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12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搜尋
疫情升溫
共找到
624
筆 文章
-
-
2021-07-11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部分社工未列疫苗優先 民團籲:有必要接觸者都應列入
社工是服務弱勢民眾的第一線。政府雖已針對服務街友、長照與醫事組織、與政府有契約關係的社工施打疫苗,但仍有不少民間社福組織的社工未列入施打。現代婦女基金會執行秘書吳姿瑩表示,如今疫苗數量穩定,希望政府協助所有第一線社工施打疫苗,也不要以「外訪、內訪」為標準來區分,只要有必要接觸個案者,都應納入優先接種疫苗順位。5月底,台北市社會局已為民間的無家者組織如芒草心、人間百味施打疫苗。芒草心秘書長李盈姿表示,當時萬華疫情升溫,社會局將協助街友的無家者組織社工、甚至是為街友發餐的牧師皆列入疫苗接種名單,一一施打。吳姿瑩表示,據他了解,包括長照、無家者組織,或是在醫事機構內的社工皆已施打疫苗;而由政府委託協助照顧弱勢業務的民間社工也列入名單。但若是民間自籌款的社福社工,則未列入優先施打名單。她舉例,現代婦女基金會在全台有12個單位,10個單位已造冊,但有兩個單位因屬民間自籌款、非政府直接委託,便未列入疫苗優先施打名單。優先施打疫苗的社工名單也以是否有「外訪」需求為列冊標準。但以現代婦女基金會為例,設點在法院機構裡的社工被認為無「外訪」需求,但他們需要與家暴受害人接觸。許多行政人員職稱並非式社工,但需要協助社工或跟社工一起工作,如資源募集與發放、環境清消等。吳姿瑩說,社福機溝裡的協助人員也應該比照醫院的行政人員,列入優先施打疫苗行列。「社工保護弱勢的第一線,但是施打疫苗的第幾線?」吳姿瑩說,社福機構內只要有必要接觸個案者,都應納入優先接種疫苗順位。
-
2021-07-09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中央宣布夜市微解封 彰化擬由業者提申請「核准才開放」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宣布三級警戒延至7月26日,但部分行業管制適度鬆綁,包括餐廳、夜市等場所符合指揮中心指引得開放,彰化縣今年因應本土疫情升溫,5月14日率全國之先宣布關閉縣內50個夜市,對於中央宣布微解封,彰化縣長王惠美說,會由各夜市提出申請,縣府針對防疫作為能執行的程度來評估是否予以開放。王惠美說,針對中央今天微解封指引縣府會再做相關規範,縣府這幾天已和夜市經營者聯繫,若業者可以承諾符合中央防疫標準縣府會予以開放營運,許多夜市攤販已經快2個月沒有收入,對於開放既期待又怕受傷,希望業者都能做到相關防疫規範再開放。彰化縣府衛生局長葉彥伯說,想微解封的相關業者,目前最重要的是符合資格者趕快去預約登記施打疫苗,對於中央的微解封做法,也認可讓各領域有機會檢視人員健康管理和場域人流管制怎麼做,微解封是從三級到低等級的過渡階段,讓各行各業做好準備,衛生局也會協助相關業者在不同場域在微解封時也做微調。葉彥伯表是,微解封中值得注意的是對人員管理和顧客管制,餐廳實名制、隔板等都是基本要求,再來要注意員工的健康管理,彰化將依照餐飲類別及規模定出不同程度的管制。
-
2021-07-02 新冠肺炎.居家隔離怎麼伴
噗妮聊護理:疫情下的看診防護四步驟 保護自己也保護他人
⾃五⽉中旬起,臺灣新冠肺炎確診數每日上升,⼈⼼惶惶,為使醫療量能可發揮最大效能,降低民眾進出醫院感染風險,各大醫院紛紛提出病患減少⾄醫院就診建議。但有 些「不得不」在疫情期間就醫的病患,如接受癌症治療、化學治療、放射線治療、⾎液透析...等患者,在⼀定的時間,須回到醫院就診並且接受適當的治療。在醫院治療室⼯作的我,每天接觸將近上百位病患,常發現病患把⼝罩戴反、沒有將⼝罩遮住鼻子等情況,並再三提醒,協助病患做好正確防護,保護病患自己也保護周遭的⼈。 「假如⼀定得在疫情期間進入醫院,哪些防護措施⼀定要做呢?」可從以下四點做起 推薦社團:慢病好日子臉書社團第一、正確配戴口罩配戴⼝罩時,記得遮住鼻子與嘴巴,且需清楚分別⼝罩的正、反⾯,並正確配戴。口罩的設計,⼤多是顏⾊深的那⼀⾯朝外。打噴嚏時,切記不要把⼝罩拿下來,如果⼝罩不⼩⼼弄濕、髒汙,千萬不要節省,換⼀個新的⼝罩才能有好的防護⼒,且遵循四個⼩時更換⼀次⼝罩的原則。在醫院⼯作,常常看到病患戴兩層⼝罩或配戴Ν95⼝罩,但少數病患會因為過於悶熱、不適應長時間戴Ν95,導致呼吸不順、頭暈、⾎氧濃度下降等不適,而將⼝罩拿下來「正常呼吸」,這樣反⽽沒有辦法達到正確配戴⼝罩的防護效果,所以說「戴得多,不如戴得好」,才能讓口罩的保護力發揮最大效果。 第二、配戴護目鏡或面罩疫情升溫之後,醫院內有許多病患⾃主性地戴起護⽬鏡與⾯罩,護⽬鏡與⾯罩都能夠達到⼀樣的效果,但需注意的是,每次配戴完畢後,必須使⽤酒精消毒,且酒精需停留在物體表⾯⾄少15秒之後再擦拭,才能 達到有效的消毒功能。 第三、勤洗⼿才是防疫重點許多病患開始戴起乳膠、⼿扒雞⼿套,但當脫掉⼿套後,還需要洗⼿嗎?答案是「需要的」!勤洗⼿比戴⼿套更有防護⼒。因為,很多⼈常常戴了⼿套、就忘記要洗⼿,反⽽增加病毒停留在⼿ 上的機會與時間,滑⼀下⼿機、摸⼀下臉、揉⼀下眼睛,病毒容易有機可趁。正確的使⽤肥皂濕洗⼿,並採⽤「內、外、夾、⼸、⼤、立、腕」的洗⼿⼝訣,會比使⽤酒精性乾洗⼿更有效果。當然,若在沒有清水洗手的地⽅,則可使⽤酒精性乾洗⼿來消毒雙⼿。第四、回家先洗澡換衣物,並劃分髒汙區與乾淨區回到家裡除了濕洗⼿以外,就是要先洗澡、將⾝上的衣物全部更換,並將家裡劃分出髒汙區與乾淨區。譬如⽞關視為髒污區、客廳與房間是乾淨區。室外的鞋⼦不要穿到室內,回到家中也能使⽤消毒液,將鞋⼦消毒並放置,在家才能安⼼、安全防疫。 另外,新冠肺炎病毒會經由咳嗽、打噴嚏等飛沫傳染;亦會經由雙⼿或觸碰污染的物品⽽接觸傳染;還有空氣中微⼩液體或固體微粒的氣溶膠傳染。若想避免感染,則需要從日常生活中阻斷感染的途徑。「戴⼝罩、勤洗⼿、回到家先洗澡」是必要條件,防疫期間待在家、非必要時不外出,就醫時做好⾃我防護,並誠實告知醫護⼈員TOCC:旅遊史、職業別、接觸史及群聚史,保護⾃⼰、保護別⼈,⼀起為防疫盡⼀份⼼⼒。 【慢病報你知】根據衛福部統計,國人十大死因中慢性病佔最多項目。罹患慢性病的日子該怎麼過?慢病好日子有營養、運動、用藥、照護、治療五大主題,以專欄或影音輕鬆呈現,每個月不定期寄送,提供最生活化又最專業的資訊給你。聯合報和你一起好好過日子!【加入臉書社團】慢病好日子社團招募新成員啦!社團主要討論各種慢性疾病,透過文章、影片、圖片、課程及病友故事分享,提供醫療知識及互助鼓勵。🔔加入臉書社團🔔加入會員,訂閱電子報 【延伸閱讀】-居家防疫動起來 「超慢跑」簡單效果好-中風後的復健長路 風友「要認真」定目標-莊昕悅營養師/腎臟不好的糖友怎麼吃?3個小技巧攝取低蛋白飲食又兼控血糖
-
2021-06-27 名人.吳佳璇
吳佳璇/聰明活在疫情下的虛擬世界
自去年一月起,新冠肺炎全球蔓延,人們為了防疫宅在家,數十億人爭相使用筆電與智慧型手機上網,透過臉書、推特等社群平台,除了了解這場無聲的病毒戰爭最新戰況,更藉由網際網路工作學習與生活,聯繫遠方親友,人們因為科技,持續連結。透過各種行動裝置,我們還能進行「科技防疫」,或追蹤確診者足跡,或利用健保卡註記高風險族群,甚至對居家隔離者施以「電子圍籬」。相較於2003年SARS爆發期間的防疫作為,確實令人耳目一新。不過,就在疫情前,人們才對社群媒體產生疑懼,網路巨頭不僅爆發出賣用戶個資醜聞,還有特定國家利用人頭帳戶製造假新聞,使謠言傳播得比事實更遠、更快、更深、更廣,不僅掩護了克里米亞遭俄羅斯併吞的悲劇,還企圖影響美國等民主國家的選舉。2019年下半,在虛擬世界統治你我的臉書創辦人祖克柏,正面臨美國國會以反托拉斯為由,拆解臉書王國的考驗,不料數月後封城四起,人們加倍熱情擁抱社群媒體,且更依賴它打造的各種連結。台灣是訊息戰熱區,近年來,真假參半的消息不脛而走,尤其今年五月疫情升溫後,更是排山倒海而來,切中人們危急時對資訊渴求的要害。然寶貴的注意力,不僅損耗於巨量訊息間,且因分心,反而更無法看清我們自身和所處世界的一切,焦慮蜂起……因此,當我在疫情期間遇到愁眉不展的病人,一定先關心他每天花多少時間上網與看電視,通常是越焦慮越不敢離線,連一句沒頭沒尾、毫無脈絡的流言,都可以破壞好幾天的心情。