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20 焦點.健康知識+
搜尋
蚊子
共找到
116
筆 文章
-
-
2023-03-02 活動.精彩回顧
精彩回顧 /遠離視力無感陷阱】糖尿病毀視力 原來我離失明這麼近?
「醫師,我最近老花好像加重了,眼睛模糊看不清楚...」「最近眼前總是有黑點晃動或黑線浮動,難道是飛蚊症?」「開車直視前方的時候,有時候覺得路面有點扭曲...醫師,我的眼睛怎麼了?」這些狀況你也有嗎?如果你同時也有三高、糖尿病等相關問題,一定要注意可能是因為糖尿病引發的視網膜病變,如果不治療處理,有可能會造成眼睛失明!由糖尿病導致的視網膜病變可能會變成不可逆的病程,更需要及早發現、及早治療,才能維持原本視力而不惡化成其他眼疾或失明。你有曾經在網路上看著某些圖片,號稱可以檢查因為糖尿病而衍生的視網膜病變嗎?別再做無效的小測驗了!本次課程元氣網邀請到長庚醫院北院區視網膜科 康祐銓主治醫師來告訴你,如何正確使用「阿姆斯勒方格表」發現潛在的眼部問題。眼睛泡在「糖水」裡,糖尿病的併發問題!經國民健康署統計,全國約有200多萬名糖尿病的病友,且每年以25,000名的速度持續增加中;糖尿病最可怕的不是疾病本身,而是因病而引發的各種併發症問題;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在2002的調查,失明患者中有四成就是由糖尿病引起視網膜病變而導致,但常常患者只注重血糖的控管,忽略了其他更多身體部位的併發症問題。糖尿病「大便」時也要小心?不可忽略的日常小事罹患糖尿病的你最近有覺得:眼睛模糊看不清?總有飄浮的斑點在眼前?視線模糊扭曲?這些你以為只是自己累了的小示警,千萬別輕忽!糖尿病會引起視網膜微細血管的阻塞及滲漏,造成視網膜缺血缺氧,甚至連「大便」也要小心!一個不小心用力過度,甚至可能會讓眼部微血管破裂出血,而導致一連串的視網膜病變產生,提高失明的風險。元氣網【糖尿病毀視力 原來我離失明這麼近?】線上課程,由長庚醫院北院區視網膜科 康祐銓主治醫師帶領學員直接在線上藉由測驗單元發現問題、課程單元了解問題、並且教您處理問題,藉由課程了解到身為糖尿病患一定要知道的眼部風險,以期能夠及早發現問題、及早解決。|適合對象|➡️糖尿病患者:希望了解定期眼底檢查的重要性。➡️糖尿病前期患者:希望了解若罹患了糖尿病後,併發症的嚴重性。➡️一般希望了解糖尿病併發症的民眾。 |如何報名課程|➡️該系列課程皆為免費課程,登入會員後報名填寫資訊即報名完成,即可免費觀看課程。➡️登入報名後,影片可隨時隨地回放觀看。|系列課程重點導讀| [檢測單元] 別做無效網路測驗!醫師教你自我檢測■如何正確使用阿姆斯勒方格表檢測■看到線條扭曲怎麼辦?看到出現空缺怎麼辦?■更多可以檢測出的可能眼部問題👉點此觀看課程▶ [第一堂] 小問題大關係,視網膜病變潛伏在眼前第一節 模糊黑影要注意,失明風險拉警報■ 分享案例:以為只是老花加深、以為是蚊子飛來飛去■ 上「大號」太用力,眼睛竟然會失明第二節 即早發現,主動面對不延誤就醫■ 糖尿病不只是要控制血糖,三高也有大影響■ 醫師用AI「秒判斷」你的眼疾👉點此觀看課程▶ [第二堂] 醫師吩咐教撇步,術後保養顧眼睛第一節 糖尿眼病程大解惑,治療方法選擇與比較■ 我適合哪一種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手術方式?■ 相關手術的健保補助方式第二節 醫師提供專業建議,術後建立好習慣■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手術後如何保養■ 從根本保養眼睛,遠離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方法👉點此觀看課程▶ |講師資訊|🔸康祐銓 醫師現職:■ 長庚紀念醫院學術組講師■ 長庚紀念醫院北院區視網膜科主治醫師■ 中華民國眼科醫學會會員學歷:■ 長庚大學醫學系■ 長庚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博士班經歷:■ 美國天普大學醫院(Temple University Hospital) 眼科臨床見習■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 一般醫學科 住院醫師■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 眼科部 住院醫師■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 眼科部 總醫師■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 眼科部 視網膜科臨床研究員📌追蹤專家,搶先看最新文章及課程>>>
-
2022-12-28 醫療.骨科.復健
繞膝蓋、轉脖子對身體好? 醫:錯誤姿勢更糟糕,一些常見動作不要這樣做!
冬天冷了,民眾身體痠痛情況更加明顯,一位來復健的阿伯回診時問到:我最近都照電視廣告上教的做運動,還會跟鄰居一起去公園做操,怎麼越動身體更痠痛呢?「那你平常做的運動是那些呢?要不要分享一下?」「最近覺得手腕緊緊的,鄰居說可以用兩手的手掌跟部互相敲一敲,只要每天三回,每回敲100下就好了。我最近就一直敲,結果手指頭開始變麻,到現在整個手掌都麻了!是不是血液循環不好啊?」聽到這裡,我只好搖頭了。手掌根部剛好是腕隧道的位置,正中神經經過此通道支配手掌的感覺與動作。重複的敲打導致腕隧道發炎腫脹,壓迫正中神經而引起手麻, 這就是所謂的「腕隧道症候群」。原來不是「只要有運動就是好的!」錯誤的姿勢更糟糕。身為復健科醫師,我們在診間太常看到這樣的個案。 在這裡與各位分享了「一些常見的請你不要這樣做!」●按摩敲打不當的部位:身體痠痛,許多人會藉由按壓或是拍打來放鬆肌肉,然而有些地方並不適合這樣做。像掌跟、內側手肘、膝蓋後方以及小腿外上方,這些部位都是神經分佈較淺的地方,反覆地拍打撞擊會造成神經受損而造成麻脹感,如果持續不但麻脹感會更嚴重,甚至有可能最後因嚴重神經損傷,造成肌肉無力以及肌肉萎縮。若你因這些不當動作,已經有任何神經性的損傷症狀,絕對要立即停止,並求助專業醫師。平常若手腕不適或痠痛,其實可以藉由等長的肌力訓練來幫助強化握力,同時增加肌腱強度,可以利用抓捏阻力訓練來代替敲擊的方式,可以藉由抓握毛巾或是握力器,握緊10秒鐘後放鬆,做3-5回合,可以增加握力及減少腕部不適感。●快速轉動脖子:公園裡常常看到很多長者很認真的轉脖子,左右各轉上百下,甚至是快速動作,認為這樣就可以減輕肩頸僵硬及避免退化。 甚至被認為是「養生操」!其實這種訓練的方式,常合併過度頸椎椎間軟骨及小面關節的壓迫,不但沒辦法減少疼痛,反而可能導致頸椎關節退化或症狀更嚴重。頸部的痠痛常與長時間駝背,造成胸前緊繃,上背肩胛肌肉被拉長而且無力有關,為了避免旋轉造成關節摩擦、椎間軟骨壓迫更多,可以將頸部活動分成「前後左右」四個方向,溫和執行:1.將手放於耳後、頸後延長,輕輕將頭低下( 想像彩虹的拋物線),使下巴往胸口靠近,若脖子後側有緊脹感即停在該位置2.將手放在下巴並上推,直到下巴感到緊脹感。3.將手越過頭並至於對側耳朵上方,將同側耳朵拉向肩膀,直到脖子感到緊脹感即停止。這三個動作都停留約30秒,重覆4-6次,可以幫助放鬆頸部肌肉並減少痠痛感。●雙手壓膝繞膝蓋:這樣的動作在所謂的保健運動中並不少見! 所謂「膝關節活動」但它根本是由臀部及腳踝來完成的。其實膝蓋關節本身只負責「彎曲」及「伸直」,若將這個動作作為保健運動的一環,可能只浪費了許多時間而得不到效益, 甚至因為不當的扭力造成膝關節韌帶扭傷、半月軟骨損傷。應該藉由大腿以及臀部筋膜伸展替代轉膝蓋,來幫助舒緩膝蓋不適。針對退化性關節炎的族群,增加大腿肌力可以降低膝蓋關節的壓力並減緩退化及疼痛,靠牆蹲可以當作初期安全又有效的運動來達到強化肌力的目標。背對牆大約一步的距離,雙手向後扶著牆後將背部、頭部及骨盆靠在牆上慢慢向下坐。可以從1/4蹲開始,一直到膝蓋彎曲至90度為止,每次停留20-30秒,反覆3-5個回合。弓箭步蹲除了增加腿部肌力外,可以同時訓練平衡以及下肢的穩定性。於站立姿勢時一隻腳向後踏,保持上半身直立並緩慢向下蹲,前腳彎到接近90度時即完成動作並交換腳,可以利用雙手扶著桌子來降低難度。●彈震式肌肉伸展:對於運動不熟悉的人在伸展時常常會做一些反覆的、彈震式伸展,不斷反覆拉動肌肉,這種方式常會觸發肌肉保護性的生理反射,反而容易造成拉傷,如要降低肌肉痠痛與緊脹感,良好的靜態伸展才能達到目標。靜態伸展方式為緩慢且持續的拉長肌肉,直到出現緊緊的感覺並維持該位置30秒、重複4次的效果最佳,每一次伸展應該都可以比上一次來的多一些,建議每天或每兩天做一次全身的伸展。動態伸展也是目前建議的方式,可以同時上下半身、多組肌群一起伸展( 如弓箭步,骨盆朝前,雙手貼合在前,手肘打直往天空拉伸,再緩緩放下),但還是要避免彈震式的肌肉延展。而以痛治痛也是民眾常會利用的手段,一些拍打敲擊或是大力的關節活動都會造成疼痛,同時降低原本的痠脹不適感,這方式就像被蚊子叮到的時候可以利用拍打來減少癢的感覺一樣。我們的大腦會因為一個更強烈的感覺而抑制了原本的不舒服,然而問題本身還是存在。復健科醫師常常告訴病人「錯誤的運動不但無法健身,反而傷身!」原來我們在網路上、公園裡經常看到的某些動作,是有其危險性、或是徒勞無功的!只要痠痛不適感持續存在或是更劇烈,還是要尋求專業復健科醫師協助,解決根本問題。本文為台灣復健醫學會官網原創文章(原文網址:繞繞膝蓋,轉轉脖子?!復健科醫師請你不要這樣做!)
