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02 該看哪科.牙科
搜尋
舌頭
共找到
394
筆 文章
-
-
2021-09-22 養生.聰明飲食
不是所有綠薯條都有問題 專家:關鍵在有沒有帶皮
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2013年摩斯漢堡爆發的綠薯條事件,讓台灣民眾對綠薯條的知曉大幅提升。而多數人都認為綠薯條內所含的茄鹼對人體有害,卻不知道一般速食店所販售的薯條(去皮塊莖部分)即使變綠,也不一定代表茄鹼含量就超標。摩斯漢堡於2013年爆發「綠薯條事件」,為台灣的速食業丟下一顆震撼彈。當時有民眾到店中購買「金黃薯條」,吃了一口就嘴巴發麻,剝開薯條後發現竟然是綠色的。經衛生局檢驗後證實其「配醣生物鹼」(含龍葵鹼與卡茄鹼)含量高達1496.79ppm,比世界衛生組織公布的標準限量20~100ppm高出10倍以上!事發當下摩斯漢堡立即宣布停售金黃薯條。以這件事為起點,台灣民眾第一次知道有綠薯條的存在。直到2017年7月,摩斯再次上架金黃薯條,卻在短短1個月內再次爆出綠薯條事件。同年,肯德基與麥當勞也先後發現綠薯條。一連串的事件引發社會關注,在媒體的渲染下,加深消費者「綠薯條含有對人體有毒性的『龍葵鹼』」之印象,更進一步引發恐慌。2018年與2019年,綠薯條的事件仍不斷零星發生,雖然沒有像過往一樣引起熱議,但是根據《食力》2019年「你今天吃『速』了嗎?速食店你都怎麼選?」問卷調查結果顯示,仍有7%的消費者感到疑慮。配醣生物鹼?龍葵鹼?它們就是薯條變綠的主因嗎?大多數人都知道,發芽的馬鈴薯不可以吃,因為它是茄科植物的一份子。我們常見的茄科植物如馬鈴薯、茄子、龍葵等,就會含有有毒的「配醣生物鹼」,而馬鈴薯中含有著「茄鹼」(solanine),也就是俗稱的「龍葵鹼」。茄鹼其實是植物自然演化而來的自我保護機制,以抵抗外界對於植株本身的傷害。當馬鈴薯不當貯藏、損傷、又或者是發芽時,內部就會開始產生茄鹼,尤其發芽就意味著含量已經過高,因此不建議食用。茄鹼食用過量,對人體的確是有害的,可能會導致急性中毒,常見症狀有頭痛、噁心、嘔吐、腹瀉等,罕見症狀則包括血壓偏低、心跳偏慢、呼吸變快、肌肉絞痛等。當綠薯條事件爆發的時候,許多媒體開始鋪天蓋地的報導綠色物質就是龍葵鹼,但這是真的嗎?綠薯條真的就等同於有過量龍葵鹼嗎?事實並非如此!不要看見「綠」就打槍!不是所有綠薯條都有問題!馬鈴薯原本種植在土壤底下,當它離開土壤重見天日時,在陽光的照射下會開始於表皮形成「葉綠素」,表皮因此變綠。除了這一反應外,馬鈴薯原本既有的茄鹼量也會因為接觸光線或者因表皮損傷、發芽而增加產生。以上2種反應會同時進行,但兩者是完全不同且各自獨立進行的反應,因此綠化程度不代表絕對的「茄鹼」含量高低。有36年進口與銷售薯條經驗,21風味館薯條供應商「頤士達國際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陳世義指出,茄鹼一般都集中在馬鈴薯芽、芽眼及薯皮約1.5毫米處,越往馬鈴薯的中心部位,含量就越少。摩斯在2013年與2017年出問題的金黃薯條,因為都是「帶皮薯條」,的確是茄鹼較多的部位,所以驗出的含量才會偏高。但後來同樣發現綠薯條的肯德基與麥當勞,因為所使用的都是不帶皮的「傳統薯條」或「脆薯」,所以其實大多數都只是受到葉綠素的影響而變綠而已,且裡面所含有的茄鹼含量,均低於國際上公認的會有苦味、造成嘴巴發麻的200mg/kg。「有些人吃了覺得舌頭發麻,其實很多都只是心理作祟而已。」陳世義表示。2019年相關法規正式上路!全面加強對綠薯條的管控陳世義回憶到,2017年綠薯條連環爆後,衛生福利部約了所有薯條供應商一同開會,商討如何減少相同情形再發生。商討得到的結論除了各家業者要加強自主管理外,在美國馬鈴薯協會(Potatoes USA)的促成下,衛福部也開始參考國際規範訂定相關法規。2019年起,正式開始施行的「食品中污染物質及毒素衛生標準」,訂定馬鈴薯塊莖中「總配醣生物鹼/茄鹼(Glycoalkaloids, total)」限量為200mg/kg。未來若遇到相關事件不僅可以依循標準進行研判,業者也可以依照這套標準進行自主管理。如今,頤士達所進口的薯條與薯製品都會先送到衛福部規定的單位檢驗,取得合格的報告書。速食品牌也加強自主管理!良好溝通讓民眾放下疑慮但是只有進口商落實自我管理也可能會有紕漏,連鎖速食品牌們也都有一套自己的品管標準。麥當勞供應鏈管理副總裁林麗文表示,在立法以前,麥當勞早已經開始要求供應商每月提供產品品質管理數據,也要求物流公司需落實溫度管理。2017年發現綠薯條後,門市中的薯條負責人員也會將綠色的薯條挑掉,雖然消耗人力,但是一切都是為了讓消費者更加心安。她也提到,在長期的溝通以及媒體協助澄清之後,人們對於綠薯條已經不像以前那麼恐慌。漢堡王執行長黃耀忠則表示,事件發生後,業者更傾向於使用不會產生綠薯條的品種。針對這一點,陳世義指出最容易生成茄鹼的帶皮薯條,現今已經不會在速食店中看見。而且根據國立台灣大學生化科技蕭寧馨教授說明,一份速食店的大薯份量,約等於一顆200公克的馬鈴薯,削皮之後的一份大薯中的茄鹼含量,最多不超過18毫克,遠遠低於國際安全容許值。下次若看到綠薯條,不要先急著恐慌,其實綠薯條沒有你想像中那麼嚴重!我們平常所食用的馬鈴薯塊莖中茄鹼的含量低,且主要集中在薯皮下約1.5毫米,只要在食用前削去外皮便能大大減少茄鹼含量。且薯條越綠並不一定表示茄鹼含量越多,別被錯誤的食安恐慌輕易影響了。延伸閱讀▶美味薯條如何製成? 薯條「綠」了該怎麼辦?▶摩斯「綠薯條」到底是品保控管出錯還是供應商問題?▶為何馬鈴薯發芽不能吃,地瓜發芽卻能吃?(本文獲「《食力》」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
-
2021-09-14 該看哪科.心臟血管
腦中風後最怕復發!二度發生的嚴重程度將遠勝於第一次
●疫情期間,腦中風回診率降三成●恐增復發風險,甚至引發失智●三高患者應該控制好三高,避免發生腦中風新冠肺炎疫情讓國人不敢進出醫院,台大醫院腦中風中心加護病房主任、神經部主治醫師鄭建興表示,疫情爆發期間腦中風患者回診率減少三成,恐增復發風險。腦中風後最怕「復發」,二度中風增加傷害認知、語言功能的機會,甚至引發失智,增加照顧負擔以及醫療支出,鄭建興呼籲患者,疫情期間,一定要依照醫囑服藥、定時回診,做好三高的控制,避免病情惡化。「疫情期間,給予中風患者積極治療的比例並沒有減少,但今年5、6月回診的患者明顯少了三成。」鄭建興說,國內急性腦中風的發生率,未因疫情嚴峻而減少,但是需要規律看診的患者,多因為害怕而沒有回診。可以預期的是,有些患者會因此停藥,或是出現復發的輕微症狀,都無法及時讓醫療介入。腦中風 五年內復發機率35%導致腦中風最大的因素與三高有關,腦血管疾病位居我國109年十大死因第四位,平均每年奪走1萬多條性命。根據研究顯示,腦中風五年內復發的機率約為35%、10年內為51%。發生第一次腦中風,通常就會留下不同程度神經功能障礙、失能等後遺症。二度發生腦中風,嚴重程度將遠勝於第一次發生,甚至死亡。鄭建興表示,腦中風發生時,無論是第一次或是復發,多取決於同住家人或朋友即時發現。新冠病毒讓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變遠了,許多長者身邊沒有子女陪在身旁,疫情更是減少與長輩見面的機會,又或者是長輩只有外籍看護陪伴,即使發生症狀也沒有足夠的能力求助。疫情期間 多關心觀察三高長輩鄭建興呼籲,為人子女在疫情期間要多觀察長輩,特別是有三高的長者,最簡單辨識中風的方法,就是透過「微笑、舉手、說你好」。若是中風,會臉歪嘴斜、雙手沒辦法舉起、講話大舌頭,此時要立即盡速就醫。「只要發現,愈快送醫愈好」,即使超過黃金3小時,以現在的醫療技術還是有機會可以救回來,只是時間拉得愈長,對腦部的傷害愈大。國內缺血性腦中風發生率,相較於出血性腦中風的發生率高。如果是缺血性腦中風,可即時給予血栓溶解藥物或經導管血栓移除術,即時改善腦中風;若為出血性腦中風,則透過手術引流,清除血塊、降低腦壓。
-
2021-09-13 名人.相性幸福
享受唇舌間的樂趣需要練習 專家教你6招親吻小技巧
說到吻,腦中突然響起了一首歌,他是這麼唱的:給我一個吻,可以不可以,吻在我的臉上,留個愛標記。這是一首經典情歌,傳唱了60幾年,依然歷久彌新。因為一個吻帶給人甜蜜、想念、感謝、愛的感受,從歌詞中就可以窺知一二。另外除了聽到,也最常看到電視劇中男人女人傳遞情意最自然的方式就是以口為證。例如:男主跟女主告白之後,兩人深情的眼對眼,男主溫柔的手輕輕撫摸女主的秀髮,接著輕握住她的後頸,此時兩人的臉慢慢拉近,呼吸對呼吸,隨後就貼上對方的唇,由淺吻到熱吻讓彼此沈浸在戀愛氛圍中,甜美無比。從上述觀點來看,是不是也令人好奇,親吻的起源來自哪呢?心理學家佛洛伊德認為,從嬰兒時期的口慾期來看,吸吮這自然的小動作,便是親吻的開頭了。另外也有其他心理研究發現,大約有九成以上的女人都喜歡親吻,認為吻是偵測情感的一種溝通方式,而男性會把吻當成調情的工具,只要吻的投入,很快就能點燃兩人體內的慾望。因此,親吻就成了男女表達愛意與需求最重要的橋樑。話雖說如此,但現實生活中,真的可以透過吻來激起彼此的慾望嗎?我們來聽聽現代男女對接吻有什麼樣的看法。#1 我不喜歡跟老公接吻,他的技巧真的很差,每次都親的我滿臉口水。(無奈人妻的代表)#2 我女友都嫌棄我,說我舌頭很笨,教都教不會,每次吻完都吵架…(想到接吻就焦慮的男友代表)#3 我對味道超級敏感,無法跟有口臭的人接吻。(嗅覺敏感者的代表)#4 其實,我對接吻無感,是對方技巧的問題嗎?(對接吻感到疑惑者的代表)#5 女友喜歡舌吻,但我沒經驗,不知道該怎樣做才能讓她有fu~(初體驗者的代表)聽完他們的分享後,有沒有發現一個共通點,那就是「技巧」部分。你知道在美國有間專業性學研究的學校嗎?學校裡有專門指導「接吻技巧」的課程,從一到十級為評審標準,學員們要透過反覆練習才能擁有十級「吻界翹楚」的能力。由此可見,接吻可是一門學問,還需要透過學習與練習,才能享受唇舌間所帶來的樂趣。心動想學了嗎?以下有幾種基本款的親吻技巧,導師一一跟大家分享:1.淺酌之吻:一開始先輕吻他的雙唇,然後稍微移開。再左右來回滑過他的唇,漸漸冒一點險,輕抿輕舔他的下唇,這邊抿一下,那邊舔一下,再移開。讓他渴望你的唇。2.誘人之吻:用舌尖舔對方的上下唇,左右來回移動,讓她感受舌尖的溫暖,注意要保持唾液充分,滋潤一下雙唇,讓唇綻放出美麗的色澤。就像清晨雨露沾濕的玫瑰,那樣充滿誘惑。3.微醺之吻:當對方唇微張開邀請你進入時,舌頭輕輕遊走他的齒與牙齦,接著探索他的口內粘膜上下滑舔一圈,一遍又一遍。就好比喝下一口又一口的紅酒,令人心醉神迷。4.糾纏之吻:以舌與舌互相推動,切勿過分用力,保持溫柔,這種相互推動可形成快感。接著用唇含住他的舌,吸允他的舌頭,想像這是品嚐一道美味的佳餚。5.邀請之吻:試著把舌尖往你的嘴彎曲,像是邀請的舞步,猶如呼喊對方,過來。這就是捲舌的動作。然後用此方式探索對方口腔各個角落。記住要控制你的口水,別讓口水淹沒對方喔!6.忘情之吻:將對方的舌包於自己的口中,繞著對方的舌尖,畫圈似的旋動,節奏慢慢加快到激烈,藉此方式增加快感,以產生更進一步的親密。溫馨小叮嚀:舌頭是口腔底的肌肉,只要是肌肉都可以透過練習變得靈敏靈巧。因此接吻技巧需要反覆練習,才能吻好吻滿,而且每個人喜歡的吻法都不同,要耐心找到對方喜歡的親吻風格,用你的舌與唇來了解他。只要做對了,一個吻就能深入人心,交流出親密情感的甜蜜。