這時,我一定會請病人從限制上網時間,慎選平台著手,且務必脫離充斥著半真半假、似是而非等「有毒」言論的私人社群。這是「解毒」最重要的一步。我絕非排斥科技,一如任教於史丹福大學的藝術家珍妮‧奧德爾,在新作《如何無所事事》所言,她不反對技術,而是要抵抗資本主義下的社交網絡,掠奪我們的注意力,讓我們時時處於焦慮、分心的狀態,唯有適度抽離,才能保全精力,重新投入值得投入的事物。被三級警戒困住的你我,又能投入什麼樣的事物?除了審慎使用社交平台,脫離有害言論,我又想起去年介紹過的PEACE防疫五部曲。這波疫情雖然來得又急又猛,但我們比去年更認識這隻病毒,且有更多對策--------包括源源不絕的疫苗。除了更有耐心(Be Patient)、持續增加安全感(Enhance your safety)、接受自己的情緒(Accept your emotion)之外,還要改變習慣(Change the habit),無論是遠距會議教學直播甚至看診,像我這種身處保守醫療環境的「數位移民」,都需要持續學習。至於投入生活(Engage in life),專家雖提示我們做好面對長期改變的心理準備,但我過去一年的個人體會是,先拋開有用無用的功利思維,將精神投注於一項過去無法持續專注的事物。於是,我隨著山田洋次導演的鏡頭,從《男人真命苦》電影全集,參差對照自己一路走過的成長年代,除了懷舊、還得到不少寫作靈感,連帶耗在臉書河道的時間,也少了許多。【延伸讀物】●《如何「無所事事」》珍妮.奧德爾╱經濟新潮社,2021●《宣傳機器:注意力是貨幣,人人都是數位市場商人》思南.艾瑞爾╱天下文化,2021
-
2021-06-2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鴻海、台積電捐疫苗進一步 已與政府簽署採購所需文件
關於台積電、鴻海/永齡基金會捐贈政府BNT疫苗專案之進度,經捐贈專案工作小組近日密集的討論與合作,昨(25)日政府與兩捐贈單位已順利簽署完成開啟專案採購所必需之法律文件,以加速推動本捐贈專案採購的進程。政府已完成此一階段承諾的協助事項,而兩捐贈單位將接續完成採購與捐贈的相關工作,政府也會維持良好公私協力的合作關係,並予以必要之協助。羅秉成表示,基於國內疫情升溫,疫苗需求孔急,經評估兩捐贈單位所提出方案和條件的可行性,以及疫苗採購之特殊性與困難度,政府乃進行安排此一緊急的專案採購,政府感謝兩捐贈單位這段期間的努力,冀望在良好的共同合作基礎上,能達成此項捐贈採購的目標。
-
2021-06-25 癌症.頭頸癌
男吞嚥困難 拖半年檢查發現罹扁桃腺癌
51歲王姓男子吞嚥困難與疼痛,但因疫情升溫,遲遲不敢就醫,直到病癥出現半年,吞嚥疼痛到受不了,才到台中慈濟醫院耳鼻喉門診就醫,經醫師檢查後,發現病人頸部右側腫塊為扁桃腺腫瘤轉移,疑似惡性腫瘤,術後進行放療與化療。醫師呼籲,疫情升溫,但癌症腫瘤進程無法停止,該治療還是必須要治療,否則腫瘤愈長愈大,甚至無法治療反而更糟。王男發現自己吞嚥困難與疼痛,卻害怕疫情期間就醫。台中慈濟醫院耳鼻喉部主任吳弘斌門診時發現王男右頸部腫塊,合併症狀出現半年多,不能再拖。王男PCR採檢確認為陰性後,辦理入院,經胃鏡、腹部超音波、核磁共振、骨骼掃描等檢查,排除食道癌、肝轉移可能性後,執行頭頸部手術,病理報告確認為扁桃腺癌,順利繼續進行放射線治療與化學治療。吳弘斌說,不同期別的口腔癌病人,可以搭配疫情狀況做相對應調整。例如病人如果是惡性前期,則建議可將手術延期,並透過電訪追蹤即可。但如果是惡性早期,仍建議趕快在治療黃金期手術,避免腫瘤變大後續難以處理。晚期口腔癌病人就一定要手術治療,可以在等待手術時,先作前導性化療,為手術切除病灶做準備。不只口腔癌,其他癌症與重大疾病也都有治療黃金期,癌症變化不會等人。吳弘斌呼籲大家配合政府宣導減少不必要的外出,但有任何身體不適還是要立即就醫檢查,進行必要治療,千萬別因恐懼,腫瘤拖到無法處理。
-
2021-06-22 養生.聰明飲食
吃雞蛋增強免疫力,一天要吃幾顆?蛋殼顏色影響營養價值?專家揭正確觀念
臺灣疫情升溫,在等待打疫苗的同時,顧好自身免疫力還是長久之道。國際免疫營養學會(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Immunonutrition, ISIN)於2020年發出聲明,建議飲食要吃得多樣化、吃得均衡,這樣才能支持免疫功能;英國肯特大學2016年發表於《American journal of lifestyle medicine》期刊的研究指出,均衡飲食是增強免疫力並降低感染風險最務實的方式之一。營養攝取均衡 避免沉默性缺氧致命食品營養中心許惠玉主任表示,防疫期間不能只是把自己關在家裡,更要特別注意飲食多樣化、攝取足量的營養素。若不幸染疫,免疫系統清除病毒時會促發炎因子、過氧化物質、細胞激素大量釋放,一旦無法平衡控制,常會造成「免疫風暴」或「沉默性缺氧」(快樂缺氧)等重症致命狀況。顧好免疫力 優良蛋白質為首要因人體抗體主要是由蛋白質構成,若想要顧好免疫力,充分攝取優良蛋白質是非常重要的。許惠玉指出,雞蛋是臺灣最常見的優質蛋白質來源之一,除了含有豐富蛋白質,蛋黃中也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B1、B2和鐵、磷等礦物質,同時也是經濟實惠的營養食物。蛋殼顏色差異不影響營養 主要是母雞品種不同坊間常看到白色或褐色蛋殼的雞蛋,其實蛋殼顏色差異是由於母雞品種不同,褐殼蛋與白殼蛋的營養成份並沒有差異。許惠玉亦額外說明,蛋黃顏色,除了品種遺傳的因素外,主要是飼料中所含色素成分多寡造成,營養成分差異不大;只要是健康雞生產的蛋,營養成分均相似。   雞蛋含有卵磷脂 有助降低壞膽固醇大家待在家裡的時間變多,活動的時間變少,除了腰圍容易多一圈外,也易產生三高的狀況,有些人也可能會擔心雞蛋含膽固醇的問題,事實上這幾年國際間已有許多研究證實,雞蛋含有卵磷脂,可使壞的膽固醇(LDL;低密度脂蛋白)降低;建議一般人平均每天可以吃一顆蛋。雞蛋保存要注意 烹煮前務必清洗乾淨非必要不外出,若有採買物資的需求,最好一次購足量,減少外出頻率。雞蛋也可以一次採買大量,但須注意保存雞蛋的原則:一般傳統市場的常溫蛋:可以直接置於陰涼處保存,約可保存7~10天;若要置於冰箱保存,應先用乾布擦掉雞蛋表面粉塵再放入冰箱,最好不要先清洗再冷藏,因為用水清洗反而會破壞蛋殼上的保護膜,導致雞蛋變質,縮短保存期限。超市的盒裝冷藏蛋(非洗選蛋):應置於冰箱保存,並注意保存期限標示。洗選蛋:可直接放冰箱冷藏。 從雞蛋產生出開始計算,生鮮雞蛋在室溫可以保存約1個月,在夏天等炎熱的天氣保存期限較短,但存放在冰箱可以延長保存時間。此外,雞蛋冷藏時記得鈍端朝上,因為雞蛋的氣室在鈍端,冷藏時讓雞蛋鈍端朝上、尖端朝下,可以避免氣室中的空氣影響雞蛋的新鮮度。許惠玉提醒,雞蛋在烹煮前務必清洗,因為母雞下蛋的產道跟糞便排泄位置相同,蛋殼容易沾染雞糞,雞糞裡常有大腸桿菌或沙門氏桿菌等致病菌,料理前清洗可避免敲開蛋殼時,表面的病菌及髒污接觸到可食雞蛋。   延伸閱讀: ·愛吃蛋會害膽固醇飆高? 營養師曝「真正高膽固醇食物」...全脂奶也是陷阱 ·紅蛋比白蛋營養?一天只能吃一顆蛋? 營養師破解3大常見雞蛋迷思
-
2021-06-20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新冠確診者口中的「學姊」真心話:最怕一覺不醒