-
2022-12-24 癌症.癌友故事
「半年內,我得了乳癌、胃癌、肺腺癌!」但我還活著,讓我更理解生命可貴,分享經歷鼓勵癌友面對
一次健康檢查發現乳房腫塊,因堅持回台灣參加姪子的婚禮而延後原本預計在美國的手術治療,等到再次回到美國,手術前檢查時,腫塊竟消失了!後來,每半年的例行性檢查,都不見腫塊蹤影。直到七年後的一次健康檢查,開啟我的抗癌之路。短短半年內,我罹患三個癌症。半年內,三次癌症接踵而來二○一八年的健康檢查,我成為了乳癌患者。還記得那天,我漫無目地開著車,好似在尋找未來的路,也好像是在逃離緊追身後的病魔,收音機裡傳來一首詩歌:「You are in a good hand.」(妳會被好好照顧的),這讓烏雲密布中,透出希望的微光。手術治療後,我以為一切都能回到正軌,當我滿心歡喜地準備迎接春節的到來,期待能與家人過節,卻得知自己確診胃癌。想到前陣子,因胃部稍有不適,去做了檢查,這個消息,狠狠將我再次推落谷底。癌細胞已經感染腹部,需要切除三分之二的胃和摘除腹腔淋巴,手術後,我開始了化療前的例行檢查,為接下來的化療做準備,過程中,醫師經由電腦斷層的結果發現肺部有異常,進一步檢查後,確定罹患肺腺癌。因此,胃癌化療前,針對肺部腫瘤先接受了手術,切除右上肺葉,不幸中的大幸是癌細胞沒有擴散。嘔吐、腹瀉又氣喘,難以克服的副作用六個月內,我接受了三個大手術,身體已經十分虛弱。經過胃切、腸胃重建手術,讓我無法正常進食,美味當前卻止不住反胃,短短幾天就掉了十公斤。雖然吃不下,但看到別人吃,我仍然非常羨慕,也經常上網「視吃」,並寫下康復後,一定要去品嚐的美食清單。「等妳康復,我們就去把清單上的美食都吃一遍!」先生、女兒也承諾會陪我一起去享受。除了嘔吐、食慾降低,腸胃道重建,加上膽囊也因病況需要切除,導致消化道功能嚴重破壞,在沒有幽門的情況下,吃進的食物常會直接掉入小腸,造成劇烈腹痛。當回診時,醫師說著:「妳瘦到連內臟脂肪都沒了。」我的眼淚奪眶而出,那時覺得自己宛如乾枯、凋零的生命。為了家人,我不願就這樣放棄,因此我求神給我堅強的力量。很幸運地,讓我遇見了優秀的醫療團隊,讓我能緩解嘔吐、腹瀉等副作用的不適,讓我能克服術後氣喘,還鼓勵我要調適心情、培養體力。我心裡明白與醫療團隊配合,才有抗癌成功的機會。枕邊的衛生紙,是先生的愛與體貼還記得剛手術完的我相當虛弱,一點小聲音在耳邊都會使我痛苦萬分。當時正值天氣逐漸轉熱的五月,蚊子在病房內嗡嗡作響,讓我不堪其擾,情緒也變得起伏不定。先生注意到了我的不適,每當有蚊子出現,他就會伸出手腳,讓蚊子咬他,再趁機打死。除了對聲音的敏感之外,術後的我經常咳嗽,喉嚨裡有吐不完的痰,因此,他會把衛生紙折成四方形堆疊起來,放到枕頭邊讓我方便吐痰。起初我以為白天照顧我的同時,他以折衛生紙打發時間,後來因為咳嗽、卡痰讓我輾轉難眠,好幾個半夜醒來,看見他安靜地坐在一旁折衛生紙,一疊一疊折好,再小心翼翼地用塑膠袋裝好。「為什麼要折這麼多?」我忍不住好奇地問。「這些是我不在房間時,妳需要用到的量。」我這才知道,每次我隨手可得的衛生紙,是他對我的愛與體貼。分享自身經歷,鼓勵癌友面對治療抗癌期間,因為先生在國外工作的緣故,我以住院治療居多,醫師建議多走動可改善水腫,我也因此認識了許多癌友。看到其他癌友因害怕而沮喪、憂慮,我知道她們需要被鼓勵,便開始去探訪、陪伴。其中,有許多位至今仍是好姐妹。「半年內,我得了三個癌症,但我還活著!」在分享自己故事的過程,常聽到她們驚呼:「妳好勇敢!」、「聽妳這麼一說,我也對自己有了信心!」這些經驗的分享與鼓勵,幫助不少癌友勇敢面對治療。罹癌前,我總是想證明自己的價值,我常說:「人定勝天。」但這一段經歷,讓我改變對生命的態度,更理解生命的可貴,必須好好去珍惜。我也曾想過:「為什麼會是我?」後來,我反而覺得自己很幸運。感謝這些經歷,讓我能停下腳步、好好調整生活步調,也感謝上帝,讓我在康復之後,還有許多歲月時光能繼續助人。延伸閱讀:‧為什麼是我?宣告罹癌人生跌谷底!振作寫下抗癌歷程,助癌友重拾活下去勇氣‧罹癌如何告知家人?專家建議從4面向下手,一起面對接下來的挑戰‧得知罹癌後的5個心態轉變!專家教你如何面對與調適
-
2022-09-05 養生.生活智慧王
免治馬桶引熱議 噴水就能乾淨?醫生親揭洗屁股真相
民進黨台北市長參選人陳時中提出公廁用免治馬桶政見,但因宣傳影片引起性騷擾爭議,引發各界關注,醫師沈政男認為不可行,並分享使用免治馬桶的經驗與如廁習慣,更辛辣揭露「洗屁屁清潔標準」,直言「是要做愛時,讓人家敢舔你」。沈政男指出,免治馬桶在家裡使用非常好用,問題是設在公廁,就會有一個衛生的問題,並非是要說傳染疾病,因為那是最低標準,而是大家能不能接受公共免治馬桶,那牽涉主觀感受。他認為,公廁政見推動應先討論民眾上廁所的習慣,上完大號以後會不會用水沖洗?或者只是用紙擦拭?得了解民眾對於公共免治馬桶的接受度。如果不能接受公共免治馬桶,設了以後也沒什麼人敢用,也會變成蚊子馬桶。至於如廁習慣,沈表示,他在家使用水洗,而非擦拭。但也不是用免治馬桶,而是浴廁的蓮蓬頭,並有刷洗屁屁的專用刷子;這樣做,是因為免治馬桶雖有噴水,但不可能洗得乾淨,不信可在洗完後嘗試以手觸摸,且聞看看,味道仍相當可怕。而屁屁清潔的標準,「是要做愛時,讓人家敢舔你啦」,就該標準反思,若在公廁上完大號,使用公共免治馬桶沖洗屁屁,之後去赴約,對方是否敢舔你?就能知道乾淨衛生的程度。沈也提到,上完大號用水洗,當然比較乾淨衛生,又可以減少衛生紙使用,問題是使用公廁免治馬桶水洗後,還是會用衛生紙把屁屁擦乾淨,還是得使用衛生紙,因此沒有比較環保。對此,沈政男建議,在家時以水洗後用毛巾擦拭,無需使用衛生紙,所以盡量在一大早上完大號再出門,這樣就不需要在外頭上大號,同時養成固定排便習慣,對身體當然比較好。
-
2022-08-18 醫療.皮膚
蚊子叮咬用「指甲壓X」可能更癢又留疤!醫授3招快速止癢
「蚊蟲叮會癢」,這是因為會叮咬人的蚊子都是雌性蚊子,當牠們叮咬時會分泌唾液潤滑並避免血液凝固阻塞口器,唾液會觸發我們自身免疫系統,因而釋放組織胺,是一種正常的發炎反應導致紅腫、癢,小孩子被叮咬產生的免疫反應比較大,所以容易腫一大包。搔癢抓破皮 恐會留下黑色素沉澱皮膚科醫師陳昱璁表示,大部分的叮咬並不會就此留下疤痕,通常是因為被叮咬導致的癢感令人搔抓不止,造成破皮,引起發炎反應,就會促使黑色素細胞生成黑色素沉澱,因此就會留疤,青春痘好後留下黑色痘疤也是同樣的道理。(推薦閱讀:小心留疤!傷口通風乾燥、藥水消毒都是錯的 專家授「傷口正確處理法」)雖然不特別處理幾個月後顏色會慢慢淡掉,因為皮膚本來就會自然代謝,年紀愈輕的人或黑色素沉澱位置較淺層時淡化就愈快;發炎、破皮受傷越嚴重,黑色素退的越慢。止癢這樣做 當心留疤反更癢許多人會用指甲在叮咬的包上壓個「X」來止癢,或是用熱水去發癢部位止癢,這都是利用痛感/熱感來轉移對癢的感受,但指甲依舊會傷皮膚,陳昱璁分享,曾遇過患者使用指甲反覆壓印皮膚造成整片皮膚破皮流血,指壓肌膚也會讓細胞釋放更多組織胺,反而更癢;熱水則是會破壞皮脂膜,使皮膚更為敏感,更容易癢。因此這兩種方式都不推薦。被叮咬後 正確止癢方法為了能止癢,陳昱璁建議,可採用其他方式減少對皮膚的刺激、使神經鈍化,都是降低癢感的好方法:1、輕拍癢處、冰敷降溫、塗抹綠油精或萬金油有助於止癢,塗抹保濕產品可降低皮膚敏感度。2、局部塗抹類固醇藥膏是最有效的止癢方式,快速將癢感壓制下來,才不會愈抓愈癢。但是類固醇的用量注意要適量,建議要由專業皮膚科醫師開立類固醇外用藥等處方。3、嚴重大面積發癢時由醫師開立口服抗組織胺或類固醇。(推薦閱讀:皮膚癢要擦什麼藥? 藥師解析「5類成分用途」:別傻傻亂塗)美白除疤 常見方式一次看.美白成分:如麴酸(Kojic acid)、熊果素(Arbutin)、對苯二酚(Hydroquinone)、杜鵑花酸(Azelaic acid)、傳明酸(Tranexamic acid)等,能抑制黑色素合成;維他命C,具有強大的抗氧化力,淡化黑斑效果。雖然有些成分美妝店就買的到,建議還是要醫師指示,避免有不良反應,尤其是兒童不建議隨意使用。.表淺性化學處理:果酸、杏仁酸、水楊酸、A酸能促進角質細胞代謝,將表淺黑色素帶走,改善暗沉。.雷射:黑色素沉澱較深層時會需要多次慢慢處理。.防曬:避開紫外線,避免黑色素生成。(推薦閱讀:白天用美白產品會反黑? 專家解答!使用時機一次搞懂)網路上有很多號稱除疤神器、淡斑神奇藥膏,雖然蠻多都有醫師見證肯定,成分也沒有太大的問題,不過每個人的膚質畢竟有異,要嘗試之前記得先從小面積開始試用,或是向皮膚科醫師諮詢評估後再使用。延伸閱讀: ·小黑蚊叮滿身包癢到哭? 急診醫授「3招自救」:這時段最容易成目標 ·睡到一半被蚊子吵醒好困擾!「7方法」讓蚊蟲不敢靠近你
-
2022-08-14 焦點.健康知識+
夏天蚊蟲多怎麼辦?專家:家裡必備6種香氛植物,除了防蚊驅蟲、還能安定心神或入菜
夏天是蚊蟲特別活躍的季節,在家裡擺上「防蚊蟲植栽」,不僅不怕殺蟲劑傷身,省下捕蚊燈和捕蚊拍,又能為空間增添綠意、淨化空氣。其實,有6種常見植物,可對蚊蟲產生天然防禦,有些甚至還能安定心神、入菜,一起來了解哪些植物,可以讓惱人的蚊子不會來訪!香味驅趕 比捕蚊蟲植物好照顧防蚊植物通常是因為散發特別氣味或油脂,那種氣味讓蚊蟲討厭,會避而遠之,進而產生防蚊效果。不同植物會產生不同氣味,效果也不太一樣,像是迷迭香是透過散發獨特的香氣,來驅趕蚊蟲,但如豬籠草則是為了捕捉蚊蟲之後「消化」,分泌的物質反而會吸引蚊蟲。不過,誘捕蚊蟲的植物又相對於香味驅趕的植物較不易照顧,對蚊子的防禦力也比較弱。6種驅蚊蟲植物 味道討喜功能多1.艾草艾草是傳統華人常使用的植物,端午節會將艾草掛在門口趨利避害,醫療方面還能去寒濕、通經絡,是非常好的中藥材植物,可以看到市面上的蚊香會添加艾草,驅蟲效果可見一斑。艾草很好養,只要每天澆水,半天日照足夠就能長得好。2.迷迭香 常見到迷迭香放在各種西式餐點中烹調,所以許多人會在家裡種植,煮菜時可以隨時採摘新鮮的葉片,放在餐點中調味,也可以看到迷迭香乾燥後做為香料使用。迷迭香味道強烈,風一吹過來拂過葉子就會飄出味道,很適合種植來驅逐蚊子;提醒大家,種植迷迭香時要注意排水性是否良好。3.薰衣草 薰衣草紫色的花朵非常美麗,種在家裡看著心情就很好,大部分的人都知道薰衣草能安定心神、助眠、舒緩疲勞,它自然飄出穩定舒適的味道,得到很多人喜愛。這種廣為大眾接納的味道反倒對蚊蟲來說卻不想靠近,有驅趕牠們的作用,藉由薰衣草淬鍊出的精油同樣有驅蚊效果。建議放在陰涼處,避免陽光直射。4.薄荷 如果是新手,薄荷是相當好入手的驅蚊植物,大家對它很熟悉,由於土壤條件沒有太多要求,非常好種植,天氣炎熱多澆水就好。只要摘下一片薄荷葉或是用手搓揉葉片靠近鼻子嗅聞,可以聞到清香的味道,更棒的是能拿來入菜,像是妝點甜點、泡茶等,增添食物風味,或者被拿來製作牙膏和香皂,是多功能植物。5.驅蚊草 花市常見到驅蚊草的身影,驅蚊草的驅蚊效果非常好,故以此為名。會釋放香茅醛物質於空氣中,類似檸檬香氣,藉此驅趕蚊蟲,對防止蒼蠅也有效果,適合放在樹下或是遮蔭處,還有通風良好的地方。6.天竺葵 天竺葵四季都能開花,若不想種單一綠色植物,天竺葵是很好的選擇,花瓣從紫色、橘色、紅色、粉色都有,葉子形狀如手掌,放在家中賞心悅目。天竺葵含香茅醛成分,具有甜玫瑰香,驅蚊效果很好,又稱「防蚊樹」,可見蚊子有多不喜歡它。防蚊植物放哪?需日照通風防蚊植物最好種植在通風、有光照的地方,像是陽台、窗台,如果門口有日照,也能放在門口,美觀居家環境外,進門時就能夠避免蚊蟲入室。另外,每一種防蚊、防蟲植物照顧的方式也都不同,有的需要濕度高一些,有的則久久澆一次就好,要注意個別的屬性,才能讓植物健康生長。
-
2022-08-12 焦點.健康知識+
4大關鍵因素吸引蚊子叮咬 中醫師教你製作無毒防蚊包
