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9-23 新聞話題.醫藥新聞
搜尋
WHO
共找到
1748
筆 文章
-
-
2014-09-23 新聞話題.醫藥新聞
亞洲出現變種禽流感 旅遊要注意
【聯合報╱記者陳俐君/台北報導】大陸、越南出現新的變種禽流感病毒,現行疫苗並無保護效果。衛生署疾病管制局提醒,病毒靠鳥類遷徙傳播,除了大陸、越南,鄰近的柬埔寨、泰國、馬來西亞等國風險也很高,民眾若前往,最好避免接觸禽鳥,加強個人防護。疾管局副局長施文儀表示,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發布訊息,新發現的變種禽流感病毒(H5N1-clade2.3.2.1),是從原病毒自然演化變種而來;台灣四面環海,雖有台灣海峽等海洋當屏障,候鳥應不會一次飛行太遠,但國內赴東南亞旅遊人數多,計畫出國民眾應特別留意。OIE資料顯示,現有鳥類禽流感疫苗對此變種病毒無保護效果。依照世界衛生組織(WHO)公布資料,今年,全球累計已有49例人類禽流感病例,其中25人死亡,最近一起死亡病例出現在柬埔寨。施文儀說,目前雖還沒傳出人類感染新變種病毒個案,但因現行疫苗對變種病毒無保護效果,國人出國旅遊,應該避免接觸禽鳥,食用雞、鴨、鵝等禽 或蛋類時,應確認完全煮熟。返國後若有發燒、類流感等症狀,最好戴上口罩,儘快就醫。
-
2014-09-23 新聞話題.醫藥新聞
醫二三事/看!穿降落傘的貓咪
【聯合報╱記者/張耀懋】為防登革熱疫情擴大,環保局出動「車載大型噴霧機」,至陽明山鄰近地區噴藥滅蚊。【2011-10-14/聯合報/B2版】天氣轉涼,蚊子卻愈來愈多,「可能和秋颱有關啦!」老婆大人指著報紙說,「登革熱也一路燒,連台北市都失陷了!」殺蟲劑 釀生態浩劫「噴殺蟲劑好啦!」老婆大人實在嚥不下這口氣,平常我要惹到她,就沒完沒了;蚊子叮她,晚上嗡嗡響,不得安眠,她卻沒皮條,讓她恨得心癢癢的。「是DDT嗎?」女兒大概只對這「如雷貫耳」的殺蟲劑有印象。「DDT?」像是聽到惡名昭彰的江洋大盜,老婆大人整個人彈起來,「妳要過一個沒有蟲鳴鳥叫的春天嗎?」那是美國海洋生物學家瑞秋‧卡森(Rachel Carson),於1962年出版的《寂靜的春天》(Silent Spring)最重要的橋段。她控訴DDT的使用,間接衍發生態浩劫,應該蟲鳴鳥叫的春天,全都寂靜無聲。當時這本書出版後的威力,較之最近的《不願面對的真相》有過之而無不及。「啊!這麼慘嗎?」抱起她的寵物犬「巧克力」,「那小狗有沒有怎麼樣?」狗,沒聽說;倒是,「妳看過穿降落傘的貓嗎?」「《空降貓》(Parachuting Cats)?」女兒滿興奮的,因為她突然想起來在美國唸書時,看到的同名童書,很多國外網站上都有這圖案,卡通貓穿著降落傘自天而降,蠻可愛的。DDT 橫掃「蚊國」廿世紀初,瘧疾橫行,DDT問世後,橫掃「蚊國」,唯DDT的毒性也備受爭議。1962年紐約時報刊載一篇報導,大意是說,DDT泛濫後,東南亞因過度使用DDT,汙染農作,老鼠吃了後中毒,村貓吃了毒鼠後全掛了;沒了貓的制衡,無法無天的野鼠繁殖得非常快,居民苦不堪言;更慘的是,靠野鼠傳染的惡疾趁勢反撲。「哎喲,聽得都起雞皮?」老婆大人發話,她對老鼠的憎恨度不在我之下,「放老鼠藥嗎?那會不會毒死更多的貓?」「難道是『天降神貓』?」女兒mur-mur兩聲,好像有意見,但又吞回去了!對,就是空降貓,報導說聯合國衛生組織就想出這法子,把貓咪空投到山村中。「那…」女兒終於忍不住了,「降落傘怎麼辦?誰去收?」最近女兒迷上連續劇《新兵日記之特戰英雄》,對傘兵作業比我還清楚。