過去一年,世界經歷巨大變化,許多人的生命歷程也因為病毒大轉彎。被冠上「案號」的那一刻,是一場未知而恐懼的旅程。這其中的故事,有悲傷也有勵志,有黑暗也有光明。從確診到「畢業」,染疫後的人生,面臨什麼樣的改變?有些人幸運行過黑暗的幽谷,並且勇敢分享來時路,鼓勵還在與病毒搏鬥的你,挺過艱難時刻。「台灣前一百例、第一株歐洲病毒」,這是去年染疫的Rita被病毒貼上的代號。喜愛戶外運動、熱愛陽光的她,曾在照不到陽光的負壓隔離病房,獨自對抗新冠病毒30天,面臨前所未有的恐懼與害怕。如今Rita已康復一年多,還成為確診者口中的「學姊」,透過拍攝影片分享染疫經驗,鼓勵學弟妹們一起「三採陰畢業」。西班牙出現症狀,醫師當流感,回台才確認染疫。西班牙去年初疫情嚴峻,當時Rita正在西國留學,也出現咳嗽、呼吸道等症狀,且一咳就是持續幾分鐘。本想回台灣治療,考量機上染疫風險,她選擇先待在西國自行就醫,但就診兩次,醫師都說是流感,僅給感冒藥水治療,就在咳嗽持續一個月後,西班牙宣布鎖國,Rita順勢回台灣。Rita回憶,回國當天填寫的健康聲明,內容包含症狀、旅遊史,覺得自己的症狀蠻特別「有失去味、嗅覺」,那時表單上尚未列入這項,保險起見,她向採撿人員表明進一步篩檢。取樣完畢後,Rita跟其他人一樣搭防疫計程車回家隔離。未料,一天半過後,突接獲電話通知PCR結果。Rita說:「電話那頭的防疫人員通知確診消息,請我簡單收拾行李,會有救護車載我到醫院。」當下內心只有無限錯愕,原來西班牙醫師這一個月來都是誤判,沒有想過自己會染疫。咳得嚴重時得坐著睡覺,未知的恐懼最煎熬。「看著救護車在住家停下,迎面而來的是全副武裝的醫護,車上內裝全貼滿隔離防護。」Rita坦言,當下情緒潰堤,完全止不住淚水,隨後在三總展開一個月的抗疫過程。談及新冠與一般感冒的不同,她表示,新冠肺炎可以連續一直咳嗽達3分鐘不會停,「躺下更是刺激肺部感染的地方,嚴重的時候還得坐著睡覺,就這樣持續兩三周,這輩子沒有這樣過。」治療最煎熬的是未知的恐懼,Rita說:「我好害怕一覺不醒,無法睜開眼睛。」沒有解藥時,沒人能保證出院時間,同時還要承受一天數次抗生素插針的疼痛,在嗅、味覺喪失的過程中,還歷經多次採檢未符出院規定的失落。家人支持、醫護鼓勵,三採陰終於「畢業」。「家人說願意轉讓生命、把肺割給我,護理長隔著病房門向我喊話,出院真的不遠了,這些都是我的精神支柱。」Rita分享,住院期間每天和爸媽視訊聯絡,醫護也像朋友一樣給予鼓勵,也透過冥想、瑜伽放鬆身心。Rita坦言,去年回國潮的留學生屢遭「獵巫攻擊」,當時很多學生根本不知道自己確診,面對漫天飛來的謾罵歧視,心理承受很大的壓力。然而,這些不愉快在「三採陰畢業」後,醫護透過出院前的一個擁抱,讓她知道自己康復且不再害怕了。網路分享抗疫過程,讓確診者減少恐懼。成功打敗病毒的Rita,決定在網路上分享抗疫的過程,家人起初很擔心,日後找工作、對象會因為曾染疫而受影響。「我是被誤判的確診者,這世上或許很多人像我一樣,和大家分享是一種鼓勵、是一種心理準備。」Rita說,後來證明這個決定是對的。「有幾位確診康復者,私訊直接叫我學姊,是因為他們的案號比較後面。」Rita說,陸續收到影片回饋,有人告訴她,確診變得不那麼恐懼。雖然現在台灣醫療體系緊繃,與去年相比完全不同,還是希望大家保持正面樂觀的心,一起面對艱難時刻。回顧去年的染疫經驗,Rita形容,「是危機也是轉機,這場病讓我更珍惜生活中的小小幸福。」她透露,以前吃飯蠻挑食的,一定要吃得新鮮、精緻,自從體會過失去嗅、味覺的滋味,出院連喝個紅豆湯都很滿足。確診像是經歷過大風大浪,在西班牙沒有人救援的日子,都勇敢走過來了,雖然台灣疫情升溫無法出門,但至少可以和最愛的家人一起生活。
-
2021-06-20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喘過才知苦!當血氧開始掉 他喘到連擦屁股都無力
「今天血氧多少?」這是朋友同事確診時,每天問安的第一句話。「趕快買測血氧儀!」這是台灣疫情升溫時,給台北朋友的第一句話。「這瓶氧氣帶回去!」這是李總新冠康復出院時,醫護交代的第一句話。三月間某天,接到李總來電,「我家三人都中招了,我們兩人前天在會議室開會,你快去檢測。」我已經歷六次檢測,同事形容我「闖過一關又一關」,雖每次安然過關,但仍不敢大意,馬上找到「行動快篩車」,去做快篩和PCR。心想李總電話中語氣平穩,應沒事;何況前一月確診的同事,無症狀也未感染家人。未料,抗疫生活中的一絲絲樂觀,又被剝奪。「東防西防,家賊難防啦。」當天和李太太Sophie聯絡,問看看「家裡有無藥品?能幫什麼忙?」她說出家裡備妥的一大串藥品,自嘲地數落寶貝兒子。當時她萬萬沒想到,寶貝父子竟嚴重到先後住院。居家一年多,公園慶生吃外賣,竟帶回意外「禮物」。李家28歲的兒子Peter「在家上班」一年多,去年沒過生日,今年兩個朋友執意要為他慶生。三人在泰國餐廳點了外賣,在公園開趴,保持距離,各自有餐盒。小聚後七天,Peter喉嚨有點怪怪,「吃個Tylenol吧」,和往日一樣吞個美國家庭的必備良藥,但症狀未解且低燒,「沒那麼倒楣吧……」Peter提心吊膽去檢測,忐忑不安等結果,等到最不想要的答案「positive(陽性)」。四位接觸者,聚餐的朋友「negative(陰性)」,家裡爸媽「positive」。兒子血氧一路降,低於90醫院才收。「96→95→93→92→……」Peter持續發燒、小咳有痰、嗜睡、吃不下,且血氧一路降低,但血氧未低於90,醫院不收。一測到88,當時無症狀的李總二話不說,立即送兒到紐約長老會皇后醫院。這對父母,把兒子送進醫院後,兩人開始出現不同的新冠症狀:李總是關節痛、骨頭痠痛、發燒拉肚子;Sophie是低燒、小咳有痰、流鼻水。這些嚇不倒兩人,最掛念Peter接受什麼治療?治療有效嗎?Peter和紐約第一位染疫的華人醫師助理一樣,醫院先給予「瑞德西韋」(Remdesivir),再加上「血清療法」(注射新冠康復者的血漿)。感謝醫師正確的判斷,Peter血氧回來了,肺部也未受損,年輕就是本錢。回想去年四月天,紐約州長天天向聯邦要呼吸器,醫師面對病毒束手無策。兒子出院換爸爸入院,明明前一天還中氣十足……「兒子出院隔天,換我血氧開始掉。」李總知道血氧90醫院不收,當血氧從93掉到89.88,他馬上拿到家醫證明,在Sophie和Peter憂心下,帶著平日服用的藥物,直奔皇后醫院。前一天家庭醫師才判斷,「聽你講話中氣十足,沒問題。」急診室滿載,病床已躺滿病患,暫安置走廊的病床也無空位,李總分到一張輪椅,先坐著灌氧。辛苦坐了四小時,血氧回到90,按照醫師指示,在走廊來回走一趟,血氧降到88,這才夠格被送上病床送進病房。李總提醒:「急診室裡一對老夫妻,已接種第一劑輝瑞,未料仍雙雙中招。台灣疫苗不夠,少數人幸運打到第一劑,但不要誤以為已有保護力。」喘喘喘……擦屁股、刷牙這等小事,竟變成艱鉅任務。「上廁所擦屁股,坐在馬桶上,喘個五分鐘,才有力氣擦第二次。」李總此時才體會什麼叫做沮喪,舉手之勞的日常小事,得費九牛二虎之力。醫護交代,即使只是去上廁所,也不能拿下氧氣,不然可能走不回病床。他偷偷試拔了一下,嚇呆了,才拔掉三秒鐘,就喘到不行;即使灌著氧氣,「從廁所走回病床,也得喘個十分鐘,才有力氣躺下來。」住院後首次檢查,血氧84,開始五天療程。他和兒子一樣接受「瑞德西韋」、另接受「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等;五天後,血氧回到93,刷牙和漱口也不再令他恐懼。這五天他是「含著水也喘、吐個水也喘,刷個牙,上氣不接下氣。」這天窗外有陽光,他被規定在走廊走一圈後,醫師看著儀器上的數字,點了點頭;另一名醫師拿著出院報告,對他笑了笑;李總看著出院說明書上的日期,共住院七天。他帶著一瓶氧氣和藥物,步出醫院,能在藍天下自行呼吸,太可貴了!男兒有淚先忍著,老婆來了才爆淚。住院期間天天一針防血栓,慎防可怕後遺症。出院一周,全家再測,「耶,全是negative。」但開心中有些許沉重,因為表親全家六人中招復原後,其中一長輩的腎受損,現在必須洗腎。李總提醒,他住院期間天天都打一針防血栓「抗凝血」,感嘆一位朋友確診治療後,呼吸正常、肺也正常,卻不幸病逝,非死於新冠,是腦血管栓塞奪命。兩周後,李總全家真正的甩掉「累、虛、弱」三字,重新回到滑步機。90天後,要做抗體檢查,也已預約7月要打莫德納!
-
2021-06-19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藍心湄75歲媽媽「疫苗預約被取消」 反應感動又好笑
台灣近日開放高齡長輩打疫苗,女星藍心湄透露,原先在疫情升溫前,全家人已經預約接種,但之後因為本土疫情暴增,被醫院通知取消延後,目前75歲的藍媽媽也得慢慢排隊,不過藍媽媽對此沒有什麼不滿情緒,而是說:「沒關係啦!我們平安就好。」據《三立新聞》報導,藍媽媽在知道自費預約打疫苗取消延後時,除了表示沒關係之外,還說:「像我這種沒有用的人排在最後打,先給有用的人打吧!」藍心湄感動之餘,笑稱聽到的當下覺得自己有種被噹沒有用的感覺。另外藍心湄也提到自己和媽媽都有遺傳性三高病史,不過事前已經特別請教過醫生,獲得肯定的答案,因此不擔心屆時會有副作用的問題。而為了讓歌迷朋友在防疫期間不無聊,藍心湄18日晚間特別在YouTube上分享9年前在小巨蛋開唱的影片,不少網友準時收看,讚嘆超辣、超經典!