-
2021-09-0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幼兒染疫致肺炎影響肺發育 張上淳:機率微乎其微
新北市幼兒園發生Delta變異株群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說,幼兒與新生兒染疫導致嚴重肺炎,可能影響肺部發育,但機率微乎其微。疫情指揮中心證實,新北市某幼兒園群聚染疫案經病毒定序為最早在印度發現的Delta變異株;加上有多名幼童也染疫,引發高度關注。張上淳今天在疫情記者會中表示,目前僅少部分幼童有症狀,感染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是否會引發嚴重肺炎甚至肺纖維化等後遺症,則要看年齡。張上淳說,過去COVID-19患者有部分完全康復,也有部分留下肺功能不好的後遺症。而小小孩特別是新生兒,若出現肺炎可能會影響後續肺部發育狀況,造成較大影響,但新生兒出現這種狀況的機率微乎其微。張上淳表示,至於上小學後的兒童染疫,發生肺炎或後續變化的狀況則與成人差不多。此外,有醫師提出若幼兒出現草莓舌,合併發燒、腹痛等症狀,要盡快送醫。對此張上淳說,感染COVID-19會有各種臨床症狀,如手指皮疹變化、舌頭變化等。但張上淳表示,有時會有舌頭舌苔厚,看起來像草莓狀,在其他疾病也可能出現,是非特異性症狀,很難以此判斷是感染COVID-19,用這樣的方式認定是無症狀感染不夠科學,還是要以出現症狀後篩檢,加上接觸史、旅遊史等判定才有辦法偵測。
-
2021-09-05 該看哪科.腦部.神經
疫情期間「怕染疫」 腦中風回診率降3成、恐增復發風險
新冠肺炎疫情讓國人不敢進出醫院,身體不舒服先「忍」再說。台大醫院腦中風中心加護病房主任、神經部主治醫師鄭建興表示,疫情爆發期間腦中風患者足足減少三成,與民眾恐懼有絕大關係。腦中風後最怕「復發」,二度中風增加傷害認知、語言功能的機會,甚至引發失智,增加照顧負擔以及醫療支出,呼籲患者疫情期間,一定要依照醫囑服藥、定時回診,做好三高的控制,避免病情惡化。「疫情期間,給予中風患者積極治療的比例並沒有減少」但去年2、3月以及今年5、6月,回診的患者明顯少了三成。鄭建興說,顯示國內急性腦中風的發生率,並沒有因為疫情少送到急診,但是需要規律看診的患者,多因為害怕,而沒有到醫院。他可以預期的是,有些患者會因此停藥,或是出現復發的輕微症狀都沒有及時讓醫療介入。導致腦中風最大的因素與三高有關,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腦血管疾病位居我國109年十大死因第四位,平均每年奪走1萬多條性命。根據研究顯示,腦中風五年內復發的機率約為35%、10年內約為51%。發生第一次腦中風,通常就會留下不同程度神經功能障礙、失能等後遺症。二度發生腦中風,嚴重程度將遠勝於第一次發生,甚至死亡。鄭建興表示,疫情期間,讓就醫變得不這麼單純、容易。腦中風發生時,無論是第一次或是復發,多取決於同住家人或朋友的即時發現,很少是患者靠自己發現而即時就醫。新冠病毒讓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變遠了,許多長者身邊沒有子女陪在身旁,疫情更是減少與長輩見面的機會,又或者是長輩只有外籍看護陪伴,即使發生症狀也沒有足夠的能力求助。鄭建興呼籲,即使在疫情期間也要多觀察長輩,特別是有三高的長者,最簡單辨識中風的方法就是透過「微笑、舉手、說你好」。鄭建興表示,若是中風,會臉歪嘴斜、雙手沒辦法舉起、講話大舌頭。此時就要立即盡速就醫。過去倡議把握「黃金3小時」,但現在改倡議「只要發現愈快送來愈好」,別算有沒有符合3小時以內,即使超過3小時,以現在的醫療技術還是有機會可以救回來,只是時間拉得愈長,對腦部的傷害愈大。如果是缺血性腦中風,可即時給予血栓溶解藥物,或是經導管血栓移除術,即時改善腦中風;若為出血性腦中風則是透過手術引流,清除血塊、降低腦壓。國內缺血性腦中風發生率相較於出血性腦中風的發生率高。鄭建興呼籲長輩在疫情期間要多加注意自身的身體狀況,特別是三高患者,更應該控制好三高;已經發生過一次腦中風患者,即使在疫情期間也要定期回診,避免腦中風再次發生。
-
2021-08-29 新聞.長期照護
張慶光/呷飽未
以前人講「吃飯皇帝大」,能夠坐下來好好吃一餐,就好像當皇帝一樣。但是對於許多長者而言,這樣平凡的幸福,卻可能千金也買不到。隨著年紀增長,不少長者都有因吞嚥困難,在進食過程發生噎到或嗆咳的經驗。此外,由於牙口及咀嚼能力的退化,只能進食軟質食物或因咬不碎食物而消化不良。味覺退化也會造成食欲變差,導致營養攝取不足。種種的問題,讓原本吃飯這麼基本的事變得困難重重。在心理層面上,有些獨居長者因為一個人吃飯感到寂寞,而過著有一餐沒一餐的生活,偏鄉的獨居老人甚至可能一天只吃一餐由公益團體送的餐盒。也有些長者因中風或退化而需要他人餵食,因此萌生「老了沒用」的自我否定感,放棄積極生活的意志。其實針對以上的問題,目前都有相關的產品及商業模式開發出來,若能適時引進,當能協助解決高齡者用餐的問題。首先在嗆咳及噎到的預防方面,日本已發展出所謂「介護食品」,讓身體開始退化的長輩,能在維持原有生活習慣、口味喜好、甚至是用餐尊嚴的情況下進食。根據日本介護食品協會UDF(Universal Design Food)的分類,將食品依軟硬程度分成「輕鬆咬」、「牙齦磨」、「舌可碎」及「好吞嚥」四個等級,日本很多食品廠商即依據此標準開發出不同口味的即食包,民眾可依據長者的牙口狀況選擇,而且兼顧美味及營養均衡。目前國內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正在台灣推動「銀髮友善食品Eatender」標章認證,將銀髮友善食品質地區分為類似日本UDF的「容易咀嚼」、「牙齦咀嚼」、「舌頭壓碎」及「無須咀嚼」四等級,希望未來可以看到更多本土口味的「銀髮友善食品」。長輩喝流質飲料常會遇到嗆咳問題,市面上已有增稠劑用以提高飲料的濃稠度;也有業者引進增稠飲料,照護者不用自行調配,其均勻的增稠質地可有效降低液體流動速度,避免液體進入氣管,預防嗆咳發生,同時保有飲品的原始風味。而在心理方面,疫情前很多社區舉辦銀髮共餐活動,老人家聚在一起聊天用餐可活化身心,可惜因疫情,多數共餐活動已暫停。國外針對高齡者餐食準備,出現新的商業模式。美國幅員廣濶,老人共餐不易,有網站提供預約「廚師到高齡者家中」的服務,一次幫老人家準備10-12道菜餚,可供長者好幾天用餐,而廚師到家中時還可順便跟長者聊天及觀察其身體狀況記錄給子女。另外,日本有名的連鎖居酒屋-和民集團則發展老人送餐服務,由其分布於全日本的據點準備便當,再由當地的老人協助配送給訂餐老人,送餐也送關懷,而負責送餐的老人還有薪資可領,是一個很有社會意義的營運模式。對於需要餵食的長者,目前也有很多進食輔具,有左手可握持的筷子,方便慣用手為右手的中風者自行進食;為失智長者開發的彩色餐具可提高食欲;也有專門針對巴金森患者設計的防手震餐具。這些都是要讓長者「自食其力」,找回用餐的尊嚴。用餐過程是口感、消化、視覺、味覺及嗅覺等感官的綜合享受,千萬不要忽視其重要性,在兼顧營養同時,做到色香味俱全,幫長輩找回用餐的期待與熱情。
-
2021-08-28 該看哪科.牙科
好的咀嚼力能減緩老化速度及失智症的發生率!醫師你4大訓練,助你強化咀嚼力
愈來愈多的研究顯示,好的咀嚼力能減緩老化速度及失智症的發生機率,對於個人生活品質也相當重要;當咀嚼吞嚥功能出了問題,就可能造成「誤嚥」狀況,這是導致吸入性肺炎的一大主因,嚴重時還可能造成死亡。根據國立陽明大學牙醫學院特聘教授許明倫及臺北榮民總醫院口腔醫學部口腔顎面外科主任羅文良,於2018年所進行的追蹤研究中發現,有咀嚼困難的人,引發吸入性肺炎的比例確實高過咀嚼吞嚥能力正常的人,「愈早開始訓練咀嚼力,可維持老後良好的生活品質。」認識咀嚼吞嚥障礙許明倫表示,人類攝食有5個步驟,只要任何一個步驟出了問題,造成食物無法順利經由食道到胃部,就稱為咀嚼吞嚥障礙。這5個重要動作包括:眼睛辨識食物、以舌顎動作將食物磨碎成食糰、嘴唇要能緊閉軟顎下降形成口腔內壓來吞嚥、再靠會厭軟骨的閉合動作將食物往下運送,最後則由食道蠕動將食物送到胃裡。「因此,當大腦無法辨識食物、舌顎密封狀況不佳、無法張口、顎咽密封狀況不佳、會厭軟骨或咽喉肌群運動失調時,就會導致無法咀嚼或咀嚼功能不全。」而由許明倫及其咀嚼吞嚥團隊所設計的健口操,再加上發聲練習與唾液腺按摩及推牆運動,就是很簡單的咀嚼肌鍛鍊運動,只要持續做,可維持好的咀嚼力。口腔健康操肩膀運動》藉由肩膀的上下運動放鬆肩膀肌群,每個動作慢慢數5下。1.吸氣肩膀上提2.呼氣肩膀放鬆頭頸運動》活動頸部前後左右肌肉,放鬆肌肉群,每個動作慢慢數5下。1.緩慢的抬頭、擺正、低頭、擺正2.緩慢的右轉、擺正、左轉、擺正鼓腮運動》模擬漱口動作以運動臉頰肌群;運動時要盡量用力撐到最大。1.鼓右頰2.鼓左頰3.兩頰同時鼓起舌頭運動》舌頭能將食物聚集成糰,靈活度很重要。1.舌頭向前伸2.舌頭向後捲3.舌頭向上翹,盡量碰到鼻尖4.舌頭向下,盡量往下巴延伸5.向左延展6.向右延展7.舌頭順時針、逆時針繞圈圈發聲練習國立陽明大學牙醫學院咀嚼吞嚥團隊講師蔡法慈提醒,練習發聲時,每發出的音都要配合腹部力量,盡量大聲發出聲音,可同時鍛鍊核心肌群。Pa:訓練嘴唇,發聲時嘴唇一定要密合才能具負壓力量。Ta:訓練舌頭,尤其是舌頭前端的力量。Ka:訓練舌頭後端,以及上顎軟骨的靈活度。Ra:訓練整個舌頭,舌頭要盡量後捲。唾液腺按摩耳下腺:手指合併向前旋轉、向後旋轉,各約3秒。顎下腺:手指合併按摩下巴除贅肉,約5秒。舌下腺:以大拇指往上按,約5下。推牆運動推牆運動可訓練聲帶,讓吞嚥功能更順利。進行方式為:單手靠牆、嘴巴咬緊、運用腹部肌力用力推牆,換邊做,每邊30下,可維持聲帶閉合能力。
-
2021-08-24 新聞.長期照護
中風後吞嚥困難 進食注意6要點
