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2-17 醫療.精神.身心
搜尋
長照
共找到
1654
筆 文章
-
-
2024-02-17 醫療.精神.身心
八旬嬤跌倒臥病,不願拖累媳婦,想了結生命!「妳還可以教孩子」一句話點醒她
「如果妳是我,妳還想活嗎?」八十七歲的陳太太日前跌倒摔破骨盆,手術出院後臥病在家,長照居家醫療團隊探視時,她總是滿口抱怨,甚至說「別再來了,我想就這樣死一死。」長照團隊轉介心理諮商,她才漸漸地打開心房,講出人生困境。 八旬嬤心理諮商 講出人生困境陳太太的人生初期走過戰爭,從小家境不佳,家裡所有人都得外出賺錢,她說過去的婚姻沒有愛情,只有「經濟互助」。但嫁給丈夫不久,丈夫就不幸辭世,她得靠一己之力養大孩子。含辛茹苦多年,終於拉拔孩子長大成人,孩子也順利成家立業,原以為能放下辛勞,有屬於自己的生活。沒想到孩子長期仰賴陳太太支援,眼高手低,「賺來不及花」,工作頻頻受挫,漸漸成了米蟲,家裡經濟全仰賴媳婦支撐。不捨媳婦,陳太太開始接代工、清潔工作貼補家用,自己養活自己,只是年紀大了,某天工作時不慎摔倒,摔傷骨盆。一想到昂貴的照顧費用,接下來拖累媳婦,她內心想著是不是唯有「死」,才不會讓媳婦難做。台灣醫療健康諮商心理學會理事長李玉嬋說,當陳太太問出:「如果妳是我,妳還想活嗎?」彷彿要她找到一個理由告訴她,值得活下去。她當時回答,「妳活到這把年紀,還是可以教孩子,妳知道嗎?」陳太太眼睛亮了,自己一輩子最無能為力的事,居然從別人嘴裡聽見一絲可能性。長照心理諮商 幫助找回人生價值李玉嬋說,在諮商室中,從年齡來看,陳太太是最不可能出現的族群,但她在人生中找到可能的價值及意義,成為願意接受諮商的對象。台灣高齡憂鬱的背後,很多是自我價值迷失,及千絲萬縷的家庭關係,綁著他們無處可去。長照2.0大多針對「身體」健康,唯一相關心理適應服務,僅針對「困擾行為」提供照護。衛福部長照司副司長吳希文表示,長照2.0定義的「困擾行為」,指被照顧者有嚴重情緒問題,如抗拒照顧、妄想、幻覺、遊走、日落症候群等。申請困擾行為服務人次,一一○年二一六二人次、一一一年三四九九人次、一一二年從一月到八月為三八五三人次。李玉嬋說,年逾七十歲的長者,對於情感的認識極少,如果陳太太沒有諮商資源介入,可能墜入憂鬱深淵,台灣長者是高憂鬱、高自殺率族群,政府應透過長照體制,將心理資源帶進長照家庭,從源頭幫助長者重拾心理健康。 ※提醒您:若您或身邊的人有心理困擾,可撥打1925(依舊愛我)安心專線 延伸閱讀:.幾歲開始老很快?醫曝3年紀是斷崖式衰老關鍵,6方法延緩老化.長壽最佳步數不是1萬步? 歐洲研究:走「這個步數」可降低死亡風險.當70歲時想過什麼樣的生活?6種生活態度讓你更健康長壽、自在圓滿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2-17 醫聲.領袖開講
院長講堂/新仁醫院院長吳政哲:追求健康沒有捷徑!靠運動紓壓,再忙也會跑跑步機
隨著新竹縣竹北市人口成長,對於醫療需求增加,新仁醫院院長吳政哲說,竹北人尤其在長者及幼兒醫療照護上有需求,因此他帶領同仁朝此方向努力,希望醫院能營造「家」的溫暖,讓每位病人都能獲得最好的照顧。新竹出生率高,相對也帶來沉重的幼兒醫療需求。吳政哲指出,新仁醫院很早就投入兒童呼吸、復健治療,透過積極治療,幫助長期需仰賴呼吸器呼吸的病童能康復、健康成長。2年前醫院也朝兒童早療努力,發展遲緩的孩子若能被及早發現,在3歲前的黃金治療期展開治療,都能幫助孩子更好地步上軌道。深耕竹北 打造全人照護新仁醫院屬於社區醫院,1976年設立醫院,從當初僅20張病床的小醫院,擴大成竹北舉足輕重的醫療院所,更在新冠疫情期間擔任新竹縣重要的篩檢、治療醫院之一。吳政哲說,醫院努力營造「家」的氛圍感,打造成全人照護的社區醫院,在醫療照護上不僅專業,更提供溫馨與親切的服務,讓病患對於「看醫師」不那麼疏離、恐懼。吳政哲很重視老年患者的照護,近年醫院不斷添購相關設備,除有CRC長照集團支持外,他是胸腔內科專科醫師,因此在呼吸治療方面,新仁已是不少需長期仰賴呼吸器生活病患的好夥伴。每周2到3天,吳政哲都會利用空診時間走訪新竹合作的日照中心、護理之家查房。吳政哲說,不少患者長期住在機構裡,走訪這些病患不僅能夠掌握他們的用藥、健康狀況,若有不對勁便能及時調整,更重要的是給予患者們關心,尤其是長期臥床的老人家,一句簡單的問候,都能帶給長輩們很多溫暖與力量。在新仁醫院服務10年,吳政哲最明白竹北人的需求,他期許自己堅持下去,以病患的角度思考,什麼才是病患需要的。未來趨勢是長者與幼兒醫療照顧最重要,吳政哲說,目前新仁醫院以家醫、胸腔、心臟、復健等科別為主,為全方位讓病患能一站式獲得照顧,將積極拓展科別,不久後醫院將開設眼科照顧長輩們的眼睛,還要設小兒科讓家長更安心。維持健康 再忙也會跑步吳政哲原本就讀成功大學土木系,因無法掩蓋內心想當醫師的夢想,才讀完一個學期,毅然決然休學重考醫學系、當醫師救死扶傷。從醫20多年,他從未後悔年輕時的決定,更慶幸選擇了胸腔醫學的專業,師承國內胸腔科權威彭瑞鵬醫師,因緣際會下來到新竹服務,更在新仁醫院服務2、3年後擔任院長至今,讓他能發揮所長照顧更多病人。「追求健康沒有什麼捷徑,運動是關鍵。」吳政很喜歡打網球、桌球,即便工作繁忙,仍會抽空跑跑步機,對長者來說多運動能延緩肌無力症狀,更建議年輕的竹科工程師們,即便再忙、沒有球伴,也可堅持獨自跑步保持健康。吳政哲小檔案年齡:53歲現職:新仁醫院院長專長:肺部呼吸道感染疾病、老人健康照護、氣喘、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學歷:中國醫藥學院醫學系經歷:台北榮總胸腔部醫師、署立宜蘭醫院胸腔科主治醫師給病人的一句話:均衡飲食、規律運動、正常作息。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4-02-06 焦點.長期照護
張慶光/居家微改造 樂齡生活更舒適
很喜歡一個日本電視節目「全能住宅改造王」,很多單元是針對高齡者住宅的改造,經由設計師的巧思,將原本狹小或動線雜亂的居住空間,改造成適合長者居住且光線明亮、無障礙的生活空間。很多年長的委託人重回改造後的房子,都會為這些貼心設計感動落淚,因為他們可以在最熟悉的空間繼續安心養老。事實上,長輩不一定要住養生村才能享受無礙空間,若能將居家做一些適度的改造,讓長輩不用離開其生活圈及交友圈,「在宅安老」也許是最符合長輩期待的居住方式。有些人可能覺得打造高齡友善空間,要大興土木或花費鉅額成本。事實上,隨著超高齡社會的來臨,已有很多廠商開發出各種適老的居家用品,只要簡單配置,便能將家中微改造成適合長輩舒適、安全地度過晚年生活的空間。在做居家微改造之前,要先評估長輩的身體狀況及其需求。若長輩行動不便、走路不穩或因肌力退化而導致無法久站,要考慮在適當的地方裝設扶手;若有上下樓梯需求,也可考慮安裝樓梯升降椅。若不想安裝固定的扶手,現在也有活動式的扶手,重量很輕,在居室空間移動時可當隨身扶手,在沙發或馬桶起身時也可當支撐輔具。另外,浴室濕滑,可以選用透明防滑劑,自己在家DIY,不用破壞裝潢即可達到防滑效果。浴室扶手也要考慮安裝,現在有簡便型的吸附式防滑把手,不過吸盤式扶手過了一段時間吸力會減弱,最好選擇有視窗可目測吸力狀況的吸附式把手。臥室也需要微改造,若長輩從床上起身需要人扶持,可以考量更換成居家電動床,有些長輩排斥電動床,覺得像睡病床。現在有一種電動床墊,有電動起身功能,但是外表看來就像一般床墊。若不想更換現有床墊,還有更簡單的方式,將支架壓在床墊下的「床用扶手」,可讓長輩起身時有支持,也可作為床邊護欄。臥室的光線也要注意,可裝設感應式的夜燈,讓長輩夜晚如廁時不會摸黑跌倒。此外,利用科技進行居家微改造也有必要。例如,安裝智能監控系統和緊急求助裝置,尤其家中若有失智長輩,擔心其夜遊外出,可考慮建置離床偵測系統,或在房門口設置踩踏感應系統,當長輩下床或離開房門時會發出警告聲,通知在其他房間的家人。可雙向對話的「叫人鈴」,即使家人外出,都可以立即知道長者的需求及安全狀況。擔心長輩一個人在家煮飯忘了關瓦斯嗎?可利用定時自動關瓦斯的裝置,開火就自動設定,時間到了自動關火。家中許多突起的門檻或障礙物也需特別注意,老人家視力不佳或反應較慢,一不小心很容易踢到而跌倒。若需要在家中推輪椅,也需要將這些段差消除。針對此問題,有很多活動型的斜坡板問世,有不同高度及材質的選擇,不一定要做泥作的無障礙坡道。透過以上的微改造,可以為長輩提供一個安全、舒適和溫馨的居家環境。讓老年人在家中感受到更多的關愛和尊重,同時也能夠更加獨立地享受晚年生活。目前長照2.0政策,針對居家改善有部份補助,若有需要可以撥打1966長照專線,請人來評估,若符合資格可以減少部份支出,不要讓自己的權利睡著了。
-
2024-02-06 失智.新手照顧
失智者不愛洗澡?專家:用他愛的事物 誘導進浴室
「我爸爸的失智病程進入中度後,變得不太愛說話,最困擾的問題就是洗澡。」楊伯伯的女兒說,爸爸怎麼樣就是不肯脫衣洗澡,所有人想盡辦法要幫他沐浴更衣,有時候忙了一個小時,連一滴水都沒碰到。楊伯伯的女兒說,每次爸爸進去浴室大半天都沒聽到水聲,出來時還是穿著同一套衣服,問他洗好了沒,只會點點頭。女兒面露無奈,沐浴是很隱私的事,但爸爸不洗澡,只好由家人輪流在一旁協助他。每到要洗澡的時候,楊伯伯常會說:「我自己洗就好。」「不是才洗過嗎?我不要。」家人後來才了解,失智者的認知功能受損,認為已經洗過,或忘記洗澡步驟,不知道如何解決,所以總是說不要。楊小姐為了讓父親進浴室洗澡,洗澡前乾脆直接把衣服袖子剪掉,「我覺得這樣比較好穿脫,爸爸看到衣服破了也應該會脫掉吧!」結果事與願違,這種激烈的作法造成反效果,楊伯伯寧願讓自己髒臭好幾天也不洗。細節準備好,誘導進浴室,就成功一半。為了減輕媽媽的負擔,女兒申請長照2.0的居家服務。居服員來到家中,協助建立長輩願意洗澡的標準流程,第一步想辦法帶去浴室,「誘導進到浴室就是成功的一半!」但是要先注意洗澡的環境:地板不會滑、放置洗澡椅、確認清潔用品、調好水溫、預備吹風機、備好換洗衣物,準備好所有細節,讓過程如行雲流水般,不會卡住空等。建立固定模式後,楊伯伯只要一脫衣服、打開蓮蓬頭,幾乎能順利完成沖洗、清潔、擦乾、穿衣,大約三十分鐘搞定一切。不過,並非每次都如此順利,有時楊伯伯還是會因為睡不好、胃口不佳、悶悶不樂、提不起勁等各種因素而排斥洗澡。居服員建議優先照顧失智者的情緒,「小孩子跟大人都會鬧脾氣了,更何況是失智者,兩、三天沒洗澡也沒關係啦。」找出長輩喜愛的事物當誘因,維護他的尊嚴。居服員建議試著找出失智者喜愛的事物當誘因,「楊伯伯以前是老闆,算術能力非常好,家人會讓他寫小朋友的數學練習本,一題題打勾、打分數,讓伯伯臉上滿是開心的笑容。」抓住這個點,跟他說:「我們洗完澡就來複習數學,今天有新的習題挑戰。」曾有一位失智奶奶不願讓居服員幫忙,居服員知道奶奶以前很愛上髮廊,就順勢說:「我很會洗頭喔!有考過美髮證照。」奶奶眼睛一亮,接下來的過程都很順利,甚至還會主動問家人:「美髮師什麼時候要來?」大多數失智者拒絕洗澡的真正原因是尊嚴,一般人或許難以想像,生病前稀鬆平常的日常清潔,竟要讓外人協助進行,當事人即使再怎麼嚴重失智,也會知道自己是因疾病或殘疾需要照料。探索過往生活背景,喚起美好回憶。站在長輩的角度思考這些點,任誰都不想被認為「沒有價值」、「老了沒用了」。有些失智者會因為聯想到過去不好的經驗,例如小時候曾被脫衣狠打、潑水欺負等,痛苦記憶產生驚恐。深入了解失智者拒絕洗澡的原因後,居服員會試著用其他方式喚起對洗澡的美好回憶。楊伯伯年幼時都是用圓型大澡盆,所以改用澡盆、舀水勺,慢慢一瓢瓢溫潤身體,從肢體放鬆狀態可以看出舒緩緊繃的身心。在過程中,可同時觀察失智者的動作協調性、檢視有無傷口或皮膚硬塊,老人家表達能力有限,有病痛也可能不說,可利用洗澡的機會確認健康狀況。如果遇上心情不好,甚至產生攻擊行為,不強求天天都洗,先尊重他的決定,千萬別硬碰硬。解密QA解密專家:林佩樺/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台北市居家服務督導員幫失智長輩洗澡要注意什麼?不喜歡洗澡怎麼辦?輕度失智者可先用勸說、引導的方式,嘗試柔性溝通,通常都有效果。中重度失智者強烈抗拒時,可能會攻擊、怒罵,減少洗澡次數也沒關係,隔天再嘗試。1. 洗澡前要確切告訴失智者,等一下要做什麼、下一個步驟內容、洗澡工具的作用,讓對方感受到善意。2. 連結過往生活經驗,用失智者會接受的理由,如:「洗乾淨會給人家好印象,出門有面子」。3. 準備失智者熟悉的日常用品,包括最喜歡的衣服,告知洗完會換上乾淨衣物,全身會很舒適。4. 觀察失智者配合度最高的時間點,例如上完廁所,順口說要洗屁股、洗身體,慢慢引導。5. 若失智者身上發出異味,不要露出嫌惡的表情,用「我來幫你洗乾淨」的口吻,誇讚對方配合度很高。6. 脫掉衣服時,可先用毛巾蓋住私密部位,降低害羞情緒,洗澡的接受度就增加。注意事項:如果已經長達多天不洗澡,但大吵大鬧抗拒,可求助醫師評估病況,開立穩定情緒的藥物。
-
2024-02-01 焦點.元氣新聞
發錢了,6項津貼提前於過年前入帳!2024還有哪些好康補助?
