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14 醫療.感染科
搜尋
流感疫苗
共找到
503
筆 文章
-
-
2022-10-13 醫療.感染科
流感病毒這2型最可怕,4大族群易併發重症!藥師解析為什麼每年都要打流感疫苗
每年10月到隔年3月是台灣流感好發的季節,每到10月左右各醫療院所便肩負起流感疫苗施打的重責大任,以預防秋冬季的流感疫情。自COVID-19疫情爆發與推行外出配戴口罩政策以來,流感重症發生率有極大幅度的下降。根據衛福部統計資料,過去在流感好發季節(10月至隔年3月)約有600至1,000不等的流感併發重症案例,但2020及2021年卻分別只有1位及2位的流感併發重症通報案例!除了配戴口罩與酒精消毒等防疫意識抬頭外,COVID-19疫苗提升民眾對預防接種的防疫觀念,間接增加流感疫苗接種意願,減少感染後併發重症的比例。流感病毒有A、B、C、D四種類型,其中A型與B型流感病毒具有人傳人的特性與較強的致病力,能夠造成季節性大流行。A型流感病毒表面的18種血球凝集素(hemagglutinin)及11種神經胺酸酶(neuraminidase)能夠組合出多達130種以上的亞型,B型流感則可以進一步區分成兩個種系:山形株(Yamagata)及維多利亞株(Victoria)。近年來台灣核准的流感疫苗多為四價流感疫苗,雖然四價疫苗中已含有四種不同流感病毒株,面對容易出現抗原漂變(antigenic drift)及抗原移變(antigenic shift)的流感病毒,新的亞型仍可能造成大流行。病毒表面抗原觸發人體產生特定抗體或免疫反應稱為抗原特性(antigenic properties),當兩種流感病毒的抗原特性不同時,前一次感染或疫苗接種所產生的抗體不一定能夠識別另一種流感病毒。每年2月WHO專家小組會審查南半球數據並預測當年度北半球可能流行的病毒株,而藥廠則根據WHO預測的病毒株來製造疫苗。由於接種的流感疫苗所含的病毒株可能不完全相同,因此建議每年都要重新接種流感疫苗。即使在疫苗病毒株不變的情況下,接種4~6個月後保護效果即可能下降,保護力一般不超過1年,因此仍建議每年接種一次流感疫苗。身為民眾健康的守門員,藥師應告知民眾流感疫苗的正確觀念,尤其針對老年人、嬰幼兒、孕婦及慢性疾病患者等流感併發重症的高危險族群,更應該積極推廣流感疫苗對疾病預防的重要性。【參考資料】1. Petrie, Joshua G et al. “Persistence of Antibodies to Influenza Hemagglutinin and Neuraminidase Following One or Two Years of Influenza Vaccination.” The Journal of infectious diseases vol. 212,12 (2015): 1914-22. doi:10.1093/infdis/jiv3132. https://www.cdc.gov/flu/professionals/acip/immunogenicity.htm(本文節錄自《藥師週刊》2280期、藥師張中維授權刊載。>>原文連結)
-
2022-10-12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台南里長打完次世代疫苗驟逝!與確診有關?醫師給解答
台南市仁德區二行里長吳忠慶原本參加年底連任選舉,但昨天下午打完第4劑次世代疫苗,今天凌晨心肌梗塞去世,消息傳出讓地方相當驚訝,懷疑是確診打疫苗的結果,不過感染科醫師李致毅認為,即使確診後注射疫苗,應該也不會有什麼很大問題。得知吳忠慶的死訊,有人指出,里長在就診時篩檢發現確診,「可能自己不知道確診、又打疫苗,才使副作用加強」,不少人對此很擔心「我會不會也確診了不知道,又去打疫苗會不會很危險」。打完疫苗死亡,與確診有關? 醫師給解答衛生福利部台南醫院感染科醫師李致毅表示,一般如果身體不舒服,有發燒或其他狀況,再去打疫苗,醫師都會建議等不適的症狀消失再來打,但並不是因為不舒服、免疫力降低,會讓疫苗的副作用增強,主要是擔心一旦打疫苗有不良的反應,而之前又有其他的不舒服,兩者會被混淆,難以釐清。他表示,目前包括流感疫苗、新冠肺炎疫苗都不是使用活的病毒製成,而過去有一些疫苗是使用減毒的活病毒來製造,如果免疫力不好的人注射,可能會引發病毒感染,所以流感與新冠疫苗相對來說是比較安全的,即使確診後注射疫苗,應該也不會有什麼很大問題產生。此外,過去AZ疫苗有傳出有少數的血栓問題,但莫德納等mRNA疫苗目前沒有血栓的資料,李致毅表示,特別是次世代的疫苗剛上市不久,相關的臨床數據可能都還不夠,到底次世代疫苗與血栓之間有沒有關聯,需要進一步釐清。次世代疫苗剛注射不久,疫情指揮中心今天公布有兩起注射後死亡的病例,並表示是否有關聯仍待釐清。其中一例就是台南仁德區二行里的里長吳忠慶。吳忠慶年底參與里長選舉,由於該里只有他一人參選,地方上原本相當看好,而且他最近勤跑基層,不少人昨天還遇到他,今天就傳出死訊,讓地方上相當驚訝,據稱里長是在昨天下午4時打疫苗,今天凌晨就發生心肌梗塞驟逝。台南市衛生局疾病管制科科長林曉玫表示,里長在緊急送醫時,有進行新冠肺炎的篩檢,結果是陽性,但陽性後注射疫苗是否有加劇病情,仍待釐清;而一般民眾如果確診是不建議打疫苗的,主要是確診後體內就有抗體,3個月內都不必打疫苗。該案將向衛福部通報疫苗不良事件,做進一步調查。
-
2022-10-12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次世代疫苗開打首兩例死亡 皆為六旬長者「接種一日後死亡」
莫德納次世代疫苗9月24日開打,但開打不到一個月,出現首兩例接種疫苗後死亡個案,年齡都是60歲以上長者,分別以次世代疫苗作為第四劑與第五劑的追加劑,皆為接種後一天死亡。指揮中心最新疫苗接種後不良事件通報,10月7日至10月10日國內新增兩例莫德納雙價BA.1疫苗(次世代疫苗)接種後發生死亡不良事件,分別為一男一女,年齡為64歲至67歲間。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60幾歲男性是接種第五劑疫苗。個案於10月3日早上接種疫苗,10月4日死亡,本身有癌症開刀病史和高血壓病史。個案接種疫苗當天晚上還有和親人通電話,無特別不適,第二天早上就被發現在家中無呼吸心跳,當場急救並送醫,仍不幸過世。經過司法相驗,死亡原因為心因性休克與高血壓病史,將協助家屬申請疫苗救濟等事宜。另一名60幾歲女性為接種第四劑。個案有長期眩暈、頭暈症狀,於10月7日接種,8日凌晨出現多汗、虛弱、肢體無力症狀,到醫院急診就醫。醫師安排電腦斷層發現胸部主動脈剝離並轉院安排住院,但在後送途中心跳停止而就近送急診,經急救無效死亡。死因為主動脈剝離併心包填塞、高血壓,也將協助家屬申請疫苗救濟等事宜。莊人祥表示,這兩例個案目前看起來雖有時序相關,但仍要判斷因果關係,因此仍將請衛生福利部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審議小組(VICP)進行審查。次世代疫苗已接種累計44.9萬人,目前為累積通報8例接種後不良事件,當中有3起屬於嚴重不良事件,其中2起死亡。次世代疫苗開放年輕人接種 基層醫:為了出國接種踴躍【記者楊雅棠/台北即時報導】次世代疫苗今起開放18歲以上民眾作為追加劑接種,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表示,接種人數尚未出爐。不過中華民國基層醫療協會理事長林應然表示,許多年輕人為了出國,次世代疫苗預約踴躍,光今天上午就打了102人,之前幾周每天平均則只有20到30人。林應然表示,次世代疫苗昨天尚未開放給18歲以上民眾接種,但今天一開放,接種踴躍的情況就很明顯。前幾周可能已經打到極限,平均每天接種人次僅二、三十人。他說,以前年輕人對於接種疫苗這件事都不太熱衷,但現在一方面是疫情居高不下,年輕人之前疫苗接種的保護力也差不多消退,另一方面有很多真的想趁假期出國的人,都跑來打次世代疫苗。除了新冠肺炎次世代疫苗外,面對秋冬新冠、流感雙病毒的夾擊,今年公費流感疫苗打氣明顯旺盛。疾管署公布最新統計數字,流感疫苗10月1日針對第一階段對象開打以來,已累計有135萬1239人接種,比去年同期接種94萬3088,增加43.2%;其中65歲以上的民眾接種率,更從去年9.8%上升至20.9%。今年度公費流感疫苗實施對象與去年相同分兩階段接種,第一階段於10月1日開打,對象包括醫事及衛生防疫相關人員、65歲以上長者、安養、養護、長期照顧(服務)等機構之受照顧者及所屬工作人員、滿6個月以上至國小入學前幼兒、孕婦、具有潛在疾病之高風險慢性病人、BMI≧30者與罕見疾病及重大傷病患者、國小至高中職及五專一至三年級學生、6個月內嬰兒之父母、幼兒園托育人員及托育機構專業人員、禽畜業及動物防疫相關人員等11類。第二階段則於11月1日開打,接種對象為50至64歲無高風險慢性病成人。
-
2022-10-07 焦點.元氣新聞
桃園118幼童流感疫苗打錯針!北榮院長陳威明指示分院:該道歉就道歉,該檢討就檢討
