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07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搜尋
消毒
共找到
1686
筆 文章
-
-
2021-06-07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中山大學氣膠中心:不良通風系統可能加速新冠病毒擴散
新冠肺炎肆虐全球,台灣本土亦面臨疫情爆發以來最嚴峻挑戰。中山大學氣膠科學中心主任王家蓁與美國奧勒岡州立大學全球衛生中心主任紀駿輝共同指出,不良通風系統可能加速疫情擴散,「加強空氣的清潔與消毒」對於阻斷病毒氣膠傳播鏈相當關鍵。改善室內通風、避免室內髒空氣的重覆循環、加裝含有可過濾氣膠微粒濾網如HEPA濾網的空氣清淨機,或於室內加裝可有效抑制病毒活性的紫外光燈(UVC)是當前可降低室內病毒氣膠傳播的有效方法。中山大學氣膠中心主任王家蓁強調,氣膠為懸浮於空中之微小液滴或顆粒物質,人們平時講話、唱歌、咳嗽,甚至僅是呼吸時,會釋放出許多大小在5微米以下的呼氣氣膠。就物理型態而言,氣膠可以視作比一般飛沫更微細的「微飛沫」。由於顆粒大小的差異,氣膠不像飛沫液滴會受到重力主導而在數秒內快速沉降到地面,氣膠的微小粒徑使其深受空氣拖曳力影響,而在空氣中懸浮得更久,甚至在有氣流或風吹的情況下,能夠被傳播到比現行規範的社交距離更遠的距離。一旦被可能宿主吸進體內後,小顆粒的病毒氣膠可能越過鼻咽及上呼吸道直抵肺部更深處的細微支氣管甚至肺泡處而不被現行的鼻咽採樣篩檢所偵測到。因此,若僅以飛沫或接觸傳播的防疫規格進行疫情控制,是無法完全阻止氣膠傳播的,「這也說明為何許多國內外確診者,是在明明已經保持社交距離、戴上口罩的情況下依然受到感染。」「另一個氣膠與飛沫傳播間非常重要的差異,在於氣膠會相當大程度地受到通風系統的影響,而飛沫不會。」王家蓁主任表示,保持懸浮狀態的氣膠,會隨著本身在呼吸道內產生時呼氣動作的氣流速度(如唱歌及呼吸所產生的氣膠速度即有所不同)、週邊環境氣流風向、室內通風系統,甚至建築物中央空調設計的影響,而流佈到超過現行規範之社交距離以外的地方。她進一步提醒,紫外光燈(UVC)雖能有效殺死病毒,但需安裝在適當位置,例如房間上方、空氣清淨機身內或空調系統內部,以避免直射人的皮膚或眼睛造成傷害。另一方面,未來新的建築體也應強化通風系統的設計,以降低因室內環境通風不良所導致的呼吸道感染,以及傳染性疾病透過氣膠傳播的風險。誠如《小王子》一書中著名的一句話:「真正重要的東西,用眼睛是看不見的」。此次COVID-19疫情正凸顯出社會群體中人與人間的連結之密切及深遠程度,遠超乎我們以往的認知。美國奧勒岡州立大學全球衛生中心主任紀駿輝提到,近日發表在國際權威期刊《Science》的政策論壇(Policy Forum)的專文「改變現有規範以防止室內呼吸道感染」(A paradigm shift to combat indoor respiratory infection)即明確指出,雖然全球各國的公共衛生體系過去對於食物與水源所可能導致的疾病都已建立起完善的防治規範,但對於空氣傳播所可能導致的疾病卻相對地大大忽視。經過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病原體以氣膠形式於空氣中傳播的重要性比以往更加強烈地被注意且證實,人們應改善目前防護力不足的規範及體制加以因應,以確保未來的室內空氣品質,並避免室內通風不良而導致的呼吸道感染。
-
2021-06-07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出門後、進門前如何自保?營養師列12項防疫關鍵
台灣本土新冠肺炎疫情嚴峻,全台進入三級警戒,政府也祭出相關防疫因應措施。隨著每日都出現破百例的確診個案,不少人也因擔心染疫,除了宅在家不外出外,也有部分人連忙進行篩檢、施打疫苗,究竟日常防疫還有哪些小細節要留意呢?防疫關鍵 12秘訣防病毒隨行營養師高敏敏表示,人與人之間的連結,實在不容小覷,她也分享12項必做防疫關鍵:1、正確有效洗手,沒洗勿摸眼口鼻,尤其吃東西、揉眼睛、摳鼻孔前一定要洗手。2、拱手不握手,保持社交距離,以減少病毒透過接觸傳播機會。3、密閉空間務必戴口罩,減少飛沫傳染風險。4、餐食自己煮或盡量外帶食物。5、每天吃新鮮蔬果。6、隨時喝水幫助代謝。7、保持活動量,體力時間許可,多爬樓梯增加活動量之餘也能減少待在密閉電梯的時間。8、手機錢包等隨身物品勤消毒,降低病毒附著機率。9、注重每日清洗:洗澡、洗頭、洗衣物。10、避開顛峰時間搭公共交通工具,減少與人群接觸。11、維持室內通風,降低傳染風險。12、減少進出公共場所,避免人群聚集。外出進門前 消毒工作這樣做此外,高敏敏建議,大家可以在家門口準備垃圾桶、酒精、濕紙巾、衣架。進家門前用酒精+濕紙巾把手機、門把、鑰匙擦一擦,再把手擦乾淨;用過的口罩跟濕紙巾丟垃圾桶後,把外穿之外套衣物掛在玄關再進家內,並直接進浴室洗手、洗澡、洗頭,確實減少病毒殘留在身上的機會。延伸閱讀: ·漂白水混清潔劑殺菌效果更好? 小心致毒!專家教「正確使用方式」 ·防疫酒精消毒擦抹比噴有效? 藥師揭「正確作法」
-
2021-06-0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新研究:吸菸吸毒 感染新冠機率大
根據「物質濫用期刊」最新研究指出,與一般人相較,有物質濫用問題的人更容易罹患新冠肺炎。新冠肺炎病毒主要透過飛沫傳染,而許多物質使用者都是透過吸食的方式將物質攝入體內,像大麻或安非他命都可以透過吸食器攝入。因此他們在使用物質當下,常會共用器械,如此手口、飛沫接觸,便大幅提升感染的機率。尤其物質使用者常群聚的地點並非一般住所,無法供應乾淨的清水及肥皂等消毒必備物資,進而延長了病毒在體表停留的時間,且因為空間密閉,又增加了呼吸道疾病的感染風險。根據研究,感染新冠肺炎的物質使用者中,約65%都有吸菸習慣,扣除吸菸會引發的肺部疾病外,吞雲吐霧時就得將口罩取下,因此即便不是物質濫用的人,光是吸菸就會提升新冠肺炎的染病率。建議有吸菸的民眾可求助戒菸門診,戒除菸癮,也可降低新冠肺炎的感染機率。其他物質使用者也應戒除物質使用,才是上策。尤其自新冠肺炎爆發後,人的生活環境與日常習慣逐漸產生位移,無論是生活壓力變大、經濟發展下滑、人與人的距離變遠等,都不自覺地成為生活的煩惱。「物質濫用期刊」研究,物質使用者對於疫情帶來的變化更為敏感,感受到的壓力更大,相對也會因此加強物質使用,因為當疫情未見趨緩,環境無法回到疫情前生活,物質需求量便會更快速增加,加強了上癮的可能,「毒害」只會增不會減。新冠肺炎疫情仍嚴峻,愈來愈多人克服不了心理壓力,選擇使用各類物質暫時逃離現實。但心情的調適終究不能仰賴外在,唯有靠自身的努力才有辦法正常生活。多運動、睡眠充足、調整呼吸,在家可進行瑜伽和冥想,都是能夠舒緩身心的好方法。
-
2021-06-07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防疫護目鏡、面罩該如何消毒?專家提醒注意事項
●護目鏡使用後先清潔,減少鏡面有機物附著,再進行消毒●塑料材質面罩避免高溫,不可使用熱水清洗●用後收納以夾鏈袋或以防塵布包起來,避免鏡面刮痕磨損疫情持續升溫,全台三級警戒,民眾積極執行防疫措施,不僅居家上班上課,更減少外出,但一定要出門上班、採買物品或就醫時,必戴口罩外,也有愈來愈多的人會戴上防疫護目鏡或面罩,避免染疫上身。宜家居家護理所執行長、護理師李姉穎提醒,護目鏡及面罩使用後,一定要確實做好清潔與消毒工作。李姉穎表示,戴護目鏡可以保護眼睛,根據不同環境的需求,具有防護飛沫等液體噴濺、防光害、防塵等效用。市售護目鏡所使用的材質,99%是PC(聚碳酸酯)塑料材質,透光性佳,也是光學眼鏡、顯微鏡、手機殼、運動水壺等所使用的材質,且還具有彈性好、耐衝擊、防紫外線等特性,使用上無毒性。護目鏡可用中性酵素護目鏡使用後,如何清潔與消毒?李姉穎指出,消毒的第一步先清潔,以減少鏡面有機物的附著,再進行消毒。建議可使用中性酵素噴灑在護目鏡上,停留20分鐘,待唾液溶解、蛋白質分解後,再用清水清洗,之後以布壓乾;或是使用中性清潔劑清洗後,再噴75%的酒精消毒,最後將護目鏡放置於通風陰涼處風乾,再以夾鏈袋收納或以防塵布包起來,可避免鏡面有刮痕磨損。面罩則多使用較軟的PET(聚對苯二甲酸乙酯)及PU(聚氨酯)兩種塑料材質,使用的壽命比護目鏡短,其中PET塑料常用於礦泉水瓶、飲料瓶、食用油瓶等。李姉穎說,PET及PU材質的面罩清潔,只能使用中性清潔劑清洗,再以75%酒精消毒,最後讓它自然風乾,再適當收納。陽光直射易老化李姉穎提醒,不論是PC材質的護目鏡或是PET及PU材質的面罩,都屬塑料材質,皆要避免接觸高溫,不可使用熱水加溫清洗,也勿放置於陽光直射的地方,以免護目鏡或面罩發生塑膠老化、破損的現象。護目鏡&面罩清消注意事項1清洗時盡可能選擇中性洗劑,避免酸性或鹼性洗劑侵蝕塑膠。2護目鏡、面罩清洗完的消毒,應避免使用紫外線殺菌,自然風乾即可,以免塑膠老化。3塑膠製品勿直接日照與置放於高溫處。4清洗時勿用力刷洗,若有刮傷或磨損應更換,以免刮痕處藏汙納垢、孳生細菌。5護目鏡及面罩可從辨識顏色變化,來判斷是否發生老化,若老化應更換。
-
2021-06-06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京元、超豐電子群聚擴大 黃偉哲加強南科防疫3措施
