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3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搜尋
PCR
共找到
1781
筆 文章
-
-
2020-04-29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陳時中:台精準防疫戰略不變 普篩不符效益
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天說,社區確實可能有無症狀的新冠肺炎感染者,但台灣依科學依據的精準防疫策略,既避免浪費資源,也對社區影響有限,目前戰略不會改變。今天是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成立第100天,陳時中下午在記者會特別花20分鐘介紹防疫100天的台灣模式,釐清社會自疫情發生以來,各界對新冠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普篩、快篩的爭議。陳時中表示,民眾可能會以為普篩、快篩,篩之後會有結果,可以把病人都找出來;但快篩只是檢驗時間比較短,但會有偽陽性、偽陰性,不能真的把所有病人都找到。若從經濟角度試算,快篩台灣2300萬人,每人新台幣200元,需要46億元;價格較低,但準確度偏低;若是以現行咽喉拭子PCR檢驗,2300萬人需要690億元;準確度高,但價格也高,且必須耗費大量的時間精力。陳時中說,台灣的現狀是篩了6萬多人,每人3000元,花1.8億元,是全球少數還可以維持正常社會運作的國家。普篩的效益不高,陳時中說明,假設台灣的武漢肺炎盛行率為萬分之18,看似健康的人口1800萬人,需花費540億元普篩,才能夠驗出其中3萬2577人無症狀感染者,其中還有1797人屬偽陽性,需將上述偽陽性個案進行隔離後再檢測,才能回復正常生活。陳時中說,以目前疫情狀況來看,武漢肺炎相關通報6萬956例中,以PCR核酸檢測花費1億8000萬元,進一步進行疫調後僅10人查無感染源,後續影響17人確診。指揮中心認為,這顯示為找出無症狀患者,全面以PCR篩檢方式進行普篩,不只浪費公帑及珍貴的醫療人力資源,且不符效益。陳時中表示,很多人會問,國外都有普篩;如韓國、義大利疫情狀況嚴重,只能透過封城、大量篩檢,進行個案分流治療;待疫情獲得控制後, 仍要採取逐案疫調方式。但台灣個案數少,透過醫師評估症狀,準確通報採檢,並由衛生單位精準疫調,及早掌握密切接觸者,有效控制疫情,這有科學依據。陳時中提醒,篩檢陰性不代表不會染病,保持社交距離才是防疫之道,如果普篩後,民眾自以為陰性就放鬆防疫戒備,如丟掉口罩、不保持社交距離、隨意出入人潮擁擠處,病毒反而可能找上門。陳時中說,整體效益符合科學性,目前戰略上不會變,當科學證據不斷出來,或新藥、疫苗問世,有更多數據出來後可能會調整戰略,但精準戰役是成功的。
-
2020-04-26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醫師分析磐石艦5大關鍵點 認為台灣應調整防疫腳步
國軍敦睦艦隊磐石艦的染疫人數已增加到31人,疫情仍持續擴大中,台南市立安南醫院副院長許秉毅分析磐石艦疫情5大關鍵,認為從其中各項必需要重視到台灣防疫的隱憂,中央是否應該提升採檢能量與檢驗技術,對所有入境者作全面篩檢,是當前重要的議題。而很多人關注磐石艦上的疫情到底從何而來,是台灣原本就有帶原者上船,還是官兵在帛琉染疫?許秉毅也表示,要釐清這個問題並不難,只要分析磐石、康定、岳飛三艘軍艦之官兵在「航行中的就醫人次之差別時間點」,應該就能確定染疫的時間點。胃腸肝膽科醫師許秉毅分析,關鍵之一是現在很多人責難船上醫官,認為沒有能在第一時間發現疫情,但事實上年輕而且臨時被徵調上船的醫官,在欠缺相關資料與檢測工具的情況下,加上船上又沒有發生肺炎,要發現疫情真的是「連神級的醫師大概都做不到」關鍵二,有人認為為何當初沒有防止有染疫的官兵上船,許秉毅認為,以新冠肺炎病毒有許多無症狀的帶原者來看,唯有在上艦前對所有將上艦者作「全面性新冠病毒篩檢」,才能有效避免有症狀或無症狀的感染者上艦,光用是否有感冒症狀作為是否可上艦之依據顯然不足。