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10 失智.失智資源
搜尋
社交距離
共找到
1342
筆 文章
-
-
2021-08-09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彰化血清調查捲入紛擾 陳秀熙坦言:磨練多年已不受影響
新冠肺炎疫情自去年一月初現形、擴散,到今年八月,全世界已經長達20個月籠罩在疫情威脅下。在政府,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幾乎天天直播記者會;在民間,則有台大公衛學院每周一次的「新冠肺炎防疫科學線上直播」,截至本周已邁入第79次直播,連農曆春節都沒中斷。「回家有蓮藕湯可以喝喔!」太太溫柔提醒早點回家。在指揮中心意見獨大的社會氛圍下,台大公衛也曾因提出不同見解,而遭到誤解、蒙受輿論猛烈攻擊。但台大公衛仍能穩健不輟,持續以科普的語言分析最新實證、引領公共討論,關鍵在於帶領研究團核心的台灣大學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研究所教授陳秀熙。今年60歲的陳秀熙表示,24歲的小兒子在大學就讀資訊科系,還與父母同住;30歲大兒子是藥師,在桃竹苗地區的醫院工作,原本一個禮拜可以回家兩、三次,但過去一年多受到疫情影響,不但工作更忙,疫情嚴峻時為顧及家人健康,也常就近住醫院宿舍,較少回家。陳秀熙說,學術工作本來就非常忙碌,疫情來臨後忙上加忙,常常晚上九點半以後才回到家。慶幸現在有方便的通訊軟體,家人感情仍緊密,不時會透過訊息或照片聊聊天,比如太太會說:「回家有蓮藕湯可以喝喔!」溫柔提醒他早點回家。每周六「家庭英語讀書會」超過20年,研究生搶著加入。陳秀熙身為父親,在學生眼中也是個老爹,把研究生都當成自己孩子照顧。「我好像在社會上認養很多小孩。」陳秀熙笑說,兩個兒子都跟研究生打成一片,因為他每周六固定舉辦「家庭英語讀書會」已經超過20年,以往只有自家小孩和姊妹的小孩,大約10人,最近幾年連研究生都紛紛表示很想參加,目前規模已達到20人。「我希望從國中開始,培養孩子對於科學和人文藝術的素養。」陳秀熙説,頂尖的《自然》和《科學》期刊內容,都有免費上網,其中摘要型的科普文章篇幅不長,英文也不難,還有很好的視覺化圖示和資訊圖表。陳秀熙會預先選文,每周六在學校租借一個小會議室,前一個小時分頭報告讀書心得,後兩個小時進行討論,長期下來,對於學習英文閱讀、表達、做口頭報告,都可以累積很深厚的「內功」。彰化血清調查捲入紛擾,坦言磨練多年已不受影響。有連續20年每周開讀書會的毅力,連續79周做疫情科學直播,難不倒陳秀熙和他的「孩子們」,只有去年夏天因為彰化血清學調查遭受中央反對,輿論壓力山大。陳秀熙說,去年父親節和一些節日都有收到卡片,安慰鼓勵他,希望他不受外界紛擾影響,但他笑說,過去在英國求學,就因台灣特殊政治處境,受過許多不平等待遇,磨練至今,他不會受到政治紛擾影響了。「以前也會跑回家痛哭一場。」陳秀熙說,但他現在正面看待爭論,民主國家的「對話」是很重要的,或許年輕人會認為政治就是對立,「但我不認為,我希望他們成長過程中慢慢了解,這是一個社會成長的動力。」陳秀熙的正能量也傳遞給學生,「學生跟我說,只要我們講得對,就不用怕。」每周慢跑兩次重回健身房 感動民眾超乖指揮中心宣布降級後,陳秀熙立刻回到健身房跑步。陳秀熙說,以前與孩子和研究生最愛的運動是羽毛球,他甚至自掏腰包請教練,無奈後來羽球場很搶手,要約時間、借場地越來越困難,後來就少打羽球。為了維持運動,他自我要求每周固定慢跑兩次,每次跑五公里。疫情還沒爆發前,陳秀熙都會去健身房跑步,疫情嚴峻時健身房都關閉,就改去公園跑步。睽違兩個月回到健身房,竟然只有他一個人在用跑步機,陳秀熙笑說,簡直是「包場了」。他看看旁邊其他踩腳踏車、用器材運動的民眾,都戴著口罩,注意維持社交距離,「超級感動。」陳秀熙說,台灣民眾做防疫「超乖的」,希望指揮中心能夠適時引導,支持民眾對於疫情的社會心理適應。他強調,做好該做的,但同時不過度害怕,心理上慢慢接受人要與病毒共存,這是現階段最重要的課題之一。陳秀熙小檔案年齡:60歲現任: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研究所教授家庭:結婚30年,育有二子給孩子的一句話:身為台灣的一份子,要了解社會上每個與我們相關者的生命價值。未來的年輕人要有實力和眼界,走出自己在國際間的一條路。如果心裡有煩惱,需要抒發,可以找我聊聊。
-
2021-08-08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為何打了疫苗還染疫? 醫師指:沒做好1點 治標不治本
中央指出,截至昨日止,國內已有915萬4501人次接種,疫苗人口涵蓋率36.88%,然而卻不斷傳出已接種者仍感染的情況,北市聯合醫院陽明院區胸腔內科醫師蘇一峰表示,根據自然(Nature)期刊指出,主要原因在於抗體濃度低,而振興醫院感染科醫師顏慕庸則說,打疫苗主要是提高全民免疫力,避免病毒演化、變種,但如果沒做好防疫措施,仍治標不治本。針對民眾打完疫苗為何還是會被感染,蘇一峰在臉書指出,Nature引用於7月28日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JM」的一篇研究指出,今年1月至4月以色列進行廣泛病毒檢查測試,發現39名已接種的醫護人員,仍感染SARS-CoV-2。進一步分析指出,在感染的39名醫護中,取得其中22位感染者感染當天或前一周的抗體測量,發現感染者的中和抗體水平較低,只有沒感染者的三分之一;打完疫苗後,沒感染者的保護抗體是感染者的3倍,顯示打疫苗後產生的高濃度抗體能保護人類。蘇一峰表示,新北某醫院日前爆發群聚感染,感染者7成均打過疫苗,而北市聯醫也有感疫醫護過半打過疫苗,許多醫護人員目前也都是打過第一劑或完成兩劑AZ疫苗,仍有一定的感染風險。打疫苗並非免疫,但能降低重症情況。顏慕庸則說,「疫苗是驅趕變種病毒的引擎」,根據生物現象及群體免疫的立場去看,病毒演化就跟醫院使用抗生素產生抗藥性是一樣的道理,最主要還是要用最快的速度提升全民的免疫力,避免病毒竄流,「病毒只要在人體繼續流竄,就有可能演化、變種」。病毒不會永遠在體內,它會消失,但在沒打過疫苗的身上就會演化。疫苗基本上會打兩劑,第1劑讓身體的免疫細胞產生疫苗抗原,打第2劑時免疫細胞抗原就會變強。顏說,這個病毒傳染力沒這麼強,台灣免疫群體達到7成就沒辦法流竄,國外疫情狂傳播,但台灣社區透過不斷宣導戴口罩、酒精消毒、保持社交距離,阻斷傳播鏈,讓R0值小於1,只要病毒沒機會傳播,就不會變種。對於打完疫苗仍要進行PCR篩檢的情況,顏慕庸解釋,這是一個廣篩的概念,台灣若要清零,就不能有隱藏感染源在,所以要盡量廣篩,以國外傳染情況來看,為何全美、以色列高達7成民眾已接種2劑疫苗仍不斷被感染,就是因為疫苗變種,突破抗體效益。台北市長柯文哲不斷強調,目前北市主要感染源為家戶感染,顏慕庸說,PCR篩檢為廣篩的其中一個方法,但只做廣篩,後面防疫不做,就是治標不治本,還是要呼籲民眾,防疫新生活,在家能戴口罩還是戴、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分時分流用餐、酒精消毒等,做好防疫措施。
-
2021-08-08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憂父親節成防疫破口 柯文哲:和父母視訊就很高興
有民眾投訴北市熱炒店開放內用卻未加裝隔板,酒客酒酣耳熱時,也無視社交距離。副市長黃珊珊今天表示,目前中央或地方都沒有特別禁止,但若熱炒店或顧客違反防疫規則,商業處與員警每日稽查,會加強取締。至於父親節是否可能讓疫情升溫?市長柯文哲說,打電話視訊父母就會高興,心意到最重要。明天就是父親節,有鑑於上次母親節人潮移動掀起一波疫情高峰,柯文哲表示,家族聚餐一定會有,但可以安排梅花座、加隔板,不要混吃桌菜,最好一人一個套餐,強調拿下口罩吃飯最危險,最好作法就是視訊打電話給父母就很高興了,心意到最重要。至於北市熱炒店未落實防疫規定狀況,黃珊珊說,目前中央和地方都沒有禁止內用喝酒,但2桌之間一定要保持1.5公尺社交距離,同桌若沒辦法梅花座,也要有隔板,若熱炒店違反防疫規定,會立刻依照《傳染病防治法》開罰。黃珊珊說,北市商業處每天都會去店家稽查,警方也已經配合父親節加強酒駕取締,餐廳部分未來也會要求員警加強巡邏。
-
2021-08-07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澎湖10日起放寬餐廳內用規範 合規定免申請審核
澎湖縣政府今天公告,將自10月起適度鬆綁餐飲場所內用規定,只要餐廳符合實聯制、維持社交距離或設隔板等6點規範,即可開放內用,不用再先向縣府申請審核,縣府將持續稽查、輔導業者,位用餐民眾安全把關。澎湖縣府表示,國內本土疫情持續降溫,縣府原規定餐飲場所內用需先經衛生局審核,自10日起適度鬆綁內用規定,餐飲場所需遵守以下規範,採實聯制、入口量體溫、噴酒精消毒,不同桌保持1.5公尺以上距離、獨立包廂、屏風間隔或使用隔板,同桌者採梅花座或使用隔板,如為同住且需照顧的嬰幼兒可免除。縣府建議,提供餐點以個人套餐為主,如使用合菜,需由專人分菜再上桌。服務人員每天落實健康管理,量體溫監測健康狀況,外場人員需以口罩加面罩,內場人員則以口罩加帽子。餐飲場所每天加強清消,並需維持良好通風環境。縣府提醒,10日起雖然免事先申請、審核,但民眾及業者仍應落實中央訂定的「餐飲業防疫管理措施」,縣府衛生局、建設處會持續稽查,為業者、用餐民眾的防疫安全把關。
-
2021-08-0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我有癌症在做XX治療,可不可以打疫苗?」哪種疫苗較適合癌症病患?
