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13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搜尋
7
共找到
9717
筆 文章
-
-
2021-08-13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新北增1施打疫苗死亡個案 接種莫德納快1個月突沒呼吸
新北市新增1例施打疫苗後死亡個案,為一名新店68歲男性,身患癌症及高血壓,7月13日接種莫德納疫苗,7月13日至8月10日出現四肢無力及無法行走,8月11日出現無呼吸,緊急送醫不治,當天中午死亡,目前新北市通報累積統計共122例,(AZ疫苗104例、莫德納疫苗18例)。新北市衛生局表示,對於接獲疫苗施打後的不良事件通報,或民眾有疑義通報,都會將相關資料上傳疾管署通報系統,至於個案死亡原因是否與疫苗有關,由中央「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審議小組」審議認定。
-
2021-08-13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全台疫苗接種逾943萬人次 第3劑高風險族群優先
疫情指揮中心最新統計,全台COVID-19疫苗接種逾943萬人次,另因應變種病毒,多國準備追加第3劑疫苗,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天說,國際資料仍以高風險族群優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統計,昨天有16萬3459人次接種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苗,截至目前全台累計接種達943萬3236人次,疫苗人口涵蓋率37.78%,劑次人口比達到每百人40.19劑。此外,國際間變種病毒肆虐,許多國家規畫追加第3劑COVID-19疫苗,媒體今天在疫情記者會詢問,第3劑疫苗將規畫由哪些族群優先施打。陳時中回應,現在很多國家都在為施打第3劑疫苗做準備,並安排優先順序,依國際資料來看,還是從高風險族群開始,即染疫後易演變為重症甚至死亡的族群先施打,都是朝此方向規畫。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也說明,昨天新增103件疫苗接種後不良事件通報,包含非嚴重不良事件51例、接種後死亡3件與其他疑似嚴重不良事件49件。疫苗接種後死亡案件為2件接種阿斯特捷利康(AZ)疫苗後死亡,年齡為46與81歲,接種後2至7日死亡;1例莫德納(Moderna)疫苗接種後死亡,年齡68歲,接種後29日死亡。莊人祥說明,目前疫苗接種後不良事件通報,已有400多案送至衛生福利部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審議小組(VICP)審查,目前都還沒結案,審理完畢會給付相關補償。
-
2021-08-13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台灣防疫添助力 52.4萬劑自購AZ疫苗運抵桃機
台灣自購52.4萬劑AZ疫苗今天下午3時25分,由中華航空公司自泰國運抵桃園國際機場,可望為國內吃緊的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苗供應及防疫工作再添助力。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下午在記者會中表示,指揮中心去年10月30日與阿斯特傑利康(AstraZeneca)公司簽署1000萬劑COVID-19疫苗供應合約,先前已到貨4批,分別是3月3日11.7萬劑、7月7日62.6萬劑、7月15日56萬劑、7月27日58.2萬劑,這次提供第5批疫苗約52.4萬劑,總計約241萬劑到貨。這次提供的AZ疫苗為多劑型包裝,每瓶10人份,需存放於攝氏2到8度環境,這批疫苗效期至110年12月31日。
-
2021-08-12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竹縣AZ疫苗第1劑專案 明天台元羽球館千人接種
新竹縣今天0確診。中央「COVID-19公費疫苗預約平台」第5輪莫德納疫苗接種,昨首日新竹縣近3000人報到完成接種,報到率97.74%;明天竹縣將為50歲以上未曾接種疫苗者,開設AZ疫苗第1劑1000名額專案接種,請預約成功的民眾攜帶身分證及健保卡,依時間前往台元科技園區羽球館報到施打。縣長楊文科表示,台元科技園區羽球館,是竹縣建置的第4個大型接種站,也是第1個「服務外展企業與社區結合」的接種站,感謝台元科技園區管理中心無償提供場地,未來中央核准科技從業同仁專案施打疫苗時,也會在此場地協助台元科技園區各廠家約3萬名員工施打疫苗。不少鄉親詢問50歲以下民眾接種疫苗的時間,衛生局表示,目前中央預約平台每一期接種前發送簡訊,是由中央疫情指揮中心,依據當期疫苗的民眾意願,逐漸循年齡往下修,譬如之前第4輪AZ疫苗的簡訊發送年齡為38歲以上。另外,新竹縣各類專案接種,則需依中央規定對象辦理,包括經中央核准通知的第7類對象、已接種第1劑應接種第2劑的民眾,以及屬於第10類即50歲以上未曾接種疫苗者。由於中央撥配本縣疫苗的數量,將以平台上意願登記人數為依據,因此,呼籲尚未接種疫苗的鄉親,踴躍到中央預約平台上意願登記;若對上網操作不熟悉的,可撥打專線03-6571919,由專人協助。衛生局也指出,目前中央預約平台開放第6輪意願登記,請民眾在8月13日中午前盡速上網完成意願登記,在疫苗選擇上盡量複選,以盡早取得後續簡訊通知預約資格,完成疫苗施打。
-
2021-08-12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視中央撥補量 宜蘭書面通知65歲以上8月底打第2劑疫苗
宜蘭目前累計接種疫苗涵蓋率達38.3%,其中65歲以上的長輩已超過7成完成第一劑疫苗注射,50歲至64歲民眾也有近一半的人接受第一劑注射。針對後續第二劑的施打,縣衛生局將為65歲以上的長者集體進行預約,採取「書面通知」接種時間和地點,預計8月底開始施打。有鑑於很多長輩不熟悉上網登記疫苗接種意願及如何預約,一再有民眾反映,建議縣府採用當時施打第一劑疫苗以「書面通知」長者,大家都很方便。縣衛生局決定採「雙軌」進行,有上網預約施打疫苗的長輩,在中央平台系統中仍會通知,至於縣府手邊都有施打過第一劑疫苗的長者名單,時間到了,就會依照第一劑接種作業模式,採「書面通知」時間及地點去打第二劑疫苗。至於多少長輩有機會可以打到第二劑的疫苗?縣衛生局說,還是要看中央撥給宜蘭多少劑疫苗而定,目前看起來是AZ疫苗比較有可能打到第二劑。至於65歲以下的民眾,衛生局呼籲仍要上透過預約平台進行預約,請民眾多加留意。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天公布,目前「公費疫苗預約平台」開放意願登記的疫苗為高端疫苗,將於8月13日中午12時結束並進行結算,有意願施打疫苗的民眾也可以上網進行登記。