苗栗縣京元電子爆發移工群聚感染,超豐電子也陸續傳出確診,台南市長黃偉哲今在防疫記者會上表示,竹科、中科、南科都是台灣經濟發展重要區域,為了確保產業及工作人員的穩定、安全,台南市將針對南科加強3大防疫措施,包括暫停移工流動、廠區嚴格分艙分流、強化園區企業快篩管理。黃偉哲說,南科、竹科、中科都是台灣經濟發展重要區域,許多高科技廠都在無塵室、密閉空間作業,一旦有確診者進入,傳染過程相當快,因此會因應勞動部要求,對於科學園區廠區宿舍、工作環境、餐廳全面進行清潔消毒,嚴格分艙分流,暫時停止移工轉換、調派,減少人員流動,加強對移工宿舍、大型移工活動場所加以稽查,並強化南科企業快篩管理,以確保經濟發展能夠持續、工作人員在安全健康環境。台南市衛生局長許以霖表示,企業抗原快篩執行原則會尊重企業自主,採檢自費,若須由醫事人員代為執行快篩工作,市府會協助介紹媒合醫事機構,如果快篩陽性,須進行通報及PCR檢測,企業也必須準備隔離安置場所;若快刪陰性,還是須進行自我健康監測。
-
2021-06-05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體恤防疫消防員辛勞 台南確診出勤獎勵金調升至5000元
今年5月底全台三級防疫警戒,有關確診載送或疑似新冠肺炎患者送醫及就診,均由第一線的消防員協助,不管是心理或是身體上都累積很大壓力,台南市長黃偉哲為體恤第一線防疫消防員的辛苦,決定提高防疫出勤獎勵金,載送確診個案一趟,每位出勤人員核發獎勵金由原2500元調升至5000元,載送疑似個案則由1200元調升至1500元。消防員說,至少增加心理上慰藉。「有人會嫌錢多嗎?」第一線消防員聞訊後反應,補貼當然是越多越好啦。也有消防員表示,每次出勤一次,染疫風險都多一次,心理的壓力與負擔,不會因為出勤獎勵金增加而減少。更有消防員直言,不要為此出勤最好了,而提高防疫出勤獎勵金,至少增加心理上的慰藉。夏日高溫下,台南市消防局防疫專責隊員除需穿戴完整防疫裝備,隨時前往患者住居所救護,返隊後更需穿戴防護裝備做救護車的清潔消毒,不管是心理還是身體上均累積很大壓力,且執行案件的快速增長,也讓消防同仁苦不堪言。台南市消防局為體恤第一線防疫消防員的辛苦,決定提高防疫出勤獎勵金,勉勵同仁的辛勞完成防疫任務。該局指出,載送確診個案一趟,每位出勤人員核發獎勵金由原2500元調升至5000元,載送疑似個案一趟,則由1200元調升至1500元。
-
2021-06-05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防疫新利器!智能機器人進專責病房降低醫護感染風險
疫情緊繃,台中慈濟醫院防疫專責病房增添利器「智能機器人」,服務病人也能降低醫護風險。台中慈濟醫院院長簡守信表示,期待藉AI科技保障醫護人員,並透過機器人傳送醫護人員的表情與語音,把關心送到病榻邊,讓隔離病人感覺有溫度的照顧。吉輔企業有限公司總經理黃水金代表公司捐贈一台智能機器人給台中慈濟醫院,機器人提供多項功能並具備移動靈活特色,已完成測試進入病房服務。黃水金表示,疫情影響,全民生活都有很大變動,最辛苦的是第一線的工作人員,希望透過機器人運作,對醫療體系多少有點幫助,降低感染風險。台中慈濟醫院設立多個防疫專責病房,收治新冠肺炎確診病人。簡守信能體會確診病人心中的恐懼,也希望AI智能機器人的加入,減少醫護人員曝露的風險。他說,此時此刻照顧病人是最重要的議題,智能機器人用在防疫專責病房,藉包膜消毒減少感染。隔離病房病人量血壓、心跳,體溫與血氧的數據,則可以直接傳到護理站,完整掌握病情。疫情過後,機器人也可以運用在普通病房。簡守信舉例,住院病人的衛教提醒,詳細解說入院後的相關處置過程。甚至當醫師必須在國外開會,萬一病人有臨時狀況需要,醫師都能及時掌握,多方面的運用不論是現在還是未來,相信都能有充分擴充運用的服務項目。護理師周卉婷實際操作智能機器人,直說「很有趣」。他說,智能機器人到病房服務要先設定地圖,確認動線,將來就會依指令動線提供服務。一支手機就能操作機器人,前、後、左、右轉動,藉機器人加入專責病房照護,可望改善照護病人流程,減少護理師進出專責病房次數,降低感染風險,可說是醫護照護與病人雙方的福音。
-
2021-06-05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軍卡來了!竹科搭起戰地醫院營帳 快速廣篩移工阻斷傳播鏈
隨著苗栗京元電群聚感染事件發生,超豐電子也傳出發生群聚感染,新竹科學園區為了避免遭疫情波及、阻斷移工之間的傳播鏈,科管局與市府、國軍部隊合作,在一夜之間利用竹科拖吊場空地搭建篩檢站,希望能將竹科的1萬名移工通通篩檢,在竹科淪陷前就阻斷感染情況,避免對產業造成更嚴重的打擊。科管局利用竹科園區拖吊場約8100平方公尺的面積,利用國軍提供的野戰營帳,搭建起數十座的篩檢區域,一夜之間就完成竹科社區篩檢站的設置,現場也進駐百名醫事人員,都穿著全套防護服,並且隨時有消毒人員進行現場環境反覆消毒。新竹市長林智堅上午也到篩檢站視察,他指出因為苗栗爆發科技廠移工群聚感染事件,新竹市不敢大意,立即聯繫科管局,並了解在竹科工作的外籍移工至少就有1萬人,因此有必要成立專案篩檢站,且如何為移工快篩,揪出感染者、阻斷移工之間的傳播鏈,是目前當務之急。林智堅也說明,每一位外籍移工對於產業鏈來說都是十分重要的一份子,各界都不希望群聚感染發生或擴大,市府也希望能快速在3天之內就將各廠商已預約篩檢的人數通通篩完,這也能降低移工、廠商及民眾的疑慮。科管局長王永壯則表示,目前竹科近1萬1千名的外籍移工當中,各廠商已預約篩檢4千多人,目前每天的篩檢量能約在800到1000人次,同時投入200多名醫事人員,現場前來篩檢的移工也會搭乘防疫遊覽車,以每車20人載送到篩檢站現場,同時保持人員之間的社交距離、分艙分流,避免群聚。科管局說明,現場會先針對受檢者進行快篩,如果快篩結果為陽性,則會立即送PCR採檢,現場也有救護車待命,隨時能後送醫院隔離治療,目前規畫4條動線快速採檢,只要廠商有需求就能預約,不過篩檢採自費,每人篩檢費用約600元,費用須由企業自行負擔。林智堅在臉書指出旭日初升,一台一台的迷彩軍卡,緩緩的駛進台灣半導體產業重鎮-新竹科學園區,國軍來了,大家心也安了。在指揮官一聲令下,國軍弟兄們,迅速、整齊的展開任務部署,早上07:00到16:00,八個小時之內,50頂深綠色的迷彩帳篷,一頂一頂的陸續出現在國人面前,這一頂一頂的帳篷,不只是守護國人健康的希望,也是防衛台灣半導體產業重鎮的防疫堡壘。
-
2021-06-05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日本報恩124萬劑AZ疫苗! 日網友溫情支持:作為311大地震震災支援的回禮
台灣的疫情日益嚴峻,日本政府決定無償提供台灣124萬劑AZ疫苗,4日上午11時45分自東京成田機場起飛,下午下午2時40分送抵達就會由運輸機運抵台灣。日本政府關係人士表示,台灣在311東日本大震災時捐款200億日圓,因此政府將此次提供疫苗定調為「回報賑災的恩情」。對此,旅日作家中古小姐整理出日本網友對此事件的反應,在全世界都缺疫苗情況下,日本政府卻迅速捐贈疫苗給了他國,照理說應會有不少酸民開罵,但令人感動的是新聞底下可是滿滿溫情,日本網友都挺政府的捐贈疫苗之舉,感謝台灣在十年前(311大地震時)震災支援的恩情。「中古小姐」:6月3日的日本雅虎新聞,佔據留言排行榜第一名(最多人留言的新聞)就是贈與台灣疫苗。標題這麼寫的:「台湾にワクチン124万回分提供、4日到着、震災支援の返礼」(提供台灣124萬份疫苗,於4日抵達作為當初震災支援的回禮)不過就是前陣子,日本朋友還來抱怨「我們現在疫苗打到哪兒妳猜?現在才開放到90歲以上的人口,不是65歲不是80歲,是90歲喔😔」換句話說一般人都不知何時輪到的狀況下,政府就迅速捐贈了他國,照理說會有不少酸民開罵吧,但令人感動的是新聞底下可是滿滿溫情。日本網友留言擷取部分在這裡,日文原文貼在留言欄(以下是中古小姐任意的翻譯)👩🏻「考慮到台灣人口有2300萬,政府最少也該送出500萬份給台灣吧。雖然我們從國外輸入疫苗也是件辛苦的事,但還是要確實報恩才行」👨🏻「希望這只是第一回提供,還能有後續,目前送出的數量實在太少。如果之後台灣需要更多,哪怕2000萬份全送給台灣,我想也沒有任何日本人會抱怨的」👴🏻「之前看到新聞說六月中送出,當時還想政府怎麼當成別人家的事情般對台灣如此冷漠,現在聽到4號抵達我終於鬆了一口氣。順利起飛的話幾個小時就會到台灣,有好朋友在身邊的感覺很不錯吧。至於贈與疫苗的金額也請別在意,我們日本十年前(311大地震時)就收過了」👩🏻「第二回第三回的支援,也請政府迅速對應。希望能在中國妨礙下和美國合力好好守護台灣」👨🏻🦱「我都會戴口罩、勤洗手勤消毒、減少不必要外出、迴避三密。所以我自己接種疫苗時間怎麼延後都沒關係,請把疫苗先給台灣吧。從「台湾国」得到的恩情我是絕對不會忘記,也不想忘記的」👧🏻「有將疫苗送給台灣實在是太好了。311大地震台灣迅速幫助我們的事,身為日本人絕對不能忘記。對了,看到附近超市開始賣起台灣鳳梨,買回家發現很美味呢。希望台灣不要被中國的欺壓打敗,台日友好喔」接下來不論各位決定接種與否,都希望能繼續戴口罩勤消毒,盡量保持身心健康過生活,疫情結束後大家再一起去日本執行報復性旅遊吧❤️
-
2021-06-04 養生.聰明飲食
