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08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搜尋
8
共找到
8817
筆 文章
-
-
2022-03-08 新聞.元氣新聞
公費肺炎鏈球菌疫苗放寬至71歲以上 新增19.6萬人受惠
疾病管制署傍晚宣布,3月4日起,公費23價肺炎鏈球菌多醣體疫苗(PPV23)接種對象,已從75歲以上放寬到71歲以上,預估新增19.6萬人受惠。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表示,肺炎鏈球菌為人類常見之感染細菌,PPV23疫苗全年都可接種,往年流感季都有5萬多名75歲以上長者接種。這次流感季僅3.5萬人接種,接種率僅41%,減少甚多,且今年截至2月26日累計已22名病例,65歲以上長者占59.1%,故擴大接種對象,讓更多長者踴躍接種。莊人祥表示,根據疾管署統計,我國75歲以上長者每年接種PPV23近5萬人劑,前一年流感季甚至有8萬多人接種,但2021年流感季至今,僅3.5萬人接種,較往年減少甚多,接種率僅41%。冬季為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IPD)好發季節,今年度截至第8週(2月26日),國內累計22例,65歲以上長者佔59.1%。莊人祥表示,去年同期有53例IPD,今年僅22例,是因為民眾落實防疫使得呼吸道疾病都降低甚多,但由於長者重症率高,仍要盡力提升接種率,因為預防IPD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按時接種疫苗。IPD好發於嬰幼兒及老年人,一旦免疫力下降,細菌可能經由呼吸道或血液侵襲器官,其症狀因感染部位不同而異,可能引起敗血症、肺炎、腦膜炎等多種侵襲性疾病,嚴重時甚至可能致死。莊人祥提醒,接種PPV23與COVID-19疫苗接種的時間間隔至少要7天;至於流感疫苗或其他疫苗,可同時接種於不同部位接種,如要錯開則不限時間間隔。請1951年(含)以前出生且於滿65歲後未曾接種過的長者儘早至各地衛生所或合約院所接種。可先至疾管署網站查詢接種單位、參閱各縣市網站相關資訊,也可撥打免付費防疫專線1922洽詢。
-
2022-03-08 新聞.元氣新聞
鼠輩橫行!今年現首例漢他病毒 個案在馬場工作
小心鼠輩傳播鼠疫!國內出現今年首例漢他病毒症候群個案,為北部40多歲男性,二月中旬出現症狀並收治住院,所幸個案目前狀況穩定,已出院返家休養。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表示,漢他病毒主要是散發的傳染病,提醒民眾還是要注意住家、工作場所的環境,落實「不讓鼠來、不讓鼠住、不讓鼠吃」是預防漢他病毒最有效的方法。莊人祥表示,這名個案近期無旅遊史,因在馬場工作,常有鼠類出沒,曾接觸鼠類排泄物。2月12日出現肌肉痠痛、發燒、畏寒等症狀,2月14日因症狀未改善,前往醫院就醫並收治住院,經通報檢驗確診,同住者及接觸者則無疑似症狀。個案目前狀況穩定,已出院返家休養。莊人祥表示,漢他病毒向來屬於法定傳染病,去年同期則有三例病例。針對漢他病毒,衛生單位會針對個案住家、工作場所進行環境調查。目前衛生單位前往個案住處周邊及工作場域進行疫情調查、環境消毒,並於三月五日放置鼠籠捕鼠,但目前尚未捕獲。疾管署統計,國內去年累計10例漢他病毒症候群病例,個案居住地為高雄市四例、台北市兩例、新北市、桃園市、彰化市及台中市各一例。自2011年起累計35例本土病例,性別以男性24例、佔66.7%為多,年齡則以40歲以上28例、佔77.8%為多;另1例印尼境外移入個案。莊人祥表示,漢他病毒症候群為人畜共通傳染病,人類吸入或接觸遭鼠糞尿污染帶有漢他病毒飛揚的塵土、物體,或被帶病毒的嚙齒類動物咬傷,就有感染風險。漢他病毒出血熱感染後潛伏期為數天至兩個月,主要症狀為突然且持續性發燒、結膜充血、虛弱、背痛、頭痛、腹痛、厭食、嘔吐等,約第三至六天出現出血症狀,隨後出現蛋白尿、低血壓或少尿,部分患者會出現休克或輕微腎病變,並可能進展成急性腎衰竭,經治療後病況可改善。莊人祥說、,落實「不讓鼠來、不讓鼠住、不讓鼠吃」是預防漢他病毒最有效的方法,民眾應隨時做好環境清理,尤其是倉庫、儲藏室等老鼠容易窩藏的空間;餐飲業、市場攤販、食品工廠等應落實環境衛生。如發現鼠類排泄物時,應先佩戴口罩、橡膠手套及打開門窗,並以100毫升市售漂白水加上1公升清水稀釋,潑灑於可能被污染的環境,待消毒作用30分鐘後再行清理。另為避免病毒飛揚於空氣造成傳播,請使用清除污物的拋棄式紙巾、抹布或舊報紙清理,再以垃圾袋密封後丟棄。
-
2022-03-08 養生.聰明飲食
喝咖啡其實跟胃食道逆流無關 營養師曝害胃酸暴衝的9大食物
已經越來越多研究顯示,喝咖啡其實不會提高胃食道逆流的風險。營養師程涵宇提醒,養胃顧胃不一定是一定要吃什麼、補什麼,而是傷胃的事情不要做。胃食道逆流發作 9種食物應避免攝取在胃食道逆流發作的時候,以下9種食物,一定避開:(推薦閱讀:你又胃食道逆流了嗎? 醫揪「常被忽略的傷胃習慣」:睡覺姿勢也有差)1、巧克力:會使下食道括約肌放鬆。2、油膩食物(油條、爆米花、披薩、薯條、冰淇淋):讓食物消化變慢,減少下食道括約肌壓力,造成逆流的風險增加3、柑橘類水果(橘子、柚子、檸檬):柑橘類水果和番茄等酸性水果會引起胃食道逆流。4、辛辣食物:食道黏膜直接刺激,吃愈辣影響愈大。5、生大蒜及生洋蔥:出現胃灼熱症狀。6、酸的食物(鳳梨、番茄):直接食道黏膜刺激。7、薄荷:使下食道括約肌放鬆。8、糖跟過多澱粉:發酵過程已被證明可誘導神經激素釋放和下食道括約肌鬆弛,這可能導致胃灼熱。9、碳酸飲料:使下食管括約肌鬆弛。(推薦閱讀:改善胃食道逆流 研究認證「5種食物」曝光:魚、豆腐上榜)(程涵宇營養師授權提供)咖啡與胃食道逆流關聯待確認 出現症狀少喝為妙程涵宇強調,咖啡與胃食道逆流的相關性—目前沒有定論。之前部份研究發現咖啡會造成下食管括約肌鬆弛、可能會刺激胃酸分泌,這可能會加劇胃灼熱問題;但另外最近的有些研究並未發現喝咖啡與胃食管反流病症狀之間存在顯著聯繫。(推薦閱讀:吃飯配飲料、飯後喝湯? 小心胃食道逆流!醫眼中「超雷虐胃行為」曝光)總之,若已經胃食道逆流但是喝咖啡發現沒事,那就沒有必要一定要避免喝,但如果已經發現喝咖啡讓你逆流胃灼熱,那就最好避免喝咖啡或少喝一點咖啡!延伸閱讀: ·飯後想吐恐是胃食道逆流作祟! 揭曉「忌口食物」:青椒、乳製品、蛋黃、地瓜都在內 ·早上空腹想吐、沒食慾恐是「胃食道逆流」! 醫揪「超雷習慣」 :吃飯太快也中
-
2022-03-07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台南今再添2個案 足跡廣泛 家樂福、寶雅全中