-
2021-08-12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疫苗救濟金一毛未發 接種死亡400多例送審仍未結案
國內疫苗接種後死亡案件頻傳,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指出,疫苗接種後不良事件通報,昨日新增103例案件,其中有死亡案例3件,疑似不良案件有9件,其餘不良反應案件中。另外死亡案例中,有2件是施打AZ疫苗,在接種後2-7日內死亡,一例為接種莫德納疫苗,為86歲民眾,於接種29天接種後死亡。對於接種疫苗後不良反應中,若判定為疫苗所引起,則會獲得50至60萬的救濟金,國內送件人數眾多,且有135件已經解剖,疫苗不良反應救濟案件審查進度仍緩慢。莊人祥指出,目前有約400多例案件送VICP會議審理,目前沒有一件結案,解剖審核完畢會給予給付。
-
2021-08-12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全台住宿式長照機構開放探視 排除雙北「中高風險區」
國內疫情自7月27日降為二級,今日指揮中心宣布全台除了雙北地區外,其他縣市住宿型長照機構宣布可以開放探視。指揮官陳時中指出,目前雙北屬於中高風險區域,沒有開放住宿型長照機構探親,若未來疫情減緩如果降低就會開放。對於其他縣市住宿型長照機構開放探親,訪客也需要遵守出示前三天抗原或是PCR陰性證明,而抗原篩檢也包含居家快篩,此外還要先行預約、採實聯制且要有詢問TOCC、每次訪視不超過三人外,也要全程保持社交距離、配戴口罩等規範。
-
2021-08-12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52.4萬劑AZ抵台 陳時中:優先往下年齡層開打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表示,52.4萬劑AZ將於今下午3時40分抵達桃園國際機場,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待完成通關程序後,直接運送至指定冷儲物流中心進行後續檢驗封緘作業,再提供COVID-19接種計畫所列實施對象接種。指揮中心指出,去年10月30日與台灣阿斯特捷利康公司簽署1000萬劑COVID-19疫苗供應合約,先前已到貨3月3日11.7萬劑、7月7日62.6萬劑、7月15日56萬劑、7月27日58.2萬劑,本次提供第五批疫苗,截至目前總計約241萬劑到貨。本次提供之疫苗係為多劑型包裝(每瓶10人份),需存放於2-8℃的環境,本批效期至110年12月31日。對於最新到貨的52萬劑A疫苗,是保留第一劑使用,還是給第二劑施打?陳時中說,52萬劑施打目標群還是往下年齡層開放,細節還要討論,因為也有一些疫苗會來,怎麼做適當安排整體考慮。至於高端疫苗檢驗封緘不良率,以及第六輪高端總劑量為多少?陳時中說,高端檢驗封緘原來怎麼做就怎麼做,持續進行中,現在還算順利。
-
2021-08-12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陳時中:52.4萬劑AZ疫苗今日下午抵臺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12)日表示,AstraZeneca疫苗約52.4萬劑,預定今日下午3時40分抵達桃園國際機場,待完成通關程序後,直接運送至指定冷儲物流中心進行後續檢驗封緘作業,再提供COVID-19接種計畫所列實施對象接種。指揮中心指出,該中心係於去年10月30日與臺灣阿斯特捷利康公司簽署1,000萬劑COVID-19疫苗供應合約,先前已到貨3月3日11.7萬劑、7月7日62.6萬劑、7月15日56萬劑、7月27日58.2萬劑,本次提供第五批疫苗,截至目前總計約241萬劑到貨。本次提供之疫苗係為多劑型包裝(每瓶10人份),需存放於2-8℃的環境,本批效期至110年12月31日。
-
2021-08-12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有分身?船員預約第二劑被拒 發現1人竟列3種施打類別
周姓男子日前向民進黨立委許智傑陳情,他因船員身分(具船員證屬於第3類)於7月14日打了第一劑莫德納,按照規定間隔28天後要預約8月11施打第二劑莫德納時,卻發現自己被歸為第9類,要到9月22日才能施打第二劑,他急於出海工作,屬高風險族群,向許智傑陳情後,才獲得解決。周男表示,8月5日要預約第二劑莫德納才發現自己被歸為第9類,向各單位陳情都沒有辦法解決,由於8月14日將登船出海工作三個月,船員工作會接觸到許多外籍從業人員,具高感染風險。周男表示,他向高雄市府衛生局、1922、預約系統客服、疾管署等7個單位陳情未果,便於8月6日向立委陳情並提供陳情書等相關資料。只好請立委許智傑幫忙協調,希望能盡快回歸第3類並盡快預約施打疫苗。許智傑指出,洽詢疾管署後,卻得到周先生屬於為第7類的回應。一個人同時有3個施打疫苗身分別,難道是有分身?他召集交通部港務局及衛福部疾管署等單位進行跨部會協商,昨天下午終於讓周先生順利恢復第3類身分別,並完成第二劑疫苗注射。許智傑說,像這種民眾符合施打疫苗的資格,卻因相關單位或系統疏失,導致被互踢皮球,無法如期預約施打疫苗的情況,相關部會應盡快檢討,預約系統資料庫和各部會資料應即時更新,讓民眾預約資料能精準,才不會影響民眾施打疫苗的權益。
-
2021-08-12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打輝瑞莫德納後傳個案 歐研究腎病等可能副作用
