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12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搜尋
第三劑接種
共找到
258
筆 文章
-
-
2022-09-13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接種新冠疫苗能否降低住院率?美國醫學會期刊研究有答案了
美國醫學會期刊JAMA昨天(2022-9-8)發表COVID-19-Associated Hospitalizations Among Vaccinated and Unvaccinated Adults 18 Years or Older in 13 US States, January 2021 to April 2022(2021 年 1 月至 2022 年 4 月,美國 13 個州已接種疫苗和未接種疫苗的 18 歲或以上成年人中與 COVID-19 相關的住院)。這篇論文共有41位作者,分別隸屬於美國13個州的醫療機構或大學院校。第一作者是疾病控制中心的醫療官Fiona Havers醫生。研究動機:截至 2022 年 4 月 30 日,美國有 2.197 億人接種了 COVID-19 初級疫苗系列,其中超過 76% 的人為 18 歲或以上,而超過 1.006 億人(45.8%)還接種了加強劑。數據顯示 COVID-19 疫苗與預防成人 COVID-19 相關住院有密切的相關性,尤其是在使用了加強劑的情況下。接種者仍會被感染是可以預期的,即使是在有效疫苗的情況下。儘管接種者中的大多數感染是輕度或無症狀的,但還是有可能會發生嚴重的感染。不同於之前發表的報告和網頁,本研究報告的住院率是從疫苗首次出現時開始,按疫苗接種狀態以及臨床和人口統計學特徵,並包括了未接種疫苗的人、只接種了初級系列疫苗的人,以及接種了初級系列和至少 1 次加強劑的人。研究對象:COVID-NET 是一個基於人群的監測系統,可在 14 個州的 99 個縣取得實驗室確認的 COVID-19 相關住院病例。這 14 個州是:加州、科羅拉多州、康涅狄克州、喬治亞州、愛荷華州、馬里蘭州、密歇根州、明尼蘇達州、新墨西哥州、紐約州、 俄亥俄州、俄勒岡州、田納西州和猶他州。住院期間或入院前 14 天內居住在監測區域且PCR或快篩陽性的患者被列為 COVID-NET 病例。有一個站點(愛荷華州)因無法取得可靠的疫苗接種信息而被排除在外。研究結果:1.在 2021 年 1 月 1 日至 2022 年 4 月 30 日期間,共有 192509 確診的 COVID-19 相關住院病例,而其中的146937病例 (76%) 是有疫苗接種的數據。在這些有疫苗接種數據的新冠肺炎住院人群中,98243 人(69.2%)未接種疫苗; 39353 人 (24.5%) 接種了初級系列疫苗,而其中 8796 人(22%)接種了加強劑。2.整體而言,與接種疫苗的人相比,未接種疫苗的人的月住院率是從3.5倍(在2022 年 4 月時)到 17.7倍(在2021 年 5 月時)不等。3.在 Delta 期間(2021 年 7 月至 2021 年 12 月),與接種疫苗的人相比,未接種疫苗的人的累計住院率是12.2倍。4.在Omicron 期間(2022 年 1 月至 4 月),與接種疫苗的人相比,未接種疫苗的人的累計住院率是6.8倍。5.從 2022 年 1 月至 4 月,與接種加強劑的人相比,未接種疫苗的人的住院率是10.5倍,而只接種初級疫苗的人的住院率則是2.5倍。6.已接種疫苗的住院患者年齡大於未接種疫苗的患者(中位年齡分別為 70 歲和 58歲)以及有較高的比例帶有 3 種或更多潛在疾病(分別為77.8%和51.6%)。潛在疾病包括免疫抑制、肥胖、慢性肺病、腎病、神經系統疾病、風濕病、自體免疫疾病。(註:也就是說,年紀大和有潛在疾病是接種疫苗的人罹患新冠肺炎而需要住院的重要因素)結論:在這項針對因 COVID-19 住院的美國成年人的橫斷面研究中,與接種疫苗的人相比,未接種疫苗的人住院的可能性更大,而接種加強劑的人住院率則是最低。與住院的未接種疫苗的人相比,住院的接種疫苗的人年齡更大,更有可能有 3 種或更多的潛在疾病,並且更有可能是長期護理機構的居民。研究結果表明,臨床醫生和公共衛生從業人員應繼續向符合條件的人推廣所有推薦劑量的疫苗接種。原文:新冠疫苗降低住院率達17.7倍
-
2022-08-1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獨/3劑84天失效 學者籲4劑間隔縮短 指揮中心:可評估
台大公衛流病與預醫所團隊今直播時指出,英國長照機構住民及工作人員之最新研究發現,第三劑接種84天後就無法有效預防感染,預防重症及死亡風險的效益也下降。加拿大、瑞典、以色列、香港等多篇針對年長者的研究則證實,相較僅接種三劑,接種四劑可更有效預防症狀感染、重症及死亡。台大公衛教授陳秀熙說,現在台灣65至74歲第四劑施打率僅33%,75以上只有28%,又看到第四劑疫苗施打情況較差的國家如紐西蘭,疫情再起時,長者死亡率上升幅度明顯較大。建議台灣應持續設法加強第四劑打氣,例如鼓勵長者接種副作用較小的「滷肉飯」疫苗(「滷肉」台語諧音「Nova」,意指Novavax),並考慮縮短第四劑間隔為8到12周,為脆弱族群銜接最佳保護力。陳秀熙根據各國最新疫情資料指出,變異株占比竄升對於70歲以下的死亡率影響較小,都維持在10萬分之1以下,但各國70歲以上死亡率都出現小幅上升,例如日本約10萬分之2、美國約10萬分之5,英國約10萬分之10。台灣視為學習目標的紐西蘭,因第四劑施打情況不佳,70歲以上長者「受到重創」,死亡率高達10萬分之16,是英國的1.5倍,美國的1.8倍。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第四劑疫苗間隔是否縮短,可以請ACIP專家委員進一步評估。面對外界關切國內抗病毒藥物庫存是否足以因應下一波疫情,莊人祥說,現在還有瑞德西韋約11.4萬人份、Poxlovid 約32.6萬人份、莫納皮拉韋約22.0萬人份,目前評估都夠能因應此波疫情。
-
2022-08-05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醫估BA.5單日破10萬例,「天選之人」難逃! 指揮中心回應了
近期本土BA.5病例緩慢增加,醫師潘建志表示,台灣BA.5疫情會與日本類似,且感染者可能是「天選之人」,也就是先前尚未確診過的人,確診數會比以前還要多,BA.5流行時可能超過單日10萬例。對此,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說,應該不會這麼多,此數字應該是高估。針對預期BA.5即將捲起新一波疫情,王必勝表示,除了要考慮未感染者,還要考慮其他因素,例如前一波高峰到現在為止,疫苗覆蓋率及施打時間間隔等,他認為台灣感染狀況與日本不同,應不會像日本一樣大量流行。台大醫院小兒部教授李秉穎今也說,許多民眾疑惑,先前已經確診過,是否還需要接種疫苗?他說,一開始認為確診者會得到「無敵星星」,但現在知道並沒有無敵,有時還會穿透性「第二次感染」,且免疫力不知道可以撐多久,自然感染抗體還是會消失,不過免疫系統再次接種病毒時會上升。李秉穎說,仍建議確診過民眾完成第三劑接種,高風險者如長者、免疫低下族群等接種第四劑,不管民眾有沒有確診盡量接種,而確診者從發病日起算三個月,若症狀緩解,就建議施打後續尚未完成接種的疫苗劑次。
-
2022-07-25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美國總統拜登打了疫苗仍確診 「接種2劑疫苗的人免疫力比未接種的人低」可信嗎?
