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24 養生.生活智慧王
搜尋
網路
共找到
2421
筆 文章
-
-
2024-06-23 養生.聰明飲食
有助降血壓、減輕動脈壓力 專家推薦5種蔬菜對心臟健康最有益
美國心臟協會(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表示,所有蔬菜都對健康有益,建議每天食用4.5杯蔬菜;而選擇黃色南瓜、青豆、紅辣椒等多種顏色蔬菜,代表能攝取大量營養素。網路媒體TODAY報導,心臟病專家表示,他們會嘗試吃各種不同的蔬菜,並將以下這五種列為對心臟有益的最佳選擇:1.綠葉蔬菜根據「歐洲流行病學雜誌」(European Journal of Epidemiology)2021年的一項研究發現,每天吃一杯綠葉蔬菜可降低罹患心臟病的風險。研究人員指出,這是因為它們是硝酸鹽(nitrate)的主要膳食來源,硝酸鹽是蔬菜中的植化素,能降低血壓、改善血管內皮功能或血流量。紐約哥倫比亞大學醫學中心臨床心臟病專家艾森伯格(Marc Eisenberg)表示,綠葉蔬菜還富含抗氧化劑。美國農業部(USDA)農業研究局稱,這些蔬菜富含維生素A、C、E、K與葉酸,葉酸屬一種能促進心臟健康的維生素B。2.甜菜甜菜是種深紅色根莖蔬菜,也是抗氧化劑、纖維和礦物質的豐富來源。甜菜的硝酸鹽含量特別高,甜菜汁被證實有助於降低血壓。硝酸鹽如何對人體發揮作用?營養師莉佐(Natalie Rizzo)表示,攝入硝酸鹽後,身體會將其轉化為一氧化氮;而一氧化氮能擴張血管、促進血液流動,減輕動脈壓力。紐約大學心臟病專家赫夫朗(Sean Heffron)指出,在所有營養相關的數據中,他認為最具有說服力的就是甜菜,「我會向大家推薦它」。3.朝鮮薊 (artichoke)朝鮮薊在地中海地區頗受歡迎,也是艾森伯格與赫夫朗最喜歡的蔬菜之一。發表在「農業和食品化學期刊」(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的一項研究發現,朝鮮薊是除豆類外含抗氧化劑最多的蔬菜。丹佛的國家猶太醫學研究中心(National Jewish Health)心臟病專家傅里曼(Andrew Freeman)指出,抗氧化劑在體內循環過程中,可修復因日常作息、呼吸作用累積的自由基所帶來的傷害。一項研究發現,服用朝鮮薊萃取物的保健食品,血壓會顯著降低;另一項研究也表明,朝鮮薊能降低總膽固醇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營養師金泰爾(Theresa Gentile)表示,朝鮮薊含有大量纖維與抗氧化劑,應被視為超級食物之一。4.蘆筍營養師德羅查(Grace Derocha)說,蘆筍含有天門冬醯胺,這種化合物可促進血液流通,有助降低血壓。蘆筍也是艾森伯格與赫夫朗最喜愛的蔬菜之一,它還具有利尿功效,可幫助人體排出多餘的鈉,進而降低血壓。5.番茄艾森伯格愛吃番茄,富含茄紅素(lycopene)的番茄在地中海飲食中扮演重要角色。研究發現,茄紅素是種強有力的抗氧化劑,被認為對心血管系統有保護作用;它能改善血壓與血流量,還可清理動脈中積聚的斑塊。番茄加熱後與脂肪一起食用,例如用橄欖油做成的熟番茄醬,茄紅素最容易被人體吸收。在一項分析飲食對健康影響的研究中,番茄是與降低罹患冠狀動脈心臟病風險有關的蔬菜之一。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6-22 養生.營養食譜
紅秋葵、綠秋葵有什麼不一樣?紅秋葵「多1營養素」更適合涼拌,料理掌握3重點
很多人應該都有吃過秋葵,若問你秋葵是什麼顏色的,想必多數會說「綠色」!其實秋葵還有紅色的。但紅、綠秋葵,究竟哪裡不一樣呢?原來紅秋葵多了「花青素」秋葵雖然名字有秋,但喜歡暖熱氣候,每年4~9月為主要產季,夏季正是盛產期。農糧署指出,秋葵依果莢顏色,可分為「綠果種」及「紅果種」,果形大多為五角形及圓型,兩者皆富含水溶性膳食纖維。但紅果種則多了水溶性花青素,加熱後會轉為綠色。而由於花青素是水溶性的天然色素,所以紅秋葵加熱烹調會轉回綠色。紅、綠秋葵兩者皆能用於煮、炒、蒸、炸、涼拌等多元料理,不過紅秋葵用於涼拌,花青素可被保留較多。秋葵營養價值秋葵富含維生素A、β胡蘿蔔素、鈣、鎂、鉀,黏黏的汁液裡更有豐富水溶性纖維果膠,熱量低、膳食纖維高,有助降三高、視力保健、預防肥胖、緩解便祕,對保護胃黏膜及預防胃潰瘍有幫助,也是控血糖、控體重的聖品。秋葵是高鈣、高鉀的蔬菜,以100公克秋葵為例,鈣含量就有80到100毫克,跟等重的鮮奶不相上下。並且秋葵的草酸含量低,鈣的吸收利用率可達五到六成,比牛奶來得好,對素食人口、發育中的小孩、或是喝牛奶會拉肚子的人來說,是很好的補鈣來源。不過,秋葵跟蔬菜一樣,因為含有較多的鉀,洗腎病患要燙過再食用。秋葵可生吃嗎?料理秋葵掌握3重點跟其他綠色蔬菜比起來,秋葵不算常見,可能主要也因過去台灣人的接受度不是太高。有些人看秋葵毛毛的,裡面黏黏的,不習慣吃,更有人不太敢吃。但秋葵可是被日本人視為強壯菜餚,日本人的吃法經常是拿來涼拌,撒上柴魚片加醬油,就是一道很美味的涼拌菜餚。也有人將秋葵切成小塊狀,放在味噌湯裡,讓味噌湯增味增色。而許多涼拌菜可生吃,因此網路上也有不少人詢問,秋葵可生吃嗎?秋葵其實是可以生吃 不過仍建議川燙一下比較好,料理秋葵可以掌握以下3重點:1.秋葵表皮附有細毛,清洗時洗乾淨即可,不必費工刮除。2.料理秋葵最大的重點,在於盡量保持秋葵「完整」度,為免黏液流失,千萬別在下鍋汆燙前,就先切除蒂頭,才不會流失寶貴的黏液,吃起來口感也差很多。最正確的做法是先留下三分之一的蒂頭,汆燙後再切掉。3.秋葵若煮太久,表皮會變太軟,汁液也會滲出。另外,先加些鹽後再汆燙,可以避免秋葵變黃。【參考資料】.《鮮享農YA - 農糧署》臉書粉絲專頁 .農業知識入口網 .食農教育平台.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
-
2024-06-21 寵物.照顧指南
毛小孩誤食有毒食物怎麼辦? 專家分析多種可能情況及3處置重點
寶林中毒事件,再添1死,目前已累計5名死者。國內發生重大食安事件,令許多毛小孩的主人擔心,家中毛寶貝,如遇誤食有毒食物時,該怎麼辦?前台北市獸醫公會理事長楊靜宇表示,毛小孩誤食中毒可分為貪吃,食用不該吃的食物,以及在戶外接觸到除草劑、消毒劑等兩大類,後者屬於神經毒,風險較高,提醒飼主帶狗狗外出散步,一定要留意公園布告欄是否張貼消毒等告示。毛小孩誤食有毒食物怎麼辦?楊靜宇指出,如以機率來看,狗狗中毒場所以家裡居多,可能是飼主誤餵了巧克力、洋蔥、葡萄等狗狗不可吃的食物,也可能是狗狗貪吃,連防腐劑、保冰劑或是玩具,也吞下肚。如為這類中毒,症狀相較輕微,但如果一口氣吃了太多,也會引發風險。楊靜宇說明,如果狗狗只吃了1、2顆葡萄,還在容許範圍,但要是吞了一大串,就必須緊急就醫,予以洗胃。楊靜宇說,狗狗中毒,急診就醫,最怕的是誤觸殺蟲劑、消毒劑,這屬於神經毒,只要接觸,就可能導致癱瘓,到地不起,猛流口水,必須立即送醫,進行催吐,施打解毒劑。如果毒素劑量過重,將引發肝腎衰竭,情況嚴重。楊靜宇坦言,在擔任台北市議員時,要求教育局、公園處於校園、公園等場所噴灑殺蟲劑、除草劑及消毒藥劑之前,務必提早在網路公布訊息,並在場地附近張貼告示。飼主也應提高警覺,外出遛狗時,多留意布告欄上的訊息。一般來說,狗狗誤食時處置重點如下:1.飼主不要貿然幫寵物催吐:除非獸醫或專業人士執行,否則有害物質可能對狗狗的食道和胃部造成進一步傷害。2.立即尋求獸醫協助:獲悉狗狗可能誤食有害物質,即使還沒出現症狀,也應立即尋求獸醫協助,告知食用哪些食物?數量?時間?3.常見中毒症狀提高警覺:狗狗食物中毒後,出現了哪些症狀?常見為嘔吐、腹瀉、虛弱、困惑、發抖。「預防才是上策」,楊靜宇提醒飼主,將狗狗不可食用的食物放在高處,或是儲藏箱及櫃子裡,並維持家中環境整齊,每天提供乾淨的飲水及飼料,以確保狗狗安全及健康。延伸閱讀:.追蹤六年研究發現:長期養寵物者「可防止認知功能下降」.如果有一天我們比寵物先走 遺物整理師告訴你遺留寵物的孤獨死現場.可帶貓咪出門遛貓?獸醫提醒:帶貓皇出巡只有牽繩不夠!還需注意1細節★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6-20 養生.聰明飲食
癌症及心血管疾病風險都降低 最新研究揭這種飲食法有助長壽
一項針對2.5萬多名婦女進行長達25年追蹤調查的新研究顯示,嚴格遵循地中海飲食習慣的婦女比未這樣做的要長壽得多。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心臟病專家、哈佛醫學院教授薩米雅·莫拉(Samia Mora)指出,對於希望長壽的女性來說,他們的研究顯示,奉行地中海飲食模式,可在超過25年的時間裡降低約四分之一與癌症、心血管相關的死亡風險,而這兩種疾病是導致死亡的主要原因。地中海飲食的特點是烹飪簡單、以植物為主,每餐大量攝取水果、蔬菜、全穀物、豆類和種子,加上些堅果,並特別強調使用特級初榨橄欖油。除了橄欖油以外,很少選擇奶油等脂肪,且應避免食用糖與精製食品。此外,盡量少吃紅肉,只用它來增添菜餚的風味。地中海飲食鼓勵人們食用有益健康、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魚類,而雞蛋、奶製品與家禽的食用量也要比傳統的西方飲食少得多。日前發表在「美國醫學會雜誌網路開放」(JAMA Network Open)的這項新研究中,研究人員訪查了2萬5315名參加「婦女健康研究」(Women’s Health Study)者的飲食情況,並收集她們於1993至1996年間的血液與其他生物標記;這些婦女在2018至2023年間再度接受了檢測。研究發現,嚴格遵循地中海飲食不僅讓早死風險降低23%,還能將死於癌症的風險降低17%,死於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降低20%。生活型態醫學專家大衛·卡茲(David Katz)表示,在這項研究中,對地中海飲食的堅持程度代表了飲食的品質。他說,那些最嚴格遵守這項飲食習慣的人,吃更多的豆類、蔬菜、水果,更少的肉類與加工肉品。未參與該研究的卡茲指出,雖然這屬於觀察性研究,無法證實直接的因果關係,但此一發現與其他許多關於地中海飲食的研究結果完全一致。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6-19 焦點.元氣新聞
112年死因統計自殺達到14年新高,「無助世代」代表三明治族群的無奈心聲!
