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19 名人.黃軒
搜尋
飛沫傳染
共找到
185
筆 文章
-
-
2021-01-18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院內感染不可能零容忍 李秉穎:謹記手不碰眼口鼻
北部某醫院發生武漢肺炎群聚案,專家李秉穎今天說,醫院院內感染不可能零容忍,也不能說誰發生就把誰槍斃。除了找系統性原因,還要關注環境接觸問題,手不碰眼口鼻常被忽略。北部某醫院日前發生院內武漢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感染事件,一名醫師(案838)照顧重症武漢肺炎確診者時遭感染,後續在家戶傳染給其護理師女友(案839),也在醫院傳給曾接觸的護理師(案852)及曾一起照顧病人的醫師(案856)。目前此醫院院內群聚案已累計2名醫師、1名護理師因公染疫。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小組諮詢委員、兒童感染症權威李秉穎上午接受廣播訪問時表示,很多人覺得該醫院發生院內感染就是分艙分流沒有做好,但這是錯的說法。分艙分流是指萬一醫院有一組人員暴露感染風險,有另一組在不同環境工作、沒有直接接觸病人者可馬上接手任務,補足醫療人力。院內感染風險與分艙分流沒有絕對關係。李秉穎說,發生群聚案的醫院是否分艙分流有問題,一定要指揮中心的專家現場評估才知道,看有沒有需要改善的地方,「外人無法置喙」,要現場看才知道。有些專家認為,發生院感事件是防疫破口或警訊。李秉穎說,發生一個院內感染,不能責怪任何人或就說SOP有問題。國外哪個國家沒有院內感染,都是幾百個人生病、幾十個人死亡,台灣有一個院內感染就好像指揮中心失能,這種論調不恰當。李秉穎表示,台灣抗疫打仗打了一年多,這是第二次發生院內群聚案,病毒是肉眼看不到的,發生院內感染是無法百分之百避免的事情。所有醫院都會發生院內感染事件,很多細菌、病毒會院內傳染,「不可能零發生率」。院內感染防控都是控制在合理範圍下,而不是零容忍,誰做錯了就把誰槍斃,不是這樣的。李秉穎也說,其他病毒和細菌的院內感染比比皆是,難道那些醫護都要辭退嗎,醫護工作本來就是高風險,明知危險還願意照顧病患,他們的勇氣已經說明一切。不是去追究院內感染發生的問題,而是要減少系統性問題,減少之後發生的機會。至於外界關心此醫院是否需要封院,李秉穎表示,過去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時期,和平醫院被封院是不恰當的做法,在醫院的所有人都突然被關在裡面。如果覺得院內感染的疫情真的沒辦法控制,就停止醫療作業,所有醫護人員都居家檢疫14天,而不是完全把醫院關起來。李秉穎也說,除了檢討醫院發生院內感染,也應該重視環境接觸污染,現在要追究如何被感染應該很難,但環境接觸是可能的方向。此疾病可透過飛沫和接觸傳染,病毒噴濺在物體表面可存活數小時到數天,若碰觸到病毒又沒有洗手,又碰觸眼睛、嘴巴、鼻子,就可能被感染。但飛沫傳染可匡列密切接觸者,接觸傳染無法匡列。李秉穎表示,台灣很多人有過敏性鼻炎,可能都會不自覺摸鼻子,「不摸眼口鼻」常被忽略,所有人應該都要謹記,必須注意接觸傳染可能性,除了濕洗手,新型冠狀病毒對酒精也有很高的敏感性,隨時噴一下手,可有效殺死病毒,加上不摸眼口鼻,就會比較安全。
-
2021-01-18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一兩分鐘也可感染!防新冠上身 李秉穎不做一件事
桃園某醫院院內感染擴大至四人,目前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研判其中兩名醫護是在工作場所受到一名曾照顧過確診者的住院醫師感染。醫院是高度要求感染管控的環境,工作人員都戴著口罩,到處都有酒精乾洗手,病毒從何處趁隙傳播?指揮中心專家小組諮詢委員李秉穎今早於廣播節目《周玉蔻嗆新聞》表示,後來調查他們都有戴口罩,所以就必須考慮接觸傳染,「重點就是所有醫護人員都不要摸眼睛鼻子嘴巴。」李秉穎表示,他看到有媒體報導要重視「環境傳媒」,他認為這是對的,因為這個傳播方式會是目前匡列接觸者的定義下會漏掉的。李秉穎指出,目前匡列密切接觸者的方式,是根據沒有適當防護裝備下近距離接觸15分鐘以上,這個定義有學理基礎,但不是絕對。「其實一兩分鐘也可以感染啊」李秉穎說,兩個人坐很近,飛沫跑過去不用兩分鐘,而且這個接觸者的定義也沒辦法考慮到「接觸傳染」,因為接觸傳染這是無法有定義的。當飛沫噴在物件上,人去摸到,又摸自己的眼口鼻黏膜,還是會感染,但這部分無法匡列接觸者的。「不摸眼鼻口,可能是很多人沒有注意到的事情。」他回憶SARS當年,和平醫院院內感染很厲害,確診的洗衣工就沒有直接接觸病患,「為何還會感染?很簡單,就是接觸感染。」當時院內感染有點失控,就是因為當時醫界還沒有建立防範環境傳媒的觀念。李秉穎表示,當時他在電視上說「病毒在物件表面可以存活好幾個小時」,隔天上班本來就看到台大醫院的電梯按鈕蓋了一個塑膠布,還在想院方真認真看節目,但在隔天塑膠布就被拿走了,顯然是大部分人都還沒有這種觀念,不認為接觸傳染是重要媒介,台大發生SARS院內感染後去檢討,也確認環境中很多地方都找到病毒存在的痕跡。「醫護人員洗手的頻率就要像潔癖一樣,」李秉穎強調,飛沫傳染很重要,接觸感染也不能忽略,尤其你是專責醫院,醫院牆上都有酒精,酒精可以很快殺死病毒,醫護人都要好像潔癖一樣。如果手上有髒污或是有酒精殺不死的病毒,就要濕洗手。不只是照顧確診病患,因為如果有病人在潛伏期,仍可能污染病房環境。李秉穎在節目上,還是忍不住摸了摸鼻子,被節目單位提醒。李秉穎表示,自己有鼻過敏,但因為知道醫師是高危險群,除了每天在醫院接觸病人和環境前後,都要用酒精噴手噴個幾十次,連鼻子癢都要忍住不摸,「最後都鼻塞很厲害,但知道就是不可以去接觸鼻子粘膜。」李秉穎呼籲,這個病毒感染最可怕的地方,就是可以發生「不是飛沫傳染的傳染」,不需要直接面對病人,如果摸過東西再摸眼口鼻,就可能感染,所以防範院內感染的一大重點就是「所有醫護人員都不要摸眼睛鼻子嘴巴。」同樣的風險也存在所有公共場所,他也同題時醒所有民眾,都要謹記在心,在公共場所接觸環境前後都用酒精洗手,不要摸眼口鼻。
-
2021-01-10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1年前入武漢查病毒 莊銀清:決定要去染病也無憾
台灣成功抗疫滿週年,專家莊銀清疫情初始就踏進武漢,窺探神秘病毒,帶回「有限度人傳人」資訊,助台超前部署。面對未知傳染病,他大手一揮說不怕,既決定要去,染病也無憾。2020年從開始到結束都寫滿了「新冠肺炎」。在疾病起源、一片混沌未明時,傳染病防治醫療網指揮官莊銀清和疾管署防疫醫師洪敏南2020年1月12日踏進中國武漢偵察不明肺炎,15日帶回「可能人傳人」的關鍵訊息。當時台灣透過媒體得到的訊息有限,只知道不明肺炎發生在販有活禽的市場,不知道傳染力和傳染風險,也不知道會不會人傳人。但台灣有2003年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經驗,民眾和媒體隱約有不安情緒,疾管署上上下下也繃緊神經,在獲知訊息的當天就決定啟動登機檢疫,整備工作先從可能人傳人、可能飛沫傳染準備。身為台灣第一名踏進中國武漢調查不明肺炎的專家,莊銀清說,他沒時間害怕。接到指揮中心要求他到武漢的電話時,也沒有太多猶豫,甚至連太太都鼓勵他去,「能為國家做事、不用想太多。」莊銀清背負的任務是釐清不明肺炎到底會不會人傳人;在第一天查訪行程中,中國的衛生官員只用口頭報告,莊銀清和洪敏南只能盡力聽、記筆記,找出對方言談中與傳染病常理不符之處,雙方迂迴交戰,試圖釐清疫情脈絡。當時中方告知有41起病例,其中28起和華南海鮮市場有關,對傳染途徑說法保守,也不願承認會人傳人。但莊銀清心想,41起病例有2起家庭群聚,其中一起群聚是一對夫妻,先生在華南海鮮市場工作,但太太行動不便,從市場直接感染的機率相當低。莊銀清說,這代表妻子被傳染的可能性有2種,一是被先生傳染,或是被先生帶回家的物品感染。他們試圖從各種角度去問問題,想釐清推論是否正確。但負責簡報的武漢官員仍試圖否認人傳人,但來自北京的衛生官員則說,「為什麼要給舊的結論?現在的結論是不能排除有限度人傳人。」除了病例探討,莊銀清等人也在中方帶領下探查了醫院,疫情初始,氣氛還不太緊張,他們一行人在醫院甚至連口罩都沒戴。