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12 醫療.心臟血管
搜尋
1
共找到
20705
筆 文章
-
-
2024-12-12 養生.運動健身
在家就能鍛鍊全身!壺鈴訓練有哪些好處?4個簡單動作一次看
若你正在找尋一個有助改善整體健康的運動,或許可以考慮壺鈴訓練。壺鈴不需要寬敞的運動空間,實際上在家就能進行,並且足夠多功能,可用於各種強化和塑形全身的運動。壺鈴通常由鑄鐵或鋼製成,但也有些是填充沙子或水的選擇。一般常見入門重量從4公斤到16公斤不等。過往有研究發現,使用壺鈴可以改善有氧能力、平衡性和核心力量。但任何人都可以進行壺鈴訓練嗎?壺鈴訓練的好處有哪些?專家指出,壺鈴讓人們的運動更加多樣化,並提供不同的身體力學變化,讓那些以前未曾針對的肌群能夠被各別單獨出來訓練。此外,壺鈴運動可以通過多關節、功能性的動作來啟動整個身體。例如壺鈴擺動運動能夠訓練你的核心、臀部、大腿前側肌群、大腿後側肌群和背部。壺鈴訓練動作不僅能啟動全身肌肉,還能全面挑戰你的平衡和力量。更重要的是,不僅年輕人適合用壺鈴訓練,年長者也同樣適用。有尚未在同行評審的期刊上刊登的研究表明,壺鈴對所有年齡層都有效。專家表示,壺鈴獨特的形狀使重心偏離把手,有助於啟動穩定肌群。同時,壺鈴結合力量與功能性的運動模式,可以改善平衡、協調性和核心穩定性,對年長者來說是非常多功能的訓練工具。從較輕的重量開始壺鈴訓練專家提醒,選擇過重的壺鈴是有些人在開始訓練時常犯的且危險的錯誤。與之相反,從較輕的壺鈴開始,但也不要輕到非常容易,然後逐漸增加到你能夠承受的較重的壺鈴。壺鈴能以多種不同方式使用,因此你會根據計劃的運動來選擇不同的重量。使用過重的壺鈴會導致你代償,從而可能導致受傷。哪些壺鈴訓練動作值得嘗試?根據美國運動委員會建議,壺鈴訓練應該在熱身後進行,特別注意確保臀部、髖部、軀幹和肩膀得到充分熱身。與其專注於次數,不妨採取不同的方法:完成幾個動作,停下來休息,再重複。比起完成特定次數,更重要的是保持良好的姿勢來完成動作。1.壺鈴硬舉準備動作:雙腳與肩同寬站立,腳趾微微指向外側。保持胸部挺起,背部筆直。從髖部彎曲,膝蓋稍微彎曲,將壺鈴用雙手握住並向下拉。如何進行:保持重量在腳跟上,將臀部推開至站立姿勢。收緊核心並擠壓臀部肌肉。2.壺鈴擺盪準備動作:將壺鈴放在地板上,置於雙腳前方的正中央。採取硬舉姿勢。抓住壺鈴,將其向後和向上拉過雙腿。當壺鈴達到擺動的極限時,使用爆發性的快速動作,伸展膝蓋和臀部。如何進行:在伸展臀部時收緊臀部肌肉,並保持肱二頭肌靠近肋骨。壺鈴應該擺動至大約胸部中間的高度。3.壺鈴高腳杯深蹲準備動作:雙手握住壺鈴,將其放在胸部高度。雙腳與肩同寬站立,腳趾微微指向外側;保持胸部挺起,背部筆直。如何進行:從髖部和膝蓋彎曲,將臀部向後推。當你坐回蹲姿時,保持肘部向前。當你將臀部推回到站立姿勢時,保持重量在腳跟上。4.壺鈴弓箭步準備動作:站立時將壺鈴握在右手,左腳向前跨步進入弓箭步。如何進行:保持胸部挺起,肩膀向後擠壓,通過前腿的力量推回站立姿勢。在一隻腿上完成所需的次數後,換邊繼續進行。【資料來源】.How Kettlebell Workouts Can Help You Get Fit at Any Age.Cleveland Clinic: 11 Kettlebell Exercises for Your Whole-Body Workout.How to Get Started With Kettlebells
-
2024-12-11 養生.聰明飲食
如何煎出和餐廳一樣的太陽蛋?專家教1動作讓蛋黃顏色變完美
荷包蛋看起來簡單,但其實要怎麼做到完美,也講究著許多訣竅。特別是在外面吃到完美的太陽蛋時,或許會很好奇,為什麼自己在家中煎蛋,沒辦法做得這麼漂亮。日本知名料理網紅近來就在頻道上,分享如何煎出蛋黃完美的太陽蛋。根據日本媒體「ねとらぼ」報導,擁有超過200萬訂閱的料理youtuber「Koh Kentetsu Kitchen」最近拍片分享煎蛋的技巧。一般在煎蛋時,為了讓蛋黃能夠熟一點,可能會選擇將荷包蛋翻面加熱,但有時翻面容易失敗毀了整顆蛋。另一種方法則是蓋上平底鍋蓋,靠熱氣去稍微悶熟蛋黃,但這樣燜出來的蛋黃,總是會有一層白色的薄膜,外觀看起來有些差別。影片中說明,其實在煎蛋的時候,用筷子小心把蛋黃上頭的透明色薄膜拉掉,如此一來即使稍微加熱過,就能煎出依然保持鮮豔黃色外觀的樣子。煎出一顆好看的太陽蛋,更能讓自己感覺像是外面的專業大廚一般。許多網友也紛紛表示「我第一次知道蛋黃上還有一層薄膜」、「我超在意那層白白的,趕快回去試試」、「一直以來都認為蓋蓋子悶一定會變白,原來是這個原因」、「我一直以為用熱氣蒸就免不了要變白」、「本來很好奇外頭的太陽蛋為何都能那麼黃,這下水落石出了」。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12-11 養生.生活智慧王
你也會對著桌面椅子噴酒精消毒?醫曝真正關鍵「這1處」卻很多人忽略
你是否也常常看見,在餐廳或咖啡廳/高鐵裡面,有很多人直接用「酒精噴灑了桌面」,甚至椅子。噴射一堆的酒精,以為這樣子酒精消毒就是安全的? 你的雙手、你的飛沬 病毒帶著在身上的工具重症醫師黃軒指出,其實這是非常大的的陷阱錯誤,因為病毒會感染給我們,是因為我們用手指頭,去摸口鼻,這些病毒就從我們的鼻孔、呼吸道、嘴巴等,進入我們的身體;而桌面上、塑膠袋的病毒,並不會飛起來,跑到你的鼻孔。病毒進入你的呼吸孔,是你自己的手在桌上、在櫃檯、在上廁所、在門把等,你的雙手碰觸完了,手指頭沾滿了病毒,又去不知覺的摸鼻子、揉揉鼻子,這些病毒肯定才會進入你的身體。酒精消毒桌面固然是好,但是如果沒有消毒你自己的手,你的手指接觸到任何病毒沾污的物面,回家再借觸到你的孩子,這些病毒就會使你感染,還有家人逃不過!所以,如果只進行桌面酒精消毒,而忽略手部酒精消毒,防護效果可能不完整,因為手是傳播病原體的主要途徑。 1、桌面消毒的作用與局限性.作用:酒精能有效殺滅桌面上的細菌和病毒,減少環境中的病原體負荷。但是對防止間接接觸傳播(如用手觸碰,被污染的桌面,你再接觸口鼻),效果不佳!.局限性:你桌面消毒後,仍可能,馬上再次受污染,例如:和你同桌的人,他的手未消毒,馬上觸碰乾淨的桌面,馬上又將病原體重新帶回;你近距離交談,飛沫橫飛的感染。桌面消毒只能減少環境中病毒,無法直接保護個人,因為病毒可能通過其他途徑(如手、食物)進入人體。 2、缺乏手部消毒的風險.病毒傳播的主要途徑:手是傳播病原體的主要媒介。即使桌面被徹底消毒,如果手未清潔,仍有可能在觸摸眼、口、鼻時將病原體帶入體內,或在觸碰其他物品表面時,又重新污染。.潛在後果:即使桌面乾淨,病毒仍可能通過未消毒的手傳播給自己或他人。因為大家反而御下防護措施,還大聲的近距離,口沫橫飛呢!無法切斷「手接觸—口鼻」的直接傳播路徑。 用肥皂洗手 切斷傳染途徑的關鍵措施 黃軒表示,為了有效預病毒和其他傳染病,應該將桌面消毒與手部消毒結合: 1、桌面消毒:減少環境中的病原體負荷,特別是在公共場所或有病毒感染者的空間。2、手部酒精消毒:隨時清潔手部,特別是在觸摸公共設施、如廁後或進食前。3、搭配洗手:很重要!如果手部有明顯污垢,需使用肥皂和清水徹底清潔,再用酒精消毒。只有桌面酒精消毒而忽略手部消毒,雖能部分減少環境污染,但無法有效阻止病原體的傳播。4、酒精消毒:只對部分病毒的殺菌效果,常見的腺病毒、鼻病毒等呼吸道感染病毒則無效果! 黃軒強調,腸病毒、諾羅病毒、A 型肝炎病毒、鼻病毒等病毒,是對酒精無效的,還是乖乖用肥皂餐前洗手、餐後洗手,好過於你噴了一大堆酒精消毒在桌上了!延伸閱讀: ·手扶梯藏「3大病菌」!小心誘呼吸道感染 醫教「6招自保」:邊飲食也容易中鏢 ·清潔劑、消毒水噴到眼睛怎辦? 醫授「自救1動作」:至少持續15分鐘
-
2024-12-11 醫療.骨科.復健
如何知道膝關節是否退化?6指標自我檢測!圖解4動作 每天做改善退化性關節炎
隨著台灣高齡社會的到來,國人膝關節退化的盛行率為15%,有350萬人因退化性膝關節炎感到不適,58歲以上,每5人就有1人有關節退化問題,在診間常見是女性患者居多,因內分泌的問題及骨質流失所導致。6症狀出現3個以上:膝關節老化西醫認為因關節內軟骨磨損後,膝蓋周邊的股骨、脛骨骨頭表面不正常增生及關節腔變窄,周圍韌帶的鬆弛造成,進而產生疼痛、關節僵硬及嘎嘎聲、肌肉無力等症狀。然而,退化性膝關節炎不再是老人家及停經婦女的專利,運動傷害、體質過重都容易使關節軟骨磨損,造成關節退化提早到來,運動傷害族群像是需常做急停、急煞等動作的籃球、羽球較常見。若您有膝蓋疼痛且伴隨下述六點中的三點以上,表示膝關節已出現老化現象 (Wood, Peat, Thomas, & Duncan, 2007; Zhang et al., 2010)1.年齡大於50歲 2.早晨起床關節僵硬少於30分鐘 3.膝關節活動時發出聲響4.膝關節壓痛 5.膝關節腫大 6.觸摸膝關節無發熱滋養肝腎兩臟 能延緩關節老化 中醫認為退化性膝關節炎屬於「痹症」範疇,疼痛是由於氣血瘀滯,筋脈受阻所導致,「肝主筋,腎主骨」,年老體弱造成肌肉及骨頭營養吸收較差,從而導致關節的功能喪失。有效的滋養肝腎兩臟,便能達到延緩關節老化的目的,才能體現中醫「治未病」的精神。中醫辨證可分成行痹、痛痹、著痹、熱痹(1)行痹:肢體關節有走竄疼痛,痛無定處,治療可用防風、秦艽、葛根等(2)痛痹:全身或局部關節疼痛,痛有定處,得熱痛減,治療可用川烏、羌活等(3)著痹:肌膚麻木,關節痠痛,下雨天加劇,治療可用薏苡仁、蒼朮等(4)熱痹:局部關節紅腫,碰觸疼痛明顯,治療可用黃芩、茵陳蒿、知母、石膏等 退化性膝關節炎治療及自我保健根據美國骨科醫學會2022治療指引指出:1.自主運動的重要性,如走路、水中運動、騎腳踏車。(1)伸展腿後肌群躺在床上,膝蓋伸直,將毛巾繞過腳底,並用雙手將腳往身體方向拉,維持10秒,每天做5-10次。(2)訓練股四頭肌躺在床上,將毛巾捲成柱狀,放在膝窩處,小腿伸直用力壓毛巾,維持10秒,每天做100次。(3)平衡協調性訓練,改善患者功能和步行速度。開眼單足立雙手叉腰,單腳站立。離地矯治於支撐腳的腳踝內側,兩腿輪流測試。以停留30秒為最佳。米字訓練米字訓練比較進階一點,剛開始訓練時前方可以放一張椅子當作輔助。在地上黏膠帶,重心放在後腳,前腳用腳尖往8個方向順時鐘踩。上述兩個動作都建議早晚雙腳輪流各做2次。2.減重維持BMI