台南今天新增兩名個案,都是之前屏東遊覽車群聚案的衍伸,為鹽水區的一個家族,目前該家族確診病例已達到5例,其中今天新增的個案20995的Ct值更是超低的9.22,傳染力驚人,該名個案就讀鹽水區某私中,學校與補習班目前匡列的接觸者共有65人居家隔離、1人自主健康監測,初步採檢都是陰性。今天公布的個案20995是昨天公布個案20973與20974夫妻的孫女,另一名個案則是屏東遊覽車上的20912的大哥的媳婦20996,市長黃偉哲表示,20995沒有症狀,但20996早在上個月27日就出現症狀,卻不以為意,只有自行買藥服用,沒有警覺性,照常上班,可能傳染給其他人。衛生局表示,台南市今(7)日新增2名女性COVID-19本土病例,分別為鹽水區10多歲個案20995、新營區40多歲個案20996;案20995為昨(6)日公布之案20973、20974二孫女,3月6日因案20973、20974確診被匡列為居家隔離者,採檢後陽性確診,Ct值9.22;案20996為本市3月5日公布之案20912親友,2月27日出現咳嗽、喉嚨有痰症狀,3月5日因案20912確診被匡列為居家隔離對象,3月6日安排採檢陽性確診,Ct值30.84。案20995平日搭乘棕幹線公車上下學,居家隔離前於本市活動範圍包含7-11鹽新門市及歡雅門市、Donutes-多那之台南新營門市、大盤大五金百貨食品大賣場新營店、新營南瀛綠都心公園等地,匡列66位相關接觸者;案20996於本市活動範圍包含洪昌麻辣鴛鴦火鍋、寶雅新營民治店,並曾於3月4日搭乘台鐵及藍幹線公車,匡列76位相關接觸者。3月1日至4日曾與案20995搭乘同路線或班次公車的市民,請於3月7日至9日每日上午8時至12時、下午1時30分至5時30分持身分證至37區衛生所領取居家快篩自我檢測。黃偉哲呼籲市民仍應落實個人防疫措施及接種疫苗追加劑,外出全程佩戴口罩,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2-03-07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陳佩琪批高端快到期損失30億 陳時中:應該打得完
台北市長柯文哲妻子陳佩琪,在臉書談到聯醫接到指示要多打高端疫苗,不然過期會損失30多億元。對此,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有些言論我們就不批評」,但高端一天打三至五千劑,到六月底基本上是可以用完的。陳佩琪在臉書提到,接獲上級指示,聯醫要多打高端疫苗,質疑現有279萬劑如果過期,政府很可能損失30多億元。陳時中表示,疫苗採購不到大家也有很多怨言。目前高端到6月3日到期約有28萬多劑,目前一天接種三至五千劑,基本上可用完。而高端接下來在8至11月也會分批再進貨。陳時中表示,截至目前,莫德納尚餘250萬餘劑、AZ約250萬劑、BNT約49萬劑、高端250萬劑。陳時中表示,目前有過期打不完疑慮的只有AZ,因為現在接種的量非常低。莫德納剛進貨沒有問題,BNT在3月23日到期,高端幾乎都是四月後到期,可能有零星的疫苗過期,但不會需要大量銷毀。陳時中表示,大家都很關心疫苗會不會過期,指揮中心會盡量有效運用,但過期一定要銷毀,不會讓民眾用到過期貨。可以的情況下疫苗應該要超額準備,未來也會繼續這樣做。
-
2022-03-07 癌症.抗癌新知
2022癌症高峰論壇/肝癌是四大癌唯一下降癌症 無效治療者NGS找機會
肝癌是國內前四大癌症中,唯一逐年下降的癌症;原因在於8成患者都由慢性肝炎引起,在B肝疫苗及C肝藥物效果佳的狀況下,已有8-9年的時間,肝癌患者每年都減少百餘位。肝癌的診斷相較於其他癌症是相對容易,但仍有少數患者診斷不易且治療效果不佳,此時可藉由次世代基因篩檢(NGS),找尋下一步治療的機會。 大腸癌、肺癌、肝癌、乳癌這四大癌症,每年都至少各自奪走一萬多人性命。台大癌醫中心分院癌症防治中心主任林宗哲指出,這四大萬人癌症中,只有肝癌有逐年下降的趨勢,預估在未來20年肝癌的致病因子會從BC肝等慢性肝炎,改成脂肪肝、酒精性肝炎及代謝症候群。曾經是國病的肝癌在診斷上,若B型肝炎帶原者,可靠長期追踨,包括抽血驗胎兒蛋白及腹部超音波,林宗哲指出,但兩者還是有盲點存在,胎兒蛋白在小於2公分的肝癌患者身上數值不高,即使5公分以上的肝癌,也有約兩成的比例指數不會上升。至於腹部超音波的敏感度高,是病人必需定期追蹤的重要項目。不過,仍有少數長在邊角或類似良性組織的局部顆粒增生,容易造成誤判;若浸潤型的肝癌也不易發現。少數的診斷盲點、B肝帶原者疏於追蹤或從沒進行BC肝篩檢的患者,成了臨床上獨漏的肝癌患者。林宗哲指出,隨著科技進步,肝癌的治療已有多種治療處方,但仍有特殊病人或極惡性患者無藥可用,此時可進行醫病共決討論是否該進行NGS檢查,而NGS的檢查就像大魚網一樣,一次檢驗幾百種基因,或許能找出蛛絲馬跡協助治療,不過,因肝癌不若肺癌有明顯的生物標記及相對應的藥物,NGS也非萬靈丹,因此進行檢查前需詳細溝通。【癌症心聲大調查】填問卷抽好禮.【2022癌症高峰論壇】免費報名 https://pse.is/423qsw電話報名:(02)8692-5588 #26982022癌症高峰論壇/無畏・癌症教會我的事 精彩活動內容
-
2022-03-0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鼓勵長者打疫苗 指揮中心加碼獎勵到500元
國內正如火如荼催打第三劑新冠肺炎疫苗,但仍有許多長者未施打疫苗,加上國內今天起放寬入境檢疫天數,為免造成社區威脅,因此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天宣布,加碼獎勵額度從原先200元提升至500元。目前我國疫苗接種率第一劑約83.0%,第二劑約77.2%,追加劑約44.3%;其中65歲至74歲長者第一劑為86.6%、第二劑為82.5%,追加劑為64.9%,而75歲以上長者第一劑接種率仍僅為75.6%,第二劑為69.8%,追加劑為51.4%。接種新冠肺炎疫苗可降低長者等高風險族群因感染COVID-19造成之重症、住院或死亡風險,呼籲長者儘速前往接種COVID-19疫苗,特別是完成2劑疫苗基礎劑接種,後續再追加1劑以提升免疫保護力。陳時中表示,為再鼓勵尚未接種一、二劑或追加劑的65歲以上長者儘速踴躍前往接種,地方政府可自今年3月10日起至今年4月10日止,加碼提供500元以下衛教品。至於衛教品則由各地方政府視各地喜好準備,費用由中央政府支應。陳時中表示,高齡者施打率不高的原因最主要是害怕副作用以及社群間的以訛傳訛。但從國外資料可以看到,打疫苗絕對是利大於弊。家中長者於其身體狀況較穩定時,家屬可透過「COVID-19疫苗防治一網通」( https://antiflu.cdc.gov.tw/Covid19 )或地方政府衛生局公告,查詢鄰近合約醫療院所提供施打之疫苗廠牌及接種時間,協助陪同就近前往接種。疫苗接種後可能發生副作用,通常輕微並於數天內消失,並隨年齡層增加而減少,若擔心接種疫苗後所產生之副作用可先與醫師討論,經諮詢評估選擇合適的疫苗接種。民眾前往接種疫苗前,應備妥健保卡或其他可證明身分之證件,如為接種第二劑或追加劑者,請記得攜帶「COVID-19疫苗接種紀錄卡」,並於接種前評估時,說明過往疫苗接種史,以利醫生評估。另近期天氣多變,近期身體具狀況或慢性病情不穩定者,請於身體狀況較穩定後就近前往接種。接種後亦請多加留意身體狀況,多喝水多休息,並請家人協助注意,如有持續發燒超過48小時、嚴重過敏反應如呼吸困難、氣喘、眩暈、心跳加速、全身紅疹等不適症狀,應儘速就醫釐清病因。
-
2022-03-07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今日境外+27、本土+2 旅遊團台南群聚擴大已11人確診