我在六天前(2022-7-18)發表打第四劑,還是等Omicron BA.5疫苗,讀者Yaoho昨天在回應欄留言:「教授你好:請問教授,最近一些反疫苗人士拿著這篇研究表明接種2劑疫苗的人在8個月後免疫力會比未接種的人來的低,這有可能嗎?」讀者Yaoho說的沒錯,這篇論文是被反疫苗人士大量引用和轉傳。例如福斯新聞的名嘴Tucker Carlson 三天前(2022-7-21)就引用它來嘲諷拜登總統(因為他打了四劑疫苗還確診),請看Biden’s COVID-19 positive test steps on vaccine message(拜登的新冠確診踐踏疫苗信息)(註:有關Tucker Carlson,請看我發表的紅光睾丸療法,名嘴推薦)這篇論文是2022-6-5發表在Virology Journal(病毒學期刊),標題是Adverse effects of COVID-19 vaccines and measures to prevent them(新冠疫苗的副作用和預防措施)。但是,其實它不能算是論文,因為它只是日本醫生Kenji Yamamoto寫給編輯的一封信。也就是說,它就只是一篇抒發個人意見的通訊文章。不幸的是,這位醫生的意見是與科學背道而馳。這封信在一開頭就說:「最近,《柳葉刀》(The Lancet)發表了一項關於新冠疫苗有效性和免疫力隨時間減弱的研究。研究表明,接種兩劑新冠疫苗8個月後,接種者的免疫功能低於未接種者。這些發現在老年人和已有疾病的個體中更為明顯。根據歐洲藥品管理局(European Medicines Agency)的建議,頻繁的新冠疫苗加強注射可能會對免疫反應產生不利影響,並且可能對預防新冠肺炎不可行。」這封信在結尾說:「作為一項安全措施,應停止進一步加強劑疫苗接種。」有關歐洲藥品管理局的建議,這封信引用的是該局在2021-9-1發表的Interim public health considerations for the provision of additional COVID-19 vaccine doses(提供額外 新冠疫苗劑量的臨時公共衛生考慮)。可是,這份文件裡卻完全沒有「頻繁的新冠疫苗加強注射可能會對免疫反應產生不利影響,並且可能對預防新冠肺炎不可行」這樣的說法。事實上,它的重點摘要裡有一條是「需要清楚地概述和比較可能的加強劑量的益處和風險:好處可能包括增加對嚴重疾病、輕度至中度疾病、新冠後疾病(通常稱為“長期 新冠”)、新冠病毒感染和病毒傳播的保護。 風險包括可能的安全問題和公共衛生影響(例如對疫苗信心和接納的影響、疫苗的全球供應)。」至於《柳葉刀》發表的研究,這封信引用的是2022-2-26發表的Risk of infection, hospitalisation, and death up to 9 months after a second dose of COVID-19 vaccine: a retrospective, total population cohort study in Sweden(第二劑新冠疫苗後長達 9 個月的感染、住院和死亡風險:瑞典的一項回顧性總人群隊列研究)。這篇論文的三位作者是瑞典Umea大學的兩位教授(Peter Nordstrom和Anna Nordstrom)以及他們的博士班研究生Marcel Ballin。他們研究結果的重點是:⚫在 108 天的中位隨訪期間,27 918 人確診感染新冠病毒,其中的6147 人是接種過疫苗 ,而另外21 771 人則未接種過疫苗。⚫在 124 天的中位隨訪期間,接種過疫苗的那一組人裡面有 277 例新冠肺炎住院或死亡,未接種過疫苗的那一組人裡面則有 825 例。這篇論文的結論是:這些結果加強了以證據為基礎的理由來施打作為加強劑的第三劑疫苗。這個瑞典的研究團隊又在2022-7-13在《柳葉刀》發表Effectiveness of a fourth dose of mRNA COVID-19 vaccine against all-cause mortality in long-term care facility residents and in the oldest old: A nationwide,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in Sweden(第四劑 mRNA 新冠疫苗對長期護理機構居民和最年長老人全因死亡率的有效性:瑞典的一項全國性回顧性隊列研究)。它的結論是:「與第三劑相比,在 Omicron 時代接種的第四劑 mRNA 新冠疫苗與長期護理機構居民和最年長老人的全因死亡風險降低有關。 這些發現表明,即使在 Omicron 變體出現之後,第四劑疫苗也可以防止最年長和最虛弱的人過早死亡。」由此可見,那位日本醫生雖然引用了歐洲藥品管理局的建議以及《柳葉刀》發表的研究,但是他的詮釋卻是與原文完全背道而馳。反對疫苗是個人選擇,無可厚非,但用如此卑劣的手段來宣導個人理念/企圖改變他人理念,則是可恥。原文:接種2劑疫苗的人免疫力比未接種的人低?
-
2022-07-20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散步和走路有何不同?趕公車算運動?免戴口罩新制模稜兩可
指揮官王必勝昨宣布,即起放寬騎機車、腳踏車及從事戶外工作者於空曠處工作時可免戴口罩,散步算運動,也可不必戴口罩,認定標準模稜兩可,引發爭議。專家建議,指揮官可以大膽一點加快放寬腳步,防疫規定採「正面表列」,讓民眾更容易理解及落實。王必勝一句「我想散步也是一種運動」,可以不用戴口罩,看似大幅放寬口罩禁令,但許多民眾並不領情,PTT論壇熱議,網友質疑「出門趕公車或搭捷運,用雙腿急行,算運動嗎」、「被抓到就說我在散步就好了」、「散步和我出門在路上走有什麼不一樣」、「每次都改得模稜兩可」。前疾管局副局長施文儀表示,從防疫重點來看,於空曠處、避免與不特定人士接觸風險,基本上可以不戴口罩,雖然今年下半年有BA.4、BA.5或其他變異株來勢洶洶,但Omicron再怎麼變「牛牽到北京還是牛」,病毒特性不會有太大改變,致死率、傳播性、免疫逃脫性基本上差不多。施文儀認為,我第三劑接種率超過七成,兩劑八成五以上,官方數字有四百多萬人確診,實際上應有一千多萬人確診,等於半數台灣人感染過,在多道「金鐘罩」保護下,大幅降低感染風險,建議指揮官「可以大膽一點,滾動式調整要再滾快一點」。施文儀認為,指揮中心防疫措施應採「正面表列」,清楚列出限制的行為或空間,讓民眾一目瞭然,否則訂出林林總總規定,民眾無所適從,也容易引發爭議。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民眾於戶外活動時,若可能與不特定人士接觸,就要戴口罩,若在不特定人潮區域,未遵守防疫規定,經他人拍照檢舉,可依「傳染病防治法」第三十六條同法七十條規定,處三千元以上、一萬五千元以下罰鍰。
-
2022-07-20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散步免戴口罩民眾不領情 專家要王必勝「大膽一點」抓2重點就好
新任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宣布,即起放寬騎機車、腳踏車及從事戶外工作者於空曠處工作時可免戴口罩,散步算運動不必戴口罩。但新制卻讓民眾認為模稜兩可。專家建議,指揮官可以「大膽一點」加快放寬腳步,並將防疫規定「正面表列」,讓民眾更容易理解。王必勝前日說,未來的防疫方向,將朝穩健開放、讓民眾恢復正常生活為目標,今送上上任後第一個鬆綁政策,放寬騎機車、腳踏車及戶外從事工作者於空曠處工作得免戴口罩。戶外散步也可以不用戴口罩,八月會繼續放寬。外界關心,休閒活動如散步、逛街,若旁邊無人是否也可以不用戴口罩?王必勝回應,「我想散步也是一種運動」,如果當做運動可以不用戴,規定寫得很清楚,戶外從事工作,因此空曠處工作情況下可不用戴口罩。但新指揮官的新制度,民眾似乎不太領情,民眾於PTT論壇討論口罩新規定,認為「出門趕公車或搭捷運,用雙腿急行,算運動嗎?」、「被抓到就說我在散步就好了」、「散步和我出門在路上走有什麼不一樣?」、「每次都改的模稜兩可」。前疾管局副局長施文儀表示,不戴口罩重點應在「空曠處」及「不接觸特定人士」,如果是同住家人一起到公園椅子上聊天,或是夫妻卿卿我我,只是從家裡的場景換到公園,根本不需要戴口罩。另外,民眾騎機車戴口罩,大多是為了防塵,不是為了防病毒。施文儀認為,雖然今年下半年有BA.4、BA.5、BA.2.75或其他變異株來勢洶洶,的確要密切觀察,但Omicron再怎麼變「牛牽到北京還是牛」,病毒特性不會有太大改變,致死率、傳播性、免疫逃脫性,不會有太大改變,大家已有過去半年經驗,應該不會有太多意外發生。施文儀認為,防疫手段再嚴格,仍一定有漏洞,台灣現在要加快腳步恢復正常生活,因我國第三劑接種率超過七成,兩劑八成五以上,加上我國已有四百多萬人確診,加上染疫黑數,如此多道「金鐘罩」保護下,國人在餐廳內用、脫口罩拍照、到戶外空曠處等,感染風險已降低,建議指揮官「可以大膽一點,滾動式調整要再滾快一點」。施文儀認為,疫情2年多來民眾防疫意識高,尤其前任指揮官陳時中接受專訪時,也透露現在交棒給次長王必勝擔任指揮官是「類降級」,指揮中心在訂定防疫措施上,也可以採「正面表列」,清楚列出限制的行為或空間,讓民眾一目瞭然,才會更加便民,否則定了太多零零總總規定,民眾很難知道有無違反規定。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民眾於空曠處可能與不特定人士接觸,就要戴口罩,若民眾在不特定人潮區域,未遵守防疫規定,經他人拍照檢舉,可依「傳染病防治法」第36條同法70條規定,處3000元以上、1萬5000元以下罰鍰。