莊銀清表示,那時候根本沒時間想這麼多,心中只想要完成任務,釐清不明肺炎的謎團;且當下氛圍是所有人都沒戴口罩,台灣專家只能一離開行程、回到車上就戴上口罩、用酒精洗手,一回到飯店就不要出門。中方還邀約觀光,他們也一律拒絕。記者問莊銀清,難道不怕被傳染?他說:「當然會擔心,但只能多小心,也希望自己多點好運。盡快把任務完成,在可控範圍就戴口罩。沒有時間想太多,既然都去了,染病就算了。」前往中國面對未知傳染病,洪敏南也是一樣豁達。他說:「很多防疫醫師都希望能去,可以站在第一線,發揮所長、守護民眾。」他也是此次防疫中首位執行武漢飛台灣班機登機檢疫的防疫醫師,難免有一些緊張,但站在歷史時刻,只有堅定抗疫、毫無畏懼的決心。台灣終年都有各式各樣傳染病,面對新興威脅也有策略對付,莊銀清和洪敏南從中國帶回不明肺炎的進一步消息,且可能會人傳人,也讓台灣確知,中方態度隱密曖昧,疫情不容樂觀,一定要高規格超前整備,及早決戰境外,也造就台灣至今本土僅56例的成績。台灣專家從武漢考察回台後,當時台灣還沒有境外移入個案,國境還沒嚴管,回國也還不需要居家檢疫、自主健康管理。但莊銀清返台後,把農曆年間的活動全數取消,和太太2個人在家居家隔離,也幸好都沒有被感染。莊銀清表示,台灣防疫成功,靠嚴守邊境將病毒阻絕境外,且指揮中心定時開記者會、詳細解釋疫情,資訊公開透明安定民心,也讓民眾願意配合防疫;就算政策有不夠周到之處,也都能迅速補位。但莊銀清也說,民眾高配合度防疫是優點,但嚴格檢視他人、可能負面看待確診者、獵巫等則是缺點,尤其對疫情「零容忍」、追求完美主義,也讓防疫蒙上陰影。尤其現在疫苗已經問世,台灣不可能永遠嚴鎖邊境;但若民眾對疫苗失去信心,也會影響防疫。莊銀清說,現在對2019冠狀病毒疾病已經愈來愈瞭解,隨感染時間愈久、傳染力愈降,大家要正向面對,只要謹守自己能做到的事情「戴口罩、勤洗手」,就算身邊有可能感染源或沒有症狀的感染者,也不會被傳染。身懷數十年感染症專家資歷,走過SARS風暴,也經歷2015年台南、高雄的登革熱疫情,莊銀清領略,對抗傳染病的不二法門就是懷抱謙卑,遇到不懂的就請教、有錯就改正,有防疫隱憂就超前整備,與自然和平共處。
-
2021-01-06 該看哪科.兒科
腸病毒傳染力強 父照顧小孩沒洗手也感染
台中1名34歲陳姓男子日前照顧感染腸病毒的小孩時,疑因照顧完小孩沒有洗手就到外面抽菸,手指與唾液接觸後,自己也感染了腸病毒,醫師表示,預防腸病毒要勤洗手。時序進入冬季後,除新冠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嚴峻外,近期腸病毒疫情也呈現緩升趨勢。衛福部豐原醫院出現1名34歲陳姓男子的手部出現紅疹,檢查後確認感染了腸病毒。陳男因女兒感染腸病毒,他在醫院照顧小孩,未料自己也感染,事後回想,可能是照顧完小孩沒洗手,隨即到外面抽菸,才讓自己感染腸病毒。豐原醫院兒童感染科醫師馬瑞杉表示,男患者因在抽菸的過程中,手指與唾液的接觸進而感染。雖然大人感染腸病毒的症狀比較輕微,但是若過去沒有得過這類型的腸病毒,還是有可能會出現比較明顯的症狀。患者的手、腳有明顯疹子及喉嚨痛症狀,當疹子好一點時,出現手腳脫皮、癢、痛,指甲碎裂情形,馬瑞杉指出,因為腸病毒可以細分到100種以上的分型,少數的腸病毒會在亞急性期出現以上症狀,這些情況都屬於病毒感染的表現過程,大約維持1到2週時間就可慢慢恢復。馬瑞杉說,大人感染腸病毒,病毒仍會在口腔、糞便一段時間,發病後1週的傳染力最強,2週內有機會傳染給別人,即便狀況改善還是有傳染機會,最好的預防方式還是勤洗手、戴口罩。馬瑞杉建議,腸病毒為飛沫傳染、糞口傳染,即將進入年節期間,預防腸病毒最有效的方法是勤洗手,進出公共場所戴口罩,避免接觸患有腸病毒的病童,環境可用稀釋後的漂白水擦拭。 ※ 提醒您:抽菸,有礙健康
-
2021-01-05 該看哪科.兒科
男嬰膝蓋細小疹子 醫:小心腸病毒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矚目,大家留心防疫,有兒童感染科醫師提醒家長也要注意家中小朋友,是否出現發燒、食欲不振、或身上有細小疹子,因腸病毒近日悄悄上升,即使進入冬天,小朋友仍有感染腸病毒機會。彰化縣衛生局長葉彥伯說,台灣腸病毒每年有兩波流行,分別在春夏及秋冬各一波,病例數會起起伏伏,去年10月開始疫情上升,最近每周就診人次約260人次,仍處高峰期,家長要多加留意。南投縣衛生局表示,南投縣去年總共通報3例,近1周未有通報狀況;但國內仍有腸病毒71型活動,成人、幼童都有感染風險,建議民眾應確實做好手部衛生與環境消毒,降低腸病毒的傳播機會。衛福部豐原醫院兒童感染科醫師馬瑞杉表示,雖已進入冬天,最近小朋友罹患腸病毒狀況仍有上升趨勢;9個月大男嬰在托嬰中心被傳染,膝蓋上出現細小不太明顯的疹子與驚嚇反應,家長警覺帶到醫院診治。馬瑞杉指出,腸病毒四季都有,不只夏天出現;尤其腸病毒71型疹子數量小又少,不易察覺,不像腸病毒典型的口足病出現細小疹子,分布在手、腳、膝蓋等地方,其他類型腸病毒疹子也偏小、偏細。腸病毒傳染途徑為飛沫傳染、糞口傳染,醫生提醒預防最有效方法是勤洗手,進出公共場所戴口罩,避免接觸患者,環境可用稀釋後的漂白水擦拭。
-
2021-01-04 該看哪科.兒科
影/男童膝蓋細小疹子 醫師提醒腸病毒冬天悄悄來
新冠肺炎仍受全球矚目,大家留心防疫,兒童感染科醫師提醒家長們也要注意家中的小朋友,有沒有出現發燒、食慾不振、或身上有細小的疹子,因為腸病毒在近日悄悄上升,即使已是冬天,小朋友孩子仍然有感染腸病毒機會。衛福部豐原醫院兒童感染科醫師馬瑞杉表示,雖然已經進入冬天,最近小朋友罹患腸病毒的狀況還是有上升的趨勢,一名9個月大的男嬰,在托嬰中心因有其他小朋友感染腸病毒,他的膝蓋上也出現細細小小不太明顯的疹子、及驚嚇反應,還好家長警覺帶至醫院就醫。他說腸病毒一年四季都有,不會只在夏天才出現,像腸病毒71型疹子數量小又少,不容易察覺,不像腸病毒典型的足口病會出現細細小小的疹子,分布在手、腳、膝蓋等地方,其他類型的腸病毒疹子也會偏小、偏細。馬瑞杉表示,常見的腸病毒常見為手足口病和疱疹型咽峽炎腸病毒,傳染途徑為飛沫傳染、糞口傳染,即將進入年節,預防腸病毒最有效的方法是勤洗手,進出公共場所戴口罩,避免接觸患有腸病毒的病童,環境可用稀釋後的漂白水擦拭。
-
2020-12-30 科別.耳鼻喉
罹患過敏性鼻炎的人較容易感冒? 耳鼻喉科醫揭兩者「症狀差異」
溫度、濕度等天氣的變化,讓身體一時無法適應,所產生打噴嚏、流鼻水等類似過敏性鼻炎的症狀,不一定就是過敏反應;所謂的「過敏」,一定是要與某個特定的「過敏原」作用後,產生相關反應才能稱之。過敏性鼻炎分2種 必須接觸過敏原符合鼻炎通常就是指鼻子發炎的狀態,一般分為兩種:一種是因病菌感染所引起「感染性」的鼻子發炎,如一般上呼吸道的病毒感染、感冒、或細菌感染引起的鼻竇炎等;另一種則是「非感染性」 的鼻子發炎,是由於患者自身與環境的不協調所引發的,過敏性鼻炎就是其中之一。耳鼻喉科醫師江裕群表示,一般臨床上,會以「過敏」和「非過敏」來區分鼻炎。非過敏的鼻炎,包含病菌感染所引起的鼻炎,或一些其他如藥物引起的鼻炎;至於過敏性鼻炎,雖然也有發炎的反應,但是這種發炎的反應屬於免疫調節的問題,和感染引起的發炎是不相同的。過敏的發炎反應,簡單的說,是指人體本身與外界的一些 過敏原產生不協調的結果,也就是說,必須是要有接觸過敏原(如塵蟎等)的過程,後續出現打噴嚏、鼻子癢、流鼻水等症狀,才可以稱之為過敏性鼻炎。 過敏性鼻炎初期與感冒相似 癢是最明顯症狀過敏性鼻炎的典型症狀與感冒初期的症狀非常相似,相關的研究統計指出,過敏最具特異性的症狀就是會「癢」,通常這種癢除了發生在鼻部外,還包含眼睛週圍、耳道深處等部位,就連上顎後端(軟顎的部位)也都會癢;此外,伴隨而來的還會有打噴嚏、流鼻水、鼻塞等症狀,情況再嚴重者甚至還會出現鼻涕倒流、咳嗽等症狀發生。然而,感冒症狀在初期和過敏其實是很難區分的。江裕群說,因感冒在定義上,是所謂的「急性鼻炎」,大部分都是病毒引起,顧名思義,初期症狀上也以鼻部症狀,如打噴嚏、流鼻水、鼻塞為主,到後期才可能會出現如喉嚨痛、發燒等較為明顯的感冒症狀。對於感冒症狀與過敏症狀的區別,江裕群進一步說明,感冒通常會伴隨喉嚨痛、甚至發燒等症狀,病程約一週左右;而過敏一般是不會有喉嚨痛或發燒的問題,症狀持續的時間會較久。 過敏性鼻炎感冒機率沒有比較高 雙手沒洗亂碰亂摸感染機會增此外,常會有人會問「過敏性鼻炎患者是否較容易感冒?」江裕群指出,這個觀念並不正確,因為過敏是本身和環境的過敏原交互作用,才會產生過敏的反應;而感冒是病毒或細菌傳染的結果,可能來自飛沫傳染或經由接觸病菌的手去揉 眼睛、揉鼻子、挖鼻子,將病菌帶入體內。不過,值得一提的是,過敏患者因為癢的症狀,較一般人容易去揉眼睛、揉鼻子、挖鼻子等,若沒有勤加洗手的習慣,容易增加感冒的機會。 學會與過敏和平共存 避免不良習慣降發作頻率一般過敏的治療原則,重點在於症狀的控制,畢竟過敏屬於個人體質的一部分,其實很難去根治。關於過敏性鼻炎的日常照護,江裕群建議,應該要盡量避免生冷的飲食、多運動、規律健康的生活,避免菸酒、避免多塵環境等,並且適時、適當的藥物、健康的飲食、規律的生活,就可以減少過敏發作的頻率和強度。 延伸閱讀: 很多人都白吃了!益生菌改善過敏、顧腸胃無感? 營養師曝7種NG吃法 鼻塞、打噴嚏、流鼻水...是過敏性鼻炎還是鼻竇炎? 兩者這樣區分!治療方式一次看懂