旅行團群聚持續擴大!國內今天新增兩例本土個案,27例境外個案,無死亡個案。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兩名本土個案都是初匡列個案,皆為旅行團相關個案,為參與旅行團的台南個案(案20912)的家族成員,目前全案累計11人確診。陳時中表示,今日新增本土個案為2例女性,年齡分別為10多歲及40多歲。日前高雄一名自助餐店員確診,後發現其父母、姊姊共三位家人確診,且染疫範圍擴至父母參加的旅行團。今日新增的兩名個案,皆為參與同旅行團個案(案20912)的家人。其中案20995,為10多歲女性,無症狀,匡列採檢陽性,Ct值為9.2;已完成兩劑BNT疫苗接種。這名少女為昨天公布確診兩夫妻(案20973、20974)的孫女,這兩夫妻則為案20912的姊姊、姊夫。另一名確診個案(案20996)則為案20912的大哥媳婦,無症狀,匡列採檢陽性,Ct值30.8。案20912曾於二月下旬至大哥家中聚餐,造成染疫。今日新增境外移入個案為19例男性、8例女性,年齡介於10多歲至50多歲,13例為航班落地採檢陽性。分別自越南(8例)、英國、柬埔寨及馬來西亞(各2例)、巴布亞紐幾內亞、愛爾蘭、印尼、泰國及瑞士(各1例)移入,另8例調查中。入境日介於去(2021)年12月31日至今(2022)年3月6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2萬869例確診,分別為5351例境外移入,1萬5464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無新增空號病例,累計134例移除為空號。2020年起累計853例新冠肺炎死亡病例,其中839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413例、台北市322例、基隆市29例、桃園市28例、彰化縣15例、新竹縣13例、台中市5例、苗栗縣3例、宜蘭縣及花蓮縣各2例,新竹市、南投縣、雲林縣、台南市、高雄市、屏東縣及台東縣各1例;另14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2-03-07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最新!台南遊覽車群聚確診今再+2 鹽水大莊疫情再擴大
台南市今天又再添兩個確診病例,同樣是屏東遊覽車的群聚個案,目前該群聚個案已超過11人,其中有5人都在台南,讓台南疫情拉警報,市長黃偉哲昨天就對疫情可能擴散表達憂心,而據了解,今天新增的個案與遊覽車個案屬同一個家族,但在被匡列確診前,都在鹽水區三明里大莊活動多日,目前社區裡民眾都相當緊張。台南市政府表示,下午3點會舉辦疫情記者會,由市長黃偉哲向大家說明疫情的狀況。衛生局表示,遊覽車群聚疫情中,目前感染的個案分屬新北、高雄與台南,原本認為台南的個案應該是被高雄傳染,但進一步釐清,從發病先後的狀況來看,傳染源應該是新北個案20913,不過仍需基因定序才能確定,但新北的傳染源是哪裡目前還無法確知,傳染鏈似乎是新北而非高雄。台南鹽水大莊這個家族有3人一起參加旅行團,之後其中60多歲的男性個案20912先發病,4日確診,而因為家族在當地經營養雞場,家族人員經常有密切接觸,昨天確診的20973與20974就是20912的四哥與四嫂,而與20912一起參加旅行團的則是其妻與大嫂,20912匡列的親友共有8人,除了20973與20974確診外,今天又有兩人確診。黄偉哲昨天表示,20912的妻子與大嫂都一起在遊覽車上,未來有機會陰轉陽,在20912回到鹽水後,3月4日確診,其中有多日都在社區裡與親友等相處,昨天確診的兩人就是一起經營養雞場的四哥與四嫂,兩人的Ct值都非常低,顯示有強烈傳染力,而且兩人還經營雜貨店,接觸者眾多,未來其家族可能還會有其他確診;市府這兩天在大莊天月宮,都設立快篩站,希望附近民眾都能前往篩檢,全力防範疫情擴大。另外,20912在2月22日旅遊回來後,一直到3月4日才確診,黃偉哲表示,接觸後4天就可能具傳染力,也就是2月26日到3月4日期間,都可能傳染給接觸者,但目前20912只記得有去意麵店及大莊天月宮,其他想不起來,衛生局會繼續調查,避免有漏網之魚。
-
2022-03-07 焦點.元氣新聞
電子煙、加熱菸應該「雙禁」嗎? 得獎辯士精彩激辯
立院上周一讀通過《菸防法》修法草案,針對新興菸品並未「雙禁」,禁止電子煙,但開放加熱菸,遭民間團體批評為「最大的錯誤」。中華辯論推廣協進會今天以「全面禁止新興菸品」之利弊,舉辦辯論表演賽。四位獲獎辯士激辯,反方認為政府應以管制為先,尊重紙菸使用者使用新興菸品減害;正方直指減害是混淆視聽,與戒菸相比,新興菸品仍是加害,應優先禁絕防堵,才能維護國民健康。正方代表李毅玲表示,吸過電子煙的青少年之後吸紙菸的機率高出一般人6倍,美國青少年吸加熱菸的比率在短短五年內增加8倍,顯見新興菸品讓菸害侵犯範圍更廣,尤其對年輕人。反方代表鐘岳表示,政府不禁止紙菸,對於可逐案審查、嚴格控管成分的電子煙,卻不思管制之道而直接禁止,邏輯不通,也顯示政府怠惰、未善盡舉證責任,也過度干預人民自由。正方代表趙翊夫表示,接觸菸品後,產生菸害的時間可能間隔十數年,這也是紙菸難以全面禁止的社會背景,因為要證實有害需要很長的時間。現在面對新興菸品,更要打破過去那種「隨到隨審、發現有問題再說」而弊病。另外,如果政府制定菸防法的目標是減少整體菸害,新興菸品無論在健康風險和吸引年輕人入門方面,都是增加菸害,而不是減少菸害。反方代表李訓豪表示,英國管制制度相對完整,比如以封閉式管理避免有人自行添加危害物質,所以英國接觸電子煙後再接觸紙菸者小於百分之一。但反觀台灣,看不出政府在管制方面的努力,只有直接禁止。鐘岳也表示,如果紙菸使用者可透過新興菸品減害,為什麼不能尊重他們的選擇?雙方激辨之後,台大醫院家醫部主治醫師郭斐然、董氏基金會菸害防制組主任林清麗就菸害防治現況,提出評論。郭斐然指出,「減害只是行銷的說法,不是科學,如果菸商宣稱新興菸品有減害用途,就應循藥品管道,申請使用許可。」他強調,根據韓國首爾大學五百萬名男性保險資料研究發現,從傳統紙菸改為新興菸品,雖可減少兩成的心血管疾病風險,但相較於完全戒菸,使用新興菸品五年內心血管風險仍增加31%,五年以上的心血管疾病風險更增加70%。林清麗表示,85%吸菸者使用固定品牌的菸品,當年輕人一開始吸菸,菸商就找到了長期客戶,可能是30年穩賺不賠的生意,「售後服務」則必須由健保和吸菸者家人負擔。英美吸菸率從五、六成降到15%到17%,台灣雖從33%降到13%,但2016年下半年加熱菸進入台灣後,青少年吸菸率節節上升,大專院校吸菸率三年成長三倍,台灣應警惕:「我們沒有做得比別人好。」 ※ 提醒您:抽菸,有礙健康
-
2022-03-06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遊覽車旅遊團群聚再擴大台南今+2 雜貨店夫妻居隔期確診
高雄旅遊團的群聚感染再擴大,進入台南鹽水社區,台南市繼昨天確診新增一例後,今天再添兩例,為昨天確診的同一家族人員,市長黃偉哲今天在疫情記者會中,表達對疫情可能擴散的憂心,他表示,不僅昨天確診的個案20912,其妻與大嫂都一起在遊覽車上,未來有機會陰轉陽,在20912回到鹽水後,3月4日確診,其中有多日都在社區裡與親友等相處,今天確診的兩人就是一起經營養雞場的四哥與四嫂,而且兩人還經營雜貨店,接觸者眾多,未來其家族可能還會有其他確診。他說,市府緊急在今天下午於鹽水區三明里大莊天月宮,設立快篩站,希望附近民眾都能前往篩檢,全力防範疫情擴大。台南市衛生局局長許以霖表示,今日新增2名鹽水區COVID-19本土病例,分別為60多歲女性個案20973、70多歲男性20974,兩人為昨天公布個案20912親友,因案20912於3月4日確診,兩人被匡列為居家隔離者,安排採檢後陽性確診。他表示,案20973為無症狀個案,已接種3劑COVID-19疫苗,Ct值11.71;案20974已接種2劑COVID-19疫苗,Ct值14.29,3月5日出現咳嗽症狀,兩人為夫妻。黃偉哲表示,個案與高雄旅遊團搭遊覽車北上旅遊,目前已確診的除了台南個案,還有高雄與新北,確診個案還在增加中,大家不是不能出去玩,但民眾對於清零仍有很大的期待,加上目前鄰近的香港與越南都疫情嚴重,醫療系統被拖垮,都是前車之鑑,大家一定要注意。他並拿出遊覽車的座次表表示,當時在同一輛遊覽車上的,還有20912的妻子與大嫂,兩人目前都在居家隔離中,初步採檢為陰性,但未來可能轉陽,由於從旅遊後回到鹽水、再到居隔,有好幾天的時間,已要求防疫人員要先行調查其社區的足跡,提醒接觸的人員都要注意。另外,20912在2月22日完回來後,一直到3月4日才確診,黃偉哲表示,接觸後4天就可能具傳染力,也就是2月26日到3月4日期間,都可能傳染給接觸者,但目前20912只記得有去意麵店及大莊天月宮,其他想不起來,衛生局會繼續調查,避免有漏網之魚。他表示,20912個案接觸親友目前居隔共有22人,其中8位是親友、其中兩人目前檢出陽性,而另外14人是診所的醫護與患者,20912家族在大莊當地經營養雞場,因此親友都有密切接觸,今天確診的20973與20974兩案,就是其親友,被20912傳染,而在5日確診前,因為在三明里大莊5-1號開設雜貨店,接觸相當多人,如果有戴口罩短暫接觸應該沒問題,但提醒大家都要注意。許以霖表示,在昨天公布20912後,目前社區已快篩100人,都是陰性,但從過去情況看來,民眾接受快篩的意願不高,提醒大家如果住在附近有接觸到,都應接受快篩。
