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16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搜尋
許政榆
共找到
2157
筆 文章
-
-
2022-04-15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南韓降新冠傳染病等級台灣是否跟進? 陳時中這樣說
台灣新冠肺炎疫情嚴峻,相對南韓宣布4月18日解除社交距離,25日更下調傳染病等級,5月開始確診者不用隔離,至於台灣是否也會跟進?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說,「會」,韓國做法正確,因南韓疫苗施打率高,染疫率約三成,若染疫高、疫苗施打率夠,且醫院量能準備夠,因此把新冠肺炎當作是流感化處理,「這方向是對的。」陳時中說,不過,南韓也經過一陣子很痛苦的時期,約有兩個多月,其中染疫率非常高,但或許如此,也可以成為世界上及早開放的國家,而這代價有一點大,因目前每萬人死亡人數有380至390人,日本是220人,澳洲250人,日本、澳洲的數字相對可以接受,而南韓經過慘痛代價後,可以及早開放也是對的。陳時中說,未來應有許多國家,不再將新冠疫情列為五類傳染病,尤其是染疫率超過三成以上的國家,其實都有可能,如丹麥、冰島的染疫率都超過一半,如此管制就沒意義了,但這都要經過一陣子痛苦。
-
2022-04-15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新增10例中症個案 最年輕僅40多歲且沒打疫苗
指揮中心今公布新增10例中症,最年輕個案為40多歲,這2名都沒有完整接種疫苗。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從今年一月統計至今,本土病例共6543例,其中6514例是無症狀,輕症/無症狀比率為99.56%。目前重症仍維持2例。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今天新增的10例都是中症,年齡介於40至80多歲,僅4人完整接種疫苗,其餘6人都完整接種疫苗,其中3人完全沒打疫苗,3人曾施打一劑。羅一鈞表示,新增個案的臨床表現有肺炎,或胸部X光沒有明顯肺炎、有氧氣較低、都有使用瑞德西韋,慢性病以心血管疾病、高血壓較多,其中3位有糖尿病史,1位有慢性B型肝炎。其中有2位沒有慢性病史,1個是50幾歲、1個60幾歲,都沒有住在加護病房,另外有9位住院中,狀況都穩定。羅一鈞表示,目前國內中重症累積29例,年齡分佈來看,29例大部分在60歲以上,80多歲有8位,其次是70多歲7位,90多歲有中重度的狀況。80到90歲的年齡層,發生中重度比例是10%,這群屬於高風險群。呼籲民眾要做好防護,勤洗手、戴口罩、打疫苗也是好方式,並要完整接種疫苗。針對目前29例中重症未完整接種,是否有增加趨勢?羅一鈞表示,以29例中重症接種疫苗劑次來看,未接種疫苗有9位,1劑有5位、2劑七位,3劑8位,未完整接種2劑且未滿14天的有14位,佔了一半,約48%。羅一鈞表示,全國施打二劑疫苗完成率79%,全國只打1劑或是2劑僅佔21%,有48%中重症未完整接種,可以看見差距。有看見中重症患者比例,以沒完整施打疫苗的機率高。
-
2022-04-15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指揮中心公布最新收治條件 孕婦確診者依懷孕周數分流
指揮中心表示,為擴大醫療應變量能,強化輕重症分流,確保醫療量能及確定病例即時獲得醫療照護,昨日調整COVID-19確定病例輕重症分流收治條件,醫院收治中重症、高齡(70歲以上)、血液透析、懷孕36周以上確診者;其餘依條件收治至加強版集中檢疫所/防疫旅館或居家照護管理。指揮官陳時中說,有關媒體報導部分專業人士對孕婦確診者依懷孕周數做為輕重症分流存有疑慮,指揮中心說明如下:(一) 懷孕染疫之併發症風險高,近預產期者也隨時可能有生產照護需要,較不適合居家照護模式。(二) 孕婦如確診,先依周數(36周)分流到加強型集檢所/防疫旅館或醫院。至加強型集檢所/防疫旅館者,除每日健康關懷,負責醫院會例行照會婦產科醫師視訊或到所會診,評估有需要住院觀察/治療者,會轉送醫院收治。(三) 所有加強型集檢所/防疫旅館均已與醫院設綠色通道,因應緊急醫療後送需求,請入住民眾安心。指揮中心指出,將持續視疫情變化滾動式調整確診病例照護措施,以兼顧病人安全及醫療量能。
-
2022-04-15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確診破千!今+1209例 新北最多 花連高雄增為高風險區
指揮中心今公布新增本土個案1209例、境外移入75例(包括落地採檢68例、居家採檢7例),共1284例COVID-19確定病例。新增本土個案分布19縣市,依舊是新北328例最多,緊接桃園290例、花蓮146例、台北140例、高雄58例。花蓮是因花蓮醫院發生群聚而導致個案激增。指揮官陳時中表示,今天病例比前兩天成長很多,境外相對較低,各縣市都增加很多個案。原先北北基桃為高風險區域,今天增列花蓮、高雄為高風險區域。陳時中說,目前新北啟動居家照護,今天高雄有來申請,希望盡快啟動,在病例數增加情況下,希望各地方政府也準備,花蓮現在也說願意啟動,居家照護準備好,對於輕症分流有幫助,希望在疫情大的狀況下,維持醫療量能。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之1209例本土病例,為548例男性、660例女性、1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發病日介於今(2022)年3月30日至4月15日,其中包含710例為無症狀感染。個案分佈為新北市(328例),桃園市(290例),花蓮縣(146例),台北市(140例),高雄市(58例),基隆市(48例),宜蘭縣(40例),台中市(33例),台南市及台東縣(各22例),屏東縣(21例),新竹市(18例),苗栗縣(16例),新竹縣(15例),嘉義縣、雲林縣及彰化縣(各3例),嘉義市(2例),南投縣(1例)。相關疫情調查持續進行中。指揮中心說明,今日新增境外移入個案為43例男性、31例女性、1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分別自越南(12例),澳大利亞(2例),印尼、德國、英國、法國、日本及香港(各1例)移入,另55例調查中。入境日介於今年3月26日至4月14日。指揮中心指出,今年4月14日公布之案30070境外移入病例,經疫調後改判為本土病例。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7,591,631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含7,559,513例排除),其中31,857例確診,分別為9,448例境外移入,22,355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新增1例空號病例(案30047為重複個案,改列空號),累計190例移除為空號。2020年起累計854例COVID-19死亡病例,其中840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413例、台北市322例、基隆市30例、桃園市28例、彰化縣15例、新竹縣13例、台中市5例、苗栗縣3例、宜蘭縣及花蓮縣各2例,新竹市、南投縣、雲林縣、台南市、高雄市、屏東縣及台東縣各1例;另14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2-04-15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輝瑞口服藥為何國際瘋搶? 確診後用藥降低89%重症死亡