歐盟藥品管理局(EMA)今天表示,少數人在接種輝瑞和莫德納的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苗後通報出現3種新狀況,正研究評估是否可能為副作用。歐盟藥品管理局安全委員會正研究的3種新狀況,分別是多形性紅斑(erythema multiforme),即一種皮膚過敏性反應;腎小球腎炎(glomerulonephritis)或腎臟炎症;以及腎病症候群,即一種特徵為大量尿蛋白流失的腎病。美國輝瑞大藥廠(Pfizer)和莫德納(Moderna)生技公司都尚未回覆路透社提問。輝瑞是目前提供COVID-19疫苗給歐盟的最大廠商。歐盟藥管局表示,截至7月29日,歐洲經濟區(EEA)已施打略多於4350萬劑莫德納Spikevax疫苗;輝瑞與德國BioNTech生技公司合作研發的「復必泰」(Comirnaty)疫苗則已施打逾3.3億劑。歐盟藥管局上月發現一種非常罕見的心臟炎症與mRNA(傳訊核醣核酸)疫苗之間存在可能關聯。輝瑞與莫德納疫苗均屬此類疫苗。但歐盟藥管局和世界衛生組織(WHO)都強調,接種疫苗仍利大於弊。歐盟藥管局今天並未提及上述3種新狀況有多少案例等細節,也不建議更改疫苗標籤,僅表示,已要求藥廠提供更多資料。歐盟藥管局今天公布的最新評估,是針對所有已授權疫苗的資料庫所進行的安全例行更新,另也正研究包括阿斯特捷利康(Astra Zeneca)和嬌生(Johnson &Johnson)在內的疫苗與月經失調的關聯。歐盟藥管局上週才表示,尚未在COVID-19疫苗和月經失調之間發現因果關係。
-
2021-08-12 癌症.肺癌
肺有小腫瘤未治 拖成3期
51歲男性5年前檢查發現,左下肺有2公分的腫瘤,但他以工作忙碌為由,遲遲未就醫治療,直到3年前因咳嗽等症狀嚴重,才再度就醫,未料,肺部腫瘤已由第一期惡化成第三期末,所幸經過化療、開刀和光子刀放射治療等接續治療,才讓他順利控制癌症。目前追蹤超過1年,腫瘤未再復發。台中市長安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許人文指出,當初檢查發現這名患者左下肺已有2公分腫瘤時,患者一再說要出國工作而未繼續就醫治療,他還特別在病歷上註記,已提醒患者注意應立即接受治療。患者卻過了兩年才回來看診,原本的2公分腫瘤已變成7、8公分大,並且轉移,演變成第三期末的肺癌,無法開刀治療,於是先採行10次化療讓腫瘤縮小,再把左下肺葉切除,將腫瘤與縱膈腔淋巴腺清除乾淨。但因患者又面臨左上肺葉腫瘤轉移,因此再用光子刀將癌細胞殺死,之後以標靶藥物治療,最後終於順利控制癌症。許人文表示,患者未把握第一時間治療,讓治療療程變得更為複雜,所幸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目前治療肺癌的手段也因而增多,因此可以針對患者的個人特殊情況量身訂做最適合的治療計畫,目前這名患者已重返職場,並出國工作。許人文提醒,肺癌一直是國人十大癌症死因榜首,抽菸是罹患肺癌的最大主因,萬一咳嗽超過2周,或有胸悶,甚至咳血、胸痛的現象,千萬不要等,一定要趕快就醫檢查,及早發現、及早治療,以免延誤治療時機。
-
2021-08-12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疫苗混打,AZ莫德納BNT哪種組合保護力最強?醫揭這樣打中和抗體濃度更高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7/25宣布,開放AZ疫苗可混打mRNA疫苗(目前國內以莫德納為主,BNT尚未到貨),後續將優先開放第1到3類對象間隔8週後接種,目前時程還沒敲定,約有343.5萬名第一劑打AZ疫苗的民眾,未來混打上路後,第二劑都有機會打到mRNA疫苗。究竟混打能提升多大的效果呢?醫師潘建志在臉書上分析,面對越來越難纏的變種病毒,混打疫苗確實能得到更高的抗體效價,而四種打法組合中,以這個組合最能誘發人體更高的中和抗體濃度。 混打是趕上病毒進化的解方 比方說,Delta印度變種病毒,能讓所有疫苗的保護力降低,但以混打疫苗來誘發人體更高的中和抗體濃度,或許就是人類趕上病毒進化速度的解方。 潘建志說,腺病毒疫苗如AZ,重覆施打往往效果會越來越差,因為免疫系統對腺病毒產生反應,相比之下,莫德納、輝瑞BNT這種mRNA疫苗,在第二劑卻引發更強反應,因此疫苗混打的種類和次序很重要。 混打種類和次序很重要 目前發現,最有效的組合是先打腺病毒載體(AZ或嬌生)疫苗,再打mRNA疫苗(輝瑞BNT或莫德納)。 AZ疫苗這種腺病毒載體,原本就有免疫上的弱點,次單位疫苗大量生產緩慢,可能都會被淘汰,強的變種病毒取代掉弱的變種病毒,那麼「強的疫苗取代掉弱的疫苗」也是理所當然,要夠快才夠強,所謂天下武功,無堅不破,唯快不破。 病毒「流感化」,每年都要補打疫苗 mRNA疫苗設計生產快速,絕對會成為主流,加上新冠病毒變種未來會「流感化」,每年要補打疫苗,下一步想超越變種病毒的進化速度,更需要以人工智能預測病毒未來的RNA序列,搶快做好疫苗,再給病毒迎頭痛擊。 根據臨床實驗結果,先兩劑AZ(AA),或先兩劑輝瑞BNT(BB),還有兩者先後各接種一劑(AB或BA),4種方式之間的功效如何? 4種打法組合,以AA-BB-AB-BA來比較結果是: 1、AB激發的抗體和T細胞反應比BA更強。2、AB和BA激發的抗體都比AA更高。3、BB激發最高抗體反應,AB激發最高T細胞反應。4、可以這樣來看:BB>AB>BA>AA。 而牛津大學最新研究也發現,AZ和BNT混打的成效,優於BNT+AZ以及AZ+AZ。 針對830名50歲以上受試者分組疫苗混打,分為BB、AB、BA以及AA,研究結果也是發現BB成效最好,中和抗體效價有14080,其次AB中和抗體效價12906、BA是7133,AA為1392,該研究也投稿至知名期刊《LANCET》(刺胳針)。 過去大規模的疫苗混打不常見,新冠疫情出現這種特別的策略,主因是AZ疫苗本來是全世界接種最多的疫苗,超過1億劑,但因爲血栓問題,不少國家停止使用AZ。 其他的原因還有包括,AZ最大的生產基地印度血清研究所先前發生火災,還有印度因疫情嚴重而中止疫苗出口,造成AZ供應上一度中斷,許多打完第一劑的人沒有第二劑可打,因此發展出混打策略。 潘建志說,AZ是有一定保護力,他自己已經接種兩劑AZ,或許未來還需要補第三劑mRNA疫苗,來因應各種變種病毒的來襲。 (本文資料來自潘建志醫師臉書)●原文刊載網址●延伸閱讀:.她13年不想性愛、夫提分居才配合!他被當「提款機」當然不公平,妳用心才能真挽回.預防癌症、血栓、更年期症狀!50後飲用5種香草,輕鬆安度熟齡人生.50後放過自己,好好享受生活!這樣嘗試「極簡生活」,讓心靈更加放鬆、樂觀
-
2021-08-12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Delta正反撲中國大陸多個都市 台大公衛:不樂觀