公費流感疫苗10月1日開打,但桃園市竟發生打錯針事件。台北榮總桃園分院今年10月1日及2日支援桃園市衛生局,在桃園巨蛋設置流感疫苗接種站,但有118名3歲以下幼兒接種國光疫苗,但國光疫苗適用對象尚未涵蓋到3歲以下孩童。台北榮總今代桃園分院發出新聞稿表示,因內部管理與資訊傳達疏失,發生此事件,院方已深刻檢討流程及加強管理,對於此事件造成桃園市民的不安,院方表達最深的歉意。台北榮總桃園分院指出,疫苗雖然都有一定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但國光疫苗適用對象尚未涵蓋到3歲以下孩童,獲知此資訊後,該院已啟動追蹤關懷機制,主動聯繫家長,專人專線(0919961996、0976731657)提供24小時諮詢,並建立醫療綠色通道,針對身體不適的幼兒提供後續優先且免費就醫服務。北榮桃園分院昨日已撥打電話關懷118位幼兒家屬,撥通116人,身體大都無不適,除其中1人流鼻涕、1人腸胃炎,與疫苗接種均無直接相關,將會全力持續關懷接種幼兒的健康狀況,針對此次事件承諾會做最妥適的處理,造成民眾不安,深感歉意。北榮桃園分院配合衞生局相關防疫政策,疫情期間協助新冠疫苗施打共58萬劑為桃園最多,但因內部管理與資訊傳達有疏失,發生此事件,院方已深刻檢討流程及加強管理,對於此事件造成桃園市民的不安,院方要表達最深的歉意。【元氣網整理】針對此次疏失,台北榮總院長陳威明指示分院,該道歉就道歉,該反省就反省,該檢討就檢討,醫院才會持續的進步,獲得民眾的信任,台北榮總也會全力協助分院,桃園分院幫助桃園打最多的疫苗,這種辛勞有目共睹,打了58萬劑之後出狀況,一定是流程不夠嚴謹,一定要確實改進,也鼓勵桃園分院的同仁不要氣餒,北榮會全力的協助,相信民眾也會給你們支持和鼓勵。以下是道歉全文:臺北榮民總醫院桃園分院111年10月1日及2日支援桃園市政府衛生局,於桃園巨蛋設置流感疫苗接種站,有118位3歲以下幼兒接受疫苗接種國光疫苗之情事。北榮桃園分院配合衞生局相關防疫政策,疫情期間協助covid-19疫苗施打共58萬劑為桃園最多,因內部管理與資訊傳達有疏失,發生此事件,院方已深刻檢討流程及加強管理,對於此事件造成桃園市民的不安,院方要表達最深的歉意。 疫苗雖然都有一定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但國光疫苗適用對象尚未涵蓋到3歲以下孩童,獲知此資訊後,該院業已啟動追蹤關懷機制,主動聯繫家長,專人專線(0919961996、0976731657)提供24小時諮詢,並建立醫療綠色通道,針對身體不適之幼兒提供後續優先且免費的就醫服務。該院10月6日當日已撥打電話關懷118位幼兒家屬,撥通116人,身體大都無不適,除其中1人流鼻涕、1人腸胃炎,與疫苗接種均無直接相關。該院將全力持續關懷接種幼兒之健康狀況。針對此次事件承諾會做最妥適的處理,造成民眾不安,深感歉意。
-
2022-10-05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18歲以上可打第四劑! 次世代疫苗10/11起開打,可與流感疫苗同時接種
10/11起 次世代疫苗擴大18歲以上可接種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昨天才表示,次世代疫苗下一階段的開放對象和時間還要觀察一周的打氣,再由衛生福利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委員討論、決定。指揮中心今天宣布,次世代疫苗擴大開放至18歲以上民眾都可作為追加劑接種,並於10月11日起開打。指揮官王必勝表示,因國內目前屬於Omicron變異株疫情流行期,且數據顯示年輕族群感染率較高,加上國內防疫政策及邊境管制逐步開放,ACIP委員一致同意開放18歲以上民眾可以接種疫苗。因此10月11日起擴大納入18至49歲民眾接種莫德納次世代雙價疫苗追加劑。接種間隔為前一劑疫苗應間隔至少12周、84天。依據臨床試驗顯示,含有原始株及BA.1變異株的雙價疫苗相較於單價疫苗,對於抵抗Omicron變異株有較佳的保護力,目前已開放第一階段及第二階段對象接種,符合接種間隔尚未接種者,也請儘速接種,以降低感染後重症及死亡的風險。次世代疫苗第一階段接種對象為65五歲以上長者、長照機構住民、18歲歲以上免疫不全及免疫力低下者。第二階段則包括,第一類醫事人員、機場港埠、居家檢疫相關工作人員及航空機組員船員、機構與社福照護系統相關工作人員、50至64歲成人,以及18歲以上因外交、公務、洽商等工作需求需出國者;分別於9月24日和10月3日開放接種。國內疫苗接種率第一劑為93.7%、第二劑87.8%、追加劑第一劑(第三劑)為73.4%、追加劑第二劑(第四劑)為11.3%,其中65歲以上第四劑接種率為39.4%。另六個月至四歲幼兒疫苗接種,第一劑接種率40.0%、第二劑12.9%。指揮中心提醒,接種後可透過接種單位提供的須知或海報上的QR code掃描加入Taiwan V-Watch疫苗接種-健康回報,藉由接種後狀況觀察,提醒就醫並瞭解接種後常見不適。流感疫苗10/1開打 可與新冠疫苗同時接種【記者鄒尚謙、楊雅棠、許政榆/台北即時報導】公費流感疫苗將於10月1日起分兩階段開打,第一階段對象包括醫事及衛生防疫相關人員、65歲以上長者等11類對象;第二階段則自11月1日開始,對象為50至64歲無高風險慢性病成人。衛生福利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召集人李秉穎表示,流感疫苗可與新冠肺炎疫苗同時接種,但建議接種在不同部位。李秉穎表示,因為邊境逐漸解封,流感一定會比過去兩年有更大疫情,但目前世界流感病毒株沒有很大的突變,應該只是一般的季節流行,不過還是可能出現重症、死亡個案,必須注意。過去雖有研究報告指出,流感疫苗可能對於新冠肺炎,有交叉保護效果,但研究看起來有干擾因素,結論不足以證實流感疫苗可以保護新冠肺炎,因此仍認為流感疫苗保護流感、新冠肺炎疫苗保護新冠病毒。對象包括醫事及衛生防疫相關人員、65歲以上長者、安養、養護、長期照顧等機構的受照顧者及所屬工作人員、滿六個月以上至國小入學前幼兒、孕婦、具有潛在疾病之高風險慢性病人、BMI大於等於30者與罕見疾病及重大傷病患者、國小至高中職和五專一至三年級學生、六個月內嬰兒的父母、幼兒園托育人員及托育機構專業人員、禽畜業及動物防疫相關人員等十一類人員。第二階段開打對象則為50至64歲無高風險慢性病成人,於11月1日開打。指揮中心指出,雖然目前國內流感疫情仍處低點,但近期類流感門急診總就診人次有上升趨勢,建議民眾踴躍前往接種,以於流感疫情達高峰前獲得足夠保護力。開打後民眾可先透過各地方政府衛生局網頁、疾管署流感防治一網通、疾管家或1922防疫諮詢專線,查詢鄰近合約院所,電洽院所預約,以確保可施打到疫苗且節省排隊等候時間。前往接種時應攜帶健保卡及相關證明文件,如兒童健康手冊、孕婦健康手冊等,並佩戴口罩、適度保持安全距離及執行手部衛生等措施。疫苗謠言大破解網路謠言勿聽信,特別是近期長者LINE群組有些傳聞,許多都從國外翻譯成中文後流傳,民眾很難回頭找外文來源去評論,指揮中心也與台灣事實查核中心進行查核。近期長輩群組流傳2則謠言,其中1則是美國媒體電視節目承認「第4劑疫苗接種可能會關閉您的免疫系統」等語,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對此闢謠,他說,該說法是新聞工作者的個人意見,且目前實證沒有看到打3、4、5劑會降低免疫系統抵抗力,不要誤信這樣的說法。針對第一則,羅一鈞說,有人傳說美國ABC電視台承認,打第4劑會關閉免疫系統,看起來很可怕,好像免疫不會運作,導致長者不願意打這第4劑疫苗,事實上是,ABC節目邀請新聞工作者,談話性節目評論對於打第4劑的看法,他個人意見認為,打越多抗體越高的說法不認同,但並沒有科學證據可以支持,純屬個人意見,也不是電視台意見,不應加諸於ABC主流媒體承認這樣的說法。現有實證都沒有看到打3、4、5劑會降低免疫系統的抵抗力,不要誤信這樣的說法,以免導致長者接種次世代的打氣受到影響,不要轉傳也不要相信。另外一則是,「指揮中心不再公布死亡分析是因為第3劑死亡最高」,此則傳聞也與上一則混再一起。羅一鈞表示,每一天他都有報告死亡個案列表,都有說明詳列年齡、性別、接種劑次、慢性病,都有公布在手板,也有做成附件提供給所有媒體,因此指揮中心沒有不再公布死亡分析。再次統計今年到10月4日,有10378例死亡個案,當中沒打疫苗佔44%,因此雖然全人口沒打疫苗者僅7%,但死亡個案高達44%沒打疫苗,顯示沒施打疫苗是很重要的死亡因素。羅一鈞表示,沒有完整接種三劑的比例占66%,約三分之二,一向都有利用各種場合建議民眾完整接種疫苗,絕對沒有不鼓勵多打針,「我自己的爸媽都打到次世代了,希望所有長者都符合資格的趕快打,接種降低重症死亡風險」。
-
2022-10-02 醫療.感染科
流感將捲土重來? 醫師呼籲:流感疫苗打好打滿
台灣10月份國境即將開放,防疫政策逐漸放寛,除讓COVID-19有死灰復燃的可能,醫界更憂心今年流感將「捲土重來」。光田綜合醫院總院長王乃弘今帶領光田醫護團隊率先接種流感疫苗,呼籲民眾仍維持好戴口罩、勤洗手或消毒的衛生習慣,也希望民眾盡速到院接種流感疫苗,不要輕忽流感病毒的威力。時序即將邁入秋冬,台灣邊境即將開放,不但可能讓COVID-19病例大增,流感病毒也恐隨之傳播。光田感染科主任楊清鎮表示,依疾管署統計,近日流感個案數已有增加的趨勢,待10月邊境一開放,或是防疫政策再往下鬆綁,恐將造成一波大流行。國內民眾對於新冠肺炎疫苗的接種相當積極,卻常常忽略施打流感疫苗。楊清鎮表示,現在民眾都有戴口罩、勤消毒的習慣,因此流感的感染個案會較疫情之前少,但國人近年接種流感疫苗率較低,將可能提高今年流感的死亡率與重症率,「尤其流感病毒若發生突變,而國人流感疫苗接種率又不高,就有可能爆發大流行,甚至是流感與新冠肺炎一起夾殺」。楊清鎮認為,有民眾擔心自己確診剛剛康復,或是剛注射完第四劑,怕疫苗會有交互作用,但流感疫苗是不活化疫苗,可以和其他疫苗同時接種於不同部位,或間隔任何時間接種。楊指出,目前實證顯示,流感疫苗和COVID-19疫苗同時接種,並不影響疫苗之有效性或安全性,民眾可以放心施打。即日起,光田綜合醫院配合提供公費四價流感疫苗接種服務,只要符合條件的民眾,都可到院接種流感疫苗。院內設置流感疫苗施打專區,平日於本月3日至14日,早上9點至11點半,民眾持健保卡至專區報到,經醫師評估後,就能立即接種疫苗,省去掛號與門診的時間。
-
2022-09-3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逐步解封「免疫負債」將反撲? 王必勝:口罩沒戴好更嚴重
