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23 焦點.元氣新聞
搜尋
黃斑部病變
共找到
156
筆 文章
-
-
2022-12-20 醫療.眼部
遠距上課釀近視潮 眼科醫籲提早保留「遠視儲備量」防眼疾
新冠疫情爆發期間,學童改為遠距上課,造成近視比例暴增。去年一項中國大陸山東肥城的調查,1萬名就讀小學一年級的學童,因長期封城改為遠距上課,近視比率從5%增至25%,增加用眼時間。國內眼科醫師提醒,家長應定期帶孩子做視力檢查、用眼30分鐘應休息,並在12歲前掌握「遠視儲備量」,降低演變高度近視的風險。何謂「遠視儲備量」?臨床眼科醫師指出,剛出生嬰兒因眼球較小、眼軸較短,此時雙眼處於遠視狀態,具備生理性遠視,是「與生俱來」的寶物,0到3歲嬰幼兒應有150至200度遠視度數、4至6歲幼兒應有100至200度遠視度數、國小低年級(7至8歲)應有100度遠視度數,直到國小中、高年級(9至12歲)至少應有50度以上遠視度數。國健署副署長魏璽倫表示,近視是常被忽略的疾病,106年「兒童青少年視力監測調查」結果顯示,幼兒園小班近視率為6.9%、大班為9.0%、國小一年級為19.8%,到國小六年級已達70.6%,憂心新冠疫情後,兒童近視情況會加深。她指出,寶寶出生時,其實都有200至300度先天性遠視,也就是遠視儲備,會隨孩子年齡增加而消耗,若耗盡遠視、太早近視,也增加未來高度近視的機率。高雄長庚醫院眼科醫師吳佩昌表示,2015年一項回顧性研究發現,孩童以30公分近距離用眼,每小時恐增加6%近視風險;若聚焦看新冠疫情期間,去年一項中國大陸山東肥城的調查,1萬名國小一年級學童,因封城改為遠距上課,近視比率從5%增加到25%。吳佩昌說,過去調查發現,台灣國小一、二年級學生患近視眼速度,較其他年齡層更快,原因是放學後多半被送至安親班,長時間又近距離用眼,造成孩子眼睛負擔,近期也輔導北市安親班業者,應讓孩子學習30分鐘後稍作休息、外出走動。中華民國眼科醫學會理事長陳建同表示,若從小近視眼,成年後容易高度近視,中老年後引發更多後遺症,包括白內障、青光眼、視網膜病變、黃斑部病變等,因此希望在孩子年紀小時,保留遠視儲備度數,不要太快進入近視,避免後續出現高度近視、病理性近視。常見兒童視力保健4大迷思,第一為「視力1.0就代表沒有近視?」,吳佩昌說,小朋友眼睛容易緊張、緊繃,若沒有散瞳驗光,可能呈現假性近視,建議應到眼科院所散瞳後讓眼睛放鬆,才會驗出真正的原始度數。第二「不看3C就不會近視?」,吳指出,連續超過2小時長時間、近距離用眼,增加30%近視風險,包括看書、玩積木、長時間畫畫,以及放學在安親班、補習班長時間寫作業,沒有足夠休息都可能近視。第三「近視沒關係,戴眼鏡就好了?」吳佩昌指出,一般眼鏡只是矯正,無法治療,如果沒有好好護眼,眼軸隨著青春期拉長,每年可能增加75至100度近視度數,甚至到中、高年級就會進入高度近視。第四「近視沒關係,長大去做雷射手術就好了?」吳表示,雷射手術只是將眼球表面角膜削平,無法治癒近視造成眼軸拉長問題,做過雷射手術者仍要定期檢查,否則仍可能出現視網膜剝離等風險。國健署今年製作兒童視力保健手冊、動畫懶人包,也呼籲應做好「護眼123」,包括每年定期檢查視力1-2次,掌握視力變化;避免讓未滿2歲的孩童看螢幕;2歲以上的孩童,每日看螢幕時間不要超過1小時;建議每日在戶外活動2-3小時,用眼30分鐘、休息10分鐘,早睡早起,達到充分的休息。吳佩昌建議家長,可在孩子3歲起定期赴眼科檢查。
-
2022-12-11 醫療.眼部
抗藍光眼鏡真的可以護眼嗎?眼科名醫呂大文曝最實際做法
Q:太陽眼鏡的顏色愈深,防曬效果愈好?一名男大生因為眼睛容易酸澀,而且看東西暗暗的,於是到醫院求診。檢查後發現他的水晶體混濁,已經罹患早發性白內障。他覺得疑惑,為什麼自己還年輕,卻會得到白內障呢?醫師細問之後,得知男大生熱愛海釣,雖然每次都有戴太陽眼鏡防曬,但是卻選用藍色的鏡片,導致陽光中能量最強的藍光大量進入眼底。時間一久,水晶體好像被加熱煮熟了一樣,才造成白內障的問題。太陽眼鏡不只能為造型加分,更是避免眼睛曬傷的重要工具。但是你知道嗎?鏡片顏色一挑錯,反而會提高白內障、視網膜黃斑部病變等問題的發生率。Q:鏡片顏色只會讓光線減弱,真正的防曬效果來自抗UV功能。很多人以為太陽眼鏡的鏡片愈黑,防曬效果愈好。事實上,鏡片顏色只會讓光線減弱,真正的防曬效果來自抗UV功能。若沒有抗UV功能,當鏡片顏色愈深,光線被擋住得愈多,瞳孔為了看清楚就會放得更大,於是讓過多紫外線進入眼中,更容易傷眼。市面上有許多便宜的染色太陽眼鏡,不一定有抗UV功能,假如小孩子接受假性近視治療,點散瞳劑後眼睛會畏光,家長卻在路邊隨便買了染色太陽眼鏡,結果不但無法保護眼睛,反而帶來更大的傷害。Q:藍色會吸引有害的藍光,最不建議使用。為避免類似情況,消費者選購太陽眼鏡時,應檢查是否有經濟部認證的合格標章,最好標註「UV 400」才能有效阻絕紫外線(包括UVA、UVB、UVC)。鏡片顏色方面,灰色、墨綠色可以均勻吸收各種顏色波長,最不會改變物體的原色。茶色、黃棕色因為是藍色的對比色,濾藍光效果最好。相反地,藍色會吸引有害的藍光,最不建議使用。Q:抗藍光眼鏡真的可以護眼嗎?太陽光包含紅、橙、黃、綠、藍、靛、紫七種光線,其中,波長小於400奈米的紫外線,雖然肉眼感受不到,卻會對眼睛造成最大的傷害。其次則是可見光之中能量最高的藍光,波長約400~500奈米(光的波長愈短,能量愈高)。藍光是光線,和紫外線一樣一直存在自然界,而且是光的三原色之一,如果沒有藍光,我們所見的世界就會像舊照片一樣泛黃失真。但是,不同於紫外線照到眼睛後,有一部分會被角膜反射,藍光可以直接穿透角膜、水晶體,直射視網膜黃斑部。其實,對於處在正常環境的一般人來說,藍光通常不會造成傷害,但是對於患有白內障、黃斑部病變的長輩,以及眼睛仍在發育階段的幼童來說,過度且長時間接觸藍光就會有風險,可能引發視網膜色素細胞凋亡、黃斑部病變等眼部疾病。Q:挑選經國家檢驗認證的抗藍光產品。除了自然光源,3C產品的液晶螢幕也大量使用藍光作為背光源,好讓畫面更加鮮豔。所以,想要降低藍光進入眼睛的量,減少藍光傷害,最好的方法就是做好眼睛的防曬工作,並在生活中使用防藍光的防護品,例如抗藍光的螢幕保護貼和抗藍光眼鏡。抗藍光的眼鏡有染色式鏡片和鍍膜式鏡片兩種,染色式是用染劑改變鏡片的顏色,依顏色深淺有不同的遮光率,最高藍光阻絕率可達60%~70%,但是鏡片顏色深,可能影響視線。鍍膜式是在鏡片塗一層反射光膜,將部分藍光過濾掉,遮光率只有10%~20%,雖然效果較差,但鏡片看起來仍是透明的,不會影響視線。多數抗藍光鏡片也能防紫外線,建議選購藍光眼鏡時,挑選經過抗藍光鏡片檢驗的商品,國內認證機構包括:工研院、SGS、Intertek及CNS標檢局等。至於市面上常見的手機、電腦螢幕保護貼,雖然也有抗藍光的效果,但是貼膜後螢幕亮度會降低,反而讓眼睛看得更吃力、更容易疲勞,建議還是減少觀看螢幕的時間,更能有效保護眼睛。事實上,想要保護眼睛遠離藍光的傷害,最實際的做法還是避免長時間、近距離看手機或3C螢幕,尤其忌諱在黑暗中滑手機,因為瞳孔在黑暗中會放大,使眼睛因而承受更多光害。醫師小叮嚀LED護眼檯燈也是藍光 醫師:非直視無大礙許多家長為了保護孩童視力,會幫小朋友選購LED護眼檯燈,它強調的護眼功能在於低眩光(減少閱讀時的反光效果)、不閃爍(LED燈採直流電,沒有傳統燈泡的閃爍問題),但是藍光問題呢?一般認為,LED燈的發光光源雖屬藍光,但因使用時並非直視LED燈源,因此不用太過擔心,不過仍建議在選購時,挑選通過CNS標檢局「光生物安全性」測試的護眼檯燈,或是自行換上檢驗合格的LED燈泡。
-
2022-12-05 養生.聰明飲食
深綠色蔬菜護眼又養骨!還有利抗癌、抗發炎,好處不只這樣
菠菜、地瓜葉、韭菜、甘藍菜、青花菜、綠花椰菜等,都是餐桌上常見的深綠色蔬菜,這些蔬菜著許多共同特性,像是說到保養眼睛,不少人第一印象是胡蘿蔔,但其實深綠色蔬菜普遍也有利於護眼。 深綠色蔬菜護眼又養骨!營養師:還有利抗癌、抗發炎。 嫚嫚營養師指出,深綠色蔬菜常見的主要營養素,包括了維生素A、維生素K、葉酸、葉綠素、各類植化素等,各個都是對人體健康非常有幫助的營養。 維生素A:養眼、護皮膚、顧呼吸道維生素A為脂溶性營養素,可維持正常視覺能力,特別是夜間視覺,維生素A缺乏夜間會較看不到,易有夜盲症。另外也有利皮膚和黏膜修復,避免皮膚乾燥、發炎、感染,以及維持呼吸道黏膜健康等。 維生素K:凝血、助養骨、保護牙齒維生素K也是脂溶性營養素,可幫助血液凝結,避免受傷時血流不止。對於牙齒及骨骼健康也非常重要,是讓鈣質吸收並沉積於體內的關鍵營養。 膳食纖維:助排便、防腸癌、促腸健康深綠色蔬菜的膳食纖維,雖未如菇類來得高,不過普遍也都含有相當豐富的膳食纖維,有利幫助排便、防範腸癌、促進腸道健康,對於腸道保健是相當重要的營養之一。 葉酸:防貧血、助胎兒腦神經發育葉酸可幫助製造紅血球,避免因紅血球缺乏而產生的貧血。也可幫助製造正常DNA,對於胎兒腦神經發育尤其重要,這也是為什麼常提醒孕婦補充葉酸。 葉綠素:抗發炎、抗癌、除臭、抑菌葉綠素具有抗氧化作用,有利抗發炎、抗癌、阻止自由基等。也有利於除臭,可防範口臭。具抑制壞菌作用,可抑制口腔或腸道壞菌,維持身體健康。而飲食增加咀嚼也有利於口腔清潔。 植化素:抗發炎、抗癌、護眼深綠色的蔬菜類胡蘿蔔素相當豐富,包括α-胡蘿蔔素、β-胡蘿蔔素、葉黃素、玉米黃素等,α-胡蘿蔔素、β-胡蘿蔔素具抗氧化作用,可抗發炎、抗癌、阻止自由基等。葉黃素和玉米黃素是對於視力保健相當重要的營養素,有助預防黃斑部病變、白內障、乾眼症等問題。 深綠色蔬菜營養價值高,但2種人不宜食用應酌量! 深綠色蔬菜雖然營養價值高,不過嫚嫚營養師也提醒部份族群應特別留意份量、酌量食用或避免,主要為腎臟不佳者以及使用抗凝血劑者。深綠色蔬菜鉀離子的含量通常較高,對於腎臟會有較大的負擔。而前述提到的維生素K會幫助凝血,使用抗凝血劑者需24小時維持藥效,維生素K恐怕就會影響藥效。 吃出深綠色蔬菜更高營養,營養師3招這樣吃更健康! 好油料理:為攝取更多營養,嫚嫚營養師也建議,深綠色蔬菜可多以好油進行料理,例如用炒的方式進行,原因在於深綠色蔬菜的營養特色大多為脂溶性,如維生素A、維生素K、類胡蘿蔔素等,用好油更有助營養吸收。 先洗後切:除了烹調方式,洗菜時也建議先洗、後切、現煮,可避免水溶性營養素流失。許多民眾習慣先切後洗,這在切菜的當下就容易讓水溶性營養素隨著水洗流失,也可能讓農藥順勢流入切口。 清水洗淨:另外水洗時也建議用流動的清水洗淨,民眾有時為了讓農藥等殘留洗得更乾淨,會用特別使用洗菜劑,但農藥和洗菜劑種類繁多,所購買的產品是否真能確實洗淨該農藥是個未知數,也可能增添其他化學變化的風險,建議洗菜還是以清水沖洗為佳。 《延伸閱讀》 .防骨鬆不能只補鈣?營養師:房子要穩不能只靠磚塊。 .吃菠菜真能強壯骨骼?營養師:還有利防癌、養眼、保護心血管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
-
2022-10-30 養生.聰明飲食
降低血壓、讓大腦更年輕 為何波菜是營養師最推崇的蔬菜之一
菠菜即將進入產季,它是營養師最推崇的深綠色蔬菜之一,也是平價美味的蔬菜。營養師總結菠菜的六大好處,讓你在入冬的餐桌上,多點綠意多點健康。● 含維生素K等豐富營養素依美國農業部說法,三杯生菠菜能提供超過每日建議攝取量300%的維生素K、超過160%的維生素A、40%的維生素C,維生素K和A支持骨骼強健,維生素C有助傷口癒合。菠菜還含有每日建議攝取量約45%的葉酸,葉酸是一種維生素B群,有助於紅血球形成。菠菜還提供鐵、鎂、鉀和鈣,以及少量其他維生素B群。● 抗氧化劑含量豐富菠菜中發現的抗氧化劑包括山柰酚(kaempferol)、槲皮素(quercetin)、楊梅素(myricetin)和異鼠李素(isorhamnetin)等類黃酮。食物中的類黃酮化合物,被認為可以對抗癌症、心血管疾病和其他發炎性疾病。● 預防慢性病2016年發表在《食品與功能》雜誌上的一項研究,研究人員發現菠菜中的天然化合物,可以減少氧化反應,還會觸發飽腹感荷爾蒙的釋放,因此吃完菠菜會感到飽足。綜合這些,研究人員得出結論,多吃菠菜可能有助預防癌症、二型糖尿病、心臟病和肥胖症等。● 維持大腦健康菠菜的抗發炎作用,讓它成為保護大腦的好食物,特別在抗衰老方面。2015年發表在《阿茲海默與失智症(Journal Alzheimer's & Dementia)》期刊上的研究,研究人員追蹤900多名58至98歲的成年人五年,觀察其飲食模式和認知能力。他們觀察到,食用大量綠葉蔬菜的人,認知能力下降的速度顯著減緩。數據還顯示,每天吃一到兩份菠菜這類深綠蔬菜的人,認知功能比實際年齡年輕7.5歲。● 控制血壓菠菜是硝酸鹽的來源,硝酸鹽是天然存在植物裡的化學物質,它會使血管擴張、改善血液循環並減輕心臟壓力,從而降低血壓。2016年發表在《營養學雜誌(Journal of Nutrition)》上的一項研究,兩組人分別飲用了四種富含硝酸鹽的飲料,其中一種是菠菜飲品,結果發現飲用後,參與者血液中的硝酸鹽含量都提升。除了菠菜汁,甜菜根汁、芝麻葉飲品,也同樣能降低血壓。受試者在飲用菠菜和芝麻葉飲品後五小時內,舒張壓都保持在較低的狀態。● 保護眼睛健康菠菜中的抗氧化劑--葉黃素,可以降低眼睛發生黃斑部病變的風險。對55歲以上的人來說,黃斑部病變是導致視力喪失的原因之一,黃斑部病變無法治癒,因此預防是關鍵。2016年發表在《日本眼科學會雜誌》的一項研究,受試者在兩個月內,每天食用75克含有10毫克葉黃素的冷凍菠菜,結果受試者血液中的葉黃素水平因此提升,也增加了黃斑色素(MPOD)光密度的測量值。黃斑色素猶如眼底的太陽眼鏡,有保護眼睛的作用,黃斑色素降低是黃斑部病變的警訊。研究得出結論,食用菠菜可能有助降低黃斑部病變風險。資料來源/Health.com