-
2021-06-18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超市群聚風險高 消基會:可借鏡國外「敬老」採購時段
全台新冠肺炎疫情目前仍維持三級警戒,消基會今開記者會建議,國人尚未普遍接種疫苗前,阻斷人群接觸帶來的病毒傳播仍是防疫必要手段,政府針對超市、大賣場的防疫指引措施可借鏡國外經驗,如開闢高齡者、婦幼專用採購時段、照顧身障者移動空間需求、動線管理等。消基會祕書長徐則鈺表示,疫情升溫後,因疫調確診者足跡顯示傳統市場、賣場屬染疫高風險場所之一,不少民眾轉往超市、大賣場採購,但賣場、超市人流多,難維持社交距離,可能成為新型冠狀病毒的大染缸,專家也提醒,賣場內的生鮮食品區、賣場的走道、收銀櫃台、未分流的單一出口處皆屬於病毒傳播的熱區,現行的賣場防疫措施恐不夠到位。消費者報導雜誌副社長、律師張婉萍舉例,去年3月英國疫情爆發後進行封城,除下令要求酒吧、健身房、圖書館、服飾店等非必要民生用品商家關閉,也針對必要性民生店家(例如食品零售商)頒布「COVID-19疫情間營業安全指引」,除台灣正在施行的人流上限管制,更建議業者進行賣場內外的「動線管理」、「宣導不必要的觸摸商品」、「照顧身障者移動空間需求」、「開闢敬老時段」等更為細緻化的防疫措施。她進一步指出,英國政府除建議業者須依循1到2公尺的安全社交距離原則,據此推算各商店銷售空間的最大顧客量,也建議業者與鄰近企業和地方當局合作,例如錯開營業時間,減少尖峰時段對公共交通的需求;針對賣場內生鮮食材、肉品、結帳櫃台等人潮熱區,英國政府則建議可檢視顧客人流動線,例如在可行狀況下,採排隊管理或單向動線等方式。此外,英國政府也建議賣場人行通道與排隊動線應符合身障者進出合理需求。消基會說,為降低高齡長者染疫風險,台灣可仿傚英國及美國賣場,每周擇一特定日期、時段或提早營業時間,提供高齡者、孕婦進場購物,讓風險較大的族群能在相對安全的環境下購物。除借鏡國外經驗,消基會說,國內業者近年紛紛增設自助結帳櫃台服務,在加強自助結帳區消毒密度的作業下,自助結帳櫃台應可成為強化防疫效果的措施,建議業者可擴大設置,至於消費者最常接觸的購物籃及購物推車,業者也應提供充足酒精或自動消毒設備,供顧客自行使用。徐則鈺說,疫情期間,政府有責任協助賣場經營者制定更為安全的防疫策略,賣場經營者也應確保第一線員工貫徹賣場防疫指令,呼籲政府與業者一起打造可長可久的防疫升等購物環境。
-
2021-06-18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消基會籲借鏡英國營業安全指引 推賣場防疫3措施
消基會今天表示,在宅防疫還是要採買食材、民生必需品,建議政府參考英國營業安全指引,落實人流與動線管控、提供身障及高齡者專屬採買時間,並宣導顧客沒必要別觸摸商品。消基會今天召開「兼顧民生與防疫需求 借鏡國外經驗 打造防疫升等安心賣場」視訊記者會。消基會秘書長徐則鈺指出,新冠肺炎在宅防疫期間還是要採買食材、民生必需品,但是5月15日疫情升溫後發現,傳統市場、賣場為染疫高風險場所之一,且民眾有轉往超市、賣場消費趨勢,如何強化防疫措施更顯重要。消費者報導雜誌副社長張琬萍進一步說,英國賣場經歷1年多的抗疫經驗,台灣政府可借鏡英國頒布的「COVID -19疫情期間營業安全指引」,進行以下3項防疫措施。首先,人流與動線管控。包含落實1到2公尺的安全社交距離,據此推算銷售空間最大顧客量,以此管控人潮,並針對容易壅塞的區域人流管控;也可錯開營業時間,降低尖峰時段的公共交通需求,藉此避免人潮同時集中;善用手機APP、官網,提供賣場人數資訊,達到分散人流的效果。其次,每週擇一特定日期、指定一段時間,或是提早營業,藉此提供1到1個半小時時間給身障者、高齡者、孕婦進場購物,確保染疫風險高的族群有更安全的購物環境;宣導有孩童隨行的家長,有責任看顧好孩童、保持社交距離。再者,賣場除提供酒精供消費者使用,減低觸摸商品傳播病毒的風險,建議業者應盡可能宣導顧客在沒必要下,切勿觸摸商品,調整購物習慣;善用人力,讓充足的工作人員為顧客搬重物,避免單一員工直接跟顧客過多接觸。
-
2021-06-17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防疫每日任務:戴口罩、勤洗手 你真的徹底完成了嗎?
從疫情之初,政府就不斷宣導戴口罩、勤洗手的重要性,透過各方管道大力宣導下,不僅是在防疫上有實質的幫助,同時在一些時節好發、易傳播的疾病上,也一併達到了防堵,如流感、腸病毒等。不過隨著疫情升溫,這些日復一日的防疫日常,卻不一定被完整落實,活悅診所林昱君醫師表示勤洗手、戴口罩,並不是一個口號與虛應故事的事情,洗手要洗得徹底、口罩要戴得完整,民眾也需要更多、更詳細的訊息,以幫助更好的落實防疫。 不論居家防疫,或者外出自己的防護,洗手絕對都是重中之重的事情,絕對不應該敷衍了事,林昱君醫師說明洗手對於每個人定義不同,有的人認為有水沖過即可,而有的人則是會細心的用肥皂清潔,但是想要落實防疫、想要保護自己,洗手不能應付了事,由於新冠肺炎病毒表層有脂質膜,因此洗手時若只用水沖洗是不夠的,一定要用肥皂或者洗手乳,才能將病毒表層的脂質膜破壞,進而消滅病毒。而洗手時也要注意,時間必須至少長達20秒,且用衛福部宣導之正確洗手方式「內、外、夾、弓、大、立、腕」徹底清洗手部,平時家長也應協助並監督小朋友有無正確洗手,才能真正的遠離病毒。 洗手也不是洗完就好,林昱君醫師提醒民眾,手部雖然清潔乾淨,但並不是清洗後就一直乾淨,許多人洗完手後,水一甩就離開,或者使用公用的紙巾、烘手機等,甚至有些人直接往自己衣物上一抹就了事,其實這樣都可能使清潔後的手部立刻又沾染上病毒與病菌,最好是可以隨身攜帶自己的手帕或者面紙,洗完手後直接做擦拭,避免使用共用的物品做擦乾手部的動作,同時外出後衣物上也可能附著病毒,若是隨手這樣一擦,反而將病毒又帶回手中。 而出入配戴口罩是否一定需要高規格如N95的口罩,或者額外一些產品輔助?林昱君醫師答道一般來說醫療級的口罩即可,並不一定需要使用到高規格如N95等口罩,最高規格的口罩還是留給一線的醫護人員使用。而如國外提倡戴兩層口罩或者台灣也有一些廠商推出的口罩墊等,是不是有必要使用?其實口罩配戴時最注重的是密合度,一般醫療級的口罩有戴好,基本上已經足夠,國外提倡的兩層口罩雖然防護性更佳,但對於炎熱的台灣來說不一定適合,除了因悶熱的天氣容易不舒服外,若因為流汗而導致口罩濕掉,反而降低防護效果。至於口罩墊等替代物品,林昱君醫師則認為不需要,與其用其他物品替代,不如直接替換口罩,台灣的口罩產能仍遠遠足夠供應內部需求,加上口罩本身在外使用後也容易附帶病毒,基本上配戴6-8小時候就應丟棄,因此不需要用替代口罩更換的物品,以免隔離了病毒,卻一直將病毒留在口罩上,反而容易給身邊的人帶來感染風險。 防疫是一段漫長的路程,在疫情的防堵上需要時間慢慢的減少感染源與確診者,每日需要反覆執行的防疫工作,很可能因為長時間不斷的做,導致慢慢鬆懈,林昱君醫師提到其實從上一次疫情後就可以發現,一但疫情趨緩、開始鬆懈之後,許多人又開始回歸到不戴口罩任意出入公共場合的狀況,同時為了避免客人反感,店家可能也不敢過多規勸,而就如同這次,只要有一個防疫破口出現,在確診案例未被發現前,這些鬆懈的狀況就可能引發不可收拾的情況。防疫需要大家一起落實,切莫抱持著僥倖的心態,一起努力才能讓台灣的狀況更好! 圖文創作:健談專家諮詢:活悅診所 林昱君醫師本文經《健談》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
-
2021-06-16 新冠肺炎.防疫懶人包
三級警戒滿月/解封關鍵時間點快來了? 圖解三大指標性數據曲線變化
去年新冠疫情擴散全球,台灣曾因超前部署,獲封「防疫模範生」的美名,然而,自今年5月起,社區接連發生群聚、不明感染源個案,引爆新一波疫情,台灣5月11日正式進入社區感染階段。為防堵疫情,雙北率先於5月15日升為第三級疫情警戒,5月19日全國統一升三級。從過去這幾周數據來看,台灣連日確診數皆破百例,加上每日確診數一度「校正回歸」,擊潰許多民眾對防疫的信心。究竟全國三級後疫情變化趨勢如何?這波疫情何時會趨緩?「聯合新聞網」一次整理給讀者了解。⦾全台疫情變化:整體疫情呈下降趨勢 死亡率仍居高不下台灣累計確診數變化Infogram台灣前期整體確診數發展平緩,以境外病例占比為最多,雖然5月初發生華航機師染疫案,但基本上疫情可控。然而,後來爆發宜蘭羅東遊藝場、獅子會、萬華茶藝館群聚事件等,每日境外病例和本土病例在18日當日發生交叉點,本土病例占確診總數比例漸多,呈現明顯的指數型成長。但從確診總數來看,只能看出疫情升溫,很難分辨升三級後疫情趨緩的關鍵點,不過可從每日新增確診數發現端倪。下圖呈現每日新增確診數的變化趨勢,包含境外個案、本土病例(包含每日調整校正回歸數)以及死亡病例。台灣每日新增確診數 (含校正回歸)Infogram從數據來看,疫情第一波高峰是5月15日到17日,第二波高峰是5月24到25日,而第二波高峰甚至比第一波還來得高,許多專家認為這是母親節及大賣場群聚引爆的,接著三級警戒再延長,國內疫情有些微減緩,自6月13日起,本土單日確診數連續3天跌破200例,其中6月15日新增123例本土確診,是實施三級以來的最低。不過,每日新增死亡數部分不太樂觀,國內死亡率有明顯上升趨勢,6月11日死亡率飆破至3.08%,後來幾天死亡率更飆升至3.22%以上,目前最新死亡率已飆升至3.47%,高於全球致死率2.17%,迄今國內已有460人因染疫死亡,且以高齡族群居多,國內新冠死亡率仍壓不下來。⦾各縣市疫情變化:前期雙北疫情緊繃 後期苗栗成疫情重災區各縣市本土累計確診數變化Infogram5月起各縣市的確診數不斷攀升,確診數最高的前三名分別是新北市、台北市及苗栗縣,反之,確診數最少的縣市是澎湖、連江、金門,其中金門迄今維持零確診,成為全台最後淨土。