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1-04 新聞.健康知識+
搜尋
NGS
共找到
558
筆 文章
-
-
2020-01-04 養生.聰明飲食
專家分享25個享瘦祕訣 午餐時間很關鍵
想要健康減肥,三餐一定要定時定量,國立台灣大學以及中原大學營養課程教師洪泰雄,整理25種享瘦不得不知的營養祕密,出版「那些吃東西教我的事」,他強調,早餐最重要,一定要吃,午餐一定要在下午三點前吃完,晚間九點後,則千萬別再進食。洪泰雄說,三餐正常吃且吃得均衡,就能避免身體把熱量合成脂肪儲存,才能有效的減重且可長期維持。三餐中,早餐最為重要,英國飲食協會調查發現,不定時吃早餐的人,會比減重前胖6.5公斤;另一項研究則發現,早上6點到9點40分攝取豐富蛋白質早餐,可降低脂肪合成的機率,且擁有較久的飽足感。另外一篇研究則顯示,若能維持在下午三點以前吃完午飯,體重下降幅度明顯增加,因為中午時間是身體消耗熱量最多的時間,午餐吃得再飽,傍晚5點到6點就會消化吸收完成,因此7點前吃晚餐是最佳時機,最晚不超過9點,也建議每天在晚間11點入睡,讓身體能維持正常的代謝。有些民眾在減肥過程中,以為整天呈現飢餓感,就是身體正在「瘦」的訊號。洪泰雄說,身體長時間處於飢餓狀態,身體會習慣用較少的熱量去運作,當某一天實在餓到受不了,恢復正常飲食時,即使民眾有在控制基礎代謝率,甚至吃得比基礎代謝率還少的熱量,也可能讓身體意識到「這是多餘的」將其熱量儲存成脂肪。長期如此,體重將起伏不定,身體失去平衡,營養失調。洪泰雄說,人就算是不從事任何活動,也會消耗熱量,這就是基礎代謝率,即使減重,也要攝取足夠的熱量才行。為了不讓基礎代謝率退步,一定要避免四種NG行為:一,為避免水分不足,含糖飲料千萬要少喝;二,減少久坐,能站就不要坐,盡量多走動;三,避免攝取低熱量,別以為有餓就有瘦;四,情緒穩定,別讓生氣時間多於快樂時間。
-
2020-01-03 養生.健康瘦身
減重秘笈!學者:下午3點前吃完午餐熱量消耗最快
想要健康減肥,國立台灣大學以及中原大學營養課程教師洪泰雄說,只要理解人體代謝的訊息,理解胃飢素、瘦體素的形成原理,並善用飲食原則,餓不餓就能讓自己決定。他也提到許多男女,都會有錯誤的減肥觀念,像是一天只吃一餐,或是不喝水等,都可能愈減愈肥。另呼籲三餐一定要定時,早餐最重要,午餐一定要在下午三點前完食,晚間九點以後則千萬別再進食。人類為了維持生命,攝取食物是維持體力的重要來源,人體透過訊息的傳遞,讓大腦知道「肚子餓了」,洪泰雄說,當肚子餓時,胃壁會製造促進食慾的荷爾蒙「胃飢素」,並傳遞到大腦,產生飢餓感,促發進食的行為。當胃攝食食物達到八分滿時,腦下垂體的下視丘就會分泌「瘦體素」告知身體不用再進食了,因此,飢餓與飽足全受到胃飢素以及瘦體素的影響。洪泰雄表示,當大腦傳達肚子餓的訊息時,千萬別讓胃空轉,不進食,進食時,建議一定要細嚼慢嚥,若是瞬間吃下大量的食物,吃飽的訊息來不及傳導到大腦,過度累積在胃中的食物,就會增加變成大肚腩的機率;而八分飽的飲食習慣,也能讓瘦體素能夠順利運行,開始消耗熱量。有些民眾在減肥的過程中,以為整天呈現飢餓感,就是身體正在瘦的訊號。洪泰雄說,身體長時間處於飢餓狀態,身體會習慣用較少的熱量去運作。當某一天實在餓到受不了,恢復正常飲食時,即使民眾有在控制基礎代謝率,甚至吃得比基礎代謝率還少的熱量,也可能讓身體意識到「這是多餘的」將其熱量儲存成脂肪。長期以來,體重將會起伏不定,還會讓身體失去平衡,營養失調等。洪泰雄說,人就算是不從事任何活動,也會消耗熱量,這就是所謂的基礎代謝率,即使要減重也要攝取足夠的熱量才行。不過,為了不讓基礎代謝率退步,有四種NG行為,一定要避免。一,為避免水分不足,含糖飲料千萬要少喝、二,減少久坐,能站就不要坐,盡量多走動、三,避免攝取低熱量,別以為有餓就有瘦、四,情緒穩定,別讓生氣時間多於快樂時間。一定要正常吃三餐嗎?洪泰雄說,三餐正常吃且吃得均衡,就能避免身體把熱量隨意合成脂肪儲存,這種方法是最有效的減重且可長期維持的方法。洪泰雄說,三餐中,早餐最重要,英國飲食協會調查發現,不定時吃早餐的人,反而會比減重前胖6.5公斤;而Obesity研究發現,早上6點到9點40分攝取豐富蛋白質早餐,可降低脂肪合成的機會,且蛋白質可以持續較久的飽足感。另外一篇研究則顯示,若能維持在下午三點以前吃完午飯的民眾,體重下降的幅度明顯增加,因為中午的時間是身體消耗熱量最多的時間,且即使午餐吃得再飽,傍晚五到六點就會消化吸收完成,因此七點前吃晚餐是最佳時機,最晚不宜超過九點,也建議每天在晚間11點入睡,讓身體能維持正常的代謝。洪泰雄整理25個享瘦不得不知的營養秘密,將其內容出版「那些吃東西教我的事」中。
-
2020-01-02 養生.聰明飲食
怎在日常飲食落實「低醣」?從主食到點心掌握5原則
所謂的三大營養來源,是指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我們每天進食也都是在吃這些東西,一項食物裡,通常不會僅僅只含一種營養素,而是包含不同比例的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質。酉字邊的「醣」,就是碳水化合物,糖與澱粉都屬於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進到腸胃道後,在人體消化之後分解成葡萄糖。葡萄糖進入血流,在胰島素的幫忙下,葡萄糖才得以進入細胞。不管我們要走路、跑步,還是單純只是坐在沙發滑手機,都需要葡萄糖作為身體能量來源。沒被使用的葡萄糖,轉成為肝醣貯存於肝臟、肌肉;若還有太多的話,再被轉成脂肪。現在大家有時說要生酮飲食,有時說要低醣,有時又是高蛋白,都是想藉由選擇食物的內容物,改變體重。今天我們來看看想「低醣」飲食時,可以怎麼做?先從減「糖」做起:米字邊的「糖」,是「醣」的一種,是我們NG飲食中最常吃得太過頭、太多的碳水化合物。加了糖的飲料、食物總是變得更吸引人,但它們對健康並不好,喝利用高果糖漿調製的飲料,或吃甜甜的糖果,葡萄糖會很快地僅入血流,影響血糖高低,很容易增加胰島素的阻抗性,讓人更容易罹患糖尿病。當你想要減「醣」時,務必要先從減「糖」做起,先從減少吃糖果、吃甜點蛋糕、喝果汁、喝大杯糖飲的習慣開始努力。假如這項食物是有產品標示的,只要上面提及「蔗糖、葡萄糖、果醣、麥芽糖、糖蜜、水解澱粉、轉化糖、玉米糖漿、蜂蜜」等成分的,就是指添加糖份,請小心一點。盡量選擇每100公克裡,糖份小於5克的食物,若100公克裡糖佔了20克以上,就屬太多了。接下來,我們平常在飲料店買飲料,或在上餐廳用餐,就看不到食品標示,因此我們也要學會辨識各種含糖食物。最常見的地雷,你可能以為:「不能吃甜,那吃酸可以吧!口味酸酸的飲料、醬料,糖份就不高。」錯!當口味原本是酸的時候,味道上就會加上不少的糖來調整,所以當你喝一杯檸檬紅茶時,口味雖然有酸酸的感覺,但裡面糖份會比紅茶來得更高。酸梅汁、酸辣醬等等,其實也都是帶有大量的糖份,務必要注意。另外一個減糖重點是,不要喝果汁。過去大家以為果汁很健康,但果汁比水果少了纖維,卻增加了更多更多的糖,即使是百分之百還原果汁裡的糖份都還是很高,喝了人也不會有飽足感,還會吃更多食物。因此,請不要喝果汁!更多減糖方式請看「七招減糖大作戰」,讓自己身體愈來愈習慣無糖口味,從心減少對糖的依賴和成癮,才能讓自己往健康路上邁進。重新思考主食選擇:「醣」裡面包含了「糖」和眾多澱粉類,而大部分的文明裡,我們都是吃澱粉多醣類為主食。有的吃米飯,有的吃麵包,有的則吃麵條、麵食。因此我們從小就被灌輸「白飯一定要吃飽吃足」這樣的概念,沒吃完自己面前的那碗白飯包準被家長念。然而,現在我們了解,這些主食通常都屬於精緻澱粉,是高碳水但低纖維的,在體內會快速被消化轉成葡萄糖,讓血糖上升的很快,因此對健康而言不是那麼理想。