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2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搜尋
陳雨鑫
共找到
1472
筆 文章
-
-
2020-12-12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旅館全消後環境採檢陰性 莊人祥:表示旅館消毒後安全
為釐清案719與693同住旅館是否有環境汙染或是否有其他的感染源,指揮中心採檢旅館14人全數陰性,並額外採檢21人,部分採檢結果最快明天出爐,同時也採檢旅館內20處環境,結果皆為陰性,不過環境採檢已是清消過後才採,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此舉雖難消除各界疑慮,但能確定該家旅館的清消是沒有問題的,消毒後顯示該旅館是安全的。莊人祥表示,由於防疫旅館皆會定期做清消,目前也僅能針對此部分確認環境是否還有病毒量,結果皆為陰性顯示該旅館的消毒算是安全,至於是否會再針對旅館的管線在做採樣?他表示,將待病毒定序的結果出爐後再討論。莊人祥表示,案719與693的發病時間僅差一天,若是另外的共同感染源,採檢旅館人員或是額外採檢的對象,至少要有1到2人被檢出陽性,但目前看來並沒有看見這情況。
-
2020-12-11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輝瑞疫苗國外施打6死 莊人祥:應為不良事件會持續監測
輝瑞疫苗有外電報導有六名受試者死亡,明年台灣施打新冠肺炎疫苗,是否列入考慮,往後會針對何種提醒。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這應該是施打後的不良事件,如同近期我國施打流感疫苗,也會有施打後的不良反應通報,疾管署對於這類的事件,一定會持續監測,也會用比較完整、系統的方式,把疫苗安全進行資訊回報。衛福部部長陳時中日前曾表示,各國疫苗研究結果比預期好,製程有可能加速,但國內開打時間最快不會早於明年3月。有高雄市警察局「黑豹特勤之光」之稱的教官顏進明疑因流感引發肺炎就醫不治,莊人祥表示,今天早上已主動與受理醫院了解,目前得知此案例有進行新冠肺炎篩檢為陰性,醫院也有進行流感篩檢為陰性,至於檢體因為還沒送達,等待後續結果,會密切注意。
-
2020-12-11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居家檢疫地震可否逃生?避難行為可免罰確診也無須擔心
居家檢疫者發生地震可否逃生?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地震應該要問消防署,依照行政罰法的規定,避難行為過當者可以避免處罰,若有緊急避難需求居家檢疫隔離可以戴上口罩暫時離開住所,等待解除危及狀況再返回地方,民眾也無須擔心因為緊急避難而受罰。當地震來的時候,基本的避難還是要遵循消防。他說,倘若確診者,一定也有逃難的緊急規範,這部份讓醫院的人員來指揮,該怎麼避難就怎麼避難,這部分不會有罰則,若在醫院,也應當還是要遵循醫院的指揮。
-
2020-12-11 新聞.杏林.診間
名醫與疾病的對話/壓力引起泌乳素過高 醫師:「妳根本不是女人」
大二準備升大三那年,時常頭痛,以為是課業壓力及活動太多導致,直到某天乳房溢出乳汁,驚覺不對趕緊就醫,初診是濕疹,但藥怎麼抹都沒用,擔心是乳癌,又換醫院就診,才發現是泌乳素過高,數值達到175ng/ml,而正常值為20ng/ml。到底發生什麼事了?當時僅知道導致泌乳素過高,可能與腦下垂體腫瘤有關,但電腦斷層、核磁共振都看不出問題,尋覓原因都不得其解,乳房的乳汁仍持續分泌,「到底發生什麼事?」我不斷反覆問自己。高泌乳素血症可能會帶來不孕,那時我才20多歲,不孕的消息震懾了自己平凡的生活,面對泌乳素的問題,當時有點半逃避心態,家人問及「該怎麼辦」時,我也慌得不知道該怎麼回應。媽媽每天燉冬蟲夏草、枸杞、黃耆給我喝,幾個月後,媽媽看我氣色變好,隨意問了一句「要不要乾脆走中醫看看」,卻意外開啟這一趟中醫自我藥療之路。看了許多資料,發現走中醫對自己實在是「高CP值」的一條路,取消原本出國念書計畫,考上學士後中醫。後中三年級那年,檢驗泌乳素仍然很高,當時還加驗女性激素「雌二醇」,指數卻低得嚇人,僅有0.01pg/mL,還記得當時看報告的醫師告訴我「妳根本不是女人」,那一刻只有傻眼可以形容。醫師:妳根本不是女人既然想透過中醫瞭解自己的身體,就此開始去想有什麼中藥可以調理荷爾蒙?每天上課後,就抱著藥罐子煎藥、把脈,自尋藥材煎藥,感受身體及脈象有什麼變化,對應書籍的說法慢慢應證,後中畢業後也已經28歲,泌乳素終於降低,但對於是否已經解決不孕這件事仍舊沒有把握。那時曾與男友也是現在的先生說「我可能不孕」,若沒有考慮生育再討論結婚,他沒有特別在意,兩人年紀到了後就順理成章地結婚。不過,嘴巴上再怎麼說不在意,內心仍渴望有個孩子,30歲結婚後,各項檢查都做了,泌乳素、雌激素等統統沒問題,婚後半年肚皮卻一點消息也沒有,家人接連而來的偏方及人工試管等建議,讓自己也急了。調整步調時間不再排滿想知道透過多年的調理,與不孕的距離有多近,我辭掉台中的工作,北上與先生同住三個月,因為讓自己的步調緩慢降低壓力,同住的期間就有了孩子。我自知是因為「壓力」引起泌乳素過高,藥物雖然可以快速降低指數,但根本的原因仍要靠我自己去克服。念中醫期間就發現是壓力所致,除了每天神農嘗百草外,也逐步調整自己的步調,不再把時間排這麼滿,也開始接觸瑜伽、手工藝,煩心的事情就先暫時擱置在一旁。備孕最好讓身體放鬆經過這些年及接觸許多不孕症的夫妻,心得是「生育是人生中投報率最差的一件事」,有時候生育不能急,也不能有壓力,當急的時候反而釋放更多具毒素的荷爾蒙,不利於生育,讓生活回歸正常,與人正常接觸,讓身體放鬆,慢慢調理作息以及身體機能,才是備孕最好的方式。陳玉娟小檔案現職: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傳統醫學科婦科主任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傳統醫學科專任主治醫師年齡:47歲出生地:彰化縣學歷:中國醫藥大學學士後中醫學系畢業專長:中醫婦科炎症子宮內膜異位症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男女不孕不育興趣:瑜伽、美食、電影經歷:彰化秀傳紀念醫院住院醫師中醫婦科醫學會理事佑康產後護理之家駐診醫師
-
2020-12-09 醫聲.數位健康
數位醫療新科技/AI預測心梗 未來只要看眼底
