任何疑慮都可以找醫師評估。此外,國內三級警戒期間,許多中風患者無法如期進行復健治療,劉崇祥也提醒,運動復健仍要持續,例如手部癱瘓的患者,可透過簡易的抓積木遊戲,訓練手指的精細度,及手部抬高等動作,漸漸的擴展到全身系統性的動作,最終目的是希望能恢復到自理生活。康華中醫診所院長張家蓓也提供中風患者在家復健方法,可透過按壓後溪穴、中渚穴、合谷穴等處,並使用較大的筆頭輕輕按壓,且每天以熱毛巾熱敷穴位,不但對中風患者的肌肉活化有幫助,一般上班族也可緩解肩頸痠痛。染新冠的血栓風險 遠高於接種疫苗新冠肺炎威脅全球,預防方法就是接種疫苗。不過,不少年長者擔心疫苗副作用而持觀望態度,例如有案例接種AZ疫苗後產生血栓。醫師表示,根據國外統計,罹患新冠肺炎導致血栓的風險,遠比施打AZ疫苗所引發的血栓風險高出8到10倍,因此慢性疾病患者不必太擔心疫苗安全,經醫師評估後,該接種疫苗就去接種,才能降低感染風險。光田醫院神經內科醫師柯麗櫻表示,不管施打哪一種疫苗,多少會有副作用,例如莫德納較易引發頭痛及發燒、AZ在國外則有引發血栓等。由於本身有三高、中風等患者,對於血栓問題較為擔憂,她也進一步解釋,腦中風所引起的血栓屬於動脈血栓,與AZ可能引起的血小板低下的靜脈血栓機轉並不相同。柯麗櫻強調,感染新冠肺炎引發血栓的機率,遠比接種疫苗後引發血栓機率高。根據國外資料顯示,AZ引起血栓的比率約為每百萬人口中大約10人,但染疫後引發血栓的風險卻是打疫苗的8~10倍。打疫苗可降低感染機率,即使感染後也能減少重症發生,因此,慢性病患者應盡快施打疫苗。不少原本有三高或服用抗血栓藥物的患者,相當擔心接種疫苗是否需停藥,她以抗血小板藥物為例,主要用於急性冠心症、動脈硬化疾病、心臟置放支架,以及腦中風患者預防再次中風等,有服用這類藥物的患者,打針處的局部皮膚可能會有較大面積的瘀青,但不至於流血不止,建議施打後,可較長時間按壓,至少按壓兩分鐘,避免皮膚局部出血,不必因此停藥。穴位按摩日常按壓三穴位,中風患者可活化肌肉,一般人可緩解肩頸痠痛。● 合谷穴虎口併攏,在肌肉突起的最高處● 後溪穴手握成拳,在小指尺側,第5掌骨小頭後方,當小指展肌起點外緣● 中渚穴握拳,位於手背部小指無名指關節之間,第四、五掌骨間凹陷處資料來源╱張家蓓醫師MAT-TW-2100966-1.0-07/2021
-
2021-08-22 該看哪科.骨科.復健
自豪年輕到老體重沒變 復健科醫:「那不是好事」
過去三個月,疫情警戒下的民眾,行動力大大減弱。突然發現爬個樓梯不只氣喘吁吁,腿還發抖無力;以前操場可以走好幾圈,現在走兩圈就覺得該休息,這都是行動力退化的警訊。尤其對年長的人來說,肌力隨著年齡增長快速流失,如何在疫情之下KEEP住行動力,是非常重要的健康課題。防疫減少外出、避免病毒傳播,吹起「躺在家就能拯救世界」的風潮,但活動量減少,肌肉量可能也留不住。台灣復健醫學會理事、復健科醫師劉燦宏提醒,上班族活動量減少,但攝取熱量沒減少,體重恐直線上升。居家辦公應避免久坐,要隨時起身活動關節,並養成良好運動習慣,維持肌力。定期復健患者,疫情期間肌力恐嚴重流失。劉燦宏指出,防疫期間餐廳不開放內用,民眾多外帶或自煮,但備餐依舊很豐盛,相較日常活動量減少,不需通勤搭或騎車,也減少公園打球、慢跑等戶外休閒,動得少但熱量沒少,脂肪自然堆積。