112年死因統計,自殺人數統計概況衛福部昨公布112年死因統計,自殺死亡達3898人,創近14年新高,被視為高風險族群的65歲以上長者去年自殺率下降4.9%,為近年來首見。45歲至64歲中壯年反倒成為無助世代,共1345人自殺,占近35%,精神科醫師提醒,該年齡層屬於三明治族群,身心及經濟壓力沉重,易感到絕望與無助。最新國人死因統計顯示:112年自殺死亡人數中,男性2500人、女性1398人,均比前一年增加。年齡層統計,0~14歲共有24人自殺,15~24歲260人,年逾65歲者1130人,25~44歲則有1139人,而45~64歲則有1345人自殺。長者自殺率下降是好事,但中壯年自殺的情況恢復到疫情前衛福部心健司長陳亮妤表示,65歲以上長者自殺率不升反降,比去年減少4.9%,這是所有族群中唯一下降的年齡層。至於其他族群自殺狀況則已回到新冠疫情的水平,又以中壯年最讓人擔憂,「上有老、下有小」,勞心勞力,壓力相當大,為此,心健司將與勞動部攜手推動「職場心理健康計畫」。精神科醫師楊聰財表示,老年人自殺率下降,這是好事,顯示近年來推動銀髮族憂鬱篩檢、衛教,已獲成效。但青少年、中壯年自殺率均上升5.1%,且45~64歲自殺人數最多,這代表三明治世代的悲慘,經濟壓力原已沉重,在職場又得跟年輕人競爭,擔心失業,確實容易失眠、憂鬱,增加自殺意念。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說,中壯年族群通常扮演「提供資源的角色」,一家之主身負重責,承受許多壓力,但其身心健康卻常遭忽略。提醒三明治世代多愛自己一點,每天再怎麼忙,也應撥空讓自己獨處,做些喜歡的休閒活動。政府應提供心理健康衛教,讓民眾陷入困境時,可以向誰求助,可運用哪些資源。青少年自殺多與校園霸凌有關值得一提的是,24歲以下自殺人數共284人,葉雅馨指出,青少年自殺,霸凌為重要原因,國外研究發現,曾遭網路霸凌、校園霸凌者自殺率為未受過霸凌者的10倍,政府應該重視霸凌議題,並持續推廣「年輕族群心理健康支持方案」。★珍惜生命,若您或身邊的人有心理困擾,可撥打安心專線:1925|生命線協談專線:1995|張老師專線:1980責任編輯 吳依凡
-
2024-06-17 焦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醫師會被人工智能取代嗎?一個實習醫學生的反思
【編者按】:本週再度以目前最夯的「人工智慧(AI)」為主題,討論對於醫療的影響。去年三月我們首次由幾位資深醫師討論Chat-GPT對醫病關係與醫學教育可能產生的問題。兩個月後三位年輕世代對這方面有心得的醫師,介紹這對病歷的書寫效率、醫病雙方攝取正確醫學常識都會有長足的幫忙,可以改善醫療工作的效率,甚至達到更理想的醫病關係。本週一位年輕的實習醫師自問「醫師會被人工智能取代嗎?」,寫出他對此有所保留的想法。一位腫瘤內科醫師以ChatGPT如何幫助我們將非結構化的文字轉換為結構化的JSON格式的實例,闡述這可以成為對臨床研究非常有用的利器。一位醫療人工智慧核心實驗室博士後研究員介紹了最近國際注目的醫學倫理、政策及人工智慧專家討論如何確保醫療人工智慧的應用符合醫學倫理及社會利益,而「不要造成病人傷害」仍是醫學倫理的最高準則。人工智能自千禧年以來蓬勃發展,從最初單純的拼字檢查到主動學習的人工智能,相關技術飛速邁進。過去天馬行空的想法都有可能實現,人工智能挾精準、高效的優勢,逐漸取代人類的工作,讓某些職業銷聲匿跡。在人工智能發展至前所未有的高度之際,反而激起新的問題—究竟誰能夠在機器人取代人類的浪潮下倖免於難?醫師會被人工智能取代嗎?從師長先進的分析,到同儕間的論辯,再到自己閒暇時的閱讀,甚至於網路上的相關討論,在在顯示此議題深受重視。確實,醫學未來的走向與大眾健康關係密切,任誰都難以置身事外。各方意見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儘管社會各界同樣關注,卻難有共識。過去的我認為:人工智能擁有無「人」匹敵的速度及縝密的程式運算,能夠更精確地診斷疾病,甚至是後續的治療也能絲毫不差地設計並執行。人工智能取代醫師的角色不僅是大勢所趨,更是為人類健康帶來莫大的福祉。然而,隨著年級漸長,有越多機會在醫療現場學習,我越加意識到人工智能雖有人類難以企及之優勢,血肉之軀的醫師終究有其重要性與獨特性,使得醫師無可取代。疾病的表現方式有百百種,同個疾病有不同症狀,或是不同疾病卻有類似表現。症狀的疊加、檢查數據的變化都暗示著各式各樣的潛在原因。拜現代醫學之賜,現在有各種量表、標準可以協助診斷疾病,而人工智能利用既有資訊可以每秒掃過上千份診斷標準,得到最接近的診斷。由此來看,人工智能似乎凌駕於醫師之上。倘若出現一個四不像的情況呢?這就是醫師展現真正價值的時刻了。在某些情況下,疾病會有非典型的表現,就像變裝一般,難以辨認。適時地跳脫框架,尋找看似無關的蛛絲馬跡,思考更多的可能性,甚至預測未來走向,才有機會找到正確答案。跳脫框架的能力——想像力、創造力,是連人工智能頂尖學者都難以突破的一堵高牆,也正是醫師何以獨特。疾病的魔爪一視同仁,伸向凡間每個脆弱的存在,也因此來到醫院求醫的病人從學富五車的學者,到目不識丁的粗工,從白髮蒼蒼的耆老,到初生的嬰孩。醫師站在知識的高點,在向病人解釋病情時,有義務將艱深晦澀的專業詞語轉換成解釋對象聽得懂的形式。語言轉換並不是單純在機器上輸入教育程度、職業等背景資料就可以精準轉換的,必須要透過與病人的對話揣摩病人的理解程度,再觀察病人細微的表情變化,反覆琢磨遣詞用句。閱人無數的資深醫師,在執業生涯裡與形形色色的人們交流,每回的經驗都在腦海中名為「說話的藝術」的資料夾中歸類建檔。龐大的資料庫在醫師需要時快速調閱檔案,讓醫師得以隨情境、對象的不同調整用語。 想像自己不幸生病時,拖著孱弱的身軀求診,醫師只是問了症狀,執行身體檢查;住進病房,每日查房只是確認病情變化。其餘時間從不和自己討論情況,不關心自己的感受,就算身體狀況獲得改善,治療過程中焦慮的心情的煎熬不下於病痛本身。醫療若缺乏關懷,充其量只能說是在治「病」,而不是治「人」。古有云:「下醫醫病,中醫醫人。」自古便知行醫要注重整體,而不能以狹隘的眼光看待疾病。當醫師面對病人時,處理生理的疾病之際,也要應對病人及家屬在治療過程中的心情起伏。所謂「全人照護」即是指除了疾病本身,還要顧及到病人乃至於家屬的主觀感受,讓病人能夠了解並親自參與疾病治療的重大抉擇,在生理、心理及社會層面都能夠被照顧到。醫師相較於人工智能,能夠理解並表現更豐富的情感,具有人工智能所難以比擬的同理心。情感支持對於病人的整體健康有正面的影響,因此情感支持在醫療現場越顯重要,我們希望未來情感支持是完整醫療服務的必要元素之一。醫師不只是診治的執行者,更是陪伴病人走過這段路程的角色。話雖如此,人工智能與醫師也不必然是相斥的立場。若能結合人工智能精準高效的特色,作為醫療團隊的輔助者,應用於如圖像判讀、慢性病追蹤等面向;或是使用於遠距醫療、精準醫療等新興醫療模式。人類與電腦間截長補短,相輔相成促進醫療發展,必能為大眾健康帶來更優質全面的照護。站在疾病的不可預測性及全人照護的情感面而論:人腦的想像力與創造力是醫療突破的關鍵,讓醫學得以不斷向前邁進。再加上醫師的角色不僅止於診治疾病,還有關懷、照顧到病人的情感的需求。故醫師的角色在醫療專業上又多了一層情感的意義與重要性。因此我認為醫師不會被人工智能淘汰,未來將會繼續在診間、在病房,照護你我的健康。責任編輯 吳依凡
-
2024-06-16 養生.營養食譜
鴻時代/回到最初的地方
父母在,不遠遊,回到最初的地方,帶著媽媽輕旅行,沿途路過我的家鄉新竹縣新埔鎮的美麗風景。江南庭園融合閩式建築,傳承並創造新埔的傳統美味。十年前,我與母親曾一起入住「南園」,往事如煙,十年後在晨光中再見到母親的佝僂身影回眸一盼,不由得涕零光陰的無情。The One南園人文客棧位在新竹縣新埔鎮,許多元首級人物,如柴契爾夫人、戈巴契夫都曾為座上賓。此處以寧靜怡人的環境及高隱私性著稱,由臺灣建築之父——漢寶德先生操刀設計,借取〈宋趙伯駒阿閣圖〉人間天宮意境,完美融合江南庭園、閩式建築及巴洛克拱廊三種建築風格。園區內的空間利用以永續價值為念,攜手各方藝術家、農友,讓每一次行旅足跡都為土地盡一份心力。例如水潤餅,是只有新竹才吃得到的限定小食,傳統工藝加入南洋的丁香、肉桂等香料,以老麵發酵養生智慧做成的地方特色點心,是南園中菜西吃的新食尚概念。以法國點心的工藝做成柿餅蛋黃酥、柿餅桃膠銀耳羹令人驚艷;把關西仙草及紫蘇釀成的醬油,拿來做上海菜飯。The One南園把新竹的土地元素打造成台灣文創殿堂級的展示空間,呈現在地生命力,為地方創生的最佳示範平台。北台灣蘭花育種基地,打造專屬的居家蘭景。很多人都知道我愛植物,也尊敬對綠化有貢獻的人,台灣青農一路上像摸著石頭過河一樣,從外行到領先地位,可以復育全世界最美的蘭花。位於新埔的「富茂蘭園」是北台灣最大蘭花育種基地,隱身在山裡的基地有一群專業的技術人員,在花花世界裡馬不停蹄地完成組裝任務。有很多住在竹北的朋友會親自到場選購,比花市更新鮮實惠;這裡也有代售花器,或用家裡的舊盆請店家選配再組合也可以。貼心的老闆怕客人等太久,親切招呼,特別安排一個區域可以坐下來喝喝茶和咖啡,難得的人情味。當藝術遇見美食,足以消磨一整個下午。尋遇精靈的+(有藝思藝術餐廳)是新埔少有的藝術與美食結合的店家。取名「精靈」,來自店內展示的藝術家李元慶的精靈畫作,另外還有梁成福先生的陶瓷雕刻作品。一進門就喜歡上這兒的氛圍,主人花了心思在入口處打造園藝空間,提供打卡拍照,不但有美食可品嚐,整體空間感也呈現出相當濃郁的藝文氣息。用餐空間寬敞舒適,用餐也不限時間,讓人很容易一進門後就想耗在這兒,悠閒度過午後時光。套餐附的奶酥小餐包,塗上新竹最著名的福源花生醬代替奶油,很接地氣,主餐的部分:雞腿排套餐、橙汁鴨胸,我推薦德國豬腳搭豬肋排,份量足到可以打包。意外的在這裡找到沒有重鹹辛辣的牛肉麵,而是真材實料的麵條與牛肉原汁原味。以台灣食材製作西方糕點,越簡單越迷人。熱愛藝術、大膽追求人生價值的魔法屋主人安琪拉,十年前捨棄竹科新貴的工作,花了多年時間,向羅綺雲老師學習美式烘焙,從學徒到主廚,歷經篳路藍縷的艱辛與繁盛枝葉的美好,如今已是在網路世界自成一格的糕點女主。安琪拉重視生態保育,食材選用重視土地與人互相依存的生態關係,除了起司從國外進口,多數採用台灣在地食材,尤其青睞對環境友善、不施農藥小農栽植的有機作物。烘焙過程中,也流露她對料理的堅持與用心,焦糖蘋果蛋糕剛好使用一顆至少300公克重的蘋果,奶油炒香的焦糖和微酸的蘋果結合,加了杏仁粉和蘭姆酒的蛋糕主體,值得一嘗。重乳酪蛋糕依據不同進口乳酪調配,越簡單越不簡單的迷人魅力,是竹科工程師家中儀式感少不了的療癒美味。美味的甜點一如戀人,散發獨到的魅力,引誘著蠢蠢欲動的味蕾,撫慰人心。
-
2024-06-14 失智.失智資源
為年輕型失智症的青少年照顧者開創希望的平台
年輕型失智症是指65歲以下確定診斷的患者,目前以50歲左右發病的比例偏高。由於正處於生命的壯年期或事業的上升期,卻因為疾病必須轉換角色或離開職場,對個人和家庭都會造成影響和衝擊。一般而言,他們的照顧者身分有父母、兄弟姊妹、配偶和未成年的子女,而且是後兩者居多。目前全世界有大約400萬的年輕型失智者,如果一個家庭有4個人,受到影響的家人就有1600萬人之多。在2024年4月下旬舉辦的國際失智症大會中,來自非洲波札那失智症協會的代表,分享了這個群族在她的國家的困境。在非洲大部分地區,民眾還未正確的認識這個疾病。所以照顧在社會中,一直影響兒童和年輕人。為了照顧父母或家裡的老人,他們必須停止原來的生活。這種犧牲,會導致放棄抱負和夢想。因為,在照護旅程結束時,沒有為他們提供任何支持,重新融入社會。另外,瑞典的研究指出: 健康和社會照顧的專業人員描述了與年輕型失智症父母同住的兒童和年輕人,是一個被遺忘的群體。並強調他們在缺乏適當的支援服務可供運用的情況下,更會因為擔心同儕的排斥,所以不願意尋求諮商和協助。所以,建議:1.為這個族群倡議2.投入關注3.了解現況的複雜度4.建立信任和關係。美國芝加哥的羅倫佐之家(Lorenzo’s House),就呼應了上面的需求而建立的一項新服務。在第一天的大會中,創辦人 Diana Cose小姐說,當她的先生被確診為年輕型失智症的時候,兩個兒子一個9歲,一個13歲。就像大多數類似的家庭一樣:他們徬徨、絕望和情緒陷入低谷。是小孩的提醒,讓她站起來面對挑戰。因為,對於父母親患有年輕型失智症的青少年來說,他們的旅程也同樣是很艱難的。所以,Cose小姐在2021年以小額貸款,在自家的客廳架起了一個網路平台。以先生的姓,建構「羅倫佐之家」,開放給正在經歷父親或母親得到失智症的年輕小孩,讓他們獲得知能、情緒支持和互相鼓勵的管道,減少孤獨和照亮生命。至今有美國45州、全球9個國家,共2000多人,串在一起參加線上課程。三個核心的服務包括: (1)媒合MATCH:幫助照顧者以一對一的方式配對,建立互相了解和支持的同儕關係(2)俱樂部CLUBS:安全方便的虛擬空間,分享故事、交換資源和找尋合適的社區(3)高峰會SUMMITS: 全球年輕人的虛擬活動場域,為他們提供教育和生命的正能量在MATCH 計劃中,將年輕型失智症的家庭成員與失智者聯結起來。依據家庭指引的過程,提供有用的照顧者標準以進行明智的匹配,考量重點包括:家庭結構、性格、狀況、階段等。在很安全的青少年和成人俱樂部裡CLUBS,練習正念、共同交流照顧故事、分享策略和建立社區的空間。擴展大腦健康知識,並建立不斷成長的青年聯盟。青年高峰會SUMMITS是一年一度的單日虛擬體驗,將全球兒童、青少年和年輕人團結起來。並得到加拿大失智症協會、國際失智症協會和倫敦經濟學院的支持。2024年估近會有200名青少年參加,分享作為一個患有年輕型失智症的家庭,他們所經歷的個人故事。也正因為有了這一個支持年輕人學習、交流和發聲的場域,他們才能夠有機會表達和爭取照顧上所需要的正義與公平。來自各行各業的專業人士利用他們的才能和努力,擴大了 Lorenzo’s House 的使命,甚至加入包括對國家失智症政策建言的行列。另外,也邀請那些其本人或親人處於病情後期階段的夥伴,或者失智者已經過逝的家人,加入照亮小組“Shine On”。結合音樂、運動和社區,組成一種面對面的互動體驗,其中音樂和表達已經點燃芝加哥北區的歡樂,並於 2024 年擴展到南區。羅倫佐之家是一個非營利的小團體,最初懷抱著以協助年輕型失智症的子女和家庭走出孤獨無依為宏願。由於符合了隱性群組青少年的照顧需求,而且掌握了網路平台的方便性和有效性,就在短短3年多的努力下,點亮了全球無數青少年的希望和生命之光。相信所有不管在現場或線上參加國際大會的人,都會因為他們的投入和付出,備受感動。同時,志同道合的家庭聯盟不斷壯大,除了讓家人關係更緊密和堅固,他們也更有能力延伸去鼓舞其他家庭的成員,大家團結一致走出不再需要孤軍奮鬥的旅程。本屆大會的主題是:「失智症: 洞見、創新和激勵」 (Dementia: Insights, Innovation, Inspiration),「羅倫佐之家」做了非常切題的示範。有興趣的夥伴可以上網,進一步參考他們的服務: http://lorenzoshouse.org