-
2022-09-17 醫療.眼部
關燈看手機更傷眼,易黃斑部病變!醫傳授7個好習慣對抗3C眼
科技的日新月異,讓我們生活離不開3C產品,卻也因此造成不少對眼睛的傷害。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眼科主任陳瑩山指出,門診中發現,有愈來愈多的年輕族群是因為用眼過度而出現眼睛痠澀、紅腫,且視力模糊的現象,「而中高年齡長者因為眼睛老化,不適情況會更嚴重。」3C眼主要形成原因,是長時間近距離使用3C產品,造成睫狀肌過度收縮導致痙攣,陳瑩山說:「當我們看向遠方時,睫狀肌並不費力,但是看近時必須仰賴其收縮;而接觸3C產品時,因距離更近、用眼時間長,有時還會因為少眨眼而讓眼睛受到壓力。」當然,眼睛同時也是接受光源的主要器官,3C產品的光線對於眼睛也會造成傷害。3C光線太強 易黃斑部病變陳瑩山進一步指出,過量光線對眼睛造成的傷害不小,像是直視手機時若光線照射太強,而且眨眼次數明顯減少就容易造成乾眼症;其次因為智慧型手機使用時必須靠得很近,時間一久,睫狀肌僵硬無法放鬆,也會導致假性近視增加。再者,當光線進入眼睛後,能量較高的藍光會由水晶體吸收,但長期累積就會造成蛋白質變性,令水晶體混濁,患者會覺得變暗,視力模糊,久而久之,近視度數就會增加。「更令人擔心的是,當強光經過瞳孔射入眼底,經年累月光線刺激,還會造成黃斑部的水腫發炎,進而增加黃斑部病變的風險。」陳瑩山提醒,「關燈看手機,就像一直用眼睛盯著太陽日出或日蝕,光線長驅直入黃斑部,更危險。」而且如果是在睡覺前用手機,又不開燈,當身體處於準備休息的狀態下,抵禦光線的能力會下降,光傷害也就相對增加。7個好習慣 對抗3C眼3C世代已經是趨勢,要完全不用幾乎不可能,最重要的還是要提前預防,加上養成保護眼睛的好習慣,陳瑩山提供幾個好方法,可降低3C眼的過度傷害。1.適度休息、偶爾熱敷每用眼30分鐘,休息10分鐘;平日可以偶爾搭配熱敷眼罩或直接用熱毛巾熱敷讓眼睛紓壓,但要避免使用時間過久或過熱。2.保持乾淨、定期檢查要經常保持眼部的乾爽清潔,最好不要常揉眼睛以避免感染;此外,也要定期接受視力檢查,若需矯正或配戴眼鏡時,要找合格的專業眼科醫師提供建議。3.生活規律、睡眠充足不要熬夜、作息要有規律,用眼過度除會造成雙眼痠腫麻痛外,連帶地也會影響頭痛,只有大腦跟眼睛同時放鬆,才能真正得到休息。4.光線充足、姿勢端正無論是看手機或電腦、電視等,光源都要充足,姿勢也得注意;距離最好也要掌握好,不要靠得太近、也不要彎腰駝背。5.多走出戶外、眼睛也要防曬假日可多安排戶外活動、多看遠方綠樹草地,可減少眼睛肌肉緊張;此外眼睛也要注意防曬,陽光強烈可配戴太陽眼鏡,或戴藍光眼鏡替眼睛防曬。6.多喝水、人工淚液非萬能若必須長時間待在冷氣房,也容易造成眼睛乾澀,建議除了多喝水,也可在室內放一杯水增加環境濕度;要提醒的是,許多人會定時點人工淚液讓眼睛維持濕潤,但無法完全取代眼淚,而且市面上的人工淚液多數含有防腐劑,不建議一天多次點用。7.營養蔬果不能少三餐營養均衡、多吃綠色蔬菜及黃色水果、每天一顆蛋等,都是最基本的護眼之道;平日也可多補充葉黃素,若是過度使用3C,則可偶爾使用蝦紅素來增強保護作用,兩者能達到互補合作與協同加強的效果。
-
2022-09-06 養生.聰明飲食
颱風季選吃「這1類」蔬菜不怕菜價起伏!照營養師的食譜煮,飽足更健康
又到了颱風季節,葉菜類蔬菜容易隨著天氣和物價波動而漲價,但包括常見的馬鈴薯、地瓜、芋頭、山藥、玉米……等食材,卻是這個季節價格平穩少波動的「根莖類蔬菜」,就跟著營養師來看看,這些蔬菜的營養成分以及該如何美味料理。 馬鈴薯 熱量低又有飽足感平價美味的咖哩飯,或是炸薯條、洋芋片等,都以馬鈴薯當成主要食材,因此,馬鈴薯經常與垃圾食物、變胖、不健康畫上等號;康寧醫院營養師陳詩婷澄清,馬鈴薯若不經過高溫油炸,是非常健康的天然食物;它雖然被歸於澱粉類,但卻含有高量的抗性澱粉,每一顆煮熟約有3.2克抗性澱粉。研究發現,抗性澱粉不容易被人體消化吸收,熱量低又有飽足感,能減少脂肪的堆積,而且若放到冰箱冷藏後再吃,還能提高其含量;另外,有三高問題的人,拿它取代平常的白飯、白麵包,再適合不過。馬鈴薯大部分的維生素、礦物質、類黃酮、纖維質都在皮上面,所以最好連皮一起吃馬鈴薯炒豬肉絲食材:2顆馬鈴薯切絲、豬肉片100克、醬油1匙,鹽、胡椒、蔥花皆適量。作法:❶豬肉撒上鹽跟胡椒,放在冰箱半小時入味。❷熱油鍋,將豬肉炒到變色,放入馬鈴薯絲炒熟。❸加入醬油拌炒,最後撒上蔥花後,即可享用。洗選存用宜忌:馬鈴薯為茄科植物,生長過程會產生茄鹼,發芽後茄鹼會增加6倍,即使烹煮也難以破壞毒性,誤食會有嘔吐、腹痛、腹瀉等症狀。所以,馬鈴薯一旦發芽,應整顆丟掉,不要只將發芽處挖除。挑選:選擇圓形或橢圓形、表皮完整、大小適中的馬鈴薯,不要選表皮發綠或發芽的馬鈴薯,以免茄鹼中毒。保存:乾淨的馬鈴薯可用報紙包住或放進深色紙袋中避免陽光直射,置於通風良好的陰涼處即可。蓮藕 幫助膽固醇代謝、穩定血糖蓮藕是澱粉類食物,富含蛋白質、維生素C、維生素B1、膳食纖維、鈣、磷、鐵、丹寧酸等物質,加上它容易消化、生熟食皆可,適合各年齡層的人滋補用。值得一提的是,每100克蓮藕含有約5克的膳食纖維,且水溶性跟非水溶性的纖維都有,一來可以增加糞便含水量、軟化糞便,二來能幫助膽固醇代謝、穩定血糖。另有研究發現,蓮藕表皮的多酚類及銅,可刺激神經細胞,改善神經功能。涼拌蓮藕食材:蓮藕600克、西洋芹1條、九層塔3朵、洋蔥1/3顆、醋適量、醬油適量、香油適量作法:❶蓮藕洗淨煮熟,切成蓮藕片備用。❷將所有配料切成絲。❸將所有食材調和在一起,加入醋、醬油、香油拌在一起(若喜歡辣味的民眾,可滴幾滴辣油)。洗選存用宜忌:中醫認為,生蓮藕性寒,具涼血、散瘀功效,適合上火之人解清熱;不過蓮藕煮熟後,性質由寒轉溫,可以滋補五臟,適合胃腸虛弱或消化不良者食用。挑選:選擇藕身無傷口、沒臭味為佳;藕身肥胖飽滿,代表有熟成,口感較好;如果蓮藕已切開,切面氣孔比較大的口感較好。保存:將有帶土的蓮藕(帶土蓮藕保存較久)包入報紙,再放進去塑膠袋,置於冷藏,可保存約一星期;若蓮藕已經被洗乾淨或有切口,建議趁新鮮食用。洋蔥 強大抗氧化力,能保護心血管洋蔥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鉀、鈣、含硫胺基酸、含硫化合物及槲皮素,在歐美被譽為「蔬菜皇后」。陳詩婷解釋,槲皮素是一種類黃酮化合物,具有強大的抗氧化力,能保護心血管,也有降低脂肪生成的作用。其中,槲皮素含量最多的是洋蔥的外皮,若想多攝取些槲皮素,建議可以將洋蔥洗淨,表皮以果汁機打碎,再將洋蔥表皮的湯汁加入菜餚一起烹煮。此外,洋蔥的熱量相當低,每100公克約只有30~40大卡,很適合作為肥胖者的減重佳品。洋蔥拌木耳食材:洋蔥半顆、木耳150克、甜椒1個、香菜1根、蒜頭適量、鹽1茶匙、醬油1湯匙、麻油1湯匙、黑醋1湯匙、糖適量作法:❶木耳洗淨,放入滾水汆燙3~5分鐘後,取出沖冷水備用;洋蔥、甜椒洗凈切絲;蒜頭切末;香菜切段備用。❷將所有食材及調味料拌勻即可享用。(若擔心洋蔥太嗆辣,可以先切絲,放入冷開水泡半小時再冷藏)洗選存用宜忌:洋蔥屬較刺激性的蔬菜,不管是生熟食,都容易造成脹氣,腸胃較敏感者建議少量攝取為宜,也最好少生吃洋蔥。挑選:選擇表面光滑、乾燥、沒有霉斑、水傷或擠壓痕跡;重量比較重的,代表含水量充足;洋蔥尖頭紮實較為成熟、甜度較高。保存:生洋蔥應該被存放於陰涼、通風良好的乾燥環境中,同時避免陽光直曬;儘量不要放在冰箱,因為洋蔥容易吸水,冷藏環境會讓它變濕,就會更容易發霉白蘿蔔 促進腸道蠕動,減緩消化不良白蘿蔔又名「菜頭」,有取得好彩頭之意。陳詩婷說,白蘿蔔富含硫化物、酚和萜類化合物,研究發現,有助降低GOT與GPT(肝發炎指數),避免脂肪肝或肝炎持續惡化;白蘿蔔特有的芥子油苷與異硫氰酸酯,也被證實可以促進腸道蠕動,減緩消化不良及脹氣的作用,日本便當裡經常會放一片白蘿蔔就是這個道理。芥子油苷也被發現可以清除自由基,誘導癌細胞凋亡;不過,若加熱時間過久,或以水煮方式烹煮,容易造成芥子油苷的流失,且比例高達90%,建議可以用蒸煮、涼拌等方式,有助於保留最多的芥子油苷。蘿蔔絲餅食材:白蘿蔔1條、青蔥適量、中筋麵粉200克、胡椒粉2匙、水260克、鹽巴適量、蛋2顆作法:❶白蘿蔔刨絲,用少許鹽抓出水。❷將麵粉、胡椒粉、水、雞蛋打成麵糊,接著加入蘿蔔絲與青蔥拌勻。❸熱油鍋,舀入麵糊,兩面煎熟即可享用。洗選存用宜忌:白蘿蔔較寒涼,腸胃比較敏感的人,吃多容易腹瀉,建議可以與薑同食,抵銷其寒味。此外,白蘿蔔含有特殊的異硫氰酸酯,會抑制人體對於碘的吸收,甲狀腺功能低下的人,避免大量生食白蘿蔔。挑選:購買表皮無裂痕、沒有黑心、空心、葉柄新鮮、手指彈有輕脆聲為佳。保存:買回家可以用保鮮膜包好,放冰箱冷藏可保存一周以上。牛蒡 幫助益生菌生長、促進腸道蠕動牛蒡的粗纖維除了有飽足感外,還可以幫助益生菌生長、促進腸道蠕動,而且熱量又低,是減肥的良物。此外,牛蒡富含多酚類(主要在牛蒡皮上),研究證實可以幫助肝臟解毒,還能吸附並代謝膽固醇和脂肪,讓血管不易形成動脈粥狀斑,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因此,本身有三高問題的人,不妨可以將牛蒡融入三餐的菜餚中;另外,牛蒡的礦物質含量也高,像是鈣、鎂、鋅等,有助穩定神經,緩和情緒。牛蒡野菇炊飯食材:米2杯、紅蘿蔔1條、香菇3朵、牛蒡半條、鴻喜菇100克、醬油1匙、清酒1匙作法:❶牛蒡及紅蘿蔔削皮切絲備用。❷菇類清洗乾淨,與牛蒡及紅蘿蔔下鍋清炒。❸米洗淨,加水兩杯。❹將炒好的配料放入電鍋中和生米一同攪拌均勻,再加入醬油及一匙清酒,按下電鍋開始炊飯,跳起燜10分鐘,拌一拌即可享用。洗選存用宜忌:牛蒡性質較涼,腸胃敏感之人,吃太多可能導致腹瀉;另外粗纖維多,也可能導致消化不良。挑選:未削皮帶有泥土、鬚根少較為新鮮(鬚根多代表出土時間長,較不新鮮);拿在手上沉,代表富含水份肉質緊實;尾端自然彎曲有彈性,口感較鮮嫩。保存:牛蒡買回可以用報紙包起來,放在陰涼處或冰箱保存;若切過剩下的,可以在切口抹點鹽避免氧化,再用保鮮膜包覆防止出水,儘量在3天內用完。 地瓜 有助維持視力,降黃斑部病變機率地瓜好處相當多,橘紅色的地瓜,含有豐富的β-胡蘿蔔素,有助維持視力,降低黃斑部病變機率,同時能夠抵抗自由基生成。地瓜大量的膳食纖維,有助降低體內膽固醇,減少心血管疾病,同時促進益生菌生長;陳詩婷還說,地瓜屬於主食類,適合取代營養價值較低的白飯、白麵條等;但別忘了地瓜主要成分仍是澱粉,吃多也會發胖、導致血糖不穩。地瓜芝麻豆奶食材:熟地瓜1條、黑芝麻2湯匙、無糖豆漿150c.c.、牛奶150c.c.作法:將所有食材置入調理機攪拌均勻即可享用;腸胃功能不好的人,建議把豆漿跟牛奶加熱到40℃再飲用為佳。洗選存用宜忌:地瓜因糖分較高,吃太多身體來不及消化,停留在腸道發酵,容易引起脹氣、放屁,容易消化不良的人,不宜一次吃太多。挑選:選擇表皮完整,形狀圓胖為佳;發芽的地瓜代表已採收一段時間,口感跟營養價值都較差;如果地瓜表皮出現褐色或黑色斑點,也不要購買,很可能是受黑斑病菌污染所致,會使地瓜變硬變苦,對人體肝臟會造成損害。 保存:地瓜最好放在乾燥陰涼處,讓它透氣可以放比較久;夏天溫度高容易發芽,可以用報紙包起來放入冰箱,或直接蒸熟或烤熟,放冷凍慢慢取用。山藥 有助於吸附膽固醇、穩定血糖吃起來口感滑黏的山藥,富含蛋白質、膳食纖維、維生素B群等營養素。陳詩婷說,山藥的黏液是一種醣蛋白,有助於吸附膽固醇、穩定血糖,對於三高問題有助益,且此黏液還含有消化酵素,可以幫助消化。山藥所含的必需胺基酸「麩胺酸」也很高,研究證實可以幫助黏膜修復,以及傷口的復原,有胃潰瘍、黏膜破皮等人,可以適量攝取;山藥還富含雌激素,有助改善女性更年期的不適。山藥煎餅食材:山藥200克、高麗菜100克、蛋2顆、胡椒鹽適量作法:❶山藥去皮,用調理機打成泥;高麗菜切小塊、蛋打勻備用。❷將所有食材混和,撒上胡椒鹽。❸熱油鍋,舀一匙山藥泥,稍微整形,待煎到山藥泥表面出現氣孔,翻面再煎約1分鐘,即可享用。洗選存用宜忌:每100公克山藥僅約80大卡,比白飯低,糖尿病患可以取代白飯,有助平衡血糖;不過山藥的鉀離子跟蛋白質較高,慢性腎臟病人不宜多吃。挑選:選擇外觀完整、鬚根少(與一般根莖類不同,山藥鬚根多表示成熟度不足)、沒有腐爛為佳;越新鮮的山藥,黏液會越多。保存:買回的山藥若整支完整,用報紙包覆,放在陰涼處即可;外表皮較薄的日本山藥,因水分較多,建議用保鮮膜包起放在冰箱冷藏。芋頭 排除身體多餘的鈉,有助降血壓芋頭口感綿密,深受大家喜愛,不僅可以當主食,也可以入菜;陳詩婷說,芋頭的鉀含量很高,有助排除人體多餘的鈉,有助降血壓,減少心血管疾病;芋頭還含有豐富的皂素,具有抗氧化作用,能降低血液中的壞膽固醇,延緩老化。芋頭是鹼性食物,常大魚大肉的人,不妨可以將芋頭當成主食,可以中和體內酸性物質。不過,市售芋頭產品經常添加色素,注意!煮熟的芋頭應該是灰白色,而非紫色,民眾應多留意,以免吃進過多添加物。芋香米粉湯食材:米粉2坨、絞肉50克、韭菜200克、香菇4朵、蝦米1小把、油蔥適量、排骨4塊、鹽適量、白胡椒適量、日式醬油適量作法:❶米粉泡水軟化、芋頭切適口大小、韭菜切段、香菇泡過切成絲、蝦米與排骨洗淨備用。