當然,這並不是叫大家都不要吃飯吃麵吃麵包了,但在選擇上,真的可以做一些調整。例如你可以選擇糙米,而不是白米。糙米是全穀類,帶有胚芽、胚乳、和麩皮,這些是我們體內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重要來源,這就是我們該選的主食!除了糙米之外,紫米、全燕麥、糙薏仁也都是好的全穀類來源。記得,不要吃太多白米、白麵包、白麵條等精緻澱粉類型的主食,而是要改吃全穀類的主食。你可以戒糖,但不要完全戒醣,還是要攝取全穀類的碳水化合物,只是要少一點精緻澱粉。剛開始從吃白米改成吃糙米之際,是非常困難的,畢竟這是大家從小被教導,且維持好幾十年的習慣。你可以有段過渡期,以漸進式的方式來讓自己更習慣糙米。像是剛開始先買市面上包裝好的「糙米20%,白米80%」的米來煮,這算是踏出第一步。接著可以一次各買一包白米、一包糙米,要煮的時候就白米一杯、糙米一杯,這樣就達到50%、50%的目標。接下來再逐步增加糙米比例。目前外食選擇中,提供糙米飯的店家實在是少之又少,建議便當店、自助餐等店家,可以考慮提供糙米飯選擇,讓更多外食族能吃的健康。多吃低澱粉的蔬菜蔬菜裡具有大量的維生素和礦物質,是人體獲取天然抗氧化劑的重要來源。嚴格來說,蔬菜含有大量纖維,纖維也是多醣類,但為什麼我們該多吃這種「醣」呢?因為纖維是人體難以消化的多醣類,我們吃進去後不會增加體內什麼熱量,也不會影響血糖的波動。如果膳食纖維足夠,可以維持腸道健康,減少便秘,有些纖維還能降低身體膽固醇數值。整體來說,高纖飲食能降低第二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與腸道癌症的機會。還有,纖維比較多的時候,食物就比較具份量感,讓人飽足。在我們選擇低醣飲食時,低澱粉的蔬菜務必要吃得足夠。澱粉類比較高的植物通常是根莖類,像紅蘿蔔、地瓜、馬鈴薯、玉米、甜菜等,澱粉就比較多。如果你想吃地瓜或馬鈴薯,記得把它們算在主食那一類。那哪些是應該多吃的低澱粉蔬菜呢?大家常吃的花椰菜(青色與白色都是)、菠菜、高麗菜、蘆筍、菇類、萵苣等等都是!增加優質蛋白質如果你想要減醣、也想要減重,那每一餐都添加優質蛋白質就非常重要。攝取足夠蛋白質時,我們身體會比較有飽足感,比較不會一直好餓想吃點心,而且還能在減重的同時維持住肌肉的質量。魚類、雞肉、奶類、蛋類、無糖優格、豆類等食物,都是優質蛋白質的選擇,記得每一餐都至少選擇一份來添加。例如在早餐的時候,很多人習慣吃一個麵包解決,但這裡面就完全沒有蛋白質,而是精緻澱粉與糖的組合,升糖快速,但很容易讓人八點才吃完麵包,十點又餓了。因此可以考慮改成以蛋為主體的早餐,炒蛋、蒸蛋、茶葉蛋都可以,或改成吃雞胸肉沙拉,改成吃香蕉加無糖優格,都是比麵包更好的選擇。為點心做準備如果你真的很餓,是不是會取找一包餅乾來吃呢?然而,這些包裝好的餅乾、洋芋片、零食也是低醣飲食的大忌,因為成分不外乎是精緻澱粉、麵粉、和糖,一整個就是高碳水化合物的組合。不過人都有突然會餓的時候,這時候可以選擇什麼解解饞呢?適量的杏仁、腰果、夏威夷豆、花生,可以是不錯的選擇。但請記得,請選擇無調味的,不要選加鹽或加糖的版本來增加身體負擔。一次吃一兩顆,放在嘴巴裡慢慢咀嚼,感受堅果的味道香氣,不要一次一大把咻咻咻的解決掉。蛋除了可以當早餐,你也可以把蛋當成是個零食。現在超商都有賣茶葉蛋,取得方便,一顆蛋裡面碳水化合物少,但有6克蛋白質,讓人更有飽足感。每天吃的三餐內容都關係到我們怎麼選擇食物,選對食物,身體負擔就比較少,對健康就更有益。掌握低醣飲食的五大原則,就算我們無法一日內改變舊有的飲食習慣,但從這些方向出發,對身體是有很大好處的。還有,家人、朋友間的飲食習慣會互相影響,如果你想要達到減醣飲食,那就要多分享這樣的資訊讓朋友、家人知道,讓大家一起了解如何正確選擇食物,才能維持減醣的好習慣。原文:想嘗試低醣飲食?掌握五大原則搜尋附近的診所:內科、家庭醫學科免費註冊,掛號、領藥超方便!
-
2019-12-27 科別.眼部
久盯螢幕眼睛痠 眼科醫:3個常見舒緩行為其實很NG
科技數位的進步改變了現代人的生活方式,許多人每天在工作中使用電腦作業,下班睡前更離不開手機追劇玩遊戲,長時間將焦點集中在近距離的物體上,便容易產生不適症狀,而這些都是過度使用的現象。當發生不適時,多數人會傾向採取一些自認為保健的方式,像是按摩、使用外用藥水或觀看綠色物體等,但這些方式真的有用嗎?中華民國專科學會理事王孟祺醫師指出,僅管不少人都會隨身攜帶或長期仰賴外用藥水來舒緩不適感,但若在不瞭解成份的情況下使用,除了可能過敏,長期使用含有類固醇成份反可能導致問題加深,最好還是諮詢專業醫師,以採取最恰當的事後補救方式。除了濫用外用藥水,王孟祺更進一步點出日常中最普遍的NG行為與觀念,如上班族們桌上總會擺放綠色植物,認為只要多看綠色物體就有助於舒緩放鬆。其實,不管是不是綠色的,重要的是望遠,才能真的放鬆;因此,若能到戶外望遠會更好,而日常則建議每半小時站起來做一些伸展及放鬆,對健康更佳。此外,適度的按摩的確可以幫助放鬆緊繃的肌肉,但臨床上看到有些患者會使用肩頸按摩棒去震動按摩,若不慎按壓錯誤的位置與力道,反而易導致傷害。除了充足的休息與睡眠,也可以使用40-45度的溫水進行5-10分鐘的熱敷,亦有放鬆的效果。雖然感到不適時,多數時候只要好好休息就可復原,但王孟祺強調,不當的保健方式反而易延誤問題,舒緩不成反導致更大的傷害,採取對的保健方法才是根本之道;除了充足的休息與睡眠,亦可適度地補充有助於緩解不適的關鍵營養素,包括葉黃素、玉米黃素、蝦紅素、花青素等。延伸閱讀: 從上車滑到下車 晃動、光源不足讓眼睛更快壞 狂盯3C眼睛乾! 不用人工淚液,日常8習慣也能幫眼睛保溼 
-
2019-12-24 性愛.性福教戰
年輕人勃起困難激增…都怪體內這東西過量
「男性肚子愈來愈大,『弟弟』會愈來愈小嗎?」醫師表示,男性體脂肪過多,雖不致使陰莖「尺寸」變小,但確實易阻止男性睪固酮的持續生成,影響勃起功能,恐造成「心有餘而力不足」,不能想硬就硬,男性過胖要小心「更年期」提早報到,無法展現「雄風」。●肥胖、不愛動 男性更年期提早到熟齡女性最煩惱的更年期,其實男性也有。「男性更年期」就是睪固酮低下症,常伴隨著易疲倦、常暴怒、性趣缺缺等症狀,近年來還出現年輕化現象,有人才40多歲,就醫時意外發現更年期已提早報到。「女人可以從MC不來預測更年期,男性呢?」醫師從臨床發現,近幾年男性更年期提早出現,並不是因為年紀到了,而是因為太胖。根據國健署2017年出版的年報,台灣男性35歲到64歲的過重及肥胖比率超過5成。而挪威2006年研究顯示,男性肥胖者睪固酮低下比例為52.4%,已是更年期提早發生的元兇之一。台灣男性學醫學會副秘書長、高雄市立大同醫院泌尿科特約主治醫師蔡嘉駿表示,挪威在2006年曾針對社區內1548位男性展開研究,發現腰圍愈粗的男性,睪固酮濃度愈低,嚴重者會有勃起功能障礙,且與第二型糖尿病息息相關。●脂肪會抑制睪丸製造男性荷爾蒙台灣男性學醫學會2004年曾以「美國聖路易男性更年期自評表」初測,台灣40到80歲男性中,8成自覺出現沒活力、體力變差、勃起功能變差、運動力變差、晚餐會打瞌睡等症狀,抽血檢驗發現,4分之1有睪固酮低下問題。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男性學醫學會再度鎖定250名40到60歲男性,進行睪固酮篩檢;這群較年輕的男性做了自評表,9成自覺有更年期症狀,且抽血檢驗後,睪固酮不足者還高達3分之1。「這等於10幾年來,男性荷爾蒙不足的患者比例愈來愈高,這種現象與肥胖比例增加是同步的」,蔡嘉駿指出,進一步分析受測男性,腰圍在90公分以上的肥胖者,體內睪固酮濃度在43.5歲就已降到350ng/dL以下,「這應該是50歲男性體內的睪固酮平均濃度」,等於較非肥胖者約提前7年左右進入更年期。