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13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搜尋
疫苗
共找到
9123
筆 文章
-
-
2021-08-13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當個「老而快樂」的智慧老人! 盡管時光不停地流逝,心中定會留下許多美好回憶
【編者按】旅居國外多年的作家朋友張至璋寄來email,敘述由於新冠肺炎疫情,回台「避難」一段時間,回到美國與也是作家的夫人夏祖麗因為嚴重時差,而彼此擔心老伴「昏睡不醒」的真情流露。感動之餘,忍不住鼓勵他分享老人快樂的生活。接著又邀請兩對「老夫老婦」分享他們的故事:一篇來自醫界神鵰俠侶的醫師陳榮基與護理前輩周照芳、一篇來自名作家黃春明與林美音夫婦。也許有人會以為這好像與「醫病平台」的主題有點差距,但事實上有智慧的老人可以跨過「健康」與「疾病」的鴻溝,見證生命的奇妙:雖然「老而無病」可望不可及,但「老而快樂」卻是這些智慧老人享受到的生命。 台灣目前已經是高齡化社會,80歲以上人口逐漸攀升,老年人的種種問題,常在報章雜誌上被討論和関懷。每位老年人在他漫長的歲月中,各有不同的生活習慣、環境背景和觀念,我也是其中之一。老伴兒曾說,每個人都是一部小說,有機會聽他說説他的過去,一定有非常精彩和動人的故事。小說有短篇、中篇、長篇,那我自己呢?八十年的歳月,是否也是一部長篇小說呢?要從年輕時候想起,可不容易,從六十歲職場退休至今,整整二十年的時間來說,許多事情倒還記得淸清楚楚。其實,我並不太在意自己的年齡,但這二年來有幾件事,怎麼好像是在提醒我,我是真正步入「老年人」的行列,親屬們眼中的長輩了。今年五月中,新冠肺炎疫情再度緊張,六月中一再被提醒,85歲以上、80歳以上的長輩,要記得去打疫苗。還有去年生日,兒子、媳婦,訂了個大壽桃,又給了個大禮物,兒子笑著說:「媽媽,不知不覺您今年80歳了!」 「是啊!媽媽不知不覺也看到更多的白頭髪」這時孫子倆兄妹,雙手一齊抱給我一個大壽桃說:「阿嬤生日樂!」我好高興!好奇地看著這個大壽桃,要阿孫一齊切開來看看,慢慢切開一看,哇!裡面還有6個小壽桃,太有意思了,子母壽桃!一臉驚喜的阿孫急忙拿出小壽桃分給大家,大家吃得好樂!其實,我沒覺得自己有多老,年齡只是年齡,並沒有太影響到我的心情,我想,這可能是我每天的生活,還是過得很忙碌的関係吧!。退休後常被問到:「退休後會很無聊嗎?都在做些什麼?」我說:「怎麼會無聊呢?我時間都不夠呢!」每天固定的家務事之外,有充分的時間看書、聽音樂、唱唱歌、用line和朋友問候聊天、用e-mail回覆來信、小陽台上數十盆花兒、植物要照顧,有時突然發現去年開過的蘭花,奇妙地又長出花苞逐漸開放,讓我好驚艶!更重要是上小學的孫子、孫女每天下課後會過來吃晚飯,這是我們倆老最期待也是最快樂的時刻。有一次,吃飯時想不到老伴兒還說,我每天給阿孫做好吃的,廚藝也進步多了!阿孫也說:「阿嬤你做的菜太好吃了,你把菜單寫下來好嗎?以後我們可以照做。」多窩心的讚美。每天陪伴阿孫的日子裡,自己好像也重溫了一次快樂童年。記得孫子五、六歲活動力特別大,喜歡找阿公在家裡的樓梯上玩射飛機,阿公上上下下不知跑了幾趟,看阿孫高興,阿公也越起勁兒。好玩是好玩實在很累,直到阿孫們回去了,我們倆老如釋重負,心中浮起一股喜悅,不約而同地說:「孫子回來很高興!孫子回去更高興!」這句令人會心一笑的話。如此日復一日快樂的負擔,累歸累,想想每天有阿孫在身邊,也是我們老人家的福氣啊!記得孫子誕生時,我樂得幫忙媳婦照顧孫子,二年後接連著孫女誕生,我每天像上班族一樣,到兒子家照顧二個阿孫,媳婦工作忙,有我這個自告奮勇的婆婆幫忙,她也常表感謝,我說這是我阿嬤最快樂的負擔。轉眼,今年暑假後,孫子要上國一,孫女要升五年級了。十多年來,看著幼幼嫩嫩的嬰兒,學走路、學説話、會跑會跳、會騎腳踏車、會游泳、寫日記、背古詩詞、自己選書閱讀、作文、寫讀書報告、用筆電、會和阿公聊天討論話題,會教阿公、阿嬤使用ipad搜尋資料⋯⋯小可愛的阿孫長大了,也懂事多了,個子一年一年長高,心智也一點一點成長,想到這些心中很是欣慰。老伴兒前幾年的一場大病,辭去所有工作,每天在家看書,整理他說存在腦袋中,要寫出來的東西。星期六、日阿孫放假,我們倆老也放假,沒事,各看各的書,半天下來,他說:「天氣還不錯出去走走吧!」 「好吧!」反正也走不遠就在家附近,看看堤防邊花草、樹木,河邊草地上有時候會看到成群的白鷺鷥,一些不知名的鳥兒飛過。走累了,可到我們常去的小咖啡館喝杯咖啡,靜靜的小咖啡舘,播放著優雅聖歌,心情也隨之舒靜。輕鬆喝完咖啡慢慢走回家已傍晚,看到觀音山落日,像大自然的畫筆,揮灑出一片紅藍灰紫渲染般的落日餘暉,好美!可惜只有短暫的幾分鐘,夕陽無限好,可惜近黃昏啊! 當然,我們這把年紀,不可能像五、六十歲的人那麼勇健、活躍、遊山玩水。會突然覺得容易累,睡眠品質不好,書看久了字會模糊,多走點路腳力不夠,膝蓋不靈活,多提點東西腰椎無力等等。 我們家是沒電梯的五樓公寓邊間,附近是雙溪河濱公園,從五樓窗戶左邊可看到觀音山,右邊看到芝山公園、陽明山,這180度的視野是最大的優點。但是,每當朋友來訪,有的一進門氣喘噓噓!