未來可能只要一張「眼底圖」即可揪出身體內潛在的疾病。長庚醫療團隊與台塑企業合作,計畫在三年內透過眼底AI技術,觀察眼底的血管變化、血管彎曲程度、視神經周邊變化等,判讀出患者的年齡、腎臟功能、糖化血色素等身體狀況,進而可預測急性疾病,例如心肌梗塞、腦中風等,及早防治避免長期臥床的可能性。長庚醫院北院區視網膜科主任黃奕修表示,神經與血管穿透全身,所有器官中,眼睛是神經與血管最為密集之處,過去已知肝臟不佳,眼睛會出現黃疸反應,糖尿病患者也會出現眼血管病變,不過,過去醫師大多是透過自身的經驗判讀黃疸或是眼睛血管的變化,也沒有絕對的SOP。黃奕修指出,人工智慧分析大量的數據後,反而找出疾病病變的規則,從醫師輸入經驗教育AI,到現在已是AI教醫師規則,目前已可透過眼底圖搭配AI分析,得知民眾的腎臟功能、糖化血色素;後續可蒐集大量的數據,可望從眼底圖中得知,癌症、關節炎等疾病,甚至連患者基本資料都無需提供,就能得知性別、年齡等資訊。黃奕修表示,希望透過眼底AI抓出「急性疾病」如心肌梗塞、腦中風等,甚至能找出罹患失智症的可能性,預估三年內可以突破。也期盼透過眼底AI,讓偏鄉地區的民眾可透過一張眼底圖,更能確定罹患的疾病為何,不再舟車勞頓就醫檢查,不過要透過此達到遠距醫療,仍需要法規上的鬆綁,才能達成。
-
2020-12-08 醫聲.數位健康
數位醫療新科技/一張眼底圖可望揪出全身疾病 長庚盼3年內預測心肌梗塞
預測未來疾病的發生,恐怕只需要一張「眼底圖」即可揭開體內潛在的疾病;長庚醫療團隊與台塑企業合作,透過眼底AI技術,觀察眼底的血管變化、血管彎曲程度、視神經周邊變化等,判讀患者的年齡、腎臟功能、糖化血色素等,台塑計畫於未來三年內,透過眼底AI技術,預測更為急性的疾病,如心肌梗塞、腦中風等,避免長期臥床的可能性。長庚醫院北院區視網膜科主任黃奕修表示,神經與血管穿透全身,所有器官中,眼睛是神經與血管最為密集之處,過去已知肝臟不佳,眼睛會出現黃疸反應,糖尿病患者也會出現眼血管病變,不過,過去醫師大多是透過自身的經驗判讀黃疸或是眼睛血管的變化,也沒有絕對的SOP。黃奕修表示,人工智慧分析大量的數據後,反而找出疾病病變的規則,從醫師輸入經驗教育AI,到現在已是AI教醫師規則,目前已可以透過眼底圖搭配AI分析,得知民眾的腎臟功能、糖化血色素;後續可蒐集大量的數據,可望從眼底圖中得知,癌症、關節炎等疾病,甚至患者連基本資料都無需提供,就能得知性別、年齡等資訊。黃奕修表示,希望透過眼底AI抓出「急性疾病」如心肌梗塞、腦中風等,甚至希望能找出罹患失智症的可能性,預估三年內可以突破,另外也希望透過眼底AI,補足資源不足的偏鄉,讓偏鄉地區的民眾可透過一張眼底圖,更能確定罹患的疾病為何,而不是下山做了檢查,先上山等報告,再過幾天再下山就診,太過舟車勞頓,不過要透過此達到遠距醫療,仍需要法規上的鬆綁,才能達成。
-
2020-12-08 養生.健康瘦身
國內每2人有1人肥胖 恐增罹這些疾病的風險
● 肥胖使男性精子品質及數量減少,增加不孕風險● BMI超過37.5,或超過32.5且有肥胖相關合併症,即為病態肥胖● 多數病人可因體重減輕而減少關節、心血管負荷,改善活動能力肥胖近年已快成為「國安問題」,不僅可能造成不孕,也無法在軍營服役,衛福部國健署調查,國內每二人就有一人肥胖。過去民眾面對「不可承受之重」,有人選擇減重手術,近年健身風氣風行,之前最常接受減重手術的40歲以下族群減少,55歲以上患者接受減重手術比率增加。輕忽肥胖 增加不孕風險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體重管理中心主任王偉表示,別輕忽肥胖帶來的風險,研究顯示,肥胖會增加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呼吸中止症、退化性關節炎等,也會使男性精子品質及數量減少,增加不孕風險。世界衛生組織統計,2016年全球18歲以上成年人中,約19億有過重及肥胖困擾,平均每4人有1人肥胖;我國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於2015年至2018年報告顯示,18歲以上成人過重及肥胖率由45.4%提高至47.1%,每二位成人就有一人肥胖,肥胖率還在增加中。王偉觀察,近年減重手術趨勢,2007年40歲以下接受減重手術的患者占七成,其中30歲就有三成,但2010年後開始變化,40歲以下占整體六成六,55歲以上患者從2010年的2.6%增加到2014年的5.4%。肥胖年輕人 多採健身自救王偉分析,年輕人接受減重手術的比率降低,恐與健身風潮有關,肥胖的年輕人先尋求運動自救,再採取手術治療;55歲以上患者增加,恐與健保放寬對肥胖手術標準有關,年齡從原本55歲上調至65歲,BMI值的限制也從35改為32.5,提升中高齡患者意願。王偉表示,千萬不要忽視「肥胖」,唯有減重才有辦法找回健康人生,一旦屬於病態型肥胖或是肥胖體重難以控制者等,都應該要尋求專業意見,根據統計,接受減重手術後,患者平均可在術後一年,減下23公斤的脂肪,幫助患者重拾健康。術後兩年 病患減63公斤北醫附醫體重管理中心日前舉辦感恩音樂會,邀曾動過手術的病友與會,25歲的謝任鎧從事音樂表演,曾赴日本音樂學校就讀,在校時健檢出現警訊,讓他正視體重問題。在北醫接受胃袖狀切除手術後,身高180公分的他兩年後體重由138公斤減至75公斤,BMI由44.7降至23.1,站上舞台更有型。體力改善 唱全場沒問題 謝任鎧說,自己從小吃飯速度快、食量大,三個大披薩可在一到兩小時吃完,體重一路破百至138公斤;體型讓他體力受限,上台演唱半小時就需要休息,有時還會喘不過氣,很不舒服。他笑說,術後食量變小,以前一周餐費4000元,現在可吃一個月,體力明顯改善,現在唱完全場沒問題。
-
2020-12-06 養生.健康瘦身
他兩年減掉63公斤 過去一天的餐費現在可吃一周
肥胖近年已快成為「國安問題」,肥胖不僅可能造成不孕,也無法在軍營服役,衛福部國健署調查,國內每二人就有一人肥胖。過去民眾面對「不可承受之重」,有人選擇減重手術,近年健身風氣風行,之前最常接受減重手術的40歲以下族群減少,55歲以上患者接受減重手術比率增加。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體重管理中心主任王偉表示,別輕忽肥胖帶來的風險,研究顯示,肥胖會增加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呼吸中止症、退化性關節炎等,也會使男性精子品質及數量減少,增加不孕症風險。世界衛生組織統計,2016年全球18歲以上成年人中,約19億有過重及肥胖困擾,平均每4人有1人肥胖;我國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於2015年至2018年報告顯示,18歲以上成人過重及肥胖率由45.4%提高至47.1%,每2位成人就有1人肥胖,肥胖率還在增加中。