「脂肪會抑制睪丸製造男性荷爾蒙」,蔡嘉駿說,當脂肪增加,發炎細胞系數也隨之增加,會抑制腦下垂體製造睪固酮;此外,脂肪組織更會刺激體內的芳香環轉化酶(Aromatase)活性上升,加速睪固酮代謝,讓睪固酮濃度下降更快。●糖尿病 也可能造成睪固酮分泌不足「糖尿病控制不好的人,除了肥胖外,也可能有睪固酮低落的問題」,蔡嘉駿說,曾有40多歲的工程師體重上百公斤,有次因包皮化膿發炎到泌尿科求診,結果被診斷出糖尿病,吃藥控制了半年,血糖值仍居高不下,再回來找他看泌尿系統疾病。因為患者不愛運動,又吃多、喝多,醫師懷疑患者的糖尿病控制不佳,可能與睪固酮濃度不足有關,為患者做了更年期評估表及驗血,確認睪固酮值偏低,患者決定自費補充睪固酮,「補充後好像點了火、有力氣了」,經飲食、運動調整,半年後他血糖值已回穩,也瘦了10到15公斤。●補充睪固酮 可逆轉更年期醫師表示,男性朋友大多不善表達情緒,即使覺得疲倦、憂鬱、性欲低落,也會當成是工作、家庭壓力不以為意,講到運動更是提不起勁,只想打電腦或躺在沙發上看電視,當「沙發馬鈴藷」卻忽略了肥胖因素可能造成睪固酮低下,且患者病識感低,估計全球約只有4%患者獲得治療。很多30、40歲男性患者不了解男性更年期,一聽到自己睪固酮不足,常常在診間瞬間驚呆,蔡嘉駿說,女性更年期不可逆,但男性的更年期不同,只要補充睪固酮,並調整飲食、建立運動習慣,不但能減重,也能改善症狀。但睪固酮的補充目前仍須自費,且費用不低,有口服、針劑、凝膠等方式。20、30歲的男性體內睪固酮濃度約在6、7百到1200(單位:ng/dL)左右,40歲後體內睪固酮分泌下降,平均值約只有500;一般而言,睪固酮濃度少於350,醫師會建議患者可以「考慮補充」,但如少於230,就會建議「必須補充」,以免提早出現男性更年期的各種不適症狀。
-
2019-12-22 科別.泌尿腎臟
泌尿科醫師告訴您 50歲以上男性該注意這5件事
男性到了50歲,體能不若以往,攝護腺和性能力都容易出現一些狀況,該怎樣才能保有健康,讓50歲這個階段過得平安、快樂,亞洲大學附屬醫院男性功能中心主任邱鴻傑列舉了5項重要的事建議民眾注意,這5件事是:1、攝護腺肥大及下泌尿道症狀:邱鴻傑說,男人到了50歲約有40至50%的比例會有攝護腺肥大以及攝護腺肥大所導致的下泌尿道症狀,包含頻尿、急尿感(往往還沒走到廁所就快要憋不住)、夜尿(晚上起來上廁所次數大於兩次以上,已影響到睡眠)、解尿力道變弱、解尿開始分段、肚子開始需要用力才能正常解尿,以及有明顯的殘尿感(餘尿感)當開始有以上症狀出現且干擾到自身的生活品質時,也就提醒您該看醫師了,而且藥物治療對大部份的人都能夠有不錯的效果 。2、PSA攝護腺特異抗原指數篩檢:PSA的英文為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也就是攝護腺特異抗原,是由攝護腺組織分泌出來的蛋白酶,攝護腺肥大,攝護腺發炎或是攝護腺癌都會釋出PSA到血液當中,使得血清PSA數值升高。一般醫界認為PSA在50歲男人正常值應該在3到4 ng/ml以下,但並不代表超過4ng/ml就一定有攝護腺癌;一般指數介於4到10ng/ml約有10到20%的機會有攝護腺癌,是否需要全面檢測攝護腺癌目前仍有爭議,但因台灣的新診斷個案晚期攝護腺癌的比例較歐美高,因此建議50歲的男人可與醫師討論,考慮接受PSA抽血檢查。3、戒菸戒酒及規則運動:50歲以上開始有許多男人面臨到性生活有想法但沒辦法、力不從心的問題。其實性功能障礙有蠻高比例是因為代謝症候群,血管品質變差血管硬化所造成。因此,邱鴻傑建議最好能夠遠離菸酒,以及開始中強度的運動,每周3至4次,一次至少30分鐘。4、注意晨間勃起頻率,身高是否變矮及本身精神狀態:邱鴻傑說,40歲過後的男性荷爾蒙會開始呈現下降的趨勢,一般認為當下降到小於350ng/dl 可能有男性更年期的症狀開始產生,不管在精神方面,心情方面,甚至身高變矮、骨質疏鬆症,以及勃起功能、晨間勃起頻率都可能受到影響。5、適度的性生活:他說,擁有適度的性生活除了能夠增進夫妻之間的家庭生活,也是50歲男人健康的一項重要指標。到底怎樣是適度的性生活?其實可以用九的法則來換算,50幾歲的算法為5乘9等於45,也就是四周的時間5次性生活是合理的範圍。當然每個人的狀況仍有一些差異性,但擁有適度性生活對於50歲男人不管在心理或是生理層面都相當有幫助。
-
2019-12-18 科別.消化系統
就醫不要只會說肚子痛 主治醫師教你從4個問題揪病因
有時候腹痛並非單純只是腸胃問題而已,可能與腸胃鄰近的肝、膽,甚至是心臟有關,不要輕忽看似平凡的肚子痛;所以,到醫院時,如何跟醫師陳述一些疼痛的關鍵訊息,對醫師在短時間內能夠正確的鑑別診斷是十分重要的。新光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朱光恩提醒,病患在忍受疼痛時,最好也能一邊留意一些疼痛的特徵,腹痛病患到院時最好可以跟醫師陳述。1、什麼的痛法?肚子痛是怎麼樣開始的,是慢慢、悶悶的痛,還是來勢洶洶一下子就很劇烈的痛,是痛了好幾天呢?還是好幾個小時?像是消化性潰瘍病患有可能已經痛了好幾個月,盲腸炎則可能已經痛了一、兩天,來勢洶洶的劇痛則可能是膽結石或是膽管結石等。2、哪裡痛?哪裏痛?又哪裏最痛?將肚子分成5個部分,告訴醫師是肚子的哪一部分痛,哪一部分最痛?3、合併哪些症狀?肚子痛時,是否還有其他的合併症狀?像是否有拉肚子、嘔吐、屁放不出來、尿解不出來?大便是黑色、暗紅還是白黃色?女性還要注意一下陰道分泌物的狀況,及最後一次月經是什麼時候來的。4、什麼狀況下會好一些?什麼時候或是做了什麼事或動作,疼痛好像有比較好,譬如說肚子痛,但吃了一點東西就感覺好了一點,就比較可能是消化性潰瘍;但如果是吃了東西又更痛,不排除可能是膽結石或是胰臟結石;因為吃了東西更刺激反而會更痛,或是身體往前仰時好像有比較好一點,可能是胰臟痛;如果是大便後感覺好一點,則有可能是腸胃炎。有了病人完整的疼痛陳述之後,醫師即會進行輔助的檢查,像是觸診及聽診的理學檢查,抽血驗肝功能、白血球、紅血球,以腹部X光看腸子是否有水腫、腹脹及腸阻塞,還有腹部超音波看胰臟、膽囊、膽管、腸壁及是否有急性盲腸炎,另外,電腦斷層掃描、大腸鏡及胃鏡檢查等,更能貼近及縮小檢查的範圍,並且才能根據病因來進行止痛及治療。延伸閱讀: 肚子痛原因多 從5位置判斷可能生什麼病 胃痛又犯了 盤點10項NG行為你可能也做過 
-
2019-12-16 名人.相性幸福
老公的那個進不來?兩人相愛,房事卻不和諧該怎麼辦
愛情長跑多年,彼此之間親吻撫摸的互動都有,唯獨要進入的那一刻,喊卡,讓人很洩氣,到底是要NG幾回合才能夠拍完這部愛情動作片。結了婚的也是,遇見親朋好友,打招呼的方式從:「最近過得怎樣?」晉升為「什麼時候要生一個呀?」,然而不是我們不努力,而是想努力還不知道該如何努力起,進不了陰道就是進不去,要談到生小孩還真的有段距離。於是在面臨了感情危機,還有生小孩的瓶頸後,才不得不去正視性交一直失敗的困擾。通常男的會去找泌尿科,女的找婦產科,兩個人檢查下來生理都很健康,那到底是哪裡有問題?為什麼就是沒有辦法進入陰道,成功性交呢?就是兩個字,害怕。能和你一起做很多事,除了被進入常見的是心理上對於性有許多的信念,進而引發害怕、抗拒與不安全感……各種的情緒,骨盆底肌肉下意識處於緊繃的狀態,因而感覺到疼痛或是無法完成性交。在真實的性生活中,有這種困擾的女性通常會描述說:「我會自慰,也會跟另一伴有愛撫的行為,但僅限於此,再進一步就不行,因為有東西放入陰道感覺會很痛。」除了在性上,她們對於疼痛有類似的形容,例如:「我很怕穿耳洞,進入陰道就像是穿洞一樣,會痛,所以無法想像有異物放到那裡。」、「我不敢戴隱形眼鏡,感覺一戴上去,眼睛就會不舒服,何況是陰莖要進入體內」……即便這些事情對多數人而言不覺得有什麼,實際上去做也可能沒想像中的可怕,而這心理的害怕早已大過於生理上的感受。怎麼說呢?害怕的直覺反應女性的陰道是由富有彈性的肌肉所組成,而它可以透過骨盆底肌肉去做鬆緊的訓練,是可以做控制的。不過當我們人在感到害怕的時候,下意識動作會往後退縮,無意識的收緊我們的肌肉,變得緊繃且僵硬。想當然爾,原本是開放且富有彈性的通道,一害怕,最直覺的動作就是抬高臀部並且緊閉大腿,自然男性就無法順利進入;比較輕微則是能夠在安撫之下去忍受疼痛的感受。其實這些狀態在醫學上有專有的名詞,稱為陰道痙攣(Vaginismus),依嚴重的程度做區分,無法性交是最嚴重的情形,輕微則是感到疼痛;在精神疾病診斷裡也有針對骨盆性器疼痛/插入障礙症(Genito-Pelvic Pain/Penetration Disorder)做進一步的說明。簡單來說,這種狀況主要都是心理影響而產生的行為反應居多。找出身心暢行無阻的方法陰道痙攣的改善方式從過往單純的生理治療方式,發展為生理與心理同時並進,包含了擴張練習、服用藥物降低焦慮、心理諮商、施打內毒桿菌等等。若遇上已經得到了她的心,卻一直無法從女人的陰道通往她的心,那麼建議先評估是心理作用導致還是生理的關係,讓身心通道順暢,性生活才會暢行無阻喔。