就是年輕人也會又喘又累地問: 「你們每天這樣上下樓不累啊!」 「當然會累,每天下樓不只一趟,可能二、三趟,有時掛號信、包裹,為了不讓郵差先生久等,得快步下樓」。朋友也勸我們年紀大了,該換個有電梯的房子。35年前剛搬來,可以小跑步上下樓,現在不行了,得慢慢走,當做是運動也好,醫生也說老人家多走路是最好的運動,有這麼美的視野,我們還真捨不得換呢!「突然覺得⋯⋯」這句話,倒是成為必須面對的事實。老人家免不了有些慢性病,只要定期回診,應該是可以放心。我更擔心的是,老人家的大腦,會在不知不覺中退化嗎?有何辦法?多動動腦是否可以延緩大腦退化呢?我竟然有個天真的想法:今年年初特地買了幾本新版本的唐詩宋詞,背一背自己特別喜歡的幾首詩詞,每天睡前覆習一、二首,考考自己的腦力有沒退化,有用嗎?自己也覺得好笑。老伴兒又有個觀念「退而不休」——老人家不要說我老了,什麼都不會,跟不上年輕人了!其實,只要體力精神還好,沒有特別的病痛,最好有點事做,動動腦、動動筋骨。這幾年眼看著幾位五、六十年的老朋友一個個走了,心中縂有一股不捨的失落感和無奈,「生命有限」這句話常在心中纏繞著。老伴兒喜歡在晚餐時和阿孫邊吃飯邊聊天:「以前阿公年輕的時候還是農業社會,一家人到晚餐時間最熱鬧了,大人小孩一大桌吃飯,小孩聽大人說今天遇到的種種事情,小孩邊吃飯邊聽,在長幼有序,敬重長輩,熱鬧溫馨的氣氛中,可聽到很多有趣的大人話题和新鮮事,也學習到一些生活中長輩身教言教的規矩⋯⋯」老伴兒還說:「阿嬤每天辛苦為我們做飯,如果沒有阿嬤,阿公是沒辦法這麼細心照顧你們,我們家現在是三代人家族,阿嬤要煮飯給你們吃,爸爸媽媽要賺錢養你們,所以我們家按照排隊順序,不要插隊,只有阿公可以先走。」接著又說:「人老了會離開這個世界是很自然的事,你們會長大,阿公阿嬤到很老很老也會離開你們,這都不要太難過⋯⋯」阿孫二兄妹好像也聽懂了阿公的話,笑笑點著頭。這時哥哥笑著說:「阿公,你已經說很多次了!」妹妹說:「已經説三次了!」接著説:「阿公你的飯前藥吃了沒?」阿公笑笑說:「是嗎?我說過很多次了?阿公真的老了老了,你們要記得就好⋯⋯」是啊!孩子會長大,父母會老去,我深信只要一家人,能在相處的時光裡,時時相互關懷著,珍惜我們所擁有的,盡管時光不停地流逝,我們心中一定會留下許多美好的回憶。
-
2021-08-13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冷眼集/「3+11」戳破台灣防疫夢幻泡泡
華航諾富特四月底爆出群聚案例,人數遠超過部桃事件,足跡更橫跨雙北、桃園、嘉義多個縣市,後續發生長達三個多月本土確診風波。外界將矛頭指向「三加十一」是防疫破口,指揮中心至今對「三加十一」決策過程說不清楚、提不出會議紀錄,原本還說會負責的指揮官如今卻強調只是群聚事件、非破口,絲毫看不到應有的反省檢討及如何避免重蹈錯誤的決心。無論指揮中心定義諾富特事件是破口?還是群聚?邊境的放行與管制鬆綁,小老百姓只要想到長達近三個月的三級警戒、一萬多人染疫、逝去的八百個生命,這是全民無法再次承擔的痛。與其說諾富特群聚事件中,因為機組員放寬檢疫措施變成破口,這項邊境政策更像一根試探食物的試毒銀針,戳破國內沉浸在防疫優等生的夢幻泡泡。台灣足足有一年的時間,但未曾好好盤點台灣的醫療量能、疫苗涵蓋率、隔離政策、防疫管理上是否足夠應對,就草率開放邊境國門,未曾提出具體指標、詳細評估就放行。這試毒銀針的第一針,戳破指揮中心當初以「航運經濟是重要命脈」的想像藉口,在配套未完全就先行鬆綁,導致病毒有機可乘、三級管制對經濟影響更甚。第二針,戳破機組員下榻的諾富特飯店管理未落實分層,防疫疏漏,導致出入旅館人員、團客複雜,讓多人陷入風險,指揮中心才慢半拍進行全台防疫旅館總體檢。國人經歷這三個多月,疫情在各縣市開花,即使如今警戒降級,但疫苗打了第一劑卻不知第二劑在哪裡,面對開學及入秋,Delta變異株又在各國橫掃,決策者仍不願檢討、真誠面對曾犯的錯誤,但庶民百姓卻禁不起再來一次疫情風暴。
-
2021-08-13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德BNT疫苗原廠:手續完成就交貨台灣
生產BNT疫苗的德國原廠BioNTech表示,已與台灣約好交貨期程,只要手續完成就會將疫苗運到台灣。BioNTech發言人以電子郵件回覆中央社記者詢問時表示,該公司生產的COVID-19疫苗已在3日獲得台灣相關單位的緊急使用授權,目前正與夥伴復星醫藥全力以赴,希望盡快提供台灣民眾疫苗。他強調,目前還無法確定第一批疫苗交貨的時間,不過,BioNTech已與台灣的機關約好交貨期程,只要一完成品管和安全手續,疫苗就會送到台灣。台積電、鴻海暨永齡基金會、慈濟基金會上月與上海復星醫藥達成協議,分別採購500萬劑、總計1500萬劑的BNT 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苗,捐給政府統籌運用。當時BioNTech執行長吳沙忻(Uğur Şahin)表示,盡可能提供全球更多人耐受性良好和有效的疫苗是公司的既定目標,BioNTech很高興能提供台灣民眾歐盟製造的疫苗。
-
2021-08-13 名人.潘懷宗
潘懷宗/環境太乾淨會損害免疫力,真的嗎?