我國朝邊境解封方向規畫,但有專家憂心,兩年多以來的高度防疫,恐會讓「免疫負債」提升,且有九成呼吸道疾病將反撲。對此,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表示,呼吸道疾病與口罩有無戴好有關,正因為這樣,口罩開放時程不再前面,而是晚一點才會開放,口罩若沒有嚴謹戴,呼吸道疾病就可能會比較嚴重,這說法是有根據的。國內專家也憂心今年流感季將會有一波大流行,國內公費流感疫苗將於10月1日起開放施打。發言人莊人祥表示,10月1日是周六,而以往開打疫苗的首日都會最踴躍,去年因為是施打新冠疫苗,因此去年施打流感疫苗人數較少,今年是周六開打,僅有部分診所提供接種服務,而今年新冠疫苗已經施打一段時間,今年流感疫苗接種率應會較去年好一點。王必勝說,會持續統計結果在報告。媒體問,有國外報導稱部分確診新冠肺炎者會出現「眼皮跳」情況,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不管怎樣的感染症,出現「眼皮跳」就是影響到自主神經系統,支配眼皮的自主神經系統就會被影響,新冠病毒也可能是少數會影響周邊神經系統,但眼皮跳不是常見的感染新冠肺炎後症狀,是罕見症狀,國際統計上也不是常見症狀,此報導僅能供參考。
-
2022-09-30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發燒、咳嗽3天!基隆6歲女童同時確診A型流感及新冠肺炎
基隆一名6歲女童日前因為發燒、咳嗽、喉嚨痛、流鼻涕、鼻塞等症狀到衛生福利部基隆醫院急診,經PCR篩檢後,發現病童同時確診A型流感及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家屬表示,女童已不舒服3天,但不敢幫小朋友快篩,症狀又沒有改善,才決定帶小朋友就醫。衛生福利部基隆醫院兒科陳惠蘭醫師今天表示,流感和COVID-19某些病徵相似,包括發燒、咳嗽、喉嚨痛、流鼻涕、鼻塞、身體疼痛、頭痛、發冷、疲勞、嘔吐或腹瀉等。但有些孩童流感個案可能沒有發燒,僅出現上呼吸道症狀,所以家長其實很難依症狀來辨別。建議孩童或成人出現相關症狀時,可先使用家用快篩進行檢測,再依快篩結果決定後續就醫方式,就醫時也可將結果提供給醫師評估。天氣逐漸轉涼,即將進入秋冬流感好發季節,加上目前仍處於COVID-19疫情期間,為預防流感及COVID-19雙疫夾擊。陳惠蘭醫師說,流感疫苗施打約2至3週後才會產生完整抗體,呼籲符合資格者應盡早接種流感疫苗,讓疫苗有時間發揮作用,才能在流感高峰期來臨前獲得保護力,保護自己、也保護家人。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天公告公費流感疫苗相關資訊,依據衛生福利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專家建議,流感疫苗與COVID-19疫苗,可以同時接種,民眾可依其需求選擇同時或間隔一段時間接種。衛生局說,同時接種流感疫苗與COVID-19疫苗之接種部位,考量臨床接種實務之可行性與參考世界衛生組織(WHO)指引,建議接種於不同肢體。若曾感染過COVID-19之民眾,如果已經結束居家隔離、居家檢疫、加強自主健康管理、自主健康管理或自主防疫且已痊癒,並無其他接種禁忌症者,經醫師評估後即可接種流感疫苗。部基10月3日起提供今年度公費流感疫苗接種服務,符合接種資格包括醫事及衛生防疫相關人員,65歲以上長者,安養、養護、長期照顧(服務)等機構之受照顧者及所屬工作人員,滿6個月以上至國小入學前幼兒,孕婦,具有潛在疾病者,包括高風險慢性病人(19-64歲)、BMI大於或等於30者、罕見疾病及重大傷病患者,6個月內嬰兒之父母,幼兒園托育人員及托育機構專業人員,國小至高中(職)、五專一至三年級學生,禽畜業及動物防疫相關人員等11類對象,醫院網路掛號系統預約https://www.kln.mohw.gov.tw/。
-
2022-09-29 醫療.感染科
影/今年秋冬流感疫情恐大爆發? 李秉穎:一定會流行
近2年來,受到新冠疫情影響,流感疫情幾乎不見了,民眾擔心今年流感疫情大爆發。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召集人李秉穎表示,目前全世界都已解封,台灣也會慢慢解封,因此流感一定會流行,但全球流感病毒未出現突變,民眾不需過度驚慌,只要好好接種流感疫苗就能預防。他說,就南半球國家觀察,新冠與流感疫情會同時存在,但流感疫情與往年都差不多,疫情並未爆發,預估台灣也是如此。李秉穎今接受廣播節目「新聞放鞭炮」訪問,他表示,今年秋冬,流感病毒及新冠病毒會同時流行,但此兩種病毒症狀相似,無法完全分辨,將會造成困擾,如出現發燒症狀,在未檢驗前,沒有人知道是得到流感或新冠肺炎,此時,又要篩檢、隔離等就會十分麻煩。李秉穎說,當流感流行後,一定會造成傷亡,每年流感死亡人數約100至200人,雖然比新冠死亡人數少,但今年勢必會流行,呼籲一定要盡速接種流感疫苗。至於若同時罹患新冠及流感,重症或死亡率會不會提高?李秉穎說,兩者同時罹患的發生率非常、非常低,目前也沒有相關數據,但若萬一出現,重症比率會稍微高一點。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日前表示,流感疫苗與莫德納次世代二價疫苗可以同時施打,李秉穎說,「這是對的」,經研究流感疫苗與二價疫苗同時施打,並不會增加疫苗不良反應及副作用,但要打到不同部位,如一隻手臂打一種疫苗。以往75歲以上長者施打疫苗為左流、右肺,今年又有新冠疫苗應如何接種。李秉穎說,疫苗可以同時接種,可以打在不同肢體,如果兩種不同疫苗要打在同一肢體,應要間隔一英吋。免疫低下者擔心一次接種三種疫苗,身體會不堪負荷。李秉穎說,此類族群接種疫苗的紅腫、疼痛等副作用,都比年輕族群低,不需過於擔心。「新冠病毒的突變不會停止,新的變異株終就會出來的。」李秉穎說,觀察新冠病毒變異情形,約每3至6個月就會出現一個新的、重要的變異株,目前BA.4、BA.5出現後也尚未滿半年,雖然新冠病毒的突變不會停止,但人類會逐漸適應產生足夠免疫力,變成輕微的呼吸道症狀,就不需要疫苗預防,現在就是慢慢變成低毒性病毒的過程。目前要盡速接種次世代疫苗,其仍有預防變異株效果。李秉穎說,2020年即認為新冠應是感冒化,而非流感化,主因是人體的免疫力會加以調適,從有研究指出,每個人一年內約有三分之一的機會,將感染到冠狀病毒而出現感冒症狀,但因爲症狀很輕,不會感覺到它的存在。
-
2022-09-29 新冠肺炎.防疫懶人包
疫情解封/什麼是次世代疫苗?要如何評估是否該接種第四劑?
關於次世代疫苗Q1:什麼是新冠次世代疫苗?A:次世代疫苗又被稱為雙價疫苗,也就是疫苗中有2種病毒抗原(價數代表疫苗中所含的抗原種類)。因為omicron變異株的變異位置主要在棘蛋白上,所以目前新冠次世代疫苗皆指含原始株(武漢病毒株)及Omicron變異株製成的疫苗。除了新冠疫苗,流感疫苗也有發展三價、四價疫苗,HPV疫苗已發展到九價疫苗。Q2:哪些藥廠研發新冠次世代疫苗?A:目前莫德納及輝瑞BNT藥廠皆研發次世代疫苗。莫德納次世代疫苗以Omicron 變異株進行研發,為mRNA疫苗,主要分為兩款:「原始株+Omicron BA.1變異株」以及「原始株+Omicron BA.4/BA.5 變異株」。每劑0.5ml,原始株及變異株各含25微克。輝瑞BNT藥廠則研發「原始株+Omicron BA.4/BA.5 變異株」,每劑0.3ml,原始株及變異株各含15微克。Q3:次世代疫苗有通過人體實驗,可以使用於臨床了嗎?A:美國衛生單位已經認清:「疫苗研發永遠跑不贏病毒變異」的事實,因此不再期待人體試驗,只要疫苗製程相同,單純改變抗原成分,藥政單位就會通過授權使用。衛福部食藥署也採取同樣標準,在2022年9月2日審查通過莫德納「雙價疫苗」,為每劑0.5mL,是25微克原始株+25微克Omicron BA.1。至於輝瑞BNT的次世代疫苗,食藥署表示,目前僅在8月中旬收到少數初步文件,仍需待文件備齊,才能進行EUA緊急授權的審查作業。莫德納「原始株+Omicron BA.4/BA.5 變異株」,目前僅有動物實驗資料,且僅有美國給予EUA,因此目前台灣並沒有核准相關EUA。施打次世代疫苗的問題集Q1:我國採購含BA.1的次世代疫苗,對BA.5有預防感染效果嗎?A:雖然藥廠已研發含BA.5變異株的雙價疫苗,但目前僅有動物試驗加上BA.1的佐證資料,且只有美國核准該疫苗緊急使用授權(EUA)。行政院首席防疫顧問張上淳表示,無論是否曾感染新冠病毒,含有BA.1病毒株的雙價疫苗對上BA.4及BA.5,中和抗體效價是接種原本單價疫苗的1.68倍,對BA.5也有預防感染效果。Q2:台灣採購多少次世代疫苗?什麼時候到貨與施打?A:國內與莫德納公司今年簽約採購共2000萬劑疫苗,目前還有1000萬劑餘額,可選擇採購次世代疫苗。指揮中心已經證實,9月16日後莫德納次世代疫苗會陸續到貨,目前也已經開發施打。明年則有1500萬劑額度。預估首批將到貨300萬劑。Q3:誰是次世代疫苗優先接種對象?施打間隔時間?A:疫苗接種的順序,其實是依照風險高低來進行規劃。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2022年9月5日決議,莫德納次世代疫苗分兩階段接種:第一階段:65歲以上長者、長照機構住民、18歲以上免疫不全及免疫力低下者。第二階段:第一類醫事人員、機場港埠、居家檢疫相關工作人員及航空機組員/船員、機構與社福照護系統相關工作人員、50至64歲成人、18歲以上因外交、公務、洽商等工作需求需出國者。第一階段莫德納次世代已於9月26日陸續開打,而第二階段預計於10月3日開打。Q4:什麼時候可以開放50歲以下施打莫德納次世代疫苗?A: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說,BA.1次世代雙價疫苗將根據ACIP建議的施打方式,以第一、二階段陸續施打,至於兩階段間隔多久,則視到貨量,建議高風險族群時間到、符合資格就盡快接種。同時王必勝也表示,除兩階段對象外會再安排第三階段,就是50歲以下族群,「不會等到年底」。Q5:次世代疫苗的副作用會比較小嗎?A:不一定,因人而異。次世代疫苗是武漢病毒株與omicron變異株的雙價疫苗,因此相關副作用都有可能發生。目前研究發現,作為追加劑常見的副作用,會以輕中度為主,主要症狀為注射部位疼痛及腫脹、疲倦、頭痛、肌肉痠痛、惡心、嘔吐、發燒。