-
2019-11-24 新聞.長期照護
拿藥不吃、自我診斷… 別當醫師眼中的NG病人
除了找到好醫師,民眾也要學會當個好病人。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陳鈴宜建議,要當個好病人,病患應「先讓自己成為有知識的人」。好病人:先了解疾病相關知識。NG病人:反客為主,自己當醫師。陳鈴宜說,在看診前,可以先蒐集資料,只要對疾病及治療方式有一定的認識,就不會畏懼疾病,並且在看診時化被動為主動,配合醫師的專業建議,才能討論出適合自己的治療方式。不過她也提醒,許多病患很聰明,看診前搜尋許多資料後,往往在看診時「自己當醫師」,一進診間便反客為主,將醫師的角色搶過來,直接診斷自己的病情,完全聽不進醫師的話,往往使醫師很難繼續與患者溝通。陳鈴宜認為,有效的溝通,醫病雙方都有責任,建議民眾看診時,先陳述自己的症狀,並掌握發問技巧,當醫師使用醫療專業術語,聽不清楚、有疑義時,都應用適當的態度詢問,通常醫師都很樂意詳加解釋。好病人:事先做好紀錄,能清楚扼要描述病情。NG病人:看到醫師,要問什麼都忘了。有些病患看到醫師一緊張,出現「白袍恐懼症」,要問的問題全忘了。陳鈴宜說,這類病患並非不想問問題,而是不知從何問起,或有聽沒有懂,甚至看到醫師忙碌、面色較為冷淡時便退縮了。她建議,病患不妨在看診前記錄自己不舒服的相關資訊,包括什麼時間、什麼事之後,症狀有何改變、有沒有家族史等。也可準備別家醫院的病歷摘要、檢查影像、做過的治療、就診紀錄等,都有助於門診時醫師的診斷及評估。衛福部台中醫院高級專員、醫務專科社工師建議,現在人手一支手機,可運用現成的手機記事本APP,記錄每次的看診情形,做成自己的健康紀錄。也可將每次看診要問的問題、已問的問題,及醫師的回答等詳列進去,讓記事本APP成為健康管理工具。好病人:聽從醫囑,遵照服藥指示。NG病人:不遵醫囑、自行增減藥物,覺得沒效頻換醫師。很多子女擔心,父母獨自就診,常常忘記醫囑,甚至不知道藥要怎麼吃,回到家後一問三不知,更慘的是誤解了醫師對於病情的解釋,該怎麼辦?陳鈴宜認為,若子女無法陪同父母就診,可先協助父母記錄各種症狀出現的時間和頻率、過往的用藥紀錄等。不過此舉僅能協助醫師診斷疾病,但病情解釋的部分,往往因長者聽不懂,返家後不知道如何遵照醫師的指示治療,使得症狀無法獲得緩解。因此,仍然希望子女抽空陪父母就診,避免治療延宕,或日後產生醫病之間的誤會。她說,醫師喜歡聽從醫囑、遵照醫師指示處理疾病的患者;相反的,不遵照醫囑、自行增減藥物,導致疾病改善程度不佳,病人覺得「沒效」又繼續往下一間醫院,反而容易延誤疾病治療的黃金時間,而產生更多併發症。好病人:當有必要而尋求第二意見時,清楚說明,不重複無謂檢查。NG病人:怕惹醫師不開心,不敢說自己多次就醫檢查。有的病患看了A醫師仍有疑惑,又找其他醫師看診,很擔心惹A醫師不開心。陳鈴宜說,對於先前看過的醫師與處置,最好針對病況轉變能有詳細的描述,以利後來的醫師快速了解目前病況,且不浪費時間重覆無謂的檢查。對於這類經常「逛醫院」、喜歡尋求第二意見的患者,多半醫師並不會因此感到不開心,他們唯一關心的是患者在其他地方做過哪些治療,以及覺得哪些治療對病情並無幫助,並從中找出其他方式改善病情。施睿誼認為,在醫療上,尋求第二意見是常有的事,建議患者讓醫師知道先前的就診紀錄、用藥紀錄,才是對診斷有幫助的。尤其有些疾病是有進程發展的,提供就診紀錄,可以協助接手的醫師做正確診斷。與醫師溝通技巧1. 清楚描述身體不適徵兆是否有特定時間(如飯後、晨起)、位置(如腹痛,是在上腹還是下腹)。2. 提供家族史、疾病史、會引起過敏的藥物。3. 相關的就醫、用藥紀錄。4. 若與飲食有關,可回想過去一天的飲食紀錄。5.若怕忘記,可在家先做好紀錄。
-
2019-11-21 科別.眼部
多看綠色物體舒緩眼睛?眼科醫告訴你3大NG保健行為
諮詢專家/中華民國專科學會理事暨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眼科特約醫師 王孟祺許多人每天在工作中使用電腦作業,下班睡前更離不開手機追劇玩遊戲,連帶的影響眼睛健康,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特約醫師王孟祺呼籲,保護眼睛應重視日常保養,更勝事後補救!根據最新調查,國人平均一天使用3C的時間高達10.7小時,無論在工作或直到睡前都離不開手機,長時間將焦點集中在近距離的物體上,眼睛容易因為過度使用,產生不適症狀。當發生不適時,多數人會傾向採取按摩、使用外用藥水或觀看綠色物體等方式作為第一線的保健,但這些方式真的有用嗎?NG行為1 狂點眼藥水最讓眼科醫師頭痛的眼睛保健方式,莫過於在不瞭解成份的情況下濫用眼藥水!眼乾也點、眼痠也點、眼痛也點、眼紅也點…,視眼藥水為萬靈丹的行為非常可怕。王孟祺強調,不少人都會隨身攜帶或長期仰賴外用藥水來舒緩不適感,在不了解眼藥水成分的狀況下,除了可能誘發過敏,且長期使用含有類固醇的眼藥水,可能導致眼睛問題加深。NG行為2 多看綠色物體上班族很愛在桌上擺放綠色植物,認為只要多看綠色,就能有助於眼睛舒緩放鬆。然而,王孟祺指出,並非多觀看綠色物體就能舒緩眼睛不適,重點應是「望遠」(遠看),才能真正放鬆。因此,不妨走到戶外望遠,護眼效果會更好;無法外出時,則每半小時站起來做些伸展操,讓眼睛短暫放鬆。NG行為3 任意按摩眼周適度的按摩的確可以幫助放鬆緊繃的肌肉,但臨床上看到有些患者會使用肩頸按摩棒去震動按摩眼周肌肉,一不小心,按壓錯誤的位置與力道,反而容易導致眼部傷害。建議除了充足的休息與睡眠,也可以使用40~45度的溫水進行5~10分鐘的熱敷,亦有放鬆的效果。充足休息、補充營養 才是護眼正確保健之道王孟祺提醒,不當的保健方式反而易延誤問題,舒緩不成反導致更大的傷害,且事先保護眼睛健康更勝事後補救,最好諮詢專業醫師以採取最恰當的眼部保健方式吧!他建議,當眼睛感到不適時,只要暫時遠離3C產品,讓眼睛好好休息就可復原。平日,除了充足休息與睡眠,亦可適度地補充有助於緩解不適的營養素,包括葉黃素、玉米黃素、蝦紅素、花青素等,都是為健康加值不錯的選擇。
-
2019-11-12 新聞.健康知識+
用毛巾搓臉很NG!洗臉最容易犯的5個錯
