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1-14 新聞.健康知識+
搜尋
肺炎
共找到
13167
筆 文章
-
-
2020-01-14 科別.感染科
一名大陸女性感染未知冠狀病毒在泰國被隔離 境外首例
泰國當局周一表示,一名中國大陸女子因感染一種神秘的冠狀病毒在泰國被隔離,這是首次在大陸境外偵測到該病毒。中國農曆新年假期將至,泰國當局預計將有數十萬名大陸遊客到訪,正加強機場的監測作業。中國武漢市衛健委上周六通報,初步診斷有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41例,其中已出院兩例、重症七例、死亡一例,其餘患者病情穩定;所有密切接觸者739人,其中醫務人員419人,均已接受觀察。自1月3日以來無新發病例和明確的人傳人證據。通報並稱,患者主要為武漢市華南海鮮批發市場經營、採購人員,1月1日起已對華南海鮮批發市場採取休市措施。泰國衛生部周一表示,自1月3日以來,共有12名乘客被隔離;實驗室結果顯示,上周三(8日)被隔離的61歲中國女性帶有一種冠狀病毒,已接受治療並能返家。
-
2020-01-10 科別.感染科
陸5天沒更新武漢肺炎數據 我下周完成法定傳染病公告
中國大陸官方自1月5日後未再針對武漢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公布病例統計資料,截至今日仍為59名病例。衛福部疾管署研判,恐與新病毒個案判斷困難有關。我國將公告此為第五類法定傳染病「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作業預定於下周完成公告。陸方個案數已近5天未更新病例資料,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表示,研判與疫情涉及新型冠狀病毒,可能檢驗不易,個案判斷困難,籲陸方盡快釋出最新消息。我國將持續保持高度警覺圍堵疫情,其中包含將該新出現的傳染病防治入法,使通報及隔離規範更周全。「法定傳染病」指傳染病防治法規定中,由中央主管機關依致死率、發生率及傳播速度等危害風險程度高低分類的疾病。醫師診治病人或醫師、法醫師檢驗屍體,發現傳染病或疑似傳染病時,應立即採行必感染控 制措施,並報告當地主管機關。針對赴陸出訪團隊,陸方仍在收集出訪團隊人員相關資料,未明確拒絕接受我方出訪請求。因應中國大陸武漢肺炎疫情,疾管署自2019年12月31日啟動由武漢直航入境班機之登機檢疫,已執行17航班,共檢疫1819名旅客及機組員,昨日未新增通報個案。截至目前有症狀者共10名,其中2名符合通報定義個案,經檢驗排除。其餘8人症狀皆已改善並恢復,經評估無須後送,地方政府衛生局持續追蹤。迄今共3名符合「中國武漢旅遊史發燒肺炎病例」個案皆已於8日至9日排除,3名個案分別檢出H3N2流感病毒、H1N1流感病毒及人類間質肺炎病毒。
-
2020-01-10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抗血癌經驗談美國醫療現況
【編者按】這一星期收集的三篇文章都是針對在國外的醫療經驗。一位年輕醫師從西非布吉納法索的台灣醫療團回到馬偕醫院,三年來在台灣急診處看到各種各類的病人所呈現的對待醫療人員的態度,發出令人擔心的感想:「國內怎麼會變成這樣緊張的醫病關係?」另外兩篇是在美國的觀察,一篇是醫師在其工作中對制度與團隊合作的甘苦談,而另一篇是在美國家屬照顧病人所引起的各種省思。希望這三篇文章帶給國人更深入的思考,我們不只要能關心我們的病人,但也要合理的對待我們的醫療團隊以及珍惜我們的健保制度。筆者在美國照顧患血癌的太太超過五年,前兩年因幹細胞移植成功,狀況比較少,第三年因血癌復發,狀況比較多。面對兩個醫生團隊,血癌醫生負責實施化療、控制血癌達成緩解 (remission),幹細胞醫生負責幹細胞移植及移植後恢復的追蹤,醫生團隊的一言一行對病人和其家屬動見觀瞻,尤其是癌症等重病病人。血癌醫生的團隊,醫生是系主任,非常忙,門診他一定會到,面對病人常是給病人感覺他有信心對付癌症。但他的高級護理師是病人主要聯絡對象,病人有狀況,第一個連絡的是高級護理師,他常常很慢才回電話或電郵,讓病人多受等待的折磨。診所裡的護士對病人也沒那麼親切,和我們碰到的幹細胞移植醫生的團隊差很多。我們不知道是否是醫生的要求的不夠還是其他原因。幹細胞移植醫生的團隊,醫生也是系主任,也非常忙,門診他也一定會到,他的高級護理師對病人的問題或請求,回應多非常迅速,不會讓病人面對未知,一顆心吊在半空中,診所的護士態度也很親切。有時候,醫生也會親自打電話給病人,告訴病人最新的檢驗報告,當然這通常是不好的結果,醫生非常慎重親自告知病人,不假他人,病人雖知情況不好,但至少是面對醫生,可以直接詢問病情,減少一層焦慮。我們對這團隊非常感謝。第一次移植成功後,沒有GVHD「移植物宿主排斥疾病 」(graft-versus-hostdisease),很順利。但兩年後,不幸血癌復發,兩個團隊合作,使用一個副作用且劑量都很低的新藥,加上注射原幹細胞捐贈者再度捐贈的淋巴球 (Lymphocyte infusion,mini-stem-cell-transplant)一同對付癌細胞,取得很好的成效,有效地壓制癌細胞的成長,太太的生活品質也很好,我們慶幸醫生團隊找到一個低劑量低副作用的新藥,即使終生需如此,就當成是慢性病,長期注射藥即可,我們的生活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可惜好景不常,她盲腸炎發作,因在化療中,所以不能開刀,還好現在盲腸炎可以用抗生素治療,醫生成功的控制了盲腸炎,不用開刀,我們鬆了一口氣。不過過了七、八個月,盲腸炎再度發作,醫生判斷必須動刀,所以化療必須停止三個月,三個月後,盲腸開刀摘除後再繼續化療。這時第一次發生GVHD,是攻擊皮膚,她的全身皮膚到處脫皮,不過醫生成功治療。原來輕度的化療可以抑制GVHD,當化療被停止,GVHD乘勢而發。當皮膚性的GVHD被成功的控制,我們深感慶幸,因為控制後的皮膚脫色,只是美觀的問題,不是我們須煩惱的事。她的化療繼續,一切似乎順利,哪知肺部的GVHD悄悄在進行中,這種GVHD很難提前早期診斷出。她有一兩次在洗完溫水澡後,碰到冷空氣後,上氣不接下氣,呼吸困難,不知是何原因,我們察覺事情不妙,趕快去就診,被轉診到肺專門部醫生,終於診斷出是肺部的GVHD。她的肺部細胞只剩下正常時的40%左右,幸好醫生用藥成功控制,沒有讓肺部GVHD繼續惡化,保持住那僅存的40%肺活量,他的日常生活除了上二樓走樓梯時稍微會喘,並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我們甚至在化療的空檔做了一次回台之旅,距上次回台已五年了。 這位肺部專科醫生 (pulmonary specialist) 是我們在這醫院碰到最好的一位醫師,每次都很詳細的解釋病情病因,非常有耐心,不厭其煩地畫肺部構造以 解釋肺部細胞功能,讓病人能夠了解來龍去脈。後來再兩年多的化療,最終仍無法控制來勢洶洶的血癌復發,雖再以高劑量化療成功暫時控制血癌,讓第二次幹細胞移植得以順利進行。移植後的九十天,一切似乎正常,我們想又幸運會成功, 但血液檢查結果似乎透露不祥的預兆。在接下來的骨髓檢驗結果出來後,確定血癌細胞已經充滿骨髓,而且情況比以前嚴重,接下來的重劑量化療已無法控制。由於免疫力幾乎已全喪失,此時併發的黴菌性肺炎無法僅靠藥物治癒,病情不樂觀。 此時兩個在外地大學就學的女兒正好春假回來看望媽媽 ,醫生首次對我們夫妻宣布他已無能為力,要我們趁女兒在時,考慮回家裡做安寧治療。但求生意志強的太太,決定繼續和病魔奮鬥,我必須做決定把女兒留下或叫他們回校園,我只好告訴他們回校園但要有心理準備,隨時得回來。五年多來,我首次心裡覺得太太命在旦夕,她又不願認輸,要堅強戰勝血癌。不過她變得比以前沉默寡言,不願交代身後事,我又得面對這將到來無法避免的問題,我告訴她,我會遵守她的心願為她治療到最後。但我可能必須在她無法做決定時,為她做最後的決定。在她走前十三天,她的遺囑才在兩位朋友見證下簽名完成。那時她的情況已是每天有幾小時的清醒時光,那天朋友來時她非常清醒,還跟我們很愉快地聊天,朋友看不出她可能即將走的病況。隔天醫生來巡房時,她的呼吸已困難,再度問她是否還要繼續治療,她的語氣非常堅定,決定繼續奮戰,醫生宣布她必須進入加護病房插管,靠呼吸輔助器維生。最後幾天,醫生認為他們已無法治癒她的肺炎,要求我們出院轉到別的重症醫院維生,我稍微上網看了一下他們院方提供的醫療單位,決定不讓她受轉院的折磨,和加護病房的主治醫師討論,要求他讓我太太留在醫院,他也同意。在召回兩個女兒見太太最後一面後,她終於在最後一戰後,我為決定停止所有治療,停掉呼吸輔助器,在這期間曾面對親人的反對,讓她多受兩小時的痛苦。終於我說服親人,讓她安詳離我們而去。在她與血癌奮鬥的五年多,我是她的全職看護。無論住普通病房 (總住院天數超過九個月)、 急診病房或加護病房,我幾乎每天24小時陪她,但不必做任何護理工作,一位醫院皆由護士完成照顧病人。出院在家,我才是她的護士,出院前接受訓練,在家為她換紗布,為她清洗管路,幫她注射藥物。她狀況好的時候,調整我該做的護理工作時間,我則正常去公司上班,女兒偶而幫我代班,我們配合得很好。能夠在兼顧工作的情況下,全職照顧我太太,要感謝我有個好老闆,容許我長期不在辦公室,當然我在之前已取得他的信任,不用擔心我的工作沒法完成。現在的科技也容許我可以在病房內及任何地方將工作做好。五年多來,見證在美國沒有保險,千萬不能生病,否則會破產。健康保險絕對要保,不能僥倖。買保險就是希望永遠不需要用到保險,但當發生急難時,保險的給付可以避免財務上的危機。總計五年多來,接到的醫療和藥物費用超過四百萬美元(折合超過新台幣一億兩千萬)。幸好購買的保險給付大部分的費用。否則以一個靠薪水維生的家庭,怎麼可能負擔得起這麼昂貴的醫療費。保險公司因為有打折,實際付的差不多六到七成。如果病人和家屬在面對重症時還須為醫藥費煩惱,壓力之大很難想像。在醫院裡,醫生決定的醫療措施及用什麼藥,護士進進出出,注射藥物,提供口服藥,病人或照顧病人的家屬實在無法詳細記下到底接受哪些醫療服務,醫療費用清單都是一兩個月後才接到,怎麼可能記得那些醫療服務。每一項醫療項目又得保險公司同意,不然可能會發生保險公司不給付的情況,還好這些細節都不必病人煩惱。美國的醫療費用實在高得嚇人,需要改革,但如何改革還是爭論不休。台灣的健保便宜又好用,實在值得國人珍惜,好好經營以保永續經營,造福全民。醫生和病人也要為對方設想,保持良好的溝通,保持良好的醫病關係也維護醫療品質。(本文轉載自民報醫病平台2017/8/18)