關鍵三,在船上根本很難從發燒等症狀做出染疫的診斷,除非船艦備有「新冠肺炎採檢包、PCR儀器、熟悉採檢技術之醫師及操作儀器之醫技人員」,才有可能針對發燒及出現呼吸道症狀之官兵,即時確定診斷是否有罹患新冠病毒感染,事實上這是目前國軍所有船艦所欠缺的。關鍵四,磐石艦靠岸後,雖然聯檢小組有上船稽查,但短短半天時間,除非全面普篩否則根本難以發現疫情,但許秉毅認為,還是有跡可循。依據國防部公布的資料顯示,敦睦支隊三艘軍艦中磐石、康定、岳飛三艘軍艦之官兵在航行中的就醫人次分別為226、25、16次,很明顯的,如果三艦艇上之官兵數相當,磐石軍艦之官兵就醫率遠高於其他兩艘軍艦,顯示極可能盤石艦上有傳染性疾病在蔓延。不過,現有的查核項目可能未列入各船艦就醫人數與人次之比較,以及作下艦人員的全面性病毒檢測。而關鍵五,船上的「0號病人」到底源自台灣或帛琉?許秉毅認為,仔細分析磐石、康定、岳飛三艘軍艦之官兵在「航行中的就醫人次之差別時間點」,有可能可以回答這個問題。如果磐石艦之官兵就醫率在「離開台灣不久就高於其他兩艘軍艦 (起始點分離) 」,代表0號病人緣自台灣本土;相反的,如果磐石軍艦之官兵就醫率是在「3月15日離開帛琉後,才高於其他兩艘軍艦 (中途點分離) 」,則傾向0號病人是在帛琉染疫。許秉毅表示,台灣防疫做的好,但磐石艦卻引發重大危機,而從磐石的經驗,大家應該要關注的是「是否每天仍有一些無症狀的感染者正經由世界各地的航班或其他的盤石船艦進入台灣? 」他表示,台灣目前針對入境者,採取居家檢疫14天的方式,但根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小組召集人張上淳教授的發現,國內無症狀感染體者內病毒由陽轉陰時間的中位數是「18天」,範圍大概在「7天到41天」之間,某些無症狀的感染者在隔離14天後,還是具有傳染性,這些人一旦進入社區,就有可能成為社區傳播的「隱形炸彈」而近來美國史丹佛大學在加州 Santa Clara郡所作的一項研究顯示:Santa Clara 居民抽樣檢查的新冠病毒抗體陽性率為2.8%,是美國政府公佈之該地區之確診病例數的「50至85倍」,意味著無症狀感染者的數目遠超過過去的估計。未來台灣對來自世界各地之班機上的無症狀旅客入境後是繼續採取「守株待兔」的隔離方式,還是要轉守為攻,經由提升採檢能量與檢驗技術,對所有入境者作全面篩檢,是大家急需處理之問題。
-
2020-04-2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韓國檢測二度確診患者 初步判定幾無傳染性
韓國接連出現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痊癒患者二度確診案例,當局進行病毒分離檢測部分結果今天出爐,初步判定二度確診者幾乎不具傳染性。韓聯社報導,韓國中央防疫對策本部長鄭銀敬今天在例行記者會表示,當局針對39例二度確診案例進行病毒分離檢測,其中6例完成培養檢測結果呈陰性,其他33例仍在進行檢測。鄭銀敬說明,雖然在聚合酶鏈反應(PCR)檢測中呈陽性,但在病毒培養檢測中呈現陰性,判斷應幾乎不具傳染性或傳染性很低。媒體問及是否該改以病毒培養檢測代替PCR作為痊癒判定標準,鄭銀敬回應,目前各國都是以PCR為準,且病毒培養需時2週以上,以此作為解除隔離的標準不太務實。截至今天,韓國境內二次確診患者累計207例,較前一天增加15例。中央防疫對策本部今天也公布對25名恢復期患者的調查結果,確認全員體內都產生可對抗病毒的「中和抗體」,不過,其中12例仍在病毒基因檢測中呈陽性。鄭銀敬說明,這顯示患者雖然產生中和抗體,但未能完全清除病毒,推測病毒在體內殘留的時間長短可能不同。不過她也強調,這是針對恢復期患者的調查,並非解除隔離的案例,不能以此推論解除隔離者有5成可能二度確診。
-
2020-04-21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稱感染人數比官方高50倍 史丹佛大學的新冠抗體調查可靠嗎?