「醫師,家父小中風後,喝飲料常會嗆到,吃東西也很難下嚥,請問有何改善的方法呢 ?」門診中常有病人家屬提出上述的問題,如何克服此中風併發症,病人和家屬都要學習,慢慢可渡過難關。喝飲料會嗆到是吞嚥困難症狀之一,其他包括流口水、咀嚼或舌頭無力、感覺食物卡在喉嚨、吞嚥動作難以開始、餐後食物殘留口腔、吞嚥後聲音改變、鼻腔逆流、嗆咳、進餐時間延長、體重減輕等。面對吞嚥困難,首要詢問什麼型態的食物難以吞嚥,是固體或液體食物?在什麼階段食物會卡住難以吞嚥?口腔咽喉、胸後或上腹?常見2大類病因1.身體結構病灶:固體難以吞嚥,如食道癌、胃癌、食道良性狹窄、食道憩室、食道黴菌感染、食道炎、外在壓迫(氣管腫瘤、主動脈瘤)等。2.功能問題:液體難以吞嚥,最常見的是中風,但在重度失智亦可見。中風後吞嚥困難,是一種常見的併發症,儘管許多中風患者吞嚥功能會自然恢復,國外文獻統計仍有11%至50%的患者在6個月後存在吞嚥困難。吞嚥困難可通過臨床評估,或經由電視螢光攝影檢查或纖維光學內視鏡吞嚥檢查進行診斷。處理中風後吞嚥困難的問題,可減少誤吸入呼吸道,而不是恢復正常吞嚥功能。包括改變飲食質地、調整進食姿勢和一些復健技術改變吞嚥策略,這些可以單獨使用,但大多一起使用,並且可以個人化。照護中風後患者進食6重點1.維持進餐環境安靜,端坐姿勢進食,或床頭抬高30至45度。2.選擇適當食物質地,採用小口進食。3.傾頭向健側,小口(小湯匙)由健側餵入,縮下巴、轉頭向患側來幫助吞嚥。4.吞完就清喉嚨或咳嗽一次,確定已經吞乾淨後,再進食下一口。5.餐後維持坐姿30分鐘,避免食物逆流。6.進餐完畢要檢查口腔內是否有殘留食物,並清潔口腔,這樣可以減少吸入性肺炎的發生。
-
2021-08-19 該看哪科.皮膚
嘴唇乾裂別用舌頭舔?醫提醒:小心蜂窩性組織炎
嘴唇乾裂是不少民眾常出現的困擾,有些人甚至到了夏天也一樣會出現。遇到這樣的情況,許多民眾會試圖用舌頭舔拭、擦護唇膏等方法改善,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皮膚科唐豪悅醫師表示,用舌頭舔其實非常不好,不但沒用,且可能造成惡化,而護唇膏也有需要注意的地方,提醒民眾多加留意。 嘴唇乾裂原因未必是乾燥 醫:也可能是感染所致。 唐豪悅醫師指出,嘴唇乾裂雖是常見的小問題,但若處裡不當也有可能越來越麻煩。嘴裂常見因乾燥、缺水而起,或者用手、口撕去嘴唇上的細屑不小心撕開傷口而形成外傷。其他常見也可能和皮膚疾病有關,例如嘴唇濕疹未妥善處理,漸漸形成慢性濕疹,或是口角炎、細菌感染、黴菌感染等。營養方面,維生素B缺乏也容易形成嘴裂,這也是為什麼嘴破我們常聽人建議要多補充維他命B。至於較少見的情況,像是天皰瘡等部分自體免疫疾病也可能造成,另外癌症、癌症化療後也可能會使得黏膜變乾、唾液分泌量減少,進而形成乾裂,雖為少見,但也需留意。 口罩噴精油,民眾嘴裂腫成香腸嘴! 值得注意的是,保養品、護唇膏、精油等也可能造成皮膚過敏或刺激形成嘴裂。唐豪悅醫師表示,近日疫情關係民眾配戴口罩,日前就曾遇過不止一位患者,因習慣以精油消除口罩異味或消毒,但卻沒注意到自己對精油過敏,就診時嘴唇腫脹得有如香腸一般且乾裂,後續開類固醇藥物治療才逐漸改善,提醒民眾平時也要留意接近皮膚之物是否妥當,且口罩也應每日更換新的,以確保防疫功能完善。 嘴裂乾裂護唇膏未見效,2情況盡早檢查。 大多數的人遇到嘴裂問題多會自行擦抹護唇膏等,接下來等自行好轉,但由上述可見嘴唇乾裂的可能性其實非常多,護唇膏並無法治療疾病或感染。唐豪悅醫師建議,有嘴裂的情況出現時還是建議先進行檢查為佳,若要自行改善也要注意傷口變化,超過兩周遲遲沒有好轉,或嘴裂的情況反覆的發生,就應盡早檢查找出原因,看是細菌、黴菌感染或過敏、濕疹、還是營養缺乏、或皮膚疾病等何種因素引起,才有利後續的傷口照護。而平常生活上也要注意避免辣椒等刺激性食物,打呵欠、飲食時也避免嘴巴張太大等。 嘴唇乾裂別用舌頭舔,小心蜂窩性組織炎! 在傷口照護上,唐豪悅醫師提醒千萬記得不要用舌頭舔,試圖沾濕乾裂的嘴唇,口水雖能濕潤,但主要還是水性的液體,容易在揮發時一同帶走嘴唇上原有的水份,自然會越來越乾。且口水帶有大量的細菌,若已形成傷口再不斷地舔舐,再小的傷口都有可能更進一步造成細菌感染,甚至更嚴重的蜂窩性組織炎。 唐豪悅醫師表示,遇到嘴裂的情況,可以用護唇膏擦拭,但建議應挑選添加物較少的護唇膏,以避免過敏或刺激皮膚,造成情況加劇甚至變成香腸嘴。醫師建議可選擇凡士林,成分單純僅有凡士林的油脂,身體各處的皮膚皆可塗抹,包括嘴唇,不小心吃到也不會對身體造成負擔。當然,最重要的還是先讓醫師檢查原因,才有助治療及改善。《延伸閱讀》 .夏季皮膚癢、燒襠怎麼辦?皮膚科醫師推1法寶超止癢! .指甲出現條紋、白斑?營養師指常見5情況從飲食作改善!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1-08-17 養生.運動天地
有片!健臉不藏私 把臉練尖、維持牙齒整齊攻略
好的臉型帶你上天堂,臉型真的會影響一個人的顏值!今天的影片邀請黃月真牙醫師教大家正確的練臉方式,只要運用零碎的時間,消除雙下巴、擁有尖臉不是夢!這套運動以三個部位做訓練,分別是舌頭擺放位置、唇頰肌以及吞嚥訓練,吞嚥訓練的目的是讓舌頭力量作用在上顎,有助於維持矯正後牙齒的整齊,另外,黃月真牙醫師也提到如果用嘴巴呼吸會造成下巴後縮、牙齒比較擁擠,也會影響下巴線條。在影片中,黃月真牙醫師特別幫大家安排課表,以上訓練不僅能擁有漂亮臉型,也助於維持牙齒整齊,快跟著營養健身葛格Peeta了解正確的臉部訓練,讓自己更有自信。想了解更多健康運動的影片嗎?快上「有肌勵」粉絲專頁按讚追蹤,練出漂亮線條!「有肌勵」是女性專屬健身夥伴,提供健身資訊、健康方法,更提供滿滿的鼓勵和正能量,給女性肌力,也給女性激勵,讓姐妹們的健身路上,不孤單!YT:有肌勵https://pse.is/UYA9XFb:https://www.facebook.com/udnGpowerIG:https://www.instagram.com/udnGpower社團:女性專屬|健身的我超美
-
2021-08-13 養生.聰明飲食
薑母鴨是臺灣或中國的? 她追索「臺味」吃出自己身世
美食作家陳靜宜10年前出版「臺味」一書,贏得「臺菜天后」稱號,心裡卻有不安:臺味源頭到底在哪?經過8年追索,渡海跨越5000公里,她終於品嚐出從蚵仔煎、薑母鴨到沙茶醬等臺味的前世今生,「我用舌頭印證它們的身世,也像尋找自己的身世。」陳靜宜生於台南,爸爸在她4、5歲時過世。讀小學填資料時,她問媽媽「籍貫」為何,媽媽因幼時被當童養媳給其他人家,後來逃走,不知家族何時來台又來自福建何處,只說「大概是福建吧!」長大後,陳靜宜發現身邊很多人也都不知家族來歷,「這很悲傷,我好想知道我是誰。」在「臺味」後,陳靜宜從福建開始,一一走訪廣東乃至馬來西亞。她認為,福建和廣東是台灣多數移民的原鄉,也是馬來西亞華人移民主要來處,三地食物和臺灣可能相通對照,漫長旅程果然找到「臺味」源頭與演變。像同樣是潤餅,陳靜宜從臺灣、福建、廣東到馬來西亞各地一一尋訪品嚐,了解到用的配料都不同,也因此可光從家裡做的潤餅,就推測出家族來歷。「潤餅是家的食物,是族譜的味道,可看出祖先也許是福建泉州人,又和漳州人結婚,最能代表台灣飲食文化的遷徙流轉。」她舉例,如果潤餅放燉爛的高麗菜,家族可能與廈門有關,像林語堂夫人廖翠鳳是廈門鼓浪嶼人,所做潤餅都放燉爛的高麗菜;如果放油飯,家族可能有同安人;如果放胡蘿蔔絲,家族可能來自泉州,因為泉州人想凸顯泉州從唐朝就具國際化城市水準,刻意用來自「番邦」的胡蘿蔔。薑母鴨則是改變最戲劇化的臺灣味。陳靜宜說,她原本以為薑母鴨是臺灣食補代表,沒想到在廈門也遇到薑母鴨,和臺灣薑母鴨一樣放麻油、料酒,元素差不多,但會把醬汁收乾到鴨身黑亮,可稱「黑派」,且只能外帶吃。當地人還告訴她,薑母鴨並非當地傳統飲食,要找原味要到同安。陳靜宜說,她到了同安,又發現同安的薑母鴨其實源於泉州的鹽鴨,甚至早在清代前,泉州就有用中草藥和禽畜共同烹煮的習俗。做法雖然同樣收乾汁,但不上醬色,可說「白派」。「一種薑母鴨,隨地域不同,竟有湯、乾、黑、白四種做法。」經過推敲,陳靜宜認為,臺灣薑母鴨做法應也源於泉州,只是在1980年代「帝王食補薑母鴨」業者加上米酒、麻油、中藥配方,成了臺灣最初的薑母鴨口味。1993年起,臺灣薑母鴨口味甚至「反攻大陸」,廈門因此除了泉州鹽鴨外,也受臺灣薑母鴨影響,衍生廈門薑母鴨。然而近來薑母鴨在臺灣已不如早年風光,陳靜宜感嘆,反觀廈門,近年已滿街「廈門薑母鴨」土產店,還針對每年8900萬人次遊客開發真空包。「若問這些遊客薑母鴨誰發明,他們一定說是廈門。」她認為薑母鴨從中國影響到臺灣、又從臺灣影響到中國的啟示是,食物文化是流動的,是誰發明已不重要,「要看誰發揚光大」。蚵仔煎也是陳靜宜追尋過程中大感惋惜的臺味。老廈門人做蚵仔煎不像臺灣加蛋和粉漿,重視蚵仔品質,吃蚵仔煎要挑蚵仔最肥美的時辰,還挑品種,餐館也都賣蚵仔煎。「蚵仔煎讓我看到臺灣小吃警訊,臺灣有否可能也讓蚵仔煎升級,比如在充分教育下,讓大眾熟知澎湖、嘉義東石等不同蚵仔差異,進而挑選喜歡的種類?」身世最曲折的臺味則可說是沙茶醬,這也是早年少見源於東南亞的華人食物。陳靜宜說,沙茶醬的原型可說是印尼的沙嗲醬,由清末在南洋做生意的華人返鄉時帶回潮汕、廈門,經過在地化調整改良後,變成中國版沙茶醬。其中汕頭版的花生味和沙嗲醬一樣較濃且偏甜,廈門版的蝦味強且偏辣。1949年後,沙茶醬隨著潮汕人來臺出現臺灣。陳靜宜說,潮汕同鄉會告訴她,當年許多潮汕人被騙加入軍隊來台,下船後立即鳥獸散隱姓埋名,其中有些人從事中藥材進口,促成家鄉沙茶醬在臺重生。不過臺版沙茶醬又經在地化,還生產成罐頭,扁魚味較重且偏鹹,和汕頭風味不同。「我現在看食物已不是看食物本身,而是看從哪裡來。」陳靜宜將這趟追尋歷程寫成「喔!臺味原來如此」一書,笑說這本書可說是「吃」出來的。不同於許多飲食文化書從歷史出發,她是從美食思維出發,「食物一定要親嘗,才有可信度」,也透過食物味覺的差異確認更了解自己身世。但她仍有嘆息。眼見族群如同沙茶醬幾經轉變,本質雖在,但也已非原初,當馬來西亞華人往往自我介紹「我來自中國,但並非中國人;我是馬來西亞人,但非馬來人」,當代台灣人卻常無法面對自己源於何處。她認為,這是因為不夠自信,「不能因為不喜歡中共,就無法面對祖先來自中國」。「在這土地上,所有和臺灣有關連的都是臺味。」陳靜宜說,臺灣要走到未來,就得面對過去。她希望臺菜發揚光大,但若硬將臺菜發源練功的漫長歲月砍掉,有如廢掉之前功力,如此恐怕很難要求臺菜迅速長出自己的樣子。未來她期待把書的內容拍成影音節目,更表現出廣度和深度。
-
2021-08-12 養生.抗老養生
立秋之後出現這種“困倦”,小心是中風先兆! 別再用「秋乏」糊弄自己