-
2024-12-11 癌症.肺癌
腦內4顆腫瘤 嬤罹罕見肺癌 單株抗體合併化療獲控制
六旬肺癌病人呂女士,某日外出接孫女下課返家後,在沙發上昏倒,家人怎麼叫都叫不醒,緊急將她送至醫院檢查,發現腦部有四顆腫瘤,確診為肺癌轉移至腦部,經次世代基因定序(NGS)檢測,發現是全台僅約五百人罹病的罕見肺癌類型。台灣胸腔重症暨加護醫學會理事長陳育民說,全台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中,屬表皮生長因子受體突變(EGFR)者占55%,多為Exon19、21,僅4%突變位點為Exon20,此類病人若以標靶藥物治療效果不佳,以單株抗體合併化療療效最好,但目前健保僅給付患者使用化療。呂女士主治醫師、台北慈濟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黃俊耀說,初次見到呂女士時,她腦部腫瘤十分巨大,導致病人頭痛、暈眩,為避免病情惡化,導致半身麻痺,採自費NGS檢測,發現為Exon20突變類型。使用單株抗體合併化療後,呂女士大腦核磁共振檢查顯示,腦部腫瘤幾乎消失,胸腔腫瘤也從5公分縮小至大約1公分。呂女士說,她昏迷許久,對後續送醫、檢查均無印象,且發病前幾乎沒有徵兆,僅在前一周因眼部不適、頭痛就醫,而她沒有癌症病史、家族史,也沒有抽菸,就突然罹患肺癌,必須自費用藥,經濟負擔相當沉重,但心中沒有害怕,「到現在都沒問過醫師我是第幾期肺癌,想也沒有用,日子還是要過。」台灣癌症基金會副執行長蔡麗娟說,肺癌走向精準治療,NGS已納入給付,近期健保也擴大標靶藥物給付,但Exon20突變患者,對標靶藥物治療反應不好,且健保僅給付化療,可說是「同病不同命」,盼健保能再照顧這群病友,讓他們也能獲得均等的治療機會。
-
2024-12-11 焦點.用藥停看聽
天冷痠痛找上門 貼外用貼布注意6件事
冬天氣溫下降,許多人的身體出現痠痛,因氣溫下降會導致血管收縮影響循環,且交感神經活化使得身體對於外來刺激更加敏感,受傷的軟組織、關節會因為血液循環不好,一旦天氣變冷,痠痛症狀就會加劇。針對疼痛的部位,除了可口服止痛消炎藥物治療,並可考慮熱敷來增加肌肉及關節的血液循環,以加速排除身體中的代謝廢物。此外,也可考慮使用外用貼布,舒緩局部不適,相較於口服藥物則具有降低全身性不良反應的風險。常見使用外用貼布的副作用,多為皮膚黏貼處出現搔癢、起疹、發紅等輕微症狀,少數特殊體質或使用不當的情形,則可能出現罕見但嚴重的皮膚過敏或灼傷。在黏有外用貼布的部位應遠離熱源,洗熱水澡、泡溫泉、洗蒸氣浴前,應先移除外用貼布,洗完後應等皮膚溫度回復、乾燥後再行黏貼外用貼布。民眾可能也會使用暖暖包、熱水袋、電毯等加熱設施來保暖,以達到促進血液循環降低痠痛的效果,但應記得避免與外用貼布同時使用,以免增加灼傷的風險與影響藥物的吸收。外用貼布使用撇步1.使用前,應諮詢醫師或藥師並告知自身病史、用藥狀況、過敏史,並了解外用貼布正確使用方式。2.在使用時先清潔皮膚,貼布應平貼於完整、乾燥的皮膚表面,避開傷口、黏膜處,以免傷口感染及刺激。一般貼布藥效約維持6小時,應定時移除貼布,讓皮膚適當透氣。3.黏有貼布的部位應遠離熱源,並避免使用繃帶纏繞加壓,因接近熱源皮膚溫度較高、大面積或長時間使用時,會增加藥品吸收,可能提升藥物不良反應的風險。4.如有黏貼外用貼布時,身體檢查前應先諮詢醫療人員,部分貼布材質含金屬成分,進行磁振造影檢查(MRI)前須移除貼布,避免造成皮膚灼傷。5.裝有植入式心律去顫器(ICD)患者,需注意貼布不宜黏貼於去顫器上的皮膚,避免造成皮膚灼傷。6.使用貼布後發生過敏,若為輕微發疹、過敏,先移除貼布觀察皮膚外觀,若無破皮可用清水或生理食鹽水清潔患部,有破皮則使用生理食鹽水適當清潔,避免誘發過敏,如有水泡不宜刺破,可輕覆紗布保護,保持皮膚透氣乾爽,可適當塗抹保濕修護乳液加速皮膚復原。亦可採局部冰敷來減緩症狀,但不宜超過15分鐘避免凍傷。
-
2024-12-11 醫療.心臟血管
中風、失智、心肌梗塞、腎病、視網膜病變,居然都是輕忽這個問題造成 醫揭這沉默殺手最致命
台灣有近460萬人罹患高血壓,高血壓初期並無症狀,調查顯示國內18-39歲年輕人的高血壓盛行率為4.7%,亦即18-39歲台灣人有超過36萬人罹患高血壓,但調查自知率為34.2%,即有24萬人自己不知道自己有高血壓,都是「被診斷」才知疾病找上身。影響血壓管理的4大障礙,包括誤認「老人才有高血壓,年輕人不用量」、「就診或不舒服才量」、「無症狀不用定期量」、「血壓計選擇及測量認知不足」。高血壓是許多疾病的危險因子,像腦中風、眼部病變、心血管疾病、慢性腎病等,109年衛生福利部死因統計顯示,國人因高血壓導致心血管疾病而死亡之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及高血壓性疾病等,分別在十大死因的第2位、第4位及第7位,合計一年就有超過3.9萬人死亡,即每4.4人死亡中就有1人是死於高血壓直接相關的三種疾病。高血壓帶來的致命危機有那些呢?◆ 血壓衝擊造成血流阻塞 造成心肌梗塞然而當血壓大的時候,血管壁持續受到愈高的壓力衝擊,血管壁可能出現微小的撕裂傷,而這些撕裂傷容易引起膽固醇的聚集,當愈來愈多膽固醇卡在血管,血管的通道就變窄,讓血液通行受阻。若這件事情發生在供應心臟的冠狀動脈,會引發心絞痛、心律不整,這就是一般我們講到的「心肌梗塞」。◆ 腎臟功能變差 導致洗腎 血管密集的區域一定會遭受高血壓帶來的破壞,而腎臟就是一個血流豐富的區域,很容易受到高血壓的影響。腎臟的功能是移除血液中的廢物、調解血量與壓力,製做尿液將廢物排出體外;為了達成這麼繁重的任務,腎臟裡面有密集的小型血管負責各樣工作,於是血壓高會讓負責過濾廢物的血管硬化、受傷,最後會讓腎臟失能衰竭需要洗腎。◆ 認知障礙、失智、中風長期高血壓讓血管不夠健康,腦部獲取到的血流變少,腦細胞沒法獲取到足量的氧氣、養分,腦細胞死亡速度變快,導致讓人的專注力下降、記憶力變差、很難好好思考,認知功能出現障礙,更嚴重一些會到血管型失智的程度。所以血管千萬要顧好,腦部才會健康。若是動脈粥狀硬化嚴重,血流直接被阻斷,患者有更多腦部功能區失能,就是平常我們說的「腦中風(梗塞型)」;萬一是高血壓導致了腦血管瘤破裂,則會出現出血性的腦中風。◆ 破壞視力與視神經眼睛構造內有許多細緻精密的血管。眼睛後方的視網膜區負責感光,當這附近的血管因高血壓受損,可能會造成視網膜出血,患者視力變得模糊,甚至完全看不到。而高血壓也會影響供應視神經的血管,讓患者視力變得更差。必知自己血壓數值 定期量血壓非常重要每個人都應知道自己的血壓是多少,若超過130/80 mmHg(毫米汞柱),或者出現頭痛、頭暈、流鼻血等症狀,更需小心是否血壓高。有人因血壓問題造成不明原因的全身不適,到醫院掛了急診、做了檢查,雖然不是嚴重的疾病,但檢查後發現,收縮壓/舒張壓竟已超過160/100 mmHg,這已經是高血壓第二期,有可能發生心臟病或中風,需要藥物控制。而讓人驚訝的是,這樣的急診病患經常發生在不滿40歲的人身上,若沒及早發現持續輕忽,也會伴隨高血脂及高血糖兩個問題,直接入列三高問題病患。國健署呼籲 : 高血壓患者的救命法寶 謹守「722原則」量血壓國民健康署建議,18歲以上民眾每年至少要量一次血壓,倘若自己或家人已罹患高血壓,除了要依照醫囑持續用藥,最好預防病變的方法就是天天量血壓。高血壓患者應牢記「722」量血壓密碼:「7」連續七天量測、「2」早上起床後、晚上睡覺前各量一次、「2」每次量兩遍,透過「定期量測」清楚掌握血壓變化狀況,是做好血壓管理的重要關鍵,而天天量做好相關紀錄,就醫回診時,就能提供醫師參考並能即早發現問題、減少併發症危機。量血壓贏獎金,加入WaCare高血壓防治網抽iPhone及Garmin手環!由國民健康署、台灣高血壓學會、WaCare(吉樂健康資訊科技)共同發展高血壓防治網,下載WaCare APP 後進入高血壓防治活動並完成報名,每月就抽Garmin健康心率手環,之後可隨時點開APP完成「每日血壓任務」,天天都有100元超商禮券可以抽;此外若完成「722量測任務」不用抽即可得100元超商禮券,還加碼抽iPhone15手機。現在就幫自己與家人加入高血壓照護活動網https://wacareweb.page.link/pbcR ,讓血壓得到妥善的控制,預防病變健康更加分。
-
2024-12-11 焦點.食安拉警報
進口茶含未准用防腐劑水楊酸 醫曝1狀況要注意
許多產品會標榜含有水楊酸,宣稱可達到抗痘、去角質等效果,不過這可不是合格的食品添加物,衛福部食藥署今公布,在邊境攔截4批來自斯里蘭卡的茶葉,含有每公斤0.04至0.1公克不等的水楊酸。醫師指出,雖劑量不至於中毒,但要留意可能產生的過敏反應。 斯里蘭卡4批進口茶包 農藥和防腐劑超標食藥署今天公布最新邊境檢驗不合格產品清單,副署長林金富表示,斯里蘭卡輸入的4批進口茶包,有農藥和防腐劑超標問題,其中3批由達飛國際企業股份有限公司進口,品牌均為STASSEN,其中一款「橙茶」檢出每公斤0.1公克的防腐劑水楊酸、「薄荷茶」為每公斤0.04公克的防腐劑水楊酸、「南非國寶蜜樹茶」有2款防腐劑超標,分別為每公斤0.03克的防腐劑苯甲酸,以及每公斤0.04公克的防腐劑水楊酸。另外一款不合格產品,則是昌祐國際有限公司從斯里蘭卡進口的薄荷葉茶,檢出殘留農藥賜諾殺每公斤0.88毫克,製造廠為DILMAH CEYLON TEA COMPANY PLC.,品牌為DILMAH,這4批共20.7公斤全數退運或銷毀。 防腐劑水楊酸 需留意可能出現過敏症狀林口長庚紀念醫院臨床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說,民眾常聽到的阿斯匹靈,其主要代謝物就是水楊酸,本次公布的檢出劑量,雖不至於導致水楊酸中毒,但仍要留意可能出現的過敏症狀,可能出現的症狀包括皮膚蕁麻疹等不適症狀。 針對水楊酸中毒劑量,每公斤150毫克以下不造成中毒現象、每公斤150至300毫克為輕度至中度中毒、每公斤300至500毫克為重度中毒、超過每公斤500毫克會致死、如每天攝入每公斤超過100毫克,連續2天以上可能會造成慢性中毒。
-
2024-12-11 活動.活動最前線
【免費活動】冬季好發心肌梗塞,血壓高一不注意可能中風。加入國健署高血壓防治網 一起天天量血壓、贏健康、賺獎金!