-
2020-01-09 科別.感染科
我3例武漢肺炎疑似通報 實驗室結果皆非新型冠狀病毒
武漢不明肺炎爆發至今,我國已出現3名符合「中國武漢旅遊史發燒肺炎病例」通報定義個案,衛福部疾管署今下午證實,目前所有通報疑似個案都不是新型冠狀病毒,最新通報的個案已確定為人類間質肺炎病毒(Metapneumovirus),類似一般感冒,經後續評估,無其他感染原因即可排除風險。據傳染病專家會議本月5日決定,「中國武漢旅遊史發燒肺炎病例」通報定義為過去14天內去過武漢,有出現發燒、上呼吸道或肺炎症狀者。至目前已累積3名通報個案,最新個案為為昨晚登機檢疫後送者,是北部學齡前男童,入境時因出現發燒、咳嗽、流鼻水呼吸道等症狀,有武漢的旅遊史。疾管署實驗室今下午驗出該男幼童感染人類間質肺炎病毒,是一種任何年齡層族群可能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也可能造成支氣管炎或肺炎,與其他病毒引發的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感染相似。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表示,經後續評估,無其他感染原因即可排除風險。另外兩例通報個案1名是登機檢疫有症狀者已驗出H3N2流感病毒,另1名檢驗中,曾至中國武漢市、未至華南海鮮市場,無禽畜接觸史,也確認為H1N1流感病毒。疾管署自2019年12月31日啟動由武漢直航入境班機登機檢疫,已執行14航班,共檢疫1317名旅客及機組員,截至目前有症狀者共10名,包含昨晚登機檢疫後送男童,其餘9人症狀皆已改善並恢復,經評估無須後送,由地方政府衛生局持續追蹤關懷。莊人祥提醒,民眾近期前往當地及鄰近區域,應避免接觸禽畜類動物、前往禽畜市場及生食肉品,落實肥皂勤洗手。返國入境時如出現發燒或類流感症狀,應主動告知航管檢疫人員,配戴口罩就醫;自武漢地區返國後14天內如有疑似症狀,應儘速戴口罩就醫,主動告知醫師旅遊史。
-
2020-01-09 科別.感染科
不到20年出現3種可傳染人類新冠狀病毒 專家憂心
從2002年的SARS、2012的中東呼吸綜合症(MERS)至去年底冒出的武漢肺炎,短短不到20年不斷出現新冠狀病毒。專家警告,冠狀病毒演化速度變快,認為與中國大陸活禽市場,致人跟動物的接觸過於頻繁有關,冠狀病毒開始習慣人體細胞。中國今公布中國武漢不明原因病毒性肺炎病原鑑定結果,初步認定病因是新型冠狀病毒。冠狀病毒種類多,從普通的感冒到嚴重的SARS等感染都是冠狀病毒引起。目前已知10種冠狀病毒的宿主都是哺乳類動物,其中6種冠狀病毒會造成人類感染,特性大多都是上呼吸道症狀。但自2002年SARS病毒後,發現冠狀病毒也可能造成下呼道症狀,出現呼吸窘迫等致命傷害。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感染科主任黃高彬認為,病毒開始已演化。一般而言,過去只能動物傳動物的病毒,即使跑入人類鼻腔黏膜,也會因為無法附著於人體細胞,而被排出。黃高彬說,病毒開始可由動物傳播人類,需要人類與動物宿主長時間接觸,病毒接觸人體機會多,才能有足夠量能習慣人類細胞。病毒可附著才能進行演化,病毒「胞飲」進到人體細胞,製造病毒的核酸,經過複製再釋放進入人體。短短不到20年,相繼出現SARS、MERS至武漢肺炎,出現3種可傳染人類的新冠狀病毒,黃高彬說,這個演化速度算快,認為冠狀病毒開始習慣人體細胞,中國活禽市場環境勢必是主要原因之ㄧ,使人類跟動物宿主得以長時間接觸,「這是一件需要被警惕的現象,人跟動物的接觸最好不要再如此頻繁」。面對再次出現基因定序改變的新型冠狀病毒,前疾管局局長、國衛院名譽研究員蘇益仁認為,應盡快掌握其傳播方式是否改變,才能確認隔離具防堵疫情效果,另也須了解病毒引起的臨床變化是否有不同。已知的新型冠狀病毒重症率未高於SARS,但以傳染病而言,重症比率略高,後續是否會出現死亡個案仍須繼續觀察。
-
2020-01-09 科別.感染科
武漢肺炎是新型冠狀病毒 疾管署:估計人傳人能力弱
武漢不明肺炎有新進展。衛福部疾病管制署上午舉行記者會表示接獲陸方通知,病原體初步判定為「新型冠狀病毒」。疾管署表示,可感染人的冠狀病毒目前已知有SARS、MERS等6種,但此新病毒初步排除為SARS、MERS等病毒,估計人傳人能力較弱。病原體核酸檢測結果共15例陽性,已完成病毒全長基因定序,電子顯微鏡下亦呈典型冠狀病毒型態。副署長莊人祥表示,此新型冠狀病毒尚未取名,我國檢疫、檢驗、醫療物資整備等均有所準備,故仍維持現有的防疫作為。莊人祥說,中國大陸官方自1月5日後未再針對武漢市不明原因病毒性肺炎疫情公布病例統計資料,截至今日仍為59名病例。而因應武漢肺炎疫情,自去年12月31日啟動武漢直航入境班機登機檢疫,已執行14航班、共檢疫1317名旅客及機組員。有症狀者共10人,其中1人為北部學齡前男童,昨晚入境時因出現發燒、咳嗽、流鼻水呼吸道等症狀,並有去武漢的旅遊史,符合後送條件,已通報檢疫,其餘9人評估無需後送。另有3名符合「中國武漢旅遊史之發燒肺炎病例」通報定義個案,1名驗出H3N2流感病毒(屬登機檢疫有症狀者)、1名檢出H1N1流感病毒、1名檢驗中(屬上述登機檢疫後送者)。疾管署防疫醫師黃婉婷表示,雖然已知道是新型的冠狀病毒,但從目前中國大陸傳來資料,尚無法研判是哪一種病毒。目前已知的冠狀病毒有數10種,主要宿主是哺乳類跟人類。其中可感染人的冠狀病毒已知有6種,民眾較熟知的是SARS跟MERS,另外四種症狀如一般感冒,或是說比流感輕一點的呼吸道感染。但武漢公布的新型冠狀病毒不是現在已知的上述6種,估計人傳人能力較弱。黃婉婷說,目前已知可感染人的6種冠狀病毒,哺乳類最大宿主是蝙蝠,還有牛、豬、禽類如火雞、貓、狗,SARS是果子狸、MERS是透過駱駝傳播等。傳染途徑是近距離長時間接觸,且透過飛沫或少部分透過空氣傳播。而就大陸提供的資料推測,此新型冠狀病毒動物傳人的可能性較高。若為此,通常人傳人的能力不是很好,民眾還不需太過擔心。疾管署再次提醒,民眾近期前往當地及鄰近區域,應避免接觸禽畜類動物、前往禽畜市場及生食肉品,同時避免接觸病患並落實肥皂勤洗手。返國入境時如出現發燒或類流感症狀,應主動告知航管檢疫人員,依照指示配戴口罩就醫;自武漢地區返國後14天內如有疑似症狀,應儘速戴口罩就醫,並主動告知醫師旅遊史、職業別、接觸史及群聚情形,以供醫師及時診斷通報。
-
2020-01-08 科別.感染科
已奪26命 流感進高峰期
流感昨天正式進入流行高峰期,衛福部疾管署公布,上周新增七十九例流感併發重症病例,其中僅三位接種過流感疫苗;從去年十月至上周,流感已奪去廿六條寶貴性命,患者也都未接種疫苗。一名年僅四十七歲女性,有慢性病史,感染流感五天後就過世。疫情持續上升,疾管署預估春節時疫情將達最高峰。監測顯示,上周門急診類流感就診達十一萬三九八七人次,急診類流感就診病例占百分之十三點六,整體疫情已進入高峰期,上周增七十九例併發重症病例、新增兩例死亡個案,多感染A型H1N1;近四周流感群聚案八十三起,以校園五十五起最多。疾管署防疫醫師林詠青說,上周死亡病例分別為六十七歲北部婦女及四十七歲南部婦女,兩人都有慢性病,其中四十七歲婦女是本次流感季最年輕的死亡病例,患有癌症,去年十一月中出現頭痛、咳嗽症狀,病情持續惡化住院,最後因併發肺炎、敗血性休克,在十一月底器官衰竭,發病五天就過世。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呼籲,接種疫苗為預防流感最有效的方法,截至一月五日止,全國公費流感疫苗接種數達四○七萬劑,尚餘約一九六萬劑,提醒符合公費條件民眾盡速接種。
-
2020-01-08 癌症.肺癌
小細胞肺癌惡性程度更勝「癌王」 免疫治療現治療契機
說到「癌王」,許多人想到的是發現不易且存活率低的胰臟癌。但醫師認為,小細胞癌肺癌不但惡化快、易復發,且過去20年治療無進展,五年存活率低於胰臟癌,才是「真正的癌王」。所幸,隨著免疫治療日趨成熟,透過化療合併免疫治療的方式,小細胞肺癌的治療出現曙光。台北醫學大學人體研究處處長李岡遠表示,肺癌主要分為小細胞癌和非小細胞癌,其中小細胞肺癌的發生率約10%,每年罹癌人數約1000多人,其五年存活率僅6%,低於五年存活率9%的胰臟癌。李岡遠說,小細胞肺癌的原因主要有四大特徵,包括發現時多為晚期,且96%不適合進行手術、癌細胞易轉移、癌細胞增生快,約30天便增生兩倍,以及治療後容易復發。然而過去肺癌出現新的治療進展,包括標靶藥物的進化,多是針對非小細胞肺癌,尤其是其中的肺腺癌。小細胞肺癌則將近20年沒有新的治療進展,以化學治療為主要治療手段。但化療僅一開始反應好,能夠縮小腫瘤,大部分患者半年後便會復發,且復發後「兵敗如山倒」,無有效治療方式,近六成患者無法存活超過一年。但台大醫院雲林分院醫務秘書陳崇裕表示,隨著免疫治療的發展,小細胞肺癌也出現治療的契機。由於小細胞肺癌的腫瘤突變負荷量高,容易被自身免疫細胞認出,因此免疫療法是可行的治療選項。陳崇裕表示,約三分之一的患者接受免疫治療合併化療後,已存活超過1.5年;未來也將持續追蹤研究,存活期有機會再提升。台灣肺癌學會理事長陳育民則表示,小細胞肺癌主要和吸菸有關,因此長期抽菸、有肺炎家族病史等高危險族群,建議定期做地劑量電腦斷層篩檢,並戒除菸酒。若不幸罹患小細胞肺癌,也不要失去治療信心,化療併用免疫療法可使病症獲得更好的控制。然而由於小細胞肺癌於2019年才納入免疫療法的適應症,健保未給付,每個月需自費十幾萬,因此陳育民也呼籲政府將小細胞肺癌納入健保給付。