大白天就呵欠連天時,不少人會覺得這是「秋乏」搞的鬼。確實偶爾的犯困無傷大雅,但是如果同時伴隨這些症狀,那就要小心中風了。立秋之後,首防「中風」雖然立秋了,可有時候天氣還是很熱,大家出汗也比較多,血容量就相對較低,換句話說,就是血液比較黏稠,血濃縮後,容易堵塞血管。而中風發生的原因,一個是血管本身的彈性,以及血管的收縮能力等出現問題,另一個則是血液本身,如血液濃度大比較黏稠,也容易堵塞血管。更何況,現如今大家都很喜歡開空調對付“秋老虎”,當室內外溫差過大時,進出房間的溫差同樣會導致我們的血管快速收縮或舒張,這也是導致中風的一個因素。這種「秋乏」很危險對於健康人來說,一到中午就哈欠連天可能是正常現象,而有“三高”病史的人,若出現打盹、乏力或是頻繁打呵欠時,就需要引起重視。根據臨床觀察,約有70%以上的中風患者發病前5~10天內會出現頻繁打盹現象,這是大腦嚴重缺氧發出的求救信號。尤其是若伴有下列症狀,請第一時間就醫:◎突然拿不穩手中拿著的東西忽然落地,並不一定是老了沒有力氣,有可能是由於腦部血栓形成後影響到手的功能。◎出現步態異常如果老年人的步態突然變化,並伴肢體麻木無力時,可能是發生中風的前兆信號。這種步態異常可能表現為下肢突然無力;與腰椎間盤突出引起下肢無力時伴有的麻木感、疼痛感不同,中風前兆引起的腿發軟,無明顯疼痛。◎舌頭歪腦供血不足時,可能出現被壓迫的舌神經功能消失,導致舌尖偏向左側或右側,說話、吹口哨漏風。◎血壓異常血壓突然持續升高到200/120mmHg以上或突然降至80/50mmHg以下時,都可能是出現中風的先兆。◎有話說不出當血栓阻塞在“語言表達區”時,也會出現語言障礙。可能表現為口齒不清或難以把話說出來,但卻“心裡明白”,或是很難理解別人所說的話。◎突然發生眩暈眩暈是中風前兆中極為常見的症狀,可發生在腦血管病前的任何時段,尤以清晨起床時發生得最多。此外,在疲勞、洗澡後也易發生。特別是高血壓患者,若1~2天反復出現5次以上眩暈,發生腦出血或腦梗死的危險性增加。◎視力出問題如果血栓堵塞視神經和視皮層供血血管,會突然出現短暫性雙目失明或視物模糊等“一過性”視力障礙。一般視力問題通常出現在單側,也有可能兩隻眼都無法向左(或右)看。3個口訣幫你識別中風三高人群、抽菸者、長期喝酒者、肥胖者,一旦出現上述症狀,建議自查一下。看:看看臉的兩邊是否不對稱,出現口角歪斜。查:雙手平舉,檢查兩隻手臂是否單側無力、不能抬起。聽:請患者說話,聽聽他是否口齒不清,說不明白。如果有以上任何症狀突然發生,就要立刻撥打急救電話120。在急救車到來之前,患者應平躺或側臥,頭部歪向一邊,避免嘔吐物堵住呼吸道,不要隨便吃藥,更不要運動鍛煉,應安靜等待救援。腦中風的“幕後推手”懶:現代人偏懶,經常懶得運動以及懶得喝水,這都是導致腦中風的危險因素。長期不運動不僅會使血液循環減慢,還容易導致大腦、心臟的供血不足,增加血液粘稠度,易產生血栓,加速腦梗;不愛喝水,會加速血粘稠,產生血栓。貪:現代人偏愛一些重口味食物,如油炸、醃製類,貪吃這些食物很容易誘發血壓問題,甚至是中風。熬:不光是肉體煎熬,心靈煎熬也同樣會促進中風的發生,尤其是情緒過於激動或者壓抑時,會導致血壓升高,血管劇烈收縮,會加速心腦血管疾病發作。預防腦中風,多做5件事1.管住嘴少吃「四高」食品,即高糖、高油、高脂、高鹽。這些食物易導致膽固醇等附著於血管壁上,造成動脈硬化,導致血管不暢通。2.不熬夜長期熬夜,會使身體內激素分泌週期出現紊亂,或會增加心腦血管系統負擔。3.拒絕吸煙和二手煙煙草中有害物質易誘發冠狀動脈痙攣和動脈粥樣硬化,以致形成血栓。4.多做有氧運動游泳、跳舞、騎自行車、瑜伽、打太極等都是不錯的選擇,即使是最簡單的健步走,持之以恆都會使血管的彈力增強。5.保持好心情不少心腦血管疾病都與情緒波動過大有關。想要血管健康,平和的心態必不可少。(來源/轉載自《文匯報》)
-
2021-08-07 該看哪科.牙科
65歲以上長者仍保有24顆牙齒,僅有約4成! 不好好刷牙當心中風失智
過去無論是政府政策宣導或牙醫師訓練都著重在兒童的牙齒保健,但在全球人口老化情況嚴重下,老年牙醫學已是近年全球牙醫研究的主要趨勢,熟齡長者的口腔保健,帶來對健康的影響恐怕更需要重視。長者保有24顆牙齒僅約4成世界衛生組織(WHO)於2001年提出8020計畫,希望80歲的長者至少要能保存20顆以上的自然牙齒;衛福部國民健康署曾做過統計,國內65歲以上的長者,口內牙齒數仍保有24顆牙齒的僅有約4成左右,全口無牙的盛行率則有2成5以上。缺牙所造成的傷害比你想像的更大,不僅會導致咬合型態改變,讓咀嚼功能出現障礙,進而影響日常飲食與營養吸收,也會讓長者的自尊心受損,影響身心健康。萬芳醫院口腔顎面外科主任祁力行指出,長者常見的口腔問題如牙周病與蛀牙,最終都可能造成缺牙。而口腔黏膜灼熱疼痛的問題,更會造成長者心理壓力(擔心是癌症),以及進食困擾。◎牙周病牙周病是成人最常見的口腔疾病,成因多半為口腔清潔不夠確實,導致食物殘渣或細菌停留在齒縫時間過長,牙菌斑與牙結石堆積在牙齦周圍,若沒有定期看牙醫檢查牙齒,久而久之就形成口臭、牙齦發炎、齒槽骨病變等,這也是許多長輩出現牙縫變大的主因。等到齒槽骨流失加上牙齦萎縮後,即使沒有蛀牙也會脫落。◎蛀牙蛀牙成因與牙周病類似,需要被長期照顧的失能長者,蛀牙與牙周病的情況會更為嚴重。不好好刷牙當心中風失智祁力行說,這些常見的口腔問題都對健康造成程度不一的傷害,好比說,牙周病與蛀牙的細菌,會導致急性細菌感染,甚至可能出現臉部、頸部的蜂窩性組織炎;此外,這些細菌也會在體內形成慢性發炎反應,進而破壞心血管內膜,這是造成高血壓、冠狀動脈硬化、腦血管栓塞的兇手之一,還可能引發糖尿病,「這些重大的慢性疾病,也是造成日後失能的原因。」這也是一直被提及:「不好好刷牙,當心日後中風失智」的緣由。另一方面,若是因為蛀牙導致牙齒變得尖銳、牙周病嚴重令牙齒搖晃時,都可能傷害舌頭、口腔黏膜。長期以往,即使不抽菸、不喝酒也沒有嚼檳榔,也可能形成口腔黏膜病變,例如口腔癌等。此外,對於原本就疾病纏身的長輩,在使用某些治療骨質疏鬆或癌轉移如雙磷酸鹽類藥物時,更要加強對蛀牙與牙周病的防治。因為研究與臨床案例都顯示,台灣的牙周病患者(未控制),在長期使用該類藥物(兩年以上),導致顎骨壞死的機會,是遠高於西方世界的公共衛生統計。老年族群牙周病問題嚴重,國民健康署已於2010年舉辦「牙周病統合照護計畫」,針對全口牙周炎患者,擴及齒數達16顆以上的成人(需拔除者不計入數量),只要有6顆牙齒的牙周囊袋深度超過5mm,即可獲得三階段治療補助。口腔問題要及早發現治療財團法人中華民國牙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公共關係委員會主席兼發言人江錫仁特別提醒,牙周病必須及早預防不能輕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才能降低日後對健康的傷害。並建議長輩可善用政府所推行的牙周病統合照護計畫,以確保牙周維持健康,提升生活品質。
-
2021-08-06 醫療.精神.身心
鬼壓床3招解除!醫指關鍵:這6族群最容易被壓
日常生活中不少民眾都有「鬼壓床」的經歷,醒了身體卻無法動彈,想要求救卻也喊不出聲音,甚至不少民眾會看到詭影、聽到低語,或是喘不過氣來。全人健康診所副院長王德生醫師以醫學的角度來看鬼壓床,並教大家如何避免、如何解除,禱告、念佛經、收驚拜拜確實也有所幫助唷! 為什麼會發生鬼壓床?原來是身體還沒醒! 王德生醫師表示,鬼壓床在醫學上可以「睡眠癱瘓症」解釋,此情況相當常見,約15人中就有1人發生過,甚至不只一次。最直白的解釋,就是腦部醒了但是身體肌肉還沒醒,包括嘴巴、舌頭、四肢等。 王德生醫師說明,人體在睡眠狀態時,並不會一直處於深度睡眠狀態,也不會一直在作夢,而是有週期性的在淺眠和深眠中循環,一個循環大約90分鐘,一次睡眠大約會有5次左右的循環,因人而異。在這周期中會有一段被稱為「快速動眼期」的時間,大多為剛要進入睡眠時,或深眠狀態回到淺眠狀態時,此時會大量的做夢。而人類演化為了生存,大腦的機制睡眠時會中斷需靠主意識控制的肌肉,如手腳,以避免睡夢中出現相對應的活動被掠食者發現。 上述兩個條件下,腦袋恢復清醒的時刻,若是發生在快速動眼期,大腦中斷肌肉活動、身體原本不該醒來的時刻,便會形成一個大腦醒了,但身體卻還沒醒的狀態,又或者說身體還沒上線,便會形成鬼壓床,也就是睡眠癱瘓症。 鬼壓床為何會看到詭影、聽到低語、喘不過氣? 那麼為什麼不少人會看到詭影、聽到低語、甚至喘不過氣、被重壓?王德生醫師解釋,人體在情緒極度緊繃、焦慮的狀態下,大腦會大量分泌荷爾蒙,促使欺騙自己、讓自己有個合理的解釋的機制,鬼壓床的當下人體往往會容易進入這樣的狀態,也就容易產生幻聽、幻覺,而幻聽會比幻覺更加常見。另一方面,也有一種狀況是,當事人其實根本沒有醒來,眼睛其實還是閉著的,但夢見了房間的場景。 至於喘不過氣、被壓等情況,醫師則解釋,呼吸在睡眠中雖非為主意識控制,呼吸會持續,但會進入較小的呼吸狀態,在鬼壓床發生時呼吸也來不及回到平常的模式,相較之下就會有喘不過氣的感覺,重壓的感覺道理也多出自於此。 總總因素加在一起,再加上會認為是「鬼壓床」的人,本身或多或少就會有相信鬼的存在,為求一個合理的解釋,便常會認為是鬼壓床,此情況又再加深當下的恐懼,形成惡性循環。 6族群易被鬼壓床,醫教簡單方式有助改善! 容易出現鬼壓床的族群 主要因素包括了睡眠不足、品質不佳、沒有規律等,這些情況都容易使得腦部在不對的時間醒來,形成睡眠癱瘓症,包括了精神疾病的患者較容易淺眠、失眠、受到藥物影響,包括憂鬱症、躁鬱症、過動症等。情緒較為焦慮、緊張、勞累的族群。例如像是大型考試、比賽,又或者床邊櫃子過高無形間形成壓迫感,以及搬家、出遊、出差等,到達一個非平常習慣的環境,這些情況在特別會認床的族群會更為常見。而民俗信仰也可能間接造成影響,例如住在4樓最後一間的套房,對於不少人來說相當忌諱,也就容易形成緊張。另外,不少人也會對氣味敏感度較高,如住進小木屋有木頭的味道,或套房有某些芳香味,不習慣者也會容易睡不好。而腿不寧症後群也被發現與睡眠癱瘓症有一定程度的關聯性,不過原因為何還有待研究。 醫學上如何改善鬼壓床? 王德生醫師建議,若常有睡眠癱瘓症的情況,可先檢視自己是否為容易觸發睡眠癱瘓症的族群,並避免上述相關的風險因子。例如安定緊張不安的情緒、改善睡眠及睡眠環境等,包括睡覺關燈、睡前最好盡量不要使用手機等3C產品,以避免影響褪黑激素分泌影響睡眠,而精油的氣味也有助幫助放鬆、安心入睡。若有精神疾病也應妥善治療,因藥物影響可和醫師討論是否換藥。 在飲食方面,也應避免飲用含有咖啡因、酒精的飲品,喝酒後睡想睡,最主要是酒精麻痺了身體,但未必是真的有睡意,此情況更容易促成前述所說的「腦袋醒著,身體卻沒上線」的情況。而睡前喝洋甘菊、玫瑰等花草茶有助放鬆中樞神經,是個不錯的選擇,牛奶也有助於入睡,不過乳糖不適症、過敏等問題的族群則應避免。香蕉富含鈣、鎂離子,在晚上睡覺前幾個小時食用,也有助入睡。 值得注意的是,禱告、念佛經、收驚拜拜從醫學來看也有助於改善鬼壓床。醫學、心理學來看,良善的信仰有助做心靈的慰藉、依靠,若當事人認為當下就是被鬼壓床,而這些方式有助安定思緒,那麼便有助睡眠癱瘓症,也就解除了鬼壓床的狀態。 3招解除鬼壓床!醫:重點在身體重新連線 王德生醫師建議,鬼壓床、睡眠癱瘓症的當下,可以試著伸舌頭、握拳、蹬腳等,這些方法都有助於解除,重點就在「讓大腦和身體的重新連線」。因此,其實任何動作都行得通,包括了禱告、念佛經度過這緊張期;或者藉著被壓腦羞的怒氣硬壓回去;甚至什麼事都不用做,讓身體慢慢跟上大腦,或者完全不理會繼續睡。最重要的是冷靜告訴自己,只是身體還沒醒而已,安定當下的思緒,鬼壓床便僅是睡眠癱瘓症,也就不覺得恐怖了。 《延伸閱讀》 .如何避免鬼壓床?醫指4種人易中招,5種方式有助改善 .失眠5大常見地雷 專家:睡前別再滑手機!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1-07-23 該看哪科.傳統醫學
你的「濕氣」重不重?一張表自我檢測!口水多、舌苔厚...中醫師:有超過6項,你就是重度濕氣!
