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01 新聞.健康知識+
搜尋
肺炎
共找到
10666
筆 文章
-
-
2020-07-31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研究:幼兒攜新型冠狀病毒量 比成人多10至百倍
「美國醫學會小兒科學期刊」今天刊登的研究指出,5歲以下幼童鼻腔中的新型冠狀病毒基因遺傳物質量,是成人和較大兒童的10至100倍,意味幼童可能是重要的傳染驅動力。法新社報導,根據這篇發表在「美國醫學會小兒科學期刊」(JAMA Pediatrics)的研究,作者表示,這意味幼童可能是社區中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的重要傳染驅動力。這項說法和目前普遍觀點有所扞格。這篇研究刊登之際,正值美國總統川普(DonaldTrump)政府力促各級學校和托兒所重新開放。位於芝加哥的「安與勞瑞兒童醫院」(Ann andRobert H. Lurie Children's Hospital)小兒傳染病專家希爾德-薩金特(Taylor Heald-Sargent)領導這項研究,對象是芝加哥145名5歲至65歲不等、一週內出現輕微到中度症狀的患者。研究人員對這些人進行鼻腔採檢,觀察到「幼童上呼吸道的新型冠狀病毒量是10至100倍」。研究作者還提到,最近的實驗室研究顯現,出現愈多病毒基因遺傳物質,就會有愈多的傳染性病毒生長。過去研究已顯示,幼童體內的呼吸道融合病毒(RSV)量若很高,就更容易傳染該疾病。研究作者寫道:「因此,幼童可能會是普遍人口中的新型冠狀病毒重要傳染驅動力。」研究結論指出:「隨著公共衛生限制鬆綁,幼兒的行為習慣及學校或托兒所的密閉空間,令人擔心新型冠狀病毒在這個群體中間蔓延。」這項新研究和公衛當局的觀點相扞格,目前普遍認為幼童的重症機率較低,也較不會傳播病毒。
-
2020-07-31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張文宏談香港防疫:必須把檢測放第一位
香港第三波新冠肺炎疫情嚴峻,連續多天確診病例破百,截至30日,累計確診病例已達3151例。上海市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30表示,香港可以借鏡大陸防控經驗,首先是早檢測、早發現,要「把檢測放在第一位」。據香港文匯網,張文宏指出,「發現病人」是第一步,如果病人都發現不了,後續的工作就非常難開展,所以這個第一步需要投入大量的力量去做。他強調,原則上各國和各地區都認可的一點,就是「把檢測放在第一位」,在最短的時間內把檢測的能力提升到最大,盡一切可能最快最精準地發現並找到病人,後續的防疫措施就能馬上跟進。「擴大檢測,盡量對感染者進行居家隔離、方艙隔離,或者是住院隔離,嚴守民眾的社交距離,就能有效切斷病毒的傳播。」張文宏表示,香港專家的防控水平在國際上領先,滬港兩地醫療機構有着良好的相互借鑒學習傳統,上海同行密切關注香港疫情防控,希望疫情能夠盡快得到控制。
-
2020-07-31 科別.呼吸胸腔
李前總統逝世 胸腔醫:吸入性肺炎致死率高
前總統李登輝今天晚間因敗血性休克及多重器官衰竭,7月30日19時24分逝世於台北榮總。今年二月家中喝牛奶時不慎嗆咳而住院,引發吸入性肺炎及心臟衰竭情形,胸腔科醫師表示,年長者若有吸入性肺炎時,因多可能伴隨細菌感染,故死亡風險高,且年齡越高風險也越高。北醫胸腔內科主任周百謙表示,一般民眾吞嚥功能佳,其實不太會出現吸入性肺炎,其高危險族群多半為年長者,以及長期臥床、心肺功能慢性病、失智中風、吞嚥功能退化的病人,因為無法將食物順利且快速的吞嚥,造成嗆到所導致。而吸入性肺炎可分兩種,一種是吃東西不順、吞嚥功能退化而嗆到,導致食物進入肺部,但多半不會有產生細菌感染;另一種是因為痰、鼻涕倒流等感染上呼吸道與下呼吸到,再進入肺部,因過程多伴隨細菌,故會造成細菌感染,並可能導致肺炎。年長者或健康狀況不好者如何預防吸入性肺炎,周百謙建議,餵食時應讓長者坐高些,減少流質食物改成半流質或固體食物,餵食後勿馬上躺下以免食物倒流,加上保持口腔清潔,來減少細菌進入呼吸道。而對外界有一說,建議可對長者放置鼻胃管餵食,周百謙並不建議,雖此方式進食由鼻胃管去餵食,來避免食物餵到氣管,但只建議放置1至3個月短期,若長期放鼻胃管,也會使患者鼻涕倒流、胃酸逆流並用嘴把呼吸,會使口腔唾液變少,反使細菌滋生更多。他呼籲,若家裡長輩吃東西常嗆到,一定要盡快就醫,勿輕忽吸入性肺炎的傷害。
-
2020-07-31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越南從防疫模範變疫情擴散 醫憂:是給台灣的警訊
全球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不斷升溫,原本被世界公認為防疫模範生之一的越南,25日證實出現4月中以來首見的本土病例後病毒迅速擴散,昨(29日)越南觀光聖地峴港新增8人確診,首都河內也傳1人染疫,對此急診醫師白永嘉認為「這是給台灣很大的警訊」。越南峴港上週傳出疫情爆發消息,短短四天內就有20多人確診,今(30日)急診醫師白永嘉在臉書粉專「急診醫師的眼睛(白永嘉醫師)」發文表示,原是防疫有成的越南,在發現一位本土確診案例之後就迅速擴展,並認為「這是給台灣很大的警訊」。醫師表示,國外確診人數仍不斷攀升,疫情到年底疫苗開發出來前可能都還無法控制,所以從國外回到台灣居家隔離的人千萬不能隱瞞任何微小的症狀,一定要確實隔離並及早就醫,否則病毒很容易散播出去。醫師也提到,現在台灣除了搭乘大眾交通工具外,很多民眾在人潮擁擠的地方都不戴口罩,勤洗手和酒精消毒的人也越來越少,他希望大家能提高警覺,繼續好好的守住台灣維持得來不易的幸福。貼文曝光後網友們紛紛留言「每次排隊買東西,最怕後面的人沒戴口罩,請他保持社交距離,還罵我是太麻煩」、「疫苗未完成還是不容輕忽」、「沒有來源的感染一直在我們群眾之中,實在是非常可怕啊!」、「人民越來越鬆懈了…真的真的很危險…有危機意識才能防範未來」、「現在變成認真防疫的人是異類」、「報復性確診就很慘了」。
-
2020-07-31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韓藥廠新冠肺炎治療抗體 獲英批准首期臨床試驗
韓國藥廠賽特瑞恩(Celltrion)今天表示,他們研發的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新冠肺炎)抗體治療劑CT-P59已在英國取得第一期臨床試驗許可,將在當地招募患者進行試驗。韓聯社報導,賽特瑞恩說,英國藥品及保健產品管理局(Medicines and Healthcare productsRegulatory Agency)已確認CT-P59對新冠肺炎輕症患者病毒產生中和效果等初期治療指標。未來完成首期臨床試驗後,將對輕度和中度症狀患者進行第二及第三期全球臨床試驗。賽特瑞恩預計今年底取得初步臨床試驗結果,並將在今年內對確診患者相關密切接觸者進行預防性臨床試驗,目標在明年第一季取得結果,目前正與歐洲各國進行相關協商。韓國當局本月17日批准CT-P59臨床試驗計畫,32名健康受試者正在忠南大學醫院接受第一期臨床試驗,目標第三季取得試驗結果。賽特瑞恩表示,為使CT-P59明年開發完成後立即能大量生產供應,今年9月起就會正式投產。