「免費參加血壓管理活動,不但能預防疾病,還可天天抽超商禮券、月月抽健康手環?!」是的,國民健康署在今年推行「建置血壓管理網絡計畫」、由WaCare和台灣高血壓學會共同執行下,不但已在全台建置大量「722安心血壓站」,方便大家在鄰里社區就能量到血壓外,針對參與民眾,國健署也加碼推出抽獎活動,期望幫助大家養成正確管理血壓的習慣。活動時間為即日起至113年12月31日止,民眾只需透過WaCare APP加入「高血壓防治網」,並且以「722原則」進行血壓量測、上傳血壓照片,就能每日收到量血壓提醒,以及客製化的健康建議,並有以下好禮等你拿,活動連結:https://wacareweb.page.link/ueMW【報名任務】加入計畫者即可抽Garmin健康心率手環。(預計於113年9月、10月、11月與12月各抽出1名。)【每日血壓任務】指定時段量血壓並登錄即獲得1次抽獎機會100元超商禮券。(每日抽,每日最多2次機會。)【722量測任務】完成連續量血壓並填寫第二份問卷直接送100元超商禮券完成【報名任務】與【722量測任務】便可獲得抽獎機會iPhone15手機。(活動於113年12月24日為最後加入時間,預計於114年1月抽出1名)延伸閱讀:中風、失智、心肌梗塞、腎病、視網膜病變,居然都是輕忽這個問題造成
-
2024-12-11 養生.運動健身
努力增肌卻沒成果?專家揭5個NG營養攝取方式阻礙肌肉生長
增長肌肉是許多人運動的目標,肌肉不只能增強你的力量和速度,還有助於減少衰老過程中跌倒或受傷的風險。如果你一直在努力增肌,但沒有看到明顯的成果,可能是有些做法影響了你實現肌肉增長的能力。專家指出,增肌是一個複雜的過程。事實上,增肌並沒有放之四海皆準的方法,因為它取決於許多因素,例如你的飲食、運動方式和基因。以下是可能阻礙肌肉生長的最常見錯誤營養攝取方式及改善方法:1.蛋白質攝取不足攝取蛋白質,例如瘦肉、乳製品和海鮮,或者豆類和植物性蛋白,對於肌肉的修復和增長至關重要。如果你攝取的蛋白質不足,身體將無法增長新的肌肉。一般而言,蛋白質的每日建議攝取量大約為每公斤體重0.8公克蛋白質。但你有固定運動習慣,你需要的蛋白質量還要更高,可能需要每天每公斤體重1.2至1.7公克的蛋白質,尤其當你想增加自身肌肉量時更是如此。【延伸閱讀:每天該吃多少蛋白質?獲取蛋白質等於多吃肉嗎?吃太多會傷腎嗎?】專家提醒,身體在一次性攝取蛋白質時,對於肌肉蛋白合成的有效利用是有限的。因此,建議將蛋白質的攝取均勻分配到整個一天中,每餐攝取約20至30克高品質的蛋白質。2.熱量和碳水化合物吃太少肌肉需要熱量盈餘來增長。專家表示,如果你的身體處於熱量赤字狀態,增肌的能力將會受到限制。熱量攝取不足會造成能量赤字,迫使身體將肌肉用作能量,而不是用於增長。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你需要攝取比消耗更多的熱量。其中,尤以碳水化合物是身體在高強度運動中的主要能量來源。如果攝取不足,可能會降低你的運動表現並延緩恢復。專家建議,在飲食中加入各種全穀物和最低限度加工的碳水化合物,例如藜麥、糙米、馬鈴薯、地瓜和燕麥。3.水分喝不夠水分對於所有身體功能都至關重要,包括肌肉收縮和修復。脫水會引起肌肉痙攣、疲勞和運動表現下降等症狀。【延伸閱讀:喝太多水會怎麼樣?水中毒會有什麼感覺?一招判斷水喝夠不夠】為了防止脫水,應該在一天中持續小口飲水,尤其是在運動前、中和後。專家補充,含水量高的食物例如某些水果,也可以幫助你達到每日的水分攝取目標。4.忽略健康脂肪如果你的飲食中沒有攝取足夠的健康脂肪,身體可能無法產生足夠的激素,例如睾固酮來支持肌肉增長。專家建議在飲食中加入更多健康脂肪,例如酪梨、堅果、種子、油性魚(如鮭魚和鯖魚)以及橄欖油。一般而言,應優先選擇均衡的全食物飲食,而非補充品。5.運動後未補充營養專家指出,運動後為身體處於最佳狀態來吸收營養並開始肌肉修復和增長的過程。如果在運動後沒有給身體提供營養,可能會導致肌肉增長變慢,並增加疲勞感。因此,在運動後應攝取一餐均衡的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如果運動後無法回家,建議攜帶一餐包含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的餐點來補充能量。【資料來源】.6 Nutrition Mistakes That Might Be Holding Back Your Muscle Gains
-
2024-12-11 養生.健康瘦身
吃什麼能延長飽足感?早餐建議吃這2樣 超級食材一吃讓你飽6小時
台灣人的主食多以澱粉類為主,也養成了我們不吃澱粉似乎就沒有吃飽的感覺。但澱粉類吃多最怕體重失控,對於需要控血糖的人也是一大地雷。醫師建議改吃一些能夠有效延長飽足感的食物,例如早餐吃蛋或酪梨都很好,研究指早上吃顆酪梨可以讓飽足感維持達6小時。飽足感不一定要來自碳水化合物大家都知道,想減重除了靠運動,還要飲食控制,而飲食方面,則盡量少吃澱粉等碳水化合物。所謂的碳水化合物包括蔬菜、水果和糖,主要來源是澱粉類食物,如馬鈴薯、麵包、米飯、麵食和穀物等。但說來容易做來難,少吃的結果就是會餓得快,要堅持執行實在不容易啊。不過肥胖症專科醫師、初日診所醫師李思賢在臉書《思思醫師,陪你健康的好朋友》分享指出,飽足感並不一定來自碳水化合物,其實只要選擇正確的食材,不僅能讓你更持久地感到飽足,還能避免過量攝取熱量,穩定能量水平。他推薦可以改吃以下5種能夠有效延長飽足感的超級食材。有效延長飽足感的超級食材1. 酪梨酪梨是延長飽足感的常見食材,這要歸功於它豐富的單元不飽和脂肪和膳食纖維。這種脂肪與纖維的組合,不僅能延緩胃部排空速度,還能增加腸胃飽足荷爾蒙 PYY 的分泌,有效抑制食慾。一項研究發現,早餐加入一整顆酪梨可以讓飽足感維持長達六小時!此外,酪梨還能幫助穩定血糖,減少高碳水化合物飲食引起的胰島素波動,是控制體重的好幫手。2. 花椰菜花椰菜是一種低熱量、高纖維的蔬菜,每 100 克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和高達 72% 的水分,這些特性能有效延緩胃部排空,幫助你感覺更長時間的飽足。不僅如此,花椰菜需要較多咀嚼的口感,能促進飽足感的增強,同時穩定血糖,避免過多的熱量攝取。花椰菜在正餐前食用效果尤佳,簡單蒸煮就能保留豐富營養,是日常餐桌上不可或缺的健康選擇。3. MCT油MCT油(中鏈三酸甘油酯)以快速提升飽足感和穩定能量而聞名。它能被身體迅速代謝,轉化為即時的能量來源,並有效延緩飢餓感。研究顯示,早餐中加入 MCT 油,不僅可以減少午餐熱量攝取,還能持續影響接下來 48 小時的總熱量攝取。MCT 油還能提高能量消耗,促進脂肪氧化,對於生酮飲食或間歇性斷食特別有益。不過,食用 MCT 油時需要注意用量。建議從小劑量(如 1 茶匙)開始,逐步增加至耐受劑量,這樣可以避免腸胃不適。4. 雞蛋雞蛋因其高品質的蛋白質與適量的脂肪組成,成為延長飽足感的理想選擇。它的熱凝固性質讓蛋白質在胃部形成穩定結構,減緩消化速度,讓飽足感持續更久。雞蛋中的營養成分還能刺激飽足激素的分泌,幫助控制全天的食慾。無論是水煮蛋、炒蛋還是蛋花湯,雞蛋的多樣性讓它輕鬆融入每一頓餐點,為身體提供持久的能量。5. 鮭魚與鯖魚鮭魚與鯖魚富含優質蛋白質和 Omega-3 脂肪酸(例如 EPA 和 DHA),這些營養成分在延長飽足感方面表現優異。蛋白質能刺激飽足激素 GLP-1 和 CCK 的分泌,讓你長時間感覺滿足。而 Omega-3 脂肪酸則有助於提高瘦素的敏感性,調節食慾,並穩定血糖水平。同時,它們還能改善胰島素敏感度,促進身體代謝健康。經常攝取鮭魚或鯖魚,不僅能提升飽足感,還能收穫心血管健康等多重益處。(以上資料來源/《思思醫師,陪你健康的好朋友》臉書粉絲專頁)除了上述5種食物,還有香蕉、地瓜、南瓜、蘋果、堅果等,也都是又營養又很能達到飽足感的食物。吃高飽足感食物仍需注意分量只是不管吃哪一種,分量也都需要節制。例如堅果類,以杏仁果、腰果的大小來說,一份堅果約5顆,而一天攝食的堅果量別超過1-2份,也就是一天別吃超過5-10顆堅果。酪梨也是,吃酪梨尤其要留意油脂的額外攝取,避免過量,酪梨視大小顆而有不同的攝取標準,但一般建議一天最多不超過一顆。【參考資料】.《思思醫師,陪你健康的好朋友》臉書粉絲專頁 .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
-
2024-12-10 養生.聰明飲食
天氣變冷用檸檬增強免疫力!日本兩款「熱檸檬」喝法看這裡
天氣突然變涼了,檸檬富含維生素C、類黃酮以及特殊的橙皮素,對免疫力與呼吸道的保養特別好。廣島是日本的檸檬大產區,當地有兩種很推薦的熱檸檬喝法,很適合冬天喝。蜂蜜檸檬取500克檸檬(大約5顆)和經過煮沸消毒或酒精消毒的寬口瓶。檸檬用水沖洗後,連皮切成約3公厘厚的圓片。另外取500克的蜂蜜,將蜂蜜倒入鋪滿檸檬的瓶子中,輕輕搖勻。放在陰涼處靜置一天即可完成。蜂蜜檸檬除了含有檸檬的維他命C和檸檬酸,還能攝取到蜂蜜中的礦物質、胺基酸和酵素等。參考前文《麥盧卡蜂蜜是什麼?有什麼功效呢?》冰糖檸檬將切片檸檬(大約5顆)和冰糖(500克)交替放入瓶中。果汁會在1到2天內滲出,這時候再輕輕搖勻。大約一周後,冰糖完全溶解時,即可飲用。熱檸檬怎麼喝?熱檸檬可使用蜂蜜檸檬或冰糖檸檬糖漿30毫升(2湯匙)。用200毫升熱水溶解,並放入浸泡過的檸檬切片。5個檸檬可製作15到16杯熱檸檬,建議在一個月內用完。原文出處:熱檸檬怎麼喝?
-
2024-12-10 焦點.健康知識+
冬天膝蓋痛休息和用貼布是錯的!醫提醒「要動起來」3招居家伸展可改善
冬天不少民眾會有膝蓋痛的症狀,日本整復師高林孝光(Takamitsu Takabayashi)就提醒,天氣冷時除了保持溫暖、促進血液流動之外,也要特別注意關節是否有老化跡象,尤其是疼痛發生後更要積極應對。吃止痛藥、貼酸痛貼布真的能解決膝蓋疼痛嗎?高林醫師表示,許多人膝蓋疼痛的時候,覺得首先要做的就是休息和吃止痛藥,但其實運動對於緩解疼痛也很重要。吃止痛藥、貼酸痛貼布和休息雖然能暫時減輕不舒服的感覺,但實際上卻會延長疼痛,也無助於復健。膝蓋疼痛90%是因為「膝蓋骨關節炎」,這是一種膝關節軟骨磨損造成疼痛和腫脹的疾病,除了服用止痛藥、消炎藥之外,有些國家則會採取「運動療法」,透過適當活動身體來緩解疼痛。運動可以促進膝蓋部位的循環,促進軟骨的營養吸收,然而患者要做的運動一定和健康的人不一樣,切勿貿然進行。膝蓋老化的跡象90%膝蓋骨關節炎的患者都有所謂的「O型腿」,O型腿的人骨盆後傾,使大腿前側的肌肉常受到拉扯,因此容易引起膝蓋疼痛。另外,即使年輕時沒有感覺到疼痛,但如果沒有運動的習慣,40歲以後要小心肥胖和肌肉無力連帶造成的關節病症。有一種方法可以快速檢查膝蓋是否有老化的跡象:當膝蓋伸直站立時,如果膝蓋上方的大腿內側有皺紋,則表示膝蓋周圍的肌肉沒有正常運作。膝蓋疼痛的人幾乎很難完全將膝蓋伸直,股內側肌會較弱而形成皺紋,如果早上起床時經常膝蓋僵硬、按壓膝蓋後方感到疼痛,或者是膝蓋活動時會發出異音,這些也要小心是膝蓋老化的跡象。 即使冬天也可以做的膝蓋居家伸展運動膝蓋關節如果沒有完全伸展,就會對整個膝部施加壓力,導致發炎和疼痛。高林醫師強調要有健康的膝蓋,可以加強對大腿肌肉的訓練,如果無法正確使用大腿肌肉,膝蓋骨的功能也會下降,無論做什麼運動或治療,膝蓋疼痛都很難消失。而膝蓋疼痛的關鍵在於連接膝蓋骨和股骨的「髕股關節」,髕股關節變得僵硬時,膝蓋骨就無法正常運作,進而使軟骨出現磨損,甚至導致膝蓋骨關節炎。建議透過以下伸展運動來改善:動作1:暖身之後垂直坐在椅子上,雙手放於膝蓋,雙腳分開與肩同寬,將一隻腳伸向前並伸直膝蓋,將手掌放在大腿上方,將腳趾指向天花板並維持30秒,結束後再換另一條腿,重複動作2次。動作2:坐在椅子上,抬起一隻腳直到與地板平行,並將腳踝向前伸展並彎曲至90度維持10秒鐘,這個動作注意不要讓上半身向後倒,兩隻腿各做5次。動作3:坐在地板上,雙手的拇指和食指向下按壓一隻膝蓋的兩側,並輕輕抬起、轉動膝蓋骨,分別朝左右、上下、斜向按摩,每個方位各做10秒,結束後換另一隻腳。以上伸展動作可以放鬆僵硬的肌肉組織、促進血液流動,達到改善膝蓋關節疼痛的效果。參考資料:ひざ痛がウソのように消える! 1日40秒×2 ひざのお皿エクササイズ延伸閱讀 : 冬天喝高湯吃太鹹容易導致血管阻塞 一招預防
-
2024-12-10 焦點.元氣新聞
台灣骨鬆骨折發生率亞洲第一 骨科醫師籲提前檢查盡早治療存骨本
