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疫情持續趨緩,今天是全國警戒自三級調降的第一天,各行各業為確保防疫安全,都要根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日前分批公布之「圖卡」作為原則,各縣市也有程度不等的加嚴和微調。
台灣能夠逐漸恢復正常生活嗎?台大公衛流病與預醫所教授陳秀熙表示,分析,關注餐廳內用是有點「見樹不見林」,因社區隱性個案很少,做好口罩和社交距離等措施下,他認為主要來自特殊族群的零星個案,應不致於在社區散開,邊境嚴管才是重點。
陳秀熙也呼籲社會大眾應建立兩大重要心態,即「與疫情共存」和「正面看待快篩」,提醒政府部門提前部署,研擬九月以後各地可能都需要鼓勵實施的快篩認證機制,作為未來各行各業或活動場域安心防疫的基礎。
陳秀熙表示,預計降級後需要兩周觀察期、兩周適應期,共約一個月時間。指揮中心已經調整心態,多次宣示不強調清零,這是正確的,還是要有配套措施,那就是精準監測計畫的提前部署。
陳秀熙建議,這要由地方來做,包括衛生局、衛生所、基層診所,都可以是讓民眾自費快篩的場所,現場不需要醫護人員執行,但是透過實聯制去確保是本人篩檢,並且當場核發政府認可的快篩陰性證明。
進入與疫情共存的階段,快篩陰性證明為何很重要?陳秀熙表示,民眾需要調整心態,雖然快篩有偽陰性,但還是有助於找出高病毒量的人;另外,規律快篩的主要目的,其實是為了證明自己是陰性,讓自己和身邊的人都更安心、參與聚會或活動更方便。在邊境嚴管的階段,首要應鼓勵快篩的對象,就是入境後檢疫期滿但還在自主健康管理期間者。
除了入境旅客,陳秀熙表示,在國內部分,政府單位也可應多鼓勵企業和民眾善用快篩陰性證明,成為塑造安心防疫場域的助力。例如大型集會、藝文表演,或是特定的餐廳或企業,都可以用定期的快篩陰性證明,作為安心防疫標章,員工或參與者或消費者出示快篩證明。
「不是說降級就要馬上做,但是要提前部署,先把策略擬定好,觀察這一個月的降級情況,如果九月需要做,就可以上路實施。」陳秀熙表示,這就是各國都已經經歷過的,大流行後的「社會適應和心理調適」過程,台灣民眾也應保持開放的心胸,抱持平常心,正向看待生活中越來越常見的篩檢措施,畢竟「找出陽性、證明陰性,都是好事情」。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