居家防疫嘴饞吃不停怎辦? 營養師激推9款低卡點心,食慾秒降
疫情嚴峻,全台升級第三級警戒,待在家的時間變得很長,而在三餐之餘,不少人工作、無聊或追劇時,總會嘴饞想吃點東西,你體重增加了嗎?防疫不怕胖 9款低卡點心誰說零嘴熱量一定高?營養師高敏敏特別在其臉書奉上9款防疫不怕胖的「低卡點心」,當你嘴饞時的救星:1、堅果1小包(25g) 147kcal 市售一小包的堅果,份量不是營養師常說的一份喔!通常都會超過一百大卡,建議一次吃半包比較剛好。2、雞胸肉1片(120g)145kcal 好的低脂蛋白質,舒肥一下就很鮮嫩,適合在家增肌減脂的運動人士。3、大麥棒1根(32g)141kcal 有膳食纖維跟維生素的全穀雜糧類食物,是大家現在很需要的,幫助黏膜維持健康、腸道順暢代謝也會更好。4、無糖優酪乳1瓶(約200ml)114kcal 好菌的定殖很重要,建議可以天天喝,每天補一點好菌;此外,也補充乳製品的鈣質跟好蛋白質,強健免疫細胞。5、茶葉蛋1顆(50g)71kcal、毛豆 1碗(約60g)58kcal 這兩個食物都是優質的蛋白質,因免疫細胞大部分是蛋白質組成,要給他們好的原料,才能幫助身體的免疫力up。6、大番茄1顆(152g)26kca、玉米筍/1碗(約100g)26kcal 蔬菜是居家防疫的好幫手,滿滿一碗不到30大卡,且具豐富維生素植化素跟纖維,身體營養又不用擔心變胖。7、海苔1小盒(6片)23kcal 這邊是指市售常見一盒一盒的那種海苔,雖然熱量低,但要注意鈉含量。8、蒟蒻絲 1盒(100g)20kcal 熱量超低、份量很多,拿來煮蔬菜湯,吃完會非常有飽足感。9、無糖綠茶 1杯(240ml)0kcal 綠茶裡的兒茶素幫助抗氧化,白開水喝膩了,在家泡泡茶也很不錯。高敏敏提醒,非常時期,我們能做的真的是好好待在家裡、好好戴上口罩、注重清潔消毒,而藉由飲食提升免疫,保護自己也保護別人;但嘴饞時,也要好好控制熱量,免得拯救了世界,卻放飛了體重!延伸閱讀: ·居家防疫避免發胖、提升免疫力 營養師列「必備9大高CP值食物」:你買對嗎? ·少吃多動沒瘦反變胖? 專家曝「關鍵原因」:運動只影響10% 
-
2021-06-04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不只有慢性病患染疫容易猝死!重症醫揭4大關鍵
武漢肺炎(新冠肺炎)在台灣爆發以來,陸續傳出死亡案例。以往大眾普遍認為新冠病毒對年長者、慢性病等高風險族群影響力較大,胸腔內科/黃軒醫師指出4大關鍵,年輕人一樣不能輕忽! 研究:住院、死亡率年輕人比年長者更高! 黃軒醫師表示,根據研究指出,美國在5月份開始,年齡50歲以下為住院的主要族群,約落在36%,接下來才是50歲~64歲的族群,約落在31%。研究人員發現,超過65歲的年長者住院比例逐漸減少。而在巴西也有相似的情況,自2020年12月至2021年3月,發現小於39歲的死亡率為年長者的2倍,而40歲和50歲的死亡率又各別為年長者的4倍和3倍。 為何年輕染疫也易猝死?重症醫指4大關鍵 越來越多專家開始探討、研究,沒有慢性病、小於50歲的年輕人為何成了主要病重、住院、甚至病逝的族群。黃軒醫師指出了4大關鍵。 英國變種病毒量超載不論是美國或其他國家的學者,皆認為英國變種病毒的傳播率已增加了40~70%,而此病毒並不會侷限於年齡,不論是年長者或年輕人都會傳播。且不只傳播相當容易,更會讓人體體內帶有很高的病毒量,小於50歲者若感染這種變異病毒,也容易發展成重症。 免疫風暴黃軒醫師也指出,美國西雅圖研究發現,新冠肺炎重症病患,除了容易出現民眾所知悉的「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外,有33%的患者甚至還會發生心肌病變。 醫師解釋,肺部感染所產生的感染源、內生毒素,也可能通過肺靜脈到達心臟,造成心臟工作能力下降。而重症患者的敗血症會刺激人體免疫系統,釋放出大量的腫瘤壞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TNF α),此為一種促炎症細胞因子,一般而言由全身各組織的巨噬細胞所產生。具有細胞毒性風暴以及散佈性的休克現象,將會使得心血管系統功能出現障礙,心肌功能障礙正是敗血症中常被發現的「心臟猝死」。 快樂缺氧猝死黃軒醫師表示,近日陸續傳出染疫患者猝死在家中,引起民眾所關注的快樂缺氧也是關鍵之一。患者往往在不自覺的情況下血氧濃度越來越低,且下降速度非常快,發現症狀欲就醫為時已晚,甚至根本沒意識到自己即將過世,這棘手的問題不論是無症狀患者、輕症患者都有可能帶來死亡。 基因缺損易猝死不少研究指出,新冠肺炎容易猝死的案例與基因有關。一個跨28國的新冠肺炎的患者死亡基因分析顯示,患者體內有ORF1ab 4715L and S 蛋白614G 變異基因與高死亡感染有顯著的關聯。 另一方面,荷蘭也有研究發現染疫的年輕人容易猝死與基因缺損息息相關。研究人員發現,那些身體健康、沒有肥胖、沒有任何慢性疾病的患者,自身體內及母親體內都有X染色體TLR7的異常現象。此族群如遇新冠病毒重症引發敗血症,將無法刺激人體免疫系統與之抗衡,自然很快就會敗下陣來,導致容易猝死。 年輕、無病史易忽略,醫:任何人都應提高警覺! 黃軒醫師表示,年輕、無任何病史是民眾非常容易忽略的一群人,加上病毒超載、細胞風暴、隱形缺氧、基因缺陷等問題,年輕人的猝死機率恐怕有別於大眾所想像。提醒民眾不論是年輕或年長者,都應戴口罩、勤洗手、勤消毒做好防疫,時時留意自身狀況,染疫者更應注意自己的症狀、血氧濃度的變化等,以策安全。 《延伸閱讀》 .千萬別戴口罩運動!醫:恐防疫失效、加重負擔,嚴重致死! .醫揭「快樂缺氧」危險真相:2症狀在家發現快就醫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1-06-0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549 疫情並沒往下降 陳秀熙:致命率節節上升
國內昨新增三七二例本土確定病例,另有校正回歸本土個案一七七例,總計五四九例,另增十二例死亡。自五月十一日起,本波大規模社區群聚已有八○九八人感染,共一三七人死亡。指揮官陳時中坦承,「今天案例比較多,疫情並沒有往下降」。這禮拜是關鍵期「這禮拜是關鍵期!」台大公衛預醫及流病所教授陳秀熙表示,在分析全台灣流行曲線後發現,全國五月廿三日至廿七日NPI(非藥物介入措施,如停課、異地辦公、禁止小型聚會、環境消毒、強制戴口罩等措施)落實度僅百分之六十六,Rt(有效病例再生數)值仍有一點九。如果落實度升到百分之八十六,Rt值跌破一,約至○點八,疫情才算逐漸收斂。死亡數仍在高峰陳秀熙提醒,目前全台死亡人數卻仍在高峰,致命率節節上升,死亡率百分之一點六四,跟全世界平均值百分之二點一非常接近,但後者為全世界爆發疫情之初,醫療量能不足,重症患者無法獲得妥善治療所產生的數字,建議一、二周內,中央地方應齊心協力,做好病房分配,全力治療重症個案。高齡重症逾三成指揮中心表示,依WHO嚴重度分類,截至昨天為止,全國共有一三○三名重症患者(嚴重肺炎或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占整體確診者的百分之十六點八,其中二三三人使用呼吸器,兩人需用葉克膜;此外,在二九五八名六十歲以上確診者中,九一二例為重症,比率達百分之三十點八。昨天新增本土個案五四九例中,以新北市三百一十例最多,其次為台北市一五二例,桃園市二十八例,基隆市十八例,苗栗縣十二例,彰化縣十例,高雄市五例,台東縣四例,台中市三例,新竹縣及台南市各二例,新竹市、南投縣及花蓮縣各一例。雙北地區以外縣市共有八十七例,其中一例有萬華活動史,六十五例已知感染源,廿一例關聯不明。
-
2021-06-02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第一線風險區上班帶什麼? 每天問自己3個問題
新冠肺炎本土疫情大爆發,第一線的警消醫護人員,不但工作量遽增,還得面臨染疫威脅,甚至擔心波及家人而不敢回家。台灣災難醫療隊發展協會製作了圖卡,整理第一線工作者的指引,列出警消醫護人員的必帶物品,和返家的清消步驟,謹記洗澡前「不開門、不碰開關、不開櫃子」三步驟,就能保護自己和家人。第一線的警消、醫護人員,每天冒著染疫風險,但不是每個人都能與家人分開住,因此有些人寧願不回家,以免將病毒帶回給家人。因此台大醫院和部立台北醫院的多名急診醫師,翻譯了美國急診醫學會給第一線工作者的指引,並由台灣災難醫療隊發展協會製作成簡單明瞭的圖卡,幫助第一線人員做好自我清消,以減輕憂慮。其中,指引中列出要帶的物品包括:照顧病人需用的工作服、工作鞋和防護用具;照顧自己需用的信用卡、證件、手機、鑰匙;好清洗的提袋、背包等。返家後則依照步驟進行清消,包括:規劃除汙區、洗手、清消隨身物品、脫鞋、將室外鞋放置門外、脫除通勤衣物、照規畫路線走去洗澡,最後放鬆;並且謹記在洗澡前「不開門、不碰開關、不開櫃子」。翻譯者之一的台大醫院急診醫師林皓陽表示,這套指引其實與在醫院中,從隔離病房到前室的概念相同;當從第一線「較髒」的環境,回到「乾淨」的家中,如何進行除汙的動作。而因為美國的急診也納入緊急救護系統,因此在指引中納入第一線的警消人員,也適用在高風險區域上班的民眾。林皓陽說,攜帶的東西越簡化,後續清潔越容易。因此,每天出門前都要問自己三件事,「這個東西對病人(上班)有用嗎」、「這個東西對我有用嗎」、「這東西好不好清潔」。只要有一項是否定的,就不需要攜帶;像過去上班時常會帶筆電、耳機之類的,現在就發現可以不用帶。另外,像是太多夾層、拉鍊的背包難以清潔,則可改用棉製手提袋。林皓陽說,因為美國從去年疫情爆發後,美國急診醫學會便一直在修訂指引,目前也正在進行相關翻譯,包括面對確診者心跳停止時,第一線人員該如何因應,以因應醫院過載的情形;未來台灣如果真的走到這一步,也能夠進一步針對這些進行討論。社團法人台灣災難醫療隊發展協會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283939112122389/posts/1183046918878266/