老婆大人,看電視還是有收穫的。空投貓 不是空降啦「啊!??」這次真的被女兒問傻了。對呀,降落傘那兒去了?「降落傘是老鼠幫牠咬斷的!」想隨便呼攏兩句,女兒倒是一臉「你在『莊孝維』」的表情,讓我都心虛起來了。當然紐時刊登這報導後,在美國廣為流傳,後來還改編成為童書。至於真實度如何,就見仁見智了。因有很多不同版本,真實性也備受質疑,2008年,還真有位學者,美國愛荷華大學職業與環境健康系教授歐雪尼許(Patrick T. O’Shaughnessy),仔細地去考証這段傳聞的源起。他找到很多歷史資料,還找到一位可能參與該空投計畫的青年哈里森的筆記,拼出故事的原貌。依他考據,1953至1955年,WHO在馬來西亞沙撈越的除瘧計畫,噴灑不少DDT,村裡家貓也死了不少。WHO這下慌了,因為除了瘧,卻來了鼠疫和斑疹傷寒;趕緊從沿海地區抓了各式各樣的貓,與物資裝在箱子中,透過英國皇家空軍(Royal Air Force,RAF),空投到山裡村子裡。「所以是空投貓隻下去,」儼然已是「特戰英雄」專家的女兒糾正我,「是空投,不是空降!」看來很多網站與童書穿著降落傘貓咪的圖案都很有想像力。不過,這空投神貓的景象也很奇特。「那到底是DDT殺了貓?」老婆大人聽到看到可以殺鼠的方法,興趣就上來了,「還是DDT汙染環境後,透過食物鏈,貓才死的?」真是大哉問,這也是DDT為害的論爭之一,到底會延害多久?台灣的除瘧經驗倒提供不少寶貴經驗,因為台灣根除瘧疾剛好在DDT被禁用前完成。有人回應歐雪尼許說,當時在有家貓264隻的682戶中,噴藥後死了43隻,還死了雞和老鼠,都在一天內死亡,因此,他們認為,應是直接毒死的成分較強。「那對人有沒有毒啊?」女兒很擔心,家裡用的電蚊香有無毒。其實兩者成分不同,即使現在衛生、環保單位大量噴灑的防蚊劑也與DDT成分不同。「又不能直接噴到人身上或餵人吃後觀察!」老婆大人將心比心,「誰也不願做這實驗啊!」不過,高雄醫學院前院長謝獻臣在1954年發表的病例報告就很具參考價值。屏東一家人在中元節製菜丸時,誤把約40公克的粉狀DDT當麵粉混入原料中,家中11人全吃了。雖然大家都出現急性中毒的不適症狀,但治療兩天後都痊癒了;這個病例報告就被視為DDT對人體無太大的直接毒性的証據之一。「不知有沒有人直接實驗,讓貓穿降落傘飛下來?」女兒抱起她的「巧克力」,順手打開電視看她的《特戰英雄》。這次老婆大人沒嚷嚷,要她關電視去睡覺了。《醫二三事》已集結《醫23事》出版。諮詢:蚊子博士連日清 陽明大學科技與社會所副教授林宜平 中央研究院台史所副所長劉士永
-
2014-09-23 新聞話題.醫藥新聞
許建隆/醫療觀光 亞洲新金磚
【經濟日報/許建隆(作者是國立暨南國際大學管理學院助理教授)】世界衛生組織(WHO)認為,2020年醫療照護及觀光相關產業,將成為全球第1、第2產業,兩者的產值約占GDP(國內生產毛額)22%;美國醫療觀光手冊及工研院的統計則認為,2010年全球醫療觀光旅遊人數約為4,000萬人,占全球旅遊總量4%,產業產值達400億美元;美國新聞周刊2010年9月研究更指出,2012年亞洲醫療觀光市場產值將達44億美元。 這麼龐大的產值,多數研究認為和歐美醫療資源有限且價格高昂、保險財務吃緊、亞洲醫療品質提高以及觀光旅遊風氣盛行有很大的關係。根據國外的經驗顯示,觀光醫療的產值,比一般觀光多4到6倍。台灣周圍的許多國家,包括新加坡、泰國、韓國、日本、印度等國家,夾著低價與高品質的醫療服務,已經成為境外就醫的首選,觀光醫療的熱門景點。新加坡與泰國是亞州地區經營觀光醫療最投入、成果最佳的兩個國家。