近期新冠肺炎的疫情在台灣惡化,而台灣也進入了三級警戒,隨之新冠疫苗接種的議題也受到國人高度的關注。在這段時間有許多的癌症病友都對新冠疫苗接種有許多的問題,其中最常見的有 「我在做 XX 治療,可不可以打疫苗?”,"哪個疫苗較適合癌症病患?」。因此在此整理了幾個病友常見的問題,並依現有的實證醫學以及近期更新的美國 NCCN 指引的建議予以回答。癌症病患可不可打新冠疫苗?可以!在現有 COVID-19 疫苗的臨床試驗,都只招募了極少數罹癌的病患,因此疫苗使用於這些病患上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的數據相當有限。但是幾個大型的研究都證實了癌症病患感染了新冠肺炎後有較高機率出現併發症及有較高的死亡率。除此之外,癌症本身或是癌症的治療都有可能使病患的免疫機能較差,而被感染新冠肺炎後會有較長的時間具有感染力,也比較容易衍生出變種病毒。因此,許多美國的專家以及腫瘤治療的學會/組織都是強烈建議癌症病患及其照顧者/同住者儘早接種疫苗。而在美國廣泛的接種癌症病患後,暫時未有任何報告顯示癌症病患施打疫苗後有較高的風險。但是要特別注意的是,癌症病患因免疫力較差,由疫苗誘發出的免疫反應也可能會比健康人群弱,因此縱使完成疫苗接種,癌症病患仍須落實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等防疫準則。我正在接受癌症的治療,可不可以打新冠疫苗?可以!接受目前常見的癌症治療包括化學治療、標靶治療、免疫治療、抗荷爾蒙治療及放射治療的病人都可以接受疫苗接種。其中標靶治療、抗荷爾蒙治療及放射治療在接受治療的任何時間都可以接種疫苗。接受固態腫瘤的常規化療的病患 (如大腸癌物、肺癌和乳癌) ,暫時最佳注射疫苗的時間還未釐清,因此美國指引是建議儘早接種疫苗,而國內專家則是建議白血球恢後,以及在下一輪化療一星期前注射。血液惡性疾病的病患接受幹細胞移植、細胞治療、或是高強度的誘導性化療時,往往會造成較嚴重的免疫功能的抑制,因此需要等免疫功能恢復後再做施打。免疫治療的作用會增強會使病患的免疫增強,學理上有可能會增加疫苗的副作用,但暫時無任何研究有發現這樣的趨勢,因此美國指引是建議同日施打,以減少病患反覆進出醫院的機會,但也有部分專家建議錯開疫苗及免疫治療的注射,以利區分個別的副作用。接受大型手術的病患則是建議術後休養一段時間後再進行疫苗接種,這樣比較容易觀察手術後的併發症。較為特殊的是接受脾臟切除手術的病患,有可能會導致免疫抑制,因此需要等二週以上尚可接種疫苗。我有癌症,我應該打哪一個疫苗?都可以,不需挑選疫苗!現在國際上主要的幾種疫苗包括: mRNA 疫苗的輝瑞/BNT、莫德奈/Moderna,腺病毒載體疫苗的嬌生/Johnson疫苗、阿斯特捷利康/AZ疫苗,都有個別完成大規模的臨床試驗,並驗證對預防新冠肺炎有顯著的效果。但由於各個疫苗的試驗是在不同的場景下進行,而且實驗設計也不盡相同因此無法互相比較。近期 Nature Medicine 也發表了一篇 40 萬人次的研究報告,比較 AZ 疫苗與 BNT 疫苗在英國使用的狀況,並沒有發現兩種疫苗在效果上存在任何差異。對於癌症病,暫時沒有任何證顯示哪種疫苗在安全性及保護力上較為優越。而在安全性上,mRNA疫苗不含活病毒,而腺病毒載體疫苗的腺病毒載體已被修改不具複製能力,因此這兩種疫苗學理上都可用在免疫力較差的癌症病患。 AZ 疫苗與血栓副作用隨著台灣如火如荼的進行新冠疫苗的接種,疫苗相關的議題持續被高度關注。國內現有的兩個疫苗分別為 mRNA 疫苗的莫德奈/Moderna,以及腺病毒載體疫苗的阿斯特捷利康/AZ疫苗。因為AZ 疫苗的施打在國外出現數件血栓合併血小板低下的案例,而導致部分病患死亡的情形,引發國人對 AZ 疫苗的一些疑慮。因此在此整理了疫苗引發血栓副作用的相關資訊以及注射 AZ 疫苗後的注意事項。血栓併血小板低下症候群在歐洲及美國進行廣泛的疫苗接種後,陸陸續續有報告發現極少部份的病人在接種了腺病毒載體疫苗後(嬌生,AZ),出現了罕見部位的靜脈血栓,例如腦靜脈竇血栓或腹內靜脈血栓,同時合併血小板低下等症狀。這樣的副作用被命名為血栓併血小板低下症候群 (thromboosis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TTS)。其發生率依歐盟及美國衛生主管機關公布的統計資料,約百萬分之十,而國內統計至今發生率為百萬分之2.1。目前雖未找到確切的危險因子,但似乎於較常見於中年女性,發生時間大多於注射疫苗後 5 至 20 天內。現在已有些研究開始釐清血栓併血小板低下症候群發生的機轉,近期一篇發表在 Nature 的研究發現,部分的人在接種腺病毒載體的新冠疫苗會造成體內產生異常抗體,這些異常抗體會以特定方向及排列黏附在叫做PF4的血小板蛋白上,而其他抗體和血小板會跟著附著上去,導致血栓產生以及大量的血小板被消耗掉。目前報告的血栓併血小板低下症候群個案皆有檢驗到PF4的抗體,而現在疾管署也開始協助醫療院所進行檢測來協助此副作用的診斷。AZ 疫苗安全嗎?我是否適合打 AZ 疫苗?WHO、美國的CDC/ACIP、 歐洲的EMA以及國內的ACIP都有針對腺病毒載體疫苗的血栓風險做過探討,結論皆為:發生率低,接種的益處遠大於其風險,並且持續支持腺病毒載體疫苗的施打。許多病患常會問自己的狀況是否適合打 AZ 疫苗,事實上除了似乎比較常見於較年輕的女性之外,暫時尚未發現有確切引發血栓併血小板低下症候群的危險因子。因此疾管署僅建議於疫苗成分有嚴重過敏反應史、先前接種本項疫苗劑次曾發生嚴重過敏反應或血栓合併血小板低下症候群者,或是肝素引起之血小板低下症者,應避免接種。另外,若病患對流感疫苗、常效型生長素 pegfilagrastim 或是皮下型 rituximab 有過敏史,因含有相同成份,則較需特別注意是否也對 AZ 疫苗過敏。我注射後該注意什麼?施打 AZ 疫苗後 4-28天內須注意是否有以下症狀:◎嚴重持續性頭痛、視力改變或癲癇(任一皆為腦靜脈竇血栓之可能症狀)。 ◎嚴重且持續腹痛超過 24 小時以上(腹內靜脈血栓之可能症狀)。 ◎下肢腫脹或疼痛(深層靜脈血栓之症狀)。◎嚴重胸痛或呼吸困難(肺栓塞之可能症狀)。◎皮膚出現自發性出血點、瘀青或紫斑。如有上述症狀,有可能是血栓併血小板低下症候群,應盡早就醫檢查。
-
2021-08-07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北市泳池8月10日開放 不提供淋浴間、吹風機
台北市體育活動陸續解禁,市長柯文哲今天表示,8月10日起開放足球、龍舟、桌球雙打、壁球2人單打與各項水上活動,民眾期待已久的游泳池也將營運,但淋浴間、遊戲池等附屬設施禁止開放,也不會提供吹風機,泳池容留人數為每10平方公尺/1人。柯文哲指出,體育活動解禁後,還是要維持室內1.5公尺、每2.25平方公尺/1人的原則,室內單一空見不得多於50人、室外單一空間不得多於100人,8月10日後開放的項目,有足球、游泳、蹼泳、潛水、跳水、龍舟、水上救生、水中有氧、水中健身、桌球雙打、壁球2人單打。在游泳池的部分,開放泳池、潛水池、入池前沖水區、更衣室,泳池容留人數為10平方公尺/1人,不開放淋浴間、三溫暖、烤箱、蒸氣室、水療池、遊戲池等,亦不提供浮板、泳具和吹風機。柯文哲說,只有下水時不用戴口罩,入池前後、使用更衣室應全程戴口罩,未戴口罩也要與他人保持至少2公尺社交距離,避免與人交談。泳池水質pH值維持在7.2到7.8之間,自由餘氯提高在1.0-1.5ppm之間。
-