尤其年輕上班族更明顯,倒是年紀大的長者作息固定,雖無法串門子,但活動量沒太大影響。部立桃園醫院復健醫學部主任李偉強表示,若以醫療角度來觀察,失能或定期復健的患者,本來活動量已不大,原本都由專業人員操作器材協助復健,但疫情期間無法復健,可能狀況變得更差,肌力減少更多,行動力降低更容易跌倒,必須花更多時間復健。久坐影響關節活動度,坐1小時應起身活動5分鐘。居家辦公比在辦公室更容易久坐、久躺。劉燦宏指出,「久坐」定義是一天坐超過6小時,一般人工作8小時,常常一坐就超時,若關節曾受傷,或年紀大漸退化,久坐後關節越難活動,關節潤滑度降低。建議以「1比5」方式,久坐1小時起身活動5分鐘,避免關節「卡卡」。李偉強表示,許多人喜歡躺在沙發,雖舒服但姿勢不良,若久坐加上姿勢不正確,恐引發坐骨神經痛。此外,肌肉沒發揮力量,而是靠骨頭支撐,骨頭老化可能產生骨刺,若在神經周圍,骨刺刺激神經恐產生劇烈疼痛。建議坐姿應端正,讓核心肌群協助支撐身體。嚴格控管飲食卻不運動,「虛瘦」的人最危險。劉燦宏表示,根據統計,人在25歲肌肉量達顛峰,之後開始下滑,40歲後每10年流失8%,70歲後每10年流失15%,肌肉量低於70%者死亡風險高。肌力快速流失原因,包括沒有運動習慣、怕胖吃太少、以及「虛瘦」等三大特徵。尤其「虛瘦」的人,嚴格控管飲食卻不運動,自豪年輕到老體重都沒變,「那不是好事」,因隨年齡增加,體脂肪也會增加,若體重沒變,代表脂肪增加、肌肉流失,更是肌少症高風險族群。此外因骨折或生病休養臥床一段時間,也會導致肌肉快速流失。劉燦宏表示,現在只要手術結束,大多會讓復健「早期介入」,像有患者其中一腿骨折,但另外一腿及兩隻手都正常,會協助訓練肌肉,避免肌力流失。也有病患置換關節手術,出院後兩隻腳粗細不同,因此,手術是否成功,肌肉維持也是重點。肌肉不夠容易跌倒,關節不穩定容易軟腳。李偉強表示,人可以完成一項動作,除了肌耐力外,也包括柔軟度、關節靈活度。肌肉量可以明顯看出,但柔軟度不一定能察覺,但彼此相連動,若又缺少持續運動,恐無法維持平衡。此外,平時沒有讓關節維持大範圍活動,突然做出大動作,很有可能受傷卻不自知,久而久之關節萎縮、纖維化,恐讓活動範圍更小,建議平時可適度拉筋、伸展。劉燦宏指出,肌肉量、關節穩定度及本身平衡感,三者息息相關,若肌肉不夠容易跌倒,關節不穩定容易軟腳,平衡感、反應能力差也容易跌倒。劉燦宏指出,臨床上常用肌少症評估量表(SARC-F),例如提起5公斤重物,如1顆大西瓜或2把炒菜鍋,看手的力量夠不夠,或是坐姿到起身有無困難、爬上10個台階等,評估是否患有肌少症。
-
2021-08-20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疫苗邊緣人 36.1%青壯年上班族憂無法接種
