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09 養生.生活智慧王
搜尋
1
共找到
20712
筆 文章
-
-
2025-01-09 醫療.風溼過敏免疫
每年12萬人發作!天冷恐誘發皮蛇 莫名刺癢要小心
一波波冷氣團來襲,忽冷忽熱的天氣,易使人免疫力下降,恐誘發帶狀疱疹。國泰醫院家庭暨社區醫學科主任楊逸菊表示,帶狀疱疹又稱「皮蛇」,老一輩的常說「皮蛇長一圈就會死」。從醫學角度來看,長在身體兩側冒出大量水泡,容易增加其他感染風險而死亡。楊逸菊說,皮蛇是由「水痘-帶狀疱疹病毒」所引發,曾經感染過水痘的人,痊癒後病毒會潛伏在神經節內,當過度勞累、壓力緊張、季節變換導致免疫力下降時,病毒就會再度活化,從潛藏的神經蔓延至皮膚,呈現帶狀的紅疹與水泡。皮蛇發作時,初期表現大多僅有局部的皮膚刺、癢,外觀看不出明顯變化,常被誤以為是過敏、蟲螫或濕疹。當病程進展至一周左右,患部會開始出現群聚型紅疹,以及帶狀密集排列的小水泡,且有劇烈的疼痛,才能被確診出來,但疼痛不適已經影響生活品質,患部也可能過度搔抓而造成傷口潰瘍。統計資料顯示,台灣每年帶狀疱疹病例數約12萬人,終身發作的風險為32.2%,平均每10個人就有3個人會發作。急性發作時的劇痛,會讓人吃不下、睡不著、坐立難安,痊癒後還有可能留下慢性神經痛等嚴重後遺症。楊逸菊指出,早期診斷出帶狀疱疹,並在24至48小時內使用抗病毒藥物,能有效減緩急性發作期的嚴重程度與疼痛症狀。不過,仍有5至30%的患者可能持續出現帶狀疱疹後神經痛;若要從源頭避免疱疹後神經痛的發生,最有效的方式為接種帶狀疱疹疫苗。目前台灣市面上有兩種帶狀疱疹疫苗:減毒型與重組型。施打重組型疫苗的人,約9成在3年內沒有復發,並維持至少7至9年的保護力,但需接種2劑。施打減毒型疫苗後,約5成的人在3年內沒有復發,保護力最多8年,僅施打1劑。楊逸菊提醒,50歲以上族群罹患帶狀疱疹及疱疹後神經疼痛的機率較高,建議接種疫苗。可由醫師診斷個別狀況,評估是否接種帶狀疱疹疫苗及種類,減少罹病機會。
-
2025-01-09 養生.聰明飲食
如何吃麵包又不影響健康?營養師授6招有助控制血糖不飆升
最新研究顯示一般人可在不減少碳水化合物攝取量的情況下,從日常生活著手,就可防止血糖飆升和下降,營養專家也傳授六大招供民眾參考。根據商業內幕(Business Insider)報導,一般人攝取碳水化合物後血糖升高屬於人體自然現象,不過血糖過高或過低容易造成發炎,進而提高罹患慢性病的風險。倫敦國王學院(King's College)教授、個人飲食健康諮詢公司ZOE首席科學家莎拉·貝瑞(Sarah Berry)建議民眾若想減緩血糖下降與上揚速度,不能只有注意攝取的食物,還需要改變飲食方式。1.結合碳水化合物與蛋白質或健康脂肪無論義大利麵、還是麵包,貝瑞認為民眾還是可以依照個人喜好攝取,但關鍵必須搭配其他健康食材,如果早餐吃貝果這類碳水化合物必須搭配蛋白質或其他優質脂肪,如起司、鮭魚或蔬菜等有助於降低血糖反應並幫助消化的健康食材。 2.選擇高纖維碳水化合物如全穀物與莓果不同類型的碳水化合物會影響人體血糖反應,營養師邦妮·陶布-迪克斯(Bonnie Taub-Dix)指出,高纖維食物有助於減緩消化,血糖上升速度不會那麼快,也不會隨後下降,建議吃零食同時搭配堅果或種籽;使用全麥麵包製作三明治;多吃鷹嘴豆等豆類以及多攝取草莓、藍莓等富含纖維素的水果。3.細嚼慢嚥、享受美食研究表明,狼吞虎嚥容易導致血糖飆升,而且時間愈久、愈容易讓體重增加,貝瑞強調:「我們發現吃得愈快,血糖就會飆得愈高,體重也會隨之增加。」 建議民眾細嚼慢嚥,不要匆忙或分心,不要一邊看電視、划手機,一邊狼吞虎嚥,也不要趕著吃完一頓飯,避免血糖飆升。4.盡量在白天進食ZOE最新研究發現,早餐飯後血糖反應較為和緩,攝取同樣的晚餐血糖反應則較激烈,而且許多研究證實不同時段進食會影響新陳代謝,尤其晚餐吃得太晚容易造成健康風險。5.飯後略為散步至於另一種控制血糖的方法就是運動,因為運動有助於消耗熱量,讓胰島素分泌更加敏銳,研究證實三餐飯後散步兩至五分鐘可以有效降低血糖。 6.維持充足睡眠血糖不僅與攝取的食物有關,甚至與生活習慣、生理因素息息相關,尤其睡眠充足至關重要,貝瑞強調:「晚上睡眠品質不好與晚上睡眠良好的情況相比,血糖反應更快,為讓血糖上升與下降猶如坐雲霄飛車。」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5-01-09 焦點.健康知識+
穿涼鞋和錯誤走姿會讓小腿變粗 專家教瘦小腿簡單訓練方法
「蘿蔔腿」讓許多女性聞之色變,而且小腿似乎不會因為減重而瘦下來,有些人還擔心小腿是因為過度運動才會變壯,日本健身教練就指出,想要擁有一雙纖細勻稱的雙腿,關鍵在於改善日常姿勢和走路方式。為什麼小腿會變粗?小腿之所以會變粗,很可能是因為骨盆前傾,導致走路時踝關節不夠靈活,會感覺像是在「拖著腳走路」,在這種狀況下,行走的體重壓力都會轉移到小腿上,造成該部位的肌肉變大增厚。要瘦小腿從改善腳踝關節活動度做起因為長期習慣而變粗壯的小腿很難透過減肥、或肌肉流失而變得纖細,但是可以透過調整姿勢與走路習慣防止小腿肌肉進一步變大,重點在於改善腳踝關節的功能,使整體腿部線條變得更漂亮。訓練前,民眾可以先自行檢測腳踝的關節功能,方式是先站直,腳跟可以稍微打開、腳趾閉合,接著抱著併攏的膝蓋蹲下,過程中要感覺腳底板能全部壓緊地面,如果發現無法做到,會不自覺踮腳尖、腳跟也無法踩下,那就代表腳踝關節非常僵硬,可以藉由扶著桌椅來讓自己保持平衡。瘦小腿訓練方法1.「企鵝練習」提升踝關節活動度蹲下並輪流用腳跟與腳尖著地步行,過程中保持腳趾向前,臀部重心放低,剛開始練習時務必放慢速度。這個動作在家就可以做,每天練習2~3 組,一組1分鐘。2.「螃蟹練習」增加踝關節柔軟度這個活動可以全方位伸展腳踝,注意腳尖朝前,臀部不要抬高,核心收緊保持身體穩定,同樣每天練習2~3 組,一組1分鐘。透過上述的訓練,掌握腳跟貼地、踢腳尖的方式,將其運用在日常走路上。避免做讓小腿變粗的事不少人會有疑問,打球、跑步等運動會讓小腿變粗嗎?首先要了解的是,小腿屬於「慢肌纖維」,如同其他肌肉,會隨著持續鍛鍊而增長,但其實肌肉要變壯沒那麼容易,關鍵還是在於踝關節的活動度是否能正常運作。像是在柏油路等堅硬表面上跑步時,如果踝關節不夠靈活,來自地面的衝擊力就會讓小腿承受相當大的壓力。除了訓練關節活動度、改善走路姿勢之外,平常穿著的鞋子也會影響腿部線條,沒有固定腳後跟的鞋子,例如「涼鞋」就無法提供足夠的足部支撐,轉而讓小腿承受行走的衝擊。參考資料:women's health
-
2025-01-09 養生.聰明飲食
不是愈大顆愈好,專家教新鮮草莓這樣挑!洗草莓1禁忌動作,恐吃進農藥、維生素C流失
講到冬天的水果,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草莓。而去買草莓或採草莓時,是挑愈大顆的愈好嗎?其實不然,應該要挑瘦果挺立、蒂頭深綠的,才是最新鮮的。「果中之后」草莓高維生素C 比蘋果、葡萄含量高草莓是冬天主要的水果之一,不過有些人認為草莓農藥多而不吃,事實上草莓是營養價值頗高的水果,只要清洗正確,即可安心吃。根據食藥署食品營養成分資料庫資料顯示,草莓含維生素C、醣類、有機酸、果膠等多種營養物質,其中高維生素C含量堪稱「果中之后」,比蘋果、葡萄含量還高,抗氧化能力強。草莓愈大顆的愈好?許多人會在此時節去採草莓,新鮮成熟的草莓香甜多汁,然而由於草莓在採摘後,便會停止成熟且無法催熟,所以挑選時一定要特別注意成熟度,最好挑選顏色鮮豔的草莓,顏色太白或是過青都是未成熟,如果肩部是白色就約8分熟。並且大部份人挑草莓都會挑大顆的,認為愈大顆的應該愈好吃?但真的是這樣嗎?農糧署指出,草莓可不是挑愈大顆愈好。應觀察草莓的表面,挑瘦果挺立、蒂頭深綠、帶有光澤的,才是新鮮的。洗草莓急著拔蒂頭 恐吃進農藥、維生素C流失草莓買回家後,可先打開盒子、置於室內通風處透氣。要吃多少,就拿多少去清洗,千萬不要全部都洗好放冰箱。草莓是比較容易有農藥殘留的水果,所以在吃之前務必洗乾淨。正確的清洗的方式是,在流動清水下清洗,可將草莓放入濾勺,重覆清洗幾次;一邊洗時小心剝除葉片,但記得先不要急著拔掉上面的蒂、梗,以免雜質或農藥跑進果肉,也使草莓酸甜滋味喪失、維生素C流失。或是拿一支軟毛刷輕輕刷洗,也能達到降低農藥殘留的目的。洗好瀝乾後,最後才削除果傷部份及蒂頭就可吃了。而還沒要馬上吃的部份,絕對不要先清洗;以蒂頭朝下擺放在上下鋪有廚房紙巾的保鮮盒中,然後蓋上蓋子放冰箱冷藏,可延長保存至少2天。【資料來源】.《鮮享農YA - 農糧署》臉書粉絲專頁 .《農業易遊網》 .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
-
2025-01-08 焦點.健康知識+
年假出國 3招預防旅行者腹瀉!出國可考慮打2疫苗
年假期間國外旅遊正夯,民眾出國度假開心吃美食的同時,要小心水土不服造成腸胃出問題,導致敗興而歸。旅行者腹瀉(Traveler's diarrhea)是旅遊的人經常會碰到的疾病之一,盛行率約為30%至70%,其風險和旅行的目的地、季節有關,部分亞洲、中東、非洲、墨西哥及中南美洲為高風險地區。若感染原蟲 病程恐達數月旅行者腹瀉發病情況為每天排出超過3次的未成形糞便,且加上至少一種的腸胃道症狀,包括腹痛、惡心、嘔吐、腸胃道不適等,大多因腸道病原體經糞口傳染致病,以細菌感染最常見約80至90%,病程約為3至7天;病毒感染則占5至8%,病程約為2至3天;長程旅行者感染原蟲的風險約占10%,症狀常較晚發生,病程可能會持續數周至數月之久。儘管民眾先前已有過旅行者腹瀉的經驗,也難以預防下次的發生。單次旅程中可能也發生不只一次,但仍可透過注意飲食衛生來降低致病風險。飲食注意3件事避免「旅行者腹瀉」1.飲食建議避免生食,應煮沸、煮熟、剝皮後再食用。2.用膳前應注意包裝與餐具是否潮濕及汙染,若無法確認食品安全,可考慮不吃來保健康。3.餐前與如廁前後,可用肥皂和水洗手,亦可使用酒精乾洗手液(酒精濃度超過60%)加強手部衛生的清潔。出國可考慮打A肝和傷寒疫苗目前疫苗針對旅行者腹瀉之大多數的病原體並無保護力,但仍可考慮於出國前施打A型肝炎疫苗和傷寒疫苗,因其也是經糞口傳染,亦常盛行於上述之高風險地區,可避免因食物感染導致的相關疾病發生。旅行者腹瀉的藥物治療,由於大多為細菌感染所致,所以首選為Fluoroquinolones類(如Levofloxacin、Ciprofloxacin、Ofloxacin)、Azithromycin、Rifaximin、Rifamycin等抗生素的經驗性療法,有些民眾可能想要事先使用抗生素來作預防,但因考量細菌抗藥性,且對於非細菌感染不具效果,反而可能會影響使用者腸道內的正常菌叢,增加抗藥性細菌傷害的風險,不建議所有族群皆常規使用預防性抗生素。但對於免疫不全之罹病高風險族群或參與極限運動的短程旅遊者,在醫師指示下可考慮預防投予抗生素,一般民眾可在發生旅行者腹瀉後再盡早接受治療即可,大多可將病程縮短至6至24小時。吃藥治腹瀉 應依醫師指示此外,可依症狀搭配症狀緩解藥物合併治療,像Loperamide、Diphenoxylate等抗腸蠕動藥物,可抑制腸道蠕動,增加水分和電解質吸收,控制腹瀉,但由於腸道蠕動降低可能導致便祕,讓有害病原體停留體內,因此服用前應依照醫師或藥師指示用藥,以避免弄巧成拙。對於旅行者腹瀉患者來說,除了藥物治療外,也應適當補充液體及電解質,不要因腹瀉而刻意減少水分或營養的補充,但要注意部分市售或過度調味的飲料可能因滲透壓太高而會使飲用者腹瀉加劇,添加菊糖、纖維等促進腸胃蠕動的成分也會加重腹瀉症狀,增加病人腸道負擔。對於嚴重腹瀉者,建議可補充口服電解質補充液(Oral rehydration solution),或是飲用在1公升飲用水內加入半小匙鹽和6小匙糖的簡略配方。若病人出現脫水或電解質不平衡的症狀,例如尿液顏色變深成濃黃或深橘色、明顯的疲倦虛弱、肌肉無力等,仍需要即早就醫,以策安全。
