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03 養生.樂活人生
搜尋
肝臟
共找到
1639
筆 文章
-
-
2020-10-03 名人.許金川
許金川/看病也要翻舊帳 看病人病歷
夫妻吵架。老公:「不愧是學會計的!」老婆:「學會計的又怎麼樣?」老公:「動不動就翻舊帳!」老婆:「不愧是做麻醉的!」老公:「做麻醉的又怎麼樣?」老婆:「炒飯的時候,一點感覺都沒有!」吵架會翻舊帳,人之常情,事實上,看病也要翻病人的舊帳,例如常常肚子脹而放屁就好,有很多原因,如果是以前肚子開過刀,例如胃或大腸手術或子宮切除,多少會在腹腔內造成沾粘,如果沾粘厲害,就會造成腸阻塞,此時就常會發生肚子脹,放屁就好的情形。如果以前沒動過腹腔手術,但常肚子脹,可能是膽囊有了石頭或肝癌很大了,或胃或大腸長了癌症,甚至胰臟長了癌症,都有可能。又如以前乳房動過手術,半年或一年後,腹部超音波發現肝臟有了腫瘤,那可能是乳癌轉移到肝臟。又如麻醉科醫師的重要性愈來愈大,因為麻醉技術愈來愈進步,例如近年風行的無痛胃鏡大腸鏡檢查,只要一針打下去,病人就睡著了,等到檢查結束,病人就清醒了,真的一點感覺都沒有,而且很多病人還想多睡一會兒。此種無痛內視鏡檢查,內視鏡管子插進去時病人沒感覺,拔出時也沒感覺,比起以前無麻醉年代,病人哀哀叫、痛苦連天的年代,真的是不可同日而語。●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定期出版好心肝會刊、並發行B型及C型肝炎暨肝癌治療小手冊,最新好心肝會刊91期已出刊,歡迎來電索閱。若您有肝病醫療問題請洽本會免費肝病諮詢專線:0800-000-583或上網 www.liver.org.tw查詢肝病相關資訊。
-
2020-10-03 新聞.科普好健康
台灣肝移植實力揚名全球 陳肇隆提醒:做好4件事,才能避免肝臟危機!
我國肝臟移植手術成功率全球揚名,衛福部公布最新肝臟移植手術成績,2005年至2018年,全台共完成肝臟移植6211例,三年存活率78.9%,其中活體肝臟移植有4915例,三年存活率80.1%。進一步分析各大醫院表現,高雄長庚榮獲雙冠王,肝臟移植及活體肝臟移植的病例數及存活率均最高。東方醫師手巧超越歐美近年來我國肝臟移植以活體為主,在6211例中,活肝捐贈多達4915例,國際換肝權威、高雄長庚榮譽院長陳肇隆解釋,這與東方人傳統希望保留全屍,屍肝取得不易有關。為此,20多年前,台灣、日本、南韓積極發展活體肝臟移植,由於東方醫師從小使用筷子,手指運作靈活精巧,大幅提升血管及神經等縫合精準度,提高成功率。相較之下,歐美國家推動活體肝臟移植手術,接連出現過捐肝者死亡不幸個案,民眾難以接受健康捐肝者死亡,因此遇到阻礙。陳肇隆說,「台灣迄今尚未發生過類似悲劇」,且存活率遠高於各國平均值,顯示我國肝臟移植手術實力已在全球前幾名,親友願意捐肝救人。高雄長庚存活率逾九成至於台灣活體肝臟移植三年存活率能夠超過八成,關鍵就在於高雄長庚,數據顯示,高庚執行手術人數最多,且存活率超過九成,量大且質優,拉大全國整體平均值。陳肇隆說,「這是高庚肝臟醫療團隊的功勞。」高庚活體肝臟移植團隊人數眾多,採功能性編組,光是外科、胸腔外科、腎臟科及麻醉科等醫師群就多達30人,加上個管師、專科護理師、營養師等專業醫療人員,累積豐富臨床經驗,就算外院轉來的棘手個案,仍迎刃而解,完成換肝。大馬妹順利捐肝救姊陳肇隆指出,往年高庚活體肝臟移植手術個案約有一成為國外患者,今年受疫情影響,只剩下個位數,兩周前完成一例超高難度、來自馬來西亞的妹捐肝救姊個案,罹患先天肝臟疾病的姊姊因病情嚴重,須跨海就醫,兩人來台後先隔離兩周,才能入院,手術前又必須隔離一周。移植手術順利,20歲的妹妹術後住院一周後,身體恢復良好,先返回馬來西亞,28歲姊姊仍在住院觀察。陳肇隆觀察,活體肝臟捐贈,以女性為主,例如,媽媽捐給幼兒,妻子捐肝給丈夫,女兒捐肝救父。以往亟需肝臟移植才能存活的患者,以B、C等肝炎患者為主,陳肇隆表示,隨著B肝疫苗接種,C肝全口服新藥問世,最近一兩年,酒精性肝炎、脂肪性肝炎患者,或是兩者合併的個案激增,已超過五成。脂肪性肝炎移植增加隨著肥胖人口增加,未來因脂肪性肝炎而需肝臟移植患者將愈來愈多,陳肇隆提醒,民眾應養成運動習慣,飲食均衡,並控制體重,且避免酗酒,才能避免「肝炎、肝硬化、肝癌」等危機。
-
2020-10-02 新聞.用藥停看聽
中秋吃柚子配藥「母湯哦」 醫師化身演員來提醒
柚子是中秋應景水果,不過彰化縣員林市宏仁醫院家醫科醫師曹世達提醒民眾,不只柚子,包括葡萄柚汁,最好都不要與降高血壓、降血脂藥物混用,否則可能造成血壓過低,藥效太重導致身體無法負荷,宏仁醫護人員也首度化身演員演出短劇「阿好嬸看診」,希望讓病患能印象深刻記得安全用藥。中秋連假,和家人聚餐時,一不注意,柚子就會多吃幾顆,家醫科醫師曹世達說,柚子與葡萄柚都富含「呋喃香豆素」成分,該成分會抑制小腸及肝臟的代謝酵素,但許多藥物要透過該酵素代謝,因此恐造成藥物不良作用。曹世達說,就曾有病患多吃了柚子或葡萄柚,因此抑制代謝酵素,阻礙藥物代謝,而造成低血壓差點暈倒緊急求診,雖然柚子的維生素C、膳食纖維豐富,尤其在大吃烤肉後,吃柚子也可幫助消化,但柚子也富含鉀離子,腎臟病患者尤其要避免,否則會讓腎臟負擔過大,以往也曾有服藥的長者因為家裡柚子太多,一天一顆,結果急性腎衰竭。為加強宣導民眾安全用藥,宏仁醫院曹世達醫師與門診護理長董雅玲也首次化身演員,與行政人員一起演出宣導短劇「阿好嬸看診」,劇中主角阿好嬸是由院內員工林立偉男扮女裝,讓原本生硬的宣導短片變得笑果十足,阿好嬸不僅混用降高血壓、降血脂藥物與柚子一起吃,連過期10年的藥都拿出來混吃,在診間面對醫師時卻不敢說實話,最後被孫女戳破,讓人印象深刻。衛福部前年公布的「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18歲以上國人高血壓盛行率已超過25%,40歲以上的盛行率超過37%。曹世達說,國人幾乎每三至四位成年人就有一位高血壓,治療過程不能只靠醫生,病人對於服用藥物的安全更要注重,才能建立良好醫病關係,讓療效發揮。
-
2020-10-02 新聞.生命智慧
只是想好好死,有這麼難嗎?「荷蘭安樂死實錄」教會我的「幸福死」
成排的孟克《吶喊》有位相當了解日本高齡者問題的友人這麼對我說:「日本也有相當好的老人設施機構,妳應該要去看看。」「那是什麼樣的地方?」我問。「在一般自費的老人之家,接受胃造口灌食(在腹部上開個小洞,可以從胃部直接注入營養的方法)的人,只能在自己的房間裡乖乖躺著。但這裡完全採用開放空間,接受胃造口的人不需要躲在房間裡,也可以和大家一起外出。完全不需要躲藏,是一個相當開放的設施機構。」我在二十年前曾經親眼見過接受胃造口手術的友人父親,躺在醫院有著多張病床並排的大病房裡。當時的我因為年紀還輕,對於死亡這種議題沒有多大的關心,當然對「胃造口」這個詞彙也一無所知。可是直覺上總覺得哪裡不對勁,所以當時的畫面一直深深烙印在我的腦海裡。因為我不知道當我還沉浸在自己的想法裡時,社會上的老人設施機構到底有了多大的進步?於是我滿心期待地前往友人所說的那間自費老人之家。當我抵達之後,看它的外觀和一般常見的五、六層水泥建築並沒有什麼兩樣。老實說,當下讓我有些失望。這不是和一般常見到的自費老人之家一樣嗎?在還沒來到這裡之前,原本我的想像是,一樓是可以一眼望去、一覽無遺的全開放空間。不分照護程度,所有的入住者都可以很歡樂的聚集在這裡。當然也包括必須躺在擔架上的胃造口灌食病人。但殊不知,這一切都只是我個人的妄想而已。積極接收需要重度照護高齡者的設施機構自費老人之家也是各式各樣。有些是針對尚可自由行動的健康高齡者、有些是針對需要接受照護的高齡者、有些是標榜居住環境空間寬敞、有些則是著重在入住費用或是使用費用等,實在很難用簡單幾句話來說明。這裡所要介紹的,我想是比較接近特別養護老人之家吧!這裡和我到目前為止參觀過的自費老人之家相比,最大的不同應該是「給予那些沒有去處的高齡者一個棲身之地,積極接收需要重度照護高齡者的設施機構」這點吧!但光是這點不就已經非常了不起了嗎?近年來,「照護人手不足」是許多老人設施機構普遍面臨的問題。也因為如此,據說在許多設施機構,慢慢地有只接收需要輕度照護高齡者的傾向,而不想接收需要重度照護的高齡者。這麼一來,那些無法進入設施機構的人,也只能留在家中接受家人的照護了。對於那些需要重度照護的高齡者來說,老人設施機構的重要性是不用多說,任誰都能理解的事情。醫院是治療的場所,讓已經不需要接受治療的人辦理出院是理所當然的事情。換句話說,一些沒有治療必要卻長期臥床不起、不良於行的人,理應不能將他們安置在醫院。也因為如此,出現了一些沒有家人可以協助照護的高齡者。這些高齡者既無法在自己家中接受照護,也無法立即進入特別養護老人之家,可以說是已經走投無路。這個時候,如果有個地方願意收容他們,他們內心的感激自然不言而喻。在這裡,不只可以收容胃造口灌食的人,其他像是癌末病患或是需要重度照護的病患也都一併接收。這裡讓那些無法在家中接受照護的人也能有個棲身之所,這點讓我感到相當驚喜。目前這個設施機構的入住者約有六十名,其中大約七成的人經診斷判定患有失智症,另外約有十數名的人則是接受胃造口灌食的患者。由於這裡是自費老人之家,所以與特別養護老人之家相比,費用自然比較高昂些。但也因為如此,不用花費時間等待,隨時都可入住。這對一些已經走到人生最後階段的病患來說,也成了選擇安寧療護的場所。但也或許其實一些積極接收需要重度照護患者的設施機構正在增加中,只是我不知道而已。死不了的痛苦終於來到胃造口灌食患者的樓層了。我似乎緊張了起來。出了電梯門後,首先映入眼簾的是護理站。護理站的前方,就是一般常見的開放空間設計。在這開放空間的正中央擺著一張大桌子,大約有十個斜躺在輪椅、身上掛著灌食管的病患圍繞在桌子四周。另外也有像是臥床般躺著的人。這裡所帶給我的印象,似乎和介紹我來這裡的友人的印象有些許出入。雖說是開放空間,但空氣中那份不自然的安靜,總讓我感到有些害怕、卻步。即使我主動開口打招呼「您好」,也沒有任何回應。桌子四周儘管圍著將近十個人,卻沒有任何一個人察覺到我的存在。在那個開放空間裡,明明有人,卻又好像沒人。當下彷彿就此靜止,沒有任何一個人做出動作,也沒有任何一個人說話。這時的我彷彿如夢初醒般,終於了解到自己有多麼無知。所謂的胃造口灌食,就是在那些無法從嘴巴進食的患者胃部打洞,將營養直接注入胃部。我只知道攝取營養的方法是由嘴巴進食改成由胃部直接吸收,但是實際親眼看到胃造口灌食的患者時,讓我整個心都揪了起來。