-
2020-01-07 癌症.抗癌新知
「腹腔溫熱化學治療」癌症腹膜轉移患者的新選擇
國人十大死因已由惡性腫瘤蟬聯多年首位,而在第四期癌症患者中,以腹內癌症患者腹膜轉移的治療最為棘手,其平均存活僅剩約1-2年。成大醫院指出,目前對於腹膜轉移的治療出現新的方式,以「腫瘤減積手術」加上「腹腔溫熱化學治療」,其治療結果獲得提升。成大醫院大腸直腸外科醫師詹仁豪指出,此一療法是以熱療與化療協同作用的原理,利用腫瘤細胞的低耐熱特性,高溫可破壞腫瘤細胞膜及增加其通透性,再讓化療藥劑直接進入殺死腫瘤細胞,以達到最好效果。經過「腫瘤減積手術(CRS)」加上「腹腔溫熱化學治療(HIPEC)」的患者,目前平均存活率時間可以達到2-3年,比起過去單純化療進步許多。但詹仁豪也指出,這類型手術併發症的比率相對較高,包括:肺炎、感染、術後腸阻塞、出血、消化道吻合處滲漏、膿瘍、消化道瘻管、傷口癒合不良、肋膜積水、白血球降低、貧血、血小板降低,以及化療藥物對心肝腎的毒性引致功能損害等。嚴重併發症的發生率約為20%,死亡率約為5%。所以要相當的小心。詹仁豪指出,傳統化學治療是將藥物注射進血管,再經由全身血液循環達到殺死癌細胞的目的。但是,化療藥物穿透到腹膜的濃度相當低,腹膜轉移患者很難達到良好的治療成效;提高血液中的藥物濃度,又會帶來巨大的藥物毒性及副作用。所以傳統上治療腹膜轉移的第四期患者常常陷入兩難。而且腹膜轉移第四期患者因腹膜上有癌細胞,常有腹水狀況,嚴重者癌細胞附著在腸道表面,也影響腸道蠕動的功能,患者因此常有消化或吸收不良的狀況,體力也日漸虛弱不堪負荷標準的化學治療。這類病人又對靜脈注射化療的反應不佳,被認為接受手術也無益預後,以往多只能接受緩和治療。詹仁豪說,新療法是先以「腫瘤減積手術」儘可能切除一切肉眼可見的原發腫瘤、腹膜轉移腫瘤,在廓清後,施行以加溫至42-43℃的化療藥劑在腹腔內循環灌洗的「腹腔溫熱化學治療」,利用高溫的物理傷害及化療藥劑的毒性殺死可能殘存或游離的腫瘤細胞,以達治療的目的與效果。目前建議新療法用在大腸直腸癌、闌尾癌、卵巢癌、胃癌、腹膜假性黏液瘤、腹膜間皮癌,且腹膜癌症指數(PCI)最好在15分以下的病人,可以接受手術;而在手術後仍需要持續的化學治療,配合溫熱療法合併其他治療方式,有助於提升對於腫瘤細胞的治療結果。
-
2020-01-06 科別.呼吸胸腔
為什麼咳嗽老是治不好?胸腔科醫師解答11個可能禍源
不少人一定都有過這樣的經驗,從罹患感冒之後,就引發嚴重的咳嗽,日也咳、夜也咳,一咳起來就像停止不了似的,每每咳到聲嘶力竭,甚至連喉嚨都咳啞了,沒想到一個多月過去了,頑固的咳嗽一直好不了,尤其清晨常常咳醒,嚴重影響睡眠。「為什麼咳嗽老是治不好?」這句話是許多久咳患者的心聲,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胸腔內科主治醫師蘇一峰表示,咳嗽背後的原因相當多,很多症狀又都很相似,難怪有句台灣話俗語說:「醫生驚治嗽」,這也說明了醫師面對咳嗽病人的心情。咳嗽是身體必要的防禦機制,當人體的呼吸道受到外在刺激,呼吸道的神經接受器就會將訊息傳到腦部的咳嗽中樞,進而產生咳嗽反應,來清除刺激物。蘇一峰強調,咳嗽與氣管、支氣管與肺部有很大的關係,咳嗽本身是胸腔科的專長,但病人常常咳一個月以上,有時支氣管可能都已經形成慢性病變了,嚴重影響到後續的治療效果。氣管、支氣管與肺部是重要的呼吸器官,久咳不癒時,常是有重要的病因需要處理,有些咳嗽甚至會嚴重危及生命,因此,面對咳嗽應該要更慎重的處理。蘇一峰認為,最好在咳嗽的第一時間就去看胸腔內科,查出造成咳嗽的背後原因:1、細菌、病毒與微生物感染:通常出現咳嗽症狀時,還會伴隨發燒、體重減輕,也會有黃綠色的痰分泌物,嚴重時,更可能會咳出血絲痰,引發肺炎的話,恐怕會致命。感染黴漿菌就是一種容易造成久咳的頑固病菌,其實只要檢驗確定是黴漿菌後,對症下藥就會有很好的治療效果。不過,臨床上醫師很難第一時間就能夠判斷出是黴漿菌感染,往往使用其他藥物都對黴漿菌沒有效果,因此容易造成咳嗽一個月以上的情況;另外,結核菌也會造成咳嗽,更是國內的法定傳染病,症狀與一般咳嗽症狀難以區分,但肺結核較容易出現發燒、血痰、體重減輕等症狀,一旦確診之後,必須做好隔離,以免造成群聚傳染。2、氣喘:這可說是國內久咳很常見的原因之一,通常除了咳嗽之外,也會伴隨少量的痰。氣喘急性發作造成的咳嗽,多事感冒咳嗽之後,導致氣管變得敏感,而空氣污染也是引發氣喘咳嗽的重要原因之一,這類氣喘患者尤其在清晨更容易咳醒;或是在不可避免的空污環境時,也很容易造成氣管的敏感,造成咳嗽症狀的發生。3、鼻涕倒流:鼻腔或鼻竇因為發炎而產生過多的鼻涕分泌物,正常這些分泌物會往後流到喉嚨,一般不會有任何感覺;但當鼻腔分泌物變的過度黏稠,或是分泌量過度增加,就會讓人感覺有痰卡在喉嚨,喉嚨癢、常咳嗽,甚至讓患者常想做出清喉嚨的行為,這類病人尤其是躺著的時候容易咳嗽。4、慢性阻塞性肺病:咳嗽是一種慢性肺部發炎的典型症狀,易好發在長期有菸癮的人身上,因菸品中的化學物質長期刺激氣管造成支氣管慢性發炎,氣管與支氣管常呈現變形而影響空氣通過,肺泡也出現肺氣腫的病變,進而影響氣體交換功能,如果不接受治療的話,恐怕會窒息死亡。5、胃食道逆流:胃食道逆流所造成的慢性咳嗽相當常見,平常胃內食物主要靠下食道括約肌,來避免回流到食道內,一旦括約肌功能異常,就會造成胃酸或逆流,而造成食道與附近組織發炎。這類患者的咳嗽通常發生於躺下來準備睡覺的時候,且也常會合併反胃、打嗝、嘴巴有苦酸味、火燒心等症狀。6、肺癌:慢性咳嗽咳不停,少部分人是因為肺部腫瘤所造成,因為當腫瘤刺激支氣管壁或是阻塞到空氣進出的時候,就會引起咳嗽反應。7、神經過度敏感:有些過動症或妥瑞氏症患者,因神經過度敏感,因而導致不斷的咳嗽,這種情況需要接受精神科治療,才能改善症狀。8、藥物:臨床上有部分高血壓藥物,像是血管收縮轉換酵素抑制劑等這類型的藥物,它的副作用會引起咳嗽。如果患者必須長期服用,且還是一直咳嗽不止,最好跟醫師討論調整換藥,當藥物停止使用後,通常久咳症狀就會停止。9、吸入異物:一般人吃東西嗆到咳出來就好,吃東西時不小心嗆到,甚至把東西掉進氣管,或者熟睡放鬆時,口水跑到氣管,都會造成咳嗽不止。10、環境濕度:最適合氣管的環境濕度大約為50~60%,不管是太乾或太濕,都容易引起咳嗽,像冷氣房太乾,呼吸道黏膜水分蒸發太快,會降低自我保護的能力,然而太潮濕的環境,則容易孳生黴菌,造成呼吸道的負擔。11、空氣污染:部分慢性咳嗽患者是受到空氣污染的影響,空氣裡包括PM2.5等有毒物質,都會刺激肺部氣管,不過,這個原因則常常被大家忽視。延伸閱讀: 酷酷嗽吃喉糖能緩解? 10種天然止咳食材報你知 有氣喘不能吃冰? 沒那麼嚴重!把握4原則就能吃
-
2020-01-03 科別.感染科
武漢不明肺炎疫情 返台旅客:當地生活作息正常
因應中國武漢不明原因肺炎疫情,疾管署啟動邊境檢疫應變措施,東方航空今天從武漢直飛桃園航班乘客檢疫正常,乘客表示,武漢的生活作息正常,不過會互相提醒小心防範。中國武漢市出現數名肺炎病例,疾病管制署除了向中國疾控中心及世界衛生組織(WHO)窗口確認疫情訊息,也加強入境旅客發燒篩檢,並針對從武漢直航入境班機進行登機檢疫。東方航空由中國大陸武漢起飛的班機,搭載80多名乘客在下午5時34分抵台,疾管署除了在空橋門口增設簡單的檢疫站,宣導人員也會登機並口頭詢問並主動評估旅客健康情形,同時宣導相關預防措施,並提醒旅客,10天內若有身體不適,應通報1922防疫專線協助就醫,登機檢疫後,航班旅客身體都無異狀。返台乘客魏先生表示,自己住在武漢市中心區,有聽說狀況是發生在市場,不過目前已關閉。武漢當地民眾也會透過手機傳送相關訊息狀態,官方也有在報紙上宣導,雖然因此額外戴口罩的人並不多,不過朋友間都會互相提醒要小心。也是搭乘這個航班的藝人九孔表示,這次到大陸去做演唱會,沒有特別出門逛街,所以感覺不出有何不同,機場也沒有額外的檢疫措施,與平常一樣,反而是台灣的機場比較嚴謹,但他認為這是好事,國人的健康需要大家一起維護,就跟防範非洲豬瘟一樣人人有責。而中華航空公司從武漢直飛桃園的班機,將在今晚9時25分抵台,疾管署防疫人員同樣會進行登機宣導及評估作業,至於登機檢疫的施行期限,將視中國疫情發展而定。
-
2020-01-03 科別.感染科
疾管署專家會議最新建議 醫院診治疑似個案要戴N95
衛福部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表示,衛福部流感防治諮詢會議今天舉行,針對中國武漢肺炎疫情提出臨時動議,專家建議除了目前實施的登機檢疫,醫療院所也要針對當地來台的嚴重肺炎病人進行加強通報,提醒醫護人員在救治上述病人時採取嚴格感控措施,特別是插管或氣切等侵入性措施時,應配戴N95口罩。莊人祥提醒,醫療院所如果診治病人出現嚴重肺炎,發病前10日內曾有中國武漢地區之旅遊史,可至疾管署傳染病通報系統通報選擇「其他」,並於「其他病名」欄內填入「不明原因肺炎-具中國武漢旅遊史」,同時採集咽喉擦拭液、痰液、血清送疾管署檢驗。一旦通報,疾管署就會檢驗26種病毒,包括六種冠狀病毒、流感等。莊人祥表示,武漢每週和台北對飛的班機共有24班,往來頻繁,疾管署提醒民眾如果前往中國旅遊,切記要注意防疫,回國後如果在十天內有發燒等任何疑似感冒症狀,請戴著口罩去就醫,同時要主動誠實告知醫師旅遊史。旅遊應應落實「5要6不」原則,「5要」包括禽肉及蛋要熟食、要以肥皂澈底洗手、出現症狀要戴口罩速就醫、與禽鳥長期接觸者要接種流感疫苗、要均衡飲食及適當運動;「6不」則是不生食禽鳥蛋類或製品、不走私及購買來路不明禽鳥肉品、不接觸或餵食候鳥及禽鳥、不野放及隨意丟棄禽鳥、不將飼養禽鳥與其他禽畜混居、不去空氣不流通或人潮擁擠的場所。