2021-08-0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全台矯正機關恐群聚?陳時中:打疫苗權利不該被忽視
矯正機關收容人至今尚未被列入疫苗接種施打對象,原先8月2日的施打計劃也暫緩,預估約有6千人將發監進入全台矯正機關收容所,恐增加群聚染疫的風險。對此,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矯正機關或監獄中,活動範圍跟社交距離比較難維持,是有群聚風險,打疫苗權利不該被忽視,會評估施打方式。陳時中表示,監獄或矯正機關中,活動範圍或社交距離有時難維持,也有群聚的風險。若矯正機關要打疫苗時,要進去打還是帶到外面打,兩個面向都要評估。陳時中說,矯正機關管理人員時常進出,與外面接觸比較多,目前先讓這些人打疫苗。接下來機關內部管理,盡量與外界少接觸,若與親屬會面時,隔著社交距離或隔板,密切互動要戴口罩,避免外界病毒進入。至於新進人員如何篩檢?他表示,相關機關有與大眾一樣,施打疫苗的權利不該被忽視,透過預約平台來外展服務,盡可能將容易群聚的場所管理好。
-
2021-08-06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指揮中心宣布:至8月23日仍維持全國二級警戒
全國二級警戒到8月9日,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天再宣布,8月10日至8月23日仍維持二級警戒。因近期疫情在可控範圍,也沒有突發事件,因此維持二級警戒。行政院長蘇貞昌2日召開擴大防疫會議,針對全球疫情概況、國內防疫、醫療物資整備情形及目前疫苗施打情形進行討論,並研議8月10日後進一步適度鬆綁相關管制措施。由於Delta變異株各國疫情再起,各界關心國內二級警戒到8月9日後,是否要再做調整?陳時中今天表示,8月10日至8月23日維持二級警戒,理由是疫情還在可控範圍內,也沒有突發的相關事件,觀察時間仍算短,所以維持全國二級警戒,近來各界提出相關意見,會積極和相關團體或主管單位討論。對於游泳池開放,陳時中表示,昨報告泳池選手訓練即刻開始,8月10日後泳池從不開放場域移除,目前教育部已提出相關指引,朝人流總量管制方向訂定,包括依照水道數、長度計算,每場次間隔30分鐘,並做場地消毒,採預約制或人員造冊,入場需實聯制。陳時中表示,游泳池內三溫暖、烤箱、戲水池不開放,且禁止飲食,僅供外帶,場內活動除了泳游池內,其餘都要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游泳課可開小班制,維持10人以下規模,並落實健康監測、需訂定確診應變計畫,相關指引會盡快公佈。
-
2021-08-06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台灣1個月後恐爆發Delta疫情 醫憂心:中央應加速混打
Delta變異株肆虐各國,台灣以嚴格邊境管制,未讓Delta於本土再爆出疫情。不過北市聯醫傳出高層評估未來疫情,在1至2個月後出現,高峰還是萬華區經驗的1.5倍。醫師認為,台灣現在疫苗覆蓋率不足,邊境防疫底線要守住,也須慎防家庭感染,並儘早預備第三劑應採納洗牌式混打,別拘泥於疫苗廠牌,反而拖慢疫苗覆蓋率。因Delta有更強的傳染力,北市聯醫中興院區內科主治醫師姜冠宇於臉書指出,近日院內高層觀察,亞洲各國擋不住Delta,二劑疫苗從退守轉為避免重症,先進國家為防Delta紛紛搶疫苗作為第三劑,排擠窮國取得疫苗,接下來恐出現疫苗供貨不足、延遲交貨、產能不足等因素,預估台灣1至2個月後會出現疫情,高峰更是萬華區經驗的1.5倍。姜冠宇指出,有專家評估英國現在面臨Delta盛行,日前解封開放、確診數卻緩緩下降,原因與英國二劑覆蓋超過60%有關,但台灣目前完成二劑基礎,仍遠遠不夠。姜冠宇指出,美國NIAID(國家過敏和傳染病研究所)曾建議,若以公共衛生政策來看,施打第三劑疫苗若要鎖定同廠牌,實施上太困難,民眾、政府都不方便,第三劑勢必要混打。姜冠宇表示,萬華區先前爆發疫情,醫護紛紛施打第一劑AZ,現在早已超過10周,若不開放混打,醫護接觸變異株機率高,若一人染疫、全單位都得匡列,恐折損醫療量能。此外,若醫護僅靠AZ,反而讓民眾打莫德納或BNT,配置上不太對,應要讓更多醫護有更多細胞免疫,才能對抗Delta病毒株。姜冠宇認為,政府可以有決策考量,但近期看到除了國產疫苗外,對於其他決策都格外保守,在疫情時代難通融保守政策,未來勢必得採取「洗牌式混打」,指揮中心應該要更有膽識,若能接受國產疫苗採取免疫橋接通過緊急使用授權(EUA),對於混打第三劑也應比照辦理。若未來真的爆發疫情,姜冠宇指出,醫療量能會做好準備,在最短速度完成集體員工教育訓練,直接上戰場。但預防永遠勝於治療,除了安養院感染外,應該慎防家庭感染,感控防護作業需提升,並準備家庭隔離量能,若病房、檢疫旅館不足,需要像美國一樣居家隔離觀察,並確保若隔離期間需要照顧小孩,可討論社區有互助托育的機制。姜冠宇建議,邊境底線防守、二劑接種率達標、維持建築物通風外,政府在衛教上除了勤洗手、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外,應宣導民眾返家接觸家人前,第一件事是全身清洗乾淨,像先前看環南市場案例,多代家庭中,爺爺與爸媽、小孩同住,不同年齡層衛生習慣有差異,必須特別注意。
-
2021-08-06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臺灣百年前疫情的「懷思憑弔」 疫情烽火下的我見我思
【編者按】在這全球籠罩於新冠疫情的困境下,特別感到興奮的是,醫學生時代所景仰的基礎醫學老師,居然在她仍然勤於研究與教學之餘,主動與我們分享她由「新冠疫情之省思」,進而引申到「全民防疫運動:從個人情緒免疫保健談起」的心得。更意想不到的是透過她的推薦,她的學生也是位名教授,不僅是科學家,也兼具豐沛的歷史與文學素養,巧妙地以古代流感與古籍瘴癘的「前世今生」、臺灣百年前疫情的「懷思憑弔」、臺灣近百年來流感的「編年紀實」、「疫情時代」衝擊下的「有守有為」,分段介紹他在疫情烽火下的一些看法。希望透過這兩位兼具科學專長與人文素養的學者精心撰寫的三篇文章,在疫情肆虐的無奈之下,我們找到一些還可以做的努力。現代流感與古籍瘴癘的「前世今生」瘴癘,亦稱瘴氣(中醫慣用之名詞),是指山林間在濕熱環境下因動植物腐敗而產生的一種能致病的微生物(如病毒、細菌與真菌)滋生汙染物。由瘴氣引起的疾病一般稱為瘴病,故瘴病是多種疾病(流行病或熱帶疾病)的總稱;又瘴氣作為古代的疾病地理學概念,其主要與南方氣候、植被和地貌有關。瘴氣被認為是一種有毒氣體或薄霧,其不僅只在被感染個體內引發致病,更是會隨空氣傳播至該汙染區域內的多數個體(人或動物) 。醫學界往往以為過去所說的「瘴病」即是因水土不服所罹患的「中暑」或「感冒」或「瘧疾」等症,然廣義的「瘴病」則泛指熱帶或亞熱帶所在區域的傳染病。西方將瘴氣稱之為miasma,意思是「不潔」或「污染」。雖然「疫」難以認定為某一種病或症,但就「眾人同病;即疫也」的意義來說,古籍醫書或現代流行病學對「疫」之解,無疑是指稍有規模的流行性疾病,如「霍亂」、「天花」與「登革熱」等。其中「疫」中之重的「瘟疫」或謂「大疫」,更是指某種流行病/傳染病的大範圍爆發,諸如瘧疾、鼠疫、肺結核等,這當中也可能就包括了好發在特定季節或地區的「流感」疫情。隨著現代實證醫學的崛起,瘴癘(疫癘)這用詞已漸漸被後人接受是某些生物(主要是人類)因細菌或病毒感染所引發的流行性傳染病,如風熱性感冒(流感病毒或病毒所引起的急性上呼吸道傳染疾病)。