預防新冠肺炎重症,口服抗病毒藥物造成國際瘋搶。我國採購輝瑞口服藥(Paxlovid)2萬份,昨已到貨4100人份,指揮中心指出,今年第二季前將會到貨35萬人份。Paxlovid口服藥物是目前主流藥物,根據臨床試驗結果,出現症狀後3天內服用輝瑞Paxlovid,患者住院或死亡風險可降低89%。指揮官陳時中日前表示,輝瑞口服藥(Paxlovid)採購2萬份,繼今年1月底到貨3200人份後,昨再宣布到貨4100人份,共計7300人份。專家小組召集人張上淳日前指出,輝瑞的Paxlovid適用於任一重症風險因子、未使用氧氣、發病5天內、12歲以上且體重大於40公斤的患者。在臨床治療指引上,他也建議,優先選擇是注射型瑞德西韋、輝瑞口服抗病毒藥物。重症風險因子包括:年齡65歲以上、糖尿病、慢性腎病、心血管疾病(含高血壓)、慢性肺疾、BMI大於25,或12至17歲兒童青少年BMI超過同齡第85百分位、其他影響免疫功能疾病或已知重症風險因子者。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在2021年12月,陸續授權新冠肺炎口服藥物,第一個通過授權的是輝瑞Paxlovid,第二個是默沙東莫納皮拉韋,2種處方藥物皆可用於患者確診後有高風險發展成重症的族群。張上淳表示,藥物使用可能有交互作用,若民眾長期使用心臟血管疾病藥物、神經或精神疾病藥物等,一定要告知主治醫師來判斷。
-
2022-04-15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疫情名家觀點/躲好躲滿就沒事?亞東醫院院長邱冠明:防疫關鍵,疫苗要打好打滿
「診間並不少見老人家對疫苗猶豫,認為自己能躲好躲滿。」心臟外科權威、亞東醫院院長邱冠明說,新冠疫情持續在各國延燒,近期以東亞最嚴重,截至二月底統計,韓國單日確診22萬人,香港每日確診破萬、死亡數三位數起跳冠全球之首,當中三成都是未完整接種疫苗的65歲以上「資深公民」。完整接種 防醫療體系崩潰邱冠明表示,心血管疾病患者與80歲以上的長者皆是染疫高風險族群,只要在門診遇到「一劑都沒打」的老人家,寧願花時間也要說服。在台灣逐步邁向與新冠病毒共存的目標下,他也坦白告訴病患2022年恐怕躲不過病毒找上門。近月亞洲國家新冠疫情嚴峻,邱冠明指出,香港每日死亡數高達三位數,且90%都是老人家,剖析其中原因,包括65歲以上民眾完整接種率差、追加劑(第三劑)比率難提升等,都是讓香港確診數、死亡數暴增的致命點。邱冠明表示,台灣在嚴守邊境管制下,加上國民防疫意識高,積極配合戴口罩、打疫苗,很幸運地擁有「時間差」,能領略他國在防疫上的「答案卷」。以全球施打第三劑比率,截至三月新加坡超過六成、韓國已達五成,台灣也逾五成,即便如此,韓國一天仍有20幾萬確診數,代表施打疫苗無法避免感染,但可以防止醫療崩壞。他強調,若已接種疫苗卻不幸確診,目前也有新冠藥物可治療,能避免重症發生的風險。非染疫死亡 人數也增加邱冠明指出,疫情期間因醫療資源、人員調度、挪移、安置等都以防疫為優先,導致常規醫療處置無法正常運作。快篩、PCR核酸檢測也使等待就醫的時間增加,加上民眾害怕前往醫院就診等,醫療可近性降低,形成「醫療排擠」。如慢性病患者因害怕染疫而停止回診領藥、癌症的早期診斷或需定期治療的患者也可能因不願前往醫院而中斷,疫情期間非染疫死亡人數自然也增加。邱冠明強調,病患對於醫療剛性需求不應該被犧牲,眼下最希望的是完整接種疫苗率提高,建立防止國家醫療體系崩壞的防護網,使長者及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患者能安心前往醫院,恢復過去的定期回診的就醫習慣。慢性病患者 應恢復回診邱冠明說,以目前國內外資料顯示,新冠病毒針對全身性多系統攻擊,發炎反應影響面向廣泛,雖尚未有充足資料顯示病毒是否透過血管媒介,但已知會攻擊肺部、呼吸道,及造成心血管、腦部、腎臟、腸胃道等全面性影響。邱冠明提醒,心臟外科病人大多開過心臟手術,與長者皆屬染疫重症高風險群,且心血管疾病患者本身更是新冠肺炎易感染族群,除了個人生活作息、行為模式需改變,內部防護包括營養攝取充分、完整接種疫苗、保持原先藥物使用習慣以及定期回診等基本功,都要於生活中落實。
-
2022-04-15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快篩五管道發放 在野要求免費給民眾
疫情快速升溫,民眾搶購快篩試劑,行政院昨拍板定案,將啟動徵用快篩試劑,目標每月四千萬劑。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說,快篩試劑採取多重管道發放,往後會做一個適當的分配,並朝「量足價穩」的方向,提供國人快篩。國民黨立院黨團昨質疑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的應變腳步追不上情勢變化,從輕症的居家照護、藥物及快篩試劑的供應、各級學校如何停課、試劑價格到入境管制標準,都令地方無所適從,「新台灣模式」防疫作為真準備好了?黨團要求蔡政府,將快篩試劑價格壓低到民眾可以負擔的價格,減輕民眾負擔。陳時中表示,目前公費家用快篩發放條件是為防疫,共分為五個層次,首先是到定點診所就醫,且有呼吸道等症狀的病患,醫師評估後給予有必要快篩的人。陪同幼兒的看診者,若經醫師判斷也可發放,但不可代家人領取。其次,指揮中心會在高風險區域發放快篩試劑,如在疫情熱區或熱點,讓地方政府適當運用;三是民眾可到市面上購買,未來會採實聯制方式提供;四是發放給進行自主企業管理的企業,讓員工快篩;第五、居家檢疫、居家隔離者有需要的也由公費發給。陳時中強調,指揮中心現在採取多重管道發放,因應未來疫情再起,要準備更多的快篩試劑,往後每個月將購買四千萬劑,並做適當分配,朝「量足價穩」的方向來提供快篩試劑。國民黨團總召曾銘宗表示,市售快篩劑價格過高,政府未能全面提供民眾公費快篩試劑,空有口號,配套卻沒到位。副書記長謝衣鳯表示,基層醫療診所反映,近期內看流感人數愈來愈多,若民眾以感冒名義到診所篩檢或拿藥,指揮中心未給予對快篩的規定,地方診所無所適從,中央既然可取得每劑五十九元的快篩試劑,應釋出讓願意主動快篩的民眾免費取得。
-
2022-04-15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快篩試劑即起徵用 居家照護最慢下周一上路
