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04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搜尋
CDC
共找到
600
筆 文章
-
-
2022-05-04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快篩陽性視同確診最快5月中實施?陳時中:有可能
國內疫情升溫,天天新增破萬例本土個案,不僅1922電話永遠滿線,醫院急診PCR更被塞爆,由於快篩陽性者有9成以上都是PCR陽性,因此不少醫師呼籲「快篩陽」即當作確診。對於「快篩陽當作確診」最快5月中可以實施?衛福部長陳時中表示,「有這可能性」。有醫師建議有症狀、快篩陰性者應該做PCR,但陳時中說,「有症狀快篩陽性再做PCR」;對於「快篩陽當作確診」的政策是否5月中實施,他說,有這可能性,看行政程序跟大家意見,大家討論都差不多了。台灣連續6天確診數破萬,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將台灣從第一級「低風險」調升至第二級「中度風險」,不建議民眾前往該台灣休閒旅遊,台灣的風險等級比第一級的上海、北京還高。陳時中說,美國根據疫情風險做調整,台灣現在疫情事實上在升溫。指揮中心昨頒布新制,5月9日零時起入境居檢天數改為「7+7」,包括7天居家檢疫、7天自主健康管理,但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認為,「7+7」可能會讓Omicron亞型變異株BA.4、BA.5進來台灣?陳時中說,7天對於病毒防範,相對來說還是安全的。國內實施快篩實名制,但仍有民眾買不到,陳時中表示,快篩實名制每天提供40萬人份,漸漸會滿足市場需求。藍營近日批評中央把人民當盤子,相較其他國家有40、50元的快篩,台灣卻要賣100元?陳時中說,40、50元快篩要看廠牌不同,我國現在是羅氏廠牌100元,需要同廠牌才可以比較。他也希望,當社會有需要時,盡量不要混淆視聽,把精神放在更有意義的事情上。北市設立PCR車來速,中央是否予以協助設立?陳時中說,篩檢站是地方政府設置,除非地方設不足,需要中央協助,中央才會來做。5月1日陳時中曾赴台中中華民國牙醫師公會全聯會餐會,還脫口罩用餐,同場的立委林靜儀3日證實確診,對此,陳時中說,自己有做自主監測,今天會特別小心,當天雖然沒有跟林面對面講話,但接受訪問時林站在自己旁邊。
-
2022-05-02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突破性感染代表疫苗失效嗎?需要無止盡接種新冠疫苗加強劑?
昨天(2022-4-30)看到一篇才剛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期刊的編輯評論,心中頗有感慨,所以才決定寫這篇文章來抒發。感慨,是因為看到評論裡的這句話:【關於 Covid-19 疫苗,最令人失望的錯誤是將疫苗接種後的輕度疾病或無症狀感染標記為「突破」。 ……「突破」一詞意味著失敗,創造了不切實際的期望,並導致對該病毒採取零容忍策略。】這一年多來,每次同鄉或親友聚會,新冠病毒一定會有一席之地,而為了要讓大家了解人類和病毒之間的對抗關係,我都會說「突破感染」是個完全錯誤的名詞,根本就不應該被創造出來。我會告訴他們,我們在做疫苗實驗時,會用不同劑量的病毒來挑戰打過疫苗的老鼠。在低劑量病毒的情況下,10隻老鼠全存活;在中劑量病毒的情況下,10隻老鼠死了5隻;而在高劑量病毒的情況下,10隻老鼠全死了。也就是說,只要病毒數量夠高,沒有任何疫苗是不會被「突破」的。不管是打疫苗,還是自然感染,我們所獲得的免疫力(抗體和記憶細胞)是會因人而異,而免疫力高的人可以應付高劑量的病毒,免疫力低的人就只能應付低劑量的病毒。還有,眾所周知,對抗病毒的免疫力是會隨時間而下降的。所以,打過疫苗的人再被感染,是一點都不值得大驚小怪。所謂的「完整疫苗」,不管是兩劑、三劑、甚至四劑,如果打過的人還是被病毒感染,那原因之一是他所接觸到的病毒量是高過於他的免疫力所能應付的限度,原因之二是他所接觸到的病毒是變種,例如omicron。不管是什麼原因,對病毒而言,沒有什麼疫苗是「完整」的。去年4月,台灣出現第一個所謂的「突破感染」案例,而關鍵評論就立刻邀請我寫了一篇評論,請看機師接種過一劑AZ疫苗仍染疫,這代表疫苗失效了嗎?。其中的一段是:【「百分之百有效」是大家喜歡聽到的,而也就因為如此,有些醫藥廣告,包括出自中醫師和西醫師的,就會聲稱他們能百分之百治愈病患(請看新冠肺炎治癒率100%的名中醫)。但是,除了百分之百不可能之外,沒有什麼預防或治療的效果會是百分之百的,因為生物個體間本來就不可能會是百分之百相同,而有些不相同的地方就會影響到個體對疫苗的反應程度。好消息是,縱然是出現「疫苗突破」,完成兩劑疫苗接種的人所出現的症狀,相較於沒有接種疫苗的人所出現的症狀,還是輕微很多。】大前天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期刊的編輯評論是Covid-19 Boosters — Where from Here?(新冠加強劑 – 何去何從?)。作者Paul Offit是一位兒科醫生,專攻傳染病、免疫學和病毒學。他是賓州大學兒科和疫苗學教授,也是費城兒童醫院疫苗教育中心主任。他是輪狀病毒疫苗的共同發明人。這篇評論總共有八段,而前五段是在講所謂的「完整接種疫苗」是如何從原來的兩劑,演變成三劑、四劑,甚至是未來的N劑。剩下的三段則是在講疫苗加強劑要何去何從,我把這三段翻譯如下:人們現在對「完整接種疫苗」是什麼意思感到困惑。 這很容易理解是如何發生的。 可以說,關於 Covid-19 疫苗,最令人失望的錯誤是將疫苗接種後的輕度疾病或無症狀感染標記為「突破」。 與所有粘膜疫苗一樣,目標是預防嚴重疾病——讓人們遠離醫院、重症監護室和太平間。 「突破」一詞意味著失敗,創造了不切實際的期望,並導致對該病毒採取零容忍策略。 如果我們要從大流行(pandemic)轉變為地方病(endemic),在某個時候,我們將不得不接受疫苗接種或自然感染或兩者的結合不能提供針對輕度疾病的長期保護。此外,由於加強劑並非沒有風險,我們需要清楚分辨哪些群體最受益。 例如,16 至 29 歲的男童和男人患 mRNA 疫苗引起的心肌炎的風險增加。 所有年齡組都面臨「原始抗原罪」(original antigenic sin)這一理論性問題的風險——由於免疫系統鎖定了原始免疫原,因此對新免疫原的反應能力下降。 這種現象的一個例子可以在一項對非人類靈長類動物的研究中找到。該研究表明,與使用原始病毒株來進行加強相比,使用 omicron 特異性變種來加強,不會產生更高水平的 omicron 特異性中和抗體。 這個潛在的問題可能會限制我們對新變種做出反應的能力。現在 CDC 有責任確定誰從加強劑量中受益最多,並教育公眾了解粘膜疫苗的局限性。 否則,對輕度或無症狀感染的零容忍策略(只能通過頻繁的加強劑來實施)將繼續誤導公眾關於 Covid-19 疫苗能做什麼和不能做什麼。原文:突破感染,加強劑,何去何從
-
2022-05-02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兒童到底該不該打新冠疫苗?教授援引資料這麼說
有很多讀者和親友來問過我,應不應該讓他們的小孩打疫苗,而我都是私底下跟他們回覆。在昨天(2022-4-28)又收到兩個這方面的提問後,我決定寫這篇文章來做個總回覆。首先我需要聲明,我只分析信息是否正確,而不會建議小孩(或成人)是否應該打疫苗。畢竟,打有打的風險,不打有不打的風險,而我卻沒有能力幫您承擔任何風險。MyGoPen網站問:【林教授好,近期收到不少民眾回報:「日本某市長聲稱美國 5-11 歲兒童接受兩劑 covid-19 疫苗後,有超過 10% 的人無法上學。」謠言原始出處為美國 CDC 一份報告,有關謠言本體、初步查證及問題大綱,皆已附在 Website 裡的文件中,懇請林教授撥冗協助檢視其引用數據是否正確,再次謝謝。】MyGoPen在附件裡問我:(1)網傳影片中「數據顯示有 7.4% 的人接種兩次之後,副作用已經影響到他們的生活」、「有 10.9% 的兒童接種兩次之後都不能上學了」的主張是否正確?(2)是否能以此份報告得出不應該讓兒童接種 COVID-19 疫苗的結論?MyGoPen在附件中有提供一個圖表,而它是截取自美國 CDC 去年12月31發表的COVID-19 Vaccine Safety in Children Aged 5–11 Years — United States, November 3–December 19, 2021(5-11 歲兒童的 COVID-19 疫苗安全性——美國,2021 年 11 月 3 日至 12 月 19 日)。這個圖表是統計5-11 歲兒童在接種COVID-19 疫苗後,家長在問卷調查表所填寫的不良反應。它顯示有 7.4% 的兒童在接種兩劑之後「不能進行正常日常活動」,以及有 10.9% 的兒童在接種兩劑之後「不能上學」。