臺灣百年前疫情的「懷思憑弔」清朝統治期間,來台的漢人多將台灣稱為瘴癘之地,文獻記載中也多次強調台灣島上疫病橫行,如清代《平台紀事本末》所載乾隆五十一年(1786)時際,偽鄭(即明鄭時期1662-1683)時多瘴癘,居民寥落;更云當年軍中疫癘大起,各路副將、參將、游擊、守備先後沒於軍,弁兵死者日數十人。由這些史書記載顯示,自明鄭正式經營/署理台灣至清初(康/雍/乾時期),來台/遷台/開台的我輩先祖都遇到了與先後來到台灣(福爾摩沙)的荷蘭人或西班牙人相類似的久居難題,亦即無法克服疫病(瘴癘)之生死交關。因疫情而病歿的現象到清末/日治的台灣還是經年發生,且台灣本島南北各處無一倖免。據史料記載,1871年日本國藉口琉球海難船民遭臺灣南端高士佛社等居民(排灣族)殺害之故,于1874年出兵攻打恆春半島的原住民,史稱「牡丹社事件」。在此之際,日本西鄉從道所率領的三千六百名官兵前往台灣征戰中,竟有500餘人死於疫病(戰鬥陣亡者僅20餘人),而清朝6500員派台「文武員弁」也因「疫氣流行」而病故者眾。再者,清末來台灣鎮守海疆的左宗棠楚軍(湖南兵),也於1885-1886年修築嘉義至大陂橫貫道路之際,許多士兵因遇到暑熱、瘴癘所引發的水土不服(主要是瘧疾)而相繼病死長埋台灣,這近百座埋骨處現就位於高雄市甲仙區小林里五里埔,即甲仙鎮海軍墓。日治初期的台灣,于1896-1917二十年間,就曾出現了五次鼠疫流行(造成兩萬四千人死亡)與1919-1920年北部地區爆發過嚴重的「虎列剌」(即霍亂,造成四千三百多人死亡)。之後,國民政府接收台灣初期,因公共衛生推行落後,再加上兩岸人流頻繁往來下,導致原本在台灣已幾乎「絕跡」的各種傳染疾病,包含霍亂、天花、鼠疫與狂犬病等疫情又再次爆發。以1946年(民國35年)為例,台灣就曾因中國傳來「霍亂」,導致當年全台3809人染疫致病,2210人不幸死亡(致死率高達58%),而嘉義地區更因防疫封城(港)管制而導致警民重大衝突,進而衍變成了當時的重大社會事件——「布袋事件」。臺灣近百年來流感的「編年紀實」流行性感冒(Influenza),通常簡稱為流感(Flu),為一種由流感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症。流感病毒屬於正黏液病毒科,為RNA病毒的一種,主要有A、B及C型,其中A型和B型幾乎每年都會引起季節性的流行。20世紀內曾發生過四次較為嚴重且有記載的流感大流行疫情,如1918年西班牙流感、1958年亞洲流感、1968年香港流感)與1977年俄國流感等。其中1918-1919年間的西班牙流感大爆發,是近代歷史上最為嚴重的一次瘟疫大流行(估計有10億人被感染),導致全球死亡人數超過了5千萬。依據日治臺灣的1918-1919流行性感冒疫情與防疫年表,這個百年前西班牙流感在臺灣地區所造成的死亡人數,第一波超過2萬5000人(死亡率達7.18%);第二波亦超過了2萬3000人(死亡率達6.3%)。21世紀初的疫調則有,2003年的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SARS),是一種由冠狀病毒(Cov)所引起的首例致命流行病;2009年的墨西哥流感(A型H1N1),該病毒之遺傳組成結合了人類、鳥禽及豬隻的流感病毒基因成分(造成超過一萬人死亡)及2012年的中東呼吸道綜合症(MERS),它也是一種冠狀病毒。這20年期間爆發的上述異常致命的流感大流行,所幸僅有非典型肺炎——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在台灣流行肆虐,這波疫情有346名國人確診病例,然因其高致死率(接近20%)也造成73人不幸死亡。新冠肺炎病毒(Covid-19)是一種全新的冠狀病毒,又被稱為Sars-Cov-2,是2003年薩斯(SARS)病毒的變種/分支毒株。從2019年底Covid-19在中國武漢地區爆發後,短短幾個月就擴散至全球多個國家,迄今(7/24)為止,全球已經有一億九千多萬個病例數,四百多萬人因感染新冠病毒死亡;台灣國內則超過1萬五千個病例數,七百多人感染新冠病毒而不幸死亡。雖然Covid-19主要通過人與人近距離接觸而染疫,但該病亦已被證實可藉由被污染的物品表面等環境因素傳播,這意味著它比SARS或 MERS的疫情更難控制與阻斷。特別是,這次疫情的Covid-19病原體亦已經出現多次變異,而這種自體突變似乎能強化病毒對細胞的感染力,導致其傳染性亦急劇增強,更甚者得以避開免疫系統的阻擊(如印度Delta變異病毒株),無怪乎這次新冠肺炎疫情被聯合國稱為「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最嚴峻的危機」。「疫情時代」衝擊下的「有守有為」2019末至今的新冠疫情已帶給了世界經濟帶來的熔斷衝擊,其嚴重程度遠比上世紀初的大蕭條,更因受到隔離封城、邊境管制、供應斷鏈及防控措施等影響,讓許多數人面臨著失業與貧困。從去年(2020)初第一位女台商被確診為新型冠狀病毒陽性後,台灣民眾就謹遵守著外出要戴口罩/面罩來保持社交距離,進出各大公眾場所也須嚴守「紙本登記制」/「簡訊實聯制」;染疫患者/疑似與確診病患接觸者,也都分別採取了「居家檢疫」、「防疫旅館/隔離酒店」及「自者隔離」與「居家隔離」等不同的防疫措施,來阻絕新冠病毒的傳播鏈。隨著全球疫情的升溫和病毒的持續變種,台灣的新冠肺炎本土疫情也從五月中旬進入極為險峻的階段,而三級警戒也持續延長至七月下旬(7/27全國調降為二級警戒)。再者,今年六月底國產與進口的新冠肺炎快篩試劑已陸續在各大通路/超商販售,於此同時政府也加速設立各地熱點地區的篩檢站與廣設集中檢疫所。隨著台灣政府全方位抗疫推動(滾動式調控),再加上國人上下做好自身良好的防疫配合(沒有人想當那個破口),很慶幸在七月下旬已看見了確診數與死亡率都大幅下降,對即將微解封(降為二級警戒)後的百業復甦與時序正軌,將是令人多所期待和樂觀看待。另外,國人每天都關心的議題還是圍繞在何時可以打到疫苗,包括每一波疫苗接種對象優先順序、爭議不斷的疫苗接種殘劑(餘針)及可能分配施打的疫苗種類及其副作用。目前在台灣公費疫苗接種只有兩種選擇,即以腺病毒載體為技術的AstraZeneca(AZ)疫苗與以mRNA為技術莫德納 (Moderna) 疫苗這兩種,然民眾目前似乎還期望有第三種以上的選擇,特別是已有一些國人選擇出國去尋找其他已獲WHO 批准緊急授權(EUA)的疫苗接種。然無論是哪一種類型的新冠疫苗,都可能會有非預期的副作用(近五百例接種疫苗後發生死亡之不良事件),更是讓有意願施打疫苗之民眾的普遍疑慮。面對民眾的疑慮與恐慌,建議可由施打者可自行預約選擇所青睞的疫苗種類,年長者可與醫生來共同決定/評估是否施打,某個程度上是可舒緩施打者的不安/壓力,並提高所謂安慰劑的正面效應。近日台灣南部出現了十多例印度「Delta」變種病毒確診者(台灣目前主要仍是Alpha變異株),這著實令人擔憂也需國人更加努力配合政府政策——「輪到你,就去打」,盡己所能為台灣的防疫做出微薄但卻又重大的貢獻。目前,已施打過第一劑的國人才剛超過26%(計次人口比為27%),讓疫苗施打的覆蓋率,故從原本設定需要65%-70%才能達到「群體免疫」的戰略方針,須提升至80%-85%的覆蓋率,如此才能讓這傳染力強及重症比率高的新冠變種病毒接近「清零」。在這三級警戒即將解除之際,我們接著是要面臨充滿了不確定性的「後疫情時代」,期許國人同胞依舊秉承「生命不息,奮鬥不止」之價值信念,相信台灣不久後就能回到往日正常生活且再現昔日經濟榮景。謹以祈願並祝福本文讀者們都能喜樂平安長樂未央!