我們都有被蚊子叮的經驗,也聽過各種有關蚊子叮人的都市傳說,像是體溫偏高、酸性體質、只愛吃肉,不喜歡吃菜、O型血的人比較容易被叮等等,究竟蚊子「叮」上的獵物,都具備什麼樣的特質呢? 吸引蚊子叮咬的4大關鍵因素:二氧化碳、體溫、體味和顏色那麼,就要從蚊子觸鬚的構造說起啦!蚊子的觸鬚附有感覺毛,毛上化學感受器的神經細胞,能偵測空氣中分子濃度的細微變化。2015年加州理工學院(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研究團隊發表在《當代生物學(Current Biology)》的論文中提到:蚊子遠在100公尺外,就能偵測到人體產生的二氧化碳,人類呼出二氧化碳的濃度約為4%,比空氣中二氧化碳的濃度高出一百多倍。經由感受器,蚊子很容易能夠找到發出二氧化碳的位置。一旦與目標距離拉近到20公分,牠們則會主動接近攝氏37度、具有體味,像是汗液成分中有乳酸、尿酸、胺基酸,腳臭會散發出戊酸,甚至是芳香劑、香水,以及顏色深色的物體。因此「新陳代謝高的兒童、體溫高的孕婦,易出汗、愛喝酒或碳酸飲料,有腳臭以及有特殊氣味的人」較容易成為蚊子的「獵物」。 破解迷思:愛吃肉,真的比較容易被蚊子叮嗎?「體質酸鹼理論」捏造者Robert O. Young,已在2018年被美國法院判賠1.05億元美金,宣告終結這場十多年來的騙局。事實是:只要你的腎臟和肺臟功能正常,血液pH值就會永遠恆定在7.35~7.45,飲食並不會改變人體酸鹼質的恆定,所以下次別再說被蚊子叮,是因為體質太酸啦! 從中醫角度來看,「濕熱體質」和「陰虛內熱」體質,最容易招蚊子叮。愛吃辛辣、油膩、重口味,以及常喝手搖飲、菸酒過多的人,體內容易生濕、鬱而化熱,濕和熱結合在脾胃中,會阻礙氣機運行,形成濕熱體質。• 濕熱體質的人大多怕熱、易出汗、舌苔黃膩,常口苦口乾、口臭、眼乾目赤、四肢常感沉重,睡多久都感覺不夠,而小便量少偏黃、大便偏軟,容易黏馬桶,便後肛門有灼熱感。另外,濕熱體質的女性,臉部出油較多,容易長暗瘡及粉刺,私密處白帶則偏黃、味道重。有上述濕熱情況的人,飲食宜清淡,少吃燒烤炸辣、重口味、甜膩、滋補及偏熱型食物,如奶茶、咖啡、冰啤酒等,水果類亦要避免荔枝、芒果及榴槤,以免加重濕熱症狀,增加被蚊叮的機會。若要加強清熱利濕方面,則可食用具清熱祛濕功效的食物,如薏苡仁、綠豆、赤小豆、土茯苓及冬瓜等。 • 陰虛內熱體質的人容易流汗、體溫相對偏高,面部時常有烘熱感、咽乾頰紅,並有手腳掌心、胸口煩熱等,潮熱盜汗症狀,平時不喜歡喝水、長期熬夜,且容易緊張、思慮多,偶爾伴隨頭暈耳鳴、失眠多夢,而且尿少色黃、大便乾結。 出現陰虛內熱症狀者,飲食亦宜清淡,尤其切忌晚睡熬夜,平時則可補充滋陰潤燥的食物,如銀耳、百合、雪梨及蜂蜜等,有助清熱滋陰,讓體質變得平和,減少被蚊子叮咬的機會。O型血的人,最容易被蚊蟲叮咬對此,日本與歐美都有相關實驗與統計,其中《醫學昆蟲學雜誌(Journal of Medical Entomology)》刊登過一項研究,比較O、B、AB、A等4種血型的受試者,哪一種人的血液較為吸引白線斑蚊?結果顯示,O型人的血液較受蚊子的青睞,其次是B型和AB型,最少被咬的則是A型。不過,究竟蚊子為何更愛O型血,詳細原因至今仍不明確。 動手自製天然無毒的驅蚊中藥香包為了避免成為蚊子的盤中飧,採取防蚊措施,除了把汗擦乾,保持身體乾爽、無異味,穿著淺色長袖衣物、避免噴香味太濃的香水之外,也可動手製做天然驅蚊的中藥香包。 • 材料:丁香、艾葉、白芷、紫蘇葉、石菖蒲、藿香、金銀花、薄荷、薄荷腦、檸檬草,各5公克。• 製作方式:將藥材打碎、混合,放進紗袋或布包中,可以掛在包包、室內、門窗等通風處,讓草本植物的天然味道散發出來,也可以利用自然風或電風扇,將自然系的味道傳遞得更遠,驅蚊的效果會更好唷! ※使用中藥包的注意事項:1.藥材新鮮:藥材若放置太久,導致精油揮發,便失去驅蚊效果,選購時應避免購買受潮、發黴,或腐爛的藥材。2. 打碎藥材:製作時才把藥材打碎,讓精油釋放出來,達到驅蚊蟲效果。3. 製做防蚊液:一旦藥材沒味道,就要更換。建議把汰換下來的藥材,製成防蚊液,利用75%酒精與水1:1浸泡藥材後,就可拿來噴灑,天然無毒又好用。不過,不建議當成藥浴浸泡身體使用,因為性辛的藥材,對孕婦、小孩都會造成刺激。4. 內容物含薄荷腦,孕婦及嬰幼兒慎用,過敏體質避免使用。 參考文獻:Kripena, K. (2020, May 13). How Do Mosquitoes Bite? INSECT COP. van Breugel et al., Mosquitoes Use Vision to Associate Odor Plumes with Thermal Targets, Current Biology (2015)郭世文,〈關於蚊子的一些事〉,《科學發展》,2011 年 5 月。
-
2022-08-07 醫療.皮膚
真空吸取器可吸出蚊蟲叮咬毒液?皮膚科醫師教你真正有效緩解搔癢和防蚊要領
夏天一到,蚊子猖獗!尤其到戶外踏青時,蚊子時常叮的全身一包又一包,奇癢無比,而民間流傳,「酸性體質」的人可說是「蚊」選之人,最容易被蚊子叮?基隆長庚皮膚科主治醫師沈孟暵表示,事實上,在西醫的領域中,並沒有鹼性體質或酸性體質的概念,而真正的防蚊秘訣其實很簡單,除了穿著薄的長袖衣物,也可以使用防蚊產品,如防蚊液,噴在皮膚和衣服上,皆能發揮效果,原理很簡單,並非靠液體、而是靠防蚊液散發的氣味抵禦蚊子襲擊身體。防蚊液不只擦皮膚 衣服也可以沈孟暵醫師表示,如果不想被蚊子咬,可穿著薄的長袖衣物,亦可使用含有DEET(敵避)成分的防蚊產品,使用上建議可噴於露出來的皮膚,也可以噴在衣服上,因為防蚊產品是靠氣味避免蚊子叮咬。不過有些民眾擔心敵避成分是否安全?對此醫師解釋,市面上販售的產品很安全,使用於大人、小朋友身上幾乎沒有危險性,但少數體質特殊的人,可能會引發過敏反應,所以使用之前,可以先在小範圍的皮膚上試擦,待10分多鐘後,若產生搔癢、蕁麻疹等過敏反應,即不適合使用該防蚊產品。一般而言,被蚊子叮的腫包通常會自行消退,其實反而害怕的是民眾過度搔癢,造成皮膚受損,容易引發感染,沈孟暵醫師建議,若趕到搔癢難耐,可冰敷,或擦蚊蟲叮咬的藥膏,通常這類藥膏含有輕微的類固醇,可緩解症狀。真空吸取器是防蚊利器?最有效的方法其實是「它」海外流行一種「真空吸取器」標榜「可將蚊子殘留在皮膚上的毒針及毒液都吸出來」,這真的有效嗎?沈孟暵醫師表示,其原理可能是透過多次吸取皮膚,使得神經的敏感度下降,如同平時抓癢是為了讓皮膚神經去敏感化,或是透過痛感以蓋過癢感。真空吸取器會使皮膚神經較不敏感,達到止癢的功能,「但是應該是不可能把蚊子咬的毒液,或毒針吸出來,畢竟毒液早就滲透到皮膚深層,另外,蚊子也不會將口器留在皮膚上,我認為沒有這麼神奇的效果。」最佳的防蚊方法是用「物理性防禦」,沈孟暵醫師再次強調,外出時穿長袖衣服,在外盡量不要讓皮膚暴露太多面積;睡覺時,可使用蚊帳。此外,有些傳統防蚊產品,例如:精油,類似利用氣味避免蚊子靠近,但是,這類產品的效果依個人使用狀況有所不同。腫包超大擔心感染? 有這些現象務必送醫有些病人被蚊子叮咬後,會產生較強烈的反應,尤其幼童仍在成長發育,免疫系統尚未建立完全,常常會發現腫包久久仍不見消退,或非常大塊,這也和個人體質有關係,代表引發的免疫反應較強,其實如果腫包的狀態部會太癢,可以觀察約1-2週就會消退,不一定要擦藥膏或精油。若父母擔心小朋友會引發感染,沈孟暵醫師建議,此時小朋友如果精神、活力都很好,也不會感到疼痛,就讓它慢慢好起來,但若小朋友搔抓得很厲害,也有明顯的傷口,甚至會感到疼痛或發燒,就需要注意可能是感染的跡象,務必就醫檢查。(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延伸閱讀: ·小黑蚊叮滿身包癢到哭? 急診醫授「3招自救」:這時段最容易成目標 ·天氣漸熱蚊子愈來愈多! 專家揭「防蚊液使用原則」:小心中毒
-
2022-08-07 養生.聰明飲食
說食依舊/苦瓜吃得苦味 方得餘甘
避苦趨甜應是人之常情吧?小時候,盛夏之日,家中常有苦瓜排骨湯,長輩說有助清涼退火,當時只覺排骨肉嫩,至於苦瓜多數直接跳過。長輩並不死心,隔一陣子又端出苦瓜鑲肉,苦瓜切段,挖出硬心和籽,塞進調味過的絞肉,這時,想吃肉就得連外圈的苦瓜一起吃,果然妙招。京派作家汪曾祺曾說,他跟一名同學吹牛說沒有不吃的東西,同學請他到飯館吃飯,「要了三個菜:涼拌苦瓜、炒苦瓜、苦瓜湯!我咬咬牙,全吃了。從此,我就吃苦瓜了。」太太則是家中長輩説,端午節吃苦瓜,以後就不會被蚊子咬,就此吃起苦瓜。「吃苦當作吃補」,看來後天調教居多,只是隨著成長過程中的跌跌撞撞,人生的苦頭, 吃得多了,苦瓜的苦,相比也沒什麼,反而不時「憶苦思甜」,快炒店裡的鹹蛋苦瓜,配著啤酒大口嚥下,也算在高度壓力下喘息時的苦中作樂吧。當年第一個把苦瓜拿來吃的人,想來應該有些「神農嘗百草」的勇氣。苦瓜原產於亞洲熱帶地區,原本是觀賞用途,連西方人15世紀到東方看到時,也驚異於其特殊造型,紛紛帶回做庭園觀賞植物。16世紀,苦瓜隨歐洲人足跡來到中國,士大夫階級也喜歡苦瓜的外觀,認為形像荔枝且果皮光亮晶瑩,取了「錦荔枝」美名,但在中國人萬物皆可食的環境裡,苦味又被視為有降火氣之效,有人開始食用,錦荔枝因此變苦瓜。台灣的苦瓜一年四季都有,以夏季產量最多。通常2、3月南部開始有苦瓜上市,主產地在屏東南州與崁頂,4、5月時嘉義布袋的苦瓜生長佳,6、7月時台中新社、彰化二水等地大出。苦瓜可依顏色分為白色、綠色兩種,另有接近野生型態的山苦瓜。各色苦瓜產量以白色最多,占全台約七成,白玉苦瓜最常吃到,苦度最低,適合各種料理,蘋果苦瓜比較圓胖,是苦瓜迷近年新寵;綠苦瓜有大青、粉青兩種品種,多用於涼拌或打果汁;山苦瓜最野,苦味最重。日前到「菇鄉」台中新社田野調查,白玉苦瓜是意外驚喜。崑南社區海拔550米,溫差大,農耕好所在,白玉苦瓜近年成為特色作物,果肉厚實苦味淡,口感「粉粉的」,吸引盤商駐點收購,價格好,還沒送到果菜市場就被預訂一空。不過土壤近年受鐮刀菌入侵,苦瓜易枯,農民欲哭,但堅韌心志未被打敗,反而練就乾坤大挪移心法,南瓜頭為台木(根部),上接絲瓜枝,再接苦瓜,嫁接疊出對抗「九陰真菌」的防火牆,腦汁與汗水成就藤上的結實纍纍。雨後,走訪苦瓜園,嫩黃小花甫探出枝頭,猶帶生命喜悅的淚水,晶瑩欲滴。想起詩人余光中的〈白玉苦瓜〉:「在時光以外奇異的光中熟著,一個自足的宇宙飽滿而不虞腐爛,一隻仙果不產在仙山,產在人間。」香港食家蔡瀾說,曾有人創出一道叫「人生」的菜,先把苦瓜榨汁備用,然後浸蜆乾,酸薑角切碎,最後下大量胡椒打雞蛋加苦瓜片和汁蒸之,上桌的菜外表像普通的蒸蛋,一吃之下,甜酸苦辣皆全,故名之。大陸美食作家陳茂君曾說,廣東人美名苦瓜為「君子菜」,因為苦瓜「其味甚苦,然雜他物煮之,他物弗苦。自苦而不以苦人,有君子之德焉。」君子吃得苦中苦,其實細細品嘗,苦的餘味是甘,有時,我們在咀嚼人生的苦處時,能讓我們堅持下去的,可能就是苦盡甘來的繫念吧。人生苦短,苦的不是短,苦的是我們沒有好好把握當下,品出人生真味。
-
2022-07-30 名人.許金川
許金川/感覺有病,事情可能大條了!做好定期身體檢查,才能永保彩色人生
