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奇異果總是硬梆梆?1招天然催熟快速變軟變甜!這樣吃更能吃到最多纖維

最新文章

看更多

大家都在看

看更多

疾病百科

看更多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醫療/ 泌尿腎臟

尿液變色別輕忽 腎絲球腎炎不痛不癢恐會造成慢性腎臟病

腎絲球腎炎早期幾乎沒有明顯症狀,治療關鍵在及早發現。圖/AI生成
腎絲球腎炎早期幾乎沒有明顯症狀,治療關鍵在及早發現。圖/AI生成

聽健康

00:00/00:00

小張是一名上班族,平時身體健康,某天卻驚覺尿液偏紅,原本以為是吃火龍果造成的,沒想到幾天後泡泡尿不散,顏色更為深沉。就醫檢查發現有蛋白尿和血尿,確診為「腎絲球腎炎」。由於腎絲球腎炎早期幾乎沒有明顯症狀,不少人往往拖到腎功能受損,甚至演變成慢性腎臟病(CKD)才被發現。

腎臟是人體的清道夫,負責過濾血液、排出代謝廢物。其中的「腎絲球」好比細密的濾網,一旦發炎,就可能出現血尿、蛋白尿。常見型態包括急性與慢性兩種,急性可能與感染有關,會引起水腫、高血壓;慢性則病程緩慢,早期不痛不癢,卻可能一步步走向腎衰竭。血尿、泡泡尿、水腫、高血壓,甚至持續疲倦,都是警訊。

腎絲球腎炎的成因多樣,從免疫系統異常(如IgA腎炎)、自體免疫疾病(如紅斑性狼瘡)、感染後的併發症,到糖尿病、高血壓或藥物,都可能讓腎絲球受損。醫師通常會透過尿液檢查、血液檢驗、腎臟超音波檢查,必要時進一步做腎臟切片,以確認病因並決定治療方向。

過去治療腎絲球腎炎,常依靠控制飲食、降血壓,加上類固醇壓制發炎反應,但長期使用類固醇容易帶來骨鬆、糖尿病、高血壓等副作用。隨著醫學持續進步,近年出現了許多新選擇。原本用於糖尿病的SGLT2抑制劑,被發現能減少蛋白尿、延緩腎功能惡化;內皮素受體拮抗劑則能保護腎臟血管;抗B細胞單株抗體則針對免疫性腎炎發揮效果。

針對IgA腎炎,更有新型口服藥物透過調控腸道免疫來降低發炎。這些治療不僅提高療效,也降低了副作用風險。不過,新藥並不是萬靈丹,搭配良好的生活習慣、控制三高、避免高蛋白飲食與過量藥物、足量喝水、有家族病史者定期做尿液檢查等措施,才能保護腎健康。

腎絲球腎炎過去常被視為只能「拖延」的疾病,如今已有更多精準治療與標靶藥物,讓患者能維持腎功能,降低洗腎風險。對民眾來說,最關鍵的仍是「早發現、早治療」。如果發現尿液顏色異常或泡泡不散,千萬別輕忽。因為現在的腎絲球腎炎,已經不是無藥可治,而是能積極對抗、可望改善的疾病。

腎絲球腎炎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商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