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06 該看哪科.心臟血管
搜尋
陳雨鑫
共找到
1468
筆 文章
-
-
2021-08-05 癌症.抗癌新知
做任何事之前都「好掙扎」 醫籲:恐是癌因性疲憊所致
接受癌症治療的癌友,必須面臨「人生重整」的課題。根據研究指出,推估台灣有超過九成的癌症患者,長期受到「癌因性疲憊症」困擾,生活壓力以及罹病後產生的心理壓力,都會出現癌因性疲憊症,只是多數的癌友並未察覺。台灣癌症安寧緩和醫學會提出11大自我察覺指標,一旦發現自身有癌因性疲憊症,可與醫師討論調整藥物並搭配運動,改善症狀,增加對抗癌症的能力。40歲林姓全職媽媽,被診斷為乳癌二期,她接受了手術後,準備接受化療,面對癌症,化療往往是最痛苦的抗癌階段,無論是掉髮、免疫力變差,種種化療產生的不適症狀都讓林媽媽懷疑自己是否能成功抗癌,現在身旁還有著小孩,也擔心是否有能力照料他們。她主動諮詢醫師,醫師決定讓林媽媽在化療同時,接受治療癌疲憊的合併療法「超前佈署」避免疲憊的產生。高榮外科部一般外科主治醫師曾彥敦表示,幾乎所有癌友在接受治療的期間,都會產生癌因性疲憊症,如什麼事都不想做,做事之前都很掙扎,做任何費力的事情後整個人呈現「病懨懨」狀態。他指出,癌疲憊的成因眾多,包括治療藥物、癌症本身,甚至是罹病後的心理壓力,都可能引發癌疲憊,如果沒有及早介入治療,容易陷入惡性循環。他舉例,很多癌友治療後出現疲累,整天臥床,漸漸地連運動、吃飯都無力進行,甚至想要「延期治療」,進而影響到治療效果。不過有許多癌友對於癌因性疲憊症並不太認識,因此台灣癌症安寧緩和醫學會提出11大自我察覺指標,幫助癌友認識癌因性疲憊症。曾彥敦表示,改善癌因性疲憊症分為藥物處置與非藥物處置,目前藥物處置上會依照不同癌別的化療狀態調整藥物用量,非藥物處置如運動、心裡減壓、睡眠等,其中以運動的效果最佳,但運動過程中需要陪伴與鼓勵,也呼籲癌友的家人可以一起陪伴,幫助患者度過難關。
-
2021-08-05 該看哪科.心臟血管
天熱過胖男喘吁吁路邊休息 抵辦公室竟心肌梗塞昏厥
年約55歲的陳姓男上班族,最近外出上班都會感覺到呼吸喘、胸悶,但礙於本身體重過重,陳男總認為是「太胖」才引發呼吸喘,每次症狀出現時只要拍拍胸脯,倚靠著牆休息一下就會緩解。日前突然喘不過氣、全身冒汗、幾乎暈厥,救護車趕抵現場時,陳男已心肺功能停止,緊急給予電擊後恢復心跳,醫師診斷是「天熱引起的急性心肌梗塞」。國泰醫院心血管中心主治醫師張釗監指出,心肌梗塞不是僅發生在冬天,夏季因天熱和水流失多且蒸發速度快,加上水分攝取不足,電解質流失,讓血液變得黏稠,增加發生冠狀動脈阻塞或是腦血管阻塞的情形,嚴重則會導致心肌梗塞或腦中風。天熱脫水也會導致心跳加速,增加心律不整或是心臟衰竭的可能。張釗監指出,心肌梗塞有幾種明顯的症狀,包含一陣一陣的呼吸喘、胸悶。長年吸菸、肥胖、罹患三高的患者,都要注意在近期天熱的環境中,是否有出現類似症狀,隨時補充水分、電解質飲品,鑑別體內水分是否足夠,可以從尿液顏色觀察,呈現深黃色,表示體內水分不足,應適度補充水分,每人每天應攝取2000毫升白開水,別一次牛飲,應隨時慢慢補充。張釗監指出,心肌梗塞患者的年齡逐年下降,很多青壯年自恃年輕,不夠關心自己的身體,有小問題不愛就醫或不依循醫囑用藥,也成為心血管疾病另一大宗對象,呼籲民眾千萬別用「年齡」判斷與心血管疾病的距離,生活習慣不佳、飲食西化等才是判斷與心血管疾病的距離。
-
2021-08-01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冷眼集/說穿了 還是疫苗不足
疫苗登記及預約全數回歸「疫苗接種預約平台」,不會使用3C產品的長輩瞬間成了「疫苗孤兒」,各地從市長到里長,不分藍綠相繼「逆時中」,但指揮中心不斷強調「回歸平台」,指揮官陳時中甚至說出「與其造冊施打,不如幫忙長輩到府上網預約」。國內疫情爆發,各國捐贈疫苗如雨後春筍,國內第一劑疫苗接種率瞬間突破三成,但各國捐贈疫苗已告一段落,我自購疫苗到貨量後繼無力,陳時中之前即坦言「疫苗供貨量不足」。民眾能不能打到疫苗,又回到「看天吃飯」的窘境。對於美、日、立陶宛贈我疫苗,指揮中心以各式手板標示「感謝」,但立陶宛昨天捐贈抵台的兩萬劑疫苗,以目前國內每天破廿萬劑次的施打量,恐怕不到半天就打完。國人從六月初左右開始大規模接種疫苗,以兩劑疫苗間隔十到十二周計算,從八月底到九月初也將迎來第二劑大規模接種。如今上預約平台意願登記與預防疫苗已成全民運動,雖然全民都有參與感,但能不能打到疫苗,其實未必有把握,尤其近四百萬人只選莫德納疫苗,連陳時中都說,「打到的機會相對少。」疫苗預約平台看似公平,實則是為了管控疫苗配發數量,只是疫苗不足,管控機制再好,還是打不到。 為了保護染疫高風險的長輩們,透過地方造冊讓他們先打疫苗,如此設下數位落差的高牆,如果無法獲得幫助,著實讓人不忍。此時不免想到很久沒有聽到「超前部署」,早先沒有像同美日等大國超買疫苗,如今只全民集氣盼自購疫苗早些到貨。
-
2021-07-31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第5輪可開打高端? 陳時中:穩定供貨才開放
國內疫苗供貨吃緊,立陶宛贈與我國的2萬劑AZ疫苗,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這一批疫苗效期到10月底,未來也會作為投入AZ疫苗施打用途。至於國人關心第五輪是否會開打高端疫苗或能否混打,他指出,高端在產量上較少,須等到穩定供貨才會提供民眾施打高端,至於混打開打與否,仍取決在疫苗供貨量。日前有消息傳出,高端可於8月供貨100萬劑,並提供作為第五輪施打。陳時中表示,高端產量較少,須等待產能供貨穩定才會開始施打。至於現有多少疫苗就打多少,並不會因為疫苗供貨因素而延遲施打效率。國內昨日已接種23萬9000多人次,總共接種涵蓋率32.82%,劑次人口比是34.44%立陶宛政府近日提供2萬劑AZ疫苗,陳時中表示,會投入第五輪、造冊人員等須要AZ疫苗等用途。針對台大醫院下周將公布AZ混打莫德納等臨床結果,國內能否有機會開放混打。陳時中指出,混打仍取決於疫苗供貨量。