-
2025-01-08 醫療.耳鼻喉
鼻塞、擤鼻涕都是小毛病沒什麼問題?鼻塞4情況建議就醫
很多人都會有鼻塞的問題,甚至很多人就是每天一直擤鼻涕沒停過,但畢竟不是真的很大的問題,很多人可能就也不特別在意。那到底鼻塞嚴重到什麼程度,會需要看醫生呢?鼻塞需要看醫生嗎?1.鼻塞持續超過10天:一般感冒引起的鼻塞,通常在7-10天內會緩解。如果感冒合併鼻塞持續超過一週,且沒有明顯改善,可能是細菌感染(如鼻竇炎)引起,需要醫生評估並可能開立抗生素。2.伴隨嚴重頭痛或臉部壓痛:如果鼻塞伴隨嚴重的頭痛、臉部壓痛,或感覺到鼻竇周圍的脹痛,就是鼻竇炎的典型症狀。當鼻竇中的分泌物無法排出,細菌可能會滋生,導致發炎和感染。持續的壓痛和頭痛需要立即處理,否則可能進一步惡化為更嚴重的健康問題。3.單側鼻塞且持續不消:單側鼻塞更要特別注意,因為它可能與結構性問題(如鼻中膈彎曲或鼻息肉)有關,或者是更罕見的情況,例如腫瘤或異物。4.影響睡眠或日常生活:如果鼻塞嚴重到影響日常呼吸或睡眠品質,可能是如鼻中膈彎曲,或睡眠呼吸中止症等問題。睡眠呼吸中止症不僅影響睡眠品質,還可能導致慢性疲勞、高血壓,甚至心血管疾病。(本文出自耳鼻喉科醫師胡皓淳臉書粉絲專頁)
-
2025-01-08 養生.家庭婚姻
跨越重重障礙白頭偕老非易事 夫妻能躲過離婚危機的4大特徵
俗話說「一日夫妻百日恩」,想要結為連理並不簡單,而要讓感情長長久久,不至於走上離婚一途更不是容易的事。日本網站「All About」近來就分享,那些能夠跨越重重障礙,白頭偕老的伴侶,都有哪些共通之處。1.保持良好溝通在碰到問題時,夫妻之間能不能彼此好好溝通至關重要。否則若是不好好處理,只想著要逃避現實,那麼就可能破壞彼此間的信賴,最糟可能走到離婚一途。如果只是固執己見,聽不進另一半的話語,也可能在壓力累積到極限時,一口氣爆發不可收拾。2.價值觀相似雖然說夫妻之間個性需要磨合,不過也有些待人處事上的基本價值觀,如果偏差太大,那麼便容易產生衝突。好比說,有的人重視金錢、物質上的享受,有的人卻認為錢不是唯一,還有很多其他東西值得追求。如果這樣的基本價值觀無法一致,就像是顆不定時炸彈,遲早會引爆。3.打從心裡信賴對方人的戀愛情感不可能永遠維持,特別是結成夫婦,需要度過漫長的一生時,就需要靠著尊重、信任,來維持兩人的關係。如此一來,就算遇到麻煩,也會相信兩人總能度過難關。相反地,如果不信任對方,那麼就會心生厭煩,進一步認為還不如自己一個人比較自在。4.保持大愛這裡的「大愛」並不是指戀愛上的情感,而是「無論發生什麼事情,都能彼此攜手面對,一同跨越難關」的覺悟。畢竟「喜歡」或者「討厭」這種情緒,其實很容易產生改變,但如果是抱持著覺悟,那麼就能成為長長久久的最佳後盾。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5-01-08 焦點.健康知識+
溫度變化血壓波動易致猝死!外出護心腦4招,隨時補充溫開水
中央氣象署預報,大陸冷氣團開始南下,全台氣溫驟降,將持續影響一周左右。基隆長庚醫院心臟電生理與心律不整醫學科醫師陳天心表示,氣溫降低會讓血管收縮,促使血壓升高,易誘發中風、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疾病發生的機會。溫度變化易造成血壓波動陳天心說,溫度變化會造成血壓波動,務必做好保暖措施,手套、襪子、帽子、圍巾不可少,冬天也要多補充溫開水,避免血液過度黏稠。另外,冬天飲食大都偏油膩、重口味,當心攝取過多的鈉,也會讓血壓上升。國健署慢性疾病防治組科長鍾遠芳呼籲,冷氣團來襲,低溫、溫差大會增加心血管負擔,可能導致疾病惡化。如果寒冬要出門,應避開清晨和傍晚,這2個時段受到輻射冷卻效應,溫度最低、最容易發生猝死意外。根據衛福部112年國人十大死因統計資料顯示,心臟疾病及腦血管疾病分別位居第2名及第4名,奪走3.6萬條生命。每當氣溫急凍與天氣濕冷時,三高、心血管疾病患者以及年長長輩,特別易受低溫威脅,這些高風險族群要格外留意健康狀況。鍾遠芳分享「外出護心腦」4招,提醒留意心臟病及中風徵兆,有狀況立即就醫。「外出護心腦」4招1.調整外出時間:清晨和傍晚的溫度最低,建議避開這2個低溫和溫差較大的時段出門,並結伴同行相互關照。2.穿搭保暖:根據天氣變化適時增添衣物,要特別注意頭頸部及四肢末梢的保暖,另避免厚重衣物影響步行、增跌倒風險。3.隨時補水:低溫時,身體仍會流失水分;若水分不足,可能導致血液過於黏稠,有血栓風險。戶外活動中,建議每15分鐘飲用200至300毫升溫水,並避免飲用含高糖分、咖啡因或酒精成分的飲料。4.留意心臟病或中風徵兆:若出現胸悶、胸痛、心悸、呼吸困難、惡心、冒冷汗、頭暈等心臟病症狀,或無法執行「微笑、舉手、說你好」這三個動作其中一項,就有可能是中風徵兆,應立即撥打119就醫,把握黃金治療期。護心守則還包括「722」量測血壓,建議18歲以上民眾每年至少要量一次血壓。高血壓患者應連續7天量測、早上起床及晚上睡覺前各量一次、每次量2遍,了解自己血壓變化,是血壓管理的重要關鍵。
-
2025-01-08 養生.聰明飲食
缺鐵和貧血有什麼分別?30~40歲女性「缺鐵危機」醫師揭飲食策略
許多人常聽到女生要多補鐵,但究竟為什麼女性比男性更需要注意鐵質攝取?而缺鐵究竟會對身體健康帶來什麼風險呢?日本內科醫師梶尚志就跟大家分享女性補充鐵質的注意事項。缺鐵和貧血的差別缺鐵指體內鐵質不足的情況,鐵是製造血紅素的必要元素,血紅素為人體輸送氧氣,因此缺鐵時,氧氣輸送不足,就會導致疲勞、頭暈等症狀。而缺鐵的原因可能是因為:出血導致鐵質流失、生長期對於鐵質需求增加、飲食和吸收問題。而貧血則是血液中紅血球和血紅素數量減少的疾病,缺鐵雖然是貧血的常見原因,但也可能是因為:維生素B12缺乏、葉酸缺乏、蛋白質不足、營養不良。許多人會認為貧血跟缺鐵有關,缺鐵的確是導致貧血的原因之一,但貧血的成因有很多,民眾如果出現貧血症狀,還是要進行專業血液檢查。為什麼女性比男性更容易缺鐵?除了月經會讓女性流失鐵質,懷孕期間、分娩和哺乳也是缺鐵的原因,尤其30歲以後是子宮肌瘤的好發年紀,很可能導致經血量增多,如果飲食中又缺乏蛋白質和鐵,就會讓鐵質不足的情況更加嚴重。30~40歲職業女性的缺鐵危機30~40歲的女性通常面臨家庭、工作兩頭燒的人生階段,在忙碌之餘容易忽視三餐的營養攝取,甚至以麵包點心配上咖啡取代正餐,有些女性甚至會因為想要節食,避免攝取紅肉或魚類,導致身體缺鐵。更年期的鐵質管理進入更年期時,由於雌激素減少,容易產生疲勞、心悸、頭暈等症狀,也可能出現焦慮、失眠或是記憶力衰退,在此期間比起一下子補充大量鐵質,更建議均衡飲食,注意天然雌激素、鈣、維生素D等營養素的攝取。透過飲食策略有效攝取鐵質1.多吃富含血紅素鐵的肉類例如:牛肉、豬肉等紅瘦肉,以及肝臟、貝類,這些食物中含有的「血紅素鐵」容易被身體吸收。2.補充非血紅素鐵對於素食者來說,也可以透過植物性飲食攝取「非血紅素鐵」,例如:豆製品、菠菜、綠花椰菜、堅果穀類、檸檬。要注意的是,非血紅素鐵吸收率較差,建議搭配維他命C來提高吸收率。3.避開干擾鐵吸收的食物茶、咖啡中的丹寧酸會阻礙鐵質的吸收,尤其是非血紅素鐵,建議食用非血紅素鐵的餐點後1~2小時都要避免喝茶或咖啡。4.補充鐵劑的注意事項有些貧血或是孕期的民眾會靠鐵劑來補充鐵質,但市面上營養品五花八門,與其擅自購買,使用前最好先諮詢醫生,並選擇專業醫療機構推薦的優質產品。要注意吸收率高的鐵劑如氨基酸螯合鐵,過量攝入可能會導致器官受損,因此務必要按照醫療指示服用。參考資料:Women's Health
-
2025-01-08 醫療.感染科
中部醫院爆發麻疹群聚感染!得了麻疹會怎樣?我該打麻疹疫苗嗎?關鍵QA了解麻疹
【2025/1/8編註】中部某醫院爆發麻疹群聚,接觸者曾造訪台北,北部多家醫院提高警覺,台北榮總急診室設置專區,隔離疑似感染個案等待檢驗,強烈要求急診醫護人員配戴N95口罩,如未接種麻疹疫苗應盡速接種;台大醫院則將麻疹警示列入院內疫情通報。此次群聚感染讓人擔憂疫情逐漸擴大,尤其麻疹的傳染力高。麻疹怎麼傳染的?感染麻疹會怎樣?我需要打疫苗嗎?《元氣網》整理以下幾個關鍵QA讓大家對於麻疹更為了解。麻疹症狀篇Q1:麻疹怎麼傳染的?有哪些症狀?麻疹是由感染麻疹病毒(Measles virus)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屬於第二類傳染病,可經由空氣、飛沫傳播或接觸病人鼻咽分泌物而感染,出疹前後四天均具傳染力,傳染性相當高,在疫苗尚未使用前,超過百分九十九的人都會被感染。初期症狀:類似感冒,前驅症狀為發燒、鼻炎、結膜炎、咳嗽等,以及發燒三至四天後口腔內出現斑點。Q2:麻疹的紅疹如何呈現?麻疹最顯著的症狀就是出疹。根據疾管署衛教資料,紅疹的特點如下:前驅症狀3-4天柯氏斑點出現後,會繼續發燒,並且再過24-48小時後典型的斑丘疹出現於耳後,再擴散至整個臉面,然後慢慢向下移至軀幹第2天和四肢第3天,皮疹在3-4天的時間內會覆蓋全身,並持續4-7天;病人出疹時病情最嚴重,且發燒至最高溫;皮疹出現3-4天後,熱度與皮疹即開始消退,皮疹退了以後,會出現鱗屑性脫皮及留下褐色沉著。約5-10%之患者因細菌或病毒重覆感染而產生併發症,併發症包括中耳炎、肺炎與腦炎。【註】亞急性硬化性全腦炎(簡稱為SSPE),這是兒童麻疹最危險的併發症,通常在感染痊癒後5~10年左右發病,並開始出現漸進式的個性改變、智能降低以及癲癇,隨著病程進展,最後病人陷入昏迷,植物人狀態,死亡率極高此症即使痊癒也會留下嚴重的後遺症。Q3:出現疑似麻疹症狀,該怎麼辦?出現疑似麻疹症狀時,應儘速戴口罩就醫,避免搭乘大眾運輸工具。