-
2024-06-14 醫療.泌尿腎臟
40歲工程師不舉2年!只敢網路買藥吃也無效 醫:治療3個月明顯改善
一名40歲工程師曾因懷疑自己有勃起功能障礙,兩年內不間斷自行網購壯陽偽藥卻毫無效果,反而開始逃避親密行為,導致伴侶間產生隔閡。泌尿科醫師表示,經過正確藥物治療,3個月就明顯改善勃起功能,總算重拾對性生活的信心,夫妻感情也重回正軌。台灣有超過百萬男性深受「不舉」困擾,讓伴侶間的性愛成為負擔。台灣男性學暨性醫學醫學會蔡維恭理事長指出,勃起功能障礙一直是「男」言之隱,除了影響性福,更與心血管疾病、攝護腺肥大等慢性病風險因子相關,常被視為男性全身健康的前哨站。「男性普遍礙於面子不敢求醫,上網求助偽藥卻造成反效果。」蔡維恭說,現已有相當多元的治療選擇,可透過藥物穩定控制找回更自然更自發的性生活,因此鼓勵若有類似情況,應積極求醫,才能正確揮別不舉。6成勃起功能障礙患者於確診3年內會發生心血管疾病根據台灣性功能障礙諮詢暨訓練委員會統計,台灣40歲以上男性三成以上有勃起功能障礙問題,多數男性面對性行為常感到心有餘而力不足,卻找理由搪塞,歸咎於年齡、壓力大或短期失常,以合理化自身的不舉情況,導致台灣勃起功能障礙就診率低,僅一成男性尋求專業諮詢。蔡維恭表示,勃起功能障礙與男性的全身健康有很大關聯,義大利研究發現,高達6成勃起功能障礙患者於確診3年內會發生心血管疾病,此外,隨著年紀增長,勃起功能障礙也可能伴隨攝護腺肥大一起影響男性生活品質。男性應將勃起功能障礙視為檢測全身健康的重要指標,及早監控預防慢性病發生。蔡維恭指出,曾遇過自認健康、無慢性病史的患者,一開始只是疑似不舉而來求診,檢查後竟連帶發現嚴重血脂代謝異常,血糖值更高達300以上,幸好及早發現,才能及時避免健康危機。財政部關務署統計,台灣每年緝獲仿冒及未經食藥署核准藥品逾5萬件,其中近6成為偽藥,以壯陽藥、減肥藥為大宗。蔡維恭表示,勃起功能障礙藥物屬於處方藥,法規明確禁止在網路上販售和廣告,因此任何在網路上銷售的壯陽藥品皆屬偽藥。蔡維恭提醒,勃起障礙得諮詢專業醫師進行正規治療才最能確保用藥安全和治療效果。市面上已有多款經核准的第一線口服藥物,效果顯著且安全,可分為臨時服用和每日服用;臨時服用型藥物多在有性行為需求前使用,但如果性生活契機常常突然出現,難以事先安排或預測,或是年齡較大的患者藥物吸收速度較慢,可能需要數個小時才好不容易見效,伴侶卻早已失去了性致、沈沈睡去。蔡維恭建議,男性若期望「自然」掌握性生活步調,現亦有每日服用較低劑量的藥物,可維持體內一定的作用濃度,減少因藥效無法及時發揮的壓力,讓性生活更加隨心所欲,還可同時改善攝護腺肥大相關的下泌尿道症狀,可謂一舉兩得。若有疑似不舉問題,切勿求助網路上任何宣稱壯陽效果的藥品及補品,而是應積極尋求專業泌尿科醫師的幫助。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6-14 養生.生活智慧王
土城公寓鋰電池充電引大火!鋰電池壽命大概多久?正確使用7招保安全
新北市土城區公寓今(13日)凌晨發生疑似鋰電池充電造成大火奪3命的不幸意外事件。專家指出,避免鋰電池起火,最好要選合格品牌,且千萬不要同時一個電源線充數個鋰電池。鋰電池因容電量高、體積小、無記憶效應且循環壽命長,近年廣泛運用於生活各項用電,尤其是攜帶性電器產品,如3C產品、手機、隨身小電扇,電動機車也使用。鋰電池充電速度也較傳統電池快速,但在用電量大以及充電速度過快的狀況下,電池溫度也會升高,可能產生自燃現象。鋰電池起火3階段而萬一鋰電池真的起火,我們該如何因應?《聯合報》訪問高雄市消防局搶救科長蘇裕銘指出,鋰電池起火約有3階段情況:首先,若當下目擊鋰電池只是冒煙,可迅速將其移至空曠地或泡水,避免和旁邊易燃物接觸。鋰電池本身燃燒不會危險,自己燒完就還好,最可怕的是旁邊有放置可燃物,例如木材、紙張、衣服或棉被。若充電中的鋰電池已冒出火花或噴火,第一時間將火焰打掉,鋰電池的熱失控通常在高溫60度以上,可用大量源源不絕的水或滅火器噴灑打掉火源, 讓水進到電池裡,讓其降溫,切記要同時移除旁邊的可燃或易燃物。最後,若發現已無法自行撲滅,應迅速打119求救,以防止火煙擴大,一發不可收拾。台南市消防局網站指出,一般而言,鋰電池正常使用並不會突然爆炸,會起火燃燒主要有3種異常狀態,第一為電池過充、第二為外部短路、第三為內部短路。使用鋰電池時,務必注意以下幾點事項,以確保安全:使用鋰電池7招保安全1.購買檢驗合格有安全標章之產品。勿買來路不明的鋰電池或行動電源,網路價廉的鋰電池品質、內容物較無法掌控,容易出問題。2.高溫容易讓鋰電池發熱、膨脹,因此應避免在陽光直射、高溫等環境充電,周遭也要避免放置可(易)燃物,完成充電記得移除充電電源。3.避免過度充、放電,使用有過充過放保護裝置之充電器。4.充電線老舊、破損要記得更換,更不可同時一個電源線充數個鋰電池。5.鋰電池產品嚴禁敲打、摔碰及撞擊。不用時保存於陰涼乾燥處。6.攜帶時避免金屬物品接觸電池兩極造成短路。7.充電時若感覺到電池或產品過熱應先暫停使用待電池降溫,若已聞到異味或看到電池膨脹,更要立即拔除電源。根據《神腦生活誌》針對充電鋰電池產品的說明,一般在正確的使用情況下,鋰電池的壽命大約有2~3年的時間,若正確使用好好保養,較不會讓電池使用壽命縮短。【參考資料】.《台電電力粉絲團》臉書粉絲專頁 .台南市消防局.花蓮縣消防局.《神腦生活誌》.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
-
2024-06-13 醫療.新陳代謝
亂買瘦瘦針減重 專家提醒來路不明的的仿藥恐有嚴重副作用
全球糖尿病患、肥胖人口增加,用於控制血糖、減重的「瘦瘦針」正夯,藥廠供不應求,有醫院採取保留藥品措施,優先提供給患者使用,避免糖友斷藥。衛福部食藥署提醒,瘦瘦針為處方藥,民眾應避免透過來路不明管道購買,否則不只達不到療效,若發生嚴重不良反應,還無法申請藥害救濟。糖尿病學會理事長黃建寧說,瘦瘦針含有腸泌素成分,依醫學文獻指出,約10至20%的瘦瘦針使用者,開始使用後,容易出現惡心、嘔吐等腸胃副作用症狀。使用療程是先施打低劑量,一個月後,每個月漸進式提高劑量,患者約可在2至3個月後適應。黃建寧指出,當惡心、嘔吐等不適症狀,如果已影響工作、睡眠、情緒等日常生活,建議應與醫師諮詢後,可以選擇合適的藥物,如胰島素、口服藥等繼續治療。他曾收治一名患者,使用一、二周瘦瘦針後即出現無法忍受的嚴重不適,部分的人也確實可能出現嘔吐到食道出血等極端的副作用,雖不常見,但偶爾會出現。黃建寧提醒,使用瘦瘦針減重的劑量,比治療糖尿病還要高,使用者必須特別注意,一旦有不適症狀,應立即回診諮詢醫師。台灣年輕藥師協會理事張恩豪指出,曾有案例是透過私下管道取得腸泌素,想藉此作為減肥藥,結果吃一顆整周吃不下東西,甚至送到急診就醫,提醒民眾應在合法管道取得藥品,字體模糊、顏色奇怪、仿單有簡體字等,就可能是仿藥。衛福部食藥署副署長王德原提醒,藥品並非一般商品,目前僅核准乙類成藥於網路販售,且外包裝都必須有明顯的「乙類成藥」字樣,如綠油精、薄荷棒、「小護士」曼秀雷敦軟膏等,至於壯陽藥、減肥藥、國外藥品等,則都屬於違法品項。食藥署藥品組科長鍾綺提到,非法網站販售的產品未經確認品質、安全及療效,民眾不僅可能買到假藥,服用後若發生嚴重不良反應,還無法申請藥害救濟,不僅花錢又傷身。王德原說,去年查獲網路違法販售藥品共計1478件,發布62件違規境外網站,以「非法藥商」為多,有些是民眾在國外購買帶回自用,卻將多買的藥品放到網路販售,可依藥事法處新台幣3萬元以上、200萬元以下罰鍰。
-
2024-06-13 養生.聰明飲食
網路上說蘋果醋的功效是真的嗎?教授用論文告訴你殘酷真相
讀者Gordon在2024-5-27利用本網站的與我聯絡詢問:想請教您對蘋果醋的看法,此物多年來已被神化為包治百病的神奇食物,究竟有沒有確切作用的證據?我已經持續每天飲用一年以上,還真的沒有察覺有甚麼變化。我本來對蘋果醋這個議題不太感興趣,畢竟是老掉牙了嘛。但後來不經意地谷歌一下,赫然發現它竟然還是有一大堆當紅的網紅和網站在大力吹捧,所以我才決定也來插一腳。先來看吹捧的部分:2023-4-1 YouTube影片:蘋果醋功效神奇2023-4-30 YouTube影片:喝蘋果醋,提升能量!有9種好處,自然療法,柏格醫生(註:所謂的柏格醫生是冒牌醫生,請看:柏格“醫生”被事實核查)2024-1-2 World Gym 文章:「蘋果醋」控血糖、降膽固醇2024-5-1 Elle 文章:蘋果醋可以瘦身、解宿醉?營養師公開7大必喝原因,不但能減脂、消水腫2024-5-31 Women’s Health 文章:「蘋果醋」每天一口就能瘦!2023-10-14《早安健康》文章:蘋果醋是老年病的救世主!排毒甩油、遠離痠痛再來看論文的部分:用“apple cider vinegar”在公共醫學圖書館PubMed搜索,會出現131篇論文。把搜索限制在臨床研究,則會出現兩篇:2019年:Apple cider vinegar soaks [0.5%] as a treatment for atopic dermatitis do not improve skin barrier integrity【蘋果醋浸泡 [0.5%] 作為異位性皮膚炎的治療方法並不能改善皮膚屏障的完整性】。結論:稀釋的蘋果醋浸泡對皮膚屏障的完整性沒有顯著影響,但會引起大多數受試者的皮膚刺激。2021年:Apple cider vinegar soaks do not alter the skin bacterial microbiome in atopic dermatitis(蘋果醋浸泡不會改變異位性皮膚炎的皮膚細菌微生物組)。結論:每天浸泡在 0.5% 蘋果醋中並不是改變異位性皮膚炎皮膚細菌微生物組的有效方法。也就是說,網路上聲稱的提升能量、瘦身、解宿醉、控血糖、降膽固醇、老年病的救世主、排毒甩油、遠離痠痛,都沒有臨床研究可以支持。再來看有信譽的大學和醫療機構是怎麼說:2023-6-15 哈佛大學:Apple cider vinegar for weight loss: Does it really work?(蘋果醋減肥:真的有效嗎?)。副標題:許多人聲稱蘋果醋有助於減肥,但幾乎沒有證據表明它有效。2023-7-17 克里夫蘭診所:What Apple Cider Vinegar Can (and Can’t) Do for You(蘋果醋能(和不能)為您做什麼)。副標題:它也許能幫助降低血糖並抑制食慾,但不要相信所有的炒作。它不會幫助您減肥。2023-8-24 馬基爾大學:Sour Hype About Apple Cider Vinegar(蘋果醋的酸炒作)。副標題:蘋果醋可以製作美味的沙拉,但有關其健康益處的聲稱卻令人難以下嚥。2024-4-15 德州大學:What are the health benefits of apple cider vinegar?(蘋果醋對健康有什麼好處?)。蘋果醋是許多健康聲稱的主題,這些聲稱聽起來好得令人難以置信。但他們是嗎?不幸的是,其中大多數都是錯誤的,或者我們沒有足夠的研究來肯定它們是有益的。西維吉尼亞大學:Why is Apple Cider Vinegar so Popular?(為什麼蘋果醋如此受歡迎?)。一些對小鼠進行的研究表明,醋中的乙酸可以促進脂肪燃燒和減肥、降低血糖水平、增加胰島素敏感性並改善膽固醇水平。不幸的是,這類研究非常少,而且使用人類受試者發現的事實並不多,這限制了它們的有效性。梅約診所:Drinking apple cider vinegar for weight loss seems far-fetched. Does it work?(喝蘋果醋來減肥似乎有點牽強。有效嗎?)。蘋果醋的支持者聲稱它對健康有許多好處,有助於抑制食慾和燃燒脂肪。然而,這些說法幾乎沒有科學根據。關於蘋果醋減肥的研究並未一致顯示不同族群的減重效果顯著且可持續。請記住,減肥沒有靈丹妙藥。對任何聲稱可以在不減少卡路里或增加體力活動的情況下減肥的方法持懷疑態度。您也可以參考:紐約時報2024-4-9發表的Is Apple Cider Vinegar Really a Cure-All?(蘋果醋真的能治百病嗎?)。副標題:據說它有助於減肥、控制血糖、消除痤瘡等。但專家表示,科學比較微妙。英國廣播公司進行的實驗:我們發現任何組別都沒有明顯的體重減輕,任何組別的發炎標記物都沒有顯著減少,任何組別的葡萄糖耐受性都沒有改善,糖化血紅素也沒有改變。蘋果醋組的總膽固醇僅降低了 13%,而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或三酸甘油酯本身的變化則沒有統計學意義。所以,讀者Gordon所說的「我已經持續每天飲用一年以上,還真的沒有察覺有甚麼變化」,的確是蘋果醋功效的最佳見證。原文:蘋果醋治百病,真的?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6-13 醫聲.罕見疾病
不懂基因檢測報告該怎麼辦?透過專業的「遺傳諮詢師」解密遺傳秘密,衛福部應未雨綢繆「此事」!