兩個多禮拜前就看到新聞報導說史丹佛大學正在做新冠抗體調查,然後最近幾天就幾乎天天都會看到某某教授在電視新聞裡洋洋得意地說《真正的感染率是比實際多出幾十倍》。我心裡真是感觸萬千:一個人人嚮往的一流學府竟然也會淪落到如此地步,需要把未經證實的研究結果先在媒體公佈,藉以爭名奪寵。科學研究所應恪守的嚴謹態度,已經蕩然無存。不管如何,千呼萬喚這項研究總算是在大前天(2020-4-17)刊載於預印本網站MedRxiv,而毫無意外,媒體也就立刻傻乎乎地報導《史丹佛大學已經發表什麼了不起的結果》。這篇尚未被審核的論文標題是COVID-19 Antibody Seroprevalence in Santa Clara County, California(加州聖塔克拉拉縣的COVID-19抗體血清盛行率),而它最重要的結論是《4萬8千到8萬1千聖塔克拉拉縣的人在四月感染新冠;這是比確診人數多出50到85倍》。50到85倍!這是多麼驚人的數據啊!根據這個數據,華爾街日報就在同一天就發表New Data Suggest the Coronavirus Isn’t as Deadly as We Thought(新數據表明冠狀病毒並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致命),而很多讀者也就紛紛發表意見,說居家抗疫根本就是庸人自擾、大驚小怪、多此一舉,應該立刻解除等等。這項研究是在4月3日和4日兩天測試從臉書招募來的3千多人(臉書招募!?),而它所採用的測試盒是購自一家位於明尼阿波利斯,名叫Premier Biotech的公司。儘管論文裡說這家公司是試劑盒的製造商,但實際上這家公司只不過是個代理商。根據這家公司網站,製造商是杭州的Hangzhou Biotest Biotech, Co., Ltd,所以我就循線查出這家杭州公司的中文名字是《博拓生物》。可是,《博拓生物》所列出的11種傳染病檢測試劑盒裡卻沒有新冠檢測這個項目。直到我點擊《博拓生物》的英文版網頁後,才發現真的是有新冠檢測試劑盒,而且它還是這個英文網頁的主打產品。那,為什麼中文版沒有,英文版就有呢?NBC News在該論文刊載的前一天(2020-4-16)就已經發表Unapproved Chinese coronavirus antibody tests being used in at least 2 states(未經批准的中國冠狀病毒抗體測試至少在兩個州使用),而其中就有提到史丹佛大學所使用的那個新冠檢測試劑盒。它說:「根據衛生官員,FDA文件和中國製造商之一的發言人說,明尼阿波利斯的Premier Biotech和科羅拉多州的Aytu Bioscience這兩家美國公司正在發配未經批准的中國製造商的測試。…杭州的Biotest Biotech公司在周三回覆:『很遺憾地通知您,根據政府的最新監管政策要求,我們已暫停COVID-19 IgG / IgM快速測試的出口銷售。』」也就是說,史丹佛大學所使用的最關鍵的實驗器材是一個中國製造,未經核准,已經被禁止出口的試劑盒。所以,你現在應當知道,為什麼這個試劑盒只在英文版才看得到了吧。有關這個試劑盒的可靠性,論文裡是這麼說:「在研究之前,可以得到製造商的性能特徵(使用85個確定的陽性樣品和371個確定的陰性樣品)。 …我們使用史丹佛醫院37位RT-PCR陽性患者的血清對試劑盒進行了測試,…我們還對來自史丹佛醫院的30個COVID前樣品進行了測試,..」也就是說,有關這個試劑盒的可靠性,研究人員自己測試了37個陽性以及30個陰性樣品,但是主要的數據還是來自廠商(85個陽性和371個陰性樣品)。那,現在既然知道試劑盒是未經核准的,我們還能相信廠商的數據嗎?在刊載這篇論文的網頁,目前共有201個評論,而裡面有不少是看起來相當有學問的。他們對這篇論文提出種種質疑,包括樣品收集的偏差和統計學分析的缺陷。但是,還沒有人談到這個試劑盒來源的問題。要是知道它是來自中國,又未經核准,那…不管如何,這項史丹佛的研究,從兩個多禮拜前,也就是實驗都還沒有開始進行之前,就極力爭取媒體曝光,一直到今天,天天大肆吹噓。這就是新冠戰國時代醜惡的寫照。附註:在史丹佛那篇論文刊載的同一天,美國醫學會期刊JAMA發表The Promise and Peril of Antibody Testing for COVID-19(COVID-19抗體檢測的承諾和危險),對於市面上琳瑯滿目,未經核准的新冠抗體測試盒,表示關切和擔憂。原文:史丹佛的新冠抗體調查,可靠嗎?