衛生(Hygiene)代表著人類的文明與進步,更是防止傳染性疾病的重要手段,例如: 吃飯前要洗手、上完廁所要洗手以及醫生觸摸下一個病人前要洗手等等,這些都是衛生的正確要求。但是,沒想到人類文明進步、講求衛生以後,竟然“過敏”人口卻大幅度的、不斷的提高,於是,許多科學家努力探討並歸納其造成的可能原因包括: 氣候變遷(全球暖化)、空氣汙染、藥物濫用、以及加工食品(添加物太多),這些原因確實是和工業革命與經濟進步有關,所以有人就說“過敏”是一種文明病,好像對,又好像不對,因為文明也包括了文化上的進步,而文化上的進步顯然不是上述空氣汙染等的構成要素。但是,又有人提出,過敏是因為講求衛生而造成的,這就問題來了,難道講求衛生不對嗎?把過敏人口的增加歸責於講求衛生,使得環境太乾淨的說法,科學界將其稱之為衛生假說(Hygiene Hypothesis)。衛生假說的理論是這樣解釋的,人類生命早期免疫系統的形成(特別是5歲以前),必須建立在微生物暴露的良好環境中,如果現代社會太乾淨、太衛生了,這就意味著幼兒在生命早期接觸健康菌群的可能性變小,因此就會對過敏的抵抗力較低,導致兒童免疫系統有缺陷,如同孩子從小被父母保護得太好,長大後就愈不能在現實社會中生存的理論是一樣的。然而,我們看到許多對衛生的敘述,例如: 家用肥皂/牙膏含殺菌劑、孩子餐具用酒精消毒、空氣中亂噴消毒水、不准去草地上玩以及不准在家養貓狗等等,對不起,這些都不是衛生的正確概念,而是錯誤的衛生觀念。所以,今天我們要討論的是,難道正確的衛生觀念也會導致小孩免疫力有缺陷? 你信嗎? 以後吃飯前不洗手! 東西掉地上,可以撿來吃! 全家不必公筷母匙! 小孩過敏率就會降低,筆者首先不信。根據2021年7月發表在《過敏與臨床免疫學雜誌》上的一篇論文就提到,有關現代社會講求乾淨衛生,才導致兒童免疫系統有缺陷的理論已經過時,更應該被丟棄。該篇論文主要作者為倫敦大學學院臨床醫學微生物中心感染科名譽教授魯克醫生(Graham A.W. Rook),他指出了四個重要的研究結論,反駁了所謂衛生假說。• 首先,現代水泥建築物中(辦公室或家裡)發現的微生物在很大程度上都不是我們免疫進化所需的微生物(unnatural microbiota)。• 其次,疫苗除了可以保護我們免受病原菌(壞菌)的感染之外,還可以增強我們的免疫系統,因此我們不需要為了要增強免疫力,去接觸病原菌,甚至有些人會面臨死亡的風險。• 第三,科學界有確鑿的證據表明天然綠色環境中的微生物菌群對我們的健康特別重要(natural environment)。現代建築物並不是我們必須要接觸的自然環境,甚至會讓人產生疾病(稱之為:病態建築症候群)。• 最後,流行病學家發現打掃家庭衛生與健康問題(例如過敏)之間的連結,不是因為環境太乾淨所引起的,而是由於肺部暴露於清潔產品下所引起的,這些清潔產品會促進過敏反應的發生。進一步分析這些發現,完全符合人類的進化和歷史進程中,所看到的現象,那就是兒童要發展出良好的免疫系統,就必須在他們的腸道、皮膚和呼吸道中發展出健康的菌群,而這些有益菌群主要來自於(1)接觸健康的母親(自然產、喝母乳、和媽媽抱抱),(2)其他家庭成員的正常接觸(父親、兄弟姐妹、祖父母),(3)暴露在大自然環境下(在草地上玩、呼吸新鮮空氣、郊遊踏青、戶外運動),以及最後(4)施打疫苗。最後,筆者要強調的是,乾淨與衛生是好事,特別是為了防止疾病的感染與傳播,所以需要針對最常參與感染傳播的手和某些特定的物體表面(把手、按鈕、桌面、水龍頭等等),進行清潔,甚至在新冠肺炎時要戴口罩等等,這些都是正確的衛生觀念,在本篇論文中把這些正確的衛生行為叫做Targeted Hygiene ---亦即有目標、有方向、有科學根據的衛生觀念,而這些正確的衛生行為和接觸母親、家庭成員、自然環境和疫苗以便獲取我們需要的免疫力,完全不衝突。所以倫敦大學學院感染科名譽教授魯克醫生在結論中提到,採取正確的衛生行為是必要的,並且應該停止並丟棄,將衛生誤認為是免疫調節紊亂的原因之一。Journal Reference:1.Graham A.W. Rook, Sally F. Bloomfield. Microbial exposures that establish immunoregulation are compatible with targeted hygiene. Journal of Allergy and Clinical Immunology, 2021; 148 (1): 33 DOI: 10.1016/j.jaci.2021.05.008
-
2021-08-13 新聞.元氣新聞
九把刀岳母主動脈剝離致死? 醫師:症狀有落差
作家九把刀的岳母打完AZ疫苗後4天不適,出現背部至頸部劇烈抽痛,合併嘔吐症狀,送醫後依然無法挽回一命。法醫高大成今天認為,這是主動脈剝離,但不排除疫苗過敏反應催化,讓體內的隱形炸彈動脈瘤爆炸。但專業醫師卻不這麼認為,因為其岳母的病症,與典型主動脈剝離症狀有落差,若依生前健檢數字來看,膽固醇過高較有可能引發心血管動脈阻塞。九把刀日前在臉書轉述,岳母疑接種AZ疫苗後死亡當日情形,她在通訊軟體裡寫下,AZ的副作用好恐怖,不僅影響食慾,背部蔓延頸部的劇烈疼痛,導致嘔吐,且吐完休息一下症狀又持續。最後她被發現倒臥在沙發,失去呼吸。九把刀的岳母年僅五十七歲,生前健康檢查結果,膽固醇329mg/dl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254mg/dl 。不過,除膽固醇超標外,其他數值均正常,遺體目前已送司法解剖,高大成推測,100%是由主動脈剝離引起。但台大醫院心血管中心主治醫師兼科主任王宗道卻不這麼認為,他說,典型主動脈剝離症狀是劇烈的胸痛,短時間飆高的血壓讓血管瞬間撕裂,隨著血管內膜順著血流剝離,疼痛也會由前胸移到背部上方,然後移到背部下方。有患者形容,該症宛如瞬間遭電擊,像「閃電一閃而逝」。引發主動脈剝離的主因,王宗道說,第一、主動脈剝離與高血壓有關,瞬間有極大壓力將血管衝裂,其次,馬凡氏症候群患者,其身體的組成比較脆弱,先天結締組織有異樣,病人通常高高瘦瘦,手指頭很長;再來是動脈瘤患者,因血管慢慢膨脹變得脆弱,若主動脈瘤超過五公分,一定要手術處理。另AZ疫苗過敏反應催化,恐讓體內的動脈瘤破裂造成剝離風險?王宗道說,動脈瘤變大是一個慢速過程,生成時間需以月、年計算,疫苗過敏反應時間過短,動脈瘤不太可能快速成長;而血壓瞬間飆高是主動脈剝離成因之一,也不排除民眾在接種疫苗後不適,升高血壓導致剝離的極少數可能。九把刀岳母膽固醇相關數值較高,他表示,正常標準應為膽固醇不超過280mg/dl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應在190mg/dl以下,否則將引起心血管動脈阻塞相關疾病。
-
2021-08-1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陳時中稱3+11是群聚非破口 專家點1關鍵「就是破口」