-
2021-08-05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開放餐廳內用恐出現阿公店佯裝小吃店 北市府:會注意
雙北餐廳昨日在降級後首度開放內用,但不少店家仍不敢開放,台北長柯文哲昨日也有前往視察餐飲業內用情況,針對是否有違規,或是有阿公店佯裝成小吃店營業情況,柯文哲表示,昨日視察結果大致情況良好,後續將研議如何比照環南市場利用悠遊卡等方式快速實聯制;副市長黃珊珊說,目前稽查狀況沒有太大違規,阿公店部分會多注意相關狀況。柯文哲今在防疫記者會上表示,昨天親自去新光三越美食街觀察內用情況,發現人流不多,認為不要一下子增加人數是好事,對於開放餐廳內用他也很焦慮,視察時看到每家餐廳都很小心,像是一蘭拉麵本來就有隔間,其實中間隔一位即可,但他們隔了好幾個位子,顯見業者非常注意防疫安全,這是好事。柯文哲說,近期也在研究北市實聯制如何更有效執行,像是環南市場踩嗶悠遊卡方式,認為在人流較大的場域還是要使用悠遊卡比較好,用台北通不太可行,未來還在研究如何快速實聯制,但針對餐廳內用管制,仍呼籲要分艙分流,先觀察2周再看個案來處理。黃珊珊指出,市府各個主管機會都有前往稽查,總計稽查66件,沒有太大違規事項,較常出現的情況是店家沒有完整落實紀錄員工量體溫的紀錄;針對小吃店實際是阿公店的問題,黃珊珊說,之前遇到很多類似的情況,因此柯文哲指示在稽查時要多注意相關的狀況;餐飲人員公費接種部分,北市若爭取到疫苗會盡快安排接種。針對水源市場有店家反應,因市場通道狹小,民眾排隊難保持社交距離,因此仍不太敢開放,黃珊珊回應,市府有給餐飲內用開放指引,最困難的還是桌子與桌子間是否能做到1.5公尺的間隔,不能做到就不能內用,但如果是無法梅花座,使用隔板隔開也是可行,針對通道狹小的公有市場,北市是採取輔導措施。
-
2021-08-04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健身房為高風險場域 台大公衛比較各國防疫措施
台灣疫情趨緩,許多場所有條件開放,因應健身房屢傳確診者足跡,台大公衛流病與預醫所教授陳秀熙,及多名公衛學者分析,高度風險場所防疫措施,並以重啟健身房為例,像是新加坡採室外健身、韓國禁播快歌,同時限制跑速低於6km/hr,美國則是利用隔間,拉開人與人運動的運動距離,以及加拿大用疫苗覆蓋率鬆綁。新冠肺炎在台灣主要病毒株為 Alpha,又因疫情漸漸可控,陳秀熙分析,維持基本NPI,像是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加上持續施打疫苗,能有效降低因 Alpha 變種病毒產生的感染個案,民眾在安心場域不需過度擔心,Alpha所留下來的隱形感染,並透露「清零階段指日可待。」但需留意Delta變種病毒境外入侵風險。根據去年1至5月武漢病毒株大流行期間,針對降低有效再生數效益,41國NPI(非藥物介入)措施中,台大公衛學者任小萱發現,其中以限制10人以上聚會效益最高達42%,其次是學校及大學停課效益達38%。疫情有效控制後,台灣自上月底警戒降至二級,已開放高風險場域,分別為餐廳、美容院、運動賽事、健身房,與婚禮等等,但仍不包含八大行業。陳秀熙團隊以健身房為例,分析各國健身房在Delta病毒流行下,採取不同防疫措施。台大公衛學者范僑芯說,像是新加坡室內/外至多30人,且要戴口罩,或將器材搬至室外開課,最多兩人一組,鑑於疫情升溫室內暫不開放。至於韓國目前仍處於四級警戒,范僑芯說,健身房禁播快歌、同時跑步機限制跑速低於6km/hr,避免汗水噴濺增加染疫風險;美國加州雖疫苗施打率高,但仍規定人員檢測,室內運用透明隔間將人隔開,在個人空間內口罩管制可鬆綁。范僑芯指出,加拿大重啟健身房,採疫苗覆蓋率分級,標準較其他國嚴格,由於加國安大略省第一劑接種率達八成,因而開放健身課程,人數為場地原先容量的一半,綜合上述,呼籲台灣降級同時能滾動式檢討。
-
2021-08-01 新聞.長期照護
失智據點重啟/等到解封但長輩不來了 不敷成本恐退出
指揮中心日前宣布失智據點解封指引,盼讓失智症照顧家庭恢復喘息服務,但三級警戒長達兩個月時間,失智長輩少了據點課程,難有規律生活作息,導致功能大幅退化,有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的家屬,評估後不考慮讓長輩回據點,而是直接送到日照機構,而據點經費採專案申請,若人數不足、不敷支出,考量經營成本下也紛紛考慮退出。全台目前有508處失智社區服務據點,台灣失智症協會秘書長湯麗玉表示,據點為符合防疫規定,室內要保持1.5公尺社交距離,人數勢必要降載,而失智據點是透過專案申請經費,一堂課須滿6人才能申請,若人數無法達標,開課也無法申請費用。湯麗玉表示,有部分縣市通融經營失智據點的單位,改以電話方式關心長輩,包括提供防疫資訊、追蹤打疫苗情況,「勉強」算有提供服務,同意據點申請「量能提升費」,但並非每縣市都有,等於據點在疫情下多是零收入。家總理事長、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社會暨社會工作學系副教授郭慈安表示,失智據點最大功能,是讓失智長輩獲得適當的刺激,且生活規律,長輩因疫情關在家,功能退化太多,已有三分之一家屬不打算讓長輩回到據點,而是直接送到日照機構。她說明,一方面是家屬得照顧昔度變高,無法負荷。另一方面是要請「防疫照顧假」,長輩必須在日照中心,或接受居家服務才能申請,失智據點不包含在內,因此,即使有些長輩功能尚佳,未嚴重退化,但逼得家屬得咬牙送長輩到日照中心。郭慈安說,失智據點著重「預防勝於治療」,幫助輕、中度者延緩失智,在長照2.0計畫中的17項服務隔,只要符合長照條件的個案皆可申請補助,一般戶可補助84%、中低收入戶補助90%、低收入戶補助100%。她表示,失智據點營運費用低,幫政府和家屬都省錢,但因疫情影響,照顧負擔反向增加,長者無法回流,失智據點不符經營成本而決定退出。郭慈安指出,但仍有據點為了失智長輩,想辦法符合高達42個項目的解封指引,短時間「化不可能為可能」符合最嚴防疫條件,完成送件,等待縣市衛生局訪查,希望盡快8月9日能重新開張。衛福部長照司副司長周道君表示,公布失智據點指引後,由各縣市政府檢核,據了解,已有南部失智據點恢復營運,也開始招收新個案。據點評估重新營運,需要兼顧感染風險與照顧,若使用場地規模不適合,可選擇少收個案,或暫時不解封,或有困難也可透過縣市政府向中央反映,願意一同來討論。周道君表示,按照解封指引,二級期間沒有要求工作人員或長者一定要打疫苗,若尚未打疫苗者,可以使用篩檢陰性作證明;失智據點也沒有像日照機構要求須八成以上人員施打疫苗,因應國內疫苗供應狀況,據點目前未列為第五類優先對象,希望回歸按照年齡登記、施打,建議工作人員盡快預約,可盡快施打。
-
2021-07-31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降級後首周末! 立陶宛贈2萬劑AZ疫苗 指揮中心下午2時說明
國內疫苗短缺,受立陶宛政府再捐2萬劑AZ疫苗,預計將於今日上午抵達桃園機場。此外疫苗登記平台引發長輩焦慮,指揮官陳時中也將於下午2時說明,與行政院共同討論「發通知單」及「疫苗平台」雙軌併行等可能性。本周迎來國內降為二級之後的首次周末,今日也將持續關注嘉義縣市傳出家庭工廠共有11人群聚感染事件,該案經指揮中心研判傳染已持續一段時間,源頭及指標個案均有北部旅遊史,已經採驗78人,51人列為居家隔離、21人為自我健康管理及監測。陳時中表示,此非屬於跨縣市之間的疫情,但考慮人流變多,民眾周末外出應保持勤洗手、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等。目前交通警政單位,對於景點做人流跟停車場管制還有入口整體人員管制。今日下午指揮中心也將於記者會後與行政院進行開會討論,內容包含針對疫苗登記平台檢討,是否能直接透過平台,批次上傳長者造冊資料,由政府代為「意願登記」及「預約接種」,長輩無須因此自行上網登記或施打,以及沿用「平台施打」及「通知單」等雙軌方式進行,最快下午有初步討論結果。對於立陶宛政府再捐2萬劑AZ疫苗,陳時中也表達最深謝意,抵台後續及疫苗配送等相關時間確定後,會再跟民眾宣布。但對於國際莫德納供貨延遲,想打莫德納的民眾仍遙遙無期,指揮中心鬆口會針對手頭上的疫苗進行釋出,但仍需保留第二劑給已施打民眾。
-
2021-07-31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美國疾管中心:Delta變異株傳染力堪比水痘 恐引發重症