-
2022-07-1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立即打第四劑還是等Omicron BA.5疫苗?專家解析如何因應下一波新冠疫情
兩個禮拜前我發表新冠疫苗到底救了多少人,今天出爐的數據。今天讀者Lungchin在回應欄裡留言:「目前病毒演變為Omicron BA.5,既有的疫苗不論是本質上還是時間衰減,造成的防護力降低情況,進而加了第一加強劑(第三劑),現在又第二加強劑(第四劑)。想請教林教授,疫苗當初是依原型病毒所研發出的,到了Omicron BA.5,如針對此型出了新疫苗,理論上會有比較好的防護力?還是經過一段時間補一劑加強劑,已能具有足夠防護力?謝謝。」我立刻回覆:「目前醫學界沒有共識。我想以後也不會有共識。問題是在於病毒會不斷演變。打了針對Omicron BA.5的疫苗之後,還是無法完全阻擋下一個變種。目前打加強針的理由是說能避免重症或住院,而不是能避免感染。但也有人認為不應永無止境地打加強針,所以也就只能自己做選擇。」沒想到,在接下來的例行電郵閱覽時,竟然看到一篇才剛發表,跟這個議題完全符合的文章。這篇文章是發表在Kaiser Health News(KHN)網站。KHN是一家致力於提供健康資訊(尤其是醫療政策)的非牟利傳媒。這篇文章的標題是Boost Now or Wait? Many Wonder How Best to Ride Out Covid’s Next Wave(立即打加強劑,還是等待? 許多人想知道如何最好地度過新冠的下一波)。我把它的重點翻譯如下:佩姬現年 56 歲,住在底特律,已經接種了三劑,但目前不打算遵循聯邦政府的建議打第四劑。跟佩姬一樣,一些美國人似乎對三劑疫苗的保護感到滿意。但其他人可能想知道該怎麼做:現在就再打原始疫苗加強免疫,還是等幾個月,等針對最新的、高度傳染性的 omicron BA.4 和 BA.5 量身定制的新疫苗?迅速變異的病毒給公眾帶來了難題,也給衛生官員帶來了溝通上的挑戰。埃默里大學醫學院傳染病學教授 Carlos del Rio 醫生說:「我們現在看到的是一點信息空白,它無助於人們做出正確的決定。」Carlos del Rio說,公眾對疫苗在預防嚴重疾病方面的價值了解得不夠多,儘管疫苗不能阻止所有感染。他又說,每一種新的新冠病毒變種也迫使衛生官員調整他們的信息,這可能會加劇公眾的不信任。根據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的數據,在 50 歲及以上的美國人中,大約 70% 的人(以及 65 歲及以上的人中幾乎同樣多的人)沒有接種第四劑。該機構目前建議 50 歲及以上的成年人和免疫系統受損的年輕人打四劑新冠疫苗。上週,多家新聞媒體報導稱,拜登政府正在製定一項計劃,允許所有成年人打四劑新冠疫苗。官員們擔心 BA.4 和 BA.5 的激增,因為它們很容易傳播,並且可以逃脫免疫保護。最近發表在《自然》期刊上的一項研究發現,BA.5 對目前可用的 mRNA 疫苗的抵抗力是早期 omicron 變種的四倍。疫苗專家的不同觀點使一致的信息傳遞變得複雜。儘管像 del Rio 和貝勒醫學院的 Peter Hotez 這樣的醫生認為應該要打第四劑,但 FDA 疫苗諮詢委員會成員 Paul Offit 醫生卻認為只有老年人和免疫功能低下的人才需要打第四劑。洛克菲勒基金會全球公共衛生戰略負責人、也是Offit 在 FDA 小組中的同事 Bruce Gellin 醫生說:「當專家基於相同的科學卻有不同觀點時,也就難怪民眾會對信息感到困惑。」拜登政府在7 月 12 日發布了管控BA.5 的計劃。在近三週以來的第一次白宮新冠病毒簡報會上,聯邦高級衛生官員發出的信息很明確:不要等為 omicron 量身定制的疫苗。 CDC 主任 Rochelle Walensky 醫生說:「現在有很多人處於高風險之中。等新疫苗等到 10 月和 11 月不是一個好的計劃。」由於對 BA.5的擔憂日益增加,FDA 於 6 月 30 日建議輝瑞和莫德納開始生產一種新的二價疫苗,該疫苗將當前版本與針對新病毒株的配方相結合。兩家公司都表示,他們可以在 10 月份為美國提供數百萬劑新配製的疫苗。但是專家認為,鑑於困擾疫苗生產的意外障礙,最後期限可能會延緩幾個月。范德比爾特疫苗研究項目的科學主任Kathryn Edwards醫生說:「我認為我們都在問同樣的問題:當秋季推出的是二價疫苗並且您將獲得目前正在傳播的 BA.4/5 時,現在獲得另一個加強劑有什麼好處?雖然BA.4/5是否會在秋季傳播是另一個問題。」她又說,新冠併發症風險非常高的人可能現在就要接種第四劑,因為它能在等待 BA.4/5 疫苗時暫時預防嚴重疾病。她又說:「關於新冠,沒有什麼是簡單的,不是嗎?就好像打地鼠遊戲一樣。今天早上我看到報導說有一個出現在印度的新變種。也許這將是一個空無一物的漢堡,但是——誰知道呢?——也許是很厲害的變種,然後我們就會想,為什麼我們將疫苗株改為 BA.4/5呢?」原文:打第四劑,還是等Omicron BA.5疫苗
-
2022-06-22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何美鄉詳解無敵星星 打3劑疫苗加自然感染
確診者復原後「無敵星星」近來成為討論議題,中研院研究員何美鄉今天在臉書貼文詳解主流COVID-19變異株為何會一直被取代等概念,強調無敵星星就是接種3劑疫苗加自然感染。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蔓延全球,病毒持續變異,從最早的武漢病毒株後,陸續出現Alpha變異株、Delta變異株及Omicron變異株等,陸續取代舊的變異株成為主流。「為什麼以前的變異株會消失」,中研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兼任研究員何美鄉今天在臉書貼文詳解,新冠病毒2年來的演化,最大的決定因素就是傳播性,一株傳播力較快的變異株會逐漸取代那株傳播較慢的變異株,「當一株只需要兩天就可使感染人數倍增的病毒,當然不會給那需要三天才能倍增感染人數的病毒任何機會」。何美鄉也以「感染者已成為無敵星星」的概念舉例指出,病毒在環境中的壽命是有限的,當病毒被感染者釋放出來時,周遭都是無敵星星,病毒也就只能在環境中存活有限的時間,若周遭沒有可被感染的人,病毒在室溫下就會逐漸失去活性,「這就是為何病毒會消失的機制」。不過,何美鄉也指出,無敵星星還是有對應特定病毒的絕對效力的考量,先出現的病毒所產生的無敵星星,對付後出現的病毒成效會被打折;反之,後出現的病毒所產生的無敵星星,對付前者的效果比較好,這樣的概念是源於病毒演化的另一法則「免疫逃避」。何美鄉強調,個人的無敵星星所對應的就是整體的「群體免疫」,雖然因為新冠病毒變異株的出現,使群體免疫所需的絕對門檻變高、時效變短,但也不能因此否認群體免疫效果的存在,「無敵星星=疫苗接種三劑+自然感染」。
-
2022-06-22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長照機構致死率2.2%較全年齡15倍...專家籲公開數據
住宿機構住民染疫死亡情況未減,今年至6月19日共有34942名住民染疫,6月13日至19日新增138名住民死亡,經計算致死率為2.2%。專家認為,應公布確診致死的年齡區間統計,了解其疫苗施打狀況,否則難以精準算出真正致死率,也建議指揮中心應補齊數據,才能看出全台一般確診長者及住宿型機構長者,兩者致死率差異。指揮中心代理發言人羅一鈞昨表示,全台累計1494家住宿機構通報染疫,包括長照、護理、精神照護及復健、社福等,住民累計34942人染疫,工作人員則有9138名確診,6月13日至19日新增138名住民死亡,以確診個案送醫後死亡數計算,致死率為2.2%,與上周2.0%相比有些微增加,但死亡是落後指標,因確診個案可能先住院一陣子、不幸過世,數字會陸續反映出來。6月13日到19日全台確診住民就地安置共有4438人,其中3968人開立抗病毒藥物,投藥率89%。羅一鈞表示,近一周增加精神照護復健機構給藥率統計,目前共500位住民確診並就地安置,其中345人開立抗病毒藥物,投藥率69%,精神照護機構給藥率略比其他機構低,因大多是青壯年,經醫師評估並無高風險不需投藥。陽明交通大學醫管所兼任副教授、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表示,機構住民確診致死率為2.2%,相較全年齡確診人口致死率萬分之13、14,相差15倍,如此高致死率以台灣染疫致死原因分析出三點,第一,台灣4000多位染疫死亡個案中,高年齡層致死率越高;第二,疫苗覆蓋率較低的長者族群,死亡率較高;第三,長者大多有共病在身。指揮中心統計,70歲以上染疫致死率0.63%、80歲以上2.22%、90歲以上5.89%,洪子仁指出,光是60歲跟90歲兩個年齡層相比,就差了快10倍,若將90歲年齡層細分,看哪些人接種三劑疫苗,或沒有打任何一劑等,數據恐天差地別。他以英國為例,80多歲以上長者染疫致死率,打完三劑者致死率為1.8%,但一劑都沒打的長者,致死率高達22%。洪子仁建議,應以「快篩陽即確診政策」時間點切分,公開前後數據趨勢變化,若以目前提供「確診送醫後死亡」難以精準看出真正致死率,呼籲指揮中心補齊數據,才能瞭解全台22萬人左右70歲以上的確診長者,與住宿型佔3.8萬的確診長者之間的致死率差異。若要降低住宿型機構致死率,洪子仁呼籲,第一,要趕緊提升長者第三劑疫苗覆蓋率;第二,增加住宿型機構工作人員、住民快篩密度與強度,最好每天篩一次;第三,住民即使快篩陰性但有症狀,也要第一時間PCR採檢,找出確診者便能提升投藥率,降低致死可能。
