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07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搜尋
飛沫傳染
共找到
185
筆 文章
-
-
2021-06-0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新研究:吸菸吸毒 感染新冠機率大
根據「物質濫用期刊」最新研究指出,與一般人相較,有物質濫用問題的人更容易罹患新冠肺炎。新冠肺炎病毒主要透過飛沫傳染,而許多物質使用者都是透過吸食的方式將物質攝入體內,像大麻或安非他命都可以透過吸食器攝入。因此他們在使用物質當下,常會共用器械,如此手口、飛沫接觸,便大幅提升感染的機率。尤其物質使用者常群聚的地點並非一般住所,無法供應乾淨的清水及肥皂等消毒必備物資,進而延長了病毒在體表停留的時間,且因為空間密閉,又增加了呼吸道疾病的感染風險。根據研究,感染新冠肺炎的物質使用者中,約65%都有吸菸習慣,扣除吸菸會引發的肺部疾病外,吞雲吐霧時就得將口罩取下,因此即便不是物質濫用的人,光是吸菸就會提升新冠肺炎的染病率。建議有吸菸的民眾可求助戒菸門診,戒除菸癮,也可降低新冠肺炎的感染機率。其他物質使用者也應戒除物質使用,才是上策。尤其自新冠肺炎爆發後,人的生活環境與日常習慣逐漸產生位移,無論是生活壓力變大、經濟發展下滑、人與人的距離變遠等,都不自覺地成為生活的煩惱。「物質濫用期刊」研究,物質使用者對於疫情帶來的變化更為敏感,感受到的壓力更大,相對也會因此加強物質使用,因為當疫情未見趨緩,環境無法回到疫情前生活,物質需求量便會更快速增加,加強了上癮的可能,「毒害」只會增不會減。新冠肺炎疫情仍嚴峻,愈來愈多人克服不了心理壓力,選擇使用各類物質暫時逃離現實。但心情的調適終究不能仰賴外在,唯有靠自身的努力才有辦法正常生活。多運動、睡眠充足、調整呼吸,在家可進行瑜伽和冥想,都是能夠舒緩身心的好方法。
-
2021-06-07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防疫護目鏡、面罩該如何消毒?專家提醒注意事項
●護目鏡使用後先清潔,減少鏡面有機物附著,再進行消毒●塑料材質面罩避免高溫,不可使用熱水清洗●用後收納以夾鏈袋或以防塵布包起來,避免鏡面刮痕磨損疫情持續升溫,全台三級警戒,民眾積極執行防疫措施,不僅居家上班上課,更減少外出,但一定要出門上班、採買物品或就醫時,必戴口罩外,也有愈來愈多的人會戴上防疫護目鏡或面罩,避免染疫上身。宜家居家護理所執行長、護理師李姉穎提醒,護目鏡及面罩使用後,一定要確實做好清潔與消毒工作。李姉穎表示,戴護目鏡可以保護眼睛,根據不同環境的需求,具有防護飛沫等液體噴濺、防光害、防塵等效用。市售護目鏡所使用的材質,99%是PC(聚碳酸酯)塑料材質,透光性佳,也是光學眼鏡、顯微鏡、手機殼、運動水壺等所使用的材質,且還具有彈性好、耐衝擊、防紫外線等特性,使用上無毒性。護目鏡可用中性酵素護目鏡使用後,如何清潔與消毒?李姉穎指出,消毒的第一步先清潔,以減少鏡面有機物的附著,再進行消毒。建議可使用中性酵素噴灑在護目鏡上,停留20分鐘,待唾液溶解、蛋白質分解後,再用清水清洗,之後以布壓乾;或是使用中性清潔劑清洗後,再噴75%的酒精消毒,最後將護目鏡放置於通風陰涼處風乾,再以夾鏈袋收納或以防塵布包起來,可避免鏡面有刮痕磨損。面罩則多使用較軟的PET(聚對苯二甲酸乙酯)及PU(聚氨酯)兩種塑料材質,使用的壽命比護目鏡短,其中PET塑料常用於礦泉水瓶、飲料瓶、食用油瓶等。李姉穎說,PET及PU材質的面罩清潔,只能使用中性清潔劑清洗,再以75%酒精消毒,最後讓它自然風乾,再適當收納。陽光直射易老化李姉穎提醒,不論是PC材質的護目鏡或是PET及PU材質的面罩,都屬塑料材質,皆要避免接觸高溫,不可使用熱水加溫清洗,也勿放置於陽光直射的地方,以免護目鏡或面罩發生塑膠老化、破損的現象。護目鏡&面罩清消注意事項1清洗時盡可能選擇中性洗劑,避免酸性或鹼性洗劑侵蝕塑膠。2護目鏡、面罩清洗完的消毒,應避免使用紫外線殺菌,自然風乾即可,以免塑膠老化。3塑膠製品勿直接日照與置放於高溫處。4清洗時勿用力刷洗,若有刮傷或磨損應更換,以免刮痕處藏汙納垢、孳生細菌。5護目鏡及面罩可從辨識顏色變化,來判斷是否發生老化,若老化應更換。
-
2021-06-01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無法居家上班?5大族群通勤防疫攻略,機車族也要注意消毒!
武漢肺炎(新冠肺炎)在台灣爆發,各地疫情警戒提升至三級,不少民眾改在家上班,不過也還是有必須出門上班的族群,心理壓力非常龐大,深怕一個不小心染疫上身,通勤族在上班期間該如何做好防疫?醫師整理出可能風險提供參考! 防疫觀念提升至最高:身旁人、物可能已染疫! 義大醫院家庭暨社區醫學部預防醫學科主任洪暐傑醫師表示,現在台灣疫情升溫,情況已不像從前在捷運戴著口罩就好,除了室內外都應戴上口罩外,建議民眾將防疫觀念提升到最高,視旁人都可能帶有病毒、身旁的物品、環境都有病毒存在,如此雖然壓力較大,但是更有助於避免各種風險。 洪暐傑醫師指出,若在通勤中遇到有人口罩沒戴或是沒戴好,若該為染疫者,自己又沒戴好口罩,就可能身陷飛沫傳染的風險中。而若此人衛生觀念不佳、到處亂摸,任何物品都有可能有接觸傳染的風險存在。因此提醒民眾,現在防疫務必要戴好口罩,將口罩緊密貼合臉部、遮住口鼻,也避免任何的物品接觸,接觸後務必確實洗手、消毒,尤其是在碰到臉部之前。 上班、通勤防疫要注意什麼? 上班族的通勤方式主要可分成走路、租用單車、騎車、開車、大眾運輸交通工具等5種。洪暐傑醫師提醒,不論是以何種方式通勤,都應留意相關防疫細節。 走路:走在路上一樣會有飛沫傳染的風險,應保持社交距離,更要遠離沒戴口罩的民眾。 租借單車:公共單車現階段能避免則盡量避免,若要使用也應些以酒精進行噴灑消毒,並確實戴好口罩。使用悠遊卡的時候盡量避免貼上機器,以不接觸的方式刷卡。 機車:機車族要多加留意加強消毒,特別是把手。許多人認為騎自己的車不要緊,但其實不論將車停在何處,都有可能曾有人移動自己的車輛、坐在上面等任何接觸,也可能有打噴嚏噴濺在機車上的可能,消毒工作格外重要。而在停等紅綠燈時,若情況允許,也可以盡可能保持社交安全距離。使用機車後應記得手部消毒。 開車:開車族多停在公司停車場,若有接觸過電梯按鈕等其他設備,應先確實消毒手部,避免病毒帶上方向盤。若是有其他人同行,應確實佩戴好口罩,以防同路人可能為染疫者。 大眾運輸交通工具:大眾運輸交通工具應留意各處都可能藏有病毒,包括了悠遊卡機器,或是把手、椅子、欄杆、牆壁等車廂設備,以及手扶梯、等候椅等車站設備,或是公共廁所的手把、馬桶等。建議盡可能避免不必要觸碰,悠遊卡可保持距離刷卡,勿倚靠欄杆等設備,使用把手、椅子、廁所設備前可先進行酒精消毒,使用後確實進行手部消毒。進公司一樣不能鬆懈,3大防疫死角要注意! 洪暐傑醫師提醒,通勤族上下班的過程僅是防疫的其中一部份,進入公司後一樣不可鬆懈。包括電梯按鈕或任何把手等公共設備,或是門禁管制機器、打卡鐘、咖啡機、飲水機等公司設備,以及電梯、交誼廳、餐廳、廁所、抽菸區等公共區域,都可能藏有病毒的風險,雖現在三級警戒之下室內外都必須戴上口罩,但怕的是未確實遵守規定者及可能的接觸傳染。提醒民眾即便進入公司,口罩還是得戴好,並勤洗手,做好消毒工作。 《延伸閱讀》 .悠遊卡別貼著機器刷!醫指捷運、公車易忽略防疫4大地雷! .防疫叫外送安全嗎?要注意什麼?重症醫:留意4風險,慎防接觸傳染!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1-05-31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外送、上廁所小心病毒 8大感染途徑防疫措施一次看
台灣本土疫情嚴峻,確診從原先的個位數攀升至破百位,疫情何時終結無人知曉,我們現階段只能靠自我防疫措施自保了。在這疫情圍繞的公共場合中僅戴好口罩、勤洗手就能防護病毒的入侵嗎?而病毒又是怎麼樣透過公共空間傳染的呢?!相信這是很多人的疑問! 以下整理出了目前「新冠病毒COVID-19」容易傳染的途徑及風險:1、食品容器、包裝目前雖尚未證實接觸食品包裝或容器會導致感染 COVID-19,但食品容器及包裝仍是增加傳染風險的途徑,目前許多餐廳及小吃都已提供非接觸式販賣及外送,不開放內用僅開放外帶,以減少傳播風險。建議防疫措施:先使用肥皂洗手至少20秒,再將外帶的食物放到乾淨的食物餐具後,將外帶的食物容器丟棄前記得先清潔並消毒所有容器後,再進行洗手再進食。2、雜貨店、大賣場、菜市場COVID-19 病毒可能會殘留在由病毒感染者處理過的水果或蔬菜上,我們很有可能不知情因此而接觸誤食。建議防疫措施:先將手洗淨再使用食物刷具或是蔬果清潔液稍微將蔬果清洗一下再食用;經常重複帶去賣場的購物袋也要記得使用消毒濕巾或酒精噴霧清潔,如果是布袋的話可以使用洗衣機或是烘乾機清洗。3、居家環境定期清潔家內經常接觸的表面區塊,例如:門把、桌面、電燈開關、馬桶、水龍頭手把等,這些地方會讓病毒停留在上面數小時甚至數天都有可能。建議防疫措施:每天回家只要接觸過這些地方,就要立即使用酒精噴霧消毒,避免病毒寄存在家裡好幾天。4、飲用水雖目前也尚未證實出水是疫情傳染媒介,但水是人類必需品,應當過濾再飲用。建議防疫措施:需將飲水機定期清潔消毒,水質也應進行過濾再飲用。5、人與人的交流距離最近很常看到人與人的連結話題,是的!在這疫情敏感期間,人與人之間應當保持安全的社交距離, COVID-19 病毒是會藉由談話中的口水飛沫傳染的,對談時應當保持安全距離避免相互感染。建議防疫措施: 與人溝通或接觸盡量保持在 1.5 公尺的範圍,以降低因溝通飛沫傳染的風險。6、寵物先前有報導說有些寵物包括貓、狗在與有確診的病患密切接觸後感染了 COVID-19 病毒,但動物並不會有生病的症狀,但卻是傳染的途徑之一。建議防疫措施:在這疫情敏感期間,應該與家中寵物保持安全 1.5 公尺的距離,盡可能將寵物放在家裡避免外出於公共場合中。7、游泳池、溫泉、水上活動在有水面的公共場合,很多人會忘記也應當保持適當的社交距離 1.5 公尺,這很容易會造成防疫漏洞,我們應該也要保持安全距離起來水面上時也應當戴口罩。建議防疫措施:疫情期間建議還是不要到水面公共設施,因在水中的活動是很難做到防疫措施的,即使到了水上活動也應做好安全距離以及戴好口罩。8、糞便、尿液、其他液體目前除了呼吸道飛沫是引起 COVID-19 病毒傳播的主要來源,過去也在一些感染了新冠肺炎 COVID-19 患者的糞便中發現了病毒,專家推測這些病毒可能會透過未經處理的水溝、汙水通道等傳播出去,甚至不僅糞便其他如:尿液、嘔吐物、母乳、精液等都恐怕也有可能傳播。建議防疫措施:目前可望每個地區除了防疫以外,也應當做好社區的水溝、汙水通道消毒清潔,才能確保防疫沒有漏洞。(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編輯部 鄭捷方)延伸閱讀:公廁的病菌會飛! 上廁所3個錯誤動作千萬母湯降低染疫風險!酒精、漂白水、次氯酸水...你用對了嗎? 專家詳解「使用重點」
