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12 慢病好日子.更多慢病
搜尋
腰椎
共找到
384
筆 文章
-
-
2022-06-09 醫療.骨科.復健
坐椅子稍用力 竟腰椎骨折!3大自我簡易檢測法揪出骨鬆高風險族群
近日70多歲的陳媽媽在家稍微用力坐椅子,結果腰部頓時劇烈疼痛,直冒冷汗無法起身,緊急就醫檢查,確診是嚴重骨質疏鬆造成腰椎骨折。正常骨密度T值(T-score)標準值為大於-1,陳媽媽竟然只有-3。統計顯示,若因骨鬆導致腰椎骨折,約有四成五患者不良於行,一旦髖關節骨折,需長期臥床,並易褥瘡、泌尿道感染,平均每五人就有一人在一年內死亡,死亡率高於某些癌症。員林基督教醫院脊椎微創中心主任、骨質疏鬆專科醫師程彥博表示,由於骨鬆幾乎沒有症狀,大部分骨鬆病患都在意外骨折後才知自身骨密度極低。一般來說,骨鬆引發骨折好發於手腕、腰椎、髖關節,當骨頭質地空洞,稍微受力,就可能骨折。3大自我簡易檢測法如何自我檢測為骨鬆高風險族群?程彥博提出「駝」、「矮」、「痛」3大簡易檢測方法。駝:將後背緊貼牆壁,如後腦勺無法靠牆且距離超過3公分,就可能是骨鬆導致胸椎壓迫性骨折。矮:如果身高比年輕時減少4公分甚至更多,也是骨質嚴重流失重大警訊。痛:出現持續無法緩解的下背痛時,可能是脊椎已經無法承受自身重量,發生壓迫性骨折。如符合上述骨鬆高風險族群,建議積極就醫,接受骨密度檢測,常見的超音波測量腳踝,只宜當作初步篩檢的工具,如數據異常,建議至醫院接受「雙能量X光吸收儀」(DXA)檢查,躺在檢測平台約5分鐘,就可檢測出腰椎、髖關節等部位骨質密度。程彥博說,停經後婦女如測量結果骨密度T值小於或等於-2.5,就屬於骨質疏鬆,必須及早就醫,與醫師討論。若合併骨折或骨質風險評估屬高危險族群,建議積極接受藥物治療。程彥博提醒,骨質疏鬆是一個骨質長期流失的無聲疾病,藥物治療效果無法立竿見影,必須持續治療,才能達到一定成效,所以骨鬆患者切勿自行中斷藥物治療,務必持續用藥,而家中有骨鬆患者應多留意居家環境,避免浴室濕滑,並在廁所增設扶手,避免跌倒骨折,造成憾事。
-
2022-05-30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 病人的「代言人」——家人在醫療決策中的角色
【編者按】本週的主題是「醫學生的心語」。三位醫學系五年級學生在教學醫院內、外科實習各三個月後,寫出他們由病人與家屬學習到的心得。一位醫學生敘述一位家屬過度關心病人造成許多醫病之間溝通的困擾,最後經過社工以及醫療人員的勸說,家屬改變態度後,病人病情好轉,使他領悟到自己過去在家人生病時,也曾犯下同樣的錯誤;透過「同理心」使他了解如何做個好醫師。一位醫學生追憶一位瀕死的病人,因為眷戀幸福的人生而無法接受死別的來臨,最後在病人過世後,學生寫出她對病人與家人願意與她分享他們的內心感受,使她更了解疾病與死亡而深表感激。一位醫學生敘述癌症病人在生病之後,才後悔當初因為事業忙碌而忽略了家人,直到生病之後才懂得珍惜與家人相聚的時光,深感這場大病無異「塞翁失馬」,給學生上了一堂重要的「人生的課」。我們也在此謹向這些願意讓醫學生參與照護的病人與家人致謝,因為他們使醫學教育增加了愛與關懷,激發學生習醫的熱情,而病人也因此得到更有品質的照護,希望能夠有更多的病人接受醫學生的參與照護,讓這「雙贏」的醫學教育更上一層樓,我們的孩子、孫子將來才有好醫師照顧。在寒冬的某個星期一下午,病房狹小的會客室裡因為坐滿了人變得格外溫暖。而接下來這個故事,就在年末時節由內科教學團隊、社工師和我,與病人家屬們的談話中展開……年過古稀的洪先生罹患有肺腺癌合併骨骼與腎上腺轉移,並在過去六年來陸續接受肺葉切除手術、標靶治療和多次放射化學治療。我初次見到洪先生時是在12月初,每回探訪時他總會緩慢地從淺眠中醒過來和我問好,對於身體狀態的答覆也幾乎都是除了吃不太下東西、手腳有些無力外一切正常,虛弱的嗓音中隱隱帶有一絲興奮,盼望醫師們能儘快查明病因。詢問同樣是實習醫學生的朋友後才知道洪先生在一週前就曾因食慾差、手腳無力的問題來住過院,由於抽血發現有鈉、鉀等電解質流失合併有低濃度的皮質醇與促腎上腺皮質素,但心肺與神經檢查皆無異常,因此懷疑病人症狀為癌症惡病體質加上促食慾藥物的副作用導致,並在補充點滴兩三天後恢復體力與經口進食而出院。高度相似的症狀不禁讓我懷疑洪先生是否還有其他潛藏的問題。「醫師,會使請恁檢查一下,阮翁的病是不是頷胿腺(甲狀腺)的問題?」這是無論主治蔡醫師、住院醫師或我在洪先生住院期間每天都會面對的請求,提出的人正是病人的太太。和病人相比之下洪太太顯得活力十足且非常健談,對於丈夫的症狀變化乃至檢查數值甚至比醫師們還要清楚;洪太太自述去年曾被診斷甲狀腺癌並且動過刀,覺得先生食慾差與無力的情形與過去的她相符而一直希望我們能讓先生延長住院時間,同時安排甲狀腺穿刺檢查。這回病人接受了更全面的血液、磁振造影與內視鏡檢查,但結果除了輕微胃潰瘍外並無新的發現,腎上腺與甲狀腺功能也均正常;且病人在補充點滴與鈣、磷離子後體力食慾恢復極快,因此最後洪太太在蔡醫師積極勸說與病人反對下同意不做穿刺,帶著胃藥與電解質補充品一同回家。然而不到一週,我又在住院病人清單裡發現洪先生的名字,除了走路時變喘外,在症狀與檢查結果都與前兩次入院相差無幾。查房時洪太太繼續認真地和我討論先生食慾差的問題是否出在甲狀腺;洪先生則依舊會虛弱地和我問候,然而當初充滿期待的眼神已被不安與憂鬱取代,也開始妥協於太太提出的檢查。這次蔡醫師在洪太太的強烈要求下為病人安排了自費甲狀腺穿刺檢查。雖然結果發現有良性結節且經評估後不構成病因,但夫婦二人在得知結果後仍積極地詢問能否手術切除。情景轉眼間回到了一開始的會客室。此時面對我們的是洪先生的兩位女兒。考慮到洪先生快速進展的肺癌已成屬實,但一個月來反覆住院的現象似乎透露出病人吃不好的問題不僅僅只是癌症所致,加上先前和洪太太解釋的成效有限,因此蔡醫師與社工師一同邀請病人的女兒們參與家庭會議,欲了解病人在家中的照護以及夫婦兩人的心理狀態。有幸與會的我也透過兩位女兒的對白,逐漸還原出故事的全貌:得知洪先生長期只和太太兩人同住,自從罹患肺癌後無論住院或居家照護、乃至每次門診陪同的任務都是由洪太太一肩扛起。洪太太除了甲狀腺癌外也有輕微的焦慮症,多年來盡心盡力支撐起家庭、丈夫事業與健康使得洪太太經常對細微瑣碎的變化敏感。然而夫婦兩人皆不清楚這段期間肺癌的進程與治療相關的副作用,而洪太太用自身的經驗將問題歸咎於甲狀腺異常,想陪伴先生在醫院住久一點以利後續檢查治療;追尋一個既不存在又非關鍵的疾病,同時反而忽略了調整飲食作息、讓洪先生盡快恢復元氣接受癌症治療才是當務之急。所幸病人的兩位女兒對於我們的想法皆表示理解,並在會後與我們一同前往病房與夫婦兩人討論治療方向。最終使我驚豔的不僅是洪先生在聆聽完解釋的當晚,就恢復食慾並於隔天順利出院;以及洪先生解開心結後的那份笑容,氣色甚至比初次見面時還要神采奕奕;還有病解過程中,洪太太不斷對我們點頭表示感激,同時分別緊握洪先生與大女兒的手,家人們的關懷與獨自肩負的壓力彷彿正透過彼此的掌心傳遞調和。我想我永遠都不會忘記這天。後來我將這個故事與內心的感觸在醫學人文討論會中和大家分享。醫學生陳同學作為洪先生最初住院時的照顧者,提到病人太太幾乎在每次見面時會代替先生回答所有問題,猶如病人的「代言人」;蔡醫師補充道病人對於檢查、治療也有自己的想法,但礙於太太較為強勢的話語權加上多年來接受的照顧,使病人認為太太懂得比較多,而選擇隱瞞心中的話;陳社工師也發表與病人一家互動後的心得,認為太太在擔憂丈夫疾病同時卻因不願給女兒們添加負擔,而鮮少告知她們病情,甚至會阻止其陪同門診或住院,得知這次家庭會議之初也一度感到焦慮。 如果我們站在醫療人員的立場,可能會認為家屬的作法充滿矛盾且缺乏理性;但如果今天為病人發聲的角色是我們的家人,或是我們自己呢?醫學生賴同學分享小時候感冒時,母親會在看醫師前囑咐她要把症狀描述地嚴重一些,好讓醫師給予比較有效的藥;住院醫師陳醫師也表示她的爺爺在被診斷肺癌後,父母親一輩擔心父親會難以承受,所以一直以來都要求家族成員與醫師不能告訴爺爺病情,直到爺爺過世前兩個月才告知真相。我自己即使早已進入臨床實習,也曾為了一張腰椎滑脫的影像而不斷追問神外醫師為何不為我父親安排手術或血小板增生治療(PRP)。我們或多或少都有過相似的經驗,在為親人作出醫療決策時常建構出一套準則,並在輩分或知識差異的潛移默化下使這套準則變得不容質疑或改變。然而,如此堅持的初衷大多數也都是盼望親人的身心能早日恢復健康,不再為疾病所苦,那股迫切想幫助病人的心情對家屬而言,絕對比要醫師更為強烈。 家人,一直是每個人歷經生老病死最重要的情感連結。好的家人可以照應病人生活的不便,也能夠即時給予病人心靈的慰藉,陪伴病人走過病痛;陪伴洪先生夫婦的日子使我深刻體會到家屬作為病人照護中重要的一環,為病人身心健康帶來的影響更甚於醫療人員。然而家屬可能出於急切或無助,而在無形中過度干預病人的自主權,同時給醫護人員帶來治療照護上的困擾。如同賴教授在討論結束時給大家的勉勵:「醫師應該以一種縱向研究 (longitudinal study) 的思維來建立與病人、家屬之間的關係。」了解病人家庭背後的故事,不僅有助於醫師在同理家屬的想法和心境下說服成功;也讓醫師有機會找到能夠代表病人家庭的關鍵人物,解決家人間的問題同時也為最適合病人的醫療決策達成家庭共識。 醫師與家屬就猶如茫茫大霧中牽緊病人的兩隻手,唯有相互依靠才能引領病人朝同一個方向前行;也唯有雙方充分地溝通與信任,才能讓每一位病人無論何時都能得到正確且妥善的照顧。
-
2022-05-19 該看哪科.骨科.復健
疫情外送忙碌 醫師提醒外送員注意職業傷害