-
2020-01-02 科別.感染科
三階公費流感開打 預估春節前用罄
今年公費流感疫苗開打一波三折,因世衛選株公告時間延後,讓我國創下史上最晚開打紀錄,昨起公費對象全體開放接種,50至64歲的民眾相當踴躍,約占一半。衛福部疾管署指出,目前約有250多萬劑疫苗可供接種提醒,但預估在春節前用罄,呼籲民眾盡早接種。第三階段公費流感疫苗接種首日適逢元旦,一家衛生所護理師分享,光一個上午就有139人接種,其中50至64歲族群就有67人,約占一半。台灣衛生所專業人員協會理事長徐春仕提醒,許多壯年族群自覺身體不適,並不會立即就醫,常拖遲數日,但這一拖就可能引發重症風險。疾管署統計,截至12月31日已打351萬劑,尚餘約199萬劑公費流感疫苗,明天將再配送54萬劑,本年度604萬劑公費流感疫苗就全數配送完畢。換句話說,第三階段開打後,起碼還有250多萬劑疫苗可供接種。莊人祥籲民眾及早接種,才能在農曆春節流行高峰期前取得足夠保護力。今年疫苗打氣旺,卻傳出目前社區流行的B型流感病毒與流感疫苗的B型流感病毒珠「零吻合度」,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表示,實驗室測試疫苗株吻合度是採用雪貂血,與人類血液結果仍有差別,此外,美國CDC去年10月報告指出,即使雪貂血反應吻合度為零,但人體注射疫苗後仍具保護力。疾管署監測資料,目前國內社區流感病毒仍以A型流感為主,約占85%,B型流感仍為少數,台大醫院兒童感染科主任黃立民表示,今年疫苗A型流感病毒株高度吻合,民眾應踴躍接種疫苗,如果B型流感病毒珠真的不吻合,預防B型流感的效果就會變差,建議民眾另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降低併發肺炎重症風險。
-
2020-01-02 科別.感染科
流感疫苗B流病毒株「0吻合」 醫鼓勵繼續接種多戴口罩
今年公費流感疫苗開打一波三折,因世衛選株公告時間延後,讓我國創下史上最晚開打紀錄,今起公費對象終於全體開放接種,但卻傳出今年公費及自費流感疫苗中B流病毒株,與目前社區B型流感病毒完全不同。對此,專家仍鼓勵接種,只要再加上勤洗手、戴口罩,就能達到足夠保護力。流感正值流行期,據監測資料顯示,近期社區主要流行病毒仍為A型流感H1N1,但近1周輕症檢出B型流感有逐漸上升趨勢,第51周流感快訊甚至發現,今年世界衛生組織選擇的流感疫苗B型維多利亞系克羅拉多珠,與目前社區中流行的維多利亞系病毒株吻合度為0%。對此,衛福部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表示,實驗室測試疫苗株吻合度是採用雪貂血,與人類血液結果仍有差別,再加上疫苗中的克羅拉多珠本就是維多利亞系,仍可交叉保護,評估仍具6至7成保護力。他更引用美國CDC去年10月報告,指出即使雪貂血反應吻合度為零,但人體注射疫苗仍可有反應。據疾管署監測資料,目前仍以A型流感為主,約占85%,B型流感仍為少數占15%,台大醫院兒童感染科主任黃立民表示,今年疫苗A型流感病毒株高度吻合,鼓勵民眾踴躍接種疫苗,坦言不吻合就是會造成疫苗預防B型流感效果變差,建議民眾額外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降低併發肺炎重症風險。黃立民提醒,不可忽視勤洗手、戴口罩等傳統防疫方式有效性,注重個人衛生就能降低感染風險。當發現出現發燒、咳嗽、肌肉痠痛等類流感症狀,就應及早就醫,使用公費流感抗病毒藥劑,不只能提早緩解症狀、減少重症機率,同時可降低傳播風險,並落實生病在家休息,以免造成疫情。疾管署統計,截至12月31日已打351萬劑,尚餘約199萬劑公費流感疫苗,明天將再配送54萬劑,本年度604萬劑公費流感疫苗就全數配送完畢。換句話說,第三階段開打後,起碼還有250多萬劑疫苗可供接種。莊人祥籲民眾及早接種,才能在農曆春節流行高峰期前取得足夠保護力。
-
2020-01-02 科別.感染科
乾洗手、濕洗手、漂白水 都能殺冠狀病毒
中國爆發不明原因肺炎,全球高度關切檢驗結果,就怕是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再現。SARS是由新型冠狀病毒引起,其實冠狀病毒不難殺死,國外醫學研究證實,酒精、乾洗手的預防感染效果相當不錯。疾病管制署提醒,防疫應以肥皂洗手為優先,可以去除的病毒種類眾多,如果真的不方便用水,才考慮用乾洗手,記得要充分搓揉至少30秒。病毒有很多種,簡單可區分「有外套膜」、「無外套膜」,無套膜病毒包括腺病毒、輪狀病毒、諾羅病毒、腸病毒等,有套膜病毒包括B型肝炎病毒、C型肝炎病毒、流感病毒和冠狀病毒等。有外套膜的病毒比較脆弱,酒精性乾洗手可以破壞外套膜而殺死病毒;但無套膜的病毒對環境抵抗力較強,要用肥皂洗手或漂白水擦拭才行。國外研究曾測試多種常見的市售消毒劑,發現四種酒精為基礎的乾洗手凝膠、三種含氯的表面消毒劑,都可以有效消除對於SARS冠狀病毒,研究者結論指出,SARS算是頗容易去除的病毒。如果是SARS確定病例所使用過的物品或場所,根據疾管署資料建議,消毒方式包括以70%酒精或1%漂白水擦拭病例常接觸的家俱或3C產品、以1%漂白水清洗冷氣濾網,若使用漂白水,擦完靜置15分鐘要再以清水擦拭或洗一遍。病例使用過的馬桶則應以清潔劑及清水清潔馬桶座及握把後,再用 1%漂白水擦拭,作用15分鐘後清洗乾淨,馬桶內倒 入 20CC 漂白水,靜置 30 分鐘後沖掉。病例用過的棉被毛巾,則建議以攝氏70到80度熱水洗滌。餐具應以攝氏90度以上熱水煮沸1分鐘以上。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表示,目前台灣還沒有任何確定病例,還不需要用到上述繁複的消毒流程,建議民眾還是以肥皂洗手為優先,如果真的不方便用水,才改為乾洗手,用乾洗手務必要充分搓揉至少30秒。民眾進出公共場所經常會碰門把、手扶梯等物品,這些都是每天被許多人接觸過的,很可能藏有病毒或細菌,建議民眾到公共場所後,一定要洗手才能觸碰臉和口鼻,探病前後也要洗手,以避免感染。
-
2019-12-31 科別.呼吸胸腔
小心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 男子插管治療一個月才救回
南投35歲林姓男子為了照顧住院的父親,除了工作之外,在家裡與醫院往返,上個月因為喘、發燒甚至出現意識不清等症狀,經南投醫院檢查出是肺炎合併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ARDS),趕緊安排插管治療,患者最後順利康復出院。林男表示,因為照顧住院的父親,除了工作之外,在家裡與醫院往返,接連幾天,林男出現咳嗽症狀,起初沒有留意,一周之後症狀除了咳嗽,開始出現發燒、喘、脊椎骨與胸口覺得疼痛等類流感症狀。到南投醫院就醫時,病況急轉直下,短短時間便併發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在接受氣管內管置入及呼吸器使用治療後,緊急轉至加護病房接受治療。南投醫院胸腔內科醫師王耀麟說,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簡稱ARDS),是急性肺臟損傷的病症,患者的肺泡失去正常功能,無法正常的交換氧氣與二氧化碳,進而導致身體器官受損,死亡率高且不易治療。病人在加護病房治療期間,胸腔科、呼吸治療科及加護病房等專業團隊針對患者的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給予適當的抗生素、藉由呼吸器設定低通氣量及高吐氣末正壓等肺保護策略,來協助病人維持適當的氧合,在住院一個月後,成功脫離呼吸器。南投醫院也提醒民眾,應定期接受流感疫苗的施打,幫助自身的免疫系統,預防併發重症的風險。平時也應注意衛生保健及勤洗手、避免出入公共場所等措施,以維持身體健康。
-
2019-12-28 科別.感染科
3歲女童發燒咳嗽1周未癒 確診黴漿菌肺炎
桃園市3歲女童小宣活潑可愛,日前因為發燒感冒求診吃藥1周仍未痊癒,小兒科診所醫師發現女童喉嚨有痰,懷疑感染秋冬季節盛行的黴漿菌肺炎,趕緊透過雁行專案轉診合作至聖保祿醫院,經緊急收治住院,證實小宣感染黴漿菌即對症用藥,也成功掌握治療黃金時效。聖保祿醫院指出,秋冬為肺炎流行期,黴漿菌肺炎正盛行,但因黴漿菌抗藥性增強,感染黴漿菌肺炎的兒科患者增多且有病情加重趨勢。聖保祿作為基層診所醫療照護的支援後盾,今年有700位病童自兒科診所上轉至院內接受診治,由雙醫師共同照護病童,成效不錯。其中,家住桃園區的3歲女童小宣3周前開始有發燒及咳嗽現象,媽媽以為女兒感冒,帶她到住家附近的曹景雄小兒科診所就醫,曹醫師是小宣出生後生病及健兒門診醫師,清楚小宣身體狀況,小宣雖按時吃藥1周卻未如同以往經驗慢慢痊癒,經第2次診療,發現小宣已發燒6天,有咳嗽現象且喉嚨有痰,懷疑小宣感染黴漿菌肺炎,建議媽媽帶她至聖保祿醫院就醫。聖保祿醫院兒科暨感染管制室主任醫師莊智賢說,當小宣來到醫院門診,透過轉診平台已知道她的病情,立即收治住院,並在小宣的咽喉採樣,以PCR檢驗(肺炎黴漿菌聚合酶鍊鎖反應),比起傳統抽血檢驗血中抗體方式更準確,證實小宣感染黴漿菌,即立刻對症用藥。小宣住院後身體漸康復,看到莊智賢醫師及曹景雄醫師現身時,更是開心地揮著小手,莊智賢說,兒科診所就醫方便且醫療費用較便宜,但若病情較嚴重仍須轉至醫院進一步檢查及治療,今年已有700名兒科病童分別由鄰近10家兒科診所轉診至聖保祿醫院救治,其中86位須住院治療,其中光是曹景雄醫師就轉介131名病童至本院,不僅親自到醫院探視病童,也積極與聖保祿院方醫師交流合作,日前也參與醫院舉辦的歡慶聖誕快閃活動,帶給孩子歡樂。
-
2019-12-27 養生.抗老養生
氣溫驟降冷吱吱,但為何他穿短袖都不會感冒?