王偉觀察,近年減重手術趨勢,2007年40歲以下接受減重手術的患者占七成,其中30歲就有三成,但2010年後開始變化,40歲以下占整體六成六,55歲以上患者從2010年的2.6%增加到2014年的5.4%。王偉分析,年輕人接受減重手術的比率降低,恐與健身風潮有關,肥胖的年輕人先尋求運動自救,再採取手術治療;55歲以上患者增加,恐與健保放寬對肥胖手術標準有關,年齡從原本55歲上調至65歲,BMI值的限制也從35改為32.5,提升中高齡患者意願。王偉表示,千萬不要忽視「肥胖」,唯有減重才有辦法找回健康人生,一旦屬於病態型肥胖(BMI大於40)或是肥胖體重難以控制者等,都應該要尋求專業意見,根據統計,接受減重手術後,患者平均可在術後一年,減下23公斤的脂肪,幫助患者重拾健康。北醫附醫體重管理中心日前舉辦感恩音樂會,邀請曾經動過手術的病友與會,25歲的謝任鎧從事音樂表演工作,曾赴日本音樂學校就讀,在校期間健檢出現警訊,讓他正視體重問題。在北醫接受胃袖狀切除手術後,身高180公分的他兩年後體重由138公斤減至75公斤,BMI由44.7降至23.1,站上舞台更有型。謝任鎧說,自己從小吃飯速度快、食量大,三個大披薩可在一到兩小時吃完,體重一路破百至138公斤;體型讓他體力受限,上台演唱半小時就需要休息,有時還會喘不過氣,很不舒服。他笑說,術後食量變小,以前ㄧ周餐費4000元,現在可吃一個月,體力明顯改善,現在唱完全場沒問題。
-
2020-12-04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明年3月可接種疫苗又變? 陳時中:看世界趨勢可能提前
新冠肺炎疫苗英美即將開始施打,衛福部部長陳時中昨說明,國內預估明年3月到6月間可以開始施打,陳時中今出席民眾黨團舉辦的全民健康保險開源、節流公聽會,他表示,昨天在立法院說明得很清楚,最快台灣明年「年中」可以施打疫苗,不過以世界的趨勢來看,疫苗很可能提前施打,至於提前至何時,得視疫苗發展而定。陳時中表示,目前全世界的疫苗市場,各國的進度都是往前的,台灣施打的時間也很可能往前,實際施打時間必須要看全世界的疫苗發展以及製造、臨床試驗結果而定。針對健保議題,他說,施行的時間還需要一些作業時間與討路,至於健保的配套與修法,他會在列出來與各界說明,至於幾個連動關係,也需要再思考。
-
2020-12-04 新聞.用藥停看聽
健保數據揪中西藥交互作用 丹參最常誤配阿斯匹靈
中藥當保養、西藥當治療,許多民眾皆有中西藥混用的情形,但兩者藥效類似或搭配在一起時出現交互作用,反而會使病情加劇;健保署從今年7月提供醫療院所可檢視患者中西藥使用交互作用警示後,統計至11月15日,發現民眾最常見的中西藥交互作用為中藥的丹參與西藥阿斯匹靈合併使用,醫師提醒兩者合併使用恐增加出血的機率,最常見為腸胃道出血。健保署今舉辦「健保醫療資訊原端查詢系統分享會」,健保署長李伯璋表示,醫療資訊雲端查詢系統當初是希望落實分級醫療,讓民眾就診時,無須拷貝影像或檢驗資料至基層診所就醫,同時也能避免醫院重複做檢驗檢查;醫師檢視患者的病歷時,也能檢視患者的用藥狀況。根據健保署統計,從今年7月至11月15日,醫療院所總計查詢1889萬筆藥物交互作用查詢,其中針對中西藥交互作用提示次數最高的是「丹參」與「阿斯匹靈」;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心臟介入治療科主任張詩聖表示,丹參具有活血功能、阿斯匹靈則是具有抗凝血功能,兩者合併使用將會強化抗凝血的效果,增加患者出血的機率。張詩聖說,當被診斷為心肌梗塞、中風急性期,醫師多會開立兩種抗凝血藥物,等到病情恢復,大多仍會持續開立阿斯匹靈給患者服用,若是患者此時至中醫診所就醫,使用到活血功能的丹參,他表示,兩種藥物同時使用,最常見會引發腸胃道出血,部分民眾則會出現腦部、臟器出血風險。健保署醫審及藥材組組長戴雪詠表示,今年健保署擴大提示包含避免腎臟病患者使用具腎毒性藥品、非類固醇抗發炎(NSAIDs)藥物包含貼布、軟膏、口服28內使用情形,避免重複用藥。
-
2020-12-04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疫情升溫醫院恢復門禁管制 北醫附醫推零接觸管制措施
秋冬專案12月啟動,各醫院近期陸續恢復設置的戶外篩檢站、門禁管制等措施,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為降低人員的負擔,在防疫緊縮政策前成功研發「零接觸智慧防疫自助機」,入院看診的民眾,僅需插卡,即可完成量體溫、實名制、確認旅遊史、戴口罩等,降低人員之間的接觸。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院長陳瑞杰表示,疫情初期,避免院內感染的發生,各家醫院限制民眾進出醫院的出入口,並派員在有限的出入口中,協助量測體溫,確認旅遊史,隨著指揮中心後續下達於邊境的禁令,社區的風險也逐漸將到最低,門禁管制措施也隨之調整。不過,疫情持續至今「零接觸」已在這場防疫戰中成為關鍵字,陳瑞杰表示,門禁管制大致確認體溫、口罩、旅遊史等,行政人員長時間在醫院內工作,接觸到確診者的機率比一般民眾高,如何能兼顧門禁管制又能降低接觸比例,人工智慧則是最好的解方。陳瑞杰表示,「零接觸智慧防疫自助機」的研發其實源自於自動報到機,自動報到機插入健保卡後,診間就能得知患者已到診,叫號看診會更加順暢,既然自動報到機可以取得健保資料,表示直接插卡也能落實實名制的登載。其餘門禁管制項目的偵測,都已經各自有儀器,只要把多種儀器整合,就能降低行政人員的負擔。陳瑞杰表示,零接觸智慧防疫自助機目前已經上線使用,不少醫院都已經表達有採購的意願,他也提到未來疫情結束,零接觸智慧防疫自助機也能直接改為自動報到機,增加的功能也能作為加強院內感控的能力。
-
2020-12-02 新聞.長期照護
觀察站/穩住家庭 移工來源應多管齊下
台灣防疫有成,嚴守邊境、民眾落實防疫新生活,國內上下齊心防疫,民眾生活如常,在國際上頗受讚揚。不料,一紙防疫禁令,掀開台灣照顧體系長期仰賴移工的問題。我國長照發展至今,以居家服務為發展主軸,無論申請流程或可用項目,多以行政導向而非使用者導向,照顧計畫得先送個管中心評估後派案,不管是整理家務、交通接送、洗澡餵食等,都得經審核才能使用,臨時加碼都得重新評估,除非是長輩僅有特定且固定需求,否則長照最被詬病的就是「不好用」。申請移工的家庭,大多數家中有重度失能患者,照顧難度高,以目前長照服務來看,只能短暫協力,其餘時間仍需要家屬空出手親自照顧。為了顧及經濟及喘息時間,家有重度失能患者的家庭,選擇申請移工,廿四小時看照,實不得已。今年疫情發生以來,照護移工早已難敷需求,長照服務難以取代移工的問題也存在多時,疫情若持續下去,印尼輸台禁令延後,政府應積極設想對策,無論主動提供更為彈性的服務,或增加照顧時數等,都應全面思考。否則,移工只出不進,長照又使不上力,可預見為了照顧被迫離職、家庭經濟失衡、老老照顧等,恐觸發更多長照悲劇等問題。台灣長期以來過度仰賴印尼作為社福移工,如今因印尼疫情影響台灣照顧問題,正好提醒政府,有必要更加積極開發移工來源國,多管齊下,才有辦法穩住家庭。