-
2021-05-3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買外食回家會帶病毒給家人嗎?食衣住行如何防疫
本土新冠肺炎疫情嚴峻,全國防疫警戒第三級延長至6月14日,民眾在家上班上課,減少外出,食、衣、住、行,乃至返家,都要嚴加防範。疾管局長、三軍總醫院副院長、同時也是感染科醫師的張峰義表示,除了戴好口罩,「手部消毒」是圍堵疫情的關鍵,應從生活中落實。張峰義說,盡量減少不必要的接觸,務必要有防護措施,戴好口罩。但吃飯時必須拿下口罩,增加染疫可能性,故不論居家或是在外,都不要與他人一起用餐,減少飛沫傳染的風險。進出各式場所、觸摸任何物品,都要「消毒手部」,並避免觸摸眼、口、鼻。消毒需要注意什麼?林口長庚醫院病毒室主任施信如指出,如今社區感染人數多,公共區域如果有病毒,很難避免觸摸到,因此需要勤洗手,但出外時為方便隨時消毒,可隨身攜帶酒精、乾洗手,返家時再採濕洗手。環境清消部分,她提醒,酒精在小面積區域消毒效果佳,但要避開火源,小心居家安全。如果酒精不夠用,大面積區域可使用漂白水,但切記使用時要保護呼吸道,並避免直接接觸皮膚。施信如呼籲,目前疫情嚴峻,但民眾切莫緊張,平常避開疫情熱區、不要去人潮擁擠處,盡量少出門,做好自身防疫措施,就能降低染疫風險。食/買外食回家,會不會帶病毒給家人?目前仍有許多企業採分流上班,外出上班時,可以自備餐盒,兼顧健康與安全。用餐時間避開人潮尖峰時間,吃飯時不要分心說話、分享食物,牢記飯前飯後都要洗手。若是買外食回家,會不會不小心帶病毒給家人?施信如指出,使用微波爐加熱食物1至2分鐘,可藉高溫破壞病毒結構,瓦解病毒的蛋白質、殺死病毒,也就不再具有感染力,降低用餐染疫的風險,吃得更安心。● 外出自備餐盒● 用餐不分食不說話● 飯前飯後都要洗手● 食物加熱消滅病毒衣/回家後衣服沒馬上洗,病毒會傳播嗎?在外奔波一整天,衣物是防止身體受病毒侵襲的功臣之一,返家後,務必馬上換掉外出衣物,避免病毒殘留。施信如指出,洗衣服經過洗、烘、曬等過程,完成後,衣物病毒量低。理想上,建議每日清潔外出衣物,但她也補充,如果沒有時間洗衣服,衣物靜置一至二日,「病毒其實也差不多死光了。」● 返家立刻換衣服● 每日清洗最佳● 沒空洗可靜置一至二日住/住宅密集處開窗通風,會有病毒飄入的風險嗎?返家後摘掉口罩、更衣,先洗手消毒,完成後才可接觸家庭成員。家中要做好定時清潔消毒,可以使用酒精消毒外出常用的物品,如手機、鑰匙,定時消毒家中桌椅、扶手、開關等,吃飯記得要「公筷母匙」,環境保持通風。至於病毒是否可能因開窗而飄入?施信如表示,病毒藉由空氣飄入的機率太小,但容易殘存物體表面,建議注意電梯、按鈕等處。新冠病毒可透過懸浮微粒氣溶膠在密閉室內傳播,但只有小比例會逸散在戶外空氣中,暴露量必須視風向、風量、戶外溫濕度,以及陽光等狀況而定。北醫附醫胸腔內科主任周百謙表示,對於住家開窗通風是否會有病毒飄入的風險,醫學界並沒有相關研究,目前只有針對密閉空間病毒傳播的研究。周百謙指出,在密閉空間裡近距離咳嗽,就容易讓病毒在空氣中飄散傳播開來,但如果每戶住宅距離遠就沒有問題。而防疫旅館、集中檢疫所的空調有否病毒傳播的風險,目前很難有定論。雖然病毒飄入附近住宅的機率不大,但仍建議相關單位應加強檢疫防疫旅館、集中檢疫所的病毒排氣過濾設備。● 回家先洗手、定時清潔消毒● 環境保持通風行/自行開車就可以放心不被感染嗎?若需要外出,盡量不搭乘大眾交通工具,以騎車走路或私家車代替。若必須搭乘,要全程配戴醫療口罩、盡量與人保持一公尺以上的社交距離,避免接觸車上任何設備,接觸後務必洗手。「社區感染人數多,病毒其實就在周圍,很容易接觸到。」施信如表示,自行開車可降低與人接觸的機會,平時養成習慣,可將酒精噴在毛巾上,擦拭車門開關、方向盤、把手、排檔頭、手煞車拉柄、音響與冷氣出風口柵欄、按鈕等處。她並補充,車子停在外面時,車內溫度可達60度,將口罩靜置在車內擋風玻璃下方3小時,也有消毒作用,若不是長期配戴,可以每2日替換1次口罩。● 搭乘大眾交通工具務必時時消毒● 開車者準備毛巾隨時消毒● 車停外面曬太陽有消毒作用
-
2021-05-28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醫療量能緊繃 柯文哲:各醫院正調整 下周將達1300床
雙北醫療量能已達緊繃,台北市長柯文哲今天說,他兩天前呼籲中央放寬一人一室限制後,中央從善如流後,但因調整還是需要時間,今醫院都還在調整床位,所以這一兩天,每個大醫院都在打破一人一室。到今天晚上為止,台北市的專責床位會達698床,加上先前的負壓,普通病房改裝病床,截至今晚,台北市可以收治新冠病患1034床,下周一可以增加到1300床。柯文哲說,未來台北市若每天確診100例,每個病患住院13天,台北市應該還是可以撐得過去,就是盡量讓沒有症狀的確診者在家居家隔離,稍微頭痛發燒住在防疫旅館,嚴重的才住院,北市府會每天依照確診數,依照台北市的醫療能量,調整系統。對於台大醫院院長求救醫療量能不足,柯文哲說,醫院還是有其分工及專業,例如開腦的醫生,臨時要他去開心臟,也不會開,過去分工越細,效率越高,但現在遇到緊急變故,就會有轉換的困難。柯說,甚至現在有很多急診的護理師抱怨,將一位復健科、耳鼻喉科病房的護理師調來急診,根本是多餘(台語),因為別科的護理師還不熟,就會被嫌,所以醫療要重組、調整,還是需要時間。對於有醫師預估,接下來死亡數將繼續上升,醫院目前像開放式地獄,柯文哲說,死亡數他猜也還會上升,至於是否大幅上升?他還是相信台灣的醫療及國民素質,只要大家稍微控制一下,死亡會上升一點,但不會像印度這麼慘,還在路邊燒屍體。至於未來是否會考慮設置野戰醫院?柯表示,若要用野戰醫院,倒不如挪用更多病房治療新冠肺炎,甚至北並南送,要將病人送到南部?或是南部的醫護人員要送到北部,都不是這麼容易。所以雙北病患多,還是要自助人助,因為中央還要支援其他縣市,應該讓中央去花更多力氣支援其他縣市,台北市公務員素質高,可以撐多少就撐多少。柯文哲也再度呼籲,重點是不群聚,不僅是不出門,如果找一堆朋友到家裡聊天吃飯、打麻將,還是會有問題,要減少人與人之間的飛沫傳染機會,畢竟我們不是極權國家,但還是桌上演練硬封城,打疫苗還是終極解決方法。柯也向前線醫護加油打氣,因打疫苗要有抗體也是兩周後,甚至打一劑疫苗,也不是百分之百有保護力,前線人員不僅累,還有實質危險,柯文哲講到這裡,還一度卡痰,說「本人也是那個區域出來的,加油!撐住!」大家合作,就可以撐過去,但若不合作,就不是兩人一室,醫院有地方就塞,治療品質就會很差。
-
2021-05-25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防疫期間網購、收件安全嗎?重症醫:有風險,可先噴酒精或閒置
武漢肺炎(新冠肺炎)在台灣持續延燒,近日也傳出郵局員工確診的消息,民眾在防疫期間如有訂貨、領取包裹的需要,也應時時戒備,萬不可視如從前一般日常,領取包裹也是防疫的重要一環。 取件建議2情境設定:寄件人、送貨員已染疫 胸腔內科/重症醫學黃軒醫師表示,3C產品發達的時代,不僅是單純的寄送物品,網購、網拍也已成為生活的一部分,疫情的當下要了解武漢肺炎病毒一般在物品上存活的時間為48~72小時,若寄件者、送貨員其中一方有人染疫,寄送的物品確實是有可能成為病毒的「交通工具」。 因此不論是否有爆出郵差或外送員確診的消息,民眾在取件包裹時,都建議先假設寄件者、送貨員有人染疫而不自知為,以此準備好萬全的準備再進行取貨為佳,以提升自身的個人防疫。不過也同時提醒,高規格的防疫有時也會讓他人感受不舒服,應保有禮節並且無惡意作為。 防疫期間網購、取貨需注意哪些事情? 黃軒醫師指出,在寄件人、送貨人染疫而不自知的情況下,從貨品、到貨品包裝、到運送外盒、包裝等,這些都是有可能藏匿病毒的角落。除此之外,在簽收、取件的同時也可能因接觸沾染病毒。 因此醫師建議,取件時確實戴好口罩,緊密貼齊臉部。取件後最保險的情況,可先將外包裝消毒過一次,拆到物品裝再消毒一次,再將物品消毒一次,其後再進行手部消毒。而若時間不急,也可以先將貨品擺放在戶外等其他角落後進行手部消毒,若包裹上有病毒,約48~72小時也就是兩到三天後便會死亡。但不論如何手部消毒是絕對要做到的,尤其是在接觸臉部之前。 防範接觸傳染分3等級,避免接觸眼口鼻絕對重要 黃軒醫師表示,以目前的現況來看,手部消毒是個人防疫最重要的一環。個人防疫可依等級分成「避免風險區域」、「避免風險物品」、「避免碰觸眼口鼻」,避免接觸眼口鼻是重中之重。 醫師解釋,武漢肺炎病毒主要透過飛沫及接觸傳染,以國人的道德標準及防疫作為來看,飛沫傳染雖然還是要注意,但多數危險情境在大家都配戴好口罩及咳嗽、打噴嚏的禮節下已避免,需要特別留意的就是接觸傳染。 像是平常呼籲民眾,非必要時盡量避免出入公共場所、醫療院所等,就是避免風險區域的作法。而不要隨意觸摸非必要物品、接觸物品後應進行消毒等動作即做到「避免風險物品」。但不論再怎麼防範,總還是得要避免百密一疏,因此平常應盡量「避免接觸眼口鼻」,在揉眼睛、挖鼻孔、吃東西之前,務必要先進行消毒、清潔,以避免嚴密的防疫措施在最後功虧一簣。 《延伸閱讀》 .疫情升溫6件事不要做!重症醫:恐讓自己暴露風險當中。 .蔡英文視訊高端、聯亞 國產疫苗預計7月底供應 陳時中:晚開始要打得快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1-05-24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飛沫隔離罩 送牙醫防疫