洗臉,一件再簡單不過的事情了,簡單到沒人主動去思考到底該怎麼洗。然而,不當的洗臉方法,會讓皮膚越洗越薄、越洗越乾、越洗越痛,還會加速皺紋、痘痘、紅血絲的產生,時間長了,自然比別人更顯老。科學的洗臉方式,大概是皮膚最需要的保養法。《生命時報》邀請權威專家,教你拯救這項“顏值工程”。洗臉最易犯的5個錯洗臉,這件每天都要做的事,很多人卻做錯了。1.頻繁“深層清潔”你或許聽說過,洗面奶只能清洗表面,只有深層清潔,才能真正洗乾淨毛孔。實際上,我們皮膚的最外層是角質層,其外面還有一層由汗液和皮脂乳化而成的皮脂膜。皮脂膜能抑制皮脂腺分泌,過度清潔會使皮脂膜抑制皮脂腺分泌的壓力減輕,反而使皮膚分泌更多的油脂,造成油光滿面。頻繁使用去角質產品、過度清潔等,還會造成皮膚屏障功能受損,使皮膚加速失水,變得粗糙乾燥。皮膚也更容易受到紫外線傷害,在使用潔膚、化妝品時感到刺痛。2.不洗髮際線使用洗面乳等清潔用品後,應徹底沖洗乾淨,特別是髮際線、脖子和鼻子兩側等部位。如果沖洗不徹底,易導致毛孔堵塞和皮膚乾燥,甚至皮膚過敏。3.冷熱水交替洗臉有人說,冷熱水交替洗臉會收縮毛孔,使皮膚看起來更緊緻。但緊緻只是暫時的,用過冷或過熱的水洗臉,會過度刺激血管,使皮膚早衰。對皮膚敏感的人來說,還可能加重刺痛、紅血絲等症狀。4.用毛巾搓臉很多人喜歡將毛巾沾濕往臉上擦,這種洗臉方式會讓皮膚更乾燥,時間長了,皮膚會越來越薄,越來越敏感。用力揉搓還會加速眼睛周圍皮膚的衰老,讓皺紋提前產生。5.洗完臉讓皮膚自然風乾很多人洗完臉後喜歡讓皮膚自然風乾,這種方式會帶走皮膚的熱量,使血液流動減慢,還會增加皮膚水分的丟失,讓皮膚更乾燥,建議及時用乾淨的毛巾輕輕擦幹。不同膚質洗臉有講究膚質不同,洗臉的方法也有所差異。◎油性皮膚可用清潔力稍好的洗面乳,早晚洗臉。白天若出油多,可用化妝棉沾溫水輕輕擦拭。皮膚油不代表皮膚含水量也好,深層潔面產品容易過度清潔,進而破壞皮膚表面的保護膜,加速老化。一些去死皮的產品,一周使用1次即可,不要超過2次。◎中乾性皮膚中乾性皮膚的人,早晨臉上一般只存在少量皮膚代謝物,用清水沖洗就夠了,無需用洗面乳。晚上洗臉時,可選用溫和不刺激、非泡沫洗面乳,即PH值在5.0~6.5間,微酸性的洗面乳。◎敏感肌對於敏感皮膚,可選擇有一定消炎效果、不含刺激性成分的洗面產品,早晨用清水輕輕擦洗即可。另外,皮膚敏感的人,要特別注意洗臉時的水溫,建議用36℃~37℃的水洗臉,避免對皮膚造成冷熱刺激。科學洗臉的5個技巧早上不用洗面乳除了油脂分泌過於旺盛的人,中乾性皮膚及敏感肌人群早晨洗臉,不需要用香皂、洗面乳等清潔用品,用清水即可。溫度:35℃左右通常來講,洗臉最適宜的溫度為35℃左右,略高於肌膚溫度,低於體溫,摸上去有溫熱感,但不燙,既能潔膚,又有鎮靜作用。手法:雙手向外畫圈洗淨雙手後,擠適量洗面乳在手心,雙手輕輕揉搓直到洗面乳充分起泡。將起泡的洗面乳塗於面部,輕輕推抹開,用雙手向外畫圈按摩面部;洗額頭、臉頰時,用雙手分別向外畫圈;洗鼻翼兩側、鼻翼到鼻尖時,用上上下下揉搓的手法;洗鼻根處至雙眉間時,採用上上下下揉搓加畫圈的手法。時間:2分鐘洗臉時間過短,皮膚表面的髒東西和洗面奶殘留沒有沖洗乾淨,容易導致毛孔堵塞。洗臉時間過長則可能過度清潔導致皮膚乾燥、受損。護膚:洗臉後3分鐘內秋冬季節天氣乾燥,洗完臉後尤其要重視後續護膚步驟。洗完臉後的3分鐘裡,皮膚毛孔處於張開狀態,利用這個時間使用護膚品最佳。本文轉自生命時報微信(ID:LT0385)
-
2019-11-12 新聞.健康知識+
如何精確定位健康的維他命D水平?哈佛學者分析
哈佛大學的健康資訊網站上有一篇文章叫做Vitamin D: What’s the “right” level?(維他命D:什麼是“正確”水平?)。它的原始發表日期是2016-12-19,更新日期是2018-10-26。它的作者是Monique Tello, MD。我把這篇文章翻譯如下:我的許多病人都要求檢查他們的維他命D水平。他們可能有一個患有骨質疏鬆症的家庭成員,或者他們自己的骨頭也有變薄。他們大多是想知道他們正在盡一切努力保持骨骼強壯。維他命D對健康的骨骼至關重要。但是當我們檢查血液水平時,如何對結果採取行動是醫學研究領域裡極具爭議的課題。精確定位“健康”的維他命D水平是棘手的那麼,什麼最低值是被認為會有發生骨質疏鬆和骨折的風險? (這裡所指的是25-羥基維他命D的血液水平,通常以納克/毫升來衡量。)啊。這就是有很多爭論的地方。2010年,著名的醫學研究所(IOM)根據一組專家對數據的冗長檢查發表了一份報告。總而言之,他們估計維他命D水平為20 ng / mL或更高對於良好的骨骼健康是足夠的,而之後低於20的水平就被認為是維他命D缺乏。在我的執業中,並且在大多數情況下,維他命D水平低於20並不罕見。當發生這種情況時,我們會告訴患者他們缺乏並建議相當積極的補充,以及持續的補充。根據我的經驗,大多數人的水平在20到40之間,而在醫學研究所的2010年報告中的調查結果也證實這一點。但在2011年,受人尊敬的內分泌學會發布了一份報告,敦促將維他命D的最低血液水平提高很多。當時,他們的專家得出結論:「根據所有證據,至少我們建議維他命D水平為30 ng / mL,並且由於某些檢測方法的變化,為了保證充足,我們建議兒童和成人使用40至60 ng / mL。」但等等,還有更多……最近關於維他命D正確目標水平的觀點在《新英格蘭醫學期刊》發表的題為《維他命D缺乏:真的有大流行嗎?》的文章中提出。在這篇文章中,最初的IOM委員會中的一些主要流行病學家和內分泌學家主張降低當前被接受的20的截止水平。他們說他們當初估計可接受的水平從未打算用於定義維他命D缺乏症 。他們覺得我們過度篩查維他命D缺乏症,並且不必要地治療那些完全正常的人。根據他們的分析,維他命D缺乏的更合適的截止值是12.5 ng / mL。他們檢查了2007年至2010年國家健康與營養檢查調查(NHANES)的大量數據,發現不到6%的美國人維他命D水平低於12.5。 12.5 ng / mL的臨界值肯定會消除維他命D缺乏症的“大流行”。爭議隨之而來,許多文章和聲明都是為了支持一個或另一個指南。關於維他命D缺乏的一些觀點我採訪了骨質疏鬆症專家Joel Finkelstein博士,他是馬薩諸塞州綜合醫院骨密度中心的副主任,他在該領域的研究已有三十多年。他同意《新英格蘭醫學期刊》文章的作者的觀點,即我們目前正在過度篩查維他命D缺乏症,並且過度治療通過飲食和日曬攝入足夠維他命D的人。他說: 「維他命D被大規模宣傳。 我們並不需要檢查大多數健康人的維他命D水平。」他指出,從進化的角度來看,較高的維他命D水平對人類有益是沒有意義的。 他說:「維他命D實際上很難在天然食物中找到。 是的,我們可以從太陽中獲取維他命D,但我們的身體卻在世界上陽光最多的地方演化出更深色的皮膚。如果維他命D對人類是如此重要,那為什麼我們會以這種方式進化?為什麼我們要進化成較不會吸收難以獲得的東西?」(註解:皮膚顏色越深就越不容易通過陽光照射來獲得維他命D)那麼誰應該篩查維他命D缺乏症?Finkelstein博士及其同事發表了一項對2000多名停經前後婦女進行近10年的追踪研究。他們發現維他命D水平低於20與非創傷性骨折風險略有增加有關。他們的結論是,由於很少有食物含有維他命D,因此維他命D水平低於20 ng / mL的中年女性是有必要補充維他命D。 他補充說:「對於停經前後婦女或其他具有較高骨折風險的族群,當然20或以上的水平是理想的。但是對於絕大多數健康的人來說,水平低得多,15,也許10,可能是完美的,所以我想我同意《新英格蘭期刊》觀點文章的作者所說的話。」總之,大多數專家,包括Finkelstein博士,都同意我們應該檢查高風險族群中的維他命D水平 – 那些最有可能患上真正缺乏症的人。這些人包括患有神經性厭食症的人,進行胃繞道手術的人,患有其他吸收不良綜合徵如乳糜瀉,或皮膚黝黑,或穿著覆蓋全身(因此吸收較少的陽光)。此外,某些族群是需要維他命D水平為20 ng / ml或更高。這可能包括停經前後婦女,被診斷患有骨質減少(骨密度降低,但不是骨質疏鬆症)和骨質疏鬆症或其他骨骼疾病的人,以及孕婦和哺乳期婦女。所有這些族群都應進行適當的篩檢和治療。原文:維他命D:什麼是“正確”水平?
-
2019-11-11 養生.聰明飲食
小卷、花枝怎麼煮最Q嫩?別再滾水川燙!