若已被衛生單位通知是麻疹病例的接觸者,應落實自主健康管理,出現上述症狀時,應進行自我隔離並電話通知衛生機關,由衛生機關會通知醫院預先規劃動線,再且全程戴口罩並避免搭乘大眾運輸工具,以免傳染給其他候診的病人及家屬。Q4:什麼人較容易感染麻疹?三類人是感染麻疹高危險族群:1.一歲以下的寶寶。2.不曾得過麻疹或不曾接種麻疹疫苗的人,都可能感染麻疹。3.得過的患者大多會自行痊癒,之後就有終身免疫力。但小時候接種過疫苗、沒有得過麻疹的族群,可能因疫苗保護力隨年齡增長逐漸減弱,成為感染的高危險族群。研究顯示,1981年以後出生的成人,幼時接種疫苗所產生的抗體,有可能已隨時間衰退。Q5:沒有與麻疹病人直接接觸,也會感染麻疹嗎?病人散佈於空氣中的麻疹病毒,在2個小時內仍有傳染力,因此,在麻疹病例之可傳染期間,若曾與其同處在一個封閉空間,無論時間長短,都算與個案有接觸,而可能被感染。即使病人已離開,該空間在2個小時內都可能還存有麻疹病毒,如果沒有麻疹免疫力的人進入這個空間,就有可能感染。Q6:與麻疹確診患者接觸後,是否需施行自我隔離?麻疹個案之接觸者於自主健康管理期間(與麻疹病例最後1次接觸日起往後推算18天內),應每日早晚各量體溫1次,並詳實記錄體溫、活動史及是否出現疑似症狀,如果沒有任何不適或未出現疑似症狀如發燒、出疹、咳嗽、鼻炎、結膜炎等,仍可正常生活,但應避免出入公共場所,並儘量佩戴口罩。接觸者如在自主健康管理期間出現疑似症狀,則應進行自我隔離,並電話通知衛生單位,由衛生單位安排就醫,預先規劃好動線,避免接觸到其他等候看診的人。就醫時並請主動出示健康健側通知書及全程佩戴口罩。麻疹疫苗篇Q1:麻疹如何預防?該打什麼疫苗?疾管署指出,接種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混合疫苗(MMR)是預防麻疹最有效的方法。MMR疫苗是用來預防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的活性減毒疫苗,其預防效果平均可達95%以上,並可獲長期免疫。家中如有年滿一歲幼兒,請盡速接種。麻疹:是一種急性、高傳染性的病毒性疾病,通常經由飛沫傳染,自感染至出疹約7-18天,前驅症狀會發高燒、咳嗽、結膜炎、鼻炎,且口腔的頰側黏膜會發現柯氏斑點,其後疹子最先出現在面頰及耳後,隨即散佈到四肢及全身,較嚴重者會併發中耳炎、肺炎或腦炎,而導致耳聾或智力遲鈍,甚至死亡。腮腺炎:俗稱「豬頭皮」,是一種經飛沫傳染的病毒性疾病。好侵犯唾液腺,尤其是耳下腺,病人可出現發燒、頭痛、耳下腺腫大,有些會引起腦膜炎、腦炎或聽覺受損。若在青春期感染,易併發睪丸炎或卵巢炎,可能影響生育能力。德國麻疹:是一種經飛沫傳染的病毒性疾病,病人症狀輕微如微熱、鼻咽炎、耳後淋巴結腫大,疹子約維持 3 天。易併發關節炎、神經炎、血小板減少、腦炎。若在懷孕早期受到感染,會導致流產、死胎或畸型(先天性德國麻疹症候群)。目前公費接種的對象有3類:1.幼兒:出生滿 12 個月及滿 5 歲至入國小前各公費接種一劑。2.國小學童:未能於滿 1 歲後完成 2 劑 MMR 疫苗接種者,應依「國小學童新生入學後預防接種紀錄檢查與補種指引」完成補接種。3.育齡婦女及外籍配偶。另,有較高麻疹或德國麻疹感染風險者之接種建議如下:1.計畫前往有麻疹或德國麻疹疫情地區者。2.工作性質會頻繁接觸外國人者。3.醫療照護工作人員,及照護尚未接種第1 劑 MMR 疫苗嬰幼兒之機構工作人員。Q2:麻疹疫苗接種禁忌?1.已知對「蛋」之蛋白質或疫苗的成份有嚴重過敏者,不予接種。2.孕婦。3.已知患有嚴重免疫缺失者(包括嚴重免疫不全的愛滋病毒陽性個案、先天性免疫缺失症與白血病、淋巴癌等惡性腫瘤病人或接受化療、免疫抑制藥物治療及高劑量類固醇者)。Q4:為何建議1981年後出生之成人在前往麻疹流行地區前諮詢醫師自費接種一劑MMR疫苗?國內有研究顯示,1981年以後出生的成人,與其他成年世代比較,麻疹抗體盛行率較低,可能因為他們是接種疫苗的世代,幼時接種疫苗所產生的抗體,隨時間而衰退,因此,依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建議, 1981年以後出生的成人,如前往麻疹流行地區,考量前往該等地區可能感染風險,建議可諮詢醫師自費接種一劑MMR疫苗,再行前往。Q5:過年計畫出國,我該去打MMR疫苗嗎?可至疾管署網站之國際間旅遊疫情建議等級表查詢,看你計畫前往的國家麻疹疫情狀況再自行評估。以2025/1/8查詢為例,目前第二級警示的國家有以下3個,其餘國家僅在第一級注意等級。●泰國 ●葉門 ●巴基斯坦【註】國際旅遊疫情建議分三級第一級:注意(Watch),提醒遵守當地的一般預防措施第二級:警示(Alert),對當地採取加強防護第三級:警告(Warning),避免至當地所有非必要旅遊【資料來源】.《疾管署》傳染病介紹 .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
-
2025-01-08 焦點.健康知識+
天冷最常犯的NG取暖行為!熱水澡別超過這溫度、暖暖包不需要一直搓
寒流到,天冷時我們常洗熱水澡,或使用暖暖包、電暖器,甚至電熱毯等方式取暖,但是你可能沒想過,這些看似稀鬆平常的習慣,可能讓你受傷!如保暖用品本身溫度並不高,但只要發熱溫度超過40度以上就可能有「低溫燙傷」的風險!除此之外,還有哪些我們天冷時常會忽略的NG行為?那正確方法又是什麼?洗澡洗澡的NG行為:1.洗熱水澡:許多人喜歡在天冷時洗熱水澡、泡溫泉,心臟內科醫師洪惠風提醒,血管因溫度的變化一縮一張,反而容易提高心肌梗塞危險性。因此建議泡溫泉不泡太久,泡前先喝水,在家洗澡時,水溫也不要超過40度為佳。暖暖包暖暖包的NG使用法1.一直搓:暖暖包的主成分是鐵粉、活性碳、蛭石、食鹽。會發熱的原因是,當打開暖暖包外包裝時,鐵粉接觸到空氣與水,鐵粉因氧化而產生熱能,鹽類有催化鐵氧化功能,而活性碳、蛭石則有保水功能,可使得鐵粉持續氧化生熱。冷的時候就搓一下暖暖包?其實暖暖包不用搓也會慢慢發熱,搓的動作只是熱得比較快。雖然越搓熱的越快,不過持續發熱的時間也會變短。台大化工博士謝玠揚指出,拋棄式的暖暖包,視使用情況可作用8~24小時,可以撐越久的,溫度就不會太熱。2.不可直接接觸皮膚:因為長時間接觸會發生低溫燙傷的情況。暖暖包的正確使用法想讓暖暖包發揮最大效用,最需要放置的位置在「腰部」,因為腰部周圍聚集了血液量多的內臟器官。若是有多個暖暖包,就可多放在背部、腹部、頸部根部、大腿根部的「鼠蹊部」。電暖器、冷暖空調電暖器、冷暖空調的NG使用法1.電暖器不直吹自己:要提高家中室溫,重症醫師黃軒建議不要將電暖器對著自己放熱,「這是短暫取暖方式!」若冷空氣是由窗邊透進來,就要將電暖器擺在窗戶旁,把房內空氣變暖,才能較長時間保暖。2.覺得冷就開電暖氣:黃軒建議,若室溫超過20℃,其實就不需要開電暖氣。但如果只需要房間內的部份區域提高溫度,就可以使用。也因為電暖器較冷暖空調耗電,因此在較大坪數的房間,就建議使用冷暖空調。3.開微風模式:雖然電暖器耗電,但為了省電而轉到「微風模式」,反而會增加耗電。因此透過「自動模式」,讓室溫上升到理想溫度,這才會比較省電。電暖器、冷暖空調的正確使用法室溫低於20℃才開啟電暖器、開啟自動模式,且將電暖器置於冷空處來源周邊。若還是覺得冷,黃軒建議就要使用「電風扇」。電暖器的熱空氣上升,可能導致暖氣往上跑,房間裡還是很冷,這時只要把電風扇對著天花板吹,將上面堆積的熱空氣吹散,房間的溫度才會均和;另,冷暖空調釋放的熱空氣,也可以使用同樣的方法讓暖氣充滿整個房間。電熱毯電熱毯的NG使用法1.溫度調高一點:家醫科醫師表示,皮膚接觸44度物品長達4小時以上,就可能造成皮膚燙傷;接觸46度持續約30分鐘就可能造成燙傷;50度的溫度可能3至5分鐘就會傷及真皮層。但也要注意,只要是長時間、固定部位接觸熱源,40多度的溫熱感都可能讓皮膚傷害,造成「低溫燙傷」。2.摺疊使用:以壓折及扭曲方式使用或收納,會導致電毯熱效應增強,造成散熱或接觸不良而引起燃燒。3.加裝其他金屬物品:勿以別針或其他金屬物品固定此產品,以免觸電。4.弄濕電毯:在使用電熱毯時,注意不要將電毯弄濕,以免發生觸電危險。5.任何人都能用:為避免燙傷不自知,嬰兒、孕婦、糖尿病患者、長時間臥床等較特殊族群,都避免使用電毯或熱敷墊。電熱毯的正確使用法將電熱毯溫度調整至40度以下,定時使用1~2小時,避免長時間使用。若欲於就寢時使用,可於睡前預熱30分鐘,就寢後不要超過30分鐘即可切斷電源。另外,使用時可再舖一層薄被,避免皮膚和電毯直接接觸。小心「一氧化碳中毒」內政部消防署資料顯示,一氧化碳是一種無色無味的氣體,中毒後的症狀不易被察覺。一般人在吸入一氧化碳後,經常會有疲倦、昏眩等不適症狀,往往在中毒而不自覺的狀況下,在昏迷中死亡。一氧化碳中毒案件多發生在12月、1月、2月等溫度較低的月份,新北市消防局第一救災救護大隊提醒,在家中使用瓦斯爐、燃氣熱水器時,務必養成「開啟一扇窗」通風習慣,以防範一氧化碳中毒的危害。延伸閱讀:.寒流來了》溫度下降1°C,猝死風險高5.6%!一文告訴你「3大對抗寒流好物+2易猝死時間點」
-
2025-01-08 養生.抗老養生
追求健康長壽不用砸大錢!5個有科學根據的長壽法則讓你優雅老去