全國防疫升至第三級,疫情之下,牙科醫師為人治療時,難免擔心飛沫染疫風險。及人牙醫診所醫師洪淑娟自行研發的牙醫看診用「飛沫隔離罩」,除了可供牙科醫師使用,臨床醫師若需要為患者檢查咽喉或插管,裝置鼻胃管等,也可以使用,減少因飛沫噴濺造成染疫的風險。新冠病毒主要透過飛沫傳染,藏在口鼻飛沫,洪淑娟表示,牙科醫護進行治療時,擔心飛沫染疫風險,除了不希望自身被噴濺到細菌、水氣、飛沫等,也怕造成其他患者染疫。為將危險性降低,洪淑娟因此研發飛沫隔離罩,孔隙比病毒飛沫小,能阻擋飛沫以及被飛沫包覆的新冠病毒。洪淑娟說,飛沫隔離罩可一次性使用,也可用超音波震盪丶泡消及酒精噴消,不只牙醫師可用,耳鼻喉科等也適用。她說明,飛沫隔離罩於去年研發推出,目前計畫推出二代產品,加強防霧功能,目前仍在做相關檢驗。全國疫情升溫,洪淑娟因此將捐贈飛沫隔離罩2萬5000枚,先提供雙北、雙嘉義牙醫使用,預防進行醫療行為可能造成的飛沫傳染,共同圍堵新冠肺炎。如果醫療院所想要索取,可向各縣市牙醫師公會登記,目前以疫情較嚴重的地區為優先配送對象。
-
2021-05-22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防疫叫外送安全嗎?要注意什麼?重症醫:留意4風險,慎防接觸傳染!
武漢肺炎(新冠肺炎)在台灣疫情不斷升溫,在家防疫無法外出之際,民眾更仰賴外送服務。然而在這疫情緊繃之時,叫外送就安全無虞嗎?有哪些事情應該要注意? 外送員風險如同機師?醫:叫外送2情境有助防範 胸腔內科/重症醫學黃軒醫師表示,現在疫情緊繃之際,即便難以外出覓食,甚至店家紛紛暫時營業,叫外送還是得留意隱藏的風險。 醫師指出,現在全國警戒,外送人員的風險程度,其實已經不亞於機師,一樣都是在高風險環境下需要頻繁移動。民眾在叫外送時,應先設想「假若店家已有人染疫」、「假若外送員已染疫」,以此提高警覺做好相關的防疫規劃,將個人防疫提升,如此更有助於在家防疫。但請記住,以此做假設時,應保持禮節、並且無任何惡意作為。 醫師「被保持距離」非歧視,是出自高強度個人防疫! 同時也建議,若自身為醫師、醫護人員等高風險族群,先做個心理建設,了解到防疫期間外送員不接近醫院並非歧視,而是一種保護自己做好個人防疫的高強度防疫表現,如同戰爭期間外送員也會避免送餐至槍林彈雨的主要戰場,何況現正面對的是看不到的敵人。對於防疫,相關專業人員是個讓人尊敬的職業,外送員高強度的個人防疫千萬別放心裡。 防疫怎麼叫外送比較好?要注意哪些風險? 黃軒醫師指出,叫外送時防疫風險主要可從兩大面向來看,一是使用信用卡、無接觸取餐,二是當面取餐、付現。兩者領取餐點時都會碰觸到包裝袋、餐具、食物包裝盒等,而當面取餐、付現更會與外送人員近距離接觸,此時若外送人員或店家已有人染疫,恐已讓自己暴露在風險之中。 因此建議民眾在叫外送時,建議最好的方式是以信用卡付款、無接觸取餐為佳,若有大樓管理員或警衛,有外送暫放區,可先放置於此區域,或樓下大門附近。如此至少減少了接觸的風險。但此區域還是不能鬆懈,若先前有已染疫的外送員來過並觸碰到附近的東西,此時亂摸物品也可能中標,應持續提高警覺。而付現、當面取餐則應留意對方是否有確實戴好口罩、遮好口鼻,避免飛沫感染的可能。 不論是以哪種方式進行取餐,都務必要確實戴好口罩,千萬別認為僅是短暫幾秒的領餐時間就因此疏忽。取完餐點後,記得先將手洗乾淨,徹底消毒後再進行用餐。若不放心,建議可使用酒精將手、包裝袋、包裝盒、甚至是找的零錢、門把等都先進行消毒。但不論如何千萬記得一個原則,在接觸臉部之前,手部乾淨是絕對重要的。 防範接觸傳染分3等級,避免接觸眼口鼻絕對重要 黃軒醫師指出,防範接觸傳染其實可以分成三大層級,依序為「避免風險區域」、「避免接觸風險」,最重要的就是「避免碰觸眼口鼻」。 現在大家在家防疫,做的就是避免進入未知的風險區域。而平常宣導民眾手不要亂摸不必要的東西、勤洗手、多消毒,就是避免觸碰到可能沾染病毒的風險物品或及時補救。而病毒是以飛沫及接觸進行傳染,因此避免接觸眼口鼻最為重要,是個人防疫的最後一道防線。現在因為大多數人都在家防疫,出門也多會戴上口罩,相較之下飛沫傳染的可能性較低,需要特別注意的是接觸傳染,因此不論在何種狀態下,要觸碰臉部之前,都一定要確保手部是乾淨無虞的,此動作也比其他消毒物品等任何動作都來得重要,多加留意可大幅下降接觸傳染的可能性。 《延伸閱讀》 .疫情升溫6件事不要做!重症醫:恐讓自己暴露風險當中。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1-05-2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疫情升溫6件事不要做!重症醫:恐讓自己暴露風險中
武漢肺炎(新冠肺炎)在台灣爆發,疫情持續擴散,全台灣進入了三級警戒。人心惶惶之際,民眾在防疫的同時還是有許多忽略之處。 台灣疫情緊繃,建議個人防疫提升至最高 胸腔內科/重症醫學黃軒醫師指出,雖然現在多數民眾都了解情勢緊張,出門一定要戴口罩,勤洗手做好消毒,並盡量避免外出,在家做好防疫,但還是有許多常見容易忽略之處需各位一同留心、互相提醒。 黃軒醫師建議,民眾雖不必過度恐慌,但可以在保有禮節、沒有惡意的前提下,自己設定一個情境,假設現在身旁的人、物品、場所都是有病毒存在可能的,自己會如何躲病毒?以此將個人防疫提升到最高,更有利保住健康。 疫情升溫之際,6大NG行為不要做! 搶購物資隨疫情升溫,不少民眾深怕進入封城階段,沒有物資將無法生活。黃軒醫師表示,這樣的恐懼是能夠理解的,但其實即便進入封城,各處販售民生用品之處多數也還是會繼續營業、陸續補貨,也會在有限制的情況下讓民眾出門採買物資,並不用害怕斷糧,更不用搶購衛生紙。 反倒是搶購物資時,已是一個讓自己暴露於風險環境中的舉動,除了非常難掌握社交安全距離外,不論是商品、推車、冰箱門把、置物架等,也都是能夠藏匿病毒之處。若現場真有不知自己染疫的患者,恐怕得不償失。提醒民眾勿搶購物資,如需採購應盡量避免人潮,並攜帶酒精噴霧,採買期間避免碰觸眼口鼻,採買之後確實做好身體及物品的消毒,以避免自身出現防疫破口。 戴口罩露出鼻子此舉在路上是非常常見的不良行為,黃軒醫師表示,口罩不是戴給別人檢查的,是為了保護自己和他人,武漢肺炎病毒可透過飛沫傳染傳播,鼻子就是其中一個傳染路徑,這樣的行為並不會有至少50%的防護力,而是等於完全沒戴。提醒民眾,不論是否到醫院,防疫期間都應記得一個觀念,將臉部完全緊密遮好。 未消毒碰臉、口罩碰觸臉部是人類的慣性動作,黃軒醫師指出,澳洲就曾有研究,人在1小時內就會碰觸臉部達23次之多,這樣的行為若手上已有病毒,等於已將病毒送上臉部23次,拉口罩、調整口罩等動作也是同樣的道理。提醒民眾應盡量避免,如有需要也應先進行消毒,以自己手上已有病毒做情境假設。 初一十五買供品初一十五對不少台灣民眾是非常重要的日子,要民眾待在家躲疫情沒問題,但拜拜是非做不可,一定得出門購買供品。這樣的行為也容易讓自己暴露在風險環境當中,各種供品、水果也都可能藏有病毒。特別是若每個初一十五都要拜拜的民眾都出門,那是否也可能出現群聚? 提醒民眾,人有宗教、信仰是很好的事情,鼓勵可多思考當下神明會希望自己怎麼做,相信在此時此刻神明絕對不會希望信徒外出增加風險,各種教會、廟會活動等也是同樣的道理。 小型聚會雖然依政府規定,全國各大集會都有因應的規範,不少宗教活動也紛紛取消。不過相信還是會有不少民眾自己舉辦小型聚會、小型宗教集會等,特別是學校開始停課之時。黃軒醫師表示,即便政府尚未硬性規定,但此時此刻最怕的也包括了小型群聚感染,若參與者有其中一人染疫,並且自己並不知情,在場的人也可能都有危險。提醒民眾為了保護和家人健康,還是應自行迴避為佳。 聽信謠言黃軒醫師指出,謠言在危急時刻一定會持續的擴大,這除了會被重罰以外,對防疫而言也相當不利。例如假設有人亂喊要封城了,就會有人搶購物資,人潮湧現就容易形成破口。防疫視同作戰,謠言止於智者,任何一舉一動都得思考仔細,提醒民眾任何資訊應以CDC為準,網路上的知識也看出處是否為擁有專業背景的醫師等專家,如有疑慮可撥打1922免費服務專線諮詢。 《延伸閱讀》 .疫情升溫沒出國卻發燒怎麼辦?公車、捷運安全嗎?中國網購有風險嗎? .武漢肺炎年輕人不用怕?重症科醫師黃軒舉3點:「一樣危險」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1-05-2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提升看牙保障!新「飛沫隔離罩」有效圍堵新冠病毒飛沫