將口水吐進唾液收集器回寄,由日本實驗室分析檢測三百多種基因,有助預測疾病風險;檢測套組僅需八千多元。近年,基因檢測夯,不少生技公司在醫療科技展大肆宣傳好處,連購物平台也公開販售檢測套組,但在缺乏遺傳諮詢師專業講解下,民眾常自己嚇自己,花錢活受罪。基因諮詢的專家:遺傳諮詢師罕見疾病基金會執行長陳冠如表示,透過基因篩檢可降低新生命發生遺憾的風險,其中遺傳諮詢師扮演重要角色,目前全國僅64名遺傳諮詢師取得人類遺傳學會、台灣遺傳諮詢學會頒發的證書,衛福部也未擬定國家專業認證機制,亂象叢生。在搜尋網站鍵入「基因諮詢」就出現許多認證課程,不分學歷背景,任何人均可報名參加;上課兩至三天、花上五六千元就可取得「基因諮詢專業認證」,沒空還可網路視訊上課。台灣遺傳諮詢學會理事長簡純青表示,遺傳諮詢師為具有高度醫療專業的醫事人員,必須具備基因檢測知識正確解讀報告內容,更需良好溝通技巧;我國一九八五年推行「優生保健法」重視遺傳諮詢,但迄今近四十年,政府仍未將遺傳諮詢師列入國家專業認證中,導致相關從業人員良莠不齊。民眾付出大錢卻無法理解基因檢測報告背後的意義?愈來愈多醫院、健診中心、生技公司提供基因檢測服務,但部分業者只提供檢驗報告書及書面解讀,民眾花錢僅能換來看不懂的數字圖表。簡純青表示,速成班遺傳諮詢師的專業度不夠,可能也不清楚自己講錯什麼、給病人什麼錯誤觀念,容易引發不必要的恐慌。北榮細胞遺傳檢驗室主持人張家銘表示,常有門診患者拿著在其他地方做的基因檢測報告希望釐清困惑,報告常提及某些基因異常,罹患某些疾病或癌症的風險較高,例如與尿酸相關的特定基因ABCG2出現變異,「可能」導致尿酸較高,這就讓患者以為將罹患高尿酸血症。美國女星安潔莉娜裘莉做了基因檢測,發現帶有乳癌遺傳基因BRCA1突變,於是預防性切除了乳房、卵巢。張家銘說,門診也收治過這類病人,在診間哽咽問著「是否必須切除?」事實上透過基因檢測也能協助癌友精準用藥,而危險族群可經由飲食、生活習慣及定期檢查,降低罹癌風險,不用過於恐慌。目前全台有14家醫院設置遺傳諮詢中心,依規定各需2位遺傳諮詢師。簡純青認為,神經內科的神經退化疾病、皮膚科的皮膚病變及癌症門診的次世代基因定序檢測均需遺傳諮詢師提供諮商,預估全台至少需200人才夠用,目前僅64考到證照,呼籲衛福部健全遺傳諮詢專業體系,將遺傳諮詢師納入國家專業證照體系,嚴格把關基因檢測的品質,抑制基因檢測市場亂象。砸大錢進行基因檢測 缺少專業解讀恐導致罕見疾病者心理不安罹患海洋性貧血,常年為心悸、頭暈等症狀所苦的陳小姐,已到適婚年齡,與男友交往穩定,但一直不敢跨出那一步,原因是男友為獨子,她擔心宿疾遺傳給小孩,將來承受和自己一樣的病痛,對於另一半的求婚,遲遲不敢說「我願意」。「罕見疾病的患者都會擔心下一代是否仍會出現罕見疾病,孩子飽受疾病的折磨。」奇美醫院兒科遺傳諮詢師郭美金說,常遇到前來諮詢的女性,心情極度緊張,講著講著就哭了出來,令人不忍。郭美金表示,許多人花了好幾萬元接受基因檢測,看到報告後陷入憂鬱情緒,擔心影響保險、婚姻及下一代也遺傳了遺傳疾病,有人為此持續諮詢二、三年,仍未走出心中陰霾。遺傳諮詢師專業解讀 可望安撫受試者焦慮不安的情緒如果報告出由「遺傳諮詢師」以科學數據及深入淺出等方式解說遺傳給下一代的機率及可能風險有多大?可透過什麼方式減少發生機率?有哪些預防或治療藥物?哪裡可以找到相關資源?相信可安撫受試者焦慮不安情緒。郭美金強調,基因檢測報告不只影響自己、另一半,甚至牽涉到一整個家族的身心健康狀況,尤其某些致癌基因或是先天遺傳性疾病,這對諮詢人員來說壓力沉重,並非一般心理師所能承擔。台灣遺傳諮詢學會理事長簡純青表示,檢測已知基因突變位點花費約二至三千元,但部分生技業者推出近十萬元套組,其中部分檢測項目並不適用所有人,民眾也不瞭解檢查項目意涵,建議接受相關檢測前應先接受醫師評估,報告出爐後更需遺傳諮詢師解釋內容。責任編輯 吳依凡
-
2024-06-12 養生.生活智慧王
12項食物及容器不能放進微波爐!微波加熱前注意這些事
很多人家裡都有微波爐,晚上回去肚子餓,冰箱的飯菜食物拿出來放進微波爐,很快就可以熱騰騰上桌馬上吃,很方便。但你知道嗎,不是任何食物都能微波加熱,如果放了不該放的東西進去,小則食物毀了,大則把微波爐炸壞!《元氣網》以下整理不能放進微波爐的十樣食物,記得避免。不能放進微波爐的食物1.帶殼的食物《台電電力粉絲團》首先提醒大家記住一個原則:帶殼/膜/皮的食物不能微波。由於微波爐的原理是透過微波的電波,讓食物中水分子震動摩擦生熱,加熱後食物內的水變水蒸氣,內部壓力及體積逐漸增加,殼膜的存在,會讓水蒸氣無法散出,可能會使食材承受不住爆裂開來,所以,像是螃蟹.蝦子.雞蛋.栗子…等都不能微波。不能微波帶殼蛋及一整顆完整的全熟蛋2.帶膜的食物例如香腸。3.帶皮的食物帶皮的水果,如番茄、葡萄、整顆的蘋果…等也不行。4.水/液體網路上許多人說水不能放進微波爐加熱?嚴格說來,是要避免將水微波加熱過久,也不要裝太滿,因水微波後在杯碗中看似平靜,但取出時可能會突然沸騰,稱為「突沸」或「超熱」現象,容易使人燙傷。建議加熱前可先稍微攪拌,或者在杯中放入木製攪拌棒等。《科學的養生保健》林慶順教授曾教過一些方法用微波爐煮水,可自行斟酌參考:》千萬別用微波爐加熱水?如何安全地用微波爐煮水?5.未打開的罐頭食物罐頭食物本身是可以微波,但如將整個未打開的罐頭直接放進去微波,因罐頭內的空氣和壓力可能導致罐頭爆炸,因此需先將罐頭倒入容器中再微波。6.密封包裝食物未拆封的密封食物、包裝完整的塑膠包材微波食品等,微波前應先剪開包裝袋,不可直接完整微波。內含鋁箔金屬的積層軟袋更要注意不可微波,否則會產生火花及危險。不可放進微波爐的物品及容器雖然現在許多盒裝或袋裝的微波產品都可直接微波,並非所有材質都適合微波,有些食品就會要求拆除包裝後再加熱。而就算是可以直接微波的,微波前仍要仔細注意包裝上標示的加熱溫度與時間,如加熱過久仍可能出問題。以下整理不適合放進微波爐的物品及容器,微波食物前記得移除。1.金屬罐頭或金屬容器如鐵便當盒,或是金屬容器、餐具等。微波容器可以是玻璃、陶瓷或可耐熱塑膠,但不能使用帶有金屬的容器,否則在微波時會產生火花;其次是微波時建議加蓋,因微波加熱時食物容易噴濺在爐壁,累積髒污形成衛生問題,加蓋使用的蓋子也必須是可微波的材質。2.保鮮膜會溶出塑化劑,微波前務必將保鮮膜拿掉。3.內含鋁箔金屬的積層軟袋微波會產生火花及危險。加熱前一定要注意是否有「可微波」字樣。4.紙餐盒、紙碗需看材質,若採用食用蠟高溫加熱容易溶解。編號2、4和7號的塑膠淋膜也不適合進行微波加熱。5.乾布、報紙、或其他紙類製品有些人可能在食物上蓋上一層紙或布,但這些東西可能引起著火。6.內含鋁箔金屬的積層包裝袋可能會產生火花及危險,加熱前一定要注意是否有「可微波」字樣。【參考資料】.《台電電力粉絲團》臉書粉絲專頁 .台灣優良食品發展協會.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
-
2024-06-10 焦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懷念照芳,再推全責護理、全責照護、全責醫護
【編者按】:本週主題是「住院病人全責護理」。陳榮基教授以感性與理性兼具的文筆,追思他的夫人,領導護理工作半世紀的周照芳女士。她多年推廣「全責護理」,由醫院整合人力,實現提供專業照護,減輕家屬壓力,並提升醫療照顧品質,降低病人被感染的可能。陳教授希望透過他的文章,可以促成夫人的未竟之志得到醫界與社會更深入的了解,「醫院負責全責照護病人,是先進國家醫院的常態」。衛福部護理及健康照護司蔡淑鳳司長介紹政府過去試辦這種提供住院病人整合照護,可以減輕民眾經濟與照顧的負擔,選擇探病而不陪病的各種經驗。過去主導醫院評鑑的醫策會前董事長林啟禎教授在追念周照芳女士對醫策會的貢獻之餘,希望藉由醫院評鑑,在配合以病人為中心的全人醫療中,納入全責護理為新制醫院評鑑的基準。日本人將現代的西方醫學引進台灣,為了降低醫療費用,病人住院就要求家屬陪同照顧,家屬常需要放下工作,陪伴病患,或者花錢聘請看護來照顧病人,現在每天費用2400元上下,很多病人及家屬已經無力負擔了。因為護理照顧是件專業的事情,你住到醫院去,醫院要負責全責照護病人(或稱全責護理Total nursing care,或稱全責醫護),這是先進國家醫院的常態,日本已於二十多年前全國實施全面全責護理,台灣有待努力效法趕上。從事護理工作50多年的周照芳,曾任台大醫院護理部副主任十年、主任八年。在任職台大醫院護理部主任時,就在1991年短期試辦過一個病房的全責護理,深受媒體的讚嘆。1997年出任恩主公醫院創院副院長,全院實施全責護理,備受三峽、鶯歌、土城、樹林居民的讚賞與感激。希望透過推廣「全責護理」,由醫院聘僱訓練好的護理佐理員,簡稱「護佐」(Nurse’s aid, Nursing assistant, NA),提供專業照護,減輕家屬壓力,並提升醫療照顧品質,降低病人被感染的可能。護佐在護理師的督導下,照顧住院病人的生活起居及簡單的護理照護,減輕護理師的負擔!在周大觀基金會的協助下,周照芳全台走透透,到很多醫院或機構,宣講推動全責護理(見首圖)。並且不斷發表文章推動全責護理。衛生福利部照護司也推動試辦計畫,並獲得34家醫院的響應,每家招聘護佐,開放20床左右的全責護理病房,每天收費800元左右(一般家屬負擔得起),獲得很多病人的支持與感謝,不少病人排隊等候全責護理的病床,因為當時還不是全院實施全責護理。在周大觀基金會的協助下,於2018年6月1日向行政院公共政策平台提案「推動全責護理大家一起來」,在Yahoo網路的宣導下,獲得熱烈回響,在 7月1日凌晨一個月內獲得超過5000票的附議而成案 (行政院公共政策平台要求在兩個月內要超過五千票)。感謝照護司在7月12日迅速回應,邀請周大觀基金會、僧伽醫護基金會及蓮花基金會推出代表到衛福部開會討論如何繼續推動。由照護司蔡淑鳳司長主持,會議摘要敘明:業務單位訴求釐清:一、名詞:「全責護理照護(Total Nursing Care)」,改以「全責照護」推動;二、訴求:希望醫院聘僱護理輔助人力,有護理佐理員(護佐)正式職稱,並在護理人員法修訂納入,由護理人員管理;三、人力組合:全責照護組合由護理人員搭配輔助人力(護理佐理員);四、以健保補助(每日800元)為推動之目標,輔以醫院評鑑,以使醫院全面推動。納入醫院評鑑的規範,效果遠比衛福部的指示有效!希望衛福部能善用網路平台附議民意的力量,要求各級醫院踴躍開辦全責護理病床,並逐漸擴大。聽說醫事司與照護司合作,已經要求醫策會將全責護理的推動加入醫院評鑑(只可惜到現在還未正式實施醫院評鑑),也希望立法院支持修法,以制度面推動全責護理,讓弱勢病人都可獲得妥善照顧,雖然久病,還是會有孝子!以充足的護佐人力的協助,解救血汗護理師!也解救病人家屬。使社會更公正更和諧。責任編輯 吳依凡
-
2024-06-10 養生.生活智慧王
想睡個好覺又討厭遇亂流?旅遊專家曝搭機愛訂經濟艙這些座位
每位搭機旅客都希望享受商務艙或其他升等艙位帶來的額外腿部空間與設施,但現實是大多數旅客都在努力節省預算。那麼在飛機上的眾多經濟艙座位中,哪些才是最佳選擇?網路媒體哈芬登郵報(HuffPost)採訪旅行專家,他們分享了在搭機時通常會選擇的最佳座位。想要睡個好覺,靠窗是王道旅遊網站Packs Light創辦人貝克福德(Gabby Beckford)表示,他總是預訂飛機靠窗的座位。他說,顯然沒有人會喜歡中間的座位,而靠窗可以讓他較為自在舒適,也更容易入睡。坐在靠窗的位置,便可以把頭倚在艙壁休息,也不會因同排乘客起身上廁所而被打擾。旅遊部落客蘇薩格(Esther Susag)表示,如果他知道飛行途中能觀賞到美景,便會選擇靠窗的座位,例如將飛越大峽谷或在馬爾地夫降落,或許希望有機會在不轉動脖子的情況下欣賞美景。如果討厭亂流,就考慮機翼靠窗座位還有其他優勢,尤其是在機翼上方的位置。旅遊部落客西恩·劉(Sean Lau)說,身為有飛行恐懼症的人,他總是喜歡坐在機翼上方的靠窗座位。他說,最近才知道,由於靠近飛機重心,這個位置常是最平穩的;此外,能夠打開遮陽板,有機會望向窗外,也讓他感到安心。盡量坐在前面的位置貝克福德表示,他盡量坐在前面的位置,較容易找到放隨身行李的空間。他說,他經常隨身攜帶行李,不想被要求托運。離飛機前排越近,登機與下機的時間也就越短,不過有一點要注意。Travelmation旅行社負責人達克沃斯(Adam Duckworth)表示,如果坐在第一排靠艙壁的座位,連手提包也要放在頭頂行李箱,如果不希望貴重物品離身,就不要預訂這個座位。避開最後幾排座位西恩·劉說,即使不能訂到靠近前排的座位,也要盡可能避開飛機的最後幾排,因為那是最顛簸的地方,還得忍受其他旅客使用廁所時發出的聲響;此外,最後一排座椅不一定都能躺下。想要伸展或出入方便,就選走道座位美食旅遊部落客狄潔瑟思(Jessica van Dop DeJesus)說,長途飛行時,有幾個原因讓她更偏愛走道座位。首先,下飛機更快速;其次,可以更方便地使用頭頂行李箱;第三,如果喜歡站起來伸展身體,或者需要經常上廁所,走道座位出入方便,不用擔心影響其他旅客。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6-07 焦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從苦難與死亡中仍活出意義