新冠肺炎疫情延燒,隨著居家隔離人數上升,許多人選擇外送解決三餐。外送員成為防疫幫手,穿梭大街小巷送餐,不過外送員長時間騎車、及不正確騎乘姿勢之下,也出現職業傷害,醫師提醒外送員應適時運動,減少身體不適。南投醫院復健科主任周建文說,外送員主要工作時數長,且騎乘機車因雙手需緊握龍頭,坐姿彎腰前傾,腰椎椎間盤所承受最大壓力值,高達185%,加上過程顛簸,身體彈跳瞬間衝擊力,會讓脊椎承受額外傷害,可能會造成腰椎退化或是椎間盤突出,久坐也會造成臀部肌肉僵硬疼痛,也會感受胸悶、呼吸不順暢狀況。另外,手腕需緊握龍頭加油門及剎車,這些反覆的動作可能出現手部麻木及刺痛感,可能造成腕隧道症候群。外送員一天的工作時數長達8至12小時,物理治療師王瓊敏說,透過姿勢調整,可以改善,一腳掌平均踩在腳踏板,膝蓋成90度,腰部挺直胸部往前凸並且縮下巴,減少俯身前傾的姿勢。肩膀放鬆,手肘彎曲,緩衝衝擊力傷及頸椎。另外,伸展臀部肌肉:,乘坐在機車坐墊前1/3,單腳平貼得踩在機車踏板上,另一腳翹二郎腿姿勢,脊柱打直,身體前傾往前壓低,維持15秒,兩腳輪流,會感受臀部至大腿拉扯痠痛感;透過伸展運動可減緩臀部壓力減緩椎間盤壓力:站姿,雙手平貼在褲頭,雙手順勢往前推,上半身往後仰,維持15秒,一次10回,減緩椎間盤的壓力。胸椎自我鬆動術:坐姿脊柱打直,上半身旋轉兩手放向同側,旋轉至最緊繃,而後深深吸一口氣,吐氣後可再往後可旋轉再多一點角度,持續深呼吸吐氣,每次5下兩側輪流,鬆動胸骨及肋骨間的關節,紓緩胸悶及壓力。解除手腕壓力:手肘伸直往前抬起,手指打直手腕彎曲呈90度,另一手緊握伸展側手部掌面,往後伸展並感受到手腕有被牽拉的感覺,維持15秒,一次10回,能有效解除手腕內的壓力。
-
2022-05-16 該看哪科.骨科.復健
肩頸疼痛懷疑確診?確診簡單2招拉筋 舒緩肩頸不求人
● 長期姿勢不良、壓力大,易導致肩頸痠痛● 有肩頸問題,勿強力轉動脖子,避免拉傷● 按摩、姿勢矯正、肌力訓練,找回順暢感新冠疫情大爆發,許多人出現肌肉痠痛現象,甚至因肩頸疼痛而緊張擔心「我是不是確診了?」隨著年紀增長,肌力逐漸退化,肩膀和脖子特別容易痠痛,加上久坐、低頭滑手機,長期姿勢不良下,就會讓身體處於緊繃狀態。WaCare專家、物理治療師林立峯說,透過按摩、姿勢矯正、復健運動可調節改善肩頸力,告別肩頸的痠、痛、麻。忽略身體警訊 恐釀功能性損傷現代人壓力大,肩頸痠痛的患者愈來愈多,林立峯表示,頸部及上背部疼痛有許多原因,包括頸椎退化性關節炎、頸椎椎間盤突出、上背部筋肌膜發炎、長期姿勢不良以及不當施力引起的外傷等,稱為「肩頸症候群」。可透過自我鍛鍊緩解症狀,若仍會造成生活上的不便,症狀及疼痛不減,建議就醫對症治療,才能恢復日常生活功能。肩頸痠痛是很常見的慢性疼痛,不適感可能會持續3至6個月以上,若置之不理,長久累積下來,會造成功能性的損傷,若壓迫到神經,則會出現麻痛感,嚴重者需要手術治療。林立峯強調,平常應注意坐姿、使用3C產品的姿勢,建議多做肌力訓練,增強肌肉力量及耐受力,同時保護肌肉不受到傷害。調整睡姿坐姿 拉筋重訓能改善改善肩頸痠痛的日常保養,林立峯說,可先從矯正姿勢著手。首先是睡姿調整,睡眠占了每日近三分之一的時間,建議可使用記憶枕或毛巾捲條協助頸部的支撐,讓頸部和脊椎自然放鬆,但不宜趴睡,趴睡容易增加腰椎的弧度,更易導致肩頸痠痛與手臂發麻。其次是坐姿調整,上班時適度調整椅子高度,坐下時,小腿垂直、腳掌與小腿成90度最佳。舒緩肩頸不求人!林立峯指出,伸展拉筋、肌力訓練等復健運動,能幫助緩解肩頸的痠痛,做簡易的肌肉放鬆操,可以強化軀幹核心力量;伸展拉筋時,幅度盡量拉到最大,以不痛為原則,最方便的招式是利用靠牆後仰伸展、上半身轉體、肩胛骨收緊及伸展等動作,活動上背部的表層肌肉,配合呼吸慢慢調節身心。肩頸放鬆2運動【肩膀拉筋伸展式】1.將右手舉起,左手抓住右手肘往下壓。2.讓肩膀感到拉緊,有緊繃感即可,停留10秒。3.換邊,將左手舉起,右手抓住左手肘往下壓。【上背部表層肌肉伸展運動】1.坐在椅子上,左手固定於椅邊,右手將頭壓向左前方,停留10秒放鬆。2.換邊,右手固定於椅邊,左手將頭壓向右前方,停留10秒。3.連續左右交換5次,伸展肌肉。
-
2022-05-04 該看哪科.骨科.復健
男子背部疼痛伴隨下肢無力 竟是椎間盤細菌感染惹禍
陳姓男子背部疼痛且全身及下肢無力到醫院急診,檢查出白血球和發炎指數異常升高,過去手術的胸椎部位出現椎間盤感染合併骨髓炎,但因感染較久,抗生素治療已無成效,因此由骨科及胸腔外科醫師合作以微創胸腔鏡輔助椎間盤的切除和清創,術後恢復良好。苗栗市大千綜合醫院指出,64歲陳姓病患1個多月前因腰椎狹窄問題曾至其他醫院進行第10及第11節胸椎的椎弓減壓、骨刺清除及椎間盤切除手術,但術後背部持續疼痛。最近他因背部疼痛難耐,且出現全身及下肢無力的情形,因此到大千綜合醫院急診就醫。醫師抽血檢查發現他白血球和發炎指數異常升高,再透過核磁共振檢查發現,病患過去手術的胸椎部位出現椎間盤感染合併骨髓炎,由於感染時間較久,抗生素治療已無成效,因此由骨科及胸腔外科醫師合作,以微創胸腔鏡輔助椎間盤的切除和清創,術後病患恢復良好、疼痛消除,已順利出院。大千骨科醫師劉少政表示,病人出現嚴重背痛或腰痛時,會先抽血檢查判斷是細菌感染脊椎造成,或是一般退化性問題。如果確診為細菌感染脊椎時,初期可用抗生素治療控制病情,但拖延太久才治療,抗生素可能無法改善,就需要以手術介入,這類病人如果未及早治療,可能會造成敗血症及脊髓病變,且感染的骨頭會被細菌腐蝕塌陷,進而影響造成下半身肢體癱瘓無力。個案陳姓病患受感染的脊椎位置在胸腔,因此手術時使用微創胸腔鏡作輔助,有傷口小、恢復快、減少併發症、疼痛輕微、不影響病人術後活動及呼吸功能等優點,且能順利協助椎間盤切除和清創手術進行,讓患者在術後獲得良好成效。劉少政提醒,如果出現不明原因背痛或腰痛,且下肢無力、甚至發燒,一定要盡速就醫治療,才不致嚴重惡化影響健康。
-
2022-04-26 該看哪科.骨科.復健
老婦脊椎灌骨泥又垮掉 拖延治療險癱瘓
76歲范姓老婦去年跌倒傷及脊椎,到醫院接受骨水泥灌漿手術後,仍覺得疼痛不適,且漸漸無法自行站立,今年3月她輾轉至大千綜合醫院就醫,醫師發現她原來骨水泥灌漿手術的骨頭已垮掉並壓迫神經,經手術治療,現已能不靠輪椅行走。院方說,老婦去年8月間跌倒傷及脊椎後,在其他醫院接受骨水泥灌漿手術,但仍覺得疼痛不適,雖持續回診,但醫師僅開立止痛藥治療,在疼痛無法有效緩解情況下,老人家漸漸地無法自行站立,行動只能依賴輪椅。直到今年3月,老婦輾轉到苗栗市大千綜合醫院就醫,醫師檢查發現她接受骨水泥灌漿手術的骨頭已垮掉,還壓迫到神經,才會導致她疼痛不已,經手術治療後,老婦不僅疼痛解除,現已能再次行走。為老婦診治的大千醫院骨科醫師容志雄表示,從核磁共振檢查發現,病患骨頭垮掉造成的神經壓迫非常嚴重,幾乎接近癱瘓,加上乘坐輪椅太久,雙腳腳踝呈現僵硬、關節攣縮;經與病人及家屬溝通後,先以手術處理神經壓迫的問題,再將已鬆垮的骨頭重新灌骨水泥,並輔以鋼釘支撐,順利解決老婦長期的痛苦。容志雄表示,曾接受脊椎骨水泥灌漿手術的病人如果骨頭再垮掉,一定要及早回診治療,拖延太久容易衍生許多問題,更重要的是,手術恢復後仍需注意預防跌倒及勿提重物,才能防止再次受傷。先前就有一位89歲老婦因跌倒造成腰椎壓迫性骨折,經骨水泥灌漿手術後順利恢復,她認為自己已康復就到菜園提水澆菜,結果施力不當又受傷,還好老人家及時就醫治療,沒造成太大傷害。他強調,高齡長輩多因骨質疏鬆影響,一旦跌倒就容易釀成骨折傷害、甚至臥床不起,因此日常生活務必做到防跌措施,如有骨質疏鬆的問題,也要配合醫師接受治療。
-
2022-04-18 該看哪科.骨科.復健
跌倒致雙腳無力走 醫師提醒有舊傷更要警覺脊椎傷害
1名73歲老翁3周前跌倒後,發現雙腳漸漸無力、需要靠輪椅輔助,家屬覺得狀況越來越嚴重,經醫師診斷為椎間盤突出,緊急安排微創減壓手術搶救,目前雙腳力氣逐漸恢復,可以扶著助行器站立了。長安醫院神經外科主任朱彥澤說,患者10年前做過胸椎跟腰椎手術,從胸椎第九節到腰椎第五節打了18根骨釘,此次就醫時雙腳幾乎癱瘓,只剩下腳趾頭能微微動一下。核磁共振發現,最上面的未開刀第八節胸椎跟第九節交界處有椎間盤突出狀況,再細查之下,原來是因為以前手術打了非常多骨釘,改變了脊椎構造,造成正常的脊椎跟有打骨釘的交界處有明顯的退化,並因跌倒造成椎間盤突出壓迫到神經根,導致受壓迫的位置以下感覺跟運動功能受影響。因患者拖了3周才就醫,他緊急安排減壓手術搶救,並使用微創手術把壓迫到脊髓的椎間盤、骨刺清除乾淨。病患在手術後隔天,大腿就有力氣,再經過約兩周的復健,已可以自己扶著助行器雙腳稍微站立了。朱彥澤說,幸運的是,至少發現的還算夠早,即時的檢查跟緊急的手術,總算成功的把神經功能搶救回來。他說,若以前有開過刀,因為經年累月的累積,有時候不小心的跌倒或是受傷,反而容易在正常的身體脊椎跟打骨釘的交界處出問題。假如感覺到突然下半身麻木或是力氣變差,建議要盡早就醫,及早的診斷跟治療,就算是已經壓迫到腳的力氣變的非常差,但還是有恢復的機會。
-
2022-04-16 該看哪科.心臟血管
每天運動30分鐘保護心臟?專家提醒:「1件事」逆轉這個優勢