因為無法從嘴巴進食,所以他們的嘴巴也開始逐漸退化,漸漸變得無法開口。透過我的眼睛所能確認的,就只有患者還活著的這件事而已。或許是肌肉已經僵化的關係,當時在場有位面部毫無表情的女性,當我和她的眼神相對時,感覺到從她眼神透露出來的是在對我訴說:「讓我死了吧!」靠著胃造口灌食讓生命勉強延續下去,一定很痛苦吧!即使想要結束也結束不了。無法表達自己的意思是很痛苦的,難道也無法用眨眼來表達嗎?我這麼想著。可是,為什麼會陷入這樣的狀態?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如果無法進入設施機構,又有誰可以照護那些有需要的人?如果不想讓自己在將來有這樣困擾的話,我認為趁著現在還能自由活動、表達自己意思的時候,向身旁的家人或是友人交代清楚,「是否希望採用胃造口灌食」或「是否希望接受維生治療」等是有必要的。每個人只是靜靜地望著天空;有些人發出微弱的聲音;有些人雖然還活在人世,但實際上彷彿已經往生他界。這些人雖然身體這個軀殼還活在人間,但軀殼裡卻已經少了靈魂。明明靈魂已經前往他界,人們卻強行對他們的身體注射營養,讓他們的軀殼可以延續下去,阻止他們的死亡。雖然我覺得與其臥床在自己的房間,不如在開放空間,和其他人一起度過比較好。但不知怎麼地,卻有一股讓我想要將他們身上管子一個個拔起的衝動。那些維生裝置一旦裝上之後,便再也沒有拔下來的一天。我想在這些患者身旁照護他們的工作人員也是痛苦的。如果對患者投入過多感情的話,勢必很難在這裡工作下去。 我的頭腦裡,浮現了孟克《吶喊》這幅畫中充滿恐懼的臉。在我眼前的這些人,似乎每個人都在驚恐地吶喊著。將父母送進老人設施機構,因為看到父母的表情而心生恐懼,從此再也沒有來探視過父母的人也大有人在。荷蘭安樂死實態幾天後,我拜訪了一位在阿姆斯特丹擁有辦公室的三十多歲女性家庭醫師,向她請教有關安樂死的事情。讓我驚訝的是,這位女醫師用若無其事的口吻對我說:「昨天我才剛結束一個安樂死的案例。」這位女醫師說自己到目前為止,已經替六名病患以注射方式完成安樂死。但為什麼是用注射的方式?據說用注射可以確保病患的死亡。如果是用投藥,無法發揮藥效的情況也可能發生,所以死亡的機率並非百分之百。一般來說,在家中進行安樂死是最為普遍的做法。躺在床上的病患周圍,圍繞著自己的家人及親友,當說出「我們就用紅酒乾杯!」這句話後,便面帶笑容且以沉穩的態度執行安樂死,總覺得讓人羨慕。在荷蘭,安樂死的說法為「Euthanasia」,這是取自希臘語中意味著「好」的eu,以及「死」的thanatos,兩者結合之後,便有了「幸福地死、好好地死」的意思。安樂死,就是一種可以幸福死去的方法。「那麼,差不多了嗎?」家庭醫師這麼問。當病患本人也點頭同意之後,便朝手腕進行注射。幾分鐘後安詳地去世。房子外頭,也有警察待命。這就是荷蘭的安樂死現場。失去生存意義的高齡者安樂死,將成為今後課題為我們進行解說的志工威廉森女士說,近來有許多罹患失智症初期階段的患者希望尋求安樂死。但這在判斷上十分困難。今後,如何判斷患者究竟是「精神障礙與失智症的合併症」,還是只是「失去生存意義的高齡者」,將成為安樂死協會的課題。這些話讓我聽得直點頭。因為失去生存意義的高齡者,也可能是我自己將來的寫照。我可以想見,沒有親人孑然一身又固執的我,如果老了又失去存活意義的話,勢必會如同廢人一般。等到那個時候,就會恨不得可以早點結束自己的人生。在社會福祉規劃完善,且讓人到人生最後都能安心生活下去的荷蘭,居然還有老人一心求死,這點讓我有些驚訝。「老」這件事真是讓人傷透腦筋啊!對於那些身旁有家人的老奶奶來說,長壽或許是件幸福的事情。但是對於像我這種孤身一人的人來說,如果沒有辦法讓自己過得像樣的話,就糟糕了。因為現在還有我想要去投入的事情,所以還能讓自己散發閃耀的光芒,陷入低潮還言之過早。等到自己真的變成老奶奶,漸漸變得沒有體力的時候,還能忍受得了這樣的自己嗎?我也不是因為沒有建立一個屬於自己的家庭而感到後悔,只是想到還是有些難受。或許也是因為這樣,我從以前開始,本能上就很嚮往可以施行安樂死的荷蘭。「失去生存意義的高齡者安樂死,將成為今後課題」,可以說是超高齡社會的必然問題。令人痛苦的不是患病這件事,而是即使沒有患病,可以長命百歲,也會讓人痛苦這件事。 失去生存意義的高齡者……儘管在精神上和以前沒有什麼兩樣,但是被孱弱的身軀給拖活著,這是我們所無法想像的。書籍介紹書名:長壽地獄作者:松原惇子 出版社:商周出版 出版日期:2019/03/07作者簡介/松原惇子一九四七年於日本埼玉縣出生。昭和女子大學畢業後,於紐約市立皇后大學研究所取得諮商碩士學位。三十九歲時以《女人購屋時》(文藝春秋)一書初試啼聲,躍身為作家。第三本著作《可頌症候群》一書成為暢銷書之際,書名也成為流行語。投注於「單身女性的生存方式」研究之餘,也以此為題材,從事寫作及相關演說活動。現為NPO法人SSS NETWORK代表理事。同時也是創作歌手與電影製作人。喜歡多方嘗試。著有《不害怕「一個人的老後」》(PHP文庫)、《獨老時代》(世茂出版)等多本。延伸閱讀: 老是睡不飽、常脹氣都是肝臟求救訊號!多吃4類食物養好肝 聽過「環保自然葬」嗎?台灣流行這5種,各縣市「這種葬法」還免費!
-
2020-10-01 醫聲.慢病防治
腎臟病/愛護腎臟 從謹「腎」用藥開始!
腎臟是人體重要的器官,腎臟相關疾病在2019年國人十大死因排行第九位,且根據健保署統計2019年門、住診醫療費用前10大疾病,健保給付十大疾病,慢性腎臟疾病依然蟬聯冠軍,花費健保533億元,而台灣的洗腎盛行率、發生率也是在全世界名列前茅,讓台灣儼然成為「洗腎王國」。腎臟負責執行許多功能,主要的工作是過濾血液,將代謝後的廢物以尿液的形式排除,並且調控水分與電解質以及維持血液酸鹼的平衡。此外,腎臟可以分泌腎素以參與血壓的調節,分泌紅血球生成素以刺激骨髓製造紅血球,還可以將維生素D3活化為具生理功能的維生素D來維持骨質密度,所以當腎臟功能長期受損時就可能發生高血壓、貧血或是骨質疏鬆等疾病。部分藥物使用不當可能會對腎功能造成影響,以下說明兩個用藥要點,謹慎注意,有助於預防或是延緩腎臟功能惡化。三高(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控制「藥」穩定很多三高病患,不少人有著「西藥就是毒,吃太多會傷腎」的錯誤觀念,因而不規律服用三高藥物,或是自行停藥。因為長期沒有好好按時服藥,使得三高漸漸難以控制,而失控的三高反而更加傷腎,並且需要服用更多藥物來穩定病情。 高血壓沒控制好會影響腎臟血管,長期下來會導致腎周圍的動脈以及腎絲球受損,進而影響腎功能。而對於糖尿病,若不加以控制,長期高血糖會引起腎病變與血管病變,使得腎功能逐漸惡化,甚至洗腎;根據2018年的台灣腎病年報統計資料顯示,高達46.1%的新洗腎病人主診斷為糖尿病。膽固醇太高,低密度膽固醇可能會沉積在血管壁造成堵塞或發炎,造成腎病變。所以要保護腎臟就是要控制好三高,按時服藥、定期測量血壓血糖及血脂、調整飲食及生活習慣、規律運動,這些都是重要的防制方法。藥品須謹「腎」使用●止痛藥止痛藥其實分成好幾種,隨著種類的不同,藥物特性以及對人體影響也會有所不同。醫師常開立的止痛藥大致上可分成乙醯胺酚(Acetaminophen)與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物兩種。乙醯胺酚屬於作用在中樞的解熱鎮痛藥品,主要由肝臟代謝,除非是過量或長期大量使用,才可能對腎臟有毒性。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物會減少前列腺素合成,除了影響胃部黏膜保護進而導致傷胃,也可能會影響腎臟血流,導致腎功能變差甚至引起急性腎衰竭,尤其是對於年長者、腎功能不全或是合併使用某些降血壓藥品(例如血管張力素轉化酶抑制劑)的病人,發生急性腎衰竭的風險更高;另外長期不當使用也可能會增加心血管事件的風險。因此在使用止痛藥時須經醫師專業評估,或諮詢醫師、藥師,請勿貪圖方便自行購買止痛藥服用。●抗生素抗生素種類繁多,部分抗生素在使用不當或劑量過量時才會對腎臟造成傷害,如頭孢菌素類、奎諾酮類、胺基糖苷類等,而醫師在開立抗生素時,會根據病人的腎功能、正在服用的其他藥品、過敏史等狀況,來選擇符合當前病況治療的抗生素,進而決定抗生素的使用劑量。因此若有感染的疑慮,務必要尋求醫師診治,切勿自行購買或是取親友的藥品服用。●中藥民眾常常認為中藥為天然動植物藥材,藥性溫和可以調理身體,往往會忽略中藥內含成分也可能帶來傷害。含有馬兜鈴酸的中藥材如:馬兜鈴、青木香、關木通、廣防己、天仙藤等,早已被研究證實會造成腎臟病變以及腎衰竭,甚至有致癌風險,所以在2003年含馬兜鈴酸的中藥材已被衛生福利部全面禁用。民眾如有服用中藥的需求,請勿購買來路不明或是包裝標示不清的中藥材,建議到合格的醫療機構就醫,由合格中醫師開立藥品,較不用擔心含有農藥、重金屬、二氧化硫等成分殘留,吃了比較安心不傷身。用藥前遵照醫囑,提升用藥安全在早期政府尚未建置雲端藥歷,民眾若同時在診所或是醫院不同科別就醫時,所拿到的藥品可能會有成份或是作用重複的問題,或是不同的藥物間可能會產生交互作用,對腎臟以及身體造成很大的負擔。現行已有雲端藥歷查詢系統,重複用藥或是藥物交互作用的情形有得到改善,但目前雲端藥歷無法涵蓋自費用藥,也可能有資料上傳時間的限制,所以民眾在就醫時,最好還是主動將有在服用的所有藥物告訴醫師,讓醫師在處方時進行全面的評估,以提升用藥安全。錯誤的用藥觀念不僅無法達到原先預期的療效,甚至可能傷腎又傷身,除了不可自行過量或是長期服用藥物,也不要亂買來路不明的藥品。俗話說:「預防勝於治療」,所以要有良好的生活作息,不憋尿、適時補充適量水分、飲食均衡不攝取過多鹽分、蛋白質,搭配定期健檢或是回診,才能贏得健康的「腎」利人生。參考資料:Uptodate線上醫學資料庫、台灣腎病年報、財團法人藥害救濟基金會、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 藥物食品安全週報、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慢性腎臟病健康管理手冊
-
2020-10-01 科別.骨科.復健
連假旅遊遇塞車 簡文仁教你3招做好準備