台灣是海島型氣候,四季不分明,溫度呈現上下起伏,氣候往往變化萬千,忽晴忽雨,甚至東邊晴來西邊雨,早上陰雨,中午又出大太陽,致使衣服很難穿,一不小心就感冒了。但是,卻有人在氣候驟變低溫時,仍然只穿著一件短袖上衣,也不會感冒,這是什麼原因呢? 體熱體溫不穩定 無法抵抗感冒病毒雖然一般感冒對身體不會有很大的影響,但有時候也會引起嚴重的支氣管炎、肺炎等併發症,不能不慎!然而,為什麼有人就這麼容易感冒呢?中醫師李深浦表示,外界的溫差、氣壓差都一直在變化,甚至病毒也會變異,至於會感冒,則是因為人的體熱體溫不穩定,無法抵抗外面的溫度、氣壓與病毒所導致。 內臟元氣充足 五官才健康所以,要穩定自己的能量,擁有穩定的體熱與體溫,才不容易感冒,至於要如何使自己有穩定的能量?李深浦醫師指出,身體要有捍衛本能才會健康,一旦內臟體氣無法到達眼、耳、鼻、喉,當病毒入侵時,眼、耳、鼻、喉就會馬上反應,出現發炎現象,這是因為體內沒有自動反應溫差系統;所以,唯有內臟元氣充足,五官才健康,並應該要培養本能,讓身體發熱使衛氣充足,就不會感冒。 平常練習靜坐 就會不怕冷難怪在氣溫驟變時,仍然有人是穿著短袖衣服也不怕感冒,而除了飲食與運動來維持內臟元氣充足之外,李深浦醫師建議,平常有練習靜坐就會不怕冷,且能隨時適應溫度與壓力和病毒的變化。李醫師表示,這都是因為本身有足夠的防衛系統,而這要歸功於平常練習平衡禪的好處,獲得能量來保護自己的結果。 感冒是百病之源,有哪些中藥可治療感冒?有感冒前兆就可以服用嗎?李深浦醫師強調,中醫講體氣,好的感冒藥是可使胃腸與肝臟散發熱量,進而能抵抗溫差、氣壓差與病毒變化,且能增強防衛系統,不只是可使發燒散熱,胃與肝也可製造熱量與散發能量;此外,若是飲食不好或是睡不好,最好能養成靜坐的習慣,靜坐也可產生熱量,身體才會好,也才不會動不動就感冒。
-
2019-12-27 科別.心臟血管
牙拔光仍「牙痛」 結果竟是心肌梗塞
有時心臟病的症狀可能不僅是胸痛。一位70多歲的長者日前因為牙槽疼痛去看牙醫檢查出有牙周病,但牙齒拔光後,還是持續疼痛。輾轉到心臟內科診間就診,才被發現有心肌梗塞現象,經心導管治療終於解除牙痛的警報,但也賠上牙齒被拔光的代價。一般人常多認為心臟病的症狀只有胸悶、心痛,事實上並非如此。國泰健康檢查心臟專科院長葉勳龍進一步說明,醫學上的心絞痛(Angina pectoris)範圍是從上腹部到下巴,如果疼痛部位在下巴或左肩膀也有可能是心臟問題引起輻射狀的疼痛,不可不慎。胸痛仍是較典型的心臟病徵兆,常有患者因胸口疼痛的現象持續時間不久,就掉以輕心。葉勳龍提醒, 如果胸痛來自於心臟問題,代表是心絞痛、心肌梗塞等疾病。雖然心絞痛未必會心肌梗塞,但心肌梗塞的必要條件是心絞痛,有些人心肌梗塞來不及搶救而致命。主動脈剝離會有撕裂痛的感覺,範圍是前胸與後背同時疼痛,而且痛感是由「點」到「面」,愈來愈大,一旦有這樣的徵兆就很容易判斷是主動脈剝離,同樣有致命危險。實際上,若有胸悶痛的感覺,除了心臟本身的疾病外,還有包括胸腔疾病、消化系統問題。葉勳龍說,來自於胸腔疼痛有八成都是因為胸腔肌肉神經與肋膜引起,胸口如有刺痛之感,因為肌肉神經拉傷,大部分跟姿勢有關。例如一個轉身或躺臥的動作,突然有刺痛感,或者是感冒、肺炎引起肋膜疼痛等症狀,可以排除心臟本身的問題。現代人壓力過大,會有胸悶的不適感,也是心臟科的常客。不過,經檢查並沒有器官實質病變的問題,研判可能情緒問題、壓力過大或緊張,導致自律神經失調,產生胸悶的不適感。葉勳龍呼籲,有心血管疾病及家族病史的民眾,有胸痛的症狀時,及時進行心臟相關健康檢查,及早預防,才能安心。
-
2019-12-26 科別.呼吸胸腔
每次爆發流感就中標?9大族群容易有免疫力低落問題
流感季節即將到來,每次只要一爆發流行性感冒,你也是百分之百中標嗎?然而,所有疾病都與人體的自我防禦有關,也就是受自身免疫力的強弱主導,有些免疫力較強的人,氣溫下探8℃都不覺得冷,但免疫力較弱的人,溫度略有變化就受不了,因此也容易感冒;所以容易感冒的人,也就是自身免疫力較低的族群,主要是以下9大族群:1、有慢性呼吸道問題:例如鼻過敏、慢性鼻竇炎、氣喘,或支氣管炎者,這些族群因為上下呼吸道功能敏感,尤其以小孩及老人最為明顯,當一受寒,風邪或寒邪就容易入侵身體,引起感冒。2、月經前後、生產後的女性:因月經週期前後、生產後身體變得比較敏感,免疫力也較低。3、手術過後的患者:有些人手術後抵抗力較低,特別容易受到環境的影響,感染到感冒,所以探訪病患時,尤其要注意戴口罩、勤用酒精消毒。4、壓力過大:承受壓力超過半年、一年以上的人,如失業者、人際關係不好的人,特別容易引起免疫力問題。5、睡眠過多或不足:睡太少免疫力會變差,但其實睡太多時,人體血液循環會變慢,同樣會導致免疫力降低。6、不曬太陽也不運動:曬太陽有助於人體維生素D的合成,可以活化身體的免疫細胞,而運動會增加身體的血液循環、增強代謝能力,針對不曬太陽也不運動的族群,會造成白血球功能過低,進而削弱抵抗外來病菌的能力。7、過度節食:短時間過度節食的人,容易造成免疫力突然下降,引起感冒的可能。8、腸胃功能不佳:有便秘困擾的民眾,因體內容易堆積毒素,感冒機率也因此較高。9、有抽菸或喝酒的族群。延伸閱讀: 流感併發肺炎會要命! 感染科醫師:要做到這件事才能自保 老被身邊的人傳染感冒? 多吃10種食物提高身體免疫力 
-
2019-12-25 科別.感染科
防疫空窗期 檢測你的健康識能
今年因為全球流感疫苗供應及使用四價疫苗趨勢,全國公費流感疫苗施打延後開始。此舉是否將會造成「防疫空窗期」,已然成為民眾擔心熱議的話題。肺炎是常見併發症年過50歲,免疫力容易下降,而流感、肺炎、皮蛇最常在冬季及免疫力低下時趁虛而入。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不僅發病速度快且產生重症死亡的機率較高。而肺炎則是流感及各類感染常見併發症,目前已是國人第三大死因。皮蛇疼痛因人而異民間俗稱「皮蛇」的帶狀疱疹,則由民眾小時候幾乎都得過的水痘病毒引起,此病毒將終生潛伏在體內,當免疫力下降時,病毒就可能活化,引起帶狀疱疹。據統計,台灣人一生中,每三人會有一人可能罹患帶狀疱疹。曾有一位50多歲女性本身並無任何病史,自認非常健康未打疫苗。然而數月後,因不明原因導致免疫力下降不幸罹患皮蛇,劇烈疼痛持續數月,對於工作、家庭及身心理都產生巨大衝擊。根據臨床經驗,病患對皮蛇所引起的疼痛描述各異,有人「痛不欲生」。更不幸的是,有三分之一的患者可能出現「帶狀疱疹後神經痛」,疼痛持續超過數月甚至數年。依據台灣研究指出,得過帶狀疱疹的人,未來恐增加31%的中風機率、25%骨質疏鬆骨折機率,甚至可能增加11%失智風險,可見帶狀疱疹對身體的危害立即又長遠。防疫心態攸關免疫力維護民眾健康不僅是國家的責任,更是個人義務,今年正是檢測民眾對於防疫的健康識能(health literacy)是否健全的時機。世界衛生組織表示,成年人應每年施打一次流感疫苗、一生一次肺炎鏈球菌疫苗及一生一次帶狀疱疹疫苗。若無法及時接種流感疫苗,建議先行接種肺炎疫苗,同時也建議施打帶狀疱疹疫苗,以避免因免疫力下降誘發帶狀疱疹。畢竟「防疫心態」決定免疫力強弱,千萬別因公費疫苗延後施打而輕忽疾病預防時機,導致自身防疫漏洞。
-
2019-12-25 科別.感染科
流感季節漸不明 全年都要警覺
過去流感疫情幾乎是冬高夏低,今年夏季流感卻較晚結束,疫情甚至高於往年。對此,專家指出,夏季流感疫情未來是否成為周期性現象,仍有待觀察,但若流感流行季節性區隔逐漸被打破,民眾應全年對流感保持警覺性,也建議主管機關詳細分析高風險族群特徵,讓民眾評估是否應自費接種疫苗。衛福部疾管署統計,今年截至上周的流感併發重症數有兩千一百五十八例,為近五年最高,今年全年每一個月的重症病例數都較去年多,八月起每月流感併發重症數是近五年新高,每月病例數在一百卅到二百四十三例不等,去年十二月重症病例數共九十七例,本月截至上周已有九十五例。台大醫院兒童感染科主任黃立民表示,流感重症病例數增加可能反映人口老化,預期未來病例數會愈來愈多。其他可能原因還包括病毒本身可能有輕微改變,加上空氣汙染問題嚴重,帶來風險。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感染科主治醫師王任賢則說,流感病例數與重症數增加,可能受氣候變化影響,但今年的統計數據升高,是否與氣候暖化有關,需要更長期的觀察才能下定論。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前年和今年都有比較明顯的夏季流感疫情,未來是否成為周期性現象,有待觀察,但冬季流感則有比過去緩和的趨勢,顯示疫苗接種擴大到六百萬劑能降低冬季流感疫情,也有助於舒緩春節高峰的急重症壅塞。對於流感病例四季都有的現象,黃立民建議:「民眾唯一能做的事是顧好自己的健康。」應戒除菸酒、避免三高慢性病、均衡飲食多運動,該接種流感疫苗、肺炎鏈球菌疫苗時應盡速接種。羅一鈞也提醒,流感流行季節性區隔慢慢被打破,民眾應全年對流感保持警覺性,並養成良好衛生習慣,務必做好個人手部衛生及咳嗽禮節,如出現呼吸道症狀應戴口罩,儘量避免出入人潮擁擠、空氣不流通的公共場所,並落實生病在家休息,以防範病毒傳播。 編輯推薦 失落的黃金 維生素D能幫助肌肉修復和強健? 防大腸息肉變成癌 7個習慣現在做還來得及