骨質疏鬆是僅次於心血管的全球第二大流行疾病,世界衛生組織預估,2050年亞洲地區因骨質疏鬆導致髖關節骨折人數將高達325萬人,目前台灣骨質疏鬆導致骨折的發生率居亞洲第一。光田綜合醫院骨科部主治醫師嚴可倫主講「保骨補鈣防鬆動,骨本升級無煩憂」 元氣講座,呼籲國人應重視骨質疏鬆慢性病,提早檢查、盡早治療,搭配均衡飲食、攝取鈣與維生素D、適當負重運動與肌力訓練,每日曬15分鐘太陽,製造可助鈣質吸收的維生素D,從年輕開始存骨本。 「骨質疏鬆症與肌少症就像一對鴛鴦大盜,骨質疏鬆讓骨質不堪一擊,肌少症則會提高跌倒風險,一旦跌倒骨折,輕則行動不便、重則失能,不僅失去行動自由,更耗損財富、拖累家人。」嚴可倫醫師表示,骨質疏鬆因初期無明顯症狀,多數患者是在發生跌倒骨折後,才在醫師要求下做骨密度檢查,進而發現疾病,通常病情都已相當棘手。 ◎沉默健康殺手 每30分鐘就有1人骨折骨質疏鬆又被稱為「無聲的流行病」與「沉默健康殺手」,根據統計,台灣每30分鐘就有一名患者因髖部骨折送醫,婦女罹患骨質疏鬆比例高達近4成,男性則是23.9%。嚴可倫醫師提醒,骨質疏鬆非老年人專利,35歲以後骨質開始流失,之後一路走下坡,經雙能量X光吸收儀(DXA)測量,T值在-1~-2.5之間屬於骨質缺乏,若低於-2.5則是骨質疏鬆。隨著年齡增長,特別是進入更年期的婦女,雌激素下降會加快骨質流失速度,要如何知道自己是否有骨質疏鬆症,除了藉由DXA做精準測量外,民眾也可參酌三三二骨鬆自我檢測原則,當發現身高突然比過去矮逾3公分、後頸與牆之間的距離大於3公分,肋骨最下緣與骨盆間的距離小於2公分就應提高警覺,及早就醫檢查。 ◎長期足量補鈣 吸收率與利用率成關鍵由於骨質疏鬆的防治重點在於及早儲備「骨本」,飲食方面,牛奶、起司等乳製品是最佳鈣質來源,偏偏東方飲食文化較少乳製品,導致國人普遍存在鈣質攝取不足情況。據統計,正常飲食情況下,國人從食物中攝取的鈣質只占5成,特別銀髮族的飲食量本來就比一般人少,醫師多會建議額外補充鈣,成為超前佈署保骨的重點。嚴可倫醫師表示,吸收率與利用率是決定鈣質發揮作用的關鍵,目前市售鈣片主要分為傳統結晶鈣與非晶鈣兩大類,前者以碳酸鈣、檸檬酸鈣最為常見,鈣含量雖高卻不易被人體吸收,碳酸鈣又容易產生二氧化碳導致脹氣,腸胃不佳患者較不建議攝取;非結晶鈣分子大小只有傳統結晶鈣的1/150,具高溶解、高吸收與高利用三大特色,不少骨科醫師從臨床經驗發現,長期且足量補充非晶鈣,可顯著提高骨密度,有效降低骨折風險。嚴可倫醫師說明,非晶鈣是目前唯一具「加速骨骼生長」的專利鈣,能促進成骨細胞強化骨質,若用蓋房子來比喻,等同買原料送工人,成骨細胞會把原料鈣帶入骨骼中,有效促進骨骼生長。 非晶鈣的潛力被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相中,做為太空人骨質改善計畫的良方。在外太空無重力環境,太空人的骨質流失速度是地球的十倍,平均每月流失1~2%骨密度,在眾多鈣補充劑中,非晶鈣可在太空環境下,有效增加骨質生成,透過雷蒙基金會提案,獲選參與NASA太空人骨質改善計畫合作。非晶鈣的問世,不僅是醫學科技的躍進,更是人類對抗骨質疏鬆的一大利器。嚴可倫醫師強調,健康是投資而非成本,及早投資自己的健康,從年輕開始透過飲食、運動、生活習慣,或實證有效的鈣質補充方案來照顧與維護骨本,才能讓老年生活更有保障。
-
2024-12-10 慢病好日子.慢病預防
慢病主題館【老年衰弱】小心老年衰弱 早期介入降低長者跌倒、住院機率
【本文由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 馬偕紀念醫院家庭醫學科 林方安主治醫師提供】老年衰弱不是一種單一的疾病,而是一種使長者更易受外界壓力影響的健康狀態,可能導致功能衰退、住院、跌倒等問題。衰弱是通向殘疾的早期階段,及早發現並介入可預防、延緩或逆轉衰弱。一、什麼是老年衰弱?5項中2項就要小心醫學常用Fried等學者提出的「衰弱表型模型」判定老年衰弱,主要依據以下五項標準:•體重減輕(非刻意減重,且一年內減重超過3公斤)•疲憊感(長期感到精力不足、容易疲累)•體力活動減少(生活中日常活動顯著減少)•步行速度減慢•握力下降當出現三項或以上的特徵時,即為「衰弱」;若出現一到兩項,則為「衰弱前期」。這些指標是識別衰弱的重要依據,也是預防與干預的重點。二、危險警訊有哪些?這6項要注意及早識別衰弱的警訊至關重要,這些徵兆通常表現為日常生活中的輕微變化,但往往是潛在健康問題的先兆:•食慾下降、體重減輕•疲倦無力(無論日常活動量多寡,總是感到疲憊)•行動遲緩、容易跌倒•外出活動減少(減少參與社交和戶外活動,生活變得封閉)•記憶力與情緒變差•日常生活需要協助(原本可自行處理的日常活動,如穿衣、洗漱,開始需要他人幫助)這些症狀一旦出現,應及時重視,並積極採取措施,防止衰弱進一步惡化。三、如何預防改善?動得巧、吃得妙很重要1. 動得巧:運動的關鍵角色運動是預防和改善老年衰弱最有效的方法之一。運動可以增強肌肉力量、提升平衡感,並改善心肺功能。📌衰弱前期長者運動建議對於出現一到兩項衰弱徵兆的長者,每週至少進行3次運動,每次45到60分鐘。尤其是下肢肌肉的訓練,增強腿部力量,降低跌倒風險。•阻力訓練30-40分鐘:如深蹲、弓箭步、舉啞鈴,兩天阻力訓練中間休息一天。•平衡訓練30-40分鐘:如練習單腳站立、走平衡木、太極拳、瑜珈。•有氧運動20-30分鐘(搭配):如快走、超慢跑、游泳、騎自行車。📌衰弱期長者運動建議對於已經顯現三項以上衰弱徵兆的長者,每週進行3次,每次30到45分鐘,運動強度保持在中等程度(輕鬆對話,但無法唱歌)。重點應放在有氧運動,此類運動不僅有助於改善心肺功能,還能提升整體體能狀態。•有氧運動10-20分鐘:如步行、椅子運動。•阻力訓練10-15分鐘(搭配):如舉較輕啞鈴、使用彈力帶進行訓練,中等強度(10至15次為一組),兩天阻力訓練中間休息一天。•平衡訓練10-15分鐘(搭配):如練習簡單的太極拳和瑜珈平衡動作。📌注意事項開始運動計畫前,建議先諮詢醫療專業人員,尤其是有慢性病或身體限制的長者。運動應循序漸進,從每次10至15分鐘開始,每2至4週增加5分鐘,最後達到30至60分鐘。每次運動進行10分鐘伸展,每次10至30秒,重複3至4次。阻力訓練時避免屏氣,在平衡訓練中有適當支撐或協助,以防跌倒。根據自身情況調整強度和時間,不要勉強自己。2. 吃得妙:營養的重要性營養不良常常加劇衰弱。高纖維和碳水攝取可降低衰弱風險,但高脂肪攝取會增加衰弱風險。•地中海飲食:對於長者有顯著的保護作用。強調大量攝取水果、蔬菜、全穀物、豆類和堅果,並使用橄欖油作為主要脂肪來源。•蛋白質:每餐應確保攝取25到30克優質蛋白質,如魚、雞蛋、豆腐等。每日的蛋白質攝取量應達到體重的1至1.2克/公斤,如50公斤長者,一天攝取兩杯低脂鮮奶、一條肉魚、一顆蛋、一盒豆腐。•抗氧化營養素:維生素A、C、E及鋅等。•水分補充:長者對於口渴的感知減弱,因此應提醒他們定時補充水分,防止脫水。📌注意事項應避免過度限制,避免營養不良。關注體重變化,特別是快速減重,可能預示健康問題。維持適當的體重指數(BMI),過瘦或過胖都會增加健康風險。當發現衰弱徵兆時,應即早尋求老年醫學科、復健科或家庭醫學科協助,制定個人化預防與治療計畫,維持健康、積極的晚年生活狀態。【慢病主題館】名家專欄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致力於推動家庭醫學研究、專科醫師培訓與基層醫療發展,並加強與國際間的交流合作。學會通過舉辦學術研討會、推動家庭醫師制度等,提升全民健康水準,並積極輔導教學醫院設立家庭醫學科,為社區居民提供更貼心的醫療服務。官方網站|醫師介紹|更多文章【慢病好日子】糖友早上出門太匆忙,不吃早餐會影響血糖控制嗎?為什麼洗腎的人會便秘?有什麼助排便的好方法?提供最接近病友真實疑問的慢病衛教資訊,與您一起好好過慢病日子! 📍瀏覽專題>>慢病好日子主題圈 📍觀看影音>>慢病好日子YouTube 📍專屬訂閱>>慢病好日子電子報 📍追蹤加入>>慢病好日子-一起最愛問粉絲團
-
2024-12-10 慢病好日子.慢性心臟病
搭乘護心巴士(8式)開啟健康之旅!
守護心血管健康,更好地享受生活心血管健康對個人至關重要,能降低中風和心臟病風險,不僅能提升生活品質,延長壽命,同時減少醫療支出,讓人能更好地享受生活。那如何做好照顧護心健康呢?國民健康署邀請您一同搭上護心巴士,落實健康的生活習慣共8式,預防心血管疾病。搭護心巴士(8式) 遠離心血管疾病第一式「飲食均衡」:均衡攝取六大類食物,包括全穀類、豆魚蛋肉類、乳品類、蔬菜類、水果類以及健康油脂類。特別要注意控制油、糖和鹽的攝取,以高纖維為主。第二式「規律運動」:建議每週累積150分鐘的中度運動,減少久坐。運動前一定要充分熱身,且在寒冷的清晨應選擇室內運動,以免受寒。第三式「充足睡眠」:成人每日需保持7到9小時的睡眠,養成早睡晚起的好習慣。第四式「拒菸節酒」:吸菸會使血壓和血脂上升,對心血管造成危害。建議選擇水或茶來代替酒精飲品,減輕身體負擔。第五式「適當腰圍」:肥胖容易引發高血壓、高血糖和高血脂。男性的腰圍應小於90公分,女性則應小於80公分。第六式「預防高血壓」:可記住「722」口訣,即連續7天測量、早晚各量1回(共2回),每回量2次取平均值。建議的血壓值小於140/90 mmHg。第七式「預防高血糖」:定期檢測血糖,空腹血糖應小於126 mg/dl,以掌握自身健康狀況。第八式「預防高血脂」:定期檢測血脂,特別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應小於160 mg/dl,這對心血管健康至關重要。對於三高患者、心血管疾病患者及長者,定期服藥和回診是必須的。如果有心臟病史的民眾,應隨身攜帶病歷卡和緊急用藥。一旦出現胸悶、胸痛、手臂疼痛、呼吸困難、噁心、極度疲勞或頭暈等症狀,必須立即就醫。讓我們一起從心開始,實踐這8式健康習慣,守護身心健康。【慢病主題館】名家專欄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國民健康署以提升健康識能,力行健康生活型態;普及預防保健服務,推廣有效預防及篩檢;提升健康照護品質,改善慢性病控制及預後;營造友善支持環境,增進健康選擇及公平等4大方向,規劃及推動生育健康、婦幼健康、兒童及青少年健康、中老年健康、菸品及檳榔等健康危害防制、癌症、心血管疾病及其他主要非傳染病防治、國民健康監測與研究發展及特殊健康議題等健康促進業務,協同地方政府衛生局所、各級醫療院所,並結合民間團體力量,共同實踐健康政策,為全民打造健康優質的生活環境。官方網站|粉絲專頁|更多文章【慢病好日子】糖友早上出門太匆忙,不吃早餐會影響血糖控制嗎?為什麼洗腎的人會便秘?有什麼助排便的好方法?提供最接近病友真實疑問的慢病衛教資訊,與您一起好好過慢病日子! 📍瀏覽專題>>慢病好日子主題圈 📍觀看影音>>慢病好日子YouTube 📍專屬訂閱>>慢病好日子電子報 📍追蹤加入>>慢病好日子-一起最愛問粉絲團
-
2024-12-10 養生.聰明飲食
螃蟹怎麼料理最能吃到它的鮮?TOP6料理方式 第1名毫無懸念
每年的9至12月,正值螃蟹生長成熟的黃金季節,此時的螃蟹肉質豐滿、味道鮮甜,是饕客們大快朵頤的最佳時機;不過,同一種食材可以透過許多不同的料理方式來處理,究竟怎麼樣的烹煮方法最能帶出螃蟹的好滋味呢?一起來看看網友們的分享吧!《Social Lab社群實驗室》本次透過《OpView社群口碑資料庫》追蹤近一年「螃蟹料理方式」話題的網路聲量表現,帶您了解網友熱議的6大螃蟹料理方式。「鮮涮」螃蟹吸附高湯口味更佳 觀察近一年網友針對「螃蟹料理方式」相關話題的討論,可以發現「鮮涮」最受歡迎,將生螃蟹浸入熱滾滾的高湯中燙熟,讓螃蟹吸附高湯,能夠品嚐到螃蟹本身的鮮甜與高湯滋味融合的美味,湯頭也因融入螃蟹的鮮香,而變得更加濃郁可口。市面上許多火鍋品牌也配合時節,推出各式螃蟹鍋物,提供多元品種的螃蟹作為奢華食材,無論是清爽的昆布湯、濃郁的海鮮鍋或酸甜的番茄湯,都能與螃蟹碰撞出不同的滋味;有網友便分享以蔬菜湯底涮煮螃蟹的經驗,表示「蔬菜為高湯帶來豐富的風味,與螃蟹的鮮甜相得益彰」,讓蟹肉更加美味。「香炒」結合各式食材料理最多變而「香炒」也是不少網友喜愛的螃蟹料理手法,從簡單加入蔥、薑、蒜及辣椒等香料拌炒,至加入咖哩、蠔油及辣醬等調味爆炒,變化相當多樣,如「蔥薑炒蟹」、「沙茶炒螃蟹」及「避風塘炒蟹」等皆是十分熱門的菜色。透過不同食材與佐料的搭配,蟹肉的口味層次也更多元豐富,有網友便大讚避風塘炒蟹以「香酥金蒜加上鮮嫩蟹肉」完美融合「酥脆與軟嫩口感」及「蒜香油香鮮香氣味」,讓人吃過一次就念念不忘;也有網友分享,就算只是簡單配上一盤炒蟹腳,「啤酒都能多喝好幾杯」,認為炒蟹腳是下酒菜的不二選擇。「清蒸」螃蟹是經典另外,「清蒸」作為經典的螃蟹料理方式,也是網友熱議的熱門選擇之一。將螃蟹事先清洗乾淨、處理好內臟後,肚皮朝上放入電鍋,讓蟹肉受熱均勻,大約十分鐘後便能享用鮮嫩的蟹肉,還能保留鮮美的蟹膏。清蒸螃蟹之所以廣受歡迎,不僅因為做法簡單,許多人也認為這樣最能呈現蟹肉純粹的鮮鹹滋味,直呼「新鮮的螃蟹清蒸搭薑醋就很好吃」,讓人一試成主顧。透過不同的料理方式,能夠創造出各式各樣的螃蟹佳餚,呈現蟹肉的不同風味,滿足大家的味蕾。如果你也想一嚐螃蟹的鮮美,不妨參考以上網友們熱議的料理方式,為餐桌增添一份蟹香滋味!