人類終其一生追求長壽,現在的人更是追求要健康的長壽。而根據研究指出,你所選擇的生活方式,尤其是飲食和運動,決定了你是否可以健康長壽。外媒《healthline》訪問專家學者,提出5個有科學根據的長壽方法,其實大多是老生常談的道理。想長壽不見得要砸大錢吃保健品、追尋抗老秘方;認真執行以下法則養成習慣,相信你我都能更優雅地老去。5個有科學根據的長壽方法1.採行地中海飲食/沖繩飲食只要談到延長壽命和預防疾病的飲食,科學家們都會一致的推薦地中海飲食和日本沖繩飲食。這兩種飲食模式有點類似,以富含健腦和有益心臟健康脂肪的魚類作為主要蛋白質來源,還包括大量的新鮮蔬菜,並限制重度加工食品和糖。【地中海飲食特色】.大量的蔬菜、水果、豆類、扁豆和堅果。.很多全穀物,如全麥麵包和糙米。.大量的特級初榨橄欖油 (EVOO) 作為健康脂肪的來源。.適量的魚,尤其是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魚。.起司和優格適量。.很少或不吃肉,選擇家禽而不是紅肉。.很少或不吃甜食、含糖飲料或乃油。.用餐時適量飲用葡萄酒(但如果你沒喝酒,就不要開始)。【沖繩飲食特色】.低卡路里攝取.攝取大量的蔬菜:特別是根莖與黃綠色蔬菜.攝取大量的豆類:大部分是大豆來源.適量攝取魚類.少吃肉製品:大多吃脂肪較少的豬肉.少吃乳製品.少油脂攝取:單元與多元不飽和脂肪酸比例較高;因為比較常吃海鮮,Omega-3 攝取較 Omega-6 多.碳水化合物的攝取以低 GI 為主:大多來自地瓜.膳食纖維攝取量多.適量飲酒2.減重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資料顯示,超重和肥胖是許多慢性病的主要危險因素,包括心臟病和中風等心血管疾病,它們是全球人口死亡的主要原因。超重還會導致糖尿病及其相關疾病,包括失明、截肢和透析的需要。超重也會導致肌肉骨骼疾病,包括骨關節炎。肥胖還與一些癌症有關,包括子宮內膜癌、乳腺癌、卵巢癌、前列腺癌、肝癌、膽囊癌、腎癌和結腸癌。3.減少久坐久坐被認為是「慢性自殺」的一種行為,可能導致的健康傷害很多,而且是全身各處都可能受影響,每天長時間久坐可能帶來肥胖、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便祕、痔瘡、肩頸緊繃、肌肉和肌腱僵硬、肌肉流失、靜脈栓塞、失智症等多種疾病風險。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成年人每週至少要有150分鐘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證實可以有效降低罹患慢性疾病的風險。即使您經常鍛煉,久坐不動的行為也會帶來嚴重的健康風險。因此,不要只想著試圖通過艱苦的健身來抵消懶惰的日子。想想增加全天身體活動的方法,即使這隻是意味著在房子或辦公室周圍散步,即使您仍然定期鍛煉。4.規律運動想要健康,就要動!陽明大學與台北榮總研究團隊之前發表過的研究發現,運動及餓肚子,都可以促進長壽基因(CISD2)增加,建議每天運動、吃飯七分飽。長庚醫院體適能中心主任林瀛洲也曾受訪指出,運動確實能讓身體更年輕。運動可以健康,說來容易,對許多人來說就是很難做到。林瀛洲建議,平常若無運動習慣的人,可從走路、伸展等輕度運動開始,累積體能與肌力,慢慢培養運動習慣。國健署也建議透過「健走」培養運動習慣。健走能刺激身體骨骼肌肉及神經系統,是世界衛生組織推薦且最有CP值的中等強度運動。透過增強走路的步頻、步幅及速度,建議時速至少4.83公里、每分鐘至少走90步以上,每天10分鐘的健走或一周70至90分鐘的健走,可以減少15%的過早死亡風險、提升體適能、改善心情、及維持健康體位;如果每天身體活動時間拉長到30分鐘,每周累積150分鐘,更能對健康有巨大的益處。5.戒菸英國研究發現,抽菸者比沒有抽菸者壽命短10年。抽菸與癌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慢性阻塞性肺病等許多疾病都有關連。國防醫學院教育長、台灣腦中風學會理事長李俊泰曾受訪指出,香菸中的尼古丁、一氧化碳、焦油會影響氧氣供應、造成血管收縮,進而嚴重影響腦神經,因此神經內科的腦中風、失智和巴金森氏症患者,更應該遠離香菸。多項國際研究也發現,吸菸是缺血性腦中風與蜘蛛網膜下腔出血的危險因子,缺血性腦中風的男性患者中,吸菸盛行率高達57.7%;尤其中風病患有很高的再中風機率,若能戒菸,將可降低三成的再度中風風險。參考資訊.《healthline》.世界衛生組織WHO.聯合報系資料庫
-
2025-01-08 養生.運動健身
不只是有趣而已 跳繩有益健康的5項好處及不受傷注意事項
多數人小時候可能都有接觸跳繩的經驗,但你知道跳繩不僅是一種有趣且便於攜帶的活動,還是對我們的健康有許多好處的運動嗎?專家指出,跳繩的好處包括能改善協調性、提升心跳速率並幫助燃燒卡路里,而且它是一種簡單、經濟實惠的有氧運動方式。什麼是跳繩?跳繩基本概念是你將繩子甩過頭頂,當繩子從腳下經過時跳起來,並重複這個過程,持續進行直到你能跳或想跳的時間為止,目標是建立穩定的節奏。而且跳繩有很多種變化方式,例如你可以跳得快一些,或者試著做二迴旋,這樣繩子在你落地前會繞過兩圈。甚至,你可以嘗試單腳跳。跳繩好處有哪些?1.改善心血管健康跳繩是一種很好的有氧運動,能提高你的心跳速率,並有助於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專家指出,根據你跳繩的速度,它還可能讓你達到無氧的心血管運動,這意味著它是一種短時間、高強度的運動形式。在這種運動中,身體會利用儲存在肌肉中的燃料來提供能量,這與有氧運動不同。2.全身性鍛鍊跳繩是一種全身運動,運動時需要使用腹部肌肉來穩定身體,腿部肌肉來跳躍,肩膀和手臂來轉動繩子。因此,它提供的是一個全身性的鍛煉,而不僅僅是集中於身體的某一部分。全身運動可以增加肌肉緊實度,這有助於日常活動,並提高我們的靜息代謝率(resting metabolic rate, RMR),幫助我們即使在休息時也能燃燒卡路里。3.提高協調性跳繩需要協調性,將跳躍的時機與繩子的旋轉同步。有研究顯示,定期跳繩可以改善你的平衡感和協調性。專家表示,隨著年齡增長,我們往往會失去協調感和平衡感。所以,這也對於確保我們儘可能地減緩衰老過程非常有幫助。4.增加骨密度隨著年齡增長,你的骨密度會下降,增加骨折或骨質疏鬆症的可能性。但研究顯示,跳繩有助於保持骨骼強健。由於跳繩每次跳躍都會與地面產生衝擊,這些衝擊促使我們的骨骼進行重塑,使其變得更強壯,從而增加骨密度。除此之外,提高骨密度和平衡能力可以減少未來跌倒的機會。5.省時跳繩也可以是一種高強度間歇訓練(High 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 HIIT)。HIIT指的是短時間的高強度訓練,之後是短暫的休息間隔,並重複幾次。與傳統耐力訓練相比,HIIT已被證明能提高心肺適能強度。相對地,它也更加高效,因為你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完成運動,並且能根據個人投入的努力和力量隨之調整。多久進行一次跳繩?專家建議,你可以每週跳繩兩到三天,讓跳繩可以成為你運動計畫的一部分,幫助達到每週150分鐘中等強度或75分鐘高強度有氧運動的官方建議。每次跳繩的時間長短取決於你,假如一次只能跳30秒也沒關係,你可以逐步增加時間。專家表示,無論你跳的時間長短,正確的跳繩方式非常重要,因為跳繩和跑步在所涉及的力量和衝擊方面是相同的。首先,你需要確保跳繩的長度適合你。在跳躍時,稍微彎曲膝蓋,並保持手臂靠近身體。此時,嘗試保持肩膀和脖子放鬆,並且避免聳肩,動作主要集中在你的手腕上。當雙腳與地面接觸時,確保著地輕柔安靜。如果你打算將跳繩納入運動計畫的一部分,做一些小腿加強和拉伸運動可能會有幫助。專家提醒,若你過度跳繩,像是每天跳或跳很長時間,這可能會引起足踝問題,甚至膝蓋都會有影響。除此之外,跳繩時最好穿著運動鞋。【資料來源】.Hop to It: 6 Benefits of Jumping Rope.Grab a rope: seven reasons why skipping is so good for you
-
2025-01-07 醫療.眼部
散光幾度需要矯正?眼科醫曝「超過這度數」就開始看不清
全台有千萬人近視、約650萬人受「散光」所苦!眼科醫師提醒,散光多為遺傳導致,會造成影像散亂、視力模糊,影響日常生活。但到底散光該矯正嗎?散光幾度以上需要矯正?散光眼鏡、隱形眼鏡又該如何選擇?《優活健康網》整理相關資訊,並建議有散光問題的民眾,應由專業驗光師進行驗配,掌握個人化眼睛狀況,選擇合適的眼鏡。台灣隱形眼鏡學會榮譽理事、馬偕紀念醫院眼科資深主治醫師鄭惠川表示,台灣人不只近視、老花等視力問題名列前茅,散光也是民眾經常忽略的症狀之一,更有不少民眾容易搞混近視、遠視、散光到底差在哪?根據統計,全台有近650萬人恐陷散光危機,「造成散光的原因大多是天生的,但現代學生、上班族過度用眼,會讓散光度數加深,好發高峰年齡在25~40歲。」為什麼會有散光?鄭惠川說明,先天性的散光是由於角膜或水晶體的形狀異常、不平整,導致光線入眼時的焦點被分散。他形容:「沒有散光的角膜形狀為正圓形、就像籃球剖面一樣,圓心只有1個;但散光患者的角膜就像是橄欖球剖面,因橫軸或縱軸的屈光度不同,讓光線入眼後散亂無法重疊,無法正確聚焦在視網膜上,從而產生散光。」散光需要矯正嗎?散光需要適當矯正。鄭惠川指出,不少人常認為「散光看不清楚習慣就好」因而不積極矯正散光,或存在「散光可以用加深近視眼鏡度數來補足」等錯誤迷思。事實上,散光只要超過50度就會開始影響視力清晰度,讓眼睛痠痛或引起眩光、頭痛,甚至讓視力判斷影像的方向及距離時受到影響。散光幾度以上需要矯正?台灣隱形眼鏡學會榮譽理事、中山醫學大學視光學系副教授蕭清仁表示,若散光超過75度,就建議進一步驗光及配戴眼鏡矯正,且跟近視一樣,散光眼鏡有一般眼鏡及隱形眼鏡之分。事實上,散光的種類主要可分為「規則性散光」及「不規則性散光」2種:規則性散光:多為先天性,出生時就有,原因為角膜或水晶體的屈光度異常。可用一般眼鏡或隱形眼鏡矯正。不規則性散光:多為後天外傷、手術開刀造成,原因為角膜或水晶體的表面不平整。無法利用一般眼鏡來矯治,必須利用硬式隱形眼鏡來矯正。散光矯正該選眼鏡或隱形眼鏡?蕭清仁說明,台灣的散光患者有近8成5使用眼鏡矯正,僅有1成多的患者使用隱形眼鏡矯正,這是由於傳統隱形眼鏡的技術對於個人化矯正效果較不佳,可能換帶了好幾副仍然無法找到適合的隱形眼鏡,再加上現在隱形眼鏡功能多、購買便利,多數民眾在挑選隱形眼鏡時,容易忽略鏡片是否有矯正散光的功能,甚至沒有進行專業驗光過程,就直接依照度數購買隱形眼鏡。若想矯正散光,該如何選擇眼鏡或隱形眼鏡呢?蕭清仁建議,可透過3原則判斷:1.個人用眼狀況:例如天生有散光的小朋友還不適合配戴隱形眼鏡,比較適合一般散光眼鏡,但長大後開始注重外觀,就能選擇隱形眼鏡;或是有運動習慣者戴眼鏡深感不便,因此選擇隱形眼鏡較適合。2.個人眼睛數據:每個人的眼睛度數、間距、大小及長短都不同,量測數據結果可多達上千種,尤其比起有固定配戴角度一般眼鏡來說,隱形眼鏡所需要掌握的患者眼睛數據需要更加個人化,才能精準微調成適合患者配戴的散光隱形眼鏡。3.個人配戴舒適度:每個人對於眼睛異物感的適應度不同,例如有些人可能無法接受鏡片厚重,有些人可能頭暈不適等。散光驗光步驟流程1表看懂如何正確驗光?如何選擇配戴合適眼鏡?根據《散光軟式隱形眼鏡驗配實用指南2024版》指出,驗配流程包括了解眼睛病史、測量角膜及眼屈光等數據,以及選擇眼鏡材質、瞭解配戴方法等,共有11個步驟:蕭清仁提醒,散光患者進行個人化驗光的要訣在於:要驗光:每個人散光成因不同,購買隱形眼鏡前,應進行專業驗光要試戴:確認矯正隱形眼鏡前,透過試戴確認度數、舒適度、是否易跑片等要定檢:隱形眼鏡屬於醫療器材,建議配戴完後定期回診,確認視力、鏡片等狀態蕭清仁補充,有散光困擾的民眾可到眼科診所或專業驗光所進行驗光,驗光師會先了解患者生活習慣、工作狀態、眼球數據、眼瞼高度檢查,散光度數、軸位,以及合適的隱形眼鏡類型如散光、矽水膠、日拋等,幫助民眾選擇正確的矯正產品。此外,若有配戴軟式散光隱形眼鏡需求,也能與驗光人員積極討論合適的矯正方案。【本文獲uho優活健康網授權刊登,原文刊載網址:https://www.uho.com.tw/article-65480.html】
