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26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搜尋
瑞德西韋
共找到
271
筆 文章
-
-
2021-06-25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快樂缺氧」可能急速猝死 醫教1招自我檢測
疫情嚴峻,陸續傳出確診者在家猝死的消息,「快樂缺氧」被大眾熱烈討論,又被稱為「隱形缺氧」或「沉默缺氧」,意指慢性低血氧的症狀。大甲李綜合醫院胸腔內科主任黃朝新建議,疫情期間,健康的民眾可每日監測血氧濃度,若已是確診者,更應每日經常性監測血氧,正常成人血氧飽和度約落在95%至100%,年長者約在95%,90%以下應儘速就醫治療。另外,民眾也可按壓大拇指自我檢測。「快樂缺氧」初期民眾缺氧會不自覺,不會特別不舒服,也不會喘。黃朝新說,若不是因爬樓梯或劇烈的活動下,其實感受不到喘、頭暈眼花或心悸等症狀,但是隨著病情惡化,當缺氧的症狀浮現時,例如呼吸急促、心悸等,呼吸會越來會吃力,病情急速惡化最後昏迷、呼吸停止甚至死亡,令人擔心害怕的是,從惡化到死亡的時間可能只有半天。黃朝新說,疫情期間,健康的民眾可每日監測血氧濃度,除透過血氧機監測血氧指數外,民眾也可留意手指的血液循環是否良好,按壓大拇指,大約兩秒後若恢復健康的粉色,即代表沒有缺氧,但若持續呈現紫色或灰白色,建議趕緊就醫,因為很有可能已出現缺氧症狀。如血氧持續下降,則需至醫療院所做進一步檢查,判斷是否感染新冠肺炎或是肺炎惡化等跡象。黃朝新表示,在臨床上,病患如果染疫,醫師會使用氧氣及瑞德西韋治療,當上述的治療未達效果時,則可考慮使用(HFNC)經鼻高流量濕化氧療方式來治療。針對新冠肺炎中度病患,這樣的方式可以提供較有效且舒適的治療。黃朝新也提醒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患者,因病症是一種呼吸道長期發炎,致無法恢復的呼吸道阻塞,氣體沒辦法順利的進出呼吸道,通常會有呼吸急促、胸悶、喘、咳等症狀,症狀雖與新冠肺炎類似,但發燒程度略有不同,阻塞性肺病發作時不太會發燒,最多輕微發燒,且此疾病最主要的成因與吸菸、二手菸或長期曝曬在粉塵、化學物質與有害煙霧中有關,近年空氣汙染也成為重要指標之一,因此建議民眾最好的方式就是戒菸與遠離粉塵環境,外出時穿戴口罩及穿長袖衣物,盡可能避免接觸PM2.5,也可接種流感疫苗、肺炎鏈球菌疫苗等疫苗,都可減少類似情況發生。
-
2021-06-20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喘過才知苦!當血氧開始掉 他喘到連擦屁股都無力
「今天血氧多少?」這是朋友同事確診時,每天問安的第一句話。「趕快買測血氧儀!」這是台灣疫情升溫時,給台北朋友的第一句話。「這瓶氧氣帶回去!」這是李總新冠康復出院時,醫護交代的第一句話。三月間某天,接到李總來電,「我家三人都中招了,我們兩人前天在會議室開會,你快去檢測。」我已經歷六次檢測,同事形容我「闖過一關又一關」,雖每次安然過關,但仍不敢大意,馬上找到「行動快篩車」,去做快篩和PCR。心想李總電話中語氣平穩,應沒事;何況前一月確診的同事,無症狀也未感染家人。未料,抗疫生活中的一絲絲樂觀,又被剝奪。「東防西防,家賊難防啦。」當天和李太太Sophie聯絡,問看看「家裡有無藥品?能幫什麼忙?」她說出家裡備妥的一大串藥品,自嘲地數落寶貝兒子。當時她萬萬沒想到,寶貝父子竟嚴重到先後住院。居家一年多,公園慶生吃外賣,竟帶回意外「禮物」。李家28歲的兒子Peter「在家上班」一年多,去年沒過生日,今年兩個朋友執意要為他慶生。三人在泰國餐廳點了外賣,在公園開趴,保持距離,各自有餐盒。小聚後七天,Peter喉嚨有點怪怪,「吃個Tylenol吧」,和往日一樣吞個美國家庭的必備良藥,但症狀未解且低燒,「沒那麼倒楣吧……」Peter提心吊膽去檢測,忐忑不安等結果,等到最不想要的答案「positive(陽性)」。四位接觸者,聚餐的朋友「negative(陰性)」,家裡爸媽「positive」。兒子血氧一路降,低於90醫院才收。「96→95→93→92→……」Peter持續發燒、小咳有痰、嗜睡、吃不下,且血氧一路降低,但血氧未低於90,醫院不收。一測到88,當時無症狀的李總二話不說,立即送兒到紐約長老會皇后醫院。這對父母,把兒子送進醫院後,兩人開始出現不同的新冠症狀:李總是關節痛、骨頭痠痛、發燒拉肚子;Sophie是低燒、小咳有痰、流鼻水。這些嚇不倒兩人,最掛念Peter接受什麼治療?治療有效嗎?Peter和紐約第一位染疫的華人醫師助理一樣,醫院先給予「瑞德西韋」(Remdesivir),再加上「血清療法」(注射新冠康復者的血漿)。感謝醫師正確的判斷,Peter血氧回來了,肺部也未受損,年輕就是本錢。回想去年四月天,紐約州長天天向聯邦要呼吸器,醫師面對病毒束手無策。兒子出院換爸爸入院,明明前一天還中氣十足……「兒子出院隔天,換我血氧開始掉。」李總知道血氧90醫院不收,當血氧從93掉到89.88,他馬上拿到家醫證明,在Sophie和Peter憂心下,帶著平日服用的藥物,直奔皇后醫院。前一天家庭醫師才判斷,「聽你講話中氣十足,沒問題。」急診室滿載,病床已躺滿病患,暫安置走廊的病床也無空位,李總分到一張輪椅,先坐著灌氧。辛苦坐了四小時,血氧回到90,按照醫師指示,在走廊來回走一趟,血氧降到88,這才夠格被送上病床送進病房。李總提醒:「急診室裡一對老夫妻,已接種第一劑輝瑞,未料仍雙雙中招。台灣疫苗不夠,少數人幸運打到第一劑,但不要誤以為已有保護力。」喘喘喘……擦屁股、刷牙這等小事,竟變成艱鉅任務。「上廁所擦屁股,坐在馬桶上,喘個五分鐘,才有力氣擦第二次。」李總此時才體會什麼叫做沮喪,舉手之勞的日常小事,得費九牛二虎之力。醫護交代,即使只是去上廁所,也不能拿下氧氣,不然可能走不回病床。他偷偷試拔了一下,嚇呆了,才拔掉三秒鐘,就喘到不行;即使灌著氧氣,「從廁所走回病床,也得喘個十分鐘,才有力氣躺下來。」住院後首次檢查,血氧84,開始五天療程。他和兒子一樣接受「瑞德西韋」、另接受「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等;五天後,血氧回到93,刷牙和漱口也不再令他恐懼。這五天他是「含著水也喘、吐個水也喘,刷個牙,上氣不接下氣。」這天窗外有陽光,他被規定在走廊走一圈後,醫師看著儀器上的數字,點了點頭;另一名醫師拿著出院報告,對他笑了笑;李總看著出院說明書上的日期,共住院七天。他帶著一瓶氧氣和藥物,步出醫院,能在藍天下自行呼吸,太可貴了!男兒有淚先忍著,老婆來了才爆淚。住院期間天天一針防血栓,慎防可怕後遺症。出院一周,全家再測,「耶,全是negative。」但開心中有些許沉重,因為表親全家六人中招復原後,其中一長輩的腎受損,現在必須洗腎。李總提醒,他住院期間天天都打一針防血栓「抗凝血」,感嘆一位朋友確診治療後,呼吸正常、肺也正常,卻不幸病逝,非死於新冠,是腦血管栓塞奪命。兩周後,李總全家真正的甩掉「累、虛、弱」三字,重新回到滑步機。90天後,要做抗體檢查,也已預約7月要打莫德納!
