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13 新聞.杏林.診間
搜尋
行動不便
共找到
321
筆 文章
-
-
2020-08-09 科別.皮膚
囧!不敢穿熱褲、比基尼泡三溫暖 全因屁股黑嚕嚕
35歲未婚孫小姐和55歲李女士,兩人最近一起到醫美診所求助,因為覺得臂部出了狀況。孫小姐是名業務員,練瑜珈數年,好不容易最近瘦身成功,迫不及待穿熱褲秀身材,卻在排隊買電影票時,被朋友提醒自己露出了兩團黑嚕嚕的「屁股蛋」,當場囧到不行!李女士是公務員,平常職務整天一坐就是8、9個小時。有次和親戚們去泡湯兼三溫暖,被妯娌提醒她的屁股明顯粗黑乾糙,該保養了,讓她尷尬不已。阮綜合皮膚科醫師劉昭宏說,有名20多歲的女大生來求診,因為她喜歡穿緊身褲展現下半身曲線和比例完美的腰臀,但氣候悶熱,以致臀部痘痘長個不停,留下了許多色素沉澱的痘疤,夏天想穿比基尼,卻擔心露出珍珠奶茶般的「尻皮」。劉昭宏表示,常穿緊身、不透氣長褲或褲襪,悶熱潮濕下,臀部容易有毛囊炎,而毛囊炎和跟青春痘看起來很像,不少人會去擠破,反而使狀況更嚴重。不管是久坐辦公,或是臀峯豐滿者走路常互相磨擦,都會使臀部屁股溝、臀部下緣等部位的肌膚暗沉、粗糙。尤其行動不便長期臥坐的老年人、慢性病患者,或是皮膚是過敏體質的人,因免疫力低下,若有細小傷口,又碰上細菌入侵,也容易形成也容易形成毛囊炎、疔、囊腫等發炎性疾病。博愛唯美中心醫師董紫筠表示,夏日穿著太緊內褲或緊身褲,不但容易積汗,引發皮膚發紅、發炎,又因為血液循環是運送皮膚黑色素多寡的關鍵,長期的局部壓迫與摩擦都會形成瘀血、缺血,尤其容易造成鼠奚部、股溝、臀部下緣皮膚色素黯沉。「屁股蛋」指的是盆骨下方的「坐骨結節」處的臀部下緣皮膚,這裡在長期擠壓和摩擦下角質層增厚,不但有深淺不一的色素產生,還有像膝蓋皮膚的粗糙觸感。這種黑色素沉積在真皮層,屬於較深層的黑色素,難用一般美白保養品去除,治療上還是建議使用雷射。劉昭宏建議,針對臀部股溝、下緣的痘痘、暗沉、粗糙,最根本除了穿寬鬆透氣的衣著,還要保持血液循環暢通以「防黑」。例如必須久坐者使用軟度適中的坐墊,可以稍緩解坐骨結節對臀部皮膚的壓迫和摩擦;治療上,症狀輕微的可以定期使用果酸乳液,去除老廢角質,增加循環代謝,減少暗沉堆積與毛囊炎產生,但要注意過度的去角質卻會造成反黑。痘痘藥可以消炎消腫,但最好視狀況決定用藥,勿長時間塗抹,以免產生抗藥性。如果毛囊炎或暗沉粗糙狀況嚴重,最好尋求專科醫師診治,而淨膚雷射可以有效治療,但施打治療效果與次數因人而異。
-
2020-08-06 新聞.長期照護
醫師至長照機構看診 達標有獎勵金
疫情逐漸升溫,因應下一波疫情來襲,為避免住宿式機構出現「院內感染」,衛福部長照司宣布,從8月起,鼓勵醫師至住宿機構看診,若半年內能達成降低住民外出就診率等三大指摽,每位醫師可領取12萬獎勵金,從8月起申請,最快明年1月檢視指標並核發獎勵金。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聯會主任秘書林忠劭表示,醫界樂觀其成,不過,醫師至住宿型機構看診,不只帶著醫療知識,還需要具備基本的儀器與裝備,長輩常有多種慢性病,加上抵抗力差,疾病複雜度高,必要時還得請醫事人員陪同。若是每半年達到三大指標有一定的獎勵金,的確是誘因,但如何方便執行,不會影響原本醫院業務,才是醫師會優先考慮的事。衛福部長照司副司長周道君指出,自疫情爆發後,健保署提高醫療院所至照顧機構診療服務的時段上限,原本每周3個時段會有醫師到照顧機構協助看診,提高到5個時段,300人以上的大型身障機構,從原本每周6個時段提高至10個時段,有效減少住民外出就診機率。周道君表示,照顧機構的住民多有慢性疾病,定期要外出看診,但機構住民大多行動不便,外出看診得花錢叫救護車,或是找人陪伴就醫,種種都是一大工程。周道君期盼,願意赴機構看診的醫師能連帶照顧住民健康,檢視藥物是否有交互作用、教導慢性病控制等,避免慢性病沒控制好,突然就醫,醫師的角色像是住民的專責醫師。公告內容是一位醫師照顧50位住民,每半年檢視績效,達到三大指標:建立照顧機構專責管理制度、管理住民平均就醫次數、若為糖尿病患,糖化血色素要小於8.5%。三者同時達標半年可領12萬,若僅達標一項也有獎勵金。
-
2020-08-06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降低機構增染疫風險 長照司祭獎勵鼓勵醫師赴機構看診
疫情逐漸升溫,因應下一波疫情來襲,為避免住宿式機構出現「院內感染」,衛福部長照司宣布從8月起,鼓勵醫師至住宿機構看診,若半年內能達成降低住民外出就診率等三大指摽,每位醫師可領取12萬獎勵金,從8月起申請最快明年一月檢視指標並核發獎勵金。衛福部長照司副司長周道君表示,自疫情爆發後,健保署提高醫療院所至照顧機構診療服務的時段上限,原本每周3個時段會有醫師到照顧機構協助看診,提高到5個時段,300人以上的大型身障機構,從原本每周6個時段提高至10個時段,有效減少住民外出就診機率。周道君表示,照顧機構的住民多有慢性疾病,定期都必要外出看診,慢性疾病沒有控制好,遇上緊急狀況更加麻煩,但機構住民大多行動不便,外出看診得花錢叫救護車,或是找人陪伴就醫,種種都是一大工程。周道君表示,既然醫師有到機構協助看診的服務,長照司期盼願意赴機構看診的醫師,能連帶照顧住民的健康,檢視藥物是否有交互作用、教導慢性病控制等,避免慢性病沒控制好,需要突然就醫,醫師的角色像是住民的專責醫師。公告內容是一位醫師照顧50位住民,每半年檢視績效,達到三大指標包含建立照顧機構專責管理制度、管理住民平均就醫次數、住民若為糖尿病患者,糖化血色素要小於8.5%。三者同時達標半年可領12萬,若僅達標一項也有獎勵金。周道君強調,該獎勵金是直接給予醫師,目前希望現行正在協助照顧機構的醫療院所可以盡快提出申請,根據統計,仍有一成的住宿型機構,如兒少機構、小型身障住宿型機構,未與醫療院所簽約,周邊社區的診所若有意加入,不同科別的診所可以結盟制定計畫,向長照司申請。
-
2020-08-01 養生.心理學解密
假冒「胡瓜」借錢,騙董至成85萬!心理師教你破解詐騙集團常用的「驗證偏誤」手法
某日,陳太太在住家接到自稱是「**醫院」的櫃台小姐來電,詢問她是否有委託他人到醫院申請住院給付。陳太太表示,從未去過該醫院。對方卻回覆說:「現在櫃台有位王先生要幫妳申請給付,想要確認妳有沒有提供委託書呢?」正當陳太太覺得困惑時,對方又說:「現在詐騙案件很多,是不是妳的證件有弄丟過,被拿去冒用了?」陳太太心想,該不會真的是這樣吧,還來不及回話,就聽到電話那頭傳來櫃台小姐的大叫聲:「警衛!把那位穿白衣服的王先生攔下來!」,接著就聽到醫院那邊傳來正在報案的吵雜聲。過沒多久,電話的聲音變成了男性。對方自稱蔡警員,和陳太太表示,這個案件會移交給台北市刑警大隊黃科長辦理,請她在電話中等候。就在陳太太心想警察來幫忙應該就沒問題時,自稱自己是黃科長的人接起了電話說:「陳太太嗎?我們寄過2次傳票到你家,妳為什麼沒有去法院報到?有證據指出,妳牽涉一件5億元金融洗錢案件,很多人指證說是受妳指使。今天是案件調查最後一天,我們已經發布通緝,等一下妳若出門,只要遇到警察就會遭到拘提,今天下午4點前,你準備換洗衣物,自己到地方法院報到,如果有必要就要進看守所。」晴天霹靂,怎麼會這樣?陳太太聽聞此事後全身癱軟,又聽到電話中傳來其他聲音,很生氣地罵著黃警官說:「為什麼還沒有把她關起來!?」黃警官不斷求情,向對方說:「她感覺只是一個婦人而已,不是那種會為一點錢而犯罪的人,法官,妳給她一次機會好嗎?」這時電話又換了一個聲音,疑似是剛剛罵人的法官,她拿起電話說:「陳太太嗎?妳要配合辦案,協助釐清案情,否則會害到很多人。」於是,在法官詢問下,陳太太一五一十地說出自己的家庭狀況、銀行存款、房屋情形。確認這些資訊後,法官又說:「我們怕妳會潛逃海外,但如果妳設法將戶頭存款全領出來支付保釋金,就可以不用坐牢了。」陳太太一聽到法官願意網開一面,並說會代為向法務部長求情時,非常感謝這位法官!於是,她便來到附近銀行提領現金,並婉拒保全人員護送。銀行副理關心地詢問「為什麼突然要提領這麼多現金?」想不到陳太太竟用歹徒教過的「買賣土地」說詞來回應副理的關心,還不斷說「我有急用,你不要問那麼多」。銀行無法干預,只好將錢整理給她。陳太太年紀一大把了,在銀行時形跡詭異,行動不便要靠拐杖,但卻不讓人幫忙。原來,她口袋中的行動電話正一邊與歹徒連線。歹徒謊稱陳太太必須得全程開著手機接受監控,這樣才能確保她不會落跑;而實情是,一直開著手機,可以阻斷陳太太向外人詢問或求助的機會。陳太太邊獨自扛著2袋現金站在馬路邊聽著電話時,一輛小客車駛近,一名年約35歲的男子下車將錢取走,並跟陳太太說這樣就沒事了。陳太太鬆了一口氣,晚上兒子回家,她道出今天的遭遇後,兒子立刻帶她到警察局報案。她萬萬想不到這場緊張的司法辦案、拘提過程,竟是詐騙集團詐騙她的一場戲。恐懼如何影響決策?認知心理學家、行為經濟學家都對於我們如何做決策的過程深感興趣。在這個案例中,詐騙集團明顯地透過誘發「恐懼」的情緒,來影響婦人行動。回頭看看這個案例,在通話過程後續出現的人物有「蔡警員、刑警大隊黃科長、法官」,他們所代表的職業(警察、法官)幾乎都給人權威的印象。一般情況下,這些身份也是「公權力」的代表。「畏懼權威」的心理狀態其實很普遍。在面對權威、強勢或有權力的人物時,我們自然會感覺害怕、恐懼、不安,甚至可能在實際互動時表現的語無倫次、腦袋一片空白。對每個人來說,權威代表的人不一樣,有人是老闆,也有人是老師、客戶或前輩等等。但對大多數一般民眾來說,軍、警、法界的人物,多半都被賦予「權威」的身份,因為他們是代替國家執法的人。因此,非常多詐騙都是以公部門、軍警法政的角色為基礎,要求受害者遵守部分指令(大部分是匯款),否則將受刑責或嚴重處分,作為誘發受害者恐懼的方式。而事實上,這種對於權威的懼怕,是普遍存在每個人身上的。中央研究院前副院長劉翠溶女士,擁有哈佛大學遠東歷史與語言組博士的高學歷,是研究中國經濟史的權威。2015年3月,劉女士接到來自自稱「台北地檢署」的電話,對方告知她涉及一宗侵占公款案件,目前有10幾個人打算聯手告她。在接聽電話後,劉女士相當害怕、急忙喊冤。電話那頭的檢察官使用與上述案例相像的方式,要求劉女士交出保釋金,就可以不用逕行拘提。於是,劉女士先後交付60、70萬元,得到對方提供的「假公文」。後來,更把自己的存摺、密碼和印章都交給了歹徒。這段期間,歹徒陸續將她戶頭中的存款萬全部都領光。這案例上新聞後引起一片譁然,許多人都相當詫異,原來高知識的人,也跳不出詐騙集團精心策劃的劇本。在恐懼、焦慮的情緒作用下,我們理智思考的腦區(特別是前額葉)就會被抑制。這時,我們做出的決策多半是衝動、直覺的。為了快速應對這樣的情緒,大腦發展出來一種決策歷程,可以繞過「理智」的干預,讓個人快速做出回應,好避免太晚反應而遭遇危險。神經科學家約瑟夫.雷德斯(Joseph Ledoux)曾說過一個故事:某天在登山時,剛下山的登山客好心提醒你,這座山上有蠻多蛇的,你要小心一點。聽完對方的建議後,後面的你戰戰兢兢地爬起了山。忽然,你瞄到前面的岔路中,有一圈盤繞的東西。在這個情境裡,你還來不及「理性思考」那是什麼的時候,你的身體就已經幫你快速往後退了幾步。那主動保護你的功能,便是來自大腦中一種稱為「杏仁核」(amygdala)的地方。