● 備妥過敏、腸胃、感冒用藥● 車上吃零嘴喝水,小心上廁所危機● 久坐動一動,可做伸展運動中秋連假四天,是全家人團聚的時刻,因受疫情影響,原本許多家庭會安排至國外旅遊,今年都改為國內旅遊,高公局預估連假車潮驚人,不少民眾擔心重演「端午連塞32小時」的噩夢。身為聰明的用路人,若塞車已經無法避免,一家老小出遊,可以怎麼準備?服藥期間 盡量別吃柚子中秋佳節家戶會有應景的柚子、月餅,連假出遊常會準備在車內當零嘴,或到親友家中拜訪也可能會吃到柚子、月餅。藥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發言人黃彥儒表示,柚子與葡萄柚相同,皆含有呋喃香豆素,許多需要經過肝臟代謝的藥物,會因為類黃酮影響肝臟酵素,特別是CYP3A4酵素,使人體無法代謝,導致血中藥物濃度增加產生副作用。黃彥儒表示,常見經過肝臟代謝的藥物,多為慢性病患者常服用的藥物,如降血壓藥物的鈣離子阻斷劑、史他汀類降血脂藥(statin)、抗心律不整藥物、鎮靜安眠藥物、抗憂鬱藥物等,很多患者以為「只要間隔2小時」就不會有事,但「這是大錯特錯的觀念」,柚子的代謝至少要三天,因此呋喃香豆素會持續影響藥物作用,建議民眾淺嚐幾瓣無妨,但切勿大量食用,如有交互作用之疑問,可諮詢藥師,以避免不良反應之發生。連假出遊,難免會吃吃喝喝,也會參與親友的烤肉趴等,最怕吃壞肚子,或是水喝得不夠多,導致便祕等,黃彥儒強調,連假期間社區藥局多會開設,若臨時有需求都可以赴社區藥局,依照藥師的建議購買常備藥品;若連假到購買藥品較為不便利的山區,則可以簡單備妥過敏、腸胃、感冒用藥,以備不時之需。高速路上 勿喝太多水避免塞車時無聊,民眾常會準備些零嘴等打牙祭,台大醫院北護分院營養師簡妙凌表示,塞車時間往往無法掌握,若是一家老小一同出遊,車上又吃零嘴開趴,最擔心會有「上廁所的危機」。零嘴種類多元,甜鹹皆涮嘴,但隨即必須喝水或飲料,大約30分鐘就會成形尿液,若一口氣喝太多,可能會有馬上想小便的感覺。高速公路上不是隨時隨地都有休息站,也不是隨時都可以上廁所,建議攝取水分一定要少,定時到休息站適時補水,最好如廁後再上路。中秋佳節也要注意柚子跟月餅熱量,簡妙凌說,一般大白柚兩片就是一份水果的量,小文旦則是半顆算一份,中型柚子則是三分之一算一份,呼籲民眾開心過節也要注重健康。不要蹺腳 30分鐘動一下國泰醫院物理治療師簡文仁表示,塞車動輒4、5個小時,久坐不動,身體易感到疲憊,也易增加車禍意外的發生。建議塞車時要動一動,以做伸展運動為主,乘客乘坐的空間較司機大,伸展方式可以比照一般上班族,乘坐時不要蹺腳,也不要維持同一姿勢太久,每30分鐘就該移動一下身體。司機可以雙手握方向盤,身體向前傾,雙手再伸直,把身體往後推,接著放鬆緊繃的肩膀,先聳肩後放鬆,肩膀前後繞一繞;開長途的司機,會因為久坐手麻,建議可以單手握方向盤,另一手轉一轉手腕,再換手放鬆手部,開車過程中,也可以縮小腹,再吐氣,幫助擴胸。簡文仁建議,若是可以一定要定時到休息站休息,花10分鐘拉筋,從頭部、頸部、肩膀、腰部、腿部、腳部都動一動、扭一扭,伸展拉筋,才能促進血液循環避免塞車久坐,出遠門反而帶回一身痠痛。四招伸展筋骨第一招:坐正後,雙手高舉並往兩側擺動。第二招:雙手彎曲,往身體兩側做擴背運動。第三招:縮小腹,臀部與腿部用力抬高身體。第四招:閉眼深呼吸再慢慢吐氣。
-
2020-10-01 新聞.生命智慧
她交代千萬不要急救!家屬威脅不救要告...柯文哲忘不了她醒了被綁在床上激動表情
「醫生要扮演的角色是什麼?」柯文哲市長自問,「園丁不能改變春夏秋冬,園丁只是讓花在春夏秋冬之間,開得好看一點;那醫生也沒有辦法去改變生老病死,醫生只是讓人在生老病死之間,活得好看一點。」「什麼叫死亡?」柯文哲市長時常被問到這個問題,他認為不如從另外一個角度,倒過來看:「你認為怎樣才算是活著?」過去他也時常拿這個問題來問學生,一個人怎樣才算是活著?是會呼吸、有心跳就算活著嗎?當「柯市長」還是台大醫院外科加護病房「柯主任」的時候,前後花了十幾年的時間,研究人工器官的發展,一個人沒有心臟、肺臟、肝臟、腎臟、腸胃道等等,都能靠設備活著,但問題是,這樣的狀態,到底還算不算活著?柯市長說起行醫生涯中始終難忘的一段經歷,病人是一個50幾歲、罹患肺動脈高壓的婦人,沒有結婚,唯一的親人只有一個在台灣大學擔任教授的姪子。要治療肺動脈高壓,唯一的機會就是肺臟移植,但因為當時台灣捐贈器官的數量不多,要等到移植的機會並不高,於是婦人簽下「放棄急救同意書」,千交代、萬交代:「如果有一天我真的不行的話,千萬不要給我急救,不要給我裝什麼葉克膜!」她的病情日益嚴重,有一天,血壓開始往下掉,醫院照例通知親人,沒想到她的姪子語帶威脅地告訴醫生,如果不幫她裝葉克膜,就要對醫生提告。外科加護病房的醫師迫於無奈,只能依照家屬意願進行急救,並且裝上葉克膜,因為「只有活人才會告我們,死人不會告我們。」病人被暫時救回來了,但醒來以後發現自己插管、裝了葉克膜,綁在床上不能動彈,她憤怒至極,激動地拍打病床,雖然後來她的生命只延長了半個多月,因為等不到肺臟移植而過世,但只要麻醉藥、鎮靜劑少一點,她一醒來就會生氣地拍打病床,這一幕,柯市長始終不能忘記。柯市長說,什麼叫「雙重弱勢」?生病已經是一種弱勢,此時又不能保護自己的權利,即使簽了放棄急救同意書,也因為無力捍衛自己的權利,被迫接受自己已經拒絕的醫療,這就是雙重弱勢。醫生要有面對死亡的能力,以謙卑的心去面對醫療極限,而不是認為每一個病人都可以救得活。曾經有一個年輕醫生告訴柯市長:「柯P,我手術的病人沒有一個死掉的。」柯市長聽了開玩笑地回答他,「那是因為你開刀開得還不夠多。」這也讓柯市長深切地思考,到底醫生要扮演的角色是什麼?他難得感性地做出結論,「園丁不能改變春夏秋冬,園丁只是讓花在春夏秋冬之間,開得好看一點。醫生也沒有辦法去改變生老病死,醫生只是讓人在生老病死之間,活得好看一點。」醫生只是生命花園的園丁,不能左右生死,要深刻地去思考這個道理,才更能用一種謙卑的心情,來面對生死。※本文摘自病人自主研究中心,原文請點此
-
2020-09-30 新聞.健康知識+
台灣孕婦缺維生素D 六成日曬不足、八成攝取不夠
每天出門上班前都擦好防曬,中午外出覓食時撐起洋傘,再走出辦公室時已是晚上。這是許多上班族女性一天的寫照,但這樣生活方式,卻也讓許多女性面臨營養不均的危機。國民健康署最新調查結果顯示,高達三到四成育齡及懷孕婦女缺乏維生素D,營養專家提醒,維生素D是身體可自行合成的,所以陽光曬夠是第一優先,曬不夠才需要靠飲食來補。國民健康署2016到2019年度的「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結果顯示,我國15至49歲育齡婦女缺法維生素D的比率為37.8%,2017到2019年「懷孕婦女營養狀況追蹤調查」則發現,20歲以上懷孕婦女維生素D缺乏比率為30.3%。從日照時間及飲食攝取量看,高達六成孕婦日照時間不足,也有高達七成五到八成的孕婦飲食攝取維生素D未達建議攝取量。輔仁大學營養科學系副教授駱菲莉表示,維生素D在營養學上屬於「條件式的必須維生素」,是身體可製造的,如果日曬時間充足,就不需要從飲食攝取。皮膚曬了太陽以後,身體會利用體內的膽固醇,透過肝臟和腎臟合作,把維生素D做出來,自己合成的維生素D能夠被身體完全利用,不會像飲食一樣有吸收率的問題。駱菲莉表示,維生素D就像是一種荷爾蒙,可以調節血鈣濃度,透過幫助鈣質從骨骼中釋放、促進腸道內鈣質的吸收,達到幫助血鈣濃度穩定的目的,避免抽蓄等神經肌肉問題。除非人很長一段時間完全不曬太陽,就需要從飲食攝取維生素D,因此才衍生出每天十微克這樣的建議量,很多國家設定的維生素D每日攝取建議量都不高,就是因為他是一種日曬為主要來源的維生素。國健署建議,每天上午10時以前或下午2時以後,陽光充足但紫外線非最強烈,可以不擦防曬,曬太陽10到20分鐘,身體就能合成足量的維生素D。如果多雲或陰天,時間可以稍微再延長一些。飲食方面可以適量補充魚類、雞蛋及強化維生素D之乳製品,不過駱菲莉提醒,乳製品有些有特別添加維生素D,有些沒有,購買時應閱讀營養標示。
-
2020-09-29 科別.消化系統
60歲男子14公分大晚期肝腫瘤 肝動脈化療後幾乎消失
60歲林姓男子平常有喝酒習慣,本身患有C型肝炎,他因右上腹疼痛掛急診,經電腦斷層掃描發現肝臟右葉有顆約14公分的肝腫瘤,不僅侵犯右側肝門靜脈,還有輕度腫瘤破裂情形,診斷確認為晚期肝癌,與醫師討論後,病患決定接受肝動脈化療,完成2次治療後,林姓男子腹痛明顯改善且無副作用,甲型胎兒蛋白從原來51800ng/ml下降至1400ng/ml,14公分大的肝腫瘤縮小到幾乎消失。苗栗市大千綜合醫院肝膽腸胃科醫師林德福表示,肝癌病人中約有2至3成診斷發現時就已是晚期肝癌,以往晚期肝癌診斷後存活時間可能只有數個月,但根據研究顯示,肝動脈化療3成以上有部分或完全治療的成效,有些晚期肝癌病人接受治療後,存活時間可達數年。他指出,肝動脈化療是從左下鎖骨動脈或股動脈放置暫時性肝動脈導管,對肝腫瘤採用低劑量化療,這對肝臟傷害少且安全性高。病人每1到2個月進行一次治療,每次療程5天,視病人狀況搭配其他治療,如標靶治療,可為晚期肝癌病人獲得完善的治療成效,因治療方式與成效因人而異,治療前可與醫師討論與規畫。林德福表示,據衛生福利部報告指出,肝癌為全國主要癌症死因的第2位,每年肝癌死亡人數高達8000人,B、C型肝炎或肝硬化病人都是肝癌的高風險族群,建議3至6個月要接受腹部超音波追蹤,一旦有肝腫瘤發生時,即可盡早確認及治療。
-
2020-09-28 新聞.用藥停看聽
吃柚子不能吃藥隔餐吃就好?醫師:跟你想的不一樣