當今社會大部分人的生活時間,都被困在辦公室的桌子下或家裡的沙發上,由於科技的便利和現代的生活方式,大部份人越來越喜歡久坐,而變得不愛運動。據美國心臟協會的研究指出,自1950年以來,久坐不動的工作增加了83%。現在,靠體力活動的工作佔美國勞動力的比例不到20%,而台灣也存在相類似的趨勢。 久坐是早逝風險因子很多人認為,每週規律運動就可以長保心臟健康,但2017年底美國發表在《內科醫學年鑑》上的一項研究發現,久坐是早逝的一個風險因子;根據研究,坐的時間越長,早逝的風險就越大,以下是該研究的一些數據:每天坐著超過13個小時的參與者的死亡風險,比每天坐著少於11個小時的參與者高出200%。每次坐的時間不超過30分鐘的人,比坐著的時間超過30分鐘的人患病風險低55%,而坐著超過90分鐘者的患病風險,更是高出2倍。 久坐增死亡風險倍增英國拉夫堡大學和萊斯特大學2011年共同開展的研究也表明,與坐得最少的人相比,坐得最多的人患病和死亡的機率有所增加,具體如下:◎糖尿病的風險增加112%。◎心臟病和中風等心血管疾病機率增加147%。◎死於心血管事件機率增加90%。◎死亡率增加49%。 當你長時間坐著時,身體便會產生以下變化。首先是血液流動會減慢,這會導致脂肪酸在血管中堆積而導致心臟病;第二是身體處理脂肪的能力減少了,脂蛋白脂肪酶是身體一種十分重要的酵素,它能分解血液中的脂肪,但當久坐時,身體產生的脂蛋白脂肪酶會下降約90%,這會使得身體很難利用脂肪,當身體不再使用脂肪時,脂肪就會被儲存起來,造成肥胖和心血管疾病;第三是久坐會導致胰島素抗性,進而導致第2型糖尿病和肥胖,這是心臟病的兩個極為主要風險因子。 別以為每天運動30分鐘就足夠即使你每天規律完成30分鐘的運動,一天當中其他23個小時做什麼也是很重要的。有些人可能每天早上都會去健身房慢跑30分鐘,但現在某些智慧型手機都會隨身記錄每天的步行數,而一天過去除了慢跑之外,剩下的時間其實都沒怎麼動。以通勤上班族來說,上下班的路程有時候很長,坐在車裏可能接近1小時,回到辦公室就在電腦前坐上8個小時。雖然經常運動的人,對心血管疾病的保護力仍然比沒有規律運動的人低很多,但研究顯示,久坐10個小時以上,似乎也是一個門檻,超過10個小時的久坐,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就會增加。 每隔一小時就要動一動要改變久坐帶來的壞處,建議每隔一小時就站起來走動走動。可利用手機或電腦上的應用程式來提醒你走動是一個不錯的做法,它能提醒你應該適時活動一下,舒展筋骨。另外,在工作的習慣中,創造一些起身活動的機會,例如,使用站立式辦公桌或可以調整高度的辦公桌,會讓你更有意願四處走動。利用通訊軟體交待事項或傳遞訊息固然很方便,但如果每天有一、兩次直接走去辦公室與對方面對面交流,不僅能引起對方的重視,更能讓自己遠離久坐的風險。 除此之外,天氣好的時候,利用午休時間,到附近的公園綠地走走,呼吸新鮮空氣可以提高創造力。若你必須一整天坐在電腦前,在辦公室做一些輕微的運動是有好處的,例如每坐20分鐘,試著站8分鐘,伸伸懶腰,走動2分鐘,去喝杯水或去個洗手間也是不錯的選擇。 任何「一小步」的改善都是有益的利用智慧型手機或簡單的計步器記錄自己的步數,通常建議目標是每天走一萬步。但如果你久坐不動,任何「一小步」的改善都是有益的。當你一天只走2000步時,那就爭取達到4000步,慢慢達到預設的目標。如果對工作習慣引起的不良影響有許多疑問,建議向家庭醫學或一般內科醫師諮詢,他們可提供許多慢性病預防的意見。而心臟科醫師也可讓你了解更多預防心臟病和其相關的醫療處置。營養師、復健科醫師和物理治療師,則可以提供你飲食及運動方面最正確的資訊。延伸閱讀: 。久坐、久站、彎腰恐讓椎間盤突出! 醫揭「最傷腰姿勢」:像不定時炸彈 。久坐沙發腰痠背痛? 專家曝「超虐腰椎姿勢」:幾乎每天都在做
-
2022-04-16 醫聲.院長講堂
院長講堂/嘉基院長姚維仁建智慧手術大樓,打造全人關懷的智慧健康照護體系
國內醫學影像頂尖權威姚維仁,四年多前接掌嘉義基督教醫院院長,因深知發展精準醫療的重要性,特別導入智慧科技、興建國內首座手術專門大樓,擴大提供雲嘉南地區的醫療照護服務,加強健康長照,打造嘉基成為「全人關懷的智慧健康照護體系」。擅長以醫學影像揪出病灶姚維仁在成大醫學院、成大醫院服務近30年,剛到嘉基時,就面臨工會上街遊行抗議20年未調薪,他上任時即承諾「以員工福利為首要,加強經營管理」,因此與工會協商後簽約三年保證加薪3%,平和落幕。「我願意聆聽工會的聲音,希望勞資合作雙贏!」姚維仁說。專業在核子醫學、放射科的姚維仁,擅長以醫學影像揪出病灶,解決醫師的難題,被稱為「醫生的醫師」。他印象最深的是,一名醫界大老發現腫瘤,接受三間醫學中心使用電腦斷層等高端儀器檢查,都懷疑是肝癌。他以超音波檢查,觀察到患者的動脈進入該腫瘤,微血管呈車輪狀分布,判定應是良性。這名大老聽了壓力釋放,當場痛哭。醫師不會用儀器會被淘汰姚維仁認為,要會利用工具,超音波即是常用儀器,要從影像觀察、判讀病灶的細微差異,不一定都依賴AI醫療儀器,「會被淘汰的,是不會運用儀器的醫師」,所以要推動精準醫學。醫療要與時俱進,嘉基已使用30年的手術室,設備、動線及空間都不敷負荷每天100台手術,因此開始興建智慧手術大樓,為全台第一個手術專用的大樓,地下一層、地上七層,共23間手術房,有複合式系統,包括達文西機器人手臂、遠距醫療,穿戴式裝置結合物聯網做大數據,預計今年六月完工。姚維仁強調,手術大樓是以人為中心,智慧科技串聯起手術前、中、後,排刀流程更順暢,輔助醫師開刀細節,也讓病患及家屬遠端清楚掌握,從術前準備什麼、時間排程,術中的恢復情況,術後何時進到恢復室。設「雙福活憶學堂」照護失智雲嘉地區高齡化問題嚴重,姚維仁說,院方在高齡友善照顧、山區巡迴醫療、居家服務等已投入資源,將持續延伸至社區,在嘉縣太保設立「新埤照咖」日照中心,設置第一個失智照護服務的據點「雙福活憶學堂」。姚維仁期盼,能帶領嘉基提升為醫學中心級規模的醫院,包括照顧全體員工、發展智慧醫院、整合長照醫療、推廣健康促進等,打造全人關懷的智慧健康照護體系。姚維仁養生祕訣/每天快走運動,吃愛心便當嘉義基督教醫院院長姚維仁學生時期曾是田徑隊選手,也愛球類運動,但腰椎開刀後,不適合激烈運動,且工作繁忙,於是他改為快走運動。每天中午都帶太太準備的愛心便當,讓他幽默稱「只有藉會議吃外食,放縱一下」。運動很在行的他,高中時參加田徑隊,包括短跑、跳遠等,跳遠得過全校冠軍,桌球、羽毛球等球類運動,他都能對打比拚。不過,自從腰椎開刀後,現在姚維仁則是每天與太太到校園的操場,繞行快走至少一小時,走到微微流汗、心跳加速,比平常快三分之一,這種程度對身體負擔不會過大,又有運動效果。由於姚維仁的血糖、血脂些微偏高,飲食交由太太管控,烹調清淡,從三餐著手,將澱粉類比例降到最低,早餐為小黃瓜、煮的麥片、堅果、水煮蛋等;中午帶便當到醫院享用;晚間幾乎都回家吃飯,常吃的是青菜一大盤,魚、豆腐、豬肉或牛肉少許,饅頭一人一半,營養豐富。在持續調整飲食下,他的血糖、血脂數值控制得不錯。姚維仁認為,醫院都在「收拾」生病之後的問題,重要的還是健康促進,雖然這道理大家都聽過,但必須真正落實從日常飲食、運動做起,「預防勝於治療」,預防失智、失能,一定要常做健康檢查。姚維仁小檔案●年齡:70歲●專長:正子造影、核子醫學影像、超音波學、放射線學、核子醫學治療、放射免疫分析●現職:嘉義基督教醫院院長●學歷:國防醫學院醫學系●經歷:成功大學核子醫學科教授兼主任、成大醫學院醫學系系主任、成大醫學院教學副院長、成大附設醫院教學中心主任、成大附設醫院核子醫學部教授兼主任、UCLA Medical Center PET Center研究員、中華民國核醫學學會理事長給病人的一句話●預防勝於治療,一定要健康檢查
-
2022-04-06 該看哪科.骨科.復健
吊單槓、倒立機可緩腰痛?引發腰痛的原因很多 復健專科醫師教正確治療
腰痛是現代人經常會遇到的骨骼肌肉問題不管是現代人的工作型態,或是因為日常活動對腰部造成的不當受力,都有可能導致背肌拉傷、腰椎神經壓迫而引發腰痛。針對腰痛的處理,不管是網路文章、隔壁的親朋好友或是網路上的健康達人,我們經常會聽到的建議就是—去公園吊單槓,或是使用市面上常見的倒立機進行舒緩甚至治療。甚至在某些場域,也常常聽到有人說,不需要去做復健,只需要吊單槓、使用倒立機,腰痛就會自然痊癒。眞的是如此嗎?能夠引發腰痛的結構有很多,不僅僅只有椎間盤凸出、神經壓迫、肌肉、骨骼出問題會產生腰痛,腎臟病變與腫瘤壓迫也能夠引發腰痛,而這些原因都需要專業的診斷。要先釐清腰痛的原因,才能夠確定適合的處置方式。如壓迫性骨折、急性扭拉傷,如果使用不恰當的舒緩方式,不但腰痛不會減輕,反而雪上加霜。牽引治療在臨床上可以應用在適當的腰痛病患,如椎間盤突出、腰椎退化…等,而是否真的公園裡的單槓以及家裡自備的倒立機,就可以取代這樣的治療方式呢? 相信這是不少人的疑問。我們在復健門診經常會見到,病人因為腰痛去公園吊單槓,結果腰還沒有好,回診時就「加碼」說自己肩膀也開始痛了。吊單槓的時候,我們希望讓雙手固定在單槓上,利用地心引力與體重讓脊椎順勢向下牽引,但是,當我們全身或大部份的體重都依靠雙手支撐時,對於一個沒有訓練過上肢力量、甚至是長輩而言,這樣的動作可能會超出上肢及肩頸足以負擔的重量,因此不僅沒有達到牽引的效果,反而對肩峰鎖骨關節和肌腱造成莫大壓力,導致肩膀疼痛。所以對於無法承受單槓動作的人來說,吊單槓可能無法解決原本的問題,反而增加更多身體的疼痛。 對於有脊椎滑脫的病患,在做吊單槓動作時,腰椎前凸弧度增加,更是不利的牽引擺位。與吊單槓相同,倒立機的原理也是利用地心引力與體重將脊椎做牽引,希望藉由這個方式減輕脊椎壓力,或是對脊椎旁邊的肌肉進行伸展。但是,在使用倒立機前,也需要針對自身情況進行評估,例如眼壓過高的民眾或者是有腦血管相關風險、疾病的民眾使用倒立機,在還沒獲得倒立機帶來的好處之前,就已經先增加了自己疾病加劇的風險。相較於吊單槓、倒立機,腰椎牽引則是有臨床的實證。可以在控制條件下,逐步增加牽引的重量,同時必須適度掌控牽引的時間與頻率, 臨床的牽引治療,一般需要兩個月左右的療程。從初期下背肌肉適當的延展放鬆,到深層針對特定脊椎神經孔的開展,甚至針對不同的損傷部位,調整適當的脊椎擺位角度, 漸進式的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這些不管是吊單槓、倒立機卻都做不到!除了被動式的治療處理(電療、腰椎牽引的治療…),對於長期腰痛以及急性症狀改善後的病患,也應加強運動訓練,積極改善核心肌群的能力,並且注重日常生活的姿勢問題,才能真正解決腰痛問題, 從此告別腰酸背痛 ,維持好的生活品質。
-
2022-04-04 醫聲.癌症防治
攤開癌症帳單/醫療險加癌症險還賣了房!我沒選擇餘地「有了錢和保險才有機會看到明天的太陽」