-
2020-07-30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一心只為防疫 護理師曬這雙「好不了的手」讓眾網友心疼
新冠肺炎疫情雖逐漸趨緩,但對醫護人員來說,各種防護措施卻絲毫不能鬆懈。近日一名女護理師在網路上貼出一張照片表示「這是護理師的手」,並說明自己每天都必須使用酒精消毒手,在必要時候更需戴上含粉手套,導致雙手易乾癢脫皮,就算擦了護手霜一樣沒用。原PO於「爆怨公社」上發文解釋,「這是護理師的手,每天用酒精洗手、使用有粉手套,手每天又乾又癢又脫皮,擦護手霜也沒用,真的很煩……」但卻又在文末說明,自己抱怨歸抱怨,還是會依照院內規定乖乖洗手,並用hashtag表示「#有沒有辦法救救我的手」、「#有粉手套會逐步禁止」、「#真是一大福音」。此文一出,多數網友紛紛留言為這位護理師加油打氣,「辛苦了…台灣感謝有妳」、「辛苦了!感謝有您們」、「辛苦了」、「有什麼護手霜可推薦的,我買三條送她」、「每次看到我護理朋友PO她的手照,就覺得超心疼」、「妳的手很美,這是天使的手、救人的手」、「辛苦了,心跟手都是美美的」。對於含粉手套逐漸被各國禁止的原因,根據美國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FDA)發現,含粉的醫用手套不只導致醫療人員過敏,患者也可能增加過敏或傷口發炎、沾黏、感染風險,因此2017年1月全面禁用含粉的醫用手套。而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也對此說明,醫用含粉手套都使很多醫療人員的雙手過敏,將於 2021 年元旦起全面禁止輸入、製造醫用含粉手套,違者還會依法開罰,甚至面臨有期徒刑的刑責。
-
2020-07-30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談防疫下半場 張上淳:台廠疫苗8月進第一期臨床試驗
台灣大學今舉行「新冠病毒政策對應研討會」,台大副校長、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擔任第一位演講者。張上淳會後受訪時表示,下半場最重要的就是疫苗,台灣疫苗廠8月可能進入第一期臨床試驗,未來可望發揮功效,但目前還是以圍堵和減災為防疫重點。曾迫切呼籲政府盡快讓境外生回台的台大校長管中閔會後則說,已準備好全力協助境外生復學,防疫旅館都接洽好了。張上淳說,全世界現在最期待的,就是安全有效的疫苗被開發出來,而且有足量疫苗供大家接種,如此一來就不用擔心感染,對疫情控制有很大幫助。目前已經看到國際間許多疫苗廠都已經有不錯的進度,國內也有進度,並非沒有進度,預計8月可能就會進入第一期臨床試驗。張上淳表示,雖然不是可以立即得到疫苗,但可以期待在疫情下半場當中,疫苗將是控制疫情的關鍵,藉由疫苗的作用,全球疫情就不致像現在這麼嚴重。面對外界詢問台灣是否會有第二波疫情,張上淳表示,台灣現階段還是採取「阻絕於境外」的圍堵策略,除了圍堵以外,也還有減災,試圖讓疫情衝擊降到最低、感染人數降到最低,各項應變和準備都在一直維持著。管中閔表示,對於要回來的學生,台大會落實安心就學方案,以確保銜接學業沒有問題;對於尚未能回的學生,台大也有準備遠距線上課程,但終極目標都是希望儘可能減少學生當中「有人實體、有人遠距」的落差。為了符合政府對於隔離檢疫的規定,學生返台後不能在宿舍集中檢疫,所以台大選擇利用防疫旅館,很多地方都接洽好了。
-
2020-07-30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國產新冠疫苗研發「早知道會落後」 何美鄉:花錢買疫苗「技轉」是解方
台灣新冠肺炎疫苗研發龜速前進,專家多悲觀認為國產疫苗進度恐落後美、英、中國大陸一年左右,樂觀一點仍需等到明年3、4月才能上市,中研院生醫所兼任研究員何美鄉說,「早就知道會落後」,爭取國際疫苗廠技轉,在台灣廠製造,應是台灣目前最快擁有疫苗的方法。目前全世界約一百多個單位投入新冠肺炎疫苗研發,7月早已有五家疫苗廠進入新冠肺炎疫苗第三期人體試驗,研發速度最快的疫苗有望今年秋冬問市,反觀「支持國產疫苗研發」、「爭取海外疫苗採購」並行的台灣,截至目前僅兩家藥廠提出人體試驗申請。國衞院感染症與疫苗研究所副所長陳信偉今在「新冠肺炎病毒疫苗發展的瓶頸及解決之道座談會」表示,從文獻上來說,一個成功的疫苗開發需要五至十年以上的時間、需要投入的資金至少需要5億美金.但在這條漫漫上路上,疫苗成功機率仍不到一成。何美鄉也在這次座談會上將研發疫苗形容為照顧小孩子長大,不可能因現在有幾百噸食物,硬塞進孩子肚裡,小孩也不可能就突然長成20歲成人。她說,早就知道台灣新冠肺炎疫苗研發會落後,強調「不是看不起台灣」,而是因國際疫苗平台已有研發經驗,但台灣沒有,就會慢。高端疫苗發言人、執行副總李思賢也曾在過去接受本報訪問時提及,國際間新冠肺炎疫苗研發賽,無情揭露台灣長期以來研發問題,政府及民間資源投入太少,導致起跑槍聲響起,台灣一開始就慢了,國內連找個像樣的研發平台都是難事,硬生生落後海外大藥廠一大截。何美鄉說,台灣能在明年大量生產國腩新冠肺炎疫苗已是破天荒地快速,現在想要更快,就必須仰賴國際合作,「世上原本是敵人的產業都在合作,因為我們是在抗疫,全人類都在同一陣線上,不要去想我是英雄、我要去把它研發出來。」對何美鄉而言,「合作」不單純僅是「爭取海外疫苗採購」,她說,現在國際廠商其實不是要不要賣給台灣的問題,而是每個疫苗平台的產能都是有限的,沒有任何一個平台可以做出供77億人使用的疫苗量,「但別忘了台灣境內其實有好幾個現成的疫苗製造廠。」何美鄉說,現在各大疫苗平台都希望能在這場疫情中獲取最大利益,業者都心知肚明現在有技術不賣就來不及,只要確保製造疫苗量越多就會越多獲益,「台灣希望已經研發出疫苗的廠商技轉,就用錢買,他們(國際廠商)也願意。」何美鄉表示,一旦爭取到海外疫苗研發技轉,台灣就能利用國內現成的疫苗廠製造,可以做一個較小型試驗證明台灣也能做出來和原廠一樣品質的疫苗,台灣民眾就能直接使用這劑疫苗,這是目前法規可允許、有利於國內產業,且加強台灣境內防疫的三贏局面。
-
2020-07-30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鍾南山:香港出現社區感染 應展開全民核酸篩查