根據1111人力銀行今(20)日公布的「上班族壓力調查」發現,在疫情籠罩之下,上班族最擔心的狀況排名第一的就是感染新冠肺炎(44.4%),其次則是無法施打疫苗(36.1%),疫苗的累計接種人次雖然有望在8月底突破千萬,但多數的青、壯年上班族卻還等不到疫苗,在這段疫苗空窗,仍然要持續通勤工作也成為上班族心中的難題,自嘲是「疫苗邊緣人」。除了擔心感染新冠肺炎、無法施打疫苗外,調查還顯示,有35.6%上班族擔心恢復三級警戒,憂放無薪假的也有32.4%,其次則是擔心被居家隔離,占29.1%。眾多壓力讓上班族的平均壓力達到48分,有二成四的上班族感覺不堪負荷瀕臨爆表,其中又以單身有子女最苦,其次是有配偶有子女,而壓力最小的則是有配偶無子女的上班族。1111人力銀行發言人黃若薇分析,單身卻有子女(單親家庭)的上班族,在三級警戒期間肯定是心力交瘁,除了要憂心工作因為疫情受到影響,同時還要考量子女在家上課的需求,可以說是蠟燭兩頭燒,也因為單身的關係沒有伴侶可以分擔壓力,因此會感到負擔特別重。反過來看,有配偶卻沒有子女的上班族,擁有兩份收入,在疫情的困境下不但可以互相支持,也因為不用照顧子女,可以免去一人分飾多角的狀況,是不同家庭類型中,壓力最小的一群。上述「上班族壓力調查」問卷,調查期間自2021年8月2日到8月17日,針對資料庫上班族會員,透過網路問卷進行抽樣,有效 樣本數為1,296份,在95%的信心水準下,正負誤差值2.8。
-
2021-08-20 該看哪科.眼部
疫情影響視力孩童上眼科比率升 醫師籲「三要一保」
今年因疫情影響,學生長時間使用3C產品或在家視訊上課,缺乏外出活動機會,目前還未開學,家長帶孩童到眼科就醫的比率已有上升現象,還有不少上班族因居家辦公或追劇,自覺眼壓高或出現眼睛疲勞等現象,苗栗市大千健康醫療體系德恩診所眼科主任黃慶瑄提醒,長期不正確使用3C產品易導致近視或度數加重,且高度近視日後易產生併發症,平時一定要掌握「三要一保」原則,才能遠離近視威脅。黃慶瑄指出,孩童視力發育黃金時期是3至6歲,小學五、六年級到國中期間是近視度數最容易增加的時期。一般近視超過500度以上就屬於高度近視,隨年紀增長,高度近視者容易產生黃斑部退化、視網膜剝離、青光眼、白內障等併發症;要預防高度近視,建議做到「三要一保」,也就是「要休息」每30分鐘休息10分鐘,使用3C產品一天不超過1小時;「要活動」每天有2到3小時戶外活動,陽光可以讓眼睛分泌多巴胺,幫助預防近視度數增加;「要均衡飲食」可食用顏色鮮豔的蔬菜及水煮蛋的蛋黃來補充葉黃素,或是選擇蝦紅素、魚油、花青素等保健食品,幫助眼睛健康。「一保」是「保持適當距離」,建議保持手機30公分、平板及筆電45至50公分、桌上型電腦60公分的距離,電視則是依家中螢幕兩對角的長度,再乘以2.5倍就是適合的距離。黃慶瑄提醒,視力保健要從小做起,建議2歲以下小孩不要接觸3C產品,2歲以上除遵照上述「三要一保」原則,家長也可觀察孩子日常生活中,是否有不正常姿勢、瞇眼睛、斜眼、一直眨眼睛,或觀看距離過近的狀況,如有任何異常,一定要盡快就醫檢查,才能保護孩子的靈魂之窗。
-
2021-08-17 該看哪科.新陳代謝
爆汗男每天換衣4次 原來甲狀腺機能亢進