中秋節吃柚子,但柚子與很多藥物都會產生交互作用,血中濃度變高,進一步增加不良副作用的產生,有些人以為隔餐吃或間隔吃就沒問題,但醫師表示,其作用可能長達數小時到2、3天,不是隔餐吃就行,有服用相關藥物,柚子最好還是淺嘗即可。台南市立安南醫院副院長也是腸胃科醫師許秉毅表示,曾遇到過一位75歲的老先生,中秋假期時,在家裡解黑便昏倒,被家人送到急診。後來發現老翁是胃潰瘍出血,而且血液難以凝固,才造成大出血血便。老翁平日有心房顫動心律不整,長期服用抗凝血劑,預防血栓形成,原本「凝血所需時間」控制在正常人的2倍左右;來急診時,「凝血所需時間」竟然達到正常人的5倍,經查原來是吃了太多柚子,引起兩者交互作用。許秉毅表示,柚子裡含有「喃香豆素(furanocoumarin)」,會抑制肝臟中的代謝酵素CYP450 3A4,可能導致許多藥物的血中濃度升高,增加藥物副作用的產生,而且很多人以為「只要不要在一起吃即可」,或是「隔餐吃即可」,但事實上其作用可長達數小時甚至兩三天,即使間隔服藥也無法完全避免其交互作用。他表示,以下七大類的藥物易與柚子產生交互作用,在服用的人,柚子只能淺嘗,切勿吃多:1. 抗凝血藥物 (如Warfarin (Cofarin ®,可化凝)、Rivaroxaban (Xarelto®,拜瑞妥) 、Dabigatran (Pradaxa®,普栓達) ): 增加出血風險。2. 降血脂藥物 (如Atorvastatin (Lipitor®,立普妥)、 Rosuvastatin (Crestor®,冠脂妥) 、Simvastatin (Vytorin®,維妥力)) : 可能增加肌肉痛、深色尿、肝毒性的風險。3. 降血壓藥(如Nifedipine (Adalat OROS®,冠達悅歐 樂) 、Amlodipine (Norvasc®,脈優) : 導致血壓過低,週邊水腫,心跳加快。4. 心律不整藥物 (如Amiodarone (Cordarone®,臟得樂)、Dronedarone (Multaq®,脈泰克)) : 導致心臟毒性。5. 鎮靜安眠藥物 ( 如Diazepam (Dupin®,樂平;煩靜) 、Trazodone (Mesyrel®,美舒鬱) 、Quetiapine (Seroquel®,思樂康)) : 容易發生暈眩、嗜睡。6. 抗癲癇藥物 (如Carbamazepine (Tegretol®,癲通)) : 增加藥物過敏的風險。7. 免疫抑制劑 (如 Cyclosporin (Sandimmun Neoral ® ,新體睦)、 Tacrolimus (Prograf®,普樂可復)):增加噁心、頭 痛、麻痺、抽筋、腎毒性等不良反應。
-
2020-09-27 養生.聰明飲食
烤焦剝掉放心吃?專家:避免3個烤肉致癌風險壞習慣
隨著環保、健康意識抬頭,不少民團倡議中秋節別再烤肉。但在平淡又苦悶的生活中,佳節烤肉團聚,已成為潤滑生活的必備儀式。在儀式感與健康之間,仍可透過一些撇步趨吉避凶,既可滋潤生活也能守住健康。秋分已過,中秋將至,身體開始要適應節氣的變化。由夏入秋是養生保健的關卡,我們也請來中西醫為你的健康把關。烤肉帶來的健康危害,近年國內外研究結果愈來愈明確。當油脂遇上高溫易產生多環芳香烴(PAHs),蛋白質遇上高溫則會產生異環胺(HA)、澱粉遇上高溫會產生丙烯醯胺,這三類物質皆是動物實驗顯示具致癌風險的物質。林口長庚臨床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表示,碳火在燃燒時也會產生細懸浮微粒、懸浮微粒、一氧化碳等物質,烤肉時不只會接觸到上述三種毒物,同時也會吸入有害的空汙物質。專家建議,想要趨吉避凶,烤肉時必須要把握「烤得剛剛好」的原則,才能降低致癌風險。以下三個壞習慣,會讓烤肉產生毒物,應盡量避免。1.喜歡讓油脂滴落木炭、吱吱作響肉類遇高溫、油脂滴到木炭會產生揮發物多環芳香烴(PAHs)。烤得越久、毒物量愈多,與肺癌相關。顏宗海表示,不管烤肉或是油炸,只要是高溫烹調,都可能產生致癌物質,增加罹癌風險。烤肉最常被提及的致癌物質多環芳香烴,係指油脂接觸到攝氏100度高溫後產生的揮發物質,烤肉時除了肉品本身的油脂會產生,油脂滴到木炭時也會產生。隨著烤肉的時間增加,多環芳香烴的含量也會增加,根據2009年國外研究碳烤時間對豬肉PAHs含量的影響,結果發現碳烤前豬肉即含每公斤106.8微克的PAHs,經過碳烤2分鐘、3分鐘、4分鐘,PAHs類型中無論是弱致癌物、中致癌物、高致癌物都顯著增加,且隨著碳烤時間愈長,增加的量愈高。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胸腔內科專任主治醫師徐上富表示,多環芳香烴以「吸入性」為主,依研究顯示多環芳香烴容易引發肺部的上皮細胞病變。2.喜歡吃烤焦的肉類、覺得比較香蛋白質遇上高溫會產生異環胺(HA),與胃癌、大腸癌相關。即使去掉烤焦處也不建議吃。顏宗海表示,肉類含有豐富蛋白質,若遇上高溫,特別是烤焦時,食物會含有高濃度的異環胺。即使去掉烤焦處,周邊部位恐怕也已含有高濃度異環胺,不建議食用。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消化內科專任主治醫師方冠傑表示,異環胺與腸胃道的癌症有關聯性,如胃癌、大腸癌等。避免食物烤焦,針對較難熟的食材,如雞翅、雞腿、豬排等,建議先汆燙後再烤,表皮呈現黃金色時,就可以直接食用。3.常把澱粉類食物烤焦澱粉食物遇上高溫會產生丙烯醯胺,經動物實驗有致癌風險。丙烯醯胺產生的原理是食物中的還原醣與游離胺基酸,即天門冬醯胺,接觸到高溫,如油炸、烘焙、烘烤就可能產生。高溫烹調時間越長,產生丙烯醯胺數量愈多。因此,丙烯醯胺常見於洋芋片、烘焙咖啡豆、黑糖、杏仁果、薯餅、薯條、油條等,根據國外研究,吃下0.94毫克的丙烯醯胺後,蒐集72小時內排出的尿液分析,約六成的丙烯醯胺會被人體吸收代謝,並經由尿液排出。顏宗海表示,目前經動物實驗會造成甲狀腺腫瘤、肝臟腫瘤、卵巢腫瘤等,不過尚未有人體試驗的確切致癌結果,建議盡可能少吃。如何避免毒害?●選通風處烤肉、或用電扇增加風流動。●食材當天烤完最好,別再放回冰箱。徐上富表示,避免烤肉時吸入過多的煙,最好將烤肉架設置在戶外通風處、半露台,烤肉當天若沒有風,建議戶外接多支電風扇增加風的流動。若不怕烤肉時掃興,也可以在等待烤肉時,配戴口罩,避免吸入有害的煙。方冠傑說,每年中秋節過後都會出現大量腸胃道不適的患者,多與吃到不潔或不熟的食物有關。碳火的溫度較難控制,若整塊生肉直接下去烤,常常會發生外皮烤焦,裡頭仍滲漏血水的情況,加上處理食材時,常會生熟食交叉汙染,導致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弧菌等感染的案例比比皆是。顏宗海提醒,食材的準備最好依照每個人的食量做評估,烤肉食材多放在常溫,不建議沒有烤完再放回冰箱內,最好當天吃完,食材新鮮才能吃得健康。中秋佳節是難得的年度家庭聚會,烤肉偶一為之也希望能烤得盡興,不過健康烤才能沒有負擔。健康烤肉5習慣1. 烤盤取代烤網烤網改用烤盤,或用鋁箔紙包裹食材,避免油脂直接滴到木炭。2. 蔬果多於肉類蔬果準備量要比肉類的準備量多出一倍。3. 難熟食材先蒸煮避免怕不熟而烤太久焦掉。4. 烤熟再塗醬料邊烤邊塗醬料會增加烤焦的風險,鈉含量也會過量。5. 減少加工食品如香腸、火腿等,加工肉品通常會添加亞硝酸鹽,加熱後就會產生致癌物亞硝胺。資料來源/顏宗海
-
2020-09-26 科別.指甲.足部
灰指甲該如何根治與預防? 這些事情你必須做!
萬一感染灰指甲該如何根治呢?彰化基督教醫院皮膚部主治醫師邱足滿指出,目前治療灰指甲的用藥,包括口服、外用、雷射和拔掉指甲等方式,分別介紹如下。1.口服藥:藥物經由肝臟代謝,須檢測肝功能指數變化;有些藥物會和其他藥物產生交互作用,使用要小心,而有些藥物則不建議充血性心臟衰竭的患者使用。在肝功能檢查方面,必須在服藥前和服藥數週後各檢測一次。口服藥物的治療期:一天1次,手指甲感染需連續服用42天,腳趾甲則是84天。2.外用藥物:因為指甲板結構較難穿透,所以治療甲癬的藥劑有比較特別的指甲油劑,透過溶劑快速揮發的作用提升藥劑濃度、穿透指甲板殺黴菌,每週一次,腳趾甲需要持續9-12個月,怕吃藥或有禁忌症的人可選用此法。但每次擦新的藥劑前,必須先磨掉上週的藥膜。3.雷射:許多外國研究利用雷射的光熱效應殺黴菌、促進指甲生長速度,但療效不如上述兩類治療,若想自費嘗試請尋求合格的醫療機構治療。4.拔掉指甲:如果拔除指甲後,指甲生長環境仍充滿黴菌的話,結局仍是再復發,而且傷口照護是個問題。要注意的是,糖尿病、血液循環較差、凝血功能差的人不適用。治療甲癬時也要治療足癬,口服藥可兩者兼具,有些患者身上可能有不同部位受到黴菌感染,如:臀部、胯下、身體、四肢,若採用口服藥物治療可一網打盡。此外,日常生活要盡量保持患部乾爽,才能避免有利於黴菌生長的環境,進而幫助治療成功率。哪些因素會影響甲癬治癒率?1.甲癬嚴重程度2.以前是否有過甲癬感染3.家人是否也有類似感染症而沒有接受治療4.病人合併其他疾病的狀況,例如糖尿病血糖控制情形5.病人當下其他用藥的狀況6.病人是否服藥規則、正確擦藥7.病人是否提供皮膚、指甲(趾甲)乾爽、乾燥的環境邱足滿醫師建議,民眾在公眾場合要穿著適合的鞋子,不要打赤腳,並保持腳的涼爽和乾燥,而指甲也要修剪成適當長度,不宜過長或太短,平時要穿充分吸汗的襪子,清洗時可用60℃以上的水溫洗45分鐘,鞋子則可用臭氧來殺菌。食藥署提醒萬一家人有足癬和甲癬,也應該同時治療,並考慮使用外用抗黴菌藥物預防再度感染。原文引用自:藥物食品安全週報
-
2020-09-26 名人.許金川
許金川/吃錯藥 腰痛好了血糖卻飆高
好同學相遇。甲:「你在哪工作?」乙:「在XX學校。」甲:「在哪一組?」乙:「性欲組。」甲:「現在學校那麼開放?還有性欲組?」乙:「是啊!處理男女生『性欲』方面的問題啊!」甲:「你自己未婚,怎麼處理『性欲』問題呢?」乙:「『訓育』跟結不結婚有什麼關係呢?」語言類似時常造成誤會,同樣的,外形類似的藥物也常讓病人吃錯藥,例如糖尿病的藥與止痛藥普拿疼類似,一位好友因糖尿病服用口服血糖藥,想不到,腰痠背痛都好了,可是血糖卻居高不下,原來他把家裡普拿疼常備藥當作糖尿病藥來吃了,因為外形實在太相似了。內科吃錯藥,通常事小,但外科開錯刀,通常事情可大條了!有一位病人因腹痛去急診,做了檢查發現膽囊結石發作,醫生說需要手術切除,手術第二天還算順利,但之後開始皮膚黃、小便茶黃色,回診醫師檢查才發現慘了,因為腹部發炎厲害,本來要把膽囊管結紮,卻誤把總膽管結紮了,膽汁不通,自然黃疸出現了,這時候就很麻煩,要開刀把肝臟的總肝管直接與腸子接合,讓膽汁可以順利流到腸子內,但因為是總肝管與腸子之間,缺乏正常總膽管末端所具有的括約肌,因此腸內細菌很容易由腸子內逆流到肝臟,引起膽管發炎、肝臟發炎,甚至敗血症,病人就常在醫院中出入,一輩子辛苦。因此,平常做事就要明察秋毫,分辨清楚,醫療知識攸關生命更是疏忽不得,也因此,醫師這行業真是充滿了風險,除了足夠的經驗之外,小心翼翼,細心處置,才能為病人帶來健康平安。●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定期出版好心肝會刊、並發行B型及C型肝炎暨肝癌治療小手冊,最新好心肝會刊91期已出刊,歡迎來電索閱。若您有肝病醫療問題請洽本會免費肝病諮詢專線:0800-000-583或上網 www.liver.org.tw查詢肝病相關資訊。
-
2020-09-26 科別.消化系統
什麼情況要接受「肝臟移植」手術呢?哪些人不適合?