-
2020-04-1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陳建仁:樂意和世界各國分享新的快篩技術
新冠肺炎疫情仍持續,副總統陳建仁指出,新冠肺炎病毒快篩有兩種,一種是檢測抗原,現在我國是利用即時聚合酶連鎖反應(RT-PCR)來做,但希望有一天可以有更快的檢測技術;另一種是檢測血液中的血清學標記(serologic markers)和抗體,希望一切進行順利,能盡快獲得許可,會很樂意和世界各國分享所有新的快篩技術。英國「每日電訊報」(The Daily Telegraph)日前專訪陳建仁,總統府今刊出相關內容。談到我國如何應對新冠肺炎疫情,陳建仁指出,台灣在2003年爆發嚴重SARS疫情,也學到審慎以對、迅速應變及超前部署這三件事,審慎以對部分,對全世界所有新興傳染病的監測非常重要,特別中國是個人口眾多的大國,是多種新興傳染病的發源地。陳建仁說,幸運的是,12月31日,疾病管制署的同仁在PTT(電子布告欄)上,發現一則來自武漢的通告,疾管署隨即在署內群組中分享,並發送電子郵件給中國疾病控制中心、世界衛生組織「國際衛生條例」(IHR)聯繫窗口,這就是審慎以對;其次,在必要時迅速發布旅遊警示。第三,陳建仁說是強化邊境檢疫,我國從起初的機上檢疫,以及後續對密切接觸者或從疫區來的乘客加強14天的居家檢疫,這次也升級傳染病醫療體系,並指定了幾家醫學中心,必須在各自的隔離病房照顧病人,避免把每位病患都送到同一家醫院;且台灣在最大容量上,有2萬間隔離病房、1萬4000台呼吸器。至於個人防護裝備部分,陳建仁說,我國記取SARS教訓,知道必須有一套口罩配發制度,也必須增加口罩的產量,現在一天可以生產超過1300萬片口罩。陳建仁也說,任何國家對疫情的防堵,永遠不嫌晚,也必須根據當前情況因時因地制宜,但仍可採行台灣的良好策略來抗疫,例如,社交距離、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居家檢疫都非常重要。陳建仁還說,提供第一線醫護足夠的個人防護設備也很重要,英國和美國都在勉力而為,台灣願意提供幫助。另外世界各國必須相互幫助,分工合作,儘快研發快速篩檢、抗病毒藥物,甚至疫苗,透過這些努力,應可以遏制疫情。陳建仁表示,快篩部分有兩種,一種是檢測抗原,現在我國是利用即時聚合酶連鎖反應(RT-PCR)來做,但希望有一天可以有更快的檢測技術;另一種是檢測血液中的血清學標記(serologic markers)和抗體,希望一切進行順利,能盡快獲得許可,會很樂意和世界各國分享所有新的快篩技術。
-
2020-04-1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新冠病毒為何會出現「偽陰性」?專家揭5個可能原因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日前日本公主號一名武漢肺炎康復患者,二採陰性出院,返台後三採竟轉為陽性,引起再度傳染擔憂。針對病毒偽陰性問題,台灣醫學實驗室管理學會理事長、醫檢師蔡宗仁表示,採檢病毒量越多,越容易檢測出來,而病毒量又受患者病程、採檢部位等因素影響,後續核酸萃取也會影響結果判讀,提醒檢驗陰性的民眾別輕忽,短期仍要做好保護措施,以免感染他人。蔡宗仁受訪時說明,目前主要以咽喉拭子,採集上呼吸道檢體,拿出棉棒後,其上有病毒,必須先去活化,避免感染風險,再萃取病毒RNA核酸後,最後用自動分析儀─病毒即時定量系統(real-time RT-PCR)分析,把RNA核酸反轉錄成DNA,再放大分析訊號,判斷是陰性還是陽性。蔡宗仁表示,採檢病毒量越多,越容易檢測出來,受以下因素影響:(1)病毒自身特性和病人病程:武漢肺炎的病程仍不清楚,人體受到感染後,免疫系統會與病毒「輸贏」拉鋸,病毒數量會高高低低,若採檢時病人病毒量低,可能會偽陰性,因此不能馬上排除,必須多次採檢。