我國新冠肺炎疫情升溫,每日新增破百例本土確定病例,指揮中心指揮官今陳時中宣布,全國防疫等級升至第三級。及人牙醫診所醫師洪淑娟配合政府防疫政策,捐贈自行研發且申請到多國專利的牙醫看診用「飛沫隔離罩」25000枚,供雙北、雙嘉義牙醫師優先使用,預防進行醫療行為可能造成的飛沫傳染,共同圍堵新冠肺炎、維護牙科醫護及患者的健康。洪淑娟說,疫情下來,牙科醫護承擔「飛沫醫護」之名,進行醫療行為時,會擔心飛沫染疫風險,除擔心自身被噴濺到細菌、水氣、飛沫等感染源,也怕造成其他患者染疫。飛沫隔離罩是醫療上使用的新防疫器材,需由相關醫療專業人員操作使用,可以阻擋細菌、水氣、飛沫等感染源,連新冠病毒都很難通過,可協助改善診間空氣品質。冠狀病毒主要是透過飛沫傳染,藏在口鼻的飛沫裡,飛沫大小約超過0.3微米(um)。洪淑娟解釋,飛沫隔離罩沒有大於0.1微米的孔隙,孔隙比病毒飛沫小,能阻擋飛沫以及被飛沫包覆的新冠病毒。飛沫隔離罩除了可供牙科醫師使用,尖端封閉可供「咽喉查檢」及「插管」,如需操作鼻胃管等,也可以使用,她指出,耳鼻喉科、肝膽腸胃科等科別或可也可使用,減少因飛沫噴濺造成染疫的風險,洪淑娟補充,飛沫隔離罩除可一次性使用,也可用酒精噴消、Biosanitizer泡消,即可重複使用數次;因牽涉到醫療品質,避免價格如口罩般飛漲,或被仿冒者捷足先登而挨告,目前有申請專利,保護大家也保護研發者。洪淑娟目前手邊還有1000片左右的庫存,如果醫療院所想要索取,可以向各縣市牙醫師公會登記,再請公會轉介診所,洪淑娟說,目前仍以嚴重疫區為優先配送對象,如果登記者眾,會再視情況配送。她並說明,飛沫隔離罩是去年推出的,預計再隔3、4個月推出二代產品,加強防霧功能,目前仍在做老化及毒性等相關檢驗。●飛沫隔離罩使用說明:1.撕開雙面膠帶,順著薄膜弧度,黏合成斜錐狀,將矽膠軟管套住牙科治療台的中央型強力吸垂頭,再把斜錐用力插入矽膠軟管的另一端,直至深入吸垂頭管鞘至少一公分,彼此緊密黏套住。以開放端照著患者人中至下巴的口部區域,於治療中以本體抽吸過程中產生的水氣、飛沫等感染物質。2.撕開雙面膠帶,順著薄膜弧度,黏合成斜錐狀,利用塑膠貼膜封住錐狀尖端,照著患者口部區域,於治療過程中,透過本體視察患者之鼻咽喉,阻隔患者飛沫等噴濺。
-
2021-05-16 名人.黃軒
成員3人以上容易產生家庭傳染!醫師教如何防疫
社區傳染大爆發,如何避免自己在家中被傳播?當一個家庭中有一位未確診病例,在「他二天未發病之前,他在家中至少有『5次』的家庭成員接觸史了」。美國的一個研究指出,家庭內的成員愈多,家庭傳播愈高。只要「 >3個家庭成員以上,其家庭傳播馬上會超過50%」2個家庭成員,造成家庭傳播機會是 20%3個家庭成員,造成家庭傳播機會是 47%4個家庭成員,造成家庭傳播機會是 53%5個家庭成員,造成家庭傳播機會是 70%6個家庭成員,造成家庭傳播機會是 67%家庭內的成員愈多,家庭傳播風險愈高。如何避免家庭傳播?避免家庭傳播,不外乎也是,除了剛說保持安全社交距離可降低R值,還有戴囗罩、勤洗手。1.戴口罩,勤洗手在家庭中疑有高傳播者,可以戴上口罩,因為有79%效果,可以降低家庭傳播風險。但病例如果發病後才來戴口罩,是沒有明顯的保護作用。衛生人員介入,可以使戴口罩增加57%、勤洗手26%。2.家庭的消毒在家使用消毒水消毒家中環境有77%效果,可以降低家庭傳播風險。3.空氣流通3.1打開窗戶最簡單的、最大的效益就是打開你家的窗戶使家庭空氣流通。美國CDC也建議如此,可以降低病毒飛沫濃縮聚集在房間內。如果你家有窗但不能打開,可以用空調。3.2空調設定禁用內循環的設定,這樣你只有一直吸入房間內的病毒而已,請設定外循環,就是讓外面空氣進入你的房間,讓你房間內髒空氣排出。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sation)建議,每60分鐘要完全更換12次空氣。3.3使用風扇風扇幾乎人人家裡都有。但禁止使用風扇對著你直接吹(只有增加風險)。在你打開的大門或窗戶邊打開風扇,促進氣流往外抽送,才是正確使用方法。衛生人員介入另一項研究報告顯示,家庭成員若有疑似病例,只要有衛生人員介入衛教叮嚀,就有很大機會使家庭的傳播下降。在家中,最明顯的是行為可以阻擋傳播的優先順序如下:分房睡(88%)戴口罩(57%)私人衛浴(50%)環境消毒(43%)勤洗手(26%)可見得預防家庭傳播是要非常認真要去介入,才能有辦法減少自己被傳染到COVID-19病毒。※本文由黃軒醫師博士 Dr Hean Ooi MD MM PhD授權提供,未經同意,請勿任意轉載,原文請點此。
-
2021-05-16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消毒空氣避免染疫?專家:不需要
新冠肺炎本土疫情升溫,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今天說,不需要消毒空氣,病毒靠飛沫傳染,與病人同時在密閉空間、沒有適當防護才有可能染疫。有媒體今天詢問,新冠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病毒在空氣中會停留多久時間,是否需要消毒空氣避免染疫?張上淳在疫情記者會指出,不需要消毒空氣,病毒還是飛沫傳播,即使氣溶膠,還是在空氣中懸浮一段時間就會落在地面上,所以不必擔心因為這樣吸到空氣就會造成傳播。張上淳說,只有跟病人同時在密閉空間裡,且如果沒有適當防護、接觸15分鐘以上,才會擔心可能被感染,會列為密切接觸者。另外,針對有外界傳言多帶一層口罩可以降低染疫風險,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說,只要換得了氣,多戴幾層也沒關係,但呼籲避免戴太多層戴不住而最後拿下來,就可能造成防疫破口。
-
2021-05-16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台北市三級警戒 場館及公有場域已關閉
新冠肺炎疫情升溫,台北市升為第三級警戒,市長柯文哲今天說,相關場館及公有場域等已在上午8時起關閉,市民盡量留家中,沒必要別外出,外出應戴口罩盡量不要飲食。台北市、新北市今天起至5月28日升級第三級警戒,柯文哲與副市長黃珊珊、台北市衛生局長黃世傑等人下午出席北市府召開疫情記者會,柯文哲做以上表示。柯文哲說,依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北市府進入第三級警戒,從今天起,全面停止室內5人以上、室外10人以上集會活動,僅保留維生、醫療、公務等所需場所,其餘公共場所關閉,若營業場所沒實聯制和保持社交距離都要關閉。柯文哲表示,北市府從上午8時起,已關閉10大類特定行業包含酒吧、健身房等休閒娛樂場所,全國中小學停止對外開放,社團活動停止交接,電影院、體育館、音樂廳、博物館、遊樂園等都關閉。柯文哲說,教育學習場域像K書中心等也從上午8時起關閉,他強烈呼籲市民盡量留在家中,沒必要別外出,外出戴口罩,不要在外吃東西,以防飛沫傳染。黃珊珊表示,外出全程戴口罩是中央規範,若市民不遵守,可依「傳染病防治法」開罰,且應避免不必要移動,任何集會28日前都應停止,針對市民自我健康檢測,台北市民尤其萬華區居民,若發現身體有狀況應就醫。黃珊珊說,北市府市政大樓17日起嚴格管制,民眾暫時不能進入辦公處所,且啟動異地辦公、居家辦公,餐飲業部分,要求業者落實實聯制、設隔板、梅花座、維持社交距離,若無法落實,應呼籲民眾外帶餐飲。黃珊珊表示,目前正研議市立第二殯儀館只限家祭,經評估後17日將對外公告。針對採檢站部分,目前篩檢人潮很多,後續會用發放號碼牌方式,因近期天氣炎熱,現場會提供電風扇等防熱設備,呼籲民眾有耐心。
-
2021-05-15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和平院區成應變醫院 北市:與中央協調設第二家
中央宣布雙北防疫升為三警戒,台北市政府舉辦舉者會說明管制措施,各大場所機關都會關閉,市長柯文哲強調,市民應盡量待在家中,沒必要別外出,若要外出也一定要戴口罩,別出現飛沫傳染的機會,原則上也不要在外頭飲食;另外,衛生局說,和平院區將儘速恢復量能,成為應變醫院,也會與中央協調設立第二家應變醫院。副市長黃珊珊表示,包括展覽場、體育館、展演場所音樂廳、美術館活動中心、室內溜冰場與游泳池、遊樂園、社區大學、圖書館、老人共餐等全部暫停開放,營業場所與洽公機關落實人管制、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餐飲店落實實聯制、隔板、社交距離,若無法落實就採外帶。北市也正在研議二殯是否開放公祭或只限家祭,週一會再公布。黃珊珊提到,篩檢站人潮眾多,民眾等待務必要有耐心,拿到號碼牌就回家等候,黃說採檢站每天都開設,也會盡量找帳棚、電扇等消暑設備,讓民眾等候,稍安勿躁。黃珊珊說,任何集會在28日前都要停止,室內5人、室外10人以上禁止集會,公共場所、大眾運輸加強清消。衛生局長黃世傑指出,聯合醫院和平院區最快速度恢復量能,將啟動為應變醫院,也會和中央協調,設立第二家應變醫院,並擴大開放專責病床由77床增加為120床、其他醫院開放由112床增為254床,共可開放374床。另外,黃世傑說,負壓病房和一般隔離病房共開放429床,未來會視疫情發展狀況,要求台北市內所有醫院陸續擴大開放專責病床至最大量。
-
2021-05-15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北市三級警戒 柯文哲:盡量在家別在外吃東西