-
2020-12-11 新聞.健康知識+
天氣變冷易生病,要如何避免病毒影響健康?醫師分析「新冠肺炎」與「流行性感冒」的相同與不同點
從今年年初開始,新型冠狀病毒(SARS COV-2)從中國大陸武漢開始出現,並在短短的幾個月內造成全球大流行。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報告,目前全世界已經有超過四千萬人感染新型冠狀病毒,而其中已經有一百多萬人因此死亡,為進入21世紀以來造成人類最重大傷亡的疾病。新型冠狀病毒剛開始流行時,有些人比較樂觀的認為此病毒的感染狀況可能會跟流行性感冒病毒(Influenza virus)一樣,在天氣較熱時或季節進入夏天之後會改善。但就目前全世界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狀況來看,新冠病毒在全世界的感染狀況仍持續惡化中,並沒有因為氣溫上升而減少感染力。傳統的流行性感冒開始流行時節為每年的冬天到春天,2020年年初幾乎沒有出現太多流行性感冒的病人,也許能歸功於當時大眾為了防止新型冠狀病毒而非常遵守戴口罩,勤洗手及遵守社交距離的策略。但因為台灣政府因應新型冠狀病毒得宜,近幾個月來的新型冠狀病毒案例都是境外移入,並沒有社區感染的跡象,因此大家好像慢慢鬆懈了戴口罩及勤洗手的保護措施,流感病毒就有可能因此開始流行。另外,新型冠狀病毒幾乎與流行性感冒無法由症狀區分,只能用由檢驗來分別兩者,更增加了診斷及後續治療的困難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COVID-19)與流行性感冒(Influenza)有甚麼不同?症狀方面分析新型冠狀病毒感染(COVID-19)是由SARS COV-2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2)所造成,而流感(Influenza)是由流行性感冒病毒(influenza virus)所造成。新型冠狀病毒的表現可能是無症狀,非常見上呼吸道感染症狀(如嗅味覺改變、腹瀉)、一般輕微感冒症狀(如輕微發燒、咳嗽、喉嚨痛、鼻塞或流鼻水)、類流感症狀(高燒、頭痛、肌肉痠痛)、或嚴重肺炎及心肌炎,嚴重程度相差很大。而流感的症狀為流鼻水、鼻塞、咳嗽及喉嚨痛等上呼吸道症狀,通常合併高燒(大於38.5度)、頭痛、全身痠痛或嚴重倦怠,而且也會併發肺炎及心肌炎。大家可以發現,新冠病毒與流感病毒的症狀幾乎是重疊的,幾乎不可能從症狀來區分兩者。治療方面分析目前只有兩種藥物有研究結果指出可以用來治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症。其中一種藥物是瑞德西韋(Remdesivir),此藥物可以縮短輕症病人的病程並減少肺炎發生率,但對重症病人效果並不理想。而另一種皮質類固醇藥物Dexamethasone可以降低重症病人降低死亡率,但對降低輕症病人死亡率的效果並不顯著。但針對流感,我們有許多武器,如瑞樂沙(Relenza,吸入)、克流感(Tamiflu,口服)、瑞貝塔(Rapiacta,針劑)、紓伏效(Xofluza,口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COVID-19)與流行性感冒(Influenza)如何傳染?一般感染疾病的傳染途徑有三種:1.接觸傳染 2.飛沫傳染 3.空氣傳染。◎接觸傳染:病毒或細菌可以在無生命物體上生存數日,若手因此接觸(Contact)到新冠病毒,再觸碰到身體的黏膜(如眼睛、鼻孔內黏膜、嘴巴)便可能因此遭受感染。◎飛沫傳染:病毒或細菌可以透過感染者咳嗽、打噴嚏甚至說話時所產生的飛沫(Droplet)將病毒傳播給其他人,但飛沫飄行距離不長(小於1公尺),所以距離感染者越遠,感染機會越小。◎空氣傳染:咳嗽產生的氣融膠(Aerosol)顆粒非常小,可以在空氣中飄行較遠的距離(超過2公尺)而感染其他人。新型冠狀病毒傳染的途徑包括接觸傳染、飛沫傳染以及空氣傳染,但以接觸傳染及飛沫傳染最重要。新冠病毒可以在無生命物體上生存數日(如在紙板上可存活24小時、在塑膠上可存活72小時),再經由手把病毒帶到身體的黏膜而感染。另外,新型冠狀病毒也可以透飛沫傳染給其他人,但此種傳染方式以密切接觸者較容易感染。若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者所處的環境為密閉空間且空調不佳的狀況下,便可能經由咳嗽產生的氣融膠而感染較遠的人,但此傳染途徑並非新型冠狀病毒的主要傳染途徑。而流感主要傳染途徑是接觸傳染及飛沫傳染,幾乎沒有空氣傳染的疑慮。要避免接觸傳染,洗手是最重要的保護措施。使用肥皂的濕洗手或使用酒精的乾洗手至少搓揉雙手30秒鐘,可以殺死新冠病毒而減少感染機會。想避免飛沫傳染及空氣傳染,戴口罩及保持社交距離都是有效的方法。要如何避免病毒影響我們的健康?◎維持手部清潔,盡量避免手部接觸眼睛、嘴巴、鼻子◎注意呼吸道衛生(如配戴口罩)及咳嗽禮節◎生病時在家休養◎減少出入公共場所或人多擁擠地方◎保持室內空氣流通,降低病毒傳播機會◎注意飲食均衡、適當運動及休息,以維護身體健康◎按時接種流感疫苗來預防流行性感冒(新型冠狀病毒疫苗目前仍在第三期大規模人體實驗中)結語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及流行性感冒是人人都可能感染而且常見的疾病,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才能減少病毒對生命的威脅。
-
2020-11-14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東京大學研究:新冠病毒變異後傳染性可能更強
日本共同社報導,東京大學醫科學研究所教授河岡義裕等團隊13日在美國「科學」期刊電子版發表研究結果稱,他們透過倉鼠實驗發現,目前全球流行的新冠病毒和疫情初期相比有所變異,導致傳染性更強。新冠肺炎最初在中國大陸湖北省武漢流行。該團隊稱,新冠病毒出現傳染性相關蛋白質變異,這種變異病毒以歐洲為起點蔓延全球。團隊進行了8組實驗,將染疫倉鼠的籠子和未染疫倉鼠的籠子相隔5公分飼養。感染變異病毒組別中,在2天後發現8組內有5組從未感染倉鼠鼻中檢測出病毒,而感染初期新冠病毒對照組則沒有。據分析,變異後病毒更容易發生飛沫傳染。河岡說:「雖然研究結果不能輕易斷言人類情況相同,但病毒變異很可能使疫情擴大。」據稱,團隊還確認變異新冠病毒在人類細胞和倉鼠體內比疫情初期病毒更會繁殖。
-
2020-11-1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日美研究團隊證實 變異新型冠狀病毒更易傳染
由日本與美國學者等組成的研究團隊,透過動物實驗證實,變異後的新型冠狀病毒較一開始在中國武漢市發現的新型冠狀病毒,傳染力更強、更易於透過飛沫傳染。日本朝日新聞報導,日本東京大學醫科學研究所教授河岡義裕與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at Chapel Hill)雷夫.巴利克(Ralph Baric)教授等人組成的研究團隊,12日將研究成果發表在美國期刊「科學」(Science)。新型冠狀病毒2019年12月在中國武漢市出現首例傳人病例,之後在全球造成大流行。在全球傳染期間,出現病毒表面棘蛋白(spike protein)發生變異的D614G,比原本在武漢市發現的病毒類型更容易擴散。日本從3月以來至今,持續受到這種變異的病毒感染,但到目前為止,這種變異究竟對病毒性質帶來什麼樣的影響,所知仍然有限。河岡義裕與雷夫.巴利克等組成的研究團隊,在實驗室利用人工合成病毒,製造出新型冠狀病毒原型及變異型病毒,並使用會跟人一樣在感染後引發肺炎的倉鼠,確認病毒傳染力。日本放送協會(NHK)報導,研究團隊將實驗倉鼠關在相鄰籠子內,觀察病毒透過飛沫傳染的情況,在2天後發現,沒有任何一隻倉鼠感染武漢市發現的新型冠狀病毒,但8隻倉鼠中多達5隻都感染變異後的病毒。另外,根據實驗得知,兩種病毒造成的肺炎程度並無差距,對病原性沒有影響,對抗體反應也沒有不同,因此可以期待以武漢市發現的病毒為基礎所研發疫苗,對變異型病毒也能有同樣效果。