國內疫情持續增溫,昨新增八七四例本土個案,一○八例境外移入,無死亡案例,本土單日確診數再創新高。因應國人快篩需求提升,行政院長蘇貞昌昨宣布徵用快篩試劑,除大量訂購也協助大量生產,盼數量可達到每個月四千萬劑。新北市昨啟動居家照護計畫,指揮中心研擬最慢下周一起全台一同上路,但最後施行日期將待正式公布。衛福部長陳時中與新北市長侯友宜昨共同出席記者會,現場採訪記者昨下午確診,侯友宜自主快篩陰性,陳時中僅需自我健康監測,後續若出現症狀再自主快篩。同場還有發言人莊人祥,他表示,他與陳時中距離確診者有一點五公尺以上且都配戴口罩,接觸未達半天,僅需進行七天自我健康監測,期間若無症狀,也會在二天內快篩;自我健康監測期間不建議與民眾接觸,但恐影響今疫情記者會出席。總統解除居隔 恢復行程因與家人用餐而接觸確診者的蔡英文總統昨天解除居家隔離,今天起自主健康管理七天,恢復公開行程。昨新增八七四例本土個案分布於十九縣市,以新北三六○例居冠,其次為北市一六四例,桃園八十七例,基隆六十例,花蓮四十六例,高雄四十二例。昨天再增一名中症個案,為本國籍六十多歲男性,本身有慢性精神疾病史,未接種過疫苗,目前病況穩定住院隔離。國內中重症患者累計十九例,當中有六人未接種疫苗。花蓮幼園國中小停課一天花蓮縣全縣國中小及幼兒園今預防性停課一天,昨晚更宣布原訂明天登場的全國中等學校運動會延後舉行。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召集人李秉穎表示,目前兒童確診案例有一六○四位,如果以萬分之一致死率計算,估計會有十多名兒童死亡,兒童接種疫苗仍是「利大於弊」。他指出,以新加坡、美國等放寬防疫政策國家來看,疫情流行曲線從上升到下降需近半年,估我國疫情到九月才會趨緩,再遲一點將到年底前。輕重症分流 醫院收治四類新北昨啟動居家照護,指揮中心也宣布調整輕重症分流原則,除了加入居家照護模式以外,未來醫院收治條件以中重症、七十歲以上、血液透析(洗腎)、懷孕三十六周以上者四類對象為主,其餘確診個案以收治集中檢疫所、防疫旅館、居家照護為主。行政院即起徵用快篩試劑,除國內生產外,政府也將訂購大量進口快篩劑,希望達到每個月四千萬劑,屆時將採實名制販售。口服抗病毒藥物已增購七十萬份輝瑞,昨已到貨四一○○份,今年第二季前累計將有卅五萬人份到貨。指揮中心不斷呼籲民眾下載「台灣社交距離App」,盼強化科技疫調,但若確診者不願上傳資料,恐難發揮效果。陳時中說,雖有法可罰,但不希望動用,會先以電話通知,希望民眾配合。
-
2022-04-14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不再公布新冠疫調關聯圖? 陳時中:意義已不大
繼花蓮縣不再公布確診者足跡後,新北市政府表示,確診個案數破千後,將不公布疫調。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說,目前確診病例數已近千例,製作關聯圖已經沒有太大意義,以前製作是為了溯源、分析,當疫情到達一定規模之後,是看傳給多少人有可能被傳到的人,如何提高警覺。陳時中說,以往的疫調是有很多層、很多圈,但現在是重點疫調,只針對最親密的一圈進行疫調,也希望確診者可以主動應變,通知有與自己接觸的人提高警覺,再者是社交距離App引進,如此三層維護,效率更快,不用像以前那樣疫調。陳時中說,以前一個案例平均要調查三到五天才能清楚,若潛伏期為七到十四天那還追得上,但現在三天潛伏期,而可傳染期為一天到一天半,如此疫調是永遠都落後,如果有社交距離App,如此一天就能完成疫調,才能把疫情控制在一定規模內。至於,若確診者不配合上傳社交距離App資料會有罰則嗎?陳時中說,社交距離有一定罰則,但不希望動用,所以沒有公告,但可以依「傳染病防治法」管理,他深信有被提醒的人就會配合來做,整體疫情是全民的事,大家愈合作,疫情控制好,這對大家都是一種保護。
-
2022-04-14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確診停課新制引發家長不滿 教育部:無強制性可調整
教育部日前宣布校園停課新制,引起全台家長不滿,認為停課標準應區分,未接種疫苗的國小生不應該與有打疫苗的國高中生標準一致。對此教育部主任秘書廖興國表示,自有疫情至今,教育部訂定的指引和停課標準,都是指引性質,沒有強制性,校園防疫指引也是訂定基本要件,學校或各縣市需要調整,我們都會尊重。廖興國指出,停課標準規畫上仍以確診者為核心,訂定更精準、更合宜目前疫調實務的標準,實行過程會依照確診個案活動足跡密度、配合疫調,來決定暫停實體課程的範圍和恢復時機。廖興國說,這幾天接獲一些家長建議,若縣市或學校提出更精準、更合宜,也更合乎實務的方式,只要確保維護健康及受教權,並考量家長照顧需求,原則上我們都會尊重。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對於沒有施打疫苗的族群,相對風險較高。先前停課標準採取一班有一人確診、全校有兩人確診等,主要根據疫調進行,此次教育部將疫調說的更清楚,疫調中如果接觸者的接觸者是陰性,那非密切接觸者就不會被傳染,但沒有疫調這樣也不好,會預先停課一至三天完成疫調,將病毒趕出校園後繼續上課,基本精神即是如此。對於全國教育產業工會提議,希望提供12歲以下孩童公費快篩,廖興國回應,無論小學或幼兒園,一樣要看確診個案的活動足跡密度及配合疫調,小學生、幼兒園活動力強的小朋友甚至連口罩都戴不好,會先以活動足跡密度、在校園內的情況為主。快篩試劑發放配合指揮中心辦理。
-
2022-04-14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5到11歲是否打疫苗?台大醫比對2數據「利大於弊」
國內5至11歲現階段尚未能施打疫苗,近日指揮中心也將召開專家會議討論。台大醫院醫師李秉穎表示,三月時的會議暫緩,沒有做出決議,主要因當時疫情沒有大規模流行,也沒被緊急授權的疫苗,很難給建議,總要有可用的疫苗,才能規畫實施接種。5至11歲兒童施打疫苗是否利大於弊?李秉穎認為,當5至11歲兒童致死率為萬分之一,現在看不出,但未來可能出現死亡情形。打過疫苗的成人過敏性休克發生率為百萬分之七十八,兒童心肌炎發生率則介於百萬分之一到十一,出現嚴重不良反應相加不到百萬分之十,為萬分之〇點一。李秉穎指出,新冠感染後兒童致死率為萬分之一,但打疫苗產生嚴重發生率是萬分之零點一,且產生兩種不良反應很少致死,也都有防範措施,目前已有數百例青少年心肌炎,但無死亡,過敏性休克也是死亡率趨近於零。相較沒打疫苗死亡率萬分之一,數據對比下就可知道利大於弊。國內是否核准新冠疫苗未來用於兒童施打,指揮官陳時中表示,目前食藥署已經看過疫苗技術性資料,幾天內就會召開專家會議審查。針對新冠口服藥採購進度,陳時中表示,疫苗合約已經洽談許久,數個月以前不斷來往洽談。針對輝瑞口服藥物Paxlovid,因送件比較晚目前還在確認中,默沙東口服藥物莫納皮拉韋(Molnupiravir)已經審視完畢,這2天會儘速召開專家會議,通過後即可由ACIP專家討論。
-
2022-04-14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確診輕重症分流納入居家照護 醫院收治以4要件為主
國內確診數持續增加,新北市今正式啟動居家照護計畫,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也宣布,將居家照護加入輕重症分流原則,且未來醫院收治條件以中重症、70歲以上、進行血液透析(洗腎)、36週以上懷孕為主。其餘個案則是集中檢疫所、防疫旅館、居家照護為主。因應新制調整後醫院下轉條件,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起初有症狀經過評估或檢查治療,若住院後已無繼續住院需求,只僅需要隔離,則可下轉。例如年齡在70歲以下可以轉到集中檢疫所,65歲以下甚至可以返家隔離,讓病床週轉更順暢。羅一鈞表示,加強集中檢疫所收治年齡提高到69歲,相較先前規定只有生活可自理者才能入住,未來若身體不便但有陪同照顧者可以協助,此類民眾也能去防疫旅館或集中檢疫所。若採用居家照護的縣市,未滿65歲即可居家照護,而洗腎如腹膜透析者居家照護也較方便。羅一鈞表示,目前防疫旅館及集中檢疫所有較大房型,例如家庭房或兩房以上,為了讓房間有效利用,原本兩人一室,放寬到同行、同住家人可以多人一室收治,讓彼此照顧也讓房間利用更有效率。