春節將至,衛福部宣布6項社福津貼從1月開始調整至每月10日前入帳,因春節將至,衛福部社工司協調各縣市政府,將社福津貼提早於春節前2月7日撥付。多項社福津貼調整社會福利津貼調升,包括低收入戶、中低收入戶長輩、身障、弱勢族群、兒少族群等相關社福津貼都調漲,重點如下:.身心障礙者生活補助費,由現行每人每月3772元、5065元、8836元調升為4036元、5420元、9455元。.中低收入老人生活津貼由每人每月3879元、7759元,調升為4151元、8302元。.弱勢兒童及少年生活扶助,由每人每月2047元至2479元,調整至2190元至2653元。.調整後國民年金的老年基本保證年金從每月3772元達到每月4036元。.老農津貼從每月7550元達到每月8080元。基本工資調漲基本工資連8年調漲,2024年月薪由2萬6400元調至2萬7470元,時薪由176元調整為183元,約239萬名勞工受惠;軍公教調薪4%,包括薪俸額、專業加給及主管職務加給等3項均調足4%,約73萬人受惠;調整公立大專校院助理教授以上教師學術研究加給15%,並補助私立大專比照辦理。健保費調漲、住院自付額上限調高2024年元旦起,因應基本工資調升,健保署配合修定 「全民健康保險保險費負擔金額表」,推估約818萬人健保費將受影響,其中700多萬人支出增加,每人每月平均多繳新台幣約20元。健保住院自付額單次上限也調高,同一疾病每次住院自行負擔費用上限從4.8萬元調高到5萬元,全年累計住院自行負擔最高額從8萬元調升到8.4萬元。預計影響約1.09萬人、健保住院負擔增加2337萬元。 若保險對象於今年入院,但明年初出院,這次住院仍可適用今年的每次住院部分負擔上限4.8萬元。遠距醫療範圍擴大2024年第一季擴大實施遠距醫療試辦計畫,除了偏鄉、離島,也會選擇都會區試辦,同時放寬實施場域,不只在家中,長照機構也將適用。受益者包含現行居家醫療照護整合計畫病患約7至8萬人,其餘長照機構的住民也將受益。減稅2023年度每人基本生活費,由19.6萬元提高至20.2萬元,預估235萬戶受惠,另調高2023年度營利事業及執行業務者之員工伙食費免列入薪資所得額度,由每人每月2400元增加為3000元,此2項於2024年5月申報綜合所得稅時適用。青春動滋券為鼓勵16歲至22歲青年積極參與體育活動和觀賞運動賽事,教育部體育署常態發放青春動滋券,113年度青春動滋券將於113年1月1日上午10時起開放領用,符合資格者可至動滋網輸入基本資訊領取青春動滋券,讓運動開啟嶄新的一年。113年青春動滋券符合領用資格者為民國91年1月1日至97年12月31日出生民眾,於明年元旦上午10時起開放領用,領用期限至明年12月31日止。而112年青春動滋券符合領用資格者為民國90年1月1日至96年12月31日出生民眾,領用期限延長至明(113)年6月30日止,尚未領券之民眾,可把握機會儘速領券消費抵用。登記網站:動滋網文化幣擴大發放以及擴大成年禮金(文化幣)發放對象為16歲至22歲青年,每人每年1200點文化幣。換瓦斯熱水器最高補助3千元延長住宅家電汰舊換新節能補助,購買能源效率一級之冷氣機或電冰箱,每台補助3000元,並新增住宅燃氣器具(瓦斯熱水器、瓦斯爐)節能產品補助。托育補助加碼一月起提高0至2歲托育補助,送托公共托育機構者,每月補助由5500元調高至7000元,送托準公共托育服務者,每月補助由8500元調高至1萬3000元,其中低收入戶及弱勢家庭、中低收入戶、第2名及第3名以上子女再調高補助金額。租金、房貸補貼增加為了減緩青年租屋、購屋壓力,行政院核定「300億元中央擴大租金補貼專案」,協助青年、新婚、育有未成年子女、經濟及社會弱勢租屋等族群,提供每戶每月最高2000元至8000元租金;另外內政部還推出房貸補貼3萬元,約55萬戶受惠,總計經費165億元。私立大學費補助為了拉近公私立學校學雜費差距及其配套措施,政府也減免私立大專學生學雜費每年3.5萬元,經濟弱勢學生再加碼減免1.5萬元至2萬元,並推動高中全面免學費;大專校院學生校內住宿補貼,每學期補貼每名住宿生最高5000元,經濟弱勢身分每名補貼7000元。相關措施預計於民國113年2月實施。勞保老年年金滿64歲才能領勞保老年年金給付請領年齡每兩年調升一歲。目前勞保老年金給付必須滿63歲才能領,自2024年起再調升1歲,須滿64歲才能領。【資料來源】.行政院 .衛福部 .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
-
2024-02-01 失智.新手照顧
春節失智照顧必看6攻略 食衣住行困擾一次解決
即將迎接春節假期,許多使用長照服務或是居住在機構的失智症長輩們,也會在這時請假回家,把握和家人相處的時光。元氣網為失智家庭整理食、衣、住、行等失智照護方針,掌握以下六大重點,春節連假就能過得很開心,享受家人難得的相聚時光。一、【備餐準備】年夜飯如何挑選適合的食材?除夕團聚吃年夜飯,家有失智長輩,如何為長輩準備合適的年菜?如果失智長輩拒絕吃飯,又該怎麼辦?和專家一起學會如何和失智長輩一起讓這個年過得溫馨又有年味!【免費線上課程】📌失智長者吞嚥困難有解法 學會3招讓進食不卡卡📌失智者喝水常嗆到、吞東西有困難?護理師教如何為他們準備食物📌失智者牙口不好、吞嚥有問題怎麼辦?專家教你4個備餐秘訣【失智好好生活Podcast】🎧Ep1. 一日三餐傷腦筋?有吞嚥困難的失智者怎麼吃?二、【穿著指南】保暖禦寒、善用防走失措施過年期間外出拜年或走春踏青時,請讓失智者穿上顏色鮮艷、易辨識衣服,年節期間是失智者走失的高峰,外出先拍下當日失智者照片,並在其衣服及背包放置聯絡資料,以利走失協尋之用。出外每上廁所時,務必有人陪伴失智者,切勿讓他單獨一人等候。【相關連結】🔍如何幫失智患者挑選衣物?🔍穿太多!如何協助失智長輩適度穿、脫衣物?🔍失智家人經常會走失該怎麼辦?預防走失3撇步【免費線上課程】📌失智長輩不會自己換衣服?「自黏式內衣」穿脫超方便三、【打掃任務】讓失智者當小幫手每逢農曆年都要經歷一年一度的家庭大掃除,日本公立諏訪東京理科大學醫療介護健康工學部教授篠原菊紀引述研究解釋,透過打掃等作家事的「輕度運動」,可期待預防認知機能下降與失智症的效果。失智者家屬不妨安排簡單的打掃任務給失智者,如:擦桌子、刷馬桶等,透過將污漬清除而反覆擦拭等反覆性質的動作,可增加血清素分泌,不僅穩定精神狀態,還可以達到放鬆效果,增加失智者的成就感。【相關新聞】🔍老人勤做家務 可降阿茲海默風險四、【娛樂時光】伴失智者健腦動一動難得的春假期間,可以陪失智家人一起唱歌,唱歌不但可以活化失智者的大腦,還能療癒身心、改善情緒,增進家庭成員之間的感情,也能跟失智者在家動起來鍛鍊肌肉,增進長輩肌力,降低照顧者負擔。【免費線上課程】📌延緩失智退化就來玩玩具!「太極球」增進手眼協調📌讓專家用一根棍子告訴你如何逆轉退化大腦📌中醫師教你健康動 八段錦及穴道按摩📌動一動 不失智!簡單的肌力訓練📌動一動 不失智!高齡有氧健康操📌來帖音樂療癒處方!有助降低憂鬱情緒,增進患者與照顧者的幸福感五、【情緒調節】給照顧者的春節療癒處方春節期間當親朋好友來家中拜年,向照顧者提出許多建議表示關心,但可能會在不經意間成為照顧者的壓力來源,照顧者該怎麼有效紓解壓力,使自己在過年期間維持一個良好的心態?【免費線上課程】📌照顧者你累了嗎?長期照顧家人,如何調試自己?3招教你疼惜自己【相關新聞】🔍過年別誤觸照顧者地雷 建議要這三句好話六、【照顧備案】春節長照不間斷除了家人親友在春節期間的支援,符合長期照顧2.0服務使用者的失能身心障礙者、50歲以上失智者、55歲以上原住民或65歲以上失能長者,春節期間仍可使用長照服務資源,但須提前完成預約,請大家留意各縣市資訊。【相關新聞】🔍春節沒照顧人力,仍可使用長照2.0服務嗎?失智家庭必知年前6準備🧠想了解更多失智相關資訊,請鎖定「失智・時空記憶的旅人」粉絲專頁
-
2024-01-30 失智.新手照顧
春節沒照顧人力,仍可使用長照2.0服務嗎?失智家庭必知年前6準備
春節即將來臨,這是屬於家人團聚的時光。但對失智者而言,因認知功能減退,對環境變動的調適能力較一般人困難,當春節期間面對陌生或不常見的親友來訪、外出春遊環境及人潮、天氣轉變等,失智者情緒皆可能受影響或感到混亂,甚至容易發生意外,反致佳節變調。台灣失智症協會建議家屬「年前多份準備、平安快樂過好年」,應預先安排活動與照顧人手,並做好防走失準備。同時多掌握和失智者相處的技巧,幫助家庭順利享受難得的相聚時光。1.安排合適的活動失智者若平時規律參加社區活動,過年時也可能堅持要外出參與,建議家屬可陪伴失智者散步、打麻將、唱卡拉OK、下棋、寫春聯、包紅包、準備年菜、大掃除等,也可安排祖孫同樂活動,例如請失智者指導做年菜、一起觀賞電視節目,或陪失智者一起看運動教學影片做運動。2.協助調適與紓壓失智者返回老家或親友到家中拜訪,看見熟悉親人可能很開心,但也可能認不得親人。親友可主動向失智者自我介紹,免用「猜猜我是誰」的方式來「考」失智者。主要照顧者也可事先與親友溝通,隨時注意失智者情緒反應,若出現不安情緒時,應減少人、環境刺激,安排安靜及舒適空間,讓熟悉的照顧者安撫情緒、讓失智者做喜歡的活動轉移注意力。建議將來家中拜訪親友們的時間錯開,避免過度刺激或疲累。3.飲食注意春節期間多會準備年菜和甜食,容易因飲食過量,造成身體不適。因此需注意進食的分量,避免一次提供分量過多的食物,可用水果類等健康食品來代替糖果餅乾類等零食,同時要注意年糕、果凍等食物類型,避免嗆咳。4.降低環境刺激年節的裝飾品可能會造成失智症者的困擾,可盡量簡化,或集中在一處。避免擺設易碎的裝飾品及小裝飾品,容易造成危險、誤食或哽噎,盡量將可能會發生危險的物品收納起來。失智者常經過的地方,應注意其四周的安全性及避免雜亂,提供熟悉、舒適的環境。5.保暖禦寒、善用防走失措施流感疫情仍盛行,須持續落實手部衛生及必要的防護措施,尤其年節期間是失智者走失的高峰,在寒冬中走失,意外風險更高。建議注意長輩外出衣著,或將外套掛在玄關,並適時提醒。每日出門前先拍下當日失智者照片,並在其衣服及背包放置聯絡資料,以利走失協尋之用,平日陸續建立緊急連絡卡、愛心布標、愛的手鍊、衛星定位器等預防走失工具。帶失智長輩外出時,理想安排兩位以上家人陪同長者,相互支援,以降低走失風險,若無充足陪伴人力,出門在外須避免讓失智者獨自等候,應主動尋求在地志工或工作人員協助幫忙。6. 照顧人力、藥物事先備妥除了家人親友在春節期間的支援,符合長期照顧2.0服務使用者的失能身心障礙者、50歲以上失智者、55歲以上原住民或65歲以上失能長者,春節期間仍可使用長照服務資源,但須提前完成預約,請大家留意各縣市資訊。另外春節期間回診、藥物等事宜建議提前準備,有慢性病連續處方箋的民眾,衛福部健保署公告可提早10天領藥。過年期間也可透過觀察長輩自行用藥狀況或是協助分藥與紀錄等,更了解家人 狀況及有助於穩定服藥。 ※ 有失能失智照顧需要,請撥打1966長照服務專線 關於年前準備或防走失資源,歡迎撥打協會專懷專線 0800-474-580 (上班日早上9點到晚上9點,由專業人員為您提供服務),祝福所有家庭佳節平安、龍年吉祥。
-
2024-01-28 焦點.長期照護
林依瑩:讓大家喜歡老 才是長壽社會的終極目標
「他好奇問我:台灣老人都喜歡打扮年輕上台跳舞嗎?」伯拉罕共生照顧勞動合作社創辦人林依瑩笑著回憶起好幾年前那場小巨蛋的長者活動,當天一名來台參訪的丹麥學者這樣問她,這個提問猶如一記棒喝,提醒著她,邁入超高齡的台灣,那麼多高齡者專屬的活動,是不是都過於童稚化?林依瑩觀察,同樣是「法定老人」,但六十五歲到一百歲涵蓋了好幾個世代,各世代成長背景與生活歷練不同,課程內容設計也要隨之調整。首先認識老 就可自在享老新一代長輩成長於台灣經濟起飛年代,受過很好的教育,對該怎麼過退休生活很有想法,若活動只停留在健診、量血壓、健康操或團康,無法滿足他們。要發展出讓老人覺得有價值的活動,才能吸引新一代的老人。林依瑩歷來的工作都跟「老」有關,曾任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執行長十二年,期間催生「不老騎士」,卸任台中市副市長後,投入達觀部落的長照工作,考取證照成為第一線的照服員,以失能長輩為主要照顧對象。她說出長期服務長輩的觀察,「變老,就像四季變化一樣自然,當我們認識老,就可以自在享受老的境界。」長壽社會的孩子應從小就要認識、親近長輩,心態上要喜歡老人,才有可能觀察跟學習如何變老。她以自己為例,在四代同堂的大家庭成長,被阿嬤一手帶大,加上跟著擔任村幹事的父親做社區服務,經常有機會親近老人,她看到很多老人家即使拄著拐杖也要做事,自己阿嬤年紀很大時仍然會去田間挖番薯,邊挖邊跟路過的人閒聊,但如果找不到事做就只能在門邊打盹,「所以我從小就知道老人要有事做。」任職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期間出國參訪,在中國大陸的「為愛長征」活動,遇見一名七十一歲的阿嬤以三○五天走完八千里路,在日本看見老人退休協會從大阪步行千里到東京,對老人的感動在她心中滋養成行動,促使她帶一群平均八十一歲的不老騎士機車環島,讓大家具體相信老可以這麼精采,「錄取的阿公阿嬤一整年都特別健康,他們擔心一生病就無法環島。」擔任第一線照服員,林依瑩看見失能造成的限制但也看到突破,「身體衰老只是生理現象,但心是自由的,不會因此而改變。」在台灣大部分人聽到氣切都很絕望,但部落有一名氣切阿公從最嚴重的失能八級進步到二級,現在不但自己出門買菜,閒暇時還能射箭自娛,證明了從健康、亞健康甚至到失能,心態正向就能擁有美好老後生活。看身心狀態 不看年齡數字投入老人服務工作卅多年,見過熱血圓夢的老人,也見過長照復能的老人,林依瑩對於「變老」的學習,都來自這些前輩。她認為變老看的不是年齡數字,而是身心狀態。就像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的創辦人郭東曜,退休後移民夏威夷不是休閒養老,而是去開創新的任務為教會服務,縱使視力退化無法開車也不會當成阻礙。