-
2022-03-06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桃園今天+0 新增之前確診者足跡有好市多、台茂、全聯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公布最新疫情,桃園市無新增本土個案,另有5例境外移入,年齡介於30歲至47歲,其中2例為落地採檢陽性,2例為居家檢疫期間採檢陽性,1例為機組員自主健康管理期滿採檢陽性,社區風險低。桃園市新聞處長詹賀舜表示,今天公布桃園米迪幼兒園衍生個案20831、20935到公共場所足跡,包含2月25日中午12點至12點20分至蘆竹區光明路二段「許家肉圓」;2月28日晚間8點至9點到Costco桃園南崁店;3月3日上午10點26分至蘆竹區奉化路7-11盧奉門市、下午2點5分至5點30分至台茂購物中心,晚間6點20分至蘆竹區南福街全聯蘆竹光明店。衛生局長王文彥表示,米迪幼兒園群聚事件已收斂控制,市府仍持續監控社區疫情,並呼籲符合追加劑接種的民眾,儘速完成疫苗接種,以保障自我健康。王文彥指出,COVID-19疫苗桃園第25期公費疫苗施打時間為3月8日及10日,全市200多家醫療院所及37個社區接種站提供接種服務,並開放符合資格的民眾免預約到站接種。王文彥說明,市府持續進行社區健康監測,今天上午桃園社區採檢站總計採檢110人,累計已採檢11萬6920人,市府仍持續開設桃園區中路公園,與中壢區中正公園採檢站,維持社區疫情監測,提供居家檢疫、居家隔離期滿民眾及一般民眾採檢;民眾如果與確診者足跡重疊或自覺有必要,都可以到社區採檢站採檢,以確保社區安全,詳細資訊可上「桃園COVID-19防疫資訊站」網址查詢。 詹賀順提醒,市民朋友如曾出入上述相關場所,請於足跡重疊次日起14天,進行自我健康監測,期間如出現發燒、喉嚨痛、咳嗽、頭痛、打噴嚏、流鼻水、疲勞等疑似症狀,請儘速撥打1922或0800033355防疫專線通報,並至醫療院所採檢(勿搭乘大眾運輸),就醫時請主動告知醫護人員相關接觸史。
-
2022-03-06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今日境外+40、本土+3 皆為遊覽車群聚個案
國內新增三例本土個案及40例境外移入,其中14例為航班落地採檢陽性;另確診個案無新增死亡。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三例本土為台南兩例、高雄一例,都與遊覽車群聚相關。莊人祥表示,今日新增本土個案為1例男性、2例女性,年齡介於10多歲至70多歲。另新增境外移入個案為17例男性、22例女性、1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60多歲,分別自越南(11例)、印度(3例)、澳大利亞、菲律賓及美國(各2例)、德國、日本、瑞士、加拿大、香港、瓜地馬拉、韓國、奧地利、土耳其、英國、柬埔寨及印尼(各1例)移入,另8例調查中。入境日介於今(2022)年2月14日至3月5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2萬840例確診,分別為5324例境外移入,1萬5462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無新增空號病例,累計134例移除為空號。2020年起累計853例新冠肺炎死亡病例,其中839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413例、臺北市322例、基隆市29例、桃園市28例、彰化縣15例、新竹縣13例、臺中市5例、苗栗縣3例、宜蘭縣及花蓮縣各2例,新竹市、南投縣、雲林縣、臺南市、高雄市、屏東縣及臺東縣各1例;另14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2-03-06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除新冠還能治其他肺病重症 清冠二號擬申請正式藥證
國內研發的新冠肺炎口服中藥「清冠一號」去年5月核准專案製造,並通過衛福部核准可公費給付藥費。國家中醫藥研究所所長蘇奕彰表示,除「清冠一號」外也正研發「清冠二號」,針對重度患者可降低死亡率50%。不過因國內目前疫情趨緩,將進一步驗證對多種呼吸道疾病重症患者的療效,並尋找有興趣廠商,往申請正式藥證方向進行。衛福部去年5月核准第一家藥廠的「臺灣清冠一號濃縮製劑」專案製造,目前已核准八家中藥廠於國內專案製造。而從原本的清冠一號藥方中,國家中醫藥研究所也針對重症患者加減藥方。「清冠一號」包含板藍根、魚腥草、黃芩、全瓜蔞、荊芥、防風、桑葉、厚朴、薄荷、甘草等藥方,蘇奕彰表示,「清冠二號」則聚焦原本用於對抗病毒及免疫的幾味藥,再加入支持身體功能的藥方,形成新處方。而去年5至8月在15家醫學中心和集中檢疫所進行「清冠一號」的臨床試驗時,有100多位的重症病人,則以「清冠二號」進行臨床試驗,發現死亡率下降50%;研究成果正在論文投稿階段。蘇奕彰表示,整體疫情趨緩,若直接找廠商進場申請EUA不切實際,而「清冠二號」除了在新冠肺炎重症病人上見效外,也發現對於肺阻塞(COPD)、肺血栓、風濕免疫疾病引起的肺纖化等也有效果,整理相關資料後將朝申請正式藥證的方向進行,也不排除循「清冠一號」的方式先在國外上市再「紅回台灣」。除清冠一、二號,今天舉行的第92屆國醫節暨中醫藥學術論壇記者會中,中醫師鄭宏足也分享中醫藥在新冠肺炎後遺症的調養。他表示,中藥對於促進症狀的改善、緩解疾病後遺症、恢復機體功能,有著非常好的優勢。中藥調養的基本原則為「祛邪扶正」,針對平時就有痰的患者,可增強上焦的調理,可以「小青龍湯」加減;針對平時情緒起伏大的患者,則可加強中焦的調理,以「小柴胡湯」加減藥方。至於體內溼氣較多、容易水腫者,則可以「真武湯」進行加減。
-
2022-03-06 養生.聰明飲食
追蹤30年人近10萬人研究:橄欖油降心臟病、神經退化死亡風險
最新研究顯示,每天攝取半湯匙橄欖油,可以保護心臟,降低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達五分之一,也能降低罹患癌症與阿茲海默症等神經退化性疾病的機率。這項發表在《美國心臟病學會》雜誌上的研究,旨在推廣地中海飲食的益處。哈佛大學研究人員檢視過去30年、蒐集超過9萬人的數據(60,582名女性和31,801名男性)。所有參與者在1990年研究開始時,沒有任何心血管疾病或癌症。他們每四年接受一次關於飲食的問卷,詢問過去一年中食用特定食物的頻率,以及烹飪使用的脂肪類型。在研究追蹤的28年期間,參與者中有36,856人死亡。科學家將每天食用超過7克橄欖油(相當於半湯匙)的人,與每天食用少於4.5克的人相較,食用超過7克橄欖油的人,心臟病或中風等死亡風險降低了19%;癌症和呼吸系統疾病死亡風險降低了18%;死於神經退化性疾病的機率下降了29%。科學家還發現,每天以10克橄欖油取代其他脂肪(如人造奶油、奶油),可使總死亡率和特定原因死亡率降低8-34%。使用其他種類植物油,則未看到明顯好處。資料來源/英國《每日郵報》