濕為陰邪,好傷人體陽氣,因其性重濁黏滯,故易阻遏氣機,病多纏綿難癒。你的身體濕氣重?哪一些症狀代表你濕氣很重?身體濕氣檢測表1.全身無力常有人覺得自己全身提不起勁,頭整天昏昏沉沉的,腰好像背了一個大包袱,很沉重的感覺,兩條腿也好像綁了鉛條,上下樓梯都很困難。這些症狀和濕的關連很大,因為「濕性重著」,濕的特性會讓人覺得很有沉重的感覺,如果身體濕氣重,那可能是脾被濕給困住了,脾原本可以升發人體的清陽,一旦被濕困住了,清陽不升,人體就會產生全身乏力而且有沉重的感覺。有的人覺得自己明明睡很多,但是卻總是睡不飽,甚至愈睡愈累,這也是身體濕氣太重的緣故,濕容易讓人覺得困倦,睡更久反而會更累,如果每天早晨起床的時候覺得特別疲勞,頭發昏,打不起精神來,或是像穿了一件濕衣服一樣,渾身不清爽,人也懶得動彈︙︙那麼可以肯定你體內有濕了。中醫講「濕重如裹」,這種被緊緊包裹著的感覺就是身體對濕氣的感受,好像下雨天被淋了個渾身濕透似的那麼難受。2.肥胖,易胖體質有的人覺得自己的體重莫名其妙就增加很多,肚子也變大了,平時飲食都有在注意,明明沒有吃很多,體重卻一直上升,甚至感覺連喝水都會胖。其實身體大約70%都是水做的,所以有時候體重的增加並不是脂肪的增加,而是水分的代謝出了問題,一旦水液的代謝出現問題,輕則造成體重增加,重則會形成水腫。中醫文獻有「肥人多痰」的論點,不是我們所認識的感冒咳嗽有痰的「痰」,這裡所指的「痰濕」更廣泛,包括痰、水、組織液,還包括血液中的膽固醇、三酸甘油酯過高等。所以肥人多痰導致高血脂的基本原因,就是「痰濕中阻」,使血液運行速度減慢而造成,所以這種體質就容易罹患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中風等病。中醫認為水液的代謝與肺脾腎這三個臟腑最有關係,其中脾的運化水濕出了問題,就會造成肥胖。人體內脾主運化水濕,是津液代謝的樞紐,一旦脾虛不運化,就會產生痰濕,因此,有「脾為生痰之源」的說法。3.兩腿很重,小腿腫脹感常常有人會覺得自已的兩條腿好像灌了鉛一樣,沉重無比,但是按下去又沒有水腫的現象。大家有沒有發現一件事情,如果我們把毛巾弄濕掛起來,過了幾個小時,毛巾的上半部已經乾了,但是下半部卻還是濕的,這就是水往低處流的現象,在中醫來講就是「濕性趨下」的意思,人體也像毛巾一樣,當身體濕氣偏重時,白天站久了,水濕會往下,就會覺得兩條腿很累、很重。那如果是晚上,我們躺平睡覺,一到早上起床時,如果覺得腰背很酸重,那也有可能是濕在作怪,因為我們躺平的時候身體最下端的部位是腰,而不是兩條腿,所以濕氣重的人,才會一早睡醒就腰痠。若心臟、腎臟及其他檢查都正常,卻常常在下午過後水腫是什麼原因?一種可能是特發性(體質性)水腫,多發生在比較容易緊張的女性,下肢水腫早上不明顯,下午或晚上嚴重,上下午體重可相差一公斤以上,這時需限制鹽分及水分的攝取,穿彈性襪、常運動、抬高下肢,則可改善水腫情況。另一種是長時間坐或站立,例如長時間坐辦公桌,血液循環不良,體液較易滯留在下肢,造成水腫。中醫怎麼看水腫?水腫與中醫的肺、脾、腎三個臟腑最有關係。脾不僅可以運化水穀精微,也可以運化水液,把水液運輸到身體各處,供人體使用,也可以轉輸到肺和腎,再進一步排出體外。肺主通調水道,通調是輸通、調節的意思,水道是水液運行和排泄的道路,肺的宣發和肅降的功能,對水液的輸布運行和排泄起著輸通和調節的作用。腎氣的蒸騰和氣化作用可主導水液的代謝運輸,人體多餘的水,可藉由腎化為尿液排除體外,腎這方面的功能與西醫泌尿系統的功能相似。所以水腫在中醫看來有可能是肺脾或腎的臟腑功能失常,需進一步辨證治療。4.口水多,不口渴人有五液,五液指的是五種液體,這包括淚液、汗液、口水、鼻涕、唾液(較黏稠的口水),這五液分別由肝、心、脾、肺、腎五臟來控管。五臟中的「脾」是在管理口水的,如果脾虛,濕邪過盛,就容易出現口水過多的現象,這時只要調理好脾的功能,讓脾可以好好運化水濕,就可以改善口水過多的問題了。口水多的人有的也會有不喜歡喝水的現象,這類濕氣重的人喝的水往往比較少,比較不容易覺得口渴。5.痰多有些人長期咳嗽有痰,被西醫診斷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其實痰多是和本身的體質有關係的,所以有時單純使用止咳化痰藥效果不佳,如果單純使用化痰藥無法解決慢性咳痰,就必須調理身體的痰濕狀況,才能獲得根本解決,這時就必須調理脾胃功能了。為什麼痰濕和脾有關係呢?因為在中醫的認知裡,認為「肺為儲痰之器」、「脾為生痰之源」,所以急性期的咳嗽有痰,可以從肺來著手,慢性的咳嗽有痰,就必須從脾來下手了。唯有調理脾胃,健脾祛濕,才有辦法搞定棘手的咳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英文簡稱為COPD,COPD的人主要的表現是咳嗽,他們的咳嗽是慢性咳嗽,很難痊癒。追溯起來,大都有抽菸的病史,年輕的時候喜歡抽菸,一抽就是20年、30年、40年,抽煙時不覺得會怎樣,只是時間一久,幾年後才知道,抽菸其實對氣管及肺部的傷害很大。COPD的病人長期咳喘,嚴重者一走動就喘,有的人必須依賴氧氣來輔助呼吸。為避免呼吸道的傷害,吸菸者及早戒菸是很重要的一件事。6.大便粘馬桶每個人一天可以排便1∼2次是最理想的狀態,如果三天以上才排一次便,那就是便秘了。但是有的人的大便就是比較軟、不成形,甚至會很粘,容易粘馬桶。不方便觀察馬桶的,也可以觀察廁紙,正常的話一兩張紙就夠了,如果三五張紙反覆擦也擦不淨,也說明體內有濕了。體內有濕的情況下,大便溏軟不成形,總有排不淨的感覺。時間長了,宿便產生的毒素積留在體內,疾病也就離你不遠了。中醫的脾與消化功能有關,脾虛造成運化水穀的功能下降,這時水濕容易形成,一旦消化道較濕,排便就會較軟,較不成形,甚至會粘馬桶。另外,由於脾的運化水穀功能下降,造成消化能力變差,就算吃很少東西肚子也容易脹。7.濕疹濕疹發生的原因還不十分明確,它與皮膚過敏和遺傳有關。有少部分的人對奶類製品會過敏,也有人對羽毛、灰塵等物質敏感而引發濕疹。濕疹初起容易侵犯頭頸部及肘關節皮膚皺摺處,以群集的小水泡、丘疹皰為主,針尖到粟米大小。濕疹搔抓破皮,形成點狀的糜爛,滲出液體,乾燥後皮膚變成黃色的結痂斑片,若不治療容易反覆發作,範圍亦會逐漸擴大。濕疹在中醫與「脾」這個臟腑最有關係,由於脾主運化,脾可運化水穀亦可運化水液,一旦脾的運化水液的功能失常,在皮膚上就可能有濕疹的產生。夏季氣候炎熱、暑氣重,容易形成濕熱環境,當體內的濕氣過多,無法排出體外,濕熱蒸於皮膚之間,就形成了濕疹,所以夏季是好發的季節。8.婦女白帶多由於陰道需要一些津液的滋潤,所以有白帶的產生。一般正常的生理性白帶量不多,質清無色無味,唯獨在排卵期或月經來潮前量會稍多。而不正常的白帶,其質、量、顏色及氣味會有所變化,多數患者會感到底褲濕濕,且有分泌物以及不乾爽之感,白帶的顏色或白或黃,呈水或黏稠狀,或有腥臭味,有時也會伴隨著外陰部搔癢的症狀。民間有一句俗話:「十女九帶。」這說明了白帶常見於婦女,也頗受其困擾。根據白帶的顏色或品質可推測疾病的成因,大部分是感染所引起。如泡沫狀白帶有可能感染滴蟲性陰道炎,豆腐渣樣白帶通常是黴菌陰道炎,而成黃白色黏稠乳酪狀可能是念珠菌感染,黃色白帶有帶膿則有可能是細菌感染,白帶帶紅色在排除月經即將來潮的可能性之後,則必須懷疑是否為惡性腫瘤。因此若有白帶不正常的現象,最好還是至婦產科尋求診治。白帶與中醫的「濕」是最有關係的,中醫的理論認為濕流下焦,影響帶脈(中醫的經脈,通常與婦女疾病有關),而致帶下。中醫的「濕」有纏綿不易去除的特質,導致白帶在治療上無法快速根治,而且容易反覆發作,所以病患必須有恆心,並且設法改善體質因素,才可獲得療效。9.健康檢查有脂肪肝,或高脂血症的問題一般而言,大部分的高脂血患者沒有明顯的症狀表現,大多數的人是接受抽血檢驗後,才知道自己血中膽固醇或三酸甘油脂高於正常標準。研究發現,高脂血症和心血管疾病的發生有絕對的關係,還會引起繼發性的其他全身疾病,如動脈硬化、糖尿病、肥胖症、脂肪肝等。而血脂肪主要指的是膽固醇及三酸甘油脂,其中膽固醇正常值為130∼200mg/dl,三酸甘油脂正常值為男性50∼200mg/dl、女性35∼165mg/dl,值得注意的是每一家醫院或檢驗所的數值會有些微的差異,這是因為每家醫院用的試劑不同,如果數值在該家醫院的標準值內,就沒問題了。其實,人體血脂的增高,主要原因是攝取過多的含脂肪或含高膽固醇食物,或營養不均衡,都會讓血脂無法正常的代謝或排出。此外,高血壓、肥胖、嗜煙酒、糖尿病及有家族遺傳的人都是高脂血症的危險群。脂肪肝也是不正常的脂肪囤積在肝臟,造成肝臟無法正常發揮其正常生理功能,人就會容易疲勞倦怠。古代中醫並沒有「高脂血症」的名稱,中醫對高脂血症的看法屬於「痰濕」的範圍,認為是不正常的代謝產物沒有正常排出,囤積在身體,造成身體的負擔。10.舌苔厚上完廁所後我們通常就開始洗漱了,刷牙前不妨抽出幾秒鐘,對著鏡子看看自己的舌頭。健康的舌淡紅而潤澤,舌面有一層舌苔,薄白而清淨,乾濕適中,中醫會藉由舌診的判讀來觀察身體的狀態,舌苔指的是覆蓋在舌面上的一層薄垢,一般來說會是一層薄薄白色的舌苔,正常的舌苔是薄白苔,如果舌苔變厚了,可能代表的是身體的濕氣很重。除濕穴道介紹:豐隆穴•穴位找法: 位於膝蓋外側與腳外踝連線正中間點處。•治療功效:健脾化濕、促進代謝,紓解腸胃脹氣、打嗝。書籍介紹飲食決定去濕力:去濕中藥茶湯,補脾不生病作者:楊淑媚、蔡昆道出版社:幸福文化出版日期:2021/06/30延伸閱讀: 高端疫苗是最落後的技術?AZ可能致癌?「4大疫苗傳言」專家一次解析
-
2021-07-16 該看哪科.牙科
長輩口牙不好健康如骨牌倒 「舌頭」扮演重要關鍵角色
民以食為天,可是對許多年長者來說,牙口不好成為大問題,很多人都認為牙齒健康非常重要,年紀大容易掉牙讓飲食困難,事實上不論咀嚼食物與喝東西,甚至說話,「舌頭」機能都扮演重要關鍵,當年紀增長舌頭功能也會開始降低,不僅飲食和語言功能受到影響,事實上也關乎全身健康。舌頭「推動」食物吞下肚 一旦口腔留下殘渣易蛀牙日本齒科大學口腔復健多摩診所院長菊谷武表示,日本推廣「8020」運動30年,希望80歲年長者能保留20顆以上牙齒,但2人中只有1人達成,很大一個原因就是舌頭功能不佳。因食物在口腔中咀嚼,依賴舌頭將食物推動到喉嚨再進行吞嚥,若舌頭功能退化,則飲食與說話就會受到影響而不如以往。值得注意的是,一旦吞嚥不佳,造成口腔留下食物殘渣,那就容易導致蛀牙的形成。蛀牙與牙周病讓咀嚼食物困難 營養攝取不佳身體變差前兆若舌頭功能不佳,推動食物能力變差,口中食物殘留也就跟著增加,讓牙齒發生蛀牙與牙周病機會增加。當牙口不好或牙齦發炎吃肉類等食材困難,蛋白質等營養素攝取量也就下降,全身肌力不足風險也就增加,一旦肌肉量減少,食慾也就跟著減少,營養不足可能性更高,肌肉組成的舌頭,其功能也就變得更差。確認舌頭健康有訣竅 維持功能用力推臉頰菊谷武提醒,想要知道自己舌頭功能有沒有下降,可以確認衣服上是否有食物汙漬,自己講話常會不會常有人再次確認,喝水時有沒有感覺到困難,當發現有類似困擾時,最好就醫檢查舌頭力量,平時也可以自行訓練舌頭,閉著嘴巴讓舌頭貼著臉頰內上下左右用力推,也可以用繞口令來訓練說話。★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
-
2021-07-12 寵物.寵物疾病
寵物知識+/貓狗咳嗽是什麼原因?獸醫解析何時才需要就醫