(2)採檢位置:實際上,下呼吸道檢體是較好的檢體,但目前以上呼吸道的咽喉拭子為主,採檢較方便。若感染者的咽喉處病毒量太少,採檢時可能沒採到病毒,會出現假陰性,因此必須多檢驗幾次。(3)檢體保存和運送:新冠病毒是RNA病毒,離開人體後容易死亡和降解。運輸過程中要保持低溫,不過台灣採檢到實驗室距離短、時間快,難超過72小時,影響應不大。(4)試劑偵測極限一個病毒可能檢測不到,但當有一千個病毒時,那就檢測得到,這就是試劑的偵測極限。偵測極限取決於檢驗的方法原理,若新冠病毒核酸試劑的偵測極限越低,偵測敏感度越高,假陰性會越少。(5)病毒核酸抽取抽取病毒核酸過程,會受操作人員或者使用的試劑以及設備的不同而影響,若抽取核酸量太少,加上去病毒活化過程,機器也可能測不到。但可以透過品管措施來克服。蔡宗仁提醒,檢測結果不是0(陰性)就是100(陽性),也有可能各種因素而呈現偽陰性,只要是疑似接觸者,檢測後雖是陰性,短時內不要掉以輕心,仍要做好保護措施,以免感染他人。參考資料: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為什麼會出現假陰性?(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延伸閱讀: 肥胖是武漢肺炎重症高危險因子! 3個瘦子習慣趕快學起來 新冠病毒常見「氣溶膠傳播」! 這些公共區域都超級危險
-
2020-04-16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台首例!台廠快篩試劑通過專案製造 85分鐘有結果
新冠肺炎台灣也要有快篩試劑了!食藥署署長吳秀梅今天下午在立院衛環會接受質詢時證實,國內近日已有一家廠商成功研發出快篩試劑並通過食藥署專案製造審核,最快85分鐘就有結果,目前正和醫院合作進行臨床測試。立法院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委員會今天上午至下午召開會議,討論衛福部因應武漢肺炎對醫療體系、健保、心理健康影響及因應。包含楊曜在內等多名立委皆詢問到國內快篩試劑專案製造、專案進口審核進度。吳秀梅表示,目前國內快篩試劑共有三件申請專案製造、40多件申請專案進口,總共有16家業者送件,截至目前已有一家國內廠商通過專案製造核准,也是國內首例核准的新冠肺炎快篩試劑,正在以臨床檢體進行測試。據她了解,該業者量產後將優先供貨給疾管署。而另外兩件專案製造申請部分,一件資格不符退回,另一件仍申請中。食藥署醫粧組科長鄭啟慧,會後接受記者電訪時表示,通過審核業者為瑞基海洋生物科技公司生產的「瑞基新型冠狀病毒檢測試劑」,該業者3月9日申請審查,食藥署收案後,該業者中間多次補件,包含性能評估等,終於在4月6日通過專案製造審核。鄭啟慧說,相關資料顯示,該快篩試劑可在新冠肺炎、流感、上呼吸道等八種不同病毒中(其中三種是冠狀病毒),精準抓出新冠肺炎的病毒,其專一性高而通過審查門檻,最快85分鐘可測得結果。不過,鄭啟慧也說,由於國內新冠肺炎臨床檢體取得不易,因此食藥署目前初步決定是有條件通過專案製造,業者目前正在和醫院合作、已申請IRB,以實際檢體進行臨床測試及評估,將以快篩結果和醫院的PCR檢驗結果進行比對,至少要能判斷五例陰性、五例陽性才過關、就能立即開始生產。據悉,該業者表示,生產出的試劑將優先提供給疾管署分配使用。
-
2020-04-15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快篩研發成功!工研院「疫開罐」準確率9成 1小時驗出