-
2021-07-31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立陶宛贈2萬劑AZ疫苗抵台 陳時中:謝謝朋友的幫忙
立陶宛捐贈我國的2萬劑AZ疫苗,由土耳其航空載送,航班編號為TK6210,今天上午抵達台灣。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非常感謝立陶宛提供2萬劑AZ疫苗,會盡快進行封緘檢驗給予使用。外交部日前表示,立陶宛6月22日宣布捐贈台灣的疫苗,原訂9月底前運抵,但在兩國相關部會及駐處齊心合作下,各項協調安排十分順利,因此提早運抵台灣。陳時中表示,非常感謝立陶宛提供2萬劑AZ疫苗,今天早上大約10點半左右到台灣來,會馬上進行封緘檢驗,立即給予使用,感謝朋友的幫忙。
-
2021-07-31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台大混打收400人臨床試驗 A+莫混打試驗最短間隔4周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委託台大醫院進行混打新冠疫苗臨床試驗,同時台大醫院內也針對院內同仁,啟動類似的混打臨床試驗。試驗對象皆為院內同仁,總計分為四組,總計400人,參加計畫者不得選擇第二劑要參與混打組還是同款組,近期完成收案,還要幾周時間完成,屆時結果出爐才會進一步公布。台大醫院家庭醫學部主治醫師張皓翔表示,國際上愈來愈多混打的研究,指揮中心委託台大醫院李秉穎教授等,進行國人混打的臨床試驗;院內另起混打臨床試驗,對象僅針對院內的醫護同仁,總計分為四組,AZ施打四周後接種莫德納、AZ施打八周後接種莫德納、AZ+AZ、莫德納+莫德納。各組皆收100人。張皓翔表示,避免有透過臨床試驗提供給醫護混打的疑慮,參與臨床試驗的對象,統統採取「抽籤」的方式,決定第二劑接種的品牌,也就是無法自行決定是否為混打組。張皓翔表示,新冠疫苗施打的間隔通常是8到12周,但國外的研究分為4周、8周、12周,因此台大此次增加相隔4周就混打其他品牌疫苗的組別。他表示,沒辦法劇透副作用的情況,不過依照國外的經驗,接種的間隔時間愈短,副作用愈強,且如果是AZ+莫德納間隔4周的這一組,依照推測副作用應該是最強的。台大醫院預計在下周二針對國際研究混打的結果召開記者會,分享研究結果。
-
2021-07-31 該看哪科.婦產科
加碼拍板!育兒津貼托育補助8月起加1千 明年再加1500元
鼓勵生育,蔡政府提出0到6歲一起養,加碼育兒津貼及托育補助,衛福部今宣布從8月起育兒津貼及托育補助皆加碼1000元,調整後分別為3500元及7000元;明年8月再加碼一次,增加1500元,調整後分別為5000元及8500元,新制仍有排富規定。衛福部社家署副署長李臨鳳表示,新制今年8月上路,新制是針對未滿2歲兒童之父母或監護人,經稅捐稽徵機關核定之最近一年綜合所得總額合計未達申報標準,或綜合所得稅稅率未達20%者,可申請育兒津貼及托育補助,二者擇一,不得重覆請領。新制分二階段逐步提高發放金額。自行照顧孩子的育兒津貼從今年8月起將由現行的2500元調高為3500元,第2胎4000元,第3胎4500元;明年8月再調高至5000元,第2胎6000元,第3胎7000元將0到2歲孩子送托準公共保母、準公共托嬰中心,可領取托育補助,托育補助今年8月起將由現行6000元調高為7000元,第2胎8000元,第3胎9000元;明年8月再調高至8500元,第2胎9500元,第3胎1萬500元。李臨鳳指出,今年7月領有未滿2歲兒童育兒津貼及托育補助,且8月仍符請領資格的民眾,政府將主動提高發放金額並直接入帳至原請領帳戶,民眾不用重新申請。她也提醒,目前正在請領育嬰留停津貼、弱勢家庭生活類補助的民眾,8月起可同時請領育兒津貼,須至兒童戶籍所在地鄉,鎮、市、區公所提出申請。
-
2021-07-31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疫苗預約平台頻出包長輩好焦慮 指揮中心明研擬「雙軌制」
疫苗接種平台問題頻傳,有上網預約第二劑莫德納的民眾也發現,現階段不開放混打,但疫苗意願登記平台「已預選勾取高端及AZ疫苗」,懷疑是否要手動勾除。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明天下午行政院會將會針對疫苗平台進行討論,包含是否採行「地方發通知單」及「預約平台」雙軌施打、第二劑疫苗接種等問題,進行通盤檢討。各縣市長輩對於要施打第二劑疫苗須要上網預約很焦慮,希望能改為過去以「發通知單」較為方便。陳時中表示,目前各方建議都會納入參考,包含「沿用雙軌制」等,目前也有收到疫苗接種整體工作壓力大,擔心發通知書會增加工作時間,會蒐集各方問題,透過是否能用預約平台解決,同時避免增加工作負擔,也讓長輩有方便施打的方式。另有長輩上網進行疫苗預約登記,準備施打第二劑莫德納,但發現系統已經預先勾選AZ跟高端疫苗,懷疑是否要自行手動取消,若不取消是否還能施打莫德納疫苗。至於有民眾打完疫苗打完一個月後,卻遲遲沒有接種紀錄。還有外籍人士上已施打第一劑疫苗,卻被標示為已施打兩劑,導致無法預約。陳時中表示,預約平台已接獲地方政府也反映多種問題,指揮中心將於明天下午行政院開會,針對預約平台進行意見討論及改善,不管是民眾第二劑接種安排、單軌或是雙軌制施打,做出通盤檢討,訂出最有效的施打方式。