我45歲,確診肺癌第四期超過三年。這三年來,為了即時使用有效的藥,靠著商業醫療險和癌症險約13萬元的實支實付額度,我還是賣掉一間房子、已經花了六、七百萬。我的命在和時間賽跑,在這場比賽裡,錢就是膽,如果沒有錢也沒有保險,我根本沒有選擇的餘地。有了錢和保險,可以爭取到一些時間,讓我有機會看到明天的太陽、有機會等到新的藥物,有機會看到後天的太陽。在這場戰役中,我看到了人性的貪婪,但是更多的是愛與光輝,主治醫師的積極、永遠正向的力量,還有亦師亦友的老闆與闆娘,從不計較的持續給予工作和工資的支持,即使他們知道我已無法投入工作狀態之中。42歲那年,我在國外的工作很忙,身體沒什麼大問題,卻漸漸覺得腳麻、腳痛。我猜是腰椎壓迫神經,就專程回台灣看骨科,醫師說要復健,我也乖乖去了一次。朋友建議我再看個神經內科,神經內科醫師照了X光,又安排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最後醫師只說「可能是肺癌,幫你轉胸腔腫瘤科,先不用來找我們了。」我記得那天,太太在上班,我自己一個人去看診。醫師說完,我呆掉了,腦海空白,好像暫停,好幾分鐘無法做出任何反應。後來我被確診為肺腺癌第四期,腦部已有十幾顆小小的轉移,骨骼轉移範圍也很大,跟我已經過世的母親一模一樣。我哥看了心生警惕,主動去做LDCT檢查,好險沒有發現癌變。確診沒多久,我的病情就惡化了。肺癌標靶藥有很多,各種藥物都要先確定有對應的基因突變、通過個案審查,才可能有健保給付,但當時我病危,沒辦法開刀做切片,抽肺積水的檢體可能不夠檢驗所需,也很可能等不到審查結果。好在根據主治醫師豐富的經驗,他研判我有很高機會有適合吃標靶藥的突變,建議先自費吃兩種標靶藥,先把病情穩住。我照醫師建議服藥一個禮拜就恢復蠻多,雖然一天藥費就要一萬多元,但關於「命」和「錢」,我已經分不清了,只知道想要有機會活,就是把藥吃了再說。後來基因檢測結果出爐,果真如醫師判斷,我適合吃第三代標靶藥「泰格莎」,但當時沒有健保給付。剛開始一天一顆藥是6000元,一個月就要十幾萬,一年兩百萬,後來降價到一顆4000元,我一直服藥到現在,除了靠商業保險,也要把握藥廠給病友買30顆送10顆這類的優惠。遵照醫師建議,一開始就吃到對的藥,對我來說是很關鍵的決定。母親也是肺癌腦轉移,那時只有一、二代標靶藥,對於腦轉移效果沒那麼好,母親忽然就不認得人了。我很早開始服用第三代標靶藥,腦部十幾顆0.5公分以下的腫瘤,後來影像檢查全看不見。有很多情況類似的病人,醫師都會擔心腦部轉移進展太快,病情會變得很複雜,如果經濟能力許可,都會建議跳過一、二代,早點吃第三代。2020年,健保終於給付泰格莎,第一個條件是用於「有EGFR Exon 19 Del基因突變」且「沒有腦轉移」的第一線治療,第二個條件是服藥標靶藥失敗且有EGFR另一個突變的第二線治療。我是「有EGFR Exon 19 Del基因突變」且「有腦轉移」,不符合給付條件。我問過醫師,為什麼要這樣訂?醫師也不知道該怎麼說,只說可能是因為預算有限,得分階段放寬條件,但他看我很年輕,還是應該趕快積極治療。除了吃標靶藥,為了處理骨轉移,我也做過放射治療,現在也繼續化療。去年骨轉移導致神經壓迫,雙腿不聽使喚,做完減壓手術,雙腿仍無力,去年十一月還進了急診。醫師評估可以開始用「癌自禦」和「癌思停」治療,三到四周住院一次,三次一個療程。其中一個藥物費用視體重而定,比如我體重60公斤就要5個單位,一次就要將近5萬元,住院時如果碰巧沒有健保房,就得住自付差額病房,每天又多一筆開銷。我生病這三年來,前兩年還有工作,狀態還不錯,但去年開刀後走路不方便,沒有繼續工作,雖然現在經濟比較困難一點,但還有醫療險、癌症險,加起來一個月大約13萬的實支實付額度可補貼。對癌症病人來說,一顆藥就代表了生命延長的機會,如果沒錢、沒保險,為了活下去,只能窮盡其他可能的辦法。為了得到救命的藥,有些人會去借錢。病友之間也會互相走告,哪邊有臨床試驗,如果有幸符合參加資格,或許就能得到藥廠提供的「恩慈療法」,就是藥物免費。有些時候,沒錢也沒保險的病人為了得到一線生機,無計可施之下,只能仰賴「學名藥」。學名藥就是原廠藥過了專利保護期之後,其他藥廠可以用同成份去做出同樣的藥,但是因為製程或品質有差異,藥效可能不如原廠藥那麼強、那麼穩定,但原廠藥一天一顆、一個月要十幾萬元,學名藥一天兩顆,但一個月只要兩萬多元。病人深知,透過這種方式買學名藥有風險,很可能衍生糾紛,且遇到來路不明的假藥,卻投訴無門。我吃的原廠藥都是紙盒裝,不太可能重新填裝,但學名藥是瓶裝,有人專門蒐購學名藥的空瓶,之後很可能把來路不明的假藥裝進去,賣給病人、牟取暴利。有自私自利的人兜售假藥,也有病人幫助病人的無私之舉。我聽說過,有病人適合吃自費標靶藥,但他完全負擔不起,有其他病人心疼他的處境,就把自己吃過有效的學名藥,讓出一些來,送給那位沒有錢的病人。我真的希望,政府部門可以給新藥多一點機會,或許可以設計一套制度、規畫一筆專款,針對最前端的新藥,由經驗豐富的醫師根據實證編撰治療指引、評估國內多少人可能適合使用,由專家委員會執行有效率的審核,就可以在短時間內讓藥進來、給病人用。我相信這個人數不會很多,金額也不會很高。如果新藥問世之後,等個三、四年,它多少會降價,但這三、四年過去,病人的墳上都長草了。如果想遠一點,及早精準用藥,是可以節省更多醫療支出的。就像早期篩檢,如果有肺癌家族史的人都知道要做LDCT篩檢,就可以及早把很多癌前病變、早期肺癌處理掉,不用等到肺癌晚期。早期治療也是一樣,不要等到病人身體虛弱、出現心包膜積水、肺積水、蜂窩性組織炎等各種併發症,才給他機會。▌癌友小檔案Mr.鄧:45ys、男性108年3月肺癌四期(腦、骨轉移).治療:1. Tagrisso(泰格莎),每月約9萬元2. XALKORI(截剋瘤),每月約6萬元(已停用)3. Atezolizumab(癌自癒),約14.5萬元(約3到4周一次)4. Avastin(癌思停),約5萬元(約3到4周一次).總帳單:預估診斷至今已花費六、七百萬元.健保不給付原因:一診斷就病危,無法取得切片做基因檢測,醫師建議先自費使用標靶藥穩住病情。後基因檢測顯示適合第三代標靶藥「泰格莎」,但當時健保未給付。2020年健保給付泰格莎,用於「有EGFR Exon 19 Del基因突變」且「沒有腦轉移」第一線治療,或服標靶藥失敗且有EGFR突變的第二線治療,也未符合條件。▌鼓勵癌友一段話「在這場戰役中,我看到了人性的貪婪,但是更多的是愛與光輝,主治醫師的積極、永遠正向的力量,還有亦師亦友的老闆與闆娘,從不計較的持續給予工作(工資)的支持,即使他們知道我已無法投入工作狀態之中。能老多遠沒人知道,但每走一步,都是人間美好的給予」--Mr.鄧 2022.03【更多相關報導】.攤開癌症帳單/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 但沒錢沒辦法體驗!「錢」絕對是癌友活命關鍵.攤開癌症帳單/確診、轉移、惡化…8年來持續對抗乳癌,1年藥費就要72萬.攤開癌症帳單/治療三陰性乳癌花近百萬「我想活下去,錢的事之後再說吧」
-
2022-03-31 該看哪科.骨科.復健
一次手術完成雙膝關節置換 82歲老翁恢復生活品質
82歲雷姓老翁多年來飽受膝關節退化變形的困擾,除了痠痛,身體重心不穩走路歪一邊,需常停下來休息,也無法久站,他上個月到大甲李綜合醫院接受治療,副院長骨科醫師王芳英以微創手術一次完成兩側人工膝關節置換,幫老翁「扶正」,他重拾生活品質。老翁的術前影像檢查顯示,兩腿關節已經歪斜變形,左腳內翻11度,右腳外翻14度,身體歪向左邊。王芳英醫師為他做雙膝全人工膝關節置換微創手術,一次做好兩支腳,手術、麻醉、住院都只要一次,病人減少麻醉的風險,縮短住院的時間、花費,及家屬的照護,術後恢復與復健時間也縮短,而且不會有長短腳的問題。王芳英醫師表示,過去國內臨床與文獻記錄,一次做兩腳的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都是設定在75歲以下,這次他採用微創手術幫82歲老翁一次開好兩支腳的雙膝關節置換,突破了年齡的限制,是顛覆傳統的新里程。老翁術後第二天就已經下床走路不必拿助行器,第4天能爬樓梯,手術良好,日前他回診,高興掀起褲管指著兩腳膝蓋,說現在走路和活動都沒有問題,等完全康復後還要繼續幹活和當義工,對手術結果很滿意。王芳英醫師說,很多病人因為第一次手術疼痛而心生畏懼,不願再開第二次刀,結果只治療一支腳反而造成長短腳,時間一久,原本治療好的腳也受影響,長短腳影響外觀,還會造成腰椎問題引發各種痠痛。老翁之前曾試過玻尿酸注射治療,但效果有限且不持續,王芳英說,人工關節置換手術一勞永逸,但是仍應依病人情況來進行,由於患者大多是老年人,常合併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等多重內科疾病,術前需要做完整的專業評估。大甲李綜合醫院整合骨科、心臟科、胸腔科、腎臟科、麻醉科,跨科醫療團隊合作,降低手術風險與併發症機率,也是此次手術順利成功的重要關鍵,王芳英提醒,保養膝蓋要從年輕做起,注意飲食均衡,留意鈣質與蛋白質的營養攝取,並且要適度運動,保持正確姿勢,膝蓋應有充足休息不過度使用,太胖會增加膝蓋負擔加速耗損。
-
2022-03-27 名人.劉秀枝
劉秀枝/回到未來,與自己對話