-
2020-11-01 該看哪科.中醫精髓
天冷吃羊肉爐進補? 中醫師眼裡的NG飲食習慣...吃多會上火
近期早晚溫差越變越大,身體易著涼,鼻過敏、上呼吸道感染、腸胃腹瀉等秋季好發的疾病紛紛出籠。衛福部彰化醫院中醫師張煒東提醒民眾,不只要小心著涼感冒,也要小心腸胃著涼,最好不要再喝冰水冰飲,而身體要進補,可以慢慢採取冬天進補的方式,但天氣不冷就要降低補藥的分量,以降低熱性。 忽冷忽熱 鼻過敏、搔癢患者變多張煒東說,這幾年來天氣的忽冷忽熱越來越嚴重,一天之內溫差變化更大,所以,很多疾病會在不相應的季節發生,簡單來說,往年冬季搔癢症的患者,今年在秋天就開始有些微的症狀出現,而往年秋天幾乎沒有中暑的案例,今年秋天也出現了,所以今後要注意的不單是節氣的問題,還要留意溫差所造成的身體狀況。張煒東表示,在最近門診有很多民眾因鼻過敏、上呼吸道感染感染而求診,因為早晚變冷,水氣凝結成露,而白天一樣高溫,因此空氣中的水分更少,更乾燥,古人稱為「秋燥」,當呼吸道的黏膜變乾燥後,抵抗力降低,容易發生過敏的發炎反應,也因為白天溫度仍然很高,導致許多人在入睡時,冷氣的溫度仍然設定在之前一樣的溫度才有辦法入眠,但是在半夜時溫度轉涼,這時就很容易著涼,造成上呼吸道感染等風寒情況。張煒東說,天氣無法改變,但可從行為改變,像是晚上將冷氣溫度調高,電扇也不要對著身體吹,這可以減少著涼的機會,而溫度變低也會讓四肢末梢的循環變差,所以晚上調高冷氣溫度,也可以減少關節痠痛或舊傷發作,或是肌肉僵硬不慎拉傷,最近腰頸扭傷的人也不少。另外,秋天戴口罩是很好的保護措施,可保濕與防止飛沫傳染。 涼性食物少吃 滋陰潤燥的食物為主張煒東指出,秋季好發的疾病還有腸胃腹瀉,通常是因為夏天吃太多冰品導致腸胃功能不佳,天氣一冷就讓腸胃系統著涼,還有人到了秋天還是繼續喝冷飲,繼續吃涼性的西瓜、苦瓜等瓜果類食物,而涼性食物會讓胃腸功能出現問題,造成腹痛腹瀉的情況,古人說「秋瓜壞肚」就是指這個。另外,有人不吃冰涼食物,也是腸胃不適,有可能是睡覺時踢被掀肚等情況導致風寒侵襲。張煒東說,溫差變化大時,身體對環境的反應和肝的協調功能有關。中醫說,肝主疏泄,主調達,所以在秋天季節變化時,有些人會覺得昏昏欲睡,整天提不起勁,這就是肝的協調功能較差,可以吃點牛排、牛肉湯、豬肝等補血食物來提高身體應對的能力。人的反應能力變慢,很容易有意外的發生,所以古人才說秋天是「多事之秋」。張煒東表示,當發現睡醒後還是很疲倦,那就表示身體已經受天氣的影響,在秋燥的食療方面,以滋陰潤燥的食物為主,如蓮藕、燕窩、銀耳、蜂蜜、梨等可以滋潤水分又不會過度寒涼的食物為主。也可以加強運動的質和量,從運動去加強改善循環。 秋天進補別太強 羊肉爐這樣吃剛剛好張煒東也提醒喜歡進補的民眾,在中秋之後的補養,可以慢慢採取冬天進補的方式,但是進補量不要太強,以羊肉爐為例,在天氣沒有很冷時,中藥包的劑量就要減半以上,依照天氣溫度的變化來調整,最好要加入大量的青菜,這樣可以減緩補藥的熱性,又達到補養的效果;燒酒雞的酒水比例,酒的部分要減少,甚至麻油可以不經過烹煮的過程,只要在最後添加即可。進補方式的調整,要隨著天氣的變化來改變,萬一太熱性,恐會造成睡不好、口乾舌燥、嘴破、便秘等身體上火的情況。(圖文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延伸閱讀: 天冷就要進補祛寒! 但4種症狀不是說補就能補 秋天中藥進補養生 和這4類西藥併服恐影響藥效
-
2020-10-06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美CDC再修防疫指引:新型冠狀病毒可經空氣傳播
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CDC)今天表示,2019冠狀病毒疾病能藉由懸浮於空氣中可達數小時的病毒傳染,承認公衛專家普遍提出有關病毒恐透過空氣傳播的隱憂確實存在。路透社報導,CDC數週前曾在官網公布類似警告,引發各界對病毒傳染途徑展開辯論,不過CDC隨後又將警告撤下。CDC在今天發布的指引中說,有證據顯示,在通風不良的密閉空間內,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患者可能把病傳染給相距超過2公尺的人。CDC指出,科學家認為,在上述情況下,COVID-19患者產生帶有病毒的較小飛沫和微粒,即氣溶膠(aerosols),會變得集中到足以傳播病毒。CDC長久以來不斷警告,病毒會透過噴發到空氣中的細小飛沫傳染,這些飛沫最後大多會降落地面,維持2公尺社交距離的規範便是由此而來。比飛沫更小的氣溶膠微粒,則能像霧氣般懸浮於空氣中。儘管CDC強調,密切接觸傳染比空氣傳染更常見,一群美國科學家在今天刊登於「科學」(Science)期刊的公開信中指出,懸浮於空氣中的氣溶膠可能會是COVID-19傳播的重要途徑。研究人員在記者電訪中表示:「事實是,在近距離長時間接觸的情況下,空氣傳播才是主要傳染途徑。」氣溶膠中的病毒可在空氣中停留數秒到數小時、傳播超過2公尺,還能在通風不良的室內空氣中聚積,形成超級傳播環境。
-
2020-08-17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中國海鮮外包裝驗出新冠 莊人祥:目前無包裝傳染個案
新冠肺炎近日疫情上升,台灣出現多起境外移入個案;而中國自7月以來出現多起冷凍品外包裝檢測出新冠病毒陽性情形,讓不少民眾擔心。對此,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世界衛生組織(WHO)認為新冠肺炎現行還是以人傳人與飛沫傳染為主,目前還沒有食品包裝傳染的案例,有可能殘留於包裝上的只是RNA,培養不出病毒,不具傳染力。莊人祥強調,目前並沒有民眾因食品包裝感染新冠肺炎的案例,若民眾仍有疑慮或怕沾染到病毒,切記料理冷凍食品打開包裝後,食物要煮熟,手部要徹底清潔。
-
2020-06-26 科別.兒科
親子共食好嗎?當心感染常見5疾病
1歲的萱萱正坐在餐桌上等著大人餵食給她,原本媽媽一口一口餵著粥好好的,但後來中間空檔,阿嬤也想餵食,就隨意夾起桌上的雞肉,自己咬過之後再餵給萱萱。過了4、5天,萱萱開始發高燒,口內也起水泡,嘴唇周圍更起紅疹,媽媽趕緊帶她去看醫生,一檢查才知道是感染了「疱疹性齒齦炎」,原來是因為前幾天晚上阿嬤將口中食物嚼碎餵給萱萱,才使她得了此病。親子共食容易傳染的疾病這次阿包醫生就要來提醒大家,別再親子共食,以免感染以下常見傳染病:1. 疱疹性齒齦炎經共食易引起的疾病以疱疹性齒齦炎為大宗,傳染途徑以直接接觸到有傳染力的唾液或口腔黏液,該病毒潛伏期約7天,症狀包括發高燒、口腔周圍起紅疹、口內起水泡、流口水,嚴重者甚至舌頭和嘴唇周圍會潰爛。2. EB病毒EB病毒主要經由唾液和飛沫傳染,感染該病毒時大多沒有明顯症狀,但少數幼童會出現發燒、喉嚨痛、疲倦、食慾不振的情形,嚴重時扁桃腺會出現化膿性腫脹。3. 流行性感冒流感主要經由飛沫傳染,也會侵入呼吸道系統,包括口腔、鼻腔等,且症狀來得又急又快,包括發燒、頭痛、肌肉痛、流鼻水、咳嗽等,嚴重者可能併發肺炎、腦炎、心肌炎等疾病。4. 一般感冒引起一般感冒的病毒高達上百種,主要經由飛沫傳染,從口腔、鼻腔等呼吸系統侵入,症狀包括咳嗽、流鼻水、發燒等,嚴重者可能併發支氣管炎、肺炎等疾病。5. 腸病毒腸病毒是小兒常見疾病,它是一群病毒的統稱,包括小兒麻痺病毒、克沙奇病毒、伊科病毒等,主要經由腸胃道(例如:糞口、水、食物汙染)、呼吸道(例如:飛沫、咳嗽、噴嚏)傳染,症狀包括口腔內潰瘍、發燒、手掌、腳掌起疹子等。 避免感染疾病5撇步想要避免感染上述傳染病仍需從個人衛生清潔做起,包括以下撇步,才能降低感染機率喔!1. 勤洗手2. 定期清潔與消毒3. 使用獨立餐具4. 不嚼碎食物餵孩子5. 不過度親吻孩子※本文由阿包醫生陪你養寶包-小兒科巫漢盟醫師授權轉載,原文請點此
-
2020-06-2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口罩第3波開賣 青蘋綠、櫻花粉、軍綠等特殊色也買得到!