-
2021-07-31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增6例打疫苗死亡案例 最久逾2個月離世
第四輪疫苗今日起開始接種,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29日有20萬5500人接種疫苗,至今已累計782萬6000多人次接種,疫苗涵蓋率31.86%、劑次人口比涵蓋率33.22%。發言人莊人祥說,29日新增疫苗接種後不良事件173件,其中101件非嚴重事件、6件死亡,66件其他疑似嚴重不良事件。新增6件死亡案例中,有3例為AZ疫苗,年齡介於44至81歲,接種21至57天後發生;另3例莫德納疫苗,年齡介於51至88歲之間,接種8至15天發生。另外2例接種AZ疫苗,原是通報不良反應事件非死亡案件,因為後續追蹤後轉為死亡。7月29日新增39例(26女13男)AZ疫苗接種後發生疑似其他嚴重不良事件,年齡為19歲至86歲間,為接種疫苗後當日至35日間發生,包含疑似癲癇、腦血管動脈粥樣硬化、腦中風、中心視網膜靜 脈阻塞、視網膜出血、血小板低下、肝炎、過敏反應(紅疹、呼吸困難、發癢、水泡)、接種後常見之全身不適,及診斷未明之發燒、意識不清、頭暈、心悸、胸悶、呼吸困難、噁心與嘔吐、腹瀉、低血鈉、左腳瘀青、右腳麻木等。同期間新增27例(17女10男)莫德納疫苗接種後發生疑似其他嚴重不良事件,年齡為20歲至82歲間,為接種疫苗後當日至18日間發生,包含疑似休克、血小板低下、腦中風、腦脊髓炎、心包膜炎、肺炎、急性胰腺炎、蜂窩性組織炎、蕁麻疹性血管炎、顏面神經麻痺、突發性聽力喪失、多型性紅斑、過敏反應(皮疹、紅疹、發癢), 及診斷未明之發燒、意識不清、頭暈、複視及眼瞼下垂、胸悶、胸痛、心悸、心包膜積液、腹痛等。目前累計535例(251女284男)新冠疫苗接種後發生死亡之不良事件,年齡為2個月至101歲間(其中367人為75歲以上長者),疫苗接種後當日至68日間發生,其中有460例為接種AZ、75例為接種莫德納。
-
2021-07-3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機組員小孩不能進幼兒園? 陳時中這樣說
教育部訂定幼兒園防疫指引規定,幼兒同住者如果在自主健康管理狀態,幼兒不可入園,不過航空公司機組員因公性質,被指揮中心認定「高風險」人員,若長期處於居家檢疫、自主健康管理,孩子的受教權恐受影響。對此,指揮官陳時中表示,若家中有居家檢疫或隔離者,當然不能來學校,但自主健康管理對象,可與教育單位再修正。近期幼兒園、托嬰中心、補習班等教保機構陸續解封,讓家長可以稍稍鬆口氣,不過教育部在「幼兒園(教保服務機構)因應COVID-19防疫管理指引」中,訂定幼兒及其同住成員處於居家隔離、居家檢疫、自主健康管理狀態,幼兒將不可入園。若家中有幼童的機組員,恐因為工作關係不斷檢疫、採檢,連孩子也無法正常上學。桃園市空服員職業工會今出面呼籲教育部應調整政策,教育部表示將修改指引。陳時中說,幼兒園規定中,家中有居家檢疫者或隔離者,當然不能來學校,這是一定,但自主健康管理的對象,教育單位可再來修改,家人自主健康管理應該不在管制內。
-
2021-07-3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迎接首個降級周末恐現人潮 陳時中:不動用細胞簡訊
明日將是全國降二級警戒第一個周末,許多民眾已規劃周末小旅行,不過嘉義今傳出工廠群聚事件,是否可能對疫情造成影響?指揮官陳時中說,不至於因人流造成影響,但要提醒全國人民外出散心,口罩、社交距離要做好,景點、停車場會有人員管制,不會用簡訊細胞提醒。對於嘉義發生群聚,下周又是父親節,是否擔心8月9日後又要升級?陳時中說,不至於因為降級、人流變多造成疫情,二級三級警戒期間,沒有禁止大家跨縣市移動,交通工具座位管制也沒變,大家心情放鬆出外旅遊、訪友頻率增加,對疫情不會有太大影響。陳時中說,若以個案數看,不明感染源維持在一個水準、較好的狀況,戴口罩、勤洗手防疫做好就還好,但不排除滾動式檢討。降為二級的首個周末來臨,陳時中表示,明後天是降級第一個休假日,拜託全國人民出去散心很好,要做好社交距離、戴口罩,才能安心旅遊,目前交通警政單位,對於景點、停車場入口做整體人流管制,動用到細胞簡訊可能性非常低。據傳立陶宛捐贈台灣2萬劑AZ疫苗,將於明天上午7時50分抵達桃園機場,屆時該怎麼運用?陳時中說,「時間確定會跟大家講,表達最深謝意,我們非常謝謝」。
-
2021-07-30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地方疫苗量回報延遲 害接種的民眾撲空 陳時中曝原因
第四輪疫苗接種於今日開打,卻有民眾到現場才知道沒有疫苗可打,現場醫護表示,未獲1922平台接種名單通知,也沒被發到AZ疫苗,導致民眾撲空。中央疫情指揮中心陳時中表示,中央配送會根據平台意願的回報數量來配發,但衛生局須要配發的接種點眾多,會有數量回報上的延遲導致,須請大家體諒。另外有各縣市長輩對於要施打第二劑疫苗須要上網預約很焦慮,希望能改為過去以「發通知單」較為方便。陳時中表示,目前各方建議都會納入參考,包含「沿用雙軌制」等,目前也有收到疫苗接種整體工作壓力大,擔心發通知書會增加供做時間,會蒐集各方問題,透過是否能用預約平台解決,同時避免增加工作負擔,也讓長輩有方便施打的方式。對於各縣市醫療院所來不及準備疫苗供民眾施打,陳時中指出,中央配發疫苗時會考量各地回報數量決定,「有時候疫苗發得緊,大家會覺得施打規劃不易,疫苗發得鬆,又會出現沒有按照施打對象來做施打分配。」加上地方政府須要配送疫苗的接種點很多,疫苗也須要先行保存,導致配發上面都要更加精準。他表示,對於中央及22縣市與各家醫療診所的施打點、施打數量皆不一,一但數量通報延遲,就須要臨時調派聯繫,「地方政府也辛苦,但我不認為這樣的情形是常態,但定會有這樣情形發生,希望大家多體諒。」目前國人截至7月29日為止,已有782萬6000多人次已經接種,涵蓋率31.86%、劑次人口比涵蓋率33.22。