我對MyGoPen問題(1)的回答是:「之後都不能上學了」是故意誤導,因為「不能上學」可能只是一天。我對MyGoPen問題(2)的回答是:這份CDC報告的最後一段(結論)是: 「接種疫苗是預防 COVID-19 感染的最有效方法。 ACIP 推薦輝瑞疫苗用於 5-11 歲兒童預防 COVID-19。 初步的安全性發現與臨床試驗中描述的相似。 應告知接種疫苗的 5-11 歲兒童的父母和監護人,接種疫苗後會出現局部和全身反應。」由此可見,接種疫苗後「不能進行正常日常活動」和「不能上學」都是可以預期的,所以,事實上,此份報告所得出的結論是「應該讓兒童接種疫苗」。讀者Branda問:「林教授好!拜讀您網站上的文章及多本書籍後受益匪淺,近來新冠肺炎疫情在台灣變得嚴重,未接受疫苗接種的兒童在這波疫情下成為染疫風險極高的一群,但疫苗接種對尚在發育的兒童又是一種風險,網路資訊雜亂,身為幼童父母的我們對於是否讓孩子接種疫苗感到惶恐不安,可否請教授就目前研究證據給予一些分析與建議,謝謝您!」首先,由於兒童接種新冠疫苗還只進行了很短的期間,所以公共醫學圖書館PubMed目前只有臨床試驗的論文,而沒有關於普及接種後的論文。在這種情況下,讀者Branda所說的「目前研究證據」,其實是非常有限。就我搜查的結果,最新和最完整的「目前研究證據」是美國CDC發布的COVID-19 Vaccines for Children and Teens(兒童和青少年的 COVID-19 疫苗)。這份報告有說美國FDA目前只核准了輝瑞疫苗給兒童接種,而所謂兒童,指的是5到17歲。至於4歲以下兒童的疫苗接種,雖然輝瑞和莫德納都有向FDA申請,但都還沒有被核准。美國CDC有發表Why Children and Teens Should Get Vaccinated Against COVID-19(為什麼兒童和青少年應該接種 COVID-19 疫苗),其中比較重要的兩點是:感染 COVID-19 的兒童和青少年可能會出現嚴重的並發症,例如兒童多系統炎症綜合徵 (MIS-C)。 MIS-C 是一種不同身體部位發炎的疾病,包括心臟、肺、腎臟、大腦、皮膚、眼睛或胃腸道器官。自疫情開始以來,已報告了數千例的 MIS-C 病例。 5 至 11 歲的兒童最常受到 MIS-C 的影響,幾乎一半的報告病例發生在該年齡組的兒童中。COVID-19 疫苗接種將 12-18 歲兒童患 MIS-C 的可能性降低了 91%。 2021 年 7 月至 2021 年 12 月的數據顯示,95% 的 12 至 18 歲因 MIS-C 住院的兒童未接種疫苗。感染 COVID-19 後,兒童和青少年也可能會遇到各種新的、復發的或持續的健康問題。 這些包括在初次感染後四周或更長時間發生的身心健康並發症。 這些並發症可能出現在輕度或重度 COVID-19 之後,或出現在MIS-C 之後。兒童和青少年在感染COVID-19 後可能出現的症狀與成人一樣,包括:疲勞、咳嗽、肌肉和關節疼痛、頭痛、難以入睡或保持睡眠、無法集中注意力。COVID 後遺症會影響生活質量,包括:身體活動的限制、對症狀感到苦惱、心理健康挑戰、上學或日托出勤率下降、錯過參加運動、玩耍或其他活動的機會。美國CDC也有發表COVID-19 Vaccine Safety in Children and Teens(COVID-19 疫苗用於兒童和青少年的安全性),其中比較重要的兩點是:數以千萬計的 5 至 17 歲兒童和青少年已經至少接種了一劑 COVID-19 疫苗。通過持續的安全監測,發現 COVID-19 疫苗接種對兒童和青少年是安全的。COVID-19 疫苗接種的好處超過了已知和潛在的風險。兒童和青少年接種疫苗後報告了罕見的心肌炎和心包炎病例。在 5 至 11 歲的兒童中,在 2021 年 11 月至 2021 年 12 月期間的 800 萬劑中,有 11 例確診心肌炎報告。在 12 至 15 歲的男性中,報告率約為每百萬劑 70 例,在 16 至 17 歲的男性中,每百萬劑中有 105 例。美國兒科學會也有發布Children and COVID-19: State-Level Data Report(兒童和COVID-19:州級資料報告)。它說,截至2022-4-21,兒童案例數是1300萬,約佔所有案例的19%,而大體上每十萬個兒童約有1萬7千個案例,其中大約1%需要住院。它也建議5歲以上的兒童接種新冠疫苗。所以,回應讀者Branda所說的「可否請教授就目前研究證據給予一些分析與建議」,我的建議是「沒有完全無風險的決定,只有利大於弊的考量」。其實,幾乎所有的醫療抉擇都是這樣,疫苗接種當然不會是例外。附註:本文的插圖是拷貝自去年11月5日新聞周刊的封面,上面說:「健康專家強力支持一個給兒童的新冠疫苗,但家長並不這麼確定。」原文:兒童打新冠疫苗的謠言、惶恐
-
2022-05-01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新竹市+157累計1004例 明起啟動2大型疫苗施打站
新竹市今新增157名確診個案,市府衛生局指出,今年以來已累積1004名確診個案;目前仍住院中的確診者有64人,「採居家照護之確診者」共592人;另有因密切接觸而居家隔離共695人。衛生局指出,竹市目前有24校因確診持續停課或停班中。民眾關心竹市各級學校、補習班、幼兒園暫停實體課程(停課)訊息,與6至11歲疫苗施打相關資訊,皆可上「新竹市教育網」( https://www.hc.edu.tw ) 查詢。衛生局說,民眾若自覺有相關確診症狀,周一至周五上下午可自行至國軍社區篩檢站採檢,無論是一般民眾、居家隔離、居家檢疫或是確診者,歡迎所有民眾加入「新竹市居家照護關懷line@」( https://line.me/ti/p/@home_care_hc ),以單一窗口處理防疫期間的必要需求。市府表示,因應疫情及民眾接種疫苗需求,明起將啟動中正市場(中正路245號2樓)及慈濟靜思堂(中華路五段208巷20號)2座大型疫苗施打站,提供12歲以上民眾接種莫德納疫苗,時間為上午8點至11點、下午2點至5點,不限第幾劑,採限額預約制,可至新竹市疫苗施打預約平台( https://vax.hccg.gov.tw/ )或洽疫苗專線03-5355137。市府指出,近期國內確診人數大增,為減輕疫調人員負擔、提高居隔通知速度,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表示,今起開始實施確診者自主回報疫調系統,確診者將會收到簡訊,按照簡訊上網址便可連入該系統 ( https://www.cdc.gov.tw/File/Get/8q8dh-fmpcBgtEeH_aLNuQ ) ,也請民眾疫情期間配合政府防疫作為,共同為維護國內防疫安全努力。
-
2022-05-01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獨/基隆婦確診亡 指揮中心擬放寬癌友領口服抗病毒藥
基隆一名60多歲有癌症病史的婦人確診後病逝家中,但病逝前連法傳通報都沒完成,也不具領用口服抗病毒藥的資格。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周五受訪表示,該病患經查雖有癌症,但非治療中個案,而且未使用類固醇或免疫抑制劑,故當時屬不符領用口服抗病毒藥物資格者。雖然非治療中的癌症個案風險已較低,但指揮中心將更新指引,加入癌症為重症風險因子,並以正面表列方式列出。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歸納實證所列出的重症高風險因子高達20類,包括癌症。台灣今年1月公布的新冠肺炎治療用口服抗病毒藥領用方案中,原本僅列出7類重症風險因子,包括65歲以上、糖尿病、慢性腎病、心血管疾病包括高血壓、慢性肺疾、BMI大於等於25(或12-17歲兒童/青少年BMI超過同齡第85百分位)、其他影響免疫功能之疾病,或「已知重症風險因子者」。指揮中心4月22日比照美國,刪除「已知重症風險因子者」,將多項風險因子正面表列,但未包括癌症。根據現行領藥方案,適用輝瑞口服抗病毒藥Paxlovid的條件包括65歲以上、糖尿病、 慢性腎病、心血管疾病(不含高血壓)、慢性肺疾(間質性肺病、肺栓塞、肺高壓、氣管擴張、慢性阻塞性肺病)、結核病、慢性肝病(肝硬化、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酒精性肝病與免疫性肝炎)、失能(注意力不足及過動症、腦性麻痺、先天性缺陷、發展或學習障礙、脊髓損傷)、精神疾病(情緒障礙、精神分裂症)、失智症、吸菸(或已戒菸者)、BMI ≧30 (或 2–17歲兒童青少年BMI超過同齡第95百分位)、 懷孕、影響免疫功能之疾病(HIV感染、先天性免疫不全、實體器官或血液幹細胞移植、使用類固醇或其他免疫抑制劑)。
-