8月初由於不幸事故,有警員大愛捐贈了不少的器官,救了很多病人,讓人心疼不捨,思念及感恩。於2009年,在前院長朱副董的指導下,成立了「肝臟移植團隊」,包括有大愛的肝臟移植與活體肝臟移植,並成立跨領域照護團隊,有個管師、護理師、藥師、營養師、呼吸治療師、加護病房團隊、社工師等等的加入,為病患做最佳的照護。什麼是肝臟移植?肝臟移植係將有病的肝臟完全摘除後,植入新的好的功能的肝臟。新的肝臟將取代了原有的肝臟,重啟代謝、儲藏、解毒和合成蛋白質(例如:凝血因子、免疫球蛋白等等)等等的功能,使病人儘快恢復健康。植入的新肝的來源,有的是善心大愛的腦死病患,也可由五等內血親或姻親捐贈活體部分肝臟。什麼情況要接受肝臟移植呢?大多數有末期肝臟衰竭的病患都適合接受肝臟移植,包括先天性膽道閉鎖、先天性肝臟代謝疾病、B型肝炎或C型肝炎或酒精性肝炎引致失償性肝硬化、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原發性硬化性膽管炎、自體免疫肝炎、原發性肝臟惡性腫瘤,但肝功能不適合腫瘤切除、Budd-Chiari症候群、猛爆性肝炎或藥物引起之急性肝衰竭、或其他末期肝臟疾病,無法以傳統方法治療者等等,均是移植的適應症,至於禁忌症則包括敗血症、有肝以外的惡性腫瘤治療後未達五年(原位癌不在此限)、重度的心肺疾病、酒精成癮而未戒酒半年以上或藥物濫用的人等等,這些就不宜考慮執行肝臟移植手術。有肝細胞癌(肝癌)的病患適合接受肝移植嗎?肝癌病患接受肝臟移植是有限制條件的,如果患者為以下的情形者,即符合肝臟移植的條件:●癌細胞沒有轉移到肝臟以外的器官。●肝臟相關的大血管沒有癌細胞造成的侵犯或癌栓。●腫瘤如果為單顆,大小不得大於6.5公分;腫瘤如果為多顆,最多不能超過3顆,此情況下每顆大小也不能大於4.5公分,3顆腫瘤最大的直徑總和不得大於8公分。肝臟衰竭末期接受肝移植之必要性導致末期肝臟衰竭的理由,可能是...●慢性肝臟疾病持續進展而逐漸惡化,造成肝臟幾乎完全失去代償功能時。●原已罹患慢性肝臟疾病,肝臟雖仍有代償能力,但某些原因突然功能急劇惡化時。●肝臟本來健康的個人,但發生猛爆型肝炎,導致進行性不可逆的肝衰竭時。這些患者若即時接受肝臟移植,有機會可以有效地挽救危急的生命。有關接受活體肝臟移植手術目前由等待捐贈者之數目而言,全國捐贈器官相對非常稀少,等待有時是很困難的。因此肝臟衰竭病患在等待無門時,如果情況持續惡化,在爭取時間的考量下,若有機會,會建議病患作活體肝移植。如果有親人願意捐贈,事先檢查過,肝的品質相對也比較好,在適當、充足的準備下,肝臟移植手術的成功率自然也會提高,捐贈者由於術前有嚴謹的評估,術後很快恢復是可以預期的,而剩餘的肝臟會再生長大。全民健保給付肝臟移植相關費用不論是親屬活體或腦死病患大愛捐贈的肝臟移植,除了一些特殊的需求,大多數的特殊藥物及處置,全民健保均有給付。
-
2020-09-25 癌症.乳癌
女性十大癌症死因「乳癌」排第四 7種高危險群要當心
隨著飲食西化影響,肥胖比例增高、民眾在飲食中的賀爾蒙暴露也增加,加重了乳癌的風險,2019年女性的十大癌症死因中,乳癌排名第四,讓我們不得不重視乳癌這個隱形的殺手。女性的乳房是由乳腺管、乳小葉、脂肪結締組織所組成,小葉的後段含有許多乳腺囊,負責分泌乳汁。乳房裡面還有很多的淋巴管,負責駐守防衛細胞跟吸收廢物,其中大部分會流至腋下淋巴結,這也使淋巴管成為癌細胞默默侵犯的路線之一。癌細胞大多是由正常細胞變異而來的,其中乳癌就是由乳腺管的上皮細胞或乳腺小葉生長出來的惡性腫瘤,其中,乳腺管癌與乳小葉癌為大宗。以乳癌的轉移與否來區分原位癌顧名思義就是還侷限在乳房的腫瘤,但倘若癌細胞離開乳房開始侵犯,除了可以到附近的淋巴結,也有很大部分會轉移到骨骼、肝臟、肺臟,甚至腦部。如果轉移到肝臟大多份都無症狀,有的人會有右上腹疼痛的症狀;如果轉移到骨骼,最主要症狀是骨頭的疼痛,例如脊柱、骨盆、肋骨等。倘若轉移到肺臟,可能會有呼吸疼痛、咳嗽或喘的現象。而如果轉移到腦部,可能會出現意識改變、頭痛、癲癇、中風等症狀。乳癌常見症狀有哪些?外觀看到的部分包含:1.乳房有局部且形狀不規則的硬塊。2.乳房的皮膚或胸壁上出現固定沒消退的腫塊。3.乳房表面的皮膚有凹陷或橘子皮樣的變化、紅腫熱痛、甚至潰爛的情形。4.乳頭處出現凹陷且或不正常的分泌物,例如化膿或出血等。5.乳房表面的靜脈血管擴張及突起。6.腋下淋巴結腫大等等。倘若有以上症狀,建議儘速至一般外科(乳房外科)就醫。哪些女性朋友可能是高危險群,要特別留意呢?●有乳癌的家族病史,特別是母親或親姊妹曾患有乳癌者●未曾生育或三十歲以上才生第一胎者●初經較早(11歲前)或停經較晚(55歲以後)者●任一側乳房曾經得過乳癌●飲食偏愛高脂肪食物●愛酗酒者●長期使用賀爾蒙補充劑者上述這些都須特別留意,每天洗澡時為自己做乳房的觸診。倘若仍不幸罹患乳癌,千萬別灰心,遵從醫師的醫囑,配合治療,且不要誤信偏方,及早發現、及早治療,乳房能保留下來的機會就越大。隨著醫學的進步,乳癌的治療日新月異,舉凡手術、化療、放療、標靶治療等都提高了乳癌的存活率,以第一期乳癌來說,五年存活率高達九成。可以說是各項癌症中預後最好的之一。最後,提醒各位女性朋友必須做乳癌定期檢查●20到40歲高危險群的婦女,應每年接受一次乳房外科的理學檢查,若有必要,須進一步做超音波檢查。●40到45歲的婦女,應每兩年做一次乳房X光攝影或超音波檢查。國民健康署針對45到69歲的婦女,或40到44歲有乳癌家族病史的婦女,每兩年提供一次免費的乳房X光攝影,可以到本院一樓的預防保健中心登記施作。
-
2020-09-23 癌症.皮膚癌
皮膚長痣是皮膚癌嗎?常見症狀,簡單3招自我檢測
日常生活中偶爾會發現身上突然長出了不明的「痣」,許多民眾不以為意,但也有許多民眾會有些緊張,不知道是否為皮膚癌,因為皮膚癌最典型的其中一個症狀就是長出不明的黑點。究竟要如何分辨?來看醫師簡單5步驟自我檢測! 皮膚長痣是皮膚癌嗎?常見症狀3招自我檢測! 長庚醫院皮膚科黃昭瑜醫師表示,皮膚突然出現不明的黑點確實是皮膚癌的症狀之一,難免會讓人緊張,不過皮膚癌所出現的黑點常見會有形狀不對稱、邊緣不規則、顏色不均勻、大小不正常、變化不尋常5大特徵,因此黑點未必就是皮膚癌,民眾發現時可先以看一看、摸一摸、量一量3種方式初步自我檢測。包括看一看是否有出現形狀不對稱、邊緣不規則、顏色不均勻的情況;摸一摸是否有明顯突起或凹陷,或是短時間內有明顯變大、容易流血且不容易痊癒等變化不尋常的情況;量一量傷口或痣的直徑是否有超過0.6公分以上,約一個筆蓋孔大的大小不正常情況。 若上述這些情況有出現其中一項,就建議民眾盡早前往皮膚外科就醫檢查為佳,以排除皮膚癌的可能或及早治療。皮膚外科有別於一般的皮膚科和外科,是皮膚科中同時擅長外科的專業領域,對於民眾皮膚腫瘤的診斷、手術、治療等更有幫助。 種類不同特性也不同,皮膚癌常見3大類型。 黃昭瑜醫師表示,皮膚癌因為長在皮膚上,和其他癌症相比起來較容易發現,部分皮膚癌也較容易治療、預後也相對較佳,通常在早期發現就進行治療,存活率幾乎和一般人無所差別。不過也要注意皮膚癌依種類不同特性也不一樣,主要可分為基底細胞癌、鱗狀上皮細胞癌、黑色素瘤三大類。 基底細胞癌就是前述所提到較常見的皮膚癌,其惡性度較低、轉移機率低、預後較佳,在發現後將其切除基本上沒什麼大礙。形狀常見長得像黑痣,通常上面會有傷口,大小會逐漸變大,主要和紫外線曝曬有相關,因此也常見出現在鼻子、臉部等容易曝曬到的部位。雖然很少出現轉移的情況,但久了會侵犯到肌肉、骨骼等皮膚底下的組織。 鱗狀上皮細胞癌也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癌,主要也是和紫外線曝曬有關,不過惡性度、轉移機率、預後等就比基底細胞癌還來得差一些。其顏色通常偏像紅色,有時會凸出一顆紅色的瘤狀物,也常見有潰瘍、出血的情況。需要特別注意的是,鱗狀上皮細胞癌有時和濕疹相似,容易讓人忽略,因此醫師也提醒若有濕疹不癒的情況,應適度懷疑並盡早檢查。 黑色素瘤可說是皮膚癌當中最為棘手的,有別於前兩者黑色素瘤比較容易有轉移的可能,常見先轉移至淋巴結,其後轉移至肺部、腦部、肝臟等身體各處,此時預後就非常差。黑色素瘤形狀通常長得像痣,亞洲人的又通常以手掌、腳掌等較難以發現的部位為主,因此容易讓人忽略,應多加留意其他的風險因素。 皮膚癌常見風險與族群 黃昭瑜醫師表示,皮膚癌常見的風險因素包括了紫外線暴露、家族史、接觸化學藥劑、飲用井水、皮膚反覆發炎等。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因紫外線暴露所引起,皮膚較白容易曬傷相對風險也較高。家族史是常見的癌症風險,因此家人若有皮膚癌的家族史也應當留意。而像是工廠等工作、環境因素,皮膚長期接觸化學藥劑者也是風險族群之一,不過民眾一般所接觸的洗碗精、清潔劑等則較無疑慮,雖還是應做好防護,但不用過度恐慌。另外現在較少見但還是要留意的是,像是早期雲林、嘉義一帶飲水來源主要以井水為主的民眾,也有因砷中毒引起皮膚癌的風險。而皮膚反覆發炎的情況下,細胞會有癌化的可能,因此若有反覆發炎久不癒的民眾應積極治療為佳。 防範皮膚癌,天冷、陰天也要做好防曬! 皮膚癌常見因紫外線曝曬所至,防範皮膚癌除了留意危險因素、自我檢測外,最重要的就是做好防曬。黃昭瑜醫師提醒,不少民眾在出大太陽的時候會做好防曬措施,但其實紫外強弱和太陽大與否無關,天氣冷、陰天等也都會有紫外線曝曬的可能。因此最好的防範措施不是看太陽,而是外出時先看氣象局所公布的紫外線觀測數據,並做好防曬為佳,以避免皮膚癌纏身的可能性。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0-09-21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醫師的「傾聽」、「身體診察」遠比「開藥」、「高科技檢查」令病人安心