新冠肺炎今天新增本土180例,北市89例最多,升至三級警戒。台北市長柯文哲呼籲民眾盡量在家,非外出不可一定要帶口罩,盡量不在外吃東西;而快篩站昨天與今天共檢驗近千人。台北市、新北市今天起至5月28日升級第三級警戒,外出需全程戴口罩。全國休閒娛樂場所關閉,禁止進香團與遶境活動。台北市下午召開疫情記者會,市長柯文哲表示,民眾盡量在家,非外出不可一定要帶口罩,盡量不在外吃東西,減少飛沫傳染機會。
-
2021-05-15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搭公車不戴口罩 桃客董事長霸氣:勸導不聽一定請下車
國內疫情爆炸,桃園一名女子搭公車卻不戴好口罩,還跟公車司機發生爭執,引來警方關切。桃園市長鄭文燦今天上午到桃園客運總站視察業者防疫工作,針對女乘客行為,他認為是一個範例,未來如果不聽勸,一定開罰。13日中午,桃園客運從中壢開往林口長庚的711客運有一名婦人口罩沒有戴好,經司機提醒還把口罩拉到下巴,嗆聲「你去叫警察來」、「你18元還我」等語,直到警方出面並代墊車資才結束一場鬧劇。鄭文燦今天上午到桃客總站視察防疫工作,見所有公車駕駛上路前都必須量測體溫、血壓和酒測,每輛公車完成單趟載客也要消毒,頻頻點頭肯定業者落實防疫作為。鄭文燦表示,現在乘客上車都必須戴口罩和禁止飲食,避免飛沫傳染的可能性,這是強制規定,一定要落實。桃客日前有一名女性乘客上車不戴口罩,駕駛立刻請求警察協助,這是一個範例,整個大眾運輸的安全,目前是採取比較嚴格的標準,「這段時間,我們會先勸導,不過一旦違規,一定開罰。雖然罰款沒有很高,只要違規,一定開罰」。桃園客運董事長吳虹映表示,現在疫情很嚴峻,戴口罩是必要的,目的是為了保障大多數的乘客健康安全。如果有乘客沒有戴好口罩,我們的司機一定會進行勸導,勸導不聽才會請民眾下車,「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因為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必須要做把關,也是我們應該要做的」。
-
2021-05-14 新冠肺炎.防疫懶人包
QA/沒出國卻發燒怎麼辦?公車、捷運安全嗎?中國網購有風險嗎?
武漢肺炎(新冠肺炎)延燒全球至今警報尚未解除,近日台灣疫情也逐漸升溫,人心惶惶之際更要懂得如何作好防疫,同時避免不必要的恐慌。 若對生活防疫有疑慮,請勿擅自猜測、自行下決定或上網搜尋,避免產生錯誤恐慌。今健康採編團隊並實際撥打1922,請1922防疫專員解答,面對防疫升級之後民眾最可能面臨的問題及正確處理方式。 疫情延燒之際,我沒有出國、接觸史,出現咳嗽、發燒怎麼辦? 自全球疫情爆發以來,CDC呼籲有出國、接觸史的民眾出現相關症狀應撥打1922通報,切勿自行就診,以免在真的已染疫的情況下,自行就診這段路上散波病毒。但近日傳出確診者無相關風險卻出現症狀,自行就診後,醫師認為有所疑慮,通報篩檢後才發現確診。 對此1922專員表示,在疫情升溫之際雖然確實還是會有些風險,但相對較低,民眾若在沒有相關風險的情況下出現咳嗽、發燒等疑似症狀,在戴好口罩做好防疫措施的情況下自行就診即可,經檢查醫師發現有疑慮,會再通報篩檢。 疫情延燒之際,現在搭大眾交通工具會不會有問題? 雖然現在台灣疫情升溫,幾位不明本土案例也尚在調查,但捷運、客運、公車等大眾運輸交通工具,除了會監控體溫,在起點站和終點站都會經過一次全面性徹底消毒,民眾不必過度恐慌,和平常一樣確實戴好口罩做好防疫即可。 網購從中國、海外過來會不會有危險? 3C產品發達,網路購物是現在的主要消費方式,出貨地點不只是在國內,也包括了中國等世界各地,但在疫情警報尚未解除之際,是否安全?對此1922專員建議,雖然CDC尚未對此做出相關規範,但若民眾欲購買的物品是冷凍類或需冰過的物品,最好暫時避免,因為如果在真的有病毒的情況下,病毒在低溫、光滑的表面能存活較久,風險較高,一般的產品則風險較低。如有疑慮還是都盡量避免為佳,或是噴灑酒精做好消毒。 戴口罩勿露出鼻子,正確戴好做好防疫。 疫情延燒之際,保護自己和他人最根本的做法,還是一樣戴好口罩、勤洗手,特別提醒民眾戴口罩時切勿露出鼻子、也別掛在下巴,口鼻都應確實緊密遮好,病毒可透過飛沫傳染從口鼻進入,應落實衛生福利部呼籲的開、戴、壓、密4個步驟。 開:開包裝,檢查口罩有無破損。 戴:兩端鬆緊帶掛上耳朵,鼻樑片固定在鼻樑,口罩拉開到下巴。 壓:輕壓鼻樑片,讓口罩與鼻樑貼緊。 密:檢查口罩和臉部,內外上下是否密合。 若民眾在防疫期間有任何防疫相關的疑慮或問題,請善用1922免費防疫專線諮詢,一同做好防疫,守住疫情。 《延伸閱讀》 .AZ疫苗我可以打嗎?施打前謹慎評估! .正確戴口罩,留意細節作好防疫!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1-05-12 名人.黃軒
社區傳播期間哪些活動有風險?醫:一定要戴口罩
社區傳播期間,這個動作會救了你台灣疫情現在又進入社區感染了,很多集會活動也開始受到了限制。我常常被人問KTV唱歌為什麼要戴上口罩?看電影為什麼也要戴上口罩?其實這一切是有研究根據的。我把看到的科學資料整理一下給大家看看,以大家都喜歡去娛樂的場所KTV和電影院為例。為什麼唱歌需要戴口罩? 昨天台灣的指揮中心指揮官告知大家,如果要去KTV,記得戴上口罩唱歌,這是有醫療研究的支持。1.飛沫顆粒呼吸時:我們囗中每秒噴出的飛沫顆粒 ~ 135(85-691)顆正常說話:我們囗中每秒噴出的飛沫顆粒 ~ 270(120-1380)顆大聲說話:我們囗中每秒噴出的飛沫顆粒 ~ 570(180-1760)顆正常唱歌:我們囗中每秒噴出的飛沫顆粒 ~ 690(320–2870)顆大聲唱歌:我們囗中每秒噴出的飛沫顆粒 ~ 980(390–2870)顆高亢唱歌:我們囗中每秒噴出的飛沫顆粒 ~ 1480(500-2820)顆結論:正常的唱歌比正常的講話產生更多的飛沫顆粒,大聲唱歌比正常唱歌產生更多的飛沫顆粒。2.口罩+唱歌如果我們使用口罩又大聲唱歌時,其每秒產生飛沫顆粒為 ~ 410(200-1150)顆因此,簡單的「口罩」將唱歌時產生的飛沫顆粒數量減少到與正常說話相似的水平。其實另一個研究顯示,當你使用外科口罩大聲唱歌時,相機幾乎檢測不到你的飛沫呢。 When singing loud with a surgical mask, almost no droplets were detected with the camera.那麼去看室內電影有多安全呢?專家也對某些活動的安全性進行評分,等級從0到100。其中0導致COVID-19感染的可能性最小,而100則是最危險的。在列出的活動中,他們分別認為「室內看電影」是最冒險的活動之一,尤其是「室內未實施社交距離」情況最危險。-戶外餐廳:10-雜貨店:15-20(如果人們聚集,則為30-40)-商業客機:40-50-戶外活動,無社交距離,不戴口罩:40-50-室內電影:50到60(如果人們在笑、大喊和一起唱歌,則最多為75)-室內未實施社交距離:801.社區傳播期間的社交距離在社區傳播期間,我們會要求很多室內的活動,例如餐廳、會議室、演講廳、電影院……等密室空間,都得有保障有社交安全距離,例如有「梅花式」的排列座位,因為人太靠近,沒有保持安全距離太容易被傳播了。有一項研究發現在密室空間沒有保持安全距離,根據定義:有症狀COVID19 的人,如果和別人近距離接觸(close contacts),其R 值計算為(126/161 =)0.78無症狀COVID19 的人,如果和別人近距離接觸(close contacts),其R 值計算為(6/30 =)0.20因此,有症狀組與無症狀組兩群的傳染性風險比例(RR),估計約為3.9倍(95%CI:1.5-11.8)。 如果關注有無症狀的繼發性感染,有症狀COVID19 的人,其RR則估計約為6.6倍(95%CI:2.0-34.7)。Hence, by definition, the Rs can be calculated as (126/161 =) 0.78 and (6/30 =) 0.20 for the symptomatic and asymptomatic groups respectively. Therefore, the risk ratio (RR) of infectivity of a symptomatic group against that of the asymptomatic group is estimated at 3.9 (95%CI: 1.5–11.8). If focusing on symptomatic secondary infections, the RR is estimated at 6.6 (95%CI: 2.0–34.7).在密室空間例如餐廳、會議室、演講廳、電影院保有社交安全距離,例如有「梅花式」的排列座位,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有症狀COVID-19的人,只要任何方向(不管前後排、左右排 )近距離接觸(close contacts)和你接觸,你就容易被傳播了。2.那為什麽室內看電影,還要戴口罩?答案就是很簡單,在黑暗中看大螢幕,你不會大聲說話,也不會高亢唱歌,但你會不知不覺隨著劇情發展笑,大笑、哭泣,然後又張開嘴巴又喝飲料,又吃爆米花或零食。甚至劇情緊張、恐怖時,你還會偷咬指甲、偷挖鼻孔而不自知呢。這些的行為舉止在社區傳播期間是非常危險的,因為大部分人忘了遮住口鼻,就是COVID-19易侵入的時機。戴上囗罩你就阻隔了上述的危機,所以看電影旁邊無人(因爲要隔著坐),你得要戴上口罩,才能安全看電影回家的。口罩,社區傳播阻隔的最佳工具對於呼吸道飛沫的研究以及口罩阻擋飛沫的能力,很多研究報告都有。另一項研究,使用高速攝影機實驗發現,當有人說出一個簡單的片語時,就會產生20至500微米的飛沫從嘴巴中出來,但是當嘴巴,只是被一塊濕毛巾蓋住時,也幾乎所有飛沫都會被擋住。一項針對流感的研究發現,戴上口罩可以顯著減少飛沫,和氣溶膠傳播的呼吸道病毒數量。在一項試驗中,研究人員預測如果我們給周邊80%的人戴上口罩,我們才能有效在減少COVID-19傳播。研究發現社區傳播期間,實施口罩指令,COVID-19的每日增長率會下降的,這個趨勢在社區傳播擴散時更加明顯。口罩指令執行後的最初五天,COVID-19新病例每日成長率與指令執行前的五天分數下降了0.9 %。而在三週之之後,COVID-19新病例每日成長率,也下降了2個單位的百分比。口罩,肯定是阻隔社區傳播的最佳工具!資料來源:Reducing transmission of SARS-CoV-2How safe is it to go to indoor movie theaters during the COVID-19 pandemic?The relative transmissibility of asymptomatic COVID-19 infections among close contacts※本文由黃軒醫師博士 Dr Hean Ooi MD MM PhD授權提供,未經同意,請勿任意轉載,原文請點此。