-
2022-03-06 醫聲.數位健康
數位醫療論壇/疫後醫療科技整合 AI、資訊流成趨勢
疫情影響下,全球遠距需求大幅增加,數位醫療發展更是促進醫療平權,達成全面健康覆蓋的重要手段,遠距醫療照護將成為醫療新常規「New Normal」,疫後加速醫療科技整合AI智慧與資訊流成重要趨勢。聯合報健康事業部今舉辦「數位醫療應用未來健康趨勢」論壇,就醫療科技實務面及政策面交流分享。「數位醫療應用未來健康趨勢」論壇與會者包括立委張育美、衛福部次長石崇良、高雄醫學大學校長楊俊毓、台灣數位健康產業發展協會理事長陳良基、台中榮民總醫院院長陳適安、台北市立關渡醫院院長陳亮恭、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副院長戴嘉言、Wacare遠距健康執行長潘人豪、天晟醫院董事副院長鄭貴麟等專家。高雄醫學大學校長楊俊毓指出,數位醫療未來趨勢包括健康大數據應用、機器人學習、人工智慧及產業鏈結合,台灣有很好的資通科技及生技醫療,能打造另一座護國神山,但許多法規待考量,相信台灣跨產業發展很有韌性,能逆勢突圍開創藍海。立委張育美認為,促進醫療平權,政府應了解臨床實務需求,鬆綁法規,透過審查機制,進行處方箋電子化、院際間資訊整合交流及數據標準化,結合智慧醫療運用,讓遠距醫療更普及。她認為,生技醫療公司應更接地氣,讓區域醫院、地區醫院、診所能以更合理價格使用醫療儀器,並讓資訊流通、減少落差,符合使用者需求。衛福部次長石崇良指出,遠距醫療在2020年納入健保給付後,過去「通訊診療治療辦法」僅開放5種特殊情況可使用,未來將擴大到10種型態使用,包括長照、居家醫療、慢性病照顧、國際醫療等。此外「醫療機構電子病歷製作及管理辦法」即將於4月公布上路,未來電子病歷透過雲端授權,讓遠距醫療無障礙。行政院科技部前部長、台灣數位健康產業發展協會理事長陳良基表示,台灣有健保資料庫可運用資訊,數位革命下將以人的「資訊流」為主軸,如衛福部桃園醫院運用「智慧行動化臨床早期預警系統」,精準即時分析病歷資料,醫師隨時調閱、查房,讓全院非預期CPR下降31%,急救後死亡率下降50%。陳良基說,2025年全球大健康產業市場估計超過15兆美元產值,甲骨文公司更以8千億台幣買下電子病歷公司,若我國醫院無法數位化,國外公司屢創電子病歷系統,台灣未來將成「殖民地」。未來醫療科技不見得都要健保給付,或許可和商業保險合作。台中榮民總醫院院長陳適安表示,台中榮總榮獲2次智慧醫療全機構獎,包括APP個人化智慧服務,患者就醫前先輸入症狀、自行量測,資料自動上傳至醫院HIS系統,醫師可直接看報告,就醫後民眾也能查詢檢驗報告,癌症個管系統也提醒患者訊息不漏接。他強調,智慧化下民眾資安及隱私都要盡力保護,建議民眾可了解醫院智慧服務及檢測,善用AI智慧工具改變就醫模式。未來醫院應該長怎麼樣?台北市立關渡醫院作出最前曕的示範,院長陳亮恭與華碩合作打造亞洲第一家全雲端智慧醫院,將實體醫院、社區及居家服務等資料上傳雲端,進行運算分析而提供分級健康照護,宛如機場「塔台」內外遙控、分流;更以虛擬關渡醫院與社區結合遠距醫療、健康照護,讓行動醫療團隊提供服務。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副院長戴嘉言表示,高醫重視偏鄉,關懷高雄、屏東、台東等,及設置南迴線24小時緊急醫療照護中心。前年啟動台東縣5G遠距醫療,讓耳鼻喉、皮膚科、眼科進入偏鄉,在衛生所設置耳鏡、鼻咽內視鏡等,由在地人員操作儀器,即時影像分享到醫院診間,免去就醫勞車舟頓。高醫也深入山區,讓高雄市桃源區成為第一個根除C肝的鄉鎮,治癒率高達95%。WaCare遠距健康執行長潘人豪指出,疫情前健康數據大多在各自的APP、醫療院所、社區據點,但疫情後,回歸「人」數位虛擬化,包括醫院、社區、個人都進入虛擬世界,打破地點框架。搜集數據最重要是解決民眾需求,WaCare平台有15種健康領域、逾1500位專家提供服務,現已有200個社區據點使用資源共享平台管理長輩健康,更在疫情期間提供近500堂線上課程。天晟醫院董事副院長鄭貴麟表示,AI可協助放射科醫師判讀影像,但無法取代醫師。醫師診斷仍然重要,在AI輔助下,系統優先通知偵出出問題的影像檢查結果,甚至計算出肉眼無法量化的數據,例如冠狀動脈鈣化指數、血管狹窄百分比等,成為醫師最佳助手;AI目前也運用於醫院入口量測體溫、人臉辨識。
-
2022-03-0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第三劑不受青睞?莊人祥:高端用得完、AZ疫苗尋海外捐贈管道
高端疫苗效期引關注,日前立委質詢有二七九萬劑高端疫苗到期恐銷毀,衛福部長陳時中回應,超過科學性安全效期就只好銷毀。但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今天表示,WHO將公布高端疫苗臨床試驗,高端疫苗應該用得完,反倒是兩百多萬劑AZ疫苗5月下旬將過期,外交部正尋求海外捐贈管道。目前國內正值第三劑疫苗催打,由於AZ屬於腺病毒載體疫苗,並非第三劑疫苗接種主力。據統計,AZ疫苗自購1000萬劑,加上國外捐贈,目前接種人次達1520萬,還剩餘200多萬劑疫苗,分別會在3、4、5月到期。莊人祥表示,「最後一批到期日為5月下旬,外交部已在洽詢捐贈對象,若無就銷毀或提供研究機構使用。」其他疫苗包括自購高端疫苗500萬劑,還剩下256多萬劑,莊人祥表示,主要於8月下旬到11月到期,若高端疫苗於3至4月的WHO實驗解盲,同時申請青少年臨床試驗資料,還是有機會提供接種使用。
-
2022-03-06 癌症.大腸直腸癌
8成腸癌都是亂吃惹禍!營養師公開「防癌食物清單」:都是冰箱常備菜
經濟的起飛、人們生活習慣的改變,加上食物取得便利以及飲食西化之影響等,癌症蟬聯國人十大死因第一名已39年;根據衛生福利部公告,台灣腸癌的發生率逐年增加,自民國95年起腸癌罹患率位居全國癌症發生率的第一名。罹患腸癌 8成與生活習慣有關高雄市立聯合醫院營養室營養師趙美玲表示,腸癌症狀常與腫瘤的生長情形及位置有關,約有20%是和遺傳、基因等因素有關,其餘80%是與(1)高油脂飲食、(2)低纖維攝取、(3)肥胖、(4)缺乏運動、(5)吸菸、(6)生活習慣等有關。 均衡飲食6大類食物 跟著「我的餐盤」吃在飲食保健上,基本就是均衡攝取六大類食物,趙美玲營養師建議,可搭配國健署推廣「我的餐盤」,多選用全榖雜糧類,每天至少佔有1/3的天然新鮮蔬果,增加膳食纖維與植化素之補充;在蛋白質部分,可優先選擇植物性或脂肪含量較低的優質蛋白質食物,如:黃豆及其製品、魚,海鮮、瘦肉等,並避免油炸和過度加工過的食物(如:油炸、加工製品、肥肉、動物外皮等)。在烹調方面多選用清蒸、水煮、川燙、少醬料;水分的補充建議至少每公斤體重30ml,維持良好生活作息,如:培養運動習慣、規律排便),才能遠離疾病的風險。 預防腸癌上身 良好飲食概念+生活習慣不可少 若要預防腸癌,保健從日常開始,趙美玲營養師提醒,每天攝取足夠的蔬果,至少滿足「三蔬二果」之概念,亦可搭配未精緻的全榖雜糧類如:糙米、五穀、地瓜、南瓜等,以原形食物取代加工製品;烹調選購技巧採清蒸、水煮、少油炸、少醬料,且維持理想體重,並養成運動的好習慣,每天累積至少30分鐘(如:慢跑、走路等),適量飲酒,不抽菸,才能「腸」保健康。(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延伸閱讀: ·大腸鏡檢查正常,仍罹大腸癌? 專家揪「關鍵原因」:小心大腸間隔癌 ·大便7種形狀觀察身體健康! 肝膽腸胃科權威示警:「加上1情況」罹大腸癌風險狂飆
-
2022-03-0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200多萬劑AZ疫苗恐打不完 最晚5月下旬過期