-
2024-12-10 癌症.大腸直腸癌
轉移性大腸直腸癌不是末期! 治療藥物一棒接一棒 持續維持戰線
大腸直腸癌是十大癌症發生率第二名,很多人發現時已經轉移,不過,轉移性大腸癌的治療策略近幾年有很大的改變,新藥物愈來愈多,即便第一、二線藥物治療失敗,還有三、四線藥物一棒接一棒治療,有不少人可以長期控制病情,甚至有治癒機會,病人千萬不要輕言放棄。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癌症中心外科主任柯道維醫師表示,轉移性大腸癌是已出現遠端轉移,常見的轉移部位有肝臟、肺臟及遠端淋巴結等。過去認為,第四期轉移性大腸癌已經是末期無法治療,由於最近有很多新的藥物,治療目標和過去不盡相同,現在已經不再將轉移性大腸直腸癌當成「末期」了。轉移性大腸直腸癌二成可手術 八成藥物治療在第四期轉移性大腸直腸癌病患中,約有二成病人可以進行手術治療,其中一部分病患可以直接將原發部位及轉移的腫瘤完全切除;有部分病人因腫瘤太大,無法直接進行手術,可以透過前導性的標靶加化療,有機會讓腫瘤縮小,從無法開刀變成可以完全切除。這些病患在術後都仍須積極接受化療,讓病情可以控制穩定。另外約有八成病人雖無法接受手術完整切除腫瘤,但仍可以透過標靶、化學治療、或免疫治療等藥物控制腫瘤,部分病患亦可搭配接受腫瘤局部治療控制,平均存活期長達35個月以上。精準醫療先做基因檢測 RAS基因突變最常見轉移性大腸直腸癌有多種標靶藥物,建議病人在治療前先做基因檢測,找出最適當的藥物來對抗敵人。由於次世代基因定序檢測費用昂貴,柯道維醫師認為,轉移性大腸直腸癌病患至少要檢測幾種基因,包括RAS、BRAF、HER2、NTRK及MMR,針對這些基因變異目前都有相對應建議的標靶或是免疫治療藥物。其中最常見的RAS基因,可分為突變及野生型(無突變)兩種,RAS基因突變型病患的第一線治療建議是使用抗血管新生標靶藥物合併化療,RAS基因野生型無突變病患的第一線治療則建議使用抗表皮生長因子標靶藥物合併化療,若一線治療失敗後的第二線治療,可使用化療或同時併用抗血管新生標靶藥物。治療失敗別喪志 第三、四線藥物來接棒柯道維醫師說,很多病人以為第二線治療失敗後就沒有藥物可治療,其實還有第三、四線的化療及標靶藥物,可以繼續維持戰線,讓疾病得到很好的控制。即使四線失敗,還可以分析使用過的第一至四線藥物,找出哪一線的藥物對自己的療效最好,再回頭使用該藥物,一棒接一棒治療。口服化療加標靶整體存活期高 超過10個月第三、四線基本上是口服化療或是口服標靶藥物,有病人擔心口服的療效不如針劑,柯道維解釋,不管是針劑或是口服的療效都很接近,口服標靶藥物的平均疾病無惡化控制期是1.9個月,口服化療藥物為2個月,若口服化療藥物加上抗血管新生標靶藥物則高達5.6個月,臨床上有不少病人使用這樣的藥物搭配,疾病無惡化控制穩定超過1年,甚至有超過2年。在整體存活期方面,口服標靶藥物為6.4個月,口服化療藥物是7.1個月,口服化療加上抗血管新生標靶藥物,兩種同時使用則提升至10.8個月。每種藥物副作用不同 應密切追蹤控制柯道維指出,每種藥物都有副作用,抗表皮生長因子標靶藥物最大副作用是皮膚長疹子,在臉、頭皮、軀幹、前胸、後背會冒出很多青春痘,研究發現,治療反應效果愈好,副作用愈嚴重,可以透過皮膚科的藥物治療改善症狀。至於抗血管新生標靶藥物有血壓升高等副作用。口服標靶藥物有手足反應、肝功能異常,口服化療藥物有疲憊、血球下降、發燒等副作用,病人在治療期間若有不適要隨時跟醫療團隊討論,密切追蹤,才能在治療的過程中兼顧生活品質。
-
2024-12-10 癌症.癌友故事
超過九成癌症病人受復發恐懼困擾! 三步驟,心理師分享降低恐懼的心法
曉華(化名)住院期間,鄰床的室友因復發又再度入院治療,看到他復發的失落感,而且似乎復發不僅疾病治療更加棘手,可能的費用也提高,還要擔心復發後日常生活品質會每況愈下...隨著癌症治療的進步,病人長期存活提高,「復發恐懼」「害怕復發」成為病人長期後遺症。有越來越多相關的研究,探討癌症病人對復發的恐懼(fear of cancer recurrence, FCP)帶來的影響,國外曾有系統性研究研究 指出,在不同的癌別研究中,約有39-97%的癌症病人表示有一定程度的「復發恐懼」,有22-87% 表示復發恐懼達中度至高度,0-15%表示有嚴重的復發恐懼。然而,這屬於系統性回顧,尚無法知道數據的標準。但可以肯定的是,不管國外、國內,癌症病人都有一定程度對癌症復發的恐懼與擔憂。癌症希望基金會對癌友進行「罹癌後對生命的影響」調查,發現9成5以上的受訪者「擔心復發和對復發的恐懼」;近9成曾「對未來感到不確定」;7成曾「失去人生方向」。當進一步詢問,癌友在這三類影響中,最想要改變哪一項時,有66%的受訪者希望能減少「擔心復發和對復發的恐懼」,他們之中甚至有高達9成曾嘗試想改善。復發帶給病人的陰影,包括:「復發會再一次承受醫療痛苦,以及帶給家人負擔。」「對於未來復發後是否可治癒,甚至年紀體力上的考量充滿不確定因素,且治療上對時間跟金錢上的缺乏也是一大難題。」「因為復發又會再次影響未來的任何事情⋯以及想到第一次抗癌的痛苦。」然而心理和情緒的問題,可能因癌症類型、診斷時間、人生階段、角色身分、難受程度、預後和其他變數而有差異。其中,「治療階段不同」對此影響最明顯。分析調查結果發現,當把「治療中」與「追蹤中」的兩族群比較,即使「復發」至今仍然或多或少影響著病人,但追蹤中的病人有較高比率表示對復發的擔憂明顯改善。在試圖降低復發帶來的恐懼及對未來不確定時,多數受訪者會「選擇自己可以掌握或決策的事情」,如飲食改變、運動。也有人會試著放慢腳步、感受當下。癌症希望基金會葉北辰心理師建議,癌友可透過 3 步驟:理解問題本質、學習與癌共處、練習活在當下,降低對復發的擔心與害怕。★步驟一:理解問題本質先靜下心思考,造成您壓力的事件是能解決的嗎?若可以解決,便能嘗試規劃處理方式。若不能解決,則要聚焦處理情緒。★步驟二:學習與癌共處「擔心復發」是心理層面因素,若受到影響,且負面想法持續擴大時,您可以嘗試:1.接納自己有這樣的情緒2.試著讓擔憂變成有建設性的擔憂3.透過「『我知道』 我正在擔心復發」將「復發」與「自己」分離★步驟三:練習活在當下善用「正念」,感受當下。感受此時此刻的生活,例如腳踏到地上的感覺、咀嚼食物的動作和滋味;感受與身邊的親人相處的時光。這些練習,可以幫助你專注在當下,避免過度擔憂未來的不確定性。除此之外,HOPE出版、製作豐富的心理資源,您能從下方挑選需要的項目,每天停看聽一遍或一篇,看一看、想一想、試一試,讓我們陪著你一起練習、一起改變,降低「擔心復發」帶來的恐懼!心理調適•S2EP1 罹癌了..心情的調適很重要!•S2EP2 「我懂你的感受」這句話該對病人說嗎? •S2EP4 面對害怕,我可以怎麼做? •S3EP5 一直擔心癌症找上門,這樣正常嗎? •S3EP19 對於未知的治療感到忐忑不安,該怎麼調適?•癌友自療第1課|面對癌症,我們該怎麼辦? •癌友自療第2課|面對各種治療,如何調適自己? 面對復發•S2EP31 我復發了!•S2EP38 我被宣告..癌細胞轉移了!•癌友自療第4課|擔心復發,正常嗎?•當癌症找上門,情緒難以調適?心理師分享小撇步 讓你重新找回主控權!生命順序•S2EP5 我罹癌了,生命中的重要排序也不一樣了…•S2EP39 我還可以去做想做的事情嗎?生命意義•S3EP16 回歸生活後,我好像失去了生活目標•S2EP6 罹癌開啟了新契機?生病對生命的衝擊來自哪裡?•S3EP27 罹癌後怎麼看待自己的角色轉變、與疾病共處?