頭足類如小卷、花枝、烏賊、透抽等,其肌纖維非常薄,肉質因而緊密而細緻,最怕煮過頭,口感就像橡皮筋,又硬又咬不斷,要怎麼煮才能保有Q嫩鮮甜的口感呢?掌握2大料理撇步,煮小卷不NG!Q:如何清洗頭足類?先將內臟去掉乾淨;清洗時,將盾形肉身的皺摺裙邊剝開,以水沖乾淨;剝除尾鰭、皮膜及頭足中心最硬的部位;頭足部位切開,眼睛、嘴巴部分用剪刀剪除,再以水沖。Q:小卷怎麼煮最Q嫩?頭足類料理原則要不就輕涮,防止肌肉纖維變韌;要不就長時間燉煮,讓膠原蛋白分解。若以滾水燙,很容易燙過老,可以用溫熱水泡熟的方法:水煮滾後關火,讓水溫降到80度左右再放入花枝、小卷等,用餘溫將其泡熟即可。 (本文授權轉載自台灣好食材)
-
2019-11-02 新聞.健康知識+
連牙醫也搞錯!假牙千萬別這樣戴 小心爛嘴還傷肺
據統計,全台約150萬名65歲以上老年人配戴假牙,假牙一族人數眾多,但對於假牙認知嚴重不足,中華牙醫學會公布國人假牙清潔行為調查報告,六成以上民眾對於假牙清潔認知「統統錯誤」,學會列出「六大錯誤清潔假牙行為」,例如,許多民眾以為假牙可以戴著睡覺,中華牙醫學會呼籲「千萬母湯」,此恐怕會增加吸入性肺炎風險,且機率是一般人的2.3倍。六大NG清潔假牙行為中華牙醫學會今年9月在網路上,針對1096位45歲以上、配戴活動式假牙者進行調查,發現民眾清洗假牙有六大NG行為,包含「牙膏可以清潔假牙」、「漱口水可以洗假牙」、「不用假牙清潔劑有刷牙就能清乾淨」、「假牙放嘴裡直接清」、「假牙壞了再就醫」、「假牙可戴著睡」。「假牙就是假的,不能當作真牙清洗」亞太牙醫教育學會會長、陽明大學牙醫學院院長許明倫說,許多民眾裝上假牙後,並沒有意識牙齒不再是過往的真牙,清潔牙齒的方式與過往如出一徹,使用牙膏、漱口水,假牙裝著就直接清洗等,這些都會傷害假牙。一般牙膏具有研磨的成分,加上牙刷的質地若偏硬,每次刷假牙都是一種磨損;漱口水成分同樣也會傷害假牙的質地;另外,有民眾會認為假牙就是假的,毋需清潔,偶爾想到才會拆下來洗一下。刷假牙別再用牙膏 用假牙清潔劑才洗得乾淨許明倫說,假牙一定要每天用假牙清潔劑清洗,假牙清潔劑是針對假牙設計的清潔成分,能清潔附著在假牙上的牙菌斑,清洗完後,別急著裝進嘴裡,拿著牙刷用清水再簡單清潔已經浸泡過的假牙,才算是清潔完成。中華牙醫學會會長謝義興說,假牙清潔不佳,容易引發後續的健康問題,包含容易口角炎、義齒性口炎、口臭、吸入性肺炎等。其中以吸入性肺炎引發的後遺症最為嚴重,可能因此臥床,進到長照系統。而容易造成吸入性肺炎的錯誤行為就屬「戴著假牙睡覺」。64歲的賴姓婦女就有長期戴著假牙睡覺的習慣,她說,接受乳癌化療,造成嚴重骨質疏鬆,牙齒也掉到沒剩幾顆,為維持飲食功能,花了大錢做了活動假牙,牙醫師特別叮囑「除了洗假牙外,其餘時間都得戴著」,直到日前參加一場假牙清潔的講座後,才驚覺自己做錯了。根據國際假牙照顧指引,戴著活動假牙睡覺會增加吸入性肺炎的風險,發生風險是一般人的2.3倍,謝義興說,很多患者之所以戴著假牙睡覺,竟是專科牙醫師建議的,顯示指引內容仍需再宣傳。這項網路調查顯示,3成民眾竟然也有相同的習慣,提醒民眾別再戴著假牙睡覺。假牙也得定期保養 別等壞了再就醫謝義興說,臨床上許多民眾對於「假牙」有著錯誤認知,認為不會壞,反正假的壞了,也不會怎樣,實際上,假牙若壞掉,包含像是過髒或是已經破損,都可能刺激牙齦,長久以來增加牙周病、牙床發炎、白色念珠菌感染等,嚴重還可能引發全身性的疾病。呼籲患者不僅要天天正確地清潔假牙,也應該定期回診,不僅確認假牙狀況,也要瞭解配戴假牙民眾的口腔健康。依照假牙清潔照顧指引,正確的清潔方法有四步驟「清、泡、取、診」。「清」每天清潔假牙,不用具研磨性清潔劑、「泡」使用假牙清潔劑浸泡假牙清除牙菌斑、「取」睡前取出假牙,減低假牙與牙齦的摩擦機率,降低感染風險、「診」定期回診,把握四步驟才能維持口腔健康。
-
2019-10-29 科別.眼部
桌上擺綠色植物讓眼睛放鬆?醫師提示3大護眼迷思
相信大家都有類似的經驗,在長時間使用3C產品後,會覺得眼睛很不舒服,為何眼睛會感到痠痛、疲勞呢?眼科王孟祺醫師表示,若長時間盯著近距離的手機、電腦螢幕或文件,眼睛裡的睫狀肌,還有瞳孔的括約肌都需要持續收縮,久了之後就會覺得痠痛跟疲勞。除了肌肉的問題之外,眼睛在專注看東西的時候眨眼次數會減少,淚水容易蒸發,視力會感到不穩定,要更加專注地看東西,會讓眼睛更加吃力。如果小朋友長期使用3C產品,因為眼球還在發育階段,可能會讓近視加深,導致長大後高度近視的比例較高,美國小兒科醫學會不建議3歲以前的孩童使用3C產品。對一般的上班族來說,使用3C產品會讓眼睛感覺到痠澀、疲勞跟乾燥。針對眼睛不適,大家時常以眼藥水、眼球按摩、桌上放置綠色植物,或把手機螢幕設置成綠色等方式改善,但這樣做真的有效嗎?有的人會自行使用藥水,這些藥水有時候可能含有類固醇,或者可能有血管收縮劑,或是有抗生素的成分在裡面,使用者可能不甚清楚,最好不要任意使用。王孟祺醫師舉例道,長期使用類固醇藥水可能導致青光眼或是白內障,而有些眼藥水可能會讓警覺性的症狀不見,比如說發炎、乾燥、有些上皮缺損時眼睛會充血,如果自行購買有血管收縮劑的眼藥水點用,這些充血情況暫時性改善了,使用者以為眼睛的問題解決了,事實上沒有反而導致病情延誤。例如有許多女性朋友喜歡配戴角膜變色片,當工作時間過長,往往會造成乾燥缺氧,還會造成眼睛表面慢慢變得不健康,很多案例是配戴角膜變色片配戴過久後眼睛會紅,而自行購買藥妝店眼藥水點用,點用後眼睛不紅就覺得沒有事情又繼續配戴。角膜是眼睛裡面很特殊的組織,是能透光的組織,要完全透明才能看見東西,長期缺氧的情況下,內皮細胞跟上皮細胞變得很不健康,霧霧的很像毛玻璃,散光會變得非常深,不管戴眼鏡或是隱形眼鏡看東西都會霧霧的。醫師都建議要停戴,但是很多女性朋友不願意停戴,一定要等到真的都看不清楚了,才覺得事情嚴重。王孟祺醫師強調,使用眼藥水一定要諮詢眼科醫師,看看哪種藥水有幫助。 按壓眼球,萬萬不可!有些人會使用器具幫忙按摩,臨床上有看過患者用按摩棒震動按摩眼球,導致視網膜剝離,非常危險。眼球是一個非常脆弱的組織,所以四面都有骨頭保護,按摩時切記不可以按摩眼球本體,壓到眼球可能造成視網膜損害,如果眼壓過高,本身有青光眼的患者也是比較危險的行為。想保護眼睛,王孟祺醫師建議要望遠,不管是綠色或其他顏色,都可以讓肌肉放鬆。有人會在桌上擺植栽,但是基本上看近距離的綠色,眼睛還是需要調節用力,所以建議要看遠方,如果又有綠色植物可以看當然更心曠神怡。過度使用3C常常感到眼睛痠麻脹痛,怎麼做才能有效的護眼?建議要定鬧鐘,每30分鐘,休息10-15分鐘,但事實上因為工作真的辦法休息那麼長的時間。所以至少要站起來,走一走動一下肩頸背部,做一些放鬆的體操也順便多眨眨眼睛,如果有窗外可以看讓眼睛望遠1-2分鐘時間,幫助眼睛肌肉放鬆調節焦距。王孟祺醫師指出,眼睛是對睡眠需求相當高的器官,只要睡眠不足眼睛肌肉會感到無力,看東西也較不清楚,而且睡眠不足往往伴隨眼睛乾燥的問題。建議長期近距離使用眼睛,或者已經比較乾燥,能夠在下班後熱敷,或者上班中間休息時熱敷,溫度40-45度,熱敷5-10分鐘左右,可幫助改善眼睛不適。葉黃素、蝦紅素,傻傻分不清楚?葉黃素、蝦紅素等營養素都是屬於比較能夠抗氧化的營養素,人會老化是因為在氧化過程中產生很多游離基,而讓細胞漸漸老化甚至慢慢凋亡,這些抗氧化劑可以幫助減少氧化作用的壓力。葉黃素跟蝦紅素都是屬於類胡蘿蔔素,類胡蘿蔔素是天然的色素。葉黃素可以存在眼睛的黃斑部裡,能吸收有害光線,還有抗氧化跟抗發炎的作用。王孟祺醫師表示,根據研究,這兩項是有一定需求的營養素,且人體無法自行合成,要從飲食中攝取,或是從營養補充劑攝取。葉黃素:葉黃素在黃色玉米、綠色花椰菜、綠葉蔬菜、蛋黃中的含量很高。葉黃素是脂溶性,吸收後會慢慢累積,如果可以長期攝取葉黃素,黃斑部的葉黃素濃度夠,對於眼睛黃斑部退化狀況,有預防效果。蝦紅素雖然也是類胡蘿蔔素,但是並不會在黃斑部聚集,所以蝦紅素沒有辦法取代葉黃素。蝦紅素:蝦紅素主要存在於蝦、蟹、水藻、紅藻中,蝦紅素可以防止紫外線的傷害,還可以有活絡血液循環的作用,蝦紅素比較特殊具有脂溶性及水溶性,所以可以比較廣泛性存在。這兩種裡面抗氧化效力最強的是蝦紅素。蝦紅素跟葉黃素不同的是無法在體內長期累積,短期在眼睛比較疲勞的時候,補充較強的抗氧化劑,能消除眼睛疲勞。 蝦紅素不是蝦?素食可食用?蝦紅素是由諾貝爾得主Dr. Kuhn在龍蝦身上發現,加上龍蝦顏色鮮紅,因而取名為蝦紅素。但目前蝦紅素其實提取自紅藻,只要海洋生物食用後都會含有蝦紅素,常見於蝦子、螃蟹、鮭魚、龍蝦等海洋動物體內,所以素食是可以食用的。由於蝦紅素基本上人體是無法自行合成,但食物中的蝦紅素含量也多不高,加上現代人大多外食,營養上的攝取容易不均衡,因此王孟祺醫師也建議,平日可透過相關保健食品來補充人體所需營養素。補充蝦紅素時要注意什麼?根據日本藤田保健大學的研究 ,每日攝取量4毫克,就可以達到放鬆睫狀肌的效果,不需要補充特別的多。王孟祺醫師表示,因為蝦紅素本身就是一個很強的抗氧化劑,可以在感覺特別疲勞的時候,適時補充。葉黃素與蝦紅素有不同的生理功能,無法取代彼此,可一併補充。 提醒大家,若眼睛有狀況,務必尋求醫師協助,保護眼睛不NG!原文:蝦密?這樣護眼很NG,別拿眼睛開玩笑搜尋附近的診所:眼科免費註冊,掛號、領藥超方便!