想到我的雙親往生時都逾90歲高齡,如果沒有意外,我可能也會長壽,那麼未來20年的日子,要如何過呢?我試著從未來的94歲回頭來與目前74歲的自己對話:74歲這年,全球正受到新冠病毒重擊,除了施打3劑疫苗,獨居的妳深諳身心健康是個人防疫的不二法門,即使宅在家,三餐也不馬虎,而且上視訊課程,讀書、寫作、追劇,隨時瞄一下LINE群組訊息但不跟著起舞,常與親友在線上語音聊天,以免忘了如何發音。每天清晨趁著人少時戴著口罩外出散步,維持肌力。妳形容自己是「時間富足、經濟穩定、健康平安、遠離憂鬱」,時時感恩惜福。雖然在疫情風暴中安然無事,但也深刻覺悟到可能此生都會與病毒的變種共存,而且74歲到94歲這段是坎坷不平的上坡路,愈走愈吃力,尤其是身體各個器官接二連三地出狀況,不是老舊不堪使用或血管淤塞,就是細胞不受控制地亂增生,更別說隨時突如其來的不知名病毒了。妳很慶幸自己在74歲時就完成部署,生活規律,不亂花錢,不特意追尋養生之道,無病痛時多活動,短程能走路就不坐車,有親友邀約就快樂出遊。趁著身體還硬朗,經得起必要手術的挑戰,勇敢地進廠維修一番,例如白內障該開就開,讓雙眼大放光明;頸椎的椎間盤突出和腰椎滑脫的兩個大手術也順利完成,行動恢復自如,讓之後的上坡路可以走得輕鬆點。最棒的是,妳真正懂得珍愛自己目前保有的能力,沒有一直抱怨:「我以前可以,現在怎麼就不行了?」有病時不仰天長歎,哀嘆自問為什麼是我,而是趕快就醫。即使植了牙但牙口仍不好,還欣慰地說:「幸好,我年輕時吃了許多堅果、花生,現在不能吃也不覺遺憾,而且還是可以買到Q軟的水煮花生或花生豆花湯呢。」妳的生命觀是:每個年齡層的身心狀況都不同,需盡情發揮,好好享受,不留遺憾,且將來可回味。妳常說,幸好自己在74歲前就從父母的相繼往生,學到「失去」的藝術,接著長官、親人離世、老友凋零、晚輩展翅高飛,連妳的醫師、美髮師、會計師、餐廳老闆等也逐一退休。生活圈裡的人,漸漸換成了新朋友,久了,新朋友也會變成老朋友啊。妳在74歲時,已是善用3C產品的銀髮達人,靈活地在電腦、手機上操作各種軟體,拍照、上網、網購、寫文章、經營部落格等,科技是日常,軟體常更新。今日妳在網上接觸的人如果沒看到妳的外貌,不會知道這是一位年逾九旬的長者;看到了,莫不對妳的上網能力刮目相看,讓妳享受被稱讚的快樂。當然,這些都是在妳還年輕時,尤其是中年時期日積月累的生命力、學習力與韌性的成果,就好比金錢投資的複利一樣。是的,相信再過10年,104歲的妳也會感激現在94歲自己的努力。歡迎瀏覽作者網站:http://blog.xuite.net/hcliujoy/blog
-
2022-03-27 養生.運動健身
有片|久坐族必看!物理治療師教你4招緩解腰痠
你是否也因為長途開車、工作不可避免的久坐,而造成腰椎的不舒服?物理治療師 Veronica Rehab (詹珞瑤)分享四個簡單的動作,幫你舒緩腰椎壓力。腰椎關節會因為久坐而有壓力,讓不少人感到相當不適。詹珞瑤表示,會造成腰椎有壓力,其實大部分都是因為久坐引發的胸椎卡住,或者是髖關節角度已經不夠了,才會引起腰椎的不舒服,透過解開胸椎和髖關節,可以幫助舒緩腰椎的不舒服。就算是原本腰部健康的人,久坐也會有不舒服的感覺,跟著影片中的4招學起來,常常幫自己放鬆,就能降低很多受傷風險。詹珞瑤也提醒大家,如果本來就有很嚴重的腰椎問題,一定要盡速去看醫生,等到比較緩解了,或是疼痛變得比較慢性,再來做這樣的舒緩才是比較好的喔!詹珞瑤 物理治療師 Veronica Rehab 頻道: 點我看詹珞瑤 物理治療師 Veronica Rehab 原始影片: 點我看延伸閱讀比吃止痛藥更有效?只需3招迅速緩解經痛!視覺效果年輕10歲!15分鐘背部運動,讓你每天抬頭挺胸!「有肌勵」是女性專屬健身夥伴,提供健身資訊、健康方法,更提供滿滿的鼓勵和正能量,給女性肌力,也給女性激勵,讓姐妹們的健身路上,不孤單!YT:有肌勵https://pse.is/UYA9XFb:https://www.facebook.com/udnGpowerIG:https://www.instagram.com/udnGpower社團:女性專屬|健身的我超美有肌勵療心室Podcast:https://udngpower.soci.vip
-
2022-03-25 該看哪科.一般外科
下背痛 椎間盤退化 再生療法改善
50歲的T先生工作繁忙、少運動,多年前突然右下肢麻痛,經藥物及復健治療後,症狀仍嚴重且影響日常生活,後來藉由脊椎神經減壓手術,休息幾周及數次復健,T先生恢復正常生活,也回到工作崗位。T先生術後雖然偶有腰痠背痛,但下肢麻痛的症狀沒有再發生。未料,近幾個月,T先生在某次工作中,下背突然開始疼痛,甚至延伸至右臀,經適當休息後,症狀雖有減輕,但卻開始反覆下背疼痛,於是頻繁接受復健及中醫治療,輾轉又到醫院求診,骨科醫師為T先生安排核磁共振檢查,發現第三腰椎椎間盤稍微退化並向外膨出,但退化程度不適合手術治療。根據文獻,這類型的中年椎間盤退化,在手術及保守性療法之間,尚有微侵入性的椎間盤再生治療可以選擇。常見的再生療法有幹細胞及濃縮血小板血漿療法,目前幹細胞療法臨床上仍有許多待研究的部分,濃縮血小板血漿在臨床上已被廣泛運用,但其在脊椎領域的研究相較其他骨骼肌肉系統較少,醫院針對腰椎椎間盤周邊的濃縮血小板血漿治療有設計研究。T先生在加入椎間盤再生療法計畫後,背痛改善並漸漸穩定,可正常工作及運動,脊椎退化的趨勢並沒有比同齡人更快。椎間盤再生療法無法逆勢阻止退化,卻能讓病人在脊椎退化過程中,減少失能並與老化共存,可提供中年腰椎退化的病人更多治療選擇。
-
2022-03-25 該看哪科.骨科.復健
婆婆媽媽閃到腰痛不欲生 物理師教3招舒緩
高雄一名55歲張姓婦人近日做家務時右腰突然劇痛,起先想說忍忍就好但未好轉,就醫診斷是肌肉拉傷,俗稱「閃到腰」,物理治療師指急性腰痛如果不理會,很容易再受傷,尤其清明將屆,家戶需張羅祭拜事宜,如需搬移物品,應蹲下保持腰椎平直,身體靠近物品後再抱起,以免拉傷肌肉。「活力得中山脊椎外科醫院」物理治療師林惠玲說,這名婦人覺得右腰劇痛時原想忍一下就會,因此用手壓著腰部繼續忙碌,結果過了一會兒痛到直不起腰,只好躺著休息,疼痛雖有緩解,但只要稍改變姿勢劇又痛,最後才就醫,確認是肌肉拉傷。林惠玲說,「閃到腰」就是肌肉拉傷,通常是突然轉換姿勢、肌肉施力不當導致,像猛然起身、快速轉身或搬重物要起身的時候拉傷。很多人在疼痛緩解後就以為好了,其實脊椎附近很多小肌肉在急性腰痛後如果不特別訓練的話,容易一再受傷。她表示,民眾若不慎閃到腰,可做三式舒緩運動,避免再次傷害。第一式平躺以雙手抱大腿後側,將膝蓋靠近胸口,背部及臀部稍微有緊繃感維持10秒,重複做10下,放鬆腰部。再來訓練腹橫肌,平躺時腳踩床,雙腳屈膝往肚臍處內縮,讓腹肌稍微用力維持5到10秒,重複10下。最後俯臥,腹部墊小枕頭,慢慢將一腳抬離床面膝蓋打直,骨盆則維持平放床上,兩腳交替,重複做10下,訓練背肌。
-
2022-03-25 該看哪科.風溼過敏免疫
男背痛拖20年駝背領殘障手冊 一查才知是僵直性脊椎炎
53歲王先生在年輕當兵時出現下背痛困擾,起初以為是當兵太操勞不以為意,結果下背痛竟持續超過二十年,曾經服用過止痛藥但效果有限,後來背部彎曲駝背只能低頭走路,只好求診骨科並進行脊椎矯正手術,但仍無法改善症狀,並領有殘障手冊。未料前幾年兒子當兵也出現下背痛,幸好兒子機警上網找資料,到安南醫院求助風濕免疫科主任醫師林理信,診斷確診為遺傳性「僵直性脊椎炎」,經生物製劑治療後,現在過著與正常人一樣正常的生活。林理信表示,像王先生兵時下背疼痛的類似情況,常見被誤當過度勞動原因而延誤治療。僵直性脊椎炎好發於20至40歲的年輕族群,男性是女性的3倍,是一種全身性發炎疾病,一旦發病就是終生疾病。臨床上約七成病人會出現下背痛典型症狀,頸椎、胸椎及腰椎都可能會被侵犯,只要持續治療減少脊椎及關節破壞,就可維持良好的生活品質。林理信說,發炎性的下背痛跟一般的下背痛最大的區別在於,一般下背痛會越動越痛,而發炎性下背痛則是越動越不痛,越不動越痛且容易發作在早上清晨起床,在睡午覺後或久坐椅子上工作,只要身體一段時間沒有活動就會開始疼痛,不過只要活動伸展幾分鐘疼痛就會舒緩,臨床上也經常看到僵直性脊椎炎患者誤被以為是椎間盤凸出或其他脊椎疾病,以致延誤黃金治療時間。林理信指出,由於僵直性脊椎炎疾病進展緩慢且具遺傳特性,因此診斷上會以X光為主要判斷,若下背薦腸骨關節有明顯雙側第二級以上薦腸骨關節炎,或是單側第三級以上薦腸骨關節炎,再搭配患者發炎性下背痛等典型症狀及參考抽血驗HLA-B27基因,由以上來整合評估來診斷僵直性脊椎炎。在僵直性脊椎炎治療方面,過去僅能靠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及免疫調節劑來控制病情但治療效果不彰。近來透過生物製劑治療,讓僵直性脊椎炎可得到良好治療效果,且對周邊關節炎、骨接點發炎及虹彩炎等併發症也很有效,不啻對患者是一大福音。對於有生育計畫及需要哺乳的女性患者來說,目前也有適合的生物製劑,患者可與醫師充分溝通,以達控制疾病跟成功懷孕雙贏局面。林理信提醒,若發現自身有長期發炎性下背痛症狀、有僵直性脊椎炎家族病史,或眼睛虹彩炎等情況時,就應儘早尋求風濕免疫專科醫師檢查診斷。目前僵直性脊椎炎治療藥物多元,只要積極治療,都可以像日前媒體報導的東京奧運僵直性脊椎炎羽球選手一樣,正常生活運動都沒問題,保有良好的生活品質。
-
2022-03-23 該看哪科.皮膚
熬夜壓力大 年輕人皮蛇發作
俗稱「皮蛇」的帶狀疱疹,一般是年長者罹患機率較高,但最近年輕人發病狀況也不少,臨床醫師表示,長時間處於壓力狀態、習慣熬夜、作息不正常等因素,導致免疫力下降外,接種新冠疫苗後造成身體免疫系統的改變,加上無形的生活壓力,也可能增加帶狀疱疹發生率。書田診所皮膚科主任醫師蔡長祐表示,「皮蛇」是水痘帶狀疱疹病毒活化所引起的皮膚疾病,好發於冬季至早春,常因過度勞累、緊張、季節變換而發生。帶狀疱疹與免疫功能低下有關,且年紀增長、免疫力下降,也是水痘帶狀疱疹病毒「再次活化」的重要因素。蔡長祐指出,帶狀疱疹初期皮膚症狀不明顯,大多患者在水泡出現前48至72小時,患部會出現刺痛、燒灼或發癢症狀,常因不明原因頭痛、胸痛、腹痛或腰痛,幾天後開始出現紅疹與水泡,才知道罹患皮蛇。「帶狀疱疹最怕併發神經痛。」蔡長祐表示,皮疹水泡常出現在身體、臉部單側,尤其胸椎至腰椎的神經節部位,以及臉上、頭頸部、手臂、甚至腿上等,但長完皮蛇後最常見的併發症是帶狀疱疹後的神經痛(PHN),不僅干擾患者睡眠、日常活動,讓患者痛到「懷疑人生」,更可能失去獨立生活能力。蔡長祐說,帶狀疱疹主要以抗病毒藥、藥膏敷料及減緩神經痛藥物治療,抑制病毒繁殖及水泡擴散,並避免傷口感染及後續神經痛,然而要預防帶狀疱疹,亦可施打帶狀疱疹疫苗,提升免疫力、抵抗力。帶狀疱疹疫苗目前仍屬自費接種,適用於50至79歲的成人,僅需接種一次,保護效果可維持五至十年。根據研究顯示,帶狀疱疹可預防50至59歲70%的發生率,60至69歲族群則可減少64%的發生率,且施打疫苗亦可降低帶狀疱疹後的神經痛發生率。雖皮蛇發作時,打帶狀疱疹疫苗無法治療,但發作後體內有段時間將有保護力,建議一年後可再接種帶狀疱疹疫苗。蔡長祐提醒,罹患過帶狀疱疹不代表終身免疫,當人抵抗力下降時,仍有機會復發,特別是50歲以上、慢性病患者或生活作息不正常、壓力大等免疫力較差者,都是帶狀疱疹的高危險群,呼籲民眾維持健康生活型態、充足睡眠、調適壓力及接種疫苗,有助於提升免疫力。