指揮官陳時中今天首度澄清,沒有所謂開放邊境機組員3+11破口,開放邊境管制後沒有造成社區疫情,機組員與家人及諾富特員工感染屬於群聚事件,不是破口。中華民國防疫學會理事長、感染科醫師王任賢認為,「3+11」本身沒有錯,但當時沒做好配套就開放而造成疫情,就是破口。王任賢認為,若第一批11.6萬劑AZ疫苗來台,3月22日開放施打時,讓頻繁出入境高風險國家的機師、機組員先打,就不會造成後續多名航空人員染疫,並在諾富特飯店爆發疫情。他強調,「3+11」本身沒有錯,但當時沒做好配套就開放。北市長柯文哲曾經表示為,機組員應該優先施打疫苗,而非防疫專責醫護先打。對此,專家小組諮詢委員李秉穎則表示,去年林口某醫學中心、今年初部立桃園醫院院內感染,對國內防疫衝擊大,讓醫護第一順位接種疫苗,除避免醫護感染,也避免抵抗力差的患者,染疫重症或死亡,也能守住國內醫療量能,若先讓機組員優先接種,「這會讓國際笑死」。王任賢表示,當時台灣境內、醫療院所還沒被病毒入侵,最高風險就是境外移入,當時未讓機組員先打疫苗,結果造成破口,至今專家小組還是沒認錯,「他們沒做配套,才是全世界最大笑話」。有人將機組員「3+11」和帛琉泡泡「5+9」相比,王任賢認為,兩件事時空背景不同,「3+11」當時還沒有疫苗,「5+9」現在可以打疫苗,無法拿來相比,也不用擔心重蹈覆轍。但他強調,若陳時中是為了「保駕護航」台帛泡泡,硬說「3+11」不是破口而是群聚,他反問「群聚久了就是小破口,差別哪?」王任賢指出,未來邊境開放是各國必經之路,社區也要有好的應變能力,但開放過程中,應以通則來規範,像是打過二劑疫苗的國民,不論到哪一國家,返台後不需14天隔離;打一劑疫苗者,可有一段檢驗期;完全沒打疫苗者,採取更嚴格檢疫措施或禁止出國,不要應訂過多細則,讓民眾無所適從,政府也容易被挑毛病,應以通則讓全民依循。
-
2021-08-13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嘉市第5輪獲超出近500劑莫德納 衛生局:無法額外開放
公費疫苗預約平台第五輪現已開始施打,嘉義市政府衛生局統計,此次約8300人完成預約,但獲中央撥補8800劑莫德納疫苗,配給各醫療院所後,應還多近400劑,市府表示,待中央疫情指揮中心發文告知指定施打對象,無法額外開放給市民接種。據了解,超出的近500劑莫德納,應會給第1至3類及孕婦施打第二劑,還有專責醫院的打AZ的醫護,要進行混打第2劑,預計這一輪預約的人都接種完後,8月18日才會運用這近500劑。多個縣市籲讓長輩不必上疫苗預約平台來預約第2劑,衛生局指出,昨天有與指揮中心討論,中央針對75歲以上先產出名冊,不過要把已從平台接獲、完成預約者刪掉;衛生局指出,嘉市75歲以上打AZ為6000多人,莫德納可能有2000、3000人,中央尚未給予名冊。衛生局也指,75歲以上第2劑雖能造冊,但何時能施打,仍然要視疫苗到貨的量。
-
2021-08-13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自購AZ疫苗抵台 蔡英文:台灣取得疫苗突破1000萬劑
政府自購的52.4萬劑AZ疫苗今天下午到貨,蔡英文總統在臉書上指出,這是我國與AZ公司的採購合約中,第五批到貨的疫苗,目前台灣累計取得的疫苗也突破了1000萬劑。蔡總統說,在全球疫苗短缺下,我國能在短短幾個月內取得超過1000萬劑疫苗,也把每日確診案例降回個位數,這些得來不易的成績,真的要謝謝所有的防疫人員、外交人員、每一位台灣人民的配合,以及國際夥伴的支持。「我知道大家都希望快點打到疫苗,我們會每天緊盯進度,繼續催促已訂購的疫苗儘速到貨。」副總統賴清德也在臉書上指出,這批我國自行採購的疫苗,能在國際疫情日益緊張、疫苗供應失衡及國際搶購的壓力下,排除困難安然抵台,要感謝努力促成的外交人員、防疫團隊以及運送單位的努力。大家都很關心疫苗到貨的狀況,連同今天到貨的疫苗,台灣已經取得超過1000萬劑疫苗。賴清德也說,團結防疫是共同的目標,在國產疫苗即將開打、國際疫苗陸續抵台的時刻,也要請國人持續做好防疫工作,一起守護台灣安全。
-
2021-08-13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高端疫苗將開打 感染科醫師:將分析不同疫苗保護力
高端疫苗預計23日開打,國內接種COVID-19疫苗達3款。感染科權威醫師李秉穎今天表示,後續將進行對照分析,可得知民眾接種不同廠牌疫苗後的具體保護效力數據。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公費疫苗預約平台第6輪將從16日上午10時至18日中午12時開放預約,本期可供接種的是國產的高端疫苗,施打期間為23日至29日。截至今天下午1時,有意接種高端疫苗者已逾110萬人。衛生福利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召集人李秉穎今天上午接受媒體人周玉蔻訪問表示,從臨床試驗來看,接種高端疫苗的副作用發生率低,這是蛋白質疫苗的特點,採取相同技術平台的美國諾瓦瓦克斯(Novavax)疫苗也是如此。至於高端疫苗的有效性,李秉穎說,隨著高端疫苗開打,會開始進行疫苗效益分析,國內接種的3種疫苗,包含阿斯特捷利康(AZ)、莫德納(Moderna)與高端疫苗,可做對照分析研究。李秉穎說,可用健保資料庫、疫苗接種紀錄等資料進行大數據研究,假設有人染疫,就能分析個案是否曾接種疫苗、接種哪種疫苗,並與未接種疫苗者比較,看感染COVID-19的發生率,就能得到具體保護效力評估。針對外界質疑政府圖利高端疫苗,李秉穎直言,疫苗涉及全民利益,在此背景下,圖利廠商是天經地義的事;疫苗問世後,可望加速控制疫情、恢復經濟繁榮,獲利的是全民並非特定群體,此外,李秉穎被問及作家九把刀的岳母接種AZ疫苗後死亡一事,他說不談個案,但從原則性來看,若排除疫苗接種後引發過敏性休克,就剩下2種可能,包含自身潛在疾病,以及疫苗其他副作用,導致接種後死亡。李秉穎強調,要釐清個案死因是否與疫苗有關,仍必須從檢體與病理解剖檢視是否與血栓相關,目前AZ疫苗除了血栓外,沒有任何其他可知會引起死亡的原因,若排除血栓,就能排除死因與疫苗的相關性。他也提醒,民眾要保持平常心看待AZ疫苗,台灣有很多疫苗接種後猝死個案,經專家審視,9成以上都是有潛在疾病引起,與疫苗無關。
-
2021-08-13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自購52.4萬劑AZ疫苗送達桃機 累計到貨241萬劑