而她自己理想的老後生活是子孫滿堂,育有三名子女的林依瑩,卅七歲才生第一胎,老二老三各在她卅九歲、四十二歲時出生,按照結婚平均年齡不斷延後的趨勢推估,很有可能將近七十歲抱孫。「維持好身心狀態,七十歲帶孫子沒問題啊。」林依瑩笑開懷,彷彿已看到子孫滿堂的未來。長壽社會 林依瑩:打造系統性學老伯拉罕共生照顧勞動合作社創辦人林依瑩為時代力量不分區立委候選人第一位,儘管因政黨得票率未跨過百分之五未能進國會,但她於選後表示,希望大家能早點學老、開心學老、幸福到老,期待政府更重視學老的推動,打造一個系統性學老的社會支持體系。林依瑩認為長壽社會最積極正向的照顧有兩種作法,一是學習,一是社會要開創主流價值,提供年長者更多參與機會,有舞台展現。不老騎士在國際間大放異彩時,曾有學者指出標榜不老,反而是歧視老,但林依瑩認為把老跟其他正向元素結合,讓大家喜歡老,才是長壽社會的終極目標。她任職台中市副市長期間,推動老派系列活動,直接把老融入時尚街拍、影像展、嘻哈熱舞等活動,引領民眾思考老的樣態與魅力。林依瑩在部落推「百歲小學堂」,教老人家認字點餐、買車票,隨堂考就是獨立完成買票搭火車的任務,這類課程設計是為了解決部落老人不識字所造成的日常生活限制,「新的老人學經歷生活背景不同,十年後百歲小學堂可能要變成哈佛菁英堂才有人願意來上課。」社區照顧關懷據點是台灣非常好的高齡政策,實施將滿廿年,她當台中市副市長時,思考規畫不限定場地的行動據點,立意在於更靈活運用各種場域,例如她曾看過一群長輩在百貨公司聚會,規定成員都要戴帽子出席,為了一頂帽子必須設計整套穿搭,展現創意活力。坊間也有許多新穎的活動,她提到自己父親報名參加蘇帆海洋基金會的不老水手課程,是學習也是人生新挑戰。突破限制 翻轉失能新契機要不是膝蓋退化,可能沒有不老騎士的誕生。伯拉罕共生照顧勞動合作社創辦人林依瑩受到中日老人步行千里的感動,原本的構想是在台灣舉辦同性質活動,但當時八十七歲的不老騎士團長賴清炎,說自己「膝蓋退化了不要走路,我們來騎摩托車。」不輕易放棄而是轉變方向,反而創造不老騎士環島佳話。莞爾的是,當林依瑩邀請日本老人退休協會共襄盛舉時,反而被他們以騎車太危險為理由婉拒。投入長照工作多年,林依瑩看見失能造成的限制但也看到突破,去年日本早發性失智症患者丹野智文來台演講,丹野智文原是汽車銷售業務員,卅九歲確診阿茲海默年輕型失智症,這十年來他積極分享經驗、推動失智友善,不但出書、成立陪伴組織,更成為國際年輕失智者推廣代表。他受林依瑩之邀參訪部落時提到,初期回診醫師都是對著他太太說明病情,儘管他就坐在醫師面前。這是大部分人面對失能者的方式,林依瑩強調,嚴格來說戴眼鏡也是失能的一種,但是我們不會因為對方近視就認為他無法自理,「尤其在科技及輔具的協助下,依然可以完成很多想做的事。」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很早就推出老人體驗活動,設計彭祖體驗包以老化眼鏡、音阻耳塞、駝背背帶等裝備,讓參與者感受到身體衰退至八十歲的情況,立意在於體諒老人家生活的不便進而產生同理心。林依瑩印象深刻的是十年前香港一位會計系大四學生,專程到台灣參加老人體驗活動,回港參加社會企業提案大賽獲得第一名,後來成立「歷耆者」社會企業,為學校、企業及長照機構舉辦專業的老人體驗活動,找出長者的身心靈需要。社會愈來愈長壽,對每個人來說都是前所未有的經驗,但同時也能抓住新的機會,「引導大家看到社會的不足,就能開創新契機。」
-
2024-01-28 醫聲.罕見疾病
終結罕病家屬懊悔 首位罕病立委推病主法 讓病患能「好好地走」
「病與痛都是病人在承受的,醫病關係的主體是『病人』,但卻沒有一部以病人為主體的法律。而這個『以病人為主體』的法律,除了病人須獲得保障,醫療團隊也須被保障,才能創造更好的醫病關係,所以需要明訂醫病雙方的擺放位置和權利義務關係。」楊玉欣推動立法的初衷《賀瓏夜夜秀》節目對於罕病身障者陳俊翰律師不當言論,引發喧然大波,除了罕病基金會發表抗議聲明外,各界也聲援陳俊翰律師。實際上,台灣也有罕病患者進立法院執行參政權,那就是現任基隆市社會處處長楊玉欣,她是第一位罕病立委,也是推動《病人自主權利法》重要推手。 楊玉欣是第8屆國民黨不分區立法委員,本身是罕病患者,深知重病患者備受磨難的煎熬。也思考著有沒有可能有一條「安全防線」,讓每個人和每個家庭不要掉入痛苦的深淵,而這就是她與同僚們推動病主法的最重要原因。約莫一年半前,楊玉欣接受財團法人器官捐贈移植登錄及病人自主推廣中心採訪,談及自己從政歷程,及推動《病人自主權利法》的心路歷程。以下文章節錄自「穿越生命之河 預見未來的自己」一書,全文將分上下兩集刊出。內文:負責老弱病障礙等相關政策,想讓每個人都可以「好好活」在101~105年擔任立委期間,楊玉欣接到非常多的陳情:「有些家屬懊悔當初要求醫師一起來隱瞞病人的病情,最終不但讓病人痛苦,自己也後悔終身。」她清楚地知道,由於長期文化結構問題,及病人身體與疾病因素等,使病人在醫病關係中極為弱勢,甚至連病情的「知情」都是不容易的事情,更遑論在生命的終點之前擁有自己想要的樣貌。她表示,數據指出台灣平均臥床年數已衝破8年。臥床帶來的不自由及身體的苦痛(如褥瘡)是病人尊嚴的嚴重傷害,也是家庭的悲痛,更是總體社會巨大的損失。但當時沒有任何一部法律可以解決這些問題,只能無奈任由這些憾事不斷地上演。 楊玉欣在立法院負責老弱病障礙等相關政策,長照服務法、身心障礙保障法、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等,都是出自她的推動。所有法規與支持體系的思考都是想讓每個人都可以「好好活」。生命終點的相關法律──病主法而由於華人社會長期的忌諱與排斥,其中大家最不願碰觸的就是生命終點相關的法律。但她很清楚「善生」與「善終」是一體兩面,唯有好的告別,才能同時創造生者與逝者的圓滿。其中關鍵之一,就是「醫療決定」。病主法有一特點:簽署預立醫療決定書(AD)前必須帶一位二等親以內家屬,一同進行「預立醫療照護諮商」(ACP),由當事人、家庭成員和醫療團隊進行完全的溝通,讓民眾能夠完整地了解這些平常不會接觸到的醫療資訊(例如:何謂末期病人、不可逆轉之昏迷、永久植物人、極重度失智、經中央主管機關認定之重症等)。經過完整的諮商之後,讓決定權回歸意願人。舉例來說,永久植物人不是末期病人,所以當事人若有簽署預立醫療決定書,才可合法撤管。且預立醫療決定只有自己可以簽署,家屬或其他親戚不可代簽。因此,溝通越早做越好,以免突然發生重大危急事件時,悲傷、焦慮、情緒高張的家屬,在完全對當事人意願未知的狀態下,難以抉擇。唯有及早諮商與溝通,醫療團隊才能在最快時間幫助病人和家庭度過難關。「我們也透過立法來『保護醫護夥伴』,醫護夥伴一定需要得到更好的法律保護,否則動輒就被醫療糾紛所困擾,如何能專注守護病人呢?」楊玉欣說,有了「預立醫療決定書」這項法律文件,直接保護醫師得以尊重病人的自主決定來做醫療照顧。病主法的初衷,主軸是以「醫病關係」與「自主」的思考楊玉欣推動病主法的初衷,是以「醫病關係」與「自主」的思考為主軸,她說:「病與痛都是病人在承受的,醫病關係的主體是『病人』,但卻沒有一部以病人為主體的法律。而這個『以病人為主體』的法律,除了病人須獲得保障,醫療團隊也須被保障,才能創造更好的醫病關係,所以需要明訂醫病雙方的擺放位置和權利義務關係。」然而就台灣的醫療現況及病人的處境來看,楊玉欣覺得,病人無法自主的原因在於台灣長時間以來的醫病關係是「父權」模式,這並不是負面的意思,而是長期以來的文化是我們習慣不讓病人做決定,醫師說的算。病主法的立法過程波折不斷,在當時的保守社會風氣之下,要無到有立一部「善終」法簡直是不可能的任務。「我很幸運的是,我的先生-台大哲學系教授孫效智老師就是哲學、倫理學家,我有一群最專業的專家團隊。病主法沒有行政院版本,只有楊玉欣委員的版本,而病主法就是孫老師一字一句寫下來的。」從楊玉欣的敘述中可以看見他的堅定,並看見當時他是如何極盡所能地在任期內完成所有人權利的保障,同時也能看見當時在立法時遇到多大的挑戰。「直到任期的最後一秒,病主法通過前,我都還非常緊張有任何的變數。」而這壓線的20秒通過了病主法,讓台灣成了亞洲的領頭羊。楊玉欣說,整個亞洲在文化方面,對於病人主體與醫療決策的問題,尤其是碰觸到生死的議題,其實是很難去思考和談論的,更遑論去立出一部法律。病主法帶來改變的契機:尋求4贏的可能楊玉欣當時不只要面對立委之間的協調、黨派之間的溝通,更要面對的是來自於醫界、法界、宗教界、病友團體,各方各面的專家與組織等,排山倒海的協調與各種質疑和反對的聲音,甚至有人認為她在「鼓吹死亡」。「但我始終相信問題就是改變的契機。」楊玉欣以堅強的信念與她形容的「頭破血流的溝通」,敲遍了當時所有立委的辦公室大門,走入所有的公聽會,讓所有團體了解病主法不是一個晦氣或鼓吹死亡的法律,而是鼓勵大家好好活、活得有尊嚴的重要法案。正是這份堅定與毅力,讓他在挑戰的路上能凝聚共識、突破歧見。楊玉欣表示:「我非常感謝在整個立法與推動的過程中,雖有困難與挑戰,但也有更多的貴人與前輩們投入其中與我們一同為了眾人更好的未來奮鬥。我深深感激。」楊玉欣深深覺得病人需要病主法,如果有這部法律,以後的社會將邁向「四贏」:病人有尊嚴、病人人權更躍進、與家屬決策更共融,以及醫病決策更能達到共識。病主法是台灣人權的一大里程碑,以剛性的法律制度,開啟眾人思考生命的議題。楊玉欣衷心希望透過病主法,可以改變醫療文化、生命文化、社會文化,病主法讓「醫病關係」互為主體,是平等的關係;而意願人為自己的生命做決定的那一刻起,就是對自我負責的最好表現,也期待家屬們能成為最強的支持者。病主法其實就是「生死議題」的相關討論而隱藏在病主法底下的「生死議題」,法規開宗明義就告知你擁有「知情」、「選擇」和「決定權」。醫療決定是善終的一大重要層面,但並非全部。在完成預立醫療決定之後,生活裡所有的面向都需要一一思考安排,好好準備,才有可能在那一刻來到時,無憾地說再見。而簽署後如果反悔了,也能修改原先的決定,即使被醫師判定為末期病人,只要意願人的意識清醒,能夠表達,都會以意願人的意願為第一優先。雖然病主法上路已3年多,很多民眾仍「不知道」有這個善終的法律,楊玉欣認為,會有這種現象,有可能民眾直接覺得是在談安寧療護,其實兩者有很大的不同,另外,民眾一聽到ACP需要自費,「錢」就又卡住民眾了!病主法的訴求是「防微杜漸」,目標「把錢花在前端,去除無效醫療」楊玉欣強調,從立法一開始的時候,他們的訴求就是「防微杜漸」,但實際上大多政策的習慣是把錢花在後端的醫療,甚至是無效醫療,這無異於「亡羊補牢」,每年花掉幾百億元的國家預算,卻沒有讓人民過得更好。如果透過病主法,在前端就採用ACP,使政府把要支付的錢往前推,這花的錢相對少很多,不只是單一層面地降低了無效醫療的花費、對病家的折磨,更可以保障每人的知情權、保護每個病人的尊嚴、醫療自主權,讓家屬都能有醫療的共識、醫病關係更圓滿,這就是「防微杜漸」的道理,遠勝於「亡羊補牢」的耗損。 楊玉欣給政府幾個建議1.第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希望ACP的錢由政府給付,拆除民眾的經濟門檻,就是「把錢花在前端,去除無效醫療」的用意。楊玉欣認為為了國人的健康,這個費用一定要合理化!例如比照四癌篩檢的方法,而且可以是階段性的,以年齡層或哪些門檻來分層給付。2.第二個建議是諮商的醫療機構要增加,別讓民眾跑到太遠的醫院接受諮商。目前全台只有兩百多家醫院有諮商的單位,可以上網搜尋「病人自主研究中心」,首頁就有地圖顯示能夠提供諮商的醫院。3.第三個是加強對社會大眾的溝通,讓大家能夠得到正確的訊息。截至110年底,預立醫療決定累積簽署人數3萬人,對比109年增加約1萬人。對照內政部統計20歲以上人口1900萬人,目前簽署比例仍未達0.1%,顯示目前醫療自主權的普及度,使台灣距離完整安全網建構仍相當遙遠。楊玉欣建議可從教育著手,包括醫療照顧健康相關體系和產業專業夥伴的再教育,這些專業人員越有概念,越能夠把資訊傳遞給他們接觸到的人。目前病主中心攜手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已經培育了2000多位醫護夥伴種子講師,在台灣200多家醫院開花結果。種子講師非常有心,且認為病主法非常重要,會在任職的醫院當中爭取來做諮商這件事。楊玉欣呼籲:「以自己喜歡且想要的方式自然善終,是人權,更是普世的價值。但民眾目前受限於不知道如何行使權利、諮商費用門檻過高,弱勢族群更容易被不夠友善的制度排除。期盼政府與民間持續共力積極朝資訊普遍化、費用合理化,及醫療自主平權化邁進。」責任編輯:吳依凡
-
2024-01-27 醫聲.領袖開講
院長講堂/清晨4點半起床,天天健走與超慢跑!陳良娟:健康是需要努力的,要去享受努力過程