-
2021-06-02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外出採買需要戴手套嗎?CDC建議2狀況務必戴
新冠肺炎疫情延燒,口罩戴好戴滿,成為每個人最重要的事。其實,除了口罩外,或許在外出、採買時,可考慮戴上手套,提升防疫力。然而,真的有需要戴手套嗎? 這2狀況下,務必戴手套 美國疾病管制中心(The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CDC)直言,對於一般人而言,在大多數的情況下是不需要配戴手套,但建議如果有以下需求時務必戴上手套,如打掃環境清潔、照顧生病的人時。 因擔心病毒可能入內,家中的打掃次數勢必增加。美國疾病管制中心建議,使用肥皂或清潔劑為家中進行打掃,有助於減少傢俱表面上的細菌數量,並降低感染的風險。 而除了平日例行性的打掃工作,美國疾病管制中心表示,如果家中有人生病或確診新冠肺炎時,也要進行家中的清潔消毒,將家中殘留的病菌消滅,進而減少病菌的傳播。 何時打掃?如何打掃?都有規範 美國疾病管制中心指出,每天定期打掃,以及在訪客探訪之後,必須將高接觸地方徹底消毒清潔,包括門把、桌椅、遙控器、電燈開關等。但在疫情延燒之際,請減少任何群聚的可能性,非必要,應大大縮減人與人的各種接觸,或等疫情停歇後在見面。 若家中有確診接觸史者、輕症或無症狀感染者,需進行一人一室居家隔離時,則應該戴手套更頻繁地清潔家中,在患者解除隔離後,也需戴著手套進行房間的清潔消毒。 醫療、照護人員建議戴手套 而有照顧生病者需求者,如醫療人員、長照機構、護理人員,或照護家中長輩者而言,也建議配戴手套,減少飛沫、體液、分泌物的接觸,以隔絕傳染途徑,降低染疫的可能性。 但隨著染病的人越多,居家隔離觀察人數不斷增加,戴手套確實也是提供多一層保護的方法。但要特別提醒,手套表面可能會沾附病毒或細菌,脫手套時應盡量避免碰觸前臂或手腕,脫下手套後,應直接丟入加蓋的垃圾桶中。 此外,美國疾病管制中心建議,就算已經戴手套避免病毒沾附的機會,脫掉手套後,仍應使用肥皂(清潔劑)與流動的清水徹底清潔雙手,才能真正有效降低病菌感染的風險。 若要戴手套防疫,應使用一次性、有防水效果的手套,建議使用一般醫療用手套為佳。使用手套應注意:戴手套前要洗手;每天更換手套,並徹底洗手;觸摸過病人後需脫除並更換。 還需注意,脫手套時,應一隻手拉住另一隻手套手腕處,往前拉出後,順勢將 手套由內往外翻,把沾附病菌的外層包住再丟棄。最後,記得遵循「內、外、夾、弓、大、立、腕」的洗手七字訣,好好將手洗乾淨。 (資料來源/美國疾病管制中心(CDC))
-
2021-06-02 該看哪科.精神.身心
「疫」外焦慮 門諾醫師建議:深呼吸緩和情緒
新冠肺炎疫情嚴峻,每天全台確診數不斷增加,加上三級警戒,許多人失業或無薪假待在家,又容易接收假消息,人心惶惶之下,情緒出現焦慮與恐慌。門諾醫院建議,民眾學習「專注」在自己能控制的事情上,並調適身心,做好自我防護才能降低焦慮感。門諾壽豐分院臨床心理師陳癸方表示,在自我調適上,先請遵守中央疫情指揮中心的規定,戴口罩、勤洗手、勤消毒、少出門、保持社交距離。在接收消息上,以看官方發布的訊息為主,勿相信來路不明的資訊,避免心情起伏大,增加焦慮感;記得維持生活作息,保持原有的生活規律。在心理上,可找在家可以做的活動,學習讓自己放鬆平靜,例如閱讀、聽音樂、追劇及簡易的居家運動、瑜伽。他表示,也要學習接納情緒,感到焦慮、害怕、憤怒、難過、恐慌等都是很正常的,透過3至5分鐘的深呼吸,緩和情緒,如果願意,也可以試著告訴信任的親友們,分享情緒;還能夠透過社群軟體傳達關心,讓自己不感到孤單。身心科醫師鍾德指出,疫情來勢洶洶,面對心理及經濟上的壓力,有些民眾已經出現失眠、恐慌、對生活感到洩氣、失望,甚至害怕面對人群等現象,如未能盡早就醫,恐怕會造成更嚴重的身心疾病。他呼籲民眾應該多多關心家人及身旁的朋友,並給予正向的鼓勵與支持,以免陷於不健康的情緒中惡性循環,造成更嚴重的後果。
-
2021-06-02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桃園強制美容美髮停業 新北:防疫優先下維持民生
桃園今日開出第一槍,強制停止美容等行業營業,新北市府強調,有關民生及生計問題一定會審慎評估,一定以做好防疫工作為前提下,盡量滿足民眾的需求。桃園市長鄭文燦今日宣布,美容、美髮、美甲及美睫業者將從4日開始強制停業至14日,會以最近3日為勸導期,希望業者能明確實施,以降低群聚感染發生機率;另外,基隆也在今日宣佈2確診足跡,其中一位為美髮店女員工。新北市長侯友宜表示,各行各業都要落實防疫規定,如果沒辦法落實,市府會祭出更嚴格的管理手段。新北市經發局長何怡明說明,5月26日就公告相關重要原則,包含預約制、服務人員全程戴口罩,以及健康管理等都必須落實,不過美容美髮的顧客必須脫下口罩,所以也規定最好是能盡快帶上,且不得超過15分鐘,否則就會有染疫風險。何怡明強調,相關工作的剪刀及剃刀在使用前後都要消毒,同時店內也不得供應餐點或茶飲,還是希望能在落實防疫管制下維持營業,來解決民生服務的需求。新北市副市長劉和然認為,很多規定都會隨著疫情強度發展及調整,不過有些牽扯到民生跟營業生計問題的決定,還是必須更加審慎,唯一不變的是做好防疫工作。
-
2021-06-02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防疫期間該就醫不要拖!醫:有3狀況應盡速就醫
武漢肺炎(新冠肺炎)在台灣持續未見平息,人心惶惶之際民眾更加害怕去醫院,甚至考慮是否不要去醫院比較好。對此義大醫院家庭暨社區醫學部預防醫學科主任洪暐傑醫師表示,疫情期間雖應盡量避免出入醫院,但如遇急症、不尋常症狀還是得盡快就醫,原本就有慢性病族群更要按時回診,以避免衍伸出更嚴重的問題。 防疫期間該就醫不要拖!醫:3狀況速就醫。 即刻就醫:中風、心肌梗塞。 洪暐傑醫師以最受關注的腦中風、心肌梗塞舉例,這兩者都是拖不得的急症,民眾可記住「微笑、舉手、說你好」的腦中風觀察方式,當微笑時發現有不對稱的情況、舉手時出現單邊無力或無法舉起、講話時出現口齒不清的情形時,就應立即就醫把握黃金救援時機。 心肌梗塞方面則要特別注意異常的胸悶、胸痛及延伸性疼痛。有別於一般的疼痛,常見如爬樓梯、運動等活動時不適情況特別明顯,在稍作休息後漸緩,且也常見出現左肩、左手、下巴等處的延伸性疼痛,如遇這些情況都應提高警覺盡早就醫。 盡速就醫:不尋常疼痛。 另外,洪暐傑醫師也表示,雖然身體各處出現問題時所呈現的症狀非常多樣,但疼痛往往是身體發出的警訊,若當下的疼痛從前沒有發生過、突然出現或是特別劇烈,且遲遲不見趨緩,又或是出現發燒等全身性症狀、單邊無力等神經症狀,不論是出現頭痛或是腹痛等,都建議民眾特別留意,可以多加觀察疼痛程度,以評估是否應盡早就醫。 盡早就醫:慢性病藥物即將用完。 除了急症以外,洪暐傑醫師也提醒,有三高、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在疫情期間千萬不能自行中斷藥物,此舉不良影響非常廣泛。醫師指出,這樣的行為不僅容易加重病情、使得病情失控,高血糖、高血壓、高血脂三者關係密切,其中一項為妥善控制,就有可能帶起另外兩項。像是血糖控制不佳所帶來的影響,容易使得免疫力大幅下降,不論是否感染新冠肺炎都容易加重健康的負擔,糖尿病更容易使患者進入重症的情況,且也可能引起相關急症,如酮酸中毒引起意識昏迷。提醒慢性疾病族群,疫情期間還是得定期回診,或與醫師討論其它的應對方案,萬不可自行停藥。 別害怕就醫、別勤跑醫院,正常前往4招做好防疫! 洪暐傑醫師表示,疫情緊張之際,民眾不論身在何處都應提高警覺,不必對醫院感到特別恐慌。日前美國疫情相當嚴峻,美國德州醫學會也將常見的染疫風險場合分成9個等級列出,前往醫院僅為第四級,為中低風險。提醒民眾該就醫就應盡早就醫,該回診就該回診,戴好口罩、遮好口鼻,別到處亂摸,使用物品、設備前建議先以酒精消毒,使用後記得消毒手部,特別是在碰觸臉部之前。而前往醫院雖不用過度緊張,但也還是應盡量避免非必要前往醫院,如去醫院探病,或是因為擔心自己染疫,頻繁前往醫院篩檢,反讓自己不斷暴露在風險環境中。做好防疫安心就醫,千萬不要因為害怕染疫不去醫院,反而讓身體健康受到危害。 醫院為中低風險場所,別因害怕延誤就醫! 今健康也為各位整理前述所提的風險場提供參考。低風險的場合包括了等級最低的拆郵件,為第一級。餐廳外賣、加油站加油、打網球、露營則為第二級。 中低風險中,第三級則包括了超市購物、和人群一起散步、跑步、騎自行車、打高爾夫球等。第四級則包括了在旅館住兩晚、坐在醫生候診室、去圖書館或博物館、到室外餐廳吃飯、在熱鬧的市中心逛街、去運動場運動一小時。 中度風險中,第五級包括了到別人家吃飯、參加燒烤派對、去海灘、到商場購物。而民眾需送孩子上學或托兒所、在辦公大樓工作等則列在第六級,另外也包括了在公共游泳池游泳、拜訪親戚朋友。 被列為中高風險的第七級,當中包括了去美髮沙龍或美容院、在室內餐廳吃飯、出席婚禮或葬禮、搭飛機旅行、打籃球、踢足球、問候朋友時擁抱或握手。 高風險場合中,第八級包括了吃自助餐、到健身房鍛煉、去遊樂園、去電影院。危險層級最高的第九級則包含了參加大型音樂演唱會、去室內體育館、參加超過500人的宗教儀式、聚會、去酒吧。 《延伸閱讀》 .悠遊卡別貼著機器刷!醫指捷運、公車易忽略防疫4大地雷! .上班、通勤防疫全攻略!醫解5大族群,機車族更要注意消毒!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1-06-01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疫情嚴峻增焦慮感 心理師建議調適自身情緒