-
2022-06-20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國旅團客免三劑!交通部:48小時內快篩陰證明即可出遊
配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放寬旅客參加旅行團須接種第3劑疫苗,未施打3劑疫苗之旅客,可以48小時內之快篩陰性證明代替,交通部觀光局修正「旅行業辦理團體旅遊防疫管理措施」,並自即日起生效。交通部觀光局副局長林信任,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於111年4月15日宣布為保護國人健康及維護旅遊防疫安全,自111年4月22日起,國人參加不特定團員之旅遊團均須完成Covid-19疫苗追加劑(第3劑)接種,方得參加旅行團。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統計,至111年6月16日疫苗追加劑接種率已達68.9%(若以符合追加劑接種間隔人數統計約 92.94%)。交通部觀光局經與觀光產業研商,同時考量減輕對觀光產業衝擊、疫苗接種率提高、民眾自主防疫扎實及疫情趨勢將逐漸緩和後,報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同意,修正「旅行業辦理團體旅遊防疫管理措施」,放寬旅行團旅客均須完成Covid-19疫苗追加劑之限制規定,未完成3劑疫苗之旅客,只要持出發前48小時內快篩陰性證明即可參團。交通部觀光局表示,放寬後可提高民眾參團出遊意願,惟仍須遵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相關防疫規定,觀光局將督促業者確實加強落實量測體溫、旅客全程佩戴口罩、提供酒精消毒、乾洗手及注意各景點容留人數限制,並呼籲符合施打第3劑資格之民眾及旅行業從業人員儘速施打追加劑,以提升疫苗之保護力,其餘管理措施所訂防疫事項,亦請旅行社工作人員及旅客共同遵守,「旅行業辦理團體旅遊防疫管理措施」。民眾也可以到交通部觀光局行政資訊網-因應Covid-19疫情相關規範(網址:https://admin.taiwan.net.tw/)查詢。不過,若旅行團中途旅客快篩陽性,是否有相關指引?林信任則說,依照防疫指引處理,同團旅客若有症狀,也會請他快篩,確定後配合指揮中心相關指引。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則說,現行規定下不會因為一位旅客快篩陽就全團加入3+4或0+7名單,會根據地方政府彈性制訂的規範辦理。依指揮中心目前的規範,若旅客快篩陽會直接匡列為0+7或3+4的對象只限同住家人,如果是同團也是同住家人,現行做法就會匡列為3+4或0+7。雖然放寬團旅規定,但羅一鈞還是鼓勵長者,疫苗打好打滿再參團,對自己、對別人都比較安全。
-
2022-06-1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自然感染和接種疫苗哪個對Omicron保護力高?新英格蘭醫學期刊最新研究出爐
今天(2022-6-15)新英格蘭醫學期刊NEJM發表兩篇跟Omicron以及新冠疫苗相關的論文。但是,為了能讓您更容易了解Omicron亞型變異株,我先引用一篇元氣網今天發表的BA.4、BA.5將侵台 醫揭3件應知事情:早確診早治療:「Omicron亞型變異株BA.4與BA.5今年4月首部於南非被發現,尤其BA.5被預測將成為全球主流株。…Omicron變異株BA.1和BA.1.1已消失,目前全球感染比率最高的是BA.2,達33%;第三,強勢崛起的新病毒株BA.2.12.1,在過去45天內感染人口增加2倍,占17%、BA.4增加4倍,占8%、BA.5則增加4.3倍,占13%,需保持關注。」NEJM今天發表的第一篇論文是Effects of Previous Infection and Vaccination on Symptomatic Omicron Infections(先前感染和疫苗接種對症狀性 Omicron 感染的影響)。1.先前感染對有症狀的 BA.1或BA.2 感染的保護力是 46.1%。2.6個月前接種兩劑輝瑞或莫德納疫苗對有症狀的 BA.1或BA.2 感染的保護力幾乎是零。3.接種三劑輝瑞或莫德納疫苗對有症狀的 BA.1或BA.2 感染的保護力是52.2%。4.先前感染加上接種兩劑輝瑞或莫德納疫苗對有症狀的 BA.1或BA.2 感染的保護力是55.1%。5.先前感染加上接種三劑輝瑞或莫德納疫苗對有症狀的 BA.1或BA.2 感染的保護力是77.3%。6.先前感染、疫苗接種,或感染加上疫苗接種,這三種情況都對 BA.1或BA.2 感染所引起的嚴重或致命性新冠肺炎有強大的保護力(>70%)。NEJM今天發表的第二篇論文是Neutralization of the SARS-CoV-2 Omicron BA.4/5 and BA.2.12.1 Subvariants(中和 SARS-CoV-2 Omicron BA.4/5 和 BA.2.12.1 亞型變異株)。這項研究檢查了接種過三劑新冠疫苗的人的血清中和抗體濃度。不過由於數據很複雜,我就只把結論整理如下:「總體而言,BA.1 波期間的感染似乎並未對新出現的亞型變異株提供有效保護。加強劑疫苗接種提供了足夠的針對 BA.4/5 和 BA.2.12.1 亞型變異株的中和抗體,儘管程度低於針對 BA.1 和 BA.2 的程度。這些發現顯示加強劑疫苗接種對預防新變異株感染的重要性。」原文:先前感染和疫苗接種對Omicron 感染的影響,剛出爐的研究
-
2022-06-15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業者盼解除國旅3劑疫苗限制 專家曝打不打疫苗關鍵因素
為振興國內旅遊,旅行業者呼籲取消接種3劑疫苗才能參加國旅團限制,交通部已提交相關取消限制計畫。指揮中心副指揮官陳宗彥昨說,目前傾向同意,正在草擬相關規範。國內專家表示,參加國旅團多為不特定對象仍有染疫風險,但若距離接種第2劑疫苗間隔3個月內,體內疫苗保護力還在,可以免打疫苗,但若已超過3個月,體內疫苗保護力已變差,仍建議要先接種疫苗再旅遊,或待疫情趨緩再出遊。前疾管局副局長施文儀說,參加國旅團成員須長時間搭乘遊覽車,此為密閉空間恐增加染疫風險,因此,若接種2劑疫苗後兩個星期,體內抗體上升具有保護力,參加旅行團就不需太過擔心,可以視同打滿3劑疫苗方式,但若是接種第2劑疫苗已超過3個月,雖然疫苗可以降低染疫死亡風險,但面對傳染的保護力仍是不佳。因此,如果真的很想參加國旅團的民眾,建議等到這波疫情從高原期更加趨緩後,再外出旅遊,可是如果Omicron亞型變異株BA.4、BA.5疫情再起,可能又不太適合外出旅遊。施文儀說,民眾要不要打疫苗為個人意願,不可能強迫大家,如果不願意打疫苗的民眾,面對疫情就是要躲好,務必做好防護。施文儀也建議,國旅業者應在遊覽車上備妥快篩試劑及緩解發燒、咳嗽等症狀的家常藥物,當團員出現疑似新冠肺炎症狀應不要隱瞞,立即快篩,一旦確診應立即中止旅遊行程,讓確診者盡速就醫,其餘團員也應要快篩,並進行分艙分流,降低交互傳染風險。如果要更嚴密管控,應於出發前對每位團員進行快篩,確診者就不可參加,另在行程中每2天對全體團員快篩1次,讓團員旅遊更安心。施文儀說,國旅必然要開放,一方面是國人受疫情影響真的悶太久了,另一方面是國旅業者需要振興,而目前是與病毒共存階段,可以利用快篩等科學方法進行防疫,讓國人在疫情期間不用一直悶在家裡,還可以出遊欣賞風景。
-
2022-06-14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專家疾呼:秋冬前接種第四劑
機場邊境攔截到BA.4、BA.5變異株,專家疾呼應在秋冬前接種第四劑,以防疫情捲土重來。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之前便已宣布六十五歲以上和免疫低下者在第三劑接種滿五個月就能接種第四劑,符合資格者可至醫療院所網站預約掛號,目前已有二萬九六○五人接種第四劑疫苗。長庚大學新興病毒研究中心主任施信如表示,原本疫苗多針對原始株設計,碰上具免疫逃脫的Omicron變異株,抗體濃度降了七至十二倍,但對防重症、死亡效果仍不錯。次世代莫德納疫苗針對原始株和Omicron變異株設計,BA.4、BA.5仍屬於Omicron變異株,效果肯定較原本的好。國內採購一千五百萬劑次世代莫德納疫苗何時進貨?指揮中心疫情監測組組長周志浩表示,將持續關注了解廠商進度,已請技術人員向專家簡報,現在尚未提出審查期程,等食藥署EUA完成審查才能決定何時進貨。五至十一歲第二劑兒童疫苗間隔從現行十二周縮短到四周,因BNT兒童疫苗到貨約一一○萬劑,另有一一○萬劑未到,家長擔心六月中旬以後是否又出現一波幼兒疫苗搶打潮?莊人祥表示,BNT兒童疫苗仍剩卅三萬劑,可供兒童第二劑接種;周志浩也強調會讓疫苗在兒童要打第二劑時到貨。