杏仁核主管我們的情緒及恐懼,又被稱為情緒警察,它的反應極為快速,而且可以直接繞過「理智」的干預。因此在看到一個模糊的東西時,杏仁核會「先下手為強」,讓你避開危險。就算你後來理智思考才發現,原來那是草繩,誤判了,但也沒關係。對大腦來說,寧可誤判危險,也不能來不及避開任何一個危險。不過也正因「恐懼主導力量之強大」,我們往往來不及理智思考,就做出一些行動,甚至把錢交了出去。恐懼會使人高估風險,因而太快做出衝動的決定,不可不慎。當詐騙集團做足功課,我們就危險了:驗證偏誤在認知心理學中,有種稱為「驗證偏誤」(confirmation bias)的概念。這個詞指的是在我們做決定時,會尋找一些資料來輔助決定。但我們常在不知不覺中,去關注、尋找那些可以確定「成見」的資料來強化當時的決定。在這起案例中,詐騙集團「做足了功課」,巧妙地提供各種素材,讓受害者可以「義無反顧」的做出最後的決策——乖乖聽話。「怎麼會,我怎麼可能會涉及洗錢案?糟糕,如果我真的被扯入這種案件的話,豈不是犯法了?法律⋯⋯警察⋯⋯法官?天啊,怎麼會這樣,真的有警官來了,太可怕!天啊,法官也出現?這太嚴重了!所以洗錢案偵查的人都找上來了,我真的被誰害了!!」這一切都完全符合「洗錢案」該出現的人物結構。在這種慌忙時刻中,我們得到各種「讓劇本更合理」的線索,驗證自己「真的被誰害了」的想法,因而一步步陷入了詐騙集團編織的迷網中。類似案例還包括,經典的「解除分期付款」案例。詐騙集團透過非法管道,取得我們在網路上購物的個資,不管這些個資是商家不小心外流,或者是被駭客入侵而流出。我們的資訊,包括姓名、電話、購物明細,他們都一清二楚。相關案件中,自稱「客服人員」的人打來表示:「您好,您之前曾向本公司購買**貨品,因為公司內部作業疏失,將您的金額誤設為12期分期扣款。如果未取消訂單,您可能會被重複扣款。要請您幫忙配合指示操作取消訂單。晚點金融單位的人員會再與您聯絡。」看似好意的提醒,很多受害者在第一時間就信任了對方,但之後真正把錢轉出去的原因,正是這樣的信任感被濫用。沒多久,金融相關單位的電話就來了。詐騙集團做足功課,把「來電顯示的號碼」改為「金融單位的號碼」。因此儘管很多人早為了怕廣告電話,安裝一些偵測來電身份的軟體或APP,但在螢幕顯示「**銀行」時,仍舊陷入了驗證偏誤的陷阱中,完全不疑有他,繼續聽從對方指示。通常,對方會在電話中告知:「請您到最近的提款機解除分期付款」。且在過程中,對方會不希望你掛電話,他會很有耐心地等你移動到提款機,接著要你依照指示,輸入**代碼,再輸入帳號***,轉帳***元。有時候,對方甚至會指示長輩刻意把ATM操作過程變成「英文」介面,長輩就更難知道自己到底在操作什麼了。同時,詐騙過程中,對方也會搬出一些事實上毫無根據的特定用語,比方說「安全帳戶」,透過看似專業的用語使受害者更不疑有他。典型腳本如:「剛剛因為操作錯誤,資料卡在ATM裡,我們現在要幫你把存款轉移到『安全帳戶』,這樣才能繼續往下操作,請您將存款先挪移到以下帳號******」。這種案例就算是高知識份子,只要與金融、商業金流手續不熟,還是可能被騙。例如有具博士學位的工程師,在網路上團購東西,線上刷卡付款後,接到自稱購物網站的人來電。對方說他「錯勾分期付款」,同樣的要他到提款機「操作取消」。對話過程中,詐騙集團搬出像是「操作錯誤」、「凍結帳戶」、「涉嫌洗錢」等理由,威脅受害者「你的帳戶會交給金管會監管」。被威脅後出現的焦慮感,使該男在半個月內轉帳7次,前後共被騙走1千多萬元!驗證偏誤另一種出現的機會是對方是熟人,因為熟悉我們便常不仔細思考。日前新聞報導藝人董至成收到自稱好友胡瓜傳來的訊息,對方和他在網路上閒聊了3天後開口向他借款85萬,因為對方說話口吻與胡瓜相似,董至成沒有多想,二話不說準備到銀行匯款。但在董至成準備轉帳時,他老婆跟銀行行員都覺得奇怪,提醒他要小心,這時一查才發現真的是遇到詐騙。為什麼3天的時間董至成沒有產生疑問,或對胡瓜需要借款85萬也沒有覺得奇怪呢?仔細看詐騙集團細膩的手法就知道了。首先,對方以「胡自雄」,也就是胡瓜的本名加董至成的微信,並不是所有人都知道胡瓜的本名,但與瓜哥熟識的人——董至成,想必知道。第二,胡自雄在微信上說,自己現在正在錄影,這筆錢是他朋友要借的,可是因為他正在錄影,無法抽身、走不開,所以請他幫忙。而當時董至成確實也打給了胡瓜助理,助理表示「瓜哥現在正在錄影,沒錯。」因此,「正在錄影」就成了「資訊正確」,讓董至成更「不疑有他」,「驗證」對方真的是瓜哥了。好在董至成後來聽太太的話,親自到攝影棚找胡瓜確認,才釐清真相,也保住這麼一大筆錢。上述利用熟識關係的驗證偏誤手法,也常應用在「小額付款」的詐騙中。詐騙者通常會先假裝是你熟悉的朋友,讓你產生信任。之後,再透過電子郵件、通訊軟體的聊天視窗、簡訊等來誘導受害者,藉此取得網路帳號、密碼等小額付款所需的關鍵資料。看看下面這些對話,都是暗藏玄機的魚餌喔!可別因為傳訊者的帳號真的是你朋友,就輕易點下去。記得,在這個時代,人人的帳號都可能被盜用。•「哈囉,我兒子參加學校的畫畫比賽,可以幫個忙,幫我投票給他嗎?(後面接著要你點下去的網址)」•「是老陳嗎?老同學好久不見,來看我現在的照片,能想起來我是誰嗎? ^^ 安卓手機這裡看(後面接著要你點下去的網址)」—按下去之後,網頁自動下載一個副檔名為apk的手機APP,之後螢幕跑出一些人物照片。不到1小時內,接獲電信公司傳來的小額付費簡訊通知,告知已消費新臺幣6千元。•「誒,我等等要開會,你幫我收一下購物簡訊好嗎?我手機等下不能用。」—在告知詐騙集團自己的手機之後,自己手機就收到了多封「網路購物手機驗證碼」,雖然簡訊中提醒收信者,勿將確認碼向他人或網路親友透露,但受害者仍將認證碼告知對方,因而被詐騙。這些詐騙者考量到人性多半信任他人,在基礎關係建立後,就能更輕易地要到受害者的個資,並讓受害者在不知情的狀況下,同意某些付款行為,等到收到下一期電信帳單時,才得知遭受詐騙。這類型的小額付款都建立在我們容易相信他人的特質。特別是「網路上已有既定關係」的他人,好比臉書的朋友、曾經在通訊錄名單(但其實不認識的、也不知道對方打哪來)的聯絡人等。另外,也有許多受騙的長輩是出於對科技用品與使用的不熟稔,因此很多時候以為「連結」只是按一下不會怎樣,這都也成為許多詐騙案得以發生的重要原因。書籍介紹你書名:今天被騙了嗎?心理師教你破解詐騙伎倆作者:林昱萱, 周裕翔, 蘇益賢出版社:時報出版出版日期:2020/06/23作者簡介/林昱萱初色心理治療所臨床心理師,政大心理學碩士。專長為憂鬱與焦慮症治療、社交焦慮調適、身心健康促進等。和個案一起用心理學的概念好好生活。聯絡方式:clinpsylin@gmail.com周裕翔新田心理治療所臨床心理師,臺大心理學碩士。專長為親子溝通、社交、同理心與思考/學習力訓練、兒童與青少年之心理治療。致力於將心理學運用在生活中,正面影響更多人。聯絡方式:yhchou16@gmail.com蘇益賢初色心理治療所臨床心理師,政大心理學碩士。專長為企業與職場心理學、情緒與壓力管理、成人與青少年之心理治療。除臨床工作外,亦常獲邀至企業、公部門、校園進行演講,每年演講上百場。著作:《練習不壓抑》、《練習不快樂?!》、《認真的你,有好好休息嗎?》(合著)等心理學大眾科普書籍。聯絡方式:psy.su.tw@gmail.com延伸閱讀: 有小酌習慣,反而容易養成易瘦體質!醫師公開:減肥適合喝4種酒,快收藏~
-
2020-07-11 新聞.長期照護
流浪父母的痛 「換個空間繼續孤獨」
長輩被當人球 孩子反目成仇多子多孫不見得多福氣,當父母年邁需要照顧,不少子女會選擇輪流接父母一起住,近幾年卻頻頻出現「流浪父母」現象。有些長輩被子女當人球踢來踢去,不僅心裡難受,孩子手足間也生嫌隙,形成惡性循環。新竹一對老夫妻原與長子同住,後來老婦人中風,長媳照顧久了心生不滿,要求召開家族會議討論責任分攤,決定三個兒子每月輪流照顧父母。三個兒子分住新竹、板橋、台北,老夫妻開始每個月搭車到三處輪流住。除要適應雙北市的車水馬龍,兩老只會講客家話,外出難與人溝通,漸漸不再外出。後來老婦過世,老翁也失智,不僅不記得老伴走了,也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被送到不熟悉的地方。失智翁:好像坐牢 不停換監獄「我好像在坐牢,不停地換監獄。」老翁失智期間,曾向居家照顧服務員這麼說。即便子女知道老翁因輪住狀況變糟,卻沒人願意打破平衡,最後老翁中風被送去養護中心,直到過世。台南的張姓阿嬤有二子一女,兩個兒子都做生意,長女已嫁到嘉義。阿嬤行動不便,一開始住長子家,但長子生意忙,家人照顧也有「不公平」怨言;長女見狀接媽媽到嘉義照顧,但母親不小心跌倒骨折,長子氣姊姊粗心,又把媽媽接回台南。長子與弟弟協議,媽媽要在雙方家輪流各住一個月,開銷也均攤,卻成兄弟交惡的開始;只要晚一兩天接回媽媽,另一方就有怨言,開銷分攤也屢有爭端,才幾個月,兄弟幾已形同陌路。最後兄弟倆合租一戶小公寓,讓媽媽和外籍看護相依為命,並要求姊姊分擔支出;三年後張阿嬤過世,才結束這段不堪。「沒女婿在養岳母」刺傷阿嬤台中八十歲曾阿嬤的老伴前年先走一步,她因糖尿病、行動不便要人照料飲食起居,只好輪流在兩個兒子和女兒家「流浪」。有天阿嬤為了食物口味和女婿起小爭執,女婿不滿地說「沒有女婿在養岳母的啦」,這句話重重地傷了阿嬤的心,要女兒立刻把她送回老家,女兒、女婿因此大吵一架,雙方從此冷戰。「長輩一旦需要被照顧,就可能是流浪的開始。」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新北服務處長陳奐宇表示,許多長者開始輪住,都發生在需要被照顧之後,「一樣都是子女,為什麼只有我們在照顧?」的怨言,往往就是父母輪流住的惡性循環起點。子女家不是我家 總有作客感民間團體觀察,長輩若到不同縣市輪住,通常只有往下一家移動時才會再出門。陳奐宇說,長者輪住子女家時,不僅子女須空出房間給父母住,長者也要適應不同的家具擺設、子女生活作息,一切都充斥著陌生感,甚至出現「這是別人家,這不是我家」的作客心態。「我好笨,連開門都不會。」陳奐宇發現,尤其從鄉下到都市輪住的長者更明顯,一名老翁滿臉無奈,不習慣都市的快步調,且許多大樓都有門禁管制,他不會用感應磁扣、不知道怎麼按電梯、開門,讓他自認跟不上時代,漸漸就不愛出門,長時間待在家裡,退化更快。另一種狀況是子女會事先買好菜,免去父母往返採買的辛勞,卻間接減少長輩外出機會,加上沒鄰居可以串門子,老是宅在家,而子女白天上班、孫子上課,白天根本沒人在家,「他們只是換一個空間,繼續孤獨。」
-
2020-07-04 科別.骨科.復健
注意!65歲後或停經婦女 飲食補骨速度趕不上骨質流失