-
2024-12-10 養生.聰明飲食
早餐吃地瓜不是好選擇?日專家推一款「超商飯糰」最能啟動生理時鐘又助眠
早餐也與睡眠有關?吃對早餐不僅營養均衡有益健康,也能順利啟動腸胃的生理時鐘,幫助當天晚上的睡眠品質。日本睡眠健康教練Hirano Mari(ヒラノマリ)在《改變生活的睡眠術》(人生を変える睡眠術)一書中提到,說到睡覺,一般人只把注意力放在夜晚,但色氨酸需要約 15 小時才能演變成幫助睡眠的褪黑激素,因此睡前 15 小時的時光很關鍵;15小時前還是早上,也就是說早餐吃了什麼也能決定當晚的睡眠品質。Hirano提到無論多忙都要撥時間吃早餐,而且盡量在醒來後1小時內進食來喚醒腸胃的生理時鐘。有研究指出,當暴露在陽光下,大腦的生理時鐘會啟動,但腸胃生理時鐘不會,因此為了讓其正常運作必須將其喚醒,養成醒來一小時內吃早餐的習慣很重要。早餐組合:碳水化合物+蛋白質不可少早餐關鍵在於均衡攝取淡水化合物和其他營養,重點是蛋白質,是褪黑激素的原料,推薦組合為雞蛋(蛋白質)、米飯或麵包(碳水化合物)和一些蔬菜;如果有前一天晚餐剩下的魚或肉也可以拿來吃。有些人早餐只喝一杯蔬菜水果打成的果昔,但這樣幾乎無法獲得蛋白質,等於沒有喚醒腸胃蠕動,因此還是建議吃固態食物。如果早上只吃優格,可以加點穀麥片進去。真要說起忙碌族群最強大的隊友就是香蕉,色氨酸要進化成褪黑激素,需要維生素B6、葉酸、鎂等多種營養物質,香蕉含除了維生素D以外的大部分睡眠必需的營養物質,是一項全能食品,如果真的忙到沒時間吃早餐,建議上班前吃根香蕉。超商外食族怎麼選早餐?如果要在便利商店獲得蛋白質來源,雞肉沙拉是一項不錯的選擇,務必搭配飯糰或麵包一起吃。Hirano舉例之前有一個努力節食只吃雞肉沙拉的上司,因為缺乏糖分而缺乏分泌快樂賀爾蒙的血清素,導致到處找同事麻煩,他指出缺乏血清素會讓人容易感到煩躁抑鬱,也會降低醒著時生活品質。如果實在還是擠不出時間,可以嚼口香糖,「咀嚼」的行為在血清素分泌中起著重要作用,上述的果昔、優格不適合單獨當早餐也是因為沒有咀嚼,無論吃什麼,都希望有咀嚼這個動作。總結來說,為了保持高效率和良好人際關係,請遵循「早餐要同時攝取糖分和蛋白質」以及「咀嚼食物」這兩個守則。早餐吃地瓜不是好選擇早餐的糖分最好選擇全穀類的碳水化合物,有些人會用地瓜替代米飯或麵包,但研究顯示有些碳水化合物容易啟動體內的生理時鐘、有些則不然,而地瓜屬於後者,因此不適合早餐吃;地瓜在超商容易取得,適合作為點心或宵夜,而早餐還是建議吃米飯或麵包。即使需要進食糖分,還是盡量避免在早上吃甜麵包和鬆餅等,如果吃太多甜的食物,血糖值會迅速上升再暴跌,讓人容易感到疲倦想睡。如果只能在超商購入即時食品,最好選擇不甜且含蛋白質和蔬菜的三明治,膳食纖維具有抑制血糖快速上升的作用,因此建議與含有膳食纖維的蔬菜一起食用。啟動生理時鐘的最佳飯糰Hirano推薦一款容易入手又對睡眠有幫助的早餐「鮪魚飯糰」,鮪魚含DHA、EPA 等的omega 3脂肪酸,這個的物質具有啟動生物時鐘的作用,在各種魚類中,據說金槍魚油對啟動生理時鐘的作用最大。他推薦可在出差或加班回家後的隔天早餐吃鮪魚飯糰,能夠讓體內生理時鐘順利重啟,另外鮪魚三明治也OK。資料來源/PRESIDENT Online
-
2024-12-10 醫療.血液.淋巴
莫名出現瘀青?1周沒消快就醫!5大原因留意身體警訊
一位30多歲女性,因為瘀血狀況一直沒好轉,擔心得了血液疾病,就醫排除可能原因後才發現,原來是採用流行的「防彈飲食」減重,也就是攝取少量醣類、適量蛋白質、大量脂肪,短期內減掉20、30公斤體重卻導致營養不良,影響了凝血功能而產生瘀青,經由飲食調整已獲得改善。一般人在生活中難免會發生一些小碰撞或受傷,導致身體手腳出現青一塊、紫一塊的瘀傷,但有些人尤其老年人沒有發生什麼碰撞,常在睡一覺起來發現腿上或手臂上也出現瘀青。台大醫院副院長、家庭醫學科教授黃國晉說,不管是點狀或整片的瘀青,都要留意是否為凝血功能問題。點狀瘀青 多為血小板低下黃國晉表示,影響凝血功能導致瘀青的可能原因,包括藥物、疾病、女性生理期、營養不良等,點狀瘀青多為血小板低下,凝血功能異常則常以整片表現,也有可能兩個狀況同時發生。針對各年齡層的「無碰撞」瘀青,黃國晉說,小朋友或年輕人要特別注意,是否為疾病造成;中老年人可能是服用特定成分藥物、病毒感染或自體免疫問題,只要身體會莫名其妙地流血、瘀青或點狀出血,應該盡速到醫院就診較好。5大原因 留意身體發警訊1.藥物最常見的是藥物問題引起,黃國晉指出,很多中老年人會服用含阿斯匹林成分的藥物,或預防心血管疾病的「保栓通」,或治療心律不整的抗凝血劑,都可能因為稍微碰到,甚至刷牙、挖鼻孔而流血。2.疾病如果沒有服用這類藥物,但很容易瘀青,就要懷疑是否為疾病問題,例如血友病等凝血功能異常,或脾臟腫大、病毒感染、自體免疫疾病,甚至血癌等,造血功能受影響,會導致血小板缺乏。黃國晉說,有些老人家皮下組織很薄、瘦弱,微血管容易看得很清楚的,碰一下也容易破裂,不一定是疾病所致,但的確相對脆弱,例如一覺醒來發現腿部、手部有瘀青,會建議先就醫檢查,找不出原因才歸類至此。3.女性生理期女性生理期前後,也可能碰一下就容易出血。4.營養不良營養不良也可能影響凝血功能,黃國晉表示,和凝血功能有關的維他命K,主要來自深綠色蔬菜,或動物性蛋白質如肝臟、肉類等,因此飲食均衡很重要,如果是吃素的族群,建議要多攝取深綠色蔬菜或直接補充維他命K。5.其他如果消化道出血導致排出黑色糞便、不挖鼻子卻流鼻血、女性更年期後出血、眼白出現血絲等,也可能是睡不好、熬夜等導致微血管破裂,但都是身體發出的警訊,需要進一步就醫檢查。觀察顏色 身體會吸收瘀傷黃國晉指出,碰撞、出血等都會瘀青,如果一周都沒消失,甚至3、5天後更嚴重的話,那一定是「Something Wrong」,因為血液會凝集,如果身體有些問題,就沒辦法凝集,甚至瘀青會愈來愈大、消失不了,務必要就醫檢查。有些民眾會使用藥酒推開瘀青部位,黃國晉指出,這樣是錯誤的,因為血管本來可能沒事,但一推就弄破,在凝血功能本就差的狀態下,反而變得更糟糕,建議還是先觀察顏色、消褪狀況等,正常的瘀傷,身體都會自己吸收。如何預防瘀傷?飲食:補充含維他命K的食物,如深綠色蔬菜、動物性蛋白質等。生活習慣:避免熬夜、快速減重、營養不良等。
-
2024-12-10 醫療.心臟血管
從貌似消化不良到小腿疼痛 5個恐被你忽視的心臟虛弱危險訊號
每天我們的心臟將大約九品脫(一品脫約為473毫升)的血液輸送到全身,為器官和肌肉提供氧氣和營養,以確保它們能正常運作。儘管心臟在我們健康中扮演著無可替代的角色,我們有時候卻容易忽視了對它的照顧。心臟虛弱容易被忽視的5個訊號事實上,從消化不到小腿疼痛良的跡像,這些很有可能跟心臟病有關的一些症狀很難被發現。以下為專家提供需要注意的症狀,幫助你區分無害的情況與那些可能為更嚴重的問題。1.握力減弱專家表示,當你抓住某物,不論是門把、網球拍或購物袋,健康的心臟會將額外的血液和氧氣供應到需要用來抓握的肌肉。然而,如果你有心臟病或心臟衰竭,供應心臟肌肉的血液流動會變得效率低下,這使得心臟無法增加活動來供應那些肌肉。因此,你的肌肉會變弱,抓握力量也會減弱。若你抓握力量弱,並不意味著你可能需要立即就醫。不過,如果你還有其他讓人擔憂的症狀,例如呼吸急促和胸痛,則建議就醫檢查。2.胸部灼熱感一般認為,胸口的燒灼感可能是消化不良的徵兆。然而,這也可能是心臟問題的警訊。專家指出,有時候人們會覺得胸痛是消化不良,實際上卻是來自心臟的痛,這兩者很難區分。分辨方式之一是,由心臟問題引起的胸痛通常在運動時發生,並在休息時消失,而消化不良通常只在飯後出現。如果你在運動後感到類似消化不良的疼痛感,專家建議應尋求醫事人員協助。3.窒息感專家表示,心絞痛是由於動脈變窄,導致血液流向心臟的量減少而引起的胸痛,這是心臟病的症狀,也可能引發喉嚨的窒息感、緊繃感或痛楚。這個症狀是由於心臟無法將足夠的血液泵送到肌肉,導致乳酸在器官中積聚所引起的,這通常會被感覺為喉嚨的窒息感,這個症狀應該由醫師檢查。專家提醒,有些人會更快出現心絞痛的症狀,並且他們在症狀發作之前能進行的體力活動量會迅速減少,這是冠狀動脈嚴重狹窄的徵兆,可能預示著心臟病發作。4.小腿疼痛專家指出,供應腿部血液的動脈變窄會導致乳酸在肌肉中積聚,從而引起疼痛。這是周邊動脈疾病(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 PAD)的徵兆,通常出現在吸菸、高血壓或高膽固醇的患者中。有些患者可以走了一段距離後才開始感到疼痛,而另一些人則會很快感到疼痛,並且疼痛加劇,以至於他們什麼也做不了。如果疼痛持續存在,即使在休息時也不緩解,這是個嚴重問題,需要緊急就醫檢查並轉介給心臟專科醫師。5.肩膀、手臂或下巴疼痛專家表示,心臟的疼痛可以通過供應肩膀、手臂和下巴的神經傳遞,這意味著心臟問題可能會表現為較不令人擔憂的疼痛。這些疼痛可能是由於心臟在運動時無法有效泵血所引起的。其中像是乳酸積聚,會刺激神經纖維,從而引發胸部、肩膀和通常是左臂的不適感。如果你正在遭受這類疼痛,專家建議你去看就醫做進一步檢查。然而,如果疼痛發生在休息時,那就是緊急情況,應前往當地醫院的急診部就醫。如何保護心臟健康?你可以做很多事來預防或延緩心臟病,像是從改變飲食和增加體力活動開始。又或者,避免使用菸草製品並限制酒精攝取也有幫助。對日常生活做出一些小改變,累積起來會讓你的心臟更健康。1.避免吸菸即使每天吸一到兩根菸,也會大大增加心臟病發作或中風的風險。二手菸也會增加你的風險。2.限制飲酒飲酒過多會導致心臟和血管問題,包括心房震顫、心臟衰竭、高血壓及中風。3.有益心臟健康的飲食對心臟有益的食物提供了支持心臟的營養,健康的飲食計畫會限制或去除那些可能提高血壓或堵塞動脈的食材,例如地中海飲食。4.降低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壞)膽固醇和三酸甘油酯濃度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被認為是「壞」膽固醇,因為它會促進動脈中的斑塊積聚(動脈硬化)。此外,科學家已經將高總膽固醇和高三酸甘油脂與更高的心臟病風險聯繫在一起。5.控制高血壓血壓是每次心臟跳動時,動脈內部的壓力測量,高血壓會讓你的心臟和腎臟更加勞累,這會提高你心臟病發作、心臟衰竭、腎臟病和中風的風險。6.管理糖尿病患有糖尿病的人罹患心臟病的風險較高。這是因為糖尿病會使你更容易出現高血壓、高膽固醇、高低密度脂蛋白(壞)膽固醇、高三酸甘油酯與低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等狀況。7.保持健康體重體重過重(尤其是腰部周圍)會對你的心臟和血管造成負擔。8.多走動運動對預防心臟病非常重要,因為它能改善心臟將血液泵送到全身的效率,還有助預防或管理許多心臟病風險因素,包括高血壓、高膽固醇和肥胖。【資料來源】.Six red flags that your heart is weak – and what to do about it.Cleveland Clinic: Heart Disease Prevention
-
2024-12-10 養生.聰明飲食
味噌湯怎麼煮竟影響它的營養價值!味噌何時加入湯裡是關鍵,順序不對「好菌死光」