-
2020-12-02 新聞.長期照護
人蛇集團嗅到商機…移工搶手 高價誘當黑工
新冠肺炎疫情加上印尼將於明年推動「零付費」政策,印尼移工幾乎「只出不進」,讓原先就缺工的社福移工不足問題加劇。在台移工更變得搶手,不再是雇主選移工,是移工挑雇主,有錢也不一定請得到,更讓人蛇集團嗅到商機,常以高價誘惑移工逃跑成黑工,有些暗藏在產業內或轉為醫院照服員等。只出不進 雇主不敢換中華民國紅心字會社區服務部總主任徐國強表示,台灣給移工的薪資待遇,早已不是印尼、菲律賓、越南等國首選,日本推出「強力優惠方案」,近年把大量移工吸到日本。輸台移工日漸減少,加上疫情等因素,使移工「只出不進」,現行在台灣家庭的移工極為有限,除非實在「難用」,否則雇主幾乎不敢換人。徐國強說,我國規範,移工若自認不適合照顧此家庭,如有過勞、薪資剝削等,僅需負擔三萬左右的仲介費,即可申請更換雇主或轉為產業移工。實際上,不少移工申請離開雇主後,反而跑去非法打工,因為薪資更勝一籌,社福移工月薪約一萬九到二萬元,外頭每月動輒逾三到四萬。博茂人力顧問有限公司總經理楊玉珠表示,過去人蛇集團以高價誘惑合法移工逃跑,早已非常盛行,疫情期間則是更加猖獗;人力仲介業者林雪蓉表示,先不講黑工,近期光是社福移工轉產業移工就占六到七成,若加上逃跑的,幾乎所有已有限輸台的合法移工都跑光了。楊玉珠表示,大多逃跑黑工從事醫院照服員或臨時產業黑工,特別是醫院照服員,錢多、院內有重大狀況有護理人員協助,加上醫院內大多沒人敢抓,許多黑工以外配名義工作,雇主難以分辨,照服員嚴重不足情形下,家屬只能鋌而走險,畢竟有錢也請不到台灣照服員,只好妥協。黑工被抓 罰雇主15萬林雪蓉表示,家內移工也出現類似情形,等不到合法移工來台,有些家庭乾脆直接請黑工,每天一千到一千二百元,未來印尼若強制施行「零付費」制度,移工來台所有費用皆由雇主支付,粗估雇主在正式聘僱前得先花八到九萬元,每月支付約薪資兩萬元,換算下來,不如直接聘僱以日薪計算的黑工。徐國強表示,台灣若不積極解決合法移工輸台的窘境,或改善長照,未來國人被迫使用黑工,雇主被抓到直接可依法開罰十五萬元,照顧問題還是難解。
-
2020-12-02 新聞.長期照護
印尼移工輸台大塞車 「現在要再等2到3個月」
印尼移工檢疫期滿後確診率不斷攀升,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暫緩印尼移工入境,雖然只有兩周,但恐讓國內需要看護移工的家庭要多等兩個月以上。印尼之前因疫情封城,十月才再開放移工輸台,如今又暫緩輸入,許多雇主從疫情初期苦等到現在,不少原本就快等到移工的家庭,再度希望落空。臨時通知 最快明年春節後到「原本人都快到了,現在得要再等兩到三個月。」下肢行動不便的輪椅族陳先生,九月申請看護移工,原訂十二月移工抵台,但仲介昨天臨時通知,移工最快得明年春節後才到。和陳先生有相同處境的人不少,仲介業者評估,移工人力吃緊,加上疫情成為變數,接下來的新申請案件也未必能找得到人。社福移工 印尼最多菲國次之中華民國人力仲介協會常務理事楊玉珠表示,疫情使移工市場大亂,我國社福移工,以來自印尼最多,其次為菲律賓;疫情爆發後,就出現「移工進不來」的窘況,疫情前期是遇上印尼、菲律賓封城,後續則是遇上檢疫床位不足,移工輸台大塞車。集中檢疫 並非抵台當天有床楊玉珠表示,移工來台需集中檢疫十四天,並非「今天抵台、當天有床」,上月十七日以前,指揮中心「抽籤」決定床位,有業者十月登記抽籤,卻從未被抽中,導致有移工抽不到床位,簽證三個月效期又到,雇主只好重新跑流程,再等一次。後來雖改為依照簽證取得順序安排床位,眼看抽不到籤及檢疫塞車問題有解,卻冒出暫緩二周措施,仲介業哀鴻遍野。印尼移工 恢復輸台無時間表人力仲介業者林雪蓉表示,雖然僅暫緩印尼移工入境二周,但也可能再展延,加上被禁止的十四家印尼人力仲介公司,重新恢復輸台「完全無時間表」,後續人力肯定縮減。業者擔心,第二大社福輸出國菲律賓,其入境移工近期陸續檢疫期滿,一旦採檢陽性率高,可能步上印尼後塵,屆時台灣照護問題恐瞬間崩盤。照護危機 部會提出應急方案針對移工人力短缺,勞動部長許銘春昨天在立法院表示,政府會媒合國內照護人員協助雇主,必要時延長移工的在台年限,請外交部協助尋求新的移工來源國,並請衛福部的長照資源配合因應。經濟部長王美花表示,印尼移工來台,七成是家庭照護,三成到產業界,經濟部已向各公會了解,若有急需的人力缺口,經濟部和勞動部會協助。台北市社區銀髮族長期照顧發展協會理事長吳第明表示,因疫情暫緩移工輸台,猶如我國長照的照妖鏡,因長照不好用,讓國人過度仰賴移工的問題完全浮出檯面。
-
2020-11-29 科別.耳鼻喉
健保大數據/眩暈患者175萬人 女性為男性兩倍
突然一陣天旋地轉,眼前畫面扭曲,瞬間找不到平衡,嘔吐感隨之襲來。不少人有這樣的經驗,健保資料庫顯示108年主診斷為「眩暈」的患者,多達175萬餘人。多數眩暈雖然不會致命,發作起來卻讓人極度不適且困擾。「聰明就醫╳健保大數據」本期探討眩暈的原因與民眾就醫狀況,讓您找對方法,即時解決天旋地轉的危機。健保資料庫顯示,108年主診斷為「眩暈」的患者集中在60歲到69歲,50歲到59歲次之,女性患者的人數遠高於男性,約是男性患者的近2倍。患者隨年紀增加,60~69歲最多。衛福部健保署長李伯璋表示,眩暈是一種症狀,並非疾病,可粗分為兩種,最常見以周邊型眩暈為主,如前庭神經發炎、耳石脫落或耳朵結構異常、梅尼爾氏症等疾病所引起的眩暈;另一種為中樞型眩暈,如腦中風、腦瘤等因素引起。上述疾病多會因為年紀的增長,罹病機率隨之增加,主診斷為眩暈的患者,多集中在60歲到69歲在預料之中。不過有更多的眩暈是不明原因造成,藝人江蕙長期飽受眩暈所苦,據悉,每當壓力襲來,江蕙的眩暈症狀就會出現。李伯璋表示,從數據來看,女性被診斷眩暈的比率,遠高過於男性,多數的女性自我要求較高,較容易緊張、給予自身壓力,恐因此導致自律神經失調,也可能增加眩暈出現的機率。容易反覆發作,嚴重時需立刻就醫。李伯璋表示,眩暈與一般的暈是截然不同的症狀,眩暈屬於「天旋地轉」的暈,瞬間出現可能讓人連站都站不穩,同時會出現耳鳴、惡心嘔吐、臉色發白等情況,每次發作可以是幾秒到幾天,嚴重的患者必須及時就醫,投以止暈藥等穩定症狀。一般的暈與眩暈最大的不同是,眩暈的患者即使發作時世界天旋地轉,意識仍舊清楚;一般的暈則會使意識模糊、昏沉想睡。造成一般頭暈的原因,如貧血、缺氧、低血糖、低血壓或女性常見的姿勢性低血壓等。眩暈還有個特色是會「反覆發作」。民眾多選擇診所就醫,家醫、耳鼻喉科最大宗。