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29日表示,根據目前香港每日新增病例的數據來看,香港疫情正在發展之中,已經出現了社區傳染,但還沒有出現指數級增長,所以他建議香港要加強檢測,尤其是對無症狀感染者的篩查。觀察者網報導,他認為,香港2月至4月疫情控制得比較好,4月到6月下旬,最高日增長不超過20例,所以那個時候覺得香港做得很漂亮、很成功,但7月8日到18日就多一些了,但日均還不多於60個,7月18日以後這10天裡,除了個別日子,病例數日增長量都超過100例,最高的是日增長145例。鍾南山指出,現在香港已經存在社區傳染,但它的傳播態勢不像西方國家那樣是幾何級數或是連鎖反應式增長,而是在一個平面上每天增加一些,這說明政府干預、社會干預還是起了很大作用。他建議,香港要加強檢測,尤其是對無症狀感染者的篩查。「我建議不光是在特定的黃大仙區來進行,而是應該在整個香港進行核酸檢測排查,總共也就七八百萬人,應該不難,好處就在於早發現、早隔離,減少人傳染人的機會;例如在武漢,有了方艙醫院,幾萬人得到隔離,問題很快就解決了。」鍾南山表示,強化檢測實際上是為了發現更多的無症狀患者,因為症狀是一個主觀的因素,每個人感覺不太一樣,此外無症狀感染者有一部分是在潛伏期內,嚴格意義上不叫無症狀,而是待發病。還有一種無症狀感染者是目前正深入研究的,沒有明顯症狀,且過一段時間自癒了,但這些無症狀感染者最大的問題是具有很強的傳染性,所以必須及早發現。他認為,相比香港,大陸採取的疫情防控措施更嚴格,大陸現在的做法,不管在黑龍江、吉林、新疆、北京,都是很快把疾病限制在某一個區,減少傳播,例如在北京新發地疫情發生後,採取的措施是非常嚴格的,「疫情發生地市民全部做了核酸檢測,同時整個社會動員力度大,不出門減少了社區間的傳播,此外大中小學停課等都是強有力的措施。在這些措施下,也就花了25天左右就把病例數清零。」目前香港疫情還處於一個上升的階段,鍾南山希望防控措施要加強,「我非常贊成香港有一個全民的核酸檢測,這是我希望能夠做的,當然這是不便宜的,大陸現在最低是人民幣60元一次檢測,香港還是比較貴,要港幣1000多元。」
-
2020-07-30 科別.呼吸胸腔
老翁被芒果樹幹砸中胸部 疼痛就醫幸運發現肺部腫瘤
苗栗一名70歲蔡姓老翁上個月在家裡農忙時,不慎被芒果樹幹打到胸部,期間雖多次就醫,胸部悶痛始終未見改善,因此轉往衛生福利部苗栗醫院求診,胸腔外科醫師檢查除發現肋骨有1根骨折,還「意外」發現右上肺葉有1公分的小結節,老翁日前住院接受內視鏡微創手術,組織切片經病理檢驗確診是惡性腫瘤。院方表示,這起病例幸好及早發現、及早切除,患者恢復良好,已順利康復出院,且不需要追加化學治療或放射線治療,將持續於門診接受追蹤。衛福部苗栗醫院胸腔外科主任連允昌指出,這名老翁因胸部「意外」被樹枝挫傷就醫,透過低劑量電腦斷層詳細檢查後又「意外」發現右肺葉上的小結節,且研判屬惡性腫瘤的機率高,但因考量結節貼近血管,無法事先取樣,加上患者年紀大,經向家屬說明與討論後,決定採行內視鏡手術,並於術中送冷凍切片進行病理檢驗,迅速確診為惡性腫瘤。連允昌指出,內視鏡手術與傳統手術的差異在於內視鏡手術傷口小,約4-5公分,相對地疼痛也較小,通常術後一周內就能出院;若傳統胸腔手術傷口約30公分左右,住院也需要2到3周才能出院。另外,胸腔外科手術在術後最擔心病人因怕疼痛,不敢深呼吸、咳痰等動作,導致肺炎發生,而內視鏡手術有傷口小、疼痛減輕特點,可以有效降低併發肺炎的風險。他表示,肺癌是國人10大癌症死因之首,且肺癌早期症狀不明顯,確診時多已是無法施行手術的3、4期,由於肺內大部分都是空氣,針對沒有症狀的腫瘤,可善用低劑量電腦斷層進行掃描,就能清楚發現;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可檢測0.2毫米以上的小腫瘤,民眾如有長期抽菸病史、肺癌家族史或暴露在石綿瓦環境(礦工、玻璃工、石綿瓦工人等)及45歲以上者,建議應每年定期進行檢查,及早發現、及早治療,以免延誤病情。
-
2020-07-30 科別.呼吸胸腔
李登輝嗆傷釀肺炎 醫師籲長者慎防嗆咳
前總統李登輝2月8日因喝牛奶嗆到,引發吸入性肺炎住院近半年,日前傳出狀況危急,台北榮總因無家屬授權不便對外發言,僅表示,李登輝身體狀況不理想,臥床半年,病情起起伏伏,但還不到外界傳聞程度。而長者因器官退化、虛弱或是疾病,如中風、帕金森氏症等,會有吞嚥困難問題,於進食時造成嗆咳、吸入性肺炎等。北榮高齡醫學中心高齡醫學科主任彭莉甯表示,吸入性肺炎在老人家常見且致死率高,因為老人家吞嚥功能退化、障礙,小小的東西就容易產生吸入性肺炎。根據衛福部國健署統計,台灣社區65歲以上長者有兩成於每周至少三次有進食嗆到的現象,每十名高齡者約有一人有輕度以上的吞嚥障礙。僅管很多人都會可能發生嗆咳情形,但彭莉甯表示,年輕人免疫力高且容易將食物咳出來,老人家在生病的狀況下,更多功能都會變差,包括吞嚥功能,無法在短時間內把物質清掉,也有些老人家因為感官功能下降,不知道自己有嗆咳的狀況,沒有咳嗽反應,也增加吸入性肺炎的風險。吸入性肺炎和其他肺部感染治療方式大致相同,但因為吸入性肺炎少以明顯的發燒或咳嗽表現,照護者可能沒有發現,也會影響及時就醫。因此提醒,若是發現老人家容易累、突然不想吃東西、活動力和意識功能下降,便可能是個警訊。彭莉甯提醒,避免長者發生吸入性肺炎,食物可切小塊一點、吃慢一點,喝水等液體時也可用些增稠劑。另外,也要避免讓長者以半斜坐的方式,坐直吃減少進食嗆咳的機會。
-
2020-07-30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感冒病人增多 戴口罩變少 醫憂:新冠肺炎可能再度大流行
台南市前副市長顏純左是內科醫師,缷下公職後在下營開設診所,今天在臉書貼文指近日來門診發現不少感冒的病人,令他非常擔心在台灣有可能再度大流行武漢肺炎病毒。顏純左提出不能大意的理由,是目前國際的疫情方興未艾,全世界上已經有1700多萬人感染到武漢肺炎病毒,而且每天新感染人數都破20萬以上,美國已經有450萬的武漢肺炎病毒病人,鄰居有事台灣不可能安全無恙。顏純左說,看到戴口罩的人數越來越少,非常擔憂武漢肺炎的疫情在台灣即將在重演,先前武漢肺炎在流行的時候,有人說到夏天會稍微減緩一點,這個是指在台灣本身,但是現在世界上其他國家不斷的病例創新高,表示第一波還沒有結束,所以大家還是要危機意識。顏純左指出,到處報復性的消費,報復性的旅遊,但是報復性的感染,可能隨時就到,各位朋友真的要非常小心,病毒是不長眼睛的,隨時在變化。他提醒希望所有的民眾還是要提高警覺,該帶的口罩還是要戴,該洗的手還是要洗:近日來門診發現不少感冒的病人我非常擔心在台灣有可能再度大流行武漢肺炎病毒由於國際的疫情方興未艾全世界上已經有1700多萬人感染到武漢肺炎病毒而且每天新感染人數都破20萬以上美國已經有450萬的武漢肺炎病毒病人鄰居有事台灣不可能安全無恙所以希望所有的民眾還是要提高警覺該帶的口罩還是要戴該洗的手還是要洗我看到戴口罩的人數越來越少非常擔憂武漢肺炎的疫情在台灣即將在重演先前武漢肺炎在流行的時候有人說到夏天會稍微減緩一點這個是指在台灣本身但是我們看到現在世界上其他國家不斷的病例創新高表示第一波還沒有結束所以大家還是要危機意識到處報復性的消費報復性的旅遊但是報復性的感染可能隨時就到各位朋友真的要非常小心病毒是不長眼睛的隨時在變化。