-
2025-01-07 養生.營養食譜
超市牛肉也能煎出軟嫩多汁 專家教事先多加1物「分解蛋白質」
牛肉的美味程度,除了本身品種和等級的影響,如何料理得恰到好處,也相當講究廚師的功夫。日本網站「ねとらぼ」近來分享日本料理yotuber「Aos」的影片,講述如何將超市販售的便宜牛肉,煎成不輸高級餐廳的軟嫩牛排。準備食材:牛肩胛肉 400公克、鹽麴兩匙(一匙約20公克多)、迷迭香、現成蒜片、黑胡椒、橄欖油1.首先用刀子切斷牛筋。2.用袋子裝好牛肉,放入鹽麴並搓揉均勻。鹽麴的蛋白酶可以分解蛋白質,讓肉品更柔軟。3.將牛肉放入冰箱冷藏1小時。4.取出牛肉,等到肉快恢復常溫後開始繼續料理。5.開中火,在平底鍋放入橄欖油、迷迭香,稍微煎出味道後放入牛肉。6.底面已經煎熟後翻面,轉小火,蓋上蓋子再煎大概3分鐘。7.確認兩面都煎熟後,關火,再繼續蓋著蓋子悶2分鐘。8.將牛肉切塊,灑上蒜片、橄欖油、黑胡椒,即可食用。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5-01-07 醫療.皮膚
「紅腫熱痛」是急性感染警訊 皮膚護理5重點防蜂窩性組織炎
皮膚是我們身體最大的保護器官,能阻擋外界細菌和有害物質。一旦皮膚屏障受損,細菌可能透過損傷的皮膚侵入,導致局部「紅、腫、熱、痛」的急性感染,並有發炎反應,這就是「蜂窩性組織炎」。感染蜂窩性組織炎,通常是因為細菌從皮膚的破口進入所致,像糖尿病足、慢性潰瘍、香港腳等,甚至是蚊蟲叮咬或傷口暴露於海水或生水,就可能引起發炎;不過,細菌也未必一定是經由傷口進入,也可能從其他部位感染造成蜂窩組織炎。主要症狀是患部皮膚會出現局部紅、腫、熱、痛,且伴隨發燒及疲勞感。有時皮膚可能產生水泡,需要適當予以刺破引流。如果細菌已侵入血液中,會造成菌血症,嚴重時可能引發敗血症甚至危及生命。蜂窩性組織炎的高風險族群,包括免疫功能受損者、慢性病患者(如高血壓、糖尿病及肥胖者)、吸菸者,以及近期經歷創傷、手術或患有慢性濕疹者。特別是老年人、下肢血液循環不佳者(如靜脈曲張或曾接受開放性骨折、植皮治療者),以及接受心臟手術或外科手術切除淋巴結者,更需要特別留意。蜂窩性組織炎主要的治療是抗生素治療,依感染嚴重程度可採口服或靜脈注射,療程約7至14天,如果治療72小時後仍有發燒,醫師將依情況調整抗生素藥物。若伴隨明顯外傷,則需手術清創或換藥,並且定時密切觀察傷口變化。做好日常護理保健,不僅能降低細菌感染風險,也能提升生活品質,守護健康。5招預防感染1.保持皮膚濕潤,可使用乳液或藥膏,讓皮膚保濕,避免乾燥龜裂。2.糖尿病患者應盡量保持血糖穩定,遵醫囑規則服藥。3.平時注意傷口清潔與乾燥,如果傷口出現紅腫熱痛或膿性分泌物時,應盡速就醫治療。4.針對足部護理,需防止外傷,養成良好趾甲修剪習慣並治療足癬。5.慢性淋巴水腫者宜穿著彈性襪、保持皮膚清潔,休息時抬高肢端,以促進循環。
-
2025-01-07 養生.生活智慧王
廚房空間總是不夠用?專家告訴你現在就應該丟棄的5類物品
新的一年到來,農曆過年也將至,你開始大掃除了嗎?家中最需要整理的地方莫過於廚房了,許多物品可能會被收納在抽屜和櫥櫃中,並且被遺忘或認為已經丟失。只不過,你真的還需要保留這些東西嗎?以下為專家出於衛生和健康原因,或是為了減少雜亂而建議你丟掉的5類物品:1.洗碗海綿有研究發現,使用過的洗碗海綿藏有大量各種可能有害的細菌。雖然你可以通過煮沸或微波爐加熱來延長洗碗海綿的使用壽命(切記不要將含金屬的海綿放入微波爐),但美國農業部(USDA)表示,沒有一種萬無一失的方法可以確保你的海綿不會交叉汙染雙手、廚房檯面或食物。因此,美國農業部建議經常更換洗碗海綿。如果海綿發出任何難聞的氣味,肯定就是該丟棄的時候。2.砧板區分生食及熟食專用的砧板是避免交叉汙染的安全做法。然而,砧板上隨著時間出現的凹槽是磨損的徵兆,此時應該丟棄它。根據美國農業部的說法,磨損的切菜板上的凹槽很難徹底清潔,可能成為細菌滋生的溫床,這些細菌可能會讓你生病。另外,你可以將實心的砧板放進洗碗機清洗,若使用層壓木製的切菜板則應該手洗,因為洗碗機會使它們裂開。3.未使用的電器及說明書你很可能擁有一些小型廚房電器、工具和配件,這些物品隨著時間累積,現在只是佔據空間。雖然有些物品在特定情況下可以是極好的省時工具或解決方案,但你可能不需要每一個。進行一次誠實的清點,並考慮出售或捐贈那些你不再使用的物品。在處理或捐贈廚房電器時,記得把說明書一起附上。4.外送調味料、吸管和餐具你的外送訂單有時會附贈過多的醬包、吸管和餐具。把它們丟進垃圾桶可能看起來很浪費,但如果你不會使用它們,它們只會佔據廚房空間並造成雜亂。如果長時間不使用,這些調味包還可能會失去風味和顏色。定期清理它們,以保持你的物品數量可控,例如檢查它們的有效日期,並且丟掉那些過期的。若沒有有效期限,丟掉看起來很舊的和那些不太可能會用到的。5.凍燒食物你的冰箱裡面可能還有些被遺忘的冷凍肉類或餐點,隨著冷凍的時間越長而可能降低食物質量,進而出現「凍燒」(Freezer Burn),藉由丟掉那些受到凍燒影響的食物來釋放空間。何謂凍燒?凍燒發生在食物長時間暴露在冰箱冷空氣中時,這會吸走食物的水分,留下冰晶並使食物變色。雖然吃有凍燒的食物不會讓你生病,但它的質地和味道仍然會受到影響。務必檢查你購買食物的有效日期,若是你自己煮的或冷凍的食物,在準備重新食用之前先檢查是否有凍燒的跡象。即便食物在在保持冷凍狀態,美國農業部仍建議在三到四個月內食用,因為如果冷凍太久,食物會失去水分和風味。【資料來源】.10 Things in Your Kitchen You Should Throw Away Now.How to Prevent Freezer Burn
-
2025-01-06 焦點.健康知識+
日醫師曝「睡前滑手機不完全NG」一情況反而成了絕佳入睡儀式
在寒冷的冬天即使全力保暖還是難以入睡或睡眠品質差?若長期有睡眠問題可能導致免疫力下降、容易感冒、疲勞累積等引發各種健康問題。本文從醫學角度請教多位醫師和專家,介紹一些可以立即實行的優質睡眠方法。探討睡眠的機制預防醫學醫師辻本直美指出睡眠有五大主要功能:‧讓大腦充分休息,修復身體‧調節自律神經和荷爾蒙平衡‧整理整合記憶‧提高免疫力,增強抵抗力‧清除大腦的廢物睡眠分為兩種,「非快速眼動睡眠」是大腦和身體都在休息的狀態,而「快速眼動睡眠」則是身體休息但大腦仍在活動的狀態。在睡眠中,最重要的是交感神經(=活躍而難以入睡的狀態)與副交感神經(=放鬆而能入睡的狀態)之間的平衡。冬季特別要注意的睡眠要點‧洗澡寒冷的冬季,充分溫暖身體非常重要。比起淋浴,建議泡在稍微溫暖的水中約20分鐘,讓身體放鬆,手腳暖和。這有助於穩定交感神經,讓你安穩入睡。洗澡後,建議穿上腿部保暖衣物再上床。‧寢室溫度管理理想的室溫是18~22度。手腳若感到冰冷,會影響入睡,因此保持溫暖至關重要。此外,使用冷床具會使睡眠變淺,建議用電熱毯或熱水袋來預熱床具,但記得在睡前關掉電熱毯。‧照明睡前將客廳的燈光調暗。使用間接照明或蠟燭燈稍微照亮房間,能自然誘發睡意。一般家庭的客廳燈光通常像超商般明亮,但這樣不利於入眠。睡前約三小時,建議營造如西餐廳般的舒適氛圍。‧放鬆的日常習慣建議在睡前30分鐘到1小時進行放鬆的例行活動。透過深呼吸或輕鬆的伸展運動,放鬆身心,促進深層睡眠。伸展動作可專注於頸部、肩膀、背部和腰部等支撐頭部的部位。每人都該找尋讓自己放鬆的「入睡儀式」,例如讀書、聽音樂、聞喜愛的氣味等,首先試著持續三天,如果覺得效果不顯著,可以嘗試其他方法。當你能連續三天做到後,可以逐步延長至一週、兩週、一個月、三個月,這樣你就能找到最適合自己的例行活動。深呼吸的技巧為了入睡,深呼吸時應該更加注重吐氣而不是吸氣。當你徹底吐出肺裡的空氣後,肺中的氧氣含量會大幅降低,因此下一次吸氣時,空氣會自然地進入。吸入的空氣量大約是吐出的空氣量的一半,並且吸氣時間應較短。這種呼吸方式可以有效激活副交感神經。建議的節奏是每分鐘裡40秒吐氣、20秒吸氣,這樣的組合重複三次(總共3分鐘)最為理想。探討與睡眠有關的NG行為睡前看手機真的不行嗎?其實這個行為未必完全是NG。如今有藍光過濾眼鏡和保護膜,如果選擇適當的內容,使用手機也未必會影響睡眠。比如像是聊天這類需要即時反應的互動內容,會讓大腦過度活躍,因此不太適合;但如果是可以被動觀看的內容(例如輕鬆瀏覽的資訊)就無妨。此外,將手機螢幕的亮度調低也是一個好方法。如果對某些人來說,看手機是一種放鬆的方式,那麼在某種程度上,這個行為也可以成為一種入睡儀式。穿襪子睡覺也是NG嗎?將體溫從高降至低就能提升睡眠品質,這個過程中感覺想睡的時候,身體正透過手腳散熱。如果穿著襪子睡覺,熱量就會被困在體內,導致體溫無法下降,從而影響入睡,甚至造成淺眠,因此建議不要穿著襪子入睡。如果你是易寒體質無法放棄穿襪子,那麼可以考慮使用腳底開口的腿部保暖套,或者選擇鬆緊帶較鬆的襪子,這樣在睡覺時可能會無意識地脫掉,這樣的話穿著睡覺也無妨。週末補眠真的不好嗎?補眠會打亂生理時鐘。即使是假日,也盡量保持固定的起床時間,並在早上接受陽光照射,這樣能幫助穩定體內時鐘。如果睡眠不足,建議用短暫小睡來補充,效果會更好。無法入睡時喝熱牛奶有幫助嗎?這個方法是有根據的,熱牛奶中含有一種名為色氨酸的胺基酸,它是製造睡眠荷爾蒙——褪黑激素的原料。此外,牛奶還富含鈣質,具有調節自律神經的作用。這些成分結合在一起,讓熱牛奶成為助眠的理想飲品。而且熱牛奶還能溫暖內臟。相反地,含有咖啡因的飲料則要避免,例如能量飲料、烏龍茶、綠茶、玉露等,這些飲品往往含有令人意外的咖啡因。此外,含糖飲料也不適合,因為糖分會提升血糖值,讓交感神經變得占主導地位,建議這類飲品最好在睡前1~2小時內喝完。無法入睡時的對策在睡前實行夜間例行活動,並嘗試固定上床時間。如果20分鐘內仍無法入睡,建議先離開床鋪,等待自然的睡意來臨。強迫自己躺在床上可能會讓大腦將床鋪與「無法入睡的地方」聯想在一起,這並不好。雖然理想狀態下,睡眠時間應該超過7小時,但如果確實不睏,可以先離開床,等到有睡意時再回到床鋪。資料來源/MonoMax Web
-
2025-01-06 醫療.感染科
2025年疫苗接種變動一次看!流感、新冠、A肝疫苗最新施打措施