藉著旅遊和歐亞航線轉運站的優勢,泰國的觀光醫療早在1970年代就展開;隨著硬體設備與醫療技術的提升,價格卻只有歐美地區的三成到一半,泰國的觀光醫療愈來愈受到歡迎,年產值約有7億美元,以整型、變性、心臟、牙齒等項目最受觀光客喜愛。新加坡投入在觀光醫療的經費最高,估計多達10億美元,醫療技術卓越和母語是英語的優勢,讓新加坡從一開始就輕易吸引鄰近國家,例如印尼、馬來西亞的有錢人前往接受醫療服務;它的優勢不只如此,由新加坡旅遊局出面大力推動,網站連接國際醫療和簽證,一到機場就有專人負責住宿、入院、觀光等行程;完善的接待服務,讓新加坡的境外醫療人次從2004年的27萬,上升到2005年的40萬,2012年將達到100萬人次。 印度最大的優勢有三:費用低、醫療技術高、醫生多半在英語系國家受訓,和歐美地區的觀光客,無論在語言、文化和習慣方面的差異小,已是歐美國家境外就醫的首選。根據印度產業聯盟的預測,到印度進行觀光醫療的外籍人士每年可成長1 %,2012年將可為印度帶來23億美元的產值。拜韓劇之賜,韓國的觀光醫療已經從胃肝肺等六大癌症,延伸至整型業,加上手術治療費用只有美國的十分之一,醫學水準、硬體設備、翻譯人員的素質也顯著提升,近年來發展甚好。效法韓國,馬來西亞檳榔嶼也打造成美容整形城,觀光客的人數從7萬人增加至10萬人;可謂有效整合醫院、旅館、醫學中心、旅行社等異業的最佳範例。至於日本,雖然擁有高超的醫療水準,但整體費用較高的事實,也讓日本宣布放寬外籍人士醫療簽證,首張醫療簽證發給近年旅外觀光人次大幅度成長的中國。從以上這些國家的觀光醫療發展經驗,可以看出:費用、語言、醫療技術是觀光醫療的關鍵致勝因素,如果還有強而有力的觀光吸引物,那麼這筆生意穩操勝算。台灣近幾年雖然已將醫療照護層次拉高至六大鑽石新興產業,可是一年來台進行觀光醫療的外籍人士只有9萬人,產值貢獻不過900萬美元,和其他亞洲國家相較,還有至少3至5倍的成長空間,值得政府和業者一起努力。
-
2014-09-23 新聞話題.醫藥新聞
醫療奇蹟!斷4肢美軍 成功移植雙臂
【聯合晚報╱國際新聞組/綜合報導】李醫師 台灣出生15歲赴美 台灣出生、15歲赴美的巴爾的摩約翰‧霍普金斯醫院整形外科主任李為平 (W.P.Andrew Lee),去年12月18日率領團隊,為第一個在伊拉克戰爭失去四肢而幸運存活的美國軍人布倫丹.馬洛科進行雙手臂移植。住在紐約市的馬洛科,2009年在伊拉克遭到路邊炸彈攻擊失去雙手雙腳。迄今已有大約300名美軍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戰爭失去手臂或手掌,而軍方正贊助這類移植手術,以協助這些受傷的軍人。馬洛科接受的持續13小時手術,是美國第7宗雙手或雙手臂移植。李醫生以前曾在匹茲堡大學主持過三宗這種手術,包括2010年主持當時唯一手肘以上的移植手術。手術結束一個月後馬洛科在推特發文說,新的手臂「已經會動一點點了」。馬洛科的父親艾力克斯對捐贈者的家人表示感謝,「他們做了無私的決定,改變我兒子的生命」。移植捐贈者雙臂及骨髓 李醫生也為26歲的馬洛科移植捐出雙手臂的死者的骨髓,以協助他的身體接受新肢,盡可能減少使用防止排斥藥物的必要。手術團隊計畫與馬洛科28日召開記者會討論這次成功的移植手術。馬洛科的父親艾力克斯說,兒子要等到記者會才會公開發言,但馬洛科一直在推特上談到手術並貼照片。他在臉書上形容自己是「受傷非常嚴重的軍人」。馬洛科18日推文說,「今天是我手術滿一個月的日子,手臂已經會動一點點了」。他回應NASCAR賽車手凱斯洛斯基的推文,說「我內心的激動言語難以表達。我覺得終於重獲新生了」。李:新臂要等1年才知機能 15歲時從台灣來到美國的李醫生28日接受訪問時說,馬洛科的移植手術是迄今最複雜的程序,必須等一年多才知道新手臂能發揮多大的機能。