-
2020-07-30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國衛院研發抗體治療 可望獨步攻克整個新冠病毒家族
為了平息新冠肺炎疫情,全世界都如火如荼投入疫苗和藥物的軍備競賽,國家衛生研究院與國防醫學院從SARS抗體庫中,幸運找到一個單株抗體,可阻止新冠病毒的S2蛋白建立入侵人體細胞的通道,在動物實驗看到明顯療效。國衛院今在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記者會中報告,此抗體的作用原理為全球首見,其療效可望擴及與其他新冠病毒同家族的病毒,例如SARS,且效力將不受病毒突變影響。國衛院感染症與疫苗研究所所長廖經綸表示,倉鼠動物模型測試結果顯示,凡經過抗體治療的倉鼠,體重和活動力都不會下降,受感染的肺部中,病毒量也大幅下降,顯示肺部活病毒量可以受到抗體的抑制;相對沒有抗體治療的倉鼠,則是體重、活動力都下降。廖經綸表示,現在大部分研發中的疫苗或治療性抗體,都是針對S1這個棘蛋白,S1相當於打開人體細胞的鑰匙。S1突變率很高,如果針對S1蛋白去研發疫苗或抗體,一旦發生突變,研發成果可能就沒用了,得像流感疫苗一樣頻繁更新。廖經綸表示,新冠病毒家族還有另外一個棘蛋白S2,其任務是在S1結合細胞後,建立讓病毒入侵細胞的「通道」,S2就不容易突變,如果能攻下S2、阻擋其作用,相當於「斬斷了新冠病毒家族的阿基里斯腱。」國衛院與國防醫學院所研發的治療性抗體,就是找到了一株能專一作用於S2蛋白的單株抗體,非常適合作為投藥和預防重症的切入點,可以單獨使用,也有開發雞尾酒療法的潛力。廖經綸表示,現在已經完成動物實驗,並且透過基因工程,完成擬人化抗體的備製,下階段就要驗證這個擬人化抗體的療效,需要徵求優質廠商來量產,並完成跨國的三期人體試驗。如果一切順利,預計明年底就能正式應用於臨床治療。
-
2020-07-2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世衛:新冠病毒喜歡所有天氣 別以為夏天就安全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HU)統計,截至28日,全球已有逾1666萬人確診感染新冠病毒,死亡個案超過65萬例;全美確診個案至少434萬6748例,14萬9180人死亡;世界衛生組織(WHO)28日表示,新冠病毒「喜歡所有的天氣」,沒有季節性的限制,不像多數病毒,疫情會隨季節起伏。路透(Reuters)報導,WHO發言人馬格麗特‧哈里斯(Margaret Harris)在日內瓦(Geneva)一場虛擬簡報中表示:「許多人還在想季節性;我們現在必須理解的是,這是一種新型病毒,它的表現不一樣;夏天是問題,但這種病毒喜歡所有的天氣。」哈里斯警告,北半球不應因為進入夏季就感到自滿,因為新冠病毒不像流感病毒有跟隨季節的趨勢。她說:「這場疫情將是一個大浪潮,會上漲與回落;我們最好能夠擊敗它,能夠游刃有餘地應對它。」包括傳染病專家佛奇(Anthony Fauci)在內的多位公衛官員,早在疫情剛爆發時就已警告,就算感染率回落,第二波疫情也可能會在秋季爆發。許多歐洲國家原本已經控制住新冠病毒疫情,確診個案數量卻又開始回升,讓人更加擔憂第二波疫情來襲。各國政府敦促民眾,面對夏季聚會與假期的誘惑,必須更加提高警覺;公衛官員也警告,民眾面對疫情的態度散漫,恐讓歐陸陷入危機。由於感染個案激增,比利時已加強限制社交接觸,西班牙巴塞隆納也已關閉體育館與夜店;德國過去兩周的感染個案增幅也令人擔憂。許多國家個案數量回升前,都經過安定的數周;各地陸續解封後,似乎也沒有造成重大的後果;德國柏林漢保德大學(Humboldt University)教授布羅克曼(Dirk Brockmann)說,如果感染個案增加與解封有關、而不是因為民眾防疫態度鬆懈,更早就會出現更明顯的跡象;而現在的情況似乎仰賴人類行為。德國疾病防控機構羅伯特‧科赫研究所(Robert Koch Institute)所長威勒(Lothar Wieler)首度敦促民眾,出門時若無法保持5呎社交距離時,就要戴口罩。
-
2020-07-29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莫德納疫苗猴子試驗 成功降低傳染風險
美國生技公司莫德納(Moderna)研發的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實驗型疫苗,在猴子實驗中成功產生強勁的免疫反應,且防止病毒在鼻腔和肺部內複製。法新社和路透社報導,莫德納這次猴子實驗最關鍵成果,在於這款代號MRNA-1273的疫苗成功防止病毒在鼻腔內複製,有助於降低傳染風險。另一款由阿斯特捷利康公司(AstraZeneca)與英國牛津大學(Oxford University)合作開發的疫苗,則未看到相同成效,即便疫苗成功防止病毒進入動物體內,進而防止重症。根據發表在權威期刊「新英格蘭醫學期刊」(NEJM)的研究,莫德納疫苗的動物實驗對象為24隻恆河獼猴,分為3組之後,分別接受安慰劑和兩種不同劑量-10或100微克的疫苗。實驗中,兩組施打疫苗的獼猴,體內都產生高濃度中和抗體。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這些動物體內的抗體濃度,高於人類感染痊癒後體內所含抗體濃度。研究作者說,這款疫苗同時能誘發另一種免疫細胞的生成,也就是有助提升整體免疫反應的T細胞。猴子在4週後施打第2次疫苗,研究人員同時直接用管子將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送進猴子鼻腔和肺部。10微克和100微克疫苗均成功防止病毒在猴子肺部內複製、引發肺炎;但100微克疫苗不僅防止動物鼻腔出現病毒複製的情形,8隻猴子在暴露於病毒兩天後,甚至完全偵測不到病毒濃度。相較下,安慰劑組的8隻猴子體內持續出現病毒。與莫德納合作開發這款疫苗的美國衛生研究院(NIH)表示:「在非人類的靈長類動物實驗上,首次有實驗性疫苗能夠在上呼吸道快速控制住新型冠狀病毒。」疫苗若可以防止病毒進入肺部,將有助避免疾病加劇;而若能阻止病毒在鼻腔內複製的話,就有助減少傳播。2019冠狀病毒疾病肆虐,路透社統計全球迄今有超過1676萬人染疫,65萬9413人病故。有效疫苗被視作是結束這場大流行的關鍵。莫德納公司昨天展開涵蓋3萬名健康受試者的最後階段臨床試驗,若經證實有效,最快可望年底前通過批准與廣泛使用。
-
2020-07-2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輝瑞:新冠病毒不會很快消失 疫苗需求將持續幾年