2024年已過,迎來新的一年別忘了關心自己的健康,尤其冬季呼吸道傳染病毒活躍,應盡早接種疫苗獲得保護力,從今(2025)年1月起流感、新冠疫苗都有新的措施,另外幼兒A肝疫苗預防接種在新的一年裡也有新的變動,健康醫療網為民眾整理2025新年疫苗新措施!公費流感疫苗1月起擴大接種 滿6個月以上皆可打近期,國內流感疫情已進入流行期,而且有持續上升的趨勢。疾管署發言人曾淑慧表示,疾管署疫情中心預估流感疫情在春節前後將會到達高峰,健保及門診就診人次可能會高達15萬人次左右。為提升疫苗接種人口涵蓋率、發揮疫苗最大效益,2025年1月1日起,公費流感疫苗擴大全民接種,有中華民國國民身分者或持有居留證的外籍人士,只要年滿6個月以上都可以接種公費流感疫苗,新措施將會進行至疫苗用罄止。曾淑慧發言人表示,希望藉由擴大全民接種能提高疫苗接種比例,提升民眾的保護力,也期望民眾能踴躍接種,以降低流感重症、減少死亡風險。1月起Novavax JN.1疫苗開打 不適合mRNA疫苗者優先除了流感病毒外,新冠病毒的預防也是這個冬季需要關注的重點之一。目前,全球COVID-19陽性率上升,國內COVID-19疫情也持續當中,再加上歲末聚餐、跨年活動、春節連續假期探親旅遊等活動頻繁,新冠病毒傳播風險將會增加,疫情威脅不容忽視,接種疫苗將可幫助民眾獲得保護力,減少重症、死亡風險。現在國內不只有莫德納JN.1疫苗,曾淑慧發言人表示,2025年1月1日起,將會提供12歲以上民眾還未接種過莫德納JN.1疫苗的民眾,接種1劑Novavax JN.1疫苗,主要會以不適合接種mRNA疫苗的民眾來做優先接種。1月起A肝疫苗接種時辰變動 改為第18、27個月接種另外,新的一年A肝疫苗接種措施也有改變,2025年1月1日開始,幼兒A型肝炎疫苗接種時辰調整,由原先的第12個月、第18個月分別接種1劑,修正為第18個月、第27個月分別接種1劑。曾淑慧發言人表示,幼兒A肝疫苗接種時辰修改的主要目的是希望能提升疫苗的保護力,在此也提醒民眾應注意A肝疫苗接種時辰的新修正。【延伸閱讀】為什麼初次接種流感、新冠疫苗要打2劑? 幼兒疫苗接種常見3QA一次看!中風也能打流感、新冠疫苗?中風患者疫苗接種3疑慮 醫師來解惑!【本文獲uho優活健康網授權刊登,原文刊載網址:https://www.uho.com.tw/article-63984.html】
-
2025-01-06 養生.抗老養生
「小寒」後養生重保暖!多吃「三色」食物養腎、養肺、護腸胃
入冬後,氣溫愈來愈低,昨天是24節氣「小寒」,本周將迎來10度低溫。中醫師提醒,小寒到來,寒氣、濕氣重,當伴隨著下雨,感覺特別冷,務必注意身體保暖,另多吃黑色、白色及黃色等「三色」食物,養腎、養肺及保護胃腸。「小寒」後養生關鍵在於保暖身體中醫師吳明珠表示,小寒開始,寒氣湧入,明顯感受低溫狀態,此為1月20日「大寒」前奏曲,再來就是一路冷到農曆年;這時養生關鍵在於保暖身體、不要感冒,最近早晚溫差較大,只要少穿些衣服,受了風寒,就可能感冒,咳嗽、發燒,身體不適。新冠疫情後,民眾免疫能力降低,又遇到後疫情時代的免疫負債,容易受到病毒感染。吳明珠指出,為了保暖、守著陽氣,外出時建議洋蔥式穿衣法,從發熱衣、長袖衣物、毛衣、外套,從內往外穿。若室外低溫時,口罩、手套、圍巾缺一不可,如果感覺腳冷,應穿上襪子禦寒,避免皮膚裸露太多,以防「寒氣入腦」引發身體不適。冬天多吃「三色」食物飲食方面,冬天養腎為主,建議多吃黑色、紫色等食物,如海帶、黑木耳、黑米、黑豆、芝麻、栗子、藍莓、紫薯等。部分黑色食物不好消化,影響胃腸功能,可搭配地瓜、南瓜等;冬天也需要保養肺部,可多食用白色食物,如山藥、白木耳、高麗菜、四神湯等,其中山藥對腎、肺及脾胃都有保護作用;多吃綠色蔬菜則可養肝。吳明珠說,天冷時,大家常喝薑母茶,但因含有薑辣素、紅糖,容易誘發胃食道逆流。此外,麻辣鍋、薑母鴨也不宜多吃,避免口乾舌燥。四神湯含有蓮子、山藥、茯苓、芡實等,有時也會加入薏仁,可以健脾去濕,調養身體,民眾可趁熱飲用。冬天運動時,也應做好保暖。吳明珠呼籲,民眾外出運動,身體汗濕,就立即更換衣服,帶著毛巾,擦乾汗水,避免感冒;不少長者喜歡一早外出運動,在寒流南下之際,建議先在室內做做暖身操,等太陽升起後,再出門運動,降低心肌梗塞、腦中風風險。
-
2025-01-06 醫療.皮膚
3原因讓你頭髮一直掉!使用的毛巾居然也有關 洗髮水溫太高恐破壞髮根
你也有掉髮的困擾嗎?以下3原因可能讓你頭髮一直掉!洗髮水溫度太高有些人習慣用熱水洗頭,以為越熱才洗得越乾淨,但熱水其實會讓髮絲脫水(就像皮膚一樣),導致頭髮變乾、變脆弱,自然就容易斷裂並脫落。熱水不僅洗掉頭髮的保護油膜,還導致頭皮毛囊不能有效分泌油脂保護頭髮,長久下來,髮根繼續被破壞,頭髮脫落情況會越來越嚴重。 →怎麼做?洗髮時,建議要把水溫調低至25℃以下,或者就算是洗熱水澡,當換到洗頭髮時,就要盡可能的不要讓頭皮感覺燙的程度。 乾毛巾搓擦濕頭髮頭髮浸濕後是最脆弱、最容易斷裂的時候,大部分人習慣淋浴時順便用梳子梳通打結的頭髮,之後再用乾毛巾搓擦。其實,這個步驟對頭髮的傷害非常大,造成脫髮也就在所難免。→怎麼做?盡量在頭髮未濕透前就先將頭髮梳整,濕頭髮可以減少梳頭的次數;洗完頭之後,可用吸水性強的軟毛巾慢慢將頭髮按乾。 洗髮次數過於頻繁洗髮次數過多也會影響頭髮的正常生長,因為當油脂分泌不均勻時,頭皮容易乾燥並產生容易斷髮的情形。→怎麼做?建議隔1天洗1次頭髮,若無法養成這種習慣,就容易讓空氣中的髒污殘留在頭皮上,造成油脂阻塞頭皮毛孔,斷裂脫落自然就會出現。確保每2天洗2次頭,如果出汗較多或產品用量過大,就更應該堅持這個習慣。延伸閱讀: ·白髮長不停!營養師公開「白髮變黑飲食清單」1圖看 黑巧克力、牛奶上榜 ·每天洗頭,頭髮還是狂出油? 營養師大讚「6類食物」防爆油:地瓜、雞蛋入列
-
2025-01-06 養生.聰明飲食
煎雞腿肉和烤牛肉,哪個熱量比較高?忽略1細節結果就大不同
愈來愈多人注重飲食健康,吃飯時會多加注意餐點的卡路里。然而,除了帳面上的食材以外,還有很多容易忽略的死角,可能會影響到餐點的熱量,愈是想要精密控管,就愈該注意這些細節。根據日本媒體「FRaU」報導,雞肉的烹調方式相當多樣,包括煎、烤或油炸等等。烤牛肉則也依據各種不同的部位,帶來不同的變化。本次文章便以用油或奶油煎製的雞腿肉,和牛肩部瘦肉的烤牛肉比較熱量。在一般的觀念裡,會認為瘦肉的熱量比較低。事實上,200克純雞腿肉熱量約為約為380大卡,而200克牛肉瘦肉約為276大卡,帳面上確實低了一點。不過在料理過程,用5克橄欖油煎製200克的雞腿肉,加上鹽1.2克、胡椒0.01克,最後餐點的熱量,會來到425大卡。但是,由於瘦肉油脂較低,因此200克的牛瘦肉需要以15克橄欖油來烤,同樣加上鹽1.2克、胡椒0.01克,最後會變成410大卡,兩者之間的熱量差距便大幅縮小。如果加上市面上的烤牛肉醬汁,就可能再增加約120大卡,使得烤牛瘦肉的餐點熱量,反而還超過了烤雞腿肉料理。因此在計算熱量時,調味料的成分和多寡也該注意,以免出現盲點。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5-01-06 養生.聰明飲食
用餐完口渴不全是味精的錯!營養師提醒使用味精記得減少「1物」
很多人認為味精吃太多,會有口渴、頭痛、心悸等過敏症狀出現,也就是發生所謂的「中國餐館症候群」、「味精過敏症」,但味精吃多了,是否真的有害健康?華裔脫口秀演員Uncle Roger(羅傑叔叔)稱「味精是料理之王」,更曾開玩笑「味精被說不健康,是因為西方菜難以跟會使用味精的中餐館競爭,只好出此下策。」因此,不少料理都強調「不含味精」。事實上,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早在20世紀就公布,食用正常量的味精對人體無害,而且無證據顯示食用味精和任何慢性疾病有關。振興醫院營養師陳韻婷表示,不論實證還是研究,目前都沒有直接證據顯示,味精會導致口渴、頭痛、心悸等症狀。味精提供酸、甜、苦、鹹4種味覺外,還有第5種「鮮味」。陳韻婷說,味精是一種胺基酸,學名是麩胺酸鈉,是胺基酸的鈉鹽形式,並非化學合成。以前味精可從雞肉、豬肉等來源萃取,現在多從甘蔗、甜菜、木薯等澱粉發酵,從天然食物萃取而來。味精加水後,會分解成游離的麩胺酸跟鈉離子,可透過口腔中的味覺受器感受到鮮味。餐後不適 其他醬料導致為何有些人吃完中餐後,會出現「中國餐館症候群」的身體不適?陳韻婷指出,由於料理不會只有用單一調味料,不只有味精,也會加入鹽巴、醬料等,若是整體鈉含量攝取過多時,就可能導致惡心、嘔吐、頭痛等對神經系統有短暫影響的症狀,因此無法將不適全歸咎給味精。陳韻婷說,曾有動物實驗,透過注射方式給老鼠高劑量的味精,確實有發生神經系統、腸胃系統受到影響。但一般食用是經過腸胃道吸收,且食用劑量不高,頂多是出現口渴、頭暈等症狀,影響時間短暫,也因為沒有毒性,並不會影響器官,若是因為食用醬料等調味導致鈉含量攝取過多,民眾可以透過多喝水或是無糖茶,將鈉排出體外。歐盟建議 味精安全用量歐盟建議味精安全使用量,每天人體每公斤攝取量不應超過30毫克,陳韻婷指出,這相當於60公斤成人的味精攝取量不超過1.8公克。其實味精的鈉含量,僅有食鹽的三分之一,但是料理時,很多人常將鹽巴、味精混合使用,會導致整體量鈉含量攝取過多,有心臟、腎臟問題的人應特別注意。陳韻婷提醒,慢性腎病、洗腎、心衰竭、高血壓、水腫等族群,平常對於鈉的攝取應該特別留意。建議若料理有使用味精時,應該減少鹽巴使用量,也可以透過搭配香菇、蝦米、柴魚、昆布等食材,或是帶殼的海鮮,如蛤蜊、牡蠣等一起烹煮,可以帶出美食的天然鮮味。
-
2025-01-06 養生.保健食品瘋
β-葡聚醣有助調整體質、預防感冒?教授告訴你實情