「別人不去我們去,別人不做我們做。」天主教花蓮教區台東聖母醫院院長陳良娟表示,這是台東聖母醫院創院宗旨。20年前聖母醫院面臨倒閉危機,於是從迎接新生兒專科醫院,轉型投入臨終安寧照護及長照服務,她擔任院長14年來,雖然至今仍未損益兩平,要靠社會捐款支撐,但醫院對偏遠、弱勢及貧病家庭的付出,難以金錢衡量。1961年,聖母醫療傳教會愛爾蘭修女柯淑賢及蘇蘊芳創立「聖母產院」,以產科醫療起家,後來陸續增設外科及小兒科等科別。2003年,院方面臨創立以來最艱辛挑戰,轉型台東第一間提供安寧照護的醫院。「我不擅長管理醫院,真的能做好這份工作嗎?」陳良娟出任院長時不斷自我懷疑,很擔心無法扛起轉型重責。其實陳良娟是公衛背景出身,40年前聖母醫院欠缺專業護理人力,加上後山雛妓問題嚴重,她很早就在醫院當志工,台北、台東兩地跑,年近半百才在修女說服下接掌醫院,很多親友誤以為她發生什麼事,被迫遠離舒適圈。訓練專業團隊 照顧末期病患聖母醫院訓練專業醫療團隊照顧末期病患,讓病患有尊嚴地走完人生旅程,同時協助病人家庭面對死亡的挑戰。陸續設置聖母健康農莊、健康會館,提供居家醫療及護理、居家安寧、居家服務、送餐服務及輔具租借,專注慢性疾病照護與關懷,規模不斷擴大,農莊正大興土木,興建住宿型失智照顧機構。台東醫院整合 不會互搶生意台東縣人口不多,醫院卻不少,陳良娟強調,急重症病患給台東馬偕醫院負責,台東基督教醫院發展癌症照顧,部東及東榮擅長精神科,聖母醫院只要專注慢性病、失智症及安寧照護,醫院整合後如同聯合醫學中心,毋須互搶生意。目前台東失智照顧與醫療仍欠缺,希望3年內建構「失智一條龍」服務,從預防至臨終照護,健康活力站、失智據點、夜間喘息、全日型住宿機構及安寧照護缺一不可。醫護關係緊密 員工流動率低「接生天國寶寶,一樣是接生。」從生孩子的醫院轉型為臨終照護,第一線醫護人員的心理衝擊最大,也是最需要做好準備的一群人。陳良娟說,過去同仁每天迎接新生兒,日子充滿喜悅及歡樂,開完刀病人會痊癒,現在卻要陪伴至生命殞落,光調整心情就很難,院內員工不斷面對心情調整與制度學習,過程經驗分享很珍貴,所以大家關係很緊密,很少人離職。「年資最久員工長達54年,現在負責在園區放羊。」陳良娟說,院內員工流動率低,50歲以上員工近4成,平均年齡為48歲。長年保持運動 維持規律生活陳良娟距離法定退休年齡不遠,由於長年保持運動習慣,讓她充滿活力,外表看不出年紀。她平日生活規律,每天清晨4點半起床,5點帶狗出門走路,晚上8至9點就要上床睡覺,天天健走與超慢跑,每周一至二次進快樂運動館健身。她說,磁卡輕輕一刷,智能器材會判讀運動紀錄,依據個人體能設定訓練強度,「健康是需要努力的,要去享受努力過程」。聖母健康農莊也是醫院相關機構之一,逾7公頃園區涵蓋高齡友善職訓中心、有機栽種區、香藥草花園、田園餐廳、烘焙坊及香療小舖。陳良蜎分享,她喜歡吃天然、新鮮及當季原型食物,選擇多樣化,偶爾煮養生煲湯,還愛喝「綠拿鐵」加酵素。陳良娟的另一半是牙醫師,工作也很忙碌,她隔周返回台北小聚,有時是家人來台東度假,所幸家人很支持她的工作,兒子還貼心安慰說:「以前我們出國留學、遊學,現在換媽媽去台東留學」,3個小孩早已成家立業,不用她操心。她平日靠靜默祈禱、聽音樂及走路思考紓壓,基本上沒有太大的工作壓力。陳良娟小檔案.現職:天主教台東聖母醫院院長.學歷: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護理系.經歷:天主教康泰醫療教育基金會執行長、國立臺北護理學院公共衛生教師.專長:健康促進、公共衛生、創意衛教、同伴支持、社區營造.給病人的一句話:我的健康我負責。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1-22 焦點.元氣新聞
懶人包/7月起10類人可線上看病!醫師線上能提供哪些服務?可開藥嗎?3分鐘搞懂「通訊診察治療」
新冠疫情期間3年多來,民眾擔心染上病毒,不願到醫療機構就醫,衛福部提供通訊診察、視訊看診服務,解決民眾就醫問題,並成為新就醫常態。爲擴大通訊診察服務範圍,衛福部今正式公告修正「通訊診察治療辦法」,新制將於7月1日正式上路,對象從原先5大類擴增至10大類,預計受惠民眾達247萬人,將可進入通訊診察的時代。2類情況可以線上看病衛福部醫事司長劉越萍說,「通訊診察治療辦法」新制規範,可以上線看病情形:第一類:實施計畫經衛生局審查通過的情形,包括急性後期照顧、長照照顧服務、國際醫療照護、疾病末期照護、行動不便照護、矯正機關收容照護及災害、傳染病或其他重大變故照護。第二類:符合健保包裹式給付計畫,含居家醫療照護計畫、家庭醫師收治計畫、慢性病照護計畫收治個案。衛福部長薛瑞元表示,「通訊診察治療辦法」新制上路後,不僅是擴大特殊情形病人適用範圍,同時關注資訊流、物流、金流,包括放寬開立藥物電子處方箋,就需配合虛擬健保卡、藥物物流配送等措施;另增加通訊方式提供的醫療服務項目,包括醫療諮詢、會診、精神科心理治療,以及開立檢查、檢驗單等,同時強化資通安全規範。於開立電子處方箋方面,劉越萍指出,初診開藥對象有國際醫療照護、矯正機關收容照護,以及因災害、傳染病或其他重大變故,無法線下就醫,而複診開藥則是所有特殊情形皆適用,同時開放慢性病照護的精神病照護、疾病末期照護可開立管制藥品。「通訊診察治療辦法」修正草案於去年2月預告後,經過近一年的時間才公告,薛瑞元不諱言地說,因基層診所對新制有所疑慮、不放心,擔心開放通訊診察後,病人可能都到大醫院就醫,因此,公告適用對象的範圍特別納入,基層診所才能提供服務的「健保包裹式給付計畫」,含居家醫療照護計畫、家庭醫師收治計畫、慢性病照護計畫收治個案等,目前基層醫師均可以接受。但如果有民眾執意要進行通訊看診,劉越萍表示,目前須符合相關計畫才可以進行,且必須是醫院曾收治的對象才能收治,若醫師違反規定收治病人,可依「醫師法」處2萬至10萬罰鍰。通訊診察治療舊制+新制 共10類對象適用「通訊診察治療辦法」舊制五大類患者分別為:1.急性住院病人,依既定的出院準備服務計畫,於出院後3個月內的追蹤治療。2.機構住宿式服務類的長期照顧服務機構與醫療機構訂有醫療服務契約,領有該醫療機構醫師開立效期內慢性病連續處方箋的長期照顧服務使用者,因病情需要該醫療機構醫師診療。3.衛生機關有關家庭醫師整合性照護法令規定之病人,因病情需要家庭醫師診療。4.衛生機關認可之遠距照護,或居家照護相關法令規定之收案對象,於執行的醫療團隊醫師診療後3個月內之追蹤治療。5.擬接受或已接受本國醫療機構治療之非本國籍,且未參加全民健康保險之境外病人。「通訊診察治療辦法」新制擴增五類對象:6.慢性病照護計畫收案病人7.疾病末期照護8.矯正機關收容照護9.行動不便照護10.災害、傳染病或其他重大變故照護「通訊診察治療」懶人包(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4-01-21 失智.像極了失智
夫妻果真同命鳥?失智症患者伴侶也有高風險 原因竟是「這1點」
在日本已視失智症為生活型態疾病,也就是失智和不良的生活習慣有關。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社工主任陳俊佑今天強烈建議失智者的照顧者,要更注意自己的大腦健康,因為可能有較高的失智風險而不自知。由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與蘇天財文教基金會、基隆市政府與德育護理健康學院共同主辦的「輕度失智者與照顧者生活型態再設計課程帶領人培訓」基隆場,今天在德育護理健康學院開訓,基隆市衛生局長張賢政與觀光休閒與健康系主任林伶俐到場鼓勵致力社區活動帶領的夥伴,投入失智症延緩與照顧工作。改善輕度失智者與照顧者生活型態張賢政說,基隆因多雨多山坡路,對高齡照顧增加不少困難;加上資源不比雙北,只能努力發展具地方特色的照顧模式。今天基隆的各個長照據點幾乎都派人來參加培訓。相信未來必能像基隆特有的廣闊天空、大海與很有運動量的山路,能提供在地特有的長者服務。陳俊佑說,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自2016年參考美國史丹佛大學慢性病自我管理課程與南加州大學生活型態在設計課程,推動輕度失智者生活型態再設計課程,2018年改版為輕度失智者與照顧者生活型態再設計課程。後來經台北護理健康大學長期照護系黃秀梨教授兼系所主任研究驗證,活動結束後,有上課的失智者的認知功能有進步,憂鬱分數也下降,照顧者在自我效能也有些微的上升。同時也是基隆市長照委員的陳俊佑說,因課程的成效佳,黃秀梨再與北護大長期照護系副教授李仰慈協助驗證成效並編撰詳盡實用的帶領人手冊,自2022年開始於台北、台中、台南辦理帶領人培訓。今年基隆場次在蘇天財文教基金會共同主辦,與基隆市衛生局、德育護理健康學院高齡照顧福祉系合辦下,報名踴躍達102位,惟因課程採12人為一組之精緻化教學,只能錄取47名學員。目前相關課程僅剩2月24日嘉義場次仍有少數名額。課程訊息請見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官網 https://www.cfad.org.tw/news/detail/426或電洽(02)2333-20992分機102報名。失智症常源於長期不良的生活習慣這些完成受訓的學員會在各地,成為教導大家「這樣活不失智」的種子老師。陳俊佑強烈建議,如有機會,除了輕度失智者,更建議失智者的照顧者也應該來上課。在日本已視失智症常源於長期不良的生活習慣,且依基金會長期的觀察,在台灣也能明顯看到類似趨勢。他舉例說,基金會在某縣市舉辦的失智症者課程,12名學員中有4對夫妻,三對是妻子照顧失智丈夫,一對是丈夫照顧失智妻子。但後來評估發現四名「照顧者」其實也是失智了,只是不自知罷了。另一半失智為何會帶來失智的高風險,陳俊佑說,夫妻先天基因不同,導致雙方都失智的導因應是共同的生活習慣使然。所以,不管是為了自己或另一半,都應偕伴及早來過健腦生活,改除壞習慣,預防失智。被認為和失智有關的健康相關因素及生活習慣有:聽力受損、腦部受傷、高血壓、糖尿病、飲酒過量、肥胖、抽菸、憂鬱、社交隔離、靜態生活、空汙及睡眠問題等。
-
2024-01-20 退休力.社會連結
就怕老人家不出門,公車錢不是問題!司機未見「老」乘客,貼心找里長關心
陰雨綿綿的冬季,基隆市難得陽光露臉,市公車擠滿了人,幾乎都是老人家。全國公共運輸市占比率基隆市僅次於台北市,很大原因是六十五歲以上老人公車坐到飽,把營利事業當社會福利在做,市公車處負債一度高達十七億元險些破產。社會處長楊玉欣說,就怕老人家不出門,錢不是問題。延伸閱讀/揪長輩出門被拒絕,不是真不要!他們擔心「想尿尿怎麼解決?」熟齡旅遊改善出遊配套,守護長輩尊嚴就怕老人家不出門,錢不是問題雙北給老人四百八十點,免費搭乘市區公車、捷運等運具,其他縣市也多是有點數限制,不設限的是少數,基隆市自民國九十三年開辦老人搭公車搭到飽,原本賺錢的市公車,從此出現虧損。市有公車一年有二千二百萬人次搭乘,市公車一段票十五元,老人卡社會處給八元補貼,差額都是公車處吸收,市府除申請中央補助外,每年視財政狀況補貼票差,公車處最高負債達十七億元,審計室要求檢討,議員也多次要求改善。前市長林右昌評估過,若比照雙北設點數限制,可節省約六百萬,他認為沒必要對長者設限。卸任前撥給公車處二億元,謝國樑市長上任後再給二億元,公車處還債壓力才降。未見「老」乘客 司機找里長關心公車處總站長鄭文彭說,司機久了都知道哪一站有誰要上車,「要是沒看到人就緊張了,會打電話給里長,拜託里長去看看阿公、阿嬤是不是生病了?」老人家逛完市場,也常會塞個芭樂、點心請司機吃,還有老人會讓座給老人;因應老人愈來愈多,三年前市公車開始投保乘客險,萬一老人家摔倒可由保險公司理賠。楊玉欣指出,之前有老人一個月搭三百多次公車,可能是老人在家沒人可以講話,又沒有別的地方可去,老人最怕孤獨,他們從政策鼓勵老人出門,搭車錢不是問題,老人願意出門才是重點。老人多出門 生活功能和複雜性愈高,對身心靈健康愈好她說,光搭車去買菜,就會接觸到不一樣的人,生活的功能和複雜性愈高,對老人的身心靈健康愈好,如果老人窩在家久了退化生病,可能就要用到長照資源,兩害相權取其輕,市府一年多花三、四千萬元,既能促進老人健康,也減輕青壯年負擔,未來市府會再加大力道提出更多福利服務。數位版看這裡 移動的長照據點在基隆市,老人家免費搭公車無上限,使得公車處年年虧損,最高負債達十七億元。作為交通運輸產業,基隆市公車的確營運不善,但是換個視角,把公車當作長者預防老化的場域時,公車成為「移動的長照據點」,成效斐然。請進數位版跟著記者搭上基隆市公車,看看這個獨特有趣的基隆經驗。 熟齡旅遊夯/多坐公車能防老化?直擊超大型實驗場 他用靜忍慢打破孤獨延伸閱讀:.幾歲開始老很快?醫曝3年紀是斷崖式衰老關鍵,6方法延緩老化.眉毛越長更長壽?專家曝50歲後眉毛變長要當心!做好這事才真長壽.運動防癌降低死亡!專家曝每周運動「這時間」抗癌,散步、腳踏車都算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1-20 退休力.社會連結
揪長輩出門被拒絕,不是真不要!他們擔心「想尿尿怎麼解決?」熟齡旅遊改善出遊配套,守護長輩尊嚴
交通部觀光署今年元旦起,持續補助銀髮族及身障者國內團體旅遊,其中銀髮族旅客每人每日最高補助五百元,每團最多一點五萬元;這種大撒幣式的補助,如沒有更友善老人出遊的配套措施,恐讓老人在出門過程就覺得尊嚴受損,甚至直接回絕。延伸閱讀/就怕老人家不出門,公車錢不是問題!司機未見「老」乘客,貼心找里長關心銀髮旅友善出遊配套 守護長輩尊嚴本身也是輪椅族的基隆市社會處長楊玉欣,對老人家不願出門感同身受,她指出,許多子女約長輩出去吃飯、旅行被拒,老人家說不要,其實不是真的不要,他們擔心的問題是一會兒要尿尿怎麼解決?坐輪椅上下樓要孩子抱來抱去,搞得小孩也很狼狽。老人多高興和渴望和子女外出吃飯、旅行,但出門的過程會讓他的尊嚴受損,老人的困境都在這些過程。楊玉欣說,友善老人出遊,要有更多的配套,交通是最基礎,如果連交通都不便利就很不友善。要多買低底盤公車,並建立無障礙計程車和共乘系統,他們從身障科復康巴士已在做的身障系統,再將老人和孕婦整合成一個大平台,方便老年人使用交通工具。輪椅族、老人家行動較慢,異樣眼光造成的無形壓力,會讓他們不敢搭公車。乘客只要說一句,「阿公你慢慢來,安全最重要」,「司機大哥我有沒有什麼可以幫忙的?」就能讓公車上氣氛轉變,高齡化社會旁邊的人如何對待老人,是老人幸不幸福的重要因素。社區支援也很重要,未來會有陪伴獨老老伴基地,讓老人不會害怕走出門。公共場所要多設置休息區、擺放更多座椅,還有方便且衛生的洗手間。專家看法:尊重、安全、便利 比半價更重要消基會曾在二○一五年整理「敬老車票優惠措施大PK」,並提出六大呼籲。過了這麼多年,敬老卡福利不斷加碼,消基會交通委員會召集人李克聰表示,鼓勵熟齡出遊,還有比半價更重要的事,那就是尊重、安全和便利性。李克聰指出,退休後收入減少,優惠票價是鼓勵熟齡出遊的誘因之一,從交通專業來看高齡者搭車必須更安全,低底盤公車是基本要求,長者上車未就坐,或是站起來要下車的時候很危險,司機要有耐心。現在駕駛很缺,有些司機沒有同理心,覺得長者動作慢,影響業績,可透過教育訓練改善,或由評鑑機制約束。公共運輸轉乘,可預約接駁,不要讓老人等太久。公務員對票價沒那麼敏感,受尊重、安全、便利,比半價更重要。中華民國老人福利推動聯盟秘書長張淑卿表示,敬老卡對高齡社會的用意應是強化社會參與,不但讓老人不孤獨,也增強生命韌性,她主張敬老卡給老人自由且多元運用。老人出遊最好結伴,生病或跌倒也好有人照應,鞋子要防滑,藥物要帶。敬老票鼓勵熟齡出遊,也應考慮「網遊」,補助寬頻費用讓老人家可上網學習新鮮事物,或去社大上課,上健身房,擴大服務範圍。數位版看這裡 移動的長照據點在基隆市,老人家免費搭公車無上限,使得公車處年年虧損,最高負債達十七億元。作為交通運輸產業,基隆市公車的確營運不善,但是換個視角,把公車當作長者預防老化的場域時,公車成為「移動的長照據點」,成效斐然。請進數位版跟著記者搭上基隆市公車,看看這個獨特有趣的基隆經驗。 熟齡旅遊夯/多坐公車能防老化?直擊超大型實驗場 他用靜忍慢打破孤獨延伸閱讀:.幾歲開始老很快?醫曝3年紀是斷崖式衰老關鍵,6方法延緩老化.眉毛越長更長壽?專家曝50歲後眉毛變長要當心!做好這事才真長壽.運動防癌降低死亡!專家曝每周運動「這時間」抗癌,散步、腳踏車都算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1-18 焦點.長期照護