-
2021-06-1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HFNC是救命神器? 醫界權威:似乎過度神化了
藝人賈永婕近日募捐252台號稱「救命神器」的高流量氧氣鼻導管全配系統(HFNC)支援醫療前線, 善舉引發關注,高雄地區即有不少企業主向醫院表達捐助熱忱,但胸腔科權威,高雄長庚前副院長林孟志表示,HFNC的確可協助部分病人避免早期插管,卻並不代表病患使用後就一定都能存活,且這套設備耗牽涉健保給付、人力訓練等環節,應該適量、適用,才能發揮最大功效。新冠疫情嚴峻,醫療資源緊繃,藝人賈永婕得知在醫界有「救命神器」之稱、一台要價27萬的「高流量氧氣鼻導管全配系統(HFNC)」全台缺貨,火速募得252台送往醫療前線,義行被讚爆,甚至意外引發政治口水。高雄長庚原有3台,這陣子在善心人士義助下數量激增到20幾台,昨天還有熱血企業主打電話給高長前院長林孟志,表達捐助心意,更說「錢不是問題」。林孟志說,HFNC十年前就有,高雄長庚用在新生兒、小兒科治療呼吸窘迫症狀,被證實具有功效,但成人部分,對於新冠肺炎重症病患可能幫助不大,對於病程進展中的個案或可避免早期插管。他表示,新冠肺炎是因飛沫傳染,並不建議使用非侵入性的面罩式呼吸器,但歐美地區去年因重症太多,運用HFNC銜接治療,被廣泛報導才引發注意,而台灣因為去年非變種病毒急性呼吸衰竭的案量不多,所以沒有被特別關注。「把HFNC當做救命神器,好像過度神化」林孟志說,HFNC的優點是可適度調控濕度、溫度,提供1分鐘約60至80公升的高流量氧氣給病患,優於面罩式或鼻導管的氧氣,不過並不是用了它就等於「救命了」。他表示,病毒會引起人體的發炎及免疫反映,需施以類固醇、瑞德西韋、單株抗體等藥抑制,以免肺部損傷缺氧,而氧氣的施用即在讓病人不致因為低血氧,導致「隱型缺氧」或「沈默缺氧」,不過有的病人病情惡化加劇,最後仍是要插管。林孟志強調,HFNC只是輔助治療的作法之一,且使用這套涉備還涉及健保給付、耗材成本以及人員操作訓練等,「當前這場防疫戰疫,決勝點在於死亡率」,如何讓重症病人亦能存活下來,是可善用HFNC,不過它絕不是像家裡加裝冷氣、冰箱一樣插上電就能用,那麼簡單而已。
-
2021-06-0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疫苗還有另波驚喜? 陳時中:加加減減6月200萬沒問題
日本6月4日捐贈124萬疫苗,加上今天美國訪問團也宣布將給台灣75萬劑疫苗,已達190萬劑。而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日前表示,這月將有200萬劑疫苗,是否包含美日捐贈,還是「另有一波驚喜」?但陳時中並未正面回應,僅表示「我們買的疫苗量是夠的,但是時程難以掌握,會有加加減減,這個月200萬沒問題」。針對美國宣布捐贈75萬劑疫苗,傳出大部分都是只要打一劑的嬌生,而相關的緊急使用授權(EUA)是否下周就會完成審查?陳時中表示,是不是嬌生指揮中心還沒有得到證實。EUA因為未來還是可能其他廠牌陸續進來,資料搜集完全就會儘速召開專家委員,針對技術資料予以准駁。另外,指揮中心日前也宣布緊急採購單株抗體藥物、高流量鼻管治療儀等。陳時中說,瑞德西韋用於重症,其他買的藥物用於輕重症,希望減低演變為重症可能性。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表示,專家小組密切注意國外使用狀況而緊急採購抗體藥物,確實幾個廠家的單株抗體藥物已取得美國FDA的EUA,在前期使用的話可以減少重症住院。他說,美國很多病人沒到重症就在家裡隔離並未住院,而這些人用藥後有實證資料。基於此,我國許多容易重症的年長者,希望採購用於特定對象,以早期用藥減少重症。
-
2021-06-06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張鴻仁:死亡數突飆高 凸顯三警訊
陽明交大公衛所兼任教授、首任疾管局局長張鴻仁昨(5)日晚間在臉書上發文表示,過去一個多月來疫情烽火遍地,突然飆高的死亡數已凸顯了警訊。他呼籲健保應該啟動三大措施,動用資源注入醫療體系。張鴻仁指出,2003年SARS危機,中央健保局是疾病管制局策略「後衛」。前臺大醫院院長謝博生教授生前回憶說:「中央健保局的及時援助是抗煞成功的轉捩點」。他指出,本波疫情爆發前,指揮中心游刃有餘;過去一個多月來烽火遍地,原先仰賴的「國民素質」,面對傳染力高、速度快,死亡率又高的變種病毒,只能勉強停住。但突然飆高的死亡數已凸顯出三大警訊:首先,是社區發生死亡後才確診,這是疫情監控體系的失靈。表示過去這段期間整體偵測量能,還追不上病毒擴散速度。其次,這表示重症照護的失能,每張重症病床,背後是一群兵疲馬困的醫護人員在苦撐,盼不到援兵也看不到未來。第三,用於治療重症的藥物不足且管制過嚴。除了瑞德西韋,許多新藥尚來不及進口。張鴻仁指出,這些背後的警訊顯示,健保可動用的資源尚未注入醫療體系。首先是實施了15年的總額預算,所有醫院都在最緊繃的財務壓力下運作,除了極少數例外,九成以上醫院不是靠政府預算,就是靠停車與美食街。許多醫院有床不敢開床,護理人員嚴重不足。因此,阿中部長要大家「降載」後,才慢慢有病床釋出,勉強撐住場面。但是疫情在疫苗未大量施打前,還不會真正被控制。第一線醫護人員再等不到援軍,那大家就等著看醫護體系如何崩解。當務之急是健保署立刻採取下列措施:一,請立刻召開健保委員會(全民健保的最高監督機構),研商如何挹注資源,讓全國各級醫院大開病床、大招醫護,必須有額外預算,不能再用去年協商的總額「匡住」。二,請立即宣布醫院、診所疫情期間最低收入「保障」。實施細節請參照2003年SARS的相關措施。三,宣布保障點值。最後張鴻仁指出,他無法想像醫院一邊作戰,一邊還不知道彈藥、糧草、援兵在哪裡。一個進步的國家,要用經濟的手段辦事,資源出不來,有其長期結構性的問題,非常時期,一定要用非常手段!
-
2021-06-03 名人.黃軒
重症患者的一線生機 醫揭川普也用過的雞尾酒療法
重症患者生機:雞尾酒療法台灣目前收治個案有1055人屬於嚴重肺炎或者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等重症,不分年齡層重症率上升至14.9%,60歲以上個案重症率更達到27.5%,年紀較大者重症率偏高,而這波確診也大多是年長、具有慢性病者。為了早期發現重症病例得以早期治療,我們期待「不要等到變成重症了,需要呼吸器或葉克膜時才來治療」。或許目前的單株抗體雞尾酒療法( Antibody Cocktail),目前在許多臨床試驗發現,有效降低30-70%的重症,而這真的燃起了重症病患的希望。只因為「重症太多了,死亡太持續增加⋯⋯」我們得快搶救⋯⋯我今天閱讀的資料中,簡單兩種的臨床試驗結果,分享一下,IF不足的,大家共同指教⋯⋯A.雞尾酒療法 REGN-COV這個單株抗體雞尾酒療法叫REGN-COV2,由兩種單株抗體組成(REGN10933 和 REGN10987)。其一來自 COVID-19痊癒患者血液中取得的B細胞基因,並經由基因工程方式複製產生抗體。另一種則從VelocImmune的基因改造小鼠取得。此單株抗體雞尾酒療法(REGN-COV2)改變SARS-CoV-2棘狀蛋白入侵人體的關鍵受體,使棘狀蛋白無法接合人類細胞受體(ACE2),藉此抑制變異病毒躲避治療和棘狀蛋白於人體擴散生長的能力。使用REGN-COV2治療,可減少病患鼻子與咽喉的病毒數量,從而減少病患看診次數。臨床實驗顯示,一旦重症入院治療,無法達到有效的效果。於是Regeneron也終止了重症患者的第二期、第三期的臨床試驗結果。但是,歐盟藥品管理局(European Medicines Agency,EMA)認為未使用呼吸器和很可能有惡化成重症的確診病患,皆可使用REGN-COV2治療。在重症之前使用:1.可有效控制感染2.減少後續就醫風險B.鷄尾酒療法bamlanivimab (LY-CoV555)和etesevimab (LY-CoV016)這個單株抗體雞尾酒療法,臨床試驗名叫BLAZE-1。此單株抗體雞尾酒療法由bamlanivimab (LY-CoV555)和etesevimab (LY-CoV016)兩個單株抗體混合而成。臨床第III期試驗數據結果顯示,治療750多名高風險新冠肺炎(COVID-19)患者。此單株抗體雞尾酒療法可降低87%患者住院、死亡的風險。臨床第III期研究顯示,利用2800 mg的bamlanivimab和2800 mg的etesevimab治療,可以顯著降低70%住院和死亡的風險。其實早在臨床第II期試驗已發現,如果單藥治療的bamlanivimab也可使顯著降低70%住院和急診就診的風險。但是此單一的單株抗體療法對於變種新冠病毒的效果較差,例如英國、南非、巴西和美國加州的B.1.427/B.1.429變種。所以目前雞尾酒療法,對大多數的變種病毒也有更好的中和作用。此類雞尾酒療法也改善了病毒量、症狀持續時間、新冠肺炎造成的住院治療,以及急診或死亡事件,計畫在2021年6月之前向美國FDA申請完全批准此單株抗體雞尾酒療法。C.整理一下 1.雞尾酒療法 ( REGN-COV2 , Casirivimab + Imdevimab ) 劑量:Casirivimab 1,200mg 和 Imdevimab 1,200mg時機:直接病毒檢測陽性且症狀開始後 10 天內儘速使用方式:靜脈輸注美國FDA資料 2.雞尾酒療法 (Bamlanivimab +Etesevimab )劑量:Bamlanivimab 700 mg 和 Etesevimab 1,400 mg時機:直接病毒檢測陽性且症狀開始後 10 天內儘速使用方式:靜脈輸注美國FDA資料美國FDA允許1.18 歲以上的成人或 12 歲以上且體重 40 公斤以上的兒童2.直接病毒檢測確診為 SARS-CoV-23.疾病嚴重度為輕度或中度4.