Delta病毒肆虐全球,現在已正式回到新冠肺炎疫情的起源地,中國。台大公衛學者今指出,中國疫情在7月後節節升高,目前已逼近每天150人確診,最令人憂心的是,經過基因定序確認,高傳播力的Delta病毒已擴散北京、南京、廣東、澳門等多省份。各省官方嚴查健康碼、擴大檢測、出入澳門之旅客須出示12小時內陰性證明。台大公衛提醒,中國疫苗效力較弱,台商應自行加嚴公衛防疫措施,包括落實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手部衛生等。台大公衛學者范僑芯指出,Delta病毒已突破中國防線,最近每日確診150人,各省份防控升級。北京機場、車站都嚴查「健康碼」,民眾返回北京必須進行14天健康監測,第一天、第七天都要做PCR檢測,北京與發生Delta案例的15個城市之間的航班都取消。南京出現「棋牌室」群聚感染,多為已打疫苗的長者,完整接種兩劑仍發生突破性感染,對此,南京市8月5日啟動第三輪大規模核酸監測。廣東珠海有通關人員確診,8月3日啟動全員PCR檢測,機場和汽車客運站都嚴查「健康碼」,開學前要求所有師生返回居住地,進行14天自我健康管理。澳門當地也出現delta病毒,8月5進入及時預防狀態,要求所有居民三天內都要做PCR檢測,關閉電影院、酒吧等娛樂場所,對出入境旅客要求加嚴,旅客必須出示12小時內陰性證明,不再接受24小時內的陰性證明。中國這次是否能學到過去武漢經驗、充分控制住Delta病毒?台大公衛流病與預醫所教授陳秀熙表示,他不樂觀。陳秀熙分析,首先是國藥、科興疫苗保護力較弱,完整接種後所發生的突破性感染,很可能比莫德納和輝瑞疫苗更嚴重。再者是delta入侵中國前,已發生過有水災群聚,中國的公衛防疫措施也沒有嚴格遵守,這波擴大檢測是否足以即時阻擋隱性感染?他不確定會有效。陳秀熙提醒,台商在中國務必要提高警覺,自行採取比較嚴格的NPI措施,檢測之後迅速隔離,阻止隱性感染傳播和蔓延。
-
2021-08-12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英美視新冠流感化」 柯文哲:打兩劑疫苗、不管制
台北市今天新增4例本土確診,台北市長柯文哲今天在防疫記者會,分析美國與全球疫情趨勢,柯文哲說,從目前美國、英國、新加坡的防疫戰略策略看,應該是要將新冠病毒流感化,就是疫苗打完兩劑後,不管制,儘管感染確診會上升,但重症死亡沒有上升,當美英戰略採「新冠流感化、也不要管制去干擾經濟」,未來全世界也應該會採取這樣策略。柯文哲今天表示,當他要決定台北市的防疫策略,會先觀察昨天全球新增多久個確診?美國確診多少?必須嚴密監控美國的疫情變化,還說,他每次開玩笑,看美國的疫情趨勢,比看納斯達克指數還準。柯文哲表示,全球昨天新增46萬確診,儘管新冠病毒還是秋冬傳播比較多的病毒,全球第一個波峰落在去年12月秋冬;第二個的波峰與印度的大流性有關;但現在第三個波峰開始往上走,理應病毒夏天活性低,所以第三個波峰,很大成分應該是與Delta病毒株有關,Delta病毒造成。柯文哲也示警,看這個圖表趨勢,讓他最不安的地方,就是現在是8月,每日新增案例數與去年秋冬竟然差不多,但病毒理應與暑假不會大流行,去年8月疫情是在很低的地方,但若現在才7、8月疫情就這麼高,到11、12月會不會更高?另外,美國有3億多人口,去年3月多疫情約維持在4萬人確診,一直到美國總統大選前一周,從4萬多人確診開始往上飆,柯說,當時他就知道,川普的選情危險,選後美國政壇也開始混亂,可以看到美國大選後,當時疫情出現一個波,他認為,當時美國政壇有一些混亂。柯也提到,最近美國一個月疫情又再上升,這段期間,美國新增確診人數上升,但美國的死亡數卻沒有增加,他認為,是因為美國的疫苗覆蓋率已經相當高,打一劑已經達到59%,打兩劑有50%,美國的戰略策略,就是新冠病毒流感化。柯說,包括美英新加坡都是採取這個策略,就是疫苗打完兩劑之後,然後不管制,疫情流感化,儘管感染確診會上升,但重症死亡沒有上升,就是新冠流感化,也不要管制去干擾經濟。當美英、新加坡、以色列的疫情戰略這樣做,全世界各國未來也會採取這樣的策略。柯文哲表示,美國2020年到現在,去年4、5月死亡率約有6點多趴;義大利也差不多,代表疫情大流行一開始前兩個月,死亡率都高,等波峰過後,醫療體系開始適應,死亡率就會下降,維持穩定。最近美國5、6月之後開始解封,8月的致死率約僅有0.47%。柯說,美國的狀況可以給台灣一些啟示,但因目前台灣疫苗覆蓋率,以北市為例,第一劑約49%,接近50%,但二劑僅4%,所以台灣狀況與美國不太一樣,台灣疫苗覆蓋率不足,要解封還是要小心,因全球瞬間解封的,下場都很慘。
-
2021-08-11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竹縣第2劑AZ疫苗2000名額 明起預約8月14日開打
新竹縣今天0確診。今起至17日實施中央預約平台第5輪莫德納疫苗接種,竹縣規畫8個接種站和13鄉鎮市衛生所施打,針對AZ疫苗第2劑接種,竹縣將於8月14日辦理第2梯次接種,8月12日上午10點起開始預約,名額2000人。衛生局表示,竹縣首梯在8月9日,為已接種第1劑AZ疫苗的鄉親開放第2劑接種,第2梯次將在8月14日舉辦,對象是6月10日前已接種第1劑AZ疫苗的民眾,地點在台大醫院生醫醫院竹北院區、台大醫院生醫醫院竹東院區,和湖口王爺壟運動公園3處接種站,名額共2000人。預約時間為8月12日上午10點至8月13日中午12點,額滿為止,請符合資格的鄉親掃描QR-code或至3家院所網站預約報名。中央預約平台第5輪接種今天開打,衛生局共規畫台大生醫竹北、北榮新竹、仁慈醫院、縣體育館、中醫大、台大生醫竹東,及新增的豐田國小與台元科技園羽球館,共8個接種站,縣長楊文科也前往竹北市西區首個中型接種站豐田國小,關心民眾接種情形。衛生局指出,新竹縣目前有4個大型接種站、1個中型接種站、8家醫院、13鄉鎮市衛生所和37家診所合計共63個站點提供接種服務,並持續設置中、小型接種站,包含寶山雙溪接種站、新豐松柏站、新埔文山里活動中心皆陸續規畫中,一旦疫苗到貨足夠,立即啟動接種站依序為民眾施打疫苗,照顧偏遠社區的鄉親。另外,為強化開學後校園安全,7月開始安排縣內各級學校教職員工的疫苗接種,在疫苗撥配數量不足的情況下,積極爭取調撥,目前已接種9400多人,接種率達80.72%,尚未接種的教職人員,也持續規畫中。
-
2021-08-11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基層診所接種處置費最快8月16日發放 績效獎金按季領
國內進行大規模疫苗接種,指揮中心表示會提高基層醫師的接種費及處置費,但至今尚未拿到相關費用。對此,指揮官陳時中指出,目前關於3月22日至6月30日費用,是委託健保署進行處哩,預計8月12日撥款給健保署,8月16日發放給各醫院。基層診所醫師接種業務費和處置費還遲遲未拿到,陳時中表示,8月9日已行文至健保署,會於8月12日撥款給健保署,並於8月16日將費用給個醫院,由於行政較為繁複,需要等待。至於未來會採取每月結算每月發放的方式,如6、7月的處置費,論接種人次的獎勵費用會在8月底前發,希望能盡快趕上。至於績效獎勵是按季結算,例如6月至9月結算、10月發放。