健保資料庫顯示,108年眩暈門診件數,總計476萬多件,其中基層診所多達341萬多件,占整體的七成一,其次依序為區域醫院、地區醫院、醫學中心。李伯璋表示,眩暈的症狀大多不會立即危害生命,但會非常不舒服,民眾多會選擇「就近就醫」,除非嚴重到嘔吐才可能到大醫院求診。進一步分析民眾就診科別,健保資料庫顯示108年診斷眩暈前10名就醫科別,以家醫科、耳鼻喉科為主,占比分別為21.8%、21.5%,再者為中醫科、內科、神經科。李伯璋表示,民眾對於暈的認知大多是不確定的,有些民眾會以為是感冒或是發燒引起,尋求家醫科或耳鼻喉科的幫助,這方向都是正確的。李伯璋表示,眩暈在臨床的診斷上,未能像心血管疾病這麼精確,需經過耳鼻喉科或是神經科一一確認是周邊型或中樞型眩暈,若排除上述兩類眩暈,就得懷疑是自律神經、免疫系統等疾病所致,也可能是一般的低血糖、低血壓引起。民眾要多留意,每次暈出現的情況、時間,才能逐步找出病因。任何一種暈,都應提高警覺,詳細記錄並就醫。眩暈的治療必須先找出疾病的原因後,才有辦法對症下藥。李伯璋表示,若是前庭神經發炎、嚴重暈到嘔吐才會使用藥物;耳石脫落等則是透過耳石復位術或平衡復健恢復症狀。根據健保資料庫統計,108年主診斷符合眩暈適應症並使用眩暈相關口服錠劑為478萬粒,相對應於175萬人被診斷為眩暈的人數,藥物平均一到二次就會見效。李伯璋提醒,無論任何一種暈都應提高警覺,他曾經與友人打球後,突然一陣暈,站不穩腳扭到,後續很留意症狀有沒有再出現。後來判斷是體內缺乏維生素D,肌肉無力又有一點低血糖所致。李伯璋說,近期身邊有位同仁時常感到暈,常喊背部不舒服,進一步就診竟是骨癌,且還是肺癌轉移所致的疾病。他呼籲,民眾若是出現暈的症狀,應記錄情況與時間,以及是否為暫時性或持續性。
-
2020-11-29 科別.耳鼻喉
眩暈健保大數據分析/女多梅尼爾氏症 男常見耳石脫落
受眩暈所苦的國人逐年微幅增加,從106年173萬多人增至108年175萬多人,確診年齡雖多集中在60歲到69歲,但年輕族群的確診人數也不斷在增加。其中值得關注的是女性族群,每跨一個年齡層,增加人數都是男性的2倍,而整體的數據攀升則與「老化社會」有關。30歲後女性壓力大,梅尼爾氏症好發族群。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耳鼻喉科主任林哲玄表示,眩暈的成因多元,耳鼻喉科治療的多以「周邊型眩暈」為主,周邊型眩暈係指耳朵的前庭系統或神經、內耳迷路等問題所致,內耳則可以再細分,梅尼爾氏症、前庭神經發炎、前庭神經低下等,臨床大多統稱為「內耳不平衡」,表現方式以眩暈、步態不穩為主。林哲玄表示,眩暈本來就以女性為大宗,數據顯示,108年女性確診人數是男性的2倍,細看女性各年齡層的人數分布,20歲到29歲與30歲到39歲相比,人數相差4萬8956人。他表示,該階段的女性也是梅尼爾氏症的好發族群,原因是面臨人生各種壓力,工作上正值升為小主管,家庭上必須養育兒女等。男性的確診人數差距,則在40歲到49歲以後較為顯著。林哲玄表示,男性在40歲左右因眩暈就診,大多是耳石脫落,平均好發年齡就在40歲到60歲之間,男性動作較粗魯,原本就比女性容易發生意外,此時還額外加上老化等因素,也增加該年齡層出現眩暈的機率。症狀較輕微,中樞型眩暈常被忽略。依照108年診斷眩暈就診科別顯示,家醫科名列第一,其次依序為耳鼻喉科、中醫科、內科、神經科。林哲玄表示,引起眩暈的疾病動輒十多種,多數都是內耳問題所致,優先選擇家醫科或是耳鼻喉科治療是建議的選擇,依照現在民眾就醫的習慣,眩暈引來的不適感,通常以住家周邊就近就診最為常見。雖然眩暈多以「周邊型眩暈」為大宗,但中樞型眩暈常被民眾忽略。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蔡睿蘋表示,中樞型眩暈的患者,頭暈目眩的感受相對於周邊型眩暈不明顯,加上民眾對暈的認識,常常是貧血或姿勢性低血壓引起的短暫性頭暈,也使中樞型眩暈患者就醫時間遠低於周邊型眩暈患者,分析這也是神經科排名較後面的原因。神經內科用藥量最高,投藥為釐清病因。眩暈常使用的藥物以止暈藥、內耳鬆弛劑等為主,健保資料庫顯示,眩暈常見藥物使用,以神經科為最大宗,其次為耳鼻喉科、內科、家醫科、急診醫學科等,用藥排名與民眾就醫以家醫科為主明顯不同。蔡睿蘋表示,並非神經內科愛投藥,而是神經內科面對的大多是中樞型眩暈的患者,為一一釐清是心血管疾病還是腦部疾病引起,會透過多種檢查確認,並先投以藥物緩解症狀,依照藥物效果釐清病因。不過,她認為有部分家醫科診所的醫師是耳鼻喉科專科醫師,申報時,恐以耳鼻喉科申報,讓數據結果失真。依照經驗,蔡睿蘋表示,止暈藥效果極佳,六到七成的患者都可以獲得改善,有些患者經過診斷後,確認引發眩暈的疾病,不一定會開立止暈等藥物。耳石復位多在診所做,平衡訓練區域醫院最多。若是耳石脫落引起眩暈,只要透過耳石復位術即可恢復。根據健保資料庫顯示,執行耳石復位術以基層診所最多,其次為區域醫院、醫學中心、地區醫院。林哲玄表示,耳石復位的技術門檻不高,教育患者透過姿勢改變讓耳石復位,眩暈症狀即可緩解。前庭神經發炎會採取運動治療及平衡復健,林哲玄表示,前庭神經發炎好發於季節轉換期間,特別是秋轉冬、冬轉春,因此又被稱為「流行性眩暈症」。除投以抗發炎藥物,同時會協助做運動治療與平衡訓練。根據健保資料庫統計,執行眩暈的運動治療及平衡訓練,以區域醫院最多,其次為醫學中心、地區醫院、基層診所。林哲玄分析,運動治療及平衡訓練需有基本器材及專業物理治療師協助,加上此種疾病並非急症,才會出現以區域醫院為大宗的現象,不過也有一些醫學中心,專門針對這類患者做運動及平衡治療。
-
2020-11-2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陰性證明恐造假 專家籲落實隔離後採檢
印尼移工持檢驗陰性證明來台,檢疫期滿採檢卻呈陽性,被質疑證明恐造假。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昨天表示,各國檢驗報告不同,很難辨別真偽,「不排除有這種可能」,目前已有國家鼓吹要有國際通用認證。但專家認為,陰性證明防君子不防小人,建議落實居家檢疫,檢疫期滿再採檢一次。陳時中表示,陰性證明幾乎難以辨認真偽,主要是各國檢驗方法、試劑、檢疫處所、報告判讀等都有歧異,因此各國鼓吹使用國際通用方式,統一檢驗證明。陳時中也強調,也因為陰性證明的可信度有限,無法因持有陰性證明就縮短檢疫時間。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表示,陰性證明就是「防君子不防小人」,但仍可以擋掉一些「確診陽性」的君子,影響對國內採檢的負擔。指揮中心應該要規定民眾檢疫期滿再採檢一次,我國每天採檢量達一萬件,這是應該做的,也是可以做得到的。
-
2020-11-29 新聞.食安拉警報
萊豬自主標示 陳時中甩鍋業者?