疫情期間,某人買春,完事。對方說:「我知道你是什麼職業了!」「什麼職業?」「醫師。」「你事前洗手,事後也洗手。」「而且我還知道你是麻醉科醫師!」「怎麼知道?」「你進來的時候我沒感覺,出去的時候我也沒感覺。」人體除了指甲及毛髮之外,全身都布滿了神經,因此跌倒摔傷了,蚊子叮了,喉嚨發炎了,人都會有感覺。但這些神經系統還不夠完美,例如明明感染了新冠肺炎,快篩或PCR也陽性,人還是沒感覺,醫學上稱為無症狀的感染者。通常無症狀代表感染較輕微,因為一旦感染厲害,很可能發燒持續不退,可能喉痛難忍,可能呼吸困難,尤其在老人家或免疫不全的病人。也因為人體的警報系統不全,因此,有些病出現了症狀,常常事情大條了,例如平常不知保養心臟,等到心臟血管都不通了,胸悶厲害送醫,才知心肌梗塞了。或有了糖尿病,不知好好控制,人也沒有什麼異樣,等到疲倦、喘,才知道腎功能壞了,尿毒症了,要洗腎了。尤其號稱為「國病」的肝病,因為肝臟內部沒有感覺神經,因此感染了B、C肝,通常都沒感覺,有感覺大都是已猛爆性肝炎或肝硬化厲害,或肝癌末期了。因此,了解相關醫學常識,慎思明斷,並做好定期身體檢查,才能明哲保身,永保彩色人生。●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定期出版好心肝會刊、並發行B型C型肝炎暨肝癌治療小手冊,最新的好心肝會刊已出版,歡迎來電索閱。若您有肝病醫療問題請洽本會免費肝病諮詢專線0800-000-583或上網:www.liver.org.tw查詢肝病相關資訊。
-
2022-07-10 醫療.泌尿腎臟
男性私密處癢如何止癢?亂洗小心越洗越癢!醫教正確觀念
台灣氣候悶熱,男性朋友時常會出現陰部搔癢不適的情況,有時稍微搔抓一下便沒事,但有時卻一癢就停不下來相當惱人。對此台北市聯醫忠孝院區泌尿科程威銘醫師指出常見原因,並提供改善方式,若真的不行還是建議盡早就醫,以免形成更嚴重的感染。 男性私密處癢常見原因,衛生不佳、清潔過度都要注意!程威銘醫師表示,男性私密處癢黴菌、細菌感染最為常見,像是包皮和龜頭處就容易孳生黴菌、細菌形成發炎,特別是小便沒尿乾淨、包皮包覆、未妥善清潔等更是容易出現。也有許多男性居家僅穿休閒短褲,但又長時間沒洗,又或者洗完澡身體沒擦乾等,這些也容易引起。同樣情況也可能出現其他部位,例如大腿根部,該處也常較為悶熱潮濕,易有黴菌、細菌孳生。而若有香港腳的族群,黴菌也有可能透過間接接觸傳染至陰部。也因不潔原因較為常見,大多數人當下直覺反應是清洗,但若不當的清洗也容易更進一步形成乾癢。 另外,若是癢在陰毛處,也有可能是因為「陰蝨」所引起,此為一種寄生蟲,外觀像皮屑一般細微渺小,主要透過接觸傳染所致,如性行為、不潔的毛巾、衣物、床單等,陰蝨會吸取宿主的血形成傷口,也會引起輕微的過敏反應產生搔癢,類似像蚊子一般。 除此之外,內褲或被當作內褲穿的休閒褲,其質料、染料也是影響要素之一,例如人造纖維、新的但沒洗就穿等情況,皮膚較敏感的族群就容易產生過敏反應。 「對磨症」也是常見原因之一,主要因大腿內側摩擦所引起,在夏季、悶熱時特別容易出現,而肥胖者因大腿較粗較容易形成摩擦,對磨症出現的機率也會相對較高。男性私密處癢4招助止癢!醫勸別亂洗,小心越洗越癢。男性私密處發癢時,許多人會覺得是因為不乾淨趕緊洗一下,也有人會以較高溫的水沖洗止癢,又或者當下以抓癢的方式試圖緩解,對此程威銘醫師表示,不論是用何種方式,發癢的當下代表著該處已正在發炎,應避免在繼續刺激使得發炎情況加劇,因此用沐浴乳清洗、高溫沖洗、抓癢、亂擦藥物等都不適合,特別是沐浴乳、熱水更容易將保護表皮的油脂沖刷掉,進一步形成乾癢,使得原本的原因未改善,又再添加新的發癢因素。 建議當下可適當的以中性的沐浴乳清洗一次,嘗試作適度的清潔,但避免過度,止癢最佳的方式還是以冰敷止癢為主,也可以嘗試使用凡士林等成分單純的油脂,降低因乾癢造成的不適,不過常被當作萬用藥膏的小護士在此就較不建議,薄荷成分對敏感的私密處而言較為刺激,若要自行擦藥建議至少先到藥局詢問藥師,選擇陰部搔癢相關的乳膏。 上述這些簡單的方式都無法止癢,最好的方式自然還是盡早尋求泌尿科、皮膚科等相關科別的醫師協助,以了解搔癢的確切原因,對症下藥。而若是出現紅、腫、熱、痛,或出現較嚴重的破皮、潰瘍等症狀,已不單單只是一般的搔癢,就得盡速就醫,因為恐怕已形成更嚴重的感染。雖然機率不高,但該處的筋膜是一體的,若感染嚴重進入到筋膜,是有可能形成「壞死性筋膜炎」的,糖尿病等免疫系統不佳者得需留意,若症狀不尋常就別再拖。日常防範男性私密處癢,醫:清潔時盡量避免肥皂。男性防範私密處癢,程威銘醫師建議可選擇寬鬆、透氣、通風的材質內褲及褲子,或只穿個短褲,但新買的要先洗再穿,並也需時時更洗。洗完澡也要先擦乾身體再穿內褲、居家褲。另外,也可以適度修剪陰毛,但避免修剪過短或全部剃掉,以免造成刺激。洗澡清潔時建議使用中性的清潔用品,像是肥皂多為強鹼,對該處的皮膚也是一種刺激較為不宜。若有香港腳的民眾,也應積極治療,減少自己傳染給自己的機會。若情況允許,不穿內褲其實也是一種很好的天然保養方式,透風又舒適。保持生活衛生習慣,更有助減少陰部搔癢的機會。《延伸閱讀》 .香港腳塗小護士有用?常見9招王威傑院長一次解析 .網路止癢偏方真有效?醫師揭異位性皮膚炎正確治療之道!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
-
2022-07-03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解封後要怎麼做才能出國旅遊?出國條件、疫苗施打注意事項一次看
全世界的新冠疫情已經肆虐了兩年多,許多人已經很久沒有出國旅遊。隨著新冠疫苗的覆蓋率上升以及全民防疫觀念的提升,台灣的疫情逐漸穩定。各國的疫情也有趨緩,有的國家也重新開放施打兩劑以上新冠疫苗的觀光客入境,這對於久久沒有出國旅遊的人來說是一項天大的好消息。旅遊醫學門診諮詢,做好萬全準備民眾出國前一定要先做好準備,了解當地疫情是相當重要的。在網路搜尋「國際旅遊處方箋」,選擇即將前往的國家,獲取當地的即時疫情、旅遊前的準備、預防接種建議等相關醫療資訊,也建議民眾前往旅遊醫學門診做相關諮商。需要注意的是,儘量在出國前二至四週來諮詢或施打疫苗,因為有些疫苗是需要一段時間產生效果(如黃熱病疫苗),有些檢查需要時間檢驗,或一些預防性藥物也需時間觀察是否產生副作用。只戴口罩還不夠!基本防護不可少在新冠病毒蔓延的環境下,隨時配戴口罩已經是全民的共識,一般外科口罩可用來防止人與人之間的微生物、體液傳遞(飛沫傳染)。但要注意有些傳染病光靠口罩是無法防範的,例如:有些疾病是靠著接觸傳播、食物或水源傳播,或動物、昆蟲等病媒傳播,如果沒有做好正確的防護措施,恐怕在國外旅遊時會增加染疫的風險。以下介紹幾個國外常見的疾病及預防方式:◎黃熱病黃熱病集中在非洲及拉丁美洲,傳播方式為蚊子叮咬傳播,若要前往該地區旅遊,採取防蚊措施以及接種黃熱病疫苗是必要的。年齡滿9個月以上者,皆建議接種黃熱病疫苗,且應於出國10天前接種。接種疫苗後可產生長期保護力,故不需例行追加接種。◎瘧疾瘧疾疫區包括:非洲、中南美洲、東南亞及大洋洲島國。主要由瘧蚊叮咬傳播。建議旅客諮詢旅醫門診醫師,正確採取防蚊措施,並服用瘧疾預防藥物。瘧疾預防用藥必須因不同地區的抗藥性而使用不同的藥物,有些藥物必須至少在出發前二至三週開始服用。◎A型肝炎A型肝炎流行地區例如:非洲、南美洲、中國大陸、東南亞地區等,其主要的傳染途徑是食用受汙染之食物或水而感染。在外要注意飲水及飲食衛生,不可生飲、生食,尤其是生蠔或貝類。接種A型肝炎疫苗為預防感染相當有效的方法。◎傷寒傷寒多發生於開發中國家,南亞地區感染風險最高。傳播方式主要透過受汙染的食物、飲水傳染。注意飲食衛生(儘量熱食、飲用瓶裝水或飲料),可視需求接種傷寒疫苗。◎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最主要的流行地區位於撒哈拉沙漠以南橫跨非洲中部的「非洲流腦帶」地區,好發於春、冬二季。主要由飛沫與接觸傳染,預防方式為接種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疫苗,在高風險地區保持個人衛生、戴口罩,避免接觸有呼吸道症狀病人。沙烏地阿拉伯政府要求赴沙國朝覲必須接種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疫苗,並出示國際預防接種證明書。記得攜帶「黃皮書」,而非小黃卡「國際預防接種證明書」是一種受全世界認可的證明書,依照世界衛生組織的規定及格式所核發,又稱為「黃皮書」。部分國家規定入出境旅客應提供特定疫苗之黃皮書,旅客須提早接種疫苗,並且取得證明書。如果沒有依規定提供,檢疫人員可以採取強制檢疫、隔離等措施,甚至拒絕旅客入境。黃皮書若經塗改即失效,領取時記得確認各項資料都與護照相符合。小提醒!出國前注意事項1.出國前,至疾管署網站查詢國際疫情資訊及防疫建議,出國前二至四週前往「旅遊醫學門診」接受評估;並適度自備口罩、防蚊液及乾洗手液等防疫用品。2.旅途中或返國時,曾有發燒、腹瀉、出疹或呼吸道不適等疑似傳染病症狀,請於入境時主動告知機場檢疫人員;返國後21天內,若有身體不適,請儘速就醫,並告知醫師旅遊史及接觸史。3.傳染病預防措施4.有呼吸道症狀應配戴口罩。5.用肥皂勤洗手、吃熟食、喝瓶裝水。6.噴防蚊液,避免蚊蟲叮咬。7.不接觸禽鳥、犬貓及野生動物,避免咬傷或撕裂傷。8.前往旅遊醫學門診接受評估及疫苗施打。 小提醒!出國前請至家庭醫學科-旅遊門診諮詢相關注意事宜
-
2022-06-30 焦點.健康知識+
被小黑蚊叮癢又腫!醫授3招自救:這時段最容易成目標
前一陣子天氣因為大雨還算涼快,但這幾日,氣溫一上來,蚊子又開始猖獗,時常有小朋友因為被小黑蚊咬後,過敏反應明顯,被咬的地方腫得跟「米龜」一樣,而被帶到急診,到底小黑蚊跟普通蚊子有什麼不同?怎麼小黑蚊的後座力這麼強?被小黑蚊咬又要注意什麼? 小黑蚊體積小、口器短 吸血於無形 急診科醫師翁梓華表示,大家應該都有經驗,蚊子飛行時會發出嗡嗡的聲音,但小黑蚊基本上是「靜音模式」,同時蚊子體型比小黑蚊大上數倍,相較起來,小黑蚊體積小、口器短,更能吸血於無形。 有趣的是,小黑蚊並不屬於病媒昆蟲,因此不會像蚊子一樣可能會傳染登革熱,但絕對不要因此而掉以輕心,因為被小黑蚊咬後的「紅、熱、腫、痛」真的不容小覷。 雨後易大量繁殖 這時間點是吸血高峰 根據2005年一篇研究論文針對372個被小黑蚊咬過的人進行研究,結果顯示48%的人會有立即的過敏反應,而也有11%會在6-24小時後發生延遲過敏反應,恢復期根據個人體質不同需要一週到一個月,甚至還有少數的人會有全身性的過敏反應,像是發燒或是淋巴結腫大,比起被蚊子咬,小黑蚊帶來的不適感,多上許多。 翁梓華指出,小黑蚊喜歡潮濕,只要溫度適中,特別是在雨多之後會大量繁衍,而小黑蚊出沒的時間,多是在白天,特別是早上十點到下午三點是小黑蚊的吸血高峰期。 避免小黑蚊叮咬 個人、居家防護這樣做 那麼該如何避免被惱人的小黑蚊叮咬?翁梓華分享,應避免小黑蚊吸血高峰期出現在周邊有潮濕地區的環境裡,並減少暴露於空氣中的皮膚面積;因為小黑蚊口器短,基本上只要有布料在,小黑蚊的口氣就無法穿透,因此有效減少皮膚與空氣的接觸,會是防範小黑蚊的好方法。 在居家環境方面,則要清除青苔或是潮濕的環境,以及安裝細目的紗窗紗門,因小黑蚊體積過小,一般的紗門很難擋得住,若是居家環境附近有小黑蚊,建議要將紗窗紗門換成細目的。 小黑蚊叮咬 緊急處置這樣做 至於如果真的不幸被小黑蚊叮上了,翁梓華建議急診常用的方法處理被叮咬的地方: 1、適度的冰敷:冰敷有助於緩解發炎的反應「紅熱腫痛」,同時避免搔抓,這樣還可以降低搔抓所引起的二次誘發發炎反應。 2、外用藥膏:醫院會使用一些含有抗組織胺、類固醇或是局部麻醉劑的要高,穩定傷口的發炎狀態。 3、若是有嚴重過敏反應:醫師則會選用肌肉注射或是靜脈注射的抗組織胺或是類固醇,但當發炎進展到「蜂窩性組織炎」的時候,醫師就會使用抗生素做治療。(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急診柯南.翁梓華醫師 )  延伸閱讀: ·天氣漸熱蚊子愈來愈多! 專家揭「防蚊液使用原則」:小心中毒 ·為什麼每次都只有我被咬?「4種人」是蚊蟲的天選之人,跟酸性體質有關係嗎? 