❷排骨先煮成高湯備用。❸絞肉入鍋炒到變白,放入香菇、蝦米、蔥頭、芋頭,一起炒香。❹放入米粉,高湯蓋過米粉,加入韭菜煮熟。❺最後撒上醬油、白胡椒及鹽巴,即可享用。洗選存用宜忌:芋頭高鉀,有慢性腎臟病的人,不宜多吃;芋頭本身歸屬於澱粉食物,吃多容易消化不良,血糖不穩者也要注意不可吃過量。芋頭在中醫看來是為發物,有過敏體質的人,不宜多吃。挑選:外觀呈現橢圓形、飽滿、表皮上帶有泥土、沒有凹洞較佳;若指甲摳芋頭表面,呈綿粉狀,代表煮後比較鬆,若摳起來太硬或感覺水水的,很有可能會久煮不爛。保存:芋頭尚未料理前,應放陰涼處保持乾燥;或可將芋頭削皮,切成方便料理的大小直接冷凍,要用時不用解凍即可料理。(備註:有些人會對芋頭黏液過敏而發癢,削皮時最好戴上手套。)豆芽菜 有助保護眼睛、維持視力豆芽菜幾乎是所有麵攤都會出現的食材,豆芽菜是黃豆、黑豆或綠豆發芽的別稱。陳詩婷說,黃豆俗稱「田園裡的肉」,屬於蛋白質含量高的食物,發芽成黃豆芽後,雖然蛋白質會變少,其膳食纖維、維生素A與β-胡蘿蔔素則會增加,尤其是維生素A,相較於黃豆,會多了數十倍,有助保護眼睛、維持視力,還能避免黃斑部病變。澱粉類綠豆蛻變而來的「綠豆芽」也是歸屬於蔬菜類,不僅與黃豆芽一樣熱量低,且不含脂肪,維生素C含量甚至比許多水果還高,是一款可以增加飽足感、營養價值高、價格低廉的好物。涼拌三絲食材:黃豆芽1包、黑木耳200克、胡蘿蔔半條、黑醋2匙、芝麻油適量、辣油1小匙、醬油2匙作法:❶將黑木耳泡水發開,切成絲;胡蘿蔔切絲備用。❷取熱水將黃豆芽、黑木耳絲、胡蘿蔔絲燙熟。❸瀝掉水後,置入保鮮盒,接著將所有調味料倒入。❹最後搖晃保鮮盒,直到醬汁充分拌勻即可享用。洗選存用宜忌:黃豆芽纖維比較粗硬,腸胃功能不佳者,不宜攝取過量;綠豆芽性質較涼,有清熱作用,不過體質虛寒之人,不宜攝取過量。挑選:挑選有鬚根、顏色不會過度潔白、個頭不會太粗壯的豆芽為佳。採買時也可以聞一下味道,新鮮的豆芽帶有清香,若有臭味或嗆味,則代表有添加其他保存劑或不新鮮了。保存:黃豆芽建議以塑膠袋包好,放到冷凍庫保存,可以放比較久;綠豆芽則可以先攤開,用紙巾吸乾水份後再包起來,可以放約3天。玉米 有助抗自由基、降低膽固醇玉米是主食的一種,陳詩婷說,大概一食指長的玉米,約等於四分之一碗飯,但它比白飯營養許多,含有維生素A、維生素C、維生素E、葉黃素、玉米黃素、α-胡蘿蔔素及鐵、鈣、鎂、鉀等營養素。特別是天然的維生素E,有助抗自由基、降低膽固醇、保護肌膚;而豐富的膳食纖維,則可以刺激腸胃蠕動,預防便秘及大腸癌;玉米的玉米黃素、葉黃素,則可以預防眼睛老化、減少黃斑部病變。九層塔玉米水餃食材:水餃皮1包、絞肉600克、玉米粒1罐、九層塔1大把、黑胡椒適量、鹽巴適量、醬油適量、香油適量作法:❶將九層塔切成小片狀,與玉米粒、絞肉、黑胡椒、鹽、醬油一起拌勻(可倒入玉米罐頭湯汁,味道比較香甜)❷撒上香油再拌均勻。❸餡料完成後放冰箱冷藏,讓食材充分融合調味料。❹取一盤子撒上麵粉,取一餃子皮,將餡料包進去,開口捏緊即可。可煎可煮。洗選存用宜忌:玉米粒不好消化,所以腸胃功能不好的人,吃玉米建議細嚼慢嚥,否則容易增加腸胃負擔。挑選:購買時可以觀察玉米粒是否排列整齊、飽滿;接著用手惦惦重量,越重代表水分多、甜度佳;也可以觀察玉米鬚,若還是綠色代表此玉米還沒成熟;購買前,也建議先開玉米外葉,檢查有沒有被蟲咬的痕跡。保存:玉米不用清洗,只需要將外葉拔除,放在塑膠袋密封冷藏可保存5天,冷凍可半年;或者煮熟後再冷凍保存,更方便。延伸閱讀: 。五穀雜糧健脾養胃 搭配2種食物還能助消化、改善疲勞 。芋頭 助消化、提高免疫力(本文摘自常春月刊474期)
-
2022-08-22 養生.聰明飲食
控制體重、預防三高 專家詳解媲美地中海飲食的北歐飲食法
講到北歐食物,或許台灣人想到的都是IKEA的肉丸子配馬鈴薯泥,其實北歐的飲食絕對不只是這樣,而且北歐飲食法是近年來新流行的一種健康飲食法,深受國外許多飲食、營養專家推崇,可以說與南方的地中海型飲食法並駕齊驅。什麼是北歐飲食法北歐飲食法是流傳於北歐國家如挪威、瑞典、丹麥、芬蘭等國的飲食法,其共同特色為:⚫ 食用較粗的、低麩質的全榖雜糧,如黑麥、裸麥、燕麥等⚫ 大量水果,尤其是莓果類(特別是北歐越橘 lingonberry)⚫ 許多蔬菜,尤其是比較多的根莖類蔬菜,如甜菜、大頭菜、胡蘿蔔等⚫ 大量富含油脂的海魚,如鮭魚、沙丁魚、鮪魚、鯖魚等。(那個臭名在外的醃漬鯡魚與發酵鯊魚不在此列……)⚫ 常使用芥花油 Canola oil⚫ 許多豆類、堅果、種子⚫ 偶爾吃優格或低脂乳製品以及雞蛋⚫ 較少吃肉類這些食材通常來自本地與周邊的海洋較多,有較低的食物里程,代表食材新鮮也有較低的碳排。北歐飲食的優點北歐國家的平均壽命越來越長,同時生活品質也越來越高,北歐飲食功不可沒,所以被推崇為健康的飲食法,依照食品與營養專家的分析,北歐飲食法的優點在於:良好的油脂富含油脂的海魚提供許多omega-3油脂如 DHA 或更珍稀的EPA,芥花油也富含單元不飽和脂肪酸以及omega-3油脂,所以這樣的油脂攝取有較低的飽和脂肪酸,較高的不飽和脂肪酸,因此有益於降低膽固醇、維護心血管健康、對於幫助記憶力、提升腦力也都有很大的好處。豐富的纖維根莖類蔬菜、全穀類、豆類、種子都是良好的纖維來源,因為纖維利於吸附水分,消化也比較慢,所以對於維護腸道菌相、幫助排便、降低膽固醇、維持血糖穩定也都有很好的幫助。莓果的抗氧化力莓果裡的花青素與多酚是非常好的抗氧化物,對於抗氧化、抗體內慢性發炎特別有益,所以對整體免疫力、預防阿茲海默、預防動脈硬化、預防關節炎等多方面的效果,花青素對於預防黃斑部病變也很有幫助。優質蛋白質魚肉、豆類、種子、雞蛋、低脂乳製品都是很好的蛋白質來源,可以幫助肌肉力量的維持,也對血糖控制穩定有益。低糖、低精緻碳水化合物因為有豐富的蛋白質、油脂、纖維,所以比較有飽足感,因此攝取的碳水化合物較低,而且碳水化合物來源都是較粗的穀類雜糧,而且低麩質或無麩質,所以血糖上升的速度較慢,有益血糖穩定,不容易餓,也有助於預防第二型糖尿病。豐富的微量元素堅果、種子、穀類的種皮都是豐富的微量元素來源,有天然的維生素E、維生素B群、鎂、鈣、鋅、鉀等等,都是維持正常生理機能所必須。維生素D北歐因為季節因素,冬天有很長的時間曬不到陽光,特別重視維生素D的攝取,否則憂鬱是很常見的事。北歐飲食裡有豐富的海魚、乳製品、雞蛋都供應了很多天然的維生素D。參考前文北歐的陽光-可以預防憂鬱的維生素D。綜合以上優點,北歐飲食法確實在控制體重、預防三高、預防阿茲海默等等方面有很好的益處,也很值得大家參考一下。不過,北歐飲食特別重視的永續性、在地性也是我們應該要思考的,我們並不需要照章全收,應該要思考屬於台灣最健康,同時也能兼顧永續性的飲食法。北歐飲食給台灣的啟發依我的角度來看,參考地中海飲食、北歐飲食法或任何健康飲食法,台灣有很多相對應的優良食物值得我們應用與推廣。⚫ 台灣四面環海、優質的魚、海鮮是豐富的,這提供了優質的蛋白質與魚油的來源。⚫ 此外,台灣近年來也鼓勵推廣旱作雜糧,所以大豆、薏仁、芝麻、花生或其他豆類都可以成為植物性蛋白質或是五穀的來源。⚫ 台灣知名的苦茶油也是富含不飽和脂肪酸的優質油脂,還被美譽為東方的橄欖油。⚫ 而台灣可以生產的芝麻油更是富有抗氧化力的芝麻酚的優質油脂。⚫ 台灣水果的多樣與優良品質更是我們自豪的,水果如芭樂、鳳梨、屬於本土性的莓果-桑葚等,都可以提供很好的抗氧化力。⚫ 所以以上台灣產食材都足以上台灣健康飲食獨樹一格,同時兼顧美味、健康與永續,是不是值得我們思考看看呢?延伸閱讀:75%的國人維生素D攝取不足,國健署提高建議攝取量原文出處:韋恩的食農生活
-
2022-08-20 養生.抗老養生
當眼睛出現不適症狀怎麼辦?中醫:少吃辛辣燥熱物,按摩5大護眼穴位助改善
一般人只想到眼睛屬於五官,有了問題自然是找西醫眼科治療,其實,從中醫的觀點看,眼睛不好也能反映出身體內臟部位可能出了問題,必須多方調理,才能夠養出靈活雙眼。台灣中醫臨床醫學會理事長、台北天心中醫診所主治醫師陳麒方副教授指出,眼睛是我們吸收外界資訊來源的重要媒介,但如果因為過度使用、長時間近距離盯著3C產品,或者缺乏日照,甚至是飲食、作息不好時,也會影響體內流質如氣、血、水的循環運作失調,這會加重眼睛器官的負擔。今本《黃帝內經》也指出,人體「五臟六腑之精氣,皆上注於目而為之精」、「兩目者營衛魂魄之所常」,等於是與肝、腎、脾等內臟都有關。陳麒方表示,「從中醫的學理來看,眼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臟腑的疲勞與損傷;反之,體內器官若出了問題,也會間接影響眼睛的健康」。注重飲食 少吃辛辣燥熱物當眼睛出現不適症狀如老花眼、白內障、乾眼症、多淚症時,中醫的治療方式會先辨別疾病的症候,再依據個人狀況開立各種湯方或科學中藥,甚至可搭配針刺、線灸等來舒緩眼睛不適並消除疼痛。陳麒方說,中醫對眼疾治療已有現代科學雙盲試驗證據支持,無論是幼兒近視初期、老年黃斑部病變、青光眼前期、白內障前期、視神經萎縮、視野缺損、眼睛疲勞、乾眼症、多淚症、眼痠、眼睛癢、過敏以及其他眼疾等,都能配合西醫眼科共同處置。對於現代人過度使用眼睛而出現的眼睛退化現象,陳麒方建議除了尋求中醫或西醫外,也要搭配飲食禁忌,才能讓效果加乘。包括要少吃辛辣如辣椒、胡椒、大蒜等,以及少碰任何燥熱食物如燻、炸、燒烤物、肉桂、韭菜、羊肉等;還要避免刺激物如醃漬品、咖啡、咖哩、酒或導致發炎過敏的芒果、榴槤、筍類、鴨肉、鵝肉、帶殼海鮮等。至於平日建議多喝水,可吃雞蛋、白米飯、平性蔬菜水果如蓮子、豌豆、四季豆、地瓜葉、黑木耳、銀耳、山藥、紅豆、菠菜、高麗菜、花椰菜、苜蓿芽及蘋果、香蕉、木瓜等,陳麒方提醒,這些好的食材要盡量在白天食用較佳。按摩眼周穴位 可用毛巾熱敷穴位按摩是中醫精髓之一,所謂「通則不痛、痛則不通、將通未通也痛」,若適當進行,可舒緩不適。中醫師陳麒方表示,眼區的穴位相當多,平日可以透過熱毛巾熱敷,可比體溫高5度左右(約42至43℃左右)直接蓋在眼睛區域上,能幫助舒緩眼睛。另外,也建議可每天依序按壓眼睛周圍穴道數十次,五大護眼穴位供參考;按摩方式可以大拇指指關節慢慢用力順時針壓迫,但須留意不要壓迫到眼球。魚腰穴/有鎮驚安神、疏風通絡之用;可改善眼睛紅、腫、痛及眼瞼下垂、近視與急性結膜炎等。瞳子髎穴/清腦明目、疏通經氣、消腫止痛;可舒緩一切眼疾、偏頭痛、角膜炎、夜盲症、青光眼、近視、視力減退、白內障、眼睛癢等。承泣穴/明目止淚;可舒緩眩暈、口眼歪斜等,也對多淚、近視、遠視、青光眼、眼睛癢、散光等有效。攢竹穴/清腦明目、通經活絡;可舒緩頭痛、頭昏腦脹、緊張性疼痛、目眩等,也能改善淚液過多、視力減退、近視、急慢性結膜炎、眼睛癢等症狀。睛明穴/明目消翳;可舒緩頭痛、目眩、鼻塞等疾病,也對眼球充血、角膜炎、結膜炎、早期輕度白內障、青光眼、夜盲症、近視、遠視、散光等緩解有幫助。
-
2022-08-19 醫療.眼部
確診者眼睛模糊以為「新冠後遺症」? 醫師查出是這事造成
新冠疫情期間,確診者居家隔離,追劇打發時間也要當心。南投縣38歲陳小姐解隔離後上班,卻發現視力惡化、看東西模糊不清,她擔心是新冠後遺症,趕緊就醫。經醫師檢查,發現她在隔離期間關,整天追劇缺乏適當休息,導致乾眼症惡化,造成角膜損傷而影響視力。衛福部南投醫院眼科主任何建賢說,陳小姐8月初時確診新冠肺炎,居家隔離七天,隔離期間她並未出現相關症狀,因此趁這個機會窩在房間內熬夜追劇,相當過癮。沒想到在解隔回到工作崗位第一天,就發現看東西模糊不清,眼睛還有刺痛感。何建賢說,陳小姐用手機追劇,3C產品使用過度所致,加上連續多日專注觀看螢幕,使得眨眼次數減少,降低眼睛淚液分泌,而引起乾眼症。還有許多民眾晚間關燈滑手機、打遊戲或看劇,因瞳孔會在黑暗中放大,因此會讓更多光線進入眼睛,恐造成黃斑部病變之危害。若持續用眼習慣錯誤,乾眼症惡化恐造成角膜受傷,影響視力。陳小姐經過藥物治療後,已經緩解角膜損傷及乾眼之狀況。何建賢說,使用3C產品一小時就該休息10至20分鐘,避免在關燈情況下看電視和玩手機,隔離期間可至陽台或向窗外「望遠凝視」,降低視力惡化的可能性。
-
2022-07-28 養生.保健食品瘋
B群、維生素D、魚油、益生菌…哪些是必要吃的?醫生公開自己吃的保健食品清單