【編者按】:本週的主題是談宗教信仰與生命的意義。一位基督教牧師介紹幾位外科醫師在治療病人時虔誠地祈禱上帝的幫忙,以求得最好的外科手術治療效果。→想看本文認為生命不是只有肉體的健康就會滿足,也需要虔誠的宗教心靈來滋潤,這樣的生命才會活得有意義。一位信仰佛教的醫師分享佛陀的教法幫助病人思考生命的意義與求生的想法,放下自我的一些妄想執著,朝向真正的自由解脫,開創生命真實的幸福與價值的重要契機與起點。→想看本文一位篤信天主教的資深護理教授分享自己照顧生命末期病人超過40年,體驗過無數的病人,有宗教信仰及沒有宗教信仰者,或者是各宗派宗教信仰的病人,而自我反省,並從宗教的要素、宗教的內容以及天主教的信仰典範來回答這個主題。感謝「醫病平台」向我邀稿,我對「宗教信仰會幫助病人重新思考生命存活的意義」這個主題思考良久,遲遲難以動筆,因為我的疑問多於答案!首先就是這句話是一句肯定句還是疑問句呢?我從1983年照顧末期的病人至今超過40年,體驗過無數的病人,有宗教信仰及沒有宗教信仰者,或者是各宗派宗教信仰的病人,使我懷疑宗教信仰是否「可能」或者「不一定」能幫助病人重新思考生命存活的意義!另一方面這個主題也使我自我反省,我自認為是一位虔誠的天主教信仰者,那麼我是否從自己的信仰中體會到生命的意義呢?我必須先自我反省並做一番探討!以下我從宗教的要素,宗教的內容以及天主教的信仰典範來回答這個主題。一、宗教的十大要素(傅偉勳,1994年)當代華人的宗教學大師傅偉勳教授,在其1994年出版的名著:「死亡的尊嚴與生命的尊嚴」一書中,闡明正信宗教應具備下列十大要素:開創人格;基本聖典(經典);終極關懷;終極真實;終極目標;終極承擔或獻身(ultimate commitment or dedication);解脫進路(means of liberation);世界觀;人生觀 ;及精神共同體。涵括了歷史性;教義;個人生命體驗;禮儀性;與社會性。而其中「個人生命體驗」必定涉及生命存活意義的探討。二、「生命意義感」的「是」與「否」:生命意義感有哪些內容呢?●有意義的「是」包括:生命有意義、行為有意義、工作有意義、苦難有意義、死亡有意義、死後世界的信念希望! ●無意義的「否」包括:生命空虛、行為空虛、工作空虛、苦難荒謬、死亡荒謬、死後一了百了、絕望!其中苦難與死亡的意義是超越哲學、心理學、科學、的範疇,而進入了宗教信仰的領域。吾人如何能從苦難與死亡中仍能體驗到意義呢?講理論誰都會,但真正活出意義來的必須要從人中聖賢去學習了!三、從苦難與死亡中仍活出意義的聖賢:施明德主席施明德主席,為了理想,為了福國利民的民主,坐牢26年,被判死刑、無期徒刑,受盡千辛萬苦九死一生!他出生在台灣最悠久的天主教家庭。自幼和神父、修女常常往來。小學以前,有幾年他還很認真地想長大後當神父,侍奉天主。作為一個基督徒,『敬神愛人』是他一生追求台灣自由、反獨裁和反貪腐的奮鬥旅程中,永遠高舉的明燈。(施明德,2023網路資料)陳文茜女士2024年1月15日在網路發表的「懷念施明德:看您最後一眼,忘不了您一生的奉獻」中,泣血的描述:「正當您痛哭流涕地責問天主時,淚水中您忽然看到耶穌釘在十字架的模樣,他的眼睛正流著血淚,祂的雙手被釘在十字架上,正流著鮮血。那一刻您瞬間明白,真正的天主僕人,不是至教堂祈求自己的平安。真正的信徒是和耶穌一樣,流著血,承受苦難。那一刻,您不再恨,不再不平。你和自己內心的憤怒、仇恨,和解了。 從此一生,您放下了所有的恨。和自己,和背叛你的人和解;甚至和起訴您的人,和判處您無期徒刑的人,一一和解。」 陳文茜女士在另一段寫到:(為了加深讀者記憶,重複部分內容)「親愛的主席,寫此封信時,您已經脫離痛苦的肉身;回到天主的懷抱。最後一次聽到您的聲音是兩個月前,您昏倒,再醒來,打電話向我交代遺言。口氣穩定,平靜,勇敢面對。您說:『我是天主的僕人,我倒下去的時候,看到身邊站著黑衣人,我明白自己的時間到了。天主要把我接走。』自從紅衫軍運動之後,您愈來愈孤獨。這一生,您不只未曾戀棧物質名利,您不斷的在革命。革各個政黨的命。戒嚴時期,您革命兩次,皆被判處無期徒刑。第一次是『小人物的革命』,22歲一個少年英雄,好像拿起一個雞蛋,想對抗牢不可破的黨國大軍。被抓捕後,偵訊期間,你慘遭刑求,全部牙齒皆被打至脫落,從此開始您的假牙人生。當這個島嶼上99%皆選擇沈默馴從時,你一個小伙子,已帶著巨人的心靈,毫不畏懼地對抗戒嚴軍事統治。燭光中,你站起來,發表您的回憶。當時您被關在綠島,前妻已經離開您。您的家人並不知道你的家變,法律也不允許他們至牢裏看你。你身無分文,即使維持生活的起碼尊嚴也毫無著落。您把內衣撕成一塊又一塊的布,將最小也最難以啟齒的身體污物洗淨。之後,您想到母親的米漿,於是每天上午的白飯,您只吃半碗,挨著餓,另一半米飯做成米漿,洗淨布料,重複使用,因為當時的你連一張衞生紙都買不起。於是五十年前的感恩節,您質問天主。『不公不義的天主,您為什麼可以容許粗暴的政權迫害我,您為什麼可以讓我父親留給我的財物完全被奪走⋯⋯讓我一人淒苦地留在這小囚室?』正當您痛哭流涕地責問天主時,淚水中您忽然看到耶穌釘在十字架的模樣,祂的眼睛正流著血淚,祂的雙手在十字架上,正流著鮮血。那一刻您𣊬間明白,真正的天主僕人,不是至教堂祈求自己的平安。真正的信徒是和耶穌一樣,流著血,承受苦難。那一刻,您不再恨,不再不平。你和自己內心的憤怒、仇恨,和解了。從此一生,您放下了所有的恨。和自己,和背叛你的人和解;甚至和起訴您的人,和判處您無期徒刑的人,一一和解。1995年您公開主張『大和解』。有多少人能共鳴您對於『大和解』的領悟,正是來自生命最苦難的時刻。他們不會也不可能明白,那是從苦難中,長出的般若花,那朶花的心蕊中,是您無數個黑暗的日子生養出來的花蕊。1990年,經過長期絕食,強制痛苦灌食3040次,您終於出獄。但是那天,你無家可歸。兄妹在國外,您曾經的家人,已經遺棄了你。當報紙的標題刊登斗大的字眼:施明德出獄時,您既是英雄,也是一個孤單的靈魂。您走的這天,2024年1月15日,正是您的生日。您的眼簾遮蔽了外面的一切,帶點淚水,即使在『革命之路、理想之路』您始終孤獨,年复一年,但您在愛的環擁中,離去。換一個肉身,下次再爱。把訣別當生日紀念解脫自己從肉身飄散將死亡當一杯好酒啜飲。」如果要問:「天主教的生命意義為何?」,我的答案是:仰瞻施明德主席就懂了!四、深入骨髓及血液的信仰,或皮膚信仰:「生命意義感」是「靈性健康」極重要的指標!!當代存在主義及精神醫學大師Dr. Frankl創作的意義治療學(Logotherapy),分析發現生命意義的途徑有三:(弗蘭克著,趙可式/沈錦惠譯,活出意義來。2012)1.藉著創造及工作2. 藉著體認價值:愛、真、善、美3. 藉著受苦:人會能在受苦中覺悟,被點醒,昇華回到本文的主題及一開始我的詰問:宗教信仰會幫助病人重新思考生命存活的意義嗎?以天主教信仰而言,對於天主並非將祂當作宇宙百貨公司的大老闆,總是向祂祈求各種恩惠,求福避禍,尤其生病就祈求痊癒。但如果疾病愈形嚴重,且接近死亡呢?這個時候更顯出一位教友是皮膚信仰還是深入骨髓血液的信仰了! 主耶穌告誡門徒說:「誰若願意跟隨我,該棄絕自己,背著自己的十字架來跟隨我。」(瑪16:24)我們信仰的中心是十字架上的耶穌基督,是為了愛人而犧牲的主,如果我能每天讀聖經,常常祈禱與主耶穌連結,跟隨祂的腳步,時常自省、自覺、懺悔,感恩,那麼有可能在生病時,在受苦中覺悟,被點醒,昇華,而發覺生命的意義。五、天主教信仰的價值觀天主教信仰中的「福氣」,是顛覆了一般世俗的觀念,聖經中的「真福八端」為(瑪5:1-10):耶穌一見群眾,就上了山,坐下;他的門徒上他跟前來,他遂開口教訓他們說:「神貧的人是有福的,因為天國是他們的。哀慟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們要受安慰。溫良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們要承受土地。饑渴慕義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們要得飽飫。憐憫人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們要受憐憫。心裏潔淨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們要看見天主。締造和平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們要稱為天主的子女。為義而受迫害的人是有福的,因為天國是他們的。」所以,施明德主席是最有福的,因為他活出了真福!活出了意義!延伸閱讀:2024/6/3 生命的本質不只是肉體,更是心靈的滿足2024/6/5 宗教信仰會幫助病人重新思考生命存活的意義責任編輯 吳依凡
-
2024-06-07 醫療.牙科
染黃牙齒的5大兇手:咖啡、番茄、草莓...竟都上榜!牙醫師公開「牙齒美白」的3大迷思
近年來,美白牙齒的風氣興盛,隨著技術普及進步,許多牙醫與醫美診所都推出牙齒美白療程。但牙齒美白並非一勞永逸,平時還是要好好保養與照顧,才能維持一口亮白。 想要避免牙齒黃黃,其實除了避免喝咖啡外,竟然還有一些常見的飲食要注意!快由中華民國牙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前理事長陳彥廷解析:牙齒染色的潛在兇手根據《網路溫度計民調中心》的數據顯示,近4成台灣民眾每天會喝一杯以上的咖啡,平均每人每年的咖啡消費量約為122杯。我們知道牙齒染色的食物無非是咖啡或茶,但是否還有什麼容易染色、但我們卻會忽略的食物?以下就是牙齒染色的兇手: 抽菸 咖啡 深色水果 飲料:碳酸飲料或紅酒 沾醬:如醬油水果如草莓、藍莓、櫻桃、番茄、覆盆子、葡萄、紅色火龍果等深色水果。這些水果通常含有較多的色素元和單寧酸,再加上水果本身帶有的酸性,就可能會破壞牙齒表面,就形成黃漬。因此吃完後盡量刷牙、漱口以減少色素沈著。 有患者曾問,若使用吸管喝上述飲料,是否也能避免牙齒染色?邏輯上來說,若沒有接觸到牙齒,確實是可以避免牙齒染色的風險。幫助美白牙齒的食物除了了解牙齒染色的潛在兇手外,要如何吃才能美齒?這時可試試以下能減少色素沈澱、幫助牙齒美白的食物: 花椰菜 蘋果 芹菜 乳酪 鳳梨牙齒美白的三種方式如果想要快速的達到亮白牙齒的效果,有以下三種常見的牙齒美白方式: 噴砂:對於外染性(牙齒填補物的色素等)可以透過拋光、洗牙去除。 藥物(過氧化氫):可進入琺瑯質將色素分解。 貼片:牙齒結構不好,就可以將表面薄薄磨掉,貼上貼片。但美白貼片就像貼壁紙,可能會掉落,因此也要仰賴牙醫師的技術。一片約一萬至一萬五。但要注意的是,過氧化氫是強氧化物,對神經較有刺激,因此年輕的患者牙齒鈣化程度沒有那麼多,就比較容易傷到神經。另,牙周病患者也因牙齦委縮、牙根外露,若再使用強氧化物,就可能造成敏感的現象。 至於孕婦是否適合牙齒美白?針對患者色素沈澱的狀況再給予合適的治療,但我會建議較保守性的治療,如噴砂。牙齒美白前必掌握的兩大重點在進入牙齒美白療程前,我們也要知道這兩件事,才能避免後續牙齒問題: 檢查口腔有無不良填補物或蛀牙的坑洞:美白牙齒的強氧化物會滲進不良填補物產生的縫隙或蛀牙的坑洞,有時會造成神經受損,神經一旦出現病變,未來就需要做根管治療。 美白劑對牙齦也有一定的傷害,因此牙醫師在進行美白療程時,會先鋪上保護牙齦的材料,之後再使用美白劑,讓牙齦和美白劑不直接接觸。你該知道關於牙齒的迷思 迷思一:牙齒黃就拼命刷每個人都想要有一口潔白的牙齒,因此一發現牙齒黃黃就拼命刷?其實這是不對的。我們牙齒會白,是因為琺瑯質的緣故。牙齒外層的琺瑯質大多為透明、偏白的顏色,但是在我們咀嚼時就會慢慢耗損掉,而且刷牙越用力刷,也可能會導致琺瑯質越刷越薄,就容易顯露出象牙質偏黃的顏色。因此適度的清潔就可以了。 迷思二:牙齒美白一定有效如果色素沈澱在填補物而非牙齒上,就無法透過牙齒美白使之亮白。再來就是,若牙齒本身鈣化不良也無法做到很好的效果。 迷思三:牙齒美白能一勞永逸做完牙齒美白後,還是需要民眾努力維持,避免食用容易造成色素沈著的食物、飲品,或是不良習慣。責任編輯:陳宛欣核稿編輯:林勻熙延伸閱讀: 不運動,半年就減11公斤!日本料理研究家的「低醣減肥」祕密武器,竟是「●●粉」 「蕁麻疹」發作,原來是免疫力太活躍!醫師教你:搔癢時「2個小動作」不花錢就能止癢
-
2024-06-07 活動.活動最前線
【樂齡網】網路加盟推薦夥伴招募中 打造第二人生現金流
你是懷抱熱情的中高齡朋友,需要舞台一展活力?樂齡網網路加盟推薦夥伴招募中📣推薦商品給朋友,朋友購買立享3%折扣,推薦者賺取3%現金分潤!👉點我了解詳情為什麼你必須加入推薦夥伴1.推薦好康商品 賺取現金分潤推薦商品給朋友,朋友使用你的推薦代碼購買,立享3%折扣,你則賺取訂單金額3%的現金分潤。2.分享健康好物 共享熟年商機樂齡網是全台最大銀髮生活用品通路,有數千樣的健康商品可以推薦,共享快速成長的熟年商機。3.無風險無壓力 無須投入資金樂齡網提供你最簡單的加盟推廣方式,0風險0負擔0壓力,只要會分享商品,就可輕鬆開始。誰適合加入推薦夥伴●中高齡退休者:退休後想找一個穩健有潛力的事業機會?樂齡商品是您的絕佳選擇,藉此開啟第二事業的精彩旅程。●樂齡網消費會員:您是樂齡網的忠誠用戶,所以具有強大的說服力,推薦分享給有需要的親友,同時賺取分潤。●網紅團購達人:熟悉社交媒體擴散,充分發揮您在網路上的影響力,輕鬆開啟斜槓事業,賺取第二份收入。●銀髮熟齡NGO:無論是銀髮相關基金會、或慈善機構等等,推薦商品給需要的成員,獲得分潤也有助注單位營收。