-
2021-05-08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本土疫情升溫 台中持續宣導到市場、商圈禁試吃戴口罩
諾富特飯店群聚新增本土病例,母親節前夕,台中市經濟發展局長張峯源、副局長李逸安、主任秘書倪世齡昨天兵分多路帶隊至第三公有市場、民意街攤販集中區、一中商圈及捷運夜市視察相關防疫作為,杜絕新冠肺炎病毒入侵,確保購物環境安全。國內疫情升溫,加強防疫措施刻不容緩,經發局長張峯源表示,已要求市集攤商及商圈業者營業時全面佩戴口罩、每日加強攤位清潔、熟食攤加裝透明遮罩、小吃攤內用座位加裝隔板、公共區域每週全面清潔消毒、賣場出入口設置酒精自動噴霧消毒器、廁所提供肥皂加強洗手、加強防疫宣導等,全力阻絕疫病,維護消費者健康安全。台中市民進入市場、商圈及夜市等消費場所務必佩戴口罩,用酒精消毒,勤做手部清潔,保持1.5公尺以上安全社交距離,一律禁止試吃,配合相關防疫規定。如有未依規定佩戴口罩,經勸導不聽者,將依違反傳染病防治法第37條第1項第6款規定,裁罰3千元以上、1萬5千元以下罰鍰。經發局長張峯源強調,華航機師及諾富特飯店群聚感染事件延燒,社區感染風險提升,為確保購物環境安全,市府持續加強稽查,落實公共場所防疫,守護市民健康,共同做好防疫工作,杜絕飛沫傳染,阻絕疫病傳播,讓消費者可安心購物消費。
-
2021-05-03 名人.黃軒
家庭群聚會造成社區感染嗎?醫揭高危險家庭類型
又出現家庭傳播了台灣華航機師同住在一起的家人之中,已經有多位遭到感染,這樣感染率高嗎?有沒有醫學實證呢?有,真的有!而且在今年1月份,我已經一直提醒「哪些家人容易傳播病毒」。今天再次整理提醒大家:1.三大冠狀病毒,哪種易引起家庭傳播?2.誰是家庭傳播的高危險族群?3.如何避免家庭傳播?先説說三大冠狀病毒引起的家庭傳播我們人類近年,被三大冠狀病毒攻擊,SARS病毒、MERS病毒和COVID19病毒三者之間,在家庭的傳播率不同。SARS病毒:傳播率7.5% (風險範圍:4.8%-10.6%)MERS病毒:傳播率4.7 % (風險範圍:0.9%-10.7%)COVID19病毒:傳播率16.6% (風險範圍:14%-19.3%)這樣大家看出來了,COVID19 病毒(16.6%),是三大冠狀病毒中最容易造成家庭傳播的。「當一個家庭中有一位未確診病例,在他二天未發病之前,他在家中至少有5次的接觸史了。」2020年11月JAMA國際期刊,曾經對總計77758位病患,登上國際期刊發表的54篇論文做整合研究,想找出誰會是家庭傳播者的高危險族群。誰是家庭傳播的高危險族群?1.有症狀者如果病例在家有症狀(18%),其引起家庭傳播,比那些無症狀感染者(0.7%)更高。2.成年者 vs 未成年成年者(>18歲),其(28.3%)引起家庭傳播,比那些未成年(16.8%)更高。但南韓研究了10592病例,發現「10-19歳」的病人會是家庭傳播主要高危險者,可能是他們大部分都是無症狀感染者為主,大家都不會提防這些年級的家庭成員吧。3.伴侶男女之間/夫妻之間(37.8%),如果和其他家庭成員(17.8%)比較,肯定是家庭中容易互相傳播的主要對象。4.一個家庭成員 vs 家庭多成員家庭如果只有一個家庭成員(41.5%),比有三個家庭成員(22.8%)會更高。作者解釋,這就是為何伴侶之間的家庭傳播最高,因為睡在一起、親密接觸、同一個房間、長時間接觸……台灣華航機師同住在一起的家人之中遭到感染,這樣感染率高嗎?家庭內的成員愈多,家庭傳播愈高。這就看各機師家庭內的成員有多少了。美國的另一個研究郤指出,家庭內的成員愈多,家庭傳播愈高。只要 >3個家庭成員以上,其家庭傳播馬上會超過50%2個家庭成員,造成家庭傳播機會是 20%3個家庭成員,造成家庭傳播機會是 47%4個家庭成員,造成家庭傳播機會是 53%5個家庭成員,造成家庭傳播機會是 70%6個家庭成員,造成家庭傳播機會是 67%5.慢性疾病患者家庭成員如果有免疫功能低下(15.9倍風險)的慢性疾病像是糖尿病(7.1倍風險)患者,他們都是容易受到家庭傳播的對象。家庭傳播和社區傳播關係專家認為即使在社區傳播很低,家庭傳播仍然是會非常流行的,而且也會進一步發展更大的社區傳播。在模擬的研究中發現,家庭傳播其實是影響R0值下降的主要原因。只要在家庭中保持安全距離,R0值可影響30%-55%。如果沒有保持安全距離,R0值只被影響5%-35%而已。如何避免家庭傳播?避免家庭傳播,不外乎是除了剛說保持安全社交距離可降低R0值,還有戴囗罩、勤洗手。1.戴口罩、勤洗手在家庭中疑有高傳播者,可以戴上口罩,因為有79%效果可以降低家庭傳播風險。但病例如果發病後才來戴口罩,是沒有明顯的保護作用。衛生人員介入,可以使戴口罩增加57%、勤洗手43%。2.家庭的消毒在家使用消毒水消毒家中環境,有77%效果可以降低家庭傳播風險。3.空氣流通3.1打開窗戶最簡單、最大的效益,就是打開你家的窗戶,使家庭空氣流通。美國CDC也建議如此,可以降低病毒飛沫濃縮聚集在房間內。如果你家有窗但不能打開,可以用空調。3.2空調設定禁用內循環的設定,這樣你只有一直吸入房間內的病毒而已,請設定外循環,就是讓外面空氣進入你的房間,讓房間內髒空氣排出。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sation)建議,每60分鐘要完全更換12次空氣。3.3使用風扇風扇幾乎人人家裡都有,但禁止使用風扇,對著你直接吹(只有增加風險)。在你打開的大門或窗戶邊,打開風扇促進氣流往外抽送才是正確使用方法。可見得家庭傳播,是要非常認真要去介入才能有辦法減少社區傳播的爆發。資料來源:Reduction of secondary transmission of SARS-CoV-2 in households by face mask use, disinfection and social distancing: a cohort study in Beijing, ChinaHousehold transmission of SARS-CoV-2Household Transmission of SARS-CoV-2: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Household Transmission of SARS-CoV-2 in the United States※本文由黃軒醫師博士 Dr Hean Ooi MD MM PhD授權提供,未經同意,請勿任意轉載,原文請點此。
-
2021-04-26 名人.黃軒
為什麼機師容易被傳染新冠?醫師曝4大高風險行業
為什麼機師,容易被傳染?這幾天一直被問,為什麼機師又有人被感染到病毒?其實我常常上節目說,有「4大師團」最容易被病毒或細菌傳播:1.醫師/護理人員2.機師/機組人員3.廚師/運輸人員4.教師/軍警人員這些師團有共同點,那就是「接觸外界」的人物會很多,他們工作地點「狹窄」或必需「群聚」在一起,才能完成艱鉅的任務……今日以飛機為例,整理一下文章:「1.境外,都是高風險區」現在很多自己國內疫情控制不錯的國家,他們的新增COVID19病例都是境外的>境內的!這意思就是「外面世界不安全」。正確!全球都在大流行,請問哪裡是不流行呢?這些機師又得深入危險區工作,我們民生用品、我們的經濟效益,才能有效維持。於是機師從一個危險的境外地區,又到可能更危險、更沒管制措施的境外地區,他們為了完成專業上的任務,無不冒險穿梭於全世界的航空站,這些人天天和境外地雷一起,這怎麼不危險呢?別忘了,機師真的是全球目前高風險的專業之一! 「2.國際航空指引不一致」當前全球各地許多國家,在無法保持安全距離之下,早已經建議或甚至強制一定使用口罩。但是,根據國際民航組織(ICAO)、預防和管理民用航空公共衛生事件的國際組織 (CAPSCA)和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各界的國際組織,其建議也不太一致的,尤其是在駕駛飛機時,在駕駛艙內使用口罩,有些規定不一定是強制性的。例如當飛行員決定在駕駛艙中使用口罩時,應進行安全風險評估。國際機師聯合會(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Air Line Pilots' Associations,縮寫IFALPA)的立場是,出於飛行安全的考慮,當機門關閉時,飛行人員應該可以選擇在駕駛艙內取下口罩。