該不該辭職在家長照72歲父?兒陷兩難抉擇 網友都推「1決定」:沒錢無法做任何事
台灣在2025年就要邁入超高齡社會,屆時每5人中就有1人是65歲以上的老年人。這樣的現象導致有越來越多的年長者需要被照顧,「長照需求」成為不容忽視的社會問題,照顧者所承擔的照護壓力、醫療及生活花費,甚至壓垮不少家庭。而究竟該不該放棄工作前途長照長輩?元氣網在臉書粉絲專頁詢問大家意見,引起廣大網友討論,分享自身的照顧長輩經驗與抉擇。該不該放棄工作前途長照長輩?許多人到了中年都要擔起照顧長輩的重擔,一名32歲的男性青年表示,家中有一位中風兼失智的72歲父親,因行動不便需要有人陪在身邊長期照顧;而自己工作的工時算長且偶爾要輪班,無法工作跟照顧父母同時都做好。面對工作跟長照的壓力,青年表示自己正在人生的岔路上做抉擇:「究竟該不該放棄工作前途,在家長期照顧生重病的年邁父親?還是花錢請看護來專門照顧?」。他表示放棄工作前途照顧父親,雖可親力親為的照料,也能賺到大家的尊重誇讚,但日子卻會因為沒錢過得很辛苦;而選擇工作前途請看護來照顧,又怕請的人照顧不周,或是被親友罵不孝順。多數網友支持認真賺錢,花錢請專業看護對於青年「工作vs.長照」的兩難抉擇,網友們看到貼文紛紛留言分享自身看法。多數網友建議認真賺錢,花錢請專業看護。「要有穩定收入才能支持協助長期照顧的家人長輩」、「前途是自己的飯碗,誇讚則是別人的嘴,長輩交給專業照顧(並非不聞不問),對彼此都比較合適。自己則要做好相關心理與經濟準備,少子化的未來,長照勢必走向共同照護,不能犧牲子女的生活工作。」、「父母把你栽培那麼優秀不是為了照護他們,請維持自己的優秀,聘請專業的看護,自己再另安排陪伴時間。」、「除非你存款多到沒地方花,長照可是要花非常多錢的,沒收入狂支出是很恐怖的。」、「有前途才有能力照顧長輩,長輩走了你沒前途沒能力沒人理你。照顧長輩有很多方法,可以讓別的家人來照顧,你來誇讚他也不錯。」、「沒收入怎麼照顧長輩?當然是選收入,然後花錢請人照顧。那些碎嘴的人要幫你照顧長輩嗎,等沒工作沒錢看誰要稱讚你」。少數網友支持辭去工作在家長照父母,陪伴父母晚年。「陪父母的晚年,是人間溫馨好事,同時得到了無數掌聲。若專注工作,獲得升遷,但心裡終有缺憾呀!」、「父母晚年生病進出醫院到離開,我都是自已照顧還有政府的長照2.0每天幫我看顧二小時,過來人我個人是覺得非常值得能陪伴兩老到最後的,父親走後還會入夢境對我笑~」、「照顧家人!學會看護後,這些經驗往後當看護也是很好的收入。一天2800-5000元都有,看護保守估計一個月快9萬」。更有網友分享親身經驗。「我曾經是過來人之一,真心話一句『很累人的』」、「我幹過,體悟了久病床前無孝子,況且照護病人也是要專業能力。」、「目前就是過這種日子,照顧失智、癌症、三高,又不能行走只能抱著半夜又狀況一堆(用手挖屎亂塗.大叫.....不受控)。精神大受影響,不上班24小時照顧很累又無力感」、「我就是典型的例子:外傭不得老爸的緣,只能放棄前程似錦的職涯,到不是要賺到尊重誇獎,就當還這輩子欠父母債,報恩的念頭。儒家盡孝道精神。」、「長照長輩這是一條艱辛的道路;若有做不好時兄弟姊妹的聲音就會很大,做得好是理所當然。」、「以前會覺得要放棄工作,現在想放棄的是照顧家人。之前常因照顧家人,而換工作,卻被親人說這麼老是換工作。當時的我,也想過不要老是換工作的啊。」、「不要辭職,會後悔,那是陪葬。用收入找看護工或住養老院,千萬別拋棄工作,那會很慘!我走過。相信我。」、「我放棄工作前途照顧失智的媽媽,沒有得到親友的讚賞只有得到羞辱和嘲笑!但凡事豈能盡如人意,求無愧於心!」。也有網友表示,「長照險真的很重要‼️」、「長照要正能量夠,我沒辦法做到」、「『照顧』需要專業與技巧,請讓專業的人來進行專業的照顧比較妥當」。 6點評估是否「該放棄工作前途照顧長輩」? 在面對是否放棄工作前途照顧長輩時,以下是一些建議:1.綜合考慮家庭經濟狀況:確保你的家庭經濟能夠承受照顧家人的負擔。如果財務允許,可以考慮聘請專業看護,讓你有穩定的收入。2.尋求社會支援:探索政府的支援服務,如長照險、長照險2.0、社會工作者等,這些資源可以減輕你的負擔,同時確保家人得到適當的照顧。3.平衡工作和家庭:如果可能,嘗試找到平衡點,不必完全放棄工作。可以探討彈性工時、遠距工作等選項,以更好地照顧家人。4.保持身心健康:照顧家人是一項重大的責任,但也要注意自己的身心健康。過度的工作壓力和照顧壓力可能對你造成負面影響,因此保持平衡是重要的。5.尋求專業建議:與社會工作者、心理諮詢師或醫療專業人士談談,獲取更多的專業建議,幫助你做出更明智的選擇。6.考慮未來發展:不僅要考慮眼前的困境,還要思考未來的發展。放棄工作前途可能會影響你的職業發展,所以要仔細權衡短期和長期的利弊。最終的選擇取決於個人價值觀、家庭情況和生活目標。在這個抉擇中,不妨深思熟慮,也可以尋求身邊親友或專業人士的意見,以做出最適合自己和家人的決定。延伸閱讀:.「跟家人吃飯,哪怕一輩子一次也好」73歲癌末老人感謝照服員如女兒般照護.堅持留在家裡照顧,就是對她的愛嗎?母親一句話讓張曼娟恍然大悟.「80歲父堅持不請看護」孝子扛照顧,生日當天過勞死!請看護6要點一次看懂
-
2024-01-14 退休力.理財準備
希望存錢,卻不知道怎麼存?退休理財專家曝抵抗通膨應做到這事
中華民國退休基金協會前理事長王儷玲:抵抗通膨 至少2成薪資用於投資退休準備中,財務規畫是民眾最擔心的項目。隨人口結構改變、勞保基金面臨破產危機,退休財務不能只靠政府,大家應把握年輕時的高投報率,老後則採穩健投資來規畫退休理財,因應通膨、長壽帶來的財務風險。根據聯合報退休力大調查發現,民眾希望存錢,卻不知道怎麼存錢。大家常低估退休需求,太晚開始儲蓄、退休投資太保守;也有人選錯投資工具,導致準備成本太高,無法落實長期投資;更常見的是沒有及早進行長照險、醫療險及年金險規畫。雖然退休年齡延後,但隨醫療進展、壽命延長,退休至離世的時間不減反增,若要抵抗通膨,保有老後生活財務餘裕,至少2成薪資用於投資是較合適的比率,但台灣民眾多數只將薪資的1%至6%用於投資,實在太少。早期增值、晚期保值,是最省力的投資方式。投資標的選擇應隨年齡而不同,年輕時應選擇投資報酬率約8%的投資標的,如股票等,藉由複利效果累積資本;老後則可以選擇較為穩健、投資報酬率約4%至5%的投資選項,如債券等,藉此保值、保本。退休理財是長期投資,民眾不要聽信某些理財專家建議,時常「買了基金又賣掉」,至少要持有3至10年,否則轉換過程中容易買錯基金、進出場時也會導致損失。業界已有不少退休理財專屬產品,依照年齡不同分為積極、穩健、保守等項目。長照保險也是常被忽略的投資選項。隨長壽趨勢,民眾需要長照的時間約8至10年,費用至少花費600萬以上,若沒有保險,退休金恐被吃垮。建議及早投保,否則愈晚買、費用愈高,還有被拒保的風險。中華民國退休基金協會推出「退休理財規劃師」,幫民眾免費健診。民眾可以上網搜尋「好命退休計算機」,也可透過電話諮詢。中國信託銀行專家團隊協理蔡安棋:富足人生三本:老本、病本、保本針對退休準備,大家常有三個迷思,一是太晚準備;二是準備的金額不夠;三是準備工具配置不當,沒有定期檢視。打造富足人生,要考慮退休三本,也就是老本、病本與保本。在老本的部分,準備退休金,應該越早越好,善用時間複利優勢。在台灣家庭理財暨世代退休大調查裡,國人準備退休理財的前三大工具是股票、定存和儲蓄險,這兩年股市回溫,不同世代的民眾都增加股票的投資比率。30世代容易受市場波動影響而頻繁進出市場,故整體投資績效不佳,建議設定目標,定期定額投入,且集中度不要過高,穩定累積資金流。50世代民眾比較保守,建議要找到長期能夠對抗通膨的工具,並隨著年齡增加降低風險資產比重。可利用「100法則」,以100扣掉年齡,這個數字就是投資上限,假設現在70歲,100減70就是30,投資風險資產比率不要超過全部資產30%。有關病本,一定要在退休前檢視醫療保障,優先透過實支實付險轉嫁高頻高額醫療支出,且「保大不保小」,透過失能險轉嫁未來長期照顧費用,再來就是重大疾病跟癌症險的一次性理賠服務保障。在保本的部分,安養信託加意定監護可做為防護傘,保障我們未來。安養信託可將退休後可能需要的金流、醫療或養生村相關費用,先寫未來信託支付持條件,待實際上退休後,信託業者就是財務管家。現在很多金融機構推出預簽型安養信託,55歲以上民眾即可規畫,退休前把資金分批信託帳戶。意定監護是在有意識時,選定一名或多名信賴的家人或朋友,成為意定監護人,當真的沒有行為能力時,意定監護人可申請監護的裁定宣告,代為處理生活上大小事。現在詐騙橫行,讓大家對於金融產品和機構有疑慮,中國信託持續推動公平待客原則,只要發現高齡客戶有遭到詐騙的疑慮,就會通報警方到場協助,降低被詐騙、財務損失風險;在數位金融浪潮下,產品設計也考量高齡客戶需求,積極降低高齡客戶數位落差,其中調整ATM使用流程更簡潔明確,並於客戶服務提供極簡化語音服務。最後,避免遭受金融剝削,提醒長者一定要建立三大自我保護意識,一是不輕易相信投資話術,高報酬一定伴隨高風險;二是印章存摺不要隨便交給他人,最後是空白表單跟一些不知道的文件,一定不能亂簽。期待所有民眾都能遠離詐騙,謹慎守護自身財產安全。更多相關資訊,請點擊「以防萬一,活到100歲 2023退休力論壇」
-
2024-01-13 醫聲.領袖開講
院長講堂/張達人用靈性安寧照顧!助病患坦然面對死亡,了無遺憾地離開
新竹縣湖口鄉人口8萬2千人,是全國第二大鄉,天主教仁慈醫院是當地唯一醫院,主要服務亞急性患者和臨終長者。仁慈醫院院長張達人認為,行醫的核心價值在於「如何超越個人徇私心」,因此擔任院長20多年,不僅盡力引進先進醫療設備,在臨終病人照顧上,更注重靈性照顧,用安寧的方式讓患者了解生命的真諦和死亡的必然性。養生秘訣/保持身體活力 養生追求內在的平靜在養生上,張達人追求內在的平靜,平日閒暇喜歡接近大自然,參與慢跑、打球、登山和健走等運動,保持身體活力。面對巨大的工作壓力時,會靜坐或參與教會彌撒及靈修反省等活動,盡可能記錄內心動態變化過程。「人生有很多挑戰、有很多抉擇。」張達人說,人習慣從外面找安慰,很少從內在找答案,像現在年輕人的憂鬱和焦慮,就是不知如何調節活力,以及過於重視外在評價,無形中讓自己陷於框架中。他認為,人生難免經歷挫折、創傷,要學習傾聽內在聲音,跌倒時別忘記內在有個光,會去撫摸你、安慰你,鼓勵你不要放棄,「光會帶你走出痛苦、黑暗」。教會活動經驗 成當身心科醫師主因張達人13歲時,父親因為心臟病、中風早逝,當時的台灣醫療便利性和就醫流程並不完善,讓他感到許多無奈。他的大姨媽是小兒科醫師,母親受到姊姊的啟發,鼓勵他和弟妹習醫,也激發了他對醫療事業的興趣,後來他與弟妹3人都各自在醫界闖出一片天。身為天主教徒的張達人,除了關注身體健康,也尋求身心靈的平衡,在高中和大學時期參加了教會基督生活團(CLC)活動,豐富了靈性成長機會,這成了他選擇當身心科醫師的主要原因。2006年,張達人擔任嘉南療養院院長期間,與台南地檢署及台南縣政府合作,首創使用地檢署緩起訴金提供海洛因成癮者美沙冬替代療法。因為這項計畫,大幅降低全國的愛滋病感染人數。張達人在精神科療養院工作時,致力確保病人照護的連續性及完整性,由於他曾在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攻讀衛生政策與管理碩士學位,因此能夠結合理論與實踐,推動精神病患在門診、住院以及延伸到社區復健領域的完整性醫療服務。高齡患者居多 臨終照顧注重3面向仁慈醫院主要服務亞急性患者和臨終的長者照顧,其中7至8成都是高齡患者,張達人表示,在臨終病人照顧上,醫院更注重靈性照顧、生命回顧以及死亡識能三面向,從簽署DNR(Do Not Resuscitation)拒絕臨終急救開始切入,讓患者與家屬從避談身後事進而溝通、互相理解需求,從畏懼死亡到坦然面對。張達人說,老年人60%會有輕度精神上困擾,如睡不著、焦慮、不快樂等,造成身體衰弱,其中最重要是親子關係,家庭溫馨與否,對老年人快不快樂、願不願意活下去有很大的關係,透過團體小組治療,讓長者一起聊天,共同寫下生命歷程,最後再由醫師給予啟發,用安寧的方式回顧生命,進而了解生命的意義和死亡的必然性,讓患者了無遺憾地離開。對未來的展望,張達人說,仁慈醫院定位為照顧亞急性、臨終患者,年長的亞急性患者最需要的是發燒、肚子痛、跌倒時,能有醫院可以緊急處理、就近治療,老年人在意的是「照顧大於治癒」,為此院方也和長照機構配合,並且和亞東醫院合作,聘請眼科、心臟血管外科、骨科等醫師團隊到院服務,減去民眾舟車勞頓之苦。張達人小檔案.年齡:68歲.專長:焦慮症、憂鬱症、重大精神病診療、個別及團體心理治療、社區精神醫療、精神醫療政策與醫院管理.現職:天主教仁慈醫院院長、天主教主教團牧靈中心主任.學歷:美國約翰霍浦金斯大學衛生政策與管理碩士、紐約市西奈山醫學院附設醫院精神醫學部心理治療研究員、高雄醫學大學醫學士.經歷:衛福部草屯、嘉南療養院及玉里醫院院長、桃園療養院副院長、台大醫院精神醫學部兼任主治醫師、台灣精神醫學會常務理事給病人的一句話:除了注重飲食均衡、定期健康檢查和運動外,並學習聆聽內心及身體的聲音,照顧好自己,才能夠照顧好別人。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1-12 焦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長照服務在身邊