-
2019-10-22 名人.潘懷宗
潘懷宗/令人恐慌的致癌物 是將藥吞下肚才大量產生的?
歐洲藥品管理局(European Medicines Agency, EMA)在2018年7月5日首先發布警訊,由大陸華海製藥公司所生產專利過期,用來降壓的學名原料藥valsartan(纈沙坦),被驗出含有微量「N-亞硝基二甲胺」(NDMA)成分,而NDMA已知是2A級致癌物(動物致癌但人類尚不確定)。7月13日美國FDA呼籲民眾注意市面上幾種自主回收含有NDMA的纈沙坦降壓學名藥,非諾華原廠藥。纈沙坦這個化學物質最先是由瑞士諾華藥廠(NOVATIS)所開發出來治療高血壓、糖尿病腎病變和充血性心衰竭之專利藥物,1996年首次在歐洲上市,藥名叫做得安穩Diovan(裡面分別含有纈沙坦這個化學物質80mg或160mg兩種劑型),由於考量服藥便利性以及原廠想要維持長一點的專利期,因此後來又推出三個含有纈沙坦的藥物,它們分別是可得安穩Co-Diovan(纈沙坦+利尿劑)、易安穩 Exforge(纈沙坦+鈣離子通道阻斷劑)及力安穩Exforge HCT(纈沙坦+利尿劑+鈣離子通道阻斷劑),從2012年起,這些藥物專利權陸續到期,所以其他藥品公司就可以自由製造任何含纈沙坦的藥物,來瓜分原廠藥的市場,開始搶食大餅,但如果不是由原廠諾華所生產的原廠藥,我們就叫做學名藥,由於纈沙坦學名藥可以由世界各國許許多多不同的藥廠來生產,所以民眾若想要抄下有致癌物汙染的降壓藥名,就會發現有幾十種,甚至上百種藥名,感覺好像一下子世界上所有降壓藥都出了問題,但其實不是,他們都只是含有同一個化學物質而已,別太驚慌。由於高血壓藥必須每天吃,而且可能吃一輩子,所以藥品中雖然含NDMA這個動物致癌物非常微量,世界各國衛生機關仍然決定,凡是購買並使用大陸華海製藥公司的纈沙坦這個化學物質(原料藥)而製成的藥品,不論在哪一國生產,都必須先預防性下架回收,待檢查確定並符合標準後,才能再重新上架,霎時之間,好像大陸貨很糟糕,其實不然,請大家繼續看下去。接著,台灣衛福部食藥署再於2018年8月2日發布,中國大陸珠海潤都製藥公司生產的纈沙坦原料藥也被驗出含有NDMA致癌物,而購買此原料藥的台灣生達化學製藥所生產的4項降壓藥品,也必須自主全面下架回收,珠海潤都是第二家生產纈沙坦原料藥的工廠出事,當然全世界購買它的原料並製成藥物的藥廠也很多,因此在其他各國的一些藥品也必須同時下架。2018年11月21日全球第二大學名藥廠---「邁蘭」(Mylan N.V.),1961年創始於美國,於荷蘭註冊,總部設立在英國的高知名度歐洲老牌公司,旗下所屬印度海德拉巴藥廠的纈沙坦原料藥也被檢出含有NDMA的類似物,也就是同樣有動物致癌性的NDEA(N-亞硝基二乙胺),因此11月19日也遭到歐洲藥品管理局禁售。我國食藥署也隨即公告,台灣健亞生物科技公司,因為購買邁蘭公司的纈沙坦原料藥,因此健亞用它來生產的所有降壓藥,全部必須下架回收。更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10月份印度奧羅賓多製藥廠(Aurobindo)的原料藥厄貝沙坦(irbesartan),它是纈沙坦這個化學物質的親戚,因為化學結構類似,所以具有相同的降壓效果,但因為受到NDEA污染而被要求回收。台灣健亞生物科技也有使用該原料藥製造其他的降壓藥,因此於11月主動回收。另外,在2018年11月間,瑞士諾華自己旗下的山德士(Sandoz,位於德國)學名藥廠所生產的「氯沙坦」降壓原料藥,也被驗出含致癌物NDEA。科學家綜合討論後認為,學名藥廠生產沙坦類這些化學物質時,都會進行製程優化,由於它們都擁有4個氮的特殊沙坦結構,所以很容易在合成時產生亞硝胺這個副產品,像是上面提到的NDMA和NDEA,這是以前我們大家都沒有注意到的事,絕不是因為大陸藥廠的品質不好所導致的,況且,藥物製程每次改變都必須經過主管機關核准,如此一來,世界各國核准的衛生單位是否也應該負起相關責任呢?這還真是不好說。2018年11月,各國在國際醫藥法規協和會(The International Council for Harmonisation of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Pharmaceuticals for Human Use,簡稱ICH)中共同討論,針對亞硝胺制定出目前每顆藥不得超過96ng,而且在兩年後,必須改變製程,讓每顆藥不可以超過9.6ng,標準再嚴格十倍,請消費者放心,潘老師也幫大家算過,你早餐如果吃一片20公克的培根,就大約吃進亞硝胺12ng。再根據2018年9月一篇由南丹麥大學( University of Southern Denmark)發表在英國醫學期刊(BMJ)的全國性回溯研究調查中,共邀集已經服用被 NDMA 污染的纈沙坦藥物之3,450名患者,由於浙江華海製藥公司生產的纈沙坦是在2012年諾華專利過期後才開始,因此這些患者吃進微量的NDMA汙染藥物,平均僅約4.6 年,結果顯示,致癌風險並沒有因此增加,也請大家放心。令人訝異的是,遭亞硝胺污染藥品的事件並未就此打住,2019年9月13日又爆出英國知名藥廠葛蘭素史克(GSK)生產的胃藥「善胃得」(Zantac)中被驗出含有微量NDMA致癌物。而這個胃藥的成分是「雷尼替丁」(ranitidine)這個化學物質,雷尼替丁主要用於治療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胃食道逆流等症狀。由於胃藥通常並不需要吃一輩子,和降壓藥明顯不同,再加上含致癌物非常微量,所以第一時間,各國衛生單位並未要求該藥(專利權也已經過期)以及其他學名藥全面下架回收。亞硝胺NDMA是一種環境污染物,微量的亞硝胺類可以存在於水、肉 類、乳製品、穀物及蔬菜中。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將其歸類為2A級致癌物,但在人體試驗中並無致癌證據。至於NDMA的暴露量要到達多少才可能對人體產生致癌風險目前仍未知,依美國FDA推估若每日吃進NDMA 96ng ,連續4年,大約每8,000人終其一生才會有一人罹癌。美國新聞報導,如果讀者正在服用這類胃藥,而且同時出現包括黃疸、噁心、發燒、嘔吐、腹部絞痛及頭暈等症狀,請立即諮詢醫師。現行市面上,有許多胃藥可行替換,若對目前用藥有任何疑慮,請向醫療專業人員諮詢,切不可擅自停藥。但超級有趣的是,9月13日美國線上藥局薇莉秀爾(Valisure)向美國政府遞交一份公民請願書,針對含雷尼替丁的胃藥被驗到含NDMA致癌物一事,要求FDA下令所有含有雷尼替丁的胃藥,應下架回收,以免消費者受到劣質藥物之危害,薇莉秀爾大肆宣稱這是他們開藥局的最高宗旨與理想,趁機大打廣告並上ABC新聞網夸夸其談,且引用其實驗室利用去年美國FDA檢驗降壓藥中含亞硝胺致癌物的標準檢驗方法,結果發現,雷尼替丁的胃藥中含有高量的致癌物NDMA,並非所謂的微量。薇莉秀爾自行首先下架所有含雷尼替丁的胃藥,接著美國最大超市連鎖店沃爾瑪(Walmart)也跟進,最後所有藥廠都自主性的預防性下架回收,台灣也一樣。但是FDA於10月2日發表聲明中表示,薇莉秀爾的檢測方法有誤,因為兩個化學物質不同,不可以把降壓藥的方法拿來做為胃藥的檢驗方法,原因是降壓藥的方法中有加熱步驟,這會造成胃藥雷尼替丁裂解成NDMA,所以薇莉秀爾才看到高量的污染致癌物,FDA說不能使用加熱步驟,在檢驗雷尼替丁的胃藥上,這樣檢測出來的數據才會正確, 而且NDMA的含量在胃藥中實際上是相當微量的,這等於是打了藉機炒知名度的線上藥局薇莉秀爾一個巴掌。