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01 名人.黃達夫
搜尋
1
共找到
19512
筆 文章
-
-
2021-02-01 科別.骨科.復健
大掃除姿勢不當恐拉傷 簡文仁教4動作省時省力防受傷
● 大掃除容易引起拉傷或扭傷● 常見受傷部位:肩膀、腰椎、手肘● 使用輔具,善用打掃工具及調整姿勢,可避免受傷春節將至,家家戶戶準備除舊布新大掃除,但如果打掃姿勢不正確,不僅容易腰痠背痛,還會導致受傷。專家建議,可藉由輔具和工具的調整,在不同家務間轉換工作,並適度休息,便可避免大掃除引起拉傷或扭傷。振興醫院復健科主任陳建成表示,肩膀、腰椎和手肘是打掃最常見的受傷部位,因為短期內過度使用,加上可能已有的舊傷,進而導致肌腱發炎、肌肉拉傷或扭傷。大掃除前 記得先做伸展近期便有許多肩膀肌腱發炎的病人就醫,一天約增加三至五人。患者可能早有潛在的肌腱磨損或鈣化問題,因為打掃手舉高擦窗戶或是負重,容易造成肩夾擠症候群,只要手平舉就會感到疼痛。陳建成指出,若在大掃除前先做暖身、擴胸等伸展動作,手要舉高時慢一點,工作30分鐘、休息5至10分鐘,即可避免發生肩膀不適。常彎腰拖地、推桌子或是搬重物,也容易造成急性腰椎扭傷。陳建成表示,大多數人出現閃到腰、動彈不得狀況,只要臥床一至三天便可慢慢恢復,但這段時間千萬不可再負重;少數人因為搬重物引發椎間盤突出,嚴重必須開刀治療。打掃時可用護腰、護肘如果腰椎受傷非常深層,陳建成認為,因為熱源難以到達組織,可打破急性受傷定律,不論熱敷或冰敷皆可緩解疼痛,但在冬天冰敷,則可能造成肌肉過度收縮,患者會更不舒服。陳建成建議,打掃時可以使用護腰、護肘等輔具,並搭配長柄拖把,以免腰彎帶低,或是幫抹布加一根竿子,應付越來越高的窗戶,讓掃除工作不再那麼費力。家務換著做 避免重複動作中華肌內效協會理事長、物理治療師簡文仁則表示,大掃除常會引發身體痠痛及傷害,主要是因為重複做相同動作造成的「反覆性累積傷害」,因此建議可以在不同家務間轉換工作的項目,例如擦完幾片窗戶就改成拖地,不要堅持把窗戶擦完才改下一個工作,讓不同肌肉可以輪流休息。簡文仁傳授4個動作,只要微調打掃姿勢,並且「先用力再動作」,不僅省時省力,也能防止受傷。一、拖地前後弓箭步拖地時,如果彎腰對腰部負荷過大,最好挺直腰桿,以前後弓箭步帶動拖把或吸塵器。二、搬重物寧推不拉重物硬搬硬拉很容易閃到腰,最好用身體重量去推動,避免使勁猛拉傷到腰。三、拿物品轉腳不扭腰大掃除需要轉身拿清潔用品,但瞬間轉身可能會扭到腰。建議可以膝蓋微彎,腳底轉90度,保持背部與腰部平整,以「轉腳不扭腰」的方式拿取物品。四、高處擦窗加階梯要清掃比較高的窗戶或櫥櫃時,建議拿穩固的椅子或階梯,避免手舉過高或踮腳尖,讓肌肉長期緊繃、過度疲勞而受傷。掃除避免運動傷害方法1.善用輔具2.調整姿勢3.轉換工作4.適度休息
-
2021-02-01 科別.心臟血管
醫病天地/老翁易喘易累…急性心肌梗塞
基隆市70歲江姓老翁睡眠中不適,呼吸急促、臉唇發紫、臉色蒼白,衛服部基隆醫院醫師判斷急性心肌梗塞,緊急施做心導管手術保住性命。基醫心臟科醫師鄧欣一說,心血管疾病5大危險因子為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吸菸及心臟病家族史,有些病人發作前症狀並不典型,提醒要有警覺心,以免耽誤治療黃金時機。鄧欣一表示,江老先生清晨被送來醫院,判斷為急性心肌梗塞,緊急施以氣球擴張術及支架置放術,並且在醫護團隊照護下,已康復出院。江姓患者過去每天抽菸1包半到2包,也嚼檳榔、飲酒,近年都已戒掉。他有高血壓、痛風、攝護腺癌等病史,平日容易喘及感覺疲累,但休息一下即無礙,未有警覺,日前急性心肌梗塞發作,檢查發現冠狀動脈的左前降枝、左迴旋枝及右冠狀動脈,3條血管分別有75~95%嚴重堵塞。鄧欣一表示,天氣變冷時容易引起血管收縮、血壓上升,提醒心血管疾病患者,除了按時服藥、定期回診和飲食控制,也要做好血壓監測。如有胸悶、胸痛、心悸、呼吸困難、噁心、畏寒等心臟病症狀發生,立即就醫或撥打119求救。基醫院長林慶豐說,基隆醫院心臟科團隊添購高清超音波、光學斷層掃描兩大血管腔內影像系統,可以呈現更清楚的血管病兆,優化支架置放,減低支架日後發生再狹窄的機會,提升手術療效。
-
2021-02-01 科別.腦部.神經
醫病天地/骨折併發脂肪腦栓塞 少年性情大變
台中市1名少年出車禍僅傷到大、小腿開放性骨折,但治療期間卻性格大變,變成嗜睡、不理人,甚至頂撞家人、對看護嗆聲,讓家人很疑惑,醫師檢查是骨折併發脂肪腦栓塞引起。光田綜合醫院骨科部醫師嚴可倫指出,股骨(大腿骨)、脛骨(小腿骨)是人體長形骨,骨中央有脂肪豐富的骨髓,病患發生骨折,脂肪粒從斷骨處釋放散出,隨血液回流,脂肪栓塞常發生在最先經過的肺臟,病人會出現喘不過氣、血氧降低等症狀。這名少年脂肪栓塞未發生在肺部,卻意外卡在腦部;光田神經內科醫師黃炳鐘說,推測病患可能年輕,骨髓中的脂肪粒微小,通過肺部後隨血液流至腦部,沉積在左邊額葉與右邊顳葉,兩處都與情緒處理有關連,因此出現情緒症狀。這名少年出車禍後傷及腿部,但住院治療時卻是醫療團隊的頭痛人物,白天都在睡覺,晚上開始在病房吵鬧,對家人、醫護與看護善意叮囑都不屑、頂撞。嚴可倫與少年深談,並仔細觀察他有反應遲緩、意識怪異症狀,高度懷疑是骨折併發脂肪腦栓塞,導致病人出現失序行為與情緒不穩,安排核磁共振確診。「醫師謝謝您,我會努力康復好起來的。」少年治癒後恢復禮貌;嚴可倫說,這名少年很幸運,在支持治療下沉積脂肪粒逐漸由身體吸收,情緒恢復穩定,他也提醒骨折併發的脂肪栓塞好發在年輕人身上,因年輕人骨頭內油脂豐沛,若有異常行為要詳細檢查。
-
2021-02-01 科別.兒科
發燒該多穿衣服or少穿? 醫曝「正確答案」多數人都錯了
「唉呀~寶貝的身體怎麼那麼燙啊?」發燒的孩子病懨懨的躺在病床,還真是急慌了爸比媽咪的心。爸媽只要一發現孩子發燒,就怕頭腦也會跟著燒壞,變成智能不足,所以都急著退燒,但這其實是對發燒症狀認識不清,以訛傳訛所造成的不正確觀念。高燒不會燒壞腦 體溫過高是常見小兒發燒主因小兒科醫師盧英仁表示,通常小孩得了腦炎、腦膜炎或先天性感染等真正影響腦部的感染疾病時,才會導致腦細胞受損,而發燒只不過是伴隨這些疾病的一個症狀罷 了。通常41℃以下的發燒不會對腦神經組織直接造成傷害,極度高燒有時會使意識出現程度不等的異常,但目前沒有任何證據顯示,高燒本身會對神經組織造成永久性的傷害。為什麼會發燒?盧英仁說明,一旦人體因感染等各種疾病出現發炎反應時,發炎反應製造出的小分子會作用在體溫調節中樞,因而造成體溫的定位點上升,若是上升過於異常就是發燒。此外,另一種常見的小兒發燒,多半是身體沒有發炎、體溫定位點也沒有上升, 但因為身體熱量太多且來不及散熱而使體溫上升,這種情形稱為「體溫過高」;此種原因的發生,多半是太過保護孩子的爸媽,即便在炎熱的環境下,總是怕孩子著涼,依然給予多重衣服或包裹得很緊等。幼兒發燒的反應 這些情況別大意倘若當時幼兒體溫並未達到正常的體溫標準,就會感覺很冷、不自主地出現肌肉顫抖(以增加身體熱量,並讓四肢 血管收縮以減少熱量喪失)等症狀,因此,出現體溫升高卻手腳冰冷的迥異現象。盧英仁特別提醒,新生兒、小於3個月的嬰兒、先天性心臟病兒童、免疫缺損病童等發燒幼童,爸比媽咪千萬不可以掉以輕心,尤其若高燒超過41℃、發燒合併紫斑症狀的話,也要盡快帶給醫師診治。 幼兒發燒別驚慌 發燒照護4招倘若幼兒體溫上升的原因不是發炎性疾病,而是衣服穿太多或中暑之類的高體溫,對人體並沒有幫助,隨時都可予以退燒。至於是身體發炎反應而引起的發燒,盧英仁建議,若體溫並未太高,也沒有引起特殊的不舒服感時,就不需要積極退燒(尤其當體溫還沒超過39℃以上的時候)。爸比媽咪面對三更半夜時,幼兒突然的發燒不要驚慌,最好是先用溫度計(肛溫較佳)量一下體溫並記錄,才能送醫後,協助醫師判定症狀。若是安撫後,孩子比較能夠安穩入睡,就讓他好好休息睡到天亮;倘若孩子仍持續吵鬧不安,爸比媽咪可依照下述醫師建議的步驟處理,待天亮立即就醫診治:第1招、補充水分發燒時首先要補充水分,最簡單的方法是多喝水。盧英仁指出,尤其二歲以下的嬰幼兒有時會因水分攝取不夠,引起所謂「脫水熱」;由此可知,發燒需要多補充水分。此外,退燒後的人體流汗會散發體內多餘熱量,並因大量流汗而導致脫水,所以更應注意水分、電解質的適度補充。