有演變成住院或重症的風險因子(包括BMI35 以上;糖尿病;慢性腎病;免疫不全;65 歲以上;55 歲以上且患有心血管疾病、或高血壓、或慢性肺病;12-17 歲且 BMI 為 85 百分位以上、或患有鐮刀型紅血球疾病、或患有先天與後天性心臟病、或患有 神經發展疾患、或患有需每日藥物控制之慢性呼吸道疾患、或有醫療相關技術依賴之狀況,例如氣切、胃造口或正壓呼吸器等等5.排除住院病人,排除因COVID-19需要氧氣治療的病人,排除因COVID-19需要增加氧氣量的慢性氧氣治療病人雞尾酒療法代表人物為前美國總統Mr. Triumph川普除了REGN-COV2抗體療法外,其實同時使用治療晚期COVID-19患者的類固醇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Gilead 的瑞德西韋(Remdesivir),以及鋅、維他命 D、啡莫替定(FAMOTIDINE)、Melatonin(退黑激素)和阿斯匹林。顯然COVID-19的治療需要多個的處方,同時下手才能有效改善,這真的就是大時代的「雞尾酒療法」。參考資料:Emerging antibody-based therapeutics against SARS-CoV-2 during the global pandemicAnti-SARS-CoV-2 Monoclonal AntibodiesA Study of LY3819253 (LY-CoV555) and LY3832479 (LY-CoV016) in Preventing SARS-CoV-2 Infection and COVID-19 in Nursing Home Residents and Staff (BLAZE-2)※本文由黃軒醫師博士 Dr Hean Ooi MD MM PhD授權提供,未經同意,請勿任意轉載,原文請點此。
-
2021-05-27 名人.黃軒
台灣重症和死亡數會一直升高嗎?美國經驗曝關鍵
為什麼社區大爆炸開始,重症那麼多,死亡那麼高?台灣社區感染大爆發,從4月15日算起3850例患者,重症率比去年(2020)高了不少。去年的確診個案中,60歲以上長者和重症比例則是都低於10%,因此這波疫情開始就預期有重症上升的情形。如果單獨計算60歲以上,這次的重症率已增加到20%。COVID-19昨(25日)天再增六例死亡,短短8天也已奪走23條人命,難怪召集人張上淳會說預期有更多死亡個案。記者問我,這樣的話,台灣的重症和死亡會不會一直升高?我就以美國紐約大學2020發表的文章當作參考依據。美國在去年3月底/4月中開始社區感染大爆炸,醫院的住院重症個案爆升,死亡率在3月是24.9%,在4月死亡率也有23.3%,看出來在這社區感染大爆炸初期(March/April),其重症病例死亡人數創新高。一直到了5月,死亡率才開始急速下降到8.6%。社區感染大爆炸,三個月後(6月)死亡率才成5.1%,而後(7月、8月)趨緩下來(3.2%、3.7%)。社區大爆發,美國重症死亡率:初期(3月、4月)死亡率:24.9%、23.3%中期(5月、6月)死亡率:8.6%、5.1%後期(7月、8月)死亡率:3.2%、3.7%可見,若以美國為例,社區感染大爆炸後一個月,重症死亡率才能有望下降,三個月後,重症死亡率才能趨緩下來的。研究人員分析了美國當時5121間醫院,他們認為死亡率急遽上升,然後下降趨緩,歸咎於以下原因:1.臨床實戰經驗增加了。2.分艙分流、分輕症/無症在家/防疫中心,減少醫院負擔量。3.新的藥物治療方式增加了(大量注射類固醇、抗病毒藥物瑞德西韋、抗免疫風爆治療)。4.非藥物治療:重症趴床治療方式、超前布暑、社區警覺性、戴上口罩、保持社交距離。這些都是在年底前,美國在沒有疫苗接種下,對於社區大爆發所做出的決定,來對抗當時重症死亡率上升至下降到趨緩。BUT 現在2021年了,疫苗當然才是解脫重點,避免死亡唯一最佳的救命工具,尤其是高於60歲的重症病例。(SARS-CoV-2 vaccine in people 60 y or older are very encouraging and may prove crucial for the prevention of the disease and related mortalities in this age group)資料來源:Trends in COVID-19 Risk-Adjusted Mortality Rates1.未調整的死亡率(Unadjusted Mortality):未經過年齡結構的調整,比較兩者之死亡率。2.調整后的死亡率(Adjusted Mortality):經過年齡結構的調整後,比較兩者之死亡率。3.標準化死亡比(Standardized Mortality Ratio , SMR):亦稱間接標準化死亡比。該指標用於比較兩組群之死亡狀況,通常會以人口數較大族群定義為標準族群,以標準族群之年齡別死亡率為基準,估計人口數較小族群之死亡人數(稱預期死亡人數),計算人口數較小族群實際死亡人數和預期死亡人數人之比值。※本文由黃軒醫師博士 Dr Hean Ooi MD MM PhD授權提供,未經同意,請勿任意轉載,原文請點此。
-
2021-05-20 新冠肺炎.防疫懶人包
QA/英國新冠肺炎變種病毒有什麼變化?10個你該知道的問題解惑
英國近期發現了一種新變異的新冠病毒株B.1.1.7,有研究認為該毒株傳播速度更快。在全球圍堵下,該病毒株仍散播至歐洲各國、加拿大、日本、澳洲等國,在全球抗疫舉步維艱的情況下,這一消息無異於雪上加霜。目前專家對這株新冠病毒毒株有何了解?1.英國變異新冠病毒株是什麼?根據《LiveScience》報導,該變異病毒株被稱為B.1.1.7,發生了23個突變,其中8個突變位於該病毒用來結合並進入人類細胞的棘蛋白(spike protein)中。2.英國變異新冠病毒株來自哪裡?據世界衛生組織報告,9月21日在英格蘭首次發現這種毒株,隨後在11月迅速傳播開來,逐漸成為英國最常見的毒株,占英國10月至12月13日新增確診病例的50%以上。《Science Magazine》報導,有科學家認為,該病毒可能最先在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體內發生了突變。研究已知,免疫系統減弱的人,例如正在服用免疫抑制藥物或接受化療的患者,可能得以讓病毒存在體內好幾個月,使病毒有更多突變機會,進而幫助它複製或逃避免疫系統。3.變異使病毒發生了什麼變化?答案是目前還不能確定。病毒一直在發生變異,而大多數變異並不影響病毒的致命性和傳染力,也可能不影響病毒的功能。不過《LiveScience》指出,有三種變異較讓專家憂心。(一)被稱為69-70Delta的兩種氨基酸缺失,首次在一名使用免疫抑制劑治療的患者中測出,該患者被確診為COVID-19。該病例發表在12月19日的medRiv 資料庫的一篇預印文章中,表示病人接受了瑞德西韋等治療,但幾個月後死亡。研究人員懷疑該變異幫助病毒逃避免疫系統,而且會使有些PCR檢測出現偽陰性,錯過診斷。(二)另一個稱為N501Y變異,會改變病毒用來結合感染細胞部位的關鍵氨基酸。南非和澳洲的病毒株已發現該部位的變異,不過實驗室推測,南非和英國病毒株是分別變異的。(二)P681H變異,也位於病毒的受體結合部位。4.病毒更容易傳播嗎?根據數學建模和傳染病中心(CMMID)的一項尚未得到同行審查的研究,這種新變異的傳染性比其他病毒株高出50%到74%。世衛估計,病毒突變使R0(評估傳染力的數值)增加0.4。該研究推測,到1月中旬,倫敦以及英格蘭東部和南部所有COVID-19新病例的90%可能是由這種新突變造成的。5.病毒更致命嗎?答案是不清楚,專家們持懷疑態度。然而,如果新毒株更容易傳播,代表更多的人將住院治療。一旦醫院人滿為患,可能導致比預期更高的死亡率。6.小孩更容易感染嗎?過去證據表明,兒童可能不太容易感染新冠病毒。不過如果變異病毒更容易附著到細胞上,有可能更容易在兒童中傳播。然而,這需要進一步的研究來證實。7.疫苗能對抗變異病毒嗎?大多數專家認為,新開發的疫苗仍然可以對抗英國的新型病毒。根據美國CDC,少數幾個位點的突變可能不足以降低疫苗的有效性。有鑑於99%的病毒蛋白,與某款疫苗的針對病毒株一樣,該藥廠的CEO已宣布,疫苗仍然能起作用。8.英國變異病毒到台灣了嗎?28日一架英國返台班機,有3名確診者,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疫情監測組長周志浩表示,若病毒量高,3天應可比對出結果;但若病毒量低,就需時間培養才會知道。9.台灣該關閉國境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台灣的集中檢疫所運作優良,台灣不用鎖國,也能有防疫效果。至於其他國家疫情嚴重很多,防疫或醫療量能不足以擔起任務,才需要鎖國。10.面對變異病毒株怎麼辦?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戴口罩和保持良好的通風仍然是公眾防疫的關鍵。
-
2021-05-18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順天堂今通過緊急授權 清冠一號能協助治療新冠輕症