酷熱的天氣讓人心浮躁,若加上外在壓力及自身情緒影響,身心容易抑鬱不安,恐誘發「甲狀腺機能亢進」。書田診所家醫科主治醫師陳柏臣表示,不只女性,許多男性也可能有甲狀腺亢進問題,建議平時應維持充足睡眠、避免抽菸飲酒、少吃刺激性及含碘飲食,多吃含吲哚成分食物、適時放鬆及規律運動,可降低患病風險。一名31歲男性上班族每到夏天總是爆汗如雨,一天就要更換3至4件衣物,6年前開始中醫調理身體,但效果有限,直到今夏脫水嚴重,中暑昏厥,緊急送醫進行全身性健康檢查,才發現罹患「甲狀腺機能亢進」,服藥2周後才康復。甲狀腺是人體重要的內分泌器官,負責調控身體代謝功能,但人體夏日新陳代謝旺盛,易流失水分和營養,且天氣酷熱,易導致情緒不穩、內分泌失調,進而誘發「大脖子」等相關症狀。甲狀腺機能亢進症狀相當多元,包括身體過熱、爆汗、心跳快、手抖、吃不胖、躁動、睡不著、講話快等,容易影響患者日常生活,建議有上述症狀者,應至醫療院所就診檢查。罹患甲亢的女性會比男性多嗎?陳柏臣說,其實不然。因為女性較男性注意身體健康狀況,會至醫療院所就診,容易發現患病,男性則相反,「較少發現患病,並不代表沒有患病」。為預防罹患甲亢,陳柏臣建議,患者要有充足睡眠,避免抽菸與飲酒;減少含碘飲食,如海帶、紫菜等;多吃含吲哚成分的食物,如高麗菜、花椰菜、胡蘿蔔;也要避免刺激性食物,如茶葉、咖啡等含咖啡因的物質;適時放鬆紓壓,避免誘發疾病;規律運動,可讓肌肉、心血管系統更健康。
-
2021-08-17 該看哪科.骨科.復健
低頭族不只傷頸椎!醫:4情況速就醫,簡單1招助防範!
民眾日常3C產品不離身,長期低頭滑手機、使用電腦不僅容易造成頸部傷害,也可能引起全身各種毛病,原力復健診所院長侯鐘堡醫師提醒民眾多加留意,注意身體的狀況,平常也可以用簡單的伸展方式進行保養。 長期低頭滑手機,影響廣泛不只頸椎! 侯鐘堡醫師表示,人體的筋膜是一整組的,長期處於低頭狀態,傷害到的是一整組的筋膜,不單單只有頸部。患者往往起初會先出現肩頸痠痛、容易落枕等情況,日子久了,頸椎逐漸退化,症狀也會越加頻繁,是個警訊不可忽視。而因神經壓迫、血循及呼吸不順的關係,陸續也容易出現頭痛、喉嚨沙啞、胸悶、心悸甚至胸痛等情況,其中對神經的影響更是深遠,可能引起失眠、記憶力衰退、情緒焦慮、感到不安等,手腳也容易出現麻痺、疼痛、關節痠痛等。狀況越往下情況越加嚴重,包括背部、腰部都可能感到僵硬、疼痛甚至容易突然扭傷。除了脊椎、筋膜的傷害,也可能影響到內臟的健康,包括容易胃痛、消化不良、便秘或腹瀉、頻尿、尿不乾淨等。因此侯鐘堡醫師提醒,若有出現上述的情況,特別是有各處筋膜容易痠痛、麻痺、扭傷等,可特別注意自己是否有3C產品使用時間過長的情況。 經常落枕、閃到腰?醫:4大情況盡早就醫! 侯鐘堡醫師提醒,身體若出現落枕、閃到腰等急性傷害,時,建議盡早檢查為佳,找出原因以利治療並改善,特別是若出現了持續疼痛一周沒有趨緩,或者吃止痛藥沒辦法改善,以及出現麻痺情況超過24小時者,或落枕次數過於頻繁,半年內超過3次者,這四種情況更應盡早就醫。 一般而言,落枕、閃到腰等急性傷害,通常一周以內就會好轉,吃止痛藥也有助於趨緩,且落枕半年約2~3次為可接受範圍。反之,恐怕代表著身體已經出現較嚴重的問題所導致,而非簡單的肌肉、筋膜傷害,因此吃止痛藥也難以好轉,甚至發生頻繁、或出現麻痺時間過長的情況。 侯鐘堡醫師表示,日前診間就有肩頸痠痛的上班族求診,該案例輕碰觸到肩頸就會感到痠痛,有如觸電一般,檢查後發現是較嚴重的筋膜炎,因此吃止痛藥也無法改善。