高端疫苗效期引關注,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WHO近月將公布高端疫苗臨床試驗,疫苗應該用得完,反倒是200多萬劑AZ疫苗最晚5月下旬將過期,外交部正尋求海外捐贈管道。國內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收斂,疫苗打氣趨緩。國民黨立委萬美玲昨天在立法院質詢時提到,有部分高端疫苗即將到期,衛福部長陳時中答詢時也坦言,若疫苗過期就會銷毀。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今天下午接受記者電話聯訪時表示,高端疫苗還剩約256萬劑,4月至6月間每月平均有5萬到8萬劑將到期,應該有機會打完,其餘將於8月下旬到11月間陸續到期。莊人祥說,目前世界衛生組織(WHO)正在針對高端疫苗進行臨床試驗,預計3、4月間可能解盲,也同步申請進行青少年臨床試驗,若解盲結果是好的,不僅民眾施打意願會提高,青少年也可能多一種疫苗選擇,不見得打不完。值得注意的是,除了高端疫苗,AZ疫苗也有約200萬劑可能放到過期。莊人祥指出,由於AZ疫苗屬於腺病毒載體疫苗,接種太多劑可能導致人體對疫苗產生抗體,因此並不是全球第3劑疫苗接種主力。莊人祥說,儘管台灣已接種超過1520萬劑AZ疫苗,至今仍剩下200多萬劑,預計3、4、5月各有1批到期,最晚5月下旬將全部到期,目前外交部正洽詢友邦國家捐贈,若沒有國家願接手,過期後將銷毀或提供國內研究機構使用。根據指揮中心最新統計,昨天國內共接種16萬8597劑COVID-19疫苗,累計接種4779萬4860劑,第1劑涵蓋率82.94%、第2劑77.1%、第3劑43.82%、基礎加強劑0.82%。
-
2022-03-05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自助餐延伸旅遊團確診燒高雄台南新北 疑旅遊期間有感染源
國內新增8例本土病例,居住縣市為高雄、桃園各3例,新北、台南各1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桃園3例皆為居隔中陰轉陽個案。另外高雄3案、新北及台南各1個案,皆跟日前確診的自助餐個案相關。桃園新增確診者(案20863) 為觀音國小確診學童的母親,在2月27日採檢陰性,2月28日陪同女兒住院隔離,3月3日開始咳嗽,次日採檢陽性,Ct值29。其餘案20910、案20911為就讀富林國小姊弟確診,2月27日採檢陰性,3月4日開始發燒,採檢為陽性,Ct值為24.8及19.5。而高雄3例個案及新北、台南個案,都是跟自助餐店相關。高雄3例為先前確診的案20832的家人,其中案20860和案20861為父母,案20862是姊姊。這四人都曾經一同2月27日至3月1日一同旅遊。其中案20861曾在2月24日出現咳嗽,案20862則在3月1日有咳嗽流鼻水症狀,Ct值在15到21之間。至於另外台南跟新北個案是案20912、20913,曾跟確診案20860和案20861在2月20日在2月22日,共乘遊覽車參加旅遊團。整個旅遊團總共4人確診,其餘32人已完成採檢、皆為陰性。莊人祥表示,台南案20912是60幾歲男性,在2月28日有咳嗽症狀,Ct值21,新北案20913是70幾歲女性,Ct值23.4,整起自助餐群聚案20861發病日最早,其中參加的旅遊團確診者散布在三個縣市,推測4位成員在旅遊期間有共同暴露的感染源。
-
2022-03-05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本土+8例為3例男性5例女性 境外72例
國內新增80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8例本土個案及72例境外移入(41例為航班落地採檢陽性);另確診個案無新增死亡。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今日新增本土個案為3例男性、5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10歲至70多歲。指揮中心說,今日新增境外移入個案為26例男性、46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60多歲,分別自菲律賓(11例)、加拿大(6例)、香港(5例)、越南(4例)、美國(3例)、日本及韓國(各2例)、馬來西亞、土耳其、印度、英國、泰國、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法國、新加坡、義大利、史瓦帝尼、南非、多明尼加及墨西哥(各1例)移入,另26例調查中。入境日介於今(2022)年1月9日至3月4日;詳如新聞稿附件。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6,416,041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含6,395,029例排除),其中20,797例確診,分別為5,284例境外移入,15,459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無新增空號病例,累計134例移除為空號。2020年起累計853例COVID-19死亡病例,其中839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413例、台北市322例、基隆市29例、桃園市28例、彰化縣15例、新竹縣13例、台中市5例、苗栗縣3例、宜蘭縣及花蓮縣各2例,新竹市、南投縣、雲林縣、台南市、高雄市、屏東縣及台東縣各1例;另14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2-03-05 該看哪科.新陳代謝
四肢瘦肚子大比全身胖更可怕! 醫揭「潛在隱憂」:多數都有這些習慣
為了兒子的喜宴,50多歲挺著啤酒肚的王爸爸特別訂製新西裝,經師傅皮尺一量,腰圍居然高達115公分,自己都很不好意思,在一次健康檢查中發現,血壓、血糖都高達罹病的臨界值,醫師建議他:「減肥是一定要的,尤其要減掉大大的啤酒肚,可以從多吃高纖食物和運動兩方面著手,先把體重降下來,腰圍就會跟著變小⋯⋯」。脂肪堆積內臟旁 腰圍變粗家庭醫學科醫師黃麗卿表示,現代人的飲食多為高熱量、動物性油脂、高精緻醣類、多甜食和多飲料,都是屬於卡路里密度較高的食物,像是炸雞、薯條、蛋糕等,因為食物精緻、美味好入口,因此,大多咬個2~3下就吞下肚,看起來份量雖然不多,但多為高密度食物,所以才吃幾口卻已吃進數百大卡熱量而不自知。另外,再加上多數人都是坐著上班、上課、看電影和上網,久坐容易造成血液循環不順暢而引發便秘,若是體內宿便沒有及時排出體外,時間一長就會產生毒素,在惡性循環之下,導致脂肪和毒素堆積在腸道中,於是脂肪慢慢堆積在腹部,小腹則是一天天的凸起,不知不覺中腰圍就變粗了。(推薦閱讀:便祕、缺鈣還有遺傳都會讓小腹微凸! 營養師揭「3個飲食自救法」:吃很重要) 「中廣身材」或「蘋果型肥胖」 健康風險飆脂肪若是堆積在皮下組織,像是蝴蝶袖、大象腿等,屬於全身型的肥胖,外觀看起來就是胖胖的,這些人多半比較有警覺性想要減肥,除了美觀之外也為了健康;但脂肪若是堆積在內臟週圍,也就會造成四肢看起來瘦瘦的,腰圍部分卻比較粗、肚子大大的,也就是 一般所謂的「中廣身材」或「蘋果型肥胖」, 這種體型反而比全身肥胖型的人,增加許多健康危機。(推薦閱讀:8成女性都有橘皮組織,如何消除? 7部位最容易出現!