咳嗽並不完全是件壞事!咳嗽是一種生理反射動作,當咽喉、氣管或支氣管受到刺激(如黏液、灰塵、異物、菸、油煙、香水、化學刺激物或支氣管徑突然的變化時),便會藉由咳嗽排除支氣管內的異物,是動物很重要的保護機制。但排除這些因素,導致毛孩咳嗽的原因又有哪些呢? 狗貓常見的咳嗽原因 氣管異常:典型的氣管塌陷犬隻會發出乾性、粗糙的「鵝叫聲」,且好發於興奮時、剛運動完或頸圈拉扯時,並會持續咳嗽一段時間。這是一種氣管軟骨結構異常所造成的氣管狹窄,甚至阻塞的現象。常見於迷你犬或玩具犬,如吉娃娃、博美、馬爾濟斯、貴賓犬等,目前被認為是一種遺傳疾病,統計上有四分之一的犬隻在六月齡時就會出現咳嗽症狀。氣管發育不全也會在短吻犬(英鬥、法鬥、巴哥、西施等)發生,因為先天發育不全,導致呼吸道異常,也有可能導致肺部高血壓,引發心臟衰竭。 慢性支氣管炎:是一種發炎性(無病原性)呼吸道疾病,幾乎每天都會咳,且持續超過兩個月,此症狀在老犬較為常見,也是犬隻最常見的慢性呼吸道疾病。 心臟病:目前研究統計上顯示,常見心臟病造成的左心房變大及肺積水和咳嗽並無直接相關性,反而是因為常見的心臟病,如犬隻的二尖瓣疾病,易發生於老年的中小型犬,這些老年小型犬也是好發呼吸道疾病的患者,如氣管塌陷、支氣管軟化、慢性支氣管炎等,故也是容易出現陣發的乾咳。但在心傳臨床經驗上,確實有些肺積水的狗狗第一個出現的症狀是咳嗽,所以若是已經知道有心臟病的狗狗突然咳嗽,還是要帶到醫院做進一步檢查,釐清咳嗽是否跟心臟衰竭有關。 心絲蟲感染:心絲蟲藉由蚊子叮咬傳染,並生活在狗貓心臟及肺部的血管中,並可能造成血管的堵塞。感染心絲蟲的狗貓可能在運動過後,出現持續一段時間的乾咳,並伴隨精神食慾下降、體重下降、運動不耐及腹水等右心衰竭的症狀。 氣喘:氣喘疾病較常見於貓咪身上,是呼吸道因過敏造成免疫性慢性發炎而收縮及黏液增加的現象。各年齡層的貓皆有可能發生,但好發於4-5歲。咳嗽症狀可以是急性/慢性、陣發/持續。 綜合呼吸道感染症(CIRD):為一種多病原性的高傳染性呼吸道疾病,例如博得氏菌、副流感病毒、犬皰疹病毒及犬第二型腺病毒等。常見於年輕犬隻,且近期去過多犬隻的聚集場所,會出現咳嗽、打噴嚏、有眼鼻分泌物等症狀,通常兩周內會自我緩解。其他類似的症狀有哪些?鼻涕逆流:為一種連續的吸氣現象,常見於年輕或中年犬隻,好發品種為短吻犬或米格魯等。常見發生原因為興奮、溫差、過敏、吸入異物,若無過於頻繁發生,則不需太擔心。嘔吐:可見吐出的食物或液體,味道偏酸,腹部會有明顯的起伏,嘔吐前後常可見毛孩有吞嚥及舔嘴巴的動作。咳嗽後常伴隨的乾嘔則會出現在連續咳嗽後的最後一聲高頻的「喀!」,通常不會吐出東西,或僅吐出少量黏液(常被吞回去)。甚麼樣的狀況需要就醫?當發現毛孩有咳嗽的症狀,請飼主觀察是什麼時候開始咳/頻率/持續時間/引發咳嗽的特定狀況(例如:拉牽繩時、抱毛孩時、喝水吃飯時、興奮、休息時、夜晚、清晨、天氣變化時)/咳嗽的聲音聽起來如何(有無痰聲),若無法分辨或難以用言語敘述時,也可以請毛孩的爸媽拍下毛孩當下的狀況給獸醫師評估!若是輕微幾次的咳嗽,且幾天後毛孩就恢復正常,則飼主不需過度擔心;但是,若咳嗽情況日漸嚴重(頻率上升、持續時間長),或精神食慾受到影響就需要就醫。若是有喘、舌頭變白/紫、呼吸困難(胸腔起伏大/胸腹呼吸不同步/仰頭呼吸/無法趴下休息)、昏倒、吐血水,以上皆有危及生命的可能性,所以若出現以上狀況,請家長們盡快帶毛孩去附近診所或急診醫院就醫。 就醫後會做甚麼處置?首要目標是找出咳嗽的原因才可以對症下藥,所以獸醫師們會依照每隻不同的毛孩狀況決定接下來要做的檢查,初步希望可以區分是心臟相關的原因,還是上下呼吸道的疾病。聽診是獸醫師們初步判斷心臟病和肺部疾病的第一步,接下來可能會拍攝X光或做血液檢查,來得知毛孩心肺的狀況,更進一步的檢查則包含:電腦斷層、透視X光、氣管/支氣管鏡、氣管/支氣管灌洗、穿刺採樣、過敏原檢測等,來幫助獸醫師們做更精確的診斷,並給予後續的照顧建議與治療方向。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心傳動物醫院官網,原文出處:狗貓也會酷酷嫂,認識常見咳嗽原因
-
2021-07-09 新聞.健康知識+
長時間戴口罩口臭、臉鬆垮怎辦?日本NHK授解方
新冠疫情開始後,口罩變成每日生活必須品,特別全國3級警戒開始後,外出一定要戴口罩,越來越接近夏天,日本人發現長時間戴口罩,可能帶來3個困擾,容易口臭、臉頰肌肉鬆弛、曬傷,想要解決非常容易,覺得必要時吃個小糖果,每天10次臉頰肌肉訓練,塗臉部防曬,都可以有一定幫助。長時間戴口罩容易口臭 吃個小東西增加口水分泌能改善在日本NHK節目調查中,1,000位民眾長期戴口罩,當中有192人有口臭困擾,節目中推斷戴上口罩張口呼吸機會增加,當嘴巴不斷有空氣流動,口腔容易乾燥細菌繁殖加快,口臭來源很可能是舌苔增加有關,並且長時間戴口罩,舌頭與嘴巴活動減少,有清潔作用的唾液分泌也減少。想增加唾液分泌,吃點糖果是個好方法,糖果在嘴巴裡時嘴巴就會閉起來,舌頭舔糖時會活動,讓唾液分泌量增加,口腔濕潤細菌就不容易增值,如果戴口罩會有口臭困擾,每天可以吃3到5個糖果,嘗試1周,不過糖吃多了也要注意蛀牙,可選擇代糖做的糖果,但口臭原因很多,吃糖也不一定有效。臉部肌肉活動變少 小小運動維持肌肉「緊緻」長時間戴著口罩,講話機會講少外,臉部肌肉運動也會變小,日本節目中發現,戴與不戴口罩說同一句話,在儀器檢測下發現,臉頰肌肉用力程度有差異,戴著口罩狀態下,講話時臉頰施力幅度較小,長期戴著口罩嘴巴周圍肌肉運動量很可能不足,不知不覺也就讓臉看起來「鬆弛」下來。利用一個簡單的運動,可以訓練嘴巴周邊與臉節肌肉,嘴巴說出「泥」的嘴型,接著把嘴角稍微用力拉開向上揚,維持5秒後放鬆,最基本10次為1組,每天至少做1組,雖然效果可能每個人會有差異,大約維持2周,就能夠看到兩頰肌肉鬆弛狀態能夠有改善,臉部表情能夠看起來更「緊緻」。別誤認口罩可擋紫外線 外出全臉防曬不可少7月夏季氣候紫外線越來越裂,長時間接觸陽光不能不小心,一不小心可能就會曬傷了,可能會有人覺得,口罩周邊可以抵擋陽光,可能不用擦防曬用品,但能擋陽光不一定能擋紫外線,根據儀器測試,口罩的紫外線防護率換算成「SPF」大約僅有4,將會防曬用品差了非常多。事實上口罩不織布材質抵抗紫外線效果非常低,長時間在外曝曬陽光,很有可能發生曬傷,戴上口罩前,最好全臉都先擦上適量的防曬用品,再把口罩戴上,並且夏天容易流汗,加上戴上口罩更容易感覺到悶熱,防曬用品最好按照建議時間補擦,才能延續防曬效果,以免曬傷發生。(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NOW健康)延伸閱讀: ·為什麼久戴口罩、護目鏡會頭痛? 醫揪「關鍵原因」:3方法可救 ·口罩戴整天痘痘狂長! 醫曝「8大引痘行為」:戴太多層也有影響
-
2021-07-08 新聞.元氣新聞
左腦萎縮無藥可醫 詹雅雯神隱7天哭爆「全身浮腫」
「金曲歌后」詹雅雯因中暑暫緩直播計畫,7日終於在鏡頭前露面,不斷自嘲「臉腫得很不像樣」,且全身嚴重浮腫,直播期間也出現帕金森氏症的症狀,她說:「你們看我現在講話,我的舌頭不太輪轉。」讓粉絲相當擔憂。患有帕金森氏症的她左腦中度萎縮,又罹患無法自行分泌口水的罕見疾病,即便遭受折磨,她仍很珍惜與歌迷的互動時光和所有演出工作,面對大家的擔心,她表示:「除了中暑沒有其他問題,大家不要擔心。」她提到這幾天媽媽主動關心,「我回說我很好啊,因為不能亂跑,所以沒有辦法回到台中,我這裡很熱鬧,大家會幫我送東西來。」她在直播尾聲提到某位罹患憂鬱症的遠親,近年自己出手援助多次,但對方是低收入戶、試圖輕生數次,最後得知對方想要活下去的決心,她立刻請醫師盡全力搶救,「現在(遠親)清醒了,但我暫時不要去打擾他,因為不想讓他看到我現在的(身體)狀態。」此外,她透露日前出席了好友的告別式,悲痛心情直至今天才稍微平復,非常不捨好友的小孩在告別式中大哭,憶及當下情緒無比激動,崩潰聲淚俱下表示:「我想要說的是,一半是捨不得,一半是開心他解脫了,不用繼續痛苦、難過,我們只能這樣安慰自己的心,那個帥哥如同是我的親弟弟一般,我的心疼不比別人少,但我只能用這個方法來安慰自己。」最後她不忘呼籲在疫情嚴峻時刻,大家需要再忍耐一下,因為照顧好自己就是保護好別人。
-
2021-07-02 寵物.寵物疾病
寵物知識+/夏天來了熱爆!嚴防寵物酷暑下易得的3大疾病
已經進入了七月,下禮拜即將迎來「小暑」,天氣也愈趨穩定炎熱,白天高溫動輒35度以上。因應疫情居家時間變長,許多人會選擇吹冷氣電扇、喝冷飲對抗酷熱,你是否也有意識到滿身是毛的貓狗也需要消暑呢?氣候濕熱容易讓毛小孩生病,以下整理三種夏天寵物易發的疾病,飼主得多多注意。1.中暑(熱衰竭)由於寵物只能舌頭和腳掌肉墊散熱,比人類更不耐熱,夏天室內溫度常常也在攝氏30度以上,即使寵物待在室內也可能中暑,尤其是短吻犬像是法國鬥牛犬、西施、巴哥等犬種上呼吸道狹窄,排熱功能較差,更可能中暑。獸醫師建議為避免寵物中暑,必須保持室內通風,不要限制其行動,並且維持充足的水分供給。如果能維持室內溫度在26~27度是最好的。如果寵物出現躁動不安、過度流口水、呼吸急促、開口喘氣等症狀,就代表有中暑徵兆;更嚴重者會呆滯、呼吸困難、抽搐,如果不即時處理會導致休克昏迷和死亡。你該怎麼做?若發現寵物有中暑症狀,趕快將牠移到通風陰涼處,將口中唾液清除以利呼吸,並用濕毛巾冷敷在牠的頭背部,幫助降溫;如果症狀未緩解應儘快送醫。2.腸胃炎就跟人一樣,寵物在大熱天也容易吃壞肚子,天氣熱容易讓寵物的食物和飲用水變質,吃入後就會引發腸胃炎;另外夏天太熱,寵物也會出現食慾不振、吃東西嘔吐的症狀,這也是消化道出問題。腸胃炎的症狀為上吐下瀉、脫水、精神萎靡、食慾不振、壓肚子會痛、排稀軟便、水便、血便,嚴重者甚至會吐血。你該怎麼做?先禁食和飲用水8~12小時,讓腸胃休息,等停止嘔吐後可提供少量水分,如果喝了水沒再嘔吐,就可給予少量易消化的食物(例如罐頭),並繼續保持少量多餐;若寵物持續嘔吐腹瀉超過12小時,就得儘速就醫。3.皮膚炎夏天的潮溼悶熱易引發寵物的皮膚疾病,而且夏天的蚊蟲很活躍,常外出的貓狗容易把蟲子帶回家,尤其剪過毛的寵物,更容易讓蟲子鑽入叮咬。寵物夏天常見的皮膚病包括異位性皮膚炎、接觸性皮膚炎和皮黴菌症,常見症狀為搔癢、皮膚泛紅、掉皮屑、起疹子等,嚴重時皮膚會滲出黏液、掉毛,有時寵物過度搔抓而導致皮膚潰爛無法癒合。你該怎麼做?盡量不要讓寵物到蚊蟲多的草叢,從外面回家時要在門口清理一下身上異物,進到室內後要洗腳或洗澡。還要記得定期驅蟲,保持居住環境乾燥通風。由於夏天狗狗皮膚容易出油,有的飼主便經常幫牠洗澡,但狗皮膚分泌的油脂能保護皮毛,太常洗會把油脂洗掉讓皮膚變脆弱,更容易罹皮膚病,建議最多一週洗一次就夠了。很多飼主會在夏天把狗狗毛髮剃光,但皮毛有隔絕紫外線和防曬的作用,建議不要剃個精光,僅需剃短一點即可,長度建議留個2公分左右。
-
2021-06-05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確診者居家隔離當心 符合8大警示症狀速求救