-
2021-07-29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採訪內容遭斷章取義「製成長輩圖」 施信如籲:別再傳
網路謠言不斷,不少專家、知名人士的發言,屢被重置成「長輩圖」廣傳,長庚大學新興病毒研究中心主任施信如日前接受媒體採訪的內容,遭有心人士節錄,以「若擔心疫苗有副作用 高端疫苗可以是另一種選擇」作為標題,疑為高端疫苗背書。施信如今表示,圖片內容斷章取義,她是一位科學家,是站在科學觀點說話,整段內容需理解前後文,此張長輩圖已造成她莫大的困擾,強調絕無替高端疫苗背書。施信如日前接受媒體採訪,針對市面上各類新冠疫苗副作用分析,各專家提出對於不同新冠疫苗副作用的分析,施信如表示,相對於較新的mRNA或腺病毒載體疫苗,高端屬於蛋白質次單位疫苗,副作用少,對長者來說,若較擔心副作用,算多一種選擇。她今天指出,她提出這句話並沒有要為高端背書,而是從科學觀點做一分析,她是一位科學家對於各種疫苗都是持中立的看法,她是依照對於蛋白質次單位疫苗的資訊做一說明,不過任何疫苗都要在大規模接種後觀察,目前高端疫苗尚未大量施打,後續值得觀察。施信如表示,被重置的內容並沒有前後文,導致會被誤會替高端疫苗背書,她再次強調「沒有替高端疫苗背書」,也希望被斷章取義的內容不要再轉傳。
-
2021-07-24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疫苗覆蓋率26.05%提前達標! 遇颱風「打氣不減」
為了加速國內施打疫苗速度,蔡英文總統日前宣布,7月底疫苗覆蓋率須達到25%,無形成為指揮中心壓力,各縣市也卯起來開設大型接種站,比拚疫苗接種成比賽。本來擔心本周颱風接近台灣,可能影響疫苗接種速度,不過指揮中心今日宣布好消息,截至昨日疫苗覆蓋率已達26.05%、劑次人口比27.02%,已經達到蔡總統開出條件。近日受颱風外圍環流影響,部分地區風雨大,指揮中心日前表示,若縣市停班停課,疫苗接種站也會同步暫停。不過疫苗打氣不受颱風影響,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昨日疫苗打了25萬多劑,疫苗覆蓋率已達26.05%,劑次人口比27.02%,已達7月底二成五目標。
-
2021-07-24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莫德納剩7萬劑「月底沒用完要收回」 縣市剩餘數曝光
近日受颱風外圍環流影響,疫苗打氣仍未減,但地方政府反映,有部分莫德納疫苗已面臨期效到期,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目前各地共有三批莫德納疫苗將到期,若未能於7月28日前的疫苗未能規畫完畢,會由中央收回,並再配送新一批疫苗供使用。莊人祥指出,由於莫德納需要存放在零下20度,施打前解凍後效期只剩下28天。針對前次大規模接種所配送的莫德納疫苗,共有三個批號即將於8月6日前到期。指揮中心也在7月19日之前發公文提醒各縣市衛生局,盡快安排施打。當時有18萬劑,經過一個禮拜的努力剩下7萬劑。目前這三批默德納疫苗有效日期及剩餘數量,為「7/9~8/2屆效」從原先2萬5000劑用到剩下3416劑;「8/2屆效」從6萬劑用到剩下1萬6422劑;「8/2~8/6屆效」從原先9萬5000劑,用到剩下5萬0414劑。莊人祥表示,為避免疫苗屆效無法施打,已跟地方衛生局決議,希望7月28日之前針對7月31日以後沒規劃好施打的疫苗量,就會由中央收回,並針對收回數量,在重新配發新疫苗給地方,作為公費接種第二劑、一到三類對象、孕婦或第七類造冊人員使用。各縣市疫苗剩餘數量最多前五名,分別台北市剩11872劑、台中市 8792劑、新北市 6160劑、彰化縣 6090劑、高雄市 5796劑。莊人祥表示,目前各地方還有剩餘疫苗,是因為多跟中央專案及第七類造冊人員等數量,若截止日前未施打,後續會由衛生局使用。
-
2021-07-24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莫德納可讓青少年接種? 指揮中心等廠商資料研擬
國內將準備進行降級措施,卻仍須依賴疫苗及防疫措施嚴防二波疫情再起,其中WHO宣布的主流病毒株Delta變異珠來勢洶洶,使疫苗有效性低,台灣也積極洽購次世代疫苗及進行疫苗登記施打,國際間也陸續有更多研究報告出現可針對青少年接種疫苗等可能。歐盟藥品管理局(EMA)已經批准莫德納疫苗可供12歲到17歲青少年接種,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未來台灣是否有機會開放莫德納給18歲以下族群施打,對於疫苗適應症等改變,會跟食藥署一起辦理,廠商要提出相關研究與資料,才能作為決策依據。至於以色列衛生部表示,BNT疫苗可以避免感染Delta變異病毒株後染上重症,但是針對其感染的有效性只剩下39%,台灣為因應新冠肺炎流感化以及病毒株變異,也已經洽購莫德納次世代疫苗。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疫情監測組組長周志浩表示,未來也會考慮在洽購輝瑞或其他廠牌的次世代疫苗。
-
2021-07-24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按摩業採雙罩手套 婚宴採梅花座方可開放