-
2022-06-11 焦點.科普好健康
兒童也會耳鳴?4情況出現須當心 醫師教如何治療防範
在耳鳴門診中,兒童患者相當少見,每年頂多會遇上一、兩名。曾經有一位女性耳鳴患者,帶著正在牙牙學語的三歲兒子看診,說他常常用手拉右耳、用力甩頭,注視右方,無來由地哭鬧,到了晚上焦躁不安,難以哄入眠,她擔心這狀況會不會是兒童耳鳴?兒童當然也會耳鳴,但因言語能力還在發展,通常要等到五歲以後,才會說出「耳朵嗡嗡嗡」、「頭頂嘰嘰嘰」、「蚊子飛飛飛」等話語,嘗試表達「耳鳴」,並且配合指示接受聽力檢查,否則只能靠家長觀察及醫師推測。兒童耳鳴,絕大多數跟下列狀況有關:●中耳負壓兒童鼻咽部位有一顆淋巴樣組織,宛如天公豆,稱之為「腺樣體」,一直要到十歲以後,才會逐漸消失,在於攔截吸入鼻腔的汙染或感染,避免直接進入下呼吸道。但是,幼童耳咽空間很小,一旦受到感染,腺樣體腫大,直接擋住耳咽管下方開口,阻礙中耳腔對外的通氣,當裡面空氣被黏膜吸收後,裡面壓力小於外面大氣壓,耳膜內凹,會引起傳導性聽力障礙,產生「代償性耳鳴」。●中耳炎由於兒童中耳腔較小,顳骨中的氣房也尚未完成發育,一旦黏膜因感染發炎或過敏而腫脹,裡面空間大幅縮減,干擾到耳膜及聽小骨傳遞聲波的功能,造成傳導性聽力障礙,即產生代償性耳鳴;但當發炎物質或細菌毒素經由圓窗擴散進入內耳,傷害耳蝸,會產生「發炎性耳鳴」。●耳垢栓塞現在少子化,兒童變成家族之寶,許多長輩會替孩子清耳道,頻繁掏耳後,會破壞外耳道上耳垢向外移出的螺旋線,不僅使新分泌出的耳垢難以排出,棉棒還會把耳垢向內推,並壓實,阻礙聲波傳到耳膜,造成傳導性聽力障礙,產生「代償性耳鳴」。●噪音傷害現在3C產品盛行,不少兒童沉迷於電動玩具或影音設備中,音量控制不好,或是長時間戴耳機,噪音直接進入內耳,造成耳蝸聽毛細胞過勞,先是發生「聽閾上升」,聽聲音會鈍鈍的,彷彿輕度聽障,接著未受傷的聽毛細胞加強擺動,出現「耳蝸性耳鳴」,聽神經細胞又加強傳導,會出現「神經性耳鳴」。若持續,會提早出現永久性的聽障。另外,外耳道炎、耳道異物(塑膠珠、石頭或昆蟲)、先天性膽脂瘤或鼔室硬化等疾病,也會引起兒童耳鳴,宜及早就醫。如何治療及防範1.若是中耳負壓問題,可在耳膜上放通氣管,或是手術切除鼻咽腺樣體改善。2.若是感染性中耳炎,可口服副腎皮質素及抗生素;若是過敏性中耳炎,建議長期服用抗組織胺治療。3.若是耳垢栓塞,先局部使用耳藥水,逐漸溶解耳垢,建議家長不要再替兒童掏耳。4.若是噪音傷害,孩童應遠離3C產品及影音娛樂設備,多接觸大自然,鼓勵戶外活動。
-
2022-06-09 焦點.健康知識+
蚊子喜歡咬愛吃肉的人?皮膚科醫師教如何有效止癢及防蚊
蚊子日常相當常見,雖然事小,但耳邊的嗡嗡聲、叮咬後皮膚搔癢紅腫,總是讓人心煩意亂。而不少民眾認為「蚊子喜歡找愛吃肉的人」,被叮咬時也有人認為「在包包上釘個十字可以止癢」,不過事實上好像又不是這麼一回事。究竟蚊子喜歡哪種人?被咬後又要怎麼止癢?如何防範蚊子?美麗信義皮膚科主治醫師曾奕騰醫師一一解惑。 為什麼常被蚊子咬?被針對?蚊子喜歡愛吃肉的人? 曾奕騰醫師表示,關於蚊子叮咬的對象有不少相關研究,當中包括了人體的表面溫度、二氧化碳排放量、氣味、生物體積、活動程度等,但對於蚊子是否真的特別喜歡愛吃肉的人,這點則尚無可信的研究定論,推測為以訛傳訛。 不過許多人確實總覺得常被蚊子咬,明明在同一個空間內,就只有自己被針對。對此曾奕騰醫師表示,除了上述的因素外,也有一種可能是「感受較明顯,感覺被針對。」醫師解釋,人對蚊蟲叮咬的反應強弱因人而異,有人較強,有人較弱,蚊蟲確實可能選擇性叮咬,但更常見的情形是同個空間大家都有被咬,只是因為反應較強較明顯,所以覺得一直被咬,這和個體對蟲咬免疫反應有關。 醫師更進一步解釋,越常被同一種蚊子咬的人,身體的免疫系統也會日漸習慣,被蚊蟲叮咬的感受也會越來越不明顯,反之,較少接觸的就可能相當強烈明顯。例如嬰兒被蚊子咬到,因為免疫系統尚未成熟、還沒習慣該品種的蚊子唾液,通常就會腫很大一包;隨年紀增長,就少有這種情況,或被咬時一小包。許多人在國內被蚊咬一小包,在國外或出遊被咬就一大包,這也是同樣的道理。而被蚊子咬也未必會當下就出現反應,很多情況是被咬後約1-3天才出現延遲症狀。 被蚊子咬如何有效止癢?用指甲釘十字真的有用? 民眾被蚊蟲叮咬時,大多就是抓癢,曾奕騰醫師提醒盡可能避免。抓癢雖然較直接較舒服,可以暫時舒緩癢感,但往往會陷入越抓越癢的惡性循環,也就容易抓破傷口,若形成傷口有細菌感染的可能,嚴重也可能形成蜂窩性組織炎,這聽起來誇張,但蜂窩性組織炎常見就是因各種小傷細菌感染所致。 醫師建議,被蚊蟲叮咬時,最好的改善方式就是消炎止癢,方式可包括冰敷、輕拍、塗薄荷油等,若有抗組織胺藥物也可遵照仿單使用。而民眾口耳相傳的「釘十字」其實也是有用的,原理和輕拍一樣,是藉由小幅度的刺痛轉移發癢的注意力,不過要注意的是避免太用力,以免指甲抓破形成傷口。 防蚊、驅蚊養成習慣別用手打,醫:小心打到「隱翅蟲」! 防範蚊蟲叮咬,曾奕騰醫師建議,日常可以準備蚊香、電子蚊香、電蚊拍等防蚊道具,並定期清除積水容器、檢查居家環境、維持清潔。戶外場合則可穿淺色長袖長褲,備著防蚊液,可塗抹外露部位,而防蚊液應循合法、正常通路購買,避免買到來路不明的,防蚊不成反倒引起不可預期的皮膚疾病。 曾奕騰醫師也提醒,民眾日常驅趕蚊蟲時,應養成揮趕驅逐的習慣,原因在於很多蚊蟲其實長的大同小異,打下去的未必就是蚊子,又或者即便知道不是蚊子也照打,若打到不明的昆蟲很有可能引起急性皮膚疾病,例如「隱翅蟲」就是個常見例子,打下去會破裂、蟲體會釋出名為「隱翅蟲毒素」的毒液,將會帶來強烈的接觸性皮膚炎,稱「隱翅蟲皮膚炎」,會出現紅、腫、熱、痛、嚴重時潰爛甚至留下傷疤。因此醫師建議日常養成習慣,看到蚊蟲應以雙手揮舞驅趕,或直接使用電蚊拍為佳。 《延伸閱讀》 .看到蟲別亂打,小心被報復!隱翅蟲易皮膚爛,醫教3情境應對。 .常常皮膚癢竟是「身體發霉」?醫指好不了4關鍵,6招防範!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
-
2022-05-24 養生.生活智慧王
營養師指4類人易成「人肉捕蚊燈」 3步驟快速止癢
悶熱的夏天即將來臨,也是蚊子大量出沒的季節,若不想當人肉捕蚊燈被蚊子「叮」上,那一定得先了解蚊子的偏好。營養師余朱青便在Facebook粉絲專頁上分享4種蚊子最愛的類型,以及快速止癢的3步驟,提供給民眾當作夏日大作戰的參考。余朱青表示以下4種類型的人最容易吸引蚊子,一為容易流汗的人,因某些化學成分如汗水裡的乳酸、化妝品的硬脂酸,對蚊子來說很有吸引力,所以她建議可化淡妝、外出隨時擦汗。再來是呼出二氧化碳多及體溫高的人,由於蚊子會透過兩者追蹤目標,所以運動者、孕婦、小孩、喝酒的人容易成為蚊子的覓食對象。最後則是穿藍色、黑色等深色衣服的人,因蚊子喜歡停留弱光背景,加上衣服顏色吸熱效果好、易讓二氧化碳停留,「根本就是絕佳棲息帶呀」。「別再畫十字啦」,余朱青也補充快速止癢的3步驟,先是用鹼性肥皂沖洗叮咬處,中和蚊子的酸性唾液,再冰敷或輕拍肌膚,抑制搔癢訊號傳達到大腦,減輕癢感,最後塗抹皮質性類固醇藥膏,改善傷口腫脹,如此一來,即可舒緩叮咬處的不適感。
-
2022-04-24 該看哪科.眼部
3C看久眼睛過勞更加速老化!嚴重恐導致白內障、青光眼、黃斑部病變
隨著年齡愈來愈大,身體器官日漸老化,眼睛也不例外,老花、乾眼、白內障、飛蚊症等現象也一一出現!可別小看這些眼睛傷害,嚴重起來也是挺傷腦筋的。在用眼過度的3C時代下,老花眼、乾眼症都是眼睛老化的警訊,這些症狀司空見慣,甚至有年輕化趨勢。「老化加上用眼過度,會讓眼睛傷害提前發生。」博仁醫院眼科主任楊元凱說。眼睛老化會有什麼後果?一些嚴重的眼睛疾病如白內障、青光眼、黃斑部病變等都是不可逆的,如果沒有適時做好保養或妥善治療,可能導致失明。飛蚊症 小心玻璃體出血中老年人或近視族群,眼睛的玻璃體容易發生液化現象,當殘留的玻璃體纖維及細胞脫屑後,就會飄浮在玻璃體腔內,所以只要眼睛注視到白色的背景物或強光時,這些雜質就會投射在視網膜上,在眼前飛來飛去像蚊子般,就是飛蚊症。飛蚊症也與長期使用3C產品有關,是因為專注用眼過久所導致的自然退化。楊元凱提醒,如果發現眼前的黑點已經呈現一大片或很大量而影響視力,或者視野的周邊有合併斷續的閃光時,就得小心可能是玻璃體出血甚至已經有視網膜剝離,最好盡快尋找眼科醫師檢查治療。乾眼症 狂盯手機淚液少乾眼症的症狀如眼皮重、痠麻、又乾又澀甚至有視力模糊現象,這些與眨眼次數脫不了關係。眨眼這動作看起來毫不起眼,但每次眨眼,其實是把淚液均勻地抹在角膜表面,以維持眼睛的濕潤,同時也會將眼皮周邊皮脂腺的油脂,慢慢擠出來混合淚液形成天然保護膜。但是,當在專注用眼的情況下如看電腦或手機時,往往就會忘了眨眼休息,於是在淚水分泌不足、淚水的品質又不良情況下,再加上長期處於空調環境,就會產生乾眼症。乾眼症會影響視力品質,如果嚴重時也可能引發頭痛、肩頸痠痛、眼睛對焦能力失常或有雙影等現象。什麼時候應該治療?楊元凱提醒,臨床會進行基本淚液測試,如果測試的數值在10mm以下,就算乾眼症,要進一步檢查並診斷嚴重性,接受治療,以避免眼睛乾澀問題損傷視力。白內障 畏光重影須警覺白內障可說是眼睛老化中最為普遍的,主要是水晶體混濁導致視力障礙,初期症狀並不明顯,可能只是視力模糊;近視族群可能會有度數快速增加的現象,有時也會發現看東西時有重影、畏光、眼前有遮蔽物等視覺障礙。雖說白內障通常是50歲以上才有的疾病,但最近發現,年輕族群若長期過度使用眼睛,或者接觸過久的3C產品時,因為光線或紫外線所造成的氧化破壞增加時,也會讓白內障提早報到。楊元凱表示,現在白內障手術日益精進,若水晶體混濁到一定程度而影響視力,且讓日常生活受到限制;尤其是發現近視度數增加快速、或兩邊視差太大時,是可以考慮進行手術的時機點。老花眼 手機字體頻放大老花眼顧名思義與「老」有關,但現代人多數不到40歲就已經開始視茫茫了。老花眼的症狀剛開始是在光線不足的情況下難以閱讀,或者眼睛容易疲勞;尤其是看手機時最為明顯,必須拿遠或把字體放大才能看得清楚。雖然老花眼不會造成視力實質的傷害,但卻會造成生活上的不便,不過只要及時配戴老花眼鏡,或可經由白內障手術一併處理老花問題,大致來說嚴重性並不大。
-
2022-04-21 該看哪科.兒科
幼童被蚊子叮腫大包 若有過敏體質需當心