-
2021-08-11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衛福部推疫苗數位黃卡 立委批浪費公帑:用擾民製造政績
衛福部規畫「疫苗數位證明簽發平台」,上網登錄即能下載相關證明,如同「數位黃卡」。不過民眾黨立委蔡壁如批評,中央健保署的「全民健保行動快易通」APP也有疫苗接種紀錄,既然已有現成使用平台,為何又要花錢做新的?「陳時中左手打右手,用擾民來製造政績」。蔡壁如今在臉書指出,衛福部說要推出「疫苗數位證明簽發平台」,作為民眾進出公共場域的健康通行證,「我終於明白為什麼衛福部很忙了!原來在忙著花錢擾民做新平台!」蔡壁如表示,衛福部中央健保署已有「全民健保行動快易通」APP,截至今年7月已累計1288萬人次下載,是政府部門開發實名制的APP中用戶最多的,也是台灣2020年度熱門APP排行榜冠軍,上面不僅已登載民眾在醫療院所的病毒檢測結果,也有疫苗接種紀錄,「衛福部的高官們,難道你們沒有下載這個APP嗎?難道你們不知道這個APP可以成為國人疫苗接種的證明嗎?」對於有民眾未接種疫苗,卻在健保行動快易通App上出現已接種證明,衛福部長陳時中說,「可能在哪個環節上出錯」,蔡壁如也表示,每位民眾就醫後的訊息,都是由醫療院註記在健保卡上,再連接到健保App,「如果要有錯誤,就會是源頭出了錯,如果源頭出了錯,不管用哪個平台,都會是錯的」。蔡壁如也對陳時中喊話,「除了在辦公室吹冷氣看報告之外,也要多到第一線走走、看看啊!才不會跟現實脫節太久」,政府既然可以把口罩預購、購買紀錄及口罩地圖等選項加入健保APP,現在為何不能做為「疫苗數位證明簽發平台」,只要顯示民眾的篩檢及疫苗接種紀錄,以利民眾出示,既能兼顧隱私又能免去浪費公帑與疊床架屋之弊,「這是簡單的判斷題,而非技術問題,請衛福部的高官們不要浪費公帑又擾民」。
-
2021-08-11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第六輪高端疫苗23日開打 意願登記到周五中午12時
意願平台第五輪今起開放施打莫德納,將預計施打48.7萬人。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也宣布第六輪將接種高端疫苗,將在8月13日12時進行結算,如有意願接種高端疫苗者,可儘速上網登記。第五輪疫苗接種今開打,包含1至3類對象及孕婦接種第二劑莫德納,65歲以上長者、53-55歲第九類第一劑莫德納,另外3.3萬劑則保留給專責醫院一線醫護,接種第一劑AZ滿10周者可混打第二劑莫德納。陳時中表示,7月27日起將高端疫苗納入意願登記,此期意願登記將於8月13日中午12時結束並進行結算。第六輪接種疫苗為高端疫苗,可預約時間自8月16日上午10時起至8月18日中午12時截止;施打期間預計自8月23日至8月29日止,並視疫苗供應期程調整接種場次。開放預約接種對象將依據意願登記結算情形決定。指揮中心再次提醒,請民眾於「COVID-19公費疫苗預約平台」開放意願登記時,先進行意願登記,後續符合預約資格者才可進行下一步預約接種。系統平台會按疫苗分配情形、參照民眾登記之意願,提供符合預約資格者進行預約接種,所有資料皆會完整保存,請民眾放心。
-
2021-08-11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九把刀岳母打AZ四天後猝逝 專家:頸背部部劇烈抽痛也要懷疑可能是這個病
國內知名小說家九把刀今日發文悼念57歲岳母,表示岳母施打第一劑AZ疫苗,起先都沒有任何發燒等反應,但四天後身亡。她生前曾進行健康檢查,除膽固醇超標外,其他數值均正常,對於接種後疫苗死亡,現僅能交由解剖鑑定。專家指出,國內有相當多民眾已接種過AZ疫苗,陸續也傳出有人施打後中風、身體不適,但在解剖出爐前,無法推論為疫苗所導致,而膽固醇超標與疫苗接種不良反應無關。九把刀於臉書指出,岳母現年57歲,曾經於7月26日施打AZ疫苗,並於四天後出現背部及頸部劇烈抽痛、嘔吐,全身無法動彈,到了下午就呼吸停止,送醫急救後到院前死亡,由於岳母曾於3月31日做了健康檢查,報告上除了膽固醇329mg/dl及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254mg/dl標註是超標外,其他數值都是正常,讓人不免將疫苗跟死亡的因果關係聯想在一起。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審議小組(VICP)委員、台大醫院兒童感染科主治醫師呂俊毅指出,假設是AZ疫苗施打後,突然造成身體不適而死亡,但因為疫苗機轉過程複雜,除還需要考量年齡、病史、生前身體不適徵兆及解剖死因,才能進一步推論是否為疫苗接種後所造成,且膽固醇超標跟疫苗接種後不良反應並未有直接關係。他表示,下背痛也可能為主動脈剝離等相關因素,需要近一步檢查釐清,整體來說如果有打疫苗的死亡背景值,並未高於未打疫苗者,也沒辦法推論跟AZ疫苗有直接關係。但對於家屬喪親之痛及目前國內皆種不良反應及通報,隨時都有死亡病例傳出,呂俊毅表示,能夠體諒,但因解剖未明,仍需要依賴更多證據說話,無法妄加推斷。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九把刀為公眾人物,但他媽媽不是,不要在公眾場合談及隱私。至於九把刀曾表示,母親健檢健康,僅膽固醇超標,專家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表示,膽固醇超標並非接種的禁忌對象,也不會因此產生明顯不良反應。
-
2021-08-11 癌症.肺癌
肺部2公分腫瘤拖成3期癌末 醫師用3種治療讓他戰勝癌症