多年臨床工作心得,讓自己深刻有感,如果不好好保養身體,將來就是生病、吃藥等,與其未來可能花大筆醫藥費,不如把這些錢拿來投資自己的健康,因此家中不只備有十多種油輪流食用,以飲食補充維生素 C,也會慎選保健食品來補充,除了必備綜合維他命及 B 群外,維生素D、葉黃素、薑黃素、酵素、益生菌等也是較常吃的保健食品。》薑黃素選擇理由│如何選擇為超強抗氧化劑,可預防失智,顧腸胃道1 來源產地要清楚,不買散裝或在路邊市場購買。2 需有產品農藥重金屬檢測報告,確保產品安全。3 若買粉劑以偏橘紅的秋鬱金為主,薑黃素含量比較高。4 膠囊的成份劑量會高於粉劑,可視自己需求選擇購買。早在 2009 年,我就開始服用薑黃素,當時外界對薑黃素的認知還不甚了解,但學界已開始進行很多研究,當年我正在陽明大學生物醫學影像暨放射科學系唸博士班,有幾位學弟妹在進行薑黃素對癌細胞的小鼠試驗,因而得知薑黃素是很強的抗氧化劑後,就開始注意到薑黃素的保健功效。2010 年後相關研究就陸續發表,最為轟動就是「吃咖哩防失智」,由於印度是全球阿茲海默症發生率最低的國家,科學家們就開始研究,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發現是因咖哩中的薑黃素可以抑制 β- 類澱粉蛋白沈澱,因此能防失智症。美國杜克大學的相關研究,更建議每週吃二到三次咖哩可防失智症;德國尤利希的神經學與醫學研究所實驗室更進一步發現,咖哩中的香料薑黃可以讓小鼠的神經幹細胞提升增生速度約八成、修補腦部損傷,未來可做為治療神經退化性疾病的藥物。近年來,全球對薑黃素的研究方興未艾,多達數千篇論文研究,從癌症、心血管疾病、失智症、糖尿病、消化性潰炎及克隆氏症、大腸激躁症、關節炎等疾病皆有相關研究。薑黃因含有百餘種成分,除了薑黃素(Curcumin)外,還含有鈣、鉀、鎂、硒、維他命C、E。印度傳統醫學或中國、古希臘,都將它當成生藥的一種。但民眾在食用時也必須了解,薑黃素不易溶於水,會造成人體吸收率差,且它代謝也極快,因此不太能留在體內。薑黃素較易溶於有機溶劑或油脂,因此,在烹煮咖哩時加入薑黃粉是最好的方式。另外,薑黃粉也可以放到豆漿內也比較好吸收。》益生菌選擇理由│如何選擇提供好菌讓腸胃道更健康,鞏固第二大腦1 益生菌產品很多,目的為改善腸胃道或過敏現象,確認需求再購買。2 益生菌一段時間就沒有效果,需2 至3 個月換一次。3 可先買一小罐試試,沒有效果就換不同品牌。在必吃的保健食品中,特別在意腸道的健康,總認為「有進有出」是最健康的方式,包括酵素、纖維素及益生菌等。人體神經細胞最多、最複雜的是大腦,腸神經系統擁有一億個神經細胞,是身體中擁有第二多神經細胞的器官,因此腸胃道又被認為「第二大腦」。腸道內有腸內菌叢,而且每個人的腸道菌叢種類、數量都不同,要維持身體健康就得讓菌叢保持平衡。目前台灣健康食品與益生菌相關的功效,大致分三類,一為輔助調整過敏體質、免疫調整,二是腸功能改善,三是能通過胃酸及膽酸考驗,有助於增加腸內益生菌,降低胃幽門螺旋桿菌之數量。包括膠囊、粉劑、優酪乳等。由於益生菌種類非常多,我的選擇是越單純越好,常服用的大概只有三到四種益生菌。但在補充益生菌的同時,也要提供食物給益生菌,這就稱之為「益生質」也就是膳食纖維,五穀雜糧、蔬菜水果。固定吃 3 個月以上,讓菌叢能有生長的時間,若吃 3 個月後沒有特別改善,就可以換不同種的益生菌來吃,找出自己最適合、最有效的益生菌菌種。》酵素及纖維素選擇理由│如何選擇有助於消化吸收及順腸排便1 可多嘗試不同產品,再選擇適合自己的三或四種輪流吃。2 仍以有品牌的產品為主,或能提供相關檢驗證明的產品。酵素就是「酶」,簡單的說就是分解、消化食物,我們每天吃進去很多食物,包括蛋白質、澱粉及油脂,在消化的過程中,就需要不同的酵素來幫忙將大分子分解成小分子,會讓吃下去的食物可以快速分解。至於纖維素是從減肥開始後才認真吃,由於外食機會多,若擔心蔬菜量不夠,就吃些纖維素,多少可以補充身體所需纖維素。這些產品都有助於消化吸收及順腸排便的作用,可以讓肚子消的比較快,但每個產品都有它的優缺點,吃久了都會降低耐受性,因此,我會多方嘗試各種品牌,最後圈選出自己認為有效果的三、四種品牌輪流吃。除了保持保健食品的新鮮度外,還可以避免食安問題踩到地雷。》維生素D選擇理由│如何選擇調節免疫力,提升保護力及防疫能力1 選擇覺得好入口的純維生素 D。2 瓶身標示的單位為 IU 的非活性維生素D。3 標有「USP」、「GMP」等合格認證字樣的產品,品質比較有保障。根據多項研究,大家都知道,維生素 D 可以促進骨骼、牙齒健康,預防骨質流失,同時也對於免疫系統、大腦與神經系統有益,另外也有協助維持肺功能與心血管健康。近來由於 COVID-19 疫情影響,適當補充維生素D,也可以提高防疫力,對抗病毒。維生素 D 除了多曬太陽,多從鮭魚等魚類、黑木耳、蛋、香菇等食物攝取之外,也可以多補充維生素D 補充品。》葉黃素選擇理由│如何選擇改善或預防眼部疾病,還能抗氧化1 選擇葉黃素:玉米黃素 =10:2 的黃金比例。2 建議優先選擇吸收率較佳的游離型葉黃素。3 對 3C 族來說,建議選擇配方富含花青素如山桑子、藍莓等的葉黃素。隨著 3C 產品普及,現代人常用眼過度,長時間使用平板、電腦,容易伴隨眼睛痠澀、視力模糊,甚至黃斑部病變等不適症狀。想要維持眼睛晶亮有神,除了適當地讓眼睛休息、均衡飲食外,現代人也會選擇透過補充葉黃素,讓眼睛明亮舒適。人體無法自行製造葉黃素,必須由飲食中攝取。當無法從食物獲取足夠葉黃素時,則可選擇葉黃素保健食品來補充。一般普遍認為游離型葉黃素吸收率較佳。此外,衛生福利部建議補充葉黃素每日不應超過 30 mg(毫克),也有研究指出,健康成人每日攝取 6 mg(毫克)葉黃素,有助減緩黃斑部退化的風險,因此,葉黃素多吃無益,適量攝取即可。(本文摘自原水文化出版《類生酮+宅運動 方式瘦身法:精神科名醫方俊凱8個月甩肉19公斤健康祕笈》)
-
2022-05-21 該看哪科.眼部
老花眼怎麼辦?如何保養?會得其他眼疾嗎?眼醫教用眼關鍵!
出現老花眼時不免讓人納悶,明明就沒有近視,為什麼還是老花,也難免會擔心是不是有較高的機率得到如青光眼、白內障、黃斑部病變等眼疾。對此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眼科部曾柏宸醫師說明,並提供應對的保養之道給大家參考。 沒近視卻得老花眼?醫:視力越好越早出現。 曾柏宸醫師表示,老花眼是個正常的老化過程,有如變焦鏡頭調節視野的水晶體,隨年齡增長,人人都可能出現的功能無法正常使用的情況,近的東西將會看不清楚,需要配戴適合的眼鏡輔助視覺。 雖然老花眼是個正常的老化現象,但並非沒有近視就不會老花,相反的,原本年輕時的視力越好,出現老花眼的時間點可能就越早。醫師表示,水晶體主要透過睫狀肌調節來看近物,近視者只要將近視眼鏡脫下來就可以在幾乎不需要睫狀肌輔助的狀況下看近物。相對的,視力0度的正視眼、或遠視的族群,平時遠距離視力良好,但是老化之後需要比近視者花費更多的力氣才能看清近物,尤其遠視度數越深的人會需要睫狀肌更多的調節力,因此老花眼症狀也會相對更為明顯。而老花眼除了看近的東西會較為吃力以外,曾柏宸醫師也指出,其他症狀也可能會出現疲勞、眼痛、頭痛等情況。 不過,民眾也不必為了延緩老花眼而想辦法讓自己近視,畢竟只是個老化過程而不是眼疾,且不會提升或演變成其他青光眼、白內障、黃斑部病變等眼疾,其他眼疾是視個人保養及用眼習慣而定,若讓自己近視、高度近視,反而可能提升其他眼疾的風險,本末倒置。 老花眼無可避免也無法延緩 醫:重點在後續眼部保養。 曾柏宸醫師表示,老花眼難以避免,且也無法透過飲食、運動等延緩老化,應對的重點會著重在老花眼之後的用眼之道。 正如前述,老花眼不只是看近的吃力,也可能出現其他不適,因此保養方向會著重在避免眼睛持續疲勞。除了盡量避免近距離閱讀、看字體太小的文字,以及配戴適合的老花眼鏡之外,也建議盡可能減少使用3C產品,3C產品和一般的紙本有所不同,本身就是個發光體,更會加劇眼睛的疲勞,上述症狀也會較容易出現、更為明顯。若真的難以避免3C產品,建議至少每20分鐘就看看6公尺以外的遠方20秒左右,讓眼睛得以休息。 老花眼有辦法治療嗎? 醫:可與眼科醫師討論。 雖說老花眼透過良好的用眼方式,民眾大多可與老花眼和平共處,不過曾柏宸醫師表示,其實現在也有治療老花眼的方式,但對於眼部的整體效益還不高。另外,國外也有新上市有助睫狀肌收縮、幫助水晶體調節的眼藥水,雖然不是直接根除老花眼的問題,但也是有所幫助。而國內也有透過白內障治療更換為多焦點人工水晶體的方式治療老花眼。 曾柏宸醫師說明,到了有老花眼的年紀,民眾也常見出現白內障,兩者沒有因果關係,白內障是個常見眼疾,置之不理可能失明,不過治療成功機率相當高,而治療方式就是將水晶體更換成人工水晶體,正好與老花眼的主要問題一樣,有機會一舉兩得,因此也可以是個選擇可與醫師討論。 《延伸閱讀》 .老花眼如何改善?中醫穴位、飲食、眼部運動一次詳解! .青光眼、白內障、黃斑部病變,防3大眼疾,醫:40歲起務必定期檢查。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
-
2022-04-24 該看哪科.眼部
3C看久眼睛過勞更加速老化!嚴重恐導致白內障、青光眼、黃斑部病變
隨著年齡愈來愈大,身體器官日漸老化,眼睛也不例外,老花、乾眼、白內障、飛蚊症等現象也一一出現!可別小看這些眼睛傷害,嚴重起來也是挺傷腦筋的。在用眼過度的3C時代下,老花眼、乾眼症都是眼睛老化的警訊,這些症狀司空見慣,甚至有年輕化趨勢。「老化加上用眼過度,會讓眼睛傷害提前發生。」博仁醫院眼科主任楊元凱說。眼睛老化會有什麼後果?一些嚴重的眼睛疾病如白內障、青光眼、黃斑部病變等都是不可逆的,如果沒有適時做好保養或妥善治療,可能導致失明。飛蚊症 小心玻璃體出血中老年人或近視族群,眼睛的玻璃體容易發生液化現象,當殘留的玻璃體纖維及細胞脫屑後,就會飄浮在玻璃體腔內,所以只要眼睛注視到白色的背景物或強光時,這些雜質就會投射在視網膜上,在眼前飛來飛去像蚊子般,就是飛蚊症。飛蚊症也與長期使用3C產品有關,是因為專注用眼過久所導致的自然退化。楊元凱提醒,如果發現眼前的黑點已經呈現一大片或很大量而影響視力,或者視野的周邊有合併斷續的閃光時,就得小心可能是玻璃體出血甚至已經有視網膜剝離,最好盡快尋找眼科醫師檢查治療。乾眼症 狂盯手機淚液少乾眼症的症狀如眼皮重、痠麻、又乾又澀甚至有視力模糊現象,這些與眨眼次數脫不了關係。眨眼這動作看起來毫不起眼,但每次眨眼,其實是把淚液均勻地抹在角膜表面,以維持眼睛的濕潤,同時也會將眼皮周邊皮脂腺的油脂,慢慢擠出來混合淚液形成天然保護膜。但是,當在專注用眼的情況下如看電腦或手機時,往往就會忘了眨眼休息,於是在淚水分泌不足、淚水的品質又不良情況下,再加上長期處於空調環境,就會產生乾眼症。乾眼症會影響視力品質,如果嚴重時也可能引發頭痛、肩頸痠痛、眼睛對焦能力失常或有雙影等現象。什麼時候應該治療?楊元凱提醒,臨床會進行基本淚液測試,如果測試的數值在10mm以下,就算乾眼症,要進一步檢查並診斷嚴重性,接受治療,以避免眼睛乾澀問題損傷視力。白內障 畏光重影須警覺白內障可說是眼睛老化中最為普遍的,主要是水晶體混濁導致視力障礙,初期症狀並不明顯,可能只是視力模糊;近視族群可能會有度數快速增加的現象,有時也會發現看東西時有重影、畏光、眼前有遮蔽物等視覺障礙。雖說白內障通常是50歲以上才有的疾病,但最近發現,年輕族群若長期過度使用眼睛,或者接觸過久的3C產品時,因為光線或紫外線所造成的氧化破壞增加時,也會讓白內障提早報到。楊元凱表示,現在白內障手術日益精進,若水晶體混濁到一定程度而影響視力,且讓日常生活受到限制;尤其是發現近視度數增加快速、或兩邊視差太大時,是可以考慮進行手術的時機點。老花眼 手機字體頻放大老花眼顧名思義與「老」有關,但現代人多數不到40歲就已經開始視茫茫了。老花眼的症狀剛開始是在光線不足的情況下難以閱讀,或者眼睛容易疲勞;尤其是看手機時最為明顯,必須拿遠或把字體放大才能看得清楚。雖然老花眼不會造成視力實質的傷害,但卻會造成生活上的不便,不過只要及時配戴老花眼鏡,或可經由白內障手術一併處理老花問題,大致來說嚴重性並不大。
-
2022-04-22 該看哪科.新陳代謝
不只控血糖,吃低GI飲食有十大好處!低GI食物有哪些?
健康節目上常聽營養師談到要多攝取低GI的食物,到底GI是甚麼呢?對身體又有哪些影響?小編特別整理GI相關知識,一起來了解吧!升糖指數(Glycemic index),指的是吃下去的食物,在兩個小時後,血糖上升快慢的數值。GI值落在0-100區間。高GI食物易造成血糖波動,反觀低GI食物其消化和吸收較慢。葡萄糖緩慢釋放到血液中已被證實對身體較有益。GI怎麼區分?1、低GI,GI值≦55:全麥穀類、蔬菜(像是胡蘿蔔、菜豆…等)、黃豆、水果(像是櫻桃、葡萄柚..等)、全脂牛奶、腰果。2、中GI,55:草莓、葡萄、義大利麵、米粉。3、高GI,GI值≧70:白米飯、芋頭、甜玉米、香蕉、西瓜、鳳梨、甜甜圈、鬆餅、白吐司。影響食物GI的因素包括:糖的類型、加工程度、營養成分、烹調方式、水果熟程度1、糖的類型:並非每種糖都是高GI。糖的GI值從果糖23到麥芽糖105。所以,食物的GI值有些部分取決於所含糖的類型。2、加工程度:一般來說,加工程序越多的食物,其GI越高。3、營養成分:進食中將主食類與蛋白質及油脂一起食用,可以延緩消化及血糖波動的速度。4、烹調方式:一般來說,食物煮的時間越長,吃進肚子後,其糖被消化和吸收的速度就越快,進而提高GI。5、水果成熟度:當水果成熟時會分解成糖。水果越成熟,GI值就越高。例如,未成熟香蕉的GI為30,而過熟香蕉的GI為48。低GI飲食怎麼吃?1、攝取五穀雜糧以及含豐富纖維之食物,通常這些食物的GI值相對較低;若吃高GI食物時,可搭配與GI較低的食物一起食用,例如:吃白飯或糯米飯時,多配些蔬菜一起吃,吃白土司(麵包)夾生菜沙拉,都能有效平衡食物的GI。2、已有代謝疾病者(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代謝症候群、過重),平常的主食(五穀雜糧類)盡量選擇低GI的食物,對於疾病及體重的控制較好。3、進食時,多花點時間在咀嚼食物上,不僅易有飽足感,血糖上升也會較為緩慢。為什麼建議食用低GI食物?遵循低GI的10大好處1999年,世界衛生組織(WHO)和糧食及農業組織(FAO)建議以日常飲食以低GI食物為主,已證實低GI飲食可降低並預防疾病的風險,包括:控制體重、降低妊娠糖尿病、降低罹患第2型糖尿病和心臟病、幫助學習提高注意力、降低罹患乳癌風險、改善多囊性卵巢綜合症(PCOS)、降低糖尿病併發症風險、增加飽足感、有益眼睛健康並預防黃斑部病變(AMD)等。
-
2022-03-27 養生.保健食品瘋
花青素是眼睛血管保護神?護眼需不需要補充劑?