-
2024-06-05 退休力.理財準備
投資理財常見2致命傷!沒有理財知識,跟風買00940就跟P2P借貸一樣冒險
日前媒體報導:『繼imB網路借貸平台之後,又一家「債權投資P2P網路理財」旭新科技爆雷,4月30日官網公告停止出金,投資人已成立自救會』『台灣首家「債權投資P2P網路理財」旭新科技,以期滿還本、年化收益7至12%高報酬率為宣傳,吸引近萬投資人認購柬埔寨等境外債權,吸金高達73億元。日前暴雷被檢調凍結9800萬元,4月30日停止出金。業者出面喊冤,強調資金運用沒問題,卻被依銀行法起訴「很無奈」』。 什麼是P2P借貸? P2P(Peer to Peer)又稱為「市場平臺借貸」,指的是「點對點」和「去中間化」,核心概念是透過網路平台媒合投資人與借款人,讓有閒錢也有意願的投資人,跳過中間銀行平台,直接借錢給有需求的借款人。 根據市場調查公司Acumen Research And Consulting的統計,全球P2P市場規模快速成長,2022年的貸放金額已有1,078億美元(約新台幣3.3兆元),2023年將達到1,436億美元(約新台幣4.4兆元)增幅高達三成。可見的科技發展運用後的普惠金融,確實已經發展出不同於傳統金融的商品,並且已經在金融市場快速發展中,台灣當然也不例外。 相對於過去傳統的放貸流程,銀行需要信用聯徵與審核借款人的還款能力。P2P借貸因為去除傳統銀行的中介,對於借款人來說比較容易被核貸、取得的利率也比銀行低,另一方面,放款人則能獲得比定存還高的利息,創造借貸雙贏。 簡單來說,有小額借款需求的借款人,會向P2P平台遞交申貸需求。而另一方面,投資人能在平台上尋找借貸項目,能夠將一筆資金分散借給不同借貸項目的借款人,不僅藉此賺到借貸的利息收入,也因為資金分散借給不同的借款人,有風險分散的效果,能減少被倒帳的機率。早年傳統借貸都只能透過銀行或民間機構,而 P2P 則是藉由網路,串聯借款人,並讓一般人也能作為放款人。P2P借貸平台3大風險 P2P借貸平台去除銀行的中介,為借款人提供相對低的借貸利率,也為投資人給予一個投資理財管道。但看似普惠金融的背後,P2P借貸其實隱藏著風險,不管是想要在此借貸或放貸的人都要注意,P2P主要的風險有:1.違約風險:傳統銀行放貸前會做評估,包含聯徵紀錄,收入穩定度,收入負債比等,以控制倒帳的風險,因此無法經由銀行貸到款項的投資人,通常是銀行評估後,未來倒帳風險較高的人。在銀行如此謹慎評估才放貸的情形之下,銀行每年還是會有呆帳發生,更遑論P2P 借貸平台標榜容易放貸,相較之下,這些放款金額是否更容易有違約風險?對投資人而言,雖然你可以賺到利息,可是一旦違約要如何找到債務人追討本金?如果無法依法強制執行取回債權,結果就會是賠上本金,這對於投資人來說風險是很高的。2.資訊不對稱: 因為是透過網路平台媒合,甚至是國外的債權,投資人不易取得借款人的財 務資訊,只能仰賴平臺的信用評等。但這些信用評等真的有足夠參考依據嗎?平台本身是否有審核能力?所謂的投資報酬率,真的是來自借款人支付的利息嗎?還是只是帳面上的數字?會不會是一個龐氏騙局?以旭新科技為例:在網路架設P2B模式的理財網站,並以按月給付約定報酬、到期還能還本、年報酬率高達7到12%為宣傳,招攬不特定的民眾投入資金,認購柬埔寨、馬來西亞等境外債權,由於債權都在國外,查證其真實性就更加困難。3.平臺倒閉風險:P2P平臺可能因為弱勢經營虧損而發生倒閉,也可能借貸市場裡的資金被平臺挪用潛逃,甚至從一開始平台就造假詐騙,這些都不是投資人能夠清楚透明取得的資訊。之前ImB就是如此,以9%到12%的高年利率吸引投資人,先媒合欠債方和原始債權人,再將債權轉讓給投資者,但當中卻有超過九成是販售「假債權」,涉嫌違法吸金25億元,受害民眾多達數千人,災情慘重。目前旭新科技究竟有沒有違法?是不是詐騙?尚待檢調釐清中,但旭新科技的帳戶目前被檢調凍結公司帳戶的營運資金及代管帳戶停止出金,投資人暫時拿不到投資收益,投資本金也無法取回。未來若確定違法吸金,甚至確定是詐騙,那本金應該是有去無回。投資理財常見2致命問題國人大多認同理財規劃的重要,所以越來越多人採取積極理財,但是在執行的層面上卻出現一些問題,例如:1.未設定理財目標不清楚何時該準備多少錢因應,只覺得錢越多越好,所以容易忽略財務的安全性,可能沒有預留緊急預備金。或者忽略了家庭固定支出金額龐大,太積極投入投資。旭新科技投資人林家輝說:「我們這些錢,有的是貸款貸出來的錢,拿來做投資耶,我們要繳利息,要繳房貸耶。」「有人付將近1千萬投資在裡面,這些錢也是我們辛苦血汗錢。」暫且不討論投入的資金未來是否能完好無缺地取回,光就目前旭新科技帳戶被凍結,只要沒辦法每個月拿到原本預期的報酬,投資人利息或房貸若繳不出來,就可能會被債權人強制執行,屆時個人信用產生問題,辛苦買的房子被法拍都是有可能的。2.只想高獲利卻忽視高風險國人無暇充實自身理財知識,卻愛聽信明牌。在投資標的的選擇,相同的報酬率應該要選擇較低風險的投資標的,承受相同的風險應該要選擇較高報酬率的標的,但是國人投資充斥著感性投資,缺乏理性,因此喜愛聽信明牌,熱衷追逐高報酬。ImB詐騙就是標榜高報酬率,在大家「吃好道相報」心態下,違法吸金25億。跟隨市場消息面投資也有很大風險,如之前的00940之亂,許多人申購時抱著上市之後短線賺一波價差的想法,遲遲無法站回發行價才叫苦連天;殊不知高息型ETF波動性不大,絕對不是做價差的好標的。理財規劃考慮4風險理財規劃時,首先要釐清自身目前的資產負債,未來的財務目標,距離達成財務目標還有多少時間,從現在到未來還有多少收入與資源可供運用,才能制定財務目標的執行計畫,執行計畫要考慮的風險包含:1.財務風險:未來收入是否會有變化?可能變化的幅度有多大?投資若發生風險,對目前財務及資產的影響多大?2.人身風險:若發生身故或醫療等事故,收入與存款會有多少影響?目前保險是否已足夠?3.責任風險:若有職業風險,如餐飲業,開業醫生,教職員等職業的責任風險是否需轉嫁?若有房屋,是否火災責任險需轉嫁?若有汽機車,是否投保第三人責任險?4.投資風險:投資標的是要長期持有或短期持有?若投報率不如預期,可以承受多少的損失?可以承受多久的損失?以上風險都需考慮,若風險發生時自身財務的承受度如何?要如何因應?而非單純只考慮投資報酬率多少。 投資獲利雖然重要,但是風險控管更重要,理財規劃千萬別見樹不見林,若只專注在報酬率數字上,卻忽略了風險的存在,一旦風險發生時,不僅資產沒能增長,本金還大幅虧損,甚至影響了其他的財務布建,造成的骨牌效應恐讓人欲哭無淚。作者:陳瑀莘CFP®國際認證理財規劃顧問大專盃財富管理競賽輔導顧問暨專案講師榮獲2013保險信望愛獎優選最佳專業顧問獎(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4-06-04 醫療.指甲.足部
避免赤腳在家走動!足科專家不做4件事保護雙腳健康與功能
多數人在一整天的行動中,都需要頻繁地使用雙腳,若足部有問題,尤其容易使人變得衰弱。網路媒體Buzz Feed報導稱,這就是為什麼必須盡力保護雙腳的健康與功能,包括避免某些鞋類與行為。加州足科醫生愛波妮·文森(Ebonie Vincent)表示,在目睹最糟的足部病例後,醫生會避免去做某些事。以下是文森與其他足踝健康專家分享他們為保護足部而不會去做的四件事:1.到哪都穿Crocs布希鞋近年來,Crocs布希鞋又開始流行起來,讓許多足科醫生大感頭痛。文森說,雖然Crocs 布希鞋是很好的鞋子,可以在家裡穿,也可以在做點事的時候穿;但當他看到人們穿著它去迪士尼樂園或長時間站立時,她知道他們很可能會有足部的問題。她建議,需長時間站立或行走時穿雙好的步行鞋,如Brooks、Asics 或 New Balance等品牌。2.穿著高跟鞋文森說,穿高跟鞋的女性最終會飽受拇囊炎、雞眼、腳跟骨刺與發炎甚至跟腱炎的痛苦折磨。許多人喜歡在特殊場合穿上高跟鞋,所以穿這種鞋並非絕對不可的行為;不過,健康的平衡還是最重要的,「畢竟我們不是芭比娃娃」。佛羅里達州足科醫生高德(Jason Gold)表示,他通常會告訴病人至少80%的時間要穿著有支撐的鞋子,另外20%的時間,可以穿自己喜愛的任何鞋子。他指出,厚底鞋可以減輕腳部與腿部肌肉的壓力。3.光腳走動高德表示,新冠疫情期間,人們更常在家工作,因為不再經常穿鞋,導致更多的足部與踝關節問題。他建議在家裡走動時可穿雙有支撐力的運動鞋,尤其是在瓷磚、大理石多於在地毯上走動時。若擔心將屋外病菌帶進家裡,可買雙室內專用的運動鞋。文森說,他們總是聽到人們在家中光著腳,說這樣很舒服。但如果一直不為雙腳提供支撐,就會長出老繭,甚至脂肪墊萎縮;一旦出現這些狀況,光腳走路將不再舒適,且日後穿鞋的選擇也會受限。4.穿非跑鞋跑步亞特蘭大足科醫生史派特(Jay Spector)指出,避免穿不是跑鞋的鞋跑步。許多人會買雙便宜的鞋來跑步,這將造成足部疼痛。史派特建議每跑300至500英里或每六到八個月便換雙新的跑鞋;此外,不同的運動要穿不同的鞋,避免穿著跑鞋打網球,反之亦然。紐約足科醫學院外科教授崔帕爾(Michael J. Trepal)警告說,不要穿「零落差」(zero-drop)鞋款(腳跟與腳尖沒有高低落差)或光著腳跑步。他說,光腳不僅會使腳底皮膚受傷,還會讓堅硬的地面傷害毫無力學原理保護的足部。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6-03 養生.保健食品瘋
口服神經酸是否能夠修復受損神經?教授揭真相及哪些食物含有神經酸
讀者Ady在2024-5-12利用本網站的與我聯絡詢問:林教授你好。 我想請教關於神經酸的問題。神經酸,英文Nervonic Acid。問題1,口服神經酸是否能夠修復受損神經。問題2,商家宣稱只有鯊魚和元寶楓樹的籽裡有神經酸,是真的嗎?還是許多食物都有神經酸呢?我先回答問題2。我的主要參考資料是2021年發表的A Review of Nervonic Acid Production in Plants: Prospects for the Genetic Engineering of High Nervonic Acid Cultivars Plants(植物神經酸生產綜述:高神經酸品種植物基因工程的前景),以及2023年發表的Research Progress of Nervonic Acid Biosynthesis(神經酸生物合成研究進展)。神經酸是長鏈單不飽和脂肪酸,是日本人辻本滿丸博士(Mitsumaru Tsujimoto,1877-1940 )在1920年代首次從鯊魚腦分離出來,因此也被稱為鯊魚油酸。雖然「神經」意味著神經酸是動物特有的脂肪酸,但事實上神經酸也自然存在於微生物、藻類、和植物。這個網頁甚至列舉了多達200種含有神經酸的日常食物。元寶楓樹(也叫做元寶槭)的學名是Acer Truncatum。它的種子的含油量大約是46%,而其中約5%是神經酸。但這是遠遠不如另一種叫做「蒜頭果」的植物。「蒜頭果」的學名是Malania oleifera。它的種子的含油量大約是66%,而其中約61%是神經酸。也就是說,「蒜頭果」種子的神經酸含量大約是元寶楓樹種子的十幾倍。元寶楓樹和蒜頭果是原生在中國的樹種,而可能就因為如此,有關神經酸的研究論文約半數是出自中國。(註:上面那兩篇論文是出自中國)雖然元寶楓樹和蒜頭果的種子富含神經酸,但是由於生長週期長、環境和氣候敏感性以及種子產量不穩定等因素,(還有,網路上有人說它們是中國的國寶樹,受到保護),所以目前最主要的神經酸來源是基因改造的產油酵母菌(Yarrowia lipolytica)。這項技術也是中國發明的,請看:2023年:High-level production of nervonic acid in the oleaginous yeast Yarrowia lipolytica by systematic metabolic engineering(透過系統代謝工程在產油酵母解脂耶氏酵母中高水準生產神經酸)2024年:De novo synthesis of nervonic acid and optimization of metabolic regulation by Yarrowia lipolytica(解脂耶氏酵母神經酸的從頭合成及代謝調節優化)好,我現在來回答問題1「口服神經酸是否能夠修復受損神經」。請先看這三篇最新研究論文(都是出自中國):2023年:Analysis of the Improvement Effect of Nervonic Acid Extracted from Xanthoceras Sorbifolium Bunge Oil on Antioxidant Response and Inflammatory Response in Parkinson’s Disease(文冠果油萃取神經酸對帕金森氏症抗氧化反應及發炎反應的改善作用分析)。結論:神經酸是一種抗氧化劑和抗炎化學物質,在帕金森氏症動物和細胞模型中顯示出有希望的結果。2024年:Nervonic acid alleviates MPTP-induced Parkinson’s disease via MEK/ERK pathway(神經酸透過 MEK/ERK 路徑緩解 MPTP 誘導的帕金森氏症)。文摘:氧化壓力和神經元損傷是帕金森氏症(PD)的主要原因。本研究主要探討NA是否參與MPTP誘導的小鼠模型和MPP誘導的細胞模型中氧化壓力和細胞凋亡的調節。透過行為測試,我們證明MPTP引起的小鼠運動功能障礙可以透過NA治療來恢復。2024年:Dietary Supplementation with Nervonic Acid Ameliorates 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by Modulating of Gut Microbiota Composition-Fecal Metabolites Interaction(膳食補充劑神經酸透過調節腸道微生物群組成與糞便代謝物相互作用來改善腦缺血再灌注損傷)。文摘:腦缺血再灌注(IR)損傷是全球致殘和死亡的主要原因。神經酸(NA)是一種具有生物活性的長鏈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在人類生理健康中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本研究透過誘導大腦中動脈閉塞,建立大鼠腦IR損傷模型,並全面評估NA預處理的藥效影響。……我們的研究結果有力地支持了神經酸改善腦IR損傷大鼠神經損傷的能力。從這三篇論文就可看出,口服神經酸是能修復受損神經,但這類實驗都是用動物(老鼠)模型做出來的。也就是說,目前還沒有在人類患者進行的臨床試驗結果。原文:神經酸能修復受損神經嗎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6-02 醫療.精神.身心