疫情大爆發,醫療院所被擠爆,急診醫忙到無暇休息吃飯,此波社區感染從5月11日起,本土確診案例已累積784例。以每天30例患者需要使用瑞德西韋的話,可用到7月底,由於此波患者,多為輕症,除了支持性療法以外,衛福部昨緊急召開會議,召集中西醫找尋藥物解方;昨有兩家中藥廠申請新冠藥物緊急授權,中醫藥司今宣布,昨提出的順天堂,今天已經獲得緊急授權,在台灣可以專案核准製造清冠一號。中醫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柯富揚表示,衛福部中醫藥國家中醫藥研究所、中醫師全聯會、臨床中醫師、三軍總醫院等數家醫學中心,合作研發中藥複方「清冠一號」,其配方包含板藍根、魚腥草及黃芩等10種中藥材,去年經三軍總醫院、長庚紀念醫院、台中榮民總醫院與彰化基督教醫院臨床證實有療效。柯富揚表示,去年三總團隊治療新冠肺炎患者時,有2位微重症、1位重症,採取中西醫合作治療,投以清冠一號,可以佔據新冠病毒與體內受體棘蛋白的位置,達到保護呼吸系統的效果,幫助患者恢復,介入後住院天數平均為8到12天,三人現在都已經痊癒出院。柯富揚表示,過去清冠一號僅可以外銷,申請外銷的藥廠有8家,昨傳出好消息有2家藥廠提出申請。衛福部中醫藥司表示,今年4月因應立委的期待,發函給領有外銷專用許可證的藥廠,可以向衛福部申請緊急授權,昨天已有2家藥廠申請,分別為順天堂以及莊松隆,順天堂昨天已經完成資料提交也在今天衛福部完成緊急授權。第二家業者也正在整理資料,衛福部也將盡速審理。柯富揚表示,清冠一號屬於「處方藥」,呼籲民眾不要因為聽到有清冠一號可以使用,有症狀不去就醫,反而到藥房抓藥,此舉會傷害到更多人,且不是每一個人都適合使用,必須要經過診斷,藥房自行抓藥給民眾也是「違法行為」,呼籲民眾不要做傷害自己也傷害他人的事情。柯富揚也呼籲政府儘速啟動分流,建議中重症病人由醫院收治於負壓隔離病房,輕症者至檢疫所留觀,中醫師現在也願意幫忙,可依政府指示赴檢疫所進行診療,以及至收治住院的醫院會診,或是針對居家檢疫、隔離者提供視訊會診的服務。
-
2021-04-1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瑞德西韋併用2藥抗疫 中研院研究登國際期刊
中研院今天表示,研究團隊發現透過治療慢性酒癮及躁鬱症藥物,配合瑞德西韋,可進行多重靶向策略,有效瞄準並抑制新型冠狀病毒複製,儘管病毒產生變異仍有機會維持治療效果。中央研究院發布新聞稿表示,生醫所及分生所研究團隊提出多重靶向策略,即使遇到新型冠狀病毒產生變異,仍有機會維持其治療效果;但仍需要後續更多實驗證實,目前並無任何臨床實驗進行;相信此方法有機會應用於其他易發生變異的病毒,避免抗藥性的產生。由中研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林小喬、分子生物研究所特聘研究員袁小琀帶領研究團隊發現,藥物「雙硫侖(Disulfiram)」或藥物「依布硒(Ebselen)」,可以有效瞄準並抑制多個參與病毒複製的非結構性蛋白質。另外,再由生醫所研究員林宜玲團隊的細胞實驗證實,雙硫侖或依布硒與瑞德西韋(Remdesivir)合併使用,可更有效地增強對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複製的抑制能力;然而仍需未來動物實驗和人體臨床試驗進一步證實。此次團隊研究發現SARS-CoV-2中數個具重要功能的蛋白結構中都含有不穩定的鋅離子,因此透過雙硫侖或依布硒這類可剔除鋅離子的藥物,就可同時瓦解這些蛋白結構,導致病毒重要功能喪失,進而成功抑制病毒複製。治療慢性酒癮的雙硫侖或治療躁鬱症的依布硒都是存在已久、並取得各國許可的現有藥物,且這些藥物普及、便宜,對於經濟能力較弱的國家來說更能負擔。論文第一作者、林小喬團隊成員陳婷說明,瑞德西韋可抑制SARS-CoV-2,但病毒易變異並產生抗藥性,不過由於雙硫侖和依布硒這類藥物的作用機轉,可同時靶向多個病毒的重要功能蛋白,因此若以瑞德西韋合併這二種藥物,就有可能中斷病毒複製過程中的數個步驟,較單用瑞德西韋效果更佳。林小喬指出,目前細胞實驗中這兩種藥物各自和瑞德西韋混用後,可加強瑞德西韋抑制病毒的能力,未來還需在動物及人體臨床試驗中驗證效力,期待可以提供新冠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患者更多治療的選擇。中研院表示,此研究已於今年4月刊登在國際期刊「美國化學學會藥理與轉化科學」(ACS Pharmacology& Translational Science),為全球第一篇提出透過雙硫侖、依布硒藥物和瑞德西韋合併使用增強抗SARS-CoV-2效果的研究。
-
2021-02-24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比瑞德西韋強數十倍 陽交找到潛力藥
新冠肺炎疫情延燒,各國除了加緊開發疫苗,同時也尋找有效的治療藥物。陽明交通大學生物科技學院院長楊進木率領團隊,透過人工智慧及大數據找出四款老藥具有對抗新冠肺炎的潛力,其中一款抗發炎舊藥JMY二○六的藥效比全球寄予厚望的瑞德西韋強數十倍,為疫情帶來一線曙光。楊進木表示,新冠病毒和SARS病毒相似度高,研究團隊透過人工智慧和大數據,模擬宿主受病毒感染後的體內細胞變化機制,並比對全球超過二五○份已公開的冠狀病毒主要蛋白酶3D構造圖像,發現新冠病毒侵入人體細胞的關鍵蛋白質具六種可能的動態結構。鎖定蛋白酶的罩門後,篩選出十五款藥物,再進入細胞和動物實驗,最終篩選出四款可抑制新冠肺炎病毒活性效果的潛力藥物。分別為抗C型病毒藥物巴色匹韋、特拉匹韋,及抗愛滋病藥物奈非那韋、抗發炎藥物JMY二○六。楊進木表示,若未來新冠肺炎流感化,抗病毒藥物是關鍵,將規畫混合相關藥物成分研發成新藥。
-
2021-02-2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新冠抗疫現曙光 陽交大AI找出比瑞德西韋更強潛力藥
一年來新冠肺炎疫情仍持續延燒,各國莫不加緊開發疫苗,但尋找有效藥物也刻不容緩。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生物科技學院院長楊進木率領的團隊,透過人工智慧及大數據找出四款老藥,具有對抗新冠肺炎的潛力,其中一款的藥效在細胞和動物實驗中,甚至顯示比全球寄與厚望的瑞德西韋強數十倍;部分成果已發表於國際期刊「美國化學學會月刊:奈米領域」(ACS Nano)。楊進木表示,由於發現新冠病毒和SARS很像,而2003年台灣累積很多SARS的資料,因此給予AI大數據很大的機會。因此根據SARS的關鍵蛋白酶,找尋天然物五萬多種和FDA核准的藥物來與之匹配。研究團隊透過人工智慧和大數據方法,模擬宿主受病毒感染後的體內細胞變化機制,並比對全球超過250份以公開的冠狀病毒主要蛋白酶3D構造圖像,發現新冠病毒侵入人體細胞的關鍵蛋白質具有六種可能的動態結構,鎖定蛋白酶的罩門,篩選出15款藥物,再進入細胞和動物實驗。楊進木表示,運用我國第四號新冠肺炎病人的檢體進行試驗後,最終篩選出四款藥物。前三款分別為C肝用藥巴色匹韋(Boceprevir)、B肝用藥特拉匹韋(Telaprevir)、愛滋抗病毒藥物奈非那韋(Nelfinavir),主要阻擋新冠病毒的複製。另一款抗發炎舊藥(JMY206),在倉鼠實驗上則發現,不論在防止新冠病毒入侵、阻擋病毒複製以及減輕感染後的免疫細胞風暴上,都比瑞德西韋效果好數十倍。但因研究尚未發表,因此無法公開此款藥物名稱,預計四月會發表於國際期刊。楊進木也表示,若未來新冠肺炎流感化,除了疫苗之外,抗病毒藥物也是抗疫的重要關鍵。而研究進一步發現,這些潛力藥物重新搭配,抗疫效果更佳,因此未來也可能研發不同比例的合成新藥,協助抗疫。
-
2021-02-2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比瑞德西韋強30倍!陽明交大AI算出這款老藥有望抗新冠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陽明交通大學今天舉行合校後第一場實體記者會,該校生物科技學院院長楊進木發表研究成果,團隊用AI找出一種抗發炎舊藥JMY206能抗新冠肺炎,經動物實驗證實,藥效比瑞德西韋強約30倍,為疫情帶來一線曙光。陽明交大校長林奇宏表示,這項研究在合校前就已啟動,團隊透過AI,從全球已在使用的大量藥物中,篩出抗發炎舊藥JMY206,還有巴色匹韋(Boceprevir)、特拉匹韋(Telaprevir)、奈非那韋(Nelfinavir)共四種舊藥,有望治療新冠肺炎。老藥新用可降低資金,上市前的臨床試驗時間也比新藥少一到數年。這將是台灣搶占全球抗疫領先地位的最佳策略。楊進木表示,大數據平台,比對新冠病毒與SARS等病毒,發現相似度大於95%。團隊透過AI,模擬宿主受病毒感染後的體內細胞變化機制,並比對全球超過250份已公開的冠狀病毒主要蛋白酶3D構造圖像,發現新冠病毒侵入人體細胞的關鍵蛋白質具有六種可能的動態結構,鎖定蛋白酶的罩門,在三個月內找到具有抑制病毒活性效果的三種潛力藥物,包括巴色匹韋(Boceprevir)、特拉匹韋(Telaprevir)、奈非那韋(Nelfinavir),已發表於國際期刊ACS Nano。另外,楊進木表示,團隊發現一款抗發炎舊藥JMY206,經細胞實驗發現,它抑制新冠病毒效果比國際目前期待的新藥「瑞德西韋」強約30倍,動物實驗也證實有治療效果,是有潛力的口服藥物。團隊正在試著申請專利。楊進木表示,這次的研發團隊陣容堅強,除陽明交大,還有台灣大學、中研院、中興大學和設有國內唯一P4等級病毒實驗室的國防醫學院預防醫學所,研發主力包括陽明交大博士生Nikhil Pathak倪齊歐、許彥超、許農育和陳筠媞。
-
2020-12-21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疫苗如何抗新冠病毒 科普遊戲揭祕
新冠肺炎疫情再起,新冠肺炎疫苗與瑞德西韋成為人人期盼的救星,瑞德西韋如何欺騙新冠病毒,而不同的疫苗又是怎麼阻止新冠病毒跟細胞ACE2受體結合,才能打倒病毒大魔王?國家衛生研究院透過科普轉譯,實作與迷宮闖關,在科普遊戲中解說艱深的科學原理。國衛院核心儀器設施中心主任游美淑說,由國衛院生技與藥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員王文傑設計的科普遊戲是「抗疫新藥『瑞德西韋』你是誰」,透過迷宮概念,傳達瑞德西韋要如何穿過人體的種種屏障,抵達細胞的戰場中。其中關鍵機制在於,新冠病毒是透過ACE2受體進入細胞裡面,新冠病毒大魔王要進行複製分身才能存活,在複製過程中需要與三磷酸線苷結合。瑞德西韋會讓病毒產生誤判,以為瑞德西韋就是它需要的三磷酸線苷,進行錯誤的結合,終止了病毒複製,及時阻止新冠肺炎病毒大魔王入侵。「新冠病毒疫苗大揭密」是國衛院感染症與疫苗研究所研究員羅秀容設計的遊戲,運用3D列印的病毒模型,了解抗體和新冠病毒抗原(棘蛋白)配對的結果。不同的疫苗注射到小倉鼠身上,小倉鼠會產生不同的抗體,這些抗體跑去跟新冠病毒表面的棘蛋白結合,結合之後,新冠病毒就無法感染人體。近年來,國衛院積極推動科普教育,提供在地學子科學教育的資源。今年在國立清華大學戴明鳳教授科普團隊以及竹南車站站長張鶴議的協助之下,順利加入「臺灣科普環島列車」的行列。游美淑有感而發,「少一點解說、多一些實作」是設計科普活動的主要精神,能夠看見學生從中獲得的收穫與滿足的神情,就是從事科普教育活動最大的成就感。