讀者Wang在2024-9-10利用本網站的與我聯絡詢問:林教授您好:看到某位藥師推薦葡聚多醣好幾次了,他說至少可以減少感冒病程2-3天而且減少感冒的嚴重程度。不知道教授您對葡聚多醣有什麼看法,搜尋您的部落格後發現您沒有講過這個成分,我是您的忠實粉絲,希望能聽聽您的意見,謝謝!讀者所說的「搜尋您的部落格後發現您沒有講過這個成分」是因為我把「這個成分」寫成「β聚葡萄糖」,而非「葡聚多醣」。所以,為了避免像這樣由於翻譯而造成的困擾,我在接下來的文章裡會採用英文 β-glucan。(註:谷歌是把β-glucan翻譯成「β-葡聚醣」,而很多台灣的廣告就只用「葡聚醣」)。在我們的平常食物裡,大麥是含有最高量的β-glucan(5%-11%)。其次是燕麥(3-7%)。請看2017年發表的論文Clinical and Physiological Perspectives of β-Glucans: The Past, Present, and Future(β-葡聚醣的臨床和生理觀點:過去、現在和未來)。我是在2021年發表的燕麥會升高三酸甘油酯?這篇文章裡首次提到β-glucan,而這篇文章是在駁斥《康健雜誌》發表的五穀雜糧夯!5種人吃錯更傷身。《康健雜誌》是引用台大食品科學研究所教授江文章說:一篇發表在2007年《營養學期刊(Nutrition Journal)》的研究發現,燕麥所含的β-glucan會升高三酸甘油酯。所以,江教授認為廠商在宣傳燕麥相關產品時打著降膽固醇的優點是「有誤導之嫌!」事實上,像這樣的「燕麥有害健康」的論調在2023年是大行其道,而根據我的追查,源頭應該是廣受追捧的冒牌醫生Eric Berg,請看柏格“醫生”被事實核查。香港的YouTuber「白兵」也就是偷學Eric Berg,在影片裡口沫橫飛,煞有其事地高談闊論燕麥是如何恐怖,如何殘害我們的健康,請看燕麥會越食越多病?。至於真相如何,就請您看我上面提到的那三篇文章,以及燕麥越食越多病?美國心臟協會強力推薦。好了,現在可以來談讀者關心的「β-glucan可以減少感冒病程和嚴重程度」。他傳來的文章是「小花藥師」在他的「社區藥局筆記」發表的補充葡聚多醣 感冒季節讓你遠離上呼吸道感染。其中的一段是:根據2021年的統合分析顯示顯示(1),葡聚多醣這種天然成分,對預防和減輕這些症狀有顯著效果。經常攝取葡聚多醣的受試者,上呼吸道感染的機率明顯降低,降低將近65%。此外,若不幸感染,症狀的持續時間也會縮短,平均病程減少了約30%。這段話裡提到的「2021年的統合分析」是綜述論文Effects of yeast β-glucans for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in healthy subject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酵母菌β-葡聚醣預防和治療健康受試者上呼吸道感染的效果:系統性回顧與統合分析)。這篇論文的確是有表示酵母菌β-glucan似乎可以預防和治療上呼吸道感染,但它的結論卻是比較中肯,它說:這些發現表明(suggest)酵母β-glucan對人類上呼吸道感染具有積極作用。然而,由於納入的研究異質性高且數量少,因此需要更多高品質的研究和臨床試驗。也就是說,的確是有研究顯示酵母β-glucan有助於預防上呼吸道感染,但整體而言,證據仍嫌不足。不管如何,這位藥師有一個叫做「藥師選品」的網站,專門在賣各種保健品,而有關「高單位關酵母 β-葡聚多醣」,唯一的聲稱就是「調整體質」。問題是,體質有沒有調整,是要怎麼判定呢?其實,說穿了,「調整體質」也只不過就是保健品廣告慣用的花言巧語。可以肯定的是,酵母β-glucan保健品是有助於環保和資源再利用,因為它是從釀酒後的廢棄酵母萃取出來的,請看2022:β-Glucans from Yeast—Immunomodulators from Novel Waste Resources(來自酵母菌的 β-葡聚醣—來自新型廢棄物資源的免疫調節劑)2022:β-glucans obtained from beer spent yeasts as functional food grade additive: Focus on biological activity(從啤酒廢酵母中提取的β-葡聚醣作為功能性食品級添加劑:聚焦於生物活性)2023:Food By-Products and Agro-Industrial Wastes as a Source of β-Glucans for the Formulation of Novel Nutraceuticals(食品副產品和農業工業廢棄物作為 β-葡聚醣的來源,用於配製新型保健品)2024:Extraction Method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β-Glucans from Yeast Lees of Wines Produced Using Different Technologies(不同技術生產的葡萄酒酵母殘渣中β-葡聚醣的萃取方法與表徵)原文:葡聚醣能預防感冒嗎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5-01-05 醫療.感染科
呼吸道融合病毒 死亡率是流感2倍
秋冬氣候忽冷忽熱,呼吸道相關病毒齊發,高齡族要特別留意呼吸道融合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RSV),因傳染力強、病程進展快,可能從發燒發展成呼吸窘迫,造成肺炎或支氣管炎,根據美國的研究,在老年住院患者中,重症率與死亡率是流感的2倍。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理事長,台北榮民總醫院胸腔部部主任陳育民醫師提醒,目前成人RSV尚無特定治療藥物,只能靠支持性療法,勤洗手、戴口罩、避免與感染者共用餐具、避免在 RSV 流行期間出入人多、空氣不流通的場所、施打疫苗,成為高齡族對抗RSV病毒的最佳保護手段。透過飛沫與接觸感染的RSV,是造成老年人嚴重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還記得前不久歌神張學友來台開唱,就是因感染此症,不得不停辦演唱會。RSV是一種常見的傳染性病毒,在台灣等亞熱帶地區全年皆有大流行機會,在老年住院患者中,哮喘和 COPD 約佔所有因 RSV住院的老年患者的 10%,且住院者中有高達8成老年 COPD 住院患者病情恐急速惡化,不可輕忽其嚴重性。傳染力強病程急 尚無有效治療藥陳育民醫師表示,RSV是一種具單股負鏈RNA病毒,主要藉由飛沫傳染與接觸感染,會在呼吸道細胞繁殖,造成發炎反應,使細支氣管水腫並發生黏液阻塞,影響肺部與呼吸道。感染後的潛伏期為2~8天,在亞熱帶地區包括台灣,全年皆有可能造成大流行機會。由於成人感染RSV初期症狀與感冒相似,都可能產生發燒、鼻塞、流鼻水、打噴嚏、咳嗽等症狀,陳育民坦言,兩者在臨床上確實不容易區分,若要確認必須自費做PCR篩檢,但對於免疫力較低弱的年長者來說,感染RSV較容易進展至下呼吸道感染,造成肺炎、住院、慢性支氣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或氣喘等急性惡化,也有可能引發心血管併發症,包括心臟衰竭惡化、心房顫動等。此外,RSV的傳染力也比流感高,陳育民醫師說明:「流感大約為1人傳1人,RSV的傳染率大約1人傳3人。」這不僅意味RSV的傳播速度是流感的2到3倍,更令醫師擔心的是引發重症率與死亡率是流感的2倍,民眾得提高警覺。雖然一般成人感染RSV,症狀多侷限在上呼吸道,但老年及多重慢性病患者,與沒有這些情況的患者相比,哮喘和 COPD 患者發生 RSV相關住院的風險更高。根據美國研究顯示,每年約有6萬~12萬名長者因RSV入院,約有6千~1萬個死亡案例,其中年長族群、慢性心臟病或肺部疾病與免疫功能低下者為高風險族群9,特別是慢性阻塞性肺病成人患者因RSV住院機率高達3.4~13.4倍,且住院中每5人就有4人病情急性惡化,氣喘患者的住院機率則為3.6倍,且每2位住院患者就有1人轉為患有哮喘加重。「目前RSV並無成人特定治療藥物,僅有支持性療法。」陳育民醫師認為,正因為RSV傳染力強,全年皆有可能造成大流行機會。戴好口罩勤洗手 高風險族接種疫苗相較於感染後,只能採取保守性治療,陳育民醫師高聲疾呼「預防才是對抗RSV的最佳保護手段!」由於此病毒主要經由飛沫傳染,要預防疾病傳播首先必須勤洗手,在密閉空間或人多的公共場所則應確實配戴口罩,維持環境衛生與保持健康的生活型態。另外針對高風險族群,特別是75歲以上、有慢性疾病患者,可諮詢診所醫師,討論是否接種RSV疫苗注射。NP-TW-RVU-BRF-240015 | Date of Preparation: December 2024更多疾病相關資訊,請諮詢專業醫護人員This content is intended for Taiwanese
-
2025-01-05 養生.營養食譜
寒冬陰鬱 快樂飲食抗憂鬱
「林醫師妳快樂嗎?」在牙醫門診中,曾有位久未看診的患者,以突如其來的方式向我問候。她長期受憂鬱症所困惱,除了吃藥,也嘗試許多讓自己開心的方法。憂鬱症原因多樣,但有研究顯示,患者身體可能某些營養素不足,飲食可以在預防和治療憂鬱症狀上發揮重要作用。例如有不少證據支持,地中海飲食可有效降低憂鬱症發生的風險,甚至改善患者的情緒和症狀。 澎派海鮮蔬果溫沙拉佐地瓜優格醬 (3人份)典型的地中海飲食料理,有大量的蔬菜,並以非精製的全穀類地瓜作為主要熱量來源。鮭魚名列能緩解憂鬱「快樂食物」排行榜中翹楚,Omega-3脂肪酸能促進血清素、多巴胺等神經傳導物質的合成,幫助緩解憂鬱與焦慮。食材:煙燻鮭魚150克、蝦子12隻、透抽 150克、蘿蔓生菜150克、花椰菜300克、小番茄9粒、黑橄欖9粒、鹽和黑胡椒適量地瓜優格醬:地瓜350克、希臘式優格350克、美奶滋1大匙、鹽和黑胡椒適量、胡桃或其他堅果50克作法:1. 透抽切掉軟骨與內臟並去皮,花椰菜汆燙、小番茄和黑橄欖剖半。2. 將蝦子與透抽表面撒上鹽與黑胡椒,橫條煎鍋開中火加熱,待高溫後再塗上一層橄欖油。接著放入蝦子與透抽,煎到兩面都有紋路後取出備用。3. 製作地瓜優格醬a. 地瓜與馬鈴薯削皮切小塊,泡一下水去掉多餘澱粉,接著放入鍋中蒸熟,趁熱搗成泥狀。並加入美乃滋與希臘式優格攪拌均勻。b. 堅果放入鍋中或烤箱,以小火炒到香味釋出,接著磨成碎粒或粉狀。c. 將a與b混合,以鹽和黑胡椒調味。4. 手撕生菜並裝在盤中,接著加入花椰菜、小番茄、黑橄欖等,放入海鮮與煙燻鮭魚,淋上地瓜優格醬。雞胸肉&滑蛋茄汁丼(2人份)富含色胺酸的雞胸肉與毛豆也是快樂食物,雞胸肉加上百里香調味,裹上麵粉小火香煎,吃起來頗有炸雞的香酥,卻仍保有細嫩口感。食材:雞胸肉200克、高筋麵粉適量、百里香或其他乾燥香草少許、雞蛋 2個、鹽適量、毛豆100克、乾香菇5朵、洋蔥 1/4粒、糙米飯2碗茄汁丼飯醬:青蔥1支切末、薑泥1/2小匙、蒜泥1/2小匙、無添加番茄泥或糊2大匙、Tabasco醬1/2匙、砂糖1小匙、醬油1小匙、清酒2大匙作法:1. 雞胸肉切成適口大小,撒上鹽、黑胡椒及百里香。沾上適量的高筋麵粉,並以平底鍋開中小火,煎到兩面呈金黃色即可取出備用。2. 將茄汁丼飯醬全部混合。3. 平底鍋開中小火,先放入洋蔥丁炒至呈透明,接著放入香菇丁炒至香味四溢。4. 放入雞肉,並倒入茄汁丼飯醬並稍微拌一下。接著放入蛋汁,轉至小火並煮至喜歡的熟度即可熄火。5. 最後放入豌豆,並倒在糙米飯上,撒上蔥花即完成。忘憂香蕉奶昔 (3~4人份)這道飲品是眾多「快樂食物」排行榜上的明星集合,如香蕉、綠茶、藍莓、優格、優酪乳、堅果……不僅營養健康又解憂,香蕉皮的色胺酸和營養成分是果肉的5倍,在這道忘憂飲品中當然也不能缺席。食材:低溫烘焙綜合堅果20克(磨成顆粒狀)藍莓奶昔:藍莓200克、帶皮香蕉1條(洗淨並去蒂頭與尖端,切塊狀)、希臘式優格200 cc綠茶奶昔:綠茶粉15克、香蕉1條200克、無糖優酪乳250毫升作法:1. 藍莓奶昔:將藍莓果昔食材全部攪打成汁,取出備用。2. 綠茶奶昔:將綠茶奶昔食材全部攪打成汁,取出備用。3. 將藍莓奶昔倒入杯中約2/3,再倒入約1/3的綠茶奶昔。最後在果昔撒上磨碎的綜合堅果,加上藍莓、薄荷作為裝飾。