-
2019-12-24 科別.感染科
氣候暖人口老? 今年8月起流感重症數 月月都在高點
衛福部疾管署傳染病統計數據顯示,今年的流感併發重症數創近五年新高,且流行趨勢似乎有變化,每月的流感併發重症數均有一、兩百餘人,夏季病例數比春秋甚至冬季為高。醫界表示,這個現象可能與人口老化與氣候變化有關,主管機關的當務之急是公布更細的重症族群資料,讓民眾有更多訊息評估是否應自費接種。衛福部疾管署傳染病統計數據顯示,今年截至上周的流感併發重症數有2158例,數字已是近五年最高。今年每月重症數都較去年多,8月開始,月月是近五年新高,每月病例數在130到243例不等;去年12月重症病例數共97例,本月截至上周已有95例。台大醫院兒童感染科主任黃立民表示,流感重症病例數增加可能反映人口老化,預期未來病例數會越來越多。其他可能原因還包括病毒本身可能有輕微改變,以及空氣汙染問題沒改善,為人口免疫力與感染流感帶來風險。黃立民表示,流感病例似乎越來越不集中於冬季、趨向一年四季都有流感,這個現象可能源於氣候暖化,「民眾唯一能做的事是顧好自己的健康」。他說,應戒除菸酒、避免三高慢性病、均衡飲食多運動,該接種流感疫苗、肺炎鏈球菌疫苗時應盡速接種。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內科部感染科主治醫師王任賢表示,流感病例數與重症數可能受氣候變化影響,但今年的統計數據升高,是否是氣候暖化帶來的影響,可能需要更長期的觀察才能下定論。王任賢表示,流感基本上是輕症,但若沒有抗體,就可能變成重症。流感重症監測是對病毒株毒性的監測,今年8月起流感重症病例增加,顯示今年的病毒株毒性較強,預防之道就是要接種疫苗。不過,今年疫苗供貨較晚,即使符合公費資格,許多民眾也感到好難等。雷小姐的孩子念國中,學校已流行A流,但疫苗接種通知單至今尚未寄達。彭小姐的兒子就讀小學,公費疫苗開打一個多月才輪到他們打,「在那之前我自己抓去打自費的」。王任賢表示,主管機關應公布更細的流感重症數據,除了年齡結構,還應告知民眾哪些職業族群、哪些慢性病族群在今年更易感染演變成重症,這樣民眾才有更充分的資訊評估是否應自費接種。
-
2019-12-24 科別.心臟血管
越睡越疲倦?心臟衰竭可能已經找上你
工作一整天,難免都會累,但是有一種累不一樣。心臟衰竭的累會讓人像沒電一樣,甭說爬樓梯,有時連走幾步路都很疲憊!為何心臟衰竭患者容易感到很疲倦呢?亞東醫院心血管加護病房辛和宗主任解釋道,心臟衰竭患者很容易感到疲倦,最主要是因為心臟輸出量偏低,打出來的血量不夠,到全身循環的血液量不足,組織相對就會缺血,讓病患容易疲倦,運動耐受力也會下降,走一走就會喘。除了周邊組織缺血使組織獲得的氧氣、養分不夠,血液循環變少也讓代謝廢物不容易移除。送來的養分不夠,代謝廢物又來不及送走,當然會讓人感到很累。為何心臟衰竭患者可能出現睡眠呼吸中止症、失眠等睡眠障礙?「睡眠呼吸中止症可能是心臟衰竭的原因,也是心臟衰竭的結果,心臟功能不好的病人大約5-10個裡面會有1個患有睡眠障礙或是睡眠呼吸中止症。」辛和宗醫師道,「睡眠呼吸中止症的確會加速心臟衰竭惡化,心臟結構破壞更加嚴重。」睡眠呼吸中止症有兩種,一種是「中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因為腦幹的問題造成睡眠時沒有呼吸驅動力,上了年紀或是心臟衰竭嚴重的病患,有觀察到這種現象。另外一種是「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由於上呼吸道、咽喉的組織會垂下來,塞住呼吸道,大部分是因為上了年紀、過於肥胖,或是天生體型脖子比較短,比較容易罹患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心臟衰竭也可能與這類睡眠中止症有關,或許是因為組織水腫加重睡眠呼吸中止症。 辛和宗醫師指出,睡眠呼吸中止症最大問題在於缺氧,血液中氧氣飽和度下降,經常處在缺氧狀態讓心臟功能變差。缺氧的狀況亦會引起全身性交感神經活性加強,有些人會在睡夢中驚醒、心跳加快,這些狀況讓心臟缺血狀況更加明顯,造成心臟衰竭變嚴重。缺氧狀況也會造成身體神經荷爾蒙的變化,像是腎上腺素會增加、產生血管收縮素,類似這樣的荷爾蒙會讓心臟負擔更大,心臟結構受到影響,心臟衰竭就會更加明顯,睡眠呼吸中止症一定會讓心臟衰竭變差,所以會想辦法針對睡眠呼吸中止症做治療。評估睡眠呼吸中止症通常可以先問枕邊人,問看看患者是不是容易打呼、會不會有打呼聲中斷的情形。然後再問問病人白天是不是很容易疲累,睡完感覺更累,甚至在白天容易突然睡著,睡一睡又突然驚醒。辛和宗醫師表示,臨床上有觀察到不少心臟衰竭的病人都有睡眠呼吸中止的狀況有哪些心臟衰竭的症狀容易被患者忽略?辛和宗醫師道,若是走路會喘、腳水腫,大家比較容易聯想到心臟衰竭而就醫,但是有些非特異性症狀就可能被忽略,例如有患者的表現是「吃不下飯」,這是因為心臟衰竭造成血液回不去、又打不出來,造成腸黏膜缺血或腸黏膜腫脹,病患可能以為是天氣太熱吃不下,或者到腸胃科就診。部分患者是晚上躺下時容易咳嗽,誤以為只是小感冒,其實是因為心臟衰竭到某個程度會導致肺水腫,晚上躺平時容易咳嗽,而需要坐起來咳幾下再繼續睡覺。更嚴重的話,患者得坐著才能呼吸,稱為端坐式呼吸。有些人是白天容易想睡覺,體力比較差,患者會以為只是工作比較勞累而不以為意。曾經也有患者是心肌炎造成的心臟衰竭,以為自己感冒而拖了一段時間才就診,心臟功能已經掉很低了,讓家屬、病患感到非常意外。 辛和宗醫師回憶道,「我遇過一位罹患心肌炎的年輕女性,就是以感冒症狀、吃不下、噁心、拉肚子來表現,經過一個禮拜,一直當作腸胃炎治療,但其實是病毒引起的心肌炎。一般來說,上吐下瀉時身體會脫水,使心跳偏快,但是那位病患到急診時的心跳卻是慢慢的,脈搏微弱,大概經過半小時就倒下來開始急救。因為心臟功能太差只好接上葉克膜,幸好撐了一段時間後,心臟功能有逐漸恢復,也順利拿掉葉克膜,那是很厲害的心肌炎造成的心臟衰竭。」辛和宗醫師提醒道,如果咳嗽超過兩周就建議照個胸部X光片,排除肺炎以及其他問題,這些非特異性症狀容易被忽略,而延誤病情。要如何協助心臟衰竭患者改善睡眠品質?「首先一定要好好控制心臟衰竭,」辛和宗醫師強調,「治療心臟衰竭的標準治療用藥,一定要依照醫師的指示按時服用。」心臟衰竭合併睡眠呼吸中止症的病患,或夜間容易出現端坐呼吸的病患,可以考慮使用「陽壓呼吸器」。「陽壓呼吸器」是包含呼吸面罩、壓縮器的醫療器材,以正壓將空氣打入呼吸道,一方面能夠維持上呼吸道暢通,一方面可以改善肺部水腫的狀況,有助於改善症狀。 辛和宗醫師表示,根據研究,陽壓呼吸器配戴的時間會影響效果,因此希望病患能夠較長時間配戴,但陽壓呼吸器戴起來不是很舒適,加上高壓空氣的關係會有點吵雜,病患需要時間適應悶住不舒服的感覺。若在配戴陽壓呼吸器後睡眠品質改善很多,就會慢慢接受。臨床上處理急性心臟衰竭時,陽壓呼吸器也扮演一個重要的角色,空氣壓力能將肺泡裡面的水壓回血液,再使用利尿劑脫出水分,有助於改善肺水腫。心臟衰竭患者可以服用安眠藥嗎?是否給心臟衰竭病患服用安眠藥有點兩難,假如不給病人藥物,病人會更加煩躁不適,但是阻塞型呼吸中止症的患者,若給予安眠藥使病患熟睡,肌肉張力降低,上呼吸道的軟組織更容易塌陷,睡眠呼吸中止症會更加嚴重。辛和宗醫師道,一般只會給一些輕微的安眠藥,如果可以耐受的住陽壓呼吸器,才會給予效果較強的藥物,不過病患如果能夠適應陽壓呼吸器,或許睡眠品質就能得到改善,也不見的需要使用安眠藥,這需要仔細評估。辛和宗醫師強調,心臟衰竭患者若有睡眠呼吸中止或睡眠障礙,千萬不要自行服用安眠藥,以免造成更多的問題。原文:越睡越疲倦?心臟衰竭可能已經找上你搜尋附近的診所:心臟內科免費註冊,掛號、領藥超方便!