行政院長蘇貞昌日前拍板「進口豬肉全方位管理五大措施」,信誓旦旦將做好萊豬把關,但對於人民最卑微的請求「標示萊劑」,蔡政府至今仍不為所動。衛福部長陳時中昨稱,「相信台灣未來會自主標示」;政府引美豬入關,卻把責任甩鍋給市場業者,自主標示宛如「佛系把關」,一語戳破蘇內閣會嚴格把關的假象。衛福部一○五年公告「包裝食品、食品添加物及散裝食品含基因改造食品原料標示應遵行事項」,訂出基改食品標示原則。農委會前主委陳保基說,萊劑標示可比照基改食品,標示「不含萊克多巴胺」,並非完全不能標示萊劑;但他擔心,我國將萊劑列為禁藥,卻開放含禁藥肉品,未來其他國家也可能無視我禁用規定,要求比照辦理。陳時中昨說,萊劑標示屬於「安心的選擇」,也是商業行為,不宜用法律或命令限制。事實上,現在坊間餐廳可見的自主標示,大多是強調「本店採用非美牛、非基改食品」等「負面表列」,未來業者一定是自主標示「不含萊劑」,否則被標註為「萊店」,勢必成為消費者眼中「不安心的選擇」。消基會近期將拜訪各大肉品進口商,拜託自主標示,讓民眾有知的權利。不過,政府將標示的責任下放民間,可能形成另一場災難。台北醫學大學營養學院長趙振瑞質疑,業者自主標示,恐無統一的標準,也許業者會認為低於政府規定的殘留容許量,即可標示「不含萊克多巴胺」,這將是未來可能出現的問題,反而影響我標示的公信力。眼看再過一個月萊豬就要叩關,相關配套仍如此消極,蔡政府面對萊豬的政策轉變猶如擠牙膏,眼看民怨節節高升,才一點一點加強管制措施。立院前天上演全武行,蔡政府強勢清空國民黨立委,展現不惜一切都要開放萊豬的決心,但萊劑不標示、查廠不全面、行政命令不審查,盡是展現政治凌駕民生的思維。
-
2020-11-29 新聞.食安拉警報
陳時中:市場會自主標示萊劑 消基會批政府偷懶罔顧民意
美國超市有標示萊劑豬肉,台灣能否比照辦理?衛福部長陳時中昨天說,美國的萊劑標示是自主標示,不是法律規定,因應民眾的需求,相信台灣市場最後也將走向自主標示;至於在野黨要求標示萊豬,陳時中反問,如果能標示萊劑,「當年開放美牛就可以標示萊牛,那時為何不標?」藍黨團:業者誤標 民眾倒楣國民黨團書記長林奕華表示,當初馬政府僅開放卅月齡以下含萊劑美牛,與民進黨全面開放萊豬、萊牛進口規模大不相同,陳時中的質疑不符比例,只是想拖「馬維拉」上場救援。前總統馬英九也說,那時對美牛開放是月齡卅個月以下的小牛,也不包括內臟,但蔡政府開放的美豬卻完全不考慮,美牛、美豬是不一樣的。行政院長蘇貞昌日前拍板「進口豬肉全方位管理五大措施」,卻未納入標示萊劑。國民黨團副書記長鄭麗文說,若要開放萊豬,就要強制標示是否含萊劑,沒有含糊空間,陳的說法太不負責任;若業者隨便標或誤標,還是消費者倒楣。民眾黨團總召賴香伶說,陳時中說法讓人無法接受,若市場能自主標示,根本不會有現在的爭議。陳時中:標示萊劑 恐有歧視陳時中說,他要特別澄清為何不直接標示萊劑,主因是只單純標萊劑,在國際貿易會違反「不歧視」原則,因此只規定標示產地,且實際上標示產地的管制範圍更大,若某些國家允許使用萊劑,民眾就會因產地標示而注意到,不用太擔心。陳時中也說,民眾需要諒解,如果能標示萊劑,當年就可標示萊牛,為何不標?任何政黨執政都會遇到國際關係問題,在國際關係、交易準則處理上,要能讓民眾安心。對於美國超市標示萊劑豬肉,陳時中表示,美國作法是自主標示,並非法律強制規定。萊劑標示屬於「安心的選擇」,也是商業行為,不宜用法律或命令限制;他同意美國採取自主標示的做法,也相信台灣未來會走向這條路。他說,我國法律已訂安全殘留容許量,超量就須退運銷毀,這是法律在衛生安全上的要求,「必須要執行」。一○一年開放美牛時,為何沒有要求標示瘦肉精,相信朝野都明白有些障礙存在,建議體諒共同解決問題,讓民眾安心。消基會:背離民意 非常失望不過,消基會董事長黃怡騰說,我國法律並未規定不准強制標示萊劑,政府嚴重背離民意,消基會對政府偷懶及罔顧民意,非常失望;近期將拜訪各大肉品進口商,拜託自主標示,讓民眾有知的權利。
-
2020-11-29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印尼移工恐持假陰性證明入台?陳時中:確實難辨真偽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公布14名境外移入確診案例,創7個月來新高,其中13人為印尼移工,皆持有陰性證明入境,但13人持證明入境皆在檢疫後採檢呈陽性,陰性證明被質疑可能造假;衛福部長陳時中今出席活動時表示「不能排除有這種可能」,各國的檢驗報告皆不同,很難辨別真偽。陳時中表示,13人的感染途徑到底是飛機上還是檢疫所,還是印尼本土感染,目前尚未得知群聚原因,13人雖然都有檢附採檢報告,其中9人檢附核酸檢驗報告、1人檢附超過3天的核酸檢驗報告、3人檢附抗體陰性報告,當然抗體陰性報告本來就沒有意義。陳時中表示,陰性證明的真偽到底為何?目前幾乎是難以辨認的,到底是買的還是真的?都難以確定,所以各國都在鼓吹使用一些國際通用的方式可以統一檢驗證明,只是現在各國的檢驗方法、檢驗試劑、檢疫處所、報告判讀等都有歧異在;不能單靠陰性證明就能證明一切,也不能因為持有陰性證明就能縮短檢疫時間。另外,針對印尼移工是否做更緊縮的政策?陳時中表示,衛福部目前將與勞動部討論,由勞動部檢視我國移工人力需求量以及緊迫性,才會做下一波的決定,我們也要針對印尼移工訓練所瞭解狀況,不過台灣在印尼移工爆發大量確診之前,就已經開始做緊縮措施,包含暫緩仲介輸台,以及集中居家檢疫,檢疫期滿需要採檢等,都一直有在進行。
-
2020-11-28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13移工搭機前都檢附 醫師:陰性證明恐只能參考
秋冬專案要求十二月起所有入境台灣者,無論國籍皆需檢附陰性證明,但昨天新增的確診案例中,疑似群聚感染的十二名印尼移工與案六○七,搭機前皆有陰性證明,卻在檢疫期滿被檢出陽性確診。專家指出,新冠病毒時陰時陽,加上各國檢驗方式不同,陰性證明恐怕只能參考。外界質疑所有入境者皆須檢附核酸檢驗陰性證明「違憲」,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周一於立院承諾,一周內提出相關法律報告。指揮中心昨天說明,經相關部會討論,相關要求及配套措施,符合憲法保護人民基本權,並無違憲。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醫療應變副組長羅一鈞表示,同班機來台的十三名印尼移工,入境時都有檢附陰性證明,十人檢附核酸陰性報告,其中九人檢附三天內陰性證明、一人檢附超過三天的陰性證明,另外三人則是檢附抗體陰性證明。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坦言,恐難完全依賴登機三天內陰性證明,確保入境者並未感染;林口長庚醫院副院長邱政洵表示,新冠病毒變化多端,登機前的檢驗結果,只能作為參考。黃立民認為,登機前三天的陰性證明,「還是可以攔住大部分帶病毒者」,但應落實十四天檢疫隔離,最好於檢疫期滿,再採檢一次。
