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奇異果總是硬梆梆?1招天然催熟快速變軟變甜!這樣吃更能吃到最多纖維

最新文章

看更多

大家都在看

看更多

疾病百科

看更多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醫療/ 新陳代謝

40歲以下第二型糖尿病 急增 營養師教3招助愛吃糖年輕人穩血糖

糖尿病飲食強調均衡攝取六大類食物並控制醣類。圖/123RF
糖尿病飲食強調均衡攝取六大類食物並控制醣類。圖/123RF

聽健康

00:00/00:00

不良的飲食習慣是糖尿病的危險因子之一,長期攝取高糖、高脂肪、高熱量的食物,會增加肥胖、體脂肪過高的機率,導致身體對胰島素的敏感度下降,累積久了,增加胰島素阻抗,最終演變成糖尿病。營養師沈宛徵表示,隨著生活型態改變、外食比例攀升,第二型糖尿病的發生率持續增加,患者也愈來愈年輕化。

「糖尿病並非突如其來,而是長期生活習慣累積的結果。」沈宛徵指出,糖尿病不再是老年人的專利,台灣40歲以下族群糖尿病發生率快速攀升。許多人認為,糖尿病飲食複雜,這不能吃、那不能喝,有許多禁忌。其實,只要掌握均衡飲食並控制醣類,血糖管理不必靠極端節食。

根據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2025年最新公布的第二型糖尿病年鑑,國內糖尿病人口已突破256萬人大關,40歲以下族群發生率較過往增加25%,呈現「高齡化與年輕化並存」的雙重挑戰。沈宛徵強調,有效的血糖控制是建立在科學的飲食策略上,包括每餐攝取固定醣類、增加高纖蔬果、調整進食順序等。

面對糖尿病人數日益上升且年輕化的趨勢,沈宛徵提醒,控糖應從日常做起,特別是家族有糖尿病史或常感疲倦、口渴,以及體重變化明顯的人,更應提高警覺。其診斷標準及監測指標,除了空腹血糖之外,還有糖化血色素、胰島素阻抗,可作為診斷依據。

「日常飲食的選擇,對血糖管理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沈宛徵說,透過正確飲食搭配,不僅可以穩定血糖波動,更提升個人整體健康,遠離糖尿病威脅。在忙碌現代生活中,要做到均衡飲食、規律用餐、監測觀察三項飲食原則並不容易,可透過營養諮詢建立個人的飲食計畫。

血糖控制三大飲食調整原則:

1.以均衡取代節食,確保蛋白質、膳食纖維與碳水比例適當,維持必要的營養攝取。

2.養成定時定量用餐習慣,減少暴飲暴食與情緒性進食機率,避免餐後血糖急升。

3.利用血糖監測工具觀察身體反應,找出適合自身的飲食節奏與食材選擇。

血糖控制 糖尿病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商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