第2招、輕微發燒可躺冰枕若小孩體溫於38.5℃以下,可先行給予睡冰枕、洗溫水澡等方式來幫助退燒。值得提醒的是,因為酒精快速揮發散熱,會引起表層血管急速收縮,反而有礙散熱,所以,傳統老一輩使用酒精來擦澡的方式,並不適合作為退燒用途,以免產生不當的副作用。第3招、勿穿著厚重衣物發燒幼兒的衣服穿著和平常一樣即可,不用特別添加衣服,以免流汗太多反而更易脫水。此外,穿著的衣服應減少,才可幫助散熱,有出汗的話,可以用毛巾擦拭乾淨,以免幼兒著涼造成病情更加惡化 第4招、視情況給常備藥當小兒輕微發燒(體溫>38.5℃)時, 有非常嚴重的不舒服,那就先給予口服退燒藥 (如小兒普拿疼)。若吃完藥後發燒仍然持續,可讓孩子洗溫水澡;若是服藥後1小時, 仍然沒有流汗或退燒情形,則可加強給予栓劑。小於5歲的嬰幼兒發燒常伴隨有熱痙攣(抽筋)的併發症,尤其是最常發生於6個月∼5歲的小孩。若是發燒溫度超過 38.5℃,並在24小時內發生熱痙攣,且每次抽搐時間不超過15分鐘,一般都是良性的;本身若是熱痙攣體質的小孩,則應在發燒初期就服用退燒藥,並立刻就醫。盧英仁表示,口服退燒藥與栓劑兩者的效果一 樣,只差吸收速度不同;小朋友不建議打退燒針來退燒,因為曾有小朋友打退燒針導致過敏性休克而致死的案例。正確量體溫 肛溫最接近身體內部真正溫度傳統習慣以「摸皮膚」來判斷有沒有發燒的方法很不準確,體溫計量出來的體溫比較正確,而測量的方法則包括肛溫、口溫、腋溫、背溫、耳溫、額溫等,其中又以「肛溫」最接近身體內部真正的溫度。耳溫與肛溫的相關性很高,必要時可取代肛溫;但必須注意3個月大以下嬰兒的耳溫常不準確,5歲以上的孩童才能量口溫。由於口溫和腋溫容易受到皮膚黏膜及血管收縮的影響而偏低,所以,口溫平均比肛溫低0.5℃,腋溫平均比肛溫低 0.8℃。用額溫槍或紅外線測量發燒的皮膚表面,常有嚴重低估真正體溫的現象,並不建議常規使用;盧英仁建議,1個月大以下或體重很低的新生兒,可考慮量肛溫。延伸閱讀: ·量體溫有眉角! 一張圖秒懂5種測量方式發燒標準 ·發燒別急著吃退燒藥! 分3階段處置才能加速康復
-
2021-02-01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廈門通報確診 指揮中心:血清抗體陽性疑入境台灣前已感染
廈門通報一例自台灣出境的新冠肺炎確診個案。指揮中心今天說,個案過去一年在境外時間多,10月28日入境台灣後今年初又出境,且血清抗體陽性,可能10月入境前已感染。中國福建省廈門30日通報2例新冠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境外輸入確診病例,其中一例為台灣籍,23日搭機抵廈,入境時無症狀,經過3次檢測,才在最後1次驗出陽性反應。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下午在記者會回應上述議題時表示,目前瞭解上述個案為50餘歲台灣女性,但目前還沒聯繫上個案。目前僅知過去一年,這名個案2020年2月20日就從台灣出境到10月28日再入境,今年1月23日再出境。莊人祥說,當然有一個可能是,個案在去年10月底入境時就已經被感染。因從新聞上知道,23日在廈門檢查,核酸檢驗有2次陰性,血清抗體陽性,28日才判定核酸檢測陽性。莊人祥表示,其他細節都還不清楚,通常此類案子需要3、4天,聯絡上還要做後續接觸者的調查才能釐清。
-
2021-01-31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長照2.0能照顧居家隔離者? 專家:建議14+7暫停服務
部立桃園醫院群聚事件已19人染疫,昨日新增的4例中,有3位是案863護理師的家人,該名護理師的婆婆案907於1月29日深夜時過世。該家庭一家7口已有6人確診、1人已在隔離中,若家中有長者居家隔離或是自主健康管理,家人在照顧時應如何避免染疫風險?獨居者使用長照2.0服務,照護員能如何防範?台灣長期照顧感染預防暨控制學會理事長李聰明表示,照護員都會有基礎防疫認知,應先用電話事先詢問被照護者是否處在居家隔離或自主健康管理期間,若是,應盡量延期照護服務,「最好是延到14+7」,被照護者居家隔離及自主健康管理時應暫停服務。針對實在需要「直接接觸」以進行照護服務者,李聰明提醒,應穿「拋棄式隔離衣、手套」等,使用完即丟,避免跨家戶服務時,恐造成他人染疫。李聰明補充,在上述有風險時期進行照護時,照護員應先「了解服務對象可能產生的風險」,他表示,可能會有兩種情形,一是與被照護護對象直接接觸,二是不會直接接觸。李聰明舉例,若服務對象可能會有「咳痰」狀況,照護員除需身穿防護衣外,可能還需配戴護目鏡防範;若是需要協助淋浴,防護衣有分防水及沒防水,「應穿防水防護衣」較保險。另還有一些可能不一定需要接觸照護者的情形,李聰明指出,像是送餐服務等,仍可以請照護員將餐點送到門口,再以簡訊通知服務對象領餐,避免直接接觸。
-
2021-01-31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阿斯特捷利康疫苗延遲交貨 德揚言採法律行動
藥廠阿斯特捷利康延遲交付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苗造成緊張,德國政府今天揚言,將對未如期交貨給歐盟的多個實驗室採取法律行動。德國經濟部長阿特麥爾(Peter Altmaier)告訴世界報(Die Welt):「倘若最後是這些公司未遵守義務,我們就必須決定法律後果。」他又說:「沒有任何公司可冷落歐盟,獨厚另一個國家。」法新社報導,最近數週來,英國與瑞典合資的阿斯特捷利康因疫苗交付進度落後,而與歐洲多國領袖的關係緊繃。阿斯特捷利康表示,由於他們歐洲廠房其中一間出了問題,今年首季對歐盟的交貨量只能達到原先承諾的1/4。布魯塞爾當局曾暗指阿斯特捷利康在疫苗配送作業上偏袒英國,而犧牲了歐盟。歐盟一度揚言將限制疫苗出口至北愛爾蘭,推翻英國脫歐協議中允許商品自由流動愛爾蘭邊界的部分;但在英國首相強生(Boris Johnson)表達「嚴正關切」後,歐盟打消此舉。遭砲轟的藥廠不只阿斯特捷利康。上週,義大利也揚言要對美國輝瑞大藥廠(Pfizer)採取法律行動,理由也是疫苗交貨時程延宕。歐盟已於29日批准阿斯特捷利康疫苗在歐盟區內使用,這是繼輝瑞-德國生技BioNTech、美國莫德納(Moderna)疫苗之後,第3支獲准在歐盟使用的COVID-19疫苗。
-
2021-01-31 科別.耳鼻喉
喉嚨有痰要咳出來嗎?醫提點正確做法
每當季節交替之際,天氣忽冷又忽熱,最容易引起感冒症狀。林太太是育有兩名子女的家庭主婦,最近得了感冒久咳不止,而且咳到肚子痛,甚至還有漏尿的情況發生,她趕緊就醫,檢查之後醫師告訴她這是感冒引發的「急性支氣管炎」。 支氣管炎 可分急性、慢性支氣管炎是指連接氣管和肺部的小氣管發炎。家醫科醫師羅佳琳指出,人體的支氣管黏膜上有微小的纖毛,有黏性分泌物潤滑,用以淨化吸入的空氣,支氣管發炎時,因受刺激分泌過多黏液,因此,導致呼吸困難或咳嗽。支氣管炎可分急性與慢性兩種。急性支氣管炎的發生,多為病毒、細菌感染所引起,通常伴隨感冒症狀;慢性支氣管炎的成因則包括抽菸、吸入二手菸、空氣污染等,而哮喘、肺氣腫和其他慢性肺部疾病也會引發慢性支氣管炎。久咳超過3個月是警訊 「痰」要咳出來 臨床上慢性支氣管炎的判定,通常是指1年之內持久痰咳超過3個月以上,且連續2年時間。羅佳琳說,急性支氣管炎症狀,通常在上呼吸道感染4至5天後,出現咳嗽有痰、輕微發燒、感覺疲倦、胸悶或胸口不適、呼吸困難、喘鳴等症狀。羅佳琳提及,支氣管炎的症狀和感冒症狀可以說非常的相似,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症狀,就是會出現惱人的「咳嗽」問題,而之所以會咳嗽,主要是因為體內有「痰」,所以要將它咳出來。 當病毒棲息在支氣管時,體內會分泌黏液(也就是痰),這種黏液是含有「溶菌酶」的酵素,「溶菌酶」是跟白血球殺菌時的武器是一樣的,所以當我們的體內出現痰,通常都是有發炎的症狀,而那些痰就是白血球和病毒(細菌)奮戰後所剩下的廢棄物,因此,有痰一定要吐出來、清乾淨,才不會讓發炎的症狀惡化。 通常半個月可痊癒 治療不當恐影響心臟功能 急性支氣管發炎反應通常是暫時性的,當感染或刺激物消失,發炎反應也會慢慢緩解,只要經過完整的治療,通常可以在半個月內痊癒。不過,羅佳琳進一步說明,伴隨感冒症狀的急性支氣管炎,若治療不當或不完全,也有可能轉變成慢性支氣管炎,嚴重的還可能導致支氣管擴張症、肺氣腫,甚至影響心臟功能。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支氣管炎與氣喘不同之處在於,急性支氣管是濕咳、痰多;而氣喘則是乾而無痰的咳嗽。 久咳、發生應就醫 理學檢查有無併發症因此,若發現感冒久咳不癒、有發燒等症狀時,就應該趕緊就醫接受治療,以免加重病情導致併發症的產生。然而,若急性支氣管炎發病接受治療 3週後仍未能痊癒,羅佳琳建議,應該去醫院做進一步的檢查,以確認是否有相關併發症的症狀出現,例如肺炎、肺氣腫、慢性支氣管炎或支氣管擴張症等。而若要預防支氣管炎,羅佳琳提醒,天冷時應戴上口罩、圍巾等,用以加強口、鼻、喉等部位的保暖,同時腳部的保暖也非常重要;除此之外,遠離過敏源、適當運動增加免疫力,且每天喝8-12杯水,以稀釋痰液,幫助體內的痰較容易被咳出,洗熱水澡也有助痰的排出。