-
2022-03-22 癌症.肺癌
男子突然腰痛到小便也疼 醫查出竟是肺癌轉移脊椎
一名58歲男性一個月前突然腰痛,改變姿勢、久站久坐、或是走路就會痛,甚至發現越來越不能走路,連小便都覺得有困難。醫師透過核磁共振發現他的脊椎有腫瘤,經診斷為肺癌合併脊椎轉移,於是立即安排手術,術後患者雙腿已漸漸恢復功能,現轉介胸腔科接受肺癌治療。長安醫院神經外科醫師李漢忠表示,患者就醫時腳的肌力只剩下2~3分,也就是說連站立都有問題,X光檢查有骨折現象,但因沒有外傷,於是再安排核磁共振,發現從胸椎到第5腰椎都有脊椎腫瘤,最嚴重的是第三腰椎,腫瘤壓迫到神經部位,因此造成腰痛、無法行走等症狀。他說,脊椎腫瘤可分原發性和轉移性兩類,臨床上,轉移性脊椎腫瘤比原發性脊椎腫瘤常見,來源包括肺癌、乳癌、攝護腺癌等癌症,轉移到脊椎的機率都很高。腫瘤除了會造成疼痛之外,還可能出現病理性骨折,會出現類似椎間盤的症狀,甚至下肢肌力減退,嚴重者也可能癱瘓。因患者的神經已經造成損傷,因此緊急安排手術,進行腰椎椎板切除固定術。椎板切除跟腫瘤切除的目的是做神經減壓跟取得病理報告,皮質骨釘固定的用意是減少因為骨折所造成的脊椎疼痛。在醫護人員照顧下,患者5天後情況漸改善且康復出院,目前腰痛腳麻減緩很多,也可以站立行走了,後續轉介胸腔科做肺癌治療。李漢忠提醒,如果出現莫名其妙腰痛,特別是越晚越痛、躺在床上翻身就會痛,就要特別小心,若合併出現腳麻、無力的現象,應該要立刻就醫,以免錯失早期治療的時機。
-
2022-03-13 該看哪科.中醫
奧運賽前拉傷中醫解痛 讓她如期上戰場
阿陵雙手抓著地上的槓鈴,正準備一鼓作氣將它高舉過頭時,突然腰椎一陣疼痛。「啊!」她放下槓鈴,感覺大事不妙,怎麼會不小心拉傷了。怕吃西藥影響比賽資格,決定求助中醫。再過八天就要前往巴西里約參加2016年奧運,她一開始練習角力,給自己的目標就是要參加奧運。最近幾天,她都在進行常規的重量訓練,沒想到,一個不留神,竟然發生運動選手最擔心的事──運動傷害。「該不會無法如期參加比賽吧?」她感到下背部劇烈疼痛,坐也不是,站也不是,躺下來或行走也都疼痛不堪。她拿出平常準備的藥箱,裡面有消炎止痛藥,配著溫開水吞服了一顆,過了一、兩個小時,情況還是沒有好轉。其實,阿陵在吃西藥的時候也很擔心,萬一藥品裡含有禁藥的成分,那就很麻煩了。正當她躊躇不決的時候,突然想起,以前曾經拉傷肩膀,手痛到舉不起來。她去看西醫,注射了高濃度的葡萄糖增生液,以修復受損的組織,但效果不是很好;又去看中醫,醫師用針灸立刻就緩解了疼痛。那次的經驗,令她印象十分深刻。所以,當她知道何宗融醫師要來國家運動中心的時候,她感到非常幸運地說:「我知道何醫師!他是臺灣第一位隨隊參與國際賽事的中醫師,很多人都聽過他治病的神奇故事。」「跌打損傷」本是中醫強項,半小時內疼痛立即緩解。「何醫師,我的下背部很痛,是在運動的時候受傷的,我還有一個禮拜就要出國參加奧運比賽,很擔心現在的身體狀況。」阿陵一進到診間看見何醫師,雖然難免還是有點焦慮,但心中的大石已經放下了一半。「別擔心,一定可以成行!」何醫師篤定地說道。事實上,「跌打損傷」原本就是中醫的強項,除了骨頭、韌帶斷掉外,其他運動傷害中醫幾乎都有解方。中醫裡的傷科手法,包含推拿、手法復位等適合大範圍面積的治療,針灸則可用在局部的消腫止痛。何醫師幫阿陵用耳針、針灸、整復,前後不到三十分鐘,原本痛到坐立難安的她,下背部竟然不痛了。「雖然早就聽過何醫師的醫術高明,但自己親身體驗,還是感覺不可思議。」她在診間忍不住直呼實在太神奇了。平時就請中醫調理保養,不是生病了才找中醫。「對於運動員來說,最重要的是能上場應戰。尤其是角力、空手道、跆拳道、拳擊等競技選手,在比賽過程中,常會因激烈的攻擊造成骨頭之間卡住,使筋僵硬,而沒有在正確的位置上。」何醫師耐心地解釋:「這在中醫骨傷科裡叫『骨錯縫、筋出槽』。我先用針灸的方式讓妳止痛,再用推拿和整復的手法,讓稍微錯位的骨頭復位。妳回去可以適當地鍛鍊,回到賽場上絕對沒有問題。」何醫師的一番話讓阿陵感到很安心,這一趟真是不虛此行。一個禮拜後,阿陵如願成行,成為臺灣第一個站上奧運賽場的女子角力選手。而在賽前接受何醫師治療的經驗,也讓她對中醫充滿信心。每次在比賽前夕,都會請中醫調理,包括耳針、推拿、針灸、拔罐等,讓肌肉放鬆,比賽時更有爆發力。平常,她也會吃中藥,幫助身體活血化瘀,且每隔兩到三個禮拜就會去做一次全身推拿;如果發現有任何關節及筋骨錯位的情況,就一併「喬」回到正確的位置。「這就像是我平常都要做的例行訓練一樣,不是生病了才找中醫。」阿陵總是這樣告訴身邊的親友和隊友們。中醫行醫筆記橋式運動做法:仰臥平躺,雙腿屈膝,雙腳分開並且腳掌著地,雙臀向兩側分開平放。緊繃腹部,臀部收緊並向上挺。效果:主要訓練核心肌群、瘦小腹、練翹臀、伸展髖骨。膝蓋抱胸運動做法:仰臥,雙手環抱左腳單膝,彎曲至胸前,維持10至30秒,膝蓋放下,再換抱右腳單膝,同樣維持10至30秒再放下。效果:可以使腰部肌肉放鬆,並使得椎間孔被打開,讓神經減壓,並重新使神經的血液循環。
-
2022-03-1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Omicron後遺症「疲勞」最大宗 喪失活動力染疫者加速退化
全球疫情雖逐步趨緩,約有三成染疫者飽受新冠後遺症困擾。國內推動「新冠染疫康復者門住診整合醫療計畫」,北醫附醫統計,新冠後遺症以「喘」為最大增,其次依序為健忘、疲勞等。隨著Omicron成為主流變異株,則以「疲勞」的後遺症最為常見。醫師指出,臨床發現,不少染疫長者,因「疲勞」加速功能退化,且嚴重影響生活品質或工作等。醫界認為,染疫者於急性期時,就應該介入協助心肺功能復健,降低後遺症影響。台中榮總復健科主任程遠揚表示,新冠染疫者因為肺部發炎引發肺纖維化,或因病毒侵犯心血管系統使心臟功能受損,住院臥床也可能造成四肢肌力喪失、心肺耐力下降,使後續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愈來愈差。根據北醫附醫統計,收治的染疫者引發的新冠後遺症,呼吸費力或喘占最大增達50%、健忘46%、疲勞43%、掉髮36%、失眠29%、焦慮29%、咳嗽/咳痰25%、喉嚨不適25%、胸痛/緊繃21%。程遠揚表示,喘不過氣主要是Delta變異株的主要後遺症,目前流行的Omicron變異株,後遺症則是「疲勞」最多。程遠揚表示,無論是輕症或是重症,染疫後帶來的疲勞、倦怠或是無力感,會讓染疫者大幅降低活動的意願,更別說起身運動,大大提高失能的機率。若患者是高齡長輩,喪失活動力後帶來的影響可能對生命帶來威脅,特別是有退化性關節炎、腰椎退化、慢性疾病的患者,都會帶來莫大的影響。台灣心肺復健醫學會今提出「新冠感染者復健治療指引」,介入復健時間分三大部分,第一為避免染疫飽受倦怠引發的退化,建議解隔離後加強心肺耐力訓練;第二針對出現咳痰、呼吸道不適,特別是年長者,介入協助學習不費力的咳嗽的技巧;第三是因染疫住進加護病房者,恐因急性呼吸窘迫造成肺纖維化等,急性期期間就應介入復健。Omicron疫情因疫苗接種率大增,染疫者多以輕症或無症狀為主。程遠揚表示,部分無症狀感染者三個月內也可能會出現神經系統症狀,如注意力不集中、腦霧等。如果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狀已經影響到日常生活,建議立即就醫。
-
2022-03-11 養生.運動健身
有片|常常牙痛、關節痛、肌肉痛?物理治療師教你如何解決疼痛問題
大部分的人感受到疼痛時,都只會解決受傷的部位,但大腦會記憶及學習疼痛感,如果慢性疼痛問題超過3個月以上,就須連帶處理大腦的反應問題。讓物理治療師「詹珞瑤」教你如何改變大腦的機制,以免時常有疼痛感覺!慢性疼痛是指一種持續性疼痛,通常會持續疼痛至少3個月,時常反覆發作,影響著患者生活。慢性疼痛幾乎可以發生在身體的任何部位,像是牙痛、關節痛、肌肉痛……等,都是慢性疼痛的範疇中。詹珞瑤表示,慢性疼痛的患者除了解決疼痛問題,還要同時進行復健運動去訓練大腦,讓大腦疼痛的敏感程度下降,才能有效解決疼痛問題。復健運動的精髓是在喚醒肌肉,而非練壯,有慢性疼痛問題的人,還是要找專業治療師先諮詢喔!詳細內容快打開影片看看吧!想了解更多關於健康常識?快上「有肌勵」粉絲專頁按讚追蹤,一起緩解疼痛!原始影片詹珞瑤YT詹珞瑤FB延伸閱讀睡醒後頭痛、口乾、手腳麻?醫生:身體在發警告!10分鐘緩解腰痠 改善腰椎弧度「有肌勵」是女性專屬健身夥伴,提供健身資訊、健康方法,更提供滿滿的鼓勵和正能量,給女性肌力,也給女性激勵,讓姐妹們的健身路上,不孤單!YT:有肌勵https://pse.is/UYA9XFb:https://www.facebook.com/udnGpowerIG:https://www.instagram.com/udnGpower社團:女性專屬|健身的我超美
-
2022-02-28 該看哪科.皮膚
小心,你「整組」都老了!名醫揭反應全身老化的皮膚徵兆