瘦下來也沒用,這幾個方式才有幫助)黃麗卿指出,因為中廣身材或蘋果型肥胖的人,體內的脂肪大多存在內臟週圍,例如肝臟週圍,是容易形成心血管疾病的重要關鍵,當這些內臟型、活躍型的脂肪細胞活力太過旺盛時,就會形成游離脂肪酸,進而產生胰島素阻抗罹患糖尿病;或是會分泌發炎因子,使得血管硬化、血液以及組織發炎,進而造成高血壓和代謝相關的各種慢性病,也就是所謂的「代謝症候群」。(推薦閱讀:肚子大怎麼消? 一張圖搞懂「4大肚型」:恐是裝滿宿便、壓力) 測量腰圍 正確步驟因此,不管是為了外表上的美觀,還是為了自己的健康著想,都應該維持理想體重,更要注意腰圍的尺寸,因為避免腰圍肥胖是遠離代謝症候群的第一步,然而,幾公分的腰圍才符合健康標準?又該如何正確測量腰圍呢?1、除去腰部覆蓋衣物,雙腳分開大約30公分,重量平均分布兩腳,輕鬆站立,雙手自然下垂。2、以皮尺繞過腰部,調整高度使能通過左右兩側腸骨上緣至最後一根肋骨下緣的中間點,皮尺要與地面保持水平,緊貼著皮膚而不擠壓。3、保持正常呼吸,於吐氣結束時,量取腰圍尺寸。經過正確的測量腰圍之後,若男性腰圍大於等於90公分,也就是超過35.5吋;或是女性腰圍大於等於80公分,也就是超過31.5吋,就表示腹部肥胖,罹患代謝症候的危險性,就比腰圍小的人來得高。(推薦閱讀:都白做了!「6大NG瘦腰運動」曝光 仰臥起坐、搖呼拉圈小心反傷腰) 腰圍縮小 危機跟著變小黃麗卿強調,若是減重和瘦肚子可以維持2年以上的時間,都可以達到改善血壓和血脂肪的目的,也能夠減少糖尿病的發生。瑞典的研究也發現,體重減輕5~10%,不但腰圍可以縮小,也可降低血壓和三酸肝油酯,並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芬蘭和美國的研究則發現,糖尿病前期患者若體重減輕5%以上並減少腰圍,可減少代謝症候群發生率達40%,糖尿病發生率更減少高達58%。延伸閱讀: ·肚子都肥肉怎麼減? 醫認證「瘦肚子飲食習慣」:第一步要吃早餐 ·四肢纖細卻肚子大? 餐桌上常見「7種食物」刮肚肥油、減腰圍 
-
2022-03-04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桃園本土+1 2處足跡曝、觀音國小今二採
中央疫情指揮中心今天公布桃園新增1例本土確診個案20831,桃園市衛生局指該案為米迪幼兒園群聚事件衍生,為日前確診個案20752的父親,3月3日二採確診;桃園今天也公布日前個案20622、20623足跡,2人曾在2月22日去過新屋區「歐記早餐」和蘆竹台茂購物中心「雪嶽山韓式料理」。桃園市衛生局長王文彥表示,案20831是2月28日陪女兒(20752)一起居家隔離,後因女兒確診須住院治療,3月3日安排二採發現陽性,初步疫調近日沒有社區足跡,其他人還有兒子(20619)、妻子(20752)確診,目前都在治療中。另外,因應米迪幼兒園群聚事件,市府今安排觀音國小及附設幼兒園896人二採,檢驗結果尚未出爐。桃園市新聞處長詹賀舜表示,桃園個案20622、20623曾在2月22日上午7時48分到8時20分去過新屋區中山西路三段「歐記早餐」,當天中午11時到12時17分也曾至台茂購物中心5樓「雪嶽山韓式料理」,民眾如有足跡重疊,請做好自我健康監測。
-
2022-03-04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高雄快餐店1確診感染源不明 全家228連假曾到花東旅遊
國內新增2例本土個案,有1例為桃園個案,為桃園米迪幼兒園相關;1例為高雄個案,感染為待釐清。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這名待釐清個案在快餐店工作,曾跟家人去花東旅遊,相關人員仍在匡列中。米迪幼兒園相關個案(案20831)為40多歲男性,曾在2月27日採檢陰性,2月28日陪確診家人 (案20752)在家居家隔離,3月2日再採陰性,同天個案女兒確診,昨天再次安排採檢確診。莊人祥說,目前正在釐清個案是否更早之前就已經感染,昨天篩檢確診Ct值為36,血清N抗體陽性,顯示這個案是較早感染的。至於今日高雄個案(案20832)為30多歲女性在自家餐店工作,3月3日出現發燒,到診所快篩呈現弱陽性,轉到醫院進行PCR陽性確診,Ct值為31,經過二採Ct降為20,感染源待釐清。莊人祥表示,個案曾在2月27日至3月1日跟家人有人去花東旅遊,目前採檢共8人有5位陰性,其餘3人檢驗中,還有21人待採中。
-
2022-03-04 癌症.大腸直腸癌
年長患者腸癌發現多已中晚期!大便習慣改變要注意,8症狀提早察覺
流行病學調查顯示,結直腸腫瘤的發病風險與年齡密切相關,從55歲開始持續走高,在80~84歲達到高峰。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體生理功能會逐漸減退,老年人因此會出現反應遲鈍。再加上結直腸腫瘤一般生長較緩慢,早期症狀缺乏特異性,多數老年患者就診時往往已進入腫瘤中晚期。結直腸腫瘤患者常見的首發症狀是大便習慣的改變,以及血便、黏液便,此外還有腸阻塞、腹部腫塊、腹痛、腹脹、腹瀉等。老年人一旦出現上述情況,一定要及時就診並進行相關檢查,包括肛門指檢、全結腸鏡、腹部CT等,以避免腫瘤漏診。腸道腫瘤常見8症狀.大便習慣改變.血便、黏液便.腸阻塞.腹部腫塊.腹痛、腹脹、腹瀉幸運的是,高齡患者所患的結直腸腫瘤大多惡性程度相對較低,存在較好的預後可能,在一定程度上為根治性切除提供了有利條件。目前,年齡早已不是手術的制約因素,通過術前合併症的有效控制,圍手術期的監測與治療,完全可以有效降低術後併發症的發生率。預防結直腸腫瘤的發生,老年人應從生活習慣入手,改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戒菸限酒,減輕體重,控制血糖,多吃新鮮的蔬菜和水果,少吃剩飯剩菜。多吃蔬菜和水果可減少便秘,縮短糞便中致癌物與腸道黏膜的接觸時間。對高脂肪、低纖維、熏烤、油炸、醃漬的食物也應敬而遠之,以免增加胃腸道負擔。少吃剩飯剩菜可以減少致癌物亞硝酸鹽的攝入。預防便秘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結直腸癌的患病風險,不過應採取正確的方式。很多老年人習慣用瀉藥來解決排便困難的問題,這種做法是不可取的。 “是藥三分毒”,瀉藥雖然能幫助排便,但長期濫用會引起胃腸道功能異常,破壞腸道菌群。老年人如果長期使用還會產生藥物依賴,一旦停藥,將出現更為嚴重的便秘。老年人每年都要進行全面的健康檢查,每兩年應進行一次結腸鏡的篩檢。如果發現直腸息肉或癌前病變,應及時處理。(記者衣曉峰整理)8招預防結直腸腫瘤.戒菸限酒.減輕體重.控制血糖.多吃新鮮蔬菜水果.預防便秘.少吃剩飯剩菜.遠離高脂肪、低纖維、熏烤、油炸、醃漬食物.定期腸鏡檢查
-
2022-03-04 該看哪科.眼部
青光眼初期無症狀,5大高風險族群留意!醫建議控眼壓點眼藥水最佳時機
別以為青光眼是長輩的專利,高度近視也是高風險族群。台灣青光眼關懷協會理事長、三軍總醫院青光眼專科主任呂大文表示,青光眼初期幾乎無症狀,常等到就醫時,才發現視神經已嚴重萎縮,恐失明。呼籲五大風險族群一定要定期檢查:女性、身高160公分以下、遠視100度到300度間、年齡超過55歲、高度近視者,平常盡量減少讓眼壓升高的生活習慣與姿勢。青光眼五大高風險族群.女性.身高160公分以下.遠視100至300度.年齡55歲.高度近視者據統計,全台約有40萬名青光眼病友,且每年以8%速度成長。呂大文指出,高齡是青光眼高風險族群之一,根據國內的盛行率來看,40歲以上青光眼的族群約為2%,60歲以上6%,70歲以上則有7至9%;其他常見的風險因子,包含青光眼家族史、高度近視(500度以上)等。如何判斷青光眼亞洲約有八成五以上青光眼患者,眼壓經長期追蹤,數值皆為正常,屬於「正常型眼壓青光眼」。呂大文說,從臨床上觀察到,女性、身高160公分以下、遠視100至300度、年齡55歲、高度近視者等五大族群,容易有青光眼而不自知。呂大文表示,有無青光眼不能單靠「眼壓」做判斷,還需要進行視野檢查與視神經檢查,建議一般民眾40歲以上應主動篩檢,有家族史民眾滿18歲應每三年篩檢一次,500度以上高度近視民眾應每年進行篩檢。林口長庚紀念醫院青光眼科資深主治醫師陳賢立表示,青光眼病程持續進展且不可逆,減緩惡化最常見一線治療藥物為眼藥水,除了要用對藥物,還要用對時機。控眼壓五大NG行為.飲水不牛飲.避免高刺激活動.避免趴睡搬重物.避免長時間用眼.避免吃醃漬或過鹹食物陳賢立指出,多數病友約在清晨4至5點左右眼壓最高,眼神經容易受到傷害。因此點眼藥水的最佳時機是在前一晚睡前。若已懷疑或確診青光眼,避免眼壓突然升高。建議避免五大NG行為,飲水不牛飲、避免高刺激活動、避免趴睡搬重物、避免長時間用眼、避免吃醃漬或過鹹食物。