後續建議該案例先冰敷兩至三天,並再進行熱敷及復健,先減緩疼痛再進行後續治療進行改善。 低頭族必學!反向伸展助防「低頭傷害」 如欲改善或避免長期低頭等姿勢不良所帶來的負擔,侯鐘堡醫師建議可以反向伸展進行伸展,也就是頸部、手臂、腰部等向後延伸,形成與低頭反方向的伸展姿勢。可以早晚各做一次,或感到不適時做一次,而若情況允許也可以經常進行此伸展,每次30~60秒或感到舒適為止。如此便可充分的伸展因低頭等不良姿勢形成的筋膜疲勞,達到改善或預防的效果。《延伸閱讀》 .上班族腰痠背痛常見6大原因!醫教「直線坐姿」維持平衡最省力 .睡醒老是肩膀僵硬、腰酸背痛?醫教簡單3撇步有助改善睡眠。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1-08-17 該看哪科.精神.身心
解封重回公司上班心情差?醫教5招改善開工症候群
● 恢復正常上班,恐引起「開工症候群」● 出現倦怠、體力不佳、焦慮、心情差狀況● 建議開工前一周開始調整作息疫情趨緩,二級警戒延續到8月23日,不少公司行號陸續開始恢復「到公司上班」,重回正常生活,讓部分民眾感受到「不適應」,體力變差、心情也變差,直言看見城市恢復喧囂真的好怪。醫師指出,這恐怕是長期居家上班引起的「開工症候群」,建議轉換上班型態前一周就該開始調整作息。正常上班後 焦慮患者增多北醫附醫精神科主任暨專任主治醫師李信謙表示,根據國外研究顯示,居家上班期間睡眠時間變長,但是睡眠效率變差,近期門診已陸續出現因恢復正常生活產生焦慮的求診患者,相信後續會有愈來愈多類似個案。他提醒,開始正常上班後,出現容易倦怠、體力不佳的情況,是解封後的一大適應不良警訊,應盡快調整生活作息,制定計畫恢復正常。在家工作晚起 生理時鐘亂李信謙表示,國內居家上班時間長達超過2個月,不像是以前過年頂多10天的假,或是出國旅遊平均大概14天,但這一次幾乎是用「月」來計算在家工作的時間,這段期間幾乎都是晚睡晚起,活動又不多,容易導致生理時鐘大亂。去年年底,美國調查1000名居家上班的美國人,有7成2表示,疫情期間幾乎都在床上進行遠距工作,與疫情初期相比增加了5成;1000人中有十分之一的人指出,一周內有24小時到40小時的時間在床上度過,年輕人與年長者相比,類似情形更多。每天晚睡一點 影響睡眠效率雙和醫院副院長李岡遠表示,人類的睡眠周期比一天24小時的還長一些,如果跟著「身體反應」決定睡眠時間,每天晚睡一點,久而久之就會產生累格(Lag)狀態,無法跟著正常的24小時運作,就會導致睡眠的效率受到影響。李信謙表示,解封後就像是「開學症候群」,避免開工症候群的出現,建議從正式開工前一周開始調整作息,制定早起的時間,三餐定時,以及睡眠、運動時間規律,維持至少一周,開始習慣正常生活後,就能降低開工的憂鬱感,也能降低影響工作效率的情況。李信謙表示,疫情起起伏伏,剛開始正常上班後,很多上班族仍處於不確定狀態,認為「也許幾周後就會恢復居家上班」,呼籲公司要給予員工明確的指示、說明規定等,才能避免不願意調整作息,或不願意適應正式開工的情況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