【編者按】:本週的主題是介紹目前政府對於需要「長期照顧」(長照)的病人所做的服務。透過照顧神經內科慢性病人以及探望脊髓受傷、腦炎的友人,深深了解政府單位對病人提供「長照」有很深的助益。兩個月前與衛福部「長照司」連絡,希望能讓更多的醫師以及社會大眾了解他們所做的服務。非常感謝他們能在百忙中以「長期照顧十年計畫2.0政策」、「醫療與長照結合,長照創新專業服務」、「長照服務在身邊」為題,分別介紹「長照司」所提供的各種服務。衷心期盼這些訊息可以幫忙更多的需要這方面療護的病人與家屬。一、哪些人可以使用長照服務長照2.0延續長照十年計畫之內涵外,並擴大照顧對象,如身旁有以下對象,可能符合長照2.0的服務對象,包括:65歲以上失去生活自理能力(如行動不便、需要協助吃飯、上廁所、洗澡、平地走動和穿脫衣褲等)的老人、55歲以上失能原住民、50歲以上失智症者(表達能力降低、記憶力下降、睡眠障礙、產生幻覺等疑似失智症狀,或確診為失智症)、不分年齡的失能身心障礙者(領有身心障礙證明或手冊的失能者)。家庭照顧者也是長照服務的對象,可使用喘息服務、家庭照顧者支持服務,及家庭照顧者關懷專線等服務;另有聘外籍看護的家庭也可以使用長照相關服務。二、長照服務有哪些(一)長照2.0自107年起實施長照給付支付制度,給付四大項服務,包括:1.照顧及專業服務: (1)居家照顧:受過專業訓練的照顧服務員到家中協助長照個案,包含基本身體清潔、日常照顧、測量生命徵象、餵食、餐食照顧、協助沐浴及洗頭、陪同外出或就醫、到宅沐浴車服務等。(2)社區照顧:將長照個案送到長照服務提供單位接受服務,提供生活照顧、健康促進、文康休閒活動等,場域包含:日間照顧中心、托顧家庭等。(3)專業服務:這是由專業醫事及社工人員提供的服務,包含針對長照個案的身心狀態及復能動機,導入復能照護服務,以及針對營養、進食與吞嚥、困擾行為、臥床或長期活動受限等照護服務,提供長照服務對象照顧指導,避免個案因受照顧不當,而衍生更多的醫療及照顧需要,讓個案可逐步恢復自立生活,減少家庭照顧者照顧負荷。2.交通接送服務:提供長照個案就醫、復健與使用社區式長期照顧服務的交通需求,以提高各項醫療與社區式服務措施的可近性與運用。3.輔具服務及居家無障礙環境改善服務:包含居家生活輔具購置或租賃,如助行器、拐杖、輪椅、移位腰帶、居家用照顧床等以及居家無障礙設施改善,如可動式扶手、固定式斜坡道、防滑措施等。4.喘息服務:家中主要照顧者若需要休息,可以申請喘息服務,讓長輩到日間照顧中心、巷弄長照站、住宿式機構,或是請照顧服務員到府協助照顧。(二)長照四大項服務之政府補助:為減輕長照個案使用長照服務之經濟負擔,前述四類長照服務政府是有補助的,照管專員所核定之「長照需要等級」,由輕至重共分為1至8級,當失能程度愈嚴重,等級愈高,除了第1級沒有補助以外,級數愈高,補助金額愈高,依失能者家庭經濟狀況提供不同補助比率,低收入戶由政府全額補助,免部分負擔,中低收入者依照不同項目補助95%-90%,一般戶補助84%-70%。三、如何申請長照服務為讓民眾找得到服務,申請長照服務之管道,分為以下3種:(一)親自洽詢當地長期照顧管理中心(以下稱照管中心):衛生福利部協同各縣市政府建立照管中心,受理申請長照服務、長照需要評估、連結、輸送長照2.0服務之單一窗口。(二)撥打1966長照服務專線:如果您有失能、失智,或日常生活需協助的身心障礙家人需要長期照顧,請以手機或市話撥打1966,撥打1966前,建議您先準備好需要照顧者的姓名、年齡、居住地址等基本資料與狀況,以及主要照顧者(聯絡人)的姓名電話,撥打後將由縣市照管中心人員負責接聽,並協助了解是否符合申請資格。只要符合資格,照管中心將派照管專員到家評估,核定長照需要等級及服務給付額度,再由社區整合型服務中心(A單位)個案管理員依個案需求擬定照顧服務計畫並連結服務。(三)長照出院準備服務:為縮短有長照服務需求的住院病人於出院後取得長照服務時間,出院後有需要長照服務的個案,可於住院期間,向所在醫院提出申請長照服務的需求,醫院的專業服務團隊於個案出院至少3天前進行長照需要評估,後續由個案管理員依據評估等級,與個案、家屬或主要照顧者討論擬定照顧計畫,協助個案於出院返家7天內取得所需長照服務及資源。四、失智照護服務疑似失智尚未失能個案,可至失智共同照護中心,該中心提供失智個案服務,針對疑似或未確診之個案協助確診,提供照顧諮詢、協調、轉介及追蹤生活照顧與醫療照護服務;另外,失智社區服務據點提供失智個案認知促進、緩和失智服務,以及提供失智個案照顧者支持團體及照顧者照顧訓練課程。五、小結最好的長照服務就是不需要長照,我們鼓勵長輩多到據點活動,注意營養攝取,並不是每個人都一定會因為老化、退化而需要他人協助的晚年生活,不過一旦家中失能、失智長輩有照顧需求,請撥打1966長照專線,讓專業的來提供協助,以減輕家庭照顧壓力。延伸閱讀:1/8 長期照顧十年計畫2.0政策1/10 醫療與長照結合,長照創新專業服務責任編輯:吳依凡
-
2024-01-10 焦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醫療與長照結合,長照創新專業服務
【編者按】:本週的主題是介紹目前政府對於需要「長期照顧」(長照)的病人所做的服務。透過照顧神經內科慢性病人以及探望脊髓受傷、腦炎的友人,深深了解政府單位對病人提供「長照」有很深的助益。兩個月前與衛福部「長照司」連絡,希望能讓更多的醫師以及社會大眾了解他們所做的服務。非常感謝他們能在百忙中以「長期照顧十年計畫2.0政策」、「醫療與長照結合,長照創新專業服務」、「長照服務在身邊」為題,分別介紹「長照司」所提供的各種服務。衷心期盼這些訊息可以幫忙更多的需要這方面療護的病人與家屬。→想看更多:「長期照顧十年計畫2.0政策」依據內政部戶政司人口統計,我國老年人口比率已於107年3月達14.05%,成為高齡社會,此外,依據行政院國家發展委員會我國人口推估,預計將於115年成為超高齡社會,21%以上的民眾為老年人。由於老人具較高的慢性病盛行率及失能率,在我國人口結構快速老化的情勢下,長期照顧需求也隨之增加,106年推動長期照顧十年計畫2.0,加速長照資源佈建;107年推動長照給付及支付新制,提出長期照顧創新專業服務,結合醫療與長照,期能達到減少國人不健康餘命,提升長照服務對象自我照顧能力之積極性目的。長照專業服務係以服務對象近期內日常生活功能明顯退化、具學習能力、個案或照顧者具配合復能服務之動機者亦為優先服務對象,由醫師(含中醫師、牙醫師)、職能治療人員、物理治療人員、語言治療師、護理人員、心理師、藥師、呼吸治療師、營養師、聽力師等醫事人員或教保員、社工人員等專業人員,到宅提供跨專業之多元整合服務。期望從長照服務對象最想做的事為訓練目標,增進個案日常生活獨立功能,減少照顧需求。專業服務又可分為復能類及特殊照護類二大類,復能類是透過前述專業人員指導個案及家屬、照顧者,運用個案剩餘功能發揮潛力,以提升生活自理能力為主,維持生活參與能力不退化;特殊照護類則針對營養、進食與吞嚥、困擾行為、臥床或長期活動受限,指導失能個案或家屬個人化照顧技巧,或提供居家護理指導與諮詢,以使個案逐步恢復自立生活或減少家庭照顧者照顧負擔。專業服務以短期、密集式的日常生活功能訓練指導個案及主要照顧者,以同一服務目標、每週至多1次為原則,最高12次以內,並於6個月內完成,且為使個案在此期間將習得之技巧持續練習,專業服務中相同照顧組合(碼別)如有新訓練目標需間隔90天。若個案或照顧者達到訓練目標、訓練目標經過1組服務介入後仍未有明顯進步、個案與照顧者無法配合指導訓練或經評估後個案已無意願、潛力等完成階段性目標,即可達到專業服務的結案條件。另為提升有專業服務需求之長期照顧給付及支付服務對象(下稱長照個案)在使用服務意願,並落實A單位轉介專業服務,目前已訂有「照顧問題對應建議服務措施及轉介專業服務參考對照表」使地方政府可以建立轉介專業服務機制,當長照個案經照專評估後,勾選建議服務措施如為符合轉介專業服務者,應由A個管與長照個案、家屬討論後,並徵得長照個案同意下轉介專業服務。經統計111年全國專業服務(C碼)使用人數計71,499人,相較於110年使用人數57,507人增加;112年1-7月使用人數57,966人,較去年同期增加14,603人,成長超過3成。截至112年7月全國長期照顧實際轉介專業服務使用率為44.38%。另為提升長照專業服務品質,並使各項專業服務之目標、執行人員資格、作業內容標準化,衛生福利部於112年1月公告修正長照專業服務手冊及操作指引,作為專業服務人員執行復能服務之共同執行參考準則。延伸閱讀:1/8 長期照顧十年計畫2.0政策責任編輯:吳依凡
-
2024-01-08 焦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長期照顧十年計畫2.0政策
【編者按】:本週的主題是介紹目前政府對於需要「長期照顧」(長照)的病人所做的服務。透過照顧神經內科慢性病人以及探望脊髓受傷、腦炎的友人,深深了解政府單位對病人提供「長照」有很深的助益。兩個月前與衛福部「長照司」連絡,希望能讓更多的醫師以及社會大眾了解他們所做的服務。非常感謝他們能在百忙中以「長期照顧十年計畫2.0政策」、「醫療與長照結合,長照創新專業服務」、「長照服務在身邊」為題,分別介紹「長照司」所提供的各種服務。衷心期盼這些訊息可以幫忙更多的需要這方面療護的病人與家屬。因應人口老化快速以及失能、失智人口增加所衍生之長照需求,行政院自106年起推動「長期照顧十年計畫2.0」(以下稱長照2.0),透過計畫普及照顧服務體系,建立以社區為基礎之照顧型社區,提升長照需求者與照顧者的生活品質,實現在地老化,提供從支持家庭、居家、社區到住宿式照顧之多元連續服務,以延長民眾健康餘命,維持剩餘功能,減少不健康存活年數。一、建置社區整體照顧服務體系及長照給支付制度為落實在地老化的政策目標,建構以社區為基礎之整合式服務體系,增進長照服務提供單位分布之密度,讓民眾獲得近便、多元的服務,長照2.0推動社區整體照顧服務體系(ABC)。社區整合型服務中心(A)為失能者擬定照顧服務計畫、連結長照服務(到宅式服務);長照服務提供單位(B)提供長照服務,包含居家服務、日間照顧、家庭托顧、業服務、交通接送、餐飲服務、輔具服務、喘息服務等特約服務項目;巷弄長照站(C)提供社會參與、健康促進、共餐服務、預防延緩失能服務、具有量能C可再增加提供喘息服務(社區定點式服務)。衛生福利部於107年起推動長照給付支付制度,將原有的17項長照服務,整合為「照顧及專業服務」、「交通接送服務」、「輔具服務及居家無障礙環境改善服務」及「喘息服務」等4類給付。長照給付支付制度,打破過往按時計價,採定額給付:包括個人額度及家庭照顧者支持服務,服務是以照顧組合為給付支付單位,可鼓勵跨專業間的合作,民眾便能獲得更完整、適切的長照服務。二、強化家庭照顧者支持服務人口老化所伴隨的長照需求人口增加,照顧家中失能、失智長輩或身心障礙者的照顧壓力將愈趨沉重,為減輕家庭照顧者的壓力與負荷,健全家庭照顧者服務網絡,推動「家庭照顧者支持性服務創新型計畫」,於22縣市廣布支持服務據點,提供具近便性之長照高負荷家庭照顧者個案服務、照顧技巧訓練、情緒支持、團體服務及電話關懷等支持性服務;另為提升長照服務網絡對於高負荷家庭之敏感度,衛生福利部訂定「長照服務對象之高負荷家庭照顧者初篩指標」及「長照高負荷家庭照顧者轉介及服務流程」,以利保護服務、社會安全網、自殺防治等相關網絡成員辨識高負荷家庭照顧者,期使長照服務及早介入提供家庭協助。三、鼓勵聘僱外籍家庭看護工家庭使用長照服務已聘僱外籍家庭看護工(以下稱外看)被照顧者經縣市政府長期照顧管理中心照顧管理專員評估為長期照顧需要等級第2級(含)以上者,可申請專業服務、交通接送、輔具及居家無障礙環境改善服務、到宅沐浴車服務以及喘息服務等,並藉由社區式交通接送服務,接送至社區式服務類長照機構及巷弄長照站(C據點)等,或預防、延緩失能(失智)服務等活動與服務。自109年12月1日起,聘僱外看家庭之被照顧者經評估為長照需要等級第2級(含)以上者,可於外看請(休)假時申請喘息服務,與未聘僱外看之失能個案標準相同,不再受30天空窗期之限制,除可減輕家庭照顧者的照顧壓力,保障照顧安全並維護外看請(休)假之權益;如遇外看逃逸、轉出、期滿離境,以及外看請假返鄉所致照顧空窗期,家屬出示相關證明文件,即視同名下未聘僱外看,被照顧者為長期照顧需要等級第2級(含)以上者,可申請使用包括照顧服務之所有長照服務。四、布建社區式及住宿式資源因應高齡化社會長照需求急遽成長,且少子女化可能面臨人衝擊, 衛生福利部以設置社區式、一對多照顧模式之日間照顧中心為優先布建策略,減少全時及一對一照顧模式,增進長照人力使用效益提升社區式服務近便性;另為推動「 一國中學區一日照中心」,衛生福利部透過公私協力,充實設置日照服務資源,另外建立跨部會合作機制,以提升政策執行效能。此外,針對偏鄉無住宿機構資源之鄉鎮區,布建長照住宿機構,提供優質且因地制宜之長照服務,衛生福利部透過公私協力,共同合作布建住宿式長照資源。