2022-05-01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中央確診自主回報系統上路 台中巿府:填台中自製表即可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的「確診個案自主回報疫調系統」上路,台中市政府今表示,市民仍須填寫台中先前自製的確診者和密切接觸者的表,市民應以台中市系統為主,若已填中央系統的,市府會在系統自行排除。至於為何不能只填中央的表即可?市府表示是因「系統資料整合的關係」,下午會進一步說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表示,為即時蒐集確診民眾與其密切接觸者資訊,簡化衛生局疫調作業流程,今起啟動「確診個案自主回報疫調系統」,達到快速掌握密切接觸者資訊、降低疫情擴散之目的。指揮中心指出,「確診個案自主回報疫調系統」第一階段功能將針對民眾採檢時或投保時所留存的手機號碼發送手機簡訊(簡訊顯示門號:0911514588),提供確診民眾專屬一次性網址連結(網址開頭為https: //bbs.cdc.gov.tw/...... ),簡訊內容如下:「您為COVID-19確診個案,請前往自主回報系統網站並核對個人資料後,主動回報密切接觸者資料,並通知您工作或就學的聯絡窗口,謝謝您。https: //bbs.cdc.gov.tw/......」。
-
2022-05-01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高醫院長鍾飲文:兒童接種疫苗中和抗體高於成人
疫情大爆發,校園確診者增多,許多家長擔心到底要不要讓孩子施打疫苗,又打什麼疫苗比較好?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院長鍾飲文從預防角度,強烈建議兒童接種,且指打莫德納或輝瑞疫苗都一樣好。他表示,6至11歲兒童完整接種2劑疫苗4周後,100%可產生對抗Omicron株和Delta株的中和抗體,平均效價是成人的2.5倍及2倍。新冠疫情吹進校園,威脅沒有接種疫苗的未來主人翁,國內疫苗專家、高醫院長鍾飲文借重國外經驗,認為兒童應該還是接種疫苗比較好。他說,疫苗具有非常好的保護力,6至11歲兒童施打疫苗可預防重症,據國外統計,兒童打疫苗副作用低,國外5至11歲兒童接種後常見的不良反應,僅是注射部位疼痛,另據英國統計,4至11歲兒童確診才約1%有長新冠症候群,病狀會持續超過12周,留下嚴重後遺症,但整體來看,接種是利大於弊。鍾欽文表示,有家長怕孩子打mRNA疫苗會出現心肌炎,但根據美國CDC資料顯示,確診者罹患心肌炎的風險,反而高於接種mRNA疫苗導致的機率。接種莫德納疫苗者,打第1劑時,約93.1%注射部位會疼痛,打第2劑時,約49.5%注射位會痛,若打BNT,第1劑約83%注射部位會痛,第2劑約78%。全身不良反應部分,施打這兩種疫苗後,疲倦和頭痛症狀都差不多。提及為何幼童需接種的理由,鍾飲文說,施打疫苗的好處是可保護自己和同學,也保護小於6歲的弟妹、保護父母和阿公阿嬤,但若未接種,容易造成校園、補習班等機構內群聚感染。不他也提醒,接種後如有呼吸困難、氣喘、暈眩、心跳加速、全身紅疹;超過48至72小時發燒不退;接種部位產生罕見膿瘍及嚴重胸痛、胸悶、心悸等預期外的不適,一定要就醫。
-
2022-05-01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確診個案自主回報疫調系統啟動 五張圖看懂如何通報
指揮中心表示,5月1日起啟動「確診個案自主回報疫調系統」,晚間發出新聞稿強調,確診民眾送出資料後,填寫的一次性網址即會失效,無法再進行編輯或再次填寫。自主回報系統不會要求確診民眾填寫完整的「姓名」和「身分證字號」或「居留證號碼」,切勿將與個資提供給無法查證來源的單位或人員。指揮中心表示,「確診個案自主回報疫調系統」,第一階段功能將針對民眾採檢時或投保時所留存的手機號碼發送手機簡訊,簡訊內容如下:「您為COVID-19確診個案,請前往自主回報系統網站並核對個人資料後,主動回報密切接觸者資料,並通知您工作或就學的聯絡窗口,謝謝您。https: //bbs.cdc.gov.tw/......」。指揮中心指出,簡訊顯示門號為0911514588,提供確診民眾專屬一次性網址連結,網址開頭為https://bbs.cdc.gov.tw/......。確診民眾或其法定代理人點選網址進入系統後,需輸入確診者身分證字號或居留證號碼後六碼進行驗證,確認系統頁面顯示資料為確診者本人後,再開始填報相關資訊。需要填寫資訊包括同住者、公司或學校聯絡窗口等相關資料,系統將另以簡訊方式發送接觸者造冊模板的下載網址鄉,提供給公司或學校聯絡窗口,請其啟動COVID-19相關應變措施,並將接觸者名冊主動提供所在地衛生局開立電子居隔單,進行後續居家隔離者追蹤管理作業。指揮中心提醒,確診民眾送出資料後,該一次性網址即失效,將無法再進行編輯或再次填寫,以減少資安風險。此外,自主回報系統不會要求確診民眾填寫完整的「姓名」和「身分證字號」或「居留證號碼」,切勿將個資提供給無法查證來源的單位或人員。與之前的疫調流程比較,此次啟動的自主回報系統將縮短接觸者資料的蒐集時效,並提供發送處置指導訊息給公司或學校聯繫窗口功能。未來該系統第二階段將開發自動開立居家照護通知書與同住者開立居家隔離通知書等,另為提供確診者更多元管道,將透過「全民健保行動快易通APP」等其他可能方式,幫助確診個案自主回報疫調資訊。
-
2022-05-01 新聞.元氣新聞
全球首例「H3N8流感」於大陸現蹤 我國提升旅遊警戒
中國大陸一名4歲男童4月初感染H3N8流感,為全球首例,男童發病前曾接觸家禽。我國疾管署今宣布自4月27日起,提升河南省新型A型流感旅遊疫情建議等級至第二級警示(Alert);另中國大陸(含港澳)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旅遊疫情建議等級為第三級警告(Warning)。根據中國大陸衛生健康委員會公布資料,大陸河南省駐馬店市4歲男童,4月5日發病,4月10日病重住院;個案發病前曾接觸家禽,鄰近地區有野鴨活動,其密切接觸者觀察期間無異常狀況。該名男童是全球首例H3N8流感確定病例。疾管署表示,H3N8流感病毒仍屬禽源性,過去多於馬、狗、禽類等動物間檢出,目前尚無有效人傳人能力,疾管署將密切監測此病毒。中國大陸近期陸續出現有H5N6及H9N2流感等新型A型流感病例,該署已將中國大陸河南省、山西省、浙江省、湖北省、江西省、四川省、重慶市、廣西壯族自治區、貴州省、江蘇省、山東省、湖南省、福建省、廣東省、安徽省新型A型流感旅遊疫情建議列為第二級警示(Alert),其他省市列為第一級注意(Watch)。疾管署指出,此次個案應屬偶發性人類感染,發生大規模傳播流行風險為低,但仍存有風險,加上國際禽類禽流感疫情不斷,於大陸仍有H5N6及H9N2流感疫情,顯示人類感染新型A型流感威脅不減。提醒醫師如發現自大陸回台之可疑病例,應加強詢問旅遊史及接觸史,並迅速通報衛生機關。疾管署提醒,國人前往中國大陸各省市時,應落實「5要6不」原則,5要:禽肉及蛋要熟食、要以肥皂澈底洗手、出現症狀要戴口罩速就醫、與禽鳥長期接觸者要接種流感疫苗、要均衡飲食及適當運動;6不:不生食禽鳥蛋類或製品、不走私及購買來路不明禽鳥肉品、不接觸或餵食候鳥及禽鳥、不野放及隨意丟棄禽鳥、不將飼養禽鳥與其他禽畜混居、不去禽畜養殖場或市場/展銷場。返國入境時如出現發燒或類似流感症狀,應主動告知航空公司人員及機場港口之檢疫人員;返國後如出現上述症狀,應戴上口罩儘速就醫,並告知醫師旅遊接觸史。相關資訊可參閱疾管署網站(https://www.cdc.gov.tw/),或撥打免付費防疫專線1922或0800-001922洽詢。
-
2022-04-2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與病毒共存策略 陳建仁揭重點:2數據降至最低
前副總統陳建仁昨天晚上在臉書表示,Omicron變異株導致我國新冠肺炎確診人數呈現幾何級數增加,民眾難免心生惶恐,最近更有一些人士針對確診人數與死亡人數,作出駭人聽聞的預測,這些預測往往根據以往Alpha、Beta、Delta變異株的致死率,或是其他國家的致死率,套用在我國Omicron確診個案,以致造成誇大的預測;與病毒共存策略的重點,應為「重症」與「死亡」降至最低。陳建仁以外國為例指出,美國、法國、以色列先後在1月達到流行的最高峰,每百萬人口每天平均確診人數,分別高達2426、5436、10968人;香港、南韓先後在3月達到流行的最高峰,每百萬人口每天平均確診人數,分別高達8764、7894人;我國的高峰在4月26日,每百萬人口每天平均確診人數是182。且每百萬人口每天的平均確診死亡數是0.01,致死率也由1月中旬的0.6%逐漸下降至4月底的0.03%,這些數據台灣目前都是最低的國家。陳建仁說,未來疫情預測對現階段的防疫工作沒有任何幫助,而且誤用外國數據進行台灣疫情的推測,不僅不合時宜,而且造成不必要的恐慌。因為Omicron變異株的感染者,有相當高比率是無症狀感染者,大多數未接受任何檢驗,特別是在高疫苗覆蓋率的國家,有更多感染者屬於無症狀感染,確診病例的估計是相當容易有偏差。陳建仁表示,最近美國CDC的血清流行病學調查指出,美國在今年2月前,已有1.9億人(全人口的58%)感染新冠肺炎,但是官方紀錄卻只有7510萬例,這些官方無紀錄者,大多數是未診斷、無症狀或未通報者。唯有進行國內的血清流行病學研究,掌握已經感染的人數,並且推算出感染而未接受檢驗者的百分比、無症狀感染者的百分比、以及確定感染而未通報的百分比等參數,才能夠做出適時適地、經得起驗證的推測。陳建仁指出,在Omicron盛行的現在,防疫的觀察重點不再確診病例數,在重症和死亡人數;防疫的目標不再是零感染,而是將重症與死亡數降至最低。只要疫苗覆蓋率繼續大幅提升、快篩試劑充足而且普及社區基層、快篩陽性必須接受抗病毒藥物治療都能在黃金時間內接受治療,重症數及死亡數即可大量減少,無須過度恐慌。