台灣自購52.4萬劑AZ疫苗今天運抵台灣,在辦妥通關作業後將送往指定冷儲物流中心存放,進行後續檢驗封緘作業再供計畫所列對象接種,台灣自購AZ疫苗到貨約241萬劑。國內疫情逐步趨緩,政府持續加緊疫苗施打的腳步,但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苗數量吃緊,台灣自購約52.4萬劑AZ(AstraZeneca,阿斯特捷利康)疫苗,下午由中華航空公司CI834航班自泰國曼谷載運來台,班機在下午3時16分許抵達桃園國際機場。負責載運AZ疫苗的華航CI834班機落地後,滑行停靠在第二航廈D2機坪,辦妥通關作業後,由地勤人員將放置在貨艙的疫苗卸下,經拖車送往華儲貨物碼頭裝入冷鏈貨車,送往指定冷儲物流中心存放。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下午在記者會中表示,今天到貨的52.4萬劑AZ疫苗待完成通關程序後,直接運送至指定冷儲物流中心進行後續檢驗封緘作業,再提供COVID-19接種計畫所列實施對象接種。陳時中說,新疫苗到貨,原則上希望接種年齡層仍繼續往下開放,但若多數民眾需要開始接種第2劑,也不排除保留,強調細節尚待討論,接種規劃待敲定。陳時中指出,指揮中心去年10月30日與阿斯特傑利康(AstraZeneca)公司簽署1000萬劑COVID-19疫苗供應合約,先前已到貨4批,3月3日11.7萬劑、7月7日62.6萬劑、7月15日56萬劑、7月27日58.2萬劑,這次提供第5批疫苗約52.4萬劑,總計約241萬劑到貨。陳時中表示,這次提供的疫苗為多劑型包裝,每瓶10人份,需存放於攝氏2至8度的環境,這批疫苗效期至110年12月31日。
-
2021-08-1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Delta病毒擴散強 年輕人染疫若重症菜瓜布肺跟一輩子
今全世界都期盼疫苗施打率高能復以往生活,但Delta(印度變異株)出現,再次掀起病毒浪潮,根據日本《NHK》統計,日本7月31日新增病例最高峰4,058人,8月開始也都在2至3千上下,讓人值得注意的是,20多歲感染者超過30%;台灣醫生評估,可能跟疫苗還沒打到有關,但疾病嚴重度有或許會比較低。Delta傳染力如同水痘 年輕族群感染率更高林口長庚兒童感染科教授級主治醫師黃玉成表示,新冠Delta變異株已經證實傳染力如同水痘,在沒有防護措施下可以1傳9,許多國家疫苗接種都由年紀高的開始,相對年輕族群有疫苗保護人數就比較少,美國18至24歲接種疫苗人數約52%,60歲以上約78%,至於日本疫苗接種率就更低。黃玉成解釋,國際上能觀察到新冠Delta變異株疫情,比起以往在年輕族群擴散較快速,很可能跟疫苗沒有打到,缺乏保護力對抗外,年輕人活動力比較好,接觸人群機會高,加上可能防疫警戒心下降,例如口罩沒有戴好都有關係,然而現在不論是否打過疫苗,防疫措施都仍要維持高強度不能鬆懈。 年輕人也有重症風險 肺部大量傷害後遺症無法逃年輕族群感染新冠肺炎,相對老年人風險低很多,症狀表現也通常會是輕症,但仍然有重症風險,導致肺部纖維化有不可逆傷害;台大醫院內科加護病房主任古世基解釋,當新冠肺炎發展到重症,肺部傷害就會出現,就像皮膚燒燙傷一樣,如果很嚴重就會有大面積沒有彈性與功能修復組織,肺部也是一樣。古世基接著說明,目前台灣新冠疫情中,年輕族群發生重症人數少,普通肺部發炎損傷輕微,基本上不容易有不可逆傷害,反觀年長族群,發病時身體有其他慢性疾病,身體對抗疾病能力比較差,多重影響下重症風險就高,一旦判定需要插管供氧,肺部傷害可能已達50%以上,康復後也會有極大後遺症風險。 一旦插管就是重症 未來有菜瓜布肺機會高古世基強調,雖然年長者比較容易引發重症,不過年輕人也會有發生機會,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如果血氧量低於94%,就符合新冠重症定義,肺部功能已經受到相當破壞降低,必須插管協助呼吸,即便未來成功拔管疾病康復,肺也因發炎有了嚴重傷害,新長出修復組織沒有原先肺部功能。當皮膚發生大面積燒燙傷,雖然傷口會慢慢癒合,但長出的結締組織沒有彈性,也沒有正常皮膚功能,在肺部也是相同狀況,當肺因發炎有大面積傷害需要修補,也是由結締組織替代,但會導致肺缺乏彈性外,也沒有原本交換氧氣作用,也就是俗稱「菜瓜布肺」。年輕人感染新冠Dltata 張上淳說了3關鍵針對新一波全球新冠Delta疫情,年輕族群感染率高,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張上淳也給予說明,Dlelta變異擴散能力高,目前大家都已經知道,年輕族群有沒有特殊活動與聚會,疫苗覆蓋率比較低,加上活動範圍廣,在表面上報告推測,不外就是這幾個原因。★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
-
2021-08-13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彰化近5萬人複選登記「願打高端」 單選累計8121人
中央公費疫苗預約系統7月27日起將高端疫苗納入意願登記,彰化縣透過預約平台統計已有8121人單選高端疫苗,複選疫苗含高端者有4萬1242人,合計4萬9363人,此期意願登記將於8月13日止,預計這一期能打到疫苗的人應不少。彰化縣連續第六天沒有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疫情趨於穩定,但因有北部確診個案8月初曾來過彰化田尾鄉,縣府接獲通報後,今天公布足跡,彰化縣長王惠美說,確診者8月4日下午3點半到6點15分間,從北部南下,途中曾到過彰化田尾鄉,包括大眾園藝、怡心園公車站牌對面附近以及田尾公路花園公園路一段等地。依指揮中心規定,二級警戒期間,共13類除群須需定期快篩,持陰性證明始能上班。彰化縣衛生局首開先例,在八大生活券設置家用篩檢衛教諮詢站,並發放官方版快篩證明,彰化縣府衛生局長葉彥伯今公布相關職業別統計,從7月20日到8月11日,以教育類行業別需求最多,有676人次,其次是運動類56人次,另有美容美髮體業、服務業、餐飲業等都有,總計已服務864人次。
-
2021-08-13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新北增1施打疫苗死亡個案 接種莫德納快1個月突沒呼吸
新北市新增1例施打疫苗後死亡個案,為一名新店68歲男性,身患癌症及高血壓,7月13日接種莫德納疫苗,7月13日至8月10日出現四肢無力及無法行走,8月11日出現無呼吸,緊急送醫不治,當天中午死亡,目前新北市通報累積統計共122例,(AZ疫苗104例、莫德納疫苗18例)。新北市衛生局表示,對於接獲疫苗施打後的不良事件通報,或民眾有疑義通報,都會將相關資料上傳疾管署通報系統,至於個案死亡原因是否與疫苗有關,由中央「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審議小組」審議認定。
-
2021-08-13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全台疫苗接種逾943萬人次 第3劑高風險族群優先