當5月19日進入三級警戒後,各縣市的確診數排名只有微幅變化,不過6月4日出現疫情轉折點,苗栗縣爆發京元電子竹南廠群聚案,造成移工染疫情形不斷擴大,苗栗分別在6月6日、6月11日單日確診新增人數超越台北,成為疫情最嚴重的前三名縣市之一。⦾雙北疫情變化:雙北疫情退燒 未來仍嚴守防疫措施雙北確診數變化Infogram雙北淪為疫情重災區,北市各行政區5月9日至6月5日的累計確診數以萬華區最多,其次為文山區。新北市則以板橋、三重、中和、新莊區確診數偏高,這些區與北市萬華區地緣關聯性緊密,在生活圈同屬一個圓心,跟新北之間更是有多條橋樑連結,導致確診總數、足跡上升,產生輻射狀熱區。不過從整體數據來看,雙北在5月23日後新增確診數逐步下降,疫情似乎趨緩,但雙北首長曾數次表示不能鬆懈。台北市長柯文哲說,只要管制一放鬆,危機就會增加;新北市長侯友宜也表示,雖然數據看起來下降,但還是有很多隱藏確診個案,不能單日確診數下降就鬆懈,並呼籲高風險熱區民眾廣篩,找出無症狀感染者。⦾RT值降至0.7 還得找出社區隱藏感染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R0值是「基本再生數」,在無任何免疫力的情況下,平均1個感染者會把病源傳染給多少人的數值,R0值越大代表傳染越難控制。疫情發生後就會用Rt值,也是「有效再生數」,用來估計某一個時間點有多少具傳染力病人,但這是模擬的數字。根據指揮中心統計,Rt值最高峰落在5月13至15日,Rt值高達15,代表1明確診者平均可傳染給15人。但經過雙北升三級及全國提升到三級後,最新Rt值已下降到0.7,相較於過去公布的1.0有下降趨勢,只要低於1以後,就有反轉跡象。但Rt值也有可能被低估,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成員李秉穎提醒,如果把所有確診者都找到,計算Rt值會較準確,但如果社區有隱藏病例,就有可能被低估。北醫胸腔內科主任周百謙認為,Rt值確實是評估疫情起伏的指標,但沒客觀的標準指出要降到多少才能解封三級,因此還得看整體疫情是否脫離三級警戒兩要件(單週出現3件以上社區群聚事件、1天確診10名以上感染源不明之本土案例)。⦾按疫情分級管制?各界看法不一由於國內連續3天單日新增個案低於200人,疫情朝著可控範圍前進,外界也格外關注疫情警戒到6月28日後,是否可以降至二級或分區管制,對此,各界看法看法不同。陳時中:疫情會變動不排除任何可能陳時中表示,近期疫情雖有趨緩,但6月28日解除三級警戒前,仍是隨時都有可能變化,針對是否要分區域降級,不排除任何可能性,需要再和專家在討論政策。柯文哲:建議三級撐到全面打疫苗台北市長柯文哲表示,是否應該實施各縣市分級警戒,這個問題很難答,由於目前三級管制之下,疫情熱區已經撲滅了差不多,但擔心放開管制後,確診數又會回升,他建議三級維持到全面打疫苗為止。江守山:沒校正回歸樂觀看疫情、陳秀熙:未來兩周才是關鍵醫師江守山表示,指揮中心6月7日起不再公布校正回歸,代表校正回歸已減緩剩個位數,意味「塞車」已經結束,「沒校正回歸的數字才是真正疫情」,他預測6月28號應可以解封降級。台大公衛教授陳秀熙認為,若6月28後疫情趨緩,加上疫苗接種速度夠快,可以將3級警戒放寬2.5級,但前提是還得看這兩周疫情變化,也要觀察後續是否有小波群聚竄起,真正的疫情數字要到6月底才能揭曉。
-
2021-06-14 養生.聰明飲食
外出買菜一次購齊該怎麼保存?營養師授保鮮技巧
近日本土疫情升溫,全國進入第三級警戒,為避免病毒傳播,減少非必要的出門,也因為停課,許多家長必須居家辦公兼育兒。一方面不方便出門採購,另一方面也擔心大賣場潛藏病毒不敢前往,只好三餐靠外送,或是久久才採購一次,連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也呼籲,要民眾多量少買,減低出門機會。但外食族該如何注重營養?久久採購一次的該怎麼保存呢?綠色蔬菜保存技巧 清洗後瀝乾垂直放許多家庭可能假日才能出門採購,不過綠色蔬菜保存上總遇到難關,多放個幾天就發黃、悶爛,蘇妍臣營養師分享保存技巧;1.蔬菜買回家,一定要先把黃、枯、黑、爛葉拿掉,盡量完整保留新鮮部位後再分袋保存。2.若喜歡先清洗乾淨後再放入保鮮盒,一定要盡可能瀝乾,並將保鮮盒留口倒放一段時間,避免蔬菜浸在水中。3.清洗時儘量不要浸泡,減少亞硝酸鹽的產生。如高麗菜,可以清洗後將外葉剝除,再用保鮮膜包好放入冰箱。4.也可將飲料杯保留,將蔬菜一束一束的直放,像是栽種一般根朝下,可避免葉菜悶爛。根莖類保存容易 勿囤貨塞爆冰箱但蘇妍臣也提醒,其實台灣的生鮮食物運送都很方便,疫情期間可多利用生鮮外送,目前網路上有許多通路可購買蔬菜,千萬不要囤貨。且冰箱東西太多反而會影響保鮮度,最多利用的空間只能佔2/3,約7成左右,才能讓冰箱良好運作。由於葉菜類保存較不容易,蘇妍臣分享可以採買可保存較久的食材,如洋蔥、蘑菇、蔥、木耳、蕃茄、菜豆、蘆筍、茄子、彩/青椒、瓜類,或是不需冷藏的胡蘿蔔、白蘿蔔、南瓜、地瓜。外食族注重蔬果攝取 遵守五七九原則若沒辦法自行下廚者,依賴外送的外食族在飲食方面,最好能注重蔬菜跟水果的攝取,也就蔬果五七九的比例,6歲前兒童每天應攝取五份新鮮蔬果;6 歲以上學童少女及女性成人每天應攝取七份新鮮蔬果;青少年及男性成人則應每天攝取九份新鮮蔬菜。冷凍蔬菜營養足 適合嬰幼兒副食品一時之間買不到生鮮蔬菜者,也不用過於擔心,根據許多國外研究,尤其2004年發表於《食品化學與毒理學》雜誌上的研究發現,冷凍菠菜的葉酸含量,甚至比採收後運送到市場中的菠菜高。而1998年發表在《食品化學》雜誌的研究顯示,新鮮菠菜冷藏一周後會損失的維生素C,與冷凍菠菜的損失幾乎相等。也就是說,若新鮮蔬菜會在冰箱中儲存7天以上,其實冷凍蔬菜是較好的選擇。本身也是一位母親的蘇妍臣也提到,若家中有6個月到一歲間的嬰兒,就可以準備冷凍蔬菜,或是將副食品做成冰磚冷凍,尤其有些地區面臨到停水問題,要三餐準備新鮮食材會有難度。而一歲以上的幼兒也可以食用冷凍蔬菜,3歲後的兒童基本上飲食都與成人無異。三級警戒適應中 勿囤貨至過期蘇妍臣也提醒,使用氣炸鍋烹調很方便,但是要注意烹調溫度是否過高,不建議超過180度,澱粉類經過高溫容易劣變,產生一種致癌物質丙烯醯胺(Acrylamide, AA),肉類也可能高溫變性。台灣剛進入第三級警戒,民眾與賣場、市場都還在適應轉型之中,之後採購生鮮也會愈來越容易,民眾真的不必囤貨,再放到過期。參考資料:https://www.healwithfood.org/nutritional-differences/frozen-fresh-vegetables.php#ixzz6vwviKdAy(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延伸閱讀: ·防疫外出要戴手套嗎?什麼時候該戴? CDC給答案 ·疫情未息!出門買菜,該如何自保? 專家授「9大準則&消毒方式」
-
2021-06-10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新北:第一類醫事人員尚有1.5萬名未接種疫苗
新北市府今天說,新北402萬人口,已接種新冠肺炎疫苗的人數為11萬6500人。其中,第一類醫事人員有1.5萬名尚未接種。肇因是疫情升溫,醫事人員接種意願與人數提高。新北市府衛生局長陳潤秋今天在市政會議表示,中央總共配發新北9800劑新冠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莫德納疫苗。昨天先到5700劑,後續會再補4100劑。陳潤秋下午在疫情說明會中表示,目前,還有1萬5000名醫事人員尚未接種。至於今天配發的莫德納疫苗,由中央指揮中心直接配發給專責醫院,依專責醫院提報的尚未施打人員人數比例,優先配給專責病房醫護人員接種,地方衛生局未經手疫苗,也尊重醫院安排施打的時間。副市長劉和然表示,統計中央配發給新北的牛津AZ疫苗共10萬6300劑,已經全數接種完畢,實際接種人數11萬6500人,接種實際比率是109.6%,主要是部分接種站使用「低殘留空針」,讓每瓶疫苗可以多接種1人。衛生局說,依據今天最新統計,第一類醫事人員呈報造冊人員有6萬3000人,第二類中央及地方政府防疫人員有1萬5000人,第三類高接觸風險工作者包括防疫車隊駕駛、防疫旅館等第一線工作人員有3500人。不過,中央今天修訂公費接種對象後,人數恐會調整增加。對於接種人數飆升,衛生局今天解釋,以往通報與向中央爭取疫苗的數量,是第一次造冊時統計的數字。當時,部分醫事人員施打疫苗意願不高,後來,疫情升溫且雙北是重災區,包括基層診所醫護、或具有執業登記的各類醫事人員提報造冊人數不斷增加,大約多了1萬多人。衛生局表示,至於尚未接種的醫事人員,有些是個人體質因素,有些因照顧病患等勤務因素,不諱言也有些人員在等待莫德納疫苗。依統計,目前,第一類醫事人員的接種率為75%。市長侯友宜下午在疫情說明會中,以疫情發展熱力圖、總體趨勢圖,分析因為確診人數的「校正回歸」導致地方政府難以掌握疫情資訊,不利阻斷病毒傳播。侯友宜也說,外界對國產疫苗的議題談了很多,愈公開愈透明愈好,讓更多的學者專家一起討論,是贏得民眾信任的關鍵。他個人的立場仍是,希望疫苗儘速採購進來,讓數量足夠、品質夠好。侯友宜表示,希望中央在15日發放疫苗時,能考量到戰略部署思維,讓雙北高風險族群都能獲得保護,只要新北疫情降溫台灣就會降溫。
-
2021-06-09 該看哪科.精神.身心
防疫關愛長者7招式 精神科醫師:端午節傳愛這樣做