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鼓勵在飛機上,乘客和機組人員都配戴囗罩,但這不一定強制性的措施。而美國聯邦航空局(FAA)修改了其座艙氧氣面罩法規,當飛機離開控制站時,FAA要求飛機控制系統中飛行員使用氧氣面罩,以減少飛行員暴露於面罩上,可能存在的任何可能性的病原體。The FAA has amended its cockpit oxygen-mask regulation to reduce the potential for pilots to be exposed to any pathogens that may be on the masks.「3.狹窄的空間:駕駛艙」有研究人員在駕駛座內,模擬了病毒飛沫在駕駛艙現場,很快的就發現在狹窄空間的駕駛座內佈滿了四散的飛沫,可以想像機師又得觸控許多按鈕、物品,即使這些接觸面在起飛前早已消毐了,而後來的任何一位飛航工作人員(包括工程師、安檢師……)只要有人不小心一聲咳嗽出入駕駛艙,其實狹窄的駕駛艙很快也很容易就被污染了。而機師就是得長途飛行中,一直觸碰到這些在駕駛艙早已污染的物件⋯⋯「4.飛行太久」美國國防部也曾發布了使用波音777-200和767-300機身,模擬人體飛行期間的氣溶膠行為和病毒情況。研究顯示只要有用HEPA高過濾系統,其病毒氣溶膠可減少99.7%。但作者卻作出結論,每飛行54小時,就會有1次感染,而在12小時飛行中,卻是零感染。累積飛航時數愈久,得到的感染機率就會愈高。機師不可能只飛行12個小時後,就不會再飛行了不是嗎?所以機師飛行愈久,愈多境外地點,當然風險愈高了。另一項研究人員巴尼特(Barnett)估計,在2小時的全程飛行中,感染病毒的風險約為4300分之一。而如果飛機內有做好保持安全距離的措施,其風險就可降至7700分之一呢!「飛航人員,辛苦了」我們得向所有冒險前進高風險區的任何航空人員,説聲謝謝,辛苦你了!有了你們,我們才能有安定,民生的生活,經濟的維護⋯⋯飛行真的不是一個簡單的任務,我們一起加油打氣啊!資料來源:Reprint of: Air travel and COVID-19 prevention in the pandemic and peri-pandemic period: A narrative reviewAerosol distribution in the cabin and cockpit of an ambulance helicopter※本文由黃軒醫師博士 Dr Hean Ooi MD MM PhD授權提供,未經同意,請勿任意轉載,原文請點此。
-
2021-04-22 該看哪科.泌尿腎臟
50歲以上男性看過來! 戴口罩竟減少「尿不出來」狀況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戴口罩讓感冒的人減少,沒想到去年接受攝護腺手術的患者比往年少約1成,竟可能與「口罩罩得住」有關,書田診所泌尿科主任林儒廷表示,50歲以上男性攝護腺肥大,感冒後服用感冒藥緩解症狀,恐發生急性尿滯留,戴口罩後能有效避免上呼吸道感染,降低罹患急性尿滯留的風險,也降低進行攝護腺手術的次數。70歲林先生服用攝護腺肥大藥物已超過3年,平時固定於門診治療,去年10月因有感冒症狀自行購買成藥服用,沒想到吃3天藥後突然完全無法排尿,緊急就醫後,診斷為急性尿滯留,先進行導尿並安排接受攝護腺手術。林儒廷表示,2020年全球均籠罩在新冠肺炎疫情下,為了防疫,幾乎人人口罩不離身,因而減少透過飛沫傳染疾病的機會,根據衛福部疾病管制署統計,流感併發重症的人數也較往年明顯降低。據統計,2020年接受攝護腺手術者,較往年約少1成,推測也與「佩戴口罩」,減少上呼吸道疾病傳染有關,林儒廷指出,緩解鼻塞、流鼻水症狀的藥物常含有「抗組織胺」,會促使急性尿滯留發生,去年感冒人數減少,攝護腺肥大男性就較不會吃感冒藥緩解症狀,避開促使急性尿滯留發生的「抗組織胺」,自然減少進行攝護腺手術的次數。急性尿滯留好發於攝護腺肥大者,50歲以上男性尤需注意,發生時,有大量尿液滯留在膀胱內,當膀胱過度膨脹,收縮力量不足,尿液無法排出,會造成疼痛不適,此時須儘快接受治療,避免傷及膀胱神經、腎功能。治療方面,林儒廷表示,先以導尿、膀胱引流等讓滯留的尿液排出減緩不適,再給予藥物促進膀胱收縮,並找出致病因素;倘為攝護腺肥大患者,須評估攝護腺肥大程度及接受手術的必要性。林儒廷說,據以往門診觀察,每到冬季感冒人數上升時,攝護腺肥大患者出現急性尿滯留,須緊急治療的人數也會增加,但今年多數人都有戴口罩,降低飛沫傳染感冒的機會,自然也不需吃感冒藥,使得急性尿滯留須接受手術的比例也下降,進而導致接受攝護腺手術比例降低。平時攝護腺肥大可能會壓迫尿道,影響排尿,林儒廷說明,此時若再不小心感冒,因緩解鼻塞、流鼻水症狀的藥物常含有「抗組織胺」,服用後,會促使急性尿滯留發生,恐導致排尿更加不順,更易造成急性尿滯留。林儒廷提醒,有攝護腺肥大者,平時養成戴口罩的習慣,可降低感冒須服用感冒藥的機會,感冒就醫時,應告知本身病史並留意用藥後排尿情況,當排尿狀況有改變應儘早回診,同時也應定期追蹤治療攝護腺肥大,減少急性尿滯留的可能。
-
2021-04-22 該看哪科.呼吸胸腔
防空汙,外出要戴防霾口罩嗎?胸腔科醫破解迷思
●防空汙,外出要戴防霾口罩●選用醫療級口罩CP值最高,可防飛沫、阻擋病菌與粉塵●對抗PM2.5,N95口罩最有力,有效阻擋達95%以上最近空汙頻拉警報,為了防疫,加上對抗細懸浮微粒PM2.5侵襲,外出第一步就是「戴口罩」。市面上口罩種類不少,花色更是五花八門,雖已有專門的防霾口罩,但不一定需要所謂帝王級口罩,胸腔科醫師分析,CP值最高還是大家常戴的「醫療級」口罩。紙口罩、布口罩 只能防塵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出版「空氣汙染與肺部健康」手冊指出,戴口罩是防空汙的初級防線,目前市面口罩約有六種,分別為紙口罩、布口罩、活性碳、醫療級、N95以及經濟部CNS15980認證可防PM2.5的防霾口罩,其中,防霾口罩可根據PM2.5濃度分A、B、C、D四等級。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理事長、高雄長庚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林孟志分析說,紙口罩、布口罩對PM2.5防禦零效果,戴上去只能阻止大粒灰塵或物理性防曬;至於活性碳口罩,無論有沒有過濾層,抵擋PM2.5的效率差,雖然不貴,容易取得,實用效果仍有待科學驗證,建議呼吸道過敏時可使用。醫療級口罩 相對適合「CP值最高的是醫療級口罩。」林孟志表示,醫療級口罩容易取得,有三層過濾層,除了可阻擋PM2.5,也能擋住飛沫傳染的病毒,即使防護力只有3、4成,但從一般人活動外出頻率來看,仍是相對適合的選擇,缺點是密合度不好,建議可外加一層布口罩,增加使用壽命,也能提高貼和度,阻絕效果同步提升。若要防止無孔不入的PM2.5,最有力的選擇應該是N95口罩,但林孟志認為,N95口罩呼吸阻力大,戴上後換氣不易,也不便宜、取得不易,對一般人來說,仍是「理想跟現實有點差距」的選項。標榜防霾 未取得認證經濟部標檢局2017年推出「防霾口罩檢測標準」,可讓民眾視空氣汙染狀況選擇佩戴的口罩,雖然立意佳,但林孟志提醒,目前許多標榜防霾市售口罩仍未取得認證,選購上務必要當心。林孟志表示,不是戴上帝王級的口罩就一定最好,雖然防霾PM2.5口罩依空品程度分成ABCD四級,但像台灣空汙嚴重的中南部,多半處於AQI150以下,PM2.5指數平均在30至50之間,民眾其實只要選擇佩戴C、D級口罩,就可獲得良好防護,並不用刻意選擇B級以上的口罩。口罩有壽命 一天換一個口罩也是有壽命的,林孟志說,隨著佩戴時間增加,接觸空氣抵擋力也會遞減,「正常來說,一天就要換一個」,在此前提下,要選用符合醫學、科學認可的口罩,買合理價格以及合理效益的口罩,才能跟空汙長期抗戰。
-
2021-04-21 該看哪科.兒科
女童患「高致命」流行性腦脊髓膜炎 醫師:留意4大症狀
新竹一名5歲女童平時身體健康,某天突然整日高燒不退、腹痛嘔吐,送至診所後又轉診至大醫院,病況還持續惡化,陸續出現猛爆性紫斑、低壓休克、出血、腎臟衰竭,確診為流行性腦脊隨炎。台灣兒童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邱南昌提醒,國人對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所知甚少,呼籲民眾留意流行性腦脊髓膜炎「4」大症狀、牢記預防「2」招,透過疫苗接種超前部署保護力,才能遠離「4」大併發症傷害。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是一種革蘭氏陰性雙球菌的猝發性感染疾病,透過鼻咽喉分泌物或飛沫傳染,潛伏期約2至10天,根據統計,全球每年約有超過200萬人遭受腦膜炎危害,近30萬人死亡 ,因併發症而生活失能人數高達50萬人。目前中東、非洲等地為高盛行區,每年平均奪走數千條人命。邱南昌表示,感染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的高風險族群,有一歲以下嬰兒及免疫力差族群,如持續性補體缺損、脾臟功能受損及人體免疫缺乏病毒感染者等;一歲以下嬰兒因免疫系統發展尚未完全,離開母體後,來自母親的抗體保護力開始消退,是所有年齡層中發生率最高的年齡層,且台灣確診個案中,高達3成為嬰幼兒。收治5歲女童的新竹馬偕醫院小兒感染科主任林千裕表示,女童送至急診後就出現猛爆性紫斑,後來確診為流行性腦脊髓膜炎,陸續出現低壓休克、出血、腎臟衰竭,幸透過抗生素、插管治療、使用升壓藥物、血液透析,逐漸穩定病況,現在女童身體狀況良好,還參加田徑隊,猛爆性紫斑的傷口也沒有留下疤痕。邱南昌指出,流行性腦脊髓膜炎一旦流行,每10位健康者中即有1人為無症狀帶原者,若長時間或密切接觸帶菌者,接觸者發病機率為一般人的500至800倍,各年齡層中,青少年的帶菌率最高,較其他年齡層高出1.8至5.3倍。2017年我國便曾發生群聚感染事件,確診3名案例,初期症狀均為發燒、頭痛、噁心、全身痠痛,後來更有1人死亡。邱南昌表示,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有「高度致死性」,可在24小時內從非特殊症狀,快速進展至死亡,因患者常缺乏立即治療,每2人就有1人死亡,更有5至20%的患者直接進展到最嚴重的腦炎。因此,邱南昌提醒,成人若出現劇烈頭痛、高燒不退、噁心嘔吐、神智不清,嬰幼兒出現發燒、嘔吐、躁動不安、活動力差等「4」大症狀,定要立即就醫。平時預防應牢記「2」招,保持個人衛生、戴口罩,避免接觸呼吸道症狀病人,要前往國外盛行地區,務必接種疫苗。方能遠離患病後有腦性麻痺、腦性麻痺、聽力喪失、智力損傷及癲癇「4」大併發症。