「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今天報導,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CDC)的內部文件形容,Delta變異株的傳染力堪比水痘,並警告恐引發重症。「華盛頓郵報」網站張貼的CDC報告中說,Delta變異株更容易突破疫苗保護,但也稱這種狀況十分罕見。CDC在報告摘要中表示,Delta變異株具高傳染性,引發的症狀很可能比起其他變異株更加嚴重,且突破性感染(接種疫苗後感染病毒)的傳播力,可能和沒接種疫苗者相比差不多。不過,CDC的數據顯示,對完成接種疫苗的人來說,疫苗在預防重症、住院與死亡方面,仍然高度有效。這些結論,很可能會引發是否有必要再度實施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等措施的相關辯論。即使是在已經廣泛施打疫苗的國家以及已放寬封城限制地區。CDC報告中建議,除了施打疫苗之外,民眾普遍需要戴口罩,以降低病毒傳播。「紐約時報」同樣引述報告內容表示,這就是為何CDC本週政策大轉彎,呼籲打完疫苗的民眾,在疫情熱區室內仍應戴口罩。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主任瓦倫斯基(RochelleWalensky)告訴紐時,最新研究顯示,已接種疫苗仍感染Delta變異株的人,在鼻子與喉嚨仍帶有大量病毒。瓦倫斯基也證實這份報告的真實性,她告訴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我想民眾必須要理解,我們不是在喊狼來了,這真的很嚴重。這是已知傳染性最高的病毒之一,麻疹、水痘,還有這個(Delta變異株),都非常高。」報告指出,Delta變異株比起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原始病毒株更具傳染力,也比中東呼吸症候群(MERS)、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伊波拉病毒(Ebola)、一般感冒、季節流感,以及天花病毒的傳染力都要強。報告表示,Delta變異株的高傳染力堪比水痘。不過報告也表示,Delta變異株的致命性大致與原始病毒株相同,而SARS和伊波拉等其他疾病,都有更高致死率。文件指出,CDC下一步是要立刻「承認這場戰爭已經轉變」,提升大眾對突破性感染以及接種疫苗的人可大幅降低罹患重症風險等認識。紐約時報指出,CDC可望在30日公布更多有關Delta變異株的資料。
-
2021-07-31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不只帛琉 關島達群體免疫30日起對外開放
繼帛琉宣布達成群體免疫後,關島日前也宣布已有超過8成的成年人口施打疫苗,達到群體免疫標準,並從30日起鬆綁相關限制並對外開放。COVID-19疫情(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衝擊全球觀光,不少依靠觀光的國家或地區積極施打疫苗,希望可以達成群體免疫後,對外開放。繼日前帛琉宣布達成群體免疫目標後,關島代理總督德諾里歐(Josh Tenorio)宣布關島已有超過8成的成年人口施打疫苗,達到群體免疫標準。關島台灣辦事處發出新聞稿表示,德諾里歐表示將從今天凌晨0時起,鬆綁對社交聚會、社交距離和僅預約制相關營運項目的限制,但出於謹慎考量,配戴口罩的規定將繼續實施,以保護島上安全。關島觀光局局長暨執行長古提瑞茲(Carl T.C.Gutierrez)表示,隨著成人8成接種疫苗目標的完成,關島現在是世界上最安全的造訪地之一,關島已經準備好迎接旅客的歸來。古提瑞茲說,為慶祝這樣的里程碑,今天起至8月30日,關島觀光局安排了兩輛電車,為在杜夢的所有遊客和居民提供免費接駁服務。
-
2021-07-31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嘉義縣確診激增 嘉義市即日起跟進餐飲夜市禁內用
嘉義縣今新增9例確診案例,是水上鄉某工廠7人染疫,延伸2人家庭傳染,全案匡列密切接觸者43人,縣長翁章梁下午線上記者會宣布,即日起至8月6日提升嘉義縣防疫管制措施,除開設擴大篩檢站、持續疫調,餐飲業、夜市只能外帶,不開放內用,嘉義市政府隨後也表示將跟進。嘉義市政府表示,嘉義巿即日起至8月6日提升防疫管制措施如下:餐飲業及夜市一律外帶,不開放內用;美術館、博物館、圖書館、演藝廳同步暫停對外開放;市府辦理的活動取消或延期;公祭暫停。請大家遵守戴口罩、實聯制、保持社交距離、落實人流管制等防疫措施,相關防疫管制措施,將視疫情發展滾動式檢討。「很痛,為了安全必須接受!」嘉義市樂億皇家飯店副總曾錦堂表示,停止內用兩個月 ,好不容易才等到開放,現在又限制內用,心裡當然不好受,但看到疫情突然又在身邊發生,政府做這樣的限制應該是對的,因為大家都沒有打疫苗,第一線服務人員真的很危險。曾錦堂說,餐飲、服務業第一線人員都是2、30歲年輕人,地方政府認真疫調、清消,中央應該盡快撥發足夠疫苗到地方,盡全力、用最快速度施打,當餐飲業者、一般民眾都打完疫苗,大家工作時才不會壓力這麼大。
-
2021-07-3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迎接首個降級周末恐現人潮 陳時中:不動用細胞簡訊
明日將是全國降二級警戒第一個周末,許多民眾已規劃周末小旅行,不過嘉義今傳出工廠群聚事件,是否可能對疫情造成影響?指揮官陳時中說,不至於因人流造成影響,但要提醒全國人民外出散心,口罩、社交距離要做好,景點、停車場會有人員管制,不會用簡訊細胞提醒。對於嘉義發生群聚,下周又是父親節,是否擔心8月9日後又要升級?陳時中說,不至於因為降級、人流變多造成疫情,二級三級警戒期間,沒有禁止大家跨縣市移動,交通工具座位管制也沒變,大家心情放鬆出外旅遊、訪友頻率增加,對疫情不會有太大影響。陳時中說,若以個案數看,不明感染源維持在一個水準、較好的狀況,戴口罩、勤洗手防疫做好就還好,但不排除滾動式檢討。降為二級的首個周末來臨,陳時中表示,明後天是降級第一個休假日,拜託全國人民出去散心很好,要做好社交距離、戴口罩,才能安心旅遊,目前交通警政單位,對於景點、停車場入口做整體人流管制,動用到細胞簡訊可能性非常低。據傳立陶宛捐贈台灣2萬劑AZ疫苗,將於明天上午7時50分抵達桃園機場,屆時該怎麼運用?陳時中說,「時間確定會跟大家講,表達最深謝意,我們非常謝謝」。
-
2021-07-30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數位落差嚴重 雲縣「組隊出擊」幫長者預約第2劑疫苗
中央推數位化,讓準備施打第二劑疫苗的民眾,預先上網登記。不過對於有嚴重數位落差的雲林縣而言,無疑是一大艱鉅任務,縣長張麗善今天表示,即將成立「雲林縣疫苗預約服務隊」下鄉協助長者登記預約,除減輕村里長的工作任務,也能確保所有長者都能順利完成登記,施打到第二劑疫苗。張麗善說,雲林縣長者比例占19.1%,且多數長者的子女不在身邊,原先65歲以上長者第1劑施打計畫的意願調查及通知作業,是由村里長透過廣播或家訪才能順利完成。張麗善指出,第2劑施打採上網登記,雖然對大部分的青壯年族群來說很方便,但多數長者仍不會上網,或不會使用手機接收簡訊,數位落差很大,加上村里長是一人服務所有人,能量吃緊,也無法面面俱到。張麗善表示,將由縣府各局處、地方公所及戶政事務所等工作人員組隊,由這支疫苗預約服務隊,直接下鄉到20鄉鎮市的村里辦公室,協助長輩登記第2劑疫苗,確保每一位65歲以上、曾在縣內快打站接種第1劑疫苗者,都能順利完成第2劑疫苗登記並如期施打,擁有足夠保護力。張麗善說,雲林縣第1波疫苗快打站於6月15日開打,依兩劑間相隔政府建議的8至12周時間計算,第2劑疫苗施打計畫將從8月15日開始至月底,這段期間將完成主要對象的施打。此外明天就是國內疫情降為2級後的第一個周末,張麗善重申「防疫絕不能鬆散」,呼籲民眾日常生活仍要養成習慣,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勤洗手等務必落實,由於疫情仍在控制中,也提醒大家盡量不要跨區移動,避免有外縣市的傳播風險,而可能出現交叉感染疑慮。張麗善說,民眾在縣境安全範圍內仍可以正常互動,不過如果有外縣市感染源,會不會造成疫情擴大,是未知也無法預測,因此建議在外縣市工作的民眾及所接觸家屬,如所在地鄉鎮有確診案例,或曾涉足相關足跡,可至縣內6大分區快篩站預約快篩,確保自身安全。
-
2021-07-3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台北市公布標準 最快明日宣布餐飲可否解禁
全台疫情警戒本周降級,但雙北地區仍禁止餐飲內用,台北市長柯文哲於今(29)日公布內用解禁標準,最快將於明(30)日決定下周是否開放內用。台北市政府今日下午舉行防疫因應記者會,柯文哲表示,外界最關心的餐飲內用規定,不會一下子無條件開放,先公布內用解禁的二項標準:第一,每周每日平均新增確診案例,須小於十例;第二,每周每日平均不明感染源,須小於二例。柯文哲表示,台北市政府將於每個禮拜五統計當周疫情表現,用科學方式決定隔周是否開放內用,以近七天為例,台北市共有38例確診者,平均每天5.4例;不明感染源為九例,平均每天1.3例,明天將依據此標準,決定下周解禁與否。柯文哲指出,餐廳若要解封,也要讓業者有時間準備,畢竟買東西、找人都要時間,而不是今天宣布解禁,明天餐廳就能開幕。選擇於每周五公布,等於讓業者可以有三天時間準備。然而未來仍有變數,柯文哲表示,雖然北市府會提早三天公布,但由於疫情瞬息萬變,也可能會評估疫情影響後,於開放前一天又突然宣布禁止,以免短時間內出現大量感染病例。柯文哲表示,雖然防疫重要,經濟也要顧到,餐廳、夜市開放內用與否,讓地方首長很頭痛,「餓死的比病死的還多,這些我都懂」,因此會朝逐步解封去走,但若疫情有風吹草動,還是可能臨時「關掉」。柯文哲表示,開放內用也要一步一步來,開放後餐廳仍要符合六個原則:一、單一隔間須符合室內50人、室外100人的上限二、若有單一隔間,超過人數上限的營業型態,應在營業前三天和衛生局報備,提送防疫計畫三、餐飲應以個人餐為主,不開放桌菜,如果是自助餐的模式,也要有專人挾菜四、不同桌應維持1.5公尺社交距離,同桌應設隔板或梅花座五、萬一員工感染,須停業三日,再加11天不開放內用六,工作人員應戴口罩,並鼓勵戴面罩、勤洗手。台北市副市長黃珊珊表示,最快將於明天決定下周是否解禁,也就是是否開放餐飲內用。