台中市1名51歲男子5年前即檢查發現左下肺有兩公分的腫瘤,醫師要他就醫,他卻以工作忙碌,經常要出國為由而拖了下來,直到3年前因咳嗽等症狀嚴重了,才再找上當初為曾提醒他應及即治療的胸腔內科醫師許人文;許人文發現該男子的肺部腫瘤已由第一期惡化成第三期末,所幸經過化療、開刀和光子刀放射治療等3種治療方式接續治療,才讓這名男子終於順利控制癌症;目前已追蹤超過1年,腫瘤未再復發。長安醫院胸腔內科醫師許人文指出,一般人若發現肺部有陰影,就會十分緊張,當初發現這名患者左下肺已有兩公分腫瘤時,患者卻仍說還要出國工作而顯得似乎仍以工作為重,他為此還特別在病歷上註記,表示自己的確曾醒患者注意應趕緊治療。但是,患者過了兩年才又回來,原本的兩公分腫瘤已變成7、8公分大,且還有轉移,已演變成第三期末的肺癌,無法開刀治療,於是他先用了10次化療讓腫瘤縮小,接著再把左下肺葉切除,將腫瘤與縱膈腔淋巴腺清除乾淨。但是,因患者後來又面臨左上肺葉腫瘤轉移,於是再用光子刀將癌細胞殺死,1年前替患者申請標靶藥物治療,最後終於順利控制癌症。許人文說,患者未把握第一時間治療,讓他頗傷腦筋,也讓療程變得更為複雜,所幸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目前治療肺癌的手段也因而增多,因此他可以針對患者的個人特殊情況量身訂做最適合的治療計畫,很高興見到這名患者又重返職場,並出國工作。他提醒,肺癌一直是國內十大死因榜首,抽菸並是罹患肺癌的最大主因,萬一咳嗽超過2個禮拜,或是有胸悶,甚至咳血、胸痛的現象,千萬不要等,一定要趕快就醫檢查,及早發現、及早治療,以免延誤治療時機。
-
2021-08-11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泳池禁淋浴有道理!醫詳解病毒在水中有無感染力
昨天(10日)是降級後泳池開放第一天,但各地管制程度不一,有些地方淋浴間、戲水池、冷熱水池、SPA區、烤箱、蒸氣室不開放,也有人仍憂疫情,使各泳池人數不如以往夏天人潮。而如果您是仍憂疫情而不敢去游泳,運動醫學科醫師吳易澄撰文指出,沒有研究證明人類透過水源或受污染的飲用水感染,相對密閉空間的感染力,沒有研究證明水中感染力的存在。SARS-CoV-2新冠病毒主要透過飛沫跟接觸傳染,病毒的傳染性跟病毒量、環境溼度、溫度、生物體液的狀況有關,體液(例如唾液、黏液、嘔吐物或糞便等)污染是病毒在水中最常見的傳播方式,其他像眼睛粘膜、皮膚傷口等也是少數的傳染途徑。病毒可以分為有套膜跟無套膜兩種,流感跟新冠病毒屬於有套膜,其他像腸病毒、諾羅病毒等屬於無套膜,有套膜的病毒能用75%酒精破壞外層膜,使病毒失去活性,而無套膜病毒酒精消毒效果差,需要用次氯酸鈉、二氧化氯等消毒劑才能殺死病毒。病毒能夠在人體生存的狀況並無法轉移到一些泳池用水中,新冠病毒在水中環境較不穩定,在水中的活性降低速度較快,另外對於消毒過後的水中物質(例如氯)相對敏感,而無法在泳池中傳播,這跟某些病毒不同(例如諾羅病毒、腸病毒等),它們能夠在水中存活數天,即使使用氯、臭氧或溴化物消毒仍會部分殘存。根據研究,新冠病毒對氯的抵抗力低於細菌,所以目前對於泳池的消毒做法,有效減少細菌跟無套膜病毒數量,對於有套膜的新冠病毒也有效,而過濾後的水中,新冠病毒的活性減低較快,因為水中的懸浮物質提供吸附病毒部分保護作用,減少懸浮物質,也有效減少新冠病毒傳播的可能,目前水域中存在新冠病毒的研究證據少,而且沒有研究證明人類透過水源或受污染的飲用水感染,相對密閉空間的感染力,沒有研究證明水中感染力的存在。目前WHO以及其他國家對於戶外游泳以及泳池防疫規範都有相關標準可參考,從公衛的角度來討論,防疫絕對是首要目標,但是封鎖體育場館或設施不僅中斷很多人的訓練也代表減少身體活動量、未來的健康人口比例下降,特別是在需要運動介入的族群,包括兒童、老人、孕婦、殘疾人士等。美國CDC在今年7月9日所提供給泳池的防疫標準,有列出幾個重要建議:.針對12歲以上的人建議疫苗接種.如果有生病的狀況建議 員工與泳客待在家.鼓勵兩歲以上的人,如果沒有完全接種疫苗(註一),室內非下水時要戴口罩.不管在水中或水上、室內或室外,鼓勵未完全接種的人要與人距離6英尺(約1.8公尺),修改場域佈置,包括桌子、椅子和陽傘,讓人可以距離6英尺.不鼓勵共用會接觸臉部的器材(例如蛙鏡、鼻夾和呼吸管).提醒員工跟泳客經查洗手,使用肥皂每次至少20秒,或使用濃度60%以上的酒精洗手液.確保有足夠的供應品:肥皂、洗手液、紙巾、非接觸性垃圾桶.改善室內通風與空調狀況.經常清潔接觸表面,例如桌子、休息室、椅子、門把手、洗手間和其他設備,每天至少一次(註一:完全接種是指要打兩劑的疫苗要打完兩劑、療程為打一劑藥打完一劑,例如嬌生疫苗)把關嚴格的泳池水質標準,水質需要經過過濾和消毒,符合該有的微生物指標,添加到水中的消毒劑,能殺死微生物又不傷害皮膚、眼睛粘膜,符合衛生管理辦法與消毒處理技術規範。同時淋浴的容量限制非常重要,過去國外有公共場所淋浴感染的事件,遵守嚴格的社交距離規範,可以有效降低感染的風險。預防勝於治療,包括手部衛生、保持社交距離、飛沫預防,未下水前要戴口罩,某些在健身房可以執行的防護規定,轉換到泳池就有難度,雖然有部分面罩適合在水中使用,但防護能力有待商榷,目前沒有相關研究與政府規定建議在水中帶面罩。嚴格的症狀紀錄跟屏障措施是非常重要的,了解是否有相關症狀及接觸史,設置更衣室的屏障措施及人流管制,做好預防措施。在空氣品質的監控,室外泳池相對室內泳池安全,室內泳池必須做好通風,避免內部循環減少傳播可能,過去的團體課程可能需要有所規範,做好防護措施的個別指導與按表操課的游泳訓練,比較容易維持適當的社交距離。泳池管理做好防疫措施是上上之策,制定風險評估標準以及危害分析,持續檢測目前的流行病學狀況,針對在職的員工、教練給予培訓與疫情相關在職訓練、考慮定期篩檢,入場的泳客提供足夠的衛生與防疫資訊,並做好入口處的監控與體溫量測、症狀紀錄,另外透過預約時間、單向路徑規劃、不共享置物櫃和淋浴空間等,能夠減少泳客間不必要的接觸與傳染風險。期待泳池暢游,一起做好防疫措施、享受健康!參考文獻Preventing SARS-CoV-2 transmission in rehabilitation pools and therapeutic water environments. J Hosp Infect. 2020 Aug;105(4):625-627.Possible Transmission of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 (SARS-CoV-2) in a Public Bath Center in Huai’an, Jiangsu Province, China. JAMA Network Open. 2020;3(3):e204583.Coronavirus in water environments: Occurrence, persistence and concentration methods – A scoping review. Water Res 2020;179:115899Swimming Pool safety and prevention at the time of Covid-19: a consensus document from GSMS-SItI. Ann Ig. Sep-Oct 2020;32(5):439-448. Guidance for Public Pools, Hot Tubs, and Water Playgrounds During COVID-19. Updated Feb. 1, 2021 Content source: National Center for Immunization and Respiratory Diseases (NCIRD), Division of Viral Diseases