-
2022-04-28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網傳每日確診數 轉傳與散布指揮中心要罰
今天上午網傳「本土確診13428人」,不過今天實際本土新增1萬1353人,而非「1.3萬」。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近日社群軟體、網路流傳每日錯誤病例數,例如今日流傳「本土確診13428人」等即為不正確訊息,每日疫情數據應由指揮中心公布,請民眾勿再轉傳與散布,以免觸法遭罰。陳時中說,有關新冠肺炎疫情相關資訊,均會由指揮中心統一對外公布,勿信社群軟體流傳消息,以免自身權益受損。另提醒民眾,防疫相關資訊應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布內容為主,收到來路不明訊息多加留意、查證,切勿轉傳散播。詳情請上官網查詢 ( http://at.cdc.tw/Q7S2Vt )。他更說,散播假訊息構成犯罪,依「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防治及紓困振興特別條例」第14條,會被判處最高三年有期徒刑或併科300萬元罰金。提醒民眾,收到來路不明訊息多加留意、查證,切勿轉傳散播,以免觸法。據了解,每天包括PTT等網路論壇都有暗示當日確診數的數字,如4月27日網友以各種方式暗示新增8822人,果然與當天新增人數不謀而合。
-
2022-04-27 新冠肺炎.全球疫情
台灣未來也會嗎?超過一半的美國人 曾感染新冠病毒
根據以全美為範圍的血液樣本研究,美國有超過半數人口感染過新冠病毒。美國衛生官員說 ,截至2月,57.7% 的美國人血液裡有新冠病毒抗體,遠高於12月的33.5%,當時Omicron病種病毒開始席捲全美 。抗體不一定具有保護作用,但它們表明這些人曾經染疫。由於居家檢測增加,加上許多人是輕症或無症狀感染,官方的新增確診病例數愈來愈不可靠。血液調查成為新冠肺炎傳播之廣的最佳證據:它顯示自去年底Omicron開始盛行以來,又有近四分之一的美國人染疫。根據估計,兒童和青少年的感染率更高,17歲以下的美國人裡,約75%出現感染跡象,自去年12 月以來增加約30 個百分點。調查持續到2月,意味眼下的實際感染率更高。這些數據來自美國疾病管制和預防中心(CDC)的一項研究,由醫學實驗室每月檢測數萬份血液樣本,這能測出對新冠病毒的抗體,但不包括疫苗引發的抗體,從而使研究人員推斷出全美感染率。CDC也針對兩種抗體另作研究,發現超過90%的美國,不是接種過疫苗,就是曾經感染過。65歲以上族群的數據暗示疫苗的有效性。根據CDC的研究,雖然他們是最容易染疫的族群之一,但他們的感染率也最低,33.2%擁有可顯示他們曾曝露於新冠病毒的抗體。這可能是因為他們是美國接種疫苗最多的族群。90%的老年人完全接種疫苗,三分之二以上接種了加強劑。也有可能是老年人更保守地採取了預防措施。
-
2022-04-25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自主應變」查指引、製作懶人包 指揮中心:樂觀其成
國內居家隔離已逼近8萬人,還有更多礙於行政時差,還沒收到通知的接觸者,只能按照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建議,開始「自主應變」。但就算懂上網搜尋,還是不容易搞懂自己該遵守哪些規定、哪幾天該做什麼,結果1922和衛生局電話被打爆,接線人員過勞。有民眾自行討論、轉傳長達四十幾頁的防疫懶人包,也有人羨慕美國疾控中心網站有引導式介面,助人快速歸納自身狀況應遵守的規定,連各種期滿日期都直接幫你換算好。「要自主應變還要能找到正確指引在哪,應該舉辦『自主應變查指引大賽』。」民眾黃先生自嘲說,查指引大賽第一題:居家隔離隔離第幾天應該要快篩?怎樣可解除隔離?光這題就是一場網站大迷航。在疾管署網站點選「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找到「重要指引與教材」下「確診者/接觸者居家隔離相關指引」欄目,就有五個不同的文件。無論是「確診個案注意事項」或「接觸者注意事項」,都找不到隔離第幾天應快篩、解除隔離條件的最新規定。改查「居家照護」欄目,點選標示為NEW的「確診個案與接觸者自主應變機制」,結果又回到「確診者/接觸者居家隔離相關指引」,簡直鬼打牆。重新回到「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主目錄,點選「最新政策資訊」,打開「0420起調整居隔居檢檢測措施」這份檔案,總算出現一張圖卡有正確答案,這張圖卡在疾管署的官方LINE帳號「疾管家」也曾發布過。黃先生說,查指引大賽的答題範圍,還得包括疾管家的圖卡、指揮官口頭回答、疾管署新聞稿,才能找得到答案,因為很多規定圖卡寫得比文件還清楚,但很多圖卡只有疾管家才有,網站沒有。民眾吳小姐表示,美國CDC網站引導民眾依序點選自己的狀態,例如是快篩陽性或接觸者、過去是否確診過、疫苗接種幾劑、最後接觸確診者的日期;如果不清楚各題選項的定義,每一題都附有詳細說明可點選。都選完之後,網站就會根據當局規定,自動歸納該民眾應遵守的規定,包括隔離到哪個日期、自主管理期到哪個日期,都自動換算出來。吳小姐表示,防疫規定日趨複雜,更需要有政府官網自動幫民眾把規定去蕪存菁、歸納結論;直接幫忙換算日期也很必要,因為光是哪天該算第一天,民眾就很容易算錯了。如果疾管署網站也有類似的功能,民眾可以更安心自主應變,也能減輕1922或衛生局接電話的負擔。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網路上流傳的類似懶人包,很多都是熱心民眾或衛生局製作出來的。上述所提的資訊系統,如有熱心的民眾想一起合作開發類似網站,會樂觀其成。
-
2022-04-21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外送員進社區送餐 前外送員罵:想什麼做什麼欠缺配套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考量輕症確診者居家照護生活不便,社區管委會要讓外送員進社區替居隔者送餐,否則可以開罰。曾擔任外送員的李昶志說,外送員未受過專業防疫訓練,有人甚至連基本保險都沒有,在沒有防護或享有津貼下,高風險工作欠缺配套措施。國民黨高雄市左楠區議員擬參選人李昶志指出,去年曾發生居家隔離者訂餐未點選「零接觸」服務,到場後對方才用酒精消毒現金,這時要外送員怎麼辦?此事發生後,不敢再當外送員。李昶志批評,外送員送一單不到50元,每小時收入僅百餘元,防疫小黃有大規模的防護跟雙倍津貼,外送員或大樓管理員卻沒有,國內預計未來將會有大規模疫情展開,台灣不是防疫模範生嗎?超前部署呢?李昶志說,如果比照防疫小黃,增加外送津貼且提供防疫裝備,相信會有外送員自願送餐,但CDC片面宣布,毫無配套跟規畫,有人基本的投保都沒有、也沒有打完三劑疫苗 ,卻要做高危險工作,送藥或送物資風險大,不能想做什麼做什麼 ,要有完善配套。
-
2022-04-21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美CDC:50歲以下多數民眾應等新疫苗 暫無須接種第四劑
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顧問小組的多位成員表示,50歲以下的多數民眾應該等待新一代新冠疫苗加強劑,暫時不用接種第四劑疫苗來預防感染新冠病毒。顧問小組在周三(20日)會議中表示,加強劑的目標應是防範民眾確診後出現重症等嚴重後果,而非阻止病毒傳播。他們說,這意味著那些重症風險較高的族群,應考慮接種第四劑疫苗,其餘多數民眾應該等今年稍晚接種更好的疫苗。CDC顧問小組成員表示,目前莫德納和輝瑞與BioNTech研發的新冠疫苗加強劑,針對Omicron亞型變異株BA.2這類較新型變種病毒的防護力有限。德雷克塞爾大學醫學院小兒科教授Sarah Long說:「就目前可用的疫苗而言,我們不應指望那些疫苗可以預防感染。當前疫苗除了預防重症和死亡之外,並沒有其他更多的作用。」
-
2022-04-20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獨/癌症、身心障礙、精神疾患可吃抗病毒藥 最快本周公布