美國製藥大廠輝瑞(Pfizer)預測,新冠病毒不會很快消失,全球對疫苗的需求至少持續幾年,而且新冠肺炎疫苗像流感疫苗一樣,必須定期接種才有效。彭博資訊報導,輝瑞及其德國合作夥伴BioNTech研發的新冠疫苗進入後期試驗階段,於27日為第一名美國病患施打疫苗,他們最快於10月向監管機關尋求核准。外界越來越多人認為,一次性疫苗可能不足以永久抵禦新冠病毒。目前仍不清楚新冠病毒抗體可以保護人體免疫多久時間。早期試驗也尚未證實,注射疫苗可以長時間預防感染。輝瑞執行長柏拉(Albert Bourla)28日接受訪問時表示,「有一種情況是,疫苗的免疫力可能不會永久持續;要嘛病毒會變異,或是病毒會尋找到另一種方法捲土重來」。柏拉表示,輝瑞預期疫苗分兩階段上市,第一階段稱為大流行階段,輝瑞預期將持續2020年至2021年。在這段期間,輝瑞目標為全球政府提供一個安全、有效且負擔的起的疫苗。美國政府上周同意以19.5億美元購買1億劑輝瑞BioNTech疫苗,如果疫苗獲得監管機館核准。柏拉表示,「這不是一般的商業模式」。他說,有鑑於大流行對全球的影響,輝瑞提供全球政府遠低於正常的價格。
-
2020-07-2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專家示警! 秋冬新冠肺炎、流感恐夾攻大爆發
台灣連續一○六天無本土個案,卻傳出泰籍移工返抵泰國後確診,不排除為本土感染個案。防疫專家擔心,無症狀者可能在社區內「悄悄傳播」,當傳播者累積到一定數量,恐如北京、香港一樣出現大規模群聚感染,尤其秋冬合併流感恐將大爆發,建議提早因應。台大公共衛生學院院長詹長權表示,日本女學生和泰籍移工返國確診個案代表台灣社區一直存在無症狀感染威脅;台灣九月到隔年五月有流感疫情,台灣不能「有症狀才採取行動」,必須超前準備可同時檢測流感和新冠肺炎的試劑,總統更應出面解決疫苗研發落後等困境。「別讓移工成為防疫破口」詹長權說,從新加坡經驗來看,外籍移工千萬不能聚集,目前越南、香港、新加坡等地區都已禁止移工聚集,如果愈來愈多從台灣出發、在其國家被確診的個案,將損及台灣防疫形象,建議盡量減少移工聚集,讓工廠和宿舍要分艙分流,移工宿舍要單人單房單衛浴等。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黃立民表示,國外疫情嚴重,國人防疫心態卻有些鬆懈,應慎防醫院、營區、軍艦和移工宿舍區等人口密度高、密閉空間的群聚感染,未來眾多境外生入境,相關場所均需加強落實防疫措施,所有入境者均接受篩檢,或是居家檢疫結束前再篩檢一次。中研院生醫所兼任研究員何美鄉指出,根據研究,夏天時人類上呼吸道對抗病毒能力較強,感染後症狀較輕微或無症狀,現在只是看不到「有症狀」病人,但仍處於隱形傳播;到了秋冬,恐將不再是零星個案,而是像星火般燎原,疫情大爆發。何美鄉說,最怕是如同北京、香港隱形傳播者累積到一定數量,爆發大規模群聚,建議個人防護仍不能鬆懈,維持勤洗手、戴口罩等衛生習慣,也應加強篩檢,只要有呼吸道症狀都應採檢,盡可能找出感染者。前疾管局長、南台科技大學教授蘇益仁認為,來自疫情高危險國家的移工應入境普篩,入境檢疫期滿,解除隔離前也應做第二次檢測。至於台大公衛學院所提「廠住分艙分流、宿舍單人單房單衛浴」等建議較不實際,連本勞都沒有這種條件,怎會有工廠幫外勞打造這種生活環境?
-
2020-07-2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2天連增境外移入…醫界憂「疫情海嘯在眼前」
新冠肺炎疫情在歐美延燒,也在大陸北京、香港、日本等地復萌,台灣事隔一○六天後出現首起疑似本土個案,更一連兩天出現境外移入個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天公布國內新增五名境外移入個案,創六月七日解禁後單日最高紀錄,醫界憂心「海嘯在眼前,台灣視而不見」。追移工感染 莊人祥籲提高警覺在桃園工作的泰籍移工返回泰國後確診,指揮中心不排除是台灣本土感染個案。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疫調後匡列一八九名與移工同公司廠房員工檢測,其中廿九名密切接觸者有廿八人為陰性,剩一人檢驗中,另外一六○人無疑似症狀,但「感染源仍撲朔迷離,應提高警覺」。秋冬大爆發?台灣處隱形傳播期防疫專家憂心,台灣目前只是看不到有症狀病人,仍處於隱形傳播階段,到了秋冬恐會疫情大爆發,應提早因應。此外,疫調發現該移工近期有桃園賣場採買活動史,和未婚妻同返泰國。莊人祥說,目前未接獲移工未婚妻確診訊息,也因未取得移工行動電話而無法完全掌握足跡,會盡快釐清足跡,並據此發布細胞簡訊,建議曾與確診個案有共同活動史民眾自主健康管理十四天。境外移入個案不斷攀升,泰籍移工確診者背後又潛藏社區感染風險,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兒童急診科主任謝宗學在網路貼文形容民眾對周邊國家「疫情大海嘯」視而不見、「明明海嘯就在眼前卻視而不見,更是超級警訊」。報復性疫情?來台就醫應緩鬆綁謝宗學認為,多數國人不在乎其他國家疫情多嚴重、病死了多少人,只關心「報復性消費」、「報復性旅遊」,卻沒有想到台灣可能出現報復性疫情爆發。只要還有人入境,台灣絕不可能置身事外。疫情延燒,歐洲各國紛紛收緊邊境管制,甚至實施旅遊限制。國民黨立委蔣萬安等人昨天舉行記者會質疑,在泰籍移工確診個案發生後,指揮中心難道要維持八月一日起開放外籍人士「有條件來台就醫」的政策嗎?呼籲不要貿然開放。新引進移工 加強防疫將再討論勞動部統計,今年截至七月廿六日,移工入境累積七七三七人,其中產業類新引進移工多達五千三百多人,為我國移工人數最多,卻不在採檢行列。台大公衛學院院長詹長權建議移工入境普篩。莊人祥表示,是否針對產業類新引進移工加強防疫措施,未來將再討論。
-
2020-07-29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影/中衛彩色口罩連總統幕僚也瘋狂 下波推加零紀念口罩
「今天安排中衛行程,讓我的幕僚都很興奮!」總統蔡英文今天到以彩色口罩賣到秒殺的彰化彩色口罩大廠「CSD中衛」公司參訪,特別稱讚中衛公司將抗疫的口罩變成時尚,表示十分敬佩;中衛執行長張德成說,國慶籌備委員會邀請CSD中衛替雙十國慶日客製化生產「國慶口罩」,中衛決定主動贊助1萬5千個國慶口罩,供國慶典禮使用。CSD中衛為防疫需求,特別請蔡總統選擇一款戴上,感受一下高品質時尚口罩的舒適度。蔡總統面對中衛「形形色色」的口罩,挑了一款粉紅口罩,中衛公司人員說:「這是ELLE聯名款的浪漫花都」,直讚總統好眼光。中衛總經理張豐聯與營運長張德成在簡報中,介紹全球獨家生產的時尚醫療口罩,強調中衛彩色口罩發展近5年以來,已經發表超過30款素色及印花圖案,不僅與姐姐謝金燕、ELLE國際品牌等合作多款聯名口罩。今年1月超前部署,領先全球將口罩變成時尚配件,登上柏林時尚周伸展台。接下來CSD中衛仍將繼續參與全世界各大時裝周,希望讓台灣MIT優質口罩推廣至全球。中衛表示,國外疫情仍未降溫,中衛不斷接獲海外市場詢問訂單,不過因目前仍屬口罩半徵用期,故短期內中衛仍將以內銷為主。內銷部分,近年來中衛採取快速擴張銷售據點,除了各大電商,實體通路販售據點也高達上萬個,包含康是美、屈臣氏、家樂福及各大連鎖藥局等,可說是國內通路布局最廣的專業醫材大廠。CSD中衛營運長張德成表示,很榮幸被邀請生產國家重大慶典口罩,中衛將以最先進的數位印刷方式,來製作這批獨一無二的口罩,希望替國慶日當天創造新亮點;中衛下一波還將推出「加零」防疫紀念包口罩,將是新亮點。針對近來各通路秒殺中衛口罩,讓許多消費者無法如願購買,張德成表示,由於目前政府徵用量約在6成左右,因此能進入市場的產量較少,無法滿足所有人的購買需求,十分遺憾,請消費者諒解,中衛也會持續推出彩色口罩新品,帶給消費者更多驚喜。蔡總統隨後著全套除塵衣帽,進入彩色口罩生產間視察生產流程,對彩色口罩製程感到好奇,不斷詢問細節。