全國自7月27起降級為二級,其中民俗調理業也能開放服務,甚至在婚宴及雙鐵場所仍需進行有條件管制。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出,民俗調理業據中醫管理,共包含腳部、推拿、經絡按摩、視障等四大項,均要落實工作人員健康管理,維持口罩、面罩、手套等措施,方可營業。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相關人員需要下載社交距離App,其口罩、面罩、手套於接觸每名顧客後更換並清消,人員都要有社交距離用餐、落實實聯制,且戴口罩不能飲食,人員若有症狀不能服務,且減少找錢等物體接觸。每次服務要間隔15分鐘控制人流,床跟床及座位間距至少兩公尺,避免在密閉空間服務,如果按照各行業類別有疑似確診個案,要及時通報轉診,服務必須暫停,若確定為確診者,需要停業清消。對於室內用餐等婚宴用餐規範,民眾吃飯需不同桌,桌與桌距離1.5公尺,可裝設屏風隔板,增加物理性組隔,同桌可採花座。另外婚宴要遵守最多50人用餐,還要配合桌數,昨天有說到不能逐桌敬酒,也不要到主桌輪流敬酒,如果要敬酒則在朝舞台上示意敬酒即可。陳時中表示,婚宴也不要「離桌敬酒」。針對車上吃東西等規範,經濟部表示,其大型遊覽車還是希望不要飲食,也跟雙鐵一致,已經指揮中心同意並可做滾動檢討。
-
2021-07-24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疫調輔助平臺今上線 指揮中心:各縣市可跨區查詢
為因應降級解封協助精準疫調,指揮中心建置「疫調輔助平臺」今天上線,提供熱區地圖、疫調軌跡、簡訊實聯制疫調等查詢功能整合平台,嚴格限制提供各地方政府疫調人員有權登入使用,查詢也都有紀錄,疫調資料也只會保留28天,可更快掌握確診案例軌跡。資訊組組長簡宏偉表示,為了因應降級解封,協助各地精準疫調,建置疫調輔助平台,提供確診個案軌跡、熱區,簡訊實聯制查詢,整合各種資料,協助第一線透過這方式增加精準度。簡宏偉說,確診軌跡的部分,從時間到個案軌跡可以查詢,用多軌跡、跨縣市以及動態方式查詢,疫調人員可看到移動趨勢。至於熱區地圖,經由確診個案軌跡分析,看到散佈在哪些區域,可以設計需要強化的部分,這也可以透過動態方式查詢。簡宏偉指出,「疫調輔助平臺」整合簡訊實聯制資料,只能提供第一線疫調人員登入使用,以電話或場所代碼查詢及參考,簡訊實聯制資料僅能調取28天內的資料,同時在資料的調取上,均詳實記載帳號使用人員、使用時間及內容,並將於日後開放使用紀錄之查詢,在隱私保護和資安防護的前提下,協助疫調作業。
-
2021-07-24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夏天可戲水了!開放沙灘潛水衝浪「降級十大QA」一次看
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宣布7月27日起至8月9日全國將降為二級警戒,公布大原則 除飲食外,外出全程配戴口罩、實聯制、保持社交安全距離、人流管制等,其中更罕見開放球類、中元普渡、沙灘及潛水活動等,本報匯集「降級指引十大Q&A」一次看懂。Q:搭轎車、計程車、遊覽車可以脫口罩飲食嗎?A:搭乘轎車必須全車都是家人,才能同時脫口罩飲食,車上若有外人,建議座位有間隔或坐斜對角,一人可脫口罩飲食,不能同時脫口罩飲食;遊覽車採間隔座,可分班吃飯,先二分之一脫口罩吃飯,另外二分之一再吃。Q:遊覽車的麥克風到底怎麼用?A:不能唱歌,但可以導覽。因為唱歌會輪流給多人使用,每使用一次必須要清消。如果要換人導覽,必須要清消才能給下一個人使用。Q:降級後可以進行水域活動嗎?A:游泳池還是不開放,但到海邊潛水、衝浪、水上摩托車,只要不群聚,上岸戴口罩,就會開放。Q:戶外運動可以開放嗎?A:考量到民眾有運動增進健康需求,籃球場採時聯制及戴口罩就可開放,羽球網球等人跟人不會接觸等運動,只要戴口罩也會開放,且單打雙打都可以。Q:中元普渡可照常舉辦嗎?A:可開放普渡及公祭,但禁止中元普渡過後的福宴、平安宴、流水席等,另外社區及公司行號可參考指引舉辦普渡等活動,呼籲民代、首長別參加公祭和普渡。Q:可以到海灘遊玩嗎?A:沙灘可開放,但需要戴口罩且人流管制。Q:降級後長照機構及醫院是否開放陪病?A:明天會公布相關規範,但醫院暫時維持現狀,不開放陪病探病。Q:降級指引中多項行業人員,皆須要持有3~7天的快篩陰性證明,實際是要幾天的陰性證明?如何查驗?A:基本原則是七天,採每周快篩一次,若有遇到疫調等特殊情況,會縮短制三天,並根據衛生單位要求為準,可由地方去定期查驗、各部會研議,讓民眾更放心。Q:各縣市及各單位可以自行加嚴或鬆綁嗎?A:各部會可以在評估訂定更寬鬆或更嚴謹的指引,報指揮中心同意發布實施。地方在執行有疑議時,得請中央部會給予解釋。Q:若不在此指引內的行業及單位怎麼辦?A:若非屬各部會鎖定訂指引者,如指引不全或不在規範內,認為無法依照指揮中心頒布的原則性規範實施時,該職業場所負責人或單位,可自擬防疫計畫送地方政府核定後進行,地方准駁有疑議時,得轉中央次審。指揮官陳時中表示,指揮中心公布規範包含生活多元面向,單純的原則性規範無法滿足所有人需要,強調「有原則相對有例外,但指引訂好了,執行上若有困難,地方政府可以根據疫情調整。」至於指引有牴觸或不完善之處,都可以提出來討論,讓執行上的困難和疑義減到最低。
-
2021-07-23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接種疫苗後新增4死 打莫德納出現腦中風