Q6:要等次世代BA.5嗎?A: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李秉穎表示,BA.5疫苗才剛通過美國EUA,根本還不在市場上,是沒有人買得到的,如果硬要等它買到,以現在3到6個月就有新型變異株的突變速度來估算,「等到BA.5的時候,BA.6都出來了,你就變成永遠落後、永遠沒打」。李秉穎說,世界衛生組織也建議不要等待新的變異株疫苗,可以打就先打,BA.1次世代疫苗對抗BA.5的抗體濃度,仍是高於以原始株開發的疫苗,不會為了等待BA.5而放棄打BA.1,但等到BA.5出來之後,大家也一定會改打BA.5,確定可供貨時,台灣也一定會買。疫苗選擇問題集Q1:應該現在打第四劑,還是等次世代疫苗?A:台大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黃立民建議,本身年紀較長且與第3劑接種已間隔4、5個月,可以先打原有疫苗,加強免疫力;若身體狀況尚可,且Omicron持續流行,可稍微等待接種次世代疫苗。次世代疫苗施打,需與上一劑間隔三個月。此外,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也決議,次世代雙價疫苗視為追加劑接種,包括作為「第五劑」。如果接種者的第四劑接種時間超過12週(84天),就可以施打莫德納次世代疫苗。同時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也提醒民眾,次世代疫苗可作為各種追加劑接種,不論是打滿基礎劑、第三劑、第四劑,只要滿三個月就可以接種;但若要接種第五劑只能打次世代疫苗,沒有開放使用一般疫苗作為第五劑接種。Q2:新冠疫苗要一直打下去嗎?A:台大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黃立民表示,一直打同一種病毒株疫苗,已無法再催出更強的免疫反應對付新型變異株,因此需要接種追加劑。是否未來每三個月就得接種一次,仍要視未來病毒株是否改變或是致病力減弱情形。Q3:一直施打同款疫苗,會造成疫苗疲乏嗎?A: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認同可能出現疫苗疲乏,他表示,觀察性研究顯示,同款原始株疫苗打到第3或4劑,抗體濃度會升高,但抗體持續狀況會減弱。李秉穎曾經針對最近網傳國外專家演講之影片,被加上「疫苗打太多次,免疫系統會疲乏、停工」的註解,李秉穎說,他也有收到,但影片原始意思是說,打多劑後,抗體濃度愈來愈高,一定程度會達到天花板而無法再上升,是指「達到飽和」,而非「疲乏、停工」。李秉穎說,免疫系統不會隨便疲乏,不繼續往上升,是因為太高的抗體濃度可能反而對人體有害,恐引起不尋常的免疫反應,傷害自己的細胞,製造這麼多抗體也只是能量的浪費。無論T細胞或B細胞免疫,到一定程度都會停止,不是疲乏,而是達到了頂點。這類訊息是誤導,希望民眾別因此害怕接種第四劑、第五劑。參考資料:‧什麼是次世代疫苗?誰應該接種?新冠疫苗要打到何時?10大QA一次懂‧次世代疫苗選擇問題多 李秉穎廣播開講3重點、有問必答‧50歲以下接種次世代要等多久? 王必勝承諾不會到年底‧疫情升溫 開放次世代供長者接種第五劑
-
2022-09-28 醫療.感染科
QA/流感、新冠肺炎怎麼區分?2022公費自費流感疫苗開打資訊、疑問一次看
流感好發季節即將來臨,這幾年因為新冠疫情,大家戴口罩、躲在家減少外出,使得各種傳染病也跟著降低。但專家提醒,連年「免疫負債」很可能讓今年成為「流感大年」,又邊境逐漸解封,流感一定會比過去兩年有更大疫情。公費流感疫苗將於10月1日起開打,呼籲大家都要去打。公費流感疫苗開打資訊.開打日期:10月1日起分兩階段開打,第一階段對象包括醫事及衛生防疫相關人員、65歲以上長者等11類對象;第二階段則自11月1日開始,對象為50至64歲無高風險慢性病成人。.施打對象:流感疫苗施打QAQ:什麼是免疫負債?A:防疫做得很好時,人體在流感或其他病毒暴露機會少,沒有機會產生相對應免疫力,一旦接觸到病毒就更容易被感染,發病症狀也更明顯,甚至引發重症。Q:流感疫苗可與新冠肺炎疫苗同時接種嗎?A:衛生福利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召集人李秉穎表示,目前看來流感疫苗和新冠肺炎疫苗同時接種沒有交叉反應,可以同時接種,民眾可依其需求選擇同時或間隔一段時間接種。但量臨床接種實務和世界衛生組織(WHO)指引,建議接種於不同肢體,例如成人左臂打一針、右臂打一針。Q:流感疫苗可與肺炎鏈球菌疫苗同時接種嗎?A:新北市府衛生局長陳潤秋指出,流感疫苗可和肺炎鏈球菌疫苗或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苗同時接種於不同部位,或間隔任何時間接種;儘早接種可及早獲得雙重保護。Q:得過COVID-19,是否還可接種流感疫苗?A:曾確診新冠肺炎者可打流感疫苗,不必需要有間隔時間,只要完全痊癒就可打流感疫苗。Q:流感疫苗能否為COVID-19提供保護力?打COVID-19疫苗還要打流感疫苗嗎?A:過去雖有研究報告指出,流感疫苗可能對於新冠肺炎,有交叉保護效果,但研究看起來有干擾因素,結論不足以證實流感疫苗可以保護新冠肺炎,因此仍認為流感疫苗保護流感、新冠肺炎疫苗保護新冠病毒。Q:流感疫苗施打前,是不是一定要先經過醫師諮詢?A:是的,流感疫苗雖然是一種安全有效之疫苗,但接種任何疫苗前均須先經醫師的詳細評估診察,以確認民眾身體健康狀況,以及是否有疫苗使用禁忌症等,再決定可否接種。Q:今(111)年 8 月底前完成 110 年度流感疫苗接種的民眾,是否需要於同年 10 月接種新的流感疫苗?間隔時間多久?A:仍需接種,與前一劑間隔 1 個月以上。因流感疫苗之保護效果於 6 個月後會逐漸下降,且每年流感疫苗組成病毒株有所差異,為能於新來臨之流感流行期可獲得足夠保護力,建議仍需接種當季流感疫苗。Q:公費流感疫苗有哪些廠牌?A:公費流感疫苗共三種廠牌,皆為四價疫苗,民眾採「隨機」方式接種,無法指定。1.賽諾菲菲流達四價流感疫0.5mL:提供6個月以上使用2.國光安定伏裂解型四價流感疫苗0.5mL:提供3歲以上使用3.東洋FLUCELVAX QUAD輔流威適流感疫苗0.5mL:提供6個月以上使用Q:自費流感疫苗有哪些廠牌?A:中華民國基層醫療協會理事長林應然表示,今年自費市場的流感疫苗有四種可以選擇,通常自費疫苗的接種時程受到封緘檢驗影響,會比公費接種晚約一至二周開始接種,可詢問各醫療院所預約。1.賽諾菲菲流達四價流感疫0.5mL:提供6個月以上使用2.國光安定伏裂解型四價流感疫苗0.5mL:提供3歲以上使用3.東洋FLUCELVAX QUAD輔流威適流感疫苗0.5mL:提供6個月以上使用4.荷商葛蘭素史克Fluarix Tetra伏適流0.5mL:6個月大以上使用Q:建議哪些對象接種自費流感疫苗?A:台灣感染症醫學會名譽理事長黃立民表示,依據美國標準,建議所有人都要接種流感疫苗。往年流感11月底才開始流行,但今年流感病毒已蠢蠢欲動,建議民眾10月就可以預約並接種,以避免年底多重病毒感染。台灣自費接種流感疫苗約新台幣800至1000多元。Q:流感、一般感冒、新冠怎麼區分?A:黃立民表示,三者都以呼吸道症狀為主,難以區分。唯一較能區分的是,若全身痠痛可能罹患流感的機率較大,但新冠肺炎也有類似症狀;若出現嗅味覺異常,較可能罹患新冠肺炎。由於症狀難辨,建議可以進行快篩,若非新冠感染,就可能是流感。流感、感冒、新冠比較表各縣市流感疫苗合約醫療院所.臺北市.新北市.基隆市.宜蘭縣.桃園市.新竹市.新竹縣.苗栗縣.臺中市.彰化縣.南投縣.雲林縣.嘉義市.嘉義縣.臺南市.花蓮縣.臺東縣.高雄市.屏東縣.澎湖縣.連江縣.金門縣資料來源.疾管署.指揮中心.新北衛生局
-
2022-09-2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疫苗打不完銷毀好浪費?專家分析防疫物資決策關鍵非成本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近3年,各國紛紛採購疫苗以防堵疫情。但有媒體報導,至今年9月止,政府採購5千多萬劑各品牌疫苗中,已銷毀300多萬劑、約6%.5疫苗過期報銷,浪費公帑約12億元;其中高端報銷5億元居冠。指揮官王必勝今表示,為了超前部署,一定會有疫苗屆效問題,全球各國都有這樣的狀況。前疾管局長蘇益仁則表示,防疫物資的決策關鍵應是人口數,而非成本會計。根據指揮中心最新統計,到9月15日疫苗數為349.5萬劑,佔已進貨及捐贈總量6576.3萬劑的5%.3。指揮中心前指揮官陳時中今表示,先前的H1N1也是有大量報廢疫苗,但不能當作浪費,以目前新冠疫苗報廢的數量算很少,在良好的控制下才有這樣的數目。對於疫苗屆效銷毀,前疾管局長蘇益仁表示,流感疫苗因為有過去接種經驗,因此以人口數約3成購買,但以美國等其他國家為例,都是以人口100%計算購買,甚至超買。而面對新病毒,因為未知數很多,「國外都很清楚寧可多,不能少」。以美國為例就購買了約5億劑,是其人口的好幾倍。後來也證實,因為病毒一直變異,疫苗保護力有限而不只要打1劑,需要接種到兩劑、3劑。蘇益仁表示,防疫物資不能夠用常態的物資想法規劃購買,決策點應該以「人口數」思考。雖然每個國家資源不同,但應盡量以人口數的100%計算;或至少要購買6至八成,以達到群體免疫力。他也表示,疫苗接種還受限於民眾接種意願等因素影響,不可能打得剛剛好。例如當時H1N1時購買1千萬劑國光疫苗,接種到500多萬時發生「劉小弟事件」就無法繼續催種,銷毀約3、4成以上的疫苗。
-
2022-09-25 醫療.感染科
獨/增購40萬劑公費流感疫苗 50到64歲接種率最堪憂
