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心臟症候群
假期心臟症候群因為多發病於假期結束後而得名。在假期間無節制的狂歡、娛樂行為中,短時間內飲酒過度,加上過量飲食、缺乏睡眠,導致心臟顫動、心律不整。好發族群不分老少,且不論是否有飲酒習慣者,皆有可能發病。嚴重者可能引發心肌梗塞,甚至猝死,且通常事發突然,留下遺憾。
- 症狀: 心室性心律不整 心房顫動 急性心臟功能衰退 胸痛 呼吸不順
- 併發症: 心臟衰竭 缺血性中風 腸中風 心肌梗塞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假期心臟症候群因為多發病於假期結束後而得名。在假期間無節制的狂歡、娛樂行為中,短時間內飲酒過度,加上過量飲食、缺乏睡眠,導致心臟顫動、心律不整。好發族群不分老少,且不論是否有飲酒習慣者,皆有可能發病。嚴重者可能引發心肌梗塞,甚至猝死,且通常事發突然,留下遺憾。
攝護腺炎是常見的男性泌尿系統疾病,好發於成年男性,盛行率約5~8%,分為急性和慢性兩類。急性攝護腺炎病情發展迅速,慢性攝護腺炎的症狀會反覆發生,不易治癒。攝護腺炎最常見的感染途徑為尿液逆流進入攝護腺,引起發炎。
「梨狀肌(piriformis muscle)」是一條位在我們雙側臀部後方的橫向肌肉, 位於臀大肌的深層,倘若長時間久坐、或者座椅太硬,會使得梨狀肌受到壓迫而變得過於緊繃;梨狀肌主要負責協助大腿做往外轉的動作,愛翹二郎腿、常站三七步的人等於過度使用梨狀肌,在運動中頻繁地使用到髖和臀部也有可能造成梨狀肌拉傷。上述狀況可能引起梨狀肌的腫脹與發炎,在屁股、髖部附近產生明顯痛點。 急性期的治療有:冰敷、休息、避免長時間引發疼痛的動作;慢性期治療則有短波、超音波、電療、按摩及梨狀肌牽拉伸展運動。 改善不良姿勢,勿久坐、久蹲、翹腳,選擇適當的座墊才能預防梨狀肌症候群發生。
鈣化性肌腱炎是鈣化物質沉積於關節周圍的肌腱,所造成反覆發炎的疾病。患部約有70%發生在肩關節,其他像是髖關節、肘部、手腕和膝關節也可能發生鈣化物質沉積。肩關節的鈣化性肌腱炎的臨床表現有:肩膀的活動度受限、旋轉至某個角度時會引發劇烈疼痛、全天候陣疼影響生活品質,甚至嚴重到手臂無法舉起,妨礙手臂活動並造成麻和痛。 一般治療多採保守方式,包括口服消炎止痛藥、局部藥物注射及物理治療,如已妨礙日常生活,才會選擇手術直接切除鈣化組織,或可考慮體外震波治療。此外,由於發病部位和臨床表現相似,肩部鈣化性肌鍵炎經常與五十肩混淆,而兩者的區別在於:五十肩是因肩關節退化或受傷造成關節沾黏,引起發炎反應,鈣化性肌腱炎則是因肌腱鈣化所導致,且鈣化性肌腱炎的疼痛通常高過五十肩。肩部肌腱炎若拖久了,亦可能演變為五十肩。