五、推動醫療與長照服務體系合作(一)出院準備銜接長照服務計畫有鑑於出院個案有密集的復能服務需求,推動「出院準備銜接長照服務」計畫,以個案目標為導向,由醫院組織專業服務團隊,向個案或家屬說明長照需要評估之目的,並於個案出院至少3天前進行長照需要評估,醫院可於評估階段併同進行簡易輔具友善銜接機制,此計畫可協助個案自主生活訓練,提高社會參與及獨立性,達健康在地老化。(二)居家失能個案家庭醫師照護方案為達到照護量能與品質提升,促進長照與醫療體系整合,由基層醫療院所的醫師及護理人員就近提供社區中居家失能個案健康及慢性病管理,並且由熟悉個案之家庭醫師開立長期照護醫師意見書,提供長照醫事服務建議,以建立醫療與長照結合之服務模式。(三)減少照護機構住民至醫療機構就醫方案透過獎勵計畫落實照護機構專責醫療機構機制,減少住民外出就醫,降低住民及陪同就醫人員往返醫療機構之感染風險,並透過醫療機構之專責管理,掌握住民之健康情形及控制慢性病之惡化,維護照護機構住民健康。於今年度加入居家安寧療護指標,強化機構內服務人員安寧療護基礎訓練,以利安寧療護觀念透過服務人員於機構內進行推廣,並使有需要之住民可獲得服務,後續亦將視實際需求滾動式調整計畫內容。(四)推動住宿式機構強化感染管制獎勵計畫考量提供24小時全時照顧服務之住宿式機構大多為高風險族群住民,一旦住宿式機構出現傳染病確定病例,將造成群聚感染風險,爰推動「住宿式機構強化感染管制獎勵計畫」,以完善住宿式機構應變整備作戰計畫及進行相關實務演練,訂定加成獎勵指標(機構與醫院訂有感染管制服務合約並提升感染管制品質、訂有新興傳染病疫情或群聚感染事件發生之應變計畫並辦理演習、機構感染管制專責人員取得感染管制專業人員資格),鼓勵及強化機構落實感染管制作業,並以每年進行評核方式落實督導住宿式機構感染管制作業。(五)失智照護服務計畫在失智症照護部分,長照2.0計畫已放寬納入50歲以上的失智者為服務對象,經地方政府長照管理中心進行長照需要等級評估符合失智且為失能者,可使用長照2.0相關服務項目,例如:居家服務、日間照顧、專業服務及喘息服務等,並持續普及失智照護資源之布建,包括社區式資源(如:失智日照、團體家屋等),因應失智者住宿式機構照顧需求,設置失智床位,以建構完善失智症照護體系。另為提升整體失智社區照護服務量能及品質,衛生福利部推動「失智照護服務計畫」,於全國設置「失智社區服務據點」,提供失智者及照顧者多元支持服務,如認知促進、緩和失智、家屬照顧訓練及家屬支持團體等,普及失智社區照顧服務。同時設置「失智共同照護中心」,協助未確診失智個案儘速完成確診;協助照顧者於個案不同失智病程之照顧諮詢、追蹤及轉介等支持服務。六、精進長照機構管理及品質提升依法每4年接受評鑑一次;不合格者,令其限期改善;地方政府應每年至少辦理一次不預先通知檢查;在衛生機關考評指標納入居家服務、社區式服務(日照、小規模多機能及家庭托顧)、專業服務等品質管理機制,並將違約記點機制、終止契約、地方政府查核機制等法制化。七、結語面對高齡化、出生率下降及疾病型態轉變的趨勢,長期照顧需求持續遞增,為實現長照2.0在地老化之目標,透過推動長照給支付新制,持續布建各項長照服務資源,推動多元創新服務,以充實全國長照服務體系量能,滿足民眾各階段之長照需求。未來將持續穩健布建居家、社區及住宿式服務資源,並督導地方政府提升長照服務品質及充實長照人力,以滿足社區長輩在地老化之目標。責任編輯:吳依凡
-
2024-01-07 醫聲.高齡社會
失智失蹤2/沒料到失智者會走失 家屬缺乏預防識能
近5年失智失蹤案件數達6000多件,多數家屬面對失智家人走失時,常措手不及,未想到要報案,而是先靠自己找人。政府近年積極倡議「預防」的重要性,但以老人福利聯盟推動的定位手鍊,有在使用的只有1.5萬條,若以失智人口約32萬人計算,能落實預防失智失蹤的失智家庭,恐不到5%。「若能做好前端預防,能大幅降低後續協尋的問題。」老盟秘書長張淑卿表示,老盟從26年前起,推出衛星定位手鍊「愛的手鍊」,供失智者配戴,截至目前為止發放4萬多條手鍊,仍在使用僅1.5萬條。當失智者走失,路人等可依手鍊電話,致電協尋中心,依手鍊編碼得知配戴者身分,並即時聯繫家人。自2001年統計到去年8月,老盟總計接獲2618次走失通報,其中1653人尋獲。張淑卿說,有失蹤時配戴手鍊者,尋獲率幾乎達100%,失蹤時未配戴者,尋獲率為四成。張淑卿說,有申請愛的手鍊的家庭,多具備失智失蹤的預防意識,但有些長者不喜歡配戴物品,導致未能發揮定位效果,除了愛的手鍊,應多管齊下,同時申請警政署的指紋捺印,或縫製QR CODE布標在失智者身上,避免走失事件發生時,無處找人。曾受理過失智走失案件的派出所所長表示,有些家屬報案的時間太晚,早上失蹤到晚上才報案,家屬第一時間常靠自己先找人,卻也延宕協尋的時間。台灣失智症協會秘書長陳筠靜表示,協會諮詢每年7、800通電話都在詢問走失應如何處理、如何預防走失,顯示國人有意學習,但缺乏標準作業流程,盼政府能透過各種方式能加強民眾識能。 ※ 有失能失智照顧需要,請撥打1966長照服務專線
-
2024-01-07 醫聲.高齡社會
失智失蹤1/通報數年增6% 失智協會盼跨部會設通報平台
失智人口增加,失智失蹤發生率也逐年攀升,去年1到10月與前年同期相比,失智失蹤件數增加6%,警方近年尋回率接近100%,但民間協尋單位指出,多數尋回時都已死亡。台灣失智症協會倡議,政府應跨部會設「全國性失智者協尋系統」,一旦通報失智失蹤,警政與社政網絡全部啟動,警民協力找人「讓失智者能活著回家」。全台約有32萬名失智症人口,占總人口的1.4%。根據警政署統計,自2019年到去年5月,失智走失人數達622人。若以年齡區分,失智走失多數都是65歲以上長者。新北急難救援大隊隊員許祖寧說,去年11月底,79歲失智婦人陪同先生赴台大醫院就醫,先生請她待在大廳座位,他去拿藥,轉眼婦人就不見,雖然趕緊報警,但婦人體力極佳,一路往西門町方向走,還穿越八線道馬路,險些被小貨車撞傷,後續往河岸走去,剛好是攝影機死角,5天後,在華江橋下游處尋獲遺體。許祖寧說,該起失智失蹤協尋是去年被家屬委託的第53起,由於家屬第一時間通常會慌張,不知道該怎麼處理,通報速度一慢,連帶搜尋也變慢,去年「活著」尋獲不到二成。台灣失智症協會理事長徐文俊表示,目前警方啟動協尋前,家屬得先完成報案程序,警方調閱監視器也需花費時間,家屬若想加快協尋速度,得自行逐一通報相關團體,或在臉書上貼文找人,整體過程耗時耗力。徐文俊說,未來可預期失智失蹤件數會增加,政府應協助整合系統,當家屬一通報失智失蹤,失智者的資訊,可快速通報到各單位與民間,警民通力合作,加速尋回。目前南韓運用類似國家級警報的方式,將失智者失蹤資訊,傳給該區域的民眾,若有人看到可馬上回報。立院厚生會失智症倡議推動委員會召集人吳玉琴說,建置「全國性失智者協尋系統」需橫跨衛福部、內政部、數發部等,實際推行還需要努力。警政署回應,目前尋獲率接近100%,若將失智者資訊發布至社政系統,恐涉個資問題,需跨部會研議。衛福部回應,將進一步了解協會構想。 ※ 有失能失智照顧需要,請撥打1966長照服務專線
-
2024-01-07 醫聲.高齡社會
失智失蹤3/失智者走失後...家屬須被關懷 照顧者易陷自責
66歲周麗雲女士獨力照顧失智近12年,今年72歲的先生。她表示,先生失蹤次數已多至不可勝數,有時出門一回頭就不見人影,在大街上搜尋多時才能將人找回,為此她已將丈夫手機鈴聲設定為求救訊息,找人時若撥打手機,旁人就能聽到鈴聲唸出自己的電話號碼,並提供協助。周麗雲說,丈夫罹病5、6年,仍屬輕度失智的時候就開始容易走失,搭乘捷運時,聽到關門鈴聲就一躍上車,卻因病情影響,不知應在哪一站下車,即使下了車,也不知道如何回家;有時兩人在街上行走,先生看到人群進入店家,或聽見路旁餐廳呼喚客人「進來坐」,便跟人走、一去不回。最嚴重的一次,周麗雲與先生在板橋一處球場打球,先生忽然走失,且身上悠遊卡、現金都沒帶。她表示,當時心中非常緊張,立即報警協尋,沿著大街小巷呼喊先生名字,球友也加入找人行列,走過的路都去找。數小時後仍找不到人,原想至警局申請調閱監視器,正好發現丈夫就在對街自助餐店門口,拿著塑膠袋裝的菠蘿麵包在吃。周麗雲表示,失智症患者因病情影響,即使走失也不會找人討要物品,多數情況話都很少,不會有攻擊性行為,但心中一定與家屬一樣恐慌。民眾若在街上發現無目的遊走的人,可放心上前詢問對方是否需要協助,若見到患者手上的「愛心手鍊」,也可以撥打電話聯繫親屬。諮商心理師公會全聯會理事羅惠群表示,失智家人走失時,主要照顧者心中出現焦慮、自責的情況相當常見,即使已經報警,在家中仍會坐立難安,不妨擬定尋人策略,有計劃的在周邊區域尋找,較能消耗罪惡感,同時避免愈找愈慌的情況。若天晚回到家中,建議家人可傾聽主要照顧者抒發自責、愧疚感受及照顧挫折。羅惠群表示,通常走失情況初次出現時,照顧者情緒反應最大,為長者帶了手鍊、做了定位,仍然走失,會有種「功虧一簣」的感受,且是主要照顧者較易受到影響,建議其他親屬可從旁提醒,患者走失是受病情影響,讓其好好釋放罪惡感。 ※ 有失能失智照顧需要,請撥打1966長照服務專線
-
2024-01-05 焦點.健康知識+
嘴破吃什麼好比較快好,多久會好?嘴破原因、飲食禁忌總整理
過度勞累、經期、壓力大...等,都是造成嘴巴破洞的原因,帶來的疼痛感還會影響食慾。嘴破可以吃什麼加速復原?不能吃什麼?以下為您完整說明。嘴破原因與症狀「嘴破」在醫學上稱為「反覆性口瘡」,在中醫稱為「口瘡」或「口瘍」。成因眾多,衛福部桃園醫院資訊如下:通常過於勞累造成免疫力失調而產生,且和遺傳有關,因此家人可能也有反覆嘴巴破的經驗。缺乏維生素B12、礦物質或使用不適當的藥物也會造成嘴巴破。有些人講話時,不自覺咬破嘴巴內膜,也會留下傷口。情緒和壓力也會是加重嘴巴破的重要原因。其他因素則為感染黴菌或病毒。中醫角度而言,將嘴破分成虛火、實火和虛證,造成嘴破原因如下:若吃過多烤炸辣、花生等食品造成者則屬實火;若因熬夜、月經來、壓力大而嘴破則屬虛火上炎。實火者,通常口瘡色紅且腫痛,兼有口渴、喜喝冷飲、大便秘、小便黃赤、舌紅苔黃和脈數有力等症狀,治療需清熱瀉火;若屬於虛火者,通常會反覆發作,且伴隨有心煩氣躁、口舌乾燥、手腳熱且汗出、舌紅少苔和脈細數等症狀,治療需滋陰清熱。若屬於虛證,其口瘡表面顏色淡、無紅腫,輕度疼痛但卻常反覆發作,且常有疲倦、腹瀉、食慾低下、舌淡和脈弱等症狀,治療則給予補氣藥物。嘴破吃什麼較快好?可以吃哪些水果?綜合整理杯蓋營養師與衛福部台東醫院資訊,建議攝取以下蔬果,能夠幫助傷口癒合,使嘴破快快好:維生素C:維生素C可以幫助膠原蛋白形成,也可以幫助傷口的癒合,可以多吃柑橘類水果,或是芭樂、奇異果,草莓、釋迦、木瓜,維生素C含量都很高。蔬菜來說的話,杯蓋營養師說明,像是彩椒、青椒,或是糯米椒,維生素C含量也很高,可以多吃一些。礦物質鋅:鋅跟傷口的癒合也有關可以適量補充,食物可以從南瓜子或是海鮮類,像是蝦子跟牡蠣,鋅含量都很高,可以適量的吃。維生素B2:嘴部周圍有裂縫、或發炎破洞情形時,是由於體內缺乏能幫助修復組織傷口的維生素B2,此外對皮膚和頭髮生成、健康也扮演重要角色,它無法在體內自行儲存,因此需從食物或營養補充品來補充。維生素B2每日建議攝取量男性約1.3毫克、女性約1.1毫克。每天喝250毫升牛奶就能幫助補充,植物性食物如有香菇、木耳、花生、芝麻、杏仁等也有豐富維生素B2。聽說一天吃5顆以上的奇異果,可以治療嘴巴破,是真的嗎?食藥好文網說明,奇異果雖含有維生素C,但口腔潰瘍的肇因繁複多元,「一天吃5顆以上奇異果可治療口瘡」目前並沒有相關科學論述依據證實。且奇異果恐產生刺激性,可能會造成黏膜受損。此外,嘴破、潰瘍會影響食慾、體重下降,衛福部台中醫院衛教資訊說明,建議患者選擇質地柔軟、細碎等替代食物,幫助吞嚥:.乳製品:如乳酪、布丁、奶昔、冰淇淋 (高糖的食物可快速補充熱量,可暫時使用)。.水果類:如香蕉、木瓜、果泥。.肉魚豆蛋類:如碎肉、豆腐、鮮魚。.軟質蔬菜:如冬瓜、莧菜、絲瓜。.主食類:如稀飯、細麵、冬粉、地瓜、麥片、馬鈴薯、綠豆、紅豆、蓮子等。嘴破不能吃什麼?程涵宇營養師曾於粉專分享,嘴破發炎期間不要吃太燙的食物像是火鍋,還有5類刺激發炎的粘膜的食物避免吃:.過硬食物,像是很硬的法國麵包、洋芋片、油炸食物.太酸的食物像是酸辣湯、檸檬、柑橘類.辣椒.碳酸飲料.酒嘴破吃什麼藥?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說明,口腔潰瘍的治療以局部用藥為主,為了緩解經常性、複雜性與嚴重性口腔潰瘍所出現的不適、紅腫、疼痛等症狀,尤其是對於複雜性或其他全身性疾病所合併的口腔潰瘍,通常會配合局部用藥作為輔助治療。好處是可以緩解疼痛,局部消炎消腫,並促使潰瘍早日癒合。各類用藥包括:局部止痛劑: 使用含麻醉藥製劑(Lidocaine、Benzocaine)的噴劑、凝膠或漱口水。因為是麻醉劑,使用時會有苦味及些許麻木感。局部抗發炎劑: 類固醇藥製劑( 塗抹Nincort寧康口內膠、Salcoat口腔噴霧膠囊),可以讓紅腫熱痛的黏膜消炎萎縮,減輕不適感。要注意的是,此藥不可用於感染性的潰瘍傷口。Comfflam Spray康護寧消炎噴液劑有局部抗發炎的作用,可緩解口腔潰瘍、牙科手術的疼痛及咽喉疼痛。局部抗菌劑:一般預防感染劑如Parmason gargle寶馬生漱口水,可減少口中細菌。若口腔感染了念珠菌,可用Nystatin 寧司泰定膠囊藥粉塗抹於潰瘍處;或將溶水性佳的藥粉加生理食鹽水或葡萄糖液,當成漱口水使用。局部黏膜保護劑:臨床醫師也使用制酸劑或胃乳,要患者含於口腔,可形成保護膜,以減少潰瘍處的刺激疼痛。嘴破多久會好?一般嘴巴破約在兩週即會痊癒,若沒有痊癒而且局部同樣地方反覆發作,則需考慮是否為貝西氏症(或稱貝歇氏症,Behcet’s disease),或其他癌前病變的可能,不可輕忽。參考資料:衛福部桃園醫院、杯蓋營養師、衛福部台東醫院、食藥好文網、衛福部台中醫院、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延伸閱讀:侯昌明長照失智父19年血淚史:我寧願疑神疑鬼帶老爸看醫生,也不要只是買瓶銀杏就好