端午佳節將至,如何對長輩表達關心,同時避免染疫風險尤為重要。書田診所精神科主任醫師施妍安表示,防疫不防愛,除平時可多以電話視訊關懷長輩外,告知防疫資訊、傳播正能量減少長輩焦慮感,或寄送愛的包裹,如防疫物資、健康食品等都是很好的愛的表現。長者確診新冠肺炎後的重症率、死亡率較其他年齡層高,更要減少外出頻率。施妍安指出,近期門診觀察發現,患者數量普遍下降,其中長者就診人次減少許多,常由家屬協助領藥,以減少長者外出染疫的風險。面對疫情升溫所帶來的焦慮感,她提醒,民眾心態要警覺但不要緊張,以暫時休假的態度,做好自我防疫,保護自己及家人,對於擔心無法照顧好長輩的家屬們,她提供「防疫關愛長者7招式」。第1招:自身養成好作息,免長者擔心「照顧好自己,對長輩是最大的安慰!」施妍安表示,門診發現,許多上班族居家辦公,作息反而不規律,許多人會熬夜追劇、做自己的事。她建議,防疫在家,生活更需要規律,長時間混亂的生活作息,反而容易焦慮失眠,建議安排結構化生活,做好有效時間管理,如居家工作應規劃工作和休息時間,建立生活的儀式感,整理思緒,讓自己有學習新事物的動力,才不會讓長者擔心。第2招:電話、視訊關心長輩社交隔離後,宅在家容易有失聯感及焦慮,家屬主動聯繫,可以突破長輩心中的孤立感、協助找到情感連結。施妍安指出,防疫期間,可以電話或網路視訊關懷長輩。第3招:教導正向態度看疫情新聞關心時,記得提醒長輩對疫情控制要保持信心,施妍安表示,長者看疫情資訊後,若出現焦慮、憂鬱感,應提醒減少關注的頻率,並以正向、幽默的角度看待疫情新聞,找尋生活小確幸,做一些有助於放鬆的事。第4招:把握不可避免之外出時間如今全國防疫警戒第三級延長至6月28日,民眾減少外出,指揮中心也呼籲,出外採買物資時應一次購足。施妍安建議,在戶外行動時,長輩除要注意自身防疫措施,也可把握難得外出辦事的時間,「曬曬太陽、觀察身旁風景」,舒解長期在家的低落感。第5招:居家運動護肌力無法外出時,施妍安則建議,長輩可養成居家運動的習慣,適度伸展筋骨,看影片學習瑜珈、跳舞等,或在陽台曬曬太陽,皆有助於放鬆身心。第6招:佳節傳愛人不到對於即將到來的端午節,施姸安建議,家屬返鄉對長輩表示心意,除恐釀人流群聚,還可能將染疫風險帶回老家;防疫不防愛,可以平時電話視訊關懷替代,告知長辈防疫資訊,傳播正能量,或寄送愛的包裹,如防疫物資、健康食品、將返鄉交通費轉成紅包等。第7招:家屬代為領藥疫情嚴峻,長者屬染疫高風險族群,不宜出入醫院等場所,如果需要回診、領藥,施姸安建議,晚輩可以協助帶領並轉交,降低長輩染疫風險。施姸安也提醒,面對疫情帶來的不確定性,做好身心調適、正向思考,才能與疫情和平共存,當焦慮不安已嚴重影響生活,建議盡速尋求專業醫師的協助。
-
2021-06-09 該看哪科.眼部
青光眼像視力小偷 定期追蹤防惡化
本土疫情升溫,許多青光眼病患擔心染疫風險害怕回診,眼科醫師昨日提醒,在疫情蔓延之際,不少病人輕忽早期青光眼的徵兆,錯失治療的黃金時間,導致青光眼悄悄地偷走了視力。振興醫院眼科主治醫師許粹剛指出,青光眼是一個常見卻容易錯失最佳治療時間的疾病,所以稱之為「視力小偷」。青光眼患者可能有眼壓高的狀況,眼睛後方的視神經在長期被壓迫的情況下,會造成視神經盤凹陷變大,導致視神經細胞缺損,臨床表現上就是視野缺損,看東西的範圍變窄變小,最後只剩下中間一點點的視野。青光眼又分急性、慢性,許粹剛指出,前者病患會突然覺得眼睛劇痛、看不清楚,看東西會有光暈,因為眼壓高還伴隨其他症狀,例如腹痛、惡心、嘔吐等,可以及時就醫改善;慢性青光眼部分,比較沒有什麼症狀,正常眼壓值應為10至21mmHg,其實數值少於30病患不會察覺異樣,但這時的眼睛壓力已經非常高,必須透過定期檢查揪出。許粹剛說,臨床發現,有10至15%的青光眼患者,眼壓不高但視神經盤凹陷變大,也有細胞缺損,被歸類為正常眼壓的青光眼,醫師會詢問就診者是否手腳冰冷、循環不好,提醒需注意運動促進血流,別讓視力萎縮太快。至於青光眼的治療,許粹剛指出,藥水控制眼壓是第一步,還需要患者配合定期每個月追蹤視力及眼壓,約三至六個月觀察視野的變化,如果眼藥水控制效果不好,可能要進一步做雷射甚至手術方式,讓眼壓降到可以接受的範圍。由於青光眼為不可逆的視力疾病,能做的就是降低惡化的速度。許粹剛說,眼疾患者如果沒有定期檢查,等到有症狀才來求診,大概就是視野缺損到幾乎看不見的時候,因此提醒有青光眼家族史、高眼壓、年紀大於65歲、高度近視、眼球曾有外傷或接受過眼球手術、血壓過低過高、或長期服用類固醇等患者,建議視疫情狀況,定期到眼科門診檢查,以獲得最佳治療時機。
-
2021-06-08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醫病抗疫心很近 希望家也不遠了
5月11日護師節前夕,疫情仍在,我們小心地辦了護理人員小型頒獎活動。然而一夕之間,台北全國護師節活動停辦,就這樣猶如地雷爆炸!5月12日起開始管控措施,5月15日相關活動全停辦,疫情升溫速度沒有停止。這時,我接到一個特別任務,對於因為確診疫病而需要接受隔離治療的病友,除了必要的醫療護理處置外,如何在隔離期間給予其身、心、靈、社會、家庭照顧上必要的協助,這正是我們想要做的,希望以專業友善安心的醫療團隊,讓他們心情能平靜些。以往溝通的病人及家屬,可以面對面接觸,有表情、有動作,現在僅靠電話聲音及語調,加上病人咳嗽、喘息、哭泣聲及他們願意說出的感受。此時,我們運用電話溝通技巧,保持聆聽,語調柔和、清晰的字語,還有一顆溫暖開放的心,我們也會協助日常生活物資採買,讓這群沒有家人照顧的隔離病人,有最好的生活所需及伙食。身為彰化人的我,不禁要對這群可愛的病友們說聲,「你們很棒!」沒有怨天尤人、沒有敵視仇恨,有的是不捨家人因為自己而染病的心情。全家染疫者也很多,有的家人分散在三個醫院無法見面,他們仍平心靜氣地期待重逢。記得有夫妻及外傭三人染疫的一家,因先生重症住進加護病房,太太不停交代著,兒子不在了,如果有個狀況拜託聯絡小叔及嫂嫂,驚慌中保持穩定,難過卻也堅強。後來先生真的先走一步,此刻太太還在病房中等待先生歸來團聚,命運總不能盡如人意,這所謂的家破人亡,在這樣的疫情中不知道還有多少。也有溫馨的時刻,一位年輕的小兄弟可以出院回家了,我們沒辦法給對方一個擁抱,但感受到無比開心雀躍。還有一對夫妻中太太先到檢疫旅館,先生仍留在醫院,我用電話讓他們彼此知道最愛的人平安順利。病友們也都明白珍惜,雖不自由但仍心存善念。每天能回家跟家人吃飯、好好睡覺是幸福的,很多醫療人員都住在宿舍,最愛的老公和小孩每天詢問媽媽何時回家?身為護理人員縱有著滿滿不捨,面對疫情盡是等待。當病人問我究竟何時能回家,等待採收的葡萄早已熟透卻無人採收,我總說等病況穩定就能回家了,要好好保持下去,親愛的病友與我約好來年相聚同吃葡萄,「我知道我們同心抗疫,美好家園定會到來,我們心很近,希望家也能不遠。」
-
2021-06-05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國研院疫情地圖新功能 秒懂各縣市疫苗接種進度
疫苗議題備受關注,國研院國網中心的全球即時疫情地圖新增疫苗接種頁面,貼心整理疾管署數據,用簡易的電池電量百分比方式,讓民眾一眼就能看懂各縣市疫苗接種進度。科技部轄下財團法人國家實驗研究院國家高速網路與計算中心(國研院國網中心)串接約翰霍普金斯大學與台灣衛福部資料,去年3月自發建置「COVID-19全球即時疫情地圖」。疫情地圖一方面讓民眾了解疫情最新發展,另一方面也透過網站彙整原始資料,讓有興趣的研究人員再為資料加值,幕後推手就是國研院國網中心物聯生醫組研究員莊朝鈞與工程師楊嘉麗。本土疫情5月後明顯升溫,網站瀏覽數也反映使用者的關切程度,從去年每天3000至4000次不重複IP瀏覽量,5月中旬後,每天不重複IP瀏覽量約有5萬筆紀錄,最高也曾達到1天15萬筆。國研院國網中心物聯生醫組組長王聿泰代表接受中央社記者採訪時指出,年初跟莊朝鈞就曾討論到,隨著疫情發展,關注重點可能會從確診數漸漸轉到疫苗接種進度上,團隊也開始留意各方的疫苗資訊。王聿泰指出,隨著近期疫情升溫,團隊發現有些爭議源自指揮中心跟縣市政府提出來的庫存數據有落差,團隊猜想,可能是疫苗分配施打過程中,不同階段時間差所造成的差異。王聿泰指出,團隊透過API(應用程式介面)方式串接衛福部疾管署的資料,也就是說當原始資料更新時,網站讀取後也會自動更新數字,成員費時整整1天,完成疫苗網頁,並標註數據來源,目的就是希望可以讓大家用科學客觀的方式討論,讓數據可進一步驗證。網站也透過視覺設計讓資料更清楚易懂。在疫苗頁面可以依序看到各縣市的人口數、新增接種人數、累計配送疫苗劑數等,網頁巧妙運用電池電量百分比的圖示方式,讓人一眼明瞭疫苗接種率的進度。事實上,網站的設立來自研究人員的自發熱情,早在去年3月底網站就已上線,中間也不時更新功能。例如,團隊曾觀察到民眾關切能否出國,參考台大公衛學院提出各國解封指數,製作出「國際社交距離計步器」,用紅綠燈概念表現「出國停看聽」,讓民眾簡單看懂各國恢復交流的門檻。團隊持續收到一些使用者回饋,也有人在臉書留言稱讚網站做得很好,太晚發現這個資源。王聿泰指出,這些回饋令開發人員非常鼓舞,網站也提供資料下載功能,讓國內研究者可以快速找到原始資料。疫情、疫苗相關資料都在持續變化中,後續還可能新增哪些功能。王聿泰表示,原始資料已經開始收整為縣市鄉鎮的疫情資訊,網站預計後續會用地理方式呈現,讓使用者更細緻觀察到自己所在鄉鎮的變化。
-
2021-06-05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抗疫優先 電信三雄至6月30日暫緩帳單催繳與停話