社區流感疫情蠢蠢欲動,專家提醒連年「免疫負債」很可能讓今年成為「流感大年」。疾病管制署也不敢輕忽,8月31日再次開標進行第二次採購,9月7日公告得標結果,確定以開口合約增購最多40萬劑四價流感疫苗,今年公費流感疫苗採購量最多可達670萬劑,為近4年最高採購量。增購理由主要有四。疾病管制署副署長莊人祥表示,首先是觀察到南半球2022年流感疫情比前幾年嚴峻,再者是最近邊境開放、國內專家學者提醒今年底流感和新冠可能同時流行,可能讓公費流感疫苗接種對象的接種意願提升,因此決定加購流感疫苗。2019年公費四價流感疫苗採購數量為608萬560劑(含中央及地方代購),2020年657萬2630劑,2021年632萬8250劑,今年開口合約若買到滿,一共會買670萬5190劑,為近4年最高採購量。莊人祥說,今年加購的有20萬為開口合約,若無這20萬需求,最後也可能只買650萬劑。疾管署今年第一次採購630萬劑四價流感疫苗,分屬於三家公司。包括國光生技約327萬劑,賽諾菲約190萬劑;東洋得標約113萬劑;第二次採購為30萬賽諾菲(7080萬元)、10萬劑國光(2400萬元) 。莊人祥表示,增購40萬劑疫苗係以開口式合約採購,最低採購量20萬劑,另20萬劑則視實際需求數量請廠商供貨。雖然疫苗愈買愈多,但民眾接種流感疫苗的意識不見得有提升。根據歷年統計,在疫情第一年(2020年)65歲以上長者和機構對象的流感疫苗接種率雖然上升到52.6%,但隔年就降到45.8%。50到64歲更明顯,疫情前(2018年)接種率就只有18%,疫情第一年(2020年)升高到19.2%,但隔年(2021年)接種率就驟減至13.4%,為近5年新低。「可能大家都在賭吧,要看到有流感重症死亡,才會感覺生命受到威脅、要來打疫苗。」基層醫療協會理事長、開業小兒科醫師林應然表示,今年流感疫苗的詢問度低,自費接種預約也非常冷清,雖然理論上今年非常可能流感大流行,但因為已兩年沒流行,加上現在仍強制戴口罩,民眾對於流感的意識真的不高。「大家這兩年一直在打新冠疫苗,可能打到心理上已經有點『疫苗麻痺症候群』了。」林口長庚醫院兒科急診主治醫師吳昌騰說,除了新冠病毒,社區還有流感、腺病毒、腸病毒、呼吸道融合病毒、黴漿菌正在流行,加上個人防護也比較沒那麼嚴謹,最近醫院急診和診所的非新冠病人數量都在增加,已經逐漸恢復疫情前的就醫情況。吳昌騰表示,林口長庚急診都有一百多名發燒小孩,待床病人也不少,一般病床都很吃緊。醫院病床基本上分成紅黃綠三區,紅區給新冠確診,都持續有病人入住,黃區是疑似,綠區是給非新冠病人,紅區和綠區基本上都吃緊,專責和一般床位的調度上,或許還要靈活一點。吳昌騰表示,小孩、共病多的成年人,共同感染會比較麻煩。BA.5主要侵犯上呼吸道,近兩年兒童免疫系統練習接受病毒衝擊的機會變少,累積的能力不夠,如果同時感染新冠和其他病毒細菌,擔心有些孩子病情會特別嚴重,需要密切觀察。至於年長者或共病多的成年人,因為原本的疾病用藥就比較複雜,如果同時感染多種病原,治療也會比較麻煩。吳昌騰提醒家長,現在氣溫起伏變化大,個人防護還是不能鬆懈,特別是如果要去人多的地方;他也建議疾管署或許可以開始推出一些衛教影片,提醒大家,別忘了秋冬還有許多常見的病毒需要注意。林應然則提醒,今年流感疫情會如何,真的很難講,最好不要等到有重症死亡案例,才想到要打疫苗,有症狀時也要記得善用新冠家用快篩,可以幫助醫師及早鑑別診斷。
-
2022-09-2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邊境「0+7」將解封 醫:健康自己顧4大提醒
疫情指揮中心昨宣布,邊境「0+7」預計10月中旬前解封。台中市診所協會理事長、兒科醫師曾崇芳建議,面對政府寬鬆防疫政策,代表民眾健康自己顧好,提醒高危險群、幼兒疫苗打好打滿,符合流感疫苗接種對象快去打,以及防疫做好做滿。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昨表示,邊境「0+7」開放的時程,應該會落在10月中旬前,並將在下周率先放寬入境唾液快篩 PCR 政策,改為發放給入境旅客 4 劑快篩,可在7天自主管理期間使用。曾崇芳認為,邊境「0+7」上路後,入境台灣者旅遊團及自由行都只需「0+7」,也就是不用隔離,只須自主健康管理7天,入境若無症狀可搭乘大眾交通工具,並全面恢復免簽證待遇機制。防疫政策鬆綁有助於國內民眾出國的旅遊、商務、經濟發展,但面對政府的寬鬆防疫政策,也代表民眾健康由以前政府的全民防疫政策來保護民眾,現在民眾必須有自己保護自己。曾崇芳建議,第一,新冠肺炎新型次世代疫苗陸續進來,第一波施打對象,政府提供65歲以上長者、長照機構住民及18歲以上免疫不全及免疫力低下者接種追加劑使用,應趕快打好打滿;第二,至於6個月到4歲幼兒第二劑施打率偏低,全國不到10 %的情況下,幼兒疫苗要打好打滿,避免幼兒確診後不適,以及減少近九成MIS-C發生機會。曾崇芳指出,第三,根據今年澳洲的流感疫情趨勢及今年台灣流感疫情的監測,今年可能會一波流感大流行,全國約15%到20%人口感染,10月1號符合施打流感疫苗的民眾趕快去施打,避免心觀奇流感的雙重夾擊。第四,防疫做好做汭,避免公共場所的出入,當出門在外,除了戴口罩、請勤洗手、不摸口鼻、揉眼睛保護自己不被其他的人感染新冠病毒及流行性感冒病毒。
-
2022-09-23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邊境解封在即,指揮中心何時退場?專家直言:「政府真的管太多了」
邊境解封,指揮中心何時退場?蘇益仁:「現在政府真的是管太多了」邊境解封在即,指揮中心將觀察接下來一周的新冠疫情變化,而新冠肺炎何時有機會常態性流感化,指揮中心是否還有存在的必要性。前疾管局長蘇益仁說,觀察國內外新冠疫情過去2年多的發展,不論冬天、夏天都有病毒流行,且新冠病毒會重複感染,即便接種疫苗也有可能突破性感染,甚至是許多民眾接種疫苗後,疫苗效力已經失效等問題,面對未來疫情變化,「他其實沒有很樂觀,疫情可能不會消失。」不排除秋冬可能再有一波疫情,疫情將成為常態化或長期流感化。蘇益仁說,今年5月本土疫情再度爆發,原預估疫情應於8月趨緩,確診個案數可能降至數千例,但8月每天確診病例數仍維持在2萬多例,並未趨緩,現在又有BA.5疫情,每天有4萬多人確診,即使BA.5疫情趨緩,估計每天確診患者仍有1至2萬人,疫情可能不會消失,而對比流感發生在秋冬季節,高峰期為每年1至2月,感染率約為總人口的一成、200多萬人,平均每天約3萬多人感染,可以透過流感疫苗預防、克流感藥物治療,認為新冠疫情應可比照流感防疫。「面對新冠疫情,必須用長遠的眼光。」蘇益仁說,現在最重要及迫切兩件事,就是邊境解封及將新冠疫情自第五類傳染病降至第四類,如英國、美國已經解封,就是看到新冠疫情已成常態化,政府、民眾須及早面對、因應,讓防疫責任回到民眾自己身上,自行判斷為了健康去接種疫苗、戴口罩,而不是用如金鐘罩、緊箍咒的第五類傳染病強制民眾,如此只會降低民眾的判斷力及自覺,「現在政府真的是管太多了。」至於指揮中心是否應該解散?蘇益仁說,現在指揮中心每天記者會只是唸數字,到底有發揮什麼樣的角色?應立即讓新冠疫情降級,將防疫工作回歸疾管署,加強年長者等脆弱族群防疫工作,以及治療好中重度患者即可。「就整體防疫措施,目前邊境管制是最可笑的。」蘇益仁說,現在國內疫情每天確診人數高達4萬多人,但境外移入個案僅數百人,政府還擔心國際旅客引發疫情,真的是好奇怪,他已不明白邊境管制的意義何在?如果這發生在國外,民眾早已起身抗議,邊境管制應立即開放。施文儀、李秉穎看法各異【記者邱宜君、鄒尚謙/台北即時報導】各界呼籲已久的「邊境解封」終於進入最後倒數,下一個可望放寬就是口罩令。隨邊境和國內防疫措施走向常態、疫苗覆蓋率拉升,指揮中心是否也該裁撤了?國內專家看法有異。前疾管局副局長施文儀建議應開始改傳染病分類、僅通報中重症,進而裁撤指揮中心,ACIP召集人李秉穎則認為,仍有必要通報確診,應由指揮中心繼續監測疫情並統籌疫苗接種等事宜。疾管署於2020年1月20日宣布成立「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至今已滿2年又8個月。指揮官王必勝今表示,如果疫情穩定趨緩、接種疫苗等防疫措施都常態如流感,就不需要指揮中心了。前疾管局副局長施文儀說,確實應朝裁撤指揮中心的方向前進,現在最重要的,是要先想清楚兩件事,首先,應研判新冠肺炎是否已不適合繼續列於第五類法定傳染病?再者,是有什麼事還沒準備好,所以還需要指揮中心來指揮?施文儀說,平常就有很多傳染病,都不需要一個指揮中心,有疾管署就足以因應。如果指揮中心研判新冠疫情已弱化,致死率、嚴重度都下降,應先將傳染病改列為第四類,僅通報中重症。然後觀察一到兩周,若批次通報、病毒監測、國際旅遊都運作順暢,就可裁撤指揮中心。李秉穎抱持不同看法。他說,即使邊境開放「0+7」,指揮中心也不能降級,或將新冠肺炎移出法定傳染病,因指揮中心仍需要統計確診個案數,監測疫情概況調整防疫政策;若沒有法律規定要通報等等,防疫政策就無法即時因應疫情發展。「未來指揮中心的重心可放在預防重症上。」李秉穎指出,新冠肺炎尚未流感化,遑論感冒化,要預防重症就要將疫苗打好,特別是高風險族群還有部分人未打滿疫苗,仍待指揮中心規劃統籌。王必勝:新冠肺炎常態化、流感化後再說【記者鄒尚謙/台北即時報導】指揮中心宣布邊境解封分兩階段進行,第一階段9月29日、第二階段預計10月13日上路,是否新冠肺炎也將從第五類傳染病降為第四類傳染病?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今表示,應該還沒有到這個階段。邊境解封分兩階段實施,目前預計10月13日邊境「0+7」上路,是否同步也將新冠肺炎降為四類傳染疾病?王必勝今表示,目前應該還沒到這個階段,若降到第四類後,相關通報、免隔離等問題需要取消,這部分影響層面較廣,還要再觀察全世界各國有沒有往這個方向走。若世界衛生組織(WHO)宣布解除新冠肺炎的全球緊急公衛事件,是否指揮中心會考慮跟進降級為四類傳染病?王必勝說,WHO應該10月中才會開會,不一定會有決議,指揮中心也不一定會跟WHO連動。那是否指揮中心將隨著邊境開放「0+7」降級開設,或解散?王必勝說,現在還不到那個階段,沒人知道10月13日的疫情會到什麼階段,即使單日確診剩2萬多人,也還是不少,沒有到不需要指揮中心,疾管署自己處理就可以的程度。王必勝說明,解封、通報、隔離、疫苗採購等等,還有與其他部會的溝通,都是指揮中心架構才能處理的;若要解散或降級開設,都要等到新冠肺炎常態化、流感化後再說。
-
2022-09-22 醫療.精神.身心
這些情況=真正失眠!10招改善睡不著困擾