讀者鍾小姐2022-3-12在護眼需要補充劑嗎的回應欄裡留言:「老師您好,這幾年對葉黃素的產品是來越多,坐辦公室的同仁們幾乎人手一罐葉黃素,查了相關資料以及老師提到的美國眼睛機構,明白葉黃素主要針對黃斑部病變,而且日常葉菜類食物即可補充。但是想請問老師,市面上有需多葉黃素產品是有加入『花青素』的,查到這位藥師的部落格整理了很多文獻說花青素有助於緩解眼睛疲勞感以及調節眼睛視力。因為日常生活中要每天吃莓果類食物以及紫色蔬菜在日常執行上實在有難度,而且文章最後還有提到『天然山桑子中,花青素含量並不多』,以及強調濃縮比例以及活性成分,聽起來需要得到花青素的好處需要從保健食品著手。不過看了老師許多文章之後,我確實對這種建議人吃保健食品的文章感到心存疑慮,因此想留言請教老師對於花青素的看法,感激不盡!」這位讀者寄來的文章是一位藥師在2019-7-1發表的眼睛血管保護神──花青素。有關這位藥師,我曾說過他的文章都是假科學之名來行銷保健品。請看酵素謊言何其多,二型膠原蛋白治關節炎?,及乳清蛋白治乾癬?。他的眼睛血管保護神──花青素這篇文章裡共有三段話是有引用山桑子萃取物的研究論文。可是,這三篇論文都是大有問題。請看下面的分析。第一、藥師說:「其它早在1998年,就有雙機雙盲交叉試驗顯示服用250毫克山桑子萃取物(含36%花青素),能改善長期使用電腦的眼睛疲勞」。這段話所引用的論文是Evaluation of the Oral Administration of Vaccinium Myrtillus Anthocyanosides (VMA) in Mental Fatigue and Asthenopia. Scientific Report Collection 1998, 19, 143-150.首先,請注意這篇論文是在1998年發表的。再來,我用它的標題在谷歌和PubMed搜索,發現有許多保健品業者也有引用這篇論文。可是,我花了幾十分鐘的時間,怎麼搜就是搜不到這篇論文的內容。我也用期刊的名字Scientific Report Collection搜索,卻也搜不到有這麼一個期刊。也就是說,這篇論文就只有標題和期刊名字,而內容是踏破鐵鞋無覓處。第二、藥師說:「同年的研究也發現,每天服用150毫克山桑子萃取物(含36%花青素),持續8周,能提升小學生眼睛的調節力,尤其是上學時長時間閱讀及電腦使用下,進而提升視力。其機轉可能與花青素改善眼部微細循環,提供足夠營養有關」。這段話所引用的論文是Recovery effect of VMA intake on visual acuity of pseudomyopia in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J New Rem & Clin 2000;49:72-79. 首先,請注意這篇論文是在2000年發表的。再來,跟上面一樣,這篇論文就只有標題和期刊名字,而內容是踏破鐵鞋無覓處。不過,我倒是有搜到期刊J New Rem & Clin的全名是Journal of New Remedies & Clinics。這個期刊是在日本發行的,並沒有被PubMed收錄,所以頂多就只是一個地方性的期刊,而且種種跡象顯示它已經停刊。第三、藥師說:「現代科學臨床研究發現,服用山桑子的確可以改善夜間視力的障礙,主要成因在於山桑子花青素能加速視網膜感光物質-視紫質(Rhodopsin)的再生能力,促進視覺敏銳度,所以大大提升夜間視力」。這段話所引用的論文是Study on activity of anthocyanosides exstracted from Vaccinium myrtillus on night vision. Ann. Ocul. (Paris) 1965, 556-562.首先,這篇論文標題裡的exstracted顯然是錯字;應該是extracted才對。再來,藥師說「現代科學臨床研究發現」,可是這篇論文卻是在57年前發表的,怎麼能叫做現代科學呢?還有,刊載這篇論文的期刊Ann. Ocul也一樣是沒有被PubMed收錄,而且顯然是早就停刊了,怎麼還值得引用呢?不管如何,如果要說「現代」,2004年顯然是比1965年更現代,所以我們就來看一篇2004年發表的論文Anthocyanosides of Vaccinium myrtillus (bilberry) for night vision–a systematic review of placebo-controlled trials(用於夜視的山桑子花青素——安慰劑對照試驗的系統評價)。這篇論文是發表在影響因子4.75的醫學期刊Survey of Ophthalmology(眼科調查),而它的結論是:「山桑子花青素改善正常夜視力的假設沒有得到嚴格臨床研究的證據的支持。山桑子萃取物對因病理性眼部疾病而遭受夜視力障礙的受試者的影響,完全缺乏嚴格的研究。」所以,我想請問那位藥師,為什麼他要引用三篇不存在,不入流,或老掉牙的論文,而不引用這篇可信度遠遠更高,而且更現代的2004年的論文呢?原文:花青素是眼睛血管保護神?
-
2022-03-21 該看哪科.眼部
眼睛很乾,吃葉黃素能改善嗎?專家授護眼6祕訣
● 白內障、黃斑部病變已有年輕化趨勢● 營養品非藥品,只能輔助調養,非絕對療效● 過了40歲,定期眼睛檢查,守護靈魂之窗台劇《華燈初上》第三季終於上線,不少人緊盯3C產品追劇,希望揪出凶手身分,導致用眼過度,眼睛乾澀疲勞。WaCare專家、社區藥局藥師游佩雯常被詢問:「眼睛很乾,是不是要吃葉黃素改善?」她解釋,營養品並非藥品,只能作為輔助調養,不能宣稱療效。要舒緩眼睛疲勞或預防病變,建議可從食療下手,均衡飲食、攝取多種營養素來源,眼睛更應適度休息、避免強光照射、指壓按摩,養成護眼好習慣。人工淚液 緩解乾眼症游佩雯說,眼睛出現乾澀不舒服症狀,最常見是因長時間待在冷氣房,造成角膜水分流失;其次是使用3C產品時間過長,眨眼次數減少,眼睛無法獲得充足的保護,久了就有可能引發「乾眼症」,建議可使用人工淚液來緩解不適,同時要盡量減少看螢幕的時間,保持正常作息,避免熬夜,有空多按摩或熱敷,刺激淚液分泌。隨著年紀增長和用眼不當,黃斑部病變、白內障是熟齡視力殺手。50歲以上是好發族群,若看東西出現線條扭曲、有暗影和黑點,或是看東西很模糊,就要小心黃斑部病變或白內障上身。游佩雯強調,年輕人習慣睡前滑手機,或在黑暗中上網、看影片,完全忽略3C藍光對眼睛的傷害,近年來黃斑部病變、白內障已有年輕化的趨勢,不再是老年人的專利。吃菠菜、鮭魚 有助護眼眼睛所需要的營養素非常多,其中最重要的是葉黃素,游佩雯建議,每日可攝取6至30毫克葉黃素,像菠菜、羽衣甘藍、青花菜等深綠色蔬菜,就富含葉黃素。此外,抗氧化的藻紅素、蝦紅素,可以增加眼部毛細血管的循環,多吃鮭魚、蝦蟹等即可攝取;藍莓、黑醋栗、山桑子具有抗氧化功能,含有豐富的花青素,能幫助清除自由基,保護視力。用眼30分鐘 休息10分鐘常坐辦公室的上班族,不妨泡杯枸杞菊花茶、決明子茶等中藥茶飲護眼,枸杞、菊花、決明子有「清肝明目」的保健作用,抓一把枸杞和幾朵乾燥菊花,注入熱水泡開即可。游佩雯提醒,食補要配合生活習慣調整,謹記「用眼30分鐘、休息10分鐘」原則;避開藍光之外,也要注意眼睛防曬,過量的紫外線,會造成白內障與黃斑部病變提早報到,累積出眼疾。.「全銀運動」線上課程:https://bit.ly/3wG2XZU.加入LINE社群獲得最新課程訊息:https://reurl.cc/vq7xlL
-
2022-03-21 新聞.健康知識+
免疫系統的豁免部位 眼睛可能是基因編輯首選器官
▍藥物傳輸要讓基因編輯在臨床上發揮效用,得面臨許多艱困挑戰,其中有一項跟基因編輯的基礎技術幾乎沒有關係。過去基因療法在發展上也曾受到這件事情的阻礙,那就是藥物傳輸的問題。我們很習慣吞藥丸或喝液體藥物,從藥罐裡倒出一顆藥丸,就可以吃藥了。問題是,這只適合阿斯匹靈、抗生素,或者是抗組織胺等傳統的小分子藥物。像基因編輯試劑這種分子結構大而複雜的製劑,就沒辦法用這種方式處理,因為它們無法通過胃裡面的高度酸性環境。想要讓某種大而複雜的分子分布在人體各處,一般來說會採取血液注射的方式。血液是人體的運輸網絡,負責運送營養物質、氣體和毒素到它們該去的地方。任何打進血液裡的物質,在運輸過程初期,都會來到人體的大型解毒器官——肝臟。解毒是肝臟最主要的工作之一,在任何奇怪的外來物質傷害人體組織前,將它們分解完畢。問題在於,對肝臟來說,基因編輯試劑就是奇怪的外來物質,於是肝臟開始幹活,分解這些外來入侵者。到頭來,抵達最終目標組織的試劑劑量過低,無法產生任何效用。這麼說來,針對韓特氏症進行的試驗,會採取比較舊的基因編輯技術也並不奇怪,因為它鎖定的目標是肝臟,試劑到了肝臟就抵達終點。事實上,就這個例子而言,肝細胞會吸收外來物質的特性絕對是個優點。如果科學家能製造出正確的藥物傳輸包裝,正常發揮功能的肝細胞其實有助於解開包裝,方便基因編輯試劑釋出。這麼一來,試劑很有可能直接進入肝細胞的細胞核,開始進行DNA編輯。如果一切順利,肝臟本身就能產生病人缺乏的蛋白質,把蛋白質釋放到血液裡,蛋白質就能隨著血液前往目標組織,然後開始工作。針對鐮型血球貧血症和地中海貧血症進行的試驗,也解決了藥物傳輸的問題,不過所用方法不同。基因編輯試劑被直接送進病人的細胞裡,但這細胞所在地點是實驗室,而不是病人體內。一旦編輯成功,再像輸血一樣把編輯過的細胞送回病人體內。儘管我們認為人體所有組織都是相連並且整合在一起的,尤其又有血液系統居中聯繫,但事情總有例外。這些稱為豁免部位的人體區域,就像是獨立於偉大聯邦實體之外的地方。其實,許多人對這種現象很熟悉,只是沒有意識到自己知道這件事而已。我們都曉得,進行腎、肝、心、肺,以及其他大部分器官移植時,最重要的就是希望捐贈者和受贈者的配對相符程度愈高愈好。其實,所謂的「配對程度高」,意思就是試著找到免疫系統辨識標籤盡可能相似的捐贈者和受贈者,這麼做可以降低風險,盡量讓時時處於警戒狀態的免疫防禦系統不要排斥移植器官。即使配對程度很高,通常,受贈者餘生中都得服用藥物來抑制想要發揮保護作用的免疫系統。但說到角膜移植,那就完全是另外一回事了。角膜是我們眼球前面透明的部分,角膜移植時,不用進行捐贈者和受贈者的配對程序,受贈者也無須服用抑制免疫系統的藥物。這是因為我們的眼晴其實躲開了免疫系統,是所謂的豁免部位。幾乎可以肯定的是,在演化過程中,這種方法可以預防眼睛產生危險的發炎反應,因為眼睛要是發炎,那是有可能失明的。因為不必擔心免疫系統攻擊進入眼睛的外來物質,所以眼睛成為基因編輯可利用的首選器官。我們可以把試劑直接注入眼睛的適當部位,因為我們已經知道,在眼睛裡的試劑不會被過度免疫反應清除掉。我們還知道,基因編輯的試劑不會離開眼睛,因此,不用擔心試劑進入錯誤組織,或者在別的地方展開編輯程序。以人體細胞和動物模型進行的實驗,早已說明基因編輯在眼睛細胞裡是可以發揮作用的。理論上來說,我們應該有可能利用這項技術來穩定,甚至逆轉各種形式的失明狀態,包括基因突變引起的色素沉著性視網膜炎,甚或是跟年齡有關,會影響一般大眾的眼疾,如黃斑部病變。※ 本文摘自《竄改基因:改寫人類未來的CRISPR和基因編輯》。《竄改基因:改寫人類未來的CRISPR和基因編輯》作者:奈莎‧卡雷 譯者:陸維濃出版社:貓頭鷹出版日期:2022/01/24
-
2022-03-05 該看哪科.中醫
穴位按摩防3大眼疾!中醫治青光眼、白內障、黃斑部病變
青光眼、白內障、黃斑部病變,這三大眼疾讓人聽了聞之色變,深怕一個不小心就有失明的風險。一般民眾遇到眼疾會前往西醫眼科治療,不過其實中醫也有專門的「眼科中醫」,澄明中醫診所郭祐睿院長對於這三大眼疾分享治療方式及日常保養供民眾參考,可透過簡單的按摩預防這三大眼疾。 3大眼疾皆可能失明,發現異常應盡早檢查! 郭祐睿院長首先說明三種眼疾,青光眼是視神經萎縮,導致視野逐漸缺損、減少、模糊的一種疾病。一般分為急性、慢性、繼發性跟先天性,另外也分隅角開放或閉鎖型,也有一種是正常眼壓型青光眼。青光眼大部分未必會有感覺,往往要視力退化時才會發現,急性期發生可能因為眼壓過高引起眼睛疼痛、同側頭痛延伸後頸,甚至想吐、畏光等。黃斑位在視網膜的中央,負責視覺跟顏色,若出了問題,例如血管新生、水腫、退化等,會導致視力模糊、視物變形變色、出現黑點等症狀,對於中央視力也會有所影響。白內障分為先天或後天性兩種,後天性的老年性白內障是一種老化的現象,隨著年齡的增加,透明的水晶體會逐漸變得硬化、混濁,影響視力;早期的白內障會視力模糊、色彩改變、畏光、眼前黑點、複視等,可以利用中藥調理,晚期症狀則為視力會變差,就只能手術。 郭祐睿院長表示,這三種眼疾一般而言本都屬於年長者常見的眼疾,但現代3C產品無所不在,年齡層有越來越低的趨勢,三種眼疾皆有失明風險,但可透過及早治療挽回局勢。提醒防範的重點還是在於減少3C接觸,並在眼部有任何異常時盡早檢查為佳。 中醫治療3大眼疾,與肝腎關係密切! 郭祐睿院長指出,青光眼因瞳神(瞳孔)跟水液代謝問題,在治療上會以補益肝腎疾利水通絡著手,對於青光眼的眼壓下降、視野缺損常有相當顯著的療效。而黃斑部病變也與肝腎有關,不過又細分為出血、水腫、退化等症狀,會視病情不同,分別以涼血止血、活血利水的方式調整。至於白內障因多為年長者發病,在中醫的觀點主要為肝腎不足、脾胃氣虛,導致精氣影響眼睛,治療就會以補肝腎、養脾胃為主進行。三種眼疾治療方式各有不同,也因人而異,找對方法、對症治療,更有助眼部健康康復。 穴位按摩防3大眼疾,中醫:減少3C是保養關鍵。 防範三大眼疾,除了盡量減少3C產品接觸,郭祐睿院長也分享穴位按摩供參考,有助保養眼部。院長指出保養眼部的穴位可作基礎穴位按摩,並可搭配各別的穴位防範各別的眼部疾病。 基礎穴位在這指得就是眼周,可用大拇指按壓眼內角旁的睛明穴,再往上按眉頭的攢竹穴,接著用食指按壓絲竹空穴,延伸瞳子髎穴,再往下按壓四白穴,回到鼻旁按壓眼內角的睛明穴,反覆按壓多次。搭配上各個不同的穴位,按壓風池穴、合谷穴、太衝穴有助防範青光眼。若是按壓養老穴、神門穴、血海穴則有利預防黃斑部病變。而白內障則可按壓大骨空穴。 郭祐睿院長表示,中醫治療眼疾的思路有別於西醫,與五臟六腑有關,中醫認為「五臟六腑之精氣,皆上注於目而為之精。」,從內而外、從藥到針同步調理,可看到療效。 《延伸閱讀》 .青光眼、白內障、黃斑部病變,防3大眼疾,醫:40歲起務必定期檢查。 .葉黃素這3種食材都吃得到!營養師教4招更有助養眼。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2-02-25 養生.聰明飲食
葉黃素這3種食材都吃得到!不只有助養眼也抗氧化對全身皆有幫助,營養師教4招更助保養!