台灣今年1月公布之新冠肺炎治療用口服抗病毒藥領用方案僅明確列出7類重症風險因子,包括65歲以上及幾種常見慢性病,其餘以「其他危險因子」帶過。美國今年2月歸納高強度實證公布之重症高風險因子則詳列20大類,癌症、身心障礙、精神疾患、失智症、長期臥床都包括在內。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今表示,最快本周公布新版領藥方案,將比照美國以正面表列供醫師勾選,癌症、身心障礙、精神疾患等都會包括在內。根據台灣今年1月公布的領藥方案,12歲以上且體重40公斤以上的病人,未使用氧氣且於發病5天內,只要具備任一風險因子,就可以領用輝瑞口服抗病毒藥。風險因子包括65歲以上、糖尿病、慢性腎病、心血管疾病包括高血壓、慢性肺疾、BMI大於等於25(或12-17歲兒童/青少年BMI超過同齡第85百分位)、其他影響免疫功能之疾病,或「已知重症風險因子者」。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歸納實證所列出的重症高風險因子高達20類,包括癌症、身心障礙(如ADHD、腦性麻痺、先天發育異常、不能自我照顧者、學習障礙、脊髓損傷等)、精神疾患(如憂鬱症或思覺失調症)、失智症、長期臥床或不能動、吸菸、器官移植、結核病、使用腎上腺皮質酮或免疫抑制劑者。截至今年2月底,台灣有93.3萬人具備重大傷病資格,當中勢必有人未滿65歲、沒有常見慢性病,卻具備美國CDC所列的重症高風險因子。莊人祥上周透露將開會訂定新版方案,今已有結果。莊人祥表示,專家會議已經討論過,決定以正面表列的方式列出,取消「其他危險因子」的選項。新版方案會比照美國CDC的方式用「正面表列」,以癌症、身心障礙、精神疾病為例,會列在「其他影響免疫功能之疾病」項目下,由醫師勾選,即可開藥給病患。目前還修改後徵詢專家意見的階段,最快本周公布。
-
2022-04-20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5.4萬人居隔亂 陳時中:請自主應變
本土確診案例連日飆升,居家隔離人數更達五萬四千多人,新北市長侯友宜昨表示,中央的Trace系統常當機,有居隔民眾遲等多日才收到通知,快篩試劑提供也不足,已是居隔者最大困擾,要求中央簡化流程。台北市長柯文哲昨天宣布,北市從今天開始,確診者原則上居家治療,不適合居家才移到防疫專責旅館照顧。這波疫情爆發後快速延燒,新北市有民眾抱怨,篩檢陽性在家等了四天,竟都無人聯繫;另外有人接觸確診者,父親陪同至醫院採檢PCR,未料現場人山人海,光採檢就等了一個多小時,過了兩天還沒收到PCR報告。還有不少居隔者需要快篩試劑,卻遲等不到,打一九二二不是撥不進去、就是被重重轉接;衛生所人員說快篩劑缺貨,請居隔者等待。還有民眾被通知要等防疫計程車載往醫院採檢,光等防疫小黃就等好幾小時。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新北市染疫人數多,通知上略有延誤,請民眾自主應變,待在自己想要隔離的地方,盡量一人一室,靜候通知;如果同住家人尚未被匡列,請保持不要有太多活動。自主應變 民眾:有笑話感不過,「自主應變」四字引發眾多網友不滿,「自主應變就是要民眾自立自強」、「CDC請大家自主應變,有種笑話感」。新北市衛生局指出,新北聯醫三重院區社區篩檢站目前每日平均採檢人數,是以往三倍,急診採檢人數更高達六倍,雖已加派醫護人力,但仍需排隊等候。新北市衛生局副局長高淑真指出,十三、十四日平均每日來電達四一五○通,接聽電話人員已從十六人增至廿五人,仍忙不過來。北市確診 原則採居家治療侯友宜表示,中央的Trace系統經常當機,導致防疫流程延誤,許多居隔民眾等三、四天才收到通知,快篩試劑提供也緩不濟急,民怨四起。若系統問題沒有解決,地方政府加派再多人力都沒用,盼中央簡化流程,快速處理居隔案件。正居家隔離的柯文哲昨天透過視訊會議表示,新北遇到的問題,台北都有,由於感染數量會大量上升,北市從今天開始,凡是確診者,原則上居家治療,用電話通知,家裡不適合、或獨居老人等才考慮移到防疫專責旅館照顧。有專家預估,台灣這場疫情與病毒共存,可能還要拖延一二○天,柯文哲昨天表示,以南韓經驗看,台灣疫情還是在起步而已。南韓是因總統大選疫情失控,台灣今年也要選舉,之後會有很多奇奇怪怪的動作跑出來,也許不到七百萬人確診,「台灣超過一百萬確診,應該是一定會發生。」專家推估 兩萬三千人重症北市聯合醫院總院長璩大成昨天赴議會工作報告時也表示,若以疫苗覆蓋率七成來說,剩餘的三成全染疫,疫情才結束,換算台灣總人口數三成約七百萬。若以百分之零點五重症比率算,預估全國約會有二點三萬人重症,其中北市就有兩千六百人,平均每日五十人重症,「光這樣就受不了」。璩大成說,源頭太多,已遍地烽火,北市防得這麼慘烈、苦守多日,結果花蓮、基隆疫情爆掉。
-
2022-04-19 新冠肺炎.防疫懶人包
後遺症QA/新冠後遺症Long Covid會出現哪些狀況?會復原嗎?
大多數染上新冠肺炎的人會完全康復,但有數百萬患者不是,他們持續感受到極度疲勞、呼吸急促和身體疼痛等症狀,或在「腦霧」中掙扎,或一直沒恢復嗅覺或味覺。這被稱為「Long Covid」,也就是新冠後遺症。1、什麼是新冠後遺症?目前沒有一致的定義。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新冠肺炎急性感染後症候群」通常在初次病發後三個月出現,持續至少兩個月,並且無法以其他診斷來解釋。兒童可能需要不同的定義。2、多常見?現在還不確定。美國疾病管制預防中心(CDC)專家說,兩年來無法發布可靠數據。因為缺乏標準化的方法統計病例,所以各方對染疫後出現Long Covid的比率,說法不同,有研究估計是43%,美國退伍軍人事務部估計7%。另有研究發現,女性、中年人、肥胖人士出現long Covid的機會較大。3、感染後的症候群有哪些?.長期症狀包括:較廣泛的疲倦、發燒、疼痛。.肺和心血管方面有氣喘、咳嗽、胸痛、心悸。.腸胃方面包括腹痛、噁心、腹瀉、失去食慾、體重減輕。.神經系統方面的腦霧(注意力不集中或忘性大)、頭暈眼花、睡眠障礙、手腳麻,以及認知障礙。.肌肉與骨骼可能感覺關節痛和肌肉酸痛。.耳鼻喉方面可能耳鳴、耳朵痛、喉嚨痛、失去嗅覺或味覺。.皮膚則可能出疹子。.精神上可能抑鬱焦慮。【延伸閱讀】>>兒童感染新冠肺炎會有後遺症嗎?研究報告曝真相4、如何預防後遺症?避免感染新冠肺炎是唯一可靠的方法,而疫苗接種是降低感染風險的最有效工具,更重要的是降低罹患重症的可能性。5、變種病毒會造成不同的後遺症嗎?有可能,但尚未收集和分析到足量數據來確認。【延伸閱讀】>>Omicron後遺症「疲勞」最大宗 喪失活動力染疫者加速退化6、什麼原因造成?有些健康問題很好理解,有些則不然。染疫者可能因下列事項而遭遇問題:病毒直接對器官和組織造成影響;免疫系統過度發炎;身體未能正確修復受傷的肺和其他器官,結果形成疤痕組織;血液缺氧傷害到大腦、肺和其他器官;為挽救生命而進行的治療,包括在加護病房使用呼吸機、皮質類固醇、鎮靜劑和止痛藥。7、有多嚴重?大多數的Long Covid症狀似乎不會危及生命,但呼吸急促或疲勞等情況可能妨礙生活。此外,對於部分新冠肺炎的倖存者來說,Long Covid可能損害重要器官並加劇其他疾病,影響可能要幾個月後才顯現出來,就像一顆定時炸彈。稍後可能出現的症狀包括心臟驟停、中風、心臟衰竭、肺栓塞、心肌炎和慢性腎病。醫生還注意到,與新冠相關的糖尿病病例增加。8、能復原嗎?每個人的差異很大,大多數人能完全恢復到生病前的狀況,少數人卻需要肺移植。在一部分人中,特別是那些初期感染相對嚴重的人,症狀似乎揮之不去。中國武漢去年發表一篇大型研究發現,幾乎二分之一的新冠患者在出院一年後還有症狀。英國針對住院患者的研究今年1月說,出院一年之後,不到十分之三的患者回報完全康復。9、都是新冠病毒引起嗎?不盡然。一些症狀可能是偶然發生,或由壓力和焦慮引發,而一些原先存在的疾病,如糖尿病,可能在染疫之前未曾被注意和診斷出來。10、其他病原體也會有後遺症嗎?是的。雖然有時候並不知道是如何發展出長期症狀,但科學家說這其實是可預期現象。經充分研究的病毒或細菌病原體,大多都與部分患者後來發展出慢性症狀有關。SARS倖存者能觀察到患有糖尿病和其他長期後遺症。加拿大的一項研究發現,21名多倫多醫護人員在2003年染上SARS後,長達三年出現病毒後症狀,無法恢復正常工作。
-
2022-04-19 新冠肺炎.防疫懶人包
QA整理包/兒童是否打疫苗爸媽好苦惱 看國外施打狀況、副作用、不建議接種者