-
2019-12-23 該看哪科.皮膚
壞汗和好汗有區別!名醫教你用流汗解決皮膚3大問題
【文、圖/摘自蘋果屋《自己的皮膚自己救!》,作者豊田雅彦】用流汗幫肌膚解熱,有效解決三大問題「肌活②替肌膚降溫(冷卻)」這個步驟也與保濕密不可分。但,為什麼肌膚內部需要特別降溫呢?大家應該不陌生:發癢的肌膚多半呈現泛紅狀態,對吧?肌膚泛紅,就是肌膚正在「發熱」的現象;而發熱代表皮膚正處於發炎狀態,伴隨而來的症狀就是搔癢難耐。由此可知,只要讓肌膚冷卻,就能舒緩發炎、搔癢與紅腫的問題。下面我們來看一個例子。一位異位性皮膚炎患者的皮膚發炎、呈現發熱現象。這表示皮膚內部正處於灼熱的狀態。如果肌膚持續乾燥、缺水,熱氣就會一直悶在皮膚裡。但若這時給予充分的補水保濕,那麼,悶在肌底的熱就能被蒸散排出體外,不但能替肌膚解熱,還具止癢效果。正如同受潮的紙張起不了火,水潤的肌膚也不容易引起發炎。此外,維持肌膚潤澤,也有助外用藥滲透至肌膚底層,好處多多。所以,我認為,異位性皮膚炎患者首要應以「保濕」來維持理想的肌膚狀態。只要實行肌活強化保濕,就能穩定膚況,而這也正是改善皮膚疾病、讓肌膚更加健康美麗的基本方針。流汗後保持清潔,是美肌的祕訣我常告訴我的病人「要多流『好汗』喔!」因為流對汗,對肌活的效果也有很大助益。但有些異位性皮膚炎患者會跟我訴苦:「擠電車時全身狂冒汗,讓人渾身不舒服,皮膚也跟著癢起來!但車廂裡擠得要命,想抓也沒辦法……」。的確,因為壓力逼出的「黏膩壞汗」與運動後流完的「清爽好汗」,是截然不同的兩種汗。至於究竟如何才能多流後者這種「乾爽、潔淨的好汗」,亦正是美肌的關鍵所在。人的汗水大致可分為兩種,一種是出於精神壓力的濕黏「壞汗」,例如冷汗、含有脂肪的油汗、手汗等。另一種則是在運動或入浴後,體溫上升、體內循環加速所排出的清爽又不黏膩「好汗」。這兩種汗的成分與pH值(標示液體酸鹼性的單位,中性為7)完全不同。好的汗水pH值會超過9,接近肥皂的弱酸性,99%的成分是水分,且具良好的洗淨效果,汗水本身也不會造成搔癢。由於汗水蒸發時,會一併帶走熱能、降低體溫,所以「好汗」對於肌膚來說有三大功用。首先是保濕,因為汗水能滋潤肌膚表層;其次是強化防護,因為當汗水與皮脂混合形成皮脂膜,便可有效抵擋細菌或過敏原侵害人體。最後一點,就是「肌活③維持肌膚潔淨(清潔)」的作用,也就是好汗能帶走肌膚表面的污垢。不過,流汗後切記要儘速清潔,因為健康的肌膚呈弱酸性,當pH值過高的汗水長時間覆蓋在肌膚上,會破壞原有的菌叢生態。此外,擱置的汗液也是細菌絕佳的養分來源,以金黃色葡萄球菌為例,它是存在於人體各部位的正常菌叢,但當它大量增生時,便有害人體,讓原本健康無恙的人,也變得容易感染食物中毒、肺炎、腸胃發炎或引起化膿感染等。「肌活③維持肌膚潔淨(清潔)」的關鍵,就在於能否常保持肌膚清爽潔淨。例如出汗後立刻沖澡、用水清潔容易發炎的部位並換上乾淨的衣物等。建議不妨在日常生活中培養能微微出汗的運動習慣,以便促進排出好汗,進而加速新陳代謝、使皮脂自然分泌,並讓汗水所形成的皮脂膜達到保護肌膚、提升肌膚滋潤度的功效。若是不常排汗,體溫或肌膚溫度容易上升,不僅會加劇發炎狀態,也容易導致肌膚乾燥、引起細菌感染,讓經皮毒有機可乘。所以,善用保濕產品固然重要,但若整天待在冷暖氣房又缺乏活動、完全不流汗,再怎麼保濕也沒辦法提升皮膚的狀況。
-
2019-12-17 科別.風溼過敏免疫
免疫失調不只關節疼痛 心、肺、皮膚全都遭殃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除了影響關節之外,還有慢性全身性發炎所引起的併發症。員林基督教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留美萍醫師表示,類風濕性關節炎初期患者可能會關節疼痛,早晨有僵硬的感覺,並可能會持續1至4小時,經過慢慢活動之後才會比較緩解,有些病患也會感到疲倦、全身無力不舒服。疾病中期,由於關節持續慢性發炎,也連帶影響周邊的軟組織,造成肌腱、韌帶疼痛,關節軟骨也可能慢慢被破壞。疾病後期,如果發炎沒有控制好,就連較硬的骨頭也可能被侵蝕,導致關節變形,可能讓手指出現像天鵝頸的變形,還可能造成肌腱斷裂,甚至若發生在下肢,可能會影響行動,必須坐輪椅。除此之外,類風濕性關節炎還可能增加脊椎骨折風險,其主要原因是患者大多為50、60歲,骨質已漸漸流失,尤其是女生通常已進入更年期,骨質疏鬆的風險更高;加上類風濕性關節炎本身就可能影響骨質,在接受低劑量類固醇治療時,也會增加骨質疏鬆的風險。在多重因素影響下,骨質密度比一般人低,脊椎骨折的風險就比較高。建議患者可同時進行骨質密度檢查,了解骨質疏鬆的嚴重程度。想要改善骨鬆問題,首先要把發炎的問題控制好,減少骨質流失,也可以補充鈣質,必要時可考慮使用骨質疏鬆的治療藥物。心、肺、皮膚都有併發症留美萍醫師指出,因為類風濕性關節炎是全身性慢性發炎的免疫系統疾病,所以它不單單只會攻擊關節,也會攻擊身體其他地方,例如皮膚,可能合併血管炎,或皮下出現類風濕性結節,結節可能長在骨突起處、伸肌表面或關節周邊部位,甚至長在肺臟裡面。有些病患會出現間質性肺炎、肺動脈高壓,或者心包膜炎、心肌炎,少部分病患可能會影響腎臟。也有些病患眼睛會被攻擊,引起鞏膜炎、漿膜炎等。類風濕性關節炎引起的併發症留美萍醫師表示,曾經遇過病患來求診,抱怨的症狀不是關節痛,而是下肢有血管炎的問題,造成皮膚慢性潰瘍。進一步詢問才發現,其實病患也有慢性多發性關節炎,但都不是很在意,直到下肢出現血管炎、慢性潰瘍,才接受檢查,確診類風濕性關節炎。經過藥物治療後,關節炎和皮膚潰瘍都漸漸改善。依照疾病活動度,調整藥物的組合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治療方式有幾種,留美萍醫師指出包括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物(NSAIDs)、低劑量類固醇、疾病調節抗風濕藥物(DMARDs)。近年來還有針劑或小分子口服的生物製劑,對於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患者是一大福音。 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治療黃金期是在前三到六個月。確診後,大部分會先使用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物、低劑量類固醇、疾病調節抗風濕等藥物合併治療,以半年為觀察期,如果仍舊沒辦法控制好發炎指數,就會考慮申請使用生物製劑。根據臨床觀察,大概二至到三成的病患可能需要調整藥物,進入到生物製劑接續治療。偶而也有少數患者在初期控制得很好,但是因為長期熬夜、壓力太大導致疾病突然發作起來,藥物沒辦法壓下來只好使用生物製劑。醫師都會依據病患個別狀況調整藥物種類與用量。什麼是生物製劑?留美萍醫師解釋道,生物製劑可以透過不同的機轉來控制身體免疫系統失調所產生的發炎反應,有抑制T細胞、抑制B細胞、或阻斷誘發發炎的細胞激素,像是腫瘤壞死因子(TNF-α)、介白素(IL-6、IL-1)。使用各種生物製劑前都需要評估病患適不適合,包括是否有B型肝炎、C型肝炎、潛在性肺結核等,確定沒有問題才能施打。施打生物製劑後也要仔細監測是否有副作用產生,例如影響肝功能、嗜中性白血球下降、或血小板下降。在治療過程中,大概2至3個月就會幫病患抽血檢測肝功能、血球數目。提升治療順從性,改善生活品質留美萍醫師表示,有些患者服藥順從性不好,可能把藥領回去但都沒有吃,讓病情很難控制,相較生物製劑是透過注射給藥,可以確保病患每次回診都有確實施打藥物,提升醫囑性、維持治療效果。醫師會根據患者狀況調整口服藥物,或者也有可以單獨施打的生物製劑,因為有機會減少口服藥物的量,不用每天吃那麼多藥丸,讓病患較願意配合治療。留美萍醫師舉例,一位60多歲的退休老師,罹患中重度的類風濕性關節炎,日漸腫痛的關節讓她哪裡都不能去,前半年使用口服藥物治療,但是評估疾病活動度仍舊處在高活性,於是申請生物製劑治療,數月後關節疼痛顯著改善,她又可以恢復以往的活動,跟朋友聚會、旅遊,享受退休生活。正確日常保健,幫助病情穩定留美萍醫師提醒,想讓病情穩定,患者一定要聽從醫囑用藥、定期回診。再來就是生活作息要正常,不可以熬夜,平常要規律的運動,別讓自己壓力太大,抽菸、喝酒這些都要避免。 飲食方面請正常均衡飲食,減少中藥材進補,例如人蔘、靈芝、牛樟芝…等。補品吃多了可能讓免疫系統更錯亂,疾病就更加嚴重不好控制。醫師都會告訴患者,如果不確定保健食品適不適合,就請帶來諮詢。患者應避免食用苜蓿芽,因所含成分可能活化免疫系統,造成免疫異常反應。有關節炎的病患會比較怕冬天,因為冷天氣容易讓關節比較僵硬疼痛,要盡量做到保暖,如果覺得關節僵硬不舒服,可以適度熱敷,緩和疼痛僵硬。貼心小提醒類風濕性關節不是不治之症,是一種慢性病,患者應與疾病和平共處。隨著醫療進步,類風濕性關節炎有許多藥物可以好好控制發炎,避免關節破壞變形,使患者能維持良好生活品質。留美萍醫師再一次叮嚀患者,務必要按時用藥、定期追蹤,日常生活要作息正常、規律運動,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不要任意使用補品。如果有任何不舒服,請儘快回診和醫師討論。原文:免疫失調不只關節痛,心、肺恐遭殃搜尋附近的診所:內科免費註冊,掛號、領藥超方便!