-
2021-08-11 新聞.健康知識+
熱傷害 中暑掛急診女性增7.5倍
台灣一一○年來溫度已上升一點六度,高於全球平均,暖化加劇也引發熱傷害。中研院學者發現,當每日最高溫達卅四度以上,因中暑而掛急診案例就增加四倍,其中女性增七點五倍最高;戶外活動熱傷害則以孩童最明顯,當溫度達到卅三度以上,零至十四歲的急診數量將暴增為六點八倍,顯示氣候變遷對人體健康影響甚鉅。中研院永續科學中心副執行秘書龍世俊昨參加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舉辦的「氣候沙龍」,她利用過去十五年資料分析發現,當每日最高溫達到卅四度以上,因中暑而掛急診的例子就增加四倍,其中男性為三點五八倍,但女性卻大增為七點五倍,老人則是五點二倍,家裡的老人及主婦可能捨不得開冷氣而導致中暑。戶外活動者的熱傷害,除了溫度還納入相對濕度、風速、太陽輻射影響,龍世俊指出,若溫度達到卅三度以上,戶外活動者中暑急診人數增為四倍,其中老人五點五倍,值得關注的是,零至十四歲的族群增為六點八倍,上升幅度最高。龍世俊說,至於非意外死亡相對風險,每日溫度卅三度以上時,增加幅度約百分之八,卅二度以上增加百分之五,性別、年齡差異不大,但仍以老人死亡風險較高。如何應對氣候變遷下的熱傷害衝擊,她說,應善加調配工作時間及運動時間,未來建築或空調設備也應朝向節能設計,政府與民間更應提高解決能力,才能減緩氣候變遷所造成的熱傷害。
-
2021-08-10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昨新增5例疫苗接種後死亡 38歲女待解剖釐清死因
國內疫苗接種達922萬8263人次,疫苗接種人口涵蓋率達37.11%、劑次人口比達39.32%。昨天新增74例接種疫苗後不良事件,其中有五例死亡、31例嚴重事件。本次死亡個案中最年輕的38歲女性個案,發言人莊人祥表示,預計8月13日解剖,才能進一步說明。莊人祥表示,新增五例疫苗接種後發生死亡個案為二女三男,皆為接種AZ疫苗,年齡介於38歲至62歲,為接種疫苗後一日至20日之間發生。至於施打疫苗後死亡解剖部分,累計已解剖135例,其中87例與慢性病相關,6例待釐清。另外,疫苗接種後發生疑似其他嚴重不良事件新增31件,其中27例為接種AZ疫苗,為17女10男,年齡為22歲至78歲,為接種疫苗後當日至14日間發生,包含疑似腦中風、心肌梗塞、脾梗塞、下肢血栓、血小板低下、顏面神經麻痺、腦炎、蜂窩性組織炎、頭痛與視力模糊、胸痛與心悸及皮膚起疹等。另有四例為接種莫德納疫苗,為一女三男,年齡介於23歲至73歲,為接種疫苗後當日至13日之間發生,包含疑似腦中風、心律不整、格林-巴利症候群,及診斷未明之頭暈與嘔吐等。而有民眾表示,打完兩劑莫德納疫苗隔天耳聾、耳鳴,住院觀察七天還沒恢復聽力。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這樣的案例美國也研究過,認為和疫苗無關,但本土接種疫苗都可以提報不良反應也會尋求VICP的關聯性認定。針對今天公布新增的五例境外移入個案中有兩例接種過疫苗,羅一鈞表示,案15900在6月9日和7月1日都在美國打過BNT,抵台時已超過14天,屬於完整接種;案15901在6月12日和7月9日分別打過BNT疫苗,也接種滿14天,屬完整接種。指揮官陳時中則表示,以台灣本土案例來看,打完兩劑還沒滿十四天而染疫的有五例;打完兩劑滿十四天的有六例。
-
2021-08-10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國外文獻顯示莫德納優於BNT?指揮中心:都有保護力
全球各國受到Delta變異株侵襲,疫苗保護力紛紛下降,國外最新研究顯示,對抗新冠Delta變種病毒上,莫德納的效力優於輝瑞/BNT疫苗,可能是對抗變種病毒的最佳疫苗。對此,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針對病毒感染、有症狀者,莫德納保護效果看起來比較優,但二種疫苗都有一定的保護效果,不會說哪個比較好,但會持續觀察。路透報導,醫學論文預印本平台《medRxiv》8日公布兩份研究報告顯示,輝瑞疫苗在對抗Delta變種病毒上,可能沒有莫德納有效。第一項研究指出,從美國梅奧診所醫療系統(Mayo Clinic Health System)的5萬多名病患中發現,莫德納疫苗的效力在今年初有86%,到了7月,即疫情以Delta變異株為主流時,效力降至76%。輝瑞則是從76%下降42%。羅一鈞表示,這是美國明尼蘇達州的梅約診所,針對年初和7月份,英國株和印度豬二波不同流行做二種疫苗保護效果的比較,看起來保護力莫德納86%降為76%,BNT輝瑞82%降為42%,看起來保護抗體力效價高,認為莫德納比較優,但是這是針對有症狀感染,還是有一定的保護效果。至於是否會因此多加採購莫德納?羅一鈞說,不會因為這樣建議哪個較好,上述是第一個結論說莫德納優於BNT,我們會繼續觀察,但各種疫苗都有一定的保護效果。美國疫情嚴峻,不只Delta印度株肆虐,還有秘魯Lambda變異株病例也不斷增加,有專家示警應升級美國防疫等級,列為高風險國家名單,陳時中說,各國都差不多,目前都維持在高峰。以歐洲來看,英國、西班牙、法國都很嚴重,西班牙近期疫情升溫,在這標準下很多國家都會列入。陳時中說,台灣對於入境者管理強度都一樣,一些集中檢疫所、一些集中在防疫旅館,次數也一樣,如果全部集中檢疫所,要因應突然疫情變化時,量能可能會不足,還是要保留給疫情再起的重要緩衝空間,因此目前沒有計畫要變更管理。
-
2021-08-10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莫德納第二劑別怕打不到 陳時中:有計畫可打