2歲幼童在寶母家一覺醒來眼睛下方皮膚腫得像被打、快睜不開了。保母表示晚上聽到蚊子在耳邊嗡嗡聲,早上起床看到小孩就變這樣,因為越來越腫,家長擔心會不會變成蜂窩性組織炎?衛福部桃園醫院醫師王淳峻表示,孩子免疫系統還沒發育完全,碰到蚊蟲叮咬,對有過敏體質的小孩而言,可能會誘發大量的過敏激素,造成嚴重的蕁麻疹,或血管性水腫,有時還有可能起水泡,這些嚴重的反應,隨著成長長免疫系統會成熟,慢慢改善。王淳峻說明,萬一過敏已經發作了,可以口服抗組織胺或類固醇藥物,經過兩天就會緩解了;但如果過敏太嚴重導致喉部水腫甚至呼吸急促,就需要掛急診注射藥物處理。桃園醫院護理師鄒瑞瑩說,預防方法是在蚊子叮咬初期,可使用強效類固醇藥膏擦拭覆蓋被叮咬之處,不用太擔心藥物過量,與其擦半天一班藥膏無效還被抓破,不如乾脆擦含有類固醇藥膏迅速止癢。該如何確定是血管性水腫不是蜂窩性組織炎?王淳峻說,細菌入侵後要造成蜂窩性組織炎,通常皮膚要先被抓破,並且感染48小時後才會腫那麼明顯,若真是細菌感染小朋友早就痛到哇哇叫。若是因為搔癢而抓破皮膚,隔天開始紅腫熱痛,也不要輕忽,建議這就時候需要看醫師,評估是否需要使用抗生素。
-
2022-04-21 該看哪科.風溼過敏免疫
飲食控制對痛風發揮的作用其實有限?教授這麼說
讀者Shaun昨天(2022-4-18)在大腸水療,宋美齡長壽秘訣的回應欄留言:「林教授您好,這兩天看到一篇文章裡面提到『痛風是人體內尿酸新陳代謝異常所引起的急性關節炎,有年輕化趨勢。除了藥物治療,痛風患者最重要的就是飲食控制。首要建議多吃蔬食,因富含維生素C的蔬果能降低尿素的再吸收,尤其多數蔬果為鹼性食物,能促使尿酸在尿液中溶解,以減少痛風發作。』請問這種說法有依據嗎?謝謝您!」讀者提供的連結打開的是一篇前天發表在元氣網的文章,標題是:「痛風怎麼吃才不會營養失調?專家教如何減少痛風發作」。作者是一位牙醫師,也就是標題裡所說的專家。有關「酸鹼食物」和「酸鹼體質」,我在2016年發表了鹼回命,在2017年發表了蚊子專咬酸性體質?,在2018年發表了酸鹼騙局被戳破,但又進階了和又一個治癌胡扯,然後在2019年又發表了酸鹼騙子陰魂不散。在這五篇文章裡我都會重複說:「只要你的腎臟及肺臟功能是正常,你的血液的酸鹼度就會永遠維持在7.35到7.45之間,不管你是做任何事情或吃任何食物。」真沒想到,今天又需要再重複一次,而且還是針對「專家」。不過,為了慎重起見,我還是到PubMed用alkaline、food、diet、gout做搜索,結果真的是搜不到有任何論文可以支持「鹼性食物能促使尿酸在尿液中溶解,以減少痛風發作」這樣的說法。至於這位專家所說的維他命C能減少痛風發作,我有搜到一篇2021-2-22發表的Role of Vitamin C in Prophylaxis and Treatment of Gout-A Literature Review(維他命C在痛風預防和治療中的作用——文獻綜述)。它說:「來自體外和動物研究的報告似乎很有希望,並且可以解釋維他命 C 和尿酸之間的生理關係。 大多數流行病學研究表明,高維他命 C 攝入量與降低血清尿酸水平之間存在顯著相關性。 儘管有正面的觀察,但觀察性和干預性的研究卻很少,而且它們的結果並沒有明確定義每天大量攝入維他命C 在預防痛風發展和復發方面的益處。」Linus Pauling Institute是Linus Pauling博士在1973年創立的,而它最重要的任務就是要證明維他命C能預防和治療各種疾病。它有一個專講維他命C的網頁,而在預防和治療痛風方面的敘述是:「儘管觀察性研究表明補充維他命 C 可能有助於預防痛風事件和復發性痛風,但迄今為止進行的干預研究尚未證明這一點。 此外,目前幾乎沒有證據支持維他命 C 在痛風患者管理中的作用。」至於那位專家所說的「痛風患者最重要的就是飲食控制」,我有搜到下面這四篇論文:2017-1-1:Dietary Management of Gout: What is the Evidence?(痛風的飲食管理:證據是什麼?)。它說:「我們有注意到,只有 3 項隨機對照試驗檢查了飲食干預對已確診痛風患者的作用,但沒有一項顯示出益處。 2014 年發表的 Cochrane 評價報告表明,沒有高質量的試驗來支持或反駁使用生活方式干預來治療急性或慢性痛風。」2018-9-10:Nutritional recommendations for gout: An update from clinical epidemiology(痛風的營養建議:臨床流行病學的現況)。它說:「痛風的營養建議通常是基於低質量證據。 就減肥作為一種管理策略而言,現有證據支持超重/肥胖痛風患者減肥。 然而,目前的證據僅包含少數方法學質量低的研究(主要是觀察性的)。」2021-7-1 :Dietary and Lifestyle-Centered Approach in Gout Care and Prevention(以飲食和生活方式為中心的痛風護理和預防方法)。它說:「通常建議痛風患者遵循低嘌呤(即低蛋白)飲食以避免嘌呤負荷。 然而,這種方法可能會導致不健康的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攝取增加,進而導致代謝綜合徵,隨後升高血清尿酸鹽水平並導致不良心血管後果。」2021-11-19:Role of diet in hyperuricemia and gout(飲食在高尿酸血症和痛風中的作用)。它說:「迄今為止,很少有研究專門評估各種飲食方法對痛風患者高尿酸血症和痛風特異性結局的影響。總體而言,飲食因素似乎對血清尿酸水平的影響較小,其對痛風長期臨床病程的影響尚不確定。有限的證據表明,避免某些食物和飲料可能會降低痛風發作的頻率。降尿酸治療仍然是治療的主要方法。飲食因素在痛風的治療中發揮的作用有限。」所以,那位專家所說的「鹼性食物能減少痛風發作」,是缺乏科學證據,而【「維他命C」和「飲食控制」能減少痛風發作】,則只是基於薄弱的科學證據。原文:鹼性食物能減少痛風發作嗎
-
2022-03-15 焦點.健康知識+
殺蟲劑也難徹底清除!如何對付家中常見的蛾蚋、果蠅
飛蟲,就是會飛的小蟲子。會飛的小蟲子很多,只要不出現在我們的家中,基本不會對我們的生活造成影響。即使偶爾飛進家裡一兩隻,及時殺滅也沒有太大問題。但是,如果家裡有了這些蟲子的孳生地,那就會源源不斷地、大量產生這類飛蟲,並給我們的生活造成很大困擾。飛來飛去 常見飛蟲有哪些家中常見的飛蟲主要有哪些呢?在家中孳生的飛蟲,除了常見的蒼蠅、蚊子,還有以下幾種:一是衛生間常見的蛾蚋;二是在水果中孳生的果蠅;三是在花盆中產生的飛蟲,種類較多,如灰地中蠅等;四是喜食肉食的蚤蠅;五是糧食中出現的飛蟲,例如印度穀螟、赤擬谷盜、米象等;六是衣服上的衣蛾;七是木材害蟲,新買入的木質傢俱偶爾會攜帶蛀木害蟲;八是螞蟻,到了螞蟻繁殖的季節,家中也常會出現大量的婚飛螞蟻……不過,在室內孳生的最常見的飛蟲,還是蛾蚋和果蠅。如果家中大量持續出現飛蟲,一般的物理、化學消殺方法很難徹底清除,只有消除孳生地,才能從根本上加以控制。蛾蚋 最喜衛生間下水道蛾蚋又稱蛾蠓、毛蠓、蛾蠅、地溝蠅,隸屬於雙翅目、毛蠓科、毛蠓亞科、毛蠓屬,全世界有1000多種。最常見的是白斑蛾蚋及星斑蛾蚋。這兩種蛾蚋也是全世界分佈最廣泛的種類。蛾蚋是微小多毛的雙翅目昆蟲,看上去像是小飛蛾,外觀類似幾何圖形的菱形,蟲體連翅膀長約3毫米。在陰涼、潮濕的衛生間,經常會看到蛾蚋棲息於牆壁之上。蛾蚋飛行能力不強,經常在牆上爬行,每次飛行一般不超過1米,而且急飛急停,像是在牆壁上跳來跳去。蛾蚋的幼蟲多是腐食性或糞食性,主要孳生在含有腐敗有機質的淺水區域。蛾蚋在室內多孳生於水池、浴池、水盆或排水口,主要以下水管道壁上的污水沉澱物和微生物為食。浴室的洗臉台,積水的地面,廚房的水槽,潮濕的抹布、拖布都能培養出大量的蛾蚋。蛾蚋在室外多在化糞池、污水池、下水道、廁所和排水溝中孳生,羽化成蟲後飛出。成蟲羽化後的壽命大約2周,其在羽化後的第3天、第4天就開始死亡,14天內大部分均會死亡。在家中發現蛾蚋成蟲,可以用蒼蠅拍、電蚊拍消滅,或者直接噴殺蟲氣霧劑。但這些方法只能消滅蛾蚋的成蟲,只要孳生地存在,蛾蚋的成蟲就會源源不斷地出來。因此,家庭滅蛾蚋最重要的是找到孳生地並進行處理。蛾蚋的主要治理方法包括:1.做好環境衛生,這是消滅蛾蚋最根本的方法。每1~2周,用刷子刷洗廚房、衛生間、洗浴房的下水道口和瓷磚牆面縫隙,將隱藏在這些地方的蛾蚋的卵或蛹刷洗清除掉。同時,蛾蚋主要是孳生在各種積水中,要把容器中的積水倒掉,地板和水槽的積水也要及時清除。2.找到孳生源,進行快速殺蟲處理。要確認蛾蚋的孳生場所,可用黏膠帶貼在排水孔。如果黏膠帶上黏捕到蛾蚋,就可以確定此處為孳生源。對孳生源可以使用殺蟲劑進行清理,也可倒入熱水來消滅幼蟲和蟲卵。3.安裝防蟲設施很重要。廁所裡的所有下水口均應裝有防蟲地漏,不僅防臭氣,蛾蚋也飛不出來。這是最環保、經濟、有效的辦法。另外,洗臉池是和下水管相通的,管道也要有防蟲水封。果蠅 沒有水果也能孳生果蠅是雙翅目昆蟲,據記載其種類已超過4000種,主要包括黑腹果蠅、擬暗果蠅等。果蠅屬於小型蠅類,體長1.5~4毫米。蟲體大多為黃褐色,也有一些是黑色。頭部有一對鮮紅色的大複眼。果蠅不傳播疾病,也不會寄生於人體,但室內有腐爛的水果時,就會大量產生。果蠅繁殖力強,如果不加處理,就會越來越多。腐爛的水果、蔬菜是果蠅的食物來源,建議及時扔垃圾,買回來的蔬菜、水果應密閉存放在冰箱裡。果蠅會將卵產在腐爛的水果上或其他發酵的有機物上。果蠅的首要食物來源是使水果腐爛的微生物,如酵母菌,其次是含糖的水果。因此即便家中沒有水果,依舊可能出現果蠅。果蠅的主要治理方法包括:1.最根本的方法就是做好環境衛生。果蠅的存在主要是環境衛生問題,清除各種有機物,消滅孳生源是防治果蠅的關鍵。果蠅吃的是水果表面存在的酵母菌,因此應避免常溫儲存水果,水果購買回來後應儘快食用。廚余垃圾應日產日清,垃圾傾倒後應用水沖洗垃圾桶。2.借助黏蠅紙滅果蠅。黏蠅紙是常用的捕蠅方法,雖然簡單,卻十分有效。這些黏蠅紙會吸引果蠅,一旦碰觸便會被牢牢困住。黏蠅紙最好掛在家中不礙事的地方。3.使用果蠅誘捕器滅蠅。可以直接購買果蠅誘捕器進行滅殺,也可以在家自製果蠅誘捕器,糖醋汁、啤酒、腐爛的水果等對果蠅都有吸引力。滅蠅燈適合在室內誘殺果蠅。家中應裝設紗門、紗窗,以防果蠅進入室內。室內的飛蟲種類多種多樣,無論是什麼樣的飛蟲,孳生地處理是防控室內飛蟲的根本措施,僅靠殺滅成蟲很難控制室內飛蟲。找到孳生地並根據飛蟲的生態環境特點,選擇適合的物理、化學方法清除孳生地,才能將飛蟲徹底加以控制。
-
2022-03-06 名人.鄒頡龍
鄒頡龍/從「斯卡羅」 談「熱病」(瘧疾)