-
2019-12-16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憎恨
【編者按】這星期三篇文章都是有關「救與不救」的緊急醫療抉擇。一篇麻醉科醫師的來稿,敘述自己在急奔醫院救人的路上,不幸由摩托車摔下受傷,但仍及時趕到急診處為病人插管轉院的心路歷程。這使我們想到轉載過去在民報「醫病平台」的兩篇文章,一篇是安寧照護大師陳榮基醫師所寫的有關在「八仙塵爆」時,醫療團隊所發起的「限時嘗試」以減少重症臨終醫療的困境,以及另外一篇由醫學生探討「不施行心肺復甦術(DNR)」的文章。希望這三篇文章可以幫忙社會大眾更瞭解這重要的生死抉擇,也更使我們深思台北市立聯合醫院總院長,也是國內神經外科與安寧緩和醫療重症的權威黃勝堅醫師語重心長的這句話:「醫師的天職不只是救人,也要適時放手,讓病人有尊嚴地走到生命終點。」那天我支援另外一家小醫院on call(待命、隨傳隨到),傍晚我正準備打開電視,看選舉開票的結果,結果電話就響了起來,醫院的急診室打電話給我,說有一個病人需要我幫忙緊急插管,一般這種小醫院急診室並不會叫我幫他們插管,所以當他們需要我幫忙的時候,表示真的出事了,病人一定傷的非常嚴重,情急之下我拿了摩托車鑰匙就要出門,那時候天色昏暗,感覺就要下雨,我閃過要開車出門的念頭,但是我的車剛好停在我媽媽家那邊,我也沒有時間再過去拿鑰匙。結果我騎車騎到半途的時候,果然就下起雨來,在一個十字路口,前方的摩托車因為紅燈緊急煞車,我臨時煞車不及,整個車輛打滑,我整個人就這樣摔在地上,我在摔車前腦海裡閃過好幾個念頭,我想我絕對不能用腳去撐住摩托車,前一陣子我的同事才因為摔車的時候,用腳去撐著摩托車,結果整個膝蓋的十字韌帶因為扭力太大而斷裂,我又提醒自己,倒地的時候不能用手去撐地,因為用手去稱地,瞬間的力道太大的話,腕骨就會骨折,於是那幾秒鐘,我在腦海裡上演了好幾種落地的方式,最後我整個人跟車就像電影上演的摔車情節一樣飛出去,人車分離,我在地板上滾了好幾圈。我倒地之後,馬上又躍身跳起,扶正摩托車就要走,路人問我要不要叫救護車送我去急診室,我心裡嘀咕了幾下,想說我現在就是要去急診室,雖然搭救護車去急診室可能比我騎車還要快一點,但是我假如真的搭救護車去,就會變成我躺在需要插管的病人旁邊,然後要幫病人插管的麻醉科醫師因為受傷躺在另一張病床上,兩個人躺在一起,光想到那種畫面就覺得好笑!我忍著摔車的疼痛繼續飛車去醫院,到醫院門口的時候,看到一輛救護車已經停在醫院門口等待,他們已經準備好要將病人轉診到另外一家大醫院去,就等著我幫病人插管,我那時候有兩個選擇,一個是幫病人插完管後,再把病人轉院,另外一個是直接把病人轉院,反正我自己也已經身負重傷,我看了一下病人,頸椎斷裂、顏面創傷、身體多處骨折、一邊瞳孔已經放大,瞳孔放大表示腦部有潛在性的出血,呼吸的時候胸部凹陷、腹部隆起,這種樣子我們稱之paradoxic movement,表示病人因為頸椎受傷或是腦部的呼吸中樞受傷,負責呼吸的橫膈肌已經無法正常收縮,現在都是用輔助肌肉勉強維持呼吸,反正就是一個垂死的病人,我看了之後,覺得這種病人果然不是急診科醫師有辦法插管的,難怪他們要叫我去,就算將病人轉診到大醫院也是需要麻醉科醫師插管,這中間又要浪費一大堆時間,所以我還是覺得插完管再過去也是比較安全。病人的口鼻裡面都是鮮血,完全看不到氣管開口在哪裡,我掙扎了幾次管子都放不進去,我開始想像管子假如放不進去,該怎麼樣讓病人活到另外一家醫院去,瞬間我腦海又閃過好幾個念頭,我乾脆就直接跟病人跳上救護車,幫病人扣著面罩,一路扣到另一家醫院,或者我就直接在這裡,幫病人做氣切,建立呼吸道,免得鮮血一直流入氣管,最後導致吸入性肺炎。我覺得這一切都好不真實,這就好像只有在電影急診室的春天裡才會上演的情節,不過就在我內心上演無數劇場的同時,管子最後還是給我插上了,我把病人送上救護車,想說這個病人應該有救了,另外一家大醫院的值班醫師可就有得忙了。把病人送走之後,我終於鬆了一口氣,卸下全身的防備之後,我才意識到我全身多處關節,都因為剛剛摔車而隱隱作痛,衣服包裹下的身子應該有多處擦傷,我覺得我自己都應該掛急診處理一下傷口才是,但是前來支援插管的麻醉科醫師最後自己要掛急診,這想起來也覺得可笑,所以我穿上外套就往急診室大門外走去。大門外聚集了滿滿的家屬,其中一個年輕人正用手機打電話,從他講電話的口氣可以知道,病人投完了票就開始喝酒,喝醉之後又騎著摩托車出門,然後外面正下著大雨,最後就變成這樣……。在這個鄉下地方酒駕是很平常的事。當一個醫生情感是很複雜的,我們既捨不得病人死去,也不忍心把他救活,我幫病人保留了一口氣,讓他有機會可以活著轉送到下一個醫院去,但是我內心一點喜悅也沒有,我跟他都一樣,才剛剛因為騎車摔傷,只是我運氣比他好一點,我有自己爬起來但是他沒有,假如我倒地的時候,後面有一輛車追撞,從我身上碾過,躺在這裡需要插管的就是我了,而他也永遠等不到我幫他插管了,有時候人生離死亡比想像中還要近很多。當我看著救護車離去的時候,我開始想像著假如這個病人知道以後所要面臨的狀況,那他會想要我們救他嗎?頸椎斷裂可能一生都沒辦法脫離呼吸器,腦部出血,就算開刀移除血塊,可能還是會癱瘓、臥床甚至變成植物人,假如是我自己,我是寧可這樣死去也不願意活著,但是我還是盡全力救他了,假若他醒來之後,發現自己動彈不得,靠著機器維生,那他會因為這樣恨我們嗎?
-
2019-12-13 科別.感染科
降流感重症風險 48小時內投藥
藝人郭彥甫近日驚爆因流感併發心內膜炎,心臟疼痛,緊急入院治療。醫師提醒,若感染流感,最好在四十八小時黃金治療期內投藥,降低併發重症的可能。根據統計,去年十月至今年三月累計七九○例流感併發重症病例,其中八十二例死亡,相當於每十位重症個案,就有一位死亡。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黃立民表示,流感病毒容易引起併發重症,幼童以腦炎為主,青壯年是心肌炎,老年人則是肺炎,當病毒作用過強會導致免疫系統自體反噬,造成嚴重呼吸道疾病、意識不清甚至休克、死亡。因此若感染流感,最好廿四小時內服用抗病毒藥物,最晚不超過四十八小時。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秘書長謝思民表示,服用抗病毒藥物有三大目標,一是感染流感者可緩解症狀、降低體內流感病毒數量減少傳染他人機會的治療性用藥;二是預防性投藥,當家中有人感染流感,未感染者預先服藥,降低受感染機會;三是黃金治療期間內服藥,減緩病毒在體內的作用。謝思民強調,黃金期為出現發燒症狀的四十八小時內,若出現類流感症狀,像是發燒、畏寒、極度疲倦,就要提高警覺。目前抗病毒藥物種類多元,有五天口服抗病毒藥物,也有單次抗病毒針劑和口服抗病毒藥物等,可與醫師討論選擇合適藥物。謝思民提醒,預防流感除了接種疫苗,平時也應保持良好生活作息與衛生習慣。除了流行期間減少到公共場所,「勤洗手」比戴口罩更重要,若出現類流感症狀,應盡速就醫並服用抗病毒藥物,以降低流感併發重症的機會。
-
2019-12-13 科別.感染科
公共場所戴口罩防流感?醫強調「這件事」最重要
流感季來襲,搭乘捷運、進出人潮眾多的公共場所,許多人都會戴起口罩以避免感染流感。但是醫師提醒,戴口罩雖然可以預防流感,但不代表就「戴上護身符」,勤洗手並且避免到人潮擁擠的公共場所,才是最重要的預防方式。流感主要透過飛沫傳染,傳染力強、併發症嚴重,容易併發成為肺炎、腦炎,甚至心肌炎,其中5歲以下孩童、65歲以上老人,以及免疫力低下者,如孕婦、過度肥胖者與重病、慢性病患者為高危險群。根據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統計,自2018年10月1日起至2019年3月23日止,共累計790例流感之併發重症病例,其中82例經審查為流感相關死亡,相當於每10位重症個案,就有1位死亡。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秘書長謝思民表示,許多人認為打了流感疫苗便不會得到流感,但流感疫苗只提供30%至80%的保護力,養成衛生習慣仍是最好的預防措施。謝思民表示,預防流感有三大措施,一是充分休息、均衡飲食;二是避免到人潮眾多的公共場所;三是勤洗手,避免沾到流感病毒的手再去觸碰口鼻,引起感染。尤其人潮眾多的公共場所是流感的溫床,但許多人抱持「沒關係我戴口罩」的心態,以為戴上口罩到公共場所就像「戴上護身符」而忽略手部清潔。謝思民說,許多就診的病患是因為手摸門把、電梯按鍵與電燈開關等沾到流感病毒,再觸碰眼、耳、口、鼻而中鏢,因此最好常用肥皂洗手。謝思民提醒,預防流感最直接有效的方式為接種疫苗,但平時也應保持良好生活作息與衛生習慣,才能盡量阻絕流感病毒的來源。若是出現發燒、極度疲倦等症狀,應盡速就醫並服用抗病毒藥物,以降低流感併發重症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