民眾養眼、護眼多會關注葉黃素的營養,並使用相關營養品。不過其實葉黃素在天然食材中也吃得到,且養眼也不能單靠葉黃素。簡鈺樺營養師指出葉黃素的營養,並分享常見含有葉黃素的天然食材,以及更有助眼部健康的保養方式,一起守護靈魂之窗! 葉黃素不只有助養眼,抗氧化對全身皆有幫助! 簡鈺樺營養師表示,現代人有非常高的頻率接觸3C產品,包括上班時使用電腦,下班後看電視、滑手機等,大多人幾乎除了睡覺一整天都在使用3C,而這些3C產品的光線長時間、長期下來會對眼部造成傷害,使黃斑部產生自由基,影響眼部健康,增加白內障、黃斑部退化、視網膜病變等風險。葉黃素有相當優越的抗氧化能力,可減少自由基傷害,達到護眼的效果。也因為屬脂溶性營養素,葉黃素可持續累積於眼部,達一定時間的保護效果。 簡鈺樺營養師更進一步表示,葉黃素的抗氧化能力,不單僅限於眼部,身體各處的也可一同保養到,如保養血管,各器官也都受惠。而對於常見慢性疾病糖尿病,許多糖友在血糖控制不穩定的狀況下,如同長時間身體浸泡在糖水中,身體大小血管,尤其是眼部細小的血管較容易出現病變,如常聽到的視網膜病變,因此可透過天然食物或是保健品補充葉黃素來保養視網膜。也有研究發現,葉黃素有助於改善腦部的認知功能、降緩退化,也是個相當不錯的養腦營養。 葉黃素助養眼、養身,這3種食材都吃得到! 許多民眾為了養眼,會選擇使用葉黃素的相關補充品,不過簡鈺樺營養師指出,其實生活中就有不少天然食材可以吃得到。例如最普遍常見的菠菜、綠花椰菜等深綠色蔬菜,或是胡蘿蔔、南瓜等橘黃色食物,以及雞蛋的蛋黃都可以吃得到,這些食材也都有其他各自的營養,深綠色蔬菜更是營養成分涵蓋範圍相當廣泛的食材,像是民眾欲養骨的鈣質也可以吃得到。 值得注意的是,攝取葉黃素也有訣竅更有利於身體吸收。正如前述所提到,葉黃素屬脂溶性營養,這也就意味著在油脂的輔助下,更有利於葉黃素被人體吸收,因此相關天然食材可在進行有油的烹飪方式後攝取,補充品則可能隨各家廠商技術而有不同形態的葉黃素,可多留意是否標註隨餐使用或飯後使用。 養眼別單靠葉黃素,營養師教4招更助保養! 簡鈺樺營養師表示,養眼的營養其實不單只有葉黃素,其他像是胡蘿蔔素、花青素、玉米黃素等也都廣泛存在於生活常見的天然食材當中。而許多民眾也常會感到納悶,為什麼卯起來吃葉黃素,眼部狀況卻也未見明顯的改善,對此營養師表示,其實「行為控制」會比營養攝取更來的有利養眼,且任何再健康的營養都是過猶不及,食藥署也建議葉黃素單日攝取不超過30毫克,並非大量補充就有助養眼。 因此營養師建議,欲養眼的民眾,可從飲食均衡攝取天然的營養,也可用營養品輔助,日常盡量避免3C產品,若上班不可避免,至少下班有個時間是以運動、繪畫等休閒娛樂取代使用手機、看電視、使用電腦等,讓眼睛得以休息,並可多動動雙眼作些眼部運動。如此對於眼部健康更有幫助。 《延伸閱讀》 .青光眼、白內障、黃斑部病變,防3大眼疾,醫:40歲起務必定期檢查。 .眼睛保養別只靠葉黃素 營養師:5大護眼營養素這些食物都吃得到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2-02-22 該看哪科.眼部
黃斑部病變視力驟降 八旬翁循中醫療法重拾歡樂
80歲周先生身體一向健朗,長年維持1.2好視力,然喜歡閱讀的他8年前突然發現看不清楚書上的字,經發現是黃斑部病變,打針、吃藥後,視力依然不佳,直到2年前到大林慈濟醫院接受中醫治療後,如今視力已恢復7到8成。周先生說,8年前忽然眼前模糊,30公分距離的東西都看不清楚,經朋友介紹來大林慈濟醫院中醫部,由醫師阮膺旭開中藥並輔以董氏光明穴及眼部穴位針灸,原本連眼科儀器中的十字標示都看不到,現在十字標已清晰可見。阮膺旭表示,周阿伯症狀屬老年性黃斑部病變,常見於50歲以上,長時間使用3C產品或用眼過度、眼壓過高、血管出現問題,例如高血壓、糖尿病等,造成視網膜病變,影像落在眼底時,無法順利成像,就像照相機底片老化,因此藉由中藥與針灸幫助改善。阮膺旭使用活血化瘀、保護視網膜的科學中藥,枸杞、黨蔘、當歸、麥冬等藥材,讓視網膜的血液循環變好,並針灸、按摩「董氏奇穴」光明穴,以及眼眶周邊穴位,雖每月僅1次療程,但經過2年治療後,情況大幅改善。阮膺旭說,光明穴位在腳踝上內踝骨後上緣,與復溜穴相距一寸位置,可疏肝明目,針灸之後,病人會有得氣的感覺,提升眼睛的明亮度,搭配復健、按摩眼眶,達到治療效果。阮膺旭說,黃斑部病變分老年性與糖尿病黃斑部病變,初發病時,因視網膜的皺褶彈性變差,會有波浪狀的感覺,看東西偶爾有些光點,但視力急遽下降,眼睛會酸澀或流眼淚。眼科最新治療方式是使用眼球內注射抗血管新生藥物,讓不正常增生的血管萎縮改善視力。但阮膺旭建議,如發現以上症狀,應先到眼科做進一步的眼底鏡檢查,搭配中醫針灸及藥物治療,效果會更好。
-
2022-02-11 養生.聰明飲食
雞蛋、胡蘿蔔、菠菜...營養師揭密:想吃葉黃素護眼,第一名食物是它!
近年來,因為3C產品的普遍與便利,讓很多人都加入了低頭族的行列,或瀏覽網頁、或看小說、影片,或在社群媒體上與他人互動…在這樣的環境下使得護眼營養素「葉黃素」成了當紅炸子雞。(連我那愛看YouTube影片的姪子房間桌上,都有他老媽的愛心白板,上面寫著:兒子,記得每天吞一顆葉黃素啊。) 葉黃素(Lutein)之所以被稱為護眼營養素是因為它可以吸收紫外線中的藍光,保護眼睛視網膜免於紫外線的傷害,故葉黃素又被暱稱為「吃的太陽眼鏡」。現代人雖然因為怕曬黑,且窩在室內的多、曬太陽的較以前少,但使用3C產品的時間卻多了非常多。由於3C螢幕和LED照明的光譜中藍光比例特別高,導致藍光對眼睛傷害的問題較陽光的傷害只高不低,因而讓葉黃素成了近幾年來保健市場的新興巨星。 在開始介紹這個當紅護眼營養素前,先讓大家猜一猜,下面食物,那些葉黃素含量比較高? 答案揭曉…上次所列的食物中,葉黃素和玉米黃素含量最高的前三名分別為菠菜、地瓜葉和南瓜,你猜對了嗎? 在這裡Stella將上面所提到的這幾種蔬果,依照它們的葉黃素&玉米黃質含量(每100公克含量)由高排到低:菠菜(12.2毫克)>地瓜葉(2.6毫克)>南瓜(1.5毫克)>綠花椰菜(1.4毫克)>胡蘿蔔(0.67毫克)>蛋(0.3毫克)>柳丁(0.13毫克)>番茄(0.12毫克)>高麗菜(0.03毫克) 從這個排列次序中,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外表看起來黃色或橙色的食物,其葉黃素含量並沒有我們想像中的高,反倒是看起來蠻平凡的綠色蔬菜含量卻不低。為什麼會這樣呢?這是因為會讓植物呈現黃、橙色的植物色素不僅有葉黃素,還包括玉米黃質、α-胡蘿蔔素、β-胡蘿蔔素、β-隱黃素等,它們都屬於一個叫做類胡蘿蔔素(Carotenoids)的家族。所以黃、橙色的蔬果僅代表它們富含類胡蘿蔔素,但不見得是葉黃素。 類胡蘿蔔素:暖色系(黃、橙、紅)植物的化妝師!儘管葉黃素,有個「黃」字,但並非黃色蔬果就富含葉黃素。賦予大部分植物黃、橙、紅顏色的是一群稱為類胡蘿蔔素(Carotenoids)家族的植化素,這個家族共有600多個成員,只有約50種會出現在美式飲食中,而其中只有14種能被人體所吸收。這之中大家較耳熟能詳的有6種:α-胡蘿蔔素(α-carotene)、β-胡蘿蔔素(β-carotene)、葉黃素(lutein)、玉米黃素(zeaxanthin)、β-隱黃素(β-cryptoxanthin)和茄紅素(Lycopene)。 類胡蘿蔔素依化學結構上的差異(有無含氧)可分為兩大種,一類稱為胡蘿蔔素(carotene),常見成員包括α-胡蘿蔔素、β-胡蘿蔔素和茄紅素,主要會讓植物呈橘、紅色。另一類稱為葉黃素群(xanthophyll),包括葉黃素、玉米黃質和β-隱黃素,主要會讓植物呈現黃色。 我們常見的彩色蔬果中,橘色的胡蘿蔔主要含的是胡蘿蔔素,包括β-胡蘿蔔素、α-胡蘿蔔素,葉黃素含量很低;而芥藍菜、菠菜等綠色蔬菜則是含大量的葉黃素群,如葉黃素、玉米黃質,β-胡蘿蔔素含量則不高。番茄的類胡蘿蔔素含量則較特別,除大量的茄紅素外,其他類胡蘿蔔素含量極微,所以番茄可說是茄紅素的最佳來源。 類胡蘿蔔素的功能 1.具備維生素A的功能:類胡蘿蔔素家族中有三個成員能夠轉換為維生素A。它們分別是α-胡蘿蔔素、β-胡蘿蔔素和β-隱黃素,故當我們攝取含這三個營養素的食物時,能獲得維生素A的保健功能,包括促進皮膚黏膜健康、幫助視覺正常、提升免疫等。 2.抗氧化:在植物身上,類胡蘿蔔素具有抗氧化功能,在植物進行光合作用過程中扮演抗氧化、保護植物的角色。所以很多綠色植物本身富含類胡蘿蔔素,但因為平日被葉綠素的綠色遮掩住,所以看不出來。必須要等到秋天,植物停止製造葉綠素後,這些黃橙色的色素才會顯現出來,這也是為什麼秋冬樹葉會慢慢變黃/橙的原因。正也因為這的道理,所以很多深綠色蔬菜的黃色色素(如葉黃素)也會被葉綠素所遮蓋,因此看起來綠油油的一點也不黃,但卻富含護眼的葉黃素和玉米黃素喔! 3.過濾光線:類胡蘿蔔素家族成員具有特殊化學結構(共軛體系)可吸收陽光中的可見光,保護植物免於陽光的傷害。這些類胡蘿蔔素吃到體內時,也可吸收光線保護我們的皮膚和眼睛。由於眼睛中唯二存在的類胡蘿蔔素就是葉黃素和玉米黃素,所以這兩個營養素又被稱為護眼營養素。 4.疾病預防:研究顯示富含類胡蘿蔔素的飲食(不包括β-胡蘿蔔素)明顯可降低肺癌,還可保護血管、預防心血管疾病;另外,富含茄紅素的飲食則可降低攝護腺癌。 認識護眼營養素:葉黃素&玉米黃素!類胡蘿蔔素家族中有兩個家族成員對眼睛很重要,他們就是葉黃素和玉米黃素。 我們之前有提到類胡蘿蔔素會吸收光線,這一點對保護眼睛很重要。因為我們要看見東西需要有光線,但光線中的一些可見光,如藍光因具備高能量,會傷害眼睛。若把眼睛比喻成相機的話,水晶體就好比相機的鏡頭,視網膜就好比底片。光線從水晶體(鏡頭)進入眼睛,最後在視網膜(底片)上呈現影像,在這個過程中有兩個地方最容易受到光線的傷害,一個是水晶體,另一個就是視網膜。 當長期暴露在紫外線(或含高比例藍光的3C用品)下,會使水晶體變混濁,造成所謂的白內障。另外,光線也可能傷害視網膜,及視網膜上視覺最敏銳的部分~視網膜黃斑。所謂視網膜黃斑指的是位於視網膜中間的一個區域,這裡聚集了20萬個感光細胞,負責視覺敏銳的部分,如閱讀或精密工作所需視力。若黃斑結構受到破壞時,會嚴重影響視力,此時我們所看到的影像中心部位會變暗或扭曲,而僅能看到物體輪廓、無法看清其中心部分的細節。(事實上,黃斑區之所以叫做黃斑就是因為它是黃色的,而它之所以呈現黃色,就是因為它含有葉黃素和玉米黃素等可過濾藍光的黃色色素。) 而葉黃素和玉米黃素的食物或營養品之所以對眼睛好,就是因為它可以保護水晶體和視網膜黃斑。很多流行病學資料或臨床研究都發現,攝取富含葉黃素和玉米黃質的飲食或補充品,可增加眼睛中黃斑色素的密度,保護眼睛對抗視網膜黃斑退化。另外,這樣的飲食也可降低老年性黃斑部病變(AMD)的風險,並較不容易發生白內障。 Q:哪些食物含護眼營養素較多? *蔬果是葉黃素和玉米黃素主要來源,而蔬菜含量高於水果! 類胡蘿蔔素是由植物所製造,所以主要的來源會是我們日常的蔬果,五穀根莖類或魚貝海鮮類等其他類食物含量並不多。而相較於蔬菜,水果葉黃素和玉米黃素含量偏低。水果中最高的是柿子每100公克有0.8毫克,隨便一個深綠色蔬菜的含量可能都比它高。因此,比較好的食物來源是蔬菜類。 *深綠色蔬菜是補充葉黃素和玉米黃素最好的選擇! 由於葉黃素和玉米黃素屬於黃色色素,α-胡蘿蔔素和β-胡蘿蔔素則是橙色色素,所以黃色蔬果葉黃素含量會較多一點,橙色蔬果(如胡蘿蔔)則α-胡蘿蔔素或β-胡蘿蔔素會比較多,但葉黃素和玉米黃素含量則不見得會多。但大體而言,食物中葉黃素和玉米黃素含量較高的是綠色、特別是深綠色蔬菜。 附圖是Stella整理的「常見食物的葉黃素和玉米黃素含量圖」(註),大家可發現,含量最高的是羽衣甘藍(雖然台灣不常見這個蔬菜,但它含量超高,不放它直接跳到第二名的菠菜實在是對不起自己的良心啊>_<),其次則是菠菜和芥蘭菜葉。從圖中大家可發現含量較多的幾乎都是深綠色蔬菜喔。另外,同樣是蔬菜,深色蔬菜的護眼營養素含量會較淺色多,例如綠花椰菜每100公克有1.4毫克,白花椰菜則僅有0.03毫克。 (註)上述食物葉黃素和玉米黃素的資料來自SELF NutritionData網站(這個連結裡有1000項含量最高的葉黃素&玉米黃素食物資料,不過因食物的加工方法不同,故同個食物可能有多個數值。例如菠菜有生的資料,也有冷凍切碎後水煮瀝乾的資料,並且還有分有加鹽和沒加鹽的資料…等等,因此光是一個菠菜就有至少5個不同加工方法處理後所測得的葉黃素和玉米黃素資料喔) Q:一天要吃多少護眼營養素才夠? 目前並沒有葉黃素和玉米黃素的建議攝取量,但根據大部分近幾年來所做的研究顯示,每天攝取10毫克葉黃素和2毫克玉米黃素就可從中獲取健康益處。另外,之前哈佛大學曾做過一項研究,顯示每天攝取6毫克葉黃素可降低43%的黃斑退化風險。因此葉黃素的一般建議攝取量為每天6~30毫克。換句話說,在每日蔬果579飲食中,只要參考附圖,挑2~3份吃富含葉黃素和玉米黃質的食物大概就可滿足身體每日的需求。 Q:護眼營養素要怎麼吃才對? 由於類胡蘿蔔素家族是屬於脂溶性營養素,其吸收需要脂肪的幫忙,最好和富含油脂的食物一起吃。基本上只要少量,約3~5公克脂肪就足以幫助食物中類胡蘿蔔素的吸收,因此富含葉黃素的食物只要和三餐一起吃就沒有問題。 而如果你是在兩餐間吃的話,可考量加點油一起吃效果會比較好,例如若當沙拉吃的話,不妨加一小匙油,或加點瘦肉和蛋同時吃,或和牛奶打汁吃,利用蛋和牛奶等食物本身所含的油脂幫助葉黃素的吸收。 另外,來自食物的類胡蘿蔔素會和食物基質結合在一起,所以經過切割、打碎、均質化、加熱等步驟會增加它的生物可利用率喔。 總結來說,葉黃素和玉米黃素對眼睛健康來說的確很重要,特別是在保護視網膜黃斑上。因為白內障目前有手術可替換人工水晶體(為小手術,僅需15分鐘即可完成),但視網膜黃斑若發生病變則是沒有方法可治療,而僅能從平日保養與預防做起。但在這裡還是要跟大家提醒,葉黃素或玉米黃素的護眼功能是透過吸收藍光來保護眼睛。換句話說,它就像太陽眼鏡一樣可保護、預防眼睛免於光線的傷害,但也和戴太陽眼鏡般,無法治療已有的白內障和黃斑病變。 所以吃葉黃素和玉米黃素可保護、預防眼睛損傷,避免白內障和視網膜黃斑疾病的發生,但對於已經有這些疾病的人,僅能避免其繼續惡化,而無法治療。所以,葉黃素和玉米黃素是「護眼」的營養素,而非「治療眼睛」的營養素喔! 作者簡介_Stella從事營養工作20年以上,曾任減肥中心、診所、美商公司及健康學習中心營養師,專精飲食營養、保健營養、減重等領域。 證照:中華民國專門職業及技術人員高考合格營養師;台北營養師公會會員。專長:減重/疾病/懷孕等營養諮詢、保健營養品諮詢、文章撰寫、訓練教材編寫、演講授課。 著作:《減肥新發現:不用算卡路里的減肥法》、《黃金比例好身材:營養師的纖體處方》、《抗病養生高免疫蛋》。 部落格:營養師Stella的減肥&營養部落格 延伸閱讀: 為何日本媽媽總是優雅、台灣媽媽卻是蓬頭垢面?六月從15坪飯店房間體悟出的「人生整理術」