-
2021-01-31 該看哪科.婦產科
需經麻醉、傷口恢復過程 剖腹產具短期和長期風險
自然產是胎兒經由陰道娩出,剖腹產則以手術方式切開孕婦腹部,從子宮裡取出嬰兒,侵入性較高、具有一定風險,風險隨剖腹次數增加而提高。理論上,若產婦未具備絕對的剖腹產適應症,醫師都會支持鼓勵產婦朝著自然產計畫努力,經適當評估,即便曾經剖腹產,下次也有機會安全順利地自然產。自然產導致母胎罹病、致命率,都低於剖腹產母胎醫學會創會理事長、長庚醫院婦產部教授主治醫師鄭博仁表示,站在健康促進和恢復觀點,都要謹慎考慮短期風險和長期風險。自然產導致母胎罹病、致命機率都比剖腹產低,剖腹產需要經過麻醉、等待創傷恢復的過程,具短期和長期風險。鄭博仁表示,短期風險例如併發症、感染,傷及其他正常器官或組織,長期除了提高下一胎懷孕生產風險,也會留下一些後遺症,例如有些人剖腹後月經型態改變,因為經血可能滯留在子宮下段的疤痕裂隙,影響經血排出。若無絕對適應症,醫師和產家都值得為自然分娩努力;但若出現胎位不正、有危及產婦的高風險因素,例如子癲前症等,合乎剖腹產適應症,還是得接受剖腹產,兩害相權取其輕。併發症機率雖較高,但高齡產婦也有機會自然產婦產科醫學會秘書長、馬偕醫院婦產部資深主治醫師黃建霈表示,許多人誤以為「剖腹安全、自然產不安全」,其實這是迷思,主要是考量適應症,不必要的剖腹產,就不應該開。很多人以為高齡產婦剖腹較安全,這也是迷思,他曾接生49歲生第一胎的自然產案例。黃建霈表示,高齡產婦出現孕期併發症的比率較高,例如妊娠毒血症,因此而需要剖腹,也使高齡產婦剖腹比率變高,但這不代表高齡就一定要開刀。前置胎盤分四等級,輕等級仍可試試自然產此外,前置胎盤是剖腹產適應症之一,乍聽很危險,其實分四個等級。黃建霈表示,最嚴重的兩個等級必須剖腹,但較輕等級仍可試試自然產,醫師通常會提醒產婦,如果胎盤位置較低,有可能需要臨時剖腹,產後大出血機率也會提高一些。2019年美國婦產科醫學會(ACOG)建議指出,若曾出現前置胎盤,每次剖腹產發生植入性胎盤(胎盤不正常緊密附著子宮肌肉層)的比率倍增,第二次懷孕增為1.3倍,第三次懷孕2.4倍,第四次懷孕9倍,第五次懷孕9.8倍,第六次以上29.8倍,如果有產婦有意願剖腹,醫師務必要與她討論未來的生育計畫,包括不預期懷孕的可能性。第一胎剖腹,第二胎想自然產,先評估子宮破裂風險黃建霈表示,現在漸漸有愈來愈多產婦第一胎剖腹,第二胎想嘗試自然生產,臨床上叫做剖腹產後的經陰道生產(Vaginal birth after cesarean;簡稱VBAC),兩胎懷孕時間相隔半年以上,便可考慮。但黃建霈也提醒,仍要看上一胎剖腹的原因。如果是因為骨盆狹窄等原因剖腹,這胎VBAC成功率只有一半;如果前一胎胎位不正,這次胎位正常,VBAC成功率高達80%。黃建霈提醒,VBAC有子宮破裂風險,若上胎剖腹的傷口是橫開,這胎VBAC子宮破裂機率0.5%,若是直開,風險高達25%,一旦破裂,母嬰都有生命危險,所以雖然機率低,產婦大多仍會卻步。鄭博仁表示,接受VBAC之前,可評估子宮破裂風險,以超音波觀察子宮條件、胎頭大小等,評估和溝通的過程相當花費時間,加上去有風險,即便「推廣VBAC」是各國努力降低剖腹產率的重要策略,在台灣接受度仍低。前置胎盤分四級1. 低位性前置胎盤是胎盤未蓋住子宮頸內口,但位於子宮下段。2. 邊緣性前置胎盤指胎盤蓋住子宮頸內口的邊緣。3. 部分性前置胎盤指胎盤蓋住部分子宮頸內口。4. 完全性前置胎盤為胎盤完全蓋住子宮頸內口。●等級1、2可嘗試自然產,等級3、4建議剖腹產。不管怎麼生 想要生得順 體重控制最重要黃建霈表示,無論自然產或剖腹產,現在臨床上都會跟產婦說「要生得順,體重控制最重要。」1. 體重控制得宜產婦和胎兒的體重若能控制得宜,不要過重,可減少很多生產併發症和風險。2. 要吃對不是吃多很多人以為孕婦要多吃才有營養,但其實重點不在吃多,而是吃對。黃建霈提醒,葉酸、鐵等微量元素,孕婦務必均衡攝取。3. 適當運動很重要運動量少不但提高合併症風險,產後憂鬱發生率也會上升。4. 產檢要做,但不是愈多愈好如果聽到有人推銷各種自費檢查或產品服務,應保持客觀,詳細了解其目的、評估必要性、費用,再做決定。※完整專題》健保大數據/自然產或剖腹產 準媽媽準備好了嗎?※剖腹產人次10大醫療院所排行,請點此
-
2021-01-31 該看哪科.婦產科
近三年剖腹產人數各級醫院多下降 診所大增
台灣進入晚婚晚育、生育率低迷的年代,複雜的社會變遷痕跡、當代產婦的特質,都可以從剖腹產的健保給付數據中看出端倪。自行要求剖腹人數,診所三年內增加近900人次健保署統計,106到108年的剖腹產率從34.1%攀升到35.1%,其中自行要求剖腹產人次從3478人次增至3936人次;自行要求剖腹人數在各級醫院都下降,但在診所,三年內持續增加近900人次。診所剖腹產率也明顯高於各級醫院。綜觀108年全國剖腹產人次最高的40間各級院所,第一名是林口長庚(1885人次),但若將診所前五名的三家禾馨診所加起來,達2531人次,超越林口長庚,恐才是真正的全國之冠。以剖腹產率看,最高前十名依序是木生婦幼(80%)、菡生婦幼(67%)、馨悅婦產科(61%)、王立文婦產科(51%),成大醫院(48%)、禾馨內湖診所及童綜合醫院(47%)、育禾婦幼診所(46%)、禾馨新生及茂盛醫院(44%)。高風險產婦多的醫院,剖腹產率未必較高台灣婦產科醫學會秘書長、馬偕醫院婦產部資深主治醫師黃建霈分析,一般來說,剖腹產常見於高危險妊娠及生產,比較適合在醫院,診所剖腹比率高,可能是診所配合度高,例如可接受「看時」剖腹,也可能是診所人力及各科資源不如醫院,擔心自然產緊急變化處理不來,傾向剖腹避免醫療糾紛。另外,少子化也改變產婦想法,捨得花錢購買優質服務,許多診所看準需求,行銷一條龍服務,例如附設月子中心,這些是一般醫院較不會提供的配套。母胎醫學會創會理事長、長庚醫院婦產部教授主治醫師鄭博仁表示,通常高風險產婦都會轉診到大醫院,診所以低風險產婦為主,剖腹產率還這麼高,確實有待管理。其實高風險產婦多的醫院,剖腹產率不一定較高,例如接生量大的台北馬偕,一年剖腹產上千人次,剖腹產率僅28%;也有接生多但剖腹產執行很節制的診所,例如安安婦幼診所,剖腹產率也僅25%。近三年具適應症剖腹產人次變動不大,常見適應症依序是前胎剖腹、胎位不正、產程過長、胎兒窘迫。去年非自行要求的剖腹產中,有1萬8093人因前胎剖腹而再次剖腹;1萬1341人胎位不正;產程遲滯或胎心音窘迫加總1萬2806人。「新式產程」不過度干預產程進行,減少剖腹機率產房有所謂「吃全餐」,即產婦本來要自然產,等待子宮頸開,也持續內診,可以忍痛或已接受無痛分娩,但最後還是剖腹。鄭博仁指出,因產程遲滯或胎心音窘迫而剖腹的產婦,很可能就是「吃全餐」,但產程遲滯和胎心音窘迫的判定,與醫師專業和人格特質有關。如果了解「新式產程」進行判斷、膽大心細分辨胎心音是窘迫或生理性減速,知道如何處理生理性減速,又能營造良性溝通而不過度防衛的醫病關係,剖腹產的機會便降低很多。鄭博仁指出,1950年代建立的舊式產程,子宮頸口開到四公分就算進入活躍期,2014年美國婦產科醫學會與母胎醫學會共同發表新式產程,六公分才算活躍期。子宮頸口開至幾公分處於活躍期,非常重要,根據新式產程,就知道子宮頸口從四公分到五公分可能超過六小時,五公分到六公分可能超過三小時,低於這速度才算產程延長,醫師因此比較不會過度干預產程,按照舊式,產婦容易被判定為產程過長,建議剖腹,黃建霈表示,臨床上,「吃全餐」機率不高,大概不超過5%,有些是生到一半,小孩忽然心跳不好又缺氧,別無選擇、只能開刀。過去年代,生產造成的死亡率是百分之一,現已降到萬分之一,因為醫療進步,減少了99%的可能傷亡,所以非自然也不一定不好。黃建霈認為,民眾不需太執著自己的產程過長,醫師會給予專業判斷與建議,若想嘗試自然產,在沒有危險前提下,醫師會全力協助。台灣剖腹產率無明顯惡化,但仍有進步空間世界衛生組織建議的剖腹產率大約在10%到15%之間,但很多國家的數據都高於此數。鄭博仁表示,長期來看,台灣剖腹產率沒有明顯惡化,在亞洲,比韓國好,但比日本差,還有進步空間。根據各國經驗,重點在減少「吃全餐」的比率、提高剖腹產後自然產比率,從這兩個方向著手並妥善管理,剖腹產率就會下降。※完整專題》健保大數據/自然產或剖腹產 準媽媽準備好了嗎?※剖腹產人次10大醫療院所排行,請點此