-
2022-06-14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憂保護力降?三類人第四劑疫苗早開打 已2.9萬人接種
國內新冠肺炎疫情仍在高原期,國外BA.4、BA.5變異株疫情又起。國內許多專家紛紛疾呼,應在秋冬前接種第四劑,以防疫情再度捲土而來。對此,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是,之前便已宣布65歲以上和免疫低下者,第三劑接種滿五個月就能接第四劑,符合資格者可至醫療院所網站預約掛號;目前國內已有2萬9605人接種第四劑疫苗。因應國內疫情正在流行,且許多民眾打完第三劑滿五個月,保護力逐漸下降。指揮中心在5月16日就針對65以上長者、長照機構住民、18歲以上免疫不全或免疫低下且病情穩定者,可接種第二次追加劑。第二次追加劑可接種莫德納疫苗半劑量、BNT疫苗全劑量或蛋白質次單元高端,或等Novavax疫苗可進口後,也可接種全劑量。另外,指揮中心日前也宣布,第三劑接種時間間隔達五個月以上的醫事人員,六月中旬也可開始施打第二次追加劑。
-
2022-06-05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無敵星星失效!醫師揭再感染保護力 呼籲快做1件事
國內本土疫情爆發,確診人數已逾234萬例,不少人認為只要感染後就等於吃了「無敵星星」,但北市聯醫中興院區醫師姜冠宇直言,超級免疫、無敵星星論,在Omicron時代恐不適用,這還只是BA.1,BA.2之後會更不客氣,建議確診過、痊癒後仍要打完第三劑。針對再感染、重複感染,「陽過變重陽人」,姜冠宇表示,根據丹麥6月3日一個全國性的追蹤,研究人群包含接種與未接種者的報告指出,Alpha時期(2021年2月20日至6月15日)之前或期間感染的人數為20萬9814人;Dlta時期(2021年7月4日至11月20日)之前或期間感染人數為29萬2978人;Omicron時期(2021年12月21日至2022年1月31日)之前或期間感染人數為24萬5530人。初期完整接種(大多為BNT、莫德納)後對再感染的保護力,在Alpha病毒的104天及之後達到85%(信賴區間 37-97%); 在Delta病毒的14至43天達到88%(信賴區間 81至92%); 在Omicron病毒的14至43天達到 60%(信賴區間 58至62%)。這個研究觀察到,在Omicron時間,免疫力衰弱情況最為明顯,雖然民眾在接種疫苗後的14至43天達到60%,但在164至193天內下降至14%,疫苗效力(Vaccine Efficacy,縮寫VE)在284至313天後(第9個月後)無統計學意義;另VE隨著時間推移而降低,與Delta相比,Omicron的衰減速度更快。姜冠宇說,儘管這份研究是屬於丹麥全國性研究,以民眾註冊的診斷碼所抓,因此研究定義為「90天以上再次被感染」,排除90天內可能潛在的重複感染;「限定追蹤打完兩劑14天後」,因此看不到第三劑對於防Omicron的效果,再感染、追加劑、死亡率都是追蹤的終點;另此研究無法估計VE對住院及死亡的影響。姜冠宇指出,Alpha最初的低VE,在接種疫苗後的104天上升,這可能是由於在此期間接種的人群(年齡較大或免疫功能低下)產生的免疫反應較慢,因此該研究的作者針對再感染保護力,訂定最多9個月,但所幸這是兩劑的研究,之後還需看第三劑及高齡族群的第四劑效果。姜冠宇提醒,在Omicron時代,若還沒完整打完三劑疫苗,真的會有再感染的風險,而且這還只是BA.1而已,BA.2之後當然會更不客氣,因此呼籲即便確診過的民眾,還是要趕快把追加劑給打完。
-
2022-06-05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第三劑疫苗能降低Omicron感染率嗎?美國醫學會期刊最新研究出爐
美國職籃總決賽昨天(2022-6-2)開打,結果我們舊金山這邊的地主隊金州勇士竟然意外輸給波士頓塞爾提克。唉!不多說了,反正作為觀眾,也就只能觀望,何況也只不過是七戰四勝的第一場,總冠軍的希望還是有的。也算是巧合,昨天美國醫學會期刊JAMA發表Association Between COVID-19 Booster Vaccination and Omicron Infection in a Highly Vaccinated Cohort of Players and Staff in the National Basketball Association(在美國國家籃球協會高度接種的球員和工作人員中,COVID-19 加強劑疫苗接種與 Omicron 感染之間的關聯)。這項研究的動機是:雖然現有的數據顯示新冠疫苗加強劑能預防因感染新冠病毒而發生的嚴重疾病和住院需要,但是新冠疫苗加強劑是否能減少新冠病毒感染率,目前仍不清楚。由於美國國家籃球協會 (NBA) 的球員和工作人員有非常高的新冠疫苗接種率(95%),所以是很適合用來比較「接受加強劑」與「未接受加強劑」這兩組人的新冠病毒感染率。這項研究的對象是2613位NBA球員和工作人員,88% 為男性,而中位年齡是 33.7 歲。他們在 2021 年 12 月 1 日至 2022 年 1 月 15 日期間,由於個人曾經歷一或多項下列情況,而需要接受多次核酸檢測:(1)出現新冠症狀,(2)曾接觸新冠感染者,(3)所屬的球隊同時出現多個新冠感染案例。在這45天期間裡,由於「接受加強劑」這一組的人數是隨著時間而逐漸增加,而「未接受加強劑」這一組的人數則是隨著時間而逐漸減少,所以「接受加強劑」和「未接受加強劑」這兩組之間的比較是需要加入時間(天數)的因素。在這樣的考量下,「接受加強劑」這一組的有效數值是74165人-天,而「未接受加強劑」這一組的有效數值是10890人-天。核酸檢測顯示「接受加強劑」這一組經歷了 608 例確診的新冠病毒感染,而「未接受加強劑」這一組則經歷了127 例確診的新冠病毒感染。統計學分析顯示「接受加強劑」這一組的新冠病毒感染率是「未接受加強劑」這一組的43%。這兩組人都沒有住院或死亡。Omicron 是主要的病毒株,佔 339 個測序病例的 93%。(註:反疫苗人士聲稱有很多運動員因為接種新冠疫苗而死亡,請看新冠疫苗導致108足球員死亡?)這篇論文的結論是:這項研究發現,在一個經常監測新冠病毒感染的年輕、健康、高度接種疫苗的隊列中,疫苗加強劑接種與 Omicron 波期間感染事件的顯著減少有關。原文:在美國職籃進行的研究:疫苗加強劑顯著降低感染率
-
2022-05-25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長者打疫苗就送兩劑快篩 指揮中心祭新政策催打
打疫苗送快篩!為提升長者疫苗接種率,指揮中心今天祭出催打措施,65歲以上長者及55歲以上原住民6月底前施打疫苗,可免費獲得中央所配發的兩劑單劑型快篩試劑,不過仍視各縣市作業規畫,啟動政策實施時間。指揮中心發布新聞稿表示,因新冠肺炎本土疫情持續升溫,疫苗接種是避免感染及降低因感染造成重症、住院或死亡風險最有效的方法,請尚未完全接種疫苗的65歲以上長者,儘速完成疫苗接種,保護自身及親友健康。民眾可透過「COVID-19疫苗接種院所」( https://reurl.cc/7eW0AQ ),利用各地方政府衛生局提供「COVID-19疫苗接種院所資訊」,或「COVID-19疫苗接種院所地圖」,選擇住家或工作地附近之接種地點就近接種。另各縣市衛生局網頁均有彙整合約醫療院所接種資訊,提供民眾運用查詢。疫苗接種後可能發生副作用,通常輕微並於數天內消失,並隨年齡層增加而減少,若擔心接種疫苗後所產生副作用可先與醫師討論,經諮詢評估選擇合適的疫苗接種。目前接種疫苗疫苗所需的快篩大多已送達各縣市政府衛生局,但因各縣市仍需安排倉儲作業以及將快篩配送到合約醫療院所,指揮中心尊重各縣市啟動政策的時間。請民眾前往接種疫苗前,應備妥健保卡或其他可證明身分證件,如為接種第二劑或追加劑疫苗者,也要記得攜帶「COVID-19疫苗接種紀錄卡」,並於接種前評估時,說明過往疫苗接種史,以利醫生評估。另近期天氣多變,對於近期身體具狀況或慢性病情不穩定者,於身體狀況較穩定後再就近前往接種。接種後多喝水多休息,也請家人協助注意,如有持續發燒超過48小時、嚴重過敏反應如呼吸困難、氣喘、眩暈、心跳加速、全身紅疹等不適症狀,應儘速就醫釐清病因。
-
2022-05-2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打過新冠疫苗後染疫可獲得超級免疫力?專家解析「刻意被感染」到底是不是好主意