過動症藥物會成癮?需要吃一輩子?教授告訴你實際用藥情況
讀者陳先生在2024-5-25利用本網站的與我聯絡詢問:教授您好,兩三年前發現這個網站後就從這個網站上受益良多,非常感謝教授將如此寶貴的專業與知識分享給社會大眾。兩三年前我朋友就診精神科時被診斷患有ADHD,因此我開始接觸這方面的資訊,而根據症狀的描述,我懷疑我的母親也有,我自己則是於幾日前就診被診斷可能患有ADHD,並開始服用利他能,生活確實有了明顯改善。而我想提出的疑問是,在國內外的網站上常常看到「利他能與其他ADHD藥物會造成成癮、停止服用後狀態會變得比開始服用之前還差、因此建議不要太過依賴相關藥物」之類的言論,而周遭的親友包括外國朋友也擔心這種藥吃了會成癮、要吃一輩子、有吃有效沒吃沒效;而奇美醫院的黃隆正醫師於《我不是故意的!成人也有ADHD》一書中提到這是一種誤解,ADHD用藥物治療後效果很好、可以逐漸改善、最終治癒,療程需時約半年到數年。想請問目前醫學上的研究是否有證實網路上所宣稱的這些負面效果?ADHD是否有完全治癒或透過藥物將症狀減輕至一定程度後即可停藥的可能?祝平安順心。ADHD的全名是Attention-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中文翻成「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簡稱「過動症」。「利他能」是治療過動症的首選藥物,英文原名(品牌名)是Ritalin,而成分是methylphenidate(哌甲酯)。這是一種精神興奮劑(psychostimulant),類似安非他命和古柯鹼,能提升注意力,但卻有許多不良副作用。關於「利他能」是否具成癮性,一個多月前(2024-4-25)正好有一篇綜述論文發表,標題是Psychostimulants and social behaviors(精神興奮劑和社會行為),文摘是:來自動物模型和人體研究的越來越多證據表明,精神興奮劑可以顯著影響社會行為。考慮到社會行為調節和表達的神經迴路與精神興奮劑所針對的神經迴路高度重疊,這並不奇怪,而精神興奮劑在大多數情況下具有很強的獎勵性,因此具有成癮性。我們在本文概述了非法和處方精神興奮劑(例如古柯鹼、安非他明類興奮劑、哌醋甲酯或莫達非尼)對社交遊戲、母性行為、攻擊性、配對關係和社會認知等社會行為的影響。最後,我們討論為什麼這些影響會根據多種變數而變化,例如所考慮的藥物類型、急性使用與長期使用、臨床使用與娛樂性消費,或是否存在伴隨的危險因子。從這個文摘就可看出,「利他能」是否具成癮性要看許多變數,包括臨床使用或娛樂性消費,所以不可一概而論。關於「利他能」是否有反彈效應,目前科學文獻裡曾經討論過的是「當天藥效消失後發生的反彈」,而非「停藥之後發生的反彈」。請看2008年發表的Rebound effects with long-acting amphetamine or methylphenidate stimulant medication preparations among adolescent male drivers with 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長效安非他命或哌甲酯興奮劑藥物製劑對患有註意力不足/過動症的青少年男性駕駛者的反彈效應)。WebMD 在2023-5-15也有發表How to Manage ADHD Medication Rebound(如何管理過動症藥物反彈):服用治療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興奮劑的孩子可能會在一天中的某些時候出現症狀發作。醫生稱之為“藥物反彈”或“砒霜時間”,當孩子的大腦對藥物失效做出反應時就會發生這種情況。當藥物過快地離開孩子的身體時,過動症狀可能會突然且強烈地復發。如果這些突發事件發生,通常是在一天結束時、晚餐前後或大約下班回來的時候。幸運的是,這種反應通常只持續約一個小時。然後,症狀又回到了孩子體內沒有藥物時所常見的症狀。在某些情況下,調整過動症藥物可以幫助減少反彈症狀。關於「利他能」是否需要吃一輩子,目前的科學文獻裡沒有討論,而醫療機構所提供的資訊則莫衷一是,例如:克里夫蘭診所發表的ADHD Medication(過動症藥物):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是一種無法治癒的終身疾病。這不像是服用抗生素來治療細菌感染。您必須繼續服用過動症藥物來控制您的症狀。此外,高達 50% 的過動症兒童在成年後仍會出現症狀。如果您找到了一種可以幫助您控制症狀的藥物,那麼終身繼續服用它可能會有所幫助。英國國家健康系統發表的Methylphenidate for children(哌甲酯之用於兒童):如果哌甲酯可以很好地控制孩子的症狀,他們可能需要服用幾個月甚至幾年。然而,它通常不是終身藥物。您的醫生通常會每 6 個月監測一次您孩子的情況。這可以讓他們更了解您的孩子用藥情況以及他們是否仍然需要藥物。英國國家健康系統發表的Methylphenidate for adults(哌甲酯之用於成人):您可能需要服用哌甲酯幾個月甚至幾年。您通常不需要終身服用它。每年與您的醫生討論服用哌甲酯的情況是個好主意。這樣,您就可以檢查您的使用情況以及是否仍然需要它。您的醫師可能會建議停用哌甲酯一段時間,或減少劑量。總結:「利他能」是否具成癮性或反彈效應,或是否需要吃一輩子,目前沒有黑白分明的答案。我個人的看法是,「利他能」在做為治療藥物(非娛樂)的情況下,成癮性或反彈效應的風險不大,但終身服用的可能性頗高。後記:讀者erin留言:教授好,謝謝你長期耕耘網站,我是一位精神科醫師,想分享一些成人ADHD患者使用ritalin經驗。有些病人告訴我,幼年時因為家長顧慮成癮,不給他用藥,只能自己慢慢找出一些克服注意力不集中困擾的方法。長大可以自主後,決定就醫,只有在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的時候,像是寫論文,準備考試或報告期間用藥,任務結束就停藥。他們用藥謹慎、節制,把藥當作幫助自己的一種工具。原文:過動症藥物:成癮?反彈?吃一輩子?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6-01 養生.聰明飲食
網瘋「炸馬桶特調」真有用?營養師認證助養生、促排便,但4種人要酌量或避免
近日網路瘋傳「炸馬桶特調」超級解便,爆紅起於全家便利商店的綠拿鐵及無糖優酪乳,兩飲品加在一起據傳有人喝半杯就超有感,如名把馬桶炸的「咪咪茂茂」。不過為什麼會這麼有感?為什麼有人喝了沒用?有其他替代方案嗎?嫚嫚營養師一一解惑!網瘋「炸馬桶特調」真有用?營養師指2配方的排便關鍵! 2配方排便關鍵:嫚嫚營養師指出,此款炸馬桶特調之所以效果會這麼好,在於膳食纖維相當高,該綠拿鐵的主成分不論是助糞便黏滑的水溶性膳食纖維,或是架構糞便體積的非水溶性膳食纖維都十分充足。無糖優酪乳有益生菌,有助於促進腸道蠕動,而且現代人缺乏乳製品攝取,因此也常見有乳糖不耐症,在可接受範圍的刺激腸道。兩者加在一起自然對於排便非常有幫助。而若是原本的綠拿鐵本身就含有乳製品,再加上優酪乳,相關效果自然再增加。 一定要指定那2瓶?買不到怎麼辦?嫚嫚營養師表示,綠拿鐵這類型的飲品其實本身就非常具有營養價值,原則上會建議留意蔬果比例,蔬菜比水果多,可參考「蔬果579」,而且不宜只有蔬果。拿鐵原意就是「牛奶、乳製品」的意思,不過於用詞上因人而異,因此也可以看到全家的綠拿鐵主成分沒有乳製品,而許多店家則如這炸馬桶特調的組合進行調配,差異會是在綠拿鐵與乳製品的比例。 因此,知道這消息但卻買不到的民眾,也可以自行調配,或改買其他的綠拿鐵搭配牛奶、優格、優酪乳等乳製品即可,未必一定非要網路上討論的這款才有用。 味道「很青」怎麼解?另一方面,也有不少網友表示炸馬桶特調味道「很青」,其實沒那麼容易下嚥。對此嫚嫚營養師則建議可以酌量加進蜂蜜約1-2匙,蜂蜜也有助潤腸幫助排便,也可改善味道。不過蜂蜜再天然也是糖,喝多一樣會對血糖、體重造成影響,因此需酌量。 喝到一直「烙賽」有成效?嫚嫚營養師提醒,促進排便的重點在於健康排便,若是嘗試過後發現自己一直腹瀉、一天腹瀉超過2次,就得留意逐步增量或暫停,並且多補充水份,以免腹瀉而脫水,造成其他健康危害。 「炸馬桶特調」助養生、促排便,但提醒4種人要酌量或避免! 炸馬桶特調雖然有助排便,不過也有許多人不適合喝,需要酌量或是避免。嫚嫚營養師表示,像是容易脹氣、有腸躁症等腸道狀態不佳的人,或是平常就較少吃蔬果攝取膳食纖維、初期嘗試的人,就得酌量或逐步增加,以免增加腸道負擔。綠拿鐵的成分往往鉀離子含量高,部分限鉀的洗腎、透析、腎臟病友也需特別注意,如需飲用建議先和醫師、營養師等討論規劃。也由於綠拿鐵製作方式視店家有所不同,可能會以生菜進行製作,癌症、幼童、年長者等免疫不佳者需要多留意,為避免風險,建議不喝為佳。 「炸馬桶特調」喝了沒用?營養師:問題可能在別處。 雖然炸馬桶特調正夯,引起不少人爭相嘗試,不過也有人表示喝了沒用,腸道很有原則的維持不排便。對此嫚嫚營養師指出,這很有可能其實問題是出在其他地方。 影響排便要素之一:飲食嫚嫚營養師表示,飲食是排便的重要因素之一,要素包括了水溶性膳食纖維、非水溶性膳食纖維、油脂、水份,缺乏水、水溶性膳食纖維、油脂任一就可能影響糞便於腸道「滑行」,也常見乾硬。而缺乏非水溶性膳食纖維責難以架構,形狀就常見鬆散。有吃蔬果、喝綠拿鐵但便祕,飲食上可檢視是否較少喝水、油脂攝取不足。膳食纖維等營養也建議以原型食物攝取為佳。 影響關鍵也包括:生活、壓力、身體排便不能單靠飲食,日常若習慣久坐不動、缺乏運動,腸道也會容易怠慢、蠕動速度放慢。反觀,久沒動但突然進行稍微較強的運動時,就可能出現大量排便的情況,這相當常見,例如爬山。而平常如果壓力較大,也可能影響自律神經引起便祕。腸道狀態、腸道疾病、懷孕等也會有所影響。因此,飲食若沒問題,也建議從生活型態、壓力狀況、身體狀態進行觀察,必要時進行檢查。 《延伸閱讀》 .上班族必備飲料「綠拿鐵」!營養師指8好處,一日一杯喝對超養生! .「沉思者排便法」助改善便秘,醫教簡單6招順暢通行!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6-01 養生.營養食譜
它不是芭樂!佛手瓜清脆爽口熱量低,避一烹調方式產生致癌物!料理達人教你佛手瓜怎麼吃
說起佛手瓜,你可能會問這是什麼東西?但再說到龍鬚菜,你一定聽過且應該也吃過。但你知道,龍鬚菜是佛手瓜的葉子嗎?而佛手瓜外型其實長得很像芭樂,如果沒有仔細看,你可能會將佛手瓜拿來當芭樂啃。不過雖然一個是水果、一個是蔬菜,但他們其實都是很營養的蔬果。芭樂VS.佛手瓜,哪裡不一樣?農糧署指出,俗稱為芭樂的番石榴是水果,含有很豐富的維生素,熱量低、纖維含量高。俗稱為佛手瓜的梨瓜則是蔬菜,其外表微青綠,像雙手合掌祈福般,所以被稱為「佛手瓜」。講到佛手瓜,可能很多人都會說不認識,但佛手瓜的嫩梢,其實就是我們餐桌上常見的龍鬚菜。而龍鬚菜,應該就有很多人吃過了。佛手瓜怎麼吃?佛手瓜原產於墨西哥和中美洲,當地人多吃「瓜」少吃「菜」,主要切塊拌成沙拉食用。佛手瓜吃起來清脆爽口熱量低,含豐富的維生素與礦物質。有趣的是,佛手瓜引進台灣後,我們卻大多吃菜,而不是吃瓜。如果有興趣吃吃看,夏天正是適合吃佛手瓜的時節,生的佛手瓜跟黃瓜一樣,微甜爽口,料理達人建議可以跟里肌肉涼拌,或切絲與青、紅椒混合,做成涼拌菜。也可以跟雞丁、紅椒清炒食用。佛手瓜選購的秘訣是要挑選幼果果肩部位光澤及果皮表面縱溝較淺者,並且果皮是鮮綠色、細嫩、未硬化,吃起來會更加美味。佛手瓜入脾胃經、肺經,可以清肺熱、健脾開胃、疏肝止咳,還能夠去風邪,即緩解熱性感冒的症狀,像是咽乾、咳嗽多痰、頭痛等。另外,消化不良的人也適合食用佛手瓜。經常吃佛手瓜易致癌?然而之前有網路傳言指「經常吃佛手瓜會致癌」,醫師黃軒曾於臉書澄清,他指出,佛手瓜本身不含致癌物質,但若透過高溫烹調方式,例如爆炒,可能會產生丙烯醯胺(Acrylamide),這是一種被列為2A類可能致癌物的化合物。因此,改變烹調方法是降低風險的關鍵。【參考資料】.《鮮享農YA - 農糧署》臉書粉絲專頁 .《黃軒醫師 Dr. Ooi Hean》臉書粉絲專頁 .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