-
2021-01-31 性愛.愛情診療室
「我一直要求她給我一點空間。」美國心理專家:很多人感情破局都因一個執著
「我一直要求她給我一點空間,但根本沒任何改善。」男生說。「我希望他能多放一點注意力在家庭上,他根本不了解我的需求。」女生回應。這類型的對話常出現在美國心理專家 Jeffrey Bernstein 的諮商室裡, 他發現很多感情的破局,都和太執著於「改變對方」有關 。我們可以接受同事有缺點,可以接受鄰居有缺點,也可以接受好朋友的缺點,但對於另一半的缺點卻特別挑惕。人的個性大致上呈現穩定狀態,認為愛情能改變一個人,是太過天真的想法。如果你參加過同學會,大部分都會聽到:「哇你都沒什麼變耶」這類的話,因為人真的不容易有大幅度改變。我們對另一半的批評和挑剔,雖然出發點可能是好的,但除了傷害到對方外幾乎沒什麼正向幫助,甚至會磨逝掉愛的感覺。那如果另一半的行為真的讓自己感到不舒服或感到失望,真的只能眼不見為淨嗎? Jeffrey Bernstein 建議可以這樣做:1. 讓接納促動改變如果你真心希望另一半可以改善某個缺點,首先要先做到接納。知名的婚姻治療專家 John Gottman 曾言:「人只有在自己真實的樣子被接納後,才會發生改變。」當人受到批評或感受到不被喜愛,他們的防衛機制會啟動,維持現在的樣子。如果你總把焦點放在改變另一半上面,也會忽略掉關於自己的重要人生議題,阻礙了自己的成長。有時候將手鬆開一些,反而更能抓住某些東西。2. 看見關係中正向的一面改變對另一半的看法,就能改變兩人在關係中的處境。這不代表要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或忍受對方不合理的對待,而是關注這段關係符合期待的部分,如果你對伴侶有 80% 是滿意的,20% 是不滿意的,執著於那 20% 而傷害到兩人之間的情感是划不來的。3. 成長心態很多人習慣以二分法來看待事物,比如這個伴侶是好或不好,這個人做的是對的還是錯的,然而,所有人都是不完美的,若用二分法來看待另一半,則容易因為一個小缺點而否定你的另一半,這似乎太過嚴苛了。如果用成長心態來看待,你會發現對方有微小的正向改變,也會對另一半更加寬容仁慈。愛情的本質是兩人之間的親密感,別讓人性中的不完美,阻擋了兩人之間的情感連結。參考資料:1.《Psychology Today》:The Biggest Reason Why Relationships Fail2.《The Guardian》:Don’t try to change your partner – and four more ways to strengthen your relationship※本文由《VidaOrange生活報橘》授權刊登,原文出處:「我一直要求她給我一點空間。」美國心理專家:很多人感情破局都是因為「一個執著」
-
2021-01-31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疫情升溫 黃偉哲取消春節廟宇發放福袋行程
新冠肺炎疫情升溫,台南市長黃偉哲今天下午透過臉書宣布取消農曆春節廟宇發放福袋行程,也希望廟宇社團暫停大型群聚活動。黃偉哲今天下午以「嚴謹防疫過年、天天平安過日」為題宣布,「取消春節廟宇發放福袋行程」、「春節福袋改採線上發放,近日公布辦法」、「勸導廟宇社團暫停大型群聚活動」、「加強各市場商圈夜市消毒及清潔工作」、「非病患及醫療人員,請避免進出醫療院所及護理、長照機構」等。黃偉哲指出,難免有些人抱怨提升防疫措施帶來的不習慣,但他要請市民諒解,一定要相信專業,抱持信心,凝聚共識挺醫護,團結支持防疫工作。面對全世界嚴峻的疫情,更要珍惜台灣相對的平安,安心過年,更要健康過日。台南市政府衛生局今天也發布新聞稿指出,配合中央防疫及因應北部某醫院群聚感染,過年期間又南北移動頻繁,2月1日至2月28日,台南市市3家精神護理之家(衛生福利部嘉南療養院附設精神護理之家、高雄榮民總醫院台南分院附設護理之家及文華精神護理之家)、住宿型長照機構(老人安養養護115家、教養機構25家)全面停止面對面接觸探病。衛生局建議家屬改採電話或視訊方式關懷家人,衛生局也將視疫情變化滾動式檢討,機動調整,若疫情緩和將提前開放探病,如果疫情更加嚴峻,將採取更嚴格的管制措施。假如有特殊探視需求,經醫師專業評估有急迫性及必要性,可由機構視個案狀況處置。
-
2021-01-31 新聞.健康知識+
關窗洗澡小心一氧化碳中毒! 一張圖看懂對人體影響
天氣寒冷,小心潛藏居家的隱形殺手!消防署指出,一氧化碳是一種無色無味的氣體,中毒後的症狀不易被察覺,呼籲民眾使用燃氣熱水器時,若有頭昏、噁心、嗜睡等身體不適情況發生,請立即停止盥洗,打開通往室外的窗戶通風,關閉燃氣熱水器,身體嚴重不適時,請先前往通風良好的室外環境,再打119電話求助。 一氧化碳中毒 不是瓦斯中毒 何謂一氧化碳中毒?消防署指出,一氧化碳是一種無色無味的氣體,中毒後的症狀不易被察覺,因而成為潛藏於居家環境中的隱形殺手。一般人在吸入過多一氧化碳後,經常只有疲倦、昏眩等輕微不適症狀,不自覺中毒的狀況下,在昏睡中死亡。一氧化碳中毒常被誤認為「瓦斯中毒」,事實上,國內液化石油氣及天然氣均依法令添加甲硫醇或二乙基硫作為警示劑,使得原本無色、無味的氣體附有顯著臭味,一旦瓦斯外洩,民眾易於察覺及時採行應變措施,不易造成災害。 搶先與血紅素結合 形成一氧化碳血紅素 消防署指出,一氧化碳對血液中血紅素的結合力為氧氣的200至250倍,因此會取代氧氣搶先與血紅素結合,而形成一氧化碳血紅素(COHb),降低血紅素帶氧能力,這時體內組織無充足含氧,因而產生各種一氧化碳中毒的症狀。 一氧化碳中毒 嚴重恐致死 美國國家消防協會NFPA(National Fire Protection Association)編著之防火手冊,提出一氧化碳含量對於人體吸入時間及中毒症狀如下: 0.005%(50ppm):8小時內無明顯症狀。0.02%(200ppm):2-3個小時產生輕微頭痛。0.04%(400ppm):1-2小時會頭痛、噁心。0.08%(800ppm):45分鐘會頭痛、噁心、暈眩;1小時會昏迷。0.1%(1,000ppm):1小時會失去意識。0.16%(1,600ppm):20分鐘會頭痛、噁心、暈眩。0.32%(3,200ppm):5-10分鐘會頭痛、噁心、暈眩;30分鐘會昏迷。0.64%(6,400ppm):1-2分鐘會頭痛、暈眩;10-15分鐘會昏迷並有可能會死亡。1.28%(12,800ppm):1-3分鐘會昏迷並有可能會死亡。 頭昏噁心嗜睡 保持室外通風,再打119求助 消防署呼籲,使用燃氣熱水器時,若有頭昏、噁心、嗜睡等身體不適情況發生,請立即停止盥洗,打開通往室外的窗戶通風,關閉燃氣熱水器,身體嚴重不適時,請先前往通風良好的室外環境,再打119電話求助。如果發現家人或朋友有一氧化碳中毒患者時,態度應保持冷靜、迅速急救,直到救護車到場急救。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圖文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延伸閱讀: ·天冷3大危險時刻小心猝死! 睡覺、脫衣都要注意 ·天冷猝死人數攀升! 生活「5習慣」死亡機率比一般人高