疫情指揮中心最新統計,全台COVID-19疫苗接種逾943萬人次,另因應變種病毒,多國準備追加第3劑疫苗,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天說,國際資料仍以高風險族群優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統計,昨天有16萬3459人次接種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苗,截至目前全台累計接種達943萬3236人次,疫苗人口涵蓋率37.78%,劑次人口比達到每百人40.19劑。此外,國際間變種病毒肆虐,許多國家規畫追加第3劑COVID-19疫苗,媒體今天在疫情記者會詢問,第3劑疫苗將規畫由哪些族群優先施打。陳時中回應,現在很多國家都在為施打第3劑疫苗做準備,並安排優先順序,依國際資料來看,還是從高風險族群開始,即染疫後易演變為重症甚至死亡的族群先施打,都是朝此方向規畫。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也說明,昨天新增103件疫苗接種後不良事件通報,包含非嚴重不良事件51例、接種後死亡3件與其他疑似嚴重不良事件49件。疫苗接種後死亡案件為2件接種阿斯特捷利康(AZ)疫苗後死亡,年齡為46與81歲,接種後2至7日死亡;1例莫德納(Moderna)疫苗接種後死亡,年齡68歲,接種後29日死亡。莊人祥說明,目前疫苗接種後不良事件通報,已有400多案送至衛生福利部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審議小組(VICP)審查,目前都還沒結案,審理完畢會給付相關補償。
-
2021-08-13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台灣防疫添助力 52.4萬劑自購AZ疫苗運抵桃機
台灣自購52.4萬劑AZ疫苗今天下午3時25分,由中華航空公司自泰國運抵桃園國際機場,可望為國內吃緊的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苗供應及防疫工作再添助力。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下午在記者會中表示,指揮中心去年10月30日與阿斯特傑利康(AstraZeneca)公司簽署1000萬劑COVID-19疫苗供應合約,先前已到貨4批,分別是3月3日11.7萬劑、7月7日62.6萬劑、7月15日56萬劑、7月27日58.2萬劑,這次提供第5批疫苗約52.4萬劑,總計約241萬劑到貨。這次提供的AZ疫苗為多劑型包裝,每瓶10人份,需存放於攝氏2到8度環境,這批疫苗效期至110年12月31日。
-
2021-08-12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110萬人對高端疫苗有信心 駐德代表打完AZ還想打國產
國內開放第六輪意願登記,將施打國產高端疫苗,截至今日下午1時,已有110萬5432人有意願施打高端疫苗,指揮官陳時中被問及國人是否對高端沒信心,導致意願登記人數偏低。他表示,疫苗是國人自由選擇,加上前幾輪已經施打過疫苗的人,第二劑可施打的疫苗品牌相對就少,另外現已有百萬人登記高端也不算少。指揮中心數據指出,目前全國意願登記中,同時勾選AZ、莫德納疫苗者,有726萬7924人,占比53.90%,人數最多。「非莫德納」不打的人,達401萬8693人,占比29.8%,位居第二,但相比過去四成多人次,歷經三輪施打後已低於三成。有意願施打高端疫苗者達110萬5432人,「非高端不打」者達19萬2569人,占比1.43%。陳時中表示,指揮中心鼓勵民眾都要施打疫苗,也尊重民眾對於疫苗的選擇,不管是採用mRNA、次單位蛋白、腺病毒載體等技術都不同,國人對於疫苗的訊息充足,可以自行選擇。至於國內駐德代表謝志偉在臉書發文表示支持國產疫苗,並表示已在德國打了二劑AZ疫苗,但明年返台一定再打上一劑高端疫苗,增強抵抗力。陳時中指出,相信謝大使對於國產疫苗有所期待,但仍要按規定進行施打。
-
2021-08-12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台帛旅遊泡泡重啟 李貴敏:管制竟比奧運國手返台輕鬆
衛福部長陳時中宣布月中重啟台帛旅遊泡泡,在免住防疫旅館與施打疫苗誘因下訂單爆滿。國民黨立委李貴敏認為,相關發展直接打臉陳,是對民進黨政府處理疫苗問題能力投不信任投票,也凸顯國人無國際認證疫苗可打,又面臨蔡政府強推高端疫苗無奈。李貴敏也質疑,3+11破口讓台灣三級警戒近70天,到現在地方還在收拾民進黨政府的爛攤子;現在特別Delta變異株肆虐全球,但帛琉泡泡回程卻只要5+9,不需住防疫旅館,也比奧運國手返台輕鬆,凡此種種讓人匪夷所思。李貴敏說,邊境管理不能有任何萬一,更不能拿百姓的性命當賭注,要是入境管制再出狀況,行政院就要負全責。
-
2021-08-12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竹縣AZ疫苗第1劑專案 明天台元羽球館千人接種
新竹縣今天0確診。中央「COVID-19公費疫苗預約平台」第5輪莫德納疫苗接種,昨首日新竹縣近3000人報到完成接種,報到率97.74%;明天竹縣將為50歲以上未曾接種疫苗者,開設AZ疫苗第1劑1000名額專案接種,請預約成功的民眾攜帶身分證及健保卡,依時間前往台元科技園區羽球館報到施打。縣長楊文科表示,台元科技園區羽球館,是竹縣建置的第4個大型接種站,也是第1個「服務外展企業與社區結合」的接種站,感謝台元科技園區管理中心無償提供場地,未來中央核准科技從業同仁專案施打疫苗時,也會在此場地協助台元科技園區各廠家約3萬名員工施打疫苗。不少鄉親詢問50歲以下民眾接種疫苗的時間,衛生局表示,目前中央預約平台每一期接種前發送簡訊,是由中央疫情指揮中心,依據當期疫苗的民眾意願,逐漸循年齡往下修,譬如之前第4輪AZ疫苗的簡訊發送年齡為38歲以上。另外,新竹縣各類專案接種,則需依中央規定對象辦理,包括經中央核准通知的第7類對象、已接種第1劑應接種第2劑的民眾,以及屬於第10類即50歲以上未曾接種疫苗者。由於中央撥配本縣疫苗的數量,將以平台上意願登記人數為依據,因此,呼籲尚未接種疫苗的鄉親,踴躍到中央預約平台上意願登記;若對上網操作不熟悉的,可撥打專線03-6571919,由專人協助。衛生局也指出,目前中央預約平台開放第6輪意願登記,請民眾在8月13日中午前盡速上網完成意願登記,在疫苗選擇上盡量複選,以盡早取得後續簡訊通知預約資格,完成疫苗施打。
-
2021-08-12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視中央撥補量 宜蘭書面通知65歲以上8月底打第2劑疫苗