-
2020-12-11 新聞.健康知識+
天氣變冷易生病,要如何避免病毒影響健康?醫師分析「新冠肺炎」與「流行性感冒」的相同與不同點
從今年年初開始,新型冠狀病毒(SARS COV-2)從中國大陸武漢開始出現,並在短短的幾個月內造成全球大流行。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報告,目前全世界已經有超過四千萬人感染新型冠狀病毒,而其中已經有一百多萬人因此死亡,為進入21世紀以來造成人類最重大傷亡的疾病。新型冠狀病毒剛開始流行時,有些人比較樂觀的認為此病毒的感染狀況可能會跟流行性感冒病毒(Influenza virus)一樣,在天氣較熱時或季節進入夏天之後會改善。但就目前全世界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狀況來看,新冠病毒在全世界的感染狀況仍持續惡化中,並沒有因為氣溫上升而減少感染力。傳統的流行性感冒開始流行時節為每年的冬天到春天,2020年年初幾乎沒有出現太多流行性感冒的病人,也許能歸功於當時大眾為了防止新型冠狀病毒而非常遵守戴口罩,勤洗手及遵守社交距離的策略。但因為台灣政府因應新型冠狀病毒得宜,近幾個月來的新型冠狀病毒案例都是境外移入,並沒有社區感染的跡象,因此大家好像慢慢鬆懈了戴口罩及勤洗手的保護措施,流感病毒就有可能因此開始流行。另外,新型冠狀病毒幾乎與流行性感冒無法由症狀區分,只能用由檢驗來分別兩者,更增加了診斷及後續治療的困難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COVID-19)與流行性感冒(Influenza)有甚麼不同?症狀方面分析新型冠狀病毒感染(COVID-19)是由SARS COV-2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2)所造成,而流感(Influenza)是由流行性感冒病毒(influenza virus)所造成。新型冠狀病毒的表現可能是無症狀,非常見上呼吸道感染症狀(如嗅味覺改變、腹瀉)、一般輕微感冒症狀(如輕微發燒、咳嗽、喉嚨痛、鼻塞或流鼻水)、類流感症狀(高燒、頭痛、肌肉痠痛)、或嚴重肺炎及心肌炎,嚴重程度相差很大。而流感的症狀為流鼻水、鼻塞、咳嗽及喉嚨痛等上呼吸道症狀,通常合併高燒(大於38.5度)、頭痛、全身痠痛或嚴重倦怠,而且也會併發肺炎及心肌炎。大家可以發現,新冠病毒與流感病毒的症狀幾乎是重疊的,幾乎不可能從症狀來區分兩者。治療方面分析目前只有兩種藥物有研究結果指出可以用來治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症。其中一種藥物是瑞德西韋(Remdesivir),此藥物可以縮短輕症病人的病程並減少肺炎發生率,但對重症病人效果並不理想。而另一種皮質類固醇藥物Dexamethasone可以降低重症病人降低死亡率,但對降低輕症病人死亡率的效果並不顯著。但針對流感,我們有許多武器,如瑞樂沙(Relenza,吸入)、克流感(Tamiflu,口服)、瑞貝塔(Rapiacta,針劑)、紓伏效(Xofluza,口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COVID-19)與流行性感冒(Influenza)如何傳染?一般感染疾病的傳染途徑有三種:1.接觸傳染 2.飛沫傳染 3.空氣傳染。◎接觸傳染:病毒或細菌可以在無生命物體上生存數日,若手因此接觸(Contact)到新冠病毒,再觸碰到身體的黏膜(如眼睛、鼻孔內黏膜、嘴巴)便可能因此遭受感染。◎飛沫傳染:病毒或細菌可以透過感染者咳嗽、打噴嚏甚至說話時所產生的飛沫(Droplet)將病毒傳播給其他人,但飛沫飄行距離不長(小於1公尺),所以距離感染者越遠,感染機會越小。◎空氣傳染:咳嗽產生的氣融膠(Aerosol)顆粒非常小,可以在空氣中飄行較遠的距離(超過2公尺)而感染其他人。新型冠狀病毒傳染的途徑包括接觸傳染、飛沫傳染以及空氣傳染,但以接觸傳染及飛沫傳染最重要。新冠病毒可以在無生命物體上生存數日(如在紙板上可存活24小時、在塑膠上可存活72小時),再經由手把病毒帶到身體的黏膜而感染。另外,新型冠狀病毒也可以透飛沫傳染給其他人,但此種傳染方式以密切接觸者較容易感染。若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者所處的環境為密閉空間且空調不佳的狀況下,便可能經由咳嗽產生的氣融膠而感染較遠的人,但此傳染途徑並非新型冠狀病毒的主要傳染途徑。而流感主要傳染途徑是接觸傳染及飛沫傳染,幾乎沒有空氣傳染的疑慮。要避免接觸傳染,洗手是最重要的保護措施。使用肥皂的濕洗手或使用酒精的乾洗手至少搓揉雙手30秒鐘,可以殺死新冠病毒而減少感染機會。想避免飛沫傳染及空氣傳染,戴口罩及保持社交距離都是有效的方法。要如何避免病毒影響我們的健康?◎維持手部清潔,盡量避免手部接觸眼睛、嘴巴、鼻子◎注意呼吸道衛生(如配戴口罩)及咳嗽禮節◎生病時在家休養◎減少出入公共場所或人多擁擠地方◎保持室內空氣流通,降低病毒傳播機會◎注意飲食均衡、適當運動及休息,以維護身體健康◎按時接種流感疫苗來預防流行性感冒(新型冠狀病毒疫苗目前仍在第三期大規模人體實驗中)結語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及流行性感冒是人人都可能感染而且常見的疾病,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才能減少病毒對生命的威脅。
-
2020-11-20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疫情續惡化 美CDC強烈建議感恩節別旅行 韓促留在家裡
國際間新冠疫情依舊嚴峻,北半球入冬後,北美、歐洲與日、韓近日都出現再一波的確診病例飆升,迫使當局實施更嚴格的抗疫措施。美國疾病管制預防中心(CDC)周四(19日)建議美國人在即將到來的感恩節假期,不要外出旅行;南韓政府呼籲民眾儘量在家、不要群聚;加州執行深夜宵禁。今天全球新冠疫情管控進展輯要如下:● 美國CDC建議民眾感恩節在家過下周四(26日)是美國感恩節假日,美國CDC強烈建議民眾不要旅行,待在家中過節。感恩節假期傳統上是美國最為繁忙的旅行期間,預期未來幾天會有5,000萬人準備出門與親友相聚。鑑於近日住院與死亡人數增加,CDC因而對美國人發出罕見的尖銳警告。● 加州實施深夜宵禁加州州長紐森宣布在病毒快速散播的多個郡實施深夜宵禁,涵蓋的人口占全州的94%。宵禁時間為晚間10時到翌日凌晨5時,時段內所有的非民生必需之工作與群聚一律禁止;宵禁暫定由明天(21日)起執行一個月。● 南韓要求民眾儘量不出門南韓在連續第三天每日確診病例超過300人之後,總理丁世均促請民眾留在家裡、不要群聚;南韓政府下周起也要把面對面開會的情況減少到最低程度。政府希望企業執行員工在家工作。● WHO不建議使用瑞德西韋治療新冠世界衛生組織(WHO)制定新冠肺炎治療準則的專家小組,不建議使用瑞德西韋(Remdesivir)治療住院的新冠病患,見解與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不同。FDA上月核准吉利德研發的瑞德西韋緊急使用,19日又核准禮來的抗體藥物Baricitinib,可與瑞德西韋配合用於治療新冠患者。
-
2020-11-20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瑞德西韋治療新冠有沒有效?WHO與美國唱反調
吉立亞醫藥公司(Gilead Sciences Inc)開發的治療新冠病毒疾病新藥瑞德西韋(Remdesivir),獲美國批准緊急使用還不滿一個月,世界衛生組織(WHO)卻不建議使用。彭博資訊說,這對瑞德西韋是一大打擊。負責制定新冠疾病治療指導原則的WHO專家小組,在BMJ醫學期刊上說:「目前沒有證據證明瑞德西韋能增加存活率,或是減少使用呼吸器。」全球醫藥界對抗新冠病毒,近日在疫苗方面頻有好消息傳出。治療用藥方面,現在卻是出現這種不同調的狀況。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上月22日批准瑞德西韋可緊急使用於住院治療的新冠病患。周四(19日)該署再核准禮來(Eli Lilly)開發的抗體藥物Baricitinib的緊急使用;同意Baricitinib可搭配瑞德西韋,治療住院的新冠成人及兩歲以上孩童病患。吉立亞醫藥表示,WHO認為現有的新冠肺炎住院患者及未來可能遭受感染的人應繼續等待,直到 WHO能夠取得更多瑞德西韋的研究數據、並合理地分析解釋,才能夠支持或駁回目前有限的Solidarity試驗結果,該公司樂見各界對瑞德西韋進一步提出可靠且可解釋的數據,但也認為,在全球疫情期間,應該為患者及醫護人員提供重要的治療選項。吉立亞醫藥說,WHO的治療準則是基於WHO主導的Solidarity試驗資料,而Solidarity試驗尚未發表關鍵數據,也未經過同儕審查,臨床醫師、主管機關和吉立亞醫藥都無從評估這項試驗期中結果的品質與信度。吉立亞醫藥表示,迄今WHO所揭露的資料,與NIAID的試驗(ACTT-1)、吉立亞醫藥的試驗(SIMPE trials)並不一致,NIAID和吉立亞醫藥的試驗結果為更穩固的證據,已證實瑞德西韋的臨床效益。吉立亞醫藥認為,治療重症疾病,關鍵在於以有效的藥物對抗病原。瑞德西韋作為抗病毒藥物,可有效抑制新冠病毒,降低病毒在人體內的複製能力。目前已展開瑞德西韋與抗發炎藥物合併使用的研究,希望提升對新冠肺炎患者的治療結果。