-
2021-01-3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部桃群聚擴散桃園另家醫院 指揮中心:非新起醫院群聚
部桃群聚事件今天一口氣新增四人確診,其中一人是染感源不明部桃12樓住院患者案889院內接觸者(案908)確診,案889出院後不適到「桃園另一家醫院」就診,案908為同診間病患的陪病者,部桃群聚擴散「桃園另一家醫院」,但指揮中心並無將此定調為新一起醫院群聚。案889為本國籍60多歲男性,今(2021)年1月8日至11日期間因其他疾病住院, 住院期間由案890陪病,1月11日出院;案889於1月16日至18日期間有出疹,就醫後症狀改善,20日起出現發冷、疲倦等症狀,23日因其他疾病到「桃園另一家醫院」就醫。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案908於1月23日陪伴其母親看病,案889約上午九時四十五分抵達醫院,其曾與案889待在同一診間接觸時間約20分鐘,案908在幫母親領藥時期,案908母親與案889待一起更久、更接近,但其母檢驗為陰性,會持續關注其健康狀況。醫院環境採檢後,將進行消毒。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目前案889與案908在「桃園另一家醫院」的染疫事件,並非為新一起醫院群聚,屬於候診接觸感染,「桃園另一家醫院」已在防火牆內,匡列該院需居家隔離者及相關感染管控,「桃園另一家醫院」疫情定位將再釐清。
-
2021-01-3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部桃專案獎勵金出爐 收部桃患者醫院最高加1倍獎勵金
部桃院內群聚事件發生至今已過半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日前說明將祭出「部桃專案」,但僅說明部桃院內醫事人員獎勵辦法,今公布協助收治部桃轉出患者及治療被註記的曾赴部桃民眾,其醫療院所也可獲取防疫獎勵金,收治一名部桃患者,最高可加成100%的獎勵金,最快過年前核發第一筆獎勵。衛福部醫事司今公布部桃專案之防疫獎勵金,醫事司司長劉越萍表示,該獎勵金的規畫,主要是依照「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醫療照護及防治發給補助津貼及獎勵要點」規定,如同先前指揮中心公布,凡是在部桃執勤的醫事人員皆有獎勵金。治療新冠肺炎患者的部桃醫師每人每天發給1萬元、照顧新冠肺炎患者的護理師每人每班給予1萬元、協助治療新冠肺炎的專責醫事放射師及感染管制人員每人每月1萬元。同時也將提撥獎勵費用給予院方,院方將提撥一定比例給予該院行政人員、社工、清潔人員等。劉越萍表示,因應部桃院內群聚事件,指揮中心啟動「部桃清空計畫」,總計轉出169名原在部桃住院的患者,協助收治這169名患者的醫療機構,同樣也有獎勵金。收治患者的醫院,在治療部桃轉出患者的期間,申報的健保費用將加成100%。健保署署長李伯璋表示,假設協助收治住院一位部桃患者,總計申報1萬點(一點不等於一元),健保將加碼給予1萬點,該院可收到2萬點的健保費用;加碼的部分,並非從健保總額提撥,而是從防疫基金撥款,不會影響到總額。除了收治部桃住院患者的醫療機構,有獎勵金可以拿,因應部桃專案總計註記2萬2312人,需自主健康管理。劉越萍表示,由於健保卡註記這些民眾,擔心影響被註記的民眾就醫權,協助診治被註記的民眾之醫療院所,其申報的健保費則加50%。劉越萍強調,協助診治被註記的患者有獎勵金,不代表醫療院所有「無故拒診」的權利,註記的目的是希望醫療院所能強化詢問接觸史等,若醫療院所有拒診的情形,將依醫療法規定予以處罰;若是需要開立轉診採檢,開立電子轉診單也需要通知當地衛生局。劉越萍表示,協助收治住院患者的健保費用提撥會採「預撥制」,過年前第一筆費用一定會提撥出去;至於協助診斷被註記的部桃患者,則由健保署直接勾稽,核發健保費用,醫療院所毋需額外申報。
-
2021-01-30 養生.聰明飲食
春節蘿蔔糕當正餐吃 營養師:毋湯!血糖易飆升
農曆春節將至,豐原醫院營養師賴侑伶提醒糖尿病患者要注意,往年10位患者中有6人因血糖控制不好再回到醫院就診,因為常在春節期間一餐吃很多,下一餐吃很少,造成血糖明顯起伏,有的還將蘿蔔糕當正餐在吃,害得血糖一下子就升高。豐原醫院營養師賴侑伶表示,蘿蔔糕和飯都屬於澱粉類食物,3塊蘿蔔糕等同7分滿的白飯,年後常有阿公、阿嬤的糖化血色素升高,正常值7,卻多出正常值1至2%,主要是將7、8塊蘿蔔糕當一餐正餐吃,其他蛋白質、蔬菜也沒有補充,造成血糖一下子上升。賴侑伶說,或是以為午餐吃很多,晚餐改吃清淡少一點,以為血糖會回到正常值,但往往忽略血糖下降速度並不會那麼快,反而容易造成血糖控制上出問題,出現頭暈、口渴、疲倦、尿多等症狀。賴侑伶說,春節期間血糖並沒有放假,慢性疾病患者、糖尿病患者都應該注意血糖、血壓的控制,含醣食物及高鹽食物要盡量避免食用,三餐均衡飲食,才能減少春節後血糖攀升。
-
2021-01-30 養生.聰明飲食
雞湯、滴雞精滋補養身,什麼時候喝吸收好? 專家揭「一天最適合時段」
新冠肺炎讓2020年成為最艱難的一年!新的一年,一定要維持健康、增強體力,才能面對未來更多的挑戰。專家說,提升身體抵抗力,就不容易受病毒侵擾!研究指出,均衡飲食是增強免疫力並降低感染風險最務實的方法之一。藉由營養攝取,提升免疫力是健康根本之道。而傳統食補認為,喝「雞湯」能滋補養身,生病要喝、虛弱要喝、孕期要喝、產後當然也少不了!喝雞湯養生 滴雞精滋補效果更好因為雞湯富含優質蛋白質、必需胺基酸及多種維生素、礦物質及菸鹼酸等營養素,適合體質虛弱者補身;而不加一滴水,高溫逼出雞隻精華的「滴雞精」,滋補效果更優異。記憶中,媽媽都會在家自製滴雞精。一早上市場買隻溫體雞,現場請老闆將骨頭剁碎;回家後,在蒸盤上放兩支筷子,把雞攤開架在筷上;蒸個1~2小時,再撈掉油脂,才能取得珍貴滴雞精。烹調過程不加一滴水,而是利用高溫逼出雞隻精華,慢慢地滴出來那碗香濃「原汁」。媽媽總叮嚀,喝下一碗就是攝取了整隻雞的營養精華!隨著現代人生活型態改變,越來越多家庭無法空出時間煮雞湯、滴雞精,來為家人進補。 喝滴雞精 早晨空腹吸收效果佳隨著生活型態改變,對於時間就是金錢的現代人來說,熬煮雞湯耗時耗工,成了生活難事;且熬煮的雞湯,為了呈現香濃滑順口感,必需保留雞皮、雞油一同烹調,讓雞湯顯得油膩、熱量高。所以,越來越多人選擇購買可常溫保存的滴雞精,食用方便、即開即飲,不受時間地點限制,是健康者滋補強身、恢復元氣的絕佳選擇,輕鬆幫全家人補充營養及體力。何時喝滴雞精效果最好?專家建議,早晨空腹時飲用,吸收效果最佳;下午5點前,在有點餓又不會太餓的情況下,也是飲用好時機;除此之外,也適合進入副食品期的寶寶食用,當作雞高湯加入寶寶粥烹煮,美味又健康。(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圖文授權提供/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專案組)延伸閱讀: ·紅蛋比白蛋營養?一天只能吃一顆蛋? 營養師破解3大常見雞蛋迷思 ·雞打「生長激素」才長那麼快?含抗生素要少吃? 解析3個最常被問的雞肉迷思
-
2021-01-3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部桃專案已通知1600人採檢 鄭文燦重申防疫沒有假期