睡不著、睡不好或睡不飽都是睡眠障礙者的主觀形容詞。依據國際睡眠疾病分類,睡眠疾病大致可分為失眠、睡眠相關的呼吸疾病、中樞型的嗜睡症、日夜節律睡眠障礙、異睡症、睡眠相關的動作疾患、單獨的睡眠症狀及其他睡眠疾患,其中國人最常見的就是失眠。 可用三個月區隔 急性或慢性失眠 樂生療養院身心科顏琮祐主任指出,失眠是指睡眠維持困難,造成睡眠品質變差或睡眠時間減少,每週有三天或三天以上之失眠,且白天出現倦怠、嗜睡、情緒煩躁、難以專心或身體不適等症狀,進而影響學習或工作者。如果持續時間少於3個月者為急性失眠,超過3個月以上者稱為慢性失眠。 顏琮祐主任表示,曾有患者主訴失眠 2、3 天,希望服用安眠藥物幫助睡眠,但經診視後卻發現其實是罹患躁鬱症,而根據台灣的臨床研究顯示,接近三分之二的失眠求診病患,同時罹患有精神疾病,高比例的共病現象顯示,有可能在同一個案身上出現多重類型的失眠診斷,需要不同面向的評估與治療,因此即早經由專業醫師進行鑑別診斷並規劃、提供適當的治療,才能真正解決失眠症。 不過度依賴藥物 找出會失眠原因 顏琮祐主任強調,不能只一昧依賴安眠藥物,需先找出失眠原因,控制好相關疾病後,仍有失眠問題,可先考量非藥物治療(如認知行為療法的放鬆治療、睡眠控制、刺激控制法等),再輔以低劑量的藥物治療。 養成良好睡眠習慣 牢記10大建議 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才是上策,並提供10項好眠建議:1.規律作息及睡眠。2.舒適的睡眠環境:適當室溫、燈光、少噪音及舒適床墊。3.限制午休的時間。4.晚餐後禁喝咖啡、茶、可樂、酒及抽煙。5.避免使用床或臥房為其他睡眠的活動場所,如看電視、打電動。6.按時依照醫師處方服用藥物。7.為了避免夜間頻尿而起床上廁所,影響到睡眠,最好晚餐後少喝水及飲料。8.睡前可食用助眠小點心,但不宜吃太飽。9.規律運動;睡前宜做溫和及放鬆身心之活動,切忌睡前劇烈活動。10.積極參與社交活動。 【延伸閱讀】低位直腸癌≠永久性人工肛門 切勿因排斥錯失治療良機!東洋攜手奧會挺國手健康 齊籲接種流感疫苗【資料來源】 健康醫療網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
2022-09-20 醫療.感染科
疫情緩邊境開放 400萬人恐染流感?莊人祥曝3招預防
國內今新增本土病例4萬4500例,相較上周二減少2295例、降低4.9%,不過台灣感染症醫學會名譽理事長黃立民昨示警,疫情趨緩搭配邊境開放,過去2年造成的「免疫負債」將反撲。且疾管署統計,9月第三周就監測到89例流感陽性,包括A型80例、B型9例,今年有可能是「流感大年」,流行率將落在15到20%,400萬人會感染流感,且未打疫苗者同時得到新冠和流感,重症率會多出30%。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會影響國家地區流感流行主要與緯度有關,台灣屬於亞熱帶、熱帶國家,在過去沒有新冠疫情流行期間,台灣一年四季都有流感,後來因為新冠疫情,民眾大多戴口罩,加上檢疫14天,因此2020、2021年幾乎沒有流行流感或流感重症。莊人祥說,今年新冠檢疫改為3+4天,天數減少,日前已觀察到流感「蠢蠢欲動」,雖然短短幾周監測到80多個病例,但相較過去流行「都算少」,而過去2年沒有流行流感,國人體內沒有感染流感,今年10月1日起開放公費流感疫苗接種,藉此鼓勵符合接種對象的民眾,10月1日起可以排接種。若未來邊境開放、民眾規劃過年或連假期間出國旅遊,不是公費對象者,也可以參考自費流感疫苗接種。至於今年流感是否會大流行?莊人祥說,我相信會因邊境開放,當然有可能會有一波流行,若要避免流行,最重要是「盡快打疫苗,戴口罩、勤洗手」,也是保護自己方式。有診所醫師憂心會篩檢到新冠肺炎患者,傳出不太願意幫忙患者篩檢流感,可能因此造成黑數?是否有機會發放流感試劑給一般民眾?莊人祥說,根據食藥署說法,目前並沒有家用流感試劑,除了沒有任何廠商申請,加上流感快篩試劑敏感度約60到70%,反而新冠快篩試劑敏感度有90%。莊人祥說,醫師在流感季時,不一定要看流感快篩陽性與否來決定是否給予克流感藥物。目前流感檢測仍在醫院端執行,且健保皆有給付,民眾若發現有類流感或新冠症狀,第一時間可以用新冠快篩檢測,若陽性,就依照陽性確診步驟處理;若陰性,但民眾仍有疑慮,可以帶著陰性檢測結果到診所請醫師評估,是否需要進行流感快篩或其他診療。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今年4、5月起開放使用口服抗病毒藥物時,各類藥物都有一同做評估,通常是具有高風險因子的民眾,較容易同時感染流感與新冠肺炎,若本身有使用慢性病藥物者應注意,反而開立克流感和口服抗病毒藥物沒有特別要注意的地方。不過若感染流感及新冠又出現肺炎,因這2疾病都可能出現肺炎,建議應再鑑別診斷,也有靜脈注射藥物可以選用。
-
2022-09-19 醫療.感染科
流感看診增36% 秋冬恐大爆發
流感病毒沉寂兩年多後,疾管署社區監控資料顯示,過去七周類流感門、急診就診人次從兩萬一千多人次增加到近三萬人次,增幅三成六,衛福部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表示「A型流感已經蠢蠢欲動」,前疾管局長蘇益仁甚至預估到了秋冬,台灣將面臨流感大爆發。蘇益仁說,全球疫情加上邊境管制鬆綁,台灣勢必迎來一波流感大流行,十月一日開打的流感疫苗就顯得非常關鍵,民眾務必盡快接種。不過,基層醫療協會理事長林應然對打氣不表樂觀,民眾認為「流感不會流行」,目前基層診所流感疫苗預約情況冷清;他說,最近兩年診所自行採購自費流感疫苗幾乎打不完,今年大都不敢多採購,若大流行一定不夠用。莊人祥表示,今年共採購六三○萬劑流感疫苗,陸續到貨,十月一日開打前將配發二○○萬劑至各縣市,若民眾有出國打算,不論有無公費資格,可考慮施打。新冠疫情發生前,台灣每年約有兩千三百多例流感併發重症,前年(疫情後第一年)僅剩四百多例,去年甚至只有一例。台大醫學院急診醫學科臨床教授李建璋分析,病毒世界裡存有物競天擇,特定病毒居於主流,其他病毒就較難以流行。此外,這兩年民眾遵守戴口罩、社交距離等防疫措施,讓流感難以傳播。李建璋分析,BA.5疫情很可能在十一、十二月走下坡,屆時邊境管制放鬆,流感疫情可能比往年嚴重,主因為絕大部分國人在過去二年並未感染流感病毒,整體族群對於流感的抗體都掉下來了。疾管署監測資料則顯示,類流感門、急診就診人次在過去七周內從二萬一五七一人次增加到近三萬人次,增幅百分之三十六。實驗室分離的A型流感病毒數數量在半個月內翻倍兩次,從九株增加到二十六株,上周再增加到四十七株。莊人祥表示,邊境檢疫已從十四天縮短到七天,未來可能再放鬆為「○加七」,流感病毒可能從國外入境台灣,提前進入流行期。各醫療院所逐漸收治流感個案,實驗室已收到四十七例A型流感通報,所幸都屬輕症。
-
2022-09-09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什麼是次世代疫苗?誰應該接種?新冠疫苗要打到何時?10大QA一次懂
BA.5疫情升溫,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估計,中秋連假之後,單日本土確診案例恐從3萬多例增至6萬多例。為了增加保護力,指揮中心已採購莫德納次世代疫苗因應,且宣布開放18歲以上成人施打。什麼是次世代疫苗?誰應該接種?新冠疫苗要打到何時?元氣網為大家請教專家與指揮中心解惑。Q1:什麼是新冠次世代疫苗?A:新冠疫苗以原始武漢病毒株(簡稱原始株)製成,次世代疫苗又被稱為雙價疫苗,疫苗中有2種病毒抗原,目前新冠次世代疫苗皆指含原始株及Omicron變異株製成的疫苗。除了新冠疫苗,流感疫苗也有發展三價、四價疫苗,HPV疫苗已發展到九價疫苗。Q2:哪些藥廠研發新冠次世代疫苗?A:目前莫德納及輝瑞藥廠皆研發次世代疫苗。莫德納次世代疫苗以Omicron 變異株進行研發,為mRNA疫苗,主要分為兩款:「原始株+Omicron BA.1變異株」以及「原始株+Omicron BA.4/BA.5 變異株」。每劑0.5ml,原始株及變異株各含25微克。輝瑞BNT藥廠則研發「原始株+Omicron BA.4/BA.5 變異株」,每劑0.3ml,原始株及變異株各含15微克。Q3:我國採購含BA.1的次世代疫苗,對BA.5有預防感染效果嗎?A:雖然藥廠已研發含BA.5變異株的雙價疫苗,但目前僅有動物試驗加上BA.1的佐證資料,且只有美國核准該疫苗緊急使用授權(EUA)。行政院首席防疫顧問張上淳表示,無論是否曾感染新冠病毒,含有BA.1病毒株的雙價疫苗對上BA.4及BA.5,中和抗體效價是接種原本單價疫苗的1.68倍,對BA.5也有預防感染效果。Q4:次世代疫苗已可以使用於臨床了嗎?A:衛福部食藥署2022年9月2日審查通過莫德納「雙價疫苗」,為每劑0.5mL,是25微克原始株+25微克Omicron BA.1。輝瑞BNT的次世代疫苗,食藥署表示,目前僅在8月中旬收到少數初步文件,仍需待文件備齊,才能進行EUA緊急授權的審查作業。至於莫德納「原始株+Omicron BA.4/BA.5 變異株」,目前僅有動物實驗資料,且僅有美國給予EUA。Q5:台灣採購多少次世代疫苗?什麼時候到貨與施打?A:國內與莫德納公司今年簽約採購共2000萬劑疫苗,目前還有1000萬劑餘額,可選擇採購次世代疫苗,明年則有1500萬劑額度。預估首批將到貨300萬劑。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表示,莫德納次世代疫苗最快9月底到貨,力拚9月底或10月初開打。Q6:誰是次世代疫苗優先接種對象?施打間隔時間?A: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2022年9月5日決議,莫德納次世代疫苗分兩階段接種:第一階段:65歲以上長者、長照機構住民、18歲以上免疫不全及免疫力低下者。第二階段:第一類醫事人員、機場港埠、居家檢疫相關工作人員及航空機組員/船員、機構與社福照護系統相關工作人員、50至64歲成人、18歲以上因外交、公務、洽商等工作需求需出國者。Q7:應該現在打第四劑,還是等次世代疫苗 ?A:台大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黃立民建議,本身年紀較長且與第3劑接種已間隔4、5個月,可以先打原有疫苗,加強免疫力;若身體狀況尚可,且Omicron持續流行,可稍微等待接種次世代疫苗。次世代疫苗施打,需與上一劑間隔三個月。Q8:次世代疫苗的副作用會比較小嗎?A:目前已通過食藥署EUA的莫德納次世代雙價疫苗,作為追加劑常見的副作用,以輕中度為主,主要症狀為注射部位疼痛及腫脹、疲倦、頭痛、肌肉痠痛、惡心、嘔吐、發燒。Q9:新冠疫苗要一直打下去嗎?A:台大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黃立民表示,一直打同一種病毒株疫苗,已無法再催出更強的免疫反應對付新型變異株,因此需要接種追加劑。是否未來每三個月就得接種一次,仍要視未來病毒株是否改變或是致病力減弱情形。Q10:一直施打同款疫苗,會造成疫苗疲乏嗎?A: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認同可能出現疫苗疲乏,他表示,觀察性研究顯示,同款原始株疫苗打到第3或4劑,抗體濃度會升高,但抗體持續狀況會減弱。