-
2020-11-1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鐘南山:輝瑞疫苗能阻90%感染 大陸疫苗也差不多
2020官洲國際生物論壇今起在廣州國際生物島舉行,論壇主題為科技創新引領健康未來,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在開幕式發表主旨演講,在疫苗方面,他指出,國外輝瑞疫苗能阻止90%的感染,其實廣東乃至中國對疫苗的研發也在差不多水平。「我有一個感受,這麼多人在一起開會,這在國外不可想像。我們能夠有這麼一個和平的環境,正常舉行活動非常不容易。」談話一開始,鐘南山直呼舉行這樣的論壇實屬不易。據澎湃新聞報導,在國外疫情依舊肆虐的情況下,鐘南山表示,中國能控制住疫情,首先創新在生命至上的指導思想上,如在社區層面做到群防群控實屬不易。他特別提到,現在武漢是非常安全。鐘南山還表示,這次疫情跟2003年非典(即SARS)不同,非典後,鐘南山在一年內去了30多個國家,介紹臨床經驗,但對非典的科學研究還是不夠。「這次在病情一開始,就有了這麼多的支持,特別是在科學研究方面。」鐘南山說,這次是一邊進行醫療,一邊進行研究。在黃埔乃至廣州,都比較早推出試劑盒,在大陸起了很大作用。但在鐘南山看來,非典是在第二年就發現了規律進行了溯源。而目前世界對疫情發生的規律還沒有摸清,也未進行溯源,治療也沒有極具針對性且非常有效的藥物,部分藥物如瑞德西韋僅在一開始發現對治療新冠有用。在疫苗方面,鐘南山指出,國外輝瑞疫苗能阻止90%的感染,其實廣東乃至中國對疫苗的研發也在差不多水平,但有了第一階段試驗結果才能公布。鐘南山希望,未來在生物醫藥領域,基礎研究、臨床研究、產業化能夠更緊密結合起來,形成一個比較好的機制。
-
2020-10-12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川普染疫痊癒? 感染科醫師:這一點還需要注意
美國總統川普染疫後,在10日當天舉辦首場公開活動,證明自己已經康復,但國內的醫師有不同的看法,前台大感染科醫師孔祥琪表示,川普應該是早期就使用抗病毒藥物等治療方法,才能順利將病情壓下去,但因為有服類固醇,可能會使病毒排出的時間延後,周邊的人還是要小心感染。川普的醫療團隊指出,川普從症狀開始已經10天,退燒超過24小時,且所有症狀都改善,一些先進的診斷工具也顯示沒有正在複製的病毒存在的證據,依照美國疾管局的規定,川普已符合解除隔離的標準。但醫療團隊卻不願意透露川普目前PCR檢測結果是陰還是陽。孔祥琪則表示,川普從10月1日開始有症狀,今天是第10天,看然川普真的已經度過危機,成功克服了新冠病毒感染。他表示,美國CDC目前對於解除隔離的指引是有症狀10天以後,已退燒超過24小時者可以視為沒有傳染力。並不像台灣一樣要看到兩套PCR陰性。這10天以上的資料是來自許多研究指出輕症患者10天以上儘管PCR陽性,但已經培養不出活病毒。他表示,美國一些新聞評論說應該要看川普第10天病毒培養有沒有陽性,這其實是「很外行人的說法」,因為病毒培養沒有這麼快,可能須要一兩周才會出來,不可能等到病毒培養確定沒有出來才能作決定。但要注意的是美國疾管局也有加但書,有些重症患者排除活病毒的時間可能會超過10天,所以隔離時間有可能須要延長到20天。孔祥琪表示,川普可能算是「重症的早期」,所以病毒量有可能較高。另外他還有用類固醇,有可能延長病毒的排出時間。但因為很早就被用了雞尾酒抗體治療還有抗病毒藥物瑞德西韋,之後才用類固醇,有可能病毒量在病程的很早期就壓下來了,從而造成這麼快速的恢復。
-
2020-10-10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平均快5天復原!吉利德:本月瑞德西韋全球供應量充足
美國藥廠吉利德科學執行長歐戴9日說,本月底前都有足夠的瑞德西韋可給全球住院的新冠肺炎患者使用。根據8日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的瑞德西韋第三期臨床實驗數據,使用該藥物治療可加快5天恢復,重症患者的恢復速度則加快了7天。實驗由美國國家過敏和傳染病研究所進行。歐戴告訴CNBC說:「這些結果是有意義的,他們肯定會幫助世界各地不幸入院治療的病人情況變好,我真的很高興地說,我們有充足的供應量。在醫院內愈早接受治療愈好,這樣就可防止人們進入死亡風險非常高的疾病階段。這是一種透過減少病毒在體內複製而起到療效的藥物,在疾病早期和住院初期非常重要。」
-
2020-10-08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從確診新冠到3天出院 川普是過度治療還是病情嚴重?
前天(2020-10-5)晚上收到一個LINE,它的開頭是:「轉載文章,僅為參考。想知道川普的醫療團隊如何醫治川普的武漢肺炎嗎? 看完底下的解釋, 我才了解他怎麼三天就可出院。本文是一位台大化學系畢業的范清亮博士所寫, 他在80年代把快速驗孕棒公司賣給Eli Lilly而成名.」這篇所謂的范博士的文章是用英文寫的,而它是敘述了川普總統的療程。我把它的重點歸納如下:第一、川普使用了Regeneron公司的《新冠抗體雞尾酒》,第二、川普使用了吉利德公司的《瑞德西韋》,第三、川普使用了類固醇藥Dexamethasone。這篇文章的結尾是:「請記住,藥物的類型和給藥順序至關重要。我希望FDA在接下來的幾天內批准Regeneron或Eli Lilly的抗體雞尾酒療法,這樣任何高危患者都可以盡快接受川普總統接受的相同治療。」所以,這位范博士對醫療團隊給予川普總統的治療是抱持高度肯定。只不過,不論是在醫學上,或是在法律上,這項治療都是有問題的。川普總統所使用的三種藥裡,《新冠抗體雞尾酒》是未經批准的,而《瑞德西韋》和Dexamethasone雖然有被批准,但卻不應當給輕症病患使用。Dexamethasone並沒有被批准用於一般病患,而是只能用於已經出現嚴重缺氧(肺功能有問題)的病患。而FDA之所以會設下如此嚴格的條件,是因為類固醇會抑制免疫系統,也會造成許多副作用,如潰瘍,憂鬱,快感,躁動,妄想症,等等。《瑞德西韋》是有被批准用於重症病患,而目前的證據是它能使住院天數從15天縮短至11天。雖然也有一些臨床試驗在測試《瑞德西韋》對輕症病患的療效,但目前還沒有清晰的答案。Regeneron公司的《新冠抗體雞尾酒》被川普的醫生說是《多株抗體》(polyclonal antibody),而很多媒體,包括許多台灣媒體,也都說是《多株抗體》,但事實上它是兩個《單株抗體》(monoclonal antibody)的混合劑。這兩個《單株抗體》都是針對新冠病毒的刺突蛋白(spike protein),而其作用都是阻止新冠病毒侵入細胞。這個《新冠抗體混合劑》目前還在進行第一和第二階段的臨床試驗。也就是說它是連第三階段的臨床試驗都還沒做,所以它離批准的階段還非常遙遠。Regeneron公司是在2020-9-29,也就是川普總統接受這項治療的三天前,才首度公佈臨床試驗的結果。所以,這個時間點實在是值得鼓掌叫好。根據這份臨床試驗結果的報告,共有275位病患參與試驗,而他們都是沒有住院的輕症病患。他們被平均地隨機分配到三個組:第一組是接受8公克的藥(高劑量),第二組是接受2.4公克的藥(低劑量),而第三組是接受安慰劑。結果是,平均而言,第一組的是8天之後就無症狀,第二組是6天之後就無症狀,而第三組是13天後才無症狀。所以,低劑量的效果是好過高劑量的,但是,川普總統接受的是高劑量的。不管如何,由於這個藥還沒被FDA批准,所以唯一可以合法使用它的情況是所謂的Compassionate use。也就是說,只有在醫生認為該病患已經到了《不治療就會死》的情況,才可以試用一個未經批准的藥。就是因為這樣,有好幾位醫生發表意見說,根據這個Compassionate use的使用來判斷,川普的病情應該是極為嚴重。請看下面這兩篇報導:2020-10-5Bussiness Insider(商業內幕)發表的‘That makes no sense’: Doctors say Trump is either getting overtreated for the coronavirus, which could be risky, or is more seriously ill than we know(“這沒有道理":醫生們說川普要么被過度治療,而這可能是有風險的,或者比我們所知道的病得更嚴重)。這份報導的第四段是:「在過去四天我們與20位醫生的對話中,出現了一個共識:要么川普是病情輕微,但卻被過度治療,而這有其自身的風險,要么他的病情是比他的醫療團隊所願意透漏的嚴重得多。」2020-10-6加州大學伯克萊分校發表的Trump’s COVID-19 treatments suggest severe illness, UC Berkeley expert says(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專家說,川普的COVID-19治療暗示嚴重疾病)。這份報導是採訪John Swartzberg,而這位醫生是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聯合醫學項目傳染病和疫苗學名譽教授。他說:「從川普的治療方案來看,他的病情是比他的醫療團隊所願意透漏的嚴重得多。」總之,從醫療團隊所提供的訊息來看,川普總統的病情顯然是不嚴重。但是,從醫療團隊所給他的治療來看,川普總統的病情顯然是非常嚴重。到底哪一個才是對,大概永遠都不會有答案。但可以確定的是,那篇范博士的文章卻會讓大眾誤以為,這麼一個問題重重的治療方案是值得推廣的。原文:川普的新冠:過度治療,還是病情嚴重?