宜蘭目前累計接種疫苗涵蓋率達38.3%,其中65歲以上的長輩已超過7成完成第一劑疫苗注射,50歲至64歲民眾也有近一半的人接受第一劑注射。針對後續第二劑的施打,縣衛生局將為65歲以上的長者集體進行預約,採取「書面通知」接種時間和地點,預計8月底開始施打。有鑑於很多長輩不熟悉上網登記疫苗接種意願及如何預約,一再有民眾反映,建議縣府採用當時施打第一劑疫苗以「書面通知」長者,大家都很方便。縣衛生局決定採「雙軌」進行,有上網預約施打疫苗的長輩,在中央平台系統中仍會通知,至於縣府手邊都有施打過第一劑疫苗的長者名單,時間到了,就會依照第一劑接種作業模式,採「書面通知」時間及地點去打第二劑疫苗。至於多少長輩有機會可以打到第二劑的疫苗?縣衛生局說,還是要看中央撥給宜蘭多少劑疫苗而定,目前看起來是AZ疫苗比較有可能打到第二劑。至於65歲以下的民眾,衛生局呼籲仍要上透過預約平台進行預約,請民眾多加留意。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天公布,目前「公費疫苗預約平台」開放意願登記的疫苗為高端疫苗,將於8月13日中午12時結束並進行結算,有意願施打疫苗的民眾也可以上網進行登記。
-
2021-08-12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疫苗救濟金一毛未發 接種死亡400多例送審仍未結案
國內疫苗接種後死亡案件頻傳,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指出,疫苗接種後不良事件通報,昨日新增103例案件,其中有死亡案例3件,疑似不良案件有9件,其餘不良反應案件中。另外死亡案例中,有2件是施打AZ疫苗,在接種後2-7日內死亡,一例為接種莫德納疫苗,為86歲民眾,於接種29天接種後死亡。對於接種疫苗後不良反應中,若判定為疫苗所引起,則會獲得50至60萬的救濟金,國內送件人數眾多,且有135件已經解剖,疫苗不良反應救濟案件審查進度仍緩慢。莊人祥指出,目前有約400多例案件送VICP會議審理,目前沒有一件結案,解剖審核完畢會給予給付。
-
2021-08-12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旅遊泡泡憂重演「3+11」陳時中:沒有破口也沒影響社區
今年本土疫情爆發,造成國內破萬人確診、8百多人死亡,如今將開放與帛琉旅遊泡泡,外界憂重演當時放寬機組員「3+11」防疫破口。指揮官陳時中今表示,全程包機屬於安全航線,更強調「沒有3+11的破口,沒有影響到社區,機組員跟家人與諾富特員工這是一個群聚事件,不是社會的破口,我要澄清」。對於即將開放台灣與帛琉旅遊泡泡,但外界質疑檢疫制度太鬆,擔心破口事件重演?陳時中說,防疫帛琉去的地方,依照風險情況,才擬定相對應策略,帛琉都已施打疫苗,加上當地本土零確診,旅遊泡泡使用全程包機,沒有混其他國際人混搭,是安全航線。陳時中表示,開放旅遊泡泡也要以防萬一,為保持安全,出發前會進行PCR檢驗,回台後五天進行自主管理,以及深喉唾液、加強自主健康管理及PCR檢驗,防疫算是很完整。近期莫德納疫苗延遲供貨,南韓政府率團到美國催貨,台灣是否比照辦理?陳時中說,會努力爭取疫苗,感謝外交單位積極協助。
-
2021-08-12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52.4萬劑AZ抵台 陳時中:優先往下年齡層開打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表示,52.4萬劑AZ將於今下午3時40分抵達桃園國際機場,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待完成通關程序後,直接運送至指定冷儲物流中心進行後續檢驗封緘作業,再提供COVID-19接種計畫所列實施對象接種。指揮中心指出,去年10月30日與台灣阿斯特捷利康公司簽署1000萬劑COVID-19疫苗供應合約,先前已到貨3月3日11.7萬劑、7月7日62.6萬劑、7月15日56萬劑、7月27日58.2萬劑,本次提供第五批疫苗,截至目前總計約241萬劑到貨。本次提供之疫苗係為多劑型包裝(每瓶10人份),需存放於2-8℃的環境,本批效期至110年12月31日。對於最新到貨的52萬劑A疫苗,是保留第一劑使用,還是給第二劑施打?陳時中說,52萬劑施打目標群還是往下年齡層開放,細節還要討論,因為也有一些疫苗會來,怎麼做適當安排整體考慮。至於高端疫苗檢驗封緘不良率,以及第六輪高端總劑量為多少?陳時中說,高端檢驗封緘原來怎麼做就怎麼做,持續進行中,現在還算順利。
-
2021-08-12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陳時中:52.4萬劑AZ疫苗今日下午抵臺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12)日表示,AstraZeneca疫苗約52.4萬劑,預定今日下午3時40分抵達桃園國際機場,待完成通關程序後,直接運送至指定冷儲物流中心進行後續檢驗封緘作業,再提供COVID-19接種計畫所列實施對象接種。指揮中心指出,該中心係於去年10月30日與臺灣阿斯特捷利康公司簽署1,000萬劑COVID-19疫苗供應合約,先前已到貨3月3日11.7萬劑、7月7日62.6萬劑、7月15日56萬劑、7月27日58.2萬劑,本次提供第五批疫苗,截至目前總計約241萬劑到貨。本次提供之疫苗係為多劑型包裝(每瓶10人份),需存放於2-8℃的環境,本批效期至110年12月31日。
-
2021-08-12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有分身?船員預約第二劑被拒 發現1人竟列3種施打類別
周姓男子日前向民進黨立委許智傑陳情,他因船員身分(具船員證屬於第3類)於7月14日打了第一劑莫德納,按照規定間隔28天後要預約8月11施打第二劑莫德納時,卻發現自己被歸為第9類,要到9月22日才能施打第二劑,他急於出海工作,屬高風險族群,向許智傑陳情後,才獲得解決。周男表示,8月5日要預約第二劑莫德納才發現自己被歸為第9類,向各單位陳情都沒有辦法解決,由於8月14日將登船出海工作三個月,船員工作會接觸到許多外籍從業人員,具高感染風險。周男表示,他向高雄市府衛生局、1922、預約系統客服、疾管署等7個單位陳情未果,便於8月6日向立委陳情並提供陳情書等相關資料。只好請立委許智傑幫忙協調,希望能盡快回歸第3類並盡快預約施打疫苗。許智傑指出,洽詢疾管署後,卻得到周先生屬於為第7類的回應。一個人同時有3個施打疫苗身分別,難道是有分身?他召集交通部港務局及衛福部疾管署等單位進行跨部會協商,昨天下午終於讓周先生順利恢復第3類身分別,並完成第二劑疫苗注射。許智傑說,像這種民眾符合施打疫苗的資格,卻因相關單位或系統疏失,導致被互踢皮球,無法如期預約施打疫苗的情況,相關部會應盡快檢討,預約系統資料庫和各部會資料應即時更新,讓民眾預約資料能精準,才不會影響民眾施打疫苗的權益。