新冠肺炎本土疫情仍繼續延伸,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預估染疫人數將達345萬,衛福部昨(17日)通過6至11歲兒童施打莫德納的緊急使用授權(EUA),聯合新聞網替讀者整理了兒童疫苗打什麼牌子、可能副作用、不建議接種對象、國內外專家對兒童疫苗看法,疑惑一次解開。Q1:目前開放的施打品牌?施打品牌為莫德納,2劑,每劑0.25毫升(成人劑量一半)。Q2:施打對象?6-11歲兒童,約120萬人。Q3:常見副作用、嚴重副作用為何?常見副作用:注射部位局部疼痛、疲倦、頭痛、發燒。嚴重副作用:心肌炎、心包膜炎,但目前皆無兒童個案。需立即送醫:出現心跳過快、顫動、呼吸急促、胸痛。歐盟、澳洲等30多個國家臨床資料顯示,12至18歲青少年相較,幼兒接種莫德納後出現心肌炎、心包膜炎等風險明顯較低,不過,仍需觀察更久時間,才能釐清安全上的疑慮。Q4:兩劑施打間隔時間?第一劑和第二劑間隔28天。Q5:預計何時開打?陳時中表示,目前符合接種資格的兒童人數約120萬人,難以估計接種率,美國也僅3成多。本周三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委員將舉行專家會議,討論接種的對象、開打時程。如決定開打,需調查家長意願、填寫同意書等,指揮中心將加緊作業。Q6:不建議接種對象?目前正在發燒感冒、對疫苗成分有嚴重過敏反應者。Q7:專家對兒童疫苗看法為何?長庚大學醫院系小兒科教授林奏延:以全球染疫死亡率估算,我恐有五十例兒童確診死亡,「社會可以接受嗎?」呼籲盡速討論幼兒打疫苗,並建議第一劑疫苗以mRNA疫苗為主,減少兒童重症機會。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孩子確診新冠肺炎的症狀與大人類似,若連續三天高燒不退、呼吸困難、活力變差,以及確診幼童為一歲以下,應於24小時內就醫。香港有報告指出,兩名小孩染疫引發腦炎死亡,日本也有不少病毒攻擊孩童腦部案例。黃立民也說,先前有很多人憂心兒童青少年施打疫苗會發生心肌炎等副作用,但五至十一歲孩童發生風險並沒有比較高,與青少年差不多。陽明交通大學醫管所兼任副教授洪子仁:以色列去年一項研究指出,在小朋友尚未能施打疫苗前,若父母親皆施打BNT疫苗,對小孩防範Delta變異株有百分之五十八的保護力;在小朋友尚未打疫苗前,家中成人完成疫苗接種,可以保護小朋友。Q8:打莫德納、BNT的國家有哪些?打BNT國家:美國:開放時間2021年11月,5歲以上BNT、12歲以上BNT。日本:開放時間今年2月下旬,5-11歲BNT。南韓:開放時間今年3月底,5-11歲BNT。歐盟:開放時間2021年11月,5-11歲BNT。BNT、莫德納都有接種國家:澳洲:開放時間2021年12月,6歲以上可打莫德納、12歲以上BNT。英國:開放時間今年4月底,5-11歲莫德納、BNT皆有。加拿大:開放時間2021年11月,5-11歲BNT、6-11歲莫德納。Q9:有各國接種兒童疫苗情況能參考嗎?美國:美國自去年11月開放5歲至11歲族群接種輝瑞BNT兒童版疫苗,劑量為成人所使用的三分之一,截至4月12日,美國5~11歲的族群,約有34.8%已接種1劑疫苗,28.1%完成施打2劑。不良反應事件,美國CDC去年12月30日發表相關報告,表示從輝瑞兒童疫苗緊急授權通過以來,打出的900萬劑僅出現少數嚴重不良反應,11月12月共收到4000多份不良反應通報,其中100件為嚴重事件,常見症狀為發燒及嘔吐,另外有11起心肌炎報告,其中7名額同在報告發布時已經康復,4名仍在康復中。英國:最初開放患有特殊疾病的兒童群族接種,本月4日才全面批准5-11歲兒童接種,儘管官方仍未公開接種數據和不良反應通報,但不少專家都抱持正面看法,雖然對染疫獲得抗體的兒童來說短期效益不大,但可以降低兒童在未來出現的變種病毒中,再次染疫的風險。南韓:2月爆發的Omicron變種病毒疫情,兒童確診數暴增,於3月底正式開放5-11歲兒童族群施打輝瑞兒童版疫苗。南韓政府已經宣布自18日起全面解除社交距離,僅保留強制配戴口罩措施,進入與病毒共存模式。日本:從2月下旬開始,開放5-11歲兒童施打新冠疫苗,為BNT兒童版疫苗,劑量為成人所使用的三分之一,兩劑間隔3週,厚生勞動省表示,4月1日前接種的幼童中,疑似副作用的反應有13件,多為接種時感到疼痛、壓力引發血壓變低、脈搏減少等迷走神經過度矯正。(vasovasgal reflex)13起中,有2起症狀較為嚴重,一起為3月接種疫苗的7歲男童,有心肌炎、心包炎症狀,但目前已經好轉,厚勞省指出,5-11歲兒童出現副作用的比例,比12歲以上青少年接種第一劑時來低。
-
2022-04-19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孩童接種莫德納疫苗 各國實施情況一次看
COVID-19疫情嚴峻,衛福部食藥署昨日通過授權莫德納疫苗適用於6至11歲兒童,其實世界多國早有先例,以下整理出歐盟、英國、澳洲和加拿大等國的孩童施打莫德納疫苗現況。台灣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本土疫情蔓延,16日更出現首起幼兒重症病例,衛福部食藥署昨天通過授權莫德納(Moderna)疫苗適用於6至11歲兒童,劑量為成人的一半,完整接種為施打2劑、間隔28天。今年以來,歐盟、英國、澳洲和加拿大相繼開放讓6歲以上孩童施打莫德納疫苗,同時也已讓孩童可接種輝瑞BNT(Pfizer-BioNTech)疫苗,但美國、日本、南韓及以色列等國,目前只讓兒童接種BNT。以下為各國的孩童接種概況:● 歐盟歐盟藥品管理局(EMA)2月24日宣布批准6至11歲兒童施打莫德納疫苗,劑量減半為50微克,兩劑相隔4週。另外,歐盟藥品管理局早於去年11月下旬批准5至11歲兒童可施打BNT疫苗。● 英國英國藥物及保健產品管理局(MHRA)4月14日批准6至11歲孩童施打2劑莫德納,劑量為成人一半的50微克,2劑需隔4週。另外,英國先前已開放5至11歲孩童施打BNT疫苗,2劑需間隔8至12週。● 澳洲澳洲衛生部2月23日宣布,從2月24日起,將兒童施打莫德納疫苗的年齡限制下修至6歲以上,6至11歲孩童的劑量為12歲以上群體一半的50微克,2劑需相隔8週。今年1月,澳洲當局已批准5至11歲孩童接種BNT疫苗。● 加拿大加拿大衛生部門3月17日宣布,6至11歲孩童可施打莫德納疫苗,每劑50微克須施打2劑,2劑間隔4週。去年11月,加拿大已通過讓5至11歲孩童可以打BNT疫苗。● 美國根據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CDC)官網資訊,5至11歲孩童只開放接種BNT疫苗,每劑10微克,且兩劑需間格3週,12至17歲則是施打跟成人相同劑量的BNT疫苗。● 日本日本政府厚生勞動省1月21日批准可為5歲到11歲兒童接種BNT疫苗,每一劑劑量為12歲以上群體的1/3,兩劑間隔3週;莫德納疫苗則需12歲以上才能接種。● 南韓南韓防疫當局3月14日宣布參考國外兒童疫苗施打情況後,從3月底起開放5至11歲孩童接種BNT疫苗,施打兩劑,每一劑劑量為10微克,低於12歲以上群體的30微克。● 以色列以色列衛生當局去年11月14日同意,讓5至11歲的孩童可開始接種BNT疫苗,每一劑劑量10微克,兩劑間隔3週。
-
2022-04-1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兒童染疫 醫師:出現6種任一症狀即刻就醫
國內本土疫情連2日破千,甚至出現首例幼兒重症個案,北市萬芳醫院精神科醫師指出,根據美國CDC衛教單清楚指出,兒童青少年染疫後,若持續發燒且合併6種症狀的其中一種,就必須就醫;北市聯醫醫師表示,孩童疫苗是另一課題,政策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能在其中找尋適合平衡點。萬芳醫院精神科醫師潘建志表示,家中有19歲以下兒童青少年的家長,需注意「兒童多系統發炎症候群」。美國CDC網頁的衛教單非常清楚指出,兒童青少年感染新冠肺炎後,若在6星期中,曾確診新冠或與確診者密切接觸,出現持續發燒及合併出現6種任一症狀,包含胃痛、腹瀉、嘔吐、紅疹、眼睛充血、頭暈目眩等,應立即就醫。若兒童青少年出現「嚴重的」兒童多系統發炎症候群警示症狀,包含呼吸困難、持續胸痛胸悶、意識不清或異常行為、嚴重腹痛、無法保持清醒、蒼白/灰色/藍色的皮膚、嘴唇、指甲床(取決於膚色)等,需立即送到最近的醫院急診。潘建志表示,兒童多系統發炎症候群,是新冠病毒流行後才出現的新診斷,在感染新冠後的2至6周出現,國外統計出現機率約萬分之3、平均年紀為5至8歲、有3成6住進加護病房、死亡率在2至10%間,許多國家因此開始給5至11歲兒童大疫苗。美國FDA去年10月核可三分之一劑量(10微克)的BNT可給5至11歲兒童施打,但台灣目前沒有BNT庫存,且美國沒有通過兒童及青少年莫德納,因心肌炎機率較高,不過歐盟今年2月通過二分之一劑量(50微克)莫德納給6至11歲兒童施打,目前台灣莫德納約剩100萬劑。北市聯醫忠孝院區消化內科醫師陳昶宇表示,孩童都重症缺氧昏迷,就算PCR篩檢結果還沒出來,「我要是父母,冒著被罰的風險,也還是要用最快的方式將小孩送到醫院」,地方衛生所也建議自行搭計程車前往,否則等119專用救護車,從下午4點等到晚上7點真的拖太久。但陳昶宇話鋒一轉表示,孩童疫苗是另一個課題,根據台大醫院小兒科醫師李秉穎說法,5至11歲兒童施打疫苗嚴重副作用比例,仍比重症死亡率低,整體來說利大於弊,可以考慮施打,「然而真的開放5至11歲可施打疫苗,又有多少家長願意讓孩子們去打呢?」陳昶宇表示,既然幼兒染疫恐重症死亡、打疫苗又有副作用,那只能「再度加強邊境鎖國及重回三級警戒緊鎖防疫,但台灣社會承受得住再次經濟重創嗎?」孩童染疫重症死亡率萬分之一,打疫苗嚴重副作用比例低於萬分之一,但對家長來說都是一,只是政策不可能完全面面俱到,只能試著在其中找尋適合的平衡點。