-
2021-03-18 科別.呼吸胸腔
抗空汙該戴哪種口罩?這種CP值最高!醫師教再多一招提升阻絕效果
空汙頻拉警報,現在為了防疫,加上對抗「PM2.5」,外出第一步就是戴口罩。市面上口罩種類不少,花色更是五花八門,雖已有專門的防霾口罩,但不一定需要所謂帝王級口罩,胸腔科醫師分析,CP值最高其實是我們現在常戴的醫療級口罩。口罩種類多 醫療級口罩CP值最高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出版「空氣污染與肺部健康」手冊,指出戴口罩是防空汙的初級防線,目前市面口罩約分六種,分為紙口罩、布口罩、活性碳、醫療級、N95以及經濟部CNS15980認證可防PM2.5的防霾口罩,其中,防霾口罩可根據PM2.5濃度有A、B、C、D四等級。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理事長、高雄長庚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林孟志分析,紙口罩、布口罩對PM2.5完全零效果,戴上去只能阻止大粒灰塵或物理性防曬;至於活性炭口罩,無論有沒有過濾層,抵擋PM2.5的效率差,雖然不貴,容易取得,實用效果仍有待科學驗證,建議避免呼吸道過敏時可使用。「CP值最高的還是醫療級口罩。」,林孟志表示,醫療級口罩容易取得,有三層過濾層,除了PM2.5,也能擋住飛沫傳染的病毒,即使防護力只有3、4成,但從一般人活動外出頻率來看,仍是相對適合的選擇,缺點是密合度不好,建議可外加一層布口罩,增加使用壽命,也能提高貼和度,阻絕效果也能同步提升。防霾口罩分級 C-D級已夠用若要防止無孔不入的PM2.5,最有力的選擇應該是N95口罩,但林孟志認為,N95口罩呼吸阻力大,戴上後換氣不易,也不便宜、取得不易,對一般人來說,仍是「理想跟現實有點差距」的選項。至於經濟部標檢局2017年推出的「防霾口罩檢測標準」選用口罩,可讓民眾視空氣污染狀選擇佩戴,雖然立意佳,但林孟志提醒,目前許多標榜防霾市售口罩仍未認證,選購上務必更要當心。他更表示,不是戴上帝王級的口罩就一定最好,雖然防霾PM2.5口罩依空品程度分成ABCD四級,但像台灣空汙嚴重的中南部,多半處於AQI150以下,PM2.5指數平均在30-50之間,民眾其實只要選擇佩戴C-D級口罩,就可獲得良好防護,並不用刻意選擇B級以上的口罩。口罩有壽命 應一天換一個口罩也是有壽命的,林孟志表示,隨著佩戴時間增加,接觸空氣抵擋力也會遞減,「正常來說,一天就要換一個」,在此前提下,要符合醫學、科學認可的口罩,便宜沒效果買一堆沒用,昂貴的買下去還是得換,取合理價格以及合理效益才能跟空汙長期抗戰,也是務實之道。
-
2021-02-27 科別.兒科
兒童腸胃炎該不該看醫師? 家長必知4大觀察點!
228連假,這時候兒童不只要小心流感,腸胃炎的狀況也比平常高出許多!兒童腸胃炎的原因有很多,最常見的不外是「病毒性腸胃炎」與「細菌性腸胃炎」。到底這兩種腸胃炎有什麼不同?食品藥物管理署(下稱食藥署)特別請到小兒科醫師陳俊仁為民眾加以說明。「病毒性腸胃炎」與「細菌性腸胃炎」如何區分:陳俊仁醫師指出,臨床上區分細菌性或是病毒性腸胃炎,最好的方法就是觀察大便外觀!病毒性腸胃炎經常會解出像黃色的糞水,細菌性腸胃炎較常解出鼻涕狀、黏黏的、或是帶血的糞便。確實洗淨雙手,大大降低傳染機率 腸胃炎的傳染途徑,多是透過糞口傳染,像是吃到被污染的食物,或是手接觸污染物後,沒洗手就吃東西;另一部分則是近距離飛沫傳染。一般來說,這兩種腸胃炎的基本治療方式大致相同,都是給予止瀉藥,如果效果不好或擔心電解質不均衡,就會施打點滴,補充水分跟電解質。但是,如果孩童是感染細菌性腸胃炎,醫師擔心細菌跑到血液中,引起腦部或骨髓發炎,甚至引發敗血性休克,會視狀況使用抗生素治療。密集發燒、脫水、劇痛又沒力,應立即就醫腸胃炎嚴重到什麼情況要帶孩子就醫,甚至考慮住院呢?陳醫師提出幾個方向供家長參考:(1)活動力不佳:像是一直睡覺,無法起來玩耍。(2)密集發燒:給退燒藥的時間愈來愈短。(3)脫水跡象:哭沒有眼淚,整天沒有小便。(4)劇烈疼痛:肚子痛到無法進食。食藥署提醒,家中孩童如有以上症狀,應立即尋求醫師協助,給予適切的治療,才能幫助孩童早日恢復健康。原文引用自:藥物食品安全週報訊。
-
2021-01-2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摩斯員工確診!吃了沾上新冠病毒的食物會怎樣?
編按:截至19日部立桃園醫院群聚累積9人確診,其中案865是摩斯漢堡桃園捷運A7店員工,在1月16日至18日曾在店內活動,許多人擔心若是吃了新冠病毒汙染的食物會染疫嗎?雞肉會有沙門氏菌、生菜有大腸桿菌、自助餐沾上諾羅病毒都會讓人生病,為何衛生官員沒有針對被新冠病毒(COVID-19)汙染的食物發出警告呢?美國聯邦疾病防治中心(CDC)及專家指出,儘管在感染者糞便中發現新冠病毒,但尚無證據顯示新冠病毒可透過消化系統致病。新冠病毒在肺部 諾羅和沙門氏菌在腸部不同生物體導致人類生病的途徑有別。新冠病毒這類的呼吸道病毒,通常附著在肺等器官的細胞上;諾羅病毒和沙門氏菌等則可在胃酸中存活,然後附著在腸內的細胞繁殖。病菌藉由專門附著在人體某種組織上,然後致病;其傳播方式也不同。流感和新冠肺炎之類的呼吸道病毒,主要通過人與人之間的接觸及咳嗽、打噴嚏等飛沫傳染。通過食物致病的細菌 會引起腹瀉等症狀通過食物致病的細菌會引起腹瀉等症狀。某些情況下,糞便中的細菌會透過衛生習慣不良者的手觸摸他處,向外傳播。所以,食品業員工若罹患消化系統疾病,一定要待在家中,這一點非常重要。若他們仍去餐廳工作,可能導致多人生病,風險很高。談到食物和COVID-19的關係,專家表示,人們到超市購物,與其他顧客和員工交流時的致病風險最大,而不是吃下肚裡的東西。這正是為何商店要限制店內人數、還用膠帶標示出應該距離多遠的原因,顧客保持社交距離很重要。在家打開雜貨包裝後 一定要仔細洗手專家說,新冠病毒可在某些物品表面上存活,因此盡量不要拿手觸摸東西,也要避免在購物時碰到臉。CDC還建議,在家裡打開雜貨包裝後,一定要仔細洗手。至於在感染者糞便中發現新冠病毒一事,CDC指出,尚不清楚在糞便裡發現的病毒是否真能使某人生病。康乃爾大學傳染病和公共衛生專家艾莉森·史托特(Alison Stout)說,「新冠病毒表面多孔,存活的機率很小。」糞便中有病毒存在,更可能是全身感染的反映,而不是其在消化道中生存的能力。
-
2021-01-2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高雄燈會新春發福袋團拜尾牙和千人以上活動 通通取消
針對春節活動舉辦與否,高雄市長陳其邁今天傍晚一口氣宣布,高雄燈會、新春發福袋、團拜、尾牙和千人以上的大型集會群聚活動,通通取消,一切以防疫優先。高雄的採檢醫院與隔離醫院也達成共識,確診病人需要由專責醫師照顧,這些照顧的醫師不要再有另外的醫療業務包括門診與會診,也不要參加會議,或改以視訊參加。市府今天特別邀請四家醫學中心、六家區域醫院及所有應變醫院,共同針對武漢肺炎情形讓防疫更升級。其中跟市府有關的部分,包括今年的農曆年後的元宵節高雄燈會活動決定取消,新春發福袋的行程取消,市府團拜取消。市政府所主辦的千人以上大型集會或群聚活動也取消,再考量擇期舉辦。高雄市政府府級和局處的尾牙,也取消。陳其邁說,在商圈或者是市集的試吃、試用活動,有可能接觸傳染或飛沫傳染,相關單位能夠配合防疫措施而取;到商圈的民眾也能夠共同防疫,戴上口罩。陳其邁代表市民朋友,向醫療人員表達十二萬分的敬意。相關的不管是院內感控,及探病、陪病的相關規定,標準也往上調高,希望落實感控。從邊境到社區、到醫療院所,醫療院所是所有防疫的最後堡壘,堡壘絕對不能被攻破,所以務必拜託市民朋友全力配合,當一定要到醫院的時候,能夠遵守相關法令規定。高雄長庚副院長盧勝男表示,採檢醫院與隔離醫院剛才在會議中達到共識。第一個就是醫護人員的健康管理機制,如果醫護人員出現相關的症狀包括呼吸道症狀,或者味覺異常等,需要時請回到本院就醫,不要自行就醫。確診病人需要由專責醫師照顧,這些照顧的醫師不要再有另外的醫療業務,包括不要門診、不要會診;也建議專責小組成員不要參加會議,如果需要參加會議,盡量改以視訊參加。盧勝男表示,在醫院探病與陪病的問題,陪病就是在醫院陪同的是限定每一床只有一位,且是預約制;並禁止自主健康管理的民眾,到醫院陪病或探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