-
2021-08-12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我一點也不想混打」 醫:第2劑AZ幾乎無感 何必再給車撞
由於國際研究指出,AZ搭mRNA疫苗的保護力更高,許多民眾都期待開放混打,日前甚至有人為此不惜冒險違規。然而目前能夠「合法混打」者,卻也並非人人都願意接受,台北市聯合醫院醫師陳昶宇就表明「抱歉我一點都不想」。指揮中心目前開放混打的對象,限於已施打AZ超過10周的第一線高風險醫護人員。陳昶宇在臉書上寫道,許多人都已領教到第1劑AZ的威力,包括發燒、畏寒、全身痠痛、心悸、頭痛等不舒服的症狀,通常會持續24-32小時,甚至有人形容如同「被車撞」,但第2劑的副作用就輕微許多。陳昶宇表示,目前聽到只打AZ的人第2劑幾乎都是無感,而他本人也只有當天晚上覺得稍微累了一點,但AZ混打莫德納的第2劑就不一樣了,「聽說症狀堪比AZ第1劑,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連60-65歲以上的長者症狀都一樣明顯」。他認為,既然研究報告顯示,打完2劑AZ面對Delta變種病毒的防重症、死亡效果接近100%,「那我何必為了『理論上可能更好一些』的輕症傳染保護力,再去承受被車撞第二次的痛苦。」因此他建議「不要刻意去強求混打」,第1劑打AZ的,第2劑有AZ就打,優點是「副作用很少、重症保護力又高」,但若不得已要混打BNT或莫德納,「就只能再被車撞一次」,好處是對Delta變種病毒會有更佳的輕症傳染保護力。如果民眾之後可以自由選擇是否混打,陳昶宇認為可以視自己打第1劑AZ經歷的副作用來決定,若第1劑已經很慘,為了達到更好的疫苗效果而願意混打「再被車撞一次」,他覺得「勇氣可嘉」;相對的,若第1劑身體反應不激烈,「那的確是可以考慮第2劑混打,去給車撞一下」。
-
2021-08-12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蘇貞昌:52萬劑AZ疫苗今下午抵台 總疫苗數逾千萬
行政院長蘇貞昌今在臉書上表示,政府自購的52萬多劑AZ疫苗,今天中午將從泰國起飛,預計下午3點多抵達台灣。蘇貞昌表示,加上這批疫苗,台灣取得的疫苗將超過1000萬劑。他並指出,在全球疫情急遽升溫、各國疫苗短缺之際,台灣能夠短時間內獲得1000萬劑疫苗,還能在三個月內將疫苗覆蓋率從1%提升到38%、將日確診數從500多例降到個位數,要感謝所有防疫人員、外交人員和所有台灣人民的配合,以及友邦的協助。
-
2021-08-12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打輝瑞莫德納後傳個案 歐研究腎病等可能副作用
歐盟藥品管理局(EMA)今天表示,少數人在接種輝瑞和莫德納的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苗後通報出現3種新狀況,正研究評估是否可能為副作用。歐盟藥品管理局安全委員會正研究的3種新狀況,分別是多形性紅斑(erythema multiforme),即一種皮膚過敏性反應;腎小球腎炎(glomerulonephritis)或腎臟炎症;以及腎病症候群,即一種特徵為大量尿蛋白流失的腎病。美國輝瑞大藥廠(Pfizer)和莫德納(Moderna)生技公司都尚未回覆路透社提問。輝瑞是目前提供COVID-19疫苗給歐盟的最大廠商。歐盟藥管局表示,截至7月29日,歐洲經濟區(EEA)已施打略多於4350萬劑莫德納Spikevax疫苗;輝瑞與德國BioNTech生技公司合作研發的「復必泰」(Comirnaty)疫苗則已施打逾3.3億劑。歐盟藥管局上月發現一種非常罕見的心臟炎症與mRNA(傳訊核醣核酸)疫苗之間存在可能關聯。輝瑞與莫德納疫苗均屬此類疫苗。但歐盟藥管局和世界衛生組織(WHO)都強調,接種疫苗仍利大於弊。歐盟藥管局今天並未提及上述3種新狀況有多少案例等細節,也不建議更改疫苗標籤,僅表示,已要求藥廠提供更多資料。歐盟藥管局今天公布的最新評估,是針對所有已授權疫苗的資料庫所進行的安全例行更新,另也正研究包括阿斯特捷利康(Astra Zeneca)和嬌生(Johnson &Johnson)在內的疫苗與月經失調的關聯。歐盟藥管局上週才表示,尚未在COVID-19疫苗和月經失調之間發現因果關係。
-
2021-08-12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美贈台疫苗將達400萬劑? 美:現階段就是250萬無追加
媒體報導,美國聯邦參議員譚美(Tammy Duckworth)10日接受華府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訪問透露,美國將贈送台灣400萬劑疫苗;不過,美方可靠消息來源表示,美國已經捐贈台灣250萬劑疫苗,目前沒有要追加。譚美10日訪問時說,「一開始只有75萬劑(疫苗),現在給台灣的數量遠超過400萬劑。」(Even though it's just 750,000 initially the first tranche, we're now well over 4 million vaccines to Taiwan.)被部分媒體解讀為還要捐贈台灣疫苗。記者詢問譚美辦公室,尚未取得回應;不過美方可靠消息人士表示,目前沒有進一步的捐贈計畫。
-
2021-08-12 新聞.元氣新聞
九把刀岳母「LINE最後留言」 醫師推斷最有可能死因
知名作家九把刀11日公開岳母死訊,他提到岳母在打完疫苗後4天,突然發生背部到頸部劇烈疼痛、痛到吐等症狀,之後便不幸離世,醫師粉專「「MedPartner美的好朋友」從九把刀描述的狀況推斷,過世和疫苗相關的機率極低,最有可能的是主動脈剝離。「美的好朋友」專頁中提到,九把刀的岳母很年輕,家屬願意讓過世的岳母接受解剖,而非直接把原因怪罪在AZ疫苗上,同時強調會照計畫接種AZ疫苗,「要感謝九把刀一家人。」而依照九把刀的描述,從背部往上痛到頸部,突然劇烈疼痛到嘔吐,多數醫生想到的診斷大概都會是「主動脈剝離」,尤其九把刀岳母先前的健檢報告中,膽固醇329mg/dl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254mg/dl,都是屬於需要追蹤的高血脂病症,若此病症已經持續一段時間,心血管很可能已經受到影響。「美的好朋友」醫師提醒大眾,或有慢性疾病,一定要持續就醫追蹤控制,若有嚴重胸悶、胸痛、頭痛,或是從來沒有過的劇烈疼痛等狀況,更要立即就醫,因為很可能是心血管或是腦血管疾病,特別是長輩因為習慣忍痛,晚輩更應該提高警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