嘉義醫院近期推動「養護機構住民骨質密度整合照護」,導入預防保健、骨質密度檢查,評估住民骨折風險程度,醫師指出,年紀超過65歲或停經後婦女,光靠補充高鈣飲食、多運動,「補骨速度趕不上骨質流失速度」,建議長輩應主動篩檢自身骨質密度。衛福部國健署資料顯示,60歲以上人口,16%患有骨質疏鬆症,盛行率隨人口老化增加,嘉義醫院團隊日前開辦「住宿型養護機構住民骨質密度整合照護」服務,昨天由骨科醫師楊典育帶領營養師、復健師團隊,到嘉義博愛仁愛之家,說明骨質密度檢測及因應,提醒長輩如何補鈣,透過適度運動增強肌耐力。楊典育表示,許多人從未意識骨質疏鬆嚴重性,也從未檢測骨質密度,總以為多食用牛奶、小魚乾等高鈣食物,就能強化骨質密度,卻不知年紀超過65歲或停經後婦女,只靠飲食、多運動,補骨速度趕不上骨質流失速度,建議主動到醫院篩檢骨質密度,由醫師診斷是否有骨鬆情形。楊典育指出,高齡或臥床、行動不便患者,活動少、肌肉就減少、無力,會導致骨質疏鬆,根據臨床經驗,骨質疏鬆後要完全「補」回來,真的很困難,多數藥物治療只能減緩流失,透過檢查提早發現,才能盡早透過體適能運動合併藥物治療。「不只要存老本、更要存骨本!」嘉義醫院院長黃元德表示,長者跌倒主因是肌肉無力、骨質密度下降、老化等,運動加上肌力鍛鍊,跌倒意外機率就會降低。嘉義醫院放射科主任陳建志表示,透過雙能量X光骨密度儀,掃描10分鐘即可獲結果,具有良好影像解析度,可以提供專業診斷,但骨密檢查健保不給付、須自費,價格約600到1500元。
-
2020-07-02 新聞.健康知識+
別再說蚊子愛叮酸性體質!醫:4特徵才是蚊子的最愛
夏天正式來臨,開始肆虐的蚊蟲讓不少人遭「蚊吻」,而皮膚出現許多「紅豆冰」。7~9月即將進入登革熱流行季節,民眾可要上緊發條展開「防蚊大作戰」!你一定有過這樣的經驗,明明同處一室,有些人總是特別受蚊子的青睞,有些人總能逃過一劫,彰化基督教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邱足滿說,這是由於蚊子鎖定的叮咬對象,具有以下特徵的人最容易被蚊子咬,來看看自己符不符合。1、呼出二氧化碳多的人人在從事運動、勞動時,新陳代謝會加快,呼出的二氧化碳量也會增多;要知道蚊子正好喜歡鎖定二氧化碳濃度高的生物叮咬,因此,小朋友、肺活量高的人、肥胖的人,在群體中容易被蚊子叮咬。2、體溫高的人代謝快的人,體溫也較高。這是因為蚊子的觸角有一個受熱體,對溫度特別敏感,也喜歡溫度高的地方,所以,體溫高的人對蚊子會有比較大的吸引力,像是小孩子、孕婦、喜歡喝酒之人,都容易被叮咬。3、容易流汗的人汗裡頭含有乳酸、脂肪代謝等物質,這也是蚊子喜歡的味道;再者,容易流汗的人,因為身體排放的熱量多,體溫也高,因此,汗多的人、正在運動的人、男人、小朋友等,都較容易被叮。4、難以反擊的人一般人遇到蚊子叮咬會給予反擊,不過,若是嬰兒、行動不便,或正在熟睡之人,自然容易成為蚊子的食物,特別是小寶寶,沒有做好防護,很容易被蚊蟲叮上。至於不少人認為酸性體質容易招惹蚊蟲?對此,邱足滿指出,西方醫學目前並沒有明確的證據證明,酸性體質容易被蚊蟲叮咬的事實,其實是與個人體溫高低、呼出的二氧化碳濃度高低有關才是。不過,中醫則認為,濕熱體質的人容易招惹蚊蟲,所謂的濕熱體質,是指體型胖、容易流汗、體味較重、容易長痘痘、體質偏酸、容易口乾舌燥、便秘等有虛火之人,是蚊子喜好的對象,而濕熱體質剛好就是自然醫學所談的酸性體質。延伸閱讀: 被叮成紅豆冰!  最有效的防蚊秘訣大公開 5情況都是登革熱致命因子! 定期「巡、倒、清、刷」不容馬虎
-
2020-06-30 科別.骨科.復健
中度膝關節退化 微創手術能改善
58歲的林先生很愛跑步,半年前膝蓋開始莫名疼痛及反覆腫脹,尤其在上下樓梯或從椅子起身時特別明顯。就醫檢查發現,他的右膝軟骨有局部壞死合併半月板的部分破損,有膝關節退化的情形。林先生原以為可能得置換人工關節了,但經醫師評估後接受了「關節鏡清創併脛骨截骨矯正術及自體軟骨移植」,經過一段時間的恢復後,如今恢復行動自如,又可以從事喜愛的活動。隨年齡增長,關節軟骨的修復能力逐漸下降,長年的使用會漸漸造成軟骨結構改變、脆弱,進而磨損、變形及疼痛。尤其現今高齡化的社會,合併民眾體重增長的普遍問題,使退化性關節炎愈來愈普遍。研究發現,九成的膝關節磨損都由內側開始,嚴重還可能導致內翻形成O型腿,讓內側磨損加速惡化,使患者疼痛感加劇、行動不便,生活品質下降。然而,每位患者的症狀不盡相同,退化程度也不一。面對不同嚴重程度的膝關節退化,應要有適當的治療策略,針對輕度退化,可使用消炎藥物、減壓鞋墊、疼痛神經阻斷術及自體血小板或玻尿酸注射等。若是中度退化,則可考慮接受「關節鏡清創併脛骨截骨矯正術」,此手術是先用微創方式將關節軟骨壞死部分清除,之後在小腿脛骨上截出一段缺口以矯正脛骨角度,並用骨板固定,以期使內側關節壓力減低。近期更發展出一次性的自體軟骨移植技術,使軟骨修復能力更上一層樓。經由清創、矯正內翻變形及自體軟骨的移植,使得膝關節內側的壓力降低,並促進關節軟骨重新再生,讓病人有機會再次擁有青春的膝蓋。針對嚴重磨損變形的退化性關節炎,還是建議考慮採部分或全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治療。臨床發現,大部分患者就醫時已屬重度的膝關節退化,此時接受「關節鏡清創併脛骨截骨矯正術」療效會相當有限。建議民眾如果發現膝蓋疼痛持續兩至三周,合併腫脹緊繃時,應及早就醫接受詳細檢查,才能早期發現及時治療。
-
2020-06-27 科別.新陳代謝
痛風是吃太好造成的! 這2件小事都是防復發關鍵
現代人對吃毫不忌口,餐餐大魚大肉,致使痛風患者有增多趨勢。國外研究發現,季節轉換期間,氣溫驟變會造成尿酸飽和點往下降,可能會加速誘發痛風發生,而且常發生於夜深人靜的好眠時間。所謂「痛風」,是一種身體內普林(Purine,或稱嘌呤)代謝異常的疾病。當體內普林代謝異常,使體內過多的尿酸沉澱堆積而導致疾病發生,若沉積在關節就會導致關節炎,如果沉積在腎臟就有腎臟疾病等。發生痛風的原因是血中尿酸過高,但尿酸過高不一定會得到痛風!血液中的尿酸濃度只要超過7.0mg/dL都叫做「高尿酸血症」,而尿酸過高者,只有10~20%最後會成為痛風患者,其餘80~90%則為無症狀的高尿酸血症。 林口長庚醫院實證醫學中心主任暨風濕過敏免疫科主治醫師余光輝表示,一般而言,痛風高危險族群為肥胖、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腎臟疾病、遺傳基因、飲食不忌口、部分藥物及其他疾病等。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過敏免疫風濕內科主治醫師蔡文展指出,痛風已是常見文明病之一,但有許多患者對於痛風的病識感薄弱,對於疾病控制存有眾多迷思,而採用治標不治本的方式治療,反而加速病程進展,得不償失。 迷思1:飲食忌口就能控制?余光輝提醒,多數痛風患者以為單靠飲食就能有效控制痛風,事實上,有研究指出,尿酸生成受飲食影響,遠不及體內細胞自行合成來的重要。飲食控制僅能影響20%尿酸值,其餘80%則是身體自行合成。因此,痛風治療仍以藥物為主、飲食控制為輔。他建議,應長期接受痛風石口服降尿酸藥物治療,積極將血尿酸值維持於6mg/dL以下,而已產生痛風石者則應將血尿酸值降於5mg/dL以下,才能有效減少痛風不適,改善生活品質。 此外,也應注意生活習慣和飲食的調整。飲食上,並非不能吃魚吃肉,而是要避免暴飲暴食,並小心高普林的食材,如肉類、海鮮等;冬天吃鍋、進補,則小心火鍋湯、魚湯、海鮮濃湯等,都要適量攝取。而舉凡啤酒、紅酒、高粱酒、威士忌等,不管哪一種酒都該避免。 迷思2:發作時吃止痛藥就好?蔡文展表示,利用冰敷、止痛藥只能短暫減緩急性疼痛但並非為長久之計!而且,一味的吃消炎止痛藥雖然舒緩疼痛,但卻治標不至本,疾病本身對於身體的危害仍存在。 沒有從根本解決尿酸過高的問題,長久下來,尿酸結晶體可能沉積在耳朵、手部、腿部等,形成「痛風石」。痛風石會導致關節嚴重變形,甚至還會侵蝕骨頭 ,若未治療,會侵害關節,造成關節變形,導致行動不便;若痛風石結晶堆積於腎臟,則會造成腎臟病變或腎結石,恐發生腎臟萎縮、功能喪失等問題。蔡文展呼籲,痛風患者別再自行購買消炎止痛藥止痛,應積極接受控制尿酸值治療,而今年12月1日起健保已通過一線給付的痛風石口服降尿酸藥物,只要按時服藥即可降低血尿酸值,且一年可減少83%痛風石體積。 (圖文授權提供/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延伸閱讀: 年紀輕輕就痛風 這項因素讓風險增3倍! 痛風關鍵不在高嘌呤! 你每天喝的這2種飲品才是元兇
-
2020-06-25 新聞.長期照護
通用化旅遊玩得無障礙 長輩、輪椅族也能安心享受闔家出遊樂趣
新冠肺炎疫情趨緩,國旅正夯,端午節連續假期今天開始,正是一家大小出遊好時機。為了讓家有坐娃娃車的小寶寶、行動不便的長輩、輪椅族,一樣安心享受家庭旅遊,觀光局與众社會企業合作,推出全台30條路線、150個景點的「通用化旅遊」,讓每個人與觀光景點零距離。聽著身心障礙聯盟常務理事劉金鐘用發亮地眼神分享,在鹿野高台坐上飛行傘享受高空寂靜,潛入9米深海底世界與熱帶魚嬉戲,很難將眼前的這個人,曾經孤獨的在停車場,等著遊玩回來的家人,對於坐在輪椅上的他而言,旅遊曾經只等於「顧車」。對所有人都友善的道路五年前,在福隆沙灘外緣,坐在輪椅上遙望沙雕的鄭淑勻,她是一家旅行社的董事長,突然問身邊的人:「腳踩在沙子上的感覺如何?」他理所當然回答:「很燙、不太舒服。」鄭淑勻看向對方,一句「那我們一起做一條對所有人都友善的道路」,開啟了她投身設計通用化旅遊之路。鄭淑勻近日帶著近一百名輪椅族到福隆國際沙雕季,沙灘上拉出一條木棧道,讓輪椅族、推著寶寶娃娃車的新手爸媽、拄著拐杖的爺爺奶奶們都可以漫步在沙灘近距離欣賞沙雕,年輕美女們也能踩著高跟鞋在沙灘上拍攝網美照,讓一條木棧道的無障礙空間,成為全民的友善空間。●上山篇:谷關享芬多精、溫泉泡腳泡湯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是很多家庭老小的最愛,因為可以藉由浮力輕鬆上岸,也是輪椅族最喜歡的休閒活動。自烏日高鐵搭乘無障礙公車就可順利抵達谷關,在谷關旅遊的好處,是小吃、餐廳及住宿都在同一區域,不用為了食宿頻繁上、下車,適合闔家出遊。谷關的溫泉泡腳池,有高有低的通用化設計,搭配兩旁大小不一的扶手,輪椅族、小朋友跟老人家下水,有安全的支撐,全家人一起泡個腳,還可享受小魚SPA。行動不方便的朋友使用溫泉泡腳池,建議最好能有陪伴者,泡湯請評估自身體力和健康狀況,不要泡湯過久。●下海篇:和平島360度無敵海景和平島是大自然教室,課本上的海蝕景觀、天然的海水泳池,和平島公園最友善的設計是天使向海步道,無障礙的觀景平台,筆直向海面延伸,如同行走在海面上,讓行動不便的爺爺奶奶、坐娃娃車的小寶寶和輪椅族,都能站在海中央,享受360度的無敵海景視野。推薦有坐娃娃車的小寶寶、行動不便的長輩、輪椅族的家庭,最佳動線為從入口處沿著無障礙步道,漫遊羅盤廣場,走向留夏沙灘,或可到藍海水池玩水,順著無障礙坡道,登上天使向海步道,最後到外觀仿西班牙聖薩爾瓦多城設計的遊客中心,赴無障礙餐廳和咖啡廳品嘗在地特產。可借漂浮輪椅下水玩對愛狗族而言,最棒的是園區內有友善寵物海水池;還有水深60公分到膝蓋的幼幼水道,爸媽可牽著小朋友親近海水,也設計斜坡方便推著娃娃車;許多輪椅族從未下海玩過水,在和平島公園裡有寬大的斜坡,通過步道後即可到達水池,可先預約免費借用漂浮輪椅。建議備齊防暈車藥物弘道老人基金會執行長李若綺說,帶長輩出遊,慢性病藥物一定要攜帶,部分景點廁所是鎖鏈式,許多長輩手部動作退化不便掛上,同行者應留心,也要時時提醒長輩喝水、休息。鄭淑勻也說,輪椅族較少出遠門,可能不知是否會暈車暈船,建議一定要備齊防暈車藥物。
-
2020-06-24 橘世代.健康橘
連假出遊攻略/想帶長輩出去玩,這「9件事」要先準備好!