口罩解禁第3週,業者觀察,許多民眾是為國外親友採買,或是擔憂第2波疫情再起。屈臣氏預計第3波口罩20日到貨,網路商店下週也推出中衛青蘋綠、櫻花粉、軍綠等特殊色。台灣口罩在6月1日解禁,實體零售的超商、藥妝、量販、醫療通路業者,以及網路電商全數加入戰局,目前各家業者陸續推出第3波口罩。台灣武漢肺炎疫情趨緩,藥妝店口罩依然銷售一空。業者觀察,許多民眾是為國外親友採購,有民眾提到國外部分地區口罩1片要價新台幣60元到70元,也有民眾擔心第2波疫情爆發,所以想事先多準備一點口罩。屈臣氏表示,門市將在6月20日、22日這兩天進貨MIT醫療級50入盒裝口罩,包含成人平面、成人3D版與婦幼平面醫療級口罩,共計1萬1040盒,一片5元。由於各門市數量不同,建議民眾出門購買前可先致電門市確認到貨狀況。屈臣氏網路商店也將在6月22日與23日兩天上午開賣網路限定的中衛盒裝醫療口罩,顏色除了先前販賣的酷黑、深丹寧色外,這波更新增青蘋綠、櫻花粉、軍綠等特殊色,兩天共計販賣3510盒,一片平均6元。屈臣氏專業藥師也提醒民眾,選購醫療級口罩時則應注意該產品符合國家標準,包括外層「防水層」經防潑水處理,可預防飛沫傳染,中間「過濾層」可以靜電過濾細菌的效果,內層「親膚層」則採吸水材質可吸收配戴者所產生的口沫,強調口罩只要要符合標準就具保護力,不需刻意選用特定品牌或顏色。寶雅表示,本週第3波進貨都已銷售一空,大約賣出90萬片口罩,下週還會陸續進貨,一樣提供台灣製造的醫療級盒裝口罩,並針對不同需求推出5入的袋裝及50入盒裝,包括成人、婦幼、兒童、幼童的款式,一人限購1盒,袋裝限購3袋。
-
2020-06-2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屈臣氏第3波口罩6月20日限量到貨!網路門市有「青蘋綠色中衛口罩」
想要買口罩的快來看!屈臣氏再度公布口罩進貨時程,門市第3波口罩將於6月20日、6月22日進貨MIT醫療級盒裝口罩,包含成人平面、成人3D版與婦幼平面醫療級口罩,共計備貨11,040盒,由於各門市備貨數量不同,建議消費者購買前可先打電話到門市確認到貨狀況。屈臣氏網路商店也將於6月22日及6月23日上午限量開賣網路限定的中衛盒裝醫療口罩,除了搶手的酷黑、深丹寧色之外,這一波更新增青蘋綠、櫻花粉、軍綠等特殊新色,兩天共計開賣3,510盒。隨著台灣疫情趨緩,消費者對於口罩的需求從「只求有」的階段進階到開始在意品牌、款式、顏色等。屈臣氏專業藥師表示,配戴口罩時必須盡可能與臉部密合,才能發揮完整效果,選購醫療級口罩時應注意是否符合國家標準,包括外層「防水層」經防潑水處理、可預防飛沫傳染,中間「過濾層」可以靜電過濾細菌的效果,內層「親膚層」則採吸水材質可吸收口沫,只要符合標準就是具有保護力的口罩,不需要刻意選用特定品牌或顏色。屈臣氏所販售的醫療級口罩皆符合國家標準。屈臣氏專業藥師也提醒,防疫期間應保持室內1.5公尺、室外1公尺的安全社交距離,如果無法維持社交距離時就建議配戴口罩,搭配勤洗手、定期量測體溫,不要過度囤積口罩,屈臣氏未來也會持續於每周進貨,盡力滿足大眾的口罩需求。
-
2020-06-04 癌症.抗癌新知
新型冠狀病毒很可怕?這個病毒更該小心,5%的癌症與它有關
病毒有多可怕,從2019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疫情持續蔓延,已造成全球逾37.1萬人死亡,更影響了全球經濟到生活日常,徹底顛覆人類習以為常的運作模式,也喚起大眾對病毒預防的重視。除了新型冠狀病毒的高危險性不能掉以輕心,生活中還有其他病毒也威脅著我們的生命嗎?事實上,同為病毒的人類乳突病毒(HPV)也持續肆虐。研究指出,人的一生感染HPV的機率高達80% ,約5%的癌症與HPV感染有關!台灣癌症基金會副執行長蔡麗娟表示,HPV感染已被認為是致癌因子之一,癌前病變一旦惡化成癌症就有致死的可能。顯示這兩種病毒同樣具有危險性高、潛伏期長,且無論性別皆有可能感染,著實不可輕忽。高感染風險 不留意可要命HPV可能導致多項癌症與疾病,除了子宮頸癌外,肛門癌、口咽癌也讓人聞風喪膽。臺中榮總婦女醫學部婦癌科主任許世典指出,HPV有高達100多種型別,感染高危險型別的HPV更具有高罹癌風險。其中,第16及18型高危險型別HPV是造成子宮頸癌的主因,蟬聯女性癌症十大死因排名第七(2017-2018)。若持續感染第31、33、45、52及58型高危險型別HPV,便可能導致包含肛門癌、外陰癌、陰道癌、陰莖癌、口咽癌、食道癌、呼吸道癌症等。許世典進一步說明,即使是低致癌風險型別HPV,也可能導致皮膚病變如菜花(尖型濕疣)、皮膚疣、扁平疣等。潛伏期長 無症狀感染者也會傳染HPV與新冠病毒也同樣都有潛伏期,無症狀感染者也具有高傳染力!新冠病毒感染潛伏期為2至12天(平均7天),然而HPV潛伏期更長,一般為3星期到8個月,更可能達10年以上。由於多數受感染後無明顯症狀或不適,導致許多人被感染後渾然不知,更將HPV傳染給另一半。許世典提及,如果自身免疫力低落,再加上持續重複感染,也可能於日後引發相關疾病與癌症。男女都有風險 預防一樣重要許世典說,現階段多數專家認為新型冠狀病毒的傳播,以直接接觸帶有病毒的分泌物或飛沫傳染為主;而HPV的傳染則與行為模式有關,最常見的傳染途徑為性行為,感染機率與性行為次數及對象數成正比。此外,也可能透過接觸皮膚傷口、黏膜或體液而感染,其中,最需注意的是若外部生殖器接觸帶有HPV附著的公共設施,也可能造成感染,包含公共浴池、溫泉、游泳池等場域。許世典提醒,不是女性、或是性生活較複雜的族群才有可能感染HPV,即使是固定性伴侶,甚至未發生過性行為,皆有可能感染。因此兩性共同預防,更能保護自己與另一半。無需佛系防「病毒」 施打疫苗主動出擊兩者唯一的差別是,新冠肺炎目前尚無核可的抗病毒藥物,各國皆積極投入疫苗及藥物研發,引領期盼疫情救命稻草的出現。現階段僅能以戴口罩、勤洗手等「被動防護」。許世典表示,相較之下,面對HPV病毒的威脅,已有疫苗可接種,能「主動出擊」以提高防禦力,且保護力可達10年以上。目前通過我國食品藥物管理署核准的疫苗,分別為2價、4價和9價。他補充說明,2價疫苗可預防16型與18型HPV的感染;4價疫苗則比2價疫苗多了可預防菜花的6型與11型,因此可同時施打於男女性;9價疫苗可預防前述型別的HPV感染外,更對31、33、45、52和58等五型高危險型別具有直接保護力,適合9~45歲男女施打。在HPV可提前預防之下,許世典呼籲,不論男女皆應提早接種HPV疫苗,預防癌前病變發展的可能。此外,預防HPV還可以做的是:安全性行為,多重防護你及伴侶的健康;女性記得透過定期抹片檢查,避免潛在的HPV病毒威脅。【延伸閱讀】 老是想睡、精神不繼、感到疲勞...醫籲:做這項檢查找出原因吧! 小孩看牙免驚 睡一覺就能治好蛀牙 不讓癌細胞長大!醫籲,遵守健康6原則立刻加入KingNet 國家網路醫藥 LINE@ 共同守護全家人健康!