-
2020-07-2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台大公衛移工防疫對策 學者附議移工入境普篩
泰籍移工返國後確診,指揮中心已匡列接觸者並擴大採檢,目前感染源不明,社區感染隱憂浮現。對此,台大公衛學院今提出七點移工防疫建議,包括工廠及宿舍的空間區隔及相關人員普篩,以及對中出境和入境移工做普篩,並對現有移工之血清抗體調查。不過學者指出當中有幾項建議較不實際,建議以移工入境普篩為優先。詹長權表示,第一,台灣應學習新加坡數月前克服移工群聚感染的經驗,透過盡量減少人群聚集移工,所以該廠和宿舍要分艙分流。第二,該移工之宿舍要單人、單房、單衛浴。第三,該名移工的接觸者要進行核酸普篩。第四,該廠全廠員工都要進行核酸普篩。第五,移工出入境要核酸普篩。第六,移工居住環境安全衛生要全面檢查。第七,現有移工都要進行血清抗體調查。台大公衛副院長陳秀熙表示,泰籍移工不論在哪裡感染,既從台灣出境,台灣就有國際責任要做好出入境把關,因此也應進行出境普篩。現在既然發現潛在隱憂,就該搭配血清學抗體檢測,盡快瞭解這個移工周圍有沒有潛在的社區感染,盡快找到感染源,才能預防更多的群聚感染和社區流行。對此,學者認同自疫情高風險國家「入境」之移工應普篩,但認為「出境」普篩和特定族群的血清學抗體檢查,應思考施行的目的才做,且不應僅針對移工。另外,學者與移工團體都認為,空間區隔的建議,應用在移工的勞動現場裡面,並不實際、很難做到。前疾管局長、南台科技大學教授蘇益仁表示,新加坡有移工群聚的前車之鑑,目前東南亞國家疫情嚴峻、檢驗情況等相關資訊不夠透明,不能完全相信官方數據等因素。基於以上原因,蘇益仁認同來自疫情高危國的移工入境要普篩,入境後14天隔離檢疫期滿,解除隔離前也應做第二次檢測。至於出境普篩,蘇益仁表示,沒有道理只針對移工,如果國家決定要求所有人出國前都要取得檢驗陰性證明,就應該全部的人做出境普篩。未來如果有疫苗,就可以用施打證明來取代檢驗陰性證明。蘇益仁提醒,要思考血清學抗體檢驗的目的,現在要務是阻止傳播,所以抗體檢查的意義不大。蘇益仁指出,血清學抗體調查通常是為了釐清一波流行後的感染規模,根據已感染的人口比例,去制定疫苗接種的政策。血清學抗體調查也可以了解特定族群的感染率,例如找出有抗體的醫護人員,作為照護確診個案的主力。蘇益仁表示,移工「廠住分艙分流、宿舍單人、單房、單衛浴」這點建議較不實際,連本勞都沒有這種條件,很難有工廠可以支援。台灣國際勞工協會工作人員吳靜如也說,一般中小型企業宿舍難以做到,就算要做,雇主或仲介也很可能會把成本費用都轉嫁到移工的身上。吳靜如提醒,移工人身自由平時已受到諸多限制,無證移工或失聯移工因無勞健保身份,也承受被查緝和遣返的壓力,各項防疫措施也無法顧及他們。政府處理此疫情事件的態度,將決定社會氛圍是否產生更多的「報復性歧視」。呼籲政府應創造安全、安心的環境,讓移工都有合法工作身分,身體不適時能即時就醫、接受妥善照顧,才能消除防疫死角。
-
2020-07-29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疫苗第3階段試驗 美抗疫指揮官:成敗關鍵
美國國家過敏與傳染病研究院(NIAID)院長佛奇今天表示,一旦疫苗問世,官員必須克服民眾對疫苗的懷疑。在接連幾週確診人數激增後,有徵兆顯示疫情可能在高點轉趨穩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佛奇(AnthonyFauci)告訴CNN記者布利澤(Wolf Blitzer),需要有個陣營在社區互動和推廣。他說:「如果我們能普遍讓民眾接種疫苗,就能終結疫情、創造出免疫罩,避免疫情捲土重來。」美國生技公司莫德納(Moderna)和美國國家過敏與傳染病研究院共同研發的疫苗,今天起將展開首次第3階段臨床試驗。佛奇稱之為疫苗研發的「關鍵時刻」,並說他對進展「審慎樂觀」。他說:「我們試圖了解是否真的有效。」「必須花上好幾個月來判定。」「從一月初連是什麼病毒都不知道,到第3階段的試驗,可謂是創紀錄的速度。」在接連幾週的病例數激增,有一些徵兆顯示,美國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可能已在高點趨於穩定。據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s HopkinsUniversity)統計,7天單日新增病例數平均不到6萬6000人,儘管數據依然高得嚇人,卻是美國10天來的最低點。從亞利桑那州、德州與佛羅里達州的疫情趨勢可以看得更清楚。這些州在缺乏有效安全規範的情況下重新開放,自6月以來疫情快速傳播,然而新增病例數已趨緩甚至最近稍微減少。但要說這些趨勢能否維持下去,目前仍為時過早。在全美各地,過去一週和前一週相比,有22州新增確診數增加、20州趨緩、8州下降。儘管疫情可能在高點開始趨緩,國內7日的平均死亡人數卻開始增加。不過通常是在確診和住院人數激增後數週,才會出現死亡人數上升的現象。法新社報導,約翰霍普金斯大學今天的即時統計資料顯示,美國24小時內新增5萬7039人確診與679人病故。美國在確診病例和病故人數都高居全球之冠,截至美東時間晚上8時30分,境內累計428萬6663人確診,14萬7588人不治。
-
2020-07-29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移工入境檢疫 3/17累計至今已逾7000人