-
2022-04-14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新冠中度患者新增1人 陳時中:60多歲男子、沒有打疫苗
新冠肺炎疫情延燒,指揮中心今公布新增本土確診個案874例,病例數為今年新高,並公布新增一名中度患者,為一名60多歲本國籍男性, 其有慢性病史,沒有接種疫苗,4月2日確診後,出現低血氧情形,數值為93%,但胸部X光沒有明顯肺炎,而有用瑞德西韋治療,現在住院隔離、病況穩定。陳時中說,今年1月至4月13日統計,本土個案共5670人,輕症即無症狀人數為5651人,占比為99.66%,中度症狀共為17人,占比為0.3%,此外,重症仍維持兩人,此兩人已病逝,占比為0.04%。
-
2022-04-14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我國已1604兒童染疫 李秉穎指上萬例恐10多位兒童死亡
國內兒童染疫情況持續增加,台大醫院醫師李秉穎今表示,目前18歲以下共有1604例確診,兒童病例中沒有重症、也沒有死亡,是因為累計數目尚未到達萬人以上,若累計到萬名病例,就會開始看到致死病例。李秉穎指出,疫情剛開始兒童活動力較差,因此多半是青壯年確診,無論是美國或台灣的現況皆是如此,但美國大規模社區感染一段時間後,兒童感染數也逐漸上升。李秉穎說,美國兒童佔總人口22.2%,截至上月21日為止,兒童佔確診病例的19%,感染機會跟成年人差不多,雖然兒童比較不會發病,但是當社區感染蔓延到一定地步,會看到很多兒童病例。我國現在狀況,李秉穎指出,目前18歲以下共有1604人確診,大部分平均分散在各年齡層,這些兒童病例中沒有重症也沒有死亡,好像有些人因此認為兒童不需要接種疫苗,但這是值得討論的問題。李秉穎指出,若參考美國截至3月底,已有962位兒童新冠死亡,兒童致死率是0.01%,就是萬分之一。成年人如果沒打疫苗致死率是2.3%,兒童致死率則是0.01%,的確比成人少很多。李秉穎說,國內的兒童病例數目前1604位,若以萬分之一死亡機率,現在沒看到致死病例是很正常的,因為累計數目還沒到萬以上,累計到幾萬名病例,就會開始看到致死病例。李秉穎指出,以台美人口數校正,台灣可能有幾10位兒童死亡,應該不會破百例。這仍是相當大的衝擊,雖然很少重症、死亡,但是會付出比成年人更大的社會成本,因為兒童在家隔離需要家長照顧,還有停課的課業銜接限制,都要列入未來防疫考慮中。
-
2022-04-14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直逼千例!本土+874例 再創單日新高 新北增360例最多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公布國內新增982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874例本土個案及108例境外移入(75例為航班落地採檢陽性)。另確診個案無新增死亡。今新增874例本土個案,108例境外移入,其中落地採檢75例、居家採檢33例。本土確診個案縣市分佈,包括新北360例、台北164例、桃園87例、基隆60例、花蓮46例、高雄42例。今日共有19縣市新增確診者。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之874例本土病例,為450例男性、423例女性、1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100多歲,發病日介於今(2022)年4月2日至4月14日,其中包含467例為無症狀感染。個案分佈為新北市(360例),台北市(164例),桃園市(87例),基隆市(60例),花蓮縣(46例),高雄市(42例),台中市(25例),新竹縣(23例),台南市(19例),宜蘭縣(15例),新竹市(11例),屏東縣(5例),台東縣(4例),南投縣、彰化縣及苗栗縣(各3例),嘉義市(2例),雲林縣及嘉義縣(各1例)。相關疫情調查持續進行中。指揮中心說明,今日新增境外移入個案為50例男性、58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70多歲,分別自越南(16例),泰國(3例),澳大利亞(2例),日本及美國(各1例)移入,另85例調查中。入境日介於今年3月17日至4月13日。指揮中心指出,今年4月13日公布之案29450本土病例,經疫調後,個案於今年4月2日自越南入境,改判為境外移入病例。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7,541,156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含7,510,160例排除),其中30,574例確診,分別為9,374例境外移入,21,146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新增1例空號病例(原境外移入病例案29127為重複個案,改列空號),累計189例移除為空號。2020年起累計854例COVID-19死亡病例,其中840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413例、台北市322例、基隆市30例、桃園市28例、彰化縣15例、新竹縣13例、台中市5例、苗栗縣3例、宜蘭縣及花蓮縣各2例,新竹市、南投縣、雲林縣、台南市、高雄市、屏東縣及台東縣各1例;另14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2-04-14 新聞.元氣新聞
「菸害防制法」公聽會 全國9成家長籲雙禁電子煙加熱菸
教育部近日公布校園停課新制,標準再放寬引爆家長怒火,近日家長同樣不滿的還有「菸害防制法」修正草案,經過全國家長會長聯盟調查,全台近9成的家長憂心新型菸品會讓子女成癮、成為吸菸者,家長認為應「禁止電子煙跟加熱菸」,而非中央版本禁電子煙、開放加熱菸。「菸害防制法」將近15年未修法,今年行政院版修正草案送交立法院審查,立法院今召開公聽會,多數專家同意禁菸年齡提高到20歲、擴大禁菸場所、菸盒警示圖文增加等修正;另外禁止菸品部分,無論電子煙或加熱菸,皆已被證實對肺部造成嚴重危害,專家認為應予以禁止。台大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台灣菸害防制暨戒菸衛教學會郭斐然主張,應該雙禁電子煙及加熱菸。原因在於,根據美國統計,發生電子煙肺傷害(EVALI)事件,截至2020年2月,已造成2807名個案住院,其中68人死亡,且個案大多是小於35歲的年輕人。若使用加熱菸,恐會導致急性嗜伊紅性白血球肺炎,郭斐然舉一名16歲青少年案例,使用加熱菸導致嚴重肺傷害,需插管使用呼吸器,並用葉克膜搶救生命。經實驗發現,加熱菸中含有汞、甲醛、乙醛、亞硝胺、鉛等重金屬及致癌物質,與電子煙類似。郭斐然指出,菸商企圖用加熱菸以非燃燒技術混淆視聽,稱其可減害,但電子煙和加熱菸毒物成分相似,同樣會引起肺傷害,一樣會造成尼古丁成癮、吸引青少年使用,讓下一代成癮成為吸菸人口,是菸商的終極目標。郭斐然說,過去有菸商主張,加熱菸太貴,青少年不會使用,但日本現況是青少年加熱菸使用率,從2015年的0.6%到2019年增加到4.8%,這是日本血淋淋的教訓,台灣不能重蹈覆轍。世界和平婦女會秘書長林淑慧表示,網路發展快速,青少年容易購買到新型菸品,尤其在網路上以「果汁」、「果凍」販售,像是2021年苗栗縣議員揭露,在教室內搜出滿滿電子煙,若修法不祭出重罰,對於菸商根本不痛不癢。