【編者按】這星期的主題是討論醫師「病史詢問」、「身體診察」的重要。這幾年來台灣全民健保普及、醫療企業化、民眾迷信於高科技檢查,而導致醫師「病史詢問」以及「身體診察」逐漸不被重視,結果是醫療品質沒有改善,卻嚴重濫用醫療資源。我們藉由一位病人分享她的親身體驗,說出「醫師的傾聽、身體檢察遠比開藥、高科技檢查令病人安心」;一位資深醫師分享自己生病以後,感慨當年醫學生時代老師如何注重「問病史與做身體診察」,而今他所看的醫師竟然都不注重這些「基本功」,只是安排他做各種高科技檢查,最後還是透過一位醫師的身體診察才得到診斷與治療。我們利用這機會,由醫學教育立場除了探討physical examination 的重要性,並建議過去沿用多年的中文翻譯「理學檢查」全面改為更達義的「身體診察」,並呼籲社會大眾能更瞭解看醫師並不是一定要做高科技昂貴的「檢查」,更重要的是能夠對醫師陳述自己的病史以及耐心接受身體診察。希望政府與醫院思考,到底健保給付制度與醫院經營者扭曲了多少醫者的行為,而增加了多少不必要的醫療資源浪費。約莫三年前,我患了不知名的頭痛,當時曾經找遍中西醫,從各式儀器的檢查到事後的作息調養,雖沒有完全痊癒,但有得到稍緩的紓解。直至今年初,我又因情緒關係,頭痛再啟,痛到痛不欲生,失眠,焦躁不安……所有負面情緒全湧上來,一向排斥服用藥物的我,雖然痛楚仍堅持這個原則。2020年是打我出生以來,遇到最為棘手的疫病,不僅在台灣,全球已大肆漫延的新冠肺炎,不是急的症,儘量不往醫院,我是乳癌的後續追蹤患者,因為疫情之故,原定的就診也全取消了。只是,這頭痛已讓我懐疑自己腦部是否長了不好的東西,才乖乖地掛號就醫。我找了一位從來沒看過他診的醫生,三月初看診這一天,我抱著希望,可以藉由醫院的精密儀器幫我檢查出我頭痛的真正原因。進入診間,醫生笑瞇瞇又親切地問我為何就診?告知狀況後,醫生要我依他的指示做動作,包括蹲下、站起、金雞獨立、左右腳單腳彈跳……等等,我全一一無礙地做到。結果,醫生給我的評論是:「妳很健康,沒有病。」我問須要安排檢查嗎?答案是:「沒必要。」他像是無厘頭地問我:「妳有宗教信仰嗎?有運動習慣嗎?」我回有。最終的醫囑建議:「回去依自己的宗教信仰做功課,每天定期運動,依例每週至少爬山走步道一次,三個月後,再回診。」很奇怪的是,我沒有質疑醫生的看診醫囑,反倒是我的朋友,第一時間生氣的說,哪有這樣的醫生?沒經科學檢測就妄下斷言,沒作相關檢查也罷,竟然連藥都沒開。回來後,我每天進行我的宗教功課,每天健走或瑜珈儘量不中斷,不到一個月,頭痛從劇痛,漸漸緩解到微痛,心情和情緒也漸漸平和和自我脫困。後兩個月,奇蹟似地,頭不痛了,失眠也得到極大的改善。六月初,我原想取消回診的預約,想想,認為自己應該有責任去向這位醫生回報我的況。回到診間,報告我的情況,醫生臉上露出開心的笑容,我們就像朋友一般對談醫病經驗。我是乳房原位癌的追蹤患者,算是常跑醫院的常客,由於我對動不動就吃藥的排斥,除了家族性高血壓,定期服微量血壓藥之外,如果醫生要開藥常會被我要求不要開,我不吃,開了就是浪費醫療資源。他聽到我這席話,像是遇到知音一般,希望我這樣的觀念可以由我以病人的角色來述說,能推廣給普羅大眾。我東拉西扯了這篇心得,不外乎希望藉由我的經驗,可以分享給就醫的民眾,外顯生理的病痛,不是一定非經由藥物才能得到改善,或許先從自己心理層面的自我療癒就可以獲得改善,也讓自己不必服用過多藥物增加肝臟的負擔,更能節省醫療資源,為我們台灣完善的健保制度永續經營盡一點心力。
-
2020-09-19 名人.許金川
許金川/平日做好健康檢查 才不會得重病再後悔「無為不治」
結婚前男女學歷有差距。男:「妳要不要再去進修讀書。」女:「不要,女子無『才』便是德!」婚後,男的不給女的零用錢,女方生氣!男:「妳不是說女子無『財』便是德!」在處理事情上,有人主張無為而治,甚至對身體也要這樣,有人因此抗拒健康檢查。因為不去檢查,人好好的,如果去檢查萬一發現有什麼問題,除了給自己心理壓力之外,發現了又能怎麼樣?不如像蒙著眼睛一樣,眼不見為淨。事實上,有不少朋友就是這種心理,最後得了重病,來不及治療,真的就「無為不治」了。人體很多器官有毛病,在初期通常不痛不癢,等到有痛感時常常來不及了,例如心肌梗塞是由於心臟血管缺血所引起,有些人在心肌缺血時會胸悶,也有些人沒有什麼感覺,等到胸痛厲害,可能就是心肌梗塞之時,如來不及處理,可能就一命嗚呼了。其實,平時做好心臟檢查,血管保養,不要血脂肪過高,不要大魚大肉,不要肥胖,好好控制血壓、血糖,這才是真的健康長壽之道。至於肝臟更是如此,肝臟內部沒有痛覺神經,等到會痛可能是肝癌破裂或肝癌很大了,這時治療通常很困難了。因此,平時花一點時間,關心自己的身體,平日做好定期檢查,才不會等到症狀出現才就醫,那時就會來不及了。●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定期出版好心肝會刊、並發行B型及C型肝炎暨肝癌治療小手冊,最新好心肝會刊91期已出刊,歡迎來電索閱。若您有肝病醫療問題請洽本會免費肝病諮詢專線:0800-000-583或上網www.liver.org.tw查詢肝病相關資訊。
-
2020-09-17 新聞.食安拉警報
豬油也要標了! 食藥署再度悄上公告
衛福部食藥署針對美豬美牛進口,一口氣發布六項公告,其中「動物用藥殘留標準修正草案」萊克多巴胺(Ractopamine)在豬的殘留標準與原本預告相同,仍以ppm單位,肌肉及脂(含皮)0.01ppm、肝臟0.04ppm、腎臟0.04ppm、胃、腸、心、肺等其他可供食用部位則為0.01ppm。但在豬肉標示部分,包括「包裝食品」、「散裝食品」和「直接供應飲食場所」,正式公告都刪除「除該食品為豬脂外,其豬脂原料免為第一項原料原產地國之標示」的規定;意即不論產品本身或原料只要使用到豬油,都須標示。食藥署中午時分悄悄公告六項修正案,包括「動物用藥殘留標準」、「散裝食品標示規定第五點」、「直接供應飲食場所供應食品之豬肉及豬可食部位原料之原產地標示規定」、「包裝食品之豬肉及豬可食部位原料之原產地標示規定」、「美國及加拿大牛肉及其產品之進口規定」,以及「進口牛肉檢疫及查驗作業程序」,全都是因應美豬、美牛開放而來。其中,民眾最關心的豬肉標示,原先在「散裝食品標示規定第五點」、「直接供應飲食場所供應食品之豬肉及豬可食部位原料之原產地標示規定」、「包裝食品之豬肉及豬可食部位原料之原產地標示規定」都規定應標示豬肉及豬可食部位原料的原產地國,但除了豬油本身產品外,使用到豬油作為原料則不須標示。但日前陳時中便一再強調,不論煎煮炒炸,只要用到豬油都須標示讓民眾安心,今天公告的事項也都刪除豬油原料不須標示的規定,也就是只要用到豬油,都需要標示是用哪裡的豬油。而昨天陳時中說食藥署可以回應美豬美牛,也可以回應口罩問題,但針對今天公告修改的事項,食藥署仍表示,相關問題食藥署未被授權回覆,「還是要問部長」。食藥署署長吳秀梅於藥劑生大會接受訪問時解釋,豬油標示分為兩個層次,如果餐廳直接用到豬油來煮菜,就需要標是使用的豬油產地。但如果使用用了豬油製造的油蔥,僅油蔥本身需要標示使用的豬油產地,但餐廳就不需要再標示一次。
-
2020-09-16 新聞.生命智慧
晚死半天,遺產差6億!91歲日本法醫嘆:讓已死家人戴上呼吸器,只為一張死亡證明
遺產繼承人死亡時間的意義(編按:死亡證明書)有多大?日常生活中,若非遇到特別狀況,一般人是不會去關心這個問題的。這是一則久遠的案例了。一名住院患者清早死亡,照顧他的同居人希望主治醫師能將死亡時間改到傍晚。由於患者已經住院好長一段時間,主治醫師與這名女子也很熟了,或許是認為早上死或傍晚死沒什麼差別吧,也沒問明理由便接受了她的要求,將死亡時間改到當天的傍晚。結果這名女子趁白天趕緊跑去申請結婚登記,結果就演變成「合法成為妻子後,丈夫才死亡」。這是昭和30年代後半的事,這位妻子就這樣繼承了位於東京鬧區的咖啡館及酒吧等遺產,據說價值高達6億日圓。過沒多久,男子的一些親戚們知道了這事,氣得直跳腳,一查,竟發現女子是在男子死亡當天中午才辦理結婚登記。他們知道男子其實是在清早死亡的,便到戶籍機關抗議,認為死後還受理結婚登記實在太荒謬了。承辦人員確認過死亡證明書後,回答說:「死亡時間是傍晚,所以這項結婚登記是合法受理的,她是合法的妻子沒錯。」完全不能接受這個結果的親戚們殺到醫院去,主治醫師承認是受該女子之託而更動了死亡時間。結果,醫師被以偽造文書罪嫌、女子被以行使偽造文書罪、於公正證書上登載不實罪嫌送交警局。醫師是出於善意而答應女子的請託,想必是認為這樣做會獲得對方的感謝、以免遭到埋怨。他顯然太沒有犯罪意識了!他的好意招來惡果,被指摘為製造遺產繼承的爭端,犯下法律不容的違法行為。這起事件最後雖沒鬧到不可收拾,但由於罕見,被媒體大肆報導,導致醫師的社會評價下滑。※ ※ ※還有一則案例更是嚴重。在地下鐵的興建地段,半夜地基突然下沉,造成埋在民家下面的瓦斯管龜裂,不完全燃燒的瓦斯(當時使用煤氣6B)彌漫屋內,釀成氣爆火災。數間房屋因而燒毀殆盡。好不容易控制住火勢,卻從滿目的瘡痍中找到一家五口--父母和三名小孩的屍體。相驗結果是這樣的:父親與三名小孩的燒傷不嚴重,推定為吸入不完全燃燒的煤氣而一氧化碳中毒身亡;母親全身焦黑,診斷為燒死。也就是說,當父子們吸入充滿屋內的煤氣而死的時候,母親還活著,她是在發生氣爆後才被燒死的。因此,法醫開立屍體檢驗證明書(死亡診斷書)時,將母親的死亡時間寫得比其他家人晚10分鐘。事情過了一個月左右,某一天,父親那邊的遺族成群跑來監察醫務院找負責相驗的法醫理論。明明是在相同情況下罹難,為何只有母親一人是延遲十分鐘後死亡?他們說,他們因為這個緣故蒙受了重大損失,要法醫拿出醫學上的證據來。這家人沒有犯錯,安安穩穩地過日子,卻因為一件粗糙的工程害得一家五口性命連同房子等財產全部化為灰燼。過失責任者必須對這些人給付龐大的損害賠償金。理應得到賠償的父子們因為先死,而當時只有母親一人活著,因此權利由母親繼承。10分鐘後,母親也死了,於是該賠償金的大半便由法律上母方的遺族繼承。換句話說,結婚不到10年,財產的大半全跑到母親那邊去了。吞不下這口氣的,是父親那邊的親兄弟。即使能夠提出醫學上的根據,也無法明確判斷、解釋這10分鐘的差別。法醫實在沒輒,想將母親的死亡時間訂正成與父子們同樣的時間,只不過,之前開立的屍體檢驗證明書已經送到戶籍機關,也依據燒死這個事實辦理除戶了。重要文件無法隨便訂正,必須在家事法庭召開簡易法庭,由法官認可死亡時間的訂正理由才行。結果,經過法律程序後,母親的死亡時間被訂正成與其他家人同樣的時間。然而,這次換成母親那邊強烈反彈了,紛紛大罵:「只要硬著幹,死亡時間就可以更動嗎?醫學是這麼隨隨便便的嗎?」最後,這項紛爭又鬧上法庭了。3年後,在審判長的和解勸告下,這場僵持不下的官司,才以同時死亡落幕。※ ※ ※在當時,日本正處於經濟高度成長期,有轎車的家庭暴增。忙於工作的父親連放假也沒時間休息,多半得開車載全家出去玩。去時還好,回程就累了,因此常因駕駛到打瞌睡而發生重大車禍。當場死亡、於救護車中死亡、在醫院死亡等,死亡時間有所不同,由於最後死亡那邊的人有繼承遺產的權利,因此,親族之間為死亡時間判定而爭吵不休的情形層出不窮。據說,還曾經發生過這種事:家屬要求讓已經死去的家人戴上人工呼吸器,繼續輸送氧氣,表現出還在呼吸、還活著的樣子,然後觀察周遭,確認那個死了、這個也死了,自己的親人是活到最後的那一個之後,再請醫師停止送氧……這種行徑真是讓人無言!因此,審判長以這起事件做為契機而做出裁示,凡是在相同狀況下發生死亡事故,假使遇上家族間為遺產繼承問題起爭執時,不論死亡時間差距多少,一律採取同時死亡來處理。從此以後,日本這類官司就突然減少許多了。如今,倍受注目的腦死問題也一樣,常常因為哪個時間點視為死亡而爭論不休。死亡時間這項醫學判斷,絕不容許因為利益及其他種種緣由而被動手腳。薄薄一張診斷書,其重量是超乎我們所想像的!書籍介紹書名:屍體在說話:日本法醫之神帶你看死又看生作者:上野正彥出版社:柿子文化出版日期:2020/05/07作者簡介/上野正彥1929年生於日本茨城縣。東邦醫科大學畢業後,進入日本大學醫學部法醫學教室。1959年成為東京都監察醫務院的法醫,並於1984年就任院長,1989年退休。30年來致力於解明可疑屍體的死因,負責案件有淺沼稻次郎事件、三河島列車二次衝撞事件、新日本飯店火災、日本航空三五○號班機空難等著名歷史案件。上野正彥相驗過的屍體數量多達二萬具,並負責超過五千具屍體的解剖工作,堪稱日本法醫之神、當代法醫泰斗。《屍體在說話》是他於監察醫務院退休後出版的第一本書,當中充滿了他 身為一名法醫的原點和初心。至今,上野正彥仍以法醫學評論家、作家等身分活躍於電視節目及報章雜誌。延伸閱讀: 一天1杯黑咖啡,肝癌風險降42%!肝臟最喜歡的10種食物
-
2020-09-15 新聞.生活用品毒害