-
2022-04-14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基隆+60 法院、國民運動中心及2知名健身館足跡入列
CDC公布基隆市相關今天新增60例個案,市政府今天下午布足跡,有基隆地方法院、國民運動中心游游池、七堵郵局、梵宇天閣、西定市場、World Gym基隆店、孝東路愛力士健身運動生活館等。
-
2022-04-14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不可違反教育部規範!」 高科大4確診卻不能全校遠距
國立高雄科技大學前天傳一名住宿生確診,經校方擴大篩檢,昨晚新增3名確診者,確診人數累積達4人,高科大晚間根據教育部指示公布,除確診個案修課班級及接觸者班級課程,其餘恢復正常上課,其中確診者個案班級即日起至16日遠距教學,但因高科大多個校區幅員廣大,未實施全校區遠距教學也引起學生熱議。網友貼出班級討論訊息,有校內人員指出,高科大第一時間全校區遠距授課,卻遭教育部長官質疑影響學生受教權,學校表示是遵照高雄市CDC要求,辦理全校區600多名學生PCR採檢,該名長官才略為緩和,但還是要求校方不可違反教育部規範,不可任意實施全校區遠距教學。這段貼文也引起學生熱議,覺得教育部太誇張,學生留言「講得好像線上教學就沒有受教權一樣」。2018年高雄應用科大、第一科大、高雄海洋科大合併成為高科大,現有5大校區分別為建工校區、燕巢校區、第一校區、楠梓校區及旗津校區,校地面積合計216.1公頃,幅員廣闊且學生眾多,因學生偶有跨校區上課情況,高科大遇有住宿學生確診,第一時間全校區實施遠距教學,並讓住宿生PCR採檢,另也公告燕巢校區體育館藤雄館、樂活中心13日起暫不開放。昨晚採檢結果出爐,校方與教育部、高雄市衛生局等單位開會後,配合教育部指示,晚間10點公告確診個案修課班級14日至16日遠距教學3天,影響7班27門課,接觸者班級課程則線上教學2天,影響23班68門課,其餘班級恢復正常上課。校方處置方式卻引起學生不滿,有學生在大學生社群Dcard指出,確診黑數一定比目前爆出的還多,加上下周是到課率最高的考試周,擔心確診數將隨著實體授課不斷增加,又因學生跨校區授課,恐將疫情散播至各校區。
-
2022-04-14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4月13日足跡整理包/全台確診足跡一次看!北市晚間再曝7圖卡 中山區這家「禮服店」再度上榜
新冠肺炎本土疫情持續延燒,國內13日新增933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744例本土個案及189例境外移入,有95例為航班落地採檢陽性、94例居家檢疫採檢陽性,確診個案無新增死亡。本土個案分佈為新北市264例居冠、臺北市141例居次。《聯合新聞網》為您不斷更新整理全台確診足跡,所在縣市哪有足跡一看就知。【基隆市】|【台北市】|【新北市】|【新竹市】|【新竹縣】|【苗栗縣】|【台中市】|【彰化縣】|【南投縣】|【雲林縣】|【嘉義市】|【嘉義縣】|【台南市】|【高雄市】|【屏東縣】|【宜蘭縣】|【金門縣】基隆市CDC今天公布基隆相關新增56例,市府下午公布足跡,有仁一路TP快剪店、凱悅KT、東岸商場HAMA壽司店、八斗子夜市、中山圖書館、東岸商場喬義思、忠三路美玉葱油餅、百福市場、東岸停車場、義一路捐血車、中華電信基隆服務中心、仁一路活力蒟蒻屋、廟口夜市、愛三路麥當勞。台北市(20:10更新)台北市今新增141例本土個案,北市下午公布7例確診者足跡後,晚間再曝7張足跡圖,公布案28749、28861、28874、28879、29168、29176、29430於台北市公共場域足跡,包含特蘭斯商務會館(禮服店)、士林伯豆花、麥當勞、建國假日花市、永心鳳茶奶茶專賣所、台北美福大飯店、信義威秀影城、榮星花園公園。(15:44)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北市今新增141例本土及62例境外移入病例,年齡介於未滿10歲至80多歲之間,97名男性,102名女性,4名調查中,本土案例分別居住於中山區22例、大安區及北投區各17例、大同區14例、松山區、信義區及萬華區各12例、士林區11例、內湖區及中正區各8例、南港區6例、文山區2例。北市衛生局今下午公布7例確診者於北市公共場域足跡,涉及場域包含溫泉會館、四育公園、隱家拉麵店、特蘭斯商務會館(禮服店)、吉星港式飲茶、Sugar Miss網美甜點店。新北市新北市今天新增264例,新北市衛生局公布確診者足跡。包含好樂迪KTV、春水堂、星巴克、海底撈、家樂福、鼎泰豐等店家。新竹市新竹市今天新增11例本土確診,市府也公布相關足跡點,包括全聯、大魯閣湳雅廣場、忠孝大潤發與新竹巨城等大賣場店家都上榜,衛生局提醒民眾若有出入相關場所足跡重疊者,即日起至25日請進行自我健康監測,若有疑似症狀可撥打0900-739-779通報。新竹縣新竹縣新冠肺炎本土疫情案例持續增加,今(13)日新增23例本土確診案例,包括案25587仰德群聚延伸14例、竹市餐廳聚會群聚2例、他縣市群聚5例、新北市學校確診延伸1例,及新增獨立事件1例。苗栗縣苗栗縣今天發布新增3例確診個案,包括先前染疫國小學童的一名同住家人居隔期間「陰轉陽」及三義鄉一對母子,縣府已進行相關疫調及匡列工作。台中市台中市長盧秀燕今公布,台中市新增23例確診,包括東勢校園群聚增2例東新國小學生、東勢安養機構群聚增1例80多歲男住民、3起職場群聚6例,包括大雅扳手工廠3移工確診,疫情仍然嚴峻,請大家務必做好防疫措施;另外,針對外界關心校園防疫停課標準,市府將收集各界相關意見後再決策。彰化縣彰化縣今天新增6例確診個案,都是二林基督教醫院的護理人員,彰化衛生局疫調發現其中一名指標個案護理師曾有外縣市旅遊史,在工作環境與其同事有開會、用餐的活動,推測是從吃東西時傳染;彰化縣衛生局長葉彥伯建議人口密集機構避免午餐會議或共同飲食,員工從風險熱區回工作崗位應進行10天健康監測。南投縣南投縣再度接獲花蓮衛生局通報確診個案,發現縣內有3名密切接觸者需安排PCR採檢,立即通知採檢後,下午公布案29534的PCR採檢陽性(CT值15.3),屬於高傳染個案,立即安排入住集中檢疫所收治隔離。雲林縣雲林今天新增1例本土確診個案,2例境外移入個案,2名彰化確診者足跡。其中一名彰化確診者在4月10日大甲媽於西螺鎮遶境時,在下午6點至7點到過西螺福興宮外圍。嘉義市嘉義市今天新增3例確診,市長黃敏惠指出,案29030為嘉北國小1名染疫學童的親屬,被匡列居家隔離後喉嚨不適,採檢轉陽性確診;另新增的案29028與案29029是同住家人,因清明連假期間接觸的台北親友確診,兩人居隔後採檢也陽性。至於小橘子幼兒園老師確診列為嘉義縣個案,上午已採檢100人。嘉義縣嘉義縣長翁章梁13日下午舉行線上記者會,公布3名確診案例,分別是民雄鄉中正補習班老師案29355及妹妹案29537,另案為六腳鄉統一超商蒜頭門市員工案9538,三案共匡列居家隔離61人、自主健康管理28人、自我健康監測95人,共採檢184人,143人陰性、1人陽性為案29355之妹,其餘40人結果未出,結果很快就會出爐。台南市台南市今天新增12名COVID-19本土個案,分屬3個傳播鍊,有到高雄照顧孫女染疫的祖父母,將軍職場接觸者,屏東案及高雄案接觸者等,市府下午公布確診前台南市足跡。高雄市高雄市今天新增50例確診,5例有台北小巨蛋演唱會旅遊史,此處為熱點足跡,請有相關足跡者盡快篩檢。市長陳其邁表示,校園停課措施會針對小學採取高強度、嚴格匡列原則,參考中央標準,根據疫調情形來調整。屏東縣屏東縣府今公布縣內14例確診個案,多與之前群聚案有關,包括天上人間小吃部相關4例、可愛小吃部3例、花蓮群聚案1例等,其中2例在居隔期間陰轉陽。縣府呼籲民眾盡快施打疫苗,提高群體免疫力,保護自己也保護他人。宜蘭縣宜蘭縣衛生局今天公布3例確診者足跡,都曾去參加過不同場合的喜宴,喜宴場合是員山鄉山頂會館、宜蘭市金樽餐廳、羅東鎮晶園會館,其中晶園會館兩天來共6例確診,爆出宜蘭第三條喜宴餐廳群聚傳播鏈,籲請有足跡重疊的民眾留意身體狀況,若有不適快去篩檢。金門縣金門又有確診者的足跡!一名家住新北市的女童,案號27623在發病前4天,也就是本月4日跟家人到金門旅遊,結果在4月8號發燒,進行PCR採檢為陽性,縣府在昨日才接獲疾病管制署的通知,立即進行疫調,共匡列7名接觸者,目前採檢PCR 均為陰性。
-
2022-04-12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基隆+37足跡仁愛、信義市場、和平島公園、基隆火車站
CDC今天公布基隆新增37例,市府下午公布足跡,有信義市場、仁愛市場、愛買基隆店、千里足養生會館、和平島公園、基隆火車站南站、凱悅KTV等。
-
2022-04-12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獨/年輕癌症或身心障礙可吃抗新冠病毒藥?指揮中心這樣說