近日天氣回暖,身邊竟出現蚊子……一隻、兩隻,還有一隻躲在天花板。它們在身邊形影不離,入睡時在耳邊嗡嗡作響,一不注意,吸飽了血揚長而去,在我們身上留下又腫又癢的痕跡。打擾睡眠和皮膚搔癢還無傷大雅,萬一蚊子在叮咬的同時還帶來傳染病,那就不是鬧著玩的。 在2021年公視電視劇「斯卡羅」中,19世紀南台灣的蚊子也為劇中人物帶來深遠的影響。「斯卡羅」由陳耀昌醫師的歷史小說《傀儡花》改編,記述了1867年羅妹號事件及南岬之盟。那一年美國商船在台灣南部恆春半島擱淺,船上13人上岸求生,卻慘遭原住民洗劫殺害。人命關天,美國任命廈門領事李仙得來台調查,大清也派兵協助,然而當地氣候炎熱,官兵接連得到熱病(瘧疾),尚未開戰即有大量官兵死傷。甚至連劇中的女主角蝶妹也命在旦夕……瘧疾是一個古老的疾病,公元前2700年中國就有關於周期性發燒的歷史記載。受到感染的人會陣發性的發燒、冒冷汗、發抖抽搐,因此有「打擺子」的俗稱。重症通常是惡性瘧原蟲引發嚴重的併發症,可能導致死亡。醫學界直到1880年才發現瘧疾患者的紅血球裡有寄生蟲。還好有治療功效的「奎寧」已早一步被發現。秘魯原住民將金雞納樹的樹皮入酒治療發燒,後來發現它也能治療瘧疾,該療法在1640年傳入歐洲。因此在斯卡羅影集中,大批軍人受熱病所苦,急迫地要求英國醫師拿出奎寧救命,藥物卻已用磬。可以想像當女主角蝶妹也身染瘧疾反覆高燒、顫抖,最後昏迷在床上,沒有任何藥物也沒有點滴的環境之下,身邊的親友只能無助的向蒼天祈求。瘧疾對人類的危害已經過去了嗎?依據世界衛生組織(WHO)資料,2020年全球瘧疾感染人數約2.41億,死亡人數約62.7萬人。臺灣光復初期瘧疾感染極為嚴重,1965年才列入瘧疾根除地區。目前台灣雖沒有瘧疾,不過到有瘧疾的國家旅遊,還是要防護。觀看「斯卡羅」是特殊的經驗,為了忠實呈現那個時代,劇中演員說著客語、閩南語、原住民語、北京官話、英語,還有法語。在「耳花撩亂」之餘,也能深刻感受到那是無比混亂的年代,來自各方不同背景的人共同生活在台灣,努力扎根。資源有限,鬥爭殺伐無法避免,溝通與談判才是族群延續的契機。劇中女主角蝶妹有客家與原住民血統,能說原住民、閩南、客語還有英文,是各方都需要爭取的通譯,卻因族群認同的糾葛反讓她成為各方的眼中釘。蝶妹想保護母親的原住民部落,也想保護藍眼睛的洋人,然而蝶妹是誰?是屬於山上的番人?還是平地的漢人,她有無比的掙扎和痛苦,最後在返回部落的路上被刺殺。是誰殺了蝶妹?蝶妹之死代表了什麼?她的血是否能洗淨不同文化與利益糾葛纏繞的仇?「斯卡羅」的年代過去了。現在造訪恆春半島,享受從南方吹來溫暖的風,那碧藍婆娑的海洋是如此平靜美麗。而筆者撰稿此刻,遠方烏克蘭的戰火響起,依舊是族群、生存與利益之戰。但願人們有足夠智慧讓征戰停息,讓子子孫孫都能在美麗的土地上繁榮幸福地生活。(FB搜尋:鄒頡龍醫師聊生活,談健康)
-
2022-02-19 新聞.元氣新聞
「蚊子博士」連日清享耆壽94歲 蘇益仁譽最愛蚊子的人
台灣昆蟲學會昨於臉書發文指出「蚊子博士」連日清教授於2月16日辭世,享耆壽94歲。他研究蚊子接近80年,全球約有1%的蚊子是由他發現而命名,被譽為最了解蚊子的專家。不僅協助台灣成為全球第一個瘧疾根除地區,更赴非洲等國防治登革熱與瘧疾,其成就讓他在83歲那年獲得醫療奉獻獎。曾與他共事過的前疾管署署長蘇益仁說,他對蚊子的熱情,是全世界沒有一個人能比得上的。連日清15歲到台北帝國大學熱帶醫學研究所打工,當時奉命調查登革熱疫情,卻不幸染上登革熱,休養一個多月才康復。後續為了研究,他肉身試驗,某次他於聖多美驗血時,發現自己身上帶有瘧疾抗體,卻已經不曉得是哪一次染疫後產生的抗體。連日清於1993年退休,2000年時多次率團赴非洲聖多美普林西比民主共和國,協助該國根除瘧疾,他訓練當地人如何疫調,建立全面性的抗瘧計畫,讓原本瘧疾發生率高達50%的聖多美降至僅有1%,協助當地脫離瘧疾威脅,連日清也獲得外交部頒發「特種外交獎章」。蘇益仁說,台灣在2014年、2015年時,中南部發生嚴重的登革熱,每年約有2萬人確診,100多人因登革熱死亡,台南當時還成立登革熱防治中心,當時為了要控制登革熱,連日清教授強調不要消毒也不要採取基因療法,唯一要做的就是「控制孳生源」,只要能控制孳生源就能控制病媒蚊,這觀念也成為台灣登革熱防治的根本理念。蘇益仁說,連日清教授對於台灣的病媒蚊「埃及斑蚊」的控制不遺餘力,強調溫度與病媒蚊孳生的關係。無論是夏天或是冬天,溫度也是當時防治登革熱的首要工作與任務。蘇益仁表示,連日清教授是他看過對於蚊子最熱衷的人,開口閉口都是蚊子,提到防治都是學問,他非常感謝曾經與他對抗病媒蚊的那段時間,收穫良多。而他一手拉拔的學生是時任的考試委員也是長榮大學生科系名譽教授陳錦生,他的學生至今也在蚊蟲防治的領域繼續努力。
-
2021-12-22 新聞.長期照護
曾想「母親死了就好了」 單身大叔照顧80歲失智症母親:千萬不要一個人獨力承擔
編按:59歲日本作家松浦晉也在2017年出版《媽媽,對不起。獨身中年大叔的照護奮鬥記》,記錄照顧失智母親2年多的心路歷程,引起社會許多討論,更被視為「男性照護先鋒」。他以自己為例,鼓勵男性照護者勇敢向他人求助、適時運用政府給予的照護資源,也能避免不堪壓力而可能發生的悲劇。一般印象中,照護工作者或是家族中的照顧者角色大多是女性,但其實由兒子照護年長父母的情形也不在少數。《媽媽,對不起。獨身中年大叔的照護奮鬥記》的作者松浦晉也,原本從事科學領域新聞的報導與撰述工作,專長是研究宇宙開發議題,還曾寫過相關領域的小說。但沒想到,母親的一場失智症,就此徹底改變他的生活。歷經2年多的居家照護,松浦晉也在55歲時,決定將83歲、已屬中重度失智的母親送進照護機構,「如果不做這個決定,當時我實在是覺得,在各方面都無法再撐下去了。」無法掌握生活細節 就可能是失智前兆由於父親因癌症病逝、弟弟與妹妹各自結婚成家,作為家中唯一未婚子女的松浦晉也便與母親一起住在老家。他熱衷於工作,也曾經認為可以一直過著自由愜意的單身生活,直到有一天母親告訴他,找不到家裡的存摺放在哪裡,他這才發現,母親的樣子好像有些不對勁。「過去媽媽是十分活躍的人,平時參加合唱團、太極拳社團,生活過得十分愉快。但後來她的日常生活逐漸出現異變,除了找不到東西之外,包括忘記怎麼整理家務、常常沒關火讓瓦斯空燒,過去總是幹練、活力十足的母親突然產生的變化,一下子讓我很難接受。」松浦晉也說。在他的經驗中,母親過去也是年老祖父的主要照顧者,「我理所當然認為照顧的責任在於家人,也沒想過獨自照顧老人可能會有什麼困難,更別說是向外界尋求幫助。」不只是逐漸失去生活自理能力,因為罹患失智症,更讓母親的個性和行為也產生極大變化。「例如我做了飯,她會大聲地抱怨說:這飯這麼難吃,我怎麼吃得下!或是在電視購物不停購買大量商品,買回來之後卻只是往家裡堆。在我掃地做家事的時候,母親會像挑剔的婆婆一樣在旁邊碎念、嫌我做得不好。」但當松浦晉也提出要帶母親去醫院就診時,卻遭遇母親的強烈抗拒,光是說服母親就醫就花了好一番功夫。「很多失智症患者因為缺乏病識感,無法理解自己的症狀,也不願意就醫或接受照顧。」不堪照護壓力 甚至曾想「母親死了就好了」在各種照顧疲勞與壓力、與母親之間的緊張關係不斷累積下,松浦晉也不僅罹患帶狀皰疹、更一度出現幻覺症狀。「弟弟是第一個發現我狀況不對的人,他告訴我可以申請政府提供的照護保險,也可以向地域支援中心的高齡服務窗口尋求幫助。」在確診失智症後3個月,松浦晉也的母親被判斷為「需照護等級1」,也就是一般理解出現障礙、部分生活中的必須活動(如廁、入浴)需他人協助。他申請了每週2次的居家服務,也讓母親前往日照據點接受照顧。但又過了幾個月,因為跌倒意外導致左肩脫臼的母親,健康程度衰退為「需照護等級3」,必須24小時有人在旁照顧。松浦晉也因此無法再像往常一樣工作、到外地出差,母親身體不斷惡化的狀況也讓他內心不斷感到緊繃與煩躁,「光是處理母親的失禁問題,就足以讓人身心崩潰。」「當時狀況嚴重到,我甚至開始出現『如果母親死了就好了』的念頭。」終於他在某次返家準備做飯時,看到明明三餐按時吃飯的母親,卻嚷著肚子餓,然後把冷凍食品撒了一地時,忍不住理智線斷裂而出手打了母親。母親不甘示弱地回擊,力道卻小得像打蚊子。「那時候我好像突然宣洩了長期累積的壓力,但隨即無法克制地大哭了起來。」冷靜之後,他打電話向妹妹坦白一切,妹妹說:「或許哥哥你已經到了極限了,再這樣下去你和媽媽都會垮掉。」並立刻將狀況轉告給曾聯繫過的照服員。照服員除了協助松浦晉也的母親暫時安置在短期照護機構2個禮拜,讓他得以稍獲喘息,思考接下來該如何安排,也和妹妹說了同樣的話:「我想松浦先生應該也到了極限,您已經很努力了。」松浦晉也說:「或許這只是某種對應失智症家屬的標準說法,但不得不說,當時聽到這句話,我真的發自內心有被拯救的感覺。」照護不易成為壓力源 第三方介入有助解決隔年1月,經過兄妹3人實地勘察選定地點後,松浦晉也決定將母親送到照護機構。「將母親送走以後,或許是罪惡感作祟,我有好一段時間對什麼事都提不起勁。後來因為先前無法工作造成收入中斷,加上照顧母親的種種花費,我不得不恢復工作才能維持生活。」「回想起來,我的照護經驗可以說是失敗的。因為太晚才認清靠我自己一人的力量無法負擔,讓母親也受了不少苦。」松浦晉也認為,如果可以更早發現母親的異狀、如果可以盡早求助就醫,善加運用政府的照護資源,或許情況都會有所不同。他也提到,大多數的人面臨需要照護家中長者時,往往都是缺乏經驗的新手,也不知該如何求助。對於生活因此而產生的巨大轉變、包括無法維持原本的工作與收入,若沒有可以倚賴商量的對象,也會帶來龐大的精神壓力。「無論是兄弟姊妹或是專業工作者,在照顧者與被照顧者之外,一定要有第三方的介入,就可以防止很多悲劇發生。」缺乏經驗的男性照顧者 更需懂得適時求助特別對於男性照顧者而言,往往出於自尊心或責任感,而難以開口向外界求助,若對於家事不熟悉,則又更增加日常照護的難度,「以我的經驗來說,就連母親平常穿什麼款式的內衣褲都不知道,最後還是有妹妹幫忙才解決。」「相較於女性,男性照護者多數不願主動談論家中的情況、也較容易拒絕向外求援或他人介入。」他到各地舉辦講座,鼓勵男人們要儘早體認到,照顧家人的職責和性別無關。「讓別人知道你需要幫助,完全不是什麼丟臉的事。」當他告知諮商窗口自己決定將母親送去機構時,他始終忘不了對方如此告訴他:「這樣你就又能溫柔地對待母親了喔。」「想想的確如此,身心沒有餘裕的狀態下,根本無法對別人體貼或溫柔。」如今他一個禮拜會前往探望母親一次,有時候母親會說「想回家」,但由於健康狀況不允許,很難達成母親的心願。松浦晉也以自身經歷強調,面對照顧壓力,千萬不要一個人面對或是獨力承擔,而應該適時和身邊的家人商量共同分攤責任、並尋求社會資源幫助,「不只是就醫,向社福或是照護相關單位做諮詢,可以更全面了解自己需要或可以使用哪些服務。」他希望自己的前車之鑑,能夠讓有同樣困擾的照顧者作為參考、長輩還健康者,也可以提早有心理準備、或提前了解有哪些服務資源。「長遠地來說,每個人都應該意識到自己有一天可能會成為照顧者,或是被照顧者,多照顧自己身體健康、多關心周圍的長輩,把握時間做想做的事是最重要的。」資料來源/讀賣新聞、日經新聞、ダ・ヴィンチNEWS原文:單身大叔照顧80歲失智症母親:有苦說不出的男性照顧者,更需支持與肯定
-
2021-12-20 名人.潘懷宗
潘懷宗/無針頭也能測血糖和打胰島素?糖尿病患不再皮膚處處是傷口!