防油紙袋含全氟烷化合物會致癌? 檢測無異常,但出現2情況別用!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傳聞炸雞排對人體健康影響不大,反而是防油紙袋含有全氟烷化合物會致癌,這是真的嗎?食藥署指出,國際間對全氟烷化合物的人體健康風險評估,以及管理標準均尚處於研究階段,而抽驗台灣人體血液進行檢測顯示,無顯著異常情形,不過提醒發現塗層表面有脫落或是有刮傷情形,應避免使用且立即更換。防油紙袋 日常應用廣媒體曾報導,西式速食常用的包裝紙或微波爆米花紙袋的防油化學物質「全氟烷化合物」(Perfluoroalkyls),可能滲透到食物,被吃下肚,並進入血液,長期接觸可能有害人體。食藥署對此指出,全氟類化合物(perfluorinated compounds, PFCs)中全氟辛烷磺酸(perfluorooctane sulfonate, PFOS)及全氟辛酸(perfluorooctanoic acid, PFOA),因具有良好的穩定性,而且防油、防水、耐熱、耐腐蝕,所以廣泛使用在工業及各種商品上,如防火原料、塗料、地毯、衣服、清潔劑、不沾塗層鍋具及防油紙袋等。消費者在日常生活中暴露的來源包括吸入的灰塵、飲水及食品等。全氟類化合物 仍無人體致癌證據食藥署提到,全氟辛烷磺酸及全氟辛酸雖經動物實驗顯示,可能損害肝臟功能、影響生殖功能或致癌,但並未有研究顯示該類物質會使人致癌。但因具有生物累積性,其中全氟辛烷磺酸已在98年斯德哥爾摩公約會議中新增為列管之持久性有機污染物(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 POPs),並限制其製造與使用。食藥署強調,全球對於全氟辛烷磺酸及全氟辛酸之人體健康風險評估,仍處於研究階段,尚未建立包裝材質之最高溶出限量。因此,整體而言,民眾對防油紙袋之安全性無需過於擔憂。然而,為維護民眾健康安全,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今年亦開始監測國內市售防油紙袋等之全氟辛烷磺酸及全氟辛酸溶出情形,並將持續密切注意國際間相關資訊,規劃進一步針對國內食品及人體血液之背景值含量進行檢測,研究結果也將做為是否訂定相關管制標準之參考。參考資料:1聽說使用類固醇會得皮膚病,這是真的嗎?2防油紙袋之安全性,食品藥物管理局說明 
-
2020-09-15 科別.一般外科
2鋼筋插身 又見肝癌 手術救回
嘉義縣大林鎮張姓男建築工今年7月初工作時,不慎從高處摔落,遭2條80公分的鋼筋穿過胸腔及臀部,經大林慈濟醫院醫師搶救,順利取出鋼筋,撿回一命,但因張男有肝癌病史,治療過程中發現他的肝臟腫瘤復發,以微創與傳統混合式手術順利切除。該院移植外科主任尹文耀表示,張男當時被兒子抱進急診室時,意識清醒,院方立即啟動外科團隊全力搶救,並由消防隊合力將鋼筋剪短後,電腦斷層影像顯示鋼筋直接穿過左側肺部,且持續出血,造成血胸、氣胸,小腸部位也有破洞、斷掉情況,緊急聯絡開刀房安排手術。院方共花費5小時,才順利取出鋼筋,胸腔外科主任黃重傑表示,由於貫穿肺臟的鋼筋靠近心臟,另一根鋼筋則正好閃過腹腔主動脈,拔除時皆須相當謹慎,一不小心偏離位置,隨時都可能大出血奪走性命。張姓男子術後逐漸康復,回顧病史影像時,發現原本的肝臟腫瘤復發,有3公分大,旁邊還伴著另一顆2公分腫瘤,幸好惡性腫瘤未再轉移,他們以微創器械輔助完成手術,術後傷口小,復原快,住院天數縮短,病人也不再因為呼吸而疼痛。院方提醒,若不幸遇到異物刺入身體,千萬不要急著拔除,恐將導致大出血,最好的處理方式為保護傷口及做好固定後送醫。
-
2020-09-15 新聞.器官捐贈移植
北榮人道救援成功 疫情下越南女主播來台捐肝救女
台灣為人道救援打開邊境之門,再度展現在國際醫療上「Taiwan Can Help」。越南河內9個月大的薔薔(Tron Tron)因為膽道閉鎖導致肝衰竭,急需換肝。台北榮總基於人道救援,在衛福部、台灣駐越南辦事處等單位協助下,今年7月幫薔薔進行活體換肝手術,成功救回小生命。台北榮總從2007年就開始協助越南河內兒童國家醫院進行肝臟移植手術教學,完成11例兒童活體肝臟移植。原本今年也預計前往四次,但在2月23日抵達越南後,台灣就發布限制醫事人員出國的禁令。因此當時完成兩例膽道閉鎖病童活體肝移植回國後,便不能再度前往。北榮移植外科主任劉君恕表示,新生兒膽道閉鎖好發於亞洲,台灣發生率約六千分之一到三千分之一,越南也差不多,通常及早進行葛西氏手術,便可延緩換肝10到20年。但薔薔已經過了進行葛西氏手術的黃金時間擔心手術失敗,因此選擇直接換肝。薔薔的媽媽、越南國家電視台女主播黎雲臺妝(LÊ VÂN ĐÀI TRANG)本來排定在之後的梯次等著幫薔薔換肝,但因為新冠肺炎疫情,一直等不到台灣團隊前往,於是興起大膽的想法:「或許可以到台灣治療。」然而赴台灣治療,需要將近20萬美金,醫療費用龐大,還要隔離14天。為了救女,黎雲臺妝仍決定放手一搏,寫信向劉君恕求助。劉君恕建議黎雲臺妝和先生在越南先與薔薔進行肝臟移植配對。雖然黎雲臺妝和先生的肝臟皆配對成功,但因為先生的肝臟較肥厚,難以放進僅9個月、6.5公斤的薔薔體內,因此最後仍選擇黎雲臺妝的肝臟進行活體移植。同時,薔薔一家人也著手募款、申請醫療簽證,終於等到7月20日救援航班,薔薔在父母及外婆陪伴下來台,一下飛機,薔薔和媽媽便直接由救護車送到急診室接受新冠肺炎檢驗。劉君恕說,薔薔送到北榮時已經很喘,檢驗一發現是陰性,馬上送到負壓加護病房;兩天後呼吸急促,又給予插管和呼吸器治療。由於情況危急,劉君恕當下決定,薔薔入境僅六天,7月26日便進行手術。因為等不及14天隔離期,團隊所有人員均穿上全套防護衣,更增加手術困難度。當時薔薔抽出了1000毫升腹水,並由媽媽捐出左側葉肝臟20%,摘取手術時間約5小時,植入手術時間約8小時,終於成功完成手術,並於9月4日出院。黎雲臺妝說,薔薔原本的膚色非常粉嫩,因為肝病發黃、發黑,現在膚色比來台灣之前淡了很多,希望再過兩個月就會回到原本的膚色。非常感謝所有人的幫忙,讓薔薔得以來台就醫。北榮透露,此次薔薔來台,除越南許多善心人士募款,台灣也有不具名善心人士慷慨解囊,促成這樁跨國人道救援的美事。
-
2020-09-13 科別.心臟血管
有高血脂卻不想吃藥 中年男猛吃麥片下場讓醫師嘆氣
40多歲中年男子有高血脂問題又不想吃藥,聽信網路傳聞猛吃麥片,血脂不僅沒降、尿酸還飆高。醫師表示,聽信偏方的後果往往得不償失,呼籲以藥物治療搭配飲食、作息才是正道。根據國健署民國102年至105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20歲以上民眾高血脂盛行率高達22.8%,平均每5人就有1人血脂超標,推估全台高血脂患者恐有超過500萬人。網路上各種降血脂偏方滿天飛,有傳聞指出,捐血不僅可增加新陳代謝,還能大大降低血脂肪。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近日發文闢謠,以一名65公斤、總血量5000毫升的成人為例,捐血每次最多捐出500毫升,可能只能帶走約1公克脂肪,且新生的血液仍會從身體各處組織帶出血脂成分。國健署表示,如果捐血人本身血脂肪過高,血液可能含有大量白色油脂,又稱乳糜血,這些捐出的血液恐怕無法使用或需特殊處理,也會增加受血者血管阻塞風險。除了捐血,吃麥片、喝綠茶也是常見降血脂迷思。台大心臟內科主治醫師、高血壓學會理事長王宗道今天接受媒體電訪時坦言,這些做法都沒什麼效,喝綠茶頂多降低一點點壞膽固醇,吃麥片有機會降個5%到10%,但麥片會使尿酸升高,恐增加痛風風險、影響腎臟功能,若又以全脂牛奶搭配麥片,更是得不償失。王宗道說,2、3年前國內興起一波吃麥片風潮時,他就曾收治一名40多歲中年男性,由於血脂偏高又不想吃藥,索性以麥片取代主食,結果幾個月後回診,不但血脂沒降多少,尿酸反倒飆高。想降低血脂,吃藥絕對比吃任何食品、健康食品來得有效和安全,王宗道強調,藥物都經過長時間研究,長期下來可以降低肝、腎等內臟膽固醇、讓血管恢復健康。「蛤,醫師,可是吃藥會傷肝。」王宗道說,說起吃藥,這是多數患者第一時間的疑問,也是常見的錯誤觀念。根據研究,高血脂患者用藥後,短期內肝指數上升的個案不到2%,另因長期以藥物控制膽固醇,肝臟的膽固醇會降低,肝指數也會逐漸降低,同時減少心肌梗塞風險,才能真正讓人延長壽命。王宗道呼籲,血脂偏高的民眾若沒有血管疾病,可以先在3到6個月內嘗試飲食控制、減輕體重,若不見成效或本身有血管疾病者,則建議就醫用藥治療,才有機會讓血管恢復健康。
-
2020-09-12 養生.聰明飲食
水果最好在晚上8點前吃完! 避免脂肪肝上身,營養師激推6大低GI值水果
每天晚餐不吃飯、不吃任何東西,只吃一大盤水果一定瘦?!水果熱量低,多吃一點沒關係?!聯安預防醫學機構-聯安診所營養師王貞云提醒,千萬別掉入隱藏陷阱,想把水果當減重聖品,需先搞清楚這幾大重點。Point 1:水果不適合取代正餐,小心脂肪肝上身王貞云表示,現在市售水果為求香甜可口大都經過改良,水果中的許多糖份可能都遠遠超出想像,而當糖份攝取遠遠高過身體的需要量,就會產生多種健康的危害。 首先,這些糖份在肝臟代謝後一部分會以三酸甘油酯的形式被儲存在體內,一旦累積過多,就會造成脂肪肝,臨床上也因此常常看到許多身形較瘦的民眾有脂肪肝的現象。 糖份攝取過量,除了身形會跟著走樣之外,也會增加胰島素抗性,埋下血糖過高、糖尿病的隱憂。此外也可能會影響尿酸的代謝,因此千萬別小看糖份對身體的影響。 健康小學堂-脂肪肝是什麼?顧名思義就是肝臟有脂肪的堆積,當飲食攝取的脂肪多過人體所能應付時,肝臟便會漸漸積聚脂肪組織。正常的肝細胞中脂肪約佔肝重量2至5%,若超過5%以上,便稱為脂肪肝,持續惡化則會導致肝炎,部分類型也可能併發肝纖維化與肝硬化,所以絕不能輕忽。脂肪肝是典型的文明病,台灣民眾吃得好卻又運動少,罹患的人與日俱增。7/28就是世界肝炎日,大家別忘了留意肝臟健康唷!Point2:水果不要太晚吃,盡量八點前吃王貞云表示,其實並沒有所謂最好的時間點,而是應該依照自身的身體狀況做評估,高血糖、糖尿病者就不建議空腹吃水果,較不利於穩定血糖。一般人晚上也盡量避免晚上八點後食用,且選擇低甜度的水果較好,因為晚上人體代謝較慢,就更容易導致血糖升高或脂肪囤積。王貞云也特別叮嚀,除了平日多注意飲食習慣外,別忘了也要定期做血糖、肝臟相關檢查,才是保持健康的最好方法唷! Point3 : 吃水果有訣竅,健康滿分GI值又稱為升糖指數,起初是針對糖尿病患的飲食規劃提出之概念;主要是將食物在吃下肚2小時後,以0~100來呈現血糖提升幅度的高低,現今許多民眾也可參考其數值來作為挑選水果的參考依據,王貞云建議以低GI值的水果為優先選擇:★ 低GI值:1-55。如︰芭樂、奇異果、櫻桃、蘋果、梨子、柳橙★ 中GI值:56-69。如︰香蕉、鳳梨、葡萄、草莓、芒果、木瓜★ 高GI值:70以上。如︰西瓜、荔枝、龍眼、榴槤每次吃的水果份量也是重點。王貞云營養師補充,一份水果的量可以用大約是一個拳頭大小來換算,例如小蘋果1顆、葡萄10顆、紅西瓜1片,都等於一份水果。而每人每天大約要吃2-3個拳頭份量即可,若沒注意多吃幾口,就很容易超標。若血糖較高者,一日2個拳頭內就好,並多以低GI的水果為主,才能健康顧的面面俱到。(圖文授權提供/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作者/聯安預防醫學機構 編輯部、諮詢專家/聯安預防醫學機構聯安診所營養師 王貞云、責任編輯/Mei  )延伸閱讀: 減肥只吃水果是大忌! 這些吃法不僅變胖還會讓血糖亂飆 酪梨其實不是水果類! 營養師揭驚人真相:一天吃超過這量會變肥