-
2022-09-0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同一種疫苗打4劑保護力弱? 羅一鈞:等新疫苗到可能錯過疫情
BA.5變異株再掀本土疫情,專家指出同一個疫苗打到第四次,免疫反應疲、保護效果就越來越短,所以民眾應該要考慮接種次世代疫苗。不過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等新疫苗到可能會錯過這波疫情,有重症風險。為得到快速保護力,時間間隔是最重要因素,因此仍建議符合接種資格者都趕快去接種。羅一鈞表示,同一個原始病毒株觀察後續第三、第四劑抗體濃度雖可提升到先前接種的程度,但持續保護時間會縮短,約三到四個月保護力就減弱。次世代疫苗初步研究看到抗體濃度較高,且可持續六個月;但臨床還沒觀察到這麼久。羅一鈞表示,雖然使用次世代疫苗好處是抗體濃度較高、保護效果較長,但重點還是要等新的疫苗到才能接種,可能會讓這波重症人數增加。若要快速獲得立即的保護力,可以趕快接種。另針對BA.5雙價疫苗,美國使用動物實驗並參考BA.1資料核准。有專家認為流感疫苗這種方式進行,國內也可參考。指揮官王必勝則表示,流感疫苗本身是歷史很長的疫苗,比較穩定,新冠疫苗變異株一直在發展,次世代疫苗也才剛出來,因此不太一樣。他說,美國的審查方式會不會成為世界主流尚不清楚,至少現在還不是。因此不是指揮中心認不認同而次還要看實際情形。另針對中秋節過後疫情趨勢,王必勝也表示,推估已說明多次,推估單日確診3到6萬,因此中秋節過後高峰可能達5萬。
-
2022-08-18 醫療.兒科
後疫時代防流感 秋季記得打疫苗
最近兒童呼吸道感染問題多,除了新冠肺炎是首要考量,流感也開始跑出來了!在急診看到發燒的孩子,兩個鼻孔都要插著棒子,一邊做新冠快篩、另一邊做流感快篩。這讓人擔心其他病毒會重新來襲,勤洗手與戴口罩不能鬆懈外,秋後記得要接種流感疫苗。今年六月一份法國研究發現,在新冠肺炎流行期間,兒童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菌血症或是細菌性腦炎)、流感與支氣管炎(常是起因於呼吸道融合病毒感染)發生率大幅下降。法國學者推測,民眾普遍實施「非藥物介入措施」的成果。實際針對15歲以下兒童進行研究後發現,新冠肺炎流行期間,採取非藥物介入措施,可減少63%侵襲性肺炎鏈球菌、91%流感與74%呼吸道融合病毒感染案例。孩子們少生病,應該感到開心,但最近卻擔心,因為除了流感,腸病毒與呼吸道融合病毒並沒有常規疫苗,近兩年這些病毒的感染也大幅減少,身體的免疫系統如果太久沒有接觸到特定的病原體,對這種病原體的免疫反應就會慢慢下降。一旦新冠疫情退燒、防護措施鬆綁、其他病毒捲土重來時,問題就來了。大人可能會因為沒有足夠的免疫力而被感染、產生症狀;雖然成人的症狀通常很輕微,但真正的問題在於,免疫力不足以形成「防護牆」阻隔疾病傳播。但兒童被感染,會有較高比例發生支氣管炎合併呼吸衰竭、流感重症或腸病毒重症等,一旦孩子們沒有了防護牆,他們也沒有足夠的免疫力避免感染或併發重症,如果其他病毒重新來襲,很可能一發不可收拾。所以,在後疫情時代的現在,最重要的防疫措施,還是勤洗手與戴好口罩。另外,流感疫苗也將於秋天開打,不管是符合規定的大人或是孩子,都要記得到醫院打疫苗。WHO定義的「非藥物介入措施」:•個人防護:手部衛生(勤洗手)、咳嗽禮節(咳嗽或打噴嚏時摀住口鼻)、正確地戴口罩。•環境措施:定期清潔物體表面、其他措施。•社交距離:接觸者追蹤、隔離有症狀者或接觸確診者、關閉學校或工作地域、工作場域防疫、避免群聚。•旅遊措施:遵循政府旅遊建議、出入境檢疫、限制國內旅遊、關閉邊境。
-
2022-06-27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七月中單日確診降到萬例以下? 莊人祥:需要一起努力
本土個案自5月4日的2萬8420例以來,再一次見到掉回2萬多例。不過外界關心七月中旬是否可降到單日確診萬例以下。發言人莊人祥表示,七月中是否可降到萬例以下,需要靠民眾大家一起努力。而不論是台灣或其他國家,一定都有確診黑數,要靠民眾自覺快篩,並和醫院通報;若黑數過高,死亡數可能就會上升,但目前死亡沒有高到離譜的現象。醫療資源統計,全台專責、負壓病房共1萬3824床、空床6866床、空床率49.7%,其中台北區50.9%、北區54.3%、中區48.4%、南區37.0%、高屏區52.7%、東區67.2%;55家集中檢疫所共8131床、空床數5363床、空床率66.0%;48家地方加強型防疫旅館4533床、空床數2216床、空床率48.9%。針對根據指揮中心統計昨天共開立2271人份口服抗病毒藥,其中輝瑞「倍拉維」(Paxlovid)共1790人份、默沙東「莫納皮拉韋」481人份;今年以來累計開立約29萬8790多人份,包括24萬1000人份倍拉維及5萬7790人份莫納皮拉韋。另有專家提醒應注意夏季流感與新冠肺炎同時流行,不過莊人祥表示,雖然看到周邊國家正流行流感,但台灣從去年二月到現在,都沒有任何流感重症,社區也沒有監測到疫情。未來病例可能藉由境外入境,在國內交流造成傳播。不過因為目前國內針對入境仍有「3+4」的規定,也暫時可以阻擋流感,加上戴口罩等措施,都能降低流感疫情發生的可能性。至於流感疫苗都有效期,去年流感季的疫苗到八月底還有2.8萬劑,如民眾有意願都可接種。
-
2022-06-11 醫療.感染科
流感、肺炎鏈球菌疫苗…冬天前都該打
當人體免疫力低下時,壞細菌就會伺機而動,新冠肺炎確診者可能同時感染肺炎鏈球菌、克雷伯氏肺炎菌等病菌。李慶雲文教基金會理事長、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說,在後疫情時代,民眾除了預防新冠肺炎,更要當心肺炎鏈球菌的威脅,建議冬天前應施打所有呼吸道相關的疫苗,才能獲得完整保護。李慶雲兒童感染暨疫苗發展醫學文教基金會日前針對1089位50歲以上成人進行「2022疫苗認知問卷調查」,發現已接種新冠疫苗的受訪者中,66%未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52%未接種流感疫苗,許多人認為已接種新冠疫苗後,便無需再接種其他疫苗。黃立民表示,人體對所有冠狀病毒免疫力都很短暫、最多二年,對新冠肺炎的免疫力更少,約六個月,且新的變異株不斷出現,建議民眾在冬天前,除了接種新冠疫苗,還要施打完所有呼吸道的疫苗,包括流感、肺炎鏈球菌及百日咳疫苗,才能有完整防護。一項針對新冠肺炎合併細菌感染患者的研究分析發現,近六成感染源來自於肺炎鏈球菌。黃立民說,若民眾未曾接種過肺炎鏈球菌疫苗,建議先接種一劑13價結合型疫苗,可獲得75%保護力,隔年再接種一劑23價多醣體疫苗,保護力可以維持約五年,降低三成發病、住院率。台灣鼻科醫學會理事長葉德輝指出,鼻腔是上呼吸道的重要器官,是防疫最前線,一旦人體感染疾病、免疫力下降時,便可能經由呼吸道或血液侵襲器官,引起敗血症、肺炎、腦膜炎等多種侵襲性疾病。因此,預防肺炎首要鞏固鼻腔健康,搭配疫苗接種,降低病毒與細菌對人體的侵襲。
-
2022-06-10 醫療.感染科
只打新冠疫苗還不夠! 專家建議冬天前這些疫苗都該打
鼻腔是病菌躲藏的大本營,當人體免疫力低下時,壞細菌就會伺機而動,造成新冠肺炎確診者可能同時感染肺炎鏈球菌、克雷伯式肺炎菌、嗜血桿菌等。感染科權威、李慶雲文教基金會理事長黃立民說,在後疫情時代,民眾除了預防新冠肺炎,更要當心肺炎鏈球菌的威脅,建議施打所有呼吸道相關的疫苗,獲得完整保護。財團法人李慶雲兒童感染暨疫苗發展醫學文教基金會日前針對1089位50歲以上成人進行《2022疫苗認知問卷調查》發現,近期已接種新冠疫苗的受訪者中,高達66%未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52%未接種流感疫苗,民眾皆認為已接種新冠疫苗後,便無需再接種其他疫苗,但這觀念其實有很大的錯誤。黃立民今天出席《神秘鼻腔透視巡迴展》記者會表示,人體對所有冠狀病毒免疫力都是短暫的、最多2年,而對新冠肺炎的免疫力更少,僅約6個月左右,新的變異株會不斷出來,建議民眾在冬天前除了新冠疫苗,還要施打完所有呼吸道的疫苗,包括流感、肺炎鏈球菌及百日咳疫苗,才能有完整防護,至於原有高血壓、糖尿病、肥胖等慢性病患者也都要將身體狀況控制好,避免惡化。有研究發現,針對新冠肺炎合併細菌感染患者進行分析,有近6成感染源來自於肺炎鏈球菌,黃立民說,若民眾未曾接種過肺炎鏈球菌疫苗,建議先接種一劑13價結合型疫苗,獲得75%保護力,隔年再接種一劑23價多醣體疫苗,保護力就可以維持約5年,並降低3成發病、住院率。台灣鼻科醫學會理事長葉德輝指出,鼻腔是上呼吸道的重要器官,也是防疫最前線,一旦人體感染其他疾病、免疫力下降時,便可能經由呼吸道或血液侵襲器官,引起敗血症、肺炎、腦膜炎等多種侵襲性疾病。因此,預防肺炎首先要鞏固鼻腔健康,更要搭配疫苗接種,降低病毒與細菌對人體的侵襲。
-