科學家們一直都在研發讓糖尿病患者無需使用針頭,就能夠測量到體內血糖值的方法,像是使用雷射技術取代針頭,或是用近紅外線掃描技術等等,但是當需要給予胰島素時,仍然必須使用針頭,因此,有沒有一種可能,那就是血糖監測和胰島素給藥共用一個無針噴頭,都不需要用針刺破皮膚。紐西蘭奧克蘭大學生物工程研究所生物儀器實驗室負責人塔伯納教授(Andrew Taberner)和他的博士學生徐佳麗(Jiali Xu)以及博士後麥基奇研究員(James McKeage),利用無針噴射注射(needle-free jet injection)技術,首次臨床實驗證明,可以從人體皮膚內抽取足夠的血液量,且能準確的偵測血糖值。這種噴射注射技術雖然對讀者來說,比較新鮮,但卻已經是發展良好且相當成熟的一項技術,目前利用高速細小的噴射流體,該實驗室已能將藥物輸送進入體內(delivery),這次實驗又再證明,同一個噴頭,也可以用來採集血液(collection)。此項研究成果已在2021年11月10日發表於《糖尿病科學與技術雜誌》的國際期刊上,同時也放上奧克蘭大學官網,於是引起各大媒體的注意。以現況而言,糖尿病患者每天在家監測血糖值,最常使用的簡易方法,是由美國國家技術與創新獎章獲得者 - 海勒教授(德州大學奧斯丁分校)所發明的,後由亞培公司利用他的專利,開發出手指驗血糖機,推上市場後,獲得了廣泛的接受。此方法是通過一根細針先刺破手指尖,藉以釋放只需要一隻蚊子叮咬我們時所吸取血液的1/8,然後用測試紙片來收集血液,當試紙插入血糖機後,就可以讀取血糖值,相當方便(圖1)。而指尖確實是血液採樣的首選部位,因為它們有高密度的血管,但是指尖也非常敏感,細針刺入時會有疼痛感,且有皮膚傷口,況且糖友本身皮膚彈性就很差,癒合能力弱,時間久了就會有很多小黑點,當然定期重複不斷的“刺痛”,除了不舒服,也會有感染的風險,因此科學家們期望為糖尿病患者開發出無針血液監測方法。由於噴射注射技術一直是奧克蘭大學生物儀器實驗室多年來研究的主題,其中包括開發藥物噴射注射器,用於注射胰島素、尼古丁和牙科治療時的局部麻醉劑,該團隊此次進一步證明該技術除了用於注射外,還可以用來提取,也就是用少量無害的生理食鹽水率先噴射刺穿皮膚,然後噴頭的鹽水用盡後,就會回吸出極微量的血液在噴頭內,而這就足以準確測量葡萄糖的濃度。此次的臨床試驗,總共招募了 20 名的健康參與者,他們每個人貢獻出四個指尖,每個指尖分別隨意接受了刺血針(標準針)或三個不同形狀和大小噴嘴的噴射注射器來提取血液,參與者在被遮蔽雙眼的情況下,單憑感覺來分辨疼痛,同時必須在採血後的 24 小時內,完成問卷調查,藉以評估四根指尖的疼痛感、腫脹感或瘀傷的程度(每個指尖所相對應的不同採血工具,參與者並不知道)。結果顯示,噴嘴的形狀可以影響提取血液的數量,例如:“槽”形噴嘴(slot-shaped)比圓形噴嘴(circle-shaped)可以提取較多的血液。另外,噴射式提血確實比標準刺血針,來得比較不疼,甚至有些情況下,根本不痛。不過,本次臨床實驗更加重要的目標是:噴射式提取血液的方法,是否能準確的監測血糖值,結果和傳統刺血針相比較後,答案是肯定的,令人驚喜。當然,如果糖尿病患們知道,每次採血時,噴射注射方式並沒有用針刺破你的皮膚時,肯定會比較傾向使用這種噴射方式的血糖監測方法。塔伯納教授自信地向媒體說,奧克蘭大學目前的噴射注射技術,是同時具有輸送藥物和抽取血液的能力,世界上還沒有其他的噴射注射技術能夠做到這一點。他們確實是花了多年的時間,和無針注射技術進行了一場漫長的角力賽,最後才成功,接著就是想將這項技術商業化,相信也需要投入大量的心力,但塔伯納教授心中追求的是,一個更完美的終極目標 --- 那就是開發出一個無針的可吸血,又可以給藥的血糖/胰島素合併儀,這將允許糖尿病患血液採樣和胰島素注射均使用同一台儀器,同一個噴頭。這對改善人類醫療保健將做出重大貢獻,尤其是在糖尿病管理方面。除了間歇式每隔一段時間採血,來量測每個瞬間的血糖值外。也有科學家發展出連續式血糖監控系統,這種系統一經埋入皮下,就能獲得連續的血糖數值,來達到更佳穩定控制血糖的目標,其主要原理是使用一個硬幣大小的感應器(sensor)直接貼附在皮膚上,感應器裡面使用一根軟管細針植入皮下,用來測量皮下的組織間液內的葡萄糖,之後,透過酵素的代謝去計算葡萄糖濃度,再用公式去推算出血糖數值,但這仍需要刺入皮膚造成創傷,而且細針(探針)需要定期更換,目前市面上最長可以連續監測三個月,當同時搭配另一台胰島素自動注射系統後(身上需埋入另一個針頭),就等同是一台模擬的人工胰臟(圖2)。科學每天都進步神速,你認為哪一個比較理想呢? 間歇式無針頭採血/胰島素注射合併儀,或是,二根針分別埋在不同區域的皮下,但針頭仍需要定期更換。Journal Reference:1.Jiali Xu, James W. McKeage, Bryan P. Ruddy, Poul M. F. Nielsen, Andrew J. Taberner. Jet-Induced Blood Release From Human Fingertips: A Single-Blind, Randomized, Crossover Trial. Journal of Diabet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21; 193229682110538 DOI: 10.1177/19322968211053895
-
2021-12-04 寵物.寵物故事
毛小孩,我很想你/看到別人遛狗 總會想起皮皮
皮皮是一隻牧羊犬,我從寵物店買回來的,當時還好小,長得胖胖的,既聰明又可愛,非常討人喜歡,我兒子幫牠取名「皮皮」。皮皮本來是養在室內的,後來搬家,因為住一樓,所以就養在室外,沒想到經過半年,皮皮竟然感染心絲蟲病,對狗的心臟傷害很大,獸醫說治療成功的機率只有50%,我們抱著一絲希望,獸醫除了打針之外,還拿藥讓我們回家按時讓狗服藥。同時,不敢再讓狗睡在室外了,怕再被蚊子叮咬,經過了好長一段時間治療,終於痊癒了。記得以前,我每天下班開車回家時,在距離好遠的地方,牠聽到我的車聲就跑過來迎接,當我下車時,牠就在原地轉圈圈,這一幕直到現在都還留在我的腦海裡,永遠不會忘記。皮皮養了17年,和我們全家人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不料有一天,我帶出去尿尿時,因為碰到鄰居多聊幾句,讓狗自行去尿尿,牠卻被不知名人士開車撞死,看到這一幕,我們全家人都非常難過,宛如割了心頭肉,心情好長一段期間無法平息,突然間沒有皮皮,好像生活中少了什麼。很不習慣,每當遇到別人家遛狗時,總會想起「皮皮」,內心充滿愧疚和懊悔,不由自主的燃起思念之情。「皮皮」我們一家人都一直記得你,我想念你了。
-
2021-11-28 該看哪科.風溼過敏免疫
慢性蕁麻疹多與食物無關 醫師教你避開生活4大雷區
台灣有超過500萬人發生過蕁麻疹,是常見的皮膚疾病之一。其中慢性蕁麻疹被多數民眾認為是食物引起,因此在飲食上特別忌口。當民眾到基層診所就醫時,經常被告誡應避免哪些食物,從24種不能吃的清單,增加到36種、再到下一間醫院,甚至被高知有高達48種不能吃,無法真正解決困境,讓患者很是苦惱。慢性蕁麻疹為自體免疫疾病 絕大多數與食物無關台灣皮膚科醫學會朱家瑜理事長表示,慢性蕁麻疹成因複雜,是一種自體免疫相關疾病,絕大多數與食物無關。台大醫院透過健保資料庫研究發現,慢性蕁麻疹患者伴隨發生焦慮症、睡眠障礙,或是陣發性情緒疾患等精神疾病的風險,是一般人的1.43到2.32倍,而慢性蕁麻疹患者合併使用精神科用藥是一般人的1.95到2.70倍,特別是進入冬季,若患者心理壓力大或情緒不佳,病況就會進入惡性循環,使得病情逐漸惡化。3大症狀反覆發生超過6週 即為慢性蕁麻疹台灣皮膚科醫學會副秘書長黃毓惠醫師指出,蕁麻疹患者的皮膚會出現紅、腫、癢,外觀上可分為風疹塊及血管性水腫。風疹塊外觀如同蚊子叮咬般、大小不同的腫塊,通常在24小時內皮膚會恢復正常外觀。至於血管性水腫好發於眼睛、唇舌、咽喉等血管密集的黏膜處,因此也有金魚眼、香腸嘴的別稱;倘若是在咽喉黏膜發生水腫,則會因阻塞呼吸道而有致命的危險。上述症狀若反覆發生超過6周,即為慢性蕁麻疹。根據健保資料庫統計,約有20到25萬人為慢性蕁麻疹患者,且患者多為30到49歲的女性。目前誘發疾病原因不明,但推測可能和女性的體質與壓力大有關,且這類女性患者多屬於職場女強人類型,平日可能兼顧工作與家庭,長期處在高壓生活環境中。避開生活4大雷區 謹記口訣台大皮膚部卓雍哲醫師提醒,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可避免「食、衣、住、行」4大雷區。要避免刺激性食物,如麻辣鍋等含酒精、香精、辣味的食物。再來要避免未清洗換季衣物便直接穿,也要注意勿因天冷長期緊閉門窗,導致屋內空氣不流通,粉塵累積。出門應避免溫差或日光照射等誘因。除此之外,患者應放心配合醫師、耐心持續用藥,提高疾病認知,並以積極正確的態度來面對,才能使症狀得到良好的控制。(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NOW健康)延伸閱讀: ·急性、慢性蕁麻疹有什麼不同? 醫曝「日常刺激因子」:你可能不自知 ·全身發癢、出現紅疹恐是蕁麻疹上身! 醫揪「致病因」:95%人都發生過
-
2021-11-19 該看哪科.皮膚
金魚眼、香腸嘴、風疹症狀反覆6周以上 恐為慢性蕁麻疹
台灣有超過500萬人發生過蕁麻疹,屬於常見的皮膚疾病之一。醫師提醒,蕁麻疹患者皮膚會紅、腫、癢,出現類似「金魚眼」、「香腸嘴」、「風疹塊」症狀超過六周,可能是慢性蕁麻疹,民眾應儘速就醫、穩定用藥治療,有機會可控制病情。一名男性蕁麻疹患者,因全身「癢」到受不了,長年不分季節都睡在大理石地板上,女兒一度認為爸爸「犯了瘋病」,直到治療後,症狀控制,才終於能好好睡覺。另外一位女病患尼姑,看診時曾被醫師告誡不能吃某些食物,導致三年來只吃蔬菜配白飯,壓抑至極。台灣皮膚科醫學會副秘書長黃毓惠指出,蕁麻疹是自體免疫相關疾病,患者皮膚會紅、腫、癢,外觀上可分為「風疹塊」及「血管性水腫」。風疹塊外觀如同蚊子叮咬般、大小不同的腫塊,通常在24小時內皮膚會恢復正常外觀。血管性水腫好發於眼睛、唇舌、咽喉等血管密集的黏膜處,因此也有金魚眼、香腸嘴的別稱。若是在咽喉黏膜發生水腫,可能引發呼吸道阻塞,有致命危險。黃毓惠說,上述症狀若反覆發生超過六周,即為「慢性蕁麻疹」。根據健保資料庫統計,約有20至25萬人為慢性蕁麻疹患者,且患者多為30至49歲女性。目前雖誘發疾病原因不明,但推測可能和女性的體質與壓力大有關,大多屬於「職場女強人」類型,平日兼顧工作與家庭,長期處在高壓生活環境中有關。台灣皮膚科醫學會理事長朱家瑜說,台大醫院透過健保資料庫研究發現,慢性蕁麻疹患者常伴隨發生焦慮症、睡眠障礙或是陣發性情緒疾患等精神疾病,風險是一般人的1.43至2.32倍,慢性蕁麻疹患者合併使用精神科用藥是一般人的1.95至2.70倍,特別冬季,患者心理壓力大或情緒不佳,病情可能惡化。朱家瑜指出,皮膚科醫學會今年推出更新診治共識三面向,協助基層醫師有效診治慢性蕁麻疹。包括「診斷」包括症狀反覆發作持續超過六周,即為慢性蕁麻疹患者。「處置」藥物治療單純化,接軌國際指引建議。「評估」治療成效納入患者自覺評估,有助治療最適化調整。黃毓惠本身也是慢性蕁麻疹患者,國中開始發病,進入醫學系後,準備專科醫師考試時,同時需要照顧病患,又忙於前往日本進修,龐大壓力讓病情失控,「癢」到完全無法入睡,嚴重影響生活品質。她以過來人經驗分享,多數患者誤以為用藥後可「立即見效」,其實應像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一樣,長期控制、與病共存。黃毓惠表示,臨床上許多病人不願吃藥,有些是擔心藥物副作用,她說,目前臨床多以口服抗組織胺藥物為主,不需過於擔心副作用。近日又看見民眾誤信偏方,網購鹿胎盤、牛樟芝等來吃,她提醒千萬不要亂服藥,有人亂吃藥導致紅疹面積更大,情況更糟,應遵從醫囑正確服藥。台大醫院皮膚部醫師卓雍哲表示,蕁麻疹的「癢」是個主觀症狀,患者可透過自覺評估,反饋給醫師,讓醫師做最適當的治療方針,而慢性蕁麻疹是全身性疾病,須兼顧藥物及非藥物治療,患者可自主照顧,避免過敏原來改善症狀。他提醒,日常生活中可避免「食、衣、住、行」四大雷區,患者可放心配合醫師、耐心持續用藥、安心日常生活,提高疾病認知,並以積極、正確的態度來面對,才能使症狀得到良好的控制。食:避免刺激性食物,如:麻辣鍋等含酒精、香精、辣味食物。衣:避免換季衣物未清洗便直接穿。住:避免天冷長期緊閉門窗導致屋內空氣不流通,粉塵累積。行:出門應避免溫差或日光照射等誘因,誘發蕁麻疹發作。
-
2021-11-15 新聞.長期照護
銀髮健身風氣漸興 衛福部計畫4年新設200多處據點
嘉義縣中埔鄉裕民社區今年3月設全縣首座「銀髮健身俱樂部」,社區發展協會觀察疫情後,運動人口漸增規劃拓展使用者,活化在地運動風氣;衛生福利部今視察,強調將通盤考量相關規劃,也希望地方協助讓政策永續推動。裕民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翁聖勳表示,社區健身房每周開放周一至周五,從平均每天11.1人次,5月8日疫情過後增加到每天16.8人次,通盤討論後決定比照國民運動中心,採使用者付費,每次使用收費50元,營利將用於人員培訓及器材維護上。若社區長者有使用健身器材需求,翁聖勳表示,目前正與鄉公所研議給予折扣;目前裕民社區銀髮健身房與中正大學運動科學研究室合作,共18套健身器材,中正大學運動競技學系師生則設計多組課程,現場指導。衛福部長期照顧司長祝健芳和國民健康署長吳昭軍今由縣長翁章梁及中埔鄉長李碧菁陪同,率隊至和睦社區考察成果。吳昭軍試用健身房中的坐式背肌訓練器,並詢問現場長輩使用狀況。吳昭軍說,銀髮族健身俱樂部聘請專業人員陪同訓練,長輩反應良好,4年內將在全國廣設200多處銀髮族健身俱樂部,但僅靠政府補助無法長久經營,支持地方採使用者付費的方式,65歲以下要使用健身器材的人,得酌收費用,避免淪為蚊子館。但翁聖勳表示,銀髮健身房每年扣除器材費用開銷約40萬元,國健署明年起補助3年共補助100萬,收支不均;明年將串聯中埔鄉其他社區,推出旗艦計畫,採巷弄長照C據點模式,預計每年將有近80萬經費,藉此平衡損益。嘉義縣老年人口比例截至10月底已達20.99%、冠居全國,縣府全力推動各項老人福利及長照業務。翁章梁表示,縣府也持續爭取建置更多銀髮健身俱樂部,漸進式逐步擴及全縣各鄉鎮市設置據點。
-
2021-11-06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旅館「冒充防疫」非法收檢疫客 指揮中心:取締開罰
最近春節返鄉的旅館量不足,新竹有旅館並非防疫旅館,卻偷收檢疫旅客,哄抬價格,趁亂賺防疫財。對此,中央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若未經輔導及審查程序「冒充防疫」,將請地方政府進行取締跟處罰。旅外國人春節返鄉一房難求,新竹市共核准12家防疫旅館,且房間幾乎全數客滿,近日更獲報,有非法業者受理訂房,房價也開的比平常貴,從1天5800元變6800元,籲民眾勿預定未核准的防疫旅館。面對國內本土疫情趨緩,邊境政策放寬彈性卻有限,對於春節返鄉檢疫量能不足,改採「十加四」居家檢疫方案,提高翻房率,預計年底要再提供3萬房,另外11月10日宣布可預約12月14日起的集中檢疫所空房。但有旅館業者認為,春節後旅館量能會供過於求,多出空房等於在養蚊子。莊人祥表示,除了旅館業者外,會先以政府單位會館或宿舍、集中檢疫所為主,如請教育部或人事總處會館等,將優先徵用集中檢疫所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