-
2022-02-06 該看哪科.眼部
呵護靈魂之窗 天天一綠一紅+熱敷按摩養成護眼習慣
在科技時代,舉凡網購、追劇、看新聞、傳訊息,日日與電子產品為伍,視力也隨之惡化,在新一年中,掌握幾項護眼好習慣,從中醫、西醫、營養師角度三管齊下,好好呵護「靈魂之窗」。熱敷雙眼 促進眼周循環王孟祺/眼科診所院長推薦理由:現代人使用3C時間長、頻率高,眼睛容易乾澀疲勞,使用手機或電腦,每半小時要中斷休息,眺望遠方;平時也盡量多眨眼,幫眼睛進行熱敷,促進眼周血液循環,降低眼疲勞。此外,女性朋友切記,眼妝盡量少化濃妝,尤其畫內眼線,一旦眨眼易使化學物質掉入,造成眼睛發炎或瞼板腺阻塞,引起乾眼症。若有接眼睫毛習慣的人,也要隔一段時間讓眼皮休息。配戴隱性眼鏡者,務必驗光、驗度數,才能選擇適合的鏡片,每日配戴時間以十小時為限,避免使用角膜變色片,防止眼睛缺氧,平時也要注重眼睛保溼。若屬於危險職業,如木工、鐵工或割草人員,一定要配戴護目鏡,避免光束照射或化學物質、鐵屑、木屑噴濺,導致眼睛受到外力或強光傷害。日常生活保持睡眠充足與均衡飲食,減少抽菸,攝取EPA、DHA、Omega-3等護眼食物,最重要的是多運動,血液循環好,才能讓眼球獲得足夠營養,避免代謝性疾病。護眼飲食 天天一綠一紅蔡正亮/營養師推薦理由:我今年34歲,從小到大左、右眼裸視均為1.2。除了先天體質,最重要的是自幼維持良好習慣,延緩視力退化。鼓勵民眾多吃顏色豐富的蔬果,能攝取七色蔬果飲食最好,若七色太困難,則推薦「一綠一紅」蔬果,例如,吃「綠色奇異果」加「胡(紅)蘿蔔炒蛋」,物美價廉也容易採買,四季都吃得到。綠色奇異果有豐富抗氧化維生素C,而「胡蘿蔔炒蛋」更是家常菜首選,胡蘿蔔跟蛋花的比例以7:3最佳,胡蘿蔔需要煮熟,胡蘿蔔素才會釋放出來,被人體吸收。或者在吃完油膩大餐,現打100%、不加水稀釋的胡蘿蔔原汁,也是很棒的選擇。除飲食習慣外,不管使用手機、電腦,至少距離一個手臂的長度,亮度不宜超過60%的螢幕光度,避免眼睛視網膜吸收過多的有害藍光。客廳或書房的日光燈、檯燈,可選擇暖色系燈光而非白晝光,避免視覺疲勞,用眼後記得眺望遠方,放鬆眼部肌肉。有人選擇服用「葉黃素、玉米黃素」保健食品,但僅對退化型、老年化的黃斑部病變或白內障有改善作用。每天按壓 眼周六大穴位郭大維/中醫師推薦理由:中醫治療乾眼症可以濃縮成六字訣:「養好肝,眼不乾。」中醫認為肝開竅於目,《內經》肝受血而能視,因此治療乾眼症離不開「肝」。在調理上大致可分為肝火旺、肝陰虛兩大體質。如果是肝火旺,會使用清熱瀉火的藥物;如果是肝陰虛,則會使用滋陰明目的藥物。臨床上除了辨證論治、對症下藥,也會搭配針灸改善症狀。此外,透過按摩眼周的六大穴位,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改善眼睛疲勞。護眼穴道按摩包含:攢竹穴、魚腰穴、絲竹空穴、睛明穴、承泣穴、瞳子髎穴,集中在眼周六區域。建議按摩時可以在每個穴位按壓三到五下,感受到痠脹就可以。而除了按摩,日常中也可以透過護眼茶飲幫助改善乾眼症。養眼茶飲:使用菊花3錢、枸杞1.5錢、決明子1.5錢、桑葉1錢,加入500c.c.水,大火煮沸後,小火煮30分鐘,濾渣後即可飲用。菊花治眼睛乾澀;枸杞能補益精氣,滋補肝;決明子能清肝明目;桑葉味苦甘而寒,入肺肝經,有疏風清熱,能清肝明目。不管休假在家還是上班日,都可以喝上一杯。
-
2022-01-07 該看哪科.眼部
青光眼、白內障、黃斑部病變 醫:防3大眼疾,40歲起務必定期檢查!
用眼不當或隨著年紀增長等原因,各種眼部問題陸續出現,其中青光眼、白內障、黃斑部病變可說是最知名的三大眼疾,不過對民眾而言三者大多陌生、容易混淆,這次今健康與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眼科部曾柏宸醫師,來和大家一同了解三大眼疾,以及防範方法! 3大眼疾有哪些風險因素?會得到不只一個嗎? 簡單了解青光眼、白內障、黃斑部病變是什麼樣的問題,曾柏宸醫師表示,可將眼睛視為一台相機,青光眼主要為視神經病變、萎縮,如相機傳送至電腦的傳輸線出現問題,響無法正常傳送至腦部。白內障則主要為水晶體混濁,如相機鏡頭出現雜質。黃斑部病變則為視網膜中央出現病變,有如相機底片感光出現問題一般。 三種眼疾有著共同的致病風險,如老化、高度近視、家族史、糖尿病等慢性病。高度近視只要超過500度即符合,風險約比一般人高出7~8倍。而家族史則不只需留意父母及兄弟姊妹,也包括爺爺奶奶。至於糖尿病則會影響全身器官,也包括整組眼部健康。 除了共同風險,三大眼疾也存在著各別風險。青光眼的風險也包括了長期使用類固醇藥物,或是因外傷、長期虹彩炎等眼疾所致,而血液循環不佳也可能影響視神經,像是長期有姿勢性低血壓者也需留意。而白內障主要則與強光、紫外線等光線傷害有關,包括3C產品的藍光,其威力不強但可視為慢性傷害,同樣的,外傷及長期使用類固醇藥物也是其中風險。至於黃斑部病變,主要則與抽菸、三高、糖尿病等慢性病有關。三種眼疾雖然一般而言不會演變成另外兩者,但可能因存在著共同風險,進而不只有一種眼疾,例如老化、高度近視,可想像一台相機放久了、用久了,整組都會逐漸老舊、壞損。 3大眼疾有哪些症狀?哪一種會有失明的風險? 曾柏宸醫師指出,雖然都是眼部疾病,但青光眼、白內障、黃斑部病變的進程和症狀也會有所不同,一樣的是,三者若嚴重、到了末期都有可能致盲。 青光眼除了急性青光眼,一般進展較慢,通常以年計算,及早發現並治療,可維持視力,怕的是太晚發現。症狀隨種類有所不同,主要為周邊視野逐漸受損,其他當眼壓過高時會頭痛、頭暈、噁心、想吐等,不過大多初期症狀不明顯,發現時已中晚期時,常在檢查其他眼部問題時發現,因此又被稱為視力的隱形殺手。 白內障的進展也較為緩慢,一般因老化而起的也是以年計算,不過若是外傷、類固醇藥物、糖尿病等,可能進展較快,往往半年就會發現視力受損。症狀無痛、無痠澀,主要影響視力,如模糊、眩光、顏色對比變差、夜間視力不佳、眩光、畏光等。 黃斑部病變的進程就有別於上述兩者,是惡化最快的眼疾,一旦產生視力就會變差,約到0.3左右,若未妥善治療約一至兩年的時間很快就會到法定失明的程度。症狀上與青光眼相反,視力受損會從中間開始,包括出現暗影、黑點、變形、扭曲等,但旁邊看得到,可透過「阿姆斯格勒方格表」檢視,準確度相當高。 青光眼、白內障、黃斑部病變,醫教6觀念防3大眼疾! 曾柏宸醫師表示,青光眼、白內障、黃斑部病變雖然都可能致盲,但及早發現、立即控制,可避免失明危機。因此提醒民眾40歲以上務必定期檢查,不論是視力檢查或健康檢查,尤其3C產品盛行,高度近視人口比例又高,台灣約有20%~30%有高度近視問題,即便不用手機,大多數工作也仰賴電腦,一用也是一整天的時間。確診糖尿病應立即檢查眼部,其相當容易引起眼部病變,且被診斷出糖尿病,通常代表血糖已升高了好一陣子,眼部健康可能已經受到一段時間影響。 日常保養,可以適度作個按摩,有助於促進眼部周邊血液循環、放鬆周邊肌肉,對眼部保養有益,但提醒不可直接按壓眼球,可能會傷害到眼睛,如視網膜破洞等,建議按摩周邊眼眶即可,正如中醫按摩眼部穴位也是按壓周圍。 最後也提醒,許多民眾常會至藥妝行購買眼藥水使用,若僅是眼睛乾澀、疲勞點藥水一般無礙,但若是視野變差、畏光等特殊情況,就有可能是眼部疾病的問題,點眼藥水沒用,反而可能因此延誤就醫,且有些消炎藥含有類固醇長期使用可能造成青光眼、白內障。提醒民眾,眼部若出現任何異常,還是應保持盡早就醫檢查的習慣為佳。 《延伸閱讀》 .什麼是青光眼?會失明嗎?醫:致盲第2名,妥善治療保養可避免! .白內障普及,60歲達8成!該怎麼辦?術後如何保養?眼醫詳解! .老年族群失明主因?黃斑部病變是什麼?醫教正確守護靈魂之窗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1-12-23 該看哪科.眼部
白內障不治療可能失明!白內障手術後會復發嗎?
視力模糊、畏光,眼睛發現問題前往就醫,被告知有白內障、需要開刀,當下往往讓人錯愕又緊張。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眼科部曾柏宸醫師表示,白內障是個非常常見的眼部疾病,手術可一勞永逸,怕的是因錯誤觀念延誤治療,嚴重也會造成失明。 白內障普及,60歲達8成,老化、高度近視皆是風險。 曾柏宸醫師表示,白內障盛行率高,不過大多屬於良性,成因主要與年齡有關,是個眼部水晶體的正常老化現象,如長白髮一般,若簡單的形容,就如相機的鏡頭髒了或出現雜質。從統計上來看,老化性白內障族群50歲以上就約有60%,60歲以上可達80%,70歲以上就約有90%。而從手術來看,75歲以上就約有八成接受過白內障手術治療。 除了老化以外,500度以上的高度近視也是個重要的風險因子,此族群出現白內障,往往也更容易出現近視度數急速飆升的情況,例如半年內近視度數從500度直接升到900、1000度,差異相當明顯。除此之外,慢性疾病如三高、腎臟病也會有所影響,特別是糖尿病,相當於水晶體長期「泡在糖水中」,代謝受到影響,也容易引起白內障。另外抽菸、使用類固醇藥物、長期受到強光刺激、或眼部曾受到創傷的族群也需留意,特別提醒3C族群也包含在其中,雖不至強烈傷害,但長期、長時間、沒日沒夜的使用,對眼部而言不光是近視,也是個慢性傷害,與白內障逐漸年輕化的趨勢息息相關。其他相對少見的包括了遺傳、或是媽媽懷孕得上德國麻疹,皰疹病毒影響到胎兒等先天性白內障。白內障不只視力惡化,醫:不治療一樣可能失明! 曾柏宸醫師指出,白內障常兩眼都會出現,大多視力模糊、看不清楚、顏色對比變差、炫光、畏光等,但不至於有疼痛、痠澀等實際的不適感。不過,若是有白內障卻遲遲未妥善治療、延誤就醫,白內障成熟時也可能引起青光眼等眼部併發症,就有可能出現疼痛,甚至嚴重可能使得眼部神經壞死導致失明。而白內障雖為眼部的疾病,但影響也相當廣泛,視力受影響,也可能造成各種生活不便或發生危險,白內障的年齡層普遍有骨密度較低的情況,若發生跌倒容易骨折,便有可能久臥於床。另一方面,也有不少研究指出,視力受損與情緒障礙、心理疾病、腦部退化息息相關,若遲未治療恐怕也會有所影響,正如灰暗的空間容易讓人心理生病一樣,不可忽視。另也有研究顯示白內障手術治療後可以明顯地降低失智症的風險。 醫師也分享,日前就有位白內障患者,一眼開完刀後,另一眼也出現白內障,但因對開刀有著錯誤的認知及恐懼,想要拖久一點再進行另一眼的手術,結果延誤治療,尚未手術的眼睛後來不幸因為白內障過熟發生急性青光眼發作,且眼部神經壞死導致無法手術,導致最後一眼失明。 提醒民眾,若有發現視力有日漸變差、影響到生活或行動安全受到影響等就盡早檢查,且越早越好,不宜自行多加多觀察。若確診白內障應趁早妥善治療,以避免不可逆之視力損傷。 白內障手術成功率高嗎?安全嗎?會復發嗎? 曾柏宸醫師指出,白內障的治療方式包括了藥水的藥物治療及手術治療。藥物治療效果目前相當有限,日後還是會逐漸惡化,而手術治療更換人工水晶體,技術隨著醫學發展持續進步,現在已經達到相當成熟的階段。 有別於以往需要白內障成熟才建議動手術,現在只要有明顯的視力影響,即便是早期也可以接受治療。其安全性高、成功機率高,99%可順利完成手術。一般而言會建議先進行一眼,待該眼穩定後進行另一眼,以避免同時治療雙眼時,術後暫時包紮雙眼時影響生活。手術通常約10分鐘左右即可完成,術後第一天通常會包紮靜養,第二天便可以明顯感受到視力恢復,後續會越來越清晰。換上人工的水晶體穩定度高可以使用一輩子,一勞永逸根治白內障,相較之下比較需要操心的,會是在術後保養。 白內障術後要注意什麼?醫:避免進水、出力是重點 曾柏宸醫師表示,白內障術後一至兩周最需注意的,就是避免該眼接觸到生水,以免發生感染,洗頭、洗澡時就需要多留意確實閉好眼睛或換個姿勢。另外,換上人工水晶體後也需時間穩定,在這之間也應盡量避免搬重物、出力、包括上廁所大號時也避免過度用力,也不宜彎腰過低等情況,以免人工水晶體出現位移等不良情況。除此之外,也需留意避免碰撞,不過通常術後會讓病人使用護目鏡、眼罩等,因此日常多留意即可。《延伸閱讀》 .視力模糊、變形、黑點早檢查!醫:慎防老年性黃斑部病變釀失明。 .眼痛前中後代表什麼?如何改善?眼醫詳解:3情況速就醫!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1-11-30 該看哪科.眼部
三高、空汙都入列!醫:黃斑部病變不再老年限定