台師大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教授張鳳琴表示,受限法令未修正,各式新型菸品不斷挑戰教學現場,有學生反映同學戴「電子煙手錶」,甚至大專院校老師反應,沒收學生電子煙,家長竟抗議「你憑什麼法規來沒收?」在教育宣導、執行端上困難重重。張鳳琴說,新型菸品都是有毒物質,都是傷害,呼籲應儘速通過修法,禁止所有新型菸品,更談及曾有孩子在悔過書上寫下「菸品跟毒品一樣」,一時吸毒終身戒毒,不要讓所有家庭來承擔。國健署稱加熱菸需通過「健康風險評估」後方可製造、輸入,但郭斐然直言,由政府公告「指定菸品」,但沒公告者則不必做,此後續將產生爭議及訴訟風險,且健康風險評估標準未明定,無法為人民把關,其他國家也只有「禁與不禁」,我國若用健康風險評估,恐成替菸商掛保證,雖立意良善但後續製造更多問題。立達法律事務所律師杜家駒認為,若新型菸品其目前許可的菸品有顯著差異,可進一步管制,若不知道有無顯著差異存在,應授權行政機關進一步研究。對於加熱菸是否可上市,他認為仍要回歸科學證據,若無顯著差異而管制,可能違反憲法原則。至於加熱菸是否可宣稱減害,目前爭議較大,縱使開放或通過上市,也不能宣稱減害。衛福部次長石崇良表示,加熱菸歸類為菸草因此納管,非菸草類視為類菸品全面禁止。未來加熱菸等菸品將採取審查制度,以及上市後監測跟管控,會嚴格審查菸草柱及組合元件,不能分開販售,若違法則予以撤銷,未來對於嚴禁電子煙及未經審查的加熱菸,違法製造輸入罰則可高達1億,且有10年以下刑事責任。 ※ 提醒您:抽菸,有礙健康
-
2022-04-14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輕症居家照護/中藥清冠一號抗新冠 可視訊開方
國內研發「清冠一號、二號」處方中藥,可有效預防新冠肺炎重症及死亡,許多台商現身說法,透露自己被清冠一號「救了一命」。近期國內疫情升溫,清冠中藥使用也備受關注,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未來執行輕症確診者在居家照護,若患者想使用清冠一號,可由地區主責醫院或中醫診所,以視訊診療開立處方藥。衛福部國家中醫藥研究所所長蘇奕彰昨表示,清冠一號目前授權八間藥廠,以藥品或膳食補充品形式外銷到50多個國家或地區,國內已取得緊急使用授權,其中十種成分皆以農產品製成,並以三軍總醫院標準品為基準,產品皆比照重疊成分來製造成品。蘇奕彰表示,每家藥廠經過生物活性測定,使用清冠一號藥物可防止病毒入侵細胞、組織病毒結合細胞,在細胞內則可阻斷病毒複製、病毒入侵後形成的細胞激素反映風暴,避免組織器官受傷。蘇奕彰指出,口服抗病毒藥物是採用純化物製成藥物,屬單一靶點、藥效強,但中藥則是多靶點,透過免疫調控與體質支持達到療效。國內統計,去年五月到八月期間,清冠一號與二號在全台九家醫院收案的真實世界療效,結果顯示,使用清冠一號的輕症者皆未轉入加護病房或插管,使用清冠二號的重症者死亡率也比未用藥者低。蘇奕彰提到,根據南非、英國與印度等國使用資訊回饋,清冠一號與二號對抗Delta或Omicron效果都很好,抗病毒效力不受變異株影響。部分患者因自身免疫問題無法施打疫苗,蘇奕彰表示,若有預防或治療需求,或許清冠一號可予以協助。陳時中說,研發清冠一號是世界之光,但目前世界仍公認輝瑞口服抗病毒藥物Paxlovid具科學證據及效果,目前不會調整藥物整備策略。陳時中表示,許多民眾信賴中藥,昨上午開會決議,未來輕症確診者居家照護,確診者若想使用清冠一號,可由各縣市主責的醫院或中醫診所以視訊診療開立處方。國內八間生產清冠一號的藥廠,可視需求量增加產量。
-
2022-04-14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陳時中選北市? 誰接指揮官風聲四起
外傳衛福部長陳時中七月將被民進黨徵召參選台北市長,未來衛福部長及指揮官一職由民進黨英系立委邱泰源接任。但據了解,行政院長蘇貞昌更屬意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對於可能的競爭對手,國民黨立委蔣萬安昨說,這要問民進黨,但民眾現階段最關心還是疫情。面對追問,陳時中昨反要記者應該去問消息來源;至於邱泰源是否適任衛福部長,陳說,他沒想那麼多。邱泰源昨天一開始說,「不關心這件事」,但記者追問,蔡英文總統是否找他談過接任一事?邱忽然語塞,停頓片刻說,「不要去談這個,談怎麼把防疫做好比較重要。」陳時中動向受到政壇關注,交通部前部長林佳龍前天在僅有十四人的私人群組分享聯合報社論「幾萬人在隔離,陳時中卻在跑選舉」,引發議論。黨內人士指出,顯見陳時中的去留必須及早決定,否則黨內將有異音。據了解,對於衛福部長及接任指揮官人選,早就列入行政院討論議題,蘇貞昌不喜歡空降部隊,加上醫界山頭林立、疫情變化多端,若沒有專業知識或鎮得住各地衛生局等專業,恐讓疫情衝擊選情。不過,張上淳意願不明,且張曾多次請辭專家小組召集人。英系人士說,衛福部長的人選,一定是蔡總統意志最重要,雖然邱泰源當衛福部長實至名歸,但目前未聽說蔡總統有徵詢邱的意願;懷疑有人故意放風聲,讓人選「見光死」。非英系人士說,的確聽聞邱泰源有意爭取衛福部長,但邱現為醫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未來若擔任衛福部長,政策是否會偏袒醫師,也是外界疑慮之一。國民黨立委李貴敏說,如果陳時中的心思在選舉,其實不應該繼續現在的位置勉強做事。民進黨秘書長林錫耀表示,曾就參選台北市長議題和陳時中「閒聊」,但民進黨對台北市、新北市與桃園市的提名策略是「不急著亮牌」。
-
2022-04-14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兒童該不該施打新冠疫苗 專家學者不同調
本土疫情嚴峻,全台五到十一歲孩童尚未接種新冠疫苗,衛福部長陳時中昨證實近日將召開專家會議,討論幼兒接種疫苗。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召集人李秉穎表示,孩童確診將增加社會成本,據美國統計,兒童致死率雖僅百分之○點一,但已有九百多例孩童死亡,籲食藥署盡速審查兒童疫苗,「兒童終究要打疫苗」。不過,台大公衛學者陳秀熙則持不同看法,他認為,台灣防疫高水準,兒童致死風險不高,反觀兒童疫苗接種的未知風險,反而高於致死風險。陳時中昨表示,此次增購BNT疫苗合約較複雜,兒童劑型是由美國輝瑞藥廠所生產,因此這次是「輝瑞、BNT、台灣、上海復星」四方談判,雖較複雜,但已進入最後談判階段。李秉穎表示,兒童得到新冠肺炎的死亡率低於成人,風險較低,但美國已有九百多例兒童因染疫而死亡。依照我國狀況,雖然機率小,「但還是會發生」,若兒童染疫,會增加社會成本,包括停課、家長須請假在家照顧兒童等。李秉穎表示,食藥署尚未緊急授權十二歲以下兒童疫苗,建議加快審查或授權速度,一旦核准,建議先施打至國小學童。中研院生醫所研究員何美鄉則表示,十二歲以下兒童是否要打疫苗仍有疑問,她個人認為弊大於利,北歐有些國家不建議,但如果家長要讓孩子打就打,建議台灣政府也採取開放讓擔心的家長有選擇權,但要說明利弊風險。疾管署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審議小組召集人邱南昌表示,近日將開會討論五到十一歲童疫苗接種議題,包括,疫苗安全性及如何執行等配套措施;隨防疫規定鬆綁,染疫人數勢必增加,但幼兒重症率極低,爸媽不用過度恐慌。陳秀熙表示,根據國外數據,兒童染疫致死率極低,五到十一歲童接種疫苗後引發的副作用仍未知,在兒童染疫多為輕症的情況下,不建議五到十一歲接種疫苗。對於防疫策略,陳秀熙提出「維持新常態」及「有效控制疫情」等「避輕救重」原則,預期重症數將續增,現階段應催打第三劑,並以死亡人數作為預警指標,藉此達到降低整體感染率以及重症死亡風險,一步步走向解封。