疫苗接種後不良反應事件,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共新增5例接種疫苗後死亡事件,包括AZ疫苗3件、莫德納疫苗1件。AZ疫苗3件通報死亡事件,年齡介於81-92歲之間,接種疫苗25-35天間發生;莫德納疫苗1件死亡個案為67歲,接種次日後發生。7月22日新冠疫苗接種14萬7725人次,其中AZ接種12萬202人次(第1劑接種10萬7561人次,第2劑接種1萬2641人次),莫德納接種2萬7523人次(第1劑接種1萬7026人次,第2劑接種1萬497人次)。目前累計接種605萬9596人次,AZ接種320萬3146人次,莫德納接種285萬6450人次,新冠疫苗接種人口涵蓋率24.94%,劑次人口比25.80%(劑/每百人)。指揮中心公布,新增32例(21女、11男)疑似AZ疫苗接種後其他嚴重不良事件,發病年齡22歲至87歲,為接種疫苗後當日至42日間發生,包含疑似肺栓塞、下肢深部靜脈栓塞、血小板低下、敗血症、心律不整、肺炎、泌尿道感染、因眼瞼下垂就醫診斷惡性腫瘤、蜂窩性組織炎與皮疹、過敏反應(蕁麻疹、紅疹、紫斑、眼皮腫、呼吸喘)、接種後常見之全身不適,及診斷未明之意識改變與低血鈉、頭痛、呼吸困難及胸痛、視力模糊、突發性聽力喪失、腹部不適與胸口麻木、手腕腫脹與手指無力痠痛、手臂瘀青與膝蓋疼痛等。同期間新增24例(11女、13男)疑似莫德納疫苗接種後其他嚴重不良事件,發病年齡25至81歲,為接種疫苗後當日至14日間發生,包含疑似腦中風、血小板低下、心肌炎、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病併急性發作、臂神經炎、死產、史蒂文生氏-強生症候群、帶狀皰疹、接觸性皮膚炎及濕疹、過敏反應(雙腳紅疹併紅腫癢),及診斷未明之血栓、高血糖、臉部及腳部麻、手指紅腫等。
-
2021-07-23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想打第2劑! 還有第4輪疫苗何時開放 陳時中回應了
國內民眾關心打了第一劑疫苗後,何時可以再打到第二劑。中央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指出,目前民眾接種AZ或莫德納第一劑後,已經間隔十至十二周,就可以到各縣市新冠疫苗合約院所進行第二劑公費疫苗接種。但若是疫苗接種卡遺失,可以前往施打第一劑之願所申請補發,再行完成第二劑接種。莊人祥指出,無論是莫德納或AZ疫苗,施打第二劑要間隔10-12周,如果是一到三類及孕婦屬接種莫德納者,可以滿28天後到地方政府衛生局、合約院所接種或醫院預約掛號,針對有些急迫出國,需要提前接種第二劑,需要提出證明文件如機票,希望各單位院所針對上述可接種二劑的對象者能加強服務。另外施打過第一劑AZ疫苗的民眾,如果滿十至十二周後,也可以透過原先預約系統中預約施打,莊人祥表示,主要針對近期開放的幾輪疫苗為AZ疫苗,符合資格者可透過簡訊預約接種,同時要攜帶接種記錄卡、健保卡到院所接種,若紀錄卡遺失可以到第一劑院所補發,再完成第二劑接種。指揮官陳時中表示,昨日接種14萬7千多人,總人口涵蓋率達24.94%,劑次人口比為25.80%,「昨天疫苗施打的人數較少,相對最後一天前面預約較滿。」未來針對第四輪的疫苗預約系統呈現關閉,他表示,很快會公布發簡訊並估算疫苗的量,看要發到哪個年齡層。他指出,日前公布疫苗配發量之後引起各方爭議,「打疫苗不是在比賽,盡量了解情況,並非差一天施打好像很不好,為了不要引起大家心結,又能提高施打率方法,我們想出方法再跟大家報告。」
-
2021-07-2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年紀大染疫易重症亡 羅一鈞:75歲以上死亡率達30.7%
新冠肺炎容易造成長者重症、高死亡率,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希望全體打疫苗,以前講過涵蓋率和施打疫苗有關,盡量去鼓勵打疫苗,高齡者開放打疫苗時間也很長,達到一定效果。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說,統計自5月11日至今,確診個案65-74歲重症率39%、致死率12%,75歲以上重症率52.7%、死亡30.7%。不管重症、致死,都有隨年齡增加,年紀愈長罹病會比較嚴重。對於疫苗施打,陳時中說,65-74歲有74%,有67%都比流感高很多,AZ或莫德納兩種疫苗都有可能,未來還有其他選擇,打疫苗比例會緩步的往上升,目前目標是快點涵蓋年齡層愈廣愈好。目前長照機構、醫院陪病者仍有相關規定在,7月27日後可再逐步開放?陳時中說,長照相關明日會再開記者會,而醫院規定則暫時維持現狀。
-
2021-07-23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中元普渡可辦 指揮中心:遶境進香遊行不開放
許多民眾關心宗教活動開放,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副指揮官陳宗彥說,7月12日起適度鬆綁後,大家都很關心中元普渡,除了落實人流管制規定,現在遶境進香遊行還是不開放,中元普渡後的福宴、平安宴也不開放,公司行號或是社區自己辦的中元普渡,都可以參考防疫措施。陳宗彥說,其他宗教場所依照室內50人、室外100人的方式,依照場所位置做梅花座等,落實實聯制、保持社交戴口罩,都是最基本的部分。有些宗教場所本周完成或禪修完成會有供餐,暫不提供自助餐,桌餐要設隔板。酬神演出人員演出,要依照文化部的指引進行,要有三日內快篩,舞台間隔三公尺。陳宗彥說,公祭的部分,殯葬場所一樣大原則,室內50人、室外100人,採取梅花座,因各縣市殯儀館禮廳大小不一,要考慮規模大小,請各縣市訂定因應個禮廳、靈堂的規範,避免同一時段有過多人留在外群聚,請各縣市訂定人數上限。要請各級機關與民代配合,不參加公祭與普渡,作為防疫表率,請各級行政機關首長與公務員民代等配合措施。