2022-06-01 活動.活動最前線
【粉絲團推薦】提高健康力 一定要知道的免疫大小事
情境1:「聽說打流感疫苗,能降低確診新冠病毒重症可能性?」情境2:「只要一換季就會感冒,好煩人。」情境3:「空氣品質不好時,眼角、鼻子就癢到受不了。」你知道嗎?只要體內的免疫力下降,身體就會用不同的症狀來提醒我們,上面的三種情境乍看不相關,其實都與我們人體的免疫系統息息相關,想了解更多增強免疫力的方法嗎?可以按讚、追蹤免疫大小事粉絲專頁。新冠肺炎襲捲全球,除了施打疫苗、保持社交距離、做好日常清潔消毒,專家呼籲,最關鍵的核心還要從身體的免疫力做起。除了疫情,你是否也很困擾經常傷風感冒、換季過敏、容易疲累或長口瘡?免疫力與健康息息相關,尤其是感染、過敏、發炎等症狀,甚至還會影響代謝肥胖。根據研究顯示,人體的發炎疾病大多是免疫失調引起,想要增強免疫力,睡眠、飲食、運動是不二法門!「免疫大小事粉絲團」提供加強體內免疫力的建議參考,從時下最夯的維生素D和益生菌,到減緩感冒症狀、調整過敏體質等維持良好免疫力系統的生活資訊,還有營養品種類、補充劑量,教你如何吃出健康。所有跟免疫力相關的問題,都可以在「免疫大小事粉絲團」發問、找到答案。💡 想了解更多增強免疫力的方法嗎?可以按讚、追蹤免疫大小事粉絲專頁。
-
2022-05-2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打完新冠疫苗全身冒「癢疹」?醫:這4種體質打疫苗易引發皮膚過敏
因應疫情洪峰,部分對象已經開放接種第二次追加劑新冠疫苗,也就是大眾認知的第四劑,不過許多人擔心接種後有不良反應,甚至連第二、三劑都不敢打。北市聯醫仁愛院區日前接收一名病患,就是在接種後出現皮疹,疑為疫苗引起的皮膚過敏,經開立口服抗組織胺以及外用類固醇藥膏治療後改善,醫師呼籲勿因此放棄施打。 過敏免疫風濕科醫師蔡明翰指出,這位56歲的張女士身體健康狀況良好,無慢性與重大疾病,去年10月施打第一劑莫德納COVID-19疫苗後,隔天發生低燒和注射位置局部紅腫,但這些常見副作用醫師已經衛教過,所以經過適當處理兩三天後即緩解。 然而張女士卻發現,身體與四肢冒出癢疹,本來不以為意,疹子卻越來越多、越來越癢,這才驚覺事態嚴重。就醫後經診斷為疫苗引起的皮膚過敏,醫師除了抽血檢驗,也開立口服抗組織胺以及外用類固醇藥膏治療。一週後回診,檢驗結果過敏抗體IgE稍高,其餘報告均正常,皮膚癢疹也明顯改善。 四種體質易引發過敏,治療可改善 蔡明翰說,其實不僅COVID-19疫苗,其他如流感疫苗等也會導致過敏皮疹,若之前有氣喘、過敏性鼻炎、過敏性結膜炎、慢性蕁麻疹等過敏體質的人,比較容易對疫苗過敏。 這些過敏反應多半是急性皮膚紅疹,治療方法也是與其他過敏一樣,用口服抗組織胺治療即可。如果症狀嚴重,可用針劑和短期口服類固醇,也可配合外用類固醇藥膏緩解,且治療約一週即可痊癒。 蔡明翰表示,新冠肺炎肆虐全球兩年多,雖然已發明多種COVID-19疫苗,預防重症的效果甚佳,但仍有許多民眾不願接種或只打一劑。不願接種者多因先前報導接種疫苗的不良反應而拒打,只打一劑者則是因為接種後的不適反應而不願再續打。 其實接種疫苗後的不適症狀絕大多數是可以緩解的,所以跟沒打疫苗或接種不完整,而染疫導致重症和後遺症相比,COVID-19疫苗確實利遠大於弊。他呼籲尚未接種或打滿三劑的民眾踴躍接種,保護自己與家人,大多數副作用是短期而且能夠治療控制的,所以毋須太擔心。●原文刊載網址●延伸閱讀:.職棒怪物大谷翔平: 撞上牆,我就更加努力去嘗試.年紀愈大後才發現:過去曾奮不顧身投入、在乎、重視,一廂情願付出,終將失衡,不會有好結果.打個噴嚏啟動過敏開關,眼淚、鼻涕流不停?3分鐘顫掌改善體循環,減少感冒、鼻子過敏
-
2022-05-25 新聞.長期照護
有打有保庇 阿公阿嬤疫苗打好打滿
一提到「接種疫苗」,大家會想到免疫力較弱的孩童需要按時接種疫苗,每年秋冬時期年長者應施打流感或肺炎鏈球菌疫苗,在COVID-19疫情席捲的現在,政府大力鼓吹年長者一定要打好打滿三劑疫苗,近期更要求六十五歲以上的年長者要施打第四劑的追加劑。為什麼老人家特別需要打疫苗呢?因為以疾病造成的後果來看,不管是COVID-19或流行性感冒,老人家得病後的重症率和死亡率都比年輕人高許多,因此事先接種疫苗,對老人家而言是一種保護措施,可以降低染病的機率,以及染病後發生重症或死亡的機率。雖然同樣的疫苗施打在年輕人身上,保護效果比老人家好,但為什麼要老人家優先施打疫苗呢?從預防醫學觀點來看,必須同時考慮到不同年齡層的重症率及死亡率等因素。長者死亡率降低 利大於弊以流感疫苗為例,假設老人家得病後死亡率是20%,年輕人得病後死亡率是2%,而注射疫苗後的保護力為減少死亡率50%,試算結果顯示,注射疫苗後,老人家死亡率由20%降為10%,年輕人死亡率由2%降至1%,老人家減少10%遠勝於年輕人減少1%,因此老人家打疫苗的效益比年輕人高很多。這也是世界各國的疫苗施打政策,除了一線醫護人員以外,都是將年長者列為第一優先施打對象,因為老人家受疫苗保護的效益最好。此外,大多數老人家身體較虛弱、可能同時患有多重慢性疾病,一旦染疫後,常需要住院、甚至住到加護病房,且住院天數長,花費的醫療費用及資源相對高,還會造成醫療系統緊繃與人力耗損;相反的,年輕人患病通常為輕症,不太需要住院或耗用太多醫療資源。因此,即使疫苗對年輕人的效果比老年人好,但我們更期待有更多老人家盡早打疫苗,以保護更多的老人及珍貴的醫療資源。打疫苗 減少重症率90%很多老人家擔心疫苗副作用問題。當然施打疫苗會有發生副作用機率,但是,施打COVID-19疫苗可以減少重症率達90%以上,除剛施打前幾天會有不舒服的副作用外,最後真正因為打疫苗造成不良反應或致死比率非常低。尤其在Omicron病毒流行期間,老人家打三劑的死亡率比只打兩劑再降一半,因此,專家還是鼓勵老人家如果狀況許可的話,盡量打滿三劑疫苗,甚至要接受第四劑的施打。除了COVID-19疫苗外,長輩每年還應該施打以下三種疫苗:1.季節性流感疫苗:可減少流感、COVID-19的發生,並降低重症及致死風險。2.肺炎鏈球菌疫苗:此疫苗分為13價和23價2種,65歲以上長者應該各打一支,建議先打13價的自費疫苗,再打23價的公費疫苗(目前75歲以上才有公費),保護效果會更好,若順序相反施打也無妨,各打一支就完整。3.帶狀疱疹疫苗:50歲以上者可施打,打一劑後就有很好的保護效果,此疫苗目前為自費。由於年長者容易感染疾病,且得病後產生重症、甚至死亡的比率都偏高,呼籲家中年長者,務必要趕快完整接種各項疫苗,才能愛護自己也保護家人。
-
2022-05-01 新聞.元氣新聞
全球首例「H3N8流感」於大陸現蹤 我國提升旅遊警戒
中國大陸一名4歲男童4月初感染H3N8流感,為全球首例,男童發病前曾接觸家禽。我國疾管署今宣布自4月27日起,提升河南省新型A型流感旅遊疫情建議等級至第二級警示(Alert);另中國大陸(含港澳)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旅遊疫情建議等級為第三級警告(Warning)。根據中國大陸衛生健康委員會公布資料,大陸河南省駐馬店市4歲男童,4月5日發病,4月10日病重住院;個案發病前曾接觸家禽,鄰近地區有野鴨活動,其密切接觸者觀察期間無異常狀況。該名男童是全球首例H3N8流感確定病例。疾管署表示,H3N8流感病毒仍屬禽源性,過去多於馬、狗、禽類等動物間檢出,目前尚無有效人傳人能力,疾管署將密切監測此病毒。中國大陸近期陸續出現有H5N6及H9N2流感等新型A型流感病例,該署已將中國大陸河南省、山西省、浙江省、湖北省、江西省、四川省、重慶市、廣西壯族自治區、貴州省、江蘇省、山東省、湖南省、福建省、廣東省、安徽省新型A型流感旅遊疫情建議列為第二級警示(Alert),其他省市列為第一級注意(Watch)。疾管署指出,此次個案應屬偶發性人類感染,發生大規模傳播流行風險為低,但仍存有風險,加上國際禽類禽流感疫情不斷,於大陸仍有H5N6及H9N2流感疫情,顯示人類感染新型A型流感威脅不減。提醒醫師如發現自大陸回台之可疑病例,應加強詢問旅遊史及接觸史,並迅速通報衛生機關。疾管署提醒,國人前往中國大陸各省市時,應落實「5要6不」原則,5要:禽肉及蛋要熟食、要以肥皂澈底洗手、出現症狀要戴口罩速就醫、與禽鳥長期接觸者要接種流感疫苗、要均衡飲食及適當運動;6不:不生食禽鳥蛋類或製品、不走私及購買來路不明禽鳥肉品、不接觸或餵食候鳥及禽鳥、不野放及隨意丟棄禽鳥、不將飼養禽鳥與其他禽畜混居、不去禽畜養殖場或市場/展銷場。返國入境時如出現發燒或類似流感症狀,應主動告知航空公司人員及機場港口之檢疫人員;返國後如出現上述症狀,應戴上口罩儘速就醫,並告知醫師旅遊接觸史。相關資訊可參閱疾管署網站(https://www.cdc.gov.tw/),或撥打免付費防疫專線1922或0800-001922洽詢。
-
2022-04-26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黃立民籲加打呼吸道疫苗 可減重症
國內新冠病例每日以千增長,台灣漸漸走向後疫情時代,與新冠病毒共存第一步,就是把疫苗打好打滿,尤其六十歲以上民眾接種第三劑疫苗的接種率是指標。感染科醫學會名譽理事長黃立民指出,六十歲以上民眾是重症高危險族群,施打肺炎鏈球菌疫苗或是流感疫苗,有研究證實,可減少二到三成新冠重症的機會。由於新冠病毒不斷變異,新冠疫苗的效力大概只能維持半年,因此,黃立民說,若是未來建議民眾接種第四劑,他也都建議民眾該去接種;有些民眾會認為,既然現在多是無症狀或是輕症,自然感染病毒後產生抗體是不是也不錯。黃立民說,有愈來愈多證據顯示,感染新冠病毒後,約有一成的機會恐傷及腦細胞,痊癒後出現腦霧、記憶力變差、脾氣變壞等後遺症,因此,避免感染還是最佳策略。與病毒共存第二步就是輕症居家隔離,黃立民提醒,高危險群更要注意身體變化;另一個高危險族群就是沒有疫苗保護的五歲以下兒童,染疫後多屬輕症,不過仍不可掉以輕心,居隔時若持續發燒三十八度以上超過兩天、呼吸變喘、活力變差、病程拖比久,出現其中一項症狀,就需要緊急送醫,以免延誤病情。有民眾擔心疫苗打太多是否會造成什麼未知的後遺症,黃立民強調,疫苗發展已近百年,安全性已被證實,打多種疫苗後,目前科學上沒有證實會導致不可預期的副作用。