部桃群聚至昨日連5天本土0確診,而部桃專案回溯解離對象,目前已通知篩檢1600人,桃園市長鄭文燦今在防疫會議重申,疫情還沒結束,仍要維持戒慎恐懼態度,部桃專案匡列近4000人、居家檢疫達5000人,每個環節都不能馬乎,因此周六、周日假期仍要開防疫會議,因為疫情沒有假期。鄭文燦表示,雖然連續幾天都沒有本土確診案例,但疫情還沒結束,希望整個防疫團隊都要站戰戰兢兢、戒慎恐懼,把每個環節都防堵好,防疫不能有破口,所以這次部桃專案匡列近4000人,要把追蹤、隔離做好,居家檢疫達5000人,大家都很辛苦,防疫仍要高標準。鄭也說,今天雖然是星期六、明天星期天,但一樣要開防疫會議,把每一項工作檢查、追蹤好,該做的工作不能馬乎。桃園市衛生局統計,截至昨天為止,全本共通報2764例,包括121例確診、2604例排除、39例尚待研判結果,疑似新冠病毒感染送驗有1萬8146例,居家隔離列管4698人,累計解除3451人,目前列管中1247人。另外,本土確診案接觸者有183名在集中檢疫場所、208名在外縣市,合計列管1637人,居家隔離者有症狀轉通報個案共2363例,其中13例確診。桃園市衛生局長王文彥說,部桃專案已通知居家隔離結束個案已經採檢1600人,另陽性個案出院後關懷情形有44案例,其中38人自述和生病前沒明顯差異,其餘人有經濟、情緒及適應障礙,目前有社工輔導中。王文彥說,目前已經進入流感期,1月30日起公費流感疫苗提供6個月以上尚未接種民眾接種至疫苗用完止,民眾可攜帶身份證及健保卡,就近前往本市13區衛生所或276家合約醫療院所接種疫苗。王指出,流感與新冠肺炎症狀相似,接種流感疫苗可降低就醫風險、幫助臨床鑑別診斷,因流感與新冠肺炎均可能出現發燒及呼吸道症狀,接種流感疫苗除了可減少罹患流感、降低住院機率,也幫助醫師臨床評估時可更快做鑑別診斷。
-
2021-01-30 科別.精神.身心
從你「半夜醒來的次數」竟可預測老後會不會失智?洪蘭:大腦有可塑性,但不喜歡一直變動
年輕不睡,老年失智我在改期末考卷子時,發現學生整體的表現不及以往的好。教學沒有成果,老師要檢討,所以我去找了學生談,結果發現大部分的理由是前一晚沒有睡好,一個甚至說,他的大腦在早上八點鐘無法運作。原來現在的學生已經習慣了晚上不睡覺,徹夜上網,等到天亮,別人去上班了,他們才去睡。因此期末考排在早晨八點,便考不好了。我聽了很不安,因為他們不了解,年輕時的睡眠品質會影響他們老了以後的認知能力。在所有的遺憾中,無知所造成不可逆轉的後果是最令人扼腕的,台灣早期的烏腳病是因為不知道砷毒的厲害,村民喝了有砷的井水;很多農民有白內障,因為不知強烈陽光對眼睛有害;最近的研究在追蹤受試者二十二年和二十八年後都發現,年輕時的睡眠品質會造成類澱粉蛋白(Beta amyloid)在神經細胞上的沉積,增加年老後失智症的機率。失智是個很可怕的病,哪怕只有一點點的可能性,都不應該去冒險,豈可為一時的任性,換得沒有尊嚴的老去?神經科學家很早就知道睡眠直接影響學習,睡眠時,大腦修補受損的神經細胞和組織;腦脊液與間質液的交換將大腦運作時所累積的代謝廢物運走(老鼠實驗顯示,睡眠時,類澱粉蛋白的清除功能增加百分之六十);分泌血清張素、正腎上腺素(此兩者跟學習有關)和生長激素(嬰兒如果今天睡得比平常多,四十八小時後會長高一點)。如果缺乏睡眠(尤其是作夢的速眼運動睡眠)會影響注意力和執行能力,使反應速度變慢。正常的睡眠可以幫助記憶的穩定(consolidation),整合白天所發生的訊息,促進創造力的激發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最主要是良好的睡眠可以延緩甚至翻轉認知功能的老化,提升情緒,減少憂鬱症的發生。目前至少有八個實驗發現睡眠品質和半夜醒來的次數(睡眠的片斷性)可以預測多年後的認知失調功能,五個研究報告與阿茲海默症有關。姑且不論這些實驗的設計是否有瑕疵、缺少控制組,至少它們都一致指出睡眠可以幫助認知整體的功能。尤其在慢波睡眠(slow wave sleep, SWS)階段,海馬迴與額葉對話,重新整理白天發生的事,增進神經突觸的可塑性,使記憶網路更綿密。睡眠如果不是這麼重要,演化怎麼會讓我們花這麼多時間去睡覺?(一個人如果活到85歲,他就花了二十五萬個小時或一萬天在睡眠上)睡眠研究的先驅,芝加哥大學的Alan Rechtschaffen教授說得好,「如果睡眠不是有這麼關鍵性的功能,它就是演化犯的最大錯誤」(If sleep has not serve such an absolutely vital function, then it is the biggest mistake the evolutionary process has ever made.)。大腦有可塑性,但不喜歡一直變動,因改變耗費資源,且多變易多錯,例如一直更改睡眠周期,會影響褪黑激素的分泌,增加乳癌的機率。人不要做會使自己後悔的事,年輕時,生活規律,有節制,盡量保護自己的大腦,不要老時後悔莫及。書籍介紹從大腦看人生作者:洪蘭出版社:天下文化出版日期:2018/01/19作者簡介洪蘭:台大學士,加州大學河濱校區實驗心理學博士,曾在加州大學爾灣醫學院神經科及耶魯大學哈斯金實驗室做博士後研究,在聖地牙哥沙克生物研究所任研究員,並在加州大學擔任研究教授。1992年回台,先後在中正大學、陽明大學任教,並為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創所所長。現為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講座教授,台北醫學大學及清華、交大、陽明、中央四校聯合系統講座教授。近年來有感於教育是國家的根本,而閱讀是教育的根本,先後到台灣大大小小一千五百所以上的中小學做推廣閱讀的演講。延伸閱讀: 防疫保單大評比》染病賠1萬、隔離賠10萬!醫師解析:7家防疫保單怎麼挑?
-
2021-01-3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葡萄牙防疫全球吊車尾 媒體爭相報導台灣防疫
葡萄牙疫情嚴峻,澳洲智庫評比全球防疫排名28日出爐後,引發最大週報「快報」及SIC電視台等媒體爭相報導,包括台灣在內的表現優異國受到媒體關注。總部位於澳洲雪梨的智庫「羅伊國際政策研究院」(Lowy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Policy)公布評比後,葡國媒體爭相報導台灣在內的防疫資優生,進行政策對比分析。葡國在滿分100分的評比中獲得38.9分,為全球98國中的第63名。葡萄牙28日統計,全境過去14天每10萬人新增確診1582人(台灣同一時間為0.2人),遠高於歐盟疾病管制中心新增「暗紅區」的500人標準,居全球之冠。「快報」(Expresso)及SIC電視台皆指出,雖然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新冠肺炎)疫情最初是在中國武漢爆發,但綜觀亞太區各國的平均表現在全球成績之上;歐洲的抗疫成果則是起伏不定,在首波大爆發之後一度成功壓制,但隨即又陷入疫情攀升與變種病毒的困擾。此外,各界有「極權國家防疫表現較佳」的迷思。但此份報告分析發現,非民主國家的疫情曲線在初期還算尚可,之後愈來愈差;民主國家則是剛好相反,中後期有改善,表現優於非民主國家。葡萄牙人口1000萬,28日新增303人染疫死亡、1萬6432例確診,雙雙創單日新高紀錄。截至29日,累積確診69萬8583例,其中1萬1886例死亡。葡萄牙國會已批准延長緊急狀態至2月14日,此為第10次執行的緊急狀態。總統德索沙(Marcelo Rebelode Sousa)告訴國人,葡萄牙鎖國狀態可能要延續到3月。有鑒於葡國需入院醫治及重症病患急劇增加,醫療系統已不堪負荷,加上日前發生地方醫院氧氣短缺事件,葡國總理柯斯塔(António Costa)領導的內閣有意向歐洲國家尋求協助,但總統德索沙仍盼先窮盡自身力量應對疫情。根據葡萄牙媒體報導,比利時、西班牙、盧森堡等國願向葡國提供協助;德國軍醫組成的代表團已抵葡,將分析葡國醫院所需協助。葡萄牙政府已公布往返英國飛機航班中斷至2月14日,本週與巴西間航班即將中斷。當地媒體預料,與美國間航班也極有可能中止。另繼歐盟執委會(European Commission)訂定標準,將葡國列為避免必要旅行的「暗紅區」後,德國政府也宣布將禁止來自變種病毒活躍的葡萄牙、英國、南非及巴西等國旅客入境。
-
2021-01-3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疫情延燒,6類營養素超級比一比 專家教你吃這些食物調節免疫力!