-
2020-09-12 新聞.健康知識+
瘦肉精吃了會怎樣?可以用高溫「煮掉」嗎?顏宗海詳解
台灣政府宣布將開放美豬進口,引起社會關注。民眾最擔心的議題不外乎進口美豬中所含的瘦肉精──萊克多巴胺,是否會對身體造成危害,而瘦肉精攝取量有沒有安全規範,民眾該如何避免攝取過量,哪些族群又需要特別注意,都是國人最關切的面向。什麼是瘦肉精?對身體有何影響?哪些族群不能吃?長庚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顏宗海醫師表示,所謂「瘦肉精」其實種類繁多,此次因美豬進口備受關注的「萊克多巴胺」為其中一種,之所以被稱為瘦肉精,原因是主要用途為加入豬牛等家禽飼料中,幫助刺激家禽的類交感神經,達到減少脂肪組織比例、增加瘦肉比例的目的。顏宗海醫師進一步解釋,萊克多巴胺既加進飼養用的家禽飼料中,家禽作為肉類食物自然可能殘留人體並造成影響。在眾多的瘦肉精種類中,萊克多巴胺算是毒性最低的一種,各國進口家禽前都有相關風險評估、標準訂定、嚴格控管等配套措施。然而,顏宗海指出,就現有研究來看,大量攝取萊克多巴胺,對敏感族群如心血管疾病、嬰幼兒或孕婦有可能引發頭暈、噁心、血壓上升、心悸、胸悶,同時也會增加心血管合併症等風險。此外醫師提醒,內臟器官的瘦肉精殘留量是最高的,若肝腎功能不佳者也應該少吃。 美豬吃不吃?我該注意什麼?含有瘦肉精的美豬進口後,國人要如何應對避免攝取超標?顏宗海建議,多注意店家和產品標註的產地來源,並留意「每日最大安全攝取量」,即世界衛生組織所訂定的體重/公斤以攝取一微克(如體重60公斤=60微克)為限,同時也要做到均衡飲食。在「每日最大安全攝取量」之外,另一項要關注的指標是「殘留容許量」,顏宗海解釋,殘留容許量相對而言是店家要注意的規範指標。目前瘦肉精的殘留容許量,以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CODEX)所訂定的標準來看,肌肉為10ppb、脂肪組織10ppb、肝臟40ppb、腎臟90ppb。各國因飲食習慣等各種因素所訂定的標準也會有所不同,台灣衛福部參考其標準訂定為肌肉10ppb、脂肪組織10ppb、肝臟40ppb、腎臟40ppb。瘦肉精可以「煮掉」嗎?醫:不大可能由於瘦肉精議題延燒,網路上不少民眾討論,若想要吃的安全,是否可用高溫等方式烹煮豬肉,進而減少豬肉裡的瘦肉精含量。對此顏宗海醫師表示,瘦肉精的耐熱度相當高,目前尚未有確切指出高溫能去除掉瘦肉精的研究證據。還是呼籲民眾應注意自己是否為敏感族群,購買豬肉產品時應留意產地及來源,建議以國產豬為主。(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0-09-11 科別.消化系統
脂肪肝上身不自知!一場檢測高達72.5%都有 醫師給建議
國人脂肪肝盛行率約3成,但因沒有症狀,很多人不知道自己有脂肪肝。台中長安醫院肝膽腸胃科醫師許鈺銓今天說,院方8月份舉辦「世界肝炎日、護肝一起來」肝病篩檢,受檢200多人中發現,高達72.5%受檢者有脂肪肝,提醒民眾均衡飲食、規律運動及適當減重,才不會讓脂肪肝情形愈來愈嚴重。許鈺銓說,國人因生活型態及飲食習慣的改變,脂肪肝盛行率約3成,且數字持續攀升。他呼籲,民眾要定期做肝病檢查,尤其是40歲以上、BMI大於或等於24、腰圍男生大於90公分、女生大於80公分,更要注意自己肝臟的健康狀況。許鈺銓指出,肝纖維化掃描儀可快速、非侵入檢查,肝病篩檢活動發現,民眾脂肪肝愈來愈嚴重,72.5%受檢者查出脂肪肝,其中3.9%有肝纖維化,值得民眾多加注意。因為脂肪肝為一肝臟慢性發炎疾患,根據國際研究指出,長期較嚴重的脂肪肝有可能演進成不可逆的肝纖維化,甚至肝硬化。許鈺銓建議,民眾應多加留意體重及飲食習慣,若經發現已有脂肪肝也無需過度驚慌,經由專科醫師診治並調整飲食,適度運動及控制體重即可遠離脂肪肝。若有酗酒習慣的民眾也需戒酒,才不會加速肝臟的失代償。
-
2020-09-10 養生.保健食品瘋
穀胱甘胺酸是什麼?我們真的需要補充穀胱甘胺酸嗎?
讀者Kevin Liu2020-7-29在臉書詢問:教授您好,又來叨擾您。在網上看到有人鼓吹服用NAC當健康食品服用。有空再麻煩教授解析一下。感激萬分我看完這篇文章之後,就回答:「這篇文章大致正確,但有兩個嚴重錯誤。它並沒有很明顯鼓吹要吃,倒是有其他幾個網站明顯鼓吹要吃。我有發表過一篇有關 NAC的文章。」這篇文章的作者是陳思廷藥師,沒有日期,標題是:解毒新希望,穀胱甘胺酸(GSH)前驅物-乙醯半胱胺酸。我把它的幾個重點整理如下:1.穀胱甘胺酸(glutathione,簡稱GSH),是肝臟解毒過程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2.穀胱甘胺酸是一種短鏈的胜肽(小段的蛋白質),口服小段蛋白質到胃部就會被胃酸及專門分解蛋白質的胃蛋白酶給分解。3.乙醯半胱胺酸(N-Acetyl Cystein,簡稱NAC)則能在人體內快速有效率的轉化成穀胱甘胺酸。4.NAC雖然是一個絕佳的天然健康產品,但由於NAC是一種短鏈的蛋白質…。上面的第一點是正確,第二點是有些爭議(等一下會解釋),第三點有兩個錯誤:(1)N-Acetyl Cystein是錯誤,應該是N-Acetyl Cysteine才對(2)《轉化成穀胱甘胺酸》也是錯誤,因為NAC只是轉化成Cysteine,然後Cysteine才被用來合成穀胱甘胺酸。第四點則是錯的離譜,因為NAC並非天然,更不是蛋白質,而是人工合成的氨基酸(乙醯化的半胱胺酸)。讀者William Chen在2020-8-20利用本網站的「與我聯絡」詢問:林教授 平安!在書店架上看到您的書,我隨即把前兩本都看完了,實在是受益匪淺,許多我們信以為真的營養認知,原來都是不正確的!有朋友來找提及「glutathione」,又提到有許多好處,排毒、養顏美容、美白、保肝、安眠、癌症放療補助、食品添加物 … 宛如神仙妙藥!我不解和好奇所以上網查,結果又令我嚇一跳,竟然有那麼多有關於「谷胱甘肽」的文章、產品、研究,因我並非生化領域的專業背景,所以想請教您的專業科學意見。特別在我仔細爬文後,發現有的說GSH無法透過飲食取得和吸收,有的又說可以完全吸收,莫衷一是!還有關鍵的問題是:我們真的需要「補充」GSH嗎?因此想請林教授協助解疑,謝謝!沒錯,網路上的確是把穀胱甘胺酸(穀胱甘肽)說成是神仙妙藥,無所不能,而網路上也的確有人說它無法通過飲食攝取(例如上面提到的那篇陳思廷藥師的文章),但也有人說可以。William Chen所提供的那個網路連結打開的文章是《微笑藥師》在2018-9-3發表的,標題是《口服穀胱甘肽可否被身體吸收?》。這位藥師有提供5篇研究論文來支持他《口服穀胱甘肽可以被身體吸收》的論調(發表於2102,2014,2015,2017)。但問題是,絕大多數的研究論文並不認為口服穀胱甘肽可以被身體吸收,而近幾年發表的論文也都不認為口服穀胱甘肽可以被身體吸收,例如這篇2019年發表的:The absorptive effects of orobuccal non-liposomal nano-sized glutathione on blood glutathione parameters in healthy individuals: A pilot study(口腔非脂質體納米穀胱甘肽對健康個體血液中穀胱甘肽參數的吸收作用:一項初步研究)。還有,這位藥師提供的5篇論文裡有兩篇是認為口服穀胱甘肽可以使皮膚美白,可是這種論調是被高度懷疑的,例如下面這三篇論文:2016年:Glutathione as a skin whitening agent: Facts, myths, evidence and controversies(穀胱甘肽作為皮膚增白劑:事實,神話,證據和爭議)2018年:Glutathione for skin lightening: a regnant myth or evidence-based verity?(穀胱甘肽用於美白肌膚:是神話還是基於證據的真實性?)2020年:Systemic Glutathione as a Skin-Whitening Agent in Adult(全身性穀胱甘肽作為成人的美白劑)一些規模較大,信譽也較好的健康醫療網站也都是說口服穀胱甘肽的效果不好,例如WebMD和Healthline。所以,這位藥師很可能是為了凸顯他的與眾不同,而挑選了幾篇與眾不同的論文。只可惜,這些與眾不同的論文並沒有得到醫學界廣大的認同。至於讀者William Chen所問的《我們真的需要「補充」GSH嗎?》,答案是不需要,因為GSH本來就是我們身體自己會合成的。如果真的有所謂的《GSH缺乏症》,那也就需要注射GSH,而不是口服。原文:穀胱甘胺酸、乙醯半胱胺酸,瑕疵資訊
-
2020-09-10 養生.聰明飲食
鉛在骨頭裡半衰期長達25年! 台大醫列日常3類排鉛食物要多吃
鉛是一種天然生成的金屬,於地殼中存在少許的含量。鉛在環境中無所不在,包括空氣、水和土壤。從過去研究中早已發現鉛對心血管等系統有不良影響,起近年全世界心血管疾病有年輕化的趨勢,然環境因素於其中的角色在過去少有研究闡明。鉛暴露與心血管危險因子有正相關 濃度與股骨骨密度有負相關臺大醫院環境職業醫學部蘇大成主任與恩主公醫院林建宇副院長及國家衛生研究院國家環境醫學研究所黃柏菁助研究員,過去兩年來針對青少年與年輕成人的鉛暴露研究發現,青年人的鉛暴露不僅與胰島素阻抗、血壓、代謝症候群等心血管危險因子有正相關,更進一步地發現,鉛與頸動脈早期動脈硬化也有密切的正相關。進一步探討鉛造成動脈硬化的可能機轉,發現早期鉛暴露與內皮細胞功能失常有關,且鉛除了直接與動脈硬化相關,也可能藉由調控DNA的甲基化後間接造成動脈硬化。此外,研究團隊也藉由分析美國健康與營養調查資料庫,發現體內鉛濃度也與股骨的骨密度有負相關,這趨勢在停經前的婦女更加明顯,因此也可能會增加之後骨折的風險。 鉛在血液中半衰期約為30天 在骨頭中則約高達25年以上世界衛生組織指出,鉛在環境中有多重來源,包括石油(含鉛汽油)、油漆、染料、食物罐頭之焊接劑、含有染料的食品容器、含鉛水管、工業製程、含鉛中草藥、含鉛糖果紙、含鉛玩具等,經由空氣、家戶灰塵、街塵、土壤、水及食物進入人體者占80%以上,如將鉛物質或食物吃下被小腸吸收,經由門脈循環後進入肝臟,然後分布到肝、腎、血球,其中有80%以上儲存於骨頭與牙齒中,鉛在血液中半衰期約為30天,在骨頭中則約高達25年以上。鉛負面影響身體生理系統 避免鉛暴露生活有對策鉛之所以被重視,是因為鉛幾乎負面影響了我們身體所有的生理系統,並非人體所需之必要元素,最重要的是國際間公認鉛暴露沒有所謂的安全值。為防堵鉛暴露,蘇大成建議,早上或返家後自來水水龍頭先打開,讓水流1-2分鐘,將沉積在管路之鉛排出,並可作為沖馬桶、澆花等非食用用途,在烹煮蔬菜前徹底浸洗,尤其是葉菜,可減少蔬菜表面上含鉛的塵垢及泥土。目前水龍頭國家標準CNS 8088規定「飲水用」水龍頭之鉛含量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