▍柴可夫斯基的白髮與皺紋談到皮膚老化的主題,身為樂迷的我,想說說古典音樂史上響叮噹的案例:俄國大音樂家柴可夫斯基(Pyotr Ilyich Tchaikovsky, 1840-1893)。 在他音樂事業達到巔峰時,受邀橫渡大西洋到美國巡演,受到民眾與媒體的熱烈歡迎。有份紐約報紙這樣說他:「身材高大,頭髮花白⋯⋯ 居然快 60 歲(!)」,他看到時大怒,因為「他們對我個人品頭論足,而不是專論音樂」。 其實,當時柴可夫斯基只有 50 歲。但報紙錯誤的報導也說中了一個事實:他看起來像 60 歲! 《柴可夫斯基回憶錄》作者卡什金(Nikolay Dmitrievich Kashkin, 1835-1920)說:「晚年,柴可夫斯基老得很快;他稀疏的頭髮全白了,滿臉皺紋,開始掉牙,有時會導致他說話不清楚,令他異常沮喪。更明顯的是,他的視力逐漸下降,晚上看書困難,所以,沒辦法繼續他在鄉下創作期間最主要的消遣活動。」 令人驚訝的,上述晚年指得是50 歲!對於現代人來說,50 歲可是「一尾活龍」的年紀,但許多人發現自己像柴可夫斯基,50 歲以後(希望不是「晚年」!),老得很快,看得見、也感覺得到。白髮、皺紋,是看得見的皮膚老化,掉牙、眼睛差,是感覺得到的五官老化,但不會只有這樣的。其他器官也在老化,「年邁力衰」。 創造輝煌音樂成就的柴可夫斯基,只活到 53 歲。根據當時俄國名醫的診斷與他胞弟莫杰斯特的描述,他死於霍亂。 銀髮族常死於感染症,肺炎仍高居國人十大死因第三位,僅次於癌症、心臟疾病,主要因為免疫系統的老化,對於病原菌已無招架之力。老化不只是「不那麼青春美麗」、「不方便」、「容易生病」,實質上,是過渡到生命的終點。不要整天照鏡子自怨自艾,不要只想到用染髮劑遮掩白髮,不要總是依賴相機的美肌功能或修圖軟體!更早地覺察皮膚的老化徵象,採取真正有益的抗老化策略,延緩皮膚與全身老化的速度,才是積極的作法。白髮是老化徵象之一,原因絕不單純,我在後文章節會詳加介紹。以下先介紹你想都想不到的皮膚徵兆,它們都在告訴你:「小心,你『整組』都老了!」▍你皮膚變薄了嗎? 巴西一項研究中,針對 140 位平均為 57 歲的成年女性,進行手背皮膚厚度量測。研究發現平均為1.4 毫米,若皮膚愈薄,腰椎與大腿骨的骨質密度也愈低!這已經排除了其他骨質疏鬆風險因子的影響,包括:年齡、皮膚顏色、身體質量指數、抽菸、使用口服類固醇、抗發炎藥物 使用、停經時間長度等。骨質密度低,未來容易出現骨質疏鬆、髖骨與其他部位骨折,嚴重限制患者的行動能力、甚至臥床,直接導致罹病率與死亡率的上升,是關鍵的健康問題! 美國一項研究針對接受腰椎融合手術的患者,他們平均 61 歲,用超音波評估下背部位皮膚老化程度,包括真皮變薄、網狀真皮回音增加,手術中並進行脊椎骨與髂骨上棘切片,進行病理化驗,比較兩者是否有關聯性。在介紹研究結果之前,先為你補充骨骼的重要知識:人體骨骼的外層稱為皮質骨,為板層結構,散布有骨細胞,結構緻密,又稱為緻密骨,骨骼內層有許多骨小梁(Trabecular bone),表面有造骨細胞與破骨細胞,海綿狀,又稱為海綿骨。全身各處骨骼的緻密骨與海綿骨分布比例不相同,脊椎骨含有50%∼75%海綿骨,大腿骨則只有20%為海綿骨。研究結果發現:在女性,真皮厚度愈薄,在髂骨上棘與脊椎的骨小梁,以及皮質骨的膠原成熟程度愈高(可謂「熟骨」),等於是海綿骨與緻密骨都老化了!其關連性都達到中度等級。而且真皮下1/3 的網狀真皮回音增加,顯示退化、分解或混亂的膠原蛋白累積。這些關連性與 年齡增長無關,而且,都與廣為熟知的骨質密度無關。為何當真皮厚度愈薄,愈能反應出骨頭老化呢?骨骼的營養構成,包含無機質,主要是磷酸鈣,以及碳酸鹽、鎂、鈉、 鉀、氟化物、氯化物等;骨基質95% 都是膠原蛋白,另外5% 非膠原蛋白則是協助骨骼的礦物質化;另外就是細胞,包括骨細胞、造骨細胞、破骨細胞。第一型膠原蛋白是骨基質、也是真皮主要的有機成分,證據顯示皮膚與骨骼老化的病理機轉是相同的。在一些疾病當中,如庫欣氏症(腎上腺荷爾蒙過高)、厭食症(營養素攝取不足)、性荷爾蒙過低,也同 時導致了皮膚與骨骼萎縮。原來,皮膚老化能反映骨骼老化!▍你皺紋變多了嗎? 2011 年,美國耶魯大學醫學院生殖內分泌學家盧娜.帕爾(Lubna Pal)等人,針對114 位停經後三年內、約50 歲左右的女性進行研究, 她們沒有使用任何荷爾蒙療法或美容醫學治療。研究人員量測她們臉與頸部 11 處的皺紋分布與深度、額頭與兩頰的皮膚緊緻度,以及腰椎、髖 關節、全身的骨密度。在排除了年齡、身體組成與其他已知會影響骨質疏鬆症的干擾因子後,研究人員發現:皮膚皺紋愈多,在腰椎、腿骨頸、全身的骨質密度都愈低,彼此呈負相關。此外,臉部與額頭皮膚愈緊緻,骨密度愈高。研究啟發了我們,可以透過早期覺察皮膚老化症狀,辨認出可能骨質疏鬆的高危險族群,進行早期篩選與介入。(可參考報導:” Skin Wrinkles May Provide a Glimpse Into Bone Health”, https://www.medscape.com/viewarticle/744027, Medscape Medical News, 2011年6月6日)※ 本文摘自《皮膚營養學全書:減輕過敏發炎、免疫與荷爾蒙失調,優化腸腦皮膚軸的抗老化聖經》。《皮膚營養學全書:減輕過敏發炎、免疫與荷爾蒙失調,優化腸腦皮膚軸的抗老化聖經》作者:張立人出版社:商周出版 出版日期:2021/12/30
-
2022-02-24 該看哪科.骨科.復健
腰椎長骨背痠腳麻寸步難行 新式手術後準備去爬山
因椎間盤退化壓迫神經影響走路功能的民眾,都擔心手術傷及神經,會像月亮歌后李珮菁下半身癱瘓,彰化縣61歲蕭姓婦女猶豫抗拒兩年,已經痛到幾乎寸步難行,同意嘗試新式脊椎微創手術,3個月前開完刀當天就能坐,1個月後可以快走,現在每天為爬山做暖身運動。衛福部彰化醫院骨科醫師陳柏辰今天表示,蕭姓婦人經MRI(磁振造影)檢查發現腰椎的椎間盤突出(俗稱骨刺),神經孔狹窄,壓迫到神經,經過醫病共商,她接受新式脊椎微創手術,手術時側躺,從腰側經由肌肉自然縫隙到達脊椎,可以避開危險的神經區域,不須破壞骨骼肌肉,是較安全手術方式。蕭姓婦女自稱人生最大樂趣就是爬山,不僅幾乎爬遍百岳,也登頂玉山3次,兩年多前開始後腰部痠痛和腳麻,就醫檢查是骨刺壓迫腰椎神經,她擔心脊椎手術傷及神經會像月亮歌后李珮菁下半身癱瘓,遲遲不願開刀。轉為求助復健和傳統民俗療法,治療一陣子感覺好一點,沒多久又後腰部痠痛和腳麻。蕭婦表示,近半年病況加劇,不管是坐著或躺著,後背都很痛,吃止痛藥及其它療法的效果都不大,已經痛到無法爬山,經人介紹到衛福部彰化醫院治療,聽完醫師說明新式脊椎微創手術經人體肌肉自然縫隙到達脊椎,不會經過神經,大幅降低神經受損機會,她決定一試。醫師進行新式脊椎微創手術,在病人患處放入高分子聚合物的斜位融合支架,支撐力是傳統支架的3至5倍,可穩固撐開椎間盤的空間,不再壓迫神經,改善酸麻痛症狀,因新式脊椎微創手術對人體極少破壞,流血量少、疼痛輕微,能讓病患更快恢復正常生活,更重要的是手術時不須牽拉神經,大幅降低神經受損的機會。蕭婦女手術當天就可以坐起,4天後出院,酸麻痛都消失,術後1個月可以快走,術後兩個月開始運動,現正每天做暖身運動為再出發爬山而努力。陳柏辰建議,人體隨著年紀漸長,脊椎逐漸退化,平時最好注意保持正確姿勢,少搬重物、多做拉腰、拉單槓、游泳等運動以減緩退化速度,若後腰疼痛和腳麻,先用藥物配合復健腰椎牽引改善,若沒明顯效果就要考慮手術治療。
-
2022-02-23 該看哪科.骨科.復健
腰痛是閃到腰還是內臟疾病?日本名醫教一招分辨
▌躺一分鐘即可分辨是「閃到腰」還是「內臟疾病」!首先,突然腰痛時,必須確認是否有「觸發點」。如果曾搬重物、扭到腰或彎腰等,做過這些成為觸發點的動作時,就可算是「腰部扭傷」(急性腰痛)。請側躺於床上,膝蓋彎曲將身體稍微拱起,然後仰躺,在膝蓋下放個抱枕,輕輕彎曲膝蓋,過程大約一分鐘。如果感覺「可以找到比較舒服的姿勢」、「腰一動反而更痛了」時,那就是閃到腰。也就是說除了觸發點外,「姿勢變化時,疼痛也會改變」也是另一個重點。閃到腰的原因,是腰椎關節或椎間盤被施以超過容許以上的力量,造成扭傷或挫傷,使得支撐腰部的肌肉拉傷、韌帶輕微挫傷等。但是,即使照X光或拍MRI,偶爾也會發生「找不到原因」的狀況。有症狀後馬上會痛到難以動彈,但是兩三天後,劇烈疼痛就會緩和,漸漸的身體又能夠恢復正常活動,於一至兩週的時間內自然痊癒。因此,就像骨科醫師或媒體所言,不需要勉強自己到醫院看診。但是,也有例外。骨質疏鬆症患者、癌症病人,便無法排除脊椎有壓迫性骨折的可能性,建議前往骨科檢查較安心。另一方面,與扭到腰完全相反,當「不管什麼姿勢,疼痛都無法減緩」、「找不到舒服的姿勢」時,就不是單純的腰痛,有可能是內臟疾病。除此之外,使用護腰也無法舒緩疼痛或變得舒服,在疼痛之外還伴隨其他症狀時,有很高機率會確診骨科以外的疾病(或是嚴重的骨科疾病)。‧ 變換任何姿勢都無法舒緩疼痛。‧ 突然痛起來,疼痛感加劇。‧ 強烈疼痛的部位會移動。‧ 伴隨血壓下降。‧ 伴隨腿部痠麻或倦怠,或是腳無法動。‧ 有血尿,或是排尿時劇痛。‧ 大小便失禁。如果發生突發性的腰痛,並同時出現上述症狀,有可能是主動脈剝離、主動脈瘤破裂等血管問題,或是尿道結石、馬尾症候群等緊急性疾病(請參考附圖。不要猶豫,馬上叫救護車吧!)※ 本文摘自《腰痛難民:好不了的腰痛,可能是重大疾病的徵兆!》。《腰痛難民:好不了的腰痛,可能是重大疾病的徵兆!》作者:池谷敏郎 譯者:張佳雯出版社:聯經出版 出版日期:2022/02/10
-
2022-02-18 養生.運動健身
有片|產後皮膚鬆垮垮?中醫師帶你5招緊緻提拉變回少女肌