味噌湯營養好喝,但你知道味噌湯的煮法竟會影響它的好處?醫師建議,當湯煮好後先熄火,等溫度稍微冷卻下來再加入味噌調味,才能留住最多的發酵好菌。味噌湯怎麼煮?味噌用熱水還是冷水溶?很多人愛喝味噌湯,不但因為它營養好喝,且容易煮,是一道可以經常在家煮來喝的湯。不過不知道你是怎麼煮味噌湯?你知道味噌湯的煮法不同,竟會影響它的好處嗎?胃腸肝膽科醫師錢政弘之前在節目《健康醫聊站》分享,想要補充好菌,可以多吃天然的發酵食物,例如味增、納豆、德式酸菜、優格、優酪乳、天貝、起司等。而在食用的時候要特別注意一個重點,就是溫度不能太高;當溫度超過45°C時,細菌的活性會明顯降低,而在65°C以上持續30分鐘的加熱則會導致細菌數量大幅減少。以上述食物而言,例如優格、優酪乳、納豆等,較沒有加熱的問題,但味噌湯可就麻煩了,煮湯當然是高溫,多數煮法是水快滾時將味噌放進去烹煮,錢政弘指出,這樣的煮法會讓「好菌死光光」,比較理想的煮法是,當湯煮好後先熄火,等溫度稍微冷卻下來,再加入味噌調味。另也很多人拿味噌來烤魚,同樣也應該等到魚差不多烤好後,再抹上味噌添加風味。錢政弘說,原則就是,不能讓味噌長時間加熱。網路上也有不少人發問,煮味噌湯時一整塊的味噌怎麼處理,有些人會用冷水溶,有些人則是直接放進熱水裡煮。一般廚師是建議放到小碗內,透過熱湯較易溶解。不過營養師及醫師會較建議,最好先把味噌用冷開水充分調散後,直接加進已經煮好且熄火的湯內,不要再繼續滾煮,以免破壞酵素。但不管是哪一種做法,重點是不要將味噌過度烹煮,除了會影響風味,也會讓營養流失。味噌植物性蛋白質豐富 無膽固醇負擔味噌含有豐富的鐵、鉀、磷、硫等礦物質成分,也富含大豆異黃酮、維生素E、異黃酮素、皂素等營養素。每天一碗味噌湯,被視為日本人長壽的推薦飲食之一,台灣人也很愛這道簡單易煮又營養的湯。曾任三軍總醫院營養師王秀媛受訪指出,味噌主原料是黃豆,植物性蛋白質豐富,攝取時沒有膽固醇的負擔。味噌所含的膳食纖維有助消化,維生素B、E含量也滿高的。由於味噌製作時,是由整顆豆子經米麴發酵熟成,比起豆腐或豆漿在製程必須濾除豆渣,更能包含豆子完整營養。許多國內外文獻已證明黃豆的好處,黃豆中的蛋白低飽和脂肪,沒有動物性膽固醇,可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食藥署也提醒,因味噌製作過程會經過麴菌發酵,熟成過程複雜,提醒大家購買味噌時,一定要選有公信力的食品廠牌。1天喝3碗以上味噌湯 恐提高罹患胃癌機率但味噌雖好,也不能吃多,由於味噌所含鹽分較高,要注意有高血壓、心血管疾病或腎臟疾病的患者不適合食用,太鹹的食物對糖尿病患者可能造成血壓升高,對肝硬化患者易產生腹水,造成體內水分滯留、口乾不適。多年前日本東京癌症研究中心也曾發表研究,吃味噌有抑制胃癌效果;不過,日本罹患胃癌比率多年來仍偏高,原因就是因為喝了太多高鹽的味噌湯,根據之前日本流行病學協會的研究發現,一天喝三碗以上味噌湯,比起一天只喝少量味噌湯的人,反會高出六成罹患胃癌機率,可見偏鹹食物與胃癌風險有關。【參考資料】.《錢政弘 胃腸肝膽科醫師》臉書粉絲專頁 .《食藥好文網》 .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
-
2024-12-09 養生.生活智慧王
讓辛苦賺的錢留在錢包裡 5種常見理財錯誤讓你一到年底就想哭
又到了一年的尾聲,你可能會收到健身房會員續約的通知、健康飲食計畫等每年年底都會見到的廣告,若你下定決心明年看緊荷包,不想重蹈覆轍,不妨聽聽專家意見,GOBankingRates列出專家點出五個年底會讓人付出昂貴代價的理財錯誤,提供參考讓辛苦賺的錢能留在錢包裡。1.假期期間花太多錢雖然年底的假期期間有黑色星期五或網購星期一,但個人理財專家艾瑞卡(Erika Kullberg)說,大家會想在假期間吃美食、買衣服、買禮物,短期的促銷折扣看似誘人,卻其實會人花比預期更多錢。艾瑞卡說,短期的促銷會讓人產生「優惠錯過就不再」的感覺,但其實同樣商品銷量不好,下次促銷時還會再打折出售,她建議看到優惠時忍住衝動不要立刻掏出信用卡,除非那是在預算內或本來就有計畫要購買的物品,否則可能過完假期先收到金額昂貴的信用卡帳單。2.過於慷慨很多人喜歡送禮,艾瑞卡說,有些人過於執著送禮,最終變成沉重財務負擔,她現在已經不怎麼送禮了,也提醒大家不是每個自己認識的人都需要一份禮物,也不是每一份禮物都必須價錢昂貴。3.過度依賴信用卡因為高額回饋在促銷期間大量購買或買假期需要的物品看似精打細算,但若沒有還款計畫或無法支付帳單,結果可能會很慘。艾瑞卡說,若無法支付還款,那回饋再多也沒用,因為刷卡回饋會被循環利息抵消殆盡。4.沒有簡化財務目標很多人會在年底擬定隔年的財務規劃,目標包括存更多錢、開始投資、支付貸款、放更多錢到退休基金,但很快就會發現,還沒參加新年派對就覺得疲累不堪,因為被這麼多目標多頭馬車拉著,反而讓人不知所措,最後全部放棄。益百利(Experian)宣傳經理克莉絲汀娜說,不要奢望一次做到全部目標,可以從最小的計畫開始,將目標分成幾個小部分,一次完成一個,雖然這聽起來了無新意,但把目標分成幾個小部分可以建立信心和動力。5.沒有進行財務評估進入新的一年前,要先回顧即將過去的一年,找個時間坐下來仔細檢視自己的帳戶和信用卡消費紀錄,克莉絲汀娜說,這樣能更了解自己的財務狀況,讓人可以做出更明智的決定。克莉絲汀娜說,透過審視財務紀錄來確定每個月的收入和支出,並計算可能的任何債務,如此可以有更好的財務前景。專家認為,小的改變例如注意支出和設定可實現的目標可以產生很大影響,只要稍加規劃並遵守紀律,就能順利邁向更安全、更沒有壓力的財務未來。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12-09 焦點.食安拉警報
顯微鏡下看到皮蛋有寄生蟲?專家指皮蛋會被污染只有一情況
你可以先知道: (1)傳言影片 28 秒處明顯跳接,剪接過的影片就無法排除移花接木的可能性。 (2)傳言未說明樣本皮蛋的來源,無法得知傳言是指個案或是普遍情況,且國際上查無皮蛋有寄生蟲的調查或研究報告,傳言說法應屬錯誤。網傳「顯微鏡下的皮蛋」為標題的影片,片中可看到寄生蟲,並描述「皮蛋也要煮熟 裡面有細菌」等貼文。但專家表示,皮蛋最重要的食安議題是鉛、銅的重金屬殘留、而非寄生蟲,且寄生蟲難以存活在經鹼化製程的皮蛋蛋黃內,依據台灣法規、近年稽查結果、食安新聞,市售皮蛋並未有寄生蟲相關的問題,傳言說法錯誤。 皮蛋裡有寄生蟲的影片? 原始謠傳版本: 皮蛋不可吃生的,太可怕了(moon shocked) 或這個版本: 皮蛋還是要煮再吃 主要流傳這段影片 並在社群平台流傳: 查證解釋:影片跳接、不排除剪接過 寄生蟲證據不夠完整 MyGoPen 致電諮詢林口長庚臨床毒物中心主任、腎臟科醫師顏宗海,他表示雖然傳言貼文是講有細菌、但顯微鏡下有寄生蟲在蠕動,所以造成民眾視覺感官的震撼和恐慌,但以毒物科醫師的角度而言,看到這樣的影片第一個反應是影片可能是剪接,因為畫面很明顯的在 7 秒、11 秒、18 秒、22 秒,以及最重要的 28 秒、光學顯微鏡下的畫面都有跳接,只要是剪接過的影片就有移花接木的可能性;此外在醫學上,以醫院的做法為例,當醫師懷疑病人是不是有寄生蟲感染時,不管是做血液檢查、糞便檢查,都會在檢體中試著找尋蟲卵、幼蟲、蟲體,但傳言影片只看到蟲體,卻沒有看到蟲卵、幼蟲,雖然也有可能傳言影片放大 40、100、400 倍都剛好只有蟲體,不能因此就斷定寄生蟲的來源有問題,但傳言影片寄生蟲的證據不夠完整等細節、都會影響傳言影片的可信度。 像是網路上也流傳這樣的原始版本(micromomo 微観探査ステーション),但醫師看過鏡頭下其實不只沒有寄生蟲、也沒有細菌,網路流傳的影片版本眾多,其中內容可能遭到剪接或是參雜錯假訊息。 傳言說法查無文獻 且無傳出案例顏宗海表示,他查證國際上是否曾經有醫學文獻,記載過皮蛋有寄生蟲的研究,不管是調查報告或是研究報告都沒有查到,傳言影片沒有說明該顆皮蛋的來源,並描述皮蛋有寄生蟲是普遍現象,如果影片所言為真,皮蛋是民眾很常吃、很常見的食物,應該早已變成重大食安事件,傳言影片說法令人懷疑。 MyGoPen 查詢食藥署公告的「食品安全管制系統自主管理表單 - 皮蛋」,皮蛋的「衛生規格」為「1.大腸桿菌群≦103 MPN/g,大腸桿菌陰性。2.鉛 ≦ 0.3ppm,銅 ≦ 5 ppm。3.病原性微生物(沙門氏桿菌陰性)」。顏宗海指出,以臺灣的法規及公開資料來看,台灣生產的應屬優質皮蛋、甚至還能出口,過去外界最擔心的皮蛋問題其實是「鉛」、並非傳言說的細菌或寄生蟲,而過去坊間還有一個流傳多年的傳聞說皮蛋是用馬尿做的,但其實皮蛋是靠使用食用級的「氫氧化鈉」讓蛋品「鹼化」,製程中會有阿摩尼亞、氨的味道,因而造成民眾的誤解。 鹼化過程難以存活 製成後才污染則必須鑽破蛋殼 所以顏宗海也強調,從上述的內容可以知道皮蛋最重要的關鍵製程是鹼化、使得蛋白質凝固,不過影片中從皮蛋糊狀的蛋黃部位採出檢體,寄生蟲可以活在這種情況下、而且還可以活那麼久,這一點顏宗海認為非常值得懷疑,而假使皮蛋已製作完成、包裝儲運過程才污染,則寄生蟲還要從表面的蛋殼鑽進蛋黃部位才能像影片中那樣被取樣,這種情況也說不太通,這些都是傳言影片難以取信於人的可疑之處。顏宗海強調,以食藥署公布的「112 年醃製蛋及調理蛋製造業稽查專案執行結果 」為例,在這份 2023 年的稽查報告中,抽檢 13 個皮蛋樣品,檢驗的項目包括重金屬殘(鉛、銅)、食品中微生物衛生標準,雖然所謂的微生物標準是指细菌、並不包括寄生蟲,但皮蛋是民眾日常飲食常吃的食物,也沒傳出寄生蟲的食安問題,所以顏宗海認為,除了影片真實性值得懷疑以外,各國的皮蛋衛生標準及產業情況也可能與台灣不同,例如中國曾於 2013 年傳出有業者為了縮短皮蛋醃製的時間而違法使用工業硫酸銅,在影片出處不明的情況下、民眾毋需恐慌。 避免 7 到 60 度的危險溫度 蛋料理應避免生食、半生不熟 但顏宗海呼籲民眾,皮蛋畢竟是加工食品,皮蛋在一般的烹調飲食習慣中,既有加熱、也有直接涼拌的吃法,以預防食物中毒的角度而言,他建議民眾避免生食、避免半生不熟,這樣的建議和準則不只適用於皮蛋、而是包括所有蛋品、蛋料理在內,最常見的蛋品相關的食物中毒以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為主、但嚴重度較低,反觀沙門氏菌雖然比較不常見,但是一旦發生甚至有器官衰竭、危及生命的可能,所以為了飲食衛生,建議煮熟、完整加熱再吃才是安全之道,醫學上有「危險温度」的說法,所謂危險溫度就是指攝氏 7 到 6 0度,因此還沒要吃的食物應該放進冰箱冷藏,而烹調食物、加熱食物則應該達到 70 度的安全溫度,室溫則是冬天最好不要超過 2 小時,夏天不要超過 1 小時;除了溫度以外,烹調處理的過程中也要注意生、熟分開,避免交叉污染,台灣過去曾有含有皮蛋的三色蛋食物中毒案例,就是生、熟交叉污染所造成。結論 總結而言,傳言影片有跳接、剪接過的影片就不能排除移花接木的可能性,而且傳言並未說明樣本皮蛋的來源,意即一般情況都如此,但專家在國際學術網路資料庫中查察,並未找到任何相關的調查報告或研究報告,傳言應是錯誤訊息。衛教資源: 食藥署 - 皮蛋是用馬尿浸泡製成的,這是真的嗎? 農業部 農業知識入口網 - 皮蛋之我思我見 諮詢單位: 林口長庚臨床毒物中心主任、腎臟科醫師 - 顏宗海(本文轉載自《MyGoPen》查證參考:https://www.mygopen.com/2024/11/eggs.html)
-
2024-12-09 名人.潘懷宗
潘懷宗/追逐「長生不老」 真的可行嗎?不如認真履行養生6件事