台灣今年1月公布的新冠肺炎治療用口服抗病毒藥領用方案中,僅明確列出7類重症風險因子,包括65歲以上以及幾種常見慢性病,具備任一風險即可領用。美國今年二月歸納實證公布之重症高風險因子有20大類,台灣未列的癌症、身心障礙、精神疾患都包括在內。不到65歲的癌症病人或身心障礙者,有資格吃抗病毒藥嗎?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這部分可由醫師判斷,最近指揮中心也會再開會,根據最新資料修訂藥物領用方案。台灣今年一月公布的領藥方案,12歲以上且體重40公斤以上的病人,未使用氧氣且於發病5天內,只要具備任一風險因子,就可以領用輝瑞口服抗病毒藥。風險因子包括65歲以上、糖尿病、慢性腎病、心血管疾病包括高血壓、慢性肺疾、BMI大於等於25(或12-17歲兒童/青少年BMI超過同齡第85百分位)、其他影響免疫功能之疾病,或「已知重症風險因子者」。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歸納實證所列出的重症高風險因子高達20類,包括癌症、身心障礙(如ADHD、腦性麻痺、先天發育異常、不能自我照顧者、學習障礙、脊髓損傷等)、精神疾患(如憂鬱症或思覺失調症)、失智症、長期臥床或不能動、吸菸、器官移植、結核病、使用腎上腺皮質酮或免疫抑制劑者。截至今年2月底,台灣有93.3萬人具備重大傷病資格,當中勢必有人未滿65歲、沒有常見慢性病,卻具備美國CDC所列的重症高風險因子。台灣感染症醫學會名譽理事長黃立民表示,如果比照美國標準去用藥,就算今天指揮中心已宣布加購70萬人份的藥,很可能還是會不夠,現在國際都在搶藥,台灣也應持續考慮增購。台灣領藥方案的「已知重症風險因子者」也是否包括美國CDC詳細列出的族群?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其他已知風險因子的部分主要是交由醫師來判定,指揮中心最近也會參考國際最新實證及使用情形,再次修訂領藥方案內容。截至4月7日,65歲以上長者有3成還沒打滿3劑,75歲以上也有4成5還沒打滿3劑。依照內政部人口3月底之人口數估算,大約有135.8萬名65歲以上長者還沒打滿3劑,風險更高。按現行口服藥領用方案,無論接種與否,只要符合65歲以上,就可以用藥。黃立民根據指揮中心今公布之檢驗陽性率0.5%推估,這代表全台灣2300萬人當中有有11.5萬人已感染。因此,不論加購多少人份口服藥,要發揮預防重症之效,重點都在「盡速到貨」。
-
2022-04-11 新冠肺炎.防疫懶人包
懶人包/我去過確診者足跡該篩嗎?快篩結果陽性該怎麼處理?家用快篩試劑使用詳細流程
本土確診數連日達數百以上,面對身邊可能愈來愈多的確診者,指揮中心開放民眾居家自我篩檢,以找出疑似陽性個案。自行購買及使用家用快篩試劑,除了要注意產品的安全性,也要正確使用,並注意快篩試劑有偽陰性、偽陽性問題,所以仍不可取代經認可實驗室所進行的核酸檢驗診斷。適用狀況可能感染病毒比例高的地區(也就是在疾病盛行率高的環境),如確診數較多的區域、確診者足跡熱區,或使用者與確診者有接觸史,或是曾去人潮眾多的地方、曾與確診者足跡重疊等。不適用狀況若出現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相關症狀,不宜使用家用快篩試劑自行在家快篩,應佩戴醫用口罩,儘速前往醫療院所就醫,且前往就醫時勿搭乘大眾運輸工具。重要提醒在低盛行率的情況下使用家用快篩試劑,可能會導致大量的偽陽性結果,反而造成醫療資源的浪費。另外,病毒量低或處於發病晚期之患者進行家用快篩試劑,可能會有偽陰性問題。【延伸閱讀】>>鼻腔深淺不重要 彰醫:採檢位置對了才能正確快篩購買地點可至醫療器材販賣業者(如藥粧店、醫療器材行、便利商店等)或藥局購買家用快篩試劑。使用注意購買家用快篩試劑時,請確認包裝是否刊載「防疫專案核准製造第 xxxxxxxx x x 號」 或「防疫專案核准輸入第 xxxxx x xxxx 號」 字樣,產品效期是否在有效期間或保存期限內;另可至以下網址查詢已核准之家用快篩試劑名單及其使用方法。●已核准之家用快篩試劑名單:http://www.fda.gov.tw/tc/site.aspx?sid=11740&r=2001764921。●各廠牌快篩操作教學影片:https://www.fda.gov.tw/TC/site.aspx?r=1944229132&sid=11742檢測結果後續處理快篩結果為陽性1. 如為居家隔離或居家檢疫者請立即與當地衛生局聯繫,或撥1922 ,依指示配合處置及依防疫人員指示處理已使用過之採檢器材。2. 如為非居家隔離且非居家檢疫者(1)請儘速至鄰近的社區採檢院所進一步檢測。●鄰近社區採檢院所查詢:https://antiflu.cdc.gov.tw/(2)請戴好口罩、勿搭乘大眾運輸工具,另使用過之採檢器材用塑膠袋密封包好,請攜帶至社區採檢院所,交予院所人員。(3)後續處置請依防疫人員指示。●快篩結果為陰性1. 快篩結果為陰性不代表安全無虞,亦可能有偽陰性或採檢時病毒量較低無法被偵測之可能,請遵 循疾病管制署 防疫規範,做好個人防護,持續自我健康管理。2. 採檢完之家用快篩試劑及試劑棒用塑膠袋密封包好,以一般垃圾處理。●快篩結果不明有時因產品不良或操作不當等因素,檢測結果無法判定為陽性或陰性時,可先參考產品說明書相關指示辦理,若仍有疑慮, 可洽原購買地點或試劑廠商。(資料來源:衛福部食藥署)
-
2022-04-10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台東確診+1公布足跡 長濱快篩站明啟用
台東縣今日新增本土確診1例,個案為60多歲女性、長濱人,8日因自覺感冒且腰痛、膝蓋痛,9日出現呼吸微快且發燒,下午至醫院急診就醫,經PCR採檢確診,Ct值17.4,已施打2劑高端疫苗,縣衛生局安排18人採檢,明早即刻啟動長濱快篩站。縣府衛生局表示,個案8日出現症狀,依據中央CDC規定,可傳染期為4月至9日,近期個案無外縣市旅遊及確診個案接觸史,目前已掌握相關接觸者共18人陸續安排採檢,並持續疫調釐清。已知3人陰性其餘採檢中,相關足跡已請環保局進行清潔消毒。縣府衛生局疫調,婦人近期都在長濱鄉長濱村,曾經到過附近的魚店、香舗、早餐店、小吃、齒模店,因個案傳染源待釐清,縣府決定明早8點30起於舊長濱衛生所啟動快篩服務,請有需要的鄉親可前往篩檢。因全國疫情持續升溫,請民眾務必落實防疫措施像是勤洗手、監測體溫及出入店家各自掃實聯制,衛生單位才可確實通知。
-
2022-04-10 醫聲.癌症防治
2022癌症高峰論壇/HPV感染致癌男女都有 口咽癌已超過子宮頸癌
人類乳突病毒(HPV)除了是子宮頸癌的重要危險因子外,已有研究證實,超過3成的口咽癌患者也與HPV有關,口咽癌罹患人數也早已超越子宮頸癌。台灣婦癌醫學會理事長、台北馬偕醫學研究部主任張志隆指出,避免HPV感染是可以施打疫苗來預防,美國CDC建議9歲到26歲無論男女都可以考慮接種。很多人會懷疑HPV到底和我有沒關係嗎?張志隆指出,只要開始性行為後,一年後感染的機率3成,3年內增加到5成,由於HPV感染後只有半數的人在18個月後才會產生抗體,而且抗體很微弱,這讓病毒有機會重複感染,由於感染是發生在子宮頸,並沒有全身血液內感染,也無明顯症狀,病毒就留存在體內成了致癌因子。HPV會造成的癌症無論男女,除了子宮頸癌,還包括陰莖癌、口咽癌、外陰癌、陰道癌、肛門癌及菜花。其中子宮頸癌是少數可以積極預防的癌症,WHO號召全球在2030消滅子宮頸癌,將年發生率降至每10萬4例,希望達到997目標,9成青少女接種HPV疫苗,7成女性一生接受兩次子宮頸抹片檢查,9成癌前病變或癌症可進行治療。張志隆指出,國健署從84年開始推動30歲以上女性每年可以做一次子宮頸抹片,依統計,近3成的婦女6年內沒接受過子宮頸抹片篩檢,而3年內沒做過抹片則超過4成,而3、40歲女性罹患原位癌愈來愈高,但篩檢的比例不是那麼高,因此光靠抹片要來消滅子宮頸癌是無法達成的,還是得靠疫苗施打達到目標。張志隆指出,歐盟為了響應WHO消滅子宮頸癌的計畫,建議女性覆蓋不夠的地區,要將男性納入接種計畫,甚至要達到9成疫苗施打率,也建議15歲青少年男女共同接種。目前,國健署在107年全面提供國一女生接種HPV疫苗,覆蓋率約85%。至於男性青少年是否需要施打,張志隆說,金門很早就有針對青少年公費施打,但礙於經費無法全國推行,但男生若能自費接種很好,可以預防自己致病,也能降低HPV盛行率,還能預防頭頸部癌。因為HPV引起的口咽癌已占頭頸癌3成的比例,實際上,從2018年口咽癌發生率每10萬8.37人,早已超過子宮頸癌的每10萬7.67人。張志隆指出,根據本土425例接受治療口咽癌患者進行研究,腫瘤採樣偵測到HPV的比例,北部較高盛行率達3成3,東部最低18%%;依台灣流行病學統計,HPV導致的相關頭頸癌年增率比非HPV還高。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建議,要透過降低致癌風險因子可及早預防頭頸癌發生;美國CDC認為,無論男女都因施打HPV疫苗,建議9歲到26歲都能接種。至於27歲到45歲是否施打可與醫師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