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氣周報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元氣周報
聽健康
美國總統拜登日前捲起袖子,施打第三劑疫苗,向全美民眾宣導追加劑計畫起因於新冠疫苗提供的免疫保護,在完成接種四至六個月後開始減弱,且面臨變種病毒,「突破性感染」案例時有所聞,接續施打第三劑,是各國疫苗政策重要議題。
簡單而言,第二劑疫苗主要功能為防重症,第三劑目的是抵抗變異株。美國賓州大學研究團隊年初研究指出,接種第一劑mRNA疫苗,且沒有新冠感染史的人,施打第二劑mRNA疫苗後,才能激發出完整的T細胞防護力。
馬偕醫院兒童感染科主任紀鑫說,接種第二劑疫苗除要拉高抗體外,還有另一項目標是激活免疫記憶、T細胞防護力,由於新冠疫苗大部分不是活性疫苗,除了嬌生以外,其餘國際廠牌疫苗都須接種兩劑,若接種兩劑以上,保護力都會提高。
所幸台灣目前尚未受變種病毒肆虐,但各國在Delta的侵襲下,引發疫苗長期有效性的疑慮。「對抗疫情第三劑是否追加,像是一體兩面的選擇。」台灣兒童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邱南昌說,追加的原因無非是,害怕抗體濃度隨時間而去、保護力下滑,這時就有施打第三針的必要;倘若只是要避免染疫後的重症、死亡率,相對而言重要性便減低。
現實面而言,追加第三劑要考量危險性,及疫苗供應的穩定度,不同國家作法不盡相同。邱南昌舉例,像是以色列BNT供應量穩定,便實施全體國民施打第三劑。至於美國部分,CDC並不建議一般人打第三劑,但考量高風險族群,如慢性病、重大傷病者等,染疫重症風險較高,即希望追加疫苗,補足保護力。
像是50至65歲有高風險疾病狀況,以及18歲以上長照機構居民應該(should)應該接種;而18至49歲有高風險疾病者,以及有高接觸患者風險和高傳播疾病風險的工作者和居民,像是第一線醫療工作者、老師、食品製造業、司機、送貨員等,則是可考慮接種(may)接種。
假使追加第三劑的必要性提升,疫苗的挑選又是一大學問。因為新冠病毒會持續發生變異,除了延長,以及強化疫苗保護力,疫苗本身儲存便利性、通用性,容易製造等多面向,是各藥廠投入次世代疫苗研發的主要原因。
目前所施打的疫苗,都是針對病毒原型株所開發的基礎疫苗,後續所開的更新版本就是次世代疫苗,不論是施打基礎疫苗,或是挑選次世代疫苗,最怕就是跟不上病毒變異的腳步,保護力還是不甚理想。
邱南昌指出,打相同的疫苗,雖說抗體濃度會更高,但學理而言,追加疫苗施打,選擇次世代較有意義。如今第三劑疫苗有三個選擇,首先是基礎疫苗,也就是現在普遍施打的莫德納、BNT與AZ等,其次則是各國現正積極研發的次世代疫苗;最後是一針裡面含有基底與次世代疫苗的混合款。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感染管制中心副院長黃高彬表示,目前AZ疫苗已經針對變異株研發出第二代疫苗,因為已有完成三期試驗的第一代疫苗,二代AZ疫苗只要做免疫橋接即可。
相關研究報告顯示,接種兩劑第一代AZ疫苗之後,第三劑接種二代AZ疫苗者,效果特別好,抗體和T細胞反應都有增強,預防感染及重症死亡的效果可望再提高。
輝瑞和BioNTech公司9月表示,5至11歲的兒童接種BNT疫苗後,產生很強的免疫反應,已向美國衛生監管機構提交研究數據,申請EUA授權;自南非變種病毒Beta出現後,莫德納便著手研發針對Beta的次世代疫苗,作為第三劑加強針,2021年5月公布試驗初步結果,顯示注射次世代疫苗者,可提升受試者體內對抗Beta與Delta變種病毒的中和抗體量。
值得慶幸的是,追加第三劑的疫苗副作用,在各國研究顯示,並未產生新型或更嚴重的副作用,人體基本上可以負荷。
在全球疫苗供應仍不足的情況下,邱南昌指出,部分國家施打第三劑疫苗,把貨源用光,反而讓其他施打率不足國家,疫情更難控制,畢竟在整個地球村,他國的流行未解,自掃門前雪是無法保證疫情不會再傳過來。
總體來說,追加第三劑疫苗,與疫情現況一樣,牽涉到未來疫情走向、變種病毒演化等,全民應有心理準備面對的是變動式過程。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