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疫情嚴峻,本土確診病例破萬人,染疫死亡病例昨更達37例,創新高,整體疫況似未見趨緩,但衛福部草屯療養院醫師沈政男認為,透過發病人數趨勢來看,疫情降溫中,可審慎樂觀,當務之急,尤其雙北應重啟精準疫調、確實隔離。
沈政男今在臉書貼文指出,多數人甚至雙北首長看到每日確診數都維持在400、500例,似乎沒下降,覺得疫情陷入膠著,恐還有疫情高峰,其實應是誤判,因單就每日發布確診數評估,難以反映真實疫情走向,比較好的指標是每日發病人數趨勢。
而以每日發病人數趨勢曲線可看出,自5月初以來,疫情可分成3大高峰,分別落在17日因萬華茶室群聚的大爆發,24日因萬華群聚後確診暴增,篩檢塞車引發家戶感染,31日因上一波家戶感染的延續,之後發病人數就呈現下降趨勢。
沈表示,依最新疫情報告,截至3日止,全台Rt值為0.78,疫情正在降溫,大家能審慎樂觀,雙北也有樂觀條件,但須重啟做到精準疫調、確實隔離,別讓新增案例再傳播病毒,畢竟台灣去年守成,最重要的除全民戴口罩,就是匡列與隔離。
從中部發病趨勢來看,並未出現第二波高峰,就是因為所有發病案例因有疫調,接觸者被匡列隔離,未發生嚴重家戶感染;而雙北當時是因為首波高峰來不及疫調與隔離,但現在既然第一波萬華群聚疫情已經緩和,就必須恢復匡列與隔離。
至於也有人說,「從死亡率推估,有一半案例未被確診」,沈說,這要看你使用怎樣的死亡率,若使用去年的死亡率或全世界死亡率,其實並不正確,因為台灣這一波疫情是alpha變種,且染疫族群年齡偏高,不能用以往的死亡率來推估。
根據英國數據,alpha變種在60歲以上的死亡率約1.9%,而台灣已超過2%,顯然已高過英國數據。這是台灣醫療量能未能及時處理第一波萬華群聚感染,導致死亡率增加的最客觀證據。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