新冠肺炎疫情嚴峻,每天全台確診數不斷增加,加上三級警戒,許多人失業或無薪假待在家,又容易接收假消息,人心惶惶之下,情緒出現焦慮與恐慌。門諾醫院建議,民眾學習「專注」在自己能控制的事情上,並調適身心,做好自我防護才能降低焦慮感。門諾壽豐分院臨床心理師陳癸方表示,在自我調適上,可藉由以下建議提升防護力。首先請遵守中央疫情指揮中心的規定,戴口罩、勤洗手、勤消毒、少出門、保持社交距離。在接收消息上,以看官方發布的訊息為主,勿相信來路不明的資訊,避免心情起伏大,增加焦慮感;記得維持生活作息,保持原有的生活規律。在心理上,可找在家可以做的活動,學習讓自己放鬆平靜,例如閱讀、聽音樂、追劇及簡易的居家運動、瑜珈。也要學習接納情緒,感到焦慮、害怕、憤怒、難過、恐慌等都是很正常的,透過3至5分鐘的深呼吸,緩和情緒,如果願意,也可試著告訴信任的親友,分享心裡的情緒;還能透過社群軟體傳達關心,讓自己不感到孤單。身心科醫師鍾德指出,疫情來勢洶洶,面對心理及經濟上的壓力,有些民眾已出現失眠、恐慌、對生活感到洩氣、失望,甚至害怕面對人群等現象,如未能盡早就醫,恐怕會造成更嚴重的身心疾病。呼籲民眾應多關心家人及身旁的朋友,並給予正向的鼓勵與支持,以免陷於不健康的情緒中惡性循環,造成更嚴重的後果。
-
2021-06-01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第2批疫苗今打完 嘉縣醫師公會:疫苗不夠醫護剉咧等
全台防疫三級警戒,原無本土確診案例的嘉義縣,上月底一周內,突然爆增8例,其中大林鎮7例親人泡茶群聚染疫,感染源來自熱區雙北,縣府將大林鎮大美里列為熱區,設篩檢站,縣民擔心疫情擴散。嘉義縣第二批疫苗到貨,縣府讓醫護、警消、環保清潔消毒人員第一線防疫人員優先施打,但嘉義縣醫師公會理事長徐超群說,疫苗不夠基層醫護人員施打,希望爭取更多疫苗加速施打。嘉縣獲中央配發第二批AZ疫苗3200劑,縣長翁章梁優先讓第一線警消弟兄施打AZ疫苗,盼提升第一線防疫人員自我保護力,執行防疫更安心。衛生局指出,繼嘉義長庚、大林慈濟、朴子醫院、灣橋分院4家責任醫院醫護完成4403人接種,此次中央撥補3200劑AZ疫苗,4家責任醫院醫護分配1200劑持續接種,其餘2千劑疫苗,5月31日開放警、消人員施打、基層醫護、環保清潔人員防疫人員,依據提報名冊前往轄區衛生所或慢性病防治所接種,預計今天全數施打完畢。徐超群說,嘉義縣目前雖然是疫情低流行地區,但縣內出現8例本土案例,變種病毒感染無症狀,讓人擔心疫情擴散,尤其防疫第一線基層醫療診所醫師,無篩檢工具,疫苗又不足,面對求診患者「剉咧等」。徐超群肯定目前在疫情熱區設篩檢站,採取疫調圍堵的防疫做為,醫師公會提供增加篩檢站的支援醫護人力,未來基層診所還要配合全面疫苗施打,但眼前救急救命的疫苗不夠施打,風險大,讓醫護人員擔心,希望增加疫苗數量,加快施打。
-
2021-06-01 名人.黃軒
病毒為什麼容易在傳統市場爆發?醫曝4原因是關鍵
傳統菜市場,是COVID-19的窩我們日常民生用品都在傳統市場裡,那些COVID-19病毒也是會聚集在那裡等著人類來接觸。香港研究人員早在2006年針對傳統菜市場(wet market)做了一些研究,因為當時的香港是SARS冠狀病毒的大爆發的地區,使他們非常地注重。中國人習慣的傳統菜市場是如何傳播病毒,造成疫情的大流行?A.為何傳統菜市場(wet market),是COVID-19的窩?1.傳統菜市場,長期潛在病原體傳統菜市場傳播的病原體例如病毒、細菌,通常會在生鮮蔬果,或海鮮肉類存活。這些潛在的病原體,偶爾會傳播給人類,導致零星病例或小規模爆發,也有些人會有症狀生病,也會有無症狀的生病,甚至不會被發現的。這些病原體的基因,也會持續在菜市場存在,透過人類、家畜、海鮮,一些活體生物體內,共同相互傳播,但大部分病原體都會被切斷傳播鏈。少數病原體像是病毒,會通過基因重組機制,在有利的新環境下,做出適應環境壓力的突變。 由於基因重組分段,冠狀病毒(CoVs)中的重組,有其獨特的複製和突變的機制。COVID-19病毒可以在每10000個核苷酸下,就複製了一個新的基因序列。這樣的速度使這些RNA病毒特別快速適應宿主的變化,導致演化出帶有較高的傳染性或致病性的病毒,我們有時候也就會稱這些新的病原體為變種病毒或變異病毒。再加上傳統菜市場通常過度擁擠,人類與人類、人類和動物之間相互反覆接觸下,在這些有利條件下,病原體易撲向人類傳播。當「群聚感染」的人數大幅增加,其人與人之間的傳播鏈「R0值大於1」時,就會大爆發傳染病的流行。When a large number of humans are infected, especially if human-tohuman transmission becomes effective with the basic reproductive number above unity ,a major outbreak will occur.2.傳統菜市場(wet market)傳播力強日本研究人員,針對傳統菜市場內COVID-19傳播的研究發現,其COVID-19經傳統菜市場傳播給人的機率會比一般高出2-34倍,這顯示COVID-19一旦出現在傳統菜市場,傳播力是很強的。(We estimated that the reporting rate for the market-to-human route was 2–34 fold higher)3.無症狀感染為主日本研究人員認為,無症狀感染是COVID-19主要被忽略的感染原因。這些人都會再回到傳統菜市場繼續買菜,然後再傳給㰙販,如織網般一直不停擴散下去,直到大爆發或有確診病例被發現。4.不易去看醫生另一項研究發現,由於大部分(80%)都是輕症和無症狀的季節性病毒,也只有4%的病人會去尋找醫療服務,這更加難以提早發現這些流行病毒的存在。Another study reported that the majority of seasonal coronavirus infections were asymptomatic by most symptom definitions, with only 4% of individuals experiencing a seasonal coronavirus infection episode seeking medical care for their symptoms (Shaman and Galanti, 2020)B. 如何減少傳統菜市場的傳播?a.法律單位社區傳播已經是第三階段,法律得採取傳統市場管制措施,以防堵疫情擴散。傳統菜市場應强制採取防疫分流機制,如果攤商做不到防疫的法律規範,那就會勒令停業。b.㰙販單位1.人流和時間管制民眾到傳統菜市場採購,可依身分證號碼尾數分流進出。尾數奇數者:周三、五、日允上市場採買尾數偶數者:周二、四、六允上市場採買2.全民實聯制由於傳統菜市場常常會人滿為患,雖然有戴口罩但有時候也未保持社交距離,故進入菜市場得全民實聯制,以策日後有追蹤足跡可尋。C.個人防疫1.戴上囗罩、保持安全距離、勤洗手這些已經是個人的基本原則,也是必然要做的日常習慣,在病毒肆虐的時期,一個也不能少。2.寫下要買的菜防疫新生活,記得把逛大街的習慣暫時改掉。在未去菜市場之前,先寫下今天要買的菜,找到㰙位一次買足,買完東西即刻離開,莫再那邊閒聊了。3.宅配服務網路,也是有傳統菜市場,大家可以好好利用宅配服務。別忘了,缐上刷卡給付能減少和鈔票的直接接觸,然後不要叫外人送貨上門到你大樓門口啦。(網羅七家買菜網,方便在家買菜)4.離開菜市場時,酒精消毒雙手上完廁所我們得洗手,別忘了逛完傳統菜市場,也是要記得酒精消毒手後才可以回家喔,這樣才會有效減少COVID-19感染率,你的家人和社區才會安全。D.全民防疫行動由於疫情嚴重擴散,尤其是確診感染者幾乎都是有去過「傳統菜市場」、「大賣場」的足跡。任何民生銷售物資的地方,都已是COVID-19病毒的紅色警戒區域,故宜全民防疫行動(法律規範、㰙販單位、個人防疫) 才能脫離嚴重的疫情擴散。※本文由黃軒醫師博士 Dr Hean Ooi MD MM PhD授權提供,未經同意,請勿任意轉載,原文請點此。
-
2021-06-01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無法居家上班?5大族群通勤防疫攻略,機車族也要注意消毒!