-
2020-11-23 科別.腦部.神經
全身無力以為感冒 20歲女腦中風
心血管疾病日漸年輕化,雙和醫院神經內科專任主治醫師、台灣腦中風學會理事陳龍表示,許多人自認年輕就是本錢,無視三高提前來臨,他收治年齡最小的腦中風患者是國中生,近期則有20多歲社會新鮮人,以為工作太累全身無力,檢查才發現腦中風。20多歲社會女新鮮人,對於工作抱有滿滿熱忱,假日加班是生活常態,日前她全身無力,特別是右手抬不太起來,肩頸僵硬,有時講話大舌頭。以為是感冒,就近到診所看診,醫師也判定是小感冒,開了三天藥讓她服用,但症狀毫無改善,再次就診才懷疑是腦中風。陳龍表示,經檢查確認,該名女子真的腦中風,且檢查發現她過去就曾發生過幾次無症狀腦中風,她血糖也過高,雖然自己知道,卻沒好好控制,糖化血色素一直維持在9%,高出正常值7%。陳龍表示,有太多年輕人對高血糖、高血壓、高血脂不在意,曾有30歲左右科技新貴,某次健檢後被警告血壓偏高,約140mmHg,高於正常的120mmHg。他自認可以透過飲食、運動來降血壓,只是工時太長讓他無法按時運動,飲食也有一餐沒一餐,某天晚上突然中風送醫,悔恨自己沒有好好控制血壓。陳龍表示,近年年輕的心血管疾病患者顯著增加,每周至少會有二名50歲以下患者因腦中風求醫。他表示,部分年輕人作息紊亂,高油、高糖飲食,生活壓力大,不知不覺三高就上身。建議定期檢測,了解自己是否有三高,別等到中年。年輕人也應定期量測血壓,家族若有三高史,更應在40歲後定期健康檢查。
-
2020-11-22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口罩實名制 1片降為4元 2周10片
口罩實名制調整販售片數與價格,衛福部食藥署長吳秀梅昨天證實,明年元旦起,每人每兩周可購買十片口罩,價格從原本一片五元,降至一片四元,由口罩工廠直接出貨十片裝口罩,藥局藥師無須再花時間包裝,可大幅減輕負擔。吳秀梅表示,疫情初期,每天僅能生產一八八萬片口罩,目前每天產量可達三五○○萬片,產量明顯增加,目前徵收數量足以供應每兩周可購買十片的新制,因產量充足,口罩價格隨之調降,將降至每片四元,每次購買價為四十元。實名制口罩通路以藥局、網購超商取貨為主,疫情初期,因口罩量不足,委由藥局藥師分裝販售,為體恤藥師辛勞,酌予口罩包裝費,藥局藥師每販售一份給予五點五元,以食藥署每日配送藥局成人口罩二百份、兒童廿份計算,藥師每天可領一二一○元。吳秀梅表示,未來藥師不用再協助包裝,但仍需要協助過卡等手續,明年起改為給予一般手續費,賣出每份口罩手續費將低於五點五元,民眾網購至超商取貨的實名制口罩,原需自付七元運費也將調降。藥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黃金舜表示,口罩產量增加,初期與衛福部討論實名制調整的版本為,兩個月可購買五十片,畢竟五十片一包與十片一包都可由工廠製造,也符合衛生安全,但最後改由二周十片;至於口罩包裝費將調降,他表示,初步洽談是改為販售一份給予五元,最後仍需交由行政院決定。
-
2020-11-22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非高風險 醫:兒童接種順序勢必往後
我有望爭取到國際新冠肺炎疫苗,民眾何時可以接種?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曾預計比照公費流感疫苗,初估一千三百五十萬人為優先對象,含五十歲以上長者及成年慢性病患。醫師認為,接種對象均以成人、老人為主,兒童並非新冠肺炎高風險族群,順序勢必往後。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我新冠肺炎疫苗優先接種對象共九大類,依序為卅三萬名醫護人員、十四萬名防疫人員、警政九萬人、安養機構十五萬人、國軍廿萬人、三百多萬名六十五歲以上長者、三百多萬成人慢性病患、三萬名罕病及重大傷病者,最後才是五十至六十四歲成人。全球新冠肺炎疫苗開發人體試驗對象並不包含兒童,而是健康成人及老人為主,台大醫院兒童感染科主治醫師李秉穎分析,兒童罹病機率不高,即使染疫重症及死亡率都很低,即使新冠肺炎疫苗在台開打,兒童可能等優先對象及其他商業人士接種後,第三輪才開始施打。對於疫情穩定的台灣而言,接種疫苗不僅為防疫,更是為開放邊境,目前歐美接種疫苗時程勢必比台灣更快,各界關注未來出入境各國是否需「疫苗護照」,證明已對新冠病毒免疫,可免居家檢疫,為委靡經濟解渴。振興醫院感染科主任李明政表示,任何疫苗問世,其效果都需觀察一段時間,每家藥廠推出疫苗,拿著不同保護力報告,實際上到底有多少效果,得看施打後該國案例是否大幅下降,屆時再來討論是否可放寬施打新冠疫苗者入境事宜。
-
2020-11-22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口罩實名制新制拍板 14天10片每片降價至4元
口罩實名制新制拍板,14天可買10片,每片價格從原本的5元,降至4元,總價40元,比現在一次9片,要價45元還要低,新制從明年元旦上路,而藥局包裝費也將降價,近期將與藥師公會討論確認。衛福部食藥署署長吳秀梅表示,口罩徵收數量足夠,一天可達三千多萬片口罩,與年初一天僅188萬片多了不少,因此足夠應付二週10片口罩的量,從明年起口罩廠商會直接生產一份10片裝的口罩,配送至各大藥局、超商,明年起藥局藥師無須再忙著包裝,每片價格也從原本的5元,降至4元。吳秀梅表示,目前可販售口罩的藥局約有5400多家,過去給予藥局藥師的口罩包裝費,一份為5.5元,若以食藥署每天配送給藥局,成人口罩200份、兒童20份計算,每天藥師可領到1210元。但未來藥師免再包裝,原本口罩包裝費將改為販售費,價格將會再調降,不過實際的降價費用尚未出爐,近期將會與藥師公會討論出合理的價格。另外超商販售口罩,民眾須自付一份7元的運費,未來也將會降價。
-
2020-11-21 科別.腦部.神經
驚!全身無力以為小感冒 20餘歲女竟腦中風