為防止在家隔離的新冠肺炎輕症、無症狀患者病情突然惡化,指揮中心公布確診者居家照護指引,一旦出現心跳快、呼吸喘、低血壓等8大症狀其中之一,應速打119評估就醫。新冠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擴大,確診者持續增加,為確保醫療量能,無症狀、輕症確診者可居家隔離,但因近日頻頻傳出居家隔離個案出現「快樂缺氧」、病情急轉直下猝死事件,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也研議列出相關症狀,供居家隔離個案參考。指揮中心近日祭出新版「確診個案居家照護期間警示症狀評估與注意事項」,內容指出,為了將醫療資源留給重症患者,呼籲確診者先留在家中勿離開,部分可能有較高風險的病人則請在家等待衛生單位通知。為確保居家隔離個案對健康警訊有所警覺,指揮中心整理8大症狀供確診者每天進行評估,包含「無發燒超過攝氏38度,每分鐘心跳大於100次分鐘」、「喘或呼吸困難」、「持續胸痛、胸悶」、「意識不清」、「皮膚、嘴唇、或指甲床發青」、「無法進食、喝水或服藥」、「過去24小時無尿或尿量顯著減少,或兒童因病況無法飲水,出現眼眶凹陷、無淚、口腔舌頭乾燥等脫水現象」以及「低血壓(收縮壓低於 90 mmHg)」等。指揮中心指出,8大警示症狀只要出現任一個,都務必立即聯繫119、衛生局所或撥打1922,也提醒確診者在居家照護期間可使用通訊診療,能按醫囑使用解熱鎮痛、抗組織胺、腸胃或止咳等藥物。另外,指揮中心也呼籲病人在居家照護期間,應補充水分、盡量臥床休息,並務必觀察自身症狀變化。
-
2021-06-02 該看哪科.牙科
習慣單側咬食 小心臉型不對稱
會影響口腔顏面的形狀與結構的主要因素,除了先天的基因之外,後天的吞嚥咀嚼方式,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我們的一生中,牙齒的位置、顎骨的形狀、上下顎骨之間的關係,都會不斷地因為日常習慣而調整與產生改變。咀嚼習慣差 恐影響長相每人每天因進食的咀嚼時間,大約在30到90分鐘之間,吞嚥口水五百次到兩千次不等,再加上睡眠、工作、閱讀、運動,或是駕駛時無意識的牙關緊咬、甚至磨牙,以上這些活動都需要顏顱肌肉來牽引上下顎骨,因此會慢慢地塑造上下顎牙弓的形狀,進而因咬耗而改變牙齒的外型,甚至影響到整個人的長相。比如,習慣單側咬食的人,常常臉型會不對稱之外,脖子靜止時候角度也是歪斜的;舌頭常放下顎的人,齒列通常會擁擠,容易呈現上顎暴牙、下巴後縮、駝背凸腹的外表,也因此而容易肩頸或下背部痠痛,進而導致打呼等的睡眠呼吸障礙。經常口呼吸 常會有暴牙口腔中的各顆牙齒也會因為不均勻受力的咬合狀況,而有劇烈的磨耗及不理想的傾倒,甚至影響單一顆牙齒的壽命。應該是團隊合作的牙齒,在鄰近牙齒喪失功能或拔除之後,鄰接牙齒就會開始飄動、對咬的牙齒也會開始長長,漸漸地,整排齒列、甚至是對咬的齒列,就宛如斷齒的梳子般,容易一顆接著一顆發生問題。最常見的不良口腔習慣,就是「嘴巴開開」或稱為「口呼吸」。當嘴巴開開的時候,舌頭也會跟著停留在下顎牙齒中央,日積月累下來,下巴會愈長愈後縮,上顎骨亦會發育不良,牙弓形狀呈現尖尖窄窄的樣子,牙齒排列容易重疊,外觀常常會有暴牙、兔寶寶的樣子。英國的齒顎矯正科元老醫師John Mew(約翰.謬)曾經發表相關文章與書籍,提及一對習慣口呼吸的姊妹Kelly與Samantha求診後,建議她們戒除口呼吸的習慣;數年後她們再回診,Kelly已養成平時口唇緊閉習慣,Samantha仍然維持常口呼吸模式。由於兩人雙顎的生長模式因日常習慣不同而受到影響,所以兩人的長相有了非常顯著的差異。要養成理想的口腔習慣,就是平時維持嘴唇自然緊閉、不露出牙齒,舌頭靜止的時候,是整片貼在上顎的,進食時兩側均衡咬食,不偏重某一側即可。咬合好不好 請醫師評估 很多人會擔心自己的咬合模式是否健康?其實只要記得在每半年的口腔健檢時,請牙醫師評估自己的咬合與吞嚥模式,且養成良好的吞嚥習慣,或透過齒列矯正、肌功能訓練,來獲得理想的咬合關係,一旦健康的習慣與模式建立了,就可以輕鬆維持牙齒的美好與健康。
-
2021-05-31 新聞.長期照護
咀嚼或吞嚥困難恐讓營養更不均 專家教飲食調整4技巧
如果因為咀嚼或吞嚥困難,使得他們有營養不均衡的情形發生,像是攝取不足的蔬果或肉類食物,將會造成蛋白質缺乏,導致患者出現營養不良、體重下降等問題。有些時候,是因為食物質地以及餵食的方式不適當,讓患者因嗆到而引起吸入性肺炎,或是氣管阻塞、窒息等意外事件發生,進而對「進食」產生害怕與恐懼感。腦中風患者在飲食方面有不少限制,像是少油少鹽、定時定量,並避免高脂肪的食物等等,而患者若有咀嚼、吞嚥困難的狀況,在食物的準備及處理上就需要更加地費心。 如果因為咀嚼或吞嚥困難,使得他們有營養不均衡的情形發生,像是攝取不足的蔬果或肉類食物,將會造成蛋白質缺乏,導致患者出現營養不良、體重下降等問題。有些時候,是因為食物質地以及餵食的方式不適當,讓患者因嗆到而引起吸入性肺炎,或是氣管阻塞、窒息等意外事件發生,進而對「進食」產生害怕與恐懼感。 關於咀嚼、吞嚥困難的飲食建議:提高食物的濃稠度 濃稠度適當的食物,有助於刺激唾液分泌和吞嚥反應,也能提升咀嚼及舌頭移動的肌肉強度。 為患者製作食物時,可利用天然凝稠劑(例如:太白粉、洋菜粉、寒天粉)或市售凝稠劑(例如:快凝寶、吞樂、易凝素、調稠素)或者,在食物中加添麥粉、馬鈴薯泥等等,增加食物的濃稠度也是一種方法。 或是選擇食物濃稠度較高的食物跟點心,例如:布丁、蒸蛋、碎肉泥、果泥、玉米濃湯、麵茶、鮪魚沙拉等。食物儘量切成小塊 烹飪前可先將材料剁碎,剁碎後需個別料理、盛裝,避免菜餚的味道相互混雜,如此不只外觀不佳,也會降低患者進食的意願。增加用餐次數及留意餵食的量 由於飲食習慣的改變,加上進食的速度較為緩慢,為了避免讓患者有進食上的壓力,建議可以增加用餐次數-少量多餐。 利用體積較小,或是質地軟、容易吞嚥的熱量高食物,像是蒸蛋、冰淇淋、布丁或是肉醬、奶昔等,來增加病患攝取的營養。 每口的進食量以1/2茶匙較為合宜,等到食物都吞入後,再吃第二口。 注意進食的姿勢 患者在進食的時候,請避免平躺,即使是無法坐起的患者,在進食時也需抬高床頭,採半坐臥的姿勢,儘可能使病患腰臀間的角度接近90度彎曲,再進行餵食。 進食後應維持坐姿30分鐘後再平躺,以免嘔吐或消化不良。 只要在烹調食物及餵食患者時注意以上幾點,就能維持患者的健康、減少意外的發生! 參考資料:奇美醫院營養科天主教聖馬爾地醫院
-
2021-05-28 新聞.健康知識+
舌苔該刷嗎?用牙刷刷?西醫詳解:這些警訊恐是癌
舌苔的狀態與健康息息相關,除了飲食、日常習慣以外,異常的舌苔也可能為營養不良或是感染、罹癌的警訊,建議民眾平常可多加觀察,如有疑慮盡早就醫。 舌苔與飲食、日常有關,留意異常恐為健康警訊! 一般舌苔 台南市立醫院家醫科盧泰潤醫師表示,舌苔的結構主要由上皮細胞以及口水、細菌、食物細屑所組成,一般正常的舌苔會呈現為白色並且薄薄的,若有感冒、生病或是水分攝取減少、食慾下降等情況容易導致舌苔受到沖刷的機會減少,也就容易越積越厚,形成較為厚重的白色舌苔。 除了白色舌苔,一般也常見黃色舌苔,或是較為少見的黑色舌苔,除了前述提到沖刷機會減少的原因以外,三者多與日常生活、飲食習慣息息相關。白色含渣量較高的牛奶、豆漿,容易出現白色舌苔;咖啡等黃棕色就容易出現黃色的舌苔;若有吃墨魚等黑色食物則容易出現黑色舌苔。生活習慣如抽菸皆可能引起上述的顏色。 營養不良 許多養生的民眾,飲食多以素食為主,舌頭上容易出現完全沒有舌苔的情況。盧泰潤醫師提醒,沒有舌苔並不是健康的指標,可能正反映著身體缺乏營養,最常見的原因就是萎縮性舌炎。萎縮性舌炎除了沒有舌苔,舌頭也會比常人光滑,且顏色較為紅潤,外觀看似牛肉一般,故也稱作「牛肉舌」,這種情況常見出現在素食者身上,是一種維生素B12缺乏的表現。雖萎縮性舌炎、沒有舌苔對身體不會帶來危害,但是為一個警訊,長期缺乏維生素B12容易出現貧血、手腳麻木、易喘、疲勞等情況,也容易影響健康。 感染警訊 白色舌苔若是呈現相當厚重的情況,除了檢視自己的生活習慣,建議也盡早檢查為佳,因為口腔鍊珠菌感染也可能使得白色舌苔增厚,此為黴菌感染,容易出現在免疫力低下者身上。 紅色的舌苔,在小孩身上較為常見,多為鍊球菌感染所引起猩紅熱,常會與一般的舌苔混雜在一起,外觀如草莓,也稱為「草莓舌」。若成人是出現紅色的舌苔,則要小心可能為癌前病變的徵兆。 罹癌警訊 盧泰潤醫師表示,當成人出現紅色或白色的舌苔,若有出現左右不對稱、形狀不規則、甚至是出現潰瘍等情況,這往往恐怕不是一般的舌苔,而是口腔白斑、口腔紅斑,為口腔癌癌前病變的徵兆,若未妥善處理,將來就會發展成口腔癌,兩者位置未必只會出現在舌頭上,也可能出現在口腔黏膜等處,提醒有抽菸、檳榔等不良習慣者要多加注意,若發現此情況應盡早就醫檢查。 別再用牙刷刷舌苔,不明舌苔應先保留! 盧泰潤醫師表示,舌苔過厚容易有口臭的情況出現,口臭約有5成左右是由舌苔所形成,若有口臭可先透過軟毛刷、舌苔刷、溫鹽水、速口水、沖牙器等較溫和適當的方式清潔,約一周一次。避免過度頻繁清洗或使用牙刷清潔,以免對舌頭而言太過刺激,不僅容易使舌頭上皮細胞過度增生更容易長舌苔,也容易傷到味蕾,久了使舌頭麻木、味覺減退、食慾下降。而若是發現不明的舌苔則建議先不要自行清除,將其保留並盡早就醫,如此更有利檢查時釐清原因。 《延伸閱讀》 .從7種尿液看健康,顏色變化、泡泡多、有螞蟻一次詳解! .從7種大便看健康狀況 醫:4種情況應盡早檢查。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1-05-22 該看哪科.傳統醫學
中醫「滋陰潤燥」從體質調理 擺脫女性更年期乾澀困擾
58歲洪太太停經約兩年後,開始出現更年期現象。除了典型的潮熱、盜汗等症狀,洪太太尚伴有嚴重的陰道乾澀,讓她總坐立難安、苦惱不已。雖曾至婦科診所就醫,然而,醫生施予的塞劑、潤滑液總是效果短暫,多次進出婦產科也讓她感到羞赧。最後,洪太太來到台北慈濟醫院,試圖尋求中醫調理改善不適,中醫部許雅婷醫師以「滋陰潤燥」方式為她治療,服藥1周後效果顯著,經3個月調理,洪太太順利回歸正常生活,不再受私密處乾澀問題所擾。根據《黃帝內經》記載:「女子七七,任脈虛,太沖脈衰,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隨著年齡增長,內分泌、荷爾蒙會日漸衰退,約在七七(49歲)前後,月經週期變得不規律,一直到完全停止後的一段時間,皆為更年期階段。台北慈濟醫院中醫部許雅婷醫師指出,在中醫,更年期屬腎陰虛;中醫的腎,類似西醫的內分泌系統、陰則可解釋成荷爾蒙。更年期的女性,因腎陰虧虛,臟腑得不到滋養,就如同不斷空燒的鍋爐,越燒越熱、越燒越乾,而中醫的觀念中,肝、心、脾、肺、腎,五臟會交互影響,因此更年期所造成的影響相當廣泛,除潮熱盜汗、口乾舌燥、五心煩熱、全身痠痛、淺眠易醒、焦躁易怒外,尚可能產生性慾低下、陰道乾澀等症狀。「與西醫治療更年期的角度不同,中醫的治療著重體質的調理;透過問診、觀察脈象、舌頭等,辨認患者體質,進而發展個人化的精準醫療。」許雅婷醫師表示,除用知柏地黃丸、何首烏等「滋陰潤燥」的藥材調理外,民眾也可透過日常保健,緩解更年期不適。首先,需補充足夠的水分,每日飲用量為體重公斤數的30倍(毫升);若想額外做一些食療,則可食用白木耳、蓮子、百合等富含膠質的食物。另外,按壓三陰交、神門、耳神門等穴位,也有助改善更年期的生活品質。許雅婷醫師提醒,若像洪太太這樣,以嚴重陰道乾澀為主述者,建議先至婦產科就診排除細菌感染等問題,再行調理,更能對症;千萬不要諱疾忌醫,更別因為乾澀就一直清洗私密處,過度清潔只會加重病症。最後也呼籲,想要進行中醫調理的民眾應尋求專業中醫診療,切勿迷信偏方或自行服用來歷不明的漢方成藥。★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