武漢肺炎(新冠肺炎)在台灣爆發,各地疫情警戒提升至三級,不少民眾改在家上班,不過也還是有必須出門上班的族群,心理壓力非常龐大,深怕一個不小心染疫上身,通勤族在上班期間該如何做好防疫?醫師整理出可能風險提供參考! 防疫觀念提升至最高:身旁人、物可能已染疫! 義大醫院家庭暨社區醫學部預防醫學科主任洪暐傑醫師表示,現在台灣疫情升溫,情況已不像從前在捷運戴著口罩就好,除了室內外都應戴上口罩外,建議民眾將防疫觀念提升到最高,視旁人都可能帶有病毒、身旁的物品、環境都有病毒存在,如此雖然壓力較大,但是更有助於避免各種風險。 洪暐傑醫師指出,若在通勤中遇到有人口罩沒戴或是沒戴好,若該為染疫者,自己又沒戴好口罩,就可能身陷飛沫傳染的風險中。而若此人衛生觀念不佳、到處亂摸,任何物品都有可能有接觸傳染的風險存在。因此提醒民眾,現在防疫務必要戴好口罩,將口罩緊密貼合臉部、遮住口鼻,也避免任何的物品接觸,接觸後務必確實洗手、消毒,尤其是在碰到臉部之前。 上班、通勤防疫要注意什麼? 上班族的通勤方式主要可分成走路、租用單車、騎車、開車、大眾運輸交通工具等5種。洪暐傑醫師提醒,不論是以何種方式通勤,都應留意相關防疫細節。 走路:走在路上一樣會有飛沫傳染的風險,應保持社交距離,更要遠離沒戴口罩的民眾。 租借單車:公共單車現階段能避免則盡量避免,若要使用也應些以酒精進行噴灑消毒,並確實戴好口罩。使用悠遊卡的時候盡量避免貼上機器,以不接觸的方式刷卡。 機車:機車族要多加留意加強消毒,特別是把手。許多人認為騎自己的車不要緊,但其實不論將車停在何處,都有可能曾有人移動自己的車輛、坐在上面等任何接觸,也可能有打噴嚏噴濺在機車上的可能,消毒工作格外重要。而在停等紅綠燈時,若情況允許,也可以盡可能保持社交安全距離。使用機車後應記得手部消毒。 開車:開車族多停在公司停車場,若有接觸過電梯按鈕等其他設備,應先確實消毒手部,避免病毒帶上方向盤。若是有其他人同行,應確實佩戴好口罩,以防同路人可能為染疫者。 大眾運輸交通工具:大眾運輸交通工具應留意各處都可能藏有病毒,包括了悠遊卡機器,或是把手、椅子、欄杆、牆壁等車廂設備,以及手扶梯、等候椅等車站設備,或是公共廁所的手把、馬桶等。建議盡可能避免不必要觸碰,悠遊卡可保持距離刷卡,勿倚靠欄杆等設備,使用把手、椅子、廁所設備前可先進行酒精消毒,使用後確實進行手部消毒。進公司一樣不能鬆懈,3大防疫死角要注意! 洪暐傑醫師提醒,通勤族上下班的過程僅是防疫的其中一部份,進入公司後一樣不可鬆懈。包括電梯按鈕或任何把手等公共設備,或是門禁管制機器、打卡鐘、咖啡機、飲水機等公司設備,以及電梯、交誼廳、餐廳、廁所、抽菸區等公共區域,都可能藏有病毒的風險,雖現在三級警戒之下室內外都必須戴上口罩,但怕的是未確實遵守規定者及可能的接觸傳染。提醒民眾即便進入公司,口罩還是得戴好,並勤洗手,做好消毒工作。 《延伸閱讀》 .悠遊卡別貼著機器刷!醫指捷運、公車易忽略防疫4大地雷! .防疫叫外送安全嗎?要注意什麼?重症醫:留意4風險,慎防接觸傳染!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1-05-31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外送、上廁所小心病毒 8大感染途徑防疫措施一次看
台灣本土疫情嚴峻,確診從原先的個位數攀升至破百位,疫情何時終結無人知曉,我們現階段只能靠自我防疫措施自保了。在這疫情圍繞的公共場合中僅戴好口罩、勤洗手就能防護病毒的入侵嗎?而病毒又是怎麼樣透過公共空間傳染的呢?!相信這是很多人的疑問! 以下整理出了目前「新冠病毒COVID-19」容易傳染的途徑及風險:1、食品容器、包裝目前雖尚未證實接觸食品包裝或容器會導致感染 COVID-19,但食品容器及包裝仍是增加傳染風險的途徑,目前許多餐廳及小吃都已提供非接觸式販賣及外送,不開放內用僅開放外帶,以減少傳播風險。建議防疫措施:先使用肥皂洗手至少20秒,再將外帶的食物放到乾淨的食物餐具後,將外帶的食物容器丟棄前記得先清潔並消毒所有容器後,再進行洗手再進食。2、雜貨店、大賣場、菜市場COVID-19 病毒可能會殘留在由病毒感染者處理過的水果或蔬菜上,我們很有可能不知情因此而接觸誤食。建議防疫措施:先將手洗淨再使用食物刷具或是蔬果清潔液稍微將蔬果清洗一下再食用;經常重複帶去賣場的購物袋也要記得使用消毒濕巾或酒精噴霧清潔,如果是布袋的話可以使用洗衣機或是烘乾機清洗。3、居家環境定期清潔家內經常接觸的表面區塊,例如:門把、桌面、電燈開關、馬桶、水龍頭手把等,這些地方會讓病毒停留在上面數小時甚至數天都有可能。建議防疫措施:每天回家只要接觸過這些地方,就要立即使用酒精噴霧消毒,避免病毒寄存在家裡好幾天。4、飲用水雖目前也尚未證實出水是疫情傳染媒介,但水是人類必需品,應當過濾再飲用。建議防疫措施:需將飲水機定期清潔消毒,水質也應進行過濾再飲用。5、人與人的交流距離最近很常看到人與人的連結話題,是的!在這疫情敏感期間,人與人之間應當保持安全的社交距離, COVID-19 病毒是會藉由談話中的口水飛沫傳染的,對談時應當保持安全距離避免相互感染。建議防疫措施: 與人溝通或接觸盡量保持在 1.5 公尺的範圍,以降低因溝通飛沫傳染的風險。6、寵物先前有報導說有些寵物包括貓、狗在與有確診的病患密切接觸後感染了 COVID-19 病毒,但動物並不會有生病的症狀,但卻是傳染的途徑之一。建議防疫措施:在這疫情敏感期間,應該與家中寵物保持安全 1.5 公尺的距離,盡可能將寵物放在家裡避免外出於公共場合中。7、游泳池、溫泉、水上活動在有水面的公共場合,很多人會忘記也應當保持適當的社交距離 1.5 公尺,這很容易會造成防疫漏洞,我們應該也要保持安全距離起來水面上時也應當戴口罩。建議防疫措施:疫情期間建議還是不要到水面公共設施,因在水中的活動是很難做到防疫措施的,即使到了水上活動也應做好安全距離以及戴好口罩。8、糞便、尿液、其他液體目前除了呼吸道飛沫是引起 COVID-19 病毒傳播的主要來源,過去也在一些感染了新冠肺炎 COVID-19 患者的糞便中發現了病毒,專家推測這些病毒可能會透過未經處理的水溝、汙水通道等傳播出去,甚至不僅糞便其他如:尿液、嘔吐物、母乳、精液等都恐怕也有可能傳播。建議防疫措施:目前可望每個地區除了防疫以外,也應當做好社區的水溝、汙水通道消毒清潔,才能確保防疫沒有漏洞。(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編輯部 鄭捷方)延伸閱讀:公廁的病菌會飛! 上廁所3個錯誤動作千萬母湯降低染疫風險!酒精、漂白水、次氯酸水...你用對了嗎? 專家詳解「使用重點」
-
2021-05-30 名人.林思偕
林思偕/你還好嗎?
「你還好嗎?」這是我看診例行的開場白。聲音聽起來有點遙遠。這也難怪。我穿著隔離衣,戴著手套、口罩、護目鏡。看起來有點嚇人。這病人遵守醫囑回診。在這樣的時節,有點「風雨故人來」的況味。他反過頭來問我:「醫師,你呢?你還好嗎?」原本喧嘩的候診室,最近安靜許多。病人稀稀落落,戴著口罩,棲息在隔得遠遠的座位上。他們一離開座位,護理師立刻拿酒精噴灑。疫情嚴峻,醫師不好當,擔心病人安危,還要小心自己不被感染。我心裡想,不好,一點也不好。如果戰線延長下去,醫學變成「遠距」,就更不好了。在重重消毒的玻璃窗後,躺著大量乏人問津的病人,接著維生管線,安靜地看不出,是在康復中,還是瀕死。醫師、護理師、呼吸治療師在房間中穿梭,裹著密不透風的防護設備,誰也認不得誰。最悲哀的是病人,沒有人聽得到他最後的話語。臨終前無手可握,只能孤獨的死去…… 病人說話了:「醫師,你最近是不是很操勞?一定要好好保護自己。」聽了這話,我眼眶有點泛紅。只好向他坦承,遭逢巨變,最近作息確實不正常,順便吐吐苦水,交換一些生活經驗。此刻的大家,對未來有深深的不確定感,沒人能夠告訴我們,什麼時候可以回到正常的生活。「還好吧。我覺得沒那麼嚴重啦。你是醫師,你比我懂。」他說。「在這個非常時期,你的抵抗力弱,還是少出門。我會多開一個月的連續處方箋。」我答。「其實你可以試點維他命加上每天慢走8000步。」他又說。我們就這樣閒聊起來,他給了許多自我健康照顧的建言。我們相談甚歡。在醫院以外的世界,在街上碰上鄰居,或雜貨店員問我:「你好嗎?」我會禮貌性的回答:「很好啊!」「 還過得去吧!」……我絕不會告訴他我真的好不好。但在診間裡聽到病人說 : 「 你還好嗎?」憐惜之情溢於言表,我總忍不住把自己委屈的人生和盤托出。一條介於醫病之間的專業界線消失了。我感受到一種溫暖的連結。「放寬心點,不要老皺眉頭,人生有時候需要Take a break。」病人說。高中時讀過王安石寫的一篇文章:「遊褒禪山記」。其中提到遊山洞:「……餘與四人擁火以入,入之愈深,其進愈難,而其見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盡。」醫師的形象要求我冷靜堅強。這是一句膽怯、保守、掃興的話。但確實有時候我感覺自己在硬撐,好像處於「撞牆期」,看診的欲望只剩「星星之火」,已經快要被澆熄。這時最好的處方是:把視線移開電腦螢幕,給病人全然的專注,傾聽並一起凝視苦痛。你如果好奇一點,多問幾句,關心的不只是病人的「檢查報告」,而是他「整個人」,你會發現,病人不只是一堆症狀的組合。久而久之,病人眼中的你也不會只是一堆知識與技能的組合,他會反過來關心你這個「人」,會問:「醫師,你還好嗎?」