全台疫情持續緊繃,在抗疫的關鍵時刻,電信三雄陸續宣布暫緩電信費帳單繳費,即日起至6月30日將不催費和停話。因應全台疫情升溫,中華電信暫緩電信費帳單繳費,即日起至6月30日將不催費和停話(訊),請用戶安心防疫。居家防疫期間,使用中華電信e化帳單服務,透過手機行動支付或上網即可線上繳費,但公司代收的非電信電子商務費用須如期繳納,以免影響使用權益。台灣大哥大今天宣布,凡是身處疫情熱區不便外出、正在進行居家隔離或隔離就醫的用戶,以及防疫第一線的警消醫護工作人員,都可透過手機直撥188免費客服專線申請「暫緩電話費帳單催繳與停話」作業,在6月30前暫緩繳費,期間仍可正常使用行動通訊服務。遠傳電信也表示,為了讓客戶能更安心抗疫,提供相關便民服務,5月18日至6月30日已針對雙北疫情熱區執行暫緩催收及暫緩停話,適用時間和地區,將視疫情狀況予以調整。遠傳並放寬客戶繳款時間,以利因疫情三級警戒不方便出門(含醫護、居家或檢疫中)、無法使用線上繳款者、無薪假或經濟困難者等個案,延緩繳款或分期繳納,盼減輕客戶負擔且服務不受影響。
-
2021-06-04 養生.聰明飲食
醫師建議吃粽3招保健康 腎臟病患尤需忌口
疫情當前,今年端午節很多離鄉遊子可能無法返鄉團聚,但吃顆美味粽子仍是應景,不過腎臟科醫師提醒,粽子熱量高,食材高油、高鹽、高鉀、高磷,高齡及熟齡慢性腎病患者,吃多會造成身體負擔。阮綜合腎臟內科主任林正浩表示,疫情升溫,許多民眾宅在家「避疫」但未控制口慾,尤其端午節近了,美味粽子一顆接一顆送進嘴裡,不僅體重跳級,血糖、血壓和血脂都上升,導致腎臟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惡化。他表示,臨床上看到不少平常控制不錯的慢性腎病晚期患者,每年端午節前後,因難敵粽子美味,回診檢查時腎功能大退,有人甚至瀕臨洗腎。林正浩舉例,像鹹粽的米飯含澱粉,內餡都是高油、高鹽、高鈉及高鉀食材;花生、堅果或五穀粽高磷,對腎臟病患者都是不必要的負擔;且一顆肉粽平均熱量500卡,比一碗200克白飯的熱量(280卡)還多,對糖尿病患來說,也具危害。他強調,晚期慢性腎臟病患距洗腎僅一線之隔,其實並不建議吃粽子;初期慢性腎臟病患一天頂多只能吃一顆,且要搭配青菜食用以均衡營養。有「三高」的民眾,吃粽時少沾醬,其次要「省著吃」,一餐只吃半顆或三分之一顆,第三要搭配低鉀蔬菜聰明吃,幫助腸胃蠕動,又降低體內膽固醇。
-
2021-06-02 新聞.長期照護
長輩注意恐有「新」肺炎 防疫簡單篩檢遠離風險
新冠肺炎疫情升溫,高齡長輩除了防疫,更別輕忽吞嚥困難造成吸入性肺炎!一名80歲患有失智症的阿嬤,半年前開始時常吃東西嗆到,體重也變輕,家人以為是年紀大、正常老化而未就醫,直到某天阿嬤喝湯嗆咳,3小時候突然呼吸急促、胸口疼痛,送醫才知是吸入性肺炎,還因為長期吞嚥困難,造成脫水、營養不良,導致復原不佳,住院1個月還放上鼻胃管。台灣咀嚼吞嚥障礙醫學學會理事長王亭貴表示,根據台灣全民健保資料統計,吸入性肺炎平均死亡率近5成、當中高達38.7%患者有吞嚥障礙。《老齡化的臨床干預》醫學期刊提到,吸入性肺炎容易造成重症,引發其他併發症,導致住院時間更長。根據國健署統計,有21.8%吞嚥困難患者,每週至少會有3次進食嗆咳的現象,等於台灣65歲以上長者有8萬人陷肺炎危機。王亭貴說,年長者因吞嚥功能退化、咳嗽反射能力下降,異物進入氣管後無法咳嗽排出,導致喝水、飲食時,因吞嚥神經、肌肉不協調,會厭軟骨沒有完全關閉,使食物誤跑到氣管而導致的肺炎。此外,中風、頭頸癌、帕金森氏症等患者常見吞嚥困難,年長者誤以為是正常老化,輕忽其嚴重性。台灣咀嚼吞嚥障礙醫學學會秘書長王雪珮語言治療師提醒,若家中長輩進食常容易嗆咳、有吞嚥困難,除尋求醫師、語言治療師等,透過國際吞嚥障礙飲食標準(IDDSI)評估患者狀況,也可以國際吞嚥困難篩查工具EAT-10初步篩檢,若診斷量表達3分以上可能有吞嚥困難,建議諮詢復健科醫師、語言治療師或耳鼻喉科醫師等專業醫事人員。王雪珮也說,民眾常會認為將水增稠、或把食物剪碎或攪打,即可改善吞嚥困難,其實是常見迷思之一,患者適合什麼質地需經過醫師、營養師、語言治療師進行質地飲食規劃及備置指導,正確飲食質地,可減少吞嚥困難者發生吸入性肺炎風險,也避免長輩水分、營養攝取不足。
-
2021-06-02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母確診4天病故 子查不到案號
「媽媽,不能握著你的手謝謝妳的養育之恩,只能隔著包了二層屍袋的妳,磕下了最後三個頭…」孔先生七十七歲母親居住於北市信義區某安養機構,因院內感染而確診、住院,沒想到短短四天病情急轉直下,血氧濃度急速下降,最後宣告不治。想起無法見到媽媽最後一面,孔先生淚流滿面,令他難以接受的是,處理母親後事時,遭行政單位刁難,還被認成詐騙集團。孔先生說,母親五月廿三日快篩陽性,廿四日住進忠孝院區,廿六日收到確診通知簡訊,廿八日辭世,他向醫院詢問母親確診案號,承辦人員要他向疾管署索取資料。「要案號的理由是什麼?電話裡無法證明你與死者的關係,最近接到很多不明人士電話,怎知會不會是詐騙集團。」疾管署承辦員的態度,讓孔先生一肚子氣,他表示,一開始就表明願意提供資料審核身分,但一九二二防疫專線人員拒絕,強調必須上網登記,檢附文件,審核無誤才能給案號。他無法理解,「想知道死亡家屬的案號,還要大費周章消耗行政流程,信用卡都能電話核對,為什麼你(疾管署)不行?」孔先生說,母親患巴金森氏症,為了更好照顧品質,一年多前住進安養中心。近期因疫情升溫,安養中心住民屬於高風險族群,已兩個月無法入內探視。母親病故後,申請保險理賠,必須填寫案號,卻被政府刁難,「真的很無助,完全沒人能幫你,老百姓是無能為力的,只能摸摸鼻子,自認倒楣。」指揮中心疫情監測組組長周志浩昨回應,家屬如要幫往生者辦理保險理賠需要案號,屬於正當理由,法定繼承人可提出書面申請,即可取得案號及其他資料。
-
2021-06-01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無法居家上班?5大族群通勤防疫攻略,機車族也要注意消毒!
武漢肺炎(新冠肺炎)在台灣爆發,各地疫情警戒提升至三級,不少民眾改在家上班,不過也還是有必須出門上班的族群,心理壓力非常龐大,深怕一個不小心染疫上身,通勤族在上班期間該如何做好防疫?醫師整理出可能風險提供參考! 防疫觀念提升至最高:身旁人、物可能已染疫! 義大醫院家庭暨社區醫學部預防醫學科主任洪暐傑醫師表示,現在台灣疫情升溫,情況已不像從前在捷運戴著口罩就好,除了室內外都應戴上口罩外,建議民眾將防疫觀念提升到最高,視旁人都可能帶有病毒、身旁的物品、環境都有病毒存在,如此雖然壓力較大,但是更有助於避免各種風險。 洪暐傑醫師指出,若在通勤中遇到有人口罩沒戴或是沒戴好,若該為染疫者,自己又沒戴好口罩,就可能身陷飛沫傳染的風險中。而若此人衛生觀念不佳、到處亂摸,任何物品都有可能有接觸傳染的風險存在。因此提醒民眾,現在防疫務必要戴好口罩,將口罩緊密貼合臉部、遮住口鼻,也避免任何的物品接觸,接觸後務必確實洗手、消毒,尤其是在碰到臉部之前。 上班、通勤防疫要注意什麼? 上班族的通勤方式主要可分成走路、租用單車、騎車、開車、大眾運輸交通工具等5種。洪暐傑醫師提醒,不論是以何種方式通勤,都應留意相關防疫細節。 走路:走在路上一樣會有飛沫傳染的風險,應保持社交距離,更要遠離沒戴口罩的民眾。 租借單車:公共單車現階段能避免則盡量避免,若要使用也應些以酒精進行噴灑消毒,並確實戴好口罩。使用悠遊卡的時候盡量避免貼上機器,以不接觸的方式刷卡。 機車:機車族要多加留意加強消毒,特別是把手。許多人認為騎自己的車不要緊,但其實不論將車停在何處,都有可能曾有人移動自己的車輛、坐在上面等任何接觸,也可能有打噴嚏噴濺在機車上的可能,消毒工作格外重要。而在停等紅綠燈時,若情況允許,也可以盡可能保持社交安全距離。使用機車後應記得手部消毒。 開車:開車族多停在公司停車場,若有接觸過電梯按鈕等其他設備,應先確實消毒手部,避免病毒帶上方向盤。若是有其他人同行,應確實佩戴好口罩,以防同路人可能為染疫者。 大眾運輸交通工具:大眾運輸交通工具應留意各處都可能藏有病毒,包括了悠遊卡機器,或是把手、椅子、欄杆、牆壁等車廂設備,以及手扶梯、等候椅等車站設備,或是公共廁所的手把、馬桶等。建議盡可能避免不必要觸碰,悠遊卡可保持距離刷卡,勿倚靠欄杆等設備,使用把手、椅子、廁所設備前可先進行酒精消毒,使用後確實進行手部消毒。進公司一樣不能鬆懈,3大防疫死角要注意! 洪暐傑醫師提醒,通勤族上下班的過程僅是防疫的其中一部份,進入公司後一樣不可鬆懈。包括電梯按鈕或任何把手等公共設備,或是門禁管制機器、打卡鐘、咖啡機、飲水機等公司設備,以及電梯、交誼廳、餐廳、廁所、抽菸區等公共區域,都可能藏有病毒的風險,雖現在三級警戒之下室內外都必須戴上口罩,但怕的是未確實遵守規定者及可能的接觸傳染。提醒民眾即便進入公司,口罩還是得戴好,並勤洗手,做好消毒工作。 《延伸閱讀》 .悠遊卡別貼著機器刷!醫指捷運、公車易忽略防疫4大地雷! .防疫叫外送安全嗎?要注意什麼?重症醫:留意4風險,慎防接觸傳染!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1-05-31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到離島先檢驗 外篩陰性才能搭機
新冠肺炎本土疫情升溫,因應國內近期持續出現本土新冠肺炎確診個案,為避免疫情散播及確保航空器防疫安全,指揮中心經評估後,將同意交通部民航局所屬臺北松山、臺中、嘉義、臺南及高雄小港航空站設立篩檢站,到離島民眾,現場有症狀者不可搭機。副指揮官陳宗彥表示,旅客搭乘國內航線前往離島時,應於搭機前填寫「健康聲明書」,現場有症狀者不可搭機,且應配合病毒核酸檢測;若為過去14天內有症狀者,須現場配合接受抗原快篩檢驗且為陰性,始得搭機。經抗原快篩檢驗陽性的旅客,將由航空站安排搭乘防疫計乘車送至衛生單位指定防疫旅館或集中檢疫所。陳宗彥提醒,所有篩檢工具皆有偽陰性、偽陽性之可能,檢驗陰性民眾仍應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
-
2021-05-31 新冠肺炎.防疫懶人包
QA/日本為何選擇AZ疫苗送給台灣?有哪些問題待協商?