每年幾乎都會有幾個三、四天的連續假期,如果長輩不常出門活動,不妨趁此機會帶他們來個國內小旅行,當天來回或是三天兩夜都好,若要讓長輩們開開心心地出門,平平安安地回家,以下這些事項能妥善地準備好,是很重要的。一、地點選擇:1. 避免階梯多的地點。2. 慢性病患出遊有禁忌,例如:有風濕性關節炎、過敏性鼻炎、支氣管哮喘的長輩,不宜到寒冷潮濕的地方。心肺功能較差者,不宜到高山供氣稀薄地區。脊椎、腰椎相關疾病者不宜走山路。3. 年長者常有頻尿狀況,宜選有廁所的景點,且進出方便者,最好有無障礙空間設計,尤其有些地方的女廁較少,長輩要大排長龍等待,是很大的折磨。另外,長輩上廁所時宜陪同在旁,以防地面濕滑導致摔倒,或是其他意外發生。二、行程安排:1. 停留時間宜鬆不宜緊,一定要考慮行動慢的長輩,並且讓他們充分休息。2. 若有住宿過夜,要考慮長輩的生活習慣,例如,出門及就寢時間不應與平時相差太多。3. 如果有參觀或需要排隊的行程,也要考慮長輩是否能久站。三、健康評估:行前最好請醫師評估長輩身體狀況是否適合出遊,最好能把旅遊地點、方式、食宿安排等狀況告知醫師,尤其是慢性病患或較虛弱的長輩,相關的安排較多,應有足夠的時間來準備。四、飲食安排:雖然各地常有特色餐飲,也要考慮長輩的口味以及健康問題,宜清淡多蔬果,不宜過於油膩、辛辣刺激。此外,旅途中必須注意水分的補充,保溫水壺是必備物。五、柺杖或健行杖:不只是行動不便者需要,也能減輕一般長輩行走的負擔。六、防滑鞋:平常穿習慣的最好,除了防滑之外,可選寬楦頭、免綁鞋帶、鞋後跟硬度較佳的鞋型。七、其他攜帶物備忘:保暖衣物、慢性病藥、暈車藥、防蚊液、遮陽帽、雨傘、可折疊小椅子。八、陪同心情:跟長輩一起出遊,除了面對步調較慢的旅程要有耐心,也要順應長輩的各種需求與情緒,以免發生衝突壞了旅遊的興致。九、臨時照顧人員:有的長輩行動不便,或較需要旁人協助,若要減輕家人照顧負擔,讓每個人都玩得開心,也可考慮找臨時的照顧人員,像在「優照護」平台上,就可以方便快速地找到以時計費的照服員,且具經驗豐富及愛心耐心。本文摘自《優照護》【熟齡精選延伸閱讀↘↘↘】。上有老,下有小!最好的「大家族旅遊」有2技巧!。解封別急著「報復性出遊」!樂齡出遊:慢慢來比較快 立即加入粉絲專頁! 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展開「健康橘、好野橘、愛玩橘、好學橘」等主題,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亮麗!>>現在立即加入
-
2020-06-23 養生.生活智慧王
坊間火場避難觀念錯誤多 內政部提醒逃生6要訣
內政部今天表示,過去坊間流傳遇火警以濕毛巾遮口鼻、用塑膠袋套頭、躲在浴室應變等都是錯誤的逃生觀念,提醒民眾謹記「5不1原則」的逃生6要訣,火場避難流程原則是平時就要規劃2個逃生出口。內政部今天發布新聞稿表示,若不幸遇到火警,記得「5不1原則」的應變逃生6要訣。不可為收拾財物延誤逃生時間;不可搭乘電梯逃生;不可躲在浴室,浴室門及天花板多不耐高溫,且無法有效阻絕濃煙危害;不可用塑膠袋套頭,除影響逃生視線及速度,也會熔化黏在皮膚上;不可浪費時間尋找濕毛巾而延誤逃生避難,濕毛巾擋不住濃煙中的一氧化碳和有毒氣體。內政部表示,火場逃生避難流程原則為,平時就要規劃2個逃生出口。遭遇火災時,應往一樓往外逃生,逃生避難時,一定要謹記隨手關門。若主要逃生路徑已無法避難時,要尋找第2逃生路徑並往1樓往外逃生,若第2逃生路徑也受阻礙,則改往未起火相對安全空間關門避難,用衣物或毛巾將門縫塞住,防止煙霧流入,並撥打119求援。內政部指出,火災預防平時就要做好準備,千萬不可疏忽大意,務必遵守用火電「3習慣」及防火逃生「4對策」共7要點,以確保居家安全。內政部表示,「3習慣」,就是平時養成「電氣使用安全」、「抽菸安全」及「爐火烹調安全」,包括用電不超過負載、電線不綑綁折損、插頭不潮濕污損、電源插座不用不插、電器周圍不放可燃物、不使用無商品安全標章的電器、人離火熄及絕不在床上吸菸。內政部指出,「4對策」,就是「裝置住宅用火災警報器」、「設置滅火器」、「使用耐燃材料及防焰製品」及「建立近鄰協助體制」,以利火災時能即早發現、撲滅或避免延燒,並透過鄰居間互助,協助高齡或行動不便者逃生。內政部表示,根據消防署去年建築物火災統計分析,起火原因第1名為爐火烹調占37.9%,第2名為電氣因素占30.8%。分析火災死傷原因,主要為判斷力、體力等條件不足、逃生障礙及錯失逃生先機等,導致吸入濃煙嗆傷、中毒、甚至喪命。火場無情,只有強化自身火災預防及應變知識,平時謹記逃生避難原則,才能保障生命財產的安全。
-
2020-06-07 該看哪科.泌尿腎臟
洗腎由我自主:邊睡邊洗腎,一覺醒來照常工作
「洗腎還能工作嗎?疫情還沒結束,萬一失業怎麼辦?我要賺錢養家,不能沒有收入……」COVID-19影響全球,也吞噬許多工作機會,中壯年腎友身為家中經濟支柱,要扛起經濟壓力,首先腎友需要選擇適合的透析治療方式支撐身體,培養體力面對未來的挑戰。●聽聽腎友心裡話:【深度專題】全台洗腎大串連,4位腎友最深刻的生命經驗首度公開【北部篇/壯年就業】林先生:52歲,洗腎3年「我是電子業老闆,在2013年時,因高血壓問題而發現腎臟病變,我除了吃藥控制,也開始為洗腎生活做準備。」【中部篇/長者照護】黎奶奶:78歲,洗腎3年「我住南投,習慣到台中的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看病。醫師建議我選腹膜透析會比血液透析方便,不用大老遠地一周跑醫院好幾趟。」【南部篇/偏鄉醫療】那瑪夏長者:每次洗腎來回要花 8到10小時「天光才開,那瑪夏鄉的老人家正準備下山展開洗腎旅程,從上山、來到醫院、再回到山上,8到10個小時就過去了。」【東部篇/遠距照護】吉娃斯:31歲,洗腎11年「我因為亂吃減肥藥,加上作息和飲食不正常,21歲就洗腎,醫師跟我討論洗腎選擇時,我唯一的念頭是:我要工作、我要獨立自主。」走上洗腎的路,先別急著放棄事業,腎友選擇全自動腹膜透析(APD)可以利用晚上睡覺時間完成透析治療,白天照常工作、做有興趣的活動;年紀大的腎友如果行動不方便,或是就醫路程太遠不堪負荷,也有最新搭載雲端系統功能,將在家洗腎的數據即時回傳醫院,讓醫護人員把關治療情況。北部篇 壯年就業邊睡邊洗腎 一覺醒來照常工作林先生 52歲╱洗腎3年:我洗腎,白天還是能照常進公司開會、做自己想做的事。在電子業當老闆的52歲林先生,7年前因高血壓問題而發現腎臟病變,3年前開始洗腎。為了維持白天能繼續工作,他平常使用全自動腹膜透析(APD),只要晚上洗腎,白天還是能照常進公司開會、做自己想做的事,不太影響原本生活。林先生說,在確診腎病變後,他除了吃藥控制,也開始為洗腎生活做準備,因心裡有譜,很快就接受洗腎事實,治療至今控制穩定。「我能理解公司營運不可能為一位員工改變,包括我自己。」因此林先生選全自動腹膜透析,將洗腎安排在就寢時間進行,讓白天可全神貫注工作。只是他的國外出差安排減少了,「因為藥水要通過海關得另開證明,有點麻煩。」聯新國際醫院透析室主任胡豪夫表示,腎友在洗腎之前,醫護會將所有洗腎方法告知患者,包括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等選擇,醫病再一起分析哪一種治療最不影響生活狀況,而且能兼顧生活品質、存活率以及腎友的治療目標。以全自動腹膜透析為例,只要夜間就寢前連接一次,一覺醒來即完成換液與治療,白天的活動自由度高上許多。胡豪夫解釋,中壯年腎友多半還是家庭經濟支柱,加上有固定工作,難以一周跑醫院三趟接受血液透析。重要的是,常見腎友因洗腎離職,「休養」一段時間後再求職,多不順利,「可見能延續工作對中壯年的腎友相當重要。」另一方面,研究證實,腹透對腎友的「殘餘腎功能」是有幫助的,殘餘腎功能也就是殘餘的小便量。胡豪夫說,無論是血透或腹透,洗毒素的效率仍無法與一般腎臟相比,因此殘餘腎功能保存時間愈久,對腎友的生活品質及預後更佳。有研究證實,一天保持超過100毫升的尿液,比完全無尿者的長期存活率更好。胡豪夫說,除非腹腔開過重大手術,否則腹膜透析幾乎適用於每名腎友。最新的全自動腹膜透析還有雲端上傳數據功能,醫護能隨時掌握腎友透析情形,能讓醫病對治療都更有安全感。中部篇 長者照護高齡使用腹透 雲端守護安全呂先生:79歲╱洗腎7年,全自動腹膜透析只要就寢時換液,讓我在白天一樣能自由自在過退休生活。黎奶奶:78歲╱洗腎3年,腹膜透析加上雲端智慧系統,自動記錄數據讓我更安心。台中79歲呂先生是退休的金融業襄理,他因末期慢性腎病需要洗腎,但為了閒暇之餘還能打最愛的高爾夫球,決定選全自動腹膜透析治療(APD)。只要晚上將腹部導管接上機器,一覺起床就能洗腎完成,繼續維持正常生活。另一名南投78歲黎奶奶,她選的洗腎方法則是最新具雲端系統功能的全自動腹膜透析,原因是她和同住的先生不識字,子女又住外地,以致無法手寫並詳實記錄居家治療情形。所幸,新技術能將黎奶奶平日的洗腎數據,直接利用雲端傳回醫院,不只黎奶奶和先生都輕鬆了,醫護也能即時掌握黎奶奶的洗腎狀況。根據台灣腎臟醫學會最新發表的年報統計,大於65歲的洗腎人口占約六成,但選腹透的老人家比較少,而是以血液透析(HD)為主。以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為例,全院使用腹膜透析患者共329人,但65歲以上者不到三成。難道洗腎長者只適用血液透析?中國附醫腎臟醫學中心副院長賴彬卿笑說:「不是,我們醫院的腹膜透析患者,最高齡是91歲喔!」賴彬卿說,不少長者認為洗腎應由專業人員處理比較安心,所以選擇血透,而非需自己學習操作的腹透。隨操作的安全性及簡易性提高,愈來愈多人接受可居家洗腎的腹透治療,基本上只要長者意識清楚、無嚴重共病症等就可使用。而且,長者使用腹透有許多優勢。賴彬卿說,例如行動不便的老人家居家洗腎,可免去頻繁交通往返的困擾,疫情期間也能降低感染風險。另,腹透是由腹部導管進行透析,不像血透需要扎針,可讓血管較脆弱長者減少扎針辛苦。重要的是,腹透治療時間彈性,生活自主性更高,且更有機會保留殘餘腎功能,減少長期併發症,使住院率及死亡率相對較低。另外,最新的全自動腹膜透析外加有雲端技術,醫護能透過雲端了解病人透析狀況,增加治療安全性。賴彬卿提醒,若長者心臟狀況不穩定且正在急性感染中,或是腸胃曾做過手術有沾黏狀況等,可由醫師評估腹膜透析的適用性,再進一步作透析治療選擇。【透析深度專題】做適合自己的選擇,去想去的地方
-