-
2023-12-30 焦點.長期照護
新住民長照/新住民有身分證 也能享長照2.0服務
全台有五十九萬的新住民。這幾年,台灣新住民增加人數趨緩,但是變老的速度卻很快。在老年照顧的議題上,他們很快要從「照顧者」位移到「被照顧者」了。新住民的老後,有些特殊處境,也因為語言及文化,在長照資源的使用也不那麼理所當然。我們該如何因應?衛福部回應針對新住民逐漸面臨老化、配偶過世,失去經濟來源,進入獨老生活的困境,衛福部社家署表示,新住民若取得國民身分,視同社會的一員,呼籲有需要的新住民勇敢求助。社家署副署長周道君表示,新住民若在台灣長久居住,取得中華民國身分證,雖然概念上仍被稱為新住民,但在法律上視同國民,享有與國人相同的福利服務。社家署提供長者低收、中低收入戶列冊關懷服務,不會因身分而有區分。尚未失能的長者,將透過民政系統,由村里長協助找出需要關懷的老人家,定期瞭解家中狀況;若隨疾病惡化,長者已經失能,則可使用長照2.0資源。新住民與國人成長背景不同,文化、語言方面在接受老人服務時,可能需要特殊協助。周道君表示,社家署會在服務過程中,視情況媒合相關資源,例如在填寫文件等需使用文字時,可能需要幫助,進行個案關懷時,會依照個別需求提供協助。周道君呼籲,新住民在台灣與民眾一起生活,取得國民身分,就是台灣社會的一員,鼓勵新住民若需要協助時,勇敢走出來,透過村里民政單位、社區中的民間組織等管道求助,政府知悉相關需求,將媒合資源盡力協助。新住民的長照資源胡南西和先生年輕時買的房子被家人賣掉了,她很焦慮,擔心老了無以為繼,輾轉預約到了法扶律師公益時段,但約時間當天,老闆不讓她請假,她只好又重新預約,每次預約都因為她口音很重,要講好久對方才聽得懂。新住民和一般人有一樣的機會可使用社會資源,但使用起來卻不是那麼容易。原住民有文健站、客家人有伯公站,關於新住民的長照據點,該有什麼特殊性?數位版有更多的故事。你有問題?我們有答案!專屬於您的新住民健康指南「健康好夥伴衛教網」同時提供中文、印尼語與越南語👉立刻點擊看新住民專題一/老獨窮 新住民長照問題浮現 新住民專題二/慢性病威脅 先克服看診無通譯 新住民專題三/抱團養老 讓姐妹互助安身
-
2023-12-30 焦點.長期照護
新住民長照/老獨窮 新住民長照問題浮現
卅年前,來自中國大陸的小玉(化名)嫁給比她大廿幾歲的榮民,先生過世後,小玉被先生前一段婚姻的子女趕出來,獨居在租屋套房中。她年輕時照顧年邁的先生、年老後去醫院當看護賺錢。前陣子一場大病無法工作,倚靠同樣來自中國大陸的姐妹輪流照顧。憂心老後人生 失去經濟來源胡南西則從菲律賓來台更久,超過四十年,廿三歲時和先生自由戀愛嫁到台灣,生了三個女兒,人生劇本看似幸福。去年先生重病進了住宿型長照機構,同時,夫妻兩人年輕時買的房子也被親人賣掉,她一毛錢都沒拿到。南西現在租了一間套房,在醫院擔任清潔工。不到六十五歲的她,身體雖然還健朗,但她不諳台灣法律,對於房子賣掉卻沒有拿到分文,覺得老後生活很沒有保障。小玉和南西並非個案。內政部移民署一一二年十月資料顯示,台灣新住民近五十九萬人,根據「一○七年新住民生活需求調查報告」數據推算,目前新住民年齡大於五十歲者超過三成,近十九萬人,他們都面臨身體老化、思考退休的年紀,加上多數新住民因跨國婚姻來台,和配偶年齡相距甚大,在配偶過世後面臨失去經濟來源、獨居的議題。「這幾年我們感受到,姐妹們也老了。」新住民林麗蟬目前是基隆市綜合發展處處長,近年看見邁入中老年的新住民開始要面對老化、退休等議題。雖然新住民權益視同國民,但多數新住民有信仰、飲食的文化差異,配偶過世後可能連家庭支持都斷裂,對台灣的法律、長照資源也相對陌生,「不是你告訴他有社區長照他就可以進得了。尤其大陸配偶在社區,每次選舉就會有人拿兩岸議題去刺激他。」林麗蟬舉例。預作退休準備 強化健康知能看到這個趨勢後,林麗蟬在立委期間只要有空就去各縣市宣導,提醒新住民姐妹要提早思考,並預作退休準備,包括提前準備三桶金—退休生活基金、健康醫療基金和財務準備金,也要過健康生活延緩老化,並且裝備自己的健康知能等等。林麗蟬說,雖然個人準備還不足夠,但是她看見了多數新住民會與同鄉姐妹形成相互人際支持網絡,甚至約好共老,互相照顧。愈深入此議題,林麗蟬愈了解到,若姐妹們賺取的薪資連基本生活都難以支應,實在很難再為退休存錢理財。於是她進到基隆市政府後,在市長謝國樑的支持下,先是盤點轄內新住民樣貌,找出高風險及需要幫忙的新住民,透過社會處資源扶助弱勢,或是請產業發展處提供資源協助做小生意的新住民改良店面,增加經濟收入,「讓窮老人變少,下一步才有可能談退休準備。」林麗蟬也呼籲,新住民的老年人口將愈來愈多,除了期待每個新住民提前準備外,政府也應該系統思考如何讓語言、文化不同的新住民,可以平等的使用台灣的長照及相關資源。你有問題?我們有答案!專屬於您的新住民健康指南「健康好夥伴衛教網」同時提供中文、印尼語與越南語👉立刻點擊看新住民專題二/慢性病威脅 先克服看診無通譯 新住民專題三/抱團養老 讓姐妹互助安身新住民專題四/新住民有身分證 也能享長照2.0服務
-
2023-12-30 焦點.長期照護
新住民長照/抱團養老 讓姐妹互助安身
來自大陸江蘇省的李依宸,廿四年前嫁到台灣,在花蓮賣過小吃、做過保險業務,遇見許多和她有同樣生命歷程的新住民姐妹,去年創辦「宏福居家長照機構」提供工作機會;為了好好共老,近年更積極尋覓土地,想為年紀漸長的姐妹打造安身之所,一同「抱團養老」。李依宸原本在江蘇徐州國營旅行社工作,嫁來台灣後以家傳的好手藝擺攤賣饊條、烙饃,很受歡迎,後來她轉換跑道,在百貨公司工作,也做過保險業務。幾年下來,認識幾位同樣來自大陸的閨密。前幾年陸客不來,花蓮藝品店一家一家關門,很多新住民被遣散,掀起失業潮,姐妹們沒了收入十分煩惱,找上她想辦法。她心想,政府風風火火推動長照,新住民姐妹吃苦耐勞也細心,很適合轉型居服員,於是連結資源開辦訓練課程。沒想到,順利取得證照,卻因沒工作經驗,求職不順利。「那我們就自己來!」李依宸決定成立宏福,目前十五名員工,只有四人不是新住民;服務對象許多是新住民姐妹的公婆、家人。今年五十四歲的李依宸觀察到,早期來台的新住民慢慢邁入了獨居老人的行列,「老年新住民安頓的問題」將成為重要課題。她說,在她公司的「瑞貞姐」七十多歲,老兵丈夫過世,靠每月一萬多元半俸過日子,和「瑞貞姐」一樣老年、獨居的新住民還不少,如何幫助她們?她想到的就是「抱團養老」。李依宸說,「抱團養老」這幾年在中國大陸很流行,就是有一塊地,幾間房,讓老人家同住養老。她的構想,是有一塊三百坪大的土地,以十戶為單位,單人一房或兩人一房,空地可以種菜,大夥兒輪流煮飯,彼此照顧,固定有醫護來做健康照顧。這幾年四處探詢,還沒找到適合土地,她說,會一直努力,希望老齡的新住民也能在這塊土地上開心共老。你有問題?我們有答案!專屬於您的新住民健康指南「健康好夥伴衛教網」同時提供中文、印尼語與越南語👉立刻點擊看新住民專題一/老獨窮 新住民長照問題浮現 新住民專題二/慢性病威脅 先克服看診無通譯 新住民專題四/新住民有身分證 也能享長照2.0服務
-
2023-12-30 焦點.長期照護
新住民長照/慢性病威脅 先克服看診無通譯
據統計,台灣新住民人口近五十九萬人,若加上廿一萬名外籍移工,共八十萬人口交織出台灣的照顧者新面貌。尤其在台長居十年以上者陸續來到中年,在異鄉的日常生活除了得面對照顧伴侶或雇主,同時可能因面臨長期慢性病威脅,必須先克服語言是健康絆腳石的困境。台北榮總高齡醫學中心醫師陳亮宇觀察,大陸配偶因語言無障礙,也熟悉運用健保資源,多數以看三高等慢性病居多。外籍看護因來自越南、印尼、菲律賓等國家,語言通譯較為麻煩,若需要看診或休息,還牽涉到雇主是否關心,更需要台灣民眾付出關心。WaCare健康促進App執行長潘人豪說,無論是新住民或外籍看護,都與台灣民眾已形同家人的關係。他因照顧中風母親的經驗,更體會到這位外籍類家人需要語言協助。也因此促使他利用AI,最近成功研發出「照護共筆」功能,透過OpenAI GPT,每日將照護雜記快速產出條理清晰的摘要,接著AI翻譯印尼文,讓外籍看護可以透過手機,與家人共筆、共享照護筆記,連醫護人員看了都驚呼科技為守護健康帶來的改變。除了科技業者看見新住民、外籍看護的需要,這群新家人同時面對因心力耗損引起的疾病。目前各地醫學中心已普設新住民門診,提供通譯服務以及特約專線諮詢;聯合報健康事業部也推出「健康好夥伴衛教網」,將於年底上線,網站提供了中文對照多語系,包括印尼語跟越南語,且就近銜接醫療資源,幫助新住民、外籍移工能更快速改善健康問題。健康好夥伴衛教網包含三大慢性病:糖尿病、心衰竭、腎臟病的症狀警覺、治療提醒、NG誤區等資訊。未來還將擴充其他疾病預防、照護措施。聯合報健康事業部表示,聯合報健康事業部與百靈佳殷格翰藥廠合力提升民眾健康識能,跨越語言障礙,共同落實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第三項第八點中的全民健康覆蓋。你有問題?我們有答案!專屬於您的新住民健康指南「健康好夥伴衛教網」同時提供中文、印尼語與越南語👉立刻點擊看延伸閱讀:新住民專題一/老獨窮 新住民長照問題浮現 新住民專題三/抱團養老 讓姐妹互助安身新住民專題四/新住民有身分證 也能享長照2.0服務
-
2023-12-30 失智.失智資源
不斷更新!2024高齡與失智補助懶人包 助你省荷包
即將迎接2024年,失智·時空記憶的旅人粉絲專頁(簡稱失智旅人)盤點失智症者、65歲以上長者可申請的照顧資源、健康補助,照顧者們一定要積極善用政府資源、減輕照顧壓力,快一起來看看家中的長者、失智者符合申請資格嗎?有好牙才能顧健康,長輩長期缺牙會讓進食困難,影響營養攝取,甚至增加罹患慢性疾病的風險,讓長輩擁有一口好牙,是守護健康的根本之道!宜蘭、桃園、台中、台南、高雄、基隆市開辦一般老人假牙補助,讓長輩能避免缺牙、無牙影響健康及生活品質。一般老人假牙補助城市疫苗施打●65歲以上長者免費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65歲以上民眾是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的高危險群,從未曾接種過PCV13、PCV15或PPV23疫苗的65歲以上長者,可公費接種1劑PCV13。間隔至少1年後(高風險對象間隔至少8週)再公費接種1劑PPV23。查詢接種院所分三階段開放施打●苗栗縣65歲長者就醫補助2024年起苗栗縣衛生局規畫50歲至79歲低收入、中低收入戶,到18鄉鎮市衛生所,免費施打一劑型皮蛇疫苗,1年1200人。此外,65歲以上老人、55歲原住民明年元旦起,到18家衛生所、31家特約診所門診,每人每次縣府補助上限75元,每年累計1000元上限,特約診所名單,可以上衛生局網站查詢。社會福利津貼調增●國民年金老年基本保證年金、老年年金給付加計金額、遺囑年金給付基本保障、原住民給付:從每月3,772元調增至每月4,036元。●老年農民福利津貼:從每月7,550元調增至每月8,080元。銀髮族國旅補助交通部觀光署2024國旅補助方案,65歲以上銀髮族只要參加至少6人、2天1夜的團旅行程,每人每日最高補助500元,每團上限1.5萬元,補助措施元旦起跑,但提醒須在旅遊結束後的30天內提出申請。北市補助長輩居家修繕台北市人口高齡化日趨嚴重,老人居家修繕補助只要綜合所得稅率低於12%以下就可申請,透過居家修繕服務,最高可獲得8萬元的修繕補助。長照2.0失智補助50歲以上失智者、65歲以上民眾,可向各縣市長期照顧管理中心提出申請長照服務,會由長期照顧管理專員評估,如符合長照需要等級第2級以上者,依據個案管理員擬訂照顧計畫,提供四大給付,包含照顧及專業服務、交通接送、喘息服務、輔具租借購買及居家無障礙環境改善等四大長照服務。「長照需要等級」是按失能程度,由輕至重共分為1~8級,第1級沒有給付額度,第2~8級則是按等級給付不同的額度,當失能程度愈嚴重,即級數愈高,政府提供的補助金額愈多。再按照身分別:「低收入戶」、「中低收入戶」、「一般戶」,而有不同的部分負擔比例。註:1. 根據經濟狀況(一般戶 / 中低收)在給付額度內給予不同補助,低收入戶政府全額補助,中低收入戶自付5 ~ 10%,一般戶自付16 ~ 30%。 資料來源:https://1966.gov.tw/LTC/cp-6457-69925-207.html 不符合長照2.0資格怎麼辦?如果失智症者未符合長照需要等級,照管中心會協助轉介至失智症共同照護中心,提供個案服務。若親友失智症狀伴隨嚴重問題行為,主要照顧者照顧壓力已不堪負荷,可考慮使用住宿式長照服務或團體家屋。檢測是否有長照需求 資料來源:https://1966.gov.tw/LTC/cp-6533-70777-207.html 聘僱外籍看護工家庭短期替代照顧服務實施計畫聘有外籍家庭看護工者的長照需求者,只要經過地方照管中心評估符合相對的長照需要等級,除了目前喘息服務外,每年也可再申請短期照顧服務,詳細補助資訊如下:資料來源:https://www.wda.gov.tw/News_Content.aspx?n=D33B55D537402BAA&sms=02E58F84AD3F3884&s=58A8E69336C8269C 失能失智接受收容照護1年最高補助6萬為了減低許多中、重度失能者接受機構式服務的經濟負荷,衛生福利部調增「住宿式服務機構使用者補助方案」的補助金,入住符合指定的長照機構補助額度最高由 6 萬元提高至 12 萬元,並且取消排富規定。 ▲適用族群:地方政府照管中心長照評估等級 4 級以上身心障礙證明中度以上,當年度累計住滿 180 天者資料來源:https://1966.gov.tw/LTC/cp-6457-69925-2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