-
2021-05-11 名人.相性幸福
不懂挑起男人慾火?專家教3招讓你的男人一眼性起
男人容易慾火升起,偏偏女人不會挑起最近諮詢幾對夫妻,他們的問題都是性生活不協調。其主要原因多數是兩人對於性的觀念、態度差異很大。例如:老公想看A片做愛,老婆卻對A片反感、老公喜歡開燈愛愛,老婆卻要關燈才愛、老公希望老婆穿性感睡衣,老婆只穿寬鬆大衣、老公想玩角色扮演,老婆一聽馬上翻臉。老實說,他們還能意識到這些問題,趕緊找專家諮詢,表示還有補救的機會,至少願意為彼此的性福努力。反而是那些不願意面對問題,偷偷各自往外發展地下情的夫妻,最令人擔心。倘若夫妻走到那一步,就真的是自掘愛情的墳墓了。為了避免那樣的遺憾發生,導師建議女性們能夠在性生活裡當個「收藏家」,學著收集男人各式各樣的慾望之眼,因視覺反應出喜好。當妳收集越多「視喜好」時,妳就更懂得善用自身的魅力,撩撥情慾,讓他看著看著就硬了。接下來好戲要上場了,以下有幾招必學的競拍技巧,讓妳為今晚的情色拍賣會,落槌敲出絕佳好機會。技巧一:運用深情、迷濛、放電的雙眼,開啟眼神接觸人對於愛不釋手的東西是移不開視線的,尤其是當女人看上一個名牌包、漂亮的衣服、光彩奪目的珠寶時,那眼神裡就蘊藏著非買不可的強烈渴望...如果把東西換成是親愛的人呢?確實,人也是一樣的。只要妳溫柔深情、堅定地看著他,視線接觸時間拉長一點,不出幾秒獵物很快就到手。記住,眼睛是戀愛最主要的利器,懂得擅用眼神接觸、放電的女人,最令男人招架不住了。技巧二:穿著性感滿分、質感佳的戰袍多數男人認為若隱若現的美感比一絲不掛的裸體更讓人意亂情迷。依據個案們的經驗分享,如果伴侶穿上有卡通圖案、運動類成套的休閒服會讓他們性致缺缺。所以女性們可別幫倒忙,如果可以,最好把那樣的衣服當做打掃用的家居服吧!那麼,男人喜歡的床上戰袍又有哪些?如何穿出性感?來,教戰守則:先挑材質再選款式。例如:柔軟絲質、雪紡緞面、質地輕薄的材質都是舒適度、觸感度較多人喜歡的。然而款式部分:低胸、V領、背部挖空或是透明感高的設計都很受男人歡迎。如果想要多些新鮮變化的女性們,角色扮演也是增進情趣的最佳選擇。例如:空姐、OL制服款、護士服、女僕裝、學生妹打扮、吊帶襪、中國式肚兜等等。這些在網路上琳琅滿目,應有盡有,讓妳隨時享受變身的樂趣。技巧三:挑逗性十足的肢體展現調情最高技巧,就是讓他享有視覺上的快感,一眼就激起雄性激素的能量,而且一次比一次誘人,讓他看得到卻吃不到。這就像關在鐵籠裡飢餓很久的獅子,籠外不斷出現秀色可餐的獵物,恨不得立馬撞破鐵籠,大肆虐吃。1.性感表情慢動作重播:在愛情偶像劇裡,女主角要勾引男主角時最常出現的經典性感表情「唇舌挑逗」。剛開始先深情的看著對方,然後舌頭緩慢地沿著上唇來回滑過,接著輕咬下唇,最後眼一眨,馬上勾起對方一親芳澤的慾望。這畫面任何男人看完後,都會忍不住咽了一下口水,這實在是太誘人了。2.有意無意的愛撫自己的敏感帶:男人一旦看到女人優雅緩慢摸著自己時,如:脖子、鎖骨、胸部…想必此刻他的腦海裡滿滿火辣情節。這樣壞壞的妳,哪個男人還受得了,身下的「小弟弟」早已迫不及待地鼓掌叫好!3.不經意的擺動一下性感蜜臀:建議女人換上性感睡衣時,最好不要穿底褲,隔著衣服扭動一下蜜臀或是輕拍幾下,甚至慢慢拉起睡衣展現一下蜜臀風情又慢慢拉下,調皮的耍玩一下,讓他越看越心癢難耐,說不定一眨眼你們就已經共赴雲雨了。
-
2021-05-10 癌症.頭頸癌
嘴破、牙齒動搖別輕忽!出現6種徵狀小心是癌警訊
依衛生福利部108年死因統計,口腔癌佔所有惡性腫瘤發生率的第5位,好發年齡多集中在40-70歲之間,且近年來年齡有下降趨勢,臨床上不乏二、三十多歲的案例,不再是中、老年人的專利。 口腔癌危險因子  出現這些症狀要警覺 衛生福利部樂生療養院耳鼻喉科欒智偉主任指出,造成口腔癌及癌前病變的風險因子有檳榔、香菸、酒精類飲料、不良之口腔衛生與假牙、食用辛辣食物等易造成口腔內長期刺激之生活習慣。此外,當口腔內有不正常的腫脹、潰瘍或硬塊,產生不明原因的疼痛或麻木;在沒有刺激的情況下(如刷牙、剔牙),出現不明原因的出血,黏膜表面出現白色或紅色的斑塊;而上述症狀超過10 天以上都沒有癒合,即有可能是口腔病變之症狀。 口腔自我檢查 6重點需注意 欒智偉主任分享,除每半年到一年看醫師作口腔健康檢查,平日也要注重自我檢查,口腔健康檢查的重點:(1)注意口腔黏膜有沒有顏色或外表形狀改變,如白斑、紅斑。(2)超過二週以上尚未癒合的慢性口腔黏膜潰瘍。(3)口內或頸部任何不明原因的腫塊。(4)注意舌頭的運動和知覺。(5)顎骨的局部腫大造成臉部不對稱,牙齒動搖及知覺異常。(6)口腔黏膜之知覺,如燒灼感與張口度變小。早期發現存活率高 符合免費資格定期篩檢快去做口腔癌若早期發現存活率高,政府已針對有抽菸或嚼檳榔(含已戒)之30歲以上民眾,以及18歲以上未滿30歲之原住民,每兩年一次免費篩檢。欒智偉醫師強調,早期發現的個案高達8成,治療方式多以手術及放射線治療為主;初期口腔癌治療5年存活率有7成以上,如延宕病情到第三、四期,存活率就降至5成5以下。因此,一般民眾必需認識口腔癌的癌前病變及早期症狀,為了自身健康和家人的幸福,民眾應提高警覺。(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延伸閱讀: ·嗜吃2國際致癌物,恐早20年過世 ! 口腔「5警訊」罹癌機率高 ·3行業最易罹患口腔癌! 菸、檳榔危險因子快戒掉
-
2021-05-08 該看哪科.婦科
母親節快樂!這個時期的女性,一定要特別注意這件事,才不會全身不對勁
將近60歲的洪太太停經約兩年後,開始出現更年期現象。除了典型的潮熱、盜汗等症狀,洪太太尚伴有嚴重的陰道乾澀,讓她總坐立難安、苦惱不已。雖曾至婦科診所就醫,然而,醫生施予的塞劑、潤滑液總是效果短暫,多次進出婦產科也讓她感到羞赧。最後,她試圖尋求中醫調理改善不適,台北慈濟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許雅婷以「滋陰潤燥」方式為她治療,服藥一周後效果顯著,經三個月調理,洪太太順利回歸正常生活,不再受私密處乾澀問題所擾。 隨著年齡增長,月經週期變得不規律根據《黃帝內經》記載:「女子七七,任脈虛,太沖脈衰,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隨著年齡增長,內分泌、荷爾蒙會日漸衰退,約在七七(49歲)前後,月經週期變得不規律,一直到完全停止後的一段時間,皆為更年期階段。許雅婷指出:「在中醫,更年期屬腎陰虛;中醫的腎,類似西醫的內分泌系統、陰則可解釋成荷爾蒙。」,更年期的女性,因腎陰虧虛,臟腑得不到滋養,就如同不斷空燒的鍋爐,越燒越熱、越燒越乾,而中醫的觀念中,肝、心、脾、肺、腎,五臟會交互影響,因此更年期所造成的影響相當廣泛,除潮熱盜汗、口乾舌燥、五心煩熱、全身痠痛、淺眠易醒、焦躁易怒外,尚可能產生性慾低下、陰道乾澀等症狀。中醫治療著重體質的調理「與西醫治療更年期的角度不同,中醫的治療著重體質的調理;透過問診、觀察脈象、舌頭等,辨認患者體質,進而發展個人化的精準醫療。」許雅婷醫師表示,除用知柏地黃丸、何首烏等「滋陰潤燥」的藥材調理外,民眾也可透過日常保健,緩解更年期不適。首先,需補充足夠的水分,每日飲用量為體重公斤數的30倍(毫升);若想額外做一些食療,則可食用白木耳、蓮子、百合等富含膠質的食物。另外,按壓三陰交、神門、耳神門等穴位,也有助改善更年期的生活品質。 應尋求專業中醫診療,切勿迷信偏方許雅婷提醒,若像洪太太這樣,以嚴重陰道乾澀為主述者,建議先至婦產科就診排除細菌感染等問題,再行調理,更能對症;千萬不要諱疾忌醫,更別因為乾澀就一直清洗私密處,過度清潔只會加重病症。最後也呼籲,想要進行中醫調理的民眾:「應尋求專業中醫診療,切勿迷信偏方或自行服用來歷不明的漢方成藥。」 延伸閱讀: 。更年期症狀恐影響停經婦女職場表現 透過這些改變可幫助提高工作效率 。冷天仍燥熱出汗,是要更年期了嗎? 醫曝「更年期前3徵兆」:45-55歲婦女常見
-
2021-05-04 養生.聰明飲食
鳳梨促排毒、護血管!營養師教3招不咬舌!
台灣水果世界聞名,在世界各地廣受好評,堪稱水果王國,其中鳳梨更是從中脫穎而出,可說是台灣最具代表性的水果之一,不僅口感酸中帶甜、果肉飽滿又多汁,其營養價值也相當豐富。 鳳梨不只酸甜可口,豐富營養更有助健康! 簡鈺樺營養師指出,鳳梨的營養素非常豐富,知名的包括有助身體維持免疫力的維生素C,也含有促進腸道排毒、排便的膳食纖維,以及有利維護心血管、降血壓的鉀,以及各種豐富營養。其中維生素C不僅有利維持免疫力,也有助於抗氧化、還有助於鐵質吸收,因此若有缺鐵性貧血、欲補鐵的民眾,在進行補鐵的相關飲食後吃個鳳梨也相當有幫助。 值得一提的是,不少慢性疾病、癌症等健康問題,多與自由基氧化壓力有關,而鳳梨眾多營養當中的「生物類黃酮素」就可與其對抗,降低其對人體損害的機會,達到幫助預防的效果。 吃鳳梨如何避免咬舌頭?營養師簡單3招破解! 許多民眾喜歡吃鳳梨,但卻因為常常遇到鳳梨咬舌頭的情況望之卻步。對此簡鈺樺營養師表示,鳳梨之所以會咬舌頭,主要是因為當中含有鳳梨酵素,其可分解蛋白質,包括口腔內的黏膜組織,若要避免鳳梨咬舌頭,用簡單的3種方式便能破解。最簡單的方式可運用鹽巴能抑制鳳梨酵素活性的特性,在鳳梨塗上微量的鹽巴,如此吃鳳梨的時候便不容易有咬舌頭的情況。這也是為什麼許多民眾代代相傳吃鳳梨抹鹽巴的原因之一,其不單單只是增添風味,更是一門生活智慧。不過,塗抹鹽巴往往容易失手抹太多,鹽巴放旁邊沾也可能不均勻或沾太多,簡鈺樺營養師建議,可先過稀釋的鹽水,這樣不僅均勻也不容易失手。而加熱料理便破壞鳳梨酵素。 運用鳳梨2大特性,做出健康美味料理! 鳳梨除了單吃就兼具美味和營養之外,也可以運用在各種料理上,除了基本款的鳳梨蝦球、鳳梨炒飯以外,簡鈺樺營養師也分享幾個運用鳳梨特性達加分效果的料理,民眾可以加以運用。 首先運用鳳梨酸甜有助開胃的特性,可以把鳳梨加進沙拉當中,再放進蝦仁,不用加過多的調味料吃起來就相當清爽可口,又有助開胃,且兼具膳食纖維、蛋白質和醣類的來源,不論是天氣熱或運動後沒食慾都非常適合。而鳳梨汁的酸甜特性也可以運用在食慾不佳的人飲食上,像是開刀、年長者等食慾不振、胃口不好的民眾,就可以沾沾鳳梨汁促進食慾,但切記不要過量。 除了直接丟進沙拉等各種料理都百搭以外,鳳梨和肉類食物可說是絕配,拿鳳梨和肉類食物一起烹飪或浸泡鳳梨汁,不僅增添風味,鳳梨酵素咬肉的特性在這就有助於軟化肉質,讓肉類食物口感更加柔嫩。想要簡單一點,也可以將鳳梨直接夾進肉捲當中,讓整體營養加分。進階一點,也可以在吐司放上鳳梨、起司、火腿等,放進烤箱烤,就成了簡單又美味的披薩。 最後也要提醒民眾,鳳梨加各種食物雖然美味又營養,但還是得留意每日每餐的總熱量,以免一個不小心吃太多,反而攝取過多熱量及醣份。和其他水果一樣,若以一個拳頭大小為一份,建議一天不超過兩份為佳。 《延伸閱讀》 .奇異果護眼護心護血管,6好處報你知! .吃芭樂也能養肝?營養師指護肝關鍵!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