「那是一位年輕護理師,才二十多歲。因為需要輪三班,生活相當忙碌。」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眼科馬尚德醫師說,「高度近視800度的她,有一天突然覺得看東西怪怪的,中間視野有一片灰灰的、被遮住的感覺。到眼科檢查,才發現視力僅剩0.3!」進一步做視網膜光學斷層掃描(OCT)以及眼底螢光血管攝影(FAG)後發現,年紀輕輕的她已出現黃斑部病變,馬尚德醫師說,後續經過三次治療,視力能夠恢復到0.6,目前仍持續追蹤治療。馬尚德醫師強調,「老年性黃斑部病變已經不是老人的專利了!」黃斑部病變危險因子,三高、空氣汙染、高度近視都入列視網膜位於眼球後極部,若將眼睛比喻為一台相機,視網膜就如同相機的底片,視網膜本身有感光神經細胞,黃斑部則是視網膜中最敏感的感光區域,具有精準的彩色視覺,能助視力看得清楚。隨著年紀增長,眼睛內感光神經細胞密度下降、分布不均及代謝廢物的累積導致黃斑部退化,一般認為跟老化、人種、體質都有關係,馬尚德醫師表示,目前也發現現代的生活型態及生活環境亦扮演很重要的角色,所以也可視為一種新型態的文明病。「高度近視是黃斑部病變的危險因子,」馬尚德醫師指出,「台灣高度近視的人口比例在世界上名列前茅,臺大醫院的研究顯示,高度近視兒童比例,近年來大幅上升,可能讓黃斑部病變年輕化。」根據公衛的研究,抽煙、PM2.5空氣汙染、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體重過重、心血管疾病等,也可能與黃斑部病變有關。看東西扭曲、有暗影,黃斑部病變症狀莫輕忽!黃斑部病變分為「乾性黃斑部病變」與「濕性黃斑部病變」,馬尚德醫師解釋,乾性黃斑部病變是在黃斑部出現一些代謝廢物沉積;濕性黃斑部病變是因為黃斑部下方的脈絡膜長出不正常的新生血管,這些不正常的新生血管會出血、滲漏液體導致黃斑部水腫,使黃斑部的結構異常,因而造成視覺扭曲、視力惡化。因此濕性黃斑部病變患者看東西時,筆直的線條會變成波浪狀或有中心視野缺陷。馬尚德醫師分享,「年輕人出現黃斑部病變時,通常會較早發現,因為年輕人較常用眼,在發現視野怪怪的時候,便會就醫檢查。臨床上很多老人家都是拖到視野出現大片缺損或黃斑部病變末期才就診,黃斑部的感光細胞因已萎縮、死亡甚至已經形成疤痕組織,不僅預後較差,還可能有失明風險。」及時診斷、及早治療黃斑部病變懷疑黃斑部病變時,可以安排視網膜光學斷層掃描(OCT)來檢測黃斑部狀況,馬尚德醫師說,黃斑部的厚度非常薄,正常時小於300微米,視網膜光學斷層掃描OCT是利用紅外線來掃描視網膜,不需要施打顯影劑,便可幫助我們了解黃斑部的結構,並能偵測黃斑部血管的分布、判斷新生血管的活性、是否有出血或積水的情形,既能診斷黃斑部病變,也可以追蹤評估治療的成效。確診老年性黃斑部病變後,要及早接受治療,以阻止視力繼續惡化。馬尚德醫師解釋,目前的治療方式包括眼球內注射抗血管新生藥物(Intravitreal Injection of Anti-VEGF)、光凝固雷射療法(Laser Photocoagulation)、光動力治療PDT(Photodynamic therapy)等。馬尚德醫師強調,「如果可以越早進行治療,新生血管還沒廣泛延伸、出血或形成疤痕組織,及早治療讓新生血管消退,視力就可以明顯進步,避免視力不可逆的喪失,甚至失明!」貼心小提醒我們要養成良好的用眼習慣,保持足夠的用眼距離,每用眼30分鐘,便休息5至10分鐘,馬尚德醫師建議,日常生活中要注意眼睛防曬,使用3C產品時可將螢幕的亮度調暗。為了早期發現黃斑部病變,美國眼科醫學會建議每天使用阿姆斯勒方格表(Amsler grid)自我測試,輪流遮住一隻眼睛,用未遮住的眼睛盯著方格圖的中心點,正常狀況下應該會看到筆直線條,假使看到線條扭曲、變形、有暗影,便可能是黃斑部病變,務必盡快就醫。老年性黃斑部病變不再是老年人疾病,高度近視、抽菸、空氣汙染、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體重過重等皆可能增加黃斑部病變的風險,具有危險因子的民眾記得要定期檢查眼睛,馬尚德醫師呼籲,由於年紀越大,黃斑部病變的風險越高,50歲以上民眾,即使沒有症狀,也應定期檢查。如果看東西出現扭曲、模糊、黑影務必盡速就醫,才能及早診斷,把握治療時機!原文:
-
2021-11-22 該看哪科.眼部
全銀運動/銀髮族視力退化恐增失智風險 專家教你護眼保健
● 國人每天使用3C產品近11個小時,加速眼睛老化● 白內障、青光眼、老年性黃斑部病變,易造成銀髮族失明● 長者視力有問題,罹患阿茲海默症風險比一般人高出2倍年過40,人體機能加速老化,現代人3C產品使用成癮,手機、平板用眼時間增加,眼睛疾病有年輕化趨勢。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白內障、青光眼、老年性黃斑部病變是三大容易導致失明的眼疾。若視力持續惡化不治療,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也會跟著上升。多眨眼 有濕潤眼球作用你知道人一天眨眼多少下嗎?WaCare專家、護理師李為說明,正常人大約要眨眼2萬次,眨眼有清潔和濕潤眼球的作用,其次是讓眼睛得到短暫的休息。長期盯著手機或電腦螢幕,會不自覺減少眨眼次數,眼睛容易乾澀痠痛,可能引發乾眼症。年紀大也是引起乾眼症的原因之一,特別是更年期停經女性,建議可熱敷眼睛,放鬆眼周肌肉,適時使用人工淚液舒緩痠澀。白內障 別等過熟才處理白內障是眼睛老化最常見的症狀,因無痛不癢,常被疏忽而導致續發性青光眼,嚴重甚至失明。李為分享一例個案,患者因視力模糊不清就醫檢查,發現是過度用眼導致視力急速下降,確診為不可逆轉的白內障,若嚴重影響日常生活,建議可置換人工水晶體重拾視力,但他提醒別等白內障過熟才處理,以免增加手術困難度及併發症。有慢性病 要防視網膜病變目前尚無藥物及食品能治療白內障,李為表示,60歲以上長者是好發族群,務必每年定期接受眼睛視力檢查;3C族也要提高警覺,眼疾不是老年人的專利,若本身有慢性疾病,更要注意視網膜病變,及早養眼護眼,預防早發性白內障的發生。李為指出,視力減退會讓高齡者無法充分接觸外界視覺刺激,增加罹患失智症的機率或加重失智症狀,千萬別輕忽眼睛老化的警訊。補充營養素 多吃護眼食物常保眼睛健康,李為建議,可多攝取護眼食物,菠菜、玉米、花椰菜、南瓜、胡蘿蔔等富含葉黃素的蔬果,可降低老年性黃斑部病變發生機率;魚肝油、蛋黃、牛奶、乳製品等食物含有維他命A,可幫助視感光色素形成,在黑暗中一樣能維持好視力;柳橙、檸檬、奇異果、芭樂、鳳梨等水果富含維他命C,可發揮抗氧化的修復功能,正確飲食補充眼睛需要的營養素。
-
2021-11-20 該看哪科.眼部
藍光是危害視力元凶 宜避免使用「過亮」照明
「何以重度近視者,會是多項眼睛重大疾病的好發者?」清大周卓煇OLED照明團隊師生、台大醫院新竹分院眼科主任葉伯廷與曙光女中校長師生,今(19)日於清大召開聯合記者會揭示:「電子光線中的藍光,可能就是元凶」。會中,並提出有效護眼的防治之道,包括:使用燭光色照明、使用有效的防藍光眼鏡、應使用「夠亮」而非「過亮」的光線。清大OLED照明團隊周卓煇教授指出,經過清大、台大與曙光女中,多年持續合作研究的結果發現,就算是經過視力矯正,近視度數越深的人,看書所需要的亮度越高,導致光照視網膜炎的機率越高;這種狀況,在使用白光看書時,更形嚴重。周卓煇指出,更令人驚訝的是,比起主眼,人的副眼「吃光」更重!也就是,副眼需要更亮的光線,才能看得清楚。這現象,會隨著近視的加深,而變得異常嚴重。上述發現,可以解釋何以重度近視的人,同時也是諸多重大眼疾的好發者。台大醫院葉伯廷醫生證實指出,根據統計,近視度數較深的人,其罹患眼睛疾病,像是視網膜剝離、黃斑部病變等眼疾的比重的確比較高;跟輕度的相比,重度近視者,其罹患視網膜剝離的機率,高了22倍;罹患視黃斑部病變的,高了40倍。葉伯廷說,根據臨床數據顯示,副眼,或稱輔助眼,出現眼疾的確實是明顯較多。至於,是什麼因素造成,學界尚在摸索;這幾年,與清大、曙光女中的合作研究,漸漸的找到箇中致因;這些發現,將對學術界,特別是眼科醫學,產生重大的貢獻。曙光女中姚麗英校長表示,清大周周卓煇教授暨研究生團隊已與曙光學生合作研究四年餘,再加上台大醫師的指導,多方合作的模式堪稱108課綱最成功的典範。學生們學習以系統性思維、客觀的研究精神和良好的團隊合作,產出對社會有實質貢獻的研究成果。曙光女中劉芷喬、黃亮瑄與清大謝亞臻、鄭仲凱研究發現,即使經過矯正,近視較深的人,需要較高的閱讀亮度;在用白光看小字體書籍時,最為嚴重。清大鄭仲凱同學指出,以近視550度為例,用白光看7號字體的書本,需要到40個勒克斯的照度;若是改用燭光,則只需要7勒克斯,至少安全了5到6倍。周卓煇強調,上述的差異,只是從亮度的角度來看;若再從藍光傷害函數(光照視網膜炎函數)來看,用燭光色看書,則是安全40倍。他說,重度近視的人,若繼續使用白光看書,只會是「雪上加霜」。他建議,應採用無藍害的燭光色檯燈,以免引發更多眼睛疾病,而後悔莫及。周卓煇並分享三個護眼秘笈:使用無藍害燭色光、配戴「有效的」防藍光眼鏡,同時閱讀時照明「夠亮」就好,不需要太亮。
-
2021-11-12 該看哪科.風溼過敏免疫
32歲女視力衰退、飛蚊症惡化 竟與這「免疫疾病」有關
一名32歲女性,日前因急性左眼視力衰退、飛蚊症惡化求診,而女患者雙眼高度近視,進行散瞳間接眼底鏡檢查,發現左眼是網膜周邊裂孔合併局部玻璃體出血。左眼接受治療後改善許多,但發現疑似視網膜血管炎,醫師詢問病史後,才知女患者正接受「全身性紅斑狼瘡」治療,再次檢查發現,雙眼皆有視網膜血管炎及黃斑部病變。書田診所眼科副院長廖士傑表示,全身性紅斑性狼瘡為全身性自體免疫疾病,好發於14至40歲的年輕女性,男女比約1:10。全身性紅斑性狼瘡具有全身性共病風險,如眼睛、皮膚、心血管、腦神經、骨關節、新陳代謝、腎臟泌尿系統、血液系統、呼吸系統、免疫系統等。有15%的全身性紅斑性狼瘡患者,會發生眼部症狀。廖士傑指出,眼部症狀表現為視力模糊、畏光、乾澀、刺痛、異物感、流淚等情形,眼部疾病主要以視網膜血管炎、乾眼症為主,其他如眼瞼炎、結膜炎、白內障、虹彩炎、青光眼、黃斑部病變、視神經病變等亦可能發生。以該名32歲女患者個案,左眼接受視網膜周邊裂孔雷射治療,觀察一周後回診,左眼視力、飛蚊症皆改善,周邊裂孔雷射治療良好,而因全身性紅斑狼瘡病史,因此近一步安排視網膜螢光血管攝影(FAG)、視網膜斷層掃描(OCT)檢查,發現雙眼皆有視網膜血管炎及黃斑部病變。全身性紅斑性狼瘡患者,治療眼部症狀方面,廖士傑指出,會先治療乾眼症,輔以使用眼睛局部或全身性類固醇,免疫抑制劑治療及眼部視網膜雷射治療,黃斑部血管強化劑治療。他提醒,患者要杜絕光害,審慎用藥,才能有效避免黃斑部病變,平日要注意眼睛的保養,避免長時間用眼,並留意視力、眼壓問題,除了定期視網膜檢查,倘出現視力模糊的狀況建議提早就醫,避免延誤治療時機。
-
2021-10-10 該看哪科.骨科.復健
低頭60度等於頸扛27公斤! 出現「5大症狀」小心是頸椎椎間盤突出
一名年僅29歲的林小姐,時常感覺肩頸痠痛、肌肉緊繃,閒暇之餘最喜歡安排按摩放鬆行程來舒緩不適。因Covid-19疫情關係,無法安排按摩行程,肩頸痠痛症狀比往常更加明顯,就算使用痠痛貼布來舒緩不適,效果也很有限,直到就醫檢查發現,其頸椎第4、5、6節椎間盤竟已退化突出。在醫師為健檢結果說明時,得知林小姐平日白天上班需長時間使用電腦,下班就躺在沙發上滑手機追劇、購物或是使用通訊軟體與親友連繫聊天;長期不當的姿勢造成頸椎壓迫、支撐重量加重導致頸椎椎間盤突出。 頸椎椎間盤突出 嚴重恐造成神經傷害北投健康管理醫院沈彥君主任醫師解釋,脊椎的「椎間盤」是連接相鄰兩個椎體的纖維軟骨盤。椎間盤可以使脊椎在相當的角度之間活動,協助維持脊椎的穩定度,並有避震的功能;椎間盤對脊柱有緩衝保護的作用。當椎間盤受到不正常的外力擠壓,可能會整體向外膨出或局部突出,或因外層纖維環破裂造成髓核的疝出,這就是椎間盤突出,持續進展可能會壓迫到神經或脊髓導致進一步的神經傷害。 頸椎退化非老年人專利 出現這些症狀應盡快就醫早在2014年美國脊椎外科醫師Kenneth Hasraj就曾指出隨著3C電子商品使用率越來越普及,民眾開始出現有簡訊頸的現象(Text Neck)。長時間維持頸椎向下彎曲低頭使用手機會直接影響脊柱。若低頭15度去看手機螢幕,頸椎就必須支撐12公斤的重量;若低頭彎曲到60度看手機,頸部所要支撐的重量就會高達27公斤。沈彥君提及,若長期有上肢或肩膀疼痛、頸部痠痛、神經刺痛、肌肉麻木無力等症狀,務必就醫檢查釐清病因;椎間盤突出在初期往往沒有顯著症狀,若持續因姿勢不良或其他傷害,進展至壓迫到脊髓神經,甚至可能造成無法行走、四肢肌肉萎縮、排泄困難等問題。 保持正確姿勢 延緩頸椎退化傷害 而愛滑手機、平板的3C族可要注意,長時間下來不只造成頸部肌肉疲勞、韌帶拉傷,同時也可能引起頸部退化性關節炎,頸椎椎間盤突出合併脊髓壓迫。沈彥君建議,平時保持端正姿勢,避免長時間低頭或頸部的過度劇烈動作,多留意自己的姿勢就可以延緩頸椎的退化傷害。 延伸閱讀: ·天天當低頭族小心頸椎間盤突出! 醫提「1忠告」:只滑10分鐘一樣GG ·看直線變彎曲、閱讀漏字? 小心黃斑部病變!醫曝「危險警訊」:睡前別滑手機了 
-
2021-09-24 該看哪科.眼部
低視能復健 善用輔具 看得睛彩
退休後的王伯伯最大的樂趣就是欣賞舞台劇、看電視、讀書,生活過得相當愜意,但後來有「老年性黃斑部病變」,雖經多次治療,視力大不如前,已好幾次下樓梯踩空跌倒,舞台劇和電視節目也看不清楚,有眩光困擾,連簡單日常生活也要依靠他人協助,直到「低視能復健」介入,王伯伯漸漸恢復過往「睛」彩生活。什麼是低視能復健?當病人視力受到限制時,有效利用光學、電子、生活等輔具,讓病人達到期望的視覺目標,並降低生活中因低視能所造成的危險。低視能復健需要透過專業團隊進行評估,包括眼科醫師、驗光師、低視能職能治療師、定向行動老師、物理治療師及社會工作師。理想的低視能復健,首要建立低視能門診,讓眼科醫師及驗光師評估病人視覺功能及症狀,並根據病人的視覺需求,給予建議輔具評估。例如看書時,可使用手持或站立式放大鏡、攜帶式擴視機;看舞台劇時,可使用攜帶式或可夾戴式望遠鏡;對於眩光,可配戴包覆式濾光眼鏡;如果常跌倒,可由定向行動老師教導白手杖使用,並配合觸覺、聽覺等感官功能訓練。此外,職能治療師會到病人家中評估生活輔具的使用,例如語音血糖計、聽書機、語音報時計等。隨著3C產品發達,調整手機及電腦對比、字體設定,或下載輔助應用程式,都可以給予協助。青光眼、視網膜色素病變、黃斑部病變、視神經萎縮、視網膜剝離、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等病人,都適合進行低視能復健。目前衛福部有提供輔具補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