生完小孩皮膚鬆垮垮嗎?好不容易成功減肥,卻皮鬆肉垮好難看?讓中醫師「77老大」來告訴你造成皮膚鬆弛的原因,以及教你5招緊緻提拉秘訣,恢復少女身材不是夢!影片中提到,隨著年紀增長,結締組織鬆弛,皮膚少了膠原蛋白、肌肉和脂肪後,導致皮膚的支撐物不夠,以及身體缺水讓皮膚保濕度不足等原因,都會造成皮膚鬆弛。「77老大」教大家5個改善的方法,分別是大肌群的重量訓練、每天喝水2000 cc、多吃抗皺食物或是睡前吃1~2片的維生素C、按摩臉部穴道和身體按摩以及最簡單又最重要的早點睡,保養無捷徑,堅持下去,就能重回少女肌,快打開影片看詳細內容吧!想了解更多關於健康知識的影片嗎?快上「有肌勵」粉絲專頁按讚追蹤,讓肌膚更年輕!77老大FB77老大YT原始影片延伸閱讀40歲就有更年期危機!?營養師教你靠飲食保養10分鐘緩解腰痠 改善腰椎弧度「有肌勵」是女性專屬健身夥伴,提供健身資訊、健康方法,更提供滿滿的鼓勵和正能量,給女性肌力,也給女性激勵,讓姐妹們的健身路上,不孤單!YT:有肌勵https://pse.is/UYA9XFb:https://www.facebook.com/udnGpowerIG:https://www.instagram.com/udnGpower社團:女性專屬|健身的我超美
-
2022-02-17 該看哪科.中醫
男患僵直性脊椎炎 以中藥合併針灸完美治療
新竹一位26歲男子被診斷僵直性脊椎炎,半年因痛而苦,無法正常腰部使力,甚至影響到工作表現,雖長期服用西醫止痛藥,卻僅能消炎止痛,一旦停藥疼痛感就席捲而來,到蔡宗璟中醫診所就診,並選用下背部的大腸俞、氣海俞、腰眼及上背部的肺俞、督俞來治療,再配合中藥組合,經兩個月成功消除脊椎疼痛。醫師蔡宗璟指出,該男因先前甲狀腺機能亢進,甲狀腺已全切除,所以目前服用甲狀腺素以避免甲狀腺機能低下,不願還需長期服用抗發炎性的西藥來治療脊椎炎,因他具中醫與西醫雙執照,故尋求其幫忙以中醫方式治療此疾病。蔡宗璟說,該男的背部、腰薦部脊椎及附近肌肉皆感覺疼痛,因工作需要長時間站立更造成疼痛的加劇,第一次門診以針灸方式舒緩該男的疼痛與不適。蔡宗璟表示,兩天後,該男回診時稱針灸治療後疼痛已緩和,工作站立時間長也無疼痛,不過仍抱怨平時易疲倦及頭暈等症狀,且因甲狀腺切除後甲狀腺機能低下因此體重迅速增加。因此,第二次門診時除繼續針灸治療外,還開立了含驅風的威靈仙與白芷、化濕的陳皮與厚朴及活血的三稜與莪朮等十多樣中藥組合的處方來治療僵直性脊椎炎的疼痛與其它不適症狀。接著一週,該男回診時感覺上背部與下背部的疼痛感已大幅減輕,身體疲倦感也減少,頭暈亦有改善,該男還驚訝自己體重減輕約2公斤,這才了解到一個全面性的中藥處方除了能改善主要的僵直性脊椎炎外,其他不適的症狀也能一併調理,經後續兩個月的治療背部及腰薦部脊椎疼痛已幾乎消失。蔡宗璟表示,僵直性脊椎炎在西醫屬內科自體免疫性疾病,自身的免疫系統會攻擊頸、胸、腰椎或下肢關節,在西醫的治療上會使用消炎止痛藥或免疫抑制劑,因治療需長期服用西藥且無法根治而副作用亦多因此常令患者困擾,所以患者會尋求中醫治療。針灸治療有很好的療效,但此疾病為自體免疫疾病,與一般的關節痛及肌肉肌腱發炎有所不同,單用針灸治療仍不夠,須配合中藥治療一段時間,使免疫的調控正常化,讓發炎反應停止並修復局部發炎後的組織,僵直性脊椎炎在脊椎未變形之前是可以用中醫治癒的,而非服藥一輩子。
-
2022-02-05 養生.運動健身
久坐肥胖、腰痠疲憊...印度瑜珈冠軍推薦:3動作促進血液循環,辦公室也能做
最近我忙著寫下一本書,所以和大多數在辦公室工作的人一樣,久坐成了不得不的日常一景,這樣長時間坐著不動的感覺讓我想再次與大家分享辦公室瑜珈的妙處!是否常常工作到一半就覺得到處都緊緊卡卡的,身體又重又累?瑜珈可以快速解決你的久坐副作用,瑜珈既簡單又快速,讓你的放鬆品質短時間內達到最高,促進血液循環,讓身體再次活躍起來。 一直坐著對健康有害,但沒有瑜珈墊怎麼做瑜珈? 當你一進辦公室開始工作時,是不是就全心投入、一頭栽進去了呢?在坐下來工作很長一段時間之後身體感覺如何呢?最近我經常一個人在辦公室裡用筆電工作,一坐就是幾個小時,因此深刻理解久坐的副作用。 當我們長時間坐著時,體內循環逐步降低,例如關節、脊椎和大腦當中的血液流動和體液循環減慢,這些體液負責多種功能,如運輸氧氣與營養物質、清除廢物以及循環荷爾蒙和化學物質。坐在椅子上幾個小時也會對腰椎造成不必要的壓力,過度拉伸中上背部、胸部及臀部過度縮短——最終導致頸部、肩部和下背疼痛。 當我在辦公室坐太久,想要好好地伸展一番時,我隨時都可以打開瑜珈墊鋪好開始練習,可是並非每個人都可以在工作場所自由的拿出瑜珈墊練習瑜珈啊!但是我又清楚了解,當我們的身體在電腦前坐太久會變得多痠痛緊繃。但沒有瑜珈墊如何在辦公室練習瑜珈?這就是為什麼我要為那些在辦公室度過漫長的一天的上班族,創造完美的辦公室瑜珈——至少在你的電腦桌前嘗試練習2到3個動作,完全不需要額外的設備,你可以隨時隨地練習! 工作時適度休息!起身動一動有益於健康 久坐與多種健康問題有關,如高血壓、肥胖和身心問題。如果你整體健康沒有什麼大礙,也盡量維持健康的生活習慣,那麼你可能會有的小病小痛問題,就是因為久坐造成的上背部、肩頸部緊張。 我試著盡可能避免這種情況,所以當我打字打太久時,會試著讓我的身體休息一下。幸運的是,我從事瑜珈教學,讓我有機會根據身體需求安排合適的練習。因此,根據我自己的練習經驗,我想與您分享這個簡單但重要的辦公室瑜珈。這個練習包括配合吸氣、吐氣的連續動作、伸展和扭轉,藉此連接你的心緒、呼吸和身體,短暫休息,練習瑜珈會幫助你立即恢復精神奕奕、頭腦清醒。即使工作逼得你不得不維持久坐的生活型態,但辦公室瑜珈仍然能讓你在工作日保持身體柔軟和身心快樂。 Let’s start ! 這個迷你簡易版的辦公室瑜珈,是完全無壓力的練習,只要坐在辦公椅上練習,不需要瑜珈墊或瑜珈褲,就能幫助你的身心全天感受到精力充沛。這個簡易的練習目的在創造頸部、肩部、臀部和腿筋的空間——所有的動作都不會流汗!不用特別換衣服就能夠直接進行練習,如果可以的話,可以脫掉高跟鞋以及任何可能會限制你活動範圍的緊身外套。 1.鷹式|Eagle Arms 【練習方式】可以選擇站姿,或是坐在椅子前緣的舒適位置,雙腳平放在地面上,保持脊椎中正,吸氣同時將雙臂向外展開,吐氣,將手臂在胸前交叉,給自己一個大大的擁抱,放鬆肩膀,為頸部創造空間,雙手繼續往前延伸像要碰到另一隻手的指尖樣,同時感覺你的上背部、肩部和頸部兩側放鬆延展的感覺。試著保持10次緩慢而深長的呼吸,然後換邊練習。 2.腰轉式(椅子輔助)|Twist Variation 【練習方式】坐在辦公椅上,背打直,雙腳紮實的放在地上。吐氣,溫和地向右側扭轉,握住扶手和椅背,每一次的吸氣,都感受上半身往頭頂方向向上延伸,每次吐氣都再扭轉更深一些,停留在你覺得舒服的扭轉深度,繼續保持深呼吸,視線看向右肩。保持臀部平均坐在椅子上,避免其中一邊膝蓋跑到另一邊膝蓋前方,停留5到10次呼吸,然後輕輕解開,回到起始坐姿停留3次呼吸,然後換邊扭轉。 3.頸部伸展|Neck Stretch (1) 坐姿,雙腿交叉,脊椎打直,頭擺正,雙手自然在膝蓋上。 (2) 吸氣時,肩膀打開,挺胸,然後頭緩緩倒向左側。左耳盡量靠近左肩。此時只有脖子動,身體其他部位不動。停留5個呼吸,感覺右側脖子的伸展。 (3) 吸氣時,將左手掌放在頭上,利用左手的重量幫右側脖子肌肉更深層伸展。 (4) 吐氣時,將下巴轉向左肩,手掌輕輕按壓,伸展脖子右後方的肌肉。停留5個呼吸,感覺肩膀右後方與上背部的深層伸展。慢慢回到步驟1的姿勢,然後換另一邊練習。 【NG動作】 一、 上半身保持端正,不要往前傾或往兩邊倒。 二、 脊椎應該挺直,不要聳肩。 如果你可以在上班時間空出幾分鐘來練習這些超簡單的動作,你的身體將會感謝你!你可以在更健康、更快樂、更沒有壓力的輕鬆狀態下度過一天!如果你想要多加一些練習,在練習完這些動作之後,嘗試做5分鐘的坐姿冥想或是閉眼練習深呼吸。希望你還喜歡辦公室的超簡單瑜珈!別忘了在工作時適度休息,動一動、伸展一下,別忘了規律練習會讓效果更好! 戶外瑜珈|雙十國慶晨光瑜珈 初秋早晨,帶著瑜珈墊,在藍天綠地的教室, 湖邊朝陽陪伴,跟隨著身體的自然律動,啟動雙十圓滿能量。 超連結: https://go.ssy.tw/2NByqGW 作者簡介_Master Sujit KumarMaster Sujit Kumar,五歲開始修習瑜珈,參加多項瑜珈比賽獲獎無數,至今仍是印度Bihar州立瑜珈比賽蟬聯6次冠軍紀錄保持人,在26歲創辦索莉雅太陽瑜珈(Sujit-Sauryayoga),立志推廣瑜珈這門古老科學,希望藉由超過15年的教學經驗帶給全家男女老少身心靈平衡健康的生活。「Sujit老師的3分鐘神奇瑜珈課」專欄文章列表 延伸閱讀:「陳小春老婆」應采兒自己買母親節蛋糕、訂餐廳...為何不生氣?從應采兒「自我感動法」看出婚姻成功關鍵
-
2022-01-25 該看哪科.骨科.復健
男腰椎滑脫長期下背痛 醫用電腦導航脊椎手術助他脫苦
1名50歲男性一年多來飽受下背痛、左小腿及足部麻痛,醫師查出是腰椎滑脫及脊椎狹窄合併神經壓迫,才導致走路走不遠,生活大受其擾,所幸透過電腦導航脊椎手術治療後,讓他隔天即可恢復至接近正常行走,且痛感大幅減少,。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脊椎暨疼痛治療中心骨科醫師林琮凱指出,患者病因是第4、5腰椎及薦椎脊椎滑脫,加脊椎狹窄合併神經壓迫,傳統脊椎手術多採背後開刀,需挖開脊椎骨打開全部脊椎腔,神經暴露多,另放置骨融合支架時多需勾開神經根或脊髓,神經損傷風險相對較大。但電腦導航脊椎手術自後腹腔置放相對較穩定之大型骨融合支架,放置時不需拉勾神經,肌肉組織也僅做拉撐,並不會將之切斷,因此能大幅減低神經損傷風險,術後也因肌肉組織破壞少,肌肉力量得以保留,一般當日或隔日即可下床活動,甚至幾乎正常行走。林琮凱指出,許多人擔心手術從腹部進入,是否影響腹內器官。實際上,手術過程會繞過肚子內的大臟器,避開腹腔重要大血管;進入腹腔後直接到達脊椎骨,全程都以不傷害腹腔內的腸子、膀胱或子宮等重要器官為原則進行,是十分成熟的技術。他說,由於現代人生活壓力大、作息不正常或姿勢不良,下背痛已成文明病,多數下背痛只要調整姿勢後,都能改善症狀,但若疼痛症狀持續,且延伸到臀部或腿部,甚至有下肢麻痛無力等症狀,必須趕緊就醫接受診斷及協助,避免病程進展嚴重,影響生活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