新冠肺炎疫情境外移入個案激增,值得注意的是在國外曾接觸過確診個案,甚至是已感染的旅客,入境時可能還在潛伏期,或是無症狀感染者增多,如何從一進國門就快速篩檢,成為防疫關鍵。工研院開發「手持式核酸分子快篩系統」,在潛伏期就能檢測病毒,1小時內完成快篩,準確度高達9成,可用於機場、診所等,有效阻斷傳播鏈。工研院手持式快篩 一小時就搞定工研院開發「手持式核酸分子快篩系統」,因技術優化,從桌上型變成掌上型,除了外觀與飲料罐一樣而稱為「疫開罐」,重量只有600公克。快篩研發成功來自兩大關鍵,生醫所所長林啟萬說明,新冠肺炎屬冠狀病毒,團隊透過國際基因定序資料庫,多重比對病毒的基因序列,區分SARS和MERS差異,從中找出相同表現,但也得與流感區隔,以排除干擾,而設計檢測的試劑「核酸探針」成份控制成為關鍵,在多組核酸的交叉比對之下,準確度高達9成。目前國際使用的檢測儀器以中央實驗室為主,傳統使用的聚合酶鏈鎖反應(PCR)熱循環儀,篩檢時間約4到8小時,工研院開發手持式核酸分子快篩系統,以恆溫擴增放大病毒檢測法,在感染初期於1小時內即可檢驗,並針對機場入出境檢測,最快40分鐘內可得結果,速度至少快6倍。手持式檢測儀器體積小,民眾無須再奔波往返醫院,有效減低醫療人員負擔。潛伏期就可驗出 儘早做防疫措施相較於SARS、MERS病毒在潛伏高峰期時就出現症狀,新冠肺炎最讓人頭痛是「潛伏期症狀不明顯」,捉摸不定。工研院採核酸檢測技術,針對病毒本體做檢測,在感染初期,從鼻咽喉取得樣本後,再以滴管取出滴在試管中,運用專屬光學即時偵測模組進行檢測,在未發燒或其他症狀前能檢驗出,儘早防疫。為加速量產,目前工研院已與產業界、政府單位、研究單位及醫療院所,包括與國防部國防醫學院預醫所及4家廠商共同合作外,也將與醫療院所合作,預計於6月底運用工研院GMP的場域,完成1萬套恆溫核酸擴增探針試劑套組,希望未來在廠商加入後,7月底完成技轉、達到量產疫開罐的準備,提供第一線防疫人員更精準快速的檢測與防護。
-
2020-04-1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影/籲胸部X光列急診必要檢查 醫師:較不易有漏網之魚
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台灣公共衛生學會、台灣急診醫學會,今(12)日聯合召開新冠肺炎疫情專家線上研討會,分析目前台灣整體的防疫情形,台大公衛學院副院長陳秀熙針對是否該施行入境者全面普篩的議題,表示目前境外移入人數一天僅千人上下,全部做RT-PCR(核酸檢測)是可行的辦法,且費用僅3500元,比居家檢疫14天總額補助1萬4000千元還划算,因此呼籲如果負擔得起,就可以實施。由於最近檢疫過程中,出現有患者無症狀,但照X光發現有肺部浸潤的情況,篩檢後是陽性確診,台大急診部主任黃建華在會議中建議將X光列入急診的檢查項目,他表示因為發現有病人只是腰痛、肌肉痠痛來求診,結果照X光後,發現肺部有發炎的白色影像,最後採檢也是呈陽性反應,希望能將X光一併放入急診檢查流程之一,對於防範無症狀感染者,才會有比較完整的效果。
-
2020-04-0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新冠肺炎金巴黎舞廳男住院77天 張上淳:陽性反應很弱
國內確診新冠肺炎金巴黎舞廳男自1月24日確診,由於我國確診個案出院需三採陰性,但其採檢始終無法達標,至今尚未解除隔離,目前已住院77天,創我國最高紀錄。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也認為,這名台商的確是我國目前最強個案、很特例,另一個和他很像的個案在上周已驗出三陰。案三在住院時間時陰時陽,陽性的反應很弱,PCR反應病毒量非常低,但是否有傳染力,我們目前無法很清楚證實。對此,有部分專家建議,個案住院時間過長,可透過釐清病毒是活是死作為出院判定,張上淳表示,案3目前住院時間是很長久,當初病毒是培養不出來,後續也沒有特別培養病毒,但新冠肺炎確診者解隔離、出院政策上,專家小組沒改變方向,仍需三採陰性作為標準。
共
60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