2020-06-07 科別.泌尿腎臟
洗腎由我自主:花樣年華洗腎,照樣工作出國
東部篇 遠距照護花樣年華洗腎 照樣工作出國吉娃斯 31歲╱洗腎11年:我要工作,生活經濟能獨立自主。21歲的花樣年華,吉娃斯卻被告知洗腎人生,還來不及掉淚,她開始一連串「救腎」行動,試圖抗拒、不願洗腎。吉娃斯說,她高中時就亂吃減肥藥,出社會後作息和飲食紊亂,先是出現連續頭疼、腰痛,後來身體水腫掛急診,查無原因,直到第三次急診才被確診尿毒症,緊急洗腎,自此開始與腎病博戰。吉娃斯洗腎迄今11年,曾歷經兩次腎臟移植配對失敗,或許是運動員出身,她樂觀、韌性十足,當醫師與她討論洗腎選擇時,她掛心的是「我要工作、我要獨立自主」。因此在醫病共享決策階段,羅東博愛醫院腎臟科主任陳俊達考量她年紀尚輕,有強烈的工作企圖,並且有很好的自我照顧能力,建議她採取腹膜透析,而這個治療選擇,也讓她省去從大同鄉山區到醫院的3小時車程。如今,吉娃斯在宜蘭部落擔任生態旅遊導覽,為自己換取到更彈性的生活與工作權。她也曾與腎友們到日本旅遊,留下難忘遊記。吉娃斯說,採用腹透的好處之一是可以機動從「機器洗」換「手動洗」,只要事先安排將藥液送到國外飯店,腎友也能在海外暢遊。陳俊達說,他有不少洗腎病患居住在山區或偏鄉,若年紀大的腎友選擇血透,當遇到颱風,就醫的路途就有風險。因此,對偏遠地區的腎友,若自我照顧能力好,或是照顧者願意支持,他多會鼓勵病患留「在地」使用腹透治療。即使有的高齡腎友行動不便,但外籍看護的語言能溝通,也能使用腹透。護理師李函穎主責吉娃斯病情,她透過雲端管理功能,便能透過手機檢視吉娃斯是否按時上機。若治療過程有異,也可從電腦或手機APP看到警示。陳俊達補充,這不僅縮短偏鄉就醫的距離,即使人在國外,也能透過雲端修改醫囑。陳俊達說,腎病照護系統主張「醫病共享決策」,醫護人員願意花時間和病患溝通血透、腹透或換腎等治療方式,希望病患接收充分資訊後再做出選擇,做出最適合的治療安排,不要過於倉促。 南部篇 偏鄉醫療自己「洗肚子」 免去艱辛洗腎旅程天光才開,那瑪夏鄉的老人家正準備下山展開洗腎旅程,說是「旅程」一點都不為過,因為上山、來到醫院、再回到山上,8到10個小時就過去了,更別說豪雨風災造成道路坍塌時,洗腎之旅就更困難。高雄長庚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鄭本忠手上就有不少居於偏鄉、山區的病患,老少腎友都有,「我建議他們採用腹膜透析,醫護人員透過雲端管理病況,用科技醫材克服交通問題。」鄭本忠醫師表示,考慮偏鄉與腎友需要舟車勞頓往返院所等問題,他通常會建議若符合兩項條件,一、仍有殘餘腎功能的病患;二、腎友本身具有自我照顧能力,或家屬願意提供協助者,應該優先考慮腹膜透析。但不可諱言,有些老人家聽到洗腎要自己來,難免擔憂安全問題,鄭本忠的醫病溝通經驗豐富,他會跟老人家溝通說腹膜透析是「洗肚子」,不是洗腰子,先為老人家卸除對洗腎的恐懼。鄭本忠說:「如果有一種治療可以在家做,那就代表這個治療是安全的。」接著透過專業衛教,包括指導病患與家屬了解居家透析,包括如何更換藥水步驟、清潔環境等,並配合電話或居家訪視服務,讓病患與家屬更安心。相較於血液透析一周要到醫院三次,鄭本忠說,不管是年輕人、上班族或是老人家,都愈來愈在意生活品質,腹膜透析的優點是不必勤跑醫院,例如在新冠肺炎期間,可以減少病患和家屬進出醫院的頻率,而像是南部有不少偏鄉、山區,可以善用腹膜透析雲端管理功能,幫助醫護人員及早獲知腎友的病況是否出現警訊。鄭本忠說,透析技術愈來愈進步,高雄長庚醫院的透析病患約有三成比率採用腹膜透析方式。除了上述提到的雲端醫療管理技術外,高長更引進「腎科植管」創新技術,結合腎臟科與外科醫療團隊,病患可在門診局部麻醉,將導管放入腹腔內,避免病患對全身麻醉的恐懼感,是治療新選擇。【透析深度專題】做適合自己的選擇,去想去的地方
-
2020-05-26 失智.失智資源
失智據點/運動、玩手作 長輩版停課不停學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各縣市針對學生推廣「停課不停學」,打造線上教學平台。「活到老學到老」,台北市失智服務據點部分實體課程受疫情影響開不成,改為長輩量身打造線上課程,服務個案更呈現倍數成長。今年86歲的楊奶奶也分享自身經驗,覺得線上課程很有趣。疫情打亂原有生活節奏,不僅活動取消、場館關閉,北市國、中小7月14日前不對外開放,因此設在老松國小的萬華失智服務據點,每周二、三、五上午的實體課程被迫喊卡。台北市衛生局委由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承辦萬華區失智社區服務據點,長期照護科科長劉惠賢表示,醫院、長照機構改以視訊探視為原則,據點也改用通訊軟體進行線上視訊,課程包含運動肌力訓練、色彩認知及手作活動等,由講師「一對多」視訊授課。劉惠賢說,長輩接受度頗高,原先定期參加據點課程的失智症長者,疫情期間改在家參與課程,推廣下來發現,原本不喜歡外出或行動不便的失智症長輩,也來參與線上即時互動課程。不過,劉惠賢提到,目前中央補助僅認定實體課程,未來若試辦成功,將向中央爭取採納視訊課程指標。楊奶奶昨天帶著女兒林小姐現身分享。林小姐說,每周都會陪媽媽上課,從旁協助技術問題;一周三堂課,前半段搭配歌曲簡單運動,動動手,也動動膝蓋,後半段則貼心設計DIY,讓長輩創作小提袋、證件夾、鏡子彩繪。林小姐說,聯醫都會用掛號把材料包寄來,上課老師也為長輩量身打造簡易課程,透過縫紉、黏貼方式,讓長輩能在家裡動手做。林小姐發現,老師上課期間會跟學員互動,下課後,媽媽也會和視訊學員聊天,雖然疫情讓大家不便出門,透過線上課程,仍能維持社交;老師也會要學員幫作品取名字,請學員把作品PO上群組、分享作品理念,長輩不僅動手,也能動腦。視訊課程能讓長輩在家上課,林小姐說,有些長輩晚上睡不好,早上起來若還要趕著到據點上課,容易遲到,會有情緒,但透過視訊課程,長輩能多一個選擇,在家直接上課。立即加入失智・時空記憶的旅人粉絲專頁!無論你是否為失智者,我們都期盼能認識你。我們提供專業醫療資訊和交流平台;而你來告訴我們,那些關於失智的故事。加入>>
-
2020-05-10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疫情下的遺憾 加護病房禁探視他無緣見母最後一面
小吳為配合防疫,好幾個月無法看到住安養院的媽媽;媽媽又因感染發燒送醫治療,受限加護病房探視規定,母子沒時間相處,甚至無緣見媽媽最後一面,成防疫政策下受害者的遺憾。台灣在3月底出現首例長照機構護理師感染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俗稱新冠肺炎),各縣市政府紛紛下令禁止長照機構、養護中心探視;疫情指揮中心也在4月初發出禁令,除緊急和必須狀況,禁止醫院探病。嚴管之下有令人心酸的遺憾。小吳的媽媽高齡94歲,因年長、行動不便入住安養中心,但家人感情緊密,子女每天都去探視,假日也會帶媽媽到戶外郊遊。今年農曆過年,她還能回家吃年夜飯、發紅包給孫子、曾孫,身體狀況還算不錯,也能自理。小吳接受中央社記者採訪時表示,隨新冠肺炎疫情緊張,台灣出現首例長照機構護理師染疫後,他們不能再去安養中心探視;雖然可以視訊,但因媽媽耳朵不好,常常聽不清楚視訊內容,多是匆匆打個招呼就結束。小吳說,不能探視的時候心中非常不安,不清楚媽媽的身體狀況,一直很怕接到通知噩耗的電話。有一天半夜,電話果然來了,說媽媽發高燒,必須緊急送醫。他們開車直衝醫院,媽媽一入院就進到加護病房,檢查發現呼吸窘迫,有肺炎;因應疫情,醫院都必須通報採檢,在等待二採結果出爐的4天裡,家人又再度被拒於探訪門外。小吳說,等到二採陰結果出爐,終於能進到病房探視媽媽,但媽媽狀況已類似半昏迷。加護病房的探病規定也很嚴格,每天只有半小時,且每次只能2個人。媽媽看到家人,不太能說話,甚至只能發出聲音,叫沒在場子女的名字。因媽媽病況不穩,小吳一家都做好最壞的心理準備;在住院後的第7天,媽媽就往生了。接到醫院電話時是凌晨,一家人趕到醫院,卻連媽媽最後一面都沒能見到。小吳說,想到媽媽最後階段是一個人離開,沒有家人陪伴在側,心中很不捨,相信媽媽一定很遺憾。他本來期待還可以陪伴媽媽久一點,因為疫情受到很多限制,也認為媽媽的身體每況愈下,可能與他們無法到安養機構探視有關,「我們都是疫情下的受害者」。沒有見到媽媽最後一面,是小吳心中難言的痛。他說,從媽媽二採陰到往生,只隔了短短3天。每天只能有2個家人去探視,大家只能輪流去。有一次他沒能進去,媽媽還叫了他的名字,好像在問「兒子在哪裡?」這段過程被錄了下來,成了小吳最後的慰藉。小吳表示,有一名在安養機構認識的家屬也說,因為無法探視媽媽,心中很焦慮;最近好不容易開放長照機構探視,結果那名媽媽邊打邊罵說:「你是不是要把我丟在安養院,不要我了?」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再對探病限令鬆綁,加護病房和安寧病房可在每日固定時段、開放一床最多2人探視。小吳說,疫情期間,大家都會配合政府防疫,但未來如果疫情再擴大,又要緊縮民眾權益,應在合理、有效的手段之下,兼顧人性需求,不要讓遺憾再發生。
-
2020-05-05 科別.骨科.復健
雙通道內視鏡手術治脊椎病 小傷口降低高齡者手術風險
85歲陳姓患者近半年右下肢非常的酸麻無力導致行動不便,女兒陪同到童綜合醫院骨科部醫師陳聖祺門診就醫,安排神經學檢查發現右下肢多重神經根分佈的位置出現麻痛及無力的症狀,經核磁共振掃瞄顯示第二至第五腰椎有嚴重的脊椎神經管狹窄症及神經壓迫。患者年紀大,有高血壓及其他心血管疾病且服用抗凝血劑,傳統脊椎手術恐怕造成他身體的過度負擔及失血過多,醫師陳聖祺決定採取雙通道內視鏡進行第二至第五腰椎的減壓手術。成功完成雙通道內視鏡脊椎手術後,患者沒有感覺傷口特別疼痛,當天就可以坐起來進食,隔天下床行走也沒有太大的困難,術後第三天引流管拔除後因行動自如,出院返家休養。1個月後門診追蹤,患者復原良好且已出門散步走動,術前右下肢酸麻無力感完全改善,也沒發生因為腰椎手術而感到下背疼痛或無力情況。醫師陳聖祺表示,雙通道內視鏡脊椎手術比一般脊椎微創手術的傷口更小,處理單節脊椎問題僅需二個約1公分的傷口,多節脊椎問題則僅需多個1公分的傷口。相較於傳統脊椎手術需要切開肌肉,導致一些病人術後有慢性背痛的問題,雙通道內視鏡脊椎手術是由X光機精確定位後,器械穿越過肌肉群及軟組織直達病灶,而非廣泛性的切除,大大的降低對其之破壞而達到手術出血量少、疼痛及復原時間的降低。一般病人術後當天或隔天即可下床行走,甚至一至二成的病患術後因傷口沒有太大的疼痛而拒絕使用任何止痛劑。內視鏡脊椎手術由於影像可將其視野放大到數十倍,安全性也更優於一般傳統脊椎手術。脊椎患者多為高齡長者,這些病人因常伴隨多重內科疾病而增加了脊椎手術的風險,童綜合醫院由國外引進雙通道內視鏡脊椎手術後,提供了不適合傳統手術的病人另一種治療的選擇。