但更大的地震來了,史丹佛大學土木及環工系威廉.米奇(William Mitch)教授發表在2016年3月《癌症病因學》(Carcinogenesis)期刊的研究中,證明了雷尼替丁這個胃藥會在人類的胃酸中產生大量的致癌物亞硝胺。他找來了五名女性和五名男性的健康成年受試者,在服用150mg的雷尼替丁後,收集他們的24小時尿液樣品,分析其中的雷尼替丁,雷尼替丁代謝產物及亞硝胺NDMA致癌物。結果發現,在口服雷尼替丁後24小時內,尿液中NDMA從原本110 ng增加到47,600 ng,足足增加了400倍,也就是說,NDMA致癌物會由吞服胃藥後在體內自己產生,而且量大到驚人的地步,如果這時候我們還僅僅只是在討論所謂微量的汙染,會不會讓人覺得啼笑皆非呢?從降壓藥到胃藥,連續兩年來,不斷發現亞硝胺致癌物微量地出現在藥品生產的過程中,且大部分是出事後才發現,我們應該更努力讓它在出事前就注意到,這是其一。其二是藥品本身所出現的微量致癌物,恐怕並不需要太驚慌,反而是吞下藥物到肚子裡面所產生的量才大得可怕,這又是原本不知道的,期望所有製藥業者和衛生機關能共同攜手,把這些緣由徹底了解後,才能根本解決問題,讓民眾放心。
-
2019-10-10 新聞.健康知識+
白粥麵條都NG!不存在「養胃食物」護胃有更該注意的事
早餐不吃、晚上大補、零食替代正餐充飢,是很多當下年輕人的日常。久而久之「十胃九病」,反酸、燒心、噯氣就一一找上門了,碰上氣溫驟降,「胃」就更難了。提起「養胃」,隨口就能講出幾個「養胃食物」,白粥、小米粥、饅頭、山藥、豬肚、牛奶……那麼,問題來了:這些食物真的能「養胃」嗎?到底有沒有「養胃食物」?對於胃病患者,胃部功能受損,為了減少胃負擔,醫生經常會建議吃一些好消化的食物來輔助治療。而胃部功能正常的人,如果錯誤的把好消化的食物認為「養胃食物」,把它們奉為「神藥」,一日三餐只吃這些,遲早會給自己吃出問題。白粥、小米粥、麵條:不能常吃不論大米粥還是小米粥,粥中主要都是充分熬到糊化了的澱粉,蛋白含量低,幾乎沒脂肪,又是流食狀態,消化速度很快,不會給胃造成負擔。所以,很多人在胃不舒服的時候喝點粥就會感覺有所緩解。麵條也是同樣的道理。但是,千萬不要常年以粥為主食;胃不舒服時,喝粥能養養;但胃沒有什麼問題時,不要長期總是以粥為主食。胃功能有「用進廢退」的特點:如果長期總是吃特別好消化的粥、軟飯,胃消化其它食物的能力會退化變差。在沒有胃不適的時候,建議經常吃一些糙米、燕麥這類纖維更高、消化速度更慢的雜糧做成的雜糧飯或混合主食,促進胃功能提高,是不錯的選擇。饅頭、麵包、各種餅乾:小心反酸做饅頭和麵包時,都有一個發酵的過程,發酵可以使部分澱粉轉化成小分子糖,可以把干擾營養消化吸收的植酸去掉,也不容易刺激胃酸過多分泌,所以利於消化。但是,饅頭和麵包吃多了胃裡澱粉含量過高,可能引起胃脹、胃酸,我們買到的麵包多是高糖、高鹽、高油的,吃多了對胃、對體重都不友好。同樣的,很多宣稱能養胃的餅乾,也因為油脂太多而達不到養胃的功效,還是少吃為好。山藥、南瓜:別吃太多說山藥養胃,是因為山藥富含多糖,而多糖對於胃粘膜有保護作用。但是,還沒吃到臨床上多糖的有效劑量,你可能就已經撐得不行了。至於南瓜、木瓜、胡蘿蔔、番茄等橙紅色的果蔬,合理烹調後比較順口好消化,也可能有一定好處。只是,一定要注意,別猛吃,吃得太多反倒是弊大於利了。豬肚、生薑:以形補形不靠譜不僅沒用,而且豬肚的脂肪含量不容小覷,千萬別吃過量了。生薑、乾薑特有的姜辣素,確實具有抑菌抗氧化、減少幽門胃黏膜損傷、抑制過多胃酸分泌的作用。但是,如果要發揮這個作用,估計得吞不少大薑……如果是平日裡用於調味的那點薑末,薑絲,就別抱太大期待了。養胃茶:可能更傷胃「養胃茶」的概念悄然興起。然而事實上,根本沒有養胃的茶。因為茶葉中都含有茶多酚,而茶多酚對胃是有一定刺激作用的。紅茶屬於全發酵茶,茶葉中的茶多酚含量大大減少,但並不代表它不存在,不傷胃就不錯了。牛奶:刺激胃酸分泌很多人在胃部不適的時候,喝杯熱牛奶就會得到緩解。在大多數人的觀念中,牛奶可以中和胃酸,在胃表面形成一層保護膜,但是醫生會告訴你,牛奶刺激胃酸分泌的作用,比抑制中和胃酸的作用要強。如果患有和胃酸分泌過多有關的胃部疾病,就不要選擇牛奶了吧。胃沒那麼容易養首先,醫學上並不存在「養胃」的明確概念。胃黏膜有強大的再生能力,但並不是可以無限使用的。一旦胃黏膜開始萎縮,胃的病變就不再可逆。任何的藥物治療、食物保養,能做到的只是減緩或避免情況繼續惡化。對於這種不可逆的病變,最好的方式就是及時看醫生,而不是將希望寄於某種食物。胃沒那麼容易傷不過也不用過於驚慌,從醫學角度上來講,也沒有「傷胃」這個明確的醫學概念。而且胃十分強悍,它有多種方法可以保護自己。胃的形狀很像古時用的水袋,其中,上部分負責容納食物,中間部分負責攪拌,下部分負責輸出。這些複雜的協調運動正是依靠胃的平滑肌,貼在平滑肌內側的就是胃粘膜。胃粘膜的上皮細胞能夠頻繁更新,一旦被傷害,就會有大量的新細胞前來「補位」。並且,胃粘膜可以通過豐富的血流把有害物質帶走,同時分泌大量粘液來保護自己。胃還可以通過蠕動將食物高效的運送到小腸裡面,如果「察覺」到是有害的刺激性物質,胃就可以立刻刺激大腦,讓人體將其吐出去。所以,只要胃還能夠正常運作,就可以快速修復。如何保護我們的胃?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人如果吃了過多的食物,超出了消化能力的承受範圍,就會消化不良,出現如脹氣、反酸、噯氣等症狀,引起胃部不適。1 定時定量即每日三餐定時,到了規定時間,不管肚子餓還是不餓都應主動進食避免過飢或過飽, 使胃堅持有規律的活動。每餐還應堅持食量適度。2 溫度合適飲食的溫度應以「不燙不涼」為度。否則,過燙過冷的食物進入胃部之後,都會刺激胃黏膜,久而久之易引發胃病。3 細嚼慢咽,忌邊吃邊說古人說過「食不言、寢不語」,邊吃邊說,不僅沒禮貌,還會隨食物咽下更多的氣體,氣體越多,越容易有噯氣等消化不良的表現。對食物充分咀嚼,使食物儘可能變「細」,以減輕胃的工作負擔。咀嚼的次數愈多,隨之分泌的唾液也愈多,對胃黏膜有維護作用。4 清淡飲食,忌飲高度酒高鹽食物不僅增加高血壓風險,也會損傷胃黏膜。偶然的損傷可以快速修復,但如果一直是高鹽飲食,這種損傷就是持續性的。另外,高鹽食物的代表——鹹菜和燒烤,還會增加胃癌的發病風險。酒精含量在20°以上,每小時飲用超過100ml,就可對胃黏膜造成瘋狂「攻擊」,不想喝成「胃出血」、「胃穿孔」,就避免飲用高濃度酒,當然,能不飲酒就最好了。5 飲水擇時最佳的飲水時間是早晨起床空腹時及每次進餐前一小時。餐後立即飲水會稀釋胃液,湯泡飯也會影響食物消化。放鬆精神人的精神狀態能夠直接作用到胃功能上,一旦精神壓力過大,就會導致食慾降低、胃酸、胃痛、脹氣、口乾舌燥、或者暴飲暴食等現象,可以對胃功能產生極大的影響。注意飲食安全幽門螺桿菌是一種感染後生存於胃部及十二指腸的各區域內的細菌,它會引起胃黏膜輕微的慢性發炎,甚或導致胃及十二指腸潰瘍與胃癌。而食物或是飲用水的污染等,會大大提高幽門螺桿菌的感染率。及時就醫,並遵醫囑很多藥物都會對胃造成刺激,比如阿司匹林。在用藥期間,要重視對胃的保護。腸胃不適一定要及時就診,勿把小病拖成大病。現代技術無痛胃鏡檢查舒適安全,防胃病最好是防未病。原文摘自邵逸夫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