-
2020-06-0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天氣熱口罩戴不住 醫師建議可改用面罩
新冠病毒可能飛沫傳染,甚至在空氣中漂浮,此一特性在眾多人感到口罩不方便之際,是不是應改用面罩?有些醫師建議,經濟重開後,戴上透明的塑膠面罩效果不輸給口罩,甚至更佳,連眼睛都受到保護。愛阿華大學暨該市榮民健保中心傳染病醫師裴任瑟維奇(Eli Perencevich)說,他到商店、大樓去的時候,都戴上面罩。他和兩位同事投書美國醫學會期刊,指出面罩和檢測、追蹤、社交距離、勤洗手等一樣重要,都可減低感染風險。新加坡政府已經規定,學校重開時,幼稚園師生都要戴面罩;賓州公衛專家建議學校開學後師生都戴;加州Palo Alto教師工會也同樣要求。目前,最嚴格執行戴面罩規定的是診療新冠肺炎病患的醫護人員,手術時也須戴,以防被血液、骨屑噴到。波士頓Brigham婦女醫院住院醫師雪莉余(Sherry Yu)說,眼睛的保護很重要,而面罩很容易消毒,用酒精擦拭或熱水與肥皂沖洗,又可重複使用,直到出現破裂才須換新。裴任瑟維奇認為疫情未明朗之前,普通人應和醫護人員一樣戴上面罩,防護自己。他說,面罩可以讓人摸不到臉,這又可增加一分安全保障,何樂不為?再說,面罩比口罩還容易戴,就像戴眼鏡、戴帽子一樣,只遮住額頭一部分,不會讓人有奇癢欲搔的衝動。有些人戴口罩的方法不對,只遮住嘴巴,或讓鼻孔露出,這樣達不到防護效果。也有人經常調整口罩的位置,跟人說話時還拿開來,裴任瑟維奇說,這樣對人對己都不好。此外他提醒大家,布口罩只能防止戴的人不把病菌傳染給別人,防止別人把病菌傳給你的效用不大。
-
2020-06-02 性愛.性病防治
非性行為才會染HPV! 醫揭公共3危險地方
2019新型冠狀病毒(後稱新冠病毒)疫情蔓延,已造成全球逾34萬人死亡,儘管台灣防疫能力全球有目共睹,仍累計7起的死亡個案。事實上,同為病毒的人類乳突病毒(HPV)也持續肆虐;根據研究指出,人的一生感染HPV的機率高達80%,且約5%的癌症與HPV感染相關,這兩種病毒的特性,同樣危險性高、潛伏期長,且無論性別皆有可能感染,著實不可輕忽。台灣癌症基金會副執行長蔡麗娟表示,HPV感染已被認為是致癌因子之一,癌前病變一旦惡化成癌症就有致死的可能,然而,根據研究顯示,施打HPV疫苗可提高預防效果,現行疫苗有2、4、9價等3種,不同價別代表能預防的病毒種類,應盡早接種,主動提高防禦力。新冠病毒的高危險性不能掉以輕心,而生活中還有其他要防範的病毒也正威脅著生命。感染HPV可能導致多項癌症與疾病,除了子宮頸癌外,肛門癌、口咽癌也讓人聞風喪膽。相似1:高感染風險不留意可要命HPV有高達100多種型別,感染高危險型別的HPV更具有高罹癌風險。臺中榮總婦女醫學部婦癌科主任許世典進一步說明,其中第16及18型高危險型別HPV是造成子宮頸癌的主因,蟬聯女性癌症十大死因排名第七(2017-2018),每年有600多名女性死亡,若持續感染第31、33、45、52及58型高危險型別HPV,便可能導致多項男女癌症,包含肛門癌、外陰癌、陰道癌、陰莖癌、口咽癌、食道癌、呼吸道癌症等,即使是低致癌風險型別HPV,也可能導致皮膚病變如菜花(尖型濕疣)、皮膚疣、扁平疣等。 相似2:潛伏期長無症狀感染者也會傳染HPV與新冠病毒也同樣都有潛伏期,無症狀感染者也具有高傳染力。新冠病毒感染潛伏期為2至12天(平均7天),然而HPV潛伏期更長,一般為三星期到八個月,更可能達10年以上。由於多數受感染後無明顯症狀或不適,導致許多人被感染後渾然不知,更將HPV傳染給重要的另一半,如自身免疫力低落,再加上持續重複感染,也可能於日後引發相關疾病與癌症。 相似3:男女都有風險預防一樣重要現階段多數專家認為新型冠狀病毒的傳播,以直接接觸帶有病毒的分泌物或飛沫傳染為主;而HPV的傳染則與行為模式有關,最常見的傳染途徑為性行為,感染機率與性行為次數及對象數成正比;此外,也可能透過接觸皮膚傷口、黏膜或體液而感染。其中,最需注意的是若外部生殖器接觸帶有HPV附著的公共設施,也可能造成感染,包含公共浴池、溫泉、游泳池等場域。不是女性、或是性生活較複雜的族群才有可能感染HPV,即使是固定性伴侶,甚至未發生過性行為,皆有可能感染。因此兩性共同預防,更能保護自己與另一半。 許世典呼籲,相較現階段新冠病毒僅能以戴口罩、勤洗手等「被動防護」,面對HPV病毒,更能「主動出擊」接種疫苗以提高防禦力,且保護力可達10年以上。 延伸閱讀: 性行為不是感染菜花唯一途徑! 這些地方也藏病毒 感染HPV病毒非女性專利! 男性3種癌多由「性」引起 
-
2020-06-01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台灣部署超前WHO 頂尖期刊證實戴口罩是正解
今天開始口罩除了實名制,也可以回歸自由市場購買機制。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今舉行第17次疫情說明會,院長詹長權說,世衛一開始不強調戴口罩,但最近刊登於頂尖期刊的論文顯示,戴口罩確實有助防止口鼻呼出微小氣膠導致傳染,台灣模式中非常重要的象徵就是口罩。詹長權表示,這十七周以來,台大公衛學院根據科學和公衛專業不斷分析國際疫情並提出建議,是全世界第一個呼籲世界衛生組織(WHO)宣布新冠肺炎進入全球大流行的學術團體。他說,台大公衛在3月9日就呼籲,當時已經有一百多個國家發生疫情,死亡率3.4%,符合全球大流行的規模。三天後,台灣時間3月12日凌晨兩點,世衛組織就宣告了,表示疫情非單一國家問題,全球警覺性都提高。台灣無法置外於國際疫情,這就是為什麼台大公衛堅持每周都要分析國際疫情,以重要學術機構的身分來提出呼籲。詹長權表示,疫情一開始,台灣對於口罩怎麼戴,就有很多討論,台灣模式很成功建立人民有秩序、便於取得口罩的路徑,6月開始在口罩量夠多的前提下,逐漸解除購買限制。詹長權表示,世衛組織一開始不強調戴口罩,因為當時強調是飛沫傳染, 所以主要指引都是勤洗手和保持社交距離。最近國際頂尖期刊《科學》雜誌論文顯示,上述理論主要是根據1930年只能測量大顆粒飛沫的結果,但當時沒有測量微小顆粒的設備,忽略了人們口鼻可以呼出更小氣膠導致呼吸道傳播的風險。詹長權強調,2公尺社交距離、勤洗手、戴口罩,是目前作為感控新冠肺炎的公衛指引。過去口罩供應量不足時,政府宣導的使用時機有三個,包括有呼吸道症狀、慢性病患、看病或陪病者。但現在對新冠肺炎的科學基礎有更多認識,已知無症狀者也有可能帶有病毒並且傳染。因此,現在最新的建議是:「無法維持社交距離的擁擠環境,不論室內室外都要戴口罩,其他地方想戴就戴,隨時都戴,保護別人也保護自己。」
-
2020-05-14 科別.兒科
家長憂疫情延遲幼兒疫苗接種 醫:暴露感染其他傳染病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部分家長為減少出入醫療院所,延遲幼兒疫苗接種時程,嘉義市衛生局統計,五合一疫苗、麻疹及A型肝炎等第1劑接種率降低,醫院臨床觀察近3成嬰兒未按時施打預防針,憂心嬰兒暴露感染其他傳染病風險,呼籲家長應按時帶孩子接種,才能有完整保護力。嘉義市衛生局指出,1歲以下幼兒常規疫苗,包括B型肝炎第2劑及五合一疫苗第3劑,接種率正常,但五合一疫苗第1劑,及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第1劑、A型肝炎第1劑,疫苗接種率降低近1成,衛生所已透過電話、明信片催注。嘉義基督教醫院兒童醫學部主任周信旭指出,疫情期間小嬰兒沒有口罩可戴,臨床約有近3成家長,未帶嬰兒到院注射預防針,但這樣可能顧此失彼,建議可使用嬰幼兒防護面罩,減少飛沫傳染。嘉義市衛生局表示,嬰幼兒對疾病抵抗力較差,免疫防護機轉尚未成熟,打完疫苗後至少需要2至4週才會逐漸形成保護力,若延遲施打、感染機率增加,因此按時接種相當重要。像是最近天氣炎熱,是日本腦炎好發季節,日本腦炎是透過蚊蟲叮咬傳染,家長不可不慎。衛生局指出,嬰兒出生至滿2歲3個月,因施打疫苗時間密集,家長比較不容易忘記,但滿5歲至入國小前則易忽略,家長若憂心醫院環境,亦可改至東西區衛生所接種,衛生所也增設兒童閱讀空間,讓孩子等待打疫苗時,減少緊張不安氣氛。衛生所開放預防接種的時間,每周一三五上午8點30分至11點30分,今(14)日晚間5點至8點,東區衛生所加開星光夜診,民眾可多加利用。
-
2020-05-13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酒精、漂白水、次氯酸水 當個防疫達人 了解怎麼用?