「綜合免疫力」最近引發討論,最先是中研院生醫所兼任研究員何美鄉在民進黨中常會提出,打疫苗加上自然感染可獲得綜合免疫力。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日前也表示,確診康復並解隔,三個月內再接觸個案不用被匡列,像獲得「無敵星星」。到底什麼是綜合免疫力?疫情嚴峻,透過自然感染可獲得綜合免疫力?「元氣網」整理專家意見,首先,包何美鄉和羅一鈞都不贊成刻意去染疫。台大公衛學院流行病與預防醫學所兼任教授金傳春認為,不宜宣導自然感染,以免高風險族群染疫後併發重症。台大兒童醫院院長、感染科專家黃立民認為染疫康復者三個月後還是要接種疫苗,因為自然給的免疫力不是非常確實,「就算有效,效果也很短暫」。什麼是綜合免疫力 (Hybrid Immunity)?中研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兼任研究員何美鄉廿日在臉書貼文說明:「綜合免疫是一個大家不大喜歡聽,但我一定要講的議題。因為它是自然現象。瞭解自然現象是科學研究很重要的一部份。科學(Science)期刊去年4月份 Vol 372,Issue 6549,首次登出兩篇敘述新冠病毒綜合免疫的文章,主要敘述那些感染過新冠病毒的人,當他們接種疫苗後,所產生的中和抗體,遠遠比只有接種疫苗、或只有感染過的人,都高很多。同一期的科學刊物,也有一篇針對這兩篇文章的評論,顯示其重要性。也是在這評論中,首次用綜合免疫的名詞來形容,感染加疫苗免疫力。之後的一年來,已有多篇科學文獻也得到同樣的結果,並且科學界逐漸意識到綜合免疫的效果,及其在公共衛生防疫的重要性。最重要的:提出綜合免疫的概念,不是鼓勵你去感染,而是告訴你,把新冠疫苗接種齊全,過一個健康的生活模式,不要恐懼被OMICRON感染。」Omicron擋不住 疫苗加上無症狀感染增強免疫力?根據何美鄉五月十八日於民進黨中常會報告「洞悉COVID-19疫情的樣貌與國際防疫策略之借鏡」,她會後受訪表示,有一種免疫力叫「綜合免疫力」,以前是被感染後再打疫苗,免疫效果特別好、抗體特別高,且抗體很廣效,也比較持久;現在則是先打了疫苗、再受到感染,也有同樣效果。因為Omicron擋不住,剛打完第2、第3劑後疫苗效果最高只有70%,每個月就會再降一點,全民打完1000多萬劑第3劑時,平均下來約只有30%、40%的保護性,等於有60%、70%的人會被感染。何美鄉表示,好處是Omicron大部分是輕症或無症狀。且疫情不會消失,可能還有新的變種,所以全民用疫苗加上無症狀感染增強免疫力,綜合免疫是最好的免疫。陳時中:現在染疫的情況跟以前不同 重點在於疫苗完整接種何美鄉的說法獲得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認同,他於五月十九日疫情記者會上表示,相關看法大家都是一致,他說現在染疫的情況跟以前不同,但重點還是在於疫苗一定要打好打滿,並非是說要大家故意去染疫,「只是如果有接種完整疫苗,萬一染疫也不用太擔心,接種疫苗後重症跟死亡率降低83%。」日前說明確診者康復並解隔後,三個月內再接觸個案不用被匡列,像獲得「無敵星星」的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長羅一鈞強調,並非鼓勵主動染疫,民眾不應為了自然免疫故意感染,尤其像他一樣有糖尿病等慢性病患,更不適合刻意染疫,以免增加中重症風險;但若不慎染疫,多數是輕症,民眾不用擔憂、恐慌。外界質疑羅的說法有鼓勵人刻意染疫的意思,羅一鈞強調,他很多在醫療場域工作的朋友確診,但是只要有接種完整疫苗,即使染疫都會獲得更多的保護力,「無敵星星」說並非是鼓勵大家故意染疫,且如果是慢性病患更不需要刻意染疫,因為仍有中重症的風險,但絕大部分染疫都是輕症,適度休息,或者透過視訊尋求用藥即可。金傳春:自然免疫可能會讓高風險族群成為重症台大公衛學院流行病與預防醫學所兼任教授金傳春認為,自然免疫可能會讓高風險族群付出生命的代價,在公衛的倫理上不應該強調,以免誤導。金傳春表示,Omicron傳播力非常強,許多人即使打了三劑疫苗依然感染。每個人體質不同,自然感染讓全體族群都受影響,例如癌症、糖尿病、慢性腎病等高危險群,還有未打疫苗的高齡族群,他們染疫後極可能成為重症。若有人重視自然感染,這不符合公衛精神。目前全球取得EUA的新冠疫苗都針對武漢病毒株,但Omicron在棘蛋白(spike protein)上有30多個胺基酸變異,所以目前疫苗防範Omicron感染的效果有限,更別說國內接種率也不如紐西蘭等國家。正因為疫苗無法完全避免染疫,因此疫苗加上自然感染也未必能成為我們期望中的「超級免疫」。自然感染的前提應是染疫後完全沒有後遺症,不會造成健康傷害,況且Omicron仍會在「與病毒共存」環境中繼續變異。對於「與病毒共存」,金傳春也不贊同,「做決策者應該親自明瞭照顧染疫患者的第一線現場的苦處」目前在前線防疫的醫護人員、醫檢師、藥師面臨突如其來的大量病患與工作量,苦不堪言。提出與病毒共存的決策之前,更應該對出現大量病患等情況進行完善規畫與準備妥當,目前指揮中心僅統計空床數的百分比,但未考慮醫護人力吃緊,尤其超時工作時還要面對大量患者與家屬的壓力及執行院內感染防治愈加困難,染疫者與家屬更痛苦不堪。金傳春認為,制定防疫政策不能坐在辦公室思考,「前線作戰和坐辦公室讀科學文獻,差別很大。」她也認為,目前指揮中心並未公布國內詳細的數據,例如部分重症患者雖然打滿三劑疫苗,何時打第一劑、二、三劑疫苗?打什麼廠牌?打了疫苗還染疫的風險因素是什麼?這些流行病學因素應該調查,再就數據提出建議與決策。 專家建議這樣做:金傳春:在病例數激增的情況下,在部分地區應自主減少移動,例如病例數較多的地區、疫苗接種不足之處、人口密度高與交通流量高的場所,大家應減少移動避免感染,齊心協助盡量降低感染後造成醫療負擔。目前已有地方政府進行減少自主移動而避免傳播的宣傳,例如新北市目前即採取這樣的措施。何美鄉:沒有鼓勵大家感染,但是要告訴民眾不要害怕,把疫苗打滿、打齊,讓自己更健康就可以不怕,例如抽菸的人快戒菸、過肥的人開始運動減重,吃得不健康、高糖高熱量的人,儘量吃原型食物,健康的生活模式才能長久預防各種疾病。黃立民:康復後的民眾還是要接種疫苗追加劑,因為自然給的免疫力不是非常確實,透過疫苗接種與自然感染嘗試達成群體免疫「就算有效,效果也會很短暫」,加上如果未來又有新的變異株入侵,感染的抗體可能就起不了作用,有可能再次感染。
-
2022-05-19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疫情進入廣泛社區流行 衛福部估「高峰在5月下旬」
國內本土個案昨天爆衝到8萬5310例,行政院院長蘇貞昌今天在行政院會聽取衛福部「COVID-19疫情現況及應處作為」報告,衛福部表示,目前全球疫情有回升跡象,國內疫情則進入廣泛社區流行階段,預估高峰會落於5月下旬,請各部會及中央與地方政府間務必加強溝通相關應處措施,為疫情變化預作準備。根據衛福部統計,目前累計病例已經達到98萬1141例,本土感染96萬8742例,近一周(5月12日到18日)新增47萬5497例,較前一周30萬2597例明顯上升,顯示進入廣泛社區流行,並數持續快數增加;境外移入病例則較前一周下降22%,但仍具風險。衛福部說明,為減輕醫療衛生單位負擔並維持防疫韌性,新設北北基桃8處大型採檢站,分散急診採檢壅塞;完整接種3劑疫苗之確診者同住家人,得選擇免居隔並自主防疫7天,快篩陰性後可外出上班採買,但仍禁止聚餐或前往人潮擁擠處;國高中生因待5月下旬全國國高中第三劑接種作業進行後,可適用此制度;並持續優化自主回報系統及開單流程,減少平均開單所需時間。針對保全醫療量能,確立輕重症分流收治原則,自5月17日起,中重症、出生3個月且發燒及評估有必要者收治住院;70歲以上、65-69歲獨居者、懷孕36周(含)以上及出生3-12個月內高燒超過39度者(除評估可居家照護者外),則收治加強版集檢所/防疫旅館,並建置緊急後送綠色通道。簡化給藥流程並擴大藥物佈點,長照機構/矯正機構住民、居隔/居檢/自主防疫者及65歲以上長者為快篩陽性即可給藥對象,把握高風險者用藥黃金期;並請四大公立醫療體系配合開設學齡前兒童就醫綠色通道,訂定兒科重症調度模式並建置分流後送資訊平台,避免排擠兒童待診時間。衛福部呼籲,國內刻正處於與疫共存的路上,政府將持續考量風險控管及維持公衛防疫量能,逐步減輕剛性防疫措施,國人亦須配合相關規定,高風險族群應儘速完成接種疫苗,攜手降低疫情衝擊,早日進入正常生活。
-
2022-05-17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居家隔離新制不溯往 出門篩陰「自由心證」
「三加四」居家隔離措施再鬆綁,指揮官陳時中昨宣布,「○加七」措施於今天上路,確診者同住家人如打滿三劑疫苗、快篩陰性,即可免除隔離。但新制不溯及既往,在七天自主管理期間,如外出工作及採買生活必需品,需有兩日內家用抗原快篩陰性證明,且不能外出聚餐或至人潮擁擠場所。未完整接種三劑的確診個案同住家人維持原本「三加四」措施,三天居家隔離期滿後再四天自主防疫,自主防疫期間需外出工作及採買生活必需品,需有兩日內家用抗原快篩陰性證明。國高中生多未打滿三劑,仍採「三加四」方案,但五月下旬開始第三劑接種作業,完成三劑的國高中學生即可適用「零加七」新制。七天自主管理期間外出需有兩天內快篩陰性,該如何查核?指揮中心代理發言人羅一鈞說,採「自主機制」,不會再加重地方衛生局行政負擔。陳時中則說,若發現違規事實,將根據相關法規開罰,呼籲民眾遵守規定。「確診個案自主回報疫調系統」新選項零時上線,確診者可自行勾選。指揮中心表示,同住家人被系統自動列為七天自主防疫對象,不會開立及收到居家隔離通知書,如果已接種追加劑仍想要採居家隔離「三加四」者,確診者不要勾選該欄位即可。指揮中心四月廿六日縮短居家隔離天數,從原本「十加七」大幅放寬至「三加四」,期間又限縮居家隔離對象只剩同住家人,今起再鬆綁成為「○加七」,只要打滿三劑的同住家人無須居隔,且採自主管理方式,外出時是否快篩陰性純為自由心證,幾乎全面解封親密接觸者的居家隔離限制。陳時中解釋,目前國內輕症與無症狀的確診者占比達百分之九十九點七,死亡率約為萬分之三,六十五歲以上長者疫苗覆蓋率已高於七成,且資料顯示接種三劑者大多為輕症,染疫後傳播力也相對較弱,經評估疫情發展並與縣市會議討論後,認為「三劑快篩陰性免隔」措施可擴及適用一般民眾,讓曾完整接種疫苗(施打三劑疫苗)者得免居家隔離,改為七天自主防疫,讓民眾工作更方便。