-
2020-04-22 科別.骨科.復健
120公斤壓垮膝關節 術後行走自如
體重120公斤的劉姓婦人行動不便,必須有人攙扶,換了人工關節還是走不動,才接受減重手術,術後3個月瘦了25公斤,終於可以行走自如。劉婦說,「早知道就應該先減重,膝蓋也許可以用更久。」台中慈濟醫院代謝及減重中心主任李旻憲提醒,疫情嚴峻期間,千萬不要因為待在家,「多吃、少動」的生活型態,讓身體肥一圈而增加負擔。60歲劉婦表示,體重一直是自己的大問題,但怎樣都瘦不下來,10年前朋友就推薦接受減重手術,卻總是考慮很多,等到無法行走,骨科醫師建議兩邊都要換人工膝關節,手術先換了一邊,沒想到還是得靠旁人扶著走路,才痛下決心接受胃繞道手術。李旻憲指出,婦人手術後3個月減了25公斤,體態輕盈後,不僅可以自己走路,連降血壓藥也從每日3顆減到只要1顆,血壓就能維持正常,原因就是減重讓血液輸送面積縮小、心臟負荷變小,降血壓藥也就可以跟著減量。很多「超重量級」的人有意採取減重手術,卻很擔心手術風險。李旻憲說,任何手術都一定會有風險,但目前醫療科技發達,手術風險跟著降低,台中慈濟醫院採用醫療級高畫質、高解析度影像整合式微創手術設備進行手術,比傳統內視鏡更清晰,對血管辨識度更高。李旻憲提醒,少吃、多動是減重不二法門,最近英國一項研究顯示,體重過重是新型冠狀病毒引發肺炎的高危險群,感染後病情往往會迅速惡化,在家防疫也要少吃、多動,維持健康體態,達到身心強壯。
-
2020-04-21 養生.健康瘦身
120公斤婦太重難行走 動手術3月瘦25公斤
體重120公斤的劉姓婦人行動不便,必須有人攙扶,換了人工關節還是走不動,才接受減重手術,術後3個月瘦了25公斤,終於可以行走自如。劉婦說,「早知道就應該先減重,膝蓋也許可以用更久!」台中慈濟醫院代謝及減重中心主任李旻憲提醒,疫情嚴峻期間,千萬不要因為待在家,「多吃、少動」的生活型態,讓身體肥一圈而增加負擔。60歲劉婦表示,體重一直是自己的大問題,但怎樣都瘦不下來,10年前朋友就推薦接受減重手術,卻總是考慮很多,等到無法行走,骨科醫師建議兩邊都要換人工膝關節,手術先換了一邊,沒想到還是得靠旁人扶著走路,才痛下決心接受胃繞道手術。李旻憲指出,婦人手術後3個月減了25公斤,體態輕盈後,不僅可以自己走路,連降血壓藥也從每日3顆減到只要1顆,血壓就能維持正常,原因就是減重讓血液輸送面積縮小、心臟負荷變小,降血壓藥也就可以跟著減量。很多「超重量級」的人有意採取減重手術,卻很擔心手術風險。李旻憲說,任何手術都一定會有風險,但目前醫療科技發達,手術風險跟著降低,台中慈濟醫院採用醫療級高畫質、高解析度影像整合式微創手術設備進行手術,比傳統內視鏡更清晰,對血管辨識度更高。李旻憲提醒,少吃、多動是減重不二法門,最近英國一項研究顯示,體重過重是新型冠狀病毒引發肺炎的高危險群,感染後病情往往會迅速惡化,在家防疫也要少吃、多動,維持健康體態,達到身心強壯。
-
2020-04-17 新聞.杏林.診間
甘惠忠神父逝世/台灣早療先驅 他是慢飛天使守護者
【2020/04/17編按】創辦天主教德蘭啟智中心、伯利恆社福基金會的甘惠忠神父,是第一位取得台灣身分證的外籍人士,自1963年來到台灣後奉獻逾50年,於4/16在美國去世,享年84歲。台灣早療先驅甘惠忠 慢飛天使守護者【聯合報╱記者呂筱蟬/專訪】2014-09-23 77歲的神父甘惠忠,投入國內早期療育近半世紀,許多起步慢了些的遲緩兒,因他的奉獻而踏穩人生腳步,舞出生命的獨特。甘惠忠於民國52年來台傳教,一開始待在苗栗,看見許多遲緩兒被冠上「智障」、「白痴」等不雅稱呼,父母無法承受外界眼光,只能無奈將心頭肉整天關在家裡,不見天日。沒有治療、沒有復健、沒有教育,遲緩兒狀況只會愈來愈糟,成為父母一生難以言說的牽掛。許多爸媽在甘惠忠面前難過流淚,擔心自己死後,「我這個憨仔怎麼辦?」親身經歷 無私付出「我也有這樣的家人,我了解他們的心情。」甘惠忠的二妹出生不久後被診斷唐氏症,當時美國特殊教育也才正在發展,妹妹6歲時,想到公立小學申請就讀啟智班,前頭卻有3百多位遲緩兒等待入學,「看著妹妹的病和媽媽的心痛,我才想投入、關心遲緩兒早期治療。」為了提供更多幫助,甘惠忠在民國63年時返美進修特殊教育,隔年取得特殊教育碩士學位,立刻返台。 民國65年,他在台灣最早登記立案的心智障礙兒日間托育機構─台南市瑞復益智中心擔任主任,開啟一生奉獻早期療育的志業,並成立啟智協會,擔任第一任理事長。關懷遭拒 再接再厲「人們的態度是最大的困難。」甘惠忠回憶,早年在街上遇見心智障礙兒,他到對方家敲門關懷,告知可讓孩子接受早期療育,但總被拒於門外。一般人對心智障礙兒不友善,甚至父母都認為孩子「沒用啦」、「早點過世就算了」。「他們認為別人不該管他們的孩子,更不希望別人知道家裏有這樣的小孩。」甘惠忠了解這些父母不願承認自己的小孩「有問題」,當時他請社工到台南所有婦產科醫院,介紹瑞復能如何幫助心智障礙兒,「但卻沒有任何一個孩子因此來到這裡,一個都沒有。」 這讓甘惠忠感到挫折,一直到成大醫院小兒科醫師朱曉慧上門尋求協助。朱曉惠每一年診斷出至少300名遲緩兒,除醫療協助,及早教育才能真正幫助這些幼童,許多家長願意聽取醫師建議,台灣的早療就這樣慢慢發展起來。融合教育 反對隔離 甘惠忠現為伯利恆基金會執行長,底下附設台南市北區嬰幼兒發展中心及慈母幼稚園。他不贊同與外界「隔離」的教養院模式,而是白天提供復健與教育,課後讓孩子返家享受溫情,更極力推動「融合教育」,讓0至6歲的遲緩兒童與一般兒童一起上課。 來到三個機構共用的小空間,連廚房都得做為臨時教室,甘惠忠原先在二樓的辦公起居室,也讓出來給工作人員使用,他對記者笑說:「我只剩一半睡覺的地方了,不能給你看。」甘惠忠捨棄原來舒適的空間,搬到較小的地方辦公。辦公室內,牆上、窗戶上的裝飾,都是他走訪各國蒐集的各式各樣的面具,他要讓小朋友看見世界各地不同的臉孔和奇妙。神父爺爺 愛心無限走在園中,每個人看到甘惠忠,總笑容滿面大聲說:「神父爺爺好!」大家搶著與他握手打招呼,年事已高的他雖行動不便,右耳失聰,卻還是吃力地蹲下身子,關心詢問:「你今天學到了什麼?」他也陪著遲緩兒學習拼圖,指著一塊塊拼圖後面數字說,「你看,這就是他們學習的小訣竅。」在台灣待了半世紀,甘惠忠認為自己早已是台灣人,他不但會說閩南語、客家語,甚至連泰雅族語攏ㄟ通。孩子當寶 執著付出 「每個孩子都是一樣的。」甘惠忠常說,「沒有教不會的學生,只有教不會的老師。」曾有位3歲女孩來到伯利恆,一開始眼神呆滯,連頭都不願意抬起來,接受早療幾年後,竟能進入小學普通班。當甘惠忠去學校探望時,小女孩倒杯水,用小小的雙手捧過來,輕輕說了聲謝謝。這是甘惠忠繼續堅持付出的動力,希望給孩子更多教育資源,「讓他們能夠抬起頭來,看看這美麗的世界。」
-
2020-04-15 科別.骨科.復健
無聲無息的疾病!停經婦女若腰痠背痛 得小心骨質疏鬆
高雄一名張姓婦人長期腰痠背痛,就醫後發現原來是嚴重骨質疏鬆,再惡化下去稍有不慎就會骨折,醫師表示,骨鬆因為症狀不明顯,被稱為「無聲無息的疾病」,骨量流失後就可能回不到正常骨組織結構,尤其婦女過50歲,每3個就有一個罹患,一旦出現骨折造成活動不便或臥床,對家庭是一大負擔,絕不能輕忽。收治婦人的「活力得中山脊椎外科醫院」院長楊椒喬說,這名婦人主訴停經後常腰痠背痛,研判她可能骨質出現狀況,由於婦人從未做過骨質密度檢查,建議她加做雙能量X光骨質密度檢測,結果發現他的T值(T-score)為-3.4,超過WHO診斷標準-1.0以上,已是嚴重骨鬆。楊椒喬表示,50歲以上的女性是骨鬆好發族群,每3人就有一個罹患。骨質質鬆的人通常會下腰背痛、駝背、身高倒退、體重過輕或身體質量指數(BMI)較低,但症狀不明顯、容易被忽略。最怕的是一旦骨折,造成行動不便或臥床,將是家庭的夢魘病患。「過去傳統骨質密度儀檢查,有近一半的骨質疏鬆症患者易被忽略」,放射科組長侯辰芳說,現在新式的雙能量X光骨質密度檢測,一次定位可同時掃描腰椎及兩側髖關節3個部位,除能快速檢測骨密度,影像解析度、準確性更高,檢測時輻射劑量低,有助後續治療。楊椒喬提醒,早期發現和治療,是控制骨質疏鬆症的關鍵。50歲以上,曾經骨折及抽菸喝酒的人,最好都能定期監測骨密度。
-
2020-04-13 科別.骨科.復健
中風男子摔斷腿 醫師追查發現竟是「輪椅」惹禍
南投縣72歲陳姓男子半年前中風而不良於行,平常仰賴輪椅代步,日前要從輪椅轉位至床上時不慎跌倒,因此摔斷腿,但就醫後發現,恐是輪椅惹禍釀意外,建議他重新申請,也提醒民眾使用不合適的輔具,可能輔助不成,反而造成傷害。南投醫院指出,陳男因中風致左側偏癱,行動不便,原以為是中風害其跌倒,才造成腿部骨折,未料轉介至復健科,經醫師診詢才發現,陳是從輪椅轉位至床上時,不慎絆到輪椅靠腳才跌倒,評估其輪椅輔具,這才發現根本不符合他的需求。職能治療師何政峰說,陳男未考量其下肢較無法承重,直接使用向朋友借的輪椅,但這輪椅的功能和尺寸並不符合其需求,因此產生傷害風險,他應選擇可掀式的扶手和靠腳以利轉移位,減輕協助程度且避免被絆倒,已建議他重新申請輪椅。復健科主任周建文則說,有民眾覺得買輔具經濟負擔沉重,甚至認為輔具僅是短期使用,有得用就好,但這些想法並不正確,因為要是使用不合適的輔具,很可能輔助不成,反造成傷害,因此選擇適當的輔具對年長或行動不便者來說很重要。何也提到,輔具的申請須經過專業的輔具評估人員評估,民眾除了到各醫療院所復健單位,也能向各地輔具資源中心尋求建議,並善用輔具補助申請與租借服務,正確使用輔具,提升照顧者與被照顧者的生活品質。而申請輔具個案,若有身障證明可使用身障補助,依目前辦法裡規定輔具補助每人每2年以補助4項為原則,但同一項目在其使用年限內不得重複申請;若是符合長照資格的個案則可申請長照輔具補助,目前補助額度為3年4萬。周建文強調,市面上的輔具功能和價格不盡相同,挑選時必須注意得符合個案目前的狀況,也聰明選擇具可調整功能的輔具,以符合個案不同階段的需求;而合適的輔具,不僅能減輕照顧者壓力,也能讓使用者建立起獨立自主生活的能力。
-
2020-04-07 橘世代.愛玩橘
友善熟齡膝關節,台南鋪好「無障礙」慢旅行