-
2024-05-31 醫聲.領袖開講
防疫英雄藥師的日常/王明媛:最懂您「藥」的安全,回想起疫情期間的付出和努力,我不後悔
藥師小檔案姓名:王明媛年齡:45歲執業地點:予志藥局(台北市松山區)最想跟民眾說的一句話:藥師最懂您「藥」的安全 藥師送藥到宅 全程參與堅守到最後一刻「我對藥師工作充滿熱誠,就像一隻活力十足的兔子。」台北市藥師公會常務理事兼發言人、開業藥師王明媛個性開朗,充滿活力,疫情期間,不論發放口罩、酒精或送藥到宅,無役不與,雖然辛苦,但樂在其中。疫情後期,送藥到宅已可自由參加,她仍全程參與,堅守到最後一刻,「回想起疫情期間的付出和努力,我不後悔。」王明媛高中時喜歡化學,但沒有打算走純科學,考量醫藥分業實施,甄試進入高雄醫學大學藥學系。就學期間曾到醫院實習,經歷住院藥局、門診藥局及癌症藥局,因從小喜歡與人接觸、互動溝通,特別喜歡在門診藥局被病人諮詢,關心病人,讓病人心滿意足地離開。因此,她走入人群,到社區藥局執業。2020年國內爆發新冠疫情,王明媛記得,當時是農曆年前,隨著疫情升溫,指揮中心推動「口罩實名制」政策,社區藥師為發放口罩,每天沒日沒夜。那時與同樣是藥師的先生,在藥局關門後繼續分工包裝口罩,每天要多花3、4個小時處理口罩進貨、檢查、分包,忙到深夜12點。隔天一早,還不到藥局開門時間,門外已人聲鼎沸,大排長龍,等著領口罩。「看著這麼多人排隊,壓力真的不小。」王明媛身處第一線,發放口罩時穿隔離衣、戴面罩,仍擔心自己被感染,提心吊膽。同時還得承擔民眾對政府防疫不滿的負面情緒等。還記得北市南港某家藥局,藥師只因給錯健保卡,竟被逼著「下跪道歉」,讓人不忍。王明媛表示,每天發口罩前,一定清點數量,如發現瑕疵、損壞,就會告知排隊民眾,再清點人數,降低民眾無法領到口罩的怨氣。每天至少要發口罩給200人,兩周後,健保卡讀卡機就插壞兩台。但王明媛的細心貼心,贏得許多民眾稱讚,疫情時期做到「零客訴」,民眾也認為到王明媛的藥局領口罩,「很有品質」、「很安心」。擔任台北市藥師公會發言人 天天開會挑燈夜戰疫情期間,王明媛擔任台北市藥師公會發言人,需與許多單位開會,協調基層藥局服務、注意事項及調配人力;2022年5、6月時,社區爆發嚴重疫情時,連續開了一個多月線上會議,幾乎每天視訊會議結束後已是凌晨一、二點,但她不感疲累, 「天天挑燈夜戰,真的很精彩。」為患者送藥到宅,辛苦卻很有意義。王明媛曾幫一名獨居長者送抗病毒藥物,這位長者在疫情期間幾乎無人照顧,而她除了送藥,還幫忙買晚餐、生活必需品,聽到長者一聲「謝謝」,她覺得窩心並值得了。王明媛送藥到宅最高紀錄為一天18個人,時間近5個小時,有時半夜與凌晨,人還在外面送藥,她說,「這是責任感,更是使命感。」面對挑戰,遇強則強,扛下所有應負責任,與有榮焉,「如果疫情再來,還是會義無反顧再次投入防疫的行列。」新冠肺炎改變大家的生活型態,許多人足不出戶,透過網路對外通訊,王明媛在疫情時曾遇到,一天深夜十一點,一位民眾在臉書粉專留下訊息,原來他家中八十多歲長輩確診,居家隔離中,但長輩突然呼吸急促,想尋求醫療專業意見。依民眾口述症狀判斷,王明媛研判為染疫後的嚴重缺氧,要求民眾立即將長輩送醫,所幸及時搶救,該名長輩於加護病房治療後,病情好轉,最後順利出院。長輩出院後,還特地至藥局,當面謝謝她,讓她印象深刻。後疫情時代,藥局在疫情期間販售口罩、酒精等防疫產品,或維他命等保健食品等紅利已經退去,人潮、錢潮不再,藥師回歸生活面的基本功,必須深化、強化讓民眾有感的藥事服務,王明媛表示,將持續在藥師崗位打拼,把關民眾的用藥安全及藥品衛教。王明媛感慨,若疫情再來一次,請政府重視社區藥局人力支援問題,因為許多藥局僅有一名藥師,疫情嚴峻時,幾乎分身乏術,忙不過來,這時醫院藥師應可支援社區藥局,共同為民眾健康,一起努力。
-
2024-05-30 養生.生活智慧王
搭經濟艙飛長途也能有舒適旅程 專家教如何選機位增伸展空間
搭乘飛機絕非長途旅行中最舒適的體驗,畢竟誰願意在一個增壓的金屬艙裡,與陌生人肩挨著肩坐在一起數小時呢?雖然如此,網路媒體Buzz Feed報導稱,還是有些方法可讓經濟艙的旅客也能有個較舒適的旅程。增加腿部活動空間信用卡網站The Points Guy撰稿人葛瑞菲(Zach Griff)表示,首先要盡量增加個人活動空間,這代表要花多點錢買個較大空間的座位,或者策略性地選擇配置獨特的座位,例如靠近緊急逃生口或面對艙壁。許多人喜歡坐在逃生口後的那排座位,因為可以有較大的空間,但記得避開逃生口前的那一排。葛瑞菲說,他絕不會選擇最後一排或逃生口前那一排,因為這些座位的椅背無法放倒,在選位前一定要注意。增加坐在中間空位旁的機會旅遊專家兼作家卡米娜(La Carmina)指出,她會盡可能在中間空著的座位旁找個靠走道或靠窗的座位。她說,有個空的中間座位在旁邊,就能多些伸展空間、睡得更好。她透過尋找靠窗座位已被預訂的三人排座位,然後選擇空著的走道位來增加這樣的機會。評估離廁所與廚房的遠近葛瑞菲說,要考慮座位是否靠近廚房與廁所,這些都可能影響飛行途中的舒適度與睡眠品質。座艙配置圖上會標出它們的位置,除非不介意被燈光、聲響與氣味打擾,否則最好避開這些區域。對靠窗或走道座位的偏好葛瑞菲表示,一旦確定座位排數,就可挑選靠走道或靠窗的位子。走道位適合那些喜歡在需要時自由起身的人,而靠窗位子則適合喜愛欣賞風景以及將頭靠在艙壁休息者。盡早選位葛瑞菲說,最重要的是,一定要在預訂航班後盡快選位,越早越好;如果等臨近出發時再選位,會發現能選擇的越來越少。他建議,使用航空公司聯名卡訂票,可獲得優先選位(preferred seat coupon)或快速通關服務,或免費升級座位,享有更大的活動空間。若預訂機票過程中無法選擇座位時,就盡早辦理登機手續。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5-30 養生.營養食譜
苦瓜、芥菜…5種常見甘苦卻超營養的菜!專家教去苦味秘訣,這樣處理可以少吃點苦
很多人不吃苦瓜、芥菜等這種「苦苦的」蔬菜,但這些帶有苦味的菜含有非常豐富的營養素,農糧署教大家,其實可以利用一些聰明煮法來降低它們的苦味。5種常見苦味重卻營養的菜苦瓜 苦瓜是瓜中的維生素C之王,苦味來自所含的葫蘆素及苦瓜素。其中白皮苦瓜苦味最低、綠皮次之,山苦瓜最苦。另外如絲瓜、瓠瓜、櫛瓜、南瓜等多數瓜類,苦味來源就是葫蘆素(cucurbitacin),該成分常見於葫蘆科作物,栽種時的環境因子及遺傳因子都會影響苦味程度。【去苦味秘訣】去籽時將內膜刮乾淨,或料理前先汆燙,可降低苦味。芥藍芥藍含有鈣及維生素A、C等營養,芥藍的莖、葉及花苔皆可食用,苦味來自有機鹼和金雞納霜。【去苦味秘訣】搭配油脂食材,起鍋前加糖。芥菜 芥菜含有維生素A、B、K,苦味是來自芥子油苷(硫代配糖體)。【去苦味秘訣】搭配油脂肉類,加點糖或酒降低苦味。萵苣 萵苣品種多元,生食熱炒皆適宜,更含有維生素A、C、B群等營養。苦味來自白色乳汁中的「萵苣素」,苦味輕重與品種、溫度及肥料管理有關。【去苦味秘訣】料理前可沖洗或浸泡冰水降低苦味。A菜A菜又被稱作「臺灣萵苣」,含維生素A、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C、葉綠素、ß胡蘿蔔素、菸鹼酸、鐵、鈣、磷等營養素。但要注意不要加熱過久,否則營養容易流失。【去苦味秘訣】在洗淨後快速汆燙再沖冷水,能有效去除苦味,再用油蒜快速翻炒一下即可。太苦的就別吃!其實多數帶有一點點苦味的菜都還是可吃的。但之前網路曾傳出「絲瓜變苦會有毒」?以現今農育技術,一般情況下其葫蘆素含量非常少,但當食用量過高時,仍可能造成腹瀉問題,但絕不會到中毒傷害人體之毒性程度。農糧署仍提醒,如果不小心吃到太苦的菜就別吃了,以減少腹瀉情形發生。【參考資料】.《鮮享農YA - 農糧署》臉書粉絲專頁 .《農業兒童網》 .《農業部農糧署》農產品常見網路食安疑慮及解答.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
-
2024-05-29 醫聲.領袖開講
防疫英雄藥師的日常/第一線的防疫英雄!張文靜:疫情讓社會大眾看到藥師的專業,給予肯定
藥師小檔案姓名:張文靜職稱:中華民國藥師公會全聯會秘書長、台北市藥師公會理事長年齡:57歲最想跟民眾說的一句話:感謝國人在疫情期間對於藥師的信任及肯定,藥師將持續守護社區健康1000多個日子 藥局藥師接棒口罩實名制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之初,全台人心惶惶,搶購防疫物資,頓時口罩洛陽紙貴,一開始超商店員戴起手套,分裝並販售口罩,引發不少爭議,2月6日實施口罩實名制,由6336家社區健保特約藥局藥師接棒,直到2023年疫情趨緩,5月1日降級,口罩實名制系統隨之退場,期間長達1000多個日子,當時擔任中華民國藥師公會全聯會秘書長張文靜回想起辛苦過往,對於身為藥師,有幸參與防疫,感到榮幸。2020年2020年初,新冠疫情開始席捲全球,台灣處於風雨前的寧靜,張文靜表示,當時就嗅到了不尋常,因為不少藥師會員回報,第一波春節返家的台商狂掃口罩,幾乎是有多少、買多少,全都帶回大陸。1月28日大年初四,張文靜接到通知,緊急至經濟部開會,希望短時間回報社區健保藥局的民眾口罩需求,初步統計後,藥師公會全聯會代表社區健保藥局被分配每日30萬片口罩,但當時所有銷售通路積極搶口罩,30日被告知每天只能分配到18萬片,根本供不應求,當時台北市的藥局一天只能分到2盒(100片)。指揮中心宣布2月6日實施口罩實名制,張文靜表示,販售口罩,看似簡單,但對社區藥局藥師來說可是一大挑戰,還沒開門營業,外面即有排隊人潮,但一開始7天只能買2片,引發不少抱怨,第一線藥師成為民怨宣洩的出口,經常無端被罵。再者,指揮中心於網站公布參與口罩實名制販售的藥局電話號碼,每天從早到晚接不完的電話,這讓藥師疲於奔命。除了無辜挨罵,台中市甚至出現暴力事件,一名買不到口罩的婦人氣憤不已,手持安全帽重擊藥師,消息傳出後,藥師人人自危,在網路社群平台裡相互打氣,而張文靜則代表全聯會,至台中慰問該名藥師。為了加速口罩販售速度,當時台北市副市長黃珊珊呼籲「至藥局買口罩、至醫院領藥」,這讓藥局幾乎炸鍋,群情激奮,已忙到不行,有些人竟連「處方箋」賺錢權益也遭到剝奪。口罩實名制實施後,張文靜每天忙著開會、調度口罩、回報第一線發放資訊,天天都像是在打戰,早上7、8點就得趕到辦公室、每天中午到食藥署開口罩會議,凌晨一兩點才下班回家。她表示,回想起來,不知自己是如何撐過來。2022年2022年5月,台灣疫情進入高峰,指揮中心實施視訊看診,而部分藥師送藥到府,張文靜表示,曾在花蓮陪著當地藥師送藥,記得當天只送了2份藥物,分別在山線、海線,路程居然長達100多公里,且下著大雨,到了部落,還被狗追,相當狼狽。另有台北某藥師送藥到府,意外來到一棟著名的鬼屋大樓,搭電梯時,還發生靈異事件,膽顫心驚,但為了讓患者及時用藥,還是硬著頭皮,使命必達。實際上,送一份藥物,指揮中心僅提供200元補貼,吃力不討好,但全國仍有上千名藥師自告奮勇,參與國內首次大規模送藥任務。張文靜表示,剛開始送藥到府,大都為退燒、止痛等緩解症狀的藥物,等到指揮中心放寬抗病毒藥物時,因為該藥昂貴,一盒就要一兩萬元,當時全國各地的核心藥局負責收貨、配發,以台北市4家核心藥局為例,疾管署每次配送5000盒,價格超過千萬元,壓力沉重,就怕發生意外,根本賠不起。張文靜第一次確診是在2022年7月,因參加活動多人確診雖然無症狀仍然做了快篩,結果兩條紅線,在家隔離, 透過視訊看診,此時,從第一線提供醫療服務的藥師,變成在家休養的病人,此時更能感受到送藥到府對於患者的重要性。2020年疫情之初,張文靜時任藥師公會全聯會秘書長,當年9月,擔任台北市藥師公會理事長,責任更為重大,多次參與台北市政府防疫會議,她表示,經過從上到下個單位的溝通協調,因所擔任職務不同看事情的角度也不一樣,學到很多東西,視野更為寬廣,自己身為藥師的一份子,可以跟所有醫事人員共同參與防疫工作,相當驕傲,覺得非常光榮。第一線的防疫英雄:上萬名藥師協同防疫作戰張文靜指出,新冠疫情期間,上萬名藥師協同防疫作戰,身處高傳染風險場域,藥師確診機率高於一般民眾,但無人退縮,許多同業於快篩陰性、症狀解除後,旋即回到第一線繼續貢獻所學。「疫情期間藥師盡管辛苦,但也讓社會大眾看到藥師的專業,給予肯定。」張文靜說,許多同業表示,平常都是個人被稱讚,生平第一次被民眾讚許「藥師很好值得信任」,除了是社區好鄰居、健康小幫手,藥師在防疫作戰時,貢獻與付出,超出一般人所能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