-
2022-03-04 養生.聰明飲食
地中海飲食降血壓、降血脂還能防中風! 營養師揭「5原則+1陷阱」
42歲的陳董是個年輕有為的企業家,患有慢性高血脂,平常都有按時服用藥物。最近幾週偶爾有頭暈現象,不過最近這一次,暈眩的時間續約20幾分鐘,講話咬字也有些不太清楚,坐下來休息一陣子,這些症狀就又慢慢消失了。一開始覺得應該只是工作太累的關係,就沒有太注意。而太太覺得有點不放心,還是安排先生到醫院做詳細檢查。經醫師診斷後懷疑是腦中風前兆,經藥物治療後,陳董不再出現類似的症狀,頭暈的情況也大幅改善。中風是突發性的腦血管疾病。因為腦血管阻塞或腦血管破裂而造成突然的大腦局部或全部的功能失調,腦細胞得不到營養及氧氣,造成腦部的機能受損或壞死。中風的危險因子?高血壓、高血脂、心律不整、糖尿病、肥胖、抽菸、飲酒過量都有可能是中風的危險因子。 中風常見症狀1、臉部、手臂或腿部感到麻痺或顫動2、說話不清或失去說話能力3、視力模糊不清4、頭部劇痛或暈眩5、行動不穩或跌倒當出現上述症狀,記得要盡速就醫,以免延誤治療黃金期。 健康飲食(地中海飲食)可以預防中風?營養師談到要預防中風,其實可以從飲食方面著手。地中海飲食可以維持體重及對於心血管健康有正向幫助之外,還可以幫助降低罹患中風風險、降低血壓及血脂,讓身體維持在一個健康的狀態。地中海飲食怎麼吃?6個重點典型的地中海飲食具有共同的元素,像是大量蔬菜、水果、豆類、穀物和穀類食物,例如全麥麵包和糙米。還有適量的魚、白肉和一些低脂乳製品、堅果,以及少量的紅肉和甜點。使用不飽和脂肪,像是橄欖油代替飽和脂肪,像是豬油或酥油。1、每天攝取蔬果水果5-8份、全穀類、橄欖油、堅果、豆類。2、每週吃2-3次海鮮。3、適量補充白肉、雞蛋、乳製品。4、足量的開水,每公斤體重約30-35毫升,以70公斤成人,每天攝取約2100-2450毫升。5、適量飲酒,建議為紅酒。6、避免攝取過多的紅肉及加工製品除了飲食外,還可以從其他面向著手,像是控制好三高、體重、規律運動、戒菸及維持良好的生作息,都可以降低中風的風險喔。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 延伸閱讀: ·吃東西愛沾醬小心腦中風機率暴增! 醫曝「常踩陷阱」:一小匙鹽就快超標 ·突然變得多話小心是「腦溢血」了! 「6大恐怖徵兆」曝光:自己也不知情
-
2022-03-03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六縣市BNT預約滿 莊人祥:整體還有11萬可預約
第25期疫苗預約至明天中午12時,本期提供151萬劑疫苗,截至目前已預約30.9萬劑。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台中、宜蘭、桃園、苗栗、嘉義市和彰化等六縣市因BNT分配較少,預約已滿,但整體BNT疫苗有20萬7560劑,僅預約8萬8672劑,還有11萬8888劑可供預約。本次疫苗提供的廠牌、數量分別為AZ疫苗提供1萬6853劑,已預約2203劑、預約率13.07%;BNT疫苗提供20萬7560劑,已預約8萬8672劑、預約率42.72%;莫德納提供121萬7072劑,已預約20萬9904劑、預約率17.25%;高端疫苗提供7萬6911劑,已預約9205劑、預約率11.97%。莊人祥表示,各縣市都有BNT的量,但有些是為了多放莫德納所以把BNT接種量縮小,不是疫苗不夠。部分BNT預約額滿的縣市除可預約莫德納之外,各縣市也都會提供下周可提供一、二劑或追加劑的醫院,可再去預約。針對今天上午停電是否影響疫苗存放,指揮官陳時中表示,醫院都有緊急供應系統並未影響醫療;疫苗保存上,合約機構也都有UPS系統,至少要有四小時持續供電,再者是疫苗在一定常溫下也有一定保存時間。他表示,AZ疫苗開瓶後,在高於攝氏30度下應於六小時內使用完畢、莫德納在2至25度可保存12小時至19小時、BNT疫苗在2至30度,可保存六小時、高端疫苗則在常溫下可保存六至八小時。陳時中表示,許多疫苗保存場所UPS電力陸續恢復中,目前調查各衛生局還沒有疫苗超時情況,如果不可抗力造成疫苗損失,不會由施打的院所負責。不過對於有多少疫苗受到影響,陳時中則表示,不會做這樣的統計,僅會監控所有疫苗的保存狀況,包括UPS以及還有時間都沒有超過警戒。
-
2022-03-03 新聞.元氣新聞
國家幫你一起養小孩 盤點0到6歲育兒利多
教育部上午在行政院會陳報「0至6歲國家一起養」報告。行政院表示,少子女化是國安問題,支持家長養兒育女是政府的責任,透過落實執行「0-6歲國家一起養」的政策,給養兒育女的家庭最大的奧援,減輕家長負擔,讓家長實質有感。行政院自2021年8月起推動「平價教保續擴大」、「育兒津貼達加倍」及「就學費用再降低」等三大策略,持續提升平價教保供給量、加碼幼托補助及育兒津貼,達到「增名額」、「減負擔」及「加津貼」的政策目標,減輕家庭育兒負擔。●增名額:擴大平價教保服務量一、0至2歲(未滿):至2021年累計增設公共化托育313處,增加約1萬個名額;準公共的居家式托育(保母)及私立托嬰中心提供約7.9萬個名額;整體0-2歲(未滿)平價名額約8.9萬個,2021年送托率成長至17.1%,較2016年提高約6.8%。二、2至6歲(未滿):(1)公共化幼兒園提前於今年達成增設3000班之目標:教育部與地方政府共同合作,2022年整體公共化供應量達23.7萬個名額,至2022年累計將增設2,704班;另外鼓勵政府機關設置員工子女教保設施,累計將設置347班,合計3051班,共同營造友善職場環境,妥善照顧員工子女。(2)準公共幼兒園計1769園,提供超過20萬個平價就學名額。(3)整體2-6歲(未滿)平價幼兒園(公立、非營利及準公共園)提供超過43萬個名額,且入園率再提高,2021年2歲入園率成長至35%,較2016年提高超過20%;2021年3-6歲(未滿)入園率成長至87.2%,較2016年提高12%,顯見政策有助於提升家長讓幼兒就學的意願。●減負擔:就學費用再降低針對就讀公共化及準公共托育機構的幼兒,今年8月再降低費用,負擔減輕更有感,讓政府成為年輕爸媽的神隊友:一、0至2歲(未滿):2歲以下的幼兒送去公共化托嬰中心、托育家園,和準公共托嬰中心和保母,今(2022)年8月開始,每個月托育補助再加1500元,2胎、3胎、低收入戶及中低收入戶幼兒的補助再增加。二、 2至6歲(未滿):就讀公共化及準公共幼兒園的2-6歲(未滿)幼兒,今年8月起,家長每月繳費再減500元,每月繳費最多不超過3000元;就讀公幼每月甚至只要繳交1000元,低收入戶及中低收入戶幼兒免費就讀。●加津貼:育兒津貼達加倍2021年約有99.3萬名幼兒受益,今年8月起,達成蔡總統育兒津貼加倍的目標,每月發放5000元,2胎、3胎以上再加發。在一般私立幼兒園讀書的5-6歲(未滿)小朋友,就學補助也比照津貼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