-
2022-04-14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本土+744飆史上最高 陳時中:破萬有可能
本土個案昨增七四四例,創下新冠疫情爆發兩年多來的單日新高紀錄,境外移入增一八九例,單日累計增九三三例個案,直逼千例。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預估疫情發展趨勢,「現在還算初期發展」,國內新冠肺炎有效再生數(Rt值)為二,疫情發展會很迅速,「破萬例有可能,要看疫情發展」。柯文哲估 防疫仗四個月陳時中分析最近疫情走向,連續三天單日四百多例,接著五百多例,昨日增七百多例,「往上趨勢一定的,但高點在哪很難預測,任何都有可能性。」台北市長柯文哲則估計這場防疫仗起碼要打四個月。昨傳出台北市一名染疫國小學童病情嚴重,住進加護病房,可能是全台首例中重症兒童病例。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校方依規定執行防疫措施,採取必要停課,該個案可能仍在審查研判階段,「是否住進加護,病童家長知道就好,其他家長不需要知道」。國小學童因沒打疫苗讓家長對最新停課標準有疑慮,部分縣市更表明不跟進,立委蔣萬安昨要求衛福部提出配套,研議五至十一歲孩童接種疫苗。陳時中表示,近日將召開專家會議,討論幼兒接種疫苗,並透露幼兒劑型疫苗採購已進入最後談判階段。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證實,食藥署正審查輝瑞疫苗(五至十一歲)、莫德納疫苗(六至十一歲)的緊急使用授權。本土破千 新北不公布足跡昨新增本土個案分布十九縣市,新北增二六四例最多,市府昨天也表示,如果全國每日本土破千例確診,新北將不公布足跡,其他較多縣市包括台北一四一例、桃園六十五例、基隆五十六例、高雄五十例。陳時中表示,九成九確診者屬於無症狀及輕症,不過,昨新增三例八十多歲的中重症患者,罹患中度肺炎,狀況穩定,國內累計十八人為中重症患者。指揮中心統計,六十五歲以上第一劑接種率為八成四,第二劑為七成九,追加劑六成四。腎臟醫學會理事長黃尚志說,國內七點七萬名洗腎患者免疫力低下,近三萬人未打追加劑,染疫後重症死亡率比一般人高十倍。入境檢疫減天數 時機未到是否再縮短入境檢疫天數?陳時中說,時機還沒到,這要看雙方疫情對等性,「如果該國疫情跟我們一樣或更輕,可考量再放寬」。歌手張惠妹演唱會累計十一人確診,仍剩三場次,外界擔心疫情擴散,陳時中表示,還在可控範圍內,若工作人員確診,必須換掉才能繼續開演,不考慮限制觀眾觀賞;呼籲國人盡快下載「台灣社交距離App」,方便疫調,並建立防護網,自我保護。
-
2022-04-14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社交距離APP拚下載數「建立保護網」陳時中籲盡快安裝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日表示,若「台灣社交距離APP」用戶達1300萬人,可朝向取消實聯制規畫,指揮官陳時中表示,APP用「大數法則」,希望使用下載者多,較易接收到訊息,達到防疫效果,自己也會從自身做起。針對「台灣社交距離APP」是透過開藍芽和產生隨機ID進行比對,在每個人、每天、接觸的人於一定範圍活動超過二分鐘內,就會收到相關接觸者的比對通知。陳時中列舉,今日上午去立法院時,遇到很多記者訪問,如果我和記者每人都有裝設APP,一旦有人確診,我們全體都會收到通知,而進入答詢會接觸的人同樣也是如此,就可以互相保護。而民眾若去聽上萬人音樂會,如果僅用實聯制與足跡重疊進行比對,縱使有門票可追溯疫調,但花費時間長,還要九宮格匡列、通知,但若是採用社交距離APP,那遠在天邊的人染疫不會影響,坐在隔壁的才會收到通知。陳時中呼籲,希望越多人越好,每個人也要互相自我要求,建立防護網,例如未來要吃飯的餐廳都要裝APP,「我也可以今天就從自己做起,跟人聚餐時提出來下載APP,很快就會有保護自己的效果。」
-
2022-04-13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第2批口服藥到了 指揮中心:5千份莫納皮拉韋全到齊
指揮中心先前宣布,已與輝瑞簽約,增加採購70萬人份Paxlovid口服藥,其中35萬人份將於今年第二季前到貨,而默沙東口服藥莫納皮拉韋(Molnupiravir)則被建議在沒有其他藥物可使用時再使用,指揮中心今表示,目前莫納皮拉韋採購5千份全數到齊。Omicron疫情肆虐全球,從去年上半年的疫苗大戰,現在全球則是搶口服藥。先前指揮官陳時中表示,Paxlovid口服藥是主流藥物,先前增加採購70萬人份口服藥物,其中35萬人份將於今年第二季前到貨,預計4到6月將抵台,他也透露價格,一人份Paxlovid價格為700、800美金。至於默沙東口服藥莫納皮拉韋(Molnupiravir),則被建議在沒有其他藥物可使用時再使用。日前有消息指出,默沙東第二批口服藥已到貨,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證實,莫拉皮拉韋已到2016人份,目前默沙東口服藥5000人份全數到齊。
-
2022-04-13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清冠一號對抗變異株有效!未能打疫苗未來有機會助治療
新冠疫情持續升溫,各國搶購抗病毒藥物,我國研發中藥「清冠一號」不僅實際運用於臨床治療,經過研究,台灣清冠一號可多靶點治療新冠肺炎,且有效預防輕中症轉為重症、死亡發生。指揮中心今直播記者會上,也宣傳清冠一號目前已授權8間藥廠販售,藥品品質保證可靠。衛福部國家中醫藥研究所所長蘇奕彰表示,台灣「清冠一號」國家中醫藥研究所授權8間藥廠產品,產品已外銷到50多個國家地區,有的用膳食補充品,有的用中成藥,有的是處方藥,我們則是處方藥。蘇奕彰說,8種產品都是農產品製成,由三軍總醫院標準品為基準,確定十個藥材的角色,產品都比照製造,成分都重疊,代表藥廠製造的堅強實力,可保證到全球每個地區產品都很可靠。蘇奕彰指出,每家藥廠都經過生物活性測定,可抗病毒防止病毒入侵細胞,阻止病毒結合細胞,進入細胞後可阻斷病毒複製的過程,最後是病毒入侵後,形成的細胞激素反應風暴,是組織器官傷害的原因,這3個情況是清冠一號可阻斷的。先前清冠一號使用,蘇奕彰說,原本只有30幾個案例比較不足,經過P3實驗室確認後外銷國際,在國外得到很好反應。至於在國內表現,去年5月至8月記憶猶新的疫情,當時建構中西醫聯合照顧平台15個醫院和集中檢疫所參與,彙整人數超過600人,為了取得可靠學術資訊,申請IRB通過4醫學中心、5區域醫院資料,感謝105位西醫主治醫師與20位中醫主治醫師參與,是史無前例的一次中西醫好合作。後續分析發現,蘇奕彰表示,為了讓中西醫和民眾清楚清冠一號的用途,從輕症到中等症狀,只要不需氧氣的都可以用,重症或為重症可以用二號。臨床觀察重症發生比率和死亡率,蘇奕彰說,用世界衛生組織(WHO)臨床分級在4-5之間做切線,其中840例中西醫治療中,彙整清冠一號有369例,包括使用一號165例,取得一比一配對後,149例清冠一號沒有轉入ICU或插管的案例,但14例西醫有轉到ICU。重症配對結果,123組中有249例,死亡表現上清冠二號有7例死亡、常規西醫治療有27例。蘇奕彰表示,各界關切病毒一直變異,到底藥物要不要隨之調整,會不會受到影響?臨床上,清冠藥物在南非、印度、英國使用,送回來資訊都很不錯,重複於實驗室測量可看到,原始病毒株和各種變異株比較起來,清冠一號沒有受到變異影響,效果還是維持很不錯,包括比較Delta和Omicron效果都很好。蘇奕彰總結,西藥採用的時純化物的藥物,單一靶點藥效強,兩種抗病毒藥物都是這樣。中藥有多靶點可增加免疫調控和體質支持。他表示,防疫有三道防線,包括社交距離、口罩、疫苗等,下降重症死亡率很顯著,再者是有用的藥物治療。媒體詢問,清冠一號治療效果不錯,是否不能接種疫苗的人可用?蘇奕彰回應,防疫和治療是整體的,如果疫苗照顧不到的個案,有需要的時候,我們在醫療上都會全力協助,實際上有需求,例如自體免疫個案等,都是清冠一號可以補足的。