他解釋說,神經再生一個月頂多只能長一吋,因此很可能得過兩年才知道整體復原程度。李醫生在匹茲堡大學時,率先發展出馬洛科接受的新式壓制免疫機能方法。他先後主持為5個病人接上新手,並給予捐贈者的骨髓。這五個病人都復原得很好,有四個人只需注射一劑抗排斥藥物,不像大多數接受移植的病人必須使用混合藥物治療。這是美國第7例雙手掌或雙手臂移植的案例。這場移植手術包括連接雙臂的骨骼、血管、肌肉、肌腱、神經與皮膚。馬洛科說:「不管怎樣我不會改變決定…我覺得很棒,我還是同一個人。」 ※延伸閱讀》‧Soldier who lost all four limbs in Iraq bomb blast receives double arm transplant ‧醫界案例/國內 最快1年出現4肢移植 ‧醫界案例/國外首宗 病患反悔 右手切除
-
2014-09-23 新聞話題.醫藥新聞
子宮頸癌疫苗/醫師懷疑「某批疫苗品管不良」
【聯合報╱記者詹建富、施靜茹/台北報導】國內醫師指出,子宮頸癌疫苗上市十多年,施打人口有四、五億人,從未聽過有像日本的案例,懷疑可能是某批疫苗品管不良導致。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曾志仁表示,據他了解,日本會爆發此一疫苗風波,是反疫苗團體成員的十四歲女兒,施打後出現「疫苗後慢性疼痛症候群」,膝關節痠痛,因而檢舉;日本政府因此檢討五年內不良反應通報個案,後來研判其為單一事件。曾志仁說,日本厚生勞動省公告,目前六百萬名打過子宮頸癌疫苗者,只有四例出現嚴重疫苗後慢性疼痛症候群超過一周;英國八百萬名接種者中則有六例,「發生率很低」。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開發中國家應在二○一八年前,將其列入公費疫苗。※延伸閱讀》‧子宮頸癌疫苗 日本「不鼓勵」接種 ‧子宮頸癌疫苗爭議/未有重大不良反應 台灣仍續推動
-
2014-09-23 新聞話題.醫藥新聞
防伊波拉 2醫師前進奈國
【聯合晚報╱記者李樹人╱台北報導】西非伊波拉疫情緊張,而我國在奈及利亞設有代表處及駐外人員,當地也有80多名台商與僑胞,衛福部疾管署決定派出國內首席防疫醫師羅一鈞、蔡懷德兩人,8月25日前往奈及利亞,提供諮詢及防疫物資,並收集防治感染的第一手資料。疾管署副署長周志浩指出,兩名防疫醫師將與當地的伊波拉應變小組聯繫,掌握第一手防疫資料,讓疫情決戰境外。專長熱帶醫學的防疫醫師羅一鈞指出,此行預計拜訪當地世衛組織跟美國CDC、奈國當地衛生單位聯合組成的應變小組,希望參與他們防治感染的過程,蒐集到第一手的資料。羅一鈞說,目前奈及利亞的疫情已經獲得控制,前往當地後,將遵守世衛組織建議,不會直接接觸病人,也不會進到當地檢驗伊波拉的實驗室。專攻傳染病防治與家庭醫學的蔡懷德則表示,奈及利亞目前出現許多不實的疫情謠言,以致人心惶惶,這次將向駐外人員及僑民進行宣導,並指導預防措施。周志浩指出,兩名防疫醫師8月25日出發後,預計在當地停留10天,造訪首都阿布賈(Abuja)及與台商、僑胞最多的大城市拉哥斯(Lagos),除宣導之外,他們也攜帶200件全身式防護衣、100件隔離衣與N95口罩等防疫物資到奈國。依據WHO資料,截至8月18日,奈及利亞伊波拉病毒感染病例數15例,其中4例死亡,西非4國(幾內亞、賴比瑞亞、獅子山及奈及利亞)共累計2473例,造成1350人死亡。周志浩提醒民眾,自疫區返國後21天內應自主健康管理,如出現有發燒、嘔吐、腹瀉、皮膚出疹等不適症狀撥打國內免付費防疫專線1922(或0800-001922)洽詢,就醫時主動告知醫師旅遊史及接觸史。【2014/08/22 聯合晚報】