有泰籍移工返國後確診武漢肺炎,勞動部今天說,移工入境須檢疫14天,從3月17日截至7月26日止,移工入境檢疫累計為7737人;產業類移工檢疫場所必須先經審查,社福類及返國移工則進入集中檢疫所。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下午2時舉行記者會說明「新增5名境外移入個案」及「泰籍移工接觸者調查及檢驗說明」等事宜,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跨國勞動力管理組組長薛鑑忠在會中說明目前移工入境檢疫的相關規定。薛鑑忠表示,勞動部從3月17日起依據指揮中心規定,移工入境必須居家檢疫14天,並在3月27日修正為兩大方向,包含產業類新引進移工由雇主辦理檢疫,社福類的新引進移工及返國再入境移工必須送到集中檢疫場所,衛福部也提供600床供勞動部運用。根據統計,從3月17日截至7月26日止,移工入境辦理檢疫的累計人數為7737人,其中以越南籍4233人最多,其次為印尼籍2337人、泰國籍684人、菲律賓籍483人;至於目前在集中檢疫的有327人、居家檢疫則為1141人。薛鑑忠說,產業類新引進移工居家檢疫分為入境前查核以及入境後關懷訪視,雇主在入境前,必須由地方政府派人檢查居家檢疫場所是否符合規定,檢查標準比照防疫旅館,包含一人一室、獨立衛浴、獨立空調、24小時門禁管制、確保移工可以完成14天居家檢疫。在移工入境後, 除了有電子圍籬管制,也透過地方政府關懷訪視,包含針對情緒提供適時關懷,以及確認是否有依照事前查核項目辦理居家檢疫等;截至7月26日止,地方政府以關懷訪視4677人。薛鑑忠也提到,針對在台移工的防疫措施,勞動部也訂定指引給雇主、仲介公司,建議雇主盡可能工作場所及住宿分流、協助不適者安排就醫,如果接觸到確診移工,依規定必須要隔離,若雇主沒有適合場所,勞動部也會提供。另外,薛鑑忠表示,由於移工外出休假,雇主是不能禁止的,因此也要求雇主跟移工宣導不要出入人多場所、保持社交距離,勞動部也會將防疫措施翻譯成四國語言,讓移工可以掌握最新防疫資訊。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也表示,目前只要是進入集中檢疫場所的移工,在完成14天檢疫前都有採檢,所以有部分移工入境後會採檢,移工入境採檢這部分未來是否還要加強會再來討論。
-
2020-07-29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產業類新進移工最多卻不用入境採檢 莊人祥:會再討論
在台工作2年半泰籍移工確診新冠肺炎,台大公衛今建議所有出入境移工都要採檢。對此,勞動部強調,目前社福類新引進移工及不限業別重新入境移工,進入集中場所完成14天檢疫後,必須接受PCR採檢,但我國移工人數最多的產業類新引進移工不在此列。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 是否針對產業類新引進移工加強防疫措施,未來將再討論。移工入境須居家檢疫,產業類新引進移工需居家檢疫十四天,社福類新引進移工及不限業別重入境移工則採集中檢疫。據勞動部統計,截至7月26日,移工入境累積7737人,已完成居家檢疫4173人、尚在檢疫1141人;至於需要集中檢疫者,共2096人、尚在檢疫327人。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跨國勞動力管理組組長薛鑑忠表示,我國移工來自於越南者最多,今年截至目前入境4233人,其次是印尼共2337人,泰國及菲律賓則分別684人、483人,幾乎都在今年六月及七月入境。我國移工人數最多的是產業類移工,入境皆需居家檢疫,目前外包給仲介幫忙找檢疫地點。薛鑑忠說,目前68%產業類新入境移工在旅館檢疫,其他以雇主自用住宅或空間等包棟方式,須比照防疫旅館規格,符合一人一室、單獨衛浴,還需要24小時警衛及監視綠影系統。新入境移工從機場至檢疫場所,薛鑑忠表示,若至集中檢疫場所,統一由機場防疫車隊協助,將新入境移工送至集中檢疫場所,待PCR採檢陰性、完成十四天檢疫隔離,再由防疫車隊載回機場,由雇主或仲介至機場接回移工。居家檢疫的產業類新入境移工,雖無統一加派防疫車隊,但雇主或仲介需提出交通計畫,如搭乘防疫計程車或由雇主至機場接送,由勞動部及地方政府進行入境前查核、入境後關懷訪視,違規雇主或仲介最高可罰150元罰金,並取消雇主申請移工名額,仲介最重可停業一年。
-
2020-07-2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6週染疫人口翻倍 世衛料維持國際公衛緊急事件
2019冠狀病毒疾病全球病故人數飆破65萬關卡,世界衛生組織秘書長譚德塞表示過去6週染疫人口翻倍,疫情仍在升溫,並說將於本週稍晚開會討論疫情的緊急狀態。世界衛生組織(WHO)近6個月前宣布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新冠肺炎)疫情為「國際關注公共衛生緊急事件」,法新社報導,秘書長譚德塞(TedrosAdhanom Ghebreyesus)今天向記者表示,本週稍晚將召集緊急委員會,重新評估疫情是否構成先前宣布的「國際關注公共衛生緊急事件」(PHEIC)。所謂「國際關注公共衛生緊急事件」是國際衛生條例中最高級別的警戒,必須每6個月重新評估一次。新型冠狀病毒之前,世衛自國際衛生條例(International Health Regulations)2007年修訂以來僅發布過5次這類宣告,除了針對非洲的伊波拉病毒(Ebola)發布了兩次,還包括甲型流感病毒(H1N1)、小兒麻痺症和茲卡病毒(Zika)。而這幾次「國際關注公共衛生緊急事件」中,譚德塞表示,這次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無疑是最嚴重的」。緊急委員無疑將考量疫情仍構成「國際關注公共衛生緊急事件」,但可能會變更它對世衛及全球應如何因應疫情上的建議。而「國際關注公共衛生緊急事件」發布以來,情勢已大幅改觀。譚德塞說:「我1月30日宣告國際關注公共衛生緊急事件時…中國境外確診病例不到100起,且無人病故。」如今,據法新社彙整統計,全球確診病例超過1630萬例,病故總數飆破65萬人。美聯社報導,譚德塞表示,疫情「持續升溫」,過去6星期染疫人數翻倍。譚德塞說:「2019冠狀病毒疾病改變了我們的世界。它讓人們、社區及國家團結,也讓他們分離。」
-
2020-07-2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2天9確診!醫生曝台灣「誇張現況」嘆:海嘯在眼前卻視而不見
今(28)日台灣新增5例境外移入個案,再加上昨日新增4例新冠肺炎確診境外移入個案,連續2天單日超過3個以上確定案例,且27日新增個案中一名泰籍移工不排除是台灣本土感染案例。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兒童急診科主任謝宗學今就PO文警告台灣的誇張現況,「現在台灣是不是依然最安全?我必須打上一個大問號!」謝宗學在粉專「Dr. E 小兒急診室日誌」發文提及,昨天有4人境外移入、1人疑似本土感染,在防疫上是警訊,但網路上討論熱度卻不高,「明明海嘯就在眼前卻視而不見,更是超級警訊」!謝宗學表示,最近觀察到民眾的行為幾乎回到正常生活,除了在大眾交通工具和醫院裡有比較多人戴口罩外,其餘在室內或人潮擁擠之處戴口罩的比率越來越低,變成只有「少數人戴口罩」的誇張現況。他認為,台灣多數人並不在乎其他國家疫情多嚴重、病死了多少人,那是遠在天邊另外一個世界的事,跟台灣沒關係不是嗎?現在有更重要的事要關心,三倍劵如何花?威力彩頭獎衝到幾億?台積電股價會漲到幾元?他說,我們相對幸福的生活是建立在沒有疫情的基礎上,只要爆發本土疫情,上述一切的美好將瞬間消失,現在都在談「報復性消費」、「報復性旅遊」,似乎沒有人想到可能會出現「報復性疫情爆發」?他建議,民眾應重拾年初對疫情戒慎恐懼的心情,出門戴口罩、勤洗手,做好個人衛生防護。台灣周邊國家形成的疫情大海嘯,已經將台灣緊緊包圍,只要還有人入境,台灣絕不可能置身事外,仍然必須全民防疫,秉持防疫即救國的想法,確實執行個人衛生防疫。