-
2021-07-23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遊覽車不能唱歌、雙鐵可用餐 陳時中告訴你2、3級差別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自7月27日至8月9日調降疫情警戒標準至第二級,對於三級跟二級的差別,指揮官陳時中針對適度鬆綁做出解釋。他指出,之前規定5人、10人,現在是50、100人,鬆綁地方比較多,可以開放就來開放,沒辦法全口罩的活動,則會另外規定。陳時中說,像是漁港、漁船都開放,要維持戴口罩與距離,室內場館可以開放觀眾,可以開放會議,開放室內場館,保齡球館撞球,幼兒園、托嬰中心、補教開放,但要遵循指引,校隊返校訓練可以,民俗宗教不開放,普渡公祭可開放,都要維持社交距離在才可以。陳時中表示,戶外空間也維持一些開放地方,大家上次反映關心的釣蝦場,開放但要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漁港垂釣、出海觀光都開放,美術館、圖書館都開放,但有人流管制,表演場所有脫口罩表演,至少要跟觀眾席離3公尺以上,並採取梅花座的原則。陳時中指出,台鐵、高鐵公共空間仍不開放飲食,會設立用餐區,用餐區要符合餐飲規定,座位間隔座,七成會有上限。旅行業開放50人以下旅行團,車上間隔座,維持遊覽車上不要唱歌,若使用麥克風,要頻繁清消、每一次都要清消,「但不是用來唱歌,是要講話的」。娃娃機、美容美體行業開放前提,以前娃娃機沒有管理者,如果要開放就要有管理者,要管制人流距離還有清消;民俗調理、美容美體,禁止密閉服務,要定期清消,等待區做出區隔,都要戴好口罩。陳時中表示,整體規定非常多,但基本原則是一樣的,相關警戒措施還在,頒布的是一個原則性的規範,各部會可以評估跟場所的封鎖,訂定更嚴或寬鬆指引,對於相關職業場所不同,報請指揮中心同意施行,地方有疑義可以請中央解釋。他說,若指引如果無法依照施行時,該職業場所負責單位可自擬防疫計畫報請,指引包含三、五個面向,原則可能無法全面配合等,個別原則定好,相關執行上有困難,地方可以針對疫情調整,但是對於指引有牴觸、或是不完善可以討論,中央會給予解釋,或是也可到中央討論,可以讓疑義減到最低。
-
2021-07-23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6大族群每周快篩陰性就開放!「疫調中」縮短3日快篩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7月27日起至8月9日全國將降為二級警戒,其中包含有多項行業人員,皆須要持有三至七天的快篩陰性檢驗。指揮官陳時中指出,陰性證明原則上以七天為主,每周要快篩一次,但是根據個案會有疫調等不同需求,就會變為三天,特殊狀況須根據衛生單位要求為準。國內宣布自三級警戒降為二級,其中包含演出人員、劇組人員、幼兒園及托嬰中心等教師及工作人員、高中以下運動教練及防護員以及開辦高中以下暑期活動者,可施打疫苗滿十四天或要憑三至七天快篩陰性報告。陳時中說,這些行業要開放,人員接種疫苗若未達到14天,要三日至七日內陰性證明,採循環式定期快篩,「基本原則是七天,就是每週快篩一次,但是根據疫調會有不同需求,就會變三天快篩,七天為原則,特殊情況要處理那就會到三天根據衛生單位要求為準。」
-
2021-07-23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衝浪、潛水、球類雙打都開放! 陳時中:運動強健身心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7月27日起至8月9日全國將降為二級警戒,台鐵高鐵公共空間不開放飲食,會設立用餐區,用餐區要符合餐飲規定。但針對旅行業開放50人以下旅行團,車上除了要間隔坐之外,但車上不開放唱歌,麥克風是要用來導覽講話,並且跟據講者不同,要做不一樣的清消。陳時中表示,許多單位對於民眾運動也很關心,認為防疫期間「文化、音樂、體育」等都是需要的活動,讓身心健康。目前籃球場開放實聯制戴口罩,羽球網球開放也要戴口罩,「以前說可以打單打,現在雙打也沒問題。」他指出,水域仍不開放,但有開放潛水,「因為全身包緊緊,差別是上岸時候要戴口罩,到大海中就不會交互感染,也會要求業者做好管理。」他說,水域活動不要群聚肢體頻繁接觸就會開放,另外衝浪、划水、水上摩托車,只要不要群聚,上岸要戴口罩,就會開放。
-
2021-07-23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7/27至8/9全國降二級警戒 外出仍要戴口罩、室內集會上限50人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7月27日起至8月9日調降疫情警戒標準至第二級,包括除了飲食外,外出全程配戴口罩,以及開放室內50人、室外100人集會活動,此外,婚宴、公祭及幼兒園、課照中心、補習班、托嬰中心、失智據點、美容美體業、宗教場所等,符合各部會規定可開放。指揮官陳時中表示,7月27日起到8月9日起降級到二級警戒,但是全球風險增高中,很多國家解封後,或是疫苗打到一定程度,放寬管制也都造成相當大的疫情。跟我們相近越南也是表現好,昨天達到1萬6千多名,韓國1800,新加坡170,馬來西亞也是1萬3000,日本奧運今開幕,希望他們成功,疫情處在高點,5300多單日,以這些經驗來看,像歐美、以色列表現好,現在達到1334萬,英國4萬左右,這都讓我們有所警惕。陳時中強調,防疫疲乏要注意,管制等級才管得著。提高警覺,不排除任何時候改變警戒情況,我們當然不希望,但是疫情在世界看來是多變的,要提高警覺。