-
2021-05-30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他們挺過來了!紐約抗疫經驗「你就把每一個人都當做確診者吧」
當全美國確診病例突破2400萬例的那一天,我知道不能這樣比,不能一直想 成這數量就等於是台灣每個人都確診的 數字,但我只能用這樣的連結,來記住這個「黑色里程碑」。紐約市人口840萬,台北市人口260萬。當紐約市新冠一天死亡800人的那一天,我也知道不能這樣比,但我還是 會除以4,去想像如果台北市一天死掉這麼多人,會是什麼情景。紐約追蹤了第一位確診猶太律師的足跡史之後,就無力追蹤了,市民被告知「你就把每一個人都當做確診者吧」。以下是一群紐約客在2020年春天第一波疫情來臨時,各自迎接和閃躲的方式。她有房子,我有房東!Michelle是最幸運的人,她在紐約十多年來,一直是租房子,共用廚房衛浴。半夜與台北線上會議,她如能不發言,就絕不出聲,以免打擾其他房客。她有「神預感」,疫情來臨之前,出手買房。紐約市傳出第一個確診案例時,房子剛好裝修完畢,新房頓成避風港。因能自主進出,她變成公司與在家避疫同事之間的橋梁,一周進公司一次,每次都會在群組裡一一問「要我為你做什麼事」。KK就沒那麼幸運了。她和房東住同一層,同個門進出,共用廚房。每天回家一定把房東放在鞋櫃上的酒精從頭噴到鞋底,每次開門也都一定拿著濕巾去旋轉鎖頭,每回進出也都刻意避開房東在客廳的時間,就怕一不小心,帶了病毒回來,害了房東家兩個可愛的小朋友。但是該來的終究來了,「姊,妳可不可以請假,不要去上班,我只收一半房租,也可幫妳上網買菜。」此後就是房東房客都關在家上班,在家聽著救護車鳴笛的60天。連同學同事送食物來,都只能在家隔窗揮手,簡訊「我把食物放在門口,彼此保重。」她戴手套,我要戴嗎?看著Michelle戴著吃手扒雞用的手套和鍵盤共舞,Bianca很清楚新冠病毒是透過空氣傳染而非物體表面,因此沒有太擔心,沒有戴手套,即使搭地鐵和公車上班,碰了扶把也不怕,就是常洗手,噴酒精,手也不會去碰觸五官。直至有一天,Bianca看到Michelle戴著手套的五指在臉前隔空抓癢,才知她是揉眼睛、摸口鼻的好動份子,她戴著手套不是怕物體沾病毒,是阻擋自己的手去找臉玩。Gracie天天搭公車上班,即使是紐約疫情最慘的四月天。「我沒戴手套,我是用紙巾。」她摸哪兒,全都有紙做先鋒,用完就扔,絕不留戀。至於Catherine,上超市時有特別的大手套,一進超市就拔下超市提供的裝蔬果塑膠袋,一手伸進一袋,直到離開收銀檯才取下。你搭地鐵,我踩兩輪!Mark去年春節偕妻回台灣,他入境隨俗後再返美,已是超前任何紐約客的防疫模範生。他在Jewish Board of Family and Children's Services工作,疫情愈烈,猶太朋友就更需要照護,他不能和妻子一樣在家上班。Mark家在皇后區的疫情熱區Jackson Heights,上班地點在布魯克林的疫情熱區Borough Park,都是紐約市疫情地圖上的深紅地。他往日搭地鐵,單趟至少一小時,不想搭地鐵,唯有靠自己。他30年未騎過單車,但毅然決然做了決定,在社區裡買到市面已缺貨的二手單車,尋找新路線,每天來回三小時。從去年三月騎到今年此刻,從櫻花樹下騎到落葉枯枝,從炎夏騎過寒冬,下雪天也照騎,宛如打敗病毒風車的唐吉軻德,一年騎掉了六公斤。Mark來往於疫情熱區,妻子又是新冠高風險群,怎麼預防把病毒帶進門呢?Mark的妻子在他回家前,用袋子裝好一套乾淨的衣服、酒精和乾洗手液,掛在門口的門把上;他一回到家門前,在門口前消毒單車和自己,躲在樓梯間,換掉一身衣服,一進門就直衝浴室,洗好自己也洗完衣服,疫情之後再也沒去過大樓的洗衣房。日復一日,是都市遊俠,也是修車高手了。您在那頭,我在這頭!Nigel是幸福的孩子。黃金單身漢,一人飽就全家飽,天天去健身房。疫情來之前,爸媽跑綠卡,剛好從上海來紐約,未料來了回不去。爸媽看著Nigel在家上班太神奇,他主持的微信公眾號,爸媽變成頭號粉絲,他在家做的健身影片,爸媽第一時間就發到朋友圈。Nigel的家庭責任,就是盯著爸媽防疫,N爸N媽除了上超市,就在院子裡種菜,天天「從產地到餐桌」,親子天天見面,如果不是健身房仍關門,如果不是一家三口一起去打疫苗,差點忘了疫情還在。相較之下,Bianca選擇扮演「說謊的孩子」。爸媽在廣東,隔海擔心她,她天天和爸媽視訊,也知爸媽看了一些誇大紐約疫情的自媒體訊息(比如美國要垮了、自由女神墜倒了……)。加上媽媽天生就是「家事國事女兒事,風聲雨聲女兒聲」,Bianca選擇「媽媽請你放心」的心理教育,不提自己租處就位於紐約市皇后區的疫情紅區,不洩露自己已重返公司上班,還規定爸媽只能看世界日報的微信號(唯一可信)。25歲的Bianca已四年沒回家,她從硬著頭皮上超市、從「你怕我、我怕你」的疫情高峰,到快速打了嬌生疫苗、到多次採訪亞裔年經人如何守護家園和社區。她嚴格防疫,就為了時候一到,可回家了,可在爸媽面前嚷嚷「您們看,就告訴您們別擔心,沒事。」
-
2021-05-3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買菜如何避免病毒?9點報你知 醫再傳授「烹飪關鍵」
本土疫情嚴峻,雖然非必要別出門,但基本的民生消費還是得維持。醫師顏俊宇過去曾在臉書分享,到市場買菜時應該要注意9點,包括保持社交距離,還有買東西時應該要快狠準等等,防止沾染病毒。顏醫師1月曾在粉專《雙寶爸的小宇宙|兒童感染科 顏俊宇醫師》列出「市場買菜須知」1.若有發燒、呼吸道等不舒服症狀就請看醫生、避免外出2.購買東西快狠準,避免逗留3.盡量選擇開放空間的市場4.隨時保持手部清潔,用肥皂濕洗手、或自備酒精乾洗手5.跟人潮保持社交距離,並且全程戴口罩6.賣場飲食採梅花座、或去有隔板的店家7.摸菜後記得用酒精消毒8.減少東西試穿試用9.最後採買回家後記得先做好手部消毒,再觸碰家中物品。另外,顏俊宇也提醒,在處理食材之前洗手至少20秒,接著按照一般的程序清洗食材即可,不需要拿酒精或消毒劑清洗食材。他也說,將食物煮熟能夠有效殺死新冠病毒,如果是生食的話,一定要拿乾淨的水源好好沖洗。
-
2021-05-3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買外食回家會帶病毒給家人嗎?食衣住行如何防疫
本土新冠肺炎疫情嚴峻,全國防疫警戒第三級延長至6月14日,民眾在家上班上課,減少外出,食、衣、住、行,乃至返家,都要嚴加防範。疾管局長、三軍總醫院副院長、同時也是感染科醫師的張峰義表示,除了戴好口罩,「手部消毒」是圍堵疫情的關鍵,應從生活中落實。張峰義說,盡量減少不必要的接觸,務必要有防護措施,戴好口罩。但吃飯時必須拿下口罩,增加染疫可能性,故不論居家或是在外,都不要與他人一起用餐,減少飛沫傳染的風險。進出各式場所、觸摸任何物品,都要「消毒手部」,並避免觸摸眼、口、鼻。消毒需要注意什麼?林口長庚醫院病毒室主任施信如指出,如今社區感染人數多,公共區域如果有病毒,很難避免觸摸到,因此需要勤洗手,但出外時為方便隨時消毒,可隨身攜帶酒精、乾洗手,返家時再採濕洗手。環境清消部分,她提醒,酒精在小面積區域消毒效果佳,但要避開火源,小心居家安全。如果酒精不夠用,大面積區域可使用漂白水,但切記使用時要保護呼吸道,並避免直接接觸皮膚。施信如呼籲,目前疫情嚴峻,但民眾切莫緊張,平常避開疫情熱區、不要去人潮擁擠處,盡量少出門,做好自身防疫措施,就能降低染疫風險。食/買外食回家,會不會帶病毒給家人?目前仍有許多企業採分流上班,外出上班時,可以自備餐盒,兼顧健康與安全。用餐時間避開人潮尖峰時間,吃飯時不要分心說話、分享食物,牢記飯前飯後都要洗手。若是買外食回家,會不會不小心帶病毒給家人?施信如指出,使用微波爐加熱食物1至2分鐘,可藉高溫破壞病毒結構,瓦解病毒的蛋白質、殺死病毒,也就不再具有感染力,降低用餐染疫的風險,吃得更安心。● 外出自備餐盒● 用餐不分食不說話● 飯前飯後都要洗手● 食物加熱消滅病毒衣/回家後衣服沒馬上洗,病毒會傳播嗎?在外奔波一整天,衣物是防止身體受病毒侵襲的功臣之一,返家後,務必馬上換掉外出衣物,避免病毒殘留。施信如指出,洗衣服經過洗、烘、曬等過程,完成後,衣物病毒量低。理想上,建議每日清潔外出衣物,但她也補充,如果沒有時間洗衣服,衣物靜置一至二日,「病毒其實也差不多死光了。」● 返家立刻換衣服● 每日清洗最佳● 沒空洗可靜置一至二日住/住宅密集處開窗通風,會有病毒飄入的風險嗎?返家後摘掉口罩、更衣,先洗手消毒,完成後才可接觸家庭成員。家中要做好定時清潔消毒,可以使用酒精消毒外出常用的物品,如手機、鑰匙,定時消毒家中桌椅、扶手、開關等,吃飯記得要「公筷母匙」,環境保持通風。至於病毒是否可能因開窗而飄入?施信如表示,病毒藉由空氣飄入的機率太小,但容易殘存物體表面,建議注意電梯、按鈕等處。新冠病毒可透過懸浮微粒氣溶膠在密閉室內傳播,但只有小比例會逸散在戶外空氣中,暴露量必須視風向、風量、戶外溫濕度,以及陽光等狀況而定。北醫附醫胸腔內科主任周百謙表示,對於住家開窗通風是否會有病毒飄入的風險,醫學界並沒有相關研究,目前只有針對密閉空間病毒傳播的研究。周百謙指出,在密閉空間裡近距離咳嗽,就容易讓病毒在空氣中飄散傳播開來,但如果每戶住宅距離遠就沒有問題。而防疫旅館、集中檢疫所的空調有否病毒傳播的風險,目前很難有定論。雖然病毒飄入附近住宅的機率不大,但仍建議相關單位應加強檢疫防疫旅館、集中檢疫所的病毒排氣過濾設備。● 回家先洗手、定時清潔消毒● 環境保持通風行/自行開車就可以放心不被感染嗎?若需要外出,盡量不搭乘大眾交通工具,以騎車走路或私家車代替。若必須搭乘,要全程配戴醫療口罩、盡量與人保持一公尺以上的社交距離,避免接觸車上任何設備,接觸後務必洗手。「社區感染人數多,病毒其實就在周圍,很容易接觸到。」施信如表示,自行開車可降低與人接觸的機會,平時養成習慣,可將酒精噴在毛巾上,擦拭車門開關、方向盤、把手、排檔頭、手煞車拉柄、音響與冷氣出風口柵欄、按鈕等處。她並補充,車子停在外面時,車內溫度可達60度,將口罩靜置在車內擋風玻璃下方3小時,也有消毒作用,若不是長期配戴,可以每2日替換1次口罩。● 搭乘大眾交通工具務必時時消毒● 開車者準備毛巾隨時消毒● 車停外面曬太陽有消毒作用