4月天,春意濃,出遊踏青趁此時,台南市政府觀光旅遊局近日重新盤點,針對銀髮族推薦適合旅遊路線,同時還設有無障礙設施,方便行動不便者長輩們出外透氣。市府觀旅局認為,中高齡旅客更能享受「慢活」生活步調,一些旅遊設施、動線、景點安排,宜更具友善、實用感,也因此可檢視現有旅遊景點重新組合。例如,將關子嶺風景區結合烏山頭風景區,提供不一樣旅遊體驗。到關子嶺,火山碧雲寺絕對不能錯過,為佛、道兼祀市定古蹟古剎,依山綿延而建,氣勢磅礡,殿堂莊嚴清靜且古樸雅緻。全寺設有無障礙坡道,輪椅族可入內到正殿參拜,也可驅車直達上方三寶殿誦經。寺方新建的電梯即將完工,可直通三寶殿,方便訪遊。關子嶺風景區的嶺頂公園也值得一遊;嶺頂公園位於上溫泉區,公園內綠樹環繞,適合乘涼。園內桂花飄香,風景優美,桂花隧道因而得名。晚間有燈飾點綴,為關子嶺夜遊新景點。公園對街是關子嶺餐廳街,可以享用香菇茶葉蛋、關子嶺桶子雞等在地美食。另外,還有曾列台灣7景之一的水火同源,其崖壁間同時有天然氣和泉水湧出,形成水與火共生奧妙景觀,輪椅族可近距離與水火同源拍照留影。無障礙廁所位於購物街的對街下坡處,建議由陪伴者陪同前往。來烏山頭風景區,建議可先前往大門旁的八田與一紀念園區參觀,此紀念園區建築是在民國98年翻修,民國100年正式啟用,過程中並赴八田與一故鄉-日本石川縣做為建築依據,並引進日本木匠技術來建造此園區。園區總共分為4棟,分別為田中及市川宅、八田宅、赤堀宅、阿部宅,每一棟都發散著濃濃日本味,建造工程心思縝密,令人彷彿踏入八田與一生活一樣,品味其中建築意義,細細體驗嘉南大圳之父-八田與一的生活。進入烏山頭水庫風景區,除可徜徉在大片綠地,也可近距離遠眺烏山頭水庫湖光山色之美或來搭乘太陽能遊艇來趟遊遊湖體驗,風景區內無障礙廁所設置於旅客服務中心旁,更提供輪椅出借。觀旅局也推薦多條無障礙旅遊,涵蓋原台南縣區與府城市區,相關路線景點如下:「山區知性博物館探索無障礙旅遊景點」南瀛天文館→台南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左鎮化石園區→中餐(新化老街)→瓜瓜園地瓜生態故事館→虎頭埤風景區「西濱宗教漁鹽巡禮無障礙旅遊景點」七股鹽山→台灣鹽博物館→中餐(七股區海產街)→康那香不織布創意王國(觀光工廠)→南鯤鯓代天府→北門遊客中心→井仔腳瓦盤鹽田(賞夕陽)「台南藝文之旅友善無障礙旅遊景點」十鼓仁糖文創園區→中餐(十鼓仁糖文創園區或奇美博物館)→奇美博物館→觀光工廠(奇美食品幸福工廠/台南家具產業博物館)「安平老街巡禮+府城歷史散步友善旅遊路線」米其林三星之旅:安平老街巡禮+府城歷史散步安平樹屋→夕遊出張所→安平老街→台南孔廟→國立台灣文學館→吳園(原台南公會堂)→大天后宮、祀典武廟→吳萬春香舖(百年老店)、光彩繡莊更多無障礙及樂齡旅遊推薦台南旅遊網 西拉雅國家風景區雲嘉南濱海國家風景區【愛玩橘/文化輕旅行↘↘↘】。預約體驗1日原民!認識太巴塱,大啖「部落寶石」。屏東七彩秘境 霧台「哈尤溪」月月客滿!。漫遊客家小鎮 桃園龍潭「新亮點」四季玩不停! 強力募集 橘世代社團 人生最自由開闊的階段就是熟齡,50以後的橘世代,用不同的態度看世界,深度旅行、體驗文化、品味人生,你也愛玩嗎?歡迎加入「愛玩橘」,展開生命的新旅程!【立即申請 專屬社團】
-
2020-03-25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北市若封城「200萬人將限縮自由」 他曝1動作只有台人做得到
副總統陳建仁今天表示,台灣目前病例數很少,且大多可以溯源,因此不需要實施封城措施,無名英雄是5萬人到6萬人的居家隔離檢疫者;他研判疫情要緩和至少還需兩個月,但可能流感化,今年秋冬會不會捲土重來,要看各國防疫努力。面對國際間近期疫情不止,不少國家都採取封城或強烈的手段,試圖抑制疫情。談及台灣現階段的防疫措施,陳建仁今天接受中央社專訪時表示,台灣目前病例數很少,且大多可以溯源,因此不需要實施封城措施。目前約有5萬人到6萬人居家檢疫,被限縮自由;若萬一需要封城,光是台北市就要限縮約200萬人的自由,現在限縮5萬多人的自由就能讓200萬人正常、平安生活,這就是台灣的努力。陳建仁表示,目前已實施從國外入境者都要進行14天居家檢疫的措施,「真的要謝謝你們,你們都是防疫無名英雄,沒有你們,台灣防疫工作沒辦法做得很好」。陳建仁說,一般民眾也要感恩,謝謝這些被隔離的人,因為他們願意被居家檢疫、隔離,犧牲小我,讓大我也就是多數人過正常生活。他說,台灣有很好的警政、戶政制度,很好的地方自治、村里長、村里幹事,可以幫忙追蹤隔離檢疫者;他感謝絕大多數台灣人民都是愛己愛人,願意犧牲自由讓疫情得到控制,台灣人民對公共衛生參與的主動、積極、自願,全世界也很少見。陳建仁指出,例如SARS時期政府說要全民量體溫,因為發燒就會傳染,世界衛生組織(WHO)專家認為「這是個笑話」,不可能辦到。但後來民調結果發現,當時有75%的民眾每天量一次體溫、60%每天量兩次。專家得知後說只有台灣辦得到,他則說,「是只有台灣人民可以」,因為台灣人民願意犧牲小我、成全大我,達到好的健康環境;現在也是這樣做,自主健康管理、居家檢疫就是犧牲小我,忍受行動不便,成全大我過正常日子。陳建仁說,新冠肺炎在台灣的確診病例數目前在全世界從多到少排60名,如果將確診病例除以人口數,以發生率來看,台灣的名次還會更後面,是發生率比較低的國家,而且多數病例都可以追蹤到感染源。而確診病患接觸的人,也都進行14天居家檢疫隔離,不會在生活中混雜在一起,讓大家不用擔心。不過,他也提醒,新冠肺炎疫情對經濟的傷害比SARS大,主因是新冠肺炎來得太猛,以前SARS是密切人傳人,大部分的感染在醫院發生或是在家裡密切長時間接觸才會感染,新冠肺炎只要1公尺到1.5公尺之內且接觸15分鐘以上就會得到感染,傳染力遠大於SARS。陳建仁說,要預測未來的狀況,必須看各國防疫的努力能否來得及阻擋病毒的擴散。陳建仁昨天在臉書上預測,目前各國疫情仍處在上升的階段,新冠肺炎要緩和,至少還要兩個月的時間。他接受中央社專訪時表示,有些人認為疫情4月底結束,他覺得這樣的預測過度樂觀,預計大概在5月底時,各國疫情才會達到高峰,慢慢減緩下來。陳建仁表示,新冠肺炎以輕症、無症狀居多,這些人會繼續在社區內散播病毒。新冠肺炎的病毒和SARS病毒不一樣,會慢慢流感化,如流行性感冒感染到的人很多是輕症、無症狀,會繼續在社區散播病毒,會不會在今年夏天小規模的傳遞,到秋天或冬天繼續流行,要看各國防疫努力的程度。具台大公共衛生研究所碩士、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理學博士學位的陳建仁,長期致力於流行病學研究,在這次台灣防治新冠肺炎的工作上,不僅扮演幕後總顧問的角色,更與歐盟、美國等各國的衛生決策人員進行防疫交流,隨時掌握國際間最新疫情,為總統蔡英文提供專業意見,參與決策。
-
2020-03-21 橘世代.健康橘
失智者的家 9個細節別忽略 光線、舊物不能少
無論社區多漂亮、房子多豪華,對失智者而言卻可能處處充滿危機,原因是他們可能因視覺空間辨識能力變差,增加跌倒風險或其他生活上的困擾。當親愛的家人失智了,要怎麼讓他(她)能在最熟悉的家園內安心生活?專家表示,巧妙變化社區環境及居家空間設計,以及正確認識失智症,均是為失智者打造友善家園的關鍵一步。如何打造友善的居家環境?專家提醒有9個細節要留意。1.布簾遮鏡、不擺仿真用品失智者因辨識能力受影響,看到鏡子可能攻擊鏡中人,造成鏡子碎裂被割傷,建議移除或用布簾遮掩。曾有失智者誤把鹽當糖,或把樟腦丸當冰糖吃,而許多用品外觀模仿食物且非常相似,不建議擺放這類仿真用品。2.客廳採光明亮 窗戶要上暗鎖客廳有明亮採光,有助感官知覺退化的失智者辨識環境,穩定情緒提高安全感,即使行動不便外出曬太陽,也能移動到窗邊、照照自然光,但仍應避免光線太亮,建議加薄紗窗簾,且窗戶應上暗鎖,防失智者自行開窗而跌落。3.提高物品對比性、增加環境辨識力失智者在光線充足下,辨識物品或標示仍可能出現困難,建議提高「對比性」,例如藍黃或深淺等對比色。建議牆面、地板及門的顏色均用對比色且避免圖騰,而桌椅、扶手、門把、馬桶、開關、插座等顏色也需和周遭顏色呈對比。4.搭配擴音器等輔具有助溝通部分失智者有某種程度的聽力缺損,研究顯示,改善失智者聽力有助溝通,但多數失智者排斥戴助聽器。建議可搭配適當輔助工具,例如電話擴音器、聲音擴大器、簡便助聽器等,與失智者溝通時取用。5.標示或指示改用生活化圖片失智者因認知功能下降而失去「定向感」,大腦也無法同時多工處理訊息,建議以生活化圖片做成標示,且圖文盡量放大、標示盡量簡單。例:前往浴廁的路線上,貼上附有方向標示的馬桶照。若需多重指示,建議加入色彩元素,例:月曆上標的回診日用紅筆畫圈,復健日則用藍色。6.月曆和時鐘有助維持定向感失智者需隨時得到「時間」的提示,有助維持定向感,因此客廳或臥室建議擺放月曆、時鐘,甚至是季節的標示,幫助弄清楚現在的時刻。時鐘選用有阿拉伯數字清晰標示的款式,月曆或日曆字體愈大愈好,且應有留白處做筆記。7.燈光設計可仿日夜情境光源若居家環境採光不足,建議靠仿照日夜情境的燈光設計來補足。例:早上開白色燈光,接近傍晚時改開黃色燈光,入睡時則留小夜燈。要提醒的是,失智者對反射影像會混淆判斷,不建議運用反射原理增強採光,間接式照明更妥善。8.險用品具安全鎖及自動斷電失智者操作家電用品可能出現危險,例如使用鍋爐卻忘了關火等,建議改用有安全鎖的櫥櫃和爐具,或能自動斷電的電器用品等,水龍頭建議定溫出水。家中門鎖可以更改設計,但需同時考量逃生問題,建議可搭配離床報知機。9.置個人及親友照片刺激記憶在客廳或臥室明顯之處放個人物品及親友照片,例如舊衣櫥或舊沙發等,均有助刺激記憶,增加失智者對過去背景和生活的記憶,也能讓失智者感到安心。若失智者換地方居住,建議新空間要注入舊元素,維持「家」的感受。看更多報導:《橘世代》【關於更多「失智」指南↘↘↘】。「把記憶譜成曲!」聽首歌吧,大腦起舞緩失智。幾歲算「年輕老」?想預防老年病症,要趁「年輕老」。友善失智可以這樣做 標示圖像化 地面不反光。伴失智母三遷 他造玻璃屋陪9旬母「童言童語」 歡迎加入橘世代社團 一群關愛自己、健康生活的熟齡世代,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分享養身保健、家庭關係、更年期保健與健康飲食等資訊,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活力!【我要加入專屬社團】打造亮麗熟年!