-
2022-04-13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比照口罩成立「快篩實聯制」北北桃擬各發20萬愛心快篩
國內家用快篩試劑價格過高,外界籲「快篩國家隊」徵用物資、壓低價格。中央流行疫情指揮官陳時中上午於立院受訪表示「並沒說是國家隊」,下午記者會則說明,「目前還在規畫中,相關結果過兩天會報告,數量仍在協商中。」至於目前有無徵用快篩,徵用後民眾該透過藥局或哪些管道購買。陳時中表示,快篩可能有三個管道,包含現有市場機制維持,可自由購買。第二為公費快篩,例如針對風險區的社區快篩或檢疫隔離所需的週期快篩,和高風險區域的企業遇到危急時,未來都有公務指定可以維持公費快篩。第三為運用以前「口罩實名制」方式,透過基本價格等分配方式進行。對於國內出現大量確診病例,指揮中心表示有經評估為高風險縣市可申請啟動愛心快篩計畫,陳時中說,目前雙北和桃園都有意願愛心快篩,只要文來了,知道約略狀況就會盡快撥發,會以每次20萬為單位進行發放。
-
2022-04-13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全台7.7萬洗腎者追加劑不到七成 醫學會促催打
本土疫情單日暴增,其中國內有7.7萬名洗腎患者免疫力低下、發生重症死亡率高,比一般人高十倍,尤其血液透析病人被匡列隔離,造成無法持續洗腎,腎臟醫學會理事長黃尚志呼籲,洗腎病人應要盡快施打疫苗。黃尚志表示,國內透析病人接種疫苗一至三劑疫苗狀況,有93%患者為血液透析、7-8%患者選擇腹膜透析,其中65歲以上佔55-60%,其中感染風較一般人高5-20倍,而重症死亡風險較一般人高10倍以上。他說,因老人共病多照顧較困難,一個禮拜要進入院所三次每次三到四小時,是感染高危險群。前年政府要求病患要查驗身份和體溫洗腎,最重要的還是要接種疫苗,去年六月中旬,多數患者施打AZ疫苗,也說服力患者施打。根據去年調查有714醫療機構回覆,7.7萬名洗腎患者施打覆蓋率中,第一劑覆蓋率為85.5%,第二劑為80.1%,但第三劑比較遺憾只有65.2%,黃尚志表示,第三劑沒打是目前的隱憂,而病人拒絕接種仍是最大原因,有接近三萬名洗腎病人還沒打第三劑,希望加強推展第三劑施打率。他強調,洗腎病人高齡共病多,一但確診後匡列死亡風險增加,此外也會導致照顧者及醫療人員被匡列隔離,使專業人力短缺也難以替代運作困難,再次鄭重呼籲透析單位、洗腎病人、醫療從業人員完整接種三劑,減少重症死亡。
-
2022-04-13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出國注意!數位新冠病毒健康證明 18歲以上基礎劑有效期改270日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表示,歐盟執委會指出,歐盟數位新冠證明(EU-DCC)中之疫苗證明,鑑於12歲以上民眾之追加劑雖已獲歐洲藥品局(EMA)核准,惟並非各國均已實施,因此修正基礎劑僅限於18歲(含)以上有效期限為270日,未滿18歲之民眾所持證明基礎劑有效期限仍為365日,並希望各EU-DCC成員國配合修改各國查驗程式。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因為歐盟執委會3月29日發新聞稿指出,歐盟數位疫苗證明,12歲以上追加劑已經獲得歐洲藥品局核准,修正基礎劑超過幾天之後算作失效。原本規定基礎劑效期270天,12歲以上可施打追加劑,18歲以上還是定為270天,但是18未滿者,所持證明有效期維持365天,也希望各成員國配合修改查驗程式。莊人祥表示,有鑑於此,台灣數位新冠病毒健康證明查驗程式今天修改,不影響已發的數位證明,不用重新下載,系統會自動研判未滿18歲民眾,有效日期仍為365天。以畫面來看,若接種三劑或接種二劑270天內,都算是通過,不過台灣針對施打二劑滿3個月,來提醒民眾是否要進去或補打第三劑。莊人祥指出,未滿18歲但已經施打兩劑者,效期待確認的狀態,若為紅色則表示不通過,因為打兩劑超過365天會無法通過,如果施打疫苗14天內,會出現黃色,也就是在有效期內。其他待確認的畫面,例如18歲以上超過270天,或若施打非歐盟認證的疫苗,或是接種不完整的部分,例如只打一劑沒打二劑,都會出現非有效期內的字樣。指揮中心指出,我國「數位新冠病毒健康證明查驗程式」(https://dvc.mohw.gov.tw/verifier-web)將配合於今日改版,此項修正不影響申辦平臺及已核發之數位證明,系統將自動判斷未滿18歲之民眾所持證明基礎劑有效期限仍為365日。指揮中心提醒,由於必須配合歐盟資料更正,各場所使用查驗程式,可透過重新連線至查驗程式網站,並清除使用者端的快取記憶,以利保持最新驗證邏輯。詳細數位證明申辦及驗證系統操作方式可以參考衛生福利部官網數位證明專區(https://covid19.mohw.gov.tw/ch/np-5345-205.html)。
-
2022-04-13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新增3例中重症患者皆八旬長輩 陳時中呼籲各縣市催打
國內今日新增744例本土個案,截至今日已累計4932例人,中症個案新增3人。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這三例本土中重症個案皆為80多歲民眾,性別為兩女一男,年齡都偏大,目前國內輕症及無症狀比例為99.64%至於這三位個案施打疫苗狀況中,有兩位打過三劑疫苗、一位打過兩劑疫苗,都有用瑞德西韋。陳時中呼籲,65歲以上施打疫苗。該年齡層打第一劑接種率為84.1%、第二劑為79.6%跟全國數字很接近,但追加劑只打64.9%偏低。但陳時中也表示,由於0歲至11歲者不能施打疫苗,目前全國覆蓋率仍低,包含一、二劑覆蓋率打到九成、第三劑達76.2%其餘相對較低縣市希望趕快努力,對於改善重症死亡有很大影響。針對國內醫療資源統計,整體集中檢疫所增了100多床,地方防疫旅館有785間,全國共11837床,有5399個空床。昨天本土個案也從單日551例增加到744例,陳時中說,昨天境外移入陽性率也特別高,其中共篩檢1175人中,有篩檢95人為陽性,陽性率為8.09%,今天上午人較少,共篩208人,採檢0陽性,從美國來的旅客相對比較少。
-
2022-04-13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比去年校正回歸還多!本土增744例衝破歷史單日高點