新冠肺炎疫情趨緩,現在國內最熱門問句除「嘉玲(+0)會來嗎?」近日「次氯酸水能擦在皮膚上嗎?」成為最夯話題。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昨日在例行記者會特地說明,唯有醫材級次氯酸水可使用於人體。熟悉漂白水、酒精及次氯酸水等消毒利器,才能成為防疫達人。清潔與消毒是有效減少感染源的方式之一,消毒與病毒外套膜(envelop)有關。長庚醫院臨床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說,有外套膜病毒容易被消毒產品殺死,新冠病毒就是一支具外套膜病毒,只要使用正確濃度的漂白水、酒精及次氯酸水,就能有效消滅新冠病毒。非醫材級次氯酸水 勿用於人體次氯酸水可分為領有醫療器材許可證的醫材級產品及一般非醫材級產品,陳時中強調,唯有經過醫療器材審查程序、取得醫療器材許可證的次氯酸水才能用於人體或傷口處理;目前市面上的非醫材級次氯酸水,主要用於環境清潔,要避免使用在人體。次氯酸水在我國可作為「食品用洗潔劑」,僅用於清洗食品容器、包裝等食品接觸面,並非我國准用食品添加物,不可以飲用。顏宗海提醒,使用次氯酸水消毒食器後,須再經飲用水充分清洗、加熱或其他適當處理,將最終食品殘留濃度降到最低。此外,由於次氯酸水穩定性差,保存期限不長,久放會失去效果,照光容易分解,存放時要保存在不透光容器,且應放置於兒童接觸不到的地方,以免有誤食風險。不方便洗手 才使用酒精新冠肺炎病毒傳播方式分為飛沫傳染及接觸傳染,前者可以透過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切斷傳播鏈,後者就需要透過維持手部衛生降低感染風險。顏宗海表示,外出用餐前,若不方便洗手時,可使用濃度75%酒精,但提醒民眾應以肥皂洗手為主,才是正確防疫方法。因為酒精是易燃物,使用酒精時,須限制在小範圍表面積的消毒,且只能使用在通風良好處,以避免燃燒;酒精在長期和重複使用後,也可能對橡膠或部分塑膠造成褪色、膨脹、硬化和破裂。漂白水刺激皮膚 使用小心漂白水也是常見的環境消毒水,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說,1000ppm消毒水泡製方法,是以10公升清水(約1250c.c.寶特瓶裝8瓶水)與200c.c.漂白水(約免洗湯匙10匙),攪拌均勻後即可使用,擦拭地板、桌面、把手等各處,就可以把環境細菌與病毒大量消除。因為漂白水會刺激黏膜、皮膚和呼吸道,且會在光或熱下分解,並容易與其他化學物質起反應,因此使用漂白水必須小心。顏宗海提醒,配製或使用稀釋漂白水,應在通風良好處,使用口罩、橡膠手套和防水圍裙,最好也使用護目鏡保護眼睛,以避免被噴濺到。不具孔隙表面 可採擦拭消毒針對不具孔隙的表面,可以採擦拭消毒,建議接觸時間超過10分鐘,在消毒擦拭之前,應將表面的有機物清除乾淨,例如:分泌液、黏液、嘔吐物、排泄物、血液和其他體液,可以使漂白水充分作用;若以浸泡消毒,建議應超過30分鐘,未使用的稀釋漂白水,在24小時之後應丟棄。
-
2020-05-12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游泳池湧入百名公嬤 疫病威脅大?醫師:現階段免煩惱
我國現階段新冠肺炎社區感染風險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倡防疫新生活,在完善個人衛生防護的前提下,可維持正常活動。不過,游泳難以維持社交距離更無法戴口罩,有讀者反映近日天熱、泳客增加,台北市就有泳池在公益時段湧入百名阿公阿嬤,其餘時段也可能同時高達70、80人同處池內,不知水中遭病毒感染的威脅有多高。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感染科主治醫師王任賢表示,游泳池水除有含氯成分有助降低病毒與細菌活性,加上病毒與細菌會被大量水加以稀釋,即使泳客不慎在吸氣吐氣間將帶有細菌病毒的水吞下,那口水也並非經過呼吸道,而是經過食道進到胃裡頭,因此理論上感染風險極低,過去在流感與感冒盛行季節,也從未建議民眾少下水,或傳出在泳池群聚感染呼吸道症狀的情形,民眾無須過度擔憂。振興醫院感染科主任李明政表示,游泳池水加入次氯酸鈉與類似漂白水等成分,多數病毒會因此降低與失去活性,因此理論上,比起在游泳池水中,在陸上接觸到病毒而遭感染的機會反而較高。美國疾病管制中心(CDC)於官網發布資訊指,目前沒有證據顯示新冠肺炎病毒會透過游泳池水、熱水池水、水療池水、或遊樂區池水傳播。這些設施正確執行維護與消毒工作,應可使水中病毒失去活性。王任賢認為,國內近一個月來沒有本土的新冠肺炎確診病例,顯示社區感染風險極低,所有社會活動均可回歸過去正常的情形。不過,台灣本土雖守住新冠肺炎疫情,難料日後邊境管制放寬後,境外病毒是否可能再次侵襲國內社區,因此相關防疫措施仍要隨著疫情調整。王任賢表示,室外游泳池傳染病毒風險不高,但室內游泳池屬密閉空間,可能需要視疫情調整防疫策略,如適度管制人流。李明政也提到,可依據泳池大小,在人與人之間能保持一公尺以上距離的前提下,計算適當管制人數,以降低近距離造成的飛沫傳染風險。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回應,水域活動相關業者應首重清潔消毒措施,執行實名制、人數控管、加強環境場所消毒水質監測等防疫作為,並照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指示,以維持室內百人以下、戶外五百人以下等相關規定。民眾進到泳池應盡量不交談、維持社交距離,咳嗽或身體不適者應避免至相關場域。
-
2020-05-12 名人.林靜芸
林靜芸/老人需防各種肺炎 3個習慣教保命
林董70歲,還沒退休,白天上班,晚上應酬,過著忙碌的生活。林董商場的朋友很多,他們人生提早退場的原因不外是癌症、心肌梗塞或是中風。林董每年體檢,很驕傲自己除了感冒以外,沒有大毛病。所以今年過年前公司忘年會上,林董喝得很高興,回家倒頭便睡,應該是著了涼,隔天打噴嚏,流鼻涕,林董沒當一回事,晚上繼續跑攤。十天之後林董發燒,食慾不振,跑去掛急診,醫師診斷他得了細菌性肺炎。不幸的是,他感染的細菌有抗藥性很難治療;林董併發多重器官衰竭,二星期後往生。新冠病毒(武漢肺炎)肆虐,老人的致死率較高。各個國家無不呼籲老人自我隔離,很多民眾以為老人只需特別防範武漢肺炎。根據衛福部台灣十大死因統計,肺炎的排名持續往前移動,民國107年肺炎已經是第四大死因。老人由於免疫力差,感染肺炎後症狀常較晚出現;如果平時身體健康就在臨界點,加上多重用藥等等問題,肺炎容易導致死亡。所以,老人想保命需預防肺炎。老人感冒容易變成肺炎,老人避免感冒需注意生活作息,睡眠,心情,運動,飲食等等大家熟知的道理。根據耳鼻喉科的研究,鼻腔和胸腔內部有好幾百萬類似船槳般的徵細纖毛,以非常協調的擺動將飛沫(病毒、細菌、毒物)等往後送到喉嚨,吞到胃中分解破壞。這個動作可以保護下呼吸道免受感染。如果纖毛的活動降低,飛沫在上呼吸道停留時間變長,致病原濃度增加,往下呼吸道移動的機會增高,感冒就可能發展成肺炎。纖毛的活動受許多因素影響,老人最該注意的是溫度及濕度。太冷或太熱纖毛運動變差,所以老人清晨外出運動或是季節變天,除了身體保暖以外,最好戴口罩,保暖上呼吸道。武漢肺炎疫情當前,民眾勤戴口罩,健保局的統計,因感冒至診所求診的人次減少20-30%,戴口罩除了預防飛沫傳染,還能保持口腔的濕度與溫度,很值得向大家推薦。老人怕頻尿上厠所,出門不敢多喝水,呼吸道濕度降低,也會影響纖毛活動力。為了健康,即使出門仍應該持續喝水,保持體內水分 ,夜間若開空調,也要注意濕度。人過了40歲,咽喉肌肉退化容易嗆到。正常狀況鼻腔進來的空氣通往氣管,嘴巴進來的食物通往食道,二者進入咽喉,吞嚥的瞬間,咽喉上升,會厭軟骨蓋下,氣道關閉,食物往後走向食道。如果吞嚥動作沒有如此順暢完成,口水或食物進入氣道,就會嗆到。根據研究,老人的肺炎容易致命與嗆咳有關。加上年紀大吞嚥障礙,口腔內的細菌食物,包括牙周病的病原,假牙的污垢等等,可能被吸到肺部。這種細菌性肺炎毒性很大,困難治療,因而老人需要防嗆,平常需練習吞嚥肌肉群。最簡單是常發KA、 TA、 PA的音。也可以平躺床上,肩膀不動,作抬頭看腳趾的頸部肌肉運動,也都是日常可作的小訓練。
-
2020-05-11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研究證實:新冠病毒可從眼睛入侵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School)最新研究發現,新冠病毒帶有一種感染後會連結細胞的蛋白質,能進入人們的眼中;新冠病毒可入侵人體中名為ACE2的細胞膜受體,而這些細胞融容易進入人的呼吸道或肺部。由於人眼能主動製造ACE2,故容易成為冠狀病毒攻擊的目標,若眼睛沾染到帶有新冠病毒患者的飛沫也會遭到感染,這也能解釋為何有些新冠肺炎的患者會出現結膜炎的症狀,因為除了飛沫眼淚也能成為病毒的傳染媒介。該研究團隊由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眼科部醫師周玲麗(Lingli Zhou,音譯)所主導,他們對照並分析十名非死於新冠肺炎的死者眼睛中, ACE2的擴張程度,得知若人體內ACE2細胞較多也會承載較多的病毒。此外,該研究團隊也分析人體另一種可以和病毒結合的蛋白TMPRSS2發現,ACE2和TMPRSS2若存在同一個細胞中,病毒就能有效率的進行複製;周玲麗與其他研究同仁都認為,這些研究證實眼球表面的細胞包含結膜都能感染新冠病毒,也成為病毒的另一種傳染途徑。研究報告也指出,雖然病毒主要的傳染途徑仍以口鼻產生的飛沫為主,但新冠肺炎的患者中出現結膜炎症狀的人約有30%,科學家也證實眼睛絕對能感染新冠病毒;同時,研究人員也解釋,病毒可能經由患者的呼吸道擴散到眼睛,成為新冠肺炎的第二種併發症。周玲麗也表示:「這項研究顯示防疫的過程中,除了以口罩遮住口鼻,眼睛的保護也相當重要」;但其實今年1月疫情最初在中國武漢爆發時,就有醫師警告新冠病毒會感染眼睛,目前前線的醫護人員都盡可能配戴口罩和護目鏡,但民眾要做到同等級的防護可能相對困難。