-
2025-01-05 養生.聰明飲食
三多營養最前線/難入睡 越睡越累……好想一覺到天亮醫師:好睡有祕訣
現代人工作壓力大,再加上作息不穩定,很容易引起睡眠障礙,且隨著年紀漸長更為嚴重。長時間睡眠障礙,也很容易影響白天的注意力,甚至引起情緒易怒等問題,為了擁有良好睡眠,到底要如何改善作息?可以補充哪些營養素?3C產品干擾睡眠周期,躺床後入睡時間變長。醫學上所謂「失眠症」的定義,是指單純的睡眠問題,因此,須先排除疾病因素,例如酒癮、生理疾病、憂鬱症、焦慮症或睡眠呼吸中止症等所引發。至於常見的睡眠障礙則包括:睡眠品質不好、時間太短,或越睡越累、多夢淺眠、白天昏沉愛睏等症狀。振芝心身醫學診所精神科主治醫師簡婉曦表示,睡眠障礙包含三種典型症狀,如果出現其中一個症狀,且每周發生三次以上,持續三個月,應尋求身心科等專業協助。1.入睡困難:一般來說,在床上躺平後,通常半小時內會緩緩入睡;不過,現今民眾習慣近距離使用手機等3C產品,容易干擾睡眠周期,因此入睡時間從過去的半小時,增長為一小時才會入睡。此外,躺下後立即睡著也不見得代表「好睡」,因為立即睡著可能是太過疲勞或身體出現警訊。2.早醒:即使睡著了,也不一定就能睡好,例如很多人容易「早醒」,造成睡眠時間不足。3.睡眠中斷或淺眠多夢:睡眠中突然醒來,再入睡可能需要30分以上,或無法再入睡;另外,像深層睡眠時間短、經常是淺眠狀態,尤其常作夢、驚醒,睡醒仍覺得很累。一下早睡、一下晚睡,睡眠調節能力會變差。睡眠是人體重要的修復時期,為何現代人睡眠障礙比例高?簡婉曦說,其實大家都知道哪些行為會影響睡眠,但卻無法避免,例如睡眠時間不穩定,一下早睡、一下晚睡,隨自己心情,但人體要習慣紊亂的睡眠時間並不容易,尤其隨著年紀愈大,睡眠周期的調節能力會逐漸變低,因此,時間不穩定,身體會更難調節睡眠時間。另外是整體社會結構的問題,上班族常被要求24小時待命、簡訊不能不回覆,也就是責任制或機師、空姐、醫護或餐飲業輪班制等情況,睡眠時間更難穩定或睡眠時間不足,長久下來很可能引發睡眠障礙。長時間睡眠品質不佳,增加失智風險。簡婉曦說,睡眠是為了讓身體、大腦休息,而大腦會影響情緒,睡眠時間不足或太淺,沒辦法進入深層睡眠狀態,大腦就無法修復。情緒調節、做計畫、記憶等都與大腦前額葉有關,如果白天已經處理太多事情,到了晚上仍無法好好放鬆休息,前額葉沒有適當的休息或修復,就很容易影響白天工作、記憶力不好,甚至工作不順而影響情緒,或出現易怒的情況,不斷積累到最後,也可能引起憂鬱、焦慮等問題;長期睡眠不好還會增加失智症的風險,且失眠也是失智症的前趨症狀。短時間的睡眠障礙,可補充營養幫助好入睡。如果只是短時間內出現睡眠問題,簡婉曦建議,可以透過補充營養來改善。血清素是一種調節壓力系統的神經傳導物質,當血清素足夠、神經傳導流暢,可以減緩身體壓力反應的強度。保健食品中的色胺酸,就是血清素生成的營養素,有助人體放鬆心情,並調節睡眠。蛋白質攝取不足的年長者,若合併有憂鬱、焦慮與睡眠障礙者,可以嘗試補充適量的色胺酸。此外,色胺酸要轉化成褪黑激素、改善睡眠,也須維生素B6、B12、等營養素輔助,因此,建議綜合多種成分來補充。另外,芝麻萃取物因含有90%的芝麻素,有助減少壓力、消除疲勞,改善睡眠品質。一整天的工作壓力後,在睡前要先將其釋放、放鬆;晚上運動或健身,盡量距離睡前兩小時前完成;睡前可做伸展或放鬆肌肉型的瑜伽、運動,讓自己擁有更好的睡眠品質。
-
2025-01-05 醫療.精神.身心
安眠藥一吃難戒斷?精神科醫師釋疑:成癮與依賴不同
對於安眠藥,有些人敬而遠之,害怕自己藥物成癮;也有飽受失眠之苦的人,希望能藉此尋得一帖進入夢鄉的良方。有人還沒吃就怕成癮,有人少一顆就很焦慮。振興醫院精神醫學部主任毛衛中指出,在診間常見兩類患者,一種是才剛開始用藥,就擔心會不會對藥物產生依賴,甚至成癮;有一些人則是反過來,希望醫師別少開藥,否則「睡不著很痛苦」,後者往往都是失眠很長一段時間。對於不曾吃過安眠藥的患者,會先詢問造成失眠的可能原因,例如因焦慮而失眠的個案,就會開立放鬆情緒的藥物,而非直接使用安眠藥。安眠藥在睡前吃、藥效很快,患者常會預期自己能在短時間睡著,但有些患者不清楚自己吃的是哪一種藥物,如果是幫助放鬆的藥物,藥效沒那麼快作用,有些患者因此出現「連吃藥都睡不著」的災難性思考,焦慮之下更睡不著,這類藥物其實應該要提早吃。褪黑激素人體本來就有,口服補充效果因人而異。有人怕吃安眠藥,因此尋求其他能助眠的藥物或保健食品。國外有許多產品標榜添加助眠的「褪黑激素」,藥師公會全聯會副發言人王明媛表示,褪黑激素依成分濃度含量不同,分為食品或藥品等級,濃度在2毫克以上屬於藥品,市面上的確有這類的處方藥;有些食品級的褪黑激素,是從動物大腦松果體提煉出來,成份劑量一定不會大於2毫克,但食品就不會標記含量。王明媛說,褪黑激素是人體本就有的物質,每天關燈睡覺之後,身體會自然分泌,口服補充只是模擬睡眠中褪黑激素增加、輔助入睡的狀態。睡眠障礙很難說吃什麼最有效,一個有很多煩惱的人和毫無煩惱的人相比,如果兩人都有睡眠障礙、都服用褪黑激素,在兩個人身上可能有不同效果。毛衛中指出,褪黑激素的確可用來治療55歲以上失眠族群,因為藥效不比傳統安眠藥,必須提早1至2小時吃才有效,也常用來調整出國或上大夜班的時差。還有些人睡不著的原因是交感神經過度亢奮,導致肌肉緊繃,肌肉鬆弛劑的確會被用來輔助睡眠,藉由幫助放鬆肌肉,減少對身體干擾,但使用一段時間後可能出現耐受性,藥效變差,需要和醫師討論是否調整治療內容。每個人對藥物代謝速度不同,要看睡醒後症狀表現。苯二氮平類(BZD)的安眠藥有短、中、長效型,但每個人對藥物的代謝速度不同。毛衛中說,有些人代謝快,隔天醒來覺得睡得很舒服;有些人代謝較慢,導致隔天起床後昏昏沉沉,甚至連開車都有危險。「所以醫師在用藥的時候,必須跟病人討論,且告知開的是什麼藥、可能有怎樣的效果。」且需要多次回診調整用藥。短效多用於入睡困難者,長效用於有情緒症狀者。毛衛中指出,入睡困難的類型,占所有失眠患者的四至六成,吃短效安眠藥多有幫助;而中長效的藥物,代謝慢的患者,起床後可能仍覺得昏沉。長效安眠藥則指半衰期15小時以上類型,有些甚至長達70小時,代表藥物要在血液中達到一定濃度,才能產生作用,但並不代表藥效有70小時。通常會用到長效安眠藥的患者,可能合併其他症狀,如憂鬱症、焦慮症等,導致情緒干擾睡眠。由於精神科用藥需要透過一次次測試評估藥效,所以第一次用藥的個案,通常開一星期的份量,視患者服用狀況再作調整。有些人藥吃了一段時間,覺得失眠狀況改善就自主停藥,可能因此出現「停藥症候群」。毛衛中說,這類患者可能原本要花一小時入睡,突然停藥導致要花二至三小時才能睡著,這會讓人很沮喪,會認為自己藥物成癮。臨床上的作法是,患者如想在周末減藥,會從減半顆開始。安眠藥的藥效太好,容易讓患者產生心理上的依賴,但依賴和成癮其實不一樣,「劑量沒有增加就不叫成癮;覺得不吃就睡不著,就是依賴。」
-
2025-01-05 醫療.精神.身心
使用白噪音助眠?勿讓嬰孩接觸 以免影響腦發育
翻來覆去睡不著,不想靠吃安眠藥助眠,輾轉難眠又到天亮,已變成現代人有苦難言的通病。高雄市立聯合醫院身心科主任陳億倖表示,失眠原因多半跟壓力有關,排解壓力的方法很多,從冥想、伸展動作到睡眠環境改善,都有助一夜好眠。生活壓力要直球對決,睡眠壓力需練習放鬆。一般失眠的定義,通常是指難以入眠或難以持續睡眠,以及早醒、隔日醒來沒有重新獲得精力的感覺,是一種主觀的感受,不以睡眠時間長短而論,若一周有超過三天或連續三天以上睡眠困擾,就可以稱作失眠。陳億倖說,從門診觀察失眠原因,常見的還是跟壓力有關係,以及有過失眠經驗的人,容易過度擔心睡不著,又變成壓力。若是生活壓力,最直接方法是解決、處理、面對;若為後者,就會引導多做放鬆訓練,如肢體伸展、靜坐冥想,逐漸進入休眠狀態。光線愈暗愈好睡,要讓睡眠有儀式感。想對抗失眠,擁有專屬睡眠儀式感很重要,臥房環境溫度、濕度、光線、聲音及寢具,都可能會影響睡眠品質。一般而言,寢室溫度控制在25至26度,濕度保持在40%到60%之間,睡眠環境光線愈暗愈好。光線刺激會反應到大腦,干擾睡眠機制將人喚醒,體內褪黑激素也會因光線刺激而減少,而褪黑激素正是幫助睡眠非常重要的內分泌之一。寢具選擇以讓自己身體放鬆為主,棉被注重保暖透氣,枕頭不宜太高,能用來支撐頭頸部即可,床墊能支撐人體脊椎S型,大約是躺著陷下3至5公分即可。寢室要保持安靜無聲,但可允許一些規律低分貝聲音,如電扇聲、冷氣運轉聲,若較敏感的人仍然覺得干擾,建議可使用耳塞。白噪音可避免睡眠中突發的雜音干擾。睡眠中,若擔心突如其來的聲音干擾,如車聲、開關門聲、寵物吠叫聲等,可使用白噪音來協助。陳億倖解釋,白噪音是在一個音頻內規律反覆出現的聲音,例如雨聲、浪濤聲、風扇和空調的嗡嗡聲,可在睡眠中掩蓋掉環境中突發的雜音;也有研究認為,白噪音可縮短睡眠中斷後重新入睡的時間。但使用白噪音要特別小心,部分研究指出,白噪音會干擾腦部重整資訊,導致嬰孩皮質發展延遲,也容易忽略可能是某些疾病症狀的耳鳴。白天曬太陽、運動,有助褪黑激素產出。要改善睡眠,白天建議可曬曬太陽,白天的陽光刺激可幫助人體在夜晚產出褪黑激素幫助睡眠,也建議白天運動30分鐘以上,體內產生腦內啡可協助心情及身體的放鬆。更重要的是,避免睡前滑手機或打電腦,3C產品的聲光刺激及快速的訊息,容易讓腦皮質處在警覺度高峰狀態。她建議可以嘗試寫日記,抒發宣洩心情,或為複雜及擔憂的事做一個小結論,避免帶著焦慮心情上床,影響入眠。晚餐吃七分飽就好,避免吃消夜,睡前喝少量溫牛奶,記得咖啡、茶等含咖啡因飲品,盡量中午以前飲用,以免影響睡眠。提早躺床或白天補眠,都不利夜晚睡眠。更重要的是,養成良好睡眠習慣,保持規律睡眠時間,都能避免失眠找上門。陳億倖說,人體內有一個自由運轉且準時的生理時鐘,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打亂規律,身體無法判斷何時該入睡,調整一下習慣,相信很快就能入眠。但千萬別為了多睡一會,提早躺床或白天補眠,不是睡覺的時間不要躺床,避免大腦誤認已經睡很多了,晚上更難入眠;中午睡個午覺無妨,但時間須控制在1小時內。色胺酸食物可助眠:鈣和鎂穩定神經,睡前1-2小時吃。許多研究證實,助眠食物激素可幫助睡眠,陳億倖說,褪黑激素可直接幫助睡眠,血清素可幫助緩減焦慮及放鬆,這些是體內自然生成的,但還需要有原料才能生成,較常被提及的是色胺酸,可製造血清素及褪黑激素的原料。多補充含色胺酸食物,如堅果類、蛋白質類,肉類、起司、牛奶等,深海魚油富含Omega-3,有助釋放褪黑激素;維生素B群、鈣及鎂的補充能穩定神經,幫助肌肉放鬆,間接達到幫助睡眠的效果。其中維生素B群建議白天服用,鈣、鎂睡前約1至2小時服用效果較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