今日本土新增744例,國內疫情創下去年五月單日新高,境外新增189例,篩檢95例,單日共增加933例確診個案直逼千例,無死亡個案。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今天個案數新增很多。確診個案分布十九縣市,縣市別新北增264例、台北增141例、桃園增65例、基隆增56例、高雄增50例。陳時中表示,中重症增3例皆為80多歲老人家 中症肺炎,使用氧氣鼻管、瑞德西韋、住院中狀況穩定,一位打過二劑疫苗、二位打過三劑疫苗,累計中症16人、重症2人。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之744例本土病例,為358例男性、385例女性、1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發病日介於今(2022)年4月4日至4月12日,其中包含368例為無症狀感染。個案分佈為新北市(264例),台北市(141例),桃園市(65例),基隆市(56例),高雄市(50例),花蓮縣(48例),新竹縣及台中市(各23例),宜蘭縣及屏東縣(各14例),台南市(12例),新竹市(11例),彰化縣(7例),台東縣(4例),苗栗縣、嘉義市及嘉義縣(各3例),雲林縣(2例),南投縣(1例)。相關疫情調查持續進行中。指揮中心說明,今日新增境外移入個案為81例男性、101例女性、7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70多歲,分別自越南(29例),印尼(22例),日本(4例),加拿大、美國及菲律賓(各3例),韓國及法國(各2例),卡達、中國、香港、馬來西亞、西班牙及比利時(各1例)移入,另115例調查中。入境日介於今年3月11日至4月12日。指揮中心指出,今年4月12日公布之案28816本土病例,經疫調後,個案於今年4月1日自泰國入境,改判為境外移入病例。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7,495,983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含7,466,086例排除),其中29,593例確診,分別為9,266例境外移入,20,273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新增6例空號病例(原為5例本土、1例境外移入病例,經疫調後為陰性或重複個案,改列空號),累計188例移除為空號。2020年起累計854例COVID-19死亡病例,其中840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413例、台北市322例、基隆市30例、桃園市28例、彰化縣15例、新竹縣13例、台中市5例、苗栗縣3例、宜蘭縣及花蓮縣各2例,新竹市、南投縣、雲林縣、台南市、高雄市、屏東縣及台東縣各1例;另14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2-04-13 醫聲.癌症防治
攤開癌症帳單/64歲確診肺癌第一期,開刀5年沒再復發:「不是每個人像我一樣幸運」
5年前,我64歲,確診肺癌第一期,因為有家族遺傳史,診斷不到一個月,就安排開刀。民國79年冬天,母親出現呼吸道症狀,晚上坐著才能睡覺,但一開始只被當成感冒,還去打「肝精」, 希望把症狀壓下去。隔年春天,因為一直沒有好,母親去醫院照X光,才發現整個肺都是黑的,送大醫院確診肺癌3A期,醫師說即使治療也只剩不到1年的時間,最後選擇安寧治療,3個月後她就離開了。 長年在職場工作,雖然我知道健檢重要,但仍等到民國106年2月才自費做了全身健檢。當時肺部電腦斷層發現,左上肺有3.3公分「肺磨玻璃影(GGO)」,也叫做密度輕度增高的雲霧狀淡薄影,樣子像磨砂玻璃一樣。後續在胸腔內科接受左上肺穿刺,確定為惡性腫瘤。確診後轉到胸腔外科,預備開刀並進行術前檢查,確認腫瘤有無轉移到骨頭或腦部。我從106年3月23日到27日住院,5天做了一系列檢查。因為在職場上多年的習慣,術前讀了很多文獻,了解肺癌治療方法及術後如何保養、飲食等。當時我有兩種手術選擇,包括微創手術跟機器人達文西手術,根據我讀過大量資料,理解到台灣在達文西手術評價不錯,且復原期短、疼痛較輕,在經濟狀況許可下,和先生商量後決定自費做達文西手術。 此次住院手術共花了45萬元,其中達文西就占了30萬元,術前醫師告訴我和先生,會先切除左上肺毛玻璃霧狀的部分,同時化驗,確認左上肺其他部位有無腫瘤。我在29日上午7點進手術房,原本預計下午3點多結束,結果到晚上7點多還沒開完,直到晚上11點才出手術房,出來後我的左胸被畫了18公分的刀口,因為最後還是做了傳統開胸手術。 這個結果讓我有點失望,先生事後轉述,原來手術時,醫師發現左上肺所有淋巴結都要切除,但淋巴結很硬、又多,達文西機器人手臂力量不夠,無法取出。在不得已的情況下,只好徵求先生同意後進行開胸手術,取出淋巴結。我先生說,當時無法不簽,最後只好簽了。 最低潮莫屬術後清醒的第二、三天,身上插了引流管、尿管、鼻胃管等,想跟醫師溝通卻無法說話,用紙筆寫下「請拔掉鼻胃管」,醫師看我意識清楚,才同意卸除。離開加護病房後,我住進特等病房,自費使用止痛藥花了1.9萬元,但晚上卻做一直做惡夢,恐怖畫面歷歷在目。後來,雖然傷口仍感疼痛,但我寧可痛也不敢再吃止痛藥了。 身上10多公分的傷口非常疼痛,轉到普通病房後,我慢慢下床走動,帶著管子走來走去,但這疼痛一直持續許久。有一天去街上買東西,突然痛得要死,疼痛感從整個肋骨左下方蔓延到上方,讓我完全無法動彈,疼痛持續了2、3個月,之後慢慢好轉。雖然手術經過5年了,至今偶爾會隱隱作痛。 開刀後我一直和醫師確認,是否還要進行其他治療,醫師說我是第一期早期(1A),術後不用化療,如果1B就要化療。手術後我沒有再吃其他藥物,每半年回診、照一次電腦斷層追蹤。今年2月我回診,剛好開刀滿5年,癌症沒有復發,醫師說未來維持一年追蹤一次就好。 因媽媽肺癌過世,我又長年負責煮飯,穿刺檢查前,就跟姊姊說,「感覺這是惡性腫瘤」。確診肺癌後,我去看台大醫院網站,尋找術後飲食注意事項的資料,也到肺癌協會網站上,買了他們推薦的台大陳晉興醫師的書,書中清楚地介紹肺癌開刀、化療、標靶藥物、追蹤等,但有幾篇故事我看了很難過,因為癌友的情況嚴重,有幾篇經驗則與我很像,結論是要吃好、睡好、不要有壓力,還要適度運動,這對我非常有幫助。 我一直都有游泳、走路,沒有慢性病,左上肺全切除後,肺部只剩81%,醫師安慰我說,一般人用不了這麼大的肺活量。我在開刀前的住院期間,醫師讓我用呼吸器、氣球增加肺活量,我非常賣力地呼氣,開刀後我也維持運動,也更注重深呼吸,保持肺活量,目前喘不過氣的感覺。 因為信仰,我知道人的時間有限,罹癌雖然會擔心,但沒有驚慌。術前的肺部穿刺檢查,那麼長的一根針在我眼前,加上電腦斷層躺在筒狀空間會有壓迫感,每當恐懼時我就閉眼禱告,祈求神與我同在。 我現在隨時提醒大家,尤其女性都要定期檢查,還有家族有肺癌史的人。一位小學同學去年7月發現肺癌四期,已轉移腦部,其實早在前年,他就出現骨頭痛,但警覺性不夠。我能開刀已經算不錯的,我現在快七十歲,繼續更加珍惜、活好每一天。▌癌友小檔案69ys、女性.診斷:106年診斷肺癌1A.治療:1.達文西機器手臂切除左上肺毛玻璃霧狀部分2.傳統開胸手術進行左上肺全切除.帳單:住院手術共45萬元,其中達文西手術30萬元.健保不給付原因:健保尚不給付達文西手臂手術費用▌鼓勵癌友一段話開刀切除左上肺,無疑是人生中第一次的苦難。追蹤五年後,醫生說:肺部沒有什麼變化,我等於重生了。我的忠言逆耳是「早發現、早治療」。你的健康,要自己來把關,不是每個人都會像我一樣幸運的。曉曉 111年3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