-
2022-05-16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居隔再鬆綁!明起接種三劑疫苗免居隔 每兩天需快篩
指揮中心今天拍板居家隔離措施再鬆綁!「三劑快篩陰性免隔」措施擴及適用一般民眾,讓施打三劑疫苗者,得免進行居家隔離措施,改為進行7天自主防疫,並自明天零時起實施。不過地方政府發放的快篩數量,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卻表示,依照原本的數量發放,「不建議民眾一直篩」。陳時中表示,因各種資料顯示接種三劑大部分為輕症,染疫後傳播力也相對較弱,為使民眾工作較方便,本來應列入居家隔離者的同住家人打滿三劑者可免三天居家隔離,快篩陰性就可上班、可外出採買,看病領藥也不是問題,但不可到人潮擁擠處,避免不特定人接觸和外出聚餐。自5月17日起調整納入「完成3劑疫苗接種者免隔離」,針對確診個案同住家人之政策如下:一、完成三劑疫苗接種者得:免居家隔離,但需配合7天自主防疫,期間應遵守自主防疫規範,如需外出工作及採買生活必需品,需有2日內家用抗原快篩陰性證明,有症狀時建議在家休息,並以快篩試劑進行快篩。二、未完成3劑疫苗接種者:維持「3天居家隔離+4天自主防疫」,隔離期間應留在家中,禁止外出,於隔離期滿後繼續4天自主防疫,另須配合於隔離期間完成匡列時進行快篩,自主防疫期間,如需外出工作及採買生活必需品,需有2日內家用抗原快篩陰性證明,有症狀時建議在家休息,並以快篩試劑進行快篩。由於確診個案同住家人為較為親密的接觸者,於接觸後可能有發病及感染他人風險,應確實遵守自主防疫規範,自主防疫期間,非必要不要外出,外出需有2日內家用抗原快篩陰性證明,且外出應全程佩戴口罩及保持社交距離,禁止餐廳內用餐、聚餐、聚會、出入人潮擁擠場所或與不特定對象接觸。居家隔離條件寬,外界詢問入境者居家檢疫隔離措施是否也會放寬?陳時中表示,這一直被討論考慮,但考慮目前確診案例仍多,醫療壓力仍大,開放更多境外移入可能病例,時機上不適合,還需要等等看。
-
2022-05-16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蘇貞昌:確診同住家人打滿三劑疫苗擬免居隔
行政院長蘇貞昌院長今上午召開擴大防疫會議指出,為兼顧經濟、並使民眾早日回到正常生活,政府持續放寬防疫措施,力求集中醫療資源照顧中重症與高風險族群,也讓接種三劑疫苗者得免居隔的措施,擴及適用到確診者的同住家人,相關防疫措施的條件丶配套與細節,由指揮中心在下午記者會中統一說明。指揮中心指出,全球疫情近一周略有回升,各國因檢測量縮減而可能有低估病例數的情形,國際傳播風險仍大,另鄰近多國因放寬防疫措施及假期人流增加,有發生疫情回升情形;而國內疫情進入廣泛社區流行,病例數快速增加,全國傳播風險為高,推估疫情將進入高峰期。指揮中心表示,4月26日縮短隔離天數後,國內確診輕症與無症狀高於99.7%、死亡率約為萬分之3,鑑於這段時間以來,65歲以上長者疫苗覆蓋率已高於七成,經評估疫情發展並與縣市會議討論後,對再鬆綁現有防疫規範已有共識。指揮中心表示,經評估可將目前關鍵設施與醫護人員已實施的「三劑快篩陰性免隔」措施,擴及適用一般民眾,讓曾完整接種疫苗(施打三劑疫苗)者,可免進行居家隔離措施。指揮中心指出,自5月5日以來,已在住宿型長照機構發生群聚感染時,實施快篩陽性即開立口服抗病毒藥物的作法,施行後頗有成效,也可將之擴及快篩陽性之65歲以上長者,讓快篩陽性長者們在實地或遠距視訊診療後,由醫療單位開立相關藥物或口服抗病毒藥物,爭取用藥時效。蘇貞昌表示,政府持續整備物資、密切觀察各項數據變化,進而即時動態調整相關防疫措施,讓整個社會逐漸適應與病毒共存的生活。蘇貞昌表示,目前雖然尚不能一步到位,與許多國家一樣立刻免除居隔與邊境管制,但為兼顧經濟並使民眾早日回到正常生活,政府仍持續放寬防疫措施,並力求集中醫療資源照顧中重症與高風險族群,也讓接種三劑疫苗者得免居隔的措施,從關鍵設施、醫護人員,擴及適用到確診者的同住家人,可讓整個社會向正常生活再邁出一步。此外,蘇貞昌說,對於快篩陽性即可在醫師診斷後開給口服抗病毒藥物的措施,此一作法日前已在住宿型長照機構發生群聚情形時施行有成,請指揮中心參照過往相關經驗,原則上可將此措施擴及適用到其他高風險族群。
-
2022-05-04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打3劑疫苗、無慢性病」24歲閨密突重症去世 她驚:生前活蹦亂跳
本土疫情延燒,新冠肺炎Omicron變異株傳播速度極快,染疫人數暴增,造成醫療量能緊繃,中重症及死亡人數也持續增加。有一名網友傷心表示,自己一名很好的女生朋友,年僅24歲,到4月25日都有互相聊天,但卻突然在3日接到她離世的訊息,原因是「確診重症引起併發症」,一切來的太突然,讓她傷心不已。一名網友在Dcard以「我的朋友確診重症」為題發文,她透露來台北這幾年,認識了一個很好的女生朋友,到4月25日還有互相傳Line、回ig限時動態,3日時突然在現實動態看到她家人發「離世」公告,才知道她「確診重症引起併發症」,送了急診、經過搶救後還是走了。突如其來的消息也讓原po不敢相信,「真的真的沒想過身邊最好的閨密,居然會因為確診而重症離世,記得她疫苗也是打好打滿,還曾經說要當我婚禮伴娘,還說要一起去挑婚紗,她才24、25歲,就這樣離開我的生命中,我卻連最後一面都沒能見到」。原po表示,打這篇文章的時候都還是淚流滿面,以後只能在記憶中回憶她,想到就覺得沒辦法止住眼淚不停流,生死無常,她也呼籲大家要好好珍惜自己身邊的朋友、家人,「希望她能在天上好好當漂亮的天使,如果可以希望下輩子,還能當我的好閨密」。此文貼出後不少人也紛紛安慰原po,「辛苦了,祈禱她能夠安息,來生也能有更好的未來,原PO也要好好的過生活 連同她的份好好努力」、「看了好難過⋯抱抱妳,妳也要好好保重身體!」、「為妳朋友難過,但真的也沒想過這麼年輕會走」。有人好奇朋友生前健康狀況,原po也解釋閨密確診前都很好,而且打滿三劑疫苗也沒有慢性病,活蹦亂跳的,網友也驚訝「所以是確診沒幾天就走了嗎⋯天啊,這也太突然了吧,完全沒徵兆」,原po也表示自己知道也相當震驚。
-
2022-05-04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單日五死個案有共通點 一表看長者疫苗接種後段班縣市有哪些
篩陽及輕症吃掉醫護人力 醫療量能拉警報國內昨日新增二萬三一○二例本土個案,其中廿五例為中重症個案,另新增五例死亡,均未接種過疫苗。單日新增染疫及死亡人數創下新高,確診數比前天多三成,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速度不算特別快,疫情仍在緩步上升階段,並未看到高峰期提前抵達跡象。五死亡個案均未接種疫苗新增廿五例中重症個案包含十八例中症、七例重症,本波疫情累計十二點四萬人確診,其中中重症個案已達三百例。另增五例死亡個案,均未接種疫苗,且各自合併糖尿病、中風等慢性疾病,死因分別為合併呼吸衰竭、敗血性休克、癲癇等,累計廿三例死亡個案中十二人未曾接種疫苗,四人打過一劑、五人打過二劑,打過三劑者僅兩人。入境檢疫將縮短為七加七昨新增卅七例境外移入個案,由於本土個案已遠多於境外移入,陳時中宣布自五月九日零時起,放寬入境檢疫措施,檢疫規定從「十加七」縮短為「七加七」,屆時入境旅客只需七天居家檢疫、七天自主健康管理即可,檢疫地點維持以自宅或親友住所,以「一人一戶」為原則。如不符合檢疫條件,須入住防疫旅館完成七天檢疫。打三劑及快篩擬取代居隔外傳指揮中心將於六月起以「打滿三劑及快篩」取代居家隔離。陳時中說,確實有這類相關規畫,未來將視疫苗接種率、自然感染率及第二劑有效保護力,加上NPI(非藥物介入措施)防護,適當開放,不過,放寬口罩措施將比其他生活限制來得慢一些。大量快篩陽性及確診輕症病患導致醫療量能緊繃,排隊人潮不斷,引發民怨。台北市一名OHCA病患送抵醫院時,因為醫師淹沒在快篩病人中,只有一名護理師可急救,不幸往生。幼童等到看診已轉為重症新北市一名一歲幼童到院,但因前面還有五十多名快篩陽性病人,等了一小時才輪到看診,已轉為重症。醫護呼籲政府正視醫護人力,並調整防疫政策。陳時中表示,將讓基層診所加入PCR採檢行業,目前至少三百家耳鼻喉科診所響應此措施。指揮中心近日也兩度要求五百床以上的急救責任醫院加開專責床位,收治中度及重症感染者。未到高峰專責病床幾全滿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表示,疫情還沒到高峰,但專責病床幾乎全滿,除了加開專責病床,雙北各大醫院均要降載醫療量能,暫停非緊急醫療。
-
2022-05-0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研究:曾染疫打第3劑mRNA疫苗 可能難抗Omicron