新冠病毒(COVID-19)疫情持續延燒,全世界都繃緊神經。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提醒,無論是何種病毒、細菌來襲,自身的免疫力永遠是第1道防線!不當飲食、心理壓力、空汙等因素,都會造成身體裡的氧化壓力,引起發炎,當身體長期處於慢性發炎狀態,就會降低免疫功能,易受病菌感染而生病。曬足太陽、攝取維生素D食物 降低呼吸道感染風險食品營養中心許惠玉主任引述英國國家衛生研究院2019年的報告,統合分析共15個國家、25項研究、含括10,933人的研究,指出維生素D能夠促進對抗病毒細菌的保護機制,可顯著降低至少1種急性呼吸道感染(感冒、流感、胸腔感染等)的風險。若要補充維生素D,可到戶外活動、曬太陽,讓皮膚接受陽光中的UVB光,幫助體內合成。但要提醒大家,就算陽光再強烈,待在室內隔著窗戶曬太陽仍是無效的,因為UVB光無法穿透玻璃,也就無法幫助維生素D的產生。因此建議1天曬太陽10到20分鐘,露出臉部、手臂等部位且不擦防曬乳,讓體內合成足量的維生素D,減少疾病感染風險。冬季天氣陰冷時,可受陽光照射的機會較少,加上常將身體包得密不透風,許惠玉提醒,此時飲食可多攝取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包含鮭魚、旗魚、鮪魚、沙丁魚、鯖魚、秋刀魚等含高油脂魚類,當中也含有免疫系統不可或缺的蛋白質,且魚油對體內抗發炎也有益處,攝取不足反而會使免疫功能受損。其餘如蛋黃、乳品(起司等)、內臟類(肝臟等)及蕈菇類(黑木耳、香菇等)也都含有維生素D。飲食搭配蔬果、辛香料 自體防禦更提升食品營養中心說明蔬菜、水果等植物性食物中含有各式不同的「植化素」,為人體無法自行製造的天然物質,具有抗發炎、抗氧化、抗癌等功效,可輔助免疫功能調節。許惠玉舉例2010年發表於《醫學的分子視角Molecular aspects of medicine》的研究:常見的十字花科蔬菜如綠色青花菜、白色花椰菜、高麗菜、芥藍菜等所含的「異硫氰酸酯」,能夠抗癌以及降低ROS(活性含氧物)所造成的發炎性傷害。而葡萄、藍莓、覆盆子、桑葚等水果中,也含有豐富的「白藜蘆醇」,能促進細胞的「自噬作用」,降低發炎性傷害,對於調節免疫功能相當有幫助。許惠玉提醒,香辛料也含多種植化素,例如大蒜、蔥及洋蔥等蔥屬植物所含的「有機硫化物」可抗氧化、降低發炎,讓免疫力更加分。2018年刊登於《分子學Molecules》的義大利研究指出,咖哩粉中常見的「薑黃素」能提升血清中的抗體、減少促發炎細胞激素的分泌,降低體內的發炎反應,並增加抵禦病原菌的抗體,有利於調節免疫力。從飲食、戶外活動著手 保固自身抵抗力國際免疫營養學會(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Immunonutrition, ISIN)於2020年發出聲明,建議飲食中要吃得多樣化、吃得均衡,特別是各色的蔬菜及水果,才能支持免疫功能。董氏基金會呼籲,防疫期間要特別注意攝取優質營養,應每天攝取足量的各式新鮮蔬果,以及適量高油脂魚類、肉類、雞蛋、乳品等蛋白質食物,再搭配大蒜、蔥、薑黃等辛香料一起烹調,幫助抵抗外來病原體。而市面上的營養補充劑,經常只能吃到特定營養素,不如天然食物中多元,建議還是從原態食物來做補充。最後提醒,想預防感染、抗疫,除了勤洗手、注意均衡飲食外,也要記得到戶外曬太陽增加維生素D、維持身體活動並保持社交距離,顧好自己的免疫力才是最佳的保身之道。★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
-
2021-01-3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唐鳳接受英國天空新聞網連線 分享台灣科技防疫
行政院政務委員唐鳳今天與英國天空新聞網(Sky News)實況連線,分享台灣運用「電子圍籬智慧監控系統」等科技方式防疫的成功經驗。澳洲外交政策智庫「羅伊國際政策研究院」(Lowy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Policy)28日公布COVID表現指數(COVID Performance Index),在成功控制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上,紐西蘭、越南與台灣在近100國中排名前3;英國與美國墊底,分居66與94名。天空新聞網主持人中午與唐鳳實況連線時表示,數據會說話,台灣目前確診不到千例,且僅7例死亡,希望唐鳳分享台灣防疫成功之道。唐鳳表示,她認為主要成功因素是台灣有2003年遭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重創的經驗,因此在2004年落實相關措施,所以這次不需要發布緊急命令。她表示,台灣早在2020年1月1日就開始實施中國武漢直航入境班機登機檢疫作業,再加上民眾已認知到口罩有助於防疫,並勤洗手保護自己免於沾染病毒,能更進一步降低R值(基本傳染數)。她也表示,台灣曾有很長一段時間,連續253天沒有本土案例,雖然之前出現確診,現在又重新計算,但今天已經是連續第5天無本土案例。主持人詢問英國與美國在哪些地方做錯了,應該借鏡台灣。唐鳳表示,2003年SARS爆發時,台灣的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曾因為溝通協調出現問題而各執其詞,因此理解到對於首度遭遇疫情的社會而言,應處疫情極為困難。她表示,強烈建議各國趁著記憶猶新,將疫情相關防治規範及程序制度化,如同台灣在2004年疫情過後,全盤檢視並建立傳染病防治指揮系統及「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啟動機制。唐鳳指出,台灣這次在應對疫情時,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每天召開記者會讓記者詢問衛福部官員任何問題、設置1922傳染病諮詢專線等措施,都是在2004年後制度化的成果。唐鳳也表示,雖然數位科技在防疫上確實扮演輔助角色,但最重要的還是勤洗手及戴口罩,再來才是數位科技。她表示,台灣多方運用數位科技,例如採行口罩實名制,讓民眾能在附近藥房及便利商店買到醫療用口罩,降低基本傳染率。此外,「電子圍籬智慧監控系統」可確保一旦居家檢疫者離開檢疫範圍,系統會發送簡訊給當事人及當地衛政單位,都是利用科技防疫。
-
2021-01-30 養生.抗老養生
擁有面對「孤獨」的能力!中年就要開始準備二件事,讓年老也能很幸福
隨著壽命愈來愈長,女性又活得比男性更久,獨自生活的那一天到來之前,該怎麼學會一個人也很快樂?內政部日前公布「107年簡易生命表」,國人107年的平均壽命為80.69歲,比106年增加0.3歲,再創新高。就性別來看,107年男性平均壽命為77.55歲,比前一年增加0.26歲;女性平均壽命則為84.05歲,增加了0.35歲。 隨著醫療水準提升、運動風氣盛行、食品安全意識抬頭等因素,國人平均壽命呈現上升趨勢,且長期以來,女性都比男性更長壽。以最新數據來看,女性平均比男性多活了6.5年。 受到高齡化、少子化等社會變遷影響,許多女性年老後都必須面臨獨自一人生活的情況。想要活得快樂,勢必得擁有面對「孤獨」的能力。問題是,該怎麼化解孤獨? 人本來就是孤獨的,一個人也能很快樂! 諮商心理師林靜君接受採訪時表示,老化並非一夕之間發生,而是一個歷程,某種程度上甚至是一種「失落的過程」。想要老後過得好,中年就要開始準備! 首先,必須接受自己正在經歷老化的事實,接受之後,就能敞開心扉學習因應的方式,即使年齡增長,也可以正面以對。 從本質來看,每個人都是獨立個體,人本來就是孤獨的。例如,面對死亡時,沒有任何他人可以代替我們,每一個人都只能獨自面對,這便是一種孤獨。 日常生活中,許多人害怕孤單,仰賴工作、維持人際關係等方式讓自己不孤獨,但這些都是對他人、對外在環境的一種依賴。既然人的本質是孤獨,學會與自己相處,靠自己就能享受生命的豐富,才是真正的不孤單! 林靜君建議,中年就要開始「一個人的練習」,一個人散步、閱讀、喝咖啡、看電影也不覺得孤單、難受,反而樂在其中,這樣才是靠自己的力量不孤單,靠自己就能陪伴自己,自己就有能力過得很快樂。 有自己陪伴自己,獨處也很幸福! 具體的做法是,有意識地去感受每次的「一個人」,並且刻意安排時間練習,例如每周撥出1~2小時單獨活動。若真的沒時間,利用下班的通勤時間也可以,並在過程中細細品嘗「此時此刻,我是一個人」的感受,看待外界人事物的感覺就會開始有所不同,相當奇妙。 多練習幾次,將會逐漸發覺一個人的樂趣,獨自一人,卻不孤單! 當然,想要打造健康快樂的熟齡生活,多交朋友仍然十分重要,但林靜君提醒,身處人群之中時,不見得就不孤單,有時,孤獨的感受甚至可能更強烈。 而且,當我們與他人在一起時,就會對別人有所期待,例如期待身旁的人與我們聊天、對我們說的話有反應,只要對方沒有按照我們期待的方式,強烈的失落感就會襲來。 學會獨處之後將會發現,獨處的我們並非孤單,因為總是有一個「自己」在陪伴我們自己,即使沒有他人的陪伴,自己也能很滿足。 因此,以下這兩件事應及早準備,最晚從中年就要開始,讓年老也能很幸福。 1. 練習一個人,感受自己的生命豐盛2. 培養興趣,享受一個人也很快樂 身心都健康,熟齡生活很美好! 人類正面臨前所未有的長壽現象,是人類發展史上的一種進步。若是生活品質良好,長壽不失為一樁好事,但若健康狀況不理想,長壽便成了一種折磨。 隨著壽命延長,民眾也愈來愈重視養生,但普遍以身體健康狀況為主,忽略了心理層面的健康,尤其是面對孤獨的能力。 所謂的「健康」應包含身心健康,身體強健之外,心靈豐富、精神獨立,才能達到真正的快樂,並且讓老化不再可怕,反而「老」得很有希望! ●原文刊載網址 ●延伸閱讀:.別人看不見的成長,都在獨處時!傾聽自己,釐清什麼該放下、什麼該繼續提起前進.50歲後累積感恩時光!15個值得收藏的金句,讓人生過得更輕鬆、被幸福感填滿.嫁個好老公就能得到一切?精神科醫師9句話告訴你,依附男人等於慢性自殺!