行政院長蘇貞昌日前曾表示,要在開學前讓所有老師打疫苗,提供學生、老師有更好保護。如今國內疫苗「告急」,基層教師質疑,第一波正式教師已接種疫苗,但第二波代理代課老師、新進教師沒下文,9月1日前「跳票機率可能很大」。對此,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原來的目標是讓既有的老師,在開學前14天打疫苗,其餘老師有必要也不排除給予協助。學校即將展開新學期,至今還有許多老師尚未施打疫苗,基層教師擔心疫苗政策再度跳票。陳時中坦言,老師會以現在要去上課的為主,未來新進的很難去掌握,但施打率要達到一定情況。他表示,原來目標是既有的老師開學前14天打,現在的老師大部分都有造冊且施打完畢,未來新進的盡量以預約平台登記,有必要的話也不排除施打。國內莫德納疫苗短缺,先前六月中有300多萬名接種第一劑莫德納,間隔12周後將在9月中湧現,但還有許多民眾沒打第一劑,未來如何安排施打?陳時中說,有些假設情況很難回答,只能就現在的目標和方向,「我會講說,我們有800多萬劑估計要給400多萬人打,現在已經打300萬,未來能打到莫德納第一劑的人相對少」。美國(CDC)7月22日公布指引,如果打BNT或莫德納,一定要打2劑才能有足夠保護力,且BNT或莫德納不能互換,未來台灣是否仍考慮混打BNT?陳時中說,的確是有計畫,但沒有相關報導和研究指出第一劑莫德納混打無別選擇,現在以現有劑量會分做二劑來打,因此有400人可以打,但不排除根據科學證據混打,也會根據整體進貨時間去做安排。國民黨立委林奕華認為,加拿大中央政府官網對莫德納施打指引寫得非常清楚,最短3周、最長16周,但官方建議最佳間隔則是4周,認為指揮中心先前說,「不排除再延長莫德納第2劑間隔」,並舉加拿大16周為例,只揭露部分事實。陳時中回應,最佳接種時刻,各有說法不同,臨床研究也各有不同,根據讓更多人即時打到第一劑提高人口覆蓋率為首要目標,另外是保障第二劑的量予以保留。
-
2021-08-10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高端年底前「提早」供貨500萬劑 陳時中:本就談這樣
現階段台灣疫苗庫存量吃緊,高端日前證實,接下來生產會很快,越來越有信心,與政府簽訂的500萬劑採購合約,將會在年底以前提早交貨完畢。但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高端供貨有一定時程,本來就是年底要交這樣的數量。高端疫苗在7月中旬通過EUA審查,並經ACIP核准為公費接種疫苗;目前也已供貨以及通過封緘檢驗35萬劑疫苗。年底交貨不是提前交貨,是按照合約交貨,年底交500萬劑是原來合約的規定。但陳時中重申,就算交貨還是要過兩個關卡,一是製程要跟上,二是封緘檢驗要合格,都要經過檢驗合格才能接種。對於高端聲稱將在年底「提早」交貨500萬劑,陳時中表示,高端本來就要在年底前交這樣的數量,至於廠商說的「提早」到何時,則要問廠商。除了高端疫苗外,聯亞生技六月底也已送件,但相關審查進度,陳時中表示,聯亞疫苗的EUA還沒有進行,屆時會讓專業的專家來進行審查。陳時中表示,疫苗供應短缺是全世界的情況,尤其是這一波變異株導致疫情再起,許多國家也打算接種第三劑疫苗,因此提高採購壓力,有些可以釋出的疫苗都中斷,排程上大家都遇到困難。鴻海、台積電跟慈濟等基金會和民間企業都很努力,不論法務等談判單位都與指揮中心密切合作積極爭取。
-
2021-08-10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完整接種疫苗的人 99.99%沒發生破防重症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根據對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數據的分析,完整接種新冠疫苗的人,超過99.99%沒有因突破防線的感染而必須住院或死亡的狀況。截至8月2日,美國有超過1.64億的人完全接種疫苗,其中因感染新冠肺炎死亡的只有不到0.001%(1,507人),住院的則不到0.005%(7,101人)。在所有突破防線的確診病例裡,大約四分之三是65歲或以上的老年人。根據CDC數據,大約1,500的死亡人數裡,有五分之一死於新冠以外的其他疾病,雖然他們發生突破防線的病毒感染。CDC自5月以來,一直專注調查完整接種疫苗者的住院或死亡病例。
-
2021-08-10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兩位前CDC官員:按年齡打必然庫存告急?根本原因在此
明天公費新冠疫苗將進入第五輪預約接種,特別的是,第五輪是首度大規模以「莫德納第二劑」為主的梯次,將接種48.7萬人。對照中央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公佈之庫存,目前莫德納剩63萬劑、AZ僅存39萬劑,以台灣接種速度之快,庫存已快探底,連指揮官陳時中都在昨天坦言「現在就是告急」。「現在的困境,是決策的結果,」陽明交大公衛所兼任教授、首任疾管局局長張鴻仁指出,現在疫苗探底的困境,其實是疫苗不足下,採取按年齡接種的必然結果,更深的核心問題在於「疫苗不足」。前疾管局副局長施文儀也說,接種策略沒有絕對的金科玉律,問題根源是疫苗不足,台灣必須死皮賴臉「盧」疫苗,不要顧面子。張鴻仁分析,台灣公衛體系打疫苗向來很有效率,加上疫苗不足的現實,中央一個月前決定接種策略時,難道不知道嗎?既然知道,當初就應該可預見現在會有存量探底的必然結果。「除非還有疫苗在口袋,是我們不知道的」,因為疫苗充足的地方,都可以按照年齡往下打,最不會引起特權不公等爭議。張鴻仁補充道,醫護等第一線感染高風險、五、六十歲以上有慢性病等重症高風險群,毫無爭議應最優先應接種,但接下來,疫苗不足下,四、五十歲以下的年齡層還有區隔的意義嗎?或許沒有必要按照年齡往下打,反而應勇於擴充類別。何謂擴充類別?他舉例說,比如分配給傳播和感染風險偏高、迫切需要疫苗保護的族群,例如會接觸大量人群的工作者,包括大眾運輸司機、攤商、收銀、老師等,甚至是失聯移工。但因為一個月前選擇按照年齡往下打,上述這些迫切族群反而還沒打,心急如焚。「如果口袋裡還有疫苗馬上要進來,他的決策就是對的,」張鴻仁說,因為在疫苗充足的地方,都是按年齡往下打,照這樣做比較簡單,可達到形式上的公平,也不需要跟人辯論。指揮中心口袋裡還有沒有疫苗要來,「我們可能不知道」,所以他並不是說他這樣做一定錯,而是要提出一個問題,大家可以思考:這樣做是不是錯了?前疾管局副局長施文儀表示,疫苗的保護力分成「降低死亡」和「降低傳播」兩方面,要解決不同面向的問題,執行上有很多不同的策略可以選擇。基於降低死亡的優先考量,如果還沒有超強傳播力的變異株,按年齡打是沒問題的,問題複雜化就在於病毒不斷變化,高傳播力問題也要討論施文儀說,對台灣來說,最大的問題並不是決定疫苗要優先解決死亡或傳播問題,最大的問題是疫苗不足、快見底了。這很難解決,畢竟「來源國出問題就沒有辦法,高端產量也『高』不起來。」所以現在唯有死皮賴臉、使盡吃奶力氣去「盧疫苗」,不要顧面子也不要怕不好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