我國國內新冠疫情升溫,取得疫苗成為急迫課題。日本外務大臣茂木敏充證實,日本政府基於過去台日在大規模災害時曾互相援助,研議向我方提供日本所取得的部分AZ疫苗。日本將如何提供我疫苗?有哪些問題待協商?據產經新聞報導,日本政府可能透過COVAX的框架向台灣提供疫苗,將在了解台灣方面有關所需供應量和交貨時間等資訊後,進一步規劃。以最快下個月供貨作為目標。但因日本政府與阿斯利康簽訂採購合約規定,日方不能將疫苗移轉他國,日本政府需要與阿斯利康重新協議;此外,合約中載明,若日本國民接種後健康產生不良影響,由日本政府負擔相關賠償責任;日本政府若向台灣提供疫苗,施打後的責任歸屬成為台日間必須釐清的課題。日本超買很多疫苗嗎?為什麼還能提供他國?綜合相關報導,日本採購目前向國際採購疫苗數量至少3.6億劑;日本國產疫苗目前都還在臨床實驗階段。日方對外取得的疫苗包括:1、輝瑞/BNT:2/14取得緊急授權,作為公費疫苗使用;1.9億劑合約,今年中前須交貨1.4億劑2、莫德納:5/21取得緊急授權,作為公費疫苗使用;5000萬劑合約,9月底前交貨3、AZ:5/21取得緊急授權,是否作為公費疫苗使用仍在評估中;1.2億劑合約,據合約,3000萬劑第一季提供,9000萬劑將在日本國內生產。另一方面,為了協助日本順利舉辦奧運,5/27日歐峰會協議,歐盟將支援日本1億劑疫苗,品項不明。由於日本政府採購的輝瑞、莫德納疫苗數量合計2.4億劑,相當於民眾接種兩劑的數量。另一方面,因歐洲傳出多起接種後血栓的罕見副作用,日本政府目前仍未將AZ疫苗列入公費接種使用對象。考量疫苗存在效期問題,日本政府研議AZ疫苗的有效使用方式。據日本媒體近期報導,除了台灣,日本政府也考慮透過世界衛生組織(WHO)的西太平洋區域辦事處(負責37個國家/地區),向太平洋島國提供AZ疫苗;或透過COVAX提供給全球其他有需求的發展中國家。日本人都不想打疫苗,所以日本才要外銷疫苗嗎?根據NHK在5月31日更新數據,目前日本共接種1117萬人次,人數計算為810萬人,疫苗接種率6.41%;完成兩劑接種307萬人。但這並非日本人不願打疫苗,隨著疫情遲遲無法緩解,民眾施打意願日升。讀賣新聞5月17日民調顯示,87%民眾希望打疫苗、其中47%希望盡快施打,五成民意對政府施打效率感到不滿,這也是菅政府防疫引起很大民怨的由來。因國際疫苗都是歐美國家開發,日本政府在國內實施二次進行臨床實驗,緊急授權慢。施打效率不彰主要在於行政問題,預約網站設計不當、一開放預約就因流量過大當機等,加上各地方政府要求公平,所以協調疫苗分配很耗功夫,負責疫苗疫苗接種事務的行政改革擔當大臣河野太郎曾為此道歉。為加速施打,日本在東京、大阪兩地率先開設大規模接種中心,設定每日萬人施打為目標,由防衛省負責運作,派遣自衛隊醫官注射疫苗,並將視情況在全國多地開設大規模接種中心。送給台灣的AZ是即將過期的即期品嗎?日本與阿斯利康簽訂的1.2億劑合約,據合約,3000萬劑在今年第一季提供,9000萬劑將在日本國內生產。據日本媒體報導,阿斯利康在3月時已將第一批3000萬劑原液送扺日本進行分裝。一般推測,日本政府若要趕在6月提供給我國,最有可能便是已送達日本的第一批AZ疫苗;此外,日本經濟新聞報導則稱,日本政府與阿斯利康重新協議疫苗移轉一事,也可能由阿斯利康直接出貨。日本為何選擇AZ疫苗,而不是手上其他疫苗?據行政改革擔當大臣河野的說明,輝瑞與莫德納必須在非常低溫狀態儲存運送,相較之下,AZ疫苗冷鏈條件低,更容易保存及運送,救急時最容易運用。此外,雖然AZ已經取得日本政府緊急授權,但目前公費提供的疫苗只批准了輝瑞與莫德納兩款。但日本政府否認已決議不用AZ。官房長官加藤勝信表示,因歐洲等國發生血栓等副作用,是否使用AZ還在評估中。
-
2021-05-31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面對疫情焦慮 專家教你「停、吸、觀、動」舒緩
新冠疫情嚴峻,去年歐美國家抗疫的混亂狀況,似乎已在台灣上演,讓許多人心情緊繃。彰化縣四季心診所心理諮商師蘇琮祺提醒,非常時刻,面對疫情若焦躁不安,不妨試試「停、吸、觀、動」4個作法,停下來、吸口氣、觀內心及動決定,讓自己心情平靜,不要再為無法控制的擔心而焦慮,自在面對接下來的疫情。掌控或迴避 呈極端反應蘇琮祺說,最近有關疫情的訊息如雪片般飛來,都不是太讓人開心的訊息,此時我們最常出現的情緒就是焦慮,焦慮影響到我們的想法和感受,並且帶來身體上的變化,出現手心冒汗、呼吸急促、心跳加快,甚至腸胃不適等反應。適度的焦慮,其實讓我們可以採取必要行動來保護自己,但過度焦慮,不僅帶來身心不適,且過度焦慮的感覺若一直持續,也會造成生活上的困擾。蘇琮祺分析,焦慮的出現,往往源自於無法控制的擔心,此時通常會出現兩種極端反應,一種是想要控制,一種是想要迴避。搶口罩酒精 或疑神疑鬼蘇琮祺說,我們在新聞上看到或是大家周遭可以發現,很多人在搶購口罩或酒精,「其實這是一種想要透過獲取物資來獲得掌握、降低焦慮的反應」;有另外一群人則因為疫情蔓延而不敢出門,甚至擔心自己也會染病而變得疑神疑鬼。至於如何降低無法控制的擔心,蘇琮祺提供4個步驟:停下來,當感覺到焦慮時,先把手上所有的工作停下來。吸口氣,閉上眼,緩慢而悠長地吸口氣,然後再慢慢地吐氣。觀察心,自己心思和想法、情緒,還有自己所處的情境為何。動決定,挑當下最適合的行為,如動手寫文章、看電視、放下手機,或喝一杯水,也可出門或運動。●疫情升溫,民眾面臨身心巨大壓力,聯合報、元氣網、WaCare遠距健康平台邀請公衛、感染、運動、護理及藥師等領域專家線上免費開講,希望陪伴民眾度過疫情警戒期。課程採用「線上」以及「即時」兩大特點,無需外出且可即時與專家互動。想報名更多線上課程主題,請查詢「元氣網」活動專區https://pros.is/3gamvr,或至WaCare遠距健康平台https://muk57.app.goo.gl/T3w4。
-
2021-05-30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通報還3萬多件 學者:校正回歸近期難歸零
由於檢驗報告上傳塞車,大量確診患者未能進入系統,指揮中心廿二日提出「校正回歸」,自此天天回歸大量病例數。指揮官陳時中昨天表示,整體通報效率提高,校正回歸案件數會愈來愈少。但學者表示,目前通報待確診案例有三萬多件,這其中一定還有需要校正回歸的數字,近期校正無法歸零。從廿二日起至昨天,校正回歸案例已達二一○六例,校正回歸最高峰分別為廿二日的四百例、廿六日的三三一例,昨天校正回歸數字最低,為一六六例。陳時中表示,校正回歸案件數已經開始減少,主要是通報流程簡化,幫助案件數順利上傳。台大公衛副院長陳秀熙表示,校正回歸是篩檢量大時會存在的產物。從疫情發展的趨勢來看,昨天校正回歸的數字下降與雙北疫情控制有關,不過疾管署目前通報待確診仍有三萬多件,這其中一定還有需要校正回歸的數字,相信會漸少,只是絕對不會在近期歸零。陳秀熙表示,隨著疫情升溫,多少一定還是會有校正回歸存在,校正回歸後的曲線可重建「疫情流行曲線」,協助判斷政府施行的措施是否有效;至於每天發布的本土確診人數,則是判別「疾病負擔」,可提供作為醫療量是否足夠的評估依據。陳時中表示,校正回歸後,個案數仍舊持平,但也沒有出現急遽的惡化,因此沒辦法看到近期的措施是否有效果,需要再觀察一到兩天。現階段呼籲國人一定要落實「三級警戒」相關措施,特別是菜市場仍舊有非常多人,家庭的聚會一定要減少,一旦接觸時間增加,風險就會增高,一定要避免傳播鏈的增加,降低聚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