到底是妄想,還是夢想,追逐長生不老的美國億萬富豪布萊恩·強生(Bryan Johnson)2024年11月公佈了自己慘兮兮的照片,因為把別人的脂肪注射到他的臉上,產生了嚴重的過敏反應。47歲的布萊恩因為使用許多「奇奇怪怪」的抗衰老療法,於是成為媒體報導的寵兒,全球聞名。這次他想要擁有一張豐腴的「娃娃臉」,藉以吹捧他抗老有成,結果卻事與願違,得到了一張歪曲腫脹且變形的怪臉。為抗老用盡奇招 億萬富豪分享慘痛經歷布萊恩為了維持媒體熱度,近日主動與95萬IG粉絲分享慘痛經歷。手術原定計畫是從大腿和腹部等部位提取脂肪,再將它們注射到臉部,用來恢復臉皮下脂肪的體積,好讓臉部豐腴,看起來不那麼憔悴。然而,因為長期進行自己設計的抗老化飲食,每日攝取的熱量,比標準計算出來的還要少,因此身體沒有足夠的脂肪(顯然太瘦)可以使用,於是迫使他使用別人的脂肪。約注射30分鐘後,嚴重過敏反應發生,臉就開始腫脹,越來越大,最後甚至影響視力。布萊恩和古代秦始皇一樣,都企圖追求長生不老,去年(2023)還把當時17歲兒子的血液輸給自己,期求「年輕化」。由於此舉動,剛好扣住西方古老的「吸血鬼傳說」,以及,近年來科學界剛剛萌芽的「年輕因子」研究,因此瞬間聲名大噪。當時連布萊恩的爸爸也參與進來,布萊恩和兒子塔爾馬奇先各抽出一公升的血液,然後分別注入自己父親的血管內,孫子給父親,父親給祖父,所謂「三代輸血」。背後的想法是,年輕血液裡面含有較高濃度的「年輕因子」,可以修復年老失修的細胞損傷,從而降低人的生物年齡。如同傳說中千年的吸血鬼,雖然沉寂死去多年,但只要吸允到溫暖的新鮮血液,就能再度死而復生。這位富商每年在抗老生活方式上就花費約200萬美元,除全素飲食外,尚需補充100多種營養素,嚴格的運動和睡眠要求。布萊恩出售其電子商務公司Braintree,得款8億美元後,目前的職業是「追求長生不老」和網紅。他宣稱,在採用嚴格縝密的養生方法後,目前擁有37歲的心臟、28歲的皮膚和18歲的健康。但事實上,因為採取嚴格的飲食計劃,其身上的脂肪愈來愈少,包括臉部,所以他實際看起來很憔悴,甚至會誤以為他正處於死亡邊緣,完全不具備群眾說服力,所以決定進行這次的臉部脂肪注射,想要讓人「看」起來很年輕,才能顯現出抗老化成效卓著。記者親身實測:追求長生不老代價太大布萊恩還發行了教戰手冊以及營養素補充包,分享給網友。2024年4月,英國每日郵報健康版記者25歲的福赫特小姐(Maiya Focht),突發奇想,聯絡布萊恩先生,並決定親身嚐試。他們寄來8個包裹(含手冊及補充包),每月首先需購買361美元的「營養素補充包」,號稱有助於改善骨骼健康、抗壓性、增加能量、平衡膽固醇水平、減少發炎和改善認知功能。其中有「堅果布丁」粉、「長壽綠巨人」飲料(口感像減肥檸檬水)、布萊恩品牌的橄欖油以及四種補充藥丸:(1)三顆必需膠囊(含維生素 D、E、B12、碘和鋅等 27 種成分)、(2)一顆必需軟膠囊(含蝦紅素、葉黃素、玉米黃質以及其它多種營養素)、(3)三顆「乙酰半胱胺酸 + 薑 + 薑黃素」丸和(4)一顆「紅麴 + 無味大蒜」丸。試驗前後均進行了血液檢測,因為記者本身只有25歲,加上生活本來也不是很匪類,所以之前和之後,不論膽固醇和各項指標,大體上都正常。但試驗期間,因為擔心外食的餐點和零食不符合「長生不老」手冊的規定,不是健康飲食,所以造成與親友相處的時間減少了,因此感覺有點沮喪,三週試驗結束後,記者覺得有點煩躁和頭痛,此外,維生素D和維生素B12有些小變化,敘述如下。維生素D是一種對能量和骨骼健康至關重要的營養素,試驗前,記者血液中維生素D含量本來就較低,而約一半美國人也缺乏這種和陽光有關的營養素,大多數的台灣人也同樣不足。試驗後,維生素 D 水平升高了,可能是補充劑發揮了作用。但維生素B12的水平下降了,可能是因為教戰手冊要求最好吃純素,記者嚴格執行,雖然服用了補充劑,B12 水平仍然下降,因此,補充劑似乎沒有吃真正的紅肉那麼好。但布萊恩先生認為,最少需要六週的時間才能從該手冊中獲得全部好處,而記者卻只執行了3週。記者隨後在專題報導中,聲稱自己應該不會想去追求手冊上的生活,除每月需花361美元去買補充包外,還同時要加上一些符合手冊昂貴的飲食雜貨賬單,執行刻板無趣的生活模式。但布萊恩卻反駁道,這是兩人的生活動機不同所造成的差異,布萊恩告訴《每日郵報》,他的目標是想幫助所有人,努力創造一個「不死」的終極社會。而且你應該為了追求「不死」的崇高目標,就不會在深夜喝酒,外出胡亂用餐,而是會聚集在一起鍛鍊身體、吃健康乾淨的食物才對。養生履行6件事 可望延年益壽筆者長期推動健康養生,雖不敢說,在基因科技長足進步後的未來世界,「長生不老」一定無法實現,但我卻敢說,絕對不會是只靠富商布萊恩的教戰手冊就能達成。另外,筆者整理出個人能做的養生六件重要事項,按其重要性,依序為「無毒生活環境」、「正確且規律的生活方式與作息」、「快樂的心情」、「適當且持續的運動」、「正確的飲食」和「完整定期不過當的身體健康檢查」,若能盡量履行,即可延年益壽。另外,排序第三名「快樂的心情」,其重要性明顯高過第五名「正確的飲食」,也就是說,如果能快樂的執行正確飲食,當然最好。但如果是你必須在路邊享用烤香腸,夜市吃炸雞排或喝杯珍珠奶茶,才能快樂的話,也不應該被強迫而難過放棄,不是嗎? 這次富商布萊恩注射他人脂肪後,已經恢復,相信不久的未來,肯定又會再出怪招,大家可以拭目以待!
-
2024-12-09 養生.運動健身
跑步不到2公里就累到不行?達人教7個技巧輕鬆完成十公里又能瘦身
慢跑是最常見的有氧運動,但許多人跑不遠、跑不久,跑沒多久就氣喘吁吁,阻礙持續運動下去的動力。跑步達人趙安迪分享八個讓跑步變輕鬆的技巧,在跑前、跑中和跑後都有一些要注意的事項。‧跑前1.七分飽千萬不要空腹,跑前避免吃油膩辛辣的食物。如果擔心低血糖可以吃兩片全麥麵包、一杯黑咖啡能讓整個跑步的狀態變得更好。2.跑前熱身一定要做動態熱身,而不是靜態拉伸,可參考六個國手也在做的專業的熱身動作:‧行進間附身大腿環繞‧行進間後踢腿‧行進間抱腿‧行進間高抬腿‧活動髖關節‧馬克操‧跑中3.前面兩公里要慢跑,很多人一剛開始跑步就衝刺,這會讓心肺非常疲勞。前兩公里要比日常速度還要慢20~30秒左右,讓身體適應運動強度,可參考兩個經典的跑步方法:法特萊克跑:一公里快跑一公里慢跑,這方式能夠讓跑步更加有趣,而且比正常慢跑,還有更能達到瘦身效果。最大有氧心率跑:最大有氧心率等於180減去年齡,比如今年三十歲,最大有氧心率為150。在這個心率跑步會更輕鬆、減脂效率更高,而且長期堅持不累、不容易受傷。4.呼吸技巧建議跑步時兩步一吸、兩步一呼或三步一吸、三步一呼,這樣跑步更加暢快輕鬆而且不容易累。5.步頻技巧建議跑步的步頻在180,這是公認的跑步能夠讓你變得更加輕鬆不累的步頻,而且每次落地時,腳踝和膝蓋的壓力也會更小一些。‧跑後6.快走2分鐘,跑完後不要馬上停下如果身體從動態到靜態,中間有一個適應過程,所以快走會讓心率緩慢降低,能讓身體的疲勞感變得更小。7.跑後拉伸如果不認真做跑後拉伸,小腿肌肉會變得越來越僵硬,還有人擔心腿會越來越粗,這都是沒有做好跑拉伸的結果。可參考六個經典的跑後拉伸動作:‧臀部拉伸左右各20秒‧髂脛束拉伸拉伸左右各20秒‧髂腰肌拉伸左右各20秒‧大腿前側拉伸左右各20秒‧小腿後側拉伸左右各20秒‧大腿後側拉伸左右各20秒資料來源/奔跑的Andy
-
2024-12-09 養生.營養食譜
穩血糖、促消化…白蘿蔔5大好處 2類人別多吃
十二月正是白蘿蔔產季,舉凡關東煮、火鍋、黑輪店等,都可見白蘿蔔的蹤影。白蘿蔔熱量低,營養價值高,是減肥族的首選蔬菜,中醫則認為白蘿蔔具健胃消食、止咳化痰、利尿清熱等功效。不過,服用溫補藥者、體質偏寒者等兩類族群,不宜多吃。吃白蘿蔔的好處1.預防癌症白蘿蔔為十字花科蔬菜,富含硫代葡萄糖苷、葡萄糖苷、葡聚醣等芥子油苷,以及蘿蔔硫素等異硫氰酸酯成分,許多研究發現能對抗多種癌症。白蘿蔔含豐富木質素,是一種不可溶纖維質,可促進腸道蠕動、增加腸道糞便體積,減少腸道與致癌物質接觸時間,常吃白蘿蔔的人腸道較不易形成瘜肉。2.抗氧化十字花科蔬菜特有的異硫氰酸酯具抗氧化作用,世衛組織建議可以常吃花椰菜、芥藍菜、青江菜等;不過這些蔬菜我們經常難以藉由生食,攝取大量的異硫氰酸酯,因為加熱,異硫氰酸酯會被破壞。白蘿蔔適合製成生蘿蔔泥或涼拌蘿蔔,幫助食用異硫氰酸酯,尤其在白蘿蔔磨成泥時,與酵素互相作用大量釋放,比生吃高了10倍之多。3.穩定血糖白蘿蔔還含大量的水溶性膳食纖維,能幫助延緩餐後血糖上升,減少腸道對葡萄糖的吸收能力,並能預防便祕。4.促進消化白蘿蔔含芥子油苷的活性化合物,愈靠近根部含量愈高,在體內可促進腸蠕動,幫助腸胃道氣體排出,從而能增進食欲。當吃了容易產氣食物如地瓜、洋蔥、高麗菜、豆類等,搭配吃白蘿蔔,可以幫助減少腹脹的不適。5.治咳化痰白蘿蔔性平微寒,具清熱解毒、健胃消食、化痰止咳、順氣利尿、生津止渴等作用。久咳不癒的族群,可利用白蘿蔔搭配蜂蜜食用;沒有痰的乾咳或寒咳也很適合吃白蘿蔔,但建議煮熟吃,因為生白蘿蔔性寒,一旦煮熟性質會轉為溫平,烹煮時可加入少量的蔥、薑、蒜烹煮,降低其寒性。2族群不適合大量攝取1.服用溫補藥者:白蘿蔔行氣化痰,不適合與溫補藥及補氣藥,如參類、黃耆等共服,易降低療效。2.體質偏寒者:白蘿蔔性寒,氣虛、手腳冰冷、月經前後、中氣不足、易拉肚子、白帶多等族群,不宜過量食用。延伸閱讀 : 冬天如何控制血糖並保持血壓穩定 醫揭一招救命
-
2024-12-09 焦點.元氣新聞
只是睡一下?醫美「舒眠麻醉」後不治 醫:術前注意有無專科醫
1名婦人昨天在某醫美診所手術麻醉後不治。醫師今天提醒,如果舒眠麻醉程度太深,恐影響呼吸頻率造成缺氧,呼吸中止症患者是高風險群;即便是先前醫美療程都沒事就掉以輕心,每次麻醉前務必注意是否有麻醉專科醫師操作。這名約50歲婦人昨天在台北市中山區某醫美診所進行療程時,突發異常,診所立即把她送往馬偕醫院搶救但仍不治,警方獲報到場處理,將報請檢方偵辦釐清死因。據媒體報導,婦人手術時施打俗稱「牛奶針」的舒眠麻醉後血氧濃度不穩。台灣麻醉醫學會理事、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麻醉科醫師廖文進接受中央社記者採訪說明,「舒眠麻醉」其實也是麻醉的一種,唯一的差別是,全身麻醉會放鬆全身肌肉、另外插呼吸管幫患者呼吸,舒眠麻醉則是讓患者維持自己的呼吸。廖文進說,要維持自己的呼吸,舒眠麻醉給藥必須拿捏得非常準確,因為有時候從輕度、中度到重度睡眠之間,界線其實不明顯;若不慎讓患者落入重度睡眠,可能導致呼吸變慢甚至停止,導致發生缺氧;不過麻醉專科醫師皆經過4年紮實專科訓練,在安全性上,應該可以把關。哪些人做麻醉前要特別注意,廖文進說,若有高血壓、糖尿病、氣喘等慢性病史,都要主動告知醫師,過敏性體質可能在給藥過程中發生過敏反應,若有過中風、心肌梗塞,麻醉過程中也有復發風險;此外有呼吸中止症候群的患者,在麻醉過程中可能發生呼吸問題,也是高風險群。仁愛長庚合作聯盟醫院疼痛治療中心醫師溫永銳說,近年來醫美、牙科或大腸鏡等檢查,經常採用靜脈麻醉或舒眠麻醉,雖然聽起來很舒服,好像只是睡一下,但其實以麻醉來說,這仍是用藥物控制的「睡著」,因此民眾務必有所警覺。「每次麻醉的狀況,都是一次的風險」,溫永銳提醒,切勿因為過去麻醉沒事就掉以輕心,進行手術前,除了瞭解值刀醫師是誰之外,務必注意是否有專職的麻醉醫師,此外也要有麻醉專科護理師,並有生理監視器即時監控麻醉下的各項生命體徵,才能確保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