-
2020-10-08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美國染疫患者住院44天 帳單超過台幣5000萬元
新冠肺炎是個難以預料的疾病,因為有些病患症狀輕微、甚至無症狀,但也有些病患因器官、心血管系統,及免疫系統所承受的折磨而病故。像馬扎拉(Salvatore Mazzara)這類長期病危的患者,總共住院44天(包括待在加護病房23天)才出院。保險公司收到治療馬扎拉的帳單總金額約為188萬1,500美元(新台幣5,408萬元),但保險業者認為,其中約86萬7,000美元有爭議。減去保險公司商定的價格折扣額後,目前的賬單仍有178,200美元(新台幣513萬元)。這不是最終的金額,可能還會有變。馬扎拉一家要負擔多少錢,於他們的保險給付。華爾街日報(WSJ)記者採訪馬扎拉本人與其妻兒,以及西奈山醫院的醫生與工作人員,帶讀者一探馬扎拉住院治療的情況。全美各地的醫院都謝絕訪客,以免新冠病毒蔓延。在獨自踏入醫院前,馬扎拉對他太太說,你很快就會見到我。馬扎拉太太很害怕,她暗忖:「我還見得到他嗎?」他最終活了下來,但住院時間長達六周。當馬扎拉進到急診間,醫生馬上診斷出他感染新冠肺炎。現年48歲的他,肺臟、心臟和腎臟正在快速衰竭。為了維繫他的生命,醫生嘗試了實驗性藥物與測試其他治療方式。起初,醫生很快給他開了抗瘧疾藥物羥氯喹(HCQ)。西奈山伊坎醫學院傳染疾病部門主管阿伯格說,該醫院最後在4月24日停藥,因為研究顯示HCQ藥效甚微,且食品藥物管理局(FDA)警告,有報告顯示HCQ會對新冠患者帶來嚴重的心律問題。FDA在6月中旬撤銷了3月底時對HCQ的緊急授權。馬扎拉在4月7日晚間按下緊急按鍵,警示他的症狀危急,醫生火速趕到他的床畔。見到眼前這個血氧濃度極低的病患,情況雖危急卻又能說話,醫生備感困惑,因為出現這種症況的病患通常會意識模糊,且因過於痛苦而無法說話。醫生為馬扎拉戴上呼吸器並使用大量鎮定劑,然後送進加護病房(ICU)以加強照顧。使用大量鎮定劑,雖能讓患者免除在喉嚨插管時的不適,但也對他們帶來譫妄、昏迷等神經系統的併發症。馬扎拉進加護病房的第一天,醫生就開了新的處方箋:瑞德西韋。醫生讓馬扎拉參與這個藥物的研究計畫。但在加護病房第三天,馬扎拉的腎臟開始衰竭,這是甚少人知的新冠肺炎併發症。這種腎臟功能 使馬扎拉難以繼續使用瑞德西韋;因而被迫退出這項研究計畫。在進到加護病房的頭10天,醫生用藥物治療馬扎拉的腎臟 ,並用側臥或俯臥的方式來幫助他的肺。此時他仍需使用大量鎮定劑。在沒有洗腎的情況下,他腎臟的情況慢慢好轉;他的肺部也逐漸改善,但他仍需呼吸器來幫助呼吸。後來他的心跳突然停了。心跳停止雖然短暫,但他心臟的肌肉卻開始顫動,也就是心房顫動。重症加護醫生說,病危的患者通常心臟會出問題,這是對壓力的一種反應。醫生用電擊去顫。馬扎拉先是戴上呼吸器,但為了避免長期使用呼吸器所帶來的健康風險,後來醫生又改用氣切的方式,直接從他喉嚨開的孔洞輸入氧氣。於是,馬扎拉就可施打較少的鎮定劑,也拿下了呼吸器。醫生聚焦於改變馬扎拉的用藥,努力喚醒他。終於有所回報。醫生要求馬扎拉握緊她的手、動動腳趾。他都照做了。馬扎拉隨即離開加護病房,並換到另一個樓層,在這個樓層的工作人員會幫助患者擺脫輸氧設備的倚賴。在離開加護病房一周後,馬扎拉終於在34天後再次自主呼吸。他開始接受物理治療以恢復體能。馬扎拉在5月18日終於出院。馬扎拉太太向前抱住她丈夫,並哭了出來。醫生開給馬扎拉出院要服用的抗凝血劑,這是給新冠肺炎患者的預防性藥物,但這也引發了另一個未知的問題。醫生認為,新冠肺炎帶來的發炎症狀,會導致血液凝固,進而造成中風和肺栓塞。他們知道這種藥有效,但不確定要服用多久,「我們不知道要何時停藥」。
-
2020-10-06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川普出院 感染科醫師黃高彬:可能只是輕症症者
美國總統川普感染新冠病毒後,僅住院3天即已出院,何以有如此迅速復元進展?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感染管制中心副院長黃高彬認為,從川普的感染消息曝光後,除了曾有1次公布血氧濃度掉到93,他的其他表現都還自如,由此推斷,川普極可能一直只是個「輕症」患者,加上他已施用瑞德西韋,若後續沒有再持續惡化,川普是有可能過關。黃高彬說,一般而言血氧濃度掉到93,就是重症患者,但從川普又能經常顯出一切自如看來,病情的確令人感到詭異,但若忽略掉血氧濃度這個問題,整體看來,川普很可能只是個感染新冠病毒的輕症患者。他說,事實上,若以輕症患者而言,川普只要施用瑞德西韋就可以康復,大可不必再用到皮質類固醇地塞米松等其他藥物,治療上也存在一些不合理。但黃高彬也說,依感染新冠病毒進程,從感染到轉為嚴重約還要一周,目前仍待觀察。只是,若川普僅屬於輕症,又施用了瑞德西韋,在良好的控制下,是有可能就此過關。
-
2020-10-05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川普使用類固醇 感染醫師:應該有肺炎恐不是好事
美國總統川普確診新冠肺炎,病情全球關注,他今天還搭車繞行,想表現自己健康狀況良好,但國內的感染科醫師從川普的醫療團隊說明已開始使用類固醇,認為「應該不是好事」,川普應該已有肺炎的症狀,而發病一周後是轉為重症或好轉的關鍵期,本周四可以觀察。前台大感染科醫師孔祥琪在臉書上分析川普的病情,表示根據醫療團隊的說法,川普有兩次短暫的血中氧氣下降,而給予類固醇「地塞米松」治療,同時也使用瑞德西韋,但媒體詢問團隊川普是否有肺炎症狀時,回答地非常隱晦「有一些預期中的發現,但沒有臨床上值得擔心的」,並沒有直接說明有或沒有肺炎。孔祥琪表示,根據英國牛津的大型研究,類固醇是要用在使用呼吸器的重症病患或是使用氧氣中重度患者才可降低死亡率。不需要氧氣的輕症是沒有效的。而類固醇目的是降低發炎反應,因為肺炎嚴重程度跟發炎反應是相關的,如果能夠降低發炎的反應,肺炎就不會那麼嚴重,死亡率可能就會下降。因此,川普應該是有肺炎,且已經有觀察到血氧下降,所以醫師才會判斷要給予類固醇。若沒有一定程度的肺炎,依照目前的科學證據,是不應該給予類固醇的。台灣的新冠治療指引第八版也放入了類固醇,根據最新隨機對照臨床試驗結果,若經主治醫師評估藥物治療的效益與風險,並充分告知後,可考慮對嚴重肺炎以上程度(未使用吸氧治療下的 SpO2≦94%、需使用吸氧治療、機械式呼吸器或 ECMO)之確診個案給予類固醇治療。他表示,類固醇俗稱美國仙丹,打下去之後不管什麼疾病通常病人會馬上覺得有所改善,精神食慾都變好,也會暫時退燒。但如果效果一過去,原本的疾病沒有解決的話還是會再惡化的。另外類固醇也會有壓制免疫力造成續發細菌黴菌感染,或是反而讓病毒快速生長的可能,使用要非常小心。他個人是覺得類固醇也許用的有點太早了。不過沒看過川普的X光,相信白宮的醫師應該也不是塑膠作的,「繼續看下去吧....老話一句,發病日是星期四,這個星期四左右是關鍵」
-
2020-10-04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川普染疫 醫師預估:有一個國家要倒大楣
美國總統川普感染新冠肺炎,震驚全球,也在網路上引發許多討論,有醫師認為目前雖然競選對手拜登檢查是陰性,但之後仍有轉陽的機會,一旦兩人都感疫,影響更大;也有醫師認為,川普染疫之後「有一個國家要倒大楣」,從英相強生痊癒後對中國的態度就可以預想川普對中國的態度將更強硬。台大感染科前醫師孔祥琪在臉書上分析,認為川普目前看起來情況雖然不錯,而且接受瑞德西韋5天的療程,但是新冠病毒發病後的7到10天左右會進入發炎期,也就是病情有變化的時候,目前還很難說川普的病況到底會如何。而且川普74歲、男性、過重,這三項都是重症的因子,但好在從目前資料看起來,川普並沒有高血壓或是高血脂症等慢性疾病,而網友則很羨慕,認為川普之前還公開說自己沒有禿頭,都是因為常吃麥當勞的薯條,「74歲又一直吃垃圾食物,竟然沒有高血壓高血酯我好驚訝(羨慕),祝他早日康復」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小兒急診科主任謝宗學則在臉書上表示,拜登雖然是陰性,但後續很難說,如果兩人都被感染,拜登比川普還要大3歲,重症風險更高,一旦兩人都得病,11月的大選是否還能如期舉行,憑添變數。他並表示,對於美國總統大選,川普染疫是加分還是扣分目前還看不出來,但不管川普康復還是病歿,有一個國家一定倒大楣,看看英國首相強生康復後的態度就可以知道,暗指日後對中國一定更強硬。
-
2020-09-24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中研院院區開放聚焦新冠肺炎 陳建仁談抗疫模式