「小鬼」黃鴻升主動脈剝離過世,年僅36歲,引發社會討論。雙和醫院神經內科專任主治醫師、台灣腦中風學會理事陳龍表示,心血管疾病年輕化愈來愈常見,許多人自認年輕就是本錢,無視三高恐提前來臨,這三大未爆彈恐隨時奪走年輕人性命,他收治過年紀最小的腦中風患者還在念國中,近期則是一名20多歲的女社會新鮮人,以為工作太累全身無力,檢查才發現是腦中風。20多歲的女社會新鮮人,對於工作抱有滿滿的熱忱,假日加班幾乎是生活常態,日前她發現全身無力,特別是右手抬不太起來,肩頸僵硬,有時候講話有點大舌頭,以為是感冒,就近到診所看診,醫師也判定是小感冒,開了三天藥讓她服用,但症狀毫無改善,再次就診才被懷疑是腦中風。陳龍表示,經檢查確認該名女子腦中風,且這不是第一次發生,檢查發現她曾發生過幾次「無症狀腦中風」,她也有高血糖的問題,雖然自知卻沒有好好控制,糖化血色素一直維持在9%左右,正常應該在7%。陳龍表示,有太多年輕人對於高血糖、高血壓、高血脂的指數異常都不太在意,曾有30歲左右的科技新貴,某次參與健檢被警告「血壓偏高」,約140mmHg,正常應為120mmHg,但該名科技新貴自認可以透過飲食、運動「降血壓」,常常都是有夢最美,工作時間仍讓他無法按時運動,飲食也因時間控管差,有一餐沒一餐,某天晚上突然中風送醫,悔恨當初沒有即時就醫,控制血壓。陳龍表示,近年年輕型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太多了」,每周至少會有二名50歲以下腦中風的患者就診,比起以往真的多太多了。他表示,年輕人的生活作息多紊亂,飲食也大多是高油、高糖,生活壓力大,不知不覺三高就悄悄上身,檢測自己是否有三高,別等到中年以後才注意,無論幾歲的年輕人,每天都應該量測血壓,家族有三高史,應在40歲後定期做健康檢查。
-
2020-11-21 科別.骨科.復健
機器人幫助中風復健 長庚新技術登國際期刊
飲食西化、生活習慣等因素,我國中風患者每年新增逾3萬人,中風患者手部精細動作的功能恢復緩慢,長庚醫院機器人復健中心研發「鏡像手復健機器人」,患者只需穿戴著機械手,透過職能治療師協助,能在中風後的復健黃金期內,讓功能更快速恢復。目前該項新技術也已發表在2020年5月的國際期刊「可視化實驗研究(Journal of Visualized Experiments)」。52歲簡小姐中風半邊癱瘓,左手臂無力、肩膀抬不高、手指頭無法完全打開,生活中很多事情只能靠右手操作或需要別人幫忙,左手幾乎沒有功能,需要長期復健,讓她一度相當沮喪。長庚醫院協助她使用鏡像手復健機器人,靠著機器手幫助,簡小姐能夠開始自己用左手抓放物品,這是平常比較難做到的動作。每天一次的療程搭配職能治療持續一個月後,簡小姐自覺左手進步很多,肩膀力氣變得比較大也比較能抬高,手指頭可以完全打開而且比較靈活,甚至可以獨立使用左手拿放東西,不再那麼費力。林口長庚醫院復健部長裴育晟表示,中風後患者五年內再度中風機率高達7成,而中風復健黃金期為半年到一年內,若能把握復健黃金期,對於未來的恢復幫助極大,原本無抓握能力、無法復健的患者,在機械手協助下,都能做出抓握物品的動作,讓病人覺得更能控制自己的手指,而且手指不再感到那麼緊繃,能再開始後續更多復健動作。桃園長庚醫院復健科職能治療組長謝佳汝表示,機器人導入復健,並非單純把設備放到治療場域給病人操作就可以,職能治療師必須依照臨床經驗,針對病人的復原狀態安排治療內容,制定適合病人的個人化訓練任務,才能有效幫助病人治療,包含要病人抓取的物品、形狀、位置及配重,以及需給與病人的協助及指令。該機器人不只能應用在中風病人,還可以協助脊椎損傷、脊髓炎等神經疾病所造成的手功能受損。裴育晟主任說,為進一步制訂出更有效的訓練方案,長庚醫院也展開隨機對照試驗,期盼未來能為病人發展出更有效的療法。
-
2020-11-2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牛津疫苗便宜又免低溫冷鏈 指揮中心:8月已與廠商接洽
英國牛津大學和阿斯特捷利康公司(Astra Zeneca)合作研發的新冠肺炎疫苗,在第二階段臨床試驗發現,在60及70多歲的年長受試者可產生強大免疫反應,近期則再傳出保護力可達99%,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牛津疫苗目前價格便宜,且保存條件與一般疫苗無異,除了透過COVAX爭取以外,指揮中心也早在八、九月就已與藥廠爭取。莊人祥表示,COVAX的第一波名單早有牛津疫苗,目前已知價格比輝瑞/BNT疫苗便宜,且保存條件與一般疫苗無異,僅需要保存在攝氏2到8度的環境,牛津疫苗在臨床試驗的過程中,雖一度發生嚴重不良反應,導致實驗停擺,不過,後續調查報告指嚴重不良反應與疫苗無關。指揮中心已分別在COVAX並與藥廠接洽,我國現在的新冠肺炎疫苗的預算為115.5億元,目標是要買到3000萬劑的數量,先前提及的1500萬劑是指要涵蓋1500萬人,目前大多新冠肺炎疫苗都需要施打2劑,因此現在的目標才會說是3000萬劑。莊人祥表示,除了牛津疫苗以外,各方面的疫苗都會爭取看看,若價格有所波動而不夠買,還可動用52.8億元的預算,目標希望可讓1500萬人接種。
-
2020-11-2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獨/陰性證明之亂!排不到採檢 留德足球小將回不了家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秋冬專案」12月1日啟動,強制所有入境者檢附陰性證明,指揮中心保證全球九成國家可供自費採檢,但有留學生家屬投訴,預約時程早已排到三個月後,眼見耶誕假期將至,學校關門,未成年無法單獨入住旅店,孩子恐成國際人球,質疑政府帶頭違憲。小真(化名)的媽媽語氣著急拜託政府幫幫她,小真是留德足球小將,11月底期末考無法提前返台,學校12月18日開始耶誕假期,所有學生不得留校須返家,小真的中國籍同學早在9月預約採檢,通通要等到12月中旬,「政府突然公布要陰性證明,我們要等到什麼時候才拿得到?」小真媽媽說,德國因疫情飛往台航班一周只剩一班 ,好不容易搶到機票,原以為可放心,那天在指揮中心直播聽到指揮官陳時中宣布,國人也要附陰性證才能登機,母女倆心都涼了,深怕女兒無法取得採檢證明登機,學校關門後恐流落街頭、無處可去,哭著四處找立委求助。「我們不是疫情開始才去,女兒已經在德國讀書三年了。」小真媽媽質疑,指揮中心強制國人檢附陰性證明,否則無法登機一事,已違反憲法保障的遷徙自由,小真媽媽希望若預約不到自費採檢者可比照無法採檢國,無陰性證明仍可登機,機上與他人保持間距,入境機場自費採檢。小真的媽媽說,只要一想到未成年的女兒可能因預約不到陰性證明,變成國際人球就擔心到整晚失眠,更心疼為專研足球出國的女兒,在電話那頭說出後悔來德國留學,「我們入境願意完全配合,我們很愛台灣,希望台灣也多愛我們一點。」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我外交部今年八月調查無法提供自費採檢約一成國家,標準為該國「不提供無症狀感染者篩檢」或「不提供登機篩檢」,不包含「無法如期預約採檢」。至於經調查該國有自費採檢,但是採檢要等很久或是排不到隊等問題,外交部也將會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