-
2020-03-21 橘世代.健康橘
友善失智可以這樣做 標示圖像化 地面不反光
打造友善熟齡的居家環境,落實較為簡單,因為主動權在個人;但要營造友善熟齡,特別是失智者的社區環境,就必須仰賴政府的力量,及社區居民建立共識 。打造友善社區環境,專家建議要留意這些事。1.廣設隨處可休息的扶手座椅很多老人家不出門,是因為走不了多久得坐下休息,但非處處有椅子,建議可廣設高度及寬度適合長者休息的扶手座椅。例:公園綠地、超市、賣場、公車亭等場所增設扶手座椅。2.高低差有明顯的色差與止滑長者常因視力變弱而影響空間的判斷力,遑論是失智者,只要走路遇高低差都很容易拐到或跌倒。建議有高低差處應有清楚的邊界色差與止滑功能。例:階梯貼上止滑條、人行道的平面與斜坡磁磚使用相異色等。3.避免任何反光或複雜圖樣失智者大腦處理複雜影像的能力受影響,光影及複雜圖形容易造成錯覺或誤判,空間內皆應避免反光和複雜花色,更不宜用黑色,會被誤認是坑洞。例:地面選不反光磁磚等。4.標示圖像化且位置視線可及失智者對文字的理解能力也變差,因此標示上的文字必須簡單,字體也要夠大且粗細一致,最好輔以圖像呈現,且圖像對比色要明顯。例:廁所標示加上馬桶圖、標示位置不高於仰(俯)角30度等。5.保留歷史地標不拆除相對近程記憶,失智者的遠程記憶較佳,可能會記得社區中的歷史地標,看到地標能增加安心感,或找到回家的路。例:都更計畫時不隨意拆遷老樹或歷史建築。6.普設「愛心補給站」失智者獨自走在社區中,可能找不到回家的路,若設有「愛心補給站」給予簡單的食物吃喝、休息如廁及求助,保障外出安全。例:邀請便利商店等失智友善商家設站點,留住失智者協助報案。坊間鄰里伸援手友善叮嚀1 正確認識並對待失智者相較行動不便的失能者,失智者的隱性需求不易被看見,即便環境變得友善了,「旁人眼光」卻不一定友善。社區里長可透過講座、招募守護天使,增進民眾對失智症的認識,學會如何與失智者友善互動。友善叮嚀2 支持失智者安全走出家門打造失智友善家園的終極目標,是將失智者視為一般人,讓他們獨立走出家門,順利地完成想做的事,即便中途走失,最終也能安全返家。社區友善支持系統的建立,不僅能讓他們減少社會退縮,也有助降低行為精神症狀的發生。諮詢╱台灣失智症協會秘書長湯麗玉、台北榮總老年精神科主任蔡佳芬、老年醫學科專科醫師劉介修看更多報導:《橘世代》【關於更多「慢老」指南↘↘↘】。「把記憶譜成曲!」聽首歌吧,大腦起舞緩失智。幾歲算「年輕老」?想預防老年病症,要趁「年輕老」。10個慢老單字:關於老年,你該有的10個態度。六十歲如何盡情享受當下? 從「寫日記」開始吧! 歡迎加入橘世代社團 一群關愛自己、健康生活的熟齡世代,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分享養身保健、家庭關係、更年期保健與健康飲食等資訊,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活力!【我要加入專屬社團】打造亮麗熟年!
-
2020-03-17 科別.消化系統
一直打嗝、放屁…日常6習慣都會讓你胃脹氣!
胃脹氣是現代人非常普遍的胃部毛病,最明顯的症狀是「上腹部飽脹感,常伴隨打嗝(或稱噯氣)或放屁。新竹馬偕醫院營養醫學中心主任暨胃腸肝膽內科主治醫師陳青富指出,上門求診的病人之中,十之八九會有「胃脹氣」的困擾,常常嗝氣,甚至自覺上腹部明顯外凸,擔心是不是長了「壞東西」而來就醫。 胃脹氣大多與生活飲食習慣不良有關,若經生活飲食習慣調整後,症狀大多可以改善。若症狀仍持續1週以上,或伴隨噁心嘔吐、吐咖啡色食物殘渣(代表有血液混雜其中),並有體重下降等現象,可能是嚴重胃病、甚至胃癌的危險徵兆,建議就醫做進一步胃鏡檢查。 1、氣從口入這類的胃脹氣多半是飲食習慣不良引起,例如暴飲暴食、吃飽後立刻躺著或趴著、邊吃東西邊說話,喜歡吃油膩的食物、喝氣泡性飲料、嚼檳榔、口香糖或抽菸,不知不覺吞嚥了很多空氣到胃裡。 2、氣由腸生胃與腸是相連的,若是嗜食容易產氣的食物,如豆類、牛奶、番薯、芋頭、馬鈴薯、高麗菜、洋蔥、綠花椰菜、茄子、麵包、甜點、汽水、可樂等碳酸類飲料,進入腸道後大量產氣,也會致胃脹氣。3、不動氣滯缺乏運動的人容易胃脹氣,胃腸少了運動刺激、胃蠕動差、排空差,就會脹氣。建議在飯後,應或站或坐、休息30分鐘,然後起身走一走、散步,有助於胃腸蠕動幫助消化,但切記不要激烈運動。4、病致氣生腸胃道疾病可能會產生脹氣的症狀,例如胃炎、消化性潰瘍、肝膽胰疾病、腸躁症、腸胃腫瘤異物阻塞等。一般的胃脹氣,只要改善飲食習慣,細嚼慢嚥、減少攝取產氣食物,多半可以不藥而癒,但若是持續脹氣不改善,就要考慮可能是疾病引起。5、壓力壓力太大,容易使胃部蠕動和胃酸分泌失常,胃排空變差、會造成胃脹氣。可以自我觀察,工作或學業壓力大時,是否特別容易有胃脹不適的現象,應學習紓解壓力,有助改善此問題。 6、藥物引發服用部分降血壓藥物或止痛藥物,容易引發胃脹氣。不僅如此,若為久坐不動的上班族,或是職業大客車、計程車司機、鼻子過敏或鼻竇炎病人、老年人、長期臥床病人、慢性病患都 是高危險群,日常生活中,應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細嚼慢嚥,避免產氣的食物或高脂肪、油炸食物,並適當的運動,幫助腸胃正常蠕動。如果是臥床或老人家行動不便者,建議看護者每天至少3次,在臥床患者飯後1~2小時後,於其肚臍邊塗上薄荷油或脹氣膏,以順時針方向輕輕按摩,協助腸胃蠕動。另外,補充益生菌、給予促進胃排空及消脹藥物,以及紓解壓力都有助於緩解胃脹氣;但若脹氣持續不消,伴隨噁心、嘔吐、腹痛、腹瀉、黑便血便、發燒、體重減輕,應該進一步檢查。延伸閱讀: 頻頻脹氣好難受 超過3天可能是重病前兆! 滿肚子氣放不出來? 快改變這4個習慣 
-
2020-02-29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武漢式焦慮!沒染疫卻進重症室 竟是得了「太擔心」的病
新冠肺炎令人聞之色變,社會到處瀰漫著不安與恐懼。疫情最嚴峻的武漢多人已有焦慮、失眠等心理問題。一名武漢的諮詢師表示,懷疑自己感染武漢肺炎的求助者愈來愈多,一名武漢本地人甚至太擔心得到新冠肺炎,自行服用治療藥物,導致身體出現異常被送入重症監護室。一場疫情的心理反應不能小覷。封城一個多月 武漢失眠的人變多了武漢已經封城一個多月,儘管大陸加大疫情的「正面」報導,但是隨著疫情發展,各種訊息撲面而來,有醫療人員面對媒體爆哭;有發燒咳嗽患者就診時被醫師判斷為「疑似病例患者」後,打給家人爆淚說「我不想死」;沒病的人在這樣的氛圍下也深怕自己染病,在身體出狀況前,心理得先面對「疑病症」的恐慌。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大陸開通448條免費心理援助熱線諮詢。武漢封城後,湖北心理諮詢師協會會長蕭勁松與心理諮詢師杜洺君開設疫情心理熱線,幫助民眾排憂解心理的難。杜洺君說現今的武漢市,「夜裡亮的燈更多了,許多人因為疫情而無法入睡」,這些無法入睡的人不是第一線抗疫的醫療人員,而是向他求助心理安撫的人。乏力、頭昏眼花...病名是「睡得太多」來電詢問的求助五花八門。杜洺君表示,他曾經接過一名做過心臟手術的老翁來電,由於行動不便加上疫情影響,這名老翁已經一個多月沒有下樓、多日失眠睡不著。老翁要求諮詢的時候能夠錄音,因為能夠聽諮詢的錄音檔助眠。另一名熱線諮詢師張曉接過一通求助者來電,對方說他感到乏力、頭昏眼花,深怕自己感染新冠肺炎,在張曉連番詢問「有沒有發熱現象?」、「最近一段間跟誰接觸過」等問題後,張曉幫這名求助者找到病因:只是「睡得太多」。太害怕染疫 自行服藥送醫急救最奇葩的是一名武漢女子因為太擔心自己得到新冠肺炎,而網購服用了硫酸羥氯喹片。這是大陸「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六版)」的藥物磷酸氯喹的「兄弟藥物」。這名女子一天之內服用18片,導致精神出現異常、心律失常等症狀,送往醫院急救。醫生表示,該女子未患新冠肺炎,家中也沒有確診或疑似新冠肺炎病例。新冠肺炎疫情之下,群眾容易恐慌,之前大陸民眾瘋搶雙黃連等藥物,即是心理作祟。看新聞就焦慮...強迫自己休息一下疫情爆發後,著名的醫學雜誌「柳葉刀」(台譯:刺胳針)精神疾病專刊呼籲在疫情之下,要及時提供心理健康護理,但至今為病人和醫務工作者提供心理健康護理的問題關注仍不足。大陸國家衛健委醫療專家組成員、心理衛生學家馬弘曾經接受新華社的專訪。對於有些人每天看到確診病例數都莫名緊張,認為自己乾咳、乏力與肌肉痠痛都認為自己可能得到新冠肺炎,且一直看新聞有莫名焦慮感,這時要怎麼辦?馬弘表示,有些「懷疑」症狀可以在家觀察兩天,但如果有持續加重的呼吸道症狀與發燒,就應當去醫院看診,沒有加重就待在家,待兩三天都沒有關係,哪都不用去。至於看新聞看得很緊張,他則建議,要每天強制自己放下手機一段時間,「每天至少有一段時間不看手機,就保證一個休息,保證一個調整。」
-
2020-02-25 科別.骨科.復健
別以為30歲還年輕!這幾種症狀不解決,困擾一輩子
你知道嗎,關節每天所承受的壓力有多重?其實除了平躺時,其他時候膝蓋都在負重。有研究指出,走路時膝蓋所承受的重量是體重的1~2倍,上樓梯時則變成3倍,跑步時,要承受4倍重量,實在令人難以想像!關節在長期承受壓力及運動下,表面的軟骨會逐漸失去彈性,而且因不斷地磨損,使軟骨厚度減少,關節間隙會變得狹窄,當行走或運動時,所產生的力量會直接作用到軟骨下方的骨頭,逐漸使之產生變化,甚至壞死。人類自出生以來,關節軟骨就持續進行著新陳代謝。16歲前,新生骨頭的速度比退化來得快;16~18歲時,骨頭的新生與退化速率達到平衡;年過30歲,由於經年累月所造成的磨損,就逐漸走向退化之路;60歲以上可說是退化性關節炎的高峰期。但若運動過度、關節曾受傷或過度肥胖,關節則會提早老化,像田徑(跑、跳運動)選手,常會有膝關節提早耗損的問題;體操選手,則是有脊椎提早退化現象。最易退化的3個關節膝關節膝關節可以說是退化性關節炎的最大宗,門診中患者常見的主述症狀如下:⑴ 疼痛加上軟痠及卡住的感覺,多屬半月軟骨的問題。⑵ 下樓梯時膝蓋痠軟,多屬髕骨軟化,以女性居多。⑶ 從坐姿站起時兩腿感到痠軟,通常屬於骨小樑退化。⑷ 關節感到卡卡的,且無法伸直或彎曲,則是半月板破裂。 治療:一般來說,膝部退化性關節炎兩腳都會發生,但病變的程度不一定是相同的。膝部退化性關節炎除了復健治療外,也會以藥物來緩解疼痛。此外,於關節內注射玻尿酸,也被證實能改善症狀。當上述保守療法無法解決疼痛,才考慮施以手術治療,年輕患者主要是透過關節鏡手術清除清除異物及病灶,年紀大者會施予人工關節置換術。髖關節髖部退化性關節炎的典型症狀,是髖部僵硬感覺疼痛,以致行動不便。疼痛部位一般是在鼠蹊的外側或大腿的內側,也有的人會覺得疼痛來自於膝關節的內側或大腿的遠端,部分患者主述臀部或坐骨處會感覺疼痛。 治療:初期以復健及藥物緩解疼痛,當這些方法均無法有效緩解時,則會建議施予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脊椎脊椎部位的退化性關節炎,不適症狀包括疼痛、僵硬感,以及兩側下肢無力、痠麻,可能來自脊椎間軟骨突出、週圍的韌帶、關節囊組織增加,壓迫神經根所引起。在神經根部分可分為以下幾個部位:⑴ 頸椎:患者會感覺頸部疼痛,甚至擴及肩部、上肢遠端,嚴重時手掌及手臂會有無力感。⑵ 胸椎:比較不會有退化的現象,如有胸椎疼痛,必須懷疑可能是其他疾病,例如心絞痛、膽囊炎、肺膜炎等。⑶ 腰椎:明顯的下背部疼痛或痠麻,痛感往下至臀部、腿部及足部,下肢及運動功能會受到影響。當咳嗽或腰腹部用力時,疼痛感會加劇。一般常聽到的「坐骨神經痛」,指的就是腰椎第四、五節間或腰椎第五節及薦椎第一節,因退化而產生脊椎位移或軟骨突出,壓迫神經後造成坐骨神經痛,多發生在年紀大的人身上。 治療:脊椎部位的退化性關節炎主要以肌力訓練、復健及藥物緩解不適,除非是嚴重影響行動者,才會進行清瘡或減壓手術。若更嚴重到脊椎位移,除施予清瘡或減壓手術,可能還需要植骨或鋼釘固定術。但術後行動顯著僵直,活動範圍也會受限,效果並不好,目前臨床上嚴重到需要進行植骨手術者並不多。延伸閱讀:破解關節痛5迷思風寒濕熱入侵,引發關節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