-
2020-07-28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連兩天境外移入 指揮中心:審慎評估外籍人士來台就醫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公布國內新增5例境外移入新冠肺炎病例其中4人自菲律賓入境,1人自香港入境,而針對泰籍移工返回泰國後確診,發言人莊人祥表示,該名移工除了工作地點外,還有外出採買,目前正在密切了解該名移工的接觸狀態。而針對連續兩天境外移入增加9例病例,是否仍將開放外籍人士來台就醫,以及來台人數問題,莊人祥表示,外籍人士來台後到機場都有防疫計程車及車隊接送,醫院方面也會加以配合,而從病患在醫院申請就醫時的審核,到衛福部的最終審核,數量會嚴格審查,因此不會太多。
-
2020-07-28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泰移工確診 高雄警局長提醒防疫:別當台灣都沒了
1名泰國籍移工返回泰國以後,經確診感染新冠肺炎,因高雄市列管居家隔離、居家檢疫人數,以高雄市警分局轄區最多,高雄市警察局長劉柏良今天上午趕去新興警分局,了解員警配合防疫狀況,要員警注意穿戴口罩、勤洗手,別掉以輕心,「不要當成都沒有了」。高雄市警新興分局轄區,從2月1日至今,已累計有2000餘人接受居家隔離或居家檢疫,目前近1800人已經解除列管,目前列管居家隔離仍有2人、居家檢疫的國人有170多人、外籍人士近270人,外籍人士中包含不少外籍漁工,分住8家防疫旅館。因泰國移工回國確診,劉柏良悉新興警分局轄區是列管人居家隔離、居家檢疫人口最多,尤其列管檢疫漁工不少,今天上午趕去新興分局,提醒員警對防疫勤務須務實,接觸檢疫個案,個人的防護措施絕不能因疫情趨緩而有所鬆懈。他說,「如果發覺身體不適,該請假就請假,勉強上班,萬一碰上了還得地辦公,就麻煩了」。
-
2020-07-28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移工自台返泰確診 學者建議全廠員工做核酸普篩
一名泰籍移工自台返泰後確診新冠肺炎,台大公衛學院院長詹長權今天建議要有移工防疫計畫,此確診移工的工廠、宿舍要分艙分流,全廠員工和確診移工的接觸者都要核酸普篩。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群體健康研究中心舉行抗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新冠肺炎)說明會,邀請專家學者說明疫情發展。詹長權表示,日前在台灣就讀的日本女學生、在台灣工作的泰籍移工返回母國後確診,可能代表台灣社區有潛在無症狀個案的威脅,他認為外籍學生與移工都有集中檢疫的必要,且出入境台灣也必須檢測,台灣對於外籍學生和外籍人士的數位檢疫追蹤也應加強。詹長權也建議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和勞動部要有移工防疫計畫,比較急迫的是此確診移工的工廠、宿舍要分艙分流,宿舍朝單人、單房、單衛浴規劃,全廠員工和確診移工的接觸者都要核酸普篩;另外也建議未來移工出入境都要核酸普篩,並全面檢查移工居住環境安全衛生,現有移工應進行血清抗體調查。詹長權提到,流感可能流行期間是秋天到春天,COVID-19疫情到冬天可能會再惡化,未來可能會面臨COVID-19和流感的雙重威脅,加上兩者有許多共同症狀,如發燒、咳嗽、咽喉痛等,不易區分,因此未來可能需要可同時檢測COVID-19和流感的多重檢驗試劑。目前包括英國、美國等許多國家投入疫苗研發,詹長權表示,台灣在疫苗研發上必須參加國際隊,與國際聯盟連結,否則可能面臨疫苗研發進度落後國際、有效疫苗無法購得、國產疫苗無法認證、自產量不足等問題,「疫苗是國家安全議題」,應該由總統出面解決。
-
2020-07-28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跳島郵輪夯 學者建議公共區域戴口罩船上做檢測
國內疫情趨緩,遊輪跳島旅遊夯,台大公衛學院提醒,進出船上公共區域仍應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並建議在船上做核酸檢測,居家檢疫的接觸者在14天內勿上船。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群體健康研究中心今天舉行抗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新冠肺炎)說明會,邀專家學者說明疫情發展。台大公共衛生學院副院長陳秀熙指出,全球累計確診人數已超過1625萬人,8月上旬或中旬可能超過2000萬人:現在監控全球疫情越來越困難,如歐盟、亞洲等很多國家都是局部區域有群聚感染,如日本的東京、中國的烏魯木齊、澳洲的維多利亞州等,即使疫情侷限部分區域,仍不能輕忽。在船舶方面,陳秀熙提到,郵輪是人潮高度群聚且易感染的海上城市,從鑽石公主號經驗中發現,確診個案中,無症狀比率占一半以上;現在郵輪僅能在低風險國家航行,目前僅德國的梅恩希夫2號和台灣的探索夢號復航。陳秀熙表示,為防疫和減害,原本可容納3000人的探索夢號,僅開放1200名乘客,且船艙使用正壓通風系統,並要求登船前量體溫、保持社交距離、戴口罩等防疫措施;由於郵輪風險較高,乘客一定要遵守防疫措施,也建議居家檢疫接觸者在14天內不要上船。台大公共衛生學院副教授陳佳堃指出,郵輪就像海上城市或海上社區,一旦有感染就會非常嚴重,在探索夢號啟程前,他曾上船去看,探索夢號使用正壓系統,可確保未通過過濾的外氣不會輕易進入船內,每個房間、區域都有獨立空調和換氣系統,進出風口管路也各自獨立。陳佳堃表示,換氣系統是在密閉空間下確保有新鮮空氣可進入室內的工程介入方案,新風系統則可確保室內外空氣進行交換,但是空間過大時,換氣效率會比較差,因此建議進出船上公共區域,仍應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台大公衛學院院長詹長權提到,探索夢號的通風評估還不錯,唯一遺憾的是國際間現在可航行的這種郵輪都應該要配合檢測,在4至5天的航程中,應該在船上做核酸檢測,更保險起見就是在登船前、航行中、下船時都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