新數據顯示,先前曾感染COVID-19的人打第3劑輝瑞BNT(Pfizer/BioNTech)或莫德納(Moderna)mRNA疫苗,可能無法提高對抗變異病毒株Omicron的防護力。路透社報導,研究人員從去年11月到今年1月研究美國康乃狄克州近13萬名曾篩檢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的人,包括1萬676名感染Omicron的人。根據在同儕審查前公布於醫學研究論文預印本平台medRxiv的報告內容,約6%到8%的人曾感染先前版本的病毒。耶魯大學(Yale University)研究人員林德(Margaret Lind)表示,2劑mRNA疫苗確實有助先前曾染疫的人對抗Omicron,但「我們並沒有發現這群人接種第3劑加強針有額外的好處」。另一項發布於medRxiv、尚待同儕審查的加拿大研究也發現類似情況,超過2劑疫苗在保護先前染疫的人免受原始病毒株侵害方面「可能具有邊際遞增價值」。林德表示,這項訊息說明了3件事,第一,不論先前是否曾染疫,大家都應該接種2劑mRNA疫苗;第二,先前未染疫的人應打加強針;第三,先前曾染疫的人應該考慮接種加強針,尤其若他們屬於危及生命的併發症高風險族群,但也要意識到這可能無法顯著提供額外防護力。這還須進一步研究以證實結果。
-
2022-05-02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台灣何時回歸正常生活? 陳時中揭「兩大關鍵」是免疫的一環
台中市府會兩場聚餐已造成13人確診、3人快篩陽性。衛福部長陳時中今晚到台中參加牙醫師全國聯合會40周年晚宴,媒體問「不怕染疫嗎?」陳時中表示,自然輕症染疫與打疫苗都是免疫的一環,如果兩者都有相當大的比例「可早日回歸正常生活」。不過當然不希望染疫加太快,以免造成醫療負擔。被問到台中市府會兩場餐會,目前已造成兩位副市長、4位局長及4位府會官員、兩位議員染疫,陳時中身為中央疫情指揮官,難道不怕參加雅醫師公會聚餐造染疫?陳時中說,脫口罩用餐當然會增加染疫風險,「戒慎不恐懼!」不過整體來講,目前都以輕症為主。他接著說,罹患輕症有自然的免疫力,打疫苗是得到人為的免疫力,如果自然的與人為兩者都有相當大的比例後,「可早日回歸正常生活」。他說,自然的染疫率是免疫的一環,但不希望增加太快,否則大量醫療的需求,可能會造成醫療的重擔,對重症醫療也會形成負擔。陳時中說,輕症染疫速度不要太快,等大家都有輕症 或大家都打過疫苗,就形成免疫。但仍建議,染疫的風險還是大於打疫苗的風險,所以讓身體在可控的環境下,把疫苗打好打滿。
-
2022-04-25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居隔新制匡列縮小範圍:前3天隔離 後4天快篩陰可出門
行政院昨天召開防疫會議,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在會中提出「三加四」隔離新制。新制為前三天居家隔離,後四天快篩陰性可出門但須全程戴口罩,不能在餐廳內用或參加大型活動。行政院表示,待指揮中心與地方政府會商後,再擇定實施日期。昨本土個案首度突破五千大關國內昨天新增五○九二例新冠本土個案,首度突破五千大關,染疫者遍及廿二縣市,雙北及桃園等三市確診人數破千。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確診病例會愈來愈多,疫情一定會往上升,推估最高點為單日四點五萬人確診,他希望病例增加趨勢是「丘陵」,而非「尖山狀」。陳時中說,昨本土病例較前天增加二成三,成長速度很快,「以目前狀況來看,還沒出現指數型爆發,但時間不會太遠了。」台北市長柯文哲預估,因目前通報數字較慢,國內疫情高峰還沒到,未來可能單日增加五萬人確診,且維持一百天。陳時中說,柯提的數字應從國衛院日前的數學模型推估而來,當時模型結果為單日確診四點五萬人,最高甚至達十萬,指揮中心料敵從嚴,以日增十萬做準備,預計確診總人數介於三五○萬至五百萬人。至於該模型推估這波疫情何時達高點?國衛院院長梁賡義表示,尚未考慮到眾多國內防疫實際狀況,因此研究團隊還在修改推估數字,無法得知最高峰的單日新增人數與時間點。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國衛院提供多種數學模型,原先只預測兩百天,但日本疫情在高峰很久,而紐西蘭與香港疫情則是快速上升、下降較緩,部分國家在疫情爆發後兩百天尚未到最高點,因此要求國衛院重新推估。陳時中估可能三五○萬人確診針對這波疫情致死率,陳時中表示,依據鄰近國家與地區的疫情數據,紐西蘭致死率萬分之五、南韓約萬分之七至九、香港約萬分之七。香港致死率較高與第三劑疫苗覆蓋率低有關,南韓第三劑接種率雖超過五成,但因醫療壓力大讓致死率偏高。陳時中預估台灣疫情走向與紐西蘭較相近。以紐西蘭致死率萬分之五計算,若我國總確診人數三五○萬人,將有一七五○人死亡。行政院發言人羅秉成表示,鑑於今年迄今的本土病例,有百分之九十九點五為輕症與無症狀,為維持全民正常生活,策略上宜將居隔及醫療能量盡量保留給高風險族群與中重症確診者,昨天行政院長蘇貞昌召集相關部會就下一階段居家隔離天數及匡列範圍進行討論。會中指揮中心提出「三加四」新制,以及相關匡列範圍的調整規畫,蘇貞昌原則同意縮短隔離天數及縮小匡列範圍,由於實施的配套及相關細節均需地方政府配合,行政院請指揮中心盡速與各縣市政府會商後再擇定實施日期。
-
2022-04-25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誰應優先以篩代隔? 專家:打三劑接觸者快篩陰免隔離
每日新增確診病例逐漸逼近萬人,「以篩代隔」呼聲越來越高,國內專家也多認同應朝此方向努力,有專家建議非密切接觸者現在就可以實施「以篩代隔」;另有專家建議確診者,只要接種三劑疫苗的接觸者就可以「以篩代隔」,確診者隔離則應縮短至七天,並停止匡列接觸者。無論「以篩代隔」細節怎麼規劃執行,還是要盡快讓快篩試劑普及,才有可能推進。台灣感染症醫學會名譽理事長黃立民表示,針對密切接觸者以外的一般接觸者,現在就可以實施「以篩代隔」,例如接觸後三天篩檢一次,過三天在篩檢一次,如果兩次都陰性就沒事了,期間不需隔離,只要盡量避免出入人多的聚餐或聚會即可。至於密切接觸者,黃立民建議還是要先隔離個幾天並快篩。兒童若有家人或同班同學確診,現在都會算是密切接觸者,這一樣可以「以篩代隔」,比如隔離五天、期間篩兩次。如果五天只篩一次,可能會有漏網,但即便有少數漏網,也是難免,但這就是走向減災要計算可容忍的風險。前疾管局局長蘇益仁表示,他認為現在已經無法再做接觸者匡列了,已經沒有意義,應該要停止,「因為社會上已經到處都是病毒感染的人,如何匡列呢?」蘇益仁建議,如果是完整接種三劑者,不論是密切或非密切接觸者,一次快篩一性就不用隔離了,真的不必要還隔離十天、隔離那麼多人。蘇益仁表示,現在20到60歲民眾不論兩劑或三劑接種率都已經很高,一定要將接種率應用於社會活動和匡列隔離的策略中。現在各項防疫措施當中,可看到不能放過任何一個確診的「清零」思維、容許少量確診的「減災」思維,有不同思維的作法並存,當中已有太多矛盾。既然要減災,就是可容許少許在可控範圍的陽性個案,建議指揮中心根據科學和實際數字做為基礎,去調整策略、去除矛盾,科學數據也將是對外政策說明的最好支持。針對確診者,蘇益仁也建議,不需要隔離到十天。目前Omicron相關資料可看到大約第四天後病毒量就下降了,確診七天後病毒量都已經不太有感染力了,確診隔離應再縮短,或許可先縮短到七天;建議指揮中心可公布七天後陰轉陽的比例,如果只有1到2%這麼低,是可容許縮短的。黃立民表示,目前當務之急,還是要先解決「快篩有點少」的問題,因為「數量少,自然就不會便宜。」
-
2022-04-24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台灣疫情比照紐西蘭 陳時中與專家看法不謀而和
國內新冠肺炎疫情持續攀升,指揮中心今公布本土個案確診病例破5千例。指揮官陳時中說,紐西蘭致死率約是0.05%,等於萬分之5,紐西蘭疫苗施打率跟台灣比較類似,紐西蘭的情況也是台灣可以努力的方向。專家表示,紐西蘭的重症致死率約萬分之16,台灣比紐西蘭更低,約為萬分之3,台灣確實可以跟上紐西蘭的腳步前進。台大公衛流病與預醫所教授陳秀熙表示,紐西蘭目前的防疫管制幾乎已全面解封,台灣解封腳步確實可以跟上紐西蘭,且就日本染疫率約5%觀察,若依台灣目前防疫措施,整體染疫率不見得到攀升至15%,也就是約350萬人。台大兒童醫院長黃立民說,指揮中心規劃簡化疫調及縮短居家隔離天數,應是考量各縣市人力不足,無法再緊盯疫調與居隔者,但其實居隔時間從10天縮短為7天,病毒於後面的3天仍具有傳染力,雖然再傳染的比率很低,但解除居隔者應做好戴口罩、勤洗手的自我健康管理,如果沒有必要也不要出門。黃立民說,疫情正在爆發,指揮中心就是慢慢逐步放寬,原因是第3劑疫苗施打率無法提升,以及口服抗病毒藥物儲備不足,因此不敢完全解封,若一次放得太快,疫情又會起來。如今各縣市均有疫情,防疫應回歸由各縣市政府自行評估人力、醫療量能等,再做出最好的防疫判斷,並採取軟性限制,政策比較容易可以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