-
2021-05-3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醫師教你改善!防疫期間宅在家 最常見8大健康問題
在新冠肺炎流行期間,減少出門、避免不必要的接觸,是遠離病毒最好的方法。但另一方面,身體疾病和心理狀態卻可能因為壓力、隔離和各種生活習慣的改變而加劇。以下是過去一年美國病毒大流行期間,醫療人員觀察到常出現的健康問題,並提供民眾相關建議。長時間看電腦,眼睛疲勞、視力模糊。「當全國進入停班課狀態,各級學校改採線上教學,上班族透過遠端工作,成年人和孩子在電腦前的時間愈來愈長,導致眼睛的各種問題浮現,包括乾燥、疲倦、疼痛、視力模糊和頭痛。」加州佛森市的眼科醫師Jennifer Wademan說。醫師建議:遵循20-20-20原則,每20分鐘提醒自己將視線離開螢幕,並觀察至少20英尺(約6公尺)遠的物體20秒。並且調低螢幕亮度或使用夜間模式,以減少藍光照射,尤其在晚上。在家辦公姿勢不良,導致頸部和背部疼痛。「過去一年來,人們在家中工作一段時間後,出現許多頸部和背部的疼痛問題。」紐約醫師Michael Richardson說,在家中不必像在公司端坐在辦公桌前,柔軟的沙發甚至床或地板,成為許多人的工作場所,不良姿勢造成的重複性壓力,在長時間累積下開始反撲。醫師建議:遇到這種情況,醫師建議經常進行身體伸展,做聳肩的動作,也可在一天的工作後進行熱敷。如果短時間無法回到工作崗位,不如趁機在家備好適合人體工學的桌椅,甚至站立式的辦公桌,以減輕肩頸的壓力。憂鬱症和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我們發現COVID-19引起的焦慮、憂鬱和強迫症大量增加。」加州橘郡社區衛生中心家庭行為健康臨床主任Yvette Visconte說,由於孤立感,更多孩子和老人出現焦慮和憂鬱症狀,父母也備感壓力,必須同時協助孩子完成課業和處理好自己的工作。另外,因害怕感染病毒而不斷強制作清潔和消毒工作,也讓人時刻處於緊繃狀態。人們也一直在經歷與疾病大流行相關的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專家將其稱為「COVID PTSD」。醫師建議:如果發現自己一直處於精神不佳的狀態,請聯繫有執照的治療師做線上諮詢。子宮肌瘤等婦科問題未獲得解決。紐約GYN創新護理中心的聯合創始人Natalya E. Danilyants表示,數百萬患有複雜婦科疾病(例如子宮內膜異位症和子宮肌瘤)的婦女,過去一年來沒有得到應有的治療。這些被視為「可有可無」的非緊急手術可能被取消,但隨著時間推移,有些人的病症可能惡化,導致嚴重的後果。醫師建議:在疫情逐漸獲得控制後,女性仍應積極處理相關婦科問題。牙裂、蛀牙與其他牙齒問題。牙醫Jeffrey Sulitzer說,這一年來牙裂、需要填補的蛀牙與下顎疼痛患者明顯增加。這是由於沒做好口腔衛生、吸菸飲酒過度以及壓力所引起。醫師建議:情況許可下,仍應維持固定至牙科的診察,並確實做好口腔衛生。壓力、焦慮、飲食不良,讓血壓飆升。紐約醫師Richardson說,高血壓患者未定期回診,甚至未規律服藥,有些人則因為待在家中缺乏運動,且飲食習慣差而陷入高血壓風險。壓力也是罪魁禍首,嚴厲的工作要求和社會隔離會嚴重傷害身心,對血壓產生很大的影響。醫師建議:不能上大醫院回診,建議與家庭醫師(診所)聯繫,檢查身體狀況並制定如何維持的計畫。長時間戴口罩,出現痤瘡、酒糟性皮膚。因為長時間戴口罩,華盛頓特區的皮膚科醫師Geeta Shah表示,痤瘡問題開始大量出現。臉部發紅和酒糟性皮膚炎也常見,「口罩在臉頰、下巴和鼻子上造成壓力,導致發紅和血管破裂。」醫師建議:確保皮膚清潔和水分充足非常重要,鼓勵患者每天用溫和的清潔劑洗臉兩次,然後塗上保濕霜。即使戴著口罩,也要做好防曬,否則會讓臉部潮紅更嚴重。錯過定期篩檢,晚期癌症增加。「自2020年3月以來,晚期結腸癌的發病率增加。」科羅拉多州胃腸病學協會醫師Austin Garza說。由於COVID-19問題,患者不願尋求醫療,導致無法即時發現病症,不只結腸癌,其他所有癌症的情況都一樣。醫師建議:維持預防性篩檢(例如大腸鏡檢查和乳房X光攝影)是關鍵。資料來源/美國赫芬頓郵報
-
2021-05-30 該看哪科.傳統醫學
防疫也要顧好自身健康!在家按穴道提升免疫力
「醫師,之前就是常常感冒的體質,尤其現在防疫期間,稍微一清個喉嚨、咳一聲,就引起大家注意,壓力好大,怎麼辦?」「醫師,我聽說某些保健食品效果很不錯,是不是可以服用來增加我的免疫力?」大許醫師最近收到一些慌張的訊息,請大家深呼吸再緩緩吐氣,讓緊張的情緒先冷靜下來!這邊介紹幾個健體養氣的穴道,讓大家平時可以用來保養身體,提升免疫力 ◎迎香穴:可通鼻竅、散風熱。位於鼻翼兩側,眼睛中心點垂直往下,約處於法令紋位置。◎合谷穴:疏風解表,頭部顏面問題的特效穴。位於虎口併攏,肌肉凸起的最高位置。 ◎氣海穴:可溫陽益氣、扶正固本。位於肚臍下約1.5吋,大約兩指寬的位置。◎關元穴:可培元固本,適用於元氣虧損、體弱多病的體質。位於肚臍下約3吋,大約四指寬的位置。 ◎曲池穴:疏邪熱,祛風濕,調氣血。位於手肘彎曲,外側橫紋尾端的最凸起位置。 ◎足三里穴:調節消化及免疫系統,補虛的強壯穴。位於外膝眼下,大約四指寬的位置。 ▶建議每天早上、睡前每個穴位各按摩1分鐘,提升自身免疫力! 最後醫師提醒大家,日常勤洗手、多消毒,出門在外一定要戴好口罩。在家無聊閒暇之餘,不妨花個幾分鐘動動手按摩這些穴道,不僅能強健身體,看到疫情緊繃之時也較能安心!來源出處:許淳彰中醫師-暖爸中醫日記
-
2021-05-3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防疫居家必備「8種耐放食物」! 你家有嗎?
疫情期間大家開始到大賣場採買儲存的乾糧,正所謂「家裡有糧,心中不慌!」,但你可想過若在這期間大賣場開始大缺貨,或是疫情期間到無法出門的階段,我們家中有哪些食物是必存的乾糧呢?在這裡分享8種可以久放不容易變質的食物:1、米、豆類現在的米雖然有標示保質期,但是其實米大部份都已經是真空包裝,其實可以存放好幾年,只要注意低溫避免光線曝曬就可以避免變質問題。豆類可挑選黃豆、黑豆、紅豆等,經過乾燥過的豆類水份較少,也是可以長久保存不易變質,只是放比較久口感可能沒那麼好。2、菌類、木耳、香菇乾木耳、香菇、菌菇類等,尤其是菌菇類的營養非常豐富,常常食用也能增加抵抗力,但是也要注意低溫保存喔。3、乾蔬菜、豆製品、粉條盡量挑選冷凍蔬菜,營養價值也不少;再來可挑選乾的豆製品如:豆角干、黃瓜干等,也可挑選地瓜粉、綠豆粉、粉絲等,這些都是可以放長久也不容易變質的東西,這些東西用炒或加入米飯裡都能夠增加風味。4、罐頭製品罐頭食品大賣場選擇非常多,水果、牛羊豬魚肉等,很多選擇,上面也有標示罐頭有效日期,盡量挑選製造日期比較新的,也能讓罐頭保存比較久,比較不會變質。5、蜂蜜蜂蜜也是可以保存長久的,但要挑選純正的蜂蜜不是蜂蜜製品,只要保存在密封、陰涼的環境下,都不易變質。6、白酒挑選酒精濃度較高的白酒,經過長時間的保存,口感不但會更加香潤,放幾十年也不會壞,但保存環境一定要密封才能保持它的酒香喔。7、調味品白糖、冰糖、鹽、醋、醬油、等調味品,也是可存放很久,只要保存密封好,不要受潮,就不太容易壞。8、冷凍水餃、火鍋料這時候可以多買一些冷凍水餃或是火鍋料,這些食物不但可以冷藏較久,一方面當主食也很方便,也可以買一些饅頭冷凍起來,偶爾也能當作早餐。*乾糧保存方法:在挑選乾糧時候也要選擇一下保存期限,另外避免放置於陽光直射或溫度過高的地方,食品包裝開封後,也得放置到密封罐、儲糧桶等封閉容器中,放置一些食品乾燥劑,避免受潮,這樣才能保存得更久喲!*選購真空包裝食品時要注意:1要冷藏冷凍才買、2要充分加熱才吃、3要看清標示再買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編輯部 鄭捷方)   延伸閱讀: ·居家防疫避免發胖、提升免疫力 營養師列「必備9大高CP值食物」:你買對嗎? ·防疫物資別亂囤! 醫曝常見4大消毒用品「隱藏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