-
2021-01-3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2月1日起列車全面禁飲食 台鐵便當也不在車上賣了
交通部今天宣布,指揮中心已同意,將自2月1日起,雙鐵、客運、航空器等交通運具上,還有郵局內將全面禁止飲食。台鐵說,屆時將全面暫停車上台鐵便當販售,同步撤掉椅背網袋內的雜誌。台鐵說,為配合交通部暨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針對大眾運具提升相關防疫等級,自2月1日起列車上(觀光列車除外)禁止飲食。台鐵說,2月1日起全面暫停各列車上(觀光列車除外)台鐵便當、推車飲料、食品及普悠瑪列車上自動販賣機等各項販售服務,同時停止交付乘客票訂或電話訂購的便當,此外,將同步撤除普悠瑪列車上椅背網袋內「靚道」雜誌。台鐵說,已票訂便當的旅客得於乘車前或乘車日起1年內持原乘車票與便當券至車站售票窗口辦理便當退費或待車服人員於車上退款。另持行動票證的旅客,會於過乘車日後一個月內批次進行退款。台鐵說,感謝所有旅客的配合,並會持續努力做好防疫工作,也請大家給與第一線服務人員支持與鼓勵。
-
2021-01-30 癌症.大腸直腸癌
坂本龍一公開確診直腸癌 研究證實這樣吃減少罹癌風險
日本知名音樂家坂本龍一,日前透過臉書與官網,公布自身罹癌消息,在確診直腸癌後一度情緒消沉,目前已經完成手術,切除腫瘤,正在接受治療,此後的日子將會「與癌共生」,持續音樂創作。據國健署最新癌症登記報告顯示,民國107年大腸癌連續13年位居10大癌症之首,嚴重危及國人健康,研究證實,飲食習慣與大腸癌息息相關,如果多吃魚類與蔬菜,就能減少罹癌風險。2015年《內科醫學期刊》(JAMA Internal Medicine)1項美國大規模醫學研究顯示,吃素者能降低大腸直腸癌的發病率達22%,如果搭配健康吃魚,大腸直腸癌罹患率可降至一般人的43%。另1項Loma Linda大學所發表的大型研究,也證實了這個論點。研究人員針對7萬7,659名基督復臨會教友,進行長達7年多的研究。該派教友力行不吸菸、不喝酒、健康素食等生活原則。發現7萬多受測者中,共有380例直腸癌以及110例結腸癌患者,以素食和魚肉為主食的受試者,在結腸直腸癌的發病率降低最多達43%;吃素者結腸直腸癌發病率則比葷食對照組減少了22%。此外,以素食和蛋奶製品為主的人罹患結腸直腸癌的風險降低18%;吃全素者罹患結腸直腸癌的風險則是降低16%;若一半肉食、一半素食,風險下降為7%。腸胃科權威蕭敦仁表示,大部分民眾都知道多吃蔬果,攝取豐富膳食纖維,促進腸道蠕動,可以減少大腸癌風險,事實上,多吃魚肉,確實也可減少罹癌風險。醫師補充,魚肉中富含Omega-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具有良好抗發炎的效果,可以抵銷攝取紅肉所導致的體內發炎狀況。如果不想吃魚,建議多吃雞鴨等2隻腳肉品,少吃豬牛羊等4隻腳肉類。此外,飲食力求均衡,減少食用高溫燒烤、醃製、辛辣、高鹽、高糖、高熱量等食物,並養成運動習慣,步入中年之後,定期接受大腸鏡檢查,才能遠離令人聞之色變的大腸癌。★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
-
2021-01-29 科別.腦部.神經
睡前老是腳麻、腳麻有蟲在爬?當心不寧腿症候群作怪
睡前感覺腳麻腳癢有蟲在爬 當心不寧腿症候群 睡覺前腿腳感覺異常,活動後症狀消失又反覆出現?當心是否為「不寧腿症候群」。新北市立聯合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陳威志說明,不寧腿症候群的典型症狀是夜間睡前腳不舒服,出現麻麻的、癢癢的感覺。坐姿或臥躺時症狀更厲害,起身活動或走路後緩解,如此不斷反覆。少部份病人也會在手部發生。 陳威志表示,不寧腿症候群患者會因為腳部不舒服,導致無法入睡,且幾乎是每天晚上發作,造成生活上極大困擾。絕大多數病人自述症狀是腳麻、腳癢或感覺有蟲在爬。醫師解釋,不寧腿症候群讓病人覺得不舒服而想活動腳部,與入睡後腿部不自覺抖動的週期性肢體抽動不同,但二者之間有高度相關,有自覺症狀時,應進一步詢求醫師診斷。 不寧腿症候群發生原因 缺鐵性貧血或神經病變 陳威志解釋,引起不寧腿症候群主要有兩種原因。第一種屬於原發性的不寧腿症候群,可能與基因、家族遺傳史有關。第二種是次發性的不寧腿症候群,如缺鐵性貧血,懷孕、洗腎,糖尿病、巴金森氏症、中風病人,也有機會引起不寧腿症狀。 不寧腿症候群的診斷以臨床症狀為主,這時會透過抽血檢測是否有貧血、缺鐵問題,也可能多驗葉酸、甲狀腺指數。糖尿病族群則會接受神經傳導檢查,確認是否為糖尿病引起的多發性神經病變。 不過,有些缺鐵性貧血的病因較複雜,陳威志指出過去臨床上曾發現不寧腿病人的缺鐵性貧血,是腸胃道出血引起,而腸胃道出血的原因竟是腫瘤造成。須先找出病人缺鐵性貧血的原因,才能進一步加以處理。 不寧腿難入睡干擾日常生活 正確治療效果明顯 臨床上,缺鐵性貧血是造成不寧腿最常見的原因之一。陳威志表示,缺鐵性貧血造成的不寧腿,治療方式相對單純,通常透過補充鐵劑,1-2個月就能大幅改善,有些貧血病人血紅素尚未恢復正常,不寧腿症狀已經消失。 若是原發性的不寧腿症候群,通常會給予一種多巴胺接受體的促效劑,陳威志說明,這類藥物原用於巴金森氏症治療,表示這種不寧腿症候群的致病機轉,可能與多巴胺系統的功能異常有關。通常只需要睡前給藥,就能有明顯效果,患者不舒服的感覺很快消退,能夠正常入睡。另外,也可以使用抗癲癇藥物治療。 陳威志表示,不寧腿症狀群患者,易因為明顯症狀而無法入睡,嚴重影響生活品質,只要及早就醫檢查,給予適當的治療,都能有良好改善。此外,也建議避免過量攝取咖啡因、酒精、抽菸,以避免不寧腿症狀惡化。 《延伸閱讀》 .腳麻沒感覺,未必是血液循環出問題。醫:簡單4動作保養腳,久未改善速就醫 .手麻腳麻像針在刺?注意維生素B12缺乏警訊!掌握3-6周黃金治療期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1-01-29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阿中部長發文要大家別出門? 本人親自闢謠:我不po文
部桃事件人心慌慌,網上開始流傳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提醒大家別出門」的貼文,陳時中本人今天在記者會上親自闢謠,強調這是不實訊息,類似消息去年就流通過一次,疫情期間不會用個人名義在網路上發文,都會統一在記者會公布,呼籲「不要用我名義發假訊息。」陳時中表示,接獲來源不明疫情訊息,應先行查證,勿隨意散播,以免觸犯「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癌防治及紓困振興特別條例」第14條,或「社會秩序維護法」第63條第1項第5款規定,最高可罰300萬元。
-
2021-01-29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指揮中心同意 雙鐵等交通運具2月1日起禁止飲食
儘管國內疫情升溫,春節7天連假仍預估有出遊人潮。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表示,已同意交通部提出春節期間禁止販售高鐵自由座、限制台鐵站票總量,大眾運具及郵局禁止飲食等規畫。交通部今天說,指揮中心已回函,同意2月1日起實施交通運具禁止飲食,今天會做公告。因為涉及傳染病防治法70條之1,違規者可處3000到1萬5000元罰鍰,所以必需先公告。交通部昨天公布眾交通運輸五大加嚴措施,包含高鐵、台鐵(觀光列車除外)、公路客運、船舶(固定餐飲區域除外)、航空器(國際及兩岸航班除外)等運具內、或郵局營業區域內禁止飲食,若因生理需求須喝水、服藥、哺乳,應於食用完畢後儘速佩戴口罩;前項除外範圍內有飲食需求者,在與不特定對象保持社交距離或有適當阻隔設備情形下,得於飲食期間暫時取下口罩。針對雙鐵車票販售,2月8日至16日春節期間,高鐵取消自由座服務,改全車對號座銷售,預計釋出四六點七萬座位數。台鐵城際列車限制銷售站票數,每列次至多發售120位、每車廂至多站15位。此外,春節期間,航空站、台鐵、高鐵、客運、國道服務區、海運、觀光場域清潔消毒頻率全部加倍處理;秋冬防疫專案期間,台鐵、高鐵各車站大廳暫停或延期租借,並停止辦理各項活動,以避免群聚活動。觀光遊樂區部分,觀光局在去年清明連假時已有一套啟動的ABC人潮總量控管方案。當主題樂園人數達承載量五成為警告點、五成五為行動點、六成為管制點。按照不同等級,即時預警分流遊客。觀光局說,目前預估今年春節會較去年出遊人數下修,應變措施會按照去年清明連假的計畫辦理,只要指揮中心指示,就會立即啟動。至於訂房率,預計提前一周公布各地住宿率,彙整後將資料提供給指揮中心參考。交通部長林佳龍昨也指示,春節疏運請各運輸單位做好最萬全的準備,民眾可能改以自行開車返鄉。他下達全力提高雙鐵大眾運輸運能、加強宣導分流及路況即時通報、國道疏運措施再精進、以及做好外離島返鄉和收假運能準備與應變等指令,要交通部總動員,全力嚴防春運壅塞。
-
2021-01-29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Hello Kitty牛年特別款超可愛!7-11會員專屬「三麗鷗醫療口罩」限量預購2/3快衝
超可愛的三麗鷗醫療口罩又來了,而且這次是Hello Kitty牛年特別款!7-ELEVEN將於2月3日上午11點起於OPEN POINT App展開會員專屬「三麗鷗醫療口罩」限量預購活動,Hello kitty換上超可愛的乳牛裝扮或新年新裝,搭配繫著金色小鈴鐺的紅色蝴蝶結或是裝滿金幣的福袋,共有「牛運當頭」、「迎春納福」、「牛轉乾坤」等3款,每款更搭配不同色系耳繩,皆為雙鋼印醫療級平面口罩,每款12入裝OPEN POINT會員點數1點+199元,數量有限售完為止。7-ELEVEN「三麗鷗醫療口罩」2月3日上午11點起開放限量預購,開啟OPEN POINT App「點數加價購專區」點選活動商品進行兌換,並於付款期限前至具有醫療販售許可證7-ELEVEN門市完成付款即購買完成,每款品項每位會員限購1組,預購日+7天起到貨。農曆春節期間到7-ELEVEN採買以OPEN錢包支付更能聰明消費,2月10日至2月16日(小年夜至初五)持OPEN錢包綁定國泰世華信用卡購買CITY PRIMA精品系列可享第2杯半價,單筆滿500元回饋50點OPEN POINT,活動期間限量8萬筆回饋,1點等同1元購物金,可到康是美、速邁樂加油中心、博客來等14大通路當現金折抵消費。詳細活動辦法請上OPEN錢包官網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