中研院一年一度院區開放10月31日登場,參觀活動以新冠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為主題並邀院士陳建仁演講,且為配合防疫,將縮小規模並採事先報名、限額入場參觀。中央研究院舉行「院區開放」邁入第23年,將在10月31日舉辦,為了配合防疫,今年也是23年來首度縮小規模舉辦,並採事先報名制,限額入場參觀,且若秋冬疫情嚴峻,中研院說,不排除全面取消實體現場活動。中研院表示,2020年是全球人類健康遭受威脅的一年,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球,造成逾3000萬人染疫,為讓大眾更了解COVID-19的科學研究以及未來發展何去何從,今年院區開放參觀活動將聚焦COVID-19議題。主題演講特別邀請中研院院士、前副總統陳建仁分享「科學與人文的結合:臺灣COVID-19防疫的成功模式」。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研究員林宜玲將主講「新冠病毒研究利器-P3實驗室」,帶領民眾了解P3實驗室的原理與運作,以及如何幫助研究人員完成研發工作。化學研究所副研究員陳榮傑及助研究員謝俊結主講「化學在抑制冠狀病毒所扮演的重要角色」,解析如何合成藥物瑞德西韋,以及討論化學在對抗病毒中扮演的角色。中研院強調,為維持防疫好成績,今年院區開放大幅減少實體活動場次,並採事先報名制,報名者才能進場館參觀,活動將於10月5日上午10時正式開放線上報名,建議民眾事前「收藏」想參加的活動,以利報名。中研院說,今年也在活動官網上新增「線上觀看」功能,民眾不用出門也可在家觀看研究人員的成果展示、科普演講或相關科普知識。
-
2020-09-04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國廠藥救新冠肺炎重症 張上淳:僅單一成功個案待觀察
生華科今日發重訊表示,美國時間29日有一位ICU新冠重症患者接授生華科新藥Silmitasertib(CX-4945)治療,第五天患者已完全康復,預計明天出院,但指揮中心專家咨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認為,這僅是臨床試驗單一成功個案,需完整科學報告出爐,才會討論納入治療指引可能性。張上淳表示,新藥Silmitasertib(CX-4945)是一種開發中癌症藥物,近期在體外實驗中發現該新藥可抗新冠肺炎病毒,上月27日獲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核准緊急人體臨床試驗(EIND)。據生華科表示,這名患者曾經接受過包括瑞德西韋、地塞米松、兩種抗生素和抗凝血劑等藥物治療都沒有效,Silmitasertib大幅縮短患者康復和出院時間。繼瑞德西韋、地塞米松後,Silmitasertib新藥是否有機會成為下一個治療新冠肺炎新希望,張上淳認為,這只是初期成果,Silmitasertib具抗病毒及免疫調節功能,若新冠肺炎患者感染早期病毒量多,可以抑制免疫風暴,但是否成為國內治療指引,仍需等該臨床試驗完成,才有機會進一步評估。
-
2020-09-02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疫情威脅這些族群最慘 慢性病及高齡死亡率高10到15倍
由台大公共衛生學院教授陳秀熙所主持的跨領域新冠肺炎防疫科學說明會,今由陳秀熙分析弱勢族群在疫情中受到的衝擊,指出種族和社經地位的不平等已經被證實是疫情持續傳播、死亡率增加的重要因素。乳癌防治基金會董事長張金堅則指出,慢性病患及高齡者罹患新冠肺炎的死亡率,是健康年輕人的10到15倍。陳秀熙表示,美國研究發現,新冠肺炎的發生率和死亡率,非白人都高於於白人,其中又以非裔人士差距最大,其死亡率是白人的2.4倍。最新美國醫學期刊報告顯示,家戶收入低、家戶內擁擠程度高、建物規模小、失業率高、平均地價低,孕婦感染新冠肺炎的機率越高。緬甸現在爆發本土疫情,也可以發現當中沒有國籍的難民,羅興亞人,其人權和醫療照護的既有困境,都因疫情雪上加霜。另有研究分析美國工作場所群聚感染也發現,以西班牙裔與非白人為主的第一線工人佔73%,而且58%工作場所群聚感染發生於製造、批發貿易、建築業,男性比例明顯較高。在美國,參與瑞德西韋藥物臨床試驗的弱勢族群比例也偏低,未來即使有機會發展出有效治療藥物,弱勢族群取得藥物的機會和可近性也比較低。陳秀熙指出,在南美亞馬遜流域原住民現在也深受疫情所害,沿河城市城鎮人均死亡率最高,是全國平均的三倍以上。亞馬遜河航跨八個南美國家,掌握三千萬居民重要命脈,船隻供應貨品及人的運輸。原住民特性是基因純性高、缺乏免疫力、醫療資源與知識缺乏,今年三月有英國遊客去亞馬遜州首府旅遊確診,河流傳播病毒,加上脆弱的醫療體系、非法礦工等隱憂,偏僻村莊深受其害。透過船隻運送救護車,必須航行數小時能救到一個人,即便用飛機,也有許多病患在飛機運送過程中喪命。張金堅根據中國疾病防控中心研究指出,4萬4600個確診病例,雖然不到半數有潛在疾病,但結果發現,沒有健康問題者死亡率只有0.6%,但有慢性病者死亡率明顯較高。前五名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率10.5%)、糖尿病(7.3%)、慢性呼吸器官疾病(6%)、高血壓(6%)、癌症(5.6%)。以年齡層分,年紀越大死亡率也越高,80歲以上死亡率高達14.8%,70到79歲死亡率8%,60到69歲死亡率3.6%,50到59歲死亡率1.3%,49歲以下各年齡層死亡率都不到1%。陳秀熙強調,疫情的風險溝通和社區參與行動計畫,必須要納入女性、孕婦、兒童與青少年、失能者、難民、老人、重大疾病者、需要人道關懷者、少數民族、愛滋病患、性別少數。從法律地位、歧視、語言障礙、財務困難、難以自理、社會隔離、醫療資源及資訊進用困難等多方條件上給予支持,包括提供多種溝通形式、提升翻譯系統、提供非歧視性的使用權等方式,使其具有行動力。張金堅也提醒,居家檢疫或隔離會造成嚴重的心理衝擊,弱勢族群、確診者、年幼兒童、年長老人、第一線醫護人員所承受的心理影響比正常人更嚴重。成年人面對兒童要保持冷靜,讓孩子有安全感,要有同理心,不迴避談論目前狀況,但當疫情擴大時要限制他們看電視報導。張金堅強調,重點是,要讓兒童感覺自己也能保持自己的健康,保持正常作息,提供正確訊息給孩子。對居家隔離的孩子,可以鼓勵班上同學輪流打電話關心問候關懷,而不是嘲笑躲避。如果發現兒童身心狀況情況惡化,也要尋求小兒心智科專業協助。
-
2020-08-22 新聞.科普好健康
與病毒的戰爭!從預防到治療,台灣如何安度後疫情時代
統計至8月20日,全球新冠肺炎感染確診人數已達2260萬人,死亡人數為79.2萬人,台灣因超前部署,全民配合政府防疫政策,已兩個多月沒有本土案例,然而,在全球疫情尚未降溫之前,身處於最安全的台灣,從預防到治療,我們該怎麼做,才能在下一波疫情來臨時安然度過?配合防疫新生活運動台灣雖然目前疫情已經穩定,民眾稍微疏忽乃屬人之常情,但不要忘記台灣疫情能夠穩定,與大眾願意配合政府戴口罩政策與勤洗手強化個人衛生有很大的關係,因此現階段仍強烈建議民眾配合政府防疫新生活運動:室內應保持1.5公尺與室外保持1公尺社交距離,若無法維持社交距離應配戴口罩;勤洗手強化個人衛生,降低感染的風險。跟病毒的戰爭從未停歇國家衛生研究院夏克山博士曾提到,人類與病毒的戰爭從未贏過,從之前的SARS到現在的新冠肺炎,我們跟病毒之間的戰爭從未停歇,想要回到以前無防護無距離的生活型態,恐怕需等到疫苗或特效藥問世。新冠狀病毒外表看起來為圓形,在高倍顯微鏡下可看到類似皇冠突起因而得名,而新冠狀病毒是一種RNA病毒,意味著容易變身產生基因突變,但目前仍未有足夠的證據顯示基因突變會影響抗體的中和能力,唯一需要克服的問題可能是抗體依賴性免疫加強反應(antibody dependent enhancement, ADE),意味著因施打疫苗後人體存在著抗體,但二次感染或新變異病毒可能在抗體的協助下,會增強其複製和感染能力,因而加重病情,但是否真正具有ADE效應,需在試驗者較多的三期臨床才有確切的答案。台灣多家廠商投入疫苗研發根據WHO公布的數據,全球目前有一百多支疫苗同時研發,台灣也已有多家廠商投入新冠疫苗研發,其中國家衛生研究院的DNA疫苗在動物實驗上證明具有保護效果;國光生技新冠疫苗則領先群雄,已獲准進入臨床一期試驗,預計在台大醫院啟動收案70人次;高端疫苗、安特羅和聯亞生技均已向衛福部提出臨床試驗申請,若試驗順利,有望於明年上市量產,滿足國內的需求。由美國吉利德研發的瑞德西韋原是用來對抗伊波拉病毒,但此次抗疫卻寫下了灰姑娘傳奇,成為美國FDA第一個核准上市使用於治療新冠肺炎的重症患者,繼美國之後,台灣和日本也相繼核准上市。尋找治療備選藥物刻不容緩瑞德西韋的化學結構與三磷酸腺苷類似,當病毒要進行複製時,若RNA複製酶誤認瑞德西韋是可利用的三磷酸腺苷,一旦與瑞德西韋結合後,病毒的複製反應就會終止,進而達到抗病毒的效果,但瑞德西韋所造成的副作用,仍是未來用藥所必須注意的安全問題,因此如何尋找更多的備選藥物,已成為世界各國刻不容緩的任務。疫苗和治療藥物研發仍是後防疫時代重要的利器,政府也將結合國內產官學研醫的研發能量,期望在下波疫情來襲時,提供人民足夠的保護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