-
2021-07-29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開放「這3類」外籍人士登記疫苗 陳時中揭施打計畫
指揮中心也開放合法停居留但無健保卡外籍人士,可比照國人進行意願登記。「外籍人士」居留證或停留證上的統一證號+護照號碼。「PRC&港澳居民」統一證號+入出境許可證號。「無戶籍國民」統一證號+入出境許可證號或統一證號+入國許可文號。陳時中說,合法居留在台灣的人都可以做意願登記,先了解他們的意願,有些人可能很難統計,有些人可能在國外打過,先用意願登記了解需求有多大,以利於未來接種納入規劃。外界關心是否下一輪8月6日即開放無居留證人士施打疫苗?他說,先搜集相關資料,了解大家意願,在看疫苗配置做計畫,現在只是搜集意願。衛福部今於行政院會中報告表示,以數學模式推估,維持現今管制強度狀況下,疫情曲線可維持緩慢下降趨勢,未來一周每日發病新增可能維持30-50例以下,但是否代表無法清零?陳時中說,現在疫情評估報告都寫30-50人以下,以此規模來看,50人以下即為低數目,目前多在20人上下,希望持續努力。陳時中表示,這周居隔中的人慢慢解隔離後,案例數會下降,但不能說一定不會有群聚,只是現在執行單位處理效果的經驗、速度增快很多,整體疫情控制不以零確診為目標,因此不會說有案例但沒爆出來,但若零確診我們會很高興。至於開放餐廳內用,若無法自行用餐的孩童,是否也要梅花座?而婚宴酒席也是梅花座嗎?陳時中回應,婚宴保持梅花座,不要人與人近距離接觸。若帶小小孩當然可以一起,因為需要餵食。新北規定降級後,照服員一定要到案主家訪問,不能以視訊家訪,但有許多人沒打疫苗,若案主是高風險對象,是否可開放視訊訪問?陳時中說,如果評估案主是高風險情況,當然可以視訊,我們會跟相關單位溝通,縱使不是高風險,戴口罩和保持社交距離也一樣要做,動作也要迅速。
-
2021-07-28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開學隱憂 研究:兒少傳染祖父母風險是傳染手足的6倍
台灣社區疫情趨緩,今邁入降級第二天、指考第一天,全國家庭也高度關注各級學校9月能否開學。台大公衛流病與預醫所教授陳秀熙及多名公衛學者今透過直播指出,新冠肺炎已經被公認是年輕人的疾病,美國去年的研究即顯示,兒童及青少年傳染給父母或祖父母的勝算比,是傳給手足的二到六倍,因此加速高齡者接種、加強青少年接種,都是各國努力的方向。學者也整理了各國餐廳、婚禮、運動賽事、電影院的降級規則,供國內參考。陳秀熙指出,根據Mallapaty等人今年發表於Nature的研究,新冠肺炎已經成為年輕人的疾病。公衛學者張維容表示,美國和以色列疫情流行趨勢都有微幅上升,主因是確診年齡往下探,特別是年輕且未打疫苗的族群,所以美國以色列都在加強青少年的疫苗接種。張維容指出,以色列85%以上成年人都已經接種疫苗,但近期疫情上升,感染者多為16歲以下,6月21日已建議所有12至15歲青少年接種。至於美國部分,去年有研究探討參與暑期營隊活動的7至19歲兒少之家戶傳播力,針對88%有症狀的224名指標個案,進行問卷調查和檢測。研究結果顯示,在194個家戶、20至51歲(平均46歲)的526位家戶接觸者中,共有48人受到感染,即大約有18%家戶發生感染。高達70%指標個案都是從營隊回到家,才出現症狀,潛伏期大約是五天,家戶傳播力是45%。另外,兒少傳給父母和祖父母的勝算比高於傳給手足,傳給父母的勝算比是傳給手足的2.3倍,傳給祖父母是傳給手足的6.6倍。陳秀熙表示,看到這樣的研究不需要害怕,因為台灣正在加速年長者的接種,還有家戶快篩可以用阻斷隱形感染,篩出個案是好事,不應怪罪於個案。台北醫學大學教授陳立昇表示,美國施打率高,已透過環境、員工、顧客的三方面控管,重啟室內用餐。透過輪班制度控管員工人數和人流,並將重病風險較高的年長工作人員調至後勤工作,例如從收銀改成倉庫管理。另也有訂定員工健康管理規定、強化環境通風、使用隔板,拉開桌子間隔至少六英尺、避免自助取餐,無法維持社交距離或是非用餐時也要求戴口罩等。有關婚禮,公衛學者古玫生表示,澳洲封鎖區以外的偏鄉允許戶外婚禮上限十人,但僅限一等親家屬參加,活動期間要求維持社交距離,每四平方公尺最多一人,全程需要配戴口罩。紐西蘭根據警戒程度實施人數限制,二級警戒上限百人,須維持社交距離,避免擁抱親吻,並全程配戴口罩,正在等候檢測結果者不得參與。加拿大管制措施根據接種率訂定,至少一劑達七成、完整接種達25%之後,不在限制婚禮參與人數,僅要求戴口罩、維持兩公尺社交距離。至於運動賽事,公衛學者范僑芸表示,美國至少一劑疫苗接種率已達56%,完整兩劑達49%,棒球大聯盟球員都不用戴口罩,7月30日起,30支球團開放全部球迷進場,部分球團停止強制球迷戴口罩,並且無須出示陰性檢測證明。加拿大在高接種率下已可開放運動賽事觀眾人數,室內可1000人、室外可1萬5000人,加國冰球聯盟已經全面完整接種兩劑,營造安全環境。電影院方面,公衛學者范僑芯表示,澳洲新南威爾斯州電影院禁止迎宴,但其餘地區已開放五成電影院座位,但要求室內外都要戴口罩。紐西蘭在二級警戒時,電影院實施實聯制、場館最多容納100人,觀眾雖為強制配戴口罩,但必須保持一公尺社交距離、只能在座位飲食,無法保持距離時仍要戴口罩。
-
2021-07-28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農曆普渡將至 柯文哲宣布宗教團體普渡指引
今天起,疫情警戒降至二級,由於農曆七月普渡將至,台北市長柯文哲今也宣布台北市宗教團體普渡指引,柯文哲說,台北市暫不開放遶境、進香、平安餐、福宴等。相關普渡防疫指引仍禁止飲食、設置酒精消毒、戴口罩、量體溫、實聯制等;祭祀也須採梅花座,結束後分梯取回祭品。至於普渡人流管制,柯說,人流管控採單一出入口,工作人員先造冊,擬定分工計畫,容留室內不超過50人,室外不超過100人。柯文哲說,台北市只要做好量體溫、戴口罩量、實聯制、祭祀梅花座等防疫措施,普渡還是可以辦,甚至維持一定的人流管制,室內50、室外100人以下,若普渡會超過這個人數,超過標準,就是事先申請防疫計畫。北市民政局表示,因應警戒降至二級,台北市除繞境、進香、遊行等移動式活動及普度後福宴、平安宴等具聯誼性質餐會,還是禁止辦理,降級後宗教場所開放民眾進入,並開放辦理宗教集會活動,容留人數以室內不超過50人、室外不超過100人。至於台北市的中元普度活動,開放各宗教團體、公司行號、里辦公處、市場攤商及社區民眾得在依照內政部訂定的「二級疫情警戒期間中元普度防疫措施」及「二級疫情警戒期間宗教場所、宗教集會活動防疫指引」的防疫措施指引下辦理。民政局表示,共通的防疫措施包括室內不超過50人(以每人2.25方公尺計算)、室外不超過100人(以每人1平方公尺計算)為原則;落實實聯制、量體溫、噴酒精、全程佩戴口罩、妥善規劃動線、維持社交距離、執行人流管控、加強環境清潔消。另外,宗教集會採梅花座、固定座位,如有供餐必要者,以餐盒及瓶(罐)裝飲品為限。已登記寺廟、宗教財團法人有辦理大型集會活動,以及提供筊杯、籤筒供民眾使用的需求,需要提報防疫計畫,經主管機關同意者得放寬容留人數(室內不超過100人、室外不超過500人)及設置專人管理使用。至於已登記寺廟、宗教財團法人得提報防疫計畫經核准後,放寬參與人數(室內不超過100人、室外不超過500人)。至於有舉辦中元普度相關活動的需求者(如放水燈、主普壇等),不論參與人數多寡,應提報防疫計畫經本局同意後方可辦理。此外,公司行號、社區、里辦公處或市場等團體普度指引,活動參與者須全程佩戴口罩、禁止飲食;活動採實聯制、進行量體溫、酒精消毒及人流控管。場地管理活動應採單一出入口,主辦單位應於場地入口處張貼場地可容納人數告示。容留人數限制,以室內不超過50人、室外不超過100人為限。
-
2021-07-2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該你打疫苗了嗎? 接種前後注意事項別忘記 打得更順利
新冠疫苗預約系統開放第四輪民眾預約,預約施打疫苗的人數將越來越多,《聯合新聞網》整理幾項民眾施打疫苗前注意事項,包括可先行下載評估及意願書,省下現場等待時間,以及備妥普拿疼等藥品,出現副作用可服用減緩不適。新冠疫苗預約系統開放第四輪民眾預約,自今上午10時起至7月29日中午12時截止,預計有144萬民眾可上網預約,本輪接種AZ疫苗,對象包含1983年12月31日(含)以前出生之民眾、宜蘭縣/基隆市因受颱風影響取消預約者、以及第三輪已收過簡訊但尚未完成預約者。民眾出發打疫苗前,除了攜帶身分證、健保卡雙證件外,記得帶疫苗通知單或預約成功畫面截圖,作為證明施打資格。打疫苗前可喝250cc溫開水,不建議劇烈運動,若有感冒症狀者,建議暫緩施打。正在使用免疫抑制劑的人,應錯開服藥與打疫苗時間;若正在服用避孕藥、賀爾蒙治療的民眾,不用停藥可以直接打。而長者或身體狀況不佳者,建議有人陪同施打。打完疫苗後,不能揉或拍打施針處,需在接種處所停留觀察30分鐘,若出現嚴重過敏休克、劇烈頭痛、嚴重胸痛、呼吸困難、皮膚出現自發性血點等症狀,請盡速就醫。普拿疼服用時機,建議在施打疫苗後出現發燒、頭痛等再服用,勿在施打疫苗前吃普拿疼、退燒藥或抗組織胺藥物,以免掩蓋過敏症狀,延誤就醫。疫苗施打後,常見副作用包括發燒、手臂注射處疼痛、肌肉疼痛等,若出現嚴重副作用,包括大面積的過敏搔癢、頭暈、喘不過氣、超過2天持續發燒等明顯症狀,建議就醫諮詢。施打疫苗後不熬夜,一天需睡滿7至9小時。疫苗須施打兩劑才有完整保護力,建議打完第一劑的民眾,仍需遵守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等防疫守則。