-
2020-05-0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1998年腸病毒大流行 醫師揭當年防疫關鍵
台灣在1998年曾爆發腸病毒大流行,台大醫院小兒部教授張鑾英今天回憶當年防疫過程表示,雖推廣勤洗手,但個案數並未明顯降低,後來發現急性期隔離飛沫更重要,並強調口罩與勤洗手雙管齊下,效果才好。科技部今天舉行「生命科學」領域最具影響力研究專書記者會,其中一本推薦專書為「腸病毒71型的台灣經驗:從流行病學及臨床到基礎科學的新視野」,共同作者有25人。內容涵蓋台灣過去20幾年在腸病毒71型感染症的監測與防治經驗,並探討流行病學與傳染、致病機轉的分析、藥物治療與預防的研發策略等。台灣於1998年曾經無預警爆發腸病毒71型大流行,當時全台400多人併發重症,最後78名兒童不幸死亡。身為該書作者之一的台大醫院小兒部感染科主治醫師、台大醫院小兒部教授張鑾英今天出席記者會時表示,當時的社會恐慌氛圍跟今年疫情很像,她每天回家也都要先更衣、盥洗才敢抱小孩。張鑾英提到,1998年時曾倡導勤洗手,卻發現案例數沒有減緩,經過研究才發現,腸病毒急性期的關鍵傳染途徑其實是飛沫傳染,因此,防疫措施就有調整,尤其是腸病毒71型流行時,必須要隔離病患、宣導戴口罩。後來就有隔離措施,像是1班在一週內有2名以上學生經醫師診斷為腸病毒感染,全班就停課7日。張鑾英表示,從當年病例數量也可以看到隔離的效果,病例數在5、6月達到高峰,後來7月學生開始放暑假、群聚機會減少,病例數就少很多,後來9月、10月開學後才有一個次高峰出現。張鑾英解釋,勤洗手雖然重要,但皮膚有角質層保護,細菌、病毒並不會直接進入皮膚裡,手髒的話,不去摸臉就沒事。飛沫傳染不同,如果不戴口罩,講話飛沫可能會直接噴到眼睛與口鼻,病毒會直接穿透黏膜、進入身體。新冠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在全球大流行,張鑾英說,這次疫情屬於呼吸道感染,更需要隔離飛沫,口罩與勤洗手雙管齊下,效果自然更好。張鑾英提到,目前台灣腸病毒重症數已經獲得控制,但是其他國家還是有流行,目前腸病毒疫苗已經進行到第三期臨床試驗,希望加速藥物研發,可以幫到更多人。
-
2020-05-07 科別.感染科
基隆男染漢他病毒 抓到疑似病源鼠
疾管署公布國內新增1例基隆男感染漢他病毒出血熱病例,是今年第4例及北部首例。基隆市府在患者工作餐廳200公尺內消毒,也抓到疑似染疫病源鼠送驗,研判是透過接觸性飛沫傳染,但不會人傳人,請民眾不用緊張。衛福部疾管署前晚公布國內新增1例漢他病毒出血熱病例,為今年第4例,是北部一名在餐廳工作的40多歲男性,為今年北部首例,個案在4月10日起出現發燒、腹瀉、全身痠痛等症狀就醫,因症狀未改善,4月11日收治住院並通報。第一次採檢結果無法確認,4月27日再採檢,前日確診。基隆市衛生局證實個案在基隆,並指漢他病毒確診病例多數為男性,年齡層以40歲以上較多,巿場、夜市之住民及工作人員為感染漢他病毒之高危險群,業者應加強環境清潔。衛生局長吳澤誠說,傳染途徑主要是飛沫傳染,基本上不會人傳人,環境的清潔和消毒很重要,尤其有食物的地方,不要再讓老鼠有蓄積的機會。不管是夜市、市場、餐廳都要做好環境的消毒,患者周邊200公尺都已做好環境清潔和消毒工作。吳澤誠表示,這起個案老鼠並沒有咬到人,是透過接觸性的飛沫傳染,老鼠的分泌物、體液能透過環境的飛沫傳染,已抓到老鼠送檢驗解剖,測量老鼠的病毒率。
-
2020-05-06 科別.呼吸胸腔
流感併發重症恐致死 預防6方法告訴你
新聞報導:「本季流感重症近千人創五年新高!」一旦發生流感,若未及時接受治療,可能引起各種併發症,不可不慎!最常見為肺炎、中耳炎、腦膜炎、器官衰竭等,更嚴重的話,甚至須要進入加護病房進行插管治療,尤其是高危險群(六十五歲以上長者、嬰幼兒、慢性病患者、心血管疾病患者、免疫功能不全者)出現嚴重重症機率高,更應該少出入公眾場所,小心謹慎面對季節流感。久病不癒,不可忽視的併發症流感併發重症的機率較高,若是症狀持續了兩週,還是沒有好轉的跡象,就要小心病毒是否擴散到其他呼吸器官,造成感染,引發併發症。一旦發生併發症,治療會更加棘手,且有一定的死亡率,需要特別注意。◆鼻竇炎:化膿性鼻涕、發高燒、鼻塞、頭痛。當鼻炎(鼻涕、流鼻涕、鼻塞)的症狀超過十天,不僅沒有好轉,還出現黃綠色的濃稠鼻涕、嗅覺改變,再加上三十九度的高燒,甚至頭痛的情形,多半是原本的感冒病毒感染後,細菌造成二度感染的「急性鼻竇炎」了。◆支氣管炎:久咳、咳出濃黃痰、發燒、呼吸喘感冒若久久不癒,反覆咳嗽,還感覺胸骨後方有刺痛感,到底怎麼回事?當咳出的痰變得厚重、濃黃,再加上發燒、呼吸有喘鳴的現象,就要提高警覺,盡快就醫照X光診斷是否為支氣管炎了。◆中耳炎:耳鳴、高燒不退、耳朵疼痛中耳炎是因為病毒從鼻腔或咽喉,經由歐氏管進入中耳腔,造成中耳的感染。耳朵內有阻塞感,甚至出現聽不見的情況,也會引起耳朵疼痛、耳膜紅腫,還可能合併發燒、全身疲倦、頭痛等症狀。◆肺炎:高燒不退、咳嗽加劇、呼吸急促、痰液帶血絲因為細菌或病毒引起的肺部發炎,主要是肺泡受到影響,常見的症狀包括高燒不退、呼吸急促、呼吸困難、有痰的咳嗽、胸痛。肺炎往往是根據症狀以及醫生聽診,評估是否有異音來判斷,再加上胸部X光,查看是否有浸潤的現象。若確診為肺炎後,就必須使用抗生素進行治療,病情嚴重的話,就需要住院治療了。◆心肌炎:心搏過速、胸痛、心悸、昏厥、氣喘心臟肌肉受到病毒、細菌、毒素等侵犯,或自身免疫反應引起,導致心臟肌肉發炎甚至壞死,臨床症狀多變,從沒有症狀到猝死都有可能。較常見的症狀,包含沒有原因的心跳加快、腹痛或嘔吐等腸胃道症狀;其他症狀諸如:胸痛、心悸、氣喘、發燒、心雜音等。一開始症狀不明顯,初期類似感冒或腸胃炎,看似輕微的感冒或腸胃炎,卻可能演變成致命性的心肌炎。防堵疾病破口,預防小秘訣告訴你當有人罹患流感時,若沒有良好的防護配套措施,病毒便會隨著感染者的活動範圍持續往外擴散,造成另一波疫情。病毒的傳染途徑,主要透過感染者咳嗽或打噴嚏時產生的飛沫,將病毒散播給周圍,甚至是三米之外的其他人,當空氣不流通的密閉空間,更容易造成傳染。由於流感病毒可以短暫存活在物體表面,所以也可能透過接觸進行傳播,最常見的是手接觸到物體表面上的黏液,再觸碰自己的口、鼻或眼睛而感染。想要預防不小心被感染的情況,平時就要注意自身衛生習慣,多洗手、出入人多密閉的公共場合時,就要戴口罩,避免被傳染;當早晚溫差變化大時,就要注意穿著、充分休息,身體太累就會導致抵抗力降低,難以抵禦病毒的侵襲;均衡飲食也是老生常談,卻很少人真正做到。流行病毒預防6方法1.戴牢口罩:在密閉空間必戴,防止人與人之間的飛沫傳染。2.掩住口鼻:打噴嚏時,以手帕或衣袖遮掩口鼻,避免飛沫傳染。3.勤加洗手:濕洗手一分鐘,乾洗手三十秒,降低接觸傳染機率。4.不亂碰觸:雙手不碰眼口鼻,避免接觸感染。5.避免擁擠:減少去人潮擁擠的室內場所。6.良好作息:睡眠充足、多運動、均衡飲食,增加免疫力。 (本文摘自博思智庫《超強心肺免疫力:養心淨肺抗病排毒》)書籍簡介功能醫學權威醫師、營養師聯手進駐你家,提供強健心肺功能的營養飲食與生活提案!★呼吸道門戶,竟成萬病之源? ──隱形殺手躲在呼吸道源頭,防堵自淨,減少百病威脅……。☆過勞世代,心室顫動高猝死? ──補血顧氣,遠離冠心症、中風、心衰竭、心肌梗塞、自體免疫疾病……。★呼吸困難,原來是肺發火!──避免肺阻塞、肺纖維化、肺氣腫……。
-
2020-05-02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婦人搭火車不戴口罩列車長勸導兩次 屏縣衛生局開罰5千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布,從4月4日起民眾搭乘大眾運輸工具,都要戴口罩,若勸導不聽,可依法開罰處3千元到1萬5千元不等。屏東縣一名婦人在4月18日搭區間車時,未依規定戴口罩,且經列車長勸導2次仍不配合,列車長依規定拒絕運送並向鐵路警察局舉發。屏東縣衛生局依傳染病防治法裁罰5千元,也是屏東縣首例因搭乘大眾交通運輸工具未配戴口罩開罰。屏東縣政府衛生局指出,今年4月18日,一名婦人搭乘台鐵3212次區間車,從潮州站搭乘,這名婦人進火車站時,未戴口罩,經勸導後戴上口罩,未料搭上火車後,婦人又將口罩拿下,列車長再度提醒,經列車長兩次勸導,婦人不配合,列車長依規定舉發。衛生局指出,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布,從4月4日起民眾搭乘捷運、火車、高鐵等大眾交通工具,都要戴上口罩,若勸導不聽,可處3千元至1萬5千元罰鍰;如果搗亂,則以社會秩序維護法給予處分。交通部也在4月15日公告為防治控制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所需,搭乘海、空運航班、高速鐵路、臺鐵、捷運、國道及公路客運、計程車及市區公車,應佩戴口罩,未佩戴口罩者,不得搭乘。 衛生局呼籲,大眾交通運輸因為空間狹窄、有限的通風環境可能導致乘客之間感染,搭乘大眾交通運輸工具應全程佩戴口罩,且避免在車上吃東西,以免有飛沫傳染的可能。疫情期間,民眾應配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及縣府防疫政策,為降低群聚感染風險,搭乘大眾交通運輸旅客均應全程佩戴口罩,以保護自己與他人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