手指肌腱狹窄性腱鞘炎,指的是發生在手指部屈指肌腱鞘的一種慢性無菌性炎症,由於手指伸展時會喀喀作響,因此又叫「扳機指」。肇因多為過度頻繁地使用固定的手指動作,如工廠作業、電腦操作、彈奏樂器、女紅、及勤做家務等。 明顯的臨床表徵有:患指彎曲後不易伸直,在掌指關節處按壓會有痛覺,還可觸摸到腫脹和結節硬塊等。病況早期,患者起床或工作時會自覺手指的靈活度略減、掌指關節很容易就痠痛,後期則疼痛加劇、手指活動整個受限,更甚者患指還需要其他旁側的健康手指加以輔助才能伸展完全。 扳機指可以發生在任何手指,最常見的在大拇指,又常常合併媽媽手或腕隧道症一起出現。 另有一種專門發生在幼兒身上的屈指肌腱鞘炎,是先天就有的,一歲前約有三成能自癒,兩歲後如未能自癒再考慮動手術,避免引發其他後遺症。
坐骨神經痛是指疼痛感沿著坐骨神經的分佈區域,通常始於下背部與臀部,沿伸至大腿、小腿與足踝。典型坐骨神經痛的症狀為下肢刺痛、灼痛、麻木或感覺異常,患者在咳嗽、打噴嚏、舉重物等使腹壓增高的動作時,會使疼痛的症狀加劇,此有別於一般的腰酸背痛。坐骨神經痛多是因為椎間盤突出壓迫到神經所引起。
腕隧道症候群是一種合併手腕、拇指、食指、中指及無名指麻痛症狀的疾病,與同樣造成手腕不適的另一種手疾:媽媽手,不同之處在於,媽媽手是拇指外側靠近腕部的兩條肌腱發炎,導致拇指活動時疼痛,而腕隧道症候群則是因通過手腕腕隧道的正中神經因故受壓迫所引發。經常重複性使用手腕,讓腕部久處於不自然的狀態,包括屈曲、折壓或扭轉,都很容易造成腕隧道症候群。 疾病早期,正中神經所支配的腕部區域會出現輕微麻木、疼痛等,症狀可能發生在單側或雙側手腕,且會在夜間加劇,甚至半夜被痛醒,漸漸地白天也會時不時出現手指和腕部痠麻、灼熱和針刺感。疾病中期,細微的手部動作會開始出現障礙,如杯子握不住而摔破、疼痛感也會延伸至肘肩等。到疾病後期,可能導致患者感覺喪失、肌肉萎縮等。 當正中神經傳導出現病變,屬不可逆現象,需及早接受治療,以防更嚴重的併發症。
肱骨外上髁是指前臂伸肌總腱與肱骨的銜接處,此處周圍的軟組織慢性炎症,即稱作肱骨外上髁炎。因為在網球選手身上很常見,因此又稱網球肘,但並不局限於運動員,從事建築木工、搬運裝修、烹飪、家庭主婦等職業的人也很容易發生。如果疼痛病症是出現在肘部關節內側的,則為肱骨內上髁炎,或稱高爾夫球肘。臨床症狀最明顯的就是肘部關節外側感覺痠痛,當手部提、握或拉重物時痛感加劇,並會延伸至整個前臂外側,更有甚者肘關節可能變得無力而且僵硬,嚴重到日常生活中的持筷、拿杯子、擰毛巾、開門、握手及寫字都有障礙。 自我診斷方式是做旋臂屈腕測試,將前臂往外旋,腕部微彎,肘部伸直,如果這時手肘出現疼痛,即可能罹患肱骨外上髁炎,可至醫院專科接受核磁共振掃描或軟組織超音波檢查加以確診。治療上會先採休息、冰敷消腫、熱療或電療等物理治療及運動,並配戴護肘護具等方式,疼痛較嚴重者,可考慮局部注射(增生療法),逾半年以上仍不見成效,才考慮手術治療。
乾眼症指淚液分泌不足,或淚液過度蒸發,使眼球表面無法保持濕潤,造成結膜異常的慢性眼疾。乾眼症表現多樣症狀,包括視力模糊、異物感、敏感怕光、眼睛易疲勞等,需預防與保養。乾眼症嚴重時會併發症如角膜炎、角膜潰瘍、角膜混濁等,乾眼症的發生與遺傳有關,好發在特定藥物使用、特定免疫疾病的患者身上。乾眼症成因多元,包括睡眠不足、壓力、長時間使用電子設備等。治療根據患者的嚴重程度,包括人工淚液、抗發炎藥物、淚管塞,嚴重時可能需要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