-
2012-02-12 運動養生.聰明飲食
地中海飲食/無魚不歡 蔬果添長壽
【聯合報/記者趙容萱/台北報導】▇ 地中海飲食 4大特色「地中海飲食」指的是地中海周邊希臘、西班牙、義大利、法國等國居民多攝取新鮮蔬果、低脂魚類,雖然和美國人或北歐人攝取同樣熱量的飲食,但較少出現心血管疾病及癌症。台中榮總營養師王葦寧說,地中海飲食特點,是善用當地富含各式各樣抗氧化物及多酚的農特產品:1.多魚少肉:以低脂肪的魚貝海鮮和豆類做為食物來源,取代紅肉、加工食品。2.優質脂肪:烹調多採用橄欖油,橄欖油因含單元不飽合脂肪酸和多酚,可提高好的膽固醇,減少動脈硬化。3.新鮮食材:新鮮蔬果如番茄、甜椒、蒜頭、洋蔥和堅果等都是抗癌食物;連佐料香草植物如羅勒、迷迭香等也具抗氧化作用,防止壞膽固醇。4.來點小酒:適度飲用紅酒,能預防動脈硬化。▇ 3大成效1.對抗心病世界衛生組織(WHO)曾公開推崇地中海飲食,促進人體健康、長壽,使人充滿活力的最佳飲食法。研究也證實,地中海飲食能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預防心臟病、中風。2.遠離癌症王葦寧說,地中海飲食大量攝取魚類、蔬菜,富含各式各樣的抗氧化物及多酚,具有抗癌作用,陸續有研究證實,地中海飲食有益身體健康。3.讓你長壽瑞典哥德堡大學薩爾葛蘭斯卡研究院分析1200名地中海地區長者飲食習慣,經40多年追蹤發現可讓人活更久。研究顯示,70歲年長者若採地中海飲食,壽命平均比食用大量肉類、畜牧類產品者更長,推估多活2到3年,8年後仍健在的比率增加20%。▇ 執行難度 ★★王葦寧指出,地中海飲食金字塔的底層強調,好的飲食要搭配適度運動與愉快的用餐氣氛。第一階:包括蔬果、穀類、橄欖油、豆類、核果、種子、香草植物,可每天吃。第二階:魚類和海產,可常吃,但不必天天吃。第三階:家禽、蛋類、乳製品要適量,最頂端紅肉(豬肉、牛肉)和甜點偶爾吃;金字塔左邊強調多喝水,每天喝適量紅酒。王葦寧建議,攝取飲食均衡,堅果類不要過量,可多吃深海魚,以蒸、煮為佳,少用油炸;紅酒攝取也要注意,原則男性一天量不要超過240cc,女性不要超過120cc。▇ 施行地中海飲食應注意…王葦寧說,地中海飲食是一種金字塔結構的健康飲食概念,強調食物適量即可,不見得吃多就好。1.腎臟病患:食用蔬果時,要注意鉀離子含量。2.癌症病患:地中海飲食常吃生菜,建議癌症病患或虛弱者,可先汆燙後再涼拌。▇ 地中海飲食推薦食譜● 海鮮沙拉材料:蝦去殼留尾6隻、透抽1隻、甜椒2個、紫洋蔥1個、蘋果1顆、牛番茄2個、香菜、九層塔、橄欖油2匙、檸檬汁1匙、紅酒醋2匙、黑胡椒、鹽作法:蝦、透抽燙熟後冰鎮,撈出備用。其他食材切丁或絲,加入以上料拌勻,最後再撒上黑胡椒、鹽。● 白酒生炒雙色花椰菜材料:白花椰半個、青花椰一個、蒜半顆、白酒、橄欖油、鹽、胡椒少許作法:1.白花椰、青花椰汆燙。蒜切薄片,以橄欖油爆香。2.把白花椰菜、青花椰菜放入鍋內拌炒,加白酒悶熟,加鹽、黑胡椒佐味即可。TIPS:除花椰菜,可加入青豆、磨菇、甜椒等拌炒。● 南瓜濃湯材料:南瓜半個、洋蔥半個、紅蘿蔔一條、西洋芹兩根、水200cc,橄欖油、鹽、胡椒少許作法:1.南瓜去皮切小塊,紅蘿蔔、洋蔥切丁,西洋芹切丁。2.少許橄欖油先把洋蔥炒軟,依序放紅蘿蔔、西洋芹、南瓜略炒,加水以大火煮開,轉中小火煮20分鐘。3.待涼後用果汁機打成泥,加鹽、胡椒佐味即可。 ※聯合新聞網提醒您:開車不喝酒!
共
59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