陳時中說,調降至二級還是要戴口罩,社交距離、實聯制,包括每人2.25平方公尺,及室內50人、室外100人上限,超過人數須要提出計畫。餐飲比照微解封,室內還是要有隔板,維持社交距離。婚宴跟公祭開放,禁止換桌逐桌敬酒,內政部有相關規定處理,原則還是以50、100人的規定辦理。婚宴每一個隔間50人,室外100上限,不要逐桌敬酒,我們有習慣的逐桌敬酒,希望統一在台上敬酒,符合主管機管管理的有詳列出來。至於仍須關閉的場所,包括酒家、酒店、酒廊或錄影MTV、KTV或遊樂場、桌遊館、麻將館等休閒娛樂,K書中心等場所維持不開放。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3)日表示,考量國內疫情及參酌其他國家之防疫調整經驗,並經與各地方政府進行溝通討論後,指揮中心自7月27日至8月9日調降疫情警戒標準至第二級,各部會得依指揮中心所發布之通案性原則另訂指引,而各地方政府亦得在此原則下,視疫情需要而有調整空間,惟相關指引必須規範明確以利民眾遵循。說明如下:一、通案性原則:1. 除飲食外,外出全程配戴口罩。2. 確實執行實聯制登記措施。3. 保持社交安全距離。4. 營業場所及公共場域人流控管或總量管制:室內空間至少1.5米/人(2.25平方米/人),室外空間至少1米/人(1平方米/人)。5. 集會活動人數上限:室內50人,室外100人,若超額則提防疫計畫。6. 餐飲內用原則依照衛福部規定處理。二、婚宴、公祭可開放:1. 公祭遵守內政部相關防疫規定處理。2. 婚宴遵守每一隔間室內50人、室外100人上限,並遵守餐飲指引不得逐桌敬酒。三、仍須關閉之場所:1. 休閒娛樂場所:歌廳、舞廳、夜總會、俱樂部、酒家、酒吧、酒店(廊)、錄影節目帶播映場所(MTV)、視聽歌唱場所(KTV)、理容院(觀光理髮、視聽理容)、遊藝場所、電子遊戲場、資訊休閒場所、休閒麻將館、桌遊場所及其他類似場所。2. 教育學習等場域:社區大學(開放受理秋季班報名,實體課程不開放)、樂齡學習中心、K書中心、游泳池等其他類似場所。指揮中心表示,在國人共同努力配合下,國內疫情持續穩定控制中,為兼顧防疫與民眾的生活品質,逐步調降防疫管制措施。指揮中心提醒,防疫仍需全體國民持續共同努力,請民眾持續配合防疫規範,及維持個人防疫好習慣,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才能降低病毒傳播風險,守護彼此的健康安全。
-
2021-07-18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解封後 專家:國人多戶外運動
新增案例數降至個位數,七月廿六日三級解封似乎有望,中研院生醫所兼任研究員何美鄉指出,如今每天氣溫高於攝氏卅度,不利病毒生存與傳播,指揮中心應開放並鼓勵國人多往戶外運動;前疾病管制局副局長施文儀建議,指揮中心應針對疫情、疫苗、輿情組成「機動防疫隊」,中央隨時支援地方。何美鄉指出,除了天熱不利病毒傳播,現有微量殘餘的英國株造成大規模爆發機率極低。鼓勵國人戶外運動,是有利於健康的長遠之計。她也呼籲,指揮中心應訓練國人,不再追求不切實際的「零確診」,大膽並智慧的降級,否則漫漫防疫長路,耗掉的是國家的競爭力。施文儀建議,應依照傳染病防治法第十五條規定,組成機動防疫隊,至少要包括疫情、疫苗、輿情三個機動隊,防疫如作戰,中央要有戰略並配置資源、隨時支援地方。施文儀表示,台灣可成立四十到五十支疫情快打部隊,分配在各縣市,可依標準作業程序進行疫調等,當部分縣市成為疫情熱區,其他縣市可協助。更需要中央擦亮「兩隻眼睛」,分別指醫療院所通報與主動監測系統,施文儀表示,醫院通報屬被動監測,五月時許多患者多次就醫才被通報確診,顯示被動通報系統已疲乏,因為一通報,就衍生一大堆工作;至於主測,早有人呼籲進行血清流行病學調查,現在快篩試劑也上市,這些都可幫助中央找出不明傳染源。施文儀表示,在基層診所大規模接種、設立大型接種站都要加速,才能在短時間衝高覆蓋率。中央必須幫助地方,有些縣市打得慢、有些縣市不夠打,中央都要即刻協助、補足資源;至於輿情快打部隊,建議廣納專家,反應速度也要快,不能什麼都用「沒有相關」四個字說明。
-
2021-07-18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新聞眼/護航國產疫苗反害之 不如讓科學說話
許多人覺得國產新冠疫苗研發受到許多關愛,但細數前路,卻是重重坎坷。先有國人質疑國產疫苗採購價格太高,但相較於歐美等國在疫苗研發初期即挹注大筆資金、預先採購,衛福部提供的獎勵金被譏諷為九牛一毛;後來進入第二期試床試驗,政治人物不知有意還是無意的護航,又成為愛之足以害之的範例。從總統蔡英文喊出,力拚七月開打國產疫苗,加上採購國際疫苗不力,被質疑為國產疫苗而鋪路。前副總統陳建仁又在高端疫苗第二期臨床期中報告出爐前,在媒體上高談闊論,自稱夫妻倆打高端臨床試驗疫苗,「幾乎沒有不良反應」,甚至提出試驗單位分析四千多人資料,不良反應比率低。當時就引發質疑,未引發不良反應有多種可能,可能是打到安慰劑,也可能是疫苗反應極差,但前副總統先有四千多人的不良反應回報資料,最近又率先揭露自己打的是安慰劑;前衛生署長楊志良參加聯亞疫苗床試驗,且為六十五歲族群數最後一位收案者,原本對國產疫苗研發有激勵作用,如今又公開退出試驗 。扶植國產疫苗最好的方式,或許應該是回歸「科學證據」,讓科學說話,疫苗接種關係人民健康,疫情防治,不應是訴諸情感、訴諸政治,國產疫苗夠強大,有足夠實力,不必用這些「過度保護」的方式,讓議題失焦,最後淪於政治口水。缺乏自信或過度自信都不宜,更不該認為國外月亮比較圓,政府讓先天不足的國產疫苗添加政治味,反不利國產疫苗等生醫產業長期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