-
2021-07-27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降級兩大重點!陳秀熙:嚴管邊境、研擬快篩認證計畫
本土疫情持續趨緩,今天是全國警戒自三級調降的第一天,各行各業為確保防疫安全,都要根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日前分批公布之「圖卡」作為原則,各縣市也有程度不等的加嚴和微調。台灣能夠逐漸恢復正常生活嗎?台大公衛流病與預醫所教授陳秀熙表示,分析,關注餐廳內用是有點「見樹不見林」,因社區隱性個案很少,做好口罩和社交距離等措施下,他認為主要來自特殊族群的零星個案,應不致於在社區散開,邊境嚴管才是重點。陳秀熙也呼籲社會大眾應建立兩大重要心態,即「與疫情共存」和「正面看待快篩」,提醒政府部門提前部署,研擬九月以後各地可能都需要鼓勵實施的快篩認證機制,作為未來各行各業或活動場域安心防疫的基礎。陳秀熙表示,預計降級後需要兩周觀察期、兩周適應期,共約一個月時間。指揮中心已經調整心態,多次宣示不強調清零,這是正確的,還是要有配套措施,那就是精準監測計畫的提前部署。陳秀熙建議,這要由地方來做,包括衛生局、衛生所、基層診所,都可以是讓民眾自費快篩的場所,現場不需要醫護人員執行,但是透過實聯制去確保是本人篩檢,並且當場核發政府認可的快篩陰性證明。進入與疫情共存的階段,快篩陰性證明為何很重要?陳秀熙表示,民眾需要調整心態,雖然快篩有偽陰性,但還是有助於找出高病毒量的人;另外,規律快篩的主要目的,其實是為了證明自己是陰性,讓自己和身邊的人都更安心、參與聚會或活動更方便。在邊境嚴管的階段,首要應鼓勵快篩的對象,就是入境後檢疫期滿但還在自主健康管理期間者。除了入境旅客,陳秀熙表示,在國內部分,政府單位也可應多鼓勵企業和民眾善用快篩陰性證明,成為塑造安心防疫場域的助力。例如大型集會、藝文表演,或是特定的餐廳或企業,都可以用定期的快篩陰性證明,作為安心防疫標章,員工或參與者或消費者出示快篩證明。「不是說降級就要馬上做,但是要提前部署,先把策略擬定好,觀察這一個月的降級情況,如果九月需要做,就可以上路實施。」陳秀熙表示,這就是各國都已經經歷過的,大流行後的「社會適應和心理調適」過程,台灣民眾也應保持開放的心胸,抱持平常心,正向看待生活中越來越常見的篩檢措施,畢竟「找出陽性、證明陰性,都是好事情」。
-
2021-07-27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防疫降級 監察院重新開放民眾到院陳情
監察院今天表示,為因應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從27日起,調降疫情警戒標準到二級,因此從明天起,重新開放受理民眾到院陳情業務。監察院晚間透過新聞稿表示,基於防疫優先原則,監察院將請到院陳情民眾,配合實聯制、量測體溫並全程配戴口罩,保持安全社交距離1.5公尺,並宜講述案情重點,避免久留。如果到院陳情民眾人數過多,監察院指出,將採人員分流方式,以降低群聚風險。監察院說,後續將視疫情發展狀況,隨時就防疫措施滾動式調整。
-
2021-07-27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婚宴會館、美容美體及娃娃機業 27日起有條件開放
疫情警戒27日起降為二級,美容美體業、娃娃機業及婚宴會館有條件開放;經濟部今天重申,各場所必須遵守人員、場所與服務3面向管理。此外,根據經濟部商業司統計,截至25日為止,商業服務業紓困申請案已達23萬5585案,其中,已有13萬3225案核准、金額為新台幣200.02億元,產業以餐飲、批發與零售居多。疫情警戒從27日起至8月9日降為二級,各場所限制逐步鬆綁。經濟部今天表示,除了原有餐飲、百貨賣場外,因應警戒降級,婚宴會館、美容美體業及自助選物販賣機營業場所(娃娃機業)也有條件開放。經濟部表示,所有場館必須遵守人員、場所與服務3面向管理。第一,人員管理:餐廳、百貨賣場與婚宴會館的員工要落實健康監測、美食街人員加戴面罩;顧客要採實聯制,人流進行管制,容留人數也有限。婚宴每一隔間必須遵守室內50人、室外100人上限的規定。美容美體業員工若未施打疫苗或施打未滿14天,必須每7天進行快篩;顧客要採預約制,兩組客人間必須有時間間隔,在上一組客人完成後,要進行清潔消毒,才能接待下一組。娃娃機業員工要進行健康監測,戴口罩勤洗手;顧客採實聯制,並進行人流管制、要求保持社交距離。第二,場所管理:餐廳、百貨賣場與婚宴會館必須定期進行環境清潔消毒,如每天定期清消用餐區、公共設施及廁所;座位部分,同桌要採梅花座、設隔板,若未同桌,必須間隔1.5公尺防疫距離。美容美體業要定時清消環境及器材,包廂空間禁止密閉;娃娃機業者必須派駐專人管理、定時清消環境,機台在每次使用後都要消毒。第三,服務管理:餐廳、百貨賣場與婚宴會館禁止提供試吃、試用,婚宴禁止逐桌敬酒,若有確診者,必須配合疫調與防疫作為。美容美體業員工與顧客全程必須戴口罩,不開放須拿下口罩且無隔板防護的服務項目;娃娃機業若有確診者足跡,必須必須配合疫調與防疫作為。
-
2021-07-27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疫情警戒降級 雲嘉地區餐飲業樂觀其成有期待
疫情27日調降2級警戒,雲嘉地區部分餐飲業者對於開放內用樂觀其成,有人希望疫情更穩定時才開放內用;也有業者認為,未來員工及更多消費者接種疫苗後,才會考慮全面開放。嘉義市林聰明沙鍋魚頭執行長林佳慧表示,27日降級不解封,目前規畫仍以外帶為主,因總店正在整修,暫不開放;未來若開放內用會以套餐方式,讓顧客安心享用。未來員工及更多消費者接種疫苗後,才會考慮全面開放。劉里長雞肉飯負責人劉宗源說,27日以後,仍將以外帶為主,不開放內用,等疫情更趨緩才會考慮,請消費者體諒,未來若開放,店內一定會做好防疫規範。在嘉義市中山路開咖啡館的黃姓老闆指出,咖啡館在疫情3級警戒後,客人就減少很多,現場會點咖啡或奶茶的顧客,大都是為了坐在店內消磨時光。因此,日前轉賣咖啡豆維持生計,27日降級不解封,內用有限制,暫時還是不會開放內用。在文化路上賣魷魚肉羹的朱姓老闆表示,27日以後會開放內用,能容納2桌客人坐梅花座,近來文化路夜市人潮已慢慢回流,相信一切都會好轉;原本兒子一起在店裡幫忙,但因疫情期間賺不了錢,已經找其他工作維生。嘉義市耐斯王子大飯店企劃部副理王鈺淳表示,27日起,飯店內的萬國百匯自助餐廳將改變經營模式,改以精緻套餐料理,避免客人頻繁至自助餐檯取餐風險,28日、29日試營運,30日正式營運。另外,飯店內餐廳開放內用以預約客人為主,不接受臨時散客。嘉義市嘉樂福觀光夜市經理吳佳靜指出,開放內用的攤販大都會將桌子拉開至安全社交距離,且遵照中央防疫指引,夜市管理單位也會每小時巡視,查看是否落實防疫措施。希望可以多吸引一點民眾來消費,協助攤販維持生計。在嘉義縣七主宮夜市賣雞蛋糕的蘇姓攤商說,從微解封起就開始做生意,但人潮並沒有想像中多,夜市不能邊走邊吃確實影響民眾消費意願,希望27日以後顧客會回流,不然真的難以維持生計。雲林縣婚宴主持人江苡婷表示,中央日前宣布可以舉辦婚宴,已有民眾開始預約9月的好日子,雖然相較3級警戒前每月至少9場仍有差距,但可以感受到新人們迫不及待分享喜悅之心。雲林縣外燴廚師鄭智偉指出,原以為開放可以內用會出現報復性訂桌,結果訂單未如預期,感覺民眾還在觀察聚餐風險。目前訂桌集中在父親節當天居多。鄭智偉坦言,開放內用但限制人數,對餐飲業者可能無法維持生計,還是會維持實體店經營,加上宅配料理包因應。
-
2021-07-26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降二級可以打麻將? 指揮中心強調「兩點規定」需遵守
疫情三級警戒在明天就要鬆綁,民眾被悶了69天,對於相關規定仍有很多疑問,像是明起室內放寬規定,若找非同住家人打麻將、唱歌可被允許?指揮官陳時中今天在記者會回應,人數限制沒有這麼嚴格,但疫情間不要頻繁往來比較好,不鼓勵頻繁群聚;打麻將如果可以維持社交距離,口罩戴好也不反對,但是麻將桌的距離都不夠,也有長時間接觸,執行上相對困難,且有些縣市是不同意的。有鑑於父親節將至,是否擔心返鄉過節疫情再度爆發?他則表示,父親節確實大家都應該要過,但是如果疫情期間勉強見面就不必了,打打電話視訊就好,若有見面時間也不要拉長,希望讓大家快快樂樂過父親節,但希望時間縮短時間,這是兩難。即便降級但游泳池還不能開放,陳時中說,如果有社區認為可以做好防疫,可與主管單位提出防疫計畫看是否可行,疫情下有原則性、通案性的規定,但也不排除提出夠完整計畫,就可以執行、監督,中央也希望生活能夠正常。至於娃娃機業者反映,請專人看顧店面實施防疫不敷成本,業者詢問可否用其他方式放行?陳時中說,娃娃機是在經濟部主管需要與財政部反應,相關距離間隔、監視器監